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财务风险的防范对策

财务风险的防范对策范文

发布时间:2023-10-10 17:15:30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财务风险的防范对策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财务风险的防范对策

篇1

一、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主要表现

(一)支付风险

我国事业单位目前实行预算管理,通过预算支出结构的调整和优化,解决预算之间相互挤占的内在矛盾。而在实际工作中,由于预算目标安排的不合理,专项资金、公共资金等资金用途不清晰,混乱的财务结构无法得到根本的改善。为保持预算收支平衡,事业单位不得不挤占专项资金,将面临极大的违规支付风险。

(二)筹资风险

筹资通常分为性和负债性融资。前者筹集到的是永久性资金,无需返还成本,包括事业性收费、财政拨款等。通过举债筹集到的负债性资金必须还本付息,主要包括从银行取得的贷款。目前,事业单位的资金大部分来自于财政拨款,小部分依靠自身解决。事业单位筹集到的资金大多用于投资长期项目,投资数额大投资周期长,存在着债务筹资的风险。另外,国家为了抑制经济周期波动的影响,可能会提高利率,支付高额利息会给事业单位带来极大的资金压力。

(三)投资风险

目前,事业单位的投资现象普遍存在,主要分为对内投资和对外投资。事业单位的管理者在对外部投资环境不甚了解的情况下,盲目投资,为了眼前利益放弃长远发展,容易引发巨大的财务风险,也会因资金短缺而削弱投资能力。在对内投资上,许多事业单位过度注重对内部基础设施和实验室设备的投资,有时甚至超出了自身能力,将会导致资金周转困难,面临巨大的财务风险。

(四)债务风险

由于事业单位通常不以营利为目的,所以它的借贷能力非常有限。近年来,许多事业单位投资力度薄弱,试图通过借贷来扩展事业,同时提高了资产负债率,此时若资金周转出现问题,则会影响定期的偿贷付息。由于事业单位的特殊性,从外部获得贷款的难度较大,一旦涉及债务问题,很难顺利渡过危机。与此同时,事业单位若对债务风险没有足够的认识就盲目借贷,将会面临更为严重的财务危机。

二、事业单位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分析

(一)内部因素分析

首先,事业单位的管理者对财务风险认识不足。随着市场经济的进程加剧,财务风险在所避免。当事业单位负债经营时,可能会引起财务风险。但是大部分事业单位缺乏财务风险管理意识,没有将财务风险与事业单位的健康发展建立联系,也没有建立健全财务风险控制体系,无法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来解决财务风险。此外,由于非营利机构和公共服务的特殊性,财务人员往往认为依靠国家的财政支持,只要按照严格的规章制度进行经济活动,就不会承担任何风险,这将导致财务管理态度松懈,缺乏整体意识,对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认识不清之间的关系,也没有在经营活动中进行必要的风险控制,不能有效地避免可能出现的财务风险,进而影响事业单位的健康发展。

其次,事业单位的财务决策不科学。目前,大多数事业单位的领导者在缺乏合理的判断和对财务风险的分析不科学的情况下,单凭过去的经验来决策。这种没有经过集中研究讨论的财务决策,很有可能导致决策失误,给事业单位的资金造成极大的浪费,削弱事业单位的偿债能力,并由此产生财务风险。

最后,缺乏合理的内部控制体系以应对财务风险。目前,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迈向多元化发展的轨道,财务管理进程日益复杂,内部财务关系不甚明晰,这就亟需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为指导。而大部分事业单位的财务部门没有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使得财务人员无法明确其监督管理职能。或者有些事业单位制定了内部控制的相关制度,但没有与财务部门及时沟通,在产生财务风险的情况下,不能有效地降低风险,进而事业单位财务工作的顺利进行。因此,事业单位的财务人员在工作过程中普遍显得力不从心,难以依法履行财务职责,这将可能导致更多的财政风险的出现。

(二)外部因素分析

首先,市场监管体系不健全,监管不严。近年来,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事业单位的外部监督环境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但事业单位的监管工作不能完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仍然受到计划经济的较大影响。监管制度的不健全,对监管工作的漠视导致了事业单位经费被不合理的占用。

其次,有缺陷的预算制度造成了管理体制的不合理。事业单位经费的大部分来源依靠财政拨款,并对其支出严格控制。目前,由于我国仅有《预算法》规定了财务支出必须遵守的原则,其他财政支出制度尚未建立,导致财务支出的具体细节无章可循。一方面,决策者为了利用外部机遇,促进事业单位的健康发展,无视财务预算,将债务经营引入日常的经济活动中,使单位出现预算赤字。为确保事业单位的收支平衡,财政制度亟待完善。另一方面,由于事业单位的特殊性,财务人员的利益获得有赖于主管领导手中的权利,即使单位领导者提出了不合理的行为和要求,也往往难以拒绝。这就使得财务人员难以有效地坚持会计准则,也可能导致财务风险的发生。

再次,缺乏政府监管和社会监督。政府未给予事业单位应有的重视。目前,政府部门建立了严格的管理制度与控制体系,事业单位完全受制于政府的控制,限制其能力的发挥。据报道,事业单位只有三分之一的领导是通过民主选举的,另外三分之二是直接提名或任命的,事业单位领导者的管理能力受到质疑。社会监督环节薄弱。和职业道德的缺失,将会危害事业单位的健康发展。此外,公众监督力量不足,一些媒体经常广泛报道正面的事迹,负面消息则很少披露。

最后,外部政策改革相对滞后。尽管国家对事业单位改革出台了大量的指导意见,但是由于事业单位种类多样,分布广泛,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对特定单位,缺乏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虽然国家一直在积极探索事业单位体制的改革,各项改革政策也是接踵而至,然而,单项改革和局部调整的属性使得原来的体制现状没有得到根本改善。

三、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防范对策

(一)强化财务风险意识,完善风险控制体系

财务人员的道德标准和职业精神是影响财务工作的重要因素,财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越高,对未来市场的分析就会越清晰和合理,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也会相对减少,而职业道德水平低下的财务人员则会增加财务风险。因此,首先,要培养财务人员发现和识别各种风险和预估这些风险所能带来的后果的能力;其次,要培养财务人员使用专业知识全面衡量和评估风险的能力;再次,要培养财务人员妥善处理日常财务活动的风险和事故的应变能力,和综合运用各种方法来恢复正常经营活动的能力。最后,要建立严格的选拔制度,将风险防范与财务人员的切身利益联系起来。

(二)建立全面的风险管理体系

事业单位需要建立一个更为全面的风险管理体系,注重管理流程,将风险管理纳入到企业的价值链中。这就需要加强各部门对风险的重视程度,从而使财务人员深刻认识到风险管理的现状,逐步将财务人员从被动转为主动防范财务风险,通过合理有效的风险管理机制,能够提高风险管理效率,提高事业单位的风险管理水平。此外,由于复杂多变的外部财务环境,我们应该建立一个有效的外部风险监控体系,实时监控外部环境的变化,为财务风险预警机制的建立提供政策和指导。

(三)构建事业单位财务风险预警系统

首先,应建立全面的财务风险预警体系,将对经营活动全过程的监管纳入公司日常的管理当中去。其次,结合实际情况,对可能产生的财务风险设置预警指标,建立完善的风险预警体系。由于事业单位面临的内部和外部环境复杂多变,因此,在实际工作中需要因地制宜,根据事业单位风险程度的高低对报警点的设置进行调整,其风险风险程度往往与报警点的高低成反比。再次,建立财务风险预警体系,进而使风险评估体系得到有效完善,这样,在发现财务风险的同时,也能及时解决。最后,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面对的大量广泛财务信息,运用现代科学技术,通过高科技手段对会计信息和财务数据进行全面筛查,以防范和避免财务风险的发生。

(四)严格控制关键环节的财务风险

财务监督是有效防范财务风险的重要途径之一。财务监督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它要求从以下两个方面实施明确的监督:一是要严格控制资金,合理分配,以确保资金能够得到很好的落实和有效的利用;二是需要经严格审计费用支出,做到严格控制和审查,必须有据可依。因为费用支出的范围和用途较为广泛,为了防止滋生腐败现象,需要加强审计的监督作用。因此,在事业单位进行经营活动时,应加大检查力度,点面结合,实施有效的动态监管。同时,最大限度地将支出监督、资产监管等多个制度和规范加强,高度重视监管系统的完整性和系统性,将财务风险监管措施落实到实际的工作中,以确保预算监督、会计监督和内部控制监督三维一体,提高财务风险的监管能力。

参考文献:

[1]张雷.事业单位财务风险成因及防范对策探究[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2(11):88-89

[2]张泽华.基于新事业单位财务通则的财务风险防范措施探讨[J].财经界,2012(9):152-153

[3]侯伟华.事业单位财务风险防范的几点建议[J].新西部,2011(2):14-15

[4]庄培燕.防范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对策分析[J].中国外资,2003(291):56-57

[5陈俊华.事业单位财务风险成因及其防范措施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1(17):122

[6]韩志勤.关于事业单位加强财务风险防范的几点建议[J].中国外资,2011(246):67-68

篇2

加强财务风险管理是企业走向市场、深化改革和转换机制的要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内外环境及各种难以预料或无法控制的因素作用,企业财务系统的运行很可能偏离预期目标,从而造成经济损失,因而财务风险是一种客观经济现象。企业经营管理只有树立财务风险观念,建立和完善风险防御机制,通过科学的策略和方法来及时有效地防范和控制财务风险,才能保证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一、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分析

1.财务决策缺乏科学性。目前,我国企业的财务决策普遍存在着经验决策及主观决策等现象,由此而导致的决策失误经常发生,从而产生财务风险。特别是在固定资产投资和对外投资决策过程中,由于企业对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缺乏周密系统的分析和研究加之决策所依据的经济信息不全面、不真实,以及决策者决策能力低下等原因导致投资决策失误频繁发生,决策失误使投资项目不能获得预期的收益,投资无法按期收回,为企业带来巨大的财务风险。

2.企业财务会计因索。第一、企业会计信息质量普遍较低。会计信息是企业决策者进行决策的主要依据,会计信息的质量对经营决策的影响程度很高。虚假的会计信息使决策者对企业以往经营成果做出错误的评价,形成企业巨大的财务风险隐患。第二,会计制度约束性。会计信息对社会资源的配置有重要的调节作用,虚假的会计信息使资源配置缺乏效率,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加大市场风险,而企业作为市场中的一个经济主体,其财务风险水平受市场风险的影响,创造―个稳定的市场环境对企业稳定财务运行、降低财务风险显得十分重要。

3.外部法律的不健全。企业财务管理是在国家的法律和企业内部制度下进行的,随着国际化的步骤越来越快,外国企业纷纷进入我国,我国内部企业面临的竞争压力进一步增大。国家对于外来企业的种种优惠政策,使得国内的企业在竞争的时候存在着竞争不平等的现象,加大了企业的风险。这就需要国家制定相应应对全球市场的健全法律,以保障企业的平等竞争,降低企业的风险。

4.监管机制的不健全。目前,我国企业的监管和考核机制还很不健全,虽然各级政府部门都已经建立了资产监管机构,但管理活动中的政府作风依然十分严重,直接干预企业运作、以管理代考核的现象依然普遍存在,企业的正常经营行为受到很大干扰,进而加大了企业的财务风险。,

二、企业财务风险防范的对策

1.转变观念、探索规律、不断提高财务人员的素质水平。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市场体系的不断完善,对财务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财务人员其专业素质应从传统的“作账型”转向“多面型”,除具备财务信息的收集、过滤和分析的能力外,还要求他们要具有对财务风险的敏感的、准确的职业判断能力,能在自己职业范围内准确发现和估计潜在的财务风险,在利用理论方法进行分析的同时,能对具体环境下的风险做出判断和提出解决方法;要求他们具备一些金融、投资等方面的知识,成为企业决策中的重要一员,与生产、市场、人事等部门广泛联系,把企业的资金合理配置到最需要的地方,从而使资金得到充分利用,减少风险。

2.构建科学的财务决策机制。建立科学的财务决策体制的核心是建立科学的决策机制和决策程序的构建问题,要在充分发挥民主,并认真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以系统分析方法为手段,采用科学的方式、方法和手段,使决策者的主观意志与客观实际达到了完美统一。为了保证投资决策的正确性,必须建立一个由专家、技术人员、管理者和职工代表参加的决策领导机构,这是企业进行正确投资决策的关键。必须有一支作风好、技术硬、懂管理、会经营、有创新能力的决策者队伍。决策者对风险的自控是指决策者充分调动主观能动性,努力克服自身缺陷,提高自身认知水平,充分掌握所需信息,严格按照科学决策的标准与程序来实施决策。决策者的自控其核心是提高自身决策水平,其中的关键环节是根据决策的特点来改善自身的思维方式,只有这样才能尽量减少自身的失误。就群体决策而言,除了每个参与决策者做好上述工作外,还应针对群体决策的特点,合理确定决策群体的规模,加强决策者之间的信息交流,并明确各自应承担的责任。

3.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按照财政部《内部会计控制规范》的要求,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包括货币资金、实物资产、对外投资、工程项目、采购与付款、筹资、销售与收款、成本费用、担保等经济业务的会计控制;同时,聘请中介机构对本单位内部控制的建立健全及有效实施进行评价,接受中介机构对内部控制中的重大缺陷提出的书面建议并及时加以整改,确保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4.建立防范财务风险的保险防御机制。为了有效防范可能发生的财务风险,企业必须从长远利益着眼,建立和健全企业财务风险防御机制。主要措施是:(1)积极参加社会保险,建立健全企业风险转移机制。(2)实行一业为主多种经营,建立健全企业风险分散机制,及时分散和化解企业财务风险。(3)坚持谨慎性原则,建立风险基金。即在损失发生以前以预提方式或其他形式建立一项专门用于防范风险损失的基金,如建立偿债基金和企业按照会计准则提取的坏账准备金等,用以减缓风险损失对企业造成的重大冲击。(4)建立健全企业的积累分配机制,及时足额的增补企业的自有资金,壮大企业的经济实力,提高企业抗击财务风险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加强企业财务风险防范的对策探讨《经济管理》,2008.08

[2]加强企业财务风险防范的对策探讨《事业财会》,2006.01

篇3

Talking about how to guard against the hospital of financial risks and countermeasures

CEN Zhiyou LIU Minling

People's Hospital of Huaiji County, Zhaoqing City,Zhaoqing 526400 Guangdong

【Abstract】 At present, the hospital business environment was ever-changing,the prevention of hospitals financial risks become more and more important.The managers of hospital must fully understand the causes of the financial risk and countermeasures, to set up and perfect the financial risks control mechanism, as long as the forecast fully prepared to work to take proper precautionary measures, we can defuse the risks, avoid risks, reduce risk so as to achieve the total elimination of the risks and reduce losses The purpose of ensuring that the hospital is scientific, reasonable, and healthy sustainable rapid development.

【Key words】 Hospital; financial risk; prevention; countermeasures

所谓医院财务风险(Hospital Financial Risk),是指医院在负债经营过程中,因借入资金而产生的丧失偿还能力的可能性和医院收益的可变性。它有两层含义: 一是指负债融资导致医院收益下降的风险;二是指负债融资可能导致医院财务状况恶化甚至面临破产的风险。对于医院负债经营而言,财务风险的存在是显而易见的,借入资金均严格规定了医院的还款方式、还款期限和还本付息金额,如果借入资金不能产生预期收益,导致医院不能按期还本付息,就会使其付出更大的经济代价和社会代价。因此,进行财务风险分析就是从医院财务管理的角度,分析其资金获利能力、资产偿还能力、资产增值能力和营运能力,进而剖析医院发展史潜在影响因素的风险管理过程[1]。为了生存与发展的需要,在目前财政资金补偿不足的情况下,医院管理者采取负债融资经营策略以获得所需资金已成为当前我国医院中较为普遍的现象。1999年,我国财政部和卫生部在联合颁布的《医院财务制度》中第一次明确“医院负债”的概念,将医院负债作为一项基本会计要素列入核算体系中,并且规定:“医院负债是指医院所承担的能以货币计量,需要以资产或者劳务偿还的债务。”应当认识到,医院在负债率营的同时,必然会伴随着一定的财务风险。如何安排资金,化解财务风险,成为医院财务管理的重要课题。

1 医院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

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医院存在财务风险是难免的,关键是必须了解风险的起因,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使自身处于不败之地。医院产生的财务风险的原因很多,既有医院外部的原因,也有医院自身的原因。

1.1 医院财务管理人员对风险的认识不足 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只要有财务活动就必然存在财务风险。在现实工作中,很多医院的财务管理人员缺乏风险意识,认为只要管好用好资金就不会产生财务风险。风险意识淡薄是财务风险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财务决策缺乏科学性导致决策失误是导致财务风险的又一主要原因。避免财务失误的前提是实现财务决策的科学化,目前财务决策普遍存在经验决策及主观决策现象,导致决策失误经常发生,财务风险也就随之而来。

1.2 医院的管理水平落后 当前,医院的外部宏观环境日趋复杂,而医院财务管理的手段相对落后,适应环境变化能力不足。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包括经济环境、市场环境、法律环境、资源环境、社会文化环境及突发事件等。例如,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医疗保健需求的增加,可以使公众加大对医疗保健的投入;社会经济环境趋好,公众的诚信度增加,逃避医院的医疗费用的情况就会减少。这些都是有利于降低医院财务风险的外部环境,反之,则会加剧财务风险。许多医院的财务管理系统缺乏对外部环境变化的应对能力,反应滞后,采取措施不力,由此产生财务风险。另外,医院会受到更新换代产品的挑战,一些药品、材料是进口的,国内倾向贬值亦提高其采购价格,增加了医院潜在的财务风险。

1.3 医院财务人员素质不高,缺乏风险意识 任何系统的运行,人都是非常重要的条件,高素质的理财人员,更是医院不可多得的财富。就目前的情况看,中国医院的理财人员受传统计划经济的影响和受专为教育的程度限制,其综合素质和业务素质都有待提高,他们的理财观念和理财方法,特别是职业道德和职业判断能力,还不能在更大程度上适应市场经济环境的要求。

1.4 医院的资金管理不当 目前医院的药品支出在全年支出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药品管理直接影响资金的使用效益。虽然目前医院方面也采取了一些新的措施,但是只片面地通过降低药品的进价来降低药品的购置成本,而忽视了药品的储存成本和缺货成本,形成了药品大量积压、流动资金占用过多、医疗资金使用效率低下的状况。在资金回收方面,一些医院由于投资过多而导致过度负债经营,资产负债比例过高,偿债能力持续减弱,财务信誉下降,一些坏账烂账收不回来,使医院自有资金甚至濒临30%警戒线。而医疗欠费问题向来是不少医院都头痛的问题,有的病人经济困难导致欠费发生,有的病人则用假名恶意欠费,医疗纠纷本身更是不少欠费的主要原因。而由于医药费的拖欠导致的资金回收困难,也使医院财务报表与其实际的财务成果相距较大,而蕴涵巨大的财务风险。在资金的收入方面,也存在着部分医生截留病人医疗费用、巧立名目收受病人的款项,有的不开票据或收费不入账,不仅在资金上对医院造成损失,长期的话也造成了患者对医院的意见增多。从而导致医院门诊量减少,医疗质量降低,收支结余长期出现赤字,资本不能保值增埴,造成医院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明显下降,形成财务风险[2]。

1.5 医院资产分配及意外情况导致财务风险 医院资金分配主要是员工的薪酬、奖励和提取医院的发展基金,利润分配除了使职工获得工资及劳务费外,还要提取修购基金、职工福利基金、住房基金、留本基金等,过于偏重于员工的酬薪和投资者的回报,就会丧失医院发展的后劲,而产生财务风险。由于受医疗检诊和可能引致的并发症、仪器和机械故障、医护服务、人为错误等多方面的影响,医疗风险无处不在。很多风险是难以预料或难以防范的尤其是医疗事故,可能导致巨大的财务风险,一旦发生严重的医疗事故,很可能导致巨大的经济赔偿,严重影响医院工作的正常进行[3]。

2 医院财务风险的防范

2.1 医院领导和行政管理人员要懂财务知识,看懂财务报表。因为医院的资金都是通过各个部门办理具体的业务去实现的,只有各部门做好自己的资金预算,医院整体的资金预算才会更科学、更规范。资金的良性循环是实现医院整体目标和战略的有力保障。

2.2 制定财务管理战略。财务管理战略是将一个医院财务管理的目标、规划、实现目标的政策和措施与医院资金运行结合在一起的纲领性文件,这是防范风险的不可缺少的重要措施。

2.3 健全完善财务管理制度。主要包括财务组织管理制度、会计基础工作制度、资金管理制度、财务审批制度、资产管理制度、工程项目制度、对外投资制度、财务分析制度等。

2.4 培养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员。应该抓好财会人员的后续教育,不断提高财务人员的专业技能、写作、计算机操作及运用能力,不断提高财会人员的财务分析能力,及时发现财务风险征兆,为领导及时提供决策信息,防范财务风险的发生。

2.5 确定预警指标与最佳值,加强对财务风险的监控预警指标是测算医院财务风险的主要财务依据。对于每一个具体的预警指标,医院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相应的临界值,以判断医院的财务状况是否正常,是否存在潜在的财务风险。

3 医院财务风险的对策

3.1 管理者的重视 院管理者要对风险有深刻的认识和充分的重视,这是医院成功实施风险管理和防范的必要前提。医院管理人员要学习并熟练掌握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树立正确的风险意识,要勇于承担风险,又要善于防范风险,始终把风险思维贯穿于医院成本、资产经营的全过程中,医院才有可能在各种经营活动中,动员全部力量,在充满风险的条件下,保证医院的收益。

3.2 培养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员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日益国际化,医院财务将面临着各种可能出现的财务风险,这就要求财务人员具有较高的业务素质,不仅要能够应用理论方法进行财务风险分析,且还要能够对具体环境、方法的切合性及某些条件进行合理假设和估计,并在此基础上准确识别财务风险,及时发现和估计潜在的风险。因此,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是规避医院财务风险的需要。

3.3 建立内部管理体系 界定会计人员的职责、权限,确定会计部门与其他职能部门的关系,财会核算的组织形式等,建立内部牵制制度。根据岗位分工,界定各岗位的职责,利用内部分工而产生相互关系,相互制约,将其内容和方法以书面和流程形式做具体规定并执行,使其制度化、系统化,从而形成一个严密的内部控制,内部 控制机制作为现代化管理的精髓,是医院减少差错、预防舞弊现象的有效手段。财务处内部设专人负责票据的收发、销号工作,坚持签发支票与印签分开管理,严格审核结算职能,体现相互的控制监督。严格现金和银行存款的管理,定期盘点库存现金,确保库存现金与账面相符,严禁白条抵库,定期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发现未达账项及时查明原因及时处理。

3.4 加强实物资产的管理 实物资产风险可以通过主观努力,完善内部管理进行控制。对固定资产、材料认真执行定期、不定期清查盘点;及时发现和堵塞管理中的漏洞,妥善解决出现的各种问题,制定相应的改革措施,保证实物资产的安全和完整。

3.5 完善财务决策的科学水平 财务决策不仅关系到医院财务管理工作的水平,甚至关系到医院的生死存亡。在融资决策过程中,医院应通过资金成本的计算分析及各种筹资方式的风险分析,选择合理的资金结构,并充分考虑偿还能力,制定出借款、还款计划和重大建设项目的费用安排。进行负债项目投资时,医院管理者应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充分考虑影响决策的各种风险因素,综合考虑资金的时间成本、项目的投入与产出、市场前景的预测、投资的回收期等因素,注重经济效益分析,运用科学的决策模型对各种可行方案进行分析和评价,从中选择出最优秀的决策方案,切忌主观臆断。

总之,面对日趋激烈的医疗市场,医院要不断发展壮大,医院就要建立科学的风险管理机制,善于捕捉机会,提高对财务环境变化的应变能力,开展有效的风险控制、预防、评价、分析处理等工作,作出及时诊断,降低财务风险的损失,使医院的资本能保值、增值,为医院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保证医院可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雒敏,试论医院财务风险的成因与对策[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8,1:18~19

篇4

医院财务风险的含义是指医院在财务活动中,因为各种未知因素,导致财务收益偏离预期收益,从而令医院的经济效益出现亏损的一种可能性。医院存在潜在性的财务风险或者已出现了财务风险,不及时防范或者处理,会造成实际财务目标越来越偏离预期目标,这不但会降低医院的债务偿还能力,还会影响医院出现资金周转危机,对医院的长远发展不利。 

1医院财务风险成因 

1.1外部经济环境复杂且多变 

目前,我国经济的市场化特征越来越明显,医院所处于的大环境也产生较大的改变。近年来,为了适应新的发展形势,纷纷进行了改企改革。在此背景下,医院的财务风险与外部经济环境有密切的联系。如果遭遇世界性的经济危机,医院作为银行贷款大户,必然也会受到牵连,出现财务危机,其借贷难度会大大提高。 

1.2医院的资本结构欠合理,负债经营严重 

负债经营也是企业规避财务的一个重要手段,对于医院经营而言,合理的负债可以节约成本,但是部分医院为了进一步扩大经营规模,在自身偿还能力较差的情况下,还大量负债建设、购置设备等,这样的决策,会进一步削弱医院的偿债能力,资本结构严重失衡,是导致财务风险的重要因素。 

1.3医疗成本控制不严 

医院在卫生材料、药品与项目方面的支出比重十分大,会花费大量资金。通常为了降低采购成本,大量购进医疗用品、药品等,导致订购成本、储存成本增加,除此之外,医院还会因为部分贫困患者拖欠医疗费、部分信用缺失病人恶意拖欠费用、医疗纠纷的赔偿等情况,增加了成本开支,减少了医院的可用资金。 

1.4财务人员风险意识薄弱 

过去的医院多是公立性质,因此,医院财务人员的意识也深受传统管理思想的影响,普遍风险意识较低。但是目前,大部分医院都完成改企改革,成为独立的经营实体,其经营也受到社会经济发展的左右,而医院财务人员培训跟不上财务改革的步伐,部门领导也无风险管理意识,因此,医院财务人员素质、水平良莠不齐,而且对新会计制度以及新的会计理论了解不深,这导致财务人员在进行评估资产配置及更新或者在项目投入评估时,较缺乏正确的判断及风险识别的能力,导致决策失误,形成潜在性的财务风险。 

1.5风险防范机制不健全 

目前,医院在评估风险的制度及方法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这医院相当没有一个防范风险的保护屏障,会令医院一直处于随时可能被财务风险摧毁的高风险状态,比如,在现行医疗保险制度下,城镇职工在住院期间,除了部分费用是由基金支付,其余的均是医院垫付。通常垫付款是在病人康复出院的2个月后医保中心才会支付,且医保中心还可能因为总费用超标、药费超标等问题被扣掉部分款项。这样的状态下,医院承担了较大的财务风险,必然会对正常营运产生严重的影响。 

2加强医院财务风险防范的对策 

2.1加强医疗成本的审计与控制。对医院医疗成本加强审计与控制,可以有效地节约医疗资源,降低经营成本,从而有效地规避经营风险。通常可以参考历史成本、标准成本或者按照新的市场物价制定定额成本,从而对医院日常应有开支进行成本预算,同时量化考核工作人员的服务质量及单位成本费用,由此进行医院营运全过程的成本控制。日常药品或卫生材料的采购中,财务人员需要根据全年或者季度需求做出成本审计,按照实际需要批款,以防止出现订购成本、储存成本过多现象。 

2.2健全内部审计制度。为了保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医院应该设立专门的审计部门,专门配合会计部门的工作,主要负责医院的经营业务及资金申请的核查,同时加强监管、评估医院内控的成效,及时发现问题、提出改进建议,使医院内部控制处于稳定状态。审计人员务必需要具备较高的专业水准以及较高思想素质,确保审计的公正、独立、客观,审计模式从传统的单一模式转变为事前、事中、事后全方位考虑的模式。 

2.3建立财务风险预警系统。财务预警系统是依靠现代信息技术建立起来,通过实时监控财务指标的变动而鉴别财务风险的级别、类型。对于具有企业性质的医院而言,需要建构适合自身运转的财务预警系统,这是能够及时评估、发现经济活动中潜在的财务风险的重要保障。财务风险监测人员首先在系统中设置风险预警的界限,利用计算机对医院经营的全部资料实施全面分析,经常监控追踪医院赢利能力、偿债能力、运营状况及其发展趋势、动态,通过电脑系统的自动分析,达到或者接近风险界限系统会发出预警告示,从而更有针对性并且及时发现风险,并化解风险。 

2.4培养人员的风险意识与风险防范能力。医院财务部门的职员是进行财务组织及财务操作的主体,要对医院财务部门灌输风险意识,增加风险分析、风险评估、风险防御方面的培训,能够让更多人员主动树立风险防范意识,从而,能够在思想上重视规避风险。在此基础上,医院财务人员也要不断接受新会计法的教育,熟悉当前信息化、电算化形势下的财务活动模式和财务操作,以提高其实际控制风险、评估风险的能力。总的来说,提高医院财务人员的风险意识与风险防范能力,可以提高医院财务风险控制的主观性。 

2.5进一步完善风险防范机制。首先,医院要组成一支财务风险防范队伍。可由会计审核、账务操作、票据管理以及门诊、急诊、住院部、采购部等各个岗位的负责人组成。风险防范队伍组建起来后,在管理与培训过程中树立流程再造的先进理念,梳理常规的财务流程,共同讨论发现潜在的财务风险或者需要重点控制风险的环节,从而制定出现针对性较强的风险防范细则及处理方案,并加强执行的监督。医院财务工作中,需要防范风险的环节主要有财务退费、业务款收缴、住院医药费减免、病人欠款管理等,根据这些重点需要防范的环节,制定适合本院实际情况的规章制度。监督机制通过日常审核及定期抽查两方面建立起来,成为风险防范制度的配套措施,主要为监管财务实践过程中,各方面的操作更加规范,风险防范机制也逐渐趋于成熟、完善。 

篇5

当前,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经济危机正在蔓延和加剧,给世界各国经济发展带来严重影响。我国的企业也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随着外部环境变化的不确定性因素急剧增加,进一步加大了企业财务风险发生的机率。企业全面风险管理理念的提出适应了当前形势发展的要求。实行全面风险管理特别是财务风险管理已经成为全球企业管理变革的大趋势。国务院国资委在2008年10月份就下发了《关于2009年中央企业开展全面风险管理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要求企业把巩固资金链、防范财务风险作为企业财务工作的重中之重。但目前不管是央企还是非央企。财务风险管理在企业管理中是相对薄弱的环节,绝大多数的企业缺乏经验。财务风险意识不强,财务风险管理的有效手段相对匮乏。因此,应引起对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更多关注。

一、财务风险产生的动因

企业财务风险产生的动因多种多样,既有企业外部的也有企业内部的,而且不同的财务风险形成的具体原因也不一样。总体来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财务管理活动跟不上复杂多变的外部经济环境

这是产生财务风险的一大原因。企业财务活动是处于一定的环境之下,并受这些环境的制约,这些环境包括经济环境、法律环境、市场环境、社会文化环境等。这些环境因素存在于企业之外,对企业而言,可能是一种机遇,也可能是一种威胁,并且是难以预料和改变的。这必然影响到企业的财务活动。加上大多数企业财务管理基础薄弱,缺乏市场观念和对外部环境变化的适应和应变能力,反应滞后,措施不力,财务风险必然产生。目前。企业所面临的财务管理问题主要有:财务管理基础工作不够完善、财务管理规章制度不够健全,机构设置不尽合理等。

(二)资金管理不到位

资产长期被债务人无偿占用,严重影响企业资产的流动性及安全性,尤其是应收账款失控,给企业带来巨大的财务风险。主要表现为:一是企业为了增加销量,扩大市场占有率,大量采用赊销方式销售产品,应收账款大量增加,至此货款回笼不及时,长期被拖欠,严重影响企业资产流动性的正常周转。同时,由于企业在赊销过程中,对客户的信用等级缺乏了解和控制,盲目赊销。造成应收账款失控,大量的应收账款长期无法收回。直至成为坏账,造成直接经济损失;二是资金管理不到位、管理水平低、使用效益差。如:银行账户多,资金分散、对外投资决策随意性大、缺乏控制、资金占用方面管理不善等,给企业造成资金管理上的财务风险不可估量。

(三)企业内部审计制度不健全、内部审计功能不完善,财务管理活动缺少必要的监督

按照《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中的有关规定,企业不但要设置独立的内部审计组织机构,还必须建立起一套比较完整的、系统的、强有力的内部财务监控制度,才能保证企业内部财务监控系统的高效运行。现阶段有的企业虽然设立了内部审计机构或岗位,但是其制度不健全、功能不完善、审计不到位,在财务监督制度执行过程中也不严格。特别是有的企业管理与监督合而为一,缺乏资产损失责任追究制度,对财经纪律置若罔闻,难以进行有效的约束,财务风险极易发生。

(四)企业管理人员财务风险意识淡薄。对财务风险存在的客观性认识不足

在当前变化莫测的市场经济下。企业的经济活动复杂多变,企业的财务活动日益复杂,存在的财务风险也加大。但许多企业的财务人员对随之而来的各种财务风险缺少足够的风险意识,思想认识比较片面,认为只要管理好资金就可以了,从而缺乏必要的风险控制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对财务风险的发生缺少应有的敏锐性和警惕性。风险意识的淡薄是财务风险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五)财务决策缺少科学性导致决策失误

根据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要求,企业对于重大的业务和事项,应当实行集体决策审批或联签制度,任何人不得单独进行决策或擅自改变集体决策。但在目前,大多数企业的财务决策普遍存在着经验决策及主观决策现象,由此导致的决策失误经常发生。这也是产生财务风险的又一重要原因。

二、财务风险的防范与对策

企业要想获得长远发展。就必须有一个完善的财务管理系统。这其中。规避资本营运和资金管理风险最为有效的方法就是建立财务预警机制,加强财务危机管理和内部控制体系。

以福建省永安煤业有限责任公司为例:该公司是隶属于福建省煤炭工业(集团)公司的一个全资子公司,是省重点煤炭生产经营企业。近几年,该公司全面贯彻财务风险管理理念,大力构建全面财务风险管理体系,积极落实全面风险管理工作,不断提升公司财务风险管理能力,切实保障公司经营和财产安全,从而改变了过去由于缺少财务风险管理意识,造成销售货款被截留、银行存款被挪用、对外投资失败、应收账款坏账较多、合同纠纷较多等现象,并根据财务风险管理的要求,建立起财务风险管理的全过程控制机制。

(一)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夯实财务风险管理基础

该公司根据对财务风险管理的要求。提出“制度先行”的管理要求,用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制订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对重要工程投标、重大投融资项目进行效益预测和风险评估,严格集体决策制度,落实决策失误责任追究制度,从源头上、制度上监测和防范企业财务风险。在资金管理方面。健全和完善公司职责分工和授权、现金和银行存款、票据及印章管理等各个环节上的制度,为有效开展资金业务的管理提供了比较完善的制度保障。目前,公司制定颁发了对外投融资管理、物资采购内部控制管理、预算内部控制管理、应收账款内部控制管理、成本费用内部控制管理、合同协议内部控制管理等几十项内部控制管理制度,已基本形成了比较全面的财务风险管理制度体系。

(二)构建财务风险控制机制。提高财务风险防范水平

财务风险控制机制是指在财务风险管理中所形成的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功能体系。构建完善的财务控制机制是降低财务风险的关键所在。一是建立起财务风险的全过程控制机制。首先在对某一方案进行决策之前,既需考虑获得的收益,又要兼顾风险。通过对财务风险的存在及其原因的客观分析,制定出留有余地的管理措施,以保证意外风险发生时能有效地应对。其次对财务运营过程中的风险进行控制。通过健全各种规章制度,利用各种凭证、票据来防范生产经营活动中的风险发生,运用定量和定性分析法,直接观察、计算、监督财务风险状况,及时调整财务活动。控制偏差并制定出新措施。最后及时总结风险管理的经验,以财务风险分析资料作为评价、指导未来的财务管理行为的依

据,制定今后风险管理的方向和措施。对于已发生的风险,要建立风险档案,总结风险管理的经验教训,避免同类风险继续发生。二是建立和完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获得长远发展,必须要有一个完善的财务管理系统,规避资本营运和资金管理风险最为有效的方法是建立财务预警机制,加强财务危机管理,建立财务预警系统,对企业的资本营运过程进行跟踪、监督,通过对财务报表和财务指标的分析,一旦发现某种异兆就着手应变,以避免或减少风险损失。

(三)强化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率

为了提高资金使用率,在财务部门内部设置财务结算中心,统一设立银行账户,集中管理公司各所属单位的现金收入,统一拨付各单位困业务需要的货币资金,监控货币资金使用方向。财务结算中心的建立,帮助公司解决了大量的资金沉淀问题,对加快公司整体的资金周转、降低资金占用量、提高资金运行效率,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应收账款是形成资金风险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在管好“资金池”的同时,加强预防和控制资金回收风险。首先只对信用状况好、偿债能力强,达到企业信用标准的客户采取赊销方式,并将累计赊销金额控制在信用限额范围之内i其次是对于盈利能力大、偿债能力强、信用状况好的客户,选择风险比较大的结算方式,这样有利于购销双方建立起一种相互信任的伙伴关系,扩大销售网络,同时发生坏账损失的可能性也较少;最后是制定合理的收账政策,及时催收赁款,并将责任具体落实到个人。

(四)保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切实加强内部审计工作

该公司通过对以往出现的经济类合同纠纷等事件的思考,逐步认识到审计的重要性。因此,将原属于财务部的审计人员独立出来,成立审计部,配备专职及兼职审计员,把内部审计在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中的角色定位为监督官、协调官、咨询官及建议官。内部审计能够客观地从全局的角度管理风险,能检查与评价管理风险,能及时报告与防范财务风险。对内部控制有效性进行监督检查。同时建立健全以财务、审计、监察为主体的监督检查体系,加大财务检查、审计、监督和项目执法监察力度。对企业的产品销售、物资采购、合同履行等经济活动进行全过程、全方位实施监控,使风险管理日常化、制度化。

篇6

广义的财务风险是指由于多种因素的作用使企业不能实现预期财务收益,从而产生损失的可能性。财务风险客观存在于民营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财务风险的存在,无疑会对民营企业生产经营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对财务风险的成因及其防范进行研究,以降低风险、提高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我国民营企业财务风险现状

(一)机构设置不健全,人员素质偏低,财务管理职能未得到发挥

我国民营企业的组织形式以独资、合伙及股份合作制形式存在,其经营方式多数以家族式经营为主,这必将造成企业管理水平落后,内部分工模糊,职能不清等诸多问题。会计机构的设置上存在两种情况:一是设置会计机构,但分工不明确,兼职多;二是有些小企业根本不设置会计岗位,只是在必须提交报表和纳税时才突击编报予以应付。民企的特殊性决定了会计机构相对简单,但各种性质的经济活动都会发生,这就决定了民企的会计人员业务技能要求比较全面,综合能力要强。但目前很多民企在财会人员的任用上任人唯亲,致使财务人员素质不高,直接影响民企会计信息质量的高低。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产品的升级换代,如果还认为会计就是“记账”、“算账”,那么财务管理的职能就无从发挥,有效的财务分析与预测信息就不能提供给管理者。

(二)财务会计制度形同虚设,内控管理乏力

目前民企的投资者和经营者缺乏基本的会计知识,企业自己设计规章制度的很少,会计凭经验和直觉做事较多,往往会给企业带来不良影响,甚至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曾轰动全国的庄妈妈净菜社宣布关门,负债近百万元,究其原因是不懂财务管理和资金运作,从而导致破产。

二、民营企业财务风险形成原因

我国民营企业存在财务风险的原因很多,不同的财务风险形成的具体原因也不尽相同,既有企业外部的原因,也有企业自身的原因。财务管理因决策失误、管理不善及缺乏风险意识等原因造成财务风险存在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

(一)民营企业财务风险产生的根本内因

负债经营和资金周转慢是民营企业财务风险产生的根本内因。财务风险主要是指无法偿还到期的负债而产生的危机,它与企业负债融资相伴而产生。对民营企业来说,负债经营是一把双刃剑,合理的债务有利于降低民营企业资金成本,给投资者带来超额利益。反之,过度的负债则会加大民营企业经营亏损,使企业增加财务危机成本,甚至会加速企业破产。同时资金周转慢直接导致现金流量少,从而影响偿债能力,由此产生的财务风险严重时可能会影响企业生存。

(二)民营企业财务风险产生的重要外因

外部环境的复杂多变是企业财务风险产生的重要外因。影响企业财务风险的外部因素主要包括国民经济整体的形势及行业景气度,国家信贷以及外汇等政策的调整、银行利率及汇率的波动、通货膨胀程度等等。财务管理外部环境的变化有可能为企业带来某种机会,也可能使企业面临某种威胁,因此财务管理系统必须适应复杂而多变的外部环境,否则将直接威胁民营企业的生存。

(三)财务决策失误是催化剂

财务决策失误是产生企业财务风险的催化剂。目前,我国企业的财务决策普遍存在着经验决策和主观决策现象,由此导致决策失误经常发生,从而产生财务风险。例如,在固定资产投资决策中,由于对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缺乏周密和系统的分析研究,加之决策所依据的经济信息不全面、不真实,导致投资决策失误频繁发生。决策失误使投资项目不能获得预期的收益,投资无法按期收回,给企业带来巨大的财务风险,使企业承担着到期付款的威胁,在一定程度上使企业风险加剧。

(四)民营企业财务风险产生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内部财务控制不合理是企业财务风险产生的又一重要原因。在资金管理及使用、利益分配等方面,由于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以及企业与上级之间存在权责不明、职责不清的现象,造成资金使用效率低下,资金流失严重,资金的安全性、完整性无法得到保障。例如,企业库存周转率不高,存货所占比重相对较大,且很多表现为超储积压无法实现销售,或者材料物资变质等。这势必造成企业必须为保管这些存货支付大量的保管费用,导致企业费用上升,利润下降,造成资金无效占用。同时长期库存存货,企业还要承担市价下跌所产生的存货跌价损失及保管不善造成的损失。进而不进行赊销对象的资信调查,盲目扩大赊销金额,而且各部门之间没有明确收款责任,导致大量坏账的发生,加大了财务风险的出现。

三、民营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

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企业作为一个财务主体必然面临财务风险。财务风险导致企业财务机制不稳定并可能带来财务损失,因此必须对财务风险加以控制。所以,民营企业应本着成本效益原则把财务风险控制在一个合理的、可接受的范围之内。防范企业财务风险,主要应做好以下工作:

(一)建立企业内部有效的企业制度和治理结构

制度建设是保证企业能够长期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随着家族企业的发展和企业的逐步规范化,必须建立和完善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建立完善的决策制度、财务制度、监督制度、法人治理结构等。要丢弃企业创业初期凭经验管理的模式,建立规范的法人治理体制以及能够相互制衡和约束的权利分配机制,保证企业的发展战略和管理措施的实现。设置专门的机构来讨论与经营相关的家族事务,包括家族理事会、家族控股公司和家族股东会等形式。这样董事会成员能够从繁杂的家族事务中脱身,集中精力考虑公司的战略问题和创造长期的股东价值。

(二)树立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核心的理念

企业管理的核心是财务管理,财务管理的核心是资金管理,把强化财务管理作为推行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内容。由于资金的使用周转牵涉到企业内部的方方面面,企业经营者应充分认识到管好、用好、控制好资金不单是财务部门的职责,而是关系到企业的各个部门、各个生产经营环节的大事。所以要层层落实,共同为企业资金的管理做出贡献。

(三)增强企业风险意识,建立有效的风险防范处理机制

1、坚持谨慎性原则,建立风险基金。即在损失发生以前以预提方式建立用于防范风险损失的专项准备金。如产品制造业可按一定规定和标准计提坏账准备金、商业流通企业计提商品削价准备金,用以弥补风险损失等。

2、建立企业资金使用效益监督制度。民营企业应定期对相关财务比率进行考核,加强流动资金的投放和管理,提高流动资产的周转率,进而提高企业的变现能力,增加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另外,还需盘活存量资产,加快闲置设备的处理,将收回的资金偿还债务。

(四)提高财务决策水平,建立财务预警系统

投资决策是企业重大经营决策的主要内容之一,其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财务管理工作的成败。为防范财务风险,企业必须采用科学的决策方法。在决策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影响决策的各种因素,尽量采用定量计算及分析方法,并运用科学的决策模型进行决策。对各种可行方案进行决策时,切忌主观臆断。

财务预警系统是以企业信息化为基础,对企业在经营管理活动中潜在的风险进行实时监控的系统,对于经营者来说,它能够在财务危机出现的萌芽阶段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改善企业经营;对于投资者来说,可以在企业财务风险初露端倪时及时处理现有投资,以避免更大损失;对于供货单位来说,可以在这种信号帮助下制定商业信用政策,以加强对应收账款的管理等等。

(五)加强资产管理,提高营运能力

加强企业资产管理,防止不良资产产生,提高资产的变现能力是防范财务风险重要的管理手段。从长期看,企业资产的盈利能力直接影响到企业的整体盈利水平,而保持高盈利水平的企业往往是其负债能力高、财务风险相对低的有效保证和标志,一个健康企业的偿债资金一般来源于其盈利,而非负债资金。因此,企业应通过合理配置资产,加速资产周转等措施,促进企业盈利能力的提升,同时,较高盈利能力的企业往往享有较高的信誉和良好的企业形象,这也使得企业有较强的融资能力,相应使企业有较强的抵御财务风险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潘秀庆.民营企业二次创业中财务管理的若干问题[J].广西会计,2002(11).

2、贾明月.改进民营企业财务管理[J].商业时代,2004(32).

3、王晓东.关于民营企业财务管理的几点思考[J].工业技术经济,2005(1).

4、唐红珍.民营企业财务管理的现状及其改进方法[J].企业经济,2005(6).

篇7

高职院校财务风险是指高职院校在各类经济活动中,因受难以预测或控制因素的影响,使财务状况具有不确定性,如出现支付困难、现金断流等情况,以及因此种情况造成其不能充分履行社会职能乃至危及生存的可能性。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在经济活动过程中充分的重视和识别各种风险,采取相应的措施对其进行防范。

一 高职院校财务风险的表现形态

1.事业收入不确定的风险

高职院校事业收入主要有财政拨款、学生学费收入、其他收入等组成,其中财政拨款和学费收入是主要来源。一直以来高职院校的财政拨款是根据在校人数核拨的,因此高职院校的招生人数势必影响财政拨款,尤其在近几年社会大环境下生源数量的下降和招生计划趋于稳定。此外收费标准在较长时间内没有增加,学校学费收入难以大幅度增长,而办学成本还在不断攀升,因此高职院校财务风险日渐加大,财务危机日渐凸显,高职院校的财务管理也随之由原来的无风险管理变成了风险管理。

2.银行贷款到期不能支付的风险

我国的高职院校大多是近几年通过合并升格而成的.比如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校就是由两校合并后进行了新校区建设,而后又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了基建二期工程。新校区建设中征地、建楼、购置设备等一系列刚性支出的资金绝大部分来源于银行贷款。学校与企业不同,没有资金造血功能,其偿债能力主要来源于有限的学费收入,高职院校尤其如此 如今大多数高职院校面对着巨大的还款压力 除正常每年付息外,目前大部分融资进入还本期,沉重的还本付息压力已使部分高职院校举步维艰,一旦银行拒绝贷款势必给学校带来财务风险。非常可喜的是,政府也认识到高职院校债务的问题,已经开始推进了政府化债的措施,从根本上给予了资金支持,缓解了高职院校的债务压力。

3.财务内控制度不健全的风险

由于内部控制不能直接产生经济价值,间接效益也需要较长的周期才能看出,因此学校领导大多只重视教学、科研、招生等工作,对学校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不太重视,业务操作和管理上缺乏流程控制,内部制约机制不健全,随着高校的发展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新的财务管理问题,如基建、物资设备采购、招生等部门发生现象,虽然各高职学校对此制定了相应的内部管理办法和控制手段,但在相互牵制上缺乏有效的衔接和监督管理,导致学校经常出现一些违规使用专项资金的行为,甚至贪污受贿的经济案件,给高职学校正常的运转带来潜在的风险。

4.预算管理约束不力的风险

一是预算编制比较粗糙,部门预算的编制一般根据当年财政状况、上年收支、预算单位自身的特点和业务进行核定,没有细化到具体项目;二是预算刚性不够,预算的计划性、科学性不强,预算调整追加较为频繁,资金使用缺乏预见性,削弱了预算的约束控制力。

二 高职院校财务风险防范的措施

1.强化风险管理意识,对项目进行科学论证

高职院校全体教职员工都要树立风险意识,特别是提高领导层要用科学的态度对待风险,坚持效益优先,用发展的眼光评价风险,财务管理人员也应不断学习,提高业务素质,掌握风险管理知识,强化风险意识。采取科学合理的方法分析高职院校资金需求量、确定筹资规模,认真论证投资建设项目的可行性,建立健全风险评估体系和应对机制。领导层必须将风险防范意识贯穿于整个决策工作的始终,切忌主观臆断。强化风险意识,建立经济责任制。高职院校建立和完善重大问题集体决策制度、专家咨询制度和决策责任追究制度。学校要强化风险管理,建立各层次人员经济责任制,使各层次人员形成职责明确、互相制约、各司其职、运行有序的高职院校财务管理群体。对于控制不严、管理不善、造成财产损失或浪费的相关人员追究责任,强化高职院校管理层任期内的经济责任制审计,增强学校决策管理层的责任心与风险意识。

2.建立健全预算控制制度

加强会计内部控制的基础与前提是编制科学合理的预算,预算的有效控制是学校实现战略发展目标的重要手段。预算管理包括对学校收入和支出的管理,以及资金的筹集计划和投资计划。预算的合理与否,是评判学校资源规划合理与否的重要标准。只有建立了科学的预算管理体系,高职学校才能够及时地了解资金的使用以及筹集数量,才能不至于陷入盲目贷款、盲目投资、盲目支出的陷阱当中。高职院校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真正落实 “零基预算”;二是,切实实施“校务公开”,把财务公开作为校务公开的重要内容并积极推进。即公开预算标准和程序,公布财务预算执行情况和决算结果。

3.加强内部审计力度

内部审计制度是贯彻内部控制的有效手段,高职学校的审计部门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动性和责任感。一方面,建立审计业务制度体系,对学校的日常财务运转和资金往来加大监督、审查力度,促进高校财务工作建立依法办事、权责统一、各司其职、相互监督的良性机制,使学校财务收支活动在规范中进行,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努力提高学校资金的使用效益;另一方面进行风险导向审计,针对可能产生的各种风险,采取相应的风险防范措施,,从源头上控制财务风险,努力使财务风险降低到最低程度。

4.拓宽经费筹措渠道,增强学校竞争实力

各学校要改变传统的筹资方式,积极寻找新的筹资渠道。首先加强学生收费管理,及时回笼资金,学费的收缴率要与各院系职能部门的经费挂钩,比如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制定的院二级管理财务实施办法,对二级学院的经费收支就依据学生人数和生均定额核定,由各职能部门按教学、科研、学生工作和收费收缴率进行考核,纳入各二级学院年终考核,取得很好的效果;同时要建立奖贷助补减捐的助学体系,落实国家助学贷款、奖学金、困难补助、勤工俭学等政策,从根本上解决困难学生的欠费问题,加强防范财务风险重要的还是要建立健全内部控制,深化教学改革,提升竞争实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从而保证生源的稳定,收入的稳定,这是防范财务风险最根本的途径

5.加强财务管理队伍建设,实现风险管理质的飞跃

高职院校财务管理人员是财务风险管理工作的实施主体,建立一支高素质、精业务的财务管理队伍,是高职院校提高财务管理水平,防范财务风险的重要前提。学校在进行师资队伍建设的同时,也要注重会计队伍的建设,现在学校重视教学只有教师能够进修、出国考察学习,财务人员基本只能参加一年一度的财政部门组织的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培训。建议高职院校领导通过多形式,多层次的培训,包括出国考察,提高财务人员的计算机、法律、金融等方面的知识,培养出具有一定的敏锐观察力和分析能力的优秀财务管理者,使财务管理逐步从“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变。切实为学校管好财、理好财,力争财务风险管理质的飞跃。实现高职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财务风险;风险成因;规避防范

Key words: financial risk;risk causes;avoiding prevention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05-0104-01

1民营企业财务风险概念及特征

1.1 财务风险的概念财务风险是指公司财务结构不合理、融资不当使公司可能丧失偿债能力而导致投资者预期收益下降的风险。财务风险不仅指损失的不确定性,而且还包括盈利的不确定性。它既可能给活动主体带来威胁,也可能带来机会。

1.2 民营企业财务风险的特征①客观性。②不确定性。③相关性。④高破坏性。⑤普遍性。

2民营企业管理中财务风险的现状及其影响

2.1 资本结构缺乏科学规划,负债比重较大在原始的创业冲动激励下的民营企业家凭着一股创业的热情投入商海,他们很少对资本结构做科学的规划,大都靠原始的资本积累。再加上后续经营上的困境以及融资渠道的单一,造成资本结构中负债甚至是民间借贷比重较大,无形中埋下了财务风险的隐患。

2.2 经营管理欠科学,加大财务风险民营企业大都是在大环境不甚理想,竞争压力空前的狭窄空间拼杀出来的,企业的管理基本上是拳打脚踢,经营管理水平欠科学,管理思维滞后,管理水平低下。对上下游产业链的关联性以及购销存的管理甚至行业管理、品牌管理和危机管理上缺乏足够的重视,造成管理风险增大的同时加大了企业的财务风险。

2.3 投资缺乏科学性,失误时常发生一些民营企业在企业跨越式发展的过程中,由于激进或者冒险,不顾企业的主业,盲目的进行跨产业经营,投资分散且多元,由于部分投资缺少事前的科学规划以及项目可研的缜密论断,造成投资失误频发甚至投资失败。对企业的资金流造成严重影响,加大了民营企业的财务风险。

2.4 管理模式僵化,管理观念落后一方面,民营企业典型的管理模式是所有权与经营权的高度统一,致使其经营管理职责不分,越权行事,造成财务管理混乱,财务监控不严,会计信息失真等。企业没有或无法建立内部审计部门,即使有,也很难保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另一方面,企业管理者的管理能力和管理素质差,管理思想落后,缺乏现代财务管理观念,使财务管理失去了它在企业管理中应有的地位和作用。

3企业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分析

3.1 财务战略与企业战略脱离本来民营企业的财务战略是企业战略的一部分,财务战略是企业战略的有力支持和强力支撑。作为企业战略的有益补充,财务战略应该是以企业发展战略为基础和方向的。然而部分民营企业的财务战略和企业发展战略严重脱离,甚至南辕北辙,极大的加重了民营企业的财务风险。

3.2 财务风险监控手段不足飞速发展中的民营企业面对瞬息万变的、日益复杂的经济环境和财务环境,风险监控手段明显不足。尤其面对2009年演变为经济危机的金融风暴,大部分民营企业应对不力,风险识别能力不高,造成企业经营环境的急剧恶化,现金流的严重短缺,甚至最后走到了破产边缘。

3.3 企业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其实大部分民营企业除了经营管理短板外,财务管理制度也存在诸多不完善的地方,不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无法正确做出财务预警和风险提示,在削弱了财务管理的职能的同时间接加大了财务风险。

3.4 财务决策缺乏科学的分析、论证和实施民营经常在没对项目做科学的分析以及可研报告尚未进过论证的前提下,不顾及项目投资回收期以及投资报酬率等财务指标的考虑,凭一腔热情盲目决断,造成项目的风险加大甚至项目的投资失败,透支了财务的现金流后加大了企业的财务风险。

4合理规避财务风险的对策

4.1 政府要加强相关法律法规建设,尽快制定或完善有利于民营企业发展的政策。虽然目前我国已针对民营企业初步建立了较为独立、渠道多元的融资体系,但是,融资难、担保难仍然是制约民营企业发展的最突出的问题。这从客观上要求国家在加快成立中小企业基金、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立中小企业促进法等措施给予适当的扶持。

4.2 民营企业投资要面向市场,对投资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正确进行投资决策,努力降低投资风险。①分散资金投向,降低投资风险。民营在积累的资本达到了一定的规模之后,应该针对市场变化搞多元化经营,把鸡蛋放在不同的篮子里,从而分散投资风险。②规范项目投资程序。当民营企业在资金、技术操作、管理能力等方面具备一定的实力之后,可以借鉴大型国有企业的普遍做法,规范项目的投资程序,实行投资监理,对投资活动的各个阶段做到精心设计和实施。

4.3 企业要从机构设置、体系完善,员工培训等方面提高自身抵御财务风险能力①建立专业的风险管理机构,提高风险识别和应对能力。②建立完善的财务分析体系,健全财务风险预警机制。③加强财会队伍建设,提高企业全员的管理素质。还应对财会人员进行政治思想教育,不断提高全员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和监督意识。

5结论

民营企业的发展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有力保障和有益支撑,民营企业的财务风险以及成因也有目共睹,通过对民营企业财务风险现状的剖析及成因的透视,我们一定能够找到更好的应对策略,并且能够采取更为直接的应对措施面对挑战,积极减少或降低财务风险,从而促进民营企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淑媛,张海红.企业财务风险的分析与防范.2009.

篇9

一、引言

自改革开放以来,资本市场在探索中不断发展壮大,公司制日趋完善,企业并购作为企业间的一项产权交易在资本市场上日益增多。企业间的并购行为,并不是一次简单的产权转移,而是涉及大量并购资金的企业活动,这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财务风险。财务兼并是企业并购中最为重要的部分,如果运作不当,会引发财务危机乃至更加严重的后果。因此,企业必须重视并购中可能出现的财务风险,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有效得控制,这样才能确保企业并购达到预期收益与目的。

二、我国企业并购活动出现财务风险的主要原因

(一)并购资金带给企业的融资压力

企业并购往往需要巨大的的资金支持,为了解决资金不足的难题,大多企业采取各种直接或间接融资方式来筹集资金,如向银行贷款,增发企业股票以及发行企业债券等,这给企业原本健康的财务运营带来了巨大的融资压力。有的企业为了筹集资金,压缩自己主营业务现金流,给企业原有的生产经营活动带来财务负担。如果兼并不顺利,或兼并结果与预期所想差距较大,都会给企业的财务运营带来困境。因此,并购资金庞大,并购资金带给企业的融资压力是造成我国企业在并购中财务风险的最直接原因。

(二)并购双方信息不对称

在企业并购活动中,并购双方信息不对称的现象普遍存在。信息不对称导致企业并购财务风险的产生,当目标企业是非上市公司时,由于非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不充分,使得并购方对目标企业的资产负债情况了解不够,对目标企业财务报表的真实性、资产抵押担保以及是否有诉讼纷争等情况并不知晓,导致无法准确判断其企业价值和盈利能力,从而产生价值风险。即使目标企业是上市公司,并购企业也有可能对其资产价值、企业的损益、或有负债等情况不够了解,从而导致收购方基于不对称的信息做出错误的估价,致使并购成本上升,并购后的整合难度更大。

三、我国企业并购的财务风险防范对策

(一)企业并购定价风险的防范

在对目标企业进行价值评估时,财务报表是一个关键的工具,若财务报表出现失真将会带来巨大的影响。为了避免财务报表有虚假并存在局限性,企业首先需要对目标企业进行严格的筛选,在确立目标后企业要对并购动机、战略相关度以及内外部环境等进行综合评价,保证各类信息的真实与客观。在使用财务报表的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在资产负债表中需要对虚增资产与缩水负债进行重点分析,在利润表中则需要对增报收入、低报费用以及非经常性项目进行关注。通过详细核查上述指标的真实性与完整性,从而让财务报表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企业在签署法律协议时要对并购中未出现的事件以及所需承担的义务进行确定,以此来保证合同条款的有用性。另外在聘用中介机构进行企业价值评估时需仔细挑选,相关中介机构则需要发挥专业优势对目标企业的相关财务信息进行取证核实。

(二)企业并购融资风险的防范

由于并购融资不同于一般的企业融资,会对并购企业的财务状况与价值产生特殊的影响,因此对于并购企业来说,选择并购融资工具时首先需要考虑现有融资工具能否为企业带来及时可靠的资金来源;其次是在控制风险的条件下何种工具能使成本最低,更有利于资本结构的优化。为了有效地防范融资风险首先应当选择合适的融资渠道和融资方式,在自有资金充足的情况下,优先考虑内部融资作为较好的支撑力来降低风险,并逐步向外部融资扩充。在实际操作时企业需要结合自身情况对融资成本进行合理规划,确定合理的资本结构,选择适合自身的融资方式,并可采用组合融资的方式进行,权衡整个并购活动中的融资成本与财务风险,使融资效果得以最优化。

(三)企业并购支付风险的防范

在实际操作中,收购方选择支付方式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风险规避的过程。并购方通过对不同支付方式的风险、成本等全面分析,来确定具体的支付方式,进而分散或消除所选择的支付组合存在的现有和潜在风险。确定选择何种支付方式,收购方首先需要考虑的因素是并购所产生的净收益率是否大于并购的资金成本率;其次,要使预期净现金流量的增量现值之和大于现金支付额,从而降低风险。由于预期现金流量风险关键取决于并购前期决策阶段企业并购战略研究和多方案风险决策评价系统,这就必须要提高企业流动资产或速动资产的质量,减轻债务负担,防范流动性风险。

(四)并购运营整合阶段财务风险的协调

企业在合并后的财务整合过程中,应从财务人员和财务制度整合,资产负债整合,资金的统一管理等方面进行协调。首先,并购企业应委派或任命新的财务总监来接管被兼并企业的财务部门,并通过财务总监调整被并购企业的财务人员。其次,应对本企业和被并购企业的资产进行分拆、优化组合,以实现资产整合。通过改变被并购企业的资产负债结构、各项财务指标等手段,以降低财务成本,减轻负债压力,实现负债整合。因此,企业并购后必须通过合并财务报表来反映合并后的资产、负债、损益及股东权益。最后,在并购企业在并购完成时,应及时地进行资金回笼操作,对流动的现金进行详细的记录,严格按照资金管理的规定进行审批,将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车莹.企业并购中的财务风险与防范[J].黑龙江科学,2015,(1)

[2]卢永红.我国企业并购的财务风险与控制[J].企业经济,2014,(5)

篇10

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作为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县级供电公司,对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用电需求,减轻农民负担,繁荣地方经济,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电信等行业的垄断地位逐步消除,县级供电公司长期受政府和行业垄断保护的问题,已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面对这种形式,其财务管理职能显得日益重要。但从目前县级公司财务管理的现状来看,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笔者结合所了解的专业知识,就县级供电企业存在的财务风险及防范措施,谈一些粗浅的认识和看法。

一、什么是财务风险

财务风险是企业在财务管理过程中必须面对的一个现实问题,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企业管理者对财务风险只有采取有效措施来降低风险,而不可能完全消除风险。当今世界上因财务风险而倒闭破产的公司,甚至是特大公司也不为少见,如2002年世界500强的安然就是一例。因此,忽视财务风险将给我们带来的后果是严重的。

二、县级供电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现状分析

县级供电企业财务风险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我国企业中较典型的表现主要有:

1.管理粗放,内控制度不够健全

内控制度涉及企业方方面面,健全的内控制度犹如人体的“免疫系统”,具有自我抵抗风险、自我修正的能力。但从目前的现状看,很多县级公司管理粗放,现代县级供电企业管理经验缺乏,内控制度不完善,管理漏洞层出不穷,给企业经营带来一定的风险。例如,有的单位对站所一级的财务管理延伸不够,基层单位自过大,坐支挪用电费资金、擅自对外借款或担保、恶性透支费用等现象时有发生。

2.县级供电企业内部财务关系不清,权责不明

财务关系界定不清是当前县级供电公司财务经营风险难以控制的最大体制。县级公司本部与基层站队(所)之间、内部各职能部门之间、主业与多经关联单位之间在职能界定与划分、资金管理和使用以及利益分配等方面,存在关系不清、权责不明、管理混乱等现象,直接导致资金使用效率低下,资产流失严重,尤以主业和多经的管理界面不清最为突出,主观上使得一些管理措施难以推行和落实。

3.县级供电财务风险意识淡薄

县级供电企业内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决定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但在实际工作中,许多县公司风险意识淡薄。分析原因,一是由于大部分县级公司负责人以前多是从事生产或营销专业,财务知识相对较为匮乏,财务风险认识不足;二是受财务人员定编及管理水平的制约,县公司财务人员整天疲于应付日常工作,无法从大局上对企业经营状况予以有效把握,财务监控能力和效果不够明显。

三、对防范县级供电企业财务风险的几点建议

1.加强县级供电企业财务风险控制

面对财务风险通常采取回避风险、控制风险、接受风险和分散风险策略。控制风险是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核心。加强县级供电企业财务风险控制,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筹资风险控制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筹资活动是一个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起点,管理措施失当会使筹集资金的使用效益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由此产生筹资风险。因此,必须严格控制负债经营规模。

(2)投资风险控制

企业通过筹资活动取得资金后,进行投资的类型有三种:一是投资生产项目上。二是投资证券市场。三是投资商贸活动。在决策中要追求的是一种收益性、风险性、稳健性的最佳组合,或在收益和风险中间,让稳健性原则起一种平衡器的作用。

(3)资金回收风险控制

财务活动的重要环节是资金回收。应收账款是造成资金回收风险的重要方面,应收账款加速现金流出。因此,对于应收账款管理应在以下几方面强化:一是建立稳定的信用政策。二是确定客户的资信等级,评估企业的偿债能力。三是确定合理的应收账款比例。四是建立销售责任制。

2.建立严格的财务风险管理程序

在全面风险管理中,国际上通行的程序一般包括如下步骤:(1)建立综合信息框架;(2)风险评估;(3)制定风险管理策略;(4)构造风险管理解决方案;(5)实施风险管理解决方案;(6)监控改进风险管理的过程;(7)贯穿于整个风险管理过程中的信息沟通。同理,在其子系统“财务风险管理”的程序中,也可合理地仿效上述步骤来构建。

目前企业尚无严格的财务风险管理流程,在财务风险管理环节中均存在一些不足与局限,这是目前亟待完善之处。上述步骤的程序执行不是一个从上到下的直线式的过程,应是互相联系的循环过程。这种循环式的执行程序表现了财务风险管理的连续性特征,使得财务风险管理成为一个动态的过程。

3.提高财务决策水平,建立财务预警系统

(1)建立短期财务预警系统,编制现金流量预算

应收款项、应付款项及存货项目中的任何一项失衡,均会引起企业危机,可将这三个项目作为短期财务风险的警源。为能准确编制现金流量预算,企业应该将各具体目标加以汇总,并将预期未来收益、现金流量、财务状况及投资计划等,以数量化形式加以表达,建立企业全面预算,预测未来现金收支的状况,以周、月、季、半年及一年为期,建立滚动式现金流量预算。

篇11

一、我国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1、我国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的现状

资产负债率普遍较高;融资成本高,资金短缺现象严重;投资随意性强,报酬率低。

2、我国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的原因分析

企业资本结构不合理。企业风险管理文化建设不足,财务管理人员风险意识淡薄。财务决策缺乏严肃性。企业治理结构不合理,内部监控体系不健全。财务控制薄弱,资金监管不严。

引发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的外部因素不仅包括经济环境、法律环境,还包括社会环境、政治环境等。这些存在于企业之外的因素具有多变性和复杂性,企业不仅难以准确预见,而且也无法改变。当这些外在因素发生变化时,企业难免会面临财务风险。

二、我国中小企业防范财务风险的对策

(一)内部防范财务风险的对策

1、筹资风险的防范

筹资活动对于中小企业至关重要,关系到企业能否正常运营、继续发展壮大。在企业进行筹资活动时,难免会出现一些财务风险。为了更好的对筹资过程中的财务风险进行防范,中小企业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防范。

树立良好的形象,提高吸引力。中小企业应该从自身出发,树立起良好的企业形象。这样有利于吸引外来投资者对企业进行投资,降低筹资成本。另外,相对于民间借贷,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贷款利息也相对较低,而且金融机构是中小企业筹资的主要渠道。企业应增强自身的信誉,与金融机构建立良好的合作伙伴,为企业的发展筹集更多的资金。

优化资本结构,提高企业抗风险能力。企业应根据自身的发展需要选择符合企业的筹资方式、筹资数量,保持合理的的负债比率,适度负债经营,使得筹集来的资金不仅能更好的运用到企业的生产经营中,获取更多的利润,而且到期能够偿还本金利息。

坚守经济有效性原则。企业在进行筹资时要坚持经济有效性原则。企业应该全面考虑长期筹资方式与短期筹资方式的优缺点,选择筹资成本低的筹资方式,使筹资成本率低于投资收益率。

2、投资风险的防范

投资前应对投资项目进行可行性分析,根据企业自身的优势,正确作出投资决策,避免盲目投资。企业在对一个项目进行投资前,应对这个项目可能产生的机会成本与各种风险进行研究,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影响因素,选择最科学的投资决策。

选取合适的投资组合,分散资金投向,有效地规避投资风险。企业应合理的进行多元化投资,增加投资项目的种类,把鸡蛋放在不同的篮子里,这样对风险进行了分散,提高了投资收益。

3、资金回收风险的防范

信用交易的频繁、赊销现象的大量存在使得中小企业的资金回收风险加大,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防范:

制定合理的应收账款政策。应收账款政策又称信用政策,主要包括信用标准、信用条件和收账政策三部分。企业可以运用5C评估法即品德、能力、资本、抵押品和情况对客户进行信用评估,选择资信程度好的客户。此外,企业还可以制定科学系统的应收账款体系,增加应收账款的回收率,减少由于资金回收不顺带来的风险。

实行贷款回收考核制度。企业可以把贷款回收率作为员工的一个考核指标,促使贷款及时收回。

4、收益分配风险的防范

中小企业在进行收益分配时不仅要考虑短期利益,同时也要考虑长期利益。不仅要正确处理企业和国家的利益关系,还要分配好企业与员工之间的利益关系。企业应该采取稳健的、适度的收益分配政策,既要给员工提供更好的薪酬和福利,使员工的切身利益得到保障,充分调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又要给企业留足充分的资金,便于生产经营活动的顺利进行。

(二)外部防范财务风险的对策

政府应尽快完善关于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及相关的法律法规。目前我国已出台了不少法律法规,对加快中小企业的发展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中小企业要想继续发展壮大,使自身具备更强的竞争力,还需要国家进一步完善相关的法规政策,给中小企业提供更多平等竞争的机会。

政府应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缓解融资难的问题。中小企业融资难已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一个突出问题,政府应加大扶持力度,采取有效措施,缓解融资困难的局面。政府一方面要引导和加强企业的自身形象建设,树立良好的信誉。另一方面要鼓励金融机构放宽对企业的贷款限制,加大对企业的信贷投入。

金融机构要成为中小企业发展的助推器。金融机构应该转变传统观念,加快贷款决策程序的改进,完善信贷管理体制,建立适合中小企业的信贷审批制度,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注入更多的资金,推动中小企业健康快速的发展。

三、结束语

综述,中小企业在其生存、发展、壮大过程中,始终会受到财务风险的威胁,这是全社会和每个企业都必须正视的问题。

参考文献:

篇12

中图分类号:F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8)05-0215-02

当前,建筑业的竞争日益激烈已成为不争的事实,与此相伴而来的是施工企业财务风险的与日俱增。因此,客观分析施工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各种风险及其成因,并有针对性地寻找规避风险、化解风险的方法,建立起科学有效的预警体系和机制,就成为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重要任务。本文结合实践经验,对施工企业财务风险的定义、成因与防范对策进行一些粗浅的探讨。

企业财务风险是指在各项财务活动过程中,由于受各种难以预料或控制因素的影响,造成财务状况不确定,而使企业有蒙受损失的可能性。施工企业由于其工期较长、资金周转较慢、施工格局过于分散等特点,使其面临的财务风险也有其独有的特点。

1 施工企业财务风险的类别与成因分析

(1)市场风险。前面已经提到过,我国国内建筑业竞争激烈,供少求多的局面持久存在,加上建筑市场不规范导致的“暗箱操作”、地方保护等亦加剧了建筑市场的混乱。竞相压价使得建筑产品价格背离其价值,造成价格扭曲,从而加大了财务风险。

(2)资金风险。主要表现为严重的工程款拖欠。中国经济连续13年以年均9.3%的幅度增长,但由于建筑市场供求失衡,法制与信用体系不健全,使得建设领域拖欠工程款越来越严重。而这种现象存在,也使企业面临着严重的财务风险,直接影响企业的收益。

(3)合同风险。许多工程项目业主利用建筑市场僧多粥少、竞争激烈的机会,迫使施工企业签下不平等的施工合同。比如签订“一口价合同”,材料一次性包死等等,同时大部分施工企业在承揽工程项目时,都要接受建设单位的垫资、预交预付款等不平等条款,这使得企业财务风险加大。

(4)成本风险。随着建筑市场竞争的加剧,迫使很多施工企业走“低价中标,靠索赔赚钱”的路线。为了能中标,各施工企业自相残杀,在标价上大做文章,以致标价一落再落,甚至低于企业自身的成本价,这无形中在后面的施工中给企业带来的巨大的财务风险。

(5)工程变更引起的财务风险。由于建设单位设计阶段未作充分的考虑, 施工过程中临时提出设计图纸变更要求, 容易打乱施工企业的施工规划和组织管理。特别是施工企业在建设单位提出变更要求时, 如果未及时对变更内容进行合同续定, 往往导致合同双方权利义务的不明确, 最终在结算价款和合同履行上引起纠纷, 形成施工企业在财务管理上的风险。

(6)分包风险。施工企业是施工合同主体,必须承担履行合同条款的所有法律责任,而在现行项目承包模式下,合同履行实施者是非独立法人的项目部、分公司或承包人。尽管施工企业与项目部或承包个人签订了内部承包协议,但这种协议明显和国家的法规不相吻,在法律上是无效的。

(7)信息不对称风险。由于施工企业“以包代管”现象的普遍存在,造成有的企业在运作工程项目过程中过分地扩大了项目部和项目承包人的自。这对施工企业来讲也隐藏着一定的财务风险。

(8)会计核算层次过多及分散造成的风险。目前,很多建筑施工企业会计核算层次过多,核算分散,增加核算中的人为因素,容易造成会计信息失真,使上级或顶端核算单位不能充分掌握必要的会计资料,从而加大财务风险。

(9)内部控制风险。施工项目的工期长,合同数额大。若企业不建立一套与项目施工管理相适应的严格内部管理制度,就容易放纵部分项目承包人违规操作,制造财务假账,白条入账,从而中饱私囊,给企业带来风险和损失。

(10)材料采购风险。现在项目施工基本实行经济责任承包制,使得施工企业客观上对项目的管理弱化,容易出现偷工减料的现象,且部分项目材料采购人员与材料供应商内外接合,赚取好处费。

2 施工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对策

建筑施工企业要提高防范风险和驾驭市场的能力,就要做到不断完善企业的各项管理制度、提高经营决策水平,使其符合客观规律的发展和市场的需求:

(1)科学决策,谨慎投标,杜绝饥不择食。坚决反对拍脑袋决策、决策,企业只有通过科学决策,才能获得合法稳定的收入,才能有效地防范、降低企业财务风险。

(2)认真对待合同条款的签订,重视索赔条款的设定。处于劣势的施工企业要学会抓住每一次机会来争取自身的权利,有效运用自身具有的保护性条款。在当前建筑市场相对不是很规范的情况下, 更应防范经营风险,争取主动, 在索赔条款上做文章, 这是当前施工企业可走的一条路, 也是国际上常用的惯例。

(3)及时回收工程款项及各种结算款, 谨防财务危机。对在施工程边干边要款,项目财务部门要有专门负责和监理人员、业主单位交涉,催收工程进度款、结算款的人员,如变更签证、实物量核对、结算书的编写和送审等等,尽量做到早结早清,防止造成工程欠款的积压。

(4)杜绝以包代管, 完善项目承包责任制。进一步完善项目承包责任制, 杜绝以包代管。加强施工过程控制, 适当限制项目部的自, 实行岗位工资制, 并在这个基础上按照工程项目赢利情况确定项目经理和其他负责人的年薪标准, 以责权利相结合,充分调动项目经理的积极性, 使项目承包责任制的作用充分发挥。

(5)认真履约合同, 加强过程控制。项目经理和施工技术负责人在施工中应熟悉图纸, 按图施工, 对于发生的设计变更, 建设单位原因造成的停工、返工等都必须及时办理工程签证, 为工程竣工结算提供足够的基础资料, 减少企业的财务风险。

(6)提高企业的信誉风险意识。提高合同的履约率,合同是责任双方就某一经济事项进行约定的凭证,其中各项经济任务完成任何,直接影响到企业的信誉问题,在保证按时按量完工的前提下,还要尽量做到“优质”二字,同时应该把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管理作为重点来抓,平时要多培养职工的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对安全防护工作要做到位,力争使安全事故发生率减少为零。

(7)减少核算层次。作为基层独立核算的法人单位,为减少企业的财务风险,应合理减少核算层次,集中统一财务管理,降低人为因素造成的财务风险,应成立区域核算中心及区域资金控制中心,统一成本核算程序和资金调剂,减少积压在银行的“ 睡眠”资金,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

(8)建立健全企业的内部监督机制。企业在建立健全、完善内部监督机制的同时,可以采用委派制,即财务负责人和监督部门的人员由上级部门委派,奖罚及人事关系不受派往企业的控制,由上级部门负责,真正发挥核算及监督的职能,从而防范企业的财务风险。

(9)合理利用第三方融资。合理利用第三方进行有效地融资,对盘活企业的资金,提高资金周转率和企业效益起着重要作用。

(10)建立财务风险预警体系。定期对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指标、资产运用效率指标、企业获利能力指标、投资报酬指标及现金流量进行分析测算,一旦超过指标的上限或低于其下限,就可预测到风险的来临,以引起企业的重视,采取防范措施,规避及降低风险对企业的影响。

施工企业财务风险问题是复杂多样的,且随着每个企业规模性质的不同而不同,施工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找准切入点,从而建立有效的财务风险防范体系,使企业得以健康快速的发展。

参考文献

篇13

现在,许多企业都越来越热衷并购这个现代化高水平的经济发展模式,已经有一系列的科学指导方法来帮助并购方快速控制目标企业。并购有利于企业合理分配资源,促进双方企业高度精确合作,提高竞争力。然而由于并购具有信息不对称等缺陷,必须加强对风险的预警和防范措施建设。

一、企业并购财务风险分析

企业并购后要面临一系列的财务风险是必然的,唯一可做的就是防范预警。企业并购财务风险包括定价风险、融资风险、支付风险和整合风险。

(一)并购定价风险

企业并购可以说是一个复杂的体系,并购定价是其中一个环节,它涉及目标企业价值评估与价格谈判。对于价值评估,是并购方通过对方的财务报表,作为冰山一角,来窥探整个公司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等方面的宏观状况。某些目标企业会把主要的可能拉低自己整个企业的形象的信息进行隐藏和篡改,影响并购方对其资产价值和盈利能力的错误判断。此外,中介公司可能为了自己的利益,采用一些不光明和不科学的评估方法,使用障眼法,欺骗并购方。关于价格谈判风险,它的概念是指由于并购财务具有信息不对称的特点,并购的价格会围绕价值曲线作上下波动,主要影响因素包括谈判技巧、经济实力和并购动机等等。在并购双方进行价格谈判,被收购方手中可能掌握大量筹码,导致出现买家市场,要合理提高价格要求。同时,并购方由于信息贫瘠,只能任人宰割,尽量压低价格是唯一的方式。

(二)企业并购融资风险

这是企业并购财务风险的一种基本类型,他出现在并购以后。并购方和目标企业的资金融合过程,是一个为了保证资金需求的过程,并可能导致资本结构的调整。企业并购也是需要巨额成本来支撑的,比如购买价格、交易成本等等,单靠企业的自有资金似乎很难解决问题,融资将是更好的选择,要规避融资风险,就要充分了解企业多种多样的融资方式,包括内部融资和外部融资。内部融资是指企业通过自身生产经营活动获利并积累所得的资金,而外部融资又分为债务融资和权益融资。债务融资是指企业为取得所需资金通过对外举债方式获得的资金,如商业银行贷款和发行公司债券等方式,权益融资则是指企业通过吸收直接投资、发行普通股、优先股等方式取得的资金。企业在选取融资方式时,要注意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郑重对待。

(三)企业并购支付风险

这是并购企业为完成目标企业的收购,采用某种对价支付方式带来的风险。主要分为:现金支付、股票支付、杠杆支付、混合支付等方法。企业的在实践操作中,可以选择其中一种,也可以几种相互搭配,只有经过科学的考量,才能尽最大的可能规避并购的财务风险。

(四)企业并购财务整合风险

企业并购有一个主要的目的就是合理配置资源,那么并购成功后,重要的活动就是并购企业主导的整合环节,包括对人力资源、财务状况、企业文化、技术设备等资源的整合,整个整合过程中,财务整合是核心。如果并购企业没有在整合前进行合理规划,在整合中没有科学程序,就会诱发潜在的财务风险因子,导致并构成本大规模增加、资金严重短缺。有效的企业并购财务整合,应该是有利于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

二、企业并购财务风险防范

(一)防范并购定价风险

在进行目标企业的价值评估过程中,要防止目标企业为了能掩盖实情,修改报表的行为,就要在评估时,充分分析和检查目标企业的财务报表,审查和评价这些步骤的完成不仅要借助科学规范的审核中介机构的力量,还要利用自己公司内部相关专业的高水平人才。以防被目标企业失真的会计信息干扰决策。此外,还要发挥市场优势,全面调查分析目标企业,防止掉进对方设置的财务陷阱;同时要制定一套具有自身特色的价值评估策略,能够全面而深入地挖掘出企业文化、人力资源、等企业内在的隐藏信息。在价格评估方面,就要打造一批具有杀伤力的专业商务谈判人才,方便整个企业能够占据价格方面的成本优势。

(二)防范企业并购融资风险

企业并购融资要求融资方式要合理,把融资风险降到最低,并尽量减小成本。企业在进行融资之前,要充分进行科学规划,选择对自身最有力、合理合法的渠道。并购企业拥有充裕资金时,将会降低融资数额,进而降低融资成本,同时,要合理确定短长期融资比例、自有资金与负债比例,将负债范围有效地控制在偿债能力之内。

(三)企业并购支付风险防范

企业并购有多种支付方式可以选择,各有其优势和风险。其中可分为现有风险和潜在风险。企业要以自身财务状况及目标企业的意向为前提条件,将多种方式搭配结合,尽量分散或消除风险,降低企业并构成本。在并购前,要编制资金预算表,减少支付压力与资金流动性风险,使企业正常快速运转。

(四)企业并购财务整合风险防范

企业并购的整合环节是为了提高企业规模效益与协同效应,在这个整合期间,要注意协调并购双方之间可能出现的冲突和矛盾,防止并购企业的损失。同时,加强在并购企业内部的监督和管控,预防内乱。企业并购的整合过程,也是剥离低效资产、重新优化组合的过程。此外,要不断创新管理资金运营;企业并购后,采取一体化模式,把财务管理制度与全面预算制度两者相统一,以便随时精确把握目标企业的财务信息;要加强考核目标企业财务人员,创建全新的战略和企业文化。

三、结束语

我国的许多企业都倾向于并购发展,然而并购财务还面临着定价风险、融资风险、支付风险和整合风险等诸多风险。只有提高风险防范意识、采用科学的防范方法,并借鉴太阳能光热企业的成功并购案例,才能促进并购企业在后期发展中得到质的飞跃。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