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音乐课堂教学

音乐课堂教学范文

发布时间:2023-10-10 17:16:03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音乐课堂教学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音乐课堂教学

篇1

音乐课堂要体现音乐本身之美,就离不开音乐的诸多要素,音乐的要素包括音高、节奏、旋律、音色、力度、速度、和声及曲式结构等。就是这些要素构成音乐这种特殊的语言。在教学中,教师要发掘音乐要素中蕴含的语言,从而使学生体验到音乐本身的美,坚持这样,会使学生在音乐课上,把注意力集中到音乐要素上,提高学生对音乐要素的感知能力,把握音乐风格,体验音乐本身的美感。

一、 抓住音乐要素,理解音乐语言,准确地表现歌曲

表现是学习音乐的基础性内容,是培养学生审美的重要途径在歌唱教学中,抓住音乐要素不但能让学生很快理解音乐语言、理解作品,而且能准确地表现歌曲。在《 大海啊,故乡 》这节课教学中,我从歌曲的节奏、速度、力度、曲式结构等方面入手。先让学生感受、聆听大海波涛起伏地声响,从中总结出这种音响效果的节奏,这个节奏也就是歌曲主导的节奏型,,再从节拍上把握其强弱规律,虽然是三拍子的,但歌曲中作者运用了大量的附点、切分节奏,改变三拍子固有的强弱规律,使这首歌曲的旋律象大海波涛一样起伏荡漾。对歌曲力度的把握是音乐表现的重要手段,它不但可以表达丰富的情感,还能造成音乐的对比和发展,就这首歌曲而言,从力度上,歌曲前两个乐句如叙家常一样娓娓道来,而后两个乐句如大声呼唤,抒发作者对大海、对母亲、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准确地把握了音高、节拍、节奏、速度、力度、曲式之后,学生就能准确把握歌曲的情绪,从而更好的表现歌曲,体验作品的真谛。在学习之后的实践活动教学环节,学生也会表现的得心应手。

二、抓住音乐要素,感受音乐形象,体验音乐意境

教师运用语言、实物、多媒体等多种手段,创设情境,为学生理解音乐作品提供帮助。但是这些途径只是辅助手段,通过这些对作品的感悟只停留在表面。当教师声情并茂地讲解作品的历史背景、创作过程、作者简介并让学生随时观看多媒体播放色彩绚丽、形象生动的画面时,学生们兴趣盎然。一旦开始聆听作品,就一脸茫然,甚至昏昏欲睡,无一点兴致可言。为什么会有这种情况呢?我想学生对音乐诸要素不了解,所以不能抓住音乐的要素来聆听。对音乐情感的体验是无从谈起的。所以,我们要挖掘作品中的音乐要素,对其进行认知、理解、探究才能使学生感悟音乐的意境内涵。在欣赏刘铁山、茅沅的《瑶族舞曲》时,注重学习音乐表现的场景是由许多音乐要素的变化发展而来的,听辨主奏乐器的音色,让学生分析判断音乐的旋律、速度、力度、强弱、节拍等特点,想象音乐传递给心灵的讯息,体验音乐给我们描述的生动情景,感受音乐给我带来的意境之美

三、抓住音乐要素,进行有效对比,感受音乐体裁形式的多样性

音乐体裁多种多样,有童谣、进行曲、摇篮曲、舞曲、独唱、合唱、交响乐等等。在区分音乐体裁形式的教学中,我们要抓住音乐的基本要素,加以有效的对比教学,学生会很快掌握各种体裁的分类及特点。比如《行进中的歌》欣赏课教学时,首先从作品的节拍、速度、力度等要素进行比较,学生能很快区别各种场合的进行曲,总结出各种进行曲的特点,在模拟场景下学生会为不同仪式场合配乐,活动中让学生体会到音乐要素对作品的影响。理解音乐场面融合渗透了音乐情绪、节拍、速度、力度等要素,体验乐曲(歌曲)的各种形式与音乐体裁的关系。

四、抓住音乐要素,组织音乐实践活动,进行全面的点评

篇2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之前大多数人认为,音乐课无非就是唱唱歌那么简单。随着创新教育的不断发展,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现在,大家都能很清楚地认识到,音乐教育不仅局限于歌唱教学那么简单,对于音乐的欣赏能力已成为音乐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在音乐教学中也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那么怎样才能上好一节音乐欣赏课呢?下面我就结合平时上课经验积累阐述观点。

一、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1.音乐课堂中结合其他学科。提倡学科整合是新的教学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欣赏《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前,可有感情地朗读歌词,然后请学生轻轻闭上眼睛,想象自己是在宁静的秋夜,坐在乡间充满新收的稻谷香的谷堆旁边,自己依偎在妈妈的怀里,安静地倾听妈妈讲过去的事情,同时播放歌曲录音,听后说说自己的感受。又如在欣赏《马刀舞》时,可以根据乐曲速度与情绪分一分段落,这些段落分别可以用什么线条表示,又分别可以用什么颜色表示,自己试着画一画。

2.引导学生大胆表现。因为音乐欣赏课侧重的是聆听及感受,这往往会使课堂变得沉闷而凝重。针对这一点,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在欣赏的同时用这种自己喜欢的方式把所感受到的乐曲表现出来。而这时,教师起关键作用,教师要针对不同学生采取不同教学方式使学生积极地参与课堂实践活动,如表演好的小组可奖励小红旗,表现好的学生可得红旗,而表演差点的小组或个人可以给予鼓励,适当地放宽要求,再给他们表演的机会,使他们能够顺利获得红旗等。

二、应用多媒体,创设视听美

1.运用视频和多媒体组织教学。通常音乐作品都是以象征性、模拟性等手法将现实中的一些现象用音乐形式表达出来,有时还可以通过视觉刺激人们的大脑,使人们产生丰富的联想和想象,更有助于人们对音乐的理解。因此,我在组织教学时经常运用视频和多媒体教学,除了让学生听音乐外,还“看”到了音乐作品中蕴含的情感,例如:在欣赏《彼得与狼》时,我先让学生听,让学生初步感受故事情节,了解故事中每个角色都是以不同乐器进行演奏表现,然后我采用视频播放《彼得与狼》的芭蕾舞表演。随着音乐的不断变化,视频上的芭蕾舞表演的故事也在进行着,学生看得、听得相当入迷。教学效果的强化就自然明显了。

2.将视听融入课堂教学。教学过程中各个环节的设计是课堂教学能否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关键。而在课堂中展示这些环节时,我们会发现,很难用语言表达一些抽象的场景。如铜管乐、管弦乐的欣赏。为了解说乐曲是由哪些乐器演奏的,我除了让学生观察乐器的形状、听辨乐器的不同声音、欣赏乐器所演奏的乐曲外,我还让他们了解乐曲是将乐谱、乐器及人演奏等融为一体的综合艺术。乐曲《梁祝》就是个典型的例子。它能使学生更好地感受与理解作品。视听效果启发学生想象,使学生身临其境。

三、适当调动身体,感受音乐的美

1.跟随音乐动一动。律动是指学生能跟随音乐节拍,进行有节奏的动作的一种活动。律动能帮助学生借助肢体动作理解音乐所要表现的场景、故事情节、情绪等,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韵律感。例如:在欣赏《闪闪的红星》这首歌曲时,歌曲第一部分是雄壮有力的,这时我让学生随着歌曲的节奏做踏步动作,表现小英雄的那种勇敢,而第二部分,旋律比较舒展,这时我让学生随着歌曲的变化,手拉手随歌曲节奏轻轻晃动自己的身体。同一首歌曲有着不同的速度情绪,完全可以从学生的动作中看出来。这满足了学生好动的特性,而且帮助他们感受到了乐曲的情绪及所表达的内容。

2.跟随音乐奏一奏。节奏,在音乐作品中占据相当重要的地位,可以说是音乐的灵魂。在欣赏过程中,让学生随音乐敲出节奏,不仅能培养学生的乐感,而且能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欣赏《时间像小马车》时,可以让学生用双响筒敲击节奏表现马蹄声;又如在欣赏《鸭子拌嘴》时,可以让学生用叉模仿作品里的节奏,不同的节奏分别表现了鸭子摇摇摆摆地走路、两鸭子相遇到两鸭子拌嘴等。加深了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培养了学生的乐感。

3.适当地运用音乐游戏。在音乐欣赏教学中,适当地运用音乐游戏,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感受音乐作品。如听赏《拍皮球》时,我让学生边听边跟着音乐节奏拍一拍皮球,使其更好地感受作品带来的欢快、活泼的气氛。又如在学习《传、传、传》时,我让学生随音乐玩击鼓传花的游戏,课堂气氛立即活跃起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随之提高。

篇3

二、借助媒体重复,强化音乐记忆功能

多媒体进入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给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音乐展示。音乐作品声情并茂,反复聆听能够有效激发学生音乐感知,丰富的画面色彩,也会给学生带来视觉冲击。特别是那些经典音乐作品,能够极大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品味、消化音乐元素。音乐学习需要强化学生记忆,因为音乐有流动性,唱过听过就会消失。采用反复聆听的方法,能够将音乐符号深刻地记忆下来,这对提升学生音乐感知有重要帮助。多媒体播放音乐视频可以进行歌曲分解,原来教师领唱教唱,有了多媒体就可以动手不动口了,让多媒体反复播放功能教唱歌曲。如学习《鹅大哥》时,歌曲中有强弱之分,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进行反复比对,学生很快掌握了这个歌唱技术。多媒体可以反复播放音乐作品,为教学带来更多便利,通过教师针对性讲解,还能够让学生在比对中形成更细致音乐感知。这对丰富音乐积累有积极影响。

三、借助语言重复,实现音乐文字转化

音乐是有声艺术,而文字是无声表达。在音乐重复教学中,将音乐学习用文字表达来传播,体现的正是音乐课堂教学的多元性。为让学生对音乐有到位理解,教师可以将音乐作品换一种表达方式。用诗歌、散文的形式来描述音乐内涵,学生获得的感知将是别样的,对音乐概念的认知也会呈现多元属性。文字介入音乐课堂教学,不仅给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带来丰富性,也为学生认知建立提供更多信息来源。教师在音乐欣赏中穿插文字解读,可以给学生带来更立体的音乐感知。在音乐欣赏中加入诗朗诵,音乐学习必定会顺利实现升级。语言文字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作用不可小觑,利用文字对音乐作品进行别样解读,可以极大丰富学生认知。《好孩子要诚实》这首歌曲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紧密,学唱这首歌时,教师将其中的几句歌词让学生抄写在卡片上,让一部分学生演唱歌曲,一部分学生朗读歌词,班级内呈现热闹景象。“爸爸没看见,妈妈不知道“”好孩子要诚实,有错要改掉”,这些歌词在学生演唱中反复穿来,有一种特别的味道。学生轮流进行朗读,对歌曲的理解当然更深刻。

篇4

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反思范文1课程改革使音乐课堂焕发着活力。在课程改革实践中我领悟到:当学生有兴趣时,当学生身心处于最佳状态时,当教学内容能用多种形式来呈现时,他们学得最好。基于这样的认识,我认为我们的音乐教学中应是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

传统的教学观念认为音乐课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技术和音乐知识,所以音乐课又被认为是技术学习课,因此在音乐课中过多的强调了学习技能、技巧。小学音乐教育并不是要让每个学生都成为音乐家,在音乐课中把认识乐谱作为每课必学的内容,并且把会不会识谱作为学生懂不懂音乐的标准,不但偏离了音乐教学的方向,而且由于纯技术训练带有一定的强迫性,容易使学生产生对学习音乐的厌烦心理,进而造成了学生和音乐之间的距离,以致学生丧失了学习音乐的热情和信心。心理学家卡格安在观察儿童的行为时发现 只有那些与他们熟悉的事物有所不同,但又看得出与他们有一定联系的事物,才能真正地吸引他们 。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运用多种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办法,巧妙地将学生与音乐拉近,使学生获得良好的音乐感受,逐渐地喜欢音乐。

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如果单纯的说唱,死板的讲述乐理知识,那只会扼杀孩子们的想象力、创造力。我重新反思了以往的教学。根据 新课标 的要求,我在低年级的课堂教学中设置了这样的小练习:在课始与课末,进行 骑着毛驴进教室 的小游戏,很受学生的欢迎。在这个游戏中,我让每个学生都有三个自己创想的动作。首先,引导学生做一些小动物的外形模仿。让学自主的进行练习,逐步发展下去,可以自由发挥。学生自编的动作源于自己熟悉的小动物,由于个性和爱好的不同,每个学生创想的动作各不相同。其次,让学生随着音乐把这三个动作串联起来,在音乐的伴奏下自由发挥创编律动,让学生在有规律的动作中培养节奏感和韵律感。那么到了下一课,我便要求学生尽量不要重复自己上节课的动作,学生们相互模仿,同时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随着课堂教学的深入,学生的动作已不仅仅局限于模仿动物了,不知不觉中既培养了形式的记忆力,模仿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

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反思范文2学音乐课教学是小学基础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为了提高民族的音乐文化素质。音乐教育不但可以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鉴赏力、表现力和创造力,也能培养学生的优良的品德和情操,还能使他们的智力得到发展,非智力因素得到提高。同时,能够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地发展。

我在教学中一直认为,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是相互渗透,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所以,凡是小学阶段所开设的课程,只有课程设置节次的多少之别,并无正副课之分。只要是学校分配的课程,都得无条件的完成任务。

总之,音乐教育不仅具有辅助、强化德育和智育的功能,还具有德育和智育所不能替代的独具的教育功能。音乐教育对于培养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小学阶段的音乐教学包括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两大方面,结合我校音乐课教学设备和学生的音乐基础,实际上现阶段我们主要以歌唱课为主。我的具体做法是:

一、指导学生熟读歌词。

在进行完歌曲范唱以后,可指导学生用比较标准、流利的普通话进行朗诵歌词,要注意咬字、吐字的准确度和清晰度,要求字正腔圆。同时根据歌词的内容向学生进行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等方面的思想品德教育。

二、引导学生理解歌曲的情绪。

在一首歌曲的左上角往往出现如“亲切地”、“欢快地”、“深情地”、“热烈地”、“庄严地”等等歌曲情绪,可让学生结合歌词含义,在歌唱时力求处理的恰到好处。

三、读谱训练。

在识谱时先给学生标准音,即歌曲的调号。当学生按标准音唱有一定的困难时可进行音阶训练。由于学生音域窄,确实难以达到标准音时可以适当降调,并鼓励学生要经常练习音阶,达到拓宽自己音域的目的。

四、教唱歌词。

这一步是前四步的综合训练。首先教师应泛唱二至三遍让学生视听,对于较长或难度较大的乐句可以先分小节教唱在连接起来唱,以至圆满完成全部教唱。在学生对本歌曲没有完全学会之前不能让学生练唱,因为学生自己识谱能力有限,一旦个别乐句唱错,则难以纠正。

此外,根据不同年龄段所掌握方法的区别,我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法,教学效果显著。

1、对于一、二年级学生来说,自制力差,但动感极强,于是我采用“律动教学法”,即将每节所学歌曲以律动的形式来进行,这样即省时又省力,还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对于三、四年级的学生来说,有了一定的自制力,但识谱能力较差,我采用“听唱教学法”,即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听力,在反复视听的过程中来完成教学任务,效果不错。

五、用多种方法,努力提高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

针对本校特点,配合新课程改革,在学习音乐教材的同时运用数码钢琴进行音乐教学,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效率,具体为:

1、在音乐欣赏课上,有些乐曲可以利用学校现有的乐器,结合新课程标准上的要求,给学生示范演奏,改变以往放录音让学生单纯欣赏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欣赏的同时,既开拓了视野,有提高审美能力。

2、在音乐理论知识的教学方面,为避免单纯学理论的枯燥,利用情境联想教学,让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音乐知识。

例如音符实值的学习,通过模仿动物叫声的长短来辨别不同的音符,这样一来,学生会比较容易掌握。

3、利用多媒体、电视、音响等不同教学设备,欣赏大型的交响乐和民族管弦乐作品,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和感受音乐。

4、课堂上,让学生上台演唱,培养他们的参与、实践能力,学生情绪高涨,使音乐课上得更加生动活跃。

以上是我在教学过程中的点滴体会,真切的希望能有更多的学生来喜爱音乐,热爱 !

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反思范文3【编者按】音乐课以教师为中心的多,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少。在我们的音乐课里,很多教师不是笑脸相迎,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几乎坐在琴凳上不挪窝、指手划脚,不管学生学得如何,只顾按照已备的教案、时间表灌之。……

前段时间,我们对部分小学生进行了一次“音乐倾向”的抽样调查,得到了一系列有价值的信息。在他们的答卷反馈里,我们得不到一直期望的“音乐课是学生最喜欢上的课”、“音乐老师是学生最喜欢的老师”的那种感动,相反的却是冷漠与排斥;他们热衷的是流行歌曲、偶象歌星,而对教材中的歌曲却不屑一顾;他们可以如数家珍似的报出一长溜的、连音乐老师恐怕还未所闻的歌名及某某歌星所唱,而对音乐课上老师反复教唱、竭尽所能讲解的歌(乐)曲却模糊不清,甚至毫无印象……这里固然能找到许多原因,讲出一大串非我们音乐教师所能的理由,但从一个教育者应有的工作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来反思我们的教育,恁心而论,我们的课堂教学本身存在的许多问题恐怕也是一个不容低估的重要因素。

一、课堂音乐教学中的“音乐”含量过低

音乐课类似文学课,语言文字解说的多,提及音乐语言、挖掘艺术情感的少。在我所听到的音乐课里,这种情况不在少数,尤其是欣赏课。有些老师的课,他们讲得多,要学生用心聆听的少;把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倾其所有,非讲个清清楚楚不可的多,留给学生去思考、去领悟、用音乐去激发想象的少;用语言表达的多,用情感体验的少。因此,在一些老师的教学中,语言多,音乐少,全然没有了音乐的我,也没有了“音乐作品是要悟的”这个道理了。这样的结果只会是,学生的音乐作品积累少,对音乐的感悟浅薄,最终是对音乐课没了热情。我们坦言,讲文学我们比不过语文老师(就普通而言),讲解数理也非我们所长,为何不发挥我们音乐教师的优势呢?

音乐课即唱歌课,但仅仅唱会歌曲的多,唱好歌曲、唱得有滋有味的少。他们在课堂的相当一部分时间里(课的后半部分)唱歌却是“老太婆念经,有口无心”。既不用心,何来之味、又何来之情,更何从谈感!音乐课里的歌不好听、不够味,那当然会到课外去找。找他们处认为好听、够味的歌来唱,还工工整整地把它们抄在精心挑选的小本本里,装在兜里,并引以为豪。

音乐课即技能课,枯燥乏味、机械训练的多,兴趣激发、情感抒发的少。我们的一些教师片面地理解了技能,过于偏重技能,使得我们的中小学音乐课成了音乐基本功训练课,把音乐当作机械的技能去训练,把中小学生当作音乐专业的学生来训练。这样做,可能在表面上或许在一段时间里,一部分学生会有一些效果,但却有可能因此而削弱了绝大部分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 ,甚至磨灭。实际上这样的音乐学习与课堂教学,从根本扭曲了音乐作为人类情感艺术、精神火花的本性,也背弃了“国民音乐教育”的初衷,是与音乐教育的基本原理背道而驰的。

二、课堂音乐教学中的“教师”定位失衡

音乐课以教师为中心的多,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少。在我们的音乐课里,很多教师不是笑脸相迎,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几乎坐在琴凳上不挪窝、指手划脚,不管学生学得如何,只顾按照已备的教案、时间表灌之。学生回答问题顺我者表扬、逆我者斥之并不少见……这样的课堂教学,是一个不平等的教与受的关系,从未把学生作为教育的主体,从来只把学生当成知识的接受器,教师绝对是主宰而非主导,学生是完全被动的。这样的音乐课学生哪来的情、哪来的兴趣?也就无从说“我喜欢音乐课”了。

教师做够做足“教”字这篇文章的多,创设良好环境,激发学生主动学习、体验的功夫不足。我听过少的音乐课,也看过很多老师的教案,总发现我们的教师在构思一堂课伊始直到完成教案及教学全过程,他们经常在考虑的是我该怎样做、怎样教,很少考虑学生怎样来学、怎样来体验。一些教案连教师说的每一句话都有了,惟独没有“这时学生该干什么、此时学生会出现什么”。他们只想课堂45分钟我该怎样安排,却没想到作为“教学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双向互动过程”。音乐学习本身是一个复杂多样的变体,神经质的信息输入不是单一的,应该包括听觉、视觉、运动觉全方位的。而这种信息的输入,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环境,学习者的主动参与、积极体验,那“学”的过程、“学”的结果就想而知了。

把教师的意志强加给学生的多,聆听学生心声、把握学生心智、愿意做深切朋友有少。“老师的疾话对的”、“我是老师,学生应该听老师的话”,恐怕是我们很多老师常有的心态和所说的话。因此,许多教师挖好一个个的陷阱让学生一个个往里跳的事总是很乐意去做的。比如说:“对不对?“对”“好听不好听?”等等。尽管老师自己都觉得多余,有时还显得底气不足,但总是乐此不疲。

三、课堂音乐教学中的“教材”定位过高过死

教材是教学之本,依教材上课“没商量”。我们国家的教材建设已有了长足的进步。在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首先打破了全国一纲一本的格局而出现了一纲多本、多纲多本,这对于拓展符合各地不同的人文环境、不同教育水平和与社会发展相吻合的教材空间,形成新的教学格局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毕竟人们的国家太大了,地域广阔、人口众多、经济发展又是如此的不平衡,要用几套教材来作“教学之本”,实在是勉为其难。。就从我们浙江省新编的“九年义务教育教材”来说,这套教材八十年代未开始编,九一年开始在部分地区实验使用,九三年在全省推广使用。编写这套教材最初的定位是“较发达的农村地区”使用,这从九十年代初全国经济发展的势态看浙江省的经济发展地位,无疑是准确的。可问题是,仅从一个面积不大、人文背景相对单纯、经济结构跨度也不是很大的浙江省,其经济水平的差异也是显面易见的。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必定还来教育文化的差异。可我们使用材,就是对这种事实上存在的差异视而不见,这与教育学的基本大批量是相悖的。

另外,一本教材从编写到使用的周期很长,对教材重新作出修订则所需的时间更长。在现今知识爆炸、社会发展和经济增长日新月异的时代,人们的价值观、道德面、人生观、美学观无不时时处处都在变化着,而唯有我们的教材不变,要学生唱的歌曲不变。这怎么可能让学生对我们的音乐感兴趣,对我们所唱的歌感兴趣?

再有,我们对“教科书”那种根深蒂固的虔诚,执行起来从不打折扣的那种严肃认真态度,一些教师对教材的依恋及所有管理层面上的考核、评估、督查都是以此为据,更加剧了这种不例题。因此,我们什么时候能做到不再以“教材是教学之本”而以“教学以人为本”,让每个教师都能根据教学对象的实际情况来接待教学内容(这里暂且不论我们音乐教师是否都具备这种水平与能力),才能出现我国自己的真正意义的教学法,才会有中国自己的“奥尔夫”、“柯达伊”。

教材内容并非经典,没劲!我们一些教学内容不受学生欢迎,也无法得到音乐老师的认同。在许多人的头脑里,一提到审美教育,便自觉不自觉地把教育目的提到德育的“高度”。因此,教材编写中什么时候该唱什么歌,那段时间是什么节日该 安排什么内容,这两年在号召学生什么教材就该有所体现德育都成为必须考虑的第一因素。这就使得我们的教材始终离不开正当附庸的臼巢,在强调音乐教化功能的同时,削弱了音乐本身,音乐的本体失落了。另外,从音乐学习、情感体验的角度说,经典音乐亦并非靠别人去持牌指认就成了,大家去听了、去唱了,觉得好听,好美,好感动,就牢记在心了,也自然而然地成了“他”心目中的名歌、名曲了。就像在调查中所反映的“你最喜欢的乐曲”。在三成以上都写的是《梁祝》,那无疑这《梁祝》就成了我们大家共同的名曲了。如果我们的教材歌(乐)曲,学生不喜欢去唱、去听,再有伟大教育意义的音乐作品又通过什么去教他们呢?用什么来达到我们的教育目的?又怎么能使学生学习音乐有劲?

四、课堂教学的观念落后,方法陈旧、手段及模式单一,教学设施跟不上社会发展的步伐

一边是“奥尔夫”、“柯达伊”、……等教学法铺天盖地而来,令我们目不暇接,大有我是谁的忙碌惊呼四起之势;而另一边却为音乐与素质教育有什么联系、音乐教育如何渗透德育、中小学音乐教学到底该用什么谱等“重大问题”争论休。这令第一线的音乐们无所适从,还大有望不到穷尽之态。

篇5

二、采用多媒体进行课堂教学

随着信息化的发展,多媒体技术在音乐课堂教学中越来越普遍。在音乐课堂上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展现立体的、多维的教学场景,将声音、图像、文字等有机地结合起来,将学生带入音乐所塑造的境界中去。他们在这一境界中能充分体会到音乐所展示的美。在上《小青蛙》这堂课时,可采用幻灯片播放的形式教学,随着音乐旋律、节奏以及力度的逐渐变化,展现出这样一幅画面:茫茫的田野上,小青蛙在荷叶上跳跃玩耍、捉害虫,小青蛙面对暴风雨的侵袭而不畏惧,当风雨过后,公鸡啼鸣,太阳逐渐升起,小青蛙依然在歌唱、欢舞。这种将视觉与听完美结合的教学方式,能有效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感受生动、形象画面的同时,加深对音乐作品的感受和理解,更好地与创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篇6

一、注重发声练习,创新练习方式

教学中,一些教师把原来一上课就练声的环节去掉了,因为长久的没有变化的练声让学生觉得单调而枯燥。在学生的心中,练声不再是一种提高歌唱技巧的途径,而变成了上音乐课的痛苦,结果就是学生演唱技巧得不到提高。随着越来越难的歌曲演唱,学生已经没有能力把歌曲的音色、力度、情感表现得完美。

单调枯燥的发声练习已经不能吸引孩子,要使练习变得生动有效,就应融合歌曲进行练习,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演唱技巧,又可以丰富音乐课堂教学。例如在教学《八只小鹅》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把发声放到小鹅的叫声中进行练习,用声音的强弱进行练习,让学生体会到小鹅从远方走近我们的过程。可以不断提音高进行跳音的发声练习,让学生感受到八只小鹅在一起的快乐。这样既达到了歌曲情绪的演唱要求,又完成了提高歌唱技巧的练习。

二、重视基础知识,陶冶学生情感

音乐的基础知识是音乐学习中最基本的知识技能,它是探索、感受、理解和表现音乐的基础。它的存在就好比是盖房子要打地基一样。只有学好了音乐基础知识,才能真正地实现音乐的审美教育功能,才能更好地让学生理解音乐、创造音乐,实现音乐对学生情感的陶冶。

为了既能让学生学好音乐的基础知识,又能体会到学习的快乐,音乐基础知识的教学就要像商业电影中植入的广告一样,悄无声息,让人过目不忘,这需要教师的精心设计。如《五月的夜晚》这首歌曲虽然短小,却有很多的音乐知识。在开始了解重复的创作手法时,教师可采用游戏的形式进行教学。让学生通过两次拍手了解节奏的重复,让学生在聆听教师演唱歌曲和观看手的舞动中,了解重复的创作手法,同时也使学生初步熟悉了歌曲。在后面的保持音记号的学习中,教师可以通过匈牙利的夜晚,让学生了解到这是一个宁静、迷人的夜晚,使用对比的歌声让学生体会到歌声应该是饱满的而不是跳动的。最后在学生融入到歌曲意境的时候,通过不同速度的演唱,来表现宁静的夜晚和我们快乐的心情,让学生了解到不同的拍号和速度的变化可以表现不同的情绪。整节课虽然知识很多,但学生学得兴趣盎然,牢牢掌握了其中的音乐知识。

篇7

【中图分类号】G62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1-0186-01

音乐是一种情感艺术。人民音乐家冼星海先生说过:“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音乐是生活的源泉;音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炉。”可是,在实际的音乐课堂教学中,许多喜欢音乐的学生却不喜欢上音乐课。我想:在学习中能享受到乐趣,学习必然是一种快乐;当学习是一种快乐时,学习必然是一种享受。因此,我在音乐课堂上对如何实现良好的音乐课堂教学作了一些肤浅的探讨。我认为,成功的秘诀是培养兴趣,要实现良好的音乐课堂教学应该从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入手。

一、积极地创设课堂情景。

认知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学生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全面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情景,是实现良好课堂教学的关键。在课堂教学中,我根据不同课型设计出不同的课堂导入形式,如故事导入、游戏导入、场景导入等。这些情景导入形式都给我的音乐课堂教学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在设计湖南文艺出版社三年级上册《小猫钓鱼》一课时,我首先用讲故事的方式导入。我随着歌曲欢快的音乐边绘声绘色地讲《小猫钓鱼》的故事,边在黑板上贴出事先准备好的《小猫钓鱼》的相关图片。这样,既激发了学生对歌曲学习的兴趣,又能让学生对歌曲旋律、歌词内容有个初步的了解。接着,我再启发学生简单地说一说《小猫钓鱼》的故事情节,帮助学生深化对故事的认识。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其次,在歌曲学唱的环节,我用了范唱、模唱、表演唱等多种形式进行教学。使学生了解歌曲、感受歌曲,最终达到学习歌曲的目标。最后,我再鼓励学生来一个现场表演《小猫钓鱼》,让学生自由选择自己喜欢表演的角色,分组讨论,分组进行角色表现。整堂课在我创设的情景中,学生学得轻松、自在,玩得开心、快乐。

二、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学生只有在亲密、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中,才能对学习产生一种安全感,并能真实地表现自己,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也才能创造性地发挥学生的潜能。”美好的课堂气氛是教学成功的一半,教学中应采用灵活多样、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教师和学生之间应该是朋友、合作伙伴的关系,需要有一种愉悦、和谐的氛围,充分调动学生对音乐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每位学生都参与到音乐课堂之中,增强音乐表现的自信心,培养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团结精神,使学生在动中学、玩中学、乐中学,在生动有趣的音乐课堂中体会音乐的美感。音乐课堂上多一份关爱,少一份指责;多一份包容,少一份批评。这样,学生才会喜欢音乐教师,喜欢上音乐课。“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要怀着对学生的爱和对知识的爱的感情向学生传授知识,应用知识。学生需要知识,更需要积极的热情。教师的一个关爱的眼神,一句真诚的话语,都能深深地打动学生,感触学生,瞬间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学生在轻松、愉悦、充满爱的空间里学习,他们的情感思维才能得到释放,他们才能更好地展开自己的双翅,到知识的世界里自由地翱翔。

三、充分地利用课堂评价。

课堂评价是为了引导学生更准确地学到知识,更好地开展课堂教学工作,所以评价的前提是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怪异、尊重学生的选择、尊重学生的创新成果。同时,让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人,他们更了解课堂评价与学生之间的重要关系。在课堂上运用不同的评价方式,使学生更积极的投入课堂,并乐于参与。评价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才是评价的最终目的。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和发展,课堂的评价体系越来越完善,教师对如何使用好课堂评价都有独到的见解。我看见使用较多的一句课堂评价是“你最棒!”我认为,任何的评价都不应该是随意的,也不应该是单一的,评价应该遵循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点、参与状态等方面进行。

孩子的世界充满了自由和快乐。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在课堂教学上,我们都应该要用心去维护他们的自由,保持他们的乐趣。特别是音乐教师,更应该利用好音乐学科所具有的情感特点去激发、培养学生。如果学生不喜欢上音乐课,音乐课在学生心目中就没有地位,那还谈何音乐教育?如果音乐教师能够使原来不喜欢音乐的学生喜欢上音乐,我想,那应该是我们音乐教育教学的最大成功。俗话说:“不管黑猫白猫,能捉到老鼠的都是好猫。”我觉得这句话同样适用于我们的实际教学工作中。要做这只“好猫”,音乐老师要做很多的准备工作,不管你用了多少种方法,你最终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并能够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取极大的乐趣。

参考文献:

[1]孙美兰.艺术概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

篇8

在社会极为关注教育的今天,艺术教育已经成为当代学校及社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艺术教育的表现形式主要是音乐教学课堂及课外艺术活动。传统的音乐课堂教学忽视教学艺术,部分教师不能理解教学艺术的实质,教学手段单一,教学方法简单,不能创建音乐课堂情境,更不注重相关教学艺术的体现。因而,音乐课堂教学效率低下,教学收效甚微。笔者现对音乐课堂教学的教学艺术作简单论述。

课堂教学艺术的含义

在音乐教学中,同样一个教学内容由不同的教师来组织教学,教学效果往往是不同的。一节优秀的音乐课,从设计到进行,无不体现出教师的教学艺术。教学艺术的实质是教师自身独特的创造力和审美价值在教学中的体现,是教师将教学规律与独创性相结合,引导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最大限度地获得音乐美感的教学过程。

教学艺术并不是遥不可及的东西,它是建立在教学经验、教学技能、教学方法等基础之上的一种素质,是教师在实践中长期积累、努力探索、积极创造而形成的宝贵财富。正确地运用教学艺术,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对教学目的、过程、质量和学生情绪进行最优化控制。

课堂教学艺术的体现

(一)课堂教学的节奏艺术

课堂教学节奏是指教学内容、环节、过程与时间的有机编排,它包括教学内容的深与浅、新与旧、难点与重点的合理搭配以及教学过程的动与静、开始与结束、发展与的合理设计。

每一个教学内容和环节所包含的展开与的起伏变化,在整个课堂中形成了一种特有的节奏规律,一般遵循弱强、强弱或弱渐强、强减弱的变化模式。通常情况下,课程难点与重点不宜安排在课堂教学的开始,应遵循由浅入深的规律。有的难点与重点可重叠进行。根据教学需要,巧妙地设计和运用教学节奏,能收到显著的教学效果。

(二)教师的语言艺术

教师的语言在音乐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它影响着整个教学效果。对此具体要求如下:

适度的强调、语气和语言节奏语调是指语言的高低、强弱;语气是指语言的轻重缓急;语言节奏是指语调、语气及语速的变换规律。教学语言应该富有美感,语韵和谐,语气抑扬顿挫、跌宕起伏,使学生从中受到语言美的熏陶。在教学中教师的语调要高低适度,一般以让后排的学生能听清为宜。语调过高,会增加学生的紧张情绪,易感疲劳;语调过低,易使学生昏昏欲睡、兴味索然。语气要轻重适当,缓急协调,要与所表达的内容相一致,且根据年龄、课型的不同而相应变化。例如:安静的欣赏课与喧闹的器乐课语调高低要相应调整;一般内容讲解宜轻,难点、重点的强调要加重语气。教师应以强弱交替、快慢相宜、抑扬顿挫的教学语言,避免课堂气氛僵滞呆板,充分发挥语言的感染力。

语言精练,逻辑严谨教师如何通过语言将诸多知识信息按一定顺序、层次讲述给学生,是十分重要的。音乐教师应力求做到教学语言中心明确、难点重点突出、条理层次分明。课堂教学开始时语言要短而有疑、短而有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教学快结束时语言要短而有情、短而有味,让学生感到意犹未尽。

语言富于感情,富于启发性教师的语言富于感情,这样才能使师生情感达到共鸣,从而把握学生的情绪状态,调节学生的学习情绪。同时,教学语言必须具有启发性,以调动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活动的积极性。

(三)课堂教学的板书艺术

板书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简明的文字将教学的主要内容显示在学生面前。板书应有高度的概括性和清晰的层次性,音乐课的板书则更应精炼,以达到画龙点睛的效果。音乐教师在板书设计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内容科学、准确。尤其在书写乐谱时,要防止差错。(2)文字简练、条理有序、层次分明。乐谱的位置要安排合理。(3)针对性强、色彩得当,音符与乐谱线要色彩分明。(4)书写要工整、规范,谱例要规范、美观。

通常教室的黑板各学科兼用,既要板书,又要抄谱例等。若不精心设计,会造成版面的杂乱无章,影响授课效果。因此,设计好每一节音乐课的板书,使其清晰、直观,是确保音乐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

(四)课堂教学的组织艺术

篇9

二、注重伴奏在中学音乐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伴奏起到对歌曲的补充和衬托的作用,通常分为正谱伴奏和即兴伴奏。在中学音乐教学中,学生所厂的歌曲虽然比较浅易,但歌曲表现的情绪,演唱的速度、力度却还是有所变化,作为一名音乐教师,要充分重视伴奏在中学生音乐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首先,伴奏有助于对学生音准、速度和力度的掌握。伴奏对帮助学生确定音乐的节奏、速度也起着举足轻重重要的作用。节奏是音乐的基础,任何旋律一旦离开了节奏都无法存在。速度是音乐的支柱,是作曲家创作情感的一种体现方式,它比较直观地体现出作曲家所表达的情感。伴奏能在节奏和速度的把握上给学生一定的提示和帮助,使作品能够得到正确的诠释。其次,谈好伴奏,能够引导演唱者和欣赏者进入特定的音乐情绪当中,启发并促进其情绪。

三、注重音乐教育的愉悦性。我国中学音乐教育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在欣赏音乐的基础上,去感受、理解并演唱音乐,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更好的组织课堂教学,更深入的贯彻音乐教育愉悦性的原则,使学生更容易吸收知识。所谓音乐的愉悦性,是指音乐引起的创造者和欣赏者主管精神状态上的一种喜悦、愉快的情感。在音乐教学中,音乐教育在愉悦性原则有着不可忽视的地位。首先,加强基础训练,尽快使学生了解和掌握音乐语言,为音乐愉悦。音乐的感知能力是音乐审美教育的重要基础,要在音乐教育工作中,在引导学生整体感受音乐的基础上尽快使他们了解和掌握音乐语言,启发他们根据音乐的各种要素展开丰富而又合理的想象,理解并表现作曲家的创作意图,第二,加强欣赏技术理论教学。音乐课需要使学生具有一定的乐理、视唱等理论技能,但这些知识和技能只是一种手段,所以在中学音乐教育中一定要明确音乐教育的目的性,因材施教,因地制宜,在加强音乐欣赏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与音乐创造的潜能,实现音乐课的真正价值。第三,穿插相关的文学、影视作品。在课堂上把音乐与文学、影视作品紧密的结合在一起,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兴趣与注意力,使他们更好的接受,吸收音乐知识,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增强音乐教育的愉悦性。

四、加强中学音乐教学的师生互动。中学音乐中的师生互动教学,要求教师通过教学对话与课堂讨论的设计,发货教师和学生两类主体的积极性。中学音乐教学的师生互动的实现,要做好教学对话与课堂讨论的设计。教学对话与课堂讨论这种教学方法体现了教育民主性追求,也体现了教育中时代精神的要求。同事这种教学方法充分调动了教师与学生两类主体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也有助于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在设计过程中,首先要明确教学对话性质的策略。教学对话就是通过教师的提问、激励来引导学生自由思考、自由表达自己的疑问和见解而获得知识技能、能力与人格的教学方法。一般认为,教师设计和引导教学对话的策略包括两方面:一是恰当的提问,二是创设对话情景。恰当的提问是组织对引导教学对话的重要手段,去昂当的提问可以诱发、促进学生的自主活动,调节学生的思考活动。

篇10

教学评价是教学工作中不可缺少的基本环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在一定程度上说,学生能否领悟和掌握知识,评价起着关键作用,因为真正的评价必然会增加学生学习的动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对于教师来说,评价提供学生进步和退步的信息,要根据情况,及时做出反馈。评价直接影响教师情绪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一种有效的评价,能使教师及时地发现学生的能力和弱点,随时了解学生的进步,并根据评价的材料及时调整教学进度和方法,使课堂教学永远焕发生命的活力。

一、课堂评价的指导思想

音乐课程课堂教学必须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体现以下教育思想。

1.审美教育思想。音乐教育的核心是审美教育。以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应该渗透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与领域。通过对音乐的感受与鉴赏、表现、创造,以及音乐与相关文化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丰富审美情感,发展审美想象,深化审美理解,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2.学生主体的教育思想。音乐教学要注意发挥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教育思想。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通过各种音乐实践活动,激发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教师应尊重和关怀每一个学生,要把全体学生的普遍参与与发展不同个性的因材施教结合起来,为学生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使学生主动学习,乐于学习。

3.音乐创造的教育思想。创造是艺术乃至整个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音乐创造的目的在于通过音乐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潜能。在音乐课中,生动活泼的音乐欣赏、音乐表现和创造活动,能够激活学生的表现欲望和创造冲动,在主动参与中展现他们的个性和创造才能,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充分发展。

二、对教师的教进行评价

1.有明确可行的教学目标。一堂好的音乐课应该有明确的教学目标,但仅有目标是不够的,还必须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与学生的认知水平、心理特征、能力基础相适应;既面向全体,又关注差异,具有层次性。这是衡量课堂教学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教师应在如下方面努力达成目标:使大多数学生完成教学目标中所规定的学习任务,并形成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使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收获;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愉悦;部分学生能灵活、创造性地解决学习中的问题;学生有进一步学习的欲望;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得到了培养。

2.教学内容和教学设计尊重与创新并存。教材是落实教学大纲,实现教学计划的重要载体,也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主要依据。但教材内容和教学内容并不是一一对应的。教学内容来自于师生对课程内容与教材内容及教学实际的综合加工过程。它包括教材内容,还包括师生实际活动过程的全部。正如特级教师钱守旺所说:“我所教学的内容完全是学生再熟悉不过的,且非常感兴趣的、有意义的。我可以把教材的内容放在一边,而找一些易于学生接受的实际生活中的内容来教学。只要是省时、高效的课堂就是好课。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优化课时教学内容,还要充分挖掘教材中蕴含的思想方法,注意了思想方法的渗透等。”因比,我们今后在处理教材上,应正确地理解把握教材,反复研究教学的重点、难点,理清知识的内在联系和规律,正确科学地处理教学内容;同时还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创造性,做到尊重教材与灵活处理教材相结合。

3.教学过程引导与调控相结合。课堂离不开教师对学生的指导,离不开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这时候一定要把握好指导的范围,一定要面向全体,为大多数学生提供平等参与的机会,而不是只为少数优秀学生服务。要及时采用积极多样的评价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的语言要力求准确生动,具有启发性、激励性和指导性。一堂好课离不开教师的有效调控,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主、主动学习并不意味着不要教师的诱导、指导、引导。一个有经验的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及时对教学进程、问题的难度、教与学的方式、课时的容量等进行适当的调整,并合理机智地处理课堂上出现的意外情况,保障课堂教学的顺利完成。

篇11

《音乐课程标准》提出:普通高中音乐课程的基本任务,不是为了培养音乐专业人才,而应是面向全体学生,提高每个学生的音乐素养,使每一个学生的音乐潜能得到开发,并使他们从中受益。要达到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发展音乐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音乐文化素养。丰富情感体验、陶冶情操,树立高尚人格的目标。课堂教学是主渠道,转变课堂教学评价理念尤其重要。

一、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评价理念课堂教学评价理念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加以阐述

(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因此,在课堂教学评价中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效果等方面都应体现从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出发,尊重学生人格和个性,关注学生发展目标的达成。首先在教学目标的设定上,新课程标准把教学目标定位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全面发展上。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教师的课堂教学重点是否放在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体现学生主体、鼓励学生探究、自主性学习,高效实现各种目标,给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第三在教学效果上,达到对学生各种思维、能力及道德品质养成的目的,同时课堂教学在促进学生主体发展的同时,也在促进教师主体的专业成长,发挥教师的潜能,即“以学论教”“以教促学”“师生共长”,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二)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的目的之一是要促进教师不断提高教学水平,评价方向是面向未来的。其重点不在于评价教师的讲授水平,也不在于鉴定某一节课的课堂教学效果,而是通过教学反思找出教师在课堂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此来制定教师个人发展目标。因此,它是一种建立在自评和他评相结合的基础上,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目的的评价方法。

(三)以学论教

“以学论教”是以学生的“学”评价教师的“教”,其中学生的“学”包括学生学习参与度、思维品质、问题意识、情感体验、目标达成度5个评价指标;教师的“教”包括教师教学思想、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能力4个评价指标。

二、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评价方法

评价教师授课质量的方法多种多样,在教学实践中比较常用的有综合表评价法、分析法、调查法。

(一)综合量表评价法

这是一种比较精细化的教师授课质量评价方法,其运用的基本程序是:(1)编制专门的教师教学评价表。确定评价指标(项目)、各项指标的权重和各项指标评分或评等的标准问题。(2)评价主体。以听课为基础,在教师教学评价表上对教师授课质量进行评定。在听完某教师的课后,评价人员(包括校长、老师、学生、家长等)依据自己对评分(评等)标准的理解,独立地在教师教学评价表的每个项目上,给予该教师一定等级或分数。(3)数据处理。汇总所有的教师教学评价表,运用一定的统计方法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得出每个评价对象的总得分或等级。综合t表评价法是评价教师授课质量的有效方法,在实践中应用广泛。

(二)分析法

它是一种通过对教师教学工作的有关方面进行定性分析进而评定其质量优劣的方法。它没有专门的评价指标和评价标准,主要取决于评价人员的学识和经验。评价结果以定性描述为主。

(三)调查法

主要有问卷与座谈两种方式。问卷法的程序:设计专门的调查问卷,向相关人员(如所教班级的学生、同校的教师等)发放问卷进行调查收授处理,问卷上的有关数据,最后对教师授课质量作出定性或定量的评价。现许多初、高中使用次方法来评价教师教学质量。调查法兼有综合量表评价法的有关要素,适合于专门了解某个教师较长时间内的教学情况,多在专门鉴定某教师的综合教学水平的管理评价中运。

三、新课程理念下的音乐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由于我们对新课标认识上的不同,理解上的片面或是偏差,使我们对课堂教学的评价也出现了不同或意见之争。很明显,新课程倡导的是建立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评价主体多元、评价项目多种、评价多样的发展性评价。

首先,现代教学评价要与教学目标紧密联系在一起,它以教学目标实现程度来表示教学质t和效果。音乐课程目标具体涵盖了三个维度: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其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最核心的目标。因为音乐是情感的艺术,音乐课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上。所以,教学评价不能只关注学生有多少知识和技能,而要关注学生对音乐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对音乐的审美情趣。

篇12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22-184-01

好的开端是做好一件事的基础,上音乐课也同样如此。一节生动、有趣、知识性强、课堂气氛活跃、深受学生喜欢的音乐课,有个良好的导入是十分关键的。所以教师从新课一开始的导入就要激起学生的兴趣、抓住学生的心理,让他们自己喜欢到你的音乐课堂中来学习。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注重对导入环节的设计,科学、合理地运用各种不同的导入方式,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导入的方法是灵活多样的,不管用哪一种方法,都必须针对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学生的实际进行设计,还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年龄特点,他们所需要的、所喜欢的去设计。

一、故事导入法

这种导入法是我根据平时学生们的表现而采用的一种方法,长时间来我发现,虽然他们是中专生,但是不免存在着天真和幼稚,他们接受故事或典故比老师上来就长篇大论要容易和喜欢,于是我就利用他们的这种心理特点用故事作为新课的导入。比如说,在欣赏河北民歌《孟姜女哭长城》时,我讲到:“相传秦始皇时,劳役繁重,青年男女范杞梁、孟姜女新婚三天,新郎就被迫出发修筑长城,不久因饥寒劳累而死,尸骨被埋在长城墙下。孟姜女身背寒衣,历尽艰辛,万里寻夫来到长城边,得到的却是丈夫的噩耗。她痛哭城下,三日三夜不止,长城为之崩裂,露出范杞梁尸骸,孟姜女于绝望之中投海而死。从此,山海关被后人认为是“孟姜女哭长城”之地,并在那里盖了孟姜女庙,南来北往的人们常在这儿洒下一掬同情之泪。庙中有楹联这样说:秦皇安在哉,万里长城筑怨;姜女未亡也,千秋片石铭贞。”故事讲完,我看到了学生们哀伤的表情,接着我不失时机的说:“下面,就让我们通过歌声来听听孟姜女的倾诉吧。”由此就把学生们引入到了本课主题,最后收到的效果也很好,他们很容易的就总结出这首民歌所要表达的感情。

二、多媒体教学导入法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课堂教学在音乐教学领域中已逐渐被广泛地应用,也为我们的音乐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它极大地扩展了音乐课堂教学的容量,丰富了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为师生打开了一个充满活力、精彩纷呈的音乐世界。音乐课不再是“一张嘴、一本书、一架琴、一台录音机”了,它集形、声、色为一体,让学生在强化听觉效果的同时,也从视觉上获得了强有力的支持,这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多媒体画面色彩艳丽,形象逼真,与音响浑然一体,能充分调动学生视听感官,使学生耳目一新,获得准确生动的艺术形象。例如在欣赏《白毛女》的教学中,我们如果以听录音、看剧情文字介绍,并不能很好地体现“旧社会把人变成鬼”的残酷,但是通过多媒体教学,把歌剧《白毛女》的部分视频进行播放,让同学们以更直观的方式从屏幕上活生生的看到地主黄世仁、狗腿子穆仁智等人无恶不做的丑恶嘴脸,看到喜儿被卖身抵债,最后被逼入深山,终年不见光日,人不人,鬼不鬼的惨象,这样就会使学生在情感上激起对旧社会的强烈憎恶,对喜儿的悲惨遭遇感到同情,从而加深了同学们对本课学习的印象,提高了教学效果。因此在音乐欣赏教学中,现代教育技术增强了学习氛围,使学生以更直观的方式去感受音乐、体会音乐,让学生学的更快、学的更好。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创设出了优美的课堂情景,而且有效的提高了音乐课堂教学效果,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开阔了学生的音乐视野,更培养了学生的艺术修养。

三、听辨导入法

听辨导入法是音乐教学独有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可以很快集中起学生的注意力,然后迅速进入主题。在讲民歌时,我选取了《送我一朵玫瑰花》和《洗衣歌》两首民歌片断,让学生听,听完后告诉我这两首民歌分别是哪个民族的。他们带着问题去听,自然就听得仔细认真。

篇13

音乐课堂应该是体现在以学生为本,音乐教学活动应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师生溶为一个学习过程的整体,在音乐中追求一种和谐轻松、双向交流的教学气氛。在新课标新教法呼声日益高涨的今天,笔者认为要学会赞赏学生,让传统与现代紧密结合,不断培养和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审美能力,给学生插上飞向音乐宫殿的翅膀。

一、教学手段新一点

1、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性。教师要善于调节调整节奏与步骤,要让学生有一个思考和表现的时间空间,有探索的机会,并善于设计一些有挑战性问题,发展学生的思维想象,激发学生的创造力,鼓励学生标新立异。音乐课里可以有很多的即兴成分,教师进行很充分的引导,如对歌曲编配前奏或结尾、对歌曲进行演唱上的艺术处理、听音乐编故事并当堂表演、创作诗歌、用简单的画图来表现音乐的进行、编配简单的舞蹈动作表演及乐器的演奏等等, 要大胆放手让学生在课堂上自己来解决。

2、要充分发挥现代化教学技术的作用。学生的认知规律是从感性到理性、从具体到抽象的一个过程,直接感知能引起学生兴趣,从而促进注意力、观察力、思维力的发展。我们要让学生从屏幕上直接感知戏曲,包括剧情、音乐、演员、表演、脸谱、服装、道具,从感官上刺激学生,以加深学生对戏曲音乐的理解。多媒体的直观画面教学也直接要求我们音乐教师要实现自我角色的转换,从“传道、授业、解惑”者转变成学习方法的指导者。

3、娱乐教学法。当前,许多电视娱乐、联欢活动(如《星光大道》、《开心辞典》……)收视率高,火爆无比。娱乐节目颇受大众喜爱的原因在于它的逗笑性和竞争性,然而竞争性又在其中占着主导的地位。那么,把逗笑的竞争性和音乐课堂教学紧密地结合起来便是“娱乐教学法”――根据不同的教学目的设计不同的教学形式。实验证明:娱乐教学法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中学到了知识,使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提高了学习效率。

二、教学内容深一点

1、在音乐的美感前提下进行技术训练,获得知识,开创一条音乐教育教学的新路。我在分析研究教材时,抓住学生对流行音乐的偏爱,引导学生把审美的目光从表面的五彩斑斓引入更奇妙更高雅的音乐殿堂。

例如在戏曲教学中,从学生最感兴趣的流行音乐入手,有些流行歌曲的旋律其创作源泉来自于戏曲音乐,例如歌手屠洪刚的《中国功夫》,它的音乐就是来自于京剧的一个曲牌,音乐电视《唱脸谱》、《前门情思大碗茶》,它们的曲调则完全借鉴于京剧中的“西皮快板”,并且将其中的一段京腔说唱和学生喜爱的周杰伦、王力宏的现代说唱进行对比,使学生在45分钟的课堂里一直被教师所创造的音乐激情氛围所包围,他们在喜欢的流行音乐中发现了戏曲音乐的存在,感受到了戏曲音乐的无穷魅力。

2、强调音乐的情感性和情节性,促进学生情感的内化。作为音乐教师的我们应该让学生尽量多地听赏美的音乐,更有职责引导学生理解音乐美的真正内涵,从而促进其情感的升华。例如《化蝶》的凄凉之美、《保卫黄河》的雄壮之美、《金蛇狂舞》的积极向上美;而现在风靡日本乃至使世界乐坛震撼的中国民乐组合“女子十二乐坊”的合奏曲《奇迹》、《辉煌》使古民乐和流行乐结合,不但体现了中国民乐的特色美,更体现了一种现代的时尚美。歌声乃人之情也,不难想象,一个毫无感情的人是无法发出悦耳之声的,因此,音乐教师在学生声音训练的过程中,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从而锻炼学生的想象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三、教学气氛活泼一点

1、强调人人参与。每一节课至少要达到90%以上的学生参与学习,教师不必过于注重学生的表现难度及优美程度,让每一位学生拥有自己的感觉。“音乐不属于书本,它没有具体的形象,属于我们每一个人,每个人都有权利去感受它,人人都会有不同的感觉。”教师的主要活动是激情导趣,使每一个学生全身心投入,营造浓郁的课堂气氛,使学生的心理、协调能力和创新思维都能得到良好发展,让学生成为学习音乐的主人。

2、充分利用流行音乐活跃课堂。流行音乐是鱼龙混杂,教师必须有自己明确的观点和一定的分析深度,要引导学生加强对作品的整体欣赏、歌词分析和对音乐风格等背景的了解。也不妨让学生自己分析透彻,自己学会鉴别和养成自己欣赏音乐的个性。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