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大专提升学历的方法

大专提升学历的方法范文

发布时间:2023-10-10 17:16:19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5篇大专提升学历的方法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大专提升学历的方法

篇1

2、方法

(1)学习专业相关的证件。

比如说你是从事车辆管相关的工作,那么你就可以学一些更高的驾驶执照或者叉车证这些特殊的证件。因为有一技之长所以会有更好的待遇。

(2)去自考。

比如说是专升本或者考研。但是在这方面你就需要注意了,学历是有了,但是比较耽误时间,如果你是想集中一段时间,用几年的时间来提升自己的话,你可以去考虑考研这条路。然后跟你的导师处好关系,毕业之后可能会有一个比较好的工作。

篇2

在教育领域中,思想道德教育是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国高等教育十分重视学生思想道德方面的教育,目的是能培养出更多思想道德好、素质高的人才,使其能为社会发展作出积极的贡献。目前,大专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效果并不理想,学校应积极分析出现的问题,采取有效的方法提升其思想道德水平。

一、大专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现状

当前网络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对我国传统思想道德教育理论和方式方法等产生了一定的冲击与挑战。网络的开放性、自由性更加满足大专学生的价值取向,信息传递更加便捷、高效,更容易获得大专学生的欢迎,为学生的学习以及生活提供了更多的便利。但是网络信息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对大专学生的心理、思维方式以及价值取向都有一定的影响。

目前,社会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大专学生只注重专业知识以及技能的学习,对思想道德教育存有偏见,将思想道德教育看作是单纯的说教,与将来的工作没有联系,没有认识到成人与成才之间的关系。

大专学生的学习基础相对于本科学生还比较薄弱,对自己的行为约束力不强,思想认识比较肤浅,对思想道德教育存在着一定的抵触心理。此外,大专学生心理上的自卑对于思想道德教育也有一定的影响。大专教育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其发展对于技术型人才的培养具有一定的积极的作用。但是在就业时,相对于本科以上学历的毕业生,容易受到“歧视”,这会给大专学生带来一定的心理压力。如果大专学生不能科学、冷静地处理这些问题,就会出现过激、极端的行为,与道德理性相背离。

二、大专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方法

1.建立三位一体的思想道德教育体系

为了更好地加强大专学生思想道德教育,需要建立学校、社会以及家庭三位一体的思想道德教育体系。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应加强与社会以及家庭之间的联系,为大专学生思想道德教育营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当前的德育教育是一个比较系统的工程,需要学校、社会以及家庭共同努力。在注重学校教育的同时,加强与家长之间的联系,争取得到家庭教育的配合。通过电话、网络等与家长进行沟通交流,交换彼此的意见,发挥学校以及家庭教育的积极作用。对于社会,应严厉打击一些犯罪行为,减少社会不良风气对大专学生的影响,积极宣传典型事迹,传递正能量,为大专学生营造积极健康的社会大环境。

2.加强课堂的德育作用

在对大专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时,还应积极发挥课堂教学的作用,对于不同的专业,需要制订与之相适应的人才培养策略。根据大专学生学习的特点,简化不必要的课程,降低一些课程的难度,使其满足大专学生的学习以及成长规律。同时,需要打造一支专业素质高、技术能力强、思想道德好的教师队伍来辅助大专学生的成长。由于大专阶段的学生在思想、心智等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因此教师除了要传授知识给大专学生外,还需要为大专学生指明人生的方向。教师在与大专学生沟通过程中需加强德育渗透,使学生能够认真反思,明确自身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改正,使学生的思想道德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升。

3.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在大专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中,为了能实现良好的教育效果,应努力为大专学生创设良好的校园环境,促进大专学生专业知识的提升以及身心的健康发展。环境建设分为硬环境和软环境。硬环境就是学校要注重为大专学生打造富有特点和个性的校园,提升学校的文化品位。软环境上,学校应提倡文化理念,注重校园文化的沉淀。通过完善各项规整制度,引导大专学生进行自主管理,加强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弘扬良好的校园风气,引导学生追求真善美。在整洁的环境中陶冶情操,加强学生的自身修养,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促进大专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全面提升。

4.加强优秀大专学生的带头作用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大专院校的学生在思想认识、行为等方面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主体意识不强,同龄人的行为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大专学生每天都生活在一起,他们的兴趣爱好、价值观等十分相近,并且彼此间容易产生认同感。因此,教师应善于培养和发现优秀的大专学生,通过这些优秀大专学生的榜样作用,实现思想道德教育的提升。

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大专教育是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主要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技术型人才。当前,大专院校应注重大专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强化大专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充分发挥学校、社会以及家庭的教育作用,引导大专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坚定理想信念,成长为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技术型人才,为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篇3

2结果

2.1一般情况被调查的乡村医生共356人,其中男181人(50.84%)、女175人(49.16%),平均工龄18.86年,平均年龄40.56岁。本科27人(7.58%),大专147人(41.29%),中专139人(39.04%),其他(高中或初中)43人(12.08%)。有执业(助理执业)医师资格证201人(56.46%),无执业(助理执业)医师资格证155人(43.54%)。中级职称37人(10.39%),初级职称136人(38.20%),无职称183人(51.40%)。

2.2乡村医生全科医学教育培训项目必要性从表1可以看出大部分乡村医生能清楚地认识到参加全科医学教育的必要性,接受全科医学教育的态度是积极的结果显示在全科医学教育培训项目必须性上,认为学历培训、农村常见病、多发病诊断和治疗、执业(助理执业)医师考试辅导、常见急病的处理和院前急救知识、临床用药、专题讲座、职业院护很必要的比例较高,认为各项很有必要的为61.52%~91.01%,仅有0~19.10%认为全科医学教育没有必要。

2.3乡村医生全科医学教育需求调查由调查结果可见,乡村医生中赞成短期培训学习占73.88%(263人),半脱产学习者占12.92%(46人),赞成脱产学习和业余自学的人数较少,仅占总人数的0.84%(3人)和12.36%(44人)。赞成在高等医学院校学习者占69.38%(247人),在市级以上医院学习者占30.62%(109人)。2.4影响乡村医生全科医学教育的原因356人中有217人不同程度存在妨碍因素,139人无妨碍因素,在存在妨碍因素的人中,结果显示无时间和精力及缺乏规范化要求(26人,11.98%)、缺乏适宜全科医学教育形式(86人,39.63%)和医务繁忙(63人,29.03%)是阻碍乡村医生参全科医学教育的主要因素。

篇4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6C-0096-03

上课打瞌睡是课堂中常见的现象,它不仅影响学生自身的学习,而且不同程度地影响教师的授课热情。护理专业学生今后将肩负为患者解除病痛的责任,这就要求其有扎实稳固的专业基础知识,良好的状态对学习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一年级学生刚进入专业学校,如何适应新环境?如何接受新知识?这些都成为学习的压力,如果不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效果将大打折扣,而上课打瞌睡就属于不良学习行为之一。为了解护理专业学生上课打瞌睡的真正原因,本研究通过量性和质性的研究方法,对一年级护生上课瞌睡情况进行调查,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旨在帮助护理专业的学生更好地完成学业。

一、对象与方法

(一)对象

1.量性研究。采用分层抽样法抽取某医科大学不同学历一年级护生350人,其中护理本科生20人,护理大专生237人,护理中专生80人,平均年龄(18.08±1.49)岁。共发问卷350份,回收有效问卷337份,有效率为96.3%。

2.质性研究。采用目的抽样法,从量性研究已确立的研究对象中抽取具有代表性的护生9人,其中男2人,女7人,学历包括本科2人,大专3人,中专4人,平均年龄(17.89±1.62)岁,受访学生的一般资料见表1。研究样本量的决定以资料信息达到饱和为标准。

表1 9名受访学生一般资料

学生编号 性别 年龄 学历

1 女 19 本科

2 女 19 本科

3 女 20 大专

4 男 19 大专

5 男 19 大专

6 女 17 中专

7 女 16 中专

8 女 16 中专

9 女 16 中专

(二)方法

1.量性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问卷参考周益斌、Ching-Feng Huang等设计的调查问卷并加以修改。问卷内容包括护生的一般资料、对所学专业的态度、上课瞌睡情况、上课瞌睡原因等,并采用匿名的方式填写问卷。调查前与调查对象进行沟通并取得配合,说明问卷的内容及要求,填写完毕当场收回。

2.质性研究。以现象学方法为指导,采用面对面、半结构性、深度访谈方式收集资料。访谈内容包括护生对护理专业的认识、对所学专业的态度、上课瞌睡情况和原因、平时睡眠情况等。访谈前向受访者解释本次研究的内容、目的和方法,按照访谈前设置好的提纲,对每一位受访者进行20-40分钟的访谈,并对访谈内容进行同步录音,做好笔记。

(三)资料分析

量性资料分析采用SPSS 17.0 软件,百分比的比较选择PearsonX2值。质性资料分析方法为:将录音整理成文字,并进行分类、编码、分析总结、提炼主题。

二、结果

(一)调查结果

1.不同学历一年级护生对所学专业的态度情况比较。67.3%的护生对护理专业持喜欢的态度。不同学历护生所持态度不同,中专组和大专组持喜欢、比较喜欢态度所占比例较高,而本科组持不喜欢态度的比例相对较高,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不同学历一年级护生上课瞌睡情况比较。92.3%的护生都有过上课瞌睡的经历。不同学历护生上课瞌睡情况相同,依次为有时、很少、经常、从不,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3。

3.不同学历一年级护生上课瞌睡原因比较。护生上课打瞌睡的主要原因为听不懂、疲劳和对课堂内容不感兴趣,本科组以对课堂内容不感兴趣为主,大专组和中专组以疲劳为主。以上三个原因在不同学历护生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这三个原因在护生中普遍存在。结果见表4。

表2 不同学历一年级护生对所学专业的态度情况比较[n(%)]

分组 例数 喜欢 比较喜欢 不喜欢 不知道 X2值 P值

本科组 20 1(5.0) 9(45.0) 7(35.0) 3(15.0) 13.516 0.036

大专组 237 61(25.7) 99(41.8) 30(12.7) 47(19.8)

中专组 80 23(28.8) 34(42.5) 6(7.5) 17(21.3)

合计 337 85(25.2) 142(42.1) 43(12.8) 67(19.9)

表3 不同学历一年级护理学生上课瞌睡情况比较[n(%)]

分组 例数 经常 有时 很少 从不 X2值 P值

本科组 20 2(10.0) 9(45.0) 8(40.0) 1(5.0) 0.914 0.989

大专组 237 30(12.7) 111(46.8) 76(32.0) 20(8.4)

中专组 80 11(13.8) 36(45.0) 27(33.8) 6(7.5)

合计 337 43(25.2) 156(42.1) 111(12.8) 27(19.9)

表4 不同学历一年级护理学生上课瞌睡原因比较[n(%)]

项目 本科组

(n=20) 大专组

(n=237) 中专组

(n=80) X2值 P值

学习压力大 2(10.0) 26(11.0) 17(21.3) 5.669 0.059

听不懂 16(80.0) 150(63.3) 43(53.8) 5.230 0.073

疲劳 12(60.0) 163(68.8) 51(63.8) 1.164 0.559

教室空气差 2(10.0) 100(42.2) 20(25.0) 13.976 0.001

教师讲课水平差 6(30.0) 38(16.0) 13(16.3) 2.593 0.274

对课堂内容不感兴趣 17(85.0) 119(50.2) 37(46.3) 0.021 0.07

(二)质性研究结果

为深入了解一年级护生上课瞌睡原因,对9位具有代表性的护生进行了个人深入访谈,提炼出以下四个主题。

1.对专业不喜欢。许多护生透露选择护理专业并不是自己的意愿,而且带有相当大的盲目性。学生1:“高考成绩不是很好,被调剂的,当时并不是很了解护理是干什么的。”学生3:“是姐姐建议我来读的,我并不是很喜欢,因为那时考得不好,选别的专业也不知道选什么,我姐就跟我说,我的成绩不是很好,选择三本的话,家里经济负担重,出来也很难找工作。”学生4:“报之前还不是很了解护理是干什么的,报之后才知道一点点。”学生8:“是我舅舅帮我报的,本来想读完高中再来的,但是他们说高中要读三年,中专只读两年,而且读完就可以升大专了。”

大学生的专业态度可以明显影响其在校期间的学习行为和毕业后的职业行为,对专业持积极态度可以促使大学生采取更积极的学习行为和就业行为,反之亦然。一年级护生对专业持消极态度的深层原因可能与目前护理专业社会地位较低有关。由于历史原因,护理工作一直被认为是低技能、低学历、简单而琐碎的服务性工作,这在客观上成为影响学生专业态度的重要因素。据了解,许多护生对护理工作简单地理解为打针、发药和给医生打杂,对今后是否从事护理行业持不明确态度,这种对专业思想的不稳定性,容易使护生产生厌学情绪。

2.听不懂。许多护生反映,听不懂是造成其上课打瞌睡的主要原因之一。学生2:“有些不是很懂,有些几乎都不懂,像免疫学啊,有时听不懂就打瞌睡,其实自己想听,但是听不懂。”学生4:“生理课比较喜欢打瞌睡,太深奥了,听不懂。”学生6:“觉得听不懂吧,像英语,听不懂就容易打瞌睡。”学生9:“听不懂,基础不好,老师以为我们基础很好,就一直讲下去,以为我们懂了,就不会很细的讲,刚开始特别有兴趣的,学着学着又不懂,不懂就开始不想学了。”

护生上课听不懂的原因较多,除医学知识复杂、教师讲课因素外,护生自身的因素占主要原因。一年级护生的年龄相对较小,特别是中专学生,平均年龄为(15.99±0.72)岁,因此他们的理解能力较低,对新知识的接收能力较差,容易导致上课听不懂的情况发生。学生基础差、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开小差也是导致听不懂的原因之一,上课听不懂就容易打瞌睡,教师所讲的关键内容没听到,时间长了,问题越积越多,越往后就越听不懂,造成恶性循环。

3.疲劳。睡眠质量差,熬夜都会影响学生的精神状态,造成上课打瞌睡的情况发生。学生3:“我们宿舍是自己控制的灯,平时都不会按时睡觉的,都喜欢熬夜看视频,玩手机。”学生6:“可能是晚上休息的不够吧,大家都是在聊天看电视或者是小说之类的,然后会睡得比较晚,很困,虽然11点关灯,但是还是会玩手机。”学生7:“我们都是提前睡,大半夜起来,那时候网速快。”学生9:“因为困啊,晚上熬夜看视频。”

充足有效的睡眠不仅具有维持大学生生存的功能,还可促进生长发育、提高学习效率和记忆。一年级护生课程多,学习压力大,白天繁忙的学习过后,都会利用晚上休息的时间进行放松,而通过手机上网是学生进行娱乐的主要途径。由于网络的虚拟性和极强的娱乐性,自控力较低的学生常常会牺牲睡眠时间进行上网聊天、玩游戏等,睡眠质量差、睡眠不足会使学生容易产生消极情绪,厌学、上课打瞌睡现象增加,长此以往,则会严重影响学业。

4.对课程内容不感兴趣。学生1:“英语课,觉得像初中学的那样,比初中学的还要简单,我们都不想听。”学生2:“有些课太无聊了,比如说数学、英语。”学生5:“生理课,理论多,容易打瞌睡。”学生6:“像病理、护理导论这些专业课,都是比较枯燥的。”

学生对课堂内容不感兴趣的原因,一方面为学生自身的因素,另一方面可能为课程设置不够合理。护理专业性较强,教材内容枯燥无味、脱离实际或者抽象空洞、过于简单或繁难都容易造成学生对课程内容不感兴趣。

三、讨论

一年级护生上课瞌睡现象较为普遍,要改善这一现状,需采取相应的措施,并需要学生、教师和学校的共同努力。

(一)学生方面

1.培养学习兴趣。兴趣是学生求知的内在动力和愉快学习的诱因,是牢固掌握知识和提升学业成绩的保障。对专业的认知偏差,专业不符合自己的心理特征是护生对学习缺乏兴趣的主要原因,学校和教师应加以重视并采取相对应的措施,加强对护生专业态度的培养,开展“专业导学”、学习经验交流、专业思想教育等活动,以增加护生对所学专业的认识,发现专业的特色及亮点,提高对专业的兴趣,逐步树立正确、积极的专业观,消除厌学情绪。

2.提高学习目的性。一年级护生年龄相对较小,且大多数是家里的独生子,自控能力较低,大学相对自由的环境,容易让他们养成懒惰的习惯。部分护生对大学生活感到迷茫,缺乏学习目标和动力,出现了学习倦怠现象。学校和教师应重视提高护生的学习目的性,让其对自身有充分的认识和评价,促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激发他们的时代紧迫感和责任感,使他们自觉承担起历史的重任,为我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学习。

3.增强健康睡眠意识。此次调查发现,熬夜玩手机已成为护生的一种生活常态,并严重剥夺了护生的睡眠时间,而上课打瞌睡作为睡眠不足的一种补偿形式,极大地降低了护生的学习效率。美国纽约州圣劳伦斯大学的撒切尔教授研究发现,靠咖啡因学习到深夜的学生的平均绩分点(GPA)低于有充足睡眠的学生,这就提示我们,熬夜会降低学习成绩。不仅如此,睡眠不足还会出现精神萎靡,嗜睡,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迟钝,烦躁焦虑等现象,影响身体健康。学校可通过开展睡眠相关知识讲座,发放健康睡眠手册等形式增强护生的健康睡眠意识,让其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学习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教师方面

1.提高教学水平。现在高校的青年教师都经历过一定时间的专业学习和科研训练,一些人在某些研究领域或研究方向上都已卓有建树,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有良好的教学能力。教学能力的提升,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积累并丰富自身专业知识,掌握教学的基本原理,对教学课程精心设计,深入浅出,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填鸭式教育已不再适用于现代高校教育,教师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增加教学的趣味性,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来。

2.增加和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目前的高校,教师和学生沟通交流机会较少,教师对学生缺乏真正的理解,对学生上课打瞌睡一味埋怨,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教师应该增加多种渠道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找出学生缺乏学习动力的真正原因,并加以教育和引导,听取学生对教学的意见和建议,努力改进和完善教学工作,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减少学生上课打瞌睡的情况发生。

(三)学校方面

1.合理设置教学课程。此次调查发现,大部分护生上课打瞌睡的原因是听不懂,特别是中专生,由于年龄较小,理解能力较低,在接受新知识方面感到比较吃力。学校在设置教学课程时,应根据不同学历护生的不同特点对教学内容进行分层处理,适当降低教学难度,使护生都能理解教师所讲内容,护生才能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的提高与进步,从而达到教学目标。

2.开展多元化校园活动。单调的学习生活,繁重的学习任务限制了学生的自主活动时间和自由发展空间,使他们感到身心疲惫。学校在减轻学生学习负担的同时,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学校社团活动,适当开展多元化校园活动,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为学生营造一个让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3.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现在高校普遍实行“学分制”管理模式,这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是仅有这点是不够的,学校还应该完善奖学金评价体系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系统,对学习成绩优秀、工作出色的学生给予一定的奖励,这不仅是对他们的一种肯定,也是调动和激发他们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一种方式。

【参考文献】

[1]吴敏,陈清,聂军,等.大学生上课打瞌睡的原因调查[J].西北医学教育,2006(2)

[2]周益斌.他们为什么上课睡觉[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6

[3]Ching-Feng Huanga,Li-Yu Yangb,Li-Min Wu,et al.Determinants of daytime sleepiness in first-year nursing students:A questionnaire survey[J].Nurse Educ Today,2014(6)

[4]于新红.北京市大学生专业态度调查[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29)

[5]王战,陈亦扬,盛祺,等.江苏某高校大学生睡眠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14(7)

[6]Hannah G.Lund,Brian D.Reider,Annie B. Whiting,et al.Sleep Patterns and Predictors of Disturbed Sleep in a Large Populationof College Students[J].J Adolescent Health,2010(46)

[7]欧阳和平.技工学校学生上课睡觉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J].教育教学研究,2014(23)

[8]郭戈.关于兴趣教学原则的若干思考[J].教育研究,2012(3)

[9]张涛.论大学生专业学习兴趣缺乏的原因及对策[J].扬州教育学院学报,2008(1)

[10]谢寿姣,曾志励,邓秋芬,等.护理本科生的专业态度调查[J].护理学杂志,2007(13)

[11]鲁娟,李松,戴阳.医科大学生课堂睡觉现象分析[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2(4)

[12]赵宏.浅谈大学生专业学习兴趣的激发与培养[J].科教论坛,2008(14)

[13]周广西.美国多所大学关注学生睡眠不足问题及其对我国大学的启示[J].陕西教育,2009(9)

篇5

【中图分类号】G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9-0148-01

我国对特殊教育中语文教学的研究起步较晚,相关专著和论文大部分都集中在义务教育阶段,对特殊教育大专语文教学的借鉴指导意义有限。对于涵盖所有残疾类型学生的大专院校,只有在充分掌握学情特点的基础上才能摸索出合适的教学模式和授课方法,才能真正做到语文为特殊教育职业类院校学生的专业、就业和生活服务,让他们拥有尽可能多的机会平等地参与到社会中去。

一、尊重学情 扬长避短

1.内容选取

农民要“因地制宜”,医生要“对症下药”,作为语文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特点。对视障学生进行语文教学时,要尽量避免讲授视觉效果明显的内容,避免将学生思维引入自身的缺陷处,伤害他们自尊的同时也会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授课内容的选取要遵循以下两个原则:

(1)内容含正能量,忌用反面材料来讲道理;从年龄上看,学生已经处于成人阶段,但受身体条件限制,心智发育迟缓,普遍存在自卑,性格内向,心理承受能力低下的特点。积极阳光的文章有助于驱散心中的阴霾,加之授课中情感目标的完成,能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心态,修正畸形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高处着眼,低处落脚;我校学生语文水平整体低下,尤其是分层教学中低层次的学生,对于正常大专院校的语文授课内容接受吃力。但如果选取难度系数低的授课内容便会引起学生反感,他们会认为教师对自己的认知水平评估过低。对于此类学生,应该选取正常的大专语文授课内容,但在教学目标的设置上要降低标准,知识目标着眼拓展字词及基本文学常识的积累;能力目标设置要偏低,分析深度、难度降低;充分注重情感目标,语文课上要实现部分德育目标。

2.能力要求结合实际

鉴于学生的特殊性,90%以上的学生并不具备高中生的学习能力和知识储备。以视障学生为例,他们普遍视力严重低下,听、说能力偏强,读、写能力严重不足。由于身体条件限制只能引导学生在提高理解能力的基础上加强口语沟通、表达能力。教师在教学目标的设置上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同时教学目标的完成要真正能为专业学习和就业服务。班级内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差异大,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要单独设置教学目标,一步步稳中提升,避免为了追进度而拔苗助长式的教学。

二、充分发挥学生能动性

义务教育阶段强调素质教育,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特殊教育大专院校对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要求更高。走出校门便意味着步入社会,如今社会这张试卷考察的重点不是学历,而是能力和综合素质。在学校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最主要的途径就是课堂,而语文课堂尤为重要。这就要求教师在选取授课模式和教学方法时要摒弃传统的以讲授为主的模式,变教师主导为教师引导,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避免教师课堂上只顾讲解忽视与学生的互动;教师将授课内容以问题形式呈现,启发学生思考,教师在总结学生答案基础上进行讲授;提问前,教师先将学生按接受能力分为不同小组,每组安排组织能力较强的两名学生,课堂讨论和课后作业尽量以小组形式完成,在锻炼学生团结协作能力的同时加强相互学习;在授课内容可选的前提下要充分结合学生所学专业,材料内容和能力提升要体现有用性,使语文课堂真正做到为专业、就业和生活服务。

三、多媒体教学设备的运用

在充分考虑学生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发挥现代化教学设备的作用,这一点在听障生体现最为明显。艺术系学生70%以上都是听障生,语文教师授课基本靠手语,限于授课教师并非专业手语教师,且手语表达有限,很大程度上影响授课效果。多媒体教学设施的普遍应用,一定程度上化解了这一难题。听障学生可以进行正常的影视欣赏,教师可以通过课件强调教学重点,使授课内容一目了然,同时也能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生听力薄弱但观察能力很强,观察视角也有别于普通学生同时想象力也非常丰富。通过展现图片及视频,引导学生用手语进行表达,并付诸于文字,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展现空间。鉴于手语中对于具有情感态度的词汇表现力不强的特点,教学中要善于运用图片和视频辅助手语完成教学。

四、适时而动 及时调整

目前学界并没有形成一套完善的高职语文教学大纲,教师上课还处于摸索阶段。即便我校部分大专学生有高中院校的学习经历,但由于他们的特殊性,教学很难按照普通大专院校的授课进程开展。在教学重点、难点的设置上要结合所学专业,谨记语文为专业和就业服务的理念。尤其要注意,学情在教学过程中的影响非常之大,原有设置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可能会在进行中暴露缺点导致教学效果不佳,这就要求教师要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实时监控,遇到不当之处及时调整授课的各个方面甚至是教学大纲,充分发挥学生长处,重点提高学生不足,不能完全拘泥于已制定好的教学大纲。

五、结语

特殊教育类院校大专阶段的语文教学既有别于普通院校的大专语文又不同于中学阶段的语文教学,它在知识结构上融合了二者中的必要成分,但在教学过程中又体现了自身的特点,这对特教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对已有知识框架做适当的调整,结合特殊学情形成新的知识体系。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摒弃义务教育阶段考试导向下的授课模式,充分尊重学情,课堂上时刻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能动性,不断尝试,不断调整,在摸索中形成特有的授课模式。

参考文献:

[1] 邓猛.我国特殊教育教师教育的困境与出路初探 . 现代特殊教育 , 2009.

[2]杜国胜.多媒体在聋校高年级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

[3]孙朝阳.探讨对特殊教育语文教学的认识思考及其体会 [J]. 黑河教育 ,2014,3.

[4] 陈欣.分析特殊教育语文课堂教学措施. 现在阅读, 2013,01.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