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九拍音乐教育介绍

九拍音乐教育介绍范文

发布时间:2023-10-10 17:16:15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九拍音乐教育介绍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九拍音乐教育介绍

篇1

由中央音乐学院音乐教育家、著名大提琴家、翻译家刘烈武教授翻译的法国《视唱教程》,自1982年7月第一版后,1983年在北京5月第二此印刷发行整30年了,这套《视唱教程》为我国各音乐专业院校培养音乐专业人才作出了贡献。刘烈武教授后来历经三年,至1985年5月由人民音乐出版社全套出版,全套共十册。前九册均有不同册数的分册,第十册仅一册,共三十四册。

这部教程是由法国音乐教育家亨利・雷蒙恩和古斯塔夫・卡卢利共同编著的。法国音乐教育家亨利・雷蒙恩(Henry・Lemoine),1786年生于巴黎,钢琴作曲家兼教授。古斯塔夫・卡卢利(Gustave・Carulli),1801年生于利沃尼,六弦琴演奏家、作曲家兼声乐教授。这本《法国教程》问世160年左右了,著名音乐家翻译家刘烈武教授用了多年的时间翻译而成。刘烈武教授个人的梦成就了中国千万音乐爱好者走向了成为音乐家的梦,在这里笔者作为一名普通的高校音乐教师要深深感谢刘烈武教授的为中国音乐事业作出的贡献。

一、法国《视唱教材》教学使用说明

亨利・雷蒙恩和古斯塔夫・卡尔利在第一册第一分册有九首视唱的预备练习,这九首练习要求学习者熟识音符、其目的是让学生在视唱中辨别乐音的高低和长短,当学习者练习到不难唱准音的高度后,应当开始练习击拍,练习唱准拍子,要用一个比较容易发声的母音及唱名代替音符,一面歌唱,一面击拍。这种练习须谨慎、正确、平均、自然。开始时要把拍子练习正确,最好利用节拍器依照各种不同的速度来建立学习者对音乐进行是的时间观念,学习者音注意气息的长短,唱出音符的时间的长短,以不过于疲劳嗓音为度,正确换气。预备练习中还说:如果能这样学习音乐的第一步的基本练习,以后就可以解除很大的困难。编著还忠告教师和家长们:好好了解最具有艺术灵感时期的幼童们,他们在这艺术最重要的初步阶段,是十分重要的,应该特别小心给以指示。

接着编著从C大调音阶每个音符进行练习以及全音阶音程练习逐步练习,教程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并标明速度、换气记号。教程中有我们不知道的各国著名作曲家、钢琴家、音乐家,也有不少的著名音乐家如:让・赛巴斯蒂安・巴赫、亨德尔、莫扎特、贝多芬、罗贝尔・舒曼、查理・古诺。编著中收集大量古典及近代作曲家单声部、二声部、三声部及四声部的音乐作品作为教程练习,一是让视唱学习者了解音乐经典,同时对经典的视唱作品都注明音乐家生平,从这里就看出编者对选用视唱作品作者的尊重,也是对音乐知识产权运用的尊重。教材内容的编写可谓精心策划、合理安排。尤其在基础练习方面不断重复,让学生牢固掌握得以运用。教程中半音阶的练习,不同调式的练习,各种节奏在视唱中安排,每条视唱对速度和力度要求非常严格。旋律中的力度记号标记得极为仔细,增强了视唱对音乐的表现力,为学生今后的演奏音乐作品、演唱音乐作品打下了基础。在这里特别要提及的是教材中对休止符的练习,各种节拍部位上的休止练习,培养了学生的内心听觉,休止符不是音乐的停顿,而是音乐进行中的“问号”,这个“问号”具有思考感、思想性和哲理,是音乐表达的另一种方式。

此教程各分册编排由浅入深,程度循序渐进分类练习,第一册至第五册第三分册为单声部,第六册第一分册至第九册为二、三、四声部练习,第十册带有歌词。此教程是一部相当完整、实用的视唱教程。由于他的分类科学、合理,因此不仅适用院校学生及广大音乐工作者深造之用,也适合音乐初学者或音乐爱好者音乐入门。这套书共采用七个谱号,对大提琴演奏者、中提琴演奏者以及男高音和女高音都有不同的编排要求。尤其对作曲及指挥,为了总谱阅读的移调读谱,应该全部掌握七种谱号的读谱技能。采用七个谱号的练习,适用于各种音域的声乐或器乐的记谱,并可用来作为移调读谱的有效工具,视唱教程以音乐专业的学生,根据专业特点的需要,可以部分地或全部地掌握这七种谱号的读谱技能。

二、传播、普及法国《视唱教程》的教育家之一 ――陈洪

说起《法国教程》在中国音乐院校作为教程运用不能不提起著名音乐家陈洪教授。笔者1984年9月就读南京师范大学音乐系,有幸得到早年留学法国学习法国视唱的中国著名音乐教育家陈洪教授的教导。中国早期引进《法国视唱》进入我国音乐高等学府并教授此课程专家之一是陈洪教授,为了表彰陈洪教授对中国音乐事业所作出的突出贡献,2001年5月,中国文联和中国音乐家协会为其颁发了最高荣誉奖――金钟奖终身荣誉勋章。陈洪是中国现代音乐教育的开拓者之一;是高师音乐教育的筑路人;是学识渊博的音乐理论家;是满怀爱国激情的作曲家、翻译家。他把毕生的心血倾注于发展祖国的音乐教育事业中,在音乐教育、音乐理论及作曲等各个领域做出了卓著的贡献。

1987年是陈洪教授80 诞辰,南京师范大学举办陈洪教授作品音乐会,笔者有幸协助他翻译“三门峡大合唱”等他早期创作的音乐作品的校正和五线谱翻译成简谱的工作。在陈洪教授的指导和交流中得知中国音乐专业教学中的视唱固定唱名法和陈先生的关系,在和陈洪教授相处的那段日子里笔者受益匪浅,他那和蔼可亲的话语,至今如在耳边,还有他教授的知识让笔者对学好音乐有了更大的追求(工作后笔者曾两次在上海音乐学院学习)。记得陈洪教授曾说:他1937年在抗战前夕就职于上海音乐学院教授视唱,兼任国立音乐专科学校教授和教务主任。当时年青的陈洪教授完全以音乐教育事业为重,决定应聘于国立音乐专科学校教务主任此职。陈洪教授一生始终低调看待自己、不事张扬的谦虚品格,令人敬佩。陈洪教授一边管理学校教务,同时教授集门课程。视唱就是其中一门,他说自上海音乐学院(上世纪国立音专前身是伟大的民主革命家、杰出的教育家、思想家先生和音乐教育家萧友梅博士于1927年11月27日共同创办的国立音乐院。)成立就把法国《视唱教程》作为视唱教材选用。他用的教材就是他在法国学习的《法国教程》,当时国内没有出版的此教程,他就用钢板刻印,他从每册中选编一部分内容,循序进渐作为教程内容,装订成册给学生们作为视唱教程。

1929年,年轻的陈洪从法国结束留学生涯回到了自己的祖国,积极投身于中国的新音乐的建设发展。陈洪学成归来后,最先在他的家乡广州进行了早期音乐实践与音乐教育活动。从陈洪在广州期间的音乐活动与大量的文存资料中可以看出,这一时期他的想法最多,思维最活跃,尤其是他迫切想要为中国音乐的未来发展寻找一条新的道路。刚回广州陈洪就应著名戏剧家欧阳予倩的邀请在其创办的“广东戏剧研究所”从事音乐研究和教学。笔者和陈洪教授接触的日子里学到学好视唱、教好视唱的许多知识。他说教视唱不仅是打这拍子视谱练习音准、节奏等,教师更重要的是要有多变、流畅、富有风格、丰富的和声等演奏技能,这样才能让学生唱出音乐的风格。比如他曾谈到休止符的教学:他说教材中对休止符的练习及对休止符的音乐审美我在教学中尤为重视,对各种节拍部位上的休止练习都有练习。重在培养学生的内心听觉,休止符不是音乐的停顿,而是音乐进行中的“问号”,这个“问号”具有思考感、思想性和哲理,是音乐表达的另一种方式。并且用实例让学生体会休止符在音乐中的魅力。他还结合中国的音乐作品分析休止符在音乐中的艺术意境。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中的休止符,在唱“冒着敌人的炮火时”休止符会给人们带来奋勇向前的坚定信心

三、创新性、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在视唱教学中的运用

要对每首视唱作品内容加以分析,从旋律特点、曲式、视唱作品的作曲家,旋律的调式、调性、速度、力度等都要全面讲解,分析给学生听辨,在理论的指导下学习视唱。通过这样视唱课的学习,学生就要有了音乐的表现力,多元视阈下的教学不仅培养学对音乐的理解能力,对经典旋律的记忆能力,还为声乐演唱、钢琴演奏、作曲等相关课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陈洪教授还讲解了旋律和和声的关系。多声部音乐的内容,首先从旋律中表现出来。乐曲中乐思的表达,主要在于旋律。和声可用以辅助旋律,是旋律的补充,可使旋律更为完满地表达乐思;对多声部音乐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多声部音乐中诸音的关系,均表现为横的声部运动(旋律)与纵的和弦进行(和声)之间的关系,亦即旋律与和声的关系。

我国音乐创作多声部结合的诸音关系主要表现为:以五声为基础的旋律(五声性旋律)与以三度结构和弦为基础的大小调体系的和声之间的关系。告诫我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民族和声的学习和研究。运用于视唱教学的钢琴伴奏之中。作为和声教育家他对和声的定义让笔者终生铭记:和声学是有关旋律与和声的多声关系的学问之一,是研究和弦与和弦外音的多音结合及其在作曲中实际应用的一门学科。

陈洪先生的教导笔者一直运用于教学之中,深知音乐教学中没有一门小课程,小学科。在近25年的教学中,笔者努力用研究式的方法,结合国情在运用好《法国教程》教材的基础上,选一些中国近代的优秀经典旋律,优秀的地方民歌、戏曲选段,中西结合,为教好视唱这门课不断创新,在创新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中,笔者一直把视唱课和基本乐理相结合,总结出了一套视唱的教学方法:1.视唱(单声部、二声部、三声部、四声部);2.看谱默听(①看单旋律;②看钢琴作品听辨上下旋律的进行);3.背记经典中外旋律(分析不同时期音乐的风格和特征);4.结合演唱的旋律介绍中外音乐史和中外音乐家;5.教师恰到好处、出色极佳的钢琴伴奏是学生唱好视唱调节演唱情绪的关键,好似一个舞台上歌者背后的灯光。

视唱教学就是综合培养学生听觉思维能力,视觉思维能力,内心对音乐的冲动、激动和感动音乐的情绪。同时培养学生学会用键盘创意出色彩斑斓的音响,享受自己创造音乐的快乐,用丰富的节奏弹出优美的旋律,体会各种节拍给音乐带来的情绪。学会运用各种音乐术语,感受速度和力度在音乐之的作用,学会用审美的方法思考那种音乐需要什么样的速度才能表达音乐形象。音乐中的力度会让音乐绘声绘色,它会使你感受音乐的辉煌、快乐、柔美和亲切之美。总之,视唱教学是把热爱音乐的学生带向音乐殿堂、培养他们成为为社会音乐事业服务,为传承保护民族音乐,为他们成为音乐家的梦想的前奏曲。

参考文献:

[1][法]亨利・雷蒙恩,古斯塔夫・卡卢利.视唱教程[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3.

篇2

我在盲校担任1至9年级义务教育段音乐课教学,下面就选用中小学两个班级的两节音乐课的片段来表述。

红河谷

选自人教版音乐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环球之旅――北美略影第1课时)。

盲校初中三年级学生通过九年的音乐课学习、课外音乐兴趣小组的训练与培养,已形成一定的音乐技能与审美能力,他们对音乐充满自信及自我参与的渴望。通过听觉效果的作用来弥补视障不足,加深学生对新知识的记忆与渗透,从而更好地发挥其想象力,加深对音乐内涵的理解。

【教学重点】

听学二声部歌曲《红河谷》(加拿大民歌);学生要以自然、流畅、和谐的声音来背唱歌曲。

【教学难点】

要求初中三年级学生掌握好歌曲中的弱起节拍;体会《红河谷》单声部与多声部合唱的不同意境;二声部旋律学习时,采用听记旋律的方法学习,这是音乐课堂中“视唱练耳”训练的一个深化。

【教学过程】

一、导课

播放老师制作演唱的歌曲《红河谷》,并随着歌曲给学生介绍这首著名的世界民歌。

……

三、教学扩展

课堂扩展学习:

1.听记并模唱《红河谷》二声部旋律及歌词。

2.通过听赏与演唱歌曲,将全班学生分成小组,互相交流从这首歌曲中所获得了怎样的体会?用如同朗诵诗歌般的音调、和谐的声音,更加深入地理解与表达这首歌曲,从而体现集体合作创造音乐之美的快乐,充分调动音乐作品的流动感与生命力,享受音乐给我们带来的和声之美。

音乐在空中回荡

选自盲教版音乐五年级下册――第五课。

五年级共有12名学生,三名女生,九名男生(其中有两位学生五音不全)。这个班级的学生很喜爱音乐;音乐感觉比较好;能进行两个、三个声部的演唱。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本课学习,学唱美国歌曲《音乐在空中回荡》;结合本课内容介绍音乐知识“弱起小节、见强渐弱”;听记二声部旋律,提高“练耳”的深度。

2.情感认知: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体验自然纯朴的美;陶冶学生的情操,帮助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教学重点】

让学生用自然流畅的声音演唱美国歌曲《音乐在空中回荡》。

【教学难点】

在学习演唱中要留意弱起小节、渐强与渐弱旋律线的表现;大音程跳进时音准的把握;两个声部音准、节奏与和谐的把握。

【教学过程】

……

(三)课堂扩展

1.听记二声部旋律;形成二声部合唱,使歌曲更加丰满美好。

2.音乐扩展联想:(根据学生的回忆,演唱一两首这类风格的歌曲)

【案例反思】

一、两课后记

1.《红河谷》

这是一节为长三角特教老师开的一堂展示课。初中三年级这个班级的学生对音乐颇有兴趣,听到老师的范唱开始,那种自我表现音乐的情绪就一触即发。两个声部的速记令听课老师竟然不敢相信。通过本课的学习,音乐的和声之美表现得令人交口称赞。

2.《音乐在空中回荡》

通过二声部的听记学唱,将《音乐在空中回荡》这首歌曲表现地比较完美丰富了。同时,在和谐美好的音乐氛围中,心灵得到了进化与提升。

二、提高自身的音乐水准及专业技能,给学生更高更美的范例

通过案例反思,深深感到要想做一名具有新的教学理念,具备先进教学手法的优秀特教音乐老师,必须从理论与实践中提取更多的养分,充分阅读教育家的专著,用老师的知识与专业能力,培育出有独特芬芳的花朵。

三、给盲生更多的扩展空间,让思维插上创新的翅膀

我们的盲孩子从小就有一个音乐之梦:希望将来长大成为一位“演奏家”、“歌唱家”。作为一名特教音乐老师,要从技能与素质方面给他们提升的空间,给他们创造机会,帮他们搭建各种舞台,让他们在“音乐之梦”中找到快乐与尊严。

四、注重整合,促使提高综合素养

学生从小学大学都可能在一个学校读书成长。因此,我们有时间通过课堂、课外辅导、各类舞台来提高整合他们的音乐素质与音乐技能,给他们实现梦想的机会。

五、始终贯穿柯达伊音乐教学方法,使盲校的音乐教学得到进一步提升

篇3

爱好音乐艺术是人类共有的本性。可以说人的一生都伴随着音乐,学会如何赏析音乐,分辨音乐的优劣是当今音乐教育一个严峻的问题。古语说的好,“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就音乐教育而言,是培养学生终身爱好音乐的情趣和尊重音乐文化的态度。作为教师,我们的首要任务是交给学生一把打开音乐殿堂的金钥匙,为音乐技巧奠定必要的基础。

一、注重培养“倾听”的习惯

高中的音乐课以欣赏为主,教材提供了一大批古今中外优秀的音乐作品。教师在指导学生欣赏和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时,应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为前提条件。音乐本身是声音的艺术,听觉的艺术,一切感知都是从倾听开始。然而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要在教师的指导帮助下逐步养成的。首先,教师要造就良好的“倾听”氛围。如以优美的音乐教学环境和优质的音响器材来吸引学生去倾听。其次,教师要根据作品采取可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如提出难度适中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欣赏。在欣赏探戈名曲《小伙伴》时,笔者提出:“这首乐曲的节奏有什么特点?它由那些乐器来演奏的?作品的情绪是怎样的?在表演探戈时,舞者的表情应该是怎样的?”因为提出了问题,就为学生的倾听提出了目的。教师再进一步引导学生如何通过倾听,在音乐中寻找答案。从激发学生“倾听”的愿望,到切实完成倾听任务。当然,中学音乐的欣赏除了在音乐的审美形式中获得愉悦外,更要把注意力放在对音乐情感内涵的基础上。每一项问题的提出、解决和最后情感的升华,都应建立在倾听音乐的基础上。

二、以拓宽学生的“想象”为己任

现代教学的目的,并不是向学生灌输大量的知识。作为教师应引导学生如何进行自学、自主、自助、自奋和自励。即学生自己能发现问题;自己能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自己能想出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最后通过实验或论证来解决问题。这就要求教师不再停留在单纯的“传道、授业、解惑”上,而要千方百计、见缝插针式的“设法把学生的思路拓宽。”为了拓宽学生的思路,在教学方法上,要采取多模式,常用的有“启发式、对比式、谈论式、争辩式、假设式”。我们的音乐教材中几乎都有简短的说明介绍。对音乐的理解其实是不受时空限制的,笔者要求学生在欣赏过程中,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不为课本所局限。笔者在讲授俄国作曲家斯特拉文斯基的《春之祭》中的祭献之舞时,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提供一段解说或表演一断情景。音乐一响起,同学们所感悟到的各不相同,有的是以探险为主题,有的是以森林中土族人的祭祀活动为主题,还有的是以血性谋杀为主题。虽然情景大不相同,但有一点共同的感受,音乐阴森恐怖,充满野性。而由这点引申的都是同学们对音乐的理解和丰富的想象。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想象力比一切知识更为重要。”在我们的课堂中,教师一定要打破常规,努力把学生的思维解放出来,不要让他局限在某一区域,让学生展开想象的“触角”去感知丰富的世界。

三、强调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习:内在财富》报告中指出:“教育的任务是让每个人发展自己的才能和创造潜能。”那么,在音乐课中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才能。教师只要多动一些脑筋,就可以提供学生很多创造的机会。比如,可给学生提出与内容相关的开放性问题,也可以安排学生向老师自由提问的时间,让学生的思维不断的被激活。长此以往,就会不断产生新点子、新见解乃至新的作品,这些无疑是培养学生创造思维的最常用的方式。在实际教学中,笔者还经常展开一系列技能训练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节奏训练,笔者让学生在已有的节奏的基础上,进行节奏接龙。如第一位学生打出×.× ×××× ××的节奏,那么第二位同学从后一拍开始接×× ×××× ××第三位则×××× ×× ×.×……把模仿和创新紧密结合,既锻炼了学生的创造思维,同时又巩固了节奏训练,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创新的内容是非常丰富的,甚至可以运用到考试中去。平时学生最害怕的就是各种各样的考试。在期末考中,笔者没有给学生安排单调的技能或书面考试,而是让学生自由组合,创编一个音乐剧或音乐小品。经过精心准备,最后的期末考变成了一场丰富多彩的展示会。每一个作品都编写了剧本,分配了角色,而且努力用音乐贯穿整一部作品。同学们自编、自导、自演,不仅把所学的音乐作品很好的融入到音乐剧中(作为背景音乐出现),还自己填词改变了许多歌曲。笔者为学生精彩的表演所陶醉,更为学生大胆的创新所折服。我们的音乐教育,就是要让学生在富有创造性的实践中,提高对音乐的感受力。

四、让生活中的音乐走进课堂

据媒体报导,现在的学生九成以上都很喜欢音乐,然而却有一大部分学生不太喜欢音乐课。当然原因是多方面的,有教材内容脱离学生生活,也有教师本身的观念和教学方法脱离学生生活。针对这些现状,笔者力求让音乐课变得更丰富,更加贴近生活。

首先,作为教师要明确一点,音乐从生活中来,而不是从书本中来,要给学生一个真实的音乐生活,而不是一个人造的音乐生活。教育不能脱离实际,不能脱离时代,要真真切切走进时代,把教材内容变为开放式,内容要丰富,形式多样。在现实生活中,大众音乐已经凭借各种媒体对学校音乐教育和学生产生了深刻的震荡。笔者认为学校绝对不能闭关自守,应将音乐学习和学生生活结合起来。在实际教学中,笔者每节课安排一名学生来介绍一首自己喜欢的乐曲或歌曲,并要求他们着重阐述对作品的介绍和对音乐的理解。当然大部分同学都介绍了流行歌曲,作为教师,笔者鼓励他们要有正确的观念和认识,对这些音乐不要统一采用拿来主义,要有自己的想法。学生介绍完,笔者总是作一些简短的评介,逐步引导学生走入健康的音乐生活。现代的学校音乐教育要求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音乐教育内容向真实生活情景转化,更多地联系学生面临的生活环境来设计教学,增加与现代生活的关系密切的通俗音乐等。

马克思曾说过:“正如只有音乐才能唤醒能欣赏音乐的感情,对于不懂音乐的耳朵,最美的音乐也没有意义。”培养音乐的耳朵,实际上就是要求我们教师在课堂中培养学生一定的音乐审美能力和修养。让我们走进音乐,拨动感悟音乐的心弦,扬起高雅艺术的风帆吧!

参考文献:�

[1]学习――内在的财富. 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篇4

小学音乐教学计划1一、指导思想

音乐教学需要师生共同来塑造、表现、创造音乐美,创设充满音乐美感的课堂环境。在新课标教育思想的指导下,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心理特征,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内容应重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加强音乐课与社会生活的联系。音乐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学生的音乐实践和音乐创造能力的培养。

二、学校教学环境分析:

音乐是一门情感的艺术,在音乐的教学过程中要以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让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我校的音乐教育目标是:努力发展创造性教学,丰富学生想象力和发展思维潜能,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可我们学校有专用的音乐教室,可音乐教学设备不齐全,如:钢琴只有一台,打击乐器几乎都没有.说真的,要想把音乐课堂上的丰富多彩是很难的,只能进行了“互动式”教学实践,提高了音乐教学的质量,取得了良好效果。

三、学生情况分析:

本学期我继续担任一(3)班的音乐老师。他们活泼好动,对一切新鲜事物都有着浓厚的兴趣,对音乐也不例外,因此,每周音乐课都被他们期待着。经过一学期的学习,学生对于学校的规章制度,小学生守则都有了大概的了解。因此,在上课的时候他们都比刚来时做的更好了。歌唱方面也许是以前经常锻炼,表现非常好。小朋友情况大同小异,有一小部分虽对乐理知识掌握的不够,但是模仿能力比较强,而且也能熟练掌握。其中主要原因是没有接受过长期的训练,还不能很好的表现自己,性格内向也是原因之一。因此,利用音乐课及课外活动,培养他们良好的兴趣,打好基础是当前首要任务之一。

四、教材分析:

作为全新的教材,在编写中体现了已下基本理念:1、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学生个性发展;2、以审美为中心;3、以文化为主线;4、加强实践与创造。

一年级下册共编成10个主题单元,基本内容包括:聆听、表演、编创与活动,新教材的曲目选择,考虑作品的思想性、艺术性、民族性,注重歌曲的可唱性与欣赏曲的可听性,降低过难的识语要求和过高的技能技巧。一年级采用图谱为主,在创造与活动中,开展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评估多方位,多角度,形式丰富多彩。如:1、凸现了“以学为本”的教学思想,根据小学低年级学生心理特点,从教材内容与色彩都采用趣味化,鼓励和启发学生去学习。如第六课《我有一双万能手》中歌词从我是一个谁?还会有什么本领?让学生自由想象。2、降低了音乐知识的学习难点,如声音的强和弱(f强、P弱)让学生到生活中寻找、比较,再如利用乌龟和小兔子的特点,让学生区分高音、低音、快速、慢速,这样学生就能很快区分。3、发挥了音乐教学的创新优势,在呈现上,给师生留出足够自由想象和随意发挥的空间。4、建立了发展性综合评价体系,课后——“音乐小花在开放”包括:今天表现真棒、音乐的感觉真好、我们班的小明星、老师对我说、爸爸妈妈对我说。

五、教学目标

在音乐教学中,德育因素无处不在,它需要教师善于发现,善于挖掘,它就会像“和风催物、春雨润田”那样在潜移默化中深深地植根于学生的心灵。

学段目标

1、激发和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2、应充分注意这一学段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好奇、好动、模仿力强的身心特点,善于利用儿童自然的嗓音和灵巧的形体,采用歌、舞、图片、游戏相结合的综合手段,进行直观教学。

聆听音乐的材料要短小有趣,形象鲜明。

3、开发音乐的感知力,体验音乐的美感。

4、自然地、有表情地歌唱,乐于参与其他音乐表现和即兴创造活动。

5、培养乐观的态度和友爱精神。

具体目标

1、丰富情感体验,培养对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

通过音乐学习,使学生的情感世界受到感染和熏陶,在潜移默化中建立起对亲人、对他人、对人类、对一切美好事物的挚爱之情,进而养成对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与追求。

2、培养音乐兴趣,树立终身学习的愿望。

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和方式引导学生走进音乐,在亲自参与音乐活动的过程中喜爱音乐,掌握音乐基础知识和初步技能,逐步养成鉴赏音乐的良好习惯,为终身爱好音乐奠定基础。

3、提高音乐审美能力,陶冶高尚情操。

通过对音乐作品情绪、格调、思想倾向、人文内涵的感受和理解,培养学生鉴赏和评价的能力,养成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使学生在真善美的音乐艺术世界受到高尚情操的陶冶。

4、培养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

通过音乐作品中所表现的对祖国山河、人民、历史文化和社会发展的赞美和歌颂,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在音乐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宽容理解、互相尊重、共同合作的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

5、尊重艺术、理解多元文化。

尊重艺术家的创造劳动、尊重艺术作品,养成良好的欣赏艺术的习惯,通过学习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时代的作品,感知音乐中的民族风格和情感,了解不同民族的音乐传统,热爱中化民族和世界其他民族的音乐。

六、教学重点、难点、思路分析

教学重点:

以审美体验为核心,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发展创造思维。

教学难点:

审美情操的培养,实践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合作精神的能力。

教学思路:

1、能够用自然的声音,按节奏和曲调有表情独唱或参与齐唱,每学年能背唱4~6首。

2、能感受乐器的声音,听辨打击乐器的音乐,能听辨童声女声和男生,用自己的声音或打击乐器进行模仿。

3、体验不同情绪的音乐,能够自然流露出相应表情或做出体态反应。

4、聆听儿歌、童谣、进行曲和舞曲,能够通过模唱、打击乐对所听音乐做出反应,随着进行曲、舞曲音乐、走步,跳舞。

5、能够用打击乐器或自寻音源探索声音的强弱、音色长短和高低。

6、能够运用线条、色块、图形记录声音或音乐。

七、主要教学措施

1、面向团体,因材施教;

2、以审美为核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师生互动,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

4、、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

通过对音乐进行表演,使学生得到合作的体验。

5、音乐教学领域之间的有机联系;

通过游戏活动来感知、体验、创造音乐,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

6、改革评价机制。

7、完成教材任务的同时,为培养学生的兴趣提高活动能力,且配合学校的中心工作,丰富校园生活。

八、提优补差的途径:

(1)、通过课堂教学。(2)、通过艺术节活动。

方法:示范:教师示范、学生模仿。

鼓励、表扬法:通过鼓励表扬大体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因材施教法:针对不同学生采取不同的方法,扬长避短,使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长。

小学音乐教学计划2本学期针对我校学生实际情况,通过实践,使学生对音乐有一定的学习积极性,掌握基本的乐理知识,以及基本的演唱技巧,能有感情、有表情的进行演唱。

本期的教学任务、要求及重点如下:

一、教学任务

1、表演学习自然呼吸,不耸肩,养成良好习惯,注意咬字、吐子,清晰准确,做到有表情唱歌。

2、唱游能随音乐的不同情绪、节奏和节拍的变化,有表情的进行律动,模仿动作和即兴表演。

3、聆听欣赏优秀儿童歌曲,初步感受活泼、雄壮、优美抒情等不同歌曲和乐器。

4、读谱知识认唱1、2、3、5、6、等几个音,认识连线、延长记号等,并知道作用。

二、教学要求:

1、突出音乐学科特点,把德育教育与音乐教育相结合。

2、启迪智慧,陶冶情操,培养审美情趣,使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3、使学生掌握浅显音乐知识和简单音乐技能,培养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

4、了解中外优秀音乐作品,使学生具有初步感受音乐和表现音乐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学唱歌曲 聆听音乐

四、教研课题与教学措施奋斗目标: 以美育人培养兴趣 享受音乐

教研课题:如何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教学措施:

(一)以音乐的美感来陶冶学生,感染学生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音乐教育不是音乐家地教育,而首先是人的教育” 。在音乐课中渗透适当地思想教育,充分利用音乐教育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音乐形象的感染和熏陶,寓教于情感,趣味,娱乐之中,使学生情趣上受到陶冶,在道德上受到影响。在心灵上受到启迪。首先通过音乐教育培养儿童具有初步爱祖国的情感。在一年级的新歌及欣赏教材中多次出现《国歌》。

在教学中,利用插图、播放爱国主义影片、画国旗等形式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其次通过欣赏优秀民族音乐曲目,向学生介绍祖国五千年的悠久历史、灿烂文化,进而进行思想教育,情感上和学生产生共鸣。学生自然而然地会从心底涌起了浓浓的爱国之情。另外,向学生介绍音乐家或音乐作品时,可将这些内容编成小故事。如 “音乐神童莫扎特”、“贝多芬和《欢乐颂》”、“聂耳和小毛头”、“高山流水”等许多小故事,让学生在全神贯注地听故事地过程中,被音乐家的崇高的理想、顽强的毅力、乐观的精神吸引,在学生幼小的心灵埋下希望的种子。从创设情境出发,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接受审美教育。在教音符时值的长短时,可让学生通过自己行走的步伐“呛呛|呛呛”,感受四分音符的时值和四二拍子的节奏特点。然后,再进一步通过学生的生活感受“跑比走快”,“走一步可以跑两步”,“跑跑走、跑跑走”,以及小闹钟的走动声“嘀嗒嘀嗒”来认识八分音符的时值。为了使简单的节奏练习变得饶有兴趣,选几首儿童熟悉的8小节或6小节的短歌,由学生按练习中的顺序拍手,老师在琴上奏出旋律。这样通过以上练习,不仅可以使单纯的节奏练习与旋律结合起来,增加了音乐性和趣味性,同时,也能培养儿童随音乐的节奏拍手的能力。从形象、直观出发,让孩子得到美的感受和联想。

(二)创造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培养儿童学习音乐的兴趣。法国大文豪雨果说:“开启人类智慧的宝库有三把钥匙,一把是数学,一把是文学,一把是音乐。”小学低年级的音乐教学是整个音乐教育的基础。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针对低年级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因材施教,还要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提高个人音乐素养,让更多更新颖的教学方法走进课堂,让四十分钟更加有声有色,这样才能使学生对音乐课产生浓厚的兴趣。

1、建立必要的课堂常规

在音乐课上教师的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一段琴声都要让学生明白是什么意思,我力求音乐课有别于其他课,从而吸引学生。-例如:一节课的开始采用让学生听音乐进课堂的形式,一方面培养学生的动作协调能力,一方面也培养了他们感受音乐情绪的能力。师生问好采用唱师生问好歌的形式。音乐课中常有律动教学,律动时站立和坐下都可以用固定的音乐与之相配合(站立:13 55 |1-| 坐下:15 33 |1-|)。学生回答问题正确时,学生用唱歌方式表扬(12 3| 12 3|你真棒)。这样都会让学生感受到音乐课的独特魅力,成为学生对音乐课感兴趣的原因之一。

2、运用多媒体,视听结合激发学生兴趣

如在教学《感受音的强弱》一环节时,可设计如下:多媒体出示一辆红色小汽车从公路一端开过来,经过弱中强标牌时分别按一下喇叭,让学生感受强弱的对比,经过三次不同体验后,点按实践按钮,根据画面中不同乐器的演奏,让学生作出正确的判断。这样把抽象枯燥的乐理知识转化为通俗易懂的小常识,创造出了优美的音乐氛围。使学生在欢乐活泼的气氛中愉快而积极地获取知识,趣味盎然。

3、启发学生表现美,激发唱歌兴趣唱歌的目的是给人美的享受。

我们不能满足于教学生唱会一首歌。更重要的是要启发准确的表达好歌曲的感情和艺术形象。进入歌曲的意境,用自己的真情去演唱和体会。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进入表现音乐的状态,唱出的歌声真挚动听、具有感染力、生命力。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使学生充分理解歌曲的内容。低年级学生理解能力差,如果教师仅用抽象的语言理解歌曲是远远不够的。

因此,教师要把音乐同学生的生活、玩耍融为一体,结合他们生活中熟悉的事情和词语,作形象的比喻和讲解,把歌曲中的艺术内涵挖掘出来,激发起学生深厚学习兴趣。引导他们将整个身心投入唱歌中去,正确的、创造性的表达出歌曲的感情和艺术美。

4、引导学生歌表演,增强学习兴趣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每学一首歌曲,我都根据歌词内容启发学生进行律动或表演,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歌曲,记忆歌词。

在启发学生表演时,可以这样做:(一)启发学生进行即兴表演。(二)教师根据学生表演编排一套好的动作教给学生。(三)个别检查。在个别检查时,学生常常会被一些漂亮的动作和美的造型所吸引,教室里会自发的爆发热烈的掌声。这样,不但培养了学生的表演能力,加强了学生对歌曲的理解,而且也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6、绘画、故事、表演相结合,诱发欣赏兴趣欣赏音乐,不仅需要形象的思维能力,逻辑能力,而且更需要欣赏者用自己经历过的生活知识和感情去体验。

但小学生阅历浅,感情积累少,要是学生真正理解音乐,达到陶冶性情,培养情操的目的,就必须根据小学生的思维特点,通过形象活泼的画面,生动有趣的故事,简短的启发谈话等形式,运用听觉视觉同步的方法来帮助学生理解作品。然后在让学生在动听的乐曲声中自由广阔的想象体验,使其根据各自对音乐的理解程度及直接、间接的形象记忆,把自己对所听音乐作品的理解用不同的颜色、线条、文字、动作表现出来。学生能闻其声如见其形,从而更准确的把握作品,理解音乐,欣赏音乐之美。

三、注重个性发展,建立平等互动的师生关系

在音乐教学实际中把全体学生的普遍参与发展不同个性有机结合,每个学生都有权利以自己的方式学习音乐,享受音乐的乐趣,应创造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交流互动关系。

小学音乐教学计划3本学期针对我校学生实际情况,通过实践,使学生对音乐有一定的学习积极性,掌握基本的乐理知识,以及基本的演唱技巧,能有感情、有表情的进行演唱。

本期的教学任务、要求及重点如下:

一、教学任务

1、表演学习自然呼吸,不耸肩,养成良好习惯,注意咬字、吐子,清晰准确,做到有表情唱歌。

2、唱游能随音乐的不同情绪、节奏和节拍的变化,有表情的进行律动,模仿动作和即兴表演。

3、聆听欣赏优秀儿童歌曲,初步感受活泼、雄壮、优美抒情等不同歌曲和乐器。

4、读谱知识认唱1、2、3、5、6、等几个音,认识连线、延长记号等,并知道作用。

二、教学要求:

1、突出音乐学科特点,把德育教育与音乐教育相结合。

2、启迪智慧,陶冶情操,培养审美情趣,使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3、使学生掌握浅显音乐知识和简单音乐技能,培养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

4、了解中外优秀音乐作品,使学生具有初步感受音乐和表现音乐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学唱歌曲聆听音乐

四、教研课题与教学措施奋斗目标:以美育人培养兴趣享受音乐

教研课题:如何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教学措施:

(一)以音乐的美感来陶冶学生,感染学生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音乐教育不是音乐家地教育,而首先是人的教育”。在音乐课中渗透适当地思想教育,充分利用音乐教育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音乐形象的感染和熏陶,寓教于情感,趣味,娱乐之中,使学生情趣上受到陶冶,在道德上受到影响。在心灵上受到启迪。首先通过音乐教育培养儿童具有初步爱祖国的情感。在一年级的新歌及欣赏教材中多次出现《国歌》。

在教学中,利用插图、播放爱国主义影片、画国旗等形式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其次通过欣赏优秀民族音乐曲目,向学生介绍祖国五千年的悠久历史、灿烂文化,进而进行思想教育,情感上和学生产生共鸣。学生自然而然地会从心底涌起了浓浓的爱国之情。另外,向学生介绍音乐家或音乐作品时,可将这些内容编成小故事。如“音乐神童莫扎特”、“贝多芬和《欢乐颂》”、“聂耳和小毛头”、“高山流水”等许多小故事,让学生在全神贯注地听故事地过程中,被音乐家的崇高的理想、顽强的毅力、乐观的精神吸引,在学生幼小的心灵埋下希望的种子。从创设情境出发,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接受审美教育。在教音符时值的长短时,可让学生通过自己行走的步伐“呛呛|呛呛”,感受四分音符的时值和四二拍子的节奏特点。然后,再进一步通过学生的生活感受“跑比走快”,“走一步可以跑两步”,“跑跑走、跑跑走”,以及小闹钟的走动声“嘀嗒嘀嗒”来认识八分音符的时值。为了使简单的节奏练习变得饶有兴趣,选几首儿童熟悉的8小节或6小节的短歌,由学生按练习中的顺序拍手,老师在琴上奏出旋律。这样通过以上练习,不仅可以使单纯的节奏练习与旋律结合起来,增加了音乐性和趣味性,同时,也能培养儿童随音乐的节奏拍手的能力。从形象、直观出发,让孩子得到美的感受和联想。

(二)创造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培养儿童学习音乐的兴趣。法国大文豪雨果说:“开启人类智慧的宝库有三把钥匙,一把是数学,一把是文学,一把是音乐。”小学低年级的音乐教学是整个音乐教育的基础。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针对低年级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因材施教,还要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提高个人音乐素养,让更多更新颖的教学方法走进课堂,让四十分钟更加有声有色,这样才能使学生对音乐课产生浓厚的兴趣。

1、建立必要的课堂常规

在音乐课上教师的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一段琴声都要让学生明白是什么意思,我力求音乐课有别于其他课,从而吸引学生。-例如:一节课的开始采用让学生听音乐进课堂的形式,一方面培养学生的动作协调能力,一方面也培养了他们感受音乐情绪的能力。师生问好采用唱师生问好歌的形式。音乐课中常有律动教学,律动时站立和坐下都可以用固定的音乐与之相配合(站立:1355|1-|坐下:1533|1-|)。学生回答问题正确时,学生用唱歌方式表扬(123|123|你真棒)。这样都会让学生感受到音乐课的独特魅力,成为学生对音乐课感兴趣的原因之一。

2、运用多媒体,视听结合激发学生兴趣

如在教学《感受音的强弱》一环节时,可设计如下:多媒体出示一辆红色小汽车从公路一端开过来,经过弱中强标牌时分别按一下喇叭,让学生感受强弱的对比,经过三次不同体验后,点按实践按钮,根据画面中不同乐器的演奏,让学生作出正确的判断。这样把抽象枯燥的乐理知识转化为通俗易懂的小常识,创造出了优美的音乐氛围。使学生在欢乐活泼的气氛中愉快而积极地获取知识,趣味盎然。

3、启发学生表现美,激发唱歌兴趣唱歌的目的是给人美的享受。

我们不能满足于教学生唱会一首歌。更重要的是要启发准确的表达好歌曲的感情和艺术形象。进入歌曲的意境,用自己的真情去演唱和体会。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进入表现音乐的状态,唱出的歌声真挚动听、具有感染力、生命力。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使学生充分理解歌曲的内容。低年级学生理解能力差,如果教师仅用抽象的语言理解歌曲是远远不够的。

因此,教师要把音乐同学生的生活、玩耍融为一体,结合他们生活中熟悉的事情和词语,作形象的比喻和讲解,把歌曲中的艺术内涵挖掘出来,激发起学生深厚学习兴趣。引导他们将整个身心投入唱歌中去,正确的、创造性的表达出歌曲的感情和艺术美。

4、引导学生歌表演,增强学习兴趣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每学一首歌曲,我都根据歌词内容启发学生进行律动或表演,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歌曲,记忆歌词。

在启发学生表演时,可以这样做:(一)启发学生进行即兴表演。(二)教师根据学生表演编排一套好的动作教给学生。(三)个别检查。在个别检查时,学生常常会被一些漂亮的动作和美的造型所吸引,教室里会自发的爆发热烈的掌声。这样,不但培养了学生的表演能力,加强了学生对歌曲的理解,而且也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6、绘画、故事、表演相结合,诱发欣赏兴趣欣赏音乐,不仅需要形象的思维能力,逻辑能力,而且更需要欣赏者用自己经历过的生活知识和感情去体验。

但小学生阅历浅,感情积累少,要是学生真正理解音乐,达到陶冶性情,培养情操的目的,就必须根据小学生的思维特点,通过形象活泼的画面,生动有趣的故事,简短的启发谈话等形式,运用听觉视觉同步的方法来帮助学生理解作品。然后在让学生在动听的乐曲声中自由广阔的想象体验,使其根据各自对音乐的理解程度及直接、间接的形象记忆,把自己对所听音乐作品的理解用不同的颜色、线条、文字、动作表现出来。学生能闻其声如见其形,从而更准确的把握作品,理解音乐,欣赏音乐之美。

三、注重个性发展,建立平等互动的师生关系

在音乐教学实际中把全体学生的普遍参与发展不同个性有机结合,每个学生都有权利以自己的方式学习音乐,享受音乐的乐趣,应创造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交流互动关系。

教学进度:

第一周校园升旗2课时目的:培养爱国意识,唱《国旗、国旗真美丽》;

第二周接妈妈2课时目的:爱妈妈的表现,会打《接妈妈》的节拍,会表演唱;

第三周农场的早晨2课时目的:模仿动物的声音练声、会唱《母鸡叫咯咯》进行歌表演;

第四周小雨沙沙2课时目的:会识《小雨沙沙》的歌谱,及打节奏

第五周玩具音乐会2课时目的:学习各种节奏类型、学唱《玩具进行曲》

第六周飞呀飞2课时目的:掌握跳音、会表演唱《飞呀飞》;学习集体舞《雁儿飞》

第七周_亮2课时目的:掌握四三拍节奏,会唱《_亮》欣赏乐曲;

第八周山谷回声真好听2课时目的:掌握明快的节奏,会唱《山谷回声真好听》,突破高音处理

第九周我们爱劳动2课时目的:进行歌表演,教育孩子爱劳动,做乖孩子;

第十周龟兔赛跑2课时目的:欣赏音乐,在音乐情境中分角色表演;

第十一周好房子2课时目的:教育孩子爱自己的家,进行音乐游戏,欣赏《好房子》;

第十二周小乐手2课时目的:用简单乐器进行演奏;

第十三周小动物回家2课时目的:音乐戏剧表演《迷路的小花鸭》、音乐游戏《小花鸭》;

第十四周伦敦桥2课时目的:学习集体舞的基本动作《伦敦桥》;

第十五周音乐夏令营2课时目的:进行歌表演

第十六周选听幼儿歌曲2课时目的:欣赏优秀幼儿歌曲

第十七周至期末复习、巩固以及期末考试

小学音乐教学计划4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三年级共有31个学生,他们大都活泼可爱,并且喜爱音乐,特别是唱歌与唱游,大部分学生能掌握正确的唱歌姿势,自然的发声方法,有百分之三十的学生能独立、自信、有表情的进行律动和即兴动作。本年级对识谱与欣赏是弱项,只有及少数学生有一定的识谱能力。总之,三年级的孩子就像是一张雪白的纸,等着师生共同去描绘五彩缤纷的画卷,相信,经过师生的共同的努力,孩子们的音乐素养将会不断提高!

二、教材分析:

本教材突出了培养学生的爱好音乐的情趣,重视学生对音乐实践的主动参与,发展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表现能力与创造能力,提高音乐文化素养,丰富情感体验,陶冶高尚情操。除对原有教学内容进行整和外,新扩展了音乐创造和音乐与相关文化的内容,重视通过音乐教学活动,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及提高学生人文素养。本教材采用的是“单元”的形式。各单元都有目的明确的主题,各主题之间具有有机的联系。各单元内容贴近儿童生活,为他们熟悉和理解。教材将评价机制渗透在各个单元之中,既注重终结性评价,又注重过程性评价。在评价的形式上,自评、互评、他评相结合,增进学生对音乐课的情感体验,激励他们更有兴趣学音乐。教材所选的歌曲,乐曲,大多贴近学生的生活,使学生易于学习,乐于学习。

三、全册教学要求:

1、学唱歌曲。

背唱4—6首。学习用正确的口型唱歌,注意咬字,吐字。

2、学习用正确的呼吸及连音、断音的唱法。

学习用强弱,快慢的手段表现歌曲情感。

3、培养独立、自信的唱歌的能力。

4、欣赏优秀的歌曲,简介人声分类和演唱形式。

欣赏优秀器乐曲,简介常见乐器和演奏形式。欣赏优秀民歌、民间歌舞。

5、初步了解速度、力度、节拍、音色、音区等在音乐中的表现的作用。

6、学习并感受音的高低、音阶排列的顺序。

感受并认识2/4、3/4、4/4及其强弱规律。学习连线、换气、延长、反复、顿音、力度、速度等常用记号。进行节奏和旋律短句的练习。

7、随着音乐进行有表情的律动、模仿动作和即兴动作。

学做音乐游戏,学习歌表演、集体舞等,注意音乐与动作的配合。

四、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质量措施:

1、以新课程理念为先导,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形成师生互动、共同发展、共同感受、共同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

2、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及时总结和认真反思,使自己的思想观念与教育教学行为得到不断的修正,形成“学习——实践——反思”良性循环的路子。

3、教学研究,特别是适合课程改革的课堂教学新模式的构建以及教法与学法的研究。

4、加强自身的基本功的'训练,根据本年级的实际情况加以灵活运用。

五、全册教学进度:

单元及课题

第一单元 童趣

第二单元 可爱的家

第三单元 农家孩子的歌

第四单元 绿色的梦

第五单元 小乐队

第六单元 歌声中的回忆

第七单元 五十六朵花

第八单元 七彩的生活

第九单元 期末测试

小学音乐教学计划5一、本学期教学目标与任务:

(1)演唱做到声音自然而连贯、圆润而流畅、有弹性。

(2)认识各种常用音符、休止符,知道名称及它们的名称和时值,听辩二拍子、三拍子歌曲,标出小节或节拍。

(3)结合音乐作品的欣赏,了解一些旋律的初步知识(如旋律进行的方式、特点和一般的表现意义),以进一步加强情感体验的能力,加深对音乐形象的感受,进入比较深入的欣赏。

二、教学分析:

三年级的音乐是一个过渡时期。在这个阶段,要求学习的乐理知识渐多,学生开始视唱曲谱。这是为今后的学习做准备。在教学中可采取趣味性、知识性并重的形式。用音乐游戏、充满趣味的语言来讲解枯燥的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音乐。

三、学生情况分析:

这个阶段是非常重要的,经过两年的音乐学习,学生对学习音乐有了一定的认识并有自己的见解。对今后学习有很大的作用,必须要抓住这个阶段的学习,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培养学生喜爱音乐的感情。

四、提高教学质量措施:

1.为能使学生上好课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备课时注意与新课标结合,并注意备学生。

2.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要注意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法,使学生能够充分发展。

3.设计好每堂课的导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课堂形式设计多样,充满知识性、趣味性、探索性、挑战性以及表演性。

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使他们限度地学到知识,掌握技能。并注意在课堂上采取一定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及创新能力。

5.积极和其他学科沟通,积极研究信息科技与学科整合,响应新课标要求。

五、教学进度:

第一周:聆听《童年的回忆》表演《摇啊摇》

第二周:聆听《我们多么幸福》表演《小酒窝》

第三周:聆听《草原放牧》《草原巡逻兵》

第四周:表演《草原上》表演《我是草原小牧民》

第五周:聆听《同伴进行曲》表演《哦苏珊娜》

第六周:聆听《船歌》表演《原谅我》

第七周:聆听《牧歌》表演《小牧笛》

第八周:聆听《小放牛》表演《放牛山歌》

第九周:聆听《小白菜》表演《妈妈的心》

第十周:聆听《鲁冰花》表演《唱给妈妈的摇篮曲》

第十一周:聆听《樱花》表演《四季童趣》

第十二周:聆听《雪花飞舞》表演《捉迷藏》

第十三周聆听《维也纳的音乐钟》表演《钟声叮叮当》

第十四周:聆听《灵隐钟声》表演《美丽的黄昏》

第十五周:聆听《对鸟》表演《一只鸟仔》

第十六周:聆听《空山鸟语》表演《小乌鸦爱妈妈》

第十六周;聆听《丰收之歌》表演《桔梗谣》

篇5

一、通过器乐教学激发学生兴趣。我校的器乐教学已有十几年了,它的出现引起了学生极大的兴趣。在课堂上我每次都给同学们布置一些常见的练习曲,如“闪烁的小星星”、“我的名字叫中国”、“小白菜”、“小河”等,这些小曲生活气氛浓郁,同学们吹起来有声有色,大大提高了他们对音乐的兴趣。

此外我还及时购进了一些小型打击乐器,如“手鼓”、“串铃”、“响板”、“沙锤”、“三角铁”、“钹”、“撞钟”等,每次上课总利用几分钟进行节奏训练,有吹有打,使同学学习音乐的兴趣大大提高。

另外,在学唱“黄水谣”、“采茶舞曲”、“梁祝”时,我让同学们亲自将这些小曲吹奏一遍,通过这种练习,不仅提高了他们的演奏能力,同时也促进了学生对音乐内涵的领悟。尤其当他们演奏成功获得教师的夸赞时,他们更是喜出望外,从而拥有了有一种成功感、胜利感,增强了他们学习的信心。

此外,我还带一些其他乐器进行演示,使他们在实际示范中懂得更多的器乐知识。如我在讲中国戏曲时,我向大家介绍了京胡、板胡、二胡、唢呐等乐器,并亲自演奏、演唱给他们听,让他们在具体的环境中体会什么叫“西皮”?什么叫“二黄”?各反映了剧中什么人物?什么^***格?使学生在身临其境中自然而然的掌握枯燥的音乐知识。

二、因材施教、化难为易。过去的音乐教育注重技能训练和解决识谱能力。堂课上,老师们要用去多半的精力去解决识谱问题,在师生都筋疲力尽后才接触到音乐作品。这种教法不但没有使学生体验到音乐作品的艺术表现力,反而让学生感到音乐课枯燥无味,最终造成学生不喜欢音乐课。尤其在教五线谱时,老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就让学生在五线谱上标出唱名,结果使得学生到初中毕业也不识五线谱,成了名副其实的“音盲”。

为了让学生喜欢音乐课,在唱歌教学中,我打破那种“节奏练习--读谱--唱词”的教学顺序,用先学唱歌曲,后学认歌谱的方式进行教学。学生的模仿力很强,只要多听几遍范唱,一首新歌不到十分钟就学会了。有了歌曲的旋律记忆,再学歌谱就比较顺利,歌谱中的附点音符、三连音、切分音这些难点节奏都不攻自破。有关这些节奏的概念,我尽量讲得浅显易懂,并以学生容易接受的方式来巩固这些概念。如“X。X”节奏,让学生边打“XX|”节奏,边模仿知了的叫声:三连音节奏,让学生听着他们所熟悉的“国歌”前奏部分,打2/4拍节奏,或按2/4拍指挥图示指挥:我把“XXX|”节奏变为“XXXX|XX”两小节,让学生按“咚达达|咚达|”的维族舞蹈节奏读谱,然后让学生以铅笔盒当手鼓,敲出这个节奏句,并请能歌善舞的同学到前面表演舞蹈,电视上再播放一些新疆人生活的画面,真是人人参与,各显神通。这些趣味的教法不仅降低了课堂难度,增加了趣味,而且学生学得快,记得牢,同时也体验到了音乐作品的表现力。

三、设置问题,让学生在学习音乐中思考,激发其学习兴趣。在欣赏“重整河山待后生”一课时,我先设置了几个小问题让同学在欣赏中找出答案,如:为什么歌中唱到“千里刀光影,仇恨燃九城”,表现了人们什么样的心情?为什么“月圆之夜人不归”?为什么“花香之地无和平”?我让同学们展开讨论,整个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有时我还把几个小题分到几个小组,每组选一名代表大批前面来讲,既锻炼了他们的思维能力,又锻炼了他们的表达能力。此时教师再及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使同学真正体会到现在的生活来之不易,要珍惜宝贵时光努力学习,立志成为将来对祖国的有用之才。

在教唱“黄水谣”时,我运用前后对比方法告诫同学们,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那就是一个民族要兴旺发达、要自强不息,因为只有强大的民族才能不受欺负,落后就要挨打,由此激发了学生长大后建设祖国、保卫祖国的决心和信心。

篇6

音乐趣味教学是使学生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音乐的新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对调动学生内部动力,引导他们主动学习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同时也是当前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指出:“学习兴趣是学习的重要动力。”由此可见,趣味教学法在音乐教学中也是极为重要的。可是长期以来,我们大多数音乐教师不注重此类教学方法的研究。他们总是沿袭多年的陈旧教学方法,即:发声、识谱、视唱、教歌、听音、练耳、节奏、齐唱。然而这种教学方法早已程式化、呆板化,学生早已厌烦,如不改进,音乐教学怎能适应当前素质教育的需要?

一、借用器乐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我校的器乐教学已有十几年了,它的出现引起了学生极大的兴趣。在课堂上我每次都给同学们布置一些常见的练习曲,如“闪烁的小星星”、“我的名字叫中国”、“小白菜”、“小河”等,这些小曲生活气氛浓郁,同学们吹起来有声有色,大大提高了他们对音乐的兴趣。

此外我还及时购进了一些小型打击乐器,如“手鼓”、 “钹”等,每次上课总利用几分钟进行节奏训练,有吹有打,使同学学习音乐的兴趣大大提高。

另外,在学唱“黄水谣”、“采茶舞曲”、“梁祝”时,我让同学们亲自将这些小曲吹奏一遍,通过这种练习,不仅提高了他们的演奏能力,同时也促进了学生对音乐内涵的领悟。尤其当他们演奏成功获得教师的夸赞时,他们更是喜出望外,从而拥有了有一种成功感、胜利感,增强了他们学习的信心。

此外,我还带一些其他乐器进行演示,使他们在实际示范中懂得更多的器乐知识。如我在讲中国戏曲时,我向大家介绍了京胡、板胡、二胡、唢呐等乐器,并亲自演奏、演唱给他们听,让他们在具体的环境中体会什么叫“西皮”?什么叫“二黄”?各反映了剧中什么人物?什么性格?使学生在身临其境中自然而然地掌握枯燥的音乐知识。

二、因材施教、化难为易

过去的音乐教育注重技能训练和解决识谱能力。课堂上,老师们要用去多半的精力去解决识谱问题,在师生都筋疲力尽后才接触到音乐作品。这种教法不但没有使学生体验到音乐作品的艺术表现力,反而让学生感到音乐课枯燥无味,最终造成学生不喜欢音乐课。尤其在教五线谱时,老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就让学生在五线谱上标出唱名,结果使得学生到初中毕业也不识五线谱,成了名副其实的“音盲”。

为了让学生喜欢音乐课,在唱歌教学中,我打破那种“节奏练习――读谱――唱词”的教学顺序,用先学唱歌曲,后学认歌谱的方式进行教学。学生的模仿力很强,只要多听几遍范唱,一首新歌不到十分钟就学会了。有了歌曲的旋律记忆,再学歌谱就比较顺利,歌谱中的附点音符、三连音、切分音这些难点节奏都不攻自破。有关这些节奏的概念,我尽量讲得浅显易懂,并以学生容易接受的方式来巩固这些概念。如“X。X”节奏,让学生边打“XX|”节奏,边模仿知了的叫声;三连音节奏,让学生听着他们所熟悉的“国歌”前奏部分,打2/4拍节奏,或按2/4拍指挥图指挥。这些趣味的教法不仅降低了课堂难度,增加了学习趣味,而且学生学得快,记得牢,同时也体验到了音乐作品的表现力。

三、设置问题,让学生在学习音乐中思考,激发其学习兴趣

在欣赏“重整河山待后生”一课时,我先设置了几个小问题让同学在欣赏中找出答案,如:为什么歌中唱到“千里刀光影,仇恨燃九城”,表现了人们什么样的心情?为什么“月圆之夜人不归”?为什么“花香之地无和平”?我让同学们展开讨论,整个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有时我还把几个小题分到几个小组,每组选一名代表到前面来讲,既锻炼了他们的思维能力,又锻炼了他们的表达能力。此时教师再及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使同学真正体会到现在的生活来之不易,要珍惜宝贵时光努力学习,立志成为将来对祖国的有用之才。

在教唱“黄水谣”时,我运用前后对比方法告诫同学们,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那就是一个民族要兴旺发达、要自强不息,因为只有强大的民族才能不受欺负,落后就要挨打,由此激发了学生长大后建设祖国、保卫祖国的决心和信心。

篇7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指出:“学习兴趣是学习的重要动力。”由此可见,趣味教学法在音乐教学中也是极为重要的。可是长期以来,我们大多数音乐教师不注重此类教学方法的研究。他们总是沿袭多年的陈旧教学方法,即:发声、识谱、视唱、教歌、听音、练耳、节奏、齐唱。然而这种教学方法早已程式化、呆板化,学生早已厌烦,如不改进,音乐教学怎能适应当前素质教育的需要?

一、借用器乐教学激发学生兴趣。我校的器乐教学已有十几年了,它的出现引起了学生极大的兴趣。在课堂上我每次都给同学们布置一些常见的练习曲,如“闪烁的小星星”、“我的名字叫中国”、“小白菜”、“小河”等,这些小曲生活气氛浓郁,同学们吹起来有声有色,大大提高了他们对音乐的兴趣。

此外我还及时购进了一些小型打击乐器,如“手鼓”、“串铃”、“响板”、“沙锤”、“三角铁”、“钹”、“撞钟”等,每次上课总利用几分钟进行节奏训练,有吹有打,使同学学习音乐的兴趣大大提高。另外,在学唱“黄水谣”、“采茶舞曲”、“梁祝”时,我让同学们亲自将这些小曲吹奏一遍,通过这种练习,不仅提高了他们的演奏能力,同时也促进了学生对音乐内涵的领悟。尤其当他们演奏成功获得教师的夸赞时,他们更是喜出望外,从而拥有了有一种成功感、胜利感,增强了他们学习的信心。

此外,我还带一些其他乐器进行演示,使他们在实际示范中懂得更多的器乐知识。如我在讲中国戏曲时,我向大家介绍了京胡、板胡、二胡、唢呐等乐器,并亲自演奏、演唱给他们听,让他们在具体的环境中体会什么叫“西皮”?什么叫“二黄”?各反映了剧中什么人物?什么性格?使学生在身临其境中自然而然的掌握枯燥的音乐知识。

二、因材施教、化难为易。过去的音乐教育注重技能训练和解决识谱能力。堂课上,老师们要用去多半的精力去解决识谱问题,在师生都筋疲力尽后才接触到音乐作品。这种教法不但没有使学生体验到音乐作品的艺术表现力,反而让学生感到音乐课枯燥无味,最终造成学生不喜欢音乐课。尤其在教五线谱时,老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就让学生在五线谱上标出唱名,结果使得学生到初中毕业也不识五线谱,成了名副其实的“音盲”。

为了让学生喜欢音乐课,在唱歌教学中,我打破那种“节奏练习--读谱--唱词”的教学顺序,用先学唱歌曲,后学认歌谱的方式进行教学。学生的模仿力很强,只要多听几遍范唱,一首新歌不到十分钟就学会了。有了歌曲的旋律记忆,再学歌谱就比较顺利,歌谱中的附点音符、三连音、切分音这些难点节奏都不攻自破。有关这些节奏的概念,我尽量讲得浅显易懂,并以学生容易接受的方式来巩固这些概念。如“X。X”节奏,让学生边打“XX|”节奏,边模仿知了的叫声:三连音节奏,让学生听着他们所熟悉的“国歌”前奏部分,打2/4拍节奏,或按2/4拍指挥图示指挥:我把“XXX|”节奏变为“XXXX|XX”两小节,让学生按“咚达达|咚达|”的维族舞蹈节奏读谱,然后让学生以铅笔盒当手鼓,敲出这个节奏句,并请能歌善舞的同学到前面表演舞蹈,电视上再播放一些新疆人生活的画面,真是人人参与,各显神通。这些趣味的教法不仅降低了课堂难度,增加了趣味性,而且学生学得快,记得牢,同时也体验到了音乐作品的表现力。

三、设置问题,让学生在学习音乐中思考,激发其学习兴趣。在欣赏“重整河山待后生”一课时,我先设置了几个小问题让同学在欣赏中找出答案,如:为什么歌中唱到“千里刀光影,仇恨燃九城”,表现了人们什么样的心情?为什么“月圆之夜人不归”?为什么“花香之地无和平”?我让同学们展开讨论,整个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有时我还把几个小题分到几个小组,每组选一名代表大批前面来讲,既锻炼了他们的思维能力,又锻炼了他们的表达能力。此时教师再及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使同学真正体会到现在的生活来之不易,要珍惜宝贵时光努力学习,立志成为将来对祖国的有用之才。在教唱“黄水谣”时,我运用前后对比方法告诫同学们,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那就是一个民族要兴旺发达、要自强不息,因为只有强大的民族才能不受欺负,落后就要挨打,由此激发了学生长大后建设祖国、保卫祖国的决心和信心。

四、在课堂上培养学生创造能力,也是趣味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任何创造都来源于生活实践,实践是产生一切创新的基础。所以在音乐课中应该让学生充分体现自己,看到自身的价值所在,成为学习的主人。如学生在学完一首维族民歌后,让学生根据曲目的节奏特点自己编创几个小节的节奏,例:2/4(XXXXX|XXXXX)|然后再填上旋律,当一次小作曲家,这既是对学生音乐素质的梭探,也是对其潜能的挖掘及创造思维的培养。

篇8

【中图分类号】G623.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8500(2013)01-0128-01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指出:“学习兴趣是学习的重要动力。”由此可见,趣味教学法在音乐教学中也是极为重要的。可是长期以来,我们大多数音乐教师不注重此类教学方法的研究。他们总是沿袭多年的陈旧教学方法,即:发声、识谱、视唱、教歌、听音、练耳、节奏、齐唱。然而这种教学方法早已程式化、呆板化,学生早已厌烦,如不改进,音乐教学怎能适应当前素质教育的需要?

1借用器乐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我校的器乐教学已有十几年了,它的出现引起了学生极大的兴趣。在课堂上我每次都给同学们布置一些常见的练习曲,如“闪烁的小星星”、“我的名字叫中国”、“小白菜”、“小河”等,这些小曲生活气氛浓郁,同学们吹起来有声有色,大大提高了他们对音乐的兴趣。

此外我校还有一些小型打击乐器,如“手鼓”、“串铃”、“响板”、“沙锤”、“三角铁”、“钹”、“撞钟”等,每次上课总利用几分钟进行节奏训练,有吹有打,使同学学习音乐的兴趣大大提高。

另外,在学唱“黄水谣”、“采茶舞曲”、“梁祝”时,我让同学们亲自将这些小曲吹奏一遍,通过这种练习,不仅提高了他们的演奏能力,同时也促进了学生对音乐内涵的领悟。尤其当他们演奏成功获得教师的夸赞时,他们更是喜出望外,从而拥有了有一种成功感、胜利感,增强了他们学习的信心。

此外,我还带一些其他乐器进行演示,使他们在实际示范中懂得更多的器乐知识。如我在讲中国戏曲时,我向大家介绍了京胡、板胡、二胡、唢呐等乐器,并亲自演奏、演唱给他们听,让他们在具体的环境中体会什么叫“西皮”?什么叫“二黄”?各反映了剧中什么人物?使学生在身临其境中自然而然的掌握枯燥的音乐知识。

2因材施教、化难为易

过去的音乐教育注重技能训练和解决识谱能力。课堂上,老师们要用去多半的精力去解决识谱问题,在师生都筋疲力尽后才接触到音乐作品。这种教法不但没有使学生体验到音乐作品的艺术表现力,反而让学生感到音乐课枯燥无味,最终造成学生不喜欢音乐课。尤其在教五线谱时,老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就让学生在五线谱上标出唱名,结果使得学生到初中毕业也不识五线谱,成了名副其实的“音盲”。

为了让学生喜欢音乐课,在唱歌教学中,我打破那种“节奏练习--读谱--唱词”的教学顺序,用先学唱歌曲,后学认歌谱的方式进行教学。学生的模仿力很强,只要多听几遍范唱,一首新歌不到十分钟就学会了。有了歌曲的旋律记忆,再学歌谱就比较顺利,歌谱中的附点音符、三连音、切分音这些难点节奏都不攻自破。有关这些节奏的概念,我尽量讲得浅显易懂,并以学生容易接受的方式来巩固这些概念。如“×、×”节奏,让学生边打“××|”节奏,边模仿知了的叫声:三连音节奏,让学生听着他们所熟悉的“国歌”前奏部分,打2/4拍节奏,或按2/4拍指挥图示指挥:我把“×××|”节奏变为“××××|××”两小节,让学生按“咚达达|咚达|”的维族舞蹈节奏读谱,然后让学生以铅笔盒当手鼓,敲出这个节奏句,并请能歌善舞的同学到前面表演舞蹈,电视上再播放一些新疆人生活的画面,真是人人参与,各显神通。这些趣味的教法不仅降低了课堂难度,增加了趣味,而且学生学得快,记得牢,同时也体验到了音乐作品的表现力。

3设置问题,让学生在学习音乐中思考,激发其学习兴趣

在欣赏“重整河山待后生”一课时,我先设置了几个小问题让同学在欣赏中找出答案,如:为什么歌中唱到“千里刀光影,仇恨燃九城”,表现了人们什么样的心情?为什么“月圆之夜人不归”?为什么“花香之地无和平”?我让同学们展开讨论,整个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有时我还把几个小题分到几个小组,每组选一名代表大批前面来讲,既锻炼了他们的思维能力,又锻炼了他们的表达能力。此时教师再及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使同学真正体会到现在的生活来之不易,要珍惜宝贵时光努力学习,立志成为将来对祖国的有用之才。在教唱“黄水谣”时,我运用前后对比方法告诫同学们,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那就是一个民族要兴旺发达、要自强不息,因为只有强大的民族才能不受欺负,落后就要挨打,由此激发了学生长大后建设祖国、保卫祖国的决心和信心。

篇9

一、初中音乐教育的重要性

初中音乐课程是我国九年义务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体育课、文化课程一同以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学生为目标。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学生学业繁重,学习压力大,音乐课程便成为了缓解学生学习压力、陶冶学生情操的重要课程。爱因斯坦曾说:“我的科学成就很多是从音乐启发而来。”良好的音乐教育对于学生学习文化课程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新的教育形势下,为了更好地适应教育改革的发展,音乐教学更加受到人们的关注。初中的学生对于音乐的认识普遍处于一个初、中级阶段,因此初中音乐课程的开设可以更好的引导学生,使学生对音乐有一个较为深入的了解。由此可见,初中音乐课程是与文化课程同样重要的一门学科。

二、以学生为主体、强化音乐教育

“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就是要求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转变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现状,将学生的主体地位凸现出来。初中阶段的学生,从心理与生理上都开始逐渐走向成熟,原有的“老师讲、学生听”的模式已经不再适用。因此教师在转变主体地位的同时还要注重强化音乐教学的两个方面:

1.通过聆听激发想象。音乐是一门以听为基础的课程,学生了解一部作品、欣赏一首乐曲都是通过双耳聆听来实现的。“听”可以说是音乐教学的基础。在教师转变教学主体地位之后,要善于引导和培养学生养成聆听的能力。通过乐曲演奏的速度、音色、乐器等分析出音乐所要体现的情感;在此基础之上再进一步的激发学生们的想象力,让学生对聆听过的音乐在脑海中形成具体形象,将抽象的音乐转化为具体的画面。

2.通过歌唱表达情感。音乐的学习是以“听”和“唱”组成的,“听”是一种吸收,“唱”是一种表达。对于初中学生,教师不能再采用之前那种教师伴奏,全班合唱的教学方式。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善于引导学生通过歌唱将自身对于音乐作品的理解表达出来,从而更好的理解与体会学生们内心的感情。比如在欣赏完音乐后,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哼唱的方式来表达出这首乐曲所体现的具体情感,再根据学生的不同差别进行点拨,以求让学生们达到充分理解音乐主题思想的效果。

三、改善教学模式、提高音乐欣赏能力

提高音乐鉴赏能力是增强初中音乐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方式。原有的教学模式中,只注重知识的传授与灌输,对于音乐鉴赏能力的提高和培养没有给予充分的重视。为了更好的提高初中音乐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应该转变原有的教学模式,通过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的方式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有效性。

1.丰富教学资源。音乐鉴赏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并没有捷径,只有通过欣赏音乐作品,在欣赏的过程中逐渐积累起来对于音乐的鉴赏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丰富教学资源,通过让学生接触不同作曲家、形势以及风格的音乐作品来不断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以通过引入其他音乐进行对比来让学生具体体会作品之间的差别,例如在欣赏聂耳音乐作品的过程中可以同时引入、冼星海等人的音乐作品,让学生在对比不同音乐所体现出的不同情感的过程中逐渐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2.强化乐理基础知识。要想更好的提高音乐鉴赏能力,除了在感性上引导学生学会欣赏之外,更需要在理论上对学生的乐理知识进行强化。一方面教师应该教学生认识乐谱,让学生通过乐谱可以将一首作品哼唱出来,同时还要让学生掌握韵律、节拍、速度、乐器等各个要素对于音乐作品的影响。学生在了解这些乐理基础知识之后,对于欣赏音乐就更加得心应手,音乐鉴赏能力的培养速度也就大大加快。

四、改善教师授课方式、以兴趣作为起点深入教学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提高初中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过程中,教师也应该善于用兴趣引导学生,让学生受到兴趣的激励,从根本上提高学习音乐的热情,从而在课堂上最大限度的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以此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以流行音乐作为切入点。受到社会等因素的影响,如今的学生在生活中所接触的音乐大多是流行音乐,对于古典、民族等音乐的理解不多。因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以以流行音乐作为切入点,利用流行音乐与课堂内容共通之处,以此将二者联系起来。例如在讲解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欣赏《梁祝》的流行音乐版本,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与共鸣,之后再将小提琴协作曲向同学们引入。通过这种方式,一方面可以提高课堂气氛,另一方面可以消除学生对古典音乐的陌生感,增加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将音乐与音乐背后的故事联系起来。每首音乐作品的背后都有其关于作者、创作年代、历史背景等的相关典故。教师在上课之前可以先将故事介绍给学生,通过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与兴趣,依次来加深学生对作品的印象与理解。

五、结束语

通过文章分析与探讨我们可以很清楚的看出,音乐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艺术气息,陶冶学生的情操,更能够使学生在紧张的学习环境中放松心情,有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相信随着新课程改革和音乐教育工作者的不断努力与探索,更多优秀的教学模式会被研制出来,不断应用到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之中,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为我国的未来发展培育出一批又一批优秀音乐人才。

参考文献:

篇10

1绪言

毕达哥拉斯认为世界由极限和制定极限的两者和谐而构成的。相互对立性质的和谐,不同性质物体的和谐统一就是宇宙,是有秩序的“Kosmos''''。毕达哥拉斯学派主张数制定了秩序。毕达哥拉斯学派看来,有“形”的宇宙是有秩序的,没有“形”的宇宙是没有秩序的,“数”就是给予万物形象的主宰。毕达哥拉斯学派确立了世界万物以数为基础的形而上学的理论。“数”制定了自然、神、心灵和宇宙的关系,毕达哥拉斯学派理论体系中数是主宰(theone),是世界万物的根源,具有善的属性。毕达哥拉斯派看来,数为宇宙提供了一个概念模型,数量和形状决定一切自然物体的形式,数不但有量的多寡,而且也具有几何形状。在这个意义上,他们理论中数是自然物体的形式和形象,是一切事物的总根源。因为有了数,才有几何学上的点,有了点才有线面和立体,有了立体才有火、气、水、土这四种元素,从而构成万物,所以数在物之先。自然界的一切现象和规律都是由数决定的,都必须服从“数的和谐”,即服从数的关系。

2毕达哥拉斯的音乐论

古希腊时代观照声音世界的态度首先联系Harmonia思想,之后探究宇宙、自然和人的Musike。所谓Musike是现代西方称之为“音乐((music)”的词源,来源于Zeus和Mnemosyne之间出生的九位女神Musai,指她们在Apoll。之下主管文艺、音乐、舞蹈、哲学、天文学等人的所有智能活动的女神行为ii。因此这Musike的概念和今日我们知道的音乐概念有一些差异。古希腊时代的Musike意义更贴近于创造整体艺术,现代西方称之为音乐的,如演奏乐器等这样的行为当时用melo。或no~等词汇。当时古希腊普遍认为Musike超越人能力的神秘力量或给予灵感能力,而不是单纯的行为或现象。

在这种古希腊哲学背景下产生的毕达哥拉斯思想中,音乐具有联系人和宇宙的和谐,表现Harmonia的音乐不是简单的助兴的行为。毕达哥拉斯和毕达哥拉斯学派是最早发展这种和谐观的人。因Harmonia体现了混乱和不和谐带来秩序的属神原理,所以音乐也具有两种价值。音乐像数学一样使人看到自然的结构,为心灵带来和谐净化内心和身体。毕达哥拉斯认为具有这种重要意义的音乐原理很难在知识的其他领域,特别是缺少“象征表象体系”的学生内心世界扎根成长,他开始寻找规划音乐要素可以沟通的方法iii。这件事像Plato所说一样,使毕达哥拉斯成为数学音乐论的莫基人1Vo毕达哥拉斯发现了音的高低和振动的弦长距离的关系,现论点既成事实了。

毕达哥拉斯认为节奏和旋律在模仿人的自然听力很难觉察到的天体的移动。音乐受支配于万物根源的数,所以它是宇宙形成原理又是作为伦理价值的物理音响存在。毕达哥拉斯观念中只要正确使用音乐,它为心灵的各个部分带来和谐,镇定内心和身心通过净化恢复和提高健康。这种观念内含音乐教育的音乐道德观念,对古希腊人来说每个音乐的tonoi道德性质,音乐的数秩序反映在人的心灵,音乐影响人的行为并可以改善人的性格v。所以在古希腊时代音乐教育是义务教育,最早在古希腊介绍音乐教育的人是毕达哥拉斯,他通过音乐教育强化了古希腊社会的凝聚力,为此作出了巨大贡献。

毕达哥拉斯相信通过感觉进行说服,教育人具有实用性意义,让受教育者欣赏美丽的样式或构成,聆听优美的节奏和旋律,从而达到教育目的。毕达哥拉斯最早使用明确的节奏和旋律,确立了音乐教育体系。从而发展的音乐治疗,协调人的不良习性,欲望和精神状态,使之恢复纯洁的精神状态,进一步通过特定旋律治疗身体上精神上疾病。这跟草药拯救人的生命是一个道理,通过适合的旋律除去精神上干扰因素塑造和谐状态vi。他把这样的音乐治疗方式试用在他们的共同体。晚间学生人睡之前毕达哥拉斯为他们演奏音乐,净化他们的心灵驱逐白天的内心兴奋。为了让他们做个好梦用音乐制造气氛,使之内心平安做好安息心灵的准备。到了清晨他用没有装饰的舒适声音和里拉琴的演奏,使用特定旋律和歌曲来驱逐整晚带来的无知觉,使他们解除疲乏。毕达哥拉斯掌握了什么样的节奏和旋律对人有益或有害,从而能够控制悲哀、愤怒、失望、嫉妒、傲慢等情绪。为生病的身体和心灵开了特定舞蹈和动作处方。毕达哥拉斯喜爱演奏亲自制作的八弦里拉琴,他认为相似双簧管的管乐器阿夫洛斯((Autos)动摇人的内心不适于治疗,毕达哥拉斯和毕达哥拉斯学派人认为弦乐器比管乐器更有治疗效果。

关于毕达哥拉斯的音乐治疗能力古希腊有相传的传说。有一天毕达哥拉斯观察天空行走在Kroton市内。经过酒店时有个青年大声吵闹。这叫Taummenia的来自外地的青年,亲眼目睹了他的情人从别的男人家里出来,伤心之余在酒店喝酒听管乐器笛子的演奏。随着时间的流失青年人沉醉于酒和音乐,控制不住情绪大声吵闹要放火。看到这情景毕达哥拉斯连忙要求乐师停止正演奏弗里几亚调式vii,换为慢板庄严的强强格((spondaic)节奏。乐师换了音乐之后青年镇定了情绪,旁人趁机说服他安静的回家viii。这音乐治疗行为使毕达哥拉斯在当时行使奇迹而名声大振。

篇11

很多教育学家都曾经说过,小学生天生对游戏保持好奇与兴趣,将音乐教学与游戏结合起来,能够大大激发学生对音乐课堂的兴趣,丰富音乐教学活动。英国著名教育学家洛克指出:“教导儿童的主要技巧是把儿童应做的事情都变成一种游戏似的。”笔者从利用游戏创设音乐情境、利用游戏帮助小学生理解歌曲内容、利用歌曲帮助小学生掌握节奏三个方面,讨论小学音乐课堂中游戏教法的具体策略。

一、利用游戏创设音乐情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主动开展的任何活动几乎都是以自身的爱好为出发点的,只有在兴趣这一内在动机的驱使下,他们才会更加认真、积极地从事某项活动。“爱玩是孩子的天性”,教师可以利用这一身心特点,利用游戏导入新课,为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在教授《草原上》这首歌曲的时候,我在课堂开始之初,用声情并茂的语言讲述了一个故事,以引起学生的兴趣。这个故事是这样的:“今天,老师带着大家看一看美丽的草原,看看草原上都有什么。快活奔腾的马儿,结伴成群的牛羊,他们都在草原上无忧无虑的生活着。人们与这些动物是彼此的朋友,人们喜欢骑马,这是他们的交通工具;人们喜欢挤出牛奶做奶茶、做马奶酒。在草原上,人们不是住高楼大厦,也不是四合院,而是搭起了蒙古包……”在讲故事的过程中,我还会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草原上的图片,让他们通过观看图片了解草原中的景物。小学生都被我的故事深深吸引,于是,我利用这个机会,对学生说:“既然大家这么热爱草原,那我们来学唱一首关于草原的歌,好不好?”学生兴致十分高昂,回答:“好。”于是,我展开了兴趣盎然的音乐教学活动。

二、利用游戏帮助小学生理解歌曲内容

很多音乐创作都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如果单纯讲述这些知识,会让低年级的小学生感到云里雾里,使他们不容易理解歌曲中的故事。因此,教师可以利用游虬镏小学生理解歌曲内容,使其明白创作者的意图,与创作者在心灵与情感上达成共鸣。在讲授《拉勾勾》这首歌曲时,由于学生经常在生活中与自己的家长、玩伴等一起拉勾勾,但是他们并不了解拉勾勾代表的是一种承诺。因此,我设计了拉勾勾的游戏,帮助学生了解这首歌曲。在班级中,我会选择一名学生,向他求助,如果他选择与我拉勾勾,那么他就一定要做到。比如,我对一名十分调皮的孩子说:“你可以帮我维护好班级秩序吗?你可以认真听课,不在教室内乱走,也不要随便跟同学说话吗?”这个学生选择与我拉勾勾之后,就必须要遵守班级秩序。然后,我让全班同学之间都开始玩拉勾勾。学生都认为这个游戏十分有趣,于是,我对大家说:“大家喜欢拉勾勾吗?”学生回答:“喜欢。”我再说:“那我们一起唱一唱《拉勾勾》这首歌好吗?”学生大声回答:“好。”在教学结束之后,我还告诉所有学生,大家一定要懂得遵守承诺、团结友爱。

三、利用游戏帮助小学生掌握歌曲节奏

节奏一直是小学低年级音乐的教学重难点。实际上,除了特别有音乐天赋的学生,大部分小学生在刚刚接触音乐教学时,总是无法掌握歌曲节奏。在过去的生活经历中,小学生总是喜欢根据听到的歌曲,按照自己的节奏演奏或歌唱,甚至还有一些小学生总是沉浸在自己的演唱世界中,殊不知,他们的调子早已跑到九霄云外了。而节奏是音乐的基础,它是组成一首美妙的歌曲的基本细胞,因此,准确掌握歌曲节奏,是提高小学生音乐素养的基本要求。因此,教师可以利用游戏,帮助小学生掌握歌曲节奏,让节奏教学由枯燥、乏味转化成形象、生动。在《一对好朋友》的节奏教学中,教学目标是让小学生掌握3/4拍的节奏。然而,由于他们之前并未接受过系统的音乐教育,所以在学习中感觉难度较大。于是,我让学生以3/4拍的节奏为基础,介绍自己的好朋友。每当学生叫出另外一个学生的名字,那个学生就要站起来“接龙”。整个游戏过程不可中断。在游戏过程中,教师也可以用手帮助学生打拍子,让学生在“接龙”游戏中习得3/4拍的节奏知识。

总而言之,教师要利用游戏,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使小学生能够身临其境;教师要利用游戏帮助小学生理解歌曲内容,使他们能够理解歌曲中的人文情感;教师要利用游戏帮助小学生掌

握音乐节奏,突破教学重难点,使每个小学生都能快乐地学习音乐。

篇12

课标实验教材是在分析了当今社会形势的前提下以新的课程标准为理论依据编写的,它在内容的选择上考虑到了现代社会的新需求,主要有如下特点:

1. 与学生生活经验相结合

原有教材在曲目选择上偏于保守传统,多是离学生年龄特征及生活经验较远的革命歌曲或欧洲古典音乐,学生觉得和他们平时接触到的音乐相距甚远,心理上产生距离感,难以激发主动学习的兴趣。

实验教材遵循《标准》中关于教材编写的“以学生为本”和“开放性”原则,保留原教材中经典老歌和古典音乐,分别组成不同的单元,在教材中所占比例不大。同时增加了新近创作的贴近学生生活的优秀歌曲,比如:《东方之珠》、《难忘今宵》等。这种“正确处理传统与现代、经典与一般、中华音乐文化与世界多元文化的关系,注意吸收具有时代感、富有现代气息的优秀作品,密切联系社会生活”的编选方法,不仅使学生们觉得亲切,提高了学习兴趣,使主动学习有了前提,同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学校音乐教育与社会、家庭音乐教育脱节的问题。

2. 注重音乐的审美特性

音乐教育是美的教育,首先教材的内容应该是美的。原有教材由于对音乐教育价值理解有所偏差,一方面过分强调音乐作品的政治性、思想性,另一方面在要求上追求系统、全面的专业技术性,而审美性处于弱化的地位。除经典老歌和古典音乐外,一部分贴近学生生活的音乐作品缺乏美感,歌词像在说教,旋律也或是平淡,或是拗口,学起来有困难,扼杀了学生对音乐原有的兴趣和耐心,学生喜欢音乐却不喜欢上音乐课的普遍现象恐怕与教材曲目选择的审美性不无关系。

实验教材中选择的曲目在音乐上、歌词上都更具有艺术的美感,学起来觉得是一种美的享受,这正是渗透到孩子心里的音乐。“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如果选择的都是一些富有艺术美的乐曲,孩子们一定会对音乐课上学的歌百唱不厌,音乐教育真正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3. 注重音乐的多样性

音乐是一个拥有丰富内涵和广阔外延的概念,它不仅仅是简单的声乐和器乐就可以涵盖的,亦不仅仅是欧洲古典音乐可以代表的,它应该包括广泛的音乐题材和形式,全世界各民族的民间音乐等等。原有教材曲目多集中在声乐曲,每个歌唱的单元自不必说,在欣赏单元也是以声乐曲为主,器乐曲占不到30%的分量,其他的音乐形式就更是鲜为一见。在内容多样性方面,原有教材本民族音乐占到75%,欧洲古典音乐占15%,其他民族音乐仅占10%,这样的内容结构,很少涉及世界其他民族与地区的音乐。

实验教材特别注意到这一点,在音乐体裁形式方面除了声乐作品还有大量的器乐曲,几乎与声乐作品数量持平。补充了平时学生接触不多的别具风情的外国民族民间音乐,比如第14册第二单元《非洲的灵感》,介绍了非洲各国具有代表性的音乐,也让学生了解到非洲音乐的总体特点及各地区音乐的差异。此外,还有中国戏曲、曲艺音乐,比如专门开辟《梨园金曲》单元,介绍了京剧的概况。这些内容的选择不仅开拓了学生的眼界,也为他们更好地了解本民族音乐文化和世界多元音乐文化打开了一个新的视角。

4. 强调音乐综合能力的培养

《音乐课程标准》把内容标准分为感受与鉴赏、表现、创造、音乐与相关文化四个领域。这是对音乐学习内容知识体系的重组,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原有教材没有将艺术实践与创造单独提出,用了“思考与练习”这一标题,主要是针对本单元的乐曲作一些技术层面的练习,例如说出几种音乐体裁之间的异同,或是听辨音高、调性等。而在实验教材中明确提出“实践与创造”环节,在培养学生以上四个方面的能力上提供了重要的必不可少的实践机会。具体到从音乐各种表现要素来把握音乐的情绪和情感的表现,如:为图画设计适当的音乐,感受不同的速度、力度对音乐表现的作用。由易到难的亲自参与音乐创作活动,初级程度以单独的音乐要素为训练内容,如专门的节奏、力度等;而稍高程度则是综合各音乐要素进行创造性音乐实践。通过各民族、各地区、各时期不同音乐的比较,把音乐与地理、历史、民俗结合起来。把以前教材中的“思考与练习”单调的音乐听音、写谱等技能训练变为有趣的创造活动。

二、 内容安排更为合理、科学

教材选择了合适的内容,如何安排它们才合情合理是教材编制的又一重要问题。现代课程设计理念有注重知识因素的设计、注重社会因素的设计、注重学习者因素的设计三种取向,他们分别反映了课程的不同属性――文化属性、社会属性和人本属性。事实上,现实课程设计多是综合三种取向设计与实施的,只是各有侧重。新教材根据现代课程设计理念,遵循音乐课程内容的组织原则来安排教学内容具有如下特点:

1. 关于内容框架线索

原有教材偏重于注重知识因素,这根源于我国教育经历了数十年的困顿,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在改革开放的形势下需要快速发展,特别是需要大量的知识内容来充实受教育者,以推动社会生产力的提高。由于音乐学科的特殊性,对于普通音乐教育而言,学生对于音乐知识的掌握并不是最重要的目的。而原教材受整个社会趋势的影响,内容结构安排上以知识体系为线索,是一个以音乐知识由易到难的学科体系。学生唱歌、欣赏的音乐学习活动其实都是为了掌握这些音乐知识而不是为了真正的感受、表现音乐的美。分析原教材我们不难发现整个初中音乐教材有两根线:其一是从认识五线谱到学习节奏、节拍、调性、和弦、曲式等一个基本乐理的线条;其二是从民歌、舞曲、进行曲到协奏曲、交响曲等等音乐体裁形式的知识线条。

随着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人文科学被提到一个更高的地位,以社会和学习者因素作为课程设计的中心因素的观念得到肯定和重视。实验教材以儿童生活经验为线索,更确切地说这个线索是隐性的,显性的是与学生社会生活息息相关的一些生活经验组,即一个一个的小单元。每一个单元都是以一个内容为主题展开的,如:《难忘岁月》、《长江两岸》、《乐海泛舟》等富有诗意的标题。这些主题看似没有严密的学科体系逻辑,却是学生应该积累的生活经验的方方面面。

总体来说原有教材是以学科知识体系为线索的纵向的串联,实验教材则是以学生生活经验为单元的横向的并联。

2. 关于音乐知识的安排

基于以上谈到的从学科知识体系向学生经验体系的转变,重点改变的是对于音乐知识学习的安排。原有教材中每一单元都有“音乐知识”这一小部分,不难发现把这些小部分连缀起来就是一个逻辑严密的音乐知识体系构成的知识线,而这条线是如此清晰而明确地划在了音乐教材上,受到强调和重视。

实验教材中的音乐知识放在了教材的最后“音乐小网站”部分,这种编写思路是力图贴合现代学生上网查阅的新需求,就好像这些知识是学生由上网查找到的资料一样,富有时代感。另一方面,这里的音乐知识,清晰明了,孩子们一看就会明白,不需要老师单独提出来刻意地讲解。最重要的是,通过一学期的学习,学生对于这些音乐知识早已有了一个感性的认识,这是渗透在平时的学习中的,这时集中的一个小部分,其实是对学生已有知识的唤起、梳理、重新建构。这样,既不至于过分强调知识体系而使学生学习没兴趣,失去了音乐教育的意义,也不会由于没有从感性到理性的调整、总结,而使知识内容混乱不清。

三、 实验教材仍存在的问题

尽管实验教材与原有教材相比在许多方面都有了新的突破,但毕竟它只是《音乐课程标准》的实验教材,因而还存在一些有待完善与改进的方面。

篇13

随着新课程的深入,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逐渐成为了教育教学关注的焦点。传统的教学模式的魅力正在逐渐减弱,如何构建有效的音乐课堂教学模式已成为值得广大音乐教师深入思考的话题。

一、以现代信息技术运用为本的教学模式

现代信息技术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使音乐的传播和复制打破了传统音乐教学在时间、空间和地域上的局限,极大地丰富了音乐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最大程度地开阔和丰富了学生的音乐视野,对音乐教育的方法和观念产生了重要影响。在当前的音乐课堂中,我们应充分认识以电脑多媒体和网络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对音乐教育的重大作用,积极关注现代信息技术的新发展,以现代信息技术为载体,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会的电脑和网络资源,不断更新教学手段,服务课堂教学,引导学生进行有效学习。

1.运用媒体创设情境

教学实践表明,教学中教师围绕教学的内容和主题,将学生们不能亲历的很多历史事件、艺术表演、民俗民风、各地风光等场景,利用电脑软件制作音乐课件,并给音乐配上相应的画面,如此将视听相结合,能使课堂的教学变得更为丰富多彩,生动直观,在积极性的充分调动中,促进学生对音乐作品更直接、更深入地感受与理解。如在鉴赏《我的祖国》时,可以插入播放《上甘岭》影片,以及我们的国家近百年来所遭受的灾难和建国后所取的辉煌成就,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欣赏《牧歌》时,可配合演示蒙古大草原的幻灯片;欣赏《动物狂欢节》时,可播放相关动物的录像资料。

2.媒体与讲授相结合

实践表明,在音乐教学中,若将媒体运用与具体讲授相结合,教学效果会更好。如一位老师教学琵琶独奏曲《十面埋伏》时,通过积极创设问题情境,并适时提出问题,较好地激发了学生对我国民族乐器琵琶及琵琶古曲进行了解、探究的强烈愿望。第一步,让学生观看柴可夫斯基的《1812序曲》中描绘战争场面的一段录像,在此基础上设问引导:(1)该段表现战争场面的音乐是用何种乐器演奏?(2)你觉得该种乐器的单独演奏是否已表现出了战争的壮观场面(此问题引发学生思维的激烈争辩)?第二步,播放《十面埋伏》中的“九里山大战”一段音乐,设问引导思考:此段音乐是由何种乐器演奏?又描绘了一种怎样的情景?第三步,课后实践研究,增强探究能力。要求学生利用课后时间访问民间艺人,了解我国琵琶古曲的具体情况。

二、以音乐为本的多学科综合模式

音乐新课程提倡“学科综合”。它提出了音乐课程内部学习领域(感受与鉴赏、表现、创造、音乐与相关文化)之间的相互融合,音乐与姊妹艺术(舞蹈、戏剧、曲艺、影视、美术、书法)之间的相互融合,音乐与艺术之外其他学科(语文、外语、历史、地理、政治、数学、物理、化学、体育)之间的相互融合。在实施中,应以音乐为教学主线,通过具体的音乐材料构建起与其他艺术门类及其他学科的联系。当前,“提倡学科综合”的教学理念已被广大音乐教师普遍接受和认同,在实践中也进行了某些有益的尝试。如在进行音乐鉴赏时,有机地和舞蹈鉴赏相结合,鉴赏中外民族舞、古典舞、现代舞、芭蕾舞、社交舞等,并对其不同特色、风格和音乐作出评价,了解音乐与舞蹈的关系等。如教学鉴赏《拉德次基进行曲》时,在学生反复聆听乐曲主题的基础上,要求学生联想此所聆听音乐的节奏和平时人们什么动作的节奏较为吻合,并让其跟着音乐的节奏“动起来”,用各自的动作、表情来配合乐曲的进行。学生们的动作五花八门、情态各异,有的边走边拍手、有的模仿背着小军鼓的样子边走边击、有的三五成群跳上了集体舞,热闹非凡。通过将音乐与舞蹈结合,学生们深刻地体会到了什么叫进行曲,以及进行曲的特点。再如,欣赏《非洲歌舞音乐》单元内容时,通过让音乐和舞蹈进行有机结合,从而有助于学生更加深刻地体会非洲音乐的内涵,了解非洲歌舞音乐的相关特点。

三、以学生为本的课堂学习模式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以本着“尊重学生自主性学习精神,充分发展学生人格”为理念的素质教育日益受到重视。教育观念的变化迫使学校音乐学科的课堂教学模式必须发生相应的变化。“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发展性教学是现代教学观念的核心,它是一种以培养和发展学生主体性为主要目标,通过学生的主动学习促进主体发展的教学思想和方式。

1.鼓励参与

在平时的音乐教学中,教者应积极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可事先将下节课所要鉴赏的作品内容告诉学生,要求学生提前查找一些相关资料,待具体教学时鼓励学生在课堂上讲述与介绍。如此训练,则能有效加强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动性。以笔者一次教学《音乐与人的社会》内容为例,在学生了解了所谓的“实用音乐”的概念之后,启发学生寻找现实生活之中的不同的“实用音乐”,并鼓励其用不同的形式加以介绍。具体学习交流时,同学们的“表现”让我颇为震惊:他们不仅找到了许多不同的实用音乐作品,还以小品、话剧、诗歌等不同形式进行介绍和表演,将“实用音乐”在人类生活中的不同作用进行了淋漓表现。教学中,有的学生还做到了自己设问,提问其它学生进行学习。如此主动学习,促进了学生对“实用音乐”作用的认识,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2.合作交流

在平时的音乐欣赏过程中,我们突出学生欣赏的主体性,让他们在聆听的基础上,进行讨论、交流、比较和评论,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创造能力,以及多层次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如在具体的鉴赏教学中,可结合相应的教学内容,安排一些自学活动,让各组组员合作进行一些尝试性练习,如让学生自己通过找一找资料,拍一拍节奏,哼一哼旋律,议一议主题的方式,对所要鉴赏的乐曲进行充分的学习与分析。如此学习,则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此基础上,教者再对学生合作学习中的不足进行补充讲解。

3.多元评价

评价是制约教育改革的重要因素,评价也是影响学生发展的关键所在。传统的教学评价的主体是教师,而学生始终处于被评价的客体地位,总是被动地等待老师的指点与评说,缺少必要的自主调控时机。因此,在平时的音乐课堂教学中,可根据具体教学需要,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要把评价的一部分权利转交给学生,让他们展开自我评价、相互评价,以此活跃评价过程,增加评价印象,提高评价效率。

参考文献:

[1]苗鸿信.社会音乐教育发展的战略思考[A].社会音乐研究论文集[C].1990.

精选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