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宏观经济的分析方法

宏观经济的分析方法范文

发布时间:2023-10-10 17:16:22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5篇宏观经济的分析方法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宏观经济的分析方法

篇1

前言:通货膨胀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常见问题,而正确的使用货币政策工具,可以使宏观经济的发展具备一定的稳定性特点。当前,对通货膨胀的研究局限于动态结构的状态下,而货币政策工具的选用非常容易受到宏观经济发展的影响。因此,对三者进行科学的协调,是很多经济研究领域重视的问题。

一、通货膨胀预期、货币政策工具选取同宏观经济稳定的重要关系

(一)三者研究具备较强的联系程度

进入21世纪,我国经济运行摆脱了改革开放初期以“高增长、高通货膨胀、高波动”为特征的大起大落局面,进入“高增长、低通货膨胀、平稳化”的轨道,无论从水平还是波动幅度来衡量,我国通货膨胀处于由高向低转变的态势。但另一方面通货膨胀的持续性或者惯性仍然较高。长期形成的通货膨胀持续性特征,现阶段劳动力、资源能源约束和流动性过剩形成的通胀环境,都对我国的货币政策构成一定挑战。随着通货膨胀问题的出现,货币政策必须进行调整,可以根据中介目标的状态,对信贷机制实施良好的控制,使通货膨胀问题的处理能够具备更强的现代性特点。对通货膨胀问题的分析,可以根据货币供应体系的基本模式进行推进,使宏观经济的管理可以更好的利用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实现通货膨胀问题的解决。要根据经济数据的波动情况,对未来一段时期的宏观经济发展规律进行判断,使经济的发展趋势能够得到良好的控制。要按照货币政策工具的使用过程,对经济发展的横轴进行判断,以便宏观经济可以更好的根据横轴的状态进行调节。可以按照信贷量的具体情况,对宏观经济稳定性受到的影响进行分析,以便通货膨胀问题的分析可以更好的提升经济增长质量。可以在通货膨胀问题的演变过程中,对相关经济数据的峰值情况进行统计,使货币的供应可以同研究方案实现统一。如果在进行研究的过程中能够使用经济危机方面的理论进行支持,则可以按照正规金融活动的模式,对通货膨胀的构成要素实施判断,并将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研究,使宏观经济影响因素的分析能够更加准确。

(二)货币政策工具对调整通货膨胀具有重要作用

在分析货币政策工具的过程中可以按照信贷冲击的模式对货币政策工具使用的科学性进行判断,使货币政策的制定和推行能够更具针对性。可以对货币政策执行过程中的因素实施了解,使货币政策能够根据宏观经济的发展需要进行发展方案的制定。在分析的过程中,货币政策会成为影响宏观经济波动状态的首要因素,如果能够正确的实施货币政策的调节,将使得宏观经济在增长的过程中可以更好的保证经济政策的平稳性。货币政策的研究还能够使宏观经济的波动状态受到影响,如果货币政策在调整的过程中可以对信贷投放状态进行研究,则可以使宏观经济以较为缓慢的形式变换到正常的状态,使宏观经济的整体运行模式能够更加健康。

二、处理通货膨胀预期、货币政策工具和宏观经济稳定关系的建议

(一)提升对通货膨胀基础性因素的研究

在进行通货膨胀预期分析的过程中,可以按照货币政策工具使用过程中的问题,对影响宏观经济的主要因素实施了解,可以按照分析的基本方法,对三类主要因素的协调关系进行明确,使未来的宏观经济调整工作能够具备充足的实践经验。可以按照央行机构的指示情况,对外汇体制改革环节实施了解,使外汇体制改革可以更好的适应利率的变化情况,如果能够对现有的市场模式做出正确的调整,可以按照宏观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要素,对经济的调控技能实施了解,使通货膨胀问题可以得到根本性转变。要根据复杂状态下的宏观经济调节基础,对经济波动状态实施有效的研究,通过通货膨胀的影响深度,进行宏观经济复杂性的控制,使宏观经济可以更好的利用外汇资源进行稳定性修补。要根据当前通货膨胀的严重性,对宏观经济的调控性能进行研究,如果能够保证对通货膨胀问题实施有效的控制,则需要根据货币紧缩的状态对宏观经济实施调控方案的更正,使宏观经济可以在更小的波动周期内实现影响力的提升。

(二)加强对货币政策合理性的分析研究

在进行货币政策工具研究的过程中,可以根据货币投放的需要,对宏观经济的具体投放规模进行研究,使货币政策工具的使用可以符合货币投放的时机。要根据货币政策工具调整过程中的收缩状态,对影响货币投放风险的因素进行控制,使货币的投放具备更强的准确性。要根据货币当前的汇率情况,对货币运行过程中的供给状态进行研究,以便货币能够更好的通过浮动政策的调节实现汇率的有效控制。可以加强对货币政策的出口途径分析,通过固定时期的货币政策状况,对货币的供给机制进行调整,以便货币的运转数量可以更好的实现调整。在进行信贷投放研究的过程中,要按照信贷投放的具体机制,对提升信贷投放质量的因素实施了解,以便信贷的投放环节可以更好的适应货币供给的需要,促进货币政策供给科学性的提高。

结论:通货膨胀问题很容易导致经济发展的稳定性受到影响,在实施货币政策工具选用的过程中,如果能够保证选用的正规性,则可以对宏观经济的稳定性进行维护,深入的研究通货膨胀问题与经济稳定性的关系,对提升经济发展质量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李津燕.后危机背景下控制通货膨胀预期的思考[J].大江周刊:论坛,2010(03).

篇2

中图分类号:F0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5-00-01

宏观经济学是一门复杂的学科,其中充斥着许多人为因素的不确定性,因此必须遵循某种方法论来减少这种不确定性。本文通过实证主义和人文主义范式分别来阐述,指出研究宏观经济学问题必须注重与方法论的结合。

一、宏观经济学的特殊性

宏观经济学有其特殊性,正是由于这种特性使宏观经济研究变得复杂多变。一是,整体性。宏观经济的整体性是指宏观经济虽然针对不同的主体可能有不同的经济行为,而且经济行为的范畴会存在差异,但是从宏观层面的经济来讲,其整体性不可忽略。也就是说,社会也好,各级政府也罢,它们在宏观经济方面都必须以整体利益为出发点,在制定政策措施时,必须相互配合以达到共同的目标。二是,社会性。宏观经济的社会性是指宏观经济从整个社会的角度出发,要从宏观的层面上把控整个国家乃至社会的经济局面,正如本文的前一部分所述,社会及各级政府作为宏观经济的主体,使得它们的经济行为具有了一定的社会责任。三是,协调性。宏观经济的协调性是指通过宏观经济活动,要促进社会各个领域的共同而协调的发展。从历史的发展长河来看,任何一个阶段的发展与进步在不同利益群体方面都不可能以同样的速度进行,也就是存在着不同步性,在这种情况下,协调显得尤为重要。

二、宏观经济学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宏观经济的特殊性的存在,要想准确研究宏观经济具有一定的难度。宏观经济研究成果普遍缺乏科学性和创造性。科学性是要求学术成果所表述的内容具有可靠性,体现在论据要准确翔实,文字表述精炼不可含糊其辞,许多经济学研究达不上要求。研究成果的创新性要展现研究的解决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但实际上大多数研究成果不是材料堆砌,就是过多借鉴别人的理论缺乏自己的创见。像多数论文的文献综述部分都是材料堆砌而成,以时间为序最多,却没有时间地点提出理论的缘由等,这样的综述意义不大。研究成果中的模型的“借鉴”,几乎都是直接照搬国外的东西,再直接用中国的数据进行检验,而数据的质量又不高,只要得出结论就可以,不管其正确与否。

三、方法论的必要性

方法论的定义为多种多样,《韦伯斯特大学词典》将方法论定义为“做某件事,或为做某件事的方式、技术或过程”。但在《应用经济学方法论》这边书中,方法论一词实证指:给定领域中进行探索的一般方法的研究。因而,经济学研究方法论就是对经济学研究的一般方法的研究。书中方法一词指的是:用于完成一个既定目标的具体技术或工具,这种用法和国家科学院科学指导委员会的用法一致。在社会科学方面,社会研究方法是通过科学的方法,系统地收集和分析关于社会现象的资料,并在此基础上对相关的社会现象及其本质和规律做出科学认识的活动,是设计方法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宏观经济学是建立在实践基础的研究,并没有一个成熟的科学的理论研究方法,如果认为宏观经济学科的理论不需要经过科学的检验和检测就能成功,这显然是不对的。现代宏观经济理论如果想要发展就必须上升到理性的高度,从而形成科学的行为准则,同时这种“行为准则”在不断的进步和发展中形成科学的“方法论”。在宏观经济学科研究领域,“方法论”十分重要,它是现代科学和经济理论研究领域的核心问题。因此,对我们科学地学习和研究宏观经济学科研究是至关重要的,也是不可或缺的。

四、从社会科学方法论角度研究宏观经济理论

(一)实证主义

从研究特征来看,实证主义社会学对“科学建构”的强调依赖于把自然科学作为社会理论构造的模式,强调科学就在于说明现象的成因,对现象的未来进行分析和预测。并对自然科学这种普遍性和精密性的精密性,主张重量化的研究方法,因此实证主义主张以事实说话,从宏观经验事实来研究宏观经济问题。定量研究是实证主义方法论的具体化,它侧重于对宏观经济数据的数量分析和统计计算。实际上,实证主义研究早已渗透到不管是社会科学还是自然科学研究中。实证主义研究有着其他方法所无法比拟的优点,如自行检验。实证主义在研究宏观经济中有很多的内在的检验,这些检验可以验证和控制经济学家在自己能力范围外的研究结论。

但是实证主义分析是基于特定引导假定下,而特定引导假定本身就存在主观性,而这两者又是无法隔离的,因此实证主义不是撇开价值观纯粹的科学研究,不同的经济经济学家对于同一现象的实证研究会得出不同的结论。

(二)人文主义

经济学是关于人的学问,不仅要研究资源配置问题还要研究理想人行为的问题,经济学研究一方面要注重效率,另一方面还要关注人的伦理道德。经济学的核心和基础上价值论,经济学研究的目的是促进人和社会的全面发展。人文主义强调收集信息,从整体上进行理解和诠释。它注重定性研究,并偏重本分析或叙事表达,它们认为人力的行为是多样化的,个人根据自己的实践情况来决定自己的行为。人文主义的社会价值是倾向于对人的个性的关怀。因此人文主义从定性的角度出发,来研究宏观经济问题,并让宏观经济理论向对人们有价值的方向发展。注重强调反对暴力,主张自由平等和自我价值体现的一种哲学思潮与世界观。自由公平可以促进经济发展,而宏观经济发展又必须以自由公平为基础和前提。

参考文献:

[1]沈军,白钦先.论金融研究方法论的范式转换[J].经济论坛,2006(5):123-128.

篇3

摘要:现行判断宏观经济的指标繁多,且判断标准不尽相同,使得判断宏观经济整体状况不尽如人意。本文笔者提出一种全新的、并能够直接反映宏观经济状况的研究方法――群体综合指数判断方法,并将此方法运用在实例中,判断和分析了一国宏观经济的形势,证明了其正确性和科学性。

关键词:宏观经济 判断标准 群体综合指数判断方法

Abstract: the current macroeconomic indicators judge various, and the judgment standard is endless and same, make judgment macroeconomic overall condition not satisfactory.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puts forward a kind of brand-new, and can directly reflect the research methods of macro-economic conditions-group composite index judging method, and the method is used in the example, the judgment and analysis of a country macroeconomic situation, prove the correctness and scientific.

Keywords: macroeconomic judgment standard group composite index judge method

中图分类号:F123.1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 绪论

在现代市场经济中,周期性的经济波动似乎成为了一国经济生活中的客观现象,经济发展是有起必有落,大起必大落。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事实上也面临着膨胀与衰退的反复。经济波动必然影响到经济主体的行为。所以,必须加强对宏观经济的判断和分析。

纵观当前宏观经济判断的研究方法,有美国的综合指数法、国内基于模糊数学的综合评判法,还有全新的人工神经元网络理论景气观测法,但这些方法都或多或少的存在着一定的弊端。所以,在本文中,笔者讨论并提出了一种基于宏观经济指标群体的宏观经济状况判断方法。

2 群体综合指数判断方法

此方法是从宏观经济数据中选取比较重要的指标,作为一个评价群体,将指标月数据进行数据标准化,使其具有可比性,利用指标群体及其均值的变化趋势来判别宏观经济的运行状况及预测经济的未来趋势。步骤如下:

2.1数据的收集整理

选取重要的宏观经济指标,如GDP、CPI、PPI等,至少20个。将这些指标的月数据进行统计整理,得

其中:

2.2 数据的标准化处理

在数据分析之前,我们通常需要先将数据标准化,然后利用标准化后的数据进行分析。标准化后的数据,对测评方案的作用力同趋化,并且具有可比性。

Min-max标准化方法是对原始数据进行线性变换。设minA和maxA分别为经济指标A的最小值和最大值,将A的一个原始值通过min-max标准化映射成在区间[0,1]中的值,其公式为:

(公式1)

将每一个经济指标的月数据都标准化之后,便得:

2.3计算群体综合指数

将每个月标准化后的宏观数据平均化,及

(公式2)

得到群体综合指数:

3.案例分析

在本案例中,笔者选取德国作为研究对象,对群体综合指数判断方法进行验证和说明。由于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股市的起伏能够很好地反映该国经济的状况,所以在本章中,笔者选取德国法兰克福指数作为反映德国宏观经济状况的对比参考指标。

3.1数据的收集整理

根据德国实体经济特点,筛选出23个能够反映德国宏观经济状况的指标,如GFK消费者信心指数、PMI、CPI等等,同时选取法兰克福指数(DAX)作为对比指标,时间区间为2008年1月到2011年9月。由于数据繁杂,现只选取出德国2008.01~2008.10期间的GFK消费者信心指数(即下表中A)、PMI(即下表中B)、CPI(即下表中C)三个指标的月数据进行具体统计整理,得

3.2 数据的标准化处理

根据公式1,将每一个经济指标的月数据及法兰克福指数标准化之后,得:

3.3计算群体综合指数

由公式2计算得群体综合指数:

3.4判断分析

将计算得出的群体综合指数和经过标准化处理后的法兰克福指数在EXCEL中作图得到德国指标对比图,为了分析方面,对其进行简化从而得到群体综合指数―法兰克福指数图,进而可以进行对比研究。

从上图分析知:

①从经济状况角度分析:2008.01―2008.08与2010.03―2011.09这两个时间区间,德国群体综合指数处于50%线和80%之间,说明此时德国经济比较稳定,经济状况良好,这与德国的实际经济是客观符合的;2008.09―2009.11与2009.08―2010.02这两个时间段,德国群体综合指数处于30%线和50%线之间,显示此时的德国的经济疲软,而2008.09―2009.11时间区间的经济背景是全球开始陷入金融危机,作为出口为主导的德国经济受到很到冲击,经济状况疲软,而2009.08―2010.02时间区间则处于经济危机的末期,经济虽有好转,但总体疲软;2008.12―2009.07时间区间,德国群体综合指数处于30%一下,联系当时经济环境,全球深陷处于金融危机之中,处于危机最艰难阶段,德国经济恶化,经济形势异常严峻,经济十分萧条。实际经济状况与群体综合指数判断方法很好的契合很好地验证了群体综合判断方法对经济状况的判别作用。

②从经济走势角度分析:2008.06―2008.11时间区间,德国群体综合指数曲线处于下行过程,显示德国经济处于下行过程,考虑到当时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正在向全球蔓延,开始影响其他国家经济,德国亦无法免受其害的事实,综合指数的判断方法与德国实际经济情况是符合的;2009.07―2011.04时间区间,群体综合指数曲线处于上行通道,显示德国经济处于复苏阶段,经济处于扩张状态,这与德国当时实际经济情况是客观相符的;2011.05―2011.09时间区间,德国综合指数曲线处于下行通道,显示德国经济处于下滑状态,而此时欧元区正深陷欧债危机不能自拔,欧元区经济下滑,作为欧元区三驾马车之一的德国,无法独善其身,经济受到拖累,这些事实都验证了群体综合指数判断方法的科学性。

③通过对比分析可知,作为德国经济晴雨表的法兰克福指数的走势与群体综合指数的走势基本吻合,两者的正相关性很强。所以,群体综合指数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正确、全面得反正出德国宏观经济的运行状况,具有一定的科学性。

篇4

关键词:

宏观经济;统计分析;发展;问题

宏观经济分析涉及经济发展的各个方面,在世界各个国家应用广泛,同时对我国社会主义体制的完善同样具有重要作用。宏观经济分析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而每个阶段对我国经济发展具有不同程度的作用。

1宏观经济统计分析发展相关问题研究

1.1宏观经济统计分析发展历程数学统计学是宏观经济分析的基础理论。在我国宏观经济统计分析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研究者将国民经济的分析作为对象,关注国民经济的实际统计指标。在这一前提下对比我国的经济发展现状与经济发展趋势。第二阶段:我国整体经济趋于完善,统计学理论更加完善,经济行业分类清晰,从而使统计学理论能够更好的作用于经济发展实践。第三阶段:注重宏观经济统计与微观经济统计之间的关联性,使二者相融合,信息技术的发展为这一阶段目标的实现提供了技术支持。即使是现阶段,很多人依然对经济统计存在错误的认识,统计理论作用于金融等行业,但依然存在应用行业空缺,需要你进一步完善和推及。

1.2宏观经济统计分析的特点分析随着经济统计的发展,宏观统计逐渐得到认可。与其它统计方法不同,与一般的统计分析进行比较,宏观经济统计分析具有总体性别,具有实证性和数量性的特征。当然,宏观经济还具有一些独有的特征。首先:统计对象更系统。在统计过程中,以我国的国民经济整体发展为对象,研究影响国民经济的各个要素,分析其独立性与相互影响关系。国民经济作为一个独立的系统,统计方法的系统性使分析更加合理。利用这种统计分析方式,可以实现你对经济的全面分析,使资源得到最优化利用,为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对策。其次:国民经济统计具有层次性特点。在宏观经济统计方法下,将相关资料作为依据,并有效采用统计的分析方式来评价国民经济的运行机制。在这一统计模式下,统计分析按照一定的层次现代整体经济形势进行分析,在从经济的发展影响因素入手来进行逐层分析,基于经济发展影响因素来制定合理的策略。国民经济影响因素众多,宏观经济的这一特点使得经济分析更具合理性,是未来经济分析的必然方式之一。

2宏观经济统计分析对我国统计发展的影响

2.1宏观经济统计在我国经济分析中的产生在世界其他国家,宏观经济具有一定的作用,而我国处于社会主义这一特殊的经济体制中,宏观经济的发展源于计量经济学的提出。宏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宏观经济统计为其发展提供了保障,使我国形成了特有的经济体制,通过分析了解经济市场风险,并且致力于降低风险。但是,宏观经济统计分析在我国经济中的运用并无好的借鉴,需要经济分析者通过经验和不断的分析探索来完成目标。宏观经济发展过程中,必然存在一定的问题。而统计学与宏观经济的切合点是分析者考虑的问题,所以在其发展的过程中一定会出现诸多问题或者一些统计无法出现预期的分析效果。当然,宏观经济必然具有一定的系统性与层次性,只有通过专业的分析方式才能确保风险分析的合理性,使经济发展更加顺畅。

2.2宏观经济统计在我国经济中的应用从整体经济形势发展来看,我国经济处于快速发展阶段。经济容易受到国际形势、经济错误判断以及金融危机等特殊因素的影响。在这一情况下,经济学者必须对经济进行正确的判断,才能促进经济的稳定发展。政府在经济统计分析过程中要善于运用正确的方法。实践证明,宏观经济统计方法能够对经济方向做出正确的预测,及时发现经济发展潜在风险。另外,宏观经济统计方法在我国经济中的运用还体现为它帮助银行等金融系统屏蔽了信用额度不高的企业,以降低金融系统的风险,确保金融系统的稳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在经济危机形式下,金融系统的杠杆作用将体现在经济稳定中。因此,政府要善于利用宏观经济统计这一方法,掌握多样化的经济信息,以通过正确的分析来确保经济的稳定。

3结语

在我国,宏观经济统计分析方法主要应用于对经济形势的整体分析。统计发展具有一定的历史,在经济发展中其作用一样不可忽视。宏观经济统计分析方式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来说,其主要作用还体现为明确金融风险,减少资源浪费和促进经济稳定。作为国民经济分析的主要工具,还帮助政府弥补了经济发展中的缺陷。当然,鉴于宏观经济统计的基础薄弱,还要求相关人员对其理论进行完善,致力于通过更加合理的理论对实践进行指导,采用全方位的分析方式来获得经济发展的现状,确保国民经济的发展策略合理。

参考文献:

[1]赵彦云.宏观经济统计分析发展的基本问题[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3(5).

篇5

一、房地产市场与宏观经济的研究方法总汇

关于房价与宏观经济的研究方法和传统模型包含了以下几点。

1.存量---流量型。Wheaton提出了存量---流量模型,把房地产市场看作为相对独立的市场,并分析作为外生变量的宏观经济因素变化从而影响房地产市场和房价,但由于它把房产市场看作为一个相对外生的市场,所以在某种意义上缺乏微观基础。

2.基于资产定价方法型。一种是基于无套利原理的资产定价模型,就是假定投资房地产的投资收益与其他投资资产利益相等;另一种是基于消费资产的定价模型,就是把房地产看成是一种资产,房价的多少直接由地产和消费品的跨期均衡而决定。Okumura和Canpbell等分别用相同的方法分析了日本和美国的房地产房价变动。

3.理性预期的房价泡沫型。这种模型认为房价包括基础价值和泡沫价值两个部分,其中基础价值是未来收益的贴现值,而泡沫是满足一个过程,和人们的预期直接有关。袁志刚和樊萧彦通过了构建房地产市场的局部均衡模式从而分析了房价理性泡沫的产生和存在的条件。

4.金融加速型。Bernanke等第一次提出金融加速的理念,即是经济中较小的外部冲击而引起经济出现大的波动时金融加速机制通过信贷市场,从而使得家庭或企业的房地产抵押资产值和宏观经济波动相互联系,然而当经济中出现需求冲击家庭或企业的房地产抵押值上升时,会使融资成本降低,投资增加,引发新一轮的房价上升,从而使经济变化具备自我加强的趋势。

二、房价与宏观经济的探究进展

早期的宏观经济学等相关经济学领域缺乏对房地产以及宏观经济的探究。而作为主体的宏观经济学中也忽视了对房地产的研究,错误地把房地产当成平时居民必须的消费品,从而没有单独地进行房地产的探究。早期的城市和房产经济学在研究房地产市场的时候,忽视了房产市场、价格、宏观经济的三者联系,近年来相关研究一般比较侧重于分析对房价与宏观经济的互动机理和影响。

1.上世纪90年代,普遍学者分析经济基本因素对房价的影响,这里所指的基本因素,就是指收入、人口、利率以及通货膨胀等。根据相关领域的文献,如case和Shiller、Quigley、Poterba等表明了房价基本上可以用经济基本面因素来作以说明。据沈悦、刘洪玉的研究发现近年来中国的房价上涨已经不能用基本面因素来说明,加之采用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Peng发现了在我国沿海地区房价早已脱离了基本面因素。

2.房地产价格对宏观经济影响的传导机制。房地产作为企业和居民的重要资产,房价的起伏往往会造成企业和居民的投资消费,从而导致产出和物价的变化。根据房价到宏观经济的传导方式,主要有以下两个渠道:一是直接渠道(财富效应渠道),当房价上升的时候,财富水平则随之上升,在边际消费倾向不变的时候,消费增加,从而导致对实际经济产生影响;二是间接渠道(信贷渠道),这种渠道主要表现为信贷渠道。当房价不断上涨时,作为经济中主要抵押物的房地产值也随之上升,因而家庭和企业可以利用房地产抵押来获得更多的贷款。在此情况下,由于房地产抵押价值上升从而改善了借贷者的资产负债表,道德问题及逆向选择问题的减轻,银行为了刺激企业贷款投资,使房价和信贷的互相推动进而导致总产出和通货膨胀不断上升,通常会投入更多贷款资金。

3. 房价、信贷和宏观经济

Fisher认为信贷对经济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他用债务紧缩的观念阐明了1929年的美国经济萧条,并认为资产价格的下跌和信贷的收缩相互反馈是经济萧条的主要因素。以前这一主题的研究一直采用的是局部均衡分析框架,Gertler和Bernanke把这一主观思想进而纳入了一般均衡的框架下对其进行分析研究。此后,更多的学者便沿用均衡分析房价、信贷及宏观经济的互动影响。Kiyotaki和Moore是最能证明的著名文献。严金海认为银行信贷和土地价格之间存在互相加强的关系;Benito认为信贷约束是认知和了解房产价格和反产市场的重要观察角度;周京奎则发现了房价的上涨与相对宽松的货币政策有关。

4.房价和货币政策

上世纪90年代后期,世界各国的房价发生了较大的波动,对经济造成了很大影响。在此背景之下,货币政策研究者们随之提出了两个问题;一是货币政策对房价做出反应的原因是什么?二是货币政策是否应该对资产价格包括房价在内做出反应。对此,德国瑞典银行的Virginia和Daria及相关学者研究发现表明除了日本和英国对房价变化做出反应外,其他国家则没有任何动向。因而学者及政策的制定者们不断认识到,在制定货币政策时,要防止资产价格泡沫就必须要考虑到房价的因素。近年来,部分学者们对货币政策是否应该继续盯住房价做出下一步研究,尚且无法定论,其结论分出了一下两种:

(1)货币政策不应盯住房价。代表这一观点的有Gertler和Bernanke等人。原因一方面是,识别房价泡沫往往比较困难;另一方面是即使能识别泡沫,货币政策对付房价泡沫不一定能起作用,除非房价的波动影响到对通货膨胀的预测。然而Pescatori则认为货币政策对房价的正面反应是促使社会福利降低。

(2)货币政策应盯住房价,代表这一观点的人有Goodhary和Cecchetti等人。其依据是首先在房价中含有未来通货膨胀的重要信息;其次,房价泡沫在形成和持续时,会影响总需求和通货膨胀,在泡沫破裂后则会对实体经济造成一定的影响;最后是房价往往是宏观经济的领先指标,而CPI是滞后指标,以房价作为货币政策目标可以有效仰止CPI作为货币政策目标的滞后性问题。针对不同观点,Goodhaet认为货币政策盯上房价,能有效减少总产出和通货膨胀的变动,因为如上所说在房价中隐含有经济运行的相关信息,然而Cecchetti等则认为货币死盯住房价能减少泡沫的存在,进而改善经济的运行。

三、结论和相关建议

1.从长远角度看,房价与宏观经济之间存在长久稳定的均衡关系。然而从短暂角度看却失去了均衡的作用。在短时间内若房价远离了长远均衡的状态,经济系统的调整机制便又将失衡的房价拉回长久均衡点上来。

2.利率因素不是引起房价变化的主要原因,说明了利率政策对房价的影响并不大。因而,避免房价的起伏过大应该采取相关的措施,比如在房地产运行环节中从土地和房地产的供需入手。根据现行的土地机制,国家利用对土地一级市场拥有垄断权,从而加强对房地产市场的控制,以避免市场出现过热或过冷的现象。在国民经济相对疲惫的时候,国家则应加大市场的土地供应量,促进房产业建设,以此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来进一步刺激国民经济。

3.通货膨胀率的变化引起房价的涨跌,也就是说通货膨胀的加剧会使房产价格上涨的速度增快。通货膨胀因素影响房地产的名义价格变动,从而导致房地产经济运行出现相应的变化。房地产作为一种长期资产,具有较强的保值和增值潜力,并且还可以在通货膨胀率高的时候顺利实现保值增值的功能,因此房地产便成为消费者抵御物价上涨的有效方法,进而推动房地产投资活动的增加。相反在物价降低,出现通货紧缩时,房地产的价值便会减少,因而使房地产投资行为和规模受到影响。

4.短时间内,宏观经济与房价两者存在反馈机制。这就表明政府不易过多的运用行政手段来干预房产市场,反而应根据运行周期进行可持续的政策性调整。

参考文献:

[1]黄忠华 杜雪君 吴次芳等:房价与宏观经济研究综述[J].中国土地科学,2009,23(1):62-67.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