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会计实务原理

会计实务原理范文

发布时间:2023-10-10 17:15:21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会计实务原理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会计实务原理

篇1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03-0190-02

1 人力资源会计的概念

人力资源会计是从传统会计学科中分支出来的,专门对人力资源进行反映和监督的会计。在人力资源会计研究中,由于目前研究的出发点和侧重点不同,研究者对人力资源会计也给出了不同的定义。

美国会计学会(AAAA)专门设立了人力资源会计委员会(Committee on Human ResourceAccounting),它把人力资源会计定义为:人力资源会计是鉴别和计量人力资源资料的一种会计方法,目的是将有关人力资源变化情况的信息提供给有关的团体和个人。换言之,人力资源会计是组织运用会计学的概念和方法,为了管理与核算的目的而对组织的人力资源进行全面的评价和计量,并将有关信息提供给相关组织和相关人员的过程和做法。

阎达伍、徐国君给出的定义为:“人力资源会计是对人力资源进行价值核算和管理的一种活动。它包括人力资源财务会计与人力资源管理会计两部分,前者是以会计原则为准绳,主要鉴别、计量和提供有关人力资源的货币性信息,以使信息使用者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的有组织的系统。后者是利用人力资源的货币性信息及其他相关信息,对人力资源的选择、开发、配置、保护、评价等的会计管理活动。”笔者认为,该定义从人力资源价值的确认、计量,到人力资源信息的管理,包含内容比较全面,与现行会计准则要求也相符,所以认为比较合适。

2 会计师事务所实行人力资源会计的必要性

2.1 实行人力资源会计是会计师事务所进行经营管理的需要

对人力资源密集的行业―会计师事务所而言,人力资源是他们最有价值的资源。管理者利用这方面的信息有利于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培训;有利于内部人力资源的计划、控制与合理利用;有利于管理当局做出合理的人力资源管理决策;有利于充分挖掘人才优势,做到人尽其才,激发事务所经营水平和人才潜力;有利于构建将人才开发与利用结合起来的良性运转机制,确保会计师事务所在竞争中处于长盛不衰的地位。

2.2 实行人力资源会计可以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要求

会计师事务所的信息使用者主要是政府、投资者、社会公众等。作为投资者,他们在购买会计师事务所发行的股票之前,必然要考虑投资的收益性、风险性和变现性,而这些决策主要取决于会计师事务所的人力资源会计信息。由于资本市场信息存在不对称性,如果会计师事务所的人力资源会计情况得不到披露,投资者就无法了解会计师事务所在人力资源方面的态度和战略,必将导致一定程度上的决策失误。社会公众通过人力资源会计的核算,不仅可以了解该会计师事务所经营情况的好坏和管理水平的高低,而且还能掌握人力资源的管理、开发和使用情况。

2.3实行人力资源会计可以提高员工的积极性

由于人力资产有其特殊性――主动性,人力资源载体的主观意愿对人力资源的运用和发挥产生着重大的影响。当会计师事务所对人力资源会计进行合理的处理和恰当的核算时,员工就可以从中了解自己在会计师事务所中的价值,了解事务所在自己身上的付出,从而增强自己对事务所的责任感。作为人力资源载体的员工会全部开启人力资产的潜力,充分发挥其所拥有的能力,提高人力资源的使用效率,甚至进而会促进员工自觉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增强会计师事务所的核心竞争力。

3 制约会计师事务所实施人力资源会计的因素

3.1 人力资源会计的相关法制还不够完善

人力资源会计的实施,必须有相关的政策和法律制度作保障。与会计制度相关的政策主要是相关的会计规范,它们的完善程度与会计内容质量的优劣息息相关。

从现行情况来看,我国还没有制定一部完善的人力资源方面的会计规范,使得会计人员在处理新业务时往往按照自己的想法,较为随意地进行会计处理,对人力资源方面的信息加工、数据处理就缺乏理论和实践的指导依据,从而也就不能有效实施人力资源会计。

3.2 人力资源会计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信息供需矛盾

在证券市场中,作为人力资源会计信息的供给者和需求者,上市公司(会计师事务所)和信息使用者(投资者、债权人、政府及其他社会公众)的利益总会存在不一致之处,即信息供需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据调查表明,有73.33%的机构投资者和80%的个人投资者表示“非常需求”未来信息。同时,大多数投资者要求会计信息具有可靠性、相关性、可比性、清晰性等质量特征。而站在会计师事务所的角度来考虑,他们进行人力资源会计信息披露是要考虑信息披露成本的,会计信息披露的质量与信息披露成本密切相关。由于这些相关成本的存在,会计师事务所在进行会计信息披露时,往往会采取谨慎消极的态度,尽量较少披露。基于这种考虑,绝大部分会计师事务所会抵制充分披露人力资源会计信息,因此会造成会计信息供给不足。

3.3 会计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据统计,截止2004年底,全国执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会计人员共有956万,其中具有高级会计师资格证书的有6.8万,占0.7%;具有中级会计师资格的有115万,占12%;具有助理会计师的有395万,占41.3%。执证会计人员中,具有大专学历的有303万,占31.7%;具有本科学历的有113万,占11.8%;具有硕士(含其他专业)以上学历的人数仅3.2万,占0.33%。截至2005年底,全国颁发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累计突破一千万达到10,558,610人,其中取得高级会计师专业技术资格的人数为80,567人,约占总数的0.8%,具有大学本科、专科学历的人数约为518万人,约占总数的49%,具有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的人数为33,829人,约占总数的0.3%。由此可见,我国高素质的会计人员比重还是相当小的。

会计师事务所更是缺乏高素质的人才,注册会计师考试是目前我国各类考试及格率最低、最难通过的资格考试之一。据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数据,自1991年以来,我国每年考试平均单科合格率仅为10%左右。据财政部统计,目前我国有30万左右高级注册会计师人才缺口,截止到2008年,通过全国注册会计师考试的人员大约有14万人,但是进入会计师事务所的还不到一半(信息来源于新华网),况且事务所大多数注册会计师还是早期考核通过的年龄较大的一批人,他们的知识结构还停留在我国80年代的水平,知识面窄,不能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服务。而世界著名的泸江德勤注册会计师事务所的知识结构在1998年的时候,研究生学历已达到6.41%,大学本科79.49%,大学专科14.10%,专科以下为0。显然,我国的会计师事务所与国外的一些大的会计公司是无法比拟的。

4 解决会计师事务所实施人力资源会计的对策

4.1 完善人力资源会计的相关法规

目前,针对人力资源会计,我国尚没有独立的法律法规,已有的法规当中,很多是原则性和概括性的表述,可操作性较差,执行起来还有一定的难度。我们可以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把人力资源会计列入法律规定,明确各项实施细则,增强相关法律的可操作性。会计准则或会计制度中也应该设立专门的人力资产、人力负债、人力资源成本费用及人力资源收益等会计科目,明确人力资源会计项目的确认、核算与披露原则,规范人力资源会计信息的披露,使其具有实际可操作性与统一性。

4.2 解决人力资源会计的信息供需矛盾

我国会计师事务所的人力资源会计信息供求状况基本上是“供不应求”。会计信息供求的矛盾,将会降低会计信息的使用价值,由此形成的信息不对称问题还会对其他利益相关者产生消极的影响。因此,协调与解决信息供求矛盾的重点应放在优化信息供给上。众所周知,现行的会计报表主要是建立在以历史成本为计量属性的基础上,针对这种情况,会计师事务所应对人力资产计提相应的人力资产减值准备,来缩短历史成本与现行市价之间的差距。同时,还要扩大会计报表中及时和未来信息的范围,以解决历史信息的滞后性与信息需求超前性矛盾,真正发挥会计信息相关有用的作用。

4.3 提高会计人员素质

作为会计师事务所,必须加强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让他们熟悉新的法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减少因技术上的不精而造成的会计信息失真。会计从业人员每年都必须参加继续教育,时间不得少于24小时。否则,将取消会计人员的从业资格。这在一定程度上强迫他们去不断的接受新知识,掌握新方法,紧跟时代步伐,满足社会的需要。作为会计师事务还要为员工提供继续深造的机会,定期的派一部分员工去名牌学校或国际大型会计师事务进行学习,这样,不仅提高了员工自身的价值,也给会计师事务所带来了收益,他们把学来的东西运用到工作当中,大大改善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5 总结

随着人们对人力资源会计研究的不断深入,其核算方法和计量手段将逐渐规范化、科学化,制约人力资源会计推行的因素不断得到解决,人力资源会计在知识经济中的作用会越发显现出来,作为会计人员更应对这一部分的知识进行充实和完善。随着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在企事业单为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人们对人力资源会计的呼唤也会越来越强烈,人力资源会计渐渐地就会融入到生活当中去,无论怎样,人力资源会计未来的发展势不可挡。我相信,人力资源会计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在不久的将来,在中国的会计领域,人力资源会计将形成完备的体系,在社会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参考文献

[1]刘玉廷.办好会计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开创我国高级会计培养新局面[J].财务与会计,2005,(5):18-19.

[2]路济平.要树立强烈的人才意识[N].北京人才市场报,2004,(9).

[3]李岩梅,刘晶莹.人力资源会计在会计师事务所的应用[J].黑龙江财专学报,2001,(6):71-72.

篇2

一、引言

会计师事务所人力资源是人力资源的一个特殊组成部分,其具有一般人力资源所具有的生物性、能动性、智力性等基本特征。除此之外,会计师事务所的人才还具有集中性、应用性等特征。随着会计师事务所的不断增多,注册会计师人数也不断增多,这样就有必要运用人力资源会计对会计师事务所的人力资源进行核算。会计师事务所人力资源由会计师事务所和人力资源的载体( 劳动者) 这两个主体支配和控制。由于会计师事务所的工作成果难以衡量,他们的劳动过程也难以直接监控,另外由于知识产出是无形的,从而无法用传统的方法对会计师事务所人才的劳动过程和劳动成果进行管理和评估。本文将对会计师事务所人力资源的会计确认问题进行研究。

二、将会计师事务所人力资源作为资产确认的原因

会计师事务所人力资源虽然具有以上特征,与一般人力资源有所不同,但仍然符合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中“ 资产”的定义,即:

第一,必须是一项经济资源,未来可能带来收益;

第二,为企业所拥有或控制;

第三,可以用货币计量其价值。

会计师事务所人力资源能够作为资产确认,主要是基于以下原因:

(一)会计师事务所人力资源具备经济资源的基本属性

衡量会计师事务所人力资源是否是一项经济资源,可以从交换性、占有性、效益性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①会计师事务所与劳动者双向选择后确定雇佣关系,签订劳动合同。会计师事务所支付报酬以取得人力资源的使用权,因此会计师事务所人力资源具有交换性。

②会计师事务所聘用某一个劳动者后,在合同期间向其支付报酬以获得人力资源的使用权和控制权。也就是说,会计师事务所在合同期间占有该人力资源,会计师事务所人力资源具有占有性。

③会计师事务所人力资源在会计师事务所的发展过程中发挥作用,为会计师事务所创造效益。会计师事务所人力资源不仅具有社会效益性,而且具有经济效益性。

(二)会计师事务所能够对人力资源实施控制

虽然会计师事务人力资源的所有权属于劳动者自己,但这并不意味着会计师事务所就不能对人力资源进行控制。

①会计师事务所作为劳动合同的一方当事人,通过向劳动者支付工资、津贴和奖金等来取得或拥有该人力资源的使用权,控制和支配人力资源,使其为会计师事务所创造效益。

②会计师事务所一般与注册会计师签订3 ~ 5年的劳动合同,而且随着会计师事务所注册会计师地位的提高和会计师事务所体制的完善,会计师事务所的注册会计师的任职期限也会延长。

③会计师事务所人力资源附着于“ 劳动者”这一载体上,会计师事务所通过聘用劳动者而拥有人力资源。

(三)会计师事务所人力资源能够用货币进行计量

会计师事务所对其人力资源的取得、开发、使用及维护等需要相应的成本支出和资源耗费,这种成本支出与资源耗费都能以货币计量。会计师事务所人力资源是可以流动的,在流动中一般以其自身价值的增值为先决条件,即劳动者得到职位升迁。如果没有更好的待遇( 包括工资、住房、奖金等) ,一般人力资源的流动也是不可能的。这种流动价值就是另一个单位支付的更高的薪金,这是可以用货币计量的。劳动者会退休,会计师事务所也需要计量其养老金。另外,劳动者可以因其他原因( 如被辞退、生病、死亡等) 与会计师事务所解除劳动合同,而在这些情况发生时会计师事务所都要向其支付费用。因此,人力资源的成本和价值是可以用货币计量的。

由此看来,会计师事务所人力资源具有资产的所有特征。因此,人力资源会计应该对会计师事务所人力资源成本的增减、人力资源价值的变动和人力资源创造的效益进行核算和报告。

三、会计师事务所人力资源不是无形资产,应单独核算

会计师事务所人力资源具有资产属性,应当作为会计师事务所的资产予以核算。但对于会计师事务所人力资源所属的资产类型,不同的人持有不同的观点。目前,多数学者将人力资源划归为无形资产,理由是人力资源是指人的某种技能,是无实物形态的。但是笔者认为,人力资源并不具有无形资产的属性,盲目地将人力资源划归为无形资产,不仅是概念上的混淆,而且容易使会计师事务所在管理中产生误区。

(一)无形资产的确认条件

无形资产的确认需要满足以下三个方面的条件:

①符合无形资产的定义,无形资产是指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的非货币性资产;

②产生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③成本能够可靠计量。

根据上述无形资产的定义,资产只要满足下列条件之一

即可作为无形资产:

①能够从企业中分离或者划分出来,并能够单独或者与相关合同、资产或负债一起,用于出售、转移、授予许可、租赁或者交换;

②源自合同性权利或其他法定权利,无论这些权利是否可以从企业或其他权利和义务中转移或者分离。

无形资产是脱离人而单独存在的,而人力资源不能脱离人而单独存在。同时,无形资产可以与相关合同、资产或负债一起用于出售、转移、授予许可、租赁或者交换,并且可以在不同的组织之间同时发挥作用;而会计师事务所的人力资源一般不可以被不同的组织在同一时间占有、在不同组织之间同时发挥作用,更不能与相关合同、资产或负债一起用于出售、转移等。因此,会计师事务所人力资源不具备无形资产的可辨认性。

(二)无形资产和会计师事务所人力资源的价值源泉

无形资产之所以具有价值,能够成为资产交易和资产评估的对象,是因为它能够给产权主体带来超额收益。这源于一定时期内企业对该无形资产的垄断性( 即排他性) 使用而给产权主体带来成本降低或收入增加的好处。会计师事务所人力资源的价值在于它能给会计师事务所带来未来的收益,但这种收益是通过人力资源的具体运用即人力资源载体( 劳动者) 的劳动产生的。在这一过程中,物力资源( 包括无形资产) 发挥的只是条件作用。同时,人力资源价值的增加还可以增加个别无形资产的价值,比如服务质量的不断提高可以增加商标的价值。可见,人力资源价值是会计师事务所价值的根本,人力资源载体( 劳动者) 的劳动是一切价值的源泉。

(三)从会计师事务所人力资源与无形资产的价值变动规律

无形资产的价值受技术、市场供求关系以及企业发展战略的影响较大。一般来说,随着科技的发展,企业所拥有的无形资产的价值会不断降低,或者当企业发展战略发生变化时,这些无形资产对于企业的有用性可能会降低,其价值也会随之降低。可见,大部分无形资产的价值不是企业所能左右的,要由市场来评估和决定。

会计师事务所人力资源价值也具有动态变化性,但在这种变化过程中,会计师事务所自身的作用比较大。如前所述,人力资源的未来产出受管理水平、激励机制等若干因素的影响,这些都是会计师事务所可以主动改进和完善的。另外,会计师事务所还可以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有目的地进行人力资源投资,从而适当提升人力资源的价值。因此,在正常情况下,会计师事务所人力资源价值呈现出一种不断增长的趋势。

篇3

一、原因分析

助理人员认为:(1)愿意选择在会计师事务所工作的助理人员,基本仅限于对注册会计师行业比较了解,对注册会计师执业资格考试做好准备的人员;(2)自2010年注册会计师执业资格考试改革以来,考试科目由五科增加为七科,难度加大,通过率低,且没有执业资格薪酬偏低,助理人员在就业选择上坚持相对困难,造成流动频繁;(3)除了执业资格考试通过能对自己职业生涯有所提升,感觉会计师事务所也没有其他的平台提供晋升通道。管理者认为会计师事务所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突出,需要进行系统的人力资源管理,但在内部组建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会增加事务所成本,同时,由一两个人力专员还不能完全保证人力资源管理的事务处理。综上:就A会计师事务所而言,员工只是把事务所当成单纯的执业机构,对企业管理没有达成共识,事务所也没有给员工清晰的发展、晋升空间,以至人员管理困难,管理人员对人力资源管理意识相对不高,没有设置专职的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和体系。

二、解决方法

从A会计师事务所的管理实例而言,切实需要一套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来改善会计师事务所人员管理困难的现状,由此,考虑到A会计师事务所现有的人员结构和运营模式,笔者提出将会计师事务所人力资源管理外包的设想,以此来改善A会计师事务所这方面的问题。人力资源管理外包就是企业根据需要将能某一项或几项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或职能外包出去,交由其他企业或组织进行管理,以降低人力成本。企业所有者将根据交易和生产成本的最小值做出选择,因此,进行外包合作是最好的选择。会计师事务所人力资源管理外包具体操作时仍需要注意如下几点:一是外包商的选择。市场上的人力资源管理公司有很多,有提供咨询服务的,有精于劳务派遣的,各个公司的实力不同,提供的专业性和服务质量也不同,就A会计师事务所而言,在外包商选择上存在一定风险,需要在选择合作之前,加强外包商信息搜集工作,做好前期准备,选择合适的外包模式、选择合适的外包商。二是外包合同的签订。外包合同签订的时候,A会计师事务所还需要考虑外包内容,即合理确定将人力资源管理的哪几部分外包出去,每一部分外包的程度,同时,如何在合同中形成对外包公司服务质量的监管条款是合同签订的关键,只有全面考虑才能使外包合同周密。三是外包过程的监控。对于会计师事务所来说,人力资源是公司最重要的资源,由此,A会计师事务所更需要加强对外包过程的控制,和外包服务商之间的信息必须做到在有监督的条件下进行交流,防止企业核心机密的泄漏,同时,不宜频繁的更换外包公司。在实际的过程中,做好以上三个方面,是能解决管理者所提到的两个顾虑的:对于人力资源的专业性问题:外包公司专业从事人力资源管理,由于处理过众多公司和案例,在这一方面优胜于聘用的某个人,人力资源管理外包能促进会计师事务所管理的专业化,使事务所的人力资源管理可以新增如梯队建设、人才培养、绩效考核等人力资源的重要内容,更广泛的发挥人力资源管理的作用。对于成本投入的问题:人力资源管理外包降低的不仅是看得见的人员使用成本,如工资总额、社会保险费用、福利费用、带薪假期、住房费用以及其它人工成本,更重要的是,用相对较少的管理费用将人力获得成本、开发成本、离职成本进行了转移,如:人员招聘选拨成本、培训和学习成本:上岗前教育成本、岗位培训成本、离职管理费用等。从长远和战略的角度来看,人力资源管理外包有助于会计师事务所的核心竞争力的构建,随着外包市场的成熟,更是一个可取的方法。

作者:杨洋 呙中喜 单位:重庆市第九人民医院 重庆五联会计师事务所

篇4

一、资产减值会计的原理

当前,世界上关于会计的观点主要分为两种,第一受托责任观,第二决策有用观。受托责任观是指委托人把自己部分财产的控制权授予管理方,或者受托人。受托人有责任在完整保管好这部分资产的同时,利用这部分资产开展经营活动赚取更大的经济利益。这种责任就被称为受托责任。在受托责任观中,受托人是为委托人服务的,在进行财务管理活动时,资产的计量就要从信息提供者角度出发,保证会计计量活动的公正、客观,保证会计活动能如实反映委托方资产状况。委托责任观是一种对历史价值的反馈,强调历史成本的计量。而决策有用观则认为,会计信息的服务对象是市场投资者,投资者通过分析会计信息来进行公司经营状况和内在价值的评估,并通过对其投资风险的评估来做出最有利的投资决策。因为投资者在做投资决策的时候要考虑多方面因素,所以他需要的会计信息也就更强调信息的相关性,需要的一些数据资料必须有前瞻性,而不仅仅是一些反馈历史信息的东西。

资产是一种由企业控制并能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因此当这种经济利益的流入减少甚至消失时,就出现了资产减值,也就是说这种资源的可变现值大于其账面价值时,会计上属于资产的减少或费用支出的增加。

二、确认和计量资产减值

在应对纷繁复杂的经济实务时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但是,本质上所有资产减值的确认计量都是通过三步骤来进行的,即判断资产减值迹象、确定可回收金额、确认资产减值损失。

首先,判断资产减值的迹象。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在资产负债表上计提为资产减值准备,取决于资产是不是存在减值迹象,有七种情况可以作为判断标准。特别强调的是,因为企业合并形成的使用寿命不定的无形资产,不管其存不存在减值迹象,每年都应当进行资产减值测试。

其次,确定和计量可回收金额。对于资产的可回收金额,会计准则规定“根据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资产费用后的净额,这个净额与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比较,取较高者确定”,这里其实是给出了两个重要的金额,即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的销售净价和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使用价值)。这也就是说,要在同时确定好销售净价和未来现金流量现值的基础上确定可回收金额。

三、我国资产减值会计的发展及问题

我国资产减值会计发展比较晚,上世纪90年代前我国一直处于计划经济时期,企业是完全在国家宏观掌控之下的,没有盈余亏损的考量,因此也就根本不存在资产是不是减值这方面的考虑。

2000年12月19日,我国颁布了统一的《企业会计制度》,当中明确提出了资产减值这个概念,资产减值的计提范围扩大到存货、应收账款、长期投资、短期投资、无形资产、固定资产、在建工程、委托贷款这八项。这一制度在当时那个环境中是发挥了很大积极作用的。

2006年2月5日,财政部正式了《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一资产减值》。这一准则是比较具体地规范好资产减值的计量及有关信息披露。这一准则标志着我国资产减值会计进一步的发展,完善了我国现行的会计准则体系,促进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新规则的颁布使会计信息更能真实地反映企业资产的实质,更能提高企业会计信息的有用性。但是,在具体经济实务中也会遇到一些问题:

1.计提资产减值会计时缺乏客观基础。资产减值损失计提的关键是确定资产预期未来经济利益,即是预计可收回金额。当资产的账面价值大于预计可收回金额时就要确认计量资产减值损失的金额。在实际计算过程中,预计资产未来现金流量的计算方法很依赖会计人员的职业敏感,从而存在较大程度的主观性,缺乏真实性和准确性。

2.禁止资产减值损失也不能真实地反映企业资产真实状况。计提企业资产减值准备的目的本来就是为了使调整后资产减值更加符合实际情况,但是如果恢复资产减值时不转回已经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就没有办法如实的反映资产状况。

3.确认资产组也是件难以把握的事。新会计准则规定,企业不能对单项资产的可收回金额进行估计,而是应当以该项资产所属资产组作为基础来确定资产组的可收回金额。但是如何具体确定资产组却没有可行的明确的标准。

4.披露资产减值的信息不全面。新会计准则要求企业必须披露资产减值分类、影响、金额和原因,同时还规定重大资产减值披露可回收金额的确定计量方法。这些信息的披露的确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性,有利于做出正确的决策。但是对于会计报表使用者而言,初级人员可能并不具备熟练的专业素养。

四、总结语

新会计准则的颁布实施,使我国的会计核算在资产减值会计方面取得了很大进步。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中,我国对外交流越来越多,我们的会计与世界接轨将有助于我国经济的发展。我们有理由相信资产减值会计在未来会有更大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 实质重于形式 会计账务 运用

一、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内涵和重要性概述

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指的就是在企业进行会计工作的核算时候,需要将交易等过程中发生的经济实质作为核算的基础,而不是其外在的法律形式。因为,在实际的核算工作中,交易或者事项的外在形式无法较为真实的对实质的内容进行反映。为了能够使得会计信息充分的对企业的经营情况和财务状况进行真实的反映,仅仅依赖交易的外在形式是不行的,而如果忽略了交易本身的实质,那么可能会使得利用会计信息进行决策的管理人员决策失误。

二、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在会计账务处理中的应用

1.确认融资租赁设备或者资产中的应用

租赁可以分为融资租赁和经营租赁。所谓经营租赁就是经营租赁者只是租用别人的资产,定期付租赁费,就像我们租别人的房子只需要付租金一样。资产的保养、维护都归出租方,因为他们才是资产的主人。融资租赁者却是由于种种原因无法一次性支付购买资产的费用。于是向出租方提出融资请求,先将资产拿来用,在约定的租赁期内分期支付资产的价款。对出租方来说,他相当于提供了给承租方一笔贷款,不过贷款的形式是资产形态,在每一个收租的日子收取的租金包括两个部分:资产的本金、出租方垫付资产本金而要求的利息。融资租赁实质上是一种融资行为。这种通过融资的方式来租赁的设备资产,虽然法定意义上来讲,承租方不承担所有权,但是在租期之内,承租方具有使用该财产或者设备的权利,并且从中获取收益,在租赁期满之后,承租的单位具有购买这项资产的优先权,类似于这种情况,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2.售后的回租和回购

售后的回租或者回购实际上就是一种融资的行为,不能被作为收入来对待。首先,售后的回购行为指的是企业单位将原有的固有资产以交易的形式售卖给其他的买家,会收到相应的价款。然后签订相应的转手手续和协议,表明将来的某一时刻会将财产进行购回。在货物被卖房购回之前,资产或者货物的所有权已归为购买方。但是我们如果从经济的实质进行分析可以了解到这项被转移的资产的风险和报酬实际上还是在原单位,并未被转移走,因为还有补充的协议规定其会在将来的某一时间购回。另外,就是在出售的过程中,往往售价会高于产品自身拥有的价值,如果这时被当作收入记入账目中,那么很容易形成企业利益的虚高。所以,这笔交易虽然是一项销售收入,但是从实质上进行分析,可以发现这种售后的回购仅仅是企业的融资行为中的一种。不可以作为一项收入。而售后的回租实际上是一种特殊的租赁业务,即企业将某一项资产出售之后,又通过租赁的收段来进行回租,这种行为从形式上来看为企业带来了一定的利润,而且所出售的资产的所有权及其附带的报酬和风险也一并转移了,但是从经济的实质上来看,资产在售出和租回的过程中存在资金上的联系,这种售价和租金具有非常密切的关系。所以,我们从实质来说这种售出和租回是同种交易,如果我们将在售出和租回发生的损益作为当期损益来对待,那么就不能够很好的反映出企业的经营状况。

3.在确认收入的时候

根据我国关于收入的相关规定,只有符合:商品的所有权和相应的风险和报酬已经在交易中完成转移;出售商品的一方对售出的产品没有继续管理或者控制;交易的相关收益可能流入企业;商品销售中的成本和收入能够得到可靠的计量这些条件才能却认为销售过程中的收入。在这样的规定下,例如:售后的回购行为、拥有退货权利的销售等特殊的交易方式应该被特殊的核算。根据会计准则中对于收入的相关规定,我们可以知道,一项业务,如果完成交易后,购货的一方拥有退货的权利,那么应该当作交易的实质来进行核算方法的选择。举个例子来说:在商场中,我们购物通常会有厂家打出三包的旗号,如果在三个月内出现质量问题,可以退货或者换货,根据相关的统计数据显示,这种退货的比例在1%之下,在这个例子当中,虽然商场有一定的所有权风险承担,但是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计,因而这种风险是次要的。可以在商品卖出之后,直接计入收入的账目。在这二者之中,就充分显示出了实质重于原则的作用。

4.投资过程中核算方法的选择

根据企业的会计制度中相关的规定,可以知道企业在进行投资的时候,投资比例的多少,直接影响到投资的核算方法,同时投资的实质对投资核算方法的选择也很重要。如投资比例虽然未够20%,但通过其他方式取得了对企业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那么应该采用权益的方法进行核算。反过来,应该采用成本的方法进行核算。所以,企业的会计制度一方面采用权益的方法进行核算,另一方面又采用成本的方法进行核算,一方面对持股的比例进行了规定,另一方面,又对成本法的界限进行有效的控制,而且后者的前提,也很好的体现了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

5.在资产减值的认定中的具体运用

新会计准则列举了7种迹象作为判断是否存在减值的标准。这7种迹象是指:资产的市价当期大幅度下跌;企业经营所处的经济、法律等环境发生重大变化;有证据表明资产已经陈旧过时或者其实体已经损坏;资产已经或者将被闲置;终止使用或者计划提前处置等。新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在资产负债表中如果存在上述的迹象,就需要认定相应的减值。从法律形式上看这7种迹象的存在并不影响其价值。但从经济实质来看,这7种迹象会对资产的价值产生影响。例如.某企业由于生产技术的改变,2006年10月有条账面价值150万元的生产线被闲置。对于闲置的生产线,从法律形式上看,并未有任何的改变,但从实质上看,该生产线因生产技术的改变已使其价值产生变化。根据”实质重于形式原则”:2006年1 2月必须认定该生产线的减值。

6.在非货币易中换入的资产入账价值的确定中的具体运用

在商业交易过程中,会因为资产交易是否具有商业实质而对公司的当期损益产生影响,这一点在非货币交易中格外突出。举个例子:甲公司用账面价值200万元的医用电子仪器(该仪器的市场价值为200万元)与乙公司的一批价值210万元进口内燃机(该内燃机的市场价格为210万元)进行商品交换,若加以两家公司并不存在任何直接或间接的控制关系亦或是相互间有重大影响,那么在本次交易中甲公司的内燃机的入账价值为210元,同时获得10万元的营业外收入;然而若两家公司具有控股与子属关系,换言之是两家关系企业,则甲公司在本次交易中换入的内燃机的架势便是200万元。由此可见:如果在非货币交易里,交换入帐的商品不具有商业实质,或者不能够被可靠地计量出公允价值,那么将对交易公允与否产生影响。所以企业在商品交易中必须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核算。

“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既是对会计准则的修正和补充,使得会计核算的信息同客观的事实相吻合。又为会计人员带来了较大的操作空间。有的企业为了增加自身的利益,对“实质重于形式原则” 进行有意的回避,从而很可能发生越轨的行为,这在固定资产租赁的相关分类中表现的更加明显。当然这也就告诉我们”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在实践的过程中对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等都是一个相当大的挑战。

7.在对日后事项进行调整时的事项

所谓的调整事项就是指在资产负债表日或者之前存在的事项。日后调整事项就是指在资产负债表日后的一定时期才得到新的或有力的证据证实。从上面的定义上来看,是非常符合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也就是事项的实质在资产负债表日或者之前就存在,只不过在日后时期得到了相应的证据来证明或者修正这一点,则对于资产负债表日后的事项进行调整时,需要本着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然后对年度的会计报表进行调整。

三、总论

近几年来,会计造假事件在我国屡见不鲜,会计界的诚信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如果想要使得会计形象得以保全或者使会计信息能够被社会接受,就应该从实质重于形式出发。只有坚持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抓住经济的本质,才能在创新和时代的改变中经受住考验,使会计活动永葆活力。

参考文献:

[1]付春蕾等.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在会计核算中的应用.财会通讯.2005.

篇6

二、会计师事务所人力资源管理的特点

会计师事务所的人力资源管理,有着本行业的一些特点。

(一)人力资源的高知识型、高流动性和稀缺性 注册会计师行业具有特殊的专业知识和体系要求,是需要经过大量时间才能够进人的行业,其从业人员具有高知识性的特点,一般都具有大学本科学历,还需要花费多年时间来通过注册会计师考试。而随着注册会计师考试的难度逐年增大,注册会计师更是成为了社会认可度高、含金量大的职业,企业、政府机关也争相吸引优秀的注册会计师从事内部审计和财务工作,本来总量已有限的专业队伍,又因此被分流。

(二)以项目为单位的工作模式 会计师事务所的业务通常都以项目为单位,由两名到几十名专业人员组成一个项目小组团队,到客户现场进行审计或者咨询服务。因此,人力资源并不是都固定在公司办公场所,而是随着项目的所在地而变化,这也给人力资源管理带来了新的要求。

(三)执业风险的存在 注册会计师行业具有一定的社会公信力,对于专业人员的执业素质和道德也有着很高的要求,是一个高风险性的行业。人力资源管理除了考虑经济型因素外,在文化、理念上的要求也比一般的行业更高。

(四)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团队缺乏 与人力资源管理的难度相对应的,是会计师事务所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团队的缺乏。很多的会计师事务所甚至没有专门的人力资源工作岗位,还是由财务或者行政人员兼任。人力资源工作人员也很少有兼备行业知识和管理技能的复合型人才,目前承担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还停留在简单的人事工作阶段,无法承担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的要求。

三、会计师事务所人力资源管理的改进

会计师事务所的人力资源管理,要围绕企业的发展战略,在企业的文化指引下,做好人力资源规划、配置、开发、评价、激励、保留、创新与变革等各个环节的设计与管理,同时,还要注意对人力资源组织环境、人力资源管理团队及人力资源信息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做好整体安排,使人力资源管理形成一个系统的体系,真正地

针对现阶段我国会计师事务所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普遍性问题,笔者提出几项针对性建议。

(一)建立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 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e HR是将日常的人力资源管理流程和方法通过信息系统固化下来,不仅能提高人力资源管理的效率,使人力资源事务性工作自动化,提高员工的满意度,还能有效地收集与保存人力资源相关信息,保持人力资源基础信息的完整性,使会计师事务所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能够有延续性,不会因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的变化而遗失资料信息,此外,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还能够使员工自助式地及时获取与自己相关的信息,对公司人力资源相关规定也能够有清晰的了解。

(二)通过时间管理,进行基于项目的人工成本核算 会计师事务所为客户提供服务时,要根据项目要求安排恰当胜任能力和数量的专业人员,时间的预算和人力资源的成本核算显得尤为重要。与其他行业不同的是,会计师事务所的人工成本需要以项目为单位进行核算,而时间的统计是基础。如可以以半小时作为一个统计单位,请员工记录自己在每个项目当中花费的时间,经过一两年的数据积累,就可以知道,不同规模和难度的各个项目需要安排多少人员,哪些级别的员工,各自要花费多少时间。对于不同级别的员工,可以确定不同的单位小时收费标准,将对客户提供的服务与内部花费的人力资源成本进行一定的对比分析,使事务所的人工成本在每个项目上都能够得到一定的控制。同时,还可以将这方面的数据作为对项目负责人项目管理的考核指标和对项目成员工作效率考核的数据依据。

(三)促进知识型人才向能力型、创新型人才转变 知识型人才在会计师事务所中很常见,他们都拥有特定领域的专业知识,掌握了特定行业的方法和技能,但真正能够理解客户的需求,提供高价值、高品质专业服务的,只是少数一部分人。这些人才有很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很强的沟通和协调能力,以及创新性的思维,能够积极推进专业服务的提升与转变。一个会计师事务所的核心竞争力,正是集聚在这些少数的能力型和创新型人才身上。

会计师事务所内部要建立一种新型的人才培养与发展机制,让知识型人才更多地转化为能力型和创新型人才,促进事务所人才结构的调整。具体措施包括:调整事务所的培训体系,增加一些能力系列的培训课程;在人员招聘时,注意考察应聘人员未来的发展潜力,引进一些有创新潜质的员工,对于应届毕业生,要注重其社会实践与学生活动的参与情况,注重其对一些新问题的分析能力;在内部员工晋升与发展机制上,要让这些创新型和能力型的人才能够显现出来,及时有效地加以培养和委任。

(四)建立多维度的绩效考核体系,有效地评价与激励员工 知识性员工能力与贡献差异大,需求要素和需求结构也比较复杂,容易变化,其对信息分享的需求、终身就业能力提高的需求、工作变换的需求、个人成长与发展的需求等,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这使得会计师事务所对人力资源的管理和激励更具有难度。如何有效地建立绩效考核体系,并在此基础上设计薪酬和激励体系,是会计师事务所人力资源管理的难点。

从会计师事务所的实践来看,考核要能够反映员工的关键绩效行为和结果,对于不同级别的员工,考核的维度和重点会不同。相对而言,级别较高的员工,如经理、合伙人,绩效考核重点在于对结果和数据的考核,如业务收入、时间利用率、标准收费实现率、人员空闲率、客户保持率等。而对于一般专业人员的考核,则重点在于对行为和过程的监督与考核,表1中“会计师事务所的员工评价维度”,是对高级审计人员的考核内容。

(五)转变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及人员的角色,发挥其战略作用会计师事务所的人力资源管理并不只是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和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的职责,经理、合伙人都是人力资源管理者,需要承担不同的人力资源管理责任;此外,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仍然是非常重要的关键部门,是否能够有效地发挥其作用,有效地组织和实践事务所的人力资源管理活动,对于会计师事务所的人力资源管理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人力资源管理有着大量的事务性工作,从员工的招聘、入职、离职,到社会保险、工资发放,还有培训课程的跟进、考核工作的开展等。如何让这些事情有序而高效,除了利用信息系统外,进行人力资源业务流程外包也是一个可以选择的解决方法。从专营服务机构那里获取人力资源方面信息和高质量的服务,远比企业自身拥有庞大繁杂的人事管理队伍更能节约成本,人力资源部也可以从繁重事务中解脱,更加专注于核心的战略性工作,从而提升人力资源管理的高度和竞争力,进一步发挥其在组织发展中的战略作用。

参考文献:

篇7

知识经济管理模式是在科学网络技术的发展下产生的,这种全新的可以应用在能源公司会计和财务管理工作的模式,有其独到的优点和特色。该模式的起点在于高科技的知识以及相应的网络技术,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该模式也能适应国家目前相当关注的可持续发展战略,这使得该模式的发展有了更强的生命力和社会动力。由于我国经济企业受传统管理模式影响较大,一些教科书上还是这些陈旧的管理模式理论知识,这对于在能源公司提高会计和财务管理工作来说是一个不小的阻力,目前我们需要积极的实施这种管理模式,去从实践中结合理论知识开发出一套适用于能源公司的会计财务管理方案。

1 知识经济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所谓知识经济,主要是建立在信息和知识基础之上的一种新型经济模式,其以高科技知识技术为依托,具有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1]。传统的工业经济发展是建立在消耗大量自然资源以及矿藏原料的基础之上的,这种经济发展模式过于粗放。而知识经济发展模式的出现,使传统的资源依赖型经济发展模式逐渐向知识依赖型经济发展模式方向转变。其主要原因是,知识经济发展模式,注重各种高科技技术的应用,而且与之前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相比,更加注重生产过程中的节能环保,所以,按照知识经济发展模式,能够帮助能源公司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对于延长能源公司的发展寿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2]。当然,这种知识经济型发展模式,最开始都是出现在一些发达国家,因为这些国家的科技比较先进,方便各种信息的交流与传递,而且,想要维持知识经济发展模式的正常运行,还必须具备合理的知识结构与决策服务。随着发展中国家科技的迅速发展,知识经济型发展模式的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泛,从而也就促使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摆脱以往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模式,开启了知识经济型发展模式的新时代。

2 知识经济下能源公司的会计和财务管理现状

在以往的经济发展过程中,能源企业的经济发展一直备受关注。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能源短缺以及由于能源短缺造成的各种问题越来越凸显,例如环境污染问题,究其主要原因,还是能源匮乏造成的,因此我国对于能源短缺问题越来越重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到来,也给社会带来了更多的新知识、新技术,极大的方便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同时,这些新知识、新技术,也为知识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条件,最终形成了现代的知识经济型发展模式。在这样的背景下,很多能源公司开始为自己的未来打算,提高了对企业内部结构的调整力度,尤其是加强了企业会计与财务部门的管理与调整。

受知识经济影响,企业之间的竞争,开始逐渐演变成知识与技术的竞争,企业要想在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具备足够且先进的知识和经济,同样,对于能源企业来说,决定其竞争资本的已不再是石油煤炭等物质资源,而应该是知识与技术。在现代社会中,知识与技术被广泛认为是“无形资产”,也就是说,能源企业争夺无形资产的关键已经变成了企业能否顺利转变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在过去,能源企业的所有会计核算都以石油和煤炭为基础,并对其进行评估,最后得出这些资源的利用价值。而现代知识经济的发展模式要求能源企业将会计核算基础转变到开采与利用技术等无形资产上来,从而计算出能源企业能够从这些无形资产中获取的经济效益,这是能源企业向知识经济型发展模式转变的必要之举。然而能源企业现行的会计核算方式过于落后,不能全面评估企业拥有的无形资产,也就不能计算出企业的实际经济效益,当然也就阻碍了能源企业向知识经济型发展模式转变[3]。此外,知识经济型发展模式要求能源企业在核算无形资产的时候,放弃以往以生产成本为基础的会计核算方式,将会计核算的基础变为重置成本,因为在知识经济的影响下,以生产成本作为会计核算基础的方式不能真实反映企业的实际财务状况。

3 知识经济下能源公司加强会计和财务管理工作的主要对策

3.1 树立起风险和信息理财观念

在传统的能源公司的会计以及财务管理工作中,其计算主体是物资和货币,主要对能源公司的持续经营和会计分期等方面的会计信息进行处理。在知识经济的推动下,行业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且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在市场中涌现出一大批新的交易模式,因此,在会计和财务管理中存在较大的风险,能源公司的会计与财务管理人员,要树立起良好的风险观念。这是知识经济发展背景下,衍生出来的能源公司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

3.2 树立竞争与合作相统一的理财观念

在市场日益激烈的今天,能源企业想要始终立于不败之地,就应该注重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以便发现更多具有较高知识价值与科学价值的项目。这样一来,就需要能源企业的会计与财务管理部门,在日常的工作中更加注意完善企业内部各种财务关系,当然,与其他企业建立良好的财务关系也是会计与财务管理部门的主要职责,这样就能够大大降低企业财务纠纷的发生率,为此,能源企业会计与财务管理部门就需要树立竞争与合作相统一的理财观念,减少企业的财务经济损失,维护企业的社会形象[4]。

3.3 建立人本化与知识化的管理理念

在能源公司中建立起将债、权、利三者有机结合的财务管理运行模式,并根据能源公司的发展实际,建立起与之相符的奖惩制度,对会计和财务管理部门在工作中表现良好的员工及时进行奖励,对于给公司的会计与财务管理,乃至公司发展带来损失的员工,要进行严肃处理,视情节严重程度,可以处以罚款与辞退等不同的处置方式。

4 知识经济模式下能源公司会计和财务管理的发展前景

篇8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科学技术的日益更新,一种新的经济模式逐渐兴起,即:知识经济。知识经济顾名思义就是以知识为依托,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占有、生产、分配和应用之上的,具有无限发展潜力的新型经济模式。在以往的经济发展模式之中,绝大多数的企业依靠的都是实物的资源或者是能源,而知识经济则与其完全不同,其依靠和仰仗的是看不见摸不到的知识,其中尤为重要的就是高科技,运用知识和技术来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获得。所以与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相比,它更加符合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知识经济体现目前我国提出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应该大力的支持和推广。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知识经济目前为止还是为发达国家所掌控,这些经济发达国家向外输出其先进的知识和科技,致使企业投资的无形化。因此,要想在知识经济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部分想要转变发展类型的能源公司,必须抓住机遇,改变企业内部的结构,变革不适应知识经济发展的工作部门。

一、知识经济下能源公司的会计和财务管理现状

能源型经济曾经在经济的发展进程中占据主导地位,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各种自然资源被开发殆尽,而且人类周围的生存环境发生了极大的改变,环境污染现象极为严重,人类逐渐的意识到能源型经济的弊端,人类的进步不能够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与此同时,人类的历史上爆发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给人类带来了各种新知识新技术,大大的方便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因此知识经济最终会取代能源经济,成为主流的经济发展模式。这就要求相关的能源公司要抓住机遇,完成企业的转型,但是能源公司要想最终完成转型,首先要做的就是对其内部进行调整,尤其重要的就是会计和财务管理部门。

1.在知识经济的发展模式下,各个企业之间竞争的是知识和高科技,而不再是传统的煤炭、石油等资源,经济学上将这种资产称之为无形资产,对于无形资产的争夺是能源公司能够顺利转变经济发展模式的关键。在能源公司之中,会计计算的是煤炭、石油等有形的资产,对其开发和使用的价值进行系统的评估。但是知识经济模式下,能源公司的会计和财务部门要计算和评估的是知识和高科技等无形的资产,详细的计算能源公司获得的无形资产的价值,帮助能源公司尽快完成经济转型。能源公司中传统会计已经趋于老化和落后,对无形资产的计量和评估过于狭隘。在知识经济模式下,能源公司的会计在对无形资产进行计量和评估中,应该以重置成本为基础。重置成本是知识经济模式下,新出现的专业名词:在目前现有的知识和技术的条件下,购置同等价值的资产所需要的资金。以往能源公司的会计在进行成本核算和评估时,注重的是企业生产的投入价值,而在知识经济时代这样的计算方式已经不能够反应能源公司财务的正式面貌。

2.在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时产生了专门对企业资产进行管理和评估的会计,而随着时代的变化,会计也进行了几次比较大的变革,而今它即将面临的是又一次重大改变,需要将更加新型的管理思想引进其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知识经济时代下的风险和信息理财观念。能源公司的传统会计以及财务管理的计算主体是物资和货币,包括的内容主要有能源公司的持续经营和会计分期等方面的内容。而今在知识经济的促使下,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进程逐步加快,各个行业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市场竞争也愈加残酷。同时由于媒体和网络的迅猛发展,新的交易模式层出不穷,这些衍生出的金融工具并非用于资金借贷,而是为了转移资产价值波动所引起的价格风险,所以在财务管理上具有很大的风险,所以在进行会计和财务管理时,相关人员必须要有足够的风险观念。知识经济时代风险管理、信息管理将成为能源公司财务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2)知识经济模式下竞争与合作相统一的理财观念。在我国进行经济体制改革之后,蓬勃而兴的是市场经济,较之以前的计划经济相比,市场经济更加自由化。而能源公司要想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取得生存和发展,就必须开发有价值的知识和高科技项目,这就对能源公司的会计和财务管理部门提出了更高的标准,要求其必须具备竞争与合作相统一的理财观念。信息网络化的飞速发展、科学技术的综合化等等都要求能源公司加强与其他企业和公司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因此能源公司的会计和财务管理,要不断进行更新,抓住机遇、全力以赴应对新挑战,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断找寻可以合作的伙伴,认真谨慎的处理好自身企业与其他企业之间的财务关系,避免财务纠纷的产生,防止合作关系破裂,做到各个企业之间利益的和谐统一。(3)知识经济下的人本化与知识化的管理理念。人本化主要体现在:建立债、权、利相结合的财务运行模式,健全激励制度,严肃奖惩,即对在会计和财务管理部门中表现优异的员工,给予物质上精神上的双重鼓励;同时对于那些犯了严重错误,给能源公司带来了巨大损失的员工,要进行严肃的处罚。只有这样才能够充分的调动能源公司财会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以及主观能动性,给能源公司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

除此之外,为了使能源公司能够更好的与知识经济接轨,实现经济的转型和发展,要求其会计和财务管理部门的相关工作人员要不断的提升自己的知识结构以及知识储备量。能源公司要定期对财会员工进行知识培训,同时还可以选派资质优厚的员工远赴国外进行学习和交流,吸收国外先进的知识化理财观念,再结合能源公司的具体实际情况,制定符合其自身的知识理财计划。

二、知识经济模式下能源公司的会计和财务管理的发展前景

知识经济是未来世界经济发展的总趋势,同时这种趋势是不可逆转的。因此,我国的能源公司要抓住机遇进行经济转型,会计和财务管理同样如此,知识经济下会计和财务管理的发展趋势是建立以知识资本为中心的知识会计,传统的会计理论以物资和货币的所有者为服务对象,以出资者和收益为中心,以保障业主和债主的权益为出发点和宗旨,是站在投资者和债权人的立场上,记录和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帮助投资者和债权人进行管理和决策,从而保证出资者收益的最大化和债权人风险的最小化。强调物资和货币的所有者、债权人的核心地位,而对人力资源的经济价值的认识、投入仅作为企业经济活动的一项费用或作为一项无形资产简单的予以列示。同时在法律上往往限制了无形资产的形成和作用。事实上在知识经济时代,以人才智力为资源的经济社会,具有超常性、开拓性以及灵活性,人的智慧以及创新能力将会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主要源动力。会计和财务管理所需提供的信息也将向着更加全面化和多样化的方向发展。而所有这些都需要会计和财务管理在知识经济社会中紧紧围绕着以知识智力的价值这个中心,反映和描述在知识经济下的企业的生产关系和全貌,进一步适应知识经济的发展以及满足社会需求。

综上所述,当今世界知识经济取得了迅猛的发展,在经济模式中日益占据主体地位,与以往的能源型经济相比,知识经济更符合时展的潮流,同时符合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国策,应该在国内大力的推广和实行。因此,国内的诸多能源公司就面临着转型的问题,要想实现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首先要改变的就是已经不符合知识经济发展需要的会计和财务管理模式,要将新的思想和新的管理观念引进其中,为能源公司今后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李凤兰,陈道江.《谈知识经济下的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问题》.

《前沿》.2004(4)

篇9

一、医院财务管理中运行管理会计的现实意义

1、医院财务管理中运行管理会计能提高医院的财务预算能力

医院在运行传统化财务管理框架时,由于管理人员缺乏对于管理项目的认知,将财务预算管理归为财务部门的独立项目,这样片面的管理机制使得管理项目中预算管理和经费执行管理之间发生了严重脱节的问题。而利用管理会计机制,就能提升财务管理项目的实效性,不仅从财务的整体发展角度出发,也对部分化的财务管控机制进行深入的落实,提升医院财务管理的整体性,有效的提升综合评价概括能力,确保医院财务管理项目和预算机制的统一化。另外,医院运行管理会计机制,能辅助管理人员对医院建立整体管理认知,从而实现医院预算管理项目实效性的升级。

2、医院财务管理中运行管理会计能提高医院的控制和调节能力

要想提升医院财务管理项目的实际价值,就要针对日常管理进行集中的控制,确保管控机制和管理调控实现并行机制,利用管理会计能有效建立成本控制和利益升级的项目处理框架。另外,医院管理人员要从医院的实际经营目标出发,强化控制和调节实效性,确保医院内部各个科室之间能对预算计划进行有效的整合,利用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的模式对各个科室的预算实行情况进行汇总,从而对不同的问题建立有效的分析机制,确保预算差距被有效的缓解,顺利提升医院预算水平。

3、医院财务管理中运行管理会计能提高医院的考核能力

社会经济的发展要求医院在实际运行过程中拥有提高自身绩效考核的能力,医院的财务管理人员要借助管理会计建立有效的考评措施,运行有效的奖惩和考评措施,才能一定程度上提升医院员工的工作积极性,确保管理会计项目中每个环节都对实际工作带来便利。也就是说,利用管理会计在提升医院内部员工素质的同时,有效的提升了医院整体管理水平,实现了成本管理和效益分析项目的并行和同步升级。

二、医院财务管理中运行管理会计的具体路径

1、强化管理人员的管理认知

要想从根本上提升医院财务管理的效果,就要从管理人员的思想意识出发,强化其对于管理会计的重要性认知,提升管理会计的执行力度,确保其能发挥最大的功效。只有有效落实管理会计项目,才能真正实现管理目标,推进医院管理实际效果的优化,在医院财务管理项目中,管理人员要将管理水平和管理发展框架进行综合管控,确保管理会计得到落实,从而真正提升医院财务管理的实际价值。

2、提升管理人员的基础素质

首先,医院管理人员要提高对于管理会计的认知,建立健全管控机制和奖励措施,其次,就要提升医院财务管理人员的基础素质,确保内部员工整体思想和专业技能符合医院的发展框架,因此,医院要大力度进行相应的项目培训,提升管理人员基础素质的同时,顺利建立有效的奖惩机制,将管理会计工作落实到实际财务管理项目中。医院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建立完整的人才培养机制,提升培训实效性的同时,建构有效的人才发展规划,对于有潜力的财务管理人员要进行重点培养,提供深造和学习的机会。另外,医院也要针对管理人员进行目标意识的培训,确保财务管理人员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得到有效的优化,真正从医院发展的角度出发,促进医院财务管理和管理会计项目的统一。

3、确保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融合机制

医院财务管理项目的发展,是基于我国卫生事业改革项目的发展,因此,要在医院财务管理项目运行过程中践行精细化管理机制,才能真正提升管理效果和管理实效性。医院的财务管理人员要建立健全完整的内部管理会计体系,按照管理框架践行相应的管理行为,从而提高医院的管理企业化,确保财务管理项目中成本运行和预算管理框架的平衡,实现医院财务管理项目的良性发展。另外,在医院财务管理过程中,也要建立有效的项目决策,其中包括投资决策、预算决策、管理经营决策等,助力医院经营管理的健康发展。

4、提升会计电算化项目的优化发展

电算化财务管理是时展的必然趋势,不仅能减少人工工作量,也能提高医院财务管理的准确性,真正实现财务预算项目和财务决策数据的稳定,也能为医院财务管理人员提供有效的财务管控数据。这就需要医院财务管理人员顺应现代化发展趋势,创新思想的同时,建构更加贴合于数字化发展模型的管理措施,提升医院整体财务管理水平。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医院要想提升财务管理能力,就要有效的运行管理会计项目,将财务信息进行综合化的管控,不仅要财务管理信息进行有效的分析和甄别,也要提升筛选能力,优化医院综合管理能力的同时,提升医院的市场竞争力,为医院的健康稳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学亮.范霍恩可持续增长模型在医院财务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经济,2013,32(08):73-75.

[2]戴小矗郑大喜.新制度下医院财务管理的职能拓展与思路创新研究[J].医学与社会,2013,25(03):47-49.

篇10

一、新形势下会计人员需要具备的专业知识

(一)加强信息技术的学习。

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克服不利影响,从繁重的核算工作中解脱出来,会计管理的职能也将得到更加充分的发挥。因此我们培养出一支合格的会计信息化队伍。会计信息人才是现代网络与会计相结合的产物,要求会计人员和管理人才,既要精通计算机网络知识,掌握基本的故障排除方法以及计算机的基本维护技能,又要求他们有很深厚的会计理论知识,熟练使用会计信息操作系统,特别要重视对在岗人员的培训,使他们熟悉和掌握计算机知识,具有较强的会计能力,又能处理会计信息系统。

会计电算化是会计进入信息化的基础,是今后企业决策的重要依据,是会计体制改革的突破口从总的情况看,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改进,会计电算化的形势和基础比较好,基本完成手工会计记账向电脑会计记账的转变。随着新的会计电算化软件的应用,会计电算化正从简单的会计核算系统向综合的管理信息系统转变,形成以会计软件为核心,融合管理、计划、分析为一体的会计电算化管理信息系统。

当前的当务之急是要加大对“复合型”会计电算化人才的培养力度,特别是对电算化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要经常进行,并结合经验交流,使培训收到实效。只有普及型的速成人才培训,难以提高会计电算化的水平。在吸纳高校会计电算化毕业新生的同时,还应选拔具有一定计算机知识的会计业务骨干到高校进修计算机专业。这样新老结合,高中低结合的会计电算化人才队伍就会形成,必将推动会计电算化工作的进一步提高。

(二)加强新会计准则的学习。

2006年2月1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正式颁布了期待已久的新企业会计准则 (ASBE), 这些新会计准则由1项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准则组成,基本涵盖了目前国际财务报告准则 (IFRS) 的大部分内容。新会计准则将于 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率先实施 , 也鼓励其他企业执行。新会计准则体系除小部分事项根据中国情况予以特别处理外, 基本实现了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趋同。新《企业会计准则》及《应用指南》已经在上市公司及国有企业等企业中执行,由于新会计准则和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许多会计处理方式和过去的《企业会计制度》有较大区别,且在实务操作中出现许多不曾设想到的问题,给我国的广大财务会计人员带来巨大考验,对企业财务人员的执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企业会计人员应系统学习新会计准则的体系框架,掌握其核心要点、与现行会计制度体系的主要差异以及对税收的影响。充分掌握日常业务中最常用的几项会计准则(包括存货、固定资产、收入、所得税、无形资产、职工薪酬、外币折算、财务报表列报等)。与此同时,还要进一步提高会计知识、扩充财务视野,从而为自身未来职业生涯的发展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二、新形势下会计人员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措施

(一)不断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

新会计准则的实施要求我们企业会计人员要更加关注国际和国内资本市场、企业所处的竞争环境以及企业本身的生产经营过程。在许多情况下,新准则要求我们做出职业判断。正确的职业判断不仅仅是对一些会计处理而言,更深层次是正确的职业判断离不开金融知识、国际和国内资本市场的大量信息、企业所处竞争环境和企业本身生产经营过程的相关信息。这对于传统上较为关注会计核算的会计将是一个很大的挑战。我认为新会计准则的实施将是一场从现行较为传统的会计核算体系向先进的国际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模式的悄悄巨变。它所蕴藏的能量是巨大的,可以说,如果企业顺利的实施新会计准则,必定带动企业财务管理上的改进,因此我们会计人员一定要加强专业学习,不断与时俱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水平。

(二)加强企业财务控制的学习,提高会计人员的企业管理能力。

篇11

管理会计是一门将现代化管理技术与会计融为一体的边缘科学,是在财务会计基础上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会计技术[1]。它的特点:(1)以单位内部管理需要为目标,只负责对内提供会计信息;(2)管理会计的分析控制方法是现代管理方法的综合应用,具有很大程度的灵活性;(3)管理会计所披露的会计信息绝大部分涉及本单位商业秘密,不得泄漏。因而,它的指标内容和技术方法的设计也不需公开[2]。在医院会计实务中,任何一个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动,都会引起与之有关的会计要素变化。某一方面的变化多次重复产生,会引起整个医院财务状况的重大变动,直至医院整体改变面貌。财务状况分析与评价的目的,是通过对医院资产、负债、资本、成本、损益增减变化情况的研究,揭示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和运动规律,为经营管理提供科学依据。现以R医院《资产负债表》(表1)和《收入费用总表》(表2)为例,对公立医院财务状况分析与评价方法进行探讨。

一、发展能力与预算执行情况分析

(一) 总资产增长率

从资产总量方面反映医院的发展能力。计算公式:

总资产增长率=(期末总资产-期初总资产)÷期初总资产×100%=(32878-28998)÷28998×100%=13.38%

(二)净资产增长率

反映医院净资产的增值情况和发展潜力。计算公式:

净资产增长率=(期末净资产-期初净资产)÷期初净资产×100%=(16047-13919)÷13919×100%=15.29%

(三) 固定资产净值率

反映医院固定资产的新旧程度。计算公式:

固定资产净值率=固定资产净值÷固定资产原价×100%=13403÷29489× 100%=45.45%

(四) 预算执行率

反映医院预算管理水平的指标,包括预算收入执行率和预算支出执行率2项指标。计算公式:

预算收入执行率=本期实际收入总额÷本期预算收入总额×100%=49674÷ 47200×100%=105.25

预算支出执行率=本期实际支出总额÷本期A算支出总额×100%=47546÷ 47200×100%=100.74%

二、结余和风险分析

(一)业务收支结余率

反映医院来源于财政项目收支和科教项目收支之外的收支结余水平,能够体现医院财务状况、医院医疗支出节约程度以及医院管理水平的指标[3]。计算公式:

业务收支结余率=业务收支结余÷(医疗收入+财政基本支出补助收入+其他收入)×100%=2128÷(45192+4100+382)×100%=4.29%

(二) 资产负债率

反映医院的资产中借债筹资的比重。计算公式:

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00%=16831÷32878×100%=51.2%

(三)流动比率

反映医院的短期偿债能力。计算公式:

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100%=10850÷8631×100%=125.71%

三、成本分析

(一)每门诊人次收入

反映医院每门诊人次收入水平。计算公式:

每门诊人次收入=门诊收入÷门诊人次=13108÷62=211.42元/人次

(二)每住院人次收入

反映医院每住院人次收入水平。计算公式:

每住院人次收入=住院收入÷住院人次=32084÷2.1=15278元/人次

(三)百元收入药品、卫生材料消耗

反映医院药品、卫生材料消耗程度以及医院药品、卫生材料的管理水平。计算公式:

百元收入药品、卫生材料消耗=药品、卫生材料消耗÷(医疗收入+其他收入)×100%=21237÷(45192+382)× 100% =46.6%

四、收支结构分析

(一)人员经费支出比率

反映医院人员配备的合理性和薪酬水平高低。计算公式:

人员经费支出比率=人员经费÷(医疗支出+管理费用+其他支出)×100%=13536÷(40362+6822+362)×100%=28.47%

(二) 管理费用率

反映医院管理效率。计算公式:

管理费用率=管理费用÷(医疗支出+管理费用+其他支出)×100%=6822÷(40362+6822+362)×100%=14.35%

(三) 药品、卫生材料支出率

反映医院药品、卫生材料在医疗业务活动中的耗费。计算公式:

药品、卫生材料支出率=(药品支出+卫生材料支出)÷(医疗支出+管理费用+其他支出)×100%=(13105+8132)÷(40362+6822+362)×100%=44.67%

(四) 药品收入占医疗收入比重

反映医院药品收入占医疗的比重。计算公式:

药品收入占医疗收入比重=药品收入÷医疗收入×100%=15070÷45192× 100% =33.35%

五、资产运营效率分析

(一)总资产周转率

反映医院运营能力。周转次数越多,表明医院的运营能力越强;反之,说明医院的运营能力较差。计算公式:

总资产周转率=(医疗收入+其他收入)÷平均总资产=(45192+382)÷30938 =1.48

(二) 应收账款周转天数

反映医院应收账款流动速度。计算公式:

应收帐款周转天数=平均应收账款余额×365÷医疗收入=894×365÷45192=7.22(天)

(三)存货周转率

反映医院向病人提供的药品、卫生材料、其他材料等的流动速度以及存货资金占用是否合理。计算公式:

存货周转率=医疗支出中的药品、卫生材料和其他材料支出÷平均存货×100%=22936÷1167.5×100%=1964.54%

六、财务状况评价

通过对财务状况分析,计算出各项指标的不同数据,这些数据究竟是优是差,还需要从整体上进行综合评价。我们可以设想由卫生计生主管部门按地区及医院等级制定财务状况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采取逐项计分办法进行评价。具体方法如表3。

参考文献:

[1] 许萍.管理会计[M].厦门大学出版社,2010:26.

篇12

1.有利于规范财务工作。医院管理会计通过总结和分析财务信息,对医院经济活动进行规划和客观评价,并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对财务工作运行进行监管,可有效遏制财务舞弊现象的滋生。同时,管理会计还可强化资金监督管理,及时发现医院运营中存在的资金管理问题,大幅度降低医院财务风险,为医院健康运营创建良好的财务环境。

2.有利于强化成本控制。医院管理会计可根据医院经营目标,运用价值工程理论和成本效益方法,及时纠正医院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根据反馈的成本信息对产生成本的环节进行适当调整,保证预算目标的实现。尤其在科室成本的管理方面,管理会计能够根据科室的业务量和额定收益,确定目标成本和边际利润,在预算执行期间检查目标成本的实现情况,若发现目标成本严重偏离,则要及时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要求科室部门针对成本控制薄弱环节进行整改。

3.有利于辅助财务决策。在医院经营活动中,管理会计可根据医院财务信息对医院经营与发展做出科学预测,将预测结果应用于未来一段时期内的各项经营活动管理。尤其在测算医院各期病人就医总量和医疗费收入总量时,管理会计中的回归直线法、量本利分析法、差量分析法、贡献毛利分析法等方法能够发挥明显的应用优势,能够为医院财务决策提供可靠依据。通过应用管理会计,不仅能够避免医院财务活动的盲目性,还能够实现医疗资源的优化配置,辅助医院管理层做出正确的财务决策,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二、医院财务管理中管理会计的强化方式

1.建立医院总会计师制度。在当前的新形势下,为满足现代化医院管理体制的需求,医院应当在现有的组织机构上进行适当调整,建设一支独立性强的专业队伍,负责医院的运营和资源规划。鉴于此,医院应当加快建立并健全总会计师制度,借此来增强医院财务管理的组织体系,突出专业化、精细化管理在医院财务管理中的作用。医院在做出一些重大的调整和发展决策时,均会对资源的配置及使用效率带来一定的影响,换言之,财务管理水平的高低、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医院的发展。总会计师制度既是医院财务管理专业化的组织机构,同时还是财务管理人员开展相关工作的保障,它对医院财务管理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建立医院总会计师制度,规范医院财务运行秩序,为管理会计方法在医院财务管理中的运用创造有利条件。在这一前提下,建议医院加快完善总会计师制度,以此来对财务管理的领导结构进行优化,逐步促进医院在相关财务活动中的科学化和专业化,从而满足医院财务管理现代化的发展需要,推动医院稳定、持续发展。

2.完善管理会计组织框架。由于医院的层级结构较多,如管理层、决策层、执行层等等,可针对这些层级,实施多个层次的管理,以此为基础,逐步形成覆盖全院上下的管理网络。医院应当加快构建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协同发展的管理模式,借助管理会计的方法对财务管理的内涵和外延进行拓展,如开展风险管理和存货控制等,并对管理会计的组织形式加以完善。医院可通过建立责任会计增强管理会计在财务管理中的作用,提升医院的财务管理水平,同时,可建立责任会计制度,并由责任会计负责全院各部门的经济核算,其直接对总会计师负责。可将责任业绩的分析工作当成重点,医院各部门的管理员可以作为本部门核算工作的责任人,由此便可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核算与成本控制体系,有利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

3.强化财务预算执行与控制。在大部分医院中,财务预算都是由财务部门全权负责,由此导致了各部门经费的预算与执行过程相脱节的问题,从而影响了医院财务管理水平的提升。管理会计的工作目标是健全预算体系、规划医院未来的发展,换言之,它从全局和局部两个不同的角度进行财务管理预算,通过对以往预算的比较,对人财物各项经济活动进行预算,如药品药剂的使用量、医疗器械、就诊人次等,借此来调动各个科室的积极性,对相关的责任加以明确,通过加强对预算实施过程的跟踪和调整,并将预算评价与部门绩效相挂钩,最大限度地发挥出财务预算在医院财务管理工作中的作用。

4.运用先进的成本管理方法。医院管理会计要尝试运用先进的成本管理方法,充分发挥管理会计在强化成本控制中的作用。一方面,医院要细化成本计量对象。医院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将成本划分为边际成本、固定成本、变动成本、目标成本、责任成本、标准成本等,以满足成本预测和成本计划的需要,不断拓展医院成本管理的外延,构建起多元化的成本管理体系。另一方面,医院可借鉴企业成本管理方法,如作业成本法和目标成本法,通过落实目标成本,明确各科室的成本控制责任,调动起各科室参与成本控制的积极性。此外,医院不仅要重视内部成本核算,而且还要充分考虑到医院形象、社会消费水平、患者对医疗服务的满意度等因素进行成本管理,提升医院的综合竞争力。

篇13

一、公司应聘用取得“从事证券相关业务许可证”的会计师事务所(审计事务所)进行会计报表审计、净资产验证及其他相关的咨询服务等业务,聘期一年,可以续聘。

二、公司聘用会计师事务所(审计事务所)应当由公司股东大会决定,任何部门和个人都不得擅自指定或强迫公司聘用其推荐的会计师事务所(审计事务所)。

三、经聘用的会计师事务所(审计事务所)享有下列权力:

(一)随时查阅公司的帐簿、记录和凭证,并有权要求公司的董事、经理或者其他高级管理人员提供有关的资料和说明;

(二)要求公司采取一切合理措施,提供其子公司必要的资料和说明;

(三)列席股东大会,得到股东大会的通知或者与股东大会有关的其它信息,在股东大会上就涉及其作为公司聘用的会计师事务所(审计事务所)的事宜发言。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