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10 17:15:24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课外阅读赏析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中图分类号】G633.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8500(2013)01-0268-01
1语文课外阅读欣赏活动的理念及目标
随着社会数字化、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知识的传递量急剧增加。面对瞬息万变的信息世界,阅读主体在进行阅读时,应有明确的阅读目的、相应的具体要求,使之贯穿于整个阅读过程,从而更多、更好地分类别、分层级获取信息,积累知识,培养能力。美国教育家布鲁姆认为,人的学习能力是分层级的,可测量的,较高一个层级的能力,涵盖着它以下的一个或几个层级的能力。对于课外延伸阅读和理解的不同目的和要求,由浅入深,大致可分为:
1.1第一层级:复述性理解,主要着眼于读物的表层信息、把握读物提提供的内容。例如:对于低年级学生可采取表演所阅读的材料,或者将阅读的材料用图画表达出来等形式来培养其第一层级的阅读能力。
1.2第二层级:解释性理解,要求把读物内容转化为自己的认识。例如:对于中年级学生可采取问答方式或者制作一些简单学件(如幻灯片)来介绍或推荐自己所阅读的材料,从而培养其第二层级的阅读能力。
1.3第三层级:评价性理解,即对所读材料内容作出自己的判断。例如:对于中年级及高年级学生可利用课堂以及网络交流阅读材料时,对自己所阅读的材料本身,以及同学推荐的阅读材料进行评价来培养其第三层级的阅读能力。
1.4第四层级:创造性理解,要求超越材料本身,产生另一种见解或思想,产生对正探索的问题的答案或解决某一问题的新途径。例如:让高年级学生写读后感,或者对阅读材料进行改写、续写,而这些学生作品也可放入学件,或贴在网络BBS论坛让其他学生来当“小老师”对其进行评价,通过这些手段来不断激发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培养其第四层级的阅读能力。
在课外延伸阅读中,必须明确阅读目的,提出相应要求,才能循序渐进,真正实现阅读效率的提高、阅读能力的培养。
2语文课外阅读欣赏材料的选择
阅读材料的选择至关重要,形式多样、难易适中、富有趣味的阅读材料,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级性,从而自觉地对材料进行多角度、多层级的研读、体味和欣赏,得到知识的滋养、艺术的熏陶和情操的陶冶。千万不要超越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理解能力去选择大人心目中的好书好文章,从而使学生失去了对阅读欣赏的乐趣。在课外延伸阅读过程中,作为阅读主导者的教师应帮助学生做好选材工作,根据现代学生的心理特点,尽可能多方面、多渠道地选择构思新颖、视角独特,既富有新鲜知识、又能怡神悦志的材料,并鼓励学生自主选择材料。材料的来源应该是多途径的,除了读各种形式的书籍,还可以“读”现代高科技产品,例如直接在网上进行在线阅读电子文本,让学生在语文课外阅读的天地里自由驰骋。
2.1低年级课外阅读欣赏材料的选择。低年级识字量为1800个左右,所以应该由教师指定阅读材料,以简单的儿歌、小故事、寓言、童话、浅显的古诗词为主,书中可配有拼音。例如:《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选》、《唐诗三百首》、《看图读古诗》等。
2.2中年级课外阅读欣赏材料的选择。中年级识字量为2500个左右,所以应该由教师推荐阅读材料为主,学生自选阅读材料为辅相结合,以作文、微型小说、短小的散文、优秀的古诗词为主,鼓励看短篇及中篇小说。例如:《微型小说选》、《吃耳朵的妖精》、《西游记》、《十万个为什么》等。
2.3高年级课外阅读欣赏材料的选择。高年级识字量为3000个左右,所以应该以学生自选阅读材料为主,教师推荐阅读材料为辅,以优秀的诗文、短篇小说、中篇小说、优秀的散文为主,鼓励看长篇名著。例如:《春江花月夜》、《水浒传》、《三国演义》、《季节飘带》、《锦绣心情》、《羊脂球》、《简爱》等。学生可以在阅读过后,通过在课堂上以及在BBS网络平台上进行评价、交流和推荐,教师也可参与其中,使学生不断增强对阅读的兴趣,提高语文阅读能力。
3语文课外阅读欣赏活动的开展及评价
学生语文课外阅读欣赏的能力应该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所以该活动的开展应该做到长期、长效,并利用合理的评价对学生起到激励的作用,只有做到“厚积”才能实现“薄发”。
3.1低年级学生可将课外阅读先放在课堂上欣赏和交流,并渐渐引导其在课堂外的网络上扩大范围进行欣赏和交流,慢慢培养其阅读和欣赏的能力,扩大其阅读和交流的视野。例如:在课堂上,老师每次可抽取两到三名学生向同学朗读自己推荐的好句子、好段落,要求说明推荐句段的出处,做到朗读时口齿清晰,可加入自己的表演,再谈谈为什么推荐这句段,表达自己对句段的感受,再让班上同学谈谈对这句话的感受,注意在低年级中随机抽取的学生应先抽语文能力强的学生,有了好的开头,才有了活动顺利进行的基础。在网络上,教师可以制作学件,让学生在教师提供交流平台及电子表格中对其他同学进行评价和评分。
叶圣陶老先生在《阅读是写作的基础》一文里说:“老师教得好,学生学得好,才写得好。”语文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要有目的有计划,要“导”之有方。
一、给学生找阅读的时间。中学生的学习生活是紧张的,每天英语、数理化作业几乎占据了学生课堂之外的全部在校时间。因此,语文老师要善于抓晚上、双休日及节假日。利用这些空当时间,让学生阅读一定量的课外书报。要给他们提供阅读的书籍、文章,提出具体要求,教给一定方法,使他们读有所获。
二、课外阅读要明确目的,做好计划。课外阅读是课堂阅读教学的延伸。它不是可有可无由学生自由无序的阅读,它应配合着课堂语文教学内容的进行,在老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因为它是《课程标准》规定的中学生课外阅读的最基本内容。如在每学期语文教学中,我们配合教材中篇目内容的学习,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相关文学作品。首先要求明确读书的目的,在泛读的基础上,力争选出自己最喜欢的语句段落进行背诵练习,以体会其风格。阅读过程中,注意学习作者从自己的生活琐事中搜集材料,提炼中心的方法。并可以仿照着写一二篇有关自己生活内容的小作文。课外阅读毕竟不同于课内阅读,时间上、内容上有较大的自由度。因此,我们在要求有目的的阅读的同时,要求制订出具体的阅读进度时间计划表,以便自我督促完成。
三、广泛阅读,开阔视野。阅读内容要广泛,历史、文学、哲学、天文、地理、故事、美术等,皆可作为阅读的范围。内容要有所选择,多读贴近生活、时代感强的文章。如果是节假日布置的阅读任务,要进行检查,督促学生们按要求完成任务。如果是在课内进行“课外”阅读,老师要适当设计激励性的措施,促使学生们真正地从阅读中获取多方面的知识。比如交流阅读笔记,缩写故事内容、成语接龙等;对于相同的文章笔记,也可以设计抢答题、填空题等进行竞赛,激励他们的求知欲和阅读的积极性。
联系课堂语文学习中各种阅读方法的训练,指导学生在课外阅读中,根据阅读材料、阅读目的、阅读环境的不同,采取不同的阅读方式。例如读冰心的《繁星・春水》就可采用泛读和精读相结合的方法。如果环境允许应注重练习诵读。平时读的《语文报》、《中学生作文》等内容可采用浏览、选读等阅读方法。
所谓“教材”,指的是国家明文规定必修的教本与读本,当然也包括选修教本及《大纲》所列的课外阅读篇目。特别是《读本》应当给予高度重视,因为“教材不过是一个例子”(叶圣陶语),犹如理科的例题。概念明确了,导向就清晰了,加之抓住了“考分”这条筋,运作起来也就比较顺畅。诚然,抓好落实,少不了各种措施的及时“跟进”。譬如,做每周读本札记,课堂配合使用读本中的同类文章,课堂选用读本文章的语基及阅读分析进行小测等等。
二、比较阅读赏析,实现教本与读本的跨连
在戴望舒《雨巷》的教学过程中,我就选择了与读本中的戴望舒的《寻梦者》进行比较赏析式教学方式,因为这两首诗都可理解为诗人对美好理想的不懈追求,同时这两首诗都运用象征手法和圆圈式的结构传达作者的人生感受。讲完这两首诗后,为加强学生对象征这种艺术手法的理解,可以布置学生对读本中郑敏的《马》进行阅读赏析。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将教本与读本结合起来,通过比较阅读赏析,让学生将课本中学到的分析鉴赏课文的方法运用到读本的阅读赏析中去,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基本素养。
三、探究人物成因,实现教本与读本的跨连
学习《烛之武退秦师》之后,不少学生认为像烛之武这种人在先秦很多,不足为奇,他们倒很欣赏那个隐忍不乱、及时撤兵的晋文公。可利用教本课下注释:“即晋文公曾在外流亡19年……”一句,向读本延伸,晋文公曾经是个无赖贵公子,他后来是怎样成为胸有全局、临危不乱的君王的,可以让学生从读本《重耳之亡》一文中找到答案。通过阅读,学生认识到,没有遭受卫、曹、郑的无礼甚至侮辱性冷遇,没有19年遍尝颠沛流离之苦,就没有《烛之武退秦师》一文中那位从容镇定的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这就叫“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这样一来,不但扩展了对人物的理解,而且提升了学生的人生观。这就是在教本里建立形象,再在读本里探究这个形象的原因,从人物的“心路历程”上补充对形象认识的厚度,从而拓展学生的视野,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
四、感知人性多维,实现教本与读本的跨连
学生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一文里看到的是他“循循善诱”的一面,学完教本中《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之后,要求学生以《我心中的孔子》为题练笔,不少学生谈到孔子耐心地引导四位学生各言其志,而不是武断地否定学生的选择,并且客观地评价他们不同的志趣,但是,这是否是孔子的全部呢?或者说,孔子还有哪些性格层面的东西值得关注呢?这样一位杰出的教育家,一定还有他人格魅力的另一面。这就把话题自然延伸到读本里去了。
五、把握倾向基调,实现教本与读本的跨连
概括文章重点很重要的一点,是把握作者的感情倾向和基调。通过教本和读本同类作品的对照阅读,可以磨砺辨析和把握要点的眼光。教本中汪曾祺的《胡同文化》,涉及对都市文化的解读,也涉及对传统文明的评价,可以和读本中贾平凹的《西安这座城》、王安忆的《上海的弄堂》对照阅读。三人都面对传统都市文化,但是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表达感情:汪曾祺是在怀旧的无奈中惆怅低徊,从都市胡同里咀嚼北京人的特点;贾平凹面对“废都”古城墙,却昂扬出一种有中国文化魂魄的大气和自豪;王安忆则是从多个角度刻画了托起上海这座城市躯体的无数个弄堂,呈现了上海的历史沧桑。把阅读的视角定位在感情比照上,有所取舍地确定要点,可以比较好地开发出读本的价值来。
六、拓延文章主旨,实现教本与读本的跨连
作者的某一种著作一般有一个基本精神即主旨,教本和读本同时选了里面的几篇文章,也就意味着与这种主旨有直接或间接的联系,教师在指导阅读时有个问题需要引起注意:这就是要立足教本,适当延伸读本。如《庄子》一书,教本选《秋水》,《读本》选《庖丁解牛》,《秋水》的主旨在宣扬事物的相对性,却让我们看到了视野的局限和谦虚的必要,这种作者主观立意和作品客观意义相分离的主旨“分裂”现象,还在《庖丁解牛》中表现出来。
(一) 自主探究阅读的含义
自主探究阅读来源于自主探究学习,是对语文阅读教学和学习方法的改变,教师在教学中为学生创设一个符合他们“最近发展区”的情境,烘托一个研究式学习的气氛。学生在这种气氛中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自己解决阅读问题、研究阅读材料的意义,进行阅读知识和能力的建构。
(二)自主探究阅读的实施条件
要在初中语文课堂中实现自主探究阅读学习,需要满足两个条件:第一,教师的教学思想与自主探究学习的教学思想相匹配,即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相信学生有自主学习的能力;第二,学生对自主探究学习的模式有一定的了解,能够在学习过程中发挥主动性,保证学习效果的达成。
(三)自主探究阅读的重要意义
通过对自主探究阅读的了解,我们不难看出,如果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实施自主探究阅读,就能够改变教师对课堂完全掌控的状况,阅读学习的方向也将因此有所调整;另外,由于学生长期进行积极主动的阅读,将会促进他们阅读习惯的养成,从而改善学生对语文阅读学习的态度。可以说,自主探究阅读的方式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初中语文自主探究阅读教学实施方法
(一) 精研教材,整合教学内容
目前初中阅读教学中的教学内容结构和教学目标设定多与“解答阅读题目”有关,久而久之会使教师和学生形成“解题惯性”而忽视阅读本身的乐趣,因此,教师应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使教学内容与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相匹配。我将朱自清的《春》一文的阅读赏析部分教学内容进行整合,针对“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找出很多类似的阅读材料,包括现代文的、文言文的,中国的、外国的。将这些阅读材料连同《春》一同出示给学生,请学生寻找这些材料中的共同点,对相同的修辞手法进行赏析,通过这种多材料、多角度、组合式的教学内容的展示,扩展学生在阅读学习中的自主性发挥的空间,使他们能够感受到阅读本身的乐趣,为了阅读而阅读。
(二)采取合适的教学方法
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实现自主探究学习,就必须为学生创设一个探究型的学习氛围,使学生深入到阅读的内容之中,我在教学中采用学案教学的方法,使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实现对阅读材料的“探究”。具体实践如下:将《春》选段赏析和品评资料发给学生,不对学生的阅读进行任何引导,使学生通过阅读赏析和评论,对这篇文章独立进行思考;在学生阅读完学案材料之后,将学生以5人为单位分组,给每组抛出这样几个问题,作为探究的主要路线:“你怎样看待朱自清”、“你认为《春》写得好不好,好在哪里”、“用200字写出你的阅读感受”,并明确小组学习的目标:将优秀的赏析在班级黑板报上进行展示。学生们立刻投入到热烈的讨论之中,为了达成学习目标各抒己见,实际上,学生们通过自主探究产生的阅读感受和观点,远比教参上给出的要多得多,可见,采取合适的教学方法,能够使自主探究阅读行之有效。
(三)重视学生自主性的培养
自主探究阅读的实施需以学生阅读的自主性为基础。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习惯,我把每周的一节阅读课固定作为“课外阅读课”,阅读的内容由学生自主选择,甚至连讲解也不是由教师来进行,而是请三到五名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感悟和赏析评论。这样安排课堂的目的是为了增强师生和学生之间的阅读爱好,了解并鼓励学生进行有营养的课外阅读。坚持两个月后,学生能够从阅读赏析中体会到精品文章的妙处,没营养的读物出现的少了,还有不少学生将“一个月读一本书”列入语文学习计划中,良好自主阅读习惯就此养成。
“教育要使人愉快,要让一切教育带有乐趣”。课堂教学除知识对流的主线外,还有一条情感对流的主线。儿童在愉快的气氛中进行学习。可以消除紧张的情绪,抑制学习中的疲劳。保持旺盛的精力和高度的兴趣,使内心世界变得活泼、开朗,从而有效地改善他们的感知、记忆、想象、思维和实践能力。下面,就自己几年来在小学数学思维教学中开展愉快教育谈几点看法。
一、把愉快的事情告诉学生
“微笑是教师职业的需要”。教师推门走向讲台。就像演员走向舞台一样,应立即进入角色。无论在生活中遇到什么不愉快的事情,决不能将其情绪带入教室。若将不愉快的情绪传染给学生,这节课很有可能失败。教师微笑的面容、亲切的目光,可以消除师生间的鸿沟,缩短师生间情感的距离,可以给课堂定下一个愉快而安详的基调。由于是上整个年段的课,有许多学生不是我教学班的学生,所以每周末上课,我先和学生们谈论本周的新闻和奇人异事,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心理环境,然后才开始上课。这样可以让学生减少心理负担,让他们觉得数学课不是那么难懂,可以无忧无虑地学,不会产生畏难情绪,在愉快中学习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教学内容活泼有趣
教师要设法将枯燥、无味的教学内容设计成有趣、诱人的问题,使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中去品尝学习数学的乐趣。如在进行心算加法训练时用趣味的故事来进行,有神奇的效果。老师:“一张纸0.1毫米厚,折叠多少次后,厚度可超过珠穆朗玛峰呢?”你告诉学生,3分钟内就可办到。但要借助心算。此刻学生哗然,纷纷动手。在数学百花园中,趣题比比皆是。“百鸡问题”“韩信点兵”“三人分钱”“鸡兔同笼”等,都是进行“愉快教育”的好素材。
三、教学风格风趣幽默
风趣幽默的教学风格,能活跃课堂气氛,起到组织教学的作用。许多有经验的教师上课时常出现师生开怀大笑而又秩序井然的场面,这都得益于教学中的风趣与幽默。如在讲“鸡兔同笼”问题时;“有头45个,足116只。问鸡兔各几只?”这时学生心算、笔算后仍面露难色。不知从哪里下手,这时教师下令:“全体兔子起立!提起前面两足!”学生开怀大笑。之后。教师说:“现在兔子和鸡的足数一样了,上面45个头,下面多少只足呢?”学生答:“45×2=90只。”“少了多少足?”“26只。”这时学生欢快地叫起来,“有26÷2=13只兔子,32只鸡”。在风趣幽默和愉快的教学过程中学到了知识。
四、建立平等,民主,亲密的师生关系
平等、民主、亲密的师生关系是创设和谐、愉快课堂气氛的基础。这种关系应用于课堂,但建立在平时。所以,我们教师在日常生活、学习中,必须首先爱其生,才能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这就要求教师平素就应不断培养自己良好的心理修养,把学生当成知己。平时有空多和他们沟通,谈心,不断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提高自身素养。提高自己的政治业务素质,这样才能上好每一堂课,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城郊小学生课外阅读初探
伏广成
在当今知识爆炸的时代,培养学生较强的课外阅读能力已刻不容缓,而我们城郊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并不乐观。近年来我对城郊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进行了初步的调查与研究。
一、城郊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调查
1,学生对课外阅读兴趣低。城郊家长很少去阅读书籍,也鞍少督促子女去多读好书,城郊学校条件有限,不能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课外阅读条件;受应试教育影响,城郊一些教师很少去鼓励学生看课外书。诸多原因导致城郊小学生对课外阅读不感兴趣。
2,课外阅读范围小。80%的家长、学生买的课外书是优秀作文类书籍。学生课外阅读很少涉及到古今中外的优秀名著。
3,学生课外阅读方法少。学生认为浏览一遍即是阅读。很少做读书笔记,即使做了笔记。也无非是摘录几句好句、几个好词。
二、城郊小学课外阅读策略初探
为了较大改变城郊学生课外阅读现状,达到或超过新标准所规定的小学课外阅读要求,我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对城郊小学课外阅读进行了初步探索。
1,激趣有效,阅读有心。兴趣是需求的内驱力,只有培养学生对课外阅读的浓厚兴趣,学生才会以积极主动的心态,投入到课外阅读中去。
①榜样激励法。榜样能使学生产生看齐的向上心理,树立典型来激励学生和家长,使学生和家长逐渐认识阅读的重要性。②赏析激情法。教师有声有色地为学生朗读名篇名段,来激发学生对文章的情感体验,③活动激趣法。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阅读活动,定期举办各类主题竞赛,让学生体会到课外阅读的乐趣,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热情;④展示成果法。利用。课外阅读成长袋。记录学生课外阅读的成果,使每位学生心理上产生极大的满足感。
2,拓展有度,指导有方。
教师可以根据年级段语文训练重点设计语文早班车内容,用时不超过5分钟,重在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拓展阅读面,开阔学生视野,加大学生的阅读量,有助于完成课标规定的3年260万字的阅读任务,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水平。
依据以上建议,我们采取了以下的一些办法加以落实。
首先是确定任务,我们依据农村中学生的现实特点,根据本学校的学情设计了如下内容:每个年级都有美文推荐,目的是让学生学习更多的写作方法,同时,每个年级又根据年级的特点安排一些有自己年级特点的内容,如七年级的美段积累,八年级的课前演讲,九年级的诗词赏析。
其次是要有目的性和针对性,为了提高学生对作文的整体构思能力,我们选择了一些在构思上很有典型的满分作文例子,为学生提供很好的范例,让学生赏析,从中了解不同的构思方法,并学以致用。这样,每个年级的教师就可以依据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安排具体的内容,从不同方面来引导学生阅读赏析,进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最后是要控制好每节课的时间,因为要将学生的阅读真正落到实处,每节课之前拿出5分钟时间,对教学来说,是一件很难的事,所以作为教师来说,一定要用好这几分钟的时间,让学生真正从这几分钟里有实际的收获,这就要求教师要精心设计,充分让学生活动。
二、抓好“教学直通车”,落实好读写结合
课内教方法,课外实践,已成为教师公认的道理。为了学生能更好地学会阅读方法,适应终身发展的需要。作为教师来说,做好学生课内的阅读与写作的指导就显得尤为重要。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做。
1.仿写
仿写是读写结合的最佳形式,是不会写作的学生学习写作的初步方法,也是学生提高写作技能行之有效的途径。对课文的优美之处进行仿写,有利于学生学到一些表达技巧,提高写作能力。仿写可以是句子结构的仿写,整、散句式的仿写,修辞手法的仿写;语段方面,可以是语段结构的仿写,表达方式的运用的仿写;就全文来看,可以仿写范文的立意选材,可以仿写范文的谋篇布局,还可以仿写范文的表现手法。
2.改写
改写是比仿写更高层次的读写训练。它要求学生首先读懂原文,全面把握原文的思想内容、主旨、叙事线索、人物的性格特点及作者的感情脉络。在不改变原文的主旨、内容、人物的性格特点的前提下,或变换一下人称写作,或变换一下顺序写作,或换一种体裁来写作。当然也可以就原文的题材进行发散思维,变换一个思考角度,改变原文的主旨进行改写,或对故事的结局进行改写。如学了《皇帝的新装》之后,可以设计改写剧本写作。
3.续写
续写同样是一个高层次的读写训练。它同样要求学生必须先读懂原文,全面把握原文的思想内容,主旨,叙事线索,人物的性格特点,及作者的感情脉络。然后放飞想象,对故事情节,或人物性格、命运等的发展、结局进行大胆合理的续写。如,对《我的叔叔于勒》的续写,当于勒变成了富人以后,当他们再相遇会出现什么情况。
4.扩写
以读懂原文为前提,围绕原文内容、主旨、人物形象和作者的思想感情,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和阅读积累,对环境、人物、情节进行深入想象,具体描述,尤其是对细节的深入加工,以增强文章的艺术感染力。扩写有扩句和扩文的训练。前者是一种简单的读写练习形式。它需要借助想象,在原句的基础上加上一些限制修饰性的成分,使表达更加具体准确,形象生动,这是一种语言表达的提高训练。后者是一种比较复杂的读写训练。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用缩写、写读后感、为某个人写颁奖词等形式将阅读和写作紧密结合起来。
三、落实好课外阅读,实现语文学习的真正回归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增加作业量,不是整天做试卷,而是阅读,阅读、阅读、再阅读。”
作为语文老师来说,首先,培养学生阅读方法,要遵循课内带课外、扶放相结合的原则,要让学生掌握一般的阅读顺序,即先初读,感知文章大意,然后精读、品读,最后摘抄好词好句、写读后感言。另外,教师要给学生提供阅读条件,可以在班级建立图书角,让学生把书带到学校,自己有几本书就可读上百本书,这样可以做到阅读资源共享,而且学生还可以用心读到更多的书,视野会更开阔。
一、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营造读书氛围
1.营造全员“读书”的浓厚氛围
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我特别注重打造阅读声势,在班级建立“图书角”,安放图书橱,把学生自带的、喜爱的图书装进书橱,以确保可供学生阅读的图书源源不断;同时,还鼓励学生利用阅读课和课余的时间,到学校图书室、阅览室借阅图书。
2.广泛开辟课内外阅读渠道
在开展阅读活动之初,一部分学困生对读书缺乏兴趣,他们觉得读书是一件很枯燥的事。我就尝试运用“生生互动”的方法,让学困生也动起来,在其他同学徜徉书海,畅谈心得的时候,随着时间的变化,一些学困生也慢慢动心,逐渐加入到阅读同学的行列。
二、授之以“渔”,让学生学会阅读
1.学会精读
阅读是一种与作者心灵沟通的过程,多阅读,可以丰富学生的大脑,美化学生的心灵。阅读分为精读和略读,略读是粗略的读,为的是博采。精读要读透读懂,精读和略读相辅相成。针对小学生读书不用心,所得甚少的现状,我在班级中专门设立了阅读赏析课,目的就是为了指导学生学会精读。引导学生从作品的语言表达和思想内涵去分析、积累、背诵,培养学精读感悟的能力。让学生做到读书与思考同步,即读有所思,思有所悟,悟有所得。
2.有选择的读
知识如烟波浩淼的大海,廖若繁星。在此中间,有一部分书需要精心研读,有一部分书要远离(内容粗俗,印刷粗糙的盗版书籍)。因此,对于小学生课内外读什么书,我做了精心的指导。
3.写读书笔记
阅读只单纯去读是不够的,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读书要做到眼到、心到、手到,才能达到好的效果。我在指导阅读时,要求学生做到“不懂笔墨不读书”,阅读时做好读书笔记,增强读书效果,同时教给学生写读书笔记的方法
三、综合各种手段,提高阅读效果
1.建立汇报机制
【中图分类号】G4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912)09(a)—0174—01
前言
多媒体教学模式具有生动、形象、直观、易于理解等优点,它在课堂上的应用是我国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一个重要过程。现代化的教学更加注重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许多课程的教材内容形式都已经作出了一定的修改,尤其是小学语文的教学,在内容上加强了对知识趣味性侧重。通过实施多媒体教学,小学语文的教学内容更加全面和立体,利用图像变化、声音传播结合书本内容,形成生动的思维导图,将枯燥静态的书本知识转化成生动的图形和音频,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刺激学生的求知欲。它不但加强了学生对于课本重点知识的记忆,也极大的提高了小学生的学习氛围和兴趣,使得学生们不仅理解了书本的内容,也丰富了课外的知识,从根本上充分利用了课程的时间。
1、小学语文传统教学模式问题分析
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主要是以课本为教学中心,以应试为教学目标,脱离了小学语文教学原本应有的的趣味性。且传统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最主要关注的是考试的题型和考试的重点:课堂上,教师通过对于课文的大量讲解,让学生进行强迫式记忆;课后,老师布置大量布置类型重复的诸如课文抄写、重点词语多遍抄写等家庭作业练习来强化这种机械式的记忆。对于老师们普遍采用的这种教学记忆方法学生们只能被动接受,但它枯燥单一的特性无疑不仅加重了学生的负担,也大大减弱了学习的积极性。
从教育长远的角度上看,应试教育的压力下,学生往往能获得高分数的回报,但并不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则过于依赖课本和考试大纲,将课本中的内容转换成试题来对学生进行解题强化。如此一来,学生只能够学习到书本上的知识,并不能够融会贯通的领会到课文的情感意义。
小学语文的教学方式需要不断进行优化,只有不断创新教学模式才能适应新时代学生的综合发展。而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仅仅只停留在使用课本的初级层面上,课程缺乏创新精神。语文教学的重点原本应当定位在于对文章意境的体会上,学生们可以通过听取教师对课文抑扬顿挫的朗读以及生动趣味的意境分析来领会文章想要传达出的深入感情,并获得在课文朗读上的训练。而传统的教学模式却只注重对课本文字的记忆,相反对于课文的朗读水平要求不高,学生对于课文的理解因而往往只停留在文字表面的意思上。在传统教学模式的长期作用下,小学生的语言阅读与写作能力必然会大受影响。
2、小学语文多媒体教学的创新应用研究
2.1 动画短片,在课文学习之前抓住学生的好奇心
对于小学生来说,最喜欢观看的莫过于动画片,在使用恰当的情况下,动画片也能够运用到小学语文的教学中去的。在课堂上最重要的就是学生的上课积极性,对于小学生来说,自我控制能力不够,对于缺乏兴趣的课程容易出现开小差的现象,因此课堂的开篇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是至关重要的。通过多媒体教学的实现。可以将动画片整合到小学语文的课程中。比如老师可以在文章讲解之前,先不透露今天的教学内容,而以一个动画短片作为课程开始,让学生怀着浓厚的兴趣观看后自然而然地思考播放的动画片与今天讲课的内容之间的联系。在这种情况下再开始讲解课程的主要内容,并且在课程的讲解过程中启发学生的自主思考,将动画片反映的意境与课文相结合,待课程讲解完之后再将两者之间的联系作为讨论,并适时的公布答案,就能够达到加深学生对于课文的理解记忆的目的了。此外,在选择教学用动画片时要选择健康向上的动画形象与内容,这些内容既可以在小学生们喜欢的动画片中剪辑而获得,也可以由老师们自己动手制作。
2.2 图文并茂,创造身临其境的课文情景
我在汉语教学过程中,努力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让他们愉悦地进行课外阅读,快乐地接受自己想要学习的汉语知识。
1、谈自己的读书感受,让学生乐于读书。
我经常讲述自己阅读后的收获和体会,用“现身说法”激起民族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之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每周开展一次汉语阅读分享课,让民族学生交流阅读中的收获;平时有计划有目的地搜集一些关于读书的名言,进行评说、欣赏;讲述名人读书成才的故事,进行对比、教育,从而激起民族学生对读书人的崇拜,对书的渴望,形成与书本交朋友的强烈意向。这样民族学生就会在课余时间主动地进行广泛的阅读尝试。
2。开展实践活动,培养阅读兴趣
为使民族学生对课外阅读爱不释手,并逐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我在班上定期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让他们有机会展示课外阅读的成果,获得成功的喜悦。如“诗文朗诵比赛”、“名人格言交流会”、“新书介绍”、“课外阅读摘录笔记评比”“谈谈读后感”“故事大王比赛”“小博士竞赛”等活动。这些活动不仅能反馈民族学生课外阅读的情况,而且能提高民族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还可充分利用学习园地展出民族学生摘录的笔记、读后感和手抄报等作品,使民族学生对课外阅读保持比较持久的兴趣。
⒊发挥故事的魅力让民族学生主动去阅读。
故事人人都爱听,一听到老师说要讲故事,民族学生个个精神抖擞,双耳立竖,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迫不及待地想一听为快。随着我声情并茂,娓娓宣讲,被激化、被渲染了的故事情节,把学生带入了一个或有趣、或惊险、或奇特、或令人感动、悬念百出的情感世界里。正当学生听得津津有味、情感交跌时,我告诉学生:故事情节交错复杂,后面的可更精彩呢,欲知后事,请自读原文。此时我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推荐出相关的读物。
二、指导学生掌握阅读技巧和方法
在阅读技能训练中,应分阶段有针对性地从以下几个方面,给高中民族学生系统地阅读技巧方法上的指导。
1、学会精读和泛读。
多阅读可以丰富学生的大脑,美化学生的心灵。阅读分为精读和泛读。精读一般都按“整体感知局部分析整体综合”这三个逻辑步骤训练学生精读,如:查检、参考、圈点、批注等。针对学生读书不用心,所得甚少的现状,我在班级中专门设立了阅读赏析课,目的就是为了指导学生学会精读。泛读是对大部分浅显易懂的书或阅读价值不高的书籍、报刊采取浏览法,即“随便翻翻”,或通过看标题、目录、内容提要、前言等,大致了解其主要内容。另外,我紧密结合汉语课本的实际内容、学习的要求,适当提出学生看一些课外读物,帮助他们深刻领会课本知识,同时对民族学生的理科学习也发挥了辅助作用。
2 巧抓重点词句,进行有效的阅读教学
(1)抓住含义深刻的词句,升华学生的情感体验。
教学中不能对所谓的重点词句加以单一、孤立的分析、讲解,或者简单地一股脑儿地对字、词、句面面俱到地“肢解”,而是保存文章结构的完整性和意境完美性。以读促解,以读悟法,以读动情。如我在《游山西村》教学中,为指导学生读好“丰年留客足鸡豚”里的足一词。 让学生理解“足”的含义,而且让学生对“足”有所感悟,有所体验,帮助学生理解感悟语言,升华学生的情感体验,起到“一石数鸟”的效果。
(2)抓住中心句,引领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在高中汉语课文中,某个词语或句子就是贯穿全文的中心点,仔细思考,全文处处与之紧密相连。如果抓住这些中心词句进行教学,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把握课文的脉络,准确地理解整篇课文的内容。
例如学习《富饶的西沙群岛》一文, 抓住“那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个可爱的地方。”这个句子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可以设计如下问题:课文写风景优美的段落有哪些?写物产丰富的段落是哪几段?优美的风景体现在哪些景物上?丰富的物产又是什么?通过理解以上几个问题,学生初步懂得整篇课文是围绕“风景优美、物产丰富”这两个词来写,用了总分的叙述方式,以下的内容都是这两个词的具体化和形象化。也就是说,学生对课文的主要内容和结构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这对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无疑起了先导作用。
(3)抓住过渡句或关键词,指导学生掌握课文框架。
语文阅读教学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活跃的课堂气氛是必不可少的;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课堂中,一定要摒弃传统教学中沉闷的教学氛围,采用各种教?W技巧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参与度,进而促进阅读教学成果提升。
二、正确引导,名著激趣,有效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
古今中外名著是个巨大的阅读资源库,它为我们学生的阅读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我牢牢抓住课外阅读这条有效提高阅读能力的途径,课外读物可以增长知识面,为将来的写作、阅读打下基础。但是小学生因心智尚未成熟,理解力较弱,课外阅读盲目、肤浅,缺乏引导,老师需要给予正确引导,使名著更好地为我们阅读服务。可选用比较典型且浅显的名著来进行阅读赏析,可以介绍名著精彩片段,也可以请学生来谈读经典名著的心得。此外,还可借用多媒体播放相应的精彩情节。例如《三顾茅庐》、《草船借箭》、《大闹天宫》、《武松打虎》、《七擒孟获》……慢慢地就会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阅读能力不断地提高。
三、强化自主阅读意识,提升学生阅读能力
就阅读本身而言,笔者认为阅读活动是个性化的,教师的分析并不能真实反映学生对阅读内容的真实感受。这就要求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不断强化学生自主阅读意识,广泛阅读各方面的材料,增长见识,开拓思维。在学生初步具备阅读能力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以兴趣作为支撑点,引导学生广泛阅读,形成自己独特的阅读特色和方法习惯,使阅读能力得到大幅度提升。教师在引导过程中,应该注意学生之间存在差异,尊重差异,尊重学生兴趣爱好,让学生在轻松、自由、自主、平等的环境下进行阅读,与作者进行平等对话,真正让学生享受阅读过程,并在阅读中有收获、有提高。
总之,语文阅读教学中无论是哪种体裁的课文,其情境创设都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规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其真正地喜欢语文,又要使学生在情境的欣赏和感染中领悟文意、探求新知,感受到美的熏陶和教育。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课外阅读是开启语文教学的又一把金钥匙,决不能让这把金钥匙遗落在角落里。为此,教师应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充分调动学生阅读的能动性,加强课外阅读的指导,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创造条件,求其“乐”读
鲁迅先生在《给颜黎明的信》中对读书有一段精彩的论述:“必须如蜜蜂采蜜,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只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家庭、学校、社会都要积极为学生创设阅读条件,保证孩子们有书读,有“许多花”来“酿蜜”。
1、课内拓展延伸、推荐课外阅读书籍
(1)课前布置阅读。针对课堂教学中出现的教材内容,向学生推荐主题相关的内容,往往容易激起学生阅读的兴趣。如教第八册《秦兵马俑》前,指导学生读有关介绍秦兵马俑的书籍、文章,使他们对兵马俑有一定的了解,并在课内提供机会,让学生把课外学到的知识进行记录、积累、交流、介绍。
(2)课中渗透课外知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向学生介绍名作家及其代表作,有关的奇闻逸事,鼓励学生去了解更多有关知识。如在学习四年级上册课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时,我问学生:“你知道有关小时候的故事吗?”课堂上没有一个学生能回答出,我不急于当场解决,而是让大家课外去找。第二天有几个学生兴冲冲地告诉我,“小时候将《悯农诗》背得滚瓜烂熟,但没有透彻领会诗的意境,问蒋妈妈:‘每一粒到底有多辛苦呢?’”;还有为了过好习字关,还坚持每天练一百个大字等。另外,我在课堂上鼓励学生在开展评价或谈感悟时,尽可能引用课外的名言、歇后语、诗句等,活学活用。
(3)课后适当延伸。引导学生把课内所学之法及时应用到课外阅读中,以求“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如学习了巴金写的《鸟的天堂》后,推荐学生阅读这个作家的有关文集。学完《争吵》后,引导学生去翻阅亚米契斯作品《爱的教育》。
2、提倡亲子读
家长的言行给孩子以潜移默化的影响,我们大力提倡亲子共读。首先在家长会上作小学生课外阅读的专题报告,并给他们发了“每天陪孩子看看书!”的倡议书。其次,为了更好地促进家庭读书活动的开展,设置了“亲子共读”读书卡,要求每位家长每天陪孩子看30-60分钟的书,并及时记录。
二、授之以渔,教给学生课外阅读的策略
不少学生都喜欢读课外书,但他们往往是走马观花,不懂得积累知识,吸取写作技巧。如果长期下去,不仅没有收获,而且不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语文课程标准》要求:结合课文的阅读,逐步引导学生学会朗读、默读和复述,学习精读、略读、浏览,学习利用图书室、阅览室、网络等查阅资料,培养初步的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因此,要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使他们不仅爱读书,而且会读书。做法是结合课堂阅读教学,以教材为依托,向学生介绍一些行之有效的阅读方法。
1、精读。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重点段落,精心阅读,仔细品味,从作者的篇章结构,思想感情中,体会到阅读的方法。在进行这一类阅读时,笔者要求学生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
(1)指导记录的内容,如:语文方面的知识、优美的词句、精彩的描写、生动的对话、精彩的开头和结尾、写作常识等;记其他学科方面的知识或趣闻;记名人名言、警句、英雄人物的豪言壮语等。
(2)指导记录的方法。a、批注笔记。学生在阅读时使用符号在书上作批注。如:“--”表示重点词,“~~”表示优美句等。b、提纲笔记。让学生把读过的文章写成内容提要,或是让学生把读过的文章理成结构提纲。c、摘录笔记。如:摘录词句、段落、名言、警句等。摘录时要忠于原文,注明出处。d、心得笔记,即读后感。只要抓住原文的要点,写出自己的感受、想法即可。读书笔记形式多样,不必面面俱到,应该重点突出、讲究实效。
2、略读。课外阅读应以略读为主,因为当今社会正处于知识爆炸的时期,信息含量大、变化大,不可能也没有必要篇篇精读。但是略读也并不等于囫囵吞枣,否则必然一无所获。略读方法指导应侧重于下面两种:
(1)浏览式读书法,即对读物快速观其概貌,力求迅速准确地从全局上把握读物的脉络,明确主要内容。这是一种广泛阅读课外读物,获取知识的读书方法。如要求学生在一定时间内阅读一本书,我就引导学生快速浏览,用找标题、找中心句、看目录的办法搜寻知识要点,并简要摘记。
(2)选读式读书法,又称为跳读式读书法。就是不读完,有所舍弃,择其所需而读。跳读时目光只扫描最关键的词句,无关的通通抛开。这是一种快速查阅资料,选取所需信息的读书方法,以培养学生带着问题,迅速捕捉所需信息的能力。可按照“目的―检索―浏览―精读一摘记”的程序引导学生对阅读材料分步筛选,获取所需知识。如在教学课文《月光曲》之前,为了让学生了解音乐家贝多芬生平和艺术成就,我组织学生到图书室检索书目,筛选有关书籍;再通读浏览,筛选有关章节;最后精读、选择有关知识点并摘录下来。
三、开展活动,促其“益”读
在阅读的过程中,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阅读活动,能有效地检查阅读情况,巩固阅读成果,提升阅读水平,
让学生享受阅读的乐趣,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热情,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推动课外阅读步步深入。
1、摘抄本的展览评比。每周五最后一节课,我班都开展摘抄本的评优活动。评选要求以数量和质量为准,评选出最佳摘抄本在班内作展示。对优秀的同学进行表扬,给予肯定,对做得不好的学生提出希望,并加以指导,增强他们做好读书记录的目的性、自觉性,以认真的态度去完成每一次读书记录,提高阅读积累的实效。
2、召开故事会,佳作欣赏会。学生最爱读故事,听故事,也爱讲故事,通过开展故事会、故事大王的评比活动,让学生把自己在课外阅读到的精彩内容向大家作介绍,进行交流汇报。佳作欣赏会就是通过写读后感和优秀诗文的诵读的形式,提高学生对课外阅读赏析能力。
3、剧本表演。如我班师生共读了《轮子上的麦小麦》这本心灵成长小说,组织学生进行“我演故事”活动。我让各小组选择感受深的片段,自行分配角色。活动中,表演者认真投入,观看者兴趣盎然,被深深吸引,禁不住流下热泪。
4、每天5-10分钟的听说训练,时间安排在课前10分钟或午读,让学生轮流上台,交流课余时间阅读中摄取的语言材料,让大家或说一新闻,或晓一趣事,或背一古诗,或得一好词佳句,变枯燥的读写为有趣的乐事,学生兴趣盎然,视野开阔,语感增强。
5、组织学生制作读书卡、手抄报。通过范例引路,指导学生定期将自己阅读中发现的优美文段编成“小报”,图文并茂。通过这种方法,学生不仅会爱上读书,而且会爱读好书。每个学期,我结合学校开展的各类读书活动和本班学生的阅读情况,定期指导学生编制有主题的手抄报,如《环保报》、《庆六一》、《乘上诗歌的翅膀》、《名著点击》等,这样学生便有了明确的阅读目标,有针对性又便于指导。
6、指导学生写好“我喜欢这本书,推荐给你”的推荐稿。我要求学生用一两句话写明自己推荐的理由或喜爱的原因。利用阅读课展示,根据举手表决“响应阅读”人数,选出最佳推荐稿。
通过一系列的展示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到课外阅读的乐趣,获得成功的喜悦。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语文之塔不是一砖一瓦构建的,没有日积月累,就没有学生的语文功底,就没有丰厚的语文素养。我们的语文教育要追赶时代,就得超越课堂,去开辟课外阅读的广阔天地。教师要善于观察学生在课外阅读活动中的表现,对学生的阅读实践有个客观的效果评价,并能及时调整指导方法。只有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才能丰富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阅读是获得知识最基本的途径,在学习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特别在减负形势下,学生掌握阅读方法更加重要。因此,我们应重视阅读方法的指导。在实践中,我除了要求学生阅读时把心放在文章中外,还注重从以下几方面指导学生阅读。
一、营造氛围,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使学生有良好的阅读方法,首先应该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营造良好的读书环境和氛围。良好的读书环境和氛围能够激发学生的读书欲望。我们应该充分利用教室的墙壁把班级布置成一个小型图书室,展出名人名言、经典诗文以及学生的优秀作文等。如,将“知识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等贴在墙壁上,让每一面墙壁都浸润着文化气息,飘溢着浓浓书香。此外,还应重视学习园地的布置,让学生把自己的优秀作文,或者自己喜欢的好词好句抄下来,跟同学一起共享知识带来的快乐。
二、指导阅读,做好标注
在阅读过程中做笔记和批注,可加深对文章思想内容的理解。做笔记和批注的方法很多,就像老师给学生批改作文用各种符号一样,阅读标记和批注也是如此,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用不同符号做笔记。如,用横线或曲线来表示优美的句子;用圆圈圈出好词或重点词语;用“”或“―”表示段落或层次的分界线;用“?”表示不懂的地方;用“”表示好词好句;在空白处可做批注,写下某一段落的疑问或结论等。学生做了标记和批注后,这些标记和批注就成为他们阅读过的一部分,当他们重温过去的见解和疑问时,再产生新的见解,就像是对同一个问题进行再次的探讨,收获必然不少。
三、指导精读,训练略读
阅读分为精读和略读,精读是要读透读懂,略读是粗略地读,为的是博采,精读和略读相辅相成。多阅读,可以丰富学生的大脑,美化学生的心灵。针对小学生读书所得甚少的现状,我在班级中设立了阅读赏析课,目的就是为了指导学生学会精读。引导学生从作品的语言表达和思想内涵去分析、积累、背诵,培养学生精读感悟的能力。如,在学习描写环境、人物外貌、心理活动等文章时,我先让学生精读课文,找出自己觉得描写得优美的句子,然后让学生比赛读,看谁读得最流利、最有感情,再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
阅读能力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能够准确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二是有一定的阅读速度。阅读有一定的速度,就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阅读较多的材料,获得较多的知识和信息,同时,迅速阅读也有助于把阅读化难为易。所以,我们还应该注重训练学生迅速略读。
迅速略读也有很多方法。如:(1)默读,要眼睛看得快,由眼入脑想得快,也就是由原来的一字一句地看书,变为一句一行地看,脑子要跟着眼睛进行思考,弄清眼睛看的是什么。(2)看标题、内容提要或目录和序言,弄清楚文章的大致结构,然后抓住重点段落读。如,语文课本每个单元都有导读和预习,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先读读这些内容,这样,学生对每个单元或每一课的内容就有了整体的了解。读课外文章,一般都有目录或内容提要等,可以指导学生先读读这些内容。(3)将注意力集中在能迅速理解的部分读,这些理解的部分可很快形成一个坚固的立足点,站在这个立足点上,就可以继续向上攀登,在迅速略读中,学生能理解的部分即使只有一半,也能使其余的部分变得明朗。
四、指导泛读,拓宽范围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是语文教学中的千年古训,小学生求知欲旺盛,但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面对浩瀚的知识海洋,教师应给学生推荐一些适合其阅读的书。如,科幻小说、传记、游记、名人故事、各国的风土人情、百科书等。指导他们利用课余零散的时间阅读课外书籍。如,做完作业或没作业时,周末、假期有空时,都可以读一些课外自己喜欢的书。学生通过大量的阅读,不但可以提高阅读能力,而且能够丰富学生的语言,达到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的目的。
此外,学生在阅读时遇到某一个词或某一部分不理解时,教师往往会吩咐学生去查字典、查百科书或出处,目的是希望学生能够从中得到帮助。因为如果在阅读过程中停止阅读,把注意力集中在费解的地方,往往会让学生觉得阅读苦涩烦躁,因而,也会抵制甚至放弃阅读,最终又会忽视能理解的那部分。
一、营造阅读氛围,激发阅读兴趣
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同样的,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阅读产生主动需要。首先,学校努力为学生营造一种“书声琅琅,书香满校园”的良好氛围。学校在校园醒目的位置张贴创建“书香校园”的宣传画、警示语等;然后在班级环境建设中突出阅读的特色,学习园地、黑板报等以宣传读书为主题;其次是完善班级图书角。
二、指导阅读实践,培养阅读习惯
叶圣陶先生曾说:“养成良好习惯必须实践。”小学生由于阅读习惯差导致阅读效率低。对他们阅读习惯的矫正可以从两方面进行:首先,教师应培养学生认真阅读的习惯。在阅读时,教师应明确要求:读书时,要逐字逐句地读,遇到不认识的字要查字典写上拼音,遇到不理解的词语要查字典理解等。其次,教师应培养学生在阅读时动手做标记或批注的习惯,如在阅读过程中遇到好词佳句进行圈划,遇到不懂的地方做批注。这样,能帮助他们集中注意力,促进他们边读边思考。
三、重视课堂教学,提高阅读能力
1.读懂。读懂,即具备基本的阅读能力。学生基本阅读能力的形成,在于教师的指导和有针对性的训练。首先把语言文字弄清楚,从而进入文章的思想内容,再从思想内容走出来,进一步理解语言文字是怎样组织运用的。从整体思考也指明阅读是一个“整体――局部――整体”“语言――思想――语言”的反复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的任务是使学生读得更好,最终能够自己去读。课程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边读边思考的办法。读有多种办法,有诵读、朗读、默读、个别读、齐读、范读等等。不管是那种读法,教师都要提出要求,让学生边读边思考。
2.会读。会读,即初步形成正确的阅读的策略:初步学会浏览、略读、精读的方法,初步具有整体上把握自己阅读方向、正确运用阅读策略的能力。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是补充;但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具体地说是:会用精读的方法,正确而又创见地理解阅读材料,从而达到自己的阅读的目的。精读,就是对文章逐句诵读,仔细揣摩,领会要旨的一种阅读方法。精读有利于透彻理解文章的内容和形式,有助于提高阅读的深度。精读训练的要求是:(1)规定阅读的方向。即精读前确定精读的主要问题。(2)指点阅读的程序。一般都应该按“整体感知――局部分析――整体综合”这三个逻辑步骤训练学生精读,使之理解课文。(3)指点阅读的方法。包括运用基础知识指导读解的方法和运用阅读思考剖析读物的方法。
3.学会精读。阅读是一种与作者心灵沟通的过程,多阅读,可以丰富学生的大脑,美化学生的心灵。阅读分为精读和略读,略读是粗略的读,为的是博采,精读要读透读懂,精读和略读相辅相成。针对小学生读书不用心,所得甚少的现状,我在班级中专门设立了阅读赏析课,目的就是为了指导学生学会精读。引导学生从作品的语言表达和思想内涵去分析、积累、背诵,培养学精读感悟的能力。让学生做到读书与思考同步,即读有所思,思有所悟,悟有所得。
四、运用各种手段,提高阅读的效果
1.建立读书汇报制度。教师可每天的阅读课上抽出10分钟的时间,安排两名学生讲述自己读书的收获,其余同学评议,如此一来,不但能矫正学生课内外阅读中的不足,还能借助同学之口,拓宽其他学生的知识面,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并且,每隔一段时间组织一次集体读书汇报活动,汇报的形式多样,可口述,展示,也可用书面形式汇报自己的读书成果,还可以做图书卡片、剪贴报、手抄报……通过多种多样的读书汇报形式让学生尽情吮神营养。
2.形成制度,确保读书时间。小学生的自控能力相对较低,加上贪玩的天性,绝大部分学生需要老师监督指导。课内阅读有充足的时间保障,这就要求课外阅读也应有时间做保障,才能达到实效。语文教师要将课外阅读纳入了日常教学管理之中,把课外阅读与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结合起来,经常把学生领入阅览室、图书室,让学生在浩瀚的书海之中自由泛舟。并且,平时要求学生每天坚持读书至少20分钟,做好读书笔记,也可以写下自己的读书感受。时间长了,学生的习惯就成了自然,课内外阅读就成了约定俗成的制度了。有了时间的保障,学生读书的质量自然就有了明显的提高。
3.保证有充足的时间去读书和思考。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时还给学生读书思考的时间,发现、探索的时间。”要让学生充分的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
五、科学训练,提高阅读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