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传统文化常识

传统文化常识范文

发布时间:2023-10-10 15:36:36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5篇传统文化常识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传统文化常识

篇1

第一:营销理念。

经典市场营销的核心理念是竞争。以需求导向,以发现和满足需求为动力,以竞争为手段,以利润为目的。为了扩大需求,赢得竞争,获取利润,现代市场营销可谓无所不用其极。鼓励消费,奖励花费,甚至不惜浪费。损人利己,坑蒙拐骗,假冒伪劣,杀人放火都屡见不鲜。在天然资源日益缺乏,生态环境日益恶劣的情况下,过去那种无节制的生产和消费模式,已经快要走到尽头。现在营销大师们纷纷提出,企业要有社会责任感,要为全人类的根本利益考虑,要节约资源保护生态,这与中华传统文化理念越来越接近了。现代市场营销的核心理念是和谐。以问题为导向,以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为动力,以合作为手段,以幸福为目的。为了发现和解决问题,现代市场营销必须努力创新,从红海战略转向蓝海战略,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基准,在为大众服务中获得自己的利益。一旦思想理念发生转变,市场营销的道路就会越走越宽,从而不会陷入价格战、广告战、促销战等低端竞争,而是开辟了无限的发展空间。在和谐理念的指导下,顾客既不是企业的奴隶,也不再是企业的上帝,而是与企业平等的参与者合作者。顾客不能无限制地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要求企业不顾原则和公正,牺牲生态环境和大众利益,对企业提出不正当的过分要求。因此,顾客是上帝的口号可以休矣。经典市场营销的口号是:竞争,超越,自由,极限。现代市场营销的口号是:和谐,平等,合作,创新。关于和谐营销的具体阐述,请看本人原作《和谐营销——理论与实践》。

第二:营销战略。

在以需求为导向的理念指导下,经典市场营销的道路越走越狭窄。主要体现在三个基本矛盾上。1 过剩的生产力与有限的购买力之间的矛盾。2 无节制的欲望与有限量的资源之间的矛盾。3 极端的利己倾向与人类共同利益之间的矛盾。这些矛盾具体表现为:市场上充斥着大量精美绝伦却销不出去的“废品”;社会贫富差距越来越大,极少数人却消耗最大部分的资源;各类工业和生活垃圾堆积如山,将很多城市包围起来;人们利用科学技术制造假冒伪劣有毒有害商品,转基因、激素、化肥、农药无处不在。因此,现代营销理论纷纷提出绿色营销,文化营销,知识营销等新战略。市场营销模式也越来越丰富,如网络营销,整合营销,品牌营销,全球营销,形象营销,互动营销,定制营销,关系营销,服务营销等。在营销战略的创新的广阔空间里,中华传统文化可以大有作为。有句经典的话: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中华传统文化宝库庞大丰富,里面可以用来增加商品和服务附加值,提高品牌含金量的元素,可谓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关于这一点,人们普遍都认识到了。这也是当前人们对中华传统文化现实价值的主要观点。

第三:营销策略。

中华传统文化在制定具体的市场营销规划时,也有非常具体的指导作用。以大型医疗器械市场营销为例。在和谐营销的理念指导下,采取与医院合作,成立产-研-医三位一体,进行临床科研和产品研发的模式越来越常见了。在这种合作模式当中,一切经典的市场营销理论,如4P,4C,4R,细分,定位,整合营销等都失去意义。这种模式生动真实地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万物一体,平等互惠,合作共赢的重要原则。在中华传统文化里,从来没有对立竞争,零和游戏,你死我活,损人利己的概念。相反,中华传统文化认为利人就是最大的利己,助人就是最好的助己,行善积德必有善报,作恶损德必有恶报,成人之美与人为善,在成就他人同时自然就会成就自己。即使在经典市场营销活动中,中华传统文化也可以发挥指导作用。如设计产品时采取中庸之道,制造产品时务必保质保量,在选择渠道时重视诚信道义,在开展促销时注意文明礼节。选择市场目标人群要照顾弱势群体,产品定位要兼顾小微购买力,满足特殊功能需求。只要怀着一颗仁爱助人的行善之心,不要过分计较自己的利益得失,以为天下造福为大众谋利作为最高宗旨,相信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因果报应,那么在制定具体营销策略的时候,就可以做到心胸坦荡,思路宽广,游刃有余,财源广进。因为这样,信誉就跟着品德而来,市场就跟着信誉而来,利润就会跟着市场而来。关于这一点,请阅读本人原作《开心营销法则——从顾客满意到顾客乐意》。

第四:营销技巧。

有了市场信誉和形象口碑,营销技巧的来源就会很宽广。无论是上门推销,电话营销,直复营销,电子商务,门店坐堂,甚至根本就没有市场营销部门和人员,企业的产品和服务都不愁没有市场。中国古话里就有酒香不怕巷子深的说法。为现代市场营销创造新的销售模式,中华传统文化本身也提供很多思路。如举办各种中华传统文化活动,在活动当中树立品牌,扩大影响,吸纳人群,将产品和服务自然融合到活动当中。比如在祭祖朝拜活动中,在节日庆典活动中,在论坛讲座活动中,在养生保健活动中,在书籍音像出版中,在旅游观光活动中,都可以找到宣传吸引的办法。要做到这一点,企业市场营销人员就必须具备厚实的中华传统文化功底,否则就只能望洋兴叹,临渊羡鱼了。因为不能与人找到共同话题,相互之间缺乏共同语言,甚至无法与顾客和经销商沟通。未来中国社会里,中华传统文化复兴强盛是大势所趋。在这种形势下自己还是一个门外汉,无形中自然会错失很多商机。在商务谈判过程中,除了众所周知的《孙子兵法》《三十六计》《鬼谷子》,还要学习领悟古圣先贤的大智大慧,从易经太极阴阳八卦五行生克中吸取力量,树立全局求胜谋谈判的大眼光大格局,赢得谈判的权力战、博弈战和心理战三大战役。关于这方面的讲解,请看本人原作《全局求胜谋谈判》系列讲座。

第五:个人修养。

中华传统文化最直接的利益,在于对市场营销人员自身的成就。这是最关键同时又是最被忽视的方面。中华传统文化有非常丰富深刻的做人处世行事道理,孔子给仁的定义——恭宽敬敏慧,就足够人一生去学习领悟。简单的几本书如《孝经》《弟子规》《了凡四训》《二十四孝》《安士全书》《太上感应篇》,就可以让销售人员一生受用不尽。这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根基,如果这方面没有做好,前面的一切都如同空中楼阁,镜花水月。一个人如果连启蒙的《弟子规》都不知晓,就不要妄谈什么中华传统文化。销售人员的行为举止,言语谈吐,穿着打扮,气质形象,名声信誉,都可以从中得到极大的恩惠。良好的人品不仅对工作有利,对自己的身心健康、家庭和谐、朋友交往也有很大好处。在中华传统文化熏陶下,销售人员能够保持自己的本心,拒绝社会上一切不良诱惑,避免杜绝违法乱纪的可能,扩大自己的人际关系范围。每个从业者要以这十个标准时时衡量自己——爱国,守法,敬业,护家,健身,合作,团结,公正,平等,创新。这十项标准,代表当代人的大善大德。中华传统文化里的许多典故传说,都为销售人员成长具有启发意义。如十二生肖故事里面,鼠代表善于沟通,牛代表长于坚韧,虎代表富于激情,兔代表谦于言行,龙代表志于高远,蛇代表敏于行动,马代表勇于担当,羊代表勤于学习,猴代表智于应变,鸡代表严于自律,狗代表忠于职守,猪代表仁于内心。这十二生肖动物性格,就是销售人员必备的十二种基本素质,而且其顺序排列也非常符合销售人员职业特点。关于这个方面,请看本人原作《销售人员现代圣经——十二生肖演义》。

第六:团队管理。

篇2

中图分类号:TU9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5)06-012-01

淄博市位于华东地区,山东省的中部,二而环山,北部有黄河和小清河流经,还有发源于淄博的沂河、淄河和孝妇河等河流,城市山水环境优美,同时,淄博也是齐文化的发源地,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是我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在市场化进程中,淄博市必然会而临城市传统文化的断裂,但是城市传统文化是一个城市发展的内部基因,因此,在城市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必须重视城市传统文化的传承。

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人与生态环境和谐发展

长期以来,尤其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淄博市经济发展主要依靠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来带动生产力的提高,但是经济发展的同时带来了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的出现,城市生态格局受到威胁。因此,淄博市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人与生态环境和谐发展,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第一,政府重视环境保护,落实相关法律制度,推动经济发展与环境治理并重。从全球范围看,各国在应对经济发展所带来的环境问题上都制定了一系列的节能减排的法律法规,我国在应对环境保护、节能减排方而也制定了一套完善的法律体系,但是相关的制度法律在执行的过程中没有得到有效落实。尽管各级政府已经制定出台了比较完善的规章制度,但是有些制度在一些地方并没有得到真正落实,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仍然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

第二,企业重视环境保护,从源头上进行环境治理。工业是造成城市环境污染的最主要的原因,博山区是淄博市污染较为严重的地区,博山区是全国著名的陶瓷琉璃生产区,但是博山区的很多企业技术含量较低,生产工艺落后,节能减排措施不健全,造成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尤其是当地中小企业的生产。并且大部分企业并不重视自身的生产行为所造成的环境污染。因此,淄博市企业必须重视环境保护,完善企业节能减排设施,从源头上进行环境治理。

二、推动城市规划的多样性,建设城市文化特色

城市规划的实施是将城市发展蓝图变为现实的过程,城市文化传承和保护同样离不开城市规划。在我国,城市规划一般是由各级城市规划管理部门来设计和执行,不能够发挥社会各界的人民群众的聪敏才智,因此,不可避免的就会出现政府部门为了追求现实利益,破坏城市原有的传统文化,照搬其他城市的建筑风格,尤其是发达城市的风格,造成城市规划的单一性,没有属于本城市自己的特色,就更没有城市文化创造力和竞争力。因此,淄博市必须推动城市规划的多样性,建设城市文化特色。

(一)科学规划,凸显特色

每一个城市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都会形成属于自己的文化产物,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应该凸显该城市属于自己的文化产物,既不能完全仿照其他城市的风格,形成千而一城的现象,也不能肆意破坏本城市自己的传统文化,没有属于白己文化特色,这样,既让这个城市失去了自己的特色,也使该城市丧失其自身发展的竞争力。因此,淄博市在进行城市规划时,不能照搬其他发达城市的建筑风格,根据白己本地的城市特色,因地制宜,建设凸显本地文化特色的城市。

(二)以人为本,公众参与

社会公众是构成城市结构的重要组成部门,城市规划同样涉及到社会公众的利益,而且,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城市规划部门在进行城市规划时并没有咨询当地居民的意见,而单纯的依靠城市规划管理部门进行城市规划,必然会在一定程度上损害社会公众的利益,单纯的追求经济效益,忽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政府为了本地经济水平的提高,盲目批土地给房地产商,尤其是在一些传统文化建筑区域,例如淄博市周村的古大街现在已经完全被打造成古商城,带有浓厚的商业气息。因此,淄博市在进行城市规划时,相关信息要透明化,支持社会公众参与到城市规划的过程中。

三、重视城市文化建设,加大文物保护力度

在市场化进程中,文化竞争力在一个城市的发展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是一个城市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但淄博市传统文化遗产的保护方而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严重落后于经济发展的速度,文化建设急需发展。因此,淄博市必须重视本城市文化建设,加大文物保护力度,推动经济发展与文化发展相适应。

(一)重视文化建设,保护文化遗产,推动城市发展与文化传承相统一

篇3

许多经济学家都预言21世纪的市场竞争将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文化力的较量”,认为商业企业缺乏强有力的文化支撑就将会失去发展所需的营养。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蕴藏着丰富而深刻的市场营销文化,特别是传统思想中以伦理为本位,强调社会需求和集体利益,祟尚道德诚信,在当代市场营销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一、汲取儒家伦理精华,倡导有中国特色的市场营销道德

现代营销道德必然继承和发展传统道德,我国传统道德的根基是儒家伦理。实践证明,儒家伦理核心“仁义礼智信”是当代市场营销之道。(1)树立以“仁”为内核的市场营销理念。子曰:“仁者,爱人。”“敬人者,人恒敬之。”不以仁心对待顾客,顾客何以仁回报?(2)建构以“义”为特征的市场营销准则。儒家伦理强调先利后义、见利思义、以义求利,主张“取之有道”,不发不义之财,不做不义之事。 “义利合一”追求的是企业、顾客、社会的和谐发展,要求在当代市场营销中,既要赚钱又要讲友谊,既重经济交流,又重社会效益。(3)建立以“礼”为基础的市场营销规范。孔子说:“不学礼,无以立”,不懂得协调人际关系,就不能立身处世。当代商战也应遵守礼,遵守社会法律和道德规范,实现互利双赢。(4)确立以“智”为动力的市场营销策略。儒家伦理认为“智者,才智” 、“待物为智”。强调对万物的认识依赖于智。在当代,在制定营销策略、预测市场需求、开拓国际市场、开展人才竞争等市场营销活动中 ,无处不需“智”。(5)遵循以“信”为核心的市场营销原则。诚实守信是中国传统美德的重要内容之一。 儒家伦理认为“人若无信,不知其可也。”“民无信不立”、“信则人任焉。”“诚者,天之道也。诚者,人之道也。”“以诚为本”是塑造企业形象和信誉的基石,是企业获得效益、赢得市场的法宝。市场只青睐货真价实、真诚对顾客服务、对社会负责的企业和运营者。鄙视那些不诚信行为:产品假冒伪劣、价格欺诈,广告虚假、售后服务质量差。

二、柔性营销超越刚性营销,在营销中要增加品牌的文化含量

商业企业创品牌的途径,一半是增加科技投入,另一半则是增加文化含量。在市场营销史上,以物质为基础的刚性营销曾经起过决定作用,但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刚性营销必须要与以文化为基础的柔性营销结合起来,而且柔性营销大有后来居上之势。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价值观念、风俗习惯与接受方式,在品牌的设计上可以体现地方文化特色和民族心理。如白酒包装可以巧用古人名诗,体现地方特色,集书法、品名、诗词、印章于一体,包装得古老、朴实、浑厚,给人以返朴归真之感,让消费者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浓郁的意境和韵味。各地可以利用本地的风土人情和人文历史,开展经贸活动。如山东潍坊国际风筝节、哈尔滨冰灯节、洛阳牡丹花会、张家界森林节等,通过举办文化经贸节,招商引资,实现经济文化双丰收。“红豆”是江苏红豆集团的服装品牌和企业名称,因其丰富的文化内涵、特有的情感魅力而吸引着广大消费者。提起它,人们就想起唐代大诗人王维的千古绝句,“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孔府家酒是孔圣人的家乡酒,一句广告词“孔府家酒,让人想家”勾起无数人对家的眷恋,对传统文化的回溯追源。

三、弘扬传统优秀文化,随时调整和丰富当代市场营销谋略

在当代市场营销活动中,我们应汲取中庸哲学的精华,随时调整和丰富营销谋略,获得最佳经营效益。第一,实现互利双赢,和谐营销。中国人自古就追求“天人合一”,看重人与自然之间和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现阶段有些商业企业仍存在“重市场轻生态”的观念,经销一些不符合国家环境标准的产品,因此,牺牲暂时的经济利益,引导绿色消费是可持续发展价值观的体现。儒家文化价值观是“中庸之道”,反对“过犹不及”,不按规律行事。从市场竞争战略的调整到产品、价格、渠道、促销策略的实施,都要求适应、适时、协调与和谐,获得最佳经营效益。在竞争策略方面,贯彻“和为贵”的思想,避开竞争的锋芒,与竞争者互利双赢。“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礼记》记载“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孔子兵法》也主张“上下同欲者胜”。第二、尊重顾客需求,以“人”为本。《荀子》曰:“水火有气而无生,草木有生而无知,禽兽有知而无义。人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在当代,以消费者为中心的市场营销观念表现为:“顾客需要什么,就卖什么。”“能卖什么,就制造什么。”而不是陈旧的营销方式所表现的那种“能制造什么,就卖什么。”顾客是上帝,以顾客为中心是市场营销的主题。第三、做到“知己知彼”, 求“变”创新。在市场营销活动中要先发制人,掌握市场竞争的主动权,把握时机要“疾如风”、“动如雷震。”同时,要勇于求“变”创新,《孙子兵法》曰:“兵无常势,水无常行,能因故变化致胜者,谓之神。”经营者应根据市场的变化和消费者需求,随时调整自己的经营策略。其次,成功的企业家要做到“知己知彼”,正确把握企业内外部信息,才能“百战不殆”。正如《孙子兵法》所说:“明君贤将,所以动而胜人,成功出于众者,先知也,先知不可取无鬼者,不可象于事,不可验于度,必取于人,知故之情者也。”

四、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研究中国的关系营销

从关系而不是其他途径参与社会(包括市场营销活动),是中国人的自然取向,具有必然性,因此中国的市场营销一开始就是关系营销。传统的交易营销,交易双方必须同时从一项交易中得到利益,而关系营销中,并不要求双方在某一项交易中都要得到利益,它要求的是在长期交往中,二者都能得到利益,相互满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缘有缘分与机缘两类。缘分包括亲缘(血姻亲情之缘)、地缘(邻里乡党之缘)、神缘(共同的之缘)、业缘(同行、同学之缘)和物缘(共有的喜好和兴趣之缘)。机缘则涉及同舟、同店、同(考)场、同难等短暂性的社会联系。在5种缘分之中,亲缘是最核心的,外显为家人关系。其他四缘围绕着亲缘,外显为熟人关系。熟人关系之外,便是由机缘决定的生人关系。因此,中国的人际关系呈现出一种“以己为中心”由近及远的“差序格局”,是“以人伦为经,以亲疏为纬“的人际网络。关系营销讲究责任和情义,信任与承诺是关键因素。中国人的承诺是一种文化上的默契,信任根源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人治,轻法制”观念。在供不应求的市场中,我们看到的是买方“走后门”现象;在供过于求的市场中,我们看到的是卖方“走后门”现象。我们也经常听到,跑了一个推销人员,失掉一批客户的事情。一些企业在招募员工时,非常注意侯选者的背景,也是想利用员工已有的关系进行营销。我们要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研究中国的市场营销活动,找出其中的规律性,对中国商业企业的市场营销活动才会有更大的帮助。

中国市场的根本所在是中国的老百姓,根源是生命力极强的传统文化,把握这个“文化”就是把握了重点和契机,丢弃这个中国人赖以生存的精神土壤则是舍本逐末的举动。加入WTO后,中国的商业企业将面临严峻的挑战,为了提高核心竞争力必须继承传统文化、吸纳现代文化,促进中西文化在交融中升华。我们要以自己特色的文化与精神风貌,走自己营销的路子,才能有效地开拓市场,并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吴健安主编:《市场营销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2]甘碧群著:《企业营销道德》,湖北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3]陈炳富编著:《企业伦理学概论》,南开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篇4

当人们在这突如其来的金融危机中掂量着中国市场遭受了多-大的冲击时,聒噪的当代艺术市场保持了近些年来前所未有的观望态度。尽管如此,中国的艺术市场还是让人兴奋,市场如同一杯之前掺杂了水垢的白开水,在金融危机的过滤下,慢慢沉淀下来。近期,被誉为业界风向标的中国嘉德的四季拍卖市场成交结果可以看出如此端倪:12月11日-15日,在北京举行嘉德四季拍卖会,作为2008年的收官之战,总成交超过1.56亿元,其中7个书画专场80%的成交率,让我们看到了近些年淹没在当代艺术市场喧嚣中的中国传统艺术的复兴。传统文化价值在当代艺术的泡沫与浑浊之后,成为艺术市场的价值取向,而英国《独立报》日前发表的《世界震惊中国艺术复兴》,声称全球最好卖的20位当代艺术家中,中国占据了11位,皆为油画艺术家,《独立报》因此认为,中国艺术已经狠狠摇撼了“西方艺术”在艺术市场上长达500年的统治地位。这番言论在金融危机下国外资本抽空后的当代艺术拍卖的中国画拍卖成功之后,变得具有讽刺意味。

正如近日在“中国艺术产业论坛”中所分析的,全球金融危机对艺术品的大盘,单价和成交总量将会形成极大的影响,但对于具有战略眼光的长线投资者是个收藏的绝好机会,具有学术价值的艺术品在商业市场的波动下的改变是微小的,市场的严冬带来的却是艺术收藏的阳春。这正好印证了嘉德拍卖中国画的成功,近几年来的中国当代艺术的如火如荼,聚集了太多市场不良资金,艺术家、当代艺术收藏家、画廊等等艺术商业组成部分在外表光鲜的市场带动下,盲目或者过早进入市场,此是其一,第二,在中国当代艺术的收藏群体中,国内收藏群体相比国外当代艺术投资是弱势,导致中国当代艺术对国外资本和市场的过分依赖,一旦国外资本抽回,国内艺术市场投放资金就被抽空,即便有市场,也是有价无市;第三,中国当代艺术市场的法制与安全体制不健全,纰漏众多,很容易形成资金链的不良循环;第四,2008年艺术圈里波澜壮阔地上演了一场“市场揭黑”与“学术打黑”的战争,天价做局引发的诚信危机,吴冠中批“美协”的行政不作为,苏富比与佳士得秋拍“f4崩盘”,市场真正回到了关注学术价值这一主线上,价格更趋近于真正的学术价值,诚信回归市场原点,导致学术、市场重新洗牌,促进了国内拍卖、画廊等艺术行业的健康发展。在危机来临之前,市场的潜在的威胁被看成是怂人听闻之言辞,可是,在艺术价值规律的惩戒下,却不以人为的意志发生了。无论是收藏的艺术爱好者或收藏者也好,还是目前继以投资的投资商,当代艺术被冷落了,蓦然回首,或是基于对中国传统文化价值的情感或是认同,中国传统文化在资本紧缩,投资理性化的时刻,这种文化价值成为我们紧抓不放的精神安慰。

2008年,是中国饱经考验的一年,从年初雪灾,到年中地震,再到年末的经济危机,中国在灾难面前体现出前所未有的团结,悄然间,中国文化的价值在危难时刻惊起我们那温存的精神关怀。恰巧,2008年与2009年具有太多的纪念意义,2008年是改革开放30周年,2009年又将是90周年,改革与传统,新文化与旧体制话题中,中国传统文化的反思与推进将是一个永远不老的话题,全球中的中国在遭遇国内大灾难,国外资本冲击的双重危难,困境之后冷静下来深思,如何依靠自我力量,重建信心,重建中国的文化价值体系。当然,逃离过分依赖的西方文化不仅是中国市场资本体制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次文化重审与过滤。年末,中国文艺界掀起了众多对传统文化价值探讨的话题:电影陈凯歌的《梅兰芳》唤起对中国文化国粹“京剧”的一往情深,北京文艺论坛――“传统与文艺”中对传统文化在时代创新中的价值判断的肯定;国家教委“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在继对中国传统曲艺大放送之后,由中国美术馆承担起造型艺术进高校计划;广东省将书法教育定为中小学教材以重建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信心……。

诚然,如同陈履生所担忧的那样,传统文化在20世纪经历太多的风雨,从19世纪末开始的改良,到后西方思潮在中国掀起的浪潮,再到改革开放30年来的全球化经济文化大融合,西方文化的过多植入,使得中国文化偏转了方向,今天的年轻国画家恐怕极少能写软笔书法,更谈不上赋诗作词的高雅。对中国书法、戏曲的积极投入也许会唤起老辈的怀旧热情,但是对在上世纪60年代以后出生的人能产生多大的共鸣是值得商榷的,特别是1980年之后成长起来的一代,现代社会生活模式与传统艺术之间难免有隔阂。但是,正如总理所说,“信心比黄金更重要”,2008年可以说是一个历史从落人低谷的小节,这正带来了我们反思文化传统的契机,即:传统文化+当代表达+独创性=当代学术价值的成功实践。

篇5

中图分类号:J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01-0059-03

当今国内的流行音乐一方面存在艺术文化价值薄弱、昙花一现的“速食快餐”现象;另一方面,由于深受西方欧美流行音乐文化的影响,在表达方式上民族性被模糊化,甚至边缘化。借鉴与学习外来先进理念与技艺技术,是为站在一个更加国际与开放的文化视野,一味地照搬与模仿欧美国家,会流失掉更多优秀、宝贵的民族个性。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多元文化格局的今天,流行音乐所呈现的风格种类已然是百花齐放、万紫千红,在这参差不齐的流行音乐作品中,我们看到了流行音乐各种“西化”的表达方式。而作为一个中国人,属于“中式”的表达方式才是民族灵魂的根基,我们应该研究和发现属于本民族性格特点和文化表达的方法。华语流行乐坛不仅有着极具国际范的“西式”歌星,如李玟、王力宏等,也更需要具有民族性格表达方式的“中式”歌唱家,如邓丽君、刘欢等。

笔者把中华传统文化背景滋养下具有民族性格特点的流行演唱方式,归纳为“中式流行唱法”,首先谈谈“中式流行唱法”里“中式”的含义。

一、从中华传统思想文化中去理解“中式”的含义

“中式流行唱法”里“中式”的含义,主要是从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影响最深远的两种思想文化体系中去理解。儒家、道家两种思想文化体系,是民族思想价值体系中最有影响力的,是对东方文明具有重大影响的意识形态,是中华历史文化的核心根基。

儒家的思想体系由孔子创立,并逐渐发展成以“仁”为核心的思想体系,其学派崇尚“礼乐”和“仁义”,提倡“忠恕”和“中庸”之道,主张“德政”和“仁政”,重视伦理关系。道家的思想体系代表主要是老子和庄子,其核心理念主要以道、无、自然、天性为主,认为天道无为、道法自然,据此提出“以柔克刚”“以雌守雄”等思想策略。

具“中式”演唱特点的歌唱家,在流行演唱上以邓丽君、刘欢、费玉清、蔡琴等为代表,他们的歌声在表达方式上含蓄而柔美,温婉而抒情,圆润的声线中不失力度。“乐而不”的中庸表达方式是中华文化的最佳体现,他们的歌声是对中华传统美的完美阐释。现今华语乐坛有许多优秀的歌手,但也有相当一部分歌手已丢失掉民族的个性灵魂,加之种种快餐式粗糙媚俗的加工,这也是为什么很多流行歌手只能红极一时,不能长久延续的原因。像邓丽君这类优秀的“中式”歌唱家能够“延续”至今,她的唱法与歌曲,突显了华人的审美方式与性格特点,她是在用“中式”的唱法传达中国人的性格灵魂,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通俗演绎,让人一听便知道是中国人诠释的歌曲。

中国人自古以来受儒、道思想的影响,保守、稳重、隐忍、退避、克制、中庸,不走极端,不过度出格,不违逆众人的意见,喜欢从众和随大流。中国人的性格,一方面宽厚待人,追求和谐;另一方面严于律己、求自制和自省。对于君子来说,他的言行举止要合乎道、顺应道,中规中矩、小心谨慎。中国人喜欢一团和气,以大局为重,中国人说话说话客气、举止文雅,行为尽量保持礼节,礼让不争。中国人在感情表达上比较含蓄,不会像西方人那样直接和热烈。

孟子是儒家思想的另一代表人物,他从“性善”的角度出发,提出中国人应该具有“是非之心、羞恶之心、恻隐之心、辞让之心”,最后形成了“仁、义、礼、智”四大基本道德规范,所以中国人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一向是谦和有礼,慈善宽厚。例如邓丽君的荧幕形象具有中华传统美的特点,其舞台上的装扮大多以中式服装为主,举手投足之间无不流露出中华传统女性的娴淑、高雅之美,儒道的文化点滴蕴含在其一颦一笑之中。

道家思想对中国人心性的影响也是极为深刻的。庄子、老子为其学派思想的代表,主张清静无为、顺应自然。老子认为天地f物都是由道化生的,且天地万物都应遵循“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规律,道以自然为本,事物都按着自己原本的状态发展,使其符合自然的状态。老子在《道德经》中说道:“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他主张无欲、无知、无为,回到人生最初的单纯状态。而庄子的“逍遥”“齐物”思想也正是顺应自然的“无为”,古人文学和艺术的至高境界,往往喜欢强调一种虚静脱俗的淡然状态,能够轻松地运用进退之道,理解出入之间的智慧,达到性命双修、身心和谐的目的。在这样一种状态下创作出来的作品才能带给人心灵上的滋养。

中国人的性格是内敛柔和的,为人处世能随外界的变化而变化,这种性格蕴藏着巨大的能量,柔中带刚、以柔克刚的“怀柔”性格特点,正是老庄思想的最好映照。所以不难理解即使时过境迁,像费玉清、刘欢、邓丽君等一批有着“中式”情怀的流行歌唱家们还是深受国民的喜爱,他们的作品大多喜欢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用暗喻、隐喻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与抱负,歌颂人间真善美,让人如沐春风的同时又能被这“强大”的品格力量所震撼。

二、“中式流行唱法”的内涵综析

怀揣着民族思想性格的表达方式和审美品味去演唱歌曲,这种演唱是极为“中式”的。在“中式流行唱法”里研究和阐释“流行唱法”的内涵与技法、演唱语言的“吐字发音”、舞台表现的“声、说、行、表”等。

(一)何谓“流行唱法”

流行音乐19世纪末20世纪初起源于美国,是根据英语Popular Music翻译过来的,它之所以流行,主要是因为其音乐结构形式简短、内容通俗、情感真挚,根植于大众生活的丰厚土壤,并被广大群众所喜爱。从音乐体系与风格的本源看,流行音乐主要是在布鲁斯、叮砰巷、爵士乐、摇滚乐、索尔乐等美国大众及黑人音乐架构上发展起来的,以盈利为目的,也称商品音乐,是一种音乐的“工业化”现象,艺术性是次要的、市场性是主要的。然而,歌曲的种类和唱法并没有必然的联系,艺术歌曲并不一定非得以美声唱法来演绎,流行歌曲也不一定就要以流行唱法来演绎,一种唱法处理得当可以游刃有余地演绎任何风格与种类的歌曲,所以“中式流行唱法”也不是只可演绎“华语流行歌曲”,也可以演绎外国歌曲,不一定是“流行歌曲”,也可能是“艺术歌曲”“革命歌曲”“民族歌曲”等。不难发现,像邓丽君这类具有“中式”风格的歌手在演唱英文歌时,观众很难把她与欧美人联系起来,因为她的吐字和情感表达是“中式”的,这也是为什么会有“有华人的地方就有邓丽君的歌声”的说法。她用一套属于自己的“中式”表达方式来演绎全世界不同Z言与风格的歌曲,这一点,恰恰和现在一些“西化的”歌手相反,她是在用“中式”的表达方式演绎世界的文化。

随着流行音乐的到来,流行唱法也应运而生。流行唱法的风格多样,主要体现在演唱表达上的自然、随意,如同说话一样真实、自然,注重用自己最真实的声音歌唱,从而体现声音的个性化特点,真实自然地表达感情;表演有很强的煽动性和感染性,主要利用话筒等音响设备来扩大和制造声音的效果,也借用乐队伴奏和舞美灯光来烘托整个演唱气氛。“流行唱法”在我国曾被称为“通俗唱法”,也是因为其唱法具有“大众化”“生活化”等特点,旋律和节奏非常鲜明,内容和题材多以爱情、亲情、励志类为主。而后与国际接轨,就一直惯用为“流行唱法”。

(二)呼吸与共鸣

呼吸是歌唱中的首要条件,流行唱法中的呼吸一般分为慢吸慢呼、快吸快呼、快吸慢呼。唱歌是在呼吸的状态下进行的,在歌唱的过程中,保持稳定、饱满的气息支撑才能游刃有余地驾驭声音的强弱、高低、长短。比较常用的歌唱呼吸为胸腹式呼吸,即吸气时横膈膜下降,肚子膨胀;吐气时横膈膜上升,腹部慢慢收缩。胸腹式呼吸的完整过程为:吸气口鼻并用,将气吸到肺的底部,不可抬肩,吸入气息时使下肋骨附近扩张,横膈膜也逐渐扩张,使腹部向前及左右两侧膨胀,小腹则要用力收缩,背部挺立,这时的气推向两侧与背后并保持住,再缓缓将气吐出。所以,唱歌要保持吸气的状态,既要保持住气息,也要节省住气息,均匀地吐气,整个身体和表情是积极而放松的。

快吸快呼则是在很短的时间内,通过口和鼻迅速把气息吸入到肺叶下部,并将气息保持住,在歌唱过程中常用“偷气”来连接乐句,让人难以发现吸气的痕迹,使上下句的衔接更加连贯、流畅。

流行唱法接近于说话的自然音色,以口腔共鸣为主,头腔和胸腔、鼻腔的共鸣也会在不同的音区合理增减。一般来说,低音的部分胸腔共鸣使用更多,在低音也明显感觉到胸腔的震动。在中高音区,则会运用到口腔共鸣、鼻腔共鸣,还有部分的头腔共鸣,这一音区也是最重要的真假音连接部分,需要娴熟运用气息、共鸣、发声使其统一连贯,用音阶和真假音交替连接的方式把换声区的那几个“爆破”音练习到圆润、统一,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混声”。高音区相对来说是头腔共鸣运用最多的地方,但也有一些摇滚歌手为了追求音响效果而用嗓音声嘶力竭地呐喊,为的是塑造自我的一种歌唱风格和情感表达,相对于“中式”圆润饱满、外柔内刚的声线形状来说是另一种风格的体现。

(三)“中式”的吐字咬字

流行演唱中的吐字咬字可以说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地域文化孕育出来的语言习惯、文化表达都不一样,没有统一标准;每一位演唱者根据自己的性格特点与审美标准唱出自己的个性化语言,所以流行唱法的风格是不拘一格的。尽管如此,“中式”的流行唱法却还是有“规律”和“共性”可寻,比如邓丽君、费玉清、刘欢、蔡琴等“中式”风格歌唱家的吐字咬字都有其共性,即为国语普通话的发音标准。普通话的吐字归音讲究每一个字都清楚、准确、完整、饱满,正音练习是根据普通话的读音标准,校正自己的口音,包括平舌音和翘舌音的练习、鼻音和边音的练习、送气和不送气的练习、前鼻音和后鼻音的练习等;字头要求声母的发音部位准确、弹发有力,立字要求开口音稍闭,闭口音稍开;吐字要清晰,对于声母、韵母、声调要读准,辅音的练习要严格掌握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发音要有力,韵母练习时控制好口腔的开合、唇形的平展圆敛及舌头的升降伸缩;声调练习也很重要,普通话中有不少字或词的声母、韵母完全相同,声调不一样,意义也就不一样;归音是指吐字归音过程中对字尾的处理,要求做到弱收尾,趋势鲜明。

针对普通话发音的规则要求,在歌唱当中一样可以根据旋律的起伏和走向运用自如,所谓虚实结合、外柔内刚的处理方法,跟普通话的发音吐字如出一辙,字头声母清晰实在,辅音尾音的处理连绵虚微,不同地区的普通话发音也有差别,在歌唱中只要遵循了普通话的字正腔圆,以及吐字咬字的要领,就算一些“台湾腔”“北京腔”运用在歌唱中,也并不会脱离“中式”的审美,甚至会更有韵味。

三、“中式流行唱法”的价值研究

系列重要讲话中谈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中华民族创造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也一定能够创造出中华文化新的辉煌。”如果不加区分、盲目地成为西方道德价值的“应声虫”,不仅不能形成我国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甚至还会有失去国家和民族独立精神的危险,在精神上成为别国附庸。

“中式流行唱法”是建立在深厚中华传统文化背景下的一种流行唱法,因其流行唱法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和传播效应,大众接受度高、参与度高,是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精神文化方式,所以用这种“中式”的方式去演唱流行歌曲,是对中华传统文化以及民族精神的广泛传播和升华。

流行音乐的风格多种多样,受众面极为广泛,也是青少年最喜欢的音乐种类之一,流行唱法不仅可以演唱各类风格的流行歌曲,也可以演唱流行歌曲以外的其他种类歌曲,比如华语流行乐坛的代表邓丽君就用属于她的一套流行唱法唱过民歌小调、摇滚爵士、日本演歌、革命歌曲等,无论哪一种风格,她都用了一种属于她自己的“中式”演唱方式,这也是最能引起华夏儿女共鸣的地方。流行唱法受各种文化的影响,从历史发源来看它来自西方,无论是受外在的文化环境还是内在的人物性格影响,演唱者们的演唱方式早已形成了独一无二的演唱L格,通过唱或听来感受世界流行音乐的文化,了解世界各个地区和民族的流行音乐特点和社会文化环境,如果不把民族性的音乐文化表达方式加以保护和传承,青少年过多受西方文化的影响,所听所唱均被“西化”,不懂得欣赏“中式”表达的演唱风格,这将导致民族流行音乐的缺失、国民性的缺失。我们应该在丰富多样的流行演唱风格中,去挖掘和总结出一种属于“中式”文化性格的流行演唱风格,并把它传承和发展下去,让“中式流行唱法”唱进每一位华夏儿女的心中。

流行音乐在社会流传的过程中,会给整个社会和民众带来正面或负面的影响,这是基于流行音乐本身的质量和流行音乐的导向来说的,它的社会价值受政治、经济、文化等条件的制约,同时也跟流行音乐演绎者和欣赏者的文化素质、审美能力相关,流行音乐与社会文化价值的发展是相互推动的过程和结果,流行音乐可以引导和影响社会文化价值,使大众文化生活有一个健康、丰润、积极向上的精神环境。不论是什么类型和风格的流行音乐,都反映着当下社会文化生活的需求,是大众精神情感的依托与反映,所以流行音乐与社会文化价值是相辅相成的。中国的流行音乐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至今不过30年左右,其发展的历史和基础是短暂而薄弱的,然而流行音乐对社会文化的影响却是广泛而深刻的,如果民族特色的流行音乐不加以引导和传承,“中式”的演唱方式被渐渐西化,一个国家和民族将失去宝贵的民族灵魂;用欧美流行唱法演唱流行歌曲是一种流行演唱风格的存在,反映的是西方社会的文化个性,然而每一个国家和民族都应该有属于自己民族个性的表达方式,作为中国人的“中式流行唱法”,是民族文化和国人性格的最佳写照。

参考文献:

[1]付林.流行声乐M教学法-中国流行声乐教学体系的建构[J].社会音乐生活,2010(11).

[2]刘晓飞.流行音乐的社会文化价值探寻[J].艺术研究,2011(4).

[3]胡杰.传统文化元素与流行歌曲创作的融合与创新[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09(1).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友情链接
在线客服 发表咨询 加急咨询 范文咨询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