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民营企业信息安全

民营企业信息安全范文

发布时间:2023-10-10 17:14:53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民营企业信息安全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民营企业信息安全

篇1

一、课题的提出

随着信息技术外包服务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以及电子政务建设中所处的地位日益加强,信息技术外包吸引了大批学者和实践者的广泛关注。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民营由企业不断发展,其在自身企业运营管理方面的问题也日益凸显。

随着改革放开的不断深入,民营企业发展的日益壮大,企业之间的竞争也愈演愈烈。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壮大,民营企业如果想在不断升级的竞争中站稳脚步,越来越依赖于企业的信息化程度。对于国内大多数民营企业来说,他们的信息部门大都属于非核心部门,民营企业自身发展到一定程度,信息技术就会成为制约其发展的瓶颈。而随着信息外包服务的不断发展,我国政府部门企业外包服务的政策支持越来越多。信息技术外包服务便成了企业信息化发展的有力方法。同时,随着民营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对服务外包的认识也不断增强,民营企业正同通过各种方式,积极进行外包的探索。而且,从我国经济发展来看,我国民营企业一直是中国企业变革中的先驱。寻找到民营企业信息技术外包的有力方式,对于我国整个企业的发展都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在我国,由于信息技术服务外包在企业中还处于发展的最初阶段,现在企业在制定信息技术服务外包决策的过程中,大部分都是借鉴跨国公司的经验来选择外包服务供应商,在此基础上采用的大部分是定性分析的方法,也就是企业大都凭借以往的供应商选择过程中的一些经验来权衡各个方面的影响因素。这种情况下,信息技术服务外包的后果可能导致企业信息技术项目的质量不高、外包项目不能起到降低成本的作用、甚至可能对民营企业的管理产生负面的影响,阻碍企业的正常运行发展。显然,从长远角度来看,这样的方式是无法适应企业需要的。本文试图建立一种适应民营企业信息技术外包供应商的评价体系,对影响民营企业信息技术服务外包决策的因素进行量化,力求能够帮助民营企业做出的正确的信息技术服务外包决策,使民营企业可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有限的资源条件下做出对企业发展最为有利的决策,进而提升民营企业自身的竞争力。

二、信息技术服务外包研究现状和不足

国外的信息技术服务外包决策研究,主此后的学者主要从企业角度出发,结合相关的经济学理论对信息技术服务外包的动因进行分析。Huff(1991)从企业发展的战略高度来分析信息技术服务外包的动因,他认为外包可以使企业的管理者把精力和资源集中于解决企业“真正的商业问题”而不是信息技术管理的问题;HenriL.F.deGroot(1998)认为企业实施外包是为了达到降低交易成本等目标。通过构建相关的模型,作者企业寻求外包的主要动因是为了降低相关的交易成本、实现企业自身的规模经济、节省员工工资以及利润的支出,同时也可以满足企业的战略需求,其中企业进行外包的关键动因是为了降低相关的成本;Pinnington和Wooleock(1995)对多家企业信息技术服务外包项目负责人进行调查,发现通过外包能控制和减少企业信息技术部门和整个企业的成本,精简信息技术部门的人员,这些企业通过信息技术服务外包更能满足自身对信息系统的需求,同时也可以使企业积累相关的经验并令企业集中资源于自已的核心业务。

国内学者张芬霞、刘景江(2005)指出,经济、政策以及技术三个方面的因素共同作用产生了离岸外包;陈菲(2005)认为信息技术服务外包的动因可以分为外部环境动因和内部推动力量两个方面;另外张园林,匡兴华等(2008)对信息技术服务外包的动因进行了总结,认为信息技术服务外包的动因包括以下方面:供应商具备规模经济,能够降低信息技术服务的成本;将企业非核心业务外包,能够使企业集中精力发展核心竞争力;企业可以获得内部无法实现的信息技术服务;现金需求,环境因素等其他因素。

通过分析可以发现,以往对于信息技术服务外包的相关研究,存在这样一些问题:以往的研究主要是从资源角度出发,把信息技术当成一种资源来考虑,忽略了在信息技术服务外包供应商选择过程中影响外包决策的一些相关因素,比如供应商提供信息技术的服务质量、与客户企业文化的契合度、对相关业务的经验等方面;以往国际的研究大都针对一些大型的跨国公司,国内的研究也都是针对跨国公司的角度出发考虑问题,而没有专门针对我国民营企业信息技术服务外包的相关研究。以往研究大部分是通过定性的分析来决定企业是否应该将信息技术的项目外包,从定量角度进行研究的比较少。所以本文研究将在充分借鉴前人优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我国民营企业信息化的特点,通过研究和调研,分析总结出一套适合我国民营企业的信息技术服务外包供应商的评价体系。

三、我国民营企业信息技术外包供应商选择指标体系建立

信技术供应商评价指标体系涉及的因素众多,评价指标多种多样,既有定性的,又有定量的,而且指标权重各不相同,因此,在设计指标体系时,评价指标体系应具有足够的灵活性,以使企业能够根据自身的特点及实际情况,对指标灵活运用。拥有一套完整、科学、全面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是对信息技术供应商做出全面系统评价的基础。

民营企业在对各个信息技术服务外包供应商进行筛选的时候,需要一个完整而且有效的信息技术服务外包供应商评价指标体系,进而通过对不同的供应商进行评价,选择出满足民营企业要求的信息技术服务外包供应商。信息技术服务外包供应商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优劣直接影响到民营企业信息技术服务外包供应商选取工作的成败。因而,我们所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一定要能够准确地反映出每一个信息技术服务外包供应商的实力,又要对每一个供应商的差异进行区分。这样的评价指标体系才能为民营企业获得优秀的信息技术服务外包供应商提供指导。综合以上的分析以及指标体系的构建思路,在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以及向专家、民营企业相关工作人员调研咨询之后,在充分借鉴前人优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构建了下面的评价指标体系(见表1)。

成本指标(C1-C3),是指企业所支付在获得信息技术产品和服务上的所有成本的综合。随着信息化的不断发展,成本不再是企业选择信息技术服务外包供应商的首要因素,但仍然非常重要。信息技术服务外包成本包括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对于企业来说软件、硬件、研发和人力资源等等都属于显性成本,也就是可以明显计算观察的成本。关心管理成本属于隐性成本,比如沟通成本、外包项目管理成本等等,这写在外包规划阶段比较容易忽略的成本往往会在实际中显现出来,提高信息技术服务外包的最初成本预算。从以往的经验来看,隐性成本大约可以占到信息技术服务外包项目总成本的15%左右。

服务质量指标(C4-C7),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服务外包供应商所获得的质量认证情况,以及其所提供服务的质量情况。其中,所获质量认证情况主要依据供应商所获相关认证等级进行评价。其所提供的服务质量情况,主要根据其所提供的信息安全性,客户对服务质量满意的程度以及供应商的质量管理能力来判断。

技术指标(C8-C10),供应商所拥有的技术水平也是影响外包服务质量和效率的重要因素。如果供应商的软件和开发工具以及开发人员不能满足信息技术项目的需要,信息技术服务外包项目就很难按照应有的进度完成。此外,供应商主要技术的熟练程度、以及供应商在整个信息技术服务产业内所处的地位和可靠程度以及技术的兼容性都将影响供应商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水平。这里,技术指标主要表现在主要用供应商核心技术能力的适应性,开发工具和方法,员工技能和技术创新等方面。

供应商特征(C11-C15),供应商的特征主要靠市场实力和财务状况等等来反映。市场竞争力是指在某一个特定时段内供应商提供的信息技术外包服务的销售额占市场中同类服务销售总额的百分比。如果设某一特定时间内一个供应商提供的信息技术服务D的销售额为SalesD,市场中同类服务的销售额为SalesTD,则该供应商提供的产品D的市场占有率为:

财务状况中,技术费用的支付能力是衡量供应商的主要标准,如供应商在财务上是否有能力投资和支持信息技术服务外包业务所需的技术等,并且从长期看,还要评价供应商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和发展状况。

四、民营企业信息技术外包评价方法及模型

选择信息技术服务商需要从多角度、多因素对各个服务商进行评价。从不同的角度评价可以相应设置不同的指标,如价格、实力、发展潜力、服务等,分解出的指标可以构成一整套评价指标体系,各个指标体系中的重要程度是不同的,而不同服务商相对于不同的指标,相互之间的优劣势也不同,从而可以构成一个具有不同层次的体系,为层次分析法提供了结构基础。因此民营企业信息技术服务商的选择适合于使用层次分析法进行决策。由于供应商选择中中常常会有一些模糊和不精确因素,将以上一些传统方法直接用于信息技术供应商的评价选择存在明显的不足和局限性。因此,在模型建立过程中,应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相结合,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模糊层次分析模型对民营企业信息技术供应商进行评价选择。

层次分析法(AHP)是由美国运筹学家匹茨堡大学教授萨蒂在20世纪70年代初提出的。它是一种将元素分解为目标、准则、方案等层次并在这基础之上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的方法。层次分析法的特点是在对复杂决策问题的本质、影响因素及其内在关系等进行深入分析之后,构建一个层次结构模型,然后利用较少的定量信息,把决策的思维过程数学化,从而为求解多准则或无结构特性的复杂决策问题提供一种简便的决策方法。

模糊综合评价是对受多种因素影响的事物做出全面评价的一种十分有效的多因素决策方法,是1965年美国著名控制论专家L.A.扎德创立的模糊数学的一个分支。它的特点是评价结果不是绝对地肯定或否定,而是以一个模糊集合来表示。这种方法在技术经济方案的选择、地区经济发展的比较分析、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招聘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是处理模糊现象的一种很有效的工具。

五、结束语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不断发展,目前国内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已开始认识到信息技术服务外包的重要性及价值,并逐步开始将自己的信息技术业务外包出去。然而,在信息技术服务外包供应商选择等过程中,也需要一个正确的理论和方法的指导。本文所建立的我国民营企业信息技术服务外包供应商选择评价指标体系,旨在为我国民营企业选择信息技术外包供应商过程中提供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并通过层次分析法对所建立的各指标进行赋值,进而利用该指标体系进行供应商选择的决策。对企业信息技术外包决策及承包商选择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李圆.IT外包的三个层次[J].IT经理世界,2005(18).

篇2

随着全球经济的复苏,民营企业“用工难”现象再次出现,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对生产一线工人的需求,民营企业在转轨和技术改造过程中,对项目研发、市场营销、企业管理等方面的中高级人才需求不断加大。但是不少民营企业发展速度慢,而且产品具有一定的周期性,招聘全职的员工,并对员工进行相应的管理,显然不适合企业的实际。因此,越来越多的中小民营企业,选择人力资源外包的形式,这种人力资源外包模式,在—定程度上能够提高用工安全、降低用工成本、提高员工工作热情以及降低用人风险等。但是不可否认,由于目前人力资源外包市场仍然不规范,民营企业在人力资源外包过程中仍然存在着相当大的风险。

一、人力资源外包的概念及内容

所谓人力资源外包是指企业在自身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与第三方服务商签订合同,将人力资源管理的部分或全部工作交由第三方服务机构完成,企业支付薪金的一种交易方式。外包后,企业可以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杨务以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去。外包合同生效后,发包方与承包方即建立了民事法律关系,确切地讲,人力资源外包是一种承揽关系。

一般来说,一些技术性和事务性的工作可以选择外包,这些工作具有不涉及企业机密、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和经常性特征。从人力资源管理职能来看,它涉及到职位需求分析、工作分析、招聘、筛选、培训、绩效考评、员工意见调查、薪酬福利、员工关系等方面的内容。其中,工作分析、招聘、培训、员工意见调查、福利薪酬等大多数的工作都可以外包,公司低层人员招聘需求最多,也最繁杂,这种业务可以外包;国家法定的福利,如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住房公积金等事务性的工作也可外包。而关于公司文化建设、关系协调、激励和留住人才之类的核工作不能也很难外包。

二、民营企业人力资源外包的风险分析

民营企业在外包人力资源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风险。这些风险主要包括以下三种情况:一种是外包前的风险,如外包动机不明确、外包商选择不当等;第二种是外包过程中产生的风险,如企业机密文件、信息的泄露、内部员工抵触情绪的产生等;第三种是外包后的风险,诸如如何对外包商进行监督控制等问题。

(一)外包动机不明确

民营企业要外包人力资源,首先必须明确为什么要将项目外包,因为这直接决定了哪些项目要外包并且该如何选择哪些外包商等。外包动机不明确,必然使得诸多风险产生。如一些民营企业在进行外包项目时,忽视了企业将人力资源外包的真正原因,反而将考虑重点放在了“经济性”和“效率性”上,盲目追求低成本高效率,因此在外包商的选择上,过度关注外包价格,忽视了服务质量,最终导致外包效果不理想。

(二)外包商选择不当

外包商提供的服务质量直接影响企业的日后管理质量,对于民营企业而言,外包商的选择甚为重要,因此企业对于这一关键性的环节必须高度重视。人力资源外包行业的进入门槛不高,加之市场需求巨大,因此近年来国内出现了大量的人力资源外包商,如一些咨询公司、猎头公司等。但是这些外包商所提供的服务质量高低不等,外包服务又没有统一的价格标准,加之企业对外包商的信息不了解,使得企业难以掌握外包商的背景、提供服务的水平等,而往往真实的服务质量必须在外包过程中才能够详细并且确切地进行分析。

(三)企业信息安全方面的风险

我国人力资源外包业务比较迟才出现,目前国内的市场还比较不成熟,外包商之间还存在着无序化、不规范化、诚信缺失的竞争,同时相应的规范化的法律法规也亟待完善。在外包中企业不可避免地要向外包商提供本企业的相关信息,而其中一部分是属于商业机密,如企业战略、管理现状等,-旦这些信息被不慎透露出去,势必给企业带来重大的损失。由于我国目前还没有较为完善的法律法规、监控措施来保障外包工作的顺利和切实展开,因此企业在外包中承担着巨大的风险,企业切身的合法权益难以得到有效的保护。

(四)来自内部员工的风险

企业外包人力资源的过程中,同时面临着来自于内部员工的风险。企业员工对于人力资源外包的敏感性极高,外包项目势必会侵害到一部分员工的切身利益,比如在对一些机构部门进行裁减后,要辞退部分员工等,这必然会使员工愤怒,产生抵触甚至反对情绪。如果企业对这些员工的归属和利益问题处理不好,不仅会对在职员工的工作积极性造成影响,而且也极易使利益遭受侵害的员工产生不满情绪,给企业带来不良甚至严重的后果。

(五)存在着对外包商进行监督控制的风险企业将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的一些项目进行外包,可以使得企业有更加充裕的时间和精力专注于核心业务,加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然而由于外包商和企业之间是合作关系、委托关系,而不是隶属关系,虽然双方之间签订了相关的合约,但是企业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对外包商进行监督和控制的风险。

三、民营企业人力资源外包风险的防范对策

尽管民营企业在外包人力资源中存在着诸多风险,但是如果能够采取合适的防范风险对策,民营企业就能够借助外包更好地发展本企业。针对以上外包风险,主要有以下防范对策。

(一)制定科学有效的人力资源外包决策为了进一步明确外包动机,企业必须制定科学有效的外包决策。具体包含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外包业务并不意味着企业完全可以放手,企业应该成立相关的机构专门负责制定外包决策、外包项目计划书以及外包商的选择标准等;第二,明确需要外包的职能。对于高价值、高独特性的项目企业就不应该外包,必须自己消化;而对于一些标准化和日常性的活动则应该外包,以帮助企业培育并且加强核竞争力的培育;第三,在制定外包决策的过程中,在进行科学合理的成本收益分析的基础上,必须以加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为宗旨,保障人力资源外包有明确的动机。

(二)选择合适的外包商

由于企业和外包商之间的信息不对策,因此企业在选择的过程中极易产生风险。所以民营企业要采取以下措施防范风险:首先,应当重视外包商的服务质量、公司信誉和企业文化,它们直接影响到外包工作的完成情况甚至企业的发展状况。一旦外包商将企业信息泄露给了竞争对手势必影响到企业的整体发展状况;其次,根据企业所列的外包商标准,将选择标准着重放在公司资质、服务质量、专业技能、服务经验、职业道德和服务宗旨等,据此列举出选择对象,企业内负责外包业务的相关机构要尽可能广泛地收集、分析信息,根据具体资料详细地分析所列举的外包商;再次,在与外包商合作中,要提前制定详细并且明确化的合约。明确合约的基础、内容、外包职能、外包商所提供的服务水准、预算成本、外包时间、合约终止等相关内容,从而确保双方的顺利合作。

(三)完善企业人力资源外包的相关法律法规

为了进一步规范外包市场,建立有序公平合理的市场竞争秩序,降低企业的经营风险,国家尽快制定并且完善相关的政策法规显得尤为重要。相关法律法规必须明确企业、外包商以及企业内部员工之间所享有的权利和应尽的义务,从而为外包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规范化的法律基础。对于外包服务价格的指导线进行统一的制定,督促外包商严格要求自己,提供诚信化的服务质量。为了预防道德风险的产生,民营企业应重视与外包商之间制定明确化、规范化的合同文本,在制定合同文本时,除了企业自身内部人员外,也必须邀请相关方面的专家参与合同制定,预防法律问题的发生,从而切实保障企业的合法权益,将企业经营风险最小化。

篇3

为了全面了解温州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根据温州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居多的特殊状况,并结合温州企业信息化建设和实施的现实水平,笔者于2005年10月对温州的企业信息化建设相关企业进行了调查。

本次调研选择温州200多家企业作为调查对象,调查范围遍布整个温州地区,被调查企业分布在轻工机械制造、低压电器、电器及电子仪表、鞋革、服装、打火机、眼镜、家具、精细化工、印刷包装、笔业、协会、食品、IT业等14个温州的主要行业。收回有效样本79份,同时结合深入访谈和召开座谈会,对温州企业信息化建设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本文只对温州企业中的电子商务的相关应用进行研究。调查企业基本情况见表1。

在表1的样本中,民营企业占60.0%以上,样本符合温州的实际情况。这也充分说明,民营企业是温州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主力军,这可能与其它地区和城市有很大的区别。

现状调查与分析

(一)企业网站设置与管理

对企业网站设立情况的调查显示,具有独立域名并自主管理的最多,占39.2%;具有独立域名但托管占了35.4%;租用虚拟空间占了12.7%;无建站点也占12.7%。可以看出,87.3%的企业拥有自己的企业网站,与2003年所占的54.9%比例相比增加了59.0%,说明温州企业其网站数量已达到一定规模。

对网站内容更新周期的调查显示,每天更新的为16.5%,与2003年所占6.1%比例进行对比增加了170.5%;每周更新的为19.0%,与2003年所占的10.9%比例相比增加了74.3%;每个月更新的比例为26.6%,与2003年所占的18.3%比例相比增加了45.4%;但每半年及以上更新的为25.3%,与2003年所占的52.4%比例相比减少了51.7%。可见,企业网站内容的更新与之前相比有了一定的改进,但还不是很乐观,还要引起注意。

网站管理年维护费用支出参差不齐,10—50万占了7.6%;1-10万占了39.2%;1万以下占了38.0%。其中小规模的企业对网站的维护费用投入严重不够。

(二)企业网络系统建设状况

对企业网络建设的情况调查时发现,建成Intranet(企业内部网)占49.4%,拥有一个及以上的局域网但彼此不相互联通占了30.4%,建成Extranet(企业外部网)占11.4%,没有建设企业内部网络占8.8%。企业上网方式的以宽带(ISDN、ADSL等)为最多,占了64.5%;其次为专线(DDN等),占了19.0%;其它上网方式占16.5%。出口带宽10M以上占31.6%,2M-10M占22.8%,128K-512K占15.2%。可以看出,大多数企业都建立了网络系统,且出口带宽较好,说明网络的基础建设情况良好。

(三)电子商务模式和网站服务情况

被调查企业采用电子商务模式中最为普及的为网络信息服务,占了51.8%;其次为B2B,占了25.9%;B2C占了21.2%,其它类型模式只占了1.2%。对企业电子商务网站的服务对象(企业员工、招聘对象、管理人员、最终客户、供应商等)的调查时发现,各类服务对象所占比例比较接近,无明显

的差异。企业通过电子商务开展的经营活动主要是企业形象宣传和信息,分别占21.9%和20.4%。另有数据显示,有在线合同缔约的企业,其合同业务量占同期企业合同业务量的比例只有0.144%;有网上销售的企业,其销售额占同期销售额的比例只有0.132%;有网上采购业务的企业,其采购额占同期采购额的比例只有0.149%。说明温州企业真正电子商务还没展开。  (四)电子商务的应用效果

对企业电子商务的应用效果的调查显示,改善了企业形象(知名度、信誉度)和降低了企业成本(如采购成本、销售成本、加班成本等)是主要的效果。见表2所示。

由此可见,被调查者对电子商务的了解还处于较简单的层面上,电子商务对企业的巨大潜力还没有被充分认识到。

(五)信息化安全措施应用状况

调查显示,采取“安装防火墙”、“本地定时备份情况”、“全面安装了单机版杀毒软件并严格按照供应商要求按时升级”、“安装了企业版杀毒软件并严格按照供应商要求按时升级”和“重视员工安全意识的培养制定了严格的员工信息安全制度”等简单方法较多,所占比例依次为17.8%、15.2%、12.3%、11.2%和10.5%,采取“2个及2个以上的ISP”、“异地实时备份”、“安装加密系统”、“异地定时备份”和“档案服务器、网络服务器、防火墙等网络流量相关的设备有备份”等高等级安全方法的比例较低,分别为2.2%、3.3%、3.6%、4.3%和4.3%。见表3所示。

(六)政府在电子商务应用中发挥的作用情况

通过对被调查企业有关政府在企业电子商务中应发挥的作用时,最大期望是希望“政府制定有关政策和法规并为企业开展电子商务创造良好的法律环境”,占了96.7%。其它项如“总结电子商务模式,扶持电子商务典型企业,推广电子商务的应用”、“建立适宜电子商务发展的信用体系,建立在线交易主体的公示制度”、“保障电子商务的安全”、“加强对在线交易中介商(信用服务、认证服务、支付服务、交易平台服务)的规范”和“电子商务应由市场引导(即企业主导)而不是由政府推动”等由于无效企业数较多,缺少企业回答,不能确定。但可以看出,企业对良好法律环境的呼声是相当的高。

(七)企业人力资源状况

被调查企业的总体学历结构、专业人员结构、IT类人员结构及职称结构等状况见表4。

可以看出,温州企业人员学历整体偏低且人才缺少,IT人才更加缺少,特别是高职称和高学历的高级人才奇缺。

结论分析

网络系统、网站建设和管理有了较大发展,但总体情况不很理想。这几年温州企业的网站建设数量比2003年有所增加,网站内容更新周期比2003年有所缩短,年维护费用投入有所增加,网络基础设施情况良好,但网站提供的服务内容简单、展开的活动层次较低、电子商务应用效果不佳。所以各企业必须继续加强投入、加强信息资源管理、加强系统管理,充分挖掘电子商务巨大的商业潜能。

在线合同缔约、网上销售和网上采购等电子商务交易活动所占比例极低,企业对网络的信任感还有待加强。所以加强认证体系和网络信用体系建设迫在眉睫,同时政府要在制定有关政策和法规等方面为企业开展电子商务应用提供良好的法律环境。

企业电子商务系统安全措施令人担扰。在电子商务系统的安全措施应用上,使用方法简单,等级较低,防护效果不是很理想。所以必须加强电子商务系统安全工作,提高防范意识,使企业的信息安全建设得到有力保障。

企业普遍缺乏IT专业人才,特别是既懂业务、管理,又懂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更少。另外,近几年温州一些企业人才激励政策不到位,IT骨干人才特别是复合型人才流失严重,这种状况对企业电子商务建设和应用带来很大的不利影响,特别是实施过程中企业自身的实施能力和本企业IT技术人员对信息化的支撑能力大大减弱。所以政府部门和企业领导应注意加强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工作。

参考文献:

1.艾尔·巴比.社会研究方法基础(第8版)(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

篇4

《世界报》也专门撰文报道称,中国第一次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工业展览会的伙伴国,不再仅仅是作为产品购买者,而是已经成为竞争者以及解决未来大问题的技术提供者。

信息化

成就制造大国梦想

2010年,中国制造业就已经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制造国。但是当前,欧洲债务危机仍在持续,美国经济数据不容乐观,全球经济增速放缓,中国制造业出口面临巨大的压力。

如何帮助中国制造产业走过冬天,抢占全球制造业竞争的制高点,实现中国制造业由大变强的转变,成为当前社会关注的焦点。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若想实现“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改造提升制造业,促进制造业由大变强”的目标,就要求制造业企业加强信息化水平。制造业信息化使制造业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这对于像中国这样刚开始工业化不久的国家是一个极大的挑战。但是也给中国的制造业提供了赶超的机遇。

信息化的建设离不开软硬件的支持,软硬件也是技术创新的载体。企业信息化要发展,软硬件需先行。然而由于相当一部分企业知识产权意识淡薄,只注重有形资产的购买,而忽视作为企业无形资产的软件,不仅无法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还给企业带来不必要的法律风险。因此,加速中国制造业软件合规,成为提升企业全球竞争力的先决条件和重要引擎。

制造业在国家经济发展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理应成为积极应用正版软件的楷模,这也是促进民族软件产业健康发展的积极举措。

消除盗版噩梦

IDC最新的《中国企业推进软件正版化进程,消除盗版软件安全风险》白皮书表明,84%的受访企业表示盗版软件可能缺少正版软件的某些关键功能;76%的受访企业表示盗版软件中植入的病毒或木马,可致使企业数据或信息泄露;当系统出现漏洞导致数据丢失或系统崩溃时,数名IT员工需要至少1到2天的工作才能还原数据,由此所导致的经济损失可能高达65万元。企业会经常低估因违反版权法所导致的法律风险,这会给企业带来经济损失,造成客户流失、公司蒙羞,以及对公司的品牌和声誉造成损害。这些潜在的安全风险以及成本损失,远远大于购买盗版软件所节省的费用。

此前,有部分国内知名制造企业就因无视知识产权,使用未经授权软件,导致企业受到法律的严惩,经济和声誉均受到严重损害。

2008年5月,西门子PLM软件公司对广东深圳市明兴模具厂和明兴模具工程有限公司提讼,要求对方停止侵犯其享有著作权的软件。2010年7月,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做出终审判决,判令明兴模具厂立即停止侵权行为,两家企业共同赔偿西门子PLM软件公司经济损失共计55万元。2010年,曾获得广东省深圳市“光彩之星”、“优秀民营企业”等荣誉称号的深圳市旺鑫精密工业有限公司,涉嫌大规模使用微软等软件公司的盗版软件。2011年2月,双方达成和解,旺鑫公司承诺不再从事任何侵犯原告版权的行为,购买原告正版软件产品并支付赔偿金80万元。这些案件给仍在使用盗版软件的中国制造商们敲响了警钟。

篇5

中国信息化周报:商用密码产品及服务是信息安全产业的重要一环,也是得安的核心竞争力。基于怎样的背景,得安投入商用密码技术研发?

孔凡玉:所谓网络安全、信息安全,最重要的目标是保证信息系统和网络环境中的“数据”、“信息”的安全,而不单是对计算机设备、网络设备自身的安全防护。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企业和个人,多数黑客进行攻击的真正目的就是窃取机密数据和信息,而不仅仅是破坏信息系统本身。因此,商用密码产品及服务作为保障数据的机密性、完整性等安全性的关键一环,是信息安全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得安公司成立于1997年10月7日,是我国最早致力于商用密码产品研发及产业化的企业之一,这与我国当时对网络安全和商用密码产品的迫切需求密切相关:一个是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网上银行、网上证券等金融业务的开展迫切需要商用密码产品和网络安全系统的出现;另一个是,我国信息化建设的飞速发展迫切需要实现商用密码技术的国产化,以保证信息安全核心技术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中国信息化周报:得安现有哪些科研成果?具有哪些核心技术优势?

孔凡玉:得安科技自主研发的“SMS100-1网络安全平台”,这是国内最早通过国家密码管理机构组织鉴定的商用密码PKI产品,并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和密码科技进步二等奖,此系统已在上海证券中国证券登记结算公司的证券系统中成功使用。此外,得安公司也顺利完成了中国金融认证中心CFCA的商用密码模块的国产化开发项目,实现了商用密码产品和接口的国产化,并逐渐将服务器密码机、智能IC卡等产品广泛应用于中国建设银行等各大银行以及邮政、电信、税务、电力、煤炭、石化、广电、烟草、航空等行业。

十六年以来,得安公司一直注重商用密码和信息安全核心技术的创新,在高速密码服务器、数字认证系统、智能IC卡、VPN设备、安全文件传输系统、云安全密码服务平台、大数据安全、移动安全计算等方面具备良好的技术积累,得安参与研发的多项产品和技术填补了国内外空白,保证了核心技术的领先优势。

中国信息化周报:从国家政策层面强化网络安全意识,到首席安全官渐成大型企业标配职位的发展现状,您如何理解密码安全对于企业信息安全堡垒建设的核心意义?

孔凡玉:在目前的互联网时代,每一个企业和个人都在享受着互联网给工作和生活带来的便捷的同时,也遭遇着前所未有的信息安全的巨大风险。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小组的成立,标志着我国已经把网络信息安全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层面。

在网络信息安全防护中,以数据加密、身份认证、数字签名等为代表的密码技术和以网络攻防、系统漏洞分析、防病毒、入侵检测等为代表的系统安全技术是网络信息安全的两大类核心技术。所以,商用密码安全产品和系统是信息安全市场的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发生的信息安全事件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单纯的病毒、木马、系统攻击,没有特别的针对性,造成的后果是计算机系统的崩溃或者网络无法正常访问;第二种是针对数据和信息的窃取,这会造成重要数据或个人隐私的泄露,带来严重的后果。最近爆发的信息安全事件,八成以上都涉及到数据泄露问题,例如2013年底发生的美国第二大零售商Target的4000万用户的信用卡和借记卡信息泄露事件,近期爆出的OpenSSL的几个严重漏洞,以及我国近年发生的多个网站的数据泄露问题,这都存在密码技术防护措施不足的问题。这需要对数据的存储和传输进行加密保护,并进行严格的身份认证、访问控制、安全管理等。

得安科技大力推广信息安全服务的理念,所提出的企业信息安全堡垒的建设方案,是一个从技术实现到管理制度、从硬件产品到软件系统、从内部加固到外部防范的立体化的整体解决方案,实现服务端的核心数据的加密、安全可靠的网络数据传输、远程用户的身份认证和访问控制等功能,实现企业信息系统的高安全性和可靠性,为企业提供信息安全保障。

中国信息化周报:在与用户接触过程中,您认为目前企业信息安全系统普遍薄弱的环节有哪些?

孔凡玉:在云计算和大数据时代来临之际,任何信息系统的核心都是“数据”,因此任何信息系统的安全最重要的就是保证“数据”的安全。而数据的安全,包括了数据的产生、存储、传输、访问、处理、共享、销毁等各个环节的安全,这形成一个环环相扣的系统。

在与很多用户进行交流时,我们了解到,现在企业信息安全系统普遍存在的问题是缺乏一个完整、系统的安全解决方案,仅在某一个或几个方面进行了安全防护,但是仍然存在其他方面的漏洞,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防护体系。

中国信息化周报:对此,得安科技针对不同行业、不同应用场景下的安全问题,推出了哪些解决方案?

孔凡玉:得安公司一直专注于信息安全核心技术以及信息安全整体解决方案的研发和应用,针对不同行业、不同应用场景,已经在云计算安全、大数据安全、电子商务安全、企业级安全等领域形成了一系列先进的、成熟的、可靠的信息安全整体解决方案,包括云安全密码服务平台、远程文件安全传输解决方案、数字证书认证系统解决方案、安全移动办公解决方案、手机安全支付解决方案、桌面安全解决方案、统一认证授权平台等。具体包括:

■云安全密码服务平台:这是得安公司研发的基于“云计算”技术的高性能密码平台,将多款高端密码设备和软件中间件技术有机融合,以高安全性、高效率、高稳定性为目标,以先进的分布式计算和并行处理技术为核心,提供高性能的数据加密、数字签名、身份认证等密码服务功能。

■远程文件安全传输解决方案:此方案用于解决企业的总部与各分支机构、出差员工之间的文件安全传输问题,在数据的安全、可靠、高效的传输方面,可以解决FTP等传统传输方式的种种不足,为广大企业客户所信赖。同时,该方案可以集成于各类企业的信息系统平台中,实现企业的远程文件的安全传输,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金融、证券、石油化工、电力等行业。

■数字证书认证系统解决方案:此方案用于解决企业内部的身份识别与认证的问题。数字证书是由权威机构―CA机构颁发的、标识身份信息的电子文件,提供了一种在网络环境中验证身份的方式,类似于日常生活中的身份证。得安数字证书认证系统简称CA系统,采用双证书机制,利用PKI技术提供数字证书的签发、验证、注销、更新等功能,将个人信息或单位信息及密钥、密码算法集合在一起,提供在虚拟的互联网世界可用的“网上身份证”。得安数字证书认证系统,已经成功应用于广东电子政务认证中心、贵州省数字认证中心的建设,并顺利运行。

■安全移动办公解决方案:此方案用于解决企业的各分支机构和出差员工的远程办公、移动办公问题。通过采用IPSec VPN、SSL VPN、安全网关以及安全客户端等产品,可实现各种复杂环境下的远程和移动办公系统。远程用户在通过互联网登录企业内部业务系统时,首先需要经过安全网关的身份认证,认证通过后才能访问其权限范围内的业务系统;可以在安全网关上进行细粒度的权限配置,保证接入终端的安全性;同时,安全网关支持客户端访问企业内网时不能同时访问其它互联网的功能,更加保证了接入的安全性。目前该解决方案已成功应用于国土资源、石油、煤炭、电力、电信、银行等行业。

■手机安全支付解决方案:得安公司研发的智能SD卡以及软件系统,是近年新兴的一种信息安全产品,把高性能的安全模块集成到SD卡中,这样用户既可以像使用普通SD卡那样使用其大容量存储功能,又可以像使用智能IC卡那样使用SD卡中集成的安全模块,具有密钥管理、证书存储、权限控制、数据加解密等功能,实现个人隐私数据的加密保护和安全支付。此方案已经在金融、电信以及中小企业中推广使用。

■桌面安全解决方案:此方案用于解决企业内部计算机设备的安全控制和信息保密问题,采用智能密码钥匙、安全加密U盘、文件加密软件、Word/PDF文件签名等产品和技术,确保了信息在单位内的安全存储,确保了计算机设备的安全使用。该系统是针对客户端PC安全的整体解决方案,它的最大特点是既能“攘外”,又能“安内”,部署灵活且易于使用,特别适合金融、电信、政府机关、制造业等具有分布式网络应用的行业。

■统一认证授权解决方案:本方案可以为企业的多个业务系统提供安全支撑,简化业务系统的管理方式和使用方式,提高整体系统安全性。通过该解决方案,可以为企业提供各个业务系统的统一认证和登录服务,提供数据传输的加密服务、高强度的身份认证、人员的集中管理和应用的集中管理,适合在具有多个业务信息系统的企业中部署实施。

中国信息化周报:在国内市场,用户往往会在IT价值与IT风险之间寻求一个平衡。让用户为安全买单,很多用户关心的问题是需要支付哪些成本?又能获得哪些收益?得安科技的解决方案又是如何来降低用户IT应用风险的?

孔凡玉:得安科技采用的是一套科学的、系统的信息安全工程建设方法,达到用户的IT价值和风险、收益和成本之间的平衡。

首先,用户的信息系统和数据的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是可以进行估算的。这些数据的重要程度,一旦泄露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决定了数据的价值。数据的价值越高,一旦泄露带来的后果越严重,因此需要投入的安全成本就越高。举例来说,价值100万的数据,如果投入200万进行安全防护可能是不必要的;同样,价值1亿的数据,仅投入1万元进行安全防护则可能具有极大的安全风险。

评估了资产的价值后,然后就要分析信息系统存在的风险和威胁,包括目前的信息系统存在哪些漏洞和弱点,内部和外部可能有哪些潜在的攻击威胁等。之后,就要和企业一起制定信息安全保障系统建设的内容,这主要取决于哪些风险必须要降低,降低到什么程度,采用哪些技术手段,成本是多少等。这样,在系统建设之前,用户很清楚建设目标是什么,需要花费多大的成本,会带来怎样的收益,做到有的放矢、未雨绸缪。在系统建设、维护运行以及管理等方面,还有一系列的方法和措施,以保证信息安全项目建设的可控性。

中国信息化周报:相比其他应用安全企业,得安科技有何自身特色?具体到商用密码解决方案,相比其他软件公司,得安科技有哪些独特的优势和创新?

孔凡玉:与其它信息安全企业相比,得安公司的特色体现在三方面。

第一,在商用密码及信息安全核心技术方面具有创新优势。作为国内最早从事商用密码产品研发及产业化的企业之一,得安公司在商用密码以及信息安全核心技术方面具有18年的积累,在高速密码算法实现、数字认证技术、云计算安全、大数据安全、移动互联网安全等方面具备核心技术的创新优势。

第二,在参与国家和行业标准制定方面具有领先优势。作为商用密码基础设施技术标准组的成员单位,得安公司主持或参与了服务器密码机技术规范等20多项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制定,因此在把握行业的发展趋势方面具有优势。2012年,得安牵头制定的《密码应用标识规范》作为我国第一批密码行业标准进行颁布;两年来,《服务器密码机技术规范》、《签名验证服务器技术规范》等行业标准也陆续正式颁布。

第三,具备成熟的信息安全服务理念,并在多个行业成功应用实施。得安一直秉承为用户提供信息安全服务的理念,以可靠的技术实力、稳定的产品性能、优质的服务团队、强大的分支网络赢得了用户的信赖,成功案例遍布于金融、证券、税务、电信、邮政、石油、煤炭等行业。

得安科技的商用密码解决方案,具有以下独特的优势和创新:

(1) 核心产品可靠性和高效性:解决方案中所采用的硬件产品和软件系统必须具有高可靠性和高效性,才能保证整个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例如,云安全密码服务平台采用了多机并行、动态分配、冗余配置、负载均衡等技术,保证整个平台的可靠和高速。

(2) 量身定制的整体安全架构:这些解决方案不是单纯的硬件和软件的累加,而是经过系统的整体设计后形成的有机整体,而且每一个方案的确立和实施,都要根据用户的信息系统的特点进行量身打造,以保证方案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3) 运维支持和管理制度:信息安全设施的建设,三分凭技术,七分靠管理。每一个解决方案中都包含了系统的运行维护方案和管理制体系,保证信息安全系统运行期间的动态实时监控和管理岗位的协同工作。

中国信息化周报:得安科技未来的市场竞争策略和发展目标是什么?

孔凡玉:得安未来的市场竞争策略和发展目标,可概括为两个词。

一是“共赢”。“共赢”是指与客户的关系,是对“服务”理念的拓展。“服务”是被动地满足用户的安全需求;“共赢”是主动地去帮助客户发现信息系统中的安全问题并提出科学的解决方案,从而达到与客户共赢的最终目标。

篇6

2、课程体系可行性分析

2.1信息管理人才需求分析

随着计算机的不断发展,各行业对计算机人才的需求在不断增长,尤其是对信息人才的需求量很大。为了解计算机信息管理人才的市场工作岗位需求,以及对人才的能力和素质需求,确定我院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方向及课程体系,课题研究小组于2012年年底对市场企业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调查发现:市场上的企业中,99%以上为中小型企业,而在中小型企业中,事业单位和民营企业所占的比例较大。

2.2专业学时保证

要实现“双主线”课程体系,专业学时是关键,目前高职院校基本上都是三年制教育,三年总学时一般都是2800~2900,公共基础课时一般是400~500,用于专业理论和实践教学的课时在2500左右,参照社会上的专业技能培训,如网页设计师培训500学时左右,企业信息管理师400学时左右,2500学时用于“双主线”课程教学有充足的保证。

3、基于“双主线”课程体系的构建

3.1建设思路

(1)以职业岗位工作需要为导向,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以真实的工作任务为载体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职业能力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和实践性专家的建议,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提高课程教学质量。(2)本课程以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方法进行设计,以培养学生企业信息管理、网站设计开发职业能力为目标,以模块化的结构方式安排教学内容,采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教、学、做合一”的方式,设计由几个项目驱动组成的学习情境组织教学。(3)每条主线确立1~2个职业岗位和2~3个拓展岗位,计算机信息管理的主要岗位有企业技术咨询与顾问、企事业信息系统管理与维护、网站开发与维护等,拓展岗位有企业ERP技术、数据库管理员、网站管理员等。(4)根据每一职业岗位能力要求安排4~6门主干课程进行教学培养,包括理论和实训教学。

3.2课程体系描述

结合职业岗位工作需求及用人单位对信息管理人才的实际要求,提出“双主线”课程体系,两条主线建立在公共的专业基础能力平台之上,针对网站设计与维护、技术导向与支持两大培养方向培养不同的专业核心技能,具体结构如图1所示。

3.3专业基础平台

结合信息管理专业岗位能力的要求和职业发展的需要,形成了由5门课程组成的专业基础平

3.4岗位能力课程

(1)企业ERP系统管理员:会计电算化应用、管理信息系统、ERP原理与应用、ERP标准财务、课程实习。(2)信息系统管理员:企业管理基础、管理信息系统、数据恢复技术、课程实习。(3)网页设计师:电子商务概论、网页制作、Java语言程序设计、应用、课程实习。(4)网站管理员:网页制作、电子商务概论、网络信息安全、数据恢复技术、课程实习。

篇7

作者简介:韩建军(1962--)男,河南商丘人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讲师 ,专业方向: 经济数学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成长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由于中小企业的声出规模小、资本和技术构成较低、受传统体制和外部宏观经济影响大等因素,使得我国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的现状不容乐观。

一、财务管理是中小企业管理的核心

(一)财务管理的本质决定了企业一切管理活动的基础和中心环节

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一方面表现为物资的不断购进和售出另一方面又表现为资金的支出和收回,企业的经营活动不断进行也就会不断产生资金的收支。企业资金的收支,构成了企业经济活动的一个独立方面,资金对于企业之重要,就如人体中的血液:在现代市场经济中,商品生产和交换形成的错综复杂杂的经济关系都是通过资金表现出来的。

(二)财务管理的特点决定了它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方面和全过程

1.财务管理是一项综合性管理工作。企业管理在实行分工.分权的过程中形成了一系列专业管理,这些管理有的侧重于使用的值的管理,有的侧重于价值的管理。而财务管理则主要是运用价值形式对经营活动实施管理,通过价值形式,把企业的一切物质条件经营过程和经营结果都合理地加以规划和控制,达到企业效益不断提高、财富不断增加的目的。

2.财务管理与企业各方面具有广泛的联系。在企业经营活动中,财务管理的触角,常常伸向企业经营的各个角落。每―个部门都会通过资金的使用与财务部门发生联系,每―个部门也都要在合理使用资金等方面接受财务部门的指导,受到财务制度的约束,以此来保证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3.财务管理能迅速反映企业生产经营状况。企业的一切生产经营活动,最终都要反映到财务成果上来,通过核算、分析、对比,可以检查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执行隋况,发现存在的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二、我国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触资困难,企业发展资金严重不足

资金严重不足,发展缓漫,融资难、担保难是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最突出的问题。根据中国工业经济研究所2006年的调查显示,98%以上的中小企业存在着融资难,企业发展资金严重不足的现象。其主要原因:一是企业资金等集渠道狭窄。由于中小企业所处的经济环境以及自身的组织方式和发展状况决定了企业不具备向公众发行证券的能力,因而大多数中小企业无法从证券市场直接融资。只能依靠负债筹集资金,又由于数益低。风险高、企业诚信度低,向金融机构借款也相当困难。二是国家财政对中小企业的扶持资金总量小,而且财政资金也不能太多的投人扶持中小企业。三是大部分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贷款不热心,不要向中小企业发放贷款。

(二)管理模式僵之管观念陈旧

在我国中小企业中绝大部分属于民营企业.绝大部分资产集中于创业者身上,董事长兼篁经理是普遍现象中小企业中即使是非民营企业,董事长兼总经理也是普遍现象。典型的管理模式是所有权与经营权的高度统一,企生的投资者同时就是经誊―者,这种模式势必给企业的财务管理叠来负面影响。而在一些素质相对较高的中小企业管理者,又普遍存在着擅长于技术而拙于管理的现象,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的老板中懂市场。会营销、善交际的占8%以上,而长于企业内部管理的只占30%。许多民营业对于财务管理的理论方法缺乏应有的认识和研究,财务管理意识的淡薄,使得企业内部控制度完全没有立足之地,整个财务系统处于瘫痪状态。

(三)对知识资本认识不是,加剧股东、经营者和员工之间的利益冲突

知识经济的到来,知识资本的比例逐渐增长,以专利权、商标权、组织管理方法、市场资源、计算机软件、人才素质、产品创新等无形资产为主要形式的知识资产将逐渐取代传统的实物与货币资产的主导地位。而21世纪企业竞争是人才的竞争,未能充分重视知识资本的企业是很难在竞争下生存和发展。

(四)企业信息化普及率低,财务信息及时性差

21世纪已步入经济全球化和网络化的时代,企业在与国内、国外强大的对手竞争中要谋得生存和发展,它要求企业信息化程度高,财务管理从管理方式上,能够实现业务协同、远程处理、在线管理、集中式管理模式。因而企业的财务资源配置与业务动作难以协调同步,财务信息及时性差,不利于实现资源配置最优化,无法适应经济全球化和网络化的时代激烈竞争的环境。如我国自今年年初,各类物价有所上升,出.现了小幅度的通货膨胀。通货膨胀会使企业经营成本提高,因为原料价格上升,保持存货所需的现金增加,人工和其他费用的现金支付增加,售价提高使应收账款占用的资金也增加。但是如果企业的财务信息如果不能及其反映给决策者,可能导致财务决策对企业产生不利的影响。

三、加强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的对策

(一)优化企业融资环境,拓宽企业筹资渠道

在加大对中小企业融资方面政府方面应该加强相关法律法规建设,尽快制定或完善有利于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制定了针对中小企业发展的法律、法规及优惠政策,在这方面我们应该借鉴国际经验。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成立中小企业基金。中小企业基金包括特定用途基金、担保墓金、风险投资基金和互助基金等,其资金来源可以是各级政府的金融机构及中小企业的入会费。在管理上,基金要实行封闭运行,以便集中资金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

2.加快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是以服务为宗旨的中介组织,不能以盈利为目的。担保费的收取不能以增加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为代价。值得注息的是,在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过程中,要把建立信用担保制度和建立其他社会化服务体系结合起来,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形式多样的服务。

3.建立银企互信合作体系。建立银企互信合作体系,与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保持直接沟通,改变过去一味强调抵押物的融资手段。在企业经济发展的进程中,几乎有一条定律,凡是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企业,一般与发达的银行业、资本市场密不可分,使间接融资和直接融资两个方面和谐协调。

4.健全治理结构,培育中小企业良好的信用环境。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高自身素质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引进现代企业制度和管理制度的要素,规范财务管理制度、增加企业财务透明度。加快资本市场的功能建设,改革主板市场,完善多层次的资本市场是目前大势所趋。

5.建立中小企业信用信息平台。通过建立中小企业信用信息平台,实现中小企业信用管理监督社会化,建立健全信用评审和授信制度。政府、银行和中介等机构和部门提供企业的信用信息,建立各类中小企业的信用档案库,为企业从金融机构获得担保贷款和信用贷款建立信用基础,同时加大对企业违约责任的惩罚力度,增加违约人的违约成本。

(二)完善产权结构,提高管理者素质

1.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产权结构。中小企业自身要发展、壮大,就必须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产权结构。其具体措施有:一是推进产权改革,形成多元化的产权结构。二是充分重视和利用知识资本。三是建立和完善良好的激励和约束机制,确保产权主体之间的权力均衡。四是建立起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等现代企业的治理结构。五是根据国家法律规定,结合本企业财务管理上的薄弱环节,制定财务计划、资金筹集、资产管理、成本费用管理、劳动用工及工资、利润分配等管理制度和内部控制度。六是加快制度创新和企业文化建设的步伐。

2.提高管理者素质,不断更新理财观念。管理者素质高低直接影响中小企业生存和发展。管理者应通过培训、自学等方式学习有关政治、法律、财经等方面的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及时更新理财观念。在经济全球化、网络化条件下,从理财的角度来看,管理者必须树立观念和意识为:一是树立全球化竞争观念。二是树立资金时间价值观念。三是树立资金成本观念。四是树立风险观念。五是树立现金流观念。六是树立知识资本观念。七是树立专业化经营,科学发展观念。八是树立财务信息适时反映和监控观念。

(三)树立人本化理财观念,协调好各种利益关系

篇8

一、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现状

经过十几年的不断探索,我国电子商务已经进入快速发展、日趋成熟的阶段,无论是B2B企业电子商务,还是C2C个人电子商务,新模式、新平台、新特征,层出不穷。[1]阿里巴巴、淘宝、京东、一号店等一些新兴互联网公司已经发展成为行业领先且运行良好的电子商务公司;诸如“团购”等新模式,不断诞生且不断爆发式增长;以苏宁、国美为代表的许多传统企业纷纷“触网”,开展基于电子商务的销售、采购或服务;为电子商务发展而服务的产业,如物流、支付产业迅速发展;使用电子商务进行购物的消费者从“尝鲜”的模式向“依赖”转变。[2]

2012年3月,工业和信息化部了由工信部牵头,发改委等9部委联合制定《电子商务“十二五”发展规划》,电子商务被正式列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规划明确了十二五期间电子商务发展的具体目标为交易额翻两番,突破18万亿元。企业间电子商务交易规模超过15万亿元。网络零售交易额突破3万亿元,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例超过9%。电子商务发展潜力巨大。

二、电子商务发展仍面临五大难题[3]

虽然我国电子商务发展已经渐入佳境,但是在我国特定的国情下,基于电子商务的技术特点,以阿里巴巴、京东为代表的民营企业仍然无法解决普通企业或公众使用电子商务时普遍面临的一些问题:

(1)信用―交易主体面临诚信危机

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交易主体之间的信任危机已成为当今电子商务面临的巨大难题。一方面电子商务的交易主体通过互联网平台进行虚拟化交流,失去或者减少面对面直接沟通的机会,这使得电子商务比之传统贸易存在更大的信用风险;另一方面始终处于弱势的消费者有充分理由怀疑商家会借助信息不对称而谋利,从而增加交易成本,甚至导致交易无法顺利完成。为了保证交易的达成,交易双方往往需要支付高昂的信用成本。从目前的情况看,电子商务网站普遍存在刷信用等虚假行为,而一些诚信的新商户要快速获得用户的认可非常困难,赔钱打广告促销几乎是唯一的手段。

(2)技术―信息化水平普遍较低

企业信息化是将企业管理和运行模式数字化、IT化的过程。目前我国企业信息化基础参差不齐,企业推行电子商务的进程与计算机技术应用水平不同步,不同软件或部门的数据信息不能共享,IT应用与企业流程无法完全吻合,严重阻碍着企业的电子商务进程。

(3)使用―使用电子商务需要额外投入

相比成熟的传统商务模式,电子商务的推广需要投入额外的软硬件成本、培训成本和运维成本。电子商务是各种技术融合的产物。昂贵的软硬件投资、复杂的日常管理、高昂的运维费用使得一些系统、技术和人才相对匮乏的企业往往望而却步。此外,普通客户要想使用电子商务,不仅需要添置相应的硬件设备,还需要支付网上交易所花费的上网、咨询、物流等相关费用。

(4)安全―确保电子商务环境的安全性

由于互联网开放便捷的特点,使得电子商务对企业的信息安全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无论何种交易,交易主体关心的首要问题是交易的安全。如何保证网上交易的公正性和安全性、确保交易双方身份的真实性、保证传递信息的完整性以及交易的不可抵赖性,成为推广电子商务不得不优先考虑的问题。于此同时,从近期发生的一些案件看,电子商务网站对个人客户隐私信息的保护仍然有待进一步加强。

(5)物流―物流行业服务参差不齐

物流配送是电子商务产业链中不可或缺的环节,是电子商务能够落地的重要保证。物流配送的及时性、安全性和性价比高低都直接制约电子商务的发展。目前,我国物流业还普遍存在企业组织管理水平较低,时效性较差;物流收费高、配送区域小;鲜活、易碎或外形庞大商品的物流困难等问题。用户选择电子商务往往需要额外支付高昂的物流成本。

上述这些问题已经成为困扰我国电子商务企业健康发展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据相关研究机构统计:“截2013年上半年,个人网店数量达1246万家,较2012年上半年1725万家,同比减少27.8%”。[4]

三、破解电子商务困境,中国移动应该迎难而上

上述五个问题的解决,需要多方面共同解决,单独依靠现有民营资本为主的电子商务公司是非常困难的。中国移动作为特大型国有IT企业,有义务也有责任为我国电子商务的普及贡献自己的力量。那么作为后进者,中国移动该如何布局电子商务呢?中国移动凭什么在竞争非常激烈的电子商务领域占据一席之地?

从前面的分析可以看出,目前电子商务与传统商务模式相比,最大的问题在于信用成本过高,此外还存在着技术、使用、安全、物流等方面的问题。如果能够解决好电子商务的信用问题,则可以极大地推进电子商务的发展。对于中国移动而言,其庞大的集团客户群体,数以亿计的手机客户群体,为电子商务信用问题的解决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作为信息服务的主要提供者之一,中国移动已经与国内数以百万计的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并且建立了庞大的客户经理团队来支撑和维系这些企业客户。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中国移动能够打造一个B2B电子商务平台,并以此平台为核心纽带,通过集团客户经理进行平台推广,将中国移动的各类集团客户纳入到该平台,使之可以相互进行各类产品及服务的交易,在集团客户之间开展B2B业务。

该平台可以具有如下几个特点:(1)电子商务平台的建设、运维、推广均由中国移动承担;(2)可由中国移动确保在平台上交易物品的真实可靠性;(3)可由中国移动统一负责所交易商品的物流投递;(4)中国移动集团客户可以优先使用该电子商务平台;(5)可面向中国移动手机用户开放。

这个平台可以较好地解决上述五大问题:

(1)信用:通过中国移动电子商务平台接入的交易主体,均为中国移动的集团客户,在必要的情况下,可以由集团客户经理牵头核实集团客户交易的真实性,同时中国移动可以提供有偿的分级分类的信用担保,确保交易各方的信用成本最低。

(2)技术:由中国移动负责电子商务平台的建设、维护以及升级等,技术层面的问题交由中国移动进行整体处理,交易各方无需进行技术方面的投入。中国移动甚至可以将电子商务平台与集团客户的MIS或者ERP系统相连接,使订单可以直接转化为生产任务单,支撑端到端的电子商务整体解决流程。

(3)使用:可以由中国移动客户经理负责将各自维系的集团客户的产品或服务纳入到该平台进行交易,并且支持通过手机使用电子商务平台,节省相应的软硬件成本、培训成本和运维成本。

(4)安全:由中国移动负责电子商务平台的安全管理,通过集成数字签名、数字密钥、安全加密等安全保密模块,保证交易双方的信息安全。

(5)物流:目前中国移动的定制终端销售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成的物流解决方案。中国移动的电子商务平台可以复用此物流平台,可以在确保物流及时安全的基础上进一步降低物流使用成本。

中国移动电子商务平台可以采用循序渐进、分阶段建设的方式。如下图1所示,第一阶段,假设中国移动集团客户经理A负责维系甲奶牛厂,集团客户经理B负责维系乙乳业集团,A和B可以依托电子商务平台,使甲乙双方达成合作意向;第二阶段,中国移动的手机用户可以直接通过手机登陆电子商务平台订购乙乳业集团的生产的奶粉,同时支持手机付费,减少电子商务的环节,可以选择到就近中国移动营业厅取货或者送货上门方式;第三阶段,中国移动的手机用户A和手机用户B,可以通过电子商务平台进行物物交换,从而支持C2C形式的电子商务。

综上所述,中国移动完全可以通过打造最权威的B2B电子商务平台,解决现有电子商务领域存在许多既有问题。作为该平台的使用主体―中国移动的集团客户,一方面仅仅需要极少的成本就可以享用电子商务带来的便利,另一方面可以提升企业的信息化水平。在B2B电子商务模式成熟之后,中国移动完全可以依托庞大的手机用户群体,继续打造B2C电子商务平台。

参 考 文 献

[1] 董铁,张劲珊. 电子商务(第2版)[M]. 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18-30

篇9

随着网络建设的普及和应用,信息传播越来越广泛、及时,这为信息化管理的实施提供了充分条件;企业如何更好地进行信息化建设和管理,提升本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显得越来越重要。

广东省政府非常重视信息化的建设和应用,把信息化作为本世纪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实现广东经济的跨越式发展。为了摸清珠三角地区企业信息化建设和应用的现状,我们对地处珠三角腹地的广州、佛山禅城区、顺德、南海、三水、高明等地的中小企业进行了专项调查研究。

一、样本构成

该项研究是以发放问卷的形式对珠三角中小企业信息化现状进行调查。前后共进行了三次问卷。第一次,2003年底,发放560份问卷,实际完成了491份有效问卷,有效回收率87%;第二次,2005年初,发出问卷300份,有效回收214份,有效回收率88%;第三次,2006年6月,本次共发出问卷300份,有效回收228份,有效回收率76%。通过问卷,对相关的问题进行归纳和分析,我们对珠三角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和发展进程有了较深入地了解。

2006年的调查数据显示,国有企业数量占样本总数的14.29%,集体企业占7.14%,民营企业占60.71%,外商独资或外方控股的合资公司占17.86%。与2005年相比,民营和外商独资或控股的企业数量在增加,而国有企业数量在下降。按行业划分,金融保险企业占样本总数的5.14%,电信类企业8.88%,交通运输仓储类5.14%,旅游饭店娱乐类2.28%,房地产物业管理类4.21%,陶瓷类5.14%,纺织类1.87%,家具类1.40%,计算机信息类8.88%,电子产品类12.15%,其他类占44.39%。样本种类繁多。企业规模也各不相同,其中职工人数500名以上的占22.79%,职工人数50~500名的占45.85%,职工人数50名以下的占31.36 %。500名以下的企业合计约占80%。

可见,珠三角地区中小型企业的种类比较多,行业分布广泛,所占比例比较高,与我国目前企业的结构现状和特点基本一致。样本来源具普遍性和代表性。

二、企业信息化建设和应用概况

1.企业领导对信息化应用的态度

在样本企业中,领导对信息化建设持肯定态度的达到81%,这个数据表明信息化管理的理念已经深入到大部分企业领导的思想意识领域当中。但是,由于行业性质不同,部分企业领导对信息化应用的态度也不尽然,持无所谓和否定态度的占17.86%,主要分布在陶瓷、纺织等行业。通过了解发现,并不是这些企业不需要信息化应用,而是大部分属于私有企业,经营规模小,产品数量有限,再加上企业不十分了解如何实施信息化建设和管理,不愿意投入更多的资金去进行信息化建设和管理。

2.企业信息化总体规划及培训情况

(1)信息化建设总体规划情况。通过调查发现,有35.51%的样本企业对信息化建设进行了总体规划,正在制定和计划制定的企业占28.5%,有29.91%的企业不了解和没有制定信息化建设的总体规划。已有规划和准备制定规划的企业占三分之二,说明大部分企业对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有了充分的认识。

(2)企业人员信息化培训情况。从统计数据看,64.29%的企业进行了人员信息化培训,其中计算机信息、金融和交通运输仓储行业对人员进行信息化培训的程度比较高。而纺织业和家具业的培训相对较低,甚至没有培训。不同的行业对信息化的重视程度不一样。

企业信息化培训的主要内容表现在:办公软件的使用占28.57%,网络营销的基础知识占21.43%,电子商务基础知识占17.86%,因特网基础知识占0.41%。从这个分布数据看,信息化培训已经开始注重电子商务和网络营销知识的应用。

3.计算机拥有量及内部网络、企业网站建设

计算机拥有量和内部网络建设是反映企业信息化建设水平的两个重要标志。计算机的广泛使用,有利于企业加强信息化管理;内部网络加快了企业内的信息交流与共享,有利于提高效率;企业网站的建设可以使企业迅速触网,为企业实施电子商务打开一扇窗口。基于此,在问卷中对上述情况进行了调查。

2006年调查数据显示,93.89%的企业拥有计算机,41.34%的企业建立了内部局域网,有53.57%的企业已建立了企业网站。可以看出在珠三角企业界,计算机的普及率是相当高的,且比较重视局域网和企业网站的价值,信息化建设的硬件基础好。

4.信息化的主要应用领域

调查显示,珠三角中小企业信息化应用最多的领域是:办公自动化、财务管理、人事管理等方面。从2003年到2006年,随着信息化的建设和电子商务的广泛应用,应用的比例在不断提高,如图表1所示。

图1 信息化的主要应用领域

从所占的比例不难发现,企业对于财务管理、人事管理和办公自动化比较重视,位居前三名,信息化应用比较好。而在企业资源规划、供应链管理、客户关系管理、生产计划与控制系统建设方面比较弱。这也表明中小企业在信息化管理的全面应用还处于起步阶段,企业对信息化的管理需求还不是很迫切,或者说是条件还不具备。

5.企业电子商务应用状况

(1)企业电子商务开展情况。从2005到2006年的数据看,没有开展电子商务的企业由42.06% 下降到10.71%,已经开展的企业由18.69%增加到50%,开展电子商务的企业增长了31%。开展电子商务效果好的企业由7.48%增至21.43%,这些企业主要分布在外资、合资或者与信息技术相关的一些行业。其他一些行业开展的效果不明显。从调查的数据看,开展的企业数增加了,但是效果不明显,投入了但是没有得到相应的回报,这将给企业下一步的信息化建设和应用带来障碍。

(2)中小企业使用第三方服务平台进行商务活动。中小企业进行商务活动借助的平台目前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自己建设的商务网站,二是第三方电子商务服务平台。根据我们的调查,第三方服务平台目前已经逐渐成为中小企业进行商务活动的主要平台。

根据佛山2006年的统计数据,佛山现有中小企业49115家,2007年2月,我们通过对阿里巴巴网的访问,发现有31145家企业在阿里巴巴网进行了注册,占企业总数的63.36%。其中4522家企业申请了诚信通,为进一步开展网上贸易打下基础。随着第三方服务平台提供的服务越来越完善,企业利用第三方服务平台进行商务活动的比例会越来越大。

(3)企业网站应用的主要业务。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大部分中小企业的网站应用主要集中在信息、接受网上订单、收集客户信息方面。经过数据统计我们发现:超过半数的企业在网上介绍产品、信息;接受网上订单的企业从24.77%增至35.71%,增长10.84%,但总数只占样本企业总数的三分之一,说明大部分企业对此持保留态度;收集客户信息从13.08%增至45.71%,增长32.63%,且总数占样本企业数量的一半,表明大部分企业在积极开展这项工作,重视利用网络与客户保持良好的沟通和服务。

(4)企业的商务经营、运作模式。在问卷中,我们对企业的电子商务经营运作模式进行了调查。主要涉及到营销模式、业务洽谈方式、销售方式、网上采购、网上支付情况等。具体数据如下图表2:

图2 企业经营运作模式情况

从统计表中看出,E-mail洽谈、网络营销和网上支付位于前三名,表明企业在业务的洽谈、营销的方式和支付方式已经为部分企业接受并得到应用,网络化管理初见成效。

(5)有关数据的挖掘和应用情况。在2006年问卷中,有53.57%的企业对于相关销售数据信息进行挖掘和分析,其中15.3%的企业采用数据分析软件进行分析并用来进行生产计划的制定,有38.26%的企业凭经验进行数据分析并用于生产计划的制定。可见,数据的有效分析挖掘和利用还处于起步阶段,中小企业由于企业自身的规模相对较小、资金不充足等原因的限制,这方面的需求比较弱。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和普及,技术环境和经济环境的完善,这方面应该会有很大的发展。

(6)增幅比较大的几项:我们对2003年~2006年的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发现,财务管理21.11%、客户关系管理20.64%、人力资源管理19.82%增长的比例位居前三名;进销存和生产计划与控制的应用跃居第四、五名,从2005年的28.97%,上升至2006年的46.43%,增长了17.6%,进销存的信息化管理有了较大的提高,同时企业在经营决策管理、企业资源规划等方面的应用比例在不断提高,信息化应用的范围在拓宽,应用的领域在深入,企业对生产过程的信息化管理在逐渐加强。

三、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策略

1.总体规划,分步实施,寻找突破口

从本次调查的数据不难看出,信息化应用最多的领域是OA、财务管理系统,还有63.36%的企业借助第三方服务平台作为应用的突破口。这些数据表明,部分企业已经根据自己的实际寻找到了突破口,目前财务管理软件大多实现了从核算型向管理型的发展,财务体系比较固定。通过第三方平台展示自己的企业形象和产品,寻找商机,进行客户关系管理,进一步实施网上订购和销售,促使企业内部进一步的信息化建设和应用。这三个环节可以作为中小企业实施信息化建设和管理的突破口。

2.加强良好的电子商务环境建设

首先构建电子商务安全运作的综合保障体系,建设安全、可靠的通信网络,保证交易信息安全、迅速地传递;保证数据库服务器绝对安全,防止黑客闯入网络盗取信息 ;电子签名和认证是网上比较成熟的安全手段,应逐渐推广使用。其次尽快完善电子商务法律法规,严厉打击各种违法交易行为。最后,为中小企业提供信息技术支持服务。充分利用中小企业信息网为企业开展信息咨询服务、技术培训、企业管理的新知识和理论,为企业信息化建设提供建议,引导中小企业利用信息化平台开展网络经营,促进中小企业实施电子商务。

3.注重应用型专业人才的培养

问卷调查显示,中小企业对人才的学历需求,大专和本科生的学历结构就能够满足企业的要求;专业知识结构和技能方面,偏向应用操作性的实用型人才,2005年~2006年的调查数据显示企业需要的人才排在前三名的为:网络营销员、客户关系管理员、电子商务操作员。根据人才的需求现状,调整人才培养的结构和培养的比例,针对不同层次的人才设置不同的教学目标和培养方案,

4.今后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方向

从2005年~2006年的调查数据来看,2005年位居前四位的信息化建设领域是办公自动化、财务管理系统、客户关系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而2006年的数据,位居前四位的是:客户关系管理、生产计划与控制、供应链管理、财物管理,企业将这四项作为信息化建设的重点,说明信息化的认识在不断提高,应用在不断深入。这部分企业占样本总数的25%~35%,比例不大,但是表明了信息化建设下一步的发展方向。

从上面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出,除个别企业尝试外,珠三角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应用总体上还局限于交易前的阶段,即主要应用于网络广告、网上寻找买家或卖家、网上洽谈等环节,少有在交易中和交易后的应用,如网上采购、网上订货和网上售后服务等。而客户关系管理、生产计划与控制、供应链管理、企业资源规划等是企业信息化建设待开发的领域,并且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参考文献:

[1]梁春晓:2004年~2005年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应用.中国电子商务报告,2006~04~20

[2]贾兴华:浅析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及策略.经济管理论坛.中国科技信息,2005年第1期

[3]张琼: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现状与对策.企业天地,2005年第1期

[4]王玉珍:中小企业信息化问题研究北方经贸,2006年第1期

篇10

关键词 国有企业 财务管理 问题 对策

现代企业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处于企业管理的核心地位。强化企业财务管理是现代企业在激励市场竞争中得以生存和发展,现代企业制度得以保证和实施的重要环节。完善企业财务管理。提高财务管理水平会使企业以最少的耗费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目前,国有企业普遍亏损,会计信息失真,虚盈实亏,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财务管理存在很多问题,应针对问题采取对策。

一、国有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1、财务观念落后

财务意识薄弱国有企业长期处于政府庇护之下,缺乏风险意识,忽略资金的使用效率和时间价值等因素。目前从总体上来看,虽然财务管理的重要作用和意义已被人们所认识,但在实际工作中企业管理层对财务部门参加决策仍有疑虑。而作为财务人员往往因对企业决策了解甚少,无法发表意见致使经营决策出现失误和偏差。而且,由于管理层对财务管理的重视度不高,财务人员的工资待遇相对较低,造成财务人才流失严重。

2、财务管理体制不完善

由于企业不顾市场取向,必然放松经济核算,更不要健全财务管理。财务管理体制不完善,阻碍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程度。体制上的缺陷,严重阻碍了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程度,遏制了财务管理主体对财务管理客体作用的广度与深度,也与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世贸机制运作的客观要求出现了严重的错位现象。

3、财务人员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全国会计人员中,接受过大学专业教育的及具有会计师以上资格的比率都不

高,即使有些国有企业会计师以上资格人员已经超过50%,但因企业管理层对财务管理工作不太重视,导致综合素质高一点的财务会计人员全部流失到民营企业,所以国有企业财务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始终处于一种较低的水平。我国国有企业财务会计人员结构和整体素质还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需要,特别是缺乏现代化建设急需的高层次、高技能的复合型高级会计人才,制约着国有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4、信息化环境下风险管理意识不强

在市场化转型过程中,风险理财已成为现代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中的重要时代课题之一。在知识经济时代,国有企业面临的财务管理风险主要包括以下2个方面:

(1)信息披露风险

由于社会经济活动的日益网络化,企业经营活动与外界互动影响的联动效应将日益显著,信息传递的速度大大加快,甚至通过相关媒体报道的“蝴蝶效应”放大,将对企业理财行为乃至整个经营活动产生某些意想不到的随机性外部冲击。

(2)网络财务环境下的财务信息安全风险

随着“网上银行”和“电子化交易”的日益广泛应用,企业财务管理过程的“无纸化运行”特征更加显著,相应的信息安全和资金安全问题,对现有国有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也提出了新的挑战。

二、国有企业完善财务管理对策

1、更新财务观念.树立理财意识

企业财务管理必须面对市场经济,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抓住重点,强化职能,原来计划经济时代财务工作的三要素,即报账、记账、算账,已经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因此,必须树立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的财务工作新观念,以推进国有企业财务管理改革顺利进行。强化企业领导对财务工作的认识和支持。企业主管部门或企业懂事会在任命,聘任、考核企业领导时要把“掌握一定的财务知识并重视财务工作”作为一条重要条件明确落实下来。由于多数企业领导未从事过财务工作企业的财务人员有责任在坝代商业 MODERNBUSINESS适当的时候给领导汇报财政管理情况及要求。企业领导也要自觉、虚心地向企业财务人员学习、了解一些主要财务知识、法规以便更好地领导企业的财务工作。

2、健全企业财务管理体系

企业财务管理部门欲履行管理职能,首先需建立完善的内部财务管理体系;改变多年来重核算、轻管理的意识,正确界定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的职责,将财务和会计部门分设,建立独立的企业内部财务管理职能机构,并赋予其财务管理职能,直接或间接地参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全过程,从规划、预测、决策、确立经营目标以至控制、考核和评价等方面,充分发挥财务的监督、控制、管理职能。

3 提高人员素质

人员素质是财务管理的基础,上级财务主管部门和企业财务主管部门要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企业财务管理人员进行学习、交流,财务人员除应自觉地参加企业的各种业务和政策学习外,还应坚持不懈地自学各种专业知识和相关知识,以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和政策水平。国有企业的财务部门要统一计算机财务软件,在确保财务信息真实性的前提下进一步开发财务信息的利用价值,实现物流与财务信息的有机统一、强化监督与控制、规避财务风险、加速资金周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要充分利用先进的电脑设备,加强会计电算化核算体系,形成规范、灵敏、科学、高效的信息管理系统。

4、完善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提高风险意识

应用先进的计算机信息技术,实现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提升经营管理水平统一计算机财务软件,实现财务信息与业务流程一体化、强化监督与控制、规避财务风险,提高对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认识。实现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也不能忽视企业管理的理念、模式革新问题。

参考文献

篇11

关键词:

计算机;安全漏洞;信息管理;网络安全;应用

引言

在现在这个发展阶段,各个行业的飞速发展都或多或少受到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影响,可以反过来说,计算机网络技术促进了各个行业的发展进步,进而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然而,从另外的角度上看,由计算机网络技术引发的网络安全问题也导致风险的出现。故而,就需要耗费很多的精力去研究计算机网络技术所导致的安全问题,针对具体问题进行分析,拿出相应的措施,强化前期预防,防治结合,逐步优化计算机网络技术。

1简述网络安全和信息管理

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对于计算机来说,至关重要,就是防止计算机受到恶意破坏,系统因此能够良好运行。目前这个阶段,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最重要的是体现在信息、运行以及数据等方面,而用户的操作以及习惯都能够影响着网络的安全。另外,黑客、病毒以及非法入侵等都影响着其计算机的安全。信息管理指的是对网络信息的管理,换言之就是安全管理互联网信息和信息服务等方面。在计算机具体的应用过程中,其自身信息管理作用重大,究其根本就是保证网络安全。通常,网络信息管理主要工作内容是服务器传输、服务器信息、基础运行信息、用户信息、网络信息资源等几个方面。网络安全不只是简单的技术问题,也是商业和社会性的重要问题,其最终的目的是维护通信数据的安全及稳定。但是,维护数据通信网络的稳定性,并不像产品一样能够立即给企业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通过网络安全确保数据通信稳定,能够使企业信息传输和共享准确,这些准确的信息对于企业的决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阐述计算机网络安全应用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

2.1原本存在的安全漏洞

在软件和新系统上市之后,还存在着很多的安全漏洞,又不能很轻易的进行修复,所以,严重的影响着计算机网络的信息安全。

2.2计算机病毒

计算机病毒常常隐匿于计算机的程序、文件以及数据当中,其一经触及,就会不可避免的危害到计算机的安全运行,进而会导致计算机的瘫痪、死机、信息丢失甚至是盗取,从而影响到计算机的运行速度,并且,信息的丢失以及篡改还会对相关人员的人身财产安全造成威胁。计算机病毒一个很明显的特点是有一定的隐蔽性和潜伏期,不触及并不能说明无病毒,而一经触及,其传染性就非常强,通过网络以及程序等各种传播途径,从而使计算机很快就会感染上病毒,对计算机的网络信息安全造成的威胁很大。

2.3计算机系统维护不当

计算机系统虽然一直在升级管理,但仍有一定的风险,因为不能完全保证对于一些威胁因素能够应对有效,从而产生危害。同时,要保证计算机系统的软硬件安全,能够做到及时更新和升级,但是也会因为防火墙的阻止,导致一些系统漏洞出现,因此,计算机系统是否安全,将不仅仅取决于此。与维护是否得当紧密联系。

3总结计算机信息在网络安全的应用中的有效措施

当今阶段,发展迅猛的数据通信网络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占有不可小觑的社会地位,只有采用有效的维护网络安全的措施,最大限度的降低网络风险,才能让人们更加放心的使用。

3.1养成及时备份数据的习惯

为有效的确保计算机网络内关键数据信息的安全性,防止由于计算机出现故障抑或是遭遇突发事件的情况下导致数据的篡改、丢失、非法访问乃至被破坏的问题,就要及时的对计算机中的关键数据予以备份,生成备份数据并保存起来。此外,在对关键数据予以备份时,要注意建立备份的记录,生成备份档案,以有效防止由于系统故障而出现信息的丢失以及损坏。

3.2运用防病毒技术

现阶段伴随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前进,在有效利用网络的同时,也存在一定的问题。网络病毒愈来愈严重,因此对于防治计算机病毒以及杀毒问题,现在已经发展成为非常重要的事情。网络安全除了计算机系统安全外,有需要对病毒提前进行预防,过程中需要对症下药,进行合理查杀,另外,检测需要有效、具体分为如下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对单台计算机进行提前预防病毒:因为病毒的种类以及危害力相对有限,所以,预先将其进行设定,大多数情况都会在萌芽阶段进行消灭掉。因为病毒大多是通过软件或者硬盘进行传播,所以,提前预防这类病毒效果明显,几乎能够完全抑制;第二个阶段为网络防毒:系统安装有预防病毒的软件,能够非常彻底的把网络里的病毒清理干净;第三个阶段为网关防毒:该方式本质上其实就是所说的防火墙技术,它把外环及内网的环境予以分隔,以实现计算机系统比较好的信息安全。

3.3安装防火墙

大多数情况下,影响网络安全的重要因素就是出现网络漏洞,因此,必须制定修补系统漏洞的措施,经常使用的就是防火墙技术,它是在网络的外接口处利用防火墙控制网络层,能够更改限制、鉴别穿越防火墙的数据流,以此达到维护网络安全的目的。为了避免信息丢失而给自身带来不必要的损失,它利用防火墙最大限度的阻止黑客攻击,防火墙对网络安全的维护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够阻止网络上的不安全因素扩展到局域网的内部。防火墙作为计算机网络的首道安全防线,其所起的作用十分重要。按照结构的差异能将防火墙分成2方面:一个是软件防火墙,它能够直接设置在计算机内,运用一定的设置对计算机网络实行管理和安全防控,目前国内的计算机相关用户运用最为普遍的是360防火墙;另一个是硬件防火墙,它是把硬件设置于计算机的外部和内部的网络交接处,这种防火墙的成本相对而言较高,但是它的功能也更加强大一些。

3.4入侵检测技术应用

对计算机予以入侵检测是现在发展非常热门的一种技术,其主要是综合运用规则方法、推理、网络通信、密码学以及人工智能等很多不同的手段,主要目的是达到对计算机网络内面临的入侵问题予以充分的监控。这里面,入侵分析的技术又可以分成统计分析以及签名分析2种手段:前者的重点监测对象为计算机系统被攻击的情况,运用其监测到的攻击模式得出签名,并且于DS系统的代码内予以相应编写;后者主要是将统计学为前提,在系统运行正常的时候结合其运行的模式来判断某个行为正常以及安全与否,进而有效避免系统被入侵,达到确保计算机网络安全的目标。

3.5完善网络管理

不断强化对网络的安全管理,完善、健全安全管理的制度,应严格遵循安全制度进行有关操作。内部网络仅能用来处理和工作相关的事宜,严禁进行和工作无关的事。为有效保障网络的安全运行,要强化日常的维护,定期对软硬件予以检测、升级及维护,及时对系统予以更新。对特殊机械的运用要有完整记录,以最大程度保障网络安全。

3.6利用网络加密技术

前述提到的防火墙、网关检测和VPN均是被动型的网络安全技术,而加密和认证技术是通过密码技术对网络安全实施的主动型安全措施,包含有数据保密与身份认证等方面的技术。还有一种技术是利用网络进行加密,保证各种信息不容易被盗取,其网络安全的意义就在于此。网络加密技术是维护网络安全的一个提升,它能够确保信息完整,保证公共网络传输保密安全,还能防止其他用户远程访问内网的现象发生,是一种身份认证技术,传输信息完整、可靠、安全。除了以上,还有虚拟专用网技术和漏洞扫描技术,都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用户的信息。与此同时,还应在网络系统中加入相应的安全应用,例如:系统安装的各种软硬件,不能只安装必要部分,会形成潜在的安全漏洞;尽量不要采取将主机与服务器分开的外包方式,这样非常容易将信息数据丢失,出现安全问题。

4结语

当今,为了适应高科技所带来的信息化发展,在计算机信息技术和网络快速发展的同时,数据通信已成为了通信的主导力量,在未来的时间里,智能化、数字化、综合化的通信网络将会与更多的信息接应,其稳定性、安全的性能更将成为人们所关注的重点。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网络安全问题将会有更高的要求,加强数据通信网络的维护,规范网络安全问题的管理,让数据通信更加安全、可靠,将成为数据通信行业所研究的重点课题。

参考文献:

[1]张兰兰.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安全及对策探讨[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2,18:43-44.

[2]殷学强.计算机网络安全威胁及防范措施[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1,9:98-99.

[3]徐岩.网络信息安全技术防范措施研究与探讨[J].科技传播,2012,2:151.

[4]耿金秀.浅谈计算机网络安全防范措施[J].中国科技信息.2011(08):110-111.

[5]庞海静,黄海荣.浅析计算机网络应用安全与策略[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1(06):281-282.

篇12

民资持股比例进一步放宽

在《意见》中,明确支持民间资本投资保险公司。积极支持符合条件的民营资本,通过发起设立、受让股权、认购新股等多种方式投资保险公司,促进保险公司的资本多元化和股权多样化。对于符合条件的民营股东,在坚持战略投资、优化治理结构、避免同业竞争、维护稳健发展的原则下,单一持股比例可以适当放宽至20%以上。引导民间资本投资养老、健康、责任、汽车、农业和信用等专业保险公司。引导民间资本积极参与相互保险组织、自保公司等试点,丰富市场主体组织形式。

《意见》中关于民营股东“单一持股比例可放宽到20%的比例以上”的说法,至于放宽到多少则未明确规定。《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0】13号)文中,对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金融服务领域是这样描述的:“允许民间资本兴办金融机构。在加强有效监管、促进规范经营、防范金融风险的前提下,放宽对金融机构的股比限制。支持民间资本以入股方式参与商业银行的增资扩股,参与农村信用社、城市信用社的改制工作。鼓励民间资本发起或参与设立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等金融机构,放宽村镇银行或社区银行中法人银行最低出资比例的限制。落实中小企业贷款税前全额拨备损失准备金政策,简化中小金融机构呆账核销审核程序。适当放宽小额贷款公司单一投资者持股比例限制,对小额贷款公司的涉农业务实行与村镇银行同等的财政补贴政策。支持民间资本发起设立信用担保公司,完善信用担保公司的风险补偿机制和风险分担机制。鼓励民间资本发起设立金融中介服务机构,参与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的改组改制。”但是对于持股比例也没有明确的规定。

2004年,保监会的《保险公司管理规定》,明确单一股东 (包括关联方)持股比例不超过20%。实践证明,这一规定对于倡导股权分散理念、防止“一股独大”具有积极意义。从近年行业实际看,严格简单的比例限制不利于吸引优质资本投资入股保险业,也带来少数公司因股权过于分散引发控制权之争、个别股东通过隐蔽持股规避监管等问题。因此,2010年保监会颁布的《保险公司股权管理办法》对上述规定作出了调整。

在2010年的《保险公司股权管理办法》中,虽然在最显眼处仍将“保险公司单个股东(包括关联方)出资或者持股比例不得超过保险公司注册资本的20%”作为原则性规定,但却不再像以往那样一刀切,而是表示一些满足了特定要求的投资人有望将持股比例提高到20%以上。这些条件包括:具有持续出资能力,最近三个会计年度连续盈利;具有较强的资金实力,净资产不低于人民币2亿元;信誉良好,在本行业内处于领先地位。上述规定,实际就已打破了过去的单一股东持股不超20%的禁止性规定。

相关保险人士仍表示,“最新的《意见》中,毕竟是首次明确允许了‘民营股东’单一股东持股比例可以超过20%,因此,对于民营资本投资保险业仍具有重要意义。”根据有关法律的解释只要没有做出明确规定的,就可以视为可行的。

鼓励专业化保险公司与中介

《意见》还指出:“引导民间资本投资养老、健康、责任、汽车、农业和信用等专业保险公司。”从中可以看出,养老、健康、责任、汽车、农业和信用等专业保险公司将是保险业开放的重点。同时也反映出这几个领域的市场有很大的潜力可挖,但是只有成立专业的保险公司,如成立专业的责任险保险公司才能闯出一片天地。因为现在的保险市场中,财险公司是车险一只独秀,寿险公司则是分红险的天地,要想在短期之内打破这种格局是很难的,只有专业化公司才能逐渐打破、分化车险和分红险把持天下的格局。鼓励民资走专业化、差异化的道路就是保监会的一着“妙棋”,以民资带动国内保险业的单腿走路的态势,用民资带动保险业向前快速的前进。这也为保监会日后鼓励大的保险公司走专业化、差异化道路留下的“伏笔”。同时也反映出保监会对目前的保险市场格局存在着严重的担心,希冀用民资撬动保险业的市场,并形成杠杆作用。另外,从中也可看出,今后保险业的发展必然是精细化、差异化的发展道路,只有这样,中国保险业才能与国际趋同并快步追赶银行业。

“支持民营保险机构摒弃“大而全、小而全”的发展思路,实施差异化竞争战略,在产品、渠道、服务等 方面形成自身特色。支持民营保险机构建立多渠道、多元化的资本补充机制,进一步增强资本实力。支持民营保险机构拓宽投资渠道,加强资产负债管理,提高投资 收益,提升资产管理水平。”就是最好的例证。

“鼓励民间资本投资保险中介机构。支持民间资本投资设立保险、经纪、公估机构,不断完善保险中介市场格局。支持具备条件的民间资本投资设立大型保险公司,稳步提高承接保险销售职能的能力,为保险营销员管理体制改革提供更广阔的平台。积极推动具有主营业务优势的民营企业设立和发展专属保险机构和保险销售公司,促进保险中介业务的专业化、规模化、规范化发展。”是《意见》关于中介的阐述。

在对中介发展的意见中,把民资的进入和营销员体制改革相挂钩是其中一大亮点。营销员体制改革是业内人士一致呼吁的大事。虽然保监会第84号文明确的要改革营销员体制,但是,营销员改革面临的困难和阻力依然很大。民资进入后,可以让专业保险中介机构进行营销员改革的尝试。根据《劳动法》的要求和营销员签订用工合同,并为营销员办理“五险一金”。

“三农”将是重点引导方向

《意见》还明确提出鼓励民间资本加大对农村保险市场的投入力度,参与农村保险合作社的试点,不断提高服务“三农”的水平和能力。支持民间资本在中西部和东北地区投资设立保险机构。协调有关部门出台优惠政策,鼓励民间资本投向、新疆等民族地区保险市场。支持民间资本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突出特色、控制风险的原则,参与保险改革试验区建设,鼓励在改革创新的重点领域先行先试,发挥试验区示范带动效应。

积极推动农业保险是项主席在多次讲话中谈到的重点工作之一。我国是农业大国,近10年来,自然灾害每年给中国造成的经济损失都在1000亿元以上,常年受灾人口达2亿多人次。由于分散经营的农户自身抗灾能力极其有限,农户中参加农业保险的又很少,由于没有保险来“转嫁”风险,除政府给予的救助外,剩余所有农作物的损失都由农民来负担。随着中国农业市场化开放程度的提高,市场风险也随之增加。中国农业仍以农户分散经营为主,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不高,产业化水平和经营规模较低,技术落后,市场信息匮乏,农民很难全面而准确地把握市场供求信息。这些状况导致农业市场风险源更多,范围更广,不可控制性更大。

农业保险的商业化运营,使经营农业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业务风险集中,再加上农业保险的综合赔付率较高,很多保险公司不愿经营农业保险。在逐利心理的作用下,经营农业保险的商业性保险公司在灾害多发的地区和年份进行战略性的收缩,压缩了农业保险承保的范围、数量和险种,而在自然灾害发生较少的地区和年份,则热衷于开办农业保险业务。

同西方主要发达国家以农业保险为主、灾害直接补助为辅的农业保护方式相比,我国主要是采取直接提供灾害补助的方式来应对农业自然灾害,很少采取政府对农作物保险进行资金补贴的方式。我国现行农业保护政策,长期以来实行的是以直接拨款救济灾民的政策导向,不仅没有充分利用WTO允许的绿箱政策,在实践中还表现出对农民援助力度的不足,财政资金使用效率低下等问题。同时,影响了农民风险意识和保险意识的提高,直接抑制了农民参加保险的积极性,结果只会使政府负担越来越重和农业保险自身的发展逐步萎缩。更重要的是,这种不包括农业保险在内的农业保护制度具有短期性和随意性,影响了国家农业保护政策的稳定性和有效性。

与农业保险发达的国家设立的各类政策性农业保险公司、专业性农业保险公司、相互保险公司、商业性保险公司以及由农民自己组成的保险合作组织等内容完备的组织体系相比,我国无论中央,还是地方,农业保险都缺乏相应的经营机构和管理机构。虽然自1982年我国恢复办理农业保险业务以来,部分省市也结合自身的情况,与有关各方也进行了尝试,形成了几种农业保险组织形式,但仍主要是商业性保险公司经营农业保险业务,在国家补助、专业再保险机构、农民保费减免等各种配套措施不健全的情况下,也难以解决农业保险中外部性、系统性风险、信息不对称等问题。因此,三农保险就成为了“十二五”期间,我国保险业的重点目标之一,也是为我国农业保驾护航的重中之重。

积极鼓励民资进入基础行业

此次保监会《意见》的另一导向,是鼓励民间资本积极参与保险行业基础建设。支持民营IT企业加大与保险机构和保险监管部门的合作力度,参与行业信息化建设,提高行业信息安全综合防范能力,提升行业信息化建设水平。引导民间资本投资行业基础教育,与各类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建立长效合作机制,加强保险人才培训基础建设,打造行业人才培训基地。鼓励民营企业为行业提供数据维护、软件开发、翻译、咨询等专业化的外包服务。行业在采购外包服务时,给予民营企业同等待遇。

篇13

0 引 言

0.1 选题的缘起

随着企业改革的深化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企业的生存发展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企业为了适应当前市场经济的大环境,在改革中增强企业竞争能力,开始转换经营机制,谋求新的发展道路。外部环境的深刻变革,给企业档案工作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随着经济、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企业活动的多样化,企业档案日益成为多种门类与载体、内涵不断丰富的档案综合体。作为企业信息保障系统的档案工作也要适应形势变化,档案部门要改变传统的管理模式。探索新的发展思路,使档案工作在企业的各项生产和经营活动中,发挥更大作用,实现更大的价值。

1 企业档案的内涵及其特点

企业档案是企业在其生产营销、研究、管理活动中产生的大量的原始记录,它集中、系统真实地反映企业的整个成长过程及其经验教训、兴衰成败,并成为企业了解过去,决策当前和预测未来的基础信息。档案的形成和发挥作用的规律决定了档案工作与企业活动是密不可分,而企业档案工作作为企业管理系统的一部分,必然与企业的整体目标和运作模式相一致。企业档案工作的主要职责在于为企业收集、鉴定、整理、保管其档案,努力开发档案信息资源,为企业管理、决策、研发与营销等各项活动提供信息保障和优质服务。

2 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对企业档案管理的影响

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对企业档案工作产生深刻影响,也给企业档案工作带来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对企业档案工作提出新的要求。企业档案工作必须适应新形势的发展需要,改变原有的工作模式,建立新的档案管理体系,树立全新的企业档案工作理念,积极探索适应现代企业制度的企业档案工作机制,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过程中充分发挥档案的重要作用。

2.1 现代企业档案工作的特点

2.1.1 现代企业档案工作是精干高效型

转制后的企业要求档案管理模式是精干、简练型,各业务环节是科学、高效的,它不拘于形式,也不一定套用行政部门规定的体制模式,只要对企业的管理和效益有帮助,都会被董事会采纳。

2.1.2 现代企业工作是一项重要的技术服务工作

企业档案与其生产、经营、管理以及技术储备等关系极为密切。现代企业档案管理,强调各项工作要相互联系和综合管理,档案管理将渗透到科学技术、图书资料、情报信息、经营管理以及文件的运转与管理等各个环节中。现代企业从生产到经营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大量的信息,而其中的实用信息大都是在已有的信息基础之上经过有针对性的整理加工而产生的。

2.1.3 现代企业档案工作更重视商业秘密

现代企业间的竞争,主要是时间的竞争和对科技情报、信息和人才的竞争。对于企业来说,现行档案是企业科技情报和信息的载体,虽然归档了,还有很重要的商业秘密,这种商业秘密的保密期有的很长,直到竞争结束为止。随着企业对信息化要求的提高,企业内部必须建立起统一、高效的信息管理体制,才能满足企业对内外部信息使用、管理的需求。

3 信息一体化管理模式的内涵及实施的基础

3.1 信息一体化管理模式的内涵

信息一体化管理模式是集档案、科技情报、科技图书资料等各种信息于一体实行一体化管理,是企业内部统一的信息管理中心。在这个信息一体化的统一机构内部,一方面实行档案同其它信息载体分别管理,另一方面实行各种信息的联合开发,使各种信息内外沟通,相互补充,形成一个统一的开放型信息联合体。

3.2 信息一体化管理模式的实施基础

3.2.1组织机构模式

档案部门机构的设置是否科学合理,将直接影响到企业档案工作的成效,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企业管理水平。现代企业制度要求企业管理机构精简、高效,在企业档案管理模式上,也应建立与现代企业管理相适应的档案管理机构体系。

(1)大型企业或企业集团设立档案信息管理中心

大型企业或企业集团,特别是那些资本密集、技术密集、生产过程联系紧密,对专业化分工协作和规模经济要求较高的企业。这些企业档案数量多,内容丰富,档案工作基础雄厚,综合管理水平较高,企业档案工作制度与网络较为健全,并且有一定档案信息开发能力,应当设立档案信息中心,对企业内部的各种文件、数据实行集中式管理。

(2)下属单位设立综合档案室

在重组企业中,生产经营活动与企业集团公司联系密切的是控股的子公司,其档案机构应设置综合档案室。一方面,要配合整个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来搞好档案管理;另一方面,要接受核心企业档案部门的监督与指导,建立与集团内部管理相一致的档案管理制度,制订统一的管理方法,并按照集团公司档案信息管理中心的要求,有计划地移交部分档案或全部档案目录,以便集中管理及充分利用这部分档案。

3.3 信息管理模式

现代电子网络和信息技术的发展,要求信息载体服务的形式是网络化的。企业档案实行计算机网络化管理是企业档案管理一种高级的组织结构形式,它可以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手段,最大限度地收集、保存和利用有关企业管理工作和科技生产成果的信息,并通过有效传递和合理扩散,实现企业档案资源共享。

(1)企业建立网络化的信息管理系统

目前,许多大型企业已经逐步推广办公自动化、传递无纸化、资源信息化,将企业各部门形成的文件,通过内部网络进行传递、存储、查阅,使企业领导层和有关部门能够及时得到企业内部生产、经营管理等各方面的信息,而不受地理位置和时间的制约。在此基础上再结合运用其他现代科学技术,如应用光盘技术、缩微技术、信息处理技术等,建立计算机编目、检索、统计系统,对档案进行全文扫描和缩微存储,实现网上查询和利用,以达到方便、快捷、安全、准确地利用档案。建立企业信息管理网络,档案部门可以通过网络及时、全面地收集到企业各职能部门产生的文件、档案信息,解决了档案收集难的问题,提高了档案信息收集的齐全完整性。

(2)企业内部网与国内信息网及Internet联网

现代企业不仅要把部分档案信息进入企业内部网和国内信息网,而且还要进入Internet国际互联网,形成更大范围的利用。现代企业档案信息网络的服务对象不仅是企业内部,要从企业的市场经营性、产业效益性、形象品牌性的角度出发,来建设和开发档案信息资源,采取各种先进技术为用户提供高效、快捷、准确的网上档案信息服务,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获取档案信息的要求。

4 企业信息一体化管理模式的实施通道

4.1 树立全新的社会化服务理念

从世界经济范围看,大型企业或企业集团几乎成为所有发达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显著特征和国家经济竞争力的支柱。我国企业集团也正在朝着这个方向努力。在此过程中,企业集团形成的档案真实记录了主要企业的成长轨迹,是我国经济发展历程的集中反映,必将成为我国社会经济领域中最宝贵的历史记录。因此,企业集团对档案资源进行管理,不仅为本企业的发展提供服务,而且也担负着历史赋予的社会责任。

4.2 面向社会提供全方位利用服务

随着企业发展和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对档案的服务需求是全方位的,体现出明显的社会特征,因此,要强化企业档案的社会化服务功能。档案部门要面向社会、面向经济,广泛了解社会经济、科技等各个领域的发展趋向及其时档案信息的需求。在当前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形势下,档案部门和档案人员要有商品观念、价值观念、投入产出观念、效益观念。企业档案工作要不断更新观念,调整服务思路,建立新型的优质服务体系,采用有偿与无偿服务相结合的方法,满足全社会各方面对企业档案的全方位利用需要。

4.3 提供方便快捷的链接路径

作为企业的信息管理系统,对信息进行的有效管理,是信息的利用方便易用,并且快速检索到有效的信息。其链接路径在公司网站主页上清晰明了地体现,主菜单栏中点击“信息中心”即可进入企业信息中心,先要经过服务器的认证即登陆用户明确认密码之后即可查询所需档案信息。

4.4 确保信息共享与信息安全

随着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日渐扩大,网上交易、电子商务、远程交流、涉外经济技术合作等一系列活动的产生,必然要对信息共享以及维护信息的安全。企业信息管理部门必须从企业的信息需要出发,以计算机技术、现代通信技术和现代网络技术等高科技为技术支撑,建立完整的企业信息系统的硬件体系。企业信息管理部门应充分发挥设备、技术、人才优势,加强企业档案信息网络建设,优化档案管理各业务环节的方法技术,搞好软件建设。

数字化处理档案资料和其他各类信息资料输入企业信息网络,通过企业数字化信息网,打通档案信息和其他各类信息的输出利用渠道,消除档案利用和其他各类信息接收方面的时空障碍,实现信息共享。但对于公司的重要材料(如科技档案)不能成为网络共享资源,应加强保密工作,设置严格访问权限,防止企业和新技术的泄密。

企业信息化作为一个严密的信息系统,数据处理的准确性、及时性和可靠性是以各业务环节数据的完整和准确为基础的。现代网络安全技术,包括视频干扰技术,屏蔽技术,专网技术,信息加密技术等日益先进发达,有力地保证了文档一体化的安全实施。但是网络病毒的猖獗是我们在企业信息的管理中进行备份,以确保信息的安全完整。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信息高速发展的今天,企业档案对于企业的发展生存来说至关重要。市场经济下,竞争日益激烈,知识经济时代,谁最先掌握了第一手信息,谁就会在竞争中取胜。档案资源的储备和利用状况直接影响到企业资源的配置和工作效率,影响到企业整体发展水平。随着企业走向市场,企业经营发展对信息资源的依赖性越来越大,未来档案部门应成为开放的企业信息服务咨询机构。所以,建立信息一体化的档案工作模式是企业改革发展的选择,尤其对于大型企业来说。本文对现代企业档案信息一体化管理模式的分析与探讨希望对企业在其变革中档案工作的向前发展有所帮助。

参 考 文 献

[1] 余玉珊.现代企业档案管理模式研究.中山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万方数据库,2001:

[2] 刘瑞书.浅议企业档案的管理模式.档案天地,2004(2):

[3] 邓红英.信息社会环境中企业档案的新特征浅探.兰台内外,2005(1):27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