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老龄化商机

老龄化商机范文

发布时间:2023-10-10 17:15:12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老龄化商机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篇1

神奇光灸 患者轻松祛病

"我们小区的光灸免费体验中心开业几天了,我去了几次,高血压和前列腺就好多了!"上班路上,笔者在车站旁无意间听到一位老大爷对身边的同伴高兴地说道。能让老年朋友如此兴奋的免费体验到底是怎么回事?

笔者打听到,老大爷所说的光灸治疗中心是刘先生在重庆开的第三家分店,而刘先生所投资的"光灸国际・光疗之家"总部在中国国家级创新产业园――武汉光谷。为了响应国家老年慢病防治号召,"光灸国际・光疗之家"推出了全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获得国家药监局(准)字号批文的"光灸"系列家用激光类医疗器械,高科技的光灸产品以100%不含药物、可替代传统针灸的"激光针灸"疗法针对包括三高类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前列腺炎、哮喘慢支、颈肩腰腿痛等常见老年慢性病。

激光治疗慢性疾病起源于前苏联太空科技,苏联宇航员在太空空间站运用激光照射体表动脉和组织,发现可快速清理血液垃圾、消除组织炎症等,疗效非常神奇。2004年,中国第一台改善微循环的家用激光治疗专利诞生于光灸国际创始人马宁博士之手,目前光灸国际历经八年发展,已经获得国家专利十余项,产品利用激光无创透入组织和血管的原理,不需要配合任何药物,可方便快速治疗"三高"类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颈肩腰腿痛、前列腺炎、咳喘慢支、乳腺炎等,产品疗效和安全性通过国内多家三甲医院验证,并获得药监局的上市批准。

"体验+讲师"运营模式 加盟商轻松赚钱

好产品靠疗效说话,但是仅仅有好的疗效远远不够,"酒香也怕巷子深"必须找到一种先进的营销方法把产品销售出去!对此,光灸国际对产品的疗效十分有信心,不做广告做公益,不管三七二十一,先让患者免费体验,产品疗效顾客说了算。

刘先生在加盟光灸国际之前一直在为创业找项目,走过很多弯路,损失了不少钱财。光灸国际在全国率先推出的"光灸中国健康行"长期服务式营销,即总部为加盟商派出医师和产品同行,疗效和服务同行,真正以对老年人终身的"爱营销"核心,让每个城市的唯一总长期享受总部的贴身服务营销。换句话说,商在拿到权后惟一要做的就是召集老年患者免费体验,就能坐等"收钱"了!

刘先生说,他在拿到本市产品权后,为了降低风险,在总部的指导下,第一家店选了菜场旁的一个十几平米的小门店,没想到老年人买菜的人很多,开业后发了三天的宣传单,来店里的老年人就坐不下了,"先免费体验,让疗效说话"使得周围小区里的老年朋友趋之若鹜,很多人体验完后对疗效啧啧称奇。半个月下来,就聚集了100多个有购买意向的顾客。但刘先生却苦于不知道如何成交,关键时候光灸国际总部的专业讲师来到了店里,在接下来一天的产品促销会上奇迹出现了!精心策划的促销会现场销售42台激光治疗仪,当月盈利超过五万!

第二个月刘先生发动亲友又开了第二家和第三家店。"不可思议,都是当月就盈利,来店体验的老年人实在太多了!"刘先生说,由于店面面积太小,现在总部派讲师来的促销会已经无法再在店里开了,改在了宾馆的会议式,每场会都能卖十多万元,刘经理计划一年之内在重庆开出二十个店面。

有强大的总部营销团队在背后支持和鼓励,刘先生赚钱并快乐着。 "我对健康行业完全是个外行,在这里都能做得这么好,那其他人为什么不能做的更好呢?"刘先生的梦想很大,他坚信光灸国际的产品在全国会迅速的开花。

短信索资: 13545089891

篇2

【关键词】

商业;养老保险;老龄化

一、商业养老保险概述及其重要性

商业养老保险是以获得养老金为主要目的的长期人身险,是社会养老保险的补充。被保险人在交纳了一定的保险费以后,就可以从一定的年龄开始领取养老金。这样,尽管被保险人在退休之后收入下降,但由于有养老金的帮助,他仍然能保持退休前的生活水平。

商业养老保险合理地将个人保障与社会保障相结合,并将储蓄、保险以及收入再分配等相辅相成的结合到同一个保障体系之内,使得养老保障体系的未来合理高效可持续性发展得以实现。

二、商业养老保险的产品结构的优势与不足

商业养老保险按保险功能分类,可分为传统型、分红型、投资连结型、万能型。下面主要探讨每类产品优势与不足之处。

(一)传统型养老保险

传统养老保险是投保人与保险公司通过签订合同,双方约定确定的领取养老金的时间,约定相应的额度领取,通常其预定利率是确定的。

优势:回报固定,风险低。不足:很难抵御通胀的影响。适合人群:以强制储蓄养老为主要目的,在投资理财上比较保守者

(二)分红型养老险

分红型养老通常有保底的预定利率,但这个利率比传统养老险稍低,一般只有1.5%2.0%。分红险除固定的最低回报外,每年还有不确定的红利获得。

优势:除了有一个约定的最低回报,这部分资金的收益还与保险公司经营业绩挂钩,使养老金相对保值甚至增值。不足:分红具有不确定性。适合人群:既要保障养老金最低收益,又不甘于坐看风云者。

(三)投资连结保险

投资连结保险是一种基金,是一种长期投资产品,设有不同风险类型的账户,与不同投资品种的收益挂钩。

优势:以投资为主,由专家理财选择投资品种,不同账户之间可自行灵活转换,以适应资本市场不同的形势。不足:是保险产品中投资风险最高的一类。适合人群:该品种有可能血本无归,因此不适合将养老寄托于此的人。

(四)万能型寿险

万能型寿险在扣除部分初始费用和保障成本后,保费进入个人投资账户,有保底收益。

优势:万能险的特点是下有保底利率,上不封顶,可有效抵御银行利率波动和通货膨胀的影响。不足:万能账户是个人所缴保费中,扣除初始费、账户管理费等费用以外的资金。适合人群:理性投资理财者,坚持长期投资,自制能力强。

三、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创新研究路径

(一)人口老龄化对商业养老保险的影响

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的不断增大一方面为商业养老保险带来了更多的商机,随着60岁以上人口的不断增多,老年人对于自身养老方式会越来越重视,目前我国的商业寿险的比例还不是很高,但是未来的发展空间却是巨大的。但另一方面却对于我国社会福利体系来说是一个沉重的负担,老龄化人口的增多使得离退休费用逐年递增,社会养老保健基金的支出迅速增长。因此只有现在重视起人口老龄化问题,鼓励老龄化人群积极购买商业养老保险等其他金融手段才能够做到未雨绸缪,良性发展。

(二)商业养老保险创新研究方向

目前市场的商业养老保险在人口老龄化趋势下已经显得力不从心,当下主要措施是以应对老龄化社会来对商业养老保险产品进行改革创新,实现多维度全方位的养老保障保险体系。

1.扩张保险保障范围

现有商业养老保险产品市场上的产品大多具有的功能都是储蓄型保险保障兼投资功能,此基础上,可以将保障范围适当拓展,在原有保单上附加组合其他保险类别,或创新性的引入护理保险概念等。

2.保险产品按年龄和款项细分优化

原有的商业养老产品只是单一的对投保人年龄进行规划,大多为65岁以下,但是很多投保人的实际负担能力未必能保证其缴费区间能达到合同规定年龄,然而在这样一个市场需求多样化,竞争程度高的产品市场中,保险公司要吸引更多的投保人就必须设计出更个性化且人性化的产品。

3.多险种自由组合

保险公司可以将老年人的多种风险保障保险清单列出,且为这些保险产品的各种组合事先设计好各种费率以及产品组合的年限等相关条款,投保人可以自由在保险公司提供的多种保险中自由组合,这样的自由选择更具多样性,也满足了不同风险偏好程度人群的保险需求。

四、商业养老保险创新途径

(一)建立商业养老社区

随着人口流动比率的不断提高,子女到外地上学、工作、生活的数量越来越多,因此“空巢”便是目前社会的常见现象,使得老年人的日常生活无人照顾,从而使得建造一个为众多老人提供日常护理、医疗服务、生活娱乐的公共养老社区成为新型的养老计划,该社区的建设不仅仅可以为老年人的生活提供必要的服务设施,同时也有机的结合了各种养老保险、医疗保险、意外伤害险等险种。

(二)反向抵押贷款养老保险

多数老年人的经济来源主要有两部分,即养老金和子女的照顾,但是我们容易忽视的是老年人的资产还包括住房不动产,这一资产是多数人一生的最大积蓄,因此保险公司可以为老年人提供反向抵押贷款,先付保险金,最后再收取保费,这类商业养老保险在未来老龄化市场上的需求会大大增加,市场的潜力也是不容小觑的。

(三)对创新型商业养老保险的优惠政策

养老保障体系是我国国计民生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乎于社会的稳定可持续性发展,因此,在保险公司大力发展商业养老保险以维持社会稳定发展的状态下,相关的法律法规也应推出一定的优惠政策以鼓励和扶持,促进商业养老保障体系的快速发展,以此来缓解社会保障体系的巨大财政压力。

(四)规范监督养老保险市场

在鼓励和支持商业养老保险创新发展的同时,也应加强对商业养老保险市场的监督和规范,避免一些商业保险公司过于追求利润最大化而忽视了新型产品的合理性、合法性、适应性、科学性,在产品市场出现不稳定情况时能够快速解决危机,保障投保人的利益,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

参考文献:

篇3

过去的一年,是全县上下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团结拼博,奋发进取,三个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绩的一年。在全市三个文明建设表彰大会上,我县荣获综合奖和工业发展、“三百工程”、社会保障、环境保护、精神文明建设、民营经济发展等13个单项奖,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指引的结果,是县委、县政府正确领导的结果,更是包括广大妇女在内的全县人民共同奋斗、锐意进取的结果。事实证明,广大妇女已成为我县加快全面小康社会建设进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支非常重要的、不可或缺的力量。

2008年,是举世瞩目的奥运之年,也是我县加快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关键之年。全县上下要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县委提出的加快发展和改善民生两大主题,明确目标,奋力拼搏,合力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希望全县广大妇女进一步认清形势,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发挥生力军作用,为推进建湖经济社会建设再作新贡献、再创新辉煌。

要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妇女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是物质财富、精神财富的共同创造者,要实现我县的奋斗目标,离不开全县广大妇女的支持和参与,这就迫切要求广大妇女全面提高自身素质,增强投身经济社会建设伟大实践的本领和能力。要积极适应建设学习型社会的要求,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坚持向书本学习,向实践学习,积极参加理论教育、业务学习和技能培训,努力成为适应加快全面小康社会建设要求的优秀人才。要通过学习,不断开阔视野,加快知识更新,提高自身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增强岗位成才和就业创业的能力。要通过学习,进一步增强创业意识,树立劳动为本、创业立身的先进观念,使想创业、敢创业、创大业成为建湖妇女的共同追求。

要立足本职,努力创造新业绩。“妇女伟大,劳动光荣”,这是“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所蕴含的人类社会发展的深刻意义。加快小康社会建设进程,建设和谐繁荣的新建湖,需要全县人民的共同努力,自然也离不开全县广大妇女的奉献和奋斗。全县广大妇女要以强烈的主人翁精神和历史使命感,把个人理想、个人追求与时展、社会需要有机结合起来,勇于创新、敢于实践、乐于奉献,在经济建设主战场中勇挑重担,大显身手;在社会发展实践中施展本领、贡献智慧,把工作岗位当成人生奋斗的舞台,把本职工作作为奉献社会的有形载体,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努力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不平凡的业绩。

要倡扬新风,积极构建和谐社会。妇女是维护家庭和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发展与进步的重要力量,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践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全县广大妇女要充分发挥自身独特的优势,从日常工作生活的点点滴滴做起,争做良好社会风尚的倡导者、传统美德的传承者、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实践者。要大力弘扬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破除陈规陋习,反对封建迷信,自觉抵制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要积极参与各项文明创建活动,从争创文明家庭做起,建好文明小家,共创和谐社会。

全县各级妇女组织是党委、政府联系广大妇女的桥梁和纽带,在贯彻实施男女平等基本国策、推进妇女事业发展中肩负着重要责任。在新的形势下,各级妇女组织要紧紧围绕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稳定的大局,全面加强自身思想、组织、作风等各项建设,把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建湖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为新时期建湖妇女工作的主题,把广大妇女的精力与智慧吸引和凝聚到加快建湖小康社会建设进程的伟大实践中来。要围绕经济发展中心,动员全县城乡广大妇女积极投身“巾帼建功”和“双学双比”活动;把提高妇女素质作为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加强知识和技能培训,提高妇女的竞争意识、创业意识和就业创业能力;要继续推进妇女大创业行动,进一步健全妇女创业的社会支持体系;要围绕建设新农村中心任务,千方百计拓宽妇女增收致富渠道,不断提高农村妇女创业和致富的组织化程度;要通过各种途径,采取不同形式,为各类女性人才创新创业、脱颖而出搭建平台,提供条件;要把切实履行代表和维护广大妇女合法权益作为妇联工作的重要职责,积极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服务妇女群众、做好妇女工作的新路子,脚踏实地为她们多干实事、多办好事、多解难事,真正成为广大妇女信赖的“娘家”,更好地担负起妇女组织的使命和职责。

全县各级党委、政府都要把支持妇女事业、促进妇女工作发展作为重要的政治责任,不断加强和改善对妇女工作的领导,加大妇女干部和各类优秀女性人才的培养选拔力度,积极支持妇女组织依据法律和章程独立自主开展工作。要在全社会大张旗鼓地宣传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大张旗鼓地宣传各行各业涌现出来的妇女先进典型,形成尊重妇女、关心妇女、保护妇女的良好社会风尚,不断促进我县妇女事业与经济社会实现同步协调发展!

篇4

据《2008年上海市老年人口和老龄事业监测统计信息》公布,截至2008年12月31日止,全市户籍人口1391.04万人。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300.57万人,占总人口的21.6% ;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14.50万人,占总人口的15.4% ; 7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160.65万人,占总人口的11.5%;80岁及以上高龄老年人口53.44万人,占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的17.8%,占总人口的3.8%;100岁及以上老人836人,其中男性175人,女性661人。按照人口学测算标准,老年人口的年龄起点一般定为60岁或者65岁,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达到10%或者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达到7%的国家或地区被称为进人老年型社会。上海远远超过这一标准,其分别超过测算比例的11.6%和8.4%,上海的老龄人口已经是其总人口的1/5,上海市城市发展已进人真正的人口老龄化时代。

一、上海市人口老龄化的现状

按照上海市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公布的2008年最新上海人口生命表测算,未来10-巧年上海市步人老龄人口的数量会急剧增多,即将进人人口老龄化高峰时代。由此带来的经济增长与劳动力短缺矛盾、等待领取养老金养老的老年人口与社保基金严重不足矛盾以及外来新增劳动力人口与上海市现行户籍政策等矛盾,都将给政府现行社会政策带来巨大挑战。

从上海市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公布的最新人口检测统计数据来看,在上海城市人口老龄化过程中,近年来已表现出了新的特征。

1.从老龄人口总数来看,上海市60岁以上老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逐年增高

从已有数据来看,近年来上海市老龄人口呈递增趋势,平均每年新增老龄人口数已超过10万人。截至2006年底,上海市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75.62万人,占总人口的20.1 %,比上年增加9.25万人,增长3.5% ; 2006年到2007年末,60岁及以上人口增加了11.21万人,增长4.1%;占总人口比重从20.1%增至20.8 % ; 2007年末到2008年末,60岁及以上老龄人口增加了13.74万人,增长4.8% ;占总人口比重从20.8%增至21.6%,达到300.57万人。据预测,到2010年上海老年人口总数将达312万人,约占总人口的23%。这一比例直向世界第一长寿大国日本的老龄化水平看齐。2020年,上海老年人口数字将攀升至500万,而上海老龄化发展的趋势要到2025-2030年间才会达到高峰。

就其原因而言,从世界范围来看,上海市这一老龄化符合世界人口老龄化趋势,可以讲,现在60岁及以上老龄人口大多出尝于1949年前二战结束世界人口出生高峰期所生人口,上海解放前与解放后,作为中国最重要的经济命脉,一直保持着劳动力的充足状态,由于二战结束后短期的和平以及解放后发展大上海而迁入上海市的青壮年人口生育意愿的极高状态,使得当时出生的人口极多,呈现出一个高峰状态,随着时间的推移,60年后的今天正好进人一个人口的老龄化时期。

2.从老龄人口年龄结构来看,上海市女性老龄人口多于男性,城市独居女性老人越来越多

从上海城市老龄人口年龄结构来看,女性老龄人口多于男性老龄人口,并且呈现出随着年龄的递增,女性老龄人口所占整个城市老龄人口的比重越来越高,高龄女性人口越来越多。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中,男性占46.9%,女性占53.1%;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中,男性占45.3%,女性占54.7 % ; 7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中,男性占43.6%,女性占56.4% ; 8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中,男性占38.9%,女性占61.1%;10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中,男性占20.9%,女性占79.1%。由此我们可以很显著的看出,由于男女性别人口总数的不对等以及男性实际生命比女性短等现实因素的考虑,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上海市进人老龄化人口中,女性比男性多的现状仍然要维续一段时间,未来上海市的城市独居女性老人数将越来越多。

3.从人口抚养系数来看,上海城市老龄人口抚养系数越来越高,总人口抚养系数越来越高

人口抚养系数是指人口中处于被供养年龄(一般指15岁以下和64岁以上)的人口与处于劳动年龄(15-64岁)人口的比,也被称为年龄抚养系数。如果只计算巧岁以下人口与15-64岁人口的比,则该比值称为少儿抚养系数;如果只计算64岁以上人口与15-64岁人口的比,则该比值称为老年抚养系数。相关数据显示,200(〕年人口普查上海市15-59岁劳动年龄人口抚养60岁及以上人口的老年人口抚养系数为26.1 % , 2005年老年抚养系数为27.2% ,2006年老年抚养系数上升到28.1%,比上年增加1.0个百分点,2007年末,老年抚养系数再次上升到29.4%,比上年增加1.3个百分点,2008年末,上海市老年抚养系数为30.8%,比上年又增加了1.4个百分点。也就是说2008年开始,平均3.33个上海劳动适龄人口就要养活1个上海老龄人口,加上人口生殖过程中的少儿抚养系数的存在,上海城市总人口抚养系数一直在增加。

4.从城市人口未来发展趋势来看,“纯老家庭”日渐增多,高龄人口显著增加

由于现代医疗技术的发达以及人口生活质量的提高,近年来,上海全市“纯老家庭”越来越多,也即意味着老年人总数在上升,2004年上海市“纯老家庭”总人数为70.%万人,时隔2年后2006年上升到78.72万人,2007增加到84.37万人,2008年上海市“纯老家庭”人数为86.38万人,比2004年首次统计增加了15.42万,其中80岁及以上“纯老家庭”人数达24.26万人,比2004年首次统计增加15.06万人。从已有数据以及上海市人口生命表推测来看,由于家庭养老习惯的变更,未来上海市纯老家庭总数还将有个上升的趋势,同时高龄人口也会进一步增加,这部分“纯老家庭”老人的生活照顾问题也将是研究与解决城市人口老龄化政策必须要考虑的现实性问题。

5.从老龄人口地区分布来看,城市不同地域间老龄人口差异显著

从上海市老龄人口分布来看,截至2008年末根据已有数据,老龄人口最多的依次为浦东新区40.6万人、杨浦区22.9万人、徐汇区20.74万人、普陀区19.21万人、阂行区18.82万人、虹口区18.26万人、宝山区17.72万人、崇明县16.82万人、闸北区15.17万人、南汇区14.41万人、黄浦区13.5万人、长宁区13.33万人、嘉定区12.3万人、松江区10.88万人、奉贤区10.59万人、金山区10.51万人、青浦区9.46万人、静安区7.72万人、卢湾区7.57万人。据《2008年上海市老年人口和老龄事业监测统计信息》数据,"2008年末各区县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该区县总人口比重前三位的依次是静安区、卢湾区和崇明县,分别为24.9%,24.4%和24.3%;老年人口比重增加前三位的依次是金山区、宝山区和普陀区,与上年比分别增加1.0,0.9和0.9个百分点。2008年末各区县80岁及以上高龄老年人口占该区县总人口比重前三位的依次是静安区、卢湾区和黄浦区,分别为5.5% ,5.5%和5.1%;高龄老年人口比重增加前三位的依次是普陀区、长宁区和杨浦区,与上年比均增加0.3个百分点。2008年末各区县高龄老年人口占该区县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前三位的依次是黄浦区、卢湾区和静安区,分别为22.9% ,22.3%和22.2%;比重增加前三位的依次是长宁区、普陀区和杨浦区,与上年比分别增加0.7,0.7和0.6个百分点。

二、上海市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影响

人口老龄化现象是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性问题,从上海来看,人口结构中的日益老龄化现象已经给上海城市化过程中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严重挑战。

1.老年人增多,上海市社会保障体系面临重新调整,财政负担将进一步加重

上海市现在户籍人口1391.04万,上海的社会保障体系在全国来说已经发展的比较健全,但从上海社会保障体系内部社会保险方面来看,现在上海的社会保险分为:①城市社会保险;这部分大约缴纳的人数为450万人,主要是针对上海市城市在籍人口缴纳的。②城镇社会保险;这部分人群主要有180万,主要是上海城市郊区大量农转非的失地农村人口。③农村社会综合保险;大约为200万人左右,主要是原来是农村户口的人群缴纳的农村保险,大多集中在区县郊区地域。④综合保险;这部分保险主要针对的是在上海市的流动人口而开设缴纳的,大约为350万人。⑤医疗保险;自愿参加,即在上海工作的人群都可以成为医疗保险的对象。

而现在上海的城市退休领取养老金的人口已经达到了206.51万,占老年人口的68.7%、全市户籍人口的巧%。根据2008年上海市老年人口和老龄事业监测统计信息显示,2008年上海市60岁及以上老年人领取小城镇社会保险人数为33.38万人,领取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人数为30.96万人,领取征地养老的人数为19.21万人;全市60岁及以上老年人从上海市最低生活保障及其他养老保障中获得城镇最低生活保障的人数为0.77万人,获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的人数为5.20万人,获得城镇高龄无保障老人养老保障金人数为5.71万人,农村无保障老年人获得老年农民养老金补贴的人数为32.52万人,农村五保老人获保障人数为0.29万人。初步测算一下,上海现在单就户籍人口来说,用①中城市社会保险450万人群缴纳的部分保险金来养这206.51万人,差不多就是2.18个城市人养1个退休老龄人口,仅依靠征收社会保险金的形式返还社会保障已经“失灵”,政府不得不财政补贴兜底补偿社保基金的不足,加上财政在②③④⑤上的投人,上海市目前在社会保障体系财政负担已相当严重,已经出现了社保基金严重穿底的现象,“社保基金严重穿底,仅2008年上海市级财政收入为上海社保基金托底170-180亿元,占到了市级财政收人的17%-18%左右,而预计今年还需要增加60-70亿才能把社保基金的窟窿补上。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依靠并提高财政支出比例为上海社保基金托底的情况将长期存在,甚至会越来越严重,最根本的理由就是上海的老龄化问题。”(上海市市长韩正,2009卢由此来看,目前上海社会保险资金不足,社保基金中用于养老、助老、护老医疗费用支出的严重不足,现实社会养老问题的不到位,未来养老金缺口长期存在已是不争事实,社会保障体系在人口老龄化以及政府财政负担不断加重的过程中面临着重新调整的挑战。 2.人口老龄化带来的上海市现有家庭结构模式的变化,年轻人负担将越来越重

在目前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健全的情况下,人口的老龄化带来的直接一个后果是家庭抚养负担的加大,一方面,国家在老年人养老保障、养老金资金供给严重不足,另一方面,社区为老服务以及社区其他公共服务供给的严重不足,都使得老年人养老服务再一次回到了家庭养老的层面。而由于医疗技术带来的人口寿命的延长,居家养老模式必然会带来现有家庭结构模式的变化,居于中下层的劳动适龄人口抚养负担未来将越来越重。

我们可以很容易想象得出,未来上海市人口抚养系数将越来越高,随着独生子女政策实施20多年后政策效应的显现,以及由于现代医疗技术的进步和人口生活质量的提高而带来的人口寿命延长,未来独生子女A和B结婚,处于劳动适龄人口的他们将要抚养其下面的小孩C以及可能4-8个其上面的老人(A和B各自的父母以及各自父母的父母),由此,上海市未来劳动适龄人口家庭结构将发生变化,家庭总抚养系数也将越来越高,年轻人负担越来越重。

3.本地劳动力就业人口减少、外地劳动力的引入,上海市社会政策体系面临重新调整

由上海市15-64岁人口抚养比30.8% , 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14.50万人,可以测算出来,15-64岁之间的劳动适龄人口为696.43万人,剔除一部分高学历尚在就学以及失业人口来说,也就是讲目前上海市真正在籍适龄劳动力就业人数不足650万人口,未来经济发展过程中,本地适龄劳动力不足将成为上海市经济发展后劲不足的制约因素,目前来看,外来劳动力的流人可能会为此缓解一部分压力,但是外来人口的流人又会要求上海市现行社会政策进行新的一系列调整,例如,外来人口人沪户籍问题、外来人口会保障以及其未来养老服务养老金问题、外来人口子女人学问题、外来人口的社会公共服务问题、外来人口的住房、道路交通、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问题等等,都使得未来上海保持经济发展强劲势头,弥补劳动力不足必须要进行解决的政策调整问题。

4.城市人口的日益老龄化,未来可能阻滞上海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上海市越来越多的超过总人口1/5人口老龄化问题,使得上海市人口结构逐渐发生了变化,人口结构的变化将带来就业人数的变化,就业人数变化将会引起链锁反应。而面对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信息经济的来临,高端产业在上海的发展,改造和淘汰传统产业都会使一部分人失去工作,而这一时刻恰恰在当家庭收人出现危机时又面临大量家庭养老问题的出现,政府又无力去全部解决社会养老问题。此时的人口日益老龄化将会影响到上海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人口老龄化使得我国目前的社会投资结构、产业结构面临着重新变更的现实,“鉴于目前我国的产业发展都是着眼于近期的人口状况和国内外的需求而建立发展的,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进一步发展,原有的一些产业将不再需要甚至大量缩减,而原来没有的或者很薄弱的一些产业,却需要大量发展。”因而,在社会产业结构、投资结构发生变化过程中所带来的转型期的社会问题也必将会表现得进一步明显起来,典型的就是上海市社会发展过程中人口、资源与环境之间的矛盾将有可能进一步加大。

三、应对上海市人口老龄化的对策思考

从世界范围来看,人口老龄化已是当今世界各国共同需要面对的问题,由人口老龄化而带来的如何应对老龄化趋势,尤其是在为老服务方面已是各国都在积极探讨的话题。然而对于上海而言,提前应对人口老龄化,发挥上海目前的资源和劳动力优势发展社区为老服务事业,可能是应对上海目前人口老龄化的一项可行性办法。

1.完善现有老龄人口养老服务体系,发展社区养老服务业

截至2008年底,上海市全市养老机构共计582家,其中,政府办287家,社会办295家,床位数共计80554张,平均每千位老人占有床位26张;全市居家养老服务机构共计229家,平均13125人享受1家居家养老服务机构服务;社区助老服务社共计234个,平均12844人享受1家社区养老服务社提供服务;老年活动室全市共计5547家,平均542人使用1家老年活动室;全市老年医疗机构(老年护理院、老年医院)共计71所,平均每所为42334位老年人提供医疗护理服务;全市为60岁及以上老年人开设的家庭病床达41300张,平均每73人享有1张家庭病床数;全市共有老年学术组织、老年协会、老年文艺团队、老年体育团队、老年体协共计19706个,平均每153位老年人占有1个社团。因此,从总体上看,目前上海市养老、为老、助老服务体系严重不健全,为老服务的设施严重不足,服务的项目和内容也严重不健全,服务的质量和数量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要,还难以应对未来人口老龄化高峰的到来,因此,从长远来看,要在社区兴办社会化养老机构,发展老年人社区养老服务,发展社区养老,社区助老为老服务,在满足各个层次老年人需要的基础上,发展以社区服务为主体的老年服务体系,建立以社区养老为主,鼓励个人、家庭自助养老,实施社区助老、帮老,国家与社会资助养老等四级养老服务体系。

2.完善现有社会保障体系,健全养老金保障机制

通过前文分析可以看出,就上海而言,健全养老金保障机制,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根本途径还是需要动员全社会的力量,构建和完善现有社会保障体系,特别是建立健全社会保障资金的来源渠道和资金的管理方式,就目前来说,上海急需要尽快拓展和完善现有养老保障金资金的来源渠道,上海可以借鉴发达国家的一些经验。比如为了缓解养老金的压力,西欧各国养老保险体系实施的职业养老保障基金机制很好的解决了一部分资金的来源问题。“所谓职业养老保障基金,又被称为企业补充退休金,一般由雇主和雇员共同承担缴费费用,在西欧国家,通常该基金是从出资企业中独立出来,由企业的雇主组织和工会协商建立,通过储蓄、政府债券等多种投资渠道,提高基金的收益率,使职业养老保障基金保值增值。近几年,西欧各国更是通过财政激励和与有关合作方达成协议来提高职业养老保障基金,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比如英国,职业养老基金的覆盖面就极广,达到75%,资产规模超大,超过GDP的80% 。上海也应该从制度方面完善制度设计、加强制度创新、鼓励支持发展企业年金缴纳制度、配套实施个人商业养老保险等多种形式的养老保险机制,形成国家、企业和个人相结合的多维养老保障体系,健全养老金保障机制。

3.延长退休年龄,实施柔性退休制度,延缓老龄化高峰

篇5

劳动模范是推动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功臣,是我们全市人民学习的榜样。在今天受表彰的劳模当中,有的长年奋战在工业生产第一线,为深入推进工业经济新飞跃作出了重大贡献;有的坚持扎根农村,为新农村建设、农业产业化发展、促进群众增收致富创下了不凡业绩;有的为xx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事业发展呕心沥血,立下了卓著功勋;有的着力创业创新,在发展生产、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方面积极探索,取得了突出成就。在劳模身上,集()中体现了“坚忍不拔,开放兼容,求真务实,自强争先”的xx精神,这是加快xx发展必需的宝贵精神财富,也是实现当前“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目标的强大动力和保障。

劳动模范不仅是一种荣誉,更是一种责任。希望今天受表彰的各位劳模珍惜荣誉、谦虚谨慎,再接再厉、奋发进取,继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努力为xx加快发展再创新绩、再立新功。

当前是xx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今年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市经济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也是蕴含着重大机遇的一年。市委五届九次全会和刚刚结束的市“两会”,对今年各项目标任务作了全面部署。面对当前复杂多变的发展形势,要实现新的发展目标,需要全市上下一心,共同拼搏。市委、市政府希望全市广大干部群众,深入学习和大力弘扬劳模精神,牢固树立主人翁意识,坚定信心,振奋精神,锐意进取,扎实工作,为推动xx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一要开拓进取,创业创新。发展依靠人民,发展为了人民。深入实施“创业创新、富民强市”总战略,必须充分激发全市人民的创业创新热情、凝聚创业创新力量、集中创业创新智慧。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鼓励先行先试,敢于突破常规,大力推进体制机制、领导方式和工作方式等各个方面的创新。要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创造精神,激发各行各业的创造活力,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力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让一切劳动、技术、管理活力充分迸发,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广大干部群众是创业创新的主体,要学习和弘扬劳模开拓进取、敢为人先的创造精神,坚持以加快xx发展为己任,始终保持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勇于创新、敢于创业,努力为实现xx又好又快发展建功立业、多作贡献。

二要克难攻坚、知难而进。当前,xx发展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机遇也前所未有。从今年一季度情况看,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进一步加深,经济运行总体上延续了去年以来的下行态势,实现全年目标任务将更为艰巨。同时,也要清醒看到国家扩大内需政策带来的重大机遇,我市经济运行同样也出现了许多积极变化,表现出下行趋势减缓、发展态势向上。可以说,今年既是xx加快发展的机遇年,也是克难攻坚的闯关年。全市广大干部群众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市委、市政府对当前形势的正确判断和工作部署上来,紧紧围绕“保增长、抓转型、重民生、促稳定”工作主线,进一步坚定发展信心,把握发展机遇,敢于迎接挑战,努力在战胜困难中抢抓机遇,在加快发展中赢得先机。

三要勤勉敬业、苦干实干。任何发展,任何事业都是干出来的,劳动模范就是实干的典型。尤其在当前严峻的发展形势面前,更加需要实干精神。全市干部群众要学习劳模求真务实、勤勉敬业的实干精神,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在本职岗位上恪尽职守,在各项工作中奋勇争先,积极争创一流工作、一流服务、一流业绩和一流团队。

篇6

经2013年5月20日上海市政府第9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上海市居住证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于2013年7月1日起施行。按照这一办法,取消了原有制度中的居住证分类,而以积分制度取代。达到120分积分标准值的持证人,可享受子女教育和社会保险等方面相应的公共服务待遇。

张芳,2005年自武汉一所电子类大专院校毕业后,虽然在上海工作结婚生子,但户口问题一直未得到解决。

“引入积分管理,突出了能力和贡献的导向,为平凡岗位的普通劳动者提供了一个融入渠道。”在6月19日上海市政府举行的《管理办法》新闻会上,上海市发改委总经济师翁华建说。

由此,上海也成为中国首个对外来人口全部采用居住证积分制管理的城市。

“这种操作手法至少看上去更加符合现代城市的管理理念,也在某种程度上冲淡了以往户籍改革政策中浓厚的功利性。上海的政策可以说给了人们一个新的视角,在今后的户籍改革中,更多地考虑人的付出和人的期望值。”上海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党委委员、副主任孙常敏如是认为。

积分制的希望

在6月19日的新闻会上,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毛大立称此次上海居住证实施积分制度是“从条件管理向积分管理的进步”,并指出希望为“长期合法稳定就业、居住的来沪人员建立透明而且稳定的预期”。

据记者了解,此前实施的居住证制度按照申请人的不同分为居住证A、B、C证,A证为国内人才引进类居住证,审核实行按照要素计分制,C证则是一般居住证,针对普通外来从业人员——包括投靠亲友类、就业类、临时类等。而对于留学人员实行人才引进类居住证为B证。

在此前上海市对引进人才居住证的管理办法中,“条件”十分明确:具有本科以上学历或特殊才能的国内外人员,在上海工作或创业,而持有上述居住证的人员,其居住证的有效期在一定年限以上的,可以申请子女在本市就读;符合上述规定的境内人员的子女,取得本市高中毕业文凭的,可以参加上海卷统一高考,报考本市部委属高校、在外地有招生计划的市属高校或者民办高校。

正是本科的学历“条件”门槛,令来沪已经多年的大专生张芳一直未能获得上海居住证。

“按照最新的办法,我们可以通过申请居住证解决子女就学和医疗保障等问题,慢慢地还有希望落户上海。”毕业之后一直在张江科技园工作的张芳告诉记者。大专毕业积50分,43岁以下的最高可以达到30分,缴纳社保一年还能积3分,修改后的居住证《管理办法》给了张芳希望。

120分的标准,积分管理可谓是此次上海居住证改革的最大亮点。按照《管理办法》,整个积分指标体系,由基础指标、加分指标、减分指标和一票否决指标四部分组成。

“积分构成显示,两类人士受到上海欢迎。一类是拥有良好教育背景,属于城市稀缺专业的专业人士,他们可以获得上限最高的积分。另一类是企业家与投资者,在加分指标中,投资纳税或带动本地就业指标最高100分。”知名财经分析人士叶檀对记者指出。

除此之外,紧缺急需专业、投资纳税或带动本地就业、缴纳职工社会保险费基数、特定的公共服务领域、远郊重点区域、全日制应届毕业生、表彰奖励人员、配偶为本市户籍人员等条件都可以获得相应加分。

按照规定,分值决定子女就学达到积分标准的持证人,同住子女可以按照上海市有关规定,在上海参加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配偶和同住子女也可以按照上海有关规定参加社会保险,并享受相关待遇。

“拥有居住证的人士与上海本地户籍人士拥有基本相同的公共服务,居住证与户籍含金量相差不大,可以替代户籍使用。拥有居住证者不必放弃老家的田地、社保等等,相当于同时拥有两份保障。”对于改革之后居住证的“含金量”,叶檀分析道。

“从人数上来看,因为这个积分达到标准规定分值的持证人数肯定会比原有的人才居住证人数要增加,那么相应的随迁的子女参加中高考人数也会一定增加。”毛大立的话给了如张芳一样在上海工作的很多人信心。

老龄化下的“刚性需求”

合法稳定居住以及合法稳定就业便具有了申办条件,大大增加了申请的覆盖面。

“尽管居住证和户口之间还有很大的不同,但是对于人们普遍关心的子女教育和社会保险等问题,上海居住证积分管理能起到示范、引导作用。从目前笔者掌握的数据看,按照新的规定,将会有30万人左右会符合要求,而今后每年申请居住证的人口则由原来的2万左右增加到4万左右。”上海市人口学会的一位学者告诉记者。

“近年来,随着来沪人员总量不断增加,为了更好地发挥居住证制度在保障来沪人员合法权益方面的作用,实行居住证积分管理,明确来沪人员的权利和义务,帮助来沪人员更好地融入上海。”上海市政府法制办高级法律专务江子浩如此介绍这次《管理办法》出台的背景。

上海交通大学教授陆铭也对记者指出,户籍政策放宽,一方面有助于促进公平,外来流动人口给城市作出了贡献,自然应该更公平地享受到城市公共服务;另一方面还能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和谐发展。但是在不少专家看来,城市人口老龄化和社保透支才是推动改革的重要原因。

“这次改革一方面呼应了国家推进城镇化,加快户籍改革的战略决策。中国户籍制度最难啃的骨头在直辖市,上海的动作意味着户籍制度整体改革终于开始。另一方面也是应对城市日益加剧的人口结构老龄化。” 上海大学社会学教授顾骏对记者指出。

据顾骏介绍,2012年,上海市户籍人口老年人数量367万,占比高达25.4%,老龄化势头迅猛,高龄化也呼之欲出。

自从2002年4月1日上海停办蓝印户口逐步转为“居住证管理”之后,人口的老龄化给上海带来了诸多社会问题,首当其冲的是上海社保。据了解,户籍人口长期负增长和人均寿命上升,使得60岁以上的老人超过了户籍人口总数的20%。

在2009年上海“两会” 期间,时任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就透露,2008年上海的社保基金严重穿底,超过17%的财政资金被用于补贴社保开支,总数达到170亿元以上。而近三年来,这些情形并未明显好转。

“如果不引入年轻人口以改变年龄结构,上海将长期受困于老龄化,60岁以上人口将于2030年增加到500万之多。届时上海老龄化程度将超过日本,社保透支的情况也将‘越来越严重’。”中国人口学会副会长、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左学金曾撰文说。

按照上海官方数据,2011年全市常住人口为2347.46万人,没有上海户籍的900万常住人口中,80%以上年龄不足39岁,这与本地人口老化恰成对比。换言之,他们缴纳的社保费用将大大充实上海的社保基金。

120分门槛仍过高

“这次上海居住证的改革是典型的拿来主义。”在叶檀看来,向高学历人才和企业家倾斜的《管理办法》与德国、加拿大的技术移民和资金移民的手法颇为类似。

毛大立也坦言《管理办法》的形成主要经过了国际国内比较借鉴、系统设计、实测模拟和专家论证听取意见等过程。

“一个正义的、可行的并且稳定的户籍改革,至少是一种有益的尝试。”叶檀分析道。

“上海作为一线城市,作为人口流入大城,马上彻底取消非农户口,肯定不现实。因为户口还是居住证的名称改变容易,提供大量均等的公共服务不是一个城市马上能承受的。”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陆铭也对这次改革评价很高。

事实上,正是如此,自从6月19日新闻会之后,人们普遍对上海的做法持肯定态度。

并非没有批评的声音,上海大学社会学教授顾骏就是其中之一。在顾骏看来,120分的标准明显过高。

“普通农民工如果学历不高,那积分就少得可怜。尽管工作年限增加会带来积分,但一年只有2分,而过了40岁后,最高不过30分的年龄积分每年还要倒扣2分,什么时候能积满120分。”顾骏说。

这意味着原来被挡在A证之外的大部分人仍没有机会,尤其是对于那些农民工来说。“更严重的问题是,对于上海这样的城市来说,又急需大量的公共服务如环卫等。既然城市日趋老龄化,那么低端服务的需求肯定水涨船高,为什么对从事这些行业的来沪人员还要设置那么高的门槛?”顾骏进一步质疑。

在顾骏看来,如果各地都采用这种自我本位的“准入门槛”,中国的城镇化岂不应该改称为“精英城镇化”?值得一提的是,除了上海居住证施行积分制改革之外,其他一些城市如广州深圳也曾推行过100分制的“积分入户”改革。

篇7

2011年8月17日,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了《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十二五”时期,我国将出现第一个老年人口增长高峰,60岁以上老年人将达2.21亿,占全国人口16%。由于过去特殊的人口政策,近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正呈加速增长状态。随着老龄化人口的激增,老龄化社会问题特别是健康问题将成立社会焦点问题,同时,这将推动老龄化产业特别是给医药经济的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

一、人口老龄化与我国人口现状

人口老龄化是指总人口中因年轻人口数量减少,年长人口数量增加而导致老年人口比例相应增长的动态过程。国际上通行的标准是: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10%,或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就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已进入老龄化社会。

2011年6月22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全国总人口已达13.7亿,其中60岁及以上人口占13.26%,较2000年上升2.93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占8.87%,较2000年上升6.29个百分点;与1999~2000年对比,60岁以上和65岁以上的人口比例分别上升了1.77个和1.45个百分点,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并呈现加速增长趋势,预计到2015年我国老年人总数将突破2亿、2025年将超过3亿、到2045年将达到4亿人。

二、老龄化人口疾病特征

随着年龄增长,人体各项生理机能逐渐降低,患病几率也逐渐增高。在人一生中,大约80%的医药消费是在最后20年产生的,在医药市场,老龄化人口医药消费占了医药消费总额的50%以上。

据调查,我国老龄健康人口(无重大脏器疾病)占老龄总人口的20%~25%,约82%的老龄化人口均患有慢性疾病。老龄化人口所患疾病大多是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且所患疾病常不只一种而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甚至有的患病多达七八种之多。老龄化人口所患疾病多为冠心病、高血压、高血脂、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糖尿病、抑郁症等。这些疾病都具有疗程长、费用大、难以痊愈等特点。

随着经济发展和人们观念的变化,降脂减肥、维生素、提高免疫力等保健品越来越受到老年人的欢迎。但是我国的医疗保健品市场发展并不规范,很多保健品还存在一些缺点,需要国家规范保健品市场,同时医药企业加大科研力度,开发出更多高品质的医疗保健品。

三、人口老龄化给医药经济发展带来巨大商机

老龄化人口的数量直接决定了医药经济的发展规模。以心脑血管疾病为例: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已超过老龄化人口的三分之一,并且致死率已超过恶性肿瘤位居第一,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我国老龄化人口第一杀手,其治疗药物的需求也不断增加,目前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药物销售规模约占全国药品总销售的15%。

老龄化人口的第二杀手是恶性肿瘤。恶性肿瘤是老年人的常见疾病之一,目前全世界抗肿瘤药物的市场份额约在500亿美元左右。中国抗肿瘤药物的消费也有500亿元的市场份额。抗肿瘤药物的市场份额是如此,其它老龄人口用药的市场份额也相当地高。

过去几年,生物医药连续实现了超过40%以上的复合增长率,并且出现了逐年增加的趋势。未来医药经济的发展主要是在生物制药领域,特别是新特药,如多肽蛋白类药物、抗肿瘤药物、抗心脑血管病药物,预防和治疗类的疫苗等,都具有不可想象的空间。随着老龄化人口的逐年增加,医药消费也呈现飞速发展的趋势。这样的发展趋势给医药产业带来了巨大的商机,将有力地促进医药经济的发展。

四、我国医药经济腾飞之路

1 改变传统观念,树立全新理念

以老龄化人口数量激增为契机,改变过去那种只顾生产、不顾研发,只管销售、不管服务的传统观念,打造研发、生产、流通、消费、服务一条龙的医药经济新理念,从整体上把握市场,发展特色产品,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促进中国医药经济快发展。

2 重视新产品研发

随着时代的发展,国民疾病谱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各类急慢性传染病、寄生虫病和地方性疾病正逐步被冠心病、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症所代替,这给我国传统医药也提出了挑战。我国医药行业生产药品很多都是仿制品,真正具有知识产权的产品并不多。随着人口老龄化及企业间竞争越来越激烈,要想使企业拥有一席之地,就必须加大产品研发力度,加大自主知识产权产品的研发,避免同质化价格竞争。

篇8

【中图分类号】F293.1 【文献标识码】A

我国社会老龄化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由此带来的医疗、养老等社会问题也日渐突出,成为当今社会的关注焦点。老龄化进程的加剧给社会各方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但我们在直面问题的同时,也应该发掘潜藏的机遇。虽然我国的商业健康保险起步晚,至今仅有二、三十年的发展时间,从保费规模、保险密度、保险深度、保障水平等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着巨大差距。但我们应该看到,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发展、收入水平不断提高、老龄化进程加剧、疾病谱的变化,将使人们对健康保障的需求大量增加。

我国商业健康保险的现状和机遇

按照国际通行标准,自2000年我国就已进入老龄化社会。到2011年底,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达到1.85亿,占中国总人口的13.7%,约占亚洲老年人口总量的二分之一,约占世界老年人口总量的五分之一。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老年人口数量最多和老年人口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预计到2030年,65岁以上的老龄人口将达2.38亿(详见表1),占总人口的16.4%,人口老龄化必将催生出对养老、疾病、护理保险等的巨大需求。

表1:2005~2030年世界老龄化人口增加数量前10国(单位:百万)

社会老龄化的加剧会从社会整体层面加速疾病谱比例的变化。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医学模式的转变以及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剧,慢性病已经成为当今影响人们健康的重要因素,对人类的影响时限也随着期望寿命的增加而不断延长,成为疾病负担的主要组成部分。而在我国现有“低水平、广覆盖”的社会医疗保障制度下,在医疗费用的支出上,个人自付比例还是比较高的。对慢性病人来说,长期检查、配药等造成的直接疾病负担以及由于慢性病而造成的失能等间接的疾病负担也居高不下,仅仅依靠社会医疗保障的支持还是难以逃脱“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状态,这种情况在农村居民中表现得尤为突出。而在社会老龄化日趋严重的今天,慢性病患病人群的数量将越来越多。因此,我国商业保险公司若能紧紧抓住这个机遇,开发出适合这部分人群的健康保险产品特别是疾病相关险种,将会有一个很大的市场。

社会老龄化的加剧会增加社会医疗数量,刺激医疗、养老等相关险种需求。社会老龄化带来的老年人口大量增加,势必引起社会医疗需求递增,特别是一些慢性病的医疗需求将大幅提升。加上我国“未富先老”的特点,有大量老年人只能靠有限的社保来为自己的医疗费用买单。社保具有覆盖面广、保障低的特点,只能提供人们生活中最基本的保障。保而不包的社保远不能解决现代人面临的养老和医疗压力,需要机制更加灵活的商业保险来补充社保的不足。

年龄及社会条件决定老年人亟待解决的就是安全和健康两大问题。传统的险种设定往往因为老年人出险率高、赔付金额大等原因而被排除在可保人群之外,这在规避保险公司风险的同时也损失了大量的商机。如果保险公司特别是健康保险公司能转变经营思路,从提高精算能力等专业化经营手段入手,开发新的适合老年人特点的养老和疾病等相关险种,紧紧抓住占总人口10%以上的老龄人口,在合理控制公司风险的基础上可以实现公司规模和利润的双提升以及企业的突破性发展,并有机会借此率先成为行业龙头。

老龄人口增加会加大对医疗护理的服务需求。随着老年人平均寿命的提高、卧床护理周期的延长、病程的增加,以及养老观念的逐步转变,由过去的“生命养老”(延长寿命)向“品质养老”(提高生活质量)转变,对医疗、护理等方面的健康保障需求将不断增加。老年人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经济状况的下降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随着丧失或部分丧失生活自理能量的老年人口的大量增加,必将增加针对长期护理和失能方面的健康保障需求,这应该是今后商业保险公司在健康保险中的一个机遇。

老龄化导致的家庭结构变化也促进了医疗护理需求的增长。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10人。与此同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住宅环境的改善以及异地就业人口大量增加,从而导致无法依赖子女而独立生活的老年人增加,“空巢”家庭(也称独居型老年家庭)大量产生,加之随着生活水平和医疗技术的不断提高,老年人比以往更为长寿,需要护理的周期也逐渐延长。因此,由专业保险公司提供长期护理保险将成为未来养老的重要选择。

篇9

一、我国目前人口老龄化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1)我国目前人口老龄化现状。国际上通常把6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到10%,或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7%作为国家或地区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标准。从我国历次人口普查的人口结构中看,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先后经历了人口年轻化和人口老龄化两个历程,其中1964年的人口普查表明我国还处于年轻型人口结构类型,而到2000年我国已经进入老年型人口结构类型。(2)我国的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随着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人口年龄结构也逐渐变化,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比重也在不断提高。《人口结构变化报告》的中国专题中显示:目前中国的退休人口与劳动年龄人口的比例约为19:100,到2050年则会高达64:100。

二、我国老龄人口消费状况

首先,老龄人口的身体素质和健康状况的降低对日常生活用品提出了特殊的要求。适合老年人的日常生活用品产业需做出相应的产量的调整,做好迎接老龄化社会的准备,从而利用这一人口发展趋势找到新的增长点。其次,人口老龄化对我国的未来家庭服务行业也产生了比较大的影响。我国教育质量的提高,人均学历水平的整体提升,导致进城务工的人口数量在逐年减少,更多的农村人口进城后从事了脑力劳动工作。这直接导致进行家庭服务工作的人员数量的急剧减少,针对老年人身体活动能力的下降和自我生活能力的减弱这一趋势,我国必须着力提高我国家庭服务行业不断上升以应对这一趋势。最后,我国制药业和健康卫生服务业也应及时调整产量和规模。老年人口比例上升的必然结果就是更多的老年人疾病的发生。所以我国制药业和卫生服务行业须扩大规模,完善保障机制。

三、人口老龄化对我国个人消费市场的影响

(1)老龄人口个人消费状况发展趋势。通过对我国老年人口消费总量进行计量分析预测,在未来40年内随着老龄人口生活来源的增加,老龄人口的生活消费总支出将大幅度上升。(2)人口老龄化对我国个人消费市场的影响。我国现阶段的人口老龄化尚处于初期,但我国此时的经济状态也还不太发达。相对于其他国家的老龄化进程,我国老龄化进入较快。面对社会还需要保持稳定、经济和社会也需要实现可持续发展状态的前提下,老龄化对我国发展极易产生很大的影响。首先,对消费结构的影响。随着我国人口年龄结构中老年人口所占比例越来越大,老年人的消费倾向导致个人消费市场跟多的是偏向老年人的消费品的增多。其次,对经济结构的影响。从生产者的角度讲,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深,必然导致消费市场上满足老年社会成员的产品、服务和劳务等需求将越来越多样化。这时,市场机制将引导社会资源不断的向开发满足老年人的生活用品、医疗用品、保健用品,以及老年大学、老年旅游等产业转移。

如果我国的老龄产业得以有效开发,老龄消费市场得以迅速发展,其对拉动我国内需、化解当前金融危机的负面影响将起到重要作用。对于我国来说,人口老龄化很可能对我国社会消费结构和经济结构产生深远影响。

参 考 文 献

[1]顾大男.中国人口老龄化与未来商机分析综述.市场与人口分

析.1999(5)

[2]金晓彤,王贺峰.中国老龄化人口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对策建议.2010,10(5)

[3]孟双见,吴海涛.日本人口老龄化对日本社会经济的影响[J].日本问题研究2005(4)

[4]岳颂东.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及其对策[J].社会保障问题研究.2000(8)

[5]王兰英.老年消费市场特征及企业营销策划选择.现代财经.

篇10

一、婴幼儿用品行业

据相关统计显示,中国内地婴幼儿用品市场每年拥有超过1 000亿元的市场规模,且随着民众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未来的市场规模还将进一步增长。在某市妇产科医院附近经营婴幼儿用品多年的王女士告诉记者:“与前些年相比,眼下家长们在为婴幼儿选择衣物、玩具等商品时,愈发注重商品的安全性、教育性和个性化。应该讲,这也是未来婴幼儿用品市场发展的一大趋势。相应地,婴幼儿用品专卖店或大商场专柜成为了家长们的不二选择,而一些品质优良、价位适中的品牌儿童用品的专卖店经营形式,或将成为未来婴幼儿用品市场的主流。”据王女士介绍,目前投资国内品牌婴幼儿用品专卖店的起点已较高,一般要在15万至25万元,但由于采取的是品牌专卖经营形式,货品质量能得到严格保证,且利润较丰厚。

那么,对于欲介入此类项目的创业者来说,该尤其注意哪些经营事项呢?王女士以多年的经营经验建议道:“由于品牌婴幼儿用品专卖店中产品价格相对较高,易受区域消费水平的限制,所以创业者在选址时应特别小心,尽量选在高档或成熟社区附近,或是中高端妇产医院周围。初涉该创业领域前,还需要对婴幼儿用品市场及年轻家长们的购买偏好进行全方位调研。”

二、中小学培训行业

眼下,“一个孩子,六位家长”的时代已经来临,而望子成龙依旧是中国家长永恒的期盼。为了让子女出人头地,家长们普遍认同“不能输在起跑线上”、“花再多金钱都值”等观点。可以说,不论是儿童早教还是中小学课外辅导正在全国范围内掀起新一轮热潮,各地纷纷办起了美术班、舞蹈班、钢琴班、中小学课余提高班,且生意十分兴隆。

据行业人士介绍,投资小型儿童早教或中小学课外辅导机构的门槛为10万至20万元,地点多集中在少年宫、儿童游艺场所及学校附近。一位在重点中学任初三毕业班班主任的刘老师告诉记者,自己及同事曾多次接到一些课外辅导机构的邀请,对方给出的课时费远远高于学校。于是,个别老师在课时较少时会到这些机构做兼职。据刘老师介绍,目前中小学生培训机构或是一些儿童特长班的主要投入都在师资上,因为只有老师够资深、够名气,才能在此招牌下吸引到生源。因而,严把“师资关”是成功关键,接下来只要维护好师资队伍并慢慢形成机构自身特有品牌,1年半至2年内完全可以收回成本。

三、老年用品及服务业

篇11

1、引言

养老问题是关系到国计民生和社会稳定的大事,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口老龄化、通货膨胀等社会问题日益突出,养老金面临着严峻的保值增值的考验。在此形势下,金融行业应扮演和承担重要角色。养老金融意味着金融需要创新,而对于社会保障而言则需要金融创新的支持。养老金融是以老年人为主要服务目标群体,以老年服务为产品开发特征,以老龄化为引领的、潜力巨大的金融服务产业。

2、促进养老与金融产品互动创新的必要性

2.1、人口老龄化的趋势推进养老金融产品的发展与创新

人口老龄化的出现使养老保险制度的受益人数急剧增加,老年人口赡养比率上升,我国的养老负担急剧加重,未富先老像一颗定时炸弹困扰着中国经济社会。仅仅简单的依靠社会保险基金来维持众多老年人的养老问题,不仅不能满足人们对养老多样化的需求,而且会给国家财政带来巨大的压力。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和巨大的支付压力,使养老金迫切地需要金融市场和金融产品的扶持,并由此激发金融产品的创新,催生养老产业的发展。

2.2、通货膨胀的经济背景需要养老与金融相结合

养老金是老百姓的养命钱,对养老金的管理最基本的原则是“安全性”,但是通货膨胀的存在使得养老金存在贬值的现实可能性。而且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正在由先收现付制向基金积累制转轨,在新的制度模式下,基金积累制对于通货膨胀的敏感性更高。因而养老金迫切的需要一种有效地保值增值的机制应对通货膨胀,以防止在长期内养老金的缩水。将养老金与金融产品相结合,通过多元化的渠道进行有效地投资组合,可以在通货膨胀的大背景下,为我们的养老金提供一种有效的保值增值机制。

2.3、将养老与金融产品相结合存在巨大商机

对于金融市场而言,养老金是一笔巨额的、持续的资金来源。人口结构的变化会直接改变主流消费者的组成和需求。年青的中产阶级及富裕消费者目前增长迅速,并将在二三十年内成为“银发人群”。这一人群的影响力将与日俱增并将拥有强大的购买力和独特的需求。全国社会保障基金、企业年金以及保险行业――中国养老金行业的三大部门正在为基金管理公司提供越来越多的机会。因而将养老与金融产品相结合可能蕴含无限商机。

3、对养老金融产品创新的展望

3.1、稳健的收益是养老金融产品创新的落脚点

养老金的根本目的是在居民年老失去收入来源后能够保障其的基本生活。养老金融产品与其它一般的金融产品最根本的差别就在于它对“安全性”的要求,更加注重长期投资、稳健投资、价值投资。基本养老金和企业年金目前只能投资于股票、债券、基金等。但股票波动性偏大,稳健型的产品目前主要局限于债券。因此可以进一步推出包括更加稳健的综合指数产品、分红类指数产品、品牌消费品指数产品等在内的更多的稳健类指数产品,也可以发行保值补贴债券这类的产品。同时进一步完善分级基金的产品,设计更多的A级固定回报的产品以满足年金的稳健收益要求。

3.2、养老信托产品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

随着养老负担的加剧,养老信托产品也开始走进人们视野。这类信托是将养老保险费作为信托资产,交给金融信托机构管理和经营,在职工退休后能获得相应收益的一种信托形式。金融信托机构作为专业的财产管理机构,发挥其理财职能,受托管理养老资金,能形成效应,降低管理成本。而且金融信托机构作为受托人,养老保险经办机构作为委托人,二者之间是一种信托契约关系,由法律、法规予以保障,能够保障养老资金的安全,避免基金被非法挪用,保证基金的独立性和完善性。另外,信托机构接受企业养老资金后,可以进行多元化的投资组合,有利于获得更好的投资收益。但目前国内养老信托还处于刚刚起步阶段,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现有的法律、法规还跟不上发展要求,而在投资基金法和信托法中,也没有适合养老产品的“土壤”。养老信托虽然面临严峻挑战,但将会成为新型养老方式发展的一个大方向。

3.3、“以房养老”成为新型的养老金融服务产品

“以房养老”也被称为“住房反向抵押贷款”或者“倒按揭”。是指老人将自己的产权房抵押或者出租出去,以定期取得一定数额养老金或者接受老年公寓服务的一种养老方式。但由于“以房养老”对房地产业、金融业、社会保障、保险以及相关政府部门的运作质量要求相当高,而且我国相关的法律法规并不完善,再加上养儿防老的传统观念,这种反向抵押贷款目前在我国的发展受到了很大的阻碍。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相关法律政策的完善,“以房养老”这种养老金融服务产品不失为一种可行的养老方式。

3.4、养老金融产品的发展与创新还需要完善的法规和政策的扶持

一方面,养老金融产品在我国是一种新生事物,很多投资者虽然有一定的经济基础,但是由于自身掌握的信息和知识的限制,没有能力对新出现的养老金融产品进行很好的甄别,或者不具备为自己老年阶段进行投资的远见。养老金融产品的发展创新需要国家相关政策的扶持,帮助这些产品的推广,增加民众对这些产品的认知。另一方面,这些养老金融产品的创新必然要与我国的国情相结合,需要政府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加以规范和约束,以此来减少养老金融产品创新可能给我国经济社会带来的风险和动荡。

4、总结

养老金融是一个崭新的研究领域,两者的结合对于社会保障和金融体系的发展而言既是一种机遇也是一种挑战。相关的银行、证券、信托、保险等金融机构,应该认清当前的经济社会形式,看到养老问题背后巨大的商机,以养老金融为切入点,进行适当的金融产品创新,适应社会对养老投资的需求。相信养老金融产业必将有着宽广的发展前景,养老金融产品也将不断出现令人惊喜的创新。

参考文献:

[1]林义.社会保险基金管理[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出版社.2010年7月.

[2]孙光德,董克用.社会保障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12月.

[3]兹维,博,艾伦・J・马科斯.投资学精要[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10月.

篇12

关键词:

天津市;老龄化;弹性系数分析

中图分类号:

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3)19-0057-02

1 引言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李培林透露:“我国人口红利的拐点,预计在2015年就会提前到来。随着这一转折点的到来,我国招工难、养老难等问题将更加凸现,这对我国的服务、家庭布局、社区构成、城乡差异等带来更多考验”。天津市也面临着上述同样的问题, 从第四次人口普查以来,天津市区人口年龄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老年人口的绝对数量和相对数量都有了大幅度的增加,而0至14岁年龄组和15至64岁年龄组的人口数量相对下降,人口呈现出明显的老龄化趋势,直到1995年天津市区的老年率超过国际标准的7%,正式步入了老年型社会。为了更好地应对人口结构快速变化带来的一系列新问题、新挑战,分析天津市区老龄化结构及影响因素迫在眉睫。

2 天津市区的人口基本状况

2.1 天津市区五项指标的横向对比

(1)1990年天津市区五项指标对比。

针对总负担系数指标和少儿抚养比指标,和平区最高,分别为43.72%和30.28%;南开区最低,分别是33.41%和9.54%。针对老年赡养比指标和老年率指标,和平区最高,分别是13.44%和9.35%;滨海新区最低,分别是5.87%和4.34%。针对三代户比重指标,和平区最高,达到24.71%。

数据来源:天津市第四次人口普查原始资料。

(2)2000年天津市区五项指标对比。

从总负担系数指标、老年赡养比指标和老年率指标来看,和平区最高,分别达到35.33%、19.25%和14.22%;滨海新区较低,分别是28.53%、8.06%和6.27%。针对少儿抚养比指标,滨海新区最高,达到20.47%;南开区最低,为14.56%。从三代户比重指标可以看出,和平区是16.3%,也是唯一高于天津市的平均水平的地区。

数据来源:天津市第五次人口普查原始资料。

(3)2010年天津市区五项指标对比。

针对总负担系数指标、老年赡养比指标和老年率指标,和平区最高,分别是30.98%、19.82%和15.13%;滨海新区最低,分别达到20.87%、7.91%和6.55% 。从少儿抚养比指标看,滨海新区最高,达到12.96%。针对三代户比重指标,和平区次高,滨海新区最低,低于天津市平均水平4.53%。

数据来源:天津市第六次人口普查原始资料。

2.2 天津市区五项指标的纵向对比

针对总负担系数指标,天津市区的总负担系数也有不断下降的趋势。其中南开区下降最少,下降了7.66%,滨海新区下降最多,下降了14.41%。针对少儿抚养比指标,天津市区有不断下降的趋势,其中南开区下降的最少,下降了14.70%,和平区下降的是最多的,下降了19.12%。针对老年赡养比指标,总体上有不断上升的趋势。其中滨海新区上升最少,上升了2.04%。针对老年率指标,天津市区有不断上升的趋势。其中滨海新区上升的最少,上升了2.21%。针对三代户比重,天津市区总体上有不断下降的趋势。其中滨海新区下降最少,下降了1.38%,和平区上升最多,上升了14.02%。

数据来源:天津市第四、五、六次人口普查原始资料。

3 天津市区弹性指标基本状况

3.1 天津市区四个弹性的横向对比

(1)天津市区前十年(1991-2000年)弹性指标的基本状况。

从方向上来看,总负担系数、少儿抚养比和三代户比重与老年率弹性指标,均成反比,老年赡养比与老年率弹性指标成正比。从影响力度来分析,总负担系数与老年率弹性指标,南开区和滨海新区是最大的。少儿抚养比与老年率弹性指标,南开区是最大的,滨海新区是最低的。老年赡养比与老年率弹性指标,天津市区基本上是相同的,而且全部高于天津市的平均水平。三代户比重与老年率弹性指标,和平区是第二,滨海新区最低。

(2)天津市区后十年(2001-2010年)弹性指标基本状况。

从方向上来看,总负担系数、少儿抚养比和三代户比重与老年率弹性指标,均成反比;老年赡养比与老年率弹性指标,天津市区总体上,老年赡养比与老年率成正比。从影响力度来分析,总负担系数与老年率弹性指标,滨海新区最大,南开区最低。少儿抚养比与老年率弹性指标,滨海新区最大,南开区最低,其中滨海新区是与天津市的影响力度相差最多的,相差5.17%。老年赡养比与老年率弹性指标,滨海新区与天津市平均水平相差最大,相差0.90%。三代户比与老年率弹性指标,和平区最大,与天津市平均水平相差最大的,相差4.01%。

数据来源:天津市第五、六次人口普查原始资料。

3.2 天津市区四个弹性的纵向对比

天津市区前十年与后十年,针对总负担系数、少儿抚养比和三代户比重与老年率弹性指标,三个弹性指标均有不断下降的趋势。针对老年赡养比与老年率弹性指标,河东区、河西区和南开区基本持平或略有上升,其他四区是下降的趋势。

从方向角度,两个阶段的总负担系数、少儿抚养比、三代户比重与老年率弹性指标,均成反比,总体上天津市区的老年赡养比与老年率是成正比。从影响程度方面,前十年,总负担系数与老年率弹性,南开区和滨海新区影响力度最大,少儿抚养比与老年率弹性,南开区的影响力度最大,滨海新区的影响力度最小,老年赡养比与老年率弹性,天津市区的影响力度基本相同,三代户比与老年率弹性,和平区影响程度最大,滨海新区最小。后十年,前三个弹性指标滨海新区的影响力度是最大的,而南开区是最低的,而第四个弹性指标和平区影响最大。

数据来源:天津市第四次、第五次、第六次人口普查原始资料。

4 天津市区的老龄化产生的原因及影响

4.1 天津市内老龄化产生的原因

(1)南开区近20年的计划生育政策在带来生育水平下降的同时,也过快地改变了南开区的人口结构,一个家庭普遍由生育三个以上子女改为只生育一个子女,快速降低了出生人口水平,人口中年轻人比例下降,老年人比例相应上升,人口年龄结构老龄化特征更加突出。同时,南开区经济增长的速度低于老龄化增长的速度,老龄化的负担越来越重。因此,南开区的老龄化程度越来越严重。

(2)近年来,南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较多,医疗条件大为改善,人口死亡率逐步下降,建国初期南开区的人口死亡率在10‰以上,2005年为3.26‰。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延长,也是南开区人口老龄化的促进因素之一。

(3)滨海新区的老龄化程度是天津市区中最低的。主要原因是,天津市对滨海新区经济发展的政策支持力度加大,经济增长速度远远高于老龄化增长的速度。因此,相对经济增长的速度,老龄化程度是最低的。

(4)和平区的三代户比重和三代户比重与老年率弹性指标,和平区均是最高的。主要原因是和平区是天津市的老市区,多为4-2-1家庭,此类家庭基本是都是分户的三代人,和平区的消费能力高。因此,三代户的比重会高。

4.2 老龄化对天津市区产生的影响

(1)人口老龄化对天津市区养老、医疗制度的影响。

天津市人口老龄化,不仅大幅度加重区域整体的养老、医疗、保健负担,也会减缓整个区域的活力、积极性与创新能力。

(2)老龄化可能会对天津市区的国民收入的分配产生一定的影响。

随着南开区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重,公共和私人两个方面支付的养老金和退休金的数量就要增加,政府用于社会保险和福利支出会增加。这种情况下,在国民收入一定的前提下,南开区政府需加大消费的支出,减少积累,在经济上的投资会相应的减少,同时会相应的减缓南开区经济,甚至整个区域的发展。

(3)老龄化对天津市区市场活动的影响。

人是消费的主体,同时也是市场活动的主体。老龄化虽然会对天津市产生一定的负面作用,但另一方面,老年人口的比重不断增加,对于老年产品和服务市场也是一个很好的商机,加快老年市场的发展与完善。

(4)和平区是三代户比重最高的,他们的消费能力相对要高,购买欲望也强。因此也有利于和平区房地产行业的发展,相应也促进了和平区经济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也分担了老龄化带来的负担。

(5)人口老龄化会影响劳动力的供应。

随着老年人口的增加,劳动力人口相对减少,因此劳动力的供应就相对不足,劳动力的成本也相应增加。因此,劳动力人口老龄化对社会经济的纵深开发有一定的不利影响,也会影响经济效益的提高。

5 结论

政府部门、有关部门乃至全社会都要充分认识人口老龄化挑战的严峻性,树立老龄意识,增强应对人口老龄化和老龄社会挑战的紧迫性和自觉性,才能稳定、妥善的应对老龄化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在研究制定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时,要切实从老龄社会这一基本情况出发,把应对老龄社会的挑战列入未来社会的发展战略,才有可能达到高效率的应对。坚持投资主体的多元化、服务对象的公众化、运行机制的市场化、服务方式的多样化,服务队伍专业化和志愿者相结合的运行机制。树立科学的发展观,统筹家庭养老保障与社会养老保障,统筹老年物资保障与老年精神保障,统筹老年福利事业与老龄产业,统筹敬老道德建设与老年法制建设,缓解人口老龄化带来的负面影响。

6 预测与建议

(1)国际上通常以65-69岁、70-79岁、80岁及以上人群占反映老年人口年龄结构状况。其中南开区的70-79岁组所占的老年人口比例最高。这不仅体现了社会文明进步以及平均预期寿命的延长,而且对今后南开区的社会服务、福利设施规模、结构和分布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因此,应抓住老年市场的商机,完善老年市场。

(2)作为政府部门,要不断提高政府和全社会对人口老龄化问题的重视程度,综合多种因素,制定人口老龄化问题长期政策和长远规划,成立市区人口问题研究组,针对市区的具体情况研究发展的对策。同时,社会各界人士大力促进经济健康、快速、稳定发展,尽快增强财政的支付能力,让广大人民群众尽快富裕起来。没有经济的支撑,再好的老年人口赡养方案也难以付诸实施。

(3)尽管从解决老龄化问题和群众意愿的角度出发,应该鼓励人口生育,用出生人口的增多抵销日益增长的老年人口,但也应该看到,天津市区人口基数大,而且人口政策是一项缓慢发生效应的政策。因此,天津市区应该继续实行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

(4)提倡子女供养, 发展社区照料体系。

随着家庭小型化、微型化, 社会劳动力高龄化, 子女提供照料的资源会减少, 传统的家庭养老功能会日益弱化。采取家庭养老和社会化养老相结合的养老模式, 将成为下一个世纪必然发展的趋势。

参考文献

[1]南开区第五次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南开区统计局.天津市南开区2000年人口普查资料[Z].

[2]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及1990-2010年中国统计年鉴[Z].

[3] 张桂莲, 王永莲.中国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J].人口选刊,2010,(05).

[4]国务院人口普查办公室,国家统计局人口和社会科技统计司.中国2000年人口普查资料[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2.

[5]朱小泳.谈当前社区老年服务工作的重点[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1).

[6]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委员会信息中心.中国人口预测系统CPPS[Z],2002.

[7] 陈书碧.关于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几点思考[J].议政建言,2011,(08).

篇13

一、引言

20世纪下半叶,人类社会经历了人类历史上最为迅速的人口老龄化进程,尤其是发达国家。人口老龄化是世界人口发展的普遍趋势,是科学与经济不断发展进步的标志。中国人口老龄化对其人口、社会、经济、政治等方面的影响不仅将是持续的,同时也将是全方位的,其中既包括人口老龄化对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持续压力和挑战,也在一定程度上暗含着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发展、制度变革等方面带来的良好历史机遇。事实上,我国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各种老龄问题也是重大的社会民生问题之一,是涉及国家国计民生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战略性社会问题。因此,正确处理好人口老龄化与经济、社会发展间的关系,趋利避害,实现我国人口老龄化与社会各方面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人口老龄化及可持续发展的涵义

联合国认为,如果一个国家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达到总人口数的10%或者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教的7%以上,那么这个国家就已经属于人口老龄化国家。人口老龄化是人口年龄结构变化所产生的,而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取决于出生、死亡和迁移三个因素。决定人口老龄化最主要的因素是生育率下降。中国的人口老龄化也不例外,它也是在社会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和生育率下降的情况下出现的。到1999年,我国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的行列。可持续发展是指在人口、社会、经济、资源、环境相互协调和共同发展的基础上,整个人类社会能在资源保证、环境良性状态下持续、健康发展,而人口老龄化无论现在还是将来都会对我国人口、社会、经济、政治等方面的制度安排带来不可回避且深层次的突出矛盾。使人口老龄化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人口老龄化与可持续发展就紧密地结合起来了。

三、中国人口老龄化现状与趋势

总体来看,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最新数据显示,我国65岁以上人口达到10055万人,占总人口数的7.7%。2006年统计数据表明,中国60岁以上的人口是14901万人,占人口总数的11.3%,65岁以上的人口是10419万人,占全国人口的比例为7.9%。同时我国人口老龄化有如下特点。

1、纯老年人家庭迅速增加。“三代同堂”式的传统家庭越来越少,一对夫妇同时瞻养四个老人和一个小孩的家庭逐渐增多。有关调查显示,目前我国纯老年人家庭占老年人家庭比例,城市约为40.3%,农村约为37.8%,并在继续增加。

2、高龄老年人口急剧增长。我国人均预期寿命已达71.4岁,80岁以上高龄老人高达1520万,高龄老人是老年人口中增长最快的群体。本世纪前半叶,我国高龄老年人平均增长率超过4%,是老年人口平均增长率的1.7倍。

3、城乡人口老龄化程度倒置。发达国家城市人口老龄化水平一般高于农村,我国的情况则相反。2000年我国农村老龄化水平为10.9%,比城镇高1.24个百分点,我国农村2006年老年人口为8557万人,占全国老年人口总数的65.82%。可见,中国未来老龄化对中国的挑战重点在农村。

4、老龄化超前于现代化。我国是在尚未实现现代化,经济尚不发达的情况下提前进入老龄社会的,属于未富先老,而发达国家的情况则相反。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时人均GDP刚刚超过1000美元,属于中等偏低收入国家行列,而发达国家进入老龄社会时人均GDP一般都在5000―100013美元以上。

以现在这种发展趋势,中国老龄人口到了2010年将增加到1.12亿,2020年将达到2.48亿,2051―2100年将稳定在3―4亿。人口老龄化的迅速发展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十分广泛而深远。

四、中国人口老龄化对经济、社会的影响

1、我国人口老龄化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根据人口学的基本规律,老龄化使进入劳动年龄的人口比重下降和劳动力年龄老化,导致劳动力供给的缩减以及劳动生产率的下降。2045年劳动力老化程度可能升至32.14%。近年我国依靠供应充足的廉价劳动力进行劳动密集型产品,在国际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然而老龄化将会弱化这种优势。一方面,老龄化导致了劳动力供给的下降,从劳动力价格上升,产品的成本增加,导致商品价格优势丧失。另一方面,人口老龄化,劳动者年龄的增长使得身体机能也会随着退化,体力和脑力都处于衰退状态,降低了劳动生产率。

2、人口老龄化使企业和政府的养老支出受到影响。对政府来说,老年人口数量的增加,对养老金、退休金,医疗保障的需求自然会扩大,引起老年退休金、养老金、医疗卫生支出、老年福利设施和老年服务等国家支出上升,也就意味着政府消费基金的增加。对企业来说,企业也要负担一部分离退休金、医疗费用和社会养老基金。另一方面,国家为了缓解养老支出的财政压力,会加大税收,这就加大了企业的生产成本,打击了企业的生产积极性,不利于企业的投资。

3、我国人口老龄化对消费结构的影响。老年人是特殊生活用品、住房、医疗保健以及护理服务等产品的主要消费者。特别是在生活水平快速提高的现代社会,老年人在满足了物质消费的前提下,也会追求家庭服务、心理咨询、休闲旅游等非物质消费,老年人由于心理、生理上的差异,衍生出了特殊的市场需求。随着老年人占的比例不断上升,社会对老年消费品的需求越来越大,这些物质的和非物质的消费正作用于现存的消费结构,促使其发生改变。

4、我国农村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压力增大。中国老年人口的近60%分布在农村。同时,农村绝大部分地区尚未建立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还处在试点阶段,农民的养老、医疗社会保障有待加强。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农村的养老、医疗等方面的压力相对城镇将更加突出,西部和贫困地区尤为严峻。

5、人口老龄化对医疗保障资金需求影响。人口老龄化对医疗保障资金需求压力急速膨胀。老年人是医疗卫生资料的主要消费群体,是医疗保障制度的重点对象。国际资料表明,老年人的人均医疗费用支出是在职人员的3―5倍。2000年我国老年人口医疗费用占GDP的0.48%。预计到2010年将占到1.11%,2020年将达到3.06%。同期的老年人口将增加1倍,医疗费用将增长5倍。2030年老年人口医疗费用将占GDP的8%~9%。老年人口医疗费用的增长速度明显快于GDP的增长速度。老年人口数量的急速增长加剧社会医疗保障费用支出规模的压力。

6、人口老龄化对长期照料服务需求的压力增加。长期照料服务是指面向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康复护理、精神慰藉和临终关怀等综合服务。老年人长期照料服务是人口老龄化过程中解决起来难度最大的一个严重社会问题。据推算,全国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口数量在2020年将超过2000万人,2050年达到3800万人。目前,我国各类为老服务的机构能够提供的床位却很少,其中的长期照料服务床位更是少的可怜。此外,长期照料服务专业性较强,涉及到医疗、康复、护理、心理、临终关怀以及管理等多学科内容,仅靠家庭和政府是解决不了的,因此要大力发展长期照料服务机构。

五、促进人口老龄化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1、高度重视社区老年服务体系建设,强化社区社会福利和社会服务功能。面对日益庞大的老年人口规模,各级政府应该整合社区为老年人服务的各种资源,构建以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社区服务筹资体系,并从政策优惠、服务机构设置、人员职业化建设等方面给予必要的支持,以便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需求。

2、大力发展银色产业。老龄产业还远远不能满足老年人口的需求,全国老龄消费者中每年有100亿的购买力得不到实现。换句话说,随着经济的发展,老年人口的养老金、退休金提高了,他们的收入也呈不断上升的趋势,老年市场商机无限,购买力非常可观。特别是中国作为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拥有巨大的消费潜力,如果能充分利用现有的前景广阔的市场,将给我国人们创造许多新的工作机会,缓解社会就业压力,给经济发展带来强大的动力。因此,企业开发产品时要针对老年人的需要为,根据老年人衣食住行的喜好,研制适合他们的产品。还要重点发展老年服务业,兴建养老机构,包括医疗服务机构、保健机构、增加老年服务项目等。

3、充分利用老年人力资源。虽然人口老龄化,使得青年劳动力数量下降,老年人体力上的衰退,但他们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和经验。开发老年人力资源,在实现了老年人的价值,增加了他们收入的同时,也有效地弥补了劳动力供给不足的缺口,促进了经济的增长。可以返聘老龄高级人才,如高校和研究所中许多老龄人,仍然能继续在自己的岗位上游刃有余。另一方面可发展老年教育,出于经济的困难或排除空虚的需要,一些低龄老年人就业的愿望非常激烈,发展老年教育可以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劳动力资源。

4、建立农村养老保障体系。大量的农村青壮年剩余劳动力纷纷涌入城镇就业,大量老年人依然留守在农村,造成了农村老年人比例的上升,导致农村养老问题突出逐步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养老保障制度。因此,加快健全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和医疗救助制度,并且根据农村老年人的需要,大力发展农村社区服务,兴建老年人服务设施。

5、增强老年保健知识宣传,提高老年人的独立性。这就是要帮助老年人提高自立、自理、自助的能力。老年人从保持身心健康做起,提高实现健康老龄化的自觉性,减少病理性衰老,使各种器官及功能尽可能地延长,使生活自理时间延长,尽可能减少对社会和别人生活上的依赖程度。

总之,人口老龄化是世界人口发展的普遍趋势,是科学与经济不断发展进步的标志。中国作为一个未富先老的发展中国家,必须正确对待老龄化现象,必须集中力量,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从根本上解决老龄化给社会带来的压力;与此同时,要转变观念,建立、健全养老机制,充分开发、利用老年人力资源,解决养老问题的同时发挥老年人的作用,使得人口老龄化与经济社会相协调,做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胡亚兰:浅析中国人口老龄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J].商场现代化,2008(4).

[2] 周战超: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研究[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7(1).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