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10 15:36:37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5篇电工电子实习小结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中图分类号:F830.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22-0064-02
随着中国零售行业的发展,家电连锁业现在基本形成“双寡头”垄断格局,国美电器和苏宁电器在短短几年内由区域发展到全国,控制了家电销售连锁市场将近80%的市场份额,取得了可观的经营业绩。在他们取得胜利的同时,我们不得不将其成功部分归功于二者的“类金融”企业性质。他们独有的企业性质,使他们能够更多的利用供应商资金进行扩张,使他们的资本结构具有独特性。
一、家电销售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现状分析
1.家电销售上市公司资产负债率整体下降。通过分析苏宁电器和国美电器从2006—2010年的财务报表,得到两家上市公司的资产负债率的相关数据,得出家电销售上市公司资产负债率整体下降的结论,数据如下:从2006—2010年度国美电器的资产负债率分别为75.25%、65.17%、68.36%、66.99%和59.31%,而苏宁电器的资产负债率则分别为63.71%、70.25%、57.85%、58.36%和57.08%。通过上述数据我们可以看出,苏宁电器的资产负债率由2006年的63.71%下降到了2010年的57.08%,而国美电器的资产负债率则由2006年的75.25%下降到了2010年的59.31%;两家公司的资产负债率整体上处于下降之中。其中,苏宁电器的总资产由2006年的8 829 047万元增长到了2010年的43 907 382万元,增长了397.31%;总负债则由2006年的5 535 283万元增长到了2010年的25 061 991万元,增长了352.77%,而股东权益则由5 151 606万元增长到了14 735 187万元,增长了186.03%,在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都在不断增长的同时,所有者权益增长的比重大于负债增长的比重,导致了资产负债率的下降。国美电器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分别由2006年的21 176 229万元、15 935 840万元和 5 151 606万元变为2010年的36 209 913万元、21 474 726万元和14 735 187万元,分别增长了70.99%、34.76%和186.03%,在三者增长的同时,所有者权益增长的比重远远大于负债增长的比重,导致了资产负债率的不断下降。
2.家电销售连锁企业流动负债比重过大。苏宁电器和国美电器流动负债占总负债比率一直处于很高的水平,通过相关的数据统计,我们得知,2006—2010年度苏宁电器的流动负债比分别为99.94%、99.9%、99.78%、99.06%和97.89%,而国美电器的流动负债比则为100%、93.85%、83.21%、86.32%和91.03%。通过以上我们可以看出,苏宁电器的流动负债占总负债的比重超过了90%,一度达到了99%,长期负债所占的比重微乎其微,而国美电器的流动负债比也均在80%以上,甚至在2006年达到了100%,两家销售企业的流动负债所占比重过大。
3.资产总体规模不断扩大,但增长方式有所不同。2006—2010年国美电器的资产总额分别为:21 176 229万元、29 837 493万元、27 495 104万元、35 763 180万元和36 209 913万元,资产增长百分比分别为:102.48%、40.9%、-7.85%、30.07%和1.25%,与之相比较,苏宁电器的资产总额则分别为:8 829 047万元(调整后)、16 229 651万元、21 618 527万元、35 839 832万元和43 907 382万元,资产增长百分比分别为:104.56%、83.82%、33.20%、65.78%和22.51%;经过分析,我们知道两家上市公司的资产总额不断增长,2009年以前苏宁电器的总资产低于国美电器,2009年与国美电器基本持平,2010年总资产水平超过国美电器达到43 907 382万元。
苏宁电器的发展战略在于先做精,提升盈利能力,再逐渐稳步扩大规模,所以,苏宁电器在2009年以前并未过多的致力于大规模的建设,把更多的注意力投放于提升盈利能力上,直至2009年启动了国际化连锁战略,入股日本LAOX株式会社、进入香港市场,随着不断的发展,2010年,苏宁电器在中国地区223个地级以上的城市拥有120万家电连锁店,常规点1 103家、县镇店95家、精品店8家,连锁店面积474.38万平方米,总体规模不断扩大,总资产在2010年超越国美。而国美电器则更加倾向于通过兼并等行为收购其他企业,先扩大规模,再提升盈利能力,所以,国美电器将筹集到的资金全部投入到连锁店的开发、信息系统以及物流见识方面,依靠中小板投资平台的支撑,实行一系列的扩张活动,包括收购永乐电器、大中电器、控股三联商社以及进驻二、三级市场,规模不断的扩大。
高职院校图书馆是为工学结合的培养方案、实现方式、双师建设等提供必要的信息资源服务。各高职院校通过购买数据库或“网站许可”等建立起了电子期刊数据库,能基本上实现学术期刊的数字化、图书的电子化,为高职院校的教学和科研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1.高职院校图书馆的电子资源评价国内研究现状
图书馆为适应新的教育模式的要求,在高职院校教育模式改变过程中也需要对各种资源的建设进行相应的改变。但目前电子资源建设方面尚存在一些问题:
1.1电子资源的形式较为单一。目前图书馆电子资源建设本区域和本行业相关的特色资源、与学校教学工作密切相关的课程电子资源的建设则比较薄弱,特别是与当前高职院校普遍实行的工学结合模式相关的专题数据库和特色数据库建设没有受到足够重视。
1.2.电子资源的形式和数量有限。符合工学结合模式的电子资源形式如教学视频、电子课件、项目案例、实训模拟等所占的比重非常小。
1.3、缺乏对已有电子资源的整合和开发
电子资源,尤其是在学术机构的生命周期开始与资源的发现和识别,并移动到审判访问,从其他资源之后收购的特定资源的进库的色域选择特定的资源境界然后felicitating给用户,然后在后续研究的资源的使用情况进行进一步延续这些资源的访问。在这些过程之间存在着经过许可协议,并保持记录正确的痼疾。所有这些过程既费时又涉及大量的工作。这些不懈的工作阵列作出图书馆寻找这可以节省他们的时间和精力,并提供电子资源的有效管理系统。
1.4.电子资源建设的资金和技术力量不足。图书馆电子资源建设不论是资源的引进,还是特色数据库的创建和虚拟馆藏建设等均需要大量的资金和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员,而目前高职院校图书馆在这方面的投入则非常少。
2.高职院校图书馆的电子资源评价构架
从工学结合的人才新模式下研究高职院校图书馆电子资源使用价值与整体电子资源使用价值的评价体系之间的相关关系,进一步研究在整体最优的前提下来如何评价特定电子资源的使用价值问题,使之发挥更大的资源价值,使有限的资金发挥更大的经济效益,是高职院校 图书馆的微观价值与宏观价值相统一,对电子资源评价显得尤为重要。
2.1.工学结合新模式下电子资源评价体系的评价指标
工学结合新模式下电子资源评价体系的评价指标可应用于采购前的预评估和使用中的后评估。
2.1.1.电子信息资源的多样性:图书馆在电子资源建设方面,不仅要增加与专业课程理论教学相适应的知识性电子资源,还要增加相关技能知识方面的电子资源、信息资源形式的多样化。除完善相关电子图书资源、文献数据库等常规电子信息资源建设外,应增加与实践教学相关的不同形式的电子资源,如CAI教学软件、虚拟现实类教学软件、项目案例、产品设计展示等电子资源。
2.1.2.电子信息资源的实用性:作为学生课外学习的重要场所,图书馆应增加相关的电子信息资源,如与专业相关的专题数据库、案例数据库等。由于目前图书馆电子资源中这一部分的相关信息较少,因此在实用性电子资源建设方面需要加大建设力度。
2.1.3.电子信息资源的时效性:工学结合模式下的专业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反映当前社会经济领域正在大量使用或即将使用的技术和方法,并介绍相关专业未来可能使用的技术和方法,所以专业课程教学内容必须进行及时的更新。这就要求图书馆在电子资源建设过程中,对相关专业课程的电子资源进行淘汰与更新,以适应专业课程教学的发展。
2.1.4.电子信息资源的实例性:工学结合模式下的课程教学均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其教学方法和手段有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等,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使用大量的案例。同时,需要学生在课余时间搜集相关的案例资料,以达到良好的课程教学因此,要求图书馆在电子资源建设方面重视与教学过程相关的案例信息资源建设,以满足师生对该方面的教学需求。
所以,在采购电子资源前和使用中都必须注意结合以上各个方面来进行有效评估.随着图书馆门户和统一用户认证机制的建立,用户通过图书馆网关可以方便地使用各种电子资源。图书馆只要通过统一用户认证的设置和统一的计数方法,从而比较电子资源中各个数据库的使用情况、确定用户使用倾向和模式,这就是高校图书馆基于基础架构的电子资源构建模式。
2.2.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图书馆电子资源建设评价系统研究内容:
2.2.1以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为定位,配置合理的电子资源比例
以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为定位,配置合理的文献资源比例。以培养学生的全面职业素质技术应用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为主线,通过学校和企业合作,充分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资源,实现理论学习、基本技能训练与实际工作经历的有机结合,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需要的高技能人才。因各高职院校的办学理念、办学模式、办学风格以及专业侧重不同,数字资源建设的定位也就不同。根据学院办学模式的定位,通过订购、征集、交换等途径有目的、有计划地搜集适应文献使用者和其服务对象需求的各类文献,使我们高职院校馆藏信息资源建设的宗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目标是培养既具备理论知识,又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综合型技能人才。依据学校的定位与培养目标形成自身的馆藏特色和规模,突出本校重点专业的特色资源和馆藏文献的实用性。
2.2.2注重实验、实训方面的电子资源建设
“工学结合”作为高职院校的最重要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实验、实训、实习是三个关键环节。为此,图书馆要注重这方面的信息资源的配置,对专业资料要注重“新”,补充内容新、信息新、最新出版的能够反映学科前沿知识的专业资料;;应用类的信息资源应该是我们采访的重点,除了注重收集各个专业领域内的应用类信息资源,还应收集交叉学科互相应用的信息资源。
2.2.3重视与企业、行业生产实际紧密结合的电子资源建设
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强调“要重视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校内成绩考核与企业实践考核相结合,探索课堂与实习地点的一体化”。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图书馆要积极探索校企合作文献资源共享体系建设,要利用校企合作的有利条件,探索与企业技术部门的合作,建立校企互借的资源共享体系。这样一方面使企业在分享学校信息资源优势的同时,把企业员工的职业培训、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的教材,紧密结合企业生产实际的实训教材收集到图书馆,供学生学习参考,为学生将来走向企业打好基础。
2.2.4加大职业技能鉴定方面的信息资源建设
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决定了学生除取得毕业证书外,还必须取得英语等级考试、计算机等级考试、各种行业的资格证书考试等,所以,针对学院专业和各个行业的技能鉴定的信息资源应作为高职院校图书馆收藏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的要求,注重如计算机等级考试、英语等级考试、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资格考试等技能型数字资料的购买和搜集。
.2.2.5收集与整理优质教学资源和网络资源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关键是课程方案的有效实施,课程改革要求优化教学资源,把现代化信息技术作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手段。图书馆构建教学资源的共享平台,实现教学内容、教学范例、教学管理的网络化。
本文系校级课题“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院校图书馆的电子资源评价体系构(项目编号1097402092012032)”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 Bertot JC, McClure C R, Ryan J. Developing a nationaldata col-lectionmodel for public network statistics and performance meas-ures: FinalReport. [2008-08-22]. http: // i.i fsu. edu/projectFiles/collection-models/nat.l mode.l fina.l report. pd.f
[2] Performancemeasures& strategies for the alberta public library e-lectronic network. [2008 -08 [3]. http: // i.i fsu. edu/projects/aplen-strategies.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1)14-0293-02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是1998年国家教委在普通高校专业调整中设置的新专业,是由十多个专业重新调整后的宽口径专业,其主干学科为:信息科学、电子科学、计算机科学,培养在电子信息的采集、处理、传输、存储、显示和控制等方面,具备扎实的基础理论、宽广的知识面的人才[1]。随着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社会急需一批实践能力强、应用技术水平高、具有创新意识的创新型、工程型信息技术人才。作为民办高校,要想求得长远的生存和发展,必须紧紧围绕高级应用型人才这一核心,深化实践教学体系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强化师资队伍,加强与相关单位、企业的产学研合作[2],才能真正拥有自己的特色。
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上,85%以上的照明光源来自于LED(Light Emitting Diode)。LED光源具有发光效率高、耗电量少、使用寿命长、安全性好等优点。毋庸置疑,LED已被认为是取代现有照明的第四代光源。随着国内外资本在半导体LED产业的大量投入和社会对LED电子产品需求的急骤增加,LED电子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已经成为社会需求的热点。我国当前高等院校中没有关于LED研发、生产的相关专业,如何通过高等教育尽快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掌握LED专业技术高素质人才是当务之急。我校采取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索,实现学校和企业之间优势互补、互惠互利、资源共享,既给企业输送适合急需的专业技术人才,解决了电子工程技术专业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同时,教师与企业进行课题研究,加强教师与企业的联系,了解行业发展动态,大大提高教师科研水平,扩大了创新机遇。通过校企结合,提高教学质量,建立长期稳定的教学实习基地,目前已与河南生茂光电科技公司和光维新科技公司签订校企合作协议。
一、电子工程技术专业校企结合实践体系构建
1.加强基础课的实践教学为校企结合奠定实践能力基础
我校在校企结合LED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方面的主要对象是信息工程学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学生,该专业于2001年秋正式开始招收全日制本科生。近几年来,充分利用学校教育资源,不断完善电子工程技术专业实验室建设,不但形成了满足本科生培养目标要求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还增添了大量符合电子工程技术专业发展所需的新设备。在电子实验中心,学生可以动手完成电路分析、模拟电路、数字电路、现代电视机、计算机绘图与CAD、单片机应用、现代电子测量、EDA技术应用、计算机网络等实验课。担任理论课主讲教师一定要参与实验课的指导,并且充分利用实验室仪器设备,开展电子技术专业课程设计与制作竞赛,提高学生设计与制作新产品的学习与开发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水平。
2.以学科竞赛为载体,为校企结合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打下良好基础
积极组织各科学科竞赛是挖潜式培养创新实践能力的一种方式,不仅能使学生对所学专业知识的深刻体会得以实际应用,而且还会开阔视野、提高应用能力。各种学科电子竞赛活动,既要有理论计算、方案论证,又有实际制作、整机调试,与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和培养学生全面素质的要求紧密结合,可以全面检验和提高学生理论素养和工作能力[2]。各种电子学科竞赛是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增强表达能力、培养应变能力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种综合方式。我校2007届、2008届和2009届电子技术专业毕业生中,很多同学在校期间就积极参加各种电子竞赛,很快就成为企业的技术骨干。
3.以就业为目的,校企双方共同拟定毕业生设计题目
毕业设计是培养学生运用四年所学的知识进行电子工程设计训练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对专业知识掌握程度的综合检验,其目的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电子工程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毕业设计论文的写作方法,对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提高本科生研发素质至关重要。老师在拟定毕业设计题目上,结合企业研发生产实际,以揭示有关LED电子工程技术规律、解决现有或潜在的具有该学科领域前瞻性问题为目标,并与企业技术总工程师互相交流,听取他们的意见。
例如,我校2009届10位毕业生,分为三个小组,每个小组课题相近但又不同。第一组为LED驱动电路设计与研究,四位同学毕业设计题目分别为:LED路灯驱动电路设计、LED隧道灯驱动电路设计、LED室内照明驱动电路设计和基于PT4017的LED日光灯设计;第二组为LED控制器的设计与研究,四位同学毕业设计题目分别为:光电互补LED路灯控制器的设计、太阳能LED路灯控制器的设计、基于电力载波通信的LED路灯控制器的设计和基于无线通信的LED路灯控制器的设计;第三组为LED照明技术的参数研究,两位题目分别为:LED驱动开关电源技术参数与测试方法研究、LED照明技术参数的测试及可靠性探讨。
以上这些毕业设计题目都是在充分了解LED产业国内外基本发展情况后,尽可能选择具有新颖性、创造性、可行性,与企业实际正在开发的产品项目相结合。教师和学生一起查阅文献资料,收集目前所有出版的LED、太阳能、风能、开关电源等有关书籍和资料,和学生一起制定设计方案,开展毕业设计。指导老师风雨无阻,每周至少两天到河南省生茂光电公司去指导学生解决各阶段毕业设计遇到的实际问题,并商讨解决方法。通过四个多月在企业一线的实践和实际课题的设计,他们都获得良好的成绩,全部被生茂光电公司转为正式职工,并且在短短半年时间内,有三位同学破格提拔为助理工程师。
二 、电子工程技术专业校企结合促进教师科研水平的提高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创新的根本在于人才。钱伟长院士提出:一个大学不管如何定位,教学必须与科研结合。你不教课,就不是教师;你不搞科研,就不是好教师;不出研究成果,只教好书就不是合格的教师。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传授知识,而科研的主要目的是创造知识。教学与科研最终目的都是推动社会进步的主要力量,两者互相帮助,互相提高。科研创新使教学内容更新和深入。教学对科研有促进作用,提高教学水平。如何提高电子工程技术专业教师科研水平,必须将教学、企业研发相结合。
在校领导和院系领导的支持下,目前,我们电子工程技术专业先后申请的项目中,主要来源于企业。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大功率LED专用电源的设计
该项目既是河南生茂光电公司大功率LED路灯的关键技术问题,也是目前影响LED路灯推广的瓶颈之一。电源设计对转换效率、功率因数、可靠性等指标要求比较高,针对该领域所申报的黄河科技学院校级项目,已于2009年5月底完成,很多设计思想、方法和措施都是和我校2008届毕业分配到生茂光电公司的学生共同完成的。
2.太阳能LED路灯控制器的设计
该项目为河南省教育厅计划项目,也是河南省生茂光电急于开发研制的项目,同时,也是我校2009届毕业生王同学的毕业设计题目,目前正在紧张进行中。为培养青年教师的科研能力,该项目由电子信息工程教研室负责人主持。
3.大功率LED路灯驱动电路设计
该项目为河南省教育厅计划项目,也是河南省生茂光电公司急于开发研制的项目,是LED大功率路灯不能批量生产的瓶颈问题。2009届毕业生孙同学的毕业设计题目就是结合本课题进行的,该项目目前由青年骨干教师负责。
4.LED大功率驱动器的设计
该项目为郑州市科技攻关项目,该课题是LED大功率应用难题之一,由资深LED工程技术专家、多年从事LED照明技术研究的老教授主持。
5.过去申报和正在申报的项目
(1)光电互补独立家用控制器的研制
(2)太阳光能、热能互补控制器研制
(3)智能车载充电控制器的研制(河南省科技攻关项目)
电子工程技术专业进行校企结合,使教师走向企业、了解企业科技发展的最前沿,创新了学科建设思路,更新了人才培养观念,对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教师队伍素质提高都是有益的。
结语
在学校政策的支持下,校企结合,利用社会资源给学生提供实习基地,实现学校和企业之间的优势互补、互惠互利,给学生的就业和学校教学科研的创新都提供了新的出路。相信校企之间基于“精诚合作、互惠双赢”的合作模式,必将有力提高学校的实践教学质量,加快相关课程建设。同时,我们已经开设“太阳能LED技术”选修课程,所培养的学生中,仅光维新电子有限公司年底就向我们选用30名,生茂光电公司也向我们发出订单“直通车”,要选用我们的毕业生。我们相信,随着整个社会“节能环保”理念的深入,我们所培养的太阳能LED技术应用人才将会受到社会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青睐。
我们将继续努力,为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开阔学生视野,为高校和企业联合进行人才培养的新模式进行探索。今后,我校将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完善校企结合操作模式,使校企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朝着健康道路向前发展。
电力工业是国民经济发展中最重要的基础能源产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产业,是世界各国经济发展战略中的优先发展重点。作为重要的基础产业,电力行业对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起到了重要作用。与社会经济和社会发展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它不仅是关系国家经济安全的战略大问题,而且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社会稳定密切相关。因此,本文选择我国电力行业上市公司做为研究对象,研究其融资结构与绩效的关系,提出针对性的政策建议以优化电力行业上市公司的融资结构。
一、文献回顾
夏兰[1](2006)采用托宾Q比率衡量公司绩效,对2002-2004年中国电信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之间的关系做了实证研究,结论是电信运营企业经营绩效与国有控股比率、流通股比例、总资产呈正相关,与资产负债率等呈负相关。李宝仁、张院[2](2010)选择了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采用因子分析与回归分析的方法,研究得出资产负债率对公司业绩是负相关关系,其中,短期资产负债率比长期资产负债率对公司业绩的影响更显著。袁放建、许燕红、刘德运[3](2011)利用我国传统行业上市公司2004-2009年的公司数据构建了一个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我国传统行业上市公司的流动资产结构、债务再融资结构与企业价值关系的实证研究表明:债务再融资结构中流动债务再融资率与企业价值负相关,说明传统行业上市公司的财务杠杆与企业价值负相关,在传统行业上市公司中没有发挥债务融资的财务杠杆效应。
二、样本公司与指标选择
本文以2007-2011年A股的电力行业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所有数据来源于国泰安CSMAR金融数据库和新浪财经网站(http://.cn)中公布的电力行业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并运用EXCEL软件对数据进行了预处理。为保证数据分析的有效性,不受异常值的影响,本文剔除了ST类的公司和缺乏相关数据的公司,最终选取了43家A股电力行业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本文选取资产负债率、公司前五大股东持股比例的平方和、流动负债占总资产之比和长期负债占总资产之比作为衡量公司融资结构的指标。本文在选取衡量经营绩效的指标时,综合采用财务指标和市场价值指标,选取指标如下:净资产收益率、每股收益、营业利润率、利息保障倍数、营业收入增长率、托宾Q值。
三、模型实证
这样,原有的衡量经营绩效的六个指标的信息便被综合集中到一个经营绩效指标F中来了。
2.回归分析
四、结论与建议
通过上述回归模型的实证分析,资产负债率、股权集中度和经营绩效有明显的线性关系,且两者的回归系数都为负,说明了资产负债率、股权集中度和经营绩效呈现的是负相关关系。流动负债占总资产之比与长期负债占总资产之比的回归系数都非常显著的通过了T检验,回归系数都是负值,表明电力行业上市公司的债权结构中,流动负债和长期负债都与公司的经营绩效呈负相关关系,从系数绝对值上看,流动负债占总资产之比的回归系数大于长期负债占总资产之比的回归系数,说明了公司流动负债的经营对公司产生的影响与长期负债的经营对公司产生的影响相比之下更大,在公司的负债经营中需要更多的改善对流动负债的经营管理。
针对这些实证结论,笔者提出相关建议: (下转第134页)(上接第82页)
1.要完善电力行业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国家可以直接对电力行业公司注资,增加股权融资在融资总额中的比例,降低资产负债率;
2.改革电力行业上市公司一股独大的格局,完善公司股权结构,降低股权集中度,提高公司治理水平;
3.大力发展债券市场,推动电力行业上市公司企业债券的发行;
4.开拓新的融资渠道,推动电力行业公司进入国际资本市场,放大国有资本的功能;
5.政府要通过科学民主的决策,加强对电力行业公司的发展规模以及布局的监管,防止投资规模的盲目扩大;
6.合理安排长短期债务融资期限,尽量做到资产与负债的期限结构匹配,降低偿付风险。
参考文献:
[1]夏兰.电信运营企业融资结构与经营绩效实证分析[J].中国管理信息化(综合版),2006(7).
[2]李宝仁,张院.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对公司业绩影响的实证分析[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
[3]袁放建,许燕红,刘德运.流动资产结构、债务再融资结构与企业价值的关系研究——基于传统行业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J].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
中图分类号:G642.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04-0063-03
Research on Improvement of Education Resources under Goal of Engineering Design Ability: A Case Study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 Practice//ZHU Jianhong, WU Xiao
Abstract It is imminent due to great demand for components and
teaching places in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 practice teaching. Project
development of virtual laboratory can be integrated into the commu-
nity graduation project, realizing training in engineering design capabilities, saving education funding. Meanwhile, in the practice procession, task decomposition is done according actual situation and virtual environment. Students are free to allocate study time according to their actual situation. With the help of learning videos,
simulation operation is made in advance and self-learning is per-formed using the virtual environment, part of the task is completed,
reducing time of occupation on real experiment room, thereby cushioning problem of laboratory resource constraints, enhancing self-learning ability the same time improv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teaching.
Key words engineering design ability;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 practice; teaching resources
1 前言
随着实体教学资源的日渐紧缺,网上虚拟实验室逐渐成为人们研究和应用的热点。虚拟技术在教学中应用首先借助多媒体技术动画演示;其次是仿真技术中引进电子线路设计;再后来开发建立虚拟实验及虚拟实验室,来缓冲教学中的硬件资源问题。因此,许多虚拟仪器及成熟软件陆续出现。鉴于专业背景及应用领域差异对实验仿真模型和工作运行环境及表现形式等要求不同,虚拟实验设计和应用方面尚未出现完全通用、符合要求的虚拟实验运行平台,需要持续注入研究开发[1]。
电工电子实习教学环节面向专业广,涉及电工方面与电子方面的元件及仪器仪表检测设备繁多,虚拟环境开发既有动画演示操作,又有电路的仿真与调试、故障的报错,需要开发的测试仪器的技术含量及复杂程度参差不齐,开发过程跨多个软件环境,加上电工电子技术领域的新技术、新元件不断出现,电工电子虚拟实验室的开发必将是一个长期积累、不断完善的过程。虚拟实验室的建成迎合少投入多产出、资源共享的全新办学理念,是高校未来发展的必然。
2 电工电子类社会人才需求与高校教学环节设置
电工电子类社会人才能力需求 根据社会对电工电子类人才的职业能力需求,在专业能力方面必须具备计算机操作与应用能力、电气识图与绘图能力、计算机绘图能力、电工基本技能应用能力、电子基本技能应用能力、检测技术与常用电工仪表应用能力、自动化设备与生产线安装调试及操作能力、自动化设备与生产线故障排除与维护管理能力等;在社会能力方面必须具有较强的开拓发展的创新能力;在方法能力方面必须具有较好的对新的技能与知识的学习能力、解决问题的方法能力、制订工作计划的能力以及具备逻辑性、合理性的科学思维方法能力。
电工电子实习教学环节设置的内容与目标 电工电子实习为代表的整周实践教学环节在高校多专业均有设置,实习的主要目的是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巩固,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学生踏实认真的工作作风和严谨的治学态度。通过此环节,学生不仅能够在理论上了解常用低压电器的识别与使用方法、各种电子元器件的识别与测量方法、常用电子仪器的使用方法和原理,以及电子产品的制作流程,更能亲自动手参与到电子产品的装配、焊接与故障检测、调试过程,为以后的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积累必备的知识,达到理论知识与实践动手能力的真正结合。
实习的主要内容是在充分熟悉和掌握低压电器、电子元器件以及相关操作方法的基础上装配一个低压电气设备(如收音机、万用表或其他电气装置),主要由元器件识别、焊接方法和技巧训练、设备工作原理解析及装配与调试等几个环节组成。其中装配与调试是该实践较重要的环节,有助于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学生问题分析与解决工程师素质的培养。
3 实习环节教学资源需求现状分析
实体教学资源环境供应紧张,设备更新需求强烈 电工电子实习环节传统教学手段基本为全程实体教学、设计与制作,此种教学办法必须首先以实体教学资源环境及师资数量给予保障。高校的招生规模逐年扩大,实验室场地早已超过容限,设备台套数也远不能满足逐年递增的生源需求,烙铁每批次的损坏率极高,调试设备不足,很多都是过时陈旧的设备,教学设备运行保障机制不够完善,维护工作量大,不能满足社会日新月异的变化。另外,由于用于该环节的实验室未全配置多媒体设备,教师只能借用教室统一讲解,学生无法边听边操作。这些都暴露了硬件配置同步问题。
元件供应及设备管理难度增加,影响教学效果 在实习过程中,由于每位学生的元器件都是预先向厂家定制,许多杂散细小的元器件易损、丢失不便保管,整个过程持续有学生索要元器件,部分元器件本地又难以购买,影响实习进度和产品的装配,结合烙铁的管理问题,无形中加大了实验室管理难度。另一方面,为便于教学统一管理,实现成绩评分公正公平,实习内容基本固定,元件材料统一预定,这基本能保证对所学课程知识的巩固,但要满足学生兴趣的多样性及创新性的拓展实习,元件备用需求方面有一定难度。部分自我提高要求较高的学生完成实习任务过程中,本想设计性能更好的电路,也由于缺乏其他类型的元器件及先进的器件而不得不放弃自己的想法。
实习指导教师工作量明显增加,现有师资力量显露不足 学生装配实体对象,如收音机,由于整个过程不熟悉原理,靠元器件外形“依葫芦画瓢”,加上粗心、焊接基础差等原因,直接制造了许多故障,须在教师帮助下解决问题,往往出现排队等候教师帮助的情况,这对实习指导教师的能力及工作强度也提出很高的要求。另外,鉴于收音机类调试设备较昂贵,实验室设备投入无法实现人手一套,因此调试环节一直采用实验室全天开放的形式。这样虽然可提高设备利用率,节省费用,便于学生充分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调试,避免了固定调试时间学生抢占调试设备及调试效果不好的情况,但同时也加大了教师的指导工作量与管理强度[2]。
4 虚拟教学资源在电工电子实习教学环节改进
基于虚拟教学资源实习实施计划再制订,促进自学潜能培养,缓解实验资源压力 电工电子实习的任务包括电子电路的设计、元件的选择及认识、电路的装配及调试、问题的分析及故障排除。其中电路的装配及调试可安排实体实验室进行,其他环节可借助现代化教学手段,引进虚拟实验室。部分实习任务可在网络上实现,通过虚拟网络首先设计电路、模拟元件装配,学会调试。实体实验室配置只是为了检验锻炼学生的电子电路实体装配及焊接技术,故障的排除也可借助仿真技术解决。因此,在此实习环节,教学环节的内容实施安排及计划中,可针对学生专业的差异,改革同模式、固定实习项目内容、定时间、定要求、定步骤的批量培养方式,努力解决新器件、新设备、新技术的短缺问题,从有利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角度,研究新的实习教学手段,促进实践教学水平提高,缓解实验室资源、资金及用地压力。
实习虚拟环境功能灵活多变,资源与时俱进,满足部分实习任务需求 基于虚拟联网的开发平台的新型实验场所可摆脱传统面对面的实体实验室授课模式约束,给学生提供一个含有各类虚拟仪器设备的逼真实验环境。其中的仪器设备有别于商用软件中预先已经定义好的仪器设备,可根据现实技术发展重新“生成”新的仪器设备,保证教学内容的不断更新需求,使实习课题制作及训练能及时跟上测试技术的发展。虚拟实验框架灵活可变,指导教师可以结合电工电子新技术发展持续完善备用元件库及检测仪器设备数据分析功能,实习者可以依据大纲,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兴趣,利用虚拟实验室的实验模型库,自由搭接、组合、拆装实验框架,自行设计实验步骤和实验方法,自主学习[3]。在此基础上,进行实习内容模块任务分析,预先进行电路设计与调试,完成部分实习任务。
循环开发与教学效果检验,以学生工程设计能力提升引领虚拟实验室建设 虚拟实验室开发建设应为长期渐进过程,为减少仪器设备经费的投入,解决高校实验室经费不足问题,其中的建设模块可划分为若干子课题,利用毕业设计环节鼓励指导高年级学生利用多媒体技术、仿真技术与虚拟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开发设计有别于传统实验室的现代化实习平台。设计成果在低年级学生实习环节中进行应用检验,检验发现的不足可作为下一年度学生毕业设计课题的立项来源,如此循环建设开发与检验、信息反馈与再设计,持续推动虚拟实验室建设的更新完善,解决资源陈旧问题。通过此类项目的过程锻炼,学生在校期间的工程综合设计能力明显得到提高,为顺利走向社会打下扎实基础。
建设成果联网,实现资源共享,营造自学环境 为解决实习用地问题,借助互联网,将授课实验室延伸到因特网所覆盖的任何一个场所,处于不同地理位置的学习者可以同时对一个实习项目进行操作,接触最新的仪器[4]。实习者可以在仪器库中提取所需要的实习器材,自由进出实验系统,拓宽实习的时空观,提高实习效率。避免设备的重复购置,减少重复投资,提高办学效益,比传统实习模式更容易挖掘教学潜能[5]。同时,不断设计增加具有高新技术的实习项目,引导学生接触电工电子新知识及新技术,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跨学科自主学习研究的意识。对学生的成果进行分析完善与改进,将制作优秀的作品加入到虚拟实验室中,以达到资源共享。
5 小结
电工电子实习虚拟环境建设作为资源共享平台,在该平台上学生能远程接受多媒体授课,自主学习电工电子电路设计步骤及工作原理,认识元件的外形及功能,初步实现实体项目电路焊接实验之前线路设计测试仿真及调试功能。平台承担整个实习环节的部分任务,减少实体实验室占用时间,缓解了实验室的压力。同时在虚拟环境开发项目工作中融入高年级工程设计能力培养部分元素,总任务拆分成若干子项目,作为毕业设计课题,引导学生进行工程设计开发,熟悉开发步骤,锻炼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迎合社会对高校人才培养的需求,增强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王青.微机接口网上虚拟实验室的研究设计[D].山东:中国海洋大学,2004.
[2]何圣雄,陈晓晖.电工电子实习运行模式初探[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2(1):66-67,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