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律动音乐教学

律动音乐教学范文

发布时间:2023-10-10 17:14:57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律动音乐教学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律动音乐教学

篇1

二、注重反馈、优化调整,开展现代化体态律动音乐教学

教学模式不应一成不变,应依据小学生需求、个性特征做好优化调整,及时反馈。可在音乐课开始初期,便通过音乐调动学生情绪,令其快速进入学习状态。教师可通过生动、形象、贴切的语言、和蔼的态度、启发引导提示集中学生注意力。如可组织学生伴随音乐进入教室,并令其通过自由发挥表演,依据教师演绎的各类形式音乐,将教室想象为不同的空间场所,并展现各异的动作形态。如教师可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网络平台下载丰富音乐素材,为学生播放抒情音乐时,可令学生一边表演一边想象:我是天上的一片云彩,自由漂浮……还可亲自演奏欢快音乐,通过律动音符令学生做出相应变化并想象:自己为海里的一条鱼,游来游去。在这样循序渐进的调动情绪后,教师则可演绎相对轻柔的音乐,令学生有序地回归到课堂,并逐步集中注意力,为后续的学习做好准备。教师在教学中不应固定位置,可随意变化,融入学生团队中,与他们一起跳动、歌唱,发挥良好示范作用,并对掌握要领相对困难的学生给予悉心的指导与帮助,激发其形成良好的创意,进而有效拉近师生距离。

篇2

这些年,随着我国对外文化交流的不断发展,国外较新的音乐体系传入我国,在音乐课堂上不同程度地出现了达尔克洛兹、奥尔夫、柯达伊等人的教学内容。通过教学实践,越来越多的音乐老师接受并认识到这些教学体系的真正含义,其中最核心,也是为我国音乐老师接受最多、应用最广的是“体态律动”教学。

“律动”是人体随音乐做各种有规律、协调的动作,是通过身体来体验节奏感。它听起来并不陌生,但在音乐教学中却是一种较新的课程类型。它打破了传统单一坐着不动的上课模式,把“动”引进课堂,以一种全新的课堂形式出现在音乐教学中。音乐教学中如何运用律动呢?我在以下几方面做了初步尝试,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1运用律动,浅化课程音乐教学中运用律动,要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特征的需求进行。注意力的短暂性、个人兴趣的广泛性,形象思维的丰富性,是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这是我们在音乐教学中首要考虑的,而律动在音乐教学中所体现的作用正是掌握了这一特征的表现。

我们知道,音乐教育是综合了乐理,欣赏、视唱与乐器、唱歌教学等多门课程的教学。在教学中各门课程既独立又联系,运用律动教学可把它们更好地融为一体。例如,向刚学习音乐的学生教唱“识谱歌”时,用做游戏的方法来巩固各音的位置,在教室地上画五条横线,每个戴着不同音符头饰的同学站立一旁,让学生唱着音跳入对应的线或间中。这样知识得以浅化,学生易学。再如,欣赏乐曲《蓝色多瑙河》时,请几位学生即兴表演,边听边跳,三拍子的强弱规律会自然记在心里,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让同学们在轻松愉快中学会歌曲。

2运用律动激发兴趣

音乐教学中运用律动能激发兴趣,增强对音乐的感知力。例如,老师在上课开始时用明快、优美的乐曲引导学生进入教室,同学们在乐曲伴奏下做各种合拍的动作,极富生气。使学生上课一开始就处于感知音乐美之中。老师还可以在发声练习、节奏练习、视唱练习时编配合适的动作,动静交替,情知互促,以动态的韵律美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更好地调动学习性,达到审美、健身、掌握技巧的且的,这也是提高课堂效率的手段之一。

3运用律动,欣赏歌曲意境,陶冶情操

有的作品抒情性强,节奏缓慢配以律动正是恰到好处。如腾格尔演唱的歌曲《天堂》,配以蒙古族典型的“柔肩”等动作,不仅点明了蒙古族民歌悠长、宽广的特点,更表现了“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草原意境。通过这样的律动游戏,学生如亲临其境,会较好地记住本课内容。又如学习《青春舞曲》时,配以适当夸张的“动脖”动作,模仿新疆舞蹈的动作,不仅反映了维吾尔等新疆少数民族的风情,同时也展现了青年人活泼、开朗、好动的个性。因此,运用律动教学,既享受了音乐与肢体活动的快乐感,并在歌曲意境中提高审美情趣,既有利于学生参与,又陶冶了学生情操。

篇3

小学音乐教师在律动教学中需要仔细观察学生的心理特点,包括学生的兴趣爱好也应当做大概了解。律动的根本就是在教会学生基本音乐知识的基础上让学生学习的热情被点燃做到深层次的理解音乐知识。

一、小学音乐课堂中进行律动教学的价值意义

律动按照划分标准而言具体分为固定律动与即兴律动,固定律动又称常规律动是在课堂中的一定时间内进行展开,在愉悦的学习氛围中让学生在课堂上获得适当的放松。小学生对事物的新鲜感和集中力都是有限的,为了避免在课堂上会出现注意力分散的情况教师需要对课堂进行提前准备,挑选一些与律动知识有关的内容进行游戏,让学生体内的活跃细胞被激活这样一来对节奏感的把握也就简单许多。在教授新知识时教师可以根据新的音乐歌曲的内容来进行节拍拍打,让学生轻松掌握音乐中最简单的舞步。即兴律动顾名思义就是即兴创作的律动节奏,除了教师的创作学生也可以进行律动创作。让学生的音乐思维模式被打开并且能够做到积极思考踊跃发言。

通过教师对学生开展的律动教学可以摆脱以往的传统教学模式,传统的音乐课堂音乐知识作为重点教师为了让学生能够准确掌握知识要点会进行不断的知识技能训练。但是现如今的律动教学与此不同教师更为注重学生的情感教学希望让学生可以体会到创造性对于音乐学习的重要性。教师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音乐动作开动脑筋活跃思维设计出学生能够理解的音乐律动。

在律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音乐的节奏来让学生利用肢体进行旋律拍打,最常见的就是拍手和跺脚等动作。在一首歌曲中学生也可以自行切换肢体动作律动拍打以配合音乐中的旋律。有音乐感和节奏感的学生也可以在课堂中根据自己对音乐歌曲的理解来设计相应的律动表达出自己对歌曲的认知。这一举动不仅会增加学生的音乐旋律的理解更加深学生音乐情感认知和理解力。

二、律动教学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应用

(一)通过节奏律动来体验和掌握音乐知识及技能

音乐课程学习中音乐的节奏是最为重要的前提,在音乐节奏的训练中会产生许多与旋律协调的律动,在律动的基础上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音乐知识。作为小学音乐教师应当注重音乐的实践性除了讲解理论知识更多的应当添加实践操作环节,给学生适当表现自己的机会。通过听音乐唱歌曲跟着旋律进行节奏表演都可以加强学生对音乐知识的理解,在实际运用的基础上让学生爱上音乐课程。律动教学中让学生找到节奏感是关键所在,通过肢体动作拍打可以锻炼学生的音乐律动让学生通过自身来感知音乐。

例如在学习歌曲《长城谣》时可以设计拍手跺脚的动作来增加学生对音乐节奏感的把握,帮助学生理解歌曲的曲风,在学习《让我们荡起双桨》歌曲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划桨的动作来感受划船中的动作和氛围,这样可以更为简单的理解歌曲所表达的音乐情感。这些都可以让学生更为积极的参与到音乐学习中,在掌握音乐歌曲节奏感的同时帮助学生肢体得到协调锻炼。

(二)通过律动调节课堂氛围让学生在娱乐中学习知识

音乐课与普通文化课截然不同教师如果按照文化课程的模式来进行教授必然会让学生觉得枯燥乏味,给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律动教学可以让课堂变得更加活跃,而学生也可以在相对轻松地氛围下吸收音乐知识。例如在教授学生学习86拍的节奏时,如果单纯的让学生根据音乐歌曲进行86拍节奏的学习是很难掌握知识要点的,一味的用理论知识对学生进行教授数拍子只能让学生对音乐知识望而却步。教师可以让学生跟着准备好的音乐歌曲进行律动,放松心情的同时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旋律。学生在动的过程中感受到音乐的律动这样才能真正掌握86拍应该如何打拍如何唱。在大家都能动起来的前提下课堂的气氛变得越发活跃这种欢快的氛围自然能让学生身心放松并且学好音乐课程。所以音乐知识不应该与文化理论知识的教授方法混为一谈,应当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获得快乐。

(三)通过声势律动来帮助学生感受音乐情感

在音乐教学中可以通过舞蹈来增加学生对律动的感知理解。音乐是通过声音给人们带来心灵上的享受,舞蹈是通过肢体动作的展示来表达对美的感情,二者之间有着明显的区别却也存在隐藏的联系,如果能够做到音乐与舞蹈的结合那么就是最为完美的美的融合。将音乐与舞蹈的结合可以充分展示出其中的艺术气息,让学生用最简单的方式来感受音乐所包含的情感。作为音乐教师应当引导学生进入到音乐状态中,包括给学生进行示范性的表演,让学生根据音乐旋律找到音乐的节奏感。在教学中应当分清主次对基础知识进行重点培训,但是为了让学生能够掌握音乐律动教师往往会选择给学生的舞蹈动作表演适当的增加难度但是在难度面前很多学生会产生畏惧心理削弱学生的自信。所以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想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与积极性对挑选的舞蹈应当有严格的筛选,以简单大方好操作的舞蹈动作为准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自愿去接触音乐知识感知音乐的魅力所在。

三、结语

小学音乐教学中律动教学的方法已经逐步成为主流教学模式,在律动的学习氛围下学生的学习热情被最大程度的激发,学生在这种律动教学方法下会逐步建立起独立思考音乐内涵以及音乐情感的能力让音乐教学取得真正意义上的提高。在音乐教学实践中音乐教师应当以律动为音乐学科的教学原则,争取让律动教学能够融合到课堂中去让学生逐步拥有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形成良好的音乐感节奏感。音乐作为一门艺术学科本身具备的艺术气息可以让学生变得更加具有专业素养同时道德品质也能达到新的高度。

参考文献:

篇4

[中图分类号] G623.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06-0070-01

律动是指有规律的运动,通俗地解释就是学生听到音乐之后,根据音乐的节奏做出一些动作。律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有着很广泛的应用,既可以给学生营造自由、欢快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丰富学生的感知和经验积累。而且,由于小学生比较活泼好动,边听音乐边动对学生来说有着很强的吸引力。可见,教师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增加律动,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学习规律。那么,律动在音乐教学中到底有什么样的价值呢?

一、律动在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性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以往的音乐教学主要以教师教授知识为主,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地位,不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律动教学是让学生一边听音乐一边做动作,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都参与到其中,还能够营造自由、欢快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兴趣盎然地进行音乐学习。例如,教学《摇篮曲》时,教师可以给学生播放音乐,让学生跟着节奏进行律动。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模仿妈妈怀中抱着孩子的动作,跟着音乐来摇晃自己的身体,还可以做拍宝宝的动作。这样可以使学生快速进入歌曲的意境,更加深刻地体会到歌曲中的情感。

2.丰富学生的感知

小学音乐教学中,理论知识是必不可少的,只有了解音乐的创作背景和音乐作者的相关资料,学生才能够更好地学唱歌曲。但是,教师只给学生讲述理论知识是非常枯燥的,而通过律动进行教学,可以让学生对歌曲有一个具体的认识。例如,在《摇篮曲》一课教学中,教师让学生跟着音乐一起进行律动,能使学生通过自己的肢体语言,感受乐曲中那种安静、甜美的意境和妈妈对孩子深深的爱意与祝福。因此,课堂教学中,通^律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音乐,不断丰富学生的感知。

二、律动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1.通过律动展示多样化的音乐节奏

音乐节奏是多种多样的,且音乐节奏是音乐教学中的重、难点。课堂教学中,通过律动能够展示多样化的音乐节奏。音乐节奏中包含浓烈的情感,或是欢快,或是悲伤,所以教师在音乐教学中一般用快节奏来表示欢快的心情,用慢节奏来表示悲伤的心情。例如,教学《摇篮曲》的时候,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进行缓慢的律动,学生可以模仿妈妈抱着自己小孩的动作,一下一下地轻拍小孩,哄小孩入睡,学生在拍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那种安静、甜美的意境。同时,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做不同的动作,让学生通过律动来展示各种各样的音乐节奏。

2.通过律动来把握音调

音调也是音乐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因为音调的高低对音乐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律动来引导学生把握音调。如手打节拍也是律动的一种类型,教师可以用手来打节拍,让学生通过律动来掌握音调。例如,在《我们的田野》一课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用力拍一下手表示强拍,轻轻地拍一下手表示弱拍。此外,音调的讲解是很重要的,但是纯理论的讲解很容易使学生产生厌烦心理。通过律动进行教学,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把握音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还能够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在把握音调的时候更加精准。

篇5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律动教学的具体含义,通过感受音乐,让身体来做各种有规律的运动,加强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律动对于幼儿园音乐教学来说非常的重要,因此,研究幼儿园律动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在律动教学之中,让学生自由的有节奏的通过身体运动,感受音乐,体会音乐,从而调动学生在音乐方面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在音乐教学过程之中,加强律动教学的研究和探索,不断改变,不断完善教学方式,保障音乐教学质量。

1愉悦的环境很重要

《幼儿园工作程序》中提出,教学环境对幼儿园教学非常重要。所以,幼儿园教师应该抓住这个阶段学生心理特征,从学生好玩和好奇的心理为出发点,营造合适的教学环境,以此来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教师还需要特别注意教学过程之中的环节,使教学生活化,让教学变得丰富多彩起来。另外,注重教学材料对学生的影响,相关研究表明,如果幼儿对教学材料感兴趣,那么在课堂之中,幼儿一般会集中注意力,比较容易进入到课堂学习之中,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之中,需要提供幼儿感兴趣的材料,帮助他们加强记忆力,提高记忆力。大量研究表明,把趣味的活动和需要记忆的教学环节相互结合,这样可以有效地帮助幼儿快速记忆。教师在课堂之中,通过营造舒适美丽的环境,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就要求我们在日常的教学之中,加强律动教学。比如说,在幼儿餐后散步和用餐前后的这段时间之内,播放音乐,让幼儿自由地律动身体,进而感受音乐。时间一久,势必会增加倾听的兴趣,在兴趣慢慢被提高的这个过程之中,让幼儿对音乐从一种喜欢的状态转换到感受的状态,以后,无论是在什么地方,孩子们只要听到音乐,能立刻的入到音乐之中去。

刚开始,音乐教学偏重于听的方面,然后,当孩子们对音乐熟悉之后,结合教学,引导学生做一些简单的动作,比如说简单的拍手和点头等,或者,让孩子们跟着音乐的节奏,自由发挥,自由表演。举个简单的例子,教师在给幼儿上《狮王进行曲》的时候,通过语言形式将孩子们引入到教学之中;“孩子们,森林里面非常热闹,音乐去哪里了?”然后,鼓励孩子们发挥想象力,根据听到的音乐做出各种动物的动作。在上《洗手帕》课的时候,通过音乐,让孩子们感受音乐的律动,发挥想象的思维,想象洗手帕的情景。另外,让孩子们在重复听的过程之中,重复音乐动作。

2运用多种表现形式

2.1欣赏活动

音乐教学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即欣赏活动。孩子们通过倾听音乐,在倾听的过程之中,自由地发挥想象力,然后通过身体有节奏的运动,将自己对于音乐的感受表现出来。在课堂之中,让幼儿欣赏活动,不仅可以培养孩子们的想象思维,还可以锻炼孩子们创造的思维模式。比如说;教师让大班的孩子欣赏“森林里的早晨”活动的时候,鼓励孩子们进行想象,教师询问孩子们在音乐之中听到了什么,小鸟的声音像什么,通过这些形式,激发孩子们想象的兴趣,对孩子们的回答给予肯定和鼓舞。

2.2结合舞蹈

律动教学离不开舞蹈,在音乐教学之中,融入舞蹈教学,能更好地帮助孩子们感受音乐,理解音乐,从而提高教学的效果。这就要求教师要注重教学内容的设计,设计简单轻松灵活的舞蹈音乐,动作设计简单大方、柔和 。比如说,在设计民族音乐教学内容的时候,应该结合民族习俗和风格特点。大班孩子欣赏《采茶》音乐的时候,首先让孩子们对音乐足够熟悉,然后在这基础之上,引导孩子们感受音乐,最后,让孩子们跟着音乐,有节奏地进行身体的运动。

2.3结合游戏

幼儿年龄较小,都比较爱玩游戏,教师可以抓住孩子的这一特点,在音乐教学之中,加入合适的游戏环节,或者说把音乐改编为游戏,让孩子们在玩游戏的过程之中,感受音乐,体会音乐。比如说,小班的幼儿在上“小兔和狼”游戏的时候,教师首先必须要构建教学情景,讲出游戏的规则,让孩子们在听到大灰狼音乐的时候,立刻躲藏起来。用这种简单的游戏模式,可以很好地激发孩子们的兴趣,让孩子们快速进入到课堂教学之中,保障音乐教学的效果。

2.4投入情感进行理解

不同的音乐,在节奏、旋律和力度上面都是不一样的,表达的情感也是完全不同的。教师应该抓住音乐本身的特征,启发幼儿,运用合适的方法,感受音乐,理解音乐。比如说,教师在给幼儿教《摇篮曲》歌曲的时候,教师应该有意识地让孩子闭眼倾听音乐,在音乐的意境之中,感受母亲的轻歌,享受甜美的梦幻。在倾听的过程之中,让孩子们随着音乐做出身体运动,然后,教师让孩子们睁开眼睛,通过轻歌,让孩子们进入到意境之中去,感受音乐,在学会歌舞的基础之上,让孩子们互相扮演角色,进行想象,用动作表演情景,从而让孩子们的情感和作品本身情感相互结合。

3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对幼儿园音乐律动教学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当前,研究律动音乐教学非常必要,因为融入律动教学,可以有效地帮助孩子们理解音乐,体会音乐,保障音乐教学的效果。音乐教师通过营造合适的愉悦教学环境、结合多种教学形式,运用情感波动等方法,从而帮助孩子们快速的融入到课堂教学之中,提高孩子们音乐方面的素养。

参考文献

篇6

律动教学是根据音乐情绪的起伏做有规律的韵律动作,以身体各部的动态来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从而达到提高幼儿学习音乐的兴趣和进行音乐素质培养的目的。我一直相信音乐律动对幼儿的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在实际工作中,我更深刻地感受到音乐律动能给予幼儿美的感受、美的情操、丰富的想象力及创造力,所以我开始关注幼儿园音乐律动的教学。

一、音乐律动在幼儿教学中的现状分析

律动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是幼儿表达情绪的一个很好的途径,也是幼儿喜爱的一种活动。在幼儿园的教育教学中,律动大多用于艺术领域教学,以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提高幼儿对音乐的表现力,增强幼儿感受乐曲的能力,体验音乐活动美的情趣,锻炼幼儿动作的协调性,但是忽略了律动在其他领域的教育价值。

二、音乐律动在幼儿教学中的教育价值探究

律动可以使幼儿对音乐的情感有更直接的感受和更自主的表达。幼儿通过身体动作感知音乐的基本要素,如,速度的快慢、力度的强弱、音调的高低、段落的划分等。跟随音乐的身体律动还能培养幼儿听觉的专注力以及提高幼儿的想象力、动作反应能力、自我控制能力和创造力等。动作还像一座连接感性和理性的桥梁,能帮助幼儿理解音调的高低,感知音乐的开始和结束,这些都可为幼儿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提供条件。

三、科学合理地创编音乐律动

在进行律动教学时,教师一定要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从易到难循序渐进。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体力、动作发展以及心理发展水平都不相同。由易到难的教学能保持幼儿主动参与的热度,启发幼儿情绪、联想和想象。幼儿不会因觉得太简单而感到枯燥乏味,也不会因觉得太复杂而感到缩手缩脚。如,小班幼儿对音乐高低、强弱、快慢的辨别力差,节奏感不强,动作的协调性也差,因此,先要从拍手、点头等最简单的动作教起,接着再教一些简单的上肢动作,如,打鼓、吹喇叭等,最后教幼儿走步、碎步等基本动作和鸟飞、兔跳等模仿动作,使幼儿在简易而有节奏的动作中逐步理解音乐的旋律和节奏。而中大班幼儿对音乐有一定程度的辨别能力,动作也比较灵活、协调,他们能根据音乐的变化而变换自己的动作,并能在集体活动中调整自己的动作。从易到难的过程孩子们才会感到亲切、易学、易掌握,有了成功感,他们以后进行活动时,就会情绪欢乐,学习积极性高,兴趣浓厚。

篇7

在对小学生进行音乐教育的时候出现了很多问题,声势律动教学法在初中音乐课中去,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节奏感,更好的让学生在音乐流露出真实的情感,学生能够加上手和脚等手势,形成一种身体记忆力,增强了学生对音乐的节奏感投入感,在进行音乐学习的过程中增添进去声势律动教学模式,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决多个问题,培养学生的节奏感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引起他们的学习音乐的兴趣,促进了学生音乐的创造力,学生便能发挥自己的个性特点,积极主动的进行课程学习,促进音乐的更好发展。

1.声势律动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1.1视听结合,让音乐课堂活起来

1.1.1对于传统的音乐教学来说,教师更加注重学生的唱,教师会一味的教学生唱,从而失去了教学的意义,学生并未从中得到乐趣学到知识,在实际运用音乐的过程中,教师们首先应该给学生们提供一定的机会去欣赏一些经典音乐,以这样的方式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还可以让学生对音乐有初步的认识和了解,了解其音乐中的声势律动,掌握方法为以后的教学奠定基础。第二个阶段就是让学生对一些音乐进行模仿练习,模仿其歌曲的声势律动节奏感,教师在这个时候应该针对每个学生不同的特点分配不同音乐,能够让学生充分的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在教学的后期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他们安排音乐大赛创作机会,提供给她们更好的创作空间。

1.1.2在课堂上教师要制定相应的教学措施,使学生能够加上手和脚等手势,形成一种身体记忆力,增强了学生对音乐的节奏感投入感,例如,在学习我和我的祖国歌曲的时候,教师可以在网络上找寻相关影片和相关视频让学了解歌曲的背景和了解创作这首歌曲的来源,用这些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了解之后更能使得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歌曲中,能够让学生充分的感受到音乐的魅力。

1.2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

1.2.1在音乐教学中,开展儿童音乐剧具有一定的实践性,在学生进行音乐剧的过程中,学生的知识结构可以得到不断的提高和完善,对于音乐的审美和鉴赏能力可以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还可以促进学生的能力得到全面的进步。音乐剧对于学生的熏陶起了很大的作用,他可以促进学生发现自己的人格特性,还可以促进学生的心灵得到治愈,有利于帮助学生的身心得到更好的发展。音乐剧具有一定的娱乐性质,丰富学生的音乐界面,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因此可以成为学生的课外娱乐活动,成为学生学习的第二个课堂空间,不仅仅拓宽了学生活动的空间,还可以促进学生在玩乐的时间里学习知识,提供给学生更好的学习环境。

1.2.2教师可以通过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上开展各式各样的活动,例如,开展歌手大赛表演活动,学生可以在活动中,选择自己喜欢的歌曲,进行练习,在重复中学习技巧,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教师可以当做评委来对学生进行鼓励和一定的点评,让学生在实践中学到知识,充分的提高教师们的专业能力,不仅仅体现在专业的技能,还更多的表现在教学的素养上,在不断使得教师成长发展的过程中,起到更能帮助学生的作用。由于校园歌手大赛具有多重的艺术形式,因此需要教师具有丰富的艺术知识,在培养教师音乐知识的时候也要增强实践能力,较高的教学水平能够有利于学生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进行自我的探索,更大层面上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提高。

1.3提升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1.3.1兴趣是学习的老师,不管是专业学科还是音乐这门课程,兴趣都是最好的引导者。在学生聆听音乐的时候,如果学生对音乐没有兴趣很难坚持听完整场音乐,便没有机会获得更好的音乐体验和精神上的享受。通过音乐对一些场景进行演绎,也极大地丰富了故事性,更加的生动化。所有,在学生参与到音乐剧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不同的剧情得到不同的体验。

篇8

【关键词】

小学音乐 律动教学 教学策略

传统的音乐课堂,教学形式主要集中于单向的教唱、模仿,使得整个教学过程不免单一、死板,这也是由于教师过于注重教学结果的原因。引进律动教学,体现了以学定教的新课程理念,让学生自主体验音乐的多元艺术性成为了必然的教学关注点。在实施中,学生的心理需求和心理启发是关键点,教师不仅要科学预设,还要做好人性导学。

一、游戏中律动,提升趣味感知

小学生活跃着爱玩的天性,因此在各项教学中几乎都离不开游戏的设置,音乐教学也是如此。将律动与游戏结合,能够吸引学生的关注力和课堂参与度,游戏为律动教学提供了丰富的形式和开阔的发挥空间,让课堂更具活力。

(一)角色体验

相比其他阶段学习,小学音乐的教材中对角色的呈现比较明确,目的在于让学生的音乐体验更加具象化,在引入游戏律动时,也应当抓住这个特点,为学生建立更宽松、个性的体验方式。律动不同于舞蹈,没有固定的编排,需要靠音乐感知激发本能的肢体反应。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要关注点应放在怎样去体现律动趣味性,怎样去设定角色,让学生能够主动、愉快地展示肢体动作,从角色感受中掌握音乐特点。例如:在学习小学音乐六年级《手拉手地球村》时,教师结合歌曲阳光、轻快的风格,和歌词中友爱携手的中心表达,引导学生进行了角色律动游戏。教师将学生们分组设定为“中国小主人”和“国际小客人”,让学生们在揣摩“捡出一个希望”“手拉手,把歌唱”等歌词,一边听音乐,一边做出肢体反应,如“中国小主人”弯腰、伸手欢迎,“国际小客人”鞠躬、拥抱感谢,随着歌曲,再手拉手。学生们兴致勃勃地投入体验,在角色的牵引下,律动不再生硬,感受也更加丰富。

(二)模仿感受

小学生性格里免不了活泼爱动,喜欢探奇寻趣,为此,游戏模仿也是学生们最喜欢的音乐体验方式之一。将模仿与律动融合在一起,能够带给学生们新鲜的体验欲望,能够从在模仿中灵活化肢体表达,让身体动作与音乐艺术自然地结合,学生从中体验到具体化的音乐情绪、音乐背景、音乐风格等要素,完善课堂吸收。教师要精心选材,挑选出便于操作,具有模仿价值的内容。此外,还要注意学生的认知启发,让学生找准模仿的切入点。例如:在进行小学六年级《我和小提琴》的教学中,教师利用曲子欢快的圆舞曲风格,和学生们对乐器小提琴的熟悉,组织了模仿律动。教师让学生围成圆圈,脚踩三拍节奏移动,同时一部分学生模仿拉小提琴的动作,一部分学生模仿乐队指挥的动作来进行体验,一段结束后再交换模仿动作。整个过程,学生们积极配合,参与热情很高,围绕认知范围内的模仿也颇有效果,学生们不仅感受到乐曲的欢快,还从模仿律动中体验到音乐演绎的趣味。

二、情境中律动,优化生动理解

音乐是感官合一的呈现,尤其是在音乐理解中,感官印象的牵引十分重要。一方面,在律动中融入作为提升感官效果重要渠道的情境设置,能够将音乐的表现内容直接、生动地呈现出来,有效完善学生的理解,优化学生对音乐的体验。另一方面,情境创设,能够让音乐体验的空间更加宽广,让学生们跟随情境变化,爆发出丰富的想象力,从而深化音乐理解。在教学中,教师要适时适宜地设计情境,选择主题明确的乐曲内容,以便于学生快速投入,易于实践。例如:在小学音乐六年级《四季童趣》的学习中,教师以多媒体图片的形式展示出四季的风景、特征、以及孩童们的玩乐方式等,在眼、耳、感的全方位引导下,学生们开始了律动,从轻快的跑步动作,到活泼的遮雨动作,从手指天空到相视微笑,一系列的律动紧密围绕着四季情境,显得充实而生动。而情境下的开阔理解空间,也让学生们积极展开自由发挥,教师引导学生们通过自己的理解去展现四季童趣,糅合音乐情绪。

三、审美中律动,积累情感素养

音乐审美是音乐的深度内涵,同时也是音乐学习的深层次内容。在审美的基础上加入律动训练,能够让学生得到更加深入心灵的体验,音乐审美过程中的情感渗透,精神熏陶也能够让学生的律动体验摆脱形式化,而真正得到主体性发挥,挖掘出内心对音乐美的接受与感染,延伸出情感的升华,从而最大限度地提升音乐素养。教师要注意把握好审美的切入点,要让音乐对学生达成情绪感染,并且引感共鸣,让学生愿意进一步加深这种感染。例如:在小学音乐六年级《在那东山顶上》的欣赏学习中,教师在学生对歌曲有了初步印象后,介绍了歌曲创作的背景,将学生的思绪引入纯净、高远,人间圣地的,让学生们细细品味由情诗改编的歌词。最后,引导学生们闭上眼睛一边静听歌曲,一边自然地挥动双手,轻柔地律动。在如诗如画的歌曲中尽情地感受歌曲悠远、纯洁的意境,尽情抒发所领悟到的情感。在律动过程中,学生们一改往日的喧闹,融入了与歌曲相合的从容、安宁、抒情,也因此得到了有效的艺术升华。

律动充分展示出音乐的美感,是实实在在地能够有效探知、感悟音乐的工具。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引入律动,有助于强化学生的音乐理解力,提升学生的个性感悟力,教师要在教学中融入创造性,关注感受度,让学生在律动中完善艺术感受,体验音乐魅力。

篇9

一、“律动”教学的概念

“律动”教学起源于二十世纪初期的欧洲,由音乐家达尔克罗兹提出。后转入日本,在三十年代得到推广。律动教学提倡既要用耳朵聆听音乐,又要用身体感受音乐,用心灵体会音乐。通过有节奏的肢体动作表达所听到的音乐行为称为“律动”。将律动的理念带入课堂,与传统音乐教学方法相融合的教学模式叫做律动教学。

在实际教学中,“律动”教学的范围更广,不仅指体态律动,还包含音乐课堂中的音乐游戏、歌舞表演等内容。小学音乐的学习目的是培养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习兴趣。在音乐课上,只是培养学生的嗓子和耳朵是单一而乏味的,带动学生的身体跟着音乐一起训练,不仅可以提高小学生的音乐综合素养,还可以丰富小学生的情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实践表明,采用“律动”教学法,课堂教学质量较高。

二、律动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作用

(一)“律动”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研究表明,喜欢音乐的学生远远多于喜欢音乐课的学生。新课改提倡的素质教育更注重“人”的发展,在小学音乐课上使用“律动”教学模式,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直接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律动”教学符合小学生爱动的特性,在教学范围内释放学生的天性,有利于培养小学生的个性。欢快的教学氛围更能引起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二)“律动”教学可以展示学生的表演天赋

初级阶段学习的学生善于模仿,创造性思维还不成熟。在传统的小学音乐教学中,一般以开口唱歌为主,这种教学模式一定程度上约束了小学生好动的天性,间接挫伤了小学生喜欢音乐的积极性,不利于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律动”教学模式,充分将学习的动与静相结合。在教学基础上添加符合学生兴趣的元素,不仅可以引导学生在体态律动中提升节奏感和音乐感,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表演天赋。在“律动”教学中,小学生不用顾忌音乐思维模式,只需听到音乐即兴表演。按照小学生活泼好动的特性,鼓励学生多表演,当小学生看到他人的表演就会主动对比分析,怎样做才能更好。这样的引导式教学,有利于学生表演天赋的开发。

(三)“律动”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人对音乐的感受源于心灵,尤其是还在凭感觉认知世界的孩子,对音乐的感受更加直接和敏锐。当身体处于律动状态下时,学生对音乐的理解能力最强。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加强对学生乐感和节奏感的训练,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协调肢体动作表达对音乐的感受。小学生精力旺盛、活泼好动,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不同的音乐下做出不同的动作,以此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教师进行适当的鼓励和肯定,更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想象力推动世界,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在教师可控制范围内,让学生自由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事半功倍。

三、律动教学在小学音乐课堂上的应用

(一)从简单的“律动”教学开始

对于小学生来说,应该选择简单易懂的音乐进行引导教学。音乐教师在选择音乐时,可以根据欢快的音乐让学生表达愉悦的感觉,如果是低沉的音乐,就可以让学生表达不同的音乐感觉,从节奏简单的入手,再慢慢使用较复杂的音乐。这样循序渐进,从简单到难,可以让学生更快入门,不会让学生感觉太难而挫伤学习积极性。

(二)将“律动”教学与音乐课相结合

“律动”教学自身具有将抽象的音乐具体化的优势,这对于还处在直观认识世界阶段的小学生而言,更加容易接受。音乐课相对其他学科来说,实践性和操作性更强。在“律动”教学中,可以将音乐训练和律动有机结合,只要保障课堂学习活动活而不乱、动中有序、能收能放,就不限制学生的自由发挥。音乐教师作为引导者,不仅要带领学生跟上教学节奏,而且要时刻留意学生的接受能力,及时有效地调整备课进度,提高教学效率。

(三)小学音乐教师在“律动”教学中应注意的事项

“律动”教学有自身的优势,但掌握不好度,容易出现以下误区:首先是主次不分。“律动”教学是一种学习的工具,而不是学习的目的,在实践过程中,因为课堂气氛活跃和小学生跳跃性的思维模式,教师容易受到影响,忘记“律动”教学只是对音乐课的辅助作用,而不是音乐课本身。掺杂过多的“律动”教学易喧宾夺主,忽视教学目的,不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只有分清主次,把握好“律动”教学的使用规律,才能真正发挥其优势,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其次是“律动”与舞蹈分不清楚。教师要强调律动不是舞蹈,以免误导学生。体态律动的本质是对音乐的反应,而舞蹈是音乐的语言,另一种音乐形式。两者在本质上是不同的。最后要加强师生互动。新课改虽然要求将课堂的主导权交给学生,但教师要时刻记住自己在课堂上扮演着引导者的角色,要有规划、有目的地进行教学活动。应用“律动”教学模式有利于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加强师生、生生互动,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综上所述,“律动”教学的灵活性弥补了传统音乐教育单一模式的不足,动静结合的新教学模式更能使小学生体会到音乐的魅力。不仅可以提高教学质量,还可以让学生从耳朵、身体和心灵等全方面获得音乐艺术体验。

参考文献:

[1]沈晓苑.“律动”教学的重要性以及在小学音乐课中的应用探讨[J].新课程(小学),2013(03).

篇10

音乐教学中律动的应用,要依据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实施。短暂的注意力、广泛的兴趣以及丰富的思维是学生发展身心的特征,这也是教师在音乐教学过程中需要认真思考的,律动的价值就在于教师根据学生的特点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应用律动对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音乐知识具有重要意义。

1 在音乐课堂中创造与调节气氛

按照律动具有的特点,可以把律动分为固定与即兴律动。固定律动具体是指在课堂中的某一个特殊时间内实施的常规律动。它能够有效抵抗疲劳状态,为课堂制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站在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小学生学习较长的时间会令其出现疲倦心理。对于这个问题,教师可以选择在课前设计一些有关的音乐律动,这个律动可以是与节奏相关的游戏,或者是按照拍子做些动作。可以令学生凭借变化的旋律节奏学习音乐,这样对掌握节奏提供有益帮助。或者是按照本节课堂所要学习的新歌曲的节拍促使学生展示一些基础的舞步。不仅能够有效减轻学生的疲劳感,积极调节学生的大脑,还对课堂的氛围进行合理调节,保证学生在学习中产生愉悦情绪,对新课的进一步教学十分有利。即兴律动具体是凭借音乐具有的节奏与含义进行即兴创作的律动,它可以通过教师进行创作,也可以通过学生自己的努力进行创作,这样可以更好的发展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促使其积极开展想象。

在小学课堂教学中,音乐课要比数学与语文课少很多,假如教师直接讲课,学生非常不容易进入学习状态,对实施教学非常不利。教师应当设计一些与音乐课特点有关的情境,在教学开始之前刺激学生的大脑,促使学生出现音乐的兴奋点。例如使学生按照音乐的拍子设计各种动作。如此,在音乐课程开始便产生了十分浓郁的音乐氛围,帮助学生可以迅速融入到音乐气氛之中,为上好音乐课程奠定基础。

一般小学生的注意力仅可以维持十到十五分钟,学习时间较长将会促使学生出现疲倦心理。针对这个问题,可以适当的设计课间律动,也就是选择在每节课的中间,集中几分钟时间,播放一段节奏优美的音乐,通过教师或者学生进行律动排练。比如摇头、拍手等,进一步对学生在课堂中的疲倦学习状态进行有效缓解,有效调整学生大脑,如此,可以有效调节课堂的氛围,保证学生以愉快的心情进行学习,有利于以下教学。

2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按照拍子设计律动动作。在低年级音乐教学过程中重点内容就是二拍子与三拍子。二拍子歌曲有《小列兵》,三拍子歌剧有《青蛙合唱》等,可以按照歌曲的拍子,引导学生设计与各种拍子相对应的律动。按照歌词设计律动动作。例如歌曲《国旗真美丽》就能够按照歌词设计律动动作。国旗真美丽,金星普照大地。鼓励学生进行表演,尽可能体现出对国旗的深深热爱。按照情境设计律动动作。比如歌曲《温暖的家》具有优美的旋律,体现出了孩子依恋父母之情。

当学生学习一首歌曲以后,教师可以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律动,令学生充分理解歌曲的深意,这样可以积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使用形象生动的形体律动充分表达音乐含义,进一步保证有序的课堂氛围。教师通过启发与引导,促使学生以一颗自由与愉快的心情学习音乐,不仅可以优化教学目标,也可以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

小学生非常活泼,具有极强的求知欲望,丰富的想象力,教师要想对小学生这种求知欲进行激发,就需要符合他们活泼的性格,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最好的方法就是促使学生可以在玩乐中学习,一边歌唱一边表演,伴随着播放的音乐做出各种形式的律动,由此对音乐产生较大的兴趣。

比如在歌曲《小小船》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这样引导,同学们,我们今天需要划着小船玩耍。来,现在就让我们划小船。同学们自身的好奇心促使立刻集中了注意力。伴随着优美的音乐,同学们划着小船,逐渐进入了优美的音乐中,并且哼唱着旋律。这样就能够在愉快轻松的律动中指导学生充分理解音乐。

3 积极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小学音乐传统教学是把传授知识技能训练摆在第一位。而现代化的音乐教学则是将审美作为中心并且从始至终将创造性贯穿在审美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具体情况设计一些律动。动作是一种悄无声息的语言,学生们通常利用丰富的想象力充分展现动作,进一步激起了学生的想象力。通过自由节奏的律动更能够引起学生的创造能力。教师可以自己设计一些音乐律动。

第一就是设计没有节奏意义的律动,帮助学生按照音乐节奏,通过击打各个身体部位所体现的无意义动作,充分体现音乐节奏。例如学生按照乐句的旋律,可以应用跺脚和拍腿等没有意义的动作进行表达节奏,学生可以在整首歌曲中自由设计,交替进行几种动作。

第二就是设计有意义的律动节奏,具体是指在无意义设计的前提下,促使学生按照自己所理解的音乐歌曲,设计一些与音乐相关的律动充分表达自己的情感,这种行为不仅促使学生在音乐行为之中积累积极的音乐情绪,同时也可以通过这些探索性动作充分感受音乐的创造力。

4 结合音乐与舞蹈表演,为学生表演学习奠定以及基础

简单的歌曲,不论是演唱还是欣赏,学生都可以通过自身动作进行表演,充分实现手、脚的互相协调,促使学生逐渐累积动作类语言,自然接受舞蹈练习艺术。例如在学习歌曲《小列兵》之后,学生可以自主在班级中组织小舞台进行表演,大家进行集体评论并且对动作进行改进,美化表演,增加队形的形式变化。最后,在教师这个表演舞台中产生了一群活泼的小列兵。如此便可以促使学生在律动中充分感受舞蹈艺术。

5 实施思想教育

音乐教育的最终目标就是育人,在人的形象、形成性格、提升思想品德等方面发挥了推动作用。在音乐教学中教师也可以抓住机会进行品德教育,例如,在《小蜻蜓》一课时,做出的各种律动表演中,有些同学设计了蜻蜓点水的律动动作,有些同学将双手成拳,并且高举过头,模仿小蜻蜓睁眼睛的律动动作,教师应当抓住这个机会,向学生提出问题。“小蜻蜓睁着眼睛飞来飞去是在做什么?”学生们答道“捉蚊子。”教师则说“小蜻蜓捉蚊子说明它是益虫,我们必须保护它。”通过这些比较简单的律动动作,促使学生明白生活道理,无形之中对学生加强了思想品德教育。

6 结束语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应用律动动作已经突破音乐传统教学的简单模式,促使学生可以动静结合的进行音乐学习,通过动态的韵律充分激起学生学习音乐的乐趣,积极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进一步实现音乐教学的目标,因此,律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具有重要价值。

参考文献:

篇11

所谓音乐律动,是指人随着音乐旋律和节奏做有规律的摆动和演唱,比如跺脚、拍手和扭动身躯等。虽然音乐律动早已被应用于课堂教学实践,但是教学效果不是十分理想。这就证明课堂教学存在一些问题,要么是没有弄清楚哪个部分可以渗透音乐律动,要么是音乐律动的应用时机不对,所以课堂效果总是无法达到心理预期。因此,本文对律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价值进行了探讨。

一、音乐节奏感的重要性及价值探讨

音乐节奏能够加强学生的音乐领悟能力。比如说在演唱会现场,当歌手奉献了一场激情澎湃的表演时,或者演唱节奏比较快的歌曲时,台下的观众就会随着节奏摆动身体。节奏是音乐的灵魂,只有准确掌握节奏才能深入了解音乐的魅力,体味音乐蕴含的情感。此外,音乐节奏与生活息息相关,比如说舞蹈演员需要准确掌握音乐节奏,这样才能呈现出整齐划一的舞蹈动作。音乐节奏训练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小学生在学习一首新歌曲的时候,如果熟悉歌曲的节奏,就可以准确记忆音符。每当听到我们熟悉的歌曲,就会情不自禁地跟着节奏摆动。如果能够掌握音乐的节奏,并随着歌曲哼唱就能更好地表达情感,同时也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音乐热情。音乐是一种充满节奏的艺术形式,节奏感强的音乐可以调动人们的情绪。一个人的乐感既有天生的,也可以经过后天培养形成。节奏训练能够激发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节奏训练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创造力,让学生尽情释放内心的情感,培养学生对事情的专注度。音乐包括了旋律、节奏与和声,但是节奏是音乐的生命力,而且有快慢之分,快节奏能够激发人们内心的激情,慢节奏可以使人内心平静。同时,节奏训练可以培养学生的艺术能力,更有利于学生左右脑的平衡发育。教师可以运用不同的教育形式来培养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因为不同的节奏感可以激发出不同的情绪。音乐节奏的特点是活泼、明快、有代入感,所以教师要改变传统的训练方式,运用多元化方式训练学生的节奏感。当学生能够正确掌握节奏感,提升学习效率和教学效果的目标也就能步步实现。

二、律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实践应用

在音乐教学中,我们要激发学生音乐学习的主动性,在课堂教学中重视律动价值和有效运用,能够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的情感和动力。

1.运用律动组织音乐活动

在音乐教学过程中运用律动,就可以促进学生的听觉感受、内在情感和思维能力的统一,而舞蹈律动的运用有利于增强表演效果。首先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设计舞蹈动作,从而适应不同年龄段的学生的需要。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来说,教师应该选择一些比较简单的舞蹈动作,再结合音乐加深学生对音乐的认识;对于中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应选择一些风格独特、能够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舞蹈性乐曲作为教材,然后编排出兼具形象美和韵律美的舞蹈动作,在课堂教学中指导学生进行练习。比如说在讲解《金孔雀轻轻跳》这一课时,为了让学生了解傣族民族音乐的特色,教师可以创编一首与歌曲相关的傣族孔雀舞,让学生一边唱一边舞动,让歌曲的旋律与舞蹈动作融合在一起。演唱结束后,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说一下自己对歌曲的感受,学生亲身体验过歌曲的魅力以后纷纷发表了自己的意见。至于高年级的小学生,应该为他们选择一些富有创造性的律动素材,譬如《北京喜讯到边寨》这首音乐,它结合了苗族、傣族和彝族等多个少数民族的音乐元素,因此如何教会学生区分这些音乐元素就是教学重点。为了更好地区分,教师可以利用相对应的舞蹈动作让学生辨别,比如说播放到苗族音乐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跳苗族的摆手舞。通过这种舞蹈律动练习,学生不仅了解了多个民族的音乐特色,还学了对应的民族舞蹈,拓展了学生的视野。这种律动练习,无疑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各种音乐特色,而且记忆更深刻和久远。

2.运用歌曲律动优化课堂氛围

近几年,歌曲律动除了应用于音乐课堂,在其他课堂教学中也得到了应用,尤其是小学低段教学,当课堂比较吵闹时,教师就会说“123坐坐好”的口令来管理课堂纪律,与“保持安静”这种命令式的语言相比,利用音乐旋律对学生来说更为有效。因为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特殊时期,常常很难控制自己的言行举止,注意力也很难长时间集中,让他们一堂课坐着不动是不可能的。而音律律动的运用既可以满足小学生好动的天性,又可以达到教育效果。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师发现某些学生思想不集中,就可以利用节奏律动进行管理,比如说教师唱“哆瑞咪,请坐好”时,学生就要唱“咪瑞哆,就坐好”,这样一句简单的口令就可以让学生的思绪回到课堂,而且避免了言语上的冲突。当音乐课堂进行至一段时间后,学生的注意力就开始涣散,这时教师应播放一些比较轻松的音乐让学生摆动身体,譬如《拍手唱歌笑呵呵》,这样小学生就可以跟着律动放松自己的身体,从而达到消除疲倦感的目的,让学生把注意力重新放在课堂上。当然,这种律动也可以运用于其他学科。此外,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的开展让学生获得演唱会现场的气氛,感受歌唱者的律动,让学生获得律动认识和能力的提升。总之,音乐律动让小学生好动的天性有了发挥的空间,又可以彰显出音乐学科的特色,还能在学生跟随歌曲律动的同时培养他们的音乐能力,达到多重目的。另外,这种教学形式也符合新课标的要求,教师应对此进行深入研究,在探索中不断完善小学音乐教学,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篇12

伴随教改进展,小学时段内的音乐课日渐被注重,侧重去培育更为优良的音乐审美。但常规授课之中教师凸显了课内必备的主导位置,学生被动去接纳新知。这种枯燥及单调的音乐课没能激发兴趣,亟待着手去变更。音乐课要增设律动这类新颖思路,筛选适宜的曲目并注重协调性,创设愉悦轻快的课内氛围。

一、解析律动价值

传统音乐课内,教师筛选了大纲设定好的某一曲目,学生跟着唱和。历经较长时段后,学生将增添畏难及厌倦,觉得音乐课是无趣的。律动激发兴趣,缓和了原本枯燥的总体氛围。音乐课开始以前应能预先予以设计,激发深层的认知兴趣。这就可以得知,小学音乐不可缺失增添进来的律动,在认知流程内增添厚重的趣味性。变更僵化的氛围,适时增添律动的新流程,密切融汇了形体及乐曲。这样构建起来的课堂将充满趣味,学生也觉得生动。

音乐知识本体是枯燥的,律动增添了形象化。小学生有着较强的求知心态,好奇心理很强。然而,面对抽象状态下的枯燥理论,学生常常没能明晰内涵。若单纯凭借于听觉很难去弄懂,在这时即可添加适宜的律动,分解某一曲目之中的音调。后续的演示中,肢体语言表征着更为形象的某一曲调,更易留下较深印象。

二、音乐课之内的律动运用

首先,律动反映着精准的曲调及节拍,是乐曲的部分。小学音乐拟定的大纲筛选了愉悦的各类曲目,曲调常常很欢快。遇有节奏较快这类的曲目,则体悟内在的愉悦情感;遇有慢节奏曲目,则要感受筛选曲调之中的深沉情感。在适宜的时点增添律动,自觉去体悟乐曲。例如:选取了舒缓的《瑶族舞曲》,可借助于舒缓步行来体悟舞曲之中的抒情。舞曲是优美的,律动步调也会是柔美的,二者紧密融汇成整体。

其次,律动可用作强化欣赏,提升了针对选定曲目的鉴赏水准。欣赏大纲内的某一乐曲,借助肢体律动来真正欣赏它、更好去体会它。遇到较高音符时,可以稍微朝前去倾斜身体,伸展上肢来体会节拍;遇到中音部分,双手摊开或平放,体会深层的舒缓情感;倾听低音时,上半身可稍微下斜而后放松两臂,这样即可感悟变更着的音符。例如:《伏尔加河纤夫》这一曲目倾向于沉重,低音部分也较多。指引学生稍稍倾斜身体,感受纤夫日常劳作之中的艰辛,也感受了缓慢状态下的乐曲节拍。

第三,律动也密切关系着升降的音调。节奏及音调被整合为一体,表述了起伏着的情感。节奏及跳动状态的音调是彼此契合的,律动显现了起伏节拍,肌肉活动也表现着节拍。不同曲目有着变更的不同音调,若单纯去解析升降音调将会很难体会。这时增添律动,节奏音调将易于识别。例如遇到弱拍,可以向下拍手;相反若遇到强拍,就要向上对应着拍手。律动有着形象及直观的双重优势,更便于直观识记。

三、应注重的事项

小学音乐可采纳律动,经由实践获取了凸显的实效。然而也应注意:引入课内的律动不可过度,要明晰若干的侧重点。相比传统教学,律动应被设定成辅助。辅助律动要慎重去把控它的度,课内预留最适宜的时段来供应辅助。课内时间很珍贵,不可全被耗费在预设的律动流程中。师生都要摒除旧式思路,积极去接纳律动。变更不适宜的音乐思路,彼此要更紧密沟通,这样才可消除音乐律动常见的难题。

篇13

在我国,由于受各方面条件的限制和人们认识的不同,律动教学更多的则是用在小学音乐课堂上,而在中学音乐课上却很少涉及。笔者认为,律动是活跃中学音乐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行之有效的手段。

一、律动符合中学生心理成长的需要

中学阶段是人生发展的重要时期,对事物的感知能力比小学阶段有了明显的提高,思维能力有了进一步发展,情感日趋稳定,个性逐步形成。在音乐方面,他们的音乐听觉能力比小学阶段也有了很大的发展和提高,注意力已能较长时间集中在感兴趣的音乐作品上。但是,中学生因为年龄、生理等各方面发生的变化,再加上小学阶段和中学阶段音乐教学的不连贯性,心理上会有很大变化,已不像小学生那样积极、踊跃,变得怕羞起来,唱歌、表演觉得不好意思,在课堂上显得较沉闷,但无论他们怎样看待自己,认为自己有多成熟,都掩盖不了他们好动的天性。教师要根据他们的心理特点及知识范围,引导他们投入到音乐中来,改变单一的教学方法,打破沉闷的教学氛围,营造一种积极热烈、健康活泼的气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得到美的享受。律动正符合了中学生这种心理上的需要。

二、律动能活跃课堂气氛

小学音乐课堂气氛活跃、生动,师生情绪饱满,教学任务完成较好。相比较而言,中学音乐课则显得较呆板,情绪调动不够,究其原因应是多方面的,但比较重要的一点就是中学音乐课上缺少律动。

让律动进入中学音乐课堂,把听到的音乐反映出来。比如,欣赏《瑶族舞曲》,这首乐曲感情丰富,形象鲜明,生动地描绘了瑶族人民欢庆节日时的歌舞场面。这首曲子由复三部曲式结构写成,三段乐曲的情绪对比比较明显。在给学生初听和分段欣赏时,让学生仔细体验每段乐曲的情绪和所表现的意境,并让学生即兴创作一些简单的律动,在加以鼓励之后,把创编较好的动作给以适当引导,并加上教师自己创编的动作,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让学生构思讨论、编排,能力较弱或放不开的同学可让他们打拍或指挥,一少部分同学给自配打击乐,当完整欣赏乐曲时,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每组同学都较好地表现了三段乐曲的情绪,特别是律动的一组,男女同学很好地配合,更让学生兴趣盎然,情绪高涨。这堂课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锻炼了学生的心理品质,培养了他们的成功感,且创造了一个极为和谐的音乐氛围。

三、律动能增强节奏感

奥尔夫早就提出,音乐构成的第一要素是节奏,节奏是音乐的生命,是音乐生命力的源泉。他强调从节奏入手,进行音乐教育,并且强调要结合语言的节奏、动作的节奏来训练和培养学生的节奏感。“人无不具有天生的节奏本能,不过需加以诱发、培育,进而为音乐所用。”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自然的节奏和律动,如走路、呼吸、拍手、跳跃等来训练学生的基本节奏,引导学生感受和表现音乐。比如,教唱《闪闪的红星》时,通过队列行进使学生认识行进的节奏,进而感受进行曲的特点;教唱勃拉姆斯的《摇兰曲》时,让学生通过划船或模仿在风中摇摆的树枝使学生感受摇摆的节奏,进而体验摇兰曲所表现的意境;通过教唱《插秧歌》,让学生模仿插秧的动作,启发学生去体验生活,观察生活。这不是机械地做身体动作,而是在大脑协调支配下直接参与音乐活动,这种身心的结合对学生感受音乐的节奏、律动、句法、情绪等十分有利,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及其它的音乐感觉。节奏律动的方式有随音乐击拍、踏脚、拍手、做即兴表演、边听音乐边舞蹈等。教师可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的情绪设计不同的动作,使身体的律动跟上音乐的节奏,二者合而为一,在律动中逐渐增强学生的节奏感。

四、律动能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力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