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10 17:15:06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基础护理内涵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优质护理服务”是指以病人为中心,强化基础护理,全面落实护理责任制,深化护理专业内涵,整体提升护理服务水平。“以病人为中心”是指在思想观念和医疗行为上,处处为病人着想,一切活动都要把病人放在首位,紧紧围绕病人的需求,提高服务质量,控制服务成本,制定方便措施,简化工作流程,为病人提供“优质、高效、低耗、满意、放心”的医疗服务。优质护理服务的内涵主要包括:要满足病人基本生活的需要,要保证病人的安全,要保持病人躯体的舒适,协助平衡病人的心理,取得病人家庭和社会的协调和支持,用优质护理的质量来提升病人与社会的满意度。我院在开展“优质护理服务”一年多来,在管理培训护理人员方面取得了一些经验与心得,活动开展以来,各科室护理工作呈现出崭新面貌,护理工作更加细致,更加贴近病人,现介绍如下:
1.管理培训
1.1 护理部:
1.1.1 完善及健全各项护理规章制度。如制订并落实疾病护理常规和临床护理技术规范及标准。护理部先后制定出了护理核心制度及重要流程、临床常见护理操作并发症预防及处理、重点药物使用后不良反应及观察要点、特殊检查前后的护理、住院病人饮食指导等,并印刷成册发给每位护士便于学习,给临床护理工作提供依据、参考及指导,提升护理内涵。
1.1.2 定期开展各类知识讲座及经验交流,提高认识,转变服务意识,不断推进优质护理服务。知识讲座包括:维护和尊重患者权益、临床路径、主动报告不良事件及隐患缺陷、优质护理服务规范等;交流经验则以试点病区护士长和优质护理服务先进个人相结合。会上年轻的护士长则从管理的角度出发,介绍通过全身心的投入,用心管理来提高护士的工作积极性;通过考核模式、标准的改变来提升内涵质量。面对繁重琐碎的生活护理,85后的年轻护士从转变思想的角度出发,介绍如何从不理解到理解,从消极到积极,从被动到主动,从“要我做”到“我要做”,最终获得家属的满意、病人的满意、医生的满意;参加交流的护士普遍反映收获极大,不仅提升了自学能力,推动责任制护理更快、更好地发展,更重要的是把活动真正落实到了具体的行动上,做到了真做事,做实事。
1.1.3 加强三基培训。优良的服务加精湛的技术才是真正优质的护理,两者缺一不可。“优质”护理并不是只给患者洗洗脸、擦擦身、剪剪指甲这些简单的事情,而是要实实在在把患者装在心里,没有过硬的基本功,所谓的“优质”也是形式。护理部定期对护士进行理论和操作考试,通过这种形式,让每位护士都有扎实的基本功;让家属放心,让患者满意。
1.1.4 开展操作技能的比赛及知识竞赛,提高学习的趣味性及参与性。如举办“CPR”的操作技能比赛,优质护理服务的知识竞赛。通过此类相关的活动,护士们的学习积极性被充分的调动起来,全院护士积极参与,热情高涨。
1.2 临床科室:
1.2.1 夯实基础护理,提高护理质量。基础护理是做好专科护理,提高专业水平的基石[2],护士为患者实施基础护理,进行生活照顾,通过掌握专业知识对病人病情开展有效护理工作,牢记安全和生活护理同等的重要,把心理护理和康复指导也渗透在对患者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照料中,不断改进落后的服务流程,提倡全程优质的护理服务。护士长每天督查基础护理工作的执行和落实情况,及时拾遗补漏,使基础护理工作得到有效的落实;每月进行基础护理操作考核,强化基本功。
1.2.2 各科室护士长坚持每日晨间提问,每月开展核心制度、重要流程、护理查房、业务学习及危重患者的病例讨论。对护理部发下的这些小手册进行理论考试,不断强化规章制度及重要流程的学习,更在如何给予患者针对性的护理方面给予相关的指导,不断提高护士的观察能力、发现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还丰富了护士的专科知识,拓展了知识面,使临床护理服务充分体现专科特色,丰富服务内涵,将基础护理与专科护理有机结合,保障患者安全,体现人文关怀。
1.2.3 构建和谐护患关系,提高患者满意度。不断增强责任护士主动服务意识,护理的内涵也不断丰富。以健康宣教为例,以往护士大多蜻蜓点水,而今护士们会利用业余时间,自行编写健康宣教的规范手册。每条都明确框定出来。此外,护理服务中呼叫器应用频率、患者对护士的熟悉程度等量考指标,也相继得到有效规范。护患相互信任支持,关系融洽。定期进行患者满意度调查,首先让病区护士相互自查,护士长及护理部定期督查,了解患者对护理工作的反映,听取患者意见,并根据反馈意见采取可持续改进的措施,不断提高患者满意度。
1.2.4 各科室以丰富多彩的形式,提出个性化的意见,以病人为中心,从各方面、各个角度考虑患者的需求,倡导为病人做每一件事,每一个操作时优先考虑患者的感受,为患者提供“人性化”的优质服务。病区提供各类便民服务,如微波炉的无偿使用、提供“爱心”热水瓶、为行动不便的患者代购生活用品;外科监护室的“六个”主动、采用生动形象的示意图来理解不能表达的患者的需要等都充分体现了护士为病人着想,考虑患者的需求。
1.2.5 加强实习生的基础教育,转变服务理念,规范基础护理操作。在操作时要求与患者多沟通,尽量能使用规范用语,语言也成为整个护理流程的一部分,要求语言亲切,面带微笑给患者讲解、给患者亲切感,消除患者的紧张情绪,取得患者的信任。实习生在跟着老师们为患者进行生活护理的同时,对护理职业有了更深一步的体会与感悟。
2.成效
2.1 护士责任感明显增强。护士承担起全面、全程负责病人的责任,促使护士必须更加细致、全面地掌握病人病情、诊疗计划、护理要点,真正实现护理工作“贴近病人、贴近临床、贴近社会”的活动目标。
2.2 护患关系进一步和谐。护士真正做到了围着病人转、主动巡视、主动沟通,以优良的服务态度,精湛娴熟的护理技术,全面的理论知识为病人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病人及家属对护理服务充分认可,护患关系更加和谐。
2.3 降低家属陪护率,患者自聘护工减少。由于护士承担了全部的护理服务,大大减轻了病人的家庭负担,病人家属对护士的专业服务感到更加满意、放心,切实做到了让患者受益。
2.4 改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感受,提高满意度。由于实施了责任制护理,患者的治疗、护理、各种健康指导等全部由责任护士负责,遇到问题可以随时由责任护士帮助解决,使护患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患者更加信任护士。活动开展以来,实现了护理零投诉。
2.5 护理工作更加科学高效。各项工作流程优化、合理,提高护理工作效率,由护士提供专业服务,保障护理质量安全。护士能自觉学习专科相关理论知识,主动给予专业的健康指导、心理疏导、康复护理,丰富了护理专业的内涵,促进了自我价值的实现和专科学术水平的发展。
3.小结
随着“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的开展,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我们知道目前的服务与患者的要求还有差距,研究探讨护理改革所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并加以克服和解决,以推动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深入、稳步、持久开展;为全面加强临床护理工作,改善护理服务,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不断推进护理工作贴近患者,贴近临床,贴近社会。
优质护理的内涵是使护士在拥有自己病人的基础上,对病人实施整体护理。包括:疾病护理、基础护理、健康指导、观察病情。我们护士需要像医生治疗一样认真的护理病人,研究疾病和人,实现最好的护理效果,使护士在专业上不断发展提高,实现职业目标,最终能成为某专科领域的护理专家,实现病人满意、护士提升、医院发展的三满意目标。
所谓的专业护理是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及优质护理服务的逐步深入,护理学科多元化、专科化的发展,为进一步完善“临床一线式”护理模式,满足患者的护理需求,结合专科护理特色、护理技术力量和人力资源现状,精心筹划和制定护理服务内容,使患者能够享受到连续、规范、优质的护理服务。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1年3月~2012年3月已经开展优质护理的病区作为调查对象。每月每病区发放自拟《优质护理服务满意度调查表》20份,共31个病区,发放调查表3720份,回收3705份,回收率99.59%,调查结果有效。
1.2方法
1.2.1制作《优质护理服务满意度调查表》,调查内容包括:①住院期间您对病区提供的护理服务是否满意(很满意、较满意、一般、不满意);②您觉得作为优质护理病区,以下护士为您提供的服务项目对您来说哪项最重要并进行排序(护士微笑服务、护士技术熟练精湛、护士进行有效健康教育、护士提供基础护理及生活护理、护士加强与患者沟通);③您对优质护理是如何理解的?
1.2.2每月随机抽取一天时间对31个优质护理病区发放《优质护理服务满意度调查表》,每病区发放10份,并及时回收。少数未及时完成的调查表则在次日由病区负责收集并送回。
1.2.3对回收调查表进行汇总、数据统计。其中病人对优质护理病区现行护理模式的满意度情况汇总见表1;病区向病人所提供的五个护理服务项目,按病人需求列首位的比例见表2。
2结果
调研证实:专业护理比基础护理更能体现优质。比如在护士技术操作上,为患者注射、穿刺能否做到一次成功?选择血管是否科学?静脉针固定是否牢固?肌肉注射时是否做到了两快一慢?有没有做到注射黏度低、对机体剌激性小的注射液,与黏稠度大、对机体剌激性大的注射液区别注射?在健康指导方面,护士能否根据病人的需求、病人文化社会背景进行个体化的健康教育,达到知病、防病效果。“优质”还包括护士更应主动与患者交流沟通,了解病人真正需求,缓和相互间紧张关系,增进信任感。
3结论
生活护理只是优质护理其中的一小部分,优质护理服务的内涵,是护士对患者进行全程、全面的护理,由责任护士具体对患者负责,根据病情为患者制订详细的护理计划和护理措施,同时对患者或家属进行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及其家属对疾病的认知,改变不良生活习惯,预防和降低并发症的发生,促进疾病早日恢复。笔者认为护士在护理工作中要做到以下十点:
①护士要尊重病人,规范使用文明用语,做到微笑服务,积极与病人沟通,满足合理需要,时刻把病人的病情放在心上,及时提供健康教育。
②为病人营造一个安全、安静、清洁、舒适的住院环境,让病人有一种归家的感觉。
③责任护士从病人入院起,就要对其进行全面的评估,然后根据病情制订护理计划、实施护理措施,并对护理措施实施后的效果进行评价。
④危重病人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给予适当的护理措施,为病人做好基础护理和生活护理,预防并发症的发生。确保病人在住院期间不发生压疮、坠积性肺炎、交叉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烫伤、坠床、跌倒等护理不良事件。
⑤注重病人的饮食护理,根据病情的不同给予个体化的饮食指导,满足不同病人的营养需求,促进疾病的早日康复。
⑥满足病人的心理需求,经常与其谈心,了解其心理状态,并能及时与家属沟通,解决病人的心理问题,保持一个积极向上的良好心态,配合治疗和护理。
⑦尊重病人的知情同意和隐私权,为病人保密,在做治疗与护理时注意遮挡,让病人有尊严地接受治疗和护理。
⑧为不同生活习惯的病人解决因住院带来的不便,提供必要帮助。
2010年1月,卫生部提出在全国医疗卫生系统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的活动,主题为“夯实基础护理,提供满意服务”。2011、2012年卫生部又分别印发《推广优质护理服务工作方案》,明确医院要加强临床护理工作,扎实做好对病人的基础护理,改善服务,努力提高基础护理质量,为病人提供满意的护理。同时,各大医院均已取消护工,生活护理工作全部要由护士来完成。因此,护生在进入医院之前,就应进行全面的生活护理学习。但在现阶段的教学中,生活护理却不如治疗性护理受重视,这与优质护理服务中护士要为病人提供基础生活护理相矛盾,导致学校培养的护生不能满足临床需要。因此教师应更新教学理念、改革教学方法、转变护生思想,将优质护理服务对接到生活护理教学中。
一、当前生活护理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师缺乏对优质护理服务及生活护理的认识
部分教师对优质护理服务理念缺乏深刻的认识,也就无法认识到生活护理的重要性,更难将优质护理服务对接到生活护理教学中来。在授课过程中,不少教师将大部分时间和精力放在治疗性护理教学中,安排的实践课以及考核的项目也多是无菌操作、鼻饲、导尿、各种注射法和输液这些治疗性操作,而更换床单、口腔护理、床上擦浴、喂饭等生活护理却很少练习,甚至不练习。由于护生缺少实际动手操作的机会,导致在日后的临床工作中不能熟练掌握生活护理的技能。
2.护生不了解优质护理服务的内涵,对生活护理学习缺乏积极性
大部分的护生不了解优质护理服务的内涵,加上教师在课堂上对生活护理的忽视,导致护生无法认识到生活护理的重要性,最不感兴趣就是床上擦浴、排泄护理这些生活护理操作,学习缺乏积极性。同时,在练习的过程中也多是在模拟人上进行操作,护生仅单纯模仿教师的一举一动,忽略了职业礼仪的运用以及与病人的沟通交流,更没有爱患者的观念。
二、优质护理服务理念没有融入教学的原因
1.老教师教学理念难以转变、青年教师缺少学习机会
一些老教师教学理念陈旧落后,认为护理从属于医疗,优秀的护士就是快速执行医嘱、准确完成治疗性护理操作,忽略生活护理的重要性。在理论和实践教学中无新意,对护生的职业礼仪、人文关怀、沟通技巧的培养不够重视。同时,大部分青年教师毕业后就直接进入学校任教,没有临床工作经验,更不了解病人需要什么样的护理,医院需要什么样的护士。
2.护生对优质护理服务的排斥
许多护生来高职院校学习护理并非自己的意愿,大多是听从家长的安排,因此对护理专业不够热爱,甚至讨厌护理工作。而且如今的护生大多是90后的独生子女,从小生活在长辈的呵护下和老师的关怀中,少有照顾他人的意识和主观愿望。而优质护理服务所提倡的就是基础护理,要求护士为病人提供满意的生活护理服务。当护生接触到为病人疏通大小便、梳头喂饭这些生活护理操作时,从心理上产生排斥,认为这是保姆的工作,而自己应该去做更有技术含量的工作。在这种思想支配下,教师在进行优质护理服务的教育时,会遇到学生的反感情绪。
三、对策
1.老教师更新教学理念
要想让优质护理服务真正与生活护理教学对接,教师首先应更新教学理念,打破固有观念。在教学中融入以病人为中心,强化基础护理,深化护理专业内涵的“优质护理服务”理念,强调生活护理的重要性,同时加强对护生职业礼仪、人文关怀、沟通技巧的培养。
2.增加青年教师外出培训机会
青年教师是将来护理教育的主力军,他们的教学理念将会对护理教育、教学产生巨大的影响。因此青年教师应该走出去,开阔视野,增加外出学习培训的机会,在寒暑假和周末的时间,进入临床一线顶岗实践,全面了解优质护理的开展情况以及临床的实际需求,将优质护理服务融入到日后的护理教学中,对生活护理教学进行创新,使学生能够了解优质护理服务,认识生活护理的重要性,提高学习积极性。
3.改变教学方法
适当增加生活护理的课时,在授课过程中运用多媒体播放图片、录像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提供生动感人的事例提高学生的职业自豪感。增加实践练习课,要求学生不要一味地模仿教师,鼓励学生之间相互进行洗头、剪指甲、梳头洗脸等生活护理练习,在不违反操作原则的情况下鼓励学生自由发挥,张开嘴、迈开腿,多和病人沟通交流,在提高动手能力的同时要换位思考,体会病人的感受。将生活护理的内容纳入护生操作考核中。考核时可提供一个病例让其分析,并以情景剧的形式进行考试,重视操作原则、淡化操作流程,不硬性规定操作的每一个细节,把考核重点放在学生与病人的沟通能力、爱伤观念以及职业礼仪的融入上。
4.逐步灌输优质护理服务理念
在基础护理学教学的初期,教师应对学生进行专业思想教育,以提高其对护理专业的认识。同时通过讲座或临床见习等形式,让学生逐渐了解什么是优质护理服务,理解护士的本质是照顾,无论是生活护理还是治疗性护理,都是为了满足病人的需要。在实践操作中让护生进行角色扮演,体会病人的痛苦,唤起护生的同情心和爱心。在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意识到洗头、洗脚的生活护理服务并不等同于保姆工作,而是将“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理念融入到对病人的护理服务中的高尚行为,同时也含有很大的技术成分。例如床上擦浴,不仅是单纯地帮助病人擦澡,还要同时观察病人的病情、皮肤的状况、预见褥疮的发生,以及发生褥疮后的护理。没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学习要做到这些是不可能的。当护生感悟到自己工作的高尚并发现其中的“技术含量”时,便会重新认识生活护理意义,真正明白优质护理服务的内涵。
总之,通过优质护理服务与生活护理教学的对接,可以提高护生对优质护理服务内涵的理解及对生活护理的认识,改善其今后在临床护理工作中为病人提供基础生活护理服务的态度,让高职院校培养出的护生真正成为满足临床实际需求的优秀护理人才。
参考文献:
[1]郭燕红.卫生部加强临床护理工作相关文件的背景介绍及解读[J].中国护理管理,2010(3).
[2]谭维玉,王潮临,吕子静,李凤莲,廖小琼.优质护理服务理念在护理教学中的应用与护生就业率的研究(综述)[J].科技信息,2013(23).
[3]吴飞盈,廖海涛,韦义萍.在护生教育中增加生活护理教育的探讨[J].全科护理,2011(3).
很荣幸在今年xxx组织开展的以“夯实基础护理,提供满意服务”为主题的“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中,我单位将内分泌科列为“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的试点来充分体现本次活动的主题,进而实现“示范工程”活动的目标,即“患者满意 社会满意 政府满意”。这一举措无疑是护理专业领域一次新的挑战与机遇。我们坚信:在院领导的正确带领下,大家积极响应、认真贯彻实施活动精神,我院护理工作必将切实转变“重专业、轻基础、重技术、轻服务”的观念,从而为患者提供更安全、有效、方便、满意的护理服务。
我们认为这一活动开展的最终结果是“双赢”:不仅真真切切的维护了广大人民群众健康的权益,同时也重新诠释了护理事业的内涵,为护理专业注入了新鲜血液,使护理工作重新充满了朝气与活力,我们将真正体现“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护理工作模式,在这里我们将注解21世纪人类健康的含义,真正增进医患和谐,构建和谐医院。
大家都知道,现如今“质量”成为了各行各业的形象代言人,同时她也产生着不可估量的、无形的品牌效应。而我们的服务没有缓冲,直接作用到人,因此我们提供的“质量”合格率要求是100%。“曰喜怒,曰哀惧。爱恶欲,七情具。”七情是人生来就有的,谁也不可能抹煞它。基于我们服务对象的直接性及其微妙的心理活动,为我们提供优质护理服务提出了更高、更难、更细的要求,为此,内分泌科今后的护理工作将紧紧围绕活动主题展开,并将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将工作细化:
首先,业务素质的确保是安全护理服务的奠基石。巩固学习基础医学、护理学理论知识及相关基本技能,要求全科护士必须正确熟练掌握。同时要让大家认识到:正确的、熟练的理论联系实践是体现护士业务素质的最基本途径。同时,我们会在提供安全护理服务质量的基础上:1、努力营造舒适、温馨的病区环境;2、切实加强基础护理服务工作,真正体现整体护理工作内涵;3、培养护士学习语言交流艺术、学会换位思考,站在患者及陪人的角度用心感受他们的真正需求,从而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4、朝着“入院———出院全程患者舒心”的方向努力,本着患者安心、舒心、放心的原则认真持续开展本项工作。
其次,专业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是体现我们学科的灵魂所在。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和精湛的专科技能操作是优质护理服务的重要前提。我们认为,护理“三基知识”和专科知识的掌握,是为病人提供安全、优质护理服务的基础。我科将强化全科护士熟练掌握。
①基础护理质量体现了助理护士职业责任心,助理护士的职业责任是在护士长和护士的指导下工作,同时应本着爱心、耐心、同情心、责任心。在业余时间虚心好学、刻苦专研,积极参加继续教育,重视“三基”和四新学习,不断丰富自己的理论知识,提高业务技能,提供高质量护理,更好为患者服务。因此高质量的基础护理是对助理护士道德水平的检验,是对护士履行职业责任的客观评价。
②监护室的患者,绝大多数无生活自理能力,助理护士需要协助患者进食、定时翻身、拍背、按摩四肢以及受压部位、协助病人排痰。做各项口腔护理、尿道口护理、雾化治疗、生命体征的监测、保持床单位的清洁、保持病人的三短六洁等等,这些都是护理病人的根本,生活无自理能力的患者基本需求。在ICU内家属无法亲自陪护,心中存在着诸多疑虑,当助理护士为患者做各项基础护理的过程中,增加了交流的机会,增加了护患之间的信任度。家属永远都相信自己亲眼所看见的东西。基础护理完成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着护士在家属心目中的形象同时也减少了责任护士大量的工作量。树立起白衣天使的良好形象。因此高质量的基础护理是对助理护士良好形象的重要体现。
③基础护理涵盖着丰富的科学内涵,包括生活护理、基础护理技术操作、病情以及生命体征观察、心理护理、康复健康教育、临终关怀等工作,基础护理完成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患者的康复率和死亡率。在临床护理工作中,不论职称、能力、学历的高低,基础护理操作都是必不可少的基本功。
④在ICU患者病情危重随时有生命危险,病人的具体情况和需求千差万别,不确定因素和突发事件时有发生,患者及家属易出现紧张、焦虑、急躁、易怒、不知所措。高质量基础护理不仅使患者身体清洁舒适,心情放松,对护理工作人员充满信赖,更有利于增进护士与患者家属的情感交流,为护理工作更好的开展提供了便利的条件,为患者创造了更加良好的医疗氛围。
⑤护理工作是治疗的根本,基础护理是护理工作根本的根本。基础护理需要护理人员具备敏锐的感受能力、沟通能力,能够深入病人的内心,体验其喜怒哀乐。[3]护理既是科学又是艺术,是精细的艺术中之最精细者。加强护理人员情感的培养,让其学会换位思考,无论医学科技如何高速发展,患者的低层次需求都永远存在的,基础护理工作是不间断的,持续的,需要护理人员来帮助完成的。[2]
监护室护理工作沉重、繁忙,因此绝大多数的与患者家属的沟通与交流工作都是助理护士来完成的,基础护理工作又是由助理护士来完成的,高质量的基础护理直接决定着护士与患者能否进行有效沟通、取得患者家属的信任。只有持续的做好基础护理,建立起护士与患者之间沟通的最好桥梁,才能最终使护理工作更加顺利的进行。做到患者满意、家属满意、领导满意。
参考文献
关键词: 优质服务;基础护理;临床意义
基础护理主要包括生活护理、压疮护理、晚间护理、晨间护理、口腔护理等,这是护理工作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医生对患者进行诊疗过程中的的主要内容。医生对基础护理的认知是影响基础护理质量的重要因素。因此,护理人员一定要提高基础护理的质量。本文将就五种基础护理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做简单的分析,现报告如下。
1 基础护理的研究对象
2011年1月,某乡镇医院按照比例选取了96名医护人员进行调查。调查的主要内容是医护人员的基础护理水平以及医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对待患者的态度等。其中,共有医生35名,护理人员61名。调查中发现,医护人员对基础护理都保持着科学的态度,这表明医生与护理人员的职责分工极为明确。调查结果证明,加强医护人员对新技术、新知识的学习和应用能力,是理清基础护理与生活护理的关系,提高医护人员掌握基础护理知识的准确性,以及提高基础护理质量和服务的重要因素。
2 五个护理在基础护理中的含义
2.1 压疮护理是基础护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指标,护理人员应时刻防止压疮的紧急发生,这也是急诊科科室护理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
2.2 晚间护理是为患者提供良好睡眠的主要因素,医护人员需要按照相关规定和程序在护理的过程中进行操作。而要想使晚间护理的服务效果达到目标及需求,要想满足患者的要求,就要在护理过程中找到问题所在,并据此制订出一套可行的方案,再认真地加以实施。
2.3 生活护理是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的一项最基本的护理工作,其内容包含了患者从入院到出院的整个过程。在整个诊疗期间,患者都是需要被关怀和照顾的。护理人员应该在患者从患病到痊愈的整个过程中,对患者的饮食、环境、卫生、睡眠、活动等生活内容进行精心合理的安排。
2.4 晨间护理是为了防止患者并发症的再次发生,使患者在护理中体会到清洁感和舒适感。医护人员应该在对患者的病情加以了解和观察的情况下,为患者提供治疗和诊断。晨间护理的主要内容便是保持患者病床和病室的清洁卫生。
2.5 口腔护理对于患者来说,是有利于其进行住院治疗及恢复健康的,应积极应对。口腔护理一般采用含漱与刷牙的方式,来预防口腔内微生物的增长或抵触细菌在口腔内的繁殖生长,从而达到清除口腔异味,使口腔内部清新与舒适的目的。
2010年初以来全国各级医院先后贯彻国家卫生部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的安排与部署,积极开展以“夯实基础护理,提供满意服务”为主题的活动,旨在切实加强临床护理工作,改善护理服务,使护理工作真正“贴近患者、贴近临床、贴近社会”,从而提升患者和社会的满意度[1]。我科被医院定为“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自2010年3月以来,我科从培育优质服务理念、调整护理工作模式、落实基础护理、强化健康指导、完善绩效考核机制等方面进行了积极地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
我科开放床位35张,护士13名,床护比为1∶0.37。护士年龄:21-46岁,平均年龄24岁;职称:主管护师2名,护师2名,护士9名;学历:中专5名,大专7名,本科1名。
2方法
2.1培育优质服务理念。全员动员,统一思想,转变观念,积极参与。具体做法:①实施人文关怀。组织护理人员以“病人为中心、理解人、尊重人和以护理质量安全为核心”为主题进行多角度讨论,积极引导使其将“心与心相连,心与心交融”的优质服务理念融入于护理工作的每个环节。②换位思考,假如我是病人。引导护理人员多从患者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使患者的需要最大限度地得到满足。③转变服务理念。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要求各班护理人员耐心观察并主动询问患者感受与需求,切实为患者解决实际困难,真正体现优质服务。
2.2调整护理工作模式,保障基础护理落到实处 。
2.2.1病区实行“负责制”管理,每名责任护士分管13-16个病人,负责完成分管患者的各种治疗给药、病情观察记录、基础护理以及健康指导等工作,这样护理人员既了解病情,又掌握了治疗原则和护理要点,可以有的放矢地为患者落实各项护理服务。
2.2.2实行弹性排班,加强晨晚间护理。特安排护理人员专门负责患者晨晚间护理(晨间护理时间,晨7:00-大夜班下班前;晚间护理时间,小夜班接班时间-晚12点)主要负责协助夜班护理人员完成晨晚间基础护理工作,协助无生活自理能力和部分生活自理患者等做好基础护理(协助订餐、用餐、口腔护理、洗脸、洗脚、指导服药、翻身、叩背、入则、床上大小便、皮肤护理等)工作,满足患者个体化需要。
2.2.3降低呼叫器鸣响频次。护理人员按照输液量与输液速度的不同,在预计添加液体的时间段前,主动巡视病房及时添加液体,可随时发现并排除输液故障等治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做好危重患者的病情观察,增加患者的安全感与认同感,确保护理质量,最大限度度规避护理风险。
2.2.4护士长每日两次(晨间、白班交班前)对危重患者基础护理、安全防范措施落实等工作进行督导,对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并进行整改追踪。
2.3拓展专科护理内涵,提升护理服务质量。
我科以老年患者居多,为此提出了入院患者一杯水服务举措,要求责任护士在患者入院第一时间内,亲自为患者递上一杯水,让其体会到宾至如归的感觉,从而拉近护患距离,为护患有效沟通奠定良好基础。
2.4强化健康指导,促进患者康复。为使患者能及时得到护理人员的健康指导,掌握健康保健知识,我科对心血管专科常见病、多发病的早期预防、疾病健康指导等内容进行分类整理,护理人员参照其作为宣教的第一手资料,充分利用住院患者公休会为患者进行宣教强化,护士长定期对患者掌握情况进行评估,逐步提高健康教育知晓率与覆盖率,使患者真正受益。
2.5完善绩效考核,其旨是充分调动护士积极性,体现多劳多得的分配原则。我科制定了较为详细的量化考核方案。量化指标包括:完成基础护理服务项目的次数,班次工作强度,夜班、出勤、个人考核、工作量、节假日上岗、承担一级质控的情况、服务态度等给予计分,从当月绩效总额中提出部分数额做为量化资金,最大限度地调动了护理人员的积极性。 转贴于
3效果
3.1提高了住院患者对护理人员的工作满意度。自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以来,护理人员主动服务意识明显增强,入院时热情接待,对患者基础护理(必须生活护理)订餐、翻身、叩背、洗头、泡脚等护理服务明显增强,护患关系更加和谐,住院患者满意度由实施前的95.8%上升到98.6%。
3.2提高了患者对健康知识的知晓率。实施活动以来,护理人员主动为患者提供健康指导的意识明显增强,重视与患者之间的双向互动和个体化的健康指导,患者熟悉入院须知、便民服务措施、熟知主管护士、药物性能、饮食要求、安全防范等内容,患者对健康知识知晓率由实施前的85.6%上升到96.4%。
3.3降低了病员呼叫率。活动实施以来,护理人员主动到患者身边服务的意识明显增强,尤其加强了对危重、年老体弱、生活不能自理患者的巡视,使病员呼叫率由实施前的35%下降到16%。
3.4自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活动开展以来住院患者投诉率为0。
4讨论
4.1开展护理优质服务示范病房的重要性。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人口的加速和疾病谱的改变,当人们的基本物质需求得到满足后,则会更加关注健康,护理工作是医疗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从护理人力资源的现状来看,护理人员人力相对缺乏,导致了病人的基础护理有些削弱,基本需求未得到满足。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内涵是深化“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提供满意服务。各级医院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为病人提供优质、安全、温馨、有效的护理服务,不断满足患者的需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4.2贴近患者的优质护理有利于提升护理工作质量。优质护理服务是从病人入院到出院为其提供全程化、全面化、专业化的服务,满足病人的基本需求,是深化优质护理的有效途径[2]。从创建优质护理示范病房的效果可以看出,通过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后,病人满意度由实施前的95.8%上升到98.6%,患者对健康知识知晓率由实施前的85.6%上升到96.4%,住院患者投诉率为0,护理质量明显提高。由此可见,创优质护理示范病房,通过培育优质服务理念、建立良好的激励机制,激发了护理人员的工作热情,真正从患者的需求出发,为患者提供满意服务。
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既是一个全方位、系统性的工程,又是一个改进护理工作、提高服务质量、深化基础护理、带动专业发展的新机遇,同时更是一个提高患者和家属期望值、实现满意服务、感动服务的有效途径,这是优质护理的最高境界,也是护理人员实现自身价值的充分体现。
自2010年卫生部提出了在全国卫生系统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以“患者满意、社会满意、政府满意”为目标的“示范工程”活动[1]。二年来,我科在护士长的带领下积极响应卫生部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为继续深化“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努力践行“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的相关精神,加强了基础护理落实的执行力度,使临床护理工作切实服务于患者。由于重视严要求、讲实效、抓质量、夯基础,实实在在开展工作,使我科患者真正感受到“优质护理服务”活动带来的实惠。1 优质护理内涵
“优质护理服务”是指以病人为中心,夯实基础护理,全面落实责任制护理,深化专科护理内涵,整体提升护理服务水平。“以病人为中心”是指在思想观念和医疗行为上,处处为病人着想,一切活动都要把病人放在首位;紧紧围绕病人的需求,提高服务质量,控制服务成本,制定合理措施,简化工作流程,为病人提供“优质、高效、低耗、满意、放心”的医疗服务。优质护理服务的内涵:坚持“与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改革护理模式,夯实基础护理,发展专科护理,调动护士工作积极性,履行护士职责,增进医患和谐,提高护理质量,提供满意服务。2 新排班模式的特点
随着护理事业的不断发展,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不断深入,使护士的功能任务和角色定位更注重全程、连续、无缝隙的为病人服务,使病人感受到自身的价值、权利、人格、尊严和需求备受关注,提升医院护理服务的内涵,提高医院的服务品质,提高医院的知名度。
在临床为进一步加强医院临床护理工作,规范护理行为,落实基础护理,改善护理服务,保证护理质量。就出入院、饮食、睡眠、治疗、排泄、活动、巡视、舒适、管道、晨晚间护理等卫生部细化制定的《住院患者基础护理护理服务项目》、《基础护理服务工作规范》和《常用临床护理技术服务规范》[2],保证了基础护理工作的规范性和可操作性。我科在护理程序上持续改进,在排班模式上不断摸索,勇于创新。
最近在三甲评审过程中,在院领导指导下,护士长带领我们积极探索,结合我科实际,又尝试了一种新的扁平化的弹性调班、早夜班制(我把它简称为AN排班模式)。这种排班模式根据病人需要每名护士平均分管病人少于8人。在责任护士中设立2名护理组长,在护士长的领导下协助管理病房,监控护理组的质量,同时对低年资护士进行带教工作。组长承担本组重病人的治疗护理,组织抢救。并负责检查、指导、落实、考核本组护士的工作。除此之外,将病人责任包干也同样落实到夜班,夜班护士按组排班,改变以往夜班每人每天轮换,调整为固定夜班护士,增加了护士与患者的接触时间,整合了护理资源。由此为患者提供连续护理,避免了以往倒夜班护士不熟悉患者病情的问题,从而提高了护理安全性,实现了优质护理的目的。3 AN排班模式的优点
3.1 取消单班制,增加午间、夜间护理人力。
3.2 让护士在工作之前有充分的休息时间,保证有足够的精力和体力完成工作。
3.3 减少了交班次数。此排班由原来的早班、白班、中班、夜班4次交接班变成了只有早夜2次交接班,避免了频繁交接浪费时间和差错事故的发生。
3.4 保证了护理工作的连续性,加强了责任护士的责任心,进一步提高了护理质量,保障护理安全。真正体现“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
3.5 增强了护理队伍的团队精神,护理工作尤其强调团队意识,个人形象的提升并不代表成功,需要大家默契的协作共同完成。
3.6 增进了护患和谐,护士对所负责的患者提供连续、全程的一站式护理服务,进一步密切了护患关系。
3.7 护士分层次管理,各自发挥的主观能动作用,传帮带功能得到强化。
3.8 年轻护士独立分管病人,使其得到锻炼,很快适应护理工作的角色及独立工作能力。
3.9 护理人员可以根据自我需求选择班种,使护士在保质保量完成护理工作的同时,也兼顾家庭和社会功能角色。4 AN排班模式的在临床的运用
新的排班模式使护士更加贴近病人,贴近临床,贴近社会。能及时接待,及时评估,及时治疗,及时护理。提高对病人的生理、心理、社会、精神文化等全方位的整体护理水平,保证各项护理措施切实落实到位。以追求护理质量“零缺陷”为目标。实行弹性排班,坚持“一站式”的护理服务理念,做到住院有人接,检查有人陪,健康教育全过程,功能锻炼有指导,生活起居全程协助的护理办法。从患者的治疗、基础护理到生活护理洗漱、翻身、拍背、按摩等一切工作均由责任护士全面完成、协助完成和指导完成,使患者感到舒适,进一步解除家属的后顾之忧。5 绩效考核
护士绩效考核是“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的重要内容,在AN班模式中,护士的职责更明确。制定护士绩效考核制度,更能充分体现出能绩对应,护理难度等,调动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合理分配护理人员绩效工资。护士的价值更能合理显现。6 体 会
排班顺利执行,工作更加有序;病区安静,病房清爽;基础护理有效落实,护理人员得到尊重,患者得到实惠;患者对病区环境、服务质量高度赞誉,满意度大幅度提升。真正做到:一切为病人,为病人的一切,为一切病人。做到卫生部提出的三好一满意“服务好、质量好、医德好、群众满意”的方向努力。朝着“患者满意、社会满意、政府满意、护士满意”的目标不断前进。推动着我院的院训“厚德 传承 博学 奉献”的健康发展。为将我院打造成“国内先进,省内一流”的大型综合性公立医院而奋发努力!
作者简介:郭丽(1983-),女,山东荷泽人,菏泽家政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护理教育与管理。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6)11-0036-04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作出了建设“文化强国”的重大战略部署,这为高职院校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课程文化作为高职护理校园隐性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与临床护理文化对接,其建设必须有针对性、创新性。高职护理院校课程建设不能仅仅注重课程内容,还应体现文化的元素,做好课程的文化建设才是提高高职护理院校内涵建设的核心和关键,也是衡量高职护理院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
一、课程文化的内涵与高职护理专业课程文化建设的核心要素
(一)课程文化的内涵
课程文化中精神文化是课程文化的核心,物质文化是课程文化的外在表现和载体,制度文化是课程文化的发展规范[1]。课程上升到课程文化至少需要5个条件:即要有正确的价值和理念、要有完整的体系和整合、要有明确的目标和序列、要有相应的教材和教案、要有有效的实施和评价[2]。
(二)高职护理专业课程文化建设的核心要素
当今临床护理工作的复杂性、病人性情变化的无常性和医患关系的紧张等,迫使临床急需大量会沟通、能操作、具有较高职业素养和综合能力的高端专门型护理人才。课程是培养高素质护理人才的重要载体,是护生感受护理人文情怀最直接最前沿的媒介,也是个人素质与职业素养进行碰撞、学习、融合、内化的桥梁和平台。高职护理专业课程文化建设即是通过实用性、实践化文化实践形式,达到核心价值观、护理职业观的传承,通过制度或措施得以保障其发展。对于人的基本素质、对于社会人的优秀美德、对于护士的职业素养等理念、价值的传承永远是高职护理专业课程文化的灵魂和前提,也是核心和基础。
二、高职护理专业课程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目前高职护理院校课程的文化功用不是很明显,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高职课程“重技能、轻文化”,简单地认为“课程文化”就等于“文化课程”;二是片面地把文化课和思想政治课想当然成为“文化”建设的主体;三是专业人文课程开始得到重视,但过于形式主义,简单地认为开设如护理心理、护理伦理等课程就等于护理专业人文素养的全部,忽视了课程之间的关系、作用、课程形式和教学活动实践等内涵建设;四是没有重视全部的课程,只是“文化课程”和“护理人文类课程”的各自“圈地自萌”和“孤军奋战”;五是缺乏课程文化建设的体系。
三、高职护理专业课程文化建设的路径
(一)把握“三个结合”原则
高职护理专业课程文化建设应该把握“三个结合原则,”即结合职业教育特色、护理专业特点、与临床护理文化的对接点进行文化建设[3]。职业教育是与产业紧密相连的一种教育,结合产业和专业进行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推进校园文化建设,是职业教育内涵发展所在。作为护理专业,其核心是照顾,实质是服务,这种服务是在科学护理知识和娴熟护理技能的基础上为病人进行的身心护理,以达到恢复健康、促进健康的目的。尤其是现阶段健康是指“不仅仅是没有疾病,还要有良好的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以及道德健康”,这也就要求当代的护士必须有足够的人文情怀和文化素养进行全方面的深层次护理,才能称得上真正的“高端”“技能型”护理人才,文化护理便是护理的“高技能”所在。高职护理文化建设还要与临床护理文化对接,文化对接是“校企合作”深层次领域,此对接一方面是对护理校园文化的激励和渗透,另一方面是对临床护理文化的辐射和促进。
(二)从“一个原则、两个角度、三个层次”确立高职护理课程文化结构体系
1.“一个原则”是指针对高职护生的文化认知特点进行针对性建设。国民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普遍都有这样的认知,本科生、研究生才真正是“象牙塔”的主人,高职生不过是过客或是旁听生或是差生。不光普通民众这样认为,连高职生自己也这样认为,甚至产生深深的自卑感,但基于90后学生强烈的自我意识和个性标榜,又处于容易被误解但又极度渴望被认同的敏感矛盾中,这样的社会认知现状也直接折射到文化认知中,直接导致目前高职学生,尤其是从事关怀和照顾的护理行业的高职护生们其文化认知表现为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其内心认同文化的“光环”和“神圣”,但基于社会对于他们的片面认知和自己的束手无策,使得他们内心认为自身打上文化的烙印是“可遇不可求”的事;二是现代社会多元文化的冲击使他们找到了宣泄这种矛盾的出口,但基于社会文化的多元性、繁杂性又使得他们文化认知迷茫和盲从;三是在这种混沌的状态下而对于选择护理专业的高职学生们来说更是显得无所适从,因为护理本身就是一个照顾、服务的行业,而且是用真心、爱心、耐心对病人进行身心综合护理的过程,必须有着饱满的文化情怀和扎实的文化关怀能力才能真正胜任这个工作,所以很多高职护生们几乎就是“赶鸭子上架”;四是虽然高职护生们在文化认知和文化撞击中产生迷茫和失衡,但他们却有着感受时代的敏锐性、参与社会活动的炽热性、探索求知的积极性、追求目标理想的执着性。这又让高职护理文化建设看到了曙光。
因此高职护理课程文化应结合学生们的文化认知特点,首先让文化接接底气,高职护生能触手可及,然后唤起高职护生内心关于文化的渴求,其次发挥好高职护生文化认知中的优点,借助其优势进行建设。最后找到合适的方法和途径进行实践,坚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要让高职护生们有精神支柱是关键。
2.“两个角度”是指从个体的文化功效和群体的文化功效两个角度去建设。文化对一个人来说,包括一个人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能力和习惯在内的复杂整体。对于每个高职护生,我们既需要传授个人的知识,同时还要要渗透到能力培养中,用道德和法律来约束,用信仰去武装,注重艺术性,以便形成习惯。文化对一个群体来说,是人们普遍的社会习惯、生活方式、行为规范等。对于高职护生这一群体来说,还要从生活方式和行为规范方面去重点培养。
3.“三个层次”是指中华传统美德之于基本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于社会人,护理职业素养之于职业人。首先,传统美德塑造基本人。包括孝敬父母、尊师重道、团结友爱、恭敬有礼、谦虚和气、见义勇为、诚实守信、严己宽人、修己慎独、敬业尽责、勤奋刻苦、节俭爱物、整洁健身、崇求朴实等等。这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美德,每一个护生都应会最基本的传承和践行。其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塑造社会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包括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即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以及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即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最基本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即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对我国的每一个成员的严格要求[4]。高职护理院校应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纳入教育总体规划,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5],尤其是针对学生个人的爱国、敬业、诚信和友善的教育,并倡导一个自由、平等、公正的价值氛围。再次,护理职业素养打造职业人。包括勤劳敬业、救死扶伤、爱伤观念、感同身受、体贴关心、安全意识、自尊维护等,护士职业素养是护士在护理工作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是护理职业岗位内在的规范和要求,在护理实际工作中体现的作风和行为习惯[6]。这些职业素养应渗透到课程教学中,尤其是专业核心课程中。
(三)通过全面覆盖与各自分工、全程延伸与阶段建设构建高职护理课程文化的四个维度
1.全面覆盖与各自分工。全面覆盖是指课程文化建设应关注全部的课程,不仅仅是文化课。高职护理专业的课程大体包括四个模块,即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程、人文类课程。其中基础课包括思想政治类、语言文化课类、基础应用课;专业基础课包括人体结构和功能、生理、生化、病理、药理等;核心课程包括基础护理、内外妇儿等专科护理等;人文课程包括护理导论、护理管理、护理伦理、护理心理等。承载文化素养的课程不仅仅只包括思想政治课、文化课,应包含全部的课程。因为高职护生的综合能力和综合素养就是指护士的职业技术能力和人文素养两方面,而护士的人文素养包括外在的动态的人文素养,或者叫谈吐,以及内在的静态的职业操守,或者叫职业道德。一个人的动态的人文素养离不开语言课程、文化课程的学习,静态的职业操守需要护理人文类课程进行专业化的训练,而护理人文课程的理论和理念需要在专业核心课程中去实践和验证,所以说课程文化建设“一个都不少”。
各自分工是指针对不同类型的课程,从承载的文化内涵和方向方面进行明确分工。一般基础课,尤其是思想政治类、语言文化课两类应重点负责中华传统美德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授,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人文类课程三类课程重点负责护理职业素养的培养,但同时三类课程分工也不同,其中人文类课程负责护理行业人文素养核心理念的传递,更多的属于理论层面的阐释,而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程负责护理人文素养的实践形式,属于护理内涵的实践层面的验证。如专业基础课中药理学的慎独、解剖学中严谨和客观、病理学的循证、生理学中微观辩证等,当然专业核心课程是重中之重,是基本人、社会人、职业人三重文化特征在各专科护理实践中的具体体现,尤其是护理职业素养的展现更为突出,特征更为明显。
2.全程延伸与阶段建设。虽然每类课程承载的文化功能不同,但建设还需全程延伸与阶段建设相结合。因为传统的课程开设有一些弊端,或者说在课程安排上有些误区。比如说一门课一般只开一次,而且一门课既然开设一般至少要覆盖完整的一学期,即使课程内容有限。这样课程安排过于形式主义,不够灵活。就课程文化建设来说,有必要进行改良。
一部分课程可以全程延伸,比如负责中华传统美德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授的基础课,像思想政治类、语言文化课等可以贯穿于高职护理校内两学年的每学期中,且每学期课程内容应严格划分开,做到三对应:一对应其他类课程的开设进度,二对应中华传统美德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授内容,三对应学生的专业认知阶段。比如语文课,第一学期可以重点传播中华民族的孝道、家风、礼仪、涵养等优秀精神,从对应角度来看,因为学生刚入校,对专业认识是懵懂的,对人文认识是肤浅的,可以由浅入深、由广人文到窄职业进行逐步渗透和过渡。第二学期重点传播现实社会中的全民的正能量、和谐文化、雷锋精神、信仰教育等,自然过渡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传承上来,而且从对应的角度,这一学期正好开始进入专业基础课和专业人文课的学习阶段,此阶段语文课负责的文化内容正好和专业基础课慎独、严谨和客观、循证、微观辩证等,以及和专业人文课的针对性职业素养的传授相辅相成,达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到职业素养的自然过渡,不至于让学生接受职业素养太突兀。而第三学期正好是专业核心课程的开设阶段,为促进学生学习护理的坚定信念,从信仰、心灵成长、社会的适应等方面进行铺垫,成为专业核心课的重要的帮手,而到四学期多开设护理专业综合实训课程以及就业课程,语文课应更多地开展一些与职场有关的话题,如奋斗、创新、务实等精神,为学生以良好的心态迎接实习和就业作准备。
而对于专业人文课程等其他课程还是需要分阶段重点建设,这和全程延伸的语言课、思想课是相辅相成的,并不矛盾。在人文类课程中重点阐述与职业、与专业密切相关的核心素质内容,这部分内容要做到精、准、狠,直面现实问题、解决专业关键问题。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要把该课程所承担的文化功能与课程内容有机结合,不喧宾夺主,不顾此失彼,以传授知识和技能为主线,以文化传承为灵活和升华,既不能只讲专业知识忽略人文,也不能过于放大人文的功效,忽略专业知识,显得华而不实。
(四)确定高职护理课程文化建设的重点载体
首先,教材是基础和核心。教材是课程标准和职业标准的“双代言人”,要想发挥课程的文化传承功能,必须有一套相匹配的和利于文化传承的载体,而这个载体即是教材,教材是教师教学活动和学生学习知识的最直接的工具,尤其对于职业学校的课程更应是直接的教育、职业的教育。通过有特色的教材,最大程度契合文化教育。
其次,教学活动是保障和关键。通过灵活的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参与学习的同时亲身去感受文化的内涵,让所有人都去探索发现,让所有人都会解释和阐述,所有人互帮互助,所有人都会评判对与错,而不是纯粹的说教。
最后,有趣、实效的课外活动是延伸。传授文化不能仅有课堂教学活动,还要开展有趣、实效的课外活动,发展文化传承的“第二课堂”。不能泛泛地开展唱歌、跳舞等文娱晚会,应该更上一个层次或另辟途径,更加契合职业教育。比如感恩教育、各类“微”比赛(微信、微博、微电影、微拍客等)、“护理正能量”展览等等。必要时建立校外实践教育基地、高职护理实训基地、青少年社会实践活动基地,组织护理学生参加力所能及的生产劳动和爱心公益活动、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和勤工俭学等活动[7]。
总而言之,课程文化建设要坚持改进创新,善于运用高职护生最容易接受的的方式,搭建学生便于参与的平台,开辟学生乐于参与的渠道,积极推进理念创新、手段创新,增强工作的吸引力以及感染力。
(五)保障机制使高职护理课程文化持续性发展
1.将文化元素融入课程评价标准中(教师的教学、学生的考试)。首先,教师要在教学中传递文化。坚持师德为上,将教学中传递文化表现作为教师考核、教学评价的首要内容,并形成长效机制。按教师授课科目不同制定不同的评价标准,对优秀教师给予宣传和奖励,引导广大教师自觉增强文化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8]。其次,学生的课程考试要融入文化评价标准。针对不同科目性质采取不同的考试模式,纯理论课客观题与主观题结合,尤其是主观题考查学生的认知。理论+实践型、实践学时相对少的课程,如护理人文类课程、专业基础课程等,可以采用试卷和作品两种方式,尤其是作品,既可以是文字设计,也可以是视频等;实践学时相对多的课程,如专业核心课、综合实训课,在实训考核时采用临床情景考核,如护理操作,包括操作能力、沟通能力、人文素养、爱伤观念、关怀意识、健康宣教等多指标为一体的评价标准。
2.制定政策和制度将课程文化建设上升学校战略的高度。学校层面要将文化建设,特别是最基本的课程文化上升到学校战略的高度,并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落实到教育教学和管理服务各环节,覆盖到所有教师和学生,形成课堂教学、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多位一体的育人平台,不断完善高职护理院校文化教育,形成传统文化育人、护理文化塑造人的爱国、爱自己、爱护理的氛围与精神环境,探索有效形式和长效机制,不断为临床一线输送高素质技能型的护理人才。
参考文献:
[1]王炜.高职课程文化的内涵、特色与建设策略[J].职教论坛,2015(20):37-40.
[2]刘菲菲.破译课程文化建设的未来密码[J].未来教育家,2014(1):58-59.
[3]文安华,等.护理院校校园文化与医院护理文化对接研究[J].齐鲁护理杂志,2013(19):144-145.
[4]温小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传统价值观的伦理互通与哲学契合[J].理论月刊,2013(7):35-38.
[5]肖凤翔,史洪波.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职业教育意蕴[J].职教论坛,2015(7):27-28.
20**年作好七件事情
1、做好科室护理人员的思想稳定工作。
2、狠抓制度落实,规范管理把好安全关。
3、狠抓计划落实,抓好三基三严的培训,夯实基础。
4、作好质量控制。保证质量的持续改进。
5、积极创新改善服务措施。
6、提高护理文书的书写内涵质量。
7、作好实习带教工作。
具体措施
措施01
作好科室人员的思想稳定工作
思想是行动的源头,在医疗体制改革的初期,作为护士长作好人员思想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利用各种改革成功的先例,并让大家认清改革是大趋势等等教育作好人员的思想稳定工作。保证科室正常运转。
措施02
抓好安全管理
1、认真落实护理15项核心制度,安全教育月对十五项核心制度进行解读学习两次。每月制定安全教育计划组织人员学习并进行考核。
2、加强科室的日常检查工作,做到早预防早处理。
3、实行每班床头交接并清点人数,按护理部要求落实中夜班巡回记录。
4、落实患者安全告知书和入院须知。
5、明晰各种各种标识。
6、制定科室今年的安全管理措施,并严格落实。
7、对于发生的不安全事件登记齐全并有处理措施。
措施03
狠抓计划落实,抓好三基三严的培训夯实基础
1、科室制定继续教育计划,每月进行两次集中培训。以《三基培训》为内容每月进行出题考核一次。
2、以大专基础护理学教材,专科知识为主要内容每月4000字的读书笔记。
3、督促科室所有人参加本科阶段的再教育。
4、组织人员参加护理部组织的培训并对参加学习情况进行考核。组织人员参加各种形式的培训学习,并进行学习交流。
措施04
作好质量控制,保证质量的持续改进
1、发挥质控小组的作用做好日常的监督检查工作并每周在科会上进行反馈,每月召开质控会议对科室存在的问题进行反馈落实措施。
2、护士长每日进行一次查房,落实护士长亲情交流,对各班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对危重病人的护理质量进行检查指导。
3、科室建立护理人员互助组。进行新老搭配在工作中进行带教互助,帮助年轻工作人员技能的提高。
4、每月有重点和针对性的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
5、继续将基础护理的落实作为重点检查项目,继续开展专业班书写工作日志活动。
6、今年医院进行基础建设离科室较近噪音粉尘对科室环境和患者的休息治疗影响较大,一方面要做好科室的管理另一方面作好病人的沟通。将患者教育作为一项质量考核的主要内容进行考核。
措施05
提积极创新改善服务措施提高护理内涵
1、以卫生部下发的文件积极响应开展优质服务示范工程活动的号召。积极开展视病人如亲人活动,作到“三勤”“四轻”“五主动”“六心”“七声”服务。三勤:勤观察、勤动手、勤动口;四轻:说话轻、走路轻、操作轻、关门轻;六心:接待病人要热心、护理病人有爱心、观察病人要细心、为病人解答问题要耐心、对待病人有同情心、对待工作有责任心;七声:病人入院有迎客声、遇到病人有询问病情声、处置时有称呼声、病人合作后有致谢声、操作失误有道歉声、接听电话有问候声、病人出院有送客声。从小处着手,抓好服务的环节不断丰富服务的内涵。提升服务质量。
2、落实以病人为中心,做好病人的管理。以病人为整体管理好病人的休息饮食入厕等为病人提供全方位的便利。
措施06
提高护理文书的书写内涵质量
1、根据护理部的统一部署,规范护理文书书写格式,书写实效内容等等。
2、加强科室人员的培训使护理文书书写能充分体现专科特色。
3、护士长加强检查和指导。
措施07
作好实习带教工作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515(2010)12-280-03
在市场经济发展下,护理质量成为医院竞争的核心,新的医学模式要求护理模式必须由单纯的疾病护理转变为以人为本的整体护理。作为护理工作中主要组成部分的基础护理,其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患者的预后、康复,也是护理满意度、护理合格率的关键所在,甚者可以在医院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由于对护理要求的不断提高,基础护理在发展中容易暴露多种不足。本文主要通过调查分析我院基础护理存在的问题,分析其问题原因,并探讨相关改善对策。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09年8月――2010年8月收治的210例住院患者,其中男118例,女92例,平均41.5岁,其中消化内科54例,普外科51例,儿科50例,妇产科55例,住院时间均在1周以上。
1.2 我院基础设施情况
我院共有病床510张,监护病床42 张,护理单元13个,护理人员216 名,护理人员年龄平均29 岁,学历中专26.4%,大专44.9%、本科28.2%、研究生0.46%。职称分布:护士42.6% 护师31.5% 主管护师13.9% 副主任护师3.2% ,床位和护士的比例,1:0.27。
1.3 调查方法
主要调查项目由护理满意度(服务态度、及时度、操作、专业知识、沟通能力等)和护理合格率(参考《基础护理学》高等专科教材[1]及分级护理制度设计的基础护理评分标准,对患者分布的科室进行护理评价)。护理满意度分为满意和不满意,护理合格率在90%以上为合格。
2 结果
通过调查,发现四个科室的护理满意度和护理合格率均比较低,具体分布如表1。
表1 调查结果(例,%)
注:各科室比较,P>0.05
3 问题分析
3.1 护理意识薄弱 一些护士存在对护理职能认识的偏向,比如错误的认为护士的职责只是掌握好相关技术操作,按时完成医嘱,将基础护理简单的认为是喂食、口腔清洁等,而对无医嘱的卧床、排泄、心理疏通等护理全交给了家属。导致护士对患者病情了解不透彻、服务不周到、沟通不主动、无法预见潜在的问题等,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理念理解不透彻,无法在实际工作中提供优质服务,因此护理满意度低。
3.2 人员配置不足 在工作中时常会听到护士抱怨工作繁杂,工作量多,精力透支等怨声。我院目前床位和护士的比例为1:0.27,虽然在近几年不断引进人才,但仍无法满足需求。加上目前护理工作多偏向于降低医疗风险和医疗责任来进行分级护理,导致本来就不足的护士整天忙于治疗性操作,同时为防止医疗纠纷的发生,护士常常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完成护理文书,让护士从事基础护理的时间和精力削减。
3.3 激励机制的缺乏 “人才是鼓励出来的”,这句话道出了如何使用人才的真谛,之所以护士流动性大,出现医护比例失衡,特别是在对护士要求越来越高的时代里,护士自动离职率更高,据有关资料显示,平均每年约有4%~5%的护士自动离职[2]。主要原因在于用人机制的人性化,没有通过激励机制留住人才。比如护士的待遇、福利、晋升等,没能为护士提供“绿色通道”,没能让其看到工作的前景和神圣。
3.4 护士职业道德偏低 护士是基础护理的实际操作者,其质量的高低与其职业道德密不可分[3],但在实际工作中,我院存在某些护士对基础护理职能认识不到位,在护理中未完全履行职责,特别是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敷衍、马虎现象突出,护士对护理细节的注重,未体会到细节决定成败的重要性。
4 提高基础护理质量改善对策
在患者治疗过程中,基础护理起到了关键性作用,特别是在人们健康意识提高和现代护理观念的推广,更需要医院提高基础护理治疗,让患者在获得高质量治疗的同时,心理和精神同样得到满足。在对我院基础护理存在问题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实际,笔者提出以下改善对策。
4.1 加强思想道德教育,置入“以病人为中心”意识 2010年我国全面开展了“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其中“以病人为中心”是活动的宗旨。虽然此活动在各地如火如荼的,但多数护理人员未能充分认识到优质护理服务的内涵。对此,我院特举办知识讲座,让护理人员改变思想,更新观念,对护理工作和内涵有个新的认识,并将“以病人为中心”贯彻到实际工作中。比如要求打造优质服务链,做到心中、目中、耳中、手中、身边有病人,且将服务延伸到患者家中,让护患关系得到质的升华。
4.2 优化工作制度 由于医院工作的特殊性,工作量多、休息时间少是医务人员常需面对的问题,但另一方面我们也可以看到,超负荷、过长时间的工作与工作效率成反比,而合理的安排工作时间不仅能够让工作人员充分发挥能力,充分利用护理资源、而且能够提高工作效率和满意度及护理合格率。改革排班方式,实行APN排班及弹性排班,比如某一科室安排2名护士,其中一名工作时间7:00-10:00和12:00-17:00,另外一名工作时间9:00-12:00和17:00-21:00。如此岔开的工作时间能够让护士有充分的工作精力,又能满足中午和夜间人力的需求。
4.3 引进人才,充分满足临床所需 有部电影中说道:“21世纪最重要的是人才”,人才是医院发展的又一核心力量,也是医院发展的推动力[4]。对于目前医护比例的失衡,我院广开源路,通过多渠道向社会引进人才。比如网络招聘、校园招聘、社会招聘等,且严格对新引进的护士进行职业培训,在其合格后方可安排其上岗,有效降低了护理纠纷和医疗事故。
4.4 强化护士长的管理能力,提高护理质量 护士在既是护理工作的履行者,又是护理中的管理者,她们不仅要做好本职工作,而且要监督其他护理,提高护士的综合素质。对相关知识和技能培训如“三基三严”,要坚持经常的、严格的考核,比如平时考核与月终考核相结合、日查与夜查相结合,做到每月有考核汇总和讲评,并将考核信息反馈,及时克服薄弱环节,同时将考核成绩与绩效挂钩,提高护士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高度责任感,让其在良性的竞争环境中成长。
4.5 深化基础护理内涵,创建优质护理服务 以往的护理工作每个程序由不同的护士协同完成,往往导致患者刚适应该护士的护理又面临更好,总是处于适应与不适应中,无法满足病人的基础生活需要,更无法有效的帮助患者进行心理调整,没有了这些基础就无法取得家人、社会的支持,也无从谈起提高护理满意度,以上与近段时间来提倡的优质护理服务的内涵相违背。为此,我院从病人入院到出院均由同一位高年资的护理人员完成,全面、全程负责,有计划、有针对性的进行病情评估、健康教育和心理辅导,实现以病人为中心的优质护理服务。
4.6 改革后结果 通过针对问题进行改革后,我院基础护理有了明显改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
表2改革护理前组和改革护理后组比较(例,%)
注:*与改革前比较,P
5 小结
我院基础护理常由于人员不足、护士职业道德偏低、相关制度缺陷等使护理满意度和护理合格率偏低,通过对相关问题的分析后,有针对性的进行改革,从护士意识和思想的改变、工作时间的调整、工作制度的完善和人才的引进着手,为临床提供贴近患者、贴近临床、贴近社会的护理模式,将“利他”和“助人”的护理理念贯穿于护理工作中,让患者感受优质的护理服务,才能推动医院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 殷磊.护理学基础,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02-244.
我科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化“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以“二甲复审”为契机,以“提升职业素质、优化护理服务”为主题,努力为患者提供无缝隙、连续性、安全、优质、满意的护理服务。
二、工作目标以患者满意为总体目标
夯实基础,巩固成果,以病人的要求为工作起点,以病人满意度为工作终点,全面落实以病人为中心的各项护理工作。进一步深化优质护理服务工作,提升服务内涵,持续改进护理质量。
三、工作措施
1、修订各种制度、标准继续完善修订我院各项规章制度、工作职责、工作流程、疾病护理常规、临床护理服务规范及标准。继续完善修订质控检查标准与方法,完善护理不良事件上报与督查制度,加强对危重病人的管理。
2、全面提升职业素质、优化护理服务
(1)加强基础理论知识的培训,使护理人员综合素质及专业能力得到提高。从“三基三严”入手,每月组织一次业务培训,内容包括中西医基础理论、专科护理、法律法规、服务意识,强化基础护理及分级护理的落实并保证质量。
(2)提高临床护士的实际工作能力,培训专科护理骨干。
(3)加强护理专业技术操作培训。牢固掌握护理基本技能,夯实基本功底,同时组织开展护士技能操作竞赛活动,进一步强化训练,提升临床护理技能操作水平,从而提高护理服务。
(4)加强护士礼仪规范学习。
(5)采取各种形式的学习培训,以提高全院护理人员的业务素质,提高护士观察病情、落实护理措施、记录护理文书的能力。
3、加强管理,确保护理安全
(1)加强病人重点环节的管理,如病人转运、交接、圧疮等,建立并完善护理流程及管理评价程序。抓住护士交接班、每月一次的护理查房等关键环节,加强护理管理确保目标实现。
(2)加强护理安全监控管理,每月组织科室进行护理安全隐患排查及护理差错、护理投数的原因分析讨论,分析发生的原因,应吸取的教训,提出防范措施与改进措施。
(3)加强科室管理。每周对科室在病房管理、基础护理、护理安全、病历文书书写、护士仪表、消毒隔离等进行不定期的抽查,对存在的问题立即指出并限期反馈,在每月的护士工作例会上进行总结;对优质护理病区进行质量控制
4、夯实基础护理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2.04.061
随着社会对医疗服务需求的日益增加,人们对护理服务质量的要求也逐步提高,旧的医疗体制和护理模式也逐渐不能被接受,2010年初,卫生部适时提出在全国进行护理优质服务示范工程评比活动,通过引导、示范、推广,夯实基础护理,全面提高医院临床护理水平,加强医院临床护理工作,落实基础护理,为患者提供安全、优质、满意的护理服务。笔者所在医院将开展优质护理以来的体会总结如下。
1 基础护理
1.1 基础护理的内涵 一般人认为,基础护理就是简单的日常生活的料理,其实患者病情变化或者出现并发症,多数是通过一线护士为患者做基础护理时及早发现、及时进行护理干预,才会避免造成严重不良后果,解决患者的健康问题。基础护理是提升整体护理水平的基石,是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的平台。护士从事的护理工作,应该贴近患者,服务于患者。医院很早就提出“把时间还给护士,把护士还给患者”,只有护士弯下腰来踏踏实实为患者做好床上擦浴、洗头、翻身、洗脚、喂饭、拍背、剪指甲等患者住院期间切实需要但自己又不能解决的问题,才能真正打动患者,感动患者,才能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才能很好的服务于患者,及时准确掌握患者的病情变化,配合医生做好相应的治疗。同时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心理需要,才能做到身心双方面的护理。
1.2 基础护理工作的现状和落实 基础护理实施的主体是临床护士。然而,现实中存在着主观和客观原因,影响着基础护理的质量。客观上,临床护士人员缺乏,仅繁重的治疗工作都无暇顾及,更没有精力和时间做细、做实基础护理工作;主观上,部分护士主观能动性较弱,认为基础护理的技术含量低,同时患者及家属对基础护理是否收费亦存在着不同的偏见。在大医院中,患者的病情重、变化快,治疗方案调整变化多、手术多、输液多、检查多,各种监护设备多,使护士应接不暇,而忽视了基础护理。笔者所在医院临床各科根据本科情况,由护士长排班,由专门的护理人员执行,以自查和小组查的方式,慢慢转变护士的理念,这就是护理工作的一部分,由被动变主动的为患者做好基础护理。
2 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的措施
2.1 思想更新、转变观念,营造人文氛围 提高思想认识,明确内涵和工作目标,调整心态,把原来做得很熟练但也存在一定不足的给药、处置、护理技术、病情观察、健康宣教、康复工作做得更规范、更具体、更细致,把原来被忽视的生活护理抓起来,竭尽全力的去做,让护士真正理解基础护理是自己的本职工作。提倡以人为本,人性化服务,体现人性情感关怀,关心患者,尊重患者,以患者的利益和需求为中心,建立融洽的医患关系。另外,仅仅为患者做好生活护理,还远远不足,优质护理服务应该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护理服务,这要求护士职业素质高尚,专科知识扎实,护理技术熟练,生活护理到位,还要有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表达能力、组织管理与协调能力、应变及合作意识、吃苦耐劳精神、同情心与责任心等,只有这样,才能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服务。因此,笔者所在医院的大部分科室均分成了三级,即一级助理护士为低年资、不满3年的护士,主要负责基础护理、辅助治疗,并参与夜班的倒班工作;二级执行护士一般为工作3~6年的护士,主要负责临床各项治疗、医嘱处理、辅助带教,并参与夜班倒班工作;三级为高年资、6年的护士,负责危重患者的管理、健康教育、护理质量把关,负责培训和带教工作,并定期参与夜班的倒班工作。形成阶梯式的护理,使各级护士都能很好的发挥自己的特长和优势,更好地为患者服务,也更利于调动护士的积极性[1,2]。
2.2 重视细节,保障安全 优质服务“始于细微,见于平凡”,患者在医疗过程中,对医护人员的每一个细节都会倍加关注。在临床工作中,护理人员注重每个细小的工作,看似简单的基础护理工作,恰恰是帮助患者实现生理、心理满足和康复的第一步,是为患者提供系统化、全方位照顾的基础和核心,是观察病情最佳的途径,是护患沟通的最好桥梁,是护理工作者贴近患者最直接的体现。例如,为患者准备的便民服务袋(有针、线、笔、剪刀、一次性杯子),微波炉,为新入患者倒一杯水,节假日为患者寄卡片,这些看似小小的细节,却给患者带来了不小的方便,使患者感到温暖和体贴。当为患者进行洗头或者全身擦浴等基础护理时,常常能感到患者的感激和温暖,这样就建立了很好的护患关系,更利于提高护理质量。
3 满意度
笔者所在医院对22个科室开展的护理优质服务,每星期进行1次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并提出整改措施。现在通过1年的实施,临床各科的满意度都在95%以上。
另外,还要强调对基础护理的督导检查,逐步将基础护理工作由被动变为主动,使以前的“要我做”转变为“我要做”,积极为患者着想,把患者的需求时刻放在第一位,将基础护理和人文关怀护理优质服务贯穿于护理全过程。
参 考 文 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