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红色音乐教育

红色音乐教育范文

发布时间:2023-10-10 17:16:06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红色音乐教育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红色音乐教育

篇1

一、高师音乐教育改革的重点

高师音乐教育的改革内容很多,笔者作为高师音乐教育工作者,仅就以下几方面谈一点个人意见。一是观念的转变。观念转变是改革的前提,观念不转变,改革就无法深入。观念转变是多方面的,针对高师音乐教育来说,特别要增强学生的社会服务的创新意识。教育部教育纲要中提到:“高校要牢固树立主动为社会服务的意识,全方位开展服务”。为了响应国家教育纲要的要求,为了使音乐教育在培养人的全面素质发展过程中起更大的作用,我们应该在高师音乐教育中加强学生的社会服务意识教育,在学习学校音乐专业课程的同时,发挥音乐专业特色,大力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在大学四年的教学计划中,不能仅仅限于大四的实习,应该在大二、大三期间,就让学生走出去,到社会上开展社会服务活动。比如,开展社区文化艺术活动,充分发挥音乐的专业特长,培养社区文化艺术骨干,帮助指导社区合唱团排练节目,充当社区文化活动的艺术指导等等。这样,既可以服务社区文化活动,又锻炼了学生的专业技能,使学与用有机的结合起来,增强了学生的社会服务意识,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在实践中认识到自身的优势与不足,以便在学习中不断充实完善自己,这样对学生将来走向社会就业有很大帮助,可以更早的融入这个社会。二是课程的调整。高师音乐教育的课程调整是多方面的,这里突出提到音乐心理课程的学习问题。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在校学习的心理课程,一般都是针对社会整体的大环境而言的,教材也不是专门针对音乐专业的,这样有失偏颇。音乐教育应该选择突出音乐教育学科特色的心理学教程,这样对学生将来从事的教师职业有很大的帮助。当今的社会,学生面临的各种压力是多方面的,这些现象导致的心理问题也比较严重,学生音乐教育心理现象纷繁复杂。音乐是最好的“疗养师”。作为未来的音乐教师,我希望在传授音乐知识的同时,音乐教师也可以用音乐为学生“疗伤”。使学生心理更加健康、成熟。走出校门后能够很快融入社会大家庭中,发挥人民教师应该发挥的作用。由此看来,高师教育加强音乐心理学的学习是非常必要的。三是特色的突出。要优化结构办出“师范性”音乐教育的特色。高师音乐教育顾名思义是蕴育音乐教师的摇蓝,要想突出“师范性”的特点,就必须在优化学科专业、类型、层次结构、促进各学科交叉和融合上多下功夫,办出自己的特色。首先,高师音乐教育的学生学好音乐专业基础课是很重要的。“师范性”是高师音乐教育专业与专业音乐院校在培养目标方面的主要区别,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培养的学生,不能以某一种特长、技能技巧的“专”为目标,恰恰相反的是专业音乐院校才培养“专”的人才;不能以某一领域的技能“深”为目标,而是要“全”,要全面发展。所以,高师音乐教育的学生不仅要热爱音乐、享受音乐的基础,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学习”、学会“传授”,这样才能成就它们的音乐教师梦。其次,仅掌握专业知识是不够的,高师音乐教育的学生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修养,比如教育学、心理学等等。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往往只一味的注重专业课学习,而不重视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学习。所以,应该优化这种办学结构,应本着专业课与文化课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重点突出“师范性”的特点,增加学生素质教育内容的课程,以提高学生的审美修养、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陶冶学生的情操。其中,最重要的是在课程设置方面,除了教育学和心理学方面的内容,还应该增加一些对今后从事教师职业有帮助的课程,比如,音乐教育的理论、知识、能力和素养等等。四是艺考的改革。随着高校的扩招,艺术类考生数量不断增加,许多高中也专门增设了艺术特长班,来满足日益增加的艺术类考生的需求。艺术专业的学生即要学习艺术专业课又要兼顾文化课的学习,学习任务十分繁重,两者很难兼顾。艺术专业的学习难度极大,就拿音乐专业为例,要进入音乐专业学习,一是要有一定的经济条件,二是要具备一定的音乐天赋,三是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练习,四是要通过严格的艺术考试选拔。目前的实际情况是,高师音乐院校招进来的学生,大都是因为在高中阶段文化课学习成绩较差,但又非常想上大学,艺术类招生分数线相对较低,就在高三阶段“赶鸭子上架”简单的补习一些艺术考试的相关课程,囫囵吞枣的学习了一些乐理、视唱练耳的知识,拿到了艺术加试合格证。招收艺术专业的高校大致分为四类;专业艺术院校、师范类艺术院校、综合性大学艺术院校、高职艺术院系。通常情况艺术专业素质高的学生进入专业艺术院校走专业发展道路,相对弱一些的学生进入师范类学校。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愿意从事专业音乐学习的学生越来越少,像“郎朗”那样的人才毕竟凤毛麟角,大多数学生还是选择报考师范类音乐院校,毕业后当一名音乐教师还是一个非常好的职业。由于以上这些原因,使高师音乐教育的整体水平不断下降,这种现象发展下去令人担忧。音乐教育不同于其它学科教育,它需要有一定的音乐天赋作为基础,之所以有艺考就是要选拔音乐素质过硬的学生来读师范类音乐院校,将来毕业后成为国家优秀的音乐教师,更好的为国家培养音乐人才。因此我认为,音乐教育改革首先要从艺考开始。首先,国家应该重视艺考学生的基础音乐教育。艺考学生的音乐造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校基础音乐教育,大多数人们在培养艺术专业学生的过程中,往往忽视了最根本的基础音乐知识的培训,只有艺考学生掌握了坚实的音乐基础知识后,才能具备学习其它艺术课程的条件。所以,音乐基础知识是“艺考教育”的重要环节,必不可少,在我国音乐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次,国家应该放开艺考加试的招生。建议由省级招生改为由各个音乐教育院校自主招生,每个音乐院校都有各自的办学特点和招生需求,把这个权力下放到各个音乐院校,它们可以根据自身的办学特点,制定适合它们各自的入学考试科目和评分标准,这样可以很好的衔接到学生考入该校的后续工作。使学生入学之后的培养教育就能如鱼得水、水到渠成。以上四个方面的改革只是高师音乐教育改革的一部分。这里特别强调的是高师音乐教育的改革要以理性为基础。理性是高于经验的、感性认识的一种认识活动,理性是对主体价值观的合理认识。音乐教育和学习者恰恰多半都是感性多一些,缺乏对事物判断的理性思考。高师音乐教育的改革一定要注意这一点。

二、高师音乐教育改革的“色彩”分析其实改革与“色彩”

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改革本身是改掉其旧的、不合理的部分,使其更加合理完善。色彩则是比喻某种思想倾向或事物的某种情调。笔者认为,高师音乐教育的改革从色彩角度分析可以使人更加直观、更加便于理解,对高师音乐教育改革的必要性和改革的重点会更加明确。下面就让我们在这方面作一些尝试。首先说灰色。灰色这种色彩本身就等于没有颜色一样,色彩感不强。但是,灰色也有灰色的好处和特点,灰色可以视为不是色彩的色彩,但同时又是最具有“普适性”的色彩,因为,灰色可以和任何色彩搭配。真正伟大的思想体系,应该具有普遍的意义。在这个多元化的社会里,国家更需要一个具有“普适性”的高师音乐教育。高师音乐教育就应该是“灰色”的,我国的高师音乐教育理论如果不是灰色的,就不具有普适性,而没有普适性也就失去了生命力。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希望我国的高师音乐教育是“灰色”的。然而,没有人只会喜欢灰色的世界。灰色也只有在和其它颜色搭配时,才能显现出它的普适性。因此,灰色的高师音乐教育又需要链接多彩的教育改革力量。这时,理论的灰色就不会那么死寂了,有了思想理论体系提升着品味,再加上多彩的活力保障。顿时,高师音乐教育就不再只是灰色,而呈现的是更加和谐并充满生气的颜色了。其次说红色。红色是热烈、冲动、强有力的色彩,它能使肌肉的机能和血液循环加快。高师音乐教育就犹如红色般轰轰烈烈,容易引起大家的注意,除了具有较佳的明视效果之外,更通过改革来传达高师音乐教育有活力、积极、热忱、温暖的氛围。同时,红色又是警告、危险和禁止的标志,表明改革的脚步不能太快,要扎实稳妥,才能有条不紊的进行。高师音乐教育不是培养歌唱家、钢琴家和舞蹈家的地方,它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优秀音乐教师的地方。红色的轰轰烈烈固然好,但是,一名真正的人民音乐教师是要做安于平淡和勇于奉献的红烛。再次说黄色。黄色有着金色的光芒、太阳般的光辉,象征着照亮黑暗的智慧之光。高师音乐教育就是黑暗之中的那一缕智慧之光。音乐可以带给人们一定的梦幻色彩,音乐教师可以指引走向辉煌的道路。音乐教育改革的新观念、新主张都可以是引领高师音乐教育改革发展的至关重要的一步。它应该像金色的光芒一样,为高师音乐教育改革指引方向、照亮道路,通过音乐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收获高师音乐教育改革金黄色的果实。最后说蓝色。蓝色是博大的色彩,天空和大海这辽阔的景色都呈蔚蓝色,蓝色是永恒的象征,它是最冷的色彩。纯净的蓝色表现出一种美丽、文静、理智、安祥与洁净。由于蓝色沉稳的特性,具有理智,准确的意象。音乐教育理论就犹如蓝色的大海一样博大精深。当今的社会对音乐教育人才的综合素养要求很高,要满足社会对音乐人才教育的期盼,高师音乐教育课程还必须涉及心理、教育、教学、多媒体等多方面的教学内容才能适应现代的音乐教学特征,以不断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综上所述。高师音乐教育的改革当前十分迫切、改革的重点十分突出,改革的任务非常艰巨。让我们在党和各级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各高校的积极努力下,在广大师生的广泛参与下,全面推进高师音乐教育改革的实践,我们相信,未来的高师音乐教育,一定会呈现出五彩缤纷的色彩。

作者:刘靖华 单位:辽宁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篇2

进入百度一下,点击搜索,红色文本框:

输入小叶子音乐教育,点击进入,红色文本框:

点击小叶子陪练,红色文本框:

点击在线咨询,点击咨询,红色文本框:

篇3

(一)通过对民族音乐的学习和鉴赏,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民族音乐教育要从中小学抓起,中小学民族音乐教育的目标在于通过感受民族音乐的绚丽多彩,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民族音乐素养和兴趣,而并不是培养学生的音乐技巧。我国民族音乐博大精深、历史悠久,是最能体现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音乐。比如:民歌、器乐音乐、戏曲音乐、说唱音乐、民间舞蹈音乐等种类繁多,风格各异。学习和鉴赏民族音乐,有助于学生认识民族音乐的悠久历史和博大精深,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二)通过对民族音乐的学习和鉴赏,有助于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民族音乐作为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应当倡导“世界性”和“民族性”的统一。我国有许多优秀的民族音乐作品,也有许多优秀的民族音乐家,学生通过接触、学习和鉴赏这些优秀的民族音乐体裁,有助于学生认识和了解民族音乐文化,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意识和情操,提高他们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二、人教版初中音乐教材中民族音乐教育的体现

人教版初中音乐教材扎根于中国民族音乐,真正凸显了民族音乐的重要性。民族音乐教育在人教版初中音乐教材中主要体现为以下两个方面:

(一)民族音乐的丰富性

我们以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音乐教材为例,教材分为六个单元,分别为:绿色家园、西南情韵、瑰丽的电声、歌剧世界、花蝶、婆娑舞姿,既介绍了汉族音乐,又强调了几个最具代表性的少数民族音乐;既涉及民歌,又介绍了各种乐器;既有声乐曲,又有器乐曲。体裁多样,内容丰富,能够让学生从各个方面去认识和了解民族音乐,系统的感受民族音乐的绚丽多彩。

(二)民族音乐的经典性

教材中不但介绍了诸如《茉莉花》《黄河》《梁祝》《二泉映月》等经典民族音乐作品,还收集京剧、越剧等各具特色的经典唱段,如《智取威虎山》《朝阳沟好地方》等,也介绍了经典的舞剧音乐,如《红色娘子军》选曲,等等。

三、人教版初中音乐教学中实施民族音乐教育的途径

我国民族音乐文化体裁多样,音乐文化历史源远流长。特别是我国民族音乐由于民族、地区、体裁等的不同而各具特色。但是,不容否认的是,当前随着外来文化以及网络信息资源的冲击,我国优秀的民族音乐文化正面临着传承断代和灭绝的危险。尤其需要注意的是,我国中小学教育体制仍采取应试教育的方式,在这种教育体制下自然缺少对民族音乐教育的重视。并且有些中学教学观念落后、教学模式单一,使得许多学生对民族音乐文化缺乏应有的认识和了解,缺乏对民族音乐文化的兴趣。笔者认为,要解决初中音乐教学中民族音乐教育面临的种种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一)重视民族音乐教育,营造良好的音乐教育氛围

首先,每个中学学校和教师应当意识到民族音乐教育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手段,是加强美育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弘扬和传承民族音乐文化要从中小学音乐教育开始,正确认识民族音乐教育具有独特的价值。其次,在教学中,教师应当让学生多接触民族音乐作品,学校多举办一些民族音乐的演唱、演奏比赛,利用各种途径进行宣传教育,营造良好的氛围。

(二)挖掘民族音乐的文化内涵,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初中音乐教学中的民族音乐教育更多应承担起文化的弘扬和传承功能。我国的民族音乐有着丰富的内涵,独特的审美意识。因此,在民族音乐教学过程中,应着重突出音乐作品的背景、内涵、审美观念,挖掘民族音乐作品中的思想情感、民族尊严、审美心理等。

篇4

学习音乐不仅仅是开发智力、陶冶情操的一种优雅的手段,虽然古今中外人们无不对音乐教育寄予了厚望,他们希望孩子通过学习音乐能够变得更聪明一些,更听话一些,更有礼貌一些,等等。但这其实只是音乐教育发挥作用的一个方面。对于幼儿来说,音乐教育还有另一个更重要的方面,那就是为幼儿创设良好的听音乐的环境,让孩子在美好的音乐的熏陶感染中形成音乐能力。只有音乐能力得到了提高,对音乐有了悟性,才谈得上其他种种教育目的。正像学习教学可以锻炼提高人的逻辑思维能力,但你首先必须学会把每一道数学题都做的准确无误,只有先学会解数学题,才有可能确确实实地提高思维能力。学习音乐也是一样。具体来说,教师为幼儿提供的音乐教育环境,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教师自己必须发自内心地喜欢音乐,喜欢唱歌,不仅会唱幼儿歌曲、流行歌曲,并且还会唱一些中外民歌和优秀的经典歌曲等,在音准、节奏、音乐的表现等方面基本没有问题。其次,教师能够有意识地在音乐活动、游戏活动和其他日常活动环节中经常带领孩子唱歌,和孩子一起唱歌,甚至把唱歌作为一种有效的教育手段自觉地加以运用。在幼儿的游戏活动或环节过渡时,教师还可以经常有意识地放一些合适的轻音乐作为背景音乐;甚至当孩子浮躁不安时,教师可以尝试用音乐来稳定情绪,使孩子平静下来。

二、学前儿童音乐教育课程环境的创设

幼儿的身心发展和学习特点决定了幼儿是在活动和游戏中学习的,幼儿园课程不仅仅体现在课本、教材、课堂教学或作业中,而是蕴藏在环境、生活、游戏和幼儿喜闻乐见的各种活动中。而活动环境如何设置,教师如何与幼儿交往等又受到教育者的教育观、儿童观、课程观等观念与意识的影响。幼儿园课程蕴涵在环境、材料、活动和教师的行为中,潜移默化地发挥着促进幼儿健康成长的作用。

教师要把自己对爱的某种也许还带着局限的理解,转换成幼儿置身其间可以感受和触摸的环境,充分挖掘和利用环境对幼儿情绪情感的暗示作用,将抽象的唉变成一种可触、可摸的氛围,自然地包围着孩子。比方说,可以利用假期幼儿园装修的机会,把班里的墙壁粉刷成那种很淡很淡的浅红色,因为这种温馨的色调和班里原来朴素简单的白色相比,更容易带给孩子一种充满了爱和安宁的气息。在墙面的布置和装饰上,可以选择一些较为具象的心形图案、温柔慈祥的母亲形象和天真无邪的孩子形象等带给人温暖的爱的联想的人或物;也可以选择一些较为抽象的暖色系列的色块或对称、和谐优美的图案。墙面布置的总的原则应该是简单、明快、温馨、大方,色彩的搭配尤其要注意颜色不能太多,更不能太杂。从幼儿对色彩感知的年龄特点来看,幼儿偏爱明亮、饱满、浓重的颜色,所以很多幼儿园在布置墙面时往往喜欢用上许多鲜艳的颜色。其实,长期处在这样的环境中,会使幼儿对色彩的感知阈限降低,不利于幼儿形成对色彩变化的更为细致的感受。与此同时,还可以在幼儿园的日常教育活动中渲染爱的氛围,带领孩子们以自己的一颗爱心切身地去发现爱,去感受爱。最容易为幼儿所感受和理解的自然是亲人的爱,是教师的爱。教师可以利用家园联系册、家长会、家访、每日接送孩子时与父母的短暂交谈等多种形式与家长进行沟通和交流,让家长了解自己的教育思路与想法。

三、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区的设置

在幼儿园音乐教育教学过程中,应该把音乐活动和其他的日常教学活动相互结合起来进行,从而使音乐活动延伸到幼儿园教育的各个领域之中,例如在语言、美术、体育、手工劳动等活动中都可以同时包含有意义的音乐活动,这样就需要在活动室里设置一个音乐教育活动区,为幼儿提供一个比较稳定的音乐活动场所,使每个孩子都能够按照他们自己的能力水平和他们自己确定的学习进度去自由地使用各种乐器和丰富多样的音乐材料,使每个孩子都能够有机会在音乐方面充分地进行练习和实践。

篇5

(二)音乐教育有利于心理素质的提高音乐可以表达出人的喜怒哀乐。大学生由于处于青春期,情绪易于波动。适当的音乐有助于完善其个性及调整心态,进一步促进其对待学习和生活的态度。

(三)音乐教育有利于开发智力学生在欣赏音乐及唱歌时,想象力、思维、记忆、情感等会被积极地调动,因而会得到有效的的发展。音乐教育有助于开发智力在科学上已被证明。科学研究表明,人的智力与右脑的功能紧密相联。左脑负责抽象思维,右脑负责形象思维及记忆。音乐所产生的形象思维能够促进右脑的发展,使人们散发无尽的思维和丰富的想象力。

(四)音乐教育有利于德育素质的提高音乐是一门情感艺术,它能够对人的意识产生深刻的作用,因此,具备一定的德育教育功能。它用美好的情感陶冶、净化人的心灵。如歌曲《大中国》用通俗的语言描述了美丽的祖国,并让美妙的旋律被广泛接受,并不使音乐感觉有说教的味道,但与此同时提高人们的爱国意识。

二、我国高师大学生音乐素质现状

目前高师院校毕业的学生是否能适应我国教育改革的需要,是否能为全民素质的提高做出贡献,是值得高师院校教育工作者深思的话题。目前,在校学习的大学生,从总体上讲,他们渴望成才,希望能够为音乐教育事业贡献力量。但是,许多大学生的基本素质并不是很高。基本现状是:

(1)知识面窄,文化水平较低,视野窄,思路不活,人文素质较差。学生普遍缺乏学习能力、发现能力、应变能力及创新能力;

(2)缺乏集体意识,重视个人意识。相当一部分学生拒绝参加集体活动,其直接结果是不会与人沟通,更无法融入集体;

(3)审美情趣不高。不少学生认为搞艺术的人应该与众不同,于是男生长发,女生浓妆艳抹,甚至把头发染成红色的现象比较普遍,还有的学生穿奇装异服;

(4)心理素质较差。或具有怯场心理或自卑感极强,有时一上台就紧张,不敢在公共场合露面;

(5)不重视体育锻炼,身体素质难以适应实践活动中艰苦而紧张的生活;

(6)有许多学生对音乐教育的态度不端正,重理论,而不注重自己的综合素质的提高,不重实践,高师音乐教育培养目标是合格的基础音乐教育师资,只以为“音乐教育让孩子会唱几首歌就行了”,没有把知识、技能技巧的学习和教学能力的培养有机地融合起来,更不能将在校的学习和未来的工作联系在一起。大四实习时,才认识到自己的能力与实践教学有差距。

三、发挥音乐教育功能,推进高师音乐教育改革

针对以上状况,应从以下五方面来提高高师学生的音乐素质,促进高师音乐教育的发展:

(一)给予高师音乐教育正确的认识及重视过去,由于社会上的一些人对中小学教师不给予足够的尊重。因此,师范专业也是考生们填写志愿时所不屑一顾的冷门,学生往往考音乐学院落榜后,无奈才选择师范院校。还有一部分人由于文化课成绩差,想通过人情关系,混个大学文凭,这就给国家的教育资源造成了巨大的浪费。国家教育部周荫昌副主任曾呼吁:“党和各级领导部门真正给艺术教育一个明确的定位。”在进行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应充分认识到音乐教育是不可或缺的,它与素质教育相互联系、相互促进。

(二)进行高师音乐课程体系改革以往的高师音乐教育中,对于课程设置缺少明确的规定,教育质量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因此必须改革旧的体制,重视课程设置,改革原有的专业课程体系,增加通识课教育,提高学生的知识结构并使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在技能训练中采用小课、小组课及集体课相结合的方式。

(三)广泛开设各类音乐选修课广泛开设各类音乐选修课,以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热和兴趣。学校应设各种培训班,如声乐、乐理、形体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此同时,学生的表演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篇6

(二)音乐创作风格方面二十世纪中叶,国内的音乐学府不仅聘用了大量俄侨音乐家来国任教,同时还加强了国与国之间的音乐学府文化交流活动实行,外派人员到俄罗斯地方音乐学府深造留学。自1952年以后,我国上海音乐学院不少人都被派往到苏俄留学,包括上海音乐学院的林应荣、徐宜、吴菲菲等人赴俄深造。这些人深造留学归来,均成为了著名的音乐家,同时这些音乐艺术家的教学理念与作品创作风格都明显带有着浓厚的苏俄音乐风采。比如当时我国著名的音乐理论家、作曲家兼指挥家吴祖强也深受其苏俄音乐教育文化影响,在1953年赴苏俄财科夫斯基音乐学院予以深造学习。自其1958年学业有成归来后到中央音乐学院任职多年,先后在管弦乐、舞剧、大合唱、独奏曲等多种音乐体裁形制及音乐作品方面获得盛誉,诸如舞剧《鱼美人》、《红色娘子军》,以及琵琶协奏曲《草原小姐妹》等作品都为国家民族乐器音乐文化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另外,诸如夏之秋、黄晓和等近代知名音乐家的作品也能透露出明显的苏俄音乐色彩。总之,那一历史时期下,国内有不少音乐艺术家精晓西洋音乐,对中西音乐文化的融合与交流带来了重要促进作用。

二、苏俄音乐对中国大众音乐的主要影响

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苏俄音乐理论与实践和国家那一时期改革血拼发展阶段的时代呼声两相呼应,形成了一种左翼文化艺术文化思潮。在当时,许多老电影中的插曲被人们深刻认知,比如《渔光曲》,由任光作曲,并在当时莫斯科电影节享获“荣誉奖”。步入20世纪五十年代后,由苏俄作曲家肖斯塔科维奇创作出的《第十一交响曲》也广为人们知晓。其作品的产生,对我国交响曲创作带来了深远影响。其中不少音乐艺术学者结合人民英雄纪念碑作为其革命题材选题材料,用以创作出了多乐章的交响乐。再比如20世纪的国内不少大都市,像华尔兹、探戈等多种艺术社交舞的流行,都为我国那一时期的社会文化生活带来了不少文艺乐趣。

三、苏俄音乐对中国音乐教育的主要影响

苏俄对孩子的音乐启蒙教育在国际上的音乐教育建设方面都可以说是典范。他们并不一味主张孩子能够在未来成为音乐家或作曲家,而是真切希望这些儿童能够提高音乐素养和通过音乐来陶冶情操,强调的是在玩乐中学习,学习中玩乐。受此教育理念影响,自中东铁路运营以后,不少俄侨来华任教工作。特别是在十月革命之后,我国东北一带、新疆、上海等地都涌入了不少俄国外来人口。其中,不少任职俄侨的到来,不仅将音乐文化理念与教学方法植入了我国音乐教育体系中,同时在国内音乐学院创办方面也出了不少力,并且教导出了不少音乐人才。如在上海音乐学院任职的钢筋系主任郑曙星教授,其师从著名钢琴家格尔施戈琳娜。

总之,那段时期里,不少苏俄音乐学者来华任教,为我国音乐学院办学与人才培养等作出了重要贡献,其教育理念对我国那一时期的音乐学者深有影响,潜移默化的提升了其音乐素养。

篇7

关键词:高中;音乐教育;审美教育

音乐教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具有重要意义,音乐教育正利用自身的艺术特征有力地促进德育的实施,而且对于促进学生全面的、有个性的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以我校为例浅谈高中音乐教育的审美教育

一、审美教育在高中音乐教学中的作用

审美教育在高中音乐教育中的作用,主要是指在高中的音乐课教学中,将审美教育寓于其中,使审美教育与音乐教育能够完美的融合在一起,从而达到使学生能够在不知不觉、潜移默化中逐渐的提高其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能力的教学目的。

(一)音乐审美教育能够促进高中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众所周知,健康并不仅仅是指身体的健康,它的另外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心理健康。如何使高中生能够身心健康的发展,一直是教育界普遍关注的问题,而音乐审美教育可以说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好方法。当学生们完全的沉浸在美妙音乐的欣赏与创造中时,注意力便会转移,情感的净化使心灵得到从未有过的平静,逐渐的使学生们超越现实、超越自我,心情开朗,积极地面对生活。

(二)音乐审美教育能够培养高中生高尚情操。

审美教育具有令人愉悦的可感知的形象,它对高中生道德情操的养成往往会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在人们进行某种活动或行为时,并不仅仅是身体上所给出的反应,只有在内心也完全的坚信之后,才会将它付诸行动。音乐美育就是要使高中生在音乐课中能够很好的感受现实中的美好事物,从而不断的净化其人格,并且最终能够使其自觉地趋善避恶,拥有高尚的情操。

(三)音乐美育能够帮助高中生养成健全的人格。

培养学生和谐、美好、完整的心灵与1青操是一项不小的工程,需要教育家专家和教师的不懈努力才可能实现。音乐美育并不是通过说理与讲授的方式来促进学生人格发展的,它能有助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养成完全是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来实现的。学生们通过音乐审美能够不自觉的产生一种奋发进取、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从而使其朝着那份美好不断的努力。学生们就是在音乐美育这种润物无声的教育影响下,而实现灵魂的陶醉、人格的发展的。

(四)音乐审美教育有助于学生智力及创造力的发展。

雨果曾经说过,开启人类智慧宝库的三把钥匙分别是数字、文字和音符。由此可见,音乐具有开发智力及创造力的作用是很早之前就得到人们广泛认同的。音乐美育的学习并不仅仅能够锻炼学生的听觉,还能够使学生的其他感官以及注意力、想象力和记忆力等得到很好的发展。看乐谱、弹乐器等的一系列基本活动,都要求学生必须调动全部的感觉器官去体会音乐的美妙,因此,音乐美育的学习对学生的智力发展以及大脑其他思维能力的提高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二、审美教育在高中音乐教学中的实现途径

(一)音乐鉴赏。

音乐鉴赏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听赏经典的音乐作品,可以让学生接触到古今中外的各种题材、体裁、形式、风格的优秀声乐和器乐作品,从而达到了丰富情感,陶冶情操,提高文化素养,增进身心健康的目的。高中学生正处在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逐步形成的时期,辨别是非的能力还比较弱,但是他们生理上已经接近成人,心理上渴望成熟,尤其不愿接受简单说教式的教育方式。而音乐欣赏教学中,正可利用音乐作品的艺术形象及表达的情感、思想,让学生在自然和谐的气氛中情感得到升华,心灵得以净化。对于一所高中来说,校园精神文化一旦成功形成,那么它能够在影响振奋高中生的情绪、规范高中生的行为、调节高中生的意识,我校采取红歌天天唱,充分利用学校的广播站,每天利用早、中、晚三个时间段,播放一些红色的革命歌曲、目前流行的积极向上的励志歌曲和我校的校歌,经过这近一年时间里,我校的校园音乐文化氛围有了明显的改观,走在校园的绿荫小路上听到周围学生们哼的歌曲逐渐在变,校歌几乎做到了全院师生普及,这种积极向上的景象分布在校园中的每个角落。这种励志向上的精神沁入了学生们的心灵,进而使学生们在音乐修养方面变化颇多。

(二)歌唱。

“人的声音是世界上最美的乐器!”中学生通过歌唱表达他们自己的幸福、快乐等各种心情,也直接体验并享受音乐表现的乐趣,陶冶情操,提高音乐表现力。在歌唱模块的教学中,应以合唱为主。这是因为合唱艺术需要在演唱上做到旋律、节奏准确,音色融合、统一,咬字吐词准确清晰,声部间要和谐、均衡,这一切要求参与合唱的每一个学生都要具有强烈的责任心、高度的合作意识和能力。歌唱可以反映出学生们的心身,我们可以引导他们去歌唱一些进步的、心情舒畅的歌曲,尽量避免一些低俗的歌曲,引导他们向心灵美好的地方发展。

(三)音乐与戏剧表演。

音乐实践不仅是培养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有效途径,而且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索,进一步培养发现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演员扮演人物,当众表演和展开故事情节三者相结合,这就是戏剧。可见戏剧表演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演员扮演的角色的语言、动作、表情、态度,所表达的故事情节、思想和主题都是即兴的,都只能依靠人物在舞台上的具体行动表现出来。。多组织学生参加学校或市里举行的各种比赛活动,提高大家的节奏意识、协调能力、并提高自身的表演水平,同时可发现自身的不足之处并做相应的修改及调整。

对高中生进行审美教育,培养他们辨别美丑、善恶是非的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好的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在高中的音乐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音乐是美的课程、而音乐教师则是美的传播者,作为高中的音乐教师,带领学生走进音乐的殿堂,让学生热爱音乐、热爱生活,是每一名高中音乐教师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篇8

一、 前言

培养学生的一个目的就是促进学生健康的全方位进步,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所以,学校所设置的各类课程都应该重视学生全方位发展,通过音乐教育培养学生人文意识,是目前音乐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提高学生人文意识可以使学生更适应当代社会。

二、 音乐教育与培养人文意识的关系

人文意识和音乐教育之间是互相融合的,培养人文意识是对学生素质的提升,而音乐教育是提供学生的艺术感染力及创新能力,两者互相融合可以培养优良的精神品质。

人文意识体现为自尊自爱、自我肯定、追求梦想,它足够珍视人们积累的精神文化行为,它全方位地肯定和塑造个性。人与其他动物的不同之处在于人有其特殊的文化情怀。音乐就是人类所创作出来的在发展中的艺术组成部分,它的关键所在正是通过各类的音乐模式去弘扬人文情怀。

从学生进行音乐培养的过程方面看,学生通过掌握音乐理论、鉴赏优美的创作,进而提高学生对音乐更深入的分析,增加学习乐趣,促使爱好艺术,热爱生活的人从音乐中体会快乐。

三、注重对音乐教材的选择是培养学生人文素质的前提

大家都知道,学生时期是一个学生树立完整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关键时期,学生已经学习了音乐的基础知识,并且有了一定的音乐感知能力和逻辑的抽象思维,他们已经对音乐有了自己的认识与感悟,不再满足于音乐老师对基础知识的教授与灌输,不再满足于老师对于音乐情感的体验,而是从他们自己的角度去寻找音乐背后的情感与真情。他们沉浸于新鲜事物中,不断的感悟理解而丰富自己。因此,教师在传授的过程中应该充分的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不断的在音乐教学中选择与学生产生密切关系的作品。

1.在进行音乐教学的时候,应该侧重选择技术性思想性更好的创作。例如著名钢琴演奏家理查德·克莱德曼的作品《梦中的婚礼》、圣桑的《动物狂欢节》、柴可夫斯基的《第一钢琴协奏曲》;我国的古典音乐名曲《春江花月夜》、二胡名曲《二泉映月》、合奏曲《金蛇狂舞》等等。这些音乐名曲主题明确,构成简洁、旋律优美,对学生有一定的吸引力。

2.注重拥有异域民族风情的音乐。

在对少数民族授课时,如果选择这些具有异域少数民族特点的创作,能够增强学生的民族热爱之情,于此同时还可以激发他们的爱国之情,进而培养学生的人文意识。如温婉秀丽的江苏民歌《茉莉花》、凄美哀怨的陕北民歌《走西口》、明快乐观的彝族民歌《猜调》、高亢舒缓的蒙古长调《牧歌》,都体现了民族音乐的无穷魅力。

3.选择的作品应该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

中学生的心理正是发展阶段,一定要选择能够使学生对外界有探索和求职欲望的作品。如施斯美塔那的《伏尔塔瓦河》、维瓦尔弟的《四季》等创作,可以通过欣赏这些作品学习外国的风光,也开拓了中学生的眼界。另外,如今学生的情感逐渐丰富并成熟起来,对各种表现情感的创作有着浓厚的兴趣,例如表现师生情感的作品《师生情》,表现亲情的作品《母亲颂》《百岁老娘》等。

四、科学灵活的教学方法是培养学生人文素质的核心

人文意识,简单讲是指人在先天禀赋的条件下,依靠后天环境、教育和个人努力所形成的的内在品质。对于学生而言,基本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身体心理素质等内容。培养他们的人文素质首先要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包括哲学、经济学、政治学、伦理学、史学、法学、文艺学、语言学、和艺术学通过教育影响、环境熏陶、和学生个人努力全部教给他们。同时,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的过程中也要遵循教学的客观规律,采用不同的方法,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可一蹴而就。

1.学生是文化的接收人、传承人,同时创造了文化。培养学生的人文意识最好的教材就是音乐。学生在欣赏感悟音乐的时候能够快速并且直接抵理解人生的价值、自我实现的幸福及社会的本质,这是音乐教育的内涵所在。音乐不仅可以满足学生对真、善、美的追逐,同时可以发展学生的性格特色,并找到不断前进的推动力。在进行音乐教育的过程中,学生积极乐观的个性可以获得发展,消极抑郁的情绪可以得到缓解,对学生的性格健康发展有很大帮助。

2.在音乐教学的实际活动中,刺激学生学习音乐的乐趣,是成功培养学生欣赏习惯的良好开始,促使音乐魅力进入学生的心灵深处,引起学生产生共鸣。同时,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开发学生创造能力,学生通过不断开阔思维,能够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

结束语

音乐教育应该紧跟时代步伐,与社会共同进步,积极研究创新的音乐教育方法,并运用于教学工作中去,勇于实践和求索,激发学生共同参与,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人文意识。

参考文献:

篇9

喜欢听故事,是孩子们的天性。幼儿故事的语言通常是浅显易懂,内容丰富多彩,能与孩子们的心灵产生激烈的碰撞,引起幼儿情感上的强烈共鸣。故事是美的,因此以故事为主线的幼儿审美教育也能有效触动孩子爱美的心灵。

例如,教师在教学《小蜗牛》这个故事时,不应局限于故事原本的几个简短的语句,而应适当穿插一些启发性语言引导幼儿展开联想。比如小蜗牛说:“小树林里的小树长满了叶子,碧绿碧绿的,地上还长着许多草莓呢。”此时,我们可以将这一句换成另一种更具想象力的描述,给孩子们营造出生动优美的意境:“夏天,树林里的各种小草都用绿油油的叶子给地面铺上了柔软的地毯,在这些小草中间,冒出了一个个红色的小草莓,把绿色的地毯装点得更加漂亮,你们还可以看见什么呢?”由此启发幼儿联想。所以,教师应努力在审美教育的探索过程中,用心思考,不断改进,努力开辟一条幼儿语言审美教育的新思路。

二、把握幼儿感知特点,实施音乐审美教育

音乐教育让幼儿收获的不只是知识,更多的是让幼儿在音乐活动中享受快乐,这种愉悦感是一种高级的审美快乐,是幼儿在平时生活中很好能够感受到的“超然”。幼儿教师在音乐教育中要注重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音乐气氛,让幼儿能放飞天性,在音乐活动中自由想象,开拓思维,充满自信地活动。同时,教师要注重在音乐活动中充满激情,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活动,不断发现幼儿身上的亮点并给予鼓励,让幼儿在接受音乐教育的同时获得成功的体验。

但是,教师在音乐活动中要避免仅靠活动的形式和活动的趣味来吸引幼儿的兴趣,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而是要以音乐的本质内涵,音乐美的力量来吸引幼儿,打动幼儿的内心。只有内在和形式两者并重,幼儿在音乐教育中才能最大化地得到提高。教师可以尽量在音乐教育中运用“我和音乐一起玩”的教学形式。

例如,笔者曾在欣赏音乐《拨弦》时,我刻意安排幼儿一起玩“熊和石头人”的游戏,这样幼儿在游戏中很好地感受到了音乐的变化,同时整个音乐活动生机盎然,幼儿们表现得十分快乐。

三、通过艺术作品欣赏,激发幼儿个性化审美表现

篇10

进入新世纪,党和政府的惠民政策深入人心,较有代表性的如全面取消农业税、全面实行免费义务教育、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基本卫生制度等。随着这些政策的落实,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逐年提高。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艺术惠民受到党和政府的重视并逐步付诸实践,广受群众欢迎。2011年9月14日光明日报以《沈阳推出艺术惠民工程,60万市民受益》为题报道了沈阳市自2010年4月起开展的艺术惠民工程的进展情况及取得的丰硕成果。作为具有多年教学经验的大学音乐专业教师,如何将艺术惠民工程惠及高校大学生,如何将作为艺术教育中占主导地位的音乐教育更好地融于高校教学以提升大学生的音乐素养是我们一直关注的课题。本文从音乐惠民的视角,将探究大学生音乐教育方式方法的几点体会述诸笔端,以就教于方家。

一、大学生音乐教育意义分析

艺术惠民视阈下,大学生也是惠民之“民”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作为接受高等教育的年轻人,思维敏捷,接受能力快,掌握能力强,是未来社会发展的主力军,也是日后社会文化力量的主体。在他们中间推广艺术教育、音乐教育,对于艺术惠民这一长期工程而言,事半而功倍。实际上无论是出于音乐惠民政策,还是大学教育本身,音乐教育始终是大学教育的重要内容。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多次表明这样的观点:“音乐教育并不是音乐家的教育,而首先是人的教育。”即音乐教育的目的在于人本身。美国《国家艺术教育标准》也提出:音乐教育能够培养完整的人,在发展个体直觉、推理、想象以及表达和交流能力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音乐艺术是人类文化的浓缩与人类文明的结晶,音乐艺术为其他学科的学习注入激情,没有音乐艺术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音乐艺术本身就是一种强大的经济力量,未来社会有赖于对生机勃勃的艺术社会的建设。[1]音乐教育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健全的人格修养,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对于构建优良校园文化与和谐的人际关系都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通过对自己掌握相关材料的分析,可喜地看到近些年大学音乐教育取得了一定成绩。尤其是新世纪以来的10年,无论是在硬件还是软件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改善。如很多高校建立了多媒体音乐教室、建设音乐制作工作室,加大音乐教师队伍建设,组建音乐或者艺术教研室,成立大学生艺术性团体等。但音乐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仍不容忽视,“艺术教育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还在一定范围内存在,理论界的相关大学生音乐教育研究的文章谈论得也较为空泛,操作性不强,从艺术惠民的视角开展大学生音乐教育的研究更是鲜有人论及。

二、大学生音乐教育途径

1、高校提高重视程度,完善“软”“硬”设施建设,为大学音乐教育提供保障

首先,加大设施建设的经费投入。任何一项课程体系的建设和发展都离不开学校的重视,大学音乐教育亦是如此,其中加大对高校音乐教育的经费投入是推进音乐教育的前提和保障。随着高校扩招,高校学生规模(也包括艺术专业学生)不断扩大,但因诸多因素制约高校的音乐教育投入却未能同步提高,如学校的图书资料、教学设施(舞蹈房、琴房等)多不能满足音乐教学需要,对音乐教学改革投入的力度和重视程度也差强人意。这些问题的解决,都需要学校拿出部分资金来支持音乐教育的长足发展。例如,学校购买多种音乐书籍、杂志、影像等资料,购置多种乐器并设置专门的习练教室,使学生有更广阔的视野,更多可选择的空间,以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热情,推进音乐教学。

其次,提升音乐教师素质。大学音乐教育相对其他学科教育有着特殊的性质,它面对的对象是具有不同知识结构、知识修养的普通大学生,这决定了对任课教师有较高要求。此课程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多的是审美能力的引导者。而事实却并尽如人意,从事音乐教育的教师中以各专业院校毕业的青年教师居多,专业技能与文化修养、教学能力难于同步,科研能力、写作和表达能力对于较好完成大学音乐教学也存在一定差距。这需要大学音乐教师在提高其专业技能的同时,要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完善其知识体系,形成多元的知识结构,尤其要花时间和精力钻研美学、哲学、心理学、古典文化等人文社会科学知识。要努力提高教学水平,结合学生实际灵活选择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提升学生对音乐的理解,提升学生审美水平,力争使音乐与学生达成共鸣。

最后,完善音乐教学制度,加强音乐教学。大学音乐教学体系存在一定的问题,这点毋庸讳疑问,这突出表现在课程设置上。以公共大学音乐教育为例,此课程多开设基本乐理、音乐欣赏、试唱练耳等内容,课程内容较为零散,缺少整体性,逻辑性、规则性也不强。在大学音乐教学体系和课程设置上,高校要站在全局的视角将音乐教学融入整个教学计划之中,课程设置规范化、制度化、系统化,尤其是大学音乐的公共课、选修课之间在各自独立性基础上力争彼此照应、互为补充。在教材的建设上,应结合学生情况编写或选择适合学生实际的材料或书目。要充分发挥专业教师的引领作用,也可聘请校外兼职教师授课,提高教学质量。

2、拓展教育空间,开展丰富多彩校园文化活动,推进大学生音乐教育效果

首先,充分开展艺术性社团活动。当下,高校学生社团活动用如火如荼来形容并不为过。各高校的学生工作部门也较为重视学生社团的建设发展,在团委的领导下多成立了“大学生社团联合会”等组织来规范、管理和支持社团发展。其中高校艺术性社团是一重要力量,在各类大学以舞蹈、合唱、乐队等形式的社团可谓鳞次栉比。如何充分利用这些社团活动推进大学音乐教学是我们长久以来思考的问题。一方面,教师对社团进行正确引导,推进社团音乐建设朝着积极方向发展。据调查大学生虽然喜欢音乐,但多局限于通俗音乐,缺少基本音乐常识和乐理知识,艺术类的社团成员也大多如此。这些社团成员对音乐的热情远大于同龄人,通过在艺术类社团普及音乐知识不仅可提高社团成员的音乐素养,更能通过他们的活动于 “润物细无声”中影响其他学生对音乐的热爱。另一方面,学校尤其是学生工作部门要加大对艺术类社团的引领及支持,在评优评奖、活动保障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促进社团的发展。

其次,举行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文艺活动是校园文化的主旋律之一,每学年的开学、毕业及重要纪念日,学校都要举行规模不等的文艺活动。文艺活动是年轻人释放激情、展示自我的重要渠道之一,也有很多学生通过在文艺活动中在校园内小有名气。利用这些活动推进音乐教育,在这一“无声”的课堂上提升大学生音乐素养,也是我们思考较多的一个问题。在文艺活动上,在营造热烈、隆重氛围的基础上,着重引导那些思想性、内容性强,音乐底蕴强的节目融于活动之中,尤其是大力提倡经典音乐。在这一过程中不仅表演者受到了音乐教育,学到了音乐理论,更能影响一批人接受喜爱经典音乐,形成良好的音乐教育学习氛围。要充分利用重要活动推进音乐教育,今年是建党九十周年,各高校多种形式的文艺活动在这方面做了典范,尤其是在推广经典红色歌曲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值得继续发扬。

最后,拓展校园文化活动形式。校园文化活动的形式不仅局限于学生活动本身,在学校的大力支持引导下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也是进行艺术教育、音乐教育的重要途径。各地区的专业的院团、群众艺术馆、表演团体都有一批艺术底蕴丰厚、音乐素养突出的专业人士,邀请他们到高校进行专场演出,学生团体同他们共同表演或交流,在一定程度上可弥补教师教学的某些缺憾,可更好推进音乐教育。同时,开展高雅音乐进校园活动是拓展校园文化形式的重要一笔,近年来各高校通过不同形式、不同规模开展活动,学生们在高档次的艺术熏陶下亲身领略了音乐艺术的魅力所在,极大地加深了对艺术的理解与感悟。此项活动应常态化、制度化。

3、融入艺术惠民体系,促进大学生音乐教育长效发展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群众对艺术的需求与日俱增。在这样的背景下,2010年4月,沈阳市启动了艺术惠民的百万市民艺术培训和百万市民艺术共享的“双百万”工程。此项活动是在政府整合高校资源、社会资源的基础上逐步实施的,艺术院校的培训是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艺术惠民的“双百万”工程活动中,沈阳音乐学院发挥了重要作用,沈音(南校区)新建教学大楼和现代化教学设备、设施全部向市民免费开放,其中有教室、琴房1000余间可供市民使用,同时沈音的专业教师、学生对市民的学习进行专业指导。在学生指导市民学习过程中,不仅加深其自身对音乐的理解,更进一步走进社会、融于社会,学有所用,在提升专业技能的同时也学会了如何更好地与人沟通和学会如何讲授知识。高校加入艺术惠民工程的队伍并成为主力,政府在加大对艺术惠民工程投入的同时也是在加大对高校艺术教育的投入,可更好地提升高校音乐的教学质量和效果。另一方面,广大高校学生作为艺术惠民视阈下的“民”之组成部分,在接受享有高校音乐教学资源的同时,在艺术惠民的大体系下加入惠民之行列,可以进一步享有音乐资源,提高音乐教学效果。将大学音乐教育融入艺术惠民体系中,一举两得。

三、大学音乐教育注意的问题

一是要因材施教。大学生这一群体相对其他群体而言尤其自身特点,但对于大学生群体本身各高校间仍有较大区别。如文科高校、理工科高校,不仅男女性别比例上存在很大不同,在知识结构上亦有较大区别,即使在同一所高校,因所学专业不同、音乐基础不同,教学也不能整齐划一。应注意这些“不同”对音乐教师讲授内容、课程设置与定位、课程体系建设的影响,在进行大学音乐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考虑这些因素的不同而因材施教。

篇11

 

音乐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切入点,有着与其他学科所不可替代的作用。教育部在《关于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大学生的基本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高校要进一步加强人文素质教育,从音乐教育入手具有很重要的意义,通过实行音乐教育使学生在德育、智育、情感等方面获得发展,培养当代大学生成为新一代“四有”新人是高校音乐教育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一、我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音乐教育的实施现状 

在目前所了解到的高校中,对于公共音乐教育的实施,都存在不足,大致分为以下两种情况: 

(一)开设课程科目不规范 

有些学校不按照国家规定的课程计划开设音乐课,则按照现有师资力量无计划乱开课,往往使接受者很盲目,如学校教公共音乐的教师有学声乐的、有学器乐的,干脆以一个班为单位开唱歌课和器乐课,这种不以学生角度考虑问题的一锅粥现象,不但达不到教学效果,还会引起学生听课的逆反心理。 

(二)开设课程目标不明确 

有些学校则是按照国家规定的课程开课,可是内容却变了样,课堂应以鉴赏中外经典作品为主要内容,可却变成了纯粹的流行音乐听赏;应以中外历史文化为主线讲解,可却成了流行音乐的滥听过程。这样一来,不但失去了应有的意义,还可能会造成学生对音乐的审美情感走入误区。 

(三)用比赛代替音乐教育 

只有实践而没有课堂的音乐教育是残缺的。音乐活动虽是艺术教育的一部分,但如果只让学生参与以获奖为目的的各项赛事来显示成果,不但与音乐教育的原则背道而驰,还浪费了学生的时间和精力,耽误了学习。 

我作为一名在高校从事公共音乐教育的教师,在这里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希望能对今后公共音乐教育的发展起到一点作用。 

二、音乐教育的价值体现 

1.道德价值 

通过好的音乐作品可以培养大学生高尚的品德、崇高的理想、积极的性格,使他们具备克服困难的毅力,和对目标不懈努力的韧劲。 

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提出了礼和乐的关系,其实这里就已经强调出了道德关系到人类社会的进步,音乐是完善道德的的最佳教科书。 

贝多芬的c小调第五交响曲《命运》,“通过斗争取得胜利”的主题音响,使人感受到一种不可言喻的感动震撼和信心勇气,是一首与命运搏斗,最终以光明战胜黑暗的壮丽凯歌。整部作品精炼、简洁,结构完整统一,是一部具有丰富的艺术思想和文化内涵的音乐精品。恩格斯曾盛赞这部作品为最杰出的音乐作品。一部经典的作品是具有崇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的,用深刻的思想内容影响和教育着人们,去追求人世间的真、善、美。 

2.政治价值 

从音乐中体会先进的社会理想、进步的社会价值观和积极的民族精神,这些因素使大学生增强群体或团队意识,增加爱国主义热情。 

在《国歌》的鉴赏中,通过对其创作背景的介绍,和对音调中雄壮、庄严、气势磅礴情绪的感受,通过对学校隆重的升旗场面、奥林匹克运动会上运动健儿夺冠为国争光时升旗的场面的联想,学生不仅从中了解了历史,而且从内心体会到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不可战胜的神圣力量,以及奋发向上、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 

在每年的“五四”青年节和国庆节来临之际,学校都会组织“人人参与、班班参加”的红色歌曲合唱比赛,在层层选拔的过程中,每个学院都保持着积极踊跃的态度和团队协作的责任感,这些收获是其他学科在短时间内所得不到的。 

3.智力价值 

能够使每个大学生在课内外音乐活动中受益,发展想象思维,提高学习效率。 

音乐的欣赏与演唱(奏)还可以调节大脑左右半球的活动节奏,使其有规律的、有节奏地交替运动,协调地工作,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如果片面地、过分地使用某个大脑半球,就会使另一个半球受到抑制。清华大学合唱队提出了“8-1>8”的公式(即参加合唱后,7小时学习的效果大于不唱歌8小时的效果)。爱因斯坦也认为音乐是他创造的催化剂。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在影响青年人心灵的手段中,音乐占着重要地位,音乐是思维有力的源泉,没有音乐教育,就不可能有合乎要求的智力发展。”应该讲,音乐是一门极富创造性的艺术,也是一门开启学生创造能力的艺术。和谐的乐曲,对人来说是一种愉悦身心、表达情感、促进智力发展的力量。 

4.审美价值 

古希腊哲学家、教育家亚里士多德和柏拉图早就提出了音乐的教育功能,把音乐视为是净化心灵的最有效的手段,好的音乐可以使人向善,可以端正品行,完善人格,提高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法国大雕塑家罗丹说:“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的确,现实生活中的美需要慧眼去发现,而我们的音乐教育又何尝不是如此呢?音乐中的形象思维无疑给学生提供了想象力和洞察力的空间,音乐的思维过程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创新的过程。音乐作品是通过人的思维活动创造出来的,其中包括旋律、节奏、和声、节拍、力度、速度等要素,这些音乐语言可以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发展形象思维,激活灵感,给学生提供更为自由、广阔的想象空间。 

通过欣赏贝多芬创作的升c小调第十四号钢琴奏鸣曲《月光》,让学生感知音响的力度、速度、音色、旋律等,那些优美动听的旋律,拨动音乐与学生的生理、心理相互融合交流的心弦,经历迁移联想,产生出不同的自由幻想和情感体验,从而更加充分地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他们的创造力。 

三、对今后高等学校公共音乐教育和谐化发展的两点建议 

1.教育内容和手段的创新 

针对广大青年学生普遍存在沉溺于流行音乐的现状,在教学内容上,可以从兴趣入手,循序渐进。从广大青年学生喜爱的优秀歌曲入手,通过不同唱法的认识,使学生了解不同国家、民族的文化,通过品评、品鉴经典作品,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培养健康向上的审美情感观,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2.传承中西方优秀的音乐文化 

随着多元音乐文化的出现,我们的音乐文化受到严重的威胁和挑战。音乐教育者们必须思考和认真对待外来音乐文化的渗透和所谓的“文化侵略”。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是我们采取的主要手段。客观地审视外来音乐文化,接受外来音乐文化里有益于自己的成分,使两种优秀文化更好的融合,健康的发展,使学生可以通过认识优秀音乐文化而认识世界。 

四、结语 

从本质上来说,音乐教育是一项塑造“人”的工程,具有唤醒、沟通和完善人格的力量。它通过对人的审美能力的发掘和培养,构建人的审美心理结构,达到对人的心灵陶冶和人格塑造。因此,我们应该正视音乐教育对育人的功用,引导和培养当代大学生健康的音乐审美情趣和审美意识,促进其综合素质的提高。“没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音乐教育是实施美育教育的重要途径,对于培养当代大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和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有着重要的作用。 

 

篇12

1983年,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在其著作《心理结构》中提出了多元智力理论,认为智力不是单一的一元结构,而是由八种独特的、相对独立的智力所组成的。这八种智力是:语言智力、逻辑――数学智力、空间智力、音乐智力、身体动觉智力、人际智力、内省智力、自然观察智力。本文主要探讨音乐学科教育对智力发展的影响。因此本文对智力的认识,主要采取两种说法,第一种是普遍认同的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第二种是燕国才的《智力因素与学习》一书中阐述的,智力是由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五个基本因素组成,它是由这五种因素有机组成的结果,而不是简单的五种因素的相加。

一、达尔克罗斯和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对学生智力的影响

音费Э平萄目前主要采用四种教学方法,它们分别是:达尔克罗斯教学法、柯达伊教学法、奥尔夫教学法、铃木镇一教学法。以下以达尔克罗斯教学法中的节奏旋律速度教学方式以及奥尔夫教学法中的人体打击乐器教学方式为例,阐述音乐学科教学对(4至12岁)儿童的智力发展的影响。

(一)达尔克罗斯教学法对儿童身体动觉智力、注意力、观察力的影响

达尔克罗斯作为一名瑞士的音乐教育家,他的主要贡献在于体态律动。体态律动,又称和乐动作,是由身体对音乐作出反应的练习组成,帮助学生通过整个身体的反应对节奏等音乐要素加以体验。举例说明,教师在钢琴上演奏今天要教的歌曲旋律,要求学生们听到速度快的时候,原地小跑,听到速度慢的时候,原地走路。这种训练是针对初次接触音乐的低年级儿童进行的,随着音乐教学的增多,可以变换更为复杂的形式。这个教学法可以看出,音乐学科教育对于学生智力发展的影响,不仅体现在提高学生的音乐智力,还提高了学生的身体动觉智力和注意力。

(二)奥尔夫教学法对儿童人际智力、语言智力的影响

奥尔夫是德国著名的音乐教育家。我国学者将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译为“元素性音乐教育体系”。奥尔夫曾说:“元素性是指那种属于原始教材的、原始起点的、适合于开始的、能为每个人学会和体验的、适合儿童的。”例如,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中,有一项是将人体当做一个打击乐器。将一个班级的学生分成四个组,第一个组学生用嘴巴发声,第二个组学生用拍手发声,第三组学生用拍腿发声,第四组学生跺脚发声。然后给学生有四个声部的简单节奏谱例,大家一同合作,完成这个具有四个不同声部的节奏打击组合。这个练习,除了可以锻炼儿童的节奏能力,还提高了儿童的人际智力,因为需要协同合作,就必须要考虑其他成员的速度,要有集体意识。再例如,给语言标记音高的练习。例如在课堂上,老师让学生说:“妈妈”。之后老师在钢琴上弹出不同的两个音高的组合,让学生们听辨,我们说的“妈妈”最接近哪两个音的音高。这种练习有利于学生形成对语言音调的敏感性。

二、我在音乐教学中总结出的音乐教育对学生想象力、自然观察能力和记忆力的影响范例

在音乐理论中,音乐有四个基本要素,分别是:音高、音色、速度、强弱。其中“音色”,是最能够锻炼学生想象力的一个音乐特性。当我在进行教学实践的时候,我让学生聆听不同的乐器,要求同学们用不同的颜色,表示不同的乐器,例如当学生听到小提琴演奏出优美的旋律,我首先引导学生拿出红色的彩笔,当学生听到圆号吹出低沉的声音,学生自己就会拿出灰色和黑色的彩笔。或者我换一种方法,要求学生们听旋律猜动物。当学生们听到一段欢快的旋律,我要求学生们说出一种动物,这时候大多数学生们会说小鸟、小蜜蜂等等空中飞翔的动物。当我播放一段低沉的旋律,学生们通常会猜是大灰狼。由此可见,音乐学科教学,如果可以采用正确的方法,再加上教师有引导性的提问,是能够很快提高学生们的想象力的。而这种对于生活、自然的想象,也必然提高了学生的自然观察能力。

对于6至12岁的儿童,是完全具有成人意想不到的音乐记忆力的。在二年级的课堂上,教师为学生唱一句旋律,要求学生用手做画圈圈的动作,之后教师再为学生唱一句不同的旋律,要求学生做拍肩膀的动作。之后,教师放一整段完整的乐曲,要求学生听到了与第一句旋律一样的旋律时,就用画圈圈的动作告诉老师你们识别出了这个旋律,如果听到与第二句旋律一样的旋律时,就用拍肩膀的动作告诉老师。这个时候,儿童通常都是集中注意力兴趣盎然并且可以做到的。所以由此可见,音乐教育不仅从乐器演奏方面,对学生的记忆力是一个锻炼,即使在我们课堂上,如此平常的旋律识别练习,也是对记忆力的一个提高。

综上所述,本文从智力的构成出发,依据了国内外两种智力构成观点,从最具有代表性的达尔克罗斯音乐教学法和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以及自己的音乐教学经验的实例进行分析,总结出音乐学科教学,对于4至12岁的学生,在身体动觉智力、音乐智力、观察力、记忆力、注意力、语言智力、人际智力上的影响。

参考文献:

篇13

现在有些音乐教材与农村乡村中小学的教学现状不相适应。部分农村中小学对音乐课的重视不够,加上在应试教育这个指挥棒下的调控,小学阶段很多学校没有专业音乐教师,音乐教学都得不到重视,更不用说乐理、视唱、欣赏、器乐等课。学生在这方面的基础很弱,如果到中学后完全按教材上课,好比是架空中楼阁。教师教起来吃力,学生学起来费劲。甚至许多教师限于自身音乐水平不高,无法教授五线谱等乐理知识,学生也对此不感兴趣,致使音乐课缺少系统性、多样性和丰富性,从而破坏了音乐教学的整体,晦涩难懂的教材内容也成为提高学生音乐水平的瓶颈。现有音乐课本的理论等内容过于专业化,使学生不易接受。因此出现学生喜欢音乐,不喜欢音乐课的奇怪现象。考虑到学生的基础和音乐的区域性,应从僵死的教育体系中走出来。从单纯的唱走向多元化,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带给我们新的启发。21世纪,多媒体课件的使用为现代音乐教育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一切都要以务实求真为基础,音乐教育才能取得真正意义上的成功。

课堂是传授音乐的最佳地方,在第一线上的教师们应根据学生所处的地域和现有的音乐基础及新的音乐动向,灵活处理教材,让孩子们乘着歌声的翅膀飞翔。

二 灵活处理的具体做法

1.教师教学方面

教师对教材的运用要灵活处理,从传统型向研究型转变,在教学方法上要充分发挥教师特长,尊重学生爱好,因势利导;教学内容也要从单纯的唱歌教学转变到对学生进行全方位培养,同时因地制宜地制定音乐课程标准。针对乡村学生的实际情况,选用一些拥有生活气息的优秀民间音乐艺术,增加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另外,还应适当舍弃教材中超出乡村学生接受能力的内容。

如在歌曲教学中,笔者基本以教材框架为主,删除一些学生会唱但过于陈旧、不适合学生的内容;增补一些学生比较喜欢、旋律优美、思想健康的励志歌曲教唱。例如,《相信自己》《愚公移山》《精忠报国》《阳光总在风雨后》《中国功夫》等。同时,也选取了近年优秀的流行歌曲,如《我相信》《大中国》《龙的传人》等。针对学生军训,学习了《军中绿花》《相逢是首歌》等军旅歌曲进行教唱,效果很好。此外,现存音乐课本中的优秀的歌曲可保留。

欣赏教学中,笔者选了一些民族的经典器乐、声乐曲目,欣赏本省、临近省份的民歌,乐曲如《信天游》《花儿》等。欣赏了我国主要的一些地方剧种如京剧、黄梅戏、豫剧、秦腔、越剧的名段,让学生们初步了解了我国的戏曲风格。另外,选了《白毛女》《红色娘子军》《洪湖赤卫队》等歌剧舞剧,简介相关故事,了解歌曲背景,从学生感兴趣的故事介绍音乐的表现让学生对一些高雅艺术能感觉到、能大致听懂。

2.器乐教学方面

著名音乐教育心理学家詹姆士?墨塞尔讲过:“器乐教学可以说是通往更好地体验音乐的桥梁,事实上它本身就是一个广泛的音乐学习的领域。”因此,在世界各国的音乐教育中,器乐教学被视为是培养少年儿童良好音乐素养的最好手段,如美国、朝鲜、日本、欧洲各国、东南亚及港澳地区都是如此。我国也随着音乐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器乐教学进入了普通音乐课堂,已逐渐普及,成为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的确,此教学有助于推动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发展,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美感、乐感;器乐教学可以帮助学生积极接近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以达到陶冶情操、开发智力及提高鉴赏能力等目的。

为此笔者在器乐教学中用现有的乐器给学生伴奏表演,让学生了解一些常见的中外乐器。对较简单易学的乐器如竖笛、葫芦丝、架子鼓教学生自己演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变学生爱音乐不爱音乐课的怪现象,把学习音乐从音乐课向外延伸。

3.音乐测试方面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