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管理会计理论与实务

管理会计理论与实务范文

发布时间:2023-10-10 17:14:42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管理会计理论与实务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管理会计理论与实务

篇1

一、树立正确的观念

即树立学生是一种特殊“客户”的观念和教学相长的观念。笔者是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客户”看待的。意思是说,没有了这个“客户”,就没有工作、没有饭碗了,这是给自己念“紧箍咒”,也就是“严于律己”,给自己一种压力和紧迫感;笔者上第一次课的时候,也会把这个观念与学生们分享并共同思考,以便他们与自己有一个共同的思想和理念。而特别要说明的是,虽说“学生”是我们的“客户”,但是他们又不同于一个企业生产产品提供劳务中的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因为在商业的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消费者一般是“客户”,但是这里的客户与“产品”是分离的。而学校培养的学生既是“客户”也是“产品”,是合二为一的,这是一个典型的区别,这个区别很重要。这个区别决定了“学生”这个“客户”也对他们自己的学习成果,学校“产品”的质量起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个质量的制造过程既需要教师的努力,也需要学生自己的努力。而上述商业关系中“产品”的质量一般取决于生产者。很普遍的是,作为MPAcc和MBA(工商管理硕士)等学生大多来自企业界,他们很习惯把企业的一般观念照搬到学校,而又不加任何的区分,从而产生很多的误解。这个观念清楚了,教师和学生就都明白培养好的学生,“生产”高质量的学生需要老师和学生更多更好的沟通与合作,需要师生的共同努力。

二、认真分析、研究和思考MPAcc学员的特点

这个工作一般由MPAcc中心的老师帮助做一些统计和分析。比如他们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和工作经历、经验等等。根据笔者与他们的接触和对他们的了解,感到MPAcc学员有如下特点:

(一)普遍越来越年轻。原来刚开始招MBA和会计研究生班的时候学员一般年龄比较大些,但是现在看MPAcc学员一般年龄超过30岁的并不多。

(二)大多有会计、财务、投资、经济管理专业本科学历的背景;

(三)大多数有4年以上工作经历,绝大多数在财务与会计工作岗位上;

(四)有很多是独生子女;

(五)有许多学员已经在财经业务领导岗位;

(六)积极进取、精力充沛、思想活跃、肯学习。

但是也存在“短期功利主义”思想严重,心理普遍“浮躁”(可以理解的社会原因),一些学员由于成长过程都很顺利,认为自己无所不能,因而缺乏一点“谦卑”的心态。

三、授课前的预先准备

要上好课,既让学员高兴,受他们欢迎,又要让他们能学到真正有用的知识(这两者时有矛盾),作为教师是需要付出心血的。必须要有充分的准备,要准备丰富的资料。笔者的做法是:

(一)选好教材,笔者选用的是Atkinson,Kaplan,Banker and Young的第三版的中英文版教材。因为这里面内容比较新颖有用。实践证明也很受学生欢迎。

(二)做好课件。比如教学大纲;

Schedule;课程说明;PPT;考核要求及说明等;教学中中文为主(便于学生理解),英文为辅,一些PPT,阅读材料是全英文的,关键专业术语均交代英文。

(三)查阅和准备好教学辅助阅读材料。通过查阅,给学员每次上课都准备有英文文章和中文参考阅读材料。以便学生理解和课堂案例讨论使用。具体可以查看笔者提供给MPAcc中心的材料。

四、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和方法

笔者已经采用过的教学方式和方法主要有:

(一)课堂讲授;

(二)课堂提问和案例讨论;

(三)观看和听录音录象资料和图片;

(四)聘请国内从事管理会计咨询的实务界专家――诺亚舟的郭博士来课堂给学员上课和讨论;

(五)引导学员参加学员“财智论坛”的提问和讨论;

(六)引导并组织学员到广州本田汽车公司进行实地观摩学习(尤其是上完Kaizen costing,Just-in-time,Target costing等内容后),这个活动学员印象最深,讨论热烈,启发很大,很受他们欢迎,正是所谓“百闻不如一见”,“见识、见识”,“见”后更长“知识”;

(七)收集和提供46个管理会计问题供学员思考。

五、激发学员的积极参与

要多鼓励,多分类。分类也是一种鼓励和鞭策!这个问题结合后面实行严格的考核和成绩评定制度来讲。

六、认真批改学生作业、进行讨论点评和总结;认真对待学生的意见和反馈

积极吸收学员好的经验,总结好、保存好,成为自己的教学辅助资料,为我所用。

七、热爱学生,与学生交朋友

公开、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学员。实行严格的成绩考评制度。

对学员的基本要求是:

互相尊重,讲诚信是总原则;自觉遵守学校、学院和本课堂规章制度规定,有特殊情况,先书面打招呼。

笔者的要求是:

一要认真完成任课教师所布置的课后作业与小组案例分析报告(分小组共同合作完成)。

二要按时到课,不迟到、不缺课。特殊情况不能到课,需书面请假,说明原因。任何请假均应在当次课堂开始之前将书面假条(必须由请假者本人签字)呈交授课教师(可由请假者本人呈交,也可由他人代交)。除此以外,任何请假均视为不成立,授课教师不接受其他任何的解释。

三要在课堂上关闭手机或者调整到振动状态,严禁在课堂上接听或者打手机,有紧要事情请在课堂外进行!

四要对未请假缺课达全部课时1/3及以上者,授课教师将不再为其评定本课程之最终成绩。

笔者在本课程中实行的成绩考核与评分办法如下:

本课程分四部分考核并计分,最后总评得分。

(一)课堂参与态度(包括出勤率)10%

包括出勤情况和课堂参与表现两部分。本部分基本分为100分,每缺席一次且被授课教师知晓,请假者扣5分,未请假者扣30分。对课堂表现好的同学,每次均酌情加分。本班最后总得分最高者计10分,其余同学按得分多少比例计算。

(二)平时作业10%

所有同学均须按时呈交授课教师布置的课后作业,授课教师不接受未按时呈交的作业。呈交作业的具体时间临时以适当方式通知。平时作业每次均按百分计分,本班总计得分最高者为10分,其余同学按得分多少比例计算。

(三)案例分析报告(小组合作完成)20%

每位同学必须参加一个案例分析讨论小组,参与小组案例分析报告的撰写和讨论,报告要求用A4纸打印(不接受非A4打印件),小组长对本组成员表现和贡献打分(100分制)。每小组需准备PPT文件并确定口头报告人在全班演讲,老师和其他小组组长对该组(组的情况和各个组员情况分别)进行同行评议(根据理论运用;分析透彻度;演讲表达情况;团队合作情况)打分。然后授课教师对本小组长自评得分、其他小组长评分和老师评分进行统计得出各小组成员该部分得分。本部分总计得分最高者为20分,同一小组同学得分相同。

(四)测验或者期末考试60%:实行闭卷测试

(五)每部分的计分方法如下

实际得分最高者获得该部分应得分之满分,其余同学按实际得分多少比例计算。每人各部分得分之和即为最后本课程之总评得分。

八、为了更好地改进MPAcc《高级管理会计理论实务》的教学,笔者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一)组织全国MPAcc院校该课程的主讲教师编写专门教学案例,建立案例库,集结出版教学案例集。

(二)建立MPAcc课程校外专家和实务界专家库,聘请他们穿插上课和做报告,让这些专家参与联合指导学生论文。

(三)建立MPAcc学员实习、实践和实地观摩教学单位和基地。

(四)建议全国MPAcc指导委员会引导国际相似项目的教师、学生交流。笔者在University of Houston看到他们类似项目是MPA(Master of Professional Accounting)。既要立足本土,又要放眼世界。

篇2

管理会计作为一个独立的会计分支形成后,会计便由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两部分所组成。从会计报表的报送对象来看,财务会计应定期向投资者和债权人提供会计报表,管理会计则定期或不定期地向企业管理当局和有关管理人员提供会计报表。鉴于此,西方会计学家一般把财务会计称为外部会计或对外报告会计,把管理会计称为内部会计或对内报告会计。这一观点,基本上为我国会计学者所接受。

笔者认为,依据会计报表报送对象的不同,把财务会计称为对外报告会计,把管理会计称为对内报告会计,这只是对会计进行分类的一种方式,只能说明两者一个方面的差异,并未揭示它们的本质差别。对于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区别,只能从会计对象与会计目的上去寻找。

关于企业财务会计的对象,我国会计学界把它界定为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资金运动。关于管理会计的对象,许多人对其进行过探讨,如“现金流动说”、“价值差量说”、“资金流量说”,等等。尽管众说纷纭,但也都没离开资金范畴。简言之,就总体而言,财务会计对象与管理会计对象都是企业的资金运动。那么,两者的区别又何在呢?笔者认为两者之间的区别是总体内部的差异。

资金运动具有两重性。一是价值增殖性。在商品中,企业作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商品生产者,其投入在再生产过程中的资金,必须在运动中不断地增殖,这是资金的一般属性。从这一属性出发,可以说资金的运动过程也就是资金的增殖过程。没有资金的增殖,企业就失去了生存与的基础,投资者也就失去了投资的目的。另一方面,资金的运动总是在一定的经济关系中进行的。资金及其运动,必然体现一定的经济关系,如产权关系、债权关系、分配关系等。资金运动只能在特定的经济关系中进行,并在运动中再现这些关系,否则,资金运动就失却了存在的条件,这是资金及其运动的特殊规定性。从这一属性出发,可以说资金的运动过程也是特定的经济关系的运动过程。

资金及其运动客观地存在着价值增殖和特定经济关系运动这两重属性。从本质上说,财务会计是以后者作为其存在的基础,亦即作为其核算与监督的内容。财务会计核算与监督的基本目的正在于正确处理经济关系,维护人们的经济利益,保护企业财产的安全和保障社会经济生活的正常进行。与财务会计不同,管理会计则是以前者、即以价值增殖过程作为其存在基础的。价值增殖是资金的属性,但价值的增殖并不是自发地进行的,而是一种在人的参与下的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人们只有对价值增值过程进行的运筹、规划与控制,才能实现增殖并达到预期目标。

经济关系的本质是利益关系,价值增殖则是经济效益问题。于是,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财务会计是以资金运动中的经济关系为对象,以维护相关人的经济利益为目的的;管理会计则是以价值增殖运动为对象,以追求企业经济效益为目的的。这就是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本质区别。这里应提及的是,事物之间的差异只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区别,也只是就它们的对象与目的的主要方面而言。在实际工作中,二者是不可能截然分开的。它们作为会计工作的两个方面,既各自独立,又相互联系,是一种“分工不分家”的关系。

在对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加以区分的同时,必然要涉及到对成本会计的认识。成本作为资金运动的一个环节,作为资金投入的一项内容,它既与资金运动中的利益关系相联系,又与资金运动中的效益成果相联系。就成本的前一性质而言,它应属于财务会计的核算内容。实际成本的高低、真伪,直接对实际利润发生,对各相关者的经济利益发生影响。因而在有关法规中,对成本的列支范围、开支标准、补偿方式等都有明确的规定。就成本的后一性质而言,它又属于管理会计的内容。在管理会计学中人们研究成本习性,量、本、利关系,成本控制等,以求用尽可能少的成本消耗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在国外会计学中,产品实际成本的核算与成本控制实际上是分属于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这一做法也为上述观点的成立提供了旁证。在我国出现的把有关成本核算与管理的内容独立出来,成立成本会计学的做法,主要是基于成本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重要性和会计教学的系统性而作出的一种选择。既然如此,成本会计就应该既具有财务会计的某些特点,又具有管理会计的某些特点。而在会计实务中,实际成本的核算是不可能脱离财务会计核算体系的。

二、财务区别于管理会计的主要特点

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具有不同的特点。那么,决定它们各自特点的因素是什么呢?笔者认为,只能是会计对象的性质与会计目的。下面便以此为依据,对财务会计不同于管理会计的主要特点试析如下:

第一,财务会计必须以国家或行业组织制定的会计法规、会计准则、会计制度及有关规定作为其工作的准绳与规范。这一不同于管理会计的特点,是由财务会计核算的特定对象和目的所决定的。既然财务会计是要对资金运动中的关系进行确认、计量与反映,那么,便只有按一定的规范进行,才能保证各利益相关主体的权益不受侵害,才能为各利益相关者所认可。

第二,财务会计实行严格的凭证制度。因为财务会计处理的每笔业务都与人们的实际利益息息相关,只有实行严格的凭证制度,才有可能保证经济业务处理的真实性、可靠性,防止各种侵犯财产的行为发生,以保证企业财产的安全和完整。

第三,财务会计实行定型的会计模式。由于财务会计工作直接涉及到相关者的经济利益,所以人们十分重视财务会计工作的质量,并要对其工作质量,即会计资料的可靠性、真实性、客观性进行检验。为了保障财务会计工作的有章可循和便于对会计工作进行检查与监督,财务会计需要定型的会计模式。

第四,会计相对固定,缺乏灵活性。会计方法的变化,必然会引起会计核算结果的变化。为了避免由于轻易变动会计方法而某些相关者的利益,或以变动会计方法为手段去谋求某些相关者的利益而侵害其他相关者的利益,各国的会计准则均规定,财务会计选用某种会计方法后,一般不得轻易变动。如确有改动的必要而变动会计方法时,一般需要在会计报表中作出说明。

三、正确认识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本质区别的意义

从本质上揭示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区别,无论是对会计,还是对会计实践,都有重要的意义。

篇3

1 关于财务与会计

 

财务与会计是既有密切联系又有本质区别的两门学科,同时又是既有密切联系又完全不同的两项工作。财务是国家财政体系的基础,它从一产生就是直接筹集、组织、监督、分配资金运动,正确处理或调整资金运动中的各种经济关系。随着国内、国际经济环境变化,财务的职能不断向投资决策、资本运营、外汇风险防范、国际避税等方面拓展;而会计则是确认、记录、计量和报告经济活动,向相关利益者提供决策所用的会计信息。

 

财务与会计的学科区别,应该从这么几个主要方向去区分:其一。目标不同。财务的目标是股东财富最大化,或者说企业价值最大化(也有人说是企业所有群体利益最大化);而会计的目标是向相关利益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会计信息;其二,基本职能不同。财务的基本职能是筹集、组织、监督、分配资金运动。而会计的基本职能是核算与监督。二者都对资金运动进行监督,但财务是事前监督,会计是事后监督;其三,工作内容不同。财务是进行财务预测,编制财务预算,进行日常财务管理,事后财务活动分析。而会计的工作内容则是以凭证为依据,对经济活动进行确认、记录、计量与报告;其四,工作方法不同。会计使用的是专门的七种方法,如设置账薄、复式记账、填制和审核凭证、登记账薄、成本计算、财产清查、编制会计报告。而财务则是运用定额管理、预算管理、可行性分析、预测等方法,如筹资的计算资金成本方法、投资的净现值法、回收期法,以及分析比较的比较法、因素法、平衡法、动态法等等方法;其五,从利用货币计价方面去看,财务与会计虽然都是货币计价,但二者所利用的货币职能又不相同,财务利用的是货币的支付手段职能,而会计则利用的是价值尺度职能。

 

在实践上,财务与会计是两项完全不同的工作。之所以被人们误认为是一项工作,原因有两个:一是两者联系十分密切,有许多相似之处。首先,两者的对象都是资金运动,都是利用货币(价值)形式进行计价、计量和评价;其次,两者都是企业的管理活动,目前又合署办公,所要达到的总目标都是千方百计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再次,从两者的工作联系上看密不可分,会计必须以财务预算和财务制度为依据进行核算与监督,会计工作是以财务供应资金为前提;而财务进行预测和预算必须依据会计提供的信息与核算资料,日常财务管理的效绩必须依靠会计核算来评价,财务分析必须借助会计核算资料才能进行。在某种意义上说,财务与会计这两项工作谁也离不开谁,具有十分密切的联系。二是历史因素造成的。建国初期,我国的财务与会计是各自分别设立机构,独立工作的。随着计划经济的发展,企业资金供应渠道越来越单一,国有企业的资金基本上由国家包了下来,财务工作的筹集资金职能不能发挥,因此,单独设置财务机构就没有必要。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转变职能。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每—个企业都面临着如何筹资的巨大任务,此时财务工作显得十分重要。特别是在市场经济下,筹集渠道多样化,我国加入WTO后,企业财务还要面临着对外投资、引进外资、防范外汇风险、金融衍生工具风险等等重大决策性工作。

 

这些财务工作直接关系到企业经营成败,在整个企业经营管理中显得极其重要。如果继续用计划经济的观点看待财务,继续实行一套机构,合署办公,既影响财务职能发挥,也影响会计工作。

 

因此必须清楚财务与会计是两门学科,两项工作,在市场经济下应该分开工作,各司其职,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

 

2 关于稳健性原则。

 

会计稳健性原则的内涵就是在一定的会计期间内,由于市场的多变性而导致会计确认和计量中不确定性,此时,对可能发生的费用和损失应当列人本期成本(费用),对于可能发生的资产增加和收益则不予确认。进而,国际上形成惯例。选用一些“公认”的会计方法:推迟确认收入;早确认费用把;低估资产;高估负债,等等。之所以如此,就在于稳健性原则可以防止股东(所有者)产生过于乐观情绪,规避虚增利润导致利润分配侵蚀资本的风险。国际上看重稳健主义,也就是看到了其对资本保全的重要作用。

 

在我国,贯彻稳健性原则更有现实意义。我们的一些国有企业经营多年后只剩下一个空壳,原因就是信息的不对称性,造成一些经营管理者为了夸大功绩,虚增利润,导致企业过度分配侵蚀资本,多年来一直吃老本,最后把企业吃成一个空壳。正因为如此,国家作为所有者,必须把资本保全放在首位,从计提坏账准备到强制提取八项准备,就是为了维护投资者利益和社会公众的利益。另外,实务中长期股权投资的权益法核算与稳健性原则不很协调,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权益法核算,是我国会计改革时借鉴国际会计惯例而引进的一种方法。根据《企业会计准则——投资》规定的权益法对长期股权投资核算,只要被投资企业产生净收益,投资企业就要按照其所占股权比例确认投资收益,同时增加“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由于这部分投资收益企业本期并没有收到,日后有可能不分或不全部分配,必然导致投资企业利润虚增,把不应确认的资产项目作为资产在财务报告上列报。其结果是使资产所有者对其财务状况产生乐观估计,被虚增利润的假会计信息所误导。但有一点应该说明,权益法核算长期股权投资并不是在任何条件下都与稳健性原则背离,当被投资企业亏损时,投资企业根据其所占被投资企业股份比例分得亏损,确认投资损失并相应减少“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此时,权益法核算的结果完全符合稳健性原则。这也说日月权益法在不同条件下,会表现出双重属性。

 

3 关于成本管理。

 

篇4

(二)二者的区别。首先,内容不同。管理会计的内容主要包括预测决策、规划控制和责任,管理会计负责企业的预算,是对资金的操纵、计划、和评价,用于管理企业经济活动。财务会计内容的呈现方式主要体现在两个表格上,一份表格包含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等方面,另一份表格包含费用、收入及利润等方面。其重点在于报告财务状况和运营状况,是对资金流向的把控。其次,服务对象不同。企业管理会计为企业高层人员提供最有效、确切、真实的管理信息,对企业经营的成败有着决定性的影响,管理会计实际上是属于内部会计。企业财务会计侧重于会计核算和编制报表,有专门的方法和格式,侧重于向外界提供企业基本财务信息,所以财务会计属于外部会计。

二、企业管理中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融合的基础

在企业管理中会计通过收集信息、整理数据、整合信息来对企业资金进行全面、综合、系统的核算与监督,从而控制企业经济活动,促进企业发展,提高企业经济效益。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传统会计由于过度重视资金、资产在经营活动中的作用,而忽视了经营决策者在经营活动中起到的重要作用。随着会计环境的变化,理论的完善,会计涉及的范围不断扩大,应用内容的不断拓展,不但要涵盖传统会计的内容,还要包括脑力成本、人力成本的统计、记录、监控等内容。要想使企业会计更加完善,必须重视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的融合。实际上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都是通过收入、利润、成本等资料来体现的。财务会计的侧重点是企业的经营活动,而管理会计是利用了财务会计收集的相关信息来具体的针对企业实际情况进行评价、分析、控制企业的经济活动。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依存,相互制约,都为了提高企业收益,维护企业利益,提高经济效益,促进企业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三、企业管理中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融合的实现路径

(一)基础数据是二者融合的根本途径。财务会计是通过收集、记录、汇总基础数据编制会计凭证、会计分录,通过运算编制财务会计的明细账、总账和财务报表。而管理会计是利用财务会计统计出来的基础信息进具体的分析,通过对比数据、计算数据进行数据差异分析,从而得到相应的结果报告。

尽管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在运算法则上和运算结果上是有区别的,但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都是通过提取企业在经济经营活动中的原始基础数据进行分析比较的。所以,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可以通过基础数据相一致进行融合。

(二)会计凭证是二者融合的有效媒介。会计凭证是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采集原始数据的重要依据。根据企业经济业务的实际发生情况收集原始凭证完成记账凭证形成会计凭证。通过对原始数据的分析、选择、融合编制会计凭证。会计凭证是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的基础信息来源是二者融合的媒介。

由于现行的以货币为单位的会计准则无法在会计凭证上体现出管理会计所需要的非货币信息,因此建议在会计凭证上增加备用信息栏,体现出管理会计所需要的其他信息。而传统会计中的普通借贷关系记录也很难为管理会计工作做好充分的准备,如果在基础的会计科目上增加统计信息代码则能更好的为管理会计服务。

(三)网络信息统计为二者融合提供了技术支持。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电子计算机技术和网络信息通信功能也出现会计工作中,而它们为了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的融合提供了技术的支持。企业经营活动中发生的原始信息可以通过信息技术进行有效的统计,为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提供了便捷的服务。而网络信息通信功能则帮助了在线数据采集和实时数据传递,为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对于及时性的要求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篇5

会计工作是企业在社会发展的主要内容,更是财务系统中的重要部分。在社会经济发展的背景下,虽然我国当前会计体系已经得到了一定的完善,但是在实際的发展过程中,由于部分人员对会计理论与会计实务之间的关系认识不清,所以在实际的会计管理工作中,会计理论与实际不能进行最大程度的融合。基于此,本文对会计理论与会计实务之间的关系以及会计理论的基本内容进行了全面的研究。

一、清楚会计理论与会计实务之间的关系

企业要想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加强对财务部门的管理,就要认识会计理论的基本内容和方法,这样才能对会计理论与会计实务之间的关系进行全面的理解。所以,这就要求相关的会计人员在具体的工作过程中,不仅需要深厚的知识,还要具有坚实的应用能力,清楚会计实务在处理过程中的问题。

由于会计理论是会计实务实施的依据,所以会计人员在具体的工作过程要具备基础的会计理论知识,这样才能体现出会计实务的价值。在具体的会计实务中,要想有效地对相关的问题进行处理,会计人员就要分析会计理论中的基本内容,认识到二者之间的相互促进关系。此外,还要结合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创新会计理论,服务会计实务,创新性思维,从而不断提高会计理论的实用性,进一步促进企业在社会中的创新和改革。

但是,在目前来看,我国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较差,没有丰富的会计理论知识,不能清楚的认识会计理论与会计实务之间的关系。根据统计发现,我国国有单位会计人员约7300万人,大专以上的仅有20%,会计师以上专业资格的人员更是少之又少,仅占9%,这些人员的专业技能较低,严重影响了会计事业的促进,也严重影响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因此,在这样的背景下,为了进一步加强对会计人员综合素质的培养,企业对会计理论与会计实务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合会计理论的基本内容对财务会计人员进行了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为完善我国经济体系提供了保障。

二、会计理论与会计实务的融合措施

(一)结合时展,创新会计理论内容

在会计工作的发展过程中,我国产权会对会计准则的相关内容带了一定的影响。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要想跟上时展的潮流,就要对会计理论内容进行分析,结合实际的会计实务发展情况,创新和完善会计理论内容,提高检查财务报表的效率,进而不断促进会计理论与会计实务的相互融合。

此外,企业还要结合财务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开拓会计理论内容,这样有利于拓展会计理论的功能性,促进会计实务。在时代的发展背景下,企业要想完善财务体系,需积极变革会计部门工作,创新会计理论内容,加强会计理论与会计实务的融合,从而提高企业在实际发展过程中的经济效益。

(二)完善企业内部会计管理制度

在经济不断发展的背景下,部分企业为了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没有对产品的成本进行控制,也没有认识到会计理论与会计实务之间关系的重要性,从而严重影响了财务管理的质量。因此,在这样的背景下,要想防止经济问题的出现,就要完善会计管理制度,严格检查会计工作,加强会计人员对理论知识的认识,根据企业的规章制度来制定内容管理制度,这样不仅可以约束会计人员的行为,还可以进一步加强企业财务管理的功效。

此外,在完善内部会计管理制度的过程中,企业管理人员还要根据会计理论与会计实务之间的关系加强对相关工作的管理,减少财务方面出现造假现状,让财务管理体系在实际的企业内部财务管理中发挥最大的作用,会计人员还要定期对财务工作进行检验,从而加强对财务资金的合理管理。

(三)充分发挥会计理论在会计实务中的作用

篇6

物业管理是指受物业所有人委托,根据物业管理委托合同,参与物业房屋建造、使用等的服务。包括对所管辖区域的公用设备、设施、房屋本身及治安、环境等进行管理。物业作为一个新兴的服务业,在现代服务业中占据重要地位。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是物业公司经济核算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它通过会计账簿、会计凭证反映了物业管理公司的所有经济活动,在物业管理公司内部管理中的重要作用是不言而喻的。物业管理公司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要统筹内部各部门和公司外部的所有账务,所以工作复杂,工作量大。要求我们更要做好物业管理公司的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工作,提高物业管理公司的总体水平。

一、我国目前物业管理公司的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我国物业管理公司的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处在初级阶段

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一直以来占据着企业管理的重要地位,对企业经济活动的展开和企业发展是及其重要的。我国物业行业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才有了真正的发展,起步晚, 经验少,目前正处于初级阶段。很多物业管理人员对企业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认识不够,没有形成完善合理的财务管理系统。这影响了我国物业管理行业的发展。

(二)我国物业管理公司的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存在的具体问题

物业管理虽然是新兴的产业,但是随着我国各项事业的发展,物业行业的竞争力也逐渐增大。伴随我国物业行业的发展,大部分物业管理公司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水平在不断提升。但是由于我国物业管理发展时间短、物业财务管理人员专业素质不高造成很多问题。

1、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的基础工作缺乏统一规范的管理。会计记账的方式不合格,没有严格按照会计制度明细记录财务状况;会计科目混乱,收支会计科目的记录不准确,例如资本性支出与收益性支出混乱记录;会计资料造假,数据失真或者不准确,作假帐的现象是依然存在的;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手续不合理,有些经济业务甚至没有正式的合同或者协议等现象都是会计核算存在的严重问题。这些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基础的问题严重影响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影响物业公司对数据的判断。

2、会计核算方式单一。很多物业管理公司不注重会计核算这一块,公司财务状况由财务部门统一管理核算,其他部门很少设立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人员专门对本部门的财务进行详细管理。物业管理公司的业务范围大,一个物业公司要同时管理好几个小区甚至更多,账目设置不详细不利于公司对每个小区的具体情况分析和管理。

3、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手段落后。很多公司目前的会计核算任然停留在手工做账的阶段,公司的会计数据收集、分析、处理大部分依靠人工作业。这样既耗费大量的时间,还影响数据的准确度。财务管理工作把很多时间用在做账上面,用很少的时间对财务状况进行详细的总结分析。

4、成本管理不完善,资金利用不当现象存在。成本管理有三种方式:调整经济活动的规模效益;与供货商谈判交流,转移成本;加强财务管理,强化预算管理,节约支出。这些方法只能片面的短时间的管理成本,忽略了物业管理在对企业的供应和服务环节的成本管理,这样对物业管理公司的长期成本管理效果不是很好。资金挪用、账款收不回来、坏账等都提高了资金成本。

5、财务报表不详细,不能为公司管理提供详细准确的数据。很多物业公司对外提供的财务报表只是很笼统的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等。没有管理需要的各种详细报表。例如:维修报表、各种服务费用报表等。还有很多财务信息是采用统计的方法,统计工作时间长,数据不准确,不能满足财务管理的需求。

6、税务账目不清楚,物业管理收费对税务的划分不清楚,导致申税及纳税不真实。

7、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分不清。很多物业公司认为会计核算是会计部门的工作,没有认识到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是一个体系。

二、提高物业管理行业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水平的方法

(一)规范管理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基础工作

1、提高财务工作人员的思想素质和专业素质。对财务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和思想素质培养,提高财务人员的知识水平和管理能力,做好公司的财务管理工作。

2、建立健全公司内部的会计核算制度、财务管理制度、成本核算制度、财务清查制度等。让公司的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有制度可依。

3、建立完整的财务监督体系。有了完整的财务监督体系可以规范财务管理的整个过程,提高财务管理的效果。特别是原始会计凭证的审核制度,这样可以保证会计信息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二)建立二级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制度。

由于物业管理公司管理区域的增多,对财务的管理也应该更加详细。要掌握详细的数据信息,必须建立二级或者多级的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制度。以每个小区为单位建立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制度,对小区信息及进行整合分析,再将原数据和整合数据交由公司总财务部门,公司财务部门对每个小区的信息数据进行分析。必要时这些详细的信息也是物业公司制定小区管理计划的重要依据。

(三)正确划分应缴税务项目,准确申报应纳税额。

很多物业公司会计人员分不清楚公司“管理处”和业主委员会之间的关系、物业管理企业所有者权益和物业所有人权益之间的区别、物业管理服务费用的会计核算和税务申报之间的关系,以及对应缴税项和非应缴税项之间的划分认识不清。这些都导致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不当。要增强财务人员的税务知识,正确划分应交税务项目,按时申报纳税,做好物业管理的财务工作,保证各方利益不受损害。

(四)对财务进行精细化的管理。

1、对成本进行精细化管理。建立会计辅助核算和财务管理制度,成本核算必须明确到各个部门及负责人,可以按照单位管理的需要对成本科目按部门、按人员、按地点进行辅助核算,对每一笔开支的用处和单位都进行详细的记录,保证信息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2、对利润进行精细化管理,进行最小范围的核算。以部门或以楼体为单位划分利润的财务管理,每个单位的财务管理又可以划分下一级的财务管理单位(例如再以项目为单位划分,或者以楼层为单位划分)。这样的财务管理体系可以清晰具体的反映公司各部门的盈利状况。也利于公司财务部门进行利润报表总结,还可以保证利润数据信息的完整性。

3、对资金的精细化管理。首先,减少资金的浪费,提高资金的利用率。其次,对资金的流动做好跟踪管理,防止贪污挪用现象的发生。然后,对应收款项,应该加大催款力度,尽快收回款项,提高资金的流动速度。再次,分散风险,物业管理公司可以与保险公司、保安公司合作,分散资金风险。最后,设立坏账准备金,将其纳入资金管理费用,加强企业的风险意识,增强物业管理公司的抗风险能力。

三、结束语

物业管理公司的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对公司的整体管理和发展都很重要,但是我国物业管理行业处于初级阶段,还存在很多不足,我们要加强物业管理公司的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水平,推动我国物业管理行业的发展,更好的为业主服务。

参考文献:

[1]薛艳红.物业公司的财务管理及会计核算[J].现代商业.2010(26)

[2]谢斌.对物业管理公司会计核算问题的思考[J].现代商业.2010(09)

[3]杨红英.物业公司会计核算及财务管理探讨[J].中国城市经济.2011(02)

篇7

中图分类号:E232.5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关于权责发生制等基本准则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

2006年,财政部正式了《企业会计准则》,初步建立了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其中,基本准则作为该体系的概念基础,明确了权责发生制是会计核算的基础,贯穿于会计的确认、计量和报告的整个过程;提出了会计主体、会计分期等四项会计假设,对会计核算所处的时间、空间等作出了合理设定。但随着经济金融环境的不断变化和银行信息化程度的提高,在实务中产生了一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对已被我们普遍接受的概念基础提出了挑战。

(一)权责发生制与会计分期

权责发生制要求以权责的发生为基础进行会计计量,会计分期假设又设定了会计计量的时间范围。这就决定了企业确定权责的时间标准——即权利与责任“是否发生在某一期间”。目前会计准则采用的已发生减值模型,规定了当存在已发生损失事件等客观证据时,才可确认减值,不具备已发生证据的预计损失不包括减值范围内。由于以客观证据为基础,体现了“当期权责”的匹配。但随着金融危机的爆发,各国均暴露了一个共性问题,即计提准备不足。由于该模型存在顺周期效应,为了提高银行的抗风险能力,增强金融系统的稳定性,各国监管机构开始重新审视既有的减值政策,提出逆周期监管及动态拨备的概念,在经济运行处于上行周期时多提准备,以应对金融风险。同时,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在各方面的压力下进行会计准则改革,将已发生损失模型调整为预期损失模型,以预计未来的损失作为确认当期损益的基础。这些改变试图以预期未来为基础,偏离了会计计量一直依赖的已发生观念,实质上扩展了传统权责的范畴,有悖于会计已有的“权责发生”时间理念。

(二)权责发生制与会计主体会计主体作为会计基本假设,是开展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工作的重要前提,规定了企业确定权责的空间范围——即权利与责任“是否属于主体”。

长期以来,我国银行业普遍采用以分支机构为核算单位,相对分散的会计组织模式。但随着近几年信息科技的蓬勃发展,集中会计核算模式在银行中得到应用,相对于传统的分散核算模式,集中核算将部分由分支机构叙做的业务数据集中到总行统一簿记,使会计科目使用的规范性以及核算工作的效率得到提高。与此同时,相关的收入和成本由于在总行统一进行会计记录,并未在分支机构账面上体现,分行作为独立的会计主体,其“应享有的权”或“应承担的责”并未通过会计核算反映出来。提供的会计信息没有反映真正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使得分支机构对于自身经营情况缺乏全面的了解和控制,造成反映职能和管理职能不匹配,与准则规定的会计主体应反映自身的“权责”相冲突。

会计基本准则从不同角度明确了整个会计准则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但随着环境的变迁,基本准则在会计实践中面临着诸多挑战,如何保证权责在期限上的匹配和主体上的一致,是当前会计实务工作者和会计理论工作者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以金融资产减值模型以及动态拨备为例,是否可以做一些针对性的调整,如在已发生损失准备的基础上对预计损失在权益中增提相应的一般准备,这样既满足审慎性和前瞻性的监管要求,同时也不会与现行的会计基本原理产生矛盾。还有,如何通过科技手段来解决会计信息与会计主体不一致的问题,这也是当前大型企业集团会计管理普遍存在的难题,要重视,不能视而不见。

二、关于会计管理工作的边界与职能转变

会计核算是会计最初和最基本的职能。近几年来,国内银行纷纷提升信息科技水平,大力推进精细化管理,对会计核算的要求不断提高,会计核算也从一维发展到多维。当前,会计核算已不再局限于按经济内容核算,它已经扩展到按部门核算、按产品核算、按客户核算、按货币核算、按区域核算、按行业核算、按渠道核算、按期限核算、按风险核算等。可以说,只要银行管理需要,会计核算就能够提供同源数据下的多维度信息,这使银行管理者可清楚地量化各部门、各产品、各客户的贡献,从而在发展战略、资源配置、激励机制和产品定价等方面做到精细化管理,实现向管理要效益。时至今日,核算仍然是会计工作的基础和前提,但随着会计环境的日益变化,会计工作也越来越从核算职能向管理职能转移。会计职能的重心转变是一种必然趋势,因为伴随我国市场经济快速发展,传统核算型会计已无法满足现代银行管理的需要,宏观经济环境变化以及银行内部管理水平提高都推动向管理型会计发展,这是会计工作的根本变革。会计职能重点转变要求会计工作从事后算账向事前预测、事中控制转移,从传统的“账房先生”向决策参谋转变,提高会计工作的主动性和前瞻性,对经营活动进行规划和控制,帮助决策者及时制定政策,合理利用资源,强化内部管理,最终提高经济效益。

与此同时,会计管理职能的内涵也不断丰富。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我国银行经营环境发生重大调整,资产负债管理的重要性日益突出。一方面,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对资本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新增了对流动性管理的要求,并增加了对杠杆率指标的限制。另一方面,人民币利率汇率市场化改革不断深入,需要银行进一步增强产品定价能力以及有效管控利率汇率风险。这些变化大大增加了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的难度,对会计管理工作提出了新挑战,会计管理的范畴也相应由传统的核算管理、预算管理、成本管理等,进一步拓展至资本管理、流动性管理、内外部定价管理、利率汇率风险管理等资产负债管理领域,会计管理的重心逐渐从利润最大化转变为价值最大化,会计部门也日益成为价值管理部门。会计职能转变对会计工作和会计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我们深入思考和积极应对。

三、会计核算基础性工作如何保证质量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银行相继实现了数据大集中,也促进了会计工作的信息化转型。但在转型过程中,会计核算基础工作出现了新的情况,需要我们重视并加以解决。

(一)会计信息的决策相关性问题

从会计的决策有用性看,提供决策相关信息是会计工作的基本目标。但在信息数据高度集中处理模式下,会计信息的决策相关性需要很好地解决以下问题:一是,会计核算由原来按分支机构进行并逐级汇总的模式改为集中到总行统一处理后,在提高了会计信息的加工效率的同时,忽视了分支机构会计主体对应的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二是,随着同业竞争加剧,银行在经营管理上开始转向精细化和集约化方向,对产品、客户、渠道、部门等维度的财务信息需求也越来越迫切,但目前的集中化处理手段还没有很好解决这一难题。为了提高会计信息的决策相关性,银行会计人员应当积极运用会计手段满足管理需求,既要建立健全分机构会计核算体制,围绕总行、一级分行、二级分行、县支行、网点进行多层级的会计核算,全面完整反映各级责任主体的经营责任履行情况,为内部管理及外部监管、纳税、财会检查等提供决策相关信息;又要积极研究制定核算规则、建立配套管理

机制、开发相关信息系统,为管理层提供分产品、分客户、分渠道、分部门等多维度的完整会计信息。

(二)会计信息的及时性亟待提高

银行在推进系统集成时重点解决了交易数据的集中处理问题,可以实时生成交易数据。但交易数据只是会计信息的重要来源之一,要及时提供分层级、多维度的会计信息,还需要资金定价、资产质量评估、财务成本分摊等多方面的数据支持。由于缺乏系统有效支持,这些数据相对滞后,导致相关的会计核算工作难以按日进行,基本上仍然维持在按月加工的频率上,部分信息的生成甚至还要依赖年终决算这种传统方式完成。

及时性是会计信息决策相关的重要保障,尤其是在当前经营环境充满动态不确定的情况下,信息的滞后将影响决策的有效性。鉴于会计信息滞后的主要原因在于不能及时提供非交易性原始数据,银行应当积极推进相关管理活动的信息化建设,尽早实现按旬出损益、按日出损益的目标,提高会计管理的有效性。

(三)解决好会计信息的客观公正性问题

为了提高业务处理效率,贯彻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银行在进行数据大集中时采用了会计与业务分离的处理模式。这种模式是对传统意义上会计人员先核后算管理方式的挑战,也对会计信息的客观公正性质量控制要求提出了新的问题:没有会计人员的复核与监督,仅由业务人员录入原始数据,会计信息的真实性能否保障?

面对这些新问题,会计理论界和实务界都应认真思考并设法找出解决途径。如何保证在没有会计人员审核前提下数据的输入不出偏差,如何保证会计数据的输入不受前台业务人员的恶意操纵,这是新形势下会计信息保证客观公正性的一大难题,也是需要我们发挥智慧加以解决。

篇8

一、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关系探讨

企业的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都是现代企业中的重要会计工作内容,两者之间即存在一定的联系,也有着一定的差别,这是更好的运用两者功能,促进企业发展的基础。

(一)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概念

管理会计也可称为企业内部报告会计,主要是以企业的现在和未来资金运动为研究对象,以提升企业经济效益为核心目的,为企业的内部管理者提供经营管理和决策的科学信息基础为目标,所进行的会计分析管理活动,主要包括成本会计系统和管理控制系统。

财务会计则主要以全面、系统地核算与监督企业过去一段时间内得以完成的资金运动,为企业投资人、债权人和政府有关部门等利益相关者提供企业的财务状况与盈利能力等经济信息为主要目标的经济管理活动。

(二)管理会计是财务会计的延伸和发展

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存在着共同点,其主要根本在于两者的理论基础相同,并都服务与现代企业的会计工作要求等,对企业的经济决策等提供重要信息数据。此外,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之间还存在以下深层次关系:

1.管理会计的职能是财务会计职能的延伸和发展

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是并列与现代企业会计工作中,是独立的会计工作。都经历传统会计的延伸发展而形成当前的独立会计工作职能。可以说,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都是经历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基于企业加强内部管理提升市场竞争力而产生的会计工作。管理会计是以财务会计为基础进行的企业预算分析,并主要编制企业的全面和责任预算,确定主要目标,并负责建立权责中心,对经营管理活动进行控制、分析和调节考核等等,确保企业目标的实现。故此,理论上而言,管理会计职能是建立与企业财务会计基础上的,属于财务会计职能延伸。

2.管理会计的内容体系是财务会计的深化

企业的生产与发展在不断加深的市场经济和不断加剧的市场竞争中面临新的挑战,这使得企业必须对其发展的未来前景进行预测,并制定适合企业发展的投资决策等,不断的强化企业经济目标和预期的实现能力,这也就使得对企业经济的核算、调控、分析、评价和考核等环节的管理更加重要。在此情况下,企业将成本的习性以及量本利分析等结合起来,并归纳出变动成本法、预测分析和产品生产决策的方法等管理专门方法,并不断衍生出责任会计、成本控制等内容,在不断丰富的实践中,逐渐形成科学和系统的管理会计内容,丰富了现代企业会计的内容和功能体系。在此过程中,管理会计的内容实现都建立在财务会计的基础上,并且于财务会计的内容体系存在相对称的性质。例如,成本控制和成本核算分别属于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安两者针对的对象是相同的,所使用的方式也存在极大的相似性,故此,管理会计的内容体系在很大程度上是财务会计的深化。

(三)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区别

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之间虽然在理论基础上存在极大的相关性,但是就具体的工作开展却有着明显的区别。

1.工作侧重点差异:财务会计的工作侧重点主要在于以企业的日常业务记录为基础,核对数据信息,并登记入账,定期完成财务报表的编制工作。财务会计主要向企业的利益相关者公布,其具体目标主要在于为企业的外界服务,也属于企业的外部会计。而管理会计则是针对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遇到或可能遇到的文进行分析预测的工作,主要针对企业内部管理层人员提供决策有用信息,以更好的制定企业的发展战略等,其主要目标在于为企业内部管理质量的提高服务,属于企业的内部会计。

2.工作的主体层次差异:财务会计的工作主体一般只是一个层次,也就是企业整体的经营活动,其主要要求在于能够反映完整的经济活动过程,而不遗漏任何的会计要素。而管理会计的工作主体则有着更多的层次,其针对的对象不仅仅包括企业整体经营管理过程,还包括企业经营的各流程环节和许多的外部市场因素,这也就使得管理会计的工作主体更多的建立在多层次的影响因素上。

3.两者作用实效性差异:财务会计主要是反映企业过去或者已经完成的经济活动,强调客观性的原则,坚持历史成本核算原则,并将其信息记录定位在真实反映企业过去实际发生的经营业务。在此情况下,财务会计实际上类似于报账性会计。而管理会计则与之相反,主要是利用过去的信息资料,主动分析企业现在和未来的经营活动。可以说,管理会计的实效是联系过去、现状和未来这个更长时间链的活动。管理会计将对企业未来的预测作为工作重点,本质上属于经营性会计。

二、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相融合的设想

正如上文分析中提到的,企业的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之间存在一定的共性关系,也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是就其起源以及主要目的而言,在现代企业的发展中将会更多的将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融合起来,以发挥更好的会计职能,促进企业发展。故此,笔者对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相融合的问题进行分析,以更好的设计促进企业发展的会计系统内容。

(一)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相融合的基础

1.内部信息使用者的要求趋于一致

虽然企业的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分别属于企业的外部会计和内部会计,但是就其会计工作的最终目的和服务对象而言,主要在于企业内部的会计信息使用者。企业的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最终目的都是促使企业内部经营者更好的了解企业自身情况和相关的外部环境等,进而指导更科学的发展战略等。在此情况下,企业的内部信息使用者对于会计信息的要求将更加区域一致,管理会计的功能重要性不断加强,但必须建立在与之相配合的全面的财务会计信息基础上。

2.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的终极目标实现要求两者的融合

传统观点将企业的财务会计目标定位在对外信息披露,而管理会计的目标则是提升企业价值。在当前经济社会背景下,企业的对外信息披露与企业的价值创造能力关联性更强,这就使得传统意义上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的目标不断趋向统一。尤其是现代企业将财务会计看作是产权管理的重要手段,而将管理会计定位在促进企业产权能力的战略高度,这显然再次将两者在终极目标上形成一定的统一。

可见,要满足企业内部信息使用这要求,真正完成以会计工作促进企业综合发展的目的,就需要将企业的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融合起来,形成更全面和深入的信息体系。

(二)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融合是一种必然趋势

在上文分析基础上,再次结合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理论与实践情况,笔者认为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将是其发展的必然趋势。

首先,就两者理论而言,财务会计主要是对企业的资金活动进行核算,而管理会计则是以价值差量为基础进行管理,分别是对企业的静态和动态分析管理。将两者有效的融合,毫无疑问将会使企业的会计工作上升到全面的管理高度,并不断的提升企业的会计人员素质和能力,推动企业会计工作的变革。而这两者的融合在当前会计电算化得以普及,相关理论基础不断丰富的前提下具备实现的基础。

其次,就两者工作的实践而言,企业的管理效率和质量的提升是其工作的主要追求。而管理质量和效率的提升毫无疑问是企业管理会计的主要工作,这就使得企业需要分析和核算更多的数据信息。进而,财务会计这一数据信息的主要来源与企业管理会计需求的融合程度将会最终决定企业管理会计的数据是否全面和真实,影响其决策结果。故此,基于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效率和能力的核心目标,在企业发展实践中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将会不断融合。

三、促进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相融合的建议

正如上文所述,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相融合将是一种必然的历史趋势,这对于促进企业会计工作职能的更好发挥,促进企业战略决策的更加科学和其他综合能力的不断提升等有着重要的意义。为更好的促进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相融合趋势的实现,笔者认为可以从现代化技术以及会计工作的实际流程等入手,对其进行一定的完善。

(一)在财务会计中引入变动成本法,促进两者的沟通程度

变动成本法是企业管理会计中重要的会计方法,也成直线成本法,针对企业常规的成本计算过程,引入成本性态分析的前途,将变动的生产成本作为产品成本核算的重要内容,进而将企业的固定生产成本变为期间成本,以贡献式损益确定企业的经济损益,完成成本核算的模式。鉴于变动成本法的计算能够为企业生产单一产品提供更具实用价值的成本变动资料,进而促进企业确定从贡献进而决策生产等。同时,能够促进企业进行盈亏的临界分析和量本利的分析等,促进企业正确的进行成本计算和控制,为经营决策提供更有效的价值资料。在企业的财务会计中引入变动成本,实际上对于企业的标准成本核算而言有着突破性价值。在传统的财务会计中,标准成本核算对于企业成本的核算往往过于单一,缺乏对各流程或者不同时期成本核算的变动思考,引入变动成本法,能够提升财务会计的成本核算全面性,并且更加细致和客观的反应企业的动态成本活动。对于企业的弹性预算和责任会计等也有着重要的作用。总之,引入变动成本法能够促进企业成本计算和控制在企业经营的各环节得以实现并发挥作用,促进企业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更好沟通。

(二)以经济增加值为核心发展企业财务管理系统

在上文分析中,能够看出将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融合的最根本原因在于企业对于经济增加值的追求,这也就使得建立以经济增加值为核心的财务管理系统能够更加有效的将企业的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联系起来。这需要对企业的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工作进行更为妥善的安排。例如,将企业的年经济增加值作为主要核算目标的会计工作,需要建立完善的计算公式,如税后净营业利润与全部资本成本的差额计算年度创造的经济增加值。这就能够将资本成本中债务成本和股本成本等的创造力更好的分析出来,进而在未来决策中更全面的分析经营活动的侧重面。在以经济增加值为核心的会计报表的信息加工处理过程中,从账户设置到对内对外的报表信息汇总、分析、管理的整个过程中,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依靠的是同一套信息加工处理系统。各类账户信息兼顾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信息,即在以经济增加值为核心的会计信息处理系统中,可以同时产生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需要的信息,从而解决了传统管理会计面临的信息成本问题。此外,借助于计算机信息技术,会计信息可以适时记录并进行差异分析,克服了传统管理会计面临的信息相关性问题。由于该系统同时满足了传统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需要,也就没有必要再区分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了。

虽然目前在我国还没有单独设立经济增值报表的严格准则,但作为一种不同于三大会计报表的新的报表,增值表有它不可替代的优越性。它可以先作为一种补充的报表在一些企业中先进行实践,在经过不断完善之后,再制定规范准则,以适应会计的发展趋势。毫无疑问,要使用经济增加值方法,需要有一个高效的管理体系。

四、总结

通过全文分析,笔者认为随着现代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企业的管理会计作用将会成为企业关注的重要问题。而企业管理会计的功能发挥与财务会计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虽然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是在未来的经济社会发展中,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将是不可避免的必然趋势。将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融合起来,对于促进企业会计功能的更好发挥有着重要的意义。要更好的促进两者融合的实现,需要在财务会计中引入变动成本法,并建立以经济增长值为核心的独立会计报表,这对于现代企业会计体系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篇9

我国的现代化发展已经进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很多工作的落实,都要经过大量的分析和研讨以后来完成。经济方面的工作,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工作进展。现如今,大型企业仍然是占据市场的主体地位,中小型企业所获得的发展空间开始增加,国家投入的优惠政策及支持力度不断的提升。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能够对具体的工作造成积极影响,将过往的缺失和不足进行更好的弥补。

一、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特点

在现阶段的工作中,新形势不仅仅是带来了很多的机遇,同时其带来的挑战也是比较多的,在很大程度上为会计工作提供了一定的难题。与过往情况不同的是,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虽然在名称上有所相似,可是负责的内容却有很大的不同,二者相互独立的时间是比较长的,如果想要在今后的融合工作中取得预期的效果,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要考虑到很多因素造成的影响。结合以往的工作经验和当下的工作标准,认为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的特点,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必须在相关部门上做出较大的缩减,两项工作融合为一项内容,就涉及到企业的裁员问题。第二,融合过程中,工作制度、工作薪资、工作内容等等,都要发生相应的转变,既要符合工作人员本身的意愿和需求,又不能对企业本身造成严重的损失,这是一项需要长期规划的内容,绝对不能贸然的_展。第三,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虽然在整体上表现为大势所趋的特点,但是在具体的工作之中,还必须有效的执行各种应对策略,针对外部因素和内部的调整,要坚持按照科学方法来完成,排解好各种矛盾与冲突。

二、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的对策

(一)建立健全会计制度

经过长久的发展与积累,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工作,其实在很多方面都具有较强的基础,想要在后续的工作上合理完成,必须不断的建立健全会计制度。从客观的角度来分析,会计制度方面的内容,既是对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所提供的一种限制,同时也是一项良好的引导内容。

在新的会计制度当中,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需要设定统一的工作名称,二者的工作需要形成良性循环。同时,新成立的部门,在固有的工作制度上要做出良好的变革,尽量减少工作人员的压力,但不可以影响到工作的质量。一般而言,新的会计制度,至少要经过1个月的设计才能完成,而后续的健全则需要通过3―6个月来完成,每个月都要进行总结分析,观察制度执行上的缺失和优势,进而进行良好的优化,最终达到预期的工作效果。

对于会计制度而言,其需要照顾到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过程中的过渡内容。现下从事会计的工作人员较多,在企业内的服务年限较长。新的制度执行当中,势必与过往的内容存在较大的冲突。此时,企业需要将会计人员进行合理的分配,在各个岗位的设计和调离上,都不能出现严重的偏差,否则很容易在会计制度层面引起舆论压力。

(二)加强认知层面的内容

就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本身而言,想要在日后的工作中取得更好的成绩,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有很多方面的工作需要持续努力。特别是在主观层面上,如果工作人员的认知不足,则会对客观上的行为造成极大的不利影响。随着知识时代的发展,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我国现代企业要想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求得生存,就必须认识到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重要性,加强对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认识,通过一系列的措施来提高企业内部职员对财务会计以及管理财务的认识,从而将企业管理会计的职能充分的发挥出来,为企业的发展提供科学的决策,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

综上所述,本文对新形势下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展开讨论,从已经掌握的内容来看,很多地方的工作执行都在按照预期来开展,能够将遇到的问题,通过有效的手段来解决,主观上的思想纠正未表现出严重的问题,整体上趋势良好。日后,可针对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开展深入探讨,健全工作体系,创造出更高的价值。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管理会计;转型

会计转型的话题无论从理论研究领域还是企业生产经营领域都已经被广泛接受,但对于会计究竟该如何转型,转型后的会计工作是何种工作形式尚无定论,虽然这个结论只能通过社会生产实践才能得出,但是本文也将结合会计发展的现状做出大胆的推断。

一、管理会计的理论框架转型

管理会计存在的目标可以从两个角度进行阐述,首先是管理会计是为企业的经营者或管理者提供充分的管理信息;其次就是管理者通过对于信息的分析和运用对企业的经营发展做出正确的判断和规划。

(一)将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概念引入企业经营体系

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在目前的中国获得了快速的发展,并且在世界范围内都有非常强的话语权,虽然这方面的运用在电商等行业非常普遍,但是在企业经营方面还远远不够。要将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概念引入企业经营,首先要清楚的是企业的经营体系的构建。

企业经营体系主要有几个层面,首先是企业内部资源的配置,这也是一般企业都非常注重的,企业做什么业务、具体业务流程如何、到底由谁来完成这项业务等等;其次就是如何有限的提高资源配置的水平,这在企业内部又上升了一个层次,也就是管理层面,如何激励员工,如何有效的对现有资源进行更加合理的配置和开发;再次就是宏观的企业为谁盈利,企业内部如何控制等高层次管理问题。在这些企业经营体系中,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概念是可以实现深度融合的。这里的融合不是单单指的技术方面的融合,也就是简单的技术运用,而是一种产业的融合。信息技术与互联网的融合到管理中来,是将互联网的及时、共享、无边界的概念运用到管理会计中来,这是一种经营理念和文化的融合,在潜移默化中对企业的经营和管理中实现体系的磨合更新。

(二)保证信息在经营体系中的核心地位

企业管理的核心目标是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和资源配置合理基础上的效用最大化,而实现资源配置和效用最大的前提是信息的对称,一旦信息不对称,那么资源的配置就肯定有不合理的情况,效用也就不能发挥到最大。这种信息的对称也就强调了信息在市场资源配置和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市场资源的有效配置需要市场主体之间信息对称,这种对称在现实中是很难实现的,但是企业内部管理则可以通过会计信息的统计和汇总来实现信息对称。管理会计的目标是通过会计信息的有效供给来实现最终决策的准确及时,保证信息在企业经营中的核心地位就可以保证企业管理会计效果的最大实现,从而保证企业经营目标的顺利实现。在实现管理会计效用的过程中,主要是通过对于企业战略决策、企业战略执行、企业战略评价等角度来实现。

二、管理会计实务的转型及其应对

在信息技术如此发展的当下,传统会计管理工作中的基础性重复性工作已经找到了合理的解决方案,软件可以轻而易举的实现传统会计中财务核算、记账、财务报表汇总等等工作内容。相对于的财务人员也应该从传统的财务人员角色进行转变,由单纯的记账人员变为管理人员的参谋人员。

(一)计工作从财务会计工作向管理会计方向转变

随着管理会计越来越多的受到企业的重视,传统的记账会计时代已经在迅速的走向二线,管理会计对于经营管理的重要作用已经凸显,因此在会计实务方面也要做类似的转变。可以按照721的标准来描述管理会计的业务转型。传统的会计可以将70%的时间花在会计账目核算和报表的出具上,常规的有应收应付、费用报销、固定资产、工资核算、税务申报等,20%的时间用来进行财务控制,主要控制风险,进行预算管理、现金管理、税收筹划、风险控制等,剩下的10%用来为决策提供数据支持,包括经营情况的分析、企业战略规划的数据支持、企业生产经营的成本分析;但是在管理会计的时代,企业会计需要花费10%的时间来处理财务数据,进行常规的财务核算等工作,20%的时间花在财务流程的重新规划上,剩下的70%时间将全部用来提供决策支持。

(二)管理会计实务转变的特点

由传统会计向管理会计实现转变,需要了解两种不同会计管理方式的异同点,这里我们主要对两者的特点进行对比。

传统会计方面:首先是核算工业业务量非常大,传统会计的应收应付、成本核算、费用报销等工作都是传统意义上的劳动密集型工作,需要长期的手工操作,同时也非常容易出错;其次是会计工作重复单调,由于核算的工作业务量大,且处理的程序都大同小异,因此非常重复单调,对于人员的要求也相对比较低;再次是事后核算的性质使得会计人员没用深入的参与到经营过程中去。

管理会计的特点:首先是信息技术将重复单调的工作替代,不再需要人工操作;其次是从事后核算走向了事前预判分析并作出决策支持;再次是会计不再是费用问题,而成为了一个可以带来巨大效益的过程,也逐渐承担了大量的经营风险。

(三)应该如何调整应对

管理会计对于传统会计的替代带来了巨大的变化,由此企业也应该相应的从理念角度和实践角度实现转变。

1.管理者实现理念革新。管理会计将给管理者提供了更多的信息支持,也需要管理者从管理理念方面进行转变,强化制度推进,在领导方面和制度方面给予强大的支持,企业主要管理者对于管理会计的重视能够直接推进管理会计转变的实现,同时强有力制度能够保证管理会计功效的更好更持久的发挥。

2.强化人员配置,提升财务人员整体水平。管理会计转变的过程中,财务人员的水平是关键核心内容,因此无论从财务人员培训还是从财务人员自身都应该加强对专业业务能力的培养,同时加强对于企业经营的学习,这样才能在技术支持的前提下更好的提供政策数据和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1]胡玉明.中国管理会计的理论与实践:过去、现在与未来[J].新会计,2015(1):612

篇11

关键词 财务管理 会计发展 会计核算

一、论公司财务管理措施

(一)在公司财务管理中加强对资金的管理

对于一个公司发展而言,其赖以生存的根本在于其资金的流动。但是,对于不同的公司而言,其资金的流动方向、流动方式,以及带来的利润效益也是有所不同的。因此,这就出现了人们常见的公司破产或是公司扩张现象。归根结底,这两种现象的出现都是资金流动的效果,其关键在于公司对于资金流动的控制与管理。一个公司若是想并获得成本增值取得利润,那么该公司对于去财务中资金的管理则应加强。

在加强公司财务中的资金管理首先应确保资金的稳定投入。这就要求了公司财务管理部门在资金收集之前对于投资的风险、回报率、筹资成本率,以及资金增值时间做出详细调查分析,同时运用有效的财务管理方法确定最佳的资金匹配结构,以此来确保公司资金投资的有效率。其次,在加强公司财务中资金管理的同时还可建立资金结算机制,加强公司资金的流通管理。当然,关于这一环节,其关键在于公司资金流动方式的加以完善、筹资结构的合理以及公司融资行为的规范。确保公司在拓展成本资金的过程中控制公司的负债,以及公司的信用。其三,在公司建立资金补偿机制、合理管理后续资金也是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纵然一个公司的财务管理部门要对公司的资金进行全面管理以及有效调度,实现公司利益的最大化,但是公司实施合理的利润分配、促进公司的稳定发展亦是必不可少的。最后,公司不仅仅只看见其流动资金,对于那些公司欠款也应加大力度,切实做到公司资金的合理回收,以保障公司的稳定发展。

(二)在公司财务管理中加强对成本的管理

在加强公司财务管理中资金管理的同时也应注意提高公司的成本意识,让每个员工充分了解到降级成本争取利益最大化的作用。对此,公司应做到如下三点。首先,公司应切实把握成本控制的关键,努力降低生产成本、减少无用功。其次建立健全成本考核体系也很重要,这对于促进公司生产部门以及财务部门的发展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最后,在加强公司成本管理的同时也不容忽略公司产品结构的质量,还应注意控制公司的产品亏损率。

二、简析国内会计发展趋势

(一)国内会计发展的集中化趋势

随着全球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的不断加强,我国越来越多的公司与国际上的公司也发生了越来越多的联系,这也就为国内会计核算集中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会计核算的集中化是一种在对公司会计核算过程中实行统一的制度规范,以及管理上实施分级管理的模式,对公司的经济活动进行全面、集中的核算的经济行为。当然,不仅仅是因为经济全球化的推动,我国《会计法》对于我国会计发展也做了如下定义:“国务院财政部门管理全国的会计工作。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财政部门管理本地区的会计工作”。因此,根据上文分析不难看出我国会计发展集中化的趋势是不可避免的。

(二)国内会计发展的信息化趋势

会计核算从其本质上看可以知道是一项依靠信息传递进行数据分析并且开放型较强的经济活动。从我国的会计活动发展历程来看,我国的会计发展经历了传统会计核算到具有现代气息的会计电算化的过程。到目前为止,我国的会计核算基本发展为依靠网络平台传递信息、分析数据的一项经济活动。对于会计核算过程而言,其中最重要的莫过于会计信息的选取,只有及时、全面以及如实反映公司经济活动的会计信息才能为会计核算带来有效的结果。由此可知,正是因为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其会计信息的重要性,我们可以看出国内会计发展的信息化趋势。

(三)国内会计发展的法制化趋势

众所周知,我国是一个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因此,公司的会计发展也离不开法律的约束。纵观以往我国会计的发展,正是因为我国经济发展不稳定,导致了不少公司在会计核算构成中的法律意识淡薄。更有甚者,因为我国贫富分布不均、公民法律意识不等的特点,造成了公司一些会计核算人员寻找法律漏洞而谋求一己私利,最终给公司以及国家带来不小的经济损失。然而,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功以及经济全球化发展程度的加深,我国各种经济活动也逐渐与世界接轨,这就更加要求了公司经济活动的规范性,同时也促进了国内会计发展的法制化。

(四)国内会计发展的国际化趋势

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不断发展、先进科技理念的不断引进以及外资利用程度的增加,促进了我国众多公司对外工程以及合作的加深,也对我国国内公司管理水平、技术开发水平的提高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尤其对在公司内起着关键作用的会计核算有着莫大的推动作用。正是因为国内众多公司各方面发展的国际化,同时也推动了我国会计核算过程、核算标准以及核算理念的国际化发展。国内更多公司的会计核算人员学会运用标准的核算方式以及管理理念从事该行业,最终将国内会计的发展推入国际化的浪潮。

三、小结

总而言之,正是一个公司长远稳定的发展离不开其财务管理以及会计部门的高效运行,对其相关措施的研究也加强也是不可忽视的。此外,由于我国国情导致的以往我国财务管理部门的管理确实造成了公司财产损失严重,阻碍我国经济的长远健康发展。因此,加强公司财务管理、促进国内会计发展是经济发展的一项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篇12

二管理会计创新的具体对策

针对当前我国管理会计所存在的各种问题,我们要及时针对存在的缺陷调整管理会计,促进管理会计的创新发展:

1构建管理会计理论框架

构建完善的管理会计理论框架不仅是会计实务工作者从事管理会计的需要,也是进一步发展管理会计发展与创新的基础。管理会计理论框架就是在会计理论诸多要素中相互形成的一个逻辑系统,是指导管理会计工作的纲领。构建完善的管理会计理论框架:首先要寻求管理会计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只有选择好的逻辑起点,才能将各种理论要素结合起来,才能构建完善、系统的管理会计理论体系;其次要加强理论研究与管理会计实务的联系性。针对目前管理会计在实务中的应用程度不高的问题,分析其原因很大一部分因素是管理会计的理论研究过于空洞,缺乏具体的可操作性,因此无论是会计实务操作者还是会计理论研究者一定要在研究方面侧重实地研究,及时将先进的、具有参考价值的成功案例进行归类并且推广。

2规范管理会计学科的内容

首先要规范管理会计与成本会计学科内容。随着管理会计的不断发展,管理会计与成本会计之间的内容重复率越来越高,并且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管理会计工作者的研究范畴也在不断拓展,可以说管理会计几乎包括了所有的成本管理内容,因此需要我们规范管理会计与成本会计的内容,具体就是要阐述各种成本的计算方法;其次规范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内容交叉的问题。管理会计属于会计的范畴,而财务管理在本质属性上不同于会计,因此对于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内容的交叉问题,我们应该针对不同的问题,采取不同的方法。管理会计的重点是为企业的经济决策提供完善的信息,其更加侧重于企业的经营管理。财务管理主要是强调企业的资产运营情况,也就是采取什么样的方式实现企业具有稳定的财务基础,并且如何运营这些资金达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因此在看待具体问题时要具体对待。

3创新管理会计方法,增强管理会计有效供给

基于企业治理与管理会计之间的内在联系性,为创新管理会计的发展,就必须要构建完善的管理会计信息需求链条,只有这样才能增加管理会计的有效供给,基于企业治理层面的管理会计创新是为了满足企业治理中管理会计信息需求的必然逻辑,因此从根本上而言就是要建立对经营者的约束与激励:首先构建业绩评价创新。企业管理是一项可持续活动,企业的治理需要长期的周期,其需要依赖于晚上的内部治理机制,以此实现对企业的科学评价。战略业绩评价需要设计总体框架,对企业战略业绩评价制度的基本理论问题进行系统研究与分析,然后再站在企业战略高度,立足于企业的实际,为实现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与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拓展、改进平衡计分卡制度,以此实现战略可持续业绩评价指标。当然任何一项制度的建立必须要通过实地检验才能验证正确与否;其次报酬契约创新。当前如果没有激励机制就会导致业绩评价的设置如同虚设,因此企业在完善业绩评价的同时也要实现报酬激励机制。为此企业可以实现报酬契约的形式,构建年薪制、基薪加职务消费收入等形式。

4实现管理会计的信息化发展

随着信息技术在会计系统中的应用,管理会计的创新发展必须要依靠技术创新,实现管理会计的信息化:首先企业管理者要重视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构建全员参与的氛围。管理会计信息化需要全员掌握相应的操作流程,尤其是会计从业人员要熟悉信息化系统的功能,同时由于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需要消耗大量的资金,因此需要企业的管理者高度重视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为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投入足够的资金以及人力资源;其次企业要加强与管理会计软件生产商之间的沟通与联系,使得应用的软件要符合企业实地发展的需要,避免出现“华而不实”的现象;最后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提高他们信息整合能力、实时控制意识以及自学能力。

篇13

我国会计界对财务会计,尤其是对财务准则体系的建立与完善以及与国际会计准则接轨进行了多方面的探讨与研究,但是却缺乏对于管理会计的重视。

一、管理会计在我国的应用现状

20世纪初,伴随着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的产生而产生了管理会计。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管理会计得以在国外大中型企业中迅速的推广与应用。管理会计是提供价值增值,为企业规划设计、计量和管理财务与非财务信息系统的持续改进过程,通过此过程指导管理行动、激励行为、支持和创造达到组织战略、战术和经营目标所必须的文化价值。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以及会计体制改革,会计学界的理论研究主要集中在财务会计领域,造成了管理会计的理论相对滞后,并且其在实践中也遇到了许多需要不断改进的问题。

二、影响管理会计在我国应用的因素

(一)我国社会制度及管理体制的特殊性

我国目前仍处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时期,社会主义市场体系还很不完善。转轨经济的基本特征首先表现为政府对于企业经营的过度干预①。政府对于企业的干预通常出于政治目的。正是这种特殊性造成了我国管理会计的应用环境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差异,但是目前我国的管理会计仍旧处于对外国理论的介绍与引入阶段,所以使得一些先进的管理会计理念在我国“水土不服”。

(二)没有形成规范、健全的管理会计基本理论体系

对于管理会计的研究,无论是中国还是西方,都是偏重于方法而忽略理论结构,偏重于具体问题的分析而忽略了整体性。但是理论体系作为任何学科的基础,它的全面与系统是其独立存在并推广应用的关键。长期以来,西方国家对于管理会计的理论研究并不注重体系的研究,而我国管理会计仍处于对西方理论的翻译和介绍阶段,并且和企业管理实践相脱离。所以,我们重复别人的多、开创性少,专题研究多、理论体系研究少,使我们在管理会计研究上难有更大作为②。

(三)学术界缺乏兴趣,实务界缺乏重视

近些年来,我国会计学界的主要研究领域都集中在财务会计方向,例如对环境会计、人力资源会计的研究,对于管理会计的研究还在围绕量本利分析、预测、决策、绩效评价、激励机制而展开。同时,对于管理会计在我国的应用经验缺乏系统的总结和理论的提升。虽然管理会计引入我国已有近三十年的历史,但是迄今仍未在实务界得到全面的推广与应用。这主要表现在:企业领导或财务负责人观念陈旧,只重视事后的算帐、报帐工作,不重视管理会计③;企业会计人员掌握管理会计知识有限,相当一部分会计人员不了解管理会计,管理会计在我国没有引起多数企业的重视④;管理会计的一些方法,如短期经营决策、量本利分析以及责任会计等在企业中得到了一定的运用,但从总体来讲,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中应用有限⑤。

三、对于管理会计在我国的未来发展的思考

(一)加快建立管理会计协会

在以英、美为代表的西方主要发达国家均早已设置了管理会计协会,其目的是为了促进和建立管理会计科学并且提供一个管理会计的专业组织。

1.建立管理会计协会可以加强会计学术界之间的交流,有利于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会计理论的研究和体系的构架。同时,未来管理会计会向多学科、综合性方向发展,管理会计学界可以依托协会进行与其他相关学科的交流活动。

2.管理会计协会的建立可以加强学术界与实务界之间的交流,从而从根本上改变目前我国管理会计理论与实践相脱离的局面。学术界可对实务界中的典型案例进行具体分析、深入调查研究,从而将西方管理会计理论与我国实际相结合,形成符合我国国情的管理会计理论。实务界可以将在应用过程中遇到的具体问题与学术界相互沟通,找到合适的解决办法,并可以将学术界的最新理论成果在帮助指导下迅速的投入生产实践。

(二)加强管理会计教育

理论界要针对高等教育的各个阶段与管理会计理论的最新发展编写与之相适应的教材,经济院校不仅要把管理会计作为专业主干课设置在会计学专业的教学计划中,还要在其他相关专业中开设这门课程,力争让更多的学生了解并掌握管理会计理论。只有让企业领导对于管理会计具备一定的基本认识,使其意识到管理会计在企业未来生存发展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他们才会在今后的工作共关注管理会计在预测、决策、规划、控制中所发挥的作用,才会真正的将管理会计理论应用于企业的自身实践。超级秘书网

总之,随着我国改革的深化以及经济的发展,管理会计必然会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其理论和方法必将得到完善。通过广大会计人员和教学、科研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以我为主,博采众长,融合提炼,自成一家”⑥,相信未来管理会计在我国一定会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注释

①Roland,G,TransitionandEconomicsMassachusettsInstituteofTechnology,2000

②潘飞等:《论管理会计理论体系在我国的发展和展望》,《上海会计》,1999年11期。

③孟凡利等:《管理会计应用:现状、问题与应有的改进》,《会计研究》,1997年第4期。

④暨南大学会计系管理会计课题组:《中国管理会计透视与展望》,《会计研究》,1995年第11期。

⑤何建平:《管理会计在企业中的运用透视》,《会计研究》,1997年6期。

⑥原国家经委副主任袁宝华于1983年1月召开的“学习外国管理经验的座谈会”上提出的学习外国管理经验的16字方针。见1983年1月22日的《经济参改》。

参考文献

[1]潘飞,文东华。《实证管理会计研究现状及中国未来的研究方向》,《会计研究》,2006年02期

[2]余绪缨。《管理会计学科建设的方向及其相关理论的新认识》,《财会通讯》(综合版),2007年02期

[3]潘飞,徐健儿,张丽萍。《论管理会计理论体系在我国的发展和展望》,《上海会计》,1999年11期

[4]孟焰。《面向21世纪的中国管理会计》,《会计研究》,1999年10期。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