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小学课外阅读辅导

小学课外阅读辅导范文

发布时间:2023-10-10 17:14:55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小学课外阅读辅导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小学课外阅读辅导

篇1

一、多种途径,激发阅读兴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鼓舞和推动学生课外阅读的巨大动力。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知识的意愿。”学生有了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那么如何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呢?

1.发挥榜样的作用。榜样的作用是无穷的,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陶行知说:“想有好学的学生须有好学的先生。”因此,要想让学生对阅读感兴趣,教师自己首先要有兴趣。当学生发现老师喜欢阅读时,往往会对老师所读的书产生好奇心理。作为向导的教师,要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使学生对作品发生兴趣,产生阅读的愿望。

2.营造浓郁的气氛。在班级中努力营造一种浓厚的阅读气氛,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A、创设阅读环境。在班级里,布置一些手抄报、板报、墙报,通过这些途径向学生传递阅读信息,学生随时可以在这些版面中阅读到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会由被动阅读转变为主动阅读。B、激发阅读欲望。如果教师与家长能与学生一起讨论看书,而且看同样的书,并能经常在课间休息的时候一起讨论,讨论故事情节,评论故事中的人物,那么就能激起学生强烈的读书欲望,激发阅读兴趣。

3.开展多样的活动。教师可以围绕课外阅读组织一些活动。比如,“小书虫啃书”活动,为孩子设计课外阅读表格,当学生的阅读达到一定程度,如二十本、三十本后,就授予相关的“阅读学位”。再比如,“大哥哥大姐姐讲故事”活动,可以请高年级同学给低年级同学讲故事,同时促进两个年级学生的阅读。

二、多方综合,导购课外读物

小学生求知欲旺盛,但缺乏辨别能力。因此,教师应当给予恰当的指导。

1.推荐的书籍思想内容要正确健康,语言生动活泼、规范。小学生识别能力差,教师一定要让学生阅读思想正确健康、语言文字规范的作品。

2.选择的题材要广泛,体裁要多样。小学生最喜爱阅读故事性强的书籍,教师除了帮助学生选择这类书外,还应介绍和鼓励学生读历史、地理、游记和各种科普读物,从小培养他们多方面的兴趣。

3.要结合教学内容。如学习《桂林山水》时,可以选择朱自清的《梅雨潭》来读,这些拓展性阅读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拓展了学生的心灵空间,为学生理解课文的语句,领悟内容提供了经验支撑。

4.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从读物的呈现形式上讲,低年级适合读一些拼音读物,中高年级就要读纯文字读物;从作者这个层面上讲,低年级可能适合读冰波等作家写的书,中年级适合读杨红樱等作家的作品,而高年级适合读黄蓓佳、曹文轩等作家的作品;从书的内容来讲,低年级适合多读童话类书籍,中高年级适合多读文学类的书籍,高年级要引导他们读一些中外名著及科普类书籍。

三、指导阅读,提高阅读能力

1.指导学生学会积累

首先要培养学生读书的积极态度,认真投入,和作者想在一起。读书是把书传给大脑,大脑进行创造,人与书本产生的一种综合性效应的创造劳动过程。只有在课外阅读中充分地调动自己的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创造力,才能有深刻的印象,才会变成自己的东西。其次,让学生学会做笔记,勤积累。古人云:“不动笔墨不读书。”读自己的书,要边读边划边记,给重点词句或精妙之处加点、划线,写上点滴体会。读到名文佳句时,可精读,还要勤摘记好词佳句,精彩段落和有关知识。教师要对学生的摘记进行定期指导交流,日积月累,学生的兴趣广了,记忆能力、写作能力、运用能力将会在“读”、“摘”、“记”的过程中得到迅速提高。

2.指导学生学会创新

在读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我们进行素质教育的希望所在。因此,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鼓励学生提出与书中不同的见解,或者解决书本中自己未能解决的问题。让学生在阅读时,做到不尽信书,学会全面看问题,难道不是更能培养学生的分析、评价和创新能力吗?

四、面向现实,培养阅读习惯

只有形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才能使课外阅读扎实、深入地开展下去。要培养学生边读边思考的好习惯;要培养学生与人交流的习惯;要培养学生爱护书报的好习惯等。

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边读边思考,就是与读物中的人物进行对话的过程,是将作者的思想进行内化的过程。许多同学阅读时显得比较粗糙,静不下心来,这就妨碍了与读物在心与心碰撞的层次上的交流。所以,教师要创造良好的环境,促使学生能静心阅读,这样他们才能神游于读物所创设的情境之中,感受书中人物的喜怒哀乐,将读物深入地阅读下去。

篇2

所谓亲子阅读,指的就是借助书籍这一现实载体,使孩子和家长共同分享阅读的过程,它是学生课外阅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亲子阅读,父母与孩子共同学习、相伴成长。作为一种潮流的阅读方式,亲子阅读能为父母和孩子创造更多共处交流的机会,通过分享读书过程中的感动和乐趣,给孩子智慧、希望和勇气,借助亲子阅读,向幼儿传达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传递社会的正能量。

一、亲子阅读现状

经调查研究发现,九成以上的年轻家长认为亲子阅读只适用于幼儿,当孩子进入校园学习后,就应该鼓励孩子自主阅读,否则极易形成依赖家长阅读的不良习惯。因此,在实际生活中,当孩子从幼儿园毕业后,大部分家庭的亲子阅读也随之戛然而止。在互联网日益发达的今天,许多家长自身缺乏良好的阅读习惯。受升学压力影响,部分家长认为阅读教材之外的书籍纯属浪费时间,更加关注孩子在校各学科的学习成绩和特长技能训练。

二、强化亲子阅读辅导的有效途径

1.根据幼儿认知情况,选择性地推荐书籍

小学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是幼儿阅读的延续,将亲子阅读引入辅导教学,对幼儿小学语文学习具有良好的辅助作用。相比于家长,教师更了解幼儿的认知情况,语文教师应结合学生个体特点,积极为家长推荐亲子阅读书籍,在书籍的选择上,突出学生听、说、读、写各方面语言运用能力的综合训练,注意阅读内容的生活性和趣味性。

2.创设阅读情境,创新阅读辅导方式

鉴于幼儿心理智力特点,在进行亲子阅读辅导教学时,应注意讲究阅读策略,积极创设能够吸引学生的阅读情境,通过角色扮演等方式将孩子带入到书籍所描述的世界中去,加深对阅读内容的理解。家长应想方设法创新阅读辅导方式,提高阅读质量。

为响应新课标要求,倡导将“亲子阅读”引入小学低年级语文阅读辅导,然而,就目前形势来看,国内多数家长在亲子阅读的认识上存在误区,影响了其作为小学语文阅读辅导作用的发挥。

篇3

一、阅读指导是少儿图书馆不可推卸的责任

阅读是人类社会特有的文明行为和社会普遍现象,是人类获取知识和信息的最重要手段,任何人都离不开阅读,尤其是处在成长阶段的少年儿童。课堂教学和教科书所传授的知识都是很有限的,学生仅仅掌握课堂上、教材里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他们必须通过大量的课外阅读来拓展自己的知识面,有效的阅读将有助于他们获取知识和提高能力。少儿图书馆作为以少年儿童为主要服务对象的社会文化教育机构,作为社会阅读活动的主要倡导者和服务者,对少年儿童进行阅读指导是其不可推卸的社会责任和施教义务。少儿图书馆拥有其他文化教育机构不具备的优势条件,其丰富的文献资源无疑是辅助学校培养优秀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最佳基地和场所。少儿图书馆工作人员应在“为人找书,为书找人”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阅读指导工作,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引导少年儿童学会阅读。

二、少儿图书馆开展阅读指导工作的作用

(1)有利于提高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水平。少年儿童从开始认识世界、认识生活的第一步起,便与阅读结下了不解之缘。正确有效的课外阅读,能指导少年儿童认识人生,热爱生活;召唤他们展开思考的风帆,在书海中遨游;启迪他们察古观今,寻求信仰的力量、精神的支柱;引导他们获取知识,发展个性,建立自己的知识结构。阅读可以感染孩子们幼小的心灵,唤起他们对祖国、对人民的爱,同时逐渐树立起高尚的思想品德和情操。如果缺乏正确的阅读指导,孩子们就容易受到不良书籍的影响而做出危害自身、危害家庭、危害社会的事情。因此,做好阅读指导工作有利于加强和提高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水平。

(2)有利于少年儿童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少年儿童学习知识是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是具有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阅读是少年儿童独立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之一。少儿图书馆利用丰富的馆藏文献资源,通过各种方式,给少年儿童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少年儿童享受阅读的乐趣,培养他们独立阅读的能力,使阅读成为一种习惯,成为其主动获取各种知识的重要手段。少年儿童学会利用图书馆来进行自主学习,学会自己制订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从而逐步培养起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为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3)有利于阅读社会的形成。多读书、读好书不但是每个人陶冶情操和增长本领的有效途径,更是普遍提高公民素质的社会行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早在1982年就向全世界发出走向阅读社会的召唤,要求社会成员人人读书,图书成为生活的必需品,读书成为每个人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近年来,我国党和政府也一直致力于推动我国阅读社会的建设,号召开展“全民阅读”活动,倡导建立人人热爱读书的阅读社会和书香社会。少儿图书馆作为面向少年儿童的专门服务机构,充分利用适合少儿阅读的文献信息资源,通过加大阅读指导工作的力度,培养少年儿童从小喜欢阅读的良好习惯。这不仅是培养了未来的阅读爱好者,同时也带动了社会各家庭的阅读活动,促进社会阅读风气的形成,从而推动阅读社会的建设。

(4)有利于教育职能的发挥。教育职能是少儿图书馆的基本职能之一,阅读指导是少儿图书馆履行其教育职能的重要内容。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和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少年儿童读者从繁重的课业负担中解脱出来,使那些喜欢读书的少年儿童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利用图书馆进行课外阅读,这为图书馆充分发挥其教育职能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三、少儿图书馆开展阅读指导工作的对策

1.根据青少年的年龄特点开展阅读辅导工作

少儿图书馆不仅是孩子们学习求知的摇篮,而且是孩子们健康成长的乐园。来少儿馆的读者基本上是少年儿童,他们求知欲强、好奇心重,但认识能力低,他们来到图书馆读书,往往只是兴趣使然,盲目性很大。因此,对少儿读者的阅读活动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

(1)对幼年儿童的阅读辅导。幼年儿童具有注意力不易集中、好动不好静、兴趣容易转移、、富于幻想、爱提问题、爱模仿等特点,对大千世界充满好奇和猎奇心理。对此,要推荐以短小简练的儿童诗、注音童话和卡通等图文并茂的书籍,还有模拟社会生活和动物世界的童话、寓言、神话故事等趣味性强、篇幅短小、通俗易懂的书籍。在阅读过程中要注意采用讲故事、听故事、朗诵、表演等直观、活泼的形式,刺激其阅读欲望。

(2)对小学生的阅读辅导。小学生有一定的文字阅读能力,对社会也有了初步的认识,他们的思维能力也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在阅读上表现兴趣日益广泛。从童话、寓言、神话故事逐渐向社会、文艺和科普读物扩展。对于处在这一阶段的儿童,我们要指导其掌握一些阅读的方法、技巧,鼓励他们写读书笔记,帮助、培养他们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同时,还可以积极举办诗朗诵、读书比赛、演讲比赛和作文比赛等活动吸引学生参加,给他们提供展示自己阅读成效的机会,激发其阅读积极性。

(3)对中学生的阅读辅导。中学生处于长知识、长身体阶段,他们记忆力好,接受新生事物快,有较好的文字阅读能力。但他们看事情容易出现片面性,道德观念和理想初步形成,世界观还没定型,他们的课外阅读带有盲目性、随意性。为此,我们的工作人员除了满足他们课程学习需要阅读的相关书籍之外,应有目的、有计划地对这类读者推荐一些名人传记、科普读物、百科全书等有益的书籍。在读书中教会他们做人的道理,帮助他们建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使他们在人生的道路上沿着正确的轨道健康成长。

2.校馆合作,将阅读指导引入课堂

随着教学改革和素质教育的推进,图书馆特别是少儿图书馆与中小学校之间的联系将更为密切和广泛。大家都具有教育职能,但侧重点各不相同,少儿图书馆要配合学校教学计划,由馆员和教师共同研究少儿阅读心理和阅读行为,一起开展有关阅读指导内容的教学工作。少儿图书馆每年应根据中小学教学大纲要求编制导读书目,并发放到学生手中,作为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蓝本,以此规范学生的阅读行为,真正做到“导读有方,教育有纲”。另外,少儿图书馆必须挖掘潜力,积极促进少儿阅读指导的深入发展。在中小学开展大规模的系列读书活动时,少儿图书馆应积极投入其中,做好活动的组织和协调工作,搞好宣传,让更多的少年儿童走进图书馆、利用图书馆,为建立书香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3.进行具体阅读方法的指导

(1)精读、泛读相结合。指导读者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

采用相应的阅读方法,或精读,或泛读,或朗读,或默读。精读的同时,可以对某些片段作摘录,还可以扫读、跳读、错序读,几种阅读方法各有所长,可结合读者特点,给予推荐,以达到最佳阅读效果。

(2)写好读书笔记。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为使读书效果达到最佳化,应介绍读者在阅读的同时写读书笔记的方法,指导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作笔记、作摘录、记卡片、写读后感、写心得,培养读者积累材料,丰富知识的能 力。

(3)使用工具书。要培养小读者勤查工具书的习惯,遇到一些不理解的字词,一些不明白的诗词文句、成语典故、典章制度等就查阅工具书,图书馆通常都备有常用工具书供读者使用。

(4)组织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开展寓教于乐、丰富多彩的互动服务式专题活动,如诗歌朗诵比赛、演讲比赛、读书会、书籍点评、专题征文、专题讲座及开设论坛等;结合重大节日组织有奖灯谜竞猜、馆藏精品展览、故事会、辩论会;寒暑假邀请著名作家进行作文讲座、优秀电影评论、组织学生参与文学深度体验之旅;开展读书日、亲子阅读分享等活动,活跃和丰富小读者的业余生活。少儿图书馆还应努力建立适应少年儿童阅读心理的图书馆图书推介、网上图书推介、校园图书推介体系,形成多样化的优秀图书专题系列,积极组织图书的解析和评论,引导广大少年儿童多读书、读好书。

4.建立专门化的阅读指导队伍

阅读指导的规划和实施需要专门化的人才,阅读指导人员除需要了解文献资源分布、具备图书馆学相关专业知识外,还必须懂得少儿心理,掌握良好的沟通技巧。一方面,少儿图书馆必须配备专门的阅读指导人员,并接受专业化的阅读指导训练;另一方面,少儿图书馆应广泛挖掘社会力量,特别是文化、教育、科学研究等方面的专家,形成知识结构多元化、阅读兴趣广泛的阅读指导队伍。同时图书馆也应鼓励馆员培养自身多元化的知识结构,树立馆员的专业指导形象,使图书馆更好地履行阅读指导职责。

作者单位:江苏盐城师范学院图书馆

参考文献:

[1]胡戬.浅议网络环境下少年儿童图书馆阅读指导工作[J].图书馆论坛,2005,(4):64-66.

[2]刘军莉.浅谈少儿图书馆的阅读辅导工作[J].当代图书馆,2006,(2):37-39.

篇4

1 阅读资料少。

农村中小学所在地的各类文化设施相对较弱。据调查得知,设有图书室并向学生正常开放的中小学校只占学校总数的20%左右,而这20%学校的图书室的大部分图书陈旧。知识老化,可读性不强。图书室也大多只有一个教室。几个书架,里面堆了积满灰尘的破书。而且图书管理员又不常在图书室履行职责。学校缺乏能够提供给学生丰富知识的文化载体,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下,找不到自己所需要的资料,久而久之,放弃了课外阅读。而电视台热播的一些连续剧、流行的一些小刊小报却成为他们流连忘返的精神食粮。由于缺少指导,这种任意盲目的阅读非但不能有助于他们语文能力的提高,在某种程度上,甚至可能对他们世界观的形成、人格的发展起到消极的作用。因此,阅读资料的严重缺乏,成为影响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2 阅读时间少。

在农村中小学有两类学生是比较典型的:一是成绩较好,学校、老师、家长都寄以升学的厚望。在应试教育的重压下,每天都有做不完的作业、练习,根本就挤不出时间进行课外阅读;二是基础差,学业跟不上,这类学生连正常的学习都无法完成,就更谈不上课外阅读了。而另外一些基础尚可但升学无望的学生。由于得不到老师的重视及有效的阅读辅导,未能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他们的课余时间也大都花在自已喜闻乐见的事上,如看电视、打球、上网聊天等。另外我还发现,学生对以摄取知识为目的的课外阅读普遍不感兴趣,认为“那些书难看。”事实证明。学生用于课外阅读的时间少,也是影响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3 阅读指导少。

通过调查得知,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许多农村中小学的语文教师对学生的课外阅读基本处于放任状态,有部分甚至持反对态度。在他们的教学计划中,既没有学生的课外阅读计划,也没有学生的课外语文活动。把语文课简单地理解成教材,分不清教材与教本的教师大有人在。一方面。语文教师本身阅读量不足,无法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有效指导;另一方面,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又不能积极地向课外拓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学校、年级也很少举办与语文相关的活动促进学生阅读。在这种情况下,部分对课外阅读感兴趣的同学,也只能自己找一些书来看。没有选择、没有指导的阅读效果是可想而知的。

篇5

作为知识与技能的载体,教学内容的开发与利用在课堂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全面、科学地开发与丰富教学内容,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最终获得全面发展。

所谓教学内容,就是教师为了达成教学目标而给学生呈现的种种材料。它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的知识和技能、灌输的思想和观点、培养的习惯和行为等的总和。

小学品德课程具有生活化和开放性的特点,这为我们大力开发与丰富教学内容提供了很好的便利条件。新课程标准指出,本课程“旨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因此,我们应全方位挖掘教学内容,以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知识和必要的能力,最终得到全面发展。那么,在小学品德课堂教学中,我们应如何科学、全面地开发与丰富教学内容呢?

一、挖掘文本内容

文本包括教材和课外读物。无论是小学品德教材,还是相应的课外读物,都是图文并茂,其内容的呈现形式新颖独特、富有童趣,符合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有利于他们理解、吸收。因此,教师在教学或课外阅读辅导中只要准确把握内容、巧妙运用插图、精心设计方法,就一定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领会思想内涵

小学品德教材及相应的课外读物中的文字表述既有丰富的知识内涵,更有深刻的思想内涵。这就要求我们的课堂教学和课外阅读辅导不仅要使学生掌握知识,还要使他们同时受到思想教育――形成正确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

2.指导学生理解图片

小学品德教材及相应的课外读物通过许多图片再现了历史时空和人物活动情况,这为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提供了有利条件。每幅插图都是紧密配合文字表述而精心绘制的,所反映的内容和意义都与教学内容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以图释文,图文并举,相得益彰,是我们在教学或辅导中必须做到的。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文本中出现插图的地方往往是重点和难点。对这些插图的有效使用,可以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实现教学目标。

其实,紧密联系文本,指导学生读图,这不仅有助于突破重点和难点,加深学生对内容的理解,更能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推理的能力,真可谓是“一举多得”。

二、挖掘生活内容

新课程标准指出,“儿童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本课程的教学内容要注重与学生生活和社会的联系,要把静态的教学内容和学生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及社会生活中蕴含着丰富的教学内容。在教学内容的开发、利用过程中,我们应树立回归生活的基本理念,重视把社会生活及日常生活纳入教学内容,使课堂教学贴近学生生活,以促使学生认识社会、体验生活,形成良好的品德。

此外,我们还可以把各种节日纳入教学内容。例如:在清明节开展祭扫烈士墓活动,带动学生缅怀先烈;在重阳节开展敬老活动,引导学生尊老、敬老;在“世界地球日”开展生活环境调查活动,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内容向生活的延伸,不仅能使学生懂得知识来源于生活,还能引导他们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才是最重要的。

三、挖掘网络内容

篇6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7-271-01

“不吃饭则饥,不读书则愚”乃古今之读书名言。个人知识的积累和人生视野的拓展,一个人心灵和思想的成长,都离不开阅读,因此,课外阅读对每一位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本文试就目前小学课外阅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建议等两方面来谈谈笔者的一些思考与体会。

一、当前小学课外阅读的现状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然而,纵观整个小学阶段,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却不容乐观:

1、在应试教育的束缚下,学生没时间读书。目前的小学生,一天的时间被安排得“丝丝入扣”,学业任务被安排得满满当当。晚上回家有时间,但又被电视、写作业占去了大部分。哪怕是双休日,也要参加琳琅满目的兴趣班,想要抽出比较充裕的时间进行课外阅读,的确并不容易。同时,不少学校对课外阅读呈现放任自流状态,使得读书氛围不浓,活动稀少,学生缺乏良好的阅读与交流的平台。

2、以电视为主的现代信息媒体以其传播信息的形象性、生动性、快捷性和丰富性,成为人们获取信息、获取愉乐的主要途径。其吸引力远大于书籍,这使得人们用于阅读的时间大大减少。看电视、玩游戏机挤掉了课外阅读。

二、提升小学课外阅读质量与效益的对策

要改变目前小学课外阅读质量低下、效果不高的现状,应采取以下对策:

1、培养阅读兴趣。古人亦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对学习有着神奇的内驱作用,驱使着学生自觉主动探求知识。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创造条件来唤起学生非读不可的欲望,让他们积极主动、快乐地进行课外阅读。

(1)形成了流动的图书角,激发课外阅读兴趣。学生书包有课外书,家里也应有课外书,教室里更应有课外书。作为语文教师要率先垂范,同时鼓励学生家长每期为孩子购买一册图书,积少成多,轮流阅读,也提倡学生用节省下来的零花钱购买一两本小图书,还可以把家里用过的书捐赠给班级,把自己心爱的图书借给班级,每学期一换,就形成了流动图书角,也大大增加了阅读量,还使班级图书角得到了充实。班级图书角的建设,不仅潜移默化地增加了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增长了见识,还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增强了班级浓郁的爱读书、读好书的良好氛围。

(2)课内课外相结合,强化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学生尝到了阅读的甜头,就会主动找书阅读了。平时我们可结合教学,向孩子们推荐与课文有关的文章或书籍。如学了课文《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就推荐《自然常识全知道》;学了《猴王出世》,我会向学生推荐《西游记》一书;学了《少年闰土》,就推荐《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学了《窗前的气球》、《争吵》,就推荐《爱的教育》等等。除了自己向学生推介读物,还可以发动家长、学生互相推荐好的作品,鼓励学生把课外阅读中学到的知识运用于课内,以强化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学生从这些书中扩大了眼界,增长了知识,也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3)开展读书活动提升课外阅读情趣。教师可以利用好各种阅读活动,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在上课前的五分钟时间里,我会引导学生每天轮流上台展示自己的阅读积累,或朗读好句好段,或展示好诗好词、名言警句等。学生在阅读完由老师精心挑选的课外读物后,教师利用课内时间组织和开展有关这本书的讨论。学生在讨论中自由发言,畅谈自己的阅读收获,可以谈阅读的内容,可以谈自己读到的好词、好句,可以谈自己在阅读中的感悟,学生们在交流中展示自己,并倾听他人的阅读心得,并满足了学生的阅读心理,又激发了学生的阅读欲望,认真阅读,期待自己的下一次的出色表现。

2、确保在家、在校课外阅读的时间充足。现在小学生的课业负担很重,每天语文教师要留家庭作业,再加上各科老师留的作业,学生的课外时间被作业夺去了很大部分。因此,老师要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并注重对课外阅读的引导和交流。其次是要留出课外阅读时间,建议学生在家里有二十分钟的时间来进行课外阅读。再次,为了保障学生完整而又充足的课外阅读时间开设了课外阅读辅导课,统一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保证做到定时定序。

3、指导阅读方法,实现从“我会读”到“我读懂”转变。

篇7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21-0017-02

1 前言

课外阅读与课内阅读是阅读教学的两种形式,以课外教学为主,但是大部分教师为应对考试,提高学生成绩,只重视课内教学,在课外教学部分仅仅向学生介绍了相关文章的作者等知识。在网络技术迅速发展的当代社会,教师要灵活运用多媒体、计算机技术等,建立网上阅读平台,为学生提供丰富的阅读资源,提升课外阅读教学的质量,增强教学效果。

2 丰富阅读内容与形式,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为了激发并维持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应根据其阅读需求给予指导。为成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其阅读欲望,将问卷调查加入网上阅读平台的页面中,首次登录的学生会被提示是否进行调查,而其内容为不喜欢或喜欢阅读的原因,课外阅读目的、习惯、兴趣、书目、时间等。当学生完成调查后,系统就会为其推荐其可能喜欢的书目,在最大程度上方便学生。

然而小学生年龄较小,相比于正式的书籍,更喜欢快餐文学,如卡通、漫画、小说等,而且阅读时间不固定,大多只是为了消遣。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引导学生将优秀儿童读物或文学名著作为主要阅读书目,陶冶情操,提高文学素质。具体而言,应多为学生提供接触、阅读此类内容的机会,有机结合课内外教学,在课堂上向学生推荐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课外读物,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被优秀文学作品的魅力所吸引。

比如在教授《草船借箭》时,教师先生动讲解课文,激发学生兴趣,接着在课堂中向学生推荐原著《三国演义》,学生纷纷对原著表现出强烈的阅读欲望。教师要充分利用技术的优势,在网上阅读平台中网罗各种文学作品,并且在网站首页将富有趣味性的作品声像并茂地展示出来,用独特的视听效果促使学生自主阅读。网络阅读资源的特点包括色彩绚丽、语音迷人、语言生动、动画形象等,对于小学生而言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学生在网上平台阅读仿佛观看动画片,可以充分享受愉悦的过程,而且与传统书本阅读相比,有助于长期维持学生的阅读积极性,使其阅读能力得到提升。

3 发挥网络的视听效果,多元化语文教学方法

首先是直观阅读法。小学生年龄较小,抽象思维未发育完全,大多是通过形象思维认知事物,因此其感兴趣的事物大多色彩鲜明、形象直观。不同于传统阅读教学,网上阅读具有较强的生动性,更为形象、直观。其具有图文并茂的特点,能够将功能各异、形式多样的感性材料提供给学生,运用悦耳的音乐背景和形象的动感画面营造愉悦、轻松的学习环境。因此,教师要在教学中多向学生展示网上阅读平台的优势,激发其阅读兴趣。比如在课外阅读辅导课“走进三国”的教学中,教师除了要以文字形式介绍《三国演义》的内容,还可以在网上资源平台中下载和展示人物图画、精彩影视剧片段等,成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使其融入教学情境,产生浓厚的阅读兴趣。

其次是比较阅读法。网上阅读平台具有丰富的阅读资源,有助于学生快速、方便地查找与阅读。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对比网络阅读和书本阅读,如阅读数量、范围和种类等方面,使学生发现二者的差异,并因为网络阅读成本低、查阅方便、内容丰富等优点而养成阅读惯。

最后是鼓励阅读法。小学生难以在同一事物上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其在学习方面的典型特征就是注意力不集中、耐力较差。为了维持学生的网络阅读兴趣,教师可开展有关的教学活动,特别是荣誉评比活动,如“网络读书知识赛”“课外阅读小博士”等,利用激烈的竞赛增强学生的阅读欲望,提高学习自主性,实现阅读内容的拓宽。而且在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多鼓励和称赞学生,不要吝啬好的言语,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与内在动力[1]。

4 以网络技术为依托,鼓励学生个性化阅读

所有阅读者在具备上网设备与网络基础时,均能利用计算机网络系统在任何地点和时间展开学习,这种学习方式摆脱了以往学习过程中的时空限制,确保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学习。由于学生的生活规律、心理特点、学习水平等均有一定的差异性,因此,统一采用相同的学习方法并不能起到理想的学习效果,要有针对性地安排阅读时间与计划。

对于学生而言,网络仿佛是神奇的“魔法师”,可以提供大量古今中外的优秀文章、名著等,利用可感、丰富的语言资料在最大程度上丰富学生的语文阅读资源,使学生可以在各种文章中汲取语文知识,增强其阅读量,拓展其阅读面。在以往的教学中,无论是教学内容还是时间,都比较死板,学生只有随身携带书籍才能随时随地进行阅读。网络技术则使学生的阅读更加灵活,无论是在朋友家中,还是在公园长椅上,只要是自己想要的时刻,都能利用网络展开阅读。在阅读过程中,若突然有事需要先停止阅读,那么只需保存阅读材料进度,关闭手机即可,等待处理后可以继续阅读;如果阅读时感到劳累或眼酸,可适当休息一会儿,达到缓解疲劳的目的。

除此之外,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喜爱的文章,比如:喜欢故事类书籍的学生可阅读《水浒传故事》《西游记故事》,喜欢科学的学生可阅读《科学家故事精选》,喜欢神话的学生可阅读《神话故事精选》……教师要依托于网络技术,将网络阅读平台作为学生自主、个性化学习的平台,促使学生展开探究式阅读。

5 利用网络对话功能,指导学生掌握阅读技巧

网上阅读平台中的交互式网络系统除了能为学生的阅读和写作提供帮助,还能让教师优化和完善网络阅读辅导,提高学生的阅读质量和效率。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阅读量、阅读水平等开展分层教学,而学生可以在网上平台上表达自己的阅读意见,每位学生都能结合自己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在平台中展开讨论。而且学生也可以利用平台中的留言板等互相交流心得和感想,制作个人主页,将好的读物推荐给其他学生,或者和同学、教师交流,研究自己在阅读时不懂的地方,达到异地同步协作化阅读的目的。在网上阅读平台中,学生可以迅速查找自己需要的信息,学习课堂中无法学习的知识,并且将自己的收获分享出来,逐渐积累宝贵的阅读经验。

为了指导学生有效、正确阅读,在内容庞杂、信息丰富的网上阅读平台中,教师需要向学生传授有用的阅读技巧。首先是浏览读书法,指导学生结合自身需要选择阅读资源,提高课外阅读的针对性。其次是下载阅读法,当学生读到自己喜爱的作品时,可以下载有关的段落、文章等,编辑为资料精要,在需要时可快速学习。最后是批注读书法,指导学生将难点、重点内容做记号,及时记笔记,边读边思考。

6 结语

篇8

一、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要想使学生学好语文,提高语文素养就必须积极培养学习语文的兴趣。有兴趣的学习不仅能使人全神贯注,深入思考,甚至可以达到废寝忘食的境地;没有兴趣的学习就会变成一种苦役。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引导学生切实认清学习语文的重要意义;努力使教学有新意,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注意感情的培养,以情激趣;培养学生广泛的好奇心;通过美感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主动学习;课内语文学习要与课外学习相结合等等。

二、课堂阅读教学和课外阅读辅导相结合

(一)课堂阅读教学是提高小学生语文素养的主要途径。现行的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例有许多是大师级的名篇佳作,文质兼美,属于经典作品,有一定的蕴涵和深度,经得起吟咏和品味。教材中还有一些极具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的作品,这些作品则能让学生接受现代文明的熏陶。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凭借它可以对学生渗透思想教育。凭借它可以向学生传授语文知识,进行知识的积累;凭借它可以去训练学生的阅读技能;凭借它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凭借它可以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总之,上好课堂阅读教学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关键所在。

(二)辅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是提高小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保证。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中对学生课外阅读的面和量都做出了要求,要求学生广泛地涉猎书籍报刊,阅读各种类型,各种体裁,各种风格的作品。“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随着网络的普及,还要鼓励学生上网浏览。一个小学毕业生的课外阅读总量应不少于100万字。课外阅读是课堂阅读的延伸和拓展,一方面,课堂上所学的新知识往往需要课外阅读的配合来加深理解,另一方面,课堂上所学到的技能可以在课外阅读中加以运用,作为知识的运用和技能和检验。显而易见,广泛的课外阅读可以帮助学生开阔视野,丰富知识,增长智慧,提高读写能力,课外阅读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有着极大的作用。

三、开展语文活动,厚实文化积淀

多年的语文教学工作,让我也深深地感受到:语文知识的积累只有通过具体的活动得以实现,活动是厚实学生文化底蕴的必要途径之一,我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实践的。

(一)每日一句的积累。古诗名句、歇后语、成语典故,名言名句作为课堂检验的重头戏,学生在积累的过程中发现了汉字里蕴含的审美价值,找到了学习的乐趣,有利于教育教学的开展,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对民族文化的感情。

(二)不定时的举行朗诵会。有诗朗诵,经典文本的朗诵,结合课文新课标,精选优秀古诗文作品,每次分组举行,汲及写景、立志、惜时、做人等方面,要求学生熟读并背诵,并要求学生能够谈出自己的见解,此活动增加了积累,锻练了语文,陶冶了性情培养了审美能力和,增加了文化更深的认识。

(三)每日的一句,全班同学都参与“我喜欢的名句”活动。每天由一位同学将喜欢的名句写在相应的专栏里,其余的同学可以写也可以为自己选择,将自己喜欢的名句放到摘抄本,日记或作业本的封面。

(四)开展阅读文学经典书籍活动,指导学生阅读名著也是厚实学生文化底蕴的必由途径。经典在不同的时期,意义不同。特别是我国历精典子籍,处在青少年时期要应该作为学习生活重要组成部分,例如《四书》《史记》《公羊传》等。

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篇9

【中图分类号】G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6-0003-01

目前基础教育阶段,特别是高中阶段,中学生课外阅读现状令人堪忧。众多的调查显示,百分之四十以上的学生不喜欢阅读,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学生读的是教材辅导书。“满足考试需要”的应试冲淡了高中生的阅读兴趣;课业负担过重挤占了高中生的阅读时间;另一方面为调剂紧张的学习生活而满足休闲娱乐的快餐式阅读代替了经典阅读。这种功利性快餐式的阅读对思想尚不成熟、价值观、人生观正处在形成阶段的中学生来说,其危害是多方面的。这种阅读往往没有思索和感悟的过程,长期习惯于此种阅读会养成一些不良品质,导致心态浮躁,做事无法专注,以致学生难以在阅读中形成独立深入的思考,不利于思维能力的培养;更使学生难以深刻领悟美妙语言的魅力,导致文化修养与文化底蕴的缺失,长此以往,对民族文化素质的整体提升以及综合国力的竞争实力乃至“中国梦”的实现都是极为不利的。

面对这种状况,中学图书馆职能的强化与拓展特别是对中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尤为必要和迫切。为此,近年来我们在学校图书馆职能的拓展以及如何加强学生课外阅读方面做了多层次的探索与实践。

一、开设道德讲堂,强化德育功能。“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但是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西方各种思潮随之涌入,时刻影响着国人尤其是青年学生的思想观念,加之文化市场的管理比较混乱,中学生的思想意识很容易出现偏差。为实现立德育人的教育任务,作为中学图书馆,我们理应积极引导学生阅读思想健康、品位高雅的图书,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长期以来,我们与学校德育处联动,在活动阅览室开设道德讲堂,加强德育方面的阅读指导,促进学校的思想教育工作,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二、增设校本课程,促进素质教育。新课程实施以来,我们主动配合学校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培养他们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学生在校学习知识是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是学会怎样学习知识,因为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不仅中学基础学科的知识在不断增加与更新,向纵向发展;而且不同的学科也在相互交叉,在横向联系,学生仅仅掌握课堂上、教材里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所以,必须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指导他们多读一些强化基础科学有关的书刊,提高他们的学科水平,真正掌握自己所学的基础知识。按照新课程的开设要求,每位学生均需选修数门校本课程、参与研究性学习。为此,图书馆工作人员主动开设了“阅读与写作”校本选修课程;同时为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提供必要的场所和帮助。

三、开展阅读辅导,激发阅读兴趣。首先,我们认为阅读辅导是图书馆对学生在阅读目的、内容、方法等方面给予直接指导和帮助的活动,它是图书馆服务的基本职能之一,其作用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每届高一有相当多的学生缺乏阅读技巧,以至阅读效率不高,缺乏阅读兴趣。我们针对这类学生进行阅读指导,引导他们根据个人情况制定阅读计划,了解最新图书信息,借阅有价值的图书资料。其次,我们认为阅读指导是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主动地、有目标、有计划地参与或部分参与学生阅读过程的活动,即通过和学生面对面的语言交流和参与阅读活动,从而帮助学生进行阅读活动的过程。其整个过程包括:一是普及性,帮助学生确定阅读范围或阅读对象;二是针对性,向学生提供有关其所要解决问题的相同或不同观点的图书或目录;三是及时性,向学生简单介绍有关专家及学术界对所载上述问题图书的评价;四是工具性,提供有关的参考工具书书目。最终达到为学生释疑的目的。为此,我们借助校园网上参考咨询平台,通过电子邮件、常见问题库等形式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阅读辅导。学生可以根据个人喜好和习惯选择辅导馆员和辅导形式,提出阅读方面的问题。同时,我们还建立学生信息库,让学生登录时选择录入个人信息,如年级班级、兴趣爱好等,根据学生需求主动推送阅读服务、推荐书目。推荐书目遵循一定原则,符合学生的实际,并且是积极、有意义的图书。通过书目推荐,逐步培养学生的分析、鉴别能力,以此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四、开展读书活动,营造读书氛围。每学期我们都制定读书活动计划,主动开展宣传和活动,以此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营造学生的读书氛围;并充分利用学校的各种资源进行宣传导读,如导读书目、新书报道、读书评论、阅读分享等栏目,通过图书馆网站、宣传栏等不同的媒介形式进行宣传;在活动阅览室增设导读书架向学生推荐经典阅读、社会热点图书;利用班级书架让学生互相推荐、赠阅好书;创办读书专题墙报,进行宣传导读。经常与学校相关部门联合举办读书活动,如专家讲坛、经典品读、专题报告会等;讨论学生感兴趣的热点话题。以“读书月”、“服务宣传周”等形式倡导学生走入图书馆,多读书、读好书。不定期举办“书评比赛”,要求参赛学生推本好书、撰写书评,对参赛者推荐的书目和撰写的书评进行评比。这些活动受到了学生的欢迎,他们积极参与。我们还鼓励学生到图书馆参与“青年志愿者”活动,引导他们熟悉馆藏进而在活动过程中获得阅读的愉悦。

五、强化自身建设,提高服务效能。开展阅读指导工作需要加强自身建设,《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认为:“阅读是一种从印的或写的语言符号中取得意义的心理过程,阅读也是一种基本的智力技能,这种技能是取得学业成功的先决条件,它是由一系列的过程和行为构成的总和。”中学生能否成才,能否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在中学阶段能否形成独特的自学能力。所以对中学生加强阅读指导是一项不可忽视的工作,而图书馆则是实践和普及阅读指导的最佳场所。正因为如此,我们则是实践和指导阅读的最得力教师。而阅读指导工作做的好与坏,又取决于我们的政治、业务等各方面素质。所以我们必须在实践中不断加强理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素质,只有具备了良好的政治素质,才能引导学生联系实际地读更多的有利于自身建设的图书。提高业务素质,就是要求我们坚持学习,必须具备较广泛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某一学科较深的专业知识。要使学生喜欢读书,读好书,就要求我们必须熟悉馆藏,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博览群书,掌握书籍之间的内涵联系,在脑海中形成一个较全面的“图书知识网”。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了解你、信任你、求助你。此外,没有热情主动,耐心细致的服务态度,阅读指导也只能是一句空话。我们只有用满腔热忱的态度对待学生,学生才能恋上图书馆。因此,要充分发挥图书馆在素质教育中的独特作用,我们也只有不断强化自身建设,才能发挥图书馆服务的最大功效。

在素质教育实施的今天,无论是对图书馆职能强化与拓展的研究还是在实践中的探索,都是非常必要和迫切的,以上仅是本人对中学图书馆管理创新机制的初步探索与实践。我认为只要我们认真的研究与探索,不断实践与创新,我们终究会在中学图书馆的管理新机制方面取得成果,终有一天会使中学图书馆成为基础教育可持续发展不可忽缺的基石。

参考文献:

[1]冼赛施:增强馆员育人意识发挥教育职能,《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2006年第2期

篇10

为进一步拓宽学生的视野,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泗阳县上海路小学依据县教育局教研室下发的《大阅读实验工作方案(小学部分)》[泗教发(2016)124号]以及《泗阳县义务教育学校“大阅读”实验任务分解表》,在已经取得的丰硕阅读成果的基础上,继续深入开展“阅读,是最好的姿态”为主题的大阅读活动,具体策略如下:

一、领导组织

学期初,组织全体语文教师开设相关阅读辅导讲座,务必使老师们形成这样的共识:没有“大阅读”的学校,教育永远是苍白无力的;不会“大阅读”的学生,教师永远要承担主要责任。

领导小组:

组长:董青

副组长:董晶晶

组员:贾金花 语文教研组长

二、阅读时间保障。

学校将采用校内时间固定,校外时间保证的方法,让学生在校读好书,在家好读书。

朝晨书声 30分钟

每天的早读形式除常见的齐读、自由读之外,鼓励教师引导学生采用分组读、示范读、分角色读、表演读、比赛读、配乐读、评价读、连续读、配音读、欣赏读等多种形式,有条件的班级可以开展唱诗、诵经典活动,将晨间的早读打造成“最美晨音”。

午时书香 30分钟(12点至12点半)

每天午后的“闲暇时间”,组织学生自主阅读必读、选读和自选书籍,培养学生静心、潜心、自主读书的好习惯。也可利用已有设备播放时文、美文片段,增加学生阅读量、提高语感和听力水平。

家庭阅读30分钟—1小时

要求学生每天除了阅读县局教研室下发的必读书目,更鼓励内容形式更宽泛的阅读。同时让有条件的家长进行亲子共读,让阅读成为家庭的一种生活方式。

三、氛围营造及师生活动

1.营造书香氛围。

班级文化以“阅读,是最好的姿态”为主题设计相关文化布置,布置范围包括教室的两面墙和后面的黑板。

图书漂流:各班学生自建图书角,每生提供各类经典名著或童话、小说等符合小学生阅读需求的书目2-4本,丰富班级图书角,开展图书漂流活动,营造“大阅读”活动的浓烈氛围。

2. 加强课型研究。开展学校“大阅读”课型研究,本学期围绕省规划课《儿童“理趣共生”课外阅读方式及实施效能研究》开展课外阅读方式指导课研究活动,推出“推介课”或“指导课”、“赏读课”、“汇报课”、“检测课”等课型,要做到推介课有兴趣,指导课有实效,汇报课有精彩。

3.开展亲子阅读分享会。以“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的导向营造亲子共同学习的氛围,促进家长与孩子间的学习、沟通与成长。

月份

阅读活动安排

负责人

8、9月

(1-5周)

1.制定大阅读活动工作方案

2.营造书香氛围——班级文化布置、图书角建设、“每周一诗文”等

3.布置学生准备必读书目

4.开展学生的晨诵、午读、家庭阅读活动

5.启动教师阅读《给教师的100条建议》、《做学生最喜欢的老师》等教育名著

贾金花及语文教研组长

10月

(7-9周)

1. 班级“我是小小领读人”亲子读书活动(班会课)

2. 班级阅读文化布置评比

大阅读年级学生活动

3.一年级“让句子飞”造句大赛

4.二年级“读书名言我会写”摘记展评

5.三年级“故事大王”童话创编比赛

6.校级大阅读课程活动:“理趣共生”课外阅读指导课研讨

贾金花及语文教研组长

11月

(10-13周周)

1.教师阅读活动——“读书,遇见更好的自己 ”读书分享会

2.四年级“现场作文大赛”

3.五年级“经典古诗文”默写竞赛

4.六年级“我手写我心”作文竞赛

贾金花及语文教研组长

12.1月

1. “我是小小领读人”亲阅读分享会

2. 各年级阅读活动评比

贾金花及语文教研组长

4.拓宽教师视野。教师每学期阅读教育教学专著不得少于一本,记录阅读摘记。语文教师必须先于学生阅读县局下发的书目,读出重点,读出童趣,读出精彩,学校在每学期的期末检测阅读效果。

四、第一学期工作具体安排

第二学期工作计划:

2021年4月—2021年6月工作

(一)阅读节活动准备阶段

1、研讨、制定活动方案

2、举行阅读节开幕式

3、阅读节倡议书

(二)阅读节活动开展阶段

1.年级学生活动阅读评比活动

阅读展示活动

2.校级学生活动

3.校级教师活动

4.参加县级以上活动

(三)阅读节活动总结阶段

1.评比书香班级、书香家庭、阅读推广人(书香教师)、阅读达人。

2.举行阅读节闭幕式。

篇1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因此,需要我们给学生更多的课外阅读空间和正确的阅读指导,让学生在快乐广泛的阅读中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形成有效的阅读方法。

一、营造氛围,激发阅读

良好的读书环境,可以激发读书的欲望,使学生处在自然的书香中,受到润物细无声的影响。

1、营造“读书乐园”

充分利用校园每一处学生经过的地方,将“读书的学生最美丽,读书的孩子最可爱”“让课外阅读成为我们的乐趣”等一些富有哲理的语言张贴在校园和班级醒目位置上, 让每一面墙壁,都飘溢着浓浓书香。

2、成立“班级书香角”

把班级一角布置成一个“小型图书室”,开展“自给自足”式的补充图书方式。通过相互的资源共享,实现书香的传递,使学生能接触到更多有趣、爱读的儿童读物。

3、设计“家校读书联系卡”

加和家长的联系,教师利用家长会,家访及短信平台等时机与家长沟通交流,向家长宣传课外阅读的重要性,与家长取得共识。动员家长和孩子共同阅读,开展“亲子共读”等活动。设计“家校读书联系卡”,了解学生在家读书情况,并将学生在校读书情况及时反馈给家长,让孩子生活在书香世界,受到濡染及熏陶。

二、当好参谋,择优阅读

面对浩瀚的书山文海,教师应帮助他们精心选择有益的读物,确保学生所读的内容健康、形式多样、难易适度。

1、要有趣味性

一般地,小学生最喜欢读内容紧张离奇,曲折有趣,通俗易懂、图文并茂,篇幅短小的作品。如童话、寓言、故事(民间故事、战斗故事、历史故事)、小说(科幻小说、历史小说)等

2、要适合儿童特点

从年龄上,要根据学生阅读水平可以以年级组为单位推荐阅读书目:低年级学生认知水平较低,识字也较少,应推荐配有插图的童话、故事,以注音童话、寓言为主,兼顾科学小故事、科学小知识;中年级学生识字有所增加,应增加较适合儿童阅读的经典小说、科幻类作品、浅显的历史读物、科普读物;高年级学生独立阅读能力已经形成,认知水平与社会性心理水平相对较高,应推荐历史题材的传记、小说等。

3、要跟课本相匹配

语文教材上名家名篇甚多,以此为突破口,延伸课外。当我们教到这些名家名作时,可趁机推荐所涉及到的名家名作:由作者拓展到该作者其他作品;由作品主人公拓展到该主人公的作品;由作品主题拓展到类似主题作品;由此类题材拓展到类似题材的作品。如,学了《卖火柴的小女孩》可指导学生读《安徒生童话》等;结合《草船借箭》等课文推荐阅读有关的历史故事书《三国演义》等。选择与课本相配套的课外读物系列丛书读,引导学生运用课内学到的读书方法进行课外阅读,使课外阅读与课内阅读相结合,相互补充,相得益彰。

三、激发兴趣,促成阅读

兴趣一旦形成,学生便会在阅读的天地里自由翱翔。我们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通过多种途径激发阅读愿望,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1、进行专题读书引导

专题读书就是在一到两周内学习同类思想内容的文章,这是一个非常有效的读书方法,可以借机让学生收集更多相关专题的文章。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名著的价值和地位,以此引起学生的重视;可以用动人的情节悬念唤起学生的思考;可以利用知识竞赛激起学生对所需知识的探求等方法,来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2、赏识关注读书过程

在阅读教学的开展中,老师要以赏识的眼光关注每一个孩子的阅读过程,发现其“闪光点”,不失时机为孩子某一做法进行激励、表扬,激发孩子的内在动力。让学生愉悦地读,快乐地读,从中感悟作者的的思想感情,与作者心灵交汇,产生共鸣。

3、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

将“读书”和“活动”紧密的结合起来,如开展“精彩片段诵读”“读书小报设计”等活动,为学生创设表现自我的舞台,感受课外阅读的乐趣;开展“读书汇报会”让学生有机会展示课外阅读的效果,享受进步和收获的喜悦,激发读书后的成就感;开展“读书小明星” “读书小状元”等荣誉的评比活动,让学生体会读书的成功喜悦,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读书热情。

四、指点方法,提升阅读

学生的阅读往往是处于无计划、无序、无方法的状态中,因此,教师的阅读指导相当重要。

1、在阅读中积淀阅读方法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紧紧抓住课文,实行精讲多读,教会学生独立阅读的方法,提高学生独立阅读的自觉性。然后通过开设课外阅读辅导课,将课内与课外更好地结合。教师在和学生一起阅读中,指导学生阅读一本书或一个故事,教给学生一些基本的阅读方法:引导学生合理使用工具书;讲授精读、泛读、浏览、速读等常用的阅读方法;指导学生边读边思考,提高理解能力、评价人物和事件的能力及联想、想象能力等;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等。

2、在活动中砺炼阅读品质

以新颖活泼、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为载体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每学期应进行若干次定期和不定期的读书竞赛、分层评价、读书交流会。“读一本好书,交一个朋友”“班级故事会”“我是小小推荐家”“我是小小评论家”“我是小小创作家”“我是小小编辑”……这样一系列的活动开展,能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读书的乐趣,在活动中砺炼阅读品质,提升阅读品位,从而进入阅读的良性循环。

篇12

【中图分类号】G62.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33-0-01

亲子阅读是一种亲子之间进行互动的阅读方式,这种教学方式来源于新西兰,在当地得到了十分有效地实施后,被西方多个国家所采用,均取得了非常棒的效果。就目前的情况而言,一般小学生的家长的知识水平都能达到帮助自己的孩子进行课外阅读辅导的要求,因此,亲子阅读的推广是非常合理而且极具可行性的。不仅如此,不论孩子在这一过程中能否收获到有利于他们学习的知识,至少孩子与父母之间加深了理解,促进了精神层面的交流,这种交流不仅能给予孩子以安全感,还能给他们树立自信,不仅如此,这样的交流更能提高孩子的积极主动性,在这一过程中,父母也可以帮助自己的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有效的帮助孩子积极健康的成长。这种阅读辅导方式简单方便,无需成本,不仅能帮助孩子在家中更高效的学习,还能促进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情感交流,为家里面营造一种书香浓郁而又充满温情的氛围。

一、以兴趣带动积极性,家校合作培养并发掘孩子兴趣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时候,我们都知道,学生在枯燥的课堂上的学习效率是极为低下的,与其让他们如此被动地接受这些枯燥无味的知识,倒不如根据他们的兴趣所在,吸引学生的注意,并引导他们自己主动地进行阅读、探索。在引导孩子进行语文阅读的时候也是如此。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年龄都还比较小,认识的字比较少,口语的表达能力也还比较低下,在进行阅读的时候一般都要借助拼音来进行阅读,这样就意味着他们的阅读速度都比较慢,而且阅读的不连贯等,这样长此以往,学生会慢慢失去耐心,而且这个年纪的孩子都比较喜欢受到来自长辈或者老师的夸奖,在这种情况下,他们会丧失信心,越来越讨厌自己去阅读而宁愿听别人讲故事,这就严重影响了他们的阅读兴趣。

在这样的情况下,老师应当与家长进行合作,为孩子挑选出适合他们这个年龄段的读物,并可以在孩子阅读之前,家长先看一下文章,将一些生字先跟孩子预习一下,这样不仅能帮助孩子学到更多的知识,更能避免阅读时太多生字的困扰,使孩子在阅读时能比较顺畅,提升孩子的自信心。在孩子进行阅读时,家长应仔细聆听,并在听完后给予孩子适当的鼓励,这样能使孩子感受到成功带来的喜悦,激励他们更加积极的去进行阅读与学习,能为他们树立自信,帮助他们在心中为自己设立目标。家长应善于发现孩子的兴趣所在,培养孩子的兴趣,并对孩子的兴趣要表示支持,以兴趣带动阅读的积极性,不能总是让孩子看一些他们根本不感兴趣的东西,这样时间一长,必然会厌倦,只有孩子对它有兴趣才能好好坚持下去,养成良好习惯。父母的支持更能让孩子无后顾之忧的去阅读。在孩子阅读完之后,父母应加强与孩子的讨论沟通,耐心聆听孩子的想法,对孩子的想法予以肯定并加以完善及延伸,使孩子在每一次的阅读中都能获益,不断提升并完善自己,更好的成长。

二、选择正确的书籍,使孩子主动要求阅读

在推进亲子阅读的同时,老师应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向家长推荐一些科学的书籍读物。很多家长不能真正做到亲子阅读,大部分原因是不确定该选择什么样的读物来与孩子进行阅读与沟通。这时,老师应加强对学生的了解,及时与家长进行沟通,科学的向家长推荐适合学生进行阅读的读物,在推荐时应注意读物应当配合教学目标,能加强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培养的。小学这个阶段是学生在受到汉语启蒙后,对汉语进行进一步的深入学习的阶段,这个阶段学生的记忆力会比较深刻,社会观以及人生观也是初步形成,因此应该经常进行阅读,背诵文章,这对于以后的不断积累有很大的好处。

在给家长推荐书籍读物的时候,还要充分考虑到孩子的好奇心以及他们的兴趣所在,对小学语文的内容深度应有一个明确的定位,进行亲子阅读这一阅读方式并不是指望通过这个让学生能多掌握多少重要的知识,而是旨在加强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沟通交流,能够体验快乐的阅读方式,所以在选择书籍的时候一定要充分考虑到孩子的兴趣所在,寓教于乐。选择书籍时,内容方式可以是多种方式的,比如:漫画,童话故事,儿歌等等。这类书籍往往是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的最爱,父母与孩子一起进行阅读沟通,能给孩子以极大的积极性,使孩子快乐阅读,促进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

在选择书籍的时候可以选择应图文并茂的书籍,这样更能吸引孩子阅读的兴趣,也能帮助孩子理解文章,降低阅读难度,提高自信。也可以选择一些与实际生活较为接近的读物,更容易让孩子理解。选择正确的读物能对学生起一个很有效的引导作用,因此要明确知道该读物可能会给孩子带来怎样的影响。

三、开展多种阅读活动,在快乐中学习

亲子阅读应当伴随着亲子之间的活动来一起进行,活动有利于更好地阅读,能帮助提高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在娱乐中进行教学一直都是一个十分高效的教学方法,在活动与游戏中进行教学能够有效的提高孩子学习的积极性以及学习的效果,在亲子之间的活动中加入课外的读物阅读一直是亲子阅读的一个重要方式。很多的家长都因为不知道应该采取怎样的措施来帮助孩子进行阅读,所以在开展亲子阅读的时候,很多家庭都是“虎头蛇尾”,刚开始都是充满热情,想着要怎样的教育孩子,时间稍微一长,家长自己就会开始觉得没有意思,再加上有的学生家长工作又忙,因此很多家庭的亲子阅读都会在开展不久之后不了了之。

家长在与孩子进行亲子阅读的时候应注重好方式,不能每天都采取同一个方法,时间一长,家长和孩子都会觉得索然无味,应经常开展一些小活动,经常变换方式来进行阅读。

(一)全家动员,进行书本中角色扮演

在进行亲子阅读时,遇到文章中涉及多个人物对话的故事类情节时。可以采用类似“小品”的形式,扮演故事中的人物,再现故事中的场景及人物原型,家庭成员全部参与其中。这样不仅能帮助孩子理解记忆,更充满了乐趣,其乐融融。经常开展这样的活动,不仅能够帮助孩子的学习,也能使家长本身得到放松,促进亲子间的沟通与交流,增强亲子之间的感情,为家庭生活增添乐趣。更能培养孩子的综合能力与表现力。

(二)家庭故事会

家长与孩子分别脱离书籍讲一个故事,再由投票决定谁讲得好。这样不仅能提高孩子阅读的积极性,还能培养他的表达能力与记忆力。同时,评选的这一过程也能培养他的积极上进的意识。

(三)在故事中入眠

家长在孩子上床之后还未入眠之时可以为孩子将一些故事。孩子在这个年龄段是非常容易缺乏安全感的,如果能在爸爸妈妈的故事中入睡必然能增强孩子的安全感,促进孩子的健康发展。而且在这一过程中,父母与子女之间有加深了沟通与了解,进一步促进了感情的培养。

亲子阅读这一阅读辅导模式在孩子的启蒙学习阶段有着不可代替的重要意义,父母在这一时期应当加强与孩子的沟通,以亲子阅读的方式为孩子的健康成长以及快乐的学习做出贡献。帮助孩子在学习及心理上都打下良好的基础。亲子阅读不仅能够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自主阅读的习惯,更能培养孩子的自主能力以及独立思考的能力,还能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促进综合素质以及综合表达能力的培养,更帮助家长与孩子之间建立良好的感情纽带。

参考文献

篇13

[关键词]:阅读教学 语文素养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是工具”。(叶圣陶语)它既是生活的工具,又是思维和交际的工具,更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工具。“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一个人的语文素养如何,无疑对其他学科的学习产生很大的影响。在整个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是提高语文素养的重要保证。

一、在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的性质和地位决定它的重要性。

《语文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新闻记者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这两段话已充分说明了阅读教学在学习语文中的重要地位。

第一、阅读能够沟通人与外部世界的联系,使人获得更多的外部信息与知识。面对纷繁复杂的信息,千变万化的世界,读书则是一个人了解世界的最好途径。但是,书是读不完的,那么就必须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在这个一日千里的社会里,人们越来越没有时间,“一目十行:成为时代的需要,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的新闻记者中讲究方法与技巧,讲究新闻记者的速度,用有选择的鉴别的眼光,在浩瀚的知识海洋中,去选择自己需要的有价值的信息。

其次,新闻记者能沟通人与人之间的心灵。人们常说书籍是人类的良师益友,讲的就是阅读能使人得以与高尚的心灵对话,提高自己的修养与品位。每一次的阅读都是与大师们心灵对话的过程。读书让我们都是纷繁的思绪得到沉淀,读书让我们空虚的心灵得以充实,读书让我们站在为人的肩膀上看得更高、更远,在拼搏与成功中找到乐趣。在小学阶段就注重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对于净化心灵,提高一个人的文化品位和审美境界尤为重要。

再次,阅读能够发展人的语言,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语言是交际与思维的工具,是人生存、交流发展的重要赁借。口语交际能力已成为学生交流思想、传递信息、开阔视野、发展智能、促进全面发展的重要能力之一。语言的发展与人的成长和发展密切相关。一个人语言发展的水平往往反映出这个人的整体素质,儿童的成长往往会让我们更深刻地感受到这一点。阅读能够使学生在语言训练方面得到大量的积累,有了量的积累就有质的飞跃,学生“胸有点墨”,有了良好的语感就自然能准确流畅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古人所说的“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阅读对发展人的语言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

二、阅读教学在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基础知识中积累、运用方法应该达到的目标。

语文学习必须是先积累、后运用,而积累则主要是依赖阅读教学。小学生阅读教学的目标应该是:使学生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知识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

第一,阅读教学在字、词、句等基础知识方面应该达到的目标。字、词、名是形成语言的最基本的材料,识字、学词是儿童用口头语言过度到书面语言的最基本的环节,是学习文化的开始,识字、学词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通过阅读教学,又可以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积累大量的字、词、句方面的知识,促进字、词、句等基础知识的学习。学生自觉地积累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形成良好的语感,以便在习作中运用。

第二,在阅读技能训练方面应该达到的目标。朗读、默读和背诵是学生阅读的三种主要形式,民是阅读教学虽最经常最重要的三种基本技能训练。“读,见于目,出于口,闻于耳,记于脑。”(廖华:《小学语文教学心理》)读,是培养语感最基本的途径之一。朗读是指发声阅读,就是指书面语言转化为出声的口头语言的阅读。“朗读有助于更加真切地感受作用,有助于因场解义,领略作品的精妙之处,有助于加强语感,以声传情。”(际志平:《语文课程新探》)在小学阶段,朗读应做到读得正确,不读错:读得流利,不拖拉;读得有感情,不平淡。

第三,在阅读方法方面应达到的要求。阅读的方法一般分为:精读,略读,浏览。精读常见于课堂教学之中的阅读,是对课文认真仔细的研读。精读课文,品味语言的魅力。应该培养学生认真细读,揣摩探究,咬文嚼字的习惯,而且还要求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加深对文本的理解,进而形成自己的观点。在教学《触摸春天》一课中,我们就可以抓住文中的一些关键词、句来精读,如这一句“安静的手指悄然合拢,竟然拢住了那只蝴蝶,真是一个奇迹!睁着眼睛的蝴蝶被这个盲女孩神奇的灵性抓住了。”通过反复地朗读读出这种不可思议的感受,体验安静那种全新的体验感受。

第四,阅读教学在提高小学生作文方面应达到的目标。“学语言就是多读多写。”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作文是难点。读写应该结合,这为大纲所确认,为专家所认可,为广大老师所拥护。大纲中指出:在作文教学中,应该指导学生灵活运用在阅读中学到的知识和自能。虽然阅读不是专门为了写作,但是阅读对写作的重要作用是不可否认的。

三、提高小学生语文素养的两大途径------课堂阅读教学和课外阅读辅导。

1、课堂阅读教学是提高小学生语文素养的主要途径。“教材是语文学习的载体,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例子。”教材中的课文篇数虽然有限,但却是学生积累和吸收优秀文化营养的主要窗口。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凭借它可以对学生渗透思想教育;凭借它可以向学生传授语文知识,进行知识的积累;凭借它可以去训练学生的阅读技能;凭借它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凭借它可以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总之,上好课堂阅读教学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关键所在。

2、辅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是提高小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保证。课外新闻记者是最廉价、最有效、最积极称职的助教。随着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单靠课堂上的阅读教学是远远不够的,阅读应有量的保证,提供学生语文素养还要更多地依靠大量的课外阅读。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中就对学生提出:“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随着网络的普及,还要鼓励学生上网浏览。课外阅读是课堂阅读的延伸和拓展,一方面,课堂上所学的新知识往往需要课外阅读的配合来加深理解,另一方面,课堂上所学到的技能可以在课外阅读中加以运用,作为知识的运用和技能的检验。另外,课外阅读还具有趣味性、自主性和开放性的特点。它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也可以是学生个体完全自由的阅读活动,它十分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

四、阅读教学中应把握的几个原则。

第一,在阅读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原则。学生应该成为阅读的主体,老师是学生的导师,学生应该在阅读过程中积极主动地思考理解,感悟体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老师应该积极营造亲密和谐的气氛,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尊重学生的理解和体验,努力培养有创意的读者。《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老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一理念揭示了阅读教学的基本要求:以教材为媒体,实现师生之间的对话和交流。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