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10 17:15:50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文化与营销的关系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企业文化”作为专业术语首先出自西方管理学界,英文是“Corporate Culture”,直译应为“公司文化”,在当时背景下被译为“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文化学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运用,因而既具有文化的共性,又具有企业经营活动所表现出的特殊属性。对于企业文化的理解和界定依据其判读口径,可以分为广义的企业文化和狭义的企业文化。广义的企业文化我们可以定义为一切蕴涵在企业生产和经验中的企业经营理念、组织规则、管理框架、员工素质、企业形象等方面的内在素养和外在表现,是社会文化与企业产品和服务融合的产物,并鲜明地反映出企业的生产经营思路和组织管理特色。可以说广义的企业文化是从社会子系统的角度做出的界定。狭义上企业文化指的是企业在生产经营的过程中所凝练和形成的价值观,渗透到企业制度层、组织层形成特定的管理模式,并最终表现为员工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是企业发展的源动力。
埃德加·H.沙因在其著作《企业文化与生存指南》中指出,实质上的文化是隐含在组织成员中的潜意识,而且文化和领导者是同一硬币的两面,一个领导者创造了一个组织或群体的同时就创造了文化。对于企业而言,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直接体现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市场竞争力的本质体现在产品竞争力,产品竞争力又依托于技术竞争力,技术竞争力则决定于制度竞争力,而制度则是企业文化的一种形式,是物化了的文化理念,因此,企业文化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土壤,是一切企业竞争力的核心灵魂。
通过内部营销,将企业的价值观、企业经营理念很好地传达给员工,能让每一个员工产生一种依赖感,能更好地激励员工工作,提高员工的素质,营造出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企业文化能为企业营造一种良好的氛围,可以更好地吸引、培养动手能力强、文化水平高、道德素质好、技术水平强、管理能力高的优秀人才,形成一支具有凝聚力、向心力和合作力的优秀团队,进而武装充实企业自身的实力;反过来,越来越多的优秀的员工的拥入,会带来新的更好的思想精神,进而会更加充实企业文化,增强企业文化的内涵。因此,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动力源泉。努力形成具有独特风格和内涵的企业文化,是企业绵延不衰、持续发展的动力。
2红塔集团的内部营销与企业文化
红塔集团是国内烟草行业的领航者,长期以来一直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推动红塔集团持续前进的力量正是其良好的企业文化,以及长期以来坚持不懈的内部营销。
红塔集团长期以来引以为傲的就是其内部培训,通过有效的培训手段,使得其内部员工树立起良好的营销意识,对企业的价值观产生认可,全面构建起良好的企业文化,确保企业处于一个正常发展的良性轨道上。红塔集团所构建的企业文化立足于培养企业员工共同的价值观,积极创造出良好的企业气氛,使每个员工对企业产生出强烈的归属感以及“企业意识”,不断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引领员工为了实现企业的目标而努力奋斗。红塔集团从企业目标出发展开工作,合理设计出积极的活动,带领广大的员工为企业发展贡献出自己的力量,找到自己的准确的定位和合适的位置。
企业文化建设将企业在将来的发展作为自己永恒的主题,摸索并创造出将来企业生存及发展的道路,着眼于培养代表未来的、具备优良素质的员工队伍,积极健康向上的员工恰恰就是未来的希望所在。红塔集团内部拥有大量的优秀员工,这就等同于赢得了光明的未来,从某种意义上讲,将来企业的市场竞争就是当前员工在素质上的比拼。红塔集团看到了这一点,积极的开展塑造未来的工作,确保每一个员工能够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发挥出重要的作用。此外,每一个员工都应当在企业文化的基础上,凭借自身的不懈努力实现自己的价值,获得应有的地位。
红塔集团在建设其企业文化的过程中注重用企业员工共同的行为准则、价值观念、道德规范来推动企业目标的进一步实现;用积极向上、活泼生动的文化氛围打造企业内部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通过多种多样的生产经营活动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以企业自身良好的企业文化的生成和发展持续推进社会文明的进步。这些丰富多彩的内容也恰恰是红塔集团开展内部营销的重要方面,一些是常项,拥有独特的优势,一些则是全新的问题,需要不断去摸索,去开拓。
在红塔集团内部,有这样一种共识,一旦不重视一个东西,不把它看得重要,那么你就不可能很好地对待它。打个比方,把企业文化比喻成我们每天都要呼吸的空气,企业就如同一个人。其实企业文化是无时无刻不存在的,就算你没有企业标语,或者管理者从来都不知道企业文化是什么,这都不影响企业文化的存在。这正如空气一样,你看不见摸不到,但是它的确存在。同时,正是由于企业文化如同空气一样看不见摸不着,这使得人们不认为它是重要的。但是,试想一旦空气没有了,那么人们会怎么样?当然,空气是不会没有的,企业文化也不可能不存在,但是新鲜的空气和污浊的空气就好比好的企业文化和不良的企业文化一样。人们能够在长期呼吸新鲜空气下精神百倍身体健康,而长期在污浊的空气中必然会导致疾病缠身,最终病倒。这就如同企业文化对企业那样,好的企业文化能够使得企业得到更好、更快、更健康的发展。那么反之就会导致企业发展不好,甚至走向灭亡。
所以,一定要在思想意识上首先重视企业文化,要把它看成企业赖以生存的基础,同时大力实施内部营销,只有 这样,在企业文化建设道路上才可能有所成就,让每一名员工都能够贡献出自己最大的力量。
红塔集团在今后的发展中,将继续实施内部营销,营造出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保证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弘扬其独特的烟草文化。
3红塔集团的成功对今后的启示
红塔集团的巨大成功,让我们看到内部营销以及企业文化对于其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通过内部营销,构建起良好的企业文化,对员工的思想和行为产生正确的引导。企业文化建设的最终目标就是要形成一种包括所有员工共同认可并遵守的企业价值观,一旦形成了稳固的企业价值观体系,包括青年员工在内的所有企业员工都要自觉或是不自觉的去遵守它。它能够正确引导企业中的青年自觉进行思想和行为上存在错误的查找,及时进行纠正,让个体行为依照企业目标的要求不断完善,推动企业的全面发展。
通过内部营销,能够全面提高领导和职工素质。要通过员工培训工作提高领导和职工的素质。特别要端正职工的劳动态度,提高其劳动技能、群体意识、自我意识等,使其形成“你追我赶、奋发向上”的群体氛围。
内部营销与企业文化工作都强调以人为本,都是以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激励人为共同出发点,注重唤起人的主体意识,启动人的竞争观念,激励人的工作热情,矫正人的价值取向。因此,在企业文化建设中注重加强内部营销,构建起良好的企业文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丙丁.平衡内外营销,夯实企业实力[J].中国眼镜科技杂志,2010(5).
[2]胡文辉,杜荣振,张丽萍,等.内部营销与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J].饲料工业,2003(8).
[3]韩煜东.基于内部营销的企业文化扩散模型研究[J].商业时代,2007(2).
[4]张彩霞.企业内部营销技巧[J].辽宁经济,2009(4).
[5]科林·米歇尔,赵蓉.内部营销:面向企业内部员工的销售[J].广州市财贸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4).
[6]马向阳.企业营销要“修炼内功”[J].中国市场,2000(5).
[7]袁卫华.企业内部也“营销”[J].经营管理者,1999(3).
一、关系营销的内涵
摩根和亨利则给予关系营销最为宽泛的定义:关系营销就是旨在建立、发展和保持成功的关系的所有营销活动。关系营销能够给企业带来长期财务绩效基于经济学上的两点论据:第一是保持一个老顾客的费用远远低于争取一个新顾客的费用;其次是企业与顾客的关系越持久,这种关系对企业来说就越有利可图。
二、中国文化与关系营销
文化是构成市场营销环境的重要变量。致力于满足国内市场需求的企业必须在研究中国文化的基础之上来开展关系营销。因此,中国企业必须理解中国文化传统下的人际关系,其包括以下要点:
1.中国文化下的人际关系
学者乐国安认为,人际关系是指“在现实社会的实际活动中,通过交往而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心理联系(包括认知、情感)和相应的行为表现”。台湾学者黄光国的“人情与面子”的理论模型,将人际关系分成三类,情感性关系、混合性关系和工具性关系。情感性关系通常是指个人和家庭之间的关系;混合性关系通常是指个人和亲戚、朋友等熟人之间的关系,工具性关系则是个人为了获取某种资源,和陌生人所建立的关系。
2.中国人际关系的基本特征
(1)重人情。人情可以说是中国人际关系的基石,它是在血缘关系基础上和儒家伦理的规范下发展出来的一种带有社会交换性的社会心理,是传统中国社会强调家族制度的直接体现。人情是中国人际关系的一个纽带,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西方人交往中重礼不重情,而中国人则重情不重理。中国人在实际的人际交往中,往往加入了很多人情的成分。要与中国人发展人际关系,很难摆脱人情的束缚。即使是工具性关系也要先讲人情。
(2)讲面子。在中国人的人际关系中,很重要的一个概念叫做“面子”。 中国台湾学者黄光国认为,面子是一个人透过别人的评价或对待他的行为与态度所形成的自我形象。因此,我们可以认为面子主要是他人取向的,也就是说一个人有没有面子往往取决于他人。而中国人又特别看重面子,这就导致我们在与人交往过程中,不能不重视随时给予对方面子。
(3)重礼。中国人常讲“礼尚往来”,这就说明“礼”在中国人的人际交往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中国人际关系的目的有二:其一是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其二是把人际关系作为自己谋求利益的关系。“礼”的形式化,导致“人情”、“面子”都可以被当作“礼”来进行交换。
3.基于中国文化的关系营销
在中国特定的文化条件下,关系营销常常具体表现为:在市场交换过程中,人们利用各种手段(正当的和不正当的手段)来建立自己的关系网络,然后再利用这些关系网络来谋求经济利益。这与美式的关系营销表现出很大的不同:
(1)关系主体不同:西方的关系营销主要讲的是组织与组织之间的互动活动,即使涉及组织之间的人际关系,它强调的也往往是通过个体所体现的组织与组织之间的关系。因此,西方的关系营销更加地注重理性,人情因素往往居于次要的地位。而中国的关系营销则强调通过建立个人关系来建立组织之间的关系。因此,在中国常见的一个现象就是“一个销售人员的离去,造成了大批顾客资源的流失”。
(2)关系目的不同:美式的关系营销采取一种功利性的模式,之所以建立关系完全是为了实现经济利益。而中国的关系营销则把感情放在很重要的位置,交易双方在实现交易之前,需要经过一段时间来培养感情。其次才是正式进行交易。也就是说,美式的关系营销是为了获利和建立竞争优势;而中国文化条件下的关系营销是以其自身为目的的。
(3)关系基础不同。美式关系营销以共同的经济利益为基础,而中国的关系营销更多的是采用社会性纽带为基础。这些社会性纽带包括:亲缘、地缘、神缘、业缘和物缘等。即所谓的“五缘文化营销”。
三、基于中国文化的关系营销策略
1.关注感情的培养
人情是中国人际关系的基石,即使是关系营销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赢得商业利益,也不能完全抛弃人际关系中感情的培养。美式的关系营销通过强调共同利益来发展企业与顾客之间的关系,而中国的关系营销则必须强调对人与人之间的感情的培养。
2.关注顾客自尊
中国人非常看重“面子”,这就要求企业在开展关系营销的时候,必须给予消费者自尊以足够的关注。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每个人都有赢得他人尊重的需要,这一点在中国体现得更为突出。如果顾客感到企业根本不尊重自己,也就是“不给自己面子”,那就会对企业关系营销采取不认可的态度,进而导致企业的关系营销努力失败。
3.关注私人关系的发展
在中国,企业之间的关系也往往表现为企业管理者或其他成员之间的私人关系。因此,企业在开展关系营销的时候,一定要关注私人关系的培养。通过企业内部成员与顾客之间建立良好的私人关系来有效地开展关系营销。
总之,关系营销这一外来的理论,只有在与中国文化相结合的情况下,才能发挥其应有的效用。
参考文献:
[1]乐国安王晓霞汪新建:当前中国人际关系研究.南开大学,2002
[2]黄光国:多元典范的研究取向:论社会心理学的本土化,面子:中国人的权力游戏,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3]翟学伟:中国人行动的逻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P237~P238
DOI:10.14163/ki.11-5547/r.2016.22.165
人文护理, 是指将人文关怀作为护理理念, 以患者为中心点, 重视他们的人格, 同时关注他们在疾病治疗中的心理变化, 从而采取合理护理措施取得较好护理效果的一类护理模式[1, 2]。本院近年来将该护理方式应用于消化内科护理中, 有着明显成效,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来本院就诊的300例消化内科患者依照实施护理措施进行分组, A组
实施人文护理模式(150例), B组实施常规护理模式(150例)。A组, 男76例, 女74例, 患者最大年龄为77岁, 最小年龄为21岁, 平均年龄(35.9±14.14)岁。38例为胃溃疡, 占25.3%;62例为胃炎, 占41.3%;24例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占16.0%;26例为消化道息肉, 占17.3%;B组, 男75例, 女75例, 患者最大年龄为76岁, 最小年龄为20岁, 平均年龄(35.8±13.99)岁。39例为胃溃疡, 占26.0%;60例为胃炎, 占40.0%;27例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占18.0%;24例为消化道息肉, 占16.0%。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疾病类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护理方法 给予B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模式, A组基于常规护理模式, 还做到了如下几点:①在对患者进行护理的时候, 需要充分贯穿人文护理六大理念:在第一次和患者进行沟通的时候, 要充分彰显亲切性, 给予患者实施相应护理措施的时候, 要充分体现敏捷性, 给予患者提供专业技术服务时, 要充分保证专业性, 给予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理念传授的时候, 要充分体现周到性, 给予患者进行相应护理措施的时候, 要保证护理动作的标准性, 给予患者制造爱心氛围的时候, 要充分做到温馨性。这样更好的配合好医护人员, 进而使得治疗成效得以保障。②重视对患者及时的心理干预。护士充分的与患者沟通, 及时发现心理问题, 给予有效的心理疏导, 改善其不良情绪, 以良好的心态配合治疗。③重视对患者的合理运动引导。可以结合患者病情制定相应运动方案, 从而让患者合适的运动提高自身免疫力, 一定要阻止患者进行剧烈运动。④做好对患者的健康教育。在日常宣传过程中, 把消化内科疾病的病理常识、常见症状、常用的治疗方法等常识用实地讲解、播放科普资料、发放宣传手册等方式让患者和家属知晓[3]。患者增强合理饮食的意识、坚持锻炼身体、按照医嘱科学用药、积极调整心态, 从而控制减少消化内科疾病并发症的发生率。
1. 3 满意度评价标准 评价标准为本科室自行研制, 当分数介于90~100分时, 属于非常满意, 当分数介于70~89分时, 属于比较满意, 当分数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研究结果:A组中, 80例为非常满意, 占53.33%;57例为基本满意, 占38.00%;13例为不满意, 占8.67%。B组中, 69例为非常满意, 占46.00%;54例为基本满意, 占36.00%;27例为不满意, 占18.00%;A组消化内科患者满意度91.33%(137/150)明显高于B组满意度82.00%(123/15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最近几年, 消化内科疾病成为临床中具有较高发病率和复发率的一类疾病, 对人类健康有着严重威胁[3]。因而应该及时关注对此病的治疗, 而患者在接受治疗时, 也可能因为身体病痛而伴随不良心理情绪, 这就需要医护工作者在及时关注缓解患者疾病的同时, 也要考虑到对其的心理情绪疏通。人文护理要求以患者作为护理中心, 要求护理工作者在充分了解患者疾病下, 采取针对的护理措施, 并且在护理过程中充分尊重患者的人格尊严和自信心, 关注他们的心理变化, 如此, 也就能够使得患者的心理负担及时得以缓解进而积极配合治疗, 取得较好效果[4-6]。最近几年, 本院在对消化内科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 实施了人文护理, 医护工作者在重视及时缓解患者病痛并采取合理护理措施的同时, 更在护理过程中充分体现人文护理理念, 尊重患者人格, 同时结合患者心理变化实际也采取了对症的心理疏导, 由此, 患者也能够正视自身疾病, 和医护工作人员做好相关治疗配合, 最终实现了患者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齐头并进的效果。在本次研究中, A组消化内科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B组, 可见, 将人文护理在消化内科患者中进行应用, 有着较为明显的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 人文护理在消化内科中实施, 患者满意度可以明显得到提高, 值得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 邹永艳.人文关怀护理理念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中国医药指南, 2013, 11(29):184-186.
[2] 张近红, 李铮.人文关怀在肛肠科病区护理中的应用.卫生职业教育, 2016(4):155-157.
[3] 宋秀君.在消化内科护理工作中如何进行个性化健康教育.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2, 14(17):325-326.
[4] 皮淑爱, 郭琼.人文关怀在消化内科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探讨. 中国卫生产业, 2015(10):95-96.
语言学家和英语教师已越来越多地意识到外语教学离不开相应的社会文化教学。爱德华・萨丕尔提出语言和使用语言者的文化不能分开研究。克拉申说过,外语学习者有必要成为文化学习者,因为语言无法脱离文化习得。2001年以来,中国小学英语教学发展迅速但与此同时暴露了一些问题,如西方文化教学的忽视。大多数小学生几乎不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更无法在跨文化交际中正确地和创造性地使用英语。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西方文化教学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变得至关重要。本文将重点讨论为何以及如何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征进行西方文化教学。
一、西方文化教学在小学英语课堂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1.现今英语课堂中西方文化教学的重要性。语言和文化是不可分割的,语言是文化的主要载体而文化蕴含在语言之中。每一种语言都是文化的组成部分,是创造文化的工具。语言可以提供和反应文化需求,所以语言学习包括了文化学习。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紧密关联,关于文化教学是否要融入语言教学的争论早已成定局。
胡文仲和高一虹提出过,首先,西方文化教学与我国经济发展关系甚密。世界对于我们来说越来越小,为了在跨文化交际中获益,我国需要了解更多的外国文化以及我们本国的文化,培养跨文化交流意识,加强跨文化交流技能。
2.中国英语课堂西方文化教学的简要历史发展。1950年到1970年,中国外语教育遇到了很严重的政策阻碍,国外文化被认为是怪兽和精神污染。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开始引进国外的英语教材,比如《新概念英语》、《英语900句》以及《今日英语》等等。
80年代起,交际教学法引入中国,英语教师开始关注学生实际的交际需求。90年代时,文化语言学理论以及跨文化交际理论在中国发展,并进入了深层次的研究。学习外国文化,尤其是英语国家文化,变成了学习教学的主要目标。
3.小学英语课堂中西方文化教学的现状及问题。西方国家早在一个世纪前就已重视语言教学中的文化教学,而国内的外语课中的文化内容,只是最近一些年才被大量广泛地强调,在实践中也遇到了一些难题。文化教学在大多数外语课中,并没有起到一个主要的作用。
中国教育部2001年秋起开始普及小学英语课程,而小学英语教学的目标就是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鼓励他们勇敢地开口说英语,了解一些简单的英语知识,养成一些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将来的英语学习夯实基础。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西方文化教学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变得至关重要,关于这方面的问题也亟待解决。
二、西方文化教学的理论基础
总得来说,外语学习的目标包括语言能力,交际能力和社会文化能力。
传统上,英语教学的最终目标是让学生正确地使用在口语和写作中使用英语这一语言工具。乔姆斯基将语言能力表述为可以理解英语母语者。在英语教学中,语言能力是最终目标,学习目标语言(包括文化)只是被认为一种获取语言能力的方法。语言能力包括了四项基本技能,听、说、读、写。
文化的所有方面都和交际相关,但其中社会结构,社会价值观和说话方式是最直接有关的。学生要学会在目标语言文化中正确地使用语言,所以文化教学可以提供很大地帮助。我们应当明白,如果不教授英语文化,我们只是在教一些没有意义的符号而已。
三、小学英语课堂实施西方文化教学的可行性
1.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传统的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是迥然不同的,所以跨文化交流会有难度。拉多曾说过,我们无法比较两种文化,除非我们对这两种文化都有很精确的认知。英语文化教学是培养一种意识,一种对于英语语言国家人们价值观和传统的认知意识。
中西方文化本质的不同在于传统中国文化是农耕文化,而西方文化是商业文化。中国文化追求和平中庸之道,而西方文化追求的是权力。
小学英语教师必须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必须对于所教内容十分清楚,在文化教学过程中意识强烈。
2.小学生的心理特征。根据一些儿童心理学专家的分析,小学生有如下的心理特征:
(1)小学生心理发展是开放的。小学生的生活经历相对有限,他们对于外界是敞开的,而不是心态闭塞。所以他们对于另一语言和文化是开放的心态。
(2)小学生心理发展是可塑的。和越来越成熟的中学生相比,小学生的思维能力,个性等方面都在飞速发展中,外界影响对其作用巨大。
低年级学生可以参与一些简单的活动,直接接触到一些西方文化;高年级学生可以阅读一些中文介绍的西方文化。西方文化教学活动可以从一些简单的具体的事件开始,再渐渐地引申到一些综合的文化主题。
四、结语
外语文化教学是英语教学的基本原则。严格意义来说,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文化教学并没有融入到外语课堂中来。西方文化教学可以成为语言教学的有效手段,学生在获取语言能力的同时,也能了解到文化,达到外语教育的目标。西方文化教学是语言教学对的重要内容。小学英语教师应该关注以下几点:
一、后勤超市基本现状
后勤超市,既由学校后勤集团创办的超市。后勤超市起步创办的时间比较晚,最早期的也是在2000年后勤社会化改革中发展起来的,虽然隶属于后勤集团,但是分布在商业、饮食、公寓等部门,规模较小;有的则以商贸中心形式存在,并且有独立法人,这部分商贸中心具有相当大的规模和实力,以盈利为最大目的,不仅面向校内师生员工,个别还面向校园周边的居民。
二、后勤超市劣势与优势分析
1.劣势
(1)规模小。后勤超市无论是营业收入,还是营业面积与社会上的综合超市相比,相差甚远。长期以来依靠自身的独特经营,如同小马过河,踩着石头,跟着感觉走。商品结构不合理,管理不规范。
(2)专业管理水平不高。后勤超市,且具有一定规模的,其专业管理水平与社会综合性超市相比有很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专业技术人员缺乏,信息化程度低,缺乏统一的标准化管理。从行业角度上来看,后勤经营的超市管理人员基本都是半路出家,后改行担任经理或是店长,虽然部分管理人员接受过短期培训,但经营理念或是管理方法都停留在传统的经营管理模式上,专业知’识和管理经验匮乏。但这些管理人员凭着高度的责任心和对学校的忠诚度,工作兢兢业业,任劳任怨,突出体现了高校后勤工作者无私奉献,勤勤恳恳的优良品质,这也就是有别于社会上的超市的教育“特色”。虽然各校都有自己建立起来的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但店面布置、商品结构、营业员、理货员素质、服务标准等等,与现代管理和发展需求相比相差甚远,与学校实现跨越式发展不匹配。
总体来讲,后勤超市普遍规模偏小,专业管理水平不高,与社会综合性超市相比,无论是战略上还是战术上都不具备竞争力。随着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尚若不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快采取措施,加速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后勤的校园市场将消失,失败也只是时间问题。
2.优势
(1)高校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市场,有特定的消费群体(老师和学生),是一支不可忽视的消费市场,也是各商家急于抢占的市场,而目前属于后勤经营的超市所创造产生的营业销售额还非常有限。高校校园市场前景非常广阔,并且具有校园的特殊性,有许多可研究探讨的问题和后勤创新发展的新课题供我们去开发。
(2)这个群体特定的商圈(学校范围),相对于社会而言是一个健康的、基本素质高的群体。这为后勤超市的服务标准的定位、商品品种的定位、价格的定位提供了可靠的依据。通过规范化、标准化运作,培养师生的忠诚度,保证营业额的稳定,是非常有利的。这也是后勤超市虽然存在着诸多劣势,但仍然能获得效益的根本原因。
总体上来看,目前后勤超市缺乏整体规划和考虑,支持经营但不给政策,造成后勤超市无章无序经营。
三、后勤超市的经营与管理策略分析
后勤超市如何在特定的商圈中去适应特定的消费者(学生、教工),在自身的经营与管理中需要采取哪些策略呢?本文将从市场定位策略、产品组合策略、定价策略、服务策略四个方面来进行讨论。
1.市场定位策略
目标决定市场,目标顾客的消费行为决定后勤超市的定位。后勤超市的目标市场是所有在校的大学生、教工及家属,而从消费层次与消费总量上来看,应定位于以在校大学生为主,教工及家属为辅的消费群体。
2.产品组合策略
产品组合是指确定商品结构的行为和过程。通过研究大学生消费群体的消费行为,我们发现大学生消费的主要商品都集中在食品、副食品与杂货三组产品线中。对这三组产品线再进行细分,每组产品线都包含若干大分类与小分类。其中,食品线包含:袋装糕点(糖果、饼干、巧克力、蜜饯、炒货、休闲食品)、饮料(液体饮料、冲饮、咖啡、八宝粥)、酒(瓶装啤酒、灌装啤酒、白酒、葡萄酒);副食品线包含:水果(水果类)、乳制品(牛奶、豆奶、酸果奶)、面制品(面包、蛋糕);杂货线包含:日用杂品(卫生用品、纸制品、塑料制品、日用杂货、雨具、小五金)、文具(文教用品、棋子、扑克、球类)、衣料品(内衣裤、毛巾、袜子)等。通过对大学生消费商品的分析,我们可以明确后勤超市在产品组合时的原则,即日常生活用品一次购足原则,让所有光顾的同学能买全所需的日常生活用品。
3.定价策略
价格是营销组合中一个重要因素。价格是否合理,会直接影响产品的销路,从而影响超市的营业额和营业利润。大学生作为一个没有收入来源的特殊消费群体,其消费行为永远追求一元钱的最大效用,所以这对商品的定价策略做出了极大的限制。通过对大学生消费行为的研究我们可以知道大学生的消费重点都集中于食品与日用品线上,而食品的消费周期短,日用品的消费周期长,对这两类产品线应制定不同的价格策略。食品类应采用“薄利多销”原则,以低于市场同等产品的价格进行销售,刺激消费的连续性与循环性,用销售总量的增加弥补价格的损失。日用品类可采用一次性折扣或累计折扣定价策略。在周六日学生大都没课的时候可采用一次性折扣,对学生常用的纸制品、文教用品、日用杂货等进行折扣较大的促销刺激消费。在正常课余时间可采用累计折扣,即消费一定金额可累积一定积分,定期根据积分多少兑换赠品或换购商品。此方法也能刺激消费的连续性与循环性。
4.服务策略
中国文化历来强调,先义后利,义利结合,义出而利生,不言利而利自生。超市的生存和发展有赖于顾客,经营的利润来源于顾客,员工生活的保障来源于顾客,只有让顾客获得充分的满足与敬重,超市的利益才会有持久的保证。所以,后勤超市应加强员工的服务意识培训,规范员工的服务态度、服务纪律、服务用语、服务程序等,从而以优质的服务吸引大学生消费者并培养消费者忠诚。同时建立一个反应迅速的学生意见反馈系统,使学生的意见和建议能够得到及时、妥善的处理,让他们感受到被重视,被尊重。而后勤超市也通过学生的反馈得到学生的消费信息,从而制定符合学生消费特点的销售策略。
四、文化建设
后勤超市是高校后勤保障体系中不可忽视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后勤服务保障体系和后勤管理创新的一个新课题。后勤超市创办的宗旨是为学校教学科研服务,为师生员工服务。坚持姓“教”服务是后勤超市的特色。后勤超市也是服务育人的窗口。
1.后勤超市是学生勤工助学的基地
后勤超市在为学生服务的同时,也为贫困的学生提供勤工助学的岗位,在不影响学生正常学习的情况下,根据学生课时的不同,可以几个学生干一个岗位,这样既保证了学生的学习,又为其提供了一定的收入,保证了贫困学生能够顺利完成学业。
2.后勤超市是学生实践和实习的课堂
对于学习经管类专业的学生,在完成学科基本理论学习后,都需要一个实践和实习的过程。后勤超市可以为他们提供这样一个平台,让学生将在课堂中学习的理论知识在超市中得到应用。
3.后勤超市是学生与后勤的沟通桥梁
中图分类号:F279.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11-0-01
一、精细化电力营销管理简述
1.供电企业精细化管理是源于发达国家的一种企业管理理念。“精”是精确,是高水平的工作标准要求;“细”是细节,是管理的过程和措施。其实质是在“精”字上提要求,在“细”字上下功夫,在“实”字上做文章。
2.精细化管理的内涵:就是以“精确、细致、深入、规范”为特点的全面化的管理模式,在规范化和标准化的基础上,对管理流程进行科学细化和合理优化的过程,最大限度地提高工作效率和降低管理成本。
二、电力企业精细化电力营销管理的意义
1.作为供电企业,推行精细化管理有着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对供电企业来说,在激烈的电力市场竞争面前,需要大力推行精细化管理,通过管理目标具体化,责任明确化,实现人人在管理,处处有管理,时时都管理,事事见管理的良好格局。
2.从生产和营销各环节的细微之处入手和全过程、全员、全部要素的控制,堵塞管理漏洞,建设成资源节约型供电企业,提升供电企业整体执行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使供电企业保持持续和谐发展。
三、电力企业开展精细化电力营销服务管理的具体策略
1.建立精细的管理制度和导向,为精细化管理提供必要的前提和保障。(1)建立严细的管理标准体系。按照工作岗位和职责,确定量化的、明确的、科学的管理标准和考核制度,使精细化管理有章可循。根据工作完成情况,进行严细的考核等手段引导、培育、推进精细化管理。(2)开展绩效管理,细化战略目标。精细化电力营销服务的业务绩效管理,可以把营销目标量化、分解到各个员工的具体项目中,对员工的服务水平景进行动态评估,引导员工关注岗位内的服务要求、关注电力企业的营销服务目标,注重实际操作中的能力提升,注重改进绩效水平,从而提高员工在精细化服务管理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营销工作的业绩直接影响到企业的效益和发展,开展精细的绩效管理,有效地将企业的战略目标分解、量化为每个员工的具体的、可衡量的绩效指标,用量化指标来衡量工作质量、工作进度、工作效率,引导员工关注企业目标、关注岗位要求,注重能力提升,注重绩效改进,促进员工工作的精细化和积极性,确保企业经营效益的提升,逐步实现战略目标。
2.实现营销管理信息化,推动精细化管理。规划和建设营销服务的数据集成信息平台,是精细化管理重要的技术支持。数据平台的设计既要结合电力企业的实际情况和既有的自动化系统运行状况,更要考虑用户对容量、用电等级、电压等级差异化的需求,通过数据仓库、智能分析运算、联机数据信息挖掘等技术,把各种智能化功能引入精细化管理的各个环节,增强数据信息的透明性和实时性,从而有效提高营销服务的效率,提高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
3.追求优质服务,提升服务水平,树立企业形象。根据电力监管部门的管理技术标准和用电客户的实际需求,利用流程化任务驱动和精细化管理模式,对营销过程中的操作程序和服务功能进行系统的功能整合,因而可以构建出信息高度集成共享、操作科学规范、流程简单明晰的职能服务平台,从而实现对营销服务的流程化、统一化、智能化和规范化的动态监督管理。
4.开拓用电市场,实现增供扩销,提高供售电量。(1)要以用电需求为基础。采用多种方式受理客户各类用电业务,把业扩工作作为营业工作的龙头,建立全流程无障碍办电制度,扩大市场份额;加大电力宣传,打造用电服务品牌,树立品牌形象,以形象赢得市场。(2)加强电力需求侧管理。提高市场预测的及时性和准确性,也是电力工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3)通过采用先进的科技手段。提高终端客户用电效率,提高电力系统设备利用率,落实电力节能减排政策,做到节约用电、合理用电、经济用电,取得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4)完善营销分析制度。规范营销分析报表,由定性改为定量分析,为制定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营销策略提供决策。(5)制定增供促销管理办法。设立增供促销奖金,鼓励市场开拓。
四、电力企业开展精细化电力营销服务的成效
精细化电力营销服务管理,促进了优质化、标准化、规范化营销服务体系的建立,不断增强电力企业的市场竞争力。通过进行精细化的营销服务管理,电力企业收到了明显的成效。
1.实时处理投诉。对投诉处理流程和平台进行精细化的整改,可以有效的找准业务中最薄弱环节和用户最不满意的问题,从而可以提高业务投诉处理的准确性和实时性。营销服务的投诉从传统的粗放型逐步转为精细化,从缺乏动态管理逐步转为全程监控实时纠正。精细化的管理,使得投诉考核从零散状态逐步转为标准化、规范化和体系化,营销服务的质量监督管理得以真正的落实,在完善业务流程的同时,提高了电力企业的影响力。
2.服务质量监督达到常态化。传统的营销服务监督都是通过定期考核、明察暗访等方式进行,这属于静态的定性分析。精细化管理的实施,监督人员可以通过营销服务来随时掌握营销人员的服务质量,对操作时间、业务流程和服务质量进行动态的分析判断,从而实现服务质量监督的常态化管理。
3.服务流程的规范化。通过精细化电力营销服务的监控系统,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来进行动态的分析,不断优化业务流程,建立起具有最高满意度的规范化流程,通过实时的简化、修正和细化各种相关行为、操作环境和工作流程,可以有效地提高业务水平,从而提供出标准化、高水平和系统化的营销服务。
五、结束语
精细化电力营销服务,是电力企业提高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供电企业要利用先进的仪器系统和技术手段,改善基本的服务设施,对营销的工作流程、业务制度和服务项目记性全过程、全方位的优质化、精细化和规范化的更新整合,从而实现电力营销服务的科学化、规范化合统一化,提高营销服务各环节的核心竞争力和整体素质,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促进了电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摘 要:本文结合笔者多年自来水工程工作实践,详细介绍了无负压管网增压稳流供水系统的工作原理;分析阐述了其与不同供水方式的比较和优势;并结合工程实例,对其供水系统设计与选型进行了详细探讨。
关键词:自来水工程;供水系统;供水方式;无负压管网;增压稳流供水系统
中图分类号:TU821.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0422(2009)02-0138-02
1引言
随着城市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城市自来水管道一般都能满足用户的水量要求,但不能满足用户对水压的要求,而传统的供水方式均采用二次供水,一般都存在投资大,水质污染与能源浪费等问题,但采用全封闭结构的无负压管网增压稳流供水系统,可充分利用城市自来水管网的压力,节省投资,节约占地面积,而且可保证供水质量。
2无负压管网增压稳流供水系统工作原理
无负压管网增压稳流供水系统主要由加压水泵、真空抑制器、稳流补偿器、压力传感器、微机变频控制柜等组成。该设备通过微机检测管网压力,并与设定用水点工作压力比较,通过反馈压力来调节变频器的频率,如果实际压力高于设定压力,则降低变频器频率,反之则升高变频器频率。微机能够随机检测管网压力,计算速度快,调节也能瞬时完成,保证管网压力始终保持在设定压力值以上,确保用户用水的需要。
该系统由于使用了真空抑制器这种设备,通过稳流补偿器中的检测装置能够采集稳流补偿器内的负压及水位信号,由微机控制真空抑制器及稳流补偿器中的控制装置工作,抑制负压产生,保证本设备不对城市自来水管网产生影响,这样就不会被受城市供水条例限制,直接与城市自来水管网串接。另外该系统还增加了触摸屏等操作界面,实现了人机对话,实时显示动态画面,操作简单,安全可靠,其工作原理见图1
1)当城市自来水管网的水压能够满足用户用水压力的要求,即管网压力大于设定压力时,压力传感器6发出信号给微机变频控制柜4,由其指令加压水泵3停止工作,自来水可通过旁通管直接到达用户用水点。
2)当城市自来水管网的水压不能满足用户用水压力的要求,即管网压力小设定压力时,压力传感器7发出信号给微机变频控制柜4,由其指令加压水泵3工作进行加压供水,直至用户管网实际压力等于设定压力时,微机变频控制柜4控制加压水泵3以恒定转速运行。
3)用水高峰时,用户管网压力逐步下降,当降至设定压力时,压力控制器5发出信号给微机变频控制柜4,通过升高变频器的频率,增加加压水泵3的转速,提高管网压力,直至管网实际压力等于设定压力值。
4)用水低峰时,用户管网压力逐步上升,当大于设定压力时,压力控制器5发出信号给微机变频控制柜4,通过降低变频器的频率,降低加压水泵3的转速,降低管网压力,直至管网实际压力等于设定压力值。
5)停电时,加压水泵3停止工作,自来水也可以通过旁道管到达低层用户,从而保证较低层部分用户的用水,不受停电的影响,来电时加压水泵3自动开机,恢复所有用户的正常供水。
3无负压管网增压稳流供水系统与传统供水方式的分析比较
对于高层建筑而言,传统的供水方式分为水箱、水泵供水方式,变频水泵机组供水方式,这两种供水方式在投资、节能、节水、安装以及水质污染等方面均不如无负压管网增压稳流供水方式,比较结果如表1所示。
从表1可以看出:与传统的供水设备相比,无负压管网增压稳流供水系统具有以下优势:
1)节约能源:可直接与市政自来水管网串接,能充分利用市政自来水管网的压力,在自来水管网剩余压力的基础上叠加不够部分的压力,不造成能源的浪费。
2)节电节水:由于充分利用了市政自来水管网的压力,节电50%~90%,又因为没有建造蓄水池、高位水箱,不会产生水泡、滴、漏、渗等现象,同时无需进行定期清洗,可以节约清洗用水,节水13%以上。
3)运行成本低:由于充分利用了市政自来水管网压力,加压水泵选型相对较小,而且采用多泵机组,变频控制,节约了用电,降低了运行成本。
4)节省投资:由于无需修建大型蓄水池和高位水箱,节省了土建费用,又由于充分利用了市政自来水管网的压力,加压水泵选型相对较小,减少了设备投资,合计节省投资60%以上。
5)占地面积小:由于无需修建大型蓄水池和高位水箱,同时供水设备结构紧凑,减小了占地面积。
6)停电不停水:由于可以与城市自来水管道直接串接,停电时可通过旁道管给低层用户供水,停电不停水。
7)管理方便:由于采用了世界上先进的人机界面控制系统,全自动智能控制和管理,友好的人机对话,操作简单,管理方便。
其缺点主要体现在:1)供水可靠性一般。2)由于使用了真空抑制器这种设备,在产生负压时使系统断流,影响了周围用户的正常用水。
4工程应用实例分析
湖南新化世纪花园住宅小区,共有多栋幢5、6层,2幢10层住宅组成,建筑物最高高度32m,直供区户数355户,加压区户数376户,泵房与最远建筑物间室外管线距离约600m,用水高峰时自来水管网压力约为0.2MPa,设备安装在地下室,地下室层高3.2m。
4.1设计流量
根据GB50015-2003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规定,根据下式计算出最大用水时卫生器具给水当量平均出流概率:
式中: ――生活给水管道最大用水时卫生器具给水当量平均出流概率,%;
――最高用水日的用水定额,取220L/(p.d);
――每户用水人数,=3.5人;
――小时变化系数,=2.5;
――每户设置的卫生器具给水容量数,=4;
T ――用水时间,T=24h;
0.2――1个卫生器具给水容量的定额流量,L/s。
计算结果: ≈0.028
根据计算管段上的卫生器具给水当量总数,按下式计算出该管段的卫生器具给水当量的同时出流概率:
式中:――计算管段上的给水容量总数,
=1504;
――对应的不同的系数, =0.018。
计算结果:
根据计算管段上的卫生器具给水当量同时出流概率,按下式计算出计算管段的设计秒流量:
式中:――计算管网的设计秒流量,L/s。
计算结果为: ≈12.7L/s≈46m3/h
4.2扬程
按照《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的规定,水泵直接供水时所需扬程按下式进行结算:
Hb≥H1+H2+H3+H4-H0
式中:Hb――水泵扬程;
H1――引入管配水最不利点位置高度的要求静水压,H1=50m;
H2――水泵吸水管和出水管至配水最不利点管路的总水头损失,包括沿程水头损失和局部水头损失;
H3――水流通过水表时的水头损失;
H4――配水最不利点所需的流出水头,H4=2m;
H0――室外给水管网所提供的最小压力。
管道沿程水头损失可根据GB50015-2003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第3.6.10条款依照下式计算给水管道水头损失。
式中: ――管道单位长度水头损失,kpa/m;
――管道计算内径,m;――给水设计流量,m3/s;
――海澄-威廉系数,=100。
管道局部水头损失可根据GN50015-2003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第3.6.1条款计算,也可取沿程水头损失25%~30%,该工程取为30%,水表水头损失:
式中: ――水表产生的水头损失,kPa;
――通过管段的给水流量,m3/h;
――水表特性系数,可按下式计算,旋翼式水表=,――各类水表的最大流量,正常用水时,旋翼式水表水头损失允许值应取24.5kPa。
计算结果为Hb=63m。我们选择WWG(Ⅱ)-46-65-2型无负压管网增压稳流供水设备,其参数分别为:Q=46m3/h,H=65m,N=7.5kW,稳流补偿器为CYQ80×150,可满足供水系统的需要。
5结语
综上所述,城市的高层建筑给水系统主要是采用二次供水,采用“水箱、水泵供水方式”,在该系统中,低楼层住户由市政自来水管网直接供水,高楼层住户由加压水泵将水送至高位水箱,再由高位水箱二次供水,或采用“变频水泵机组供水方式”。针对二次供水存在的问题,无负压管网增压稳流供水系统应运而生,该系统结构紧凑,安装方便,采用全封闭结构,供水安全可靠,不易造成二次污染。
参考文献:
了解高职院校应届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极其工作不稳定的因素是目前极为重要的任务,这可使高职教育适应企业的需求,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及应用价值,对促进毕业生就业稳定、企业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大学生就业稳定性的定义及表现
大学生就业稳定性就可概括为:大学生劳动者参加工作后不仅能在一个特定时期内稳定工作,同时这份工作能保证该劳动者的生活维持在稳定水平的一种状态。
据麦可思《2012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2009届和2011届大学毕业生半年后的就业率呈现上升,2011届大学毕业生半年后的全国总就业率达到了89.6%,其中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率比2009上升了2.9个百分点。但报告同时指出在已就业的2010届、2011届全国大学毕业生中,平均有38%在毕业半年内有过离职行为高职高专生有48%。如果把调查时点延伸到毕业3年后,这一比例更高。根据麦可思对2007届、2008届大学生的跟踪,在已就业的人群中,平均有61%的本科生毕业3年内有过离职行为,高职高专生离职率达到79%。不难看出,大学生的就业率每年都有1%左右的增长,但就业后半年至一年间乃至三年间的离职率一直居高不下。
二、关于就业稳定性的分析
当前具有长远职业生涯规划人群的离职意向最高,消极职业生涯规划人群次之,有短期职业生涯规划的人群离职意向最低。即有近期职业生涯的发展方向清楚,未来的五年,规划人群的稳定性最高,消极职业生涯规划人群的稳定性次之,而有长远职业生涯规划人群的稳定性最低。从毕业生的长远利益发展来看,清晰明了的规划有利于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完成。而应届大学生的就业现状总结为“大学生就业率高,但就业稳定性不高”。这个情况受到社会、政府、企业和学校的多方面关注。笔者也希望从以下方面来解读这种就业情况的发生原因和解决办法。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完善职业规划课程。高职院校应坚持以学生为本,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一是结合学科的特点,不断强化学生的专业意识,使其对所学的专业投入深厚的兴趣;二是阐明与职业的关系和作用;三是加强学生和企业的联系;四是着重培养职业心理素质。
1、职业生涯的规划有助于学子设立人生目标,为自己设定一个准确的定位,明确职业生涯的目标。对于理想工作的理解,有些同学期望值明显过高,当实际情况和理想发生偏差时,心理就产生失衡,对于现有工作就有了排斥的想法;有些同学的就业目标不明确,当碰到困难和挫折时,就轻易放弃岗位,轻易的放弃现有的选择。职业生涯规划一定要教育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正确的职业意识。
2、职业生涯规划要帮助学生实现人生定位,而培养学生的素质和能力是促成学生最终能否达到预期目标的桥梁。一些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生活能力各方面没有系统的锻炼和提高,他们走上工作岗位后,不能适应用人单位的管理制度,而且,部分同学对于工作态度轻浮,拈轻怕重,对于工作缺乏基本的责任心,对于工作环境再三挑剔,和单位同事相处不融洽,对于薪金的期望值太高,等等,这些都将直接影响毕业生的就业稳定性。所以在职业生涯规划的时候给学生提供足够的帮助,使其制定好人生的方向,显得尤为重要。而且通过就业指导,要让学生明白,在社会中的劳动纪律和在单位的责任心是十分重要的。只有在对自身充分认识的基础之上,明确职业生涯规划的作用和意义,才能事半功倍地完成对于就业的把握,这样也加强对于就业稳定性的作用。对于学生的求职,单位要严格的把关,就业单位综合因素的高低,是提高就业稳定性的关键。优厚的待遇,良好的工作环境,灵活的用人机制是企业留住人才的关键。好的单位求贤若渴,给学生提供的条件待遇能够满足大多数求职者的心理预期,这样的单位条件能让学生的就业稳定性增强。
在学校的角度,不是一味的把学生送往更好更优的企业,而是因地制宜的把不同的学生送到不同的企业单位,让他们在最适合自己的岗位上发挥自己最大的才能,创造更大的自身价值,这就需要学校严格把关,建立严格的企业考量标准和制度,制定严格的企业考核要求,对于每一个进入学校招聘和面试的企业进行严格把关,保证每个单位都有着良好的企业形象,进一步促成学校、企业和个人共赢的局面。
3、全面的跟踪服务。学生从学校进入企业,意味着由高校学生转变为企业员工,许多同学对于角色的转变难以适应。陌生的工作环境、复杂的人际关系等让人不战而败,此时学校要及时跟进学生在企业的状况,了解学子在企业的工作状况,及时解决学生思想上的问题、工作上的各种疑虑、以及心理适应能力。为此,学校要建立对应届毕业生跟踪、走访工作制度,每隔一段时间去企业走访,了解学生的各方面状况,如薪资待遇、心态是否端正、加班情况、生活环境、企业评价以及涵盖的主要问题。通过跟踪了解信息,有针对性地分析问题的形成因素、解决问题;如果是学生自身原因,学校要及时与学生进行沟通、悉心教导、批评指正学生并解决问题;若是企业原因,要对企业客观评价,与其协商、调解。当问题无法解决时,学校可调回学生另作安排。在跟踪管理的过程中将各种不稳定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
三、综述
当前高职院校应届毕业生就业稳定性对于企业发展而言可以说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在高校双选会中,很多知名企业重视高职院校毕业生的选拔,而不是像以前一样只是看重毕业生的学历。而当前,对于大学生而言,企业单单给他们生活保障是不够的,还要让他们能在企业里看到自己的未来。除此之外,还可以定期对优秀大学毕业生工作轮换,增加大学毕业生的任务数,而并不增加过多责任和复杂程度。通过在不同的岗位进行工作轮换操作,大学毕业生可以有一个较全面的观察和参与整个生产的机会,有助于降低大学毕业生的不满情绪,逐渐让他们信任企业,感恩企业,归属企业,贡献企业。
中图分类号:B84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6729(2010)002-0144-05
doi:10.3969/j.issn.1000-6729.2010.02.省略
【Abstract】Objective:To explor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cculturation and its relationship to school life satisfaction for Hanijunior and senior middle school students.Methods:The Acculturation Survey of Hani Middle School Students and School Life Satisfaction Rating Questionnaire for Adolescents were used to test 621 students in 3 senior middle schools and 2 junior middle schools from 3 different counties resided mainly by Hani people,in Honghe prefecture.Result:(1)The scores of acculturation and its dimensions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gender,family residence,and grade(F=3.46,3.29,Ps median value 3].The score of acculturation in female students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male students [(3.85±0.61)vs.(3.74±0.68),P < 0.01].The score of school educational identification in the students from rural areas was higher than thatfrom town areas[(3.89±0.75)vs.(3.64±0.69),P
【Key words】 Hani minority;middle school student;acculturation;school life satisfaction;cross-sectional study
文化适应(acculturation)是指由不同文化的个体间相互接触和交往所引致的文化变迁与适应过程[1],涉及认知、态度、价值观、信念、习俗和行为的变化,与文化主体的生活变化、社会支持、文化距离、应对方式、认知评价方式、人格等外在和内在因素密切关联[2]。
文化适应问题是学界广泛关注的一个主题。西方学者关注身处文化转型或文化冲突中不同人群(如移民、商人、外教、留学生)的文化适应及其与各种心理过程及行为的关系[3-8]。与之相比,我国对这一问题的研究起步较晚。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这一问题的探讨虽然取得了大量成果,但多为现象学描述或经验思辨[9-10],除了一些探索留学生和少数民族学生的文化适应及其影响因素 [11-16]的研究外,心理学方面的实证研究少见。
国外研究主要从移民政策制定和管理决策角度,在国家层次上,考察少数民族文化群体的文化适应状况及其相关因素,而忽视探讨本土世居民族群体和主流文化群体的文化适应进程。国内学者虽然提示关注我国少数民族与汉族的交往、融合过程中产生的文化冲击和文化适应现象 [17],但由于这方面研究比较少,且已有结论尚无后续研究检验,显得研究外部效度不高。因此,从心理学视角,探讨少数民族学生的文化适应与其他心理变量的关系,对于发展民族教育具有理论和现实价值。
哈尼族是我国人口百万以上且为云南特有15个世居少数民族之一,跨境而居,分布在中国、越南、老挝、泰国和缅甸等国。至2007年末,中国境内哈尼族153.64万人,其中聚居红河州的达72.35万余人[18]。哈尼族从事山地农耕,经济比较滞后,整体受教育程度低,“梯田稻作文化”是其文化的核心与中轴,整个民族的生衍繁息无不与此相关[19],逐渐形成与之相适应的农耕思维模式、习俗事项和社会性别关系等文化单元。本研究拟基于哈尼族文化背景,探查哈尼族中学生的文化适应状况及其与学校生活满意度的关系,为民族教育决策提供依据和参考。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以红河州的元阳、红河、绿春3个哈尼族聚居县为样本来源地,结合3县的学校布局(各县仅有1所县级高中),共选取3所高中(红河县一中设有初中部)和2所初中(地处哈尼族聚居乡)。从元阳和绿春两县2所初中各取初一至初三年级各1个班共6个班级学生,从绿春县一中抽取高一至高三年级各1个班共3个班级的学生。在元阳和红河两县高中里,采用多层随机取样法,首先确定年级层抽样容量为每年级60名学生,然后在性别层中,随机选取男、女学生每年级各30人。发放问卷650份,参照计量学要求和学生父母均为哈尼族的标准筛选问卷,最终获得有效问卷621份,涉及初一至高三共6个年级学生,其中男生339人,女生282人;初一至高三分别73、69、70、136、143、130人;县城49人,乡镇45人,农村527人。
1.2 工具
1.2.1 自编哈尼族中学生文化适应问卷[20]
借鉴胡兴旺等人《白马藏族儿童文化适应问卷》[14]并结合哈尼族中学生的特点编修而成,共10个题目,分为3个维度:主流文化认同(4个题目)、学校教育认同(3个题目)、汉语熟悉程度(3个题目)。每个题目采用1~5级评分,总分为10~50分,分值越高,表明文化适应程度越高。本样本中,问卷内部一致性系数α为0.79,各维度α为0.57~0.70,各维度之间及其与总问卷之间的Pearson相关系数分别为0.31~0.50和0.72~0.87,各题目与总问卷的相关系数为0.46~0.70。
1.2.2 青少年学校生活满意度评定问卷[21]
问卷由12个项目组成,内容涉及青少年对自己的学习效率与能力、老师和同学对自己的学习表现、师生及同学关系、从老师和同学那里获得的帮助、学习环境等的满意程度。采用1~5级评分,总分为12~60分,得分越高,表明学校生活满意度越高。本研究中问卷同质信度系数α为0.76,进行统计时,使用的是该问卷12个条目的平均分数,依照问卷的记分说明,将问卷总均分≥3分者视为满意度处于中等以上水平。
1.3 统计方法
进行F检验、H检验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2 结 果
2.1 不同性别、家庭住地学生文化适应问卷评分比较
以文化适应的3个维度为因变量,以性别和家庭住地为自变量进行多元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性别和家庭住地主效应均有统计学意义(F=3.46、3.29,P=0.016、0.003),性别与家庭住地的交互作用不显著。表1显示,除学校教育认同维度外,女生的文化适应问卷总分及其他2维度得分均高于男生;农村学生的学校教育认同得分高于乡镇学生;县城学生的汉语熟悉程度得分高于乡镇和农村学生。
2.2 不同年级学生文化适应问卷评分比较
由于数据不满足F检验中方差齐性条件,采用H检验[22],对学生文化适应的年级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年级学生的文化适应问卷总分及3个维度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 54.52 、49.79、15.62、55.62;P
图1显示随年级递升,对主流文化的认同呈“曲折发展趋势”,对学校教育的认同呈升降变化趋势,汉语熟悉程度则呈上升发展趋势;总体而言,文化适应程度处于中等以上水平[(3.79±0.65)>中值3分],随年级递升呈上升变化趋势。
2.3 哈尼族中学生文化适应与学校生活满意度的关系
哈尼族中学生学校生活满意度处于中等以上水平(3.29±0.51),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学校生活满意度得分与文化适应问卷总分及主流文化认同、学校教育认同、汉语熟悉程度3维度得分均呈正相关(r=0.52、0.44、0.51、0.29,均P
以学校生活满意度为因变量,文化适应的3个维度为自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学校教育认同、主流文化认同2个变量共可以解释学校生活满意度总变异的30%(β=0.38、0.25,均P
3 讨 论
3.1 哈尼族中学生文化适应的发展状况
本研究显示,总体上,哈尼族中学生的文化适应处于中等以上水平,文化适应进程随年级递升呈“起伏发展趋势”,即不同维度的变化发展有升有降,文化适应与性别、家庭住地和年级等变量有关。这可能与不同情境中社会性别认同有关。在梯田农耕生计文化模式的预设下,哈尼族女性在生产生活中,处于从属地位,看重和认同的是女性生育繁衍后代的性别角色,并赋予生殖价值;男性主掌生产生活大事,处于中心和主导地位[23]。这一社会性别模式为哈尼族家庭教育提供了参考和制度保障,表现为对男孩的教育显得宽松,寄予较高的社会期望,男孩在资源的使用和分配上占据优势;与之相对,对女孩的管教严格,其言行举止受到村规民俗的森严匡定。这种性别文化的适应,可能背离于学校教育主导男女平等、机会均等的理念,造成学校适应中社会性别关系的“非连续性”,可能威胁到男孩的性别优越感,而对于女孩却是一种性别价值的解放或再认同,表现为女孩对学校文化的积极认同与适应。哈尼族主要聚居在云南省的边远山区,社会发育程度低,交通信息闭塞,这使得学校生活成了哈尼族学生了解外在世界的重要来源。在学校,他们可利用的信息和交往对象得以扩大,产生文化的碰撞、对比、认同和适应。在该进程中,乡镇学生可能因其心理和行为文化模式介于县城主流文化和农村传统文化之间,而表现出文化身份认同的矛盾心理状态,影响文化适应。农村学生可能缘于学校生活作息的制度化、例行化,而在生活模式、饮食习惯、交往方式等方面疏离家乡民族文化行为模式的规限,显得自由自主,主动融入学校社会生活、重构自身的文化行为模式,表现为乐意遵从学校规章制度,积极认同学校教育的社会价值。县城学生的主流和学校文化适应状况较好,可能缘于其成长环境主要是城市的主流文化生活模式。
哈尼族中学生文化适应的年级差异,是其学校文化心理应激的效应。教育条件在儿童的心理发展上起着主导作用[24],学校教育以国家统编教材为载体,宣传和传播的是主体或主流文化价值。他们为了适应学校的组织、制度和环境等校园文化,而使用和吸纳汉语文知识,习惯用汉语的思维方式表达思想,并依照学校规章制度来待人处事和管束自己的行为。因此,在生物学意义上,他们的学校文化适应水平总体偏高,其中主流文化的认同、汉语的熟悉和理解程度,均随着年级递升而不断提高。
直接广泛地接触主流文化教育系统,能有力的影响一个人的世界观[25]。一般而言,民族地区的学校教学质量普遍不高,学生的知识基础较差,初中义务教育阶段,高学业成就不是主要追求目标。而高中阶段,除了学习和掌握中等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外,升学是中心主题,但由于初中阶段的不良知识结构,致使他们可能难以适应学校教育教学要求,产生学业适应问题,而否定学校教育的生存适应价值,表现为学校教育认同在初中和高中阶段有不同的变化,呈先升后降趋势。
3.2 哈尼族中学生文化适应与学校生活满意度的关系
本研究测评的生活满意度属于领域生活满意度[26-27],即对学校生活领域中发生的事项进行具体评价。分析表明,哈尼族中学生的主流文化适应与学校生活满意度呈正相关。已有研究发现中学生的学校生活满意度与自尊、应对方式、人格因素等变量有关[28-29],这在一定程度上例证了学校生活满意度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文化适应水平可能只是其中之一。另外,文化适应与多种主客观因素有关。因此,关于二者的确定关系,尚需引入其他变量、实验设计或模型建构来给以考证。
参考文献
[1]Gibson MA .Immigrant adaptation and patterns of acculturation [J]. Human Dev,2001,44:19-23.
[2]陈慧,车宏生,朱敏.跨文化适应影响因素研究述评[J].心理科学进展,2003,11(6):704-710.
[3]Paukert AL,Pettit JW,Perez M,et al.Affective and attribution features of acculturative stress among ethnic minority college students [J]. J Psychol,2006,140:405-419.
[4]Shim YR,Schwartz RC.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egree of acculturation and adjustment difficulties among Korean immigrants living in a Western society [J]. Br J Guid Counsel,2007,35(4):409-426.
[5]Khuwaja SA,Selwyn BJ,Kapadia A,et al.Pakistani Ismaili Muslim adolescent females living in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stresses associated with the process of adaptation to U.S.culture [J]. J Immigrant Minor Health,2007,(9):35-42.
[6]Weiss AS,Mendoza RH.Effects of acculturation into the Hare Krishna movement on mental health and personality [J]. J Sci Stud Religion,1990,29(2):173-184.
[7]Trickett EJ,Birman D.Acculturation,school context,and school outcomes:adaptation of refugee adolescents from the former Soviet Union [J]. Psychol Sch,2005,42(1):27-38.
[8]Berry JW,Phinney JS,Sam DL.Immigrant youth:acculturation,identity,and adaptation [J]. Appl Psychol Int Rev,2006,55(3):303-332.
[9]翟明安.社会转型中的民族文化适应机制[J].贵州民族研究,2000(4):56-62.
[10]任裕海.论跨文化适应的可能性及其内在机制[J].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27(1):105-108.
[11]雷龙云,甘怡群.来华留学生的跨文化适应状况调查[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4,18(10):729.
[12]刘金玉.中国留美学生的英语能力与文化适应[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1994,(6):57-59.
[13]王亚鹏.藏族大学生的民族认同、文化适应与心理疏离感[D]. 兰州:西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2.
[14]胡兴旺,蔡笑岳,吴睿明,等.白马藏族初中学生文化适应和智力水平的关系 [J].心理学报,2005,37(4):497-501.
[15]张劲梅,张庆林.少数民族文化适应的分类学研究:对西南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抽样调查[J]. 思想战线,2009,35(2):21-26.
[16]Mei YY.Exploring the effects of psychosocial and acculturation factors on drinking behavior among aboriginal adolescents in Taiwan [J]. Psychiatry Clin Neurosci,2004,58:453-459.
[17]余伟,郑钢.跨文化心理学中的文化适应研究[J]. 心理科学进展,2005,13(6):836-846.
[18]云南年鉴编辑委员会.云南年鉴[M].第23卷.昆明:云南年鉴社,2008:335,446.
[19]戴庆夏.中国哈尼学[M].第3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28-31.
[20]胡发稳.哈尼族青少年学生文化认同及与学校适应行为的关系研究 [D]. 昆明:云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7.
[21]陶芳标,孙莹,凤尔翠,等.青少年学校生活满意度评定问卷的设计与信度、效度评价 [J].中国学校卫生,2005,26(12):987-989.
[22]韦义平.心理与教育研究数据处理技术[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79:117-119.
[23]李云霞.哈尼族稻作文化中的社会性别角色 [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30(6):62-66.
[24]朱智贤.儿童心理学 [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74-75.
[25]Gong F,Takeuchi DT,Agbayani-Siewert P,et al.Accu-lturation,psychological distress,and alcohol use:investigating the effects of ethnic identity and religiosity[G]∥Chun KM,Organista PB,Marin G.Acculturation:advances in theory,measurement,and applied research.Washington,DC: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2003:189-206.
[26]田丽丽,刘旺,Rich Gilman,等.国外青少年生活满意度研究概况[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3,17(12):814-816.
[27]Huebner ES.Preliminary 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a multidimensional life satisfaction scale for children [J]. Psychol Assess,1994,6(2):149-158.
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企业文化的发展推动了相关企业管理理论的发展,同时提出了营销文化与文化营销,掀起了中国文化管理热潮。目前,尽管国内企业也在运用营销文化和文化营销的理念来进行企业的管理活
从学术领域的研究来看,国内近几年也出现了较多对营销文化和文化营销的研究论文。通过对现有资料的分析研究发现:营销文化与文化营销最易引起歧义的无疑是两个概念的界定,例如在《塑造企业文化的12大方略》中作者在“企业营销文化的塑造”中第一节写的是营销文化,但是在其他的五节中却说的是文化营销,实质上营销文化与文化营销被视为了同一个概念。从本质上
目前国内外学者的研究尚未对企业营销文化与文化营销概念、关系和功能做出明确的阐述。本文旨在通过对企业营销文化与文化营销二者的区别与联系做出说明,从
1.企业营销文化与文化
1.1.企业营销文化
企业营销文化是贯穿于营销过程中的指导思想,营销哲学及与营销理念相适应的规范,制度等。营销文化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蕴含着企业的营销哲学,营销理念,价值观,审美和道德观,它决定着企
企业营销文化的
图1
1.2.文化营销的概念[1]
如上图,文化营销的概念企业文化论文,大圈是消费者文化,其文化内容比较多,圈大;小圈是产品文化及
2.企业营销文化与文化营
2.1.企业营销文化与文化营
(如下表) 区别
营销文化
文化营销
概念
从管理学的角度
从营销的角度
理论基础
企业文化理论
市场营销理论
实施对象
企业的内部员工
目标市场的消费者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5年3月27日
随着企业之间竞争的不断加剧,企业品牌之间的竞争是企业竞争的主要内容,而且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品牌营销的竞争逐渐成为企业文化之间的竞争。因此,本文充分论述了企业文化和企业品牌营销之间的关系,有助于企业更好地打造自身的企业文化,从而促进企业品牌营销的战斗力,进一步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一、企业文化的概念
企业在不断地发展过程中能够形成符合自身发展的特定的企业文化。它是支撑企业发展的内在动力,同时也能够将企业员工紧紧地凝聚在一起,从而使员工为企业更好地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企业文化是不断发展和变化的,因此企业文化具有动态性的特征。企业文化在发展的过程中会受到很多外界因素的影响,例如:社会文化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等,因此企业文化也会不断变化和发展。认识企业文化的动态性特征并有针对性的对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做出优化,能够帮助企业树立更好的形象,并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
二、企业品牌的概念
企业品牌是企业进行宣传的重要标志,它是被企业客户所认可的企业形象。企业品牌可以帮助企业树立更好的公众形象,使得企业在竞争中处于更加有利的地位。企业品牌能够提供给消费者更好的产品体验,这是其他企业无法媲美的。而企业客户能够通过企业品牌感受到企业的形象,所以企业应当重视自身品牌的建设,通过品牌的优化来提高顾客忠诚度并获取更高利润。
三、企业文化对企业品牌营销的影响
企业文化是在企业的不断发展中逐渐形成的共识,企业品牌是在企业文化的基础上逐渐树立起来的企业的公众形象。因此,企业文化对于企业品牌营销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企业文化对品牌文化和营销观念的影响。企业文化是员工在企业工作的过程中,不断形成的文化因素。品牌文化也是在品牌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的文化因素,品牌文化是建立在企业文化的基础之上的,因此企业文化对品牌文化有着重要的影响。同时,企业文化对员工的工作行为起到了一定的影响,也影响着员工的营销观念,使其能够符合特定的企业文化。所以企业的文化对品牌文化和员工的营销观念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只有充分认识到企业文化对品牌的影响,才能够不断促进企业文化和企业品牌的共同发展。
(二)企业文化对品牌个性的影响。品牌个性是企业产品个性的重要体现,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企业的文化特征,虽然企业的品牌文化与企业文化之间存在着很多不同之处,但是品牌文化是建立在企业文化的基础上的,因此品牌个性或多或少地都会受到企业文化的影响。而且企业文化是独一无二的,因此在企业文化基础上树立起的品牌个性很难被模仿,所以能够促进企业品牌个性的不断发展。
(三)企业文化对品牌建设的影响。企业文化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帮助企业树立公众形象,良好的企业文化对品牌建设起着重要的影响,企业文化帮助企业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良好的品牌形象促进了品牌的传播和建设;反过来,品牌的建设和传播能够帮助企业树立良好的公众形象,良好的公众形象可以帮助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所以说,企业文化与品牌之间是相关影响、相互促进的关系。
(四)企业文化对品牌竞争力的影响。企业文化是促进企业发展的重要内容,同样品牌文化是影响品牌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因此企业文化对品牌竞争力也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例如:良好的企业文化能够确保企业的产品质量,提高员工的责任意识,从而促进企业生产质量较高的产品;产品质量的提高能够提高品牌的竞争力,从而使得消费者对品牌产生一定的依赖心理;同时,良好的企业文化可以促进企业员工更好地为消费者进行服务,同时提高品牌的售后服务功能,使得消费者逐渐信赖企业的产品。
(五)企业文化对品牌营销战略执行的影响。企业文化可以对品牌营销战略执行起到一定的影响,企业文化使得员工之间可以达成一定的共识,能够促使销售人员更好地执行品牌的销售战略。采用企业独特的方式对产品进行营销和推广,从而使得企业文化对消费者产生更多的影响,能够使得企业品牌更快、更深入地扎根于消费者心目中。因此,可以说企业文化对品牌营销战略执行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执行品牌营销方案,促进企业的不断发展。
四、小结
企业文化与企业品牌营销息息相关,因此为了更好地制定企业的营销策略,必须要充分了解企业文化与企业品牌营销之间的关系,才能制定相应的策略,促进企业文化的成长,同时促进企业品牌的营销,更好地促进企业的发展。随着企业文化与企业品牌营销的关系越来越紧密,促进企业文化的发展能够进一步提高企业品牌的营销,同时可以促进企业未来更好的发展。
[中图分类号]F2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08)45-0014-02
随着21世纪全球化、市场化、信息化的来临,人类社会全面进入了知识经济时代,特别是在我们国家加入WTO的机遇与挑战并存时期,企业的文化与营销的结合对产品销售有重要的影响。为此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论述。
1企业文化与营销结合的原因
(1)买方市场的形成。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买方市场特征日渐明显,但是在消费质量、消费层次和消费水平以及产品多样化和服务方面,还没有达到完全买方市场的层次。
(2)加入WTO后的激烈竞争。我国加入WTO后,进一步开放了国内市场并且降低了关税,这导致了更多的国外企业和国外产品进入了我国市场,从而使得国际竞争国内 化。
(3)知识经济的挑战。在知识经济条件下,企业的竞争力大小取决于其创新力的强弱。企业创新力包括多个方面,营销创新力是其核心要素之一,企业只有大力开展营销创新、营销多元化、营销文化化,才能更好地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
2企业营销存在的问题
(1)企业现代营销观念淡薄。受计划经济思想的影响,一些国有企业对买方市场仍然奉行传统的营销观念,缺乏创新意识,对市场环境的新变化缺乏敏锐的洞察力。
(2)品牌管理落后。不少企业品牌意识比较淡薄,品牌营销缺乏经验,品牌命名设计的雷同现象严重。
(3)产品创新不足。传统的产品开发方式在知识化、信息化的环境下暴露出来的弊端十分突出。企业只有通过产品创新才能应对来自市场的各种挑战,才能满足用户多样化、个性化的需要。
(4)营销创新的方法滞后。我国企业的营销方法仍然陈旧,营销方法还停留在计划经济时代,大大影响了企业的自身发展。
3加强企业文化与营销策略的结合
3.1创新观念,提高文化品位
企业发展的关键在于营销观念的不断解放和创新,只有观念更新,才有可能促进企业在市场上的领先。
(1)亲情营销,重塑营销理念。20世纪的市场营销观念强调的核心是顾客至高无上,把顾客当“上帝”。而亲情营销理念强调把顾客当“朋友”或“亲人”而不是“上帝”,通过建立一种新型的亲情(鱼水)关系,把企业与顾客之间的距离最大限度地缩短。
(2)全球营销,扩大营销范围。在经济全球化的形式下,各国企业和产品纷纷走出国门,在世界范围内寻求发展机会,许多产品都已成为全球产品,许多支柱产业也已成为国际支柱产业。
(3)知识营销,提高营销技巧。知识营销是营销理念的深化与知识经济发展二者相碰撞的结果。首先,知识营销是营销理念从占领到培育和缔造市场的必然产物。它将市场看作为动态的和上升的。
3.2拓宽市场,增加目标聚集
美国著名的战略学家迈克尔•波特教授在其《竞争战略》一书中指出,企业的市场竞争战略有三种:总成本领先、差异化和目标聚集。笔者认为,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企业尤其要倍加关注的是后两种竞争策略。着眼于21世纪,企业应高度注重拓展下列市场:
(1)高科技市场,趋势强劲。高科技市场是发展前景极为广阔的市场,有着巨大的市场需求潜量,且涉及许多个行业,大有拓展价值。
(2)农村市场,空间巨大。我国约有70%的人口生活在农村,总数达9亿之多,由于城乡之间的差别,农村居民与城市居民的消费水平大约相差10年,因而农村市场大有发展潜 力。
(3)旅游市场,前景良好。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交通条件的改善,越来越多的人将选择外出旅游,进而增加旅游消费,旅游产品将成为21世纪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
(4)文化市场,促动发展。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同时又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度,文化资源十分丰富。充分重视发展文化产业和拓展文化市场,把它作为发展市场经济的“助燃剂”,即“文化搭台,经贸唱戏”。
3.3改良产品,塑造企业形象
(1)提高产品标准。企业在产品开发过程中,一方面应按照国家标准、国际标准严把质量关,符合ISO9000、ISO14000等国际认证标准的要求;另一方面也应以消费者要求为最终标准,力求使产品最大限度地满足消费者需要。
(2)增加产品品种、花色、样式。数字化的经济模式使得产品生产不仅越来越多样化,而且越来越容易。由此而引发的一个问题就是随着技术的高度发展,一方面降低了生产成本,另一方面市场上会出现越来越多同质性很强的商品;同时,先进的技术又加速了产品的发明创造,使得一种新产品在市场上停留的时间越来越短,只有不断更新换代才能在市场上站稳。
(3)创新产品包装。创新包装要与产品的特性和价值相符,进行适度包装,包装材料的选用也要从有利于环保出发,尽量节约有限资源,应注意纠正对“包装”的变异理解,防止“货卖一张皮”的现象蔓延。
(4)更新产品品牌。一方面,要根据时代的发展和竞争的变化,对品牌的设计和使用加以更新。另一方面,要根据企业的发展扩大品牌的知名度,争创全国名牌和国际名 牌。
(5)满意产品服务。服务是有形产品的延伸和重要组成部分,能够给消费者带来更大的利益和更好的满足。
参考文献:
[1]张志勇.新时期营销环境变迁与营销创新[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6(19):43-44.
[2]田天沐.对企业营销创新的思路构思来源的研究[J].市场周刊,2007(4):78-79.
藏医药要走向大众,必须要具备必要的医药推广相关手续,比如GMP、GSP的达标就是关键的环节,最近我们已经看到一些藏医药企业通过高原医药认证,正在大力推广与发展当中,但是在传统的营销方面,有待于进一步改善与提高,需要结合目前的医药市场环境进行调整,同时需要对藏医药有着更加深刻的理解,在传播与推广中,有比较独特的运行模式。关于藏医药营销的步子与方式,笔者认为在以下一些方面值得探索与思考。
传统藏医药营销缺乏创新
招商与渠道经营是传统营销方式,一直以来,医药领域的营销经营是延续老的模式,随着营销领域日新月异的发展,医药营销也在不断的变革中继续探索,内地市场由于各方面信息比较灵,接受与转变营销思路比较快,一般营销发生深刻变换的就是以信息变化快的区域,藏医药在传统经营理念的基础上没有较大的变化,主要的手段仍是传统经营的范畴内。
营销手段缺乏创新是营销推广的兵家大忌,藏医药走出高原本身的力量可能已经不是很强了,如果没有比较切合市场需求的经营方式,那么,在推广藏医药的行动上要慢得多,也就是可能无法占有市场相应的份额,我们都熟悉在现今的营销道路上,由于竞争越来越激烈,市场的有限容量已经被商家挤得“头破血流”,何况竞争的激烈,直接反应在营销的实战中,医药企业在相关领域中急需要找寻与众不同的营销手段与办法,所以创新的手段比任何时候都显得重要。一直以来,藏医藏药由于与内地市场沟通不是很畅顺,在营销领域上不是很重视内地整个市场,而是在传统的藏区或相关的周边区域,服务在藏区是一个根本所在,由于近些时间以来,许多藏企业家发现藏药不仅仅只能够服务在藏区,需要走出去,需要不断更新力量,重新开拓藏医药的优秀领域,因而需要有一定的规模化与资金实力,然后,规模化的路子必须要对原藏医藏药有一个比较融合整个社会的场所,也就是走市场化的道路将在藏医药领域展开。在比较短的时间内,藏医药的发展在营销中走得不是很稳健,需要有一个熟悉的过程,在这当中,所以主要沿用一些老的营销经营管理办法,相对比较简单,营销风险也比较小,在这样的一种局面下,要想在竞争十分激烈的内地市场站稳或占有一定的地位,突破这样一个强大的包围圈仍然比较困难。
传统藏医药的营销模式靠招商,在产品上市后,通过地域间渠道的招商,自己没有经营市场的方法与能力,每年靠招商积累资金是比较缓慢的,营销上比较单一,谈不上有市场能够自主经营与发展,在整个营销领域将不会看到有藏医药的营销传播地位,企业也好,藏医药整个品牌也好,均需要有一个明确的发展经营方向与平台,需要放弃对传统的经营理念,在放弃传统营销理念下,要追求对新生营销的变革,特别是要把藏医药的营销手段有质的提高,关键是急需要对现有的营销趋向,有一个明确的思路加以把握,站在世界屋脊的高原医药,应有比较明确的思路走向整个市场。
藏医药走向市场必须依托于企业对于现有营销时局的把握,我们也清楚看到藏医药一部分企业已经在向这方面努力与发展,但发展的步子远远跟不上整个行业营销领域的变化,这些年奇正藏药已经走在整个藏医药经营的前面,为藏医药走出高原,走向内地起到了一个领军作用,使我们看到藏医药走出高原的希望,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藏医药营销的发展需要接轨在整个行业营销的尖端浪潮上,如何才能够做到这一点,如何能够继续发展而不至于停止,企业家们有更多的思考。
藏医药营销需要审视的关键
藏医药需要有更多的目光加以审视,才能够发现其中无与伦比的奥秘,而这些医药领域的奥秘,就是我们面对大众需要阐述的医药精品,才是我们把藏医藏药传播给大众的方向。首先,我们对于藏文化的向往是非常神圣的,内地消费者对于这块宝藏有着许多无法知晓的情节,所以,在了解藏医藏药的时候,是与一种向往的文化分不开的。其次,藏医药离我们非常遥远,对于远方的医药,需要有更多的机会加以融合,加以了解,这一点上,更加体现需要在营销领域的沟通,才能够让消费者接受。最后,一种独特的文化也好,医药也好,均需要有机会结识,因而,需要有这样一个平台,通过这样一个平台,加以传播,加以吸收,加以推广。在营销领域当中,一些关键的部位,比如品牌、效能、服务等都是企业传播的有力武器,作为藏医药来讲,随着消费者对于的不断认识与了解,知道这块神圣的地方有着人类健康的祈愿,更有着无限的敬意,但由于地理原因,无法亲身体验,因而需要加大在营销中传播藏医药、藏文化的传播力度,无论哪一种经营方式,要把藏医药、藏文化有机结合在一起,方能够理解到其中的机会有多大。
(一)把藏医与藏文化告诉大家
把藏医藏文化告诉大家是一种比较直观的营销传播方式,如何来做到这一点,在现有的条件下,加大个性化的宣传已经十分迫切,媒体是一种唯美的东西,传播途径快而准,面广而强,但费用高,不适应藏药企业实际的传播需求,在营销的过程中,一种有自己特色文化为背景的医药,更加需要有特色的传播途径,如何把藏医药、藏文化告诉大家,需要在营销中加以研究,根据现有营销竞争的环境,必须细分市场,藏医药藏文化的传播也需要细分市场,切不可一刀切,在有限的环境下,可以更加集中力量,丰富传播内容,切透市场需求,同时要有选择性的加以推广,重点市场的选择永远是竞争的优先考虑,文化传播也是如此,只有在需要的地方才能够发挥他应有的功能,也能够培养藏医药藏文化传播的土壤。
把藏医药藏文化告诉大家,要切合实际需求,要从市场的角度去看,什么样的文化是能够融合的,什么样的药物是能够被接受的,都是非常关键,需要筛选,更需要提炼,要把能够传播的或能够让消费者接受的文化与药物推广出去,否则会失败的。现在消费者的挑剔程度比任何时候显得关键,需要迎合这样的营销环境,这一切需要在推广市场中加以准备充分。
一种以文化与医药互相连接的传播办法,是现今藏医药登陆内地的有效途径,怎样告诉大家?这样一种文化为先导的传播方式,更加贴近消费者深入且易懂,告诉大家是一种什么样的文化背景,告诉大家是一种什么样的医药背景,告诉大家是一种什么样的药效背景等,需要说透,说扎实!
(二) 停下来让消费者审阅
要把藏医药完完整整展示在消费者面前,需要有相关的展示机会,需要有相关的展示平台,这一点尤其重要,也就是需要有一个传播藏医药的土壤,需要有一个传播藏文化的载体,怎样让文化与医药停下来,面对面让消费者看得到,摸得着,是能否实行藏医药传播的关键,需要有一个能够与消费者沟通的条件,首先就要提供这样的机会与模式。
现有市场的模式在医药领域直接面对消费者的当属于关系营销中的服务营销、数据库营销等,要把藏医药与臧文化通过各种营销模式结合起来,通过营销模式的介入,有效传播相关文化与内容。服务营销是直接面对消费者的营销模式,这里有一个运作比较切合市场的藏医药传播经验,就是服务营销里面奇正藏药的传播文化与医药互相结合的经验。首先,让文化与医药落地,不能够停留在表面上,否则无法确定传播途径,奇正藏药主要的办法是建立一整套文化营销的经营模式,在直面消费者的同时,告诉消费者能够看得到藏医药与藏文化,主要的办法是建立一个藏医药文化展示馆,让消费者通过展馆亲身体会藏医药与藏文化的奥秘,然后,集中时间推广藏医药,使消费者能够感受到药物的原创性。其次,建立庞大的消费者客户群体,让消费者不断进行参观学习与交流,从而不断扩大影响力,一方面加快对文化与药物的宣传,另一方面也就加速对产品的推广。最后,做好服务工作,解释藏医药服务的特殊功能,让消费者能够再次享受到来自雪域高原的医药魅力。
(三)有一个验证功效的平台
许多时候,我们的消费者光吸引还是不够的,需要验证是消费心理的习惯,什么样的力量能够让消费者放心,无非就是功效。对于藏医药的传播来讲,功效的力量是比较切合现实的。如何验证呢?也需要构建一个这样验证的平台。
现有验证的方法无非就有两种,一是消费者本身的切身体会,二是专家的权威声音。在传播消费者切身体会上,媒体是无法使用的,只有靠在构建的平台上才能够完成,而这个平台就要组建能够让消费者在一起的机会,在藏医药传播中,文化为代表的营销方式能够解决这样的问题,主要靠参观与交流,咨询与服务的机会进行互相的传播,达到需要验证的效果。在专家的问题上,需要建立一支以藏文化或藏医药的专家队伍,藏医药与藏文化是比较特殊的,区别于一般的医药传播,其药效与工艺融合于文化当中,能够区别其他的专家形式,从而更加能够吸引消费者的目光,为验证功效有一种不同的声音。
打造特色藏医药营销之路
打造特色藏医药营销之路,已经十分现实,也具备了必要的条件,环境对于藏医药营销也提供了必要的便利,现在主要还是需要有一套关于藏医药营销的模式与方法,才能够彻底放开手脚,进军市场。
传播高原药力
在营销的定位上,传播高原药力是藏医药营销工作的核心,也是一种独有的营销定位,要把高原药力反应在各项营销传播当中去,在有传播载体与平台后,充分发挥高原药力的准确时机,才可能在竞争中确立不同的口径,以提高传播的由头。
倾听百姓反映
做好消费者的听众是一个藏药企业的必然,因为两种文化不同交汇在一起,两种的传播模式与药物功效,需要更加倾听不同文化下消费者的声音,为此,营销的重点要放在对藏医药使用后消费者的声音上,努力完善消费者所需要的健康要求。
服务客户终端
服务客户是一般企业均在做的事情,藏医药企业必须要付出更加多的艰辛,在服务客户上要保持自己的特色,要经常性运用文化的力量,经常性关照与连动,让客户能够自己撼动的情况下,参与藏医药客户的建设中来,特别是极具民族特色的客户服务方式,充分运用好藏文化的优势力量,好客好做达到表本兼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