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财务风险的理论

财务风险的理论范文

发布时间:2023-10-10 17:15:15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财务风险的理论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财务风险的理论

篇1

关键词:财务风险;资本结构;负债;财务决策

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在各种财务活动中,由于各种难以预料和控制的因素存在,使企业的财务收益与预期收益有所差异的不确定性。一般来说,企业的财务风险是指筹资决策带来的风险。筹资渠道的不同选择、筹资数额的多少必然会引起企业的资本结构发生变化,由此产生企业财务状况的不确定性,这里的筹资通常是指举债,因此狭义的财务风险可界定为举债风险,是指由于企业举债而给企业带来的财务不确定性。广义的财务风险是指在企业的各项财务活动中,由于环境及其他难以预料的因素的影响,使企业的预期财务收益与实际的收益有所差异。一般包括筹资风险、投资风险、汇兑风险、收益风险、结算风险及存货风险等。

一、企业财务风险的基本特征

在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只有充分了解财务风险的基本特征和产生原因,才能采取针对性措施防范和化解财务风险。归纳起来,企业财务风险主要具有以下特征:

(一)风险处处存在,时时存在,人们无法回避它、消除它,只能通过各种技术手段来应对风险,从而避免费用、损失的发生。

(二)财务风险存在于企业财务管理的全过程,并体现在多种财务关系上。资金筹集、资金运用、资金积累、分配等财务活动,均会产生财务风险。

(三)财务风险具有一定的可变性,即在一定条件下、一定时期内有可能发生,也有可能不发生。这就意味着企业的财务状况具有不确定性,从而使企业时时都具有蒙受损失的可能性。

(四)风险与收益是成正比的,即风险越大收益越高,风险越小收益越低。财务风险的存在促使企业改善管理,提高资金利用效率。因而可以说,收益性与损失性是共存的。

(五)财务风险的客观存在会促使企业采取措施防范财务风险,加强财务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二、财务风险形成的内因

(一)企业资本结构不合理

通常情况下,企业的资本结构由债务资本和权益资本构成。资本比例关系指的就是债务资本和权益资本各占多大比例,一般以资产负债率或产权比例来表示。资本结构失调是影响财务风险各种因素最直观的综合体现。资本结构不合理主要表现为两个极端:保守结构型和风险结构型。保守结构型企业通常不存在财务风险或财务风险很少,但暴露出企业资本策略过于保守,畏缩不前,对企业前途信心不足等缺点。风险结构型企业通常表现为企业资产负债率过大或产权比例异常。

(二)负债期限结构不当

这是指短期负债和长期负债的安排、取得资金和归还负债的时间安排。如果负债的期限结构安排不合理,本应筹集长期资金却采用了短期借款,或者应筹集短期资金却采用了长期借款,都会增加企业的筹资风险。

从公司财务角度分析,长期债务是公司稳定的融资来源。对使用长期债务的公司而言,短期内不会面临流动性不足的危险,而且,由于资金使用期限相对较长,公司可以根据自身的发展将资金投入到新的项目中,或购置固定资产或进行运营资金的补充。相对而言,短期负债的资金较容易获得,资金成本要比长期资金低。然而,由于期限短,公司必须频繁安排还本付息事宜,这会对公司形成压力,影响其正常运作以及价值目标的实现。一旦短期资金周转困难,就会有违约可能,导致公司信用度下降。我国房地产公司的债务一般都为短期债务融资,短期债务中主要是银行贷款,而房地产公司对中长期资金的需求量更大,采用长期融资可以有效改善企业的负债结构。

(三)资金投放对象选择不当

负债资金投资对象不同,企业财务风险大小会不一样。首先,投资项目所处行业不同,其风险也会不同。其次,投资项目所处行业的生命周期阶段不同风险也会不同。再次,投资项目所处的市场类型不同风险也会不同。

三、财务风险形成的外因

(一)企业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复杂多变

宏观环境的变化对企业来说,是难以准确预见和无法改变的,宏观环境的不利变化必然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目前,我国许多企业建立的财务管理系统,由于机构设置不尽合理,管理人员素质偏低,财务管理规章制度不健全,管理基础工作欠缺等原因,导致企业财务管理系统缺乏对外部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具体表现在企业不能对外部环境的变化进行科学的预见,反映滞后,措施不力。

(二)利率变动趋势

由于企业负债的利息率一般是固定的,如果未来利率呈现下降趋势,企业仍然要按原合同约定利率水平支付较高的利息,从而加大企业财务风险;如果未来利率呈现上升趋势,企业尽管只需按原合同约定的利率水平支付较低的利息,但随着利率的持续上升,货币升值压力增大,一旦货币升值,则企业还本负担加重,从而加大了企业财务风险。

四、防范企业财务风险的措施

(一)提高财务决策的科学化水平,防止因决策失误而产生的财务风险

财务决策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财务管理工作的成败,经验决策和主观决策会使决策失误的可能性大大增加。为防范财务风险,企业必须采用科学的决策方法。在决策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影响决策的各种因素,尽量采用定量计算及分析方法,并运用科学的决策模型进行决策。对各种可行方案决策,切忌主观臆断。按照以上方法做出的决策,产生失误的可能性大大降低,从而可以避免财务决策失误所带来的财务风险。

(二)建立财务“预防”机制

企业进行负债经营决策时,应该考虑企业举债的规模和偿债能力。一般而言,确定负债规模应该考虑以下因素,如警惕财务杠杆效应的负面影响、防范财务风险和关注财务成本。建立企业财务预警的“诊断”机制,要对企业的负债进行分析,从三个方面来看:(1)负债经营有利于提高经营者业绩,使企业获得负债资金效应,降低资金成本,提高权益资本收益水平。(2)负债经营可以迅速筹集资金,弥补企业内部资金不足,增强经济实力。(3)负债经营给企业带来更大的风险和破产的危机。首先,在资金结构中,若负债的比例过大,即过度负债经营,那么依赖于外界的因素过多,也就加大了企业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生产经营环节稍有脱节,资金回收不及时,资金成本大幅度增加,降低了企业经营利润削弱了企业活力。其次,因负债率升高,财务风险加大,在财务杠杆作用下自有资金收益率下降,企业承受能力降低,偿还能力减弱。因而,在建立企业财务预警制度时,应把握好负债经营的“度”。

(三)对财务风险做出恰当的处理

1.坚持谨慎性原则,建立风险基金。即在损失发生以前以预提方式或其他形式建立一项专门用于防范风险损失的基金。

2.在损失发生后,或从已经建立了风险基金的项目中列支,或分批进入经营成本,尽量减少财务风险对企业正常活动的干扰。

3.建立企业资金使用效益监督制度。有关部门应定期对资产管理比率进行考核。同时,加强流动资金的投放和管理,提高流动资产的周转率,进而提高企业的变现能力,增加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

4.注重投资决策问题。投资决策是企业重大经营决策的主要内容之一,直接影响企业的资金结构。企业决策者必须作好投资项目的可行性分析。

(四)针对利率变动风险及防范

当市场利率提高,企业的融资成本相应增大,可能导致经营效益下降,盈利减少,从而使投资者遭受收益下降的风险。在这种情况下,最好的方法是减少融资以防范风险,如果是因为生产经营活动的扩大急需资金时,可考虑其他方式的融资,如将企业的留存收益转增为资本等。

参考文献:

篇2

引言

财务风险管理是现代公司财务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综观目前有关公司财务风险管理的研究文献,我们不难发现两个问题一是现有的研究基本上是将公司财务风险作为一个整体看待,因而,规避和控制的手段也是全方位、多角度,成本高、耗费大,但效果不明显,且缺乏层次感,二是受传统部门财务观念影响,将财务风险控制的主体定位在财务部门,认为财务部门理所当然应该对企业的所有财务风险承担责任。笔者认为,将财务风险作为一个由财务部门加以控制和防范的整体,往往权责不清、目的不明,实际效果并不理想。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企业不同管理层次所拥有的财权和承担的责任是不一样的,不同管理层次在风险控制中所能发挥的作用也是有限的。

一、财务分层管理理论与财务风险的层次性特征

现代企业制度要求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从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来看,公司财务管理是分层次展开的,管理主体及相对应的责权利是不同的。1997年,汤谷良、谢志华、王斌三位教授分别提出了经营者财务论、出资者财务论、财务经理的财务观以及财务管理的分层管理体系。这一理论将现代企业财务管理按主体划分为出资者财务、经营者财务、财务经理财务三个层次,其中,出资者财务是以股东及股东大会决议名义直接行使的对重大公司财务事项的管理,出资者财务的目标是其所出资本的保值与增值。经营者财务是以董事长和总经理为代表的管理层行使对公司日常财务事项的决策权和重大事项的制定权、执行权,其管理对象是全部的法人财产,经营者既要承担对出资者资本保值增值的责任又要承担对债权人还本付息的责任。财务经理财务则是经营者财务的具体操作性财务,它属于较低层次的财务管理,其主要任务是保证企业短期资产的效率和短期债务的清偿。

公司财务风险是否具有层次性特征是现代企业财务风险能否采用分层管理的关键。结合企业组织结构特征和财务分层管理理论,我们认为企业财务风险是具有层次性特征的,理由如下

1 财务目标的层次性决定实现不同财务目标有着不同的风险。企业财务管理的总体目标是企业价值最大化,但具体到不同管理层次又有各层次的具体目标。出资者、经营者和财务经理目标不同,风险各异,目标的层次性决定实现不同层次目标有着不同层次的风险,尽管某些风险影响因素可能影响各个层次,但每个层次对这些因素的反映以及应该发挥和所能发挥的作用显然是不同的。

2 财权在不同管理层次之间的分配决定着不同管理层次在风险控制中的作用不同。层级化的组织结构决定了不同管理层次在整个企业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及职责权限不同,各个管理层次的财务权限不同,承担的职责也就不一样,在风险控制中所能发挥的作用也不同。

3 导致财务风险的各种因素产生作用的层面不同也表明财务风险具有层次性。财务风险是企业经营活动中各种风险因素在财务上的集中体现,由于企业各个财务管理层次上权责清楚,职责明确,不同时期、不同条件下各种风险因素发生作用的影响范围和深度不同。

笔者认为,公司财务风险可以根据公司财务管理层次划分为出资者财务风险、经营者财务风险和财务经理财务风险三个层次,公司财务风险应该是各个层次财务风险的总和,各层次的目标不同,存在各自的风险,他们的风险累加起来构成了企业财务总风险。需要说明的是,将财务风险层级化并不否认某些风险因素自上而下影响各层各级;也不排除某一层次风险控制不力而加大其他层次风险,产生连环效应;更不排除在对待某些风险时各层级之间的协调作战。强调分层管理,我们认为更有利于分清职责和各层次实现目标的业绩考评。

二、不同层次财务风险的特征及责任主体

基于财务分层管理理论和上述财务风险的层次性特征,将风险管理理论和分层管理理论结合起来研究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对出资者财务风险、经营者财务风险、财务经理财务风险三个层次进行分层管理就成为解决目前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权责不清、效果不理想问题的一种新思路,也是现代企业在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后管理更科学的必然要求。

(一) 出资者财务风险的内容与特征

这里所说的出资者财务风险仅指出资者与特定受资企业之间形成投资与受资关系所带来的财务风险,不包括出资者自身经营活动和其他投资活动所带来的财务风险。归纳起来主要有资本投资风险、资本减值风险、资本经营财务风险、获取股利风险以及经营者的道德风险五个方面。

首先,财产所有权是经济生活中最基本的经济权利,企业设立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财产所有权的维护和扩张。因此,出资者财务风险是企业最基本的财务风险,其风险程度在企业中是最高的;其次,在两权分离的条件下,生产经营活动交由经营者决策和执行,出资者对企业风险的管理主要通过一系列监控机制来实现。因此,出资者重视的是企业经营的结果而非过程,所以,这种风险具有一种静态性,再次,由于出资者对企业日常经营的参与程度低,其对企业的管理主要通过一些制度性手段来实现,因此,出资者财务风险是一种制度性风险。针对出资者财务风险的特点,我们认为,出资者应对上述五个方面的风险负责并采取相应的、合理有效的措施对其进行控制。

(二) 经营者财务风险的内容与特征

经营者财务风险是指由于经营者财务决策失误或财务组织不当或财务协调不妥所带来的风险。其中,财务决策最为关键,财务决策中诸如筹资决策、投资决策、股利政策等长期财务决策是经营者财务的管理重点,由此而产生的企业筹资活动风险、投资活动风险和收益分配活动风险就成为经营者财务风险的主要内容。

与出资者财务风险相比,经营者财务风险有其自身的特点首先,企业经营者担负着出资者资本保值增值和对债权人还本付息的责任,因而必须从出资者和债权人双方角度综合考虑企业财务风险。其次,经营者财务涉及企业经营过程中现金流转的各个环节,风险存在于现金流转的各环节中,由此引出的经营者财务风险管理也必然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再次,经营者财务权既包括了企业出资者财务决策的执行权,又包括了企业日常财务活动的决策权和操作权。因而与出资者财务相比主要是制度性规定不同,经营者财务是制度性与操作性的综合,与此相适应。经营者财务风险包括了与企业财务相关的制度性风险和操作性风险。

(三) 财务经理财务风险的内容与特征

篇3

一、耗散结构理论在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中的运用综述

耗散结构是当前现代化企业建设和发展的一个重要理论,对于企业建设来讲有着巨大的意义。根据耗散结构的相关理论和知识,其应当是一个开放性的、平衡性的系统,通过与外界之间不断的进行能量、物质和信息交换,当外界的某种条件达到一个特定的值的时候,使得系统内部会从无秩序的状态转变成为一种在空间、时间以及功能上都具有全新秩序的新状态。所以,在耗散结构的相关结构体系和理论框架之中,结构熵应当处于一种不断变化的状态之下,整个环境处于一种开放式的空间结构,所以系统内部的信息会和外界的信息产生物质交换。根据耗散结构相关理论,其结构当中的熵应当会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

当前耗散结构的相关理论和知识在各大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工作当中均有着重大应用,并且在多个领域的多个实践工作当中都起到了关键性价值和作用。根据经济学理论当中的耗散结构知识,依照当前企业的财务现状,引入了管理熵以及信息熵等理念,一般情况之下企业的信息熵主要是用来表示企业内部信息量的实际情况,往往系统的不确定性程度越高则内部的信息熵就较低。而管理熵则主要是应用在企业的经营和各项业务的管理流程当中,主要是对工作内部所出现的阻力、损失和无序的情况进行管理和研究。通过对耗散结构的相关知识进行分析,依照当前经济市场的开放性和平衡性基本原则,需要积极引入先进的思想和先进的管理理念,在企业财务管理,尤其是经济财务风险管理当中,体现出企业经营的特征和重点,并且采取层次化和差别化的管理形式,对传统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进行增强,实现企业管理工作的飞跃和提高。当前耗散结构在实践的应用当中所取得的效果已经得到了多方面的肯定,所以在企业的经营财务风险管理工作当中也必将具有重大的意义。

二、企业财务管理的耗散结构研究

根据上文针对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之中耗散结构相关理论的应用和企业管理的重要性进行细致探究,可以明确工作重点和耗散结构理论应用的基本方向。下文将针对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当中耗散结构的基本结构和工作框架进行细致分析,旨在不断促进耗散结构在实践当中的应用水准,为企业更好的控制财务风险奠定坚实基础。

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是一个开放式系统,内部包含有各种各样的元素和组成部分。在当前的市场经济条件之下各大企业都需要建立起一个开放系统来与外界相关能量、物质和信息进行交换。对当前企业来讲,最为基本的就是明确产出和投入之间的关系,在很好的维持了企业生产的原材料采购基础之上,还需要对能源的输入输出进行细致分析,力求在产品上市之后可以尽快为企业创造出经济效益,进而使得企业资金可以迅速回收。另外,在耗散结构相关理论当中,企业财务系统应当处于一种平衡状态,企业财务活动和各项业务开展应当遵循市场经济发展相关规律和企业发展基本原则。企业财务活动出现一定的具有规律性的波动,而这种波动从表面上进行分析是一种良好的现象,但是时间长了以后则会导致企业缺乏创新性、工作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墨守成规进而使得企业发展失去生机与活力,最终对企业的生存形成不小影响。所以根据耗散结构的相关理论知识,企业应当在经济和财务管理工作当中追求创新,不能够维持一种恒定状态。

三、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综述研究

通过三维视角对企业当前财务机理进行分析,是一个重要的工作手段。根据企业建设和发展历程之中人力资本和物质性资本、市场资本、公共资本等之间存在的联系,还需要从政府、员工、企业经营者、企业股东、社区等角度出发,对当前企业利益普遍性进行研究,这一点在当前企业建设的进程当中是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通常情况之下企业经济利益具备有界壳的空间特征,由于利益的相关者是存在的,所以不论是从企业的内部系统还是企业的外界影响因素等角度进行分析,还需要经过利益界壳这一个关键环节,才能够影响到企业的经济状况,最终使得企业财务和各项经济活动出现周期性的、规律性的波动。所以,根据上述分析,结合耗散结构理论应用,在企业内部出现熵的改变,往往是由于企业内部出现管理缺陷而导致的,并且加上企业运营过程当中外部环境因素的不确定性,利益相关者往往在企业经济管理和经济风险的规避过程之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通过对企业财务风险和相关机理形成情况进行分析,还应当在实践工作当中深入探讨不同因素对财务风险的影响,明确之间存在的相关性。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根据对现代企业经济活动当中财务风险的发生以及具体控制对策进行综合性论述,从一个更加直观的视角对现代企业工作当中耗散结构相关理论和知识框架的应用进行了探讨,旨在为企业创造出更大的经济效益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篇4

一、财务管理理论

财务管理主要是指在特定的财务环境下,通过财务情况的处理和控制来实现财务管理对企业生产经营中的经济活动的管理作用。对于企业来说实现企业利益的最大化是企业的发展目标,而企业内部的管理都要服从于这样一个目标,这其中就包括财务管理。

二、财务管理理论在企业实践中的现状

(一)财务管理目标没有被正确设定

虽然正确的财务管理目标是以法律法规作为基础的,需要将企业的财务管理处于一种合理合法的空间内进行管理。但在实际的情况中,企业只注意到了财务管理实现的最终目标是企业利益的最大化,忽略了法律法规对企业的限制和控制作用,忽略了正规财务管理所具有的风险防范作用,使企业处于财务管理的风险中,不能够有效和长效地促进企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二)财务管理理论不能够应用到实践当中

在我国的高校都有财务管理的课程和财务管理的教材,为培养社会需要的财务管理人员而进行在校的教育。但其财务管理的课程、教材以及学生所学到的财务管理理论与实际的企业财务管理有着很大的区别,财务管理理论大部分是建立在诸多假设基础上进行的,而在实际多变的应用中,不可能做到完全符合这些假设,而如果不符合这些假设,理论就无法在实际中进行应用。所以,很多的财务管理理论都在企业财务管理的实践中成为摆设。譬如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存货模型以及进货模型等。

(三)财务管理理论跟不上时展的步伐

我国企业财务管理一直处于变化中,新的市场拓展则为企业带来了新的业务形式、新的科学技术应用为企业带来新的管理手段、外国先进的财务管理方法为企业带来新的管理变革等等,这些不断的变化对于传统的财务管理理论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和冲击。

三、财务管理中的风险管理

(一)财务风险

所谓财务风险就是财务管理中的一个导向,是财务管理的实质。财务风险管理主要是指三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指通过对未来情况进行预测,将未来可能存在的危险和损失进行合理的规划和控制;第二个方面是指,企业在经营生产活动中对收益结果进行事先预测,可得到的实际收益结果与预测结果存在差异,而这种差异也可以算作财务风险;第三个方面是指企业的经营生产活动在未来存在着不可定性,而这个不确定性可能是外部环境造成的,也可能是企业内部造成的。而这个不确定性可能会为企业带来危险和损失,而这也是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

(二)通过企业的实践丰富财务风险管理的理论

如果想有效地控制财务风险,实现财务风险管理的作用,就不能单纯地依靠财务管理理论,需要企业在实践中去丰富财务风险管理的理论、内容和方法。

1.财务风险意识

企业在运营生产活动中,任何一个环节的经济效益都是一个变数,这个变数可能会给企业带来未知的风险,使企业无法长效地进行发展,需要通过财务风险管理来进行有效的控制。但在一些企业中,对于财务风险管理的意识薄弱,致使企业处于财务风险中而不自知,影响企业发展、甚至导致企业严重亏损。对此,需要加强企业管理层以及企业内部全体员工财务风险的意识,并加强企业财务管理的专业性,使企业的财务风险能够得到有效的防范和控制。

2.服从企业发展目标,制定长远的财务发展战略

好的财务管理能够将企业内的资金进行高效的流转和分配,以配合企业发展的需要。所以,为了促进企业的快速发展和企业资金合理、高效的调配,需要在服从企业发展目标下,进行长远财务发展战略的制定。以保证和促进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能够具有竞争优势、强大的生存力以及长效的发展等。并且,在进行财务管理时,一定要使财务管理具有理念的有先性、战略制定的创新性等,这样才能够使企业的财务管理处于与时代同步的发展中,使企业在时展趋势中能够对变化进行迅速和高效的转变。

3.在财务管理中强化预算管理

所谓预算管理,就是企业在进行运营生产过程中,对每一个经济活动都需要进行预算的管理,使经济活动能够在合理的规划下进行活动,以将财务风险控制在可控区域内,将风险降低。合理的预算管理能够促进企业经营生产工作快速和规范地进行,能够将企业内的资金进行合理的调配,使企业内部各个环节的运作更加灵活和高效,使企业在进行投资决策时能够更加游刃有余。

4.财务风险管理流程需明确

首先,在财务风险管理中必须要将管理流程进行规范化和清晰化的安排,通过对经济活动的前期预控、中期把控以及后期控制情况分析整理来实现财务风险流程的有效结合。并将采集数据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以及及时性进行有效地控制,把握财务风险管理的第一个环节。其次,对财务实现监督机制,以此保证财务管理的真实性、可靠性以及清晰性,为企业在决策时提高可靠的信息依据,保证企业的长足发展。

四、总结

综上所述,可以知道财务管理理论所存在的问题,财务风险管理的作用以及应对财务管理理论脱节的应对措施等。从而通过合理、合法、规范化的财务风险管理来实现企业长效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姜福军.财务管理理论与实践背离的情况及其协调对策研究[J].青年科学,2012(12).

篇5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9-0-01

在企业财务管理当中,需要管理者能够对财务风险管理有一定的预知性,能够全面的了解风险管理的来源以及特征。管理者要在此之上,进行有效的管理与控制,建立健全财务风险管理的预防措施,即使企业的资金依然会受到一定的损失,但是一定要将经济损失降到最低的程度,从而,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促进企业的经济发展水平。

一、对财务管理理论与实践的研究

1.对各高校中财务管理课程理论研究

财务管理是一门需要很强的实践性的课程项目,这就需要老师在教授财务管理时,不能够只进行理论教学,从而忽略了实践的重要性。老师一般都是以教材为教学工具,在课堂上系统的对学生讲授财务管理理论知识。这种做法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理论知识,却降低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2.对高校中财务管理课程实践研究

老师在向学生讲授财务管理时一般都是在学校进行,在进行实践教学时缺少了一定的真实性,达不到理想的效果。财务管理系的学生在校外实习时,却因为在没有任何的资历,企业单位是不可能给学生一个财务决策者的身份,只容许学生查看关于财务管理的相关资料或者是财务会计。因此,学生的实践能力根本得不到提高。

二、对企业财务管理的现状进行分析

1.由于一直受到我国计划经济的影响,企业的财务管理模式有的还一直残留着传统的管理方式。比如:在进行财务管理时,财务的职能依然是传统的分工模式;在设计企业的财务流程时,利用传统的管理模式,是根本不能准确的计算出企业的财务以及企业的经营状况不能得到真实的反映;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看,企业不断进行一定的改革,而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是不能顺应社会的发展以及企业内部的发展,也不能够对企业的财务进行有效的控制与管理。

2.我国的企业一直都是以传统的分工分层结构来构建企业的生产管理模式。但是,这种生产模式已经适应不了快速发展的现代化要求。传统的企业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是以集权的方式呈现的,很容易导致在进行财务分工时分工细密,在一定程度上复杂了企业的管理。企业进行生产需要花费大量的成本,但是得到的生产效率却非常低下。

3.现代企业管理者由于一直受到传统思想的影响,导致出现一些无用的单位部门的分化还有财务分流的现象。这些现象的产生造成了企业部门为了达到相互平衡和制约的关系,将企业的完整财务系统分割成了达到每个部门为了获得自身利益的工具。从而企业的财务部门成为了集考核和核算为一直的职能部门。在每一个企业当中,员工的业绩水平都是由领导所决定的,所以员工在进行工作时,只为了满足领导的喜好,不断让领导满意;但是,很少考虑顾客的需求,顾客的满意程度都与他们无关,导致财务部门在进行财务管理时遇到空白的或者重叠的管理工作时,很难达到财务标准的要求。

4.随着现代化信息的不断发展,各个企业也相应的引进了信息化手段。在目前我国的大部分企业当中,只是单个部门引用了信息化。并且,这些拥有信息化的部门在进行工作时,只知道独自使用。信息化的少数以及独自享用造成了企业成为了信息孤岛,在进行财务管理时,缺少了一定的网络信息平台,无法做到信息资源的共享。

三、财务风险管理的研究

1.企业在进行生产经营当中,可能会受到企业的外部或者是内部的影响,导致未来企业在即将获得经济效益时会产生一定的变数,或者是因为这些变数造成企业产生赔偿或者是要破产的现象,这些我们都可以称为财务风险。目前,我国的企业集团通常都呈现着共同的现象,就是集团都是由多个企业组成的,各个企业的成员组成了集团的成员。在每个企业当中,各个成员身上都存在了或多或少的风险,何况是存在着多个企业的成员的集团。在进行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控制时,要企业的各个成员对各自财务进行一定的分析与管理,然后对财务风险进行一定的控制。在对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进行控制时要对企业中各个部门的业务进行控制以及一定的财务风险管理。

2.企业经营者在对财务风险管理时要制定一定的财务战略。企业经营者要根据自身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出正确的战略决策。经营者在对财务进行分析后,要针对企业能够在不断发展的市场经济中占据一定的地位,并且能够使企业能够健康有序的发展,从而制定出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的发展战略。同时,企业要不断的创新,进行有效的改革,使企业能够顺应时代潮流。

3.一个企业必须要具备优秀的企业文化。一个有着优秀的组织团队,有着合理结构的企业,在一定程度上都表明了这个企业有着优秀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的灵魂,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优秀企业文化的支撑。所以在进行财务风险管理时,要提高企业文化,提高企业每个员工的职业素养和思想道德水平。

4.企业若想使财务风险管理水平得到一定的提高,就必须要运用一定的信息化技术。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可以提高工作人员的管理技术,促进管理手段的发展。

5.管理人员要提高对财务的预算水平。在对企业财务预算时不能只是从单一的方面进行提高,需要全方位的进行财务预算。这就需要预算人员要对企业财务的一切相关活动进行一定的安排与分析,然后通过预算管理,对企业的资源进行优化配置,提高企业资源的利用率,在最大限度上发挥企业的管理水平。

6.企业经营者在进行资金运作时,要对资金运作的过程实施严格的监管,对资金的流向地也有进行相关的调查和分析,要进行有效的安排和控制企业的一切经济活动。

7.会计是财务管理中最主要的人员,会计在对财务风险管理时,要对会计中的流程进行全面分析与设计,必须要保证会计流程中各个环节的正确性和有效性,提高企业财务管理的质量。

四、总结

财务管理水平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的发展水平,要对财务管理中的风险进行全面的分析,提高财务风险管理的防范措施,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

篇6

财务管理专业教学中设有实践课,主要包括校内实践与校外实践两个组成部分,而校内实践课主要由学校教师进行案例教学或者情景式教学,这些形式的实践课的开展对于学生对财务管理实践操作知识的掌握是非常有利的,但是在操作过程中缺乏财务管理实际工作中存在的真实感,也没有实际工作中的压迫感,因此学生是很难产生真正的实践经验的。除此之外,财务管理专业教师一般都是从大学毕业开始就走进教学之中,他们虽然拥有比较高的学历,但是财务管理专业的实践经验是非常缺乏的。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他们和学生一样没有对实践经验进行亲身经历,不能产生真正的实践感悟,在实践教学中往往会将教学重点放在理论理想性上。这在一定程度上来说就使学生的实践经验变成了“纸上谈兵”。

2学生无法通过实践教学看到实际财务管理的本质

校外实践主要是一种社会实践,或者也可以看成是一种实习,时效性是它主要的特点,与校内实践相比,学生可以通过校外实践真正的处于实际的财务管理中,但是因为其时效性的特点,员工实习过程中并非以正式员工的身份加入工作中,在这种情况下,学生是很难真正接触到财务管理的本质的。但是在专业教学过程中,学校是不能使学生真正掌握基本的操作技能的,就更不能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了,因此这是财务管理中不能忽视的问题。

二、企业财务风险防范措施

1企业内部交流的加强

财务风险主要是指企业的经营的过程中,财务收益是不稳定的,这主要是因为企业自身经营不善而导致的企业财务负债状况的出现,因为现阶段我国很多企业集团都是由不同的企业成员组成的,这些企业本身在经营管理上就存在着一定的风险,企业进行财务风险控制就是要将企业成员作为着眼点,通过财务风险控制与各部门和成员之间建立的密切关系进行有效的风险管理,实际上有效的风险管理主要在于各部门和人员之间的管理是否可以得到有效开展,促进人员与部门之间的沟通与交流,这对于企业风险管理工作的展开是非常有利的,从一定程度上来说,只有将企业内部的协调与沟通工作做好了,才能促进企业风险管理目标的最终实现。

2建立起资源合理化配置和长期发展目标

企业只有采用高效的财务管理方法才能将企业的财务风险降到最低。为了使企业的持续发展得到保证,一方面要对企业的内外部环境进行有效控制,另一方面为了使资金的合理利用得到保证,企业一定要将眼光放长远,制定企业长期的发展战略,建立起对财务增益合理化有利的相关方案,促进企业长期发展目标的实现。企业战略发展查略制定之后,对于企业领导层作出科学合理的决策来说是非常有利的,可以对企业财务进行有效管理,使资金的利用率得到显著提高,最终将财务风险降到最低。企业只有真正掌握了市场发展的脉搏,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得一席之地,才可以得到更好的发展,财务工作都要围绕企业长期发展目标进行开展。企业为了能够与时俱进,一定要做出相应的转变,与时展相适应,企业在财务管理工作中应该做到不断的创新,并建立起相应的财务战略,跟住时代的脚步。通过合理的资源配置和高效的预算管理促进企业经营效益最大化的实现。在实际工作中将预算管理作为指导思想,与合理的预算管理制度相结合对全面预算的实施进行保证,从资源优化的角度促进对企业经营活动预算管理的真正实现。

篇7

一、商业银行财务风险的内涵

商业银行财务风险,是指由于受内外部环境影响,商业银行在经营、投资和筹资等各项财务活动过程中,实际收益达不到预期收益目标而蒙受经济损失的风险。商业银行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面临着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财务风险贯穿于其经营管理活动的各个环节,不仅包括流动性风险、资产质量风险、利率风险、汇率风险等资本管理风险,还包括财务操作风险和清算风险等表外风险,因此,银行应不断推进自身财务风险管理体系的变革,有效提高风险管理能力,以实现综合效益的最大化。

二、商业银行财务风险管理的现状

(一)财务人员风险意识淡薄,财务风险管控能力不足

随着银行业务的拓展,商业银行需要更专业的财务风险管理人才。然而,我国许多商业银行财务人员的风险意识比较薄弱,尤其是一些基层财务管理人员对风险的认识尚不全面,一般只关注日常业务操作,而没有从单位财务活动的各环节和综合效益出发去分析、防范和管控财务风险,有些员工甚至片面的认为只要管好、用好资金就不会产生风险。此外,我国许多商业银行尚没有形成一套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也没有形成与电算化相配套的财务监督控制系统,财务技术手段也尚处于一个相对较低的水平而不能满足新业务发展的需要。

(二)财务管理制度设计不完善,财务核算及监督机制不健全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财务管理制度的建设尚不够科学、完善,没有根据经营环境的变化及时实现财务内控制度、信贷业务内控制度和资金内控制度等制度的系统化与程序化,没有明确控制目标和组织分工体系,业务流程规定不细致,从而影响了资金的安全与高效运营。此外,一些商业银行没有严格遵循相关财务法律法规,财务核算的随意性较大,导致其不能真实的反映资产的实际状况;由于账户管理观念比较薄弱,导致存在盲目申报、账户管理混乱等问题;对一般账户和临时账户的监督力度不够,事后监督、检查机制不能落到实处,从而不能及时准确的发现和解决问题,影响了银行的正常有序运营。

(三)业务结构尚不够科学、合理,资本结构失衡

当前我国商业银行的资本结构不尽合理,存在产权比例过高、负债融资规模过大、以及资本充足率普遍较低等问题,而资本作为银行防御风险的最后屏障,资本结构的失衡使得银行难以保持较高的资本充足率,从而不能有效控制财务风险。此外,由于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利润主要来自于存贷利息差,并且大量的资源投入在贷款等传统金融服务业务中,因此,在借款人发生经营不善或主观恶意等债务危机时无力全部或部分偿还商业银行债务而产生不良贷款风险,尤其在经济下行的环境下,会严重影响银行资金的安全性与流动性。

三、商业银行财务风险管理的优化对策

针对当前我国商业银行财务风险管理中存在的上述问题,笔者认为应当从健全财务管理制度与财务预警监控体系、加强内部信息系统与信用评级体系的建设、优化资本结构等方面出发,提高商业银行的财务管理能力,促进其综合效益的最大化。

(一)健全财务管理制度与财务预警监控体系

商业银行应当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和发展需要,设置高效的财务管理机构并配备复合型的财务管理人员,制定成本控制、财务风险控制等财务管理系统,构建财务信息管理和评价制度,并综合运用预测、计划、预算、控制、监督、考核、评价分析等方法,从而健全财务管理规章制度和内部财务风险管理制度,以及时、准确的分析与研究不断变化的宏观环境,强化财务管理的各项基础工作,防范和化解财务风险,最终实现持续经营和价值的最大化。

商业银行应当以信息化为基础、以银行的财务报表和综合经营计划等相关的财务资料为依据,并充分运用财会、金融、企业管理等理论知识,从而实现对经营管理活动中存在的潜在风险进行实时的事前监控。此外,银行应当制定一套切实有效的财务预警系统,实时监控各项指标以识别、评价风险信号;建立财务风险档案,制定切实可行的风险管理策略,并依据环境的变化动态调整财务风险防范机制,从而有效降低风险的危害程度。

(二)努力做好银行内部信息系统与信用评级体系的构建工作

一方面,商业银行应构建完善的内部信息系统,在会计电算化的基础上整合业务流与信息流,不断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从而及时、准确、完整的反映经济业务;实行集中管理型的会计核算机制,在减少机构和职能重叠的同时极大地增强会计信息的共享性与实效性。另一方面,商业银行应科学合理的选择信用评级指标,明确各指标的权重,加快数据的整理和补录工作,收集借款人历史违约等相关信息,实行统一、严格的数据标准,从而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及时性与全面性。

(三)优化资本结构,强化商业银行的经济资本管理理念

一方面,商业银行要不断强化自身的经济资本管理理念,建立健全规范、有效地资本补充机制和经济资本回报率约束机制,从而充分发挥风险定价战略的指导作用以有效匹配单位的业务规模与资本规模,增强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能力。另一方面,商业银行应科学的安排资本结构、动态的调整资本充足率并合理调整负债的期限结构,从而保持增强全行的资本实力和流动性水平,有效避免因该比率的过高而影响自身的收益能力与水平。

(四)构建完善的内部风险控制体系

商业银行应建立规范的横纵向相结合的财务授权与监督体系,设置专门的财务管理与风险管理职能部门,并积极创新财务管理流程,从而在单位建立动态地财务内部控制体系以切实提高财务风险的预警分析、识别、防范与管控的水平和能力。

四、结论

财务风险作为现代商业银行市场竞争的必然产物,可能产生于银行运作的各个环节,因此,商业银行应当根据自身的发展战略和总体目标,建立健全财务风险管控体系,并明确财务风险管理的权限、程序、应急方案和具体方案,从而科学有效的管控财务风险,实现银行综合效益的最大化。 (作者单位:西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

篇8

Abstract : The paper mainly discusses the pre-warning and management of the real estate enterprise financial risk.

财务风险是财务活动中由于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使财务收益与预期收益发生偏离,因而造成蒙受损失的机会与可能。在遭受金融危机冲击的背景下,市场不确定因素进一步增加,房地产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也越来越大,必须要全面分析企业潜在的财务风险,健全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机制,搞好企业财务风险预警与控制,做到防患于未然,确保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1.建立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预警

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是以企业信息化为基础,并贯穿于企业经营活动的全过程,以企业的财务报表、经营计划及其他相关的财务资料为依据,利用财会、金融、企业管理、市场营销等理论,采用比例分析、比较分析、因素分析数学模型等方法进行预报示警。它通过收集与企业经营相关的产业政策、市场竞争状况、企业本身的各类财务和生产经营状况信息,进行比较分析,判断是否预警。经过对大量的信息进行分析,当出现可能危害企业财务状况的关键因素时,财务风险预警系统能预先发出警告,提醒经营者早做准备或采取对策,避免潜在风险演变成现实损失,未雨绸缪,起到防患于未然的作用。当财务发生潜在危机时,财务风险预警系统还能及时寻找导致财务状况不佳的根源,使经营者有的放矢,采取有效措施,阻止财务状况进一步恶化。

通过财务风险预警分析,企业能够系统而敏锐地发现企业潜在的财务危机,从而有效地避免和防范财务危机的发生。同时,财务风险预警系统还能够帮助企业管理层了解财务危机发生的缘由、经过,提供解除财务危机的措施以及改善管理的建议,作为企业未来经营之借鉴。

2.建立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的程序

2.1选取预警指标。在企业财务风险预警中,任何一个财务指标,都难以全面评价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要想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有一个总的评价,就必须将企业的偿债能力、盈利能力、发展能力、运营能力、现金能力等多方面的财务指标纳入一个有机整体中,才能全面地对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进行解剖和分析,从而对企业经济效益的优劣做出评价和判断。

2.2分析预警指标。企业可以采用财务报表指标分析法、单变量模型分析法、多变量模型分析法、根据经验主管判断以及案例分析等方法对财务状况进行诊断,是否存在财务危机,以及危机的程度。各种方法都有其特点和局限性。对企业而言,在实际运用时,要考虑到国家的宏观经济形势、地域、行业等诸多因素的差异,选择适合企业特点,并能满足自身经营和财务管理需要的方法和模型,才能达到动态监测、及早防范、有效阻止及避免财务危机发生的目的,最大限度地发挥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功能。

3.财务风险预警的构建

3.1加强信息管理。企业预警需要有一定的管理基础和功底,仅靠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就只是杯水车薪。首先建立财务风险预警组织机构,并遵循“专人负责、职责独立”的原则,确保财务风险预警分析的工作能够有专人落实,且不受其他组织机构的干扰和影响。而且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应该是开放性的,不仅包括内部财务信息,还包括外部相关信息。最为关键的是,系统信息要不断刷新,资料系统要不断升级,确保财务信息的及时性、准确性和有效性。

3.2健全财务风险分析与处理机制。高效的财务风险分析是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核心和关键。财务风险处理主要包括应急措施、补救方法和改进方案。其中,应急措施主要是指面对财务危机和财务风险时,应该采用何种手段规避,以控制事态的进一步恶化;补救方法主要是指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尽可能减少损失,将损失控制在一定范围内;改进方案主要是指如何改进企业经营管理中的薄弱环节,杜绝和避免类似的财务风险再次发生。

3.3牢固树立风险防范意识。风险防范意识是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得以成功建立并有效运行的前提。这就要求企业全体员工,特别是领导层在思想上对潜在的发现的问题及提出的合理建议应给予重视和采纳。

3.4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应与企业各项制度建设相结合。企业是一个整体,任何一项活动都会影响客户的满意度,企业的财务管理必须保持与其他管理活动的良好沟通和衔接,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应该与其他子系统保持协调一致,实现数据共享。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应与企业各项制度建设结合起来,互相促进。

3.5遵循成本效益原则。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设计还要遵循成本效益原则,使产生预警信息的价值大于产生预警信息的成本,保证该系统的经济性和有效性。

在正常情况下公司的偿债能力也即财务风险程度首先取决于现金流量状况。财务风险是指在一定的时期内,公司在进行各项财务活动时,其实际财务收益由于受到内外部环境变化以及各种难以预计或无法控制因素的影响,而偏离了预期财务收益,从而蒙受损失的可能性。它包括筹资风险、投资风险、资本运营风险以及利益分配风险等,是企业经营风险的财务表现形式,使得企业经营和财务状况充满了不确定性,不利于公司的稳健协调发展。在社会化大生产的市场经济条件下,财务风险是必然存在的,它贯穿于企业财务管理的全过程,影响了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公司对于其财务风险进行管理的目标是为了对财务风险做出正确的预测并熟悉风险的来源,通过建立健全风险管理机制来适当控制和防范财务风险,从而将其造成的损失降至最低程度,确保企业财务的安全性,保障公司价值最大化,促进企业健康稳定发展。

4.加强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管理

4.1增强企业应对经济环境变化的能力

经济环境的复杂多变是公司遭受财务风险的外部原因,房地产企业日常财务管理受到这些存在于企业之外的经济环境因素的深刻影响。虽然外部经济环境的不利变化必然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但公司难以预见和无法改变这种外部变化,无法对其施加直接影响。但是,面对经济环境的变化,公司并非无所作为。外部环境的变化有其自身的规律和趋势,通过对其进行认真分析和研究,建立相应的风险预警机制,公司可以把握环境可能将要发生的变化,预测公司将要面临的风险。针对环境变化的预测,公司应制定多种应变措施,对财务管理政策和管理办法适当调整,从而增强公司应对财务管理环境变化能力,减少环境不利变化对财务管理活动的冲击,以此降低企业面临的外部财务风险。

4.2建立科学的财务决策机制

经验决策和主观决策大大增加了决策失误的可能性,而错误的财务决策必定会导致公司财务管理的失败,增加公司财务风险。因此,为了防范财务风险,公司必须提高决策的科学化水平,建立科学的财务决策机制。为了实现公司目标,首先要明确企业财务决策的目标,确定与公司目标一致的财务目标是科学财务决策的前提。在充分考虑财务风险的前提下,科学评价财务决策,通过综合运用各种财务风险分析方法来确定最优的决策方案。在财务决策的实施阶段,应加强对实施过程的监督,此时财务管理的中心环节是积极控制财务决策实施中的财务风险,从而合理控制公司总财务风险,保障公司决策顺利实施。

4.3确定合理的资本结构

公司财务风险与其资本结构与理财目标密切相关,因此,合理的资本结构有利于公司规避财务风险。公司资本结构是否合理取决于筹资决策,公司在筹资时应结合自身实际,对有关影响因素综合考虑,以确定最佳资本结构,并在长期筹资决策中保持该最佳比例。公司筹资决策需要选择适当的筹资方式、筹资对象、筹资金额以及筹资期限。管理者应权衡成本与收益,比较分析股权融资与债权融资,选择合适的筹资方式与筹资对象;恰当的筹资金额和筹资期限有利于公司降低偿债压力,保证正常的资金运转,因此,为了健康、稳健的发展,公司应保持适当的资产负债率和债务期限搭配。总之,公司应优化资本结构,在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同时,降低综合资本成本和财务风险。

4.4完善公司的财务风险管理制度

公司如果没有明确的财务风险管理制度,财务风险管理的目标和方向就会模糊,势必造成财务风险管理效率的低下,因此,完善的财务风险管理制度是防范财务风险不可缺少的重要措施。内部控制是公司财务风险管理制度的核心,为了完善公司财务管理制度,首要任务就是建立和强化企业内控机制,加强对资金的管理,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首先,全面梳理企业现有的业务流程,寻找工作流程中存在的风险及相应控制措施;其次,对现有内部财务控制制度进行审核,并补充和完善相关监管漏洞,健全内部控制措施。同时,加强对主要业务节点的控制,例如对现金管理建立资本预算体系,对公司的现金实行预算控制管理,这可以为公司提供预警信号,公司管理者就能够及早采取防范措施,提高抵御财务风险的能力。

参考文献:

[1]贾明月。改进民营企业财务管理[J].商业时代,2004(32).

篇9

摘 要:随着高校管理体制改革如火如荼的开展,高校的独立性和自主权得到大幅提高,高校原有的被动的、汇报式的、以会计核算为中心的财务风险管理和控制理念和方法已经不适用新的背景和形势。目前,高校财务风险管理和控制上仍存在众多问题,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高校管理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因此,应该从事前预防、事中控制和事后分析总结三个方面着手,以主动的、分析决策型的、以财务管理为中心的理念和方法为方向,加强高校财务风险的管理和控制。

关键词 :高校改革;财务风险;管理与控制;相关建议

中图分类号:F2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4)16-0257-02

1.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围绕中央和地方关系、政府和学校关系、社会和学校的关系等核心问题不断深入,并取得一定成效。党的十报告明确指出要“全面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推动高等教育的内涵式发展”。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已成为包括政府、高校、社会等各方在内的一个共识。

高校财务风险是指高校在开展日常办学业务的过程中因资金运转不当而产生的风险,财务风险的管理对高校健康运行十分重要。但是随着对高校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入,旧体制下高校的财务制度已经不再适合新的管理体制,尤其是在高校财务风险的管理和控制方面,更应该在高校转型、改革过程中予以重视,以保证高校平稳转变,健康发展。

2.相关文献综述

高校管理体制改革既是国家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促进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必不可少的途径。学者们从目前高校体制的弊端出发,提出了高校体制改革的对策。张樵(2011)认为高校改革中应加大高校社会化、市场化程度,减少政府干预程度。朱维究和刘永林(2014)认为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核心是教育分权,其重要实施途径是政府监管、大学治理和社会参与,教育法治则是重要保障。提出高等教育管理职能应从集权走向分权、向地方放权、向社会放权、向市场放权、向大学放权的建议。吴筠(2014)认为现行高等教育体制存在办学自主权落实不到位、大学行政化和官僚化严重、评价激励机制不合理等问题,并强调在高等教育改革中应处理好教育主管部门与高校、公办与民办、社会与高校、校长与教授、高校与学生等各方面的关系。张琳琳(2014)则从利益相关者的视角,对高校管理体制改革进行了探析。她认为建立以学术自治与共同参与相结合的现代大学治理制度应当是新时期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主要方向。

可以看出,去行政化、增强高校自主权利和自治程度、提高社会参与度是学者们公认的高校管理体制改革的核心。

而在高校财务风险控制方面,学者们都认识到了目前的高校财务风险管理体制存在很大问题。李婷(2014)认为新形势下,高校财务管理应以增加高校内部财务利益最大化为中心,并要注意识别风险及控制风险。薛武昭和罗奡天(2013)从财务风险防范的角度,对高校会计制度的改革进行了探讨。林立学(2013)从外部环境作用和高校本身存在的因素两个方面分析了高校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

虽然学者们对目前高校财务风险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也提出了一些建议,但是这些研究很少考虑到高校管理体制改革的新形势的要求,有的甚至还在旧有的高校会计制度框架下进行分析,并不适合当前的情况。因此,研究新时期高校管理体制改革背景下的财务风险控制就很有必要。

3.当前高校财务风险管理和控制存在的问题

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际摸索中,高校体制改革都是以去行政化、提高高校自主权为特征和方向的,但是目前高校财务风险的管理仍是采用旧的方法,行政化思维和做法很浓厚。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高校资金来源结构不合理,负债规模大

新世纪以来,国家逐步扩大了高校的招生规模。相应的,高校必然要加大对基础设施的投入,甚至许多学校开始购买土地,建设新的校区。高校的建设压力越来越大。而我国高校目前的资金来源主要来源于学费收入、财政拨款和银行贷款。虽然近年来国家对高等教育的财政投入在总量上确实有一定的增加,但是远远跟不上高校的投入增长速度,而学费收入的增长空间又很有限。在这种情况下,迫于学校扩张的压力,高校开始大幅向银行贷款。这导致很多高校的利息负担加重,有的高校的资产负债率甚至达到80%以上,负债水平大大超过了高校偿还的能力。

(2)高校财务人员素质不高,不能适应新的形势

高校财务人员素质不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会计实务水平有限。受旧体制的影响,高校对财务管理要求不高,存在着“财务会计谁都能干”的思想,对财会人员的任免、培养不够重视。同时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大趋势下,新的会计准则、税收政策不断出现,部分高校财会人员的业务素质、能力难以胜任岗位要求。二是财务风险管理的意识不强。一直以来,高校财务管理都是参照事业单位的标准,财会人员都是以汇报式的会计核算为主,普遍缺乏风险意识,认为一切风险有国家在背后承担,所以往往忽视了对财务信息的挖掘和对财务风险的评估、管理。

(3)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良好的内部控制制度是高校有效管理和控制财务风险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由于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制度和财务管理理念有待完善和加强,高校的内部控制制度存在很大不足。首先,随着高校规模的扩大,财会工作人员并没有相应的增加。财会人员一人多岗的现象普遍存在,这大大弱化了各个岗位之间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功能,为财会人员的违法违规行为提供了便利。高校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的另一个表现是高校财务监管缺位、领导权力过于集中,缺乏对高层财务行为的有效制约。现如今高校的内部经济独立性得到很大提高,但是相应的内部控制制度却没有建立。一些高校领导风险责任意识不强,独断专行,滥用资金,甚至对资金进行贪污挪用,为高校财务风险埋下了隐患。

(4)预算制度不合理

目前高校的预算是由财务处根据各单位、部门收支计划,提出建议方案,经最高决策机构审议通过后,上报有关主管部门,审核汇总后报财政部门核定预算控制数。目前这种预算体制对年度内预算的计划性比较强,但对中长期的规划考虑的不足,忽视了长期的效益。同时,很多高校编制了财务预算后,但并不重视预算的执行。盲目上马一些学校扩张、翻新工程,对一些工程缺乏可行性论证,造成对资金严重浪费,使得决算大大超出预算。

4.新形势下对高校财务风险管理的建议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目前高校在财务风险管理和控制方面存在的问题,归根结底是由于在财务风险管理的观念上、制度上还沿袭着旧体制的做法。这已严重不符当今高校管理体制改革的大背景、大环境、大趋势。因此,在财务风险管理问题上,高校应改变过去那种基于事业单位的被动的、汇报式的、会计核算为重心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而应转变为主动的、分析决策型的、财务管理为核心的理念和方法。

企业在对财务风险进行管理和控制时,主要从事前、事中和事后三个阶段着手。因此,这里也从事前、事中和事后三个方面对新形势下高校财务风险管理和控制提出建议。

(1)事前对高校财务风险的预防

事前是指事物发生以前。对财务风险管理和控制来说,事前的有效预防是重中之重。具体来说,首先是要转变财务风险的观念。无论是领导层还是财务工作人员,都应该重视对高校财务风险的管理和控制。要从一个独立的法人单位而不是政府部门的附属机构的视角来对自身的财务风险进行管理。其次要加强高校财会队伍的建设。重视财会工作人员的培训、管理,建立一支具有积极进取、高效精干的财务专业队伍。不仅要有过硬的实务能力,还要有良好的道德观念,积极的进取精神。同时还要建立一套科学的内部控制体系。科学的设立岗位,实现各岗位之间的相互制衡;限制领导的财务权力,严格财务流程,防止高层财务犯罪;科学的编制财务预算,坚持“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原则,充分考虑高校自身建设发展的需要和自身资金能力的情况,考虑未来长远的情况。高校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建立也是很有必要的。高校财务风险预警系统通过在事前对高校偿债能力、营运能力、发展潜力等进行分析和评估,而实现对高校财务风险的提前防范。最后,高校还应当积拓展资金来源。积极寻求校友、社会捐赠,积极产学结合,通过参与企业获得收入。

(2)事中对财务风险的控制

事中是指事物发生之时。对于高校财务风险来说,事中的主要工作是对财务风险进行实时控制。财务工作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应严格按照相关会计规章、法律法规进行工作,严格遵守事先制定的内部控制规范,并积极对相关财务信息进行分析、追踪,及时发现问题,汇报问题,以有效对下一步的决策提供指导建议。各部门则应当按照预算的标准执行,如遇特殊情况,应进行科学考量,按照规定和流程,对预算进行改变。

(3)事后对事前预防和事中控制的结果和成效进行分析和总结

事后是指事物发生之后。对于高校财务风险的管理和控制来说,事后的工作主要是对事前和事中的效果进行分析和总结。为此,需要建立科学的财务评估体系,利用各种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对某一阶段的财务工作进行评估。这种分析和总结,一方面可以为以后的日常工作或重要决策提供建议和经验,另一方面可以凭此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奖惩,以提高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5.结语

高校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行,高校独立的法人地位不断得到提高,高校的独立性和自主权也在不断加强。传统的被动的、汇报式的、以会计核算为中心的高校财务风险管理理念和管理办法已经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高校管理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为此,高校需要识别旧有体制下财务风险管理和控制存在的问题,并从加强事前预防、事中控制和事后分析总结三个方面着手,改进对高校财务风险的管理和控制。

参考文献:

[1] 张樵.高校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探索[J].职业时空.2011(06).

[2] 朱维究,刘永林.高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核心与途径[J].中国机构改革与管理.2014(01).

[3] 吴筠.深化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思考[J].科技致富导向.2014(03).

[4] 张琳琳.利益相关者视角下的高校管理体制改革探析[J].法制与经济.2014(01).

[5] 李婷.高校财务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策略[J].经营管理者.2014(01).

篇10

由于客观世界的复杂多变,人类主观认识的局限性和信息收集的有限性和信息的不对称(information asymmetry),企业赖以生存、发展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均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uncertainty)。正是这种不确定性的存在,一方面使得包括人类生活在内的整个世界变得丰富多彩;另一方面使得人们无法准确预知未来,使包括企业在内的所有组织都难以准确地把握世间一切事物的运动规律及其相互联系,并最终使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未来实际结果可能偏差预期结果。同时,由于自然力的不规则运动或外力作用引起的自然灾害,以及因种种原因所引起的社会冲突乃至战争,再加上人们的过失行为等因素的存在,所有这些都将人们置身于一种不确定的自然和社会环境之中,使其面临风险的威胁。

“随着全国市场一体化和世界经济全球化的逐渐形成,不少经营风险较小的企业却因财务管理失败而被财务风险所葬送。”(郭复初,2000)美国学者大卫b.赫茨一针见血地指出研究和防范风险的重要性:明白了不确定性和风险,就是明白了关键的经营问题和关键的经营机会。加强对风险的管理已成为现代企业经营管理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任何财务专家都必须树立正确的风险观,善于对自然和社会环境带来的不确定性因素进行科学预测,有预见地采取各种防范措施,使可能遭受的损失尽可能降到最低限度。”(余绪缨,1996)

企业所经历的经济风险均是企业资金运行过程中造成的风险,而对企业的所有影响最终都将集中体现到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方面,因此,必须将风险管理与财务管理有机结合起来,并由此形成了一门新型管理领域——风险基础财务管理(risk-based financial management),就是以风险为基础的财务管理,是企业将风险管理与财务管理有机结合起来的一门新型管理领域。其关键在于,企业财务管理部门在组织、指导财务活动时,通过识别、测试企业资金运动过程中客观存在的风险,采取行之有效的防范控制措施,以最小成本获得最大安全保障,最终实现股东财富最大化的管理目标。“风险基础财务管理”强调在财务预测、财务决策、财务计划、财务控制和财务分析等财务管理过程中,必须系统、全面地识别、分析与测试财务风险,采取科学的方法防范与控制财务风险,并对管理效果作出客观评价。这一概念直观地表明了企业财务活动的风险性特征,强调企业整个财务活动是一种风险性活动,要求管理当局在进行财务管理时必须关注财务风险这一客观存在的经济现象。同时,“风险基础财务管理”强调风险管理与财务管理的结合,并将重心落实在财务管理上,由此,它将成为企业一项富有成效的管理活动。企业的一切风险说到底都是在企业资金运行过程中造成的风险。资金是企业的血液,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物质基础,也是企业经营成果的综合体现,资金及其运动构成了企业财务的基础,财务管理作为“一种开放性、动态性和综合性管理,就是围绕资金运动而展开的”(余绪缨,1996),于是,企业以资金及其运动为纽带,将风险管理与财务管理紧密结合在一起,形成风险基础财务管理。

一、财务经济学中的风险观及其运行规律探索

认识和界定风险是进行风险基础财务管理的前提。目前国内外理论界对风险的认识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1)风险就是可能发生危险;(2)风险是不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或某一不利事件将会发生的概率(eugence f.brighan and louis c.gapenski,1987);(3)风险就是不确定性;(4)风险是在给定情况下和特定时间内,那些可能发生的结果间的差(c.arther williams jr.and rechard m.heins.,1989)。

比较分析这些观点,我们认为,财务经济学(financial economics)中的风险应是经济活动未来实际结果与预期目标出现差异的可能性,是在特定条件下和特定时期内可能出现的各种结果的变动程度。风险的大小是经济活动在实际结果出现之前可能出现的各种可能结果及其概率分布的函数。可用公式简单表示为:

r=f(ei,pi)

其中,r:经济活动的风险(risk);

ei:经济活动可能出现的第i种结果(effect);

pi:第i种结果可能出现的概率(probability);

f:r与变量ei和pi之间的一种函数关系

任何风险,从其成因到其可能产生的影响,直至产生的实际结果,都是一个系统的运行过程。在此过程中,风险因素、风险事件、风险期望和风险结果等要素相互影响、共同作用,成为风险构成的四大要件。就企业而言,其生产经营过程通常主要表现为物资流动、资金运动和信息运动三个相互交织的运动过程,但由于企业内部和外部各种风险因素的存在,企业上述三大运动过程可能在时间上出现间断,在形态转换中发生停滞,最终使得企业生产经营的未来实际结果可能偏离企业的预期目标,这种可能性的存在将会导致企业发生经营总风险,并具体表现为物资流风险、资金流风险和信息流风险(向德伟,1995)。但物资流风险、信息流风险最终都从财务风险中反映出来,故财务风险是企业经营总风险的集中体现,并成为企业经营总风险的核心和落脚点。正因为如此,本文将从财务风险的角度阐述企业经营总风险的管理问题。企业所面临的财务风险有多种类型,在不同理财环境、不同理财阶段、针对不同的经营主体和理财项目,财务风险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我们可以根据研究需要对财务风险按不同标志进行分类。

财务风险有其独特的运行规律,要求管理当局采取相应的策略进行管理。我们认为,(1)财务风险存在的客观性和必然性,要求理论界和实务界均应清醒地认识到风险的客观存在,不断增强风险意识,而不能逃避现实,更不能对风险视而不见,否则将会受到它的惩罚,故以风险为基础进行财务管理已成为市场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的内在客观要求。(2)财务风险具有普遍性和复杂性,表明财务风险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要求企业经营者与管理者采用系统的观点来认识风险、防范风险和控制风险。(3)财务风险发生的潜在性和偶然性,说明财务风险的不确定性使风险管理的难度进一步增大。(4)财务风险的可识别性和相对性,说明财务风险在其发生之前,人们还是可以采取恰当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予以识别,企业管理当局应以积极的态度去把握财务风险的运行规律,以动态的观点辩证地对待特定风险,使风险基础财务管理切实可行。(5)财务风险与预期收益的关联性以及财务风险的差别性和激励性等特征,明示了风险与收益的关系以及加强风险基础财务管理的迫切性,因为风险基础财务管理与企业的生存、发展、获利紧密相联,它有利于提高企业“灰色系统”的透明度,便于企业管理当局主动地把握企业生产经营的未来结果。

二、风险基础财务管理的基本理论与方法体系

(一)风险基础财务管理目标体系

风险基础财务管理目标则是企业进行财务管理活动所要达到的目的,并成为评价企业财务活动是否合理的标准。风险基础财务管理的目标,取决于企业经营的总目标,是企业的经营目标在财务上的集中和概括,它是企业一切财务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风险基础财务管理目标按范围不同可分为基本目标、分部目标和具体目标(王庆成、王化成,1995)。

风险基础财务管理的基本目标可定位在“财务成果最大化”和“财务状况最优化”两个方面。企业只有在财务上追求“财务成果最大”和“财务状况最优”,才能增强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并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下去,并谋求长足发展,提高盈利能力,实现企业经营的基本目标。笔者进一步认为“财务成果最大化”应具体表述为“股东财富最大化”,因为按“股东财富最大化”的观点,股东财富以企业长期健康发展基础上形成的现金流量作为计算依据,同时考虑了投资风险程度的大小,无论从涉及的时间长度还是从包含的内容看,都比短期的利润指标具有更大的综合性,能够从更深层次去认识经济效益问题,因而它是风险基础财务管理的最优目标。

风险基础财务管理的分部目标,取决于财务管理的具体内容,由筹资管理目标、投资管理目标、营运资金管理目标、成本费用管理目标、收入管理目标和利润管理目标等共同组成(郭复初,2000)。风险基础财务管理的具体目标一般分别根据风险事件在其发生前后对企业可能产生的不同影响予以确定。上述基本目标、分部目标和具体目标共同组成了风险基础财务管理目标体系,它具有层次性、多元性、动态性和相对稳定性等特点。企业的财务活动应以风险基础财务管理目标为中心,以促进和服务于企业风险基础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为主旨。

(二)风险基础财务管理循环

为实现风险基础财务管理的上述目标,企业需要采取一系列相互连接的管理程序,这些程序的结合与协调,形成了企业风险基础财务管理的基本环节,这些环节主要包括风险预测、风险决策、风险预防和控制、风险管理效果评价以及风险损益处理五个管理阶段,它们共同构成了风险基础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

在风险基础财务管理中,企业首先应通过风险预测这一环节,对尚未发生但又客观存在的各种风险,从财务管理的角度进行系统地分析、全面地识别和恰当地估量,把“未知”变成“已知”,降低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不确定性。风险预测是企业风险基础财务管理的第一步,是风险决策、风险预防和控制的基础。财务管理部门需在预测的基础上进行风险决策,将风险收益与控制风险所需成本进行比较,确定企业应对风险采取何种态度,准备冒多大风险去实现财务目标和经营目标,从而降低企业风险管理成本,提高风险管理效益。风险决策之后,企业财务管理部门及相关部门应根据选定的方案,采取相应的风险预防与控制措施,使风险事件朝着有利的方面发展。为实现风险基础管理的目标并提高管理效率,财务管理部门需要对各项管理措施的适用性和有效性进行分析、检查和评估,并据以不断修正和调整计划,然后对风险结果进行财务处理,及时补偿风险损失并合理分配风险收益。风险基础财务管理的上述五个基本环节,是一种周而复始、循环往复的过程,共同形成一个完整的风险基础财务管理循环。如图1所示:(图暂略)

(三)风险基础财务管理基本方法

在上述管理环节中,企业将采取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来实施各项风险基础财务管理工作。这些方法主要有风险预测方法,风险决策方法,风险预防和控制方法,风险管理效果评价方法,以及风险损益处理方法等。

风险基础财务预测方法包括风险识别方法和风险估量方法。常见的风险识别方法主要有专家预测法、幕景分析法和资金分析法等。企业风险识别的策略应是利用最适合当前情况的那种方法或几种方法的组合进行风险识别,并对所识别的风险进一步分析论证,找出影响巨大、发生概率较高的风险,借以确定管理的重点。企业通常采用统计分析法,“a记分”法,财务比率分析法和“z记分”法等方法对已经分析、识别出的风险进行定量描述,其任务在于估测某一风险发生的概率及其后果的性质,从而为风险决策、预防和控制提供相对准确的依据。

风险决策的方法较多,在各个财务环节所运用的方法也各不相同。进行决策时,有三个方面的因素是十分重要的:一是决策者拥有的信息量;二是决策者自身的综合素质;三是决策者对待风险的态度和方案对决策者的效用。

企业进行风险预防和控制的方法主要有风险回避、风险转移和风险自担三大类型。为避免风险的发生,企业可以采取风险回避措施,主动放弃可能导致风险的方案。它是一种简单易行、全面彻底的风险管理措施,其实质是回避那些引发风险的经营活动,以减少风险损失。但它却是一种消极的风险预防控制方法。当企业对风险进行预测决策之后,如果认为某项经济活动非进行不可,而企业又无足够财力来承担其风险,或者企业承担风险所发生的成本要高于收益,企业则可以考虑能否将风险转移给其他单位。当企业不能或不愿进行风险回避或转移时,便将风险留给自己承担。企业决定自担风险后所采取的措施主要有:(1)自行加强管理以预防风险;(2)进行风险隔离或风险结合以降低风险对企业总体的影响;(3)自行采取补救措施以减少风险损失;(4)提取各项准备金以增强风险自担能力。

在一定时期内,企业风险管理效果如何以及采取的措施是否最佳,需要有科学的方法进行评估,其判断标准应是管理措施能否以最小成本取得最大的安全保障。一般可通过计算和分析风险管理效果系数后作出具体评价,从经济效益看,使得风险管理效果系数达到最大的措施才是最佳方案,故企业在进行风险基础财务管理时,应从预计风险管理效果系数大于1的所有方案中,选择该系数最大的方案。

企业对风险损益核算的原理如同一般会计核算,无论是风险净损失还是风险净收益,均应在财务上做出相应的处理。

上述五种方法的有机结合,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风险基础财务管理方法体系。当然,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经验的不断积累,新的方法还会产生。

三、风险基础财务管理的实施

(一)筹资风险的管理

筹资活动是企业理财活动的首要环节,因此筹资风险管理是整个风险基础财务管理的起点。我们认为,筹资风险是企业筹资后由于不能按既定目标取得资金使用效益,企业无法按原定要求履约以满足资金供应者预期结果的风险。为识别和估量筹资风险,企业管理当局首先应分析筹资风险的成因,然后收集有关资料,判断企业在筹资方面所面临的风险,并计量与测试其大小。(1)对于资金使用效益不确定所导致的筹资风险,可采用比率分析法,并通过利息保障倍数和偿债保障倍数等财务指标的计算与分析进行识别、估量。一般而言,利息保障倍数、偿债保障倍数越小,说明企业偿还债务利息、本金的压力越大,筹资风险越高。(2)对源于企业资金调度不合理性的筹资风险的识别和估量,主要通过计算和分析速动比率、流动比率、现金比率以及相关资产的周转率进行。(3)对源于资金结构方面的风险,可通过资产负债率(或产权比率)或筹资杠杆程度进行粗略估量。在投资风险不为0且保持不变时,考察筹资杠杆程度便可大致判断筹资风险的高低。然而,我们认为并不能简单地根据筹资杠杆程度的大小来估量企业的筹资风险水平。筹资风险与资金结构、筹资杠杆程度和投资风险之间在数量上的相互依存关系,可用下列模型表示:

筹资风险=每股收益的变化系数(即企业总风险)-息税前利润的变化系数(即投资风险)=(筹资杠杆程度-1)×投资风险

筹资风险管理的具体目标是在筹资风险和收益之间权衡,去寻求风险与收益的均衡点,以愿意接受的筹资风险去获取最大的每股收益。在综合考察筹资风险、筹资成本(或筹资收益)的基础上,企业所采用的筹资决策的基本方法是:(1)在筹资成本(或筹资收益)相同的情况下,选择筹资风险最小的方案;(2)在筹资风险相同的情况下,选择筹资成本最小(或筹资收益最大)的方案;(3)在筹资风险小但筹资成本大(或筹资收益小)或筹资风险大但筹资成本小(或筹资收益大)的方案中,根据管理当局对待风险的态度和筹资收益效用的大小,选择筹资风险和资金成本相对较小但筹资收益相对较大的方案。

针对筹资风险的不同成因,防范与控制筹资风险的措施主要有:(1)提高资金使用效益,降低投资风险;(2)注重筹资杠杆,适度举债,优化资金结构;(3)合理调度资金,维护资产的流动性;(4)建立偿债基金,增强风险自担能力。

(二)投资风险管理

由于企业投资的具体形式不同,每类投资可能遭受风险的直接原因、具体表现形式,以及风险估量和控制的方法均将有所区别。企业对内投资的目的主要是为生产经营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以谋取经营收益,但由于外部经济环境和企业内部经营等情况的变化,其经营收益往往会波动起伏,从而造成对内投资风险(亦经营风险)。经营收益波动的幅度和可能性越大,经营风险便越高,反之经营风险则越低。在风险基础财务管理中,经营风险一般通过息税前利润(率)变化系数等指标反映。但笔者认为,将经营杠杆系数作为企业经营风险的同义语是错误的,因为从计算经营杠杆系数的公式可知,如果企业保持固定的销售水平和固定的成本结构,再高的经营杠杆系数也是没有意义的。因此,经营杠杆系数应当仅被看作是对“潜在风险”的衡量,这种潜在风险只有在销售和生产成本的变动性存在的条件下才会被“激活”(詹姆斯。c.范霍恩等著,郭浩、徐琳译,1998)。

企业直接对外投资遭受风险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被投资企业的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被投资企业的经营风险与筹资风险共同影响到企业直接投资的风险,故在被投资企业经营风险或总风险已知的情况下,可近似地将其作为本企业直接投资风险。企业也可根据与直接投资收益有关的历史资料计算投资收益的期望值、标准差和变化系数等指标来预测直接对外投资风险,原理与间接对外投资风险的估量相同。间接对外投资主要是证券投资,一般通过期望投资收益(率)偏离实际投资收益(率)的幅度和可能性来估量它们所面临风险的大小。对于单项证券投资风险的估量,常用的指标是该项证券投资收益(率)的标准差(或变化系数)和β系数,指标值越大,说明投资风险越高。

当企业同时投资于一个以上的投资项目时,这类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证券或资产所形成的集合,形成财务经济学中的投资组合。投资组合的期望收益率是投资组合的各种可能收益率的算术平均数,在数量上等于组成投资组合的各种证券的期望收益率的加权平均数,权数是投资于各种证券的资金占总投资额的比例。投资组合的风险一般通过该组合收益率的标准差进行估量。经过研究,我们认为投资组合总体的风险程度(以投资组合标准差反映)取决于三个因素:每一证券的标准差,每一对证券的相关性(以协方差表示)和对每一证券的投资额。随着组合中证券数目的增加,协方差的作用越来越大,而标准差的作用越来越小。故在进行投资组合决策时,必须考虑所选单个投资项目之间的相关程度。

夏普教授提出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大大简化了上述估量投资组合风险并据以选择有效投资组合的程序(william f.sharpe 1963)。投资组合的关键则在于投资者应根据期望的收益和所愿承担的风险水平,去选择不同的投资项目,并确定各项目所占的比例。这将是投资决策所需解决的问题。这种决策系根据投资风险与期望投资收益之间存在的关联性,以股东财富最大化为目标,从备选投资方案中选择风险相对较小、收益相对较高的投资方案。

企业在识别与估量投资风险后,对决策过程中选定的投资方案,针对其可能面临的风险,单独或同时采取下列措施进行投资风险的预防与控制:(1)合理预期投资效益,加强投资方案的可行性研究。(2)运用杠杆原理,协调经营风险与筹资风险。根据总杠杆、经营杠杆和筹资杠杆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我们认为,经营风险较低的企业可在一定水平上使用筹资杠杆,采用筹资杠杆程度较高的融资组合方式,但经营风险很高的企业则宜在较低的程度上使用筹资杠杆,采用筹资杠杆程度有限的融资组合,从而控制企业的总风险。(3)运用投资组合理论,合理进行投资组合。(4)采取风险回避措施,避免投资风险。(5)积极采取其他措施,控制投资风险。

(三)资金回收风险的管理

企业无论对内还是对外投资,都会面临能否收回投资本金及其收益的风险。但企业对内投资需要通过销售才能收回,而对外投资能否收回与本企业的商品销售无关,但若撇开销售环节,与这两类投资有关的资金回收问题基本相同,故论文只阐述与对内投资有关的资金回收风险,其原理同样适用于与对外投资有关的资金回收风险管理问题。影响资金回收风险的因素主要有:(1)客户的偿债能力;(2)客户的信用状况;(3)企业的信用政策;(4)结算方式。由于资金回收风险的大小最终都体现在应收货款回收时间及其回收金额的多少上,故资金回收风险的估量可采用财务指标分析法进行。其中,反映应收货款回收时间长短的指标是应收货款周转次数或平均回收期,一般只需计算其中任意之一则可。应当指出,在具体计算时以应收货款回笼金额为基础,而不能按照现行制度、有关教科书或其他文献那样按赊销净收入来计算上述各项指标。此外,反映应收货款回收能力的指标主要是应收货款回收率、坏帐损失率和收帐费用率等。

进行资金回收风险决策的关键在于,按照“风险收益权衡”原则,根据应收货款对企业获利能力和资金回收风险的双重影响,恰当选择收益相对较大而风险相对较小的资金回收方案,主要包括信用期限和现金折扣的决策。企业能否正确制定出与信用期间和现金折扣有关的决策并将其落到实处,已成为预防资金回收风险的一项重要策略。此外,企业还应采取下述有关预防和控制资金回收风险的措施。主要有:(1)根据客户按约付款的可能性,选择不同销售方式。从回避资金回收风险的角度,采用现销方式出售商品无疑是最佳选择,为控制资金回收风险,企业只能对信用状况好、偿债能力强,达到企业信用标准的客户采取赊销方式,并将累计赊销金额控制在信用限额范围之内,但对那些信用状况不好、偿债能力差的客户则宜尽可能采取现销方式。(2)选择合适的结算方式。(3)制定合理的收帐政策,及时催收货款。

(四)外汇风险的管理

由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态势所决定,我国经济的对外开放必将进一步深入,外汇管理体制也必须进一步改革。随着我国进行国际化经营企业的迅猛发展,这些企业在其筹资、投资、资金回收和利润分配等财务活动中均不可避免地面临外汇风险的威胁,因而,如何通过风险基础财务管理来防范与控制汇率的异常波动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不利影响将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

汇率变化给那些从事国际经营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带来的不确定性,形成了企业的外汇风险,或称之为汇率风险。进行外汇收支是外汇风险产生的前提,汇率变动的经常性和不确定性,是形成外汇风险的直接原因。由于汇率变动,一定数量一种币别的外汇兑换或折算成另一种币别外汇的数额会较以前为少或为多,从而使持有或运用外汇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出现不确定性。这些受到汇率变动影响的外汇金额被称为“受险额”。有些受险额随汇率变动,可改善企业的财务状况,给企业带来收益;而有些受险额随汇率变动恶化企业的财务状况,使企业遭受损益。显然,只有这两类“受险额”的余额(即“净受险额”)才最终影响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汇率变动只对企业净受险额产生影响”的客观规律为企业选用外汇风险控制方法提供了理论基础。

为便于外汇风险的识别、估量和控制,可将外汇风险按其生成机制及对企业的影响对象不同,分为会计风险和经营风险。因为按照会计准则的要求,每个从事国际经营的企业都要选择一种货币作为记帐本位币,并将记帐本位币以外的业务作为外币业务,外币业务除了可能按业务发生时的汇率记帐外,为便于分析或编制合并会计报表,还应在期末按特定的汇率折算成记帐本位币,由于汇率变动的经常性和不确定性,折算时的汇率与记帐时的汇率可能不一致,使会计报表中某些项目帐面价值的变动具有不确定性,这是由会计核算而产生,故称为会计风险。这种风险一般在会计期末(折算日)预计,用以衡量会计报表中应折算项目的最初发生日汇率与折算日汇率不同可能造成的损益,此风险在会计期末折算后即可解除,并在报表中列示为已确认的折算差额(或损益),以反映汇率变动对企业会计报表的影响。一般而言,折算差额越大便意味着会计风险越大,但折算差额只影响企业帐面上的经营业绩,对企业经营能力无实质性影响,其折算差额并不是实际交割时的实际损益,差额的大小也因采用折算方法的不同而有所区别。我国《合并会计报表暂行规定》具体规定了我国外币报表折算的有关问题,但没有明确指出企业应采用什么方法折算,从具体要求看,更接近“现行汇率法”。汇率变动引起企业未来经营现金流量不确定,进而使企业价值可能出现不确定性变化的风险,属于经济风险。那些由于汇率变动导致企业未来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在长期内都具有不确定性的经济风险为长期风险,反之为短期风险。

由于外汇风险的生成机制和对企业的影响程度不同,其具体管理部门也有所区别,会计风险和短期风险一般可由财务部门负责管理,而长期风险涉及企业供应、生产、销售、财务多个领域,应由整个企业有关部门共同负责。企业对这些外汇风险管理的目的均是最大可能地降低风险和尽可能地减少为控制风险所支付的成本。如何确定二者之间均衡点的问题,使外汇风险管理成为一项非常复杂的管理工作,企业必须按照一定的程序、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外汇风险的管理。其具体步骤为:(1)确定恰当的计划期;(2)预测汇率变动趋势;(3)编制现金流量预算,确定净受险额;(4)根据预期的外汇风险损益程度确定是否采取行动;(5)选择正确的外汇风险管理战略。外汇风险管理战略的目标便是最大可能地减少风险和尽可能地降低为减少风险所支付的成本,即寻求符合风险最小、成本最低条件的最优解。但这里的最优解并非单一解,从理论上讲,有两个极端方法,一是风险最高、成本最低时的措施,一是风险最低、成本最高时的措施。企业的最终选择取决于管理当局对风险的厌恶程度和企业对减少风险所支付成本的承受能力。

从计算预期外汇风险损益程度可知,企业因汇率变动可能蒙受损失的程度主要取决于受险额和预期汇率变动额。因此,对外汇风险进行管理时,也应从影响这两个方面的因素入手,其策略主要有:(1)选择好计价(或结算)货币;(2)执行货币保值条款,提前或推迟结汇并尽可能进行差额结算;(3)投保货币风险保险;(4)采取资产负债表保值法;(5)利用金融工具(特别是期权、互换等创新金融工具)转移风险;(6)实施多角化策略等。

总起来考察,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成为市场竞争的主体,它所面临的风险将比其他任何经济制度中的风险都要复杂,但产权清晰、权责明确、盈亏自负和风险自担的现代企业运行机制也是促使其迫切寻求防范风险措施与对策的强大原动力。风险和风险管理问题已成为企业能否健康发展的关键,现代企业必须建立起一个能够承担风险以及保持市场竞争能力的财务机制,有效实施风险基础财务管理,努力提高经济效益,顺利实现企业总目标。

参考文献

1.余绪缨。1996企业理财学。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

2.郭道扬。1997.关于国有企业财务机制转换问题。财会月刊,4.

3.郭复初。200.现代财务理论研究……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4.王庆成,王化成。 1995.财务管理(注册会计师专门化系列教材)。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5.向德伟。1995.博士学位论文《企业财务风险的评价与控制》。

6.林义。1992.风险管理。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7.[美]詹姆斯。c .。范霍恩等著,郭浩、徐琳译。1998.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8.程德兴。1998.企业风险财务管理研究。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9.alan c.sharpiro . 1992.multinational financial management (fourth edition),allyn and bacon.

10.c.arther williams jr.and rechard m.heins.1989.risk and management(sixth edition) ……mcgraw-hill book company.

11.david b.hertz. 1964.risk analysis in capital investment[j]。harvard business review,jan.-feb.

12.eugence f.brighan and louis c.gapenski.1987.intermediate financial management(seventh edition)。the dryden press.

13.eugene fama and kenneth french. 1992.the cross-section of expected stock returns.journal of finance(47),july.

篇11

相对于公司财务理论的其他板块而言,国内财务学者对风险管理的关注与研究显得严重滞后。总体而言,在国内学者看来,风险是公司理财活动的外生变量,在财务决策中,当然应该权衡风险与报酬,但无意从财务的视角控制或管理风险,或至多将风险的控制与管理视为投资管理、筹资管理以及股利分配管理当然构件,而未从基本理论的角度对企业风险管理的相对独立性予以探讨,因而未能从公司财务学的视角确立完整的风险管理理论的基本架构。但是,让人欣喜的是,财政部部长助理王军在中国会计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以及中国会计学会财务成本分会2005年年会暨第18次研讨会上所做的讲话中,提到我国会计学界今后三年会计理论研究的重点,其中重点之二是“关于内部控制理论研究问题”。在这一点中,王军认为“理论界应当充分研究从最初的相互牵制发展到目前的企业风险管理架构”。由此,我们坚信,我国会计学界以及公司财务学界对风险管理理论研究的春天即将来临。

反观国外,情形则大不相同。就国外出版的几本权威的公司财务教材而言,无一例外地用相当的篇幅讨论到风险的管理问题。在讨论风险管理的过程中,这些教材或专著的一个共同特点是:都讨论了跨国经营带来的有关风险的管理,如外汇汇率风险以及政治风险的管理。相对于我国经济的国际化进程,国内公司财务学术界的相关理论研究的滞后已是不争的事实。不过,国外公司财务学术界对风险管理的研究也同样存在一定的缺憾,如没有研究风险管理在公司财务理论中的地位,因而也未能从公司财务视角提出完整的风险管理理论。

二、风险管理的必要性研究

1、风险存在的广泛性及其产生机制的复杂性

企业的基本经济活动可区分为资金运用活动以及资金筹集活动,而资金运用活动主要包括内涵式的生产性资产投资与外延式的企业并购。其中,生产性资产投资又可划分为资本投资活动以及日常营运活动,资本投资活动面临的风险可通称为项目风险,日常营运活动遭遇的种种不确定性可区分为市场风险与环境风险。其中,市场风险是市场制度固有的各种风险,包括价格风险、供应链风险、信用风险以及外汇风险等;环境风险则是源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以及科技环境所存在的种种不确定性,包括自然灾害风险、政治风险、政策与法律风险以及科技风险(或称IT风险)。企业并购活动面临的风险可通称为并购风险,具体包括并购过程中的信息风险、反收购风险、法律风险、体制风险以及购并后面临的营运风险等。至于资金筹集活动面临的风险则可具体化为融资风险、利率风险以及外汇风险等。值得注意的是,因负债融资所导致的财务风险则不能简单的归入资金筹集活动面临的风险系列之中。财务风险是指企业不能偿付到期债务的可能性。财务风险具有综合性的特征,以上提到的所有具体风险都构成了企业财务风险的驱动因子。由此可见,财务风险管理在企业风险管理中处于核心的地位。

上述各类风险的一个共同特征是:它们的最终实现将会导致企业现金流的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一方面提高了折现率,从而冲击企业的当前价值;另一方面影响企业到期偿债的能力,威胁到企业的持续经营,增大了企业的破产成本,而这也同样会冲击企业的当前价值。这正是我们从公司财务角度研究企业风险管理的重要原因:即风险管理与企业价值(或股东价值)密切相关。我们认为从公司财务的角度看,风险管理的直接目标就是最小化影响股票价格的冲击以及有效地控制财务风险,确保企业的持续经营。由于随着财务风险的增加,企业的破产成本也将随着上升,从而侵蚀掉财务杠杆带来的经济利益,使得企业的价值呈递减趋势,所以,风险管理的最终目的即是追求股东价值的最大化,从而统一于公司财务的基本目标。

2、风险管理是企业价值的重要驱动因素之一

恰当的风险管理策略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提升企业的当前价值:有效地降低企业未来现金流的不确定性以及增加企业未来的自由现金流量。首先,由于利得与损失在税务处理上的不对称性,风险管理可以降低企业的税收负担,从而增加企业的价值。其次,当企业存在较大的财务危机成本时,正确的风险管理不仅可以减少财务危机发生的概率,降低财务危机的成本,而且为企业提高负债比例提供保障,而债务的增加相应地可以提升税收挡板的作用。以上两点的效应,都可以提高公司的当前价值。最后,风险管理可以使企业未来产生更加稳定的现金流,以使企业保持较稳定的经营业绩,维持外部投资者的信心,从而降低企业的资金成本,提升企业的市场价值。

由此可见,风险管理可以为公司创造出更多的价值,从而与投资管理、筹资管理以及股利分配管理一起构成企业价值创造的重要引擎。

三、风险管理的相对独立性研究――财务理论视角的思考

从公司财务理论的角度看,风险管理的相对独立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风险管理内容的相对独立性。

风险管理的基本内容是正确地识别公司当前面临的各种风险,客观评价各种风险给企业生产经营可能造成的影响,继而运用相应的技术方法和交易策略对企业的“受险部位”进行管理,最大程度地减少风险对企业经营的影响,以保证企业经营战略的顺利实施和圆满完成。由此可见,风险管理的基本内容与投资管理、筹资管理、股利分配管理的基本内容是有区别的,但同时又是互相联系、互为交织的。这种关系具体表现在风险管理的客体(即企业面临的各种风险)是在企业的投资活动以及筹资活动中产生并显现的,只不过投资管理与筹资管理将风险视为外生变量,而风险管理则将其视为内生变量。

2、风险管理目标的相对独立性

篇12

构建全面财务风险管理模型既是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实践的内在要求,也是财务风险管理理论发展的需要。构建全面财务风险管理模型的基本思路:以全过程的财务风险管理为基础,主要由预警系统、防范与控制系统和反馈系统组成。模型中还包含了全面财务风险管理的全方位、全程序、全企业的各种内在要求和财务风险管理的多种基本方法。

1企业全面财务风险管理预警系统的构建

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是指为了防止企业财务系统运行偏离预期目标而建立的报警系统。财务风险预警系统使企业可以利用该模型或管理活动提高自身防范风险的能力,及早发现财务恶化征兆,采取有效措施避开或化解可能出现的财务危机,同时也可以使企业获得更多的有预测性、能反映企业真实价值的信息,为企业的经营管理服务。

(1)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的构建。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的设计与选择,是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建设的首要环节,具体选择哪几类指标和选择哪些指标,要根据企业的具体实际情况来定,并根据实际成果作相应的调整。如下表1可以作为企业制定自身指标体系的参考:

具体指标变现能力指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资产管理能力指标营业周期、存货周转天数、应收帐款周转天数、流动资产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负债指标产权比率、已获利息倍数、资产负债率、有形净值负债率赢利能力指标销售净利率、销售毛利率、净资产受益率、资产净利率表1企业使用的指标体系

(2)财务风险预警模型的建立。

①单变量模型。所谓单变量模型就是运用单一的财务比率来预测财务风险,单变量模型是1967年由美国芝加哥大学的威廉・比弗教授提出的。可用作预测财务危机的重要的比率有:

债务保障率=现金流量/债务总额

资产收益率=净收益/资产总额

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

资金安全率=资产变现率/资产负债率

良好的现金流量、净收益和债务状况可以表现出一个公司的稳定发展态势,所以应对上述比率的变化趋势予以特别注意。当这些指标出现恶化,以至于达到警戒值,就必须要注意公司是否会出现财务危机。

②多元判别模型。多元判别模型的思路是运用多种财务指标加权汇总产生的总判别值来预测财务危机风险。多元判别模型认为,公司是一个综合体,各个财务指标之间存在某种相互联系,对公司整体的风险影响作用也是不一样的。多元判别模型最早由奥特曼提出,奥特曼模型如下:

Z=1.2X1+1.4X2+3.3X3+0.6X4+X5

其中:

X1=(期末流动资产-期末流动负债)/期末总资产

X2=期末留存收益/期末总资产

X3=息税前利润/总资产

X4=期末股东权益的市场价值/期末总负债

X5=本期销售收入/平均总资产

该模型是以5个财务比率,将反映企业偿债能力的指标(X1,X4)、获利能力指标(X2,X3)和营运能力指标(X5)有机联系起来,一般认为Z值大于2.675时,表明公司财务状况良好,无财务风险可言,相当安全;当Z小于1.81时,表明公司财务状况堪优,面临破产的危机;在2.675和1.81之间,说明公司财务状况不稳定,需要企业及时找出对策防范风险。奥特曼模型的预测能力也是很高的,预测准确性达到90%左右。

2企业全面财务风险管理防范与控制系统的构建

(1)筹资风险及其防范与控制。

①筹资风险的识别。

筹资风险,指由于资金供需市场、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企业筹集资金给财务成果带来的不确定性。

企业筹集资金的方式主要有两种:自有资金和借入资金。自有资金是所有者投入的资金,不存在还本付息的问题,其风险只存在于其使用效益的不确定上。借入资金是引发筹资风险的主要原因。借入资金严格规定了借款人的还款方式、还款期限和利息率,其特点之一是定期支付固定利息,当企业资金收益率高于负债利率时,企业通过负债筹资经营获得收益,除了支付固定利息外剩余的收益,全部归投资者所有,使投资者实际收益率高于企业资金收益率。负债筹资的这个作用称为财务杠杆作用。

②筹资风险的衡量。

评价企业筹资风险程度的指标有多种,其中自有资金收益率和资金成本率指标分别从效益和成本二个不同角度反映企业筹资风险程度,具有计算简单且准确性高的特点,是较为实用的筹资风险评价指标。

A.自有资金收益率指标。

企业在筹资过程中,往往要同时安排自有资金和借入资金,而二者比例不尽相同。自有资金收益率就是判断这一风险程度的指标。其计算公式为:

自有资金收益率=投资收益率+(借入资金/自有资金)*(投资收益率-借入资金利息率)

式中:

投资收益率=(投资项目利润总额+借款利息额)/(自有资金+借入资金)

从上式可以看出投资收益率、借入资金与自有资金的比例、借入资金利息率的变化决定了自有资金收益率的高低。通过对自有资金收益率指标的分析,可以判断筹资风险程度,调整筹资决策。

B.资金成本率指标。

资金成本是企业为筹集和使用资金所支付的各种费用。资金成本率是指资金成本占筹措资金的比例。其计算公式为:

资金成本率=资金占用费/(筹集资金总额-资金筹集费)

如果企业筹集的资金为负债,上述公式中的资金占用费还应扣除因增加利息支出而少交的所得税额,上述公式可改为:

借入资金成本率=借入资金占用费以(1-所得税率)/(借入资金总额-借入资金筹集费)

企业多种渠道用多种方式同时筹集资金时,由于不同的资金成本不一样,为此就需要计算全部筹集资金的综合资金成本率,其计算公式为:

综合资金成本率=∑各项资金成本率×该项资金占全部资金比例

资金成本率指标是企业选择资金来源,拟定筹资方案的依据,通过对资金成本率变化的分析,可以判断筹资风险程度。

(2)筹资风险的防范与控制。企业通过筹资活动取得资金后,进行投资的类型有两种:一是投资生产项目;二是投资购买证券。无论项目投资还是证券投资,都不能保证一定达到预期收益。这种投入资金的实际使用效果偏离预期结果的可能性就是投资风险。

①直接投资风险。

A.直接投资风险的识别。

造成直接投资风险的原因主要是由于企业外部经济环境和企业经营方面的问题所导致的经营风险。具体有如下3种:一是投资项目不能如期投产,不能取得效益;或虽然投产,但不能盈利,反而出现亏损,导致企业整体盈利能力和偿还能力的降低。二是投资项目并没有出现亏损,但盈利水平很低,利润率低于银行存款的利息率。三是投资项目既没有出现亏损,利润率也高于银行利息率,但低于企业目前的资金利润水平。

B.直接投资风险的衡量。

通常用经营杠杆系数来衡量投资风险:

经营杠杆系数=息税前利润(EBIT)变动百分比/销售量(Q)变动百分比

该指标用来评估项目投资风险的大小。经营杠杆系数愈大,投资项目所面临的风险愈大;经营杠杆系数愈小,投资项目所面临的风险愈小。

C.直接投资风险的防范与控制。

a.加强投资方案的可行性研究:企业如果能够在投资之前对未来收益情况进行合理预测,将风险高而收益低的方案排除在外,只将资金投向那些切实可行的方案,对防范与控制投资风险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b.提高投资决策的科学化水平:为防范投资风险,企业必须采用科学的决策方法,在决策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影响决策的各种因素,尽量采用定量计算及分析方法,并运用科学的决策模型进行决策,对各种可行方案要认真进行分析评价,从中选择最优的决策方案,切忌主观臆断。

②证券投资风险。

A.证券投资风险的识别。

证券投资风险可分为系统性风险和非系统性风险。系统性风险,又称不可分散风险,是指由于全局性因素的变化,导致证券市场上所有证券的收益发生变动的风险,如经济形势变化、通货膨胀、利率汇率变化等等,都会给市场上所有的金融资本带来损失。对于投资主体来说,它不能通过多角化投资来加以消除或降低,它的影响是整体性的,所以又称不可分散风险。非系统性风险,又称可分散风险,是指因某些因素的变化,导致证券市场上个别证券收益变动的风险。图2是利用证券投资组合分散非系统风险示意图。实证研究表明,科学选择30~40种证券能够在保证收益率的情况下有效地分散非系统风险。

B.证券投资风险的防范和控制。

证券投资风险的防范与控制主要通过运用投资组合理论,合理进行投资组合来实现。根据投资组合理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不同投资项目收益率的相关系数越小,投资组合降低总体投资风险的能力越大。因此,为达到分散投资风险的目的,在进行投资决策时要注意分析投资项目之间的相关性。

(3)资金营运风险及其防范与控制。

企业资金的营运过程是指从资金投入开始到资金收回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企业主要面临现金、应收账款和存货的风险。

①现金风险及其防范与控制。

现金风险主要指企业现金短缺或者现金持有过量所形成的风险。企业财务部门要掌握各部门对资金的日常需求量及资金的支付时间,来确定合理的现金余额以防范与控制现金风险。图3是现金成本分析模式,即通过分析持有现金的机会成本、管理成本和短缺成本,寻求持有成本最低的现金持有量。

(2)应收账款风险及其防范与控制。

企业为了增加销量,扩大市场占有率,经常采用赊销方式,但往往导致企业应收账款大量增加。大量的应收账款会妨碍企业资产的流动性,同时相当比例的应收账款由于长期无法收回而成为坏账,严重影响企业的安全性。

为了防范与控制应收账款对企业造成的不利后果,首先,应当合理控制应收账款的规模,在采用各种信用政策的时候,注重评估对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信用状况,评价其偿债能力和信誉,谨慎签订合同,综合衡量各种得失,选择效用最大的方案;其次,采取适当的催收方式和力度加快应收账款的收回。如定期分析账龄分析表,紧密跟踪应收账款的还款情况,根据不同账龄制定收款政策,必要时可依靠诉讼方式,以控制应收账款风险,减少坏账损失。

3企业全面财务风险管理反馈系统的构建

全面财务风险管理的反馈系统主要由财务风险管理的后评价系统和财务风险管理的修正系统组成。

(1)财务风险管理的后评价系统。

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后评价是指企业实施财务风险管理方案后的一段时间内,由财务风险管理部门对相关部门进行回访,考察企业实施财务风险管理方案后管理水平、经济效益的变化,并对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全过程进行系统的、客观的分析。通过对财务风险管理活动实践的检查总结,评价企业财务风险管理问题的准确性、检查财务风险处理对策的针对性、分析财务风险管理结果的有效性;通过分析评价找出成败的原因,总结经验教训;通过及时有效的信息反馈,为未来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决策和提高财务风险管理水平提出建议。

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后评价应有一个严密、科学的工作程序,后评价工作才能井然有序地展开,评价结果才具有客观性和权威性。后评价的主要步骤为:

建立后评价机构

确定评价项目

建立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

资料、数据的搜集与整理

对数据的比较和分析

总结与反馈

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后评价的主要内容如下:

①财务风险管理决策后评价:财务风险管理决策后评价是评价现时企业所面临的财务风险状况和财务风险管理决策执行的实际情况,验证财务风险管理前做出的风险预测及对企业风险抵御能力分析是否正确,并重新评价财务风险管理决策是否符合企业发展的需要。

②财务风险管理方案实施情况后评价:财务风险管理方案实施情况后评价主要是评价财务风险管理各环节工作实际成绩,总结各环节的经验教训,找出每个阶段的工作对实际风险管理效益和预计风险管理效益的偏差程度。

③财务风险管理经济效益后评价:财务风险管理经济效益后评价,是对实施风险处理方案后企业的实际财务状况进行再评价,并与财务风险处理方案实施前指标对比分析偏差原因,提出改进措施,为今后财务风险管理决策提供参考。

(2)财务风险管理的修正系统。

财务风险管理的修正系统通过对后评价的结果进行分析,对财务风险管理过程中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措施予以保留,对不合理的指标、方法、决策程序和措施等提出改进方案,并反馈给相关的部门,以不断完善企业的全面财务风险管理模型。具体来说,通过明确本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的主要目的,参考社会平均水平、行业水平、企业特点、产业政策、本企业或同行业历史经验,制定出适合于本企业财务特点的预警指标体系,以保持预警系统的先进性和有用性。

参考文献:

[1]阳.金融风险分析与管理研究――市场和机构的理论、 模型与技术[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2]樊丽,张晓霞.浅谈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与规避[J].北方经贸,2004,(7):114―115

[3]冯建.财务理论结构研究[M].北京:立信会计出版社,2004

[4]郭复初.财务新论[M].北京:立信会计出版社,2006年版

篇13

改革开放以前,西安仅有十来家国营房地产企业,市政建设比较落后;改革开放以来,西安的房地产企业获得长足的发展。截至2007年3月1日,西安房地产企业突破545家,而越来越多的房地产企业已经把西安建设的更加宏伟壮观。但是,由于西安房地产企业起步较晚、基础较差、规模较小、规范性较差,因而总体上与国内其他省会城市的房地产行业存在较大的差距。目前,西安不少房地产企业的资产负债率高达70%以上,个别甚至突破90%,这给其发展带来巨大的财务风险。因此,如何化解房地产企业的财务风险,保障其健康、有序地发展,是目前西安房地产企业亟待解决的核心问题之一。

一、财务风险的概念和特点

财务风险是企业在各项财务活动中,由于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使企业在一定时期、一定范围内所获取的最终财务成果和预期的经营目标所发生的偏差,具体包括筹资风险、投资风险、经营风险、收益分配风险等四项。其中,筹资风险是指企业因借入资金而产生的丧失偿债能力的可能性和企业利润的可变性;投资风险是指投资项目不能达到预期投资率的可能性,从而影响企业盈利水平和偿债能力的风险;经营风险是指无法销售产品并回收垫付本金的可能性;收益分配风险是指由于收益的取得和分配而导致的产生损失的可能性。

财务风险具有客观性、时间性、全面性、损益性、激励性等特征。其中,客观性是指财务风险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而客观存在的经济事项;时间性是指财务风险的大小随着时间的延续而发展变化;全面性是指财务风险存在于企业财务管理活动的各个环节之中,并体现在多种财务关系上;损益性是指企业的风险越大则收益越高,风险越小则收益越低;而激励性是指由于风险普遍存在,为了持续经营,企业不得不面对与防范它,并想方设法降低风险的危害,从而引导企业自身主动地去完善其财务制度,规范财务行为,加强财务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二、西安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的主要成因

对于西安房地产企业而言,其财务风险同样包括筹资风险、投资风险、经营风险、收益分配风险,以及和财务风险相关的其他风险。现分述如下:

1.筹资风险的具体表现

(1)负债金额巨大

房地产开发的特点决定了房地产企业筹资金额巨大。西安的大部分房地产企业在初期阶段均以投入债务资金为主,自有资金相当低,而有些企业根本没有自有资本,而大量的开发资金主要来源于银行借款。近年来,西安房地产贷款增长率持续偏高。在所谓的高回报利益的驱动下,很多房地产企业盲目举债,提高了企业的资金成本,加重了企业的财务风险。

(2)盲目再筹资

再筹资是房地产企业实现项目滚动开发最常使用的办法。西安不少房地产企业没有真正从现有的企业内部挖掘资金潜力,利用自己的积累资金和设法追回应收款项而取得资金来源,而是想方设法对外借款。在西安一些大型房地产集团,往往还会出现连锁筹资担保链,一旦“链”中的某一环断裂,将会给企业经营带来致命的威胁。它会导致原有的财务风险扩大化。

(3)利率与市场变动

从某种意义上说,利率和市场变动可能引起的房地产定价和定位的不准确风险,成为企业面临的诸多风险中最为致命的不测风险。目前,国内与国际通货膨胀的预期比较明显。为了降低通货膨胀,我国中央银行2007年连续六次加息,而2008年的预期加息行为也比较显著。对于房地产企业而言,一旦贷款利率发生增长变化,必然会增加公司的资金成本,从而抵减相应的预期收益。如果在一定时期内,房地产投资收益不足以抵消贷款利息,则房地产投资将无利可图。同时,房地产项目的市场定位也成为影响企业市场风险的主要因素,而价格和当地对该同类项目的供需情况是影响其市场风险的主要原因。

2.项目投资的盲目性较大

西安的有些房地产开发商认为,只要能够取得土地使用权,组织施工队按照设计图纸施工,再投入相应的资金,工程项目能够按期交工使用,就会产生相应的经济效益。因此,不少房地产企业纷纷化费巨额资金购置土地使用权,进行所谓的“圈地运动”。但是,如果房地产企业没有对开发的房地产项目从征地的成本上、资金的运作方面、经济效益的回报率方面上做出细致的财务预算,那么企业就无法确立目标利润,更谈不上各项成本指标的测算及分解落实工作。这可能造成项目投资的盲目操作,从而加大项目投资的成本。

3.项目经营过程缺乏理财依据

西安的有些房地产企业,只注重工程的进度和质量,忽视了财务部门的事中监督职能,没有发挥财务部门自身拥有的优势。在工程项目的成本核算上过于简单、粗糙,没有针对自己企业的特点进行成本管理,忽视了内部各职能部门进行全过程成本核算的重要作用。这导致成本管理工作与财务预算偏离差大,影响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4.没有正确处理消费与积累的关系

西安的房地产企业基本上属于高利润行业。许多房地产企业在获得高额收益之后,大大提高员工的薪酬待遇,尤其是管理层的薪酬水平。但是,当前我国东部、南部的房地产企业大力进军西部。它们拥有较高的管理水平、技术设备,这对西部的房地产企业造成巨大的挑战和压力。如果西安的房地产企业不能正确处理好自身内部的消费与积累的关系,在分配环节耗费资金较多,必然给自己的进一步发展带来巨大的风险。

5.财务管理人员素质低下,缺乏财务管理意识

西安的很多房地产开发企业的内部财权主要集中在关键人物手中。他们要么过于注重控制,要么疏于管理。而企业的财务人员的工作仅仅局限在登记账簿的范围内,没有全面发挥财会人员的财务管理职能。同时,财务人员的房地产专业知识缺乏,会计实务水平不高。

三、西安房地产开发企业财务风险的控制措施

由于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相对较大,因此应加强对其财务风险的动态管理。也就是说,西安房地产企业应该在筹资环节、投资环节、经营环节、利润分配环节,以及和财务风险相关的其他环节,全方位、多层次地对其可能发生的财务风险进行全过程的预测和管理,以便将财务风险控制在最小程度的范围内,以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

1.针对筹资环节的预防财务风险的策略

(1)优化资本结构,降低筹资风险

一般而言,随着负债比例的上升,企业的债务风险也会逐渐加大。对房地产企业来说,一方面可以利用本身的良好信用、土地使用权进行银行贷款,充分发挥财务杠杆的作用;另一方面,应把债务风险控制在企业可以接受的范围内。企业要安排适当的负债比例,寻求最佳资本结构。通过合理安排企业权益资金与债务资金的比例关系,使它们达到理想组合。

(2)缩短预售时间,减少款项回收风险

由于房地产具有投资品和消费品的二元性,因而房地产投资回收的不确定性较大。另外,房地产投资还涉及政策法规、金融动向、区域供求状况、需方消费倾向等各个方面,因而易受各因素变动影响,造成变现风险,容易引起资金链断裂。因此加强资金回收和集中管理尤为重要。如果能及时回收相应的款项,由公司统一调配使用,对公司的发展将是很大的资金支持。

(3)注重融资策略的创新

对于规模较大的西安房地产企业而言,为了取得广泛的资金来源,应该在遵守国家财经法纪的前提下,积极地、主动地探索通过发行股票、发行公司债券,并通过房地产信托基金等途径,以取得广泛的资金来源,避免主要依靠银行举债来获得发展资金。只有通过多种途径筹集企业发展所需的资金,才能为企业的发展开创广阔的天地。

(4)规范融资担保,控制债务风险

一般的房地产企业都有很多下属公司,母公司对子公司融资担保业务时常发生。子公司合理有效地运用融资资金,是公司整体健康发展的有力保证。母公司应在事先调查预测的基础上,制定全年融资计划,分解下达至各子公司并列入考核指标。有权独立融资的子公司按照计划融资,必须先填写“融资担保审批表”,在上面注明贷款银行、金额、期限以及所贷资金的用途和可能产生的资金效益等,上报母公司确认后,再由母公司出面进行融资担保。经同意由母公司担保融资的子公司,还必须每月上报准确的融资情况报告,如需在核定的范围之外追加融资,仍需重新履行申请、审批手续。

(5)建立西安房地产公司的财务预警系统

所谓财务预警系统,就是通过设置并观察一些敏感性财务指标的变化,利用财会、金融、企业管理、市场营销等方面的理论,采用比例分析、数学模型等方法,发现企业存在的风险,并向经营者示警,从而能对企业可能或将要面临的财务危机进行预测或预报的财务分析系统[3]。企业财务预警通常采用定性和定量两种方法进行。其中定性方法包括标准化调查法、 “四阶段症状”分析法、管理评分法;而定量方法包括财务指标分析法、盈亏平衡分析法、Z计分模型、F分数模型。西安的房地产企业应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建立相应的财务预警系统。

2.针对投资环节的预防财务风险的策略

房地产公司应通过事先对投资项目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以及综合评估比较,对决策过程中选定的投资方案,针对其可能面临的风险,单独或同时采取下列措施进行投资风险的预防与控制:(1)合理预期投资效益,加强投资方案的可行性研究;(2)运用投资组合理论,合理进行投资组合;(3)采取风险回避措施,避免投资风险;(4)积极采取其他措施,控制投资风险。

3.针对经营环节的预防财务风险的策略

(1)做好房地产企业的全面预算

全面预算作为一种管理机制,目的之一是建立有效的预算系统。通过该系统,将非正常的经营活动控制在萌芽之中,减少企业不必要的损失。并通过滚动预算,不断通过实际与预算的比较以及两者差异的确定和分析,制定和采取调整经济活动的措施,对企业潜在的风险进行揭示和预防。同时,全面预算体系还可以初步揭示企业下一步的预计经营情况,根据所反映出来的预算结果,预测其中的风险所在,以预先采取的风险控制措施,达到规避与化解风险的目的。

(2)财务集中管理,规避财务风险

为了提高经营效益,降低经营风险,确保财务安全,西安房地产企业应在公司内实施财务集中控制,体现财务管理功能。如果公司分权过多,则会带来现实中的一系列问题,诸如各成员单位追求各自利益最大化而造成资金调度困难、资产调拨困难等,这会影响企业规模经济效益的发挥。公司的财务管理应集中而不能放开。只有这样,公司才能充分利用规模优势,规避财务风险。实行财务集中控制,有利于保证公司内部财务目标的协调一致,减少人为控制现象发生,有利于实现公司整体利益的最大化。

(3)委派财务主管,加强财会监督

对于西安的房地产集团企业而言,为保证子公司的经营活动正常有序进行,可以由母公司挑选优秀财会人员经过理论培训和轮岗锻炼,以“双向选择”的形式,委派到下属子公司担任财务主管。同时赋予财务主管代表母公司行使监督职责的必要权限,根据母公司的要求和有关制度的规定,有权对可能导致损失、危害投资人、债权人和职工利益的财务收支行为实行否决。通过有效监督,化解子公司经营活动中的财务风险。

(4)适时进行财务分析与监督

进行财务监督的目的是为了降低成本,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西安房地产企业不但要做好投资回收衔接和提高资金运用效率,而且要加强投资项目的风险分析和方法研究。要对资金利用率、开发成本、销售价格、费用支出等,进行财务指标分析。准确的财务预测可以把风险降到最低限度,有效地防范、抵御各种风险。

4.针对分配环节的预防财务风险的策略

对西安房地产企业而言,应以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应作为分配决策的主要财务指标。由于现金流量反映出企业在报告期内经营活动中现金收支状况,所以现金流量往往比利润更为重要。如果企业的利润在上升,现金净流量却在减少,这说明企业当年实际收益在下降;如果现金流量净额小于同期利润总额,则意味着本期有不真实的或未到账的利润存在。在考虑上述主要因素的前提下,注重约束房地产企业高级管理人员过高的薪金报酬,以便为企业的发展积累较多的资金。

5.建立健全其他预防西安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的内部控制制度

(1)进行市场调研,防范市场风险

西安房地产企业应该设立专门的市场调研机构,经常派人进行市场调查,及时了解市场房地产的容量及波动情况,以及竞争对手、潜在竞争对手的优劣等,掌握房地产市场的第一手资料。企业除了关注目前的市场,还要着眼于市场的未来需求,认真调查市场容量和社会承受能力,以便为项目投资获取信息资料。

(2)加强企业财务人员素质的修养与提高

目前,西安房地产企业财务人员素质偏低,从而严重影响了企业的经济效益的实现。房地产企业应该高度重视财会人员的素质培养,开展相关人员的业务培训工作,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使财务人员能较好地适应不断出现的新问题和新情况,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加强相关财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此外,企业可以进行定期的考试、考核,引进竞争机制,为从整体上提高房地产企业的经济效益做出贡献。

(3)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加强内部财务控制

对于西安房地产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而言,应该主动根据房地产开发企业经营活动及其财务管理的特点,积极探索整个经营过程的财务管理制度,构建内部财务控制体系,并在实践中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订。在企业的资金管理中,对所有的财务往来都要按照规章制度严格执行,定期清查,发现账实不符的要及时查明原因,落实原因。

四、结束语

总之,由于房地产企业独特的经营特点,其财务风险相对较大。因此,强化对西安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的研究,提高其相应的抗风险能力,促进西安房地产企业持续健康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姚杰:浅谈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管理[J].商场现代化,2005(15):125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