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1 17:32:26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防范雷电灾害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雷电灾害,是指因直击雷、雷电电磁脉冲、静电、雷电波侵入等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的事件;所称雷电防护产品,是指接闪器、引下线、接地装置、电涌保护器以及其他用于雷电灾害防御的产品;雷电防护装置是指由雷电防护产品和其他连接导体组成的雷电防护设施的总称。
第四条雷电灾害防御工作实行预防为主、防治结合、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方针。
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雷电灾害防御工作的领导,组织有关部门采取有效措施做好雷电灾害防御工作,提高雷电灾害防御能力。
第六条自治区气象主管机构负责全区雷电灾害防御的组织管理工作。州、市(地)、县(市)气象主管机构在上级气象主管机构和本级人民政府的领导下,负责本行政区域内雷电灾害防御的组织管理工作。未设气象主管机构的县(市),其雷电灾害防御工作由上一级气象主管机构负责。
住房和城乡建设、公安、工商、质量技术监督等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雷电灾害防御的相关工作。
第七条自治区气象主管机构应当按照合理布局、信息共享、有效利用的原则,编制雷电灾害防御规划,组建雷电监测预警系统,进行雷电灾害防御技术的研发、应用和雷电灾害风险评估。
雷电灾害防御规划应当包括防御原则和基本要求、灾害状况分析、重点防御区、防御措施、灾害监测、预警工程建设等内容。
气象主管机构所属的气象台站应当加强对雷电及其相应灾害性天气的监测。
第八条应当安装雷电防护装置的范围:
(一)《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规定的一、二、三类防雷建筑物、构筑物;
(二)石油、化工、燃气等易燃易爆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设施和场所;
(三)电力、通信、广播电视、信息系统和其他重要社会公共设施;
(四)法律、法规、规章和有关技术规范规定应当安装雷电防护装置的其他场所和设施。
第九条安装雷电防护装置,应当由从事雷电灾害风险评估业务的机构依据国家防雷标准和技术规范进行雷电灾害风险评估;雷电防护装置的设计与施工,应当按照评估确定的防雷类别与防雷措施开展。
雷电防护装置应当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验收。
雷电防护装置专业设计、施工、检测,执行国家防雷标准和技术规范。
第十条从事雷电防护装置专业设计、施工、检测的单位,应当取得国家或者自治区气象主管机构根据管理权限和程序颁发的资质证书,在相应的资质范围内从事设计、施工、检测。
持有住房和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的建设工程设计、施工资质证书的单位,可以在核准的资质范围内从事建设工程雷电防护装置的设计、施工。
气象主管机构或者住房和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不得要求从事雷电防护装置设计、施工的单位重复领取雷电防护装置设计、施工资质证书。
第十一条组织进行新建、改建、扩建建(构)筑物设计文件审查的部门,应当就雷电防护装置的设计听取气象主管机构意见;对新建、改建、扩建建(构)筑物进行竣工验收,应当同时验收雷电防护装置并通知气象主管机构参加。
第十二条雷电易发区内的矿区、旅游景点或者投入使用的建(构)筑物、设施需要单独安装雷电防护装置的,雷电防护装置的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由县(市)以上气象主管机构负责。
第十三条雷电防护装置的施工单位应当按照审核通过的设计文件进行施工;雷电防护装置的建设单位应当委托具有雷电防护装置检测资质的单位进行检测。
检测单位对雷电防护装置的隐蔽工程应当进行逐项检测。检测不合格的,应当及时向建设单位提出书面整改意见,并向当地气象主管机构报告。雷电防护装置检测单位对其出具的检测报告的真实性负责。
第十四条雷电防护装置使用单位应当采取有效措施,做好雷电防护装置的日常维护工作,委托具有雷电防护装置检测资质的单位定期对雷电防护装置进行安全检测。易燃易爆危险环境场所的雷电防护装置每半年检测一次,其他雷电防护装置每年检测一次。
气象主管机构应当对雷电防护装置的使用加强监督检查,发现雷电防护装置存在安全隐患的,应当向使用单位提出限期整改的书面意见。
第十五条雷电防护产品应当符合国家质量标准;进口的雷电防护产品应当符合国家强制性标准。
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国家明令淘汰或者不合格的雷电防护产品。
第十六条禁止实施下列行为:
(一)涂改、伪造或者使用涂改、伪造的雷电防护装置设计、施工、检测资质证书以及雷电防护装置检测报告等;
(二)在雷电灾害装置设计、施工、检测中,提供虚假信息、故意使用虚假信息或者隐瞒真实信息等。
第十七条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市)以上气象主管机构责令改正,并处5000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
(一)应当安装雷电防护装置而拒不安装的;
(二)雷电易发区内的矿区、旅游景点或者投入使用的建(构)筑物、设施单独安装雷电防护装置,未经气象主管机构设计审核或者竣工验收的。
对新建、改建、扩建建(构)筑物的雷电防护装置,设计文件未听取气象主管机构意见,擅自交付使用,或者气象主管机构未参加竣工验收,擅自投入使用的,处3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罚款。
第十八条违反本办法第十六条规定的,按照《气象灾害防御条例》第四十五条规定予以处罚。
第十九条生产、销售、使用国家明令淘汰或者不合格的雷电防护产品的,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予以处罚。
第三条防雷减灾工作,实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坚持“以人为本、科学防御、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原则。
第四条市气象主管机构负责全市防雷减灾管理与指导工作,各县区气象主管机构具体负责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防雷减灾工作。未设气象主管机构的市辖区,其防雷减灾工作由市气象主管机构负责。电力企业在省气象主管机构授权范围内负责高压电力设施的防雷减灾工作,并接受各级防雷减灾机构的技术指导。
第五条各级政府应当加强对防雷减灾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协调,将防雷减灾工作纳入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加强雷电监测、预警系统建设,提高雷电灾害预警和防雷减灾能力。
第六条气象主管机构应当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对防雷减灾技术、防雷产品以及雷电监测预警系统的研究、开发和推广应用,开展防雷减灾科普宣传,增强全社会防雷减灾意识。气象主管机构所属的气象台站应当加强对雷电灾害性天气的监测,及时向社会雷电灾害性天气预警、预报。
第七条发改、规划、住房和城乡建设、公安、工商、质监、安监、教育等部门,应当按照各自的职责配合气象主管机构做好防雷减灾工作。(一)发改部门将雷击风险评估作为立项的重要依据,在下达重点建设工程计划前通知防雷减灾机构进行雷击风险评估。(二)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对新建、改建、扩建工程进行图纸审核与竣工验收工作时,应征求气象主管机构的意见。涉及防雷的建设工程,气象主管机构参与防雷装置的设计审查,并对防雷设计提出意见。设计图纸未经审查或者审查不合格的,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不得发给施工许可证,建设单位不得施工。建设单位应当根据施工进度,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防雷检测机构对防雷装置进行跟踪检测。检测机构应当记录检测数据,填写验收手册,出具检测(验收)报告。检测(验收)报告作为竣工验收的技术依据。涉及防雷的建设工程,气象主管机构参与工程的竣工验收,并对防雷工程的验收情况提出意见。防雷工程未经验收或验收不合格的,不得投入使用。(三)公安部门要配合气象部门定期对计算机、通信以及广播电视系统的防雷安全进行检查检测,对不合格或没有根据规定安装防雷装置的,应立即进行整改。(四)消防部门要配合气象部门做好防雷装置的定期检查检测工作,以防雷技术服务机构出具的检测报告作为防火检查依据之一。(五)安监部门要配合气象部门做好易燃易爆场所防雷装置的定期检查检测工作,以防雷技术服务机构出具的检测报告作为安全检查依据之一。
第八条下列建(构)筑物、场所或设施必须安装符合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要求的防雷装置,防雷装置应当经过气象主管机构的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并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一)《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规定的一、二、三类防雷建(构)筑物及其附属设施;(二)化工、油库、气库、加油加气站、液化天然气、油(气)管道站场、阀室等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设施;(三)邮电通信、交通运输、广播电视、医疗卫生、金融证券、文化教育、文物保护单位和其他不可移动文物、体育、旅游、游乐场所以及信息系统等社会公共服务设施;(四)重要储备物资的储存场所;(五)其它易遭受雷击或按照法律法规以及相关技术规范规定应当安装防雷装置的建(构)筑物、场所或设施。
第九条按照规定安装的防雷装置,使用单位应当做好日常维护和定期检测工作,石油、化工、易燃易爆物资的生产和储存等火灾爆炸危险场所,其防雷装置每半年检测一次,其他建(构)筑物、场所或设施防雷装置每年检测一次。检测不合格的防雷装置,使用单位必须在限期内整改。
第十条以下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应进行雷击风险评估,建设单位在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或初步设计时应同步做好雷击风险评估工作,并将雷击风险评估作为防雷装置图纸审核的内容之一:(一)各类化工厂、石油企业、烟花爆竹企业、易燃易爆仓储、输送贮存油气等易燃易爆场所;(二)供水、供电、供气、供热、道路桥梁、城市轨道交通、邮电通信、广播电视、医疗卫生、金融证券以及信息系统等涉及公共安全或者环境安全的建设项目;(三)各类发射塔、高耸观光塔、省级及以上重点文物保护建筑等特殊工程;大型博览和展览建筑物;体育场馆、影剧院、大型商场超市、宾馆、全日制学校以及航空港、车站、港口、码头等人员密集场所;(四)各专业大、中型工程建设项目(参照建设部《工程设计资质标准》中规定的各行业建设项目设计规模划分标准,日后有修订的,按最新公布的执行)或重大区域性经济开发项目等重点工程项目;(五)《建筑物防雷设计规划》规定的第一、第二类防雷建(构)筑物;(六)高度≥50米的高层建筑物;总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的新建住宅小区;单体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的建筑物;项目投资额≥3000万元的建设项目;(七)按照有关技术规范,应当开展雷击风险评估的其它场所。
第十一条气象主管机构应当加强对防雷技术服务机构和从事防雷工程设计和施工单位的监督和管理,规范相关服务和经营活动。
第十二条从事防雷装置检测、防雷装置设计技术评价、雷击风险评估、雷电灾害调查与鉴定的防雷技术服务机构应当依法取得相应的资质,并在资质许可范围内从事相关防雷技术服务。从事防雷工程专业设计、施工的单位,应当依法取得相应的资质,并在资质许可的范围内从事防雷工程专业设计、施工。从事防雷装置检测、防雷装置设计技术评价、雷击风险评估、雷电灾害调查与鉴定等防雷技术服务及防雷工程专业设计、施工的技术人员,应当按照规定参加专业技术培训,经考核合格后取得相应的资格证书。相关防雷技术服务及防雷工程专业设计、施工必须严格执行国家及地方防雷标准和技术规范。
第十三条防雷产品应当符合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规定的使用要求,并经省气象主管机构备案。
第十四条从事防雷工程设计、施工和防雷技术服务的单位和个人,必须遵守国家及委托单位的有关保密规定。
第十五条气象主管机构负责组织雷电灾害的调查、统计与鉴定工作。其他有关部门和单位应当配合当地气象主管机构做好雷电灾害的调查、统计与鉴定工作。因雷电灾害引起火灾事故由有关部门负责调查,气象部门配合。
第十六条遭受雷击灾害的组织和个人,应当向当地气象主管机构报告,并协助当地气象主管机构对雷电灾害进行调查与鉴定。
第十七条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气象主管机构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可处以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给他人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一)不具备防雷装置检测、防雷工程专业设计或者施工资质,擅自从事相关活动的;(二)超出防雷装置检测、防雷工程专业设计或者施工资质等级从事相关活动的;(三)防雷装置设计未经当地气象主管机构审核或者审核未通过,擅自施工的;(四)防雷装置未经当地气象主管机构验收或者未取得验收文件,擅自投入使用的。
第十八条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气象主管机构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可处以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给他人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一)应当安装防雷装置而拒不安装的;(二)使用不符合使用要求的防雷装置或产品的;(三)已有防雷装置,拒绝进行检测或者经检测不合格又拒不整改的;(四)对重大雷电灾害事故隐瞒不报的。
雷电作为一种大气运动变化中的发生的自然现象,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却能造成巨大的影响。雷电发生的过程中,伴随产生大量的电子,因此,雷电具有极强的破坏能力。居民在日常生活中,如果不懂得利用防雷减灾的技术手段进行有效的防雷举措,往往会埋下安全隐患。可见,增强防雷减灾意识,运用有效的手段进行防雷减灾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加强防雷减灾管理及综合防雷减灾技术的应用就显得十分重要,是实现国家安全稳定生产生活的重要保障。
1 雷电造成破坏方式及危害
雷电现象发生的过程中伴随产生大量的氨基酸,因此,雷电现象也被认为是地球生命起源的重要原因之一。而雷电产生大量的正电荷在地球上层形成一个保护层,防止宇宙中的有害射线抵达地球,防止了地球生物受到伤害。发生雷电灾害事故主要是因为生产生活中的输电线受到雷击导致的,雷击发生一般情况下会经过几个阶段。输电线在受到雷击之后,由于雷电形成巨大电压导致输电线发生闪路的情况,进而会造成输电线以冲击闪路状态进入工频电压的稳定情况,最后就导致跳闸,供电系统也会被迫中断。
随着近些年世界各地都发生雷电灾害事故造成供电系统的输电线发生故障频繁。这种现象导致了正常的供电困难,为人们的生产活动制造了障碍,同时也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当然,雷电是一种不可避免其发生的自然现象,是不能忽视的重要的自然灾害。因此,加强对雷电的防灾避害技术手段及进行防雷减灾管理可以有效的减少雷电灾害造成的损失与破坏。
2 防雷减灾防护技术内容
雷电灾害一直以来都是自然灾害中对人类影响最为巨大的灾害形式之一,其每年给世界各地造成的经济上的损失极大,同时往往伴随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雷电灾害发生的频率也极高,因此,进行雷电灾害的管理与趋避就具有重要意义。雷电灾害形成的原因除了其产生的不可抗拒性之外,还主要有几个方面的原因:(1)许多地区的人们思想意识落后,缺少对雷电灾害的正确认识。因此,也就缺乏进行防雷避害措施建设及防备,也就极容易受到雷电灾害的袭击。另外,就是地方教育中对雷电灾害的防护教育力度不够,从而导致了对雷电灾害的认识不能被广泛的接受与普及。(2)雷电灾害发生过程中,因为缺少对雷电灾害方面的知识的认识,导致事故发生后不能进行正确及时的补救,使雷电灾害的破坏程度进一步扩大,这也是雷电灾害频发与影响扩大的主要原因。(3)随着现代信息化的生产生活方式越来越普及,社会进步、科技发展让各种各项的电子信息通讯设备及电脑、空调等进入了普通家庭。一方面,这体现的是社会进步,经济科技的发展水平提升。但是,另一方面也是导致雷电灾害发生的过程中,人们的生产生活受到更大范围的波及与影响。
加强对雷电灾害的后效防范,需要有步骤的相关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在进行相关雷电灾害的预防与减灾管理中应当尽可能的收集关于以往发生雷电灾害的历史资料,针对雷电灾害发生的时段频率情况,进行管理规划。另外,还应当有针对性的对雷电灾害频发的地区进行更加严格的规划管理,设定相应的等级范畴,针对不同等级采取不同政策措施进行管理。
3 防雷减灾技术管理
防雷减灾技术是一项关系社会民生的重要技术手段,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加强对防雷减灾技术手段进行科学管理,更有助于各地区防雷减灾功能的发挥。
(1)直击雷防护技术手段。直击雷的产生主要是由于云层中带电的部分与地球上的某一点之间发生反应,造成的猛烈放电现象。直击雷防范可以通过设置避雷线,防止直击雷灾害。这种假设的机理主要是使雷电无法直接袭击导线,造成雷电一定程度的分流,降低雷击效果。另外,就是让输电线对于导线能产生一定的屏蔽作用,降低导线上方的感应电压。(2)感应雷防灾技术手段。从产生的原因上看,感应雷电发生主要是因为静电感应及电磁脉冲之间发生导致的。进行感应雷防范的主要手段,应当是通过假设避雷网,这种方法可以有效的防止直击雷对输电线造成的伤害。(3)进行等电位的有效连接。进行等电位的连接是有效防止雷电灾害发生另外一种有效的方式之一,其主要是将导电装置分开,并与其他电子设备进行等电位的连接,这种方法可以使电位差减少,达到避雷的效果。(4)其他。还有一些其他的技术手段与方法同样也可以进行雷电防护,如在建筑物内进行防雷接地装置的设置等。
4 结语
雷电灾害对人类的生产生活造成的伤害是巨大的,不仅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还会威胁到人身安全。因此,加强各地方防雷减灾管理工作,提高防雷管理意识与能力增强,可以更好的保证生产生活安全有序进行。对此,政府层面应当首先进行防雷减灾方面工作的高度重视,理清管理责任,不断提升居民的防雷意识。另外,应当对居民居住环境进行防雷技术知识的普及与培训。再者,就是进行防雷减灾的设计规划建设,从多层次、多角度进行防雷减灾管理及综合防雷减灾技术的应用。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增强防雷减灾避害能力,保证人们生产生活安全。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 S16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1)21-0053-02
我国是世界上气象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气象灾害损失占所有自然灾害总损失的70%以上。在全球气候持续变暖的大背景下,各类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更加频繁,气象灾害不断加重。防御气象灾害是政府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重要体现,是国家重要的基础性公益事业[1]。据统计,截至2010年8月1日,我国已有8.05亿户手机用户,利用这个庞大的网络资源,可以快速、主动并广泛地传递气象灾害预警及防御信息。如何更好地利用手机短信使气象短信为政府防灾减灾做好服务,使防灾减灾工作更具有科学性和有效性,是当前公共气象服务的重要任务。
1 防灾短信服务思路
目前,人类面临全球气候异常及极端天气频发的严峻形势,天气预报不仅承担指导公众日常生活生产的功能,更重要的是在灾害性天气时为政府和公众防灾减灾及合理安排生活生产争取主动。在天气预报有灾害性天气或有紧急异常天气发生时,利用气象短信传播快、受众广的特点,可以最快、最便捷、最大范围地传播灾害预警,提醒政府相关部门和普通群众做好防范。另外,不能仅仅简单地告知预报情况,应该利用服务人员掌握的专业知识,尽可能多地在短信中添加防灾减灾和应急避险知识,增强公众的防灾意识和避险自救能力。
1.1 采编人员平常要加强学习
一条短信不能超过70个字,既要把天气表达清楚,通俗易懂,又要增加气象灾害预警及防御措施,是对短信编写人员临场发挥水平的考验。采编人员平时要注意提高自身素养,通过经常阅读文学、散文等书籍,提高短信的组织编写水平;要阅读气象科普、农业等书籍扩大知识面,了解气象灾害与农林业及群众生活的关系;更要多学习气象防灾减灾知识,在预报有天气灾害可能发生时,及时做好灾害预警及防范知识的宣传,否则不能真正达到指导防灾减灾的功能[2]。采编人员只有在日常生活中多积累、善感悟,积累丰富的素材,才能编写出高质量的气象短信。
1.2 平时多收集各行各业的灾情信息
只有了解了气象灾害对各行各业及百姓生活生产所造成的危害,才能有的放矢地做好服务。因此,在当地每次出现灾害性天气后,就应该通过各种渠道直接或间接地收集灾情信息。一般与气象相关度较高的行业如农林水电、交通运输等,可以电话咨询这些部门,了解第一手的灾情信息,更要关注重要时段里当地报纸、电视等媒体的相关报道,尽可能全面了解气象灾害给人们造成的损失,可以为今后更有针对性地防灾减灾短信服务做好准备。
1.3 提高气象灾害的敏感度及社会责任感
只有对气象灾害性天气高度敏感,才能充分利用气象短信这个受众面最广的媒介传播气象灾害预警,使短信在最佳的服务有效期内发挥作用,使服务效果引起相关部门和老百姓的足够重视,将各方面的防范措施及时准备到位,从而提高防灾减灾效果。当然,这种敏感性是要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为前提,只有充分认识给百姓提供气象服务的重要性,才不会让每次的天气预报预警随便发送;才会充分利用资源,使气象短信为民众提高防范和应对重大突发气象灾害事件的应急能力做出贡献。
2 几种常见灾害的防御短信服务
2.1 暴雨灾害防御短信服务
我国气象上规定,连续12 h降雨量30 mm以上,或24 h降水量50 mm以上的强降雨称为暴雨。如果10 mm的降水在1 min或几分钟内降低,如果降雨很快减弱,那么从气象标准来说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暴雨,但仍可能造成人员伤亡、农作物受损等气象灾害。作为气象服务的重要手段,特别是有短时和局地强降水发生可能时,气象短信一定要特别强调,不能生搬硬套预报术语,被传统预报评分标准禁锢。由于长期以来气象部门在气象服务水平和效果评价方面一直沿用传统的预报评分体系,评价结果对发展预报服务工作的指导作用比较狭窄。随着“公共气象”发展理念的提出,应该清楚地意识到气象服务的评价必须围绕社会公众对气象服务的需求来开展。当预报有暴雨或短时强降水天气发生时,气象短信用语可根据实际情况做好一些防范暴雨灾害的提示:如请政府及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做好防暴雨工作;请特别注意防范强降水可能引发的山洪、滑坡、泥石流等灾害;请切断低洼地带有危险的室外电源,暂停在空旷地方的户外作业等,都能起到很好的提醒和警示作用。
2.2 雷电灾害防御短信服务
雷电是伴有闪电和雷鸣的一种雄伟壮观而又有点令人生畏的放电现象,常伴有强烈的阵风和暴雨,有时还伴有冰雹和龙卷风。在任何给定时刻,世界上都有1 800场雷雨正在发生,每秒大约有100次雷击,可见雷电是一种常见的气象灾害。雷电发生时产生的雷电流是主要的破坏源,其危害有直接雷击、感应雷击和由架空线引导的侵入雷。如各种照明、电讯等设施使用的架空线都可能把雷电引入室内。雷电对人体的伤害,有电流的直接作用和超压或动力作用,以及高温作用。当人遭受雷电击的一瞬间,电流迅速通过人体,重者可导致心跳、呼吸停止及脑组织缺氧而死亡。另外,雷击时产生火花,也会造成不同程度的皮肤烧灼伤。雷电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的损害巨大,利用气象短信普及雷电防范常识是气象短信服务应尽的责任,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大事。在雷电多发季节,短信服务人员要经常在短信中增加有关雷电的危害警示、雷电常识、雷雨天气安全防范措施等。例如,提醒大家遇到强雷电天气,在空旷田野上时,要尽量降低自身高度,不应该把铁锹、锄头、高尔夫球棍等带有金属的物体扛在肩上高过头顶。在市郊地区,最好躲入一栋装有金属门窗或设有避雷针的建筑物内,也可躲进有金属车身的汽车内。在稠密树林中,最好找一块林中空地,双脚并拢蹲下;切记不能在大树下躲雷雨等。
2.3 台风灾害防御短信服务
台风是产生于热带洋面上的一种中心温度高、气压低的强烈涡旋,会造成狂风、暴雨、巨浪和风暴潮等恶劣天气,是破坏力很强的天气现象。近年来,因台风造成的损失年平均在百亿元以上,如2004年在浙江登陆的“云娜”,一次造成的损失就超过百亿元。分析台风的动向、登陆的地点和时间,及时台风预报、台风警报等,是减轻台风灾害的重要措施。手机短信所具备的“随时随地”的特性在防台抗台的前线可以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气象短信服务可以在台风动向开始并可能会产生影响时首先提起关注,让短信用户享受先知权,然后随着台风的发展,及时告知台风的最新动向直至最后台风减弱消亡。要充分利用气象短信这个资源做好服务,让包括普通群众在内的用户明白地知晓台风动向和可能带来的影响程度,为各级政府提供决策依据,让沿海渔船及时避风回港,让群众做好防台准备。
2.4 低温冷冻灾害防御短信服务
低温冷冻灾害主要是因为来自极地的强冷空气及寒潮侵入造成的连续多日气温下降,使作物因环境温度过低而受到损伤以致减产的农业气象灾害。低温冷冻灾害包括低温连阴雨、低温冷害、霜冻和寒潮等。对于农民来说,防御及减少低温冷害的关键,首先要关注当地的气候条件,并结合近年的气候特点,确定适合的作物品种和播栽期,以便在低温敏感期避开有害低温;根据气象冷害预报调整作物布局和品种比例。在预报或者已经出现低温冷冻天气时,要注意调节农田小气候,既克服低温危害,又能使作物提早成熟,并加强农田基本建设和田间管理[3]。目前,在低温冷害的预报方面,气象研究人员已经基本掌握了低温气候规律,制作了长、中、短期预报,并加强了低温冷害的预报。短信采编时应该从各类天气趋势预报及农业气象专家制作的农事预报中发现相关的灾害预报信息,根据长期趋势预报,提醒农民调整作物布局和品种搭配,根据中、短期预报提醒农民及时采用应急的抗御措施[4]。低温冷冻天气还给老百姓的生活带来一定的影响,特别是老年人、孕产妇、儿童和心脑血管疾病(脑中风、冠心病等)患者,在低温天气比较容易患病,要特别予以关注。当气象预报将有明显的降温和低温阴雨天气出现时,在气象短信中给予贴心的生活指导和关怀,才能真正体现气象短信的价值和魅力。
3 结语
公共气象服务的核心是增强气象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福祉安康服务的能力;重点是强化防灾减灾公共服务和气象信息的分发;基于气象短信自身迅速广泛传播的特性,可以很大程度上满足公共气象服务在服务面上的转变和拓展。利用气象短信进行气象灾害预警信号的科普宣传,努力提高气象预警产品的精细化、可用性和实用性,可以有效提升公众防灾自救技能。充分发挥气象科技产品——气象短信在防灾、减灾、抗灾、救灾各个环节中的作用,能提高民众对重大突发气象灾害事件的应用和防范应急能力。
4 参考文献
[1] 卢丽萍,程丛兰,刘伟东,等.30年来我国农业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及其空间分布特征[J].生态环境学报,2009,18(4):1573-1578.
不断加强灾害监测预警能力建设。建设了六要素自动气象站,乡镇加密自动气象站,酸雨观测站、土壤观测站和卫星接收站;建设了雷电监测仪和紫外线观测仪。宜春风廓线雷达和宜春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已投入业务使用。这些监测项目的建成对提高气象灾害预警能力发挥了重要作用。
1.2加大防灾、减灾、避灾知识宣传
通过多种手段加大防灾减灾避灾知识宣传,让防灾避灾方法家喻户晓。积极利用下乡、上街、培训、广播、电视、报刊、电子显示屏、黑板报、手机短信、“2121”电话和互联网送防灾抗灾知识进农村、进学校、进社区、进企业。同时通过这些有效手段及时将各种灾害发生的信息及时传送到广大群众手中,使各级党政领导指挥能力和群众自身防灾能力普遍提高。建立中小学校、乡镇场、村、企业、小II型以上水库气象信息员队伍,他们既是气象信息的传递员又是各种灾害的收集员和报告员。
1.3制定灾害应急预案
制定了气象灾害应急预案。明确了人员和职责,一旦出现灾害可以随时启动相关应急预案,做到快速反应,指挥有序,抗灾及时得力,有备少患。
1.4加强研究做到科学减灾
减灾手段和方法需要不断创新。我市高度重视减灾研究工作。一是成立了综合减灾专家组,定期会商预测灾害出现的时间、地点和强度,提出防范建议和措施。二是每年给出一定的经费用于减灾研究,近几年多项研究成果获得省市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奖励。
2持之以恒做好气象防灾减灾工作
不断总结经验,加强科学研究,千方百计提高预准确率,提高灾害性天气的预警预报水平,为各级党政领导指挥防灾抗灾提供优质的决策服务。同时将气象灾害信息及其防范措施通过各种有效手段迅速传播到广大群众手中。将气象灾害损失减小到最低取限度。加快各涉灾部门的信息共享机制和平台的建立。提高气象防灾减灾效率。不遗余力地加强监测预警能力建设。加强综合气象观测系统建设,加强人工影响天气工作。加强应对气候变化研究。做好气象灾害防御规划编制工作。科学制定新农村建设规划,避开雷电、地质灾害易发区。
3不断提高个人避灾能力
3.1学习掌握雷电知识
雷电分为直击雷、球形雷、感应雷和雷电波侵入。直击雷是直接击打到建筑物或人体身上的雷;球形雷是指出现不规则的球状雷,也是目前的防雷难点;感应雷是巨大雷电流沿着附近突出物或导体向周围传播;雷电波侵入是由于雷击架空线路上或空中金属管道上产生的冲击电压沿线或管道迅速传播的雷电波。全球每年因雷击造成数十万以上人员伤亡,几十亿美元的经济损失。随着全球变暧气候异常,雷电强度愈来愈强,加上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雷电灾害愈来愈多,损失愈来愈大。
一、高度重视防雷减灾工作
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站在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极端负责的高度,充分认识防雷减灾工作重要性和当前雷电灾害多发的严峻形势,消除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要认真贯彻落实“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按照防雷减灾工作的有关法律法规要求,进一步加强领导,严格落实防雷减灾责任制,做到任务逐级分解,责任层层落实,努力减少雷电灾害和损失。要健全雷击事故责任追究制度,因防护措施不到位或灾害应急处置不得力造成重大事故的,要依法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二、切实做好雷电天气预测预报工作
各级气象部门要加快雷电监测预警业务体系建设,积极开展雷电天气、雷击落区和危害等级、大气电场等雷电监测分析和预报警报业务,加强雷电监测、短时和临近预警预报以及雷击森林火灾预报。通过加强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提高雷电天气的预报警报水平。要充分利用电视、电话、广播、互联网、手机短信息等手段,及时雷电灾害预警信息,为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做好防雷减灾工作提供支持,为广大人民群众增强防雷意识、采取避险措施提供帮助。
三、认真落实防雷安全措施
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各单位要把加强防雷设备设施建设作为预防雷电灾害的重要基础。石油化工等易燃易爆场所、航空、广播电视、计算机信息系统和学校、宾馆等人口聚集场所以及其他易遭雷击的建筑物和设施必须按照相关专业防雷设计规范选用和安装防雷装置,特别是架空输电线等电力设施,微波站、卫星地面站等通信设施要严格落实防雷安全措施,确保电力供应和通信畅通。各地要针对雷击伤亡事件多发生在农村的特点,加快建设农村雷击灾害高发区域的避雷装置。全面落实雷击森林火灾防范措施,做好扑火的各项准备,努力减少森林损失。要认真执行防雷设备设施定期检测制度,防雷重点单位要主动申报防雷装置的定期安全检测,对产品质量不合格、安装不规范的,要及时整改。要严格防雷工程的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防雷工程设计必须认真执行国家有关技术规范,施工单位必须严格按照设计方案进行施工,并主动接受气象部门的监督,未经验收合格的,不得投入使用。
四、进一步加强防雷减灾管理
防雷减灾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各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加强协调配合,共同做好相关工作。气象部门要加强防雷减灾工作指导,依法履行雷电灾害防御工作的组织管理职责,做好防雷工程专业资质认定、防雷装置检测资质认定等工作。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建设项目的防雷工程质量管理,严格规范防雷设施设计、施工、监理、验收等各个环节。工商和质量技术监督、林业、气象等部门要加强对各种防雷产品质量的管理和监督,加大对生产和流通环节的监管力度,积极开展林区雷击火灾防范技术与方法的研究。要经常组织开展防雷安全工作检查,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并做好督促落实工作。
五、全力做好雷电灾害应急处置
Abstract: lightning meteorological disasters has always been the most serious kind, the annual Leizai will bring a lot to the country's property loss and casualties. Lightning disaster-prone residents around the mine first, because the lack of resilience, coupled with the security risks caused by lightning disaster, the corresponding level of technology has not kept pace, which is directly to the actual work to bring mine obstacles. This article will lightning theoretical basis to analyze the form and damaging effects and mitigation techniques for mine commenced further explored.
Keywords: mine disaster reduction management theory and technology
中图分类号:TU85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一、雷电的基础理论
雷电是众多大气现象中的一种,具有极强的破坏性。雷电的过程伴随着大量的放电现象,能够促使无机物合称为各种氨基酸,也正是因为如此,很多科学家认为雷电促进了生命的起源。在地球上空有一层电离层,其中分布着很多正电荷,正是这层电离层隔绝了很多来自宇宙中有伤害的射线,让地球上的生命受到保护。这些电荷以平均1800A的电流强度向大地放电,而雷电的产生及时对于流失的电荷进行补充,使得电离层的电荷基本趋于平衡,从而维持了其保护地球的作用。
二、雷电的形式及破坏作用
雷害事故大部分都是由于输电线遭遇雷击所致,事故的形成大致经历如下四个阶段:首先输电线路受到雷电的作用,紧接着由于电压作用导致线路发生闪路,然后输电线会从冲击闪路转变为稳定的工频电压,随之会发生线路跳闸,供电也就被终断了。
近年来由于各地雷击事故而导致的输电线故障履见发生,这对线路的正常输电造成很大障碍,也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不便。雷击是一种难以避免的自然现象,是难以消除的,因此有效的防雷技术及措施是可以避免或减少损失的。
三、现代防雷减灾技术概论
雷电灾害一直以来都是气象灾害中最为严重的一种,每年的雷灾都会给各地带来大量的财物损失及人员伤亡。雷击灾害事件频发,究其原因,首先是各地区的人民在防雷意识上还较为落后,尤其是对于雷害事故的防患及防护措施,很多居民完全不了解,在很多地方的教育体系内这方面的知识普及也不受重视。这不仅造成各地居民的防雷意识极其薄弱,其次,当雷击灾害发生时,由于缺乏必要的防雷知识,事故现场完全不知道该如何应对,这也是雷害频发的一大成因。其次,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各种通讯设备及电脑、空调等家用电器在各个家庭中越来越普及,然而,存在的一个很大的问题是很多地区在架设相应的线路及设备时极不科学,线路分布随意,挂拉现象处处可见,这是雷害事故发生的一个很大隐患,也是其直接的促成原因。
想要对于雷电灾害有有效的防范,制定好的雷电灾害防御规划是很有必要的。规划在制定前各个地区要对当地的自然环境及气候特征有了解,雷灾发生的频率、时段、特点和每个地方的自然状况是有直接联系的,只有以区域气候环境为参照,才能够制定出有针对性的防御规划。同时,每个地区可以统计一定时段内的地闪数据,计算出相应的地闪密度,这可以作为雷电分布的参考指标。此外,对于雷电高发地区的防范措施要做好进一步规划,各地可以根据当地的统计数据归纳出每个地方的雷电灾害风险度,这样,也能针对每个地方的不同特征采取有针对性的防御措施。
四、防雷减灾防护技术探讨
1.直击雷防护
当带电的云层与地球上特定的一点发生迅速而猛烈的放点现象时,这时产生的就是直击雷。对于直击雷可以架设避雷线,架设避雷线的主要目的在于防止雷电直击导线,同时还能起到如下作用:首先可以一定程度分流,减少流经输电线的雷击电流,降低输电线上的电位;然后由于产生的耦合作用从而降低线路绝缘子的电压;第三输电线对于导线能够产生一定的屏蔽作用,用来降低导线上的感应电压。直击雷中另一种常见的类型是球星雷,在强雷暴时空中普遍闪电最频繁的时候会出现一种橙色或红色的类似火焰的发光球体,这种通常称为球星雷。笼式避雷网对于球型雷的防护是有很好的抵御作用的。
2.感应雷防护
感应雷的产生主要是由于静电感应和雷电电磁脉冲所致,架设避雷网将能有效的抵御直击雷,从而起到相应的防护作用。建筑物内本身就存在大量的金属材质,这给避雷网的架设提供了很多便利,避雷网不仅能够有效防雷,还能够对于建筑内的电子设备进行有效的屏蔽。
3.等电位连接
等电位连接的防雷方式是将雷电的“路”断掉,通过将分开的导电装置与相应的电子信息设备以等电位连接导体连接,从而能够减少相互间产生的电位差,进而达到避雷的目的。
4.现代建筑物防雷接地装置
接闪杆是现代建筑物防雷接地最常用的一种装置。通过接闪杆的安装,当有雷击发生时,雷电会迅速被吸引到接闪杆上,强大的雷电流沿着接闪杆而流入大地,从而避免了对于线路的雷击。在雷电经由接闪杆流入地下的过程中,雷电流周围会形成强大的磁场。而一般的自然屏蔽装置由于对于强大的电磁效应的屏蔽作用不能达到屏蔽效果,通常容易使保护区的弱电设备由此造成损坏。
五、加强防雷减灾管理
防雷减灾的管理首先需要制定防雷技术的实施细则,这是确保各项工作能够得以准确实施的保证。防雷是一项系统而又琐碎的工作,想要提高减灾避害能力,首先要对于雷电的发生做好充足的防范措施。对于各种房屋的搭建要强制加入雷电防护设备,这样才能很好的防患于未然。其次,居民在使用各种电路设备时要严格参照相关的技术细则,不能让各种线路随意挂拉,一旦发现这样的情况要马上拆除。此外,除了要加强居民的雷电防护意识外,一旦有雷电发生后要让相应的处理措施在居民中普及,这不仅能很好的避免雷击的损害,还能减少不必要的人员伤亡。最好是有相关的监督部门定期到居民家里进行检查,看看是否有违章的房屋搭建,是否有和不规范的线路挂拉,一旦有这样的情况要立刻让进行相应处理。
结 语:雷害事故的发生不仅对于居民的生活造成影响,很可能还会带来不必要的财务损失及人员伤亡。想要提升各地减灾避害能力,首先要明确政府对于雷灾的管理职责及重视程度,这样才能进一步提升居民的防雷意识。其次,要制定有效的防雷技术实施细则,编制雷电灾害防御规划,这才能从技术层面提高各相关区域的防雷水平。只有从多方面共同进行防雷减灾综合管理,才能真正提高减灾避害能力。
中图分类号X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1)56-0086-02
0 引言
雷电灾害是联合国公布的最严重的十种自然灾害之一。也是目前中国十大自然灾害之一。我国是雷电灾害频发的国家,受地理条件与经济条件所限,广大的农村是雷电灾害的多发区,也是雷电防御的薄弱区。
图1 不同人群雷击伤亡比例
由上图看出,据气象局统计,城市人员因雷电造成伤亡的比例只占4.3%,而农村人员却占了59.1%。可以看出,农民是雷灾的主要受害者,农村因雷击造成人员伤亡的灾害最为严重,因此,农村防雷是防雷减灾工作的重点,特别是偏远贫穷地区更是难点和焦点。本文通过对农村多雷灾的原因加以分析,从而提出相关的防御对策,一定程度上可避免和减轻农村雷电灾害的危害,保障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
1 农村多雷击的原因
1.1 自然地理因素
图2 不同雷击区域事件数百分比
农村地广人稀,地势空旷,其地形的特殊性决定了遭受雷击的概率比较高。根据图2,从“不同雷击区域事件数百分比”统计数据可以看出,不同环境下发生雷灾的比例是不同的。像湖泊、水面和水陆交界地区以及特别潮湿的地带容易吸引雷电;层层叠叠的水性梯田,容易产生对流云;中间低四周高漏斗式的地形容易发生雷暴;地下含有金属矿藏或土壤中金属含量比较大的地方也是雷电频发的地方;土壤中电阻率不连续的地点,如岩石和土壤的交界处、露出地面的岩层也属于易遭雷击区域。相对城市来说,在农田、草原、山地、水域及其附近,下垫面没有高大的建筑,人体站立或者栖身在大树下、窝棚内,极易引雷上身,导致伤亡事故。
1.2 其他因素
1)缺少防雷设施。农村防雷观念淡薄,在防雷设施的建设上存在法规空白,目前农村除了学校、村办公楼以及文体中心等公共建筑装有防雷设施外,农民自住房安装避雷针的,远不足20%。有的偏远落后地区甚至无任何防雷设施;
2)缺乏防范意识。专家分析指出,普遍缺乏对雷电灾害的防范意识,是造成雷击伤亡严重的主要因素。一些农村缺乏基本的防雷知识,雷雨来时甚至将孤立危险的茅棚、亭子、大树、屋檐等当作避雷的“安全场所”,直接导致人员伤亡。更有甚者认为雷电难预防,装不装防雷设施无关紧要。缺乏主动防御雷灾自我保护意识;
3)电线布置混乱。一方面,电线在潮湿的乡间树林里乱拉乱扯存在安全隐患,容易引发雷击与火灾。另一方面,农村电力、电信、通讯等各类的网络越来越多,各种线路也是相互交错混杂,并且许多农村用户室内线路设施使用时间太久,线路老化严重,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雷电波很容易通过这些线路进入室内,造成电器设备损坏与人员伤亡。
2 农村防御雷灾措施
2.1 从思想上提高认识,加强重视
农村是雷灾防御中的盲点,想要彻底解决雷灾的发生,就必须让广大农村居民首先加强重视。雷灾发生时应及时向有关部门上报情况,以便及时处理,避免再次遭受雷击。同样,当地乡镇党政府也应高度重视,竭力为农村的防雷减灾做一些实实在在的工作。
2.2 加强科普宣传,普及防雷措施
地方领导要充分认识防雷宣传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将各项宣传工作抓实抓好。一方面教育、安监等部门可深入农村发放宣传材料并进行现场讲解雷电知识;二方面可依托当地各种媒体进行宣传,力求把雷电防护知识进村入户,使雷电防护、灾情处置等知识家喻户晓,增强群众自我保护救助能力;三方面积极向政府、安委会汇报农村防雷减灾工作的紧迫性和重要性,积极营造防雷减灾工作由政府牵头,多部门齐抓共管的氛围。
2.3 安装防雷设施
防雷设施可减少90%的雷电损失,增设避雷针、避雷带、避雷器等,这些看似简单经济的设施往往很有效。在安装过程中,农村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建筑物宜利用钢筋混凝土屋面板、梁、柱和基础的钢筋作为接闪器、引下线和接地装置,其接地装置宜与电气设备等接地装置共用,接地极离避雷设施的距离为5m~20m,接地电阻要小于4Ω。已有建筑物上的铁塔、旗杆、栏杆、装饰物等金属构件不符合防雷要求的应当整改,对材料规格符合要求的可作为接闪器使用并增设引下线和接地装置,并将其与引下线和接地装置相连;否则宜拆除。此外,避雷装置如由于使用年代较久而损坏,应及时修复。
2.4 加大对农村防雷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
一方面可积极推广各种投资小、见效快、性能好的防雷装置和技术方法;另一方面可积极向地方政府争取资金,加快雷电监测网建设。
2.5 做好雷电灾害的监测预报
各级地方气象主管机构要建立和完善雷电灾害监测网络和预警信息系统,确保监测和预警系统的正常运行。
3 结论
农村防雷减灾工作必须遵循 “安全要首位,预防要第一,教育要先行”的原则。在人员安全和财产安全问题上,人员安全要放首位;在防灾减灾问题上,预防要第一;在教育与防雷装置防范问题上,教育应先行。农村防雷减灾工作既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又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防雷减灾,利国利民。
一、成立防雷安全领导小组,组长:工程采购总监,副组长:工程维修部经理,成员:工程维修部全体维修人员、物资供应部经理、工程材料采购员。
二、由防雷安全领导小组制定雷电灾害应急预案,并在发生雷电灾害时启动预案,必须在最短时间内做到组织领导到位、技术指导到位、物资供应到位、救援人员到位,确保高效妥善处理灾情。
三、建立健全雷电灾害报告制度,在遭受雷电灾害后由防雷安全领导小组长及时向总经理、董事会和市气象局防雷办公室报告灾情,并协助防雷办公室组织做好雷电灾害的调查、鉴定工作,分析雷电灾害事故原因,提出解决方案和措施。
四、由工程维修部电工班长负责关注气象部门发出的雷暴预报,并及时告知防雷安全领导小组组长和副组长。
五、为确保防雷设施安全有效,工程维修部应加强对防雷设施的检查维护,如发现防雷设施损坏的,应及时告知防雷安全领导小组组长和市气象局防雷办公室,尽快排除防雷安全隐患。在检查报告、合格证失效前十五个工作日提前由工程维修部经理向市防雷办公室提出检测申请,并积极配合做好防雷设施定期检测工作。
六、要加强防雷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公司员工防雷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技能,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
中图分类号:P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7)04(b)-0249-02
我国地域辽阔,因此所面对的气象现象也是多种多样的。在气象灾害当中,雷电灾害可谓是当别严重的灾害之一,每年都会给我们的国家带来巨大的财力物力以及人身安全等各个方面的损失。因此,加强对雷电的检测预防就显得尤为重要。对于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的保护作用。
1 在M行气象防雷监测工作过程中常遇见的问题
1.1 针对防雷检测的技术比较落后
如何实现气象防雷安全检测,是关乎一个国家民生安全的重要内容。在对各类建筑物和设备进行防雷检测的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防雷检测工作的相关技术标准以及规范要求进行。但是,因为我国目前的防雷检测技术存在一定程度的落后,与发达国家进行比较,我国的防雷技术水平还是处于一个比较落后水平和阶段。并且,对于气象监测的技术以及资金的投入也存在一定程度的匮乏与欠缺,致使针对气象防雷的检测技术不能够在技术上有所发展和提升,使得我国目前的防雷检测工作不能够得到高能、高效地顺利开展。
1.2 有待完善气象防雷检测工作当中的法律法规
目前,我国有关政府部门在对气象防雷的检测方面没有投入足够的重视,导致有关气象防雷检测的制度法规建设的不是很完善。由于该种制度与法规的欠缺,致使气象防雷检测方面的工作人员不能够具有良好的执法意识,以至于企业单位和普通居民在防雷工作上缺乏一定的认识,并且缺乏对依法办事原则的认识。甚至有的单位,根本就不懂防雷检测工作的重要性。由于有关的执法人员对气象工作的认识处于一种比较基础的程度,因此,存在很多的不足,在执法过程当中,这些不足都会对防雷检测工作产生严重的影响,使其不能够顺利的开展工作。
1.3 在气象防雷检测认识上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在雷电灾害的认识上存在着普遍的不足。由此带来了人们对雷电的防范不足。检测防雷防静电接地、避雷针等设施,在防雷检测工作当中属于一般的工作,在认识不足的情况下,通常会使得工作人员存在认为防雷检测装置只包括防静电接地、避雷针等设施的认识。但是从国家防雷技术规范的要求来看,上述所说的防雷装置仅仅是其中的一个部分,其中的各种防雷配套设备同时也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所以,就需要防雷检测人员在工作的过程中进行科学的诊断以及正确的评估。然后根据这两部分结论再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和意见。
1.4 不具有明确的气象防雷检测性质
在对各类建筑物和设备进行防雷检测的过程中,对于使用的检测设备及技术有较高的要求,对于国家和人民都是有利的。同时,其本身又具有服务的性质,所以对于工作人员的事业心以及责任感都具有较高的要求。不但需要其具有良好的专业素质,还需要其具有优良的职业道德素质。但是,因为每一个地方的经济发展都不一样,所以在收费问题上也存在差异。所以,一些工作人员将收费作为检测的标准,由收费来决定检测力度。当收费过低的时候,工作人员就会滞后、推诿检测,进而导致雷电灾害的发生,对于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产生极为严重的威胁。
2 怎样解决防雷检测工作当中存在的问题
2.1 优化气象防雷检测工作技术
要想对气象防雷的检测技术进行优化,可以对员工实行定期的培训,以使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以及业务素质得到提高。工作人员可以通过网络来加强对业务技术的学习,加强跟业内同行的交流沟通,共同进步,互相学习。对防雷检测工作进行规范化、专业化的建设,要求每一名工作人员都能够积极加入到实践工作当中,不断地积累学习经验,将其应用到日后的工作生活当中。同时,要想达到防雷检测工作的完善,还需要对SPD智能防雷系统实行一定的技术升级同时进行更完善的安装防护,以使人民群众的生命及财产安全免受威胁。
2.2 健全气象防雷检测管理制度
在当今,我国对于气象防雷还存在着专业不精、制度不全的问题,所以应该双管齐下。首先由政府进行牵头,加大对气象防雷检测的资金投入,重视有关的气象防雷检测工作,建设现代化的防雷检测队伍,加大对防雷检测重要性的宣传,使得社会各界人士以及地方政府能够对防雷检测工作的重要性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支持和理解防雷检测工作的开展。同时,需要相关的管理部门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加大对人才的储备,保证防雷检测工作能够具有高度的权威性以及精准性,进而提高在社会上的公信力。
2.3 加强对雷电灾害的知识宣传
需要对雷电灾害的破坏性具有正确的认识,加强宣传有关雷电防护方面的知识,提高防雷的效果。可以通过广播、报纸、手机微信以及电视等方式来对防雷知识进行宣传科普,使得人们清楚地认识雷电的危害。使其了解雷电是一种可以预防的气象灾害,从而提高其观看、收听天气预报的积极性,了解有关的防雷常识,进而降低在雷电灾害当中的人身财产损失。要及时的公布雷电监测结果,并且使用新方法、新载体、新途径等,来对防雷检测进行普及,提高群众对雷电天气的掌握程度,进而能够积极有效地应对雷电天气。
2.4 增强群众防雷减灾意识
目前,人民群众对于雷电灾害的认识程度并不够,缺乏对雷电灾害的预防意识。因此,当在发生雷电灾害的时候,不能够有效地避免其所造成的损失。这就对人们的防雷意识提出了更高地要求,要求人们提高对有关防雷知识的掌握程度,进而使得自身的防范能力得到显著的提升。比如,不能够在雷雨天气的情况下,在地势比较高的地方打电话,撑打铁头雨伞等,这样很容易发生雷电的伤亡现象。如果具备一些常识,就会避免这些问题的产生。
3 结语
雷电这一气象灾害,不但会损害到人民的财产安全,同时对人民的生命安全也具有严重的威胁。因此加大对雷电监测控制技术的资金投入,提高人们对雷电预防常识的宣传以及普及对于减少雷电的损害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Abstract: the lightning disaster has been the most serious one inrural meteorological disasters, the annual disaster will give rural areas bring great property loss and casualties. Lightning disasterserious in rural areas first because of the lack of awareness ofrural residents generally lightning disaster, safety hazard moreand cause, treatment technology level corresponding to the lag,which directly bring barriers to the actual work of lightning protection. This paper will analyze the causes of lightningdisasters, and the list of new measures of lightning protectionmanagement innovation in rural areas.
Keywords: lightning protection and disaster reduction measures in rural areas
中图分类号:TU85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农村雷击灾害频发成因分析
近年来,农村地区雷击灾害事件频发,究其原因,可以归纳为如下几点:
首先农村的房屋建造并不是太合理,建造初期并没有进行有效的规划和设计,很多房屋在防雷屏障上几乎是空白,这存在着很大的隐患,一旦有雷击事件发生房屋将很难抵御雷电的袭击,这是造成雷击灾害频发的首要原因。
其次,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各种通讯设备及电脑、空调等家用电器在农村越来越普及,然而,存在的一个很大的问题是农村地区在架设相应的线路及设备时极不科学,线路分布随意,挂拉现象处处可见,这是雷害事故发生的一个很大隐患,也是其直接的促成原因。
再次,农村地区的人民在教育水平上还较为落后,尤其是对于雷害事故的防患及防护措施,很多居民完全不了解,在农村各地的教育体系内这方面的知识普及也不受重视。这首先造成各地居民的防雷意识极其薄弱,其次,当雷击灾害发生时,由于缺乏必要的防雷知识,事故现场完全不知道该如何应对,这也是雷害频发的一大成因。
此外,由于农村地区的建筑大多散居旷野,在这样的环境下想要让防雷设备全面覆盖需要极大的资金投入,这在农村的经济环境下显然不太现实。其次,在农村区域雷击安全责任制度尚不明确,很多时候事故发生了没有人来及时系统化的处理,且各类建筑及各种线路的管理涉及到多个部门,而农村地区的系统化管理还不够深入。
创新农村防雷管理新举措
明确政府管理职责
想要全面提升农村地区的防雷避害能力,首先政府部门要明确相关管理制度。在政府部门的指引下要明确划分各个管理部门的责任制,无论是建筑物的管理、各种线路的管理以及各部门间的责任配合制度,都有形成明确的管理体系。农村地区雷害频发的一个主要因素就是相关的安全责任制度不明确,这首先使得雷害的防护措施落实的不到位,很多工作、尤其是牵涉到各个不同部门的任务都无法得以良好的实施,事故发生后由于系统化管理不足,后续的灾后处理工作也做的不好。想要让农村地区的防雷现状有改善,首先在管理职责上要做好分工,这样才能为农村的防雷管理提供保障。
制定农村防雷技术实施细则
制定农村防雷技术的实施细则是确保各项工作能够得以准确实施的保证。防雷是一项系统而又琐碎的工作,想要提高农村的减灾避害能力,首先要对于雷电的发生做好充足的防范措施。对于农村地区各种房屋的搭建要强制加入雷电防护设备,这样才能很好的防患于未然。其次,农村居民在使用各种电路设备时要严格参照相关的技术细则,不能让各种线路随意挂拉,一旦发现这样的情况要马上拆除。此外,除了要加强居民的雷电防护意识外,一旦有雷电发生后要让相应的处理措施在居民中普及,这不仅能很好的避免雷击的损害,还能减少不必要的人员伤亡。最好是有相关的监督部门定期到居民家里进行检查,看看是否有违章的房屋搭建,是否有和不规范的线路挂拉,一旦有这样的情况要立刻让进行相应处理。
编制雷电灾害防御规划
想要对于雷电灾害有有效的防范,制定好的雷电灾害防御规划是很有必要的。规划在制定前各个地区要对当地的自然环境及气候特征有了解,雷灾发生的频率、时段、特点和每个地方的自然状况是有直接联系的,只有以区域气候环境为参照,才能够制定出有针对性的防御规划。同时,每个地区可以统计一定时段内的地闪数据,计算出相应的地闪密度,这可以作为雷电分布的参考指标。此外,对于雷电高发地区的防范措施要做好进一步规划,各地可以根据当地的统计数据归纳出每个地方的雷电灾害风险度,这样,也能针对每个地方的不同特征采取有针对性的防御措施。
建设防雷安全示范村
为了加强农村地区的防雷管理水平,提高其减灾避害能力,可以在当地建设防雷安全示范村。安全示范村的建设对于整个村的防雷技术水平是一种提升,同时,通过采取有效的防雷技术及防雷管理措施,也能够有效避免雷灾带来的损失。防雷示范村的建设内容应当至少涵盖以下几个要点:1)示范村内要有全面的防雷规划,要有完善的防雷管理制度及体系;2)防雷村要配备更先进的设备,例如可以在村委会安装一个大的电子气象显示屏,此外,要有专人对电子屏上的信息进行监督,一旦有气象预警信息要及时向全村通报,让大家赶紧做好防雷措施;3)要及时从气象部门获得准确的气象信息,能及时接收到县级或市级气象站的最新信息;4)示范村内有必要加设更多的宣传橱窗,能够让村民了解到关于雷电的基本信息,并且掌握基础的防雷应急措施。符合这些要点而建立的防雷安全示范村定能有效的避免雷击事故的损害,防雷效果好不仅能够避免雷灾带来的财产损失及人员伤亡,也能让其他农村地区对此参考借鉴,从而更大范围的提升农村地区的减灾避害能力。
结 语:农村一直是遭受雷灾事故频繁的地区,雷害事故的发生不仅对于居民的生活造成影响,很可能还会带来不必要的财产损失及人员伤亡。想要提升农村减灾避害能力,首先要明确政府对于雷灾的管理职责及重视程度,这样才能进一步提升村民的防雷意识。其次,要制定有效的农村防雷技术实施细则,编制雷电灾害防御规划,这才能从技术层面提高农村区域的防雷水平。此外,可以建设防雷安全示范村,这能很好的减少雷害事故造成的影响,安全示范村的建设对于整个村的防雷技术水平也是一种提升。只有从各个方面共同进行农村防雷管理,才能真正提高农村的减灾避害能力。
参考文献:
[1].贵格旺姆,浅谈农牧区防雷工作的重要性[J];科技;2009年07期.
中图分类号:TN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8(a)-0245-01
雷电是发生于雷暴云(积雨云)云内、云与地、云与空气之间的击穿放电现象,是大气层中的一种声、光、电混合现象,全球每天约发生800万次闪电,平均每分钟有2000个地区遭遇雷暴,是联合国“国际减灾十年”公布的最严重的10种自然灾害之一[1]。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科学家尼特罗克斯和史密斯通过计算机建模和详细研究后发现雷电更容易袭击大城市地区。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现代化水平的提高,特别是城市高层建筑的大量增加,各种现代化通讯网络、计算机信息网络、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建立,雷电灾害的危害程度和造成的经济损失及社会影响也越来越大,人口密集场地和设施,正在成为雷电袭击的主要对象。要建设一个安全的城市,面对雷电灾害,必须防患于未然。因此大城市防雷显得尤为重要。
1 城市防雷的关注点
1.1 城市建筑
高层建筑在城市建设中越来越普遍,也对安全造成了负面影响,许多高大的在建工程、构筑物和机械设备都容易受到雷电的袭击[2~3]。发生这些事件时,雷电流对流过地表的被袭击物具有极大的破坏性,其电压可高达数百万伏,电流达几十万安培,有可能造成现场人员伤亡、建筑物损坏、配电线路停电及用电设备被击毁甚至燃烧等事故。因此城市建筑群的防雷显得尤为重要。
1.2 城市轨道交通
随着现代化新技术不断地涌现,更多的自动化控制系统被应用到轨道交通系统中,为轨道交通运营效率、运行速度的提高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轨道交通全线应用电力驱动、牵引的方式提供车辆动力,多种因素综合起来增加了线路、车辆及车站遭受雷电的概率,更有可能受到直击雷的袭击,在一定程度上对系统的稳定运行产生了不利影响。
1.3 学校
大多数城市学校建筑物中在防雷装置合格方面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4]。学校多以2~5层的建筑为主,很多建筑防直击雷的避雷针或避雷带存在腐蚀、断裂现象。对现有的防雷装置很少或从未进行过维护保养工作,造成部分防雷装置不仅起不到应有的防雷效果,有时反而会引起负面作用。防雷装置不按规定要求进行布设,很容易产生雷电波侵入及雷电感应,学校计算机室、语音室、电教室、网络教室、电子阅览室、广播室的设备及程控系统、监控系统等都是雷电波侵入和雷电感应损坏的对象。
1.4 城市加油站
许多加油站在防雷设计上极不规范,特别是部分隐蔽工程中存在着安全隐患,加油站内供电、通信等线路多为架空或捆绑在防雷装置上引入,防感应雷设备或联合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不符合规范要求,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5]。
1.5 城市电网
雷电已成为城市电网的主要“杀手”之一,由雷击引起的线路故障、人员伤亡、设备损坏逐年上升。据有关资料统计,大部分的雷电感应和雷电入侵来自于电力传输线,是电力系统安全的不确定因素。
1.6 通信基站
随着国家对3G产业的不断推进,3G建设正在不断展开。3G基站存在射频远端设备上塔的问题,雷击环境相对恶劣,所以电源的防雷在解决3G基站防雷中占有重要的地位[6]。
2 防雷避险对策
与发达国家相比,目前我国大城市防雷减灾体系仍存在差距,主要是综合探测能力和预测预警水平有待提高,雷电防护的科技水平和相关技术标准及管理措施尚待完善。只要掌握雷电的活动规律,辅以必要的技术手段和对策,雷电灾害是可以得到有效防范并减少损失的。
(1)首先必须大力加强城市雷电研究、防雷避险措施和防雷技术的完善。通过城市闪电监测资料和雷电灾害统计数据,对城市雷电灾害风险进行了系统研究,提出对各行政区雷电灾害易损性进行综合评估的方法,对城市雷电灾害易损性进行风险区划。
(2)要加强防雷安全网的建设,特别是雷电高发区域,需要全面查补防雷设施的安装漏洞。各相关部门要通力配合,特别是要重点做好易遭雷击部位的防雷设施建设。消除了长期存在的雷击隐患,使城市有了一个安全的环境。
(3)要加快建设防雷预警服务体系,重点要完善闪电定位仪、大气电场仪、新一代雷达、气象卫星的雷电监测网,并加强开发研究及应用,提高雷电预警预报能力。
(4)要把防雷设施的检查维护作为重要内容,建立防雷安全管理制度,设立防雷安全责任人,制定防雷设施检查维护制度,并进行必要的防雷安全知识教育,发现防雷设施存在隐患时,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对防雷装置的管理,实行定期检测制度。在防雷检测前,必须对所有检测仪器进行检查,查看仪器是否处于正常状态;测量有关数据时,应注意一定要进行复测,还应配有专职的防雷装置安全员,经常性的对防雷装置进行巡查与维护[7~8]。
3 结语
文章对城市可能存在的雷电安全隐患进行了详细分析,并对城市防雷安全提出了建议和措施,提出城市防雷除了需要大力加强城市雷电研究、防雷避险措施和防雷技术的完善,还需要多方的配合。目前,很多城市对防雷的重视还不够,公众对雷电知识的掌握也十分有限,这些都需要政府相关的管理规划部门抓住城市防雷的源头,从预报、防范、宣传多方面入手,才能将雷电灾害挡在城市之外,使城市更加安全。
参考文献
[1]Smith S B.How Soon Can a Thunderstorm be Identified?A Comparison of Satellite-observed Cloud-Top Cooling and the Onset of Cloud-to-Ground Lightning[C].In 18th Conference on Severe Local Storms,1996:479-482.
[2]GB 50057-1994(2000年版)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S].
[3]吴卫东.高层建筑雷电防护装置检测要点[J].青海气象,2007年防雷专刊:53-56.
[4]吴高学,文逸玮.南昌县农村中小学防雷减灾对浅析[J].气象与减灾研究,2009,32增刊:211.
[5]小型石油库及汽车加油站设计规范[S].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我省属雷电灾害多发区,每年因灾造成的损失十分严重,雷电灾害对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各级政府务必高度重视防雷减灾工作,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健全防雷减灾工作责任制,深入开展防雷减灾综合治理,逐步形成“政府统一领导,管理部门牵头,有关部门配合,社会共同参与”的防雷减灾综合管理体系。气象部门要依法履行防雷减灾工作的组织管理职责;安全生产监管部门要加强对有关行业和企业落实防雷安全工作责任的督促检查;建设、规划、消防、通信、电力等部门要各司其职,协同做好建设项目的防雷工程质量管理;工商、质监、气象、林业等部门要加强对各种防雷产品生产、流通和质量的监管,确保防雷减灾工作落到实处。要健全雷电灾害事故责任追究制度,因防护措施不到位或灾害应急处置不力造成重大事故的,要依法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二、全面落实防雷安全制度
严格执行防雷安全制度,各类新建、改建、扩建工程的防雷装置应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验收和投入使用。防雷装置的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由县级以上气象主管机构负责,对拟建的大型建设工程、重点工程、易燃易爆环境建设工程应进行雷击风险评估。第一、二、三类防雷建(构)筑物,学校、宾馆、医院、旅游景区等人口密集场所,以及广播、电视、计算机系统设施,必须严格按照国家技术标准和规范建设防雷装置;输电线、微波站、卫星地面站等电力和通信设施要全面落实防雷安全措施。要定期对防雷装置进行检测,对失效或性能不足以及质量不合格、安装不规范的,应及时更换或完善。在雷电灾害高发期间,要认真组织防雷安全检查,做到消除隐患,不留死角。建立和完善雷电灾害应急预案,组织开展应急演练,切实提高雷电应急处置能力。加强防雷行政执法工作,依法查处逃避防雷安全监管等违法行为,维护防雷减灾工作的正常秩序。
三、切实提高雷电预警预报和防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