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工业经济走势

工业经济走势范文

发布时间:2023-10-10 17:15:31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工业经济走势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工业经济走势

篇1

中图分类号:F1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02-0000-01

0 引言

工业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业经济体系正在不断的发展和调整,工业经济正以较快的速度运行和发展,工业经济的比重在国民经济的比重也越来越重。为满足工业经济发展的需求,电力行业也针对实际情况作相应的改革,以促进行业的发展。电力工程的发展以及变化,对电力设备的市场经营和生产运营的发展来说具有一定的挑战,同时也是一个机遇。本文根据电力行业发展的实际背景,结合电力设备的市场经营特征,从而预测工业经济未来发展的趋势,有效的提升工业经济建设发展的整体水平。

1 电力设备企业现状

1.1 行业现状

电力设备制造行业是我国的第二产业,此行业的特点是原材料比重大、劳动密集、投资多、技术含量高。其主要是通过生产电力设备,以及传输和变换电能,通过这种方式来满足人民日常生活的需求、国防事业的发展、科教文卫事业的发展及国民经济的发展。通常电力设备主要有电站设备及输变电设备两种,而电站设备包括水利发电机、汽轮机及火力、水轮机、电站锅炉等;输变电设备则包含一次和二次设备两种类型,一次设备主要有电线电缆、电抗器、电容器和变压器等设备,是硬件设备,而二次设备主要有电网自动调度、控制和电网保护等方面,包含电力电子器件、电力保护设备、自动控制系统及继电器保护等等,是软件设备。我国电力事业在不断进步,同时我国电力工程也需要越来越多的电力设备,因此也表明我国电力设备行业面临着一个新的发展机遇以及挑战。国家电网工程的不断发展,也给我国工业经济带来新的发展契机。

1.2 供电企业采购现状

目前,电力设备制造企业在营销其电力设备时,因为电力企业在采购电力设备方面的规范日益规范,所以,其主要是通过招投标的方式采购需要的电力设备,但是电力设备制造企业在营销电力设备时,电力企业主要也是使用招投标中标的方式进行的。同时,电力设备制造企业在使用中标方式营销电力设备时,有很多因素会对企业中标产生影响,一般有客观因素和非客观因素两个方面,当然也包含有电力设备制造企业自身能够控制的影响因素,以及电力设备制造企业自身不能够控制的影响因素。一般而言,在实现电力设备的招投标采购时,电力企业在招投标采购电力设备的过程中,一般是考虑电力设备的价格、质量以及售后服务等等各个方面然后进行相关评定,进行电力设备的招投标采购时,一般其具有比较强的主观性。

电力设备制造企业使用招投标中标的方式营销电力设备时,通常情况下,企业制造设备中标过程中产生的因素,一般有产品的生产以及制造水平、质量和投标价格等等各个因素,一般而言,如果企业的投标价格较低其中标的可能性就越高;但企业中标过程中的影响因素,一般是电力设备制造企业的实力、规模以及产品销售额、企业品牌、企业性质、企业信誉度等等,但是因为招投标中标评定的主观性通常较强,所以,在投标过程中电力设备制造企业应该把这些因素当作指标来作具体的分析研究;企业中标过程中的关系因素一般是采购电力设备过程中的招标企业与投标企业的相互关系,一般来说,这种关系因素体现在采购电力设备过程中的招标专家与投标企业的关系中。

2 工业经济未来走势分析和预测

针对工业经济的实际发展现状和分析,工业经济成为促进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全面提升工业经济发展水平,工业经济正处于一个极其多变而又复杂的坏境中,充满了许多的机遇还有挑战。工业经济在未来将会朝着以下几个发展趋势发展

2.1 工业经济使得国民经济的促进和推进的作用越来越大

针对工业经济的产业优势以及现实发展的特点,在未来发展过程中,工业经济对未来的影响不会太大,重工业产品的市场不断扩大产业结构也遇到许多的发展机会。工业经济的产业结构发挥了潜在的优势,固定资产投资增加,同比增长了29.3%,增幅同比增长了4.3%;工业产品价格指数和走势都呈现出了同比预期大幅增长的态势。今年以来,在持续压力面前,我国通过深化体制改革促进改革红利的释放,而且实时的推出了一系列的定向的调控稳定增长政策。许多企业也加快推动了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加快淘汰落后的产能,进行技术改革投资。只要国民经济结构不发生大的调整和变化,它的作用就越来越明显。

2.2 工业经济必将成为一种实体经济主要的发展方式

工业经济增加了实体经济领域的效益,它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种发展状态下,工业经济也必然成为实体经济的重要发展方式,并起到推动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在未来工业经济也将逐渐演变成为实体经济的主要发展方式。

2.3 外需工业和低端工业将会兴起

在外需再次面临强大的压力下,电子信息制造及纺织服装等部分外向型产业在恢复中有望再次升级调整,特别是受劳动力、原料等成本上升的影响,部分处于低端产品制造的企业发展活力将再次凸显。区域转移的步伐和产业转型升级将会加快,以外需为导向的食品、家电、轻工等消费品工业将呈现稳定增长的态势,部分外需工业产品将可能出现较快的增长态势。但由于消费倾向的惯性作用,消费品工业增速出现较大幅变化的难度变大。

2.4 新型工业化道路和可持续发展将会成为新的动力

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的工业化。实现工业化必须依靠创新和科技的进步,不断的提高工业产品的质量和科技含量,使得产品价格低,质量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工业经济,改变粗放型经济的增长方式,使得符合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充分发挥我国的劳动力资源,彻底改变我国的粗放发展经营的方式,促进我国工业经济的又好又快的可持续发展。我国每年发明和新型科技占的比重超过3%。从2005到2013年我国高新科技和新型工业占GDP的比重从1.2%增加到43%,高新技术产品的销售平均收入增长了27.5%,每年增加平均值增长了23.25%,实现平均增长利率为14.6%。新型工业经济在规模经济中占的比重从2010年的10.83%增长到了2013年的11.55.而新型工业化和可持续经济发展使我国工业产业结构向着合理化、科学化的方向努力发展。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以及信息化产业,用新型高新技术提升传统工业,提高我国工业化水平。

3 结论

总之,对于招投标中的低价中标,厂家为了达到中标的目的,相互恶意竞争,也无形中成为电网运行中的最大隐患,因此,我们要加强电力企业的管控,这样才能保证电网的安全。

目前在国民经济建设发展的过程中,工业经济成为了重要的内容,对于我国国民经济的建设发展形成积极的推动作用。伴随着工业经济的迅猛发展,工业经济最终会变成推动国民经济建设发展的主要力量。工业经济必将成为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中坚力量,要做到加大淘汰落后产能的监督和执行力度,拓展高技术产业的增长空间;加强中小企业融资担保,积极改善其发展环境;继续推进企业兼并重组,培育具有竞争力的企业;推进工业结构调整,实现工业经济的平稳可持续发展。根据国家的宏观政策,不断提升工业经济发展的效益,改变工业经济发展的布局,深化改革的进程。使得工业经济在世界范围内提高竞争力,走可持续发展的工业经济体系。工业经济发展也会呈现又好又快的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黄任民.提高劳动报酬促进经济平稳较快持续发展[期刊论文].2012(03).

[2]王欣昱.外贸外资推动中国经济增长路径分析[D] .吉林大学,2011.

篇2

1.工业生产形势总体稳定,但下行压力加大。从目前国内工业生产的总体形势来看,由于国内工业产品需求波动较小,因此工业生产的总体形势也呈现较为稳定的状态,但是受到出口贸易的影响,下行压力增大。

2.企业运行状况良好,业绩稳中有升。国内工业企业在产品生产制造、销售流通环节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工业企业的运行状况良好,其业绩处于稳中有升的局面,对工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工业产品价格呈现逐步回落的态势。由于国内工业企业竞争日益激烈,许多工业企业为了争夺更多的市场份额,工业产品价格下降成为了竞争的手段,工业产品价格逐步回落成为了必然的发展态势。

4.工业品出口增速保持稳定状态。虽然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出口贸易的增速有所放缓,但是考虑到我国工业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工业产品出口增速目前保持了较为稳定的状态。

二、工业经济对国民经济的促进作用分析

考虑到工业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较多,目前工业经济的发展对国民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工业经济繁荣,则会带动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工业经济低迷,则会拖累国民经济发展。目前来看,工业经济对国民经济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工业经济提升了国民经济的发展水平。从目前工业经济所占比重来看,工业经济占国民经济的比例越来越高,工业经济的发展质量和水平对国民经济产生的影响日益强烈。从工业经济所占GDP总额来看,工业经济对提升国民经济发展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工业经济带动了周边行业的发展,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工业经济的发展不只是某个行业的发展,而是与工业周边多个行业的发展,工业经济的繁荣,必将给国民经济提供有力的支撑,将会对实体经济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从目前工业经济的增长来看,对周边行业的带动是非常明显的。

3.工业经济发展为国民经济提供了手段保证。工业经济在发展过程中,积累了宝贵的发展经验,工业经济属于实体经济的一种,对国民经济形成了有力的支撑,保证了国民经济能够减少泡沫,提高整体发展质量。所以,工业经济发展为国民经济提供了手段保证,提升了国民经济发展质量。

三、工业经济的未来走势预测及分析

考虑到工业经济的发展现状以及对国民经济的促进及其现实特点,随着工业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大,工业经济在未来将朝着以下几个方向快速发展:

1.工业经济将成为实体经济的主要发展形式。由于工业经济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业经济在实体经济领域所产生的效益日益增加,在这种局面下,工业经济势必成为实体经济的重要发展形式,并对实体经济的发展产生重要的推动作用。所以,未来工业经济将会演变成实体经济的主要发展形式。

2.工业经济所占的比重将逐步加大。从目前工业经济占国民经济的比重来看,工业经济已经逐渐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领头羊,对国民经济的作用日益突出。基于这一发展现状,在工业经济保持较快增长的趋势下,工业经济占据国民经济的比重将进一步加大,其主体地位将更加突出。

篇3

1、生产保持较快增长。1―3月,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1738亿元,增长21.6%。从规模看,一季度增加值同比增加434亿元,各月均净增百亿元以上,3月份达到677亿元的新高,比历史最高月份多出45亿元。从增速看,当月增速均在20%以上,延续了金融危以来快于全国的态势,1―2月全省快于全国7.6个百分点,仅次于海南(34.6%)、(32.6%)、四川(22.2%),居全国第四位、中部六省首位。

2、产销衔接继续改善。1―3月,全省工业品产销率97.8%,同比提高0.9个百分点。完成产值5467亿元,增长37.1%;完成销售产值5345亿元,增长38.3%。其中内销占销售产值的95.9%,增长38.5%,一直是拉动增长主导力量。在产业转移加快和大项目出力拉动下,出口呈现较快增长态势,完成出货值220.5亿元,增长34.5%,高出全国15个百分点左右。

3、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从轻重工业结构看,1―3月轻、重工业分别增长23.5%、20.8%,轻工业增速连续5年快于重工业,轻重工业分别占全省工业的30.2%、69.8%。从制造业内部结构看,以装备制造为代表的先进制造业和满足需求的终端消费品工业比重上升,原材料工业、消费品工业、装备工业占制造业的比重由“十五”末的32.8:31.7:35.5调整为一季度的30.5:32.3:37.2。高新技术产业增长25.6%,增幅高出全省工业4个百分点。

4、多数市州增长较快。17个市州工业增速均达到两位数以上,11个增速超过20%。襄阳、宜昌引领全省工业发展,分别增长27.9%、27.6%,增速居全省前两位,对全省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26.8%;恩施、黄冈、鄂州增速超过26%;咸宁、黄石、孝感、荆门、随州增速在23.7%左右;武汉、十堰受汽车等产业高位回落影响,增速分别放缓至16.5%、17.5%。

5、效益水平稳步提高。1―2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266.1点,同比提高23.6点,实现营业收入3253亿元,增长40.3%,利润167.5亿元,增长54.5%,增幅分别高出全国9.3个、10.2个百分点。汽车、食品、钢铁、建材行业利润分别增长23.5%、63.5%、65.7%、255%,实现税金207.4亿元,增长25.1%。工业销售利润率达到5.1%,同比提高0.4个百分点。

6、工业用电需求较旺。一季度全省发电425.6亿千瓦时,增长16.6%,水、火电分别增长24.5%、10.6%。全社会用电量340.3亿千瓦时,增长12.7%,其中工业用电量236亿千瓦时,增长13.1%,占全社会用电量的69.4%,对增长贡献率为71.5%。月均用电量超过1亿千瓦时的9个制造业中,8个用电保持增长,建材、钢铁、汽车等行业增幅达到两位数。煤电保障力度加大,一季度外购电量15.9亿千瓦时,相当于购进电煤80万吨,有效弥补省内电力缺口;全省电煤调、耗量分别为1059、1025万吨,同比分别增加92.5、91.5万吨。4月13日,全省统调电厂存煤165万吨。

二、主要工业行业运行情况

39大类行业中,38个保持增长,23个增长20%以上。主要行业在去年整体快速回升的基础上,食品、建材、机械行业延续快速增长势头,汽车、石化行业增速高位回落,电子信息、钢铁、纺织行业保持较快增长。

1、汽车产量稳步扩大。一季度汽车产量47.7万辆,同比增加10万辆,增长28.1%,其中轿车、载货车、客车、SUV(越野车)产量分别增长7.2%、32.4%、86.6%、36.6%。当月汽车产量20.4万辆,比去年最高月份多7000辆。1―3月生产改装汽车4万辆,增长68%;发动机2682万千瓦,增长33%。行业完成增加值269.1亿元,在同期增长125%的基础上,增长21.6%。

2、食品行业高位运行。受益于旺盛需求拉动和产品价格上涨,行业延续近几年的快速增长趋势,实现增加值191亿元,增长29.6%,对增长拉动贡献率为14.1%。加工程度较高的食品制造、饮料制造业分别增长33.6%、29.7%,快于农副食品加工业5个和1.6个百分点。植物油、软饮料、大米、白酒产量分别增长104%、75%、25%、37%。

3、石化行业平稳增长。石化行业完成增加值191.5亿元,增长11.9%。其中化工行业125亿元,增长17.7%;石油加工业43.5亿元,增长2.5%。荆门石化3月份检修,全省原油加工量229万吨,下降5.6%,原油产量23万吨,增长5.6%。化肥价格稳中有升,3月份磷酸一铵2690元/吨,同比上涨290元/吨;复合肥2590元/吨,同比上涨340元/吨。化肥产量210.7万吨,增长17.7%,较好保障了农业生产需要。

4、机械行业比重提升。受益于市场需求旺盛、升级换代加快、政策扶持力度加大,通用设备、专用设备、电气机械及器材、仪器仪表及办公用机械制造等4个子行业分别增长28.9%、43.7%、27.5%、5.3%,合计完成增加值172.8亿元,增长31.8%,占全省工业比重由2005年的8.1%提高到9.9%。

5、钢铁产品量价齐升。企业抢抓市场需求旺盛、产品价格上涨的有利时机扩大生产,铁、钢、材产量分别为582、647、793万吨,增长12%、16%、25%;行业完成增加值142.5亿元,增长18.2%。武钢3月末钢材出厂价5170元/吨,比同期、上年末上涨510元/吨、360元/吨,生产钢材413万吨,增长15%。三峡全通冷轧薄板和镀层板产量75.6万吨,增长3.2倍。

6、电子信息产业较快增长。由于多普达停产、波导停产,全省手机产量74.6万台,同比下降53%,但在新项目和大企业出力拉动下,行业仍保持较快增长,实现增加值79.4亿元,增长23.6%。全省显示器产量449万台,增长38%;光缆产量145.8万芯千米,增长11%。天马微电子、华工科技、邮科院、富士康产值分别增长296%、107%、56%、43%。

7、纺织行业增速放缓。在原材料价格及用工成本上涨、人民币升值等因素影响下,行业生产经营成本急剧上升,由前几年快速增长转向平稳增长,完成增加值99.3亿元,增速由同期的25.3%放缓至15.3%。纺织业、服装业、化纤业分别增长14.2%、18.8%、9.6%。纱、布、服装产量分别增长17.2%、41%、6.1%。

8、建材延续快速增长态势。受益水利建设、基础设施等工程拉动,市场需求扩大,产品价格提升。鄂东水泥(32.5级)价格350元/吨,同比上涨90元/吨。行业实现增加值83.2亿元,增长30.4%;全省水泥产量1694万吨,增长22.3%;瓷质砖、混凝土产量分别增长58%、96%。

9、烟草产品结构改善。中高档卷烟比重不断提升,一、二、三类烟占产量比重较同期分别上升8.36%、3.47%和4.8%。全省卷烟产量85万箱,增长3.6%,实现增加值98.6亿元,增长25.7%。

10、医药行业增速有所回落。全省中成药产量5.5万吨,增长1倍;由于部分企业停产、出口增速放缓,化学药品产量同比下降12%。全行业完成增加值33.7亿元,增长10.7%,同比放缓20个百分点。

三、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增速有所回落。1―3月,全省工业增速在去年同期高基数上回落8.7个百分点,主要原因是部分领头行业增速高位回落。汽车行业经过连续两年“井喷”式增长,逐渐转向平稳增长,一季度生产增速同比回落63个百分点,对全省工业增长贡献率由同期的28%下滑至15.5%,影响全省工业增速5.5个百分点。此外,受油价飙涨、生产成本上升、统计口径调整等因素影响,纺织、电子、石化等行业增速也出现一定回落,部分行业内部出现分化苗头。

2、成本上升较快。一是多数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一季度,全省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上涨7.5%,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上涨13.7%。由于我省大量原材料需要从外省调入,价格“剪刀差”达到6.2个百分点,高出全国3.5个百分点。二是用工成本提高。工业企业普遍反映用工成本在去年上涨20%的基础上,今年又上涨15%左右。三是利率、汇率上升。去年10月份以来央行4次上调贷款利率,企业融资成本增加,1―2月利息支出34.6亿元,增长11%。去年6月二次汇改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累计升值4%。由于成本上升较快,工业企业亏损增加。1―2月全省工业企业亏损面扩大至13.4%,亏损额同比上升16.7%。

3、要素约束趋紧。一是资金紧张。一季度全省新增贷款586亿元,同比少增218亿元,中长期贷款占新增贷款的94.5%,工业企业短期贷款有减无增。原材料、应收账款及产品库存扩大,1―2月“两项资金”增长28.3%,其中产成品资金增长36%,加剧了流动资金紧张矛盾。二是煤电趋紧。随着电力需求快速增长,全省电煤库存持续下降,而近期河南为省内保供控制电煤出省,山西、陕西因运力紧张供鄂电煤减少,湖南、江西等省3月底开始拉闸限电,组煤保电压力较大。三是用工短缺。工业企业普遍反映用工存在缺口,汉川市纺织企业、武汉光谷电子、荆门李宁工业园均有数以千计缺口,用工短缺成为部分劳动密集型产业不能满负荷生产的重要原因。

4、工业投资不足。“十一五”全省工业累计完成投资1.19万亿元,少于河南(2.49万亿元)、安徽(1.53万亿元)、江西(1.34万亿元),2010年工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为39.4%,低于全国1.46个百分点,在中部居于末位,江西、河南分别为63.7%、54.2%,安徽、湖南、山西分别为48.1%、44.4%、43.1%。一季度全省工业投资增长36.5%,增速同比回落2.8个百分点。今年全省37个新增产值过10亿元的增长点基本都是续建项目,尤其是新建重大项目不多,增长主要依靠产能发挥,工业保持快速发展和赶超的后劲略显不足,在全国和中部保位进位的压力增大。

四、工业经济走势评析

1、总量规模放大效应增强。2010年全省产值过千亿元行业增至9个,汽车、石化、食品、机械等4个行业占全省比重达到或超过10%,钢铁、电子信息、纺织、建材、电力等5个行业比重在6%以上,构筑起工业规模快速扩张的多点支撑局面。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规模由2006、2007年的2303亿元、2823亿元,增至2008―2010年的3842、4742、6136,占GDP比重由30.2%上升到38.8%。今年3月单月规模又创出历史新高,呈现不断放大特点。按照世界发达国家工业比重在超过50%以上才出现拐点的经验值来看,全省工业总量快速放大的趋势还会进一步强化。

2、较快增长稳定性增强。金融危机一度打乱了我省工业快速上升运行轨迹,2009年2月跌至最低点,以后增速持续回升至2010年2月最高点,今年随着同期基数不断走高,在国家宏观调控等多重因素作用下趋缓,二季度可能出现全年的相对低点。这仅是短周期运行趋势,从长周期看,我省工业化中期阶段的加速特征没有改变,不仅速度较快,而且平稳性增强。2006―2010年,增速一直在20%以上,分别为20%、23.6%、21.6%、20.1%、23.6%,增速高于全国3.4―9.1个百分点,增速波动率低于全国(全国工业增速为11%~18.5%区间)。今年一季度延续这一走势,而且波动区间更小,高位趋稳特征基本确立。

篇4

1 工程概况

跨京哈线特大桥位西部工业走廊(新建工程)DK14+177.61~DK21+121.47范围内。中心里程为:DK17+649.54,桥全长6943.86m。主要为跨京哈铁路及102国道、京沈高速公路而设。全桥共由1孔20m简支梁;8孔24m简支梁;198孔32m简支梁;5孔现浇连续梁及一孔48m钢桁梁组成。

本桥的55号桥墩~56号桥墩间为48m钢桁结合梁,主要跨越京哈高速铁路,与京哈高速铁路交角为75度。京哈线下行交汇处里程为:K681+476.8。钢桁梁跨度48m,全长49.3m,主桁类型为带竖杆三角桁,桥梁结构按照直线外包设计。

2 施工方案

为更好地保证行车和施工安全。根据此桥所处地理位置及现场实际地形等情况,跨京哈特大桥的48m钢桁采用膺架平台搭设,汽车吊拼装的方法进行组装;卷扬机配合滑轮台车进行拖拉。鹰架平台采用八三支墩配合工字钢纵梁的施工工艺。跨越铁路及铁路线附近施工处,必须利用施工天窗或封锁进行施工;施工时接触网停电。

拖拉顶推施工步骤:临时支墩施工膺架平台搭设钢桁梁拼装拖拉顶推架设钢桁梁安装混凝土桥面板底模临时墩膺架平台拆除桥面系施工。

2.1 施工前准备

2.1.1 杆件存放场地的准备。

2.1.2 设备。先后配置25t、40t汽车吊各一台,用于膺架平台安设和钢桁梁拼装作业。

2.1.3 膺架平台。准备施工55C工字钢、八三军用支墩、钢管、脚手板、枕木、工字钢垫楞及钢板垫等。

2.1.4 施工场地、便道修建。

2.2 临时支墩搭设

2.2.1 临时墩基础施工。在京哈铁路两侧共设置2组临时墩,采用八三军用支墩,在施工临时支墩基础时,为确保行车及施工安全,需向铁路局申请临时施工天窗,利用施工天窗进行施工。

2.2.2 八三军用墩施工。按八三军用墩拼装工艺要求,由下至上进行支墩垫梁、墩身、墩帽拼装。

2.3 架空平台搭设 组装平台采用钢管支架配合55C工字钢组成;跨京哈铁路线采用55C工字钢进行连接。跨京哈铁路临时墩间距16.0m,临时墩横向中心线与钢桁梁中心线斜交。工字钢强度及挠度经计算满足施工及规范要求。

2.4 钢桁梁组装

2.4.1 杆件预拼装。

2.4.2 杆件吊装、安装。

2.4.3 高强度螺栓连接副施拧。

2.4.4 焊接。

2.4.5 钢桥涂装。

2.5 钢桁梁架设施工 钢桁梁采用拖拉法进行架设,在拖拉过程中,跨京哈铁路线临时支墩跨度为16m,鹰架平台施工临时支墩跨度为8m。以保证便梁强度要求,满足钢梁拼装钢梁形变的要求。为保证因滑道下沉而使钢梁移动产生阻力,在施工时设置便梁拱度,施工时全桥便梁坡度保持一致。

施工前,先在铺设好的纵梁上按0.7m间距铺设木枕;然后将木枕用U型掐固定工字钢纵梁上。在木枕上铺设4道50kg/m钢轨作为下滑道,钢轨上按等间距布置1m台车。(见附图)先将钢梁用千斤顶起梁,然后将准备好的台车按10m一辆等间距滑到钢梁下,落梁后将主梁与台车用卡扣进行连接。将卷扬机固定在57号墩处,同时把牵引钢丝绳连接在第一个牵引台车上,然后进行牵引施工,经计算摩擦力较小,可采用卷扬机进行拖拉法施工。为保证拖拉时主梁的中线,在顶推施工前先在下滑道顶面及钢桁梁上画出中线;并在钢梁两端中心挂锤球,以便在顶推过程中及时观测控制钢梁中线。在拖拉时采用封锁施工;电力线停电的形式进行施工,确保行车及施工安全。

钢梁顶推就位后进行落梁准备工作,先用千斤顶将钢梁顶起,然后将台车撤除;同时搭设枕木临时支撑平台,防止钢梁发生倾斜。钢梁调整平稳后,用人工将铺设在工字钢便梁上的枕木、钢轨等辅助设施进行拆除。

2.6 拆除及落梁

2.6.1 工字钢拆除。除跨线部位其余工字钢均用吊车进行拆除,跨线部位工字钢按顺序进行拆除,先将工字钢移至钢梁外侧,然后将工字钢2根一组进行拆除,吊除时用麻绳控制工字钢方向,防止因工字钢挂碰电线引起联电或影响行车的安全事故。

2.6.2 八三墩拆除。拆除组装顺序相反,由上至下逐层拆除,拆除时利用施工天窗进行施工。拆下的杆件和配件不得从高处抛掷,以免损坏和丢失。应清理干净涂油,按编号和规格分类堆放、装箱。

2.6.3 钢桁梁落梁施工。用千斤顶将钢桁梁顶起后,逐层拆除枕木。起梁时千斤顶应控制在桁梁纵梁上,减少因施工造成的桁梁变形。

拖拉就位后对主梁高程进行测量,保证钢桁梁设计高程。待全部附属设施拆除后进行落梁,先用千斤顶将钢梁顶起,然后拆除枕木进行落梁。为保证行车安全,拆除工字钢及钢桁梁落梁施工均采用垂停封锁施工。

临时墩混凝土基础采用风镐或破碎头拆除,露肩处用浆砌片石进行砌筑,确保施工后的行车要求。

3 下部专项施工方案

本施工项目涉及既有线安全,为此特针对防护栏、排水沟改移施工及路基边坡开挖、防护施工制定了专项施工方案,包含如下各项:

3.1 防护隔离栅、排水沟改移恢复施工

3.2 钻孔桩基础施工 基础施工首先做好边坡防护,边坡利用钢板桩进行防护,防护图示平面图及剖面图如下:

3.2.1 钢板桩围堰施工时应符合规定。

3.2.2 钻孔桩基础。钻孔桩采用旋挖钻进行施工,在测量放线后将防护隔离栅改移至施工范围以外,并将安全封闭隔离栅从新布置,将既有线路恢复封闭状态。钻孔桩钢筋笼用吊车进行吊装,吊装时注意与既有线的安全距离。灌注钻孔桩时采用罐车直接灌注的方式进行施工。

3.2.3 制定出旋挖钻孔施工程序及注意事项。

3.2.4 钢筋笼加工的施工程序、主要施工方法和安全措施。

3.2.5 钢筋笼吊装的施工程序、主要施工方法和安全措施注意事项。

3.2.6 钢筋笼焊接的施工程序、主要施工方法和安全措施注意事项。

3.2.7 水下混凝土灌注的施工程序、主要施工方法和安全措施注意事项。

3.3 承台施工

3.3.1 基坑开挖应符合下列规定。①基坑开挖前对钢板桩防护重新检查,计算,保证钢板桩能够承受土的侧压力,并做好应急预案。②基坑顶面应提前做好地面防、排水设施。③基坑开挖时,不得采用局部开挖深坑及从底层向四周掏土。④基坑顶有动载时,坑口边缘与动载间的安全距离应根据基坑深度、坡度、地质和水文条件及动载大小等情况确定,且不应小于1.0m。必要时应采取其他措施。⑤在土石松动地层或在粉、细砂层中开挖基坑时,应先作好安全防护;土质松软层基坑开挖必须进行支护。⑥基坑开挖时,应观测坡面稳定情况。当发现坑沿顶面出现裂缝、坑壁松踏时,应立即停止施工,加固处理后,方可继续施工。⑦对基坑区域的建(构)筑物可能产生沉降,应加强观测,必要时采取防范措施。

3.3.2 钢筋加工。

3.3.3 模板工程。

篇5

一、背景

在“十一五”规划中,我国提出了“东部调整、中部摸索、西部加快发展”的经济发展目标,制定了发展东中西部经济规划,这给黑龙江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鲜的血液。随着老工业基地的改造以及中国对俄贸易圈的不断扩大,给哈尔滨市物流业的发展、壮大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早在2005年3月,黑龙江省委省政府做出建设“哈大齐工业走廊”的战略决策,这一战略决策是省委省政府适应国际、国内经济形势新变化的必然选择,是推进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一大战略举措。发展区域物流服务体系是促进哈大齐工业走廊建设,形成产业集群优势的基本保障,发展区域物流服务体系,对哈大齐工业走廊的经济建设和物流业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得天独厚的优势有利于哈大齐工业走廊现代物流发展

哈大齐工业走廊是以哈尔滨为龙头,以大庆和齐齐哈尔为区域骨干,包括沿线肇东、安达等市在内的经济区域。其总面积2.118万平方公里,占全省的4.67%。2007年其地区生产总值2600亿元,占全省49%,人均地区生产总值32379元,为全省平均水平的2.32倍,是黑龙江省经济实力最强、工业化水平最高、经济辐射力最大、科技人才优势最明显、可供开发利用土地资源丰富的地区。充分利用黑龙江省优势,打造产业集聚区和招商引资平台,培育新经济增长点,实现跨越式发展,促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这为发展现代物流业创造了较好的条件,适合哈大齐工业走廊物流发展的优势表现为:

(1)独有的综合性区位优势。区位优势即区位的综合资源优势,即某一地区在发展经济方面客观存在的有利条件或优越地位。其构成因素主要包括:自然资源、地理位置,以及社会、经济、科技、管理、政治、文化、教育、旅游等方面,是一个综合性概念。哈大齐工业走廊物流发展的区位优势表现为:1)拥有雄厚的产业基础。在280余公里的距离内,有3座大中城市,两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已经形成了以装备、石化、食品和医药等四大产业为重点的工业基础。哈大齐走廊的产业涉及汽车、航空航天、机电、现代医药、环保、信息、绿色食品、现代物流业、石油、天然气、农副产品深加工、纺织、新材料、机械制造、装备、能源、造纸、冶金、建材、中草药深加工业等方面为物流的发展提供雄厚的物质基础。2)无可比拟的人才优势。人才资源是加快发展的第一推动力,哈大齐工业走廊具有无可比拟的人才优势,高层次人才资源丰富。三市集中了全省众多的科研力量和人才资源,现有普通高校40所,占全省的72.7%。位居全省前列的科技人才实力,为哈大齐工业走廊建设提供了人才保障。3)丰富的低成本土地资源。在全国从严控制建设用地的大背景下,黑龙江省出台了《哈大齐地区重度盐碱地等未利用地开发利用规划》,包括哈尔滨、大庆、齐齐哈尔、肇东、安达区域内921平方公里的重度盐碱地。这些土地投资成本低、回报快,为哈大齐工业走廊建设提供了先决条件。4)完善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哈尔滨大庆齐齐哈尔,包括哈尔滨与大庆之间的肇东、安达,距离约280公里。区域内哈尔滨至大连、哈尔滨至绥芬河、哈尔滨至满洲里、哈尔滨至北安、拉林至哈尔滨、通辽至让湖路、四平至齐齐哈尔等七条铁路纵横交错,三市之间高速公路基本贯通,与哈尔滨、齐齐哈尔机场共同构成了完善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基本上形成了以大庆为中站的两小时经济带。滨洲铁路可以直接通往蒙古和俄罗斯,松花江黄金水道可直达俄罗斯,哈尔滨国际机场是欧、亚空中走廊的重要枢纽。滨洲铁路、绥满公路贯穿全境,与同三、明沈、京加公路和京哈、通让、平齐铁路及哈尔滨、齐齐哈尔机场共同构成了完善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

(2)具有浓厚的经济运营环境。在2008年入选黑龙江省企业50强企业中,哈大齐工业走廊共42户,其中营业收入十亿元人民币以上企业共41户,且前十名全在哈大齐工业走廊内。哈尔滨29户,共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027.2509亿元;齐齐哈尔7户,共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61.1556亿元;大庆6户,共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637.4536亿元,为物流产业的有利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运营环境。

(3)优惠政策为哈大齐工业提供了发展机会。国家实施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战略(中央11号文件)、城镇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大庆市被国家列为首批资源型城市转型试点等一系列倾斜政策相继实施,以及省政府出台了《关于支持哈大齐工业走廊建设的若干政策》,这些优惠政策,为经济加快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政策环境。

三、哈大齐工业走廊市物流发展存在的问题

虽然哈大齐工业走廊拥有良好的物流发展环境,而且物流业发展也相对较早,但是仍然存在着不少的问题,具体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

(1)物流产业结构布局不合理。哈西市场、动力哈南市场、龙海市场、哈南军供大厦、道外滨江街、道外港务局院内物流企业比较集中约占整个物流市场的70%,其余30%分布在其他大街巷。“规模小而分散”的局面造成社会化程度低,难以开展大规模、大范围的区域间物流服务。

(2)物流技术水平比较低下。对于形式单一,而且规模较小的哈大齐工业走廊的物流来说,集成技术的应用是个薄弱环节。哈大齐大部分小规模的物流企业应用信息技术都是初级水平。例如,条码技术、射频技术、GPS、GIS等的使用量是相当少。

(3)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哈大齐工业走廊的物流企业基础设施建设落后:集装箱运输周转量少,多式联运无缝连接不够,而陆地运输又过度拥挤,尤其是城市配送运输效率有待提高。启动区基础设施还很薄弱,地理上处于闭流区,运输里程利用率基本上是50%。存储设施设备比较陈旧、人工装卸搬运现象比较多,造成物流损坏程度高,导致物流成本居高不下。

(4)交通运力水平低。哈尔滨市交通部门仅核发过230张道路运输许可证,而工商部门提供数据显示:实际从事物流的企业已达1100多户。哈尔滨市物流企业规模小、实力弱,很难达到预期的经济规模和投资回报,更达不到交通部门要求的运输能力。运力的能力弱,中心城市现代物流的聚集功能弱、导致车辆空驶率高,物流设施忙时不够用,闲时没人用,运力使用不当影响了

(5)缺乏有效管理机制。行政主管部门突破物流瓶颈的意识淡薄,缺乏创新物流意识,没有形成统一的管理机制。受行政体制局限,尚未建立资源一体化配置机制,同时人们的思想观念、企业的市场意识还难以适应日益加剧的国际国内竞争的需要。

(6)缺少具有现代化物流知识的专业人才。缺乏与区域物流发展相适应的物流专业化人才。哈大齐工业走廊物流需求大,不愁货源,谁干谁赚钱,出现较为普遍的不注重物流知识特别是现代物流知识的学习现象。据统计从业人员中具有中专以上学历的不到10%,接受过现代物流知识培训的人员不到0.1%。

(7)缺乏高效的物流信息系统。物流企业的信息系统存在功能简单、功能层次低等问题。多数信息系统只有简单的纪录、查询和管理功能,而缺少决策、分析、互动等功能,没有基础设施,无法完成运输、仓储、加工、包装、搬运装卸和配送及信息处理等物流活动。

四、基于优势的哈大齐工业走廊物流发展对策

为了建设哈大齐工业走廊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节约土地资源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举措,必须充分利用我省优势,打造产业集聚区和招商引资平台的目标,在今后发展过程中应该采取的路径:

(1)改革物流的管理体制。主要指物流市场的管理体制,物流产业政策和规章制度及相关物流标准。建议指定领导担任哈大齐工业走廊物流指挥部部长,建立哈大齐工业走廊物流行业行政审批办公室,集中办理物流企业所必需的行政审批,将审批流程集中办理,提供“一站式”服务,减少中间环节。

(2)完善物流体系功能。完善资源整合提高物流资源利用率,通过物流中心的规划和建设,形成高效的、有规模效应的、能实现联合运输的物流支撑体系,发展多样化、多渠道的物流方式,提供全方位的物流服务;大力推进“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发展,提高专业化程度;提高物流的组织化、社会化程度,打破“区域封锁”和“圈地物流”开展社会大物流,形成哈大齐工业走廊的一体化物流。

(3)健全人才培养机制。建议政府对涉及物流管理的相关人员进行物流知识的系统培训,提高相关管理人员对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产业,对提升商城档次和竞争力、推动整个哈大齐工业走廊经济发展水平重要性的认识。加强对货运业管理人员、从业人员的培训工作,培养一批高素质、对行业发展研究深、看得准、勇于开拓的管理人才。

(4)建立物流信息共享平台。促进本地物流企业和其他各类企业信息接入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实现同海关、银行、协会、学会、流通事业管理局、经贸委、交通局等专用信息系统地连接,逐步将本地物流信息平台和其他地区信息平台对接,特别是把哈尔滨的物流园区、大庆物流园区、齐齐哈尔物流园区等的信息中心实行网络对接,争取实现与全国物流信息平台和国际物流信息平台的连接。

(5)树立现代物流意识。引导企业从根本上增强现代物流意识,改变“大而全”、“小而全”、“万事不求人”的观念,树立现代物流经营理念。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的好经验,推进指导企业积极重组整合社会存量资源,形成一个完善的、统一的社会物流体系。

(6)大力推广物流信息技术。物流信息技术包括如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信息分类编码技术、条码技术、射频识别技术、电子数据交换技术、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等。在供应链管理方面,物流信息技术的发展也改变了企业应用供应链管理获得竞争优势的方式,成功的企业通过应用信息技术来支持它的经营战略并选择它的经营业务。通过利用信息技术来提高供应链活动的效率性,增强整个供应链的经营决策能力。

为了加快市场一体化和转型建设,应当进一步加强与省内外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发挥高教园区创新源、人才库作用,搞好继续教育。广泛吸引海内外科技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各类专业技术人才来哈大齐工业走廊创业。在国家优惠政策的扶持下,哈大齐工业走廊的物流发展速度会比其他地区快,沿海发达省份经济发展成功实践,足以说明国家优惠政策的分量。因此,要把政策研究的又深又透,然后才能制定出正确的发展目标规划,才能规划合理的产业布局,才能发挥出政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正向拉动作用。

参考文献:

[1] 李盾.现代物流管理[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6.

[2] 陆江.哈大齐工业走廊市现代物流业发展现状及对策[J].中国物流与采购,2009(17):58-59.

篇6

根据1999以来经价格调整和季节调整后的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当季)(以下简称为工业增加值增速)情况来看,我国工业一直保持增长态势,但增速波动较为明显。1999―2002年间,季度同比增速在10%上下波动;2003年起,工业增加值同比增幅扩大,直至2008年上半年,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基本保持在15%以上;2008年下半年开始,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工业增加值增速下滑,同比增速一度降至2009年1季度的5.3%;此后,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出现反弹,但这一次的反弹持续时间不长,2010年1季度同比增速达19.7%后,工业增加值增速持续回落,到2014年2季度,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降至8.82%,较2014年1季度上升0.1个百分点,增速下滑趋势初步得到缓解。

(二)工业企业经济效益仍不容乐观

2011年以来,随着工业增速逐渐放缓,企业经济效益指标增幅有所回落。2013年后,随着工业增速的反弹,企业经营效益情况有所好转。2014年1季度,企业经济效益指标增幅均继续回落,2季度工业企业经济效益指标均有所改善。

以收入来看,2011年工业企业累计实现产品销售收入843315.36亿元,同比增长27.23%;2012年工业企业累计实现产品销售收入915914.8亿元,同比增长11.04%;2013年工业企业产品累计实现销售收入1029149.76亿元,同比增长11.24%;2014年2季度,工业企业产品累计实现销售收入514497.8亿元,同比增长8.6%。总体来看,工业企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速呈现出下降趋势,2014年2季度工业企业销售收入累计同比增速虽然较2013年2季度下降2.79个百分点,但是较2014年1季度有所反弹,上升约0.62个百分点。

以利润来看,随着工业企业销售收入累计同比增速下降,工业企业利润总额累计同比增速也在不断回落,2011年工业企业累计实现利润54544.43亿元,同比增长25.35%;2012年工业企业利润总额累计增速连续在1―3季度末均为负,工业企业累计利润总额在1―3季度末均出现负增长,工业企业利润总额累计增速连续3个季度为负,2012年4季度工业企业利润总额累计增速开始回升,全年工业企业累计实现利润55577.7亿元,同比增长5.27%;2013年3季度以后工业企业利润总额累计增速逐渐放缓,2014年2季度略有反弹,工业企业利润总额累计同比累计增速为11.4%,分别较2013年2季度和2014年1季度上升约0.34和1.31个百分点。

从经营效益来看,2011年以来工业企业工业成本费用利润率保持了较稳定的水平,成本费用利润率(累计)在5%―7%浮动。2011年1季度至2011年4季度期间,工业企业累计成本费用利润率缓慢上升,此后成本费用利润率有所回落,波动幅度不大。2014年2季度,工业企业工业成本费用利润率5.98%,分别较2013年2季度和2014年1季度增加0.15和0.17个百分点,但仍处于历史较低水平上,详见图2。

(三)PPI降幅收窄

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反映的是全部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的变化趋势和变动幅度,近年来的PPI走势如图3所示。2011年上半年,PPI走势平稳,保持了约7%的同比增速,2011年7月PPI同比增速达到7.5%以后,PPI同比增速开始滑落,2011年12月同比增速仅为1.7%,增幅较去年同期(增长5.9%)下降4.2个百分点;2012年,PPI延续上年末同比增速下滑趋势,在2012年3月出现负增长,PPI同比下降0.3%。此后,PPI走势持续下行,2012年9月PPI同比下降5.55个百分点,跌至2011年以来的最低点。之后虽然同比增速有所波动,但整体呈现降幅收窄趋势。2014年4―6月份,PPI同比降幅连续3个月收窄。

(四)PMI走势平稳

2011年以来,无论是国家统计局和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共同的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以下简称为“官方PMI”)还是汇丰银行与英国研究公司Markit Group Ltd.共同编制公布的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以下简称为“汇丰PMI”),都呈现出稳中向好的趋势。2013年年底开始,官方PMI的走势虽然略有波动,但基本上保持在50%以上;汇丰PMI从2014年3月份开始平稳上升,在6月份达到50.7,为今年首度回升至荣枯线上方。但比较来看,官方PMI和汇丰PMI走势频现不一致,趋势常常是逆向变动,比如2011年底至2012年中,官方PMI加速回升,与此同时汇丰PMI却苦苦挣扎在50%的分界线下。究其原因,是两者的统计口径不同:官方PMI调查对象以大中型企业为主,样本超过3000家;汇丰PMI涵盖更多的中小型以及出口导向型企业,样本企业430家。

二、工业经济增长动力的需求侧分析

根据图1可知,1998年以来我国工业经济保持增长态势,但增速逐渐放缓,从市场需求的角度来分析其原因,包括投资、消费、出口三个方面的需求。

(一)投资需求增长乏力

固定资产投资实际增速放缓,投资对于工业产品的需求增长乏力。对于工业经济增长的拉动力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固定资产投资经历了急剧下降以及“四万亿”刺激政策后的急剧上升,但强刺激政策退出后,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不断放缓。2013年以来,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不断放缓,2014年2季度虽然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略有回升至16.7%,但仍处于较低金融危机以来的较低水平。考虑到当前企业盈利水平与财务状况,以及地方政府的债务问题,未来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上升的空间极为有限。还需要指出的是,随着土地价格以及拆迁费用的快速攀升,固定资产投资中土地与拆迁成本的占比不断上升,单位固定资产投资对于工业产品的需求正在不断减弱。

(二)消费需求增速放缓

2013年以来,消费品零售总额实际增速明显放缓,增速已经处于2005年以来的较低水平;2014年2季度,消费品零售总额实际同比增速下降至10.8%。这意味着中国工业产品的消费需求增速已明显下台阶,并且还有进一步下降的趋势。消费需求一直是稳定中国工业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消费需求的放缓意味着工业经济增长的动力将进一步减弱。特别是从中长期来看,如果没有消费需求的支撑,投资也将成为无效投资,会进一步加剧产能过剩,进而进一步影响工业经济增长的潜力。

(三)出口增长形势有所好转

2013年1季度以来,出口形势不断恶化。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工业品出货值实际增速急剧下滑出现,2009年1季度工业制成品出口总额同比下降21.7%,出口形势低迷的情况一直持续到2009年3季度。2009年4季度开始,工业品出口开始缓慢企稳回升,2010年2季度工业制成品出口总额同比增速升至38.2%,此后,工业品出货值实际增速快速下滑,虽然期间形势略有好转,于2013年1季度反弹至18.1%,此后由于发达国家和经济体经济复苏缓慢,工业制成品出口总额实际增速持续恶化,2014年1季度工业制成品出口总额同比下降4.7%。2014年2季度,工业制成品出口总额同比增长6.2%。出口呈现明显的企稳回升态势。

2014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支持外贸稳定增长的若干意见》,随后海关总署以及国务院的其他相关部门相继出台了一系列配套措施,广东、江苏等外贸大省也制定了相应的实施方案。2014年6月世界银行了全球经济展望报告,预计全球经济将在今年下半年逐渐加速。在政策支持与全球经济回暖的趋势下,工业制成品出口的形势将逐渐好转。

三、中国工业景气指数分析

(一)季度合成指数

本报告采用合成指数法对中国工业经济运行的趋势与波动情况进行分析。运用时差相关系数分析法进行指标选择,筛选出的先行指标包括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同比增速、水泥同比增速、生铁同比增速、粗钢同比增速,一致指标包括工业制成品出口同比增速、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发电量同比增速。

根据上述方法、指标及数据,计算出1998年1季度至2014年2季度的季度合成指数如图5所示。

在图5中,从总体趋势上来看,先行合成指数与一致合成指数的运行趋势一致。先行合成指数具有一定的先行性,比一致合成指数先行1―2个季度左右。据图5中先行指数的走势判断,预计我国2014年3―4季度工业运行将保持稳中有升的态势,随着一系列预调微调和定向调控政策效应释放,工业发展向好的态势将逐渐显现。

(二)季度合成指数HP滤波分析

1、HP滤波趋势分解

使用HP滤波对中国工业经济运行季度合成指数进行分解,其中分解出来的先行指数运行趋势见图6所示,一致指数运行趋势见图7所示。

从图6和图7可以看出,HP滤波的分离结果较好地拟合了先行指数的趋势和一致指数的趋势。从图6和图7所示的趋势项来看,自1998年以来,我国工业经济运行呈持续上行的总体趋势,工业经济运行形势良好。此外,根据先行指数的趋势可以判断,我国工业经济仍将继续保持较快增长态势,但增速下行压力仍较大。

2、HP滤波循环分析

对我国工业经济运行季度合成指数使用HP滤波分解出来的先行指数循环项和一致指数循环项见图8所示。

从图8可以看出,HP滤波的分离结果直观地反映了季度先行指数与季度一致指数的循环波动。

从图8来看,先行指数循环中出现波峰或者波谷的时间比一致指数循环中出现对应波峰或者波谷的时间平均先行约1―2个季度。根据图8的先行指数循环项的走势以及先行期进行判断,我国2014年3―4季度工业经济运行仍将面临。

(三)景气指数构建

为了更直观地反映工业经济运行的景气情况,以季度合成指数为基础,按照如下方式构建了中国工业景气指数:

工业景气指数=季度合成指数/季度合成指数经HP滤波后的趋势项×100

根据上述公式,我们可以得到1998年以来先行工业景气指数的值。该值是一组围绕100上下波动的数据,值大于100时,表示工业经济处于景气阶段,工业增长速度加快,呈上升发展趋势;值小于100时,表示工业经济处于不景气阶段,工业增长速度减缓,呈下滑的发展趋势。

由图9可知,1998年以来我国工业经济运行经历了景气与不景气交替出现的过程。从1998年4季度开始,先行景气指数与一致景气指数均开始显示出回落趋势。先行景气指数在1999年3―4季度略有反弹,但之后开始下滑,且在2000年1季度回落至100以下,进入不景气区间。这一不景气时期持续到了2003年4季度,之后虽然在2004年1季度(100.7)和4季度(100.2)略有反弹,但直到2005年1季度总体上先行景气指数都低于100,处在不景气阶段。2005年2季度开始,工业景气指数开始企稳回升,工业经济运行过渡到景气阶段。但2008年2季度开始,景气指数迅速下滑,在2008年四季度降至近年来的低点97.8,之后景气虽有上行迹象,但景气指数仍旧处于不景气区间。直到2009年3季度,景气指数回升至100以上,工业经济运行开始回暖,除了2010年3季度(99.6)工业景气指数低于100外,这种回暖趋势持续到2011年3季度。此后,中国工业经济运行长期处于不景气状态。虽然在2013年2、3季度工业运行稍稍转向景气,但是随后工业运行又回落至不景气区间,2014年2季度先行工业景气指数降至99.5。

与先行景气指数相比,1998年4季度开始,一致景气指数也开始显示出回落趋势,且在之后的走势也基本与先行景气指数保持一致。但是,可以从图中看到,一致景气指数滞后于先行景气指数。例如,先行景气指数从1999年4季度的高点(100.5)开始持续下滑,而一致景气指数则从2000年2季度的高点(100.4)开始持续下滑;2001年3季度,先行景气指数达到低点98.76,而一致景气指数在2001年4季度达到低点98.79;2007年1季度先行景气指数达到高点101.08,而一致景气指数在2007年3季度达到高点101.13;2008年4季度,先行景气指数达到低点97.76,而一致景气指数在2009年1季度达到地点97.68。由此可见,先行景气指数领先一致景气指数约1―2个季度。

根据先行景气指数较一致景气指数先行期约为1―2个季度的趋势判断,2014年3―4季度中国工业增速将低位企稳,但仍将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

四、对于上半年工业经济运行形势的主要判断

2014年2季度,中国工业经济增速下滑的态势已初步得到遏制。从需求侧来看,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与工业制成品出口增速的企稳回升,并成为遏制工业经济增速进一步下滑的主要力量,这表明中国政府微刺激的政策初见成效。

篇7

 

工业品价格属于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源头价格,是消费价格的先行指标,它反映工业领域产品的供求关系和结构,其变动直接影响着企业生产经营,关系到工业经济结构的调整,对全市工业经济效益及经济总量的增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国家宏观调控中,应密切关注价格涨落对工业经济的影响。近期,受煤炭开采产品、黑色金属和加工产品、纺织产品、石油类产品等价格上涨的影响,2010年一季度邯郸市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累计上涨8.06%。

一、工业品价格变动的特征

1、一季度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持续上涨,呈现“v”型走势。受后金融危机的影响,全球经济开始回升,国际原油、金属矿产品、有色金属价格大幅上涨。2010年一季度邯郸市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指数持续上涨,其中:1月、2月、3月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同比分别上涨6.58%、5.42%、12.18%。

2、轻、重工业产品出厂价格“同时上升”。2010年一季度,轻工业产品出厂价格同比累计上升6.59%,其中,以农产品为原料的产品出厂价格同比累计上涨9.59%杂志铺,以非农产品为原料的产品出厂价格同比累计上涨1.15%;重工业产品出厂价格同比累计上涨8.25%,其中,采掘类同比累计上涨12.06%,原料类同比累计上涨9.02%,加工类同比累计上涨5.91%。

3、生活资料出厂价格的涨幅大于生产资料。2010年一季度,生产资料出厂价格同比累计上涨7.87%,从结构看,采掘类生产资料同比累计上涨13.04%,原料类生产资料出厂价格同比累计上涨8.14%,加工类生产资料出厂价格同比累计上涨5.50%。生活资料出厂价格同比累计上涨9.51%,其中:食品类出厂价格同比累计上涨12.89%。

4、主要产品出厂价格上涨,是影响工业品出厂价格总水平上涨的重要因素。

煤炭开采和洗选产品、黑色金属出厂价格大幅上涨。2010年一季度,邯郸市煤炭开采和洗选产品出厂价格同比累计上涨13.67%,黑色金属矿采选产品出厂价格同比累计上涨10.37%,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产品同比累计上涨7.87%,其中:炼铁产品和炼钢产品出厂价格同比累计分别上涨11.05%、7.56%。

纺织产品、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出厂价格明显上涨。2010年一季度,受原材料棉花价格上扬和人工费上涨的影响,邯郸市纺织产品出厂价格同比累计上涨7.18%,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产品出厂价格同比累计上涨4.27%。

5、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面超过六成。2010年一季度在邯郸市调查的32个工业行业大类中,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的有21个行业大类,上涨面为65.6%,其中,黑色金属矿采选产品、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价格的大幅上涨,是决定一季度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涨幅较大的主要因素。

二、影响工业品价格变动的因素

2010年一季度,尽管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逐步减小,但对世界经济发展带来的不确定性依然存在,世界各国的经济增长还难以恢复到正常水平。从邯郸市的情况看,金融危机滞后影响不容低估,影响工业品价格运行的因素很多,渗透于经济和社会发展各个领域中。

1、国际市场的影响。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经济进一步与国际接轨,参与国际分工与合作的程度不断加深,国际市场价格变化对国内市场价格的影响越来越广泛。由于国际原油和黑色金属矿等资源类价格大幅上升,中国国内油价和黑色金属矿等资源类价格也随之上扬。2010年一季度邯郸市工业品价格持续上涨,其根本原因是我市的主导行业及优势产业价格上涨幅度较大,主要因素是集中在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黑色金属矿采选等行业。

2、国家政策的影响。2010年一季度杂志铺,国内扩大内需和改善民生政策的效果继续显现,促进经济平稳发展的基础正在巩固,企业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和竞争力不断提高,这些对工业品出厂价格均有一定的影响。政府继续加大基础设施的投入,会带动投资类工业品价格的进一步上涨。原材料、燃料价格的上涨,强化了产品成本推动因素,不同行业和企业对原材料、燃料涨价的适应程度不等,消化能力各不相同,所以影响程度也各不相同。

3、经济企稳回升态势已经基本形成,投资快速增长,直接拉动了出厂价格上涨。1-2月,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127.94亿元,同比增长21.80%。主要产品产量增加,1-2月,全市累计生产铁矿石574.1万吨,同比增长23.0%;钢材594.3万吨,同比增长37.40%;服装154万件,同比增长50.9%;累计发电36.4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8%。1-2月,全市完成城镇固定资产投资64.15亿元,同比增长20.8%。

4、原材料涨价对企业生产经营成本的推动作用日益显现。一季度,邯郸市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大幅增长,由此将会推动相关工业行业产品出厂价格的上涨。

三、工业品出厂价格变动对工业经济的影响

价格的运行总是以经济发展为依托,而经济发展的质量如何,最终将体现为价格总水平是否平稳以及上下波动的幅度。一季度,邯郸市工业品价格的变动对经济运行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工业品出厂价格的上涨对工业经济增长有推动作用。工业品各类出厂价格的逐步上升,直接带来企业经济效益的上升,推动了工业的扩大再生产,促进了工业经济持续快速增长。

2、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阻碍了经济效益的增长。一季度,邯郸市原材料购进价格大幅上涨杂志铺,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增加企业的生产成本,不利于企业进行扩大再生产,同时也推动工业品出厂价格的上升。

3、工业品出厂价格的上涨,拉动了居民消费价格的上涨。原材料及上游产品价格持续上涨,对下游消费品市场价格上涨起到了较大的推动作用。2010年1-2月,邯郸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涨3.3%。

四、2010年上半年工业品价格趋势分析

2010年一季度后,金融危机的影响逐步缩小,宏观经济复苏的趋势将更加明显,内需外需的拉动效果将会好于前期,目前国际市场的铁矿石、原油、钢材、有色金属等原材料价格出现大幅上扬,食品、化工产品市场价格也有了明显的恢复性上涨,这些都将会直接拉动工业品出厂价格的上扬。

篇8

一、注重加快项目建设,为工业经济快速发展增添后劲。 二、注重加快园区建设,为工业经济打造快速发展的平台。 三、注重转变工作职能,为工业经济快速发展出谋划策。

一是在工作职能上实现了由管理型向服务型的转变。一批新开工项目分别由副镇级领导挂钩,工业专线的同志作为具体的联系人,根据具体情况帮助实施企业排找困难、理顺关系,为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了有力的保证;二是以深入企业调查研究,做好行业分类,掌握工业发展的走势,为党委、政府决策提供依据,今年共组织开展工业经济运行情况、产业结构情况、入园企业投入产业情况等调研分析活动;三是以服务推进企业科技创新,围绕国家的产业政策,积极为企业各种政策的、行业的、科技发展的以及金融方面的,适用信息,进一步鼓励和推动企业进行科技创新,迅速做大做强企业;四是提高办事效率。为企业发展和项目建设提供保姆式、贴身式服务,得到了企业的一致好评。

篇9

从前三季度的发展势头来看,工业经济平稳运行,不出大意外的话,预计2010年全年将保持恢复性快速增长的格局,增速将超过去年水平。但由于受近期宏观调控政策和发展环境变化的影响,第四季度增速很有可能较前三季度有所回落,工业增速可能呈现前高后低的态势。预计我国工业增加值2010年下半年增长10%左右,全年增速将达到15%以上。

1、“促内需、保增长”的基本政策没有改变,出口恢复性增长趋势明显,工业发展整体向好的趋势仍然存在

2010年的宏观调控仍以“促内需、保增长”为主要基调,采取“结构从紧、总量从宽”的政策思路,内需增长是保持工业经济平稳增长的主要推动力。自2009年以来,国家以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拉动了内需的较快增长,弥补了金融危机以来外需不足的影响。1―8月份,固定资产投资到位资金同比增长26.5%。其中,国家预算内资金增长11.5%,国内贷款增长22.6%,自筹资金增长30.5%,利用外资增长3.9%。1―8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7492亿元,同比增长18.2%。当前消费者预期指数仍处在上升阶段,虽然7月份呈现小幅回落态势,但总体趋势而言,向上攀升的势头依然明显,说明消费增长能力仍有一定保证。进入2010年,全球经济和世界贸易显现复苏迹象,我国出口快速回升并创下新高。统计数据表明,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有继续走强的趋势,鞋类、塑料制品和玩具的出口增速大于整体的增速,服装出口也在加速的过程中,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劳动力成本的上升目前还未大幅损害劳动力密集行业的国际竞争力。

2、投资的超高速增长势头正在减弱,消费增长在短时期内很难替资增长

一是随着四万亿投资计划的逐步完成,短期刺激政策效应趋于减弱。2011年是此轮应对金融危机刺激政策和10大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期的最后一年,各项资金投资将陆续完成,各项短期刺激政策陆续到期,投资对工业发展的直接推动作用趋于减弱。二是为防止通胀和抑制流动性,紧缩政策出台的可能性依然存在。8月份,CPI同比上涨3.5%,涨幅比7月份扩大0.2个百分点,年内CPI月度同比涨幅回落到3%以下难度很大。三是房地产市场调控组合政策的实施显示了国家打压房地产泡沫的决心,后续可能还会有一系列政策跟进。在这些政策的影响下,基本建设和房地产的投资增速将放缓,这将直接影响到以钢铁、水泥等原材料为主的重化工业和其他关联行业的增长。预计第四季度工业经济增速回落的可能性较大。另外,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清理、对过剩产能的抑制等一系列措施的推进,也将对短期内的工业增速产生影响。

3、世界经济复苏形势不明朗,人民币汇率升值和结构调整加快,工业出口需求的增长存在一定的变数

受全球债务危机及各国财政压力、美国内生经济增长动力乏力、全球不均衡复苏及贸易保护主义的影响,2010年二季度全球经济增速较一季度有所放缓,显示复苏势头在减弱,除了国际因素以外,在国内则主要体现在人民币汇率升值以及产业结构调整压力两个方面。目前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已开始呈现震荡向上的态势。从短期走势看,这种扩大波幅的升值模式将加大出口企业在汇率方面面临的不确定性,也会对本身议价能力较低的出口企业利润产生压缩。而今年国家加强节能减排的政策措施,对于改善优化我国产业结构,特别是优化出口产品产业结构的政策也表明,中国对一些高耗能、高污染产品取消出口退税将是长期性的,它反映了节能减排、结构调整的迫切需要。未来一段时间,中国还将进一步取消或降低其他“两高”产品的出口退税。出口加工类产业受的影响可能会比较大,进而影响到工业经济的整体运行。

(二)2011年工业经济形势预测与展望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时期和重要战略机遇期,推进经济结构战略调整成为“十二五”时期的中心工作已成定局,“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促进节能减排”将是“十二五”时期工业发展的重要任务。通过对国际国内发展环境的变化和宏观调控政策的预期分析,相对于2010年的高速增长而言,2011年的工业经济整体将保持平稳趋缓的增长,增速将很有可能出现一定幅度的回落,以结构调整为中心的增长模式将使工业行业发展出现分化格局。

在发展方式转变的大背景下,我国工业结构转型升级的任务日益迫切,工业发展将加快从数量扩张向质量效益型转变,不同行业的发展也将发生结构性变化。一是在投资减弱和节能减排措施的影响下,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发展将受到更加严格的限制,以能源、原材料为代表的重化工业增速或将出现较大幅度的回落,产业波动风险加大。二是在持续的政策支持和需求带动下,装备制造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等技术密集型和高加工度的产业有望获得较快增长,对工业发展的支撑作用将有所增强,对我国工业结构改善的积极作用也会逐步显现。三是在外需再次面临压力的条件下,纺织服装、电子信息制造等部分外向型产业在恢复中有望再次面临调整,尤其是受到原料、劳动力等成本上升的双重影响,部分处于低端产品制造环节的企业生存压力将再次凸显,产业转型升级和区域转移的步伐将会加快。四是以内需为导向的轻工、家电、食品等消费品工业将呈现稳定增长的态势,部分产品可能出现较快的增长,但受制于居民消费倾向的惯性作用,消费品工业整体增速出现大幅变化的难度较大。在宏观经济短期复苏与经济结构长期转型的双重作用下,未来我国工业企业经营状况也会呈现加快分化的趋势,部分粗放经营、竞争力较弱的企业将面临经营困难,被加快淘汰的困局,而具有核心竞争实力和符合产业结构调整方向的企业经营状况将会继续改善,并面临兼并重组做大作强的战略机遇。

二、政策建议

(一)立足扩大内需,引导工业经济稳定增长

1、继续优化投资结构,扩大投资需求

以“十二五”规划为基础,在保障房建设、落实西部大开发政策、对传统产业技术改造的投入,民生、科技创新、节能环保等薄弱领域,积极增加新的项目储备,财政预算预留必要的支出空间,一旦社会投资增速出现大幅度回调势头,适度加大政府投资力度。同时,继续加快带动和启动民间投资,提升民间投资的信心和意愿,推动民营企业投资逐步接过国企投资的“接力棒”,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加强国际合作,有针对性地改善外商投资环境,积极加强国际合作,尽快扭转利用外资增速下滑的局面。

2、制定完善促进消费和提高居民收入的相关措施,积极培育消费新热点

继续实施促进家电、汽车、节能产品的消费政策,积极鼓励发展新的消费热点和消费方式。继续采取财政补贴与税收减免等措施刺激节能、环保、绿色产品的消费需求,引导消费升级。紧紧抓住3G发展、宽带建设、三网融合等市场机遇,加快推进软件服务、现代物流、电子商务、工业设计以及工业金融等生产业的发展,积极开拓新型消费领域。

3、加快推进城镇化,切实提高居民收入

以城镇化为依托,调整优化城乡和区域结构,扩大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通过税收、转移支付等手段调整不同阶层、区域、城乡之间的收入分配结构,继续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和发展社会公共事业,逐步提高中低收入居民的消费能力和消费倾向。

(二)积极调整外经贸政策,继续改善出口环境

1、加强国际合作,及时调整外贸政策

针对当前出现的国际经济和贸易形势新变化,有针对性地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及时国际市场和贸易政策信息,协调贸易摩擦,根据产品出口形势,灵活调整出口退税等相关贸易政策,不断改善出口环境

2、灵活调整人民币汇率政策

继续加快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协调国内外金融政策,充分考虑汇率平衡的长短期因素,根据形势适时保持人民币汇率政策的灵活性,在稳定出口增长的基础上,积极引导贸易结构乃至产业和经济结构的调整升级。

3、积极引导企业加快“走出去”步伐,提高“走出去”效率

及时抓住我国经济率先走出低谷的良好机遇,积极引导国内有实力的企业加大“走出去”步伐,扩大对外投资领域,提高战略资源掌控和跨国经营的能力。

(三)加快调整工业结构,尽快促进工业转型升级

1、加快推进工业结构调整和落后产能淘汰

充分发挥法律法规的约束作用和技术标准的门槛作用,对不符合要求的落后产能坚决淘汰。严格控制“两高”和产能过剩行业新上项目;加大对淘汰落后产能企业的利益补偿机制,通过多种渠道、多种手段,促进淘汰落后产能企业职工再就业,积极支持企业改造升级。

2、大力推进工业节能减排,促进循环经济发展

加强行业分类指导,支持和鼓励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力度,继续淘汰技术落后、污染环境、资源利用率较低的工艺、技术和设备,引进节能减排的先进设备;加大资金投入,通过投资、补贴、价格等经济杠杆,从研发、应用、推广等各环节加强财政资金引导,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充分调动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建立和完善科学的减排指标体系、监测体系、考核体系。

3、积极推动大企业集团建设,大力支持中小企业发展

加快清理废止各种不利于企业兼并重组和妨碍公平竞争的规定,制定有利于推动企业进行兼并重组的优惠政策,进一步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整合内部产业资源和生产要素,建立健全有效的生产和管理模式;加快推进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继续抓好中小企业信息化推进工程以及公共服务平台、信用制度建设,实施产业集群示范工程,支持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发展。

篇10

关键词:工业;制造;效益

中图分类号:F42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7)07-0134-02

近年,西安工业经济总量增长、结构优化、创新实力增强、劳动生产效率提升、治污减排成绩显著,但工业运行过程中也出现了增加值率下滑、研发投入强度回落、高端制造业和生产业发展滞后、工业节能空间压缩等诸多新难题。《中国制造2025》规划出台,提出“创新驱动、质量为先、绿色发展、结构优化、人才为本”的总体要求,对西安工业向提质增效集约式发展转变有重要启示意义。

一、西安工业经济发展质量与效益情况

(一)总量增长,规模扩张

西安工业经济总量持续扩张,2015年工业增加值1 376.72亿元,比2010年954.38亿元增长44.3%,比2005年420亿元增长2.3倍,比2000年218.44亿元增长5.3倍。同期,全国工业增加值23.7万亿元,比2000年增长4.8倍,西安工业增加值的增幅显著高于全国水平。

(二)比例调整,结构优化

西安工业化进程加速,工业结构重化特征日益明显,重工业比重持续上升,轻重工业产值比例由2000年48.8%∶51.2%演变为2015年20%∶80%。西安由传统工业向现代工业转变,装备制造业基础支撑作用显著,高新技术制造业活力增强,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西安规上装备制造业2015年增加值584.79亿元,比2000年增长8倍,在全市工业增加值中占比42.5%;全市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365.89亿元,比2010年增长72.8%,年均增长11.6%,占全市工业增加值比重26.6%。西安市战略性新兴产业2014年实现工业增加值580.83亿元,较上年增长22.7%,在全市工业增加值中占比39%。

(三)投入增加,创新增强

西安工业研发投入持续增长,技术创新实力增强,规上工业企业2015年研发经费内部支出92.48亿元,比2000年增长5.1倍;开展研发活动的规上工业企业由2011年166家增至316家,增长90.4%。伴随投入不断增加,研发成果显著,西安规上工业企业2015年专利申请量、发明专利申量、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分别由2011年的2 774项、1 095项和1 547项,大幅提升至4 292项、1732项和4 877项。

(四)利润增长,效率提升

在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带动下,西安工业科技水平与产品附加值水平提升,企业利润持续增长。2015年,规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4 374.11亿元、利润206.88亿元、利税341.40亿元,分别比2000年增长9.4倍、11.8倍、8.4倍。规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指标向好,2000-2015年企业资产负债率由65%降至57.3%,流动资产周转次数由每年1次加快至每年1.3次,成本费用利润率由4.2%提高至4.8%,全员劳动生产率由年人均2.95万元增至每人26.82万元。

二、西安工业经济运行存在的质量与效益问题

(一)研发强度起伏明显,创新活跃度不足

近年来,西安规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总额虽持续增长,但经费投入强度起伏波动明显,研发覆盖率总体水平还偏低。2011-2015年,西安规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分别为1.85%、2.09%、1.90%、1.96%、2.20%,虽高于《中国制造2025》规划目标,但还明显低于发达国家目前2.5%-4%的水平。2015年,西安有研发活动的规上工业企业占全部规上工业企业的27.5%,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覆盖率与沿海发达地区30%-40%水平相比还有一定差距。

(二)产品档次不高,工业增加值率下滑

2015年,西安规上工业企业中大中型企业仅227家,仅占规上工业企业的19.7%,大中型企业和行业领军型企业发展不足,导致工业知名品牌数量与东部发达城市差距较大。工业产品市场定价能力较弱,2000-2015年间,西安原材料、燃料购进价格涨幅显著高于产品出厂价格涨幅,规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增幅低于成本增幅,致使工业增加值率基本呈下降走势,由31.1%降至26.7%。发达国家制造业增加值率一般在35%以上,美国、德国、日本超过45%,《中国制造2025》指出未来十年我国重化工业和加工贸易比重降低,制造业将逐步向价值链高端提升,增加值率规划2020年比2015年提高2个百分点,2025年比2015年提高4个百分点,按照这一目标西安还需尽快扭转工业增加值率下滑态势。

(三)能耗总量偏大,工业节能空间压缩

西安工业节能减排近年逐步取得成效,但以重化工业为主的结构导致资源能源消耗量依然巨大,工业能耗仍居各行业之首,占全社会能源消费总量三成以上。2015年,全市六大高耗能行业在全市规上工业企业综合能耗量中占比74.6%,每万元增加值能耗量1.469吨标准煤,是全市规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水平的4.3倍。由于技术节能潜力不断挖掘,主要落后产能淘汰任务基本完成,工业存量节能管理空间已十分有限,而《中国制造2025》提出2025年重点行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物耗及污染物排放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与“十二五”末比,2020年和2025年规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分别降低18%和34%、二氧化碳排放量分别下降22%和40%、用水量分别降低23%和41%,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分别提高到73%和79%。

(四)结构不合理,高端制造业和生产业发展滞后

西安工业国有经济一直占据主导,非公经济虽稳步发展,但总量和比重依然偏低。2010年以来,西安规上工业企业的总资产贡献率、流动资产周转率、成本费用利润率等经济效益指标均呈持续下滑走势。西安重工业、机械制造业等传统装备制造业为主的工业集聚和集群发展水平不高,近年发展较快的高新技术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整体规模相对偏小、集中度也不高,此外,生产业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主要停留在批发零售、运输仓储等低端服务领域,阻碍工业经济向服务化方向转变。

三、进一步提升西安工业经济发展质量与效益的思考

《中国制造2025》提出以促进制造业创新发展为主题,以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为主线,以推进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强化工业基础能力,提高工业综合集成水平,为实现制造业由大变强的历史性跨越,也为进一步提升西安工业经济的发展质量与效益指明了方向。

(一)创新驱动,把创新摆在提升工业经济质量与效益的核心位置

西安工业化已步入中后期阶段,以资源投入和规模扩张为特征的发展难以为继,进一步提升西安工业经济的发展质量与效益,必须坚持走创新驱动之路。按照《中国制造2025》的要求,西安工业发展在向创新驱动转变过程中要突出两方面重点工作:一是加快建立以创新中心为核心载体、以公共服务平台和工程数据中心为重要支撑的创新网络,建立市场化的创新方向选择机制和鼓励创新的风险分担、利益共享机制,通过体系建设推动大中型工业企业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提高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的创新能力,解决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强度回落和创新活跃度不足的问题,尽快将西安的工业创新水平推升至新层次。二是建立和完善科技成果信息平台,健全技术转移和产业化服务体系,在具有优势的国防军工科研领域大力推进民技术应用,在大中型工业企业间推进联合科技开发和成果共享机制,解决西安工业科研成果转化利用率水平不高的问题。

(二)两化融合,以推进智能化作为提升工业经济质量与效益的主要抓手

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深度融合是转变工业发展方式的重要动力,是打造工业竞争新优势的重要条件,目前经济发达地区已开始步入制造业与信息技术全面综合集成,以数字化、网络化应用为特点的新阶段。西安大部分工业企业利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生产方式和工艺流程仍处于初级或局部应用为主的阶段,不同行业及不同规模企业间的信息化水平差距明显。按照《中国制造2025》提出的2020和2025年工业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分别达到72%和84%、关键工序数控化率分别达到50%和64%的要求,西安应加快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融合,把工业领域的智能制造作为主攻方向,着力发展工业智能装备和智能产品,培育新型的工业生产方式。以工业智能化为抓手,全面提升工业研发、生产、管理和服务的智能化,将显著增加工业经济运行的附加值,扭转西安工业增加值率下滑的势头,改善工业经济的发展质量与效益。

(三)优化结构,以优势产业突破发展作为提升工业经济质量与效益的工作重点

篇11

今年以来,全省工业战线积极应对艰难曲折经济形势,全力以赴稳增长,多措并举调结构,工业增速仍保持在较快增长区间,“底部盘整、缓中趋稳”态势更加明显,主要特点如下。

1、从增速看,生产保持较快增长,延续底部盘整态势。1—9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6744.1亿元,比2010年全年规模多出607.6亿元,同比增速达到14.6%,环比放缓0.4个百分点,增速居全国第11位、中部六省第3位。9月当月,完成工业增加值817.6亿元,比上月多出54亿元;增长11.8%,处于近年来的较低水平。

2、从结构看,轻工业增长快于重工业,调整改善趋势明显。一是轻工业增长20.6%,环比加快0.1个百分点,重工业增长11.8%,环比放缓0.6个百分点,轻工业所占比重提高到34.3%。食品工业总量规模超过汽车行业,成为全省第一大行业。二是消费品工业增长20.8%,快于原材料工业(13.9%)、装备制造业(10%),对工业增长贡献率提升到41.9%。三是六大高载能产业增长12.8%,低于全省工业1.8个百分点,占全省工业的比重下降到31.7%。

3、从区域看,大部分市州增长较快,中心城市增速居前。17个市州中有16个保持两位数增长,14个增长16%以上。武汉增长14.5%,增速位列全国副省级城市第2位。副中心城市宜昌、襄阳增速分别为16.9%、16.8%,增加值占全省工业的23.4%。仙桃(17.9%)、天门(17.7%)、孝感(17.5%)、潜江(17.2%)、黄石(17%)增速居全省前列,黄冈、荆门、荆州、咸宁、鄂州、随州、恩施增速在16%以上。

4、从产品看,多数产品实现增产,消费类、农资类产品增长较快。全省重点监测的470种产品中,326种产量保持增长,其中大米、家俱、化肥等62种产品增幅在30%以上,包装设备、纸制品、发电机组等18种成倍增长。重点产品中,白酒产量50.6万千升,增长36.5%;化学药品11.5万吨,增长41.4%;化肥921万吨,增长30.7%;农药21.8万吨,增长37.8%;光纤光缆2060万芯千米,增长1倍;汽车115.1万辆,同比持平;水泥7202万吨,增长8.5%。

5、从企业看,股份制企业占据半壁江山,民营企业增速保持领先。分类型看,股份制企业实现增加值4011.8亿元,占全省工业比重提高到59.5%,增速达到18.2%,高出全省3.6个百分点。不同所有制企业增速差距扩大,民营企业增速达到23.3%,快于国有企业、外商及港澳台企业17.5、14.8个百分点。

6、从后劲看,工业投资增势较好,发展后劲明显增强。前三季度,全省完成工业投资5206亿元,增长36.3%,环比加快0.9个百分点,高出固定资产投资增速7.7个百分点,所占比重提高到45.9%。技改投资完成1621亿元,增长20.7%。制造业完成投资4631亿元,增长39.4%,其中专用设备、汽车、医药、食品行业分别增长71%、63%、58%、42%。

7、从效益看,利润增幅稳步回升,去库存化进程加快。1—9月,全省工业主营收入22047亿元,增长15.9%,实现利润1036亿元,增长7.5%,环比回升0.7个百分点,全国下降1.8%。湖北省连续5个月回升,实现税金958.1亿元,增长13.6%。9月末产成品资金占用1032.9亿元,增幅由年初20.6%回落至13.1%,企业去库存化速度加快。

8、从要素看,煤电保障有力,电力正常有序供应。1—9月,全省发电1720亿千瓦时,增长8%。由于今年来水情况较好,水电累计发电1090亿千瓦时,增长24.6%;火电629亿千瓦时,下降12.3%。全社会累计用电1129亿千瓦时,增长3.1%,其中工业用电762亿千瓦时,下降2.1%。9月当月,工业用电量73.2亿千瓦时,下降10.1%。10月8日,全省14家统调电厂存煤421万吨,可供40天以上正常用量。

二、主要行业运行情况

1—9月,全省41个大类行业中37个实现增长,31个保持两位数增长,18个增速超过20%。主要行业运行情况如下。

1、汽车行业持续低位运行。汽车产销低迷状况未见根本好转,近几个月当月产量保持11—13万辆之间,受日资企业东风本田、风神襄樊减产等方面影响,9月份产量12.7万辆,下降4.8%。1—9月,汽车累计产量115.1万辆,同比持平;分车型看,轿车、越野车产量增长15.1%、28.5%,客车、载货车产量下降15.3%、14.1%。1—9月,汽车行业完成增加值843.2亿元,增长4.8%,环比放缓1.9个百分点。

2、食品行业保持高位增长。在旺盛需求拉动下,食品行业完成增加值951.1亿元,超出汽车行业跃居规模最大产业,占全省工业的14.1%,增速达到21.3%,但在过去几年高基数上增速有所放缓,同比下滑8.7个百分点。分子行业看,农副食品加工业保持23.4%的快速增长;食品制造业、饮料制造业分别增长18.8%、17.8%,增速同比放缓11.8个、20.3个百分点。

3、石化业内有升有降。石化行业完成增加值652.6亿元,增长13.7%。分子行业看,化工行业增长17.6%,占石化行业的64.7%,主要靠农化工发展拉动,化肥和农药产量增长30.7%、37.8%;橡胶塑料行业增长22.2%,占石化行业的19.2%;石油加工、石油开采业增加值分别下降9.1%、1.2%,主要是由于成品油价格波动所致。

4、机械行业转为平稳增长。经过近几年的快速增长,由于宏观经济不景气导致下游市场需求不足,行业逐步转为平稳增长。全行业完成增加值637.9亿元,增幅由同期的24.7%放缓至13.9%。分子行业看,专用设备制造业保持20.6%的较快增长;通用设备制造业增速放缓至16.6%,数控机床、锅炉减产48%、24%;电气机械制造业增长12.6%,其中家电产品热水器、洗衣机产量增长13.6%、12.6%,冰箱、空调减产22%、5%。

5、钢铁行业产品量价齐跌。今年全国黑色金属类原材料购进价格下滑6.2%,对行业成本压力有所减轻,但由于市场需求不足和整体产能过剩,钢厂和贸易商库存增加,钢材价格延续下滑走势,9月末鄂钢钢材出厂均价3600元/吨,同比下降1100元/吨。全行业完成增加值387.6亿元,增速仅3.4%。多数企业实行停产限产,全省铁、钢、材产量均出现下滑,粗钢产量2110万吨,下降4.5%;钢材产量2679万吨,下降1.7%。

6、纺织行业增速势头较好。沿海产业转移带来一批新增长点,服装、家纺、产业用纺织较快发展。全行业完成增加值469亿元,增长23.8%,同比增加3.7个百分点。子行业均实现较快增长,纺织、服装、化纤分别增长25.2%、20.5%、23.6%。

7、建材行业高位缓行。在固定资产投资特别是房地产回落压力下,行业完成增加值399.2亿元,增长20.9%,增速较一季度放缓6.1个百分点。分子行业看,陶质砖、混凝土、石材表现良好,产量增长81%、45%、24%;水泥、平板玻璃产量增速放缓至8.5%、9.1%。鄂东水泥价格(32.5级)235元/吨,较上半年有所回升。

8、电子制造业增速回落。电子产品更新换代提速,价格整体呈现下滑态势,行业缺乏大增长点拉动,增速自5月以来持续放缓,完成增加值223.9亿元,增速由上年同期的25%放缓至10.7%。光缆、手机产量增长110%、36%,计算机、显示器产量下降86%、8.6%。

三、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今年以来,全省工业经济发展的环境极为复杂严峻,表现在外需乏力与内需不织,稳增长与调结构压力矛盾交织,工业经济运行中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多。突出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一是工业生产增速持续回落。工业增加值增速在底部振荡反复,由年初的17.6%回落到上半年的15.6%,前三季度增长14.6%,近三年来首次低于15%,同比回落6.1个百分点。二是重点产业分化明显。纺织、食品、医药、建材行业保持20%以上较快增长,其中纺织、医药增速快于上年,机械、化工、电子增速在15%~20%之间;钢铁、汽车等行业出现较大波动,增速同比回落近30个百分点。三是先行指标表现不佳。9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为49.8%,比上月回升0.6个百分点,仍处于50%的荣枯线之下。9月份全省工业用电增速回落,当月制造业用电下降10.1%,电力统计的20个制造业行业中11个下降。

2、市场有效需求不足。一是消费需求增长乏力。在前期刺激消费政策退出后,汽车、家电行业需求降温、库存增加,部分重点产品减产。二是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放缓。房地产调控政策持续作用,铁路、公路、基础设施投资放缓,原材料和周期性产业需求减弱,钢铁、建材行业增速同比放缓28、10.8个百分点。三是重点企业出口下滑。世界主要经济体复苏乏力,欧债危机愈演愈烈,外部需求极度乏力,武钢、冠捷显示、青山船厂出口均下降30%以上。

3、企业生产经营困难。企业生产经营压力明显加大,突出表现在:一是产品价格下滑。9月份全省工业品出厂价同比下降0.9%,已经连续4个月下跌,近三成工业行业产品价格下跌,其中有色、钢铁、纺织行业分别下跌10.1%、6.5%、3.8%。二是成本快速上升。1—9月,全省工业主营业务成本上升15.4%,其中企业销售、管理、财务费用分别增长22.6%、20.1%、37.1%。由于市场需求不旺,各项成本难以向下游传导,成本压力有增无减。三是企业资金紧缺。金融调控政策有所松动,但信贷增长的结构性矛盾仍然存在,中小企业贷款门槛较高、审批手续繁杂,应收账款占用进一步加剧资金紧张。四是企业亏损上升。由于资金、电力、人工、土地等成本增加,而产品价格出现下滑,企业销售利润率由去年同期的5.2%下滑至4.7%,亏损企业亏损由85亿元上升至117亿元。

四、工业经济运行走势评析

今年以来,随着外部经济环境变化,工业经济增长内涵表现出新的特征,主要经济指标总体较快,但多数同比放缓。未来走势如何,需要从经济内在规律和发展趋势上把握,高度关注以下三个方面特性,采取措施巩固向稳向好势头,实现做大总量和做强实力双重目标。

篇12

上半年整体经济保持快速增长,全旗地区生产总值完成55424万元,同比增长26.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9599万元,同比增长19.5%;第二产业增加值14629万元,同比增长59.2%;第三产业增加值11196万元,同比增长13.5%。整体经济增速较快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以工业企业先期投入和建设工业原料基地为切入点,带动工农业共同发展。

今年旗政府积极鼓励金马油脂、奈伦淀粉、阿大复混肥、兴农专用肥等企业以订单农业先期投入和赊销种子、化肥等方式为农民解决种粮资金5000多万元,这样即调动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又解决了工业企业原料基地建设和原料的供应问题。目前我旗大豆、马铃薯、乳业等原料基地建设已初具规模。农畜产品基地建设不仅促进农业经济发展,也带动以农畜产品加工的工业企业迅速发展壮大起来。从目前看我旗今年自然条件好于上年,没有出现大的灾情,国家又出台了农业减税、种粮补贴等一系列优惠政策,还有工业企业的加入,大大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农业生产走势看好。

2、第二产业快速发展,带动了整体经济的增长。

由于旗委、旗政府把工业经济发展作为经济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大力推进项目带动战略,扩大工业经济总量。上半年独立核算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7292万元,同比增长40.3%。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6279万元,同比增长40.1%。工业产品销售率为88.0%,同比下降4.6个百分点。工业经济对整体经济的贡献率18.2%。上半年工业经济看好的主要原因是:规模以上企业继续扩大,带动了工业经济的发展;二是一些工业企业生产形势看好,如:金马油脂、奈伦淀粉、阿大复混肥、兴农专用肥等几家企业,实现增加累计与同期相比增长23.7%.

今年以来我旗不断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力度。工业企业改造、移动通信基站及光缆改造、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进度顺利。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28632万元,同比增长85.4%;建筑业增加值完成7018万元,同比增长88.5%。

上半年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14629万元,同比增长59.2%,对整体经济的贡献率为47.3%,拉动整体经济增长4.4个百分点。

二、消费品市场繁荣活跃,消费需求趋旺。

随着投资持续快速增长,消费需求有所增强。上半年全旗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427万元,同比增长12.7%,其中县的零售额18853.5万元,同比增长15.3%;县以下零售额10573.5万元,同比增长8.1%。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完成增加值2178万元,同比增长10.2%。

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3289.7元,同比增长9.1%;人均消费支出2242元,同比增长1.3%。农民人均现金收入732元,同比下降45.0%。

全旗在岗职工平均工资3737元,同比增长11.2%。其中机关事业单位平均工资6764元,同比增长14.2%;企业平均工资2093元,同比增长8.9%.

三、市场物价继续上扬。

6月末全旗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累计比上涨2.1%。主要是受粮油、肉、蔬菜等价格上涨的影响。上半年粮食价格上涨32.2%;肉禽及其制品上涨15.7%;水产品上涨7.5%。

四、财政、金融平稳发展。

今年以来,旗委、旗政府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按照“一要吃饭、二要建设”的原则,调整优化支出结构,严格控制财政支出,确保政府各部门正常运作。上半年财政总收入3306万元,同比增长21.6%,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731万元,同比增长24.8%;地方财政支出10027万元,同比增长14.4%。上半年我旗机关事业单位没有拖欠工资现象。

金融形势较为平稳,银行各项存贷款余额分别为9.03亿元和10.2亿元,同比略有下降,分别为0.5 %和3.5%,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为7.7亿元,同比下降1.9%。

五、存在问题和采取的措施

从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看,总体形势是好的,正朝着预期方向发展,但经济运行中一些突出问题仍不容忽视。

一是我旗经济总量的增长主要依赖于第一产业,上半年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3.4%,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分别为26.4%和13.5%。从二、三产业所占比重看,对地区生产总值的拉动作用远远低于第一产业,显示出三次产业不能均衡发展,而我旗农业又是不能稳定发展的产业,首先是生产方式落后,劳动力素质较低,基础设施薄弱;其次是农业基本上还是靠天吃饭,主要是依赖于自然条件,并且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十分脆弱,这些因素严重影响着我旗农业生产健康稳定发展。因此要加快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第二、三产业的贡献率。

二是工业企业开工不足,原料短缺,产销衔接矛盾仍然很突出,重点工业项目进展缓慢等直接影响着工业生产。由于原料不足,今年全旗油脂行业生产进程比较缓慢,农业生产资料大幅度涨价,造成工业生产成本提高,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亏损面扩大。

今后应采取的措施

1、要继续加大种植业结构调整力度,发展大豆、马铃薯、白瓜籽、葵花等我旗有比较优势的农作物。扶持农民发展特色产业,扩大无公害蔬菜和中草药种植面积,加快发展绿色大豆,增加甜瓜、小米、元葱等特色农产品,营造品牌优势,提高农产品竞争力,转变原始的种植方式。

篇13

一、充分认识做好规模工业统计工作的重要性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是工业经济的主体,及时准确全面地掌握其发展情况,是各级政府把握工业经济走势、制订政策和加强工作指导的重要依据。根据国家统计方法制度的改革要求,对国有工业企业和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实行直报统计,对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下的其他工业企业实行抽样调查统计。目前,规模工业经济发展速度、规模和质量已经成为考核评价一个地区工业经济发展的重要依据。因此,做好我县规模工业统计工作,对准确及时反映我县工业经济发展成绩,真实准确评价我县工业经济至关重要。

二、进一步加强规模工业统计工作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达程度是衡量一个地区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各乡镇和有关部门要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切实加强对本辖区规模工业企业统计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协调,做到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明确专职统计人员,努力构建本辖区完善的规模工业企业统计调查网络,确保统计数据准确、及时上报。乡镇分管领导和统计人员名单于8月25日前分别报至县经济委和县统计局。县发改、科技、财政、农委、国税、地税、工商等部门要密切配合,通力协作,按照规模工业统计工作的要求,及时、准确、全面地提供相关统计资料,确保统计资料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对于各级政府出台的有关扶持政策将优先考虑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工业企业在申报各类项目、评优评定等活动中,凡涉及到企业产值、销售收入、利税等统计指标必须由县统计局统一确认核实。县统计局要结合年报、月报工作,组织乡镇及规模工业企业统计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全面提高统计人员的整体素质,增强统计法制意识,保证各类报表资料依法、翔实、及时上报。

三、切实提高规模工业统计数据质量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