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10 17:14:47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公共演讲的技巧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技巧一:平时就做准备 随身要携带纸笔,把你看到、听到任何有趣的事记录下来,平时搜集的这些题材,上台时都有可能派 上用场。
1985年,黑幼龙参加大儿子黑立言在大学里的一个颁奖典礼,副校长在台上对底下的学生说:“你们 今天能够得奖,证明你们的记忆力比别人好,不过也仅限于考试前那一段时间的记忆力。如果,我们现在要 你们重考一次,有勇气重考一次的人请举手。”
结果,底下没有一个人举手。这时候他又说:“分数再高,只是一时的成绩,还不如把沟通这门课学 好,对于你的人生会产生更高的价值。”
黑幼龙听罢,马上把这段话记下来。后来有机会到学校演讲,常常会应用这段素材,因为跟考试、分数有关,学生听起来,比较有亲切感,也容易产生共鸣。
其实,很多演讲高手都有类似的习惯。有一次,全球华人竞争力基金会董事长石滋宜在等飞机的空档 看杂志,一般人看杂志,可能就是翻过去了,看到重点,就在贴纸上记一下,黏在书页上。我们平时看书或 杂志时,遇到精彩的内容,也许就折一下,可是事后很容易就忘记了,而石滋宜博士这样的阅读方式,找起 数据来,就方便多了。
技巧二:不要写演讲稿 因为求好心切,很多人为了要让演讲获得满堂彩,除了事先准备很多资料,还一字一句地写下演讲稿 。但是,这样就能让演讲变得更精彩吗?黑幼龙的答案是,这样反而会弄巧成拙。
让我们回想一下,什么样的演讲,听起来最枯燥无味?很多官员面对公众讲话时,难以产生让人想一 直听下去的魅力,那就是因为他们只是在念事先写好的讲话稿。
写下的文字,和我们在口头上所说的话,不太一样。比方说,我们写稿子时会出现“之”这个字眼, 但是平常人在说话时,很少会出现“之”。还有,我们提到价钱时,书面的稿子会出现“三元”,口头上的 表达却应该是“三块钱”。如果你只是在念稿子,就不像在“说话”,也就是说,你并没有在“沟通”,就 更别提说服力了。
一个在演讲中念稿的人,即使他说得再字正腔圆,因为不夹带情绪,也就难以令人感动。所以建议最好 不要写演讲稿。可是,这并不代表,你不该事先组织演讲的内容,你再根据大纲进行发挥。这样,你说的话 听起来才会更有“滋味”。
技巧三:运用说故事技巧
在某一次的卡内基训练班上,卡内基先生给了学员一个题目,就是谈“成功之道”。一开绐,学员们 谈起“勤奋”、“坚持”、“进取心”,都是滔滔不绝的长篇大论。卡内基给学员们一个建议,要他们找出 身边的两个朋友,一个成功了,一个没有成功,用他们的故事来谈“成功之道”。
在一位学员接受了建议,轮到他上台时,就讲了两个大学同学的故事:我的这两个同学,一位个性保 守、谨慎,对金钱十分计较,志向倒也不小,他在毕业时曾经强调,绝对不从最低的阶层做起。结果,一直 等着好运从天而降的他,经过了25年,还待在当初最被人看不起的低职位上。
另一位同学则是天生的交际家,人人都喜欢他。虽然他野心不小,却还是从最基层的职位开始做起, 只是随时注意是否有更好的机会。他后来到纽约和别人合组公司,开始做承包生意,接下一家电话公司的案 子,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果然赚了一大笔钱。
不用多解释,一般人都可以从故事中了解,什么是“成功之道”。更重要的是,用这样的方式来诠解 主题,更容易吸引听众的兴趣。这就是“描述”的魔力。
同样一件事,有些人就说得平淡无奇,但是有些人就是能够讲得生动活泼,让你听得津津有味。重点 在于,你懂不懂运用描述,来丰富你所想要表达的重点。美国知名女主持人欧普拉就说过,描述,是用语言 画一幅画,然后你把这幅画,送到听众的心头上,让他看到的也是一个画面。
技巧四:建立自己的风格
通常根据桩基础根据其在土中受力情况不同,我们把桩基分为端承桩和摩擦桩。
端承桩是指穿过软弱土层而达到深层坚实土的一种桩,其上部结构荷载主要由桩尖阻力来承担;然而摩擦桩是完全设置在软弱土层一定深度的一种桩,上部结构荷载要由桩尖阻力和桩身侧面与土之问的摩擦力共同来承担。实际上,大量现场结果表明:桩侧阻力、端阻力的发挥性状与上覆土层的性质和厚度、桩长径比、嵌入基岩性质和嵌岩深径比、桩底沉渣厚度等因素有关。
2、单桩的沉降分析计算
2.1荷载传递分析法
荷载传递分析法是单桩荷载一变形分析最常用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是从规定的荷载变形传递方式来计算桩对荷载的反应。其基本的概念是:将桩离散为一系列等长的桩段(弹性单元),每一桩段与土之间的联系用非线性弹簧来模拟,桩端处土体也用非线性弹簧与桩端联系。
在运用荷载传递曲线中,该法假定任意点的桩位移仅与那一点的摩阻力有关,而与桩其它位置的摩阻力无关,故没有考虑土体的连续性,所以对分析桩群的荷载沉降关系是不合适的。
为了获得现场的荷载传递曲线,需要安装许多的仪器进行桩的荷载试验,且试验成果推广到另外场地并不一定是完全成功的。
2.2剪切变形传递法
Cooke(1974)提出了摩擦桩荷载传递的物理模型,该模型为了简化计算,作了一系列假定并认为:当荷载水平p/pu较小时,桩在轴向荷载尸作用下沉降较小,桩土之间不产生相对位移,亦即桩沉降时周围土体亦随之产生剪切变形,剪应力从桩侧表面沿径向向四周扩散到周围土体中;摩擦桩一般在工作荷载作用时,桩端承担的荷载比例较小,沉降主要是由桩侧传递的荷载所引起。
2.3弹性理论法
弹性理论法是对柱土系统用弹性理论方法来研究单桩在竖向荷载作用下桩土之间的作用力与位移之间的关系,进而得到桩对土,土对桩,桩对桩以及土对土的共同作用模式。以弹性理论法为根据发展出一些计算单桩沉降的方法,这些解法虽略有不同,但一般都基于桩的位移与临近土位移的协调条件,为此,借助于轴向荷载下桩身的压缩求得桩的位移,又应用荷载作用于半无限体内某一点所产生的Mindlin位移解求得桩周土体的位移。由于弹性理论假定桩土界面普遍满足弹性即界面不发生滑移这一条件,沿界面诸相邻点的桩位移应与土位移相等,由此即可求得桩身摩阻力和桩端阻力的分布,并进而求得桩的位移分布。
2.4单向压缩分层总和法
单向压缩分层总和法就是根据各土层的参数分别计算各层的沉降后总和求得总的沉降量。这种浅基础的最终沉降量的常用计算方法在桩基设计中,主要用于大直径的的单桩(墩),考虑到其桩侧阻力的荷载分担比相对较小,桩端底面积大且其荷载分担比也较大,因此可仿照扩展基础采用单向压缩分层总和法计算沉降。当用以计算深基沉降的其它条件相同时,用明氏应力分布求得的最终沉降与实侧推算结果较为接近;而用布氏公式算得的值要比实测值大1/2至1/3,并且给出的实用应办计算公式及附加应力系数表格。用分层总和法分析单桩沉降时,要考虑压缩层的计算深度,可参照文献的有关规定确定,或按照一些实甩的经验公式确定。
3、群桩的沉降分析计算
3.1弹性理论法
弹性理论法群桩沉降分析的塞本假定与单桩相同,其主要依据是MindIin解的位移与应力解,以此为基础形成位移法和应力法,此外还发展了一种简化弹性理论位移法,以位移解为基本解,但采用应力法中关子桩侧摩阻力为线性的假定,叠加法是比较成熟和应用较广的一种简化方法,详细阐述了其原理和计算过程,该法在忽略桩对土位移的加强效应简单的假定基础上,把单桩的分析扩展到桩群,
3,2实体深基础(等代墩基)法
实体深基础法是现在工程界应用最广泛的一种计算群桩沉降的方法该计算模式是将承台下的群桩及桩间土看作一个等效墩基的一个实体深基础,在此等代墩基范围内,桩间土不产生压缩如同实体墩基一样工作,然后按照扩展基础的沉降计算方法来计算群桩的沉降。
由于计算时考虑的前提条件不同,研究者提出和使用着计算的不同模式,其主要差别在于选用的假想实体基础底面的位置不同,以及对地基土中附加应力的考虑和计算不同根据桩距地基土的性质不同,桩间土实际上是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压缩变形,另一方面假想的实体基础存在着侧面剪应力的扩散作用为了消除这些差别对群桩沉降计算的影响人们采取了一些措施,集中表现在所采用的模式上。这些措施是:
1.变动假想实体基础底面的位置,以考虑桩间土存在压缩变形的可能,这是Peck和Terzaghi等人建议的模式Peck等建议将假想实体基础底面置于桩端平面以上高度处,取为桩长的1/3处(桩位于均匀并土中时)或进入持力层深度的1/3(柱穿过软弱土层并进入坚硬土层时]这种建议涉及的影响因素过于单一,因为假想基底位置上升的因素很多,采用此法不能全面反映这些情况。
2.从群桩桩顶按一定斜率(例如角或1:4斜率)向下扩散增大假想实体基础底面积,以考虑桩群总剪应力对沉降分析的影响,这是TonlLLnson等人的模式。
3.为了改善地基土附加应力估计的精度,近年来国内外根据半无限弹性体内集中力的Mindlin公式发展了一些估计桩基荷载作用下地基土附加应力的方法,还有一种将Mindlm解与Boussinesq解对比来估计等代墩基的等效基底附加应力。
3.3等效作用分层总和法
一、演讲目的的真理性
人们登台演讲都受制于一定的动机,诱发于一定的目的,这是人类行为特征所决定。但是,不同的人从不同的立场、角度出发,就会有不同的演讲目的。而真正成功的演讲,其目的在于讴歌“真理”,在于激发人们去追求“真”“善”“美”,即富有“真理性”。著名哲学家、教育家张岱年认为:“真”是认识的价值,即对客观世界与人类自身有正确的认识;“善”是道德的价值,即用道德准则来调整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社会、国家、民族需要之间存在的矛盾;“美”是艺术的价值,即客观世界的事物,有些适合人的情感,令人感到愉快,人类能创造出一些令人愉快的物品即艺术品,艺术品能给人美感。成功演讲的目的——追求真、善、美,就是:要极力揭示或传播主观对客观世界的正确认识,而不是宣传谬论;要大力引导人们用道德准则去正确调整个人与个人,以及个人与群体之间的关系,而不是设法误导人们的伦理道德;要努力完善演讲,使自身演讲成为“艺术品”,给人以美感,同时,教会人们去追求美、鉴赏美、创造美,而不是让人美丑不分,以丑为美。演讲只有为真理而演讲,为呼唤真理而演讲,那它才有真正的生命力,才会经得起时间与历史的考验,才会有利于社会的进步、事业的发展。一切违背真理的“咆哮”,终将被真理所抛弃,而扫进历史的垃圾堆。
二、演讲形象的人格性
演讲的圣堂并非任何人随意所能登踏,也并非任何人所讲都能如愿。成功演讲本身对演讲者是有选择的。不论是谈论自己,还是抒发他人、他物,演讲者都要有形象的塑造。这个形象是以“人格化”为基调的,演讲者人格形象的树立,事实上就是形成演讲者的人格魅力与磁性,演讲者有了这种魅力与磁性就为演讲成功营造先入为主的意境。演讲者的人格不在于美丽的外貌和华贵的装饰,而在于具有坚定信念、优良品行、刚毅果敢、一身正气、热爱祖国、忠于人民、无私奉献、光明磊落、实事求是、坚持真理以及充满活力、蓬勃向上的品格。这种品格也是演讲的一种无声语言,它会自然吸引人、产生感染力。孔子曰:“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大凡成功的演讲者都十分注重修身养性和人格形象再塑。没有人格、品德败坏的人是无权登台演讲的。一个行动的矮者、知行不一的人,充其量只能来一阵理论的空喊;一个品行败坏、图谋不轨的人再动听的语言只能是一时的欺骗。
三、演讲观点的共鸣性
任何演讲离不开谈理论、讲观点。但谈理论讲观点决不可以盲目进行。在注意观点正确的同时必须高度重视听众的可接受性。听众接受、形成共鸣,才能成功。演讲的观点阐述必须考虑听众所处的时代、场合,必须根据不同的对象、不同层次的听众选择不同的观点和语言表达方式,最终实现演讲者与听众心理相容、观点共鸣。成功演讲者常常把句句言辞说在听众的心坎上,或让听众点头称是,或让听众激动不已,甚至让听众无法控制自己而爆发出阵阵笑声和掌声。这就使演讲者与听众融于一体,形成共鸣。这种共鸣源于演讲者善于抓住听众的所思、所想、所言的困惑,并且能加以突破。成功演讲者注重演讲选题,使之具有时代性;注重观点选择,使之符合科学、符合实际、符合听众且富有新意。老生旧说不行;不顾对象瞎说不行;不分场合乱说不行。相反,应老生新论、因人而说、因地而讲、因事而谈,实现演讲者所言、所语、所感、所悟、所举、所动与听众达成最佳的交流,形成最强烈的共鸣。
四、演讲思维的哲理性
成功演讲都能给人留下难忘的言语、深邃的思考以及人生美好的启迪。这种外在的成功离不开内在的功夫,即演讲者哲理性的思维,形成思维哲理性的品质。演讲者无论对本人或他人的经历、事迹、教训、感想,还是对事物、事件的评价、感受都应进行缜密的思维、提炼,使之具有哲理性。李燕杰同志指出:哲理是人们基于深刻的现实感受与观察,对生活所做的艺术概括,其中闪耀着作者的真知灼见,它给人以启迪、给人以智慧,还能陶冶情操,给人带来审美的愉悦。为此,成功的演讲者必须常常观察社会、洞察现实、思索人生、理性思辨、深层思维、哲理概括。虽然,听众不可能记下演讲者的句句话语,但经过演讲者千锤百炼而成的哲理性语言,能打动听众的心,能给听众无穷的思考和深远的启示。
五、演讲语言的多样性
演讲者与听众的信息交流是通过演讲语言来实现的,离开了语言,演讲也不复存在。演讲语言是个丰富多彩的王国:既有意美以感心的内部语言,又有音美以感耳的口头语言;既有形美以感目的态势语言,也有物美以感人的道具语言;既有诗词的熟练背诵,又有名言警句的灵活运用;既有抑扬顿挫,又有轻重缓急;既有高昂的语调,又有低沉的声音;既有严肃的格调,又有诙谐的幽默等等。成功演讲正是能适时、适度、适情、适意灵活自如地综合运用这些语言。综合运用多样性语言就是让听众接受多方的语音刺激,从而调动听众“听”的积极性,强化演讲主题,给听众留下深刻印记,为演讲成功服务。用贫乏枯燥的语言、用单一乏味的言辞演讲是难能获得成功的。
六、演讲选例的典型性
演讲离不开举例,举例目的为佐证或导论。但选何事例、选多少则必须依演讲主题、观点需要而定。不必多选,也不可少选。多选常常给人以事例堆砌、讲解故事之感;没有事例则又给人缺乏说服力之感。成功演讲其选例要具有“典型性”:一方面选用事例必须同阐述观点紧密相连,必须能说明问题,不能说明问题的事例,决不可牵强附会,否则适得其反。“理解万岁”演讲如果将100个故事、事例都讲,那就未必有“理解”的效应,而蔡朝东同志最后精选了十五个事例说明问题,从而获得良好的效果。另一方面,引用的事例必须是具有代表性、时代性,偶发的事例不能做为本质认识的依据。为此,选例的典型性就在于“精”“实”“新”,同时,所选之例应能感动人、吸引人、折服人。
七、演讲神形的情感性
演讲贵在打动人心,而要打动人心离不开演讲者的情感注入,即演讲者的感情流露和情绪表现。无论在演讲的起始、过程、还是推向,乃至结束,演讲者的神形都应随着演讲情节的变化而变化,富有情感性。例如,万承奎教授在做“把生命掌握在自己手中”演讲时,表现出对有人自我践踏生命的痛惜、对掌握命运强者的赞颂,表现出的情感变化、神情动作令人叫绝,自觉不自觉地把听众带入情感世界从而让人去体验百态人生、去领悟生命把握之要领。可以说,成功演讲者都是情感丰富者。这种情感发自演讲者的内心,表现出:爱憎分明、喜怒分辨、苦乐分界。没有演讲者的情感投入,就不会有听众的情感付出。没有演讲者的情感变化,也就难以激起听众的层层情感波澜。
出于安全性、舒适性以及稳固耐用的考虑,当下的公路桥梁普遍采用了预应力连续结构这一科学设计,与此同时,为充分发挥其结构效用,往往会在具体施工中选用注浆技术,以期紧密连接、压实填充桩体与加固体,从而改善公路桥梁整体性能。因此下面探讨了注浆技术的常见形式和施工要点,希望对推动公路桥梁事业健康发展有所帮助。
1 注浆技术的基本原理
近年来,随着预应力连续结构在公路桥梁中的广泛应用,注浆技术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而且科技的日新月异为其理论完善和技术创新注入了新的活力,如此一来,无论是注浆工艺,还是材料方法,均取得了质的飞跃,这无疑为公路桥梁建设带来了良好契机。
而所谓的注浆技术主要是基于物理气压、液压或者化学原理,将具有固结岩土体作用的浆液注入至岩土体裂缝或缝隙中,因喷射速度较快,能量较大,故可增强效用的集中性与连续性,同时受压力、冲蚀等作用影响,浆液会在极小区域内发生实质效用,然后通过搅动、挤压微小细粒土和大颗粒碎石,促使灌入的浆液与破碎的加固体经相互凝结而形成新的固结体,从而起到改善岩土体强度、抗渗能力、稳定性能等物理特性以及提高公路桥梁施工安全系数的重要作用[1]。
2 注浆技术的类型特点
经不断发展而来的注浆技术种类繁多,形式丰富,如站在常规角度,其可分为高压喷射和静压注浆;若以地质条件、作用机理、替代方式等为划分依据,则包括压密注浆、喷射注浆、渗透注浆和劈裂注浆。考虑到压密注浆与渗透注浆在公路桥梁施工中较为常见,故在此加以重点分析。
一般情况下,压密注浆技术常被用于地基土的固结或者抬升建筑物,即在钻孔的作用下将稠密的浆液挤入土体,待注浆位置出现球状浆泡后,浆液会经挤压扩散并渗透至周围土体,以此增强土体的密实性,以防出现水力劈裂,这也说明压密注浆技术难以在含水量较多或透水性较差的软弱土质中彰显效用[2];而渗透注浆技术则适用于砂性土壤。因为与压密注浆有所不同,渗透注浆无需较高压力便可将浆液注入岩石孔隙和裂缝中,然后排出的水分和气体则被浆液替代,所以其是在不改变原有土体结构、性质和体积的基础上增强土体固性与强度的,而且柱形和球形扩散原理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但值得一提的时,由于现实存在的土质并非均匀土质,故还需立足实际,因地制宜。
3 公路桥梁施工中注浆技术的应用要点
简而言之,公路桥梁施工中所应用的注浆技术其实就是将符合施工要求的浆液或材料以注浆的形式运至要求地层,然后通过其填充、固结、挤压、胶结等综合作用,改善岩土层的物理特性,从而使其更好的适应施工操作。因此为进一步加以了解,下面就注浆技术的应用要点进行研究:
3.1 加强注浆方案的优化设计
公路桥梁施工所涉及的注浆技术看似简单,但在设计之初应尽量将其每个干扰因素考虑在内,以免因局部设计不当为整个工程质量埋下隐患。这就要求我们从公路桥梁建设标准和场地条件出发,做好下述几点设计:浆液配比,虽然注浆技术对具有填充土体孔隙作用的浆液强度没有作出更高的要求,但其析水率必须要小,流动性必须要大,因此建议尽量将浆液粉煤灰与水泥比控制在1:3左右,而水灰比适宜为1.0;同时实践证明,注浆压力应尽量处于0.8-1MPa之间,以免因压力过小或过大弱化注浆效果,并注意选用静压力减小对底层结构的影响[3];此外扩散半径的确定也不容忽视,此时要求我们基于公路桥梁场地的地质构造、浆体材料、设计压力等信息精确计算注浆半径,若相关参数不易选取或难以计算,则应借助必要的注浆试验予以确定,以便进一步提高注浆质量,降低工程造价。
3.2 注重注浆技术的规范施工
对于公路桥梁施工中的注浆技术来说,其施工操作是否科学规范、专业到位对注浆技术施工质量有着决定性的影响,所以规范施工是发挥注浆技术效用的关键所在,在此结合某公路桥梁工程中的压密注浆技术为例加以分析:
首先是钻孔放样,该项工艺作为注浆技术的施工要点之一,起着关键的基础作用,此时通常以皮尺或钢卷尺作为放样测量工具,并尽量避开横向排水管、锚杆锚索等支撑设计,同时在于涵洞、桥台、通道、挡墙等保持合理距离的基础上,结合地质状况和扩散半径,准确而合理的明确孔数、孔距、孔深以及排数和排距,以此为提高成孔质量提供重要保障。
其次是成孔注浆,针对成孔环节,建议以专用潜孔锤在桥面结构层、混凝土垫层、填筑体上进行钻进,而杜绝冲洗液水钻的使用,待铅垂置孔孔深接近设计要求且偏差率小于0.3%时,可适时插入钢管或作钢牵引孔使其达到设计深度,必要时可埋设一定的钢花管,在此基础上为成孔编号以便有序施工[4];而针对注浆操作尽量遵循由上而下的顺序,然后先在孔内插入注浆射管(直径为38cm),并分别用砂土以及粘土和麻丝填塞射管与套管之间的缝隙和地表缝隙,然后拔出套管,利用压降泵一次连续将浆液灌入注浆射管中,尽量避免出现中间停滞;同时为防止水泥浆发生外流,建议事先灌注的两排钻孔,以期使其发挥帷幕作用;结合进行跳注操作,并将相邻孔注浆的实际缝隙高度控制在3h以上,以免出现孔间窜浆;其中灌注浆体的水灰比为1/0,水泥量为65kg/m3,注浆压力为0.1-0.3MPa(是根据该公路桥梁施工要求确定的),但若此时浆液并未下沉,则需要中止注浆,将其压力增加至0.6MPa,待确定10-15mim内浆液无下沉后可停止中止注浆,同时加强注浆过程监督,以期降低有效直径控制在60-120cm之间。
最后是压水试验,完成注浆操作后,进行堵口前,还需根据相关要求进行科学的压水试验,以便及时发现注浆质量缺陷并予以妥善处理,在此基础上将注浆管道拔出注孔,然后配合使用配比科学的水泥砂浆完成堵口操作。
3.3 注浆施工的其他注意事项
除了上述提及的施工要点外,还有诸多事项值得注意,如必须加强注浆孔尺寸、标高、厚度的测量和复核,以及浆体材料的性能检验,包括组成成分、环境温度、渗透速度、物料配比等,其中增塑剂、减水剂等材料应予以慎重选用;必须在施工期间加强质量、进度、人员控制,并将孔位偏离和孔深误差范围分别控制在5cm和20cm以内,而垂直偏差应在1%左右;若在注浆过程中发现了冒出的水泥浆,建议及时利用水泥袋降低堵住,若窜浆或冒浆严重,就必须停止注浆,并采取针对性措施等。
4 结束语
总之,对于公路桥梁施工而言,注浆技术的应用有着举足轻重的重要影响,但因不同的工艺方法有着各自的适用范围,故需要从公路桥梁实际情况出发选择最佳注浆工艺和施工方案,同时准确把握施工要点和难点,严格规范施工操作,以此充分彰显注浆技术的优势,并为公路桥梁施工质量的改善和使用效益的提高提供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在高速公路施工过程中,桥梁工程是一个重要的施工环节。在进行施工时,要全面考虑高速公路和桥梁的整体性、耐久性和舒适性。而使用注浆技术可以保证桥梁结构的连续性,提高车辆行驶的舒适性,在高速公路桥梁工程中应用广泛。
1.工程概况
某公路桥梁工程总施工长度为234.3km,为双向四车道公路。设计车辆行驶速度为110km/h。公路中央分隔带的宽度为3m,行车道宽度为2×7.5m。合同段(K81+179.2~K89+300.3)段为一座特大桥,桥梁的总施工长度为531.2km,全桥左幅和右幅各自独立,两幅桥的总宽度为24m,全桥按照直线进行布置,桥面设置了2%的双向横坡。本文重点对公路桥梁施工中注浆技术的应用进行探讨。
2.注浆施工的基本原理
注浆施工指的是使用气压、液压以及电化学原理,通过机械注浆管将提前配置好的浆液均匀的注入到指定地层中。在此过程中,受浆液压力的影响,会有水分和空气占据一部分空间,经过反应后浆液可以把施工位置中较为松散的裂隙胶或土粒粘结成整体,组成一个化学稳定性、防水性均比较好的结构整体。一般可以将注浆技术分为高压喷射注浆、静压注浆两种类型。从浆液的运行方式、浆液对土体的影响原理,又可以将注浆分为劈裂注浆、渗透注浆、喷射注浆、压密注浆四种类型。
3.注浆施工技术
3. 1注浆设计
在进行施工之前,首先要进行注浆设计,主要有下述几个方面的内容:(1)配合比的设计。公路桥梁施工过程中,对填充土体空隙浆液的要求不高,但是浆液的析水率不能过大,要具有良好的流动性。水泥和粉煤灰的比例要保持在3∶1~4∶1之间,一般情况下水泥和粉煤灰的比例按照3∶1进行设计,水灰比要保持在1.0。(2)注浆压力。按照以往的施工经验,注浆压力不宜过小或过大,一般要保持在0.8MPa~1Mpa之间,施工时,不要对原有的底层结构进行改变。(3)扩散半径的设计。在设计扩算半径式,需要结合地质构造、浆液材料、设计压力对浆液的注浆半径进行设计,良好的注浆半径对工程施工造价和工程施工量均有比较大的影响。
3.2施工测量
(1)测量高程。要对水准基点进行测量,并控制好闭合差;
(2)测量导线。使用水准仪、全站仪、经纬仪对测量数据进行复核,完成复测工作后,要根据实际情况设定控制点,并再次进行二级导线精度测量工作。
(3)保护测量标志。为了保证施工质量,在施工时,要保护好测量控制点,定期测量各个控制点。发现问题立即进行补救。测量工作结束后,要进行复核,并做好记录。
(4)组建施工测量控制网。利用首级导线点对引道和桥梁的测量工作进行控制,对于特殊地段的施工,要加大导线点的密度,保证100m范围中区域可以得到控制。
3.3钻孔施工
在对岩层和土层进行冲孔时,冲击程度要控制在6m以内,避免出现卡钻、孔壁不圆等情况,为了提高锥冲冲程的正确性,要在卷扬机的钢丝上做好标记,作业人员在施工的过程中,要根据标记的位置进行施工,钻孔施工图见图1。冲孔过程中,要及时将土渣掏干净。一般情况下,每钻0.3~0.5m进行一次掏渣,每一次掏1~2筒。当泥沙浆含量降低,比重逐渐正常后即可停止。钻进过程中,每班最低掏一次。进行掏渣后,要及时将清水或泥浆添加到孔中。投放粘土时,为了防止出现卡钻、粘钻的情况,不要一次性投放过多。
在钻入到易缩孔土层或者钻入4~6m后,要使用检孔器对钻孔进行检查。一般使用钢筋制作检查孔器,设计长度为5~6m,孔径要和设计孔径保持一致。首先将检孔器放入到孔底,然后将新钻头放入,不可以使用冲击、加重压、强插检孔器等对钻孔进行检查。
当检孔绳从孔位中心偏离或则检孔器不能达到钻孔深度时,要考虑缩孔、斜孔、弯孔、扁孔等情况,要对钻头的位置进行调整,进行补救以后才可以进行钻进。为了防止出现卡钻的情况,不允许使用钻锥对孔进行修理。
进行钻孔时,要平稳起吊,避免对孔壁和护筒造成触碰。钻头进孔时,为了避免出现钻锤伤人的情况,不要在钻孔的四周站人。因事故造成停钻时,需要使用保护盖对钻孔进行保护。为了避免出现埋钻的情况,需要将钻锥从口外提出。
钻进施工时,结合地质构造将不良地质构造的位置确定出来,快钻到溶洞构造区时,选用0.2~0.5m小冲程钻进施工,避免因“打空锤”或卡钻导致钢丝绳和钻架受到过大荷载出现钻架被破坏或者钢丝绳被拉断的情况。钻机冲穿到溶洞后,要先回填钻洞,然后进行钻进。
3.4 灌注施工
注浆施工之前,要先进行压水试验,分析地质是否具有灌浆的可能性,并根据分析结果对注浆工艺参数进行调整,保证注浆工艺参数可以达到要求。此外,利用压水试验,可以分析管道是否有漏水和堵塞的情况,确保注浆施工可以顺利开展。在对渗水严重的钻孔桩进行施工时,使用水下灌注的方法进行施工。为了确保混凝土可以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浇筑,需要根据混凝土浇筑速度、浇筑设备情况等在混凝土中加入缓凝剂,浇筑桩基之前,先将临时支架架设到桩顶上,并使用储料漏斗设置在支架上。在进行第一批混凝土的浇筑施工时,选用储料漏斗进行施工。在储料斗的下部设置导管,导管要和桩底保持0.4m以上的距离。使用钢管制作导管,导管桩底段的长度为5m,中间节段长度为2m,使用法兰盘对导管进行连接,要对导管进行闭水试验。安装过程中,为了避免钢筋笼挂歪,要稳步居中沉放。使用卷扬机提升导管,要求提升力可以满足全部灌满混凝土后导管的总重力。在进行首批灌注施工前,要重新检查一次孔底沉渣厚度,当超出规定要求后,使用喷射法使孔底沉渣保持悬浮状态,然后即可进行第一批混凝土的灌注。开始灌注后,随着混凝土浇筑工作的不断开展,要对埋管深度和混凝土顶面进行测量,并核对浇筑混凝土数量,提拔导管并将导管拆除,要求埋入到混凝土中的导管深度要控制在2~4m。提升导管时,要保证导管竖直、居中,并稳步对导管进行提升。如果钢筋骨架被卡住,需要转动导管,使导管从钢筋骨架脱离后移动到孔的中心位置。拆除导管时要尽量快,混凝土浇筑快要完成时,要将拔管速度控制好,避免泥浆进入到导管中。混凝土浇筑好后,对其浇筑高度进行测量,并对比实际浇筑数量,避免出现短桩的情况。浇筑混凝土时要对施工进行统一指挥,合理的分工,安排经验丰富的工作人员对施工进行支护,避免浇筑过程中出现事故。浇筑混凝土时,要对混凝土的坍落度进行检查,处理发现的问题,并抽取试件,将记录工作做好。完成混凝土的浇筑后,将桩头凿去,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做好养护工作。桩基混凝土的龄期达到规定要求后,要根据设计要求,检查桩的施工质量。
4.结语
综上所述,公路桥梁工程施工一直是施工重点和难点,对工程质量有比较大的影响。在进行施工时,要充分考虑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严格按照施工规范进行施工。注浆作为一项重要的施工内容,进行施工时,要综合考虑水文、施工环境、地质情况等方面的因素,对浆液的配合比进行合理的设计。做好施工中的管理工作,认真检查施工质量,保证施工质量可以达到设计要求。
参考文献:
第二,power point演示文稿不是你的朋友。虽然使用power point是很流行,但它并不会让你的演说变得更好。减少幻灯片和屏幕演示的使用更能增加它们所产生的戏剧效果,或者只在需要显示数据,例如数字时使用。除非是你的演说长达好几个小时,你有必要向观众传达准确无误的信息,否则绝对不要拿出一大堆幻灯片。问问你自己:“是什么更让人感兴趣?你?还是一堆power point幻灯片?”如果你不相信自己能比幻灯片更吸引观众,也许你就不应该发表演说。一个好的演说者永远都不应该依靠幻灯片来概述他们的演说或强调关键点。
第三,关注你的听众。不要因为听众没有与你做实际的交谈,就认为演说不是一场双向对话。留意你的听众,观察并倾听他们对你的演说有什么反应。他们是不是在座椅上频频换姿势?他们有没有牢骚满腹,呵欠连连?他们的注意力是在你身上吗?或者他们的眼睛是不是在瞟着出口处?如果你想要与你的听众沟通,你就需要学会如何注意这些线索,并据此作出相应的调整以重新抓住听众的兴趣。永远都要记住,一场演说实际上就是一场对话,一场一个人与大众的对话。
文章编号:2095―4085(2017)04―0102―02
随着高速公路建设的迅猛发展,对于安全性和舒适性的要求越来越高,但桥梁本身也因为高速公路桥头跳车而严重损坏。例如普通路面伸缩缝损坏,可以加速车辆损坏等,这是不安全的。因此,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如何在正确的长度下实现桥梁之间道路和桥梁的沉降,避免不均匀沉降,防止碰撞现象的发生,保证行车安全和舒适性。
1路基沉降的原因。
1.1不合理的路基结构
在一般的道路路基工程中,所采用的材料大多都是钢筋混凝土、过渡板和加筋等,因此需要减少公路和桥梁之间的刚度变化差异和沉降不均匀,保持路基路面强度的平滑。市政道路和桥梁在桥梁与路基沉降方法中的分析结果表明,一条通道板是应用最广泛的结构,还经常出现桥头跳车现象。
1.2桥台背路堤
压实不能满足标准要求。在市政道路桥梁中,几乎所有的桥梁、通道都需要进行桥台背填土处理,是比较复杂的工艺,其中有很多影响工程质量的因素,如建筑材料、机械设备、施工顺序等。在实践中,往往充填后的地表压实度不符合要求,也是一个桥梁不均匀沉降路段产生的原因。同时,道路桥梁在日常通车过程中,由于载重压力大,使路面塑形发生变形。另外,受到自然因素如天气、气候等的影响,也容易产生沉降,破坏路面的平整度。
1.3不合理的结构设计
道路和桥梁桥之间的地基下沉,造成桥头跳车现象发生,其原因分析表明桥头软土是地基沉降的主要原因。在设计图纸布置以及钻孔的钻探深度等方面不符合要求,对软土的深度不了解,也不了解软土的性质,研究范围以及物理和机械性能,使桥头路堤在软土地基处理中采用了不适当的措施。另一方面,软土理论计算方法和计算系数与软土实际操作不相符,如果无法满足实际的需求,也能导致软土沉降,经过长期的侵蚀和雨水的流失,路基强度降低,这也是一个沉降的原因。
2施工技术
2.1搭板的设置方法
(1)路面的刚度和厚度:在施工操作中面临许多障碍,需要使板的表面平行,使板和车身的上表面一致。要维护正常的道路同行,需要考虑板表面高度之间的两个过渡与保持连接的高度板问题。施工中的原设计道路和端板与实际高度应大于目标值。采取逆向坡,在道路和桥梁沉降差的基础上确定倾向,要注意道路的轮廓应为路基沉降,确定对边坡保留;(3)锚板:应对最后端桥台台背与板块之间保持垂直状态,并进行水平拉锚,以确保板纵向滑动。钢筋间距为75 cm~80 cm。如果^在水平垂直的情况下被破坏,应保留和绘制边界,使位移的方向一致;(4)倒角:避免板旋转从而使路面结构破坏,以控制台上边缘的倒角;(5)顶部板与板的施工:混凝土板的施工技术标准应满足行业标准和国家标准,保证混凝土表面的平整度和坡度。
2.2基础重新设计的问题
正确处理桥头软土,使桥头沉降现象得到有效控制。应依据不同的混凝土施工,设计不同的施工方案,将原有的地基承载力性能提高,也大大提高了建设的质量,从而有效减少最大化误差,在软土厚度较大的情况下,减少路堤差异沉降的发生。高填方施工中的填充材料,可对软土基础两侧压力加大,此现象对桥台位移或旋转造成影响。这一现象往往会严重破坏甲板和上层建筑,也必然降低基础回填材料的刚性。
2.3后台填筑
桥梁基本体沉降和道路上的沉降变形主要有两种形式,前者通常是不考虑的,因为它没有太大的影响。沉降的主要因素在于影响材料的质量,通常在填充材料本身,轻型填充材料通常可以减少沉降,而减少压缩的填充材料,容易因反复荷载从而导致累积变形。总之,在建筑行业的平台中,选择材料和填料类型时必须谨慎。
3加强城市道路和公路桥梁在过渡段的有效策略
中图分类号:U445.38 文献标识码:B
前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解决深水施工的技术措施亦得到迅速的提高和发展,桥梁基础双壁钢围堰施工技术就是深水施工中的一种新技术。由于水文、地质条件的复杂以及其他不可预见的因素存在,对施工不利的气象条件主要有台风、大风、大雨、冰冻和雾(低能见度)天气,增加了施工难度。对于河床宽浅、潮强流急、涌潮汹涌的恶劣施工环境,对钢围堰的整体同步下放施工影响很大,施工较为困难,施工中采用自行设计制作双壁钢围堰,成功解决了强涌潮水域大直径承台施工的施工难题,为今后类似工程施工处理提供经济、可靠、实用的施工技术。
工程概况
嘉绍跨江大桥主航道桥索塔基础采用圆形承台,承台顶面设计标高为-4.5米。Z4#~Z5#索塔承台直径为40.6米,厚6.0米,下设32根D2.50米的钻孔灌注桩,单桩桩长113米;Z3#索塔承台直径为39.0米,厚6.0米,下设30根D2.50米的钻孔灌注桩,单桩桩长108米。
结构布置
主墩钢围堰结构设计由内外壁板、水平环板、水平环向桁片、竖向桁片、井壁隔舱及其它附属工程组成。主墩钢围堰结构立面分为4个节段,每个节段平面分为16块标准单元件,单元块及上下节段均采用全焊缝焊接连接。
钢围堰采用双壁自浮式结构,壁厚1.5米,围堰内壁与承台尺寸一致,围堰高26.5m,竖向考虑分为3节,从下至上依次为7.5+12+4.5=24m,前3节均在胎架上加工制作。第4节为挡水结构,在现场制作。节段采用分块加工、分层试拼,运至承台施工现场吊装整体就位拼装。
图1 主墩围堰整体布置图
钢围堰加工质量及精度控制
3.1原材料控制
3.1.1钢材
钢围堰的主体钢材均为Q235钢,各项指标均应满足《碳素结构钢》(GB/T700-88)的规定,所使用钢材应有出厂合格证,进厂后应按有关规定进行复验,不合格的钢材禁止使用。钢材进场经辊平后,进行预处理,其表面应除锈,必须将表面油污、氧化皮和铁锈以及其他杂物清除干净。
3.1.2焊接材料
a.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焊接材料;
a1.焊丝:H08Mn2SiA Φ1.0mm Φ1.2mm。
a2.气体:20%CO2+80%Ar。
b.手工电弧焊焊接材料
电焊条:结422(3级)结427(3H级)结506(3YH级)CCS认可。
c.恒温自动埋弧焊材料
c1.焊丝:H08RΦ4mm
c2.焊剂:HG431
②焊接材料的要求
a.埋弧焊、CO2气体保护焊材料
a1.焊丝要求表面干燥、无锈蚀、油渍。
a2.CO2气体纯度应达到99.9%以上。焊剂颗粒均匀,符合指标要求。
b.手弧焊焊接材料
b1.手弧焊电焊条应保证干燥,药皮涂药均匀,无脱落,焊芯无锈蚀。
b2.碱性焊条一般不烘烤,受潮严重的可进行70℃~150℃焙烘。
b3. 碱性焊条使用前须经300℃~350℃焙烤,保温2小时方可使用。
b4.在施焊现场可配置自热式保温桶(100℃~150℃),存放焊条,以免受潮。
3.1.3材料复检
钢材进厂后,除有生产钢厂的出厂质量证明书外,还应按下表钢材复验标准进行抽检复验, 钢材应按同一厂家、同一材质、同一板厚、同一出厂状态每200吨抽检一组试件。做好复验检查记录钢材。
表1. 钢 材 复 验 标 准
3.1.4焊接材料复验
焊接材料除进厂后索取生产厂家的出厂质量证明外,对所有不同批号的焊接材料进行抽样复验,其机械性能及化学成份保证符合下表相关标准的规定,并做好复验检查记录。
3.2胎架控制
胎架基础必须坚实,基础和工作场地必须经过硬化处理,以确保制作过程中不会因重量的逐渐增加使地基产生沉降。胎架的刚度要做充分考虑,避免胎架刚度不足给拼装精度和焊接变形的控制产生的不利影响。
在胎架上控制点的检查,包括外壁线、内边壁线及水平支撑、隔舱板等构件组装的位置线。同时应在胎架外设置专用基准点,该基准点是检测胎架上各定位基准线的依据,因此,其所设位置与胎架结构分离, 基准点的数目依照结构特点确定,以达到相互校核的作用。
考虑到焊接收缩变形及拼装的方便,加工中内外壁板两侧应该提前预留2cm的余量。
图2钢围堰加工胎架布置图
3.3焊接控制
①撑杆与水平环板: 三面围焊,焊脚高6mm,撑杆焊缝长不小于350mm,
②水平环板与壁板、隔舱板:连续双面角焊缝,焊脚高6mm。
③壁板与隔舱板: 连续双面角焊缝,焊脚高6mm。
④壁板次梁与壁板: 间断双面角焊缝,焊脚高4mm,间距250mm,两侧交错,合计的焊缝长度应连续。
⑤刃脚加强板与壁板:连续双面角焊缝,焊脚高6mm。
⑥壁板竖向次梁与顶环板、壁板(隔仓板)与顶环板:全融透焊。
⑦上一节的壁板竖向次梁、壁板(隔仓板)与下一节顶环板:全融透焊。
⑧板件的拼接:等强度对接融透焊。
其余的焊接除图纸中标明外,均采用等强度对接焊,所有板厚超过10毫米的板件,焊前应开坡口。
⑨除加劲板与壁板的焊接采用三级焊缝,以及图纸特别说明焊缝外,所有的焊缝均采用二级焊缝。
⑩焊缝坡口
钢围堰拼装成整体时,块与块之间的各拼接构件均采用等强度焊缝连接,所有拼接焊缝均为连续满焊,焊缝金属紧密,焊道应均匀,焊缝金属与母材的过渡应平顺,不得有任何裂缝,未融合未焊透等缺陷。壁板采用对接形式,选用“V”型坡口。
图3 坡口形式
为了满足结构要求,内外壁各条焊缝每隔1m处加焊一块30×30的贴板。
钢围堰加工焊接检验
焊接检验是保证建造质量的重要措施,对检验实行自检、互检、专检及最后检验的三检一验制度,做到不合格的原材料不投产,不合格的焊缝必须返工,从而使焊接质量得到可靠保证。
4.1焊前检验
包括基本金属质量检验、焊丝及焊条的质量检验、气体检验、焊工考核、能源和设备检验等。
4.2焊接过程中的检验
包括结构装配质量检验,焊接规范检验,焊缝尺寸及表面检验等。
4.3焊缝外观要求
焊缝尺寸及表面检验根据《钢结构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焊缝表面质量检验标准执行。检验前,焊缝表面及两侧10mm内必须清除所有熔渣、飞溅及其它污物。检验主要根据肉眼及焊缝检验尺进行,焊缝外形光顺均匀,焊道与焊道、焊道与基本金属之间应平缓过度,不得有截面突变。
4.4焊后的检验
焊后的检验包括外观检查和测量、射线探伤和水密性试验等。
①外观检查和测量。不但在焊接过程中应进行外观检查和测量,在焊接完工后同样要进行检验,检验方法、施工设备如前所述。发现存在缺陷时,应在焊缝内部质量检查和密封试验之前修补完毕,并重新检验。
②探伤
按CBIT3558-1994《船舶钢焊缝射线照相工艺和质量分级》探伤标准进行。
表2. 焊缝无损伤验收等级
各级焊缝均不允许存在裂缝及未焊透的现象,缺陷累计长度限值≤2mm。
小于0.5mm的缺陷可忽略不计。
所探伤片子均应合格,要求二级以上片子占90%。
若底片一端显示出危害性缺陷有延伸时应延伸端作扩大检查,其长度不小于150mm。
被评为不合格的焊缝应予修补,然后再作检查。
③水密性试验
a.水密性试验是焊缝最后全面的检验,应在焊缝外部检查和X光探伤后进行。试验时,气温应高于5℃,否则必须采取措施。对未作水压水密性试验的焊缝,考虑到现场的条件和工期的要求,采用煤油渗透试验方式检查焊缝抗渗性。
b.试验前,检验部分不允许油漆和搪水泥,需要试验的箱体表面和焊缝必须打扫清洁,并且对进行检视的一面除要求打扫清洁,对采用煤油渗透试验的,尚需对检视面刷一层石灰浆(凉干),以便观察。
C.试验中,如发现有水流或渗水(渗油)现象时,需进行修补,修补后必须重新试验。
图4 水密性实验
钢围堰加工尺寸检验
单元块件加工完成后,必须进行报检,并对单元块件进行检查,分块壁体尺寸主要检查项目有:壁体高度;壁体厚度;壁体垂直度;壁体两端弦长、两端对角线长度。
检查完成后,填写专项的检查记录表。
分块尺寸验收完毕后,要进行整体试拼,以检验围堰的尺寸是否满足施工要求。
表3钢围堰主要尺寸允许偏差
图5钢围堰首节整体试拼
钢围堰分块防腐处理检验
由于钢围堰长时间处于氯离子含量较高的海水工作环境,为保证施工期间的使用要求,对壁体内外表面须进行必要防腐蚀保护。分块壁体制作完成后必须立即进行防腐施工,防腐施工主要在后场有顶棚的作业场地内完成。壁体内外壁表面喷砂除锈后,先涂刷一层底清漆防腐,外侧涂刷两层油漆装饰,其中底漆为防锈漆,面漆为天蓝色普通装饰油漆。
①表面处理
为满足设计质量要求,采用表面除锈工艺,表面处理达到一定粗糙度,以保证油漆和钢套箱表面的结合力。考虑环保需要,设置专用除锈棚,以减少粉尘污染。
处理之前先对钢板进行检查察看有没有油污等污染。如果有应先脱脂净化钢板表面。涂装前如发现基体金属表面被污染或返锈应重新处理。
②油漆刷涂
采用整体喷涂、局部人工补刷工艺。
在进行下一涂层之前,都要对前道涂层进行检验。发现有凸点、流挂、粗糙、针孔、凹陷、漏涂或其它非正常痕迹的地方,按油漆生产厂推荐方法来修补或重新喷涂。
③修补方案
承台高度范围内的壁体出现油漆破损的,对破损部位进行打磨清洗后,补涂防绣油漆。
图6 钢围堰防腐处理
钢围堰吊点的设计
吊点布置主要考虑因素为壁体的局部变形控制、起重设备等。吊点分成Ⅰ类、Ⅱ类吊点,其中Ⅰ类主要用于翻身垂直起吊使用,Ⅱ类吊点主要用于抬吊、转运使用,安装吊点时须注意吊点位置加劲板需覆盖2根次梁,同时其位置保证在水平桁架上,即水平环板及斜撑角点处,以防变形。具体如附图所示。
壁体转运、吊装须采用专用的铁扁担梁进行起吊。
图7I类吊点布置图
图8II类吊点布置图
图9抬吊及翻身示意图
钢围堰的存放
为了保证加工好的围堰的精度和质量,单元构件组装后,应按设计图纸进行编号,编号的位置应符合便于堆放、便于安装、便于检查的原则。
构件堆放扬地应平整坚实,无水坑、冰层,地面平整干燥,并应排水通畅,有较好的排水设施,同时有车辆进出的回路。
构件应按种类、型号、安装顺序划分区域,插竖标志牌。构件不得直接置于地上,要垫高200mm。
在堆放中,发现有变形不合格的构件,则严格检查,进行矫正,然后再堆放。不得把不合格的变形构件堆放在合格的构件中。
对于已堆放好的构件,要派专人汇总资料,建立完善的进出场的动态管理,严禁乱翻、乱移。同时对已堆放好的构件进行适当保护,避免风吹雨打、日晒夜露,块与块之间要垫加枕木,防止互相挤压变形影响拼装精度,叠放不宜超过3层,最高一层应用防雨布进行遮盖,防止锈蚀而影响钢围堰的使用寿命。
结束语
承台施工除了进行严密的劳动组织外,关键要结合施工的实际情况,在施工工艺上进行突破,在技术上对方案进行谨慎分析比较,这样才能保证高质、高效、安全的完成施工的可行性。嘉绍跨江大桥钢围堰加工的质量要求及精度控制,达到了施工的质量要求、满足了施工进度要求。钢围堰质量、加工精度以及后续的施工为嘉绍跨江大桥承台基础高速度、高标准建成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汪一骏 顾泰昌 . 《钢结构设计手册》
[2]周水兴 何兆益 邹毅松.《路桥施工计算手册》[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6,5.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809(2010)06-0166-02
1. 引言
口译作为一种传递信息的语言交际活动,是指将一种语言所表述的内容用另一种语言即时准确地用口头表达出来。[1]由此看来,表达是口译的必要步骤也是最终结果,同时又是衡量口译质量的依据。译语表达要迅速,交替传译通常要在发言人话音刚落时即开始翻译,停顿时间一般不能超过5秒钟,否则会影响现场的气氛和听众的情绪。这实际上对译员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也就是说交传译员在表达时不仅要保持思维敏捷,同时也要在表达的过程中保持发音清晰,音量、语速适中,面对观众要沉着冷静落落大方,并与之保持目光交流,并且要根据讲话人的语气、措辞和风格等采取相应的表达方式。这些在很大程度上与公众演讲时需要掌握的必要技巧有着共通之处。
显而易见,对于口译受训者来说,学习和掌握相关的公众演讲技能十分重要,因为要顺利完成口译任务,只有双语能力而没有经过系统的技能训练是很难成为合格的译员的。所以在口译的教学过程中融入公众演讲的技巧训练能辅助学生更加准确地把握住发言人的讲话信息,从而进一步快速、准确、得体地完成从源语到目的语的表达。本文试从Daniel Gile的口译理解公式着手,探析公众演讲技巧在交替传译中应用的必要性。
2.从口译理解公式谈公众演讲和交传的共通性
在口译中,理解源语是口译过程的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对此,口译界世界知名教授丹尼•吉尔博士提出了C=KL+ELK+A的口译理解公式。其中,C代表Comprehension(理解),KL代表Knowledge of the Language(语言知识),ELK代表Extralinguistic Language(语外知识),A代表Analysis(分析)。[2]这个公式诠释了理解的内涵,从本质上讲它是语言知识、语外知识和分析这三者相互补充,相互作用的结果。也就是说,要快速准确地理解源语信息,译员首先需要很好地掌握源语的语言知识和语外知识。其中,语言知识包括语音、词汇、句法知识以及语域、衔接、连贯等语篇知识。语外知识指的是语言之外的知识体系,既包括广义上的百科知识,也包括狭义上的情境知识和专题知识。[3]另外,口译分析也是贯穿口译理解始终的关键,它为译员准确理解和顺畅表达提供了保障。分析包括对源语和目的语的话语和跨文化因素进行分析,它既作用于理解阶段以帮助译员获得讲话人所传递的信息,又作用于表达阶段以使译员将信息用听众所能接受的目的语表达出来。在口译中,译员通过对话语的分析,充分理解发言人要表达的本意,并在此基础上选择适合的词汇、语域、语气和语体,将其译成目的语,以此完成口译任务。
同样,公众演讲也要求演讲者在语言表达上注重把握良好的韵律与节奏,强调语音的准确性和口语的流利度,同时也要做到准确达意,措辞恰当,内容完整。再者,掌握公众演讲的艺术也需要大量的语言以外的知识的积累。演讲者的讲话内容要达到令人信服的效果就必须要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有据,要达到这些要求仅凭有语言上的功夫是远远不够的,正所谓“功夫在诗外”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事实上,公众演讲成功的先决条件之一就是应该具备广博的知识,这包括对东西方文化的深入了解,对日常生活和周遭事物的关注了解。而这恰恰又是与口译中要求译员具备强烈的求知欲和丰富的百科知识,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
和对事物敏锐的洞察力不谋而合的。另外,不论是公众演讲者还是交传译员都必须拥有的语外素质就是要有出众的记忆力和良好的心理素质,一方面在不可能有机会借阅工具书的情况下凭记忆准确详尽地进行表达,包括所需的大量词汇、成语、典故等等;另一方面能够承受来自现场的压力,面对听众不怯场、不心慌,不会因情绪紧张而影响发挥,乱了阵脚。谈到分析,公众演讲跟口译一样,在结合语言内和语言外知识的同时,需要快速、正确地分析和理解接收到的信息,并具备灵活的应变能力,根据听众的反应进行自我调整,在有限的时间内妥善处理随时出现的突况。
3.公众演讲技巧在交传中的应用
基于上述公众演讲和交替传译的共通性,在交替传译的教学过程中穿插公众演讲的技巧显得尤为必要,并逐步应该发展成为当今口译教学的一个环节,赢得对其足够的关注和重视度。因此,口译课堂应该提倡将公众演讲的技巧与口译技能的培训有机地结合起来。具体说来,第一,负责口译教学的老师应让学生在口译上让学生对现有的材料进行分析、论证和总结,公众演讲的这一技巧有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在口译上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对原语信息的预测能力。第二,通过在公众演讲中作报告的形式培养学生的材料收集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这有利于学生衍生到口译当中,做好译前的背景资料储备工作和对有效信息的筛选工作。第三,由于交替传译和公众演讲都采用的是开放式的口头表达方式,因此,在语外知识方面,可以把公众演讲中对讲话者身势语以及眼神的交流应用到交传中来,应提醒学生在口译过程中举止、表情和手势等因素的把握,使他们在受训过程中使自己的口译表达更加传神,更加得体,从而达到和观众更为良好的交流效果。第四,把在公众演讲当中对语言组织的训练要求应用到交传中,使译员在瞬时做出选择,决定采用何种措辞,何种句式以及何种结构,在语言层次上做到清晰明了,自然流畅。
此外,由于公众演讲和交替传译都是即时即兴的口头表达,良好的心理素质也成为了顺利完成任务的保障。因此,公众演讲中角色扮演的训练可以使学生不仅迅速地消化课堂上所掌握的技巧,同时也训练了自己如何在众人面前恰如其分地表达自己,并应对各种临场情况的处理能力。这一训练环节在交传中的应用能够帮助译员塑造过硬的心理素质和抗干扰能力,与此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在临场口译中敏捷的思辨能力和社交场合适应能力。从这个意义上讲,公众讲演技巧的训练能为口译教学提供一个积极动态的环境,对学生在语言和语外知识上的培养和提高都是大有裨益的。
4.结语
丹尼•吉尔博士的口译理解公式带给了我们在口译教学上新的启示:良好的公众口译技巧训练是交传训练中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译员的语言素质,语言的组织和构架能力,各种语外因素的把握和关注以及过硬的心理素质,对现场的临时应变能力都直接决定着口译的成败,因此培养高素质的口译人才必须要意识到在口译课堂的内外加强学生公众演讲能力的训练,这样才更有利于提高他们的口译综合能力以及他们的自信心。相信在口译课程技巧的优化改革下,口译教学必将迈上一个新的台阶,也为市场经济体制下社会对高素质口译人才的需求提供了保障。
参考文献:
[1]Gile, Daniel. Basic Concepts and Models for Interpreter and Translator Training [M]. Amserdam and Philadelphia: 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 1995.
[2]Gile, Daniel. Issues in Interdisciplinary Research into Conference Interpreting [A]. In Dimitrova and Hylyenstam (eds.) Language Processing and Simultaneous Interpreting:Interdisciplinary Perspectives[C]. Amserdam and Philadelphia: 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 2000.
原告:文佳明,男,58岁。
原告:文佳颖,女,54岁。
原告:文佳凤,女,35岁。
被告:北京北影录音录像公司。
被告:广州俏佳人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被告:上海电影制片厂。
影片《三毛学生意》是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由上海电影制片厂拍摄、文彬彬等主演的一部电影作品。文彬彬于1972年1月死亡。原告吴美丽系文彬彬之妻,原告文佳明、文佳颖、文佳凤系文彬彬之子女。
1997年7月,上海电影制片厂所属东方影视发行有限责任公司与广州俏佳人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签订协议,由上海电影制片厂将其摄制的包括《三毛学生意》在内的50部电影作品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不包括港、澳、台地区)的VCD小影碟制品的独家出版制作及发行权,授权给广州俏佳人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授权期限为4年。上海电影制片厂对此出具了授权书。此后,上述影片VCD小影碟制品即由北京北影录音录像公司予以出版发行,由广州俏佳人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负责总经销。
1997年底,原告在市场上发现《三毛学生意》VCD制品,即与被告联系,要求支付文彬彬的表演报酬,被拒绝。原告即向上海市黄浦区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称:按照我国著作权法第三十九条的规定,被许可复制发行的录音录像制作者应当按规定向表演者支付报酬。由于VCD与电影载体不同、制作程序不同、表现形式不同,就发生向电影作品中的表演者支付报酬的问题。上海电影制片厂许可广州俏佳人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使用电影《三毛学生意》,已收取5万元的许可费,但不能对抗表演者应取得的报酬。要求三被告支付文彬彬表演报酬5万元。
被告北京北影录音录像公司答辩称:本公司与俏佳人公司订有协议,由俏佳人公司负责购买节目版权并制成VCD小影碟,由我公司负责出版。《三毛学生意》是由俏佳人公司所购并经上海电影制片厂合法授权,符合法律规定。请求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
被告广州俏佳人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答辩称:根据我国著作权法的规定,电影作品的著作权由制片者享有。我公司将电影《三毛学生意》制成音像制品,经过上海电影制片厂合法授权,符合我国著作权法的规定。我国著作权法录像制品的概念中并不包括电影。请求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
被告上海电影制片厂答辩称:我厂对《三毛学生意》一片依法享有著作权,有权将其许可给任意第三方使用。电影作品的其他载体(包括VCD)另行支付表演者报酬,不符合我国法律规定。电影作品是将众多作者和表演者及其他创作活动凝结在一起的复杂集合体,他们的创作不可分割地融进了同一表现形式中。根据我国著作权法第十五条的规定,电影作品的导演、编剧、摄影等享有署名权,著作权的其他权利由制片者享有。表演者在电影作品中已经依法享有署名权,不享有电影作品的其他权利。原告的诉讼请求没有法律上的依据,应予驳回。
「审判
黄浦区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原告援用我国著作权法第三十九条规定作为其主张权利的依据。该条规定:“录音录像制作者对其制作的录音录像制品,享有许可他人复制发行并获得报酬的权利(第一款)。被许可复制发行的录音录像制作者还应当按照规定向著作权人和表演者支付报酬(第二款)”。本案是否适用该规定,应明确下列问题:(1)录音录像制作者与制片者的区别。录音录像制作者为作品的传播者,属邻接权主体范畴;制片者为作品的权利人,属著作权的主体范畴。上海电影制片厂为电影作品《三毛学生意》的制片者。(2)录音录像制品与电影作品的区别。录音录像制品属邻接权客体;电影作品是著作权的客体。《三毛学生意》属电影作品。
上海电影制片厂是电影作品《三毛学生意》的制片者,享有该电影作品的著作权。其许可他人使用该作品,是对其著作权的行使,符合我国著作权法的规定。依著作权法第三十九条的规定,被许可复制发行的录音录像制作者应向表演者支付报酬,但不能据此推出电影作品制片者许可他人使用电影作品而产生表演者权。该条规定仅限于录音录像制品的范围,不能扩大到电影作品。
电影胶片与VCD光盘是作品的不同载体,VCD《三毛学生意》只是电影作品《三毛学生意》不同形式的复制,并不改变电影作品《三毛学生意》的权利性质。VCD《三毛学生意》是电影作品《三毛学生意》著作权人行使权利的结果。
综上所述,由于电影作品制片者承担了制片的市场风险,市场变动而产生的新利益应由制片者享有。电影作品的表演者在取得片酬后,市场风险与其无涉,表演者不应再分享制片者的市场利益。故原告要求三被告支付文彬彬作为电影作品《三毛学生意》中的表演者在该作品以VCD形式制作后的表演报酬,于法无据,不予支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三条第(五)项、第十条、第十五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一百零六条的规定,该院于1998年12月17日判决如下:
四原告要求三被告给付文彬彬表演报酬5万元的诉讼请求不予支持。
「评析
本案的主要法律问题,是电影演员对其曾参与演出的电影作品在以电影胶片以外的载体形式完整表现时,能否对这种载体的制作者主张表演者权,如能主张,具体的能主张表演者权中的哪项权能。对这个问题,应从以下五方面认识:
第一,从广义上讲,电影演员也是一种表演者,即在电影作品中扮演某种角色的表演者。电影演员在其参与演出的电影作品中,也享有表明其演员身份的权利(依照惯例,演员表中只列主要演员);对社会而言,电影演员也享有保护其在电影作品中扮演的角色形象不受歪曲的权利;对制片人而言,电影演员有因参与演出而从制片人处获得片酬(报酬)的权利。电影演员的这些权利与著作权法第三十六条规定的表演者权内容相同或极为近似。因此,在一般人的认识中,将电影演员归入表演者范畴,并认为电影演员也享有该条规定的表演者的所有权利,不足奇怪。
第二,从著作权法第四章“出版、表演、录音录像、播放”一章的权利性质来看,该章主要规定的是邻接权的问题,表演者权在该章第二节中规定,显然是将表演者权作为邻接权的内容加以规定的。因而,表演者一方面因表演他人作品而产生对被表演作品的著作权人的著作权义务关系,另一方面又因表演而产生对其表演所享有的权利,即表演者权。而电影作品中的电影演员,是制片人雇请的从事表演艺术的人员,双方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在性质上属劳动或劳务合同法律关系,电影演员并不与制片人或者电影作品的原创作品著作权人发生著作权关系;同时,因电影作品著作权除各创作成分的署名权归各创作成分的作者享有,著作权的其他权利由制片人享有,因此,电影作品的使用权是由制片人整体享有和对外行使的,电影作品以电影胶片以外的载体形式复制使用,是制片人的权利,而不是其中包括电影演员在内的各种创作成分的作者的权利,制片人由此获得的是使用许可的报酬,并不是代表各创作成分作者行使使用权而取得的报酬。就电影作品的整体使用而言,产生的是制片人的权利,不是各种创作成分的作者的权利,包括电影演员在内的各创作成分的作者要求在制片人行使电影作品使用权所获得的报酬中分得一羹的请求,在惯例和法理上都是不成立的,双方之间没有这样的实体权利义务关系。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6124(2013)04-0094-03
目前我国高校英语专业主要开设听、说、读、写、译等语言技能课来帮助学生获得语言技能。这种技能课的教学理念在拓展学生知识面、提高学生思辨能力方面却存在诸多弊病 [1 ]。高校英语专业口语课的问题尤为突出,口语课普遍缺乏全方位的综合素质培养,基本停留在语言层面的机械操练上,也就是说,只是重视了语言表达的流畅性,而没有重视所表达内容的逻辑性和合理性。大多数学生在陈述观点或说服他人时缺乏有效推理、合理运用论据、组织论据、分析和支撑论点的能力。这既是课程内容定位上的偏差,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口语教学理念上的守旧。要实现口语表达的速度、准度、深度、力度,开设英语演讲课程已成为一种必然。这不是简单意义上的口语课的补充和延伸,而是以实战为目标的专业技能课。它强调语言思维训练、语言运用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快速反应能力、自信心培养等。
一、演讲课历史的沉淀与启发
公共演讲是指一个人在公共场合以听众为对象,以有声语言为主要手段,以体态语言为辅助,针对某一主题或某一事件发表讲话,鲜明、完整地发表自己的看法、见解和主张,阐明事理或抒感,进行宣传鼓动的语言交际沟通行为。演讲有赖于一定的天分,更有赖于后天的习得。历史上的雄辩之才,无不经历严格的语言课堂训练。早在古希腊时,苏格拉底等人的弟子就以“雄辩术”作为其必修内容。英国剑桥和牛津大学从15世纪起便开设了相关课程。美国大学的言语教学最早可以追溯到17世纪哈佛大学创立之时。但在20世纪前,美国只有极少数大学成立了独立的言语系,言语教学主要由英语语言和文学系承担。直到20世纪初,人们才越来越意识到言语教学的重要性,主张成立独立的言语系的呼声越来越高。1914年,演讲教师协会成立。独立出来的言语系大多命名为“公共演讲系”,1920年以后统一更名为“言语系”,60年代更名为“言语传播系”。如今公共演讲已成为美国大学里最普遍的交际基础课,是高等教育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几乎所有的大学都将此课设为必修课。
英语演讲课在我国还是一门刚刚兴起的课程,对其重要性的认识也没有达到英语语言学和文学课等课程的程度,开设此课程的高校也不是太多。其实,在国外这门课程的功能和价值问题早在几百年前甚至一千多年前就已经解决了。我们现在要讨论的不是课程的必要性,而是课程的发展性,如:教材建设、教学手段、教学视野等,要让课程显示出对于演讲能力提升的作用力。
二、演讲课教材的审视与建设――基于《英语口语教程》
目前,我国市场上有关演讲与口才的图书比较多,但真正意义上的教材少,即便是用做教材的,也都重墨于演讲的艺术表达形式(包括语音、语调、肢体形态等),或者如何塑造一个演说家。这样的定位偏高偏窄,造成教材太专业化、太格式化,内容陈旧,辐射角度小,且缺少灵活性。于是,很多高校采用了Stephen E. Lucas编写的《演讲的艺术》 [2 ]。这本教材编排虽然很好,但它主要针对母语为英语的学习者,语言难度和选材内容都不太适合中国学生。那么,推出一套适合于中国学生的教材就显得特别关键。
《英语口语教程》(上、下册)是笔者主持编写的教材。基于对主流口语教材的对比研究以及我们的认识和理解,教材明确地把口语课分成两大块:“基本技能训练(上)”和“演讲与辩论(下)”。“基本技能训练”侧重交际功能训练,从培养学生开口说英语的激情和习惯,逐步过渡到英语思维、英语连贯表达。 “演讲与辩论”就是英语演讲、英语辩论的专门化训练,比如主题演讲、即兴演讲、专题辩论、法庭模拟等,让学生熟悉一般英语辩论的规则和技巧,增强批判性倾听能力、快速反应能力以及辨析能力 [3 ]。在编写过程中吸纳与采用美国语言学家Krashen的“输入假设”理论和Swain的“输出假设”理论,强调输入与输出相结合。Krashen在其“输入假设”中指出,语言学习者要习得第二语言首先要克服心理障碍,借助语言环境,大量输入略高于自身现有水平的可理解的语言。最佳的语言输入有以下4个特征,即可理解性、趣味性/相关性、非语法程序安排以及足够的输入量 [4 ]。输入方式包括阅读材料输入、视听材料输入、篇章背诵输入、教师课堂知识输入等。Swain对于“输入假设”理论进行了补充,认为学习者不仅需要可理解性输入,还必须有可理解性的输出,只有创造机会充分使用所学的语言,才有可能锻炼学习者的流利度和语法的准确度 [5 ]。课堂输出活动包括模仿表演、看图说话、故事复述、故事创作、角色演绎、主题演讲、专题辩论等。把整个教学过程视为一个系统工程来进行立体的综合化建构,实现英语说、读、写、视、听、辩能力培养的空间一体化,是教材建设的基本出发点。
三、演讲课的教学原则与手段
英语演讲课有2个要素:一个是教师的“教”,教师在课堂上向学生讲解演讲的相关知识,诸如演讲技巧、演讲稿写作、演讲审美及演讲心理等;另一个是学生的“练”,演讲课需要学生在现实生活场景中,利用现实的生活元素,自主地、系统地、探究地进行演讲演练,促进知、情、意、行的统一协调发展。课上应“精讲多练”,教师要运用激励机制和各种教学手段,营造宽松型、学生友好型的课堂氛围,构建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交互式立体化教学模式。因此教师一定要合理分配“教”与“练”的比例,精心设计和组织演讲场景,把比较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进行模仿、操练,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原则。
1. 观摩成功演讲范例
英语演讲对于中国学生来说是一个充满困难和挑战的领域,而进入这个领域的最快捷的途径是观摩。通过观摩,学生对英语演讲有一个直观的感性认识和体验。可以让学生观看英美国家名人演讲的精彩片段,让他们很直观地感受大师们的语言魅力和人格魅力。观摩之初,要求学生认真聆听,关注演讲者的语音语调;用心观察,注意演讲者的一举一动,如姿态、肢体语言、服饰等。随着观察的深入,教师可要求学生注意演讲者的演讲技巧,并适当对演讲个案进行简单的点评,讲解其中相关的演讲技巧知识,引导学生了解成功演讲的关键因素。也可以选择CCTV杯全国大学生演讲比赛的录像给学生们观摩。实践证明,演讲课程之初多观看英语演讲成功的范例、演讲比赛的录像可以帮助学习者克服羞涩、树立信心,是演讲学习初期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2. 模仿成功演讲
观摩一定量的成功演讲范例后便可引导学生开始有意识地模仿。首先是形态模仿。鼓励学生模仿演讲者的“形态”,但并不是要求学生与演讲者有一模一样的身势语,因为文化差异,有些身势语在中国不一定能得到认同,如过多的耸肩和扬眉等。要根据演讲内容配以适当的肢体语言,其可以与原演讲者的动作有差异,但基调和情绪必须是一致的,不能把演讲做成盛气凌人的训诫或哗众取宠的煽情。其次是声音模仿。要求学生模仿演讲者的用声技巧,如气息强弱的处理、换气、断句、停顿等。语音的模仿是关键,元音要尽量发得饱满,结尾的辅音要轻发,还有注意吞音和连读现象等。语调也不可忽视,要求学生在演讲节奏、句子升降调、轻重音等方面尽量靠近演讲者。最后是文本模仿。演讲文本模仿亦如书法临帖,很讲究“循规蹈矩”,一般而言,尊承古人的法帖是最优的选择,可以少走弯路。因此,教师可从经典范本中挑选出精华部分,如精彩的开头、有力的说理、美妙的修辞等供学生模仿写作自己的演讲稿。
3. 演讲技巧训练
观摩和模仿是演讲的初始阶段,之后就进入阶段性和针对性的技巧训练阶段,如怎样审题、怎样谋篇布局、怎样开头、怎样结尾、怎样组织材料进行主体内容的逻辑说理、怎样做到演讲文字的准确与生动等。讲授完相关技巧后要留大量的时间让学生进行实践,在实践中体会、掌握和运用这些技巧。教师可以给出题目,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收集相关材料、拟出提纲、整理材料、写出讲稿。老师进一步指导学生修改演讲文本,要求学生把观摩到的演讲技巧和课堂学到的演讲知识充分运用其中。课堂上有针对性地挑选学生进行演讲实战,演讲完毕后,先由同学点评,然后老师做出整体评价,提出改进意见。经过这个阶段的训练,学生大多能在众人面前开口演讲,而且是言之有物的、逻辑性较强的演讲。
4. 课堂英语演讲比赛
当演讲的基本技巧都进行了介绍和训练之后,学生对演讲技巧运用得比较娴熟,信心也逐步树立起来。接下来要锻炼学生在激烈竞争的环境下的心理素质和思维表达能力。可将命题演讲和即席演讲结合起来训练。教师可提供一些演讲题目让学生抽签(题目应该随着课时的推进由易到难),抽到签后给学生3~5分钟的时间准备,然后做出一个3分钟左右的演讲。先在小组内进行比赛,由组员打分,评出最佳演讲。然后各组的优胜者再在全班范围内进行角逐。分组比赛的好处在于在有限的时间内让更多的学生得到锻炼;让学生进行打分的好处在于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让他们更好地了解和掌握评判演讲的标准,从而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演讲水平。
5. 课堂英语辩论赛
英语辩论赛更能锻炼学生在高度紧张的氛围里的逻辑思维、语言表达、快速反应的能力,更具挑战性。在大量命题演讲、即席演讲训练之后,可组织一些班级辩论赛。教师拟定一个贴近生活、有时代色彩又富有争议的题目,将学生分成正反两方。学生课前收集材料,做好充分准备。课上进行辩论,按照正规辩论赛的赛制和程序,正反、反方分别设一、二、三辩及自由发言人,由教师充当主席。辩论演讲更具对抗性,是即席演讲的更高层次,是锻炼学生心理素质、知识储备、语言表达等方面的有效手段,一般可一个月举行一次。
6. 演讲拍摄及分析
每次上课先让两名学生在全班面前做有准备的主题演讲,各3分钟,教师用摄像机拍摄下来。下次课上播放上次拍摄下的学生演讲录像,教师带领全班同学进行分析讨论,利用相关的反馈表向演讲人提出具体的反馈意见。运用和分析学生自己的演讲视频资料可使课堂教学更生动、有效。演讲学生看到自己的形象和表现,可以更清楚、更客观地认识自己的不足,更全面地了解自己的水平,从而找到自己努力的方向。通过观看演讲视频的其他同学就可以比较、分析出他人演讲的优劣,以扬长避短。
通过以上这些教学环节和手段,学生的心理素质、分析推理的思维能力、快速准确的语言表达能力必定得到锻炼和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学习和运用水平、文化修养、批判性思维能力以及审美能力都将得到协同发展。
参考文献:
[1]谢文玉.“读议写”课程改革―――以美国历史与文化教学实践为例[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2,(2):118-120.
[2]Lucas,Stephen E. The Art of Public Speaking[M].New York:Random House,1986.
首先,需要有“值得分享”的观点,明确演讲的目的是给予。因为TED相信并且努力去挖掘那些正向的、可以去鼓舞人们思索的、能够改变世界的观念,这是被人们长久以来忽略的巨大的力量,并且号召人们作出行动,让世界和生活越来越好。
因此,选择话题时要进行深层次的以结果为导向的反思。同时,专注于传播“一个”观点,找出你演讲的核心,而且这个核心最好精练成3―12个单词的口号。用一个强有力的语句表达出来,通过至少重复三次的方式,能让它根植于听众的大脑。演讲者常犯的一个最大错误,就是试图通过一次演讲传达一生所学,其实,专注于一个概念可以让你更清晰地实现你的意图。
其次,把握演讲的结构与关键点。对于开场的前一二分钟,甚至10―20秒,是观众参与程度最高的时刻,因此必须要有清晰的开头。最引人入胜的三种开场方式是“有针对性的故事”、“震撼人心的事实”以及“有影响力的问题”。比如,杰米・奥利弗这样开始:“为什么每天都有320位与你一样的美国人因为自己食用的东西而与世界告别?”同时,也要避免采用以我为中心的开场,比如我是来自某某公司,我如何如何。
对于主体,要有内在的逻辑(论点―论据―论证模式),一方面能使你更集中在你真正值得传播的观点上,同时可以把你的观点和听众的记忆钩连起来;好的过渡能精确地回顾前一部分,同时巧妙地预告下一部分。它还能给观众提供宝贵的时间,将刚才所讲的内容同演讲的整体逻辑联系起来,并同个人经历联系起来。对于总结,要有预示即将结束,然后做总结,和会议主题挂钩,给出具体落实方法,表达出对于听众感受的考虑等。
“三的法则”——我们记住三件事。
“三的法则”是记录在书本上的最古老的演讲技巧之一:亚里士多德在其着作《修辞学》中已有提及。他很简单地阐述了“三的法则”——人们很容易记住三件事情。
你还记得自己是个孩子的时候,妈妈让你去商店买点东西吗?当你到商店时,你只记得三样东西,这就是“三的法则”的体现。
人们有可能只会记住你演讲中的三件事
那被记住的是哪些呢?
1.观众有可能只会记住你演讲中的三件事——提前安排好这些被记住的事情
不管你相信与否,大家极有可能只记住你演讲中的三件事情,所以在撰写讲稿时,应该计划好你最关键的三条信息,一旦你确定好这些信息,让演讲的主体围绕这三个主题展开,思考如何才能更好地阐述这些主题。
2. 演讲分三个部分
开头,中间和结尾。开始设计好你在这三个部分都要做些什么。理想的开头应当抓住观众注意力打破僵局;合适的结尾则应将前面繁复的陈述进行整理来个漂亮的收场。
3.演讲中尽可能将观点列为三点进行表达
列为三点这种方式已经从过去沿用至今,尤其受到政客和推销者的青睐,他们深谙在营销观点时“三的法则”的价值。
(下面是一些利用“三的法则”的例子)
“我来了,我看见,我战胜”——julius caesar
”朋友,罗马人,同胞,请听我说“—— william shakespeare
”我们的重点是教育,教育,教育!“——tony blair
“一天一根玛氏条,助你工作、休息和玩耍”——广告词
“一停二看三听”——公共安全宣传语
运用“三的法则”非常经典的一个例子出自winston churchill那篇关于“血、汗、泪”的演说。普遍认为他说的是“我能奉献的唯有热血、泪水和汗水”,但实际上他所说的是“我能奉献的唯有热血、辛劳、泪水和汗水”因为“三的法则”,我们只记住了“热血、泪水和汗水”。点击链接,还有很多“三的法则”的例子。
4.演讲的精简原则
如果演讲中你有四点要传达,那么删去一点,观众反正也记不住;在演讲中,确实精简达到的效果会更好。毕竟,没有人会抱怨某个演讲太短。
演讲的要素:
三个演讲基本要素
必要时使用视觉工具
排练,排练,再排练!
观众只会记住演讲中的三个信息
现在你知道了陈述中的三个要素,我建议你把这些打印出来贴在你的工作簿上备用。
这个“三的法则”一直适用吗?好吧,至少大部分时间是适用的——但是也别全相信我的话。看看论坛上的以下三个帖子然后自己做决定吧。
“获取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