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初中课外阅读

初中课外阅读范文

发布时间:2023-10-10 17:16:14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初中课外阅读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初中课外阅读

篇1

一、初中课外阅读的意义

课外阅读是中学生获取知识、开拓视野、积累材料的重要渠道。课外阅读对于初中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第一,课外阅读可以弥补初中生缺乏的课内阅读教学课,增加学生的知识,扩宽他们的知识面,让他们了解多彩的世界,开拓眼界。第二,课外阅读能陶冶学生的情操,让学生知道真善美的真谛,了解什么是假恶丑,帮助他们养成优秀的道德品格和健康的人格。

二、当前初中生课外阅读的现状

当前初中生课外阅读主要表现出以下一些特点:

1.学生有阅读兴趣而未能养成阅读的良好习惯。通过调查,发现大部分学生未能养成课外阅读的良好习惯。他们有兴趣阅读,但在调查阅读方式上,只是看看概况、浏览,读完认真思考、细读的占少部分,能够“作读书笔记、摘抄”和“背诵”的更少,而有些学生从不和别人交流读书感受。

2.学生有阅读数量而无阅读品位。目前初中生经由多种渠道已经阅读了不少的书籍,但目前图书市场混乱,卡通画册、武打言情小说、明星娱乐画报等杂乱的书籍填充进来,占据学生的心,当下潜心阅读中外文学经典著作的初中生实在少之又少。学生进行大量阅读,但没有阅读品味。

3.学生有阅读需求而无充足的图书和理想的阅读环境。目前初中生过重的学习压力导致其在学校的课外阅读时间不能保证。学校图书馆或者阅览室搁置少用,学生无法正常享有在里面阅读的权力。此外,家庭也无法给孩子提供充足的阅读图书,社会上适于学生阅读的一些图书馆也是凤毛麟角。

4.学生阅读的行为而无阅读测评的科学体系。当前没有阅读测评的科学体系去敦促学生的阅读行为,导致了课外阅读质量不高。学生仅仅为了阅读去阅读,为了娱情而粗浅阅读,并没有进行阅读测评的意识,学校,教师及家长更没有建构起阅读测评的科学体系。

三、初中生课外阅读现状不理想的成因分析

(一)缺乏有效指导,缺乏有效的阅读方法

初中生有阅读兴趣,但毕竟年龄较小,没有良好而正确的阅读方法。有些学生随性地浏览阅读,没有好习惯又不能持续阅读。有些初中生阅读一本名著,做不到细嚼慢咽,细细地消化,只是粗略浏览,看过就忘掉,里面的很多内容都混乱不清。因为缺乏督促,缺乏老师指导,阅读方法不得当,学生做不到高效阅读。

(二)阅读物种类单调,阅读品味降低

大多数初中生不喜欢阅读经典著作。与名著相比,处于青春期懵懂的他们更喜欢阅读一些故事性强的媚俗小说,男生喜欢武侠小说,很多女生喜欢校园情爱小说,阅读较多,而这些小说无论是从语言还是内涵,都是十分低俗、肤浅的。这些粗制滥造的读物流行泛滥开来,充斥了学生非常有限的阅读空间,浅薄了学生课外阅读的深度,因而导致学生阅读种类单调,阅读品味降低。

(三)看书渠道和购书费用阻碍了课外阅读

目前,学生有阅读需求,但是由于各种条件所限,当下有些学校没有图书馆,不少学校即使有图书馆或者阅览室,也几乎不向学生开放,并且不对外借出。学生很难从图书馆借到书。家长给学生购买书,书籍的购买费用也不低,所以在这种环境下,必然缩小了学生的课外阅读范围,减少了阅读机会。

(四)教师和家长陈旧的观念影响了课外阅读效果

从学校,教师这个层面来看,为了追求升学率,为了排名次,教科书、习题集成了支配、主宰他们生活的全部内容。不少教师反对学生读课外书,认为读课外书费精力,费时间,不如做一些习题实惠。布置给学生大量的作业,使学生根本就没有时间去读书,从而影响了学生的课外阅读效果。

四、初中生课外阅读的基本机制及策略

根据以上所述课外阅读的现状,我们应该善意地符合客观实际地提出一些有关中学生课外阅读的合理化建议。

(一)选择适当的读物,提高课外阅读质量

选择健康的、符合初中生心理发展特点的课外书对于初中生的成长影响重大。初一的学生,还稚气未脱,好奇心强,充满了梦幻,那些神话、童话、寓言、科幻故事等,像《一千零一夜》、《格林童话》、《西游记》、《哈利波特》等等。进入初二阶段,又可以引导学生去阅读读《狂人日记》、《朝花夕拾》、《骆驼祥子》、《背影》等等作品的评述或读后感,以辅助课堂关于鲁迅、老舍、朱自清等课程的教学。初中三年级学生,想法相对成熟,推荐书籍范围可以扩大,应该介绍一些相关的外国作品,如《泰戈尔诗集》、《鲁滨逊漂流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等,可以丰富其阅读种类,提升其阅读质量。

(二)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的兴趣和习惯,加强读法指导

1.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的兴趣。首先应该尊重初中生的阅读自由。教师家长要在一定范围内尊重学生的阅读选择,鼓励学生自主阅读,尽情体味自由阅读的乐趣,久而久之,他们自然就会产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

2.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习惯。教师应指导学生做好读笔记,要求学生把好词佳句分门别类地记下来,可以定期和不定期相结合检查学生读书笔记,并指出笔记的优缺点,明确努力方向。要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反复阅读的好习惯。

3.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方法的指导。首先,课外阅读和课内阅读相结合。其次,课外阅读和听说写多方面结合。第三,与学校活动结合在一起。第四,拓展内容,引导学生掌握阅读中外名著的方法。第五,拓展阅读途径。

(三)加大学校图书馆和阅览室的建设力度

首先应加大图书馆或者阅览室的开放力度。其次大力采购专门图书,加强图书馆藏,尽量拿出一部分可用经费专门购置图书,或者向上级申请经费建设图书室。学校有图书室,可以组织学生进行集体阅读,也可以将书借出,随时阅读。在教室里建设图书角也是好方法,图书角中的书可以定时向学校图书室去借,还可动员学生将自己购买的书每人带二至三本,只要有时间学生就可以把书取来进行阅读了。

(四)引导学校、教师和家长更新阅读观念

引导学校、教师和家长更新阅读观念,加快建构起系统的课外阅读测评体系尤为重要。老师应努力探究课外阅读评价方面的工作,比如: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指标多维化、评价对象全面化、评价方式多样化举等。引导家长更新阅读观念,帮助教师建立测评体系,与学校和老师共同努力,初中生阅读能力的提高指日可待。

结语

综上所述,课外阅读是不容忽视的一项重要工作,我们应该大力支持初中生课外阅读,采取促进初中生课外阅读的一些具体策略,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教会他们阅读的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让学生学会阅读、喜欢阅读,让阅读成为每一个初中生终身受益的好习惯!(作者单位:宁夏大学教育学院)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篇2

1 营造自主、投入、清醒的阅读氛围

每个身心发展正常的学生,都有与生俱来的求知欲望,让学生喜欢课外阅读并非难事,问题是绝大部分的初中学生只是把课外阅读当作是一种消遣调剂,而有一部分的教师、家长把课外阅读看作是提高考分的一种手段,这样的阅读就难以发挥书本应有的作用,体现出阅读的力量。相反,有时还可能对学生“作为人的清醒的意识造成遮蔽”,“可能伤害学生的学习意愿和健康成长”。这种阅读就成了一种有害的阅读。因此,必须注意为学生的课外阅读营造一种自主、投入、清醒的氛围。

2 加强新课程意识下的阅读内容引导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它也是人性的角斗场,开卷有益已经成为人们的普遍共识。但我们要说开卷并非都有益。对学生来说,他们的课外阅读内容尤其不能放任自流,应该作必要的引导。当然,我们没有必要一定要让学生读世界名著。但教师在选择、推荐阅读内容时,应摒弃传统的教育性标准而选择反映学生生活和心理需求,符合当代少年阅读口味的书籍。即为学生增加喜闻乐见的古典小说、具有时代气息的科幻小说、科普书籍和适合学生阅读的历史、地理、天文书籍等。这样,使学生的阅读内容做到文学与自然科学共重,使文学作品滋养学生伦理情感,用自然与社会科学知识丰富其知识世界,为构建学生完善的知识体系打下坚实的基础。

3 组成相容、互补的阅读小组

信息论告诉我们:学生的知识有很大一部分来源于同伴。因此,组织好阅读小组是提高课外阅读质量的又一个重要方面。

阅读小组一般由学生自由组合而成,认输可在4~6人之间。可考虑方便性、相似性、补偿性等因素。这样,志趣相投、心理相容、智能互补等良好小群体的心理原则可落实:学生个体内在的“群体感”、“亲和感”、“友谊感”等能在社会交往中得到较好体现;学生的“归属感”、“认同感”、“群体支持力量”等方面的心理效应也能够得到很好的体现。但是组成阅读小组的这些优势不是自然而然地体现的,还需要学生主动地、协同地进行阅读,学会彼此倾听、共同讨论、相互借鉴、吸收,达到利用集体的教育力量实现小组成员的智、情、意等方面的共同发展、提高。

4 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阅读习惯

这可以说是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质量的关键。我们知道,课外阅读本身具有一种自我生成的内在机制。在阅读过程中,学生与学生、文本与与生活之间实现着多种视界的融通,并在一定程度上使各自的认识偏见得以克服,产生新的视界;随着阅读的深入,往往会产生出更加深邃的、新颖的、富有启发性和创造性的思维火花。这样,学生的课外阅读可及时得到教师的帮助、指点,并及时体验发现的快乐、创造的快乐,充分感受到阅读积累对于自身提高的作用,从而长久地保持阅读兴趣,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篇3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01-0072-02

语文与其他学科不一样,主要靠"学得"、"习得",而不仅仅靠老师的"教得"。围绕"听说读写",语文教师常常是反复地教,可很多学生仍然是读书费解其意,作文不得要领。某些问题,知道了答案,但从真正掌握意义上说,还是不会。数理化学科追求的多是"标准",而语文追求的却是"妙趣"。一个词在这里是败笔,到了那里可能就是"生花妙笔"。因此要想真正获得语文的能力,最重要的是培养对语文知识的情感和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这就需要培养初中语文的课外阅读能力。

1.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1.1 善用情景激励,营造书香氛围。这个信息膨胀的时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学生在获取知识的方式上已有了更大的选择余地,教师必须让学生明白阅读仍是不可替代的。教师要启发学生明白阅读的目的性和重要性,使学生从被动、被迫的阅读,转变为主动、积极的阅读。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语文阅读同样应首先从激发兴趣开始。作为教师,我们可以善用这些意味深长的名言,粘贴在课室的每个角落,用以激励学生,耳濡目染,让学生认识阅读的目的和妙处。另外,还可以在课室设置图书角,营造书香氛围,从而产生强烈的阅读兴趣。

1.2 尊重学生爱好,量变再到质变。不分课内课外,不避大俗大雅,只要思想内容健康,行文规范绝少错误,任何报刊书籍,都可以去读。只要阅读达到一定的量,就一定能自己摸索出一条适合自己的阅读的路子来。就以精读、略读、跳读、猜读等方法而言,也不必着眼于阅读方法本身去进行训练,否则就是形式训练,而非实质训练。形式训练多了,学生会顿生厌烦,因为这不会给学生带来生活上的教益和思想上的提升。反之,学生读得多了,他为了更多的获得生活上的教益和思想上的提升,自然会选择适当的方法去阅读。但是,这也不意味着让学生放任自流。

1.3 设疑导读,内外结合。刚开始读书,学生对大部头的名著望而生畏。密密麻麻的字迹,厚重的分量就把他们吓倒了。我们尝试由教师给学生进行"名著导读"。通过老师充满激情,深入浅出的指导激发学生强烈的阅读欲望,从而慢慢走进名著,享受畅游书海的快乐。因此,在要求学生读一部文学名著之前,我设计了"走进作者"、"走进作品"、"精彩片段的阅读训练"几个栏目。利用这几个栏目引导学生阅读,逐步让学了解该书,进一步产生阅读此书的强烈愿望。"走进作者"主要让学生了解作者的生平经历和主要作品。"走进作品"分"内容梗概""主要人物形象分析""精彩篇章推荐"。在这两方面讲解结束后,选取一个精彩片段作为阅读题加以训练。

2.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2.1 养成有目的的阅读习惯。拓展阅读以大纲为纲,配合教材和课堂教学,指点阅读材料,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有目的的阅读习惯;

2.2 养成做读书笔记的习惯。在课外阅读中要注意指导学生学会勾画圈点、批注点评、摘录提要、写阅读笔记、札记等,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2.3 养成勤问多思的习惯。课外阅读中,我注重培养学生养成读思结合、勤问多思的习惯,要让学生"站在书上读",亦即以质疑和批判的眼光来阅读,力求多发现问题、思考问题;

2.4 养成使用工具书的习惯。主要是培养学生会用字典、词典,会用参考资料,独立地获取信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

2.5 养成讲卫生的习惯。主要是培养学生读书注意光线,保护眼睛;注意姿势,保护身心正常发育;注意情绪,保持最佳的精神状态;注意环境,防止干扰,集中精力等习惯。

3.正确指导学生选择课外阅读书籍

新课程标准规定、推荐了一批初中学生必读、选读的书目,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课外阅读计划,配合教材,认真审慎地选取高品位、高质量的读物,重点推荐一些中外名著,来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另外还要鼓励他们阅读一些报刊杂志。好的课外读物,给予学生的熏陶作用是很大的。许多人把课外书称为学生的"生活老师"。我们语文教师重视课外阅读,给学生推荐一本好书,就是让学生多读一本语文教科书,推荐的好书越多,读的教科书就越多,那么农村中学的语文教育质量就会有一个较大的突破。

4.积极开展各种课外阅读活动

在课外阅读中组织好学生之间的交流非常重要,它可以让学生的阅读成果得到展示和认可。因此,我经常召开读书报告会和读书经验交流会,开展读书笔记展览评比,举行课外读书知识比赛、演讲会、故事会等。如在教学完《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文后,许多学生都找名著《水浒传》或其电视剧的碟片来看,我就专门组织了一场阅读《水浒传》的读书交流会,会上,学生或联系课文内容介绍自己阅读原著的收获,或对阅读原著的中心思想、人物精神、表现手法等进行品评,交流活动可以说办的很成功。

根据每年中考后对学生的询问情况来看,文学知识和阅读方面的题做得好的都是课外阅读搞得好的学生,高分学生也是课外阅读搞得好的学生占大头。可见课外阅读对提高学生的教育教学质量是大有益处的。

5.实施多元、动态的评价标准

因为汉语思维的多层次性,汉语言内容的丰富性和多解性,能拓展学生的想象和联想的空间,最能促使学生创新思维的多性发展。同时,来自文本、他人的信息为不同的生命个体所吸,并激活各自既有的知识、经验,这样就有可能产生独特的个化的理解,加工生成不同的经验、发现、创造和感悟。因此,学生课外阅读的评价标准必须实现多元化、开放性、动态性和合性等原则。我们可以采用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相结合的方,将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结合起,在此过程中,更重视形成性评价和定性评价。我们要特别关学生在某一方面的特别收获,顾及学生的个别差异,使认真参阅读的学生普遍获得成功的体验,也要让少数优秀的学生脱颖出。

总之,开展课外阅读是新课程理念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切实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途径,是课内阅读教学的重要补充,是学生获取知识、开拓视野、积累材料的重要渠道,通过课外阅读,生可以间接地向社会、向生活、向实践学习,不断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从而大面积的提高农村中学的语文教育教学质量。

篇4

我们平常所说的课外阅读是指学生在课余时间进行的一种独立的阅读活动,它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一种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令人遗憾的是。受到一些传统思想的影响,很多教师都将课外阅读看成是一种不务正业的行为,觉得这样会耽误学生的学习,进而影响他们的学习成绩,对其明令禁止。对于学生来说,他们觉得看课外书是一种纯粹的消遣。很少有人能够认识到课外阅读在提高阅读能力,培养阅读习惯上的独特作用。那么,作为教学一线的老师,如何开展课外阅读呢?

一、 指导学生选好读物

说:“在中华民族的开化史上,有素称发达的农业和手工业,有许多伟大的思想家、科学家、政治家、发明家、军事家、文学家和艺术家,有丰富的文化典籍。”在西汉以前我国就有一千多部书,到清代已有十二万六千六百多部,现在我国每年出版数十亿张书刊画报。目前世界上有三千多万种书,每年以二十多万种书的速度递增。面对这样的书山文海,语文教师要做好导航员的工作,帮助学生慎选精读。古人云:“书富如人海,百货皆有。人之精力,不能兼收并取,但得其所欲求者尔。”当然,也不能过于偏窄,要精读与博采结合,因为“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

课外读物的选择应以思想内容好、语言文字好、适合青少年阅读为标准。但往往一些非法出版物和不健康的书籍.在中学生中广为流传,尤其是当前一些不良读物充斥网络,刺激和冲击学生的感官和大脑,造成极为不良的影响。这说明选好读物是课外阅读头等重要的事。

清代唐彪在《读书作文谱》中说:“有当读之书,有当熟读之书,有当看之书,有当再三细看之书,有必当备以资查之书。书既有正有闲,而正经之中,有精粗高下,有急需不急需之异,故有五等分别之异也。”据此,课外读物可分为五个层次:第一,“当读之书”可理解为与课内教学密切配合之书。如学了《渔夫的故事》,可指导读《天疗夜谭》,学了《香菱学诗》,就可指导读《红楼梦》。第二,“当熟读之书”可指读写知识、文学知识、语言基本知识等有助于巩固和拓宽语文知识以及语文能力的书。第三,“当看之书”指各种文化科学知识的书,应指导学生广泛浏览,扩大视野,发展智能。第四,“当再三细看之书”指有代表性又有相当深难度的必读名著。第五,“必备之书”指常用的工具书、重要的参考书等。课外读物选择是项细致复杂的工作,教师要及时了解出版信息,不断扩大阅读面,提高鉴赏水平,做到胸有全局,择优推荐。

二、培养学生 “不动笔墨不读书”的阅读习惯

这可以说是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质量的关键。我们知道。课外阅读本身具有一种自我生成的内在机制。在阅读过程中,学生与学生、文本与生活之间实现着多种视界的融通,并在一定程度上使各自的认识偏见得以克服,产生新的视界;随着阅读的深人,往往会产生出更加深邃的、新颖的、富有启发性和创造性的思维火花。但是这种思维常常只是混乱、粗疏、零碎而飘忽的,还不能算是阅读者自己的东西,必须经过自己的重新筛选、组织,“用自己的语言叙述过——那种知识、思想方可算是你的了。”否则,一切书籍的阅览、一切思考、一切感想,都有可能成为过眼云烟。因此,教师不仅要鼓励学生随时记下“智慧的火花”,写下课外阅读内容的提要、体会、报告、编写、扩写、改写、组写等等,还要在这方面做出表率,最好能定时在课外阅读的内容、感想等方面与学生进行交流、切磋。这样,学生的课外阅读可及时得到教师的帮助、指点,并及时体验发现的快乐、创造的快乐,充分感受到阅读积累对于自身提高的作用,从而长久地保持阅读兴趣,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三、精心指导阅读

古语有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对于教师来讲,我们要教给学生的不应只是知识,而应该是学习知识的方法。课文阅读是一种学生独自进行的自学活动,在这个活动过程中,他们会经历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并逐步吸取与转换语言信息。将其与自己已有的知识相联系课外阅读的根本特点就体现在“课外”两个字上,而语文教师的职责就是在课内教学中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笔者总结了几种阅读方法。

其一,泛读与精读相结合。泛读是相对于一般的读物而言的,可以指导学生快速浏览,掌握其中的主要信息就行。泛读材料一般能起到活跃思维、激发兴趣的作用精读是相对于一些与教材相关的文章或是一些名家点评作品.要求学生在读书过程中进行认真思考与研究,将在课堂上学到的读书方法运用到课外阅读中。

其二,读书要有“四到”。在朱熹所著的《熟读精思》中有这样一句话:“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所谓“四到”就是要我们进行思考,开动脑筋;“眼到”是要我们且读且思;“口到”是要进行诵读,在诵读的过程中来理解文章。对于这三者的关系。朱熹也明白说过:不到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古人的学习方法到今天仍然有效。但是,对于初中生。我在“三到”的基础上又给他们加了一个“手到”。目的就是让他们养成勤动笔的习惯,多看、多记。

四、组成相容、互补的阅读小组

信息论告诉我们 :学生的知识有很大一部分来源于同伴。因此。组织好阅读小组是提高课外阅读质量的又一个重要方面。阅读小组一般由学生自由组合而成,认输可在 4-6人之间。可考虑方便性、相似性、补偿性等因素。这样,志趣相投、心理相容、智能互补等 良好小群体的心理原则可落实:学生个体内在的“群体感”、“亲和感”、“友谊感”等能在社会交往中得到较好体现 ;学生的“归属感”、“认同感”、“群体支持力量”等方面的心理效应也能够得到很好的体现。但是组成阅读小组的这些优势不是自然而然地体现的.还需要学生主动地、协同地进行阅读 ,学会彼此倾听、共同讨论、相互借鉴、吸收,达到利用集体的教育力量实现小组成员的智、情、意等方面的共同发展、提高。

语文学习离不开课文阅读,课文阅读是语文学习最给力的配合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在课余时间多读一些优秀的诗歌、散文、小说,这样做,不仅有利于帮助学生巩固知识,还能帮助学生提高智力,陶冶情操,并逐步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大量的教学实践与学生个人都证明,学生阅读健康的课外书越多,语文成绩与能力提高就越快,学习收到的效果就越好。

篇5

每个身心发展正常的学生,都有与生俱来的求知欲望,让学生喜欢课外阅读并非难事,问题是绝大部分的初中学生只是把课外阅读当作是一种消遣调剂,而有一部分的教师、家长把课外阅读看作是提高考分的一种手段,这样的阅读就难以发挥书本应有的作用,体现出阅读的力量。必须注意为学生的课外阅读营造一种自主、投入、清醒的氛围。笔者发现选择一个合适的时间、地点,让学生初尝自主阅读的乐趣,感受阅读的魅力这一环节非常重要。我们可以抓住学生对机械的抄写、无聊的练习深恶痛绝这一心理,在经过必要的准备以后,尝试在本该进行的语文训练或考试中宣布到阅览室去读自己喜欢的书,请要求学生把感兴趣的内容摘抄下来,想想自己为什么要摘抄这些内容。事实上笔者的这一步已经让所有的学生都喜出望外,他们十分珍惜这节不同寻常的课,选择自己爱看的书后,个个都像“饿汉”一样扑在书上,边看边想,边记边抄。课后,我还组织学生把摘抄的内容在班级的黑板报上展览出来,供同学在课余时间中互相欣赏,口头点评。这样,学生在自己阅读时,评点他人的摘抄时,动口、动手,又动脑。在这样的氛围下,坚持一段时间以后,不仅要读书的学生学有收获,而且原来读书兴趣不浓的同学也受到了积极的熏陶和感染,更重要的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不再一味地附和别人的见解,而是经过自己的思考,有了独到的看法,初步具有批评的意识。这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来说是一种可喜的变化。理性能够使学生、辨别是非与真伪,独立会让他们的思想更自由。

二、加强新课程意识下的阅读内容引导

实践证明:一个人的兴趣是与心理需求紧密联系的。只有在学生潜在的阅读兴趣被激发起来后,他们在阅读中才会投入更大的热情和智慧,才会在阅读过程中自觉地、自主地去尝试、体验、思考与实践,主动与文本的思维碰撞,主动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获取知识,形成能力。这样,课外阅读的优势才会渐渐凸显出来,知识与思想的萌芽才会越加粗壮。

为此,笔者注意了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注意课外阅读内容与课内内容的沟通,将课内教育教学的内容当作是点,把课外的相关阅读当作是面,由点到面的拓展阅读,以扩大学生的阅读量,形成以课堂教学为中心,外溢于课外的“涟漪效应”。二是注意课外阅读与自己的生活实际相结合。课外阅读是学生与人类最富于智慧,最充满个性的思想者的对话,要善于让学生联系自身实际,从他们的思想和经验中吸取有益的营养,积累更多的社会生活经验,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三是注意各学科内容的融合。新课程理念下,我们应该更清楚地认识到:学生不只需要学习语文,还要学习更多更新的东西。根据初中学生的阅读水平和知识面,我们可以设计“套餐”方案。即为学生增加喜闻乐见的古典小说、具有时代气息的科幻小说、科普书籍和适合学生阅读的历史、地理、天文书籍等。这样,使学生的阅读内容做到文学与自然科学共重,使文学作品滋养学生伦理情感,用自然与社会科学知识丰富其知识世界,为构建学生完善的知识体系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组成相容、互补的阅读小组

篇6

1.英语课外阅读的必要性

阅读是吸收英语语言材料、增加语言知识、扩大词汇量的重要手段,而且阅读能力是一种语言的综合能力,提高阅读能力能为口语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发展打好基础,也能使学生从英语阅读中认识学习英语的真正价值,体验学习英语的乐趣,树立学好英语的自信心。所以,学生所学的语言知识能否巩固,言语技能能否得到培养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能否真正学会阅读。《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对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作了说明,其中还特别指出:除教材外,课外阅读量应累计达到15万词以上。另外,香港城市大学著名教授、外语教学法博士Ken Beatty也向中小学生建议,要适应“新课标”的学习要求,关键一点是要增加课外阅读,因为这能帮助自己汲取知识、夯实语言功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可见,英语课外阅读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是非常必要的。

尽管初中英语教学也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但是目前我们很多英语阅读课教学在很大程度上主要通过阅读材料来传授语音、词汇、语法等语言知识,忽视了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的阅读方法和策略获取信息的能力,从而导致学生的阅读能力并没有得到实质性的提高。课文是学生英语学习中最重要的语言素材,但是只阅读教科书上提供的语言材料是远远不够的。这就要求我们拓宽阅读范围,将阅读的视野延伸到课外读物上。英语课外阅读作为教材阅读教学的延伸,是巩固课堂阅读教学成果、培养学生英语阅读理解能力必不可少的环节,学生在课外阅读中,把教科书内所学到的东西,加以充实、巩固。教师应运用不同的阅读教学策略指导学生展开阅读,帮助学生掌握阅读方法和技巧,为学生在课后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培养自主学习提供策略上的帮助。

2.课外阅读方法指导

我们要帮助学生理顺课内与课外关系:课外阅读对课内知识有补充和促进作用,二者相辅相成,必须把它们紧密地结合起来,使课外阅读成为课内学习的延续。其次,兴趣是成功的原动力,作为教材延伸形式出现的课外阅读,材料要有其发展性,体裁要多样化,要讲求趣味性和时效性。另外,我们要培养学生发散性的元认知结构,注意材料的内容,把握语言难度,经常能够结合当前课本所学内容。我们深知,浅易的内容有利巩固基础知识,引起兴趣;较难的内容便于启发思维,增添知识。因此,阅读材料的难度适中,由浅入深,逐步升级。一般情况是,生词不太多,篇幅不太长。如果生词太多,看一句要查好几次词典,就难以把主要精力用在理解文章的内容上,阅读的效果就大打折扣了。

要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我们必须从点滴做起。在学生进入中学时,就告诉他们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做到即时指导。我们不仅为学生提供或推荐课外阅读的资料,还有意识地给他们安排课外阅读的时间(比如:晚自修的部分时间和周末的部分时间),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此外,我们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英语氛围,在班级里创建英语阅读环境。比如:班级专门有个小柜子,里面放一些英文报纸、英文故事、英文连环画以及一些英美文化概况的材料等,学生可以随时在教室里进行阅读。同时,我们在教室的显著位置张贴海报,开设各个不同的栏目,学生将自己的读后感,或妙语摘抄以及一些故事的转述、续写进行展示。这些活动都让学生体验到了课外阅读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3.指导学生掌握阅读策略

在课外阅读教学中,我们用不同的阅读策略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倡平时多大声朗读,背诵精彩段落和文章,以培养英语语感。在英语课外阅读中做到精读和泛读有机结合,欣赏鉴析和专项训练相结合,课内外阅读相结合。当学生的阅读能力达到一定程度后,我们要求学生掌握以下常规的阅读策略:默读、略读、跳读、预测、猜测词义、细读、寻找关键词和主题句等等方法。在初中阶段的专项练习中,我们较为侧重教授学生如何寻找主题句和细读。主题句通常在文章的首句或末句,但也因文而异,因此综观文章,仔细体会段段之间、句句之间的联系,了解中心意思,这样可以给没有标题的文章列出标题,而且可以回答一系列有关细节的问题。

我们的课外阅读是相对于教科书上的材料而言,它不是来自课本上的,而是教师根据不同年级,不同层次所选择推荐的不同题材,不同体裁的课外材料。我们不是一味地追求“T”、“F”、等选项,而是用其他更能够调动学生积极性的一些措施,比如对于叙述性的文章我们在阅读之前,向学生示例故事结构,包括背景、主题、情节、、结局等,这样便于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并促进理解,阅读之后让学生归纳中心思想,进而达到情感目标的培养。在阅读说明文或科普文章中,我们提醒学生注意一些信号词,比如:first, next, then, for example, thus, therefore, in short, in brief, 等等。这样,有利于学生明确语篇中各个部分间的关系。学生完成阅读后要理清思路,进行巩固记忆,从而为下一步提供相关的背景知识。

我们要求学生集中注意力于整个篇章内容,而不是个别词语。在阅读过程中,学生辨认出篇章开头的某些实词、转折词语等关键性词语时,头脑立刻开始了对篇章内容的预测。接着在继续阅读的过程中,通过对部分词语的辨认而不断证实扩展开始时的预测,或者否定它而产生新的预测,最后达到把握文章的前后呼应以及情节联系,综观全文,整体把握,避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逐词逐句阅读的不良习惯,鼓励学生养成“成组视读”的阅读方法,按照意群或句群进行阅读,以提高阅读速率。与此同时,我们提倡运用上下反复平行交叉的交互式阅读法 ,引导学生从整体到局部,从语篇到语句,从大意到细节,利用语言形式去构建全文的语义图像,再利用这个语义图像去理解段落、句子、词组单词的语言形式,从而帮助学生把语言图式、内容图式和结构图式完整有机地联系在一起。

4.教学结果及分析

虽然我们现在的课外阅读教学策略还在尝试阶段,但是课外阅读教学策略对于我们如何有效指导初中英语课外阅读的借鉴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学生通过课外阅读大大开阔了眼界,有效地培养了自己的观察力与判断力,使英语整体水平得到明显的提高。在广泛课外阅读的同时,学习活的语言,积极参加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如英文朗诵、演讲、讲故事、英语角等,定期交流阅读心得,收集妙句美文,更是健心益智。学生在学习和运用英语的过程中逐步学会学习,进而培养了自主学习的能力,主要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

4.1学习英语的兴趣明显浓厚,从应付英语课外阅读到喜欢英语课外阅读,而且积极主动去进行有效的英语课外阅读。通过广泛的英语课外阅读,学生的知识面拓展了许多。

4.2学生自信心明显增强,自我表现力凸现,敢于展示。

篇7

时下,英语课外阅读资源可谓名目繁多,面对这些资源,学生会感到无所适从。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能力引导学生合理利用这些资源。

1. 选择阅读材料的原则

首先,我们要帮助学生理顺课内与课外关系:课外阅读对课内知识有补充和促进作用,二者相辅相成,必须把它们紧密地结合起来,使课外阅读成为课内学习的延续。其次,兴趣是成功的原动力,作为教材延伸形式出现的课外阅读,材料要有其发展性,体裁要多样化,要讲求趣味性和时效性。另外,我们要培养学生发散性的元认知结构,注意材料的内容,把握语言难度,经常能够结合当前课本所学内容。我们深知,浅易的内容有利巩固基础知识,引起兴趣;较难的内容便于启发思维,增添知识。

2. 阅读材料的推荐

我们为初一年级学生选择的阅读材料,以短小精悍,幽默有趣为主。比如,Little Red Coat《小红帽》, The Sleeping Princess《睡美人》, The Frog Prince《青蛙王子》, Popeye the Sailor《大力水手》, Snow White《白雪公主》, Cinderella《灰姑娘》, Gulliver’s Travels《格列弗游记》等等都受到了初一年级学生的喜爱,这些故事不仅使学生重温了许多经典儿童故事,而且享受到了阅读的快乐。很多学生将这些读过的小故事排练成短剧,利用英语角的时间进行演出,大大调动了学生学英语的兴趣。

随着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阅读材料的长度和体裁也有相应的变化。为初二的学生,我们选择了一些比较适合阅读的,并且具有时代性、新颖性的报刊,它们比较贴近学生的生活,涉及体育、娱乐、学习等题材,很受学生欢迎。

对于初三的学生,因为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而且对自己的阅读内容也有所偏好,让他们相互推荐,进行“书讯交流”,分享阅读资源,扩大阅读量,读后摘抄好词好句,列出提纲,甚至可以用英语写短小的读后感。教师要鼓励学生读外文报纸和知识性刊物,应当强调学生天天看报,养成及时了解时事的习惯,可增强作文的时代感,它们对学生扩大知识面,对提高人的全面素质也是十分有利的。

二、 课外阅读方法的指导

1. 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引发他们的求知欲望

教学实践使我们观察到,如果在英语阅读过程中,学生的情趣能被较快地激起,那么学生充沛的精力、饱满的热情将贯注于阅读中,表现为注意力集中、思维活跃、推断正确,从而产生积极的学习效果。如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激发学生的英语阅读兴趣呢?这里可以尝试从一下两个方面去做。 转贴于

其一,利用好阅读指导课。要求给学生讲授英语阅读的方法,如增加学生的词汇量,利用词的派生、转化、合成扩大学生的词汇量,引导学生从上下文猜词义,巧妙运用同义互释法、判断推理法等。并结合方法的指导,说明课外阅读的重要意义,让学生认识到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引发他们的求知欲望。除此之外,还要善于挖掘阅读教材中的趣味性、思维性和知识性。在阅读指导课上,教师可采用或简述书中大意或摘读文中的精彩章节或提出书中的要点,或解释疑难词句等方法,做到语言生动诙谐,分析明了透彻,解释有说服力。

其二,利用好课前五分钟值日生汇报。教师在设计教学环节时,每天上课前拿出五分钟让“值日生”读自己课外选的英语文章,讲自己感受最深的事情,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也督促学生养成坚持课外阅读的良好习惯。另外,定期举办班级表演会。学生阅读了某些优秀作品后,教师可把一些情节生动、形象鲜明的作品改变成小剧本,让学生表演,寓教于乐,从而激发学生浓厚的课外阅读兴趣。

2. 循序渐进,传授课外阅读方法

首先,养成正确的阅读习惯。阅读时慢慢养成:(1) 集中精力阅读,在阅读正文过程中最后不要停顿。(2) 要控制自己不读出声,不用笔或手指跟随着词句读,而是直接理解阅读内容的段落大意和全文的中心内容。(3) 遇到生僻单词尽量不去查词典,养成根据上下文意思或构词法等方面的知识快速判断该词的涵义。(4) 要以句子作为意义单位来理解,这有这样才能更好的抓住文章的正确意思。(5) 加强对猜词技巧的指导,帮助学生分析偏难句型、理解文章篇章结构,以便培养学生的语感。

其次,让学生掌握常用的阅读方法,可以根据不同的要求选择不同程度的阅读方式。在阅读时要求学生抓住文章的中心段、段落的中心词。这样文章的脉络就会很快清晰、明了。

第三,要关注文章的背景和常识。教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要向学生介绍尽可能多的英美国家的文化习俗,引导学生在社会文化背景中考察、理解和分析各种题材的语篇,这有助于学生在把握语篇产生的社会文化背景的基础上,准确把握文章的主题思想和作者的写作倾向。

篇8

大哲学家培根说过:“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学习数学使人精密,物理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高尚,逻辑修辞使人善辩。”的确,读书可以改变人的精神、气质和品德,不仅可以改变孤独、麻木、灰色的人生,还可以提升人的智慧,实现自我生命的升华。孤独寂寞时,阅读可以消遣;高谈阔论时,知识可供装饰……既然读书有这么多的好处,那么现在的中学生在承受着课业负担重的情况下,该如何选择读书呢?

我在多年的中学语文教学实践中,逐渐探索出了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方面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激发阅读兴趣,培养阅读习惯

要想搞好阅读,首先就是激发学生们的阅读兴趣,培养他们的阅读习惯,提高思想道德水准,从而拓展知识视野,培养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进而提升学生们的语文基本素质。上阅读课时,教师应让学生用不同的方式阅读,内向的学生喜欢默读,外向的学生喜欢朗读,那就满足他们。在阅读成果展示时,同学们可以选择自己的方式,比如“有情朗诵”,用自己的诗句表达对文章的理解和感受,或者用画画的形式去描绘……

同时,还要培养阅读习惯。教师一定要做好引路人,主要是乐读、有效读、享受读。途径有两种:一是强制,二是暗示。只要能坚持下去,阅读慢慢地就会变成每个学生的左右手而不能忘怀。

二、针对学生能力选择不同的读物

一个班级的学生,阅读能力因智力因素、能力水平等原因,存在一定的差异。老师应认真掌握每个学生的阅读水平,为他们选择不同的读物。阅读能力处于中等水平的学生,可指导他们选读篇幅较短、内容连贯、内涵适当的作品,如《上下五千年》、《平凡的世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三步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以及《汤姆·索娅历险记》、《羊脂球》等等;而对阅读能力较强的学生,则推荐他们读篇幅较长、历史背景复杂、内涵丰富、隐含哲理、手法新颖独特的读物,如《寂静的顿河》、《白鹿原》、《家》、《春》、《秋》、《边城》、《雷雨》、《人间喜剧》、《哈姆雷特》、《百年孤独》等。这些读物的内容既有思想深度又有艺术特色,既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又能开拓学生的视野、陶冶学生的情操,从而促进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

三、教会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

只有掌握了正确的阅读方法,课外阅读才能真正收到实效,如果只是走马观花、隔河观柳,是收不到良好效果的。常见的阅读方法,教学中已经讲过,学生可以运用到课外阅读中。但在课外阅读中,还应补充一些,如:把好词佳句、精彩的段落摘录下来,注明出自哪一本书,有条件的制作成卡片;默读和朗读有机结合,好的段落可以大声朗读,有的段落要细心品味;一般的课外读物,要求学生通过泛读、略读、快速浏览,以达到开阔视野、活跃思维、增长知识的目的。短而精的书,要多读几遍;有助于扩大知识面的书,要多读若干遍,以增加知识积累;篇幅比较长或者内容复杂的课外读物,可指导学生写阅读提要,培养学生思维的条理性。要求学生在读完整本书后,必须写出读书笔记或读后感,做到“雁过留声”,把自己读书受到的教育和启发、产生的感想和见解整理出来,可以使学生在阅读中有效提高写作水平。

四、家长多鼓励学生阅读

好多家长认为提高孩子成绩的唯一条件就是做题,大量做题,有的甚至把课外书籍当成“闲书”,不准孩子摸,不准孩子碰,一经发现就惩罚、就没收等等。其实这样做大错特错,他们把读书的目的搞错了。他们认为,读书就是为了挣大钱、发大财,或者过上更好的生活等等,却不知“读书的目的是为了认识事物原理”。处世行事时,知识意味着才干。懂得事务因果的人是幸运的。有实际经验的人虽能够处理个别性的事务,但若要综观整体、运筹全局,却唯有学识方能办到。所以家长不仅要鼓励孩子读书,还要要求孩子读书,切不可妨碍阻挠。

五、尽量为学生创造课外阅读条件

1.充分利用学校图书馆、阅览室,保证学生精神食粮的供应。

2.动员学生捐书,成立班级“图书角”,鼓励学生订阅报刊。

3.时间要充分保证,既集中读又分散读,每天利用课外活动时间让学生广泛阅读报刊,每周抽出两节课给学生阅读课外书。给学生的课外阅读以充沛的时间,不仅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又能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长此以往,学生的阅读能力一定能得到提高。

篇9

1 引言

初中生正处于一个比较特殊的时期,看似未成年人,但内心却蕴藏着巨大的精神需求,需要全社会共同进行科学的引导和帮助,关注学生健康成长,更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责任。而课外阅读对于他们有着重要的意义,通过课外阅读,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视野,丰富知识,从而使之受到思想教育与熏陶。同时阅读还能促进阅读技能和写作水平的提高,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而对初中生课外阅读的研究,可以让我们了解现阶段初中生的阅读兴趣、阅读目的、阅读动机等因素,分析其产生的原因,从而进行改进,使初中生能有更好的发展。

2 对课外阅读的定义

2.1 已有的对课外阅读的界定

对于课外阅读,现阶段并没有很明确的定义,大多是从课外阅读的意义、作用上进行阐述的。著名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就曾经指出:“在国文教本之外,教师必须指导学生看旁的书……关于修养的书、关于社会科学的书乃至于关于自然科学的书,都可以作为国文科的课外读物”。但仅仅是说明了课外阅读的内容,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而韩和鸣也指出,课外阅读,特别是相关的课外阅读(这里的相关,是指围绕一定学习内容的相关),能充实学生头脑中的己知成分,增加学生对相关内容的认识与了解,提高教材的可懂度,从而为课堂学习提供较好的认知准备。这个界定是从课外阅读的作用而言的。到目前,对课外阅读的精确定义的讨论仍在持续。

2.2 本研究对课外阅读的界定

要对课外阅读做出客观而科学的界定,首先要对阅读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本研究比较认同张定远对于阅读下的定义:阅读,是指一种从书面语言和其他书面符号中获得意义的社会行为、实践活动和心理过程,“是以了解意义为中心的一个非常复杂的智力活动过程”。这个定义比较完整而且精辟。首先它认为阅读是对文本的理解,其次认为阅读是一个阅读者的内心积极主动的过程。

3 初中生课外阅读研究的现状

3.1 国内外对初中生课外阅读研究的历史

国外对于课外阅读一直是很重视的。在早期的柏拉图的思想中就有所体现。柏拉图说:“你怎样研究你根本不知道的东西呢?在这些你所不知道的东西中,你该把什么作为你要研究的对象呢?惟有看。”[4]美国伊利诺斯大学的研究员多利斯・布朗花了20多年的时间,对205名入学前己经学会阅读的孩子进行了针对性的研究。结果发现,这些孩子有一个共同点:他们的父母很早就开始让他们读书,并使他们养成了热爱阅读的好习惯。前苏联有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通过研究认为:课外阅读为教学提供“广阔的智力背景”,并“能发展学生的才能,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所以要积极的提倡课外阅读。

3.2 对初中生课外阅读的研究现状

有关我国初中生课外阅读现状的研究都普遍认为初中生的课外阅读情况不容乐观。郝忠勇经过教学视导,发现多数学生在正常的读书期间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课外阅读。“由初中生的课程表上看,他们根本不具备‘课外’的空闲和时间,校内的课外阅读只是一种处于夹缝中苟延残喘的松散状态。”李玉英通过研究发现现阶段青少年学生的课外阅读基本处于一种“浅阅读”状态,他们的阅读内容以休闲报刊、教辅材料、卡通动漫和畅销书为主;阅读动机感性、随意,阅读方式、习惯不良。陈发兵认为初中生课外阅读的最太少,面太窄。“许多学生不愿读、不会读课外书。即使读也只是一些武侠言情类的小说,甚至只是对一些漫画卡通书乐此不疲。不要说语文素养的提升,就连基本的阅读习惯和能力都没有形成。” 蔡伟观察调查发现,当代中学生在阅读中普遍存在着程度不一的不良心理行为,其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主要为:盲从心理、浮躁心理、慵懒心理、敷衍心理、偏爱心理、功利心理、破坏心理。

4 研究趋势

课外阅读在人的一生发展中的重要性是众人皆知的。因其重要,才引起了人们的普遍重视;因其重要,才吸引了一大批有志于课外阅读研究的专家、学者及一线优秀教师的目光。尤其是近些年最受国家重视的基础教育己有了长足的发展,国家给基础教育的投资虽不及发达国家,但与上世纪相比,确实投入了大量的资金,这有利于我们的基础教育事业。各地经济条件较好,实力雄厚的学校图书大楼拔地而起,即使是老少边穷地区,也有希望工程、救助基金会及一些慈善机构从各地募捐而来的图书被送往那些贫困地区的学校,充实了这些学校的图书资源。

就目前课外阅读研究现状来看,大多专家学者把注意力都投入到了课堂阅读教学行为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上去了,只有少部分关注课外阅读的理论研究。一线教师恰恰相反,他们因教学实践的机会远多于理论研究的机会,故而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在课外阅读的实践指导研究上去了。因而关于课外阅读的研究出现了专家学者的理论研究与一线教师的实践操作研究相脱节的现象。合理之举是把专家学者的理论研究紧密地与一线教师丰富的实践经验结合起来,真正做到以专家学者的理论指导一线教师的实践,以实践验证和丰富理论。

另一方面。对初中生课外阅读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对语文这一学科的影响上,而对其他学科的影响则很少涉及;其研究也大多建立在书刊这一纸质媒介上,而对于网络阅读和MP3电子书阅读等媒体的研究很少,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对这方面的研究将有助于初中生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杜草甫、商金林.叶圣陶教育文集[M].河南教育出版社,1989:182

[2] 韩和鸣 谈中学生的课外阅读 安徽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9年7月

篇10

2011年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初中生“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①。然而当下许多初中生无法达到这个要求,原因很多,有的是家长持反对态度,许多家长坦言“不希望孩子课余时间看些与教材无关的书”。并表示“让孩子学习一门才艺远远比坐在家里读课外书有用得多”,因此,很多学生的课余时间被大量的才艺班占满。也有的是语文教师不注重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培养,只是一味地要求学生认真掌握课本内容,大量做各类练习册,将课余时间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应试能力上。当然,也有学生自身没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认为阅读既费时又费力,对阅读产生了倦怠心理。

那么,如何改变现状,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呢?

一.家庭要给学生提供课外阅读的条件

首先,家长应督促孩子制订并完成课外阅读计划。家长应多与教师沟通,及时了解教师对学生课外阅读的具体要求,然后督促孩子结合自身情况制订课外阅读计划。譬如每学期要阅读哪些书目,安排在什么时间阅读。计划制订完,家长还应督促孩子按时完成阅读计划。有的初中生自制力不强,计划刚制定完的几天做得十分认真,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家长督促不严时,学生就不按计划执行了。因此,家长在孩子的课外阅读管理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笔者在私立学校做兼职教师时,执教的班级中有位女生的母亲在这方面就做得非常好,她经常向我了解女儿在各阶段应阅读的书目,然后给孩子购买相关书籍,同时经常向我反馈女儿课外阅读的情况,以及其在辅导女儿阅读中遇到的困难。在这位母亲的配合下,该女生的课外阅读量大大增加,阅读、写作水平及口语交际能力也得以提升。

其次,家长要给孩子提供良好的阅读环境。

读书需要一个安静的环境。笔者执教班级的学生经常向笔者反映,放学回家后家里总是乱哄哄的,使他们很难静下心来学习、阅读。笔者在与家长沟通后了解到,许多家长在下班后习惯回家看电视,邀请朋友来家中聚会,有些家长甚至每晚玩游戏、打麻将到深夜。在这种嘈杂的环境中,学生的确很难做到专心阅读。家庭阅读环境直接关系到学生的阅读效率。一个安静的房间,一张干净的书桌,一个满是书籍的书柜,那种温馨、宁静定会让孩子漫游书海,置身其中便手不释卷。因此,家长应努力为孩子创造一个安静的阅读环境,每天在孩子阅读时关闭电视、电脑,让孩子能够坐下来静静地品味书香。

二.学校要给学生课外阅读以正确的指导

首先,教师要善于利用课内阅读引导学生课外阅读。

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并不是彼此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教师在教学中不应只局限于课内阅读,可将课内与课外阅读进行整合,找到彼此的联系,从而充实课堂教学,拓展学生阅读视野,激发他们课外阅读的兴趣,达到在日常教学中提升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目的。

课内、课外阅读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有很多,如教师在给学生解读一位作家作品的同时推荐该作家的其他作品。笔者在讲解初中语文第一册第三单元老舍的作品《济南的冬天》时,就推荐学生课外阅读老舍的《骆驼祥子》,让学生感受同一作家不同体裁作品的魅力。教师也可将课内、课外阅读中主旨相近的文章进行联系阅读,如讲授刘白羽的《长江三峡》时,可要求学生课外阅读的《祖国山川颂》、舒婷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等。

凡要求学生课外阅读的,教师也应阅读,这样能起到师生共同提升的作用。在师生同读中,教师可与学生在阅读方法与经验上进行交流,学生也可将自己在阅读中发现的问题与教师进行沟通,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促使学生更细致地阅读。在教师的有效引导下,学生们的课外阅读有了目标,既扩大了阅读量,又加深了对课内文本的理解。

其次,教师要善于组织活动引导学生课外阅读。

课外阅读不能放任自流,教师应组织一些活动对学生的课外阅读加以引导。如教师可定期召开好书竞读、竞荐会。让学生从课外阅读的书籍中选择喜欢的文章或片段,进行比赛式阅读,或将自己喜欢的书籍向同学推荐。在笔者执教的班级,学生们在好书竞读、竞荐会中都表现得非常积极,每个发言的同学都能神采飞扬地阅读自己喜欢的书中的片段,或极力详尽地阐述自己推荐书籍的原因,通常是一个同学刚坐下,另一个同学就站起来发言。这种竞读、竞荐会正是利用初中生的表现欲、好胜心达到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目的。

笔者在执教班级还采用了“口头读后感”的方式了解学生课外阅读的情况,即让学生把阅读一本课外读物的感受与思考口述出来。这样既提高了学生课外阅读的领悟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再次,教师要善于利用传播媒介引导学生课外阅读。

由于电视、网络等传播媒介日渐盛行,其共享性及信息的丰富性、新颖性等特点十分吸引学生的眼球,因此有很多学生选择上网阅读文学作品,更有大部分学生热衷于当下热播的影视剧。这就需要教师善于利用传播媒介引导学生课外阅读,只要引导正确,网络文学、影视文学一样能激发学生文本阅读的兴趣。

如笔者执教班级中的男生十分喜爱网络文学作品《悟空传》,笔者就给学生提出了一个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找答案:《悟空传》中的悟空形象与《西游记》中的悟空形象有何异同?学生带着问题对比阅读两部作品,就会对文本有更细致、深刻的理解。同理,学生爱看动画片《名侦探柯南》,笔者就推荐他们阅读《福尔摩斯探案集》,让学生比较柯南与福尔摩斯谁更有智慧。

除了教师要给学生课外阅读以正确的引导外,学校还应为学生提供课外阅读的“大环境”,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一所学校也可能缺少很多东西,可能在许多方面都很简陋贫乏,但只要有书,有能为我们经常敞开世界之窗的书,那么,这就足以称得上是学校了。”②因此,学校应努力通过建设并向学生开放阅览室,在每个班级设图书角等方式为学生提供课外阅读的物质条件。

只要家庭与学校共同努力,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教给学生课外阅读的有效方法,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就指日可待。

注释:

篇11

有人说过:“一个不重视阅读的学生是缺乏获取新知识能力、缺乏发展潜能的学生;一个不重视阅读的家庭是平庸的,没有智慧的家庭;一个不重视阅读的学校肯定是一个呆板的沉滞的只会应试的学校;一个不重视阅读的民族必然是没有希望的民族。”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和高中阶段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分别要达到400万字和300万字,并且推荐了课外阅读篇目,配备了《语文读本》。这是对学生课外阅读量的基本要求,同时也反映出了课外阅读在语文学习中的重要地位。但在“应试教育”影响下,过重的学业负担,把课外阅读逼向了语文教学的边缘地带,使语文学习的空间日趋狭隘。由于忽视课外阅读,导致学生囿于狭小的“课本”空间,切断了学生了解生活和社会的一条重要通道,使学生成为“井底之蛙”,压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抑制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导致学生语文素养全面匮乏,使语文教学形单影只,孤苦憔悴,目前初中生课外阅读的现状不容乐观。

那么,如何改变这一现状呢?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兴趣是认识和从事活动的巨大动力,是推动人们去寻求知识和从事活动的心理因素,对尚处于青春期的初中生而言更是如此。因此,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是初中生好读书、读好书的关键。近年来,笔者就如何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做了如下尝试。

一、课内课外超链接,一石激起千层浪

1.巧借课文,以点带面

叶老曾说过,课外阅读须配合着教材随时进行。《语文课程标准》推荐初中生阅读的《水浒传》《三国演义》《朝花夕拾》《骆驼祥子》《童年》等文学名著大多与教材有所链接。因此,为了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的浓厚兴趣,教师应根据课堂教学的进度,挖掘兴趣点,适时向学生推荐课外阅读名著

2.名著导读课,抛砖为引玉

课外读物良莠不齐,初中生因心智尚未成熟,课外阅读时在读物选择时容易误入歧途,亟需老师的正确引导。我在教学实践中专门开设了名著导读课,形式上可以由教师介绍名著精彩片段,也可以请学生来谈读经典名著的心得,还可借用多媒体抛砖引玉。目的只有一个:向学生推荐名著,激发他们的阅读热情。如在教学《十则》后,在名著导读课上,我先播放了百家讲坛中《于丹心得》之《人生百年,孰能无憾》,学生们顿时被其精彩的内容深深地吸引。我抓住时机对同学们说:《论语》这一经典博大而精深,富含生活的哲理,能给人智慧和启迪。

二、营造班级阅读氛围,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兴趣是靠后天培养起来的。环境造就人,耳濡目染的力量是巨大的,班级中浓浓的书香氛围毫无疑问会对每一位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产生很强的感染激发作用。我每接手一个班级,都会从以下几方面去营造阅读的氛围。

在教室里设置一个图书角,图书角只摆放报纸杂志,一般来说,《环球时报》《泰州日报》《读者》《意林》是必备,另外学生还可推荐报刊。报刊由语文课代表专门负责购买、更换,经费源于班费。课余饭后,图书角往往是人气最旺之地。假以时日,那些原来不爱看书的学生也慢慢成为图书角的常客。

三、开展系列竞赛,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竞赛是青少年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活动之一,为了更好的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我经常在班上开展一些竞赛活动,让学生在快乐中阅读,在阅读中快乐成长。

1.开展箴言积累竞赛

在教室后的班级文化墙上开设一个专栏,每天由值日生推荐板书自己认为最好的经典箴言,如:“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爱人者人恒爱之,恨人者人恒恨之”、“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等,同时,要求全班学生人手一本箴言积累册,每天都将张贴栏中的箴言摘抄下来。当一轮展示完毕,由全班学生打分。取其平均分作为学生语文过程性评价的重要依据。这种竞赛有效地激发了学生课外阅读的热情,也促使他们在阅读中要用心品读,提高阅读的品质。此外,全班学生每天都能摘抄一条箴言,日积月累,这也是一笔非常宝贵的精神财富。

2.举办故事演讲比赛

初中生很喜欢听故事,也很喜欢讲故事。为了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我每学期都会在班上举办一次讲故事比赛或演讲赛。七年级举办讲故事比赛,八、九年级举办演讲比赛。全班学生既是参赛选手,又是比赛评委,取其平均分作为学生语文过程性评价的重要依据。

3.开展读书征文比赛

读写结合,符合语文学习的规律,也能很好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每年暑假,我班都会开展各种读书征文比赛。既可以是老师根据教材推荐书目的读书征文竞赛,如“《名人传》读书征文比赛”、“《三国演义》读书征文竞赛”等,也可以根据上级要求的读书征文比赛,如“《我是五好小公民》读书征文赛”、“‘经典浸润人生’读书征文大赛”等。学生在比赛中获奖,获得了课外阅读的成就感,自觉进行课外阅读的兴趣便更为浓厚。

以上是我对如何激发初中生课外阅读兴趣的一些肤浅的认识和举措,也是我对改善当前语文教学现状,让经典浸润学生的人生的殷殷期盼。语文教师必须高度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身体力行,勇于创新,针对青少年学生的年龄特征,探索各种行之有效措施,调动学生课外阅读的内驱力,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浓厚兴趣,使之好读书、读好书、多读书,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及文化品位,为推进素质教育,实现“科教兴国”战略竭尽全力。

【参考文献】

篇12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初中生课外阅读量做了具体的规定,但从教学实际来看,学生的课外阅读远远没有达到新课标的要求,究其原因,是因为教师对课外阅读不够重视,另外,学生缺乏一定的方法指导,因此,要想提高课外阅读,正确认识课外阅读的作用是前提。

作为课内阅读的补充的课外阅读,首先能丰富学生的词语积累。众所周知,语文是借助语言文字来进行思想的表达和情感抒发的,词语是构成文本的基本材料,借助课外阅读,能使学生所掌握的词语扩大,为语言积累打下基础。其次,课外阅读是拓展学生知识面的重要渠道。从初中节选的课文来说,大多是经典的名人作品,但是教材内容有限,学生需要借助课外阅读文本才能更加深入地对文章有所了解和深入研究,在大量的课文阅读中,学生的知识面不断丰富,尤其表现在写作中,写作素材丰富了,情节描写更加圆满,人物表现手法更加新颖、细致,这些都要归功于课文阅读。最后,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可以通过课文阅读来提升,读是写和说的基础,读的文章多了,也就有话说了,写起来也就容易了,选词就会更加符合语境,尤其是在写作表达方面,丰富的阅读能让学生将口语转化为书面语,从而提高表达能力。

篇13

一、农村初中语文课外阅读现状

目前,所有初中都在进行语文教学的改革,但较大一部分学校的阅读教学仍然存在较大问题,尤其是在农村的初中,语文教学中课外阅读现状仍然不容乐观。

1.孩子缺乏阅读兴趣

(1)家长观念陈旧,对孩子阅读课外书持消极态度

与大多数家长一样,农村家长也十分重视孩子的成绩,但由于文化水平有限,农村家长往往更乐于孩子去阅读教辅书籍而不是一些“闲书”。这不仅阻碍了孩子的课外阅读,也会给孩子树立一种错误的观念,让孩子认为阅读无用,过早的树立了实用主义。孩子对阅读失去了兴趣,从长远来看,并不利于孩子语文成绩的提高,也不利于孩子未来的发展。

(2)课外阅读时间被影视剧、游戏挤占

课外阅读的书籍是以文字的形式所呈现,与图像、声音相结合的影视剧、游戏相比,自然是枯燥无味的。随着农村物质条件的不断丰富,电视、电脑逐步的普及,而农村多数家庭家长外出务工,孩子年龄偏小,不能很好的控制自己,因而课余时间被大量的电视剧、游戏时间所取代,这同样也导致了孩子阅读兴趣的缺失。

2.阅读客观物质条件的缺失

(1)阅读资源的匮乏

一方面由于许多农村学校经费紧张,无论是图书种类还是图书数量都十分有限,图书的更新换代速度跟不上学生需求发展,因而学校图书馆中适合学生的书籍也不多。另一方面由于农村家庭的条件有限,部分家庭并没有太多钱可以供给孩子进行课外书的置办。同时,由于农村地理位置的问题,去书店购置书本并不方便。综上原因导致了农村学生阅读资源的匮乏。

(2)缺少必要的阅读指导

读什么书?怎么样读书?并不是学生生来就会的。部分农村教师阅读教学观念陈旧,无法正确科学的指导学生选择课外阅读书籍及阅读方法。在进行课文解析时,机械的解析课文,对基础知识的过分强调,而对阅读方法指导较少。这些都容易导致学生在进行阅读时的茫然无措。

二、农村初中课外阅读策略分析

针对目前农村初中语文课外阅读的现状,可采取一些措施:

1.帮助学生树立正确阅读观念

“不是与教材相关的阅读才是我们所需要的阅读”,这是教师首先应该帮助学生树立的观念。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课堂时间,灵活的教授教材知识的同时充分迎合学生兴趣拓展一些有益的精彩片段。例如,在进行课文《出师表》的讲解时,教师可以通过讲解《三国演义》中譬如白帝城托孤、三顾茅庐等与课文相关的故事来引起学生对《三国演义》的兴趣;又或是在讲解屠格涅夫的《乞丐》时,对其的《猎人笔记》、《鸽子》等作品进行介绍,以引导学生对屠格涅夫的书籍产生阅读兴趣;讲解《范进中举》时,对《儒林外史》中的其他故事进行介绍,让同学们受到古代文化的浸润。

2.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做好的老师”。对阅读产生的兴趣可以帮助学生更好进行课外阅读。而增强学生课外阅读的可以依靠开展丰富多样的阅读活动。

如举办书籍“手抄报”活动,要求学生轮流出“手抄报”,栏目自拟,并将所有“手抄报”张贴在班级中,共学生交流讨论。或是课前留出三五分钟让学生就最近阅读的书籍为题就行点评、交流,既活跃了课堂氛围,又锻炼了学生的口才与思维。

3.丰富阅读资源

学生空有兴趣,却无好书可读是一种遗憾,因而在进行农村课外阅读指导时因努力丰富阅读资源,为孩子创造良好的阅读氛围。丰富阅读资源有一下几种方式:

(1)组建班级图书角。班级图书角的建立是一种资源整合、共享的思维。鼓励同学们将好书进行分享,既满足了同学们阅读的需求,又可以培养同学们乐于分享的美好品质。同时也可以利用班费购买一些与教材相配套的课外书籍进行阅读。

(2)鼓励学生利用互联网进行阅读。目前,上网已经成为学生休闲活动中必不可少的活动。学生沉迷网络造成家长对孩子上网的反对,但其实正确利用网络可以很好拓展孩子的阅读书目。因而教师应该正确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进行资源查找,以此作为传统阅读方式的补充。

4.注重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

科学的阅读方法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而对于学到的课外阅读,老师应予以正确指导。阅读不是简单的浏览,对一般文章略读即可,读到佳句名言可以选择性的背诵。在进行阅读时可以进行简单摘录,对精彩作品可以多次品读……这些都是可以教给学生们的阅读技巧。

教师在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时,除阅读技巧外,对于学生所读书目进行推荐也是很重要的一点。如若在进行书目推荐时推荐《安娜・卡列尼娜》一类阅读起来晦涩难懂的小说时,学生的阅读兴趣就大打折扣,阅读效果更会不尽人意。所以教师在推荐的书目时既要与目前学生的阅读水平相符,符合学生的阅读口味,又能让学生在阅读中体验到“真、善、美”。

5.学校合理安排学习时间,保证学生课外阅读量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