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10 17:15:07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小学音乐教学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不论学生学生任何知识时,兴趣都是学生最好的老师。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真正的教育智慧在于教师保护学生的表现力和创造能力,经常激发他体验学习快乐的愿望。"而体验是培养兴趣的基础,因为良好的情感体验总会伴随着兴趣的生成。而兴趣、好奇心才是学生学习的内在要求,是促进学生获得发展的真正动力。在教师平时设计教学方案时,一定要深入的去考虑学生的心理特点。比如在学习一首新歌时,可以设计出多种歌唱的方式引导学生体验歌曲所表现的音乐形象:在熟悉曲调之后,教师让学生一遍一遍地演唱,但每次演唱前都提出不同的要求,让每位学生参与音乐活动,运用歌声、表演等方法,这样一来,不仅让学生熟悉了歌曲,还调动起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深入了解了歌曲所蕴含的情感,在以后也能够更加准确的表达和抒发出歌曲的情感来。在这样反复的体验过程中,学生不只是依靠歌词去理解音乐,而是从歌曲的音乐旋律、速度、力度等诸多表情手段去体验、表现音乐,感受歌曲在内容上、形式上、情感上的美感,从而更好地表现音乐情感。通过粗唱、细唱、精唱,使情感抒发步步深入,让学生从感性的愉悦层面上升到理性的情感共鸣、审美层面,审美情感的进一步调动、激发,在学生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审美体验。
学生兴趣被调动起来之后,课堂秩序必定会格外的活跃。小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都不强,学生一旦高兴的忘乎所以,场面就很容易混乱。但是如果老师太苛刻严厉,课堂气氛又会过于拘谨,学生战战兢兢,反应迟钝,教学计划不容易很好的开展。因此一定要给学生把课堂纪律列清楚。如果真的碰到令老师头疼的"淘气鬼",不妨适当地进行一下"冷处理",给学生一个严肃、信任的眼神,相信学生会明白这眼神中所包含的意思,自觉地收敛一下自己的行为。老师千万不可板着脸,高声怒斥学生,这样虽然起到了震慑的作用,但是这样做在无形中也使学生和老师产生了距离。
再有一点,让学生提起学习兴趣的关键一点就是要让学生觉得自己也是课堂上的参与者,而不仅仅是一个旁听者。也就是说在课堂上一定要跟学生有互动。比如教师在课堂上就尝试着多用一些"好不好?"、"行不行?"、"大家说怎么办?"一类的话语,这样,既尊重了孩子们的意见,又激发了他们学习和思考的兴趣。而且针对小学生,老师要适当的多用鼓励性的语言,做得好的时候就要赞许的对他们讲"你真棒!";出现小错误帮他们纠正之后也要笑着告诉他们"要加油!"。学生年纪小,但是心思也是非常敏感的,有什么心情都会写在脸上,老师一定要多加注意。
除此之外,老师也要学着对症下药。比如从年级上来划分对待,即,小学低年级的孩子,活泼好动,兴趣广泛,好奇心强,对简单具体的事物易于接受,易被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和色彩鲜艳的活动的教具所吸引,以机械记忆为主,思维主要是根据直观形象的外在属性进行概括,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短。所以在音乐教学中要注重创设情境,充分利用学生的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让他们在游戏与娱乐中学习初步的音乐知识。小学中年级的学生则不再单纯追求主要作用于感官的感觉上的需要,这时的学生开始需要比从前更进一步的得到知觉上的满足。因此,在音乐教学中要运用歌(乐)曲所表现的典型的意境与情绪,引导学生进行联想和想象,注意对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到了再高年级,由于学生年龄增长和身体发育,在心理上有了较大的变化。就认识过程而言,有意注意逐渐上升到主导方面,使抽象思维有了发展的可能性。理解记忆能力越来越强,思维方式由以具体思维为主的形式逐渐向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的形式过渡。情感和意志方面也都有所发展。在这一时期的音乐教学中,教师要性意学生的情绪,可适当讲一些能够引起学生兴趣的故事,如名人与音乐、音乐家轶事、名曲诞生的趣事等。
悦纳式的教学,追求的是让学生在愉快的教学环境中能够自主的进行学习,以及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课堂中来。使学生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中能够不断的提升自己,融入社会以及去悦纳他人。悦纳式的教学方法就是把学生领进一个丰富多样的学习过程。
一、悦纳音乐教学,使学生轻松愉快的进行学习
1.引导学生能够主动的进行学习,启发W生的思维
教学课堂不只是为了学习知识,还是学生成长中的一个重要里程。学生的学习是为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和前提条件,但是作为一名教师要明白,不能让学生只是为了学习而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通过学习让自己形成一个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使自身在不断的学习和成熟。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就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让音乐与学生的生活的相互结合在一起,使学生发现音乐美的时候也能够体验到生活美,更加的热爱生活。例如学习《新年好》的时候教师就可以运用一首故事来展开教学,还可以让学生了解我国春节的风俗习惯。这样就会让学生对我国的传统风俗习惯以及风俗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让学生有更大的兴趣来学习音乐,来满足自身的求知欲。
2.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去悦纳他人和自己
音乐体现的是一种人文价值和人文精神以及魅力的结合体,正是因为这些才让学生对于音乐进行很好的学习。教师就要通过音乐教学课堂把音乐自身的魅力带给学生。用音乐的魅力去感染学生,这样学生就会不断的完善自己对音乐学习的学习态度。学生在学习音乐的时候教师还要让学生学会互帮互助,既能够帮助学生还能激发学生学音乐的兴趣。学生也要在学习的时候勇于接受他人的观点,因为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很好的学习音乐,并且能够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的悦纳自己。
二、在进行悦纳音乐教学时教学要提高自身的要求
1.悦纳学生的个性,使学生都能够获得发展的机会
新课程的改革,强调了每一位教师都要注重学生个性化的发展,教学也要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在音乐的教学课堂中尽情傲游。让学生在教学课堂中能够运用自己所特有的学习方式来进行学习。体验音乐带给自身的乐趣。教师还需要在教学课堂中把整合式和个性的发展进行结合,使学生能够得到全面的发展。对于学生全面的发展有些家长就非常重视利用学生休息的时间给学生安排各种兴趣班,让学生的技能能够实现多方面的发展,因此教师在教学课堂上好好的利用这一特点让学生伴随着音乐的响起而进行表演,这样即能使学生的特长得到很好的发展和锻炼,又满足了学生的表现心里。可能也会有些学生在音乐方面没有天赋,这时就需要老师对她们进行鼓励,采用多样化的方法使她们能够对音乐产生兴趣。
2.悦纳音乐应结合书本以外的内容进行教学
课本中的教学内容只是一个抽象性的内容,这些内容都具有自身的教学特点这也是教学的基本知识。但是教师在进行教学课堂的时候,不能只是看重书本上的内容因为书上的教学内容也是具有局限性的,但是书本以外的教学内容却是无限的。例如三年级以上的音乐教学课本就增加许多少数民族的教学歌曲,但是这些歌曲都是学生所不熟悉的,如《其多列》(云南哈尼族)《转圆圈》(撒尼族)《北京有个金太阳》(藏族)等,这些歌曲都是学生难以理解。所以教师对这些内容进行教学的时候就可以运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相关民族的风俗特点来帮助学生了解歌曲的特点以及歌曲的内容,教师还可以寻找相关的歌曲来加深学生对歌曲的了解,例如《哇哈哈》《多么快乐,多么幸福》《哈里罗》《保护小羊》等。学生就会被这些来自各种民族的歌曲所吸引,还会想象生动形象的动物,和高山流水的情景,甚至会想象到少数民族的小朋友们,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唱出这些歌曲,还会伴随真音乐的响起跳起舞来。
2、改变小学音乐教学方式
首先,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受小学生心理特征的影响,在小学音乐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尤其应该注意转变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模式,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小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在音乐课堂上,教师应该结合小学生现有的知识层次和生活经验,充实和完善课堂教育内容,为音乐教学塑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增加小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并诱导小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的音乐教学中。为了创造与教学内容相符合的课堂气氛教师还可以借助网络教学,为学生播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视频或音频内容,帮助小学生理解感知音乐中所含有的思想感情。
其次,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提高学生的创造力是现阶段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小学音乐教学的目的在于向学生传达人类优秀的音乐文化知识,然而由于音乐教学的实践性和技术性,使得音乐教学在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教育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为此,在实际教育过程中,教师应该一方面加强理论教学,帮助小学生进一步理解音乐文化知识,另一方面要重视学生创造力的培养,结合实际教学素材,鼓励学生进行音乐创作,开阔学生思维,不断丰富小学生的想象力,将提高学生创造力的教学理念贯彻在音乐教学的全过程。
最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逐渐提高小学生的自学能力。音乐教学的课堂本身的实践性,通过引导学生在音乐课堂上的自主学习,有利于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例如,在进行与小学生自身生活密切相关的音乐教材教学之前,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课外作业,要求其通过各种途径搜集与所学音乐主题有关的素材,并在课堂上与其他学生进行交流。小学生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会发现自己不理解的内容,这些内容在课堂上的提出,有利于完善教师的教学方案。因此,引导小学生自主学习,不仅提高了小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而且可以加深他们对音乐教学内容的理解,活跃了课堂气氛,增强了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
3、开展网络音乐教学
教学模式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前进,随着现代教学模式中信息技术的引进,小学音乐教学正经历着深刻变革,尤其互联网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极大的改善了小学音乐教学的质量,提高了小学音乐教学的效率。首先,在网络教学过程中,音乐教师可以通过互联网,搜集全国乃至全世界的优秀教学素材,将这些素材引进实际的小学音乐教学中,提高课堂音乐教学的质量。其次,目前很多学校建立音乐教学信息网站,并且在网站中上传各种优秀的音乐素材和音乐教程。这样就使得小学生的音乐学习不仅局限在课堂上,每个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在家里选择感兴趣的内容加以学习。音乐教学网络信息数据库的建立,不仅帮助音乐教师开发了潜在的学习资源,而且进一步改善了小学生的学习环境。最后,教师借助于计算机多媒体进行音乐教学,可以不必进行大量的课堂板书,提高音乐课堂教学效率;而且改善了小学生的音乐学习环境,增加音频和视频等教学资源,活跃了小学音乐的课堂教学气氛。(本文来自于《现代阅读·教育版》杂志。《现代阅读·教育版》杂志简介详见)
二、音乐教学对小学生“智”与“美”平衡发展的辅助作用
熟记乐谱的过程能够不断刺激学生完成瞬间记忆、短时记忆与长时记忆活动,在巩固其基础音乐知识的过程中开发大脑的潜能;视唱练耳和乐器演奏促使学生不断进行或抽象或具体的思维活动,有效促进了学生的大脑发育,使其从小形成灵活敏捷的思维方式,为日后的智力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此外,学生在音乐课堂中往往会接触到不同风格的乐曲。一首曲子所表达的情感内涵是宽泛的、不确定的,这种朦胧的联系给学生创造了丰富的联想空间,为学生的形象思维活动提供了丰富的原材料。
三、当前我国乡村小学音乐教学的问题
(一)乡村小学对音乐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
究其根本,当前我国乡村小学对基础音乐教育的漠视既有社会方面的客观原因,也有教育工作者自身的主观原因。一方面,我国农村地区普遍经济实力薄弱,教育经费严重短缺,当地小学的教育管理者也就无暇顾及音乐课堂的教学质量。另一方面,乡村小学的教学理念较为传统,校方与家长普遍为音乐、美术、体育等学科都是副科,学生应当把全部精力投入到语、数、外的学习中来。一些乡村小学取消了音乐课,部分小学减少了音乐课的课时、占用音乐课进行文化课的教学活动,无形中剥夺了学生接受基础音乐教育的权力。
(二)乡村小学音乐课堂内容空洞,教学质量不高
现阶段乡村小学的音乐教学内容多以演唱红歌为主。小学生心智尚不成熟、社会历史积淀不深,不能理解歌曲的时代背景与文化内涵,也就丧失了学习音乐的兴趣,导致其音乐基础知识与音乐审美能力无法进步。此外,乡村小学的音乐课堂主体多为教师本身,教学方法以机械式的灌输为主,不仅使得学生的音乐感知与艺术表现力得不到锻炼,更限制了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加之学校的音乐学科教学设备配置不齐,教师多使用教材、黑板等传统的教学工具,既无法适应当前新课标课程改革的节奏,也无法同国内外音乐文化的发展接轨,最终导致乡村学校的音乐教学水平长期停滞不前。
四、因地制宜,优化乡村小学音乐教学水平
(一)灵活利用乡村丰富的自然资源制造土乐器
众所周知,自然界的声音是音乐创作的源泉。虽然现阶段我国乡村小学的多媒体音乐教学设备尚未得到普及,但教师可以灵活利用当地多样化的自然资源创造基础音乐教学的物质条件,做到物尽其用、人尽其能。例如,在竹林资源较为丰富的地区,教师可将竹块做成响筒,通过置入容量不同、性质各异的填充物来改变其音色与响度,使之成为一套极具地域特色的土乐器。因地制宜,将自然物品进行创新性的手工改造,不仅能够扩充音乐课堂的教学内容,更能引导学生亲近自然、回归自然,丰富其自然常识与社会生活常识,使学生在综合实践中全面地发展成才。
(二)通过音乐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对本土的热爱之情
乡村小学的音乐教师应当重视教学设计的社会文化导入过程,鼓励学生把对家乡的热爱大胆地表现出来。例如,长江流域和江南地区的乡村普遍有着丰富的水资源和深厚的水文化积淀,当地的小学音乐教师可将水元素有机融入到基础音乐教育的教学内容中。以《长江之歌》的教学为例,这首歌曲的歌词和旋律都不适合小学生演唱,教师可以巧妙地改编歌曲,力求在教学中加入当地主流的、经典的文化元素,构建富有地方特色的音乐课堂,使教学内容契合学生的现实生活。同时,教师也可鼓励学生进行独立自主的音乐创作,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歌唱家乡、赞美家乡,既锻炼了学生的艺术表现力与艺术感染力,又培养了学生的社会认同感,加深了学生对本土文化的热爱与尊重。
教学内容是小学音乐竖笛教学能否有效地开展的重要前提条件和基础之一,它的教学内容设计包含了小学学生竖笛课堂教学中的主要内容、教学目标以及音乐技巧等。因此,小学音乐教师要想有效地利用竖笛教学来辅助小学学生的音乐教学,提升小学学生的音乐学习质量,首先,其应当做好竖笛音乐课程的教学内容设计工作。小学音乐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来开展竖笛教学内容的合理设计:第一,合理设计竖笛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小学竖笛音乐课程教学的引导标,它对竖笛课程教学的流程和内容有着很大的引导性,因此,小学音乐教师应当合理的根据小学学生的性格特点和心理特点,并结合教学内容的特性来开展教学目标的设计,这样便能够有效地避免由于过高的教学目标要求而忽视了小学学生的实际接收能力问题。第二,合理设计竖笛音乐课程的教学内容。小学学生年龄较小,心理特点比较活泼,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因此,小学音乐教师在设计竖笛音乐课程的教学内容时,应当合理的利用好小学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和性格特点,在基础的竖笛理论教学和技巧教学中多融合一些幽默元素,从而有效地激发小学学生的竖笛音乐学习兴趣,激发小学小学的学习积极性。比如说,在竖笛吹奏的乐谱选择方面,小学音乐教师可以多选择一些《小星星》《蜗牛与黄鹂鸟》这一类的节奏较为欢快、吹奏起来较为简单,且具有积极地人生观导向的竖笛吹奏乐谱来开展教学,从而有效地实现提高小学学生音乐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的教学效果。
二、引用小组合作学习教学
小学音乐的竖笛教学是一门以实践性为主的音乐教学课程,因此,在开展小学音乐竖笛课程的教学当中,小学音乐教师不可以单一采用知识灌输的教学方法,牢牢地掌握住小学学生的音乐学习主动权,而是应当深刻认识到实践教学的重要性,放宽对于小学学生的课堂竖笛学习自由,给予小学学生足够的课堂学习主动权,从而有效地提高小学学生的竖笛实际吹奏能力和技巧性。小学音乐教师可以借助小组合作学习方法来有效地实现这一点,小组合作教学方法主要是通过让小学学生自行进行分组的方式,放宽音乐教师对学生的控制性,使其能够互相学习,相互请教和指认错误,共同进步,从而整体性的提升小学学生的音乐学习质量和自主学习能力,这非常适合小学音乐的竖笛课程教学需求。比如说,以《彩月追月》这一首竖笛乐谱教学为例,根据小组合作教学法的教学理念,小学音乐教师可以在讲授完必要的基础知识和相关竖笛吹奏技巧之后,让小学学生进行四人一组的分组方式,使其组成一个个学习小组,先让每一个小组进行组内吹奏训练学习。然后,一定时间后让每一小组进行学习成果演奏,对学习效果较好的合租小组给予积极地表演,对于演奏学习效果较差的给予一定的辅导,增强其学习的自信心,这样,小学音乐教师便可以有效地达到帮助小学学生提高音乐学习的自信心和学习质量的目的。
1 农村小学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 重视程度不够。虽然我国已经提倡素质教育,但是由于地区发展的不平衡,导致教育改革尚不深入,改革方针不能很好地落实,甚至有的还将升学率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唯一指标。很多学校还将升学率与教师的教学质量、奖金挂钩,于是利用体、音、美课补习文化课成为农村小学的正常现象。[1]对于学生家长来说,其自身缺少文化,于是将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认为考上好的中学、大学是摆脱农村劳作生活的唯一出路。他们只关心孩子语文、数学等"主课"的成绩,把音乐课程当成"副课"而从不重视,更不提倡学生参加各项文体活动。
1.2 教学资源不足。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基础的教学条件教学就无从谈起。由于农村经济发展相对滞后,教学硬件投入本身就很紧张,而用在音乐教学设备等资源添置上的资金就更是微乎其微。很多学校连普通的风琴都没有,更不要说专门的音乐教室、专业器材以及现代化教学设施了。因此,教学资源的严重不足是目前小学音乐教育存在的普遍现象。
1.3 教师专业能力欠缺。教师的专业能力直接影响着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果。目前,乡村小学音乐教师中有不少并非音乐专业毕业,没有接受过系统专业的学习,甚至很多都是半路出家,能唱几首歌、会一个简单的乐器就开始教学。这些教师本身对音乐知识一知半解,更不用提对学生提供良好的音乐教学和艺术熏陶了。而对于从事音乐教育老师本身来说,学校的不重视、自身对本课程认识的不足等情况也导致教师教学没有激情、没有动力,甚至敷衍了事。
1.4 教材设置不合理。在不同的学习阶段选择适合该阶段的教材是取得良好学习效果的关键。现在的很多音乐教材根本不适应农村小学的教学现状,教材比较深奥,内容设置不合理。甚至征订教材的老师并不是教音乐的老师,导致了所订教材的不适宜性。在这种情况下,教师无法因材施教,只好抛开课本来教学,这样也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教学缺乏系统性。
2 农村小学音乐教学改进的对策
2.1 加强重视,加大教学设施投入。
要改变农村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首要任务是改变教育行政部门、学校领导、教师以及学生家长的思想观念,大力推行素质教育。要充分认识到在农村开展和重视音乐教育的重要性,重视音乐教学,重视音乐教师。同时,要制定相应的教育教学考核标准,使农村小学音乐教学规范化、切实有效。另外,还应加大教学设施的投入,如增加电视、各种器乐、光盘资料等,改善现有的音乐教学条件,调动农村音乐教师教学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
2.2 全面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很多农村小学音乐教师本身就没有接受过专业学习,有教学热情和基础的教师也大多闭门造车,心有余而力不足。而教师本身的专业素养若得不到提高,即便是领导再重视、教学设施再完善也不能取得良好的成效。因此,引进专门人才、对现有教师进行定期的专业培训是非常有必要的。同时还应要求音乐教师规范教学,提高自身的教学方法和技巧,提高农村小学音乐教学的质量。
2.3 教材选择注重针对性。要全面提高农村小学音乐教学的水平不能忽视教材选取的环节,在教材征订的前期要做好调研和考察工作,根据本校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教材。教材征订的工作应征求授课教师本人的意见,避免外行选择了不合适的教材而导致教材征订的形同虚设,不利于教学环节的顺利开展。
2.4 因材施教,创造音乐氛围。在教学过程中应做到因材施教,合理安排教学环节,注重生动性和技巧性,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同时,可以通过开展各项活动营造良好的音乐氛围,让学生从中找到自我实现的另一种方式,培养学生热爱艺术、热爱生活的良好品质,真正做到健康、全面地发展。
3 转换课堂教学方式,增加课堂知识含量
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高年级学生在认知能力方面有了相当的发展,能运用概念进行抽象思维,求知欲特别旺盛。他们不满足于课堂上拖沓的节奏和单一的信息刺激。教学中教师应注意以发散的方式增加一些新知识,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习兴趣,扩大知识面。为进入中学打好基石、增强学生的适应能力,注重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学生自信心、意志力等非智力因素往往决定学生到中学后能否很快适应的主要因素。在小学高年级段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教师要改变那种一包到底的保姆式教育。
3.1 首先在观念上要为学生灌输独立意识,让学生意识到自己和教师一样是独立的个体,学习是自己的职责,自己要为自己行为负责,一分勤劳一分收获。
3.2 加强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教学上要舍得放,多给学生一些思考和想象的空间,会合理安排学习时间,而不是当教师放手后无所适从。要把独立自学能力的培养作为课堂教学的终极目标,在数学教学过程中适当加大教学密度,增加练习数量,真正做到精讲多练,多些拓展,少些模仿,多些独立,少些依附。
3.3 把教育的触觉深入到学生的心灵。使他们从小学会乐观积极地对待学习,增强自信心,积极地面对困难,切忌在小学阶段就让学生产生厌学情绪,我想,当每个清晨小学生睡眼惺忪,争开眼睛第一句话就说:我想上学,窃以为那才是我们教育的最大成功。
作为基础阶段的小学音乐教育,对于培养小学生的智力、创造力甚至人格塑造方面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农村,更应该注重孩子这方面的培养。只有认识到不足并积极改进,才能促进农村教育质量的提高,促进农村孩子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新课程改革提出音乐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体验,塑造学生健康、向上的人生态度。小学音乐教师也切实地将新课标的要求作为自身的教学目标,并将音乐文化的欣赏、提升学生的审美水平、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纳入了音乐教学的目标。但是,对于音乐教学中的唱歌课,却没有看到其技巧对于学生形体的帮助,对其技能训练的目标没有明确规定。相对于传统的重视技能训练轻情感体验的目标,现阶段对于歌唱教学目标的确立过于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导致音乐课成为学生的游戏乐园,没有达到音乐教学应有的效果。例如,教师确定一年级教材《两只小象》的教学目标为,让学生体验音乐带来的乐趣,感受朋友的真谛。教师的这一目标完全符合新课程改革要求,确实让学生体验到音乐带来的愉悦,感受到音乐的美。然而,受低年级小朋友年龄特征的影响,很多学生没有学会该如何唱这首歌,课堂过于注重对音乐的情感体验目标,忽视实际音乐技能是很难保证歌唱教学质量的。
二、唱歌教学内容单一
目前,小学音乐教学主要是唱歌课教学,在唱歌课选曲方面主要是儿歌或童谣,内容方面比较单一、片面。经过调查发现,小学生普遍喜欢本国的比较流行的歌曲,对于外国歌曲则不感兴趣,教师在选取歌唱教学的内容时也往往考虑到学生的这一爱好,少选或不选外国歌曲,对于流行的网络歌曲等也全都排除在课堂之外。这样的唱歌课往往让学生缺少兴趣,局限了学生欣赏音乐的美感。例如,小学四年级音乐教师在唱歌课上准备教学生唱《小螺号》,刚一开头,就有学生反映:这首歌在他们上幼儿园时就会唱了。学生都反对再学唱这首歌,教师就问学生想学什么歌,学生七嘴八舌地说《小苹果》《伤不起》《魔法的城堡》等,整个课堂一下子失去了控制,乱哄哄的,最后这节课以学生自习结束。尽管网络歌曲不一定是优秀的,但是教师可以选择合适的歌曲作为教学内容,形成有特色的校园文化。教师在选取教学内容的时候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内容设计上过于单调,如果教师事先考虑到学生会唱这首歌曲的情况,就可以欣赏外国名曲,还可以利用自己的音乐能力与素养在课堂上演唱等,都不会导致音乐课变成自习课,由此可见,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唱歌课还是应该选取丰富的教学内容的。
三、唱歌教学方式不当
小学音乐教师在唱歌教学中不注重学生的发声练习,在教学中往往直接教歌曲,导致学生不能区分音的高、低、长、短,把握不住歌曲的节奏。有些教师在教学中经常按照自己对歌曲的理解划分歌曲的重难点,让学生分段学习,促使学生只会唱歌曲的部分。有的教师只注重学生对歌曲的熟练程度,没有培养学生良好的唱歌习惯,导致学生只会唱歌但是没有感情流露。在唱歌教学中教师经常是教学生唱歌,忽视了让学生欣赏与演奏,教师讲授的音乐文化知识没有得到应有的效用,校方组织的音乐演唱活动较少,导致唱歌教学缺少特色,不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聆听在唱歌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同时是教学生唱歌的重要方式,教师在教学中让学生反复地听音乐可以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影响,然而许多音乐教师没有注重学生的聆听。教师在教学中通常利用多媒体等现代信息技术,让学生跟着学习唱歌,不注重自己的范唱,不能够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音乐的效用。例如,教师在教一年级学生唱《小雨沙沙沙》时,将歌词想当然地分成小段,以便学生的记忆,歌词中“我要发芽”本是个整体,教师为了加强学生的技能训练,将歌词拆为两个部分,让学生在学习的时候不能够整体感知春天小雨带来的美感,并且教师教学生唱的是歌词,没有音乐的伴奏,只有学生在课堂上“干吼”,这样的唱歌教学是无法实现音乐教学的目标的。
四、唱歌教学评价缺乏
小学生正是爱表现、渴望受到表扬的年纪,教师适当的评价是对学生进步的肯定,能激励学生自主学习。然而,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唱歌课上,教师仅是随口对学生说“还不错”,并没有对学生的表现、技巧等方面进行评价,让学生不能够从中找到自己的不足,也不能发现他人的优点,这样极度缺乏评价的唱歌教学,不能够让学生获得反思与鼓励,阻碍了学生自主学习音乐的积极性。有些教师注重了课堂教学的评价,但是只是老师评价、学生自评,其方式比较单一,不能直观感受学生的进步。
由于地区差异、教学水平能力的限制等,使小学音乐教学中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说明:
1.重视不够。第一,教育主管部门有待加强关注。不管是农村还是乡镇小学,至今仍守着应试教育,以致教育主管部门对小学生的音乐教学重视不够,不关心音乐教学的师资力量,不在乎音乐课堂的教学效果。第二,家庭教育支持率不高。在传统教育下,只要是超出了考试范围的内容,一律不去多花时间。而在乡村,有些家长认为利用孩子的课余时间去学习声乐是“浪费”时间和金钱,没有意识到音乐对孩子智力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可以启发智慧、加强理解能力和概括能力。
2.教学条件的限制。第一,教学模式单一。不少学校出现缺少教学资源无法备课的情况,以致单一的教学模式难以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第二,教学设施的限制。由于对音乐教学不够重视,使音乐教学设施的改善低,基本设置和工具不齐全,而且在这方面不够重视学生情商的培养和发展,多媒体工具设备的使用几乎不开展。即使使用基本简单的音乐设备也只在公开课上使用,而在常规的音乐课堂上却很少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3.教学定位失衡。有些音乐教师随意否定教材歌曲,随意引进流行歌曲。虽然会让“学生喜欢,老师省事”,但却导致爱情歌曲泛滥,学生不能好好学习乐谱,音乐的基本知识与技能较差。再者,音乐课挪作他用。用音乐课来补习其他学科,使音乐教学基本质量得不到保证,甚至有些老师担任着其他学科教学的同时,也兼任音乐教师,老师的音乐素质、教学水平不够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问题的分析与对策研究
1.加强音乐重要性,重视音乐课堂。应大力提倡素质教育,认识到音乐教学的地位,从根本上转变领导和教师的教学观念,加强对音乐教育的认识。作为学校或音乐教师,应不断对家长和社会宣传音乐教学的重要作用,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有力保障。
2.转变音乐教学模式和评价机制。更新教育思想观念,将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落实行动到位,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进行音乐教育。建立正确的教师评价体制,提高音乐教师的音乐素质、教学水平,制定一套完善的音乐教学模式。
3.有些学校缺少教师资源,无法胜任新课标教学任务,甚至出现音乐课由语文、数学老师兼任的现象。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对现有的教师进行培训,将音乐课排给有音乐兴趣爱好和音乐基础的教师。
音乐教学不能只把学生拘泥于室内的学习,应当让他们回归生活,走进自然,在大自然中体味音乐的存在。比如:课外郊游时,带领同学们在森林里漫步,树叶沙沙作响,小溪欢快地流淌,鸟儿放声歌唱,这不就是大自然演奏出的美妙乐曲吗?在不知不觉中,同学们都随着这美妙的自然音响哼唱起来,曲调清新、自然、淳朴,脸上露出了幸福的微笑,感受到了音乐的存在,生活的美好。
二、创新教学思想,运用教学方法
小学音乐教学应创新教学思想,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即用先进的教学理念来指导教学,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来组织课堂教学,摆脱传统简单教唱的方式,让每一堂课的教学都贴近学生的学习实际、兴趣爱好,在教学内容方面有所创新、有所突破,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调动学生音乐学习的积极性,增强音乐教学的效果,引导学生从音乐中发现艺术之美,把音乐教育与学生生活有机统一起来,让学生在学习音乐知识、音乐能力的同时提升审美能力。
三、表演体会情境,舞蹈展示灵魂
“音乐是舞蹈的灵魂。”音乐与表演是密不可分的,要想充分表现歌曲的内容,通过有声有色的表演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比如《大鹿》这首歌曲,从歌曲曲调上看比较平淡,而且音准不容易掌握的“4”多次出现,如果直接教唱,学生不易学会。根据这种情况,我先给同学们介绍了歌曲的内容,然后找两个同学分别扮成小兔和大鹿,随着优美的旋律进行表演。扮演小兔的同学充分表现了兔子为了逃命的那种急切心情,扮演大鹿的同学也表现出那种乐于助人的精神。游戏表演进行的顺利而愉快,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在分组表演后,同学们很快掌握了歌曲的旋律,随后教师在同学们情绪高涨时进行歌词教唱,同学们轻松愉快地学会了这首歌。
四、鼓励创编歌词,加深情感熏陶
一首歌曲除了能用旋律表达感情外,还有一个重要的表达方式就是歌词,从歌词中我们可以很清楚地明白歌曲所要表达的意思和感情。现如今,很多青年人甚至更小一点的人都尝试为歌曲填词,通过填词来抒发自己的感情。作为教师,何不让我们的学生也来创作歌词,通过学生的体验、感受来抒发他们的情感呢?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选择一些学生熟悉的歌曲,让他们来创作自己的歌词。既然学生已经对歌曲比较熟悉,那么让他们来填上词或改词,学生同样会很开心,并且也不会浪费时间。《我是一个粉刷匠走路》教学时,可以放手让学生改词或者即兴。对于学生来说,创作这首歌曲是比较简单,他们会一下子兴奋起来,纷纷举手要求编唱,在他们创编过程中,教师进行相关指导,加深情感的熏陶。这样,整个课堂内充满了一股浓烈的学习气氛。
五、创新教学手段,增强学生感知
小学音乐教学要不断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尤其是借助多媒体教学,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将教学内容与信息技术有机融合起来,把传统的“听”音乐作品转变为“观看”“聆听”“学习”“演练”相结合的多维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创造力。创新小学音乐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创新思维。
六、撷取生活素材材,展开创新思维
一、教学目标以实现音乐课程价值为依据,重视发展学生音乐审美能力
1.音乐综合教学要定准目标。要求教师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去设计目标,试图从多角度、多层次展现课程的价值。认知目标追求的是科学性,方法和情感两个目标追求的是艺术性。教师务必要在课前,深入研究课程目标、课程特点、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力、学习能力、学习习惯及学生的个体差异。以学生的发展为依托,有效运用整合目标。
2.教学过程要落实音乐综合教学目标。教学过程不仅仅是授业解惑,更是传道,师生共同知识体系,良好人格共同塑造和升华的过程。因而课堂教学不应是老师讲给学生内容,学生被动接受,而应该站在学生能学会的高度,设计情境、层次、程序,使学生在情境中发现和感知有学科价值的问题,并带着问题进入深入探索思索,进而内化为新知的过程。教师在课上就要适当创设和把握这种情境,并借机抓住“综合”的核心,捕捉学生思维的亮点加以引导,激活课堂。
二、教学内容及组织形式以音乐教学为主线,体现综合教学的理念
1.优化音乐内部教学
在新课程标准中把音乐学习分为:感受与鉴赏、表现、创造、音乐与相关文化四个领域。其中的每个领域自己特定的内容,从形式上来看他们都是独立的个体,而在实际的教学实施中我们完全可以把他们综合起来进行。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整体。
例如:“感受与鉴赏”即包含有“音乐与相关文化”,音乐表现的过程同时也是培养音乐感受力、和展示创造力的过程。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的提高,可以丰富音乐的表现,促进音乐创造力的发展。“音乐与相关文化”也只有在音乐鉴赏、表现和创造活动中才能真正得以实施和体现。音乐文化知识可以在学生参与的创作、演唱、演奏、欣赏等音乐实践活动中结合着讲解;许多音乐欣赏内容可以通过演唱、演奏来加深体验,加深理解;可以结合唱歌与演奏来进行创作教学,并通过唱歌和演奏来展示学生的创作成果。
2.结合非艺术学科,彰显学科综合理念价值
音乐作为艺术的一个最主要的门类,在文化领域中音乐与其具有密切的关联,这样产生了音乐与其他非艺术学科的有机融合。如简地说艺术与数学的关系,大概不会有人否认,比如雕塑、建筑、绘画(主要是西洋画法和大型绘画),都涉及到数学方面的知识,都需要计算。但如果说到音乐与数学的关系,或许有人感觉纳闷儿:数学还会与音乐有关系吗?当然有。只从最简单的音乐“速度”就能够说明音乐与数学的关系。音乐的速度快慢,明显体现着不同的情感,冯小刚的电影《大腕》里就有把《哀乐》“提速”,变成了轻松愉快的乐曲。而速度,说到底,是一种数学和计算的关系,通过音乐家们的实践,似乎形成单位时间演奏一定节拍次数,以表达特定情感的专业演奏规范。
再如讲解音乐的音值、节奏就可以与数学中的数量结合起来;音乐中节拍、速度与体育课中球类、体操相关联,也代替了单一的口哨或口令;音乐作为情感艺术,所蕴含的思想内涵,让学生在学习与感受的过程中体会到思想品德的教育。音乐与地方文化所融入的本土人情等的结合都使得音乐教学与这些学科知识之间形成有机的联系。在教学中汲取各学科中某一点音乐学习相结合,利用有效的教学手段拓展了实施课堂教学的思维空间,同时培养了学牛的创造力和观察力,使得唤起学生更多的兴趣和爱好,多方面素养得到全面提高。
三、恰当运用有效评价,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1.把音乐能力评价渗透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
小学音乐教学往往由发声练习、音乐知识、学唱歌曲、音乐游戏、唱游表演、乐曲欣赏等若干环节优化组合而成。不管什么样的组合,都应在每个环节之间对学生加以正面评价。因为“人性最深层地需求就是渴望别人欣赏和赞美”,小学生更是如此。学生从教师的及时评价中能得到满足、自信和鼓舞,继而不断获得继续前进的动力,形成良性循环。同时使学生对知识、课程与自我价值予以估定。要注意的是评价的语言要具体、亲切。评价的语言也是一门艺术。小学里的孩子们极好表现自己,希望能受到老师的关注。不断重复“很好”、“对了”、“正确”等简单的评价,聪明的孩子们会认为这是一种敷衍。而从“你的附点音符唱得很准确!”“你的吐字比以前清晰多了。”“这个切分节奏你拍得很准!”“你的指法真熟练! ”……等具体的评价中,能使他们看到老师对他的重视,因而倍感自豪,情绪高涨,学习更加努力。
2.利用综合教学的评价,更好理解音乐是深入音乐综合教学研究的依据
只有真实、客观的评价才能真正找出问题所在,才能加以深思,继而带着这些问题进行更深入的教学研究。评价必须以日常的学习活动和教学过程为依据,排除任何事先排练、带有表演展览性质的教学活动。因为“教学表演”总是以“唯一的正确答案”为前提编制出多种问题,很可能向学生传递“教育就是背诵标准答案”这种隐蔽信号,使评价成为形式主义,从而无法真实全面地评价教学情况。
使评价内容与评价方式协调一致,使评价主体之间互相促进,使评价主体与评价本身和谐一致。由于学科的特殊性,音乐学科教学评价不同于语文、数学学科的教学评价,在进行评价时,一是要注意营造愉快和谐的评价氛围,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评价活动;
二是评价的方式要灵活多样,重视学生的自评,应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音乐的信心、提高学习音乐的情趣和音乐情感的表现;三是要根据各学段不同的目标及学生不同的音乐水平恰当选用评价形式和评价方法,在众多考核的项目中,让学生自选有兴趣、有特长的项目进行考核,可以根据个人的能力,扬长避短,满足表现欲,发展特长。
四、结论
总之,在音乐教育中必须具备广阔的教育视野,对音乐的各种影响给予准确的评估。综合是一种复杂、灵活的组合,是一种多向的行为。提倡学科综合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拓展学生学习领域和掌握知识的渠道,使学生的思维得以发散,综合素质得以培养。因此,在实践过程中,提倡学科综合需要以音乐为主线,以音乐化有效方法与其他学科相融合。本人就是在这个基础上,查阅相关资料,以本人从事小学音乐教学实际入手,希望能为当前小学音乐综合教学的有效实施提供一定的借鉴。
参考文献:
长期以来,音乐课堂都是以教师为中心,把音乐教育禁锢在固定区域内,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热爱音乐的情感受到极大抑制。在新的教学理念下,如何激发学生的音乐灵性,以满足学生“自我认知”、“自我表现”的需要?如何让音乐课堂焕发生命活力呢?下面我结合教学经验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提高学习兴趣
“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对音乐教师的情感认同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如果学生对音乐教师产生了敬畏心理,那么在课堂上就很难提起兴致,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对音乐教学的顺利实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小学生的心理是纯真无邪的,老师只要做到跟孩子间形成融洽的师生关系,让孩子觉得你既像妈妈又像朋友,让这种关系具有巨大的“亲和力”,让学生喜欢你这位老师,让学生首先对你这位老师产生兴趣,自然学生就会对这门课产生初步兴趣。如:在面对音乐课上缺乏自制力的学生时,教师不要当着其他学生的面大声呵斥他们,可以先找他们谈心,表明虽然他们有不太好的习惯,但老师依然关爱他们,如果他们能把坏习惯改正,则肯定会成为让老师和同学们引以为荣的学生。再如:不是每个学生都具备歌唱的自身条件,在面对唱歌跑调的学生时,如果我们用“音唱得跑调了”、“这样不行”等语言挑剔学生,则只会使学生对音乐课越来越失去信心,渐渐地就会失去学习音乐的兴趣。其实每个学生都有一定的闪光点和可取之处,教师要十分注意发现孩子身上各种不同的优点和长处,并尽量使其放大和扩展,努力使学生能得到正面引导和鼓励。话语温和亲切,能使学生时时感到老师对自己的关怀,形成进步动力,继而在这门功课上得到发展。如:可以用“你真棒!”、“再想想,你会做得更好”、“你很努力,再下些工夫肯定行”等类似的激励性语言评价,使学生乐于学习,乐于改正缺点与错误,促进学生进行自我反思,使学生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要让每一名学生都感受到老师真心爱他们中的每一个,是他们的知心朋友。
二、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教师要带领小学生共同欣赏优美的音乐作品,利用多媒体课件的声音、乐器的声音辅助音乐教学,让小学生模仿音乐作品中动物的声音,进行活动训练。再辅导小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的音乐作品歌词,让他们模仿音乐作品自己写一些简单的歌词。教师应该结合生活实际鼓励小学生模仿作品自己写音乐作品,一开始以能够表达自己的意思、准确表达真实的情感为主,从而逐步提高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音乐素养,长期坚持,有利于提高他们的音乐水平。在教师的引导下,小学生应该有针对地定期学习欣赏音乐作品,然后进行自由讨论,通过这样的趣味性欣赏活动,激发小学生的音乐兴趣,让他们在学习音乐作品的同时,养成积极动脑筋思考的习惯,提高小学生的音乐素养和认知能力,充分发挥想象力,在欣赏过程中,通过对不同事物的分析比较,有利于明辨是非,进一步提高运用音乐语言准确表达思想情感的能力。教师可在不同阶段有针对地实时准备一些音乐作品,在欣赏过程中让小学生边演示边唱,加深他们对音乐作品中思想情感的理解,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强化一些音乐知识训练,对好的歌词反复记忆,通过有兴趣的歌唱比赛等训练活动,充分调动小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激发创造意识,进一步丰富他们的想象力。在小学音乐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通过各种方法,让小学生积极主动地找音乐作品欣赏学习,并且在学习和欣赏过程中逐步提高创造和想象力,进一步挖掘自己的音乐潜能。
三、培养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
赞可夫说:“人具有一种欣赏美和创造美的深刻而强烈的需要。”感受美、鉴赏美,是为了更好地表达美和创造美。在审美实践过程中,教师应将音乐创造渗透到欣赏、歌唱、器乐演奏等教学活动中,巧妙地唤起学生创造美、表现美的欲望,引导学生在观摩、想象、联想的基础上,把对美的感受、鉴赏能力,转化成对美的表达、创造的能力,从而最终提高审美创造能力。例如学习《春天来了》一课,我根据歌曲内容,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了多幅春天的美景图,帮助学生更好地学唱感知歌曲表现的春天美景。在激发学生灵感的前提下,让学生根据这首歌曲的旋律和节奏进行诗歌创作,个性化地表达自己对春天的理解和对春天美的感受。再如学习歌曲《不再麻烦好妈妈》时,可以从学生的童心、童趣出发,引导学生进行“渐进式”创编歌词,在不改变歌词原有结构的基础上,进行个别词汇的创编,如把妈妈改成老师、爸爸、奶奶等,这样不仅能调动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而且是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有效途径。正如著名的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所言:“音乐和旋律把灵魂引向奥妙。”音乐是对青少年思想教育的自律工具,也是实现德育功能的重要途径。在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过程中,音乐教师不能再重理轻文、重技轻艺,而应该引导学生用心感知、体验音乐的美,丰富学生的音乐审美体验,让学生不仅能在音乐的殿堂中拥有怡人的韵律感,学会用心弦感受平凡的美,同时在难以比拟的音乐内涵中自觉地发现和追求美。
唱歌教学要注意克服为唱而唱的倾向,更不能受社会中不健康思潮的影响,迎合某些学生的口味去教那些所谓“时代曲”与“流行歌曲”。而应当根据思想性,艺术性与可授性来选择歌曲。教学时,应引导学生感受歌曲的艺术形象,理解歌词的意义,有感情地表达出歌曲的情趣与风格,并掌握相应的歌唱技能。
音乐知识教学一般不宜用整节时间来专授乐理,也不能偶尔指点指点。因为这两种教法都不容易收到教学效果。学生一般都很爱好活动,善于模仿,接受能力也较强。但同时也存在着缺乏自制能力,注意力容易分散的弱点。教师若能根据这些特点,因势利导,采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方法,以唱歌为中心来安排乐谱教学,不论是视唱、听唱、乐理等方面教学内容的选编,都要善于从歌曲中取材并突出歌曲中的重点和难点,把歌曲中那些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的音乐素材概括集中起来,让学生先于新歌进行基本训练。这样既体现了学以致用的原则,突出了歌曲的重点和难点,又为学生学习新歌扫除了障碍,打下了基础。那么,学生就不会感到乐谱教学内容枯燥、乏味,反而会觉得乐谱教学与唱歌结合起来进行教学,有助于他们将歌学得又快又好,使他们感到自己学习上有所收获的愉快。
欣赏教学是音乐课中开阔学生音乐视野、丰富学生音乐素养的重要措施。它的基本任务是帮助学生了解和熟悉音乐语言,领会和感受音乐作品的内容。进行欣赏教学,在时间安排上,一般不超过十五分钟,在教材内容的安排方面,一般宜从童声独唱、齐唱――童声重唱、合唱;从儿童歌曲、青年歌曲――成人歌曲;从声乐曲――器乐曲;从器乐独奏――器乐合奏。在教学方法上,每次都应有一个侧重点,而不要全面铺开,什么都讲。比如有时可侧重介绍歌手和演唱形式;有时可侧重介绍乐器和乐队编制;有时可介绍人物、作品的时代背景、内容情节等。在侧重介绍某一方面的内容和知识时,也要注意用直观教具,如乐器挂图、音乐家的画片等。在分析作品时,一般宜将音乐主题抄在黑板上,先教学生唱几遍,然后再开始欣赏图像和录音(利用多媒体课件)。在进行欣赏教学时,教师若能亲自范唱、范奏,效果尤佳。因为学生觉得这样亲切、直观、有感染力,更能融洽师生之间的感情。
许多老师都会觉得上小学音乐课是一种负担,课堂中老师不知道如何进行教学,或是归咎到学生太活跃。其实,我觉得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上有一些潜在的、深层次的内因。最主要的应该从教者本身来反思一下。
一、对学生的音乐兴趣了解不够
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我们不应该把爱的教育理解成纵容学生,对学生的许多做法不闻不问。对学生许多错误的见解不能给出相应的指导与评价,长此以往,学生的美丑、是非观点将越来越模糊。由于音乐老师在学校中一般都要跨班教学,除了音乐课以外,基本没有时间跟学生接触。在音乐课短短的几十分钟里,老师们既要完成教学任务,又要跟学生沟通思想的基础上去组织教学。这就需要我们付出更多的智慧和心血。
二、对班级的课堂组织力不当
由于平时只知道一时的严格要求,但是不能长期督促强化。在教学中,我们往往容易对一些平时比较调皮的、上课常捣蛋的同学盯得很紧,而一些音乐学的比较好的,在器乐、声乐等方面有特长的同学管得比较松,对他们的违纪现象老师则往往是轻描淡写或是视而不见。不同的乐曲,不同的情境,教师应该有不同的把握。如果对教学内容的内涵、对学生学习状况的把握不够,就会出现教学组织不力的现象。
三、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要正确对待
提高学生课堂常规的认识对他们在音乐课上的表现具有强烈的志向和激励作用,要提高孩子们对课堂常规的把握必遵循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从小处、从具体事情中形成影响和概念。
在音乐课堂中,教师只有具备了对学生的爱,才会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循循善诱。而学生感受到师爱的温暖,才能积极的与教师配合。从而在不知不觉中化解课堂上的矛盾。
音乐课外活动应当通过多种多样形式,使学生在课内所获得的音乐知识和技能、技巧得到艺术实践的锻炼机会,以发展他们的音乐的兴趣和才能,培养他们的集体观念和组织工作能力,丰富他们的课余生活,活跃和增进他们身心的健康。课外音乐活动一般可组织合唱队、舞蹈队、乐器队、等学科性兴趣小组。此外,还应有计划地抓好大家唱、歌咏比赛、学生音乐会等活动。
一、音乐课外活动的意义
(1)音乐课外活动是丰富学生课余生活,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学生在参加音乐活动过程中,发展了对音乐的兴趣及审美能力,丰富了精神生活,陶冶了情操。
(2)音乐课外活动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学校在音乐课外生活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活动可以丰富学校课外文化生活,活跃课余生活,激发学生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
识谱教学难,这几乎是所有音乐老师的共识;识谱教学枯燥无味,这又几乎成了所有学生的感受。针对上述问题,把美育作为目标,体现以审美为核心,以实践为重点,把知识融入音乐实践中去学习,避免单纯而枯燥的讲授,从感性入手、深入浅出、逐步提高学生的识谱能力。
一、在演唱活动中学习识谱
唱歌是培养学生识谱能力最有利的实践活动,人手一本的音乐教本中每首歌曲都附带使用了歌谱,重要的是学生对唱歌的兴趣较为浓厚;在这兴趣的驱动下,将会克服识谱这样的困难问题。在适当的引导下,就会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在学习节奏的基础上学习识谱
音乐语言最重要的两个要素是旋律与节奏,而节奏可以脱离旋律而单独具有表现力。节奏训练先行,能使视唱教学中的难点得到解决,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低年级音乐课中的节奏教学,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恰当地利用语言中的自然节奏、利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进行节奏训练,通过学生熟悉的各种动作来理解节奏,收集一些韵律匀整的儿歌,教孩子们按节奏朗读,进行节奏训练,学生学得有趣,易于掌握,效果显著。
2、在理解和熟悉音乐的基础上学习识谱
经过欣赏,歌曲已经“整体输入”到学生的脑中。虽然歌曲还没有学,学生却能轻声跟着唱了,达到了“似曾相识”而还不十分“熟悉掌握”的状态。此时,用母音进行旋律的模唱,即统一学生歌唱的声音,又能更进一步熟悉乐曲。
二、在欣赏活动中学习识谱
音乐学习的各个方面都涉及到听觉的作用,审美主体对于音乐的各种听觉感受能力(节奏感、音高感、旋律感、和声感、结构感、形象感等等)是审美能力的基础。学谱的基础也应该首先放在听觉能力的培养上。听得多了,就自然会有一些音高的感觉,有了先入为主的音高再唱简谱,学生更容易掌握音准的概念。
比如,在教唱新歌前我首先让学生欣赏,以听领先。重视“听”的教学,强化“听”的功能。在真正要学习这首歌曲前,我安排了一次有意欣赏,这属于诱导性的欣赏,启发学生:“刚才你们在进音乐教学时听到歌曲是什么情绪的?你听了有什么感受?”……诱发学生联想,指导学生欣赏,从而对歌曲的情绪、节奏、表现的内容等有初步了解,同时旋律、节奏,在学生脑中有一定印象,起来了熟悉旋律等作用。但一遍一遍的唱学生很容易分心,也提不起兴趣。所以在听的时候要变化多种形式,在给学生美的感受的同时强化他们听的感觉。
在小学欣赏教学课堂,如果单纯地让学生聆听音乐,学生的兴趣不高,且注意力容易分散。教师只有采取串富多彩的教学形式,抓住他们的兴趣点,方能吸引学生专注地聆听音乐,从而提高识谱能力。
三、在演奏活动中学习识谱
学习器乐演奏的过程,同时是识谱的过程,说到底乐器引进课堂是识谱教学的最佳实践活动。竖笛以它本身具有的形式美,丰富了教学内容,提高了学生们学习音乐的兴趣和自我表现的欲望。学生通过竖笛视谱演奏,可以促进音乐知识和技能的掌握。
1、利用器乐吹奏学生喜欢熟悉的歌曲,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从心理学上说,演奏器乐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他们希望在器乐演奏中实现自我,表现自我,引起同学、老师对自己的注意与赞扬。演奏器乐,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各种音乐能力,使学生获得音乐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的识谱能力。
2、利用器乐巩固所学的歌曲,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新课程中,音乐的演唱逐渐演化为表演。通过多种形式进行歌曲的再表现,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学习完一首歌曲后,我们在用动作表现、用歌声表现的基础上,再用乐器进行演奏活动练习,如用打击乐和吹奏乐器为歌曲伴奏,不但会增加学习的兴趣,更会加深学生对音乐知识的认识,从而培养他们的识谱能力。
四、在创作活动中学习识谱
创造性能力培养应该贯穿于音乐学习的各个环节、整个过程。识谱教学中的各项内容和能力培养,都应该以即兴活动的形式给学生机会,创造性地探索节奏、音响、旋律等音乐基本要素的各种变化和重新组合。在即兴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敏锐听觉、迅速反应、富有表现力的节奏感,对音乐结构、形式的感知、对音乐的形象、表现的理解、高度的集中注意和默契的相互配合。
1、从模仿中学会创造,应用节奏与旋律
小学的音乐创造活动常常是从模仿入手的,模仿是音乐创造的必经之路。通过模仿,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进行创造学习。就拿竖笛教学来说,当学生能熟练吹出各音时,我让他们把陌生的谱子进行吹奏。当一个乐句被学生吹奏的很好以后,我就向他们提出更高的要求,即根据此乐句的节奏吹奏出不同的旋律,然后教师把它出示在黑板上,大家共同演唱,这样学生的创造力得到了锻炼,识谱能力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2、从即兴创造进入创作,学习音乐基本知识
即兴创造是指学生根据当时的感受而产生的一种音乐创造行为,是事先不必做准备的临时创作,它往往与即兴表演联系在一起。如在教授完竖笛1、2、3、4、5的指法后,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创编由这三个音组成的小曲,体裁不限,三拍子、二拍子、四拍子都可以,然后选几首比较好听的小曲,抄到黑板上,让全班同学唱,一定要强调是我们班某某同学作曲的,再让学生用竖笛吹一吹,在兴趣、惊奇的驱动下,使学生不仅对学竖笛产生了信心,对识谱也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参考文献:
[1] 韩颖慧. 识谱教学在小学音乐课中的运用[J]. 魅力中国. 2009(36)
[2] 刘红梅. 对小学音乐教学中识谱教学的几点体会[J]. 文教资料. 200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