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养殖水产致富

养殖水产致富范文

发布时间:2023-09-21 17:32:20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5篇养殖水产致富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养殖水产致富

篇1

患者,女,26岁,因第1胎孕足月伴阴道流水半小时于2011年6月13日21:20入院。患者末次月经2010年8月25日,预产期2011年6月2日。孕期顺利,曾定期产检,未发现异常。既往人流1次,自然流产1次。查体:T 36.8℃,P 80次/分,BP 110/70mmHg,R 19次/分,心肺(-),妊娠腹,宫高35cm,腹围103cm,LOA,胎心140次/分,宫口开大1指,宫颈管消50%,头位s-3,胎膜已破,羊水清,骨盆外测25-27-20-10cm。入院诊断:G3P0孕41+4周、头位、早破水。入院后给予完善各项检查均正常,B超提示:胎儿胎盘成熟、羊水量正常。向家属交代病情,在家属同意下行“催产素”诱发宫缩,阴道试产。患者在试产过程中无任何不适,试产非常成功,于2011年6月14日9:15宫口开全,胎头渐剥露着冠。于9:50患者突然诉无力,紧接着就出现口唇青紫、面色青灰、血压下降、脉搏消失,马上意识到患者发生“羊水栓塞”,立即停滴“催产素”,静推“地塞米松、阿托品、肾上腺素、氨茶碱”,静滴“低右”,同时行气管插管、正压给氧、胸外心脏按压。患者不能恢复自主心律,氧饱和度持续下降,心率血压不能回升,患者很快进入死亡状态。抽锁骨静脉血送院外病检示:D-Dime栓溶二聚体阳性,血涂片找到角化的表皮细胞。死亡原因:羊水栓塞。

讨论

羊水栓塞是指在分娩过程中羊水突然进入母体血循环引起急性肺栓塞、过敏休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肾衰竭或猝死的严重并发症[1]。据文献报道,羊水栓塞占我国产妇死因顺位的第4位[2]。

羊水栓塞的传统的诊断标准是在母血和肺组织中找到来自胎儿的成分如胎儿鳞状上皮细胞、毳毛和黏液。而最近研究表明,正常孕妇血中也可找到鳞状上皮和其他羊水成分,单纯发现肺循环中的鳞状上皮细胞不能诊断羊水栓塞。鉴于从血涂片中找到羊水成分既不敏感,又不特异,故国内外多主张主要依据羊水栓塞的典型症状和体征,尤其注意对凝血功能障碍为首发症状的羊水栓塞的诊断,对非典型病例通过排除其他原因后确定诊断[3]。

羊水栓塞的治疗措施是抗过敏、抗休克、解除肺动脉高压、纠正缺氧、防治DIC、防治心肺功能衰竭、纠正酸中毒、预防感染和产科处理等。新近有学者认为,羊水栓塞引起的肺动脉高压和心肺功能衰竭是变态反应所致过敏性休克,抗过敏治疗是最重要的措施之一,肝素在抢救羊水栓塞中至关重要,国内外一致主张尽快应用肝素[4]。产科处理原则是羊水栓塞发生于胎儿免除前,在抢救休克、纠正DIC的同时尽快终止妊娠,宫口未开全者行剖宫产术,宫口开全者行产钳术或胎头吸引术助产;对无法控制的阴道大出血危及产妇生命时,及早行子宫切除术。

本例患者发病非常隐匿,来势非常凶猛,症状相当典型,诊断非常明确及时,抢救也很及时,但是未能抢救出患者的生命。仔细分析抢救过程,也有很多不足之处,我们在抢救程序上没有做到左右兼顾,只注重抢救产妇,却没有及时处理产科情况,解除发病原因,没有及早使用肝素缓解血液高凝状;在药物备用上也不足,没有解除肺动脉高压的首选药物“盐酸罂粟碱”。另外一个沉重的教训是对羊水栓塞认识不足,没有做到病前预防,不能及时发现羊水栓塞发病迹象,对此病没有丰富的抢救经验。

羊水栓塞的发病率很低,但对发病地点没有选择性,基层医院也会发病,所以基层医院的医护人员要加强学习培训,时刻警惕羊水栓塞的发生。特别要识别不典型的羊水栓塞,对于产后出血量与休克不成正比的产妇,首先要考虑羊水栓塞;对于原因不明的产后出血产妇要警惕羊水栓塞,要密切观察凝血功能的改变。

参考文献

1 乐杰.妇产科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208-210.

篇2

羊水栓塞是指孕妇在分娩过程中羊水内容物,如角化上皮细胞、胎粪、胎脂、毳毛等突然通过血管进入母体血液循环引起急性肺栓塞、过敏性休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肾衰竭或猝死的严重并发症[1]。羊水栓塞至死率高达65%~88%,是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2010年3月~2013年3月对16例发生羊水栓塞死亡病例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对南阳市2010年3月~2013年3月孕产妇死亡监测系统上报的所有孕产妇死亡信息、调查表及复印的住院病历进行回顾性分析。死亡病例均经专家评审,任意选择其中由羊水栓塞致死的孕产妇16例,从发生时间、临床表现、发生医院级别、患者体质、评审结果等方面进行分析。

诊断标准:参照1998年美国羊水栓塞国家诊断标准:①孕产妇出现急性低血压或心脏骤停;②产妇急性缺氧,表现为呼吸困难、发绀或呼吸停止;③产妇凝血功能障碍,实验室数据表明血管内纤维蛋白溶解,或无法解释的严重产后出血;④上述症状发生在宫颈扩张、子宫收缩、分娩、剖宫产时或产后30分钟内;⑤对上述症状缺乏其他有意义的解释者。

实验室诊断:通常在孕产妇腔静脉血内查找来自于胎儿的成分(如胎儿鳞状上皮细胞、脂肪、角蛋白、毳毛、黏液等)作为确诊羊水栓塞的标准,最终确诊需要通过尸体解剖[2]。

结 果

一般情况:16例发生羊水栓塞死亡的产妇,年龄22~39岁,平均29.5岁;分娩地点发生在三级医院1例,发生在二级医院3例,发生在一级医院6例,非正规医疗场所7例;经产妇10例,初产妇6例;顺产11例,剖宫产5例;产前发生4例,产中发生5例;产后发生7例。

临床表现:出现症状至死亡时间≤1小时3例,1~2小时死亡5例,2~4小时死亡5例,≥4小时死亡3例。10例在发病时首先出现烦躁、寒战、咳嗽、呼吸困难、发绀、恶心、呕吐等症状,急性肺水肿、右心衰时出现咳吐粉红色泡沫痰、心率快、血压下降甚至消失。2例仅尖叫一声后,心跳呼吸骤停而死亡。4例患者后期出现DIC,表现为大量阴道、手术切口流血不止,失血性休克表现;8例患者首发症状为阴道大量不凝血,血涂片诊断1例,尸检诊断1例。

诱发因素及抢救情况:不合理使用缩宫素5例,使用米索前列醇4例,人工破膜4例,产钳助产3例;6例患者被及时做出诊断,但因病情发展迅速或临床医生的业务水平、医院硬件设施等原因导致抢救无效死亡;1例在家分娩出现症状后在转院的过程中死亡。9例因不合理应用宫缩剂而诱发羊水栓塞或因失去最佳抢救时机而死亡。

讨 论

目前孕产妇死亡率统计差异较大,2002年我国监测资料显示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产科出血51.0%、妊娠期高血压疾病11.0%、羊水栓塞11.0%、妊娠合并心脏病6.0%、产褥感染6.0%、妊娠合并肝脏病5.0%。目前由于人们说水平及医疗水平普遍提高,产后出血、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等得到有效控制,期死死亡率明显下降,羊水栓塞已上升为孕产妇死亡原因的第1位。羊水栓塞发生率虽然不高,但一旦发生死亡率极高。16例患者中有13例羊水栓塞死亡发生在基层医院或非正规医疗场所,经过专家评审结果显示,6例不可避免死亡;10例可以避免或创造条件可以避免死亡。这主要与羊水栓塞起病急,早期诊断困难及基层医院或非正规医疗场所的软件、硬件设施不足,地区医疗水平发展不平衡有关。该组羊水栓塞患者的短暂先兆症状是寒战、恶心、呕吐、气急、烦躁不安等,继而出现呛咳、呼吸困难、肺底部湿音、心率加快、血压下降等,主要死亡原因为肺动脉高压导致急性右心衰继而呼吸循环功能衰竭、休克死亡,以及DIC引起难以控制的出血性休克导致患者死亡。羊水栓塞患者一旦出现心肺功能衰竭,抢救很难成功。在总结经验时体会在下面情况下,应考虑早期羊水栓塞的发生:①在分娩过程中有不明原因的血氧饱和度下降;②缩宫素使用过程中出现不明原因的过敏反应,应视为羊水栓塞的早期表现;③不明原因的产后出血以及血液不凝,血DIC化验异常,应视为羊水栓塞。针对以上情况基层医务人员应加强医疗知识专业培训,提高对羊水栓塞的诊断水平和处理能力[3]。羊水栓塞发病急骤,该组资料中死于发病后4小时以内13例(81.3%),因此对羊水栓塞的治疗必须争分夺秒。因此要求产科工作者加强学习,增强责任心,熟练掌握羊水栓塞的诊断要点,提高处置能力。羊水栓塞抢救成功的关键在于早诊断、早治疗。尽早应用肝素及处理妊娠子宫。临床工作中边抢救,边确诊,以最快速度开通呼吸通路,及早进行气管插管、呼吸机正压给氧,尽早建立多条静脉通路,保证有效的输血和用药通道。维持有效循环。及时改善肺动脉高压症状,尽早就诊右心衰竭及抗休克治疗。注重羊水栓塞的预防,防止羊水及其内含有形物质进入母血循环是预防羊水栓塞发生的关键[4]。实际工作中应严格掌握缩宫素的使用指征,防止不恰当的宫腔操作及子宫、产道损伤,避免在娩出胎儿过程中强力按压腹部及严格掌握剖宫产的指征。

参考文献

1 陈敦金,张春芳,陈艳红,等.羊水栓塞的防治[J].实用妇产科杂志,2010,26(1):7.

篇3

水瘦引起的浮头一般发生在每年春季回暖季节,随着水温升高,水体经过消毒和施肥后,水中浮游动物大量繁殖,浮游植物逐渐消弱,甚至匮乏,致使水体耗氧量大大增加,池水随之变瘦呈灰白色或浅棕色,由于此时水温不高,浮头现象不明显,容易被忽视。

对策:可使用杀菌红、车轮净等来控制水体浮游动物数量,同时立即施肥以肥水;养殖过程中坚持使用光合细菌、EM菌等能够调节水体的微生态制剂,合理开增氧机,养水肥水。

水肥引起的浮头

水体过肥同样会引起养殖对象的浮头现象。造成水体过肥的原因一般是由于水体中施入了大量未经发酵的粪肥以及过厚的淤泥底质、残饵粪便的堆积,这些物质会在温度大幅度升高时消耗水体中大量的氧气,从而导致水体缺氧,养殖动物出现浮头现象。

对策:每年定期清除池底过多淤泥及残饵粪便等,并定时使用解毒底安、底改素等能够调节底质水质的制剂,保持水体肥度适中;施肥时注意时间,要选择晴天上午泼洒。

氨氮中毒

当水体环境中氨氮、亚硝酸盐等有毒物质积累过多时,会造成养殖动物氨氮中毒等症状,从而引起浮头。

对策:为了营造养殖动物健康的生态环境,应对池水进行调节,可长期选用安全、无残留、绿色的微生态制剂,如EM菌液,EM冻干粉、光合冻干粉等对水质进行调节,如此便能够得到一个良好健康的生态环境,防止鱼类的浮头现象。

水生植物引起的浮头

在养殖进入中期以后,池水因施肥加之底质积累,水体肥沃,有利于蓝藻等的生长繁殖,此时池水水质变坏,氨氮、硫化氢等大量积累,容易发生浮头现象。

对策:增加巡塘次数,观察水色,如发现蓝藻等有害藻类,可选用菌藻净、蓝藻净进行除藻,在除藻过程中注意适当增氧;定期换注新水,每次换掉老水1/3~1/2便可,同时注意换水后肥水,可使用汉宝淝;适当延长增氧时间,以排除有害气体。

其他水生动物密度过大

除了养殖动物以及有利于养殖动物生长的浮游生物,其他生物均为与养殖动物竞争资源与溶氧的野杂动物,而当池水中野杂鱼类数量过多时,尤其是在高温季节,容易造成养殖动物浮头。

对策:合理安排放养密度;为池塘换水时注意增加滤网,防止野杂鱼类入池;定期使用消毒抑菌制剂来防止过多浮游动物的繁殖。

篇4

(一)洼地效应的内涵

“洼地效应”是近年来各种媒体频繁出现的新的经济学名词,从经济学理论上讲,是指一个区域与其他区域相比,环境质量更高,对各类生产要素具有更强的吸引力,之所以称为“洼地效应”是喻指水往低处流之意,把资金流、技术流、人才流比喻为水流。

(二)洼地效应的特点

一是具有比较性。这是“洼地效应”的核心特征,是开展经济活动的基础,更是抓好产业布局的关键,决策群体可以通过不同区域之间的区位、交通、资源、人才、技术、政策等因素的比较,根据需要做出适合产业发展的最佳组合。

二是具有趋向性。趋向性即是一种形象性的概括,也是遵循市场规律的体现,市场在资源配置过程中,由于供需、成本、政策导向、资源开发等关系的作用下,引发资本流向发生改变,形成新兴的产业集聚,比如延军的石墨矿、鄂尔多斯的羊绒、抚远黑瞎子岛旅游、深圳特区都是“洼地效应”的趋向性体现。

三是具有周期性。洼地效应也是一个历史发展过程,有其产生、发展、壮大、消亡的客观规律,刚开始“洼地效应”总是不太明显,但是随着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各项规章制度完善,“洼地效应”才会慢慢显露出来,但是随着资金、技术、劳动力的不间断流入,市场开始饱和起来,对外依赖开始加大,竞争日益严重,“洼地效应”逐渐消失,也跟水流一样,随着位势的降低速度不断趋缓。

二、绥滨农场创造“洼地效应”的比较优势

前面我们从理论层面对“洼地效应”进行了简要分析,在汲取科学发展要素的基础上,下面我们以发展水产养殖业为重点,分析绥滨农场产业发展的潜力和优势。

(一)区位优势

绥滨农场位于黑龙江下游,江段水域长13.6公里,有4个居民组位于黑龙江边,临江大小河汊10余个,具备发展水产养殖的天然优势,富绥大桥的建成,缩短了绥滨农场与“同三公路”的时间和直线距离,结合自然条件下的地理环境和发展乳肉禽蛋产业的区位要求,绥滨农场具备了发展水产养殖的区位优势。

(二)设施优势

绥滨农场“引黑灌区”是黑龙江上第一个提水灌溉工程,也是目前利用效率最高、效果最好的引黑水利项目,经过几年的配套工程建设,绥滨灌渠已经发展到拥有干渠25公里、支斗渠长度456.92公里,其中支渠78条,斗渠466条,形成了干、支、斗、农、毛配套齐全的立体化水利灌溉格局,辐射全场23个居民组,目前完善的灌渠设施系统是农场发展水产养殖的特有优势。

(三)存续优势

所说的存续是指农场区域内存在经营的水产养殖基地和废弃续留的养殖基地,据畜牧水产部门统计,全场现有大小鱼池31个,其中经营性鱼池10个,续留性鱼池21个,其中第4居民组江水养鱼基地占地5公顷,32居民组三鑫水产泥鳅养殖基地占地4.7公顷,原东灌渠废弃引渠待养殖水面达到7公顷,这些存续养殖场是农场重新规划和打造水产养殖产业的基础。

(四)市场机遇优势

目前,农场水产养殖仍处于相对落后阶段,全场渔业年总产量22吨左右,仅占市场的10%以内。据调查宝泉岭垦区渔业也处于起步阶段,产量远远满足不了人们消费需求。随着经济发展人们对水产品的需求量越来越大,特别是黑龙江地产鱼类,近年来价格一直居高不下,黑龙江鲤鱼价格从前几年的每斤80元飙升到现在的每斤200元以上,而且还供不应求,在这种背景下发展江水养鱼潜力巨大。

三、发展江水养殖产业的定位思考

“洼地效应”是在基础产业比较优势凸显的基础上形成的资本集聚过程,对于绥滨农场来说江水养殖产业尚处于初级开发阶段,但是从比较优势上分析,农场已经具备了创造洼地效应的环境和条件。

(一)发展网箱养鱼

即利用黑龙江沿线江叉水流平缓、水质清新,使用网箱进行鱼类饲养。

1.可行性分析。一方面,主要由于水本身的流动再加上鱼类的活动,使网箱中的生态条件具有类似流水池的特性,箱内外的水体不断更新,溶氧和天然饵料不断得到补充,鱼类的代谢物和残饵能及时排出箱外,箱内水质始终能保持良好状态。只要保证足够天然饵料或人工饲料,就能进行高密度养殖并获得高产;另一方面,网箱把鱼类活动限制在较小的范围内,避免了凶猛鱼类的危害和风浪的侵袭,使它们的活动量减小,能量消耗低,营养积累增加,利于生长和育肥。同时,网箱养鱼还具有管理方便、机动灵活、便于实施强化养鱼措施,产量高;容易控制凶猛鱼类的危害和竞争者的威胁,存活率高;容易捕捞,商品率高,经济效益好等特点。

2.效益评估分析。我们在对绥滨县网箱养鱼示范基地几年的养殖实践中得出,一个20平方米的网箱养鱼产量,相当于一个5亩池塘的养鱼产量,在生产经营管理方面,1个工人可以管理3-4个网箱正常生产运行,而在池塘养生产中3个人才能管理20亩池塘的正常生产。从下面分析的数据来看,在正(下转44页)(上接17页)常生产和正常销售的情况下,每个网箱效益计算如下:

排除非可抗自然因素外,每个网箱的年利润相当于种植16—18公顷水田,以绥滨农场200个可扶持的低收入的家庭计算,人均1个网箱,每年可新增产值3000万元,数量变化可导致几何数增长,网箱养江鱼的前景非常可观。

(二)发展泥鳅养殖

即充分利用闲置的沙坑、洼塘和稻田定向养殖。

1.可行性分析。一是从需求角度上看,因为泥鳅的营养和药用价值非常高,拒不完全统计,国内市场需求量每年达到30—40万吨,主要消费国的韩国和日本每年需求量也在30万吨以上,但目前国内市场供应量不到40%,出口量更是有限,由于污染、过度捕捞等因素加速了国内外对泥鳅的需要,养殖专家介绍,适应各种淡水养殖的泥鳅有着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二是从资源条件上看。绥滨农场得天独厚的江水灌溉水田优势,适合发展稻田养殖和洼塘养殖,黑龙江水里拥有大量的天然泥鳅,引黑龙江水使用,就可以得到免费的泥鳅鱼苗,而且天然的鱼苗适应能力强,成活率高,大大降低了养殖成本。

2.效益评估分析。一是稻田养殖,据有关部门调查显示:稻田养泥鳅病害少、省工省饲料,便于管理,综合效益高,既可收稻谷又可产泥鳅,一举两得,每亩稻田可产泥鳅20-30公斤左右,扣除种苗成本,亩产值300元左右,以全场30万亩江水灌溉水田计算,每年直接增收近亿元。二是洼塘养殖,即采取专业化、规模化养殖的模式,据畜牧水产部门提供信息,全场现有适合定点养殖的洼塘50余处,在农场的扶持下, 32居民组种植户邵国才在“牛样泡”建成了占地4.7公顷,投资200余万元,有8个养殖池、年产100吨规模的鹤岗地区最大的泥鳅养殖基地—三鑫水产泥鳅养殖基地,年利润近百万元。

四、形成水产养殖“洼地效应”的潜在要求

前面我们综合分析了绥滨农场创造洼地效应的比较优势和布局产业的客观条件,但是能否形成这种效应使之达到最大化的效果,笔者认为还需在产业延伸配套上做好准备工作。

(一)完善的仓储设施

这是水产养殖的必备条件之一,水产品具有流动性、保鲜性、季节性强的特点,所以具备“夏保鲜、冬冷藏”的库藏设施能够使经营者在开放的市场条件觅寻良机获得最大收益。

(二)完善的运输设备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食品安全的高度重视,市场对水产品的质量要求提高,保鲜运输已经成为水产配送的重要环节,所以对于水产养殖产业具备与仓储配套的配送运输设备成为必要条件。

篇5

[中图分类号] S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3)06-0151-01

水产养殖业的迅猛发展导致的环境问题已经对我们敲响了警钟,大量的饲料残渣和养殖动物的排泄物被分解后形成硝酸盐等对水质有害的成分直接导致水质恶化。所以如何维系水体的生态平衡,使我们的环境得到良性的循环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生态修复法相比传统的方法的优势在于整体的投入比较低,方法操作简单,没有二次污染等。在水产养殖水体的修复中生物浮床技术的应用得到了广泛的认可。

一、浮床技术的原理

物浮床技术的原理:生物浮床技术主要是通过无土栽培把植物移植到水面,通过清除水体中的污染物来实现保护水质的技术。其独特的地方在于在水中培养浮床植物,利用其自身强大的各个组成部分(根,茎)来吸收水体中的污染物,最后达到对污染物的降解或固定。在浮床植物收割时污染物就会随着植物一起带出水体,水质也将得到根本的净化。生物浮床技术的特点如下:

1.水生植物一般都拥有发达的根系,其表面积的覆盖率能满足水体中的污染物的搭载,是良好的载体。对水体中的污染物和微生物的净化功能强大。

2.水生植物的分解能力可以把溶解在水中的营养物质转化成植物体的成分,也可以转化成对水质没有影响的二氧化碳、水、和中间代谢物。

3.水生植物通过根区独特的酶,可以转化不能被细菌降解的有机物。根系通过光合作用所产生的氧气大大的提高了水中的氧含量,对于分解和转化污染物的速度帮助显著。

二、生物浮床在水产养殖中的意义

1.生物浮床系统中,水生植物拥有发达的根系,并且能够为周边生物提供不同的氧环境,也为他们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大量的微生物为成为系统的分解者,水生植物的根部细菌无论从数量还是作用方面都更明显,可以促进某些物质的生长和元素的转化,从而使达到净水的目的,为微生物的生长提供了好的环境。

2.生物浮床的表面有一层绿色的屏障,这种屏障减少了阳光对水面温度的影响,使其温度保持在一定范围内不变,因此无论是冬季还是夏季,水体的问题都不会有太大的变化,为微生物提供了一个相对稳定的温度环境。

3.生物浮床不仅使其周围水的净化率提高,而且为内部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好的环境,使周围形成了更为美观的景色,不仅养眼,而且怡情,使整个池塘的环境得到美化,形成更加稳定和谐且具有观赏性的系统,满足了人们的生活需求呵呵精神需求。

4.生物浮床的良好环境使周围形成了丰富的植物资源,这也为鱼类等生物提供了食物,为鱼类的繁衍生息提供了非常方便的条件,维持了生物链的平衡,生物浮床内微生物,植物以及鱼类的种类繁多,对于组合型浮床,其生物多样性表现的更为明显,微生物以及水藻等浮游植物的覆盖率更高,鱼类的食物更加充足。

三、生物浮床技术的存在问题

生物浮床温度适中,资源丰富,维持生态平衡的同时为人类带来了物质和精神的享受,但是受目前我国浮床技术水平的限制,其技术发展还存在以下问题:

1.水体性质问题

生物浮床的水体性质受多方面的影响,比如水体本释放和分解氧的能力,水体本身的营养水平,净化程度,甚至包括其酸碱度,离子浓度等问题,只有充分考虑到这些问题,才能改善生物浮床水体性质。

2.生物浮床植物的选择及培养

不同的植物,适合的水质和抗污染的能力不同,因此如何针对这一点选择植物很重要,如菹草,美人蕉其抗污染能力较强,根系较发达,适合种植在污染严重的水环境中,这需要研究者深入了解每个浮床的生态环境,水质条件以及水生植物的特点,从而在不同的环境中种植适合的生物,从而达到净化环境的目的。

3.生物浮床载体的选择

不同的生物浮床,其载体不同,目前生物浮床的载体主要为有机高分子材料、其是有木条制成的,因此在抗腐蚀以及稳定性方面不足,并且有机高分子材料很容易再次被污染,不能为动植物和微生物提供稳定的系统,水肥吸附能力很强,适合微生物生物膜的形成,对污染物质的降解能力强并且浸泡时性能不易改变,但是作为新兴的载体材料,无机材料所需的资金多,管理起来存在困难,并且受技术条件的影响,目前,无机材料的加工生产条件还不发达,无法给浮床提供及时有效的载体。但是,在载体选择方面,无机材料明显有着更多的优势,需要我们进行进一步的技术更新,使其更广泛的应用于生物浮床建设。

4.气候条件

由于池塘养殖大部分都是户外进行,因此受刮风下雨等气候条件的影响较大。因此需要我们区别对待不同地区的不同环境,以免因为气候原因而影响浮床植物的生存。

5.浮床技术的设计规范问题

目前,物浮床技术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没有规范的设计,或者设计不合理,这严重的影响了生物浮床的质量制约养殖业的发展,因此,需要相关人员制定有效的合理的设计规范,提高浮床生物的生存环境,为水产养殖做贡献。

四、总结

生物浮床技术大大的促进了水产养殖业的发展,为水生生物的生存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不过我国目前的浮床技术发展应处于初级水平,需要相关人员仔细分析生物浮床存在的一些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研究相应的解决方案,真正使生物浮床为水产养殖业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精选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