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数字经济的现状

数字经济的现状范文

发布时间:2023-10-10 17:16:07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数字经济的现状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数字经济的现状

篇1

中图分类号:TM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08-0160-01

PLC就是可编程控制器,其自身带有很强的逻辑性特点,也是一种数字形式的运算操作系统,该系统是为工业生产等行业专门设计研发的。在PLC系统的内部,储存器存在可编的程序,并且可以执行逻辑运算等各种不同的操作指令,并且利用数字量等的输入及输出等对各种不同类型的设备等生产等进行科学的控制处理。PLC的应用有着很好的可靠性与先进性,也不会带来较大的功耗等,优点十分明显,对于各行业及相关设备的生产发展等都有很好的作用。正是由于PLC系统自身存在的优越性,其在电气自动化中的应用也变得十分普遍,相关单位及人员等需要对其实际应用现状进行分析,并且探讨其以后的发展前景等,以此实现PLC的革新发展。

一、电气自动化中PLC的主要应用现状

(一)开关量的控制

在电气自动化的发展当中,火电系统内部控制器的相关元件此前都多为电磁继电器,这种类型的元件数量很多,就会增加相应的触点,其自身可靠性无法得到较好保证,且接线方式极为复杂,维修存在很大难度。而PLC的应用主要是利用软继电器进行操作,可以有效保证系统自身的稳定性等,在操作方面不存在较大难度,只需要相关人员进行分闸与合闸即可。PLC在火电系统的应用当中还存在一系列指示信号等,如果系统自身运行出现故障,故障信号就会发出相关指示。与此同时,在应用PLC之后,系统内部的二次接线也变得更为简单,极少出现错误,也不需要专门的闪光电源等。

(二)闭环控制

PLC在电气自动化的实际应用当中,有着良好的闭环控制功能,该功能可以在电气自动化系统当中对温度、速度等不同的情况变化进行相应的控制分析。目前,很多PLC生产单位设计的PLC模块都可以进行PID控制,将设计好的PID控制程序等放置在模块当中,用户在使用的时候只需要对相关的参数进行设置即可,并且可以通过一个模块对几路甚至更多的闭环回路进行相应的控制,实现对其的使用操作。

(三)顺序控制

随着我国整体经济的不断发展,电气自动化行业所面临的竞争也变得越来越激烈,正在不断向着高效的管理及较低的能耗方向发展,所以,很多电气自动化行业的辅助车间技术控制也就变得越来越重要。对于电气自动化的辅助系统,其顺序控制十分关键。以电气自动化中的输煤系统为例分析,在应用PLC之后,就可以将输煤传感器与远程I/O站相连接。这样一来,相关的工作人员仅需要在控制室之内就可以对具体的设备等进行控制分析,在出现特殊情况的时候可以通过紧急开关等对相关系统进行控制操作,这样既可以保证具体的生产运行效率,更可以显著改善生产环境等,有效减轻相关人员的负担。

二、PLC在电气自动化中的未来应用前景

(一)在公路交通中的应用

在PLC的未来应用前景当中,公路交通系统可以与其紧密结合,将其用于交通信号灯等的设计当中。如果可以设计研发PLC类型的交通信号灯,就可以有效提高信号灯对于环境的适应性,其内部也存在大量的定时器资源,这样就可以帮助相关人员对现存的信号灯等进行科学的控制,特别是在岔路较多的环境下。将PLC与交通信号灯相结合,可以在其内部配置相应的实时计时设备等,利用相关的编程操控对信号灯进行全天无人化管控。由于PLC自身存在较强的联网功能,所以相关人员可以利用PLC对一条街道上的信号灯进行统一的管控,并且将其组成一个统一的局域网,这样既可以实现管理的科学性,也能有效缩短行人、车辆等的等待时长。

(二)数控方面的应用

在PLC的未来应用当中,数控系统方面的应用也是极为关键的组成部分。在数控系统当中,根据其自身的控制形式等,主要包括点位控制、直线控制等。相关人员在进行实际加工的时候,数控系统的点位一般都在加工机床之上,之后需要相关人员对部件进行移动,让其准确移动到终点端。如果将PLC与数控系统相结合,就可以利用相应的编程等实现数位理想控制,并且将干扰较强的因素等排除在外,保证其运行过程中的稳定与可靠性。

(三)DSC系统的应用

在DSC长时间的发展当中,该技术逐渐走向成熟,并且被广泛用于发电厂等集散型的系统当中,但是其发展势头目前有所放缓。如果可以将PLC与DSC系统相结合,就可以设计一个通用性较强的硬件平台,这样可以发挥两大系统自身的优势,实现两大系统的协同发展,并且让两者逐渐向同化方向l展。

除了DSC系统之外,相关人员也可以将PLC与FSC系统相结合,形成新型的现场总线控制分析系统。这种类型系统的实际应用,可以使其自身的自动化、数字化特点更为明显,并且将其整体水平不断提高,可以用于火电厂等相关单位当中,实现其自身的深化发展。

结语

在电气自动化的实际发展过程当中,PLC的应用十分关键,对于电气自动化的发展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在PLC的未来发展当中,其自身的品种与相应的规格等会变得更为丰富。在PLC的未来应用中,会将先进的通信设备等与其相结合,并且界面会变得更为完善和人性化,并且可以完美适应不同工业生产的实际需求。可以说,PLC的应用及其未来发展对于我国电气自动化领域的发展及相关经济的深化革新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篇2

学界对于电子数据的讨论由来已久,对其定义和界定并没有统一的定论。一般而言,所谓“电子数据”即电子形式的数据信息,强调的是记录数据的方式而非内容。而以电子数据为基础的各种存在形式可以统称为电子证据。电子数据是各类电子证据的本质,是各种外在表现形式的内在属性和共同特征。电子证据在本质上是电子数据,其外在表现形式具有多样性、不确定性且易于更改。

(一)电子数据的常见类型

在侦查工作中常见的电子数据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

1.文字处理文件。即通过文字处理系统形成的文件,由文字、标点、表格、各种符号或其他编码文本组成。不同类型的文字处理软件生成的文件不能兼容(如Word和WPS),使用不同代码规则形成的文件也不能直接读取。所有这些软件、系统、代码连同文本内容一起,构成了字处理文件的基本要素。随着信息化和无纸化办公的不断推进,Office、WPS等文档,word文档、excel表格等已经逐渐取代过去的纸质文件成为个人或单位记录信息的主要方式,这类office、WPS等文档已成为反贪侦查工作的重点关注对象,浙江省反贪部门查办案件中,已经有通过电子数据技术,恢复已删除的计算机word文档,为案件侦查提供证据材料的成功案例。

2.图形处理文件。即由计算机专门的软件系统辅助设计或辅助制造的图形数据,通过图形人们可以直观地了解非连续性数据间的关系,使得复杂的信息变得生动明晰。办案中较为常见的图形处理文件包括相片、录音和录像等。需要注意的是,新刑诉法规定的第八种证据包括视听资料和电子数据,这种设置就是因为这两种证据之间存在相互关联、相互交叉的地方,所以将二者归为同一的证据种类。常见的图形处理文件如手机信息、电子邮件、即时通讯信息、录音录像等。特别是智能手机、电脑以及网络的普及,利用手机、电脑等工具追溯相关案件信息已成为浙江省反贪办案的常见方法。如浙江省某区院在查办行贿人王某时,通过查看其手机,发现了受贿人周某与其短信频繁,并有银行账户资金往来的短信提醒,该类信息的获取为侦查指明了方向,为深挖窝串案奠定了良好基础。

3.数据库文件。即由若干原始数据记录所组成的文件。数据库系统的功能是输入和存储数据、查询记录以及按照指令输出结果,它具有很高的信息价值,但只有经过整理汇总之后,才具有实际的用途和价值。办案中常见的数据库文件多为电子账目。由于贪污和渎职类犯罪大多会涉及到单位的账目,而现在的单位又大多都采用电子记账,因此电子账目是常会接触到的电子数据表现形式之一,主要包括包含账目内容的电子表格和由账目管理软件生成的电子账簿等。

(二)获取电子数据的常用技术方法

1.电子数据的复制技术。指从待鉴定的设备中把电子数据复制出来,以固定证据数据,并保证这个证据数据的原始性和证据数据的完整性。待鉴定设备是指存储、处理或者传输二进制数据的设备,包括计算机、通信设备、网络设备、电子数据存储设备等。该技术主要涉及到各种设备中存储数据的写保护技术、主比特的数据复制技术、可信值的校验技术和数据擦除技术。实践中,在搜查犯罪嫌疑人办公室和家庭时,遇有不能轻易挪动的电子设备时,侦查人员通常采用该种技术进行取证固定,确保相关信息的不遗失。

2.删除数据恢复技术。是对电子数据中被删除、覆盖、损害或者加密的文件进行还原恢复。主要涉及有文件系统级的恢复技术,如系统崩溃后恢复里面的证据文件,系统文件应用级的恢复技术,数据库的恢复文件以及错误文件修复技术和加密文档的破解技术。办案中比较多运用的是对手机信息的恢复,如浙江某区院在查办受贿人张某时,通过扣押其手机发现其手机短信中有不少有价值的内容,但犯罪嫌疑人的反侦查意识很强,仅保留一两天的短信,而通信运营商一般仅能查询一个月内的短信,侦查人员便与技术部门合作,对张某的手机短信进行恢复,从已删除的短信中获取了大量侦查信息,为侦查取证和审讯突破奠定基础。此外,对电脑删除信息的恢复逐渐成为办案人员掌握犯罪嫌疑人性格特征、成长规律、生活习惯的重要方式方法,著名的港台明星陈冠希“艳照门”事件中的艳照即来自于电脑已删除信息的恢复,虽然陈冠希已删除了这些照片,但有人使用恢复技术恢复了这些信息并传播至网上,从而造成了恶劣影响。

3.数据搜索分析技术。指在繁复的数据中搜索特定的信息加以关联,并进行有效分析。如文件属性分析,文件的数字摘要分析,日志分析等等。主要涉及对于文本信息的搜索关联技术和图像、音频、视频内容的识别技术和海量数据的分析技术,从中查找对侦查有帮助的信息。比如公安部在查办马加爵案件中,办案人员对马加爵经常使用的电脑进行分析,发现在案发前后,马加爵曾大量浏览一些省市的人文、地理信息,办案人员通过数据搜索技术进行分析,发现马加爵对海南的地理、人文信息浏览频率最高,公安部随即将办案重点转至海南,并在其他技术的配合下在海南将马加爵抓获。

4.手机话单分析技术。指根据侦查工作对话单分析的实际需求,借助统计学、数学集合等相关理论和谷歌卫星地图的服务支撑,通过逻辑组合计算,按事先设定条件,对大量的通话数据进行程序处理,实现重要数据筛选、统计图表生成、可疑号码排查、新启用号码快速锁定和历史通话轨迹的可视化显示等功能。浙江温州市院已于2009年自主开发了手机话单分析系统,该系统具有话单数据自动导入、历史通话位置查询、历史通话轨迹可视化显示、新号码自动搜索、关系分析、身份比对、统计分析等多项功能,只要掌握了涉案对象的手机号码,就可以通过该系统准确获取涉案对象的关系圈、生活规律、活动轨迹等信息,为抓捕对象、辅助审讯提供助力。目前该系统推广至浙江各市院,并在反贪办案中发挥了显著效用,为节省办案资源、提高侦查效率提供了强大助力。

二、反贪侦查中运用电子数据的工作现状

浙江省检察系统一直以来都高度重视电子数据技术工作,并确定省院反贪局、反渎局、技术处三个部门为主要责任部门,扎实推进电子数据技术工作,逐步形成集基础系统、应用系统和管理系统为一体的职务犯罪侦查技术支撑体系。2010年以来全省累计完成各类电子数据技术支持170余件次,主要有计算机硬盘数据恢复、手机通讯录与短信恢复、网络数据搜索与恢复、数字图像比对等四类,取得了一定的工作成效。今年3月,省院反贪局、反渎局和技术处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职务犯罪侦查中电子数据等技术应用的通知》,对电子数据技术工作进行了具体部署。经过多年的努力,浙江省侦查办案使用电子数据取得了长足进步,逐步迈上了规范化的正轨,有力推动了侦查科技化、侦查现代化的进程。但不可否认的是,与公安、安全等运用成熟的部门相比,反贪侦查运用电子数据还处于初级阶段,办案实践中还存有不少问题亟待解决:

(一)对电子数据的思想认识需进一步提高。侦查人员受传统证据观念的影响,对于电子数据这一新型证据形式缺乏理性的认识,对电子数据检验鉴定技术缺乏必要的了解,对电子数据的获取和鉴定程序尤其缺乏应有的重视。这一方面与电子数据提取与鉴定技术尚不完善有关,但另一方面也与基层反贪干警的应用意识不强,对电子数据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密切关联。部分基层反贪部门的领导甚至片面地认为这是技术部门一家的事情,侦查人员只需提供扣押的物品即可。随着信息化的不断深入,电子数据将越来越多出现在侦查办案与调查取证中,对电子数据的思想认识亟待提高。

(二)电子数据的取证流程与管理制度需进一步完善。电子数据具有高科技性、隐蔽性、易改性和形式多样性等特点,这就决定了电子数据的取证要兼具合法性和专业性,一方面对电子数据的取证必须要由侦查人员来主导,确保取证合法,另一方面电子数据的专业性决定了取证程序包括扣押、鉴定等必须由专业人员来实施,才能保证电子数据取证到位。目前,高检院虽然制定《人民检察院电子数据鉴定程序规则(试行)》,但对于电子数据勘验检查等技术环节均未制定相应的标准操作程序,各地实践的操作随意性大,一线干警在对犯罪嫌疑人进行搜查、扣押时,很少或甚至不邀请技术人员共同参与,他们往往遵循传统的搜查、扣押方法,这就可能使电子数据未能及时提取,或者破坏电子数据的完整性,最终影响到电子证据的效力。

(三)电子数据专业的技术力量需进一步加强。目前浙江省检察机关从事电子数据技术工作有资质的鉴定人和助理鉴定人仅有20名,专职技术人员很少,绝大多数检察院由信息技术人员兼职开展此项工作。信息技术人员虽然都具备计算机、网络技术等的专业背景,但对于电子数据的提取、检验鉴定缺乏相关的专业知识和实战经验,程序意识和证据意识也较为缺乏,对侦查工作更是一知半解,电子数据技术人员的业务能力和水平距离侦查办案的实际需求,尚需不断培训提高。同时,一线的侦查干警虽然掌握传统的办案模式,但熟悉电子数据技术并熟练掌握取证流程的寥寥无几,各地获取、鉴定和运用电子数据还处于较为初级的阶段。

(四)电子数据的取证能力和运用技巧需进一步提高。目前,侦查办案中运用较多的是手机话单分析系统,对公安机关运用成熟的如电子数据搜集技术、恢复技术、保全技术、数据时间检验分析技术、硬件逆向分析技术、电子邮件检验技术等技术还处于摸索阶段,一线干警运用电子数据服务于办案的能力还不强。如公安机关较为常见的电子数据恢复技术,一线反贪干警在搜查、扣押犯罪嫌疑人物品时,很少或甚至没有扣押手提电脑、台式电脑、移动硬盘等电子数据的存储介质的习惯,对电脑、手机恢复删除数据以服务于侦查取证更是少之又少。侦查干警对电子数据的取证能力与运用技巧远滞后于信息社会打击腐败的发展需要,亟待进一步提高。

(五)侦查部门与技术部门的配合需进一步密切。电子数据的取证有赖于侦查人员与技术人员的通力合作,但实践中,受制于部门壁垒、部门本位主义、主观认识不到位等因素的影响,基层反贪部门对邀请技术人员参与侦查的认识不够,日常协调、加强沟通、寻求支持的不多,更多的是在录音录像等常规工作上才求助于技术人员,邀请技术人员协助参与办案的不多。如电子数据的取证要求具备完整性、安全性和连续性,其收集、固定与获取不能在原始介质上进行,这就要求技术人员必须参与现场勘验、搜查、扣押等工作,确保数据完整、无误,而实践中搜查、扣押很少邀请技术人员的参与;再如侦查人员对技术部门的电子数据技术水平不了解、不掌握,一些有用的电子数据由于缺乏有效的配合往往遗失,影响了后续的侦查进程。侦查人员与技术人员的工作合力尚未形成。

三、加强电子数据取证工作的具体举措

(一)提高对电子数据技术工作的认识

新刑事诉讼法明确了电子数据的法律定位,两院三部颁布的《关于办理死刑案件审查判断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规定了电子邮件、电子数据交换、网上聊天记录、网络博客、手机短信等电子证据的审查内容,对电子数据技术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将对反贪工作的执法办案带来明显影响。一方面,电子数据丰富了证据种类,增加了证明犯罪事实的方法和途径,为促进侦查方式的转型拓宽了途径,另一方面也有利于促进反贪干警侦查水平的提高,引导侦查工作逐渐走上侦查现代化、信息化的道路。各地要进一步重视电子数据的重要性和可行性,切实提高在检察机关执法办案中应用电子数据技术的认识,以贯彻落实新刑事诉讼法为契机,认真抓好电子数据技术应用工作。

(二)规范电子数据技术在办案中的应用

无规矩不成方圆,电子数据应当依一定的程序和方法进行提取、固定和鉴定,以确保电子数据的真实性、完整性和有效性。目前高检院对电子数据各项技术工作程序规定尚未完善,建议有条件的地方出台电子数据技术工作规则,明确了电子数据的勘验、送检、鉴定、运用等应用流程,规范了电子数据的技术文书格式,以推动电子数据技术运用的委托手续齐全、办案人员与技术人员职责分明、操作程序公开透明。

(三)建立健全电子数据技术的应用协作机制

篇3

自从2003年,分众传媒首创中国户外视频广告联播网络之后,户外数字媒体特别是液晶新媒体越来越受到专家和大众的关注。户外数字广告是伴随电子技术的进步而诞生的,当然这一广告业蓝海领域的开辟更离不开传媒人的创新理念,户外数字广告在传统媒体和户外媒体之上寻找到了一种全新的广告媒体渠道。

户外数字广告并不是一种凭空出现的事物,从载体上看,其播放广告内容的设备是LED或LCD电子显示屏,是一种区别于电视、电脑显示器的显示设备;从营销方式上来看,也是通过受众的达到率来吸引广告商,获得收益。户外数字广告的创新意义在于它比传统媒体更直接地接触大众空间,丰富补充了广告市场,而又比户外平面媒体多了数字科技,广告展现形式更生动,更吸引人。

经过几年的发展,户外数字广告创造了广告业增长的奇迹,也逐渐从“圈地运动”发展到了细分市场竞争加剧的状态,在2009年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户外数字广告业也受到巨大的冲击,这个行业的现状如何?2010年以来,经济逐渐复苏的过程中,户外数字广告行业又会有怎么样的发展前景呢?

一、什么是户外数字广告

户外数字广告是指通过电子显示设备在户外公共场所,如楼宇、机场、医院、卖场等处播放的广告。户外数字广告的运营商多为户外新媒体企业,使用的电子设备主要有视频播放机、框架刷屏机、LED显示屏等。

户外数字广告的分类不一,大致有两种分发,一种是按照播放终端载体不同,一种是按照细分市场行业划分,后一种在行业内更为普遍被采用。

(一)按照播放终端载体分类

户外数字广告根据载体不同,分为LCD类广告和LED类广告。

LCD类广告播放器是指采用液晶面板制作成的播放终端播放的广告,同理LED广告的播放终端是采用二极管发光技术制作成的显示屏。

LCD与LED相比,各有优劣。LCD分辨率更高,能将图片、视频、文字播放更清晰,但防风、防爆性差,因此不适合在露天摆放,多用于楼宇内、卖场内等场所;LED分辨率差,因此不适合近距离观看,多应用在广场、楼宇墙外等露天场所。LCD的价格比同尺寸的LED要偏贵。多数情况下人们所指的户外新媒体如分众传媒,使用的是LCD播放设备。

(二)按照细分市场行业分类

按照细分市场不同,户外数字广告可分为地铁数字广告、公交车载广告、楼宇电梯广告、机场数字广告、医院数字广告等。地铁公交车载广告主要运营商有华视传媒、世通华纳等,楼宇电梯广告则以分众传媒为典型代表,机场数字广告的最大运营商为航美传媒,医院数字广告中以炎黄健康传媒较为突出。

二、户外数字广告市场现状分析

户外数字广告,作为媒体运营有其独特之处,它不同于传统媒体的二次销售,而是以空间换时间,以绝对的强迫性来吸引观众眼球。如今这种初期模式发展至今已经有了很大变化,竞争加剧导致运营商开始寻找新的模式,而技术的变化和新模式的出现也使行业竞争者大大增加,围绕户外数字广告行业形成的产业链已经日趋完善。目前户外数字广告市场具有如下几个主要特征:

(一)一次销售吸引力降低

户外数字广告行业盈利方式主要是通过数字显示屏点位铺设,卖时间段给广告商。传统媒体是典型的二次营销,即卖内容给观众,再卖注意力给商家。但是数字新媒体跟传统媒体的区别在于它并非依靠内容吸引眼球,而是通过空间的的强迫性来牵制受众的注意力,再将注意力卖与商家,可谓一次销售。只有地方数字电视与传统媒体相似是二次销售的方式,但其内容无论是质量还是丰富程度都远不能跟传统媒体相比。

那么终端摆放场所的选择、点位数量成为户外数字广告营销的重要卖点,但也由于缺乏内容和受众互动过程,加之数字显示屏数量激增,对受众而言数字广告已经从一开始的新鲜事物,变成了司空见惯,因而缺少了最初的吸引力,卖点变少也限制了户外数字广告的盈利方式。

(二)垄断竞争的行业格局

根据传统的经济理论,市场经济环境下,领头企业身后必然会产生追随者,经济利益必然带来竞争,有限的资源将变得更显稀少匮乏。从现实的经济规律看,绝对的垄断和完全自由竞争都不可能存在,当然中国的户外数字广告也不例外。特别是户外数字广告需要占用公共空间,像楼宇广告占用的是电梯口、大厅的位置,公交车上的移动电视占用公交车的位置,另外还有机场、医院等公共场所位置,这些位置都是有限且不可再重生利用的,目前一座楼宇电梯门口经常会出现同时摆放2、3台机器的现象,可利用空间越来越少,因此虽然行业整体成本因技术进步而降低了,但是由于可利用资源也减少了,所以进入行业的门槛也提高了。

目前全国有开展户外数字广告业务的企业公司有几百家,全国规模运营的知名传媒公司有十几家,地方区域运营的知名公司则更多。全国经营规模的大多是进入行业较早,有相当的户外广告经验的公司,比如分众、航美等。区域性经营成功的,也大多是由本地的广告公司转变而来。因此,从全国范围看,户外数字广告行业是由少数几家公司形成的品牌垄断,而地方区域则处于自由竞争状态,地方广告公司和全国经营规模的公司不断巩固目前市场,开辟新的市场,从空间位置抢占到盈利方式、价格竞争等,竞争者之间不断地探究、革新,以求达到吸引客户占领市场的目的。

(三)跨行业竞争者的出现

户外新媒体最初也是有风投资金注入而日渐发展起来的,每个行业特别是新行业要发展壮大,必须要有强有力的资本支持。分众传媒也是获得国际著名投资机构SOFT BANK和UCI维众投资数千万美金的投入才能获得巨大的成功。

而有钱的投资者并非局限于风投,许多传媒集团甚至非传媒行业的大集团看好户外数字广告,纷纷进入这一市场。像CCTV推出了CCTV移动传媒,地方传媒集团杭州文广集团推出了杭州移动电视。而中国电信也推出了“114啦”系列的户外数字广告,占据了江苏、浙江的广大一级、二级城市市场。

户外数字广告是建立了新的媒介平台来播放广告,相对于传统媒体,户外平台的进入难度要容易得多,几乎是只要有资本即可运作这一模式。而目前一些大的品牌公司已经自己投入设备在自己的公司专卖店、卖场里,用于播放自己的广告。一家大型企业,全国连锁店可以达到几百、甚至上千家,那么完全可以形成一套自己的广告播放网络,把落地电视广告搬到地面。像贝因美公司,在自己的奶粉专卖店里放置了数字播放设备(广告机),播放自己的奶粉广告、育儿教学等内容,为客户提供最直接的产品介绍和企业品牌形象,同时也成为专卖店特色。而王老吉则是在卖场里自己的专属位置安装了广告机来播放自己的广告,并且这种形式正在行业内展开,那么这些商家同时必然会减少分众在卖场里的数字广告投入。

不仅如此,一些楼宇大厦、公共场所也效仿分众等新媒体,在场所内摆放数字播放设备,正如前面所说,由于网络技术的进步,信息成为趋势,而在信息的同时,播放商家广告也成为顺理成章的事。如果场所的物业本身购买播放设备,那么媒体公司再进入其间时,进场费以及双方的谈判比例将会发生大的变化。

(四)规模经济凸显

尽管08、09年受金融危机影响,分众传媒等户外新媒体受到很大影响,但是行业的整体格局并未受到大的影响,只是一些资金薄弱的小型公司因业绩不佳而倒闭,但是分众、航美等几家领头羊在经历了市场重新洗牌之后,仍然掌控着市场的绝大多数市场,并在10年开始新的起色。

目前这种格局会有市场波动,但短时间内出现大的变动可能也比较小。而市场空间已经相对饱和,从数量角度增长空间已经不大。再图新的发展,则主要是从营销方式上改变。营销方式改变,一类是与长期的大客户合作,把大品牌客户做全国范围的广告推广,同时还可以结合商家的业务进行自身业务延伸。

(五)产业链形成

由于数字新媒体行业的诞生,也催生出了一批上游媒体设备供应商。户外数字媒体使用的是电子设备,即前面提到的数字播放器,设备厂家多称其为广告机、数字标牌,而媒体客户多把这些产品按照自己的销售体系来命名,像框架传媒把电梯内平面广告称为框架1.0,把标清小尺寸的数字标牌称为框架2.0,而大尺寸的高清数字标牌成为框架3.0。

目前生产数字标牌的企业众多,其中大多是从传统电子行业转向数字标牌行业,数量以深圳厂家居多,其次为上海及江浙沪周边。生产厂家中又有侧重软件、硬件厂商之分,像上海信颐电子以硬件设备见长,杭州星级网络以软件见长,而宇松科技、厦华电子则以公交车载电视设备见长,在这些厂家上游又有面板厂家、机柜厂家、电子零件厂家、存储卡厂家等。围绕户外数字媒体形成一条产业链已经形成,并且在原来基础上正发展壮大。

综上所述,户外数字广告的诞生,就是利用了生活中的媒体空白点,结合数字技术而形成的一种新媒体。经过几年的发展,一次营销以空间换时间的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市场发展,因为空间是有限的,而行业竞争者增多,传统的市场空间趋于饱和。因此新的竞争者要进入市场,必须拥有雄厚的资本,且有新的盈利渠道和空间,这就使得新的竞争者已经于以往大不相同。这种从蓝海到红海的转变,使得整个产业链也逐渐形成完善,使得其发展规律与多数行业一样具有可分析性。

三、户外数字广告的前景分析

户外数字广告市场已经成为广告行业的稳定细分市场,其发展变化遵循行业规律,同时受到产业各种因素的影响。总体而言,户外数字广告市场未来发展前景仍然很大,一方面将体现在市场空间扩大,突破目前的楼宇、车载空间,在其他空间上打造全新的市场;另一方面则体现在运营方式的变化,不在是单纯的广告播放,可能效仿传统的媒体围绕内容展开,或者依托某种载体,如饮料机、售货机等,而不在仅仅依托于现有的空间。

在各种调查资料中,均显示出未来数字显示设备的快速增长,据iSuppli预测:2010年全球数字标牌可能增长25%( Display Search 预测26英寸以上已达110万台),从2011至2013年,户外屏幕媒体数量估计能够达到年均增长40%(2013年599万台),如图1所示,这意味着数字广告市场的巨大潜力。从目前户外数字广告市场发展现状来看,未来的户外数字广告将呈现出如下几个趋势特征:

(一)随科技发展而变化

作为数字媒体和新媒体的集合产物,户外数字广告与电子科技的关系很密切,3G应用,甚至4G也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而电视技术也在不断发展,未来户外数字广告经营方式的变革、采用载体以及传播技术的变化都有可能超出现在人们的想象。[13]目前精视文化传播公司已经采用了3G网络技术,利用后台统一管理终端信息,而这一模式正在复制到其他数字新媒体公司。

(二)继续垄断竞争状态

这一点在过去几年的数字新媒体发展中也体现了出来,而且根据户外数字广告的市场规模和多数产业的发展规律,市场将会持续垄断竞争状态,分众、航美等企业会继续领军,

在区域性市场会有竞争者不断进入和退出,但总体规模变化不大。垄断竞争是大多数行业的常规市场状态,数字新媒体也不例外。

(三)从单一广告到重视内容

当户外数字广告刚刚出现的时候,在以往空白的区域出现了生动的广告内容,特别能吸引人们的关注力,而发展到今日,受众对单一的广告播放已经习以为常关注度大大降低。如何能发挥媒体的吸引力作用,并需要从内容上下手。

比如公交车载媒体最为明显,其播放内容与电视台形式颇为相似。而即使是分众传媒这样的领军企业,也在借助网络等其他媒体来整合内容。并且,数字广告吸引受众并非一定要与电视台一样制作栏目,比如一些媒体商与咖啡机结合、与彩票机结合、与镜子结合等,先通过人们必须接触或者经常使用的事物将注意力吸引过来,才能实现广告的传播效果。也就是说在单一广告的基础上,会出现很多依托其他载体的集成式广告。

另外,观众互动也受到关注,触摸屏技术发展很快,现在很多广告屏加入了触摸功能,打印优惠券、充手机话费、公交指示等等信息的查询。无论是增加内容还是互动功能,目的都是为了能吸引观众的注意力,以达到广告传播的目的。

(四)深度营销与多渠道营销

对于目前已经壮大的户外新媒体而言,一方面要稳固目前的市场,而稳固已有市场,一要注意自己的空间位置是否有其他新媒体入驻,因为往往物业公司为了赚取入场费,把同一场地租给多家广告媒体客户;而且还要针对现有客户做深度捆绑式营销,使其成为自己的稳定客户。另一方面要寻找新的发展,必定要通过与其他同行或者跨行业间的资源置换,多渠道营销来获取收益。当然,对于不成熟的公司或者刚刚进入行业的公司,还主要是以占领市场为主。

四、思考与启示

户外数字广告的产生,是一种营销理念和市场细分领域的创新,新型行业的诞生往往是伴随科技而形成的。但是一个新行业的空间有多大,在什么阶段进入又在什么阶段退出是投资者必须要思考的。户外数字广告已经是一个细分市场,在前期进入的企业会获得火山爆发式的增长,而后期跟随者进入的空间已经不大,若要进入除了资本,更重要的要具有广告客户资源、场地资源或者全新的运营模式。

参考文献:

(1)黄庆.户外空间的分割:走出家庭的“电视”将广告进行到底[J].东南传播,2008年,第10期:100-101.

(2)Dave Morgan.The End of Advertising and Media as We Have Known It. AdvertisingAge,2006

(3)周三多.市场营销[M].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1988年:105

(4)吴信训.新媒体与传媒经济[M] .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8年:193

篇4

1.1 缺乏足够的资金投入

党校图书馆的数字化建设是一项大工程,它离不开先进的设备、电子资源以及软件的支持,但是这三种要素都是需要较大的资金支持的,而党校对图书馆的资金投入只是用来图书的采购,并没有其他多余的资金进行数字化建设,导致图书馆在数字化建设的过程中缺乏资金的支持,导致数字化建设难以继续。

1.2 图书馆缺乏高素质的专业管理人员

党校图书馆的数字化建设离不开计算机的操作和软件的应用,但是目前大部分的图书馆管理人员对于信息技术和计算机的应用缺乏专业的知识作为支撑,无法熟练的操作计算机和应用软件,直接影响了图书馆的数字化建设进程。

1.3 自动化水平有待提高

一个党校对于图书馆数字化水平发展的衡量标准就是其自动化水平,当前我国很大一部分党校在实施自动化管理之前,只是盲目地购进一些高科技的硬件设施,却没有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来进行选择,导致硬件设施无法进行合理的利用,只是用来做一些检索查询、分类以及图片制作的工作,造成了资源的浪费,远远无法满足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进程。

1.4 缺乏应有的数字化信息

对于党校图书馆来说,数字化的信息就是经过数字化之后的图书和文献资料,开发数字化的信息资源,加强对数字化信息资源的存储和利用是党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中的重中之重,将图书馆内的各种图书和文献资料转化成数字的形式进行存储,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方便读者的查阅以及使用,但是目前我国的图书馆数字化建设仍然处于初级阶段,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无法将所有的文献转化成数字化的形式,造成了读者在进行查阅时资料的不全面。

2 党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发展策略

2.1 提高认识,加大资金投入

图书馆的数字化建设是一项耗时较长的工程,期间需要有足够的资金支持才能够真正实现图书馆的数字化建设,确保党校其他各项资金比例合理的前提下,保证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资金投入,为其他各项事业提供便利的信息资源的同时,与党校事业的的发展并驾齐驱。

2.2 加强高素质专业人才培养

党校图书馆的数字化建设离不开高素质的专业人才这一关键因素,高素质的专业人才是图书馆数字化建设得以进行的核心力量,因此,图书馆要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大力加强对图书馆管理人员的建设:第一,对能够熟练应用信息技术的人才大力引进。数字化建设离不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等各种高科技的因素,而图书馆现有的管理人员普遍缺乏这方面的专业知识,所以,党校图书馆要对人力资源建设的方向加以调整,注重引进一些有信息技术专业知识的高素质人才,并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防止人才的流失;第二,加强对馆内人员的专业知识培养。图书馆应该大力鼓励馆内人员进行自我升级,定期组织工作人员进行专业知识的培训,以及各种知识的涉猎,让馆内人员不断更新现有知识,还能掌握更多的其他方面的知识,努力向全方面的人才发展,培养创新精神,提升图书馆整体的业务水平和创新能力。

2.3 提高图书馆设施自动化水平

只有实现图书馆的自动化,才能够为图书馆的数字化建设提供更加便利的条件。加大投入力度,购置新型的通信设备,如计算机和服务器等,建立起自动化的图书馆集成系统,形成从图书采购、分类到查询借阅的一系列自动化系统,节省读者查找的实践,还能为图书馆节约人力资源。

3 党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发展前景

3.1 逐渐由重视基础性资源的建设转变为基础性与特色性资源并重的建设

基础性资源对于每个图书馆来说是都是一项最为基本的信息资源,为了能够增加数字化图书馆的基础资源,各图书馆在有限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条件下,选择了从外购买数据库的方式来丰富馆内的虚拟资源,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发展,大部分党校图书馆馆内的基础性资源已逐渐成熟,为数字化的图书馆发展打下了十分良好的基础,但是,目前是网络化的时代,各种网络图书馆丰富人们的眼球,使得图书馆的发展面临巨大的挑战,数字化图书馆只有建设属于自己的具有特色的资源,才能提高数字化图书馆的综合实力。因此,随着数字化图书馆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今后图书馆会在继续巩固馆内基础性资源的同时,加强对特色性资源的建设工作,以满足读者的不同需求。

3.2 逐渐由重视资源建设转变为资源建设与资源组织同时进行

图书馆在进行资源建设的同时,还要注重对资源的组织工作,只有加强图书馆的资源组织能力才能够为读者提供一个方便快捷的获取信息的环境。尤其对于数字图书馆来说,数字资源类型的多样化,信息资源的丰富以及格式的复杂性,都要求图书馆加强对数字资源的组织工作,如果不能够进行科学合理的组织,数字图书馆的各种资源就会显得分散杂乱,在进行资源的查阅时,无从下手,造成有资源却不能用的状况。所以党校图书馆的数字化建设下一步的重要任务就是在保证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不断发展的同时,加强对信息资源的组织工作,将收集到的零散的资源进行分类整合,形成一个系统的信息资源库,按照读者的需求和信息资源的类别进行组织归档,让读者进行查阅时能够在第一时间找到自己所需要的所有相关的资料,切实从读者的角度出发,建设从信息资源到信息资源结构都科学合理的数字化图书馆。

3.3 根据馆藏特色和读者需要,发展具有针对性的专题数据库

篇5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于供电系统相应的技术要求也越来越高,以满足自身对于电量的需求。在科学技术及计算机技术迅速发展的条件下,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中得到了积极的推广和应用,提高了供电企业的工作效率,有效提升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一、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应用

(一)什么是电力系统的自动化应用

电力系统经常是24小时进行不间断的工作,它同人们的生活具有十分密切的联系。因而所有可以保证电力系统能够正常运转的新技术,都值得供电企业进行大力的推广和应用,其中自动化技术特别重要。电力系统最初运用的自动化技术是对电力系统的各项数据进行监控,从而保证期安全。随着材料技术、信息技术、管理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力系统中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也日益广泛。

(二)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工作流程

1、对电力系统综合自动化来讲,基本的流程就是在制定的中心地带的某些调控中心安装一些现代化计算机,通过它们向周围进行网络系统的辐射,之后围绕相应的中心的发电厂、变电站之间对相应信息服务和反馈的部分远方监视的控制装置进行相应的设置,而且还要进行实时的监控,这样就会实现一个立体化的网络覆盖面,可以有效传输相应的指令及信息。

2、相应的中心计算机负责总体调控,相关的监控设备则负责设备操作、记录事故内容、常规操作的相关自动化和系统异常事故的自动恢复的操作、编制各种类型的报表的相关记录的处理等等。在这个基础之上,实现以控制相应的部件为中心,利用计算机之间的结合,加上控制计算机及终端硬件装置的有机结合,使用各种软件实现扩大控制范围和深化自动化程度。

3、电力系统的综合自动化采用分层控制的相应操作方式,即在调度所、控制所、发电厂、变电站等各组织的分层控制之间,遵循管辖的功能范围对控制功能进行相应的分担及综合协调,从而实现系统的合理经济性和可靠运行方面的控制系统。

二、电力系统中自动化技术的现状

中国的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史上个世纪50年代开始的,并且一直保持着高速的发展,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更是为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一)电网调度系统的自动化技术

现代化电网调度自动化通常是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控制系统。在电网调度的系统当中,信息技术及计算机技术有效实现了对实时信息的收集、计算、分析和系统的操作。现阶段电网自动化的调度一般是利用对相应电网运行状态的有效监控来实现的,通过使用自动控制技术,对相应的电网进行实时的监控,这样可以保障电网的正常运行,确保居民对用电质量和数量的需求;此外,对电网实行基于电网安全运转的监控的时候,可以通过自动化的手段进行节能减耗,提高供电效率。

(二)配电网络系统的自动化技术

在配电网系统当中,计算机也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主要应用在相应电网改造建设的技术上。随着电网技术的发展,有效提升了配电系统的网络化,从而达到了配电的主站、子站、光纤终端所形成的三层结构,这样就可以进行快速的通信传输,自动化系统的功能也具备了更高的性能。

(三)变电系统中的自动化技术

变电系统的自动化技术是利用相应的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对处理二次设备的监控和测量,利用重新组合并优化相应的功能设计,创建一种测量、监视、协调的综合性的系统,然后搜集那些进行运行的设备及相应的操作情况的信息。

三、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前景

就我国目前的情况来讲,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发展方向就是全面建立DMS系统,利用这个系统,能够有效的提高电气的管理水平,从而适应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发展需要;促使相应的电气设备的保护方面的控制可以得到优化,减轻大面积的停电故障,从而提高相应供电系统的可靠性;建立科学的电气事故快速处理的机制,将故障停电的时间降低到最短,也可以有效降低对生产装置方面的影响;对相应的管理者来讲,企业能够及时掌握整个电力系统的运行状况及电流的进行;电压、电量、功率等运行参数,也会对精确计量、电力平衡、负荷监控等等都有一定的影响;可以积极打破现有运行操作和变电值班模式,从而真正做到了无人值守的管理模式,能够达到减员增效的目的。

数据共享是变电站自动化技术的一个重要特点,把相应的监控及保护功能放在一个装置当中,可以有效实现相应数据的共享。从SCADA自身来讲,它需要的相应数据和继电保护进行处理的数据是一样的,因而把分布式类型的变电站SCADA集成到有关的电脑保护当中,这样监控和保护就能共用一个硬件平台,从而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结 论

电力系统的发展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因而相应的供电企业必须不断更新技术和设备,一方面可以保证满足人们对于用电的需求,另一方面还可以有效提高供电企业的经济效益。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电力系统的自动化技术取得了良好的发展,相应的管理部门及企业一定要在此基础上大力推广和应用新技术,从而促进行业的进步和我国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l]朱大新.电力系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J].工业控制计算机,2005(11)

[2]张作刚.计算机技术在电力系统自动化中的应用分析[J].广东科技,2008(04)

[3]薛禹胜,徐泰山.计算机技术与电力系统能量管理系统[J].微型电脑运用,1998(14)

篇6

中图分类号:TP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07)07-0195-02

以火灾自动报警技术为核心的建筑消防系统,是预防和遏制建筑火灾的重要保障。近年来,我国火灾自动报警工程应用技术实现了较快发展,但由于在实际应用中,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通讯协议不一致,火灾自动报警工程技术水平还相对落后,还存在着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①适用范围过小。我国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技术比美、英等发达国家起步较晚,安装范围主要是《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规定的场所和部位,而在易造成群死群伤的中小型公众聚集场所和社区居民家庭甚至部分高层住宅都没有规定安装火灾自动报警系统,适用范围过小,防范措施不到位。②智能化程度低。我国使用的火灾探测器虽然都进行了智能化设计,但由于传感器件探测的参数较少、支持系统的软件开发不成熟、各种算法的准确性缺乏足够验证、火灾现场参数数据库不健全等,火灾自动报警系统难以准确判定粒子(烟气)的浓度、现场温度、光波的强度以及可燃气体的浓度、电磁辐射等指标,造成迟报、误报、漏报情况较多。③网络化程度低。我国应用的火灾119动报警系统形式基本上以区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集中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控制中心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为主,安装形式主要是集散控制方式,自成体系,自我封闭,尚未形成区域性网络化火灾自动报警系统。④组件连接方式有待改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以多线制和总线制连接方式为主,探测器和报警器及控制器之间是采用两条或多条的铜芯绝缘导线或铜芯电缆穿管相接,存在耗材多、成本高、抗干扰能力差的缺点。同时,铜导线耐高温性能差、易磨损,系统施工维修复杂,影响了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可靠性和更广泛的应用。⑤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误报、漏报问题较多。由于火灾探测器的安装环境极其复杂,加之各种传感器在探测火灾方面存在着某些先天不足,无法准确地感应各种物质在燃烧过程中所特有的声波、光谱、辐射、气味等诸多方面发生的微妙变化,对火灾发生过程中所产生的不同粒径和颜色的烟存在探测“盲区”,误报、漏报现象时有发生。⑥超早期火灾探测报警技术应用还几乎处于空白。国外已开发出适合洁净空间高灵敏度感烟火灾探测报警系统,如激光式高灵敏度感烟火灾探测器,吸气式高灵敏度感烟火灾探测报警系统和气体火灾探测报警系统,与普通火灾探测报警系统相比,其探测灵敏度提高了两个数量级,甚至更多,这些系统采用了激光粒子计数、激光散射等原理监视被保护空间,以单位体积内粒子增加的多少来判断是否发生火灾,系统可在火灾发生前几小时或几天内识别潜在的火灾危险性,实现超早期火灾报警。而该技术我国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有待进一步研究开发应用。

针对上述问题,火灾自动报警应用技术应进一步着眼于当前国际发展的新形势,加快更新改造进程,加强对数字技术和新工艺、新材料的应用,改进系统能力,使火灾自动报警应用技术向着高可靠、低误报和网络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当前,国外火灾自动报警应用技术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为七个方面。

1 网络化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网络化是用计算机技术将控制器之间、探测器之间、系统内部、各个系统之间以及城市“ll9”报警中心等通过一定的网络协议进行相互连接,实现远程数据的调用,对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实行网络监控管理,使各个独立的系统组成一个大的网络, 实现网络内部各系统之间的资源和信息共享,使城市“ll9”报警中心的人员能及时、准确掌握各单位的有关信息,对各系统进行宏观管理,对各系统出现的问题能及时发现并及时责成有关单位进行处理,从而弥补现在部分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擅自停用,值班管理人员责任心不强、业务素质低、对出现的问题处置不及时、不果断等方面的不足。

2 智能化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智能化是使探测系统能模仿人的思维,主动采集环境温度、湿度、灰尘、光波等数据模拟量并充分采用模糊逻辑和人工神经网络技术等进行计算处理,对各项环境数据进行对比判断,从而准确地预报和探测火灾,避免误报和漏报现象。发生火灾时,能依据探测到的各种信息对火场的范围、火势的大小、烟的浓度以及火的蔓延方向等给出详细的描述,甚至可配合电子地图进行形象提示、对出动力量和扑救方法等给出合理化建议,以实现各方面快速准确反应联动,最大限度地降低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而且火灾中探测到的各种数据可作为准确判定起火原因、调查火灾事故责任的科学依据。此外,规模庞大的建筑使用全智能型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即探测器和控制器均为智能型,分别承担不同的职能,可提高系统巡检速度、稳定性和可靠性。

3 多样化

(1)火灾探探测技术的多样化。我国目前应用的火灾探测器按其响应和工作原理基本可分为感烟、感温、火焰、可燃气体探测器以及两种或几种探测器的组合等,其中,感烟探测器一枝独秀,但光纤线性感温探测技术、火焰自动探测技术、气体探测技术、静电探测技术、燃烧声波探测技术、复合式探测技术代表了火灾探测技术发展和开发应用研究的方向。此外,利用纳米粒子化学活性强、化学反应选择性好的特性,将纳米材料制成气体探测器或离子感烟探测器,用来探测有毒气体、易燃易爆气体、蒸气及烟雾的浓度并进行预警,具有反应快、准确性高的特点,目前已列为我国消防科研工作者的重点研究开发课题。

(2)设备连接方式的多样化。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成熟、完善和新型有线通信材料的研制,设备间、系统间可根据具体的环境、场所的不同而选择方便可靠的通信方式和技术,设备间可以用无线技术进行连接,形成有线、无线互补,同时新型通信材料的研制开发可弥补铜线连接存在的缺陷。而且各探测器之间也可进行数据信息传递和交流,使探测器的设置从枝状变成网状,探测器不再是各自独立的,使系统间、设备间的信息传递更方便、更可靠。

4 小型化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小型化是指探测部分或者说网络中的“子系统”小型化。如果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实现网络化,那么系统中的中心控制器等设备就会变得很小,甚至对较小的报警设备安装单位就可以不再独立设置,而依靠网络中的设备、服务资源进行判断、控制、报警,这样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安装、使用、管理就变得简洁、省钱、方便。

5 社区化

目前我国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只被安装在重要建筑上,而在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包括许多居民家庭都安装了火灾自动报警系统。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安全意识的增强、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进一步完善以及智能化程度的提高,在社区家庭特圳是高级住宅积极推广应用防盗、防火联动报警装置或独立式感烟探测器,对干预防居民家庭火灾是非常必要和行之有效的措施。

6 蓝牙技术无线化

与有线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相比, 蓝牙技术无线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具有施工简单、安装容易、组网方便、调试省时省力等特点,而且对建筑结构损坏小,便于与原有系统集成且容易扩展,系统设计简单且可完全寻址,便于网络化设计, 可广泛应用于医院、文物古建筑 机场、综合建筑和不便联网、建筑物分散、规模较大,干扰较小的建筑。对正在施工或正在进行重新装修的场所,在未安装有线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前,这种临时系统可以充分保障建

筑物的防火安全,一旦施工结束,蓝牙技术无线系统可以很容易转移到别的场所。

7 高灵敏化

以早期火灾智能预警系统为代表。该系统除采用先进的激光探测技术和独特的主动式空气采样技术以外,还采用了“人工神经网络”算法,具有很强的适应能力、学习能力、容错能力和并行处理能力,近乎于人类的神经思维。此外,该系统的子机与主机可以进行双向智能信息交流。使整个系统的响应速度及运行能力空前提高, 误报率几乎接近零,灵敏度比传统探测器高l000倍以上,能探测到物质高热分解出的微粒子,并在火灾发生前的30min到20min预警,确保了系统的高灵敏性和高可靠性,实现早期报警。

针对当前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存在的通讯协议不一致,系统误报、漏报频繁,智能化程度低,网络化程度低、特殊恶劣环境的火灾探测报警抗干扰等问题较为突出的现象,提出在符合国家消防规范的基础下采用统一、标准、开放的通讯协议,通过对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新设备的应用研究,对系统方案、设备选型的优化组合,改进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工作性能、减少维护费用和维护要求,向着高可靠性、高灵敏性、低误报率、系统网络化、技术智能化方向发展,为更好的预防和遏制建筑火灾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从而更好的保护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这是火灾自动报警应用技术的研究发展趋势。

篇7

培根曾经说过:“书籍是在时代的波涛中航行的思想之船,它小心翼翼地把珍贵的货物运送给一代又一代。”从竹简木牍到纸质书籍,再到当今的网络多媒体电子书籍,人类文明经历了几千年漫长的发展历程。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曾断言:电子书将改变全世界的阅读方式。的确,当今集成了声音、视频、动画、实时变化模块、交互模块等要素的多媒体读物,伴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已经开始大规模地蚕食传统印刷书籍的领地。而在儿童阅读这一领域,基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的儿童电子书,在短短的几年时间,就风起云涌,波涛汹涌,以势不可挡的魅力,席卷儿童阅读市场。

一、我国儿童电子书的发展现状

在中国这个更为广阔的市场,儿童电子书以突飞猛进的速度在发展着。儿童电子书市场的目标儿童年龄是4至12岁。在美国,拥有这个年龄段儿童的家庭数量接近2500万,在中国则是1.3亿。《2011年儿童网民规模及上网行为调查报告》显示,有51.2%的5~12岁儿童使用互联网,其中67.7%的儿童认为互联网是最喜爱的媒体形式,当年中国5~12岁的儿童网民数量达到了8958.2万人。中国的儿童电子书从最初单纯磁带式的有声儿童读物发展到光盘式的封装型电子书再到单机非联网模式的电子书阅读器,再发展到当今依托互联网的互动儿童电子书,短短的时间内,就出现了一大批优秀的能够吸引儿童读者兴趣的电子图书,也出现了一大批优秀的公司。位于广州的AppleTreeBooks迄今为止已近百本iPad儿童电子图书,并且还有作品闯入美国图书类销量排行的第一位。此外,国内专注于儿童图书的禹田文化和已经建起网上可听可读数字图书馆的儿童之(ChildRoad)公司都已经进入iPad儿童互动电子书市场。

但是相比于发达国家成熟的儿童电子书市场而言,我国儿童电子书市场还处奔前的起跳阶段,还缺乏专注于电子书的航母式的大型集团,虽然一些国有大型出版集团也已经涉足儿童电子书领域,比如中国少儿出版集团和中国出版集团等,也有一些省级出版集团试水儿童电子书市场,但是他们的主要财力和精力都专注于传统纸质出版物,电子书业务只是他们的适应时展的一个补充,没有也不可能成为主要业务支柱。因此,我国儿童电子书市场还存在着不少的发展瓶颈。

首先,儿童电子书产品内容过于单一,这种现象和版权保护有着极大地关系。因为大量的儿童电子书的内容来自于传统的纸质儿童故事和小说,当初的版权协议并未涉及电子书领域。而专门为新型电子书而原创的能够吸引读者的故事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也凤毛麟角。

其次,儿童电子书过多的华丽外表和声光电表现形式往往使缺乏控制力的儿童沉溺于感官的刺激,反而降低了对于内容的理解,阻碍了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挥。大量的绚丽多彩的动画使得故事本身相形见绌,使儿童读者忽略了情节本身,这对于儿童性格和情操的培养熏陶并没有带来太大的好处。

再次,由于儿童互动电子书的运用多媒体技术为读者带来了全新的体验,为儿童构建了一个视觉和听觉相融合的多感官的虚拟世界。这既是儿童电子书的优势所在,但物极必反,对于缺乏自制力的儿童来说,极端情况下,会导致儿童在阅读互动电子书时全神贯注久坐不动产生一直难以自拔的上瘾感,从而忽视户外活动。现实生活中已经不乏这样的个例。这种情形对于家长来说,是不可容忍的。因此,儿童互动电子书在创作和设计时候应该充分考虑儿童的特点。但是,目前来看,显然做的不够,导致大部分家长对儿童互动电子书持有一直相对保守的观点,不敢过于放纵自己的小孩大量阅读互动电子书。

儿童的特点决定了儿童阅读行为受到了家长的指导和鼓励,而家长最为看重的是儿童互动电子书能否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能否开发孩子的智力水准。因此,儿童读物、故事、儿歌、童谣、益智类APP是家长最为亲睐和看重;外语、古诗类、儿童百科类APP也是家长经常向孩子推荐的互动电子书籍。

最后,儿童电子书的赢利模式尚处于摸索阶段,没有形成成熟的赢利模式。对于网络下载,人们习惯于免费,一旦收费,就会出现用户大量流失,再去寻找其他的免费产品和途径。这种消费习惯阻碍了儿童电子书市场的发展,也妨碍了优秀的高质量的儿童电子书产品的问世。

篇8

2石油能源的产业发展以及地位解析

石油,作为一种能源,与煤矿、天然气一起成为世界目前主要的能源资源。石油的能源优势在于其应用广泛,石油是一种天然的混合物,其中富含多种能源物质,能够提炼汽油这样的高质量燃油。此外,柴油以及沥青等都是通过石油的提炼产生的。因此,对于石油而言,其与天然气和煤矿相比较,最大的优势在于石油能够提供多种能源与产品,并且其含量比较充足。但是,石油的开采也比较复杂,而且在生产的过程中,需要的技术也比较复杂,生产流程繁琐,需要投入更多的生产资源。

对于整个石油的能源产业发展而言,石油行业的发展空间巨大,并且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由于其产品的多样性,能够与多个行业进行产业对接,从而实现多行业的协调性发展。因此,其生产区域的管理就显得更加重要。油田是石油开采的主要区域,油田主要的功能作用在于石油的开采。石油经过开采进行封装,然后再进行加工,从而生产出人们生产以及生活所需的产品。

对于石油能源产业的地位而言,其主要承载着世界大部分的能源使用。石油的附属产品比较多,因此在多个行业中都能够有所应用,并得以巨大发展。但是,与天然气对比而言,石油的缺点在于其产品在使用的过程中,给自然环境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从而使得其发展过程中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虽然如此,但是石油产业的地位依然十分重要。从储量分析,其储量巨大,并且能够提供人类较长时间的使用。开采难度上分析,石油的开采需要采用排水法。石油通过钻井进行开采,同时要注入等体积的水,保证油田地区的稳定性。

3传统油田的生产与管理

传统的油田生产在很大程度上无法满足现代化的管理模式,油田企业的要求是要实现高效率、高安全的生产模式。安全理念主要在存在于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防护措施以及安全防护设施等等,而高效率就包括对于石油生产的高效率以及管理的高效率。传统油田的生产过程中,出现大量的冗余信息,而这些信息是需要进行记录和备份的。但是由于条件以及科技的限制,造成这些信息的存储和记录非常麻烦,而且更新也非常复杂,并且会容易造成错误。此外,在进行油田的设备管理时,需要经过重重的审查和签字,如果负责人不在,就会造成搁置。因此,传统油田不仅是在生产上存在技术的不足,在油田的管理方面,也存在非常达大的问题。

4数字信息化油田的现状分析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各个行业与领域也不断开始引入计算机技术,并与之结合,从而实现了现代化的管理模式。石油产业由于也逐步引入计算机技术,其生产与管理等多个方面都得到了发展。数字信息化油田的管理模式开始逐步成为油田的主流管理模式,并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重视。在未来的石油产业发展中,数字信息化的石油产业模式会有着怎样的发展阶段呢?目前数字信息化的油田的现状如何呢?

4.1数字信息化油田的产生

传统的油田管理,由于存在太多的人工因素,对于整体的管理内容和管理制度等,都有着一定的问题。在石油生产量以及油田各项管理内容不断增加时,油田的管理遇到越来越多的问题。其中,最为重要的难题就是信息的管理。所谓信息管理,主要是指在油田的生产以及开采过程中,出现的诸多数据管理。此外,油田的日常维护,施工人员以及设备的管理与仓储等诸多问题,这些信息都需要进行必要的管理。而传统的管理方式已经无法满足这些信息的处理要求,不仅会出现信息管理的工作量非常巨大,而且造成油田信息管理人员的开支。对于油田的企业而言,这样的管理模式已经无法再进行长期使用下去。因此,油田管理亟需采用全新的管理模式。

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为油田的管理以及生产等诸多环节带来了启示。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发展非常迅速,对于同等任务的安排与管理,能够实现智能化分类与统计。此外,计算机的工作量相对较小,并且能够实现数据化记录,从而减少由于人员工作量巨大而造成的数据存储冗余的问题。因此,信息化的油田管理开始产生。

当然,油田的信息管理只是油田工作中最为基础的一部分。生产日程安排、人员调度,开采过程中的信息传递以及开采设备的自动化控制。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油田的整体运行,并亟需得以解决。计算机技术不仅仅单纯可以实现信息管理,计算机的网络技术可以实现油田的信息话传递,将有用的信息进行网络存储,从而实现网络化的油田管理模式。

4.2数字信息化油田的具体运营模式解析

数字信息化油田,对于其理解,可以从信息和数字化两个层面进行分析。数字化与连续性是相对的,数字化的管理模式可以理解为对油田生产与管理的分类处理模式。而信息化,则主要是针对油田生产和管理中充分使用计算机技术的原因。那么,对于数字信息化的油田而言,其主要的运营模式有哪些呢?

首先,油田内部工作的管理信息化模式;油田的内容工作比较复杂而且比较多,其内容范围也比较广。内部的管理工作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第一,油田的信息管理;油田的信息管理是油田管理中最为重要的环节。其中包括油田的开采设备的登记管理,油田生产设备的维修和使用管理,油田的日常支出,油田的仓储维护等等。油田是一个庞大的生产运营模式,其中的信息量非常巨大,造成对信息的管理过程中容易出现疏漏。此外,由于生产过程中要进行不断的更新处理,因此需要大量的信息更新与信息调用等工作。计算机技术中,能够将数据信息实现电子化,而存储的方式也成为了硬盘管理。这样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信息存储空间的节约,并且提供了便捷的存储方式。计算机的信息管理包括信息的录入、备份、更新以及调用等等。其中,数据库最适合应用与数据管理。计算机数据库技术,可以实现数据信息的智能化管理。其中,对于数据的更新和调用,都十分方便快捷,从而满足了现代化的企业管理理念。

第二,油田的人员信息管理;油田的人员管理,主要是涉及每个施工人员以及管理人员的信息以及支出等等。针对油田的人员管理而言,其主要的重点在于实现人员的功能最大化。人员的冗余会造成生产环节缓慢,而出现生产效率低下的问题。就是说,并不是人员多就可以实现高效率生产。因此,在进行人员管理方面,要实现人员的精简和高效。

其次,油田的外部工作管理的信息化模式;在油田的外部工作管理中,目前的应用还不是非常深入。但是,也能够改变传统的运行模式。油田生产与控制技术进行结合,从而实现自动控制的生产流程。但是,目前自动控制技术还不是十分完善,尤其是应用在油田的生产过程中。但是,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自动控制技术与石油的生产设备进行结合,从而减少人员的使用支出,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问题。此外,随着智能化技术的不断发展,智能化自动控制技术也将被应用到生产作业中。因此,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未来的数字信息化油田也将应用现代化的智能管理控制技术。

最后,油田生产的网络信息化管理模式;网络化是目前各个行业和领域的主要发展方向,其优势非常明显,并且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油田的管理实现网络化,不仅仅可以提高生产的效率,更能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信息的共享。在传统的发展和管理中,设备的申请需要多个流程,并且需要负责人进行签字。这样的管理方式最大的弊端在于缺乏实效性,并且收到地域性的限制。如果一旦负责人出差,那么设备的申请就会出现延迟,从而对生产造成影响。而采用网络化的信息管理,申请人可以在网络后台进行申请。然后通过网络的申请流程逐一进行审批,从而实现设备申请。

5数字信息化油田的发展前景

对于目前的数字信息化油田而言,已经能够解决在生产以及管理中出现的问题。但是,在油田的实际管理中,依然会出现一定的问题。虽然有计算机技术的支持,但是计算机在应用中也同样会有问题产生。例如,计算机数据库技术虽然能够实现数据的高效管理。但是,数据库还无法实现云储存,就是脱离计算机的硬盘管理,能够存储在一个虚拟空间中。此外,工作的类型和调动等管理信息,依然需要人工进行分配和管理。因此,对于未来的油田发展而言,其发展方向将向着智能化的方向发展。计算机智能是目前计算机技术的主流研究课题,在一定的领域中已经出现了智能机器人等实际应用,但是整体的应用效果还存在一定的问题,无法进行实际量产。油田生产是比较重要的生产模式,其不容许发生意外,因此,未来的发展还是需要一定的时间的。

6结语

石油产业是朝阳产业,在未来的几十年内都是能源产业中最为重要的产业之一。但是,油田的管理也应该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得以进步和发展。数字信息化的油田管理,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油田管理的现代化。传统的油田管理受到诸多的问题与难题,而无法满足企业对于石油生产的需求。计算机技术的引入,让整个石油行业的生产与管理有了巨大的变化。计算机数据库技术,将油田的数字信息化推动起来,从而实现最大化的数据管理模式。对于油田的数字信息化,目前的发展已经比较深入。但是,在一定程度上还是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对智能化技术的引入,对生产模式的智能管理等等。数字信息化油田未来还有比较广阔的发展空间,并希望其能够发展的更加现代化与智能化。

参考文献:

[1]刘建涛,李春雷,杨河山.插件式集成技术在数字油田系统建设中的应用[J].中国科技信息,2013,(03):79-81.

[2]张祖峰,李彦,倪心富,姬瑞.热泵技术在油田污水余热回收工程的应用[J].石油石化节能,2013,(02):11-13.

篇9

近来央视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河南卫视的《汉字英雄》节目收视率直逼《中国好声音》。这些节目淋漓尽致地展现出了汉字的魅力。与此同时,也引发了人们对汉字书写“渐行渐远”的感慨: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输入法逐渐替代手写,“提笔忘字”的现象已不再是新鲜事。21世纪是一个信息时代,使用电脑、网络、数码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潮流。但信息化和汉字的传承并不矛盾。信息技术与写字教学相结合也逐渐发展为一种趋势,并对写字教学的传承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写字教学现状

随着应试教育的发展,具有几千年优良传统的汉字书写正逐渐失去原有的地位。无论教师、家长还是学生本人,都忽视书写的重要性。“写字无用功”成为共识,写字教学的发展陷入了困境。

(一)学生方面

电脑的普及、电子产品的应用使得现代学生从刚开始学习写字,就步入了少纸、无纸的时代。他们更熟悉键盘操作,敲击键盘的速度越来越快,但书写的汉字越来越难看。走进课堂,观察学生写字:坐姿不正、眼凑笔尖;本子不正、手腕外凸、弓背伏桌;笔画随意、笔顺错乱等现象比比皆是。随便翻开一本学生的书写作业,或字迹潦草,杂乱无章,难以辨认;或字形不正,歪七扭八,结构散架;或错字一片,文不达意,乱写滥用。经大量采访教师和学生得知,学生除完成必要的书面作业,已很少花时间主动练习写字了。[1]汉字书写已经失去了“以手写心”的韵致,背离了以“手感经验”的中国传统审美文化。

(二)教师方面

语文教师认为学生的字体好坏与成绩无直接关系。因此,在写字教学中,重过程,走形式,不重书法的质量和艺术性,忽视写字对学生艺术的熏陶。教师对于学生写字教学评价更多是主观的,凭自己的印象、感觉给予学生评价。学生之间很少谈论自己和他人以及规范“字”的看法和感受,[2]忽视了学生对汉字书写的感受和兴趣。教师将“在语言环境中识字”片面地理解为讲、分析、提问。更有教师认为写字不应该占用课上时间,是课后的事。课后学生无人辅导的写字训练,致使学生的写字态度逐渐倾向应付。并且很少教师会关注学生在写字过程中的书写姿势是否正确、字体是否端正、书写是否规范、笔画笔顺是否正确等,这样,写字质量更无从谈起。[3]

(三)学校方面

教育行政部门已经明确规定,汉字的基本笔画、笔顺规则、间架结构和常用的偏旁部首等知识不作为考试大纲要求。因此学校领导和教师将教学重点放在了学生分数和学校升学率上,认为练习书法占用课堂时间,不值得。[4]虽然国家已经出台相关文件,规定学校必须开设写字课。但实际上,写字教学并没有引起多数学校应有的重视,只有很少学校专门开设写字课堂,即使开设,写字课被挪用、挤占现象司空见惯。由于缺少专业的书法教师,写字教学的教师多由其他学科教师兼任。且教研组织次数和书法所需硬件设施几乎为零,写字兴趣小组的存在只是一种形式。这对于促进学生书法水平,并没有起到实际效果。

(四)家长方面

“分分分,学生的命根”,多数家长将钱花在买考试用书、补习英语上,以提高孩子的考试成绩。或者在学生的课余时间,学电脑、学钢琴、学古筝、学画画等来培养孩子一技之长。而对写字好坏大多数则不以为然。调查表明,只有5%的家长为自己的孩子报书法班。在家长意识中,信息时代和应试教育背景下,写字既不能提高学习成绩,又没有多少实用价值,不如将时间和金钱投入到更有“价值”的地方去。

二、信息化背景下,写字教学的新思路

回顾历史,信息化逐一解决了汉字的输入、印刷排版、公众文字通讯与网站交流几大问题。但电脑的普及与运用,却极大地冲击了写字教学。我们要一分为二地看待问题,因势利导,发挥其优势,避其短处。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高科技手段早已广泛植入教学中。在广泛的应用过程中,我们不仅要了解信息化对汉字和汉字使用的新要求,同时也要了解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为传承汉字提供的机遇。多媒体教学,对于提高写字教学水平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因此,我们应当因势利导,借力信息技术,更好地传承汉字精髓,做好汉字教学。

(一)计算机的作用

1.演示笔画,规范书写

传统写字教学的演示,很难调动所有学生学习汉字的积极性和注意力。相反,借助多媒体教育技术给学生做示范,就可以轻松地、全方位地突出汉字书写细节,使学生获得细致的视觉体验。写字教学课件的使用,遵循从局部到整体、从整体到局部的原则,让学生对范字有全方位的观察和审视。将范字中偏难、偏繁的细微之处凸显,引起学生注意力。在此基础上,重新示范范字书写笔画。可采用多种形式的示范。如:局部示范、整体示范、语音示范、动作示范、“快镜头”示范、“慢动作”示范等,多种示范形式结合,带给学生深刻的视觉感触。

2.了解字形,便于接受

汉字是方块字,有独体字和合体字。分上下、左右、包围、半包围、独体字等多种结构形式。无论是字的结构,还是构字的偏旁部首,都是中华民族独有的文化精髓。合体字的基本单位是偏旁、部首,一般由两笔或更多的笔画构成。用信息技术来介绍字的偏旁、部首,简单易行,如 “蓝”字,在展示的时候可以将其进行偏旁分割。首先,从屏幕由下而上移入红色“艹”,再各从左右两边分别移入“リ”和“”,最后由下而上移入红色“皿”,最后组成生字“蓝”。部首具有意类的作用,如“山”字旁的“岛、屿、岗、峰、岭”等字的字义都跟山有关;“火点底”――“灬”部的“热、烈、煮、蒸、煎、焦”等字都跟火有关。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很容易将其完整、形象地呈现出来。首先,部首颜色固定,且位置固定,其他部分则使用不同颜色,新字就呈现出来了,便于学生接受和理解。[5]

3.直观演示,事半功倍

良好的写字习惯,离不开正确的写字姿势和执笔方法。但传统的讲授是教师示范,学生仿写。但学生因为距离、视野等客观原因,往往不得要领。利用电脑演示,可以使教师的讲授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利用电脑直观演示的功能,将字体书写的全程图进行演示,这时就会出现正确的“执笔图”,使学生清晰地感知和模仿规范的执笔。然后再分步讲解执笔要领,在讲解执笔要领的同时,可以利用计算机交互功能操作鼠标,分步讲解,分步练习,规范书写。

4.创设情境,陶冶情操

心理学家认为,音乐教育可以陶冶情操,提升个人魅力。经常欣赏音乐的学生更懂礼貌、更开朗向上。音乐是快乐的源泉,是身心健康的法宝。在写字教学中,教师也可以将音乐植入课件,使学生在舒心的环境里学习写字、快乐写字,提升学生书写效率。

(二)手机等电子用品的作用

手机和电子用品中的短信编写类似写字,但又跟写字有所差别。写字不仅要知其音,还需知其形,是字的音、形在头脑中再现的过程。因手机自身配置“文字库”,短信编写只需输入某个字的正确读音,手机“文字库”即会提供诸多同音字供你选择,对于汉字字形记忆不牢固的人来说,拼音短信编写不存在难度。

但对于使用五笔输入法的人来说,短信的编写就类似于写字。他们不仅需要清楚地知道汉字的读音,还要对所需提取的汉字构件具有清晰的认识。否则,他们就无法提取所需汉字。五笔输入法使用过程中面临的首要问题是是否记准汉字的笔顺。很多人表明笔画输入法使用起来麻烦、难学。这是因为他们没有正确掌握字体笔顺。如“九”的书写,很多人先写横折弯钩后写撇,以至于他们提取不出“九”字。在教学中,教师运用手机中笔画输入法使学生直观地了解汉字的笔顺,同时教导学生明白笔顺规范的重要性。[6]

在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写字教学面临着许多问题和阻碍。作为教师,要从我国悠久的写作教学史中汲取经验、得到启发,如:以身为范、言传身教。同时应结合当代信息技术和学生认知水平,探索新的写字教学方法,如:多媒体的直观演示,电子产品规范的拼音和五笔输入法等。在实际写字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坚持传统的写字教学法,还要跟上时代步伐,结合信息技术,因势利导,创新写字教学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的写字水平。

注释:

[1]王振刚:《对键盘时字教育困境的思考及其教学探索》,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年。

[2]肖治明,高小红:《浅谈小学写字教学现状及对策》,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05年,第2期,第45页。

[3]王霞:《浅谈小学语文写字教学的有效方法》,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2年,第2期,第60页。

[4]孙和平:《“淡出”还是“突出”――谈“写字教学”在目前中小学教学中的地位》,黄石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第3期,第91页。

篇10

引言

根据经济合作发展组织和欧盟统计局的定义,环境技术产品(EGs),是指为环境中水、空气和土壤的破坏,以及有关废弃物、噪声和生态系统问题提供测量、防治、限制,使之最小化或得到纠正的产品。它与环境技术服务共同构成环境技术产业,是我国“十二五”期间要大力培育和推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根据美国国际贸易管理总局能源与环境产业办公室的详细清单,环境技术产品共五类228项。分别是空气污染控制、监测分析、固废回收、水和废水与清洁能源。

随着各国对环境保护的呼声越来越高,环境技术产品贸易在世界范围内的自由化发展速度十分迅猛。2011 年全球环境技术产品出口贸易高达2 980亿美元。一些发达国家和区域性组织已经开始为推动环境产品贸易自由化做出多种努力。《多哈宣言》要求各成员国要降低或适当消除有关环境产品和服务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也就是说,在世贸组织 框架范围内,各成员通过双边或多边贸易谈判,在环境产品领域要逐步消除关税和非关税壁垒,扩大环境产品的市场准入程度,并在各成员方能力范围内给予环境商品更多的优惠政策,促使环境产品在世界各国自由流通,从而有利于各成员方及世界范围内的环境保护。

我国的环境技术产业由于起步晚,相关产业技术水平落后,总的来说还不是很成熟,在环境产品贸易自由化的背景下面临很大的压力,这也是一些发展中国家对环境产品贸易自由化有所顾虑以致进展缓慢的原因之一。因此,有必要深入了解环境产品贸易自由化对全球及我国的作用,探讨我国在该进程中的发展路径。

一、环境产品贸易自由化的作用

环境技术产品贸易的自由化不仅能给各国的国内带来经济利益,还能在全球范围内促进环境利益的获得,为各国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动力。环境茶品自由化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有利于获得环境利益。按照经济学的理论,在生产或贸易中,环境资产的因素通常会被忽略不计,环境成本并不全部包含在出口商品和劳动力的价格中,这种现象被称为环境成本的外在化,环境成本的外在化使得某些出口生产和经营活动对环境造成污染,恶化自然资源,造成全球环境问题。因此,传统产品的自由贸易常常会对环境保护产生直接或间接的负面影响。而环境技术产品的目的就是为了消除或削减对环境的损害。同其他可供选择的同类产品相比,环境产品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对环境的危害更小,它具有亲环境的特性。因此,推进环境技术产品贸易自由化,能使资源进行更有效的配置,降低消费环节的资源使用量,避免不必要的浪费,减少污染的产生,进而有利于改善环境,给全世界带来更大的环境利益。另一方面,环境技术产品的贸易自由化可以帮助发展中国家沿着更为环保的线路发展其经济,改善资源使用效率,维持可持续的经济发展,获得相当可观的环境利益,同时也有助于发展中国家制定和实施环境法律和规章,建立和健全环境保护法律体系,进而有利于保护环境。因此,对于那些环境保护法规相对缺失或不完善的发展中国家来说,环境产品贸易自由化可以加速国内环境法律体系的确立,完善国内环境法律体系。

2.有利于消解国际贸易壁垒,增加贸易利益。环境技术产品贸易自由化的宗旨是各成员国在世贸组织的协议框架内,通过双边或多边贸易谈判,在环境技术产品和环境技术服务领域内逐步消减和取消一些阻碍和扭曲市场发展的限制,如出口补贴、关税壁垒、配额限制、技术性贸易壁垒等等,降低环境技术产品和服务的市场准入门槛。各成员方要在自己的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给予环境技术产品和服务更多的优惠政策,促进环境技术产品在成员国之间的自由流通,这样一方面可以在不同程度上激励更加环保的产品出现,另一方面对于不符合环境标准的廉价产品的国内消费也起到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有助于国内的技术进步。

此外,环境技术产品贸易自由化的最终目标是增加出口贸易额与贸易利益。对于世贸组织中的发达国家成员来说,这一目标具有一定的发展空间。某些发达国家在特定的环境产品领域占有比较优势,这些国家可以通过发挥自己的相对优势来使自己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更加具有竞争力。另一方面,发展中国家成员在某些特定的环境产品领域也拥有比较优势,通过环境产品自由贸易谈判范围的扩大,发展中国家可以减少和消除发达国家对这些产品的关税及非关税壁垒,从而谋求更大的贸易利益。

3.有利于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开展环境技术产品的自由化贸易,可以使全球的自然资源得到有效的配置和利用,从而节约生产成本,提高效率,增加经济收益。同时还可以改善环境质量,不仅对环境产生有利影响,同时也有益于人体健康,从而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在某些特殊环境产品上存在优势的国家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将这一产业部门发展为核心产业,并借助世贸组织的相关协议来扩大本国的出口,进一步促进资源在整个全球领域的利用和分配,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传统意义上实现可持续发展往往需要借助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导向,环境技术产品的贸易自由化可以突破传统的范畴,在贸易领域建立一种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全新模式。

4.有助于提高环境产品的供应能力,促进技术进步和转移。一些支持“清单方式”的世贸组织成员方认为,伴随着一揽子资助方案和技术援助,环境技术产品和服务的贸易自由化将促进环境技术的交流和进步,鼓励技术的创新和溢出。之所以会产生国际环境技术产品和服务的贸易,是因为各国在环境技术发展中的水平不一致。没有哪个国家能够在一切领域都具备绝对优势。每一个国家的自然资源、科技能力、经济发展水平各不相同,在其环境技术上都有所长和所短。利用国外先进的环境产品和技术加快本国技术进步是历史的必然。因此,国际环境产品贸易自由化能提高环境产品的生产供应能力,促进环境技术的转移,而国际环境技术转移是一个国家环境技术发展过程的必要环节,这样就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即利用国外先进的环境产品和技术,通过消化、改良和创新,提高自身的环境产业技术,使经济资源总量得以增加,同时优化环境资源配置,最终促进科技经济的发展。

二、中美环境技术产品贸易分析

1.中美环境技术产品贸易的特点。美国环境技术产品的主要出口国是中国。美国对中国环境技术产品的出口规模远远大于进口规模,而且从总体上看,中美环境技术产品贸易额占中美贸易总额的比例保持逐年上升的态势。美国对华环境技术产品贸易特点主要体现在产品类别上。美国对华出口的主要类别的环境技术产品包括:监测分析、水和废水类产品。自2004年以来,美国对华的环境技术产品出口中,这两类产品占的比重一直维持在较高水平,且增长幅度较大。以2011年为例,美对华共出口监测分析类产品81项,出口总额为20.95亿美元;水和废水类产品73项,出口总额为13.58亿美元。另一方面,近年来中国对美国出口的主要环境技术产品包括水和废水类、清洁能源类产品。以2011年为例,中国对美国出口的清洁能源类产品有21项,水和废水类环境技术产品进口项达67项。从产品特点来看,美国对华出口的优势产品集中于“化学分析仪器和装置”、“质谱仪”等技术密集型产品;而中国对美国出口的优势产品则以“旋塞”“手动龙头”“阀门及类似装置”等资源密集型和劳动力密集型产品为主。

2.中国环境技术产品的发展前景。环境技术产业在我国的发展前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从需求方面来说,我国环境技术产业正面临着巨大的市场需求。目前我国的环境问题仍然十分严峻,为了保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要将环境污染控制在一定范围内,进一步强化环境保护和环境管理,增加环保投入,因此具有竞争力的检测检验和环保治理设备在我国有巨大市场需求。这是我国环境技术产业发展的基础。

其次,在政策方面,目前我国的政策导向对我国环境技术产品具有积极的意义。中国的环境保护产业正得到国家前所未有的重视,而环境技术产业也被提升至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高度。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与环境技术产品相关的重点方向和主要任务包括“示范推广先进环保技术装备及产品,提升污染防治水平”。《“十二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也提出“技术装备水平大幅提升、节能环保产品市场份额逐步扩大”的总体目标。这些政策为我国未来环境技术产品的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最后,在面临的问题方面,必须清楚地认识到,我国的环境技术产品产业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一是我国环境技术各领域发展不平衡。从环境技术产品的贸易情况可以看出,2010年,美国对华环境技术产品贸易由顺差转为逆差,其中仅光伏电池一项产品的出口量就占环境技术产品出口总量的一半左右。由于宏观调控能力不足,我国会出现某一领域的环境技术产业盲目跟风,扩大生产,很容易造成产能过剩、继而导致贸易壁垒的产生,影响我国的经济发展。二是环境技术产品在我国还属于较新的行业,竞争力较弱,而美国的环境服务业在全世界是属于领先地位的。此外,美国具有比较优势的环境技术产品主要集中于较高端的精密仪器,如环境监测与分析仪器,而中国具有比较优势的环境技术产品和服务业则主要集中在较低端的资本和资源密集型的机器零部件、环境设备上。这说明我国在环境技术产品上的技术开发投入不足,产品创新能力较弱,环境产品行业尚未完全掌握某些核心技术,部分先进设备仍需要进口,这就导致我国环境技术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缺乏竞争力,容易受到国外产品的强烈冲击,容易被国外的先进技术逐出世界市场,更不易占领国外市场。我国环境产品行业的这种弱势现象在中美环境产品贸易中更加显著。

三、我国的环境技术产品贸易自由化路径分析

环境技术产品在中国经过这些年的发展,已取得了一定的进步,具备了一定的发展基础,但是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国的环境产品贸易还存在着多种制约因素,面临着严重的挑战。为了进一步加快环境技术产品的发展,我国在发挥自身优势的同时,还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努力:

1.增加环境技术产品领域的研发投入。技术是环境技术产业发展的内在动力。因此,政府应加强和企业及其他科研机构的合作,补贴企业进行合理的环境产品开发投入,以企业投入为主,成果归企业所有,从而促进全社会对环境技术开发的投入和成果的应用。另外,应该看到我国的环境技术与国外有较大差距,所以有必要适当引进一些关键性的环境技术,在此基础上进行改良,形成自己的比较优势。使该技术得到较大范围的应用和推广。

2.加强对环境技术产业的宏观调控。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和经济组织如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等对环境技术产品都有详细的清单,可以对环境技术产品进行有效的管理和调控。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对环境技术产业进行了5次大型统计调查,这些调查基本反映了我国环境技术产业的总体规模和发展情况,但是环境技术产业贸易的具体情况相关部门并不是非常了解,这给环境技术产业结构的宏观调控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因此,建议我国也应尽快建立符合国家利益和国际标准的环境技术产品和服务清单,开发环境产业数据库及决策支持平台,对环境技术产业进行宏观调控,以辅助《“十二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

3.在环境技术领域加强与先进国家的广泛合作。在环境技术领域,政府应加强与世界上环境技术产业较为发达的国家之间的多角度、多层次的合作,应充分利用中外合作平台。这样做有利于我们学习发达国家先进的环境技术管理经验,学习世界上最佳的环境技术、先进的管理体制、成熟的技术评估体系,使我国的环境技术管理体系更具实效性和科学性,从而提高中国环境技术产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刘林奇.对外贸易与环境问题关系研究综述[J].经济师,2008,(6):34-36.

[2] 宁学敏.我国碳排放与出口贸易的相关关系研究[J].生态经济,2009,(11):51-54.

篇11

随着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与普及,图书馆正经历着有史以来的一次最大的变革。数字图书馆、虚拟图书馆理论为传统图书馆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电子图书、电子期刊及各种大型应用数据库的出现,使图书馆文献资源的构成发生了变化,传统出版物在图书馆资源建设中的主导地位受到巨大冲击。在这种情况下,传统图书馆工作方式的扩展对文献资源建设工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任何一个图书馆都不可能完整地收藏各种信息,因此需要建立文献资源保障体系,对宏观文献资源进行协调与共享。为此,如何在网络环境下提高一次文献保障率,加强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体系建设已成为图书馆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我结合自己从事多年的图书馆工作,就此谈些体会和看法,希望引起同行的共鸣。

一、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体系建设的必要性

文献信息保障体系的建设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文献资源的建设,二是文献信息网的建设。有学者认为,通过网络实现资源共享,可以减少文献购置费;书刊不必买复本,印刷型文献可以不买或少买。我们认为,图书馆网络化资源共享可以提高文献保障率,为满足读者阅读需求提供条件,但不是说图书馆就不要丰富馆藏。检索数据库的繁荣和网络的发展,使广大用户提高了检索效率,但作为文献检索的最终目标,应是一次文献的索得和利用,而目前使用的数据库或光盘减缩却大部分属于书目数据库,用户还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寻找原始文献。有的一次文献已是根本无法找到,由此使得现代文献检索手段的高效被低效的一次文献索取所抵消,检索文献线索容易,索取原始文献难成为图书馆文献保障中的一种普遍现象。所以,现阶段,尤其是中小型图书馆,加强丰富的一次文献资源建设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地区性、行业性合作建立和健全了图书馆文献保障体系,从而加快了图书馆资源共享的实现,使图书馆为用户提供足够的文献成为可能。

二、文献信息资源保障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1.观念障碍。

目前,有相当一部分图书馆的“地区保护”观念仍然强于“资源共享”观念,大型图书馆由于馆藏资源及技术力量雄厚,在网络环境下,担心自己的文献资源会被过度利用;小型图书馆馆藏资源较少,各自为政,传统的“小而全、大而全”的观念根深蒂固,一些部门担心自己失去对图书馆及其资源的控制。图书馆中部分工作人员担心网络化后文献资源共享会使自己的工作岗位被极少数的网络信息导航员所取代而忧心忡忡。

2.技术障碍。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产业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迅猛,计算机硬件设备更新换代较快,软件配置的智能化、多功能效用越来越显著。但由于经费有限,软件升级跟不上网络发展的步伐。因此,图书馆网络服务功能还难以全面实现,我国信息资源数字化技术还不成熟,图书馆文献资源网络化、数字化建设进程缓慢。由于我国图书馆传统的印刷型文献信息占主导地位,要将馆藏文献资源全部数字化,任务非常繁重而艰巨,预计至少要花费十年甚至几十年的时间。而现有的数字化技术难以适应数字资源转化速度快、准确率高、存贮空间小、传递速度快,既能实现全文检索,又有显示原始版式、成本低等制作要求。

3.资源障碍。

一方面,由于现实馆藏资源建设总体上水平不高,文献收藏的完备程度和保障率偏低,外文文献收藏总量明显不足,而且呈现出逐年削减的趋势,其他书刊重复收藏情况严重,入藏文献品种逐年减少,文献资源建设呈现下滑态势。由于用户在因特网上查询的文献资料多数是外文,这就给用户使用上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我国上网的图书馆不少,然而上网图书馆制作的网页内容简单,有的只是空心的网页,大多数图书馆上网的文献资源只是书目数据库,只有少数图书馆引进国外的一些期刊全文数据库,还有部分图书馆心存侥幸,仅设有一个空心的主页,其目的是利用其他馆已建好的文献资源,缺乏共同合作的诚意。另一方面,由于图书馆文献资料数字化技术还不够成熟,文献资料数据库在各个上网图书馆难以形成规模。

4.价格障碍。

在网络环境下,要使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体系实现全球化共享,必须依靠通信技术的强有力的支持,但是昂贵的电信资费给许多用户带来了经济困难,很多用户为了节省信息咨询开支,宁愿通过传统的馆藏服务方式来满足查询文献资料的需求,因传统的馆藏服务是无偿的,而网上查询获取文献信息资源多是有偿服务。因此,网上电子文献信息传递服务的价格如何定位,势必会影响到图书馆文献资源保障体系的进一步发展。

三、加强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体系建设的对策

1.合理调整馆藏结构,注重网上资源建设。

图书馆的工作重点是为广大读者提供信息资源保障。由于知识的“爆炸”,近年来图书、期刊价格上涨的幅度远远超过政府对图书馆经费投入的增加幅度,按照图书馆传统的文献资源建设的标准,图书馆所能拥有的资源规模和飞速增长的信息总量之间的反差越来越大。因此,在网络环境下,对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建设应树立多种媒体互补的理念,形成印刷型、光盘型、网络型三种信息资源并存的合理馆藏布局。

2.加强馆员队伍建设,提高文献保障服务能力。

搞好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体系建设,人才是关键。没有合格的队伍一切都无从谈起,现今人们对文献信息的需求越来越高,文献信息在图书馆服务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随之增强,从而加大了文献资源建设的工作难度。为此,迫切需要采取措施,加强馆员队伍建设,其一,针对文献信息人员的实际情况,加强对在职人员的培训,其培训方式可分为开展系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鼓励在职攻读相关的学位和课程,召开学术会议,开展学术研讨活动,等等。其二,应实行严格的信息人员考核制度和资格认证制度,保证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提高从业人员的服务水平。

3.建立文献获取运作机制,最大限度满足读者对文献需求。

文献资源共享可为满足读者的文献资源需求提供广阔的天地。但其又有局限性,读者不能在第一时间获取所需的文献。如果这个问题不能解决,文献资源共享将很难实现,为读者提供文献保障也将成为空话。为此,图书馆必须建设快捷的文献获取运作方式,为读者远程获取文献资源提供方便。首先,在图书馆建立文献资源共享业务,成立专门的工作组。工作组成员必须熟练掌握协作馆、共享联盟及有业务联系图书馆的馆藏状况,当读者提出文献需求时,能在第一时间内判断出这些文献的收藏地点、文献类型等,便于高效率地进行运作。其次,建立文献获取的运作方式,如馆际互借、文献复印、复制、传递、传送等具体办法,并制定相关的规范,确保快速、准确地获取和递送读者需要的文献。最后,建立高水平的网络传递平台,通过快捷的网络资源使共享变得更加简单。

参考文献:

[1]孙风梅.网络环境下的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模式浅议[J].图书馆论坛,2006,(3).

[2]吕凤霞.网络环境下的文献信息资源保障[J].图书馆建设,2002,(2).

[3]孙正东.我国数字图书馆建设现状分析与思考[J].情报资料工作,2002,(2).

篇12

二、美国、韩国、台湾的股指期权发展特点

国际股票市场的交易方式经历了现货、期货、期权这样一个从低级到高级的演化过程。目前,股指期权已发展成为国际金融市场最为成功的风险管理工具之一,在全球衍生品市场中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

(一)美国股指期权发展特点

美国是世界上最早发展股指期权的国家。世界上第一个股票指数期权产生于芝加哥期权交易所。1983年3月11日,该交易所开发了CBOE-100指数期权,后更名为标准普尔S&P100(OEX)指数期权。其后股票指数期权的发展向两个方向展开,一个是许多的交易所都相继推出了股票指数期权。另一个是股票指数期权的品种也不断增多。

美国股指期权市场呈现出许多特点:

1、产品创新不断。从期权属性来分,如今美国上市的股票指数期权已包括了许多种类。从大的方面来看,有看涨期权和看跌期权、有欧式期权和美式期权。

2、交易量快速增长。从交易量来看,最近几年,股指期权产品一直是增长最快的衍生产品之一。CBOE在2000年,年交易量就突破3亿张。到2005年期权合约量已到468249301张,比上年增长30%。

3、国际化趋势明显。美国股指期权市场的国际化表现在多个方面。首先是投资者的来源国际化。另一个表现是期权交易所纷纷推出国际指数期权。再次,期权交易所走出美国开展与其他国家的合作与交易如近年来CBOE与中国的合作和交流就大大增加。2004年5月6日,美国股票交易所(AMEX)推出了中国指数期权。芝加哥期权交易所(CBOE)也于2004年11月8日开始上市中国指数期权(CYX)。

4、交易设施和技术不断完善。交易设施和技术的不断完善是股指期权交易有序进行的客观条件和基础。

5、市场监管体系较完善。美国股指期权市场主要有四个层次:中央监管、行业自律、交易所规则和各经纪商的自律。中央监管机构如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和美国财务会计标准局(FASB)。美国有丰富的股票交易所的成功经验,为建立完善的股指期权交易制度提供了经验。期权品种设计中的期权清算制度、头寸限额和保证金制度都是保证股指期权市场顺利发展的基础。

(二)韩国股指期权发展特点

韩国证券交易于1999年所推出股指期权。股指期权的诞生满足了韩国投资者为指数交易寻求保险的市场需求。2011年韩国股指期权交易量为36.72亿手,占全球总交易量的63.7%。其中KOSPI200股指期权早在在2001年一跃成为当年全球期权交易量第一的品种,单个产品年成交量曾超过全球衍生品成交总量的四分之一,可以说是国际衍生品市场上史无前例的“黑马”。

1、政府大力支持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发展

韩国政府在建立金融衍生品市场过程中发挥明显的政策导向作用,积极推动衍生品市场的发展。在1987年时韩国政府就修改了证券法,为股指期货的推出提供法律依据。1993年成立期货、期权委员会,为金融衍生品的推出做准备,1995年12月制定期货法。在1997年爆发金融危机后,为加强金融衍生品的风险监管,对期货执行法规进行修改。2000年12月29日对期货交易法再次进行修改,到2004年,韩国期货市场合并到KOFEX之下,KOFEX成为韩国惟一一家期货交易所。

2、创新的交易方式形成了特点鲜明的投资者结构

韩国股指期货、期权交易获得成功的深层原因首先应该归结为网上交易的盛行。韩国网络基础设施齐备,交易所拥有完全计算机化的交易系统,能够保证快速可靠地执行指令,也适合家庭交易网络技术的发展以及发达的基础网络,为交易所吸引众多投资者通过在线交易系统上网交易提供了物质基础。目前,网上交易量已经占到韩国股指期货、期权交易量的50%以上。

3、市场参与者分工明确

从韩国股指期权市场的流动性角度来看,股指期权净买入/净卖出的交易量分布非常符合角色分工。期货佣金商、证券公司、信托投资公司以及保险公司等作为合约成交量的净卖方提供了市场流动性,合约的净买方则为个人投资者、外国投资者、银行,这部分投资者往往需要衍生品工具提供资本保值增值的功能。合约的净买方中,个人投资者占主要份额。

(三)台湾股指期权发展特点

2001年12月,台湾股指期权的上市是台湾期货市场里程碑式的重要事件,该品种推出后获得市场交易人士的青睐,日均交易量从2002年的6316手大幅提高至2009年的287181手,增长了45倍。

1、做市商制度的推出

台湾在2001年上市台指期权时,成功推出做市商制度。做市商制度缩小了市场买卖价差,除可让市场价格在高流动性中得以准确反映,也让套期保值者有信心进场避险,且自营商(做市商)进行做市交易时,为规避做市部位风险,也会在相关品种上进行避险操作,带动整体期货市场的交易量。台湾期货市场自营商(含做市商)的交易比重从2001年的4.74%大幅增长至2009年的48.71%,在台湾期货市场中扮演了关键性的角色。

2、期货从业人员的热情推广

在2002年台指期权推出初期,期权在台湾是一个较为陌生的品种,其对于一般投资者而言具有相当的复杂性。因此,期交所与期货商均投入大量人力开设一系列教育课程及开办交易奖励活动,期货从业人员通过与一般投资者面对面的沟通,使投资者能够深入了解期权的特性、交易策略及交易风险,让投资者对期权品种产生兴趣,增强入市的意愿。

三、对中国的借鉴意义

(一)投资者教育

期权市场的发展和期权理论的发展是相互促进的。在整个发展过程中,期权理论对期权市场发展的指导作用是非常明显的。在期权市场的发展过程中,期权知识的普及也相当重要。为了使普通的投资者能参与到市场中来、同时为了避免盲目的投机给市场造成大的波动,对投资者进行必要的期权知识培训显得尤其重要。从整体上来说,中国目前在期权方面的研究水平还比较落后,有影响的原创性研究几乎没有。理论水平的欠缺和实际经验的不足,在金融不断开放的条件下会使中国的投资者与国外的投资者之间处于极为不利的竞争地位。相应地,监管方式和手段很难跟上形势的发展要求。因此,在美国和新加坡等其他国家和地区相继推出基于中国的股指类期货和期权产品的紧迫形势下,加强对期权理论和知识普及方面的投入、积极引导对期权知识的研究和普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做市商制度

与手续费减收政策相比,郑州商品交易所于2002年4月推出的指定交易商制度向着做市商制度更进一步。郑商所在此之前已经深入研究了做市商制度及在期货市场实行的可行性。并向国家监管机构提交了正式报告。由于做市商制度在国内金融市场尚属探索中的新生事物,出于谨慎性考虑,同时结合期货交易中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变通的情况下推出指定交易商制度。在对做市商制度进行深入研究和指定交易商措施的基础上,为了迎接股指期权交易这一新型交易工具的推出,并确保推出后能够成功运行,郑商所正在加紧制定《郑州商品交易所期权做市商管理办法》,并确定在开展股指期权交易的同时实行做市商制度。这意味随着期权的上市,做市商制度有可能在我国金融市场完成实质意义上的突破。与期货交易相比,股指期权交易的交易策略众多、交易理论复杂,被称为华尔街的“导弹科学”,更需要做市商发挥其专家作用,为期权提供报价,因此引入做市商制度更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三)交易系统

从分析中可以看出,美国、日本、台湾股指期权的迅速发展都离不开发达的网络系统。完善的交易网络为交易者提供便捷的网络下单环境,这大大地提高了股指期权市场的交易效率。在电子交易平台的建立与发展上,通过多样化的交易策略与仿真工具,让交易者可以很方便地分析交易策略和计算控制损益风险,这是我们要努力的方向。韩国和台湾的实例都表明拥有发达的家庭网络系统,提高网络覆盖率会极大地方便个人投资者在家中进行交易,提高交易数量和佣金比例。同时,期货交易所应加强技术和通信的建设和优化升级,设施,保证完全计算机化的交易系统能够保证命令被快速可靠地执行。

篇13

数字技术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带来了信息的商务模式,数字化是信息社会的技术基础。数字化经济现在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和社会的重要特征之一。数字化经济带来了电子商务的进步和生产率的提高,同时也对中国劳动力市场产生了一定的冲击力,所以有必要研究适应数字化经济变化和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以便提升劳动力市场运行效率和促进就业,进而推进中国经济社会生活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一、数字化经济的产生

数字化经济,是指在计算机、网络和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上,人类社会在信息化和网络化下的一种经济形式。数字化经济,实质是指一个经济系统,并且在这个经济系统中,数字技术被广泛地使用,并由此带来了整个经济、社会和环境的根本变化。数字化经济同时也是一个信息和技术数字化的全新的社会、经济和环境系统。数字化经济还包括电子政务和电子商务。电子政务是指应用计算机、网络及通信设备等,来实现政府工作流程和组织结构的整合与优化。电子商务是指利用微电脑技术和网络通讯技术进行的商务活动。

二、中国劳动力市场的现状

劳动力市场是市场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也会受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当今,中国劳动力市场上的供给主要包括三种:新增劳动力、失业劳动力和农村剩余劳动力。如图1所示,2002年第1季度,全国地级以上城市约有3320740名求职者进入劳动力市场寻找岗位,到2010年第4季度,这一数据增加到8700720,增长了158 %,这充分说明,劳动力市场逐渐成为中国劳动力配置的重要途径。

(一)现代服务业对劳动力的需求增加

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第三产业发展迅速,现代服务业迅猛发展,传统产业诸如工业、农业的就业需求大量减少,而第三产业的就业需求却大量增加,现代服务业对劳动力的需求大大增加,已成为国家吸纳就业的主渠道,平均每年新增就业人口近700万。

(二)大学生就业困难

2013年上半年中国有6.7万家民营企业倒闭。2013年大学毕业生人数达到699万,是高校毕业生人数最多的一年,被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季。

(三)新兴产业高技能岗位人才缺乏

劳动力受教育程度相对较低,新技术高科技人才缺乏。相关的统计资料表明:中国劳动力供给有8.4亿左右,其中90%以上的人没有受过良好教育,没有人力资本,也只能从事一些简单的体力劳动。根据目前的发展情况,新兴产业人才严重欠缺,高技能岗位人才尤其匮乏。

三、数字化经济对中国劳动力市场的影响

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与变革,必将推动中国经济从传统工业经济向数字化经济转变,这也将深刻影响中国经济、环境和社会的各个层面,其中主要包括了劳动力市场结构、工作方式及运行机制等方面的变化。数字化经济带来电子商务进步和生产率提高的同时,还对中国劳动力市场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和冲击。

(一)直接影响劳动力市场

数字化经济是以数字化技术大量应用为基础的,技术创新改变了劳动活动过程中生产工具与劳动力结合的方式方法和手段,是使劳动力市场在数字化经济技术下进行的,这样就在微观和宏观层面对劳动力市场产生了影响。

(二)影响劳动力的供求关系

数字化经济带来了新服务和新产品需求,导致市场供求发生了深刻变化,进而就引起了劳动力在内的生产要素的重新配置和优化,最终将直接影响到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关系。

四、国外劳动力市场对我国的启示

经济数字化促进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加速了人力资源在全球的流动。数字化经济时代,互联网技术在美国经济和社会中大量普及,越来越多的经济投入和经济产出以数字化形式出现,工作实际活动场所的作用逐渐弱化,虚拟工作场景和远程作业模式却随之出现。根据世界薪酬协会统计,2001~2008年美国从事远程作业的人数迅速增大,如图2所示。

随着数字网络技术在中国经济、环境和社会领域的大量运用,其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也越来越明显。

(一)新的工作模式出现

数字化网络技术变革带来了全新的生活和工作方式,作为21世纪的新作业模式的远程就业在中国也已经开始出现了。

(二)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增加

美国在数字化经济进程中,通过有效的法律法规来规范远程就业,利用信息化网络技术来提高劳动力市场的供求配置效率,通过开展职业培训来提高劳动者的技能水平,同时积极引进国际人才以保持科技竞争力,进而形成了“产出人才、培养人才和吸引人才”的高素质人才供给体系。这些都是值得我国学习和借鉴的。

五、中国劳动力市场的调整策略和建议

面对劳动力市场结构性失衡的这些新变化,只靠劳动力市场的自身调节是不能解决失业问题的,我们需要采取更加适应数字化经济的劳动力市场策略,发挥其在促进就业方面的能效。

(一)建立互联网服务就业平台

互联网可以大大降低信息技术传递的成本。为了使劳动力供给与需求更加匹配,我们可以构建就业服务网络平台,搭建劳动力供需信息交流平台,使求职者可以通过网络有效获取劳动力市场的需求信息,从而降低劳动力的需求方和供给方之间的信息技术沟通成本。我国的网络化就业平台可以包括“岗位信息网”、“技术培训网”和“工作交易所”这三个基本信息库,进而形成“岗位匹配、职业引导及技能培训”三位一体的综合就业平台模式。

(二)实施提高技能的职业培训计划

随着网络数字化经济的快速发展,传统的工作岗位越来越少,新岗位及新工作模式需要具有大量的知识技能,因此劳动力市场需要的是知识密集型的大量高素质人才。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匮乏已经成为了阻碍中国网络数字化经济及劳动力市场发展的瓶颈问题。这就需要我们通过以提高技能为重点的职业培训计划,发展以提高劳动者技能素质的职业教育,通过培训来提高劳动者的技能素质,增强劳动者的就业能力和竞争力,改善其在劳动关系中的弱势地位,加速中国高素质技能人才的培训,确保网络数字化经济的稳定顺利转型。

(三)优化高等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

要适应数字化经济的发展,针对数字化经济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根据当前中国的经济社会生活状况,结合中国经济社会生活发展形势,设定当代大学的使命和目标,改进和优化高等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设置,制订符合国情和学校情况的人才招生计划和人才培养方案,设定切合实际的人才培养目标,设置合理的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提高师资队伍素质,开发学生的第二课堂,加大实训实践课的教学,产学研结合提高人才培养的实际能力,办中国特色的品质大学,培养高素质的特色学生,提高毕业生在人才市场上的竞争优势,适应数字化经济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

(四)制定有利于引进人才的人才发展政策

数字化经济加速了全球化经济发展,加速了人才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步伐。我们要制定人才引进的优惠政策,优化人才引进的机制,改善人才引进的环境,加大人才引进的力度,大幅度地吸引和引进国外优秀的高素质复合型技能人才,以弥补国内对STEM领域高素质技能人才的匮乏。同时,要加大人才培养的力度,完善人才成长的职业规划,改善人才成长的环境,加快人才培养的力度和步伐,吸引和引进人才的同时留住和培养人才,促进人才的更快成长,以适应劳动力市场的需求,从而减小数字化经济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促进中国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网络数字化经济已经成为了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之一,这样带来电子商务进步和生产率提高的同时,还对中国劳动力市场产生了一定的冲击力,带来了更加敏捷迅速的就业模式,延扩了劳动力市场匹配的虚拟空间,进而引发了劳动力产业间的流动。本文通过分析中国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关系现状,针对数字化经济对中国劳动力市场的影响,并且学习了国外劳动力市场的经验,提出了中国劳动力市场适应网络数字化经济变化的方案和策略,进而提高劳动力市场的运行效率并以此来促进就业,努力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和信息技术能力,在全社会营造和谐的数字科普环境,充分发挥首都科技优势,开展数字科普学术交流,推进“数字北京”,促进中国经济社会生活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滕远杰.我国劳动力市场的现状及完善策略[J].吉林工商学院学报,2013(29).

[2]田大洲,田娜.我国劳动力市场需求特征分析[J].全球科技经济嘹望,2013(28).

[3]翁杰. 我国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性矛盾及对策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0(07).

[4]Samira Borouji Hojeghan,Alireza Na

zari Esfangareh.Digital economy and tourism impacts, influences and challenges[J].Procedia 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2011(19).

[5]Ana C. Dammert, Jose Galdo, Virgilio Galdo. Digital labor-market intermediation and job expectations: Evidence from a field experiment[J].Economics Letters,2013(120).

[6]梁晓滨.美国劳动市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

[7]何枭吟.经济数字化对美国劳动力市场的影响及启示[J].经济问题探索,2013(08).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