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10 17:16:12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课外阅读技巧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36-242-01
小学生课外阅读是学生为提高语文阅读技能、阅读技巧,而自主获取信息的一种学习途径,课外阅读主要是学生为需要而阅读,为实用而阅读,它关注的是文章的内容而非形式,如今小学生课外阅读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课内阅读除了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更侧重让学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多是由教师指导阅读。而课外阅读是由学生运用在课内学到的阅读方法,在课外自主阅读教材以外的辅阅读、自主选择的各种作品的阅读,这种阅读大多是学生在课外独立完成。所以在课题研究中,我们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指导重在技巧训练。
一、独立阅读习惯的培养有利于学生课外阅读
学生独立阅读的习惯,为他们今后习作和终身学习打下良好基础。课内阅读除了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更侧重的就是使学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方法的指导是必须的,但要掌握这种阅读方法,还要通过大量的阅读,并形成一种独立阅读习惯。学生在运用多种方法阅读的同时自身要理解,理解之后必须能够运用。知识是必要的,但是这种知识必须成为习惯。语言文字的学习,出发点在“知”,而终极点在“行”,能够达到“行”的地步,才算具有了这种学习生活的能力。因此,学生的独立阅读习惯,更多地需要在课外阅读实践中逐步养成。
二、教予课外阅读方法
常有家长反映:老师,我给孩子买了许多书,而他也都喜欢看,可怎么就没感觉到他各方面能力的提高呢?我想问题大多是由于学生的阅读方法不对。因此,我们课题组要求教师应教予学生正确有效的阅读方法,让他们不仅爱读书,而且会读书,从书中汲取所需的营养。
1、关注课外阅读的价值取向
关于为青少年开列书目的意义,北京大学著名教授蒋绍愚先生说得切中肯綮:“……如果不加引导,完全让他们‘自由选择’,那么,就可能会有相当多的学生只愿意读一些通俗文艺、消遣作品,而终身和经典名著无缘。在课外读物的推荐上,我遵循的是经典、循序渐进和课内外结合的原则,并注意了体裁和题材的广泛性和形式的多样性。(1)推荐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书籍:课外阅读作为语文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我们推荐读物时可结合教学内容进行。以结合起来。(2)推荐与年龄特点适宜的书籍:小学六年,跨度较大。我们推荐读物时,不能一刀切,必须根据每一级段学生不同的年龄特点,向学生提供书籍名单。(3)影视主题阅读:现在已经有很多的名著被搬上银幕或荧屏了,比如《三国演义》、《汤姆叔叔的小屋》。
2、指导精读
所谓精读就是对重要的文章和书籍,要认真读,反复读,要逐字逐句地深入钻研,对于重要的语句和章节所表达的思想内容还要做到透彻理解。也就是说在每句阅读时,先理解每字的意思,然后通解一句之意,又通解一章之意,相接连作去,明理演文,一举两得。这是传统的三步精读法,它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在课堂上教师可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边批注,谈感受。对于课外阅读,我们鼓励学生将课上所学方法加以运用,养成认真有效阅读的好习惯。
3、指导速读
现代社会是个日新月异、瞬息万变的时代,各种信息层出不穷,对信息的筛选能力和筛选速度尤其重要。如果每篇文章都学生都要斟字酌句,那么他就很难适应时代的要求,跟上时代的步伐。作为教师的我们应指导学生根据自身所需选择读物进行速读,当然在速读的同时也不能忽略对内容的理解,这样学生们就能在最少的时间获取尽量多的信息。
三、指导制订课外阅读计划
1、营造课外阅读的氛围
教师要尽可能多为学生创造阅读的机会,创设阅读的环境。首先要取得家长的支持,为学生提供读书源泉,力求每个孩子的书包里常装一两本课外书;为孩子在家中营造相应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动机。其次布置一个书香教室:出一期宣传读书的重要性、介绍读书方法的读书板报;设立图书角,让学生将自己的好书推介到图书角,实行好书大家轮换看。我还指定班上的图书管理员每周到学校的图书馆为为同学们办理图书借阅,积极营造阅读氛围,保证学生的阅读量。
2、为学生提供充足的课外阅读时间
一是每周两节活动课为阅读课,让学生自己阅读喜爱的书籍;二是每天早上或午后抽出五分钟时间让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内容、感受、收获进行交流;三是要求每个学生在每天放学后利用半小时以上的时间用于阅读。
3、发挥监督机制
教师可以建立阅读档案,并依此来推动学生的课外阅读,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如设计一张阅读反馈表,要求学生将平时阅读过的精品及阅读情况进行整理和记录,并放入自己的学习袋中,以便老师的随时检查。通过这样的记录指导,学生对课外阅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教师通过阅读反馈表又能进一步指导学生的阅读技巧,使学生掌握阅读的方法,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4、及时总结,树立典型
虽然大部分现代文都是学生没见过的,但要相信都是考查所学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的,考的内容可能比课文内的更简单。答案大多就在原文中,即使不能在文中直接找到答案,也可以从原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提炼答案,所以首先要有信心。
(一)读懂文章,把握主要内容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读懂文章,把握主要内容是解题的先决条件。做阅读题时,快速、清晰、明确地了解文章的主要意思,把握文章的意思,把握文章的思路,对于提高自己的做题速度和质量有很大帮助。当阅读整篇后,还应快速地浏览每段文字的第一句话,在心中形成对文章的总体印象,提炼文章的总体结构,这对把握整篇文章有好处。同时关注文章的标题、第一段、最后一段,这三处往往是标示整篇文章内容和情感倾向的重要部分,能为我们更深刻地理解文章提供有效信息。
(二)依靠文本,找准答题方向
阅读试题都从文本中来,答案也应该从文中找或加以概括,树立“答案不在你脑中,而在原文中”的思想。在解答阅读题时,首先要选定与题目相对应的词句或段落,找准对应的区域,锁定答题范围,为答题找准方向。在提炼答案时,尽量用好阅读材料中的词句作答。即使要求用自己的话回答,也要从材料中找出关键词,然后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确实是概括不了时,可以直接用文中语句作答,哪怕不能得满分,也不至于得零分。
二、看题目,明要求
明白了所给文章的主要内容,下一步就要看题目提的是什么要求了。仔细认真审题,看清题干,这样答案才不会张冠李戴。
(一)读懂题目,抓住题眼
做阅读考题时一定要领会题目的要求,特别是隐性要求,即在审题时注意每道题的题眼,比如:题目中的“哪些”、“哪几种”是说答点不止一个;“分别”告诉我们要分几方面作答;“概括”方面的则告诉我们要用最简捷的话回答问题;“用自己的话说”则是要求不要直接用原文回答,可以把原文里的句子转换一下说;“用原文回答”则要求一定要找出语段中的句子答题;“答案字数在二十字左右”告诉我们该答案字数可以在二十字边沿浮动等等。答题前如果不注意这些字眼,即使读懂了原文,答案也不会完满,也是会被扣分的。
(二)看所给分值,挖掘采分点
每个小题题目后往往给出本题的分数,答题前看看分值,学会寻找采分点,学会挖掘采分点。一般情况下,中考试题以两分为一个基本的采分点,有些问题的采分点较多,如果考生把所有的内容放在一起,混成一片,不利于阅卷教师批阅。为了避免不必要的丢分,考生在回答此类问题时,应注意条理的清晰。尤其是3分或4分的题,考生应在每一条答案前标明序号,以便阅卷教师一目了然地抓住答案中的几个采分点,同时也会使你的卷面悦目清晰。
三、动手答,要讲究
作答时,要回忆有关的文体知识,弄清概念,准确作答。答案中切忌出现错别字或病句,尽量减少不必要的丢分。所给题目,一律作答,抓住所有的得分机会。
(一)区分概念,把握文体特征的术语
考生对一些基本的阅读术语模糊不清,导致在答题时张冠李戴,造成不必要的丢分。例如贺州市2011年中考有这样一道题:本文依次运用哪些表达方式来呈现“雨韵”这一主旨?有考生答到引用、比喻、象征等,这明显是概念不清造成的错误,应该从表达方式中的记叙(叙述)、描写、抒情、议论、说明考虑。解答这类试题,在平时我们就应积累一些必备的术语,在解答试题时,就可以根据已有储备,迅速搜索与之相关的术语,然后再认真分析题干要求,联系上下文,选择一个对应的术语作答。因此,有必要区分概念,例如:记叙文、议论文和说明文的相关术语就要区分清楚。如“比喻”这种修辞手法,在说明文中的术语就是打比方;在议论文中就是比喻论证,不同文体说法是不相同的。还有表现手法、写作顺序、说明方法、论证方法等一些基本的概念要区分清楚,这是做好阅读题的基础。
(二)注意答题格式,完整答题
学生在答题前要看清题干,完整作答。很多考生在答题时单取答案,导致答案不完整。如,有道题是问:根据原文,“这种精神”指的是哪种精神?学生直接回答:先忧后乐。内容是对了,但不完整,应该是:这种精神指的是先忧后乐的精神,或是:指先忧后乐的精神。这样的答题才是完整的,就不会有扣分的可能了。另外,有些文体的问题有比较固定的答题格式,如:说明文中问“把……删去可以吗?为什么?”解答此种题型,大致可用的格式:解释词语,分析词语在句中的作用,删去对句子的影响,体现不出说明语言的准确性。当然,答题后还要做检查,看看所答的句子是否通顺,是否有错别字,因为语文科对此要求是特别高的。
所谓即时性,是指要紧密地结合课内作品的学习和讲授,同步阅读和课文相关的文学作品,以便全景式地、深层次地理解作家作品的内涵、主旨。在这方面,《语文读本》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习材料。长远性是指新课程标准和学校、教师对高中生的整体要求。指导学生进行即时性的课外阅读并不难,大多数老师都在讲完课内作品之后布置一些课后阅读或拓展延伸之类的作业,这就是在指导学生进行即时性的课外阅读。但是,如果教师不能对新课标的整体要求和学生的总体阅读现状有一个较好的把握,就往往会忽视对学生的长远性课外阅读进行指导。即时性的课外阅读是完成高中阶段的阅读任务基石,长远性的课外阅读则是由这基石之上建构起来的整座大厦,二者是一个有机整体,缺一不可。我们必须纠正重即时性课外阅读、轻长远性课外阅读的习惯做法,将二者完整结合起来。在完成即时性的课外阅读之外,指定每个学期或寒暑假阅读两部名着就是一个很好的做法,而具体推荐哪些名着则需要老师的精挑细选了。
2、经典性和时代性的结合
文学经典是人类历史上各个民族所创造的宝贵精神财富,它们之所以能穿越时代、跨越各种有形或无形的疆界,就是因为其中蕴藏着人类对真、善、美的共同追求。要求高中生遍览中外名着是不现实的,但我们若能再优中选优、精中选精,结合高中阶段的学习任务,精选出若干经典着作推荐给学生阅读则是现实可行的。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也不lunwen.1KEJIan.COM 断涌现出反映当今社会变迁的有益精神食粮,适时地引导学生通过这些优秀着作来感受时代的脉动和社会的变迁,对学生心智的发展、情趣的培养和意志的历练都大有裨益。将经典性和时代性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要防止学生毫无辨别地一味去追逐形形的“畅销书”或另类的“时尚读物”,这就需要老师要时时关心知识界、思想界的各种动态和新成果。
二.三种方法
1、依托教材作品,开展作者传记阅读
要准确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必须坚持“知人论世”的原则。因为我们要深入欣赏和把握作品的内容和旨趣,必须全面了解作者所处时代的政治、文化、思想、宗教、风俗等背景知识。只有这样,才能洞察作品中所表现的情感和反映现实的深度和广度。所以,在讲授课文时,我们指导学生阅读与课文有关的作者传记或者背景材料。如在讲授李白、杜甫、白居易的诗歌(人教版必修三第二单元)时,可让学生阅读课外读物《李白传》、《杜甫传》和《白居易传》;在讲授屈原的《离骚》(人教版必修二第二单元)时,可让学生阅读《史记》中的《屈原列传》;在讲授朱自清的《荷塘月色》、郁达夫的《故都的秋》(人教版必修二第一单元)时,可让学生阅读《名人传记》中有关朱自清、郁达夫的生平材料。
2、利用双休日和节假日,开展名着阅读
现行的新教材中,有部分课文是长篇小说、戏剧或名家专集的节选,如人教版必修三《林黛玉进贾府》节选自《红楼梦》;人教版必修五《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节选自《水浒》;人教版必修四《窦娥冤》节选自《关汉卿戏曲集》等等。在学习这些课文之前,可以有计划、有目的地让学生利用双休日或节假日去阅读有关原着或名家专集,因为学生对这些节选课文的单纯学习,很容易脱离原着,极易造成对文学形象的片面理解。这样做既可以让学生在自己独立阅读实践中运用课堂上所形成的阅读能力,又可以弥补对课文理解的不足,同时也是对课文学习的补充和深化。
课外阅读是对于课内阅读教学的辅助与延伸,可以让学生有机会接触更多类别、更多不同题材和不同类型的文本,这会很好地丰富与拓宽学生的知识范畴与视野,让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良好的锻炼。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慢慢鼓励与引导学生展开相应的课外阅读,可以从简单的,学生容易接受的作品作为切入,慢慢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以及良好的阅读习惯。这会成为一个非常好的教学开端,当学生逐渐体会到阅读过程的乐趣,并且在逐渐深入的课外阅读中掌握更多好的阅读方法和技巧,学生的阅读效率会得到明显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和语言能力也会一点点在过程中得到构建。
一、以教材为依托挖掘课外阅读素材
对于小学阶段的课外阅读教学过程而言,教师首先要让学生习惯这个过渡。小学生的语言积累还十分有限,课外阅读相对来说是一个较高的要求,教师如果选取的素材不合适,或者展开的教学指导模式不合理,这不仅难以发挥预期的教学成效,还很可能会带给学生负面的心理,让学生对于阅读产生心理压力。因此,小学时期的课外阅读教学应当从相对浅显易懂,且能够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与热情的题材着手,这会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心情下进行课外阅读,学生也更容易构建对于阅读的兴趣与热情,这才是一个更为理想的教学开端。教师可以首先以课本素材为依托来灵活的挖掘课外阅读范本,可以以课本内学生学过的篇目为向导,逐渐进行阅读教学的延伸。这样的课外阅读的展开过程学生接受起来会更为容易,这也可以很好地实现课内与课外阅读教学的衔接,能够让课外阅读的功效更充分地体现出来。
教师要善于充分开发和利用各种阅读课程资源,实现课内外阅读教学的衔接和整合。首先,教师要教会学生选择,这是教学改革的一个“点”,也是阅读教学的重要方面。如,巧用现行教学辅导用书《奇迹课堂》,在每一课内容的设计时,都有相应的课外阅读材料进行相应的补充,如每一课的“走进背景林”、“作者我知道”、“教你一写法”,都渗透了相应的课外材料,这些都能当学生的课外阅读“佐料”。以这样的方式展开课外阅读,不仅实现了对于阅读素材的合理选择,也很好地构建了课外阅读和课内文本的阅读教学之间的桥梁,这会让阅读教学的功效更充分地体现出来,这种课外阅读的教学展开模式学生也更容易接受。
二、注重阅读方法和技巧的指导
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本身的语言积累就十分有限,对于阅读方法及技能的掌握也不够,因此,教师很有必要给予学生相对充裕的阅读指导,让学生能够在课外阅读时灵活地利用各种方法与技能,这样学生才可以更充分地理解阅读文章,感受文本讲述的主题。阅读方法和技巧的教学指导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对于教学展开的初期,教师很有必要以浅显易懂的语言给予学生相应的指导,让学生能够充分理解教师的意思。教师可以尝试结合具体的文本为依托,让学生在特定篇目的阅读中来感受这些阅读方法与技巧的应用,这样的过程学生接受起来会更加轻松,起到的教学效果也会更为明显。
在平时的阅读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发现、揣摩、总结相应的阅读方法与技巧,并且在阅读课外书时自觉地运用,也就是“得法于课内,得道于课外”。这些方法最主要的有:(1)读书时注意力要集中,一边读,一边想,遇到不理解的词句或问题能使用工具书,联系上下文寻求答案。(2)读书时要勤动笔,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在课外书中圈圈点点,摘录好词句及精彩的语言,高年级能为文章写批注。(3)阅读重心句子或者是自己不理解的语句及段落可以标记下来,对于这些内容可以尝试和其他同学讨论,或者向教师寻求帮助。这些技巧和方法相对来说比较初级,但是,对于小学时期的课外阅读却十分受用。学生如果能够在这个时期就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并且掌握一些合适的阅读方法与技巧,学生的阅读效率会大大提升,从课外阅读中获取的收获也会更为充分。
三、开展丰富的课外阅读交流活动
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间有充分的课外阅读交流,让学生间就读到的内容展开分享与讨论,还可以就自己仍然存有疑惑的内容展开分析,这些都是很好的活动形式。展开丰富多样的课外阅读的交流活动,这不仅可以让课外阅读的趣味性有所提升,学生在交互和分享中对于阅读文本的理解也会更为充分,并且还可能在过程中思维受到激发,领悟到一些自己从前不了解的阅读方法或者文本的剖析模式。多展开课外阅读活动会很好地给阅读过程带来辅助,并且会让阅读的整体成效得到提升。
有很多适合开展的课外阅读活动,诸如,(1)阅读笔记的评比与展示;(2)手抄报展评;(3)优秀作文欣赏;(4)讲故事比赛;(5)美文欣赏等。对于小学生来说,受到他人的肯定与赏识会给学生自身带来极大的激励作用,学生都喜欢得到别人的赞扬,而在课外阅读的各种活动中,他们真切地感受到因为自己知识面的不断拓宽,以及自己对于文本理解上的一些亮点而带来了他人的赞许,其他同学肯定乃至钦佩的目光会带给学生极大的鼓励,由此就可能产生一股持续阅读的动力。教师要善于组织各种丰富有趣的课外也读活动,这不仅会让学生更深入地感受到阅读的趣味性,学生在交流互动中也能够充分实现思维的交互,这对于学生来说会是极大的收获。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课前预习浅见[J].郭菊.青海教育2014年Z2期
[2]小学语文课外阅读存在的误区及对策分析[J].朱素林.新n程导学2014年31期
[3]谈小学语文课外练习内容形式的优化与设计[J].吉小芳.新课程(上)2014年10期
一、课外阅读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小学阶段是学生的基础教育阶段,也是培养学生发散思维、想象力、写作能力的黄金时期。教师应正确认识课外阅读在语文作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将课外阅读与作文教学有机结合在一起,让学生通过课外阅读受到文章中的一些正能量思想的影响,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例如,在阅读《三毛流浪记》时,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会深刻体会主人公三毛的思想、情感,被三毛的行为所感动,进而形成做好事、做好人的良好观念。并且,通过想象三毛艰苦的生活环境,学生能够深刻体会到自己现在的生活是多么的幸福,就能学会珍惜生活、珍爱家人。再如,在阅读《十万个为什么》时,学生能够通过阅读学习到各方面的科学知识,不仅了解了更多的事物发展规律,而且培养了阅读兴趣。
二、课外阅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传统的语文作文教学只注重传授学生写作的技巧,忽略了学生写作素材的积累,以至于部分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存在假、大、空现象。还有一些教师认为阅读只是语文的附属品,不能提高学生的个人能力与学习成绩,因而对课外阅读的重视度不够。针对这一现象,教师应提高对课外阅读的重视度,多为学生推荐一些我国的古典名著,这样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积累大量的写作素材,而且能够提高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促进学生的综合性发展。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小熊住山洞》这篇文章时,笔者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主要体会小熊一家的思想感情,自主探究和领悟小熊一家宁可住得艰苦也不愿意砍树造房子的高尚情操。同时,笔者以“环境保护”为主题,让学生反思一下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是否存在破坏环境的现象。笔者还向学生推荐了《蜡烛的故事》这一课外读物,并引导学生分析故事内容,深入体会故事情节,采取小组合作方式共同讨论故事的内涵。这样,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三、课外阅读有利于学生掌握更多的写作技巧
在课外阅读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开阔视野,而且能够将文章中作者的写作思维与写作技巧进行科学合理的改进,然后为自己所用,从而掌握更多的写作技巧。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只注重学生的写作训练,忽略了学生文学素养的养成,正所谓“肚里无墨何以成佳作”。因此,教师应增加学生的课外阅读量,不断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例如,笔者就组织了以“美丽一角”为主题的教学活动,以提高学生对景物的描写能力,利用他们已经掌握的各种文字和词语对景物的特点进行详细的描写。为了让学生掌握更多的写作技巧,笔者还为学生推荐了《颐和园》《天坛》等描写景致的文章,让学生借鉴文章中优秀的景物描写句子,深入思考描写的技巧与方法。这样,学生会对时间思维与空间概念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在描写景物时才能主次分明、语言流畅,将景物的特色透彻、真实地表现出来。
四、课外阅读有利于提高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
阅读教学是提高学生阅读素养的重要途径,但是整个小学阶段,语文课文也不过三百来篇,仅依靠课内的阅读,即使学得再好学生的阅读能力也很难得到很大的提升。所以,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不仅要依靠教师引导学生在课内进行阅读,也离不开在课外的阅读积累,只有将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结合起来,不断增加学生的阅读积累,才能促进学生阅读素养不断提高。因此,教师不仅要加强对学生课内阅读的教学,更要注重培养学生广泛的课外阅读兴趣,将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结合起来,使学生将课内学习的阅读技巧运用到课外阅读中,逐渐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促进学生阅读素养的不断提高。笔者结合在教学中的经验,谈谈如何以课内课文为依托,架设课外阅读的桥梁,有效开展课外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
一、架设桥梁,找准阅读衔接点
课外阅读不仅是阅读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课内阅读的有效延伸。教师不仅要加强对学生的课内阅读指导,还要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教学。在课内阅读教学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开展广泛的课外阅读,把课内阅读作为点,把课外阅读当作面,寻找结合点,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在课内阅读的基础上开展课外阅读,使学生在课内阅读学习的基础上进行课外阅读训练,将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结合起来,不断加强学生的阅读技巧和阅读能力,促进学生阅读素养的不断提高。
如,在教W《女娲补天》一课时,笔者在讲完课文后对课文里所讲的童话故事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笔者借机带领学生阅读了《女娲造人》一文,不仅满足了学生的阅读需求,还在课内阅读的基础上,成功地引导学生进行了课外阅读,培养了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阅读素养。
二、立足课堂,激发阅读兴趣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是促进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手段。只有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学生才能积极主动地进行阅读活动。但是传统的阅读教学难以引发学生的注意力,学生的阅读兴趣不高,他们宁可发呆也不愿拿起书本,即使捧起书本,也不是全身心地投入其中。这种阅读兴趣的丧失,导致学生阅读量少,阅读质量不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也很难得到提高。对此,如何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成为广大教师所面临的重要课题。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发展学生的阅读兴趣,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从学生的兴趣入手,逐渐养成学生良好的阅读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
如,在教学《嫦娥》一课时,为了引起学生的兴趣,笔者给学生提出了几个问题:(1)人们为什么要在七夕这天抬头仰望星空去“看碧霄”?(2)他们为什么要“渡河桥”?(3)嫦娥为什么会偷灵药?问题一提出来,学生都表示疑问,并表现出了强烈的好奇心,笔者借机引导学生阅读了《牛郎织女鹊桥相会》《嫦娥奔月》。这样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促进了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对学生阅读素养的提高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加强阅读指导,使学生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
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和阅读技巧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和阅读素养的重要途径,我们广大语文教师要加强对学生课内外阅读地指导,使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并在课内外阅读中不断进行阅读积累,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
如笔者在教学中,有意识地给学生渗透阅读方法,利用选读法来让学生选择那些自己感兴趣的书籍或者有关部分来进行阅读。利用略读法快速浏览全文,把握全文要点,在略读的基础上进行精读,找出文章的中心和精彩部分,引导学生抓住精要,进行圈点批画地读。这样使学生在不断的阅读中牢固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四、搭建平台,交流阅读成果
教师不仅要教学生如何阅读,还要为学生搭建一个阅读交流的平台,使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对自己的阅读成果进行交流和探讨,从而满足学生阅读的成就感。如笔者建立了一个QQ群,让学生都加入,为学生搭建一个交流平台,使学生能够在这个平台上将自己的阅读感受和成果进行分享和交流,让学生体会阅读的快乐、成功的喜悦。通过多种形式的成果展示和交流,使孩子们看到学习的成果,从而相互借鉴,表扬先进,鞭策后进,让所有的孩子共同提高。
综上所述,学生阅读素养的提高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教师不仅要注重学生课内阅读的指导,更要引导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积累,使学生在课内外的阅读中不断增加阅读积累,逐渐提高学生的阅读素质。
高中学生经过初中英语的系统训练,已打下了比较扎实的基础,具备了初步运用的能力。他们有兴趣,也有一定的能力在英语阅读和交际能力上达到更高的水平。根据目前的英语教学环境以及在实际生活中对阅读的大量需求,我尝试着进行课外阅读教学的实践,以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的阅读方法和策略获取信息的能力。
一、关于课外阅读材料选择的指导
高中年龄段的学生对周围的事物较为敏感,有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他们不满足于教科书上的知识,想获得更多的信息。在英语学习上,他们不只是想把英语作为一门死记硬背的课程来学,更希望能学到知识性和趣味性兼有的内容,从英语学习中获得更多的知识和能力。学生在教师科学指导下的英语课外阅读活动中,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自主决定阅读材料的题材和体裁、难易程度。教师只提供建议,其指导作用是相对从属于学生实际需求的,这样就可以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在一种和谐的气氛中,积极主动地进行适合自己水平的阅读活动。我指导中注意把握以下几个原则:
1.关系理顺,内精外泛
正确处理好课外阅读与课内精读的关系。作为课堂阅读教学的继续和延伸,英语课外阅读属于泛读,是巩固课堂阅读教学成果、培养学生英语阅读理解能力必不可少的环节。我们知道,课文是学生英语学习中最重要的语言素材,也是学生接受语音、词汇、语法与各种惯用法等的最重要来源,当视课文为精读材料。但精读的材料毕竟太少,这就要求学生在课外阅读(泛读)那片广阔的天地里,把在教科书中学到的东西,反复检验、印证,充实、巩固。正因为有了大量的语言感性知识,才有可能在精读中进行对比、概括,从而认识一定的语言规律。这样,课外泛读实际上为课内精读铺平了道路,成为进行精读的有力手段。
2.难度适中,“趣”“味”相投
兴趣是成功的原动力。作为第二课堂形式出现的课外阅读,更得讲求趣味性。巧选合适的课外读物。课外阅读,既为泛读,就不要字字推敲,过多地细抠语法结构、时态等,而首先要注意材料的内容,如人物关系、故事的发展、作者的写作意图等。浅易的内容有利于巩固基础知识,引起兴趣;较难的便于启发思维,增添知识。起始阶段可选择适合自己水平和爱好的读物,篇幅不必太长,这样可迅速读完,使自己经常有成功感,保持阅读的兴趣。
二、关于课外阅读方法的指导
1.纠正学生不良的阅读习惯
学生阅读能力差,主要原因是他们在阅读中存在着不良的阅读习惯。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译读
在阅读时将英语转换成汉语,这样势必会延长理解的过程,放慢阅读速度。在这里应该注意的是阅读不是翻译,应该养成用英语思维读英语的好习惯。
(2)依赖词典
有的学生在阅读练习中,往往遇到生词就去查词典或者电子词典。一边阅读一边把遇到的生词的意思弄清楚,这种方法虽然会及时弄清楚生词的意思,使阅读顺利进行下去,但是也会养成过分依赖词典的坏毛病,使阅读速度大大放慢了,万一到正式考试中没有词典的帮助,这样的学生思路完全会被打乱,因此查词典的方法严重影响了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提高。
(3)阅读缺乏整体性
不是从总体上把握句子的含义,而是一词一读。很多同学阅读中拘泥于字和字、词和词之间的搭配,忽略了句子与句子、段落与段落以及上下文之间的联系。这样就会放慢阅读速度,对文章的理解支离破碎、不连贯甚至歪曲了文章的意思。
(4)注意力不集中
集中注意力是有效阅读的前提条件。只有在阅读的时候全神贯注,才能集中精力去理解文章的意思,才能理解作者的意图。许多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由于时不时地遇到一些生词或者疑难句型,使注意力分散到考虑这些问题中去,注意力得不到集中。
2.指导学生掌握必要的阅读技巧
所谓阅读技巧,主要指在阅读时能够合理地运用各种阅读方法、解决各种阅读问题的能力。即运用略读技巧,掌握所读材料主旨和大意的能力;运用跳读技巧,把握与主旨和大意有关的事实的能力;运用查读技巧,依据事实和细节做出合理判断的能力;根据上下文内容进行逻辑判断的能力。实践证明,掌握必要的阅读技巧不仅能降低阅读的难度,而且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1)略读
略读即全景式的通览全文,是为了抓住文章的要点,对文章的题目、各部分的小标题、文章介绍部分和结论部分等进行的阅读;是以掌握全文大意为宗旨,重点从整体意义上把握作者思维轨迹的阅读。略读的方法有四种:
a要明确自己所要的信息,然后有目的的辨认主题句;
b视线迅速扫过字里行间,辨认句子中的关键词;
c匆匆浏览文章的标题、起始段落和结尾;
d利用篇章的信号词帮助确定该文章的重要内容。
(2)跳读
跳读,把与问题无关的词、句、段略去不读或不细读,常用于查找人名、地名、年代、数据上,跳读的关键在于视读即不是逐词、逐句或逐段去阅读文章,而是像扫描仪一样,从头到尾扫视下来,目标一进入视线就要锁定放大细细研究。跳读最好在略读的基础上进行,因为经过略读,对文章已经有一个大概的了解,查询问题的效率会更高。
(3)查读
查读即从大量阅读材料中找出某一特定的资料和细节,如有关事实和依据,单刀直入,无需通读全文。阅读文章时,先弄清要查找的特定信息,然后一目十行自上而下进行扫视,遇相关词时稍停以作判断,在重要的词、短语或结论下面 画线,以记忆文章特定信息。
三、运用阅读策略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
在课外阅读教学中,我们尝试用不同的阅读策略来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主要采取了Bottom-up ,Top-down及Interactive阅读策略。
1.Bottom-up
Bottom-up(自下而上)的阅读是一种知识性阅读,其注意力放在识别和辨认课文中的词、句和语法等表层结构和意义特征上。其教学顺序是“词——句——篇”。
2.Top-down
Top-down(自上而下)阅读是运用一定量的信息来预测语言的结构,不是十分精确的感知、理解、领悟语言的过程。
3.Interactive
Interactive (互动)阅读不是单一的Bottom-up(自下而上)或者Top-down(自上而下)的心理过程,而是语义、语法、词汇等各种信息的相互作用。在这一阅读过程中,学生不仅阅读文字本身包含的信息,还利用自己原先所有的背景知识帮助阅读。
四、取得的成果
学生通过课外阅读大大开阔了眼界,有效地培养了自己的观察力与判断力,使英语整体水平得到明显的提高。在广泛课外阅读的同时,学习活的语言,积极参加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如朗诵、演讲、讲故事、英语角等,定期交流阅读心得、收集妙句美文,汇编成册,排版出报,更是健心益智,一举多得。
通过以上方法的应用,学生已经在以下几方面有明显提高:
a学习英语的兴趣明显浓厚,从应付英语课外阅读课转变为喜欢上英语课外阅读课;
b自主学习英语能力提升,学生每日必读已成习惯;
c阅读技巧掌握到位(阅读或对每篇文章都能给出title & main idea);
d在测试中,阅读理解这一题型得分率有明显的提高;
[中图分类号] G623.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03-050
英语阅读教学属于英语教学中的关键部分,且不能仅限于课内阅读,需要拓展学生的阅读范围,引导学生掌握更多知识,从课外阅读中吸收知识、思想,激发创新思维。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引导学生掌握英语阅读方法、技巧,通过英语课外阅读,拓展学生知识网络,建构完善的知识与能力框架,提升学生英语素养。
一、从易到难,图文并茂
第一步是坚持从易到难,图文并茂,选取合适的英语阅读材料。小学生年龄小,单词、短语和英语语法储备少,在课外阅读时,需要选择适合他们年龄阶段、认知水平的课外阅读材料。从易到难,选取故事、童话类的图文并茂的英语课外阅读素材,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让学生在阅读中收获知识与道理。结合学生个性差异,选取学生感兴趣的阅读材料,一般选取精简、有幽默感的故事、童话、笑话等。引导学生图文结合起来阅读,通过猜想、分析、观看,之后查阅资料,进一步掌握新知识。
教师推荐给学生《小学英语课外阅读系列丛书》。这套丛书共10册,其中《寓言故事精选》中蕴含了很多人生哲理。学生可以借助视频、音频、图书配合起来阅读,提升阅读质量。关于《The monkey in the lion’s skin》这个寓言故事,学生积累英语词汇not at all、close to、try it on、look like、run away等。随着故事的发展,学生将书中图文结合起来,了解故事的大意,并记录重点词句,之后反思与总结,得出这则寓言的中心思想“画虎不成反类犬”,也告诉人们要有真材实料。借助幽默故事,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鼓励学生从阅读中探寻乐趣。
二、自主阅读,合作探讨
第二步是加强自主阅读,合作探讨,促进学生在自主阅读后,展开阅读成果的交流和展示。第二步是阅读中的合作交流阶段。新课改下,合作学习受到了教师的重视,合作交流、互助探究能够促进学生集思广益,共同探讨、发现与解决问题,并且交流知识、思想,促进共同提升。小学英语课外阅读学习,教师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选取适当学习时间,给予学生足够的空间与时间,让学生先阅读,在阅读中总结与反思,记录下自己的疑惑。其次展开合作交流与讨论,把握阅读材料,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引导学生建构完善的知识网络。
例如,选取《轻松英语名作欣赏》作为课外阅读材料,这套素材包含了20册,都是英文经典名著,符合学生阅读视角。《Hansel and Gretel》这则故事,在学生自主阅读后,展开合作交流,学生自主分配角色,展开角色扮演。这则故事可以分割为几个小游戏,学生互助合作,深入理解故事后,展开趣味游戏,表现出兄妹勇敢战胜女巫的智慧与机智。
三、掌握方法,提升能力
第三步是促进掌握方法,提升能力,引导学生不断强化自身的阅读技巧,提升阅读、写作、交流能力。小学生词汇量少,他们在进行课外英语阅读时会觉得存在很大困难,通过选取符合小学生认知水平、年龄特点的英语阅读材料,还需要掌握英语阅读技巧与方法。一是结合图文,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训练猜词技巧;二是找出核心句子,记录下重点词句、短语,深化对阅读内容的理解;三是拓展多元知识,在课外阅读时将英语知识与当地风土人情、文化习俗及历史、地理等知识结合起来,拓展学生视野,展开思考,收获丰富的知识;四是读写结合,在阅读时创新想象,创作属于自己的英文小故事。
随着《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的实施和小学英语教科书的改革,英文课外阅读在小学英语学习中的地位节节攀升。然而,英文课外阅读作为一种常态化的学习习惯却并未得到有效的落实。
在2015年的CCTV杯“希望之星”英语风采大赛地区选拔赛中,笔者有幸参与了小学组复赛的评审。在即兴故事环节,选手要根据所抽到的英文单词即兴编一个英文故事。有一半的选手无法识读所抽到的单词,或即使认读出了单词,也只能说上几个简单句或几个词组片段,有的甚至哑口无言。在剩下的一小半选手中,大多数的选手选择将所抽到的单词生搬硬套到事先准备好的故事中。在上百位选手中,只有数十位选手真正完成了即兴编故事的任务。
究其原因,首先,大部分学生的英语词汇及句型的储备量不充分。其次,对于课堂已学过的句型结构依旧停留在死记硬背阶段,无法灵活运用。再次,学生偏重中文的思维模式,英文思维能力没有得到很好的培养。最后,学生心中无英文故事,英文课外阅读输入量明显不足。综上所述,不难发现,造成即兴故事环节惨淡收场的根本原因在于绝大多数学生未能养成英文课外阅读的习惯。英文课外阅读,对于有兴趣、有能力参加比赛的选手来说尚且无法有效落实,更不必说在这些选手背后的广大普通学生。
英文课外阅读在小学阶段实施较难,有着多方面的因素:
1.学生无法准确把握自己的阅读能力水平,从而很难选好适合自己阅读的英文课外阅读材料。
2.大部分的英文课外读物普遍存在生词多、句型复杂的现象,直接导致学生的畏难心理。
3.英文课外阅读与学校课内教学脱离,课外阅读仅作为兴趣的依托,没有明确的课外阅读任务和系统的阅读指导。
4.大部分家长不具备能够辅助学生进行英文课外阅读的能力,学生在进行课外阅读时无法得到及时的帮助。
上述多重因素,影响着学生进行英文课外阅读的积极性,制约着小学生英语课外阅读的有效实施。如何才能突破小学生英文课外阅读的障碍,激发学生英文阅读的激情,重建学生课外阅读的自信,发展学生的英文思维能力呢?
一、激发兴趣,提供动力
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最强劲的源动力。学校作为英语学习的主阵地,理所应当地成为激发学生英文课外阅读兴趣的发源地。(1)开发班级英语角。教师发动学生收集各种有趣的英文故事、英文笑话、英文谜语等,既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又丰富了班级的英语角,让英语角成为学生放松身心、愉悦自我之地。(2)课前悦读三分钟。在课堂教学开始前,教师有选择地给学生讲一则短小有趣的故事。教师通过表情、语气及肢体动作等,帮助学生克服生词和句型的理解障碍,让兴趣在悦读中生根发芽。
二、提升技巧,创造条件
兴趣的产生可能是一时的影响,而兴趣的维持却需要源源不断的成功体验加以支撑。学生能否获得成功的英文阅读体验,关键在于其能否掌握英文阅读的技巧。(1)引荐词典,授人以渔。教师教授学生查阅英文字典及电子词典的方法,帮助学生大体认识词典中的各个板块,并在课内教学中,将查阅生词作为自主预习新教学内容的一项具体任务。(2)立足课内阅读材料,系统操练阅读技能。教师在进行课内阅读教学时,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运用阅读的各项技巧,如扫读文章大意、寻读文章细节、根据上下文猜测词义等阅读技巧。此外,挖掘课内阅读中的开放性问题,发展学生的英文思维能力。
三、共享资源,形成氛围
刘润清教授曾总结:“正式的外语教学与其他学科教学一样,要想真正掌握一门外语,需要大量的阅读,有独立的思维过程和分析总结过程。”因此,英语语言的学习离不开英语阅读氛围的形成。(1)教师发动学生共享英语阅读书籍,建立班级英语阅读角,鼓励学生相互借阅英语课外书籍,拓宽阅读范围、增大阅读量。(2)教师定期安排英文课外阅读活动,保障学生有稳定的课外阅读时间,让课外阅读逐步成为一种常态化的学习。(3)教师提倡学生以2~3人的小组为单位进行朋辈阅读,合作解决阅读中的障碍,交流阅读的信息差。
四、明确任务,养成习惯
课外阅读即泛读,让学生独立阅读,但不是“放羊式”的阅读,而是在教师有计划的指导下进行课外阅读。英文课外阅读是否有效,取决于学生在阅读时能否明确其阅读的任务。(1)利用阅读笔记,规范阅读任务。初期,教师指导学生有意识地摘抄阅读材料中的生词、短语,注意积累;中期,教师可建议学生有选择地摘录阅读材料中的经典句式,思考句型间的转换。后期,教师则建议学生带着“5W”问题进行阅读,总结归纳,理清故事的脉络。(2)创建英语阅读单,分享阅读感想。教师通过英语课外阅读单,从整体上规范学生的课外阅读进程,并定期进行阅读分享,使英文课外阅读真正融入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
著名的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这样形容课外阅读:“课外阅读,用形象的话来说,既是思考的大船借以航行的帆,也是鼓帆前进的风。没有阅读,就既没有帆,也没有风。”让我们携手扬起英语学习的风帆,让英文课外阅读成为小学生英语学习的助力!
关键词 课外阅读 大班教学 大学英语改革
一、引言
2005年开始我国高校开展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改革,从传统的讲授式逐渐转变成基于计算机和课堂讲授的多媒体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强调个性化学习和自主性学习,改变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单一课堂教学模式,坚持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相结合,课堂讲授和课外自主学习相结合。然而,大学英语阅读大班课型所面临的挑战主要体现在教师的不适应,教学条件的不适应和学生的不适应。改变这些不适应就成了达到目标的关键。
同时,大学英语课程不仅是一门语言基础知识课程,也是了解世界文化的素质教育课程。大学英语课程应充分考虑对学生的文化素质培养和文化知识的教授,利用语言载体,通过学生大量的课外阅读来提高英语词汇量和积累西方文化背景知识,从而进一步优化语言学习环境。
二、大学英语课外阅读的现状
为了了解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基本情况,我们对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访谈。大多数同学都意识到课外阅读在英语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但学生课外阅读量小且阅读面窄,不是进行有计划有规律的阅读,所选题材比较单一。这既达不到课外阅读的预期成效,也不利于调动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另外从问卷和访谈中得知“大部分教师很少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或参与到学生的课外阅读活动中去”,因而无法保证学生阅读活动的数量和质量。
在大班教学中,老师对学生个体的关注降低,学生的思想问题和学习问题增加,学生的课外阅读更加难以监管和评估。所以切实有效的探讨大学英语课外阅读在大班教学模式中的改革与实践是非常有必要的。
三、改革措施
(一)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统一
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是两种相辅相成的学习策略。根据Holec(1981)的观点,自主学习是学习者自我负责和管理语言学习的能力,即学习者能够自己决定学习目标,确定学习内容和进度,选择学习方法和技巧,监控习得过程及自我评价学习效果,自主而不能脱离他人得思想和经验。E. G.Cohen(1994)认为,合作学习就是“学生在小组中展开学习活动,让所有的人都能参与到明确的集体任务中,而且,学生们在没有教师直接、即时管理的情况下开展学习活动”。首先,阅读需要通过自主学习来完成。学习者要进行大量的阅读来扩大阅读面、提高阅读水平,并且持之以恒达到既定目标;其次,阅读能力的提高又可以通过与他人的合作学习来加强与提高。对初级阶段的大部分大学生来说,课外阅读的重点应该放在词汇语法意义和语境的联系上,通过大量的练习将知识转化成能力;在更高级阶段,学生则应把重点放在评价和欣赏不同的文化特点、语类和语境,来理解语篇的深层意义。因此,要完成英语课外阅读任务目标,学习者要把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有机结合起来.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不同阶段制定不同的阅读任务,提出不同的阅读要求,以达到教学目的。
(二)课堂内外学习活动的统一
由于班级人数多,教师应当注意协调课堂内外阅读活动,促进二者的有机统一,相互促进。让学生在课堂上通过学习、讨论来理解阅读策略和技巧,通过实践来检验所学策略和技巧。课外阅读可以帮助学生实现有效提高阅读量和阅读水平这一目标。学习者在课后可以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方式加大阅读量.练习课堂上老师讲授的阅读策略和技巧,提高阅读能力。所以,教师应该在课堂上主要讲解一些策略技巧,根据所讲授的内容,布置给学生一些阅读任务,让他们在课后完成并在学习小组内进行讨论。最后,教师针对课外阅读的完成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评讲。或者请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利用多媒体课件或者表演,复述,讲评的方式在课堂上进行反馈。这样,课堂内外学习活动协调统一,不仅提高了学生自主阅读能力,也为“阅读大班”教学模式提供一种新思路。
(三)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辅助开展阅读活动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网络给我们带来了丰富的教育资源。巨大的知识容量为大学英语阅读教学增添了无限的空间,同时也带来了很大的便利。校园网络系统有助于建立课外阅读教学平台,为学生提供一个崭新的阅读基地。教师可以把对大学英语阅读学习有帮助的资料,如那些具有时效性的英语新闻放到校园网络平台上供学生阅读;学生通过阅读可以掌握一些新词和了解最新的世界动态以达到扩大词汇量和拓展知识面的目的。同时,学生也可以利用这一平台将自己阅读中的体会与其他同学或老师分享,并且在阅读中无法解决的疑点或难点可以提出来与其他人商讨。及时交流和沟通带动整个课外阅读活动的开展,也弥补了大班教学因时施教的不足。
四、结束语
英语课外阅读,是巩固课堂教学成果、培养学生英语阅读理解能力、激发学生英语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扩大知识面,了解英语国家文化背景知识等不可缺少的环节。因此,在当今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新形势下,大班教学模式下,仍有必要对如何有效监督与指导学生提高课外阅读效果进行研究。
参考文献:
[1]Holec.H.Autonomy and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Oxford: Pergamon Press.1981.
[2]Cohen E.G. Restructuring the classroom:condition for productive small groups.Review of Educational Research.1994(1):1-35.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6C-
0128-02
英语阅读一直以来都是高职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高职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使之能在今后的日常生活和涉外业务能达到书面交流也是高职英语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本文试对高职英语教学开展课外阅读训练进行探究,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
一、开展课外阅读训练的必要性
(一)从理论角度。Krashen认为输入假说是二语习得的核心部分,语言的习得是通过输入大量的可理解的语言材料产生的,这些可理解输入材料是指学生听得或读到的可以理解的语言材料,这些材料要略高于学习者已有的语言知识水平(即Interlanguage+1理论)。胡壮麟(1994)也认为阅读是学习者获得语言习得的一种有效途径,语言输入是语言学习的基本保证。但是由于设备、经济等条件的限制,目前高职英语教学的一个特点就是缺乏自然习得语言的社会环境(即目的语的语言环境),对于绝大多数高职学生来说,通过“听”来获得足够的语言输入那是不可能的,而“阅读”就成为提供语言输入的主要途径。因此,教师要鼓励并引导学生在课外进行广泛而有效的阅读,对学生开展课外阅读训练,增加可理解输入,培养学生交际性阅读能力,帮助学生习得语言,从而应用语言。
(二)从现实角度。高职学生即将踏入的社会是一个高科技发展的信息时代,越来越多的信息,新闻报道,产品说明都采用英文来报道和描述。没有快速的英语阅读技能,就难以跟上时代的步伐。现在的高职学生都是90后的年轻大学生,他们充满活力和求知欲,对英语学习也有着强烈的渴求,也希望通过英语阅读能扩展知识面,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但是他们也普遍反映自己的英语基础知识差,词汇量低,阅读困难,觉得难以提高。虽然,阅读教学在高职英语课堂教学中占据很大比重,但是只靠课堂那区区45分钟就想培养学生的阅读技巧和阅读交际能力,那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通过加大学生课外阅读量来实现。90后的高职学生活泼好动,但学习自制力较差,学习的自主性和自觉性不强,教师要开展课外阅读训练,就要对学生进行监督、指导和培训,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而达到课内、课外阅读相结合,精读、泛读相结合,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高职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
二、课外阅读材料的选择
培养高职学生较强的阅读能力一直是高职非英语专业英语教学的主要目标,《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对阅读能力的要求是:能阅读中等难度的一般题材的简短英文资料,理解正确。在阅读生词不超过总词数3%的英文资料时,阅读速度不低于每分钟70词(B级阅读速度不低于每分钟50词)。能读懂通用的简短实用文字材料,如信函、技术说明书、合同等,理解正确。因此, 教师在选择阅读材料时要注意以下几个原则:
(一)阅读材料多样化。提供给学生的课外阅读材料要多样化,即从形式上要变换体裁,从内容上要变换题材。根据高职英语教学的目的、要求和学生日常学习生活及涉外日常业务需求,教师提供给学生课外阅读材料的类型可分为应用型和欣赏、消遣型。应用型应该包括各类信函、通知、海报、合同、广告、产品说明书、菜单等各种应用文。欣赏、消遣型应该包括报刊、杂志、诗歌、各类图书、故事、散文、歌曲等。这两大类型已包括形式上的多样化和内容上的多样性。学生可根据自己阅读目的、兴趣爱好等各种需求选择不同的阅读材料类型,如因学习和工作需要对合同、技术说明书进行字面理解;为消遣,扩大知识面对英文小说、报刊、杂志进行阅读等。
(二)阅读材料难易要适度。阅读材料难易度要适当是指材料难度要适合高职学生的英语知识水平。这就要求教师在选择阅读材料时要注意材料对学生的难易度,既不能太难,也不能太易。太难,学生读不懂,阅读不下去,积极性就会受挫,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对阅读失去兴趣,没了积极性。太易,一读就懂,没有挑战性,学生得不到提高,就会觉得这课外阅读可有可无,不屑一顾,同样会让学生失去阅读兴趣。那么如何达到阅读材料的难易适中呢?Krashen语言输入假说认为,比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略高一点的可理解的语言输入就是难度适宜的阅读材料。
(三)阅读材料要适用。阅读材料内容要适用是指材料内容要适合高职学生的兴趣爱好和需求。只有当阅读材料使学生产生兴趣或为满足某种需求的时候,学生才会积极地、专心致志地去阅读。因此,教师在选择课外阅读材料时要注意材料的内容必须满足以下要求:是学生喜欢的、关心的;对学生实际有用的;符合学生现在、将来的学习生活或职场需要的。
(四)阅读材料多多益善。语言学习是一个漫长的量的积累过程,没有足够的量的积累,就不可能完成从语言学习理解到语言应用自动化的转换过程,语言学习是一个典型的从量变到质变的学习过程。因此,要使学生获得足够多的语言知识,掌握阅读技能,达到一定的英语阅读能力水平,就必须接触大量的英语阅读材料,多多益善。
三、课外阅读训练的开展
虽然开展课外阅读训练主要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但由于高职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自觉性相对较差以及阅读方法、技巧等还需英语教师的(下转第132页)(上接第128页)进一步指导,因此,教师在开展课外阅读训练时要时刻注意监控和监督学生,布置合理的课外阅读任务,进行阅读策略指导,培养学生的阅读技能,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一)阅读策略的指导。阅读策略就是指帮助学生有效地理解文本信息,解决各种阅读问题的方法和方式。要提高高职学生的英语阅读水平,帮助学生成为流畅阅读者,就要对学生进行必要的阅读策略指导。常见的阅读策略有:
1.生字词处理策略。教师可指导学生根据阅读上下文、构词法等猜测词义;不影响语篇理解的,可跳跃过生词,不必停下来猜词义或查字典。
2.图式利用策略。指导学生阅读中通过文本联想自己所了解的背景知识加深对文章的理解。教师可通过问题提示学生进行文本与图式之间的联结,读后让学生谈论自己是如何利用图式信息理解的。
3.整体阅读策略。指导学生在阅读时要以语篇为连贯整体,采用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交互式阅读模式来阅读材料。教师注意提供整体阅读方式的一些文章,提示学生采用整体阅读的方式进行阅读,阅读后可在课堂上让学生讨论自己阅读的感受。
4.信息、结构分析策略。指导学生在阅读材料时区分事实信息与观点信息,区分文章的结构。教师可提供不同类别的文章让学生阅读,识别不同信息;通过图表,信息填空等方式帮助学生分析文章结构。
5.文本利用策略。指导学生根据阅读已知信息或语篇轨迹对深层含义作出判断、推理和引申,通过已知信息或信息词去判断作者观点和态度等。教师在布置课外阅读任务时,可根据文章的特点设计一些推理问题,让学生阅读中利用已知信息和上下文信息进行推理。
(二)阅读技巧的培养。通过阅读策略,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技能一直是高职英语教师倍加关注的问题。教师在进行课外阅读训练时既要注意微观阅读的技巧培养,如精读全文、理解文章的词义和句法、体会语篇风格、了解语篇结构、掌握文章细节等阅读技巧,也要注意宏观阅读的技巧培养,如预测文章内容、快读掌握文中要点、略读获得文章大意、识别并回忆文中细节、根据语篇内容进行推理、推测作者写作意图和观点等阅读技巧。教师在开展课外阅读活动时,适度的英语阅读技巧训练可以加强学生的阅读技巧意识,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
总之,加大高职学生英语课外阅读量,组织学生开展课外阅读训练,创造一个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及各方面英语应用能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坚持课外阅读,必定会给他们带来成功的喜悦和阅读兴趣的提高。
【参考文献】
[1]Krashen,S.D.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M].Oxford:Pergamon Press,1981
[2]胡壮麟,封宗信,罗郁.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习得[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4(4)
[3]鲁子问,康淑敏.英语教学方法与策略[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4]肖礼全.英语教学方法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
[5]熊丽君.阅读理论和技巧对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的启示[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1)
英语课程标准要求学生除了课内阅读学习外,还要有不少于30万词的课外阅读量。由此可见,发挥课外英语阅读作用,是对课堂英语教学的有益补充,能够在调动学生阅读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基础上,培养学生自主阅读与主动质疑的良好学习习惯。课外阅读教学策略的运用,具有如下积极意义:(1)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文化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与思维。(2)增强学生的认知理解感悟能力,提高其综合语言表达运用能力水平。(3)激活学生主动学习与探究潜能,调动学生的英语阅读学习情感思维,满足他们的语言学习发展需要。
1.精选阅读素材,增强可读性
课外阅读素材是对课内阅读的有益补充。选取相应的阅读素材,一方面能够帮助学生拓宽语言文化知识视野,调动发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另一方面能够激活学生的阅读思维,丰富语言文化知识底蕴。从学生的阅读认知需要出发,精挑细选相关阅读学习素材,更能够发挥阅读的引导促进作用。
教师不妨根据学生的阅读认知习惯和语言文化知识学习要求,按照课程标准来选取相应的阅读文章素材,以增强可读性。首先,挑选的素材应体现新意,关注学生的阅读学习兴趣点,帮助学生深入阅读理解。其次,注意阅读学习内容与课程知识的相似性,以围绕某个主题为主线,不断激活学生的学习认知思维。最后,注意阅读素材多样化,让学生在精挑细选的过程中不断强化认知感悟。精挑阅读学习素材,不仅是学生节约阅读学习时间的需要,更是学生提高阅读技能的需要。
精挑阅读学习素材应该从阅读可读性着手,吸引学生的阅读注意力和集中力。例如,在《牛津高中英语》(Advance with English)模块一Unit2 Growing pains的Reading B:Home alone教学中,可播放美国的电影The Growing Pains,并向学生提供相应的电影介绍说明。除此之外,还可要求学生结合“Reading A”中的思考探究题目,建议学生思考:Why does the author feel alone?和How to settle the problems?通过这样的阅读引导,学生在增强学生认知体验的基础上,更好地加深对课程学习的理解感悟。
2.掌握阅读技巧,体现技能化
学生的英语阅读学习技巧是值得探究的话题。阅读的速度和时间是学生尤其值得注意的问题。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学习技巧,一方面能够帮助学生形成有效的阅读学习思维习惯,提高灵活性,另一方面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体现技能性。
在英语阅读学习中,学生技巧培养应该注意结合学生的英语学习基础及课程学习目标,有计划、有步骤地运用。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快速阅读学习技巧,使学生能够通过抓住文章的核心词汇或者短语来准确领会表达语义。其次,培养学生词义猜测技巧,即要求通过结合词汇段的表达用意来准确领会其中的表达内涵和意义。最后,培养学生的多元化学习理解思维技巧,要求学生结合阅读思考题目,灵活理解其中的表达主旨意图,提高语言理解的准确性。这些方法运用更是激活学生敏锐的语言学习意识不可缺少的。
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学习技巧,更是体现丰富多彩的学习思维方法的重要手段。例如,在《牛津高中英语》模块六Unit 1Laughter is good for you的Reading B:Stand-up for your health可推荐学生阅读学习Modesty is fashionable,并尝试要求学生在五分钟之内快速阅读文章,并运用笔记圈点方式划出有效的信息。在此基础上,可要求学生从作者的表达观点与课内学习内容,深入思考:Why does think the health is good for us?鼓励学生结合自身的阅读学习和理解体验,深入体味来学习理解技巧的综合运用。通过这样的概括运用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形成丰富的想象思维,还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感知和灵活运用技能。
3.突出灵活运用,提高语用能力
多从阅读理解中找出自己的所需,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增强主动学习的探究意识,更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表达运用能力。学生在课外阅读学习中不仅能够深入了解其中表达主旨,更能够为综合学习运用提供丰富载体。
这就要求教师结合学生的学习实际,灵活运用教学引导方法。首先,培养学生多样性阅读学习的思维习惯,让学生适应不同文章体裁的学习需要,满足他们的学习发展需要。其次,要求学生在学习中自主积累和理解感悟,以增强学习效果。最后,建议学生运用改写、缩写、扩写等形式来不断激活自身的理解思维,提高综合语言表达运用能力。
如前所言,关注课外阅读能够有效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和发展学生的学习认知思维,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文化知识。优化英语课外阅读教学应该在尊重学生阅读学习需要和习惯的基础上,注重突出适读性和多样性,引导学生正确运用读书笔记,深化对语言学习素材的认知感悟,提高综合语言表达运用能力。
参考文献:
[1]谢丽芸.探究高中英语课外阅读[J].江西教育,2010,03.
[2]张志旻.高中英语课外阅读教学设计[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0,15.
要想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我们应该从两方面来解决: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
一、 课内阅读
1.课内阅读的现状
课内阅读教学存在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英语阅读教学并没有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及个性化行为。很多教师在阅读课上是以讲解生词、句法、翻译句子为主,对阅读材料中的词汇、语法、修辞等往往进行过于详细的分析。久而久之忽视了在课内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不良局面。
2.课内阅读的对策
我认为我们应该按照先理解文章内容后分析语言点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全篇通读材料去掌握课文的“5W”——what, who, when, where,how, 之后再去细读找出每段的主题句,并对全文进行结构分析,找出各段之间的联系。对于词汇的处理可以利用包括多媒体等多种视听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在文章中猜词断义,同时配以各种词汇练习来理解它们的用法。对于文章中的长句难句要进行结构分析,达到深层理解文章。然后去做形式多样的理解练习来锻炼学生对通篇文章的理解能力。
在阅读后让学生尽量去写文章的要点或改写课文或复述课文。这样不仅反馈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还训练了学生们的概括综合能力。
二、 课外阅读
1.课外阅读的现状
学生普遍存在阅读量不足,没有形成课外阅读的好习惯和积极性,阅读方法不对,对文章花费太多的时间,导致做阅读理解时乱猜答案,错题率很高。平时写作文很少,导致很多阅读活动不能延伸。
2.课外阅读的必要性
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的延伸,课内阅读多数是机械的、被动的强化训练,缺乏自主性和创造性。课外阅读是通过自己的阅读去主动获取信息并掌握课堂知识的衔接能力。课外阅读还可以培养学生欣赏各国风土人情的能力。课外阅读也是课内阅读的一个很好的补充。学生可以通过课外阅读巩固课内所学的词汇、句法、语法等,并且开阔视野,从而提高综合语言的运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