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10 17:15:51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农村音乐教育的现状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人类几千年的文明史告诉我们,健康向上的文化教育不仅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阶梯,也是人类文明生生不息的源泉。而音乐教育造就了人的审美能力,是文化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因此发展健康和谐的音乐教育,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适应的先进精神文化基础,是建设和谐社会目标实现的必要条件。而众所周知,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在整个国民教育体系中具有不可忽视的地位,是建设农村和谐文化的前沿阵地。而目前我国农村音乐教育在教育理念、教育管理、师资建设等各方面都相对滞后,严重制约了农村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因此笔者想针对目前农村中小学音乐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
1 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
1.1 教学思想观念落后 目前,我国正在大力推行的素质教育并没有从根本上转变大多数乡村中小学教师和领导的教学观念。不少学校仍把各种统考分数作为评价教师和学生的唯一标准,而且很多农村基层学校领导对音乐教育教学知之甚少,认为音乐课只是一门辅修课,与升学无直接联系,在学校教育中可有可无。所以,忽视音乐教学,用数学、语文等“主科”抢占音乐课的现象在农村大有市场。另外,一些学校对教师的考核与学生升学考试成绩挂钩,音乐课不统考,音乐老师也就没有成绩,就成了教师中的落后分子和下岗的对象,甚至有的音乐教师干脆改行。这不仅破坏了音乐课的整体教学,打击了音乐教师的授课积极性,还造成了音乐教师流失,遏制音乐教学水平发展。
1.2 音乐教师素质低 在乡村中小学音乐教师师资力量中大部分是当地的民办教师。他们很少受过正规的音乐教育,又缺少接受音乐培训的机会,缺乏必要的音乐素养,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技巧等方面,都存在相当大的缺憾。教师音乐素质低,是造成目前乡村中小学音乐质量低下的重要原因。因此,重视对音乐教师的培养和继续教育,是提高音乐教学质量的一个有效途径,也是加强和提高乡村小学音乐教学质量的根本性措施
1.3 对音乐教育的投入不足,教学条件差,缺少相关设施。由于长期以来农村经济落后,财政收入困难,地方政府在教学上的投入很低,在音乐教育上就更是微乎其微。要发放教师的工资都很困难,更别说升级音乐教学设施,引进优秀的音乐教师了。有的地区由于对音乐教学的不重视,即使有音乐教学设备也并未真正用于日常教学中,只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评比;有的学校没有独立的音乐教室,教学条件得不到保障;有的学校缺少音乐教学所必需的多种教学设备和相应的音响、音像资料,甚至连音乐教材的配套磁带都没有。这样对于音乐教学的开展是很不利的。
1.4 音乐教材内容偏深 现在的有些音乐教材与农村中小学的教学现状不相适应。教师教起来吃力,学生学起来费劲。甚至许多教师限于自身音乐水平不高,无法教授五线谱等乐理知识,学生也对此不感兴趣,致使音乐课缺少系统性、多样性和丰富性,从而破坏了音乐教学的整体,晦涩难懂的教材内容也成为提高学生音乐水平的瓶颈。
2 改变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的对策
2.1 更新教育观念,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要改变当前农村小学的音乐教育状况,首先党政教育主管部门和音乐教育工作者要转变观念,把农村小学音乐教育放在提高我国全民素质的高度,有长远的教育眼光,将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这一变革,大力倡导音乐教育的新理念;建立正确的教师评估机制,彻底消除“正课”与“副课”的偏见,把音乐摆到与其他学科同等重要的议事日程上来,让农村中小学的音乐教育正常有序地开展起来,让音乐课成为中小学教学内容的一个不可替代的重要组成部分。
2.2 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稳定和加强农村学校音乐教师师资队伍建设,是农村音乐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保障。它对学校的其他教育教学工作也将起到积极的作用,是提高中小学音乐教育质量的首要问题。因此首先要有效合理地利用现有师资,要充分发挥现有师资的长处,为他们的能力发挥创造良好的环境;其次,面对农村音乐教师素质低下的情况,学校应该加大对兼职教师的专业培训力度,充分发挥业务能力较强的教师的带动作用,通过走出去学,请进来讲等多渠道,提高教师音乐素质修养及课堂实践等艺术,达到音乐教师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
2.3 加大音乐教育投入,增加音乐设施 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音乐教学设施是确保音乐教学正常进行并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条件。因此国家应加大对农村基础教育投资的力度,对地方财政不足的部分进行补贴,改善办学条件,使我国的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得到充分发展。学校应有计划、多渠道筹措音乐教学设备专用资金,逐年添置必备的教学用具,修建专用的音乐教室,丰富音乐课堂教学内容。尤其要加大对音乐方面的教辅资料的投入,这样可以让老师了解更多的最新音乐消息,也丰富了学生的视野。
2.4 因地制宜,改革音乐教材 教师对教材的运用要从传统型向研究型转变,在教学方法上要充分发挥教师特长,尊重学生爱好,因势利导;教学内容也要从单纯的唱歌教学转变到对学生进行全方位培养,同时制定因地制宜的音乐课程标准,针对农村学生的实际情况,选用一些拥有生活气息的优秀民间音乐艺术,增加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另外还应适当舍弃教材中超出农村学生接受能力的内容。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进程中,农村音乐教育要义不容辞地担当起历史的重任,满足社会发展和学生个体全面发展的需要。教育行政部门应当为此提高对农村音乐教育的认识,充分发挥音乐教育的特殊功能,积极探索在音乐教育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方法,为培养21世纪的人才做出不懈的努力。
人类几千年的文明史告诉我们,健康向上的文化教育不仅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阶梯,也是人类文明生生不息的源泉。而音乐教育造就了人的审美能力,是文化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因此发展健康和谐的音乐教育,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适应的先进精神文化基础,是建设和谐社会目标实现的必要条件。而众所周知,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在整个国民教育体系中具有不可忽视的地位,是建设农村和谐文化的前沿阵地。而目前我国农村音乐教育在教育理念、教育管理、师资建设等各方面都相对滞后,严重制约了农村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因此笔者想针对目前农村中小学音乐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
1 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
1.1 教学思想观念落后 目前,我国正在大力推行的素质教育并没有从根本上转变大多数乡村中小学教师和领导的教学观念。不少学校仍把各种统考分数作为评价教师和学生的唯一标准,而且很多农村基层学校领导对音乐教育教学知之甚少,认为音乐课只是一门辅修课,与升学无直接联系,在学校教育中可有可无。所以,忽视音乐教学,用数学、语文等“主科”抢占音乐课的现象在农村大有市场。另外,一些学校对教师的考核与学生升学考试成绩挂钩,音乐课不统考,音乐老师也就没有成绩,就成了教师中的落后分子和下岗的对象,甚至有的音乐教师干脆改行。这不仅破坏了音乐课的整体教学,打击了音乐教师的授课积极性,还造成了音乐教师流失,遏制音乐教学水平发展。
1.2 音乐教师素质低 在乡村中小学音乐教师师资力量中大部分是当地的民办教师。他们很少受过正规的音乐教育,又缺少接受音乐培训的机会,缺乏必要的音乐素养,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技巧等方面,都存在相当大的缺憾。教师音乐素质低,是造成目前乡村中小学音乐质量低下的重要原因。因此,重视对音乐教师的培养和继续教育,是提高音乐教学质量的一个有效途径,也是加强和提高乡村小学音乐教学质量的根本性措施
1.3 对音乐教育的投入不足,教学条件差,缺少相关设施。由于长期以来农村经济落后,财政收入困难,地方政府在教学上的投入很低,在音乐教育上就更是微乎其微。要发放教师的工资都很困难,更别说升级音乐教学设施,引进优秀的音乐教师了。有的地区由于对音乐教学的不重视,即使有音乐教学设备也并未真正用于日常教学中,只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评比;有的学校没有独立的音乐教室,教学条件得不到保障;有的学校缺少音乐教学所必需的多种教学设备和相应的音响、音像资料,甚至连音乐教材的配套磁带都没有。这样对于音乐教学的开展是很不利的。
1.4 音乐教材内容偏深 现在的有些音乐教材与农村中小学的教学现状不相适应。教师教起来吃力,学生学起来费劲。甚至许多教师限于自身音乐水平不高,无法教授五线谱等乐理知识,学生也对此不感兴趣,致使音乐课缺少系统性、多样性和丰富性,从而破坏了音乐教学的整体,晦涩难懂的教材内容也成为提高学生音乐水平的瓶颈。
2 改变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的对策
2.1 更新教育观念,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要改变当前农村小学的音乐教育状况,首先党政教育主管部门和音乐教育工作者要转变观念,把农村小学音乐教育放在提高我国全民素质的高度,有长远的教育眼光,将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这一变革,大力倡导音乐教育的新理念;建立正确的教师评估机制,彻底消除“正课”与“副课”的偏见,把音乐摆到与其他学科同等重要的议事日程上来,让农村中小学的音乐教育正常有序地开展起来,让音乐课成为中小学教学内容的一个不可替代的重要组成部分。
2.2 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稳定和加强农村学校音乐教师师资队伍建设,是农村音乐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保障。它对学校的其他教育教学工作也将起到积极的作用,是提高中小学音乐教育质量的首要问题。因此首先要有效合理地利用现有师资,要充分发挥现有师资的长处,为他们的能力发挥创造良好的环境;其次,面对农村音乐教师素质低下的情况,学校应该加大对兼职教师的专业培训力度,充分发挥业务能力较强的教师的带动作用,通过走出去学,请进来讲等多渠道,提高教师音乐素质修养及课堂实践等艺术,达到音乐教师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
人类几千年的文明史告诉我们,健康向上的文化教育不仅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阶梯,也是人类文明生生不息的源泉。而音乐教育造就了人的审美能力,是文化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因此发展健康和谐的音乐教育,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适应的先进精神文化基础,是建设和谐社会目标实现的必要条件。而众所周知,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在整个国民教育体系中具有不可忽视的地位,是建设农村和谐文化的前沿阵地。而目前我国农村音乐教育在教育理念、教育管理、师资建设等各方面都相对滞后,严重制约了农村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因此笔者想针对目前农村中小学音乐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
1 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
1.1 教学思想观念落后 目前,我国正在大力推行的素质教育并没有从根本上转变大多数乡村中小学教师和领导的教学观念。不少学校仍把各种统考分数作为评价教师和学生的唯一标准,而且很多农村基层学校领导对音乐教育教学知之甚少,认为音乐课只是一门辅修课,与升学无直接联系,在学校教育中可有可无。所以,忽视音乐教学,用数学、语文等“主科”抢占音乐课的现象在农村大有市场。另外,一些学校对教师的考核与学生升学考试成绩挂钩,音乐课不统考,音乐老师也就没有成绩,就成了教师中的落后分子和下岗的对象,甚至有的音乐教师干脆改行。这不仅破坏了音乐课的整体教学,打击了音乐教师的授课积极性,还造成了音乐教师流失,遏制音乐教学水平发展。
1.2 音乐教师素质低 在乡村中小学音乐教师师资力量中大部分是当地的民办教师。他们很少受过正规的音乐教育,又缺少接受音乐培训的机会,缺乏必要的音乐素养,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技巧等方面,都存在相当大的缺憾。教师音乐素质低,是造成目前乡村中小学音乐质量低下的重要原因。因此,重视对音乐教师的培养和继续教育,是提高音乐教学质量的一个有效途径,也是加强和提高乡村小学音乐教学质量的根本性措施
1.3 对音乐教育的投入不足,教学条件差,缺少相关设施。由于长期以来农村经济落后,财政收入困难,地方政府在教学上的投入很低,在音乐教育上就更是微乎其微。要发放教师的工资都很困难,更别说升级音乐教学设施,引进优秀的音乐教师了。有的地区由于对音乐教学的不重视,即使有音乐教学设备也并未真正用于日常教学中,只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评比;有的学校没有独立的音乐教室,教学条件得不到保障;有的学校缺少音乐教学所必需的多种教学设备和相应的音响、音像资料,甚至连音乐教材的配套磁带都没有。这样对于音乐教学的开展是很不利的。
1.4 音乐教材内容偏深 现在的有些音乐教材与农村中小学的教学现状不相适应。教师教起来吃力,学生学起来费劲。甚至许多教师限于自身音乐水平不高,无法教授五线谱等乐理知识,学生也对此不感兴趣,致使音乐课缺少系统性、多样性和丰富性,从而破坏了音乐教学的整体,晦涩难懂的教材内容也成为提高学生音乐水平的瓶颈。
2 改变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的对策
2.1 更新教育观念,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要改变当前农村小学的音乐教育状况,首先党政教育主管部门和音乐教育工作者要转变观念,把农村小学音乐教育放在提高我国全民素质的高度,有长远的教育眼光,将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这一变革,大力倡导音乐教育的新理念;建立正确的教师评估机制,彻底消除“正课”与“副课”的偏见,把音乐摆到与其他学科同等重要的议事日程上来,让农村中小学的音乐教育正常有序地开展起来,让音乐课成为中小学教学内容的一个不可替代的重要组成部分。
2.2 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稳定和加强农村学校音乐教师师资队伍建设,是农村音乐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保障。它对学校的其他教育教学工作也将起到积极的作用,是提高中小学音乐教育质量的首要问题。因此首先要有效合理地利用现有师资,要充分发挥现有师资的长处,为他们的能力发挥创造良好的环境;其次,面对农村音乐教师素质低下的情况,学校应该加大对兼职教师的专业培训力度,充分发挥业务能力较强的教师的带动作用,通过走出去学,请进来讲等多渠道,提高教师音乐素质修养及课堂实践等艺术,达到音乐教师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
1.1 对农村小学艺术教育认识不够。农村小学,特别是贫困地区农村小学,要不要开展艺术教育,能不能开展艺术教育,如何开展艺术教育?这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更重要的是一个实践问题,是一个理论同实践结合的问题。
然而,在学校的实际工作中,对于艺术教育存在着认识上的偏差。一是升学考试中没有专门的艺术考试要求,现在实施九年义务教育的具体要求中也没有明确的规定,因此学校都放松和忽视了艺术教育。二是认为农村学校,特别是贫困地区农村小学,条件不具备,很难开展也无法开展。在农村小学存在的微弱的艺术教育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重知识传授,轻学生智力和身心的健康发展。只求艺术教育学科教学任务的完成,甚至只求艺术教育的课时完成,不重艺术教育的实际内容,不重艺术教育功能的充分发挥。艺术教育在农村是名存实亡了。
1.2 教学观念落后,领导不重视。目前,我国正在大力推行的素质教育,对乡村小学的影响力度不够,没有从根本上转变大多数乡村小学教师和领导的教学观念,不少学校仍把各种统考分数作为评价教师和学生的惟一标准,跳不出“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思想范围。因此,忽视音乐教学、占用或“砍掉”音乐课的现象就是不可避免的了。显然,这是造成乡村小学音乐教学现状的一个最主要原因。而且在农村小学,乡、校一级的基层领导对音乐教育、教学认识不足,认为音乐是人人都可教的课,所以凡是认为教不好“主课”的老师就去教音乐,音乐教师当然就低人一等,于是纷纷改行,使本来就缺乏的音乐教师就更加缺乏。因此,加强和提高乡村小学音乐教学质量的根本性措施就是要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彻底改变学校领导和教师的教学观念,真正使乡村小学重视音乐教学。
1.3 音乐教师素质低下,缺少正规培训。目前在乡村小学音乐教师师资力量中,仍有一定数量的非音乐专业教师发挥着较大的作用。由于没有音乐教育专业毕业的真正意义上的专任音乐教师,学校的钢琴非音乐专业教师不擅长弹奏,上课不用,长期闲置,只成了学校创品牌验收的办学硬件摆设。由于其他教师一般没有接受过正规培训,因而在教学理念、教学水平、教学方法、教学技巧等方面以及对新教材的适应性上,都存在相当大的差距。这种现象反映了小学音乐教师的音乐技能素质急待提高。音乐教师尤其需要经过特别的专门培训,但实际上他们接受正规教育和培训的机会却少得可怜,于是许多能唱两首歌的音乐爱好者便成了音乐教师。教师音乐素质低,是造成目前乡村小学音乐教学质量低下的又一原因。因此,重视对音乐教师的培养和继续教育,是提高音乐教学质量的一个有效途径。
1.4 农村学校条件差,设备简陋。在城市中,家长为了孩子买钢琴请家教已不再是新鲜事了。但是在农村,教学条件差,缺少相关设施。很多学校里连一架钢琴也没有,特别是在学校特长生培养上,教师只能依靠课本来进行,所谓的艺术教育只不过是唱唱课本上的歌曲、跳几个简单的舞蹈而已,简单乏味,很多学生在小学阶段基本没见过钢琴,甚至手风琴,缺少音乐专用教室。在农村小学,不仅低年级的音乐唱游活动难以开展,就是中高年级的学生上课也受到制约。学生坐在原来的班级教室上课,受课桌、凳子、学习用品等影响,学生在音乐课上的活动空间受到束缚,有时需要练声、唱歌,全班学生站起来都很困难。更重要的是,在原来的班级教室上音乐课,发出的声响,势必会影响到其他班级上课。可见,没有专用音乐教室会有许多不便。其次,缺少音乐教学所必需的多种教学设备和相应的音响、音像资料。虽然学校有电脑、多媒体、影碟机、投影仪等设备,但极少用在音乐教学上。由于没有独立的音乐教室,也就使得音乐教学的设备缺少独立性,教学条件得不到保障。需要指出的是,音响、音像资料也需要不断地丰富,特别是有些音乐教材的配套磁带都没有,使得音乐欣赏无法进行。这种现象制约着学生亲自操作实践的能力,这对音乐艺术这门技术性较强的学科来说无疑是一大障碍。
1.5 农村学校学生活动范围小,参与少,心理素质差。音乐自古以来都被伟人、诗人、学者、画家等所推从,它能陶冶人的情操,净化人的心灵,发展人的非智力因素,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但作为一个十二、三岁的孩子,特别是在农村长大的孩子,他是很难从某些好的音乐中找到共鸣的,当然不可否认,孩子们都爱好音乐,但同时也都不擅于表现音乐,这也是事实。生活在农村的孩子,对一些娱乐性的活动参与少,甚至有的家庭条件差,根本无法让孩子接触这些东西。学生听的少,接触的少,所以对新鲜事物既好奇又害怕,尽管想表现但又害怕出丑,不敢表达,这种心理也是很正常的。音乐是一门声音的艺术,只有在轻松、自然、和谐的气氛中才能发挥出来。如果心里紧张、胆怯,又怎能充分表现音乐呢?
1.6 农村学生家长的观念对孩子接受音乐形成了障碍。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前提,没有好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也同样会受到阻碍。首先,从一些家长的思想上看。在大多数家长眼里,学音乐根本就不是正规学习。有人对100名家长的调查中获得:有78人表示音乐教育会对孩子的成绩产生不利影响,有15人表示时间安排得恰当不会影响,只有7人表示两者可以相互促进。记得一次学校举行艺术节,我们在检查时,有一个学生主动提出不参加,他说是父母不让他参加,说这样做没意思。面对这样的结果,艺术教师又能怎样呢?
其次,家长的阻拦造成一些学生不敢大胆、放松的表现自己。父母只要一句话‘快去做作业,’这时,孩子呆在屋里一定要静悄悄得,否则就会遭到训斥。家长的这些思想、做法,遏制了孩子活泼的天性,让他们只会安静地呆在屋里去所谓的学习。时间久了,孩子越来越安静,上课不敢大声回答问题,更不敢大大方方地表现音乐了。
1.7 音乐教材内容偏深。现在的有些音乐教材与农村小学的教学现状不相适应。教师教起来吃力,学生学起来费劲。在此情况下,不少学校虽然订了教材,但无法按教材的要求施教,以至不得不抛开教材。许多教师不讲乐理知识,不渗透五线谱常识,没有音响资料,更谈不上如何去欣赏各类体裁的音乐作品,致使音乐课缺少系统性、多样性和丰富性,从而破坏了音乐教学的整体。
1.8 素质教育实施不到位。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以来,提出了很多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目标,给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也为艺术教育的发展注入了新的血液,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不尽人意。对语文、数学的分数过于重视而忽视了艺术教育,在前几年,在一些规模较大的农村小学里,对音乐、美术课程有专门的艺术教师,艺术教育搞得也还不错,但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对艺术教育的重视也在不断下降,就连以前的艺术教师也得去上其他的课程,这就严重影响了艺术教育的专业性,教师不能专心去搞艺术教育。偏僻一点的学校里干脆不上艺术课。艺术教育过于走形式,许多教师都想:艺术教育搞得好坏并没有太大的影响,只要把语文、数学的分数搞上去就行了,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学校的艺术教育正在走向可有可无的地步。
2.如何改变农村小学音乐教育现状
2.1 更新教育观念,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要改变当前农村小学的音乐教育状况,首先应提高对音乐教育的认识,大力倡导音乐教育的新理念。各级教育部门的领导,尤其要更新教育思想观念,激活思维,将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这一变革推向深入。让农村小学的音乐教育正常有序地开展起来,让每一个孩子确实拥有接受音乐教育的权利。同时,教育行政领导要转变观念,把农村小学音乐教育放在全局战略的高度即从提高我国全民素质的高度,摆到与其他学科同等重要的地位上来认识,使音乐课成为小学教学内容的一个不可替代的重要组成部分。
2.2 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加强音乐教师的师资队伍建设是提高小学音乐教育质量的首要问题。首先,有效合理地利用现有师资,要充分发挥现有师资的长处,同时,音乐教师在教师评优评先活动中与其他学科的教师一视同仁,只有这样才能提高音乐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其次,面对农村专业音乐教师不足的情况,学校应该加大对非专业音乐教师的培训,提高音乐教师素质。
2.3 加大音乐教育投入,增加音乐设施。在小学音乐教育中,音乐教学设施是制约音乐教育发展的关键所在。音乐是时间的艺术,也是感官听觉的艺术,音乐教学首先是感官听觉的教学。录音机、电视、钢琴、多媒体、手风琴、这些现代化的设备和配置足够的音乐图书、唱片、光盘等资料,在音乐教学中是不可缺少的。因此,各学校应继续加大教育投入,改善办学条件,修建音乐专用教室,配置钢琴,并拿出大量资金添置音乐教学设备,从而丰富音乐课堂教学内容。只有教学环境的改变,音乐教师的自身价值才能体现,音乐教师忠诚音乐教育的信念才能坚定,从而使我国的农村音乐教育得到开拓和发展。
2.4 狠抓课堂教学改革与艺术实践活动。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普遍为单纯的唱歌教学,其课堂内容枯燥,教学方法呆板,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现行音乐教育观念、内容、方法、手段和评价体系等方面已不能适应素质教育发展的要求。这种状况影响着音乐教育审美功能的有效发挥,制约着中小学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因此,我们必须用新的理念,新的教学方法,转变教学观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增强学生动口、动手的能力。在让学生学好理论的同时,也要让学生积极参与音乐社会实践,把课堂教学与课外艺术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发展音乐才能,提高学生音乐综合素质。所有的音乐教学领域都应重视学生的艺术实践,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各项音乐活动,将其作为学生走进音乐,获得音乐审美体验的基本途径。
(一)中小学音乐课程的内涵
起初通过教育学习音乐,最终达到通过音乐教育人的目的。通过教育学习音乐,是让学生去感受、表现、创造音乐,体验到音乐的美,与此同时,我们还应有责任让音乐文化在他们身上传承下去;通过音乐教育人,是开设音乐课程的最终目的,通过学习音乐,培养出更能适应并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人。
通过了解音乐课程的内涵,我们看出音乐课程的价值也就在于它本身和育人方面。
(二)解析《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
1.传承文化
音乐是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和智慧的结晶,成为人类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在音乐诞生之日开始,人类社会就自动形成或者是主动创造出音乐文化的传承机制。
学生通过学习中国民族音乐,可以了解到祖国的音乐文化,借助着华夏民族音乐产生的强大的凝聚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学生通过学习世界上其他国家和民族的音乐文化,感受世界丰富多样的音乐文化,拓宽审美视野,增进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尊重和热爱。
由此看来,学校音乐课程所具有的音乐文化传承价值是巨大的,其他方面都是无可比拟的,这种传承方式远远超过了音乐文化本身。
2.发展个体
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发展个体,音乐教育也是如此。通过让学生学习音乐课程,培养他们适应社会、张扬个性、创新的能力,最终能够全面和谐地发展。音乐文化的传承离不开个体,音乐文化价值的体现也离不开个体,所以个体价值的体现是其他一切价值体现的根本前提。
(三)音乐课程的价值在个体体现出来大体可以归结为两个方面:
1.丰富生活方式,提高审美修养
教育部颁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了这次课程改革的目标。有这样看似很不起眼的一条:要使学生“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审美情趣”,通过这句话我们感受到了这次课程改革“以人为本”、“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基本理念。要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和审美情趣,学校所开设的音乐课程在这方面毋庸置疑地有着自己独特的价值。可以这样说,音乐课程最直接的价值莫过于提高个体的审美能力,在享受音乐的同时愉悦身心,提高生活质量。
具体到中小学音乐教育课程,从学校教育的现实来看,目前我国青少年学生的学习生活比较单调,导致这样后果的直接或间接的原因就是学生的学习任务过重,因此要“减负”。音乐教育必须在这场“减负”战争中能够有所作为。
2.完善教育
对于学校教育而言,音乐的重要性不仅仅体现在它本身,更重要的是体现在它对学习其他课程的激励和被借鉴作用。
二、山区音乐教育的现状
(一)我国山区普遍音乐教育情况
1.受重视程度不高
受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人们普遍对音乐课摆出一副轻视的态度,音乐课程在学校的教育体制里显得可有可无。
很多学校表面上倡导实施素质教育,事实上仍实施着应试教育的管理体制,把追求升学率作为唯一目标,把考试排名当作衡量学校教学质量和教师工作业绩的评价标准。音乐、美术等不列为是考试科目,因此有的学校安排的一两节所谓的音乐课就会被其他课程占有。
山区县中小学校的老师、家长对音乐教学、孩子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没有一个深刻的认识,使得音乐教师也随之成为不受重视的对象。
2.音乐师资缺失严重
山区县中小学音乐专职教师的配备一直是很难解决的老问题。现在,除个别重点学校有配备专职的音乐教师外,有90﹪以上的学校还缺失专职的音乐教师。有的专职教师因为受到的重视程度不够转行,有的即使没转行,因为受到年龄、经验、环境、文化背景等的影响,在教育观念上和城市的老师有所差距,很多大学毕业生不愿意到乡村教学,认为没有什么发展前途,很多农村人由于对音乐的认识不够,也根本不让自己的子女向音乐的方向发展。种种因素,使得农村的师资严重紧缺,更不用说配备专职的音乐教师了。
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在我国正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当今尤显高下。但现实中,由于受到追求升学率的严重影响,大多数农村中学领导者与教育者观念尚未真正转变,仍把文化课考试分数作为评价教师、评价学生的最主要标准,认为音乐课在学校教育中可有可无。就此,在深化教改新时期,很有必要引起高度重视和改观。
一、对现状的认知与反思
1、音乐课程多年被旁落,造成不少音乐教师的专业素质低,教学条件差。师资多为幼师毕业或学的其他专业,基本上没有受过正规的音乐教育,又缺少培训机会,在自主能力、教学方法等方面都显得低下。音乐教育的投入也一直不足,缺少相关设施。大部分学校没有音乐教室,有的甚至连琴都没有,音乐课在自己教室唱唱歌就算上完一节课。这样的音乐课何谈效果?
与此相对比,现在音乐教材内容却较深,与中学教学现状不符。教师自身音乐水平有限,就更难免造成学生疏远,音乐课缺少灵活性、多样性和丰富性。
2、大部分初中学生不喜欢课本上的歌曲。多年来,我一直担任初中音乐课教学,也体味到很多音乐教师经历的同样问题:初中音乐课不好上。主要是学生不喜欢教材中的歌曲和乐曲,而喜欢流行的通俗歌曲。如果和一些学生谈及偶像和其演唱的歌曲,他们说得头头是道,而高雅的音乐却遭冷落;这应当引起我们的重视,不能全盘否定,只能逐渐改变。教师要多动脑筋,不断想办法提高音乐课的教学水平,增强学生对高雅音乐的兴趣,并加以引导,使他们不致误入歧途,影响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形成。
3、学生音乐基础知识匮乏,影响音乐课的效果。当笔者想从自己做起,改变初中音乐课的现状,发现七年级新生很多人在小学根本没上过音乐课。更谈不上五线谱、音符等常用的乐理知识了。
这种种现状说明,农村中学音乐教学教育存在的一些不足,与现在的素质教育要求相差太大。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过程中,音乐教育要尽快地改变落后状态,以适应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加强音乐教育正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领导要切实重视,同时上级教育部门也要尽早解决师资等方面的问题,积极补充专业院校毕业生,从课程安排到教学设施加以完善。并加强对音乐教师的继续教育培训,从而使音乐课正常开设,真安排、上好课。
二、音乐教学探索之我见
音乐课程是中学阶段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必修课程。它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对提高全民素质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基于这种认识,我在教学中坚持用心实践、形成见地。
1、讲究教学方法,科学安排听、唱、论、评。
“听”就是聆听音乐,进入音乐的意境去享受音乐。目的是培养学生能听出音乐中的旋律、音色、乐器等,并把这些要素连接起来进行分析。有选择地听,可以划分段落;采取比较的方法听,能分辨主题,熟记并随唱主题,从简单到复杂;掌握一种在其它学科中感受不到的方式,也是一种表达的方式。
“唱”则是让学生注意音乐,熟悉旋律。可采取演唱、简单演奏等方式参与进来,选择演唱主题,把握整个作品的中心,在欣赏过程中展开想象,也可编配歌词演唱,让它与乐曲融为一体。
“论”为讨论感知音乐,让学生在聆听音乐中放想,分析作品的基本要素,如节拍、节奏、调性、音程等知识,说出自己的感受。通过课堂讨论,逐步形成正确而又具有自身个性的美学观。
“评”就是对学生的音乐鉴赏学习进行评价。引导学生分析它某一方面好与不好的理由是什么?运用知识去解释音乐作品和表演,带问题欣赏,创造性地感受作品所塑造的音乐形象,拓展思维空间。
2、重视互动教学,注意学以致用。音乐课中,如果都是教师在讲,即便表现再精彩,学生也始终处于“被动状态”,对发展不利。注重音乐教学中的师生互动、因材施教很重要。比如欣赏《我和你》,用师生互动表演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艺术实践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音乐知识及内涵,教师也从中吸取了改进教学的元素。我所在学校就每年举办文艺展演,面向全体学生,鼓励踊跃参与,编排的节目有多个在省、市级比赛中获奖。
合理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提升趣味性和创造性。多媒体教W形象性强,信息容量大,资源非常丰富,给我们的音乐课提供了鲜明的感知形象。如在欣赏民歌《龙船调》时,那优美的曲调、浓郁的地方音色等,只凭听是不能深刻理解到它的意境。在教学中结合利用多媒体的方式,则会使学生在音乐课中欣赏美、感受美。无疑,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的兴趣很重要。没有兴趣作基础,传授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就难以完成。在提高对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重视的同时,充分发挥教学正能量,会卓有成效地促进素质教育的强化实施。
本次在全区调查的中小学(完全小学以上)共62所,占全区农村学校的72.09%;应该配备专职音乐教师70人以上,实际只有12人。能按时组织开展艺体学科教研活动的只有1所,对艺体学科教师进行专门考核、有评价方案或意见的2所,学校领导的听课记录中有音乐课的只有1所,能开展传统音乐活动的有15所,设有课外音乐活动小组的3所;在12名专职音乐教师中,音乐专业全日制专科以上学历的2人,能经常参加市区教研培训活动的有4人:近三年来,参加过区级以上的音乐优质课、音乐学科基本功、音乐教育论文写作等比赛活动获奖的有五人次,自己认为能够胜任音乐学科各种教学内容的有4人;抽查的15节音乐课中,优秀课1节,合格课2节,其余为不合格课:除专职教师外,其余兼职教师均不能用风琴等乐器辅助教学,只能上唱歌课,并且发音不准、识谱能力差:只有-三四位教师能按时写好教案,多数是无教案上课。
调查中发现,大多数学生音乐素质几乎是空白。唱歌时音准节奏差,绝大多数学生不会识谱(极少数仅限于初识简谱);器乐课堂教学均未开展,无A会演奏乐器。
各校由于专职教师严重缺编,音乐、美术等艺体学科教师多由主课教师兼任。调查发现,尽管有的学校教师还有相当多的富余人员,有的学校甚至让教师专职管理学校伙食团、小卖部,但是音乐、美术教师却是兼职。音乐、美术学科成了语、数教师为凑足工作量而增加的附属“休闲课”,学生也认为音乐美术课是“耍耍课”。因此有些学校把艺体课当成可上可不上的课,随意占用或调整,也就不足为怪了。
只有一本音乐教材,教师只凭一张嘴上课,其余辅助教学的音响、风琴、打击乐器、“课标”和教师用书等都没有,在农村音乐课堂上也是比较常见的现象。由于生源的收缩,有不少空余的教室,但却不设立专门的音乐教室的学校也不在少数。由于多种人为因素使然,有的学校常年不开展常规的课外文艺活动,难以听到歌声、锣鼓声和欢笑声,显得死气沉沉、毫无生气。例如,渝北区教委在2008年10月举办了一次全区性的“祖国在我心中”红色经典歌曲合唱比赛,要求教师和学生分别组队参加,但农村学校参赛的教师组只有8个队,仅占9.3%,学生组有12个队,占13,95%,学校的重视程度由此可见一斑。
学校对音乐(包括美术)学科的评价管理中,因为不是中考、高考学科,便认为无足轻重、可有可无,领导评价学校只看中考上联招学校、高考上重点本科的人数;中学教师在计算课时量的比例时,艺术教师每节课只占0,8,而主课教师却占1,2,有的达到1,5;音乐教师的课外辅导工作包括节目辅导、组织演出、舞蹈、合唱兴趣组活动等均不计算在内;学校的福利待遇、进修培训、评职晋级、评先评优更是无望。这种评价管理的不公,造成了音乐等艺体教师严重的职业倦怠,其工作效率也就可想而知了。
对策及建议
教育部制定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明确规定了中小学必须开设艺术学科(音乐或美术)课程,这说明艺术学科与其他学科一样,应该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
为此,各级各地各校的领导应该本着“教育整体均衡、校园内部和谐、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全局思想,本着“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育人质量”的办学基本原则,不折不扣地执行国家教育的法律、法规,大面积提高农村教师队伍的素质,确保农村中小学的音乐、美术等课程正常开展,使广大农村儿童能享受到公平而全面的教育。
1 不等不靠――自力更生
在目前这种情况下,要想保证音乐课有专职教师任教,保证上课质量,只有不等不靠、自力更生,自己想办法。从工作量来考虑,以一位语文老师一周18节的课时量为例:语文课6节,音乐、美术课3节,体育3节,综合实践3节,科学课3节。这种“一正多副”的现象在农村学校普遍存在,如果采用“一正一副”的方式来安排这位老师的课时量:语文6节,全校8个班的音乐课(每班每周1.5节)总数12节,总课时量也是18节。在工作总量不变的情况下,这样的排课方式显然减轻了这位老师的负担,学校的音乐课也就有音乐老师任教了。这样也就只存在如何选派有学科爱好或专长的老师参加各级各类分科专职教师培训的问题了。通过这种“不等不靠、自力更生”的方式,是可以解决没有专职教师任教的问题的。
2 政策扶持――稳定队伍
要解决好音乐美术教师安心并专心于本职工作的问题,首先应该为他们创造必要的工作条件和合适的工作环境。比如为音乐学科配置必要的教学设备设施:专用音乐教室(舞蹈教室)、钢琴(风琴或电子琴)、VCD或DVD音乐播放机及音响、与教材配套的教学磁带或音像资料、一定数量的打击乐器或其他特色乐器等;在布置排练节目、对外演出、各类业余音乐兴趣小组活动等工作任务的同时,每项活动均应设一定的专项经费、工作补贴等等,这样教师工作就更有积极性了。
其次,在参加学科培训、外出考察学习、学期工作量和工作待遇等方面,从学校管理者的层面消除学科歧视现象,应该机会平等、一视同仁。在评职晋级、评优评先时,采用定向定人数,予以扶持,并作适当倾斜。各级主管部门可以针对农村学校艺术教师设立专项政策予以鼓励,让他们有工作激情和动力、有敬业奉献精神和职业幸福感、自豪感。
3 加强研训――提升素质
农村学校音乐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水平是关键因素。而现实中,真正从音乐院校毕业的、有一定教学经验的教师极少,多数是音乐爱好者,会识一点简谱、能唱准歌曲就相当不错了,因此加强音乐教师队伍基本素质的培训和音乐课堂教学的研究必不可少。
首先是培养音乐教师的学科素养,包括基本乐理、视唱练耳、基本的歌唱方法、钢琴入门(拜厄下册水平以上)、歌曲配奏与自弹自唱、合唱与指挥、民族舞蹈基本知识、课堂乐器(竖笛、口风琴)演奏、音乐欣赏知识等。针对农村音乐教师流动性比较大、每年新增教师较多的情况,市区教研部门每年或每两年应该举行一期音乐学科新教师教学基本能力的全员培训,每学期举行两次以上学科基本功专项培训研讨或单项、多项学科技能比赛活动,以此来保障和促进音乐教师的学科素养。
其次是加强音乐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主要包括新课标的学习、备课、上课、音乐课作业的设计、学
生课外音乐活动辅导,其中要以常规课为主的上课基本环节的把握和音乐学科特点的体现作为重点。先上好入格课、合格课,再锤炼研究课、公开课,打造优质课、示范课,最后形成精品课、特色课。
再就是要实实在在抓好音乐学科的教研活动。农村学校的音乐教师较少,有的只有1人,常规的音乐教研活动难以开展,多是与综合学科教研组中其他学科一起举行,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教师主动研究的愿望不高。要改变这种现状,可以先确定以课堂教学中产生的问题为中心的研究内容,以一学期一个专题,甚至以小课题研究的形式有步骤地开展音乐学科基础性的、原本性的研究。再结合校本教研、校际教研、片区教研、联片教研、网络教研、空中课堂等多种交流研讨方式,逐步形成教研活动的常规化、制度化,不断加大研究的力度和深度,扩大研究的范围和视野,以此增强音乐学科教研活动的实效性。
4 结对流转――共同进步
师资力量、个体素质、环境条件、教学水平等方面,农村学校与城市学校教学资源的不均衡是显而易见的。重庆市作为全国统筹城乡均衡发展的试点城市之一,在这方面做了一些努力。比如:城乡中小学的结对帮扶,城市学校对口支援农村学校的教学基本设施、课堂教学指导、教师专业发展等,定时定期开展“送课下乡”、“送培到课堂”等,农村学校也派老师“上挂”到城市学校锻炼打造、学习提高等。这项工作虽取得一定成效,但也有时间一长则流于形式,效果不很理想的弊端。
要想真正落实统筹城乡均衡发展的战略目标,没有合理有效的措施推进和成熟配套的政策导向,是无法达到预期效果的。比如我认为有效的措施是:每年教育系统招聘新教师时,针对艺体学科教师进门难的情况(有时一年只有1至2个),可以采用向农村学校定向投标、定员招聘的方式来逐步扩大艺体教师队伍;同时,新招聘进来的老师必须在农村学校工作三至五年以上,才能凭教学业绩申请向城市学校调动。这样,可以保证农村学校艺体教师的起点,与城市学校的差距尽快缩小或者等同。其次,可以借用职业运动员转会制度的办法,来控制农村教师的流转。比如,农村学校的音乐教师要想调到城市学校,除了要达到规定的服务年限外,还必须由本人或者接收学校交纳一定数目的经费,作为原校多年来对其培养的补偿,这笔经费又将用于下一个接替教师的培养。另外,城市的教师也必须人人到农村支教锻炼一至两年以上,作为评职评优的必备条件之一。采用这样比较有力的流转控制措施,才有可能逐步缩小城乡师资的差距,逐步达到城乡均衡发展、共同进步的目标。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2-146-02
农村中学音乐教育是美育的基础,面对音乐教育师资紧缺,领导部门不重视,设备简陋,教学质量低下,我们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增加投人,提高师资水平,培育中学生的音乐基本素质。改变农村中学音乐教育的落后状态是当前提高农村中学教育质量,缩小城乡差距的当务之急。
一、农村中学音乐教育的意义
中学音乐课作为一门必修课程,在我国已有近百年的历史。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呼唤新的教育思想,打破传统的应试教育观念,树立素质教育的育人观尤为重要。音乐教育因其具有愉悦性、审美性、易接受性而决定了其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作为音乐教师,应以科学的教育观来指导教学,坚持以音乐为本,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加强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充分利用音乐教育的特殊功能,培养学生美好的心灵,让学生成长为国家的有用之才!
二、农村中学教育现状的理性反思
多年来,农村中学的音乐教育一直受到传统观念的禁锢,管理者意识落后,师资队伍缺乏,理论水平较低,教学设备简陋,给农村中学音乐教育健康发展带来了巨大的阻力。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主要人口居住在农村。笔者最近在图书馆查阅了大量资料,对农村音乐教育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
1、师资队伍紧缺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保证。农村中学音乐教师严重缺乏,据调查,我国现有农村中学90多万所,其中音乐教师才近10万人,若按每校配备1名音乐教师,以目前全国所有的音乐院校的师资培训能力,尚需60年的培养才能满足这一要求。
2、教师素质相对不高
为解决目前音乐教师紧缺问题,很多音乐教师都是半路出家,理论水平低,综合技能差。由于教师水平有限,有的学校把音乐课当成唱歌课,对于音乐知识根本不作要求,严重制约了学校音乐教育的发展。现在农村中学只有三分之一的音乐教师学历达到了基本要求。
3、重视程度不够,意识观念淡薄。
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对农村中学的音乐教育没有提出明确的要求,教学目的不明确。政府、学校、家长对音乐教育的重视不够,认为可上可不上,音乐教师待遇差,在评职晋级等方面不及主科教师,挫伤了音乐教师的积极性,阻碍了农村中学音乐教育事业的向前发展。有的学校虽然开设了音乐课,但名存实亡,一学期没有上过几堂音乐课。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明确指出: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其中音乐教育作为美育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它的作用是其他学科无法取代的。优美动听的音乐旋律能使气氛活跃,能让学生充分体验音乐的乐趣,让学生在“乐”中学、在“做”中学。
国民音乐教育的基础在中学,同时主要的教育对象又在广大农村,然而农村中学音乐教育的师资数量如此奇缺,质量如此之差,显然不符合九年义务教育教学大纲的要求,同时与培养高素质的跨世纪人才极不相适应。
三、农村学校音乐教育改革对策
1、转变工作意识,树立全面的科学的育人观
多年来,农村学校的音乐教育受传统观念的禁锢,一方面,教育管理者教育意识落后;另一方面是师资队伍力量不足,素质低。相应的教学设备欠缺或没有充分发挥人尽其才、物尽其用的功效,音乐教学水平发展滞后,音乐作为一门自然科学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发利用。
2、稳定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改善办学条件
农村学校由于对音乐教育的认识不够,总认为音乐是副科,经常为语文、数学让道。边远一点的学校,音乐课名存实亡,音乐教师的实绩因学校制度的缺陷始终与先进无缘,使许多音乐教师中途改弦易辙,从事语文、数学教学。农村学校的音乐教师绝大部分是半路出家,理论水平低,综合操作技能差,严重制约了学校的发展。因此,学校要稳定音乐教师队伍,不断提高音乐教师的综合素质。农村学校极少有专业教师,平时就要抓好教师的培训工作,对有音乐爱好和有兴趣而又能基本担任音乐课的教师,就要定期进行乐理、歌唱、器乐、舞蹈等方面的培训,培训中要充分发挥业务能力较强的教师的带动作用,通过走出去学,请进来讲等多渠道,提高教师音乐素质修养及课堂实践等艺术,以达到音乐教师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进行师资培训的同时,学校要想办法压缩一些开支,也要加大音乐器材的投入,配备应有的音乐教学器材,条件好一点的学校要有电子琴、手风琴等高档器材,并开辟专门的音乐教学场地,确保教学效果,条件差的地方也应添置些简单器材,如二胡、笛箫之类。
稳定和加强农村学校音乐教师队伍建设,逐步改善教学条件是农村学校素质教育改革成功的一个重要保障,它对学校的其它教育教学工作起积极的推动作用,越早就越显成效。
3、重视音乐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的改革
实施素质教育最可行的方法就是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农村学校的音乐课,教育者忽视了音乐作为一门自然科学的真正含义,音乐课为单纯的教唱课,其课堂内容枯燥,教学方法俗套,学生被动接受知识或逃避学习。
因此,必须走改革创新之路,教师对教材的运用要从传统型向分析型、理解型、动手型和研究型转变;教学方法上要充分发挥教师特长,尊重学生爱好,也就是教老师爱好的、擅长的,利用学生喜欢的、易接受的,因势利导;教学内容也要从单纯的唱歌教学转变到对学生进行乐理知识、视唱、听记能力、乐器和舞蹈的培养。
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是紧密相连的,要巩固好课堂教学的成果,学校针对学生的特长爱好要成立不同兴趣小组,开办电子琴、舞蹈班等,每年组织几次文娱活动,并尽可能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 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关键词 :改变思想;培养兴趣;掌握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4)03-0031-02
当今教育正处于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时期,教育改革中强调了素质教育的重要性,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并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而在素质教育中,音乐教育是其中的一个重要途径。音乐教育的本质是审美教育,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音乐课的价值在于通过聆听、演唱、表演和音乐创造等形式为主的审美活动,让学生体验音乐的美,丰富情感,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启迪智慧,情智互补,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文化素养,增进身心健康,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不可代替的作用。但是在当今农村小学的音乐教育中却存在着种种问题:农村的学生家长不重视学生的音乐学习,总是认为学音乐没用,只要学好语文、数学和英语就行。同时,部分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也不浓厚。不可否认,很多孩子喜欢上音乐课,不过这个“喜欢”不是真正喜欢学习音乐,而是和语文、数学、英语相比不用写作业,做习题,可以随便玩的一个错误思想。此外,农村的学生对音乐接触较少,音乐素质较差,不知道从哪学起,信心不足,自卑感较强,总是认为自己唱的歌太难听,不敢表现等。针对这些问题,笔者就此谈谈自己一些粗浅的认识。
一、转变思想
更新教育观念,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首先,党政教育主管部门和教育工作者要转变观念,要有长远的教育眼光,要彻底消除“正课”和“副课”的偏见。其次,要转变家长的思想观念。学校可通过每学期的家长会或是平时的家访活动去慢慢渗透音乐学习的重要性,也可以多次举行不同的音乐文化活动,让家长知道音乐学科也是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第三,要逐渐转变学生上音乐课就不用学习写作业,可以随便玩的错误的学习观,让他们了解音乐学习的重要性。
二、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
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只有重视音乐兴趣的培养,才能顺利地完成音乐教学,让学生真正在音乐的海洋里感受美、体现美、享受美和创造美。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建立轻松的学习环境。教师要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和学生是平等的,都是课堂的参与者和学习者,要尊重学生,热爱学生,使学生感受到老师在关注他、爱护他。
2.课堂形式要丰富。教师可采用游戏、故事、绘画、表演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课堂教学要活泼、轻松,不能死板、单调,也可加入多种形式的律动或模仿来增强课堂气氛。例如,人音版小学二年级音乐教材中的《猫虎歌》,就可以让学生模仿老虎和小猫的叫声,用叫声来练习此歌曲的节奏,这样就能轻松地解决歌曲中节分音的节奏问题,同时还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多媒体和乐器的利用。可以利用多媒体和一些乐器等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音乐课堂中,多媒体课件能引起学生的注意,教师可根据课的具体内容做一些生动有趣的课件,有能力的教师还可以在课件中插入一些视频或把课件做成flash动画的形式,但切记不要过于复杂凌乱,要做到图片或视频音频少而精,只要能反映出课的内容,达到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直观、有效地学到知识就可以。此外,一些乐器的运用也能大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一些简单的打击乐器,就能很好地训练学生的节奏感,也能为所学的歌曲进行伴奏,对学生的音乐感觉起到了很好的帮助,同时还可再加入一些简单的头饰,在歌曲表演唱的时候运用,这样也会为课堂锦上添花。培养学生兴趣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可以根据自己学生的特点自由安排培养方法,只有重视了兴趣的培养,才能顺利地完成音乐的教学任务,才能真正使学生感受到美,体现美,享受美。
三、音乐基本知识的训练
1.乐理的学习。音乐离不开音符、节奏、力度、旋律等基本要素,对于小学生来讲,其实不需要让学生掌握多么复杂的乐理知识,也不需要学习多么复杂的节奏型或掌握多么好的演唱技巧,只需让他们学习简单的七个基本音“do、re、mi、fa、sol、la、si ”就可以,要求学生唱准音高。在基本音的练习中,不可把高音放得太高,低音放得太低,要根据小学生的嗓音特点,把音域控制在C自然大调的低音sol到高音mi之间。节奏方面可让学生们学习一些四二拍、四三拍、四四拍、八三拍常出现的简单的节奏型,包括切分音节奏型,如“四二拍的X X|X - , XX XX|X - , X. X | X X ,四三拍的X. X XX |X – XX 等”。这些练习要慢慢的长期进行训练,因为农村学生对乐理知识接触较少,对音高的概念较差,对节奏的感觉不强,如果不坚持训练就很可能出现音高不到位,节奏混乱的情况。
2.歌唱的学习。歌唱教学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激发学生富有情感的歌唱。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和表达歌曲的情感,是歌唱教学的中心环节,“以情带声,声情并茂”是我们在歌唱教学中期望达到的主要目标,因此,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把握歌曲的基本情绪和风格,引导学生体验表现歌曲的速度、力度、音色、节奏与句法,连音和非连音,与铺垫等方面的特点,并运用这些特点对歌曲进行艺术处理,避免简单地干唱。
(2)歌唱技能的练习。在教学中可根据各学段、各年级的情况进行必要的歌唱技能练习。歌唱技能练习包括歌唱的姿势、呼吸、发声和吐字等,其中,正确运用科学的发声和使用气息支持尤显重要。这些练习一定要在演唱活动中结合歌唱实践,并根据学生的能力进行,但不可专业化、成人化。
(3)注意学生的嗓音保护。少年儿童的发声器官细小、嫩弱,容易受到损伤,但他们又都活泼好动,爱喊爱唱,自控力差,作为音乐教师应该关注,要指导学生注意对嗓子的保护,特别是小学高段的学生,可能有一部分学生正处于变声期,如不注意保护,就可能造成永久性的伤害。
四、培养学生的演唱自信心和积极性
1.教师应采用符合学生特点的、符合音乐学习规律的方法教授唱歌,注意保护并调动学生参与演唱活动的积极性,相反的,割裂音乐整体艺术形象,进行反复、枯燥的练习等,则会使学生失去演唱兴趣和积极性。
近年来,我国的音乐教育呈现快速发展的势头,尤其在大中城市,教育部门对音乐教育抓得很紧,普通百姓对音乐艺术也十分崇尚。但同时应该看到,广大农村在这方面仍然处于落后状态,有些中小学甚至取消了音乐课,还有些虽然订了音乐课本、排出了音乐课表,但很少有教师认真严肃地上音乐课,反映少年儿童生活,表现传统爱国主义等健康向上的歌曲也很少听到。在通俗音乐、快餐文化铺天盖地的社会背景下,学生所知所唱的不是庸俗的流行歌曲,就是另类的垃圾腔。如2007年我县中考特长生加试中唱《隐形的翅膀》的有9人,在某超市举行的“夏日杯”中小学生歌手大赛上获奖的歌曲是《两只蝴蝶》。且不说这个节目的艺术水准有多高,看一看歌词内容就知道是否适合中小学生演唱。
作为一名从事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教师,我对此进行了深入调查和反思,试述如下:
一、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
1.教育管理部门重视不够
很多学校表面上倡导实施素质教育,实际上仍抓着应试教育这个“缠身绳”,把追求升学率作为唯一目标,并把考试成绩排名作为衡量学校教育质量和教师工作业绩的唯一标准。音乐、美术仍不列为考试科目,不少教师为了晋职评优,争夺名次,一心扑在“正课”上,甚至霸占音乐课,改上所谓的正课,音、体、美成为可有可无的“小三门”,成为被歧视的对象,音乐教师成为不受重视的对象。
2.音乐师资严重缺失
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师严重缺失,据调查,我国现有农村中小学90多万所,而中小学音乐教师才10万人。即使是按每校配备1位音乐教师计算,以我国现有音乐院校的培养速度,也只能在60年后才能满足这一需求。而一部分专业音乐院校毕业的学生虽然分配到了农村,但大多留在条件较好的县城或城镇中心学校,而不愿前往农村任教。由此可见,师资少、质量差、分配不均,成为“发展音乐教育”的瓶颈。
3.音乐教学设施严重不足
教学设施是学校教学工作得以正常开展的重要保障,同时又是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的有力物质基础。但许多乡村学校因为对音乐教育的漠视,不可能投资音乐教学以改善音乐设施。有的学校连一架风琴也没有,至于说专用音乐教室、钢琴、功放音箱等多媒体设施,只能是农村音乐教师的梦想。“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即使专业音乐教师使尽浑身解数,也难以收到预想的教学效果。
4.教师素质低下
为了解决音乐师资缺乏的问题,有关部门敷衍了事,所用音乐教师很多都是“半路出家”的,理论水平低,综合技能差。由于这个缘故,有的学校把音乐课当成唱歌课,对于音乐知识根本不作要求,严重制约了学校音乐教育的发展。据不完全统计,现在农村中小学中只有三分之一的音乐教师学历达到了基本要求。
二、改变落后状态的措施
面对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师资紧缺、领导部门不重视、设备简陋、教学质量低下等众多问题,我们应该采取积极措施,努力改变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落后状态。
1.加强领导与管理
“真正的课程改革必定是观念与体制的同步变革,人们不可能做的事,往往不是由于缺乏力量和金钱,而是缺乏先进的理念”。各级领导特别是一校之长应该加强自身的业务学习,强化先进的教学理念,开足开齐教育部规定的所有学科,尤其是音乐学科。
当地的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政府部门必须为推行素质教育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要解决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师资不足的问题,首先要加强全国各大音乐院校的师资力量,扩大全国各大音乐院校招生力度,动员广大音乐院校毕业生毕业后深入广大农村。农村学校可招聘社会上有音乐专长的人才,经过培训,分配到中小学任教。可让专职音乐
教师以“走教”的形式开展工作,如一个学校一个专职教师则其工作量不足,可以让他到附近的村的中小学兼任音乐教师,这样既能解决音乐学科的教学问题,又能解决音乐教师的工作量不足的问题。 3.加大改善音乐教学设施的投入
目前,各级政府应继续加大教育投入,改善办学条件,修建音乐专用教室。条件较好的学校可配备高档乐器和教具,条件差的学校也要配备必要的乐器和教具,促使音乐教育健康发展。
中图分类号:G7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20-0248-01
农村音乐缺乏音乐教学师资,很少有受过正规的音乐教育的音乐教师,又缺少接受音乐培训的机会,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技巧等方面都存在相当大的缺憾。对音乐教育的投入不足,缺少相应的音乐器材和教学设备,甚至连相应的音乐教材和配套磁带都没有,很难开展工常的音乐教学活动。在评模、晋级中由于没有考试成绩,音乐教师在这些方面处于弱势,因此很难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甚至很多音乐教师都是兼职,大部分学校的音乐课名存实亡,只是写在课程表上应付检查,没有真正的把音乐教育纳入“素质教育”范畴。
提高对策:
一、更新教育观念,明确音乐教学的意义
呼吁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出台新措施,把音乐教学纳入正规教学范畴,成立专门的音乐教学评价监督机构,安排专项资金投入,加大音乐教学器材场地投入,做好音乐教师德培训工作及评估手段,最好能把音乐象体育一样纳入升学的范围。根据农村地域特点,编写适合农村音乐教学的音乐教材。
二、以农村走出来的音乐人才为榜样,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随着媒体传播的发展,一些电视电台举办了诸如《我最有才》、《我是大明星》、《星光大道》等文艺栏目,一大批诸如刘大成、西单女孩、朱之文、旭日阳刚、李玉刚等乡土明星脱颖而出,走上春晚及全国各大文艺舞台。他们凭着对音乐的执着追求,实现了自己的音乐梦想,改变了自己的人生命运,这些事例使同学们看到了学习音乐的希望,从而激发了他们学习音乐的积极性。特别是我们乡有两位从事音乐艺术工作的人物,如黄塔村的明男男同学,现就职于河南省范军艺术工作室,为河南省曲艺家协会会员,主要从事于相声、小品、山东快书的表演和创作工作。我乡西常村霍伟义现为山东某部连长,文艺骨干《星光大道》月冠军,以上两位同学频频出现于省市及中央电视台等诸类文艺舞台,同学们都十分感兴趣,很大程度上激发了我校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主动性。
三、利用多媒休,扩大音乐课程范围
义务教育课本13册最后一课为《嵩岳风》,里面的一首歌为《少林、少林》,欣赏曲为《牧羊曲》。在教唱学好这首歌的基础上,我为他们播放了电影《少林寺》加深了他们对歌曲内容的理解与认识,也提高了他们对音乐的兴趣。
为了激发同学们刻苦学习的积极性,在音乐教学中适当脱离原教材,增加内容,电影《一个独生女的故事》讲述了张明明的模范事迹,特别是主题曲《有你才有温暖的家》更是动人,抒情。我为他们播放了电影,并教唱了主题曲,张明明为同学们树立了榜样,也教育同学们吃苦耐劳,勤奋学习的精神。电视上热播刘一祯的《孝敬父母》,我不失时机该地把该歌曲下载下来,全校教唱,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孝老敬老的活动。
四、命名特色班级,选拔每周一星
开设每日一歌,七、三班同学《歌唱祖国》歌声嘹亮,雄壮豪迈,我把该班命名为王莘班,王莘为《歌唱祖国》的词曲作者,七、五班的《少林少林》唱的声音统一,我把该班命名为少林班,八、三班被命名为大海班。一学期下来,大部分班级都能根据自己的特点获得特色命名。根据班级推荐,学生自报选也每周一星,将他们的作品录成录音,在学校广播站开没每日一歌栏目,定时播放,现在我校广播里播放的歌曲大部分为我校学生的作品,使同学们感到一种成就感,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1、音乐教育地位得不到重视
音乐教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起着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促进作用。多年来,小学、初中的音乐课我都带过,我感觉学生们对音乐学习充满渴望,而来自农村的学生比来自城镇的学生更渴望提高自身的音乐修养,更重视对自身音乐成绩的肯定。但是,在长期的应试教育模式下,音乐课在好多学校的课程表里是一门有名无实的科目,音乐教育在很多人眼里也只是一门可有可无的“小三门”学科,甚至连我们同一战壕的广大教育工作者也同样是这样看待。在我身边就有很多我所熟知的音乐教师“改了行”,去教语、数、外等所谓的一些“主科”。为什么会如此呢?因为教这些学科才会被校领导重视,才能更广泛的得到学生家长与社会的认同,才能更早的评上高级职称、拿更高的收入。而那些工作在音乐教师岗位的同仁们则不外乎只剩下了两种人:一种人甘于寂寞、任劳任怨;另一种人甘于平凡、得过且过。
2、孩子的音乐爱好得不到家长的关心
大多数中、小学的音乐教师还是同学们喜欢的对象,而大多数学生家长是不关心自己子女的音乐爱好的,或者说大多数家长认识不到音乐教育的重要性。好多孩子学习文化课非常吃力,但在音乐方面很有天赋,选择音乐高考就很有可能考上理想的大学,但家长就是不支持。
3、音乐教师的教学水平不高
大多数农村学校就没有专门的音乐老师,于是随便找个喜欢唱几句的老师顶替,自己连简谱都不认识,能给孩子们教好吗?还有现在的音乐院校是降低标准招进去的,进校后还不刻苦学习,工作中才发现学到的东西往往不够用。
4、音乐教学硬件得不到保障
目前义教办给各村学增添了一些音乐器材,但好多边远的小学校几乎没有一件像样的乐器。有隔音设备的音乐教室几乎没有,有的只是一架破旧的脚踏琴或者是手风琴,还没人会使用,有的只有一台古老的双卡录音机。这样的音乐教学设备是很难让孩子们充分展示他们的音乐才能的。
5、“垃圾”音乐泛滥成灾
在音乐教学中加强“中国民歌和民族器乐曲”的欣赏会使一部分学生受到感染和启示,但流行音乐排名第一的地位并不能得到改变。而对于曲艺、戏曲、歌剧、舞剧、外国民歌等方面的欣赏则有半数以上的学生不喜欢,特别是对于民族音乐的欣赏。由于现在传播途径先进,好多学生盲目崇拜明星,不论是好是坏的音乐都喜欢。这个时候,在社会生活中,他们就体会不到优秀音乐艺术作品在传承人类文化中的重要作用;体会不到经典音乐艺术作品对于人充实自身精神世界的重要作用;体会不到音乐这种“源自”我们的社会生活,又“反作用于”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作用。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的境界不高,他们的精神世界将是空虚的、庸俗的。有调查说明,尤其是为了发泄情绪而常听摇滚音乐的孩子,他们中的许多都是心理歪曲的,极端的。这种情况实在令人担忧。
二、改变音乐教育教学现状的建议:
1、音乐基础教育在中小学教育体系中的“核心”地位的确立
“一切为了孩子”是多么响亮的一句口号,为了彻底改变音乐教育、音乐教师的尴尬局面,我觉得我们有必要呼吁国家为艺术教育“立法”,为高雅音乐的传播途径“立法”,为我们音乐教师的合理地位“立法”。提高音乐教育水平,全面发展学生个性,这不但不影响孩子的学习成绩,而且能促进“语、数、外、理、化、生”的学习。
2、音乐基础教育中音乐师资队伍的建设
目前,我国音乐教育的主阵地在广大的农村城乡,加强音乐基础教育中音乐师资队伍的建设的“主阵地”也在广大的农村城乡。尤其是近年来,有很多高校音乐教育专业的毕业生,他们宁可在大城市中做“打工仔”也不愿意到广大的农村城乡做一名音乐教师,这不值得我们思索吗?
那么解决的途径在何处?
(1)、可以以高校为依托,建立音乐师资供求“合同制”,以保障音乐师资队伍的不断发展壮大。以广大的农村城乡学校为高校教育实习基地,切实实施教育实习制度,而不是“摆花架子”“走过场”。就连高校教师也应该走出“书斋和琴房”,广泛开展“高校送文化下乡”活动,切实投入到音乐基础教育的第一线中去。
(2)、充分发挥音乐教育科研机构的作用,加强对广大的农村城乡学校“校领导”和艺术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的“音乐培训”,积极推广音乐教育的“成功案例和经验”,帮助地方合理的调整本地区的音乐教育资源和音乐教育活动,为加强音乐师资队伍的建设“保驾护航”。
3、音乐基础教育中的“软硬件”建设
(1)、加强社会音乐环境整治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形形、各种各样的“垃圾音乐”充斥其间,各种“商业音乐”更是大行其道。音乐艺术教育的发展是离不开社会大环境的影响的,而社会大环境中高雅艺术氛围的建立更离不开国家传媒机构的大力支持,为了能给广大中小学生创设一个健康的音乐空间,为了音乐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国家应该加大社会音乐环境的整治力度,限制“商品音乐”的传播途径,还高雅音乐传播一片洁净的天空。
(2)、建立并开放国家音乐资源库
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不少地区仍然相当贫穷、落后。从经济学角度来看“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而贫穷落后的经济条件将极大的制约音乐教育的发展。高校的音乐资源库是我国最丰富的,而整合高校的音乐资源,建立国家音乐资源库并为广大中小学生提供无偿开放,将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
音乐教育对于一个人的全面发展、塑造完美人格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而且对于一个民族整体素质的提高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说,我国音乐教育的主要阵地在农村,农村音乐教育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我国学校音乐教育的整体水平。因此对农村基础音乐教育进行思考,探讨农村基础音乐教育面临的问题并提供农村基础音乐教育发展的基本对策,这些都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农村音乐教育的现状
当前,我国农村基础音乐教育的现状不容乐观,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制约了农村基础音乐教育的发展。
1.教育经费投入不足,教学设备不完备
教育经费投入不足是农村学校音乐教育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一些农村学校为了缩减财政支出,尽量聘请代课教师。教育经费不足,导致教师工资较低。而一部分音乐教师也因没有课,在年终考核时没有机会参加考核,这些导致一些音乐教师对音乐课不感兴趣。有些老师在自己能力允许的条件下都转教语文或数学,导致音乐教师队伍严重流失。教育经费不足,导致农村的一些学校没有固定的音乐教室或多媒体音乐教室,也没有完备的音乐器材,影响了音乐课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2.教育观念陈旧、滞后
在较偏远地区一些农民的生活还有问题,不会有太多的心思和多余的钱去学习知识、学习音乐。即便是想让孩子学,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对于音乐,他们觉得不能创造财富,所以他们不会花费太多的精力和财力让孩子去学习。只有文化课成绩好的孩子才是好孩子,学生家长更看重学生文化课的成绩,没有认识到音乐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音乐在孩子全面发展中的重要性,忽视了对孩子美感、审美素质的培养。
由于学生家长的期望,以及应试教育的影响,社会上对学校的评价也是以升学率作为标准。所以,学校一方面考虑升学率带来的影响,另一方面又受家长的“重望”之托,它们以抓学生成绩为主。在这样的状况下,一些学校就会为了升学率放弃,甚至牺牲一些看似与成绩无关的课程和活动,音乐课就是其中一个牺牲品。一些学校拿教学成绩作为老师的考核标准,一些老师用考试成绩对学生进行排名,这一连串的排名不由自主地会让学校、教师、学生都觉得走到哪里都是文化课最重要。音乐教育在一些农村的基础教育中基本是处于可有可无的地位。因为升学考试不考音乐,所以平时可能还有音乐课,而一到临近期末,音乐课就会被其他课程占去。
作为中小学生,他们还处在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形成过程中,他们对待事物的态度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学校和家长的影响。一些学校讲升学率,家长期望他们跳出农村,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使他们不由自主地也会重视文化课。他们对音乐的认识也只是通过电视、录音机等这样一些媒介,认识到的也基本都是时下流行的通俗音乐。其实,对于本民族的民歌、民族乐器等,他们应该多了解、应该了解的知识却从未耳闻,更谈不上喜欢与否。
因此,在农村学校,家长、教师以及学生,对音乐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和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作用的认识还远远不够,甚至是模糊的。
3.师资力量缺乏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成败系于教师。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师是支撑我国基础音乐教育事业的重要力量。我国中小学音乐师资的来源基本上是高等师范院校、中等师范院校音乐专业的毕业生。但由于一些现实问题,比如,一些农村经济发展速度较慢,交通、通讯、文化等与城市相比较落后,所以一些音乐专业毕业生不愿去农村任教。
现在,农村较少数学校有专职的音乐教师,大多数音乐教师都由语文、数学或其他科教师兼任,这些兼任老师绝大多数也都是半路出家,他们对音乐理论知识、音乐课程教学方法等了解还不够深刻,因此音乐课教学形式单一、气氛不够活跃,致使学生对音乐课也失去了兴趣。而那些专职的音乐教师,也会因为教学设备不完善而感到“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感到没有用武之地。这样的现状严重制约了学校音乐教育的发展,也使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和国家统编中小学音乐教学课程标准的要求相脱节。
二、发展农村音乐教育的对策
1.转变农村音乐教育的思想观念,完善评价机制
音乐教育家贺绿汀曾经说过:“中小学音乐教育是关系到整个后代的文化修养、思想境界和道德品质的大事,绝不可可有可无,等闲视之。”所以,必须要改变长期以来影响音乐教育向前发展的传统教育思想和教育体制,改革考试制度。虽然素质教育的口号已经提出了很多年,但是在农村的实施情况还不够好。要对一些教育部门和学校领导进行教育,使他们转变“分数第一”的观念,树立让学生全面发展、注重学生素质教育、审美教育培养的思想。还要鼓励学生家长参加一些社会艺术活动或民间艺术节,使家长切身体会到艺术的美和音乐的美,使他们明白音乐教育在孩子身心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以及对塑造孩子心灵的重要作用。
在改变社会、学校、家长教育观念的同时,随之改变的一个问题就是教育的评价机制问题。当各方都认识到音乐教育的重要性时,便不会再以单一文化课成绩来衡量学生和评价学校,这样会激发学校对学生全面发展的培养。
转贴于
2.加大对农村音乐教育的经费投入,改善办学条件
教育需要投资,音乐教育更是如此。音乐教学设施是实现课程标准的保证。各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大对音乐教育的投入,同时要积极鼓励和调动社会上各种力量来对农村音乐教育进行投入,逐步建立多种渠道,来筹措农村音乐教育经费机制,解决农村音乐教育经费不足的问题,改善办学条件,修建音乐教室,配置音乐教学器材,完善教学设施,提高农村音乐教师的福利待遇。这样,一些音乐教师才会安心扎根农村,在农村音乐教育中实现自我价值,从而保证我国农村音乐教育得到真正的发展。
3.优化农村音乐教师队伍
针对农村音乐教师紧缺,且目前音乐教师的音乐素质较低等诸多问题,首先应该稳定在职音乐教师队伍,加强对在职音乐教师的定期培训,提高这些教师的综合音乐素质。发展有音乐爱好的其他课程教师,鼓励他们加入音乐教师的队伍里,对他们进行专业培训,从而壮大农村基础音乐教师的队伍,提高他们的教学技能和水平。
当然,单靠农村音乐教师的自我补充和自我发展还是远远不够的。要鼓励高等师范、中等师范院校的专家、教授和专业教师到农村去作讲学、作兼职,这样有助于他们了解农村基础音乐教育、了解农村需要什么样的音乐教师,然后再结合高等师范院校的培养目标对学生进行教育,这样便不至于使高等师范院校的音乐教育与基础音乐教育脱节。同时要鼓励音乐专业的毕业生到农村去建设农村,毕竟城市人口只占全国人口总数的一少部分,城市学校所需的音乐教师也是有限的。因此,要帮助他们树立到农村去的观念,帮助他们克服思想上的负担和困惑。另外,相关部门对这样的毕业生在生活上要给予一定的帮助和支持。
4.充分利用有利资源,丰富教学内容
中国传统民族音乐文化的根在农村,要保存传统音乐文化就必须从农村入手。对于农村音乐教育来说更是便利,对传统音乐文化触手可及,要充分利用当地的音乐资源。
民间传统音乐具有淳朴的乡土气息,适合农村的特点,容易在学生的心灵上产生共鸣。例如,淳朴高亢的西北民歌、委婉悠扬的江南丝竹、豪迈热烈的北方吹打等,这些不仅能陶冶学生的情操,激发他们的民族自豪感,而且更容易被广大农民所接受,对他们的思想进行潜移默化地影响,对学生的感染也有着无法估量的作用。因此,学校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请一些本地的民间艺术家到学校进行演出,丰富学生的音乐生活,使他们了解本土的民间音乐。这样既丰富了学校音乐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同时对于民族音乐的传承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我国要实现21世纪发展的宏伟目标,实现科教兴国,一定要狠抓农村基础音乐教育。一方面加快发展农村的经济,这是物质基础与保障;另一方面,社会、学校、家长要从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角度出发,充分认识音乐教育对中小学生智力的启迪、人格的塑造以及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等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应重视音乐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改变农村基础音乐教育的现状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伟大工程,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与诸多现实困难,需要各有关方面的共同努力和密切配合。
参考文献
[1]邬志辉,任永泽.精神培育: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村教育的使命[J].东北师范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