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10 17:14:49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财务风险及对策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关键词]
医院;财务风险;预测能力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化,医院的经营行为已成为决定医院生存和发展的关键问题,医院的财务管理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如何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机制,如何防范和应对经营活动中的财务风险,对医院来说变得越来越重要。笔者认为,只有积极地对医院财务风险的内涵和特征进行了解,深入地研究医院财务管理风险的特点、形式以及领域,才能有效地制订出相应的医院财务管理方案,从而为医院经营和决策提供有益帮助,为医院发展的定位和目标提供有效的支持,保证医院的顺利发展和财务系统的安全运行。本文结合医院财务风险的具体特点及其原因,提出了一些针对医院财务风险的解决措施和对策分析,希望能有效地帮助医院规避财务风险或降低财务风险所带来的损失,确保医院的财务体系能够顺利运转,促进医院的长远发展。
1医院财务风险的具体特点
在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阶段,医院已成为和企业类似的经营体。那么作为一个经营体就必然有可能会出现财务方面的风险。想要有效地对风险进行规避和防范,就必须对医院财务风险的具体特点进行分析和研究,只有这样才能对医院财务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同时也把医院财务所面临的风险降到最低。总的来说,医院财务风险的具体特点分为下面几个方面。第一,医院财务活动存在着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不确定性因素,因此财务风险的发生有其客观必然性。第二,财务风险贯穿于医院财务活动的整个过程,同时体现在所有的财务关系上,是财务系统所有矛盾的集中反映。第三,医院财务风险是否发生、什么时候发生和发生的程度以及范围都是无法确定的,对于财务活动的逐渐多样化和复杂化,医院的财务管理人员还无法进行整体的掌握和了解,从而为医院带来了财务风险的不确定性。第四,医院财务风险的出现最终必将反映在医院财务状况和财务成果当中,对于医院经营活动的连续性以及经济效益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造成影响,从而对医院的整体收益造成威胁。最后,医院财务风险的发生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如果对影响财务风险的相关因素有充分的了解,就可以对其发生的概率以及影响程度进行控制。
2医院财务风险出现的原因
从整体上来看,我国的各类医院出现财务风险的原因非常多,具体来说医院财务风险出现的原因有以下几点。(1)医院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过于复杂和多变,无法准确地预测并且无法进行改变。(2)医院内部管理不合理,缺乏有效的内部管理制度。(3)医院的资金结构不合理,负债资金占整体资金的比重太高。(4)医院进行财务决策时缺乏科学性,无法制定有效的决策,从而使投资项目无法获得应有的收益,并且收益也不能按时回收。(5)审计部门没有进行严格的监督。(6)医院财务人员的素质太低,风险意识也比较薄弱,并且缺乏财务风险管理机制。另外,医院的审计部门没有进行合理严格的监督,医院缺少专业的财务人员也是造成医院财务风险的重要因素。同时,缺少防范风险的意识以及没有相关的财务管理方式也会造成医院财务风险问题的出现。
3解决医院财务风险问题的相关措施和对策
根据医院财务管理中暴露出的一系列问题,本文提出了以下解决医院财务管理问题的建议。
3.1提升财务风险的预测能力
要想有效提升医院对于财务风险的预测能力,就是要从医院财务风险特点的角度出发,实时对所将要面临的财务风险进行观察。同时也要提升医院对于外部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这才是对财务风险进行观察的意义所在。在预测医院财务所面临的风险的过程中,要参考国家关于医疗方面改革的最新措施,同时也要加强医院相关管理人员的规避风险的意识,对医院内部的财务管理制度进行完善,结合内部和外部的多方面因素,来对风险进行观察和预测。这样才能有效提升医院对于财务风险的预测能力,从而及时地研究相应的对策和处理措施,把财务风险造成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
3.2建立有效的规避风险体系
随着医院的经营规模不断扩大,患者数量越来越多,医患关系处理产生的收支状况构成了医院主营项目。医院必须以主营项目产生的内生性风险作为防范的重点,如何做到坚持以病人为中心,成为百姓信赖的医院,这已成为医院财务规避风险发生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第一,要建立风险防范联动机制,联合财务部门以及其他各科室,建立统一的制度和规则。第二,要实现财务流程一体化,主要围绕风险环节及风险控制点,落实各项财务控制与监督制度。第三,要对风险控制进行分类,对于每一类进行严格控制和监督,包括医保和医药减免、欠费退费等一些款项,对于这些相关方面的变化进行实时的监督和控制。第四,所建立的规避风险体系一定要从整体上覆盖对医院财务造成风险的内外部因素,保证对医院主要收益项目的控制和管理是防范风险的一种有效途径。
3.3设置合理的决策评价体系
拥有一个科学合理的决策体系对于医院有效规避财务风险会起到非常大的作用。一些决策的错误很可能会造成很严重的财务风险,所以医院的决策能力十分的重要。要提升医院的决策能力,首先,医院要改变制定决策的途径和方式,要保证作出的决策是符合科学的,在作出决策之前,一定要对内部和外部的多种因素进行分析,同时也要建立多种应对方法,综合分析决定用哪一种最好。其次,医院也要针对决策体系来设置一个对决策进行评价的系统,对于决策的产生进行监督和分析,在保证决策质量的同时,也能够帮助医院财务最大限度规避风险,把损失降到最低。
3.4对投资的风险进行控制
对于医院投资的控制主要是以银行的融资及固定资产投资为主,首先要结合银行融资的特性,来有针对性地建立财务机制,同时也要妥善地面对固定资产投资收益慢以及不稳定性,对其进行合理的管理和控制,最终利用相应的对策来减少医院财务所面临的风险。
3.5增强审计的监督能力
在医院的整个财务管理体系当中,对于财务风险的有效控制部门就是审计部门,审计部门对医院财务内部和外部的情况进行监督,从而最大限度地防止医院内部人员贪污情况的发生。审计也能使医院财务的管理变得更加清晰,有效地降低财务风险发生的概率。想要有效地提升审计的监督能力,首先,要培养一批符合医院要求的审计工作人员,要保证审计工作人员拥有良好的综合素质,尤其的在个人品德方面,对于医院财务的监督要做到铁面无私。同时还要给予审计工作人员足够的权限,要保证审计工作人员的监督工作不会受到管理层的限制和影响,这也是帮助医院规避财务风险最有效的一个途径。
3.6提高医院财务人员风险意识以及风险控制能力
从医院总体方面考虑,想要从根本上对财务风险进行控制,就必须要求医院的财务人员拥有一定程度的风险意识,只有对各种财务风险有了足够的认识,才能辨认出各种财务风险情况,进而对其进行控制和规避。在这方面,医院要对财务人员进行风险相关的知识培训,同时也要培养财务人员学会利用先进手段和技术来对风险进行预测和衡量。此外,还要提升财务人员对于风险的控制能力和应变能力,让财务人员掌握更多应对风险的方法,从而更合理地对风险进行应对。
4结语
综上所述,医院想要有效规避财务风险,就必须提升对风险的预测能力、建立有效的风险规避体系、设置合理的决策评价体系、增强审计的监督能力以及提升财务人员的风险意识。总的来说,如果医院能充分认识财务风险,并且能根据医院财务风险的特征来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应对措施,那么是可以有效地降低甚至规避财务风险的。只有有效地规避财务风险或者降低财务风险所带来的损失,才能确保医院的财务体系顺利运转,才会给医院的经营与发展带来很大的帮助。
作者:肖丽 单位: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主要参考文献
所谓筹资风险就是指企业在负债筹资的过程中本金受到影响而难以收回,造成很难偿还债务本息的现象。这种风险的形成主要是因为企业的负债经营造成本金的流失,其次就是社会利率与汇率发生变化而造成企业生产成本加大,与预期的企业经济收入不符。
2.投资风险。
任何投资都会存在一定的风险,企业在进行投资时如果发生期望的筹资报酬达不到预期的目标就有可能给企业带来投资方面的损失。无论企业和个人在投资时都会对投资的报酬进行考量,而由于投资方错误性的预测常会给企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同时投资的数额与项目常会发生使用期限上的变动,这就更容易增加投资方的财务风险。
3.现金流量风险。
企业资金的流动是必然的,而如果资金的流出时间不能够与流入时间形成默契,就有可能造成企业资金链的断裂,这必然会影响到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如果资金链断裂严重,又没有及时的补充空缺的资金就很有可能造成企业的破产。
4.收益分配风险。
一个企业的收益分配不均同样也会影响到企业的整个生产经营过程。例如企业不根据职工的劳动水平进行相应的薪酬分配,就会使员工产生不良的工作情绪,从而影响企业持续的经营。
二、财务风险的成因
1.资本结构存在不合理现象。
企业权益资本与债务资本之间的比例关系就是企业的资本结构。如果企业的资本结构合理不仅可以大大降低企业的综合资本成本率,还可以为企业创造一定的经济利益。然而当前的国内市场中,企业资本结构还存在着一些不合理的现象。
1.1债务资本在全部资本的比例偏高。
如果企业的债务资本达到了企业全部资本的百分之七十以上,一旦企业发生经济方面的事故就很难及时偿还债务,这就使企业面临着巨大的经济财务风险。当前我国的市场经济机制还不够完善,一些国有企业只重视企业的盈利而对企业经济方面的利益损失漠不关心,这种传统的依赖银行贷款、盲目追求产值的经营做法造成企业负债不断增加;同时受国内长期的内部机制不健全的影响,部分企业认识不到企业财务经营管理的重要性,造成生产资金的短缺,被迫不断增加企业的负债而维持生产经营活动。
1.2负债结构不合理,流动负债水平过高。
一些企业的总资产负债率可能比较低,但由于其流动负债的比重比较高,造成企业的净现金力量不足,这就使得企业要通过短期的负债来保证企业的正常运营。
1.3权益资本占全部资本的比例过高。
过度偏好股权的融资而降低对债务融资的比例对于我国的企业来说已经非常普及。企业在进行股权融资的过程需要争取更多的新股,从而导致企业的权益资本的比重逐渐增大。
2.投资决策缺乏科学性。
受国内传统经营理念的影响,很多企业并认识不到企业财务风险的重要性,这就导致企业的投资决策缺乏科学性的引导。盲目性的企业投资可能会给企业谋取到一定的利益,但更多的可能是财务状况的不断恶化。当前一些企业的投资项目并没有周密的分析与研究,单纯的主观性判断以及不全面的经济信息使得企业的投资决策出现频繁的失误,投资项目的损失造成企业资本的短缺,引发不断的财务风险。同时还存在一些企业欲通过多元的投资实现投资的准确性,但事实证明这种多元化的经济谋略同样也会给企业造成巨大的财物损失。
3.资金问收策略不当。
对于企业来说,一切财务活动都是以资金的垫支为起点的,而活动的最终以货币本金的增加为结束,所以财务就是以获取增量货币而进行的垫支货币行为。在企业资金流动的整个过程之中,如果没有进行合理的企业资金回收,那么企业将面临着巨大的财务风险。当企业应当收回的款项没有收回的时候,企业为了增加销售量就要走扩大市场的路线,而大量的赊销行为不仅会降低企业在市场上的信用度,还会增加企业的负债,给自身增加坏账的风险。如果企业资金的流动比较缓慢,企业就会缺乏足够的资金流去进行债务的偿还和利息的支付。企业没有了足够的资金保障,就会导致企业潜在的财务风险变成真实的风险,此时企业便会陷入财务危机,面临着倒闭的可能性。
4.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市场环境,企业管理人员没有足够的财务风险意识。
市场的供需变化、国家的经济政策以及法律法规的变化都能够影响到企业的财务状况。而这些因素都是无法预知的,更是无法改变的,因此企业时刻都会面临着财务危机的出现。这就需要企业的管理人员保持清醒的头脑,而现实却是很多企业根本没有任何的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意识与机构,这也是企业受到财务风险影响比较严重的首要原因。
三、控制及防范企业财务风险的合理建议
根据以上的企业财务风险原因分析,我认为控制和防范企业财务风险首先要从企业的财务风险意识着手,树立管理人员的企业财务风险意识,积极用科学的方式防范风险、应对风险,最大化的降低企业的经济损失。
1.优化财务结构,营造良好的筹资环境。
企业要建立完善的财务结构离不开企业筹资环境的影响,因此优化企业财务结构应从认识与分析企业的筹资环境状况着手,进而分析企业财务结构不合理的原因与处理对策。优化资本结构,企业平衡处理好资本与债务资本间的关系,保持合理的比例关系从而确保企业的负债与经营规模、市场竞争力的和谐。对于企业来说,并不是负债越高就越有利于企业的生产经营,这需要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才能充分发挥好其积极的作用。企业在进行项目选择的时候也要注意项目的盈利状况,至少要在盈利持平的状况下才可以借入资本进行投资。当然还需要优化企业的负债结构,根据企业自身的资本经营状况以及市场的竞争能力和盈利状况,分析现金流量的波动状况,将企业的负债结构进行完善,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获得长远的发展空间。
2.提高投资决策的科学化水平。
企业的任何决策都需要有科学的财务风险理论知识的指导,只有科学的方法与程序以及经验十足的专家与企业管理者进行密切的配合才能够确保决策的可行性与利益最大化。为了确保决策的科学化,首先要建立一套严格的投资风险责任机制,明确企业进行项目投资的责任制度,当因为决策错误而出现企业财务风险时,企业可以依照规定对决策者进行处罚,从而确保决策者的责任性。其次还要需要规范性的评估制度的支持,虽然当前这种评估制度的实施现状并不理想,但是很多项目的可行性的确认需要这种评估标准作为支撑。当然建立投资项目后的评价机制也是必不可少的。对于投资项目后的社会效益以及决策质量的分析与评价不仅能够及时监督该项目的运营状况,还能够总结决策的经验与教训,为企业以后的发展积累更多的经验。
企业并购属于现代企业制度创新的范畴,其已经成为了资本运营的重要手段,并越来越受到企业经营者的重视。成功的并购不仅能够将企业的经济规模进一步扩大,而且还能够提高企业在市场上的占有率,这对于提升企业经济增长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并购在为企业带来较高收益的同时也伴随着较高的风险问题。其中,财务风险是影响企业并购是否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本文就企业并购中财务风险的现状进行了论述,同时对并购过程中财务风险的防范问题进行了阐述,旨在提高企业并购的成功率。
一、企业并购财务风险的现状
笔者认为,企业并购中财务风险主要有融资风险、定价风险以及支付风险,下面针对这三个方面的内容进行具体的论述。
(一)企业并购存在的融资风险
所谓企业并购的融资风险,实质上指的是企业能否在第一时间内筹集到大量的并购资金,并且还要充分考虑所筹集到的资金对于并购后的企业产生多大的影响。并购的融资风险主要是体现在债务风险,包括两个方面:一,来自收购方的债务风险。二,来自目标企业的债务风险。获取并购资金的途径一般分为内部融资与外部融资。内部融资指的是企业将内部留存的资金转化为并购资金。这种方式筹集到的并购资金不会遭到第三方的过多干预,并且也不用偿还,财务风险进一步降低。但是,如果仅仅依靠企业内部融资,又会出现新的财务风险。如大量使用企业内部资金,就会占用企业的流动资金,从而降低了企业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快速反应能力,甚至对企业正常运营造成了威胁。另外,企业通过权益融资及债务融资等外部融资手段来筹集并购资金,也会存在着一定的风险。虽然权益融资可以利用发行股票的方式筹集。但是,其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存在着较大的局限性。并且通过股票筹集并购资金会使企业的股权结构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降低了企业原股东的实际控制权力。
(二)定价风险
定价风险是指目标企业的价值风险。在实际操作中,企业并购双方最关注的问题之一是对被并购企业的价值评估。目标企业对被并购企业的价值估算主要是根据并购企业在未来预计获得的收益大小以及其对应的时间来决定的。如果预测不当将会使被并购企业评估价值出现较大价值偏离,进而使得并购企业产生了定价风险。定价风险的形成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目标企业的价值评估风险;二是目标企业的财务报表风险。
1、价值评估风险
对企业估价造成影响的因素有很多,比如对企业内部未来现金流量与时间的预测等。不过,当前我国的目标企业价值评估体系不够完善,没有制定一套关于对企业资产的时间价值进行考量以及对企业所有现金具体流量提前预测的标准,从而使得企业在实际并购过程中会使用超额的资金,造成资金风险。
2、财务报表风险
财务报表是由会计工作者对已发生的经济事项进行分类、加工、处理后提出的用以说明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书面文件,它反映了企业资金的投入及运用、利润的取得、资金的筹集与分配等有关企业在一定时期的经营成果或者某一时点的财务状况。如果企业财务报表能够真实、可靠并且合理的反映公司运营状况,那么对被并购企业的财务报表进行分析的结果就具备一定的支撑性。一旦企业为了达到某些特殊目的修改报表数字、粉饰财务报表,其数据分析就失去了可取性。如某些企业为了实现高价转让的目的,故意将企业的资产价值做大,这样企业根据报表做出的并购交易价格在很大程度上存在着失误。如某些企业为了实现转让,通常隐瞒自己的部分债务及对外担保等问题,掩盖企业资不抵债的实际状况,从而使得并购企业难以根据财务报表信息作出正确的判断。在市场信息不对称、市场缺乏有效监管的情况下,以上所述的财务报表信息不实的情况并不是偶然现象。另外,我国会计准则采用历史成本计价、会计人员判断能力等因素的干扰,使得报表本身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从而导致财务报表在评估目标企业的实际价值时不能完全作为支撑依据,丧失了原有的部分功能,甚至并购企业过度依赖财务报表数据反而会形成风险。
(三)支付风险
企业并购后有很多的支付方式,比如通过现金、股票或者将这两者结合的方式,不过这些支付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存在着财务风险问题。在目标企业中响应最高的支付方式是现金支付,但是对于并购企业来说,采用现金支付的方式可能会使得企业的资金流动性变差,最终所形成的问题与融资风险比较相似。也就是说,信贷压力不断增大,汇率变动会对其造成巨大的影响,致使收购目标难以实现。虽然采用股票支付的方式不会出现上述所说的风险问题,但是股票支付在我国当前金融环境下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没有良好的解决方案。而且股票支付还会使得企业股东的控制权降低,达不到有效的控制目标企业的预期。
二、防范企业并购过程中的财务风险
(一)融资风险的防范
首先,企业应将各种融资的渠道进一步拓宽,确保能够满足并购时的资金需求。如发行可转换的债券,建立并购资金,风险平摊的制度。其次,通过相关的法律人员对融资的具体情况进行充分的了解,有效的防止融资诈骗行为的发生。另外,应进一步提高对汇率市场的分析力度并对其进行及时的管理与控制。
(二)定价风险的防范
首先,要对目标企业的实际经营状况全面的了解,并将其与相关行业的企业进行充分的比较,以此掌握其实际财务状况。同时,还要对目标企业未来的收益情况提前预测,在对目标企业的实际状况全面了解之后再实行价值评估,从而避免购买时错误的投入较高的成本费用。其次,在对目标企业的财务进行分析与评估过程中,应从其报表、法律政策、行业环境等方面着手进行系统性的分析,并在诸多因素系统性考量的基础上,对企业的并购价值进行充分的预测,从而遏制财务风险的发生。另外,必须通过专业的中介机构来评估目标企业的实际价值,争取投入最小的成本获取到最大的收购效益。
(三)支付风险的防范
企业防范支付风险问题的关键在于,不仅要有效的控制住因现金支付而导致的流动性的风险,而且还要有效的控制因股票支付而造成的企业股东控制权力降低等问题。防范支付风险问题发生的对策是将现金支付与股票支付有机的结合起来,以此降低支付风险。从对支付风险造成影响的因素上来看,降低支付风险应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方面,并购方持有的股权必须大于百分之五十,这样才能够确保目标企业在未来经营中具有较高的支配权力。另一方面,将现金支付与股票支付结合能够大大降低经营负债率。
三、结论
综上所述,企业管理层在实施企业并购时,应事先做好准备,充分调查被并购企业债务、资金及运营状况,防范并购企业定价风险。其次,通过多种融资形式扩大融资渠道,减轻并购企业资金压力,防范融资风险及支付风险。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应对并购过程中发生的财务风险问题,提高企业并购的成功率。
参考文献:
[1]杨志慧.企业并购后财务整合的作用和内容分析[J].管理论坛,2008(8)
[2]胥朝阳.企业并购风险管理的系统特征与流程构造[J].商业研究,2005(10)
关键词企业境外财务风险对策分析
何谓财务风险呢?一般来说,财务风险是指由公司/企业财务结构不合理、融资方式不恰当所导致的整个公司/企业偿债能力的下降,进而导致公司/企业投资人预期收益下降的问题。在市场经济建设发展背景作用下,财务风险是现代企业财务管理中无法消除的一大问题,这也就是说,企业的财务风险只能以防范及控制的方式来缓解,而非消除。在市场经济行为活动更为密切的境外市场当中,企业财务风险问题成为了制约企业全面发展的最关键因素,如何对这些风险加以控制与防范,已成为当前相关工作人员最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那么,企业境外财务风险有哪几种基本类型?这些财务风险应当以各种措施或手段加以防范与控制呢?笔者现结合实践工作经验,就这一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与体会。
一、企业境外财务风险概述
在国境经营管理行为活动日趋复杂化的背景作用下,企业在参与境外市场竞争的过程中也面临着极为严峻的形式,财务风险正是其中最为突出的一点。具体而言,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汇率风险。一般来说,汇率风险是指企业在境外市场经营活动与经济行为中那部分以外币计价的负债与资产项目因受到外汇汇率的波动性影响,从而导致的企业负债与资产项目价值涨跌并蒙受经济损失。在企业境外活动当中,汇率风险又可以分为以下三种基本类型:第一,交易性风险,这主要是指在汇率变化波动影响下企业负债及资产项目清偿过程中的风险;第二,经济风险,这主要是指在汇率变化波动作用下企业产销量、销售价格以及单位成本变化所引起的整个企业收入及成本项目的变动性风险;第三,会计风险,这主要是指企业在将外汇汇率折算为本国货币的过程中受交易日汇率与核算日汇率差异性变动影响而发生的相应账户的风险。
(二)利率风险。所谓利率风险是指企业在一定经营管理时期内受利率水平变化而引发的企业投资损失性风险。它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企业生产成本式风险,就企业的境外活动而言,整个国际金融市场当中利率的变动是形成这一财务风险的最根本原因,需要我们加以特别关注。
(三)税务风险。简单来说,税务风险是指企业在面临整个国际资本流动大环境下受税收种类、税收政策以及税负水平等诸多因素而言,而造成企业经济效益受损的风险,这也是当前企业境外财务风险中最关键的风险问题之一。
(四)利润风险。利润风险是指企业在境外经营管理行为活动中所获取的利润会在境外交易国家相关政策以及诸多限制性因素的制约之下出现的损失性风险问题,是整个企业境外财务风险的最后一环,也是直接关系着企业经济效益的风险问题,需要引起我们的着重关注。
二、企业境外财务风险的防范及控制对策分析
针对上文有关企业境外财务风险的主要类型与形成原因分析,笔者现提出以下几点财务风险的防范及控制对策,希望合理缓解与减少现代企业在境外市场竞争活动中的财务风险。具体而言,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汇率风险的防范及控制对策分析。我们必须明确一点:企业在境外活动中形成汇率风险的最根本原因在于国际市场中汇率的长期性变化与波动。这也就是说,对企业境外汇率风险的防范与控制应当从外汇市场行情的把握入手,探明企业在境外经济行为活动中可能对汇率变化产生影响的因素,预测汇率在未来期间的变化发展趋势,以此合理防范并控制财务风险。
(二)利率风险的防范及控制对策分析。笔者认为这一工作的关键在于对利率进行合理的评估与预测。现代企业需要在境外行为活动中把握整个国际金融市场的利率变化发展趋势,规范企业的资金筹措工作,合理控制整个企业的资金使用成本,并在相关金融工具的辅助之下确保企业相对于利率风险的合理规避。
(三)税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对策分析。大量实践研究结果向我们证实了一点:企业境外税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需要落实相应的国际节税技术。现代企业在境外经营行为活动中需要加大对于包括国际减税技术、免税技术、延期纳税技术等在内的多种节税结束,并在税收筹划工作的辅助之下确保企业税负的最低化。
(四)利润风险的防范与控制对策分析。企业在进行境外经营活动之前需要就拟开展经济行为活动国家的政治及经济环境加以详细评估,避免境外经营活动的盲目性。与此同时针对企业境外经营成熟程度合理选取严格/宽松型的外汇管制制度,在满足企业对各项债务偿还能力的基础之上实现整个企业资产的保值与增值,进而合理规避企业境外利润风险。
三、结束语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剧与城市化建设规模持续扩大的背景作用下,我国企业的各种境外经营管理行为活动呈现出了比较明显的上升趋势,大量的企业开始融入到境外市场当中。然而我国现阶段大部分企业财务风险及控制意识的落后已成为了企业境外活动的最关键制约因素,有待改进。加大对于企业境外财务风险及财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措施的研究力度,也因此有着极为深远的研究与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梁媛.国有资产境外投资风险生成机理与治理机制研究.湖南大学.2010.
一、企业财务风险的主要形成原因
现阶段,导致企业财务风险形成的原因具有多样化性质,不仅受到外部宏观因素的影响,还会受到一些内部因素的影响,经过笔者的总结,企业财务风险的主要形成原因如下:
(一)企业财务关系较为混乱
企业财务控制关系混乱是财务风险产生的最本质原因。企业在开展财务管理工作过程中,应加强对财务关系管理的重视度。企业财务关系混乱主要体现在企业资金结构混乱和资产负债率偏高两个方面,这些因素都会导致财务风险上升。除此之外,财务关系混乱也会受到企业库存结构和信用政策管理异常的影响,企业库存政策不合理会引起企业资金周转速度降低,产生过多坏账,进一步导致财务风险发生。
(二)企业面临的外部因素较为复杂
外部因素是指宏观角度上的经济环境、法律法规制度和国际环境等方面。这些宏观的外部因素对于企业来说是难以通过自身力量而改变的,企业需要在内部建立一套良好的财务管理体系来应对这些外部环境的突然变化,才可以从一定程度上降低财务风险。当这些外部环境发生变化时,若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体系无法快速、灵活地应对这些变化,那么企业则会处于十分危险的财务环境当中。
(三)企业财务管理人员风险意识薄弱
风险是一种无处不在的无形物质,虽然它不能完全被避免,但是若能够较早识别风险,并通过一定的措施进行规避,则能够最大程度地确保损失降低。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风险意识直接决定了企业所面临的财务风险的大小,若财务管理人员风险意识薄弱,对一些潜在的风险不具备识别能力,那么就无法在短时间内采取有效措施来进行对应,使来自各方面的风险不断累积,最后使企业处于无法处理的财务风险当中。
(四)财务决策缺乏合理性
在企业的日常生产经营过程中,需要无时无刻地进行各种决策。在进行财务决策时,需要使用一些个人主观意见或经验来进行辅助,而并没有综合考虑企业正在面临的内外部环境或因素就进行盲目决策,最终导致企业陷入极大的财务风险当中。另外,企业管理者的判断分析能力也对企业财务风险具有一定程度的影响,若企业管理者本身缺乏较高的素质和水平,那么企业所面临的风险则是无时无刻的,因此可以说,企业管理者自身也是引起财务风险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企业财务风险的预防对策
(一)形成良好的风险意识、提高风险识别能力、建立风险防范体系
若想有效防止企业财务风险的形成,最基本的方法是形成良好的风险意识,并通过各种手段来提高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风险识别能力。企业财务人员需要无时无刻警惕来源于各方面的财务风险,并意识到任何财务风险都是客观存在的,可能存在于任何一个经营环节当中,因此企业财务人员不能忽略自身风险意识的形成。与此同时,一旦有风险发生时,企业必须存在一套严谨可行的风险应对体制用于应对风险的发生。
(二)完善企业财务关系,做好责权利三者之间的统一
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若能实现合理化管理,则可以较大程度地降低企业可能会面临的各类财务风险。有效改善企业财务关系可以通过科学调整企业资金结构、提高资金运用效率两个方面来实现。必须要确保企业的财务管理系统长期处于动态管理状态中,防止僵化的现象发生。与此同时,还应充分明确各个职能部门和员工在企业管理过程中充当的作用,并赋予他们相应的工作权利,实现责权利之间的良好统一。企业财务风险防范工作并不仅仅是通过财务部门来单独完成的,需要各个部门进行配合方可实现。科学良好的财务关系在企业内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就像一条平整而通畅的道路,而各个部门就像行使在道路中的车辆,只有两者相互配合相互协调才能使整个工作运行顺畅。
(三)加强企业资金管理能力、提高企业运行能力
资金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最容易引起财务风险发生的部分。加强企业内部资金管理工作,应提高对企业资金应用和分配的重视度,提高资金的运行效率和周转能力等。企业良好的运行能力和盈利能力代表该企业的负债具有良好的偿还能力,且正处于稳健的发展过程中,将来发生财务风险的可能性相对较小。因此,对于任何企业来说,加强资金管理都是防范风险发生的重要途径。
(四)提升企业财务决策能力、建立财务预警体系
任何一家企业的财务决策水平不仅会影响到该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对于企业未来的发展也具有十分重要的决定性作用。因此,必须加强企业财务决策水平的提升,要求企业财务管理人员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只有具备了较强的风险意识和较好的风险识别能力才能为企业有效降低财务风险。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导致企业财务风险形成的原因是由内部和外部因素两个方面构成,因此企业在针对财务风险开展预防工作时,必须围绕内外部两个方面着手进行,不能忽略其中任何一个部分。另外,企业财务风险防范工作不仅需要财务人员的主导,更需要其他部门的配合与参与,才能全方面实现企业风险的防范和对应,最终使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更加有效。
参考文献
[1]王棣华.现代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防范和控制[J].质量与质量管理,2010,(4).
[2]韩梦.试论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J].科技广场,2011,(4).
[3]赵莉,韩保明.苟小江.企业财务危机形成原因及防范研究[J].财会通讯,2008,(2).
[4]刘东升,李新.浅析企业财务风险管理[J].云南冶金,2011,(7).
[5]江红.试论企业财务风险的分析与防范[J].经济研究参考,2008,(63).
[6]王洁云.浅谈企业财务风险的管理与防范[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9,(12).
由于企业融资不当以及财务结构存在着不合理的现象,就可能导致企业丧失偿债能力,进而使投资者的预期收益下降,该种风险即企业财务风险。企业财务风险包括投资风险、筹资风险、利益分配风险以及资本运营风险,它是企业内部环境与外部环境以及各种无法控制或难以预计的因素影响。
■一、形成企业财务风险的各种原因
1.1企业的资本结构存在着不合理的现象
现如今,我国企业的资本结构存在着十分严重的不合理现象,这使得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企业的价值最大化)很难实现。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低股利政策与股权融资过高和风险报酬原理相违背,没有真正理解企业资金成本的意义。现代财务管理的理论认为:收益越高,风险就越高。如果企业只是一味地将获取财务杠杆利益作为扩大企业利润的主要手段,那就会使企业的负债筹资增大。最后导致债权人要求企业追加风险溢酬,使企业的固定费用(如企业定期支出利息)增加。另外,投资者也会因为风险增大而索要更高的报酬,从而使公司借款筹资、发行债券以及股票的筹资成本不断提高,使企业只能依靠负债来支撑,这样极易爆发财务风险,且十分严重。
1.2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
目前,我国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残缺不全,尤其是现金管理的随意性很大,根本不按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所规定的标准与范围使用现金,坐支现金与白条抵库的现象十分严重。企业已制定的制度有大部分内容由于陈旧过时,无法指导企业经营活动中一些新发生的业务。企业已制定的管理手册与规章制度的内容不细,缺少工作流程与业务流程的具体内容,使实际执行常常遇到较大困难,进而导致企业财务风险的产生。
■二、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对策
2.1不断提高企业内部控制管理水平
企业应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适当改变管理层的经营风格与经营理念,提高企业决策层的指导与监管力度,并不断创新与健全企业的人力资源政策与权责分配方法。在重视企业规章制度建设的同时,还要充分重视企业内部的财务控制环境。企业内部财务控制和企业的每个员工、每个组织都有关系,企业的每个员工对内部控制都负有责任,同时也受其影响。所以,应不断提高企业内部控制管理水平。
2.2不断优化企业资本结构
企业理财目标以及财务风险和资本结构理论密切相关。在融资时,企业应对有关影响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并运用适当方法确定出最佳资本结构,然后在今后的追加筹集资金过程中予以保持。通过对比分析发现,我国企业的现有资本结构存着很多不合理的地方,应通过各方面改革与筹集资金活动进行适当调整,使其更加科学合理。以资本结构理论为突破口,不断优化企业资本结构,使企业的综合资本成本降到最低,从而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另外,还应确定出合理的负债比率或额度,以抑减企业财务风险。
2.3建立健全企业财务管理体系
企业的内部控制环境是推动企业向前发展的主要动力,在对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进行健全完善之前,应先全面梳理企业的现有业务流程,对目前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所包括的具体内容进行仔细分析,并观察这些工作流程都存在着何种风险,以及这些风险对企业目标的实现有着怎样的影响,然后根据这些风险采取相应的有效控制措施。如果现有规章制度缺少这些控制措施,应对现有财务管理制度进行适当的补充与完善,最终形成一个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实用性、完整性、系统性以及包容性的内控制度。
2.4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机制
企业财务风险的预警机制主要指企业在其财务风险管理过程中形成的各种相互制约、相互依赖的预警职能体系,它是使企业财务风险能够降低的关键所在,同时还是盘活企业财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健全企业的预警组织机构可以使预警分析能够充分的、正常的发挥其功能。另外,企业的预警组织机构是相对独立的,不受企业组织整体控制的约束。企业的预警组织机构成员是兼职的,主要由企业的经营者,具备现代经营管理技术与知识,并熟悉企业内部管理业务的管理人员构成。此外,还应聘请一些企业外部管理的咨询专家。企业预警机构可以独立开展工作,并只对企业的最高管理者负责,不能直接干涉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
企业的预警组织机构大多数日常工作可由企业某些现有的职能部门来负责。
企业实施预警组织制度能够使企业的预警分析工作更加持续化与经常化,唯有这样才能使企业的财务管理产生预期效果。另外,要重视风险分析机制,它的高效性十分重要,通过分析能够将对企业财务影响较小的风险迅速排除,这样企业经营者与财务人员就能够把主要精力都投放在可能给企业带来重大影响的风险上。然后经过重点研究分析,找到风险的形成原因,对其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评估。当分析清楚风险的成因后,就可以对症下药,制定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为了使分析结果更具真实性,从事该项工作的个人或部门必须保持较高的独立性。通过对各类风险进行预测、预防、识别、处理以及控制,以最低成本保证企业资金运行的稳定性、效益性以及连续性,给企业提供一个稳定安全的生产经营环境,有效防止企业财务风险的产生。
■三、结束语
采取合理有效的防范措施与控制措施来减少财务风险对企业的影响是十分必要的,不仅要在企业的管理制度上提供保障,还要在组织机构、监督检查以及预警机制方面形成配套管理体系,贯穿于企业经营与管理的每个过程。只有这样,才能使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作用更加明显,使企业的经济运行质量与市场竞争力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赵寅珠,张锐强.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及对策分析[J].商业经济,2010;04
一、企业财务风险成因分析
1.企业财务风险的外部原因。企业财务风险的外部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因素:一是国家宏观经济变化。宏观经济的变化对企业来说,是难以准确预见和无法改变的,其不利变化必然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例如2008年年底爆发的世界金融危机使我国宏观经济受到了重大的冲击,使我国的企业,尤其是出口型生产企业和外贸类企业财务危险加剧,表现在坏账风险和现金流量风险等;二是利率、汇率变动的影响。由于企业负债的利息率一般是固定的,如果未来利率呈下降趋势,企业仍然要按原合同约定的利率水平支付较高的利息,从而加大了企业的财务风险;如果未来市场利率呈现上升趋势,企业尽管只需按原合同约定的利率水平支付较低的利息,但随着市场利率的持续上升,货币升值压力增大,一旦货币升值,公司债券可能遭到赎回的压力,则企业还本负担加重,从而加大了企业财务风险;三是产业政策变化。国家对某些产业进行优惠、鼓励和倾斜的同时,也会对另一些产业进行限制。产业政策对企业活动具有重要的影响。由于政府对产业的政策会因经济状况的变化而调整,企业的财务决策也处在不断变化中,企业财务决策的变动也会产生财务风险。
2.企业财务风险的内部原因。企业财务风险的内部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因素:一是财务决策缺乏严肃性。目前,我国企业的财务决策普遍存在着经验决策及主观决策现象,由此而导致的决策失误经常发生,从而产生财务风险。如在固定资产投资决策过程中,有的企业由于对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缺乏周密系统的分析和研究,加之决策所依据的经济信息不全面、不真实以及决策者个人素质不高等原因,导致投资决策失误频繁发生,使投资项目不能获得预期的收益,投资无法按期收回,为企业带来巨大的财务风险;二是企业内部财务关系不顺。单个企业与内部各部门之间或企业集团内部母公司与子公司、子公司与子公司之间,在资金管理及使用、利益分配等方面存在权责不明、管理混乱的现象,造成资金使用效率低下,资金流失严重,资金的安全性、完整性无法得到保证;三是资本结构不合理,财务治理制度不健全。企业资本结构不合理,缺乏有效的财务预警机制和健全的财务治理结构,导致企业财务负担沉重,偿付能力严重不足,由此产生财务风险。有效的财务预警机制能及时防范财务风险,做到未雨绸缪。
二、企业财务风险应对策略
1.企业要构建科学有效的财务管理体系。明确企业财务风险监管工作程序,分清监管职责,落实好分级负责制。建立和规范企业财务风险报表分析制度,搞好月份流动性分析、季度资产质量和企业负债率分析以及年度会计、审计报告制度,完善风险监测技术,建立敏感的风险预警系统。充分发挥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以及资产评估事务所等社会中介机构在财务风险监管中的积极作用,减少决策失误。企业在进行筹资决策时,要进行系统而科学的论证,做到慎之又慎,充分估计未来各种不确定因素对企业获利水平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重视资金成本管理和分析;企业负债规模要适度,储备库存要合理,决不能为片面追求利润最大化而使企业过度负债。
2.企业要构建财务风险内部会计控制机制。加强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建设,建立健全授权控制、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会计记录控制、财产保全控制、风险控制、内部报告控制、电子信息技术控制。并对未决诉讼、担保业务等潜在的风险进行防范和监控。为了有效防范可能发生的财务风险,企业必须从长远利益着眼,建立和健全企业财务风险防御机制。主要措施是包括加强企业内部审计控制。内部审计控制是一种特殊形式,它是一个企业内部经营活动和管理制度是否合规、合理与有效的独立评价机构,在某种意义上是对其他控制的再控制。内部审计在企业应保持相对的独立性,应独立于其他经济管理部门,最好受董事会或下属的审计委员会领导;积极参加社会保险,建立健全企业风险转移机制;实行一业为主多种经营,建立健全企业风险分散机制,及时分散和化解企业财务风险;建立健全企业坏账准备金制度,适当提高坏账准备金的提取比率;建立健全企业的积累分配机制,及时足额的增补企业的自有资金,壮大企业的经济实力,提高企业抗击财务风险的能力。
3.企业要构建财务风险预警机制。财务风险预警就是以企业的财务报表、经营计划、相关经营资料及收集的外部资料为依据,采用各种分析方法,将企业所面临的经营波动情况和危险情况预先告知企业经营者和其他相关利益关系人,并分析企业发生经营波动和财务危机的原因及企业财务运营体系隐藏的问题,为企业管理决策层提供决策和控制依据。在当前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企业面临着巨大的财务风险,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与之相对应,预警机制的建立应是多元的。降低风险法可以采取以下三种策略:一是通过支付一定的代价减少风险损失出现的可能性,降低损失程度;二是采取措施增强风险主体抵御风险损失的能力;三是通过制定有关的管理制度和办法来减少损失出现的可能性;分散风险法。即通过企业之间联营、多元化经营及对外投资多项化等方式分散财务风险;转移风险法。即企业通过某种手段将部分或全部财务风险转移给他人承担的方法;自保风险法。自保风险,就是企业自身来承担风险,即企业对可能发生的风险,进行预测分析,预先制定一套自保风险计划,平时分期预先提取专项的风险补偿金以补偿将来可能出现的损失。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企业在经营管理中,要树立风险意识,建立有效的风险防范处理机制,加强企业财务风险控制,防范财务危机,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加强筹资、投资、资金回收及收益分配的风险控制,加强资产管理,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
参考文献:
[1]2010年注册会计师考试用书《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经济科学出版社.
事业单位财务风险是因为单位中的控制制度严重缺失、财务核算混乱以及审批不严格等造成的,从而导致事业单位存在资金风险。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贯穿于各个管理阶段,只有对其进行预防、控制,才能减少我国事业单位面临的财务损失,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
一、事业单位财务风险形成的主要原因
其一,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防范意识比较薄弱,很多工作人员在工作中重视专项资金,缺乏对财务风险的防范意识,导致单位面临一定的投资困难。而且,事业单位内部也没有建立财务预警机制,没有根据我国的宏观调控政策对经营、财务风险进行预防,导致事业单位没有真正承担其财务风险的责任。其二,领导的独立决策导致了资金的浪费,我国事业单位财务预决算工作公开不够到位,单位中的一些法人在思想上存在较大错误,无论是在招投标工作中,还是在设备采购审批中都比较随意,甚至为了追求个人利益,与一些供应商发生非法利益关系,从而忽视了事业单位内部制度与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造成了较大的资金浪费,并损坏了单位的社会公益形象。其三,事业单位中的工作人员没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财务风险防范意识,我国事业单位防范财务风险主要依靠财务部门执行,并对财务数据进行记录。但由于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风险意识薄弱,执行的财务手续、财务流程等不够规范,从而产生了一些岗位分离、资金清查不到位现象等[1]。其四,财务管理的外部环境较复杂,随着我国事业单位在分类、工资等改革上的推进,财政部门对支付系统、非税收缴系统提出较高要求,而且,事业单位受外部相关因素的影响,如果按照我国的相关法律法规有效执行,将会给事业单位带来一定的经济不合理现象。针对上述现象,对事业单位中存在的财务风险进行控制、防范,不仅要建立相关的财务风险防范体系、财务风险预警机制,还要提高事业单位中相关人员的财务风险防范意识,并对内部、外部进行严格管理,这样才能在较大程度上提升事业单位的经济发展效益。
二、事业单位财务风险控制对策
(一)建立财务风险防范体系
事业单位要促进财务风险防范体系的积极建设,要根据该部门的经营特点、自身规模来建立。将事业单位中存在的各个风险点进行控制,可以将存在的风险转移给各个部门的业务人员,并利用相关制度明确风险的控制流程,各个管理人员以及工作人员认识到财务风险管理工作的重要性,然后在与各个部门积极配合下,对事业单位内部建立完善的财务风险管理机制,这样才能在提高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水平基础上降低其财务风险[2]。
(二)对事业单位财务风险预警
对事业单位中存在的财务风险实施预警,事业单位应根据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在内部构建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并在制度中明确单位遵循的各项指标,并确定出一定数值。例如:如果事业单位中的资产负债率达到50%,就要对自身的偿还能力给予重视,并有效避免事业单位因为无力偿还出现司法等现象。
(三)增强事业单位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
增强事业单位中相关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因为事业单位人员的管理能力直接影响了单位的财务风险水平,所以,事业单位应对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进行积极调整,并对相关标准以及外部因素等给予重视,通过对自身职业进行评估,不仅能发现单位内存在的财务风险因素,还能利用相关对策给予解决,从而保证将风险控制在合理范围内,这样事业单位不仅能得到顺利发展,还能提升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3]。
(四)加强事业单位的内外部管理
加强事业单位的内外部监督与管理,首先,事业单位要在内部建立审计部门,并对其给予一定配合,以保证审计工作顺利实施。同时,审计部门还要定期对内部制度以及具体的执行情况进行审计,并将审计中存在的问题上报给领导。其次,定期对事业单位中的审计人员进行培训,不仅要提高审计人员的业务能力,还要培养他们的职业道德素养,从而保证审计工作质量的有效提高。再次,一些政府还要定期对预算单位的财务收支、制度的执行状况等进行审计,并针对投资项目风险、财务岗位漏洞等风险点进行审计,并将其结果上报给审计部门。
三、总结
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过程中,要根据财务风险以及存在的各个因素,对不同种类的财务风险进行解决,特别是对管理模式进行优化,为财务风险管理提供较为便利的方案。
作者:赵婧 单位:河北省黄壁庄水库管理局
参考文献:
【关键词】财务风险;防范对策
引言
众所周知,随着我国对教育现状的不断重视,我们国家在高校建设投入力度加大。随着我们国家教育体制的变化,我国高校的规模也随之加大,而且各个高校都拥有一定的自,但教育资金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各个高校为了筹集更多的教育资金,就会利用各种渠道来解决这一问题,也正是因为如此,高校的财务风险才会加大。从一定程度上来说,高校财务风险的出现,会对我们国家高校的健康发展带来不良的影响,所以说有必要提高高校财务管理的水平,缓解中国高校在发展过程中的压力。
一、高校财务风险形成的原因
(一)资产结构不合理
众所周知,对于高校的建设基本上都是属于大规模建设,这些建设都耗资巨大,从而导致了资产结构中债务比率过高的现象。作为学校不仅要定期偿还本金,还需支付一定的利息。总的来说,高校自身有着较高的债务,并且缺少相应的保护机制。从一定程度上来说,学校这是在用未来收入填补现在的支出,资产结构存在严重不合理的现象,倘若未来出现一些无法承受的风险,那么高校财务将会陷入困境。
(二)会计核算方法的缺陷
大多数高校会采取定期核算财务的方式,来分析高校财务的情况。会依据高等会计制度的规定,结算出在教育方面的收入资金,并将此资金偿还给贷方,同时将教育事业方面的支出结余给借方。但是在结算的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说就目前来说高校在进行支付设备收款时,不能提前取得发票,只能是以借款的方式进行,这样一来就很容易增大学校的净资产,也会错估学校的偿还能力,这也是引起高校财务风险的重要原因。
(三)国家政策的调整
作为高校自身而言,它可以按照法律的规定依靠各种渠道进行筹资。从一定程度上来说,高校收取学费就成为学校办学的主要来源之一。对于高校而言,学费的收取对于学校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近些年来,因为社会发展较快,对于各方面的人才需求参差不齐,为了保证人才的培养以及质量,国家会针对高校所开设的专业进行相应的调整,可以说某些专业的改革直接可以影响到该学校的生源情况,生源一旦有所影响,学校的收入来源就会受到限制,高校也会因此形成一定的财务风险。
二、高校财务风险防范以及对策
(一)健全资金管理机制,增强财务风险意识
从专业角度来讲,高校财务出现的风险其实是一种经济责任风险,这种风险的出现和管理层的决策息息相关。所以说,作为学校管理层,应该财务风险的意识,严格把关各种资金的投入运用,紧抓各项资金的支出情况,建立健全相应的资金管理制度,管理层各个人员都需要分配相应的责任,从上至下统一进行管理,避免出现财务方面决策性的失误,从而更好地防范高校财务风险。
(二)明确投资方向,合理适度举债
对于高校来说,要想防范财务风险,就需要明确学校投资方向,切不可漫无目的的进行投入,而且也要进行合理适度的债务举措。进一步来说,也即为高校在进行投资时,应该参考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并且在有效的时间内作出准确而又有价值的投资。同时投资项目方面,需要确定该项目是否具有一定的科学性,能否为高校带硪欢ǖ氖找妗U庋做的目的也是为了维持支出与收入相平衡的状态,这样一来既能明确学校的投资方向,又能进行合理的举债,最终起到高校财务风险防范的作用。
(三)运用金融工具,缩减筹资成本
我们国家在高校建设方面给予了大量的资金支持,但是仅仅依靠国家的资金支持是远远不够的。所以说作为高校还应该合理的运用金融工具,想办法拓宽融资渠道,用灵活的手段来解决资金缺乏的问题。值得一提的是,在运用金融工具的时候,一定要把握好金融市场的动态,选择最合适的时机进行筹资,并制定出较为合理、科学的负债计划,从而减轻高校财务的负担,防范高校财务风险的出现。
(四)拓宽筹资渠道,提高抗风险能力
从根本上来说,增加高校的收入是防范高校出现财务风险的最根本的举措。所以说作为高校应该想办法拓宽筹资渠道,以此来提高高校抗风险的能力。关于这一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点,应当和当地政府建立友好关系,从而保证学校的科研经费。第二点,可以向社会机构进行求助,通过社会捐助的方式,来筹集资金,但是采取这种方式的时候,应该随时对所捐助的资金进行公开化处理,并加强社会捐助资金的管理制度。第三点,可以采用教育彩票的形式进行筹资。第四点,要着力加强现在高校与社会企业的合作。这一点也是现在各大高校运用最多的一种方式,而且校企合作的方式,还可以为高校学子提供更多的实习和就业机会。
三、结论
总而言之,高校作为我们国人才培养的主要基地,它的好坏将会直接影响到我们国家的发展。近些年来,我们国家在高校建设方面做出了很大的努力,为其投入了大量的科研基金,以及为高校学子进行了各式各项的资助。但高校毕竟是法人主体,不可能只是依靠着国家资助来维持学校发展,它有着自己的决定权和财政使用权,它需要利用各种渠道来筹集资金,保证资金的流通性以及灵活性,从而有效的规避高校财务风险的出现。
参考文献:
[1]王梓涵.高校财务风险成因及对策研究[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5,(19):7173
一、企业财务风险形成原因
1.企业管理者风险意识薄弱
企业财务风险具有客观性的特征,它始终存在于企业财务工作的整个过程中,包括投资活动、融资活动、收益分配活动等财务活动以及企业的日常管理活动。当前经济形势复杂多变,稍有不慎与疏忽都有可能加剧企业财务风险,致使企业经营失败。但是现实中许多企业管理层受传统经营模式影响,不能顺应最新经济形势变化,不愿改变经营模式,部分经营者片面主观认为企业只要妥善经营,保障收支平衡就不会出现任何问题,没有意识到其内部可能产生的财务风险,从而忽视对财务安全风险识别与预警机制的建设,造成企业无法预测可能产生的财务风险并采取有效应对举措。
2.企业资本结构不合理
资本结构指的是企业全部资本中权益资金与负债资金的比例关系。科学合理的资本结构能够促进企业管理、确保企业正常有效运转。当前我国企业其资本结构不合理主要表现在举债规模过大、融资来源不合理等。当前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自身资金实力难以应对开拓市场、扩大规模所需的大量资金投入,只能靠融资与借贷解决资金窘境,然而负债过高会致使企业债务压力沉重,最后可能出现资不抵债的现象,增加企业的财务风险。
3.企业投资存在盲目性
企业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不断扩大生产规模或进行各项商业投资,而很多决策缺乏可靠的市场调研与科学的判断依据,决策往往片面依靠领导以往的商业经验与主观判断,这种投资决策的方法缺乏科学性。此种盲目的投资经营可能会导致企业投资失败,造成资金回收困难,致使企业资金状况恶化,加剧企业财务风险。
二、防范企业财务风险的对策
1.增强企业财务风险意识
受市场经济环境与政策以及人为因素的影响,企业面临财务风险的可能性越来越大,企业应当增强财务风险防范意识,不断提高企业财务管理人员业务素质与职业道德修养,使他们时刻紧绷防范财务风险的弦,将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与管理贯穿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
企业增强财务风险意识的同时,应当建立完善的财务风险内部控制制度,完善相关控制监督机制,如成本控制、采购与付款控制等控制监督机制,通过积极的内部控制降低企业内部风险的可能性。加强企业财务相关人员培训,使他们能够清楚的认识到企业财务风险存在于企业各项财务活动中,要提高自身防范风险的意识与能力,努力掌握科学先进的企业管理知识,使自身具备企业财务风险预判能力,能够在企业出现财务风险可能时及时发现。
2.投资决策程序科学化
企业应逐步完善企业管理制度,制定完善的投资项目决策与审核程序,防止出现仅凭主观判断盲目做出投资决策的现象。对有投资意向的项目,要严格按照项目投资流程,确保项目投资程序科学合理。在投资前应组织相关领域专家、业务骨干进行科学调研与论证,对各可行性投资方案进行科学评估与分析,以选择出对企业最有利、获益最大而风险最低的投资方案。企业在作出投资决策时还应当密切关注政府相关经济政策,科学分析相关项目投资形势,充分考虑投资回报率、投资回报期等因素,及时调整经营与投资策略,以降低因投资决策失误引起财务风险的可能性。
3.建立科学的财务风险预警与管理机制
企业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具有可行性与操作性的风险预警与管理的长效机制,以期长期有效的发现与避免企业可能出现的财务风险。企业风险预警与管理机制应当囊括企业当前所有财务活动的各个方面,使之切实能够监控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中所有潜在风险。建立完善的财务预算控制制度,通过财务预算可以有效监控企业战略目标实施进度,使企业能够有效掌握人、财、物等资源的分配与控制,降低出现财务风险的可能性。
随着我国电力事业的不断发展,发电企业的规模逐渐扩大,整个行业的经济也得到了有效的提高,同时为我国经济化的运行做出了较为突出的贡献。企业管理的过程中为了充分适应节约化、规模化的生产方式,建立明确性的管理措施、细分企业管理流程,实施精细化的管理记住,从而为制度的优化及考核奠定良好地基出。但是,现阶段很多电力企业面临着专制改革的现象,导致电力企业在运营的过程中面临着内外部环境复杂的发展趋势。在经济发展背景之下,各行各业在运行的过程中用电量逐渐增大,电力企业承担着国家生产以及生活用电的艰巨任务,如果电力企业在经营的过程中发生风险,不仅会使整个电力企业受到严重的影响,同时也会为社会经济以及人们的生活带来重大影响。而且,在电力企业逐渐改革的过程中,传统的粗放型发展模式不能适应电力企业的发展需求,因此,电力企业在运行的过程中就需要走集约化、精细化的发展方向。其中的精细化主要是企业在运行的过程中,通过目标细分、任务细分以及流程细分,实现企业的经济化运行。因此,在现阶段电力企业运行的过程中,为了有效规避风险、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应该建立科学化的财务风险防控措施,保证电力企业的稳定发展,不断促进我国的经济化运行。
一、财务风险的概念及产生原因
财务风险主要是企业在运行的过程中,财务结构不合理、融资手段不合适等,让这些现象的出现会使公司丧失债务偿还的能力,导致投资者的预期收益下降。财务风险同时也具有广义及狭义之分,广义风险主要指风险不仅是损失的不确定性,同时也包含着盈利的不确定;而狭义风险主要是风险损失的不确定性。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相对较多,有企业外部的因素,同时也包含企业自身的原因,其中,社会经济、市场环境以及法律环境等因素的限制,会为企业财务管理产生很大的影响,是外部风险出现的主要原因,而发电企业中内部风险主要是企业资产管理不到位、以及财务人员缺乏风险控制意识等。
二、发电企业财务风险的种类分析
1.投资风险的分析。发现企业在运行的过程中具有投资周期长、资金金额数量大以及不确定的特点,所以,发电企业要想在行业竞争激励的环境下获取一席之地,就应该通过投资提高企业的规模以及发电量,逐渐形成规模化的经营理念。一般情况下,消费者对于能源的需求、市场竞争力的形成、国家的政策以及电力行业的技术发展,都会为电力企业的发电量造成影响,从而出现较大的投资风险因素。例如,2012年我国的煤价呈现出下降的趋势,到2013年9月国家下调了火电上网电价,导致企业的盈利逐渐下降,使企业的经济化运行受到了严重的影响。与此同时,很多发电企业为了在运营的过程中提高企业的盈利,建立了多元化的投资策略,但是,在投资的过程中缺乏客观的分析,跟风现象较为严重,导致企业投资不断失败,从而为发电企的财务管理带来了巨大的风险。2.筹资风险的分析。发电企业在运行的过程中,由于企业的投资量较大,所以对资金的保障要求相对较高。在项目经营及管理的过程中,购置设备以及设备的更新都需要使用大量的资金,但是,发现企业的自有资金相对匮乏,并不能充分满足资金的基本需求,所以,很多发电企业在运行的过程中需要通过筹资的形式获取资金。通过对目前发电企业资金现状的分析,可以发现发电企业资金主要来源于银行借贷,而且其筹资的渠道单一,负载的现象逐渐扩大,所以为企业的偿债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而且一些发电企业的很多设备以及技术是在外国引进的,会受到外汇利率的影响。3.内部控制风险的分析。发电企业中内部控制制度主要是降低财务风险的有效措施,因此,其评估结果就应该进行系统性的处理,从而将财务风险控制降低在最低限度。但是,在现阶段很多发电企业运行的过程中,很多电力企业并没有建立完善性的内部控制制度,企业内部的职能分工不明确,很多项目主要是通过领导者一言堂,缺乏一定的科学性及合理性,导致很多项目缺乏前提性的评估体系,导致整个项目的投资缺乏监督。与此同时,企业缺乏实践的管理控制能力,特别是对发电企业的资产保值等内容,使企业出现了财务管理制度流于形式,为企业财务风险控制造成了制约性的影响。
三、发电企业财务风险的管理措施
1.强化企业的资金管理。发电企业属于一种资金密集性的企业,资金量相对较大,因此,强化资金管理就成为预防财务风险的重要措施。因此,在现阶段发电企业财务风险控制及管理的过程中,应该做到以下几点内容:首先,发电企业应该完善预算制度的管理,要在预算管理的基础上,对发电企业的资金进行有效的管理,企业中的财务管理人员应该准确的预测企业的未来发展,对企业资金的年度、季度以及月度计划进行系统性的考核,分析动态变化,并对财务风险进行预测,将风险控制在最低程度。与此同时,发电企业在也应该树立资金的优化措施,完善存款定额管理制度,建设企业的存货,减少资金占用现象的出现,实现资金的精细化管理,防止风险现象的发生。2.构建科学化的融资方案。发电企业在财务管理的过程中应该积极拓宽筹资渠道,通过分散筹资风险,保证资金链的畅通,从而有效避免金融市场资金链的畅通,减少由于资金链断裂而出现企业科学化融资方案的确立。在融资的过程中应该作答以下几点内容:第一,发电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应该密切关注金融市场的发展需求,有效衡量银行贷款资源,在保证电力企业债务偿还的基础上,有效控制财务的风险。第二,发电企业应该构建多元化的投资渠道,建立多元化的股权结构,引入银行的竞争标准及相关制度,通过资金融资企业与电力企业的有效融合,实现优惠贷款。第三,要完善企业债务的结构形式,实现企业长期及短期的合理化组合,使企业在运行的过程中即满足长期的资金需求,同时也应该控制财务的管理费用,保证发电企业财务状况的稳定性。3.强化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发电企业为了实现有效的财务控制以及规避财务风险,发电企业应该建立完善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通过企业结构的组建,明晰标准化的内部控制制度,从而促进企业经营活动的效率,实现企业内部控制的可靠性及程序性。在发电企业内部构建及风险控制的过程中,随着发电企业内部构建及风险评估的过程中,财务风险控制人员应该实现信息动态化的管理,定期或是不定期的实施风险评估,从而对新的风险以及原有的风险变化进行有效性的评估,发电企业应该对财务人员建立定期的人才培养机制,通过培训提高财务人员的风险意识,强化岗位培训机制,将财务风险出现的因素控制在最低程度。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现阶段电力行业发展的过程中,发电企业面临着财务风险不乐观的现状,因此,在电力企业运行及管理的过程中,企业中的管理人员需要提高财务风险的管理意识,采取多样化的风险控制机制,定期对财务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是财务人员的专业能力不断提升,同时在培训的过程中也可以认清新的企业财务风险,提前制定科学化的财务风险控制机制,从而保证企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作者:杨迎鸽 单位:华能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重庆分公司
参考文献:
[1]马树静.发电企业的财务精细化管理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2,10:67.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2)07-0071-02
一、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概述
(一)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的分类
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包括:财务预算风险、现金流量管理风险、经营风险、资本结构风险和内部控制风险。财务预算风险:是指企业没有全面优化企业的资源配置、全方位地调动企业各个层面员工的积极性,使企业效益不能达到最大化的风险。现金流量管理风险:是指企业没有将现金流量作为管理的重心,围绕企业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构筑的管理体系,对当前或未来一定时期内现金流动在数量和时间安排方面没有全面的预测与计划、执行与控制、信息传递与报告以及分析与评价。经营风险:是指公司的决策人员和管理人员在经营管理中出现失误而导致公司盈利水平变化从而产生投资者预期收益下降的风险或由于汇率的变动而导致未来收益下降和成本增加。内部控制风险:是指企业没有对其经营设定经营目标、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保证会计信息资料的正确可靠,没有确保经营方针的贯彻执行,保证经营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没有对其自身约束、规划、评价和控制的风险。[1]
(二)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的特点
1.房地产投资周期长。由于房地产投资是一项周期较长的投资,少则几个月,多则几年,从土地获得、市场调研、投资策略、建设施工,到销售推广、物业管理等开发过程,由于周期较长,有些账款可能无法及时收回,产生坏账,使资金周转不灵,造成财务风险。
2.房地产投资额巨大。房地产企业投资不是一笔小数目,不仅投资周期长,而且投资额较大,一时耗用大量资金,资金收回期较长,使企业长期处在资金短缺状况无法运转,会造成财务危机,这也是投资企业所面临的财务风险。
3.房地产投资追求高收益。房地产企业由于投资高,投资报酬率也较高,风险也会相对较高,例如通货膨胀风险也称为购买力风险,是指投资完成后所回收的资金与投入的资金相比购买力降低给企业带来的风险。由于房地产的投资追求高收益,因此只要通货膨胀的因素存在,企业就要面临通货膨胀的风险。[2]
二、房地产企业存在的财务风险及成因分析
(一)财务预算风险
房地产开发产品要从规划设计开始,经过可行性研究、征地、拆迁、安置补偿、建筑安装、配套工程、绿化环卫工程、产品上市等多个阶段,经过一段相当长时期才能全部完成。周期越长,不确定因素越大,预算风险也就越大。有些房地产开发商没有从土地的成本、资金的运作、经济效益的回报率对要开发的项目作细致的财务预算分析,并且房地产项目上马后,没有对整个项目的资金使用作全盘计划,分不清资金使用的轻重缓急,造成在资金管理上盲目进行运作,或是千方百计地向银行贷款和向其他单位借款,加大了房地产企业的财务风险。
(二)现金流量管理风险
1.现金流量观念。房地产企业开发经营过程具有长期性,资金的周转期较长,周转率偏低,项目变现能力差,因此,需要加强对现金流量的管理。据调查,我国房地产企业多属民营经济成分,缺乏现金流量管理观念,在经济效益良好的情况下,盲目扩大生产规模,加大了企业风险控制的难度。很多企业难以持续发展,一个极其重要的原因就在于资金管理水平低下。
2.偿债风险。举债盲目性加重成本负担。房地产企业的项目投资,需要大量的资金参与投入运作,一些房地产企业为了使项目上马,没有真正从现有的企业内部挖掘资金潜力,利用自己的积累和设法追回外欠的债款,加大了房地产项目的偿债风险度。房地产项目开工后,又没有对整个项目的资金使用作全盘计划,盲目使用,分不清资金使用的轻重缓急,只考虑了个别项目的用款,影响了整体的收益目标。加之,在偿债顺序上,筹资时要求发行债券必须置于流通股融资之后,并要求注意保持间隔期,在举债时也要考虑到债务到期的时间安排及举债方式的选择,使企业在债务偿还期不至于因资金周转出现困难而无法偿还到期债务。还有就是银行贷款上盲目抵押,既影响了销售收入的实现,又影响偿还贷款能力,使企业成本负担加重,偿债风险增大。
(三)经营风险
1.经营部门协调能力不强。企业经营过程,表现为物资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三个相互交织的运动过程。由于企业内部和外部的各种原因的存在,都可能使企业的这三大运动过程出现时间上的间断和形式上的停滞。这种可能性的存在,决定了营业风险的存在。例如,对经营环节,房地产开发包括土地使用权的获得、建筑施工、营销推广等一系列过程,涉及大量的相关部门和环节,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差错,都将导致项目工期延长、成本增加、预期收益大幅降低。
2.对费用风险意识不强。有的房地产企业只注重工程进度和质量,忽视了财务部门的成本管理。没有发挥财务部门自身拥有的成本管理优势。在财务的成本核算上简单、粗糙,使企业的财务人员成为简单的机械算账,致使整个企业财务管理的成本核算无从做起。有些个别房地产企业认为成本管理和核算是财务部门的事情,忽视了内部各职能部门进行全过程的成本核算的重要作用,致使财务部无法收集第一线成本基础资料,导致成本管理工作与财务预算偏差大,资金管理跟不上,影响了企业预期收益。[3]
(四)内部控制风险
内部控制是大部分企业包括房地产企业在内的企业普遍存在的财务风险,内部控制的好坏直接影响资金运营状况和利润的实现,房地产企业是一种开发周期较长、投资额较大的企业,在开发期间不免会有许多不确定因素的发生,不做好内部控制,把资金管理好,那么开发期将会受到阻碍,因此内部控制所造成的财务风险也是不可忽视的。
三、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的控制对策
(一)财务预算风险控制对策
房地产企业开发经营周期中,在财务预算方面存在着许多不确定的因素,对开发企业投资项目的成败和企业的经济效益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房地产企业财务部门应以项目预算和资本预算为基础,对企业资金的取得与投放、收入与支出、经营成果及其分配等作出具体安排。在项目预算方面,企业财务部门要对项目建设的前期可行性研究、规划设计费用、工程开发成本、开发间接费用、经营收入、借款计划等内容进行的整体预算,认真执行财务预算,以提高项目开发投资决策时的准确性,减少投资决策的失误给企业造成的损失。在资金预算方面,企业财务部门应按照企业的整体运作情况,对资金需求和使用计划进行规划,构建企业财务预算指标体系。同时,要加强管理,坚持月度分析、季度考核、年度总评相结合的预算分析和考核原则,定期检查、严格考核,对经济行为进行定量约束,发挥预算监督的财务预警作用。[4]
(二)现金流量风险管理控制对策
第一,房地产企业的经营及管理活动都会在现金流上表现出来,现金流出现问题企业的资金链将产生断裂,其经营活动无法保证,将导致企业经营破产。我们首先要强化日常现金流的监控和管理,对于企业销售费用、营运成本、工资和企业贷款利息等支出性现金流和销售等流入性现金流进行严密的统筹管理,缓急并存;同时我们要对重大现金流进行科学管理,严格控制支出,对支出项目合理性、金额、审批等进行多次审核,防止出现现金支出安全性问题。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涉及企业经营和管理的各个方面,针对这些风险,我们要用科学的态度予以应对,除了在日常财务管理工作之中对财务风险进行严格监控之外,我们还需要采取各种措施把财务风险消灭在最初的阶段。房地产企业的偿债、盈利、营运和现金流风险各具特色,我们的财务工作人员也要有更加高超的职业能力,把财务风险管理做好。[5]
第二,房地产行业具有很高的偿债风险,安排资金结构以规避偿债风险具有很重要的意义。房地产企业应该加强资本结构控制,根据企业规模和融资环境等确定权益和债务的比例,对于项目要充分考虑投资额度和营销过程中的各种因素,一般需要采取“三分之一原则”,即自有资金、银行贷款和预售资金比例各三分之一;同时,房地产企业要合理搭配债务逾期,按照房地产开发的周期选择搭配期权结构,以中长期负债为主,利用担保贷款按揭资金,增加预售的资金回笼。更好预测利息和息税前资金利用率发展情况,调整筹资方案;再次,房地产企业要合理安排偿债资金,在预售和销售环节严控资金的回收,配合财务部门组合偿债资金,做到按时还款。[6]
(三)经营风险控制对策
房地产企业营运风险的控制就是要消除企业内部各种变现能力不强的部分。我们首先要明确企业的资产结构,房地产企业的流动资产大多是不易折现的实业产品,所以房地产企业没必要特意降低流动资产比率,但是我们要加快流动资产的周转率;同时我们对房屋销售的部分要强化管理,对于预售和销售制度进行改革和创新,完成销售的业绩,以防营运风险的发生。
(四)内部控制风险控制对策
首先,建立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内控制度是为保护房地产开发企业资金、资产的安全与完整,维护房地产开发企业声誉和妥善进行危机管理,促进房地产开发企业各项经营活动有效实施而制定的各种业务操作程序、管理方法与控制措施的总称。房地产开发企业需要具体制定印章使用管理、票据领用管理、预算管理、资产管理、担保管理、资金借贷管理、职务授权及人制度、信息披露管理、信息系统安全管理等多项专门管理制度进行规范、控制。其次,强化房地产开发企业财务管理,健全财务管理机构。房地产开发企业的经营决策者要重视财务管理,不但要懂经营、善管理,而且要学习会计法规和常识,因为房地产开发企业管理的基础是会计管理和会计信息,特别是房地产开发企业资金运行和现金流量都是通过财务管理来体现的。最后,强化房地产开发企业经营风险意识。加强风险管理是现代房地产开发企业管理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许多房地产开发企业存在着风险意识淡薄、风险机制缺损、风险管理弱化的现象,树立风险意识是识别风险、化解风险的前提,也是建立健全风险防范机制的思想基础。[7]
参考文献:
[1] 王斯亮.房地产投资风险的识别与控制[J].法制与社会,2007(2):49~56.
[2] 袁爱群.浅析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及规避[J].现代商业,2008(2):21~23.
[3] 陈松华.房地产投资开发风险析[J].中外房地产导报,2009(2):55~58.
[4] 宋民刚.房地产投资风险识别与防范[J].价格理论与实践,2002(6):106~108.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竞争日趋激烈,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会遇到各种风险,有来自行业间竞争产生的风险、新产品开发风险、项目投资风险等各种风险。现阶段,随着企业的快速发展和扩张,资金成为制约发展的重要因素,为筹措到企业发展所需的资金,负债筹资成为现代企业重要的经营策略之一,如何客观地分析和认识财务风险,采取各种措施来控制和避免财务风险的发生至关重要。本文重点谈一下财务风险表现形式、成因和风险控制对策。
一、企业财务风险的内涵和形式
财务风险是指企业由于借入资金而将来可能无法偿还到期债务,使企业蒙受经济损失的风险。 企业财务风险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财务风险财务活动表现形式,主要是指在整个财务活动过程中由于各种不确定性导致企业蒙受损失的机会和可能;二是财务风险负债筹资形式,是指由于负债融资而使企业偿还债务具有不确定性,可能会给企业造成损失的风险。根据企业在市场中的实际情况来看,财务风险财务活动表现形式其实已囊括了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大部分风险,跟企业整体的风险概念没有多少差异。而财务风险负债筹资形式,则能从财务风险产生的本质原因来归纳和界定财务风险的概念,使之从错综复杂的整体风险中分类出来,具有一定的明确性和鲜明性,有利于准确地计算财务杠杆系数,科学地进行财务融资决策,使财务风险具体化和可控化,具有一定的实际表现形式和实际操作手段。
二、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
1.负债经营是财务风险产生最为根本的原因
由财务风险定义得知,财务风险主要是指无法偿还到期的负债而产生的风险。企业财务风险是伴随企业负债融资而产生的,对企业来讲,负债经营是一把双刃剑,合理的债务安排和运作,有利于降低企业资金成本,会给股东带来超额利益;而安排欠妥,则会给企业带来无法挽回的损失。在盈利水平低于利率水平的情况下,企业资金成本较高,投资者不但得不到回报,甚至可能倒贴,导致与利益相关者的关系恶化。如果付息偿债后的资金不足以维持正常的经营,将会加大企业经营亏损,使企业财务危机增加。所以,企业负债是导致企业财务风险产生最为本质的原因。
2.企业资产流动性弱、现金流量短缺是财务风险产生的最为直接的原因
企业筹措到资金后,必须要在将来某一时点用足够的现金来偿债付息。因此企业现金流量的多少、资产变现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偿债能力。企业能否到期偿债,并不取决于企业资产的多少,而是取决于有多少资产能得到变现;并不只看企业是否盈利,而是看企业拥有多少现金流量。企业如无足够的现金或资产难以变现,则直接会促使财务风险由潜在转为现实。
3.负债结构不合理、项目投资筹资理念滞后是导致财务风险产生、状况恶化最为重要的催化剂
如某集团公司近几年来,为拉长产业链先后上了10个项目,总投资约需60亿元,由于采取边上项目边报批手续的方式,无法获取银行的长期借款,而大量举借银行短期借款,同时大量占用了主业的生产经营资金,资产负债率接近70%,造成主业经营资金较为紧张,每年的偿债压力不断增大,支付利息高。这种项目投资融资理念的滞后,使企业的负债结构严重不合理,如果项目投产后,因经营管理不善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导致企业融资成本大于息税前利润,必将促使企业财务状况恶化,使企业负担着到期付款的威胁,一定程度上加剧了企业财务风险的增大,获利能力减小,给企业经营带来很大困难。
4. 企业资本结构不合理是财务风险产生的最为综合的因素
资本结构失调是影响财务风险各种因素最直观的体现。资本结构不合理主要表现为两个极端:保守结构型和风险结构型。保守结构型是指企业根本不负债,或负债比例很小,此种类型的企业通常不存在财务风险或财务风险很小,但暴露出企业资本策略过于保守,畏缩不前,对企业前途存在着信心不足等缺点。风险结构型是指企业债务融资规模过大、比率过重,通常表现为企业资产负债率过大或产权比率异常,此种类型是导致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重要因素。
5. 外部环境的多变性是企业财务风险产生的重要外因
通常影响企业财务风险的外部因素有国民经济整体形势及行业景气度、国家信贷、外汇政策的调整、银行利率及其波动等。外部环境的变化会在一定程度上会加剧或缓解企业的财务风险,是一项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三、加强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的对策
1. 适度负债,合理安排资本结构,确保财务结构平衡
一要正确把握负债的量与度,企业的息税前利润率大于负债成本率是企业负债经营的先决条件;二要适度利用财务杠杆作用,合理控制财务杠杆的负作用;三要合理安排资本结构,实现资金成本最低化。企业必须权衡财务风险和资金成本的关系,确定最优的资本结构。
2. 建立企业全面预算制度,正确预测现金流量情况
全面预算制度是协调的工具、控制的标准、考核的依据,是推行内部管理规范化和科学化的基础。由于预算涉及企业现金收支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所以它对风险可以产生一种系统性的控制。在全面预算的基础上,准确编制现金流量预算是企业加强财务管理,有效防范财务风险工作别重要的环节。
3. 加强资产管理,提高营运能力,增强盈利水平是防范财务风险的保证
企业资产对负债能力有两方面的影响,一方面是短期影响,即企业资产的变现能力对偿债能力的影响。企业资产的变现能力,尤其是流动资产的变现能力,直接影响可用现金流量的多少,决定企业负债能力的高低。另一方面是长期影响,即企业资产营利能力对负债能力的影响,企业资产的营利能力直接影响到企业整体盈利水平,而保持高盈利水平往往是企业负债能力高、财务风险相对低的有效保证和标志。因此,加强企业资产管理,提高资产营运能力对一个企业负债能力来讲极其重要。
4. 运用多种财务策略,尽可能减少风险损失
在对风险的预测和分析的基础上,尽最大可能减少风险的发生,针对不同的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①风险接受策略。企业可以依据稳健原则建立起相关风险的风险准备金制度,可以依据需要设立专项储备或提取风险基金。②风险回避策略。对于超过企业承受能力的风险,企业的决策者应正确权衡收益和风险的得失,适当采取回避政策,或制定出正确的判断标准,求得风险取舍的最佳选择。③风险分散策略。多元化经营是现代企业分散风险的重要方法,可以实现经营多种产业、多种产品在时间、空间和利润上的相互补充和抵消。一般财力雄厚、技术和管理水平较高的大型企业集团更愿意采用这种方法。
5. 树立风险意识,建立健全有效的财务风险控制机制
树立风险意识,正确认识风险,是建立有效的风险防范机制、应对风险的前提。构建完善的财务控制机制是降低财务风险的关键所在,主要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①建立起财务风险的全过程控制机制,采取事前、事中、事后的控制体系,做到从决策、实施到考核评价得到有效全面的监控。②建立和完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建立财务预警系统,对企业的资本营运过程进行跟踪、监督,对财务报表和财务指标进行分析,一旦发现某种异兆就着手应变,以避免或减少风险损失。③实行全员风险管理,健全风险控制的动力机制,实行全员风险管理,将风险机制引入企业内部,使管理者、员工、企业共同承担风险责任,做到责、权、利相结合,对每项存在风险的财务活动实行责任追究制,强化责任落实,提高防范能力。
综上所述,通过构建高效的风险控制机制,实施企业全面预算制度,加强资金流量分析,强化资产管理,提高营运能力等方面的工作,是控制和应对财务风险的有效手段。随着企业的发展和规模进一步扩大,今后要根据不同的需求,在筹资方式上应采取多种形式,合理采取发行企业长期债券、长期贷款、引进战略合作伙伴、上市融资等形式,优化资本结构,以达到优化企业负债结构,降低企业财务风险,提高企业的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