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财务风险建模

财务风险建模范文

发布时间:2023-10-10 17:16:21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财务风险建模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财务风险建模

篇1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4)01-0075-02

目前企业财务风险发生原因是多样的,诸如经营不善、管理漏洞、负债率过高、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以及不可抗力等因素。而上述问题中,只有不可抗力是无法预知与改变的事实,其他影响问题均可以有效地预防,及时控制。同时企业财务问题也不是突发的,而是一个日益暴露的过程,所以要建立及时有效的预警系统模型,积极有效遏制企业财务风险问题,降低其带来的负面效应。

一、企业财务风险与经济发展

(一)财务风险影响因素

企业财务风险的影响因素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来进行论述。首先,从宏观意义上讲,全球化不断深化,各国之间彼此依存,影响深远。尤其是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2008年全球股市灾难和金融危机,使各国经济发展深受其害。成为自30年代大萧条后最严重的全球灾难。各国企业尤其是中小型企业相继破产、倒闭。而我国企业包括上市企业也受到此次金融危机的影响。因此宏观环境萎靡不振使企业运营成本上升财务风险增加。其次,从微观层面分析,企业自身对财务问题的披露也影响财务风险。早在2009年3月12日,财务部就了《金融危机对我国财务运行的影响及启示》,其中提到财务预警机制是对财务数据的有效预测,是企业自身所发出的警告信息,因此,企业需从自身财务问题着手,去探索建立适于自己的一套有效的稳健性财务风险预警机制。

(二)企业财务风险与国家经济发展

企业是市场的微观表现,因此持续健康成长的企业,通过影响市场的整体运行来决定国家经济发展走向。而财务风险作为衡量企业发展的重要切入点,可以有效地研究企业财务指标、运营状况、以及其所存在的风险问题。所以,国家经济发展所取得的成就归根结底是企业共同发展支撑的结果。如果企业不具备竞争力,不能实现企业的做大做强,很难受实现稳定有序地经济增长。因此企业财务风险预警对国家经济发展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二、企业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模型的意义

(一)对投资人的积极影响

我国政府及相关机构,尤其是针对上市公司来说,证监会和证券交易所制定了一系列预防财务风险的管理措施。目的是为保护投资者利益。在投资者决定是否进一步投资时,会参照相应的财务风险预警进行决策。又由于我国资本市场尚有待完善,财务风险预警还有助于投资者准确分析企业发展态势,及时调整投资布局,以提高风险下的投资收益。

(二)对债权人的积极影响

企业在发展运行过程中,会遇到和资金相关的融资、借贷问题(如银行、供应商等)。虽然一些企业,尤其是上市企业有着独特的融资渠道,但是间接融资仍然是企业资本结构中的重要比例。那么对于金融机构或者银行而言,根据企业财务风险预警判断其偿债能力,以及信贷风险就显得尤为重要。

(三)对政府管理和资源配置的积极影响

企业在宏观经济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也推动着经济向前发展。因此,企业不只是盈利的个体,还肩负着国民经济发展使命。大面积的企业倒闭和破产会造成经济动荡,失业率上升,从而形成社会发展的不稳定因素。所以企业需要及时关注财务风险管理,对自身的财务风险预警,准确披露其发生危机的信息,使政府及早意识到危机现象,并合理调整、优化资源配置,以应对企业财务风险所带来的负面效应。

三、多角度构建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模型

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是以企业信息化为基础,对企业在经营管理活动中的潜在风险进行实时监控的系统。它贯穿于整个企业经营活动过程中,以企业财务报表、经营计划及其他相关的财务资料为依据,利用财会、金融、企业管理、市场营销等理论采用比例分析法,数学模型等方法,发现企业存在的财务风险,并向经营者警示。它与财务评价系统相互依存,相互补充。其具有信息收集、预知危机以及控制危机等功能。因此,构建财务风险预警的模型也不尽相同,下面从不同角度进行介绍。

(一)单一变量预警模型

(四)人工神经网络技术

人工神经网络是基于生物神经网络建立起来的理论,采用并行分散处理模式,是一种非线性映射,能够自动适应学习且容错性强。而BP人工神经网络是人工神经网络技术的典型学习算法。BP神经网络是具有多个阶层的神经网络。各阶层之间通过神经元实行权链接,即下层的每个单元与上层的每个单元实现全连接,然而每层神经元之间却无连接。由此可以看出各个阶层之间由若干节点组成,而节点的输出值由输入值、作用函数和阀值决定。因此这种复杂的网络学习过程包括信息正向传播和误差反向传播的过程。通过逐层修复来减少误差,循环往复直至达到要求的精确度。人工神经网络技术是一种平行的、分散的信息处理方式。具有较好的识别力并且克服了传统方法所带来的限制。也不要求严格的数据分布,能够较好地进行自我调整,及时处理数据遗漏和资料错误等问题。也能够适应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因此,人工网络神经技术可以作为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模型建立的重要工具。

通过多角度构建企业财务风险模型可以得出,单一变量模型并不能很好地展现出企业财务状况,及财务问题全貌。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由于其先天的各种假设,其适用范围相当局限。因此在具体财务风险预警模型建立中,要尽量适用人工网络审计技术以及logistic模型对财务风险预警建模。努力克服模型所带来的缺陷问题。综上所述,财务风险预警的建立也是动态的,具有时间序列等特征,因此在具体的数据选择时,也要合理选择数据区间,从而提高财务风险预警模型的精度和准度。来更好地对企业财务风险进行预测分析,一旦风险发生,及时找到积极有效地应对措施。

参考文献:

[1] 李晓奇.上市公司财务风险预警Logistic模型的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11.

[2] 孙 镕.基于BP神经网络的中小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研究[D].长沙:长沙理工大学,2008.

篇2

关键词 财务风险 财务风险预警模型 建立 应用

一、财务预警模型

财务预警模型因选用变量多少不同分为单变量预警模型和多变量预警模型。现阶段主要存在以下单变量和多变量两种财务风险预警方法,企业集团可以根据集团的特征和各种方法的适用范围来进行方法的选择。

1.单变量模型

单变量预警方法通过寻找最佳预警指标,使用单一变量对企业财务风险进行预警,最早通过单变量模型研究公司失败问题的是美国比佛(Beaver,1968)。他通过对美国1954年至1964年间79家失败企业和79家成功企业的比较研究,发现现金流量与债务总额的比率对财务危机预测的效果最好,其次是资产负债率。单变量分析法计算简单,但却因不同财务比率的预测方向与能力经常有相当大的差距,有时会产生对同一公司使用不同比率预测出不同结果的现象,而且不能全面反映企业的风险。

2.多变量模型

多变量预警方法通过多个变量的组合来综合确定企业发生财务风险的可能性,其从企业集团的宏观角度出发运用多个财务指标衡量企业风险,为管理决策提供帮助,进而规避风险或延缓危机的发生。相对于单变量模型而言,多变量模型预警财务指标能多方位反映企业经营状态,揭示企业产、供、销各环节可能存在的风险,适合企业集团的财务预警系统的要求。

二、财务预警系统设计

1.财务危机的原因

(1)无法偿还到期债务本息。财务风险的最根本表现都是不能偿还到期债务的可能性,因此,在构建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中,应选取较多的偿债能力指标。可以选择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资产负债率、利息保障倍数、借款依存度等常见指标;同时考虑到企业集团固定资产和长期投资规模较大,可以增加长期资产适合率指标。

(2)企业获利能力持续降低,导致财务风险发生。这由获利能力指标进行预警,净资产收益率指标是反映企业获利能力的综合指标,考虑到集团的行业特点,还应该包括主营业务利润率指标。

(3)企业现金流入不敷出,持续借债导致资金恶性循环,导致企业出现财务风险,企业现金流入流出的变异性,对判别企业是否发生财务危机具有显著性,而在现金流量指标中,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显得更为重要。

(4)企业市场环境恶化,业务萎缩,导致企业财务出现风险,这由企业成长能力指标来预警,可以选择总资产增长率指标来关注企业的成长能力。

(5)企业资产管理效率低下,导致企业陷入财务危机。这可由企业运营能力指标进行预警。包括总资产周转率和净收益营运指数(经营净利润/净利润)指标;考虑到集团应收账款问题比较突出,应收账款周转率指标也应纳入。

(6)由于我国企业集团内母子公司之间,兄弟单位之间相互担保以及对集团外担保总额较大,以对外担保为主的或有负债很可能变为现实负债,所以应该将担保比重这一表外指标作为预警指标(傅俊元等,2004)。

2.预警指标的设计

企业在设置所有预警指标时,要对企业的历史数据、市场的平均数据和同行业的先进数据等作深入和仔细的研究分析,适度稳健地建立企业财务预警的控制指标:

(1)现金状况预警指标。这一指标是企业财务预警系统中最敏感的指标,它直接关系到企业财务危机的状况和程度。主要包括现金短缺率等。

(2)流动比率预警指标。这一指标是说明企业一定时期各类资产的变现能力和短期偿债能力的指标,也是仅次于现金状况的财务预警指标。主要包括流动比率、速动比率、流动资产比率。

(3)债务状况预警指标。企业债务状况的好坏是直接导致财务危机出现的根源,企业一定时期的负债结构也是判断企业十分可能出现重大财务危机的重要依据。这一指标主要包括资产负债率、短期负债比率等。

(4)经营状况预警指标。一般讲,如果一个企业长期经营状况不良甚至逐步恶化,那么企业出现财务危机只是时间问题。这一指标主要包括销售增长率、安全边际率等。

(5)信用状况预警指标。企业的信用状况说明社会金融机构和企业的客户对本企业经营和财务状况的评价,这一指标主要包括销售收现比、赊销比率等。

(6)周转状况预警指标。这一指标的变化,直接说明了企业资金的利用水平和企业资产的运作能力以及说明企业的经营状况是否良好等。主要包括应收账款周转率等。

(7)投资状况预警指标。投资状况对企业财务危机的形成具有潜在的重要影响。这一指标主要包括年投资增长率等。

篇3

一般指因为从外界借款而给企业所带来的不利因素。财务风险对任何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都有巨大的影响,因此,企业的各种规划和决策应积极规避财务风险,避免企业因不能及时偿还借款而陷入恶性循环的财务危机中。风险控制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内,企业尽最大努力将可能发生的各种风险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从风险控制的定义中不难理解,财务风险控制是指在财务管理的活动中,通过制定相关的财务制度、提高财务危机意识及建立财务预警机制等手段来有效地规避财务风险的过程。财务的风险控制并不是单一的存在,要想更好地实现财务控制的功能必须建立并不断完善全面的财务控制系统。

(二)高职院校财务风险的内涵

高职院校财务风险是指高等职业院校在正常的运营活动中因资金问题而导致的一系列危机,从而使学校陷入资金困难、无法健康运营的境地。高职院校的财务风险可以体现在对外投资失控、财务现状不平衡及对外借款过多而导致的资金周转困难等多个方面。

(三)高校财务风险预警模型的定义及功能

高校财务预警模型就是在分析学校财务状况的基础上,明确与预警模型有关的一切财务指标,并利用相关的数据、理论对指标进行资源信息整合而建立起来的具有判别学校财务状况的一种分析模型。财务预警模型主要具有采集高校目前运营状况、能够预知财务危机及适当控制财务危机等三个方面的作用。

二、目前我国高职院校所面临的财务风险现状

(一)大量的外债导致较高的贷款风险

我国的改革开放政策,不仅活跃了市场经济,更激发了人们奋斗、学习的热情,各种各样的教育机构逐渐发展起来了,而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事业也是从这时发展起来的,特别是自2008年以来,高职教育事业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体现在学校场地规模扩大、学生数量遂渐增加等多方面。但是,随着知识经济和全球经济时代的到来,社会对高职院校学生的整体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且越来越重视学生所掌握的关键技能,再加之高职院校面临着本身的发展资金就不够充分,与普通高等学校存在着一定的教学差异的困境。因此,面对日益落后的硬件基础设施和教学模式,高职院校不得不通过大量的贷款进行资金周转来满足学校的快速发展,假如学校外借的这些资金,无法及时地得到偿还,就会造成资金链严重断裂的贷款风险。

(二)缺乏严谨的财务管理而导致

一定的运营风险高职院校在办学活动中因为管理不善而造成了一系列的财务失衡状况,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存在着严重的固定资产浪费现象。学校内存在着很多设备室、实验室等教室,这些教室设施配套先进齐全,但是却极少使用,有的只是借助搞科研的名义而购买的设备资源,这不仅占用了学校的教学资金,还造成了一定的资源浪费;二是繁杂的日常性支出使流动资金更加缺乏。由于很多高职院校仍然存在重业务、轻管理现象,采取粗放式的资金管理方式,项目资金挤占流动资金,加剧了资金的周转困难;三是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不够高。很多高职院校的专业财务管理人员的思想仍然停留在过去的静态财务管理模式上,不注重现代化的动态财务管理模式的研究和利用,更加不理解财务控制系统的积极作用,因此很难深入开展财务管理工作。

三、建立基于风险预警模型的财务控制系统分析

(一)风险预警模型的分析模式

根据相关资料调查得知,预警模型的分析方式主要有财务指标整合的多变量和单变量指标两种模型,本文根据高职院校的特点,选取单变量预警模型来进行分析。

(二)确定相关的财务分析指标

财务风险预警指标基本上都具有一定的敏感性、直观性及结果性等三个明显的特征,因此在选取财务分析指标上,要选取既能反映高校财务的现状,又能预测今后发展趋势的指标,才能达到控制危险因素的主要目的。根据高职院校存在的高额贷款危机和运营危机两方面,主要选取几个单一的关键指标。一是反映高校偿还贷款水平的流动比率、资产负债率、资产收益率等指标;二是反映高校运营水平的资金周转率、事业收入及应收账款等指标,同时这也是体现高职院校的资产利用率和正常经营水平的关键指标。财务风险预警模型的建立是在认真核算现有财务体系和管理的基础上,通过对相关的指标进行测算,分析和评价高校资金的使用情况、财务管理情况及潜在的风险进行预测,并设置一个最高值,当学校的各项指标超出这个最高值,就意味着存在着一定的风险,这时,学校的管理层就应该提高警惕,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解决危机。

(三)对风险预警模型的检测财务风险

预警模型是一项综合的系统工作,在建立预警模型后,学校的高级管理者更应该加强对相关指标的时时检测,进一步完善该模型,从而建立起动态的财务管理系统。根据高职院校内外坏境的不断变化,及时地调整发展战略和方向,最大程度地降低财务危机,提高高校的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财务风险预警模型只是高职院校财务控制系统的一种方式和前提,要想建立和完善高校的财务控制系统,还应该从提高管理者的管理水平、提高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加强财务的基础管理工作等各个方面入手,构建紧密联系的财务控制系统。从而使高职院校能够健康、快速地发展,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更多的优秀人才。

四、高职院校实施基于风险预警的财务控制系统的意义

一个企业最根本的目的就是实现利润最大化,而高职院校尽管不以盈利为目的,但追求资金使用的绩效最大化应是高职院校的应有目标。在实现这个目标的过程中,会面临着巨大的风险。因此,为了规避因财务风险产生的各种损失,高职院校的管理层和相关财务人员都应该加强风险意识,重视财务风险预警体系的作用和意义。我国高校实施基于风险预警的财务控制系统的意义主要由以下几点。

(一)有利于提高高职院校的动态

财务管理水平任何风险的形成都具有一个过程,财务风险最初会表现在个别指标的变动上,因此通过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模型就能针对高校开展的日常活动进行时时的检测,财务人员一旦发现指标的异常情况就可以及时的向管理者汇报,从而将危险控制在可控范围内,及时有效地规避由财务风险带来的不必要危机,从而极大地提高学校的财务管理水平。

篇4

构建全面财务风险管理模型既是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实践的内在要求,也是财务风险管理理论发展的需要。构建全面财务风险管理模型的基本思路:以全过程的财务风险管理为基础,主要由预警系统、防范与控制系统和反馈系统组成。模型中还包含了全面财务风险管理的全方位、全程序、全企业的各种内在要求和财务风险管理的多种基本方法。

1企业全面财务风险管理预警系统的构建

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是指为了防止企业财务系统运行偏离预期目标而建立的报警系统。财务风险预警系统使企业可以利用该模型或管理活动提高自身防范风险的能力,及早发现财务恶化征兆,采取有效措施避开或化解可能出现的财务危机,同时也可以使企业获得更多的有预测性、能反映企业真实价值的信息,为企业的经营管理服务。

(1)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的构建。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的设计与选择,是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建设的首要环节,具体选择哪几类指标和选择哪些指标,要根据企业的具体实际情况来定,并根据实际成果作相应的调整。如下表1可以作为企业制定自身指标体系的参考:

具体指标变现能力指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资产管理能力指标营业周期、存货周转天数、应收帐款周转天数、流动资产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负债指标产权比率、已获利息倍数、资产负债率、有形净值负债率赢利能力指标销售净利率、销售毛利率、净资产受益率、资产净利率表1企业使用的指标体系

(2)财务风险预警模型的建立。

①单变量模型。所谓单变量模型就是运用单一的财务比率来预测财务风险,单变量模型是1967年由美国芝加哥大学的威廉・比弗教授提出的。可用作预测财务危机的重要的比率有:

债务保障率=现金流量/债务总额

资产收益率=净收益/资产总额

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

资金安全率=资产变现率/资产负债率

良好的现金流量、净收益和债务状况可以表现出一个公司的稳定发展态势,所以应对上述比率的变化趋势予以特别注意。当这些指标出现恶化,以至于达到警戒值,就必须要注意公司是否会出现财务危机。

②多元判别模型。多元判别模型的思路是运用多种财务指标加权汇总产生的总判别值来预测财务危机风险。多元判别模型认为,公司是一个综合体,各个财务指标之间存在某种相互联系,对公司整体的风险影响作用也是不一样的。多元判别模型最早由奥特曼提出,奥特曼模型如下:

Z=1.2X1+1.4X2+3.3X3+0.6X4+X5

其中:

X1=(期末流动资产-期末流动负债)/期末总资产

X2=期末留存收益/期末总资产

X3=息税前利润/总资产

X4=期末股东权益的市场价值/期末总负债

X5=本期销售收入/平均总资产

该模型是以5个财务比率,将反映企业偿债能力的指标(X1,X4)、获利能力指标(X2,X3)和营运能力指标(X5)有机联系起来,一般认为Z值大于2.675时,表明公司财务状况良好,无财务风险可言,相当安全;当Z小于1.81时,表明公司财务状况堪优,面临破产的危机;在2.675和1.81之间,说明公司财务状况不稳定,需要企业及时找出对策防范风险。奥特曼模型的预测能力也是很高的,预测准确性达到90%左右。

2企业全面财务风险管理防范与控制系统的构建

(1)筹资风险及其防范与控制。

①筹资风险的识别。

筹资风险,指由于资金供需市场、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企业筹集资金给财务成果带来的不确定性。

企业筹集资金的方式主要有两种:自有资金和借入资金。自有资金是所有者投入的资金,不存在还本付息的问题,其风险只存在于其使用效益的不确定上。借入资金是引发筹资风险的主要原因。借入资金严格规定了借款人的还款方式、还款期限和利息率,其特点之一是定期支付固定利息,当企业资金收益率高于负债利率时,企业通过负债筹资经营获得收益,除了支付固定利息外剩余的收益,全部归投资者所有,使投资者实际收益率高于企业资金收益率。负债筹资的这个作用称为财务杠杆作用。

②筹资风险的衡量。

评价企业筹资风险程度的指标有多种,其中自有资金收益率和资金成本率指标分别从效益和成本二个不同角度反映企业筹资风险程度,具有计算简单且准确性高的特点,是较为实用的筹资风险评价指标。

A.自有资金收益率指标。

企业在筹资过程中,往往要同时安排自有资金和借入资金,而二者比例不尽相同。自有资金收益率就是判断这一风险程度的指标。其计算公式为:

自有资金收益率=投资收益率+(借入资金/自有资金)*(投资收益率-借入资金利息率)

式中:

投资收益率=(投资项目利润总额+借款利息额)/(自有资金+借入资金)

从上式可以看出投资收益率、借入资金与自有资金的比例、借入资金利息率的变化决定了自有资金收益率的高低。通过对自有资金收益率指标的分析,可以判断筹资风险程度,调整筹资决策。

B.资金成本率指标。

资金成本是企业为筹集和使用资金所支付的各种费用。资金成本率是指资金成本占筹措资金的比例。其计算公式为:

资金成本率=资金占用费/(筹集资金总额-资金筹集费)

如果企业筹集的资金为负债,上述公式中的资金占用费还应扣除因增加利息支出而少交的所得税额,上述公式可改为:

借入资金成本率=借入资金占用费以(1-所得税率)/(借入资金总额-借入资金筹集费)

企业多种渠道用多种方式同时筹集资金时,由于不同的资金成本不一样,为此就需要计算全部筹集资金的综合资金成本率,其计算公式为:

综合资金成本率=∑各项资金成本率×该项资金占全部资金比例

资金成本率指标是企业选择资金来源,拟定筹资方案的依据,通过对资金成本率变化的分析,可以判断筹资风险程度。

(2)筹资风险的防范与控制。企业通过筹资活动取得资金后,进行投资的类型有两种:一是投资生产项目;二是投资购买证券。无论项目投资还是证券投资,都不能保证一定达到预期收益。这种投入资金的实际使用效果偏离预期结果的可能性就是投资风险。

①直接投资风险。

A.直接投资风险的识别。

造成直接投资风险的原因主要是由于企业外部经济环境和企业经营方面的问题所导致的经营风险。具体有如下3种:一是投资项目不能如期投产,不能取得效益;或虽然投产,但不能盈利,反而出现亏损,导致企业整体盈利能力和偿还能力的降低。二是投资项目并没有出现亏损,但盈利水平很低,利润率低于银行存款的利息率。三是投资项目既没有出现亏损,利润率也高于银行利息率,但低于企业目前的资金利润水平。

B.直接投资风险的衡量。

通常用经营杠杆系数来衡量投资风险:

经营杠杆系数=息税前利润(EBIT)变动百分比/销售量(Q)变动百分比

该指标用来评估项目投资风险的大小。经营杠杆系数愈大,投资项目所面临的风险愈大;经营杠杆系数愈小,投资项目所面临的风险愈小。

C.直接投资风险的防范与控制。

a.加强投资方案的可行性研究:企业如果能够在投资之前对未来收益情况进行合理预测,将风险高而收益低的方案排除在外,只将资金投向那些切实可行的方案,对防范与控制投资风险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b.提高投资决策的科学化水平:为防范投资风险,企业必须采用科学的决策方法,在决策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影响决策的各种因素,尽量采用定量计算及分析方法,并运用科学的决策模型进行决策,对各种可行方案要认真进行分析评价,从中选择最优的决策方案,切忌主观臆断。

②证券投资风险。

A.证券投资风险的识别。

证券投资风险可分为系统性风险和非系统性风险。系统性风险,又称不可分散风险,是指由于全局性因素的变化,导致证券市场上所有证券的收益发生变动的风险,如经济形势变化、通货膨胀、利率汇率变化等等,都会给市场上所有的金融资本带来损失。对于投资主体来说,它不能通过多角化投资来加以消除或降低,它的影响是整体性的,所以又称不可分散风险。非系统性风险,又称可分散风险,是指因某些因素的变化,导致证券市场上个别证券收益变动的风险。图2是利用证券投资组合分散非系统风险示意图。实证研究表明,科学选择30~40种证券能够在保证收益率的情况下有效地分散非系统风险。

B.证券投资风险的防范和控制。

证券投资风险的防范与控制主要通过运用投资组合理论,合理进行投资组合来实现。根据投资组合理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不同投资项目收益率的相关系数越小,投资组合降低总体投资风险的能力越大。因此,为达到分散投资风险的目的,在进行投资决策时要注意分析投资项目之间的相关性。

(3)资金营运风险及其防范与控制。

企业资金的营运过程是指从资金投入开始到资金收回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企业主要面临现金、应收账款和存货的风险。

①现金风险及其防范与控制。

现金风险主要指企业现金短缺或者现金持有过量所形成的风险。企业财务部门要掌握各部门对资金的日常需求量及资金的支付时间,来确定合理的现金余额以防范与控制现金风险。图3是现金成本分析模式,即通过分析持有现金的机会成本、管理成本和短缺成本,寻求持有成本最低的现金持有量。

(2)应收账款风险及其防范与控制。

企业为了增加销量,扩大市场占有率,经常采用赊销方式,但往往导致企业应收账款大量增加。大量的应收账款会妨碍企业资产的流动性,同时相当比例的应收账款由于长期无法收回而成为坏账,严重影响企业的安全性。

为了防范与控制应收账款对企业造成的不利后果,首先,应当合理控制应收账款的规模,在采用各种信用政策的时候,注重评估对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信用状况,评价其偿债能力和信誉,谨慎签订合同,综合衡量各种得失,选择效用最大的方案;其次,采取适当的催收方式和力度加快应收账款的收回。如定期分析账龄分析表,紧密跟踪应收账款的还款情况,根据不同账龄制定收款政策,必要时可依靠诉讼方式,以控制应收账款风险,减少坏账损失。

3企业全面财务风险管理反馈系统的构建

全面财务风险管理的反馈系统主要由财务风险管理的后评价系统和财务风险管理的修正系统组成。

(1)财务风险管理的后评价系统。

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后评价是指企业实施财务风险管理方案后的一段时间内,由财务风险管理部门对相关部门进行回访,考察企业实施财务风险管理方案后管理水平、经济效益的变化,并对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全过程进行系统的、客观的分析。通过对财务风险管理活动实践的检查总结,评价企业财务风险管理问题的准确性、检查财务风险处理对策的针对性、分析财务风险管理结果的有效性;通过分析评价找出成败的原因,总结经验教训;通过及时有效的信息反馈,为未来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决策和提高财务风险管理水平提出建议。

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后评价应有一个严密、科学的工作程序,后评价工作才能井然有序地展开,评价结果才具有客观性和权威性。后评价的主要步骤为:

建立后评价机构

确定评价项目

建立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

资料、数据的搜集与整理

对数据的比较和分析

总结与反馈

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后评价的主要内容如下:

①财务风险管理决策后评价:财务风险管理决策后评价是评价现时企业所面临的财务风险状况和财务风险管理决策执行的实际情况,验证财务风险管理前做出的风险预测及对企业风险抵御能力分析是否正确,并重新评价财务风险管理决策是否符合企业发展的需要。

②财务风险管理方案实施情况后评价:财务风险管理方案实施情况后评价主要是评价财务风险管理各环节工作实际成绩,总结各环节的经验教训,找出每个阶段的工作对实际风险管理效益和预计风险管理效益的偏差程度。

③财务风险管理经济效益后评价:财务风险管理经济效益后评价,是对实施风险处理方案后企业的实际财务状况进行再评价,并与财务风险处理方案实施前指标对比分析偏差原因,提出改进措施,为今后财务风险管理决策提供参考。

(2)财务风险管理的修正系统。

财务风险管理的修正系统通过对后评价的结果进行分析,对财务风险管理过程中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措施予以保留,对不合理的指标、方法、决策程序和措施等提出改进方案,并反馈给相关的部门,以不断完善企业的全面财务风险管理模型。具体来说,通过明确本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的主要目的,参考社会平均水平、行业水平、企业特点、产业政策、本企业或同行业历史经验,制定出适合于本企业财务特点的预警指标体系,以保持预警系统的先进性和有用性。

参考文献:

[1]阳.金融风险分析与管理研究――市场和机构的理论、 模型与技术[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2]樊丽,张晓霞.浅谈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与规避[J].北方经贸,2004,(7):114―115

[3]冯建.财务理论结构研究[M].北京:立信会计出版社,2004

[4]郭复初.财务新论[M].北京:立信会计出版社,2006年版

篇5

    构建全面财务风险管理模型既是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实践的内在要求,也是财务风险管理理论发展的需要。构建全面财务风险管理模型的基本思路:以全过程的财务风险管理为基础,主要由预警系统、防范与控制系统和反馈系统组成。模型中还包含了全面财务风险管理的全方位、全程序、全企业的各种内在要求和财务风险管理的多种基本方法。

    1企业全面财务风险管理预警系统的构建

    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是指为了防止企业财务系统运行偏离预期目标而建立的报警系统。财务风险预警系统使企业可以利用该模型或管理活动提高自身防范风险的能力,及早发现财务恶化征兆,采取有效措施避开或化解可能出现的财务危机,同时也可以使企业获得更多的有预测性、能反映企业真实价值的信息,为企业的经营管理服务。

    (1)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的构建。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的设计与选择,是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建设的首要环节,具体选择哪几类指标和选择哪些指标,要根据企业的具体实际情况来定,并根据实际成果作相应的调整。如下表1可以作为企业制定自身指标体系的参考:

    具体指标变现能力指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资产管理能力指标营业周期、存货周转天数、应收帐款周转天数、流动资产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负债指标产权比率、已获利息倍数、资产负债率、有形净值负债率赢利能力指标销售净利率、销售毛利率、净资产受益率、资产净利率表1企业使用的指标体系

    (2)财务风险预警模型的建立。

    ①单变量模型。所谓单变量模型就是运用单一的财务比率来预测财务风险,单变量模型是1967年由美国芝加哥大学的威廉·比弗教授提出的。可用作预测财务危机的重要的比率有:

    债务保障率=现金流量/债务总额

    资产收益率=净收益/资产总额

    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

    资金安全率=资产变现率/资产负债率

    良好的现金流量、净收益和债务状况可以表现出一个公司的稳定发展态势,所以应对上述比率的变化趋势予以特别注意。当这些指标出现恶化,以至于达到警戒值,就必须要注意公司是否会出现财务危机。

    ②多元判别模型。多元判别模型的思路是运用多种财务指标加权汇总产生的总判别值来预测财务危机风险。多元判别模型认为,公司是一个综合体,各个财务指标之间存在某种相互联系,对公司整体的风险影响作用也是不一样的。多元判别模型最早由奥特曼提出,奥特曼模型如下:

    Z=1.2X1+1.4X2+3.3X3+0.6X4+X5

    其中:

    X1=(期末流动资产-期末流动负债)/期末总资产

    X2=期末留存收益/期末总资产

    X3=息税前利润/总资产

    X4=期末股东权益的市场价值/期末总负债

    X5=本期销售收入/平均总资产

    该模型是以5个财务比率,将反映企业偿债能力的指标(X1,X4)、获利能力指标(X2,X3)和营运能力指标(X5)有机联系起来,一般认为Z值大于2.675时,表明公司财务状况良好,无财务风险可言,相当安全;当Z小于1.81时,表明公司财务状况堪优,面临破产的危机;在2.675和1.81之间,说明公司财务状况不稳定,需要企业及时找出对策防范风险。奥特曼模型的预测能力也是很高的,预测准确性达到90%左右。

    2企业全面财务风险管理防范与控制系统的构建

    (1)筹资风险及其防范与控制。

    ①筹资风险的识别。

    筹资风险,指由于资金供需市场、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企业筹集资金给财务成果带来的不确定性。

    企业筹集资金的方式主要有两种:自有资金和借入资金。自有资金是所有者投入的资金,不存在还本付息的问题,其风险只存在于其使用效益的不确定上。借入资金是引发筹资风险的主要原因。借入资金严格规定了借款人的还款方式、还款期限和利息率,其特点之一是定期支付固定利息,当企业资金收益率高于负债利率时,企业通过负债筹资经营获得收益,除了支付固定利息外剩余的收益,全部归投资者所有,使投资者实际收益率高于企业资金收益率。负债筹资的这个作用称为财务杠杆作用。

    ②筹资风险的衡量。

    评价企业筹资风险程度的指标有多种,其中自有资金收益率和资金成本率指标分别从效益和成本二个不同角度反映企业筹资风险程度,具有计算简单且准确性高的特点,是较为实用的筹资风险评价指标。

    A.自有资金收益率指标。

    企业在筹资过程中,往往要同时安排自有资金和借入资金,而二者比例不尽相同。自有资金收益率就是判断这一风险程度的指标。其计算公式为:

    自有资金收益率=投资收益率+(借入资金/自有资金)*(投资收益率-借入资金利息率)

    式中:

    投资收益率=(投资项目利润总额+借款利息额)/(自有资金+借入资金)

    从上式可以看出投资收益率、借入资金与自有资金的比例、借入资金利息率的变化决定了自有资金收益率的高低。通过对自有资金收益率指标的分析,可以判断筹资风险程度,调整筹资决策。

    B.资金成本率指标。

    资金成本是企业为筹集和使用资金所支付的各种费用。资金成本率是指资金成本占筹措资金的比例。其计算公式为:

    资金成本率=资金占用费/(筹集资金总额-资金筹集费)

    如果企业筹集的资金为负债,上述公式中的资金占用费还应扣除因增加利息支出而少交的所得税额,上述公式可改为:

    借入资金成本率=借入资金占用费以(1-所得税率)/(借入资金总额-借入资金筹集费)

    企业多种渠道用多种方式同时筹集资金时,由于不同的资金成本不一样,为此就需要计算全部筹集资金的综合资金成本率,其计算公式为:

    综合资金成本率=∑各项资金成本率×该项资金占全部资金比例

    资金成本率指标是企业选择资金来源,拟定筹资方案的依据,通过对资金成本率变化的分析,可以判断筹资风险程度。

    (2)筹资风险的防范与控制。企业通过筹资活动取得资金后,进行投资的类型有两种:一是投资生产项目;二是投资购买证券。无论项目投资还是证券投资,都不能保证一定达到预期收益。这种投入资金的实际使用效果偏离预期结果的可能性就是投资风险。

    ①直接投资风险。

    A.直接投资风险的识别。

    造成直接投资风险的原因主要是由于企业外部经济环境和企业经营方面的问题所导致的经营风险。具体有如下3种:一是投资项目不能如期投产,不能取得效益;或虽然投产,但不能盈利,反而出现亏损,导致企业整体盈利能力和偿还能力的降低。二是投资项目并没有出现亏损,但盈利水平很低,利润率低于银行存款的利息率。三是投资项目既没有出现亏损,利润率也高于银行利息率,但低于企业目前的资金利润水平。

    B.直接投资风险的衡量。

    通常用经营杠杆系数来衡量投资风险:

    经营杠杆系数=息税前利润(EBIT)变动百分比/销售量(Q)变动百分比

    该指标用来评估项目投资风险的大小。经营杠杆系数愈大,投资项目所面临的风险愈大;经营杠杆系数愈小,投资项目所面临的风险愈小。

    C.直接投资风险的防范与控制。

    a.加强投资方案的可行性研究:企业如果能够在投资之前对未来收益情况进行合理预测,将风险高而收益低的方案排除在外,只将资金投向那些切实可行的方案,对防范与控制投资风险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b.提高投资决策的科学化水平:为防范投资风险,企业必须采用科学的决策方法,在决策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影响决策的各种因素,尽量采用定量计算及分析方法,并运用科学的决策模型进行决策,对各种可行方案要认真进行分析评价,从中选择最优的决策方案,切忌主观臆断。

    ②证券投资风险。

    A.证券投资风险的识别。

篇6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也不断的完善,当前我国医疗卫生行业市场化改革不断推行,投资主体呈现多元化的格局,国有、私营和中外合资等形式的医疗机构层出不穷,医疗市场的竞争也不断加剧。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公立医院必须合理的拓宽融资的渠道,筹集更多的发展资金,才能促进医院的健康发展。然而在公立医院负债经营的时候,必然会伴随着一定的市场风险,对财务风险的监控对保障医院正常运行十分重要。因此,公立医院必须重视对财务风险的监测,建立科学的财务风险预警体系,实现对潜在财务风险的实时监控。本文对当前我国公立医院面临的财务风险进行分析,并简单探讨了一种基于ERP平台的财务风险预警模型的建立,以期帮助医院管理者能够对财务风险进行及时的预警,并制定相应管理措施。

一、我国公立医院面临的财务风险分析

当前,我国公立医院的财务风险的存在主要是因为行业竞争的加剧以及公立医院获得越来越多的私营权,这给医院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不小的挑战。许多公立医院对医疗经费的增长幅度控制不当,运营成本持续攀升,这些都导致了医院的发展遇到了困境。再加上医院财务风险意识淡薄,只注重眼前利益导致财务风险不断加大。目前,我国公立医院面临的财务风险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医疗行业竞争的加剧,市场规则下,不断有民营和中外合资的医疗机构出现,给公立医院造成巨大的竞争压力。公立医院不断增加医疗设施的改进,不按照政府要求用药、收费,造成医院支出超标,造成资金短缺的问题。

(二)我国医疗改革的推进促进了老百姓的医疗需求的增长,政府财政不足以及公立医院内部资金的匮乏导致公立医院大量的举债。通过举债的方式来完成基本设施、设备以及人才的引进,以求吸纳更多的患者。这种负债的发展方式使得医院的运营成本急剧上升,大量的贷款使得医院的资产负债率偏高,长期负债问题严重。医院不断吸收新技术和新项目,造成了公共医疗费用的攀升。这种负债经营很可能导致公立医院的负债失控,短期负债和长期负债的共同作用导致资金链的断裂。

(三)为了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公立医院大量采购先进的医疗设备。但是在设备的采集过程中,由于缺乏对设备的技术、市场和财务的可行性研究,对设备的市场前景、设备的先进性没有进行可行性分析,同时对设备使用带来的未来现金流量的影响预测,导致医院盲目购买设备,造成资金的浪费,甚至使医院背上沉重的经济负担。

(四)应收账款风险。随着新医改的推行,引入第三方支付的前提下,患者往往会对超低的价格产生过度消费,造成医疗资源的浪费。此外,医院的应收账款管理缺乏应有的催帐观念和风险意识,常常会错过收账的最好时机,给公立医院造成大量的呆账和死账,使医院蒙受巨大损失。随着医保改革,第三方支付的主体变成了政府,患者只交少量存款,然后由政府的财政补贴对医院进行补助,但政府的财政补贴往往较长时间才能到账,这也造成了公立医院的资金周转困难。

二、基于ERP平台的公立医院财务风险预警模型构建

所谓的EPR(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是指企业资源计划,医院在这个平台上可以实现数据的存储、收集和共享等,有效的降低财务风险的管理难度。在ERP平台上,公立医院的财务风险预警模型包括财务风险评价子系统、财务风险预警子系统、财务风险识别子系统、财务风险对策子系统以及财务风险监控子系统。

(一)财务风险识别子系统

财务风险识别子系统是最基本的模块,通过与ERP系统的对接,可以将系统收集到的医院内、外部财务信息进行定性识别处理,并进行归类,以便分析公立医院可能出现的财务风险。

(二)财务风险评价子系统

通过上一个财务风险识别子系统的风险识别,将财务风险传给评价系统,财务风险评价子系统将对医院面临的财务风险进行评测,然后按照严重程度排序,依次传输给下一个子系统。

(三)财务风险预警子系统

财务风险预警子系统主要是由财务风险预警模型库和财务风险预警指标库组成,这是整个系统的核心模块,对公立医院的财务风险进行及时预警。财务风向的预警指标一般包括营运能力预警指标、获利能力预警指标、医院资产保值增值能力指标、所有者权益收益率指标以及清偿债务能力指标。在ERP平台上,可以设定多个预警指标参数,例如设立资金流动比率为2,当系统值大于2时则会发出预警;对资产负债率设定标值60%,浮动范围为上下10%,超过这个范围系统将会自动报警。财务风险预警模型库则可以包含F分数模型、概率模型和LPM线性判定模型等,其运行的原理就是将ERP系统计算的值带入到各个预警模型当中,进而得到风险情况的判断结果。

(四)财务风险对策和风险监控子系统

财务风险对策子系统是指将以上系统判定的财务风险,按照严重程度排序进行风险排除,包括自动风险处理和外部管理两种形式。风向监控子系统则是对以上几个子系统的运行情况进行监控,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

三、结语

随着新医改的不断推进,公立医院面对的市场财务风险越来越多,基于ERP系统的财务风险预警系统能够及时发现风险,并对风险做出正确处理,促进医院财务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

篇7

中图分类号:F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8)10-0163-02

1 层次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AHP)是美国著名运筹学家、匹兹堡大学教授萨蒂在上世纪70年代初提出的。它是处理多目标、多准则、多因素、多层次的复杂问题,可进行定性与定量系统分析、决策分析、综合评价的一种方法。

1.1 层次分析法的基本思路

层次分析法的基本思路是:首先将所要分析的问题层次化,根据问题的性质和所要达到的总目标,将问题分解为不同的组成因素,并按照这些因素间的相互影响以及隶属关系以不同层次进行组合,形成一个多层次分析结构模型,最后将该问题归结为最低层相对最高层的比较优劣的排序问题。由AHP基本原理可以看出,它可以通过建立层次分析模型,将复杂的难于定性分析的问题转化为简捷明晰的定量分析问题。

1.2 层次分析法的基本步骤

1.2.1 建立层次结构模型

在深入分析所面临的问题之后,其中所包含的因素划分为不同层次,包括目标层、准则层、方案层等,用框图形式说明层次的递阶结构与因素的从属关系。当某个层次包含的因素较多时(如超过9个),可将该层次进一步划分为若干子层次。

1.2.2 构造判断矩阵

判断矩阵元素的值反映了人们对各因素相对重要性(或优劣、偏好、强度等)的认识,一般采用1-9及其倒数的标度方法。当相互比较因素的重要性能够用具有实际意义的比值说明时,判断矩阵相应元素的值则可以取这个比值。

1.2.3 层次单排序及其一致性检验

层次单排序的主要过程是,将判断矩阵A的特征问题AW=λmaxW的特征向量W规一化为同一层次相应因素对于上层次某因素相对重要性的排序权值。为进行层次单排序(或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检验,需要计算一致指标Ci=λmax-nn-1。当随机一致性比率Cr=Ci/RI<0.10时认为层次单排序的结果满足一致性,否则需要调整判断矩阵的元素取值。其中修正值RI为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如表1。

1.2.5 层次总排序的一致性检验

这一步骤也是从高到低逐层进行的。如果B层次某些因素对于Aj单排序的一致性指标为CI=∑mj=1ajcij,相应的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为C则B层次总排序随机一致性比率为:CR=CI/RI类似地,当CR<0.10时,认为层次总排序结果具有满意的一致性,否则需要重新调整判断矩阵的元素取值。

2 建筑企业财务风险评价模型

2.1 财务风险评价指标层次结构模型

模型研究最终确定的指标体系包括一级指标5个,二级指标9个。他们分别是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资金管理能力、成长能力及现金能力,他们构成了AHP分析中的准则层。二级指标9个,他们分别是主营业务利润率、净资金利润率、总资金利润率,资金负债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总资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固定资产周转率,总资金增长率、留存收益总资产比,经营现金流动负债比经营现金总资产能比。财务风险评价指标的层次结构如图1所示。

2.2 判断矩阵的构造和处理

利用专家咨询构造两两比较判断矩阵,再求矩阵向量和特征根,并进行一致性检验,得到各指标的相对权重,然后进行逐层的排序,最后得到总排序,即测评体系中的一级指标权重和项目权重。通过具体计算,我们得到描述建筑企业财务风险准则层的权重值,即支付能力T1= 0.22,偿债能力T2=0.20,资金管理能力T3=0.24,成长能力T4=0.15,现金能力T5=0.19。由于0.22+0.20+0.24+0.15+0.19=1,故不需要进行归一化处理。

根据AHP原理对判断矩阵进行计算得出层次总排序,并进行一致性检验。如果CR>0.10时,认为层次总排序结果不具有满意的一致性,需要重新调整判断矩阵的元素取值直到具有满意的一致性为止。最终得出企业的风险评级值,为风险分析和风险管理提供依据。

3 模型的应用

下面以中国某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为例,阐述财务风险评价模型的应用方法。该公司成立于1988年,是山东省建筑业的骨干企业,是具有对外经营权的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公司。该公司主要从事能源、交通等基础设施及各类综合性项目的设计、开发与施工。公司成立十几年来,经营业绩良好,在同行业中的知名度和综合实力逐步提高,1997年5月进行了股份制改造。

3.1 财务风险水平的评价

为便于分析公司的风险水平及风险因素,根据1996~2006年该公司财务报表和同期中国统计年鉴,计算了该公司的九项财务指标。将数据输入建筑企业财务风险评价模型计算分别得出该公司风险评价值(0.56)和同期建筑业的风险评价值(0.87)。

3.2 风险管理措施

针对以上风险因素,建议公司采取以下风险管理措施:

(1)凭借自己优良的信用,继续争取金融机构更大的支持,扩大融资渠道,充分发挥财务杠杆的作用。

(2)加强内部管理,吸收国外企业先进的管理经验,提高管理水平,使公司在形成了较大的生产能力后获取预期的高额利润。

(3)建立投资组合,分散投资风险,采用BOT方式承包工程并进行综台开发,这既可带来长期稳定的收入,也可避免市场波动风险。

(4)将其大量营运资金用于短期投资,如进行安全性好、流动性高的国债回购业务,在保证公司偿债能力的前提下,增强其盈利能力。

(5)加强应收账款管理,权衡盈利性和风险性,合理确定应收账款投资额。

4 结论

本文在AHP层次分析法的基础上,全面分析建筑企业财务风险产生的影响因素,根据风险来源特点构建了建筑企业财务风险评价模型。案例结果表明,模型不但能准确反映风险评价中的不确定性,而且能为企业提供科学的决策。

参考文献

篇8

一、公立医院财务风险的相关概念

公立医院的财务风险,从广义上将,应该包括公立医院中所有跟财务有关的活动在进行过程中存在的风险;狭义上则是指由于负债的资本率较大,导致公立医院无法按时偿还银行的本息而造成财务风险[1]。公立医院的财务风险受到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使得预期收益和实际的财务收益往往存在着较大的出入,从而直接影响了医院对账款及银行本息的支付,引发了财务风险。

公立医院的财务风险受到内在环境和外在环境的综合作用和影响。内在环境作用下,由于公立医院管理者的风险意识薄弱,没有建立起完善可行的财务监控制度,对医院经营活动的约束力不强,并缺乏相应的风险防范方法等,使得财务风险出现的可能性大大增加。而外在环境中,由于国家对农村和社区医疗日益重视,使得公立医院的诊疗费用和药品价格都有所下调,并对诊疗项目进行了规范和调整,使得公立医院的盈利度下降。同时市场经济的变动对公立医院的贷款利率以及物品的购置成本都会造成较大影响,进而导致财务风险的产生。

二、主成分分析法的相关概念

主成分分析法通常是指对多个数值或定量变量之间的相关性进行考察的多元统计方式。其主要借用多变量方差来对少数的几个主成份、即所谓的原始数据线形组合进行研究解释,即协方差结构。通俗而言,即通过相应主成分的导出,使得原始变量的相关信息能够尽量多的保留下来,并且原始变量之间的线性彼此无关。

三、基于主成分分析法进行公立医院财务风险预警模型的构建

(一)公立医院构建财务风险预警模型的意义

基于主成分分析法构建的财务风险预警模型能够帮助公立医院的管理者了解现下医院的财务状况,通过相应的信息使得风险以定量化的形式披露出来,并为医院财务管理提供必须的工具与管理手段。公立医院财务风险预警模型的建立,有助于公立医院及时预防并化解财务危机,有效提升其财务风险预警管理水平。通常而言,由于各公立医院所处环境的不同,因此对财务产生影响的因素也各不相同,公立医院的管理者在进行医院财务风险的管理时,要?Χ?量指标与定性指标对财务风险的影响进行综合考虑,尤其要注意定性因素对预警模型的严密性、敏感性、灵敏度的影响。同时,公立医院管理者应该明确认识到,财务风险的预警模型只是发现医院存在或者潜在财务风险的工具,而进一步地采取有效且合理的防范转化措施,使得医院的运营收益实现最大化才是财务风险管理的最终目的。

(二)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预警模型的方法[3]

主成分分析法要从多个指标中提取为数不多的相互无关的综合指标,因此利用主成分分析法来构建公立医院的财务危机预警模型,首先应选择并确定模型所采用的财务指标,其次根据既定的样本研究方法来对样本展开研究;然后采用相应的统计软件对模型进行主成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检验,最后要通过样本分析来判别模型预测的准确定,确定模型临界值。

(三) 财务风险预警模型的优点和局限性

基于主成分分析法构建的公立医院财务风险预警模型,运用降维的方法有效的简化了财务预警的评价指标,使得在进行指标筛选的过程中,能够基于研究财务指标的基础上把非财务的指标也纳入到该模型中来,从而使模型中反映出的公立医院财务风险具有全面性。

篇9

企业的正常经营与长远发展常常受到诸如原料成本、流动资金、货币汇率等财务风险的威胁,企业内部的财务风险如果管理不善,会给自身带来很大亏损,严重时甚至可导致企业破产。因此,动态监测财务管理并及时避免财务风险,是企业管理层和相关研究机构普遍关注的课题。财务风险评价体系是对企业财务风险进行评估、预警并规避的关键手段之一,能够为管理部门、企业、债权人和投资者制定决策提供重要依据,因而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风险评价模型的构建是目前财务风险评价体系研究的热点,国外研究人员在建模方面已取得系统化成果,但国内目前的财务风险管理主要为实证研究,采用构建模型来评估预测的报道较少。并且在进行财务风险评价建模的研究中,大多是基于财务管理特点、财务风险成因或企业经营绩效等单因素水平,分析研究财务风险的致因、评估与控制,考虑财务风险与企业价值相互关联影响的研究较少。因此,本文基于企业价值最大化导向,以利润、偿债、发展、管理资产和吸引现金能力建立评价指标,采用因子分析法进行模型构建,构建了一套企业财务风险评价体系,该体系能够为企业提升价值和规避风险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一、现行企业财务风险评价体系的优缺点

财务评价体系一般可以分为目标层、准则层和方案层,根据准则层的区别,可将目前企业财务风险评价体系分作两类评价指标体系。

评价指标体系(一)采用融资、投资、经营、收益配置和资金回笼五大类风险作为一级指标,注重财务管理流程的各个环节,但其局限性在于一方面使用的会计收益存在模糊性和虚拟性,使得现金流量与企业实际盈利不统一;另一方面没有考虑成长因素的重要作用。

评价指标体系(二)则源自企业绩效评价,采用盈利、清偿、发展、资产管理和获取现金五种能力作为一级指标,能够系统反映企业价值,但仍然存在以下不足之处。一是盈利能力指标中资产损益未计入利润表,一些二级指标存在不规范性;二是清偿能力忽视了企业的短期变现偿债能力;三是成长能力未考量企业动态发展;四是资产管理能力没有定性分析企业资产质量;五是获取现金能力的子指标归类不准确。

二、财务风险评价体系的优化构建路径

考虑到现行企业财务风险评价体系的局限性,对评价指标体系(二)进行优化选择和总结归纳,构建基于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财务风险评价体系。

第一步,评估企业价值与财务风险的联系。根据文献分析,企业价值V与未来现金流总量F成正比,与贴现率D成反比,而贴现率是由风险决定的,可以反映出风险大小的变化。具体关系见公式(1)。

[V=inFi1+Di] 公式(1)

第二步,选择归纳不同层次的评价指标。在遵循适用性原则、客观性原则和系统性原则的前提下,得到基于企业最大化目标的财务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如图1所示。

第三步,选用因子分析法建模。首先归一化处理样本数据,然后求解系数矩阵的特征值贡献率,再通过主成分法计算因子载荷矩阵,最后由主因子贡献率得到各变量系数矩阵,转化为线性方程,即因子数学模型。

三、结束语

建立一套兼具系统化、实用性和易操作的财务风险评价体系,对企业的经营状况进行评估,有利于企业及时地对内部财务情况的危险因素进行信息反馈与判断,为管理决策和预控措施提供可靠的参照,对企业的正常运转和长远发展具有重要促进作用。鉴于企业价值与财务风险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本文基于企业价值最大化视角,探讨了一种企业财务风险评价体系的构建路径,为企业提高财务风险管理水平提供参考。各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分析、风险评价体系的数据实证、其他构建模型方法如模糊综合评价法等对财务风险评价体系的适用性等问题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篇10

近年来,我国房地产市场可谓跌宕起伏。2007年全国商品房销售价升量增, 2008年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央行执行了从紧的货币政策,商品房销量急剧下滑,价格也随之回落,2009年全国房地产市场再度回暖,2010年中央逐步加大宏观调控力度,央行几经调高准备金率和存贷款利率,执行逐步升级的从紧货币政策,使得全国的房地产市场再度下滑。从近几年我国房地产市场的波动可以看出,房地产市场的兴衰与国家所执行的货币政策密切相关,而对于房地产企业来说,企业经营业绩的优劣也与其资金状况高度相关,因此,对房地产企业筹资模型构建与优化的研究具有现实研究价值。本文之所以选择浙江房地产企业作为研究对象,是因为:一是浙江房地产市场这些年的波动状况与全国房地产市场的总体变动趋势吻合;二是考虑研究样本与数据采集、模拟的便捷。综上所述,本文探讨基于浙江房地产企业的筹资模型构建与优化,不仅能为浙江房地产企业提供筹资实践指导,同时,还能为政府有关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决策依据。

一、问题提出

基于对浙江房地产企业的调研,不难发现这些企业乃至全国的绝大多数企业在资金筹措与资金成本的控制管理上,还是非常粗放。现行理论与实务在筹资组合的选择上,都是基于既定的筹资方式和筹资数额,比较各种组合的筹资成本,然后确定筹资组合选择,这就意味着只有在已知各种筹资方式的筹资数额和资金成本的情况下,才能比较、获得筹资成本最小的筹资组合。本文试图以达到资金成本最低为目标,在给定筹资总量和资金需求时间的前提下构建模型,以确定不同筹资方式下的最佳筹资数额,从而获得最优筹资组合。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实务中企业筹资不仅需要考虑资金成本,还会涉及许多无法度量的因素以及种种关系问题,如长期合作关系,不同筹资方式获资的难易程度等等,但在本文研究中暂不考虑这些无法量化因素的影响。尽管较为理想状态下构建的模型会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相对于既定筹资方式和筹资数额下的筹资组合选择,本文研究成果不仅能在理论上提供更为科学、合理的筹资组合和组合优化模型,而且在实践上也能为企业提供可资借鉴的筹资组合选择以及筹资组合优化的方法。

二、筹资因素分析

(一)内部因素

内部因素主要是指企业内生的,并对企业筹资成本与财务风险产生影响的因素,包括:

1.债务规模

债务规模是企业债务总额及其在资产总额中所占比重的大小。由于债务资金的使用对企业来说存在着法定的还本付息义务,因此,随着债务规模增大,企业相应的债务资金成本会上升,同时企业的财务风险也会随之增大。

2.资本结构

资本结构是企业长期债务资本与权益资本的比例关系,本文将其限定为企业发行债券、发行股票所筹集资本的比例关系。资本结构不但影响着企业资本成本的高低,还会影响到企业财务风险的高低。

3.债务期限结构

债务期限结构是指企业所拥有的长短期负债的相对比重。由于权益资本是企业的自有资本,可以无限期使用,它只影响到企业资本成本,因此,在筹资时尚需考虑债务的期限结构。企业债务期限结构不但会影响到企业资金成本,还会影响到企业的财务风险。一般来说,短期负债比重较大,虽然资金成本较低,但企业财务风险就会较大;反之,长期负债比重较大,虽然财务风险会有所降低,但企业的资金成本就会增大。

(二)外部因素

外部因素主要是指企业外部经济、社会等宏观影响因素。宏观经济环境是影响企业筹资的重要因素,通常国家会根据国民经济运行态势不断调整宏观经济政策,在通货膨胀率上升时,会采取紧缩货币政策。银根紧缩势必会导致企业陷入筹资困境,为保证正常经营,企业不得不为获取必要的资金而花费更高的成本,从而导致企业在资金成本增大的同时,财务风险也随之增大。具体而言,物价上涨、资金成本的增大都会导致企业资金需求量的增加,从而增大了企业现金流压力和财务风险;反之亦然。

(三)管理者因素

管理者的风险偏好程度也会影响到企业资金成本和财务风险的高低,从而影响筹资组合的最终结果。如果管理者是风险偏好型,期望借助于财务杠杆扩大经营规模,那么,在资本结构及债务期限结构的安排上,债务资本的比重与短期负债的比重就会较高,这样,企业虽然资金成本较低,但财务风险较高;如果管理者是风险厌恶型,企业债务资本的比重与短期负债的比重就会较低,这样,企业的财务风险能得以降低,但资本成本会有所上升。

以上内外部因素和管理者的风险偏好均会影响到企业的资金成本和财务风险,最终影响到企业的筹资组合。鉴于有些因素无法量化,本文建模仅考虑内部因素。

三、建模

(一)基本假设

1.企业以资金成本最低为目标,不考虑其他动机。

2.在限定的筹资金额和资金使用时间内,公司有能力偿还各种筹资方案产生的资金成本,不存在抵押物被处置的情况,也不考虑恶意抵押融资的情况。

3.只涉及银行贷款(包括滚动授信协议),发行公司债券,发行普通股三种筹资方式,且每种筹资方式均有明晰的资金成本率或资金成本的计算方法。

4.考虑到滚动授信协议,银行贷款的期限设定为一年或以下,债券期限设定为一年至五年,而普通股则无期限上限。

(二)变量设定

1.银行贷款

银行贷款是浙江房地产企业使用最广泛的筹资方式,具有贷款时间与期限灵活、贷款金额可控、资金成本较低等特点。相关变量设定如下:

银行贷款数量:X1

企业所得税率:t = 25%

资金总成本:c1 = r1*X1

2.债券

发行债券是本文设定的长期债务资本的主要筹措方式,具有按批发行、发行量较大、可以不通过中间商等特点。相关变量设定如下:

债券数量:X2

资本成本率:r2 = I*(1-t)

(假定:I=5.5%*1.4,债券收益率不超过同期存款利率的1.4倍)

企业所得税率:t=25%

债券发行固定成本:F0

债券发行变动成本:X2*0.2‰

资本总成本:c2=( r2+0.2‰)*X2 +F0

3.普通股

发行普通股是企业权益资本的主要筹措方式,具有发行量大、财务风险低等特点。相关变量设定如下:

普通股数量:X3

资本成本率:r3=15% (假定:过去五年房地产行业平均市场回报率为15%)

普通股发行固定成本:F1

普通股发行变动成本:0.3‰

资本总成本:C3 = F1+ X3*(r3+0.3‰)

(三)约束介绍

1.数量约束:贷款数量不超过1亿元;债券发行量在1亿元至3亿元之间;普通股的发行量至少为2亿元,总筹资额在4.3亿元以上。

2.时间约束:贷款不超过1年,仅用作资金周转;债券单次发行且期限不超过5年;普通股作为权益资本,在时间约束上作为前两种筹资方式的补充,没有上限。

(四)模型规划

由于不是线性规划,故放弃使用Lindo,而采用Excel建模。

MIN Z= r1*X1+(r2+0.2‰)*X2 +F0+ F1+ X3*(r3+0.3‰)

S.T:X1+X2+X3>=430

X1

X2>=100

X2

X3>=200

四、数据来源

(一)筹资需求量采集

本文选定的Z公司,为浙江一家正在准备上市的股份公司,由于特定企业资金需求量数据的采集,涉及企业的内部经营与管理,不易直接获取,也不宜披露。因此,采用由网上公布的企业筹资情况,结合该企业现金流量分析综合得到的模拟数据。

(二)资金成本率采集

资金成本率数据的采集,本文通过综合分析银行贷款利率的网上信息,以及Z公司的资金成本率数据,集成获得。

五、输入数据求解

最终结果:在给定了时间约束之后,筹资模型的运算结果如表3:

六、解的实际含义

从上述求解结果可见,在筹资4.3亿元的情况下,企业总资金成本为3 617万元,扣除其中由于准备普通股和债券发行(Z公司准备上市)导致的各项固定费用2 000万元。实际变动资金成本为1 617万元,换言之资金总成本率为3 617/43 000=8.41%,而变动资金成本率(即第二年如果继续使用这种筹资组合所产生资金成本率)只有1 617/43000

=3.76%,几乎只有单纯银行贷款利率的二分之一。

在给定的约束条件下(如表4),这个模型有最优解,但是可以看到每一种筹资方式都没有达到数量的上限,可见有效的约束其实是不同筹资方式的时限,同时筹资总量正好等于总资金需求的下限,这也验证了财务学中筹资不能过量,以避免不必要财务费用的理论。

从表5敏感性报告中可见,贷款和债券的递减梯度即递减价格为0,普通股的递减梯度为0.898,这就意味着如果普通股的筹资量增加100万元,将增加8.98万元的资金成本。因此从递减梯度的角度来看,在目前的筹资规模下,如果不考虑时间的约束,使用普通股筹资并不是最为有效的筹资方式。

再从约束的角度来看:在确定了筹资时间之后,在目前的筹资组合下,总筹资量和债券发行的数额上限是稀缺资源,也是影响最终筹资总成本的约束条件。从拉格朗日乘数(即影子价格)来看,每增加100万元的筹资,将会增加6.05万元的筹资费用,换言之,目前的边际资金成本率为6.05%。因此,单从资金成本率来说,发行企业债券能够很好地降低企业的资金成本。

从表6中的极限值报告可以看出,贷款从0. 3亿元增加到上限1亿元,资金边际成本将增加约424万元,边际资金成本率为6.05%;债券发行量已达上限3亿元,资金边际成本为0;而普通股从1亿元增加到上限10亿元,资金边际成本将增加1.35亿元,边际资金成本率为15.03%。由此可见,在筹资极限值范围内,资金成本率的变动符合高风险高回报的财务规则。

七、问题及价值

(一)问题

本文研究着重关注内部因素对企业筹资组合选择及筹资方案确定的影响,忽略了一些无法量化的宏观经济环境和管理者风险偏好等因素。但众所周知,很多财务理论与模型的建立最先都基于几近苛刻的假定与约束之上,因此,本文也将在已建立的理想状态模型之上,进一步研究在假设与约束逐步松弛的情况下筹资模型的构建与优化,以期研究成果更具应用价值。

(二)价值

虽然本文构建的模型忽略了一些无法量化的宏观经济因素和管理者风险偏好因素的影响,但模型的总体构建思路符合企业筹资的内部约束要求,比现行的基于既定筹资方式和筹资数额进行筹资组合选择的方法更科学、合理。对企业来说,在设定了所有内部约束的前提下,就可以得到已优化的筹资组合,因此,本文研究结果对于指导企业筹资实践具有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Bob Ryan. Corporate Finance and Valuation [M]. THOMSON, 2007.

[2] Garrison, Noreen, Brewer. Managerial Accounting [M]. McGraw Hill, 2010.

[3] 华伟, 王新军. 房地产金融学[M].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7.

[4] 王琼, 陈金贤. 信用风险定价方法与模型研究[J]. 现代财经, 2002 (4).

篇11

一、引言

Z值模型是目前在财务危机预警分析中最常采用的一种经典模型。该理论是Edward Altman 通过对美国1945年至1965年间的33家破产企业(制造业)和同样数量的非破产企业进行充分研究后,于1968年发表的研究结论。他从20多个财务指标中综合出4至5个变量,通过加权汇总,产生总判别分Z值,将其与临界值对比来预测企业的财务危机。一般只是将Z值计算出来进行企业的风险预测,由于每个企业的Z值也是时间序列,利用ARIMA模型对Z值进行进一步分析,预测企业未来Z值的大小,从而可以进一步达到风险预警的效果。

在国内,许多学者都将Z评分模型应用于我国上市企业的财务风险实证研究,也有许多学者将ARIMA模型成功运用于对于一些金融时间序列的预测。由于Z评分模型对我国上市的公司在财务风险预警方面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因此笔者将以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为例,进行Z评分模型的应用。

二、模型设计与数据来源

(一)模型设计

ARIMA模型由于不需要对时间序列的发展模式作先验的假设,而且可以反复修改与识别,直到获得较为理想的模型。因此,将ARIMA模型适用于企业的Z评分非平稳时间序列,预测企业未来的Z评分数值,可以认为是一种大胆的尝试。

1、ARIMA模型的基本思想

ARIMA模型的基本思想是:将预测对象随时间推移而形成的数据序列视为一个随机序列。以时间序列的自相关分析为基础,运用一定的数学模型来近似描述这个序列。

2、ARIMA模型预测的基本程序

(1)根据序列图对平稳性进行识别。如果时间序列不是平稳序列,则需对非平稳序列进行平稳化处理。

(2)模型的识别和定阶。根据时间序列模型的识别规则,建立相应的模型。

(3)进行参数估计,检验是否具有统计意义

(4)进行假设检验,诊断残差序列是否为白噪声。自噪声说明一个时问序列中有用的信息已经被提取完毕了,剩下的全是随机扰动,是无法预测和使用的。如果残差序列通过了白噪声检验,则建模就可以终止了,因为没有信息可以继续提取,否则就需要修改模型或者进一步提取。

(5)利用已通过检验的模型进行预测分析。

(二)数据来源

本文所有数据来自中石油集团的官方统计年报、半年报和季报。由于中石油是2007年11月5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计算各季度Z分值的原始数据见表1所示。

三、ARIMA模型对中石油Z分值的建模分析

(一)数据预处理

通过图1可以看出:2007年至2011年个季度中石油集团的Z分值的时间序列图。通过对时间序列图进行观察,发现中石油的Z分值有非常明显的线性下降趋势,则可初步判断它是一个非平稳的时间序列。

对于含有线性下降趋势的时间序列,一般都是通过取一阶差分来消除线性趋势使其平稳化。一阶差分后发现在1%的置信水平下能够通过单位根检验,所以一阶差分可以使其平稳。这意味着对中石油的Z分值经过一次差分后可以建立ARMA(p,q)模型。

(二)模型识别和定阶

模型识别就是确定时间序列分析时应用AR(p)模型、MA(q)模型还是ARMA(p,q)模型。Box-Jenkins的模型识别方法,是根据自相关函数(ACF)和偏自相关函数(PACF)来确定模型的形式,其识别标准见表2。

根据一阶差分序列自相关、偏自相关图3所示,结合图3可知取p=1,q=1时对应的AIC值最小,故最终确定p=1,q=1。由此,ARIMA(p,d,q)可确定为ARIMA(1,1,1)。

(三)ARIMA(1,1,1)模型的检验

本步骤在于对模型的残差序列做白噪声检验,如果残差序列非白噪声序列,则残差序列仍存在未提取的有用的信息,模型需要进一步改进和修正;如果残差序列的样本自相关系数都在随机区间内,也就是所没有任何自相关系数在统计上比较显著,则认为残差序列是纯随机的,模型得以检验。

图4给出了残差序列的样本自相关系数和偏自相关系数,可以看出残差序列的自相关系数和偏自相关系数都落入随机区间内,没有出现明显的趋势特征,所以,我们可初步判断ARIMA(1,1,1)模型对中石油的Z分值序列的拟合程度是比较好的,另外,残差序列从滞后3阶开始自相关函数相应的概率值P都在0.1以上,样本自回归函数也都在95%的置信区间以内,因此不能拒绝原假设,于是ARIMA(1,1,1)模型估计结果的残差序列是白噪声序列,残差信息基本上已经被完全提取。

(四)中石油2012年Z分值预测

利用模型进行拟合预测,结果如表3、表4所示。表3给出了2011年各季度的Z分值预测数值,从中可以看出,预测相对误差在0.98%到10.34%之间波动,2011年个季度Z值的平均相对误差仅为2.7%,这表明模型预测效果较好,可用于预测中石油未来的Z分值。

利用该模型对中石油2012年各季度的Z值进行预测,见表3。预测结果表明:中石油的Z分值将在年初上涨之后一直是下降趋势,意味着中石油的财务风险将有进一步恶化的趋势,但Z分值仍远远高于安全临界值。

五、结论与总结

本文将Z评分模型与ARIMA模型相结合,可以更好的进行企业的财务风险预警,可以达到未雨绸缪的效果。鉴于报表季度数据有限,时间序列样本较少,可能会影响预测的准确性。

根据预测,中石油的Z分值在2012年在第一个季度会有所好转,但全年仍然是一个下降的趋势,也意味着中石油的财务风险将进一步恶化,归其原因,主要是其流动负债远远大于流动资产,造成净营运资本为负所带来的偿债能力风险。所以,中石油在未来的经营过程中要注意防范在这方面风险,增加流动资产,同时减少流动负债,使企业资产保持一个较好的流动性。

参考文献:

篇12

中图分类号:F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06-0210-03

引言

菲利普・科特勒在《营销管理》中指出开发新产品即意味着创新,创新程度越高不确定性越大,风险也越大,风险是新产品开发的固定有属性。Keizer(2007)提出在新产品开发过程中存在着容易察觉的和隐藏的两种风险[1]。在众多失败的原因中,技术因素占20%,非技术因素高达80%[2]。残酷的现实表明,大部分新产品未能进入市场,其失败比率在30%~40%之间[3]。因此,对新产品开发风险进行识别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出版物获得了空前的发展机会,《2011―2012中国数字出版产业年度报告》[4]指出,2011年中国数字出版全年收入规模达1 377.88亿元。然后,数字出版物作为一个新兴产物,其产品开发过程中的风险问题较少得到关注,对于数字出版物新产品开发项目,有效的风险管理能够促进新产品开发的成功率。本文采用等级全息建模(HHM)方法,从多视角、多维度来识别数字出版物新产品开发过程的风险问题,为数字出版物新产品开发过程中的风险评估、监控和防范提供有益参考。

一、数字出版物新产品开发风险形成机理

数字出版物新产品开发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的过程,新产品从创意开始到商品化,要经历产品论证、产品开发、市场化三个阶段,各阶段风险内容和风险程度不同,分析其风险的形成机理,是风险识别与管理的必要前提。

1.产品论证阶段。本阶段是数字出版物新产品开发的起始阶段,承担着新产品的目标制定、需求分析、投资预算、市场分析等工作,决定着新产品的发展方向,其投入资金量相对较少。由于新产品开发的出发点是用户需求,本阶段需要用户的参与和深入挖掘用户的需求信息,若用户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不积极合作,对项目持消极态度,不及时提供需求和配合市场分析等,将给新产品开发带来较大的不确定性,其风险程度较高。

2.产品开发阶段。产品开发阶段的风险主要体现在:成本上,涉及到开发过程中软件、硬件及人员成本;技术上,是否注重流行的技术方案的比选与评价,设计风格、标准化策略是否符合大众需求;产品测试上,新产品测试方式与对象选择是否合理。产品开发阶段是新产品资金风险、技术风险、设计风险的聚集点,是新产品能否开发成功的关键所在。

3.市场化阶段。市场化阶段主要完成新产品市场测试和商品化运作。新产品市场测试过程中存在着对象的选择与内容的测试问题,测试对象选择不当将导致市场导入策略的失败,新产品内容信息存在问题则可能带来社会价值风险和版权争端风险。市场导入策略是新产品商品化的关键一环,如何根据产品与市场的特点合理的选择差异化的市场导入策略,是新产品成败所在。

二、数字出版物新产品开发风险因素

本文根据数字出版物新产品开发过程中的风险形成机理,将数字出版物新产品开发风险因素归纳为以下四种:

1.用户因素。用户参与在提高新产品成功的机会下也带来了风险,宋浩(2012)指出用户因素是导致需求风险发生的重要来源之一,经常伴随需求风险而发生[5]。在数字出版物新产品的开发过程中,用户的参与程度直接决定需求分析的有效性,而用户本身的知识结构、参与动机、配合程度等因素,则会影响需求分析的准确性。此外,产品测试、市场测试等阶段中的用户参与也是风险产生的过程。本文认为,用户因素在数字出版物新产品开发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2.环境因素。数字出版物新产品开发的目的是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然而,市场环境中的不确定性因素也给生产商带来了风险,如消费者偏好的变化、技术工具的升级换代、产品开发成本的提升等。在新产品开发过程中,最为重要的是关于市场需求的信息,当市场环境变化较小时,生产商从外部获得的资源相对准确、全面和快捷;当市场环境变化较大时,生产商从外部获取的资源价值则会降低。本文认为,环境因素是数字出版物新产品能否成功不可或缺的因素。

3.资源因素。数字出版物新产品开发资源因素包括财务资源、人力资源、技术资源等。财务资源是指生产商能提供给新产品开发项目的资金量、资金到位的及时性以及财务监督管理等,财务监督管理是防范新产品开发中财务风险的重要环节。人力资源因素是指新产品项目的人员组成情况、团队管理者的能力、技术人员的开发水平等,人力资源水平因素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新产品开发的成败。技术资源因素是指是否使用了最新的技术工具,设计水平是否符合最新发展潮流。本文认为,资源因素是数字出版物新产品开发成功的保证。

4.内容因素。内容始终是数字出版物价值的首要因素,内容因素包括内容价值与内容版权。内容价值是指数字出版物内容本身是否具有价值,能否达到传播知识、分享信息、交流思想的目的。内容版权则要求数字出版物新产品不存在版权争端问题,具有良好的版权策略。大量事实证明,存在版权争端的数字出版物新产品,其失败的风险会急剧放大。因此,本文认为内容因素是数字出版物新产品开发成功的基础。

三、基于HHM的数字出版物新产品开发风险识别

(一)数字出版物新产品开发风险HHM框架设计

本文采用等级全息建模法(HHM)来识别数字出版物新产品开发过程的风险问题。根据风险形成机理以及风险因素分析,可从产品与项目管理两个层次进行建模。产品层次风险包括技能风险和价值风险,项目管理层次风险包括利益相关者风险、沟通风险、财务风险和市场风险。数字出版物新产品开发风险识别HHM框架(如图1所示)。

1.利益相关者风险。数字出版物新产品开发过程中的参与主体包括:生产商、用户、著作权人。各主体间存在着不同的利益诉求,并依此构成利益相关者团体。生产商主要任务是收集用户的需求信息、设计产品的形式以及赚取利润等;用户则以提供需求偏好、配合测试以协助新产品的开发;著作权人则希望将自己的成果及时。生产商、用户、著作权人构成了一张利益网,新产品的成功开发需要三者的协力合作。

2.技能风险。是指数字出版物新产品生产商技术能力不足所带来的风险。数字出版物是信息产品的一种,是一项技术开发与创新活动,技术问题成为新产品开发的核心问题,生产商创新能力的不确定性、能力与项目要求不匹配、缺乏有效的项目管理能力等,均会给项目实施带来风险,而导致项目的失败。相比其他风险而言,技能风险的关注更为集中,常常是导致新产品开发终止的直接原因。

3.沟通风险。是指由于生产商与用户之间信息不对称,所产生的交流沟通的不确定性,并由此对新产品开发带来的负面影响。数字出版物新产品的开发是基于用户需求,新产品开发过程中包括用户需求及用户体验等信息的收集,但生产商与用户之间存在着信息、认知、信任、价值等方面的差异,可能会产生由于用户在新产品开发过程中不配合、对项目持消极态度、不及时提供需求信息,而导致新产品项目实施的困难。

4.财务风险。是指数字出版物新产品开发项目预算超支或项目延期所来的不确定性,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主要有:新产品项目初期不切实际的估算导致预算偏低、预算编制不完整、目标设定不合理、新产品需求变化太大、成本增长过快、财务变更不及时、财务控制与监督的失效等。项目资金是新产品能成功开发的保障,财务风险的出现将给项目继续执行带来困难,数字出版物新产品开发预期目标难以实现。

5.市场风险。数字出版物新产品开发过程中,市场风险可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来考察,宏观层面主要是指经济环境和活动所带来的风险、相关法律带来的风险、政治环境可能带来的风险等;微观层面主要包括用户偏好和技术变革所带来的不确定性,用户需求瞬息万变,新产品信息内容、设计、界面等是否满足消费者需求与偏好的变化,设计是否符合技术的最新发展方向等,均是市场微观风险来源。

6.价值风险。数字出版物通过内容来传播知识、分享信息、交流思想,以体现价值,其信息内容首先必须符合社会价值观,脱离文化环境、违背社会价值观的新产品可能会让用户产生抵触情绪,带来价值风险;其次,新产品是否存在版权争端,存在版权争端的新产品上市后将会受到道德谴责与法律制裁。

(二)基于HHM的风险识别过程

为了更好地识别数字出版物新产品开发风险,现以网络游戏新产品开发为例,从技能、价值两个视角进行风险识别分析。将P211图1进行变形,构建图2所示新产品开发风险识别图,作为风险识别的直接框架图。

假如,现在需要识别网络游戏新产品开发风险与“技能”、“价值”之间的关系,“技能”与“价值”之间存在着16种组合关系,初步确定可能存在着16种风险场景。然而,进一步分析发现,不同的风险组合其风险等级存在着差异,风险等级高的场景组合是需要重点关注的。如“技术水平”与“内容”、“版权”的风险等级明显高于“技术水平”与“文化”、“价值观”的风险组合。因此,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可根据HHM框架图识别出所有可能风险组合,然后划分风险组合场景的等级,风险等级高的组合场景值得重点防范。

结论

本文运用HHM对数字出版物新产品开发风险进行识别,研究表明:第一,数字出版物新产品开发中,产品论证、产品开发、市场化三个阶段均存在着风险问题,但风险程度存在着差异;第二,数字出版物新产品开发过程,用户因素、环境因素、资源因素为风险形成的主要因素,在风险识别过程中值得重点关注;第三,HHM框架是一种全面系统的方法论,该方法能从整体的角度识别数字出版物新产品开发风险,并具有很好的扩展性。但由于本文所用方法是在借鉴企业风险识别方法上提出来的,可能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对风险等级的定量测度等方面,数字出版物新产品开发风险识别问题有待专家学者进一步的探讨。

参考文献:

[1] Keizer J A,Halman J I M.Diagnosing risk in radical innovation projects[J].Research-Technology Management,2007,50(5):30-36.

[2] 周寄中,王建伟,张黎.新产品研发过程中研发与服务的联动分析[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6,(6):9-14.

篇13

企业财务风险指企业财务活动中各类不稳定因素所造成的影响。这些影响往往导致了预期收益与实际情况的脱节,造成企业蒙受损失。企业的组织、生产等每一个环节或方面都有可能成为问题潜在的诱发区域。当风险一步步转变为损失后,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偿债水平将大受影响。众所周知,筹资活动、投资活动、资金回收和收益分配活动四个方面是企业财务活动的基本组成部分。需要企业面对的往往是不同环节都有可能产生的风险,当这些风险渗透进了企业资金管理后往往导致新的经管问题,会对正常的回收资金和收益分配产生不可估量的损失。但与此同时,一个正常进行生产经营的企业,面临各类财务风险又是在所难免。财务风险在资本流通中可谓不可避免。从资本运作角度理解资本流通是资本进行运作时流通初始的本金垫支,以价值衡量作为目标以增加货币本金的回收,在此之中财务就成了重新获取货币垫支所进行的运动。由此可见财务风险的源头实际上生于本金垫支,当相关的筹集活动一货币为资本使用时,无法跟随价值升值成为了资本所携带的风险。资本流通的过程成为了财务风险移动与积累的过程,资本风险会根据之前的资本形态进行接纳,这一过程中又会不断吸纳新的风险,最终对企业的生产经营造成巨大影响。这种影响会在企业的资金状况和财务成果中得到具体反映。由此可见财务风险将造成企业面临利润不稳定、偿债能力下降等问题。在财务结构中无论作为起到还是终点,都可是为财务的一大静态表现,对运动过程进行表现。上述定义从总体上阐述了财务风险,对企业的生产和经营管理将有重要指导意义。

二、企业财务风险影晌因素与风险控制原则

在认识企业财务风险的基本定义的基础上对方向的产生原因和影响因素进行把握,必须清楚地看到这些成因,才能在实践工作中做出有效的防范和规避,进而将风险损失降低。本文将就此在下文中列举财务风险的几大产生原因。

1.企业的资产结构中债务比例过高

企业的资产结构中的债务比例不宜过高,过高的债务比例会导致无法偿还到期债务等问题,进而将企业拖入严重的财务困境。过高的负债比率将使企业负担起利息且到期需要偿还高额债务本金,在企业经营状况不佳时此类问题甚至可能直接造成企业资不抵债,破产清算。

2.企业的资产流动状况差

如何保持良好的资金状况以偿还到期债务和利息是企业在完成融资后所亟需面对的课题。这时如果企业的资金流动状况较弱、变现能力不强将无法保证有足够的现金,这些都会导致企业财务风险由潜在发展为现实,轻则产生财务危机,重则造成经营失败。

3.企业的财务决策失误

当企业的财务决策不合理时,缺乏科学性的决策会造成实际效益与筹资成本的失衡。经营管理不善导致财务状况恶化,严重威胁企业到期财务水平增加静态风险蔓延的破坏性。这些都是产生财务风险的重要原因,可见决策失误所带来的重要影响。

4.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导致不同的财务风险

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相关法规制度等环境外部因素是企业财务管理中不可避免的。这些因素独立于企业之外不受企业控制,会对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产生剧烈影响。外部环境的复杂多变增大了企业风险产生的可能性。综上,上文列举的前两点因素是财务风险产生的直接原因,而后两者则是直接导致风险发生的间接原因。类似情况一旦发生,会对企业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企业需要制定如下风险控制的原则。

(1)收益、风险均衡原则。企业的经营者在经营中不能只注重企业的收益,要对可能到来的风险与可能造成的损失做好提前的预判。这就要求企业经营者将收益与风险同等对待,寻找其中所存在的联系以达到均衡各方的目的。趋利避害的基础上为企业争得更多利益。

(2)风险适度、限度承担的原则。财务风险的存在是不以公司经营者的意志为转移的,所以有关人员必须正视。在认识风险的基础上明确它可能造成破坏的最大程度。

(3)提前预警,有效规避的原则。任何财务风险都不是凭空生产,其产生之前必有先兆,即所谓的预示性。及时建立有关的预警系统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4)分权分级管理的原则。在财务风险来临是,企业需要上下一心共同面对,管理上需要分权分级明确相关责任。

三、防范和化解企业财务风险的对策

1.合理规划资本结构,保障融资环境

资本结构是企业财务规划中的重要课题,而合理的负债比例则是其中的重中之重。对于企业的经营者来说,必须在保持适当的负债同时控制资金成本,否则就可能造成无力还债甚至资不抵债。只有规划合理的资本结构,控制好负债比例,才能让企业的融资环境大大改善,吸引各方投资。

2.进行多角经营,分散投资风险

当企业风险不可避免时,分散风险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企业的经营者可将筹集的资金进行分散投放,让不同盈利和亏损程度的项目共同分担风险。这种分散应对的方法可以实现盈亏互补、削弱风险带来的破坏。不过此种方法尚需企业领导者谨慎选择。

3.合理制定风险应对政策,保持良好的财务状况

在企业的实际经营活动中,经营成果良好,资金却紧张的状况时有发生。比如投资长周期项目、投资高成本项目等,它们都会影响到企业的财务状况。此类情况一旦出现就意味着潜在的财务危机已经生成。因此,企业的经验管理者需要及时制定风险应对的相关政策,对于各收回款项进行及时处理,安排合理的资金运营计划以保障企业的正常运转。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