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健康管理服务专业

健康管理服务专业范文

发布时间:2023-10-10 17:15:39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健康管理服务专业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健康管理服务专业

篇1

健康管理是指一种对个人或人群的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全面管理的过程,健康管理最早诞生于美国。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民众生活条件改善,如何提高生活质量、享受生活日益受到大众关注,因此,健康管理逐渐形成一个产业,得到国家的大力支持。体检中心、保险公司、健康产品厂商等都需要健康管理专业人才,在高职院校开设健康管理专业,开展健康管理研究,培养更多的健康管理专业人才,服务于健康产业,有重要的意义。德国不来梅大学技术与教育研究所的学者提出了基于工作过程的“设计导向”职业教育思想,即学习领域课程理论,所谓学习领域,是指“建立在教学论基础上、由职业学校实施的学习行动领域,包括实现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全部学习任务,通过行动导向的学习情境使其具体化。本文将尝试通过利用学习领域课程理论,调研健康管理专业的工作任务,确定学习领域,从而设计或确定职业导向的课程。

一、健康及健康产业概述

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将健康定义为一种躯体、精神、社会和谐融合的完美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身体虚弱。该定义清晰地指出,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还包括精神状态、社会适应能力和体格健壮等。而健康产业,是与人们健康相关的产业,范围广,如医疗卫生产业、制药产业、保健产业、养生服务业等。从健康消费需求和服务提供模式角度出发,健康产业可分为医疗性和非医疗性健康服务两大类,并形成四大基本产业群体,即以医疗服务机构为主的医疗产业;以药品、医疗器械、医疗耗材产销为主的医药产业;以保健食品、健康产品产销为主的传统保健品产业;以个性化健康检测评估、咨询服务、调理康复和保障促进等为主的健康管理服务产业。医疗产业、医药产业对于消费者而言多是被动消费,偏重于治疗;健康管理服务产业则是主动消费,偏重于预防;保健品产业介于二者之间。

二、健康管理专业定位

随着健康产业的发展,国内开设健康管理专业的高职院校逐渐增多,如浙江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武汉商贸职业学院、上海工会管理职业学院、江苏建康职业学院等。基本都是全日制三年大专教育,培养能开展健康管理相关资料的收集、健康风险评估与分析、健康指导及健康干预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就业面向主要是医疗服务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健康体检中心、健康管理公司、保险公司、药店、养生会所、养老机构等。根据健康及健康产业的定义,并参考各院校健康管理专业的专业定位,我们可归纳总结健康管理专业应区别于临床医学、药学等专业,立足于健康管理服务产业,为健康或亚健康人群提供健康管理服务,治未病,促进身心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因此,高职院校健康管理专业可以定位于培养健康监测、健康评估、健康教育、健康经营管理等领域的技术技能型人才,高职院校区别于本科院校的是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而非科研型人才。

三、人才能力建设流程

健康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及课程设置,是以职业为导向,根据专业定位,调研学生就业的主要岗位,分析岗位工作任务,再依据工作任务明确专业人才能力要求,从而确定学习领域,制定相应的职业导向课程。需要指出的是,本文只探讨专业技能,对于人文素质等方面不做探讨。

四、专业人才能力建设

为确定健康管理专业的人才能力要求和课程体系,我们到部分健康管理企业进行了调研,同时通过智能招聘等网站调查了解企业招聘健康管理工作人员所需要的技能,主要目的是根据所需要的职责和任务,分析所要求的职业素养与职能能力。通过调研,发现目前对健康管理人才的需求岗位主要有健康顾问、健康管理师、健康专员、健康咨询员、健康管理业务主管、健康教育经理、健康市场专员、健康维护师、保险人等等,岗位职责主要是能够为客户提供专业的健康医学解答、提供健康管理咨询服务、提供健康监测的提醒服务以及满意度回访工作、做好医生与用户桥梁沟通工作、为会员制定个性化健康评估和指导方案、健康档案的管理、健康产品的销售、健康中心的管理等等。整理企业对健康管理从业人员的岗位和能力需求后,我们发现可以将健康管理服务业中的职业岗位分为四类:健康监测、健康评估、健康教育和经营管理。然后在这四类岗位中,再根据企业的需求,列出岗位工作任务及对应的专业能力要求,再确定学习领域,从而可指出对应的课程或设计相关课程.

五、人才能力建设的对策

1.专业应定位于健康管理服务产业。健康管理专业属于非医学类专业,而且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是以技术技能为主,在专业深度上与本科院校学生差别,因此,高职院校健康管理专业应定位于非医疗产业中的健康管理服务产业,以经营、服务为主,从目前企业对健康管理岗位的职责需求来看也是以经营或管理服务为主。培养的学生会使用简单的体检仪器,检测结果会做初步的解读即可,更重要的了能够胜任健康产品、机构等的经营、管理。2.课程设置应以职业为导向。目前,高职院校的教材大多按学科门类进行编写,因此,健康管理专业的课程多是先学习医学基础知识,然后学一些技能课程,如了解体检仪器的使用,这种课程的划分或安排,有其优点,但不利于技能的培养,在培养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大,特别是理论教学部分。因此,健康管理专业的课程设计应以职业为导向,在目前的学科课程基础上,开发职业导向课程,将理论的教学、技能的培养贯穿于相应的职业课程中。如表1中健康经营管理职业岗位,根据就业岗位,可以设计开发健康产品营销、健康机构管理、健康推广等职业课程,将管理学、营销学等理论融入到这几门职业课程中,以实际的技能需求或案例来教学。

六、结语

职业教育主要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要根据企业需求分析健康管理专业人才能力,从而设计职业课程,满足市场需求。

参考文献:

[1]陈群石,黄建始.健康管理师[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7:15.

[2]姜大源.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理论、实践与创新[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141-142.

篇2

健康管理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随后英国、德国、法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也积极实施健康管理,已经形成了一个规模庞大的产业。据统计,目前有7700万的美国人得到约650个健康管理机构的医疗服务,超过9000万的美国人参加了健康管理计划。在日本,由于政府全民健康计划的推动和《健康促进法》的颁布实施,总人数不到两亿的日本却有60多万名营养师提供专业的健康管理服务。对健康管理,至今没有被普遍接受的定义。2013年出版的卫生部《健康管理师》职业技能培训教材将健康管理定义为:健康管理是以现代健康概念和中医“治未病”思想为指导,运用医学、管理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技术和方法,对个体或群体健康状况及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进行全面连续的检测、评估和干预,实现以促进人人健康为目标的新型医学服务过程。健康管理产业与医疗服务产业、医药产业、保健品产业构成了健康产业的四大基本产业群体,健康管理服务包括健康状况检测、健康风险评估、健康风险干预和健康促进三个基本服务内容,既要依据个体和群体的具体情况提供动态的个性化健康管理服务,又要注重服务的可重复性。健康管理产业作为一个“朝阳产业”,与其他产业相比,具有其自身特点,主要体现在需求的广泛性、服务的个性化和持续性三个方面。

1.需求的广泛性。随着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人类寿命的不断延长、急性传染病和慢性病的威胁以及自然环境的恶化,人们对健康的需求意愿不断加强。每个人在其生命自然周期的各个阶段,身体都会伴随各种不同的健康危险因素,都需要相应的健康管理服务。另外,随着以疾病为中心的生物医学模式向以健康为中心的生物-心理-社会模式转变,传统的生理健康问题之外,社会生活压力和心理失衡导致的健康问题也成为健康管理服务的主要内容。

2.服务的个性化。健康管理服务往往由客户主动选择,由于个人健康状况的差异,客户对健康服务的需求也各不相同。因此,提供个性化健康管理服务就成为健康管理产业发展的关键之一。在健康管理服务过程中,要以客户真实可靠的健康信息为依据,提供个性化健康风险评估服务,从而调动客户降低自身健康风险的积极性,在此基础上制定个性化健康干预策略。

3.服务的持续性。健康是人类永恒的追求,对健康管理的需求也是永恒存在的。在健康干预措施实施一个阶段后,需要对干预的效果进行评价,调整或重新制定干预措施。可见,以人的健康为中心,健康管理服务是一个持续的、周而复始的服务过程。

二、我国健康管理产业的发展现状

我国健康管理产业起步较晚,第一家健康管理公司于2001年才注册成立,但是发展很快,健康管理机构以每年25%的速度增长,2005年共有2000余家,2009年共有近7000家,到2011年10月,我国已有健康管理机构8000多家。我国现今的健康管理机构主要以开展健康体检业务为主,健康管理服务专业化程度较低。2007-2008年,中华医学会、中华预防医学会、中国医师协会、中国健康教育协会、中国女医师协会、中国医院协会六大主流医学团体联合组织的调查显示,在收集到的5744家健康管理相关服务机构中,名称使用数量最多的是体检中心,占64.5%,其次为健康咨询公司,占14.0%,第三是健康管理公司,占6.1%。按经营模式,国内健康管理机构可以分为三类。

1.体检咨询型。以体检为主导,提供体检后的健康咨询与就医服务是现今健康管理产业中最成熟的经营模式。体检咨询模式具有市场需求量大、客户接受程度高、利润高、资金回流快、专业技术成熟的优势。在这一模式下,体检中心为了吸引客户,挖掘客户的消费潜力,在原有的健康体检服务的基础上引入健康管理服务,其中多数体检中心提供的咨询服务以健康教育和讲座为主,少数体检中心开展了健康风险评估与干预服务。此外,许多健康管理机构由于没有能力自己建设体检中心,从而选择与体检中心合作,体检中心从中获得大量客户,健康管理机构也可以此为基础进行健康管理咨询服务。

2.中医调理型。中医学“治未病”理念与现代健康管理倡导的“防患未然”有异曲同工之妙。首先,中医作为国粹,容易被大多数人所接受,有着广泛的市场基础。其次,中药药方注重对人体的调理,在临床上效果好,且副作用小。此外,中医的一些内病外治方法,如针灸、拔罐、刮痧等,都可作为中医特色的健康干预手段。因此,许多以中医学为基础的中医调理健康管理机构应运而生。

3.技术研发型。技术研发型健康管理机构主要以健康管理的信息化研发为主要业务,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致力于医院导医挂号平台、云健康管理平台、中医体质辨识系统、健康体检报告管理系统等软件平台研发的机构;另一种是把物联网、RFID等最新信息技术与健康管理服务相融合,以健康监测设备、健康评价设备等健康管理硬件工具研发为主的机构。

三、大数据时代我国健康管理产业的发展策略

1.循数健康管理。大数据时代,数据的规模巨大、类型繁多、增长迅速,迅速挖掘并利用有价值的数据资源是未来的发展方向。同样,在健康管理服务过程中,只有收集、分析、加工和利用健康数据,才能真正做到全人全程全方位的健康管理,循数健康管理也是未来健康管理产业的发展方向。人的健康受遗传、环境、生活方式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且每时每刻都在变化。因此,人的健康状况可以看作是一个不断更新的数据库,健康管理服务的过程,可以看作是对个体或群体的健康数据进行收集、分析、加工和利用的过程。首先,在健康管理服务过程中,健康数据的收集不仅仅存在于健康管理服务的开始阶段,而是贯穿健康管理服务的全过程。其次,个性化健康管理策略,要基于对不同个人和群体的健康数据分析,特别是对不同时间和环境的数据变化进行分析,结合健康管理专业知识得出。最后,健康状况的变化和干预效果的评估,也要基于健康数据的变化分析得出,进而为干预策略的调整提供依据,同时,体现在健康数据上的健康状况改变更能让客户直观地感受到健康管理服务的价值和效果。

2.共享健康数据。目前,由于各地区、各部门健康数据采集的格式不一致、内容不统一、数据记录不完整,健康数据很难实现共享,使得信息禁锢在孤岛之中,很难实现其应有的价值。对此,国家应尽快整合教育、交通运输、工业和信息、科学技术等部门的健康数据,建立统一的健康数据库标准,避免不同部门之间健康数据的重复收集,充分挖掘健康数据的应用价值。同时,卫生部门应积极制定措施推进医疗机构之间健康数据的共享,建立全国统一电子健康档案系统。基于共享健康数据的电子健康档案信息系统,是全面有效地开展健康管理服务的基础,也是健康服务产业发展的重要保证。此外,政府、非营利组织和私人部门要积极宣传和引导公众积极共享和使用个人的健康数据。

3.保护数据安全。推进健康数据共享的前提是确保健康数据的安全。首先,国家应制订和完善保护数据安全和个人隐私的相关法律法规,规范健康数据的使用,防止个人健康隐私的泄露。其次,健康管理机构要严格依照相关法律法规使用健康数据,注重保护健康数据安全,不断升级数据安全保护技术,阻挡黑客和其它威胁数据安全的袭击。

篇3

我国医疗保障体系存在很多突出问题

杨金生委员首先介绍说,我国医疗保障体系尚在建设和完善的过程中,其存在很多突出问题,比如说保障水平不高、发展不平衡、公平性体现不够充分,基本医疗保险保障水平总体不高,基本医疗保险、商业健康保险和医疗社会救助三个层次保障制度发展不平衡,医疗保障制度的社会公平性体现不够充分等。另外,医疗保障制度行政管理分散,经办能力不足、运行成本较高、运行效率偏低。而且,我国医疗保障制度形态多样,在制度设计与保障提供上缺乏统筹规划,有关政府部门各自为政,比如城镇职工、城镇居民医保由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管理,新农合由卫生部管理,城乡医疗救助由民政部门管理,商业健康保险由保监会管理,另外还有公费医疗等,这种做法造成管理制度不统一,行政资源浪费,公共服务效率偏低。还有不少地区基本医疗保障管理手段落后,甚至存在使用手工操作方式管理的现象,无法适应城乡一体化建设、人口流动性增强和建设全国通行的医保制度的发展趋势。

再者,目前我国医疗成本控制机制尚不健全,基本医疗保障经办管理部门缺乏控制不合理医疗费用的动力,过度医疗、过度耗材等医疗资源浪费现象比较严重。据杨金生委员透露,2005年至2009年,我国医疗费用平均增速高出GDP平均增速近7个百分点;据估算,我国医疗费用增长部分的20%~30%,是由于以药养医以及举证倒置、过度医疗等原因导致的不合理支出。这既加重了政府和老百姓的经济负担,又降低了医疗服务的公平性和效率性。

发展商业健康保险,完善医疗保障体系建设

杨金生委员认为,商业健康保险除具有经济补偿和资金融通功能外,更能体现保险业进行社会风险管理、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功能,能够在推进医疗保障体系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一是可以提高保障水平,丰富保障内容,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多层次、多元化的健康保障需求;二是可以发挥专业优势,提高医疗保障体系的管理效率和服务质量;三是可以强化对医疗服务行为的监督约束,控制不合理医疗费用支出。

因此,杨金生委员针对发展商业健康保险,完善我国医疗保障体系建设提出了自己的几个观点――

首先,要想完善由三大层次保障制度构成的医疗保障体系,就要从制度和机制上进一步明确三个层次保障制度中政府部门、商业健康保险机构和其他社会力量的地位与职责,按照新医改“坚持公平与效率统一,政府主导与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相结合”的原则,充分发挥商业健康保险等市场机制作用,体现中央要求的“四个分开”,实现各医疗保障制度的协调发展。特别要在基本医疗保障领域大力引入商业健康保险等第三方管理机制,不断提高商业健康保险参与基本医疗保障管理的范围和深度,统筹利用各种社会资源改善公共服务提供方式,降低政府行政成本,提高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

其次是要积极发展各类补充医疗保险,支持商业健康保险机构提供基本医疗保障与补充医疗保险的一体化管理服务。杨金生委员认为,目前与基本医疗保障配套的补充医疗保险制度尚不健全,只有部分地区的部分人群可以享受。所以,他建议尽快完善补充医疗保险制度,丰富医疗保障体系,提高医保制度的多样性,满足不同人群的健康保障需要;同时,明确政府部门在制度、规划、筹资、服务、监管等方面的职责,将补充医疗保险交由商业健康保险公司承办,实现基本医疗保险与补充医疗保险管理服务上的有效衔接和一体化管理,降低管理成本,提高服务水平。

三是要尽快建立数据信息共享机制,充分发挥基础数据在设计保险产品和保障方案方面的支持作用。杨金生委员说,商业健康保险,尤其是补充医疗保险是与基本医疗保险紧密衔接的,实现诊疗信息、基本医疗保障数据的共享,有利于商业健康保险机构更好地发挥精算技术、风险管控、理赔服务等方面的优势,协助政府完善基本医疗保障方案设计,提高风险控制和服务管理的针对性;同时,有助于商业健康保险机构积累基础数据,夯实精算基础,提高产品服务定价的科学性。他建议尽快建立和完善社保部门、医疗机构和保险公司之间的数据共享机制,为进一步发展完善的医疗保障体现提供基础保证。

最后,政府还要大力支持商业健康保险机构参与医疗服务监督,提高医疗资源利用效率。新医改提出“积极探索建立医疗保险经办机构与医疗机构、药品供应商的谈判机制,发挥医疗保障对医疗服务和药品费用的制约作用”。杨金生委员说,商业健康保险积极地与社保机构和医疗机构合作,在强化医疗行为监督,实现参保群众合理治疗、合理付费等方面已经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因此,我们应鼓励商业健康保险机构参与医疗服务监督,发挥商业健康保险机制对医疗服务的制约作用,提高医疗资源利用效率。

推进商业健康保险,实行第三方管理服务

杨金生委员接着说,目前,各级地方政府在贯彻落实新医改方案,加快推进社会医疗保障体系建设方面,逐步引入商业健康保险经办基本医疗保障管理服务,形成了一些具有推广价值的典型经验。但是,在新医改实施过程中,也有一些部门认为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建设应完全由政府独立完成,忽视市场机制的作用,对引入商业健康保险经办基本医疗保障管理服务还存在顾虑,甚至予以排斥。为更好地贯彻落实新医改方案精神,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体系的建设进程,杨金生委员提出了自己的几点建议――

第一、按照温总理《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发挥商业保险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中的作用的部署以及新医改方案精神,遵循“坚持公平与效率统一,政府主导与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相结合”的原则,从政策层面进一步清晰界定政府医保部门和商业健康保险机构在经办社会医疗保险方面的不同职责范围,加快推进政事分开,明确政府职责,积极鼓励和大力引进商业健康保险机构通过多种形式从事基本医疗保障的经办和管理服务,不断提高参与的范围和深度,统筹利用各种社会资源改善公共服务提供方式,降低政府行政成本,提高服务水平,增进社会民众的福祉。同时,明确各类补充医疗保险交由商业健康保险机构承办,支持基本医疗保险与补充医疗保险一体化管理等创新实践。

第二、尽快制定《商业健康保险经办医疗保障管理服务办法》,明确界定商业健康保险机构从事基本医疗保障经办和管理服务的专业资质、准入条件、操作规范和监督办法等,如对商业健康保险机构经办基本医疗保障服务业务,制定不同于一般人身保险业务的偿付能力要求,以及免交保险监管费和保险保障基金等。同时,优先鼓励实力强、服务优、成本低、效率高的专业健康保险公司从事基本医疗保障的经办和管理服务。

第三、完善现行医保基金管理政策,明确允许可以从医保基金中提取一定比例为参保人员投保补充医疗保险或向商业健康保险机构支付委托管理服务费。同时,调整相关财政税费政策,对商业健康保险机构从事基本医疗保障经办和管理服务给予免税的优惠政策或给予一定的财政补贴。

最后,杨金生委员表示,发展商业健康保险,实行基本医疗保障第三方管理服务的理念,一是有利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促进政府职能的转变。通过引入商业健康保险经办基本医疗保障管理服务,建立“征、管、办”相分离的运行机制,将相关政府部门从大量的具体经办事务中解脱出来,集中精力搞好政策研究和监管指导工作,强化政府在制度、规划、筹资、监管等方面的职责,加快推进医疗保障制度建设。这既是加快推进政事分开、加强行政部门建设,促进政府职能转变的需要,也是积极贯彻落实“十七大”关于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具体举措。

二是有利于减少政府在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建设方面的投入。政府通过支付较少的成本购买服务的方式,将基本医疗保障交由商业健康保险机构经办管理,能够直接利用商业健康保险机构的管理平台、服务网点、服务队伍、运行机制和专业技术,为参保群众提供医疗风险控制、费用审核报销、健康管理等方面的服务,大大减轻政府在设置经办机构、搭建管理平台等方面的投入成本。

篇4

一、专职化

教育职员是专门从事学校管理服务工作的职业人员,即教育职员身份的独立性。专职化就是指学校管理人员要成为职能专门化和具有独立身份的职业群体。职能专门化要求管理服务人员的职责、任务和权力,无论以直接或间接的形式,都是专门的管理服务职能。身份独立,意味着从事管理服务工作是一种独立的专门职业,他们将依法行使权力、承担义务,依法享有报酬和福利待遇等。这要求教育职员必须具备管理服务方面的基本知识和能力,要了解管理服务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把握其中的客观规律,能综合运用法律的、经济的和行政的手段来完成本职工作。专职化就是要求管理服务人员必须将管理服务作为自己的唯一职业,不得从事第二职业,以保证集中精力、全身心地做好管理服务工作。

二、专业化

专业化是知识和技能上的专业化,即教育职员应当是其从事的大学内部某一专业管理领域或者综合管理领域业务方面的骨干、精英和专家,具备与本职管理服务工作相匹配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能够“干一行,精一行”,成为本领域业务方面的专家和精英,即所谓“专才”。专业化是社会分工的结果,是效率的源泉。既然职业是基于不同行业及职位的划分,那么不同行业就会有不同的行业要求,不同职位也会有不同的任职资格要求。因此,专业化就是建立在这种“术业有专攻”的基础上,要求人们要有完成工作所必须具有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不仅能够达到工作的要求、能够胜任工作,而且能够建设性地开展工作,它是专业化和非专业化的一个基本标志。

职业上的专门化是业务上的专业化的前提和基础,但要真正达到业务上的专业化,需要长时间的经验积累,更需要制度建设上的保证和促进,达到以制度选人、育人的目的,造就一支高素质、专职化、专业化的教育职员队伍。专业化的核心是具备专业素质,专业素质就是指管理服务人员必须具备胜任管理服务所具有的知识和技能,离开了专门知识和技能就谈不上专业化。

三、制度化

篇5

    富裕人群的医疗消费特点是:(1)富裕人群在基本医疗保险报销了一部分费用后,都具备承担其他一般性医疗消费的能力,其高端医疗保障需求主要解决高额医疗费用(如癌症、器官移植、植物人等特重大疾病)的报销问题。汇丰人寿2012年《中国富裕人群调查报告》显示,富裕人群的最大财务需求是重疾保障(93%),其次为养老保障(81%)和子女教育金储备(78%),以及补偿因疾病造成的其他经济损失。(2)在富裕人群中的一部分高净值人群,即一般指个人金融资产和投资性房产等可投资资产在600万元以上的人群,这类人群,经济实力很强,不太需要单纯补偿其医疗费用,而是希望通过保险公司的资源整合和系统管理能力,购买高端健康保险及附加的个性化健康服务产品,获得量身定做的系统化、持续性的优质的医疗、健康服务。据2012年3月胡润研究院的调查显示,中国个人资产高净值人群达270万人。(3)上述人群由于财富并不缺乏,对生活品质和质量更加重视,且具备一定的健康认知能力,但由于生活、工作和精神压力大,很多人带有这样那样的健康问题,甚至处于疾病状态,因此更加注重健康管理服务。据一项调查显示,自我评价时,约50%左右的人群健康状况从“一般”到“非常不好”,其中亚健康状态为42.7%,慢性病状态为19.9%。

    根据这一需求特点,高端健康保险市场潜在规模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预测:(1)高端健康保险市场,指购买高端商业医疗保险、疾病保险、护理保险等健康保险产品的保费收入的潜力;(2)中高端健康管理服务市场,指购买包括家庭医生(或私人保健医生)、诊疗绿色通道、专家诊疗、健康体检及其他健康管理服务(如健康咨询、健康讲座、健康评估、健康监测、饮食运动管理、心理咨询与干预和慢性病管理等)费用的潜力。据汇丰人寿《中国富裕人群调查报告》显示,在提供的健康管理服务项目中,50%受访者看重医疗服务品质,其中,37%看重安排专家医生手术及治疗,90%受访者最希望在国内的知名医院接受治疗,88%受访者表示海外就医对重疾治疗有帮助;90%以上受访者认为早期诊断、及时治疗、保持良好心态、控制饮食、适度运动及定期全面的深度体检是预防疾病的有效方式。《2008中国卫生服务调查研究—第四次家庭健康询问调查分析报告》显示,城乡居民家庭年人均医药卫生支出费用占家庭生活消费性支出比重为10.8%,假设富裕人群按个人(或家庭)年收入15万元中10.8%为医药卫生支出计,其中40%用于购买商业健康保险及健康管理服务,即占收入的4.32%。汇丰人寿《中国富裕人群调查报告》显示的结果:富裕人群愿意为医疗保障支付的保费预算为家庭平均年收入的9%左右,相比较而言,上述估算仍较为保守。

    基于前述假设,人均年健康保障保费及费用支出约6480元(包括医疗保险,主要解决基本医疗保险之外的个人自费、按比例分担及超最高限额的医疗费用和其他误工费补偿问题等;疾病保险、护理保险等,主要定额补偿因疾病带来的其他费用损失。总的月均费用支出约540元),年健康保障总需求约2042亿元。其中,人均年健康管理服务费按1000元计,包括家庭医生、私人保健医生、健康咨询、健康指导及其他健康服务等费用,年健康管理服务总需求约315亿元。也就是说,至少富裕人群中,这两项医疗保障需求,年市场潜在规模超过了2000亿元,而实际上,2011年商业健康保险总的保费收入只有691.72亿元,与上述预测的潜力相比,还有巨大的市场空间。

    高端健康保险市场发展存在的问题

    目前,在保险行业,高端健康保险还没有形成独立的业务板块和成熟的市场。经营高端健康保险的各个保险公司,经营策略还不够清晰,产品种类还比较零散,服务人群还非常有限,保费规模和盈利能力都很小,还没有在民众中树立起良好的专业服务形象和品牌影响力。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目前我国的优质医疗和健康服务资源主要集中在公立医疗机构方面,市场开放度非常有限,没有形成独有的服务体系。保险公司要利用“优质优价”的市场机制来建立服务平台,并获得这些服务资源,还有很多政策和运作的障碍,直接制约了保险公司开拓相关业务市场。二是保险公司对医改形势下,如何发展适宜的高端健康保险业务缺乏明确定位及一整套战略思路,且对民众健康保障需求了解不深、特点研究不够,同时,提供高端健康保险服务的专业化运营管理和风险控制能力还比较弱,较难形成应有的服务品牌和营利来源。

    开拓高端健康保险市场的意义和对策

    作为我国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有机组成部分的商业健康保险,大力开拓高端健康保险市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1)发挥自身优势,提供基本医疗保障未涵盖的高端健康保险、疾病保险、护理保险和失能保险,完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2)设计针对性强、特色鲜明的健康保险产品和健康管理服务,满足民众日益增长的多层次健康保障需求,促进民众健康意识的提高,减少和改善疾病的发生发展。(3)利用与医疗服务提供者灵活的合作机制和“优质优价”的杠杆作用,引导高、中、低端的医疗服务资源有效利用,促进医疗卫生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效益的提高。(4)丰富产品体系,提升服务能力,突出自身特色,树立专业品牌,逐步形成差异化的服务领域,促进商业健康保险持续健康发展。

    对此,商业健康保险应牢牢抓住医改契机,高度重视高端健康保险市场的开发。具体建议如下:

    一是深入研究医改政策,全面分析保险业在与医疗服务提供者合作、利用医疗服务资源、控制医疗风险上的政策机遇和挑战,确定开展高端健康保险业务的战略定位和经营举措。

    二是根据富裕人群健康保障需求特点,细化目标市场和服务人群,开发系列化的健康保险产品和健康管理服务计划,逐步形成涵盖健康、亚健康、疾病等健康周期,病前健康维护、病中诊疗管理、病后康复指导等全过程,既补偿医疗费用,又提供健康服务的全面健康保障产品体系。

篇6

“健康管理”推特色服务

“专业健康保险公司能够与医疗服务机构、社保机构等建立充分的合作关系,能够让消费者享受到更好的健康服务和医疗管理服务。”记得在展望专业健康险公司发展前景时,曾有保险业内的专家提出这样的观点。

这类健康管理服务,对消费者而言,也有不错的吸引力。比如,2007年9月底,人保健康上海市分公司就推出了一款专属于慢性疾病患者的服务产品――“健康宝”疾病管理服务。

“健康宝”实际上是一款疾病管理服务产品。此次推出的“健康宝”产品售价为每人每年396元,主要能够享受三方面的服务,切实解决慢性疾病患者日常烦恼和困惑。

首先是“看病不烦恼,健康宝为您安排医学专家”。“健康宝”产品提供的医学专家均为上海三级甲等医院副主任以上医师,同时每年至少安排6次以上的专家普通门诊服务,并保证同一个专家提供连续性的诊疗服务。对于消费者,特别是希望能够在大城市的大医院就诊的消费者而言,这样的安排显然是物超所值的,因为消费者如果自己去看专家门诊的话,往往比较费时费力。

其次是“生活不烦恼,健康宝为您配备健康助理”。投保的客户每周都会收到一次健康关爱电话,电话中健康助理将针对客户近阶段的运动、饮食、正确用药等方面做相关的指导,同时每年要进行至少3次风险识别以便更好地了解客户身体的恢复情况。

第三是“有问题不烦恼,健康宝为您配备健康热线”。热线将在第一时间解除客户治疗康复中遇到的困惑,同时将提供专业咨询意见给客户。

目前“健康宝”可以管理的疾病包括: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糖耐量异常和高血脂/脂肪肝。随着今后的不断完善,将会推出针对恶性肿瘤、慢性肾炎、骨质疏松、慢性阻塞性肺病等慢性疾病的疾病管理服务。

细究起来,人保健康险之所以能够推出销售这样的一款产品,主要还是人保健康险公司背后的控股股东为强大的中国人保集团,其第二大股东德国健康保险公司(DKV)是欧洲最大的商业健康保险公司,拥有欧洲最大的疾病管理公司,具有80多年的市场运作经验。人保健康上海分公司也早就于2006年与复旦医疗管理集团及复旦大学附属九家医院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储备了丰富的医疗资源。目前该公司已在市场中成功推广和实施了专家门诊预约挂号、健康评估、企业现场体检和慢性病管理等系列健康管理服务,初步形成了特色明显的健康管理服务体系。

昆仑健康险则提供了“中医体质测试”服务,瑞福德健康险也有提供“健康俱乐部”等服务。

“针对性”产品更具优势

就健康保险而言,专业化使保险公司能够根据不同职业、年龄、身体状况和保险需求,能够有效地扩大健康医疗保险市场的产品覆盖面,比如设计出在国外市场已经成熟的高额医疗保障产品、收入损失保险、医疗护理保险等产品供市民选择。

开发更为科学、合理、有针对性的保险产品,这也是当初保险业内对于专业健康险公司寄予的希望。近两年多的发展路程走过来,各家专业健康险公司也在这方面做出了一些努力。

比如,昆仑健康险公司的“祥云高原特定疾病保险”就填补了国内在高原急性病保障方面的空白。100元一份,每份保额1万元,若患特定急性高原病,一经确诊,就可以定额给付医疗保险金。人保健康险也有类似的高原疾病保险。

而老年人群健康险保障的缺失,一直以来也是消费者的“心头大患”,因为大家总是找不到能够承保老年对象的健康医疗类保险产品,传统保险公司的产品虽然琳琅满目,但大部分都只能为60岁甚至55岁以下的人群提供。据相关数据显示,我国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为10045万,占总人口的7.69%,有关人口专家预测,老年人数量正在进入增长的高峰期。这个庞大的人群迫切需要合适的保险品种,而市场上却鲜有此类产品,发展潜力巨大。

瑞福德健康保险则一直在试图努力解决这个问题,正式营业初期就推出了“老人健康险”。近期,又推出了升级版的金福寿中老年保险计划。

据瑞福德健康保险公司上海分公司总经理尤友明介绍,人到中老年,稳健最重要,在解决自身晚年保障问题后,再根据自己财务状况选择合适投资理财渠道,是个人理财规划的最基本的一个原则。金福寿中老年保障计划就是希望能够为中老年人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据其介绍,此款保障计划最大的特点有三:

首先,金福寿中老年保障计划,是目前国内唯一一款专门为中老年人设计的产品套餐,可投保年龄高达65岁,从30-85岁都有保障,是真正的银发保险。

篇7

中图分类号:F840.6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03-000-02

一、前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大幅提高,社会节奏的加快,工作、生活压力的增加,人们的休闲保健意识越来越强,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青睐以休闲和健康为目的的休闲保健产业[1]。休闲保健已经成为了现代人的重要生活方式,较好地满足了人们对发展、享受以及更高生活质量追求的需要。

以美容、按摩保健、足浴等行业为代表的休闲保健产业,作为我国的第三产业,近十多年来发展迅速,对于扩大国内就业,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提高民众健康水平,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2]。

虽然休闲保健产业近些年来有了飞速的发展,但由于行业进入的专业人员不足、技术、资金等门槛都不高,行业中存在着服务单一、技术含量较低,后续服务能力缺乏等问题,导致产业集中度不高,未能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和规模经济效益;行业同质化问题严重,难以满足消费者对产品和服务的个性化需求;专业化程度不够,行业内部缺乏能提供“整体休闲健康解决方案”和满足消费者综合休闲健康需求的机构[3]。不能够真正满足消费者健康、保健的需求,导致人们对行业的整体服务水平满意度不高,消费的热情度降低,障碍了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休闲保健产业需要一种全新的、更适合现代人消费需求的服务理念或模式出现。

健康管理服务模式的出现为休闲保健产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健康管理最早由美国密西根大学Eding tond.W博士在1978年提出[4]。作为一门学科和行业,近20~30年在美国兴起并在西方国家迅速发展完善[5]。健康管理是以维护人的健康为宗旨,通过以对人群的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全面监测、分析、评估、预测和实施预防为主要任务,强调人性化、个性化、专业化的长期服务[6,7]。它在基于个人健康档案基础上,结合现有的健康服务与技术手段,从生物、心理、社会的角度对个人进行全面的健康保健服务,以达到提高健康素质、改善生活质量的目的。其核心就是以健康维护方法为手段,倡导建立新的管理机制,推行以关怀人,爱护人,激励人和安慰人为主旨的整体健康管理方法,以此提高组织内部的凝聚力和外部竞争力[8]。健康管理的服务模式符合现在人们的追求生活质量,追求健康的需求,已经逐渐开始深入人心,并在世界范围内越来越受到政府和全民的重视。

把现代健康管理的服务模式运用到休闲保健行业的经营管理中,在坚持休闲行业原有的技术和服务的基础上,通过为顾客建立健康信息,作出相应的健康评估,在此基础上为个人制定个性化的膳食、运动、心理以及养生等方面的指导措施,并长期性进行跟踪指导服务,一方面可以提高服务层次和质量,另一方面可以有针对性对顾客进行保健养生服务,可谓一举两得。

我们在多年创办健康管理专业和对健康管理服务的研究、实践基础上,逐渐凝练出一套较为完整、实用的健康管理理念和运营模式,并在美容养生行业经营中实践应用,取得了较好的市场效果。

二、研究内容

1.研究对象

选取杭州亚思美容有限公司万象城店作为研究基地,对象为来店消费的顾客群体(女性)。

2.方法

(1)调查方法。采用问卷和现场调查结合的方法。问卷在参考顾客满意度测评指标体系(CSI)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自拟。主要采用李克特量表,分别对5级态度“很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很不满意或很愿意、愿意、一般、不愿意、不愿意”赋予“5,4,3,2,1”的值(或相反顺序)。让被访者直接在相应位置打勾或划圈。第一阶段调查(2011.8.1-2011.9.30),为期2个月。在此基础上初步进行前期调查,完善调查问卷。第二阶段为正式研究阶段,调查分为2部分:店内原始经营状况调查(实施前)(2012.3.1-2012.5.30),为期3个月;导入健康管理模式后的经营状况(实施后)(2013.3.1-2013.5.30),为期3个月。调查问卷根据顾客自愿的原则进行,若没有完成或遗漏项目的视为无效问卷。实施前调查收到有效问卷158份,实施后调查收到有效问卷195份。

(2)健康管理服务模式方法

①设置健康管理管家一职,由1~2名经系统培训的店内的员工担任;其职责主要是利用专业、系统的健康管理服务理念及技术掌握顾客的健康状况、养生需求。

②在保密、自愿的基础上,为顾客建立个人健康信息档案,由健康管家为顾客进行健康评估,并有针对性为顾客制定出一套个性化、可行的营养、运动、心理及养生等方面的养生方案,指导顾客建立科学合理的养生方式,并由健康管家进行跟踪指导;同时养生技师根据评估结果为顾客进行针对性的保健技能服务。

③对员工进行健康管理知识、技能及服务的培训,提升员工的综合素质,保证能够正确地按照健康方案的要求进行规范技术服务。

3.调查内容:分为2部分

(1)总消费人数、总营业额、重复消费人数、重复消费次数等前后对比。

(2)顾客满意度调查前后对比(总体满意度、感知价值、感知质量、顾客抱怨、顾客忠诚度)

三、结果分析

通过对健康管理服务模式实施前后经营状况的数据进行对比发现:在新模式实施后,在3个月的时间内总体消费人数、总体营业额、重复消费人数及重复消费次数指标上分别增加15.6%、46.7%、35.9%、53.2%,显示出新服务模式实施后对店内的经营状况有较大的提升。(见表1)

表1 新服务模式实施前后店内的经营状况的分析

总消费(人) 总营业额(万) 重复消费(人) 重复消费(次)

实施前 512 94.5 131 254

实施后 592 138.6 178 389

针对顾客满意度,我们选用整体服务模式、服务流程、服务技术、养生效果、后期服务等满意度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实施后与实施前进行比较,P≤0.01,具有极显著差异。表明健康管理服务模式实施后顾客满意度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并且顾客对新服务模式的服务流程、服务技术、服务效果及跟踪服务等方面认可度较高。(见表2)

表2 新服务模式实施前后顾客满意度的分析

顾客满意度

整体服务模式 服务流程 服务技术 养生效果 后期服务

实施前 2.49±0.50 2.53±0.50 2.61±0.50 2.61±0.50 2.70±0.50

实施后 3.71±0.53 3.59±0.53 3.73±0.47 3.73±0.47 3.73±0.51

在对顾客感知价值、感知质量、顾客抱怨和顾客忠诚度的调查中,我们分别选用服务信价比、服务质量满意度、抱怨或投诉意愿、重复消费意愿、介绍他人消费意愿等5方面的指标进行研究。结果:实施后与实施前进行比较,P≤0.01,具有极显著差异。显示健康管理服务模式实施后能使顾客感到消费物有所值,并愿意进行重复消费和介绍或带领自己的亲朋好友来店消费;并且和实施前相比,顾客抱怨或投诉也明显减少。表明顾客对此种服务模式有了良好的认可度和接受度。(见表3)

表3 新服务模式实施前后顾客感知价值、质量和忠诚度的分析

感知价值 感知质量 顾客抱怨 顾客忠诚度

服务信价比 服务质量 抱怨或投诉 重复消费 介绍他人

实施前 2.50±0.51 2.53±0.50 3.43±0.52 2.41±0.49 2.25±0.44

实施后 3.70±0.50 3.59±0.53 2.54±0.51 3.26±0.52 3.17±0.56

通过以上数据分析可以表明,作为新型的管理和服务模式,健康管理模式对美容店的经营状况及顾客反响都产生了积极的效果。

四、讨论

健康管理强调“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思想,标志着管理激励机制“人本主义”倾向的进一步发展和强化。它不仅强调人的心理因素,而且把全面关怀人的身心健康和机能的正常发展作为目标[6]。虽然健康管理是以医学为基础手段,但其倡导的理念和推行的健康干预措施已超越了医学本身,成为了一种全新的服务理念和服务模式,必将在今后的社会发展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因此,把这种全新的模式运用到休闲保健产业中,能够扩展原有的服务种类,提高服务和管理水平,提升产业的发展品质,既能满足顾客的休闲需求,也能满足他们的健康的需求,将会吸引更多的群体加入消费行列。

健康管理服务模式已在国内外的综合性医院、体检中心、健康管理中心付诸实施,对于提升该行业的有效度、信任度,扩大影响力,塑造“以客户为中心”的文化和服务形象,拓展市场份额等起到了重要地推动作用[9]。随着休闲市场的不断发展及健康管理研究的深入,休闲保健产业将能与健康管理的服务理念进行有机结合。社会上的已有少数休闲保健企业有意无意地把一些健康管理的服务手段运用到经营管理中去[10]。因此,从休闲保健的实际出发,以健康管理的服务理念为指导,形成一套完整、实用的运营服务模式是非常必须和必要的,并以此提升休闲保健产业整体发展层次,为产业的发展找出一条可持续增长的新路子。

参考文献:

[1]覃荣周,王琪林.成都休闲保健服务行业的市场分析.商代现代化.2012,16:106.[2]郝影利.城市化进程中休闲产业的作用[J].企业家天地.2006,2:43

[3]尹涛.现代美容经济发展现状浅析[J].中国科技信息,2008,(22):211.

[4]Edingtond W,Louis Y, Kull,ctal,Rccent trends in the development of health mangement[J].Health Management Research,2001,76(103):140―147.

[5]Kongstvedt PR. Essentials of managed health care .Gatihesburg Maryland:Aspen publishens,Inc,1997,3-6.

[6]莫建勋,王庆林,向月应,等.基于整体医疗理论的健康管理.医院管理杂志[J].2007,14(4):276-277.

[7]江瑛,胡榕.借鉴美国健康管理理念完善离退休干部保健模式[J].医院管理杂志,2009,16(4):309.

[8]赵春喜.健康管理的现实启示[J].中国改革,2000(5):221.

篇8

知己健康管理是以“能量平衡、有效运动、量化指导、规范管理”为核心内容,采用一、二、三级预防并举的慢性病行为干预模式。它将现代管理学模式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慢性病)致病原理结合,综合运用营养学、运动学、心理学等多种医学相关学科形成的倡导一、二级预防、针对于特定疾病的一种健康管理模式。中年群体(30~60岁)是现代社会生产生活的中流砥柱,他们的健康问题层出不穷,因此对中年人群尽早实施知己健康管理是很有必要的。

本调研对宁波市新街道30至60岁中年人(知己)的健康管理需求和现状进行了调查,并使用RE-AIM模型进行现状分析,以期为社区更好地开展(知己)健康管理服务、为中年人群更有效地提高生存质量提供参考。

1.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

以宁波市新街道牡丹、杜鹃、玉兰社区随机抽取的中年人(30~60岁)为调查对象入户调查,合计发放问卷129份,回收有效问卷120份;同时对部分被调查中年人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进行访谈,以期搜集更全面完备的资料。

1.2问卷设计

本调查问卷主要由两大部分组成,一份为由世界卫生组织(WHO)制定的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另一份是根据调查主题自行设计的问卷。自行设计问卷在结合文献研究、专家咨询等各方信息后,从四大维度:健康度、熟识度、选择度、期望度展开设计问题。

1.3数据统计和分析

调查结果采用Excel 2003和SPSS 19.0进行数据录入和统计分析,主要采用描述性分析、参数检验法等统计学分析方法。

2.结果与分析

2.1社区中年群体一般情况

本次调查的120名社区中年人中,男女性别比例1:1.18;社区中年人平均年龄为43.67岁;参加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占绝大多数,为73.3%,其次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离退休公费,分别占了13.3%和6.7%;学历主要为初高中学历,占73.3%;月工资收入集中于3001―6000,占60%。

2.2社区中年群体生存质量和健康现状

本次调查采用了由WHO制定的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进行卫生经济学的成本―效用分析,旨在了解中年居民总体健康水平。本调查涉及生理、心理、社会关系和环境四大领域,转换后得分分别为15.00、14.07、14.58、12.67,处于60%―75%区间。

在所有被调查者中完全健康者只占23.3%,至少患有一种慢性病的为76.7%,其中慢性贫血和慢性胃炎占据多数,为25.7%和20.0%;其次为骨关节疾病(11.4%)和高血压(8.6%)。而拥有至少一种不良生活习惯居民占样本86.7%,依次为缺乏运动(32.7%)、吸烟(15.1%)、三餐不规律(13.2%)、熬夜(13.2%)及忽略早餐(9.4%)等。

2.3社区(知己)健康管理服务需求情况

93.3%人群倾向于一级(在疾病尚未发生时针对危险因素采取措施)和二级(针对发生的疾病采取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三早模式”医疗模式);73.3%人群有体检的习惯,其中近1/3人群会定期体检,而63.3%的群众有过健康咨询经历(专科医生、营养师、心理咨询师、健康管理师等);同时调查显示近70%人群明确表示期望进一步了解(知己)健康管理服务。

2.4社区(知己)健康管理服务实施现状

本调研选用Glasgow等提出的RE-AIM评价框架评价服务实施现状。涉及面(Reach):调查中显示86.7%人群知道社区提供(知己)健康管理某些服务(至少一项),主要为体检服务(42.2%),但只有20%人群会前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参与服务,70%人群更倾向于综合性医院;有效性(Effectiveness):通过WHOQOL-BREF了解到在现阶段服务体系下,居民生存满意度自评平均分79.44(满分100),而调查涉及生理、心理、社会关系和环境四大领域,转换后得分处于最佳状态的60%―75%区间;采纳性(Adoption):在本地区现有服务体系之下,从未听说过(知己)健康管理服务人群占56.6%,只有3.3%人群表示很了解该服务;实施性(Implementation):近几年来,社区陆续开展健康服务,但几乎不涉及健康指导计划制定、定期回访、长期追踪等后续服务;可持续性(Maintenance):100%的群众表示会选择参加至少一种(知己)健康管理服务;更有66.6%的人群表示愿意或可接受在支付一定合理费用下拥有自己的健康管理师。

3.讨论与对策

从当前调查显示来看,社区卫生服务的设计与最初的理念规划、定位方向大体一致。

3.1存在问题

居民健康需求旺盛,传统观念依旧牢固。调查中我们不难发现,社区中年群体不管是客观健康水平还是主观健康要求上,对于(知己)健康管理的需求度较高:他们作为家庭生活、社会工作的中心,身心压力较大,促使他们在主观上表达出了旺盛的健康需求。

但由于传统观念影响:更多年人只有在疾病有了生理表现时才前往医院,同时首诊时更愿意选择综合性医院(70%)。

健康管理人才匮乏,整体服务体系缺失。在与部分居民和社区医务人员的访谈中,我们得知:社区正在日益完善健康管理相关施行举措,但类似于健康小屋的社区健康管理处的医务人员多由全科医生兼任,或由护士服务。这些人员大多没有接受过系统正规的健康管理师培训,使其实施效果大打折扣。

辅助组织衔接不够,全面推进困难重重。现阶段社区(知己)健康管理服务只着眼于社区个体的力量,没有恰当衔接各环节、充分利用各资源;同时,社区(知己)健康管理服务实施收费无标准、缺乏制度制约,也不与任何医疗保险支付体系挂钩。这些问题都使社区(知己)健康管理的一体化全面推进道路困难重重。

3.2 建议措施

加强宣传推广,改变落后观念。在进行健康知识教育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向居民传达正确的健康观念。在总体上提高居民健康意识,改进健康观念。同时也鼓励居民走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咨询、保健、医疗等,使卫生服务中心发挥其切实的作用。

重视人才培养,推进一体发展。培养专业的健康管理人才,设立专门的健康管理科室,联合分工切实开展一体化系统的社区(知己)健康管理,使社区健康管理服务成为社区卫生服务的一大特色。

配合中心发展,总体协调发展。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知己)健康管理服务为中心,联合专业体检机构、保险公司、健康管理服务公司联合开展多种个性化服务,同时保险公司、医疗保险和个人之间协调建立合理的支付体系,确保居民在享受健康服务的同时,不会造成过度的经济负担,使社区(知己)健康管理能真正造福于广大居民。

注:王悦为通讯作者

参考文献:

[1]黄建始,陈君石.健康管理在中国的历史、现状和挑战[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07,6(1);45-47

篇9

1、全面加强药具发放网络渠道建设。深入推进药具宣传服务“进机关、进社区、进乡村、进企业、进工地、进高校、进医院药房、进商店超市、进宾馆、进娱乐场所”的“十进”活动,药具宣传服务纵向由村向组和院坝、由社区向小区和楼院延伸,横向由人口计生主渠道向医疗卫生、民政等机关、企事业、社会单位覆盖,努力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方便快捷、满足群众需求的药具管理服务网络体系,全面提升广大育龄群众对国家免费药具的易得性。

2、试点开展“春风工程-计划生育吉祥三宝行动”。针对新婚和生育目标人群,借助民政婚姻登记平台和医疗卫生助产技术服务平台,开展送温馨、送知识、送药具的计划生育“三送”优质服务活动,努力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和家庭生殖健康水平,构建全方位,多网络的药具供应管理机制、避孕源头有序管理机制和部门联动综合服务机制。

3、努力提升流动人口计划生育药具“全覆盖”优质服务。落实“属地化管理、均等化服务”职责,深入推进药具便民服务“一证通”措施,建立健全流动人口计划生育药具宣传、发放、咨询、随访、不良反应监测“一条龙”优质服务体系,努力实现流动人口计划生育药具优质服务“全覆盖”。

4、深化拓展技术服务机构“八位一体”改革试点的药具发放职能。充分发挥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药具管理服务职能,积极探索首次使用药具检查、宣传、咨询、随访、指导和不良反应监测新方法,不断提升药具优质服务能力和水平。

5、稳步推进药具社会营销工作。继续实施“千店万点”工程,坚持在商场、药房、宾馆、娱乐场所等地建立社会营销网店,引领规范药具和生殖健康用品市场,积极构建“免费发放为主、社会营销为辅、市场供应为有益补充”的多渠道药具供应服务体系。

二、推进正规化规范化建设,夯实药具管理服务基层基础

1、推进机构队伍专业化。进一步稳定镇街具机构,努力建设镇街、村居社区药具专业干部队伍和药具宣传服务志愿者队伍;制订药具干部队伍培训计划,全面落实分级培训责任,不断提高药具干部队伍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

2、推进管理服务规范化。深入推进基层药具管理服务“一箱清”工程,进一步规范药具宣传服务箱和药具工作手册的管理使用,建立健全“一箱清”工程的管理网络体系、优质服务运行体系和能力保障体系;所有免费药具宣传服务网点设置统一规范的发放标识,强化网点管理,促进网点规范。

三、强化宣传培训,提升药具工作认知度和满意度

1、强化药具干部的培训教育。开展经常性、多样化的职业教育培训和岗位练兵活动,强化药具干部的服务意识,提升药具干部的政策理论水平、综合业务素质和优质服务能力。

2、强化育龄群众知情选择避孕的宣传引导。采取开辟药具宣传栏目、开展街头宣传活动、发放药具宣传平进村入户等宣传形式,进行全方位多层面宣传;利用计生赶场活动开展面对面的避孕节育、生殖健康咨询指导,让广大群众在潜移默化中接收避孕节育和生殖健康知识,提高对药具工作的满意度。

篇10

[摘要]目的 探讨健康管理服务开展过程中“治未病”理念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国健康管理服务开展现状,并以“治未病”理念提出具体的具体的运作机制。结果 以“治未病”理念为基础 实施健康管理服务能够有效缓解疾病危险性,将医疗费用降低,促进患者的康复、养生、保健和预防。结论 在现代化健康管理服务开展过程中渗透“治未病”理念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是提升人类健康水平的关键。

[

关键词 ]治未病理念;健康管理服务;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R16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654(2015)02(c)-0005-02

Based on the Concept of "Preventive Treatment of Disease" Health Management Service Development Present Situation and Suggestion

ZHANG Jing

Shandong Binzhou Yangxin County Zhai Wang Zhen health center,Shandong 251808,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value of health management services to carry out the process of the "disease" concept. Methods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health management services to carry out the status quo, and the "disease" concept put forward specific specific operational mechanisms.Results "Disease" concept as a basis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health management services can effectively alleviate the disease risk, will reduce health care costs and promote the rehabilitation of patients, health, health care and prevention.Conclusion Penetration in the modern health management services to carry out the process of the "disease" concept has an important role and significance is key to enhancing human health.

[Key words] Treating disease concept; Health management services;Status quo;Countermeasure

治未病理念就是对人们的行动和实践进行科学有效指导,进而达到健康水平的方法,该理念的根本就是通过有效的养生。保健和预防手段来治疗和预防疾病,同时阻止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具体涉及到了病后防复、既病防变和未病先防这几个方面。目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认知度的提升,对于健康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健康管理作为一种现代化医疗服务模式,所凸显的是创新,与传统的医学服务模式差异性显著,而治未病理论作为一种传统中医理论,主要是对预防进行了强调,有助于医疗费用的降低、医疗供需平衡的改善和全民健康水平的提升,是当前不可或缺的医疗服务模式,而整合治未病理念和健康管理服务模式,则将进一步推进我国医疗卫生水平的提升[1]。

1 临床资料

通过分层抽样的方法调查居民对中医治未病的了解情况,并将相关数据借助统计学软件spss 16.0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健康管理服务开展现状

据调查结果显示,目前在社会认同度、社会认知度、服务模式、工作运行机制、专业技术队伍上已经初步形成,并且已经在部分省市开展区域性试点工作,但是我国与美国、日本等先进国家相比较之下,在健康管理上仍处于起步阶段,并未在全民得到普及,这样就使得人们对于健康管理的理解和认知知之甚少,而开展的健康管理实践也多针对于高端客户,并且也主要局限于健康情况的评估和疾病风险因素的分析,这样就无法将一体化的健康管理流程形成,而广大的已患病群体。高危群体和亚健康状态群体主要通过医院开展医疗服务,并且以“生病就医”为主,并未开展疾病的预防等措施,同时防与治脱节,当人处于高危和亚健康状态的情况下,相关医疗服务机构也不能将相应的解决措施提出。

3 建议

3.1 加强宣传

对于中医治未病的认可虽然人们已经有了较高的认识,但是总体上来说在了解上还远远不足,主要是因为获取信息的路径较少,因此必须针对该情况加强相关的教育宣传,普及相关知识,并且将治未病理论渗透于健康管理实施中,使人们逐渐掌握和接受两者[2]。由此可见,在后期的中医治未病服务知识教育宣传过程中可将网络、社区信息栏、报纸等宣传媒介充分利用,使人们逐渐意识到健康管理的重要性,进而维护好健康,同时将未病推广氛围在人群中形成。

3.2 加强治未病健康管理人才建设

也就是在健康管理中将治未病作为重要的服务内容,进而加强专业型人才队伍的构建,满足当下的供需要求。由此可见加强治未病健康管理人才建设是健康管理服务开展的重要前提,必须予以重视,同时保证队伍建设的合理化[3]。而具体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①是将人次培养计划制定,以当下的试点情况为依据进行人才培养内容和数量的预测,并且对当下的所有医疗工作者进行治未病教育。②是将治未病服务相关的激励政策制定,实现专业型人才向社区和农村的辐射,进而将卫生服务人才队伍加强。

3.3 在健康管理中完善治未病服务,并将配套政策制定

通过以上调查了解到目前我国在健康管理中治未病服务仍处于相对滞后的状态,多以治未病服务试点为主,这样就使得健康管理和治未病服务分离。同时还有相关政策问题出现于试点过程中,因此进一步完善配套政策具有重要的意义。有病医保是我国现行的医保政策,而治未病服务作为健康管理服务的重要内容,将其纳入医保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3.4 制定治未病服务标准

即保证治未病服务的标准化。相关调查显示一般专科和治未病服务具有显著差异性,因此在操作模式的执行标准上与其它专科也不同,这主要与中医经验模式具有密切相关性。基于目前在治未病服务效果评价研究上仍不足,这样就阻碍了治未病服务的发展[4]。因此为了将以上问题纠正,就必须以临床流行病学研究方法为依据,同时与治未病服务特点相结合,将前瞻性研究开展,才能将治未病服务效果评估体系建立,进而为临床干预方案的制定奠定基础。

3.5 构建健康管理服务流程

①进行健康体检,这是实施健康管理的关键部分,与健康管理服务的实施具有密切相关性。在健康管理服务中,健康干预、健康分类、风险管理和信息档案建设都离不开相关体检数据的支撑,而治未病理念主要是对预防进行的强调,体现的是中医养生理念,与中医体质辨识息息相关。体质辨识的认知对象是人的体质,是将健康体检数据获取的重要手段,能够通过不同体质分类和体质状态特征来对疾病与健康的个体差异和整体要素把握。因此通过治未病理论的指导,在体检模式上可以综合西医理化和中医体质辨识,以所处阶段和个人情况开展健康体检,并将相关数据获得,进而为康管理流程服务工作的开展提供支撑数据[5]。

②实施健康档案管理,进而为健康管理提供材料依据。所谓的健康档案管理就是记录患者健康水平。生命体征及其相关事件和行为,通过西医理化指标和中医体质辨识将体检数据获取,成立受检者个人健康档案,并以此作为健康分类和评估的标准,同时这也是实施干预计划的基础和依据。

③健康分类和评估,目前西医理化检查是健康评估的关键依据,而干预标准的实施与否则主要取决于指标的正常与否,在将中医体质辨识手段增加的情况下,就能对亚健康状态或偏颇失衡的体质状态进行早期干预和判断,并且还能针对指标异常却无明显不适反应的患者尽早实施干预,避免忽视干预行为的发生。结合西医理化指标和中医体质辨识,能够对患者的健康状况进行全面准确的评估,亚健康测评和中医体质辨识是中医“治未病”体检中的重要内容,通过中医师望闻问切四诊和中医体质量表分析,综合评估体检者的体质及健康状况,将健康评估信息提取,并将受检者纳入疾病人群、亚健康人群和健康人群中实施动态管理,并通过临床诊治、辨体防治及其健康调养来将危险因素的影响程度降低,提升人类的健康水平。

④健康干预管理,也就是于健康干预前对受检者进行个人健康信息的分类和评估,并且依据理化指标和体质辨识分类疾病人群、亚健康人群和健康人群,并且以健康风险评估结果进行控制目标、干预计划的制定。也就是通过理化指标检验和体质辨识来进行结果分类和健康评估,并在此基础上将个性化的应对措施制定。纠正健康人群的不良生活饮食习惯和方式,并加强个人的日常保健,对受检者的心态心理发展和起居饮食中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将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制定[6]。而对于亚健康人群,则依据受检者的个体体质差异、患病情况及其健康状态等将个体化健康调养干预方案详细制订,并从非药物干预调养、中药干预调养、运动调养、情志调养、药膳食疗及其起居调养等多个方面着手,将潜伏隐患彻底消除。对于患病人群加强中医养生疗法和针对性的治疗,促进患者的治疗和预后,实现健康管理的持续加强。

4 结语

目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于健康的重视度也在不断提升,并且在就医理念上也在不断转变,由过去的被动治疗逐渐转变预防保健。同时依据疾病发生前的特征和指标发现个人患病危险因素,并将科学有效的监控措施和管理方案实施,起到缓解疾病的危险性,缩减医疗费用的目的。而在健康管理服务中融入中医“治未病”理念,就能将中医药的养生、康复、预防、保健等作用发挥,进而推进我国健康管理服务事业的发展。

[

参考文献]

[1]刘登,王志泉,曹海涛,等.社区高血压中医健康管理服务模式研究与实践[J].中华全科医学,2013(11):1751-1753.

[2]于晓彦,汤少梁,王高玲.中医药“治未病”健康管理服务发展现状及推广对策研究[J].江苏中医药,2014(11):70-73.

[3]余皎莹,翁丽丽.结合“治未病”理念开展健康管理服务初探[J].内蒙古中医药,2014(35):137,117.

[4]王晓迪,郭清.中医治未病与健康管理发展趋势探析[J].健康研究,2012(4):281-284.

篇11

勇担重任积极参与医疗保障体系建设

作为一家与民众健康息息相关的保险公司,参与医疗保障体系建设即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关于如何完善民众医疗体系建设,李晓峰说:“要坚持‘多方配合、各方受益’的原则,积极探索建立城镇职工、城镇居民和新农合大病补充医疗保障体系。”

据了解,自2006年初承保红河州城镇职工大病补充保险以来,云南人保健康已相继在昆明、曲靖等11个区域开展城镇职工大病补充医疗保险;2008年、2009年分别在楚雄和红河率先启动城镇居民大病补充医疗保险;2010年在盐津县和水富县启动城乡低保人群医疗救助保险,并率先在宜良县、个旧市和楚雄州启动新农合大病补充医疗保险。同时,云南人保健康还与昆明市三区一市七县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合作开展公务员补充医疗保险,服务人数近10万人。特别是在2010年分公司在续保城镇职工大病补充和公务员补充医疗保险的基础上,为昆明市100多万城镇居民提供大病补充医疗保险服务。

李晓峰总结道,目前云南人保健康参与云南省城镇职工、城镇居民和新农合的大病补充医疗保险体系的建设已初见成效,成为了云南省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建设的重要参与者。

严控风险做特色“健康管理”

在大力建设健康医疗保障体系同时,云南人保健康还时时注重风险管控。李晓峰指出,“作为一家保险公司,要将风险管控作为公司经营的关键,将风险管控能力视为公司的生命线。”

在经营过程中,人保健康云南分公司通过不断摸索,大胆创新,逐步形成了四项管控措施:一是与合作的医保中心达成协议,实施合署办公制;二是将风险控制关口前移,实行医疗费用先审核后支付制度,配合医保中心层层把关控制风险;三是授权巡查住院制;四是信息平台和数据分析系统共享制。此外,云南人保健康还组建了一支由临床医学专业人员组成的审核队伍,在近一年半的时间里,审核规范了数百条医院的不合理收费项目,堵住了近400万元不合理费用的漏洞。实践证明,上述措施有效管控了风险,提升了服务时效,增强了云南人保健康市场竞争力和影响力。

云南人保健康不仅把风险防控放在至关重要的位置,还非常重视特色的“健康管理”――从生活方式入手,对个人或全体的生活方式进行指导,以达到管理健康的目的。针对人保健康云南分公司健康管理特色,总经理李晓峰主要介绍了四点,他说,首先是由健康及医学领域最专业、最权威、最知名的高级顾问专家等组成的强大健康管理队伍;其次是有专业的健康管理行销系统和人保健康自主知识产权,并且是国家版权局独家认证的健康评估管理系统;再次是权威的就医服务网络;最后是丰富的健康管理工具。据统计,自云南人保健康成立以来,已经累计有约5万人次享受到其健康管理服务。

创新理赔服务打造优质服务平台

理赔关乎客户切身利益。针对社保补充业务政策性强、对赔付的时效性要求高等特点,李晓峰表示,“理赔服务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并积极探索健康保险的理赔服务新模式。”

据李晓峰介绍,人保健康云南分公司健康保险理赔服务新模式有便民理赔服务举措。公司所提出的“明明白白投保、轻轻松松理赔”便民服务,包括24小时接报案或理赔及就诊咨询服务;理赔申请提供免填单服务;开通理赔绿色通道,需要紧急处理的理赔申请可优先处理、优先结案;实行理赔10日回复制度;实行重大案件预付制度,可为客户预先支付保险金;提供理赔短信通知服务,及时通知客户案件的理赔、案件处理进程和结果等,让客户充分感受到“轻松理赔” 带来的便捷和愉悦。

另外还有即时结报的“一站式”理赔服务。通过建立统一的支付平台和直接结算机制,优化理赔流程、简化理赔手续、提高理赔时效,提高理赔服务质量。云南人保健康分公司派驻合署办的专业审核人员,坚持主动、迅速、准确、合理的理赔原则,开创了6个工作日支付保险金的纪录,大大提高了理赔时效。

篇12

一、物业管理服务的重要性分析

1.物业管理服务水平决定了物业管理企业的最终盈利。

物业管理企业盈利模式较为单一,主要赢利点是企业向业主们收缴的物业管理费用。所收缴的额度决定了企业的经营发展状况,所以在现阶段,物业管理企业一方面要完善收费机制,另一方面要努力努力提供更加优质的物业管理服务,并不断开发新的让业主满意的服务种类,提高物业管理企业的最终获利。

2.物业管理服务水平决定了物业管理企业的信誉和形象。

物业管理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存活,必须要靠过硬的企业综合实力在竞争中占据有利的市场地位,这就要求物业管理企业必须加强企业的无形资产的建设,这就是物业管理企业的信誉和形象。 企业通过向业主提供优质的物业管理服务,可以帮助企业在业主心中树立良好的信誉和形象,为以后在更广阔的市场竞争中取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现阶段物业管理服务的现状分析

借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的契机,物业管理企业目前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经营状况也改善了很多,企业的数量开始增多,实力也在逐渐的增强,服务的质量也在不断的提升。但是,在取得了成果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的认识到现阶段物业管理服务在实施的过程中还是出现了一些问题:

1、物业管理企业资质参差不齐,服务效果不能达到行业要求

虽然我国现阶段能够提供物业管理服务的企业非常多,但很多都是按照“谁开发谁管理”的模式经营,这样由开发商设立物业管理服务部门,结果就造成了物业企业管理不科学,企业资质参差不齐,配套设施不完善,服务效果不能达到行业要求的状况发生。还有一部分物业管理企业是按照市场竞争的要求成立的,提供的服务也比较科学有效,但数量太少,只占目前所有物业管理企业总数的一成左右,远远达不到市场的要求。

2.从业人员素质达不到行业要求,缺乏物业管理专业服务人员

由于物业管理出现的时间不是很长,所以目前的从业人员很多都是由其他行业转化过来,大多数人员没有经过专业的物业管理服务的综合培训,也不具备物业管理服务行业要求的上岗经验,这样的企业提供的物业管理服务质量可想而知。个别地区的物业管理企业也开展过物业管理服务的岗前培训,但由于缺乏健全的监督管理,多数培训最后成了形式主义,后来导致物业管理服务人员在实际提供服务的过程中,出现了服务与行业要求相差甚远的情况,这种情况也制约了物业管理服务向更高层次的发展,并对行业产生了不好的影响。

3.物业管理企业规模小,物业管理服务获利艰难

中国目前的很多物业管理企业受到宏观环境和行业发展的影响,规模都比较小,很难实现一些生产型企业的效益优势,由于企业的规模较小,发展的空间不足,很难留住高素质的物业管理服务人员。服务质量下降,又引起一些业主对物业管理企业的不满,进而造成物业管理费用难以收取的现象发生,物业管理行业本身利润就比较低,再加上收费艰难,很多地区的物业管理企业出现了亏损等问题。现实的状况让一些物业管理企业发展起来步履维艰,这也成为物业服务企业、政府机关不得不去认真重视的难题。

三、针对于物业管理服务的现状可采取的相关对策

1.建立物业管理企业市场化、专业化化的发展模式,提供更加优质的物业管理服务

针对于目前物业管理服务发展的实际,在新的形势下要求物业管理企业必须认真完善经营机制,按照市场和消费者的要求开展规范化、专业化的经营模式,真正让物业管理企业贴近市场实际,只有这样,才能提供适合市场和业主需求的物业管理服务,同时,也需要政府部门在管理时更加细化,严格审阅房地产开发企业上交的商品房物业管理计划表,不能达到成立物业管理公司的企业不能给予审批,在最初阶段就杜绝“不合格的物业管理公司提供不达标物业管理服务”这种情况的出现。

2.加快物业管理专业人才梯队的建设,这是企业推出高质量服务的重要保证

物业管理行业隶属服务业,物业管理人员从事素质的高低决定了服务质量的高低,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高素质技能型的物业管理从业人员是企业推出高质量服务、在竞争中取胜的重要保证,物业管理企业也必须清醒的认识到物业管理人员的队伍建设是企业必须要抓实的工作重心,物业管理企业要利用好企业资源对物业管理服务人员进行有效的培训,提高服务的科学性和业主的满意度,企业还要建立有效的奖惩机制,为员工的发展进步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员工素质的提升会带动企业整体竞争力的提升,高质量的物业服务也会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成为战胜对手的关键优势因素。

3.物业管理企业要努力使服务体系更加完善,拓宽物业管理服务盈利模式

物业管理企业要不断的改进自身的服务种类,完善服务体系的综合建设,积极拓宽物业管理服务的盈利模式,不仅要做好常规性物业管理服务工作,确保业主生活有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另外,还要通过有效的市场调研来确定业主不断增加的新的需求,增加有针对性的专项物业管理服务,这种“急业主之所需”的物业服务模式会让业主产生较高的服务满意,对企业形象的宣传和所提供服务的增值是非常有利的。同时,物业管理企业在提供物业服务的时候也要时刻关注科技的发展与物业服务有机的结合,加快科学技术的引入,提高物业管理服务服务的现代化水平,确保物业管理服务向更高层次发展。

参考文献:

篇13

我们集合中国及海外医疗资源,凭借遍及全国主要城市的卫生部系统内914家医院网络的优势医疗资源,结合强大的国际资本投入,创建了覆盖整个中国大陆地区的医疗服务系统,以会员制方式,向中国大陆地区主流人群提供国际化健康资产管理服务。

环球健保的健康资产管理服务系统由三大子系统构成,即健康资产评估与计划管理系统、健康资产干预管理系统和健康资产维护与保障管理系统,通过三大管理系统对个人的健康资产实行全程无缝隙连接管理,以期通过这个综合管理系统达到提高人们的健康资产整体价值的目的。

记者:“环球健保”是在怎样的情况下产生的?

蒋宇飞:长期以来由于我国医疗政策着重于基本医疗服务,加上医疗信息的不对称,人们多元化、高层次的医疗保健需求一直得不到满足。随着社会发展,日益富裕的国人在医疗保健服务方面的需求发生了新的变化:由医疗向保健扩展。中新社一项有关医疗模式的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有15.7%的中国城市居民对私人医生或家庭医生有需求,而需求者每人每年所能承受的费用平均为933元人民币。由此可知,国内私人医生服务具有180多亿元的巨大市场!

健康理念的真正实施,需要一定的物质保障。世界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经验表明,当年人均收入达到1000美元水平以后,一个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将发生显著的变化。2003年我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已达到1000美元,这是一个重要的标志。它意味着健康管理产业这个市场空间正在形成。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消费能力、健康意识也都将相应提高,“环球健保”正是正这样的背景下成立的,可以说“生逢其时”。

记者:作为一个新兴的行业,“环球健保”的主要消费群在哪里?

蒋宇飞:美国《财富》杂志在对中国消费品市场调查后得出的结论是:中国健康产业在未来5年内将扩大10倍!据悉,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和国民收入的稳步提高,健康消费在国民消费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

调查发现,推进社会进步的主流人群承载了更多的责任和压力,而他们的健康状况却不容乐观。这种现状主流人群也已经意识到了,可国内能够提供全方位健康资产管理的机构却少得可怜。因此,建立系统强大、服务专业、管理高效的健康资产管理机构,提高社会主流人群生命质量不仅有社会意义,而且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环球健保”主要定位于高收入的主流人群,为他们提供系统、专业、高效的健康资产管理。“环球健保”将立足于中国的国情,吸取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逐步树立起专业化的健康资产管理的品牌,更奸地服务于社会主流人群。

记者:一个新兴行业可能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可是新进入这个行业的企业却有可能成为“先烈”。请问蒋总“环球健保”是如何规避先入风险的?又是如何盈利的?

蒋宇飞:作为对境内外人士实施紧急医疗救援业务的国内惟一执行机构,北京环球医疗救援有限责任公司独家组建及管理绿色通道医疗服务项目。公司与国际、国内相关机构开展商业合作,以会员制形式为境内外人士提供国际化的医疗救援服务和优质、快捷的绿色通道医疗服务,同时我们还开发了914家医院网络资源数据库,建立了医院网络医疗救援信息收集体系,协凋和配置医院网络现有的高端医疗服务及资源。这样不仅使之产生最大效益,而且最大程度地避免了先入风险。

北京环球医疗救援有限责任公司创建了覆盖整个中国大陆地区的医疗服务系统,集合了全国一流的医生和医院资源,掌握了最全面、最准确的医疗医药数据信息,并通过整合中国医疗体系的资源,为中国主流人群提供健康资产管理服务。另外,我们还与医药制造商、保健品制造商和保险服务提供商结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在国内医疗卫生健康领域以全新的商业模式和理念,开创了一个崭新的健康医疗服务产业。在我国的高收入阶层中,大部分人文化素养较高,经过引导,很快就会形成一个绝对数量较大的对健康管理产业的有效需求,这正是公司的盈利点。

记者:作为一个为高端群体服务的实体,“环球健保”是用什么样的方式来操作市场呢?

蒋宇飞:“环球健保”以会员制的形式向客户提供健康资产管理服务,目的在于充分调动有效的医疗资源,向会员提供顶级的国际化服务。因此,我们的会员卡收费包含会籍费和服务费两部分,不同的服务相对应的则是不同的会员卡,比如尊荣卡所提供的就是我们的健康资产管理体系的全程服务,通过三大管理系统对个人的健康资产实行全程无缝隙连接管理;而贵宾卡则更加关注干预管理,也就是发现了身体和心理等相关系统的异常及各种疾病的危险因素后,通过该系统对其进行有效的管理和干预,达到早期发现疾病,预防疾病的发生,治疗疾病、廷缓疾病进展及并发症的出现的目的。

另外,我们还推出了针对企业员工的健康资产管理服务,运用现代医学科学技术、管理科学技术及信息技术,从社会、生理、心理角度,系统地关注、维护企业员工的健康状态,提高工作效率;减少企业医疗保健费用支出,从而提高企业整体资产价值和竞争优势。

记者:从目前我国的国情来看,您认为“环球健保”前景如何?

蒋宇飞:早在1978年世界卫生组织就提出了“亚健康”的概念,它是处于一种动态之中,这种动态是人可以控制、驾驭的,并且可以管理,这是“环球健保”健康资产管理理论的基础理念之一。现在,国民已经开始认识到不应等到患了病再去看病。

联合国所界定的健康新理念包括:心理、生理、情绪、社会、环境以及精神的各个层面的均衡发展。首先,人类对长寿的追求是健康管理产业发展的内在动力。在传统的医学模式和医疗体制下,医学并不关心人类长寿的愿望,虽然医学成功地延长了人类平均寿命,但它始终一直关注的是“疾病”;而在新的医学模式中,将关注人类的长寿愿望。新的医疗体制里,健康管理产业将占有重要地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