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10 17:16:12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古筝音乐教学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古筝有近三千年的历史,古往今来,因其音色美妙华丽,表现多姿、造型典雅赢得了各个时代的人们的喜爱,古筝有“群声之主,众乐之师”之美誉,在如今的音乐领域中,古筝随着时代的变革飞速发展着,从过去五声音阶发展到七声音阶,从演奏中国的乐曲发展到演奏外国的乐曲,随着古筝音域的扩大,其影响力也更加深远。粤剧音乐副修古筝课程是根据粤剧伴奏音乐的艺术特点设立的,那么在当前形势下,如何才能搞好粤剧音乐副修古筝课程的教学呢?本文对这一课题作了如下的浅要论述。
一、 粤剧音乐副修古筝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目前学生粤剧音乐副修古筝课程中,由于这门副修课的课程设置是:一共只开设一年时间(两个学期),而且每个星期只有半节课时。所以在短时间内基本掌握古筝的粤剧伴奏知识和方法,是个难题。学生在学习中普遍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其一:基础不够扎实,其二,艺术的表现力不够,大多数学生在演奏时坐姿手型不正确、双手配合生硬、拨弦力度不够、按弦不注意音准、旋律不畅、节奏不稳等等。
二、 粤剧音乐副修古筝课程要从基础开始
1.了解古筝的构造
让学生了解古筝的基本构造,是古筝教学入门必须学习的内容,内容包括基本指法,定弦、上弦、调音、伴奏常用调的转调(C调、G调、F调、D调和降B调)等。
2.演奏时的姿势
最初的演奏姿势一定要正确,演奏时要选择高矮适合自己的琴架和琴凳,琴凳要根据人的身材高矮做正确的调整,最佳的高度是人在座位上将手放在筝弦上时,前臂恰与筝板面平行,演奏时要表现出潇洒大方的神态,身体的上部根据乐曲的需要,自然适度地配合一定的动作表情,但要注意胳膊随着气息运用。
3.弹奏时的手型
弹筝时的手型,基本是一个圆弧形,触弦时每个手指向掌心去弹,动作要小,基本是小关节动,动作越小触弦的准确率就越高,力度要集中在指尖,这样弹出来的音色才会坚实有力,腕部要放平,这样演奏速度较快的乐曲也能得心应手。
4.左手“按”“颤”“揉”技巧
古筝演奏法中左手需要担任“按”“颤”“揉”的弹奏任务,它对筝曲的风格特点有着重要的影响,对于初学者来说,学习的重要部分是音准和力度控制,我们要让学生通过视唱练耳的练习和筝乐欣赏来得到提高。
三、 选择学习粤剧剧目中出现的古筝SOLO段落和小曲以及有代表性的广东音乐
如:《梦会太湖》古筝SOLO段落,《别馆盟心》古筝SOLO段落。
小曲:《春风得意》《和尚思妻》《千里明月寄相思》《娱乐升平》《花间谍》。
广东音乐:《平湖秋月》《孔雀开屏》《杨翠喜》《禅院钟声》等。
通过学习这些基本了解古筝在粤剧音乐伴奏中起的作用,学会运用古筝特有的演奏和装饰手法来丰富伴奏音乐。
四、开设古筝欣赏课
在古筝教学中,由于演奏技能和课时的局限性所致,学生掌握的筝曲量比较少,我们要结合实际情况,多多开设古筝音乐的欣赏课,这样才能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更好地把握进修的方向。开设古筝欣赏课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1.观赏名家演奏,提高学生对古筝音乐和对艺术的审美能力
马克思说:“对于不懂音乐感的耳朵,最美的音乐也没有意义。”古筝教学是审美的教育,那么,感知和理解古筝的优雅和美妙才是其艺术美的核心。
我们可以通过让学生欣赏名家的演奏,了解古筝乐曲创作的新动态,在美妙的古筝乐曲中,领略丰富多彩的艺术之美。
2.教师演奏。
教师的演奏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了学生的学习信心。也对教师提高自身专业水平起到推动作用。
3.对多种流派筝曲和民族音乐的欣赏
音乐流派的形成有着深邃的历史文化背景,学习传统筝曲要了解流派所在的地方音乐,在欣赏课中,学生首先应了解地方的风土习俗、方言特点、地方戏、乐种及地方音乐研究相关文献资料。这些有助于学生把握各流派筝曲的特点,也能全面提高了他们音乐修养。
五、 运用多种教学形式
由副修课自身的特点所致,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难以实施,但是我们也要抓住可以让学生互相促进的特点,在我们的教学中,发挥长处,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来弥补不足之处。
1.教学的公开课
我们可以选择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来进行个别的辅导,并安排其他的学生做旁听、观摩,比如,在学习中表现出色的学生,我们可以安排其弹奏表演,让别的学生来学习,也可以找出学生在弹奏中经常出现的带有普遍性的问题,通过公开课的方式予以辅导,使学生能通过学习别人的长处找到自己的不足,有针对性地提高自己的弹奏水平。
2.举办观摩会
学校定期组织观摩会,可以培养学生的舞台表演能力,使学生利用这个展示自己,交流才艺的平台,得到较好的锻炼。
3.分组教学
为了使我们的教学更有针对性和科学性,我们可以按着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分组,以一个学期或者半个学期的时间,来进行考核。
最后,我认为:粤剧音乐副修古筝课程,是建立在学生学习了至少两年半主修课程、剧目课程、唱功课程的基础上开设的。如何在课程设置时间有限的情况下,基本掌握古筝的粤剧伴奏知识和方法,让学生在这种条件下学好古筝演奏,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它既不是粤剧音乐古筝课程的专业教学也非业余教学。只有明确教学目的,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和改进,才能探索出适合粤剧音乐副修古筝课程的专业先进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郝方.提前接触显成效――从古筝选修看音乐教学改
革.[J].文学与艺术.2010(3):181
[2]李丽丹.高等师范院校古筝选修教学探索.[J].科技信
息.2009(6):234
[3]闫晓琪.浅谈古筝教学.[J].雁北师范学院学报.2004(6):73
[4]曾雯.浅谈古筝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应对.[J].教育
古筝是一种民族乐器,而且是一种独具特色的名族乐器。古代的音乐家利用这种乐器,创造出了非常多的脍炙人口的乐曲,被广泛流传于世间。不仅如此,这种乐器一直以来都被称之为抒情的乐器,也就是说,这种乐器既能够弹奏出悲伤的音乐,也能够弹奏出愉悦的气氛,而且比较容易被欣赏,这也是这种乐器与众不同之处。流传到现代之后,古筝已经成为了古音乐的象征,有很多学习音乐的年轻人不愿意去学习,但是在众多古筝专家的共同努力下,将古筝给现代社会音乐界带来的前所未有的乐律推广开来,出现了非常壮观的学习古筝的场面。无论是学习的人数,还是对古筝表示钟爱的人数,都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场景。但是,也正是由于这种场面的出现,古筝的教学也逐渐显现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如何很好的解决这些问题,成为了当今古筝教学中最值得思考的问题。
一、现阶段古筝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
古筝专业的学生,在学习古筝的时候,主要的心思还是放在“技术”的修养方面,希望可以通过正规的教学,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从事古筝教学的教师,也有很多这种情况的出现,在进行古筝教学的时候,将古筝弹奏的技术放在首位,并且只是单一的重视古筝的技术教学。但是经过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发现,这种思想其实是一种错误的思想,或者说是一种不全面的思想,为什么这样说呢,这是因为古筝的音乐艺术并不仅仅是弹奏的“技术”这么简单,真正的古筝专家还需要对音乐演奏的内涵了解的更加详细。也就是说,现阶段古筝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是古筝的练习者对“技术”的追求过多,而忽略了对“音乐”深层意义的追求。
二、根据问题,探析推进古筝教学的有效方法
本文作者在查阅了相关的资料后认为,古筝教学中较为优秀的人才年轻的时候会供职于社会中的各个部门,但是经过多年对音乐的专研和修养之后,最后基本都是会进入到一种全新的音乐环境中,利用自身的音乐知识进行音乐知识的普及和表演,对于古筝的传播和教学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如何将这些古筝方面人才的综合素质合理的提高和改善,在对资料进行归纳和整理之后发现,应该从以下两个主要方面入手,也可以形成一个流程和思路,将古筝的音乐和技术利用步骤进行融合。
(一)坚实的技术是古筝教学中必不可少的基础
在古筝教学中,技术教学是基础部分,是培养古筝专业人才中最为关键的部分。只有先将技术部分纯熟的掌握,然后结合其他方面的专业技术,才能最终提高古筝的综合水平。古筝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在兼顾古筝音乐的同时,首先要抓住弹奏古筝的技术。让学员在学习古筝技术的时候,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入手,更快更好的掌握古筝的专业技术。
1.从古筝弹奏时所需要的肢体动作开始。有许多的乐器在弹奏时是需要肢体动作进行配合的,尤其像古琴和古筝这样的乐器,肢体的配合不仅能使弹奏者的精力更加全神贯注,融入到音乐的意境当中;而且能够有效增加古筝的艺术表现力。在练习的时候要注意的要点是:一定不能刻意的加入肢体动作的表达,一定要是非常自然的表现,才能够既不影响弹奏者的技术发挥,又达到增加表现力的效果。我们在一些电影或者电视剧中经常会看到一些古筝的弹奏者摇头晃脑,自我沉醉在音乐的韵律当中,甚至还会出现哈哈大笑或者暗自哭泣的情况,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由于古筝弹奏者在弹奏时配合了肢体的动作,思想和意识也就自然随着音乐的节奏进行了音乐的世界,当发现自己依然在现实中时,就会感慨自己目前的情况,从而出现上述的状况。
2.学习古筝的时候注意聆听与思考相结合。有很多的古筝学习者一味的希望自己能够多加练习,以为这样是提高古筝技术唯一的手段。这自然也是一种错误的思想,在古筝练习到一定的阶段之后,放下手中的实践,转而选择聆听其他弹奏者的古筝韵律,尤其是一些古筝名家弹奏的音乐,认真的思考其中和自己弹奏之间的的差异,最终得出自身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是提高古筝技术的必要手段。这种方式是提高自身水平非常有效的方法,但是却极少有人能够做到,这是因为当放下自己弹奏的双手时,需要很大的勇气,在聆听他人弹奏时,需要极大的耐心。这也是俗话说的“集众家之所长”,是提高音乐修养非常关键的一步,但是绝大部分古筝练习者会选择在中途退出,因为这其中的寂寞和苦闷是非常难以忍耐的。
3.反向思维的训练尤为重要。在正常的情况下,人的思维指正向的,比如说古筝的学习,基本都是由浅至深的学习,最后达到较高的水平。如果我们反向思维,就是先要把自己当做是古筝的大师,然后站在大师的角度去思考应该如何去弹奏和掌握古筝的弹奏技术。这种思维是提高古筝技术最为快捷的方式,这是因为所站的位置高了,心理的想法自然不一样了,行动力也就提高了。但是对于这种思维的培养却并不是很简单,需要老师不断的创造意境让学生换位思考,才可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二)坚实的技术与传统音乐有机的结合
古筝的表达主要是民间音乐的表达,因此,要想把古筝的艺术表现力表现的更好,就必须追根溯源,还要从传统音乐中寻找灵感。在古代,古筝弹奏者会利用各种场景,现场发挥,制作出一些影响深远的音乐,这主要是因为创作音乐的背景和自身的心情恰到好处的融合在一起,没有多余的想法,让音乐完美的传达的意境。也就是说,传统音乐创作的背景、风格等是直接影响古筝表达效果的因素,对于这些因素的了解,可以让古筝的弹奏者在弹奏的时候有真实感情的表达,效果自然是非常好的。
技术是基础,传统音乐是上升的阶梯,这样就构成了一个最为简单的系统,将这个系统不断的完善,就可以得到最后的目标。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古筝的练习者对传统的音乐做详细的了解,也就相当于学习古筝音乐的理论知识,对于相当一部分古筝练习者来说,这个过程是枯燥和乏味的。这就相当于让一名飞行员去了解飞机零件的制造工艺,其过程有多么的复杂可想而知。
所以说,“技术”和“音乐”相结合的过程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过程。首先要有良好的技术基础做为铺垫,这是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也是在接触“音乐”之前就需要完成的。其次是对音乐的理解力,这种理解力并不是一个简单的程序,而是需要较为复杂的了解和领悟的过程。资料显示,优秀的艺术家在听音乐之前,对音乐的背景不做了解,先认真的、反复的聆听这首音乐,直到听出这首音乐的制作者创作的背景、心情和目的等,这个过程是极为复杂的,当前提就需要古筝练习者对古筝的弹奏技术非常的了解,并且能够耐得住寂寞,数百遍甚至数千遍的聆听音乐的节奏,感受创作者弹奏时的心境。即使对音乐有较高天赋的前提下,也是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这中间是枯燥和乏味的。也正是因为这样,绝大部分学习者在进入到这一阶段的时候,刚开始就认为自己已经真正了解的音乐,或者是在经过了一段时间之后,受不了这种漫长的煎熬而放弃了。最终剩下的人数是非常少的,也是这些少数的练习者才能最终成为古筝界的人才。
而且即使成为了人们公认的古筝人才之后,对于音乐的追求依然是不可间断的,因为在不断的理解中,会逐渐加深对音乐的理解层次,而且音乐的层次是深不见底的。理解的越深,只能说是把技术和音乐相结合的程度越紧密,对于古筝来说,最为优秀的水平也就是说我们常说的“人筝合一”。
三、古筝教师应该注意的问题
学生对于古筝了解和学习的程度如何,主要还是取决于教师对于教学重点的把握,这也是灌输式教育的重点。学生在接触古筝之处,接受知识的先后顺序一般是由教师决定的,在学习的过程中,对古筝音乐知识的接受能力也是对教师培养水平的考核,在最后学生是否能够成为古筝界的一名新秀,是对教师教学理念的最终评定。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始终注意以下三点:
(一)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注意学生个人水平的差异性。每一名学生学习进度一定是不一样的,就像是吃饭,每一个人的速度都是不一样的,这其中的决定性因素很多,甚至会发现,有一部分学生是不适合学习古筝的。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的天赋和资质做最初的评定,这个时候的评定不一定是准确的,但是至少可以给学生一些压力或者动力,让学生快速的对自己有一个较为清醒的认识,对于下一步的学习是至关重要的。教师是这个过程中的关键部分,在教学的进度逐渐的推进中,发现学生中个人天赋的不同,针对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对于天赋较强的学生进行重点的培养,以便尽快的成就古筝的专业性人才,对于天赋较为平凡的学生进行鼓励,让想成为人才的学生对自己不失去信心,也能够找出自己努力的方向。
(二)教学时间不是衡量教学水平的唯一标准。俗话说:“时间是可以衡量一切”,这句话并不是绝对的,比如初中毕业生去清华大学学学课程,这就不是单纯的时间问题。同样,对于古筝的学习也是如此,一起学习的学生效果肯定是不一样的,最终成才的情况更是不尽相同,这也不仅仅是因为学设学习的天赋不同,还有很多方面的原因,比如学生学习的方法和自我努力的程度等等。相关资料显示,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一定要“劳逸结合”,这是学习艺术的一个必经阶段。就像体力劳动者休息一会恢复体力一样,学生学习的过程中会遇到一次或者几次瓶颈,这时候应该对学习采取放松式的教学,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领悟和理解,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三)教师应该不断学习,注意教学方法的与时俱进。教师也是从学生阶段走过去的,也是经历了不断学习之后得来的结果。作为教师,尤其是古筝的教师,就要对学生负责,对音乐负责,对艺术负责!要做到这些,唯一的途径就是不断的学习,完善自我。无论是哪一种知识的教学,教学方法都是不断改进的,或者说,没有最先进的教学方法,只有目前最先进的教学方法。古筝教学中也是如此,经历了从古到今的时代变迁,教学方法也更新了无数次,在这些教学方法更新的过程中,唯一没有变的是--都是不断学习和总结的结果。因为只有学习才能有更多的经验积累,只有学习才能不断提升自身的水平,只有学习才能创新,创造出更新更实用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马欢.关于高校师范专业古筝教学思路拓展问题的探讨[J].高等教育与学术研究,2008,(06).
[2]周耘著.古筝音乐[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10.
一、高校音乐专业古筝课的特点
目前,高校音乐专业学习古筝的学生很多,包括主修和选修的。以选修的学生居多。学生体格发育已经定型,手指的灵活性和协调性都不如儿童。但从另一方面来说,他们有其它的特点和优势。第一,他们有着一定的理论和乐器方面的基础。第二,作为成人,他们的接受能力较强,教学进度也可以加快。第三,他们有很大的学习热情。
高校音乐专业古筝课的教学内容一般分为古筝基础理论、基本指法及其技能、传统筝曲和现代筝曲、古筝艺术史及其教学法。大学生具有较强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但是他们错过了学习古筝的最佳时期,手指灵活方面处于劣势。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扬长补短”,发掘其思维理解上的优势,弥补其生理条件上的劣势,调动一切手段引导学生在音乐内容、乐曲结构等方面有充分的思考,要使学生在学习古筝的过程中,不但掌握技术,而且善用技术来表现音乐,感受古筝这一民族乐器所散发的美感,从而认识我国民族音乐美的本质。
二、注重对古筝主要流派及风格特征的学习,提升学生弹奏水平和民族音乐素养
流派指的是在一定的历史时期,思想倾向、审美趣味、创作方法、艺术风格等大致相同或相似的某些艺术家自觉或不自觉地结合而成的统一体。传统的筝乐被分为南北两派,更进一步可分为河南筝派、浙江筝派、客家筝派、福建筝派、山东筝派等。
河南筝派的乐曲受民间说唱音乐和戏曲音乐的影响很大,频繁使用大二、小三度的上下滑音,常用游摇和慢滑急颤相结合。奏出悠长连绵的拖腔乐句。今天,河南筝曲仍与大调曲子和戏曲等民族民间音乐紧密相连。豫剧、曲剧、越调都以筝为其伴奏乐器。正是这些丰厚的民族民间音乐土壤,培育了刚健的河南流派筝乐。
浙江筝派的乐曲除继承传统的浙江技法外。还融会了琵琶、三弦、扬琴及西洋乐器的演奏技法。远在唐宋时期,浙江筝派以“弦素十三套曲”和“江南丝竹”为源。曲目的板数就已突破了六十八板的体系,乐曲也由单一的乐思发展到复杂的曲式结构。建国后,浙江筝派主要传人王巽之经过长期艺术实践,积累了江南民间的众多演奏技法,并不断推陈出新。他不仅演奏特色丰富多彩,而且艺术风格细腻而又浑厚、豪放,因而能充分表现出乐曲丰富的内涵和丰满的感情。
客家筝派的乐曲是由客家音乐中“丝弦音乐”的合奏形式,经过历代客家筝人的丰富、充实、发展、提炼形成的独奏曲。客家筝曲演奏特点主要体现在丰富多变的左手按滑音形成其独特的古朴、典雅的风格特点。
福建筝派比较集中流行于闽南语系和客家语系的地区,可以说福建筝、潮州筝、客家筝都是长期在一个地区共处的,它们互相影响,互相吸收。福建筝的特点是在技法上运用连勾法、按截音法、跑马法、点滑法,使其显得尤其丰富。
山东筝派的流传时间很长,它以刚劲内在的音乐气质和朴实优美的抒情性在全国享有盛名。六大板的大板曲是山东筝曲的精华,艺术性强,既可以单独演奏一曲,也可以按板序连起来演奏。合奏曲的演奏由筝、琵琶、扬琴、奚琴四种乐器组成。筝始终处于突出的地位,民间有“无筝不成乐”之说。山东筝的滑奏使用较多,其上滑音多于下滑音,滑奏速度也比较快。由于山东筝的流传位置正与河南省接壤,两省音乐文化必然会相互影响和有所交流,因而人们把山东筝和河南筝统称为“北派”。
以上是我国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古筝流派。这些传统的风格与特征是民族音乐成熟的标志和精髓,了解各筝乐流派的风格特点对学生古筝的学习和民族音乐素养的提高有很大帮助。
三、高校音乐专业古筝课的重要作用
0 引言
目前,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演奏古筝,古筝的音色较软、清脆,不仅适合独唱,也适合同其他乐器合奏。在实践的过程中,练习古筝有许多需要注意的地方,不仅要着眼于古筝本身的技巧,也应该讲究古筝音乐的技术和方法,从而提高古筝实践水平。近年来,虽然越来越多的人学习古筝,但在学习的过程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事情。我们要加强古筝教学,就应重视音乐和技术的融合。
1 古筝教学中现状分析
现有古筝教学中的主要问题是不能把技术和音乐相融合。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假如技术是我们的身体,艺术是我们的心脏,技术通过某种形式出现在人们面前的一段音乐的表达展现艺术,就是整首乐曲的灵魂,反映个人艺术风格的表现。但在古筝教学中,教师往往将主要精力集中在技术,不断提高学生的技能,而忽视学生的文化内涵的培养,导致在演奏一段乐曲的时候就只是机械性地演奏,但演奏不出任何情感色彩,这是很难让观众产生共鸣的。
此外,另一个客观原因是现代人缺乏对传统文化知识的了解,学习古典类型的乐器只是为了陶冶艺术情操,对古典乐器的真正含义没有理解。想纠正这个情况并不立即生效,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和实践,所以想要成功演奏一段乐曲,不仅体现在技术熟练的演奏水平,也要深刻地认识到音乐灵魂所在,以促进技术、艺术之间的融合,做到技艺组合。
2 古筝教学中音乐与技术相融合的重要性
从目前古筝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由于受传统教学的影响,教学模式主要分为远程教学和面对面教学,教学手段比较单一落后。这不仅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使得课堂氛围枯燥乏味。同时,再加上社会举行的关于古筝文化交流的活动比较少,而古筝竞赛和古筝考级却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在这种矛盾而复杂的情况下,导致古筝的教学更侧重于技术方面的东西。
然而,将古筝教学中的“技术”与“音乐”有效地融合在一起,不仅能够提{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肢体语言和音乐语言,帮助他们了解音乐背后的含义,促进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音乐。例如,在《林冲奔夜》《春江花月》作品中,将学生的音乐情感结合肢体语言,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于音乐作品的认知,而且还能提高音乐的感染力,使学生在不知不觉间融入音乐之中。
3 古筝教学要素
3.1 活跃课堂氛围
当前中国古筝课堂中有一个明显的问题,那就是教学模式过于单一,教师在采用的讲课方法是亘古不变的,造成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不集中,难以把握课堂的精髓。另外,教师过于强调等级制度,学生为了测试最高级的需求,就需要不断参加竞赛,以此来获取名次。因此,教师将课堂教学重点放在如何提高学生的技术水平。事实上,经常参加一些社会文化活动,可以使学生更喜欢这个乐器古筝,让学生从潜意识里来认识古筝。总之,只有音乐和技术结合在一起,才能使学生在性能水平有新的进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3.2 加深音乐的理解能力
音乐是一个国际性的“语言”,不管你来自世界各地的哪个地方,音乐将会给你心灵以不同的感觉。因此,可以证明学习古筝只需要加强技术的改进是完全错误的观点。学习乐器最重要的是学习对音乐的情感如何表达,把音乐带到人们心目中,可以引起观众的共鸣,具有很强的表现力。
4 如何促进古筝教学中音乐与技术的融合
4.1 奠定坚实的技术基础
技术是一首音乐作品达到优秀标准的重要保证。在传统的古筝教学中,主要采用口传心授的教学手段,将演奏技术、音乐韵味传授给学生。而在现代古筝教学中,讲求的耐力、速度、技巧等方面的技术训练,对新作品进行大力的挖掘。尤其是近几年以来,随着对古筝创作音乐的不断创新,产生了许多新的演奏技术,导致传统的技术训练已经无法满足人们对古筝学习的要求。于是,专项训练与节选片断的技术训练便成为了各个古筝教师普遍采用的教学手段之一,该教学手段能够针对古事作品中的重难点,要系统地训练学习者,从而提高其演奏性能。但是在此过程中,需要教师特别注意的是,技术仅仅是一个古筝演奏的手段,如果缺少音乐内容,那么对于技术培训也就失去了价值和意义。
4.2 多听多练,提高音乐领悟力
古筝练习是一个逐渐进步的过程,在实践的过程中,很有必要多听、多练。经常引导学生多听多练经典古筝作品是提高学生艺术修养和欣赏能力的重要途径,而且还可以提高学生对古筝艺术的理解。在练习古筝过程中,应积极加强对所有类型音乐的聆听和实践,才能有效提高对古筝练习的能力。你可以选择不同时期、不同流派和不同题材的古筝作品工作,并加强对这些作品的理解和分析,不仅仅是对其简单听,更应从学习的实践中加入更多的古筝处理技巧。在练习者学习的过程中,应多听一些经典曲目,以及多种类型的组合练习,以此提高古筝演奏的整体水平。
4.3 提高学生的表现能力与演奏技巧
听老师师范演奏和录音是一个学习的好方法。根据学生的实际承受能力和认识水平,一般挑一些浅显、优美、短小的作品录音让学生听录音,并通过一些经典作品为主,让学生在自己心中的音乐产生一些图像和想象,甚至产生共鸣,逐渐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此外,听他们的音乐,通过“听”,逐步加强和改善听他们的演奏内在感觉。在学习古筝的过程中,应学会在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只有充分了解传统艺术的文化才能真正了解古筝音乐,把握音乐的精华,把音乐和技术两者完美融合。与此同时,我们必须要在扎实的基础上理解和演绎音乐,并从传统的音乐中吸收营养,并且可以进一步增强我们的演奏技巧,这两点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因而,学习传统音乐是很有必要的。
4.4 加强肢体语言的教学
在古筝演奏的过程中,肢体语言是古筝的重要组成部分。肢体语言的表达足够灵活,能够对古筝水平有很大的积极影响。很多人在演出过程中往往忽视了肢体语言的协调,或者是肢体语言的运用看上去比较刻意,身体看起来非常僵硬,完全听不出来古筝和柔软的感觉。肢体语言是一种音乐表现,而且它也属于技术性的语言。当演奏的时候的如何协调肢体语言,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演奏的时候,使手指可以是柔性地变动古筝琴弦,促进音乐和技术的相互融合,古筝弹奏起来会更加自然。
5 结语
根据目前古筝教学现状以及在古筝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需要“技术”和“音乐”全面实施融合,促进音乐和技术的统一,这是古筝教学改进质量的重要手段和途径。与此同时,演奏者必须加强对音乐本身的理解,从而提高对古筝音乐的认识,然后才能够把自身的感情融入演奏中去,以情动人。
参考文献:
[1] 王淑玲.关于建立科学规范社会古筝教学模式的思考[J].科技信息,2014(8).
0 引言
古筝的音色优美,清脆,对于听众而言,古筝演奏是一种精神享受。古筝和部分传统乐器一样,既适合独奏,也适合合奏。在练习古筝的过程中,弹奏者不仅要掌握古筝的演奏技巧,还要对古筝的音乐性有一定的了解,以便于在实际演奏过程中能够提升古筝练习的水平。
1 当前我国古筝教学的现状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升,古筝演奏作为传统音乐艺术中的一项技艺,也逐渐被人们所喜爱。在古筝教学过程中,音乐与技术的融合是一个关键性的问题。为了提高古筝演奏者的水平,教师在实际的教学当中,还要重视对学生古筝演奏技巧的培养。不过,目前我国的古筝教学现状是教师注重对学生技能的培养,却忽略了技术与音乐的融合,进而导致学生在演奏古筝的过程中,无法将古筝表演的艺术气息展示出来。
虽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会根据学生掌握的常规古筝演奏方法对其进行规范化训练,但因为在培养学生规范化演奏的同时,忽视了培养学生的艺术内涵,导致学生对古筝音乐性的欣赏能力不高。所以,想要提高学生古筝演奏的艺术水平,处理要使学生掌握规范的演奏技术外,还要使学生对古筝音乐有深刻的理解,从而促进古筝技术和音乐的融合,增强古筝演奏艺术的魅力。
2 加强古筝教学音乐与技术融合的重要性
2.1 增强古筝课堂教学的有趣性
一直以来,我国古筝教学的方式除了远程教学外,只有面授教学两种教学方式,相对于其他艺术教学方式而言,古筝教学的教学手段比较单一。而且,社会上一些基础性的、小型文化交流活动比较少,但是古筝考级和竞赛活动,却成了人们关注的热点。在这种教学环境的影响下,古筝教学变得更加重视演奏的技巧,而演奏技术又比较枯燥,学生对此并无学习兴趣。所以,如果能够将古筝教学的音乐和技术有机结合起来,不仅能增加古筝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还能使学生对此产生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古筝教学的质量。
2.2 促进学生对音乐的理解
在古筝教学中将音乐与古筝演奏技术融合到一起,有利于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对音乐作品背后故事的了解。比如,古筝曲《春江花月夜》,在弹奏古筝的时候,肢体语言和音乐的情感融合,不但能使学生将古筝曲本身的音乐性展现出来,还能使音乐产生更强的感染力,从而增强古筝弹奏者演奏古筝曲时的艺术表现力。
3 增强古筝教学音乐与技术融合的方法
3.1 借助传统音乐来促进古筝教学音乐与技术的融合
传统的乐器是我国传统艺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古筝作为传统乐器之一,大多数的古筝演奏曲也是传统音乐。比如我们所熟悉的《高山流水》、《渔舟唱晚》等名曲,直到今天还在传统的艺术领域内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古筝教学过程中,古筝教学者还要利用传统艺术的优势,汲取传统文化的营养,充分理解古筝这种传统文化艺术,进而更好的演奏古筝曲目,掌握古筝乐曲中的精华部分,将音乐与技术融合起来。同时,还要在掌握古筝演奏技术的基础上演奏古筝乐曲。从传统的音乐中吸取养分,以提高古筝演奏者的演奏技术水平。
3.2 强化肢体语言的教学
强化肢体语言是演奏古筝曲目时,一项主要的内容。但是,在目前的古筝教学中,很多人都忽略了肢体语言在古筝演奏过程中的应用意义。或者有些教授古筝演奏的人员,也借用了肢体语言进行教学,但是因为教学方法过于刻板,导致古筝演奏过程出现了僵化的现象。但实际上肢体语言既是音乐教学的表达方法,也是一种演奏技术。所以,作为古筝演奏的技术语言,灵活运用肢体语言对于提高古筝演奏者的技艺是很有帮助的。另外,肢体语言是音乐表达方式之一,也是人们真实情感流露的方式,所以在弹奏古筝曲目时,运用肢体语言能够很好地促进音乐和技术的融合,让人们通过肢体语言来更好的理解音乐。因此,肢体语言不仅是古筝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也是促进古筝教学音乐与技术融合的一大途径。
3.3 加强学生对音乐的理解
在进行古筝教学时,教师还要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通过听一些古筝乐曲,来深入的理解音乐艺术。而且,反复欣赏音乐的过程,也是学生不断学习的一个过程。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对古筝的音乐鉴赏能力,加深自身对音乐的理解。同时,教师也可以在古筝课堂教学过程中,利用多媒体技术让学生观赏他人的古筝演奏,在观看他人演奏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对演奏者的演奏技巧进行学习,对其演奏经验进行总结,从而深化自身对音乐的理解,进一步推动古筝教学中国音乐与技术的融合。
3.4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心态
在古筝教学中,教师还要重视对学生良好学习心态的培养。因为只有学生具备良好的学习心态,才能更好地投入到学习过程中。所以,在进行古筝教学时,教师还要端正教学态度,为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促使学生在良好的教学氛围中形成良好的学习心态。而且,有实践调查表明,部分古筝学习者在参加比赛的过程中,出现过表演失误的情况。而导致演奏者出现失误的原因,很大一部分是因为自身的心态不佳。为了使古筝学习者保持良好的学习心态,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还要注意观察学生的日常状态以及心理素质,帮助学生分析自身心态不佳的原因,解决学生在演奏过程中心理出现障碍的问题,使学生拥有一个良好的学习心态。从而在这种良好的学习心态下,增强自身的音乐素养,进而提升古筝教学音乐与技术融合的水平。
3.5 加强对古筝技术的领悟
在练习古筝演奏过程中,放慢练习速度是一种有效的训练方式,是指古筝练习者在弹奏古筝乐曲的过程中,用慢于乐曲正常节奏的速度,练习古筝曲目的一种方法。慢速练习不仅是指速度上要放慢,也要去演奏者在放慢弹奏速度的同时,用心去品味古筝乐曲的内在情感,从而更好地体会古筝乐曲的艺术魅力。古筝慢速练习法不但有助于古筝学习人员对乐曲的理解,也有利于古筝学习者对古筝演奏技巧的掌握。比如,在练习古筝曲目时,演奏者可以通过放慢速度来改变弹奏的策略,从而达到更好的演奏效果。而且,在接触一首古筝乐曲时,演奏者也只有通过放慢练习速度,才能对乐曲中的各种音乐术语有准确的掌握,从而降低出错频率。并且在放慢演奏速度的同时,还可以更好的控制手指的弹奏动作和指法。总之,采用放慢演奏速度的方法进行古筝弹奏,不仅有助于提高弹奏者的演奏水平,还能促进古筝教学中音乐与技术的自然融合,使古筝演奏中的音乐表现力更强。
4 结语
古筝作为传统的乐器,不但可以提升演奏者的艺术修养,还能展现出传统音乐文化的内涵。而在古筝教学过程中,要想提高演奏者的弹奏水平,除了要加强日常练习外,还要掌握一定的弹奏技巧。但目前的古筝教学因为不注重音乐与技术的融合,导致整体的教学水平不高。因此,教师还要在教学当中,将音乐与古筝演奏技术结合起来,从而使学生在古筝演奏过程中,将古筝艺术的魅力展示出来。
【基金项目】江西中医药大学校级教改课题(编号2013jzyx-21)。
【中图分类号】G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5-0201-02
儿童孤独症又称自闭症,是一种脑功能障碍引起的严重的长期发展障碍的综合症[1]。它的主要症状表现为不能与他人建立正常的社会关系、极度孤独、语言发育迟缓和不正常、言语不起沟通作用、游戏方式简单和重复。两个明显的诊断特征是自我封闭,与外界隔离、强制性保持原样不变[2]。近年来该病的发病率呈急剧上升趋势,全球小儿孤独症发病率在 0.02%-0.2%之间,我国介于 0.03%~0.10%之间[3]。目前对于孤独症还没有能够彻底治愈的药物,且副作用大。另外,心理学领域、音乐治疗领域的一些康复训练可以帮助孤独症儿童缓解焦虑、刻板症状,提高沟通、社交能力。
音乐音响的刺激可以直接进入孤独症儿童的封闭世界,歌唱练习、身体动作练习、音乐游戏、器乐演奏的音乐教育形式可以诱发孤独症儿童先与音乐建立起关系,继而与提供音乐的人建立关系,最终和周围的社会环境与人产生互动[4]。在音乐活动中可以避免儿童重复性和仪式性动作的出现率,发展他们的自我意识、改善社会功能,培养其语言和非语言方面的交流能力。
一、奥尔夫音乐教学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由德国近代著名的作曲家卡尔・奥尔夫所创立。奥尔夫音乐教学体系是当今世界影响最广泛的三大音乐教学体系之一。奥尔夫教学法和相应的乐器在创立之初,就曾被运用到特殊教育的领域中,在盲人、聋哑人学校、语言治疗学校及各种精神病治疗医院和疗养院被广泛采用[5]。
音乐教育的目的是通过音乐育人,而孤独症儿童音乐教育的意义在于补偿其智力和行为上的缺陷,争取适应正常生活、适应社会。奥尔夫的音乐教育原理,即原本性的音乐教育。音乐是和动作、舞蹈、语言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以短小精练的乐曲和动作、舞蹈、游戏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让人感受到音乐原来不只是可以被动地听的,而是可以主动地创造性地参与进去的,而亲身参与进音乐的表演和单纯地听音乐的感觉是完全不同的。对原本封闭、对外界缺乏关注和兴趣、难以与人沟通和交流的自闭症儿童来说,可以很好地调动起他们对音乐和音乐活动的参与的兴趣,从而提高他们对外界的参与意识和人际交往的能力,同时对患儿的肢体协调方面以及听从指令等各方面的能力都有着不同程度的改善作用。
奥尔夫音乐教学在孤独症儿童音乐教学中的作用主要表现为两方面:1.通过有针对性的音乐课程内容的设计,使孤独症儿童在认知水平方面得到提高;2.对处于不同发展阶段孤独症儿童设计不同的音乐活动形式, 促进他们肢体协调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使孤独症儿童在行为能力及社会适应能力方面得到提高。
二、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孤独症儿童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音乐能提供活动的动机,如音乐游戏、音乐律动、音乐表演等,对孤独症儿童来说,就是充满趣味性的游戏,避免了学习过程的单调和沉闷。强劲的节拍,歌咏和律动,以及音乐产生的美感,能够吸引孤独症儿童产生心理暗示和互动效应,进而影响到他们的情绪甚至性格,这些音乐特有的因素是其他课程无法给予的,因此,音乐成为打开孤独症儿童心扉建立与外界沟通交流的一座桥梁。
(1)孤独症儿童的歌唱训练
选择演唱孤独症儿童熟悉的歌曲或曲调,以获得和患儿的互动、交流。音乐和言语都有许多共通的元素,尤其是孤独症儿童极需语言及表达能力上的辅导,在唱歌中,旋律的高低好比语调抑扬;音乐中的分句、分段好比言语中的句法;音乐的节奏好比言语的速度;音乐上的强弱好比言语上的轻重,因此歌唱训练可以开发、培养孤独症儿童的语言能力。
(2)孤独症儿童的音乐游戏与身体律动训练
奥尔夫音乐教学将音乐活动作为自身训练的方式,在游戏中,他们忘却自己身体上的缺陷,激发起与人说话,交流的欲望。通过游戏、歌谣掌握基本的社会礼仪行为;通过体态律动训练促进他们的肢体协调发展。在音乐游戏中,他们的群体意识,合作精神得到发展,进而锻炼培养他们的社会交往能力,同时弥补他们在感知觉和动手能力方面的缺陷,锻炼、培养各种生活自理能力。在个人获得认同和满足感的同时,他们会深刻记住所学内容,并运用在日常生活里。律动活动有效取代孤独症儿童的刺激行为,而改为塑造正确行为,并以其特有的趣味性、互动性、形象性获得孤独症儿童的接受和喜爱。
(3)孤独症儿童的乐器演奏
奥尔夫教学乐器种类丰富且容易操作,所以非常吸引孤独症儿童使他们更容易参与到音乐活动中来。让孩子自己选择喜欢的乐器,并随意演奏,由此去感知自己及其他同伴手中乐器的音色,同时通过身体与乐器发生的接触,可以让孤独症儿童通过触觉对不同材质的乐器加以区分,从而刺激孤独症儿童感知觉能力的发展。孤独症儿童常常存在听力异常的情况,而听力能力直接关系到孤独症儿童的言语能力及认知能力,通过乐器演奏,让患儿对各种乐器的音色加以区分,对节奏的快慢强弱变化能够有所分辨,这对于加强孤独症儿童的听觉和提高孤独症儿童的注意力有极大帮助。
三、对孤独症儿童音乐教学的建议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音乐治疗学科领域中已延伸为奥尔夫音乐治疗方法,多用于特殊儿童的康复治疗。由于目前孤独症无法治愈,唯有通过有计划、有步骤的教育、康复训练,才能使其症状得到最大程度的缓解,改善他们社会适应性差的状况。奥尔夫音乐教学通过歌唱训练、歌谣朗诵等方法进行纠正发音、吐字、各种行为动作的同时,更要针对孤独症儿童的“三联症”特征――社会功能障碍,语言交流困难和固定刻板的行为模式,从音乐治疗康复的角度上予以“对症下药”,在运用教学方法时注意结合音乐治疗的康复技术。因此,教育成为康复的手段,康复成为音乐教育的目的,两者必须有机结合,才能将孤独症儿童的音乐教育有效的进行下去。音乐教学要始终和孤独症医学康复相结合,有了康复专业的理论支持,孤独症儿童的音乐教育才能显得更加专业和具有说服力。
四、结语
奥尔夫音乐教学对改善、提高孤独症儿童的语言障碍、社交障碍及刻板行为是非常有帮助的,经过科学的、系统的、有计划有步骤的教育和训练能够极大的促进改善孤独症儿童的各方面能力协调发展, 丰富他们的想象,陶冶他们的情操,使他们在音乐的殿堂里尽情的描绘灿烂的明天,歌唱美好的未来。笔者曾对一名孤独症儿童进行奥尔夫音乐治疗,取得了一定的疗效,治疗后患儿的社会交往障碍得到了一定的改善[6]。但目前国内对孤独症儿童音乐教育的研究还很有限,在特殊教育领域中的影响力很小。因此,还需要更多的音乐、心理、医学、教育多方面的专家进行长期不懈的努力,来促进我国的孤独症儿童音乐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与完善,为所有孤独症儿童及他们的家庭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参考文献:
[1]Lorna wing著,孙敦科译.孤独症谱系障碍――家长及专业人员指南[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8.
[2]顾莉萍,静进,金宇,等. 高功能孤独症儿童情绪理解与社会适应能力关系研究[J].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3, 21(1): 16-19.
[3]杨曙光,胡月璋,韩允.儿童孤独症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J].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7,22(24):1872-1873.
古筝是华夏民族一件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仁智之器”,它从最初的“五弦竹身”经历代筝家的创新发展,呈现在今人面前的是二十一弦、四个八度音区、以木为体的古筝。形制的变化,音域的拓宽使得古筝演奏的音乐极富表现力。由于中国地域辽阔,各地民间音乐繁杂多样,近代依附于各地方音乐而形成的古筝流派,风格鲜明,每一流派都存有丰富的乐曲,即“传统筝曲”。建国后,随着社会的稳步前进,民族音乐受到了空前的重视,筝曲创作也由最初的以古筝演奏家为主体,发展到后来专业作曲家的参与,使古筝音乐走到了音乐题材呈多样性、音乐风格也更具个性化的“创作筝曲”新时期。现今古筝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在中国的各级艺术教育中也越发得到普及和重视。
一、高校古筝教学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目前高校的古筝教学现状有可喜之处,也有令人担忧之处。其中可喜之处在于高校古筝学习的主体是成年学生,他们有着理论基础和乐器技巧,接受能力更强。但是,由于他们错过了最佳的古筝学习时期,因此,高校古筝教学又面临着一些问题。
(一)教学模式守旧,教学目标过于单一
当前,我国高校古筝教学仍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得古筝人才培养过于专业化和单调化,很多高校都把培养古筝人才的专业才能作为首要目标,让他们成为“高、专、尖”的人才。殊不知这样的培养模式使得古筝教学的教学目标过于单一,无法适应社会对全能型人才的需求,从而严重阻碍了高校古筝教学的顺利开展。
(二)教学过程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当前,高校古筝教学过程中传统的教学模式,又滋生了一个问题。这就是说,高校古筝教学重视教师的授课,忽视学生作为课堂主人翁的地位,严重影响了学生积极主动性的发挥,这是一种重内容和个体,轻方式和集体的教学传统。学生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往往会丧失学习热情,无法在集体中发挥出自己的学习精神,显然是不利于学生个性化成长需求的,也不利于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与形成。
(三)注重演奏技巧的学习与培养,忽视综合素质的提高
高校古筝教学中通常采取一对一的教学方式,这样就会耗费教师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也减少了学生之间进行交流学习的机会。在这样的培养方式之下,古筝人才往往缺乏集体协作意识和合作精神,使得学生的演奏水平大幅下降,甚至在与别人的合作演奏中表现出一种手忙脚乱的状态,无法及时调整自己的演奏状态来与别人进行配合。这就是说当前高校古筝教学中存在重技轻文,重单项专项,轻综合素质的培养方式,大大影响了学生对于音乐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二、高校古筝教学创新的具体对策
(一)高校古筝教学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出他们学习积极性
在古筝教学开始,学生们往往充满着好奇心。但是,学习耐力不够。教师不应该采取强制的手段来压迫学生进行学习,而是应该把侧重点放在培养学生兴趣方面,否则,学生一旦缺乏学习兴趣,任何教学都是徒劳无功的。因此,高校古筝教学过程中,应该切实把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充分尊重他们的主体作用和核心地位,保护好他们脆弱的学习激情。这个时候,古筝教师可以选取一些旋律优美的古筝乐曲来激发出学生的兴趣,最大限度的抓住他们的兴趣点,因势利导,让他们从最初的好奇转向兴趣,让兴趣贯穿于古筝教学的始终,努力培养学生的乐感,让他们体验到强烈的音乐感染力,并进而产生较大的艺术表现力。
(二)高校古筝教学应该摒弃传统落后的教学方法,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
从传统上来看,古筝教学方法基本上都是以教师经验为主,学生往往处于被动的地位,教师过于重视自己的教学过程中的位置和作用发挥,从而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使得古筝教学显得过于单调呆板,整个教学了无生机。因此,教师应该反思这样的教学方式,采取更加先进的教学方式,比如说可以采取情境式的教学方法来最大限度的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高校古筝教学应该重视排练课教学探索与实践
古筝教学应该走出传统的重理论与技巧的教学模式,而是应该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实践演出机会,让他们不仅能够单独的演奏出古筝乐曲,更应该能够适应集体演奏的场面,在集体中进行多人配合的古筝演奏,体会到集体演奏的和谐与平衡之感,以此来更好的展现出自己的古筝才能和音乐表现力。具体来说,高校古筝教学中应该在课堂上积极开展教学训练,努力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实践能力。
(四)高校古筝教学应该重视提升教师的综合素养
当前,我国很多高校的古筝教师整体素养并不是很高。这是因为古筝作为我国有着东方钢琴之美誉的乐器,其经历了几千年的历史风雨,是我国民族乐器中最具特色的乐器之一,其有着清越、高洁、典雅的音色,丰富的音乐表现风格,在细微之处还能够深入描述人们的内心情感。因此,高校古筝教师应该在重视培养古筝演奏技能的基础之上,引领学生加深对于古筝民族特异性的了解和把握,让他们能够充分深入到古筝音乐作品的创作背景和情感蕴含中去,从更深层次来领略到古筝音乐的民族风情和文化底蕴。
(五)高校古筝教学应该整合教学内容,及时更新教学计划
高校古筝教学就应该把审美教育作为教学核心,以情感人,以美育人,让古筝教学更多的体现在熏陶、感染、净化、震惊、顿悟等情感层面上,从而实现由技术教学向艺术教学的转变。这样,古筝教学才能够真正适应素质教育的内在需求,从而不断增加古筝教学的文化内涵。此外,古筝教学还应该强化教育类课程的学习,让学生除了具备古筝知识以外,成为一个综合型古筝人才。
三、结语
古筝教师在教会学生演奏技能的同时,还要教会学生如何用“心”来弹筝,让学生体会到“根根筝弦是心弦”的意境.因为古筝音乐是一种有着丰厚文化底蕴的艺术,它除了要用和其它音乐一样的音乐色彩、音乐织体等外,逐需要讲究其韵味风格、意境.要想真正掌握好这门艺术,就要在提高艺术修养和文化素质上下功夫.高校教师在教授古筝风格流派的丰富多彩之时,也要向学生传授民族音乐丰富的语言。不同风格流派的教学,能增强学生民族音乐的积累和储备,增强学生民族文化历史与情感的底蕴,使学生了解各民族文化的特点,培养跨文化的开放多维的音乐视野,广泛吸纳各民族音乐的优长。
【参考文献】
一、当前古筝教学中的常见问题分析
1.注重技能训练,忽视音乐素质培养
当前的古筝教学主要是对学生进行古筝弹奏技能的训练,通过规范化、重复的训练让学生掌握演奏古筝的方法,一味追求曲目的难度与古筝演奏的技巧,忽视让学生进行音乐知识的学习、音乐艺术的鉴赏,从而影响了学生音乐素质的提高。学生虽然能够经过技能训练达到演奏古筝的基本技术要求,但是对演奏背后的文化内涵知之甚少,难以精确把握乐曲蕴含的人文背景与风格特征,也就无法在不同风格、不同类型的具体音乐汇灵活驾驭演奏技术,难以做到演奏正确的音乐。
2.注重单曲演奏,忽视综合技能提高
古筝教学主要分为音乐学院里的专业学习、高师院校里的普及教育以及社会上的业余艺术培训班几种教学模式。很多音乐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学生参加音乐考级或一些场合的现场演奏,严重存在着重单项专项、轻综合技能的倾向。在很多古筝教学中,教师往往按照从易到难的规律,给不同层次的学生安排固定的几首古筝乐曲,让学生通过不断地反复练习来达到一定的演奏效果,忽视古筝知识、古筝音乐的学习,不重视舞台排练、演奏经验的积累和综合表现能力的提高,更不重视乐队编配能力的训练,从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综合技能的提高,更会限制其音乐审美鉴赏与创新能力的发展。主要表现为一对一教学,忽视集体协作精神的培养。很多教师在进行古筝教学时,大多采用的是一对一教学,对学生进行单独教学。个别教学能让学生在实践教学中能得到教师更多的关注,从一定程度上来说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但也会大量耗费教师的时间与精力,并且令学生缺少与同学之间的交流和合作的机会,不利于学生集体协作精神的培养和演奏个性的发挥。
二、改进古筝教学的对策建议
1.正确认识音乐素养的重要性
传承民族音乐,古筝教学的目的不仅仅在于让学生学会演奏几首常见曲目,更要让学生在古筝学习中体会民族音乐的魅力,传承民族音乐文化,提高音乐素养。包括古筝在内的中国民族音乐艺术是灿烂辉煌的文化遗产有着数千年的优良传统,继承与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有着深远的意义。在教学中,教师既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古筝演奏技巧的训练,更要让学生了解古筝音乐的历史,同时注意引导学生学习古筝之外的乐器和一般音乐知识,了解民族音乐魅力,提高学生在音乐方面的综合素养。
2.丰富古筝教学的形式
当前,各种教学模式的古筝教学正在社会上兴起,音乐专业学生、高等师范学校学生以及少年儿童及成人古筝爱好者成为古筝教学的对象。教师要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年龄、学识水平、音乐修养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突破一对一的口传心授,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将个别教学与集体教学相结合,技能训练与音乐知识学习相结合,将演奏练习与舞台表演相结合,丰富教学形式,广泛开展古筝音乐教育,全面提高专业学生和业余爱好者的音乐素养。
3.重视学生演奏个性的培养
托尔斯泰说:“如果学生在学校里学习的结果是自己什么也不会创造,那么他一生永远是模仿和抄袭。”古筝学习中,简单机械地对他人的演奏进行模仿,无论模仿得再像、技巧再娴熟,充其量都只是浅薄的弹奏匠,缺少个人的情感体验和表达,也无法在具体的演奏中驾轻就熟,也称不上真正的演奏家。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告诉学生如何弹奏,进行弹奏的练习,更要让学生了解为什么要这样弹,进行弹奏过程中的思考。例如,笔者在教学中经常问学生:“你觉得这段音乐应该如何表现?你觉得自己弹奏有哪些优点与不足?”在对演奏不再停留在简单模仿、机械练习的时候,学生对演奏有了自己的理解,有了自己的表达,教师也要肯定与鼓励学生适当的个性发挥,重视学生演奏个性的培养。
4.将古筝演奏与智力开发、德育培养并重。古筝音乐是一种高雅的艺术,古筝演奏需要一定的文化艺术水平,反过来也会提高演奏者的文化艺术修养。在古筝教学中要将古筝演奏与智力开发、德育培养结合起来,取得相得益彰的效果。一方面,古筝的练习和表演需要双手具备较高的演奏技巧与密切配合,是一个注意力高度集中的过程,有利于学生的智力开发;另一方面,古筝演奏是表达情感的艺术,古筝音乐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其中蕴含着的思想内容与伦理道德内涵能让学生心灵的净化和道德情操的升华,完善人格,达到崇高的精神境界。
总之,古筝因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受到人们的喜爱,广大古筝教学从业者要正视当前古筝教学中的常见问题,分析研究其产生的原因和解决办法,结合教学实际,从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发扬民族音乐的角度出发,积极进行教学的研究改进,推进古筝音乐的发展,让古筝这朵来自久远历史岁月之中的艺术奇葩在新时代里绽放出更加美好的未来!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J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36-0121-01
一、古筝音乐的特点
(一)取材广泛
古筝是我国古老的民族乐器之一,自秦朝时就开始盛行,在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出现了许多不同的曲目。古筝音乐的取材内容十分广泛,如描述自然风情的《梅花三弄》、《月儿高》、《平沙落雁》、《出水莲》、《高山流水》,也有展现人文历史的《闺中怨》、《昭君怨》 、《嫦娥奔月》、《姜女泪》、《长相思》、《战台风》等,既有古典曲目,也有跟随时代进步而出现的新曲目。古筝音乐的取材也呈现出不同的地域特色,例如《箜篌引》、《湘西情》是湖南古筝乐曲的代表曲目,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将民族特色和音乐风格诠释的淋漓尽致。古筝音乐的取材既展现了我国大江南北自然风情,包含了丰富的人文历史内涵。古筝乐器悠久的历史,使其出现了取材十分广泛的特点。
(二)重意境美
古筝音乐不仅仅是一种乐器,更是我国传统文化的载体和表现。中国人十分重视内在情景的展现,文人墨客更是重视文学、艺术中的意境美,这在古筝的曲目中同样表现出来。比如当我们在欣赏古筝名曲《平沙落雁》时,通过其悠扬流畅的曲调,一幅秋日平沙落雁图便逐渐在我们的脑海里展开,而王勃的那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美景也自然地涌现出来,这便是我国古筝音乐重意境的突出表现。其他曲子,像《高山流水》 、《梅花三弄》 、《出水莲》、《昭君怨》 等,无不包含着丰富的意境,让人听后有“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之感。
(三)情感表达含蓄
音乐是人的精神世界的反映,古筝作为我国的古老乐器,更是我国人民文化特征的表现。中国人在情感表达上比较含蓄,想表达某个意思通常不会直接说出来,而是通过各种暗示,或者是旁敲侧击的手法让别人明白。中国人的这些性格特点,在古筝音乐中同样表现了出来。比如展现友情的高贵和忠诚的《高山流水》,它取材自家喻户晓的“伯牙绝弦”的历史典故,该古筝曲并不是一下就到了感情的,而是首先带人的心灵游荡在高山流水之间,以高山流水作为隐喻来表达俞伯牙和钟子期之间的君子之交,表达两人彼此之间的心心相惜,然后逐步进入音乐的阶段,以含蓄的音乐手法来表达要抒发的感情。
(四)呈流行化倾向
在全球一体化的时代背景下,古筝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在保持自身艺术特色的同时吸取流行音乐的元素,在继承中创新方可保持古筝音乐的在时代的长河之中源远流长。随着社会的嘈杂和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增加,人们越来越多的从中国传统的民乐中寻求一种宁静。传统筝乐与现代流行音乐相融合,这种流行化倾向体现出双赢的效果。古朴的古筝融入现代流行因素既满足了人们的艺术需求,又普及了民族音乐文化在普通群众中的传播和发扬,例如众所周知、为大家所喜欢的流行歌曲《台》、《一帘幽梦》、《青花瓷》都融入了具有古朴韵味的古筝因素,愉悦身心的同时也增加了人们学习古筝的兴趣和动力。
二、古筝教学如何与审美教育相结合
(一)培养学生兴趣
古筝的学习其实是一个快乐的过程,关键看兴趣的培养。兴趣是一种无形的动力,可以在教学过程中以琴激趣,调动学生的兴趣以在此过程中进行充分的审美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力。如在古筝教学过程中,把审美教育融入到勾、抹、劈、滑、揉等技巧的教学中,结合经典的乐曲启发学生对旋律、节奏、速度和力度等音乐要素的感知,如此在技能的教学中国让学生感知古筝的美,思考如何技巧性的达到这种音乐之美。此外,通过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来培养学生的兴趣,以想象力达到审美力。例如在古筝曲《渔舟唱晚》教学过程中,就可以启发学生在脑海中想象夕阳西下,渔民悠闲自得的画面,引导学生在演奏中提升对美的感知力。
(二)拓展学生视野
在前面已经提到,古筝音乐的历史十分悠久,加之古筝本身的特点,使其有了丰富的取材内容。在古筝教学中要很好的将古筝教学与审美教育结合起来,就要求学生有一定的阅历,才能很好地理解古筝曲目所要表达的内容,感受到古筝音乐中包含的美感。然而学生由于其年龄的限制,阅历往往是有限的,这就需要教师的引导,开拓学生的视野,如鼓励学生阅读除音乐知识之外的书籍,文学、美术、哲学类的等等,都将有利于学生扩大视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帮助学生去更好地理解一首古筝音乐中所包含的旋律美、意境美等,获得一种真正深刻的美学体验。
(三)技巧与内容相结合
我国目前的古筝音乐教育普遍出现重技巧轻内容的倾向,古筝的演奏技巧在古筝音乐教育中固然是重要的,是最基本的知识然而技术只是一种手段。音乐是人的心灵的展现,要真正掌握古筝音乐的精髓,还必须去了解古筝音乐的创作背景,古筝音乐要表达的情感和内容,这样才能真正地演奏好一首古筝曲目,也能让观众走进艺术的殿堂。如果演奏者首先连自己都不能打动,更不用去谈打动别人了。古筝教学中要想让学生获得一种真正的美学体验,应当带领学生走进古筝音乐所要表达的情景之中,将技巧的学习与音乐的内容相结合,将技术植根于乐曲,从而升华古筝教育中的美学体验。
(四)发挥学生的创造力
我国的古筝音乐,不仅仅是一种乐器,也并不简单地只是一首曲目,它包含了丰富的意境和人文内涵。要使学生在古筝学习中获得美学体验,就需要学生发挥的创造力,让其打开心扉,随着音乐去思考、去驰骋、去想象,甚至获得身临其境的感受。但是目前我国的古筝教育中,都是老师的单方面灌输,忽视学生的参与,教学过程中缺乏与学生的交流和互动,这就往往抑制了学生创造力的发挥。以至于只是一味不停地、生硬地练习曲子,而没能使自己走入意味深刻的乐曲之中,去感受古筝音乐的意境美和情感美。
三、古筝教学与审美教育结合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结合学生的特点
古筝教学要教授给学生的不仅仅是演奏的技能,还要培养学生对曲目的审美能力,以使学生获得更深刻美学体验。在进行审美教育的过程中,不能忽视的一点就是要结合学生的特点,包括年龄特点、性格特质、兴趣爱好和家庭背景等等。不同的经历和不同的社会成长环境直接影响人们对事物的理解和看法的。比如对于十岁左右的古筝学习者和对二十岁左右的古筝学习者,在引导其体会古筝的意境美时所使用的方法和所讲述的内容就应当是不同的,应当因材施教。对于前者应当更直白,贴近其生活实际,对于后者则可以引导其进行一些抽象的思考,渐入更深刻的领域。
(二)减少功利性的学习
现在家长送孩子学习古筝,大多都是为了孩子能多掌握门技艺,以后能有更好的前途。而古筝教育中要想很好地将审美教育贯穿其中,就必须减少功利性的学习。艺术本身就是高雅的,甚至是有一些“不食人间烟火”的,要体会音乐中所表达的那些至死不渝的爱情,视死如归的爱国之情,淡泊雅致的情怀,就需要学习者用心去欣赏古筝音乐,去感受古筝音乐中所包含的多彩的意境和饱满的人文美感,在进行古筝音乐教育中让学生获得美学的高峰体验。古筝教学和学习中坚决抵制纯功利性的思想,而在于通过学习体会古典音乐之美,提升自身的素养。
(三)注重情感性的学习
古筝乐曲中富含丰厚的文化内涵和含蓄深厚的感情因素,情感性也是古筝音乐审美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古筝的教学和学习中一定要注重心理层面的情感性学习,否则乐曲演奏出来则显得平淡无味。在《秦桑曲》中要感悟到“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的凄婉心境,联想女子对亲人的思念之情;《渔舟唱晚》中要体会到一种恬淡自得、舒缓柔静的渔樵之乐;《临安遗恨》中感受豪气冲天的英雄气概。总之,古筝艺术是一种情感艺术、审美艺术,在古筝教学过程中演奏者一定要与乐曲达到情感的共鸣,方可感悟民族之乐的人文底蕴和情感内涵。
古筝教学过程是一个技艺传授的过程,同时也是一次意境美、人文美和情感美的体验过程,因而在古筝教学过程中要“寓教于乐,寓教于思”使得音乐之美对学生的心理和情感真正产生作用。
参考文献:
[1]赵曼琴著.古筝快速指序技法概论[M].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1.
[2]周璟.浅议古筝学习中想象力的培养[J].甘肃科技. 2011(20)
目前高校音乐学院古筝学习的主体是大学生,他们有一定的音乐理论基础和专业演奏技能,以及较强的学习和接受能力。但是全国高校的古筝教学没有统一的教材和教学内容。基本都是各位专业教师自己设定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一般采用传统的独奏作品,主要传授古筝的演奏技法和表演技能。纵观古筝专业课教学,多年来都是教师和学生面对面、一对一的教学模式。这样的教学模式可以让教师灵活掌握教学进度,针对新的技法和技能,及时更新教学内容。例如,从左手以韵补声到双手配合演奏,从摇指、轮指到快速指序的应用,肢体表现结合气息运用等等,一旦演奏技法和表演技能有了创新和改进,都会很快纳入教学内容中,并迅速得到普及和推广。这也是当前古筝这一传统乐器演奏魅力长久不衰,迅速发展的原因之一。
当然一对一的教学模式也限制了古筝多元化的发展,特别是无法进行重奏的训练,使很多学生在学习古筝的时候缺乏集体意识,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变少,更是无法相互协同进行重奏表演。针对该问题,目前有些高校组建了民乐团或者古筝乐团,使得古筝合奏和重奏的问题有了一定的改善。但是,将古筝重奏课列为专门的基础课程,纳入专业音乐教学体系当中的院校却非常少,或者说对重奏的教学相对滞后,根据调查一般高校古筝教育的重点是独奏的学习而完全忽略了重奏的教学。
二、古筝重奏课程的重要性
重奏,属于室内乐的范畴,它的每一个声部都是由单一的一件乐器完全独立演奏,在重奏过程中,各乐器之间能够互相衬托和引导,它们可以共同推进整个音乐向前发展,既具有独立性又能够强调整体性,使得重奏曲的各个声部均衡,音乐语言表达十分丰富,能够体现出感情的细腻,展现出重奏的内在美。古筝重奏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古筝自身的重奏,由两台或两台以上的古筝分声部重奏,有二重奏、三重奏、四重奏,甚至是几十台古筝的重奏;另一类就是以古筝为主,以其他器乐为辅的重奏形式。
传统的古筝一对一教学模式,往往会让学生在个人独奏方面的能力比较突出,但合奏和重奏的能力会较欠缺。学生不能对音乐的声部以及单一乐器的发声进行辨别学习,就无法在重奏中发挥出古筝的独特音色,展示古筝的演奏魅力,限制了自身的音乐发展。另一方面,一对一的教学模式以独奏作品为主,学生的多声思维得不到很好的训练,进而会影响学生对作品立体感的认识,在跟伴奏或重奏时常常不够自然流畅,这就限制了音乐教育的综合性发展。如果能够让学生接受一定的重奏课程的实践学习,随着多声感觉、听觉及多声欣赏能力的发展,那么就能够使学生逐渐形成一种纵向的思维模式;而且可以从孤立学习走向合作学习,学生之间可以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可以从单一型的学习走向多元化的学习,可以让学生了解其他乐器,练习更多的器乐作品、声乐作品,古典音乐、外国作品等等,大大地拓宽了学生的视野,提高了学生的综合音乐素养。
三、古筝重奏课程的多元化
现代古筝演奏不仅继承了传统的演奏技法和表演技能,而且吸收了许多其他民族乐器和西方音乐特点,呈现出演奏作品的多元化,演奏风格的多元化和演奏形式的多元化。相应的,古筝教学也应该紧跟着时代的变化,无论在教学作品内容的选择上,还是在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上,都应该在传统的古筝一对一教学模式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和创新,开展多元化的教学模式。
(一)作品选择的多元化
将古筝重奏教学有针对性地分阶段,在每个阶段选择不同风格的重奏作品,使得教学内容多样化,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据笔者了解,目前已出版的古筝重奏作品选集有:安徽文艺出版社的《柔情古筝齐奏重奏曲集》、广东科技出版社的《古筝重奏曲集》、山东文化音像出版社的《古筝曲谱集》、上海音乐出版社的《古筝重奏合奏曲集》和《古筝独奏?重奏?合奏曲选集》等。
(二)教学方式的多元化
古筝重奏的多元化模式教学应该合理、系统、科学地设置。特别是在与其他乐器伴奏的选择上既要丰富又要突出个性,比如,与西洋乐器的重奏,可以选择钢琴或大提琴;与传统乐器的重奏,可以选择琵琶或二胡;与打击乐器的重奏,可以选择鼓等等。教师在古筝重奏教学中,不仅仅要传授古筝的演奏技法,还应该注重传授演奏的创造力,启发学生对古筝重奏作品的全方位理解,根据对作品的深入理解去感受重奏曲目的魅力,增加学生想象力、多声思维及音乐的综合素质。
(三)教学手段的多元化
在传统口传心授的古筝一对一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加入电子视听设备和现代化网络技术。在课上充分利用计算机等多媒体设备,辅助传统教学,加深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全方面的感受,深刻理解讲解内容。也可以在课上加入吟诵、书画、舞蹈等多元化的艺术形式,使得古筝与其他多种类别的艺术相互融合、相辅相成,构造出一种多元化的艺术氛围。进一步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增加课堂气氛和教学氛围。
四、结语
古筝曲目资源丰富、表现力强大,具备进行审美教育的先天优势。通过审美教育,人们能够更加深入地感受和鉴赏古筝的美学内涵,并自主展开古筝音乐的美学创造。对美的感受能够有效激起人们的感情共鸣,让人在美的感受中受到启迪和教育。以著名古筝曲《渔舟唱晚》为例子,这首曲子的旋律清新优美,节奏张弛相继,加上古筝特有的浑厚音乐,让人在开阔的意境中获得一种忘情山水的美感。古筝音乐典雅柔和,悦耳动听,但筝体结构本身较为复杂,对演奏者的技艺要求非常高。这使得在过去的很长时间里,古筝教学的重点一直集中在技术传授,形成了重技术、轻审美的教学惯性。但这种以技术训练为唯一目标的教学理念虽然不利于学生的身心成长和古筝本身的发扬传承,技术与审美文化的共同发展的才是古筝教学的科学目标。当然,技艺对古筝演奏的重要性不容否定,它依然是古筝教学的重要部分,但技术的学习必须为音乐的美感服务,技术与情感的相互作用、共同发展才能使古筝演奏更为完善。同时,古筝审美教育有利于人人格情操和综合素质的发展,它能够使人在潜移默化中增强观察力、想象力、手脑协调能力,以及对美的感受力和创造力。
二、审美教育在古筝教学中的有效实施
在古筝教学中,审美因素应始终贯穿其中。教师必须将引导学发现美、表现美、创造美作为教学的重要目标,有意识地推动学生美学鉴赏能力的发展。只有在具备一定审美能力的前提下,学生才能真正体悟古筝演奏的深层次内涵,并在展示自身技艺、抒发自身情感的过程中带给其它人美的享受。
(一)教师须提供正确的演奏示范
音乐属于抽象艺术,没有直观的实体造型。在古筝教学中,教师必须将演奏的节奏、力度和速度变化准确示范出来。具体来说,教师要将挑、抹、按、吟等技巧的教学与同审美教育串联起来,使之相互渗透,在提升其演奏技巧的同时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发展,唤起他们对美的追求。古筝基本技巧的教授非常关键,古筝演奏的很多动作都以腕关节为中心,腕关节的灵活性直接决定了演奏动作能否到位、古筝发声是否精准。再以颤音的示范为例,颤音的运用与曲目的情感关系密切。在优美舒缓的情感中,颤音均匀而振幅较小;在激烈悲愤的情感中,颤音频率快而振幅较大。同类例子还有很多,但总结地说,古筝表演非常考验演奏者的技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特别注意教学示范的正确性和规范性。同时,教师应当在演奏中融入充足的情感,这样能够更好地感染学生,给他们提供更加美好的视觉和情感体验,继而激发他们的想像力和创造性,促进其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古筝学习中。
(二)不断强化古筝艺术实践
“回课”是古筝教学的常见环节,也是检验教学成果的有效方法。在实际情况中,教师经常会在回课时发现学生身上存在的如怯场、情感不足等问题。这说明,学生需要更多的艺术实践来提升演奏的审美表现力。强化艺术实践的方法非常多,情境教学、音乐表演观摩、小型音乐会演奏等都是不错的选择,在对音乐的欣赏和实践过程中,学生的心灵如沉浸在诗意的流水中,这有利于他们体会音乐情感,丰富自身在演奏中的情感表现。可见,加强艺术实践不但能帮助学生缓解演奏中的各类心理及情感问题,还能激发其学习热情,提升其审美体验。
(三)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古筝音乐文化
为了丰富学生的古筝演奏表现力,教师应积极向学生们介绍古筝音乐文化。如古筝及其音乐的文化起源、发展历程、代表人物等。通过对古筝音乐文化的学习,学生们能更好理解古筝及其音乐的丰富内涵,从准确地把握古筝表演的情感走向。以古筝曲《寒鸦戏水》的教学为例,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首先向学生介绍作品背景,让学生们了解到这是一首潮州筝曲,然后进一步向他们阐释潮州音乐文化的特点,特别是当地语言对筝曲本身的影响。在这种影响的作用下,潮州筝曲大多音程跳动较小,风格华丽旖旎,按滑音变化细腻。在了深入学习这些知识后,学生大多能较准确地把握《寒鸦戏水》演奏的风格、情感和韵味,将表演的美学水平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
古筝的发展源远流长。两千多年前,筝正是出现在人类的视野中,由于产生的年代久远,因此在现代教学中我们习惯性的称之为“古筝”。在种类繁多的音乐发展史上,古筝以其独特的音色,优雅的弹奏方式在音乐艺术的花丛中独树一帜。学习古筝演奏不但可以增长自身的音乐知识,锻炼自己的音乐韵律感,同时也可以陶冶情操,增加个人的情趣,提高艺术修养。
一、古筝入门教学中应注意的误区
(一)在古筝教学中忽视了集体协作的精神
不同于以往集体教学,现代的古筝学多采用“一对一”式教学方法,虽然这种教学方法可以更加用心的教学,学生们学习更加专心,但是这种教学方法不但会花费教师们的大量精力,同时也会使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忽视集体协作能力的养成,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失去了与其他初学者交流合作的机会收效甚微,导致高投入低产出的效果,极不利于古筝学习。这样就会导致有的学生独自演奏时表现出色,但是在集体演奏时就会手忙脚乱、不知所措,欠缺应有的合作技巧,在合奏中,不能有效的调整自己,也会无法单独承受一个声部的演奏任务,难以与其他的声部默契、和谐。由于学生们习惯独奏,大多数情况下会抵触与其他合奏的学生们共同演奏,在集体写作中也会表现淡漠,也不利于个人性格的培养。
(二)教学中忽视了学生们的表现力
表现力是乐曲演奏的灵魂。在古筝演奏中,演奏者的音乐表现力对于乐曲有着决定性作用,优秀的古筝演奏者通常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使听众们在欣赏的过程中仿若身临其境,对于乐曲中所创造的情境有着深刻的表现。但是在现代古筝教学中我们不难看出,一些古筝教育者过分注重演奏技巧的教学,而忽略了其他因素的讲解,比如在教学过程中忽视了学生们演奏过程中的表现,这样就会使学生们弹奏的曲目,虽有其声,却显现不出感情。教学过程中,我们在注重演奏技巧教学的同时,也不能忽略表现力的培养。作品的表现力不仅表现在深厚的演奏技巧,更在于演奏过程中肢体语言的表现,举手投足间流露出来的感情,古筝的表现形式是视听表演,因此在重视演奏技巧的同时,加强自身肢体协调性,在演奏过程中,让观众享受视听双重乐趣。
(三)对于演奏音乐文化内涵的不明确
古筝演奏是一种视听艺术,是抽象概念的音乐艺术,每部作品中都蕴含着作曲者内心感受,在表现手法上也有很大不同,有的乐曲表现一种欢乐愉快的气氛,有的则表现出悲伤哀婉的曲调,因此在教学中,重视学生们对对音乐内在涵义的讲解,让学生们不再是简单的技巧演奏,在演奏过程中,重视感情的流露。在教师的启发下,初学者在熟悉音乐旋律的同时,理解音乐的意境,用心去表演乐曲的内涵,布顿的对作品进行品读,熟悉作品的旋律、节奏、演奏速度、力度等,提高音乐表现力以及对作品的分析鉴赏能力。有些教师在讲授时,不重视创作者感情的讲解,这样在无形中就会使学生们对音乐机械的演奏,而没有感情的体现,不利于学生们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培养。
(四)对于学生们学习兴趣的忽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爱因斯坦如是说。但是在教学中我们会发现,有的学生在古筝教学刚开始阶段对古筝学习有着非常浓厚的兴趣,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便开始产生厌倦情绪,学习兴趣也越来越淡,上课坐立难安,学习的速度明显降低,长此以往,学生们对于古筝学习会越来越懈怠,甚至开始放弃古筝的学习。这些都是由于学生的学习兴趣所致,对于初学者而言,一切关于古筝的学习都是新的,学习起来自然兴趣盎然,权情投入,一旦过了这种兴奋期,学习兴趣就会淡化,学习成效开始下降,学生们便开始松懈,甚至觉得无聊。对于初学者而言,他们的认知能力有限,他们在接触新鲜事物时,会表现出极强的学习兴趣,但是一旦对所学知识有所掌握便会觉得索然无味,因此在教学中,想要长期坚持有效的学好古筝,保持良好的学习兴趣是关键,注重学生们兴趣的持久性对于古筝学习有着重要的作用。
(五)学习古筝的方法不完善
任何学科的教学都离不开教学技巧,学习古筝也是如此。对于初学者而言,掌握一种合理有效的学习方法,对于快速入门,积极学习,进步等都有很重要的作用,错误的学习方式学习成立习惯再想改正就会很难,因此在教学初期就养成正确的学习古筝的方法对于初学者而言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教学中,除了专业教学的讲解以外,对于学生们养成良好的坐姿以及良好的演奏习惯的讲解也是十分重要的。同时古筝教学中,注重学生们智力与德育并重。智力是学习的前提,德育是教学的重点,将德育与智力结合起来才能塑造一个合格的人。
(六)教学中对学生们创造力的忽略
创造力的培养是古筝教学的重要内容。在古筝教学中,创造力的培养甚至比传授知识更重要,只有让学生们成为创造型、开拓型以及才能型的新一代,才能使他们适应古筝乐曲的发展性与创新性,在音乐表现上更加有张力。精准的体现自己在演奏过程中的创造力,提升作品演奏的表现力。在教学中,教师应当尊重学生们的创造力,对于学生们在作品中表现出的新思想以及新观点给予积极的评价,并鼓励学生们敢于提出自己的个人看法,从不同的视角看待乐曲,注重学生们对音乐作品中表现技巧以及音乐语言的理解,使学生们用辩证发展的眼光对待古筝学习。泰戈尔曾说:“如果学生学习过程总是在学习结果,那么他的人生将总是在模仿”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当重视学生们创造力的培养,让学生们在学习中多注意自身的想法,培养学生么的学习热情,使学生们自主的参与到古筝学习中,发挥自己的创造力。
二、古筝入门教学的优化策略
(一)古筝教学中,重视学生们集体协作精神的培养
现代教学随着时代的发展发生改变,大多采用“一对一”式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式利弊同在。这种教学方法使学生们更加系统的接受古筝教学的知识,使学生们学习更加专心,但是也会使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忽视集体协作能力的养成,学生们平时学是独奏,这样就使得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失去了与其他初学者交流合作的机会,极不利于古筝学习。协作能力在学生们合奏过程中重要体现,学生们通过与其他的演奏者相配合演出的方式,使自己更加融入集体,在学习过程中也会更加有积极性,对于一些合奏曲目也会产生兴趣。
如果不重视写作能力的培养,这样就会导致有的学生独自演奏时表现出色,但是在集体演奏时就会手忙脚乱、不知所措,欠缺应有的合作技巧,不利于学生们个人心理的发展,过分关注个人练习,而忽视了集体协作会使在合奏中,不能有效的调整自己,也会无法单独承受一个声部的演奏任务,难以与其他的声部默契、和谐。这种学习方式对于学生们思想的养成也有很大的影响,学生们通过集体演奏可以提升自己的集体意识,在学习中也会表现出更高的学习积极性,对古筝的学习也会更加积极。如果学生们不能良好的融入到集体演奏中,由于学生们习惯独奏,大多数情况下会抵触与其他合奏的学生们共同演奏,在集体写作中也会表现淡漠,这样就会使学生们跟其他的伙伴们相互疏远,也不利于个人性格的培养。同时,任何学习都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急于求成,不能过度关注进度,凡事脚踏实地的进行,逐步的完善自己,将培养协作精神作为一种教学目标,让学生逐渐融入到集体演奏中。
(二)重视学生们丰富表现力的培养
演奏者的音乐表现力对于古筝演奏有着重要的作用,对于如何提高音乐表现力,笔者通过教学提出以下几点建议。首先,正确的古筝演奏技巧是表现音乐表现力的前提,正确的把握音准与节奏以及左手按、颤、滑、揉等技巧的运用;其次,对于音乐流派的把握对于不同曲风的音乐,表现手法也不尽相同,要想正确的表现出各流派间的特点重点在于对左手按弦的运用,这需要演奏者对音乐的个人感觉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和对曲子所表达内涵的了解,因此这些就需要初学者多看一些提高人文思想方面的书籍,扩大自己的视野,增强自己在艺术方面的素养;丰富表现力的培养最重要的一点是肢体语言的运用,在举手投足间都表现出一种美感,让观众们感觉到自身的音乐素养。
笔者之前曾观看过很多的古筝表演,最难忘记得是王中山先生的一场现场表演,先生弹奏的出神而且忘我,使观众仿佛身历其境,营造出一种潇洒的舞台表现力,显现出磅礴大气的表现台风,这些都深深吸引在座的观众。因此综上所述我们不难看出,丰富的舞台表现力的培养对于学生们养成良好的台风以及树立信心都有着重要的作用,通过提升音乐表现力,初学者更加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在表演过程中也会更加游刃有余,对于古筝的学习有着重要的作用。优秀的古筝演奏者往往有着深厚的舞台感染力。使观众们身临其境,在塑造生动形象的同时,也会塑造自身的鲜明个性。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当充分重视学生们表现力的培养,加强他们的音乐感染力。增强学生们的舞台效果。
(三)初学者应明确所演奏曲目的内在含义
对于初学者而言。学习古筝演奏技巧固然重要,在教学中也不应当忽视作品的内在含义讲解,古筝大多表现编曲者自身的心理活动,是一种抽象的个人感受,教师在教导初学者的过程中,应当对作品的内在涵义做出分析讲解,培养学生们用心感受角色的内涵,在内心深处想象这种情境,并通过自己的指法表现出来,将自身置身意境中,以心传手,将作品无形的意象化。通过意境掌握作品的内涵,将自己置身意境的角色中,两者相互交融,将作品完整的演奏出来,将基本指法、曲谱以及表演者心境联系在一起,使学生们增强对音乐的感染力,培养学生们的音乐感。在教学中,不要让学生们花费太多的时间在古筝技术的训练上,而应该规范化练习使学生们掌握演奏技巧。从而达到良好的演奏效果。在熟悉演奏技巧后,对学生们进行音乐内涵的讲解,准确把握音乐的人文背景以及音乐风格特征,使学生在深层次理解音乐学习。
加强音乐人文教学,提高学生们的音乐素养以及个人的音乐感知。在教学中,注重学生们性格的培养,学生们成为古筝学习的主体,在学习中逐步完善自己。在选择教材时也应考虑到学生们的个性化以及时代特征,兼具系统性与广泛性,将各种曲风的曲子以及各种流派各种技巧系统的包含起来,由浅入深、循循渐进。
(四)教学中重视学生们学习兴趣的培养
兴趣是人们积极探索的动力,对于学习也是一样,初学者对于自己没有涉及过的学科总会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但是对于自己有所了解的东西就会渐渐产生厌倦感,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当使学生们总是对古筝学习产生兴趣,使他们在学完多次之后仍感到意犹未尽。这就需要教师们在教学中运用各种教学方式齐头并进的学习理念来增强学生们的自主性,使学生们自主的参与到古筝的学习中,对古筝学习保持足够持续的热情。
一方面合理规划教学时间,将教学时间做出合理规划可以使学生们进行每周1-2次,这样一来学生们就会对古筝的学习产生期待心理,这样课堂效果就会更加明显,学生们学习古筝的积极性提升,对于音乐的感知能力也会增强。但是这种教学方式会使学生们忘记上节课所学的内容,所以在课上教学之余,积极鼓励学生们课下自主的将学过得内容反复练习,从而达到熟能生巧的地步。另一方面可以在教学中加进一些学生们熟悉的小曲子,比如《小燕子》、《小白兔》等简单有趣的童歌,让初学者学会了以后弹奏给家长听,这样可以有效的满足学生们的表现欲,学生们通过这种学习方式增强了自身对音乐的敏感度,学习效果更加明显。另外,也可以在课堂教学中播放一些同龄小朋友们参加古筝比赛的优秀视频,让学生们在欣赏的同时通过树立榜样的方式培养学生们的兴趣,这样也可以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将各种教学方式相结合,使初学者在学习中就像玩耍一样有趣,这样学生们自然会保持极高的学习兴趣,对于古筝的学习也会更加专心。
(五)完善古筝学习的学习方法,使初学者可以系统的接受古筝教学
对于古筝学习来说,掌握正确的学习方式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在平时的练习中形成习惯,会对学生们学习古筝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初学者在每次练习前应该树立明确的目标,对自己应达到怎样的程度作出明确的要求,不能只是简单的将几首曲子反复弹奏,要敢于尝新,同时保证弹奏质量,在弹奏前想好弹奏过程中应运用的指法以及弹奏技巧,想好以后再下手,思想与肢体协调起来,在有限的时间内多做正确的练习,如果弹奏方式不正确,那以上所说的一切都无济于事,同时反复的练习甚至起到相反作用。
在初学者学习过程中,教导学生们正确运用指法、手势、手形、运指手法以及弹奏方法。在弹奏过程中让学生们始终保持正确的坐姿,一般以坐式为多,坐在琴的右侧,身体正中心与准一号琴码的位置相对,腰部与面板同高,身体高出侧板一拳左右,双腿呈“稍息”样,手形呈半握拳状,就像婴儿睡觉时手的样子,即休息位。弹奏时,运指方向应与筝面平行,要求义甲正面触弦,各指的弹奏方向应与筝弦平面基本垂直,远指关节是发力点等等,这些基础在教学中都要向初学者做出正确的示范,这样它们在自己进行弹奏时才能有个参考,不至于出现出现错误。注重重力弹奏、展收以及转腰等技巧的练习,这对于初学者纠正错误的练习方法有着重要的作用,使学生们就算零基础也可以轻松的学好古筝,学生们在正确的学习方法指导下可以更加娴熟的进行各种指法的练习,对于树立自信心有着重要的作用,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六)重视学生们的创造能力,发挥学生们的创造天性
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们个性的培养,注重学生们创造力的发挥,在演奏过程中融入学生们的个性化元素,培养学生们的创造性是非常重要的,也是激发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源头,对于学生们在音乐中的独特见解,我们应当提出鼓励,让学生们愉快的进行古筝学习,通过这种鼓励教学,学生们会对音乐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学生们的演奏水平也会有所提高。
放飞学生们想象的翅膀,让学生们大胆想象、自由发挥,学生们也会把音乐当作自己思想的一部分,提升自己的音乐品味,强化自己对音乐的理解。记得曾有一次,一个学生在评价古典音乐的时候,他觉得古典音乐太过沉重,可以适当的加入现代元素,于是他就将自己改过的曲子弹奏出来,虽然有不合理之处,但是整体效果还不错,笔者鼓励他继续这种曲风,他听了以后也很开心,对于古筝的学习更加用心,并且时不时的来点新的灵感,对于他的音乐艺术道路有着重要的作用,他的古筝演奏技术也有很大的提高。同时古筝学习是一种持续的过程,学生们在坚持学习的过程中逐渐找到自己的方向,更好的丰富了自己的音乐潜能。
三、结语
古筝教学中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在教学中我们应当跳过教学误区,对于学生们各方面水平综合教学,达到理想的古筝学习效果。在教学中重视学生们团结协作的能力,使学生们能和谐的完成合奏,不至于慌乱紧张;重视学生们表现力的培养,学生们通过演奏将乐曲中的灵魂演奏出来,使听众们收到视觉与听觉双重享受的效果,这些都可以在学生们的演奏过程中体现出来;重视初学者对于作品内在含义的培养,重视学生们对作品感情的自身感受;加强学生们学习兴趣的培养,使学生们以高度的热情投入带古筝学习中,增强自身学习自主性,达到熟能生巧的作用;完善教学方法,使学生们系统的接受古筝教学,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不断强化自己的音乐表现力,增强各种指法的练习,树立学习音乐的自信心,使学习音乐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朱琳.浅谈古筝入门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时代报告(下半月),2011,(07).
[2]关玉玲.浅谈古筝入门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时代报告(学术版),2012,(07).
[3]崔俊春.浅谈儿童古筝入门教学方法[J].大众文艺,2013,(09).
[4]陶一陌.琉璃亦阑珊――在现代古筝音乐创作过程中的点滴思索[J].人民音乐(评论版),2011,(08).
[5]吴慧菁.浅析现代古筝教学中的问题及对策[J].大舞台,2011,(07).
[6]靳诗雨.浅谈少儿古筝音乐教学中的兴趣培养[J].大众文艺,2011,(14).
[7]陈月.浅析少儿古筝教学中的问题与方法[J].音乐大观,2013,(09).
古筝是我国民族乐器中的瑰宝,随着我国对民族器乐的宣传和重视,越来越多的青少年把学习古筝当做学习民族器乐的首选,进入高校学习古筝专业的学生也越来越多,每年专业学生呈现上升比例。
目前有些高校组建了古筝乐团,开设了古筝合奏课,有了一定的教学实践经验。但是,将古筝合奏课列为专门基础课程纳入专业教学体系当中的院校却非常之少,在我国几所有名的音乐学院当中,只有上海音乐学院和西安音乐学院有正式将古筝合奏课程纳入专业教学体系当中,而一般本科院校基本上没有这一课程。随着我国“古筝热”的出现,高校是否开设古筝合奏课教学已经引起热议,但目前各大综合性大学以及一般本科院校却迟迟无法开展古筝合奏课教学,是存在着各方面的原因。
一、影响高校古筝合奏课开设的几点因素
随着“古筝热”的出现,尽管在高校开设古筝合奏课是形势所趋,开设起来却困难重重。笔者根据各种资料和多方了解,认为高校古筝合奏课无法开设,归纳起来有下列几点主要原因:
(一)学生素质良莠不齐
目前音乐专业的各大高校学生当中,在未进入大学学习之前,真正学习古筝的时间并不长,而且部分学生是因为艺术类招生分数较低,小时候有学习过古筝,在进行高考前经过几个月强化学习和训练而考入高校继续学习,导致演奏技巧和手法都比较低。真正经过多年古筝学习而被录取的学生并不多。其次,还有些古筝学生是在大学期间才选的二专业课程,而且一学年就学习期满,所学的古筝弹奏技巧非常有限。学生素质的参差不齐,必然加大老师授课的难度。
(二)缺乏有效的人、财、物的支持
尽管古筝合奏课在个别音乐学院开设,但是到目前为止,并没有编写出适合古筝合奏课教学的教材,在这种情况下要开设古筝合奏课教学,对教师的要求非常高,教师不但要有较强专业能力,还要能根据合奏组的学生的水平进行协调、指挥。古筝合奏课需要一定教学场地和一定数量的古筝,它的开设势必需要学校投入必要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支持,因为开设的院校较少,没有太多的借鉴经验,导致学校的领导不重视,单单音乐系部无法真正的将这门课开设起来。
(三)课程设置有待进一步规范
由于目前真正开设古筝合奏课的院校并不多,因此课程的设置要如何规范与合理,并没有太多可借鉴的经验。而且学校在多年的古筝课教学中已经形成了“一对一”的教学模式,学习的人数也较少,要改变这种现象,马上在学校开展古筝合奏课教学,势必会在教学中形成更多的弊端,课程的设置无法做到规范与合理。
此外,由于目前高校古筝学习的学生素质良莠不齐,若进行古筝合奏课教学,势必会出现很多不和谐的现象。演奏较弱的学生也无法随时随地进行学习、跟进,使得教师在古筝合奏课教学中难以把握好学生的学习进度,有基础的学生可能会觉得课程教授过于简单,那些基础较弱的学生,则无法进行完整的演奏和及时掌握教学内容,从而产生厌学情绪。教师在难以把握好古筝合奏课教学这一尺度的时候,对于古筝合奏课是否开设持保留意见。
二、高校开设古筝合奏课的有效途径
尽管目前正式开展古筝合奏课教学的高校较少,但是一些高校正在进行小范围的教学实践,部分教师总结了其在进行古筝集体课教学中的一些经验。笔者在写这篇论文的过程中,收集了大量的关于古筝集体课如何教学的资料,结合自己在高校进行古筝教学的经验,古筝合奏课的开设,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
(一)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专业水平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在古筝合奏课这一课程的教学内容安排上,教师可以按学生专业水平的深浅以及各方面的能力,来安排不同的学习曲目,还可以根据学生的爱好及综合素质的不同,在排练形式上可分为小合奏、齐奏、重奏等多种形式来进行训练。能力强的学生可以在不同曲目之间根据需要进行穿插,同时担任几部作品的排练,当然,根据作品的演奏需要安排相应程度的学生进行演奏是非常重要的,最终目的是要保证作品的完成质量,使学生在排练中得到充分的锻炼和提高。
(二)课堂互动,有效创建课堂中教师与学生“角色互换”
古筝合奏课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课程,其训练目的不仅局限于提高学生的演奏能力,更要培养学生的综合音乐素质。在课堂上,教师可尝试与学生进行“角色互换”,鼓励学生对乐曲的创作背景以及乐谱的曲式结构、声部关系以及情感内涵等进行自主分析,试图根据自己对乐曲的理解进行演奏,这样既能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又能更好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深化教学,结合教学实际强化课堂学习
注重古筝合奏课中的教学环节,主要抓住回课检查与新技术训练两个重要环节,在进行回课检查的时候,应该由老师确定古筝的演奏速度,让学生齐奏,教师即时发现问题并且做好记录,在演奏结束之后对学生进行讲解,并就其中出现的问题,亲自演奏,然后让学生进行讨论后再次进行弹奏练习,同时可互相点评这次弹奏中的进步与缺陷,通过这种方式促进学生的学习,加固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激发他们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新技术训练教师在教的过程中,要注重讲解和示范。讲解包括广泛的内容,如曲谱产生的背景、结构以及相关的知识等,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二次创作,曲谱的弹奏能达到感动自己,感动别人,引起情感共鸣的作用。分析演奏的技巧,则是课堂教学中的难点,因此在做弹奏示范的时候,不但要学生眼到、心到,还要求学生勤动手,做好笔记和相关标识。特别是在古筝合奏课当中,因为人数较多,每周课时较少,学生主动记好笔记,方便以后查阅和练习。
(四)辅的使用个别辅导
尽管是进行古筝合奏课的教学,但是不能把其作为唯一的教学形式。及时根据学生的演奏水平进行了分组,对于水平差的学生,为了能跟上合奏课的进度,当出现水平跟不上集体水平的时候,应该有针对性的进行个别辅导。因此,即使古筝合奏课存在众多的优势,但不能将它当做唯一的教学形式,要结合辅的进行个别辅导,使整个古筝合奏教学小组的成员演奏水平能相差不大,保证合奏、齐奏当中不出现败笔。
三、高校开设古筝合奏课的重要性
古筝课是音乐专业课程里中国乐器演奏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而古筝合奏课更是古筝课程以及其他基础理论课教学的延伸与补充,是学生所学专业技能的进一步巩固与实践。这一课程的设置是现代教育理念所倡导的多学科相互渗透融合的体现与实践,对全面提高学生音乐表现要素的综合感知能力、培养优秀的演奏人才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一对一的古筝学习中,学生往往会感觉到枯燥,古筝合奏课的开展,学生之间可以进行齐奏、合奏等,在提高学生的配合默契等能力的同时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上,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对其他学生的弹奏进行观摩,培养他们听觉能力、节奏感,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让学生感觉到古筝这门课的乐趣。同时,学生之间进行自主的交流,通过交谈等方式,更加了解其它同学的练习方法与技巧的运用,学生们在这种积极主动的状态下学习,自然可以更好地提高学习兴趣与学习效果,扩展知识面。
(二)提高教学实践能力
通过古筝合奏课的学习,学生之间的互动性进一步加强,良好的学习氛围,能使学生和教师之间对于古筝的学与教进行广泛的讨论、交流,有利于学生之间进行互相的学习,在集体的学习中不断取长补短,一起进步。教师也能采取多种教学法进行教学,比如:讨论式、观摩式教学,避免学生在一对一当中单纯模仿教师的现象出现,通过这种集体教学的模式,培养学生发现和解决各种问题的能力,为以后的教学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提高学生团队合作意识
目前,古筝专业课教学采用“一对一”的传统教学模式,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有其优势,如因材施教,但却不利于学生团队合作意识的培养,学生之间缺乏沟通交流的机会。古筝合奏课中的古筝合奏、齐奏以及互相观摩,正好能培养学生的群体意识及团队精神,而这在“一对一”传统教学形式是无法给予的。
古筝的合奏训练中,在不断的提高个人的技巧的同时,还应该注重团队合作的精神。在一对一的器乐学习中,很多人都形成了自己个性,由于是二次创作,每个人由于自己的社会阅历和对作品的理解不同,会在表演中将自己的个性表露出来了。在合奏中,这是大忌,应该尽量的配合团队的演奏,而不应该张扬自己的个性,而古筝合奏课的开展,正好可以提高学生们的团队合作意识。
(四)提高学生古筝演奏水平
古筝演奏水平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离不开教师行之有效的传授方法和学生的勤学苦练。而古筝合奏课的开展,则能让更多的学生进入到古筝学习当中来,实现教学相长,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演奏水平。
1.提高学生古筝定弦水平
由于很多古筝专业的学生是通过高考前强化几个月,专攻了一两首曲子考入大学的,更有些省份的音乐专业高考对视唱练耳和乐理没有要求,所以很多学生音乐综合素质,如音准等存在很大问题,对古筝的定调也不是很清晰,古筝调弦定音与音准训练成了古筝合奏课教学中很重要的一项训练任务。
在平常的练习中,学生常常习惯以专用的调音器作为定弦的工具,教师在合奏课当中,应否定学生的这一做法,要求其按五声音阶定弦,应以五度相生律的原理调音。以D 调的调弦为例,给学生一个标准音调好A 弦,再定好下五度的D 弦和上五度的E 弦,再根据五度相生的次序依次定好B 弦与# F弦,依此类推。定弦时要求学生不仅要注意四、五度关系,还要注意八度关系,并在不同音区间加以适当调整。这样,不仅能调准一个声部的弦高,各声部间的弦高音准也能得到协调,在此基础上,再开始合奏训练,长此以往,学生的定弦水平必然得到提高。
2.对技术技巧的训练要求进一步更高
在古筝教学中,技术技巧的训练贯穿始终,是非常重要的一项任务,因为它是一切古筝音乐得以完美呈现的保障。在古筝合奏课教学中,对每一个学生的技术技巧要求更严格,因为合奏过程中,为了达到更好的效果,需要每一个学生所弹奏的音色、力度、速度等要高度统一,并将技术技巧的训练和美感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使音乐具有更好的表现力。古筝演奏是以“点”为核心的,把若干“点”结合好了,方可形成更动听的“线”,在古筝合奏课教学中如何演奏好“点”,掌握不同形态的“点”是古筝合奏中的基本训练,也是合奏的核心和灵魂。当然,还有更多的技术技巧在古筝合奏课当中也是要求严格训练的,比起每个学生的单独练习,这种集中训练更有利于学生的技术技巧的进一步提高。
3.帮助学生把握好气息和调节气韵
在平常的古筝小课上,经常能感觉到,学生演奏某一首乐曲时,技巧问题解决了,内涵也理解了,但是当曲子弹出来以后,就是缺乏一点灵气,其实最关键的一个问题,就是呼吸问题没处理好,甚至根本就没有呼吸。古籍中有“丝不如竹,竹不如肉”的说法,古筝演奏要达到像人声一样具有歌唱性,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注意呼吸在节奏时值上的分配,两者要配合统一,使各声部获得点状发音的高度统一。其二,各声部之间要深入感受彼此的音乐节奏与律动,并训练呼吸的一致性,从而使各声部的连接更紧密。其三,为取得音色音质的高度统一,不仅要训练各声部“气合方能声合”的意识,更要训练气息量的大小与粗细度,使其随旋律的变化渐强或渐弱。这样各声部间的音质才能在音乐气息的统领下奏的更完美与动听。其四,气息的训练应以匀、细、深、长为总体要求,进一步处理好音色与气息的关系, 在训练过程中,有意识的加强呼吸的控制,音乐才能富于艺术感染力。假如气息太强,力度过大,音色就会缺乏弹性,没有张力;气息太弱,音色就会虚而飘;气息不通,旋律就不流畅;气息不集中,整个音乐就会听起来散乱无章。因此,在训练过程中,要让学生真正领会到“意引形,形动气,气应声,声合意”的内涵,才能更好地表现音乐的意境。
4.增强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音乐是用来表达思想感情的一门艺术,演奏任何作品,都是一种对感情的抒发,不能很好的把音乐的内涵表现出来,而光把音符演奏出来的人只能成为弹匠。大部分学生上课的形式都是“一对一”的的古筝独奏训练,已经形成了在演奏中更多的只关注技术这样一种状态。而在古筝合奏训练的过程中,合奏曲目的技术难度相对简单一些,更多的是对表现力和情感、情绪把握的训练。虽然每个学生对音乐的理解程度不同,以群体演奏的方式表达某种情感必然会存在一定差别,但是古筝合奏课程的开展,可以教会学生在集体演奏中,如何避免过度张扬自己的个性,在异中求同,尽可能的对音乐的释放达到一种平衡与统一,情感的表达与诠释是整个古筝合奏团队演奏活动的过程和结果,能更好的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四、结语
高校音乐专业古筝合奏课的开设是一种必然趋势,这一课程能弥补“一对一”教学中所存在的一些不足,但是,目前的现状,的确让这种大势所趋的课程开设困难重重,存在较多的瓶颈。
基金项目:
该论文属于湖南人文科技学院教育教学改革立项课题(RKJGYl215)。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