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11 15:54:16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5篇手术室优质护理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关键词:
0引言
手术室护理为医院护理工作中一个重要环节,在医学技术快速发展地推动下,手术室设备、技术均在不断改进,因此手术室护理面临越来越高的要求,同时患者也对护理质量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在手术室护理中应用有效的护理方式对护理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不仅可以提高护理质量,而且能够缓解患者负性心理[1]。本次研究对45例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后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03月至2016年03月在我院行手术治疗的患者90例,患者手术类型主要为普外科手术、泌尿外科手术、骨科手术等。随机分为常规组与干预组,各45例。其中,常规组性别:男25例,女20例;年龄:19~75岁,平均(43.6±3.8)岁,常规组患者使用一般护理。干预组性别:男24例,女21例;年龄:20~74岁,平均(43.7±2.5)岁,干预组患者在常规组患者护理基础上行优质护理。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方法。
常规组患者使用一般护理方式:术前护理:护理人员向患者或其家属详细咨询患者基本情况,同时简单介绍手术流程及相关注意事项;术中护理:护理人员根据相关规定、流程实施严格的手术室清洁和消毒,同时保证手术室温湿度控制在适宜范围内,仔细检查手术所需器械、设备、药品等,保证其准备齐全,且运作状态正常;术后护理:护理人员对患者术后情况进行密切观察,并做好记录。干预组患者则在常规组患者护理基础上行优质护理,具体如下:
1.2.1术前护理:护理人员于术前1d访视患者,主动与其进行充分沟通,了解患者情绪及心理状态,根据患者存在的不良情绪及时给予针对性心理疏导,鼓励患者保持乐观的态度积极面对疾病治疗,最大限度帮助患者缓解不良情绪,使其能够保持最佳的身心状态迎接手术治疗。
1.2.2术中护理:护理人员将患者送入手术室后,通过动作、语言、神态等给予患者精神安慰和鼓励。在患者接受治疗过程中高度重视对其隐私进行保护,尽量将患者身体面积减少,及时为患者遮挡部位。术中,护理人员对患者表现、生命体征及心理状态变化情况进行密切观察,及时选择合理的方式进行护理。
1.2.3术后护理:手术完成后,护理人员及时为患者擦洗干净身上的血迹、污迹,帮助患者进行衣裤整理,及时将患者安全送至病房,为患者整理好床铺。同时,护理人员要告知患者及其家属术后相关注意事项,在不影响患者休息的前提下多于与患者沟通,了解患者术后不适感,最大限度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同时,根据患者实际情况为其制订针对性的饮食方案和康复训练方案,并给予相应指导。术后对患者及其家属实施强化康复训练,鼓励患者改掉不良生活习惯,形成良好生活习惯。
1.3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1)观察2组护理质量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情况。应用护理质量评分表对护理质量进行评价。表格内容主要包含基础护理质量、候台时护理质量、手术室护理质量等。满分为100分,分值越高表明护理质量越好;应用满意调查表对患者护理满意情况进行评估,满分为100分。分值>90分为非常满意,70分<分值<89分为比较满意,分值<69分为不满意。比较满意率+非常满意=护理满意度。(2)使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患者护理前后的心理状态作出评估,选取量表中躯体化、抑郁、恐怖与焦虑4项指标,每一个项目都使用5级的评分制,得分愈高此项心理问题愈严重。
1.4统计学方法。
选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计量资料分别行χ2检验、t检验,应用(—χ—±s)来表示计量资料,用P<0.05表示差异比较显著。
2结果
2.1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心理状况。
两组患者护理后的各项心理指标均有所改善,而且干预组患者的心理改善情况明显比常规组好,比较存在统计学方面的意义(P<0.05)。
2.2护理满意度比较。
干预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比常规组高,比较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方面的意义(P<0.05)。
3讨论
在医院护理工作中,手术室护理是一个重要内容,其护理工作效率和质量直接关系到手术治疗效果,关系到患者病情的康复和生命安全,同时手术室护理服务也直接体现整个医院的服务质量水平[2]。因此,必须不断加强对手术室护理中有效护理方式进行深入研究,不断提高护理工作效率及质量。优质护理干预模式是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高度重视对患者实施系统、细致的护理服务,将患者作为开展护理工作的中心,促进患者在接受手术治疗过程中的护理需求得到最大限度地满足。优质护理高度强调给予患者更多的人文关怀,对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服务[3]。因此,在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以人文关怀理念作为指导,坚持“以患者为中心”的原则,对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给予患者更多的关心和重视,力求让患者在接受手术治疗过程中能够感受到更多来自医护人员的关怀[4]。因此,在手术室护理中应优质护理对和谐护患关系的构建,护患纠纷的降低均有重要意义。在本次研究中,两组患者护理后的各项心理指标均有所改善,而且干预组患者的心理改善情况明显比常规组好,比较存在统计学方面的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比常规组高,比较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方面的意义(P<0.05)。
综上,在手术室护理中应用优质护理干预,可促进护理质量得到明显提高,促进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得到显著提升,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推广与应用。
作者:郭丽 单位:新疆和田地区人民医院
参考文献
[1]裴文晔,王萍,闫芙军.个案全程追踪法在门诊手术室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中的应用[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15,14(12):1120-1124.
1、术前:重视病人术前访视,微笑问候,手术护士向病人介绍自己,耐心回答病人的提问,发放术前访视单。
2、术中:1)病人进入手术室后,负责本台手术的护士第一时间迎接病人,并及时送上问候。2)注重心理护理,及时了解病人的需要并满足其需要。要特别关注几个时间段,如麻醉时,手术开始时,病人感觉不适时,生命体征变化时,强调巡回护士一定要在病人身旁,予以安慰、鼓励。3)对于老人、儿童、妇女开展牵手服务。4)病人入室前调节好室温,病人入室后及时询问病人的感受及需求,为此我们设计了护肩,为特殊需求的病人满足需要,及时为病人保暖。5)为保证病人的舒适,应用恒温箱将胸腔、腹腔冲洗液一律改为38摄氏度左右的无菌生理盐水。
3、为了使大家重视术后的访视,真正体现“优质护理服务”全程的要求,新近我科设计了术后访视单。
二、换位思考,充分体现优质服务
作为手术室护士,我们深知,我们不但要服务好我们对外顾客――病人,也要服务好我们对内顾客――手术医生,为此我们亦做了大量的工作,如对于时间较长的手术,为医生准备了牛奶和小点心;为手术医生准备如厕的手纸;对手术医生临时添加的手术,休息日的择期手术,我们全体动员,毫无怨言,轮流加班,使手术得以保质保量的完成;定期向手术医生发放满意度调查表,对于医生提出的意见和建议,手术室分析自身存在问题的原因,提出改进措施,并及时反馈给手术医生。
三、实施细化管理,不断提高手术室内涵质量
1、细化措施,严格流程管理。我们改进了骨科植入物的管理流程,建立骨科植入物登记本;改进了胃包内器械,减轻了我们护士的工作量。
2、整洁规范,实施五常化管理。手术室的手术间、医护办公室、值班室、敷料间等均制定了五常管理的细则,有专人负责。
3、保障病人安全,每日晨会大家共同复习一制度,如查对制度、清点制度、消毒隔离制度、病人安全管理制度等,并严格执之。
4、夯实基础,促进专业快速发展。我们手术室进行了专科护士选拔,确立了专科护士,明确了专科护士的职责。采用多种形式提高护士专业水平及带教能力,如每月手术讨论,专科护士读书报告会,请专科医生授课,开展洗手比赛、穿针比赛等。
四、护士长加强管理,不断提升执行力
1、护士长必须亲力亲为,积极参与到科室的具体工作中,对本科人员的思想和工作环境进行全面综合的了解,及时发现差距与不足,并培养立即行动的习惯。
2、目标明确,责任落实。根据本科室每个人员的特点,将她们分配到各个岗位上去,使其尽可能地发挥自己的特长,使她们成为科室制度执行的带头人,加强执行的力度。
3、合理的奖惩制度。某些情况下,经济情况亦制约着人们的行为。一旦违反了本科室的规章制度,不但要从思想上引起重视,也要受到经济上的处罚。
关键词:
手术室;优质护理;实践及效果
在医院重点科室中,手术室由于本身专科化而具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也因此需要采用更为理想的护理模式进行干预,从而为手术患者的治疗成功提供有力的保证。在本文中主要探讨了手术室优质护理服务实践及其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了我院2012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一共有200例,男性患者有120例,女性患者有80例,年龄分布在18-7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6.5+-28.5岁,体重在45-90kg之间,平均体重为67.5+-22.5kg。随机分组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组为100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不存在统计学的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1.2研究方法
1.2.1护理的方法
对照组:采用的是常规护理的方式。观察组:采用人性化的优质护理,其护理内容具体如下:
(1)术前护理:
手术进行的前1天,护理人员会对病患者进行访视,详细了解病患者的病情情况,咨询病患者的现病史、家族史、既往史以及对药物的过敏史等等,并且查看其各项的检查报告结果,以此为根据制定为病患者量身定做的手术过程中护理方案。护理人员在访视的整个过程中应当以温和贴心认真的态度来对待病患者,并且耐心地位病患者与其家属讲解手术中的主治医生、麻醉方法和其他的注意事项,让病患者清楚地了解手术的安全性与风险性,增加病患者的手术信心,保持最佳的心理状态进行手术。
(2)术中护理:
在手术进行麻醉之前,护理人员要和病患者耐心地进行沟通,从而避免患者出现甚至加剧焦虑的情绪。一旦病患者接受麻醉处于麻醉的状态中,护理人员必须密切关注其生命体征是否发生紧急变化,并且使病患者的呼吸保持通畅,静脉输液稳定,操作应当熟练、正确。在手术结束之后,护理人员应当柔和呼唤病患者醒来,并嘱咐其与家属相关的术后注意事项。
(3)术后护理:
叮嘱患者在手术后采用半卧位以便呼吸和引流,必要时可以给予患者低流量的吸氧护理。对患者的生命体征与病情的变化进行密切的观察,避免患者出现病情恶化的情况。同时,保持引流通畅,保持中心负压装置的压力为200mmgh。对引流液进行观察,做好固定引流管的措施,避免引流管脱落。在术后六小时内,患者没有出现恶心呕吐的情况,可以进食少量流质食物;在术后1-3小时内可以进食半流食。确保病房环境安静干净,为患者营造一个良好的休息场所。
1.2.2观察指标
(1)术前的焦虑评分: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进行评分。
(2)疼痛耐受情况评级:
采用了疼痛级别数字分级法,共有四个级别,评分在4分以下的评级为疼痛耐受良好。
1.3统计学方法
统计学软件为SPSS17.0,采用n表示例数,平均数采用中位数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在统计学上具有意义。
2结果
3结论
在我国社会主义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咱们的医疗事业也正逐步向前迈进,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得到提高,也需要更高质量的医疗服务为其生活做保障。我们的医疗模式正逐渐地打破传统,取之而代的是现代先进理念的医疗模式,以人为本是新医疗模式的根本,而护理工作作为医疗服务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已经开始向这个根本的立足点靠近,人性化的优质护理方式越来越显示其重要性并且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以人为本,这个立足点是护理人员的服务宗旨,根据病患者的个性与生活的差异性,在护理工作的过程中体现出人文精神,尽力满足病患者生理与心理的护理需求。
综上所述,采用优质护理的措施对患者在手术前的焦虑的缓解起到明显的效果,有效地提高了病患者的满意度,缓解了病患者的疼痛感,从而进一步提高患者手术后的满意度。
作者:敖秀华 陈红梅 单位:重庆丰都县人民医院手术室
参考文献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护患纠纷的发生与护患沟通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而真正由于护理差错或护理事故导致的纠纷较少[1],因此,需要提高护理质量,减少护患纠纷[2]。眼科门诊就诊的患者多,人流量大,多数患者有视觉障碍,陪同的人员多,治疗时大部分操作具有侵入性,风险高,存在的安全隐患多,这给眼科门诊的护理带来了不小的难度[3]。为有效提高患者的满意程度,提高护理质量和护理水平,需要对眼科门诊开展优质护理[4],优质护理主要是指实施有责任制的整体护理,护理过程中给患者提供比较全面、连续以及全程的优质护理服务[5],从而达到让患者满意,让医院满意,让护理人员满意的目标[6]。优质服务的核心内容是使得护理工作更加系统化,人性化和科学化[7]。其主要实现路径是通过制定系统的护理服务措施,开展优质的护理服务[8]。为探讨和分析门诊眼科手术室优质护理措施,该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3年10月来该院门诊就诊眼科疾病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开展优质护理,收到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来该院门诊就诊眼科疾病患者14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71例,女69例。年龄25~65岁,平均年龄42岁。手术类型主要包括斜视矫正术,眼睑肿块切除术,结膜肿物切除、睑内翻矫正术,胬肉切除术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患者有70例,70例对照组患者男36例,女34例,年龄25~64岁,平均年龄41岁。70例对照组患者男35例,女35例,年龄26~65岁,平均年龄43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手术类型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进行护眼、消炎药物治疗等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优质护理,主要包括:①严密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包括心跳、脉搏、血压等变化,对于病情出现恶化的情况及时处理。②心理护理。眼科手术前,患者容易产生焦虑、恐惧以及不安等情绪,因此,患者就诊时应主动热情、耐心细致的观察患者的病情,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及时了解患者的需求以满足患者的需要,同时及时向患者介绍眼病的有关知识和治疗的进展情况,同时向患者介绍手术的有关注意事项,例举手术成功的案例,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此外,嘱咐患者家属对患者进行安慰和体贴,并给予患者以精神鼓励,对患者的生活进行悉心照料。③饮食护理,指导患者多食多维生素、高蛋白等食物,优化饮食的结构,确保营养充分供给,提高患者机体的抵抗能力和组织修复的能力,饮食过程中不易过饱,以防止术中出现呕吐。避免刺激性饮食。戒酒戒烟,平时多喝水。④环境护理,舒适是一种主观的自我感觉,生理上不舒适将导致心理的不愉快,故生理舒适与心理舒适相互影响,故两者都应该兼顾,生理舒适护理同样重要。护理人员需要创造舒适的环境给患者创造一个安静整洁、温湿度适宜、通风良好的环境,减少不良因素刺激,避免给患者带来的身体不适感,防止紧急意外情况的发生。⑤术前进行指导。告诫患者避免呼吸道感染,防止引发咳嗽、喷嚏导致眼内压增高、眼球内容物脱出而影响手术,指导患者术前尽量不进行揉眼,防止眼部充血、感染或发炎,影响伤口的愈合,术前可告知患者多练习眼球的转动,提前适应手术环境,术中如果出现不适不要乱动,也不要大声喊叫,以免导致眼压升高增城眼球内容物脱出而影响手术的顺利进行。⑥术后护理。术后应对手术的开展情况进行全面评估,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有无异常,尤其是神志、脉搏、体温、呼吸、血压等情况,对于出现焦虑不安的患者进行心理疏导。术后指导患者及家属,头部不要出现剧烈的摆动,切忌用力张眼和闭眼,不要大声说话避免咳嗽,术后要尽量注意卧床休息,可以适当的活动,减少头部的活动,初期活动尽量轻柔舒缓,保护好头部。术后换药时要严格执行无菌的操作,教育患者不要用手揉眼或毛巾擦眼,防止出现感染,出现感染症状时,按照医嘱合理使用抗菌药物进行治疗。⑦患者手术结束后进行宣教,指导患者进行定期复查,坚持按医嘱用药,注意用眼卫生,避免长时间近距离用眼。
1.3 效果评价
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对所有患者进行满意度调查,分为满意、基本满意和不满意3类价,对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护理效果进行评价。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
2 结果
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年手术量6000多例,手术类别涉及普外、骨科、泌尿、妇科、产科、胸外、眼科、五官、口腔等十个手术病区。现有护理人员21人;年龄22~44岁;本科14人、大专7人;副主任护师2人、主管护师6人、护师7人、护士6人;护士工作年限20年以上5人、15~19年4人、10~14年0人、5~9年7人、1~4年5人。日择期手术量20余例。在2012年1月至6月期间手术类别为3级和4级的择期手术随机选取100例进行满意度调查作为A组(对照组),同样将实施优质护理后2012年7月至12月手术类别为3级和4级择期手术,随机选取100例进行满意度调查作为B组(实验组)。患者年龄、男女比例、受教育程度、疾病种类等方面,两组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
1.2方法
对照组按常规对手术患者进行术前术后访视和护理,对手术医生进行常规配合。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对手术医生和患者采取以下措施。
1.2.1制订计划
全科室开展学习优质护理的内涵。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制定整体方案,强化科室的规章制度、细化工作流程、提出科室的重点环节、薄弱环节。①确定服务对象:病人、手术医生及护士;②明确服务目标:病人安全、医生护士满意;③实施服务计划:针对不同患者不同手术制订不同服务方案。为了开展此计划,首先组织全科室学习优质护理的相关内容,其次落实具体的服务方案,最后阶段性总结改进。
1.2.2保障患者安全的护理
1.2.2.1优化服务流程
结合工作现状,认真梳理工作流程,寻找潜在缺陷,优化服务流程。①改进接送病人交接单:将原先的手术室、病房手术病人交接本,改为手术室、病房、麻醉恢复室交接单并夹入病历,内容包含病人基本信息、病人送出交接时间、手术情况、留置的管道、携带物品、生命体征等,交接双方在交接单签字确认,改进交接流程,明确责任、减少安全隐患。②改善手术的安置流程:为了预防压疮的发生,科室购置了头圈、腋垫、上下肢垫、足跟垫等凝胶垫;在俯卧位手术患者的双肩、双侧髂嵴、双侧肋骨涂抹烧伤湿润膏。③完善标本交接流程:术中取下的标本由洗手护士保管存放固定位置,同一病人有多个病理标本要求不同标本独立存放,同一病人所有标本集中于大标本袋送检;手术室工勤人员送检病理科前核对标本名称及数量,每日下午2点送至病理科后与接收人员逐一核对交接并签字确认;术中送检冰冻与病理科交接登记双方签字确认,计算机安装影像中心客户端软件,病理科先口头报告冰冻结果并将结果上传,巡回护士打印纸质报告交于主刀医生过目,以防口误。保证病理标本送检流程安全有效,结果准确无误;病理结果阳性的还需要在危急值登记本上逐项登记。④科室分别在交接班流程、无菌物品管理、贵重仪器管理等方面重新梳理细化,提高服务质量。
1.2.2.2提供患者细节贴心服务
手术室开展优质护理服务,首先要求手术室护理人员改变服务观念,工作不局限于配合医生手术,而更应注重“以病人为中心”的手术全过程。①与手术病区沟通合作,合理安排接台手术患者的呼叫时间,减少患者的手术前等候时间,以免增加患者的紧张情绪。家属等候区循环播放手术病人的信息(准备、术中、手术结束)并放置报纸、杂志供家属翻阅。②洁净手术室的温度在22℃~25℃,手术病人因麻醉、大量输液、体腔大暴露、手术时间长等一系列的原因会出现体温下降,应用专用装置进行加温输血输液及冲洗液。③增加棉背心、袖套、腿套,对患者身体的暴露部位给予保暖;将原来每手术间一条大棉被改成两条方形小棉被,便于分别遮盖躯干、下肢;加大加厚接送病人的棉被。④术后用温水擦净病人切口周围的血迹,帮助其穿戴整齐,并对引流管、静脉通道等实施保护措施,然后将患者送回病房,注意保暖。
1.2.2.3医护和谐,愉悦工作
①成员定时沟通及时准确记录医生的手术习惯及相应的手术配合方案。新开展手术术前学习相关手术配合知识,术后整理记录成册。②定期与各科手术室医生进行交流,听取他们对于某个护理人员的表扬与批评意见,将其纳入到培训工作,作为典型案例对护理人员进行教育,无则加勉,有则改之,以结合护理者的实际工作帮助他们改进专业技术能力。③将护士按职称及工作年限分为N0~N45个层级,每个专科组人员均包含各个级别的护士,护士长针对专科分组及护士层级合理安排手术人员,保障患者安全,为医生提供高质量的手术配合,同时可以减轻年轻护士的工作压力及促进年轻护士更快成长。④为提高本科室内护理人员素质,重点组织护理人员展开继续学习。利用每天的晨间交班时间有计划地进行规章制度、新开展手术配合、仪器设备等的学习。⑤组织丰富的业余活动,从多方面关心护理人员,让护理人员愉悦生活、快乐工作。
1.3评价方法
外科系统满意度调查由护理部老师每月对外科系统手术医生发放满意度调查问卷,回收和整理;手术患者满意度调查由手术室护士每天在术后访视中进行。满意度分为非常满意、较满意和不满意,将非常满意、较满意计入满意度。
1.4统计学方法
所有收集的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包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进行t检验。设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手术患者满意度调查结果
在患者对访视护士的态度、手术室护士接待态度、护士是否询问术前晚的睡眠及不适、进手术室后护士是否及时给盖上毛毯或盖被和手术室护士解释问题是否耐心细致这几项B组与A组相比较,满意度明显高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在手术前护士是否与你交谈和安慰、手术过程中,护士是否经常来关心你和手术结束后,帮你包扎伤口和保暖是否满意这三项中,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
2.2手术科室对手术室护理的满意度
在对手术室护士服务态度、手术配合主动性、护士工作质量和手术室管理等项目满意度调查中,B组均较A组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P均<0.05)。
3讨论
优质护理的核心思想是“以患者为中心”。从以往的研究中显示,手术患者的五维度需求分别是:安全的需求、爱与归属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生理的需求、尊重的需求所以,在制定护理计划时充分体现针对性的措施,如:通过术前访视了解不同病人的不同需求、性格差异、对手术的担忧等,采取针对性的解释、告知术中配合注意事项、和主管医师沟通、医护共同缓解患者术前焦虑等等。本项研究发现,优质护理措施切实提高患者满意度,与张琳娟等的研究一致。优质护理服务作为一种新型的护理工作理念在手术室实施后,改变了护理人员的服务意识,从被动服务变为主动服务,改善了护理人员的精神面貌;通过不断细化改进护理工作流程,避免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具体的护理措施就是在基础护理之上实施一系列全面、人性化的护理服务。所以,它不仅提高患者对护理乃至医护整体的满意度,同时也提高了手术医生对手术室护士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本次研究发现,手术医生满意度的提高可能与优质护理改善护士工作质量和护士服务态度,变被动服务为主动配合,手术室管理水平的提高等均有关系。在总结阶段时,有护士反应通过优质护理自身护理理论明显提高,工作更用心,得到手术医师的表扬更多,深深体会到护理事业的职业荣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