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财务风险防范意识

财务风险防范意识范文

发布时间:2023-10-10 17:15:46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财务风险防范意识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财务风险防范意识

篇1

二、公立医院财务风险形成的原因

造成公立医院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有很多,既有医院外部的原因,也有医院自身的原因。财务风险对医院正常活动影响非常大,不仅影响医院正常的经营活动,也会对医院长远发展造成不良影响,严重时会使医院陷入生存危机。医院财务风险形成的原因有很多,总体来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公立医院内外环境复杂多变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和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公立医院的内外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些变化包括经济环境、法律环境、市场环境、社会文化环境、资源环境等,对医院的财务管理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内外环境的变化是难以准确预见和无法改变的,即会给公立医院带来发展机遇,但也同时给医院带来财务风险。但目前医院的财务管理水平相对比较低,财务管理人员素质不高、管理机制不够完善,缺乏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在适应这些复杂的外部环境时能力明显不足,给医院的发展带来了困难。

2.医院财务风险管理功能缺失当前,许多公立医院在预防财务风险方面还存在比较突出的问题,无论防范机制还是财务管理制度都不够健全、不够科学,财务管理工作对财务风险防范控制等方面也缺少重视,缺乏完善和有效的财务风险管理功能,从而造成医院财务风险识别难、控制也难的现状。

3.医院预算管理不力目前,预算管理不力是导致很多医院出现财务风险的首要原因,医院没有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预算管理,即使有部分医院也编制财务预算,到目的也是为了应对上级管理部门的检查,而没有从财务风险预防的角度去深入研究。在进行编制预算时,很多医院都没有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编制,计算的方法存在诸多问题,对医院发展所需资金和医院合理的支出没有详细的计划。如果不能尽快对这种预算方式进行调整改变,会使医院的财务进入恶性循环的状况,进一步加大医院财政困难的处境。因此,要重视财务预算编制,采用科学合理的财务预算方案,以此减少医院的财务风险。

4.财务管理人员对财务风险的认识不足财务凤险是客观存在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财务风险存在于财务活动的各个环节。目前,我国许多公立医院的财务管理人员业务素质不高,缺乏风险意识。另外,医院管理层对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使得财务管理人员财务管理方面知识的学习不认真,思想仍然停留在以前的旧观念上,最终导致医院不能及时的发现财务风险的发生,从而造成很大的损失。因此,要提高财务人员的风险意识,要使财务管理人员认清财务风险防范的重要性,将风险防范贯穿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始终。

三、医院财务风险防范的对策和措施

1.提高管理层对财务风险的重视程度和防范意识医院管理层要提高对财务风险防范工作的重视程度,正确认识财务风险。管理层要带头学习并熟悉财务管理工作相关律法规,要能懂财务知识,看得懂财务报表,并树立正确的风险防范意识,把风险意识贯穿于医院运营过程中。要加强财务工作的管理,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积极性,激发财务管理人员的工作热情和工作动力,实现医院的稳定发展。

2.提高医院财务人员的业务素质财务人员从事财务信息的收集、整理、归类、报告工作,财务人员业务素质的高低对预防财务风险具有重要的意义。医院作为职工培训的组织者,要不断加强对财务人员业务能力的培训和考核,以此来提高在职财务人员的职业水平和法制观念,使其对会计信息有深刻认识和理解,掌握科学的管理方法,从而对预防财务风险具备清晰的概念和高度的责任感。此外,要加强财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切实提高其思想道德水平。

3.健全相关政策有效防范医院财务风险建立健全医院各项财务制度,是提高财务风险防范能力的根本。要根据医院的实际情况,制定符合医院长远发展的财务管理制度,使财务管理更加规范化和科学化。建立财务会计内部控制监督检查制度,全面审查医院经营管理成果是否真实、合理,监督内部控制制度是否执行,及时发现经营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风险。此外,医院还应加强和财政、税务、物价、审计等部门的信息交流,定期互通情报,形成有效的监督合力。

篇2

一、财务风险的概念及其特点

财务风险是指公司财务结构不合理、融资不当使公司可能丧失偿债能力而导致投资者预期收益下降的风险。财务风险主要包括以下特点:(1)独立性,即财务风险不依赖于任何载体,是客观世界的真实存在,企业在运营过程中无法回避也无法消除,只能通过行之有效的防范措施将风险所造成的严重影响降低到最小。(2)未知性,即财务风险在特定环境条件下、一定的时间范围内有可能发生,也有可能不发生。(3)双重性,即财务风险是一把双刃剑,企业要想获得更高的利益就会面临更大的风险,获利小自然风险就小。(4)广泛性,在企业财务管理的各个环节中都存在着财务风险,贯穿于比如融资、投资、生产、销售以及利润分配等各种活动。

二、企业财务风险的形成原因

财务风险形成的原因包括很多,既可能来源于企业外部环境,也可能来源于企业内部的经营活动,甚至不同的财务风险形成的具体原因也是千差万别的。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

(一)风险意识的欠缺

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在企业运营过程中时刻都会发生。然而在现实的工作中,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往往忽视了这一点,非常缺乏风险防范的意识,认为只要管理好现金流就能阻止财务风险的发生,结果当财务突发异常现象时不知所措,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损失。

(二)宏观环境的复杂多变性

国内外经济环境、贸易环境、法律环境、政治文化环境以及企业产品市场环境等构成了企业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这些宏观环境复杂多变,甚至可以说是瞬息万变,企业一旦丧失对宏观环境的应变能力和适应能力,就会陷入被动挨打的局面,使企业失去任何抵抗外部环境所带来的侵害,由此产生财务风险。

(三)企业内部机构设置不当,权责不明

在我国,有些企业的内部组织结构完全是从国外或者国内成功企业照搬过来,并不完全了解拿来的组织结构内涵,换句话说,企业并没有建立好满足自身要求、适应企业发展的组织结构,只是搬来了一个外壳,而摒弃了组织结构当中真正的管理理念,导致企业内部上级与下级、各部门之间、分公司与总公司之间,权责不明、利润分配不合理、资金流混乱,造成资金使用效率低下,债台高筑,步步逼近破产。

(四)财务决策草率

财务决策是财务管理活动的核心,是财务的战略选择,然而有些企业并没有充分的认识到财务决策的重要性,一味地追求企业利润的最大化,只关注眼前利益,忽视企业价值,草率做出财务决定,导致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举步维艰,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可持续长期发展。

三、防范企业的财务风险的措施

针对以上所描述的财务风险的形成原因,企业应根据自身的财务风险状况,采用正确的风险管理办法,谨慎地制定相应的防御和治理措施,将风险降到最低。

(一)提高风险防范和控制意识

在竞争如此激烈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强化企业财务风险防范意识是非常必要的,只有在有准备的条件下财务风险才能降低到最低,此外,当财务风险发生时,巧妙地分散风险,将风险转移到企业外部或者联合其他企业共同来分担风险都是降低财务风险的行之有效的手段。与此同时,企业要总结经验,积极的整理和分析过往的财务风险经历,不断增强自身抵抗财务风险的能力,也是使企业处于不败之地的必然选择。

(二)建立健全风险预警系统

企业的风险防范意识固然重要,但是能否防患于未然还得取决于企业是否建立了一套完善的风险预警机制,敏锐的洞察到风险来临之前的细微变化,即时的出台有效的应对措施,将风险扼杀在摇篮里。其建设要坚持全面性和实时性原则,提高对预警系统的预警能力,同时制定行之有效的化解财务风险的预案。在局部建设上,重点监督管理关键部门,及时检查这些部门的财务状况。

(三)明确企业内外部的财务关系

在财务管理过程当中,要保持责任、权利、利益三者的和谐统一,组织结构和管理模式的和谐统一,理清财务管理工作中员工与领导、分公司与总公司的权责、利益关系,做到主次分明,取得员工和上级公司的信任,努力实现企业与各种财务主体之间的利益均衡,才能顺利的达成财务管理目标。

(四)采取行之有效的风险应对措施

篇3

一、医院财务风险内涵及其成因

(一)内涵

医院财务风险指在医院经营过程中受到内部和外部各种因素的影,而可能出现的财务收益影响与损益的可能性。财务风险是市场社会化背景下的客观产物,其中医院财务活动如果偏离预设目标过大,则可能引发财务危机对医院的正常运营造成危害。现阶段,我国医院的经营仍延续经济实体独立化发展的模式,这就要求其必须做好针对财务风险的预判、评价、防范等系统化、科学化的管理机制,以优化并改善医院的可持续发展经营环境。医院财务风险的具体特征表现为:一是财务风险的存在客观性,其客观存在与医院经营活动相关的各个环节中。二是财务风险的隐蔽性,部分财务风险潜存与财务日常运作中,不易被实时的监控和发现,能否转化为现实危机,受到时间和特定条件因素的影响。三是财务风险与报酬相互依存且两者之间成正比关系,任何收益获得都要付出一定的风险代价可能性。

(二)成因

(1)内外环境的变化。医院资金由预算资金和经营收入共同构成。预算资金为国家对医院经营活动中低于成本收费项目的政策性补偿以及固定资产的投入;经营收入为医院药品经营、医疗器械、制剂生产等自有收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医院经营改革的深化,现代医院管理逐步由事业单位向企业化经营模式转变,医院的资金结构也随之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医院经营过程中的盈亏自负性以及来自内部和外部环境变化所带来的各种不确定因素,由此,医院的财务风险也随之而来。

(2)财务人员风险意识淡薄。医院管理人员的财务风险意识性不强,在过去国家计划经济体制下,医院的各项经营活动基本由国家包办,国家财政部门是其直接的资金供应者,不存在市场经营风险性,这种长久以来的财务风险淡薄意识仍存在于医院管理人员的头脑之中。另一方面,医院财务人员专业素质和道德操守的良莠不齐,对新财务制度和会计制度理论和实践应用方法缺乏深入的理解,在日常财务活动的操作中,缺乏应有的科学性,这都加大了医院经营管理的财务风险性。目前,部分医院在进行固定资产购置与更新时,缺少相应的可行性分析和风险评估,投资决策指标的科学性缺乏,势必导致财务风险的加大。

(3)风险防范机制不健全。医院缺乏相应的财务风险评估与事后处理措施,以致医院经营处于高风险状态。例如,医院购置的医疗设施能否收回成本并持续盈利,病人欠的医疗费用能否收回等。随着医保制度的改革与推进,医保病人的看病、住院费用的结算方式会带来一定的财务风险。根据当前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规定,医保病人在住院期间的费用由基金支付,部分由医院先垫付,待病人出院结算时再从医保中心取得垫付款,但同时往往还会因药比超标、平均费用超支、总费用超盘等问题被扣款。这样既影响医院资金的正常周转,也使医院承担了过多的财务风险。

二、医院财务风险防范及管理途径

(一)强化财务风险预警

强化医院财务风险预警水平,需要具体结合医院财务风险存在的具体特征,深入分析财务潜在风险并制定相应的防范性对策,以增强医院对复杂因素的应变处理能力,以发挥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基础性作用。医院部门应积极探索提高财务风险预警能力的基本途径,及时地掌握国家政策调整和市场变化动态。同时,提高医院单位领导层与基层职工的财务风险控制意识,完善财务部门的预算与决策水平,建立健全财务管理系统。要确定资产结构合理分布指标,按照资产分类界定并保持合理的资产比例,把握现金储备、现金流的分布状况;要确定负债结构合理分布指标,测算并确定医院信贷规模、融资结构、负债比率、流动比率等财务指标;要确定薪酬结构的合理分布指标,根据投入产出率、损益平衡法,设计薪酬分配方法体系。要对由此生成的财务数据,进行数学模型构造与对比分析,从而整体掌控财务信息,捕捉风险信号,及时提出化解风险的方法。

(二)全面的财务可行性分析是降低医院投资风险的关键

医院在具体项目的投资前都需要进行财务可行性分析,对投入成本可能产生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进行全面评估,以分析出投资的价值性。同时应建立投资分析论证、报批制度,避免资金投入的盲目性与随意性,从而达到降低投资风险,保障医院经营的安全性与收益性。项目投资财务可行性分析要引入货币时间价值和现金流量概念,考虑因时间因素存在的投资风险,使用投资决策的分析方法,评价和选择最佳投资方案。

(三)加强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和业务培训

医院要完善对职工的职业道德教育和业务培训,提高职工的社会责任感,特别要加强对财务工作人员遵守法纪法规、反腐倡廉、自我约束等方面的教育工作。同时,要为财务工作人员提供良好的继续教育环境,提高财会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加强知识培训。引入国内外先进的财务管理经验,让全体职工明确各自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全方位地提高医院内部的财务风险控制和管理水平。

(四)选择风险管理策略

风险管理策略的选择与应用,其目的在于提升医院财务风险防范与管理的整体水平。一是选择分散性风险管理。将医院所可能面对的财务风险通过各种方式进行渠道分担,以减小风险发生时医院单方面所承受的压力。例如,医院建设投资主体的多元化、筹资方式的多样化、药品与设备供应商选择的分散化等。二是运用风险转移策略,通过购买医院财产保险、患者意外事故险、医疗责任险等形式,将风险转移到给第三方,使财务风险与社会风险平台对接,建立保险公司支付赔偿减少医院风险的渠道。三是规范风险管理流程,完善医院风险管理“预测、决策、处理”程序。设计财务风险预测与可行性方案,通过科学的计算方法确定规避风险的最优化途径;提高风险决策的科学性,避免项目投资的盲目性;通过建立系统、合理的风险处理机制,对风险的存在原因、可能造成的损失以及风险发生后的补救措施进行科学化的控制管理,最大限度地减少财务风险对医院经营带来的危害。

(五)建立财务风险的全过程控制机制

建立财务风险的全过程控制机制,具体包括:

(1)事前控制。医院决策层应实现对投资性项目进行可行性分析,权衡收益与风险之间的关系,并针对可能发生的风险提前备好处理方案,以保证风险发生时能有效地应对。

(2)事中控制。对财务营运过程中的风险进行控制。建立健全医院财务活动中的各项规章制度,确保各项财务活动在遵照国家法律法规的前提下依据医院规章制度而行,以防范财务风险的发生,运用科学的定量与定值分析法,对财务数据进行数据挖掘并反馈与决策系统,及时调整财务活动,控制偏差并制定相应的解决性对策。

(3)事后控制。对已经发生的风险进行归档整理,并录入管理信息化数据库即数字档案,以财务风险分析资料作为评价、指导财务管理行为,制定今后风险管理的方向和措施。对于已发生的风险,要及时采取措施,降低对医院正常活动的影响。

参考文献:

篇4

财务风险是指财务活动过程中,由于各种难以预料或无法控制的原因,造成实际收益与预期收益发生偏离的不确定性。产生和诱发财务风险的原因主要来自于社会政治经济背景、市场环境和竞争对手策略的不确定性,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规律的复杂性,和市场经济参与主体的认识及其他方面能力的局限性。因此,财务风险就有了存在的客观基础和依据,同时从风险成因的角度表现出来。

一、医院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

1.医院管理人员缺乏风险意识。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只要有财务活动,就必然存在着财务风险。在现实工作中,我国许多医院的财务管理人员缺乏风险意识,认为只要管好用好资金,就不会产生财务风险,因而风险意识的淡薄是财务风险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2.医院内部财务关系复杂。医院内部财务关系复杂是我国医院产生财务风险的又一重要原因,医院与内部各部门之间及医院与上级部门之间,在资金管理及使用、利益分配等方面存在权责不明、管理缺位的现象,造成医院资金使用效率低下,资产流失严重,资金的安全性、完整性无法得到保证。

3.财务决策失误。目前,我国医院决策普遍存在着经验决策及主观决策现象。在医院投融资决策过程中,由于医院对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缺乏周密系统的分析和研究,加之决策所依据的经济信息不全面、不真实等原因,导致医院资金结构不合理的现象普遍存在、负债资金占全部资金的比例过高,投资决策失误时有发生。一旦融资决策失误,将会使医院的投资项目不能获得预期的收益,无法按期还本付息,为医院带来巨大的财务风险。

4.医院资金结构不合理,存货周转率不高。目前我国医院的资产和负债比例存在一定的结构失衡现象,对有限的资金使用效率不高。药品、器械和医用耗材等不可短期变现的资产所占比重相对较大,且较多表现积压存货。库存物资流动性差,一方面占用了医院大量资金,另一方面医院必须为保管这些库存支付大量的保管费用,导致医院费用上升,效益下降。对于长期库存物资,医院还要承担市价下跌所产生的存货跌价损失及保管不善造成的损失,由此带来财务风险。

二、医院财务风险监控与防范对策

在风险发生之前,人们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通过客观存在的风险因素、可能发生的风险事件来认识和预测财务风险,并可运用适当方法衡量风险的程度。因此,从某种角度来讲,财务风险是可识别的,可以通过一些措施才防范的。

1.实行医院对财务业绩信息制度。借用IT行业信息化优势来支撑,通过战略设计、战略执行、绩效考核和战略分析决策等模块来实现医院的预算、执行、考核和分析等信息处理,可在事前预测、事中控制、事后分析,严格控制医院运行风险。通过实施医院财务业绩信息制度,规范医院信息的内容与方法,及时、真实、透明地报告医院运营效益和重大投资项目执行情况,进一步提高医院资金使用、负债融资运作的透明度,督促医院增强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能力。

2.督促医院建立自身的风险防范预警机制。通过财务风险预警管理体系,评价医院财务运行机制是否健全,管理制度是否完善,管理方法是否科学,管理措施是否落实,督促医院健全制度,加强管理,堵塞漏洞。财务制度更加完善和严谨,医院的经营风险要得到控制,必须先对各项规章制度进行完善,执行过程中作到有章可循,并提升执行力度,使医院的报销制度更加严谨,财务制度得到完善。

3.通过建立完善的财务预警系统,增加对财务风险的敏感度。根据预警指标调整医院负债规模,帮助医院管理者把负债控制在合理范围内,根据不同医院的性质、规模等自身状况,对其资产负债规模进行不同的控制管理。并高效地利用财务杠杆,实现医院双重效益,即自身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4.加强全员风险意识。全院职工风险意识增强,临床科室人员必须认真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加强与病人及其家属沟通,规范和完善病历书写;有条件的话,医院应与保险公司签订《医疗责任保险合同》,将医院的医疗风险降低和分散。财务人员坚持把医院的财务风险降到最低,以降低医院的经营风险。

5.提高科学决策水平,进行项目投资论证。实践证明,搞好一个医院需要一个关键的决策者与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因此,医院管理者应立足现实、着眼长远,兼顾医院的眼前利益与长远发展,讲究科学决策。

三、结束语

财务风险是现代医院面对市场竞争的必然产物,在医院负债经营过程中外因环境因素与内部条件的变化,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同导致财务风险。尤其是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尚不健全的条件下更是不可避免,而医院自身对于内部风险处理不当、无法及时预见外部因素不利变化是造成财务风险的主要原因。因此,加强医院负债经营的财务风险管理,建立和完善风险预警体系尤其必要。

参考文献:

篇5

随着外部市场环境、医院经营模式以及医疗卫生事业的不断发展和变化,医院的财务活动存在着一定的不确定性,即我们所说的风险。一般的,由于公司融资投资不当或理财结构不合理所带来的使公司失去偿还债务或本息的一种可能性称为财务风险。那么什么是医院财务风险呢?所谓医院财务风险指的是医院在财务活动中由于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使得医院实际收益与预期收益发生偏离,导致不能偿还相关债务本息的一种可能性。它是客观存在的,风险不能消除,但是管理者可以采用相关有效具体措施来解决,以达到将风险降到最低的目的。

1 医院财务风险的产生原因

医院财务风险具有两大基本特征,分别是客观性和全面性。客观性是指医院财务活动的实际收益和预期收益无法一致,无法实现预期目标的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也就是说完全消除医院财务风险是不可能的。全面性是指医院的财务风险存在于财务活动的各个环节、各个过程、多种财务往来上。其实医院的财务风险主要存在于筹资、投资、资金回收以及资金分配等财务活动过程之中,体现在各种财务关系之上,由于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以及医院本身从事的行业属于高风险行业,所以风险还存在着一定的不确定性和相互成正比的收益性和损失性。根据医院财务风险的两大特征以及相关调研,我们可以发现其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

(1)内控制度不严。内控制度指的是单位内部为保证财务活动正常进运行、保护交融资产安全完整、经济活动协调统一而采用的一种有效的管理控制方法,具有规范性、完整性、系统性的特点。内控制度如果不严谨,必然会造成对财务活动的阻碍,导致资金使用率下降,破坏资金的安全完整,造成经济活动的混乱。有的医院疏忽了内控制度,未能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系统;有的医院虽然意识到了内控制度混乱的严重性,但是在建立的过程中未将理论与实践完美的结合,造成一些制度上的不完善和漏洞,甚至使得制度流于形式,助长医院部分人员在财务活动中的不良行为,成为医院财务风险的隐患。

(2)风险意识淡薄。由于医院特殊的公立性质以及医院自身并未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及应对机制,医院财务人员以及其他工作人员的风险意识淡薄,主末倒置,将重点中心放在账务处理和报表制作之上,削弱了医院自身应对风险的能力和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的不断进步、高新技术的开展及应用,医院所面临的宏观环境(包括市场环境、文化环境、法律环境、社会环境、政治环境、经济环境、资源环境等等)可谓是复杂多变,而且具有不可预见性,如果医院没有完善的风险预测及应对机制,那么遇到突发事件的时候,医院将面临无法挽回的灾难和损失。

(3)医院自身的特殊性。医院的特殊性在于它的自身资产变现不易,即我们所说的变现能力弱。医院虽然拥有大量的医疗用品存货,如药品、医用器材,但是它们占据了大量的资金以后并不能在短期内变现,导致医院资金流通不畅,负债累累。虽然国家有绿色通道政策,社会对医院也有在人道主义方面的监督,但是医院依然存在着大量的坏账,拖欠大量的药品款,承担着较高的财务风险。

2 医院财务风险的防范措施

2.1 完善相关财务规章制度

只有将各个财务职能、财务活动各个环节进行合理的分配、规范以及监督,才能保证医院财务活动的正常运行,保证自产的安全性和完整性,实现财务管理的预期目标。医院管理者要制定并完善相关的财务规章制度,实行“统一领导,集中核算”的管理模式,健全财务监督体制,成立监督小组对财务活动和各岗位进行监督,保证财政部门管理的统一性和完整性。医院工作人员应当贯彻落实相关规章制度,不使其流于形式化,特别对财务人员要进行定期

的业绩考核,提高人员素质,保证资金的使用率。各部门应当相互协调,互相监督,保证财务活动有章可依,财务活动合乎法制。

2.2 提高人员风险意识

不论是管理人员还是个人都应当不断提高自身的风险意识,以带动部门的整体素质提高,推动建立医院的风险应急机制和风险管理机制。医院的管理人员应当增强自身的风险意识,在分析财务状况的同时,将眼光放远,培养自身的突发事件应急能力,引导全体工作人员树立风险意识,参与风险防范的工作,并对医院工作人员进行相关的培训,提高员工,特别是财务人员的素质。同时,应当将内控系统不断完善,推动医院内部管理科学化、合理化、规范化。

2.3 采取相关措施避免坏账的发生

我们知道,医院为了减少存货占有量,采取拖欠款项的方式产生大量的负债,使坏账大量存在。笔者认为,医院应当采取相关措施,兼顾救治病人和财务效益,降低医疗应收款,保证医院财务活动的正常运行,加强资金的流通率。要明确结账的方式、还款日期和监督方式,对于个人及单位的欠款应及时收回相关款项,对于“三无”人员的欠费,应及时寻求政府的帮助,争取政府的资助。

参考文献:

篇6

中图分类号:F23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3)02-169-01

当前医院改革发展深度和广度日益明显,如何应对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激烈竞争,有效规避医院管理中的不确定影响因素,尤其是控制财务风险已经摆在眼前,成为关系医院发展成败的关键。作为医院的财务管理者和经营决策者必须提升财务风险防范意识,树立财务规范理念,防微杜渐,不断改进医院财务系统防控能力,促进经济效益的提高。

一、医院财务风险的成因

在会计学上,财务风险是指财务管理活动中,各种不确定因素导致经营主体的预期收益与实际收益产生误差或者偏离的现象。一般来说,财务风险在经营、生产的任何环节都可能存在。医院财务风险的成因主要有:

1.医院财务管理体制建立不合理。显然,医院的财务管理的特点和内容不能完全市场化和企业化管理。在体制设置方面,大多数医院一直延续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管理模式,政企不分,政事不分,委托管理关系的定位模糊,导致实际资产的使用者和管理者角色有重叠现象,对财务风险控制带来巨大冲击。

2.医院资本结构组成不安全。主要是医院的基础设施建设、设备采购等方面,为降低筹资成本,往往利用债务融资方式进行资本重组,容易增加债务资本比重,对资金的流动性依赖较强,存在巨大的偿债风险。当前医院建设规模、配套设施迅速扩张,很多医院的资产负债率过高成为普遍现象,一旦经营波动性出现,或者货币政策的变化,必然导致建设周期较长的债务风险。

3.医院财务人员风险意识不到位。一般的公立医院财务人员没有系统专业的财务训练,仍习惯旧体制下的财务管理思维,对上级主管部门抱有依赖思想。认为财务问题可以由财政兜底,根本不去考虑规范财务管理,规避财务风险,以大树底下好乘凉的意识对待医院经营生产中存在的财务风险,必然会对风险构成推波助澜。

4.医院财务决策执行不科学。大多数公立医院事业单位性质和企业经营主体的双重身份,导致医院财务决策与执行中会有经验决策、拍脑袋决策等不科学的决策行为出现。比如固定资产投资或项目开发引进,一般缺乏可行性研究论证,不结合内外部环境发展变化以及对未来现金流对财务管理的影响,执行决策的过程中也缺乏预算和监督管理,财务风险的形成不可避免。

二、医院财务风险的防范措施

在对医院财务风险进行全面客观地分析之后,医院的管理者和财务人员可以对照原因,制定行之有效的措施对可能的财务风险加以防范。

1.调整财务管理体制,扩大体制适应范围。尽管医院体制的遗留问题比较严重,作为医院财务管理人员难以控制,但医院系统必须调整自身发展战略定位和财务风险调控体系,综合判断市场环境变化,约束财务人员的行为,出台有前瞻性的策略,建立健全现代医院财务管理制度,化解医院财务风险的不确定因素,提高风险免疫能力。

2.合理优化资本结构,提升医院经济效益。在医院财务管理活动中,通过财务杠杆效应可以解决融资问题,但是负债增加形成的风险不容忽视。因此,医院应当合理设置相应财务指标,明确负债与权益分配比例,确保财务杠杆效应的最大化和财务风险的最小化。资本机构的优化,可以有效抵御经济发展的波动性和经营过程中的潜在风险,通过适当的债务融资组合,实现现金流高效运转,可以提高医院的生产经营的经济效益,实现医院的快速平稳发展。

3.加强医院内部控制,提高财务人员风险意识。完善医院的内部控制系统,取决于医院管理者和财务人员财务风险意识的高低。既然财务风险有可能在任何一个生产经营环节出现,紧绷风险意识这根弦,是贯穿风险控制全过程的基本主线。因此,制定全面的内部控制制度,专设财务风险管理部门,协调监督医院的各项具体财务行为和规划执行情况,便于及时反馈医院的财务风险并作出处理。通过财务人员风险意识的进一步提升,理顺财务管理的权责关系,确保内部控制的监督效能,在利益分配方面做到公平、公正。

4.完善财务决策机制,加大执行效率和力度。作为防范医院财务风险的重要组成部分,医院领导者在关系到发展和重大事项决策制定和实施的主要责任和拍板时,可以先征求意见,集体表决和科学论证。要衡量各方面的影响因素,引入经济决策模型和核心参考指标,按照客观的综合标准进行科学决策,规避因个人主观决策可能造成的风险,并且在决策执行过程中,严格履行程序,提高执行的效率。

三、有关结论和建议

医院财务风险的成因是方方面面的,不同情况下风险的表现形式和程度也不一样,对医院日常的财务管理构成一定的负面影响。那么,医院财务人员在财务管理活动中要有效防范风险,提高效率,对于财务风险的特征和来龙去脉要了如指掌,并因地制宜,采取积极有效的防范措施加以应对,才能提升医院的财务管理水平和效率。

参考文献:

1.孙运珍.企业财务风险成因及防范浅析[J].中国农业会计,2010(1)

篇7

2008 年源于美国的金融危机,冲击了全球的经济,严重影响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导致世界经济至今仍笼罩着危机的阴影。世界各国为了使经济恢复增长, 纷纷出台应对政策,在世界经济共同体的共同努力下,出现经济复苏的现象,全球经济逐步走出低谷,世界经济从此进入了“后金融危机时代”。 由于国际市场的波动,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仍在持续,还需要进一步加以防范。在特殊的经济时代,企业所面临的生存环境瞬息万变且充满不确定性,加强企业财务风险管理、防范和化解企业财务风险,提升企业价值,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对后金融危机时代企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企业财务风险的含义与特征

后金融危机时代是世界经济遭受重创后的脆弱复苏阶段,在这一特殊历史时期,目前世界经济能否真正实现完全回升尚不明确。具体表现在制造业领先指标重新步入扩张区域;全球各主要经济体的GDP 触底回升;股指出现恢复性上涨等。而在企业财务活动中,由于受到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财务收益发生偏差,从而形成财务风险,其特征如下:

1、全面性。财务风险存在于企业全过程,如筹资、投资、运营和分配等财务活动,并体现在多种财务关系中。

2、客观性。财务风险无处不在,无法回避,要减少或防止财务风险所带来的损失,只有运用各种技术手段采取应对措施。

3、双重性。即财务风险与收益成正比,风险与收益共同存在,如果能够合理处理二者关系,合理运用财务风险,就能够为企业带来更大的收益。

4、不确定性。在特定的条件或时期内,企业有可能蒙受损失,有可能发生或者不发生财务风险,财务风险具有一定的可变性。

二、后金融危机时代的经济特征

1、过快的产业发展。知识和信息通过互联网的广泛使用,在全世界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传递、普及。全球化的市场经济中,企业的发展从萌芽到成长,至成熟、衰退的周期越来越短,产品更新换代的速度也越来越快,企业要想生存得更好,生存得更久,就要形成以自主知识产权为核心的竞争优势。

2、经济的全球化。货币战争、贸易战争在金融危机之后不断出现。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和程度的加深表现为资源的全球化争夺、对汇率政策的相互指责、贸易壁垒的纠纷、产业资本的不断迁移、投机资本的全球漂移等,在对抗整个大趋势中,国内政策的力度和作用在不断降低。摆在各国政府和各个企业面前的是如何顺应全球化大趋势,拥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3、通货膨胀预期日趋明显。由于金融危机而引发了新一轮宽松的政策预期,使得各国通胀率普遍上扬,货币竞相恶性贬值,推高了各国的资产价格,通货膨胀压力持续上升,资产泡沫再度被加剧。我国采取了扩张性的财政与货币政策来应对金融危机,从而使大量的货币进入了流通领域,造成流动性过剩。从目前形式来看,在后金融危机时代,通货膨胀在全球仍是无法回避的问题,而在未来压力还将增加。

4、实体经济的生存艰难。预期十分模糊的后金融危机时代经济前景,各类资本更倾向于虚拟经济领域,能够快进快出或者炒作某类资产,或者大蒜、房产等进行某类资源产品的投资炒作,而不愿意在周期较长的实体经济领域投资。大量资本流向虚拟经济,而实体经济与其相比,由于资本支持缺少生存较为困难。

三、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分析

1、危机意识不强。没有危机意识和忧患意识的企业,就会被市场竞争淘汰出局。国内很多企业缺乏财务风险管理意识,财务管理机构设置不够完善,存在监督与预警制度不完善的问题。中国改革开放成就举世瞩目,很多企业没有受到什么大的挫折,没有科学的评估与预测自身所面临的财务风险,危机意识不强,当爆发财务危机的时候,不能及时防范及调整措施应对财务风险,从而使企业长期以一种不安全的模式运营。

2、资本结构不合理。企业的发展和强大都需要负债的支持,后金融危机时期,由于诸多原因企业资本结构不合理的现象普遍存在,企业企业资本结构中负债率过高,在企业全部资金中运营阶段所运用的资金所占的比例不合理,存在负债巨大、资不抵债等现象。负债经营是一把双刃剑,既会带来财务杠杆利益,但举债规模过大也会导致企业偿付能力不足,如果资金周转不畅,不能到期偿债,生产就会发生中断,企业的债务风险就会转化为现实的财务危机,有可能把企业引向破产。

3、 投资规模过大。很多创业投资者喜欢把摊子铺大,而当企业投入一定资金后,未重视蛰伏其中的财务危机,当市场需求变化时,企业最终收益与预期收益就会发生变动,就有爆发危机的可能。在经济快速增长时,会使投资者产生信心超支,为了追求市场占有率,盲目购买固定资产,投入资金扩大生产规模,而当因素变化时,大量资金就会被套牢,资金链跟不上,就会陷入危局,大大增加了企业的投资风险。

4、经济环境因素的影响。企业不同时期企业所面临的财务风险程度不同,如果企业处在经济萧条时期,所面临的财务风险则较大;反之,如果处在经济高速发展的阶段,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相对较小。其次,企业的财务风险也受到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的影响,在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不断提升,对外贸易也在不断加强,世界各国对我国的关注和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受到世界经济活动的影响日益严重,为合理引导经济的发展,我国频繁对人民币汇率或利率进行了调整,而这些经济指标的调整都会对企业的财务风险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四、企业财务风险的控制措施

1、加强风险意识,建设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提高管理层的财务风险意识,是应对财务风险、健全财务管理机制思想上的保证。领导层要对发生的一切财务风险加以重视,建设好企业内控制度,并通过完善财务监督和预警机制建设,才能有效的防范和化解财务风险。首先,企业可以委派专门的董事负责财务管理事务,理顺内部的各种财务关系,通过检验各部门财务状况,审核公司的财务资料,将风险防范贯穿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始终;其次,企业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把电脑会计信息管理系统引入到工作上来,并选择合适的财务预警模型,合理运用财务风险分析和预测方法,来分析财务风险的原因和危害,提升企业管理层的决策能力,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使财务风险发生之前及时的防治,保证企业运营在一个较安全的状况下,从而规避和防范风险,最终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和财务战略目标。

2、加强现金流管理。企业要必须加强现金流管理,提高自身抗风险能力。在复杂多变的生存环境下,企业只有提升现金流的管理水平,才能够提高自身抗风险能力,面对金融危机,合理的控制财务风险,提高企业资金的利用效率,有效地加快企业的发展。从企业整体发展来看,现金流贯穿于企业的每个环节,比利润更为重要。在现实生活中,有的企业虽然长期身处困竟,却可以依赖充沛的现金流得以长期生存;而有些企业虽然账面盈利丰厚,而现金流量却不充足。因此,企业持续发展经营,靠的是充足的现金流而不是高利润而。为此,后金融时代,企业在需求下降、市场萎缩的情况下,应保持充沛的现金,管理好现金流,努力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做好新产品开发,以最好的姿态等待下一轮经济增长的到来。

3、避免盲目举债扩张。企业对变现速度较慢的固定资产应谨慎扩张,因为在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经济复苏还存在很多不确定性。 企业尽量不要进行力不从心的举债扩张。从理论上讲,企业金营者应该控制好企业的资产负债比率,一般在百分之五十以下为宜,因此,要在一定程度上防范企业的财务风险,就需要把资产负债比率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4、优化企业的资本结构。优化企业的资本结构是预防财务风险的一个关键的方式,通过调整负债与权益资本的比例,一般可以保证企业健康的发展,有利于资本收益率的提高。企业在企业运营过程中更多的要考虑到负债的结构和与长期负债匹配的问题,不能仅关注负债率,使得债务在企业中发挥最大的效用,从而规避相应的财务风险。在后金融危机期间,企业要谨慎地对有隶属关系、投资关系或关联企业提供资信担保,根据客户的资信状况进行制定不同信用标准。

篇8

[DOI]10.13939/ki.zgsc.2016.31.151

1财务管理对行政事业单位的重要程度

随着社会与科技的不断发展,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和改革,行政事业单位也应当对财务工作进行改革和转变,原因是当前的行政事业单位部门正在面临着财务资源来源风险和财务资源使用风险,增强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分析和财务管理有利于提高和完善社会主义体制下我国的市场经济的人力资源管理结构,同时将行政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和财务管理提高水平,从而实现体制化和规范化,在增强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防范的水平的同时也可以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现代化的管理水平,实现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调整,对行政事业单位最终达到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提供前提。

2当前行政事业单位存在的财务风险

在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中,必然会存在的就是财务风险,财务风险是行政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过程中必须面对的一个现实问题,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行政事业单位对财务风险只有采取有效措施来降低风险,而不可能完全消除风险。因此正确地认识当前行政事业单位存在的财务风险的特性可以有利帮助行政事业单位规避和降低财务风险。

(1)财务风险的非主观性。当前的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存在着许多财务管理人员所不能掌控的不确定因素,财务的风险性是客观存在的。

(2)财务风险的不确定性。财务风险的发生可能出现在财务管理的不同阶段,或是在财务管理的不同方面,其发生的程度,波及的范围等都是不能确定的,而且由于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活动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地在复杂化和多样化,财务管理者对于财务不能够全面地掌控和把握,因而当前的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存在着许多的不确定性。

(3)财务风险的可变性。行政事业单位也一直处在动态的变化中,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也一直在发展和变化中,在一定的条件下财务风险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财务风险具有一定的环境适应能力和自我转变能力。

(4)财务风险的可预测性。虽然财务风险有着不确定性、可变性的特点,但是财务风险的发生发展规律是有迹可循的,是可以被预测的,随着管理方法的发展和管理手段的不断进步我们可以对财务风险的发生时间、范围和深度进行科学的预测,从而制定相应的措施来防范规避风险。

3对行政事业单位存在的财务风险进行原因分析

(1)内部控制和外部控制力度仍有待提高。从外部的环境可以看出,国家的机构改革之后,政府的管理出现了“真空带”,在国资委的成立之后,没有对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归属和管理的方式方法做出具体的明确规定,各行政事业单位按照自身的方式方法在经营和管理资产,无人监管的情况下,资金的利用率和浪费情况严重。同时在随着各项改革和城市化的过程中,管理层对内部的控制重要性认识度也不够高,各个事业单位要面临着财务状况的总体失衡的风险和国有企业连带责任风险。

从内部环境来看,行政事业单位的决策者不能够正确认识到财务风险,对其进行预防和控制,再加上防范不足,一旦内部环境开始恶化,内部环境就要面临失控的状态,这种情况下内控制度的建设就会严重的滞后,而事业单位作为财政拨款的单位,是纯消耗性的财政支出,而我国当前现存的《预算法》对于财务的支出只是一个原则上的规定,具体的可操作性的规定仍未出台,因此当前的财务支出仍未有明确的相关法规法律,造成了无章可循、无据可依的尴尬局面。

在管理上,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方法滞后,经费不足加上损耗与浪费,预算的控制缺乏一定的力度,导致财政资金的运转带来了潜在的风险。

(2)政府的预算约束力逐渐降低。随着社会化的进程不断地发展,财务的风险也在不断地攀升。而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与企业中的财务风险仍有一定的区别,主要的区别在于财务管理的特殊性是财务的预算管理,财务的预算具有一定的导向作用,对行政事业单位来说,发展要在经济基础允许的情况下,不能够像企业一样负债经营。且有部分领导者不能够阻挡源自外界的金钱诱惑,“”造成了隐形的财政赤字,因为预算的管理约束力度的降低从而导致经济责任风险是当前财务风险防范的重点关注对象。

(3)内部的财务控制体系仍有待完善。因为内部控制的环境复杂化程度提高,加上行政事业单位的内控制度的建设速度严重滞后,行政事业单位作为财政的拨款单位,是纯消耗性的财务支出单位,对于财务的大收支模式是要求对支出进行严格控制的,但是当前出台的法律法规并没有明确的规定,《预算法》仅仅起到了原则性的规定,而具体的相应制度并未建立,导致了财务的管理、预算支出都没有具体的法律法规可以作为依据。

4财务风险分析对策

(1)加强对内部的控制。随着经济形势的不断发展,各单位遇到的新财务风险问题不断出现,与之相适应应当不断健全本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相关人员的职责权限应当明确,并相互分离、相互制约;重大对外投资、资产处置、资金调度和其他重要经济业务事项的决策和执行的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程序应当明确;财产清查的范围、期限和组织程序应当明确;对会计资料定期进行内部审计的办法和程序应当明确。各单位还应该建立单位内部稽核制度、内部牵制制度、内部审计制度。内部稽核制度主要包括稽核工作的职责、权限、程序和基本方法等。内部牵制制度主要包括:内部牵制制度的原则,包括机构分离、职务分离、钱账分离、账物分离等;对出纳等岗位的职责和限制性规定;有关部门或领导对限制性岗位的定期检查办法。内部审计则是内部控制的一种特殊形式,即对其他内部控制的再控制。

在制定内部控制有关规定时,要明确单位负责人应负责任,使单位由上而下共同执行内部控制要求,从而推动内部控制的健康发展。经济责任制即按领导分工予以纵横监控,规定职责,相应授权,从而实现各尽其职、相互协调、相互制约的控制目的。单位在处理经济业务时,必须经过授权批准以便进行控制。在授权批准控制时,一定要明确授权批准的范围、授权批准、权限、授权批准责任和授权批准程序。

(2)科学制定目标从而规避风险。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控制应达到这样三个目标:一是操作性目标,即财务活动的资金核算、资产管理、项目实施、内部监督、队伍建设等主要工作环节在运作程序上做到规范有序;二是信息性目标,即财务管理活动所形成的全部财务信息应尽可能地接近真实情况,符合可靠、及时和完整的制度要求;三是合法性目标,即财务活动方方面面不能只考虑事业发展的需要,必须遵从现行法律和规章制度的规定,确保财务工作的合法性。

(3)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和风险控制力。可以将财务人员风险意识的培养同岗位责任挂钩,与职业道德结合起来,和自身综合素质的进步联系起来,加大风险知识的宣传力度、风险治理的培训力度,进一步增加财务人员对财务风险重要性的熟悉,对各种财务风险的了解,熟悉工作中财务风险的不同表现形式,树立风险观念。强化风险意识的同时还要增强其风险控制能力。首先,要培养财务人员发现、了解、识别治理活动中尚未显现的各种风险及其可能带来严重后果的风险识别能力;其次,要培养财务人员运用专业技术和治理手段从数目上进行充分估计与衡量的风险的检测能力。

(4)建立完善的财务会计制度和激励制度。坚持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建立奖惩制度,是促进事业单位长效管理的强有力保障。奖惩制度的缺乏,造成只安排工作而不考核其工作效益,只奖不罚,奖罚不到位,不仅会严重挫伤职工的积极性,而且更会给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带来难以估量的损失。

篇9

[DOI]10.13939/ki.zgsc.2015.45.129

建筑企业在资金筹措、工程价款结算、成本预算及考核等财务工作上与其他企业不同,财务风险贯穿于建筑企业工程项目施工的全过程,过高的财务风险容易导致建筑企业陷入财务危机,因此加强建筑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显得尤为重要。建筑企业财务风险的发生,直接关系到建筑施工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1 建筑施工企业财务风险及成因

企业财务风险一般是指企业在各项管理活动中由于各种难以预料和无法控制的因素,使企业在一定时期、一定范围内所获取的最终财务成果与预期经营目标发生偏差,使企业蒙受经济损失的可能性。因此如何降低防范财务风险显得日益重要。根据施工企业特点,财务风险如下。

1.1 投标风险

目前施工企业取得工程项目主要是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投标时信息掌握不全,对标书研究不到位、调查不全面,盲目估价,使投标价位过高或过低。高报价,导致不能中标;低报价,一方面会扰乱市场,另一方面加大了施工管理的难度,利润过低或亏损,引发财务风险。

1.2 合同风险

由于建筑市场竞争激烈,为了生存,许多施工企业与业主签订不平等合同。如材料一次性包死,或暗中要求施工企业垫付大量资金,收取各类保证金等。这样的合同一开始就给施工企业带来巨大的财务压力,增大了财务风险系数。

1.3 资金风险

建筑施工企业往往在没有取得预付款的情况下,垫资施工,造成流动资金紧张的后果,而且越来越多的业主要求用货币资金的形式支付履约保证金,加重企业负担。企业不得不采取向银行贷款的形式取得资金,用以保证施工生产的有续进行,这就造成资金周转困难,企业在生产经营规模上受影响,引发财务风险。

1.4 成本控制风险

施工企业往往是低价中标,本身利润空间就小,而近年来材料、人工费持续大幅上涨,加大了施工成本。施工企业的特点决定了成本主要集中在项目成本上,而项目预算管理不到位或没有有效实施,成本控制力度不够等进一步加大了成本支出,带来财务风险。

1.5 安全风险

在施工生产过程中安全意识不强,特别是高危作业中容易造成人员伤亡,形成不必要的费用支出,加大财务风险。

1.6 竣工决算风险

在施工合同履行过程中,由于业主调整设计方案、增加工程量等原因,设计变更情况时有发生,有的只是口头上的协定,到最后结算时拿不出有效的证据。也有一些施工企业由于自身的原因没有及时办理工程竣工验收手续、编制工程竣工决算。另外,业主本身资金周转困难,故意或拖延办理竣工验收手续和竣工决算。这些都可能会造成应收账款回收不及时,资金结算后,资金链断裂,加长了工程保修时间,增加了工程保修费用,增大了财务风险。

2 建筑施工企业财务风险防范

2.1 加强财务控制,建立财务预警机制

建立严格的财务管理制度,加强企业全体员工的风险意识。同时通过企业安全分析法、财务费用分析法、财务比率分析法、资产负债表分析法等财务预警机制判断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是否出现财务风险,从而使企业经营者对出现的各类财务风险采取规避、降低、转移风险的策略。

2.2 加强投标管理

投标前,对业主的资金信用程度做严格调查,对于评估信用不好的,不能盲目投标,避免中标已亏损的现象出现。决定投标后,对投标的标书从报价范围、技术要求、招标文件内容等方面仔细研读,对标书上模糊不清的地方要及时与对方沟通,同时进行现场勘察、测算等,从而达到规避及降低财务风险的目的。

2.3 加强合同管理

在签订施工合同时,施工企业须认真研读合同条款,尽量避免可能出现的纠纷,对于合同中涉及的验工计价、工程结算时间、付款方式和时间、竣工结算时间、违约条款等要清晰、明了。在签订施工合同时,可以签订一些将合同的风险转移给业主或其他人的条款。对于业主的“霸王条款”,一定要积极与业主协商,做好工作,尽量签订对施工企业有利的严密的合同。从而规避合同风险,减少财务损失。

2.4 加强成本管理

成本管理是施工企业的重点,成本管理的好坏,决定了企业盈利水平的高低。

(1)加强成本的预算管理。在工程开工前,根据工程的特点、施工条件、工程环境、设计、工期、质量等要求,以及施工的人力、物力、资金等状况,预先对工程发生的成本进行预测,并在施工中起到组织和约束施工生产的目的。

(2)加强施工生产过程中实际成本发生的控制。施工企业的特点决定了成本的发生主要集中在项目,因此加强项目的成本控制是重中之重。施工企业全面实行责任成本制,按预算的成本划分责任,分层次,采取谁承担谁负责,配合节约奖励、超支罚款的办法,使每个部门把节约成本当己任,以达到利润最大化的目的。

2.5 加强施工安全管理

施工安全不仅是一个部门的事,更是全体职工的事,定期组织安全知识培训,吸取安全教训,把安全铭记在心,并在施工生产过程中时刻监督,规范施工,确保安全,减少不必要的费用支出。可以采取购买保险的方式,一旦出现安全事故,起到转移风险的作用。

2.6 加强资金管理,实行项目资金集中管理

做好现金预算控制,以现金收支预算表作为企业资金收付的依据。在签订劳务、大额物资采购等合同时要本着风险共担的原则,在合同中明确规定,一旦出现资金风险时应由双方共同承担,支付时间要视施工企业资金情况而定,支付比例原则上不高于业主合同,避免出现业主还未付款,施工企业先行付款的现象发生。避免盲目融资,可以采取以长期借款为主,短期借款为辅的融资方式。跟进应收账款的回收,将应收账款的回收程度作为评价业绩的指标。成立资金中心,将分散的资金进行归集,并以资金中心这一平台,调剂资金余缺,融通内部资金,加速资金周转,避免资金短缺风险。

2.7 保证工程质量,跟进竣工决算

(1)在施工生产过程中控制成本的同时,一定要保证工程质量,避免因工程质量问题无法竣工决算,或因质量问题工程质保金不能退还的现象发生。

(2)切实加强工程项目的变更索赔工作,在施工阶段,项目就要抓好对变更索赔工作的筹划、实施、跟踪、信息管理,明确工作目标、派专人跟踪,及时反馈进展情况,避免口头同意而无纸面签认。

(3)在工程后期,要及时、积极做好与业主的沟通工作,避免业主因为自身资金周转问题而有意拖延竣工决算时间,加强竣工后的余款及质保金回收工作。

(4)建立考核与奖罚制度,将办理变更索赔、竣工决算工作的结果,作为项目负责人及员工绩效考核的评判标准,实施相应的奖惩标准,达到减少财务风险的目的。

3 结 论

总之,财务风险是必然存在的,施工企业从上到下,构建有效的控制手段,对财务风险做到预防为主,同时采取相应的措施规避、减少、转移财务风险,从而保证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篇10

一、现阶段企业会计职业判断中潜在风险的原因

(一)会计制度内中间业务类型完善性不足

近年来,我们国家一直与时俱进,积极推进会计改革和会计制度建设,但在会计科目的设置及财务报表信息披露等方面与会计制度的快速发展尚存在不同步的现象。如汇兑业务、信贷业务、托收业务及信托业务等中间业务类型在财务报表及会计核算中的体现不足,使中间业务各类收入及品种计量的数据真实性难以保证,导致中间业务和业务决策者在此基础上很难做出科学的判断。

(二)内部治理机制缺乏完善性

内部治理机制的完善性是会计人员进行准确职业判断的一个关键性影响因素,完善的企业内部治理机制是财务人员进行财务风险的判断与预测的基本,现阶段虽然很多企业意识到财务管理在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但很多企业对内部治理机制的构建重视度不高,有的企业甚至对内部治理机制没有充分的意识,在这样的公司治理环境下,会计职业判断具有的实现作用及意义将难以得到充分发挥。如何在内部治理机制中确保会计人员的社会地位及独立性,保护企业财务人员的合法权益,是会计行业和企业管理层应深入思考的问题。

(三)财务人员的整体职业素养有待提高

根据调查显示,由于部分企业内部财务管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缺乏岗位责任心与守法意识。他们抛弃了会计职业道德的底线。部分财务人员对会计工作缺乏必要的岗位公平、公正的职能服务服务态度,以及实事求是的做事原则。在企业管理层权力压力及经济利益诱惑面前将职责与财务管理原则等抛之脑后,冒着做假账和编制虚假财务报表的风险,违背会计的职业道德行事;还有部分会计人员对会计准则及职业判断缺乏敬畏之心,当他们因违反会计准则的要求而受到惩罚时,企业工作人员将会对自身岗位职能判断不足所造成的企业财务损失,被视为自身狡辩,逃避现实的有利接口。

二、财务人员防范财务风险的有效措施

(一)加大会计行业法规制度的建设力度

我国在2018年所颁布的全新《企业通用财务报表格式》中,提出的相关会计人员监督管理条令,对当前社会会计报表格式的制定与修改进行了必要的完善与优化,其中最为核心的便是加强了对会计中间业务项目的真实信息披露程度。比如,在所提出的潜心利润报中,为了保障报表品质质量,在其添加了相关“信用减值损失”及“净敞口套期收益”等项目,通过对报表信息的整合,来反映社会市场中各大金融工具减值过程中所带来的预期信用损失影响,以及被套期项目累计公允价值变动金额,净敞口套期下的当期损益。旧的财务报表在经营风险、财务风险、信用风险及市场风险分析中存在着一定的不完整性,因此注重会计制度建设可最大限度地减少对整个企业带来的风向影响,保障其稳定、长远发展。

(二)注重培养高素质财务人才

现阶段的财务知识更新速度紧跟社会经济发展步伐,快速的经济发展更加需要高素质的财务人员注入。近年来,受到信息化发展及大数据时代的影响,会计行业人员转型及财务机器人等现代化技术逐渐在企业会计工作中得到推广,这样的社会经济发展背景对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促使财务人员要与时俱进转变观念,深入了解自身的岗位职责及职业道德要求,树立风险意识及责任意识。在社会上,要注重舆论宣传的积极作用,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作为财务人员的管理部门,财务部门应积极普及和宣传会计职业判断的相关知识,弘扬诚信及爱岗敬业精神,帮助企业财务人员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及责任观。

(三)注重会计界诚信建设

篇11

对于任何一个医院财务部门而言,始终把安全作业放在第一位是毋庸置疑的,因为没有安全前提的财务管理工作,即便工作做得再好、再出色,一旦出现安全责任事故,所有的工作成果都将付之东流,都将归于零。尤其是现代计算机技术在财务工作中普遍应用的情况下,稍微的疏忽和大意都将给医院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和影响。经济越发展,财务管理工作越重要。

一、医院财务风险概述

财务风险控制涉及对资金筹集、资金投资、资金回收及收益分配进行决策、控制和管理的全过程。医院财务部门作为医院经济管理工作的核心职能管理部门,对于控制医院财务风险,确保医院经济安全,责任越来越大,任务越来越艰巨。科学的制度体系固然是控制财务风险一个方面,但前瞻性的财务内部控制机制建立也非常关键。

二、医院财务风险的成因分析

从某种意义上讲,医院财务管理工作是所有行业中难度比较大的财务管理工作,所以,真正做好医院财务管理工作一点也不比做好企业财务工作轻松。面对医院财务管理工作复杂且难度较大的现实,因循传统工作方式显然难以为继,尤其是在医院财务管理工具应用上,如果不能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大力扩展信息技术在医院财务管理工作中应用的广度和深度,有些工作不是做好做坏的问题,而是能不能做的问题。譬如医院全成本核算工作,其主要目的是降低医院运行成本,提高医院经济效益,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根据医院工作的特点将医院内部各个不同专业科室支出成本搞清楚、将各个诊疗项目的成本搞清楚。而医院各科室间又是一个相互渗透、互为交错的有机整体,所以要搞清各个成本项目必须在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上下功夫,用先进的成本管理思路,辅之以成熟的现代信息技术,医院全成本核算工作才有可能真正开展,成本核算的原始初衷和目的也才能真正实现。当然还有其他诸如医院门急诊收费、人出院结算、财产物资管理、财务会计记账、报表生成等等,这些工作一旦没有信息技术作支撑简直难以想象。目前,医院在现代信息技术的普及程度及运用深度等方面虽有很大发展,但还严重滞后于医院发展对信息的现实需求,尤其在医院财务管理方面,信息水平的滞后已经严重影响到医院成本核算工作的开展,成为了制约医院财务管理进一步提高的瓶颈。

三、医院财务风险的防范及管理措施

1. 建立医院内部控制机制

医院财务部门一方面严格遵照内部会计控制规范的原则规定科学设岗,做到了不相容职务的相互分离;另一方面又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强化了一系列控制措施。譬如:制定并严格执行财务报销的内外三级审批机制;将银行出纳月末对账工作从银行出纳岗位分离出来,专门设立一个岗位进行月末银行对账,在核对清楚的基础上制作银行未达账项调节表,这样就将银行出纳岗位潜在的风险降到了最低;对医院门诊、住院收入实行三级审核制度;对医院有价票据的购买、入库、保管、发放、使用和核销等实行逐一的签字核销与对账机制等都是强化内部控制的具体举措。这一系列内部控制机制建设,保证了医院财务的安全作业,确保了医院经济安全。

2. 加强财务报表及经济分析工作

做好会计基础核算工作只是医院财务管理工作的初级阶段,医院财务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不能只是简单地完成日常的财务收支,其工作的最终目标也不单单是为了产生几张财务报表,更不是为了算账而算账,而是要在算账的基础上充分利用财务会计核算成果为医院经营决策提供服务。虽然在医院财务工作中,牵涉到大量的审核报销、工资奖金发放、住房公积金交纳、记账、对账和制作财务报表等各种琐碎的常规会计事务,及时、准确地做好这些工作确实也非常重要,但它绝不是医院财务管理工作的全部。根据现行医院财务会计制度规定,医院财务报告主要包括:业务收支总表、业务收支明细表、资产负债表和基金变动表等。这些报表由于受医院会计制度本身的影响,所反映出来的数据外行看不懂,内行看不清。如果作为医院的专业财务人员将这些报表不做更加细致的分析与提炼,原封不动地报给医院领导,医院领导据此做出的决策很可能抓不住问题的实质与核心,致使决策的初衷与预期结果之间南辕北辙。譬如医院不同时期在同等业务收入水平情况下,由于业务总支出大小的不同,会造成业务收支结余发生较大的差异,医院领导不能简单地从总收支的角度得出结论,认为支出太大,并采取措施压缩支出。但作为财务人员有必要从修购基金提取额、同期专业设备购置等方面进行专题分析,找到业务收支结余发生变动的真实原因,帮助医院领导做出正确的决策,而不是简单压缩支出那么简单。

3. 重视培养财务管理人员的道德

情操财务工作大量的内容与资金的流动交织在一起,这一特定的工作性质决定了财务人员道德情操相比于其他行业要重要得多。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拜金主义思想有所抬头,加之市场不正当竞争手段花样翻新,财务人员面临经济利益的诱惑越来越多。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加强内部制约监督机制,固然是防范和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手段之一,但再健全的制度也不可能涵盖医院财务管理工作的所有细节,而制度本身也需要人去最终执行与落实,所以打造一支具有高尚道德情操的财务人员队伍对于医院健康持续发展异常重要。

四、结论

医院财务管理工作是一个只能做好不能做坏的工作,容不得大的失误与波折,但要真正做好又非常不易。作为医院财务管理工作者,只要紧紧抓住医院财务管理工作的主线,理清医院财务管理的宏观思路并逐一落实,医院财务管理工作会越做越好,在医院整体工作中的作用也会更加突出,影响也会越来越大。

篇12

财务风险指的是公司或者组织的财务结构不合理并且融资不当而造成公司或者组织失去偿还债务的能力,最终导致相关投资者的收益下降。财务风险又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广义的财务风险是指财务既包括损失的不确定性,又包括盈利的不确定性,它还可能给公司或者投资者造成威胁或者带来机会;狭义的财务风险只包括损失的不确定性。这里要讨论的只是狭义上的财务风险,也就是医院在正常经营时的那些不确定因素而让医院蒙受损失,财务风险破坏了医院的正常运营,严重时可能使医院陷入财务困境最终停止运营,尽管存在诸多的不确定性,但从根本来说,财务风险的发生必定会有一些确定性的因素,只要对这些因素加以研究,总结其中的规律,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就可以使财务风险得到有效地控制,本文就是讨论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和相关防范措施,从而将医院的财务风险降至最低并且得到有效地控制。

一、财务风险的产生原因

(一)医院预算管理不力

从目前来看,很多医院出现财务风险的首要原因是没有或者很少对财务预算进行管理,即使有部分医院也编制财务预算,主要是为应对上级管理部门的检查,没有实际的管理意义。大多医院在编制预算时,都没有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编制,仅通过收入与支出的百分比进行衡量,这种方法有很大的缺陷,缺乏对医院发展计划所需资金的预算,对医院合理的支出也没有计划在内,因此忽略了预算中很多的其它具体资金的需求,当医院出现财务紧张时就导致需要以贷款的形式维持医院正常的运转,这对医院来说是不利的,如果这种预算方式长期没有改变,还会使医院的财务进入恶性循环的状况,进一步加大医院财政困难的处境。因此,要想改变医院的财务风险,重视财务预算编制,改变财务预算方案是需要采取的必要措施。

(二)医院缺乏必要的资金安全管理机制

增大医院财务风险的第二个原因是医院缺乏必要的资金安全管理机制,医院在购买固定资产时,大都没有对这些资产的效益进行全面地分析,更没有进行科学地论证固定资产购买的必要性,这就造成了医院购买了很多价格昂贵并且没有太多经济效益的固定资产,这些固定资产的资金所能带来的经济效益有限,并且需要较长时间才能收回资金,因此形成大量资金闲置的状况,从而使阻碍医院资金的运转,这给医院带来很大的财务风险。除此之外,医院在采购药品也有一些问题,为了减少药品的成本,一般的医院所采取的措施是一次性购入较多药品的策略,这样是可以减少单位药品的成本,但药品所占用的资金则大大增加,再加上药品的存放需要占用一定的空间,当然也会耗费一定的资金,而药品的消耗则可能要一定的时间,这样不但使药品的单位成本反而增高,并且给医院的财务带来风险,最终医院还可能出现资不低债的现象,这都是医院没有采取必要的资金管理机制所带来的后果。

(三)医院适应外部环境的能力不足

当前,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深入,而医院也面临着越来越复杂的外部环境,其中包括经济环境、社会环境以及市场环境等,从上面两点可看出,目前来说医院的财务管理水平还比较低,因此会有适应外部环境能力不足的现象,而外部环境对于医院的发展来说也是不可回避的一部分,良好的外部环境可以提高医院的知名度,从而提高医院的经济收入,还能使患者在看病时对医院有一种信任感。但大多数医院并没有适应好外部环境,这就给医院的发展造成了一些困难,从而使医院的运营有着更多的确定因素,外部环境处于不断变化的状态,如通货膨胀而引发的物价上涨等,使医院的采购价格增高,但医院在预算时并未考虑到这些因素,最终加大医院财务的风险。因此,加强医院对外部环境的适应也可以降低财务风险中的一些不确定因素。

(四)医院财务管理人对财务风险的认识不足

大多数医院属于公立医院,一般来说没有太多奖罚机制,因此医院的财务管理人员对于医院财务的管理也没有太高的热情,因为亏损也和财务人员没有太大关系,而盈利财务管理人员也不能得到什么好处,这就使得财务人员对于医院财务风险的认识还不够,也没有及时地补充所需的财务知识,学过的知识过时,根本没有或者很少意识医院会发生财务风险,即使发生也和自身没有太多关系。

二、医院财务风险的防范措施

(一)加强医院的预算管理

首先要加强医院的预算管理,对于医院的发展要编制一个详细的预算方案,并严格按照方案的内容执行,必要时要对其进行考核,以确保尽可能少地出现预算外的资金损失。在预算方案制定时,要遵循一定的标准,如控制收益较少或者资金回收能力较慢的投资项目,减少固定且效益较少的资产投入,并在资金投入时对其进行评估,从而确定资金投入的合理性,另外还要结合考虑医院的整体发展和医院资金的承受能力,使医院资金的使用效率得到有效地提高,尽快不出现资金亏损的现象。

(二)建立风险预警机制

预警机制是控制医院的财务不低于某个标准,主要是控制医院的负债规模,方法是通过监控医院日常的财务报表,对其中的一些潜在的风险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分析,控制医院的资产的的流动比率、速冻比率等经济运行指标来对医院的整个负债规模以及偿债能力进行评定,为医院的财务预警设定一个风险值,当财务的某项指标在风险值以上时在投资时就更应谨慎。在贷款管理方面要通过严格论证,并且控制贷款规模,严格制定还款计划和资金使用计划,通过贷款以及自有资金所占的比重来测算医院的综合资本成本,这样在贷款决策时就可以选择一个资本成本最低的贷款方案。

(三)完善医院财务制度

医院财务的很多制度还需要不断地完善,如固定资产购买的财务流程以及医院具体的财务奖罚制度等,这是财务人员以及其它的相关部门都应遵守的标准,每个医院也可以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财务制度,按照这些制度严格执行,不做制度以外的财务投资,这也有效降低财务风险的有效措施之一。

(四)加强财务人员综合素质的培训

面对不断改变的外部环境,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需要不断地提高,才能使他们对医院财务知识更好地掌握,除此之外,还可以将他们的业绩与医院的财务状况联系起来,这样就能更好调动他们对医院财务管理的积极性,在财务决策时也会进行全面地评估,从而保证医院在低财务风险下快速地发展。

随着我国医院的快速发展,造成医院财务风险的原因也将越来越多并且越来越复杂,在以后医院的发展中,要采对针对性的防范措施使医院的财务风险得到有效地控制,从而使医院的发展更加稳定和快速。

参考文献:

[1]余进.实施风险导向内部审计防范医院财务风险[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10年第5期,23-26

[2]李海兵.新医改形式下医院如何做好财务风险的防范与管理[J]《时代经贸》2010年第20期,22-27

[3]李洁珍.公立医院负债经营与财务风险的防范[J]《财经界》2010年第21期,29-31

篇13

民办院校和普通高校相比,更容易出现财务危机。因为民办院校的财务收入方式过于单一,不受教育政策的保护与财政补贴,导致教育资金不足,又因为缺少专业的财务人员和师资力量,使民办院校的教学水平降低等,这些因素都会增加高校的财务风险,影响其可持续发展。

一、民办院校财务风险的表现形式及成因

(一)缺失完善的成本管理机制

很多高校特别是民办院校,其采用的的成本管理制度大多仿照公立学校的制度建立,很多管理方法与院校的实际情况不符,并且,很多独立院校没有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做适当的调整,而是直接照搬应用,缺少成本管理制度上的创新,导致民办院校成本的管理存在很多疏漏,限制学校的发展[2]。又因为民办院校的经营具有短期逐利性,院校需要定期上交给投资集团一定的资金,让教学与投资互为矛盾,增加民办院校财务经营的不确定因素,增加了学校的财务风险。

(二)投资集团对学院过多干预

投资集团作为民办院校的资金投入方,为了实现企业投资的盈利目的和更好地管理学校,投资集团必定会参与高校财务目标的制定、高校的经营管理并对高校运营方式进行策划。投资集团对财务部门的工作较多的干预,会给财务人员本就繁琐的工作带来更多的负担,导致无法更好地对学校财务状况进行分析,无法更好地进行合理有效的财务决策。除此之外,投资集团每年向高校提取相当大部分的学宿费,这无疑是导致民办院校资金短缺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民办院校财务风险的防范措施

(一)建立高校财务风险责任制

高校的财务风险从本质上说是经济责任风险,而形成这一风险的决策都是由校管理层决定,因此建立经济责任制,可以明确各层管理者的经济责任,从而让其作出正确的各项财政支出的决策。

首先,高校必须改变决策层的财政观念,增强法人的责任意识,明确规划出各级决策人员需要承担的经济责任,防止责任转移。其次,高校还要从各部门着手,根据高校的领导体制以及校内部门的设置,依次把责任与权力细化,要求各部门明确自己的工作内容,一旦发现某一部门或人员在财务管理上存在疏漏,根据造成的后果,给以适当的处罚[3]。特别是在民办院校中,其决策者要强化自身的风险意识,提高决策水平。

(二)寻找投资与教育的平衡点

投资集团与高校合作创建独立院校毫无疑问是出于投资的目的,而高校教育则是作为一项社会公益而存在的,是非营利性质的。如此一来,高等教育的长期公益性就和投资集团期望的短期投资目的相冲突相矛盾了。对于无法避免矛盾和冲突的情况,在投资方要求的投资收益和独立院校的社会教育目的之间寻找一个合适的平衡点,可以较好地缓解投资与教育的矛盾问题。我认为投资集团的产业和民办院校的教育事业既是矛盾冲突的,同时也是相辅相成的。当民办院校的教育事业步入正轨逐渐得到学生、家长和社会的认可后,投资集团的产业也会随着独立院校的发展不断发展壮大。只要投资集团在教学和科研上投入更多的资金,将短期的投资盈利目的作为一项长期可持续发展的事业来经营,就能缓解两者相矛盾的情况,缓解民办院校的经营压力和财务风险。

(三)科学分配资金资源

因为一些高校的资金来源渠道较少,可以使用的资金有限,因此,高校必须根据学校的实际教学情况,以及不同形成部门的工作范围和职能,合理分发资金资源。对于一些重要的部门,要增加资金投入,而对于一些起到辅助作用的部门,要根据其实际情况,调整下发的资金数额,从而减少财务部门的负担。特别是对于民办院校来说,需要改变这一现状,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四)扩大融资渠道

高校扩大融资渠道,是有效降低财务风险的方式之一,特别是民办院校。高校除了单方面接受教育部门或投资集团的拨款和投资外,还可以与银行建立合作关系,或是借助其他融资渠道,降低财务风险。首先,各高校可以与银行建立资金上的连接,通多抵押、贷款等方式,吸收银行的资金[4]。但高校贷款时,不要一味为了增加资金过度投入抵押物,而是要考虑到贷款风险。其次,高校还要随时关注教育政策的改变,借助政策的提出,实现融资。比如,我国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高校可以在这一趋势下,加大宣传力度,成立募捐机构,从而吸引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或是借助投资集团的渠道,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捐赠。

三、结语

高校财务风险的存在,会严重影响高校的持续发展,因此,各高校必须客观分析自身财务管理上出现的问题,像是缺少专业的财会队伍、高校资金无法支撑日常开支、缺少对资金的合理配置等,给出相应的防范措施。因此,高校要建立高校财务风险责任制,加大校内财会人员的培训力度,科学分配资金资源,扩大融资渠道,降低财务风险。

参考文献:

[1]董军. 普通高校财务风险的评价与控制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4.

[2]宋雯. 地方高校财务风险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4.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