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物联网运用技术

物联网运用技术范文

发布时间:2023-10-10 17:15:09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物联网运用技术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物联网运用技术

篇1

1 物联网概念的解析

关于物联网的概念的来源,第一次正式提出,是在2005年的信息社会世界峰会上,由国际电信联盟(ITU)第一次以正式的方式公诸于世。国际电信联盟还指出,现在正处于一个无所不在的"物联网"通信时代,通讯技术的进步,使得人们日常生活便利程度得到了极大地提高。在日常生活用品中嵌入一种短距离的移动收发器,就可以实现移动控制。信息空间的维度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也在朝着多方向发展。按照物联网的相关技术标准、互通的网络协议,可以实现对各种物品与互联网的相互连接,还可以使用编码来区分一切实物和虚拟物品,然后利用智能界面实现终端信息的共享。物联网技术的核心在于实现对所联网物品的准确识别、精确定位、及时跟踪以及密切监。

2 当前物联网的主要技术研究分析

2.1 射频识别技术

在物联网技术领域,比较重要的技术就是射频识别,现阶段常见的射频识别系统一般是由RFID电子标签、读写器和信息处理系统组成。射频识别技术的基本工作原理是,利用读写器对那些编好电子标签的物品进行读写和识别,然后通过无线电波技术,将读写器识别到的物品的有效信息传送到系统信息处理模块,自动实现信息的采集,这样就可以实现对物品的精细化、数据化管理。

2.2 传感技术

传感器网络的协作感知对传感器的正常工作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传感技术的应用就是建立在传感器及传感信息网络顺畅工作的基础之上。一般所说的传感器,就是指能感知被测指标,同时可以将被测指标按照一定的规律转换成可用信号的设备,传感器有着相当广阔的应用空间。而传感器网络则集合了多种技术优势,如传感器技术、嵌入式计算技术、现代网络及无线通信技术、分布式信息处理技术等,它利用系统发展模式,可以使用各类集成化的微型传感器协作实现对监测对象的实时监测,除此之外,还可以采集并处理周围环境及监测对象的基本信息。

2.3 网络通信技术

可以说,网络通信技术是物联网技术发展的技术蓝本,网络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为物联网技术的进步和创新提供了信息技术通道。在传感器网络通讯技术方面,会经常运用到广域网络通信技术和近距离通信技术。在广域方面像IP互联网、2G/3G移动通信、卫星通信等都属于其中比较成熟的技术,最近几年以iIPv6为核心的新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更是优化和升级了传统的信息数据传送通道。在近距离技术领域,当前比较成熟的主流技术基本上是以IEEE802.15.4为代表的几种近距离通信技术。

2.4 大数据处理、云计算等信息处理技术

日常生活中,能够制造出数据的领域遍布各个行业,商务贸易、在线视频图像资料、社交网络媒体信息、企业信息管理以及电子政务等等,都会涉及到大数据。计算机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推动了信息处理技术的进步,以大数据、云计算为代表的信息存储、处理技术为物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提供了高效的数据服务功能,也是深度挖掘数据价值的技术支撑。

3 物联网技术的实际运用展望

3.1 城市管理

在城市管理过程中,智能交通物联网技术可以自动检测并报告公路、桥梁的“健康状 况”,还可以避免过载的车辆经过桥梁。在智能建筑利用物联网技术,可以通过感应技术,实现建筑物内照明灯能的自动调节光亮度,并进一步提高节能环保程度。

3.2 数字家庭

仅仅实现了电视与电脑、手机的连接,不是发展数字家庭产业的初衷。只有在连接家庭设备的同时,通过物联网与外部的服务连接起来,才能真正实现服务与设备互动。物联网技术在数字化家庭方面的成熟运用,极大的提高了人们的生活便利程度。

3.3 定位导航

物联网与卫星定位技术、GSM/GPRS/CDMA移动通讯技术、GIS地理信息系统相结合,能够在互联网和移 动通信网络覆盖范围内使用GPs技术,使用和维护成本大大降低,并能实现端到端的多向互动。

3.4 现代物流管理

通过在物流商品中植入传感芯片,供应链上的购买、生产制造、包装、装卸、堆栈、运输、配送分销、出售、服务每―个环节都能无误地被感知和掌握。这些感知信息与后台的GIS/GPS数据库无 缝结合,成为强大的物流信息嘲络。

3.5 商业零售

RFID取代零售业的传统条码系统(Barcode),使物品识别的穿透性(主要指穿透金属和液体)、远距离以及商品的防盗和跟踪有了极大改进。此外通过标签识别和物联网技术,可以随时随地对食品生产过程进行实时监控,对食品质量进行联动跟踪,对食品安全事故进行有效预防,极大地提高食品安全的管理水平。

3.6 数字医疗

通过使用RFID为代表的自动识别技术,能够提高医院医务工作人员对病人的监控效率,减少医疗信息传递失真的情况发生。RFID技术与医院信息系统(HIS)及药品物流系统的融合,是医疗信息化的必然趋势。

3.7 防入侵系统

发达国家将大数据作为重要的情报收集手段,通过成千上万个覆盖地面、栅栏和低空探测的传感节点,防止入侵者的翻越、偷渡、恐怖袭击等攻击性入侵。日本防卫省将从2015年开始正式研讨将互联网上累积的“大数据”运用于海外局势的分析。这一举措作为自卫队海外活动扩大背景下的新方案,旨在强化情报收集能力。

4 结束语

随着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物联网技术会越来越成熟,其应用领域也会逐渐增多,我国在物联网技术领域,有着不错的发展优势,庞大的市场需求催生了物联网技术的传播和扩撒。在我国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发展路径指引下,未来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会对经济的发展起到越来越重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王小妮,魏桂英.物联网RFID系统数据传输中密码算法的研究[J].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04).

[2]陈伟波,李佳峰.关于物联网技术带来信息安全保密新挑战的思考[J].汕头科技,2010(04).

[3]赵海霞.物联网关键技术分析与发展探讨[J].中国西部科技,2010(14).

篇2

道路运输这种危货运输方式,在我国危货运输渠道中占据着首要地位,而其运输过程更是存在许多不确定的危险性因素。这些危险性因素一旦不能科学合理地处理掉,就极容易给社会与人民造成巨大的损失与伤害。目前关于这方面的法律法规仍不够完善,现代化管理技术也相应比较缺乏,尤其是事前预防工作水平更是有待提高。

一、道路危险品运输管理中物联网技术的运用

(一)车辆跟踪

运输车辆运行位置难以掌握长期以来都是危险品货物运输管理方面有待解决的一个难点问题。而所运输的危险物品状态与运输过程中物品变化情况更是难以察觉。也正是由于这些因素使得道路运输管理处的安全管理工作进展缓慢,难以及时发现其中隐藏的危险性并合理采取应对措施。在这种情况下,物联网技术的出现,给道路运输管理处各部门工作开展带来了很大的便利,将物联网技术引入危货运输管理中,有利于对物流过程中展开全程监控,以此达到道路危货运输提出的有关安全性方面的需求。比如说,在行驶车上安置好GPS卫星定位系统,如此就能够随时掌握车辆行驶状态。行使车辆一旦与既定路线出现偏差,抑或是不小心到了敏感区域,管理处就能自动产生报警操作。从而让后方监管人员对车辆进行远程操作。与此同时,也能够对行驶车辆的司机驾驶行为展开实时监控,以监督其违规行为。并且,若是发生意外,出现碰撞之类的事故,司机仅需车里装载好的传感器,就能够使信息管理中心相关人员的手机接到报警。然后及时展开救援行动,同时通过RFID标签读出车辆上运输货物的相关信息,尽可能缩短时间予以应对措施。这种车辆跟踪的手段不仅很好的掌控了物流过程,还能节约成本,增强工作效率。

(二)物流监测

所谓货物监测,也就是指对车辆运输的物品压力与温度进行实时监控。通常情况危险性较高的货物对运输过程中的环境存在较高的要求,若是运输环境出现变化,极容易导致事故的发生。而事故带来的后果通常灾难性与损失都极为巨大。在这种情况下,物联技术的运用很好地解决了物流监测问题。运用物联技术能够及时掌握行使车辆所装载物品的状态。再进一步对所读取运货压力、温度与安全附件及密度等等众多信息进行分析,能够给道路管理处的调度部、安全管理部等提供高危物品运输安全管理决策所需参考的相关依据。

(三)选择运输路线

就现阶段整体情况而言,在道路危货运输路线这方面我国已经有了相关的规定。比如,危险性物品运输的车辆是不可以靠近学校、闹市区等特定区域的。因此危险品运输通常路线较长,路况也较不佳。通过物联网技术的运用,能够及时准确详细地掌握采集运输路线的路况问题。从而根据运输车辆内的危险品对道路与环境提出的要求,在运输前就科学合理的制定出可行性最高的运输路线,提高运输途中的安全性程度。

二、系统框架设计

此系统不仅融入了物联网集成技术,与现有危货运输管理模式联系起来。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对其运输造成影响的相关因素,成立于各种危险品事故预案经验基础之上。为运输危货车辆行驶状态的监管、货物的监测、相关信息的采集、预警、应急与信息服务提供了一套有效的应用技术与较为完善的处理途径。成功将远程实时跟踪、监测、预警报警、应急求援三者融为一体,建构起这样的综合管理平台。此系统主要是由安全应急管理中心、车载实时监控监测系统、安全应急预案管理信息系统这三大主要基础结构构成的。与此同时,还实现了与国家物流公共信息服务平台进行直接对接的功能。

(一)安全应急管理信息中心

可以说应急管理信息中心是系统顺利运转的关键性部分,即核心与中枢部分。其主要功能包含了数据采集、储存、分析等,其重要组成部分包含了数据仓库、应急值守系统以及远程可视化监控平台。其中就数据仓库而言,主要是为了达到危险货物运输管理提出的需求而创建起来较为完备的信息库。组成数据仓库的数据类型包含了危货运输企业信息数据、运输车辆数据、运输线路数据、运输货物信息数据、事故信息库、专家信息库等等。各种数据之间相互共享,让资源被最大限度地利用。所谓远程可视化监控平台主要是通过采用GPS与GIS两种主要技术而开发出与道路监控危险货物运输车辆相符合的显示系统。在此系统的显示中,用户可以在地图上直接了解到公路中处于行驶状态的全部危货运输车辆,还可以直接对这些车辆进行预警抑或是重点关注等。除此之外,还可以调出运行车辆的全部信息。所谓应急值守系统,就是在人员值守的同一时刻再建立起IP电话值守之类的子系统,不断健全应急值守与处置功能,有利于保障实施监控。

(二)车载实时监控系统

此系统主要组成部分包含了RFID货物状态监测与GPS定位这两种主要设备,以及摄像机等构成部分。通过实时通信成功和信息中心进行互动联系,以此达到对运行车辆状态与货物状态进行远程监测的目的。由RFID危险品状态监测、GIS跟踪定位以及摄像报警系统组成的。其中的GIS系统主要利用了GIS与无线通信两种先进技术达到对危货车辆跟踪定位以及历史轨迹回放、线路运行监管的功能。危货检测系统则主要与GIS、GPS与RFID等技术相结合,构建RFID危货物流系统,成功达到危货状态监测、安全报警、实时位置跟踪以及危货物流过程信息追溯等功能。就其中的摄像报警系统而言,主要是利用了摄像机的优势,然后再使其报警设备通过无线网成功实现与安全应急管理处的连接。报警和GIS以及GPS相连动,实现实时响应与传送,以此保障应急管理的及时反馈。

(三)应急预案信息系统

此系统是基于车辆监测系统的反馈与报警系统的响应基础上在通过预案库自行进行应急预案信息。也就是可以主动知晓事故应急预案管理,达到预测预警的目的,实现事件影响分析、预案自动生成等等诸多功能。

三、系统功能定位及工作原理

(一)系统功能定位

基于我国现阶段对道路安全方面颁布的相关法律法规,利用GIS、GPS、GPRS、数据库等先进技术与大系统设计思路,设计出大型危货监控预警服务系统,实现对运行危货车辆动态的跟踪与监控以及调度管理等服务。在运输过程中对危货进行监测管理,给突发事件提供接警、报警以及故障排除等服务,增加车辆运行的安全性,提升应对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实现对道路危货运输的管理、预警与应急等诸多功能。

(二)系统工作原理

根据危货运输坚持的“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工作准则,此系统基本工作原理主要是在危货运输车辆经过道路安全管理处的主管部门批准后,方可让其上路。保持车载危险品检测设备与终端监控系统处于正常运行状态。使远程危货运输安全应急管理中心能够成功对车辆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测。以便监控人员及时了解运行车辆的全部信息,这样安装在运输车辆内部的监控系统与监测系统一旦发现异常,比如驾驶人员违规行为等,应急中心就能够对其做出提示抑或是警告。若是遇到特殊路段或天气,系统也能够及时给予提示,并且应急管理中心监测人员也能够对单个车载终端抑或是全部车载终端等信息。因此若是事故发生,应急中心报警系统就会自动响应,同时展现出事故车辆发生的地点、路段、运输货物等等。并及时做出应急预案,能够让救援队伍尽可能短时间达到事故现场,并进行远程协调指挥应急处理与预警信息。对即将通过该路段的车辆做出提示通知,以最快的速度处理好危险品事故,有效预防引起其余更严重的灾害。

四、结束语

为了提升道路危险品的运输安全性监管力度以及应急管理水平,将物联网技术引入道路危货运输安全管理系统中成为其有效处理手段。这在一定程度上方便了道路运输管理处各部门工作开展,最大限度地降低道路运输过程中危险性事故发生的概率,使危货运输的安全性与稳定性得以有效保障。

参考文献:

[1]曹更永,田玉玛.基于物联网技术的道路危险品运输安全应急管理系统设计[J].物流科技,2013,01:70-72.

篇3

引言

物联网这一概念最早出现于2005年的信息社会世界峰会,对其的应用被称为第三次信息技术革命,经过多年的发展,其对应技术已趋近成熟,并在当前发展中的各个领域取得了良好的运用。而这一技术的成熟也为现代物流包装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契机,对于促进其供应链系统的高效化和智能化意义重大,更能加强其信息的敏锐性与透明度,将整个包装工业的发展过程梳理得秩序井然,基于此不难看出,将当前的物理网技术良好应用于包装工业,对于此行业的发展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1 物联网关键技术分析

1.1 二维码识别技术

新时期科技发展中,所谓的二维码,即运用物联网实施交换中,所特有的一个与交换物对应的识别代码。当然,也可能是某一特定范围的唯一代码,另一方面,其也可能是永久性特定的代码,抑或是一个物有几个不同识别代码,但公用一个IP或ID,也可能是临时性特定的。在运用物联网物物交换中,对于这些不同的识别码,显然要用固定的设备对其进行识别,另一种情况下,也许是由多个小物体构成了一个物体,针对此,就要求对大物体安装一个设备,使其能实现对这些小物体的代码进行识别,在其前提下,要使其与互联网建立共享数据规则架构装置,促使其运用的完整性得到体现[1]。

1.2 架构技术

综合来看,在一种异构信息系统中,确保其对应的服务双方,也就是需求者与提供者达到可互操作性,我们将这种关系的确立过程,称为对架构技术的运用。当然,有很多种达成这种关系的方法,而在二者之间建立一种资源信息共享模式,进而紧密联系起服务的需求者与提供者,但其是一种非语言环境的共享。这种情况下,欲达到服务双方有开放运作空间的效果,显然要用架构技术实现这一要求。具体说来,所谓“物”与环境间的可操作性、模块化及伸缩性等,共同组成了我们对物联网设计的关键点,对于其在各个领域的运用意义重大。

1.3 射频技术

作为信息载体技术,射频技术可以存储一定容量的数据,以电子标签的方式赋予装备包装上。射频电子标签具有快速批量识读、信息数据可变更等优势,同时也存在着抗干扰能力弱、金属屏蔽效应、使用成本高、寿命周期短等特点。因此电子标签的应用可以针对大宗物资装备、集装箱、转运托盘和高价值装备进行实施。更适宜存储变化的、需要不断补充的状态信息,如履行信息、调拨任务信息、在途位置变化信息等,我们称之状态信息或动态信息。射频标识为实现过程管理、履历追踪、装备等级状态信息、维修状态信息和批量交互数据等方面提供了高效易行的解决方案[2]。

1.4 数据和信号处理技术

当前发展中,即使不同的生产领域,不管是其销售抑或是生产过程,为了实现其高效化等,都可融入物联网的数据和信号处理技术。尤其是当前这个工业自动化时代,物联网的这种技术的运用更为广泛,其分布于销售、生产等众多环节中,将相关的数据借助于网络平台进行分析,实现对对应的数据信息的有效化处理,对企业的自动化发展意义重大。在此过程中,我们应遵循可互操作性,实现对其在各个领域的智能化运用,进而实现对数据和信息进行处理分析等。

2 物理网技术在军事包装工业中的应用

2.1 二维码标识的应用

装备包装采用二维码标识,可以将装备的基本信息、质量信息携带和传递到各级保障系统平台,在装备的运输、储供调拨、库存管理方面提供可靠的数据交互和数据共享的物联信息流,成为装备管理中数质量管理信息化、实力统计精准化、安全质量精确化和快速供应的有力技术保障。同时提升了装备的质量可溯性、可控性和可视化。

装备的成套性管理是实现精确保障的重要课题,二维码标识所存储的装备的适配成套性信息,在装备运输、储存和调拨中提供了技术判定依据,结合储供保障系统,可以轻松实现装备成套性适配调拨,大大提升精确管理的水平[3-4]。

2.2 射频标签的应用

装备包装采用射频标签标识,可以将装备的动态信息、履历信息、不同时期的状态信息传递到各级指挥控制平台,这大大提升了装备全生命周期信息的可追踪、可控制管理,同时支持大批量快速调拨作业技术实现,在装备储存单元信息管理、运输单元信息共享、装备电子履历追踪和集装运输管理信息化建设方面,将会大有作为。

2.3 二维码、射频技术的联合应用

二维码技术和射频技术在装备信息化管理中各自发挥着重要的技术作用,这对于实现装备的单品、批量管理智能化有着重要的意义。而在现实的装备保障体系中,同步实现对装备的静态、动态信息实时化管理已成为军事物联网建设中装备保障智能化的共识。在复杂的战场环境中,这二者又有着很强的技术互补性,即可以通过二维码标识实现对装备单品包装的精确化管理,又可以通过电子标签实现装备批量化作业;即可以通过二维码标识实现对装备的质量和成套性管理,又可以通过电子标签实现对装备的动态信息和履历追踪。当电磁干扰使射频标签失去工作能力时,二维码标识同样可以完成信息的自动识别和精确采集。二者的联合应用,特别是复合技术标识的应用前景广阔。

物联网技术在军事物流领域中具有广泛的用途,军品包装的信息化建设采用二维码、射频技术将是发展的必然趋势,它会为军事物联技术带来一场变革。装备保障能力建设正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机遇,具体说来,作为现代军事后勤的重要因素,包装成为了后勤保障信息化重要基石。现代武器装备包装技术等将向何等水平迈进,严重影响着军事后勤保障体系和军事物联网建设的进程。加快装备包装信息化、技术标准化的建设,积极采用成熟、先进的物联网感技术对于军事物流现代化建设必将产生重大意义[5]。

2.4 数据挖掘技术的应用

借助于对数据挖掘技术的改进,结合对数以万计信息集合及数据点的应用,使得管理人员能及时有效地梳理其所在业务。在这一方式的运用前提下,其经济规模是相当可观的,并最终为更大的盈利奠定了基础。综合当前的相关发展来看,Cisco2013年白皮书“拥抱互联网”中,将更大数量的数据和信息的积累作为了一种开发目标,这一理念的出现,为其具体的操控绘制出了一个更为清晰的蓝图。这种情况下,使得对应的效率,已经表达的不仅是特定机器的正常运转时间,更重要的是操作中与各国生产阶段的联系,促进了其融会贯通,使其整个运作更加通畅。

对于包装行业,借助于对系统潜在问题的预计,其上线运营商能对实施过程中应用程序的停工现象进行有效避免,诸如贴标以及物料运输等。显然,这种方式的运用,为设备增加了巨大的价值,提高了其效率和盈利能力,并使得长期的忠诚度得以建立。借助于机器负责人在的任意连接,可形成对机器状态的有效检测,并能对其进行随时的修改和更新。此外,在物联网技术的运用中,进行的预测性故障分析可实现在机器停止前的磨损零件更换。这一措施的运用,显然对于机器的运行效率及运用时间意义重大,减少了意外停机现象的发生,最小化了机器的停机时间。这方面的运用,显然有效减少了解决相关问题的成本,利于使用企业的更高效发展。

2.5 远程存储系统及无限系统的应用

当前逐渐兴起了“云服务”这一概念,具体而言,其代表的便是远程存储服务及无线系统。对其的运用,使得用较少硬件收集更多数据具有了现实的可操作性。物联网技术进驻包装行业后,无论用户在何方,借助于自身携带的智能手机,就可以实现访问设备状态方面的的服务,使得便捷访问这种服务成为了可能,为整个操作带来了积极影响。所以,从此方面的应用不难看出,这种远程监控系统在包装行业的使用中,操作人员借助于对移动应用程序的使用,能灵活应对工厂车间的情况变化,及时对其采取针对性的解决措施,使得整个包装工作的效率等得到了有效提高。从而使得盈利的能力得到了有效增强,有利于包装企业的长足发展。通过该系统对机器问题的确定,包装商有效地减少了停机的时间,将对应的经济等损失降到了最低化,使得包装成本等得到了有效控制。此外,在绑定售后市场服务方面,可以实现对其无缝订购替换,这一模式的应用,能促使正常运营时间得到保证。从原始制造商的视角看来,可让机器在包装、罐装时提供给用户更为完善的服务,对于其自身也有诸多的额外好处。

物联网技术的运用,促使运营商对包装等生产线的异常可以实施快速的检测,并能对特定批次的具体产品进行细化的追查,使得包装企业发展中的质量也能得到相应保证,精确的检测及监控,促进了包装工业的更完善发展[6]。

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时期包装工业的发展过程中,物联网技术有着广泛的应用空间,对其行业的发展具有诸多的促进作用。基于此,笔者在分析当前物联网相关的技术的基础上,从数据挖掘技术的应用等多方面探讨了包装工业的发展,以期能为当前的物联网更好应用提供有益的参考。

参考文献

[1]李润,曹乐.物联网技术在现代包装工业中的应用[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2,15:128+130.

[2]陈丹辉.基于物联网技术的企业制造执行系统研究[D].河南科技大学,2012.

[3]刘莹,刘兆熙.包装产业智能化研究综述[J].齐鲁艺苑,2014,01:69-73.

篇4

Abstract: along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he thing networking technologies to produce and gradually development, and with it in production and life in a wide range of applications. Content networking technology is applied to traffic in the city, effectively resolve the road traffic congestion, and the application in railway traffic, making the railway equipment safety and transportation service systems have been greatly improved, with China's railway system development, the thing the application range of the networking technologies will be more widely. This paper mainly introduces the content networking technology, combined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railway traffic will be content in the use of the networking railway traffic is analyzed.

Keywords: things networking technology; Railway traffic; use

中图分类号:C3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信息技术的发展,大大改变了人类的生产与生活方式,从而引起了社会的变革与发展。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的存在形式、传递方式以及利用方式的改变,更是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引起了由互联网的应用到物联网应用的变化,这也给日益发展的铁路运输带来了机遇与挑战,物联网技术的的发展以及大范围的应用,必将带给铁路铁路交通深刻的变革与深远的影响。

一、物联网技术概述

(一)物联网技术的内涵

物联网的概念于1999年被提出,是继互联网、计算机之后的信息技术的第三次革命。物联网的出现,打破了过去的传统思维模式,将物理基础设施以及IT基础设施联系起来,带动了相关技术的快速发展。

物联网又被称为传感网,主要是指将射频识别、全球定位系统以及红外感应器等的多种装置与互联网技术结合起来,从而形成一个巨大的网络,通过这个技术,可以进行信息的交流与沟通,从而实现智能化的识别、跟踪与定位,可以有效地监督与管理的一种网络技术。物联网技术通过在装置上进行传感器、电子标签与无线网络之间的连接,将物体智能化,实现了人与物的直接的交流,从而可以更好地实行监督与管理。

(二)物联网的主要技术

1、射频识别技术

射频识别技术又被称为电子标签技术或是无线射频识别技术,本质上是一种通信技术,主要特征是通过对无线电讯号的识别从而进行数据的读写,而不需要建立识别目标与系统之间的物理连接。射频识别是一种自动识别技术,不需要人工的干预,操作方便,其原理主要是电子标签进入相应的磁场后,接收射频信号,并且凭借着电流散发的能量进行发送信息,解读器将信息解码后,将其相关的数据进行处理,从而实现信息的共享。

2、智能技术

智能技术是在事物中植入智能芯片,为了实现某种预期的目的,利用相应的知识与手段,使得物体具有一定的智能性,并可以与客户进行沟通。主要是包括人工智能信息的获取与信息的处理方面的研究以及对图形、文字等的处理,并实现智能技术与系统的结合。

3、传感技术

传感技术是通过获取信息并对其获取的信息进行处理和识别的一种技术,传感技术可以通过感知电、力、热、光、声以及位移等信号,从而为物联网分析、处理、传输以及反馈提供数据信息。

5、云计算

云计算是将计算资源进行统一的管理和调度,从而能够满足数据处理的模型,具有很强的处理与储存能力。

二、物联网技术在铁路交通中的运用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信息化水平的提高,铁路交通也朝着信息化的方向不断的发展,而且我国的铁路交通系统也具备了信息化的条件,前面已经介绍了物联网的主要技术,下面就物联网在铁路交通中的运用提出几点建议。

1、利用技术物联网实现车站的信息共享

当前,虽然铁路售票系统实现了联网,但是车站的预留车票和上车补票仍然存在不足,导致车票资源的不协调并造成了浪费。可以利用射频识别技术实现信息的共享,在补票与预留票之间进行联网,这样可以充分利用车资源,从而实现车站信息的真正共享。

2、利用物联网技术进行列车的跟踪与定位

当前我国的铁路系统主要采用轨道电路与查询应答的方式对列车进行定位,但是精确度不足且投资较大等,因此,利用物联网技术对列车进行跟踪与定位,可以将定位处理单元、数据存储器以及车载数据阅读等的实现准确。及时以及高效的定位。

3、利用物联网技术进行车票的识别

铁路客票利用物联网技术进行内部数据的加密,这样的话只有特定的系统才可以进行数据的读写,这对车票造假可以进行一定的打击,与此同时,检票人员进行检票时只需要对车票上的电子标签进行阅读,从而加快了旅客进站出站的速度,不仅方便了乘客,也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4、利用物联网技术实现自动检售票

在我国,自动售票系统已经投入使用,并且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不仅节约了资源,还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但是,自动检票系统却一直没有施行,如果广泛使用RFID电子客票,并且根据乘客的需求进行特定的自动检票,不仅有利于乘客的需求,还节约了人力,从而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5、利用物联网技术进行集装箱的追踪与监控

集装箱运输是铁路货运的主要方向,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当前的集装箱主要是通过箱号的图像进行识别,如利用摄像头来对集装箱的表面进行刷新,但是这种方法不仅效率低,而且受天气的影响比较严重,如果将物联网技术应用到集装箱的识别与管理中,从而开发出信息化的集装箱,这样,不仅可以随时监测集装箱的运输状态,还可以加强管理,防止丢失,还可以提高经济效益与价值。

6、利用物联网技术进行仓库的管理仓库管理系统

物联网技术可以应用到铁路的仓库管理中,对仓库中的货物贴上电子标签,利用物联网技术的唯一性与穿透性,借助货物上的电子标签,可以准确的记录商品的序号以及相应的日期等,这样可以方便管理人员对货物进行准确的管理,还可以避免货物的毁损等。

结语:

物联网技术可以说是一次技术革命的变革,其发展与应用必将给人类的生产与生活方式带来深刻的变革。铁路交通一直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与人们的生活有着直接的联系,因此,对铁路交通的发展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铁路交通的大力发展,对其的信息化要求也是越来越高,物联网技术在铁路交通中的应用正是顺应了这一趋势,推动了铁路交通的快速发展。虽然物联网技术发展时间不是很长,很多技术还处在发展阶段,但是随着不断地实践与探索,物联网技术一定会在铁路交通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从而带动铁路交通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宝云.物联网技术研究综述[J].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2009(12)

[2]张荣新。刘子铁,郭景武.物联网技术在铁路交通中的应用研究[J].铁道工程学报,2011(10)

篇5

2交通物联网的构成和特征

2.1交通物联网的构成交通物联网是在较完善的交通设施基础上,将新一代智能技术充分运用于交通运输系统所建立的一种实现。即把智能传感器件装备到各地公路、水路、公交、地铁各相关系统的基础设施中,把车辆、船只等运动设施,还有桥梁、大坝、隧道、车站、港口等固定设施,网络、视频、广播、通讯、遥感等各种媒体设施,在互联网的支撑下经过互联构成“物联网”。而后通过超级计算机系统、智能交通系统以及云计算将物联网软硬件资源整合起来,构成一个完整的交通物联网体系。智能交通系统是交通物联网中的核心系统。人们通过它能以更加科学的智能的和动态方式管理和控制交通。

2.2交通物联网的特征⑴全面物联:智能传感设备将交通所有基础设施物联成网,通过专用技术对网络系统实时感测和智能的控制,全面实现交通网络智能化管理。⑵充分整合:物联网与互联网系统完全连接和融合,将软硬件资源最大有效的整合共享,资源分配更加充分和合理。为低碳环保、减少资源冗余浪费,提供最佳的基础设施。⑶协同运作:有效地利用基础设施的潜能,各个关键环节进行和谐高效地协作,监管保障进一步到位,不断消除自身的隐患,达到智能交通的最佳状态。⑷学习创新:立足系统本身的知识学习、积累和更新,不断地进行科技创新和应用,加快交通智能系统的研发和升级,提高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3智能技术在交通物联网的应用成果

3.1智能技术的应用应用智能技术解决交通运输问题,已成为公认的最为有效的途径。从第十二届多国城市交通通展中可以看到,集电子技术、信息技术、传感器技术、数据通讯技术、人工智能和计算机应用等技术于一体的跨学科的智能技术,在交通科技领域的普及应用越来越广泛。如“一卡通”解决方案、RFID无线射频识别技术、GPS智能导航系统、ETC不停车电子收费系统、道路控管系统、网络影像传输系统、电子警察抓拍系统、公路车辆自动监测记录系统、交通综合信息管理系统、道路交通仿真系统等等。将不同的系统集成并将它们智能化从而提升交通管理的水平,已初见成效。由此可见,智能技术有效地综合运用于我国交通运输管理体系,已呈现出巨大的潜力和发展空间。

3.2应用智能技术取得的成果⑴智能公交方面,建立统一的智能化公共交通综合信息平台,在公路、水路等客运行业逐步实现全国联网信息共享服务。城市公交实行全程实时监控,科学的调节车流的时空分布,优化了城市公交网络。展示和引导公众选择低碳出行,逐步拓展公共交通综合信息平台的应用领域,提高公交运营效率和服务能力。⑵交通停车诱导方面,建立动态停车诱导系统和汽车租赁信息服务系统,在完善停车场和公共交通组合的基础上建设驻车换乘信息诱导系统;利用网络媒体和手机、GPS智能导航等信息终端,为公众提供实时、便捷、个性化的交通信息服务。⑶出租车营运管理方面,应用了RFID无线射频识别技术。上海市启动了出租车电子标签试点,将识别芯片安装在出租车后窗的玻璃处,执法人员使用手持识别仪透过GSM将数据传送到指挥中心,快速的把出租车的车牌号、发动机号、车辆颜色、营运证等资料读出,以此快速地识别正规出租车和“克隆”出租车,借助交通物联网智能标签识别技术,有效的提高了出租车辆营运管理的水平。⑷公路不停车电子收费方面,计划到2020年,ETC(ElectronicTollCollection)电子自动收费系统全国覆盖率达到60%以上。ETC使公路收费走向网络化、智能化,提高公路的通行能力,降低了收费管理的成本,减少了车辆和路面的损耗,为解决交通拥挤、交通阻塞、交通事故和交通污染问题提供了有效的途径。⑸港口建设方面,以虎门港物联网工程为例,去年虎门港全面启动了“智能港及物联网应用工程”项目,他们采用物联网技术为基础架构,以RFID及其他传感技术为数据采集终端,通过有线和无线的网络传输技术,把数据资源汇集到港口数据中心,云计算平成海量数据的计算,实现港口在生产操作、仓储管理、物流跟踪、海关监管、环境污染等方面管理的智能化,依托物联网打造智慧型的港口,带动了港口建设一场新的技术革命。

4交通物联网建设方面的探讨

4.1要加强交通物联网标准化工作针对智能技术包含多学科的特点,由此带来的数据采集和处理技术的复杂性,需要制定和完善统一的物理层接口协议和标准。实现物理层接口的标准化,可以最大限度降低系统的瓶颈,保证整个系统接口的互联性,有助于物联网配套产业的新产品研发和标准化生产,促进智能技术的广泛应用。

4.2要改善基础设施的硬件品质对物联网中装备的各种智能传感设备及硬件,要制定标准采购目录和安装规范,尽量采用新一代智能产品。对老化的设备要定期检查和更新换代,特别是对采集设备的性能进行制度性评估,提高硬件设备的品质,不仅对杜绝各类事故提供可靠的保证,而且使智能技术更加有效的发挥。

4.3要加快智能交通系统的研发应用从交通物联网的现状来看,很多地区发展还不平衡,有的还未引入真正意义上的智能交通系统。许多在用的交通管理系统,智能综合分析的功能较少。有些交通指挥系统只是具备监测、记录、抓拍等被动性的监管功能。不具备主动性的智能预防、诱导分流和调控功能。在交通管理方面,对车辆流量、车速、车况、路况、环境仍处在人工监管状态,对突发事件应急反应上还缺乏智能处理的预案。为此,加快智能交通系统的核心技术研发,建立物联网智能预防系统显得格外重要。智能预防系统是智能交通系统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多种智能技术实时感测和智能的分析,对道路、车辆、驾驶员、环境及时提出预报、预警、诱导和安全评估以及专家解决方案。可以实现有效的限速限载,合理的分流调控,排除事故隐患,减少人员伤亡和路产损失,为公共交通提供更加安全的保障。

5智能交通系统的研究

在建立交通物联网的地区,初步实现了交通运输、物流仓储、交通监管等方面的自动化、数字化管理。但物联网的智能化水平还远远不够,数据分析、安全预防、调控决策和重大事件的处理大部分还需要人工完成,处理的结果还未达到专家水准。因此,研发和应用智能交通系统,是今后交通物联网建设的关键所在。

5.1智能交通系统的是一个交通领域的专家系统智能交通系统是当前交通运输领域的前沿研究课题,是一个涉及领域多、知识面广的庞大的体系架构。采用云计算平台技术,使分布的系统硬件和软件资源充分地整合,通过虚拟化管理和调度,可以实现基础设施级服务(IaaS),平台级服务(PaaS)和软件级服务(SaaS)。人工智能是研究如何构造智能机器或智能系统,使它能模拟、延伸扩展人类智能的学科。人工智能技术包含计算机科学、控制论、信息论、神经心理学、哲学、语言学等,主要应用在专家系统、机器学习、模式识别等领域。智能交通系统就是采用人工智能和云计算技术构建的交通领域的专家系统,是实现交通物联网智能化的一个重要途径。

5.2智能交通系统的主要构成智能交通系统,也是一个功能完整的、有学习新知识能力的、并能进行逻辑推理的、在交通管理方面代替人类思维支配系统运行的知识系统。它由若干个子系统和知识库组成,各个子系统也是一个独立的专家子系统,根据专业技术领域可划分为:路桥专家子系统;车辆专家子系统;船舶专家子系统;水运专家子系统;物流专家子系统;交通监管专家子系统;应急救援专家子系统;安全预防专家子系统等。每个子系统由若干个完整的智能模块组成,按照功能的划分,每个智能模块对它管辖的范围进行实时的感测和处理。智能交通系统由日常处理、智能处理和专家处理几个层面系统组成。按照事件等级,日常处理只解决经常发生的简单事件,智能处理以快速响应、准确及时、合理调控、节约资源、预防事故发生为目的;遇到重大的复杂事件转由专家处理来决策。

篇6

【关键词】物联网 电子通信 实际应用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信息化时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计算机信息技术广泛普及于社会的各个领域中,与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娱乐紧密相连、密不可分。在互联网的基础上,又发展了物联网技术。所谓物联网是指一种将互联网作为载体的,通过特定的通信地址将物体相连接的无线网络系统。物联网的发展是社会进步的必然结果,是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是保障人们生活质量的必然要求。

1 物联网的含义和特征

物联网的发展是以互联网为基础,是一种网络系统的创新形式,其本质主要在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方面其既具有互联网的特点,又拓展了互联网的特点,具有新的特色;一方面其主要特征表现在对象识别和通信上,能对物联网中所有的物体进行正确的识别和开展通信活动;另一方面,物联网具有高智能性,其网络系统具有统一性,自动化。

物联网区别于互联网的特点主要在于:第一,物联网中充分利用了传感技术,其包含了许多的传感设备,而每个传感设备的信息来源都不相同,所获得的信息类型和格式也存在着差异。传感器所采集的信息具有时效性,能及时对数据信息进行更新;第二,物联网技术的核心内容依旧是互联网,其将互联网与有线、无线网络有机结合,以确保及时地将数据信息传输出去,使其具有准确性和实时性。另外,在物联网中传递信息,必须保证其能适应各种不同结构的网络协议;第三,物联网并不仅仅是为传感器的连接提供条件,其也能对物联网中的对象开展智能处理工作。物联网是集传感设备的应用和智能化处理为一体的网络系统,充分发挥各种智能技术,以拓展其发展领域。不同的传感设备所传递的信息内容也就不同,通过对这些信息的有效利用,以满足不同人群和企业的不同需求。

2 物联网技术在现代电子通信运营中的实际运用

2.1 物联网在电子通信运营中的关键技术

在物联网的运营中,物联网网关、物联网通信模块和职能终端都具有重要的作用。物联网网关是一个能有效地将所有信息数据都集中在一起进行数据传输,以促进传感网和通信网相连接的网元设备,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物联网网关既可以集中不同结构的传感网并远程传递其信息,还能够保障远程运营平台的对接工作顺利进行,有利于加强对客户端的控制,提高信息服务质量。物联网所涉及的领域十分广泛,种类繁多,体积具有差异性,处理能力和对接口都不尽相同,以致于难以形成完整而统一的网络系统。物联网通信模块的出现则有效地解决了这一问题,拓展了物联网的通信渠道,与各企业的内部终端相连接,以创造一个共同关注传输通道,实现各行业数据信息的交换和传递,提供优质的通信运营服务。在物联网运营中,智能终端能高效地处理物联网中的数据信息,并将所采集的数据信息输送到指挥中心,由管理人员利用智能程序来加以处理,以保障电子通信运营的顺利开展。

2.2 物联网在电子通信运营中的运用模式

物联网在电子通信运营中主要有三种运用模式。

第一种模式是对象的智能标签。这种模式主要是利用二维码技术来实现。其主要是能对各类物体进行分类,用于识别对象信息。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智能标签来读取对象所包含的所有信息,比如说信用卡中所包含的个人信息和金额信息,又或者是所包含的网址信息等。手机物联网便充分体现了这类模式。现阶段,手机的作用越来越广泛,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利用手机进行购物,通过支付宝和扫取物品的二维码来实现付费,便利而快捷。例如,人们在出去吃饭娱乐的时候,便直接利用手机来进行团购,手机能立即读出消费者所关注对象的所有信息,包括地址、价格、评价等内容,当消费者选定之后便可直接利用支付宝支付费用,快捷而便利。又比如当下许多人开始使用嘀嘀打车和快的打车软件,通过扫取二维码来减少乘车费用,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

第二种模式是环境监控和对象跟踪。这种模式充分利用传感网络来实行有效地监控和监测,多用于交通道路监控交通状况,或是监测噪音污染等。另外,其还促进了安防物联网的形成,能提供门窗报警和紧急呼叫等功用,有利于保障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安全,提供智能化的家居生活。

第三种模式是对象的智能控制。物联网通过传感网所采集的数据信息来作出判断和提出科学而合理的处理方式,以实现有效的信息反馈,加以控制对象。例如,路灯便利用了这一模式,其能对灯光的强弱进行调节;又如交通中的红绿灯,也可利用物联网技术来加强管理。

3 结束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科学技术不断地进步,物联网的发展越来越快。在电子通信运营中,应用物联网技术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需求,有利于促进人们整体生活水平的提高,推动互联网的长远发展,充分体现了创新精神。除此之外,物联网技术的应用,有利于企业的良好发展,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可保证网络系统信息服务的综合性。总而言之,物联网技术在现代电子通信运营中的运用,在社会科学技术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要予以高度重视,不可忽略。

参考文献

[1]徐晓雨,朱勇,张旭等.物联网关键技术在通信运营中的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18).

[2]王伟.物联网时代电子商务运营和管理方法的研究[D].重庆大学,2012.

[3]郝罡.物联网的发展及在通信运营商领域的应用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1.

[4]王炳辉.构建可运营可管理的物联网[J].信息通信技术,2010(04).

作者简介

篇7

随着我国医疗行业对物联网技术应用程度的不断加深,这一技术正逐渐影响着医疗模式以及管理方法,实现了计算机控制下的科学化、智能化管理。本文从远程监护、用药管理以及移动医护三方面研究了物联网技术的具体应用。

1在远程监护中的应用物联网技术的发展

让远程监护患者成为了可能。我国国务院在全科医生制度相关方面做出的指导意见中已经提出,在2020年要求基本实现每1万居民配备二至三名全科合格医生。随着我国老龄化状态的不断加剧,老年患者较常出现的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需要日常看护,这便明显加大了全科医生的工作强度。例如老年冠心病、癌症、糖尿病、认知障碍、中风、老年痴呆症、慢性肺病等疾病均需在日常强调对患者的监护,以来需监护其病情是否存在突发性危险,二来也需观察患者是否由于疾病出现焦虑、抑郁症状而引发自残行为。对患者的看护无形中会造成大量医疗资源的浪费以及全科医生压力的加大。在物联网技术下,传感器相关技术能够充分利用无线通信功能,在经济支出较低的状态下实现对患者的远程监控。以最常见的网络摄像头为例,可通过网络在办公室直接观察到患者的住院情况。在未来也可在物联网帮助下,将蓝牙技术、近距离通信技术、传感器技术、无线射频技术等充分结合,在人体生命体征的监视与测量上发挥效用。例如在血糖含量、胆固醇含量、心率、血压、体温等生命体征的检测方面,在仪器检测到数据后可通过物联网直接发送至患者资料数据库中,医生只需接收数据即可,极大减少了办公室与病房来回走动的时间。建立在物联网技术基础之上的远程监护系统可通过感知监控模块将数据直接发送到中央监控数据库中,数据库相关软件可实现对数据的智能化存储、分类、分析以及决策处理。当系统捕捉到患者生命体征某方面发生数据异常时可标为红色加以警惕,提醒医护人员。远程看护能够让医护人员随时了解患者情况,并及时做好处理准备,减轻工作强度、提醒患者用药、降低看护费用、改进治疗方案,为医院的高效率发展提供帮助。

2在用药管理中的应用

物联网技术的帮助下,医护人员或药房人员在发放和取药过程中可利用信息化管理强调误差控制,例如在处方的调剂、患者用药、护理给药过程中,通过计算机直接显示配药处方订单,由系统扫描药物条形码或二维码,避免药物拿取错误。对于药房人员,则可通过药品管理数据库实现对药物保存期限、供货商渠道、药品库存、保存环境等多方面的管理,在信息化管理下提升管理效率以及质量。具体而言,现如今每种药品上均有条形码和二维码标签,这类智能标签能够告知患者药物的使用说明、保质期限以及日常用药计量,患者可通过自主扫描二维码方式了解上述信息。部分患者由于记忆力以及对疾病的担忧等关系,在医护人员告知其服药方式后可能会在出院后出现忘记情况,自主扫描二维码可更具人性化,避免了其往返于家中与医院之间造成时间的浪费。在未来还可能通过物联网配备智能药箱,通过对药箱中药品标签的扫描,在适合的时间自动响起提示声,叮嘱患者准时、规范的服药。除此之外,现如今在我国医疗系统中仍不乏一些假冒伪劣药品,黑心商贩为了经济利益下将黑手伸入医疗领域。在物联网技术下,可通过药品上的智能标签明确显示药物的品种名称、生产厂家、加工信息、生产批次、国药准字号等,通过RFID标签令医院及患者均可了解药品信息,强化了药品的市场准入门槛。另外,各类传感设备能够令药物生产厂家及医院了解自己所发出的订单及订购的订单在物流环节的状态,实现对药品存储与运输的实时化管理,在全程监控与跟踪下确保对药物持续管理,保障药品从正规生产厂家直接进入医院。

3在移动医护中的应用

通过对患者身份标识的处理,可在RFID技术下识别患者腕带上的信息,护理人员可通过该信息直接查看其用药记录、基础疾病、医嘱要求、诊疗信息以及各项生命体征的数据记录。尤其在患者出现病情异常状况下,能够及时了解上述信息,不必重复检查,将护理过程动态化管理。住院患者临床护理工作中应该双重身份识别模式,不但促进传统护理工作模式得到有效改变,还使由于护理人员主观因素造成给药、注射等护理差错的发生率明显降低,为患者治疗提供安全保障。受到传统护理观念的影响,或病区病人多、工作量大、护士人数不足时,护理人员在执行护理操作时仍然是采用姓名、床号等方式对患者的身份进行识别,常会导致护理差错的发生。同时,患者的住院号缺乏醒目性。尽管患者的住院号已经记录在医院护理信息管理系统中,但常常由于输液瓶签或执行单上出现配药者、执行者、核对者、剂量、浓度、药名、时间、姓名、床号等信息,住院号的位置、大小、字体缺乏个性,从而影响护理人员的信息核对。所以,住院患者护理安全管理工作中应该促进护理信息系统的发展速度,可以通过PDA、条形码、二维码等扫描技术的合理应用,促进正确识别率的提升。

4结束语

综上所述,现如今我国医疗系统中若可充分利用物联网技术,可极大提升对患者的管理效率与对药品的管理能力,促使医院管理向着科学化方向不断迈进。

参考文献

[1]孙祥玉,孙大伟.浅谈物联网技术在医院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J].福建电脑,2013(29):163-164.

[2].物联网技术让医院资产运营管理与众不同——IBM携手医惠、AVNET面向医院信息化能力建设解决方案[J].中国信息界(e医疗),2012(209):04-33.

[3]李曦柯,施荣华,许丹,陈练兵,潘航.基于全面互联互通和深度智能化建设医院信息集成平台[J].计算技术与自动化,2016(02):125-129.

篇8

一、物联网的概念与技术标准

1.物联网的概念。物联网(InternetOfThings),顾名思义,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这有两层意思:其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其二,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也就是物物相息。

2.物联网关键技术。在通信业界,物联网通常被公认为有3个层次,从下到上依次是感知层、传送层和应用层,如果拿人来比喻的话,感知层就像皮肤和五官,用来识别物体,采集信息;传送层则是神经系统,将信息传递到大脑进行处理;应用层类似人们从事的各种复杂的事情,完成各种不同的应用。

二、物联网技术在港口生产管理中的应用

1.项目背景。本案例以唐山港物联网建设项目为例说明物联网技术在港口生产管理中的实际应用情况。随着近几年唐山港货物吞吐量(尤其是散货吞吐量)的快速增长,生产管理压力越来越大。一是交通管理难度越来越大,二是表现出来的通过各种违规、违法手段夹带、偷盗货物情况时有发生。

2.系统技术架构。基于物联网的唐山港划分为一个由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组成的3层体系.

3.系统主要功能。唐山港物联网系统包括车辆管理子系统、网上派车子系统、门岗控制子系统、手持终端子系统、库场卡口子系统、收费站车辆自动控制子系统。

3.1车辆管理子系统。该子系统为保卫部办卡点使用。用于车辆管理及射频卡发放管理,包括RFID卡的注册、关联、注销等功能。

3.2网上派车子系统。该系统用于提供给货主或货代使用,其结合集疏港业务手续通过互联网进行车辆派工,将车辆与港口的作业单进行关联,车辆才允许过磅、装车、出港。可以实时查询货物的集疏港过磅信息,并可以打印磅单。可以进行用户账户注册和授权等。

3.3门岗控制子系统。该系统实现保卫部对进出港车辆控制的管理。系统将RFID,道闸控制、视频监控、LED显示整合,根据车辆的基本信息、过磅信息、电子出门证、警告信息进行自动判断其是否允许进出港。将车辆的基本信息、过磅信息、电子出门证、警告信息整合到一个操作界面,该界面要针对性强,清晰、操作简单,便于保安验证。

3.4库场卡口子系统。该子系统实现车辆通过信息记录,对于具备电子出门证的车辆,通过该点时产生警告信息。车辆经过库场卡口时,读写器读到陶瓷卡后,摄像机自动抓拍车辆图像。

3.5手持终端子系统。装载机司机通过手持移动终端采集车号,系统自动判断是否与该装载机司机疏港业务一致,只有一致才允许装载机司机确认装卸单信息。装载机司机在手持移动终端端系统中装卸车确认后,记录装载机司机装卸的信息。

3.6收费站车辆自动控制子系统。将唐山港集疏港车辆与收费站通道进行有效、合理的融合,进出唐山港的集疏港车辆通过专用通道时,系统自动检测识别,验证通过后自动抬杆放行。

4.应用效果。通过物联网技术有效的解决了收费站交通拥堵、车辆通行缓慢的问题,原来通过人工收费模式,每辆车通过时间需要3至5分钟。集疏港专用通道每辆车只需20-30秒的时间,比原来的通行效率提高了至少9倍。同时物联网技术有效的实现了集疏港专用通道的无人值守,极大的解放了收费站的人力物力。通过车辆预约集疏港,库场提前安排装卸设备及人力,有效提高了唐山港的装卸效率。车队根据自己的权限等级查询各货主、的待运货物信息。货主、通过平台预定车辆,预定成功的车源信息进行实时更新。车队、车主通过平台预定货物,预定成功的货物信息进行实时更新。

三、结语

通过本文物联网系统的应用,唐山港客户满意度明显提高,在港货物的安全性、完整性得到了更好的保障,对客户服务的效率明显提高,港口的综合管理水平上升到一个新的阶段。面向未来,智能港口建设目标将从追求单一港口物流的效率和成本优化,逐步过渡到海洋物流和陆地物流构成的整个供需链各个部分、各个参与者之间的密切合作,通过实现短期、中期、长期,从宏观到局部的自适应动态优化,从而实现合作共赢和可持续发展。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港口能够实现物与物之间的信息互享和动态协作,提高港口作业的效率、准确性和可视化程度,形成安全畅通、环保高效的现代化智能港口。当前物联网技术已经在港口的研究和应用取得进展,未来必将进一步渗透到港口的发展和建设中,因此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研究意义。我国应加快具有自主核心技术和中国特色的智能港口关键核心技术研究,并推广应用,力争我国港口在世界港口竞争中处于领先地位。

作者:王思维 单位:唐山港集团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徐莉等编著,项目管理,武汉大学出版利,2003年.

[2]任春来,王振雨等编著,项目管理,经济管理出版,2004年.

[3]朱勤雯.大型港口物流产业升级换代的战略选择.物流技术,2006年.

[4]马仁洪,陈有文,以物联网技术促进港口智能化发展.水运工程,2012年.

[5]徐小凤,物联网在港口运营中的应用探析,中国水运,2011年.

篇9

一、物联网的定义与核心技术

智能家居的概念在20世纪初就已经出现,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智能家居注入了新的内容,但是目前智能家居并没有在人们生活中普及。近年来对物联网技术的研究不断深入、云计算技术也日趋走向成熟,这带动了智能家居新的发展,为智能家居的普及提供了新的契机。

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简称:IOT)是一种基于互联网发展与延伸的新兴网络模式,是以互联网为核心的扩展网络,但是用户端延伸到物品,实现了物物间的信息交换与通信交流。物联网核心技术包括全球定位系统、传感器、红外感等传感设备以及应用软件与网络服务等,其中比较重要核心技术有RFID技术、WSN 技术与传感器。

二、智能家居的主要功能模块与解决方案

智能家居系统主要有五个模块:主控模块、电器控制子系统、照明控制子系统、安全控制子系统以及网络控制子系统,五个模块有不同的功能,但是互相之间相互关联、相互配合,组成完整的逻辑结构,指导并控制智能家居的整体运行,提高了家居的信息化水平,为人们提供安全、舒适、智能的家居环境。智能家居有不同的房间模式,根据用途的不同分为不同的功能房间,利用照明设备等其他功能设备实现家居额外功能的满足,满足人们现代、智能的生活需求,为人们创造和谐、舒适的环境氛围。

三、家居物联网概述

原有的智能家居之所以没有在人们生活中得到广泛地普及与运用,是因为基于家庭环境的功能不够满足人们需求与期望。将物联网技术应用到智能家居系统中,并联合相关的传感技术进行技术的融合,有利于新型智能家居功能的全面提升。家居物联网在信息自动化技术的促进下丰富并完善了其框架系统,目前家居物联网的框架体系主要包括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三个层面。

人们的日常生活对于家庭环境的全面感知就是感知层所反映的内容,一般通过传感器表现出来,智能家居的其他子系统都是通过感知层进行动作的执行;智能家居系统的网络层是在原有家庭网络的基础上与物联网通讯互相结合的产物,是智能家居系统中的核心层面;智能家居系统的应用层指的是通过云计算技术进行家居硬件处理的系统,能够有效地降低家居投资成本,给人们的生活提供大量的计算与分析途径,包含着丰富的科学知识与模型,利用智能家居云感知模型对家居进行智能的用户感知与处理,给人们带来各种健康、便利的家居服务。

四、物联网相关技术在智能家居中的应用分析

目前物联网技术在智能家居系统中应用仍处于发展阶段,相关技术的应用并不够到位,但是物联网某些典型的技术如感知技术在智能家居中的应用正处于逐渐成熟阶段,下面对物联网感知技术在智能家居中的应用进行具体的分析:

无线温湿度传感器是一种基于物联网感知技术的感知设备,主要功能是检测室内、外的温湿度,虽然空调也有相关的温度、湿度检测功能,但是其检测功能具有局限性,并没有兼顾到距离空调出风口较远空间的环境,因此产生的数据往往与人们的感受有一定的差距。无线温湿度探测器很大程度地突破了地域与空间的限制,产生的温湿度数据的准确性高,对人们进行室内温度调节具有指导意义;也可以为室内的人们提供准确的户外温度,人们可以根据准确的实时温度决定自己外出的穿着,为人们生活提供了便利。

无线空气质量传感器与无线温湿度传感器的原理相同,用于帮助人们检测室内的空气质量,告知人们实时的空气质量是否满足健康需求,对于有幼小孩子的家庭作用巨大。当无线空气质量传感器给人们提供了准确的空气质量数据,人们就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开启相关空气净化设备优化室内空气,有效地调节室内的空气质量。

无线红外防闯入探测器作为重要的物联网感知设备在人们家庭安全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该检测器的操作方便,通常设置在床头,人们只需按下睡眠按钮,就可以立刻开启夜间防入侵模式,如果有人非法入侵就会发生报警信号通过无线网反馈到关联的手机上,告知房间主人并采取相关的措施。无线红外防闯入探测器为大户住宅居民提供了很大程度的便利,有的探测器还可以在有人闯入入侵区域时打开警告的灯光以警示入侵者。另外,无线红外防闯入探测器的无线门铃可以给居住用户提供及时来客信息提醒,比如当居住用户熟睡或者不在家的情况下,如果有人按下门铃,就可以通过无线网传输到手机上,及时提醒用户家庭的安全现状与信息。

无线门磁与窗磁也是用于防入侵的传感器,当人们离开家时,房间的门、窗磁就会处于警惕状态,如果门、窗有任何的开动,该系统就会向人们手机发出报警信息。无线门磁与窗磁的安装较为简便,还经常用于家庭保险柜的安全监测,及时将保险柜的打开以及关闭时间传输到人们的手机上。

篇10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5)05-0057-02

当前,在物联网技术以及4G通讯技术的迅猛发展之下,协同归家对三网融合的大力推进,当前的发展方向将是无线终端中通讯网与物联网技术的融合。在移动办公系统中应用物联网技术以及4G通讯技术能够将当前各种先进无线终端技术设备的便携性、容易操作性最大限度发挥出来,在物联网技术知识定位、监控、识别、管理、追踪等等特点,同时加上4G网络有着高速传达、灵活传输的特性,使移动办公系统能够实现无线接入、多点触控以及分布式监控,进而令办公平台具有移动、灵活以及安全的特征。

1 移动办公系统的特点、存在问题

1.1 特点

和传统办公方式比较,移动办公系统常常具备以下两个方面的特点:

1)摒弃人工手段,而用电子化的手段来代替,进而将机构在运营上的成本得到了很大程度的降低。

2)有效的实现了谁是对地的办公,并且是,使办公资料的随调随取能够得以实现,将办公的效率实现了很大程度的提升,将以往对地域性的限制得到了很好地突破,将移动办公具有的实效性得到了真正的发挥。

1.2 存在的问题

以当前应用的实际情况为依据,在各种各样的限制因素的制约之下,移动办公系统想要得到大规模的应用依旧存在很多的困难。从网速宽带、应用开发以及网络技术的角度进行分析,移动办公仅仅能够实现对一些规模比较小的、较为简单的移动办公业务要求的满足。而当前网络技术依然在传输的速度与质量方面存在一定程度的问题,致使一些办公事项的传统依旧受到一些限制。此外,当使用移动办公对企业内部的网络进行访问的过程中,能够涉及到企业的一些商业机密,那么就需要移动办公系统能够在安全性上有一些较高的要求。以往常规的移动版公告系统中,往往使用的是VPN来进行内部信息的访问,再配合用户身份信息的检验,然而由于上述这些信息均存在可以实现伪造的可能性,这种情况下,安全问题便m面临着极大的隐患。

由于移动办公系统在其发展的过程中伴随着这两项制约,因此,当前在移动办公系统中应用了4G通信技术以及物联网技术来对这些问题进行相应的解决。在网络技术运用下,可在目标物体当中,将芯片植入在内,如此即可在接入终端间比较好来实现网络、感知功能;在4G通信技术的应用下,能够使通信方式变得更加的灵活,使网络频谱能够实现更大的宽度、使通信能够实现更快的速度。

2 4G通信技术与物联网技术宅移动办公系统中的应用

由于4G通信技术拥有着网络传输速度迅速的特征,因此在移动办公系统当中,完全可作用一个网络载体来进行使用。对于网络的物联网技术而言,可让物体实现互联、感知,并且将智能芯片融入至移动的终端当中,通过系列的授权、标识、监控待形式让移动办公可以实现访问的安全,并在终端载体和后续管理中,可完全融入相应的物联网技术,如图1所示。在移动办公系统中将4G通信技术以及物联网技术应用进来,使其各自具备的优点进行充分的发挥,能够令移动办公系统拥有高质量上的移动网络应用分发,以及对离散式的目标终端进行集成化的管理,在这些功能的帮助下,办公的质量以及办公的效率将会得到极大的提升,令办公业务在安全性上得以增强。

图1 物联网传输网络效果图

1) 移动终端区

移动服务应用中,移动终端区不仅是最前端还是目标用户端,使用诸如笔记本、智能手机以及手持PAD等无线终端移动设备,能够利用移动基站将4G移动通信网络接入进来,对移动办公服务进行访问。此外,由于移动设备中已经预先植入了智能芯片,因此,已通过授权而投入运用终端设备便可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集成式的管理。

2) 移动通信网区

在移动的通信网区当中,可以运用IP核心网,把移动服务进行接入,在通过4G通信基站向各移动终端进行服务信号的发送,实现对基础数据信息的传输、分发工作等等。为了可以得到安全方面的保障,还可在运营商帮助下分配出意义单的相关接入点,同时还要布置出一条专门用的线路来把运营商GGSN和后台业务内的网络进行接入。使用私有的IP对运营商与客户端之间的路由器进行通信,便可以使内网的信息安全得到有效的保障。

3) 移动应用的接入区

运用防火墙、路由器等等设备,把内网业务系统连接,可在此区域中安装一个VPN服务器,让终端用户可得到专用VPN通道。对物联网在集成信息管理平台来说,可在此区域安置。这样当平台接收到由物联网传感器中接收、采集到基础数据时可袜集成化对各终端进行管理;除此,对各个终端在管理层面上和终端信息在浏览、展示功能上,同时还可向各个弹头实现对不同服务方式的运用进而形成可进行高度、智能、集成化的内部管理的网络。

4) 移动服务管理区

此区域主要针对业务内网中服务进行相应的管理,WEB服务、数据服务、邮件服务等,而移动办公系统也可认为属于WEB的一种,能够在管理区进行直接的部署,这样一来物联网中所有经过授权的终端设备都能够在4G网络这一平台环境下对企业内部的移动办公系统进行访问与使用。

3 基于4G通信技术与物联网技术的移动办公系统特点

根据之前所描述的模型而构建的4G通信技术和物联网体系移动办公系统有着如下特点:

1) 用户能够随时随地不受限制的接入到4G移动网络中;

2) 任何类型的移动终端都是可以的,但是一个前提条件就是必须将已定制好的智能感知芯片系统在终端中进行了植入;

3) 由于应用了物联网的定位技术以及感知技术,所有设备均能实现定位、标识以及监控与追踪;

4) 在物联网技术的应用下,每个终端设备都能够在统一集成平台中纳入,并且实现智能化、集成化管理;

5) 在快速4G网上,用户可实现对网络、业务、应用的自由式选择,可将一些功能强大的移动办公业务加以实现并解决;

6) 在整体系统中,让终端设备可在统一构成管理体系中进行构建,同时还可针对终端用户,构建起安全、可靠的一种身份谁的体系,让系统业务的可靠性以及安全性得到了保障。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物联网技术以及4G通讯技术的迅猛发展之下,协同归家对三网融合的大力推进,当前的发展方向将是无线终端中通讯网与物联网技术的融合。在移动办公业务中应用4G通信技术以及物联网技术,能够构建出一个效率、安全、智能以及可用性都得到高度提升的移动办公系统。在具体的构建过程中,应当整体的把握移动办公系统具有的特点以及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设计出相应的模型,以此来提升移动办公业务的质量与效率。

参考文献:

[1] 黄静,朱欣远.4G移动通信关键技术及其展望探究[J]. 中国新通信,2014(03):119-120.

[2] 刘斌宇.中国物联网与4G通信技术融合与创新趋势探讨[J].集成电路应用,2014(06):30-32.

[3] 李哲.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移动办公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黑龙江大学,2012.

篇11

生命和健康已经成为全球人民共同关注的焦点问题。然而,心血管系统的疾病是世界范围内导致死亡和残疾的主要病因之一。心血管疾病已经成为威胁人类健康 和生命的第一杀手。对患者进行日常的监测和管理非常重要。

一、系统原理

采用物联网技术技术手段,结合专家系统软件,采用SQL server 2005 数据库。图1是工作原理图。采集装备采集信息,比如心率、血压等参数。然后通过对比分析健康的数值范围。采用支持向量机的方法对原始特征进行选择,提高识别的效果。采用模糊神经网络分类器对采集的信息参数进行分类和鉴别。按照血压范围的不同症状,系统进行相应的选择和决策,然后进行诊断,并将其诊断结果报告给用户,用户可以根据需要,随时访问服务站点,从而实现心血管患者防治的智能化识别、监控和管理。

二、社区医院心血管患者远程监护系统在社区卫生机构中的应用及管理措施探讨

2.1 心血管患者远程监护系统的应用

2009年1月,国务院常务会议了《关于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提出了新医改的方案。方案中明确提出“利用网络信息技术,促进城市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合作。基于物联网的心血管患者远程监护系统,采用物联网技术与监护中心进行数据通讯,极大的方便了用户。

2.2 心血管患者远程监护系统的管理措施的讨论

通过阅读大量相关文献,我们找出尚不完善的诸多问题,总结出几点规范管理措施:1、完善物联网信息管理系统。对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社区的患者或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需建立个人的电子档案,录入病人的基本信息,方便与大医院建立联系。 2、建立心血管疾病知识的教育机制。心血管疾病具有突发、危险性比较高的特点,于是患者和监护人员对于心血管疾病知识的熟悉情况就显得比较重要。3、加强社区医护人员的心血管业务能力的培训。然而社区服务机构主要是全科医生,心血管。专科知识比较有限,一般通过物联网技术发现问题。通过对社区医生的专业知识和能力的培训,可以提高医院的运转效率。4、远程设备的正确使用与保护。目前,远程心电诊断还没有得到推广。在患者被监护起的第一天开始,社区人员应该告诉正确的使用方法和安全注意事项。

三、 结论与展望

基于物联网的心血管患者远程监护系统设计与应用技术的推广应用,能够完成对心血管患者远程的全天侯监测,实现对心血管患者情况的跟踪分析,并根据专家系统的诊断意见进行早期干预,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参 考 文 献

[1] 余玫,伊永亮,高海青. 远程监护技术在急性心血管事件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 2007,5(1): 17-20.

[2] 徐丽英,邢福泰,王红宇. 心脏远程监护系统对心血管疾病的临床应用价值[J].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0, 8(8): 13-16.

[3] Shiliang Luo,Xu Lu,Lianglun Cheng. TSOIA: An efficient node selection algorithm facing the uncertain process for Internet of Things [J]. Journal of Network and Computer Applications, 2013,36(2): 738-743.

[4] 孙筱璐. 便携式远程实时心电监护的临床应用研究[D]. 中国医学科学院, 2009: 49-56.

篇12

一、物联网及其体系结构

物联网通过把各种物品经过红外感应器、射频识别(RFID)、激光扫描器、全球定位系统、视频摄像头等信息传感设备,依照约定的相关协议同计算机网络进行连接,进行信息通信与交换,以实现对物品的智能化定位、识别、监控、跟踪与管理等的一体化网络系统。根据物联网的具体实现步骤,网络体系架构包括网络层、应用层、感知层。

(1)网络层。网络层主要是指通过利用现有的互联网、企业专用网、移动通信网等作为主要的承载网络基础,主要负责对反向控制信息和正向监控信息进行传递。

(2)应用层。应用层主要是指由多种相关的应用服务器构成的,实现对采集数据的转换、汇聚、分析等,并给其他终端信息或下达事件以及感知系统触发指令,最终实现物联网在各领域的多种应用。

(3)感知层。感知层主要包括通信延伸子层与感知控制子层,完成对物品的智能识别、感知、信息采集自动控制和处理。

物联网主要是指把感应器嵌入到可应用的各种物体上,构成无线传感网络体系,并同现有的计算机网络结合在一起,实现物体与物体、人与物体之间的直接对话以及沟通。

二、物联网在我国铁路运输领域的应用分析

2001年,在火车的自动识别系统中,RFID 技术已经被广泛运用,是我国铁路运输领域运用最早的物联网成熟典范。以前车号的汇总和抄录主要依靠口念、手抄、笔记等人工方式,效率低、错漏多,且劳动强度较大,因为漏抄车号导致了铁道部货车占用费的大大增加。另外,铁路货车数量众多,车辆比较分散,使得铁道部几乎每年都需要大量抽调物力、人力做盘点、清查等工作,费力耗时多。但自车号识别技术被采用后,铁路车辆管理系统实现了统计的自动化、实时化,大大降低了运营的管理成本。

这一系统主要包括地面AEI设备、车辆标签、列检复示系统、车站CPS设备、标签编程网络、铁路局AEI检测中心设备等几个部分。运行流程为:首先把车辆的技术参数信息和车号信息输入车辆标签的内部存储器;然后通过地面AEI设备对列车车辆标签信息进行实时以及准确的信息采集,然后对采集的信息进行数据处理,再利用相关专线传到车站的CPS设备上;CPS 管理设备在处理完AEI 采集数据之后,需要给列检复示系统转发相关处理数据,为设备维护与车辆管理提供具体可靠的信息。与此同时,铁路局的AEI监控中心设备需要对每台地面AEI 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测,指挥、协调AEI 设备的维护,以确保AEI 设备正常运行,同时及时接收AEI 采集的车号、列车等数据于每台AEI 产生的设备状态与故障信息,通过对设备状态与故障信息进行详细分析,可以比较精确的全面掌握地面AEI 设备的运行情况,和及时处理故障,另外还能监测货车标签的运行情况。标签编程网络的首要作用是指在标签安装之前,负责把车辆信息输入内存标签网络系统,可以避免重号车、错号等情况出现,同时对丢失损坏的标签进行补装。ATIS的网络拓扑结构图,如图1。

投入使用这一系统,实现了对车号的自动识别、列车车次、动态管理、故障车辆和实时跟踪准确预报等主要功能,极大地促进了运输组织效率与车辆利用水平的提高,而且也促进了我国铁路探索的更加科学化、现代化、智能化,具有较大的实践意义,为物联网技术在我国铁路运输领域的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三、物联网在铁路运输中的发展前景

近几年来,我国客运专线、高速铁路等的建设步伐的明显加快,客观上要求铁路信息化水平也越来越高,物联网在铁路运输领域得到了一定的应用与推广。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客票识别与防伪。若铁路客票采用RFID得电子客票系统,其电子芯片具有加密的内部数据,而且需要特定的读写器才能进行数据读取,这会对造假者造成沉重的打击。而且车上及车站的检票人员利用便携式识读器便可以对车票上RFID电子标签进行读取,并通过同数据库中相关数据比便能对车票进行真伪辨别。

(2)站车信息共享。日前在站车信息共享方面,铁路管理还非常不成熟,导致旅客列车资源浪费以及造成的经济损失的现象十分常见。若采用RFID技术的网络信息共享性,便能把车站的预留客票发售情况及时反馈给车上。

(3)集装箱追踪监控与管理。目前,国际上集装箱的管理多大都采用箱号图像识别系统,但改方法的识别率比较低。若在铁路集装箱应用FID技术,并进行集装箱信息化开发,便可以及时观测到集装箱的实际状态,避免货物损失,也能提高铁路集装箱利用的效率。

四、结语

篇13

引言

如何做好10kV及以下配电线路的运行巡视工作,提高巡视的质量,一直是困扰供电分局配电网运行的难题。物联网技术的兴起,使监视记录运行巡视人员的工作轨迹成为可能,有效监督设备巡视管理工作,将有利于提高配电线路运行质量,确保电网安全运行。

一、配网运行巡视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客户对电网供电可靠性的要求越来越高,供电企业内部对配电设备考核指标越来越严格,这就要求配网运行巡视工作必须到位,才能及时发觉和消除设备缺陷,减少请设备故障引起的停电事故。受到企业政策的限制,电网运行巡视人员始终维持在一个比较缺员的水平,意味着基层运行人员的数量比较少,工作量和工作压力都比较大,因此,他们在日常的工作中,往往将工作的重点放在处理引起停电的故障和紧急缺陷上面,忽视了最基本的巡视工作,或者出现巡视不及时的情况,长久下去,将会给电网留下严重的安全隐患,导致设备故障越来越多,运行人员工作越忙,日常巡视越被忽视,恶性循环。

二、物联网中的实时定位和轨迹记录技术研究

物联网中的定位技术,是一种应用广泛的高科技技术。目前常见的定位技术主要有PPD定位技术、GPS卫星定位、蓝牙定位、WIFI网络定位、北斗定位、GPRS/CDMA移动通讯技术定位等。常用GPS卫星定位技术,用GPS同时测定3维坐标的方法,将测绘定位技术从陆地和近海扩展到整个海洋和外层空间,绝对和相对精度扩展到米级、厘米级,从而大大拓宽它的应用范围和在各行各业中的作用。GPS全球卫星定位导航系统是美国从本世纪70年代开始研制,于1994年全面建成,下面以GPS系统为例,介绍定时定位和轨迹记录技术:

(一)定位技术。当GPS接收仪器能够收到4颗及以上卫星的信号时,它能计算出物体所在位置的3维坐标:经度、纬度、高度,若只能收到3颗卫星的信号,它能计算出2维坐标:经度和纬度。GPS仪器通过计算获取物体的坐标,并通过一早绘制好的、存储在内存中的地图,标示出物体的实时的坐标地点。

(二)路线轨迹记录技术。GPS仪器除了记录物体的坐标外,还每秒更新一次坐标信息,所以可以记载物体的运动轨迹和时间点。一般GPS仪器能记录1024个以上足迹点,在一个预制好的地理图形上显示出来,以可调比例尺显示移动轨迹。坐标点的采样可以设置自动和定时两种方式,自动方式一般只记录方向转折点,长距离直线行走时不记点;定时采样可以规定的采样时间间隔。通过这项技术可以开始记录、停止记录、设置方式或清空路线轨迹。

三、定位记录技术在配网运行巡视中的应用

东莞供电局组建了技术创新应用小组,分析总结配网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并制订了实施工作方案。结合GPS定位和轨迹记录技术,利用市面上现有的GPS配件和材料,组装了一种小型的、方便随身带的,具备实时定位,能记录巡视人员运行轨迹的仪器,并通过建立实时监视平台,实现仪器与仪器,仪器与监控中心对讲,总体实现配网巡视调度录音以及轨迹记录监控的功能。当运行巡视人员按照班长安排的工作计划,带上轨迹跟踪对讲仪器,对配电线路和设备进行巡视,班长可以通过设置在电脑上面的后台监控终端,实时掌控运行人员的巡视轨迹和地点,并进行对讲调度,随时了解现场的情况。

四、技术关键和创新点

巡视轨迹的可靠记录,要求对定位信号非常稳定,不允许出现GPS那种信号时强时弱的状况;相对于GPS系统必须装设在汽车上,而且耗电严重的缺点,研发的手持式终端将有明显优势;地理路线的显示,需要开发和整合一套功能比较图形显示系统。

五、应用前景

在安全生产方面,不仅能在配电线路的运行巡视中大量推广使用,还能应用到应急抢修工作中,对人员、车辆、工器具实时定位和统一调配,对提高配网运行管理水平具有极大的意义;在营销抄表方面,同样可以记录抄表员的轨迹,所耗时间等,既杜绝了抄表不到位的情况,同时为具体抄表工作的调配提供分析数据;在物流物资的调配方面,可以跟踪货物的实时轨迹。

六、结语

利用物联网技术,东莞供电局研发了集 “对讲呼叫+地图定位+工单管理”三者于一体配网巡视定位装置,采用先进的GPS定位和IT显示技术,实现了配网设备巡视的可视化、实时化和闭环工作管理,提高了配网运行管理质量和工作效率,取得比较满意的效果。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