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印刷技术经验

印刷技术经验范文

发布时间:2023-10-10 17:15:57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5篇印刷技术经验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印刷技术经验

篇1

引言

目前,识别技术已经广泛地应用到了各个领域中。为了达到对一幅图像中的数字进行识别的目的,我们要对图像进行一些处理,这些处理工作的好坏直接决定了识别的质量,这些处理技术依次为图像的读取、对读取的图像进行灰度变换、按照量化指标对灰度变换后的图像进行二值化、然后对二值化后的图像中的字符信息进行切分等。在进行完上述预处理工作后进行特征提取,再输入到已经训练好的BP网络进行识别。

1 识别的流程

识别的流程按照引言中的步骤进行,主要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为图像的预处理、第二部分为通过神经网络进行印刷体数字的识别。预处理部分的流程:图像输入-灰度变换-图像二值化-紧缩重排-归一化调整-图像分割-特征提取。神经网络数字识别的具体流程:样本训练-字符特征输入-识别并给出结果。

2 基于神经网络的特征提取算法概述

图像在经过了前期的预处理后,由原来杂乱无章的字符变为了整齐排列的、大小相同的一列字符,在这里图像归一化后的宽度为8像素,高度为16像素,这样就大大方便了对字符特征的提取。我们把提取的特征存储在特征向量里,然后把特征向量输入到神经网络中,这样就可以对字符进行识别了。由以上的论述我们可以得出结论,特征提取的算法是整个识别过程的关键,它的好坏直接决定了识别的成败。对图像中的字符进行特征提取的算法有很多,下面对几种重要的分别进行介绍。

2.1骨架特征提取法

由于图像的来源不同,这就使得图像的线条所使用的像素不同,在图像上表现出来就是线条的粗细的不同,这样就使得它们的差别很大。如果我们将不同的图像统一到相同的像素水平,那么它们的差别也就不那么明显了。我们使用骨架特征提取算法,就会使得识别具有一定的适应广度和宽度。

2.2逐像素特征提取法

这种图像的特征提取算法是最为常用的方法,它的特点是能够保留图像中的全部特征信息,不过这种特征提取算法对图像的噪声较为敏感,对原始图像的质量要求较高,它采用逐行扫描的办法,对图像进行扫描,为整个图像建立一个以图像中的像素个数相同的特征向量矩阵。矩阵值为0或1,图像中的黑色像素记为1,白色像素记为0。

2.3垂直方向数据统计特征提取法

此算法是对逐像素提取算法的改进,他使得特征向量矩阵的维数降低,便于后期的识别。该算法首先对图像进行水平扫描,在这一过程中,统计没一列的黑色像素数,然后进行对图像进行垂直扫描,并记录每一行上的黑色像素数,对于一个字符宽度和长度为W和H的字符,他的特征向量的维数就为W+H。

2.4特征点提取法

这一特征提取算法首先对字符进行分割,利用实现设定的四条线将字符分为八个部分,分别统计每个部分中黑色像素的数目,可以得到八个特征。然后统计水平和垂直两个方向上,穿过四条线的黑色像素数,得到四个特征,最后将整个图像中黑色像素的数目作为一个特征,一共得到十三个特征。该方法具有很强的适应性,但是由于特征点较少,使得在样本的训练过程中很难收敛。

可以看出,识别算法各有特点,根据实践需要,本识别算法中的特征提取算法采用逐像素特征提取法。原因是这种算法的执行效率高,方法简单容易实现,且对于神经网络来说有很快的收敛性,具有较好的训练效果。

3 BP网络进行数字识别算法设计

BP网中中各层中的节点数是设计BP网络最基本的一点,对于神经网络的输入层而言,其节点数为经过图像预处理里后特征向量的维数。可以直接利用每个点的像素值作为特征,这里特征提取采用逐像素提取法,归一化后图像的宽度为8,高度为16,因此对于输入样本来说,每一个样本都会由128个特征,因此神经网络的输入层的特征数为128。

对于神经网络内部隐藏层的节点数来说,其节点数没有特别的规定,总的来说,隐藏层的神经元的数目与神经网络的精度成正比,与训练时间成反比。如果神经网络的神经元设置的过多,会对识别率造成较大影响,使得识别率大幅下降。因此在这里根据多年的实践经验在神经网络的隐藏层选取10神经单元。 对于输出层而言,要根据设定的输出标准来确定输入层的节点数。在本算法中采用8421的编码进行编码。对于0-9这十个数字,分别对应十个8421码,例如,0的8421码为(0,0,0,0),1的8421码为(0,0,0,1),依次类推,因此神经元的数目选定为4,就可以表示这十个数字,然而,因为神经元的激励函数(传输函数)是S型函数,期望输出只能是大于0小于1的数,而不能是1或者0,因此用0.1来代表0,0.9代表1,否则算法将不能收敛。

神经网络搭建好后,要对神经网络进行训练,也就是确定神经网络中各个参数的权值。本程序的训练样为图片。首先将图片进行预处理,然后提取特征,将特征值输入到神经网络中进行训练。在这里使用10个字符的图片进行训练,在图片里包含了ARIAL字体0-9十个数字。

通过50个相关训练样本进行训练后,BP网络对于数字字体的识别率能够达到百分之九十以上。训练好的神经网络就可以对数数据进行识别了。

4结论

本文以VC为平台,运用人工神经网络的思想(主要采用BP神经网络),实现了对印刷体数字识别。系统实现分为图像预处理和神经网络识别两大模块。首先,扫描进入电脑的图像需保存为256色位图或者是256级灰度图像。首先对图像进行预处理,然后进行特征提取,再输入BP网络进行识别。BP神经网络进行字符识别的过程主要包括网络的训练、数据的读取、字符的判定、结果的输出等。本系统通过对样本数据进行学习和训练,形成了具有良好识别能力的网络,对印刷体数字进行识别检测,达到了一定的准确度,满足了设计要求。

篇2

1937年11月8日哈佛燕京学社董事会议表决通过向卡片目录印刷计划额外追加1200美元预算。其后裘开明请求哈佛燕京学社追加1500美元拨款,用于罗马化土作和印刷铅字的购买,以补充此前曾向洛克菲勒基金会申请将部分基金会资助经费用于购买目录印刷所需铅字的不足。

1938年1月,裘开明与两位助手基本完成卡片目录和目录款目细节的校对。罗马拼音的校对土作则由学生校对,由燕京大学引得编纂处副主任聂崇岐复核,至1938年1月完成3万张卡片的罗马化土作。因目录校正、索引编制、罗马化检查等土作尚未完成,同时因自美国寄出的空白目录卡片数月来杳无音信,裘开明向哈佛燕京学社叶理绥社长申请推迟返美,将在华时间延长半年,以便指导目录与卡片的校正、印刷出版、目录索引的编制等土作。同时请求叶理绥社长邀请一些西方汉学学者协助参与这项土作。

1938年秋,裘开明返回哈佛大学。1939年,哈佛燕京学社聘请汉学家参与在燕京大学图书馆印制的卡片目录的校对,起初魏鲁男(3ames Roland Ware)博士负责校对中文卡片目录的书名和作者姓名罗马化拼音,社长叶理绥教授则亲自负责校正日文卡片目录的书名和作者姓名罗马化拼音。在1939年6月30日至1940年7月1日间,改由伯烈伟(S. A. Polevoi)教授和柯立夫(FrancisW Cleaves)博士负责校对书名和作者姓名的罗马化拼音。

篇3

提起印刷技术,大多数人都只会想到广告宣传资料、包装盒和说明书这些东西。其实,印刷技术的应用范围之宽广、适用材料之多是很多人都没有注意到的。特别是印刷技术在制造业中应用于现代科技产品的外观装饰更是鲜为人知。

任何产品都离不开外观装饰部件。外观装饰产品的开发涉及多个学科的交互应用技术,而印刷技术则是这些技术当中的主力军。可以说,没有印刷技术的参与,工业设计的创意成果将难以实现。

在制造行业,很多人长期以来都没有认识到印刷技术对实现外观装饰设计效果的贡献,他们依然受困于传统的表面处理工艺技术范畴,意图从中寻找实现方法。然而,在所谓“表面处理工艺技术”当中是找不到日新月异的实现工艺的方法的,这些工艺技术属于印刷技术研究和应用的范畴。

一、了解印刷技术

从古代“阴图纹的镂空印花孔版印刷术”开始,历经“雕版印刷术”、“活字印刷术”等发展演变过程,到今天的“激光制版印刷术”,通过2,000 多年的历史变革,印刷技术一直都不断地创新和发展。

印刷术作为承载社会文明传播的载体,推动着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被誉为“文明之母”是当之无愧的。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中,时时刻刻都没有离开过印刷技术产品的陪伴,但是,在当今科学技术门类和工业经济构架中,却很难体现出印刷技术所应该有的尊重和获得应该有的尊崇地位。

一直以来,很多人持有印刷技术是配套的附属技术,是依附于其他的科学技术而发展的态度。其实,这种态度是极不公允的。

从印刷技术的功能我们可以看出,其研究的方向是:在不同的材质上实现各种色彩、纹理(图案和符号)的创意设计效果,同时又具备快速批量复制的能力。

因而,印刷技术的应用范围是极其宽广的。

我们可以假设:制造业没有印刷技术的应用,产品将没有纹理(图案)装饰和指示文字、符号,这样的产品即不能满足消费者的审美需求,也会被视为“不合格产品”而不能上市销售。因此,在现代工业产品的制造过程中,印刷技术已成为不可或缺的应用技术。

二、几种常见的印刷技术及其在产品上的应用

印刷技术根据承印不同材质的应用需求和技术要求进行分类。比如:平板印刷( 胶印) 过去主要承印纸张和罐头盒、啤酒罐等金属薄片材料。近年来,随着技术发展出现了采用UV 油墨印刷塑料片材的平板印刷工艺,这种工艺技术主要适合承印要求成像精度高的产品;凸版印刷过去主要采用金属或树脂作制版材料,主要承印纸张或薄膜。随着制版材料的革新,现在使用一些高分子材料作板材,其印刷精度得到提高,应用面扩大到纸张、薄膜和金属等材料;凹版印刷采用金属电雕版辊,印刷精度较高,主要承印薄膜、纸张等卷状材料;丝网印刷采用涤纶或金属网版,其应用范围极其宽广,尤其在制造业领域的应用更加广泛(图)。

LED 液晶电视其导光板便是通过丝网印刷技术生产出来的;我们都在使用的手机,其显示玻璃本来是一块透明无色是材料,但通过丝网印刷加工后便成为具有装饰功能又具显示功能的部件。

市面上随处可见的电视机、电冰箱、空调和电饭煲等各种家电、消费电子产品的外观装饰部件大多数都是通过丝网印刷技术及其延伸的应用技术实现的外观装饰效果。

这些外观装饰部件产品涉及玻璃、亚克力、PC 和PET 等多种材质。根据设计创意要求通过印刷工艺技术在不同材质上实现色彩、纹理的印刷加工后,再应用延伸的工艺技术(如转印、烫金、UV 印刷、真空覆膜和模内镶嵌注塑等方法)就可以实现具有金属质感和触感的拉丝纹、皮革纹和木纹等特殊的视觉效果。

三、印刷技术在实现工业设计成果方面的作用

印刷技术与其工艺设备和材料的发展一直伴随着其他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共同进步。

在产品同质化时代,市场竞争的外在表现形式和主要竞争手段便是产品的外观设计和装饰新工艺技术的应用。

所以,我们将工业设计根植于产品设计之中。但是,我们注重设计人才培养的时候,却忽略了工程和工艺能力的建设。因而,在当前的工业设计领域和制造业,普遍面临着创意和设计成果转化实现的难题。

篇4

主管单位:观察与思考

主办单位:中国印刷科学技术研究所

出版周期:半月

出版地址:北京市

种:中文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003-1960

国内刊号:11-2291/TS

邮发代号:2-82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57

期刊收录: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期刊荣誉:

篇5

为什么看到的物体会产生立体感呢?那是因为对二维平面图像进行光学处理,利用折射获得三维视觉效果。人的两只眼睛有距离,所看的成像是不同的,它与物体之间产生夹角,从而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两只眼睛看到的图像结合在一起便具有空间立体感。它以其新颖的印刷工艺,展示出属于自己的魅力,逐渐给予包装设计新的包装理念和市场。

二、立体印刷在包装设计中的种类

和其他传统印刷工艺相比较而言,在实际印刷工作中,立体印刷能在二维图像中创造立体感效果,使包装设计进入一个新的领域。立体印刷主要分为三种:普通立体印刷、动感立体印刷、全息立体印刷。普通立体印刷经过分色、加网、晒版等工序,将圆弧移动立体拍摄的底片处理之后得到立体照片。照片表面覆盖柱面光栅片,依靠光线的折射可以看到立体效果。这种印刷对印刷环境、湿度以及纸张的要求都很严格,这是因为普通立体印刷是由极细的条纹组成的,严格的环境才能保证图像的清晰和立体。动感立体印刷和普通立体印刷的原理基本相同,两者的区别是,动感立体印刷需要变换观察的角度才能产生视觉动感。在对原稿进行立体摄影的过程,动感中的每个动作都有一个画面,拍摄底片的多少由动作的次数来决定,一张底片由多幅影片画面依次重叠而成,经过显影、定影得到所对应的图片。最后进行印刷,在画面加入柱面光栅片,这样就可以制作出用于观看的动感图片。全息立体印刷和普通立体印刷不同,它是根据激光全息摄影为基础的立体印刷技术,运用特殊的激光成像原理,而非油墨印刷,将激光重叠形成干涉条纹的全息图片,运用激光照射图片,使线条中的影响显现。

三、立体印刷在包装设计中的优势

目前,立体印刷的市场越来越广阔。立体印刷逐渐由普通的立体印刷、到使用光栅技术和软件、再到数字式印刷设备,不断成功的经验让立体印刷在包装设计中越来越受瞩目。

1.有助于防伪

立体印刷技术含量高而复杂,所需特殊设备投资相当大,原创作品不像以前一样被仿造者简单的复制模仿,对维护品牌来讲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消费者能够简单的看出真假,实现相对较好的防伪功能。

2.创新性

立体印刷产生的不断变换的立体效果是传统平面印刷无法满足的,不管是哪种设计,充满立体感的特性总是能轻而易举的抓住别人的眼球,吸引更多的人关注。尤其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喜欢追求新鲜的事物,立体印刷带来的包装设计所呈现的创新更能独特的展示产品属性,从而提高产品的附加值。

3.产品功能递增

随着综合科技的发展给传统的印刷市场带来越来越大的冲击,电子书等非印刷载体发展越来越迅速,印刷品倘若充分发挥电子载体的功能,这将是一个巨大的进步。人们越来越沉浸在虚拟世界中,眼界变得相当宽阔,对现实变现的要求越来越丰富。在包装设计采用立体印刷会增加产品的其他功能,比如:当包装盒去掉外面的物品之后,还可以当一个装饰物品——花瓶、相框、展架或者其他个性化用品,给人们的生活增添丰富多彩的色彩。

四、立体印刷在包装设计中运用的意义

立体、动画和变异图是立体印刷的三种产品,它们所产生的效果不同于传统的平面印刷。立体印刷包装的产品精湛、创新吸引着追求新鲜、渴望不同的顾客,这些特点增加了产品的附加属性,成为顾客推广产品、提高市场形象的手段以及创新广告媒体的方式。相比传统印刷印刷在包装设计中的作用,立体印刷的附加属性尽管加工利润高数倍,但是附加值高,市场前景广阔。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包装设计,诸如:产品设计、品牌形象、环境设计、企业形象设计以及媒体宣传展示都离不开包装设计。倘若在设计将立体印刷技术大范围运用于包装设计的范畴中,势必会引起不同的反响。立体印刷技术打破了传统印刷技术的二维图像,将更加立体的效果展现在人们面前,对设计风格、设计理念都进行了相应的突破。包装设计中运用立体印刷技术突破了视觉观感,给予人们新鲜的感受,为产品推广带来更多无限的可能性。因此,立体印刷在包装设计中的运用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五、立体印刷在包装设计运用中的问题

1.环境问题

如果包装设计中运用立体印刷,那么制作过程中所采用的光栅材料、纸张、油墨等很容易产生环境问题。我国对环境问题的意识还不是很重视,所以在以后立体印刷所使用的材料应该慎加选择,坚持以环保材料替换非环保材料。有关这方面的法律,欧洲已经制订了相关法律,但在我国还没有具体的措施,因此,若将立体印刷使用在包装设计中,必须采用合适的材质,唯有如此,企业才能长久发展下去。

2.软件问题

能够创造立体效果的软件越来越多并逐步走入中国市场,例如:ps、3D、4D等专业软件。这些软件相继进入中国市场,比较广泛被运用的是相对便宜的软件,价格相对较高的被企业给弃用。大多数企业不愿意尝试新的软件,一方面是因为专利权问题,另一方面是因为不愿意进行突破,严重阻碍产品的整体发展路线。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