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机电设备行业

机电设备行业范文

发布时间:2023-10-10 17:15:54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5篇机电设备行业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机电设备行业

篇1

中图分类号:F407文献标识码: A

一、当前机电设备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一)管理机构与管理制度不够完善

首先,想要做好机电设备的管理工作,一定要监理一套完善以及可行的管理机构,将各机构人员的职责有效的明确,这是保证机电设备管理工作正常运行的基础。但是,近些年来,因为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造成很多商品的销量都在不断下降,我国国内的大部分电解铝企业为了能够生存下去,不断的进行精简机构,甚至有着还不设置设备管理部门或者管理员。最后就造成设备管理水平有效的降低,人员不固定,往往出现调动频繁的现象。还有的企业在认识上也存在错误,只是强调工艺,对设备因此而忽略,只是认为只要电解冶炼技术经济指标能够得到了保证,降低成本是关键,机电设备的管理属于电解生产现场的范畴,管理部门与基层单位只负责联系备品备件的采购及其服务,由于他们的这种认识,使得管理层与操作层之间发生了严重的脱节,服务较多,而管理控制却很少,设备管理水平难以有所提高。

(二)管理及维护理念非常过时

现在,对于机电设备的管理及维护方面来说,公司管理人员所具备的理念非常过时,绝大部分公司仍旧认准过去的那种突然性事故发生以后加以维修或者提防类定期维护观念。此次是,突然性事故发生以后加以维修一般是在机电设备出现问题以后才实施的维护与修理,此类维护与修理手段对公司生产的安全度形成巨大影响,同时还形成了非常大的安全威胁;而提防类定期维护就是指依据某一时间节点作前提,根据经验开展具备次序的、存在一定计划的维护,此类维护手段往往对那些无需修理的设备实施了反复的、无用的维护工作,极大地影响了公司的平常正常运作。

(三)理论知识认识极其缺乏

在中国,研究机电设备的统计以及真实性分析等出现的时间较迟,最早兴起是在上个世纪,现在最普遍的研究手段一般是建立数学模型,此种理论一般相对简单,其基本资料分析探究针对性极差,所以在许多生产单位里还极其缺乏有关机电设备的管理与维护的理论知识,如此导致了其认知及实施如“无头苍蝇”。

(四)相应管理与维护工作者的综合素质水平不够优秀

在电解铝冶炼行业中,开展机电设备管理与维护修理的工作者所具备的文化水平都极其低下,绝大部分的在岗人员都只有初中、高中或者是高职文凭,而且还有许多工作者并不是专门的机电设备管理与维护专业毕业,到岗后又未组织及参加过与实际情况极其贴合的专门技术培训,如此导致机电设备管理与维护的整个领域均具备着极高的安全威胁。

二、加强机电设备管理力度的措施

(一)引进先进人才、提高管理队伍素质

为了保证电解铝冶炼行业的经济效益不断提高,确保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公司必须要培养一批高素质、高技术的人才。对于电解铝冶炼行业的机电设备管理工作,企业必须要引进当代的管理人才,在工作人员上岗之前一定要做好人员培训工作,在实际工作中发现优异的工作人员,公司应该注重培养,进行专业培训,同时,还需要对优秀工作人员进行专业授课,力争将他们培养成技术过硬的优秀管理人才。通过多种方式,保证工作人员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经验进行结合,从而全面、实效的保证机电设备的管理工作。此外,电解铝冶炼行业还可以通过技术职称的评定工作实现工作人员的激励作用,以企业的经济发展为基础,不断的提高工作人员的工资待遇。

(二)完善机电设备的管理工作

为了完善机电设备的管理工作,电解铝冶炼企业首先,做好正常的设备检修工作。电解铝冶炼企业必须要做好机电设备的定期检查工作,特别注意易损器件的检修工作,对于容易出现故障了部位,需要加强管理工作。如果工作中的机电设备出现表面变形,需要及时维修。在机械装备投入使用之前,必须要做好带负荷实验,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其次,做好机电设备的验收。企业工作人员需要做好电气设备工作验收工作,不管是在验收工作中,还是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对机电设备都需要做好技术测定工作。

最后,机电设备的入井工作。在电气设备正式入井之前,企业需要做好入井实验,在此之前,设备必须要有入井合格证,如果缺少入井合格证,不允许下井,如果违反规定,必须严格处理。

(三)优化设备水平

电解铝冶炼企业需要加大机电设备的资金投入力度,为了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工作效益,在设备上的资金投入需要花大力气。对于机电设备的更新换代工作,企业高层领导需要高度重视,对于那些老旧设备,需要及时更新高科技设备,当然,更不能使用报废的旧设备。在更新设备的过程中,必须要符合国家的《企业安全规程》要求,旧设备需要使用新技术进行更新,对于设备上的保护装置需要及时更新。

(四)坚强管理制度的落实工作

管理制度的有效落实,是电解铝冶炼企业安全生产的先决条件。因此电解铝冶炼企业需要做好以下几点:

首先,科学创建管理制度,对各项管理制度进行完善。其次,对于企业的安全生产规范,工作人员需要认真实施,如果发生安全事故,企业需要根据生产责任,追究其工作责任,要求工作人员时时抓安全生产和安全管理工作。

最后,严格落实几点管理制度,完善管理制度,实现机电管理制度的顺利实施,确保各项规范制度的落实。

(五)制度化机电管理制度

首先,根据国家对机电设备的管理规定,以及结合电解铝冶炼企业的实际情况,电解铝冶炼企业工作人员需要严格拟定井下机电设备的防爆标准,并完善检修制度的巡回工作。制度化机电设备的技术工作人员,对于规章制度的实施,需要监督人员的严格监督,对于机电设备的管理工作,必须要做到程序化、制度化以及规范化。

其次,各电解铝冶炼企业在保证自身经济效益前提的情况下,需要逐步淘汰老旧设备、落后机械,避免这些设备对工作人员造成不必要的伤害,对于先进技术,需要及时引进,从而确保工作的安全、可靠、顺利的进行。最后,制度化矿井检修计划。在电解铝冶炼企业中,每个月都会对各机电设备进行检修工作,每年需要对其进行四次大修工作,检修计划中包括的项目比较多,比如内容检修、组织施工、技术更新以及安全运行等。对于管理制度的制度化,有利于机电设备的检修工作顺利进行,而且可以提高机电设备的安全、可靠运行。

(六)建立质量与安全监督体系

对于电解铝冶炼企业机电设备的安装工作,不但要保证设备的工作质量,而且要保证设备的顺利验收工作。在安装过程中,遇到关键程序,需要对其进行阶段性验收。机电设备完成安装以后,在进行检修之前,需要编写检修规程。对于重点工程,需要高层领导严格把关。机电设备检察员,需要学好专业知识,严格执行《企业安全规程》和相关规定。

结语

总之,机电设备管理属于一项系统性的工程,企业全员应共同参与、良好的配合。要时刻将设备运行高效、资源配置高效作为最终目标,做好维修、保养、管理工作,提高自身素质与能力,只有这样,机电设备管理工作水平才会真正提高,才会使得电解铝冶炼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站稳脚跟,从而推动企业完全成本核心竞争力的实现。

参考文献

篇2

2机电设备统筹管理概述

机电设备的管理分为前期管理与后期管理两大部分,高效的管理方案不仅能够提高机电设备的使用效率,而且还可以显著增强公司的经济收益,尤其对于煤炭行业区域化公司而言,机电设备的统筹管理显得更为重要。机电设备的前期管理也是设备的规划工程,指的是从规划到具体投产这一段时期的所有工作,主要包括机电设备方案制定、调研以及最终决策;自制机电设备的设计、研发,外采设备的采购、预定;机电设备安装、调节、试运行;效果分析、评价等。机电设备后期管理指的是初期管理之后,在机电设备的使用、养护、维修、改造到报废为止的所有工作。与前期管理相比,机电设备的后期管理阶段时间更长。无论是前期管理亦或后期管理,只要管理得当便可以极大地提高机电设备的利用率,减小维持费用,进而将公司的经济收益最大化。

3机电设备维修管理的指导思想与常见问题

为了进一步提高煤炭行业区域化公司在机电设备统筹管理方面的水平,必须要建设机电设备维修的专业化队伍。以新矿集团及其子公司为例,对其机电设备统筹管理的情况进行分析:3.1指导思想。为了在根本上推动新矿集团机电设备维修管理专业化管理队伍的建设,确保机电设备维修管理队伍的发展健康且有序,从而实现机电管理维修专业化队伍从无到有、由弱变强,促进其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切实为公司生产提供优秀的设备维修管理服务,为公司“节约创效”、“轻装前进”打下良好的设备保障。3.2常见问题。设备维修是机电设备统筹管理工作中的重点内容,其对机电设备的正常运行以及公司的经济收益均有着重要影响[1]。现阶段,机电设备维修施工的常见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维修设备落后、维修工艺单一,大部分技术人员专业化程度不足;机电设备使用单位责任感不足、检查养护工作不到位,致使机电设备的各种零件受到严重损坏,甚至报废;某些特殊零配件的购买途径受限,导致机电设备零部件受损后,无法进行替换,最终造成机电设备的闲置、浪费;部分轴类零件因使用方式不当而导致报废;工作环境比较恶劣,机电设备安全作业的空间比较小,设备和物资等不能进行分类摆放,为质量标准化工作的开展增加了难度。

4煤炭公司机电设备统筹管理的具体措施

4.1加强人员素质。受到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生产行业一向不重视机电设备统筹管理工作,尤其是煤炭等生产行业。尽管,近年来许多煤炭行业区域化公司开始着手开展机电设备统筹管理工作,但是,因机电设备统筹管理工作在我国起步较晚,至今未能形成完善的、成熟的制度体系。4.2加强制度建设。制度是一切活动的基础,为各个环节的顺利展开提供了良好的制度保障。为确保机电设备维修工作的顺利开展,内蒙能源成立机电设备维修管理领导小组,由内蒙能源董事长、党委书记任组长,班子其他成员任副组长,内蒙能源生产技术部、经营管理部专业人员及各单位负责人、经营、机电专业分管领导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综合服务中心,由综合服务中心负责人兼办公室主任,负责相关工作的协调推进工作[2]。各单位是机电设备维修管理的实施主体,要加强组织管理,分别成立设备维修管理领导小组,各单位负责人为组长,机电矿长为副组长,各相关科室负责人为小组成员,负责本单位机电设备的维修、清查和组织工作[3]。另外,要制定待修设备的维修计划,及时做好相关工作。4.3管理保障。各单位要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及本规定意见,统筹考虑、科学制订机电设备维修管理的具体实施办法。实施办法必须就机电设备维修管理的各环节、各步骤进行细化,做出明确规定,以保证各项工作顺利开展[4]。对长期不使用造成闲置的机电设备,实施租赁调剂管理,根据各单位机电设备需求情况,将闲置设备调剂租赁至需求单位,租赁费由承租单位负担[5]。需要办理资产转移的机电设备,双方依据财务账面净值确定转移资产;各单位原则上优先使用调剂设备,能调剂使用的一律调剂使用,无法调剂确需采购的,经内蒙能源批准后方可实施;除以上规定外,闲置设备的使用和调剂参照内蒙能源相关文件执行。本项工作由综合服务中心根据实际情况提供供需信息,生产技术部负责设备台账转移变更登记工作,经营管理部负责资产转移工作。综合服务中心定期组织相关人员对各单位工作情况进行检查,对于维修工作落实不积极的单位进行通报并考核。各维修项目部会同各单位实施以“定项目、定标准、定价格、定责任、定时限”为核心的清单式维修体系,做到一台(架)一清单,一台(架)一价格,坚持材料配件“能用旧不用新、能调剂不购置”的理念,对维修的机电设备进行细化,能更换配件的不换整个单元,在保证维修质量的前提下积极降低维修成本。

5结语

企业煤炭行业区域化是未来的主流趋势,企业管理者需要对此加强重视,采取统筹规划等方法,增加机电的前期设计能力,完善机电后期的管理与维护,从而提高企业的效益。

作者:蔡永生 王强 单位:新矿内蒙古能源有限责任公司

【参考文献】

【1】贠江锋.浅谈现代化机电管理技术在煤矿中的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6(03):90.

【2】张华.露天煤矿机电设备管理存在的问题及优化方案[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15):94-95.

篇3

中图分类号 F40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671-(2012)062-0194-01

1 项目背景

近年来,随着国外第三世界国家国民经济的迅猛发展,电力需求也越来越大,国外电力市场前景广阔。第三世界国家一般经济基础薄弱,科学技术和管理水平还比较落后,因此在选择水电站机电设备上多倾向于系统集成的供货模式,即机电设备EPC(Engineer Procure Construct)模式。为抢占国外水电市场,国内、外水电机电设备制造公司各施其能,展开了激烈的角逐。第三世界国家科学技术水平较低,根本不具备能力编制相关标准和规范,通常直接采用科技水平领先的发达国家编制的标准。因此,国际标准化水平和程度的高低也就成为国内、外水电机电设备制造公司核心竞争力的基本要素。

2 概念定义

标准是对一定范围内的重复性事物和概念所做的统一规定,它以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的综合成果为基础,以获得最佳秩序、促进最佳社会效益为目的,经有关方面协商一致,由主管机构批准,以特定形式,作为共同遵守的准则和依据。 国际标准是指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和国际电信联盟(ITU)制定的标准以及国际标准化组织确认并公布的其他27个国际组织制定的标准。国际标准在世界范围内统一使用。水电站常用的国际标准有国际电工委员会标准(IEC)、国际标准化组织标准(ISO)、欧盟标准(EN)、国际电报电话咨询委员会标准(CCITT)、国际无线电咨询委员会标准(CCIR)和国际照明委员会标准(CIE)等,常用的美标国家标准有美国国家标准(ANSI)、美国机械工程师协会标准(ASME)、美国材料和实验协会标准(ASTM)、美国焊接协会标准(AWS)、美国钢结构学会标准(AISC)、美国全国电气规程(NEC)、美国全国电气制造商协会标准(NEMA)、美国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学会标(IEEE)等。

3 行业现状

纵观国际水电机电设备采用标准的行业状况和竞争局势,国内、外机电设备制造公司反差巨大。一方面,国外发达国家水电机电设备制造公司凭借其强大的技术创新优势,不遗余力的主导国际标准的制定,ISO、IEC等国际标准有一半以上被德、美、英、法、日五国瓜分。为限制他国水电机电设备产品出口,国外发达国家将标准涉及的技术指标种类和数量不断增多,技术要求越来越苛刻,版本更新越来越频繁。另一方面,技术标准的缺失和不被认可使我国水电机电设备制造企业在国际竞争中往往受制于人。国内机电设备制造公司基本采用中国国家标准(GB标准)、行业标准(DL标准、SD标准、JB标准和YJ标准等)和企业标准,对国际标准知之甚少,更是鲜有应用,国际标准问题已成为国内水电机电设备制造公司进军国际电力市场不可逾越的

屏障。

4 目的和意义

“一流企业做标准,二流企业做品牌,三流企业做产品”,这是对全球市场经济的精辟概括。当前形势下,技术标准已成为水电机电设备制造企业竞争的制高点。在传统大规模水电机电设备工业化生产过程中,是先有产品后有标准,标准的主要作用是解决产品的互换性和通用性。在知识经济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是先有标准后有产品,标准是把握产品主动权或限制市场的重要手段。标准之争其实就是市场之争,谁制定标准,谁就掌握了话语权;谁掌握了标准,谁就意味着先行拿到了进入国际市场的入场券,抢占了国际市场的制高点。中国水电机电设备制造企业要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深刻认识到国际标准学习、研究和推广对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

4.1 国际标准是中国水电机电设备制造业进军国际水电市场的通行证

随着贸易自由化在全球的推进,国际标准已成为发达国家新贸易保护主义的主要表现形式。发达国家利用标准的合法性和隐蔽性,将各种标准作为贸易技术壁垒,达到限制他国产品出口、保护本国产业的目的。国家质检总局统计表明,2006年,我国有31.4%的出口企业不同程度地受到以标准为代表的国外技术壁垒的影响,以技术标准为主的技术壁垒已成为当今国际贸易的主要

壁垒。

4.2 国际标准是中国水电机电设备制造业向国际化发展的重要技术保障

国际标准是国内水电机电设备制造业产品研发、设计、生产、经营和管理的重要依据,切实关系到企业在国际电力市场中的生存与发展。目前我国科学技术水平与国外发达国家还有一定差距,国内相关标准在国际上尚未得到认可,且国际标准技术要求一般普遍高于国内标准。在这种条件下,只有加强国际标准的学习、研究和推广,才能提高产品质量,才能使国内水电机电设备制造企业在国际水电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才能实现产品的国际化。

4.3 国际标准是中国水电机电设备制造业在国际市场竞争的核心动力

“得标准者得天下”,在一定程度上,技术标准已上升为制约国家经济发展和国家经济竞争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当今社会,谁掌握了技术标准谁就掌握市场竞争的主动权,获得最大的经济利益。一个公司的产品是否在国际市场中具有核心竞争力,产品质量是关键所在,而质量问题首先就是一个标准问题。标准是评定和衡量产品质量高低的重要标志,产品质量的形成过程,实际上就是标准的贯彻执行过程。质量是企业的生命,而标准是质量的前提,只有抓住了标准这个根本,企业方能立于不败之地。

4.4 国际标准是中国水电机电设备制造业进行国际技术交流的纽带

采用国际标准有利于促进中国水电机电设备制造企业技术的进步,有利于提高产品标准水平,健全产品标准体系,更有利于我国水电机电设备制造业与世界发达国家同行业之间的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

4.5 国际标准的学习、研究和推广能加强我国技术标准体系建设,完善和健全我国技术标准

通过国际标准的学习、研究、应用和推广,使我们充分认识和正视国际标准的重要性,在提高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的同时,不断对国内标准和国际标准进行比较、分析和总结,去粗存精,为我所用。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己的技术标准体系,对内没有防护性贸易技术壁垒,不能保护本国民族工业;对外得不到技术认可,丧失市场竞争的主动权。当前,我们的首要任务和目标是建立我国自己的技术标准体系,完善和健全我国的技术标准,并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认可。

篇4

作者简介:陈思义(1954-),男,重庆市人,四川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机械设计与制造。

课题项目:四川工商职业技术学院2011年度院级专业改革研究项目“机电设备运行与维护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编号:11SA07),主持人:陈思义。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2)24-0068-05

四川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原四川省轻工业学校)在2001年升格为高职学院之前就开办了机电设备运行与维护专业,在50多年的办学历史中,依托轻工行业,面向地方经济社会,为省内外制浆造纸、酿酒、食品、卷烟、包装、印刷等企业培养了大量从事轻工机械设备及生产线的安装、调试、运行操作、维修和技术改造的专业技术人才,为这些企业的发展发挥出了积极的作用。

而近年来,机电设备运行与维护专业毕业的学生所具备的专业技能滞后于快速发展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往往要经历1~2年或更长的岗位适应时间。企业对毕业生的满意度不高,认为技能、技术优势不明显,实际工作能力不足。有的毕业生也认为自己所学未用、所用未学,就业后难以适应工作岗位的实际需要。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在于职业针对性不强,教学与应用之间的脱节较严重,工学结合还没有成为本专业人才培养的主线和主流,依附于理论学习的格局还没有从根本上动摇。

针对上述问题,四川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组建了高职《机电设备运行与维护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课题组,旨在构建该专业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和相应的课程新体系,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为高职机电设备运行与维护人才培养工作开创新的局面。

一、以就业为导向,确定人才培养规格

当今 “以就业为导向”已成为高职教育专业设置的指导思想,要求所培养的毕业生要能找到相应的专业岗位,并充分发挥专业特长,即岗位设计及其应用技能的培养已成为高职教育的主要课题。实践证明:科学地选择支撑一个专业的技术,构建合理、有效的课程体系,才能满足教学规律的要求,达到培养目标。因而,寻求社会需求与专业支撑技术的最佳结合,是准确定位培养目标与人才规格,建设―个专业的首要任务。根据机电设备运行与维护的内涵设计明确的岗位及人才培养规格是当前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计中非常重要的内容,这也是人才培养方案设计、知识能力构筑的切人点。

为了准确把握人才培养方向,课题组成员于2011—2012年开始深入四川省内外相关的制浆造纸、酿酒、食品、卷烟、包装、印刷等多家轻工企业,调研行业发展情况、人才需求状况、职业岗位(群)的需求及专业人才教育等方面的情况。

调研显示,随着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轻工行业企业为了实现产品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转变,走高效益发展的道路,引进了大量高效率、连续作业的带自动上下料装置的自动化单机、联动机组和自动流水生产线等。这些进口或国产的现代化轻工机械设备及自动生产线其特点是:结构复杂化、装置系统化,机能高级化,融机械、电器、液压、气动、高科技自动检测以及微机控制技术应用为一体。这些现代化的智能化设备对安装、调试、运行操作、维修管理人员的外语水平、使用电脑控制管理的技能、机电一体化技术及综合素质要求较高。相关企业不仅需要更多从事机电设备安装、运行与维护的高技能人才,而且要求毕业生一到企业,就能解决实际工程问题,实现“零距离上岗”。高职机电设备运行与维护专业应是机电设备安装、操作、维修、检测及管理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摇篮。

根据调研结果,课题组在充分了解专业、行业企业现状、技术需求和跟踪专业方向前沿的基础上,认为高等职业教育必须与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同步,采用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培养当前企业急需的毕业生,才能提高就业率[1]。由此,将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面向企业生产第一线的具有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与创新精神,熟悉轻工机械设备及自动生产线的结构、工作原理、工作性能,具备机电设备的安装、调试、操作维修及运行管理,及有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高端技能型人才。

二、以岗位群为基本依据,构建专业教学模式

根据人才培养目标,本专业毕业生的主要就业单位将面向轻工行业的制浆造纸、酿酒、食品、卷烟、包装、印刷等企业。主要职业岗位:①对新建厂或引入新设备的安装、调试及投产前的一般性技术工作;②从事机械设备的维修、保养及备品备件的制造工作;③为提高产量、调节产品品种能对机械设备选型、配套和设备设计技术改造的一般性技术工作;④对全厂(重点为车间)生产线机械设备的运行管理工作。

在企业调研的基础上,结合行业企业职业岗位群的任职需要,课题组与相关企业专家、职业教育专家就专业教学改革座谈,重新审视本专业人才的培养方案,深入研究分析了本专业职业能力,特别是关键职业技术能力,并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能力,面向社会需求,构建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体系。高职机电设备运行与维护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如图1所示。

篇5

中图分类号:TH1371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1(b)-0080-02

Abstract: Underground trackless equipment has certain peculiarities of working conditions, the hydraulic tank as an important auxiliaries of hydraulic system, its design quality often affect the performance of the entire hydraulic system. Here mainly on underground trackless equipment in this field, comprehensively introduces the general design method of hydraulic oil tank, how to determine the hydraulic tank capacity, in the way to meet oil cooling requirements, the normally structural form of fuel tank and the auxiliary of fuel tank matching principle and arrangement.

Key words:The hydraulic tank;Capacity;Heat dissipation mechanism;The auxiliary of tank

地下无轨设备,其工作机构大量的动作形式主要由由液压驱动来实现的,液压油箱作为暂时储存驱动的工作介质,并持续的,稳定的向各个能源装置、液压控制元件和执行元件供应液压油,是地下无轨设备液压系统一个重要辅件,在保障地下无轨设备正常的运行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由于地下无轨设备是移动式工程机械,并使用于地下复杂恶劣的工况,所以其液压油箱在具体设计上兼有一般油箱的特点,又具有某些特殊性。合理的设计地下无轨设备液压油箱主要考虑其容量的确定、合适的散热渠道、液压元件配置和油箱结构的布置等因素。

1 油箱的容量

油箱容量即油面高度为油箱高度80%时的油箱有效容积,油箱必须有足够大的容量,以保证系统工作时具有一定的液位高度,防止油箱出现瞬时吸空或导致油箱内液面过低,吸油过滤器外露等。一般情况而言,油箱的容量可按液压泵的额定流量估算出来。

2 油箱的散热

2.1 选用合适的油箱壁厚来进行散热保证

2.2 额外的增加散热机构保证油温满足使用要求

作为地下无轨设备,液压油箱结构紧凑,并且由于井下通风不良,通过液压油箱表面和液压元件自然散热往往不能满足油温正常工作要求。因此需要额外增加散热机构。

采取的方式有风冷和水冷两种形式。风冷是在无轨设备上装上风扇,利用本身的电瓶供电,通过对油冷却器持续通风散热,或借助柴油机的风冷却通道,将油冷却器安装在上面进行散热。水冷散热机构,冷却器外接水源,油和水在冷却器中各行其道,通过蛇形管壁进行热交换,水带走液压系统热量。水冷散热机构,降温效果好,但也受到一定局限性,一般只能用于必须要带水系统,并在工作中很少移位的地下无轨设备中,如潜孔钻机、凿岩台车等掘进钻孔设备。这两种的不同的冷却方式,都能保证油箱油温在许可的使用范围。

3 地下无轨设备液压油箱通常结构形式

地下无轨设备作为移动式工程机械,带有较多的液压驱动工作机构,并用于地下特殊的复杂环境,要求液压油箱结构简捷,维修方便。地下无轨设备各类产品中,其液压油箱常采用开放式结构,即箱内液面通过空气滤清器和大气相通;就其在无轨设备上的联接方式,可以分为分离式油箱和整体式油箱,分离式油箱即单独设计,与无轨设备机体分开,有利于油箱散热,并方便布置。整体式油箱利用无轨设备的整体结构件机架的可封闭的腔体作为油箱,结构紧凑,降低成本但维修不方便[2]。

4 地下无轨设备液压油箱典型液压元件

和液压油箱配套的液压辅件一般必须有:吸油过滤器、回油过滤器、空气滤清器、油温液位计等。除了合理选用附件外,其合理布置还有以下特点。以下图为例,下面分别介绍它们的作用和选型原则。

(1)吸油接头,(2)吸油过滤器,(3)箱体,(4)橡胶垫片,(5)盖板,(6)空气滤清器,(7)回油过滤器,(8)直接回油口,(9)油标,(10)隔板,(11)放油口。

吸油接头:和泵相连,可根据泵吸油口的数量,确定油箱有多少吸油接头。

吸油过滤器。为了防止意外落入油箱中杂物进入液压系统,在每个吸油口设置了吸油过滤器。由于这种过滤器必须浸入油箱的深处,导致过滤器堵塞后不便于清理,但又要求其通油能力大,所以吸油过滤器一般都采用粗过滤器。过滤器的选型原则:主要考虑过滤器通油能力、过滤精度和承载能力。其中过滤器的通油能力应一般为液压泵流量的2倍以上。过滤器的过滤精度,主要取决于液压系统所用元件的类型。

箱体。在选用合适容量的大小和安装方式后。最重要的是对油箱内部清理打磨并予以防锈,以满足提供一个洁净的容器储油。对油箱内表面的防腐处理常用的方法有:磷化、喷丸除尘后直接涂防锈油、喷砂后热喷涂氧化铝。条件允许时直接采用不锈钢制油箱。

另外对大型的油箱体设计时可根据是否便于清理杂质情况,结构上可在侧面设置清洗孔。小一点的油箱有盖板就能满足清洗了。

橡胶垫片。它起衔接盖板和箱体的作用。防止油液晃动后从夹缝泄漏。

盖板。用来安装液压元件。维护时可以打开,以便于清理油箱内侧表面和更换过滤器。

空气滤清器。油箱上部的通气孔上必须配置空气滤清器。兼作注油口用。液压油一般不能直接注入油箱,而是经过过滤车从注油口注入,这样可以保证注入油箱中油液具有一定的清洁度。空气滤清器的容量至少应为液压泵额定流量的2倍[3]。

回油过滤器。回油过滤器一般采用精过滤器,滤除液压系统中元件磨损产生的金属颗粒以及密封件的橡胶杂质污染物,使得流回油箱的油保持清洁。其中过滤器的通油能力应一般为液压泵流量的2倍以上直接回油口。此油口用于油路简单,油路很少污染无需过滤的情况。减少过滤等中间环节产生的背压,回油畅通。此油口一般联通因为泵、阀或马达泄油口。

液位计。以监视液位。观察油箱注油的液位上升情况和在系统工作中看见液位高度变化,兼有测定系统油温大小的温度计。安装高度,以显示刻度在油箱整体总体高度的0.8的偏上。

隔板:隔板将吸、回油管或过滤器隔开,增加油液循环距离,使油液有足够的时间分离气泡,沉淀杂质,消散热量。隔板高度最好为箱内油面高度的3/4。[4]

放油口,放油孔需要设在油箱底部最低的位置,使换油时油液和污染物能顺利地从放油孔流出。[5]

5 由于地下无轨设备具有移动性的特点,所以其液压油箱的设计与普通液压油箱设计有所不同

(1)应当考虑工程机械爬坡时最低和最高油位需要同时满足在上坡和下坡时的吸油滤不能外露,回油过滤器和空气滤清器端盖处不能全部在油内。

(2)对分离式油箱,装配上要考虑其表面便于散热,固定后尽可能悬空放置,并远离热源,如发动机。实际工作现场最好设置在通风良好的地方。

(3)重量的平衡,保持整车合适的重心,保持车辆行驶的稳定性。

(4)充分考虑布局,形状不一定规则,和相邻的部件要协调。

(5)箱体具有一定的强度,以适宜在地下颠簸的路况行驶。

参考文献

[1] 成大先.机械设计手册(第4卷)[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

[2] 章宏甲,黄谊.液压传动[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127-129.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