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医院医疗设备管理

医院医疗设备管理范文

发布时间:2023-10-10 17:16:07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医院医疗设备管理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医院医疗设备管理

篇1

医疗设备是公立医院生存和发展的物资保障,也是医院医疗、教学、科研工作中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同时还是评估医院综合实力的一项重要指标,必须对其进行优化配置、创新管理。从目前公立医院医疗设备配置和管理的现状分析,还存在一定的配置不均、使用效率低、处置随意性等缺陷,必须提高对医疗设备的管理认识,加强对公立医院医疗设备的管理。

一、公立医院加强医疗设备管理的重要性

医疗设备管理是医院经营管理的重要内容,合理取得医疗设备,加强医疗设备管理,提高医疗设备使用效率,最大限度实现医疗设备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保障医院正常运营的前提。现代公立医院的业务运营在很大程度上依赖先进的医疗设备,公立医院要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买好、用好、管好医疗设备,提高使用效率,降低运行成本,显得尤为重要。

(一)提高资源配置的合理性医疗设备按配置管理分为大型医用设备与一般医用设备。大型医用设备又分为甲、乙两类,大型医用设备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或由省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负责配置管理并核发配置许可证。公立医院配置大型医用设备,应当符合国务院卫生健康主管部门制定的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规划,与自身的功能定位、临床服务需求相适应,具有相应的技术条件、配套设施和具备相应资质、能力的专业技术人员,并经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健康主管部门批准,取得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许可证。可见,关于大型医疗设备的配置国家已经制定了较完善的管理制度。而对于一般医用设备的配置,公立医院要结合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医院自身科学技术发展,与当地人民群众健康需求相适应。医疗设备的配置需符合区域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促进区域医疗资源共享。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医共体推进建设过程中,医疗设备配置应进行统盘考虑,严格控制,先行规范,适度发展。

(二)提高医疗设备的使用效率当今社会科学技术发展突飞猛进,作为高技术含量的医疗卫生行业,医疗设备融汇了科学技术的最新成就,设备种类越来越多,功能越来越先进,更新和换代的频率较快。而正由于技术含量高,医疗设备的购置价格也相对高昂。如何购置适用的医疗设备、加强日常管理和维护、降低使用成本,如何做到物尽其用,成为提高医疗设备使用效率的关键。

(三)提升公立医院服务的公益性公立医院是政府举办的医疗机构,公益性是其基本属性。随着我国医疗卫生健康事业的不断发展,人民群众对健康的需求日趋丰富。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指出,公立医院应加强精细化管理,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医疗设备购置主要由财政投入,医院应加强内部管理,持续改善服务质量,满足患者需求,强化公益性。

二、公立医院医疗设备管理现状中存在的问题

(一)事前采购论证不足公立医院内部医疗设备配置不平衡,医院内科室众多,对于医疗设备这种重要资源引入缺乏合理的制度和机制,但以科室和部门的主观要求以及院领导自身的判断作为依据,对于医疗设备的引入缺乏科学的规划,没有客观的数据作为支撑。有些仅仅根据创建评审要求,仓促上马配置设备,忽视了单位经济的承受能力,忽视了设备的适用性,忽视了医疗设备管理者的责任。

(二)事中管理使用和绩效评价追踪不足医疗设备的投资规模较大、涉及的科室较多,专业性较强,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医疗设备管理的难度。虽然管理模式在由过去的粗放型向精细化转变,但仍有部分业务科室存在管理意识淡薄、管理方式落后的情况。设备管理者缺乏责任意识,日常使用和维护保养不当,机器故障频发,导致设备性能下降,使用寿命降低。一方面医院的设备维修成本、新置成本大幅增加,另一方面严重影响医院正常业务的顺利开展,甚至导致医疗事故的发生,极大地损害了医院形象,增加了医院的运营成本。公立医院医疗设备管理中还普遍存在“重购置论证、轻绩效评价”的问题。前期购置申请报告阐述详细,设备可行性分析论证专业,设备购置的资金来源财政预算批复了,钱到了,设备买好,事情就算做完了。却没有在如何用好医疗设备,发挥设备的最佳效益上下功夫。可行性论证时年使用量,设备预期的使用绩效有没有达到,没有进一步去追踪评价,缺乏必要的考核评价机制。致使部分医疗设置被闲置或使用效率不高,给医院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三)事后处置管理不规范医疗设备由于其专业性强的特点,报废处置标准难以制订。仅以设备的可使用年限来简单衡量,缺乏科学性。由于报废处置标准的不统一,造成了医疗设备处置的随意性。有的公立医院对不能使用但又未达到报废处置年限的废弃资产,搁置于仓库,不闻不问,等年限到后再去履行审批手续,不仅占用办公空间,而且造成资产严重不实;有的医院经批准处置后,对医疗设备长期不处理,待处理财产损益长期挂账;有的医院还存在先处置、后报批等随意处置现象,造成资产账实不符。

三、公立医院加强医疗设备管理的建议

(一)加强事前论证,合理配置资源建立医疗设备购置事前论证制度,结合区域医疗卫生发展规划,合理配置医疗资源。区域医疗卫生主管部门应建立医疗设备购置审批机制,针对区域内公立医院、中医医院、社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不同特点,结合区域老百姓的就医需求,审核医疗设备购置申请。邀请行业内医疗设备管理专家、财务管理专家、财政项目绩效管理专家等组建医疗设备购置论证组,按年度开展医疗设备配置论证。设立定性、定量指标,根据医院学科发展特点,专业科室能力,医院管理制度等情况,科学合理审批区域内医疗设备配置。医院设备的购置关系医院的整体规划和资金预算的综合调整,医院内部应建立申购论证制度,组织院内专家进行充分论证,逐步形成谁申请、谁购置、谁负责的医疗设备购置责任制。院内相关部门各司其职,确保购置的医疗设备物尽其用、资源共享,充分发挥设备的应有价值,提升医疗水平。

(二)加强日常管理,健全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医疗设备使用管理制度。医疗设备的管理制度应当根据医疗设备的发展及更新情况不断改进,细化设备管理内容,不适用、可操作性不强的制度要及时修改或废除,不断进行制度的完善,不断优化管理方式,加强制度的约束作用。针对不同的业务科室、不同专业的医疗设备,制订适用性的日常维护保养方法,明确设备日常维护保养的重要性,制定定期维护保养计划,将被动维修转化为主动管理,充分发挥医疗设备的使用价值。落实日常管理责任。公立医院应细化医疗设备管理责任,明确医疗设备管理的层级,将责任落实到科室,落实到人。一般可将医疗设备管理划分为四个层级:领导层负责全院医疗设备管理并协调各部门意见、设备科负责医疗设备的实际管理工作、财务与审计等相关科室负责医疗设备管理的监督及指导工作、使用业务科室负责医疗设备的日常操作及管理。各科室、各职能部门分工协作,全院职工共同努力,做好医疗设备管理工作。建立医疗设备信息化管理系统。大数据、人工智能、各种APP报修平台等技术的不断发展为医疗设备信息化管理提供了实现的契机。信息化作为科学的管理手段,能极大地提高医疗设备管理效率,实现成本效益控制。通过将医疗设备的购置申请、入库验收、使用维护、报废处置等整个生命周期都纳入信息化管理系统,使医疗设备管理部门可随时根据管理需求进行实时监控及各项数据的统计分析,实现真正的精细化管理,发挥医疗设备的经济效益。

(三)加强内部审计,开展绩效评价建立医疗设备定期审计、绩效评价制度,构建科学的公立医院医疗设备绩效审计方法体系。由医院内审科室牵头,成立医疗设备内审评估小组。把医院限额以上的在用医疗设备审计纳入年度内审计划,通过对医用设备使用情况进行考核,对设备年使用人次、年经济收入、直接耗材成本、维修成本、人力成本等数据进行综合评估,对设备验收及维修情况进行检查,同时对比设备购置前论证的预计绩效目标进行绩效评估分析,合理设置评估指标的分值、权重,按综合评分得出评估结果,出具审计评估报告。评估报告提交医院管理决策部门,把评价结果与科室的次年设备购置预算审批及设备管理使用人员年度绩效奖金相挂钩,重视绩效评价结果的运用。

篇2

1医疗设备管理

医疗设备管理的范畴可以分为广义和狭义。医院医疗器械和家用医疗设备管理是广义的医疗设备管理的范畴;医院医疗设备的管理则属于狭义的医疗设备管理的范畴。医院医疗设备主要是指用于医疗检查和治疗的仪器、设备、各种辅助材料以及与医疗设备使用相配套的实用软件。从某种程度上说,医疗设备管理是医院管理中的系统工程。医疗设备管理既属于技术管理又属于经济管理。医疗设备管理包括对医疗设备技术管理容易理解,同时也涵盖对医疗设备经济管理层面的内容。在技术管理层面,具体表现在医疗设备的招标、选购、安装、验收、使用与维修以及报废等系统过程;在经济管理层面,具体表现在购买医疗设备的经费预算、维修预支费用、医疗设备产生的经济效益等与医疗设备有关联性的经济管理。

1.1医疗设备管理的特点

医疗设备管理是贯穿于医疗设备从申购到报废的系统管理,因此医疗设备管理具有系统综合性的特点。应依据权威规定对医疗设备的运营进行系统综合性的管理以及评价。服务于患者以及服务于医院科研和教学等方面是医疗设备最终的目的。患者的健康情况会受到医疗设备使用效果的直接影响。因此,医疗设备安全性的管理是各项管理中的重点内容。医疗设备管理强调设备的安全性,要求医院要做好医疗设备的质量保证。

1.2医疗设备管理的职责与任务

医疗设备管理根本性的职责是为医院医疗和教学科研建立物质基础保障,即为医院提供高质量的技术物资装备。医疗装备的供应和医疗设备的管理是医疗设备管理的两项主要任务。医疗设备的供应任务是指为医院提供合格的医疗设备。这就要求从医院发展的实际情况和提升医院治疗水准的初衷出发,为医院提供安全性强、质量优质,并且设备价格合理的医疗设备;医疗设备管理的任务主要指对医疗设备的专业化的管理理论、技术与方法。

1.3医疗设备管理目前存在的问题

从整体而言,医院对医疗设备的管理水平呈现出较低的状态。一方面表现为医院领导从态度上对医疗设备管理还没有正视其重要性,导致医疗设备管理科室以及相关人员长期处于被忽视的地位。尤其是缺失对医疗设备管理人员的专业培训体系;另一方面表现为医疗设备管理的相关人员专业水平低和管理技术能力薄弱,主要体现在对高精尖医疗设备的管理方面。医疗设备管理水平的现状必然导致医疗设备管理方面缺乏积极性、医疗设备维修对厂家依赖性强、设备使用效率及效益低等问题的出现。

2医疗设备管理在医院管理中的重要性

在提升医院诊断准确率和保障患者治愈率方面医疗设备发挥着决定性的作用。同时,医疗设备管理在医院医疗研究与教学工作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2.1医疗设备管理在医院管理中的地位

医院对医疗设备的需求和依赖性使得医疗设备在医院管理中的地位越发的重要。医院医疗设备管理水平会直接影响到医院管理状况,如果管理不到位,甚至将导致医院经济效益下降的现象出现。在某种程度上,医院现代化的衡量标准就是医疗设备的现代化,医院的医疗水准的提升也是依赖于医疗设备的。同时,医院综合竞争力,如医院技术水平也依赖于医疗设备。

2.2医疗设备管理在医院管理中的作用

在医院的各项管理中,医疗设备管理肩负着重要的作用。医疗设备所产生的效益和发挥出的价值是医院全面发展的根本保证因素。在医生向患者做出医疗诊断、医学教学与科研方面,医疗设备管理肩负着医院物资基础与医院发展先决性的作用。针对医疗设备管理在医院管理中的作用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维度进行分析。医疗设备管理在医院管理中的宏观作用主要是指医疗设备管理从医疗设备的管理目标、医院医疗教学科研发展实际情况、医院中长期整体发展规划等领导层面来对医院管理发挥其作用;医疗设备管理在医院管理中的微观作用主要是指医疗设备购置与报废规划、设备成本效益、管理质量等层面来对医院管理发挥其作用。

3做好医院医疗设备管理以达到促进医院管理的途径

医院医疗设备管理是医院现代化管理运营强有力的保障,因此,如何建构成系统化的医院医疗设备管理体系就成了是否能达到促进医院管理的关键性因素。

3.1培养懂法懂技术会管理的医疗设备管理专业队伍

医院医疗设备是医院各项医疗技术改进工作至关重要的支撑。医疗设备管理通过对医疗设备实施控制,来实现提升医院管理水平的目的。在医疗设备管理中建设一支懂得医疗设备技术,并且懂得与医疗设备使用相关的法律法规的专业管理人员是极为迫切的需求。医院管理的专业化发展对医疗设备管理专业队伍的建设起着积极的作用。

3.2结合医院业务完善医疗设备管理的现有体系

医院发展规模的不断扩大,出现了医院医疗设备管理日趋复杂化的趋势。在现代化的医院管理中,医疗设备的管理早已不在是医疗设备进出医院简单的管理内容了。对现有的医院医疗设备管理系统实施优化,如医疗设备购置制度和标准化流程、优化医疗设备使用、维修与保养流程以及医疗设备相关管理人员的培训制度等,并且与医院业务发展的实际情况紧密结合,如医疗科研教学水平的发展,以建构现代化和规范化的医院医疗设备管理体系。

3.3建构科学先进的设备管理解决策略

先进科学的医疗设备管理必须要构建高效的解决策略,或者说建构科学先进的医疗设备管理解决策略是医疗设备管理所必须的。例如,系统科学的医疗设备维修解决策略是医疗设备高效使用的有利保证。建构科学先进的医疗设备管理解决策略应涵盖医疗设备申购管理、医疗设备的招标与规范化采购管理、医疗设备运营,如医疗设备维修管理、医疗设备保养管理以及医疗设备效益的科学分析,医疗设备资产和分类档案管理等内容。

3.4设立科学先进的设备管理系统

科学管理是医院医疗设备价值实现的基础。建构科学先进的医疗设备管理系统是做到减少医疗设备丢失和避免医疗设备使用方面的浪费,以实现提高医疗设备利用率和设备使用率的根本保证。同时,建构科学先进的医疗设备管理系统也是医院运行成本降低的有利保证因素。总之,建立科学先进的医院医疗设备管理系统是建设现代化医院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张来勇,黄蕾蕾.对医疗机构引入社会资本的分析和建议[J].卫生软科学.2017,24(01):154-155.

篇3

医疗设备是医院医疗水平的代表,是医院现代化管理的重要标志,是诊断与治疗的重要工具,象征着医院建设的现代性与先进性。医疗设备费用高,应用价值高,是医院发展的重要依托,必须做好医疗设备的日常维护与管理工作,以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降低在维修与重新购入上的支出,对医院医学质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为了体现医疗设备管理的重要性,就设备管理在医院管理中的作用予以阐述。

一、医疗设备管理在医院管理中的作用

医疗设备是医院的重要固定资产,在总固定资产中占据巨大份额,是医院配置与实力的充分体现,其决定着医疗水平和质量,是现代医学事业最为关注的问题。设备管理象征着医院管理水平,在管理中占据着主导地位,只有具备合理的医院管理体系,才能达到规范设备管理的目的。

医疗设备大都相对昂贵,几十万、上百万实属常见,对于医院来说是一笔巨大的支出,为了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增强设备的使用年限,能够让设备更高效、高质量的投入到医疗工作中,其决定着患者检验结果的真实性,进而影响着整个医院的发展水平,是医院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心电图机、彩色B超、CT、磁共振、内窥镜、监护仪、呼吸机等都是医院开展工作的必备“武器”,只有借助这些武器才能将医疗技术发挥极致,实现设备与医生专业技术的配合,能大大提高医学水平。医疗设备管理象征着医院的管理水平,设备优良性能的展现,能够大大提高手术成功率、治愈率,是医院管理的重大成果,会为医院赢得良好的口碑,对医院后续的发展具有积极影响。

二、医疗设备管理的有效策略

(一)注重对设备采购环节的管理

为了强化对医疗设备的管理,应从采购阶段着手,将设备质量放在首位,其具备的先进医疗技术是医院最为看重的,通过经济与技术的合理衡量,科学选择医疗设备。我们以三级甲等医院为例,根据其对设备的具体性要求,将严重紧缺、必备设备、重点科室设备等作为重要购置对象,有选择性的进行设备的采购,要充分衡量医疗设备的未来价值,禁止出现花费大量费用购置的设备出现闲置现象。在大型设备采购前,应开会讨论,制定合理的设备采购制度,对进口的设备质量进行严格把关,以保证采购质量。

(二)注重对设备的维护与保养

设备的使用与维护决定着设备的使用寿命与年限,应严格能规范医生的操作行为,以提高设备运行质量和效率,进一步提高医疗水平。其一,在医院内部,应设置设备管理与维护部门,指定专业性的维修人员,对其进行严格的岗位培训,了解设备运行时的性能、原理以及操作流程,必须做到熟练操作才可胜任此项工作,保证持证上岗,能够对设备进行定期的维护与管理,可大大提高设备的应用价值和使用效率,同时也可延长使用年限,是设备管理的关键所在。其二,为保证设备管理的规范性,应设定严格的设备管理制度,将设备管理的相关责任落实到设备部门、科室部门和临床应用上,设立设备维修技术手册,做好设备的及时保养与维护,能够及时对设备故障进行检修与修缮,可大大避免严重故障的发生,进而降低损失程度。其三,设备部门应及时进行保养分析,针对设备的实际情况进行目标性保养,能够保证设备的工作效率和医疗性能,其决定着医疗质量,是对患者负责任的重要体现。其四,院方可以与维修企业建立合作关系,设定维修专项基金,由维修公司来负责对设备进行保养与维修,运用专业性的保养手段来进行设备管理,能够避免设备意外事故的发生。

(三)实现医疗设备的信息化管理

新时期,信息技术的出现,被广泛的应用到各个领域,为了提高医疗设备管理质量,应实现医疗设备管理的信息化,引进信息化管理平台,对设备进行电子编号,通过扫描电子编码来识别设备,相较于传统的设备管理模式在检索与查找方面更具高效性。通过扫描电子编码能够获取设备信息,其维修历史、质量状况以及主要用途等信息可一目了然,将设备与耗材视为医院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借助医院信息系统(HIS)开展管理工作,设备管理更具高效性。当科室人员需要设备时,需对人员姓名、科室名称、取走时间和设备状态进行登记,除特殊情况下,一般都要求在规定期限内返还设备,若不按时返还,则会启动惩罚措施,对相关人员予以惩处,以约束员工的行为,提高设备管理质量。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通过对医疗设备管理在医院管理中重要性的分析,了解到加强医疗设备管理具有必要性和重要性,是决定医疗水平的关键,也能降低医院在设备上的额外支出,对医院的发展具有积极影响。医疗设备管理工作的开展,应从设备的采购环节开始,注重对设备质量的确定,及时做好设备的维护与保养工作,提高科室工作人员对医疗设备管理工作的重视力度,在使用时会更具规范性,以共同加入到设备管理工作中来,进而提高医院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篇4

[中图分类号]F2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2)5-0019-01

1 医疗设备管理现状

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医疗设备已成为医疗、教学、科研的物质基础,是影响医院建设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医院中对医疗设备的采购、验收、使用、保养、维护、计量直至报废的一系列工作进行合理有效的管理,是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但是在实际的医疗设备管理工作中,很多医院存在以下问题。

1.1 采购把关不严

生产医疗器械的厂家很多,各厂家生产规模和技术实力均不相同,其生产、设计等环节都可能出现问题。这些问题大部分发生在出厂前期,作为使用这些设备的医院,在采购时由于把关不严,没有完整的采购准入制度约束,导致一些质量性能不够稳定的设备流入医院,临床使用中直接影响到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1.2 使用中监管不力

医疗器械不良事件主要是器械本身存在不可预估的风险。但是对部分技术含量高的医疗器械使用不规范,有些操作者缺乏对设备结构、功能的了解,未实行资格认证就上机操作;有些操作者不遵守操作规程、违反操作顺序;常导致医疗器械故障发生,类似这样的事件时有发生,往往造成医患矛盾。

1.3 信息化管理水平不高

目前很多大型医院已经通过引入计算机软件来管理医院的医疗设备,但是多数管理软件仅立足于替代手工劳动,局限于对设备静态信息的统计工作和一些简单报表处理,而购置前的决策支持和购置后的设备维护动态分析等此类对信息的高层次加工应用相对较少。

1.4 医疗设备档案不健全

由于设备档案起步较晚,全国尚无统一规范,处于积累经验和自我摸索阶段。目前,国内大部分医院医疗仪器设备现代化程度较高,更新的速度也较快,但医疗设备工程技术人员严重缺乏,编制不足,医疗仪器设备档案的管理人员多为兼职,未经过培训,设备档案管理制度不健全、档案的建立和管理滞后,而医疗仪器档案资料信息面广、涉及的人员与部门多,种种因素导致医疗仪器设备档案资料散乱、不统一、不真实、不完善甚至缺损、丢失,造成档案质量欠佳,档案不齐或内容不全,给医疗设备维修使用造成障碍,不能发挥应有的功效,甚至可能造成医疗仪器设备账目不清、资产流失、设备管理混乱。

2 全面的现代医院医疗设备管理

2.1 加强采购管理,建立准入制度

医疗设备的采购应当作为一种集体行为来提倡,要由医院的医疗器械管理委员会审定方案计划,使用科室负责人根据实际需要提出要求,工程技术人员确定技术参数等客观数据,并由管理人员进行市场调研、性价比考证,直至最后签订合同,环环相扣。大型医院要完善供应商准入制度,设定供应商的准入资质,做到现代化的供应商管理,并形成供应商诚信档案,通过对所有供应商进行定期考核,考核内容包括价格、质量、交期、服务等关键指标,通过考核、筛选、整合,逐渐确立长期合作供应商。

2.2 加强人员培训,建设高素质队伍

医院应有计划地选送有培养前途的技术管理人员到专业学校或条件较好的医院进行培训,增加外出学习的机会,使他们了解本专业最新动态。同时还可以通过自学,加强相关学科基础知识的学习。随着各类技术在医学领域的不断渗透要求设备科人员必须是一个通才,计算机技术、专业外语及临床知识也不可缺少,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做好设备的使用维护及配合临床开展科研工作。引进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做好医疗设备的财务管理工作和医疗设备的维护、维修工作,加强医院设备的管理力量。

2.3 提高医疗设备的信息化管理水平

通过计算机软件系统实现医疗设备的全生命周期管理。除了完善现有的查询和报表功能以外,要更加强化软件系统的数据分析处理能力。要充分发挥计算)机管理的优势,开发医疗设备智能管理系统,从过去的手工记账静态管理模式向计算机智能化动态管理模式的转变。不同部门能够及时、完整、方便地查询医疗设备的相关资料,随时掌握全院医疗设备的运行动态。利用计算机检索、统计报表的高效性,为医疗设备效益分析提供资料,及时向医院管理层提供科学的分析报告,为医疗设备合理、高效使用、维修、保养、科学管理及计划引进、合理选型提供依据,从而使医疗设备管理工作正规化、科学化、智能化、网络化,更好地为现代医院发展提供服务。

2.4 建立完备的医疗设备管理档案

医疗仪器设备是开展医、药、护、教等工作的重要手段和保证,医院必须拥有与其功能业务相适应的先进的医疗设备。建立较为全面的医疗设备管理档案可以更好地使用这些医疗设备,提高医疗设备的有效使用率,减少其突发故障和开机率低的状况。同时设备档案的建立可发挥一定的管理效益和经济效益,如通过查看设备档案资料,可处理设备商务纠纷,可做仪器购置更新计划,可帮助维修及预防性维修,可追踪厂家产品质量,可避免资料丢失等,减少修理、事故隐患的发生率。管好用好医疗设备档案,充分发挥其作用,主动、及时、准确地为临床服务,提高医疗服务及设备使用管理的质量水平,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的连续性。

3 结 论

总之,医疗设备的现代化管理是医院全面建设的重要标志,是现代化医院管理的必然手段。它给医疗设备管理人员带来了更多的实惠和方便,使医院产生了更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汪兆来,韩爱华.浅谈现代医院医疗设备科学管理[J].医疗装备,2000(13).

[2] 刘海红.计算机在医疗设备管理中的应用――医疗设备管理信息系统[J].医疗设备信息,2003(18).

[3] 徐璞.转变观念创新思维 创造大型医疗设备全过程管理模式[J].医疗卫生设备,2004(25).

篇5

医学的不断进步对医院医疗设备的更新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使医院能够为患者提供更科学更便利的诊疗服务,同时这也对医院医疗设备的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已经进入到了信息化社会,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提升医疗设备管理的信息化、系统化水平,符合新形势下医院的发展需求,可以促进医院整体管理工作效率的提高。

1医院医疗设备管理现状

目前很多医院已经开始采用信息化管理方式来进行医疗设备管理,也建立了信息化管理系统;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应用有助于实现医院内部的信息共享,促进各部门之间达成有效协作,提高医院就诊服务的效率。但一些医院在实际管理应用的过程中并未形成成熟的管理状态,使医疗设备管理在很多方面仍然存在问题:例如在管理软件的使用上虽然静态管理效果良好,动态管理还是有所欠缺;管理软件依靠的技术平台很少有基于工作流制作和运行的软件,技术平台的易用性有待提升;这使各医院开始研发独立的管理软件,无法形成系统化、标准化的设备编码,设备管理的指标编码都由各医院独立制定;造成各科室、各医院之间难以达成统一,管理的系统化水平降低,不能发挥信息技术的最大作用。

2医院医疗设备信息化及系统化管理问题

2.1采购问题

医疗设备的生产销售一直属于高收益的行业,而且近年来由于国家对医疗事业的建设发展越来越重视,推动了医疗设备生产企业的发展,使医疗设备生产厂家数量逐年递增。各个生产厂家的资质和技术实力具有很大差异,其生产出的医疗设备的质量和性能也具有较大差距。医疗设备种类繁多,更新换代速度快,牵扯的利益比较多,医院如果没有严谨完善的设备采购管理制度,在进行医疗设备采购的过程中购买的医疗设备产品没有遵照相关制度标准,很容易将一些性能差甚至不合格的设备产品购入到医院,必将不利于医院医疗水平的提升,埋下医疗服务的隐患。劣质的医疗设备还可能导致医务人员在诊断病情时产生偏差或错误,对人们的生命健康安全具有非常严重的不良影响。

2.2监管问题

在新形势下医院医疗设备信息化与系统化管理的发展存在着比较普遍的监管问题,在设备管理、人员作业监督等方面缺少行之有效的监管方法和制度。这导致医疗设备的入库、使用及安全存放可能出现问题,影响相关医疗设备的使用寿命,还可能造成设备使用或医疗检查事故,不利于医院医疗工作的平稳有序开展。如果医院设备使用人员对于一些具备较高技术含量的新型医疗设备的操作没有进行充分的了解,医院也没有制定相关的操作规范来引导设备使用者,就会给医院带来很大的安全隐患;威胁到患者的人身安全,对医院形象产生不良影响,增加患者与医院的矛盾,阻碍医院医疗事业的健康发展。医疗设备的监管不完善还可能导致设备维护管理不当,影响设备运作的有效性。

2.3设备管理问题

医院医疗设备管理的信息化及系统化是新形势下医疗事业发展的主要趋势,虽然我国医院已经提高了对于信息化及系统化医疗设备管理的重视程度,也引进了很多运用高新技术的医疗设备,但对于医疗设备的系统维护、保养及检测监督还未能达到现代化的医疗设备管理标准,这不利于医疗设备整体管理效果和效率的提高。在设备管理上由于各医院、各科室乃至各个设备都具有一定的差异,需要进行大量的医疗数据采集和分析才能建设好信息化系统。这些数据往往非常多元化,且实际上可供使用的数据有限,需要进行数据采集管理的优化,以求达成信息共享。但目前各医院、各科室在具体的管理方法和技术操作上缺乏统一标准,信息共享存在困难;技术操作方面比较随意,缺乏规范性和专业性,这都是医疗设备管理亟需解决的问题。设备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有待提升,设备管理涉及到的类别和科室很多,人员专业性不足可能导致出现专业性误差状况和设备数据管理归类错误,非常影响设备管理质量。

2.4档案管理问题

档案管理在医院医疗设备管理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位置,但我国档案管理起步较晚,发展还不够成熟;尤其是医院的医疗设备档案管理还没能建立起比较规范和专业的管理机制,对档案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这阻碍着医疗设备档案管理的发展。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升,医疗设备产品更新速度越来越快,其种类也在不断增加,这要求医疗设备档案管理人员具有更高的专业素质水平。但目前医院医疗设备档案管理总体素质水平较低,这也导致整体医疗设备管理处于不达标的状态。档案管理人员自身管理意识不够强,甚至不太了解医疗设备档案如何建立,使档案内容存在不全面、不真实和缺漏的情况;设备账目不清晰会造成医疗设备的日常使用、维护和管理缺少足够的信息支撑,使设备管理秩序混乱。

3新形势下医院医疗设备信息化及系统化的管理措施

3.1强化监管

各个管理机制的建立和健全,是医院强化监管的必要条件。医院要建立医疗设备信息化及系统化管理标准、明确设备使用规范、确立设备产品采购标准,并要求各个管理及操作人员严格按照标准进行设备使用、采购和管理。加强医院医疗设备管理监管对于提高设备管理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医院可以设立医疗设备信息化及系统化管理的监管部门,制定完善的监管机制,落实对于设备管理的监管、采购管理的监管以及人员操作的监管。用提高监管质量的方式减少因监管不力导致的设备管理失效及设备信息混乱的状况,为医院医疗设备入库、使用及相关维护检修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有力保障。

3.2实现动静态数据处理

如今在医院的诊疗服务中会应用到很多医疗设备对不同疾病进行检查,因此医疗设备管理的重要性逐渐凸显出来。提高医疗设备管理的信息化及系统化水平是现代化医疗事业发展的必然;在设备管理过程中一定要根据医院的实际情况,及时解决管理问题,逐步完善医疗设备信息化及系统化管理功能。医疗设备的管理除了实现对静态数据的处理外,还要满足有效处理动态数据的条件,采用动静结合的方式进行医疗设备的合理管理。在静态管理上主要需要做好的是对于医疗设备的采购数量、价格和设备技术材料等方面的管理,对医院医疗设备情况进行统计。在动态管理上需要不间断地采集医疗设备运行数据,进而对设备运行情况进行科学的分析,以便及时发现潜在的运行问题,确保设备的正常平稳运行;还要全面准确地采集设备消耗、故障维修等数据,以此为依据制定更加具有针对性的管理措施,采用预防性的措施对可能发生的状况进行有效预防,降低停机维护事件突发的几率;这样既不会影响设备的正常使用,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设备维护成本,实现了设备和人力资源的充分合理利用。医院要在各科室、各医院之间建立统一的信息平台,便于设备信息的采集和共享,增强信息采集、存储和传输的准确性,使信息技术的优势得到充分发挥。

3.3引进并落实新技术

为了进一步提升医疗设备管理的信息化及系统化水平,医院可以不断引进新兴技术并做好落实工作。医院可以通过对外招标研发或引进业内认可度较高的信息化技术的方式来提高医疗设备系统化管理质量,以此压缩医疗设备管理信息化及系统化应用成本,同时增加技术应用的有效性和专业性。在新技术落实方面,医院需要加强专业人才的聘用和培养。医院可以在对外招聘的同时培训原有设备管理人员;通过专业技能培训、技术考评、绩效考核等方式强化人员专业能力,保证设备管理技术和系统的有效落实应用,逐步提高设备管理质量。

4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形势下医院医疗设备管理水平对医院诊疗服务有着莫大的影响,提升医疗设备管理的信息化及系统化水平是医疗事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因此医院必须充分了解自身在医疗设备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对策进行有效的解决,不断提高设备管理质量,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心可靠的诊疗服务。

参考文献:

[1]邵海明.新形势下医疗设备的信息化与系统化研究[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7(16):152-152.

[2]李英.新形势下医疗设备的信息化与系统化研究[J].家庭医药,2018(4):289-289.

篇6

医疗设备配备是否充足、性能是否完好逐渐成为衡量一个医院的综合水平的重要指标,医疗设备也是在现代化社会中促进医院的医疗技术水平不断提档升级的重要因素,加强医疗设备的管理,促进医院医疗设备使用水平不断提升,是当前很多医院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1 医院医疗设备管理存在的问题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医疗设备已经成为检查各种疾病的必备工具,医疗设备水平的高低是影响医院发展的重要因素。在医院的发展过程中,医疗设备的管理包括很多方面,比如医疗设备的采购、验收、使用、维护等,为了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成本,在医院的发展过程中应该要积极加强各种医疗设备的管理。当前医疗设备管理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1.1 医疗设备的采购把关不够严格

当前医疗设备的种类变得越来越多,由于利益巨大,生产医疗设备的企业变得越来越多,各个厂家的生产实力以及技术实力都不相同,因此产品的质量也不尽相同,医疗设备的问题大多出现在出厂之前,医院在发展过程中如果对医疗设备的采购把关不严格,没有完善的采购制度,很容易导致一些性能不稳定、质量不完善的设备流入医院,在临床使用过程中导致检查结果受到很大影响,最终影响病人的生命安全。

1.2 医疗设备在使用过程中的监管不力

由于很多医疗设备本身就存在不可预见的危险,尤其是一些技术含量较高的医疗器械,如果在使用过程中存在很多不规范的行为,比如操作者对医疗设备的结构、功能、使用方法等不够了解,加上有的操作者明知规范但是在操作过程中往往不按照具体的规范进行操作,违反操作顺序,导致医疗设备在使用过程中会出现比较严重的安全隐患,最终会造成比较严重的医患矛盾。

1.3 医疗设备的信息化管理水平不高

信息化是当前时代的主要特征之一,很多行业的发展都在朝着信息化方向努力。当前很多医院都引进了相关的计算机软件对医院的医疗设备进行管理,但是大多数的管理软件都用于对设备的各种静态信息进行统计以及对一些报表进行处理,对设备的使用情况以及维修状况的分析不够,信息化管理水平不高,不利于医疗设备管理效率的提升。

1.4 医疗设备的档案管理存在问题

设备档案是设备管理过程中的重要内容,我国的档案管理起步时间比较晚,尤其是各种医疗设备档案的建立,在全国还没有统一的规范,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当前很多医院的医疗仪器的现代化程度较高,更新的速度也比较快,因此在医疗设备的管理过程中对管理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当前医疗设备的工作人员的综合能力素养不高,对医疗设备的档案建立工作不熟悉,因此设备的档案管理制度不健全,导致档案内容不全,对医疗设备的管理以及使用过程中的维护造成很大的障碍,甚至会造成一些设备账目不清晰、设备管理混乱的现象出现。

2 加强医院医疗设备管理的对策

2.1 加强医疗设备的论证采购管理

采购管理是医疗设备管理的第一步,为了确保医疗设备的采购公平、科学,需要定期召开医疗设备采购论证会,对医院购买的各种进口、非进口医疗设备的详细情况进行分析,成立专家组对各种医疗设备采购方案的合理性、适用性等进行分析以及论证,同时对医疗器械的布局、各种设备参数、评标办法等提出相关建议,促进医疗设备论证采购管理实现有序化发展。

2.2 加强对医疗设备的操作人员以及管理人员的培养

医疗设备的使用效率与使用者以及管理者的综合能力水平有很大关系,为了加强对医疗设备的应用,医院应该要制定计划,选送更多有潜力的技术人员以及管理人员到专业的学校进行进修学习,并且增加他们外出的机会,参加更多学术会议等,加强自身的基础知识更加扎实。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对医疗行业的从业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比如要求医疗设备管理以及操作人员应该要具备计算机技术、专业外语、临床知识等,在日常工作中加强人员的培养,同时从外引进更多高素质人才,是医院医疗设备管理过程中的重要途径。

2.3 积极提高医疗设备的信息化管理水平

医疗设备管理信息化是医疗设备管理的一个目标,通过计算机软件系统实现医疗设备管理,除了要对各种查询、报表功能进行完善,还应该要强化软件系统的数据分析能力,充分发挥计算机软件的优势,开发出适合本医院实际情况的医疗管理系统,使得医疗设备的管理能够摆脱传统的手工管理,使得工作效率能够不断提高。

2.4 加强医疗设备档案的建立和管理

医疗设备的管理过程中,对设备的各种实际使用情况、维修情况进行记录,并且建立相应的档案,有助于医疗设备的有序管理,更好地使用这些医疗设备,提高医疗设备的有效使用率,加强医疗设备档案的建立和完善,一方面要加强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能力水平的提升,另一方面要加强医疗设备档案管理制度的完善,加强相关人员对医疗设备的使用、维修等情况的真实记录,便于日常管理过程中及时了解设备的状况,积极采取措施进行问题的解决,提高工作效率。

2.5 加强医疗设备的使用管理

医疗设备的使用管理指的是在设备的整个使用期内进行的管理工作,是医疗设备管理中的重要环节。

2.5.1 临床使用安全控制与风险管理

为了加强医疗器械的使用安全管理,降低医疗器械使用过程中的风险,需要按照相关的规定对医疗器械的临床使用进行管理和控制,制定相关制度,主要包括几个方面。第一,建立相应的设备安全管理委员会,对医疗器械的临床使用安全以及风险进行全面管理和控制,加强医疗器械临床使用安全监管工作。第二,对医疗器械使用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风险的来源进行分析。第三,安全管理委员会在日常工作中积极指导各个部门进行器械安全监管,在进行设备使用之前应该要进行器械操作的安全培训,制定设备操作的规程。第四,临床科室要不断健全器械的监测体系,并且设置专门的工作岗位,派专人对设备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情况进行监督。第五,加强安全管理过程中的奖惩制度的完善,对于安全事故积极防范的给予奖励,瞒报的给予处罚。

2.5.2 临床使用效果与功能开发

各种医疗设备在使用过程中的功能的开发以及研究是医疗设备使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临床使用效果以及功能的开发,需要配备专业人才队伍,对器械临床使用过程中的各种指标、状态等进行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得出临床使用效果报告。

2.6 加强医疗设备的保养与维修管理

医疗设备的维修与保养是医疗设备管理的重要内容,同时定期进行保养和检测。一旦发现任何质量安全隐患,要及时维修。在保养维修过程中要加强医疗仪器维修制度的完善,根据医院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比如《仪器设备管理制度》、《医疗设备的维修制度》等。并且对相关责任人的责任进行确定,促进医疗设备的维修管理效率不断提升。

2.7 加强医疗设备的计量管理

先进的医疗设备要靠科学的计量管理来保障。在医疗器械的使用过程中加强计量管理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加强设备的计量管理,需要建立相关的医疗设备检定以及校准规程,对医疗设备的操作使用标准进行完善,对医疗测量仪器的使用进行有效的监控,对医用超声、医用激光、医用放射等方面进行强制检定管理,提高计量人员的综合能力水平,促进计量工作实现法制化、规范化发展。

2.8 加强医疗设备的更新和资产处置管理

由于医疗设备的研发流程比较复杂,各种医疗设备的更新时间相对于其他器械产品而言较慢一些,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在医疗设备的管理过程中要积极对医院的设备情况进行掌握,建立完善的固定资产报废和处置制度,固定资产的报废首先应组织本院的技术人员进行技术鉴定、评估,必要时请院外技术专家参与鉴定,特殊设备申请主管部门检验,使用部门不得自行处置报废固定资产,应由主管部门按照医院规定统一进行处置,处置报废特殊设备应符合国家相关的管理规范。

3 结语

随着医院的现代化、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医院引进越来越多的医疗设备,医疗设备的管理水平高低对设备的性能发挥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在医疗设备的管理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设备的采购把关不力、设备档案管理存在问题等,为了促进医院对医疗设备管理效率的提升,在日常管理过程中应该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对医疗设备管理的问题进行积极的解决,以提高医院医疗设备的使用效率,为临床检验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郑小溪,李怡勇.医院医疗设备购置和设备管理的现状及对策[J].医疗卫生装备,2008(03).

篇7

1 引言

众所周知,在现今医院的正常诊疗过程中,医疗设备已应用到临床各个学科。各级医院对医疗质量要求不断提高的同时,也纷纷加大了医疗设备的投入,设备固定资产所占的比例日益上升,所拥有的设备先进性在某种意义上体现了此家医院的医疗水平和等级档次。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现代医疗设备种类繁多,其精密化、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因此保证医疗设备正常运行,使其能创造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医院管理层须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等级医院评审规定二级以上医院必须成立设备管理部门,执行相应的职责职能,对医疗设备进行统一的规范的管理[2]。各省市区也逐级成立了设备质控中心,对各管辖内的医疗机构的设备管理进行指导、监督、检查,促进了临床医学工程学科的发展[3],保障了设备的良好运行。然而,在一些边远山区、乡镇、海岛医院,由于种种原因,还普遍存在着“有设备,无管理;有兼管,不规范”等现象,严重阻碍了临床工作的开展。

2 存在现状

2.1 采购不规范

2.1.1 无采购申请、论证、计划

设备采购申请无计划,往往是等原先应用的设备出现故障无法修复,或临床医生通过进修、参加学术交流等会议后,参照上级医院的设备配置和一些会议参展商的介绍,而临时提出申请。申请无统一固定格式,内容不完整不规范,只是一些简单的要求购置理由,没有临床应用范围、可开展哪些新的项目,现有配置情况,技术可行性,安装配套条件,购置资金来源,能创造哪些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等一系列需论证的资料。

2.1.2 采购工作不规范

采购时缺乏对设备器械的三证审查核对,供货商必要的资质审查,产品制造方的授权证明,是否有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保障等等。采购信息来源单一,缺少同类设备多方对比,实地考察等必要程序。导致最终成交的设备技术先进性、性能可靠性、可维护性、安装配套性等不佳,综合性价比不高。

2.2 档案无建立

由于无专人负责设备信息的收集、整理、登记等管理工作,故设备档案建立情况非常糟糕。设备的信息被分散在各个部门,合同在财务、说明书在使用科室、申请报告在后勤,有的早已遗失。由部门和个人随意操纵,无法做到完整性、真实性和动态地添加新的二次信息,无法保证稳定性、可溯源性。

2.3 质控无保障

2.3.1 操作无规程

基层医院的特性决定了其临床科室分布,人员配置的局限,在设备安装时,由于参加使用操作培训的人员相当有限,也没制订相应的操作规程,明确基本操作步骤和正确的使用方法、注意事项。设备的操作方法只被少数人员所掌握,而人员的频繁流动,将信息带走,新来的人员只能盲目摸索(由于档案无建立,无法查询),严重影响着医疗设备临床使用安全,直接关系到了诊治效果,甚至是受检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2.3.2 保养无落实

由于无专人负责设备的使用操作,更没有制订设备使用操作和维护保养制度。设备的保养维护根本无法落实,普遍的现象是脏、乱、杂。仪器表面脏,布满灰尘,不作清洁。监护仪、心电图机等导联线绞成一团,杂乱无章,电动吸引器、真空泵等从不加油,特别是一些生命支持、重要抢救设备,其使用频率不多,而日常保养,运行状况检查等工作未开展,往往在病人急救时开不了机,无法正常运行,严重影响了安全医疗,极易引起医疗纠纷。

2.3.3 维修无保证

乡镇基层医院基本上均无配备相应的设备技术人员。当设备故障时,经常是请上一级的医院设备维修人员下修或上送;产品供应商针对基层医院往往是一锤子买卖,推销设备室在售后服务方面满口承诺,而实际发生时经常推诿、敷衍、拖拉、逃避、漫天要价,设备的及时修复难以保证。

2.3.4 计量无开展

基层医院设备器械的强制计量鉴定工作,普遍性长期没有开展起来。近年来我市政府部门对医疗质量越来越高度的重视,特别制订了针对基层医院强检设备强制计量鉴定的政策,要求质监部门派人员下去开展此项工作,并免收一切费用,此项工作才得到了开展,但计量专管人员、档案等还未配备建立落实,还需规范完善。[4]

3 应对措施

3.1 因地制宜

各基层乡镇医院领导一定要在思想上充分认识设备管理的重要性,要制订一系列管理制度,成立设备管理部门,适当招聘几名设备维修管理人员,专门负责此项工作。医院离市区较近的,可定时定期邀请市区医院的设备管理人员来进行帮助指导,较远的可上派人员分多次进行短期进修培训,学习先进经验,开展好此项工作。

3.2 因材施教

人员方面如无条件的,可在现有职员内部挖掘、培养,指定几名,分配好各自管辖范围(最好二名以上人员为一组),并规定适时进行人员和管辖区的交换。设备档案可由医院办公室统一收集、入档。制订好的管理制度、规范流程要在不同会议上进行讲解宣传,严格要求各个科室负责人把好首关。新设备安装时尽量安排多的人员参加使用保养培训,并一一操作熟练。可以组织院内职工作为讲解员对设备进行操作培训,或组织操作技能比赛等等活动,对成绩优异者给予一定奖励,提高积极性。

4 总结与展望

总之,基层医院设备管理工作的建立和开展是十分有必要的,医院领导管理层也越来越觉察到它的重要性。虽然,基础条件比较薄弱,困难较多,但只要有心、用心去开展,逐步规范完善,一定会取得成效。

参 考 文 献

[1] 孟进生.浅谈基层医院医学工程人员的工作任务[J].中医药管理杂志,2006,14(9):50-51.

篇8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9.670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5337-01

医疗设备的使用者是人,为人的疾病诊断和治疗服务。如果医疗设备性能不达标,使用不当,容易造成漏诊、误诊,给病人带来人身伤害,甚至会有生命之忧。比如心电图仪、脑电图仪等生物电类医疗设备,最常见的问题就是干扰现象,影响诊断的结果甚至无法诊断。干扰的主要因素有电磁场、温度、声光等,而这些因素在现实中是难以避免的。在工作中,经常有医护人员反映医疗设备故障,不能正常使用,而维修人员对故障设备进行检测时,发现各项指标均正常或在合理范围之内,所以,在设备使用过程中,务必保证设备的正常工作,这样才能为病人进行及时诊断,连续诊断,从而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

1 医院医疗设备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目前医疗设备主要分为诊断设备和治疗设备,医疗设备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疾病的诊出率以及治疗情况,也是评定各医院的一项重要指标。医疗设备的管理涉及包括购买、使用、检修等各方面,任何一方面出现问题都将成为医疗服务中的一大隐患,影响着患者安全以及医院的经济效益等。而目前各大医院在各个环节都存在着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探讨和完善。

1.1 医疗设备更新滞后或重复购置 目前医院在医疗设备的购置和更新上主要有两种观念。一种是为了节约成本,现在很多中小医院,尤其是乡镇基层医疗机构,还是采用传统的观点,只要医疗设备还能够使用,就不需要对其进行更新和升级,而不是从为患者提供舒适、准确、快捷服务的角度来考虑。这些导致很多医疗设备处于技术老化状态,设备性落后,技术等级低,从而严重制约医院的快速发展。

1.2 医疗设备管理不规范,没有健全的管理制度 表现为购进、领用、保管等环节脱节。造成因保管不善、使用不当,造成财产设备的损坏、丢失,造成国有资产的严重损失;有的没有建立完整的报帐手续,或是买入后不及时入帐,报废后不及时销帐,或是长期不对帐,造成帐实不符,使得财务报表严重失真。

1.3 适应性针对性不强 由于各种原因所致,医院设备更新时间普遍较长,因此,相当一部分医院在引进大设备时没有把适应性与本院的实际情况很好地结合,十分热衷于“超前”引进,其结果必然疏于本级救治任务、医疗后送体系、地区资源利用、院内技术实力等与设备引进之间关系的论证,造成设备与医院实际条件、承担任务、技术、能力的偏离与脱节。尽管有不少单位注意和强调购买设备应“适度”超前,但由于当前医院设备更新换代的过度提升到每年1-2次,“适度”定位难以把握,也造成了超前购买,容易使技术“过重”或“过度”闲置,有的医院到设备更新时,相关技术还没用上,或者到使用时超前技术已成为滞后技术。

2 医疗设备使用方案

2.1 建帐 医院医疗设备要求帐目健全,帐帐相符,帐实相符。建立仪器管理帐是仪器设备从库房发出后,分散至各使用科室、部门运转使用的客观记载。管理帐目是设备管理和清查核对的依据,是在用设备各种数据统计的原始资料。

2.2 建卡 凡在医疗设备购进、调入以后,即要建立固定资产卡片帐,帐卡分“总卡”(红字印刷)及分卡(黑字印刷)两种。总卡列同一品名(即每一个“目”)财产的总数。分卡一物一卡,一式三份,一份留设备处(科),一份留使用科室,一份随仪器存放在技术档案内。

2.3 建立技术档案 对于大型精密仪器,尤其是万元以上的贵重设备,都应建立技术档案。技术档案建立内容包括:订货合同、国内外发票提货单据、出入库凭证副联、验收记录、产品样品说明书、线路图、安装及使用技术要求、安装调试记录、检验报告、使用操作登记、操作规程、保养维修等等有关资料。技术档案卡片一式三份,一份“正本”由设备部门保管、存入档案内。一份“维修副本”交专职分工的维修人员,记录仪器的重要特征和校验结果,基本测定数据,并在每次检修后做好维修记录。

3 提高医疗设备管理水平的措施

篇9

目前,在我国大多数医院为公立医院,医疗设备也属国有资产,由于体制问题,使医疗设备管理出现许多问题,制约离医院的服务水平和经济效益的提高。现就有关问题做简要的分析,并就如何进一步加强医疗设备管理加以探讨。

一、医疗设备管理的特殊性

医疗设备是医院的主要物资设备,是医院开展各项医疗服务的物质基础,也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基础。在医院,医疗在其资产中占有很大份额。据统计,一般医院的医疗设备约占医院固定资产的1/2, 而其带来的经济效益约占医院日常收入的2/3,也就是说,它是医院生产过程中最重要的固定资产,也是最能体现效能的资产。现代科学技术不断发展使新技术新成果不断应用于医疗设备,为医务人员的诊疗提供可靠的、准确的、精密的医疗数据和手段,同时也使患者再无痛苦或少痛苦的状态下得到治疗,受到医务人员和患者的欢迎。因此,它在设备调研论证、实施购置、宣传咨询、培训等方面有更多的考虑,做到医疗设备与其他固定资产、经营宗旨、市场定位、医护人员的整体素质、患者群体等的有效结合,达到医院资源的合理配置,充分发挥其效用。

二、目前医疗设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一)医疗设备购置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1.医疗设备购置的盲目性

受医院等级评审等外界因素影响攀比仪器的先进性,购买设备时,人有我有的心理作祟,盲目攀比,对其作用,过程和结果认识不清,导致设备购置的盲目性。现阶段不少医院的决策者考虑不周,忽略医疗市场变化,不顾设备是否饱和适用,只是一味强调其先进性,功能的多样性,过于重视硬件配置,忽视人的主观能动性,造成购置盲目。

2.医疗设备购置的随意性

设备购置的随意性是有些单位临床科室可以自作主张确定所购设备的规模、型号及价格,整个购置过程没有工程技术人员的指导或参与,这样极易被厂家所左右。

(二)缺乏完善的论证过程

1.没有一个明确的机构来实施论证,对设备的购买过程实施全程监督

设备购置是由使用科室、部门提出申请,说明仪器的先进性、实用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合理性等,再由设备科进行论证审核。在实际生活中,设备购置论证往往只是一种形式,有的只是领导班子开个会研究一下就行了。即使重视设备购置论证的单位,也大多注意设备所实现的功能及价格,至于是否有质量保证,是否有良好的售后服务,以及其他必须审核的内容并没有列入论证的范围。

2.供需矛盾突出,经费不足,导致论证过程不透明

医院 的拨款逐年减少,目前,大多数的医院都以自创医院收入作为经费来源,因而设备经费相对科室需求而言远远不够,一大型综合医院为例,每年需安排2000―3000万以上的设备经费,但由于大型综合医院大都开展40- -50个科室,因此,即使平均分配,每个科室只能安排50―80万的经费,这些经费对部分小科室来说基本能满足需求,而对部分大科室来说相当杯水车薪,连购买大型设备的零头都不够。 因此经费的分配就难以做到公平合理。其次,部分科室领导凭借个人魅力获得经费,容易使决策者做出轻率地决定,造成决策上的失误,使部分急需引进设备的科室可能分不到经费。

(三)财务操作不规范

1.总账与明细账不符,财务科的专用设备固定资产总账与设备科明细账不符

在财务入账方面:财务入账手续以发票为准,这样,凡涉及赠送设备,无法取得结算票据,财务不做入账手续;委托器械公司进口的设备,由于个别器械公司的账务的混乱,影响了财务入账手续,在款已付清几年的情况 尚未入账。导致总账明细账不符。

2.明细账与分户账不符,财务科明细账与设备科明细账不符

明细账中不同的设备置于同一明细账下,品名严重失真,查对困难;在仓库管理的信息传递方面:设备科在科室之间的调拨,未做退库及领用手续;有的设备已经报废,但未做财务报废手续,造成财产虚盈、虚亏。

3.明细账与实物账不符

账本上有的设备,可是却找不到或没有记载去向,原因是设备损坏维修、赠送、丢失均未作记录,造成账实不符。近几年,很多医院都在搞基建,扩大床位,改善就诊环境,不可避免搬迁这个过程,设备的丢失、损坏特别多,财产损失很大。

(四)不经主管部门批准,随意调出

转让出售报废的,固定资产所得收益不上交财务。职工国有资产意识淡漠,随意处置报废固定资产,自行处置收益。

三、改善医疗设备管理的具体方法和思路

(一)加强医疗设备购置的可行性分析,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1.设置专门机构-设备管理委员会

形成集体研究、公开招标、民主决策的工作制度。委员会由院长、业务院长、外聘专家组成。院长、业务院长、外聘专家主要负责采购计划的审批、采购与供应过程中的监督控制。设备科长主要负责进行市场价格调研,实施采购,保管设备。财务科长的主要职责是财务管理、资金管理、实施统供统管的全过程。这种专门的机构设置能有效的集中医学专家、工程专家和财务专家的意见,提高论证的科学性,并能增强谈判能力,使购置行为公开化,使价格透明化,有利于扼制回扣现象的出现,同时最大限度的克服购置的盲目性,从机制上遏制不合格的产品进入医院。

2.实施论证报告制度

首先科室做出书面申请,由设备科做出预算,然后进行必要的市场调研,做可行性分析。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1)购买的实用性。医疗设备首先应注意技术上的先进性,也要注意先进技术对客观条件的适应性与可行性。医院要根据医学技术全面发展、重点提高求精,从实际出发,分轻重缓急,统筹规划,分批分期地更新设备,在基本设备配备齐全的基础上,应考虑引进高精尖设备。另外,如果国产设备质量性能已符合要求,应首先考虑装备国产仪器,这样即可节省资金,有可为仪器维修带来方便。

(2)购买设备的适用性与效用性。选择设备以满足医、教、研的需要为准,再先进的设备不具备合理性、适用性也是不可取的,在考虑适用性的同时还应注意设备的使用效用。使用率应优先购买,使用率低的不购买或通过借用、协作共用的方法解决。

(3)购买设备的维修性。即设备的可维修性、易修性,维修性影响设备的维护和修理的工作量和费用。一般来说,维修性能好的仪器多是结构简单,零部件组合合理,互换性强等。

(4)购买设备的配套性。使用设备必须配套,仪器装备要结构紧凑,操作灵活,否则性能不能发挥,造成浪费。

(二)充分利用计算机进行资产管理

医院由于过去没有使用专门的固定资产管理软件,资产管理大都是手工操作,人工清理,工作量大,流程复杂,容易出错。随着信息化程度的提高,财务软件的成熟及广泛应用,使资产管理的效率也大大提高。现在大多数医院都以实现财务电算化,充分利用计算机优势,及时对账,分析原因,确保账实相符。

(三)加强报废资产的管理

1.完善、设置管理报废设备的岗位

既要管实物,也要登记报废设备的明细账,并办理报废设备的转让、出售手续。真正做到设备一经批准报废就纳入集中入库,统一出售,有偿转让或交财政罚没中心的管理程序。

2.建立健全处理报废设备的规章制度,明确责任,建立奖惩制度

需要报废的设备,实行层层把关制度,制定万元以下至万元以上报废单,填单后,维修人员根据使用科室意见,对设备进行检修,符合报废条件的给予报废。但使用科室要填写报废的详细原因,由科主任签字,经鉴定属实,由设备科长及主管院长签字后可报废。报废的设备,都要建立明细账进行登记管理,要由设备管理部门指派专人进行妥善保管和维修,以确保报废设备的完整性和剩余功能的延续性,使报废设备的转让、出售得以顺利进行。

3.确保国有资产价值的完整性

有偿转让、出售报废设备所得收入,必须上缴财务部门,以弥补报废设备的损失,确保国有资产价值的完整性。

(四)增强人员素质,设备与人同步配备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医院现代化技术设备也日益增加,所涉及的科学和技术互相渗透必须要有相关的工程技术人员来承担重任。在医院设备引进的同时,充分重视对临床人员、技术人员、维修人员、管理人员的培养。在新形势下,国家的法律法规在不断的修订完善,各种相关的规定、规范、要求在不断的修订完善,要求专业人员不断加强对法律法规的认识和学习,通过进修学习,参加讲座,交流经验,不断提高专业技术,这也是等级评审三甲医院人员培训里的重要一条。

四、小结

医疗设备的管理和使用关系到医院的正规化建设,关系到医院提高医疗水平及患者的诊治效果,也关系到医院的生存和发展,更关系到医患关系的和谐发展。因此我们必须切实有效的加强医疗设备管理,完善固定资产记账、核算、真实反映和监督医院的经济活动,更加合理的配置资源。

参考文献

[1]张慧玲 陈斌斌.论新形势下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持久性.中国医学装备,2010(10)

篇10

[DOI]10.13939/ki.zgsc.2017.09.181

对于医院工作而言,医疗设备的质量以及数量均是医院发展现代化的标志之一,更是医院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础。另外,为了满足医疗工作需求,医院不断引进更为先进的技术设备。想要保证医疗设备的有效使用,延长设备使用寿命,必须做好设备的管理工作。但是,当前医疗设备管理工作仍旧存在诸多的问题(管理制度不完善、管理人员观念意R较差等),严重影响医院工作的执行情况以及长远的发展,规范医院医疗设备管理工作是当前医院管理人员重点工作之一。

1 医院医疗设备管理的问题

具体分析医疗设备管理问题,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管理人员本身观念上的局限性、管理体制的不健全、管理手段的落后、会计核算工作的不规范。下面就医疗设备管理问题进行逐一说明。

1.1 管理人员观念上的局限性

在进行医院资产管理工作中,很多人员对于现代化管理的理念均没有形成健全的认识,而这一问题成为影响资产管理工作的障碍。管理人员一般都秉持着传统的管理模式,即对于所需要的设备或者损坏的设备购买即可,不需要在经营方面有过多的关注。最终,导致很多医疗设备出现了闲置或者重复购置的问题,设备管理人员也没有明确的岗位职责,一旦出现问题相互之间推诿的情况明显,影响设备管理工作的有效执行。

1.2 管理体制不完善

分析医院医疗设备管理工作,体制不完善问题表现明显,例如管理机构设置不合理、工作人员职责划分不明确等,所以在医疗设备管理中经常出现使用权、所有权概念模糊以及多头管理交叉的现象。另外,医院中相关部门之间没有进行及时的沟通,导致医疗设备购买的重复性问题,这些问题都集中反映了财务管理部门在医院资产管理上的缺失。就医院中的财务部门而言,存在着工作人员少、业务量大等问题,所以管理上的不足问题突出,也经常出现医疗设备不合理使用或者医疗设备报废不按照规程执行的情况。

1.3 设备管理手段落后

从医院医疗设备的管理现状来看,管理方法上较为落后且缺乏科学性,这些问题都影响到医疗设备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另外,医院中的医疗设备增减问题并未完全遵循资产账进行登记处理以及核算,部分转让或者捐赠的医疗设备也没有办理明确的登记手续,一旦进行资产核查就引发了账实不符、资料不完善的情况。同时,在进行设备管理时手段依旧沿袭手工记账的方法,虽然部分医院进行了计算机管理,但是缺乏统一的管理软件,无法实现数据网络化、共享化。

1.4 会计核算不规范

当前,主要遵循的会计核算原则是历史成本原则,虽然进行了累计折旧,但是在账面情况来看,依旧显现的是设备原则,无法准确且醒目地反映设备的当前价值,所以在对医疗设备进行资产评估时出现了家底不清的情况。在很多地方,受到医疗市场以及技术水平等方面因素的影响,导致设备的运动成本远远超出收益的情况,但是会计账面并未进行明确的反映,所以导致决算工作缺乏依据的问题。另外,在进行医疗设备清查时,受到工作人员人为因素的影响,在进行设备盘查时责任心不强、账务处理不规范,使得部分医疗设备并未进行监督与核算,造成了明显的资产流失。

2 医院医疗设备管理的应对策略

针对当前医疗设备管理工作中的不足,需要从管理人员自身、管理制度等方面加以规范和完善,为医院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下面就具体医疗设备管理对策进行逐一分析。

2.1 完善医院医疗设备管理制度

想要保证医院设备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制度是一切行为开展的准则。就医疗设备管理现状进行分析,资产管理疏失最为明显的表现就是缺乏有效的管理制度。医院需要结合自身工作开展的实际情况,制定《固定资产管理办法》,在办法中明确资产对应管理的部门以及对应的管理人员,对设备的更新以及维护进行时间上以及资格购置计划要求。借助单项设备的成本核算,对设备的经济以及社会效益进行统计,了解设备报废的可行性,避免出现医疗设备资源浪费的问题。

2.2 实施管理责任制

既往设备管理工作中,之所以管理工作执行不到位,很大的原因是管理人员不明确。所以,在进行医疗设备日常监督以及管理工作中,要安排专门的科室以及固定的人员,科室内成员在划分工作责任制的基础上负责设备的购置以及维修保养工作,并做好记录。另外,医院的财务部分、管理部门、设备使用部门均需要建立设备资产总账以及登记工作,随时完善设备的增减记录以及使用情况。在设备报废处置方面,不但要进行科学的评估,还要逐层进行审批,根据上级的批复对相关部分的资产账进行核销,规避不实账目问题。

2.3 实现设备管理信息化

当前,医院设备管理工作必须实现现代化管理需要,所以转变设备管理手段从粗放型向精细化转变是现实需求。设备管理工作中必须引进计算机管理手段,对于设备的信息、种类、生产批号、厂家、责任人等均可以进行二维码管理,并落实各方的责任关系。另外,综合多个系统以及会计核算系统构建网络数据库,确保设备信息网络管理的实现,使得资产管理以及账目处理一体化,最终保证医院工作中的每一个部分都能够进行数据共享,工作过程的透明化不但方便大家监督,更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处理,提高医疗设备管理工作的效率。

2.4 强化管理人员业务水平

医院医疗设备管理工作的开展情况,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管理人员自身,所以对于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业务水平、责任心意识等方面都提出了严格的要求。随着医院工作的开展,为了满足患者疾病治疗需求,医院新增了很多的医疗设备,且设备的技术含量越来越高,所以对于资产管理人员提出的要求更高,要求设备管理人员必须具备较强的综合素质以及管理能力。医院中就t疗设备管理工作的需求情况,推广手册宣传、开办讲座、外派学习等方式进行管理人员的培训教育,目的在于提高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综合管理能力,另外设立了明确的岗位职责以及奖惩制度,保证每一位管理人员都能够按照规章制度开展工作。同时,通过设备维修保养工作的学习,使得设备管理人员变得更为专业,更会管理,更符合设备管理需求。

3 结 论

综合本文内容,对于医院来说医疗设备管理工作执行的好坏,将直接决定医院工作的运行情况以及医院的长期发展、经济效益,但是医疗设备管理工作是长期且艰巨的工作,医院管理人员必须加以重视。但是设备管理中出现了明显的制度不全、工作人员管理理念意识不强、管理手段落后等问题,在现行资产管理体制下,需要不断结合医疗设备管理工作的开展情况,创建新型管理模式,进行管理人员能力以及责任心等方面的培训,进行工作责任制的落实,实现医疗设备的经济效益以及医院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肖斐,陈鹏.医院医疗设备管理存在的问题剖析及对策[J].财经界,2015(24):133.

[2]陈畅.医院医疗设备购置流程规范化管理问题探讨[J].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2014,24(7):4561-4562.

[3]庞娜,单率.医院医疗设备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J].河南科技,2013(22):244.

[4]卢伟俊.医院内部医疗设备维修管理问题与处置建议研究[J].中国设备工程,2016(12):16,18.

篇11

中图分类号:R197 文章编号:1009-2374(2017)05-0057-02 DOI:10.13535/ki.11-4406/n.2017.05.027

帕累托法则又称为80/20定律、最省力的法则、不平衡原则等,它最早是在19世纪末由意大利经济学者帕累托提出的。这一法则指出,原因和结果、投入和产出、努力和报酬之间本来存在着无法解释的不平衡,而且这一法则普遍存在于人类社会当中。为了解我院医疗设备维修保养的现状,需要对我院各科室及各台医疗设备的维修情况进行数据统计分析,以便找出最需要投入人力及物力进行维护保养的设备及科室名称,并根据统计结果提出相关改进措施。

1 资料与方法

通过自编制软件系统记录我院自2014年1月1日起至2016年12月31日止一共三年时间的医疗设备维修记录。设备维修记录来自于日常工作当中由我科维修部提交给行政办公室所有维修申请单。

统计分为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对我院医疗设备维修的数据进行帕累托法则的验证。这一验证又分为两大类别:一类是按照各个临床科室进行设备维修的数据统计;另一类是精确地对每一台设备的维修记录进行统计分析。具体统计项目如下:

为验证我院医疗设备维修的情况是否符合帕累托法则,把两种统计方式下各统计项目排在前20%的科室或设备的数据总和占所有数据总和的比例进行了计算。

第二部分,通过综合评分法寻找医疗设备维护保养的重点科室及设备。这一部分也包括按科室和按设备统计两种不同类别。具体统计项目如下:

具体的评分办法是:(1)列出统计表中所有上榜的科室或设备名称;(2)在两种统计类别下,均把各统计项目的统计值进行降序排列;(3)每个科室或设备在各项目上的得分均按从低到高递增,在某指定统计类别和统计项目下,排名倒数第一的设备或科室得分为1分,排名倒数第二的设备或科室得分为2分,以此类推;(4)把每一类别下每一个统计项目的各科室或各设备的分值全部相加,得到每个科室或每台设备的综合评分值。该分值越高,则说明该科室或设备的维护保养越需要引起重视。

第三部分,对与医疗设备维修相关的重要因素进行统计。这一部分只包括按科室进行统计的数据。具体统计项目有一个科室设备的总数、总价值、总开机时间、三年来有维修记录的设备总数以及每次医疗设备维修时设备已购置的年数。

2 统计结果

2.1 帕累托法则验证的结果

根据资料与方法里第一部分所述,按科室统计包含4个统计项目,按设备统计只包含3个统计项目,结果如表1所示: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统计出的结果基本符合帕累托法则。

2.2 寻找重点科室及设备

在证实我院医疗设备维修的相关数据符合帕累托法则后,还需要找出医疗设备维护保养的重点科室及设备。根据统计的结果,发现三年来有维修记录的科室一共有42个,有维修记录的设备一共有275台/套。因此,根据资料与方法当中第二部分设定的评分办法,对于按科室统计的结果来说,所有6个统计项目排名第一的科室在该项目上的得分为42分,第二名为41分,以此类推;而对于按设备统计的结果来说,所有5个统计项目当中排名第一的设备在该项目上的得分为275分,第二名为274分,以此类推。

2.3 影响医疗设备维修的重要因素的统计分析

找出重点科室与设备后,还需要对影响医疗设备维护保养的一些可能的重要因素进行统计分析,以找出维修率高的主要原因并采取相应对策。

按照资料与方法当中第三部分设定的统计项目进行统计,结果如下:

由此可以计算出综合评分表上前20%的科室平均每台设备3年总开机时间约为680.07小时,而所有上榜科室该值仅为468.86小时,可见这前20%的科室的设备使用频率远高于总体水平。而且从表4当中也可以看出,一个科室医疗设备的维修率与设备数量、价值也存在一定的正相关关系。

3 分析讨论

在统计出医疗设备维护保养的重点科室及重点设备,并且对其维修率高的原因进行定量分析后,需要提出降低设备维修率,提高医疗设备的经济效益的解决

方法。

在统计第三部分给出的数据当中,其中给出的设备的数量多,价值高的因素是客观情况无法进行改变,只有从控制好每台设备的使用频率,减少设备老化情况,提高操作水平,规范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等方面采取

措施。

通过以上分析,不难找到提高我院医疗设备管理水平的相关措施:(1)根据自身的业务量合理配置医疗设备,既要避免出现某种设备紧缺导致该种设备超负荷运转的情况,又要避免数量过多而闲置的情况;(2)对于维修频繁,维修价格过高或维修价格占设备原值百分比过高的设备应当即时报废更新,避免影响科室正常运转的情况发生;(3)找出故障率高或维修费用高的大型医疗设备的易损部件,可联系供应商或厂商购买整机或易损部件的保修服务,从而降低设备维护的成本;(4)加强对医护人员医疗设备使用及维护保养方面的培训,减少因操作不当造成的设备故障的发生;(5)医院的资产管理制度应当做出相应的调整,可采用专科手术器械资产归专科所有的方案,形成对各专科医护人员的制约;(6)可根据对我院医疗设备服役时间与维修频率之间关系的统计数据,有针对性地对处于故障高发期的设备增加人力物力进行维护保养。

4 使用帕累托法则当中应当注意的问题

第一,帕累托法则的应用有赖于我们对数据的收集和统计分析,其应用效果的好坏同时也取决于数据本身的可靠性。而在全院医疗设备的管理当中,要想获取可靠的设备维修数据需要做到以下三个方面:(1)临床科室设备出现故障时要及时上报设备科维修部进行维修,不得漏报、瞒报或虚报,上报时需要将设备的产地厂家、供应商、购置日期、SN码等详细信息全部提供给维修部;(2)设备科维修部要根据设备的详细信息查到设备的原值、资产编码,填写资料完整的设备维修申请单交给设备科行政办公室进行汇总;(3)设备科行政办公室要加强对日常设备新增、报废、调拨等固定资产变动的记录,使每一台维修的医疗设备均具有可追溯性,并可作为医疗设备维修的统计数据,提高数据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第二,避免走入另一个极端,即只重视对经统计为重c科室的手术室、消毒供应室等科室设备的维修保养,而忽视其他所有科室设备的维修保养。

在所有的设备维修单当中,有相当一部分设备三年来只有1~2次维修记录,这部分设备的数量占了维修单当中的一半以上。虽然这些设备故障率不高,但如果我们不重视它的维修保养,则当这部分设备老化,故障率提高的时候,这些大多数临床科室的运行都会受到严重的影响,自然也会影响整个医院的正常运营。

总之,帕累托定律虽然是一种客观的规律,但它也有自己的局限性:它只是基于某一类数据、单个角度的分析,但绝不是全面的、综合的。我们只有对这一法则进行全面而深入的认识,才能有合理地应用,并取得良好的效果。

篇12

在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很多事情都不能局限在过去的水平上,包括对医院的医疗设备进行相应的维护也不能指局限于过去的老旧传统的维修方式。也应该采取一些新型的维修方式。在这里主要对传统的医疗设备维修方进行一个详细的论述,之后对新型的医疗设备维修方式进行相关的研究,并针对研究结果做出相关的思考。

1 传统医疗设备维护管理模式

所谓的传统的医疗设备维护管理模式言外之意就是比较老旧的医疗设备维修,这种维修方式在一定程度杀个又叫做故障性维修。很明显的看出在社会的不断发展过程中,这种传统老旧的维修模式也逐渐显示出了一些问题。这种管理模式在很大程度上使得医疗设备的运行效率有一定的降低,对于使用这种效率降低的医疗设备的患者很可能会造成一系列的事故。

近年来,随着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子设备的集成化水平越来越高,设备的更新换代速度也越来越快,这一切使得传统维修变得越来越困难。主要表现在:(1)医疗设备种类繁多功能、原理、结构各不相同,出现故障后,单凭医院自身工程技术人员的能力不可能做到全面维修。(2)许多大型的特别是高精尖的医疗设备,厂家一般都实行技术保密,在没有买保修的情况下,这类设备出现故障后,院方往往很被动。有些故障也许经过不懈的努力可以修复,但是查找故障、购买配件等耗时较长,有时查到故障却找不到配件,最后仍然需要依靠购买厂家配件来解决,既花费昂贵,又延长了停机时间,造成更大的损失。

2 预防性维护的必要性及概念

对于预防性维护,可以看出这种维护方式和传统的维护方式相比,在一定程度上都有一些提高。这种预防性的维护方式主要强调的是对医疗设备不仅仅只局限在一个维修一起上面,更重要的是还包括一些对医疗设备的评估和测试。这种评估和测试在很大一方面能够预防相关的医疗设备发生故障,从一定的角度上做到对医疗设备发生故障做出了相应的预防。对于前文中所描述的传统医疗设备维护管理模式,如果在现行高速发展的社会还使用过去的哪种传统的医疗设备维护管理模式,就会造成相关的医疗设备使用不当或者对于发生故障的医疗设备没有进行合理的维修。这就会造成医疗设备的使用寿命有一定的减少,甚至就算维修好了也会经常发生故障。这就会等导致医院的经济效益受到严重的影响。因此,在社会的告诉发展中使用预防性医疗设备维护管理模式已经成为医院和社会发展的重中之重。只用进行合理的预防性维护和相关的检查,排除和解决理疗设备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或者故障,才能使得医疗设备具备一个良好的工作状态,并能很好的延长医疗设备的使用年限,从而提高其使用效率,进一步使得医院的经济效益得到良好的发展。

3 典型医院的做法

某院现拥有PHILIPS 1.5T核磁共振、SIEMENS64排128层螺旋CT、Elekta直线加速器、GE全数字化乳腺X线机等医疗设备4700余台套,其中10万元以上的高精尖医疗设备200余台套,占医院固定资产的近 60%。近年来,某院医疗器械科转变观念,变故障性维修为主动预防维护,把工作重点放在对设备的维护保养上,建立健全各项医疗设备管理制度,通过这几年的实践,特别是在等级医院的创建过程中,取得了明显的效果。鉴于传统医疗设备管理存在的不足,某院在分管副院长的督导下,整合信息科、医疗器械科及各医疗设备使用科室的技术力量,在厂方工程师的指导下,建立了医疗设备管理系统。该系统采用数据挖掘(date mining,DM)技术,平时系统处于登录界面时,采用伺服器模式,每隔一段时间就进行一次检查,当某一设备的PM时限来临时,系统会及时报警,予以提醒。在此基础上,依据医疗设备的风险、任务重要性及历史维护记录,制定出了科学合理的PM规范,并实行计算机管理。PM内容主要包括:操作性能及调整,电气安全测试,外观、控制部件及内部清洁、,更换易耗元件。对与患者生命安全密切相关的治疗抢救设备来说,如手术麻醉设备、呼吸治疗设备、新生儿保温箱等,每季度实行1次PM;对其他检查监护设备,每半年1次。具体到每台设备,依据设备的特性、使用年限、使用率及故障率,由医疗器械科分管工程师提交报告,做出调整,信息同时录入医疗设备管理系统。将医疗设备管理系统与医院信息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HIS)有效链接,实现了医疗设备资产管理的信息化和智能化。

4 预防性维护在医院医疗设备管理中的意义

为了符合现在社会的发展趋势,各个医院开始了实施预防性维护医院医疗设备的相关管理。对于这种新型的医疗设备防护管理系统来在很大程度上对医院的医疗设备有一定的维护作用。这种新型的医疗设备维护对于传统的医疗设备维护来说,占据了很强的优势。其最主要的地方在于可以对相关的医疗故障进行相应的预防。这种预防在很大的程度上能够延长医疗设备的使用年限。而且医疗设备把持最佳的使用状态还能够使得其对患者造成的相应危害程度降到最低。对医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的紧急利益的高效发展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另外,预防医院医疗设备发生故障在减少医院年维修成本也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同时还可以使得相关技术人员对于使用相关医疗设备的医护人员也有了更加亲密的接触,这种假处在很大方面上对于一些医疗设备出现除雾的情况能够进行及时的纠正。不得不说,预防性维护在医院医疗设备的管理过程中还有一项比较重要的意义,那就是能够有效的提高医院工作人员的相关技术水平,对于在医院的人才培养方面强有力的使得医院的建设得到了更好的发展。

结束语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在社会的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对于维护医院医疗设备管理模式已经不能够在局限在老旧传统的模式上面了。需要对维护医院医疗设备管理模式有一个新的改革。对于医疗设备来说,不仅可以直接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全,在一定程度上还和医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的经济利益息息相关。因此,实行预防性维护医院医疗设备管理模式,对于医院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蔡义兵,眭为众,王旭文.预防性维护在医院医疗设备管理中的意义[J].医疗卫生装备,2014(8).

篇13

[中图分类号] R197.32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2)07(b)-0176-02

先进的、精密的、智能化的医疗设备是医院医疗、科研、教学工作不可缺少的仪器设备,大型的、科技含量高的医疗设备已成为医院等级和医疗水平的一种标志[1]。对于医疗设备的管理和维护,做好医疗设备的维护保障工作,能节约医疗成本,更好的为祖国医疗事业发展做出贡献。本研究主要探讨三甲医院中主要医疗设备的管理方法,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1年1~12月设备科报告并进行仪器设备维修的记录125起,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63起,其中,手术室设备29起,放射科设备21起,检验科设备4起,其他科室9起;对照组62起,其中,手术室设备30起,放射科设备18起,检验科设备3起,其他科室11起。

1.2 研究方法

观察组使用本组研究方法,对照组则按照常规将所有仪器设备分摊给临床科室,由其进行自主管理维护,出现问题,与设备科联系,进行维修。其中,1~6月设备报修起数为对照组,7~12月为观察组,1~6月实行常规设备管理,7~12月进行设备管理干预,比较两组出现故障后设备科维修成功率和设备科维修的过程。

1.3 设备管理干预方法

1.3.1 加强培训,提高业务技能 对于设备科工作人员进行定期的在岗培训和继续教育,除了学校要加强设备维修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以外,医院要结合相关医疗机构为维修技术人员提供在岗培训和继续再教育的机会,鼓励维修人员参加函授和夜校学习,对于最新引进的医疗设备要定期组织维修人员进行交流,相互学习,取长补短[2]。

1.3.2 建立医疗设备档案 对每件新进的医疗设备都进行备案造册,不仅为设备的日常使用提供依据,而且还能为专家对该设备日常工作状态的评估提供依据,同时也为领导引进新设备提供详细的论证,包括仪器设备的临床使用价值、资金的投入、创造的效益等[3]。

1.3.3 定期检查 设备科维修人员定期认真检查设备的安全使用情况,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小故障的现场维修,帮助有关科室医务人员掌握设备的主要性能,建立正确的操作规程[4],本院经验是对于价格超过1万元的设备,由科室进行定期维护和保养,对于价格超过10万元的设备,则有设备科进行统筹管理,并设置专人进行维护,时间上至少要求每月进行维护保养一次,并记录在案,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1.3.4 维护保养工作三级制度 首先日常保养,主要由使用科室成员进行,针对机器表面的污迹进行保洁,做到防火、防水、防潮,保持设备零件的紧固和;一级保养,清除机器内部灰尘,清洁电路板脚的氧化层,相关电位器的清洁以及光学医疗设备光路灰尘的清洁,由使用者和工程人员共同完成;二级保养即预防性维修,更换已达到磨损限度的机械部件,抽样检查一些性能变差的电子器件(电位器、电容、电阻),作为预防性维修提前更换,主要由工程人员完成[5]。

1.4 统计学处理

选择SPSS 13.0软件进行,两组间返修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出现故障后设备科维修成功率

观察组返修率为3.2%,而对照组返修率为38.7%,观察组返修率显著低于对照组(χ2=23.952,P = 0.005)。见表1。

表1 两组出现故障后设备科维修成功率[n(%)]

2.2 两组设备科维修过程比较

观察组通过调试设备后恢复使用的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χ2=3.887,P = 0.049),而通过更换主要部件恢复使用的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χ2=9.126,P = 0.003)。见表2。

表2 两组设备科维修过程比较[n(%)]

3 讨论

良好的保养计划是实施设备保养的前提,是设备全寿命动态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保养计划涉及多方面的实际问题,面临诸多矛盾[6]。本研究比较本院对于全院设备科发生使用障碍并进行维护的事件63起,并通过对进行设备管理干预后发生的62起设备使用障碍进行维修成功率比较。首先加强设备科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其实际业务技能,并对所有新进的超过2 000元的新设备建立医疗设备档案,以备及时了解使用情况和为领导提供引进新设备的依据;同时还要求对所有设备按照价格,分责任进行定期的检查,而且制定三级维护管理制度,进行仪器的管理维护,发现观察组返修厂家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通过调试设备后恢复使用的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而通过更换主要部件恢复使用的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所以通过本组研究,笔者认为对于医院的仪器设备,实施科室与设备科应该共同管理,一旦发生故障,能有效提高设备科维修成功率并减少设备返厂维修率。

[参考文献]

[1] 蔡林茜. 医疗设备管理模式的探讨[J]. 医学信息,2008,21(4):489-491.

[2] 江金达. 浅析医院如何加强医疗设备的维修管理[J]. 医学信息,2011, 24(7):377.

[3] 孙小立,饶文晶. 医疗设备的维护管理[J]. 医疗装备,2010,4(2):43-44.

[4] 赵建英,吴荻,杨建斌. 浅谈如何加强医疗设备的管理[J]. 医学信息,2010,23(3):28.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