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10 17:15:28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5篇肠道的健康管理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中图分类号] R181.8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3)24-0018-02
肠道传染病是由细菌、病毒等多种病原微生物引起的、以腹泻为主要临床症状。因其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严重威胁人群健康,迄今依然是我国急性传染病中发病数最多,流行面最广,影响群众生活最普遍的一组疾病[1]。为了解新浦区肠道传染病发病趋势和流行特点,本文对新浦区2007~2011年甲乙类肠道传染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为做好肠道传染病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疫情资料来源于新浦区2007~2011年通过《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报告的甲乙类肠道传染病数据资料,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疫情概况
2007~2011年共报告甲乙类肠道传染病5种1015例,年平均发病率为48.81/10万,年报告发病率在(34.41 ~68.69)/10万(χ2=113.97,P = 0.00),全区甲乙类肠道传染病发病率呈现总体下降趋势。城区年均发病率为36.38/10万,郊区年均发病率为12.33/10万,两者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7.08,P = 0.000)
2.2 各种肠道传染病发病情况
各病种以痢疾为主,占发病总数的74.78%(759/1015),其次分别为肝炎(未分型),占3.15%(32/1015),甲肝占2.17%(22/1015),伤寒+副伤寒占0.89%(9/1015),见表1。
2.3 人群分布
1015例中男680例,女335例,性别比为2.03:1。男性年均发病率为32.70/10万,女性16.11/10万,男女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57,P = 0.000)。其中细菌性痢疾男性64.30%(488/759),甲肝男性占63.64%(14/22),戊肝男性占78.24%(151/193),未分型肝炎男性占62.50%(20/32),伤寒男性占77.78%(7/9);在两个年龄段形成发病高峰:①5岁以下婴幼儿,占42.56%(432/1015),主要病种是痢疾;②40~60岁中老年人,占18.23%(185/1015),主要病种是戊肝和未分型肝炎。各种职业均有病例报告,发病前六位依次是:散居儿童、幼托儿童、学生、离退人员、工人、农民,分别占报告发病数的32.51%(330/1015)、14.58%(148/1015)、9.46%(96/1015),7.09%(72/1015)、6.60%(67/1015)、6.01%(61/1015)。
2.4 时间分布
各月均有病例发生,但有明显季节性。病例主要集中在6~9月份,占报告病例的51.33%(521/1015)。其中季节性最明显的是菌痢,6~9月份发病425例,占全年菌痢发病数的55.99%(425/759)。各种肠道传染病分月发病情况见表2。
3 讨论
2007~2011年新浦区肠道传染病年平均发病率为48.81/10万,呈明显下降趋势;主要原因和新浦区广泛开展肠道传染病健康教育、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养成良好卫生习惯有关;另外甲肝疫苗推广应用和纳入免疫规划管理也大大降低了甲肝的发病率[2]。
肠道传染病作为粪-口途径传播的传染病,发病高峰主要在夏季,有明显的季节性,究其原因主要是夏季气温高,有利于病原菌的生长繁殖,食物比较容易腐败变质。另外夏季人们食欲降低,流汗较多,喜欢吃生冷食物,尤其是路边流动摊贩凉拌菜,这些均增加了肠道传染病发病概率[3,4]。
发病在人群中形成两个高峰,一是5岁以下婴幼儿,占总发病数的42.56%。儿童发病主要为痢疾,可能与儿童缺乏卫生意识和免疫水平有关[5],培养儿童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做好家庭及幼儿园环境的卫生管理,合理膳食提高儿童的免疫力。二是40~60岁中老年人,占总发病数的18.23%,主要病种是戊肝和未分型肝炎,且发病男性明显多于女性,主要与男性外出就餐较多,不注意饮食卫生造成[6-7]。年均发病率城区远远高于农村,主要原因是城区大型医疗机构多,诊断水平高,医生对传染病疫情报告的意识强,患者患病后能够主动就诊有关。但同时市区的人口密度大,流动人口较多,这些因素也有利于传染病的传播扩散,因此,要多方面采取防控措施,重点做好城区肠道传染病防控工作。
从2007~2011年的统计数据分析看,尽管新浦区肠道传染病的发病总体呈下降趋势,但新浦区作为主城区,流动人口尤其是农民工较多,尤其在城乡结合部,外来流动人口居住条件差,卫生意识淡薄,尤其是夏季,路边海鲜排挡等不合规范,这些都大大增加了肠道传染病发病风险[8]。因此疾控部门要切实做好肠道传染病的疾病监测工作,采取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等综合性防治措施[9],同时加强易感人群尤其是儿童的甲肝疫苗接种工作,提高人群的免疫水平;深入开展健康宣教,增强公民健康意识,提高健康水平;医疗机构要加强肠道门诊规范化建设,加强腹泻病人登记及重点人群病原学监测,及时发现病例,防治肠道传染病的扩散流行[10]。卫生监督和工商管理部门要加强对餐饮业尤其是路边流动摊贩、夜排档等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防止因食品污染而导致肠道传染病的暴发流行。
[参考文献]
[1] 魏承毓,李溪莹. 我国肠道传染病的基本状况与防制对策[J]. 中国公共卫生,2004,20(1):126-128.
[2] 李肖红,武涛,张德兰,等. 郑州市1990-2004年肠道传染病的流行趋势[J]. 现代预防医学,2006,33(2):160-164.
[3] 郑能雄,林云钦,郑高,等. 福州市主要传染病与气象因素关系的研究[J]. 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04,20(4):343-346.
[4] 陈朴,邱东光,邱斌书,等. 细菌性痢疾季节性高峰与气温关系的研究[J]. 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04,8(3):270-271.
[5] 徐朝阳,刘波,杨希存,等. 2007-2008年秦皇岛市肠道传染病疫情分析[J].职业与健康,2010,26(10):1130-1131.
[6] 陈雷,温之花,刘静芳. 2006-2010年邳州市甲乙类肠道传染病流行病学分析[J]. 江苏预防医学,2012,23(1):23-24.
[7] 成红旗,徐淑慧,于秋燕. 2001-2008年山东省济南市肠道传染病监测分析[J]. 疾病监测,2009,24(8):582-584.
[8] 徐东升,曹纳新. 2005-2007年嘉善县甲乙类肠道传染病流行特征分析[J]. 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2,32(3):287-288.
【中图分类号】R574.6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0-0299-01
小儿感染性腹泻是肠道门诊最常见的疾病,在肠道门诊发现相当多的家长对感染性腹泻认识不够,院前家长自行给药情况相当普遍,用药上存在着滥用抗生素、滥用止泻药、缺乏液体疗法等众多用药误区。我们对本院肠道门诊就诊的小儿感染性腹泻病家长200例进行相关院前健康知识调查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本院2011年10月至2011年12月来肠道门诊就诊的小儿感染性腹泻家长200例。年龄23~55岁,文化程度:小学50例、初中102例、高中30例、大专以上18例。200例家长诊断均符合感染性腹泻病诊断标准[1](GBl7012-1997):1)有相应流行病学资料。2)腹泻、大便每日大于3次,粪便的性状异常,可为稀便、水样便。亦可粘液便、血便,可伴有恶心、呕吐发热及全身不适等。3)已除外霍乱、痢疾、伤寒、副伤寒。4)粪便常规检查:粪便的性状可为稀便、水样便,亦可粘液便、血便。镜检可有较多红白细胞,亦可有少量或无细胞。
1.2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问卷内容根据相关文献自行设计,内容主要包括:基本情况包括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相关健康知识情况:感染性腹泻病预防知识知晓情况;发病时首选救治行为、相关用药情况主要为抗菌素、止泻药物;液体疗法;饮食管理;健康知识来源。
2结果
2.1小儿感染性腹泻病预防知识知晓情况:知道病从口入即进食不洁饮食引发的20例占10%,认为受凉引起的52例占26%,不知道原因的占128例占64%。
2.2发病时首选就治行为:家属自行购药治疗92例,占46%;村、街道医务室治疗的56例,占28%;到正规医院肠道门诊治疗的44例,占22%;认为腹泻不需治疗的8例,占4%。
2.3肠道门诊治疗前相关用药情况:滥用抗生素较普遍,认为腹泻就提示有炎症,得用抗生素的162例,占81%,就诊前已使用了148例,占74%,且在村、街道医务室百分之百使用了抗生素。使用头孢类、青霉素176例,不清楚所用抗菌药物名称24例。滥用止泻药也相当突出,认为拉肚子了,就应当立即使用止泻药的152例,占76%;已经使用了84例,占42%。其中药店建议使用56例,村、街道医务室建议使用有28例。
2.4液体疗法:145例家长认为腹泻后应多补液体,但大多数家长主张用开水或用饮料补充,仅36例知道应用糖盐水补给,但均不知道如何配制。知道并使用ORS液的仅20例,占l0%;在村、街道治疗的56例中给足液体的仅5例。给予ORS液口服的仅4例。其他不了解45例。
2.5饮食管理:有46例家长认为“越吃越拉,应减少进食或短时问内禁食”,以减少腹泻的次数,占23%;有52例“吃归吃,拉归拉”,仍然不注意饮食卫生,占26%;有68例家长认为“可以继续饮食,但需要有所选择的如忌油脂食物等”,占34%;有32例家长知道进食流质,但往往加糖食用而不用盐,占16%。
2.6健康知识来源:来源于书刊、杂志的56例,占28%;来源于墙报、宣传资料以及科普资料50例,占25%;来源于广播、电脑等媒体30例,占15%;来源于长辈、同事、他人或自己感悟的64例,占32%。
3讨论
小儿感染性腹泻是肠道门诊最常见的疾病,是除霍乱、痢疾、伤寒、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引起感染性腹泻病因比较复杂,常见有细菌、病毒、寄生虫等病原体引起。治疗强调尽早口服补液、继续喂养、脱水征的识别、补锌治疗,提倡母乳喂养,推荐应用新ORS配方。本次调查发现:1)家长卫生知识淡薄:多数小儿感染性腹泻家长没有把好病从口入关,不注意饮食和手卫生,患儿使用的奶瓶没有每天消毒,给患儿准备食物前,没及时洗手。 2)不及时就医:自行不合理用药较为普遍,主要表现为:其一,滥用抗菌素,滥用主要表现为盲目用药、给药次数不合理、剂量不合理、病程超过1天时使用率明显增加,本调查中24例不知道所服何药情况下服用了抗菌素,可见盲目用药的比例不低;同时相当一部分感染性腹泻的患儿不需要用抗菌素[2],只要正确的饮食指导,调理肠道、采用肠粘膜保护剂、微生物调节剂及液体法即可获痊愈,并且不恰当的抗菌素治疗可使肠道菌群失调,肠道吸收及消化功能障碍致腹泻迁延不愈。其二。滥用止泻药物,其实一般的感染性腹泻均不需要使用止泻药,因为使用止泻药和抑制肠道蠕动的药物[3],会使肠道内的食物滞留时间延长,助长毒素的吸收,患儿使用后常出现腹泻暂停,腹胀痛。呕吐加剧,更有甚者出现高热,加剧原有病情。盲目给予止泻药非但无效[4],反而会影响腹泻对机体保护的一面,甚至引起严重并发症。3)对液体疗法知识缺乏认识,虽然大部分家长知道需要补液.但往往只知道多饮开水。其实患儿大量饮用低张或无张性液体,再加上患儿本身上吐下泻,使得大量电解质丢失,常合并低钠低钾出现,常表现为乏力、四肢酸软。同时.相当一部分村、街道医务工作者对液体疗法知道甚少,表现在补液不足,没有常规给予ORS液治疗。4)饮食管理还远没有被家长接受,相当一部分家长仍然采用传统腹泻饮食疗法即控制饮食,甚至短时禁食,还有一部分家长仍然不注意饮食。其实,实验已经证实,感染性腹泻时大部分的营养物质仍可被有效吸收。合理饮食可阻止肠粘膜双糖酶活性下降,促使肠粘膜的再生修复,只是,感染性腹泻期间应给予低脂流质饮食嘲,少食多餐,病情好转后给予易消化、少渣饮食[5]。5)家长获得健康知识来源比较单一。本组资料调查显示:家长对感染性腹泻相关知识认识缺乏、模糊,相关就治行为存在众多误区,因此加强对他们的健康教育尤其重要。为此,各卫生防疫机构应通过广播、电台、网络或利用宣传单、书刊等方式进行肠道传染病的预防知识的宣传;加强村、街道医务人员认真学习我国卫生部制订并了的《中国腹泻病诊断治疗方案》[6],该方案在全国的实施对提高我国腹泻病的诊治水平和降低腹泻病的死亡率起到了重要作用。规范合理使用抗生素,杜绝滥用止泻药物,推广新ORS液的应用,正确的饮食指导,鼓励医务工作者面对面向家长进行腹泻相关健康知识宣教,缩短腹泻病程,有效的预防和控制肠道传染病传播。
参考文献
[1]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编.法定传染病诊断标准手册[C],2004,82
[2]张兰.腹泻病患儿家长健康知识调查及对策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06,21(2):164
[3]杭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编.肠道门诊培训教材[C],2005,15
神经元又称神经细胞,它不仅存在于大脑和脊髓中,肠道里也有不少。从食道开始,途经胃、大肠、小肠,到结束,5亿个神经元遍布两层消化道组织。我们肠神经系统中的神经元数量几乎是老鼠大脑神经元数量的5倍,可以这么说,它比许多动物还要聪明。
助你消化和消毒
进化让我们的身体变成了一个用最少资源发挥最大作用的“经济适用型”机体。因此,拥有5亿个神经元的肠神经系统需要肩负很多复杂的工作。首先,消化就是一件极其高难度的活儿。肠神经系统让消化道的各部分拥有不同的生化环境。每段消化道中不同的pH值和化学成分能够让不同的消化酶顺利完成它们的工作。消化道的蠕动也受到肠神经系统的控制,通过肌肉的收缩把食物运送到正确的位置。
与食物一起进入我们消化道的还有各种各样的细菌和病毒,如果没有肠神经系统,那么你将冒着生命危险来吃饭。当致病的细菌或者病毒想要穿过肠道屏障时,肠道中的神经元就会立即命令肠壁中的免疫细胞分泌组胺等抗炎物质,将危险挡在“门外”。有时,肠道神经元也会向大脑传递外来者入侵的信号,让大脑做出“呕吐”的命令,进一步清除病菌或者病毒。
不论是消化还是清除病菌,这些都还是肠道管理范围以内的工作,现在,研究者们还发现,肠神经系统其实还对情绪和大脑健康有影响。
管理你的情绪
肠神经系统跟大脑有多相似?它们都是由多种神经元和神经元支持的细胞构成的;都有自己的血脑屏障系统来维持较为稳定的生理环境;都能够产生多种激素和神经递质。神经递质是神经元产生的化学信号,会对我们的情绪产生影响。我们常听说的神经递质有多巴胺和血清素。肠神经系统所产生的多巴胺与大脑所产生的差不多,而肠神经系统产生的血清素占到了我们体内血清素的95%。
在大脑中,多巴胺会传达有关愉悦和奖赏的信息。在肠道中,多巴胺负责神经元之间的联络,例如协调结肠当中的肌肉做出收缩的动作。血清素的作用更广,能够预防抑郁,调节睡眠、胃口和体温。在肠道中,血清素还能够进入血液,并参与修复肝脏和肺部的受损细胞。另外,儿童的心脏能否健康发育,以及我们的骨密度是否正常都跟血清素相关。
肠道中神经递质的作用并不仅仅局限于肠道,它们也会多多少少对大脑产生影响。一些血脑屏障比较薄弱的大脑部位,例如下丘脑,可以接收到肠道神经元所发出的神经递质。这就是为什么,吃高脂食物能够让我们的心情变好。当摄入高脂食物后,肠道中的细胞受体会探测到脂肪酸,接着神经元释放神经递质,神经递质到达大脑后改变一个人的情绪。英国伦敦玛丽皇后大学的研究者给志愿者的肠道直接注射了脂肪酸,结果,相较于没有注射脂肪酸的人,这些志愿者在听到悲伤的音乐或者看到悲惨的图片时,心情并不会受到太大的影响。这说明,大脑并不是唯一能够控制我们情绪的器官,有时候即使声音和图像刺激都让大脑做出“难过”的反应,而肠道中的神经细胞却可以与其分庭抗礼,让心情有一些反弹,变得不那么难过。
除了直接释放能够影响情绪的神经递质,肠神经系统还会通过分泌一些激素来影响大脑中的神经递质水平,从而“曲折”地达到影响情绪的目的。例如,感到压力大时,肠神经系统会分泌脑肠肽,这是一种让你感到饥饿的激素。但通过刺激大脑释放多巴胺,脑肠肽也可以降低你的焦虑和抑郁情绪。在人类漫长的进化史中,我们的祖先需要在各种各样的危险环境中觅食,压力常常来源于食物的短缺。脑肠肽能够让他们在饥饿与危险当中保持镇静,最终安全地获得食物。
肠道与大脑:一损俱损
除了对情绪造成短期的影响,肠神经系统还会对情绪和大脑健康产生长期甚至不可逆的影响。例如,当研究者用化学刺激物损害了新生小鼠的胃以后,它会变得比其他小鼠更容易抑郁和焦虑,而且在受损组织完全恢复后,这种差异仍然存在。但其他损伤,例如皮肤组织受到同样程度的损伤,却不会有这种效果。对于人类新生儿来说,如果一开始,胃肠道没有接受正确的刺激,那么也有可能受到长期的影响。例如,一些早产儿没有母乳喝,这让他们肠道中的神经元不能正常发育,因此他们更容易在以后拉肚子或者患上坏死性小肠结膜炎。
另外,如果一个人在童年时期经常受到肠道感染,其肠神经系统因此没有健康发育,那么他长大后便很容易患上肠燥症。他会经常感到肚子痛,容易腹泻或者便秘,而且长期处于低落或者抑郁的情绪当中。最近发表于《神经胃肠病学和自动力期刊》的一份研究显示,在100位肠燥症患者中,有87人的循环系统中含有大量会攻击和杀死肠道神经元的抗体,而这造成了他们的肠神经系统变得越来越脆弱。
还有许多研究发现,肠神经系统与大脑疾病有关联。德国法兰克福大学发现,造成帕金森患者大脑损伤的蛋白块也存在于这些患者的肠道神经元中。研究者甚至认为,这些蛋白块可能一开始因为病毒感染先出现在肠道中,后来再慢慢进入大脑并导致其病变。类似的发现还存在于阿兹海默症患者中。阿兹海默症患者大脑中独有的斑块也出现在了他们的肠道中。另外,自闭症患者很容易出现胃肠道问题,这可能是因为同一种基因突变既影响了大脑中的神经元,也影响了肠道中的神经元。
维持健康的肠道环境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各乡镇街道、区政府有关部门要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精神,充分认识到做好肠道传染病防治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要把肠道传染病防治工作作为当前公共卫生的重中之重来抓。要高度重视防控工作,坚决杜绝麻痹和侥幸心理,成立专门组织,加强对传染病防控工作的领导。要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切实做好辖区内肠道传染病的防控工作,确保形成条块结合、职责明确、信息畅通、反应及时、保障有力的工作机制。
【中图分类号】R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3-0610-02
食品及公共场所从业人员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其健康状况会直接影响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及社会生活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规定,为全面了解我区食品、公共场所从业人员的健康情况,掌握我区从业人员甲肝、戊肝、肠道传染病、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渗出性皮肤病,以及其他有碍从事食品和公共卫生行业的疾病的人群发病率,为传染病防治工作措施的制定提供有效的依据。现将我区2012年食品及公共卫生场所从业人员健康检查情况分析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12年在我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健康检查的食品以及公共场所的从业人员21136人,其中男8874人,女12262人。
1.2 体检项目 内科(心,肝,脾,肺)检查,皮肤检查,胸部X光透视检查,抗HAV-IgM、抗HEV-IgM、血清谷丙转氨酶检测(ALT),肛拭子培养痢疾杆菌和沙门氏菌。
1.3 检查及检测方法 检查及体检方法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及《预防性体检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执行;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血清谷丙转氨酶检测按照速率法,沙门菌和痢疾杆菌检测采用国标方法。
1.4 不合格体检结果定义 从业人员经初检或复检谷丙转氨酶升高并且抗HAV-IgM、抗HEV-IgM阳性,肠道致病菌培养阳性,活动性肺结核,传染性皮肤病,符合其中1项者定义为体检不合格,不予以发放健康证明。
1.5 采用Excel建立数据库,用SPSS 12.0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不同性别从业人员体检情况 21136名从业人员体检有5人不合格,合格率为99.98%。男性合格8873人,合格率为99.99%;女性合格12258人,合格率为99.97%。男性的合格率略高于女性。见表1。
2.2 不同场所从业人员体检情况 食品类从业人员体检合格13627人,合格率为99.97%,公共场所类从业人员体检合格7504人,合格率为99.99%,公共场所从业人员的体检合格率略高于食品类从业人员。见表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