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财务风险的防范

财务风险的防范范文

发布时间:2023-10-10 17:15:46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财务风险的防范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财务风险的防范

篇1

随着我国医疗卫生改革的逐步深化,政府的卫生投入重点正从医疗服务等个人卫生服务领域向疾病控制、卫生监督等公共卫生服务领域转变,国家对医疗卫生机构的经费投入逐年减少。而医疗市场的竞争却日趋激烈,加上实行药品招标后药品利润空间压缩等因素,医院财务管理工作者面临巨大压力和挑战。如何化解和防范财务风险,成为财务管理的重要课题。但现阶段就这方面问题研究的相对较少,笔者将在本文中,就如何加强医院财务风险管理提出自己的看法。

一、医院财务风险产生的背景分析

1、宏观风险管理环境复杂多变

财务管理宏观环境包括经济、政策、社会、自然条件等各种因素。随着我国加入WTO,医疗市场逐步放开,民营、外资和合资医疗机构陆续兴办,现实或潜在的竞争者其竞争策略的变化,造成医疗市场竞争环境的不确定性。与此同时,国家医疗卫生改革逐步深入,卫生补偿机制进行了重大调整,药品利润空间逐步压缩,医疗定价不合理等境况都对医院收支结余产生重大影响,加上医院建设自筹资金比例过高,只能借助于负债筹资,这些都给医院的经营管理带来一定的风险。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医疗消费需求日益提高,疾病也出现了新的变化,这使得医院提供的医疗服务是否符合患者需求,存在许多不确定的因素,也给医院财务造成风险。

2、医院微观风险管理环境不容乐观

财务风险存在于医院资金筹资、投资、运营及分配的各个环节中。筹资环节中的风险主要表现为负债总量过度、负债结构不合理等。一定的负债有利于降低医院资金成本,与此同时,过度的负债筹资会加大医院的财务风险。在投资环节上,医院对固定资产的投资后,经营环境的变化和投资者自身的投资决策能力都会影响投资的最终成败。此外,医保部门监管措施严密、力度加大,医院为此垫付了大量资金,对营运资金产生重大影响。在使用资金环节中,为了日常业务活动的需要,医院要购置药品、卫生材料、其他材料物资等,这部分业务花费在医院流动资产中占很大的比例,各类物资购进比例、采购计划、周转情况等,都会产生财务风险。

二、财务风险产生的具体原因分析

1、医院财务管理人员对风险的认识不足

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只要有财务活动就必然存在财务风险。在现实工作中,很多医院的财务管理人员缺乏风险意识,认为只要管好用好资金就不会产生财务风险。风险意识淡薄是财务风险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财务决策缺乏科学性导致决策失误是导致财务风险的又一主要原因。避免财务失误的前提是实现财务决策的科学化,目前财务决策普遍存在经验决策及主观决策现象,导致决策失误经常发生,财务风险也就随之而来。

2、内部财务监控机制不健全

内部财务监控是医院财务管理系统中一个非常重要而且相当独特的系统,为了使其能充分发挥作用,医院不仅应该设置独立的组织机构,而且要根据本医院的特点,建立起一套比较完整的、系统的、强有力的内部财务监控制度,来保证医院内部财务监控系统的高效运行。而我们国家的医院大多没有建立有效的内部财务监控机制,即使有,其财务监督制度执行也不严格,在实践中难以将医院管理与监督合二为一。同时,缺乏资产损失责任追究制度,对财经纪律执行不力,难以进行有效的约束,财务风险极易发生。

3、重视具体风险的管理,缺乏风险管理整体策略

目前,医院更多地将精力投入到具体风险管理中,缺乏系统、整体地考虑医院风险组合与风险的相互关系,从而导致风险管理的资源分配不均,影响医院风险管理的效率和效果。另外,医院尚未建立一套严谨、规范、完整的财务风险管理体系,现有的管理体系中风险管理功能与协调功能较为欠缺。

三、医院财务风险的控制与防范

1、完善医院财务管理系统

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虽然客观上存在于医院之外,医院无法对其施加影响或加以控制,但并不意味着医院面对环境变化就无能为力。首先,医院应对不断变化的财务管理宏观环境认真分析,把握其变化趋势及规律,制定多种应变措施,适时调整财务管理政策,改变财务管理方法,从而提高医院对财务管理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以此降低和规避因环境变化给医院带来的财务风险。其次,面对不断变化的财务管理环境,财务管理体系应与时俱进,不断更新、完善。医院应设置合理、高效的财务管理机构,配备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员,健全财务管理规章制度,强化财务管理的各项基础工作,使医院财务管理系统高效运行,以防范因财务管理系统不适应环境变化而产生的财务风险。

2、建立有效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

营运资金的管理体现于医院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的管理。医院的流动资产包括货币资金、药品材料、往来账款等,一般占医院总资产的30%左右,因而,财务风险预警机制要以此为重点。同时,要认识到财务危机通常都是经历了一个渐进积累转化的过程,各种危机因素都将直接或间接地在资金运动的“晴雨表”――一些敏感性财务指标值的不同变化上反映出来。这样,通过观察这些敏感性财务指标的优劣变化,便可以对医院的财务危机发挥监测预警作用。为此,医院在负债经营过程中,建立一套规范、全面的风险预警机制是非常必要的。为了更好地监控医院负债状况,有效规避负债运营风险,可以根据各个医院自身特点和负债规模的大小,结合资金运营状况,采用综合评分的方式,建立全程风险监控和预警机制。通过收集有关财务信息,设立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对医院获得能力、偿债能力、运营状况和发展潜力等敏感性预警指标进行动态跟踪,进行事前、事中、事后的经常性监控,在警情扩大或风险发生前及时发出信号,使其充分发挥“警报器”的作用;并通过对医院每一重要决策活动将带来的财务状况变化,进行预先分析测定,评价医院的偿债能力,考核医院运营业绩,及时发现潜在的风险,并提出有效的风险防范对策,为医院管理者做出正确经营决策提供重要参考和合理建议。

3、健全行之有效的风险防范机制

在建立医院财务风险预警机制的同时,要辅以一套有效的风险防范机制。具体说来,首先要成立财务处风险防范小组。风险防范小组成员一般由财务审核、账务处理、票据管理和门急诊、出入院处组长等各个岗位人员组成。其次,风险防范小组要引入流程再造的管理理念,对目前习以为常的财务流程进行梳理,找出重点风险环节和风险控制点,针对性地制定规章制度和操作细则,并确保制度的落实和执行。对医院来说,主要的风险控制点包括财务退费、业务款收缴、病人欠款管理、住院医药费减免等环节,据此需要制定的相关的规章制度和操作细则如《业务收入解缴制度》、《财务收费退费管理制度及操作细则》、《住院病人费用核改操作规范》等项目。与此同时,还需要设立了与之配套的日常审核和定期抽查相结合的监督机制,以确保各项制度的落实,在实践中构建一套完善的风险防范机制。

4、加强医院内部控制制度建设

科学合理的财务管理制度是企事业单位搞好经济管理工作的前提,也是有效防止财务风险的基础,因此建立起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就显得十分重要,这一点对医院来说也不例外。首先,医院应根据2006年卫生部印发的《医疗机构财务会计内部控制规定(试行)》,分别从预算、收入、支出、药品及库存物资和固定资产等方面结合本单位实际境况细化内部控制制度并组织具体实施程序。同时,加强对医院经营和决策的管理与分析,重视内部审计工作,发挥审计再监督职能,在财务部门建立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财务处理程序、内部牵制、稽核、原始记录管理、计量验收、财产清查、财务收支审批、成本核算、财务会计分析等制度,足额提取折旧基金、大修理基金、坏账准备金,及时清理应收账款,并切实贯彻执行,从而防范财务风险。

5、加强医院的流动资产管理

医院的流动资产占医院资产的绝大比重,因此是医院财务风险防范的重要环节。医疗应收款、应收住院病人医药费、其他应收款则是医院流动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周转速度快,说明资产流动性强,短期偿债能力也强。为了降低这方面的财务风险,要加强住院病人的预交金管理和催交欠费工作,做好各病区、医技科室与收费处对住院病人的收费协调工作,建立完善的制约机制,使病人的欠费与科室的经济效益挂钩;加强对医疗保险费的管理,把医疗保险费的超支控制在最低范围内;及时清理债权,按照财务制度规定,及时足额提取“坏账准备”。

医院存货中药品、材料占据比重较大,其周转速度快,则说明药品材料所占用的资金就越少,即医院的速动比率越高、财务风险越低。药品材料管理要遵循“计划采购、定额管理、加速周转、保证供应”的原则,周转不超过医院财务预警机制制定的天数。超过周转天数应查找原因,减少库存数量,保持良好的资产流动性。同时,还要建立健全三账一卡制度,财产物资部门要定期与财务部门进行核对,做到账账相符。对于贵重物资设备、药品实行专人管理,建立物资技术档案和使用情况报告制度。

【参考文献】

[1] 王晓琴:浅议医院财务风险与预防[J].当代医学,2007(12).

篇2

一、财务风险的定义

财务危机,又称财务困境。即处于财务危机状态的企业必然陷入了财务困境,这类一般企业要么连续多年亏损,要么经营不顺。财务危机是财务风险的一种极端表现。公司陷入财务危机是一个逐步积累的过程,上市公司出现财务危机后.其财务危机是有程度之分的。从财务危机出现的那一时点起,直至公司破产都是财务危机过程。

二、财务风险的特点

企业财务风险是企业财务活动中由于各种不确定因素的产生的影响,使企业财务收益与预期收益发生偏差,因而造成蒙受损失的可能。总结起来,企业财务风险主要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一)客观性。

财务风险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而客观存在。企业财务活动存在着两种可能的结果,即实现预期目标和无法实现预期目标。这就意味着无法实现预期目标的风险客观存在。

(二)全面性。

财务风险存在于企业财务管理的全过程并体现在多种财务关系上。资金筹集、运用、积累分配等财务活动,均会产生财务风险。

(三)不确定性。

财务风险虽然可以事前加以估计和控制,但由于影响财务活动结果的各种因素不断发生变化,因此事前不能准确地确定财务风险的大小。

(四)共存性。

风险与收益并存且成正比例关系,一般来说,财务活动的风险越大,收益也就越高。如风险投资存在较大的风险,同时也会因投资而取得风险报酬。

(五)激励性。

财务风险的客观存在会促使企业采取措施防范财务风险,加强财务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三、企业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

(一)外部原因从宏观角度来看这些外部环境,主要有:

1.经济环境因素,主要体现在经济体制、经济政策及企业自身机制对筹资和投资的影响;

2.金融市场因素,主要是指金融市场的发育完善程度以及利率和汇率的变化;

3.政治环境和法律环境因素,如政治是否稳定、有关法律如何变化等。

这些因素不是企业自身所能够控制的,所以企业一定要学会适用复杂多变的宏观环境,否则,很可能就会给企业带来巨额亏损。

(二)内部原因。

外因是条件,内因是根本。虽然外部原因会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但是内部原因是企业财务风险形成的根本原因。

1.资本结构不合理

当企业资金中的自有资金和借入资金比例不恰当,就会造成企业资本结构不合理,从而引发财务风险。如果举债规模过大,会加重企业支付利息的负担,企业的偿债能力会受到影响,容易产生财务风险。如果企业不举债,或者举债比例很小,导致企业运营资金不足,则会影响企业的盈利能力。

2.投资决策不合理

投资决策对企业未来的发展起至关重要的作用,正确的投资决策可以降低企业风险,增加企业盈利;错误的投资决策可能会给企业带来灾难性的损失。错误的投资决策往往没有充分认识到投资的风险,同时对企业自身承受风险的能力预估有误。

3.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

企业财务管理的内容涵盖了企业基本活动的各个方面,总的来说包括筹资、投资和营运资本管理。财务管理制度应该是对财务管理内容的进一步细化,包括制定财务决策,制定预算和标准,记录实际数据,对比标准与实际,评价与考核等各个环节。如果财务管理制度不能覆盖企业的所有部门,所有操作环节,很容易造成财务的漏洞,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

4.财务人员风险意识低下

日常工作中,企业财务人员缺乏风险意识,对财务风险的客观性认识不足,忽视了对企业财务风险的预测和预警,导致企业在突发事件发生时,应变能力不足,容易带来财务风险。

5.收益分配政策不科学

股利分配政策对企业未来的发展会产生重大影响,分配方法的选择会影响企业的名誉,影响投资者对企业未来发展的判断,进而影响投资者的投资决策。如果对企业利润的分配脱离企业实际情况,缺乏合理的控制制度,必将影响企业的财务结构,从而可能形成财务风险。

四、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措施

在市场条件下,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要完全消除风险及其是不可能的的。要加强企业财务风险防范,如何防范企业财务风险,化解财务风险,以实现财务管理目标,是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重点。现着重从以下几点来谈谈如何防范企业财务风险。

(一)树立风险意识,建立有效的风险防范处理机制。

1.对财务风险进行事前控制。

企业在实施某一方案进行决策时,既要考虑可能获得的利益,又要兼顾风险,通过对财务风险的存在及其原因分析,运用概率分析法、风险决策法、弹性预算法等,制定留有余地的管理办法,保证发生意外时企业能有效应对。坚持谨慎性原则,建立风险基金。

2.对财务运行过程进行事中控制

在生产经营活动中,运用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法,计算、监控企业财务风险状况,及时采取相应措施,控制出现的偏差,有效遏制不良事态的发展,将风险降到可以控制的程度,减少经济损失,保证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正常进行。加强流动资金的投放和管理,提高流动资产的周转率,进而提高企业的变现能力,增加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

3.加强财务风险进行事后控制

对于已经发生的财务风险,要建立风险档案,从中吸取教训,

以避免同类风险的再次发生;对于已经发生的损失,应及时消化处理,若长期挂账,势必给企业今后的发展留下隐患。要盘活存量资产,加快闲置设备的处理,将收回的资金偿还债务。

(二)加强企业财务风险控制。

面对财务风险通常采取回避风险、控制风险、接受风险和分散风险策略。控制风险是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核心。加强企业财务风险控制,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筹资风险控制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筹资活动是一个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起点,管理措施失当会使筹集资金的使用效益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由此产生筹资风险。筹资风险产生的具体原因有几方面:由于利率波动而导致企业筹资成本加大的风险,或筹集了高于平利息水平的资金,此外,还有资金组织和调度风险,经营风险,外汇风险。因此,必须严格控制负债经营规模。

2.投资风险控制

企业通过筹资活动取得资金后,进行投资的类型有三种:一是投资生产项目上,二是投资证券市场,三是投资商贸活动。在进行投资风险决策时,其重要原则是既要敢于进行风险投资,以获取超额利润,又要克服盲目乐观和冒险主义,尽可能避免或降低投资风险。在决策中要追求的是一种收益性、风险性、稳健性的最佳组合,或在收益和风险中间,让稳健性原则起一种平衡器的作用。

3.资金回收风险控制

财务活动的重要环节是资金回收。应收账款是造成资金回收风险的重要方面,应收账款加速现金流出。对于应收账款管理应在以下几方面强化:一是建立稳定的信用政策,二是确定客户的资信等级,评估企业的偿债能力,三是确定合理的应收账款比例,四是建立销售责任制。

4.收益分配风险控制

收益分配是企业财务循环的最后一个环节。收益分配包括留存收益和分配股息两方面。留存收益是扩大投资规模来源,分配股息是股东财产扩大的要求,二者既相互联系又相互矛盾。企业如果扩展速度快,销售与生产规模的高速,需要添置大量资产,税后利润大部分留用。但如果利润率很高,而股息分配低于相当水平,就可能企业股票价值,由此形成了企业收益分配上的风险。因此,必须注意两者之间的平衡,加强财务风险监测。

(三)建立财务风险预警系统。

设立财务风险预警机制采用及时的数据化管理方式,通过全面分析企业内部经营、外部环境等各种资料,以财务指标数据形式将企业面临的潜在风险预先告知经营者,同时寻找财务危机发生的原因和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明确告知企业经营者解决问题的有效措施,组成企业财务管理的一张疏而不漏的安全网。一般而言,企业财务预警机制包括两个层次,即总体财务预警机制和部门财务预警机制。总体财务预警机制的主要功能是让企业经营者掌握企业的总体财务状况,预先了解企业财务危机的征兆。部门财务预警机制,即以企业主要经营部门分别确定检查要点,设立相应的预警线,如对生产部门的生产成本、营销部门的销售费用、管理部门的管理费用等设定警戒值,侦查企业财务运营可能失衡的地方,及时进行必要的改进。部门财务预警机制不仅能帮助总体财务预警机制寻求财务问题产生的源头,而且有利于不同部门之间沟通协调,解决问题,提高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

1.建立短期财务预警系统,编制现金流量预算

建立短期财务风险预警系统,首先是编制现金流量预算,现金流量预算的编制主要是通过现金流量来完成。通过现金流量分析,可以将企业动态的现金流动情况全面地反映出来。当企业经营性应收项目或存货大幅度减少时,则表明企业货款回笼情况较好,产品积压少,企业具有较强的经营能力;相反,当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小于净利润时,则应引起投资者的高度警惕,这种情况下,由于应收款项及存货的大幅度上升,将使企业经营能力下降,同时也易形成潜在损失。应收款项、应付款项及存货项目中的任何一项失衡,均会引起企业危机,可将这三个项目作为短期财务风险的警源。为能准确编制现金流量预算,企业应该将各具体目标加以汇总,并将预期未来收益、现金流量、财务状况及投资计划等,以数量化形式加以表达,建立企业全面预算,预测未来现金收支的状况,以周、月、季、半年及一年为期,建立滚动式现金流量预算。

2.建立长期财务预警系统,构建风险预警指标体系

从根本上讲,企业发生财务风险是由于举债等导致的,对企业而言,在建立短期财务预警系统的同时,还要建立长期财务预警系统。从综合评价企业的效益即获利能力、偿债能力、经济效率、发展潜力等方面入手防范财务风险。

从资产获利能力分析,监测的指标有:总资产报酬率(息税前利润资产平均总额),表示每元资本的获利水平,反映企业运用资产的获利能力;成本费用利润率(营业利润成本费用总额),反映每耗费一元所得利润水平越高,企业获利能力越强。

从偿债能力分析,监测的指标有: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该指标反映企业资产的流动性,比率越高,偿债能力就越强;资产负债率一般为40~60%,在投资报酬率大于借款利率时,借款越多,利息越多,同时财务风险也越大。

从经济效率分析,监测的指标有:反映资产运营指标的应收账款周转率与产销平衡率。

从发展潜力分析,监测的指标有:总资产净现率=(经营活动所产生现金净流量+分得股利或利润所收到现金+现金利息支出+所得税付现)平均总资产;销售净现率(经营活动产生现金净流量销售收入净额);股东权益收益率(净利润平均股东权益)。

3.加强资产管理,提高营运能力是防范企业财务风险的保证 企业资产对负债能力的影响,从短期看,企业资产的变现能力,尤其是企业流动资产的变现能力,直接影响企业可用现金流量的多少,决定企业负债能力的高低,因此,加强企业资产管理,防止不良资产产生,提高资产的变现能力是防范财务风险重要的管理手段;从长期看,企业资产的盈利能力直接影响到企业的整体盈利水平,而保持高盈利水平的企业往往是其负债能力高、财务风险相对低的有效保证和标志,一个健康企业的偿债资金一般来源于其盈利,而非负债资金。因此,企业应通过合理配置资产,加速资产周转等措施,促进企业盈利能力的提升,同时,较高盈利能力的企业往往享有较高的信誉和良好的企业形象,这也使得企业有较强的融资能力,相应使企业有较强的抵御财务风险的能力。

参考文献:

篇3

1、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复杂多变,是产生财务风险的外部原因。众所周知,持续的通货膨胀,将会使企业资金供给持续发生短缺,货币性资金持续贬值,实物性资金相对升值,资金成本持续升高。例如,世界原油价格上涨导致成品油价格上涨,使企业增加了运营成本,减少了利润,无法实现预期的收益。利率的变动必然会产生利率风险,包括支付利息过多的风险、产生利息的投资发生亏损的风险和不能履行偿债义务的风险。市场风险因素也会对财务风险有很大的影响。财务管理的环境具有复杂性和多变性,外部环境变化可能为企业带来某种机会,也可能使企业面临某种威胁,如果不能适应这些复杂而多变的外部环境,就会给企业带来困难。目前,我国许多企业建立的财务管理系统,由于机构设置不尽合理,管理人员素质偏低,财务管理规章制度不健全,管理基础工作欠缺等原因,导致企业财务管理系统缺乏对外部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具体表现在企业不能对外部环境的变化进行科学的预见,反映滞后,措施不力等产生的财务风险。

2、财务管理人员风险意识淡薄,是财务风险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由于我国市场已成为买方市场,企业普遍存在产品滞销现象,一些企业为了增加销量,扩大市场占有率,大量采用赊销方式销售产品,造成企业应收账款的大量增加。另外,由于企业在赊销过程中,对客户的信用等级欠缺了解,缺乏控制,盲目赊销,造成应收账款失控,大量比例的应收账款长期无法收回,直至成为坏账。资产长期被债务人无偿占用,严重影响了企业资产的流动性及安全性,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财务风险。

3、财务决策失误是产生财务风险的又一重要原因。避免财务决策失误的前提是财务决策的科学化。目前,我国企业的财务决策普遍存在着经验决策和主观决策现象,由此导致的决策失误经常发生,从而产生财务风险。例如,在固定资产投资决策过程中,由于对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缺乏周密系统的分析和研究,加之决策所依据的经济信息不全面、不真实,以及决策者决策能力低下等原因,都导致了投资决策失误频繁的发生。决策失误使投资项目不能获得预期收益,投资无法按期收回,给企业带来巨大的财务风险。此外,由于投资决策者对投资风险的认识不足,决策失误及盲目投资导致一些企业产生巨额投资损失,也必然影响企业的投资效益和长期偿债能力,从而给企业带来较大的财务风险。

4、企业内部财务关系混乱是我国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又一重要原因。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及企业与上级企业之间,在资金管理及使用、利益分配等方面存在权责不明,管理混乱的现象,造成资金使用效率低下,资金流失严重,资金的安全性、完整性无法得到保障。例如,企业资金结构不合理,负债资金比例过高等。在我国,资金结构主要是指企业全部资金来源于权益资金与负债资金的比例关系。由于筹资决策失误等原因,企业资金结构不合理的现象普遍存在。具体表现在负债在资金结构中比例过高,很多企业资产负债率达到30%以上,导致企业财务负担沉重,偿付能力不足,由此产生财务风险。

二、防范财务风险的措施

1、通过分析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及变化,提高企业对财务管理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建立和完善财务管理系统,以适应不断变化的财务管理环境。也就是说,应制定财务管理战略。面对不断变化的财务管理环境,企业应设置高效的财务管理机构,配备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员,健全财务管理规章制度,强化财务管理的各项基础工作,使企业财务管理系统有效运行,防范由于财务管理系统不适应环境变化而产生的财务风险。

2、不断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应通过会计政策和会计策略来解决现阶段和未来的企业财务风险问题。财务风险存在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而任何环节的工作失误都会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因此财务管理人员将风险防范贯穿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始终。

3、坚持谨慎性原则,建立风险基金。在损失发生以前以预提方式或其他形式建立一项专门用于防范风险损失的基金。例如,工业企业按一定规定和标准提取坏账准备金,在损失发生后,或从已经建立了风险基金的项目中列支,或分批进入经营成本,尽量减少财务风险对企业正常活动的干扰。

4、建立企业资金使用效益监督制度。有关部门应定期对资产管理比率进行考核。同时,加强流动资金的投放和管理,提高流动资产的周转率,进而提高企业的变现能力,增加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另外,还要盘活存量资产,加快闲置设备的处理,将收回的资金偿还债务。

5、注重投资决策问题。投资决策是企业重大经营决策的主要内容之一,直接影响企业的资金结构。企业决策者必须作好投资项目的可行性分析。

6、提高财务决策的科学化水平,防止因决策失误而产生的财务风险。财务决策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财务管理工作的成败,经验决策和主观决策会使决策失误的可能性大大增加。为防范财务风险,企业必须采用科学的决策方法。在决策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影响决策的各种因素,尽量采用定量计算及分析方法,并运用科学的决策模型进行决策,切忌主观臆断。例如,在筹资决策过程中,企业首先应根据生产经营情况合理预测资金需要量,然后通过对资金成本的计算分析及各筹资方式的风险分析,选择正确的筹资方式,确定合理的资金结构,作出正确的筹资决策。再如,企业资金流动是周而复始地进行的。确切地说流动性是企业的生命,企业必须加速存货和应收账款的周转率,以保持良好资产流动性,避免财务决策失误所带来的财务风险。

7、理顺企业内部财务关系,做到责、权、利相统一。明确各部门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地位、作用及职责,并赋予相应的权力,真正做到权责分明,各负其责。在利益分配方面,应兼顾企业各方利益,以调动各部门参与企业财务管理的积极性,从而真正做到责、权、利相统一,使企业内部财务关系清晰明了。

8、建立财务“预防”机制,正确把握企业负债经营的“度”。企业进行负债经营决策时,首先应该考虑企业举债的规模和偿债能力。一般而言,确定负债规模应该考虑以下因素,如警惕财务杠杆效应的负面影响、防范财务风险和关注财务成本。建立企业财务预警的“诊断”机制,对企业的负债进行分析,在资金结构中,若负债的比例过大,即过度负债经营,依赖于外界的因素过多,就会加大企业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生产经营环节稍有脱节,资金回收不及时,资金成本大幅度增加,从而降低企业经营利,润削弱企业活力。其次,因负债率升高,财务风险加大,在财务杠杆作用下自有资金收益率下降,企业承受能力降低,偿还能力减弱,一旦企业出现坏账,产品积压,就会给企业带来危机。因而,在建立企业财务预警制度时,应把握好负债经营的“度”。

三、防范财务风险方法

1、分配法。即通过企业之间联营、多种经营及对外投资多元化等方式分散财务风险。对于风险较大的投资项目,企业可以与其他企业共同融资,以实现收益共享,风险共担,从而分散投资风险,避免企业独家承担投资风险而产生的财务风险;由于市场需求具有不确定性、易变性,企业分散风险可采用多种经营方式,即同时经营多种产品。在多种经营方式下,某些产品因滞销产生的损失,可能会被其他产品带来的收益所抵消,从而可以避免由经营单一产生的无法实现预期收益的风险。

篇4

1.事业单位存在会计失真现象。虽然会计核算中心制度相对健全,能够较好的控制事业单位的报销凭证和经费支出,但是在具体的会计实务中也有一些比较难以把握的现象和问题。一是核算中心的监督只限于对票据内容审核,对事业单位经济业务的真实性无法掌握;二是事业单位经济业务所取得的原始凭证不能够及时办理报销手续,致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的时效性无法保证。三是核算中心与事业单位的财产物资管理脱节。因为核算中心只具有经济业务的核算功能,财产物资的清算管理工作由事业单位自行实施,所以会遇到对固定资产的明细账不如实登记,造成账实不符,相关资产流失现象。

2.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相对弱化。目前,由于事业单位实施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工作的分部门管理,挫伤了事业单位理财的积极性,弱化了单位的财务管理,不能够保证事业单位及时全面地管理本部门财务状况,出现财务管理弱化倾向。

3.事业单位经费开支标准存有问题。事业单位实施会计统一核算后,按照相关规定核算中心应该对事业单位的资金收支进行“全程”的监督与管理。但是由于事业单位对资金的支配权没有变,各单位负责人依然对事项的开支有决定权,所以很难做到统一的财务开支。特别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更有可能助长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的产生

4.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处于探索阶段。一是会计集中核算中心的职能没有落实到位,就目前来时只是表现在单位进行统一算账和记账,没有真正发挥出核算中心的监督、服务、部门预算执行等职能。二是相关部门对会计集中核算的支持力度不够。三是会计核算中心建立后事业单位不再设会计人员,所有的会计业务都“涌向”核算中心,致使核算中心的工作量加大,存在工作量大、缺少工作人员的现象。

二、会计集中核算制度下的财务风险防范策略

1.强化会计信息质量的管理。

会计集中核算中心的财务人员在做好事业单位账务处理的基础上,要及时跟进全面了解事业单位的财务情况,对单位存在的财务管理漏洞进行及时“堵上”,对事业单位在业务运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给予合理化的建议,以便于会计信息质量的高效。一是会计集中核算中心的服务职能灵活多变。对事业单位业务相对较多且不固定的,核算中心可以通过制定相对灵活的报账制度和规定灵活的报账时间,为这些单位提供业务核算上的便利。二是在事业单位财产物资的管理方面,应根据《会计法》,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建立健全符合本单位的财产管理制度、收支审批和稽核制度,以此来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三是建立新时期的计量验收与财产清查制度,与时代同步明确事业单位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四是创新管理形式。核算中心相关人员要按时、定期与单位财产管理人员对账,确保事业单位的账实相符,确保国有资产不被流失。

篇5

经济学中,高风险伴随着高收益。风险投资行业也是企业,他们也要在成本最低的情况下,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因此,风险投资需要做的是在收益与风险上寻求平衡,即把资金投入到高新技术或者是产品研发领域,这样既有助于高新技术成果尽快商品化,同时也有助于风险投资行业获取高利润。

但是,投资行业在实际的经济运行中,在筹资、投资对象选择及资金退出的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财务风险。那么这些风险存在的原因是什么呢?怎么样才能有效的预防财务风险呢?

1 风险投资行业

风险投资起源于经济发达的美国。随着投资者越来越青睐于有着高风险高回报的新兴产业,风险投资行业也逐渐的发展完善起来。由于风险投资的领域多数为高新技术或者是产品研发领域,因此,有成功的可能,也有失败的可能。对于风险投资家、技术专家级投资者而言,他们是一种合作的关系,在经济上,利益共享,风险共担。

总的说来,风险投资的运作过程包括以下四个阶段:一是融资阶段。作为进行风险投资的第一步,充裕的资金是最基础的保障,因此,如何进行融资,解决好投资者和管理人的利益分配及项目资金的管理是非常重要的。第二个阶段是投资阶段。在进行了一定的融资后,有了一定的资金基础。这样的情况下,需要做的是对市场进行调研和分析,选择有具有发展潜力及巨大收益回报的高新技术行业进行投资。第三个阶段是经营管理阶段。当风险投资家对看重的项目进行投资后,风险投资家与该企业是一种合作的关系,在经济上,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因此,要加强风险投资的运作管理。最后是资金退出阶段。在进行风险投资并取得一定的收益以后,要在合适的时候以利润最大化的方式退出。

2 风险投资的财务风险类型

2.1 融资风险

融资风险主要发生在风险投资行业进行投资运作的第一阶段。风险投资的领域多数为高新技术或者是产品研发领域,成功与失败的可能性都很大。成功的话,拥有高额的资金收益,失败的话也要风险共担。这样的投资伴随着高收益的同时,也有着很高的风险,因此很难从银行或者资本市场进行资金的筹集。风险投资的筹资方式,一般是通过股权募集、或者是吸收直接投资来筹集风险投资的资金。这样的情况下,风险投资要多多的考虑资金供给的成本,即融资风险。

2.2 经营管理风险

经营管理风险主要发生在投资和管理阶段,主要包括对投资项目评估的风险、投资决策的风险、财务监控风险等。对于投资项目评估的风险,主要是由于风险投资的企业管理者各自能力不同,工作背景不同,对当前经济形势判断不一,再加上风险投资的技术性较强,投资项目的不确定性,由此带来了投资项目评估的风险。对于投资决策方面的风险,涉及的因素较多,包括投资项目的商业规划、管理者团队的能力、项目可行性分析、国家产业政策分析等。财务监控制度就是要求企业的会计人员按照一定的法律、法规对该企业经营活动在财务账目上表达准确的信息。但是,由于我国的财务监督制度存在着一定的漏洞和不足,所以企业内部的财务监督难以发挥实效,为投资产业的进一步发展造成了障碍。

2.3 资本退出风险

资本退出风险是风险投资运作最后一个阶段的风险。在进行了风险投资以后,在投资成功并获得了一定的收益后,怎么样将资金进行安全退出或者是更高利益的退出是最后一个阶段,总的说来,一共有四种方式:收购、兼并、股权回购和清算。这四种资本退出方式分别适用于企业发展的不同状态,通过不同的方式的选择,降低资本退出造成的损失。

3 风险投资财务风险防范的对策

3.1 深入调研分析,降低融资风险

风险投资多数为高新技术或者是产品研发领域。面对新研发的产品或者是技术,投资公司要通过调研,深入分析该产品的市场前景和潜在消费量。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多关注的是健康、绿色、环保和便捷。在这样的情况下,符合人们新理念的产品要更有市场。其次,对于产品的潜在消费群体进行调研和分析,针对不同的消费群体进行不同的市场营销。再次,要对市场进行细分,新产品的上市要符合市场空白。简而言之即确保风险投资的项目具有较强的收益率。最后进行融资的时候,在正当合法方式的基础上,选择较为安全可靠的资本进行融资。

3.2 多措并举,降低经营管理风险

3.2.1 提高财务风险管理意识

首先要在企业内部形成财务风险管理的氛围。以企业的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为数据依据,进行偿债能力、资产运行能力和盈利能力进行分析。其中偿债能力包括短期偿债能力分析和长期偿债能力分析。通过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等财务指标分析,体现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通过长期负债与总资产和权益资本的比例关系,体现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和发展前景。资产运用效率分析主要是通过流动资产周转情况指标、固定资产周转情况指标和总资产周转情况指标,来分析企业的各项资产的运用能力。盈利能力分析通过主营业务利润率、成本费用利润率、总资产报酬率和净资产收益率的数值变化,了解一定时期内企业的经营业绩。

3.2.2 提高财务会计人员素质

一是提高会计人员的专业技能。重视对企业会计人员的培训和继续教育,对会计人员从严考核、从严要求,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水平。同时在企业内部建立严格的奖惩机制。对于业务熟练知识扎实的会计人员给予奖励,对于工作中不断出错的会计人员则进行一定的惩罚,以此来激励会计从业人员不断的提高自身的素质和水平。二是要加强企业负责人的责任意识。企业负责人要有较高的和较强的法律意识和风险意识,不仅要懂得业务知识,还应具备参与管理、决策、进行分析的能力,以适应现代企业管理的需求,全面提高会计工作的水平。

3.2.3 加强监督检查

首先要将会计监督落实到基层,放在会计工作的首要位置。不仅让会计人员知道,更是要企业的负责人重视起来。从而帮助企业负责人正确认识会计监督的重要地位,使违法违纪行为遏制在会计工作初始阶段。其次,要让企业负责人明确会计工作以及数据信息的真实性,自己也是需要履行职责的,转变他们只是抓生产和利润的管理信念。最后,企业负责人要对企业的内部会计信息进行适时监督检查。

3.3 加强市场预测,降低资金退出风险

一是要建立相应的风险预警体制,在对企业进行财务指标分析的同时,注意企业其他相关信息的披露,结合市场经济中的相关政策信息等,对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预测。二是要联系企业寿命周期、产品寿命周期等情况进行分析,综合考虑国家宏观政策、国际国内政治气候、所处行业的变化情况等方面的因素等,真实反映企业的综合发展能力。三是根据风险投资的主要目的,即在回收资本时套取高额利润,而并不是参与企业的分红。因此,要在合适的阶段选择有利的资金退出方式,从而降低资金的退出风险,达到风险投资获得高利润的目的。

4 结论

随着科技信息的飞速发展,市场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风险投资行业如果想立足长久发展,需要更加注重效率,注重降低和避免财务风险。风险投资运作过程的四个阶段决定它所遇到的财务风险主要分为:融资风险、经营管理风险和资金退出风险。对于融资风险,要深入调研分析,对高科技技术现实化的产品进行销量的市场分析,对于能够填补市场空白,有潜在消费人群的高新技术项目,可以作为风险投资的选择。对于经营管理方面的风险,则要进行多措并举了。提高财务风险管理意识、提高财务会计人员素质以及增强监督检查。最后,要想达到风险投资的最终目的,要进行市场预测,在合适的时间选择利润最大化的方式将资金退出,也就是降低资金退出风险。因此,对投资行业进行财务风险管理,形式将会更加多元化、内容将丰富化、对企业的决策支撑将会更加科学化,对企业发展的作用将会更加重要化。

参考文献:

[1]冯园.关于我国风险投资问题的几点思考[J].广西质量监督导报,2008(8).

[2]曹高峰.浅谈我国风险投资管理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经济信息,2011(4).

[3]夏雨.我国风险投资现状及对策[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9(16).

篇6

随着我国医疗卫生改革的逐步深化,政府的卫生投入重点正从医疗服务等个人卫生服务领域向疾病控制、卫生监督等公共卫生服务领域转变,国家对医疗卫生机构的经费投入逐年减少。而医疗市场的竞争却日趋激烈,加上实行药品招标后药品利润空间压缩等因素,医院财务管理工作者面临巨大压力和挑战。如何化解和防范财务风险,成为财务管理的重要课题。但现阶段就这方面问题研究的相对较少,笔者将在本文中,就如何加强医院财务风险管理提出自己的看法。

一、医院财务风险产生的背景分析

1、宏观风险管理环境复杂多变

财务管理宏观环境包括经济、政策、社会、自然条件等各种因素。随着我国加入WTO,医疗市场逐步放开,民营、外资和合资医疗机构陆续兴办,现实或潜在的竞争者其竞争策略的变化,造成医疗市场竞争环境的不确定性。与此同时,国家医疗卫生改革逐步深入,卫生补偿机制进行了重大调整,药品利润空间逐步压缩,医疗定价不合理等境况都对医院收支结余产生重大影响,加上医院建设自筹资金比例过高,只能借助于负债筹资,这些都给医院的经营管理带来一定的风险。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医疗消费需求日益提高,疾病也出现了新的变化,这使得医院提供的医疗服务是否符合患者需求,存在许多不确定的因素,也给医院财务造成风险。

2、医院微观风险管理环境不容乐观

财务风险存在于医院资金筹资、投资、运营及分配的各个环节中。筹资环节中的风险主要表现为负债总量过度、负债结构不合理等。一定的负债有利于降低医院资金成本,与此同时,过度的负债筹资会加大医院的财务风险。在投资环节上,医院对固定资产的投资后,经营环境的变化和投资者自身的投资决策能力都会影响投资的最终成败。此外,医保部门监管措施严密、力度加大,医院为此垫付了大量资金,对营运资金产生重大影响。在使用资金环节中,为了日常业务活动的需要,医院要购置药品、卫生材料、其他材料物资等,这部分业务花费在医院流动资产中占很大的比例,各类物资购进比例、采购计划、周转情况等,都会产生财务风险。

二、财务风险产生的具体原因分析

1、医院财务管理人员对风险的认识不足

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只要有财务活动就必然存在财务风险。在现实工作中,很多医院的财务管理人员缺乏风险意识,认为只要管好用好资金就不会产生财务风险。风险意识淡薄是财务风险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财务决策缺乏科学性导致决策失误是导致财务风险的又一主要原因。避免财务失误的前提是实现财务决策的科学化,目前财务决策普遍存在经验决策及主观决策现象,导致决策失误经常发生,财务风险也就随之而来。

2、内部财务监控机制不健全

内部财务监控是医院财务管理系统中一个非常重要而且相当独特的系统,为了使其能充分发挥作用,医院不仅应该设置独立的组织机构,而且要根据本医院的特点,建立起一套比较完整的、系统的、强有力的内部财务监控制度,来保证医院内部财务监控系统的高效运行。而我们国家的医院大多没有建立有效的内部财务监控机制,即使有,其财务监督制度执行也不严格,在实践中难以将医院管理与监督合二为一。同时,缺乏资产损失责任追究制度,对财经纪律执行不力,难以进行有效的约束,财务风险极易发生。

3、重视具体风险的管理,缺乏风险管理整体策略

目前,医院更多地将精力投入到具体风险管理中,缺乏系统、整体地考虑医院风险组合与风险的相互关系,从而导致风险管理的资源分配不均,影响医院风险管理的效率和效果。另外,医院尚未建立一套严谨、规范、完整的财务风险管理体系,现有的管理体系中风险管理功能与协调功能较为欠缺。 三、医院财务风险的控制与防范

1、完善医院财务管理系统

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虽然客观上存在于医院之外,医院无法对其施加影响或加以控制,但并不意味着医院面对环境变化就无能为力。首先,医院应对不断变化的财务管理宏观环境认真分析,把握其变化趋势及规律,制定多种应变措施,适时调整财务管理政策,改变财务管理方法,从而提高医院对财务管理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以此降低和规避因环境变化给医院带来的财务风险。其次,面对不断变化的财务管理环境,财务管理体系应与时俱进,不断更新、完善。医院应设置合理、高效的财务管理机构,配备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员,健全财务管理规章制度,强化财务管理的各项基础工作,使医院财务管理系统高效运行,以防范因财务管理系统不适应环境变化而产生的财务风险。

2、建立有效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

篇7

随着我国医疗卫生改革的逐步深化,政府的卫生投入重点正从医疗服务等个人卫生服务领域向疾病控制、卫生监督等公共卫生服务领域转变,国家对医疗卫生机构的经费投入逐年减少。而医疗市场的竞争却日趋激烈,加上实行药品招标后药品利润空间压缩等因素,医院财务管理工作者面临巨大压力和挑战。如何化解和防范财务风险,成为财务管理的重要课题。但现阶段就这方面问题研究的相对较少,笔者将在本文中,就如何加强医院财务风险管理提出自己的看法。

一、医院财务风险产生的背景分析

1、宏观风险管理环境复杂多变

财务管理宏观环境包括经济、政策、社会、自然条件等各种因素。随着我国加入wto,医疗市场逐步放开,民营、外资和合资医疗机构陆续兴办,现实或潜在的竞争者其竞争策略的变化,造成医疗市场竞争环境的不确定性。与此同时,国家医疗卫生改革逐步深入,卫生补偿机制进行了重大调整,药品利润空间逐步压缩,医疗定价不合理等境况都对医院收支结余产生重大影响,加上医院建设自筹资金比例过高,只能借助于负债筹资,这些都给医院的经营管理带来一定的风险。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医疗消费需求日益提高,疾病也出现了新的变化,这使得医院提供的医疗服务是否符合患者需求,存在许多不确定的因素,也给医院财务造成风险。

2、医院微观风险管理环境不容乐观

财务风险存在于医院资金筹资、投资、运营及分配的各个环节中。筹资环节中的风险主要表现为负债总量过度、负债结构不合理等。一定的负债有利于降低医院资金成本,与此同时,过度的负债筹资会加大医院的财务风险。在投资环节上,医院对固定资产的投资后,经营环境的变化和投资者自身的投资决策能力都会影响投资的最终成败。此外,医保部门监管措施严密、力度加大,医院为此垫付了大量资金,对营运资金产生重大影响。在使用资金环节中,为了日常业务活动的需要,医院要购置药品、卫生材料、其他材料物资等,这部分业务花费在医院流动资产中占很大的比例,各类物资购进比例、采购计划、周转情况等,都会产生财务风险。

二、财务风险产生的具体原因分析

1、医院财务管理人员对风险的认识不足

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只要有财务活动就必然存在财务风险。在现实工作中,很多医院的财务管理人员缺乏风险意识,认为只要管好用好资金就不会产生财务风险。风险意识淡薄是财务风险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财务决策缺乏科学性导致决策失误是导致财务风险的又一主要原因。避免财务失误的前提是实现财务决策的科学化,目前财务决策普遍存在经验决策及主观决策现象,导致决策失误经常发生,财务风险也就随之而来。

2、内部财务监控机制不健全

内部财务监控是医院财务管理系统中一个非常重要而且相当独特的系统,为了使其能充分发挥作用,医院不仅应该设置独立的组织机构,而且要根据本医院的特点,建立起一套比较完整的、系统的、强有力的内部财务监控制度,来保证医院内部财务监控系统的高效运行。而我们国家的医院大多没有建立有效的内部财务监控机制,即使有,其财务监督制度执行也不严格,在实践中难以将医院管理与监督合二为一。同时,缺乏资产损失责任追究制度,对财经纪律执行不力,难以进行有效的约束,财务风险极易发生。

3、重视具体风险的管理,缺乏风险管理整体策略

目前,医院更多地将精力投入到具体风险管理中,缺乏系统、整体地考虑医院风险组合与风险的相互关系,从而导致风险管理的资源分配不均,影响医院风险管理的效率和效果。另外,医院尚未建立一套严谨、规范、完整的财务风险管理体系,现有的管理体系中风险管理功能与协调功能较为欠缺。

 三、医院财务风险的控制与防范

1、完善医院财务管理系统

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虽然客观上存在于医院之外,医院无法对其施加影响或加以控制,但并不意味着医院面对环境变化就无能为力。首先,医院应对不断变化的财务管理宏观环境认真分析,把握其变化趋势及规律,制定多种应变措施,适时调整财务管理政策,改变财务管理方法,从而提高医院对财务管理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以此降低和规避因环境变化给医院带来的财务风险。其次,面对不断变化的财务管理环境,财务管理体系应与时俱进,不断更新、完善。医院应设置合理、高效的财务管理机构,配备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员,健全财务管理规章制度,强化财务管理的各项基础工作,使医院财务管理系统高效运行,以防范因财务管理系统不适应环境变化而产生的财务风险。

2、建立有效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

营运资金的管理体现于医院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的管理。医院的流动资产包括货币资金、药品材料、往来账款等,一般占医院总资产的30%左右,因而,财务风险预警机制要以此为重点。同时,要认识到财务危机通常都是经历了一个渐进积累转化的过程,各种危机因素都将直接或间接地在资金运动的“晴雨表”——一些敏感性财务指标值的不同变化上反映出来。这样,通过观察这些敏感性财务指标的优劣变化,便可以对医院的财务危机发挥监测预警作用。为此,医院在负债经营过程中,建立一套规范、全面的风险预警机制是非常必要的。为了更好地监控医院负债状况,有效规避负债运营风险,可以根据各个医院自身特点和负债规模的大小,结合资金运营状况,采用综合评分的方式,建立全程风险监控和预警机制。通过收集有关财务信息,设立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对医院获得能力、偿债能力、运营状况和发展潜力等敏感性预警指标进行动态跟踪,进行事前、事中、事后的经常性监控,在警情扩大或风险发生前及时发出信号,使其充分发挥“警报器”的作用;并通过对医院每一重要决策活动将带来的财务状况变化,进行预先分析测定,评价医院的偿债能力,考核医院运营业绩,及时发现潜在的风险,并提出有效的风险防范对策,为医院管理者做出正确经营决策提供重要参考和合理建议。

3、健全行之有效的风险防范机制

在建立医院财务风险预警机制的同时,要辅以一套有效的风险防范机制。具体说来,首先要成立财务处风险防范小组。风险防范小组成员一般由财务审核、账务处理、票据管理和门急诊、出入院处组长等各个岗位人员组成。其次,风险防范小组要引入流程再造的管理理念,对目前习以为常的财务流程进行梳理,找出重点风险环节和风险控制点,针对性地制定规章制度和操作细则,并确保制度的落实和执行。对医院来说,主要的风险控制点包括财务退费、业务款收缴、病人欠款管理、住院医药费减免等环节,据此需要制定的相关的规章制度和操作细则如《业务收入解缴制度》、《财务收费退费管理制度及操作细则》、《住院病人费用核改操作规范》等项目。与此同时,还需要设立了与之配套的日常审核和定期抽查相结合的监督机制,以确保各项制度的落实,在实践中构建一套完善的风险防范机制。

4、加强医院内部控制制度建设

科学合理的财务管理制度是企事业单位搞好经济管理工作的前提,也是有效防止财务风险的基础,因此建立起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就显得十分重要,这一点对医院来说也不例外。首先,医院应根据2006年卫生部印发的《医疗机构财务会计内部控制规定(试行)》,分别从预算、收入、支出、药品及库存物资和固定资产等方面结合本单位实际境况细化内部控制制度并组织具体实施程序。同时,加强对医院经营和决策的管理与分析,重视内部审计工作,发挥审计再监督职能,在财务部门建立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财务处理程序、内部牵制、稽核、原始记录管理、计量验收、财产清查、财务收支审批、成本核算、财务会计分析等制度,足额提取折旧基金、大修理基金、坏账准备金,及时清理应收账款,并切实贯彻执行,从而防范财务风险。

5、加强医院的流动资产管理

医院的流动资产占医院资产的绝大比重,因此是医院财务风险防范的重要环节。医疗应收款、应收住院病人医药费、其他应收款则是医院流动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周转速度快,说明资产流动性强,短期偿债能力也强。为了降低这方面的财务风险,要加强住院病人的预交金管理和催交欠费工作,做好各病区、医技科室与收费处对住院病人的收费协调工作,建立完善的制约机制,使病人的欠费与科室的经济效益挂钩;加强对医疗保险费的管理,把医疗保险费的超支控制在最低范围内;及时清理债权,按照财务制度规定,及时足额提取“坏账准备”。

医院存货中药品、材料占据比重较大,其周转速度快,则说明药品材料所占用的资金就越少,即医院的速动比率越高、财务风险越低。药品材料管理要遵循“计划采购、定额管理、加速周转、保证供应”的原则,周转不超过医院财务预警机制制定的天数。超过周转天数应查找原因,减少库存数量,保持良好的资产流动性。同时,还要建立健全三账一卡制度,财产物资部门要定期与财务部门进行核对,做到账账相符。对于贵重物资设备、药品实行专人管理,建立物资技术档案和使用情况报告制度。

【参考文献】

[1] 王晓琴:浅议医院财务风险与预防[j].当代医学,2007(12).

篇8

所谓财务风险是指企业财务结构不合理、融资不当使企业可能丧失偿债能力而导致投资者预期收益下降的风险。企业财务风险主要包括筹资风险、投资风险、经营风险、流动性风险、收益分配风险等五个方面。

二、我国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

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目标在于了解风险的来源,正确预测财务风险,进行适当的控制和防范,健全风险管理机制,将损失降至最低程度,为企业创造最大的收益。引起财务风险的因素有很多,分为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

1.外部原因

(1)自然因素。自然界总是处于一种运动变化中,这些运动变化往往会对企业的经济活动产生一定的影响。如四季交替,地震、水灾、泥石流等不可预知的自然灾害,往往会让企业蒙受损失。这些最终都会反映到企业的财务成果上,量化为具体的数字。(2)社会因素。企业生存发展的社会环境是不断变化的。如一旦国内外政治形势、社会制度与文化、相关经济政策、市场资源情况、相关政策法规、顾客的消费习惯及价值尺度发生变化,都可能增加企业的财务风险。(3)市场因素。企业的生存离不开市场,市场总是处在不断变化中。市场的波动性可能导致企业的财务风险增大,控制措施失效或减效。

2.内部原因

(1)企业财务决策人风险意识淡薄。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只要有财务活动,就必然存在着财务风险。在现实中,许多的管理人员对财务风险的客观性认识不足,缺乏风险意识,认为只要管好用好资金,就不会产生财务风险。显然,财务决策人员风险意识淡薄是财务风险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2)财务决策缺乏严肃性。财务决策失误是产生财务风险的又一重要原因。目前,我国企业的财务决策普遍存在着经验决策及主观决策现象,对决策事项的可行性缺乏周密系统的分析和研究,导致决策失误常有发生,无法实现预期的收益,从而产生财务风险。(3)企业内部财务关系不顺。企业内部各部门或总公司与分公司、企业集团母公司与子公司以及子公司与子公司,如果在资金管理及使用、利益分配等方面存在责权利不明、管理混乱的现象,则易造成资金使用效率低下,资金流失严重,资金的安全性无法得到保证。(4)营运赊销存在的风险。企业为了扩大市场占有率,大量采用赊销方式销售产品,致使企业应收账款大量增加。如果企业在赊销过程中,对客户的信用等级了解不够,盲目赊销,容易造成应收账款失控,应收账款到期无法收回,以致形成坏账或呆账。另一方面资产到期没有及时催收,被债务人无偿占用,严重影响企业资产的流动性及安全性,也会产生财务风险。

三、我国企业财务风险防范对策

1.提高企业对外部环境的应变能力和适应能力

分析企业的财务管理宏观环境及其变化状况,不断提高企业对外部环境变化的应变能力和适应能力。企业需注意加强对外部宏观环境的研究和分析,掌握市场环境的变化规律与未来发展趋势,并根据不同情况制定多种措施,适当调整财务管理政策与财务管理方法,尽量减少由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财务风险。

2.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企业应建立与实施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制度包括5个要素:(1)内部环境。(2)风险评估。(3)控制活动。(4)信息与沟通。(5)内部监控。建立健全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可以有效解决企业内部财务关系混乱的问题。有效防范与控制企业的财务风险。

3.建立科学的财务决策体系

科学的财务决策体系,核心在于构建科学的决策机制与决策程序,通过系统的分析及科学方法,实现决策者的主观意识与客观实际相统一。为了提高企业投资的科学性,企业应建立一支由管理者、专家、技术人员以及职工代表组成的决策机构。企业管理者通过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可充分调动其决策的主观能动性,提高自身认知水平,掌握重要财务信息,并严格按照科学的决策标准与程序实现决策。决策者的风险防范意识是其提高决策水平、改善思维方式的关键因素,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对于整个决策队伍来说,提高决策者之间的沟通交流,合理分工也是很重要的。

4.完善风险预警机制

篇9

医疗财务风险,即医院在日常的经营活动之中,因为一些难以预料或者难以控制的因素导致的财务工作运行失效,进而为医院造成经济损失。在财务工作中,无论是管理方面存在问题还是组织过程存在漏洞,都会加大财务风险的出现几率,使得医院自身的偿债能力被迫降低,进而难以偿还已经到期的债务,甚至陷入信任危机。

1 新时期医院财务风险表现形式

新环境下医院的财务风险主要有三种表现形式。第一,资金浪费。这是由于当前许多医院在进行资产购置与更新的过程中,无法科学合理的分析投资项目效益,使得购置过程存在很大的盲目性,延长了项目工期与资金回收周期,降低投资收益,进而造成了资金的浪费。第二,流动资金占用过多。药品支出目前在大多数医院的总支出中占比较大,其管理与资金的使用效益紧密相关,尽管医院已经开始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来解决该问题,但是通过降低药品进价来实现药品购置成本的降低无法真正使该问题得到解决。由于医院对于药品的储存成本以及储存成本没有在财务工作中得到足够的重视,药品大量积压,使得大量的医院流动资金被占用,降低资金利用效率。第三,医院资产负债比例过高。由于部分医院投资广泛,负债经营的现象较为普遍,但过高资产的负债比例,使得医院的偿债能力不断降低,财务信誉也受到影响,同时,坏账烂账的无法收回,也给医院的自有资金造成了威胁。

2 医院财务风险成因

2.1 管理体制不合理,目标定位不准

一方面,目前医院的财务管理体制普遍无法完全的市场化与企业化,较大数量的医院仍然沿用计划经济体制时的财务管理模式,呈现出政事不分与政企不分的现状。这使得实际资产的管理者与使用者存在角色重叠的现象,加大了财务风险。

另一方面,医院在财务管理工作的目标设定中存在误区,片面追求盈利最大化或者只强调追求社会效益的最大化,以这两种观点为基础的目标设定,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完全对立,自然会造成目标定位的偏离。

2.2 资金组成结构缺乏安全性

医院在进行基础设施建设以及设备的采购时,为了追求更低的成本,通常会采用债务融资的方式来实现重组,这使得债务资本的比重增加,偿债风险增大。除此之外,部分医院迅速扩张的基础设施建设也使得其负债更高,加大债务风险。

2.3 财务风险意识缺乏,财务管理人员素质较低

财务风险是客观的存在,医院财务管理人员如果没有较强的财务风险意识,就会缺少对于财务风险的了解,造成财务风险的蔓延。有效规避财务风险需要科学系统的财务决策作为支撑。但由于目前财务管理人员习惯于旧式思维,整体素质较低,相关培训较为缺乏。除此之外,医院的管理层也存在风险意识淡薄的现象,使得财务风险预警体系无法及时建立。

2.4 财务决策主观性强,执行不科学

医院的诊疗设备通常都具有很高的价值,但是许多医院在进行设备引进时并没有对其可行性进行分析,没有对诊疗设备能够带来的经济效益进行科学评估,只是主观臆断,使得闲置设备较多,甚至部分设备提前报废。

3 医院财务风险防范

3.1 调整管理体制,科学定位目标

当前医院的管理体制存在着较为严重的遗留问题,给财务管理人员的工作造成困难。因此,医院必须对财务风险调控体系进行完善,依据对于自身发展的战略定位,对市场环境的变化进行综合考虑,出台具有前瞻性的财务管理策略,进而健全医院的财务管理制度,使导致财务风险的不确定因素得到化解,真正提高医院的抗风险能力。

3.2 优化资本结构,重视资金运营

实现资本结构的优化,需要医院设立相应的财务指标,对权益与负债的分配比例进行明确,实现财务风险的最小化以及财务杠杆效应的最大化。优化资本结构,有利于抵御医院经营中的潜在风险。适当的债务融资重组有利于实现资金的高校运转。在资金的运营过程中,医院要对资金的时间价值充分重视,提高自身的财务管理水平。因此,医院在财务管理工作中应当引进投资运营风险的分析,降低投资风险,降低医疗成本。

3.3 提高风险意识,培养防范能力

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对于医院财务风险的防范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应当加大对于财务风险知识的宣传力度与培训力度,使财务管理人员充分认识到财务风险的重要性,加强其对于财务风险的了解,提高其预防财务风险的能力。首先,要培养财务管理人员发现识别管理中潜在的财务风险的能力,并认识到其严重后果;其次,要培养财务管理人员运用现代化管理手段衡量风险的能力;最后,要培养财务管理人员处理风险活动的能力以及风险应变能力,使其真正的实现风险的防控。

3.4 完善财务决策,加强风险控制

篇10

高新技术在医疗服务中广泛应用,高风险、高附加值在为医院带来勃勃生机的同时,高科技项目的竞争性和不确定性也使得医院的财务出现了危机。财务危机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财务风险处理不当,财务风险是现代医院面对市场竞争的必然产物。财务风险问题突现,如何安排资金,化解财务风险,成为医院财务管理的重要课题,同时也对财务管理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财务风险概述

财务风险是指医院在理财活动中,由于各种难以预料或无法控制因素的作用使实际收益与预计收益相背离而存在着蒙受损失的可能性,是医院不能偿还到期债务而面临的风险。根据医院的财务管理过程,医院的财务风险主要包括筹资风险、投资风险、用资风险及资金回报风险。无论哪种财务风险,它的集中表现方式都是不能按期偿还债务,资金周转不灵,严重的将导致单位破产。

二、财务风险的发生征兆

财务风险的出现是医院长期财务经营矛盾的集中体现,它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如果出现以下问题高度重视:

1、财务结构不断恶化。突出表现为:医院资本性投资膨胀,营运资金供应困难;资产负债比例过高,达70%以上,偿债能力持续减弱;业务收入增长速度持续低于业务支出的增长速度。

2、医院规模异常扩大,业务迅速扩张,而收入远未达到预期效果。

3、财务经营信誉持续降低。

4、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明显下降。医院医疗质量的降低、门诊量逐步减少。收支结余长期出现赤字,资本不能保值增值增值。

三、降低财务危机、防范财务风险

1、健全完善财务管理制度

财务制度要根据《会计准则》及《财务会计制度》等法律法规制定,在此基础上,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体现出自身特点。制度的制定要进行充分的讨论,一旦确定下来就不容易改变。制度的确定为进行财务风险的管理提供了主要依据,贯彻执行才是关键。

2、防范财务风险,建立财务风险预警分析指标体系

(1)建立短期财务预警系统,编制现金流量预算

就短期而言,医院能否维持下去取决于是否有足够现金支付各种支出。医院准确的现金流量预算编制,可以使医院管理者掌握现金变动的情况,预测未来的现金流量;为医院提供预警信号,提前搞好资金调度,科学、合理地利用资金,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为能准确编制现金流量预算,医院应该将预期未来收益现金流量财务状况及投资计划等,以数量化形式加以表达,建立医院全面预算,预测未来现金收支的状况,以月、季、半年及一年为期,建立滚动式现金流量预算,评价医院获得现金和运用现金的能力。

(2)确立财务分析指标体系,建立长期财务预警系统

对医院而言,在建立短期财务预警系统的同时,还要建立长期财务预警系统.其中偿债能力、资产管理、盈利能力、发展潜力指标最具有代表性。

(3)从偿债能力看,有流动比率和资产负债率

流动比率指标越高,表明医院偿债能力越强,对债权人越有保障,但如果流动比率过高,会使流动资金丧失再投资机会,医院投资不足,对前途缺乏信心,发展后劲不足;也有可能资产结构不合理,医院应收款项占流动资产的比例较大,同时这些应收款的质量欠佳,实际可能发生的坏账比按规定计提的坏账准备大。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流动性的数值比较高大,其实际的偿付能力仍旧是比较差的;而医院的流动资产是流动负债的2倍为最佳。

资产负债率并非越低越好。从医院的立场看如果举债很大,超出债权人的心理承受程度,则认为是不保险的,医院就借不到钱。如果医院不举债或负债比例很小,表明医院畏缩不前,对前途信心不足,利用债权人资本进行经营活动的能力很差。医院一般为40-60%。

(4)从资产管理来看,有应收医疗款周转率和存货周转率

应收医疗款周转率=业务收入/平均应收医疗款*100%,一般说来,医院的应收医疗款平均收账期越短,应收款周转率越高。因此,医院应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强化医院预交款制度、担保制度、欠费催收追缴制度,杜绝欠费,提高应收款周转率,减少应收款的资金占用和坏账损失,大幅度降低财务风险。

存货周转率=业务收入/平均存货*100%,医院存货中药品、材料占据比重较大,它们周转速度越快,药品、材料储备所占用的资金就越少,医院的速动比率越高,财务风险越低,所以,财务风险分析必须要重视药品、材料等进货批量及存货周转率的分析。

(5)从盈利能力看,有收入收益率、成本费用结余率和资产收益率

收入收益率= 收支结余/收入×100%,衡量每1元收入赚取净收益的数额,表明医院收入的获利水平。

成本费用结余率= 收支结余/成本费用总额 ×100%,反映每耗费一元所得利润水平越高,医院的盈利能力越强。

资产收益率= 收支结余/资产总额×100%,衡量医院利用其资产赚取收益的能力,比率越高,表明资产的利用效果越好。

篇11

财务风险贯穿于企业经营始终,且随着经济环境日益国际化,企业的理财环境日趋复杂化、多变化,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与日俱增。在过去的近四十年中,企业财务风险严重影响着企业、信用机构、证券投资者,甚至整个国家的健康发展。世界范围内每年的企业破产案屡屡发生,众多大型集团公司陷入财务困境,这对企业乃至整个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都造成了巨大的冲击。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企业时刻面临着财务风险的威胁。因此,对财务风险的认识、防范和控制的研究已成为当今企业所面临的重要课题。

1.财务风险的特征

只充分了解了财务风险的基本特征,才能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防范和控制。正所谓知己知彼方可百战百胜。在财务管理工作中也是如此,要降低公司财务风险必须要充分了解财务风险的各种特征,在掌握特征的基础上对各种财务风险进行有效的防范及控制。财务风险的特征主要有客观性、全面性、不确定性、收益性或损失性、激励性。

1.1客观性

即财务风险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而客观存在的。也就是说,风险处处存在,时时存在,人们无法回避它、消除它,只能通过各种技术手段来应对风险,从而避免费用、损失的发生。企业财务活动存在着两种可能结果,即实现预期目标和无法实现预期目标,这就意味着无法实现预期目标的风险是客观存在的。

1.2全面性

即财务风险存在于企业财务管理的全过程,并体现在多种财务关系上。资金筹集、资金运用、资金积累、分配等财务活动,均会产生财务风险。

1.3不确定性

财务风险具有一定的可变性,即在一定条件下、一定时期内有可能发生,也有可能不发生。这就意味着企业的财务状况具有不确定性,从而使企业时时都具有蒙受损失的可能性。

1.4收益性或损失性

风险与收益是成正比的,即风险越大收益越高,风险越小收益越低。财务风险的存在促使企业改善管理,提高资金利用效率。因而可以说,收益性与损失性是共存的。在我国企业里,由于种种因素的作用和条件限制,财务风险也会影响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连续性、经济效益的稳定性和生存的安全性,最终可能会威胁企业的收益,也就会影响企业收益。

1.5激励性

即财务风险的客观存在会促使企业采取措施防范财务风险,加强财务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2.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

全球经济的发展、一体化时代的到来、知识经济的席卷,使得我国企业面临的经济环境竞争日趋激烈,同时市场经济的规律表现的更加明显。在这种环境下,企业的生产经营与财务管理面临这巨大的风险。企业财务风险产生是由于企业生存的宏观环境和企业自身原因造成的。

2.1宏观环境影响

2.1.1全球一体化

自从2001年我国加入WTO以后,我们国内的企业就需要走向世界大市场与世界各地的大企业争夺市场份额。在这一过程中企业所面对的外部环境就变得十分复杂了,企业间的跨国投资的频繁与复杂使得投资活动面临极大是的风险性。

2.1.2买方市场的形成

经济快速增长的大背景下,消费者偏好因人而异,且变化很快。所以企业的生产必须与消费者偏好密切一致。在买方市场,企业一定要根据市场的需求安排生产,适应市场的变化,才能真正降低企业的财务与经营风险。

2.1.3信息时代的到来

在信息社会中,随着经济活动的网络化、虚拟化,信息的传播、处理和反馈速度将会大大加快,如果企业内部和外部对信息的披露不充分、不及时甚至不准确,又或者企业当局不能及时有效地选择利用内部和外部的信息,这必然会加大企业的决策风险。

2.2企业自身原因

2.2.1企业管理者的风险意识淡薄

财务风险客观存在的,只要有财务活动就伴随有风险。在现实中,财务人员对财务风险客观性认识不足,缺乏风险意识,这是风险产生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实务中,比如应收账款风险的产生就与企业风险意识淡薄有关。

2.2.2企业的资本结构不合理

资本结构主要是指企业全部资金来源中权益资金和负债资金的比例关系,资本结构的不合理会导致企业财务负担沉重,偿付能力严重不足,造成了资金的流动性不足。资产作为企业得以运作的重要命脉,其流动性至关重要,是指资产变为现金并保持其购买力的能力,也是引起财务危机的直接原因,我们对此不能小觑。财务风险与资产的流动息相关。资金缺乏、存货积压等问题是资金流动性不强的表现,也是爆发财务危机的导火索。筹资决策的失误导致的财务风险也就是企业的资本结构不合理的体现。

2.2.3企业的内部财务关系的复杂性

这是所有原因中,最重要的一个。企业内部财务关系混乱是我国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重要原因,在企业中各部门之间及企业与上级部门之间,资金管理使用、利益分配等方面存在权责不明、管理混乱的现象,造成了资金使用效率低、资金的安全性、完整性无法得到保证。企业财务活动的复杂性乃我国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重要内因。财务活动贯穿企业活动的全过程,必须合理的运作。

3.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措施

3.1建立企业财务风险识辨系统,编制现金流量预算

企业在发展壮大过程中,组织规模不断变大,组织结构也日趋复杂,这些都使得企业的 管理也变得复杂多变,财务风险也越来越大。而现金流量作为跟企业生存、发展和壮大息息相关的生命“血液”,其在企业管理中所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大,因此作为企业,必须对现金流量的信息予以充分的重视,有效的管理与控制现金流量,使其“血液”功能得以正常发挥,这已成为现今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的关键点。

3.2提高财务决策水平,建立财务预警系统

3.2.1建立短期财务预警系统,编制现金流量预算

由于企业理财的对象是现金及其流动,就短期而言,企业能否维持下去,并不完全取决于是否盈利,而取决于是否有足够现金用于各种支出。建立短期财务风险预警系统,首先是编制现金流量预算,现金流量预算的编制主要是通过现金流量分析来完成。通过现金流量分析,可以将企业动态的现金流动情况全面地反映出来。当企业经营性应收项目或存货大幅度减少时,则表明企业货款回笼情况较好,产品积压少,企业具有较强的经营能力;相反,当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小于净利润时,则应引起投资者的高度警惕,这种情况下,由于应收款项及存货的大幅度上升,将使企业经营能力下降,同时也易形成潜在损失。应收款项、应付款项及存货项目中的任何一项失衡,均会引起企业危机,可将这三个项目作为短期财务风险的警源。为能准确编制现金流量预算,企业应该将各具体目标加以汇总,并将预期未来收益、现金流量、财务状况及投资计划等,以数量化形式加以表达,建立企业全面预算,预测未来现金收支的状况,以周、月、季、半年及一年为期,建立滚动式现金流量预算。

3.2.2建立长期财务预警系统,构建风险预警指标体系

从根本上讲,企业发生财务风险是由于举债等导致的,对企业而言,在建立短期财务预警系统的同时,还要建立长期财务预警系统。从综合评价企业的经济效益即获利能力、偿债能力、经济效率、发展潜力等方面入手防范财务风险。

从资产获利能力分析,监测的指标有:总资产报酬率(息税前利润资产平 均总额),表示每元资本的获利水平,反映企业运用资产的获利能力;成本费用利润率(营业利润成本费用总额),反映每耗费一元所得利润水平越高,企业获利能力越强。

从偿债能力分析,监测的指标有: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该指标反映企业资产的流动性,该比率越高,偿债能力就越强;资产负债率,资产负债率一般为40~60%,在投资报酬率大于借款利率时,借款越多,利息越多,同时财务风险也越大。

从经济效率分析,监测的指标有:反映资产运营指标的应收账款周转率与产销平衡率。

从发展潜力分析,监测的指标有:总资产净现率=(经营活动所产生现金净流量+分得股利或利润所收到现金+现金利息支出+所得税付现)平均总资产;销售净现率(经营活动产生现金净流量销售收入净额);股东权益收益率(净利润平均股东权益)。

3.3建立财务风险管理的有效领导体系

俗话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在任何企业,企业的领导阶层是企业文化的开拓者,也是企业文化的最初载体。就企业财务风险管理而言,最终的引导者和诠释者均取决于企业的领导阶层,员工执行力的培养也依赖于企业的领导阶层。另外,无论是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识、领会和感悟,都需要领导阶层来引导和管理。只有有了运行良好和有效的领导体系,企业才能良性循环,企业的风险管理才能得到有效的控制和防范。而对于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来说,就更是如此,由纵向的有效管理,再到横向的有效控制,才能达到财务风险的最优化控制。

3.4完善风险管理机构,健全内部控制制度

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要求企业必须建有效的管理,只有把企业的财务风险实现组织化运作,才能实现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得到足够的重视和真正的规模运行。企业可以单独设立一个财务风险管理处并配备相应的人员对财务风险进行预测、分析、监控,以便及时发现及化解风险,建立健全风险控制机制。另外,治理结构和内控制度弱化本身就是高风险的表现,因此,首先要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提高风险控制能力,实现科学决策、科学管理,形成完整的决策机制、激励机制和制约机制。其次要建立监督控制机制,特别要加强授权批准、监督、预算管理和内部审计。再次是财务和会计应该分设,单位分管领导分开,分别设置管理中心,各行其责。最后要充分发挥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的作用,搞好内部控制的评审和风险估计。

3.5培养和强化财务风险意识

对于一个企业而言,由上而下的全体员工的财务风险意识的培养和强化尤其重要。而作为企业财务管理部门的人员,无论是一般的员工还是领导阶层,都应当树立强有力的风险意识,让财务风险意识在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里得以体现。如何才能使得这些相关人员的财务风险意识得以强化呢?首先,财务管理人员要有坚实的财务知识基础,具备财务分析能力,并且能对财务风险作出及时、准确的判断和分析,及时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其次,作为财务管理人员要有职业的敏感度,随时的估计和发现潜在的财务风险,并及时作出判断和提出解决对策。最后,专业人员应当在平时的工作细节里,把财务风险意识渗透进去,让企业的其他员工也培养出强烈的财务风险意识,为企业的安全有效运行作出贡献。

3.6加强企业财务风险控制

面对财务风险通常采取回避风险、控制风险、接受风险和分散风险策略。控制风险是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核心。加强企业财务风险控制,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3.6.1筹资风险控制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筹资活动是一个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起点,管理措施失当会使筹集资金的使用效益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由此产生筹资风险。企业筹集资金渠道有两大类:一是所有者投资,如增资扩股,税后利润分配的再投资。二是借入资金。对于借入资金而言,企业在取得财务杠杆利益时,实行负债经营而借入资金,从而给企业带来丧失偿债能力的可能和收益不确定性。筹资风险产生的具体原因有几方面:由于利率波动而导致企业筹资成本加大的风险,或筹集了高于平利息水平的资金,此外,还有资金组织和调度风险,经营风险,外汇风险。因此,必须严格控制负债经营规模。

3.6.2投资风险控制

企业通过筹资活动取得资金后,进行投资的类型有三种:一是投资生产项目上,二是投资证券市场,三是投资商贸活动。然而,投资项目并不都能产生预期收益,从而引起企业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降低的不确定性。如出现投资项目不能按期投产,无法取得收益,或虽投产不能盈利,反而出现亏损,导致企业整体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下降,虽没有出现亏损,但盈利水平很低,利润率低于银行同期存款利率;或利润率虽高于银行存款利息率,但低于企业目前的资金利润率水平。在进行投资风险决策时,其重要原则是既要敢于进行风险投资,以获取超额利润,又要克服盲目乐观和冒险主义,尽可能避免或降低投资风险。在决策中要追求的是一种收益性、风险性、稳健性的最佳组合,或在收益和风险中间,让稳健性原则起一种平衡器的作用。

3.6.3资金回收风险控制

财务活动的重要环节是资金回收。应收账款是造成资金回收风险的重要方面,应收账款加速现金流出。它虽然使企业产生利润,但并未使企业的现金增加,反而还会使企业运用有限的流动资金垫付未实现的利税开支,加速现金流出。因此,对于应收账款管理应在以下几方面强化:一是建立稳定的信用政策,二是确定客户的资信等级,评估企业的偿债能力,三是确定合理的应收账款比例,四是建立销售责任制。

3.6.4收益分配风险控制收益分配是企业财务循环的最后一个环节

收益分配包括留存收益和分配股息两方面。留存收益是扩大投资规模来源,分配股息是股东财产扩大的要求,二者既相互联系又相互矛盾。企业如果扩展速度快,销售与生产规模的高速发展,需要添置大量资产,税后利润大部分留用。但如果利润率很高,而股息分配低于相当水平,就可能影响企业股票价值,由此形成了企业收益分配上的风险。因此,必须注意两者之间的平衡,加强财务风险监测。

4.结语

综上所述,企业的财务风险存在于整个企业的运营过程中,对财务风险控制得好,可以提高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地位,利于企业的发展;如果对企业的财务风险不重视,或财务风险分析出现错误,会严重影响企业的发展。(作者单位:中国银行河北省分行)

参考文献:

[1]陈素珍.当前企业财务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城市经济.2011(27)

篇12

一、关于财务预算的重要性分析

1.在企业经营生产目标的引导下,相关财务工作人员必须有目的、科学地做好与企业发展有关的财务规划,随后将计划以书面的形式,提供给企业管理者用来作决策参考的这样一个过程便称之为财务预算。值得一提的是,一切决策和预测的基础就是财务预算,只有在正确将财务预算工作做好的前提下,才能够将企业生产经营具体实施的目标确定出来,才能有效对企业现金流量和未来经营的成果进行核对,从而使企业管理者能够全面地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实际状况进行掌控,避免浑水摸鱼的现象发生。

2.为了能够准确的对企业年度财务进行预算,明确财务发展实施的手段和总体目标就必须将相关的财务预算工作做好,以便企业管理者能够在企业发展状况全面的掌控下,做到每一个决策的制定都是不慌不乱、心中有数的。在将财务预算工作做好的前提是,需要明确的规划各个部门之间的职能,并将各部门之间的关系协调好,以便将更大的发展可能提供给企业。另外,还需要对企业内部各个部门之中的财务状况进行掌控,将实际了解的财务情况视为年终考核凭据,以便将铺张浪费的情况减少,尽可能的为企业可持续性的发展提供条件。

二、存在于财务预算中的问题

1.现阶段,我国所实行的经济体制改革时间较短,还没有全面的完成各企业转型,因而有一定的问题存在于企业管理中,笔者经过走访发现,安全隐患最多的地方就是财务预算环节。

2.由于财务预算工作在企业管理者那里还没有引起足够多的重视,因而当企业工作人员将预算管理制度制定以后却难以有效实施,这便形成了问题产生的根源,如:在有的企业中还没有以书面的形式将财务预算反映出来,大多是通过口头的上下级汇报,显然这对于财务管理状况的观察是不利的;没有真正的在部门财务核算时将财务预算作为参考依据,因而难以有效控制注各部门的实际财务情况;在有的企业中,还没有完善的一个财务预算考核制度或标准,因而对于部门之间的激励和警示作用是不充足的;在实际财务和财务预算向比较时,大多财务管理者只是对预算比例进行简单的比较,缺少了实际的比较出入情况,这自然对于部分财务控制工作是无效的。

三、关于财务预算应用在防范财务风险中的实际情况

1.对于企业投资和筹资的风险能够起到积极防范的作用。对于企业整个的生产经营而言,难免会遇见很多需要投资或筹资的活动,一旦遇上不合理的投资或筹资活动就会造成一定的资金结构风险。当企业经营中出现较多的资金流动显现,大体上说明企业的运营状况良好,但是从笔者长期的观察中发现,若是此现象出现的概率太频繁或是太大,那就间接的说明的企业自身的经营状况可能正在下滑,也就是说经营状况中自负盈亏的能力出现了问题。然而从另一方面解释,这也意味着企业一旦发生困难就会收到资金周转的阻碍,显然,以上两种都不利于企业的发展。但是,在将财务预算管理制度在企业内部实施以后,企业自身的发展需求能够在财务预算的遵循下有效的进行年度资金投资和预算工作,这样能够防止企业因为资金缺乏的原因而有损失产生,从而对企业投资和筹资等活动所带来的风险问题进行防范。

2.对资金回收的风险起到防范作用。与其他企业之间的经济往来是企业在整个生产经营活动中无法避免的事情,在合作中自然会有债务关系形成,在企业对自身资产进行核算时,时常会将企业债务核算到总资产中去,显然这样做的意义是非常小的,因为该类型的资产是不能够随意的进行支配的,不能支配也就意味着企业随时有可能出现资金周转不灵的情况,此时就需要进行财务风险的防范工作。在财务预算在企业中实施以后,其能够有效地对企业资金回收所带来的风险起到防范作用,因而财务预算的有效性,能够帮助企业管理者明白自身企业应收账款的实际情况,随后做出可能出现坏账的准备预案,这样一来能够成功地将企业资金由于过高估算所带来的风险降低,从而起到对企业资金回收过程可能产生风险的防范作用。

3.资金决策失误情况的降低。在实际市场发展的情况下,财务预算能够将有效的企业发展规划提供给管理者,并在市场发生变动时及时地对财务预算进行调整,以便于领导者所作出的每一步决策都是有效的、可行的,从而将企业资金决策失误的概率降低,实现企业更长远的发展目标。

四、总结

综上所述,迎来了新的经济体制以后,市场竞争不断加大,企业为了获得更多的经营效益,就必须追随时展的步伐,建立企业内部的财务预算体制,对各个部门之间财务管线的范围进行明确,在有效对企业内部财务总体支出进行控制的情况下,能够根据财务预算的要求,将企业内部整体性财务管理的水平提升,从而为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奠定条件。

参考文献:

[1]薛绯. 基于财务风险防范的战略预算管理评价与优化研究[D].东华大学,2013.

篇13

工程物资采购企业不同于一般的材料设备采购企业,工程物资采购企业的主要采购服务对象通常是特定的工程,因此,工程物资采购是根据工程的需求采购符合要求数量、型号、性能的工程物资。在工程物资的采购上,有可能会出现质量问题、货不对板问题以及安装调试不成功等问题,而且,工程物资企业是根据工程的实际进度来获得相应的收入的,在财务收入与业务信息严重不同步的情况下,工程物资采购企业的财务管理面临着很高的风险。

一、工程物资采购企业的财务风险问题

1.工程物资采购企业没有做好成本控制工作

首先,工程物资采购企业在进行工程物资采购的时候,没有制定一套严格的采购标准来规范采购人员的采购行为,使得采购人员未能严格按照工程对物资的数量、型号和性能等方面的要求进行物资采购;其次,工程物资采购企业采购人员没有将工程物资要求与企业实际运营情况对物资采购成本进行控制;再次,工程物资采购企业在根据工程要求的采购量和规定的采购时间进行工程物资采购计划和企业内部财务管理控制的同时,对工程物资采购成本进行核算,而且没有对工程物资采购成本核算中出现的与实际不相符的问题进行分析,没有积极地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实现工程物资采购过程中的成本控制;最后,在进行工程物资采购的时候,工程物资采购企业常常会出现货未交付,在还没收到货物之前就已经将采购发票开出来并且转到财务管理处入账,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工程物资采购成本的虚增。

2.工程物资采购企业采购流程不受控

工程物资采购的流程是由多个步骤共同完成的,采购过程中涉及到的部门也很多,需要将工程物资采购的职责细化到具体的岗位或个人,但是,当前我国绝大多数工程物资采购企业都是由采购部门独自完成整个工程物资采购流程,采购部门承担着工程物资采购环节中出现的工程物资价格、物资质量以及财务等相关问题的责任,企业在工程物资采购流程的监督和控制力度薄弱,导致采购流程一旦出现问题,不能将责任具体追究到个人,也不利于工程物资采购企业及时找出问题的根源,并及时采取相应解决措施。此外,工程物资采购企业在接收了采购的物资之后,没有对工程物资进行检测和安装调试就支付部分货款,有些企业甚至提前支付了90%的货款,这就导致出现工程物资资源型号不对或者是安装调试失败等问题的时候,无法进行工程物资的退换,造成工程物资采购企业的重大损失。

3.工程物资采购企业的财务工作不规范,财务控制力度不足

工程物资采购中财务工作操作不规范是当前我国工程物资采购企业在进行物资采购活动中最常见的问题。在进行工程物资采购过程中,常常会出现工程物资采购企业支付已经通过调试部分货物的90%货款,但是,由于工程进度上出现了一些问题导致工程期限必须延长,因此对部分工程物资的需求迟迟不能定断,这就使得工程物资企业不能顺利进行工程物资采购收入结算,而工程物资采购企业财务账面根据采购部门提交的相关请求,已支付供货超过一定时间的货物的质保金,这样不规范的财务工作就会给工程物资采购企业造成不可估量的财务损失。

工程物资采购企业财务工作中管理和控制最薄弱的环节就是工程物资采购部门的资金控制,企业内部财务控制力度不够,主要表现在:首先,工程物资采购企业的工作职责划分不清楚,造成工程物资“采购――验收――付款”等工作都是由同一部门甚至是同一个人来完成,企业的监督和控制力度不足,使得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不规范;其次,由于工程物资采购企业相关岗位权利和责任不明确,就会常常会造成工程物资采购中的越权管理行为;再次,工程物资采购企业中常常会出现采购人员利用物资采购费用不入账、凭证伪造等方式侵吞工程物资采购企业的采购成本;最后,采购人员抓住了合同条款中的漏洞,采购大量的高价水货,使得工程物资的质量降低和生产中出现的报废率大大提高,给工程物资采购企业造成重大损失。

4.企业在采购工程物资时没有进行财务审计

当前,大多数工程物资采购企业在进行工程物资采购活动都缺乏财务审计工作,而且不能按照常用的工程物资材料规格来制定相应的采购标准和采购价格表,在没有具体采购要求和相应的采购数据支撑下,工程物资采购企业在进行采购业务时,就不能对物资质量和价格进行严格控制。没有成立专门的采购审计小组来对采购过程进行财务审计工作,会使得工程物资采购过程缺乏监督力量,在工程物资检测和验收方面也就缺乏相应的标准和质量要求,使得整个采购业务管理混乱,进而导致工程物资采购企业的工程物资采购存在极大的盲目性。

二、工程物资采购企业的财务风险防范

1.工程物资采购企业的财务外因型风险防范策略

(1)防范工程物资采购价格波动风险

工程物资采购企业要建立一个完成的工程物资材料价格信息资料库,便于进行工程物资采购时能够制定出更加合理的价格标准。对于工程物资价格标准必须要通过工程物资采购企业严格的决策程序和审批程序才能够制定,这样才能够有效地保证工程物资采购价格更加准确和全面。工程物资采购部门要具有超前意识,能够对工程物资材料的价格可能的波动进行预测,确保企业能够在恰当的时候以恰当的方式购入实惠的工程物资材料。此外,工程物资采购企业要及时追回欠款,保证企业能够有充足的资金进行工程物资采购工作,最大程度降低物资采购成本。

(2)对供应商的选择风险控制

一方面,工程物资采购企业可以通过招标采购手段来控制因供应商选择造成的质量、价格以及责任风险,在供应商的选择上,要选择信誉高、管理规范、交货及时、质量有保证、售后服务水平高以及财务状况良好的供应商;其次,要建立并落实保证金制度,完善投标保证金、支付保证金以及履约保证金制度,有效地降低采购过程中的风险。

(3)做好合同鉴证审计工作

工程物资采购企业要做好经济合同审计工作,及时发现合同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进行纠正、补充,有效地避免合同纠纷事件的发生。第一,要对签订合同的当事人进行审查,查看其是否具备主体资格,是否能够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第二,要审查经济合同是否与当事人的表述相符,是否真实可靠;第三,要审查经济合同的条款是否符合法律法规要求;第四,审查经济合同是否完善,文字表述方面是否存在不正确或者不合理的地方,并且在国家法定程度下进行合同签订。

2.工程物资采购企业的财务内因型风险防范策略

(1)制定严格的工程物资采购计划

工程物资采购企业的采购业务必须要严格按照工程项目的要求来进行,对采购的物资数量、型号、规格和性能等进行详细地记录,制定出合理的采购计划,这样才能有效地确保工程物资采购有序进行,避免采购过程中的盲目性。而且,采购计划必须要通过相关部门的审核,审核通过之后才能按照这个采购计划进行工程物资采购。

(2)完善工程物资采购监督管理制度

首先,要加强各个部门之间的联系合作,共同配合完成工程物资采购工作;其次,要制定详细的工程物资采购制度和工作要求,使得工程物资采购工作能够有理可依,提高采购工作水平;最后,工程物资采购企业要加强对采购全过程的监督力度,规范采购人员的行为,确保工程物资采购工作健康、高效地进行。

(3)强化工程物资材料验收工作

强化工程物资材料验收工作能够有效地控制工程物资在验收过程存在的风险,因此,工程物资采购企业要加强培训工程物资验收人员的业务能力,提高工程物资验收人员的业务水平,培养他们在工作中的责任感,促使他们能够严格按照相应的技术标准和合同条款对工程物资质量进行把关。此外,工程物资使用单位或者部门也要做好工程物资质量检查工作,对工程物资质量从采购和使用两个方面进行严格把关,最大程度地降低工程物资验收中存在的风险。

(4)提高工程物资采购人员的素质

工程物资采购企业要建立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对工程物资采购企业工作人员的教育和培训,培养他们的道德意识和法律意识,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促使他们能够依照法律要求和相关企业制度进行工程物资采购活动,规范员工的采购行为。

三、结语

综上所述,对财务风险的控制是工程物资采购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工程物资采购企业必须做好财务风险防范工作,降低企业财务风险,有效地提高工程物资采购企业的经济效益,促进工程物资采购企业健康、稳定、可持续地发展。

参考文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