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本科电子工程专业

本科电子工程专业范文

发布时间:2023-09-21 17:32:32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本科电子工程专业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本科电子工程专业

篇1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0845(2013)04-0020-02

教育部电子信息科学与工程类专业教学指导分委会制定的专业规范中明确指出,“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是培养掌握电子技术和信息系统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能从事各类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研究、设计、开发、应用和集成的高等工程技术人才”。但是,从目前我国高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来看,大多本科生的理论基础良好,但动手实践能力不强,缺乏探究精神与创新意识。因此,结合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知识结构和特点,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推动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教学改革,是新形势下高等工程本科院校的一项紧迫任务。

一、明确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电子电路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实验技术,掌握信号的获取与处理、电子设备与信息系统等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及应用技术,掌握计算机软件和硬件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方法;通过电子与信息工程实践的基本训练,具备分析、设计、开发、集成和应用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基本能力。具有科学的思维方式和良好的职业素养,了解关于电子信息工程产业的政策和法规、理论前沿、发展趋势,具有研究、开发新系统、新技术的初步能力。

二、教学内容改革

1 理论教学内容

本科院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应根据市场人才需求宽口径招生,强化公共基础,培养综合素质,拓展专业方向,按社会所需,动态调整学生专业走向,不断优化课程体系,可以将课程设置成基础、核心、提高三个模块。基础课程主要培养学生对电子电路系统的操作使用与维护维修技能,重点开设的课程有电子产品生产工艺与管理课程、电子测量技术课程等;核心课程主要用于培养学生对电子系统电路原理图的识读与分析技能以及对电子元器件的识别与检测能力,重点开设的课程有电工基础课程、电力电子技术课程等;提高课程主要用于培养学生应用模拟数字集成电路进行电子系统的应用开发设计能力,重点开设的课程有单片机原理与应用课程,模拟、数字集成电路系统应用设计课程等。为突出课程教学中的实用性与综合性,应加大跨学科课程、也就是所谓的通识课程的比例,以适应专业宽口径的要求。如开放“电路综合设计应用”课程等。

2 实验教学内容

(1)开放性实验

教师应积极改进原有的实验教学模式,采取开放性方法,包括时间、内容、元器件等诸多方面的开放。一是给学生更多参与实践的机会,并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实验时间。实验室实行开放式管理,公布开放时问,学生可以通过上网预约实验,灵活完成实验并撰写实验报告。二是学生除了完成教师规定的实践任务以外,还可以结合自己的专业、兴趣爱好,进一步扩展实践内容,由任课教师提供相关实验课题或由学生自主选择实验课题,学生自行独立设计方案和实验完成时间表。三是元器件的开放是指要把与实验相关的所有元器件发给学生,学生有统一的元器件库,在杜绝浪费的情况下,提交领物单,经培训老师签字确认后可以免费领取元器件。

(2)分层次实验

一是基础操作环节。该环节的教学内容主要以技能基础层实验为主,以电工基本技能、模拟电路实验、基本电子器件的应用开展有效的实验教学,学生自行安装并测试电路,以此增强学生应用电子器件的能力,同时书写规范的实验报告。在该环节中,要强化基础实验课所必须掌握的各项训练内容,让学生们用实验验证相应的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基本实践技能,掌握常用电子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和科学实验的基本方法。

二是设计实验环节。该环节的教学内容主要以综合设计性实验为主,教师只需要给出实验的要求,学生就可以根据教师的要求进行实验资料的搜集和整理,进行方案的制订,通过应用大中规模的集成电路、可编程逻辑器件、系统仿真及虚拟实验、单片机应用实验、DSP技术完成应用电路系统的设计。综合设计性实验强调各专业实验之间的纵向与横向联系、强调多门课程与实际生活结合,强调关键知识点在不同实验中的灵活应用,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与突破进取,通过这一环节培养学生综合设计能力,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工程应用能力。

三是研究性实验环节。该环节的教学内容涉及到电子信息学科的科研课题或者学生自主研究的课题等,要求学生跟踪电子信息工程的发展方向进行研究,既可巩固理论知识基础,又可以获得更多教材以外的学习内容,并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三、实践教学改革

1 电子工艺实训

所谓电子工艺实训,主要指在学生完成了基本的模拟电子课程和数字电子课程之后开展的实践活动。在过去的电子工艺实训教学中,由教师统一发放电路图、印制电路板或元器件等,学生只要将各个元器件连接起来既可,操作过程非常简单,没有挑战力,难以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或提高实践能力。因此,加强对电子工艺实训课程的改革,将基本的电子电路原理图交给学生,提出明确的标准、要求等,由学生自主选题,在充分了解原理图的基础上进行设计,经过教师认可之后即可进入制作印刷电路板、焊接电子元件和调试电路的环节。若完成了既定的电路设计基本功能实训任务,则要求学生写出自己的制作说明书。通过这一训练过程,增强了学生对电路设计的模拟实践水平,将所学的数字电路知识应用到具体实践中,并可自主动手进行电路操作,增强了实践技能。

2 建立大学生实习基地

应按照工业园区实习公司的要求,修改部分教学大纲,着重培养学生的工程实施能力。校内的实习可以和利用各类实验室建设紧密结合在一起,既节约成本,又可保障学生安全,利于管理;积极建立“产、学、研”校外实习基地,学生可以直接到实习基地进行实习,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产岗位,使学生得到真实的工程训练。

3 课外教学活动

可以依据科研项目的性质和需要,鼓励学生参与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为他们提供实验室,配置仪器设备,推荐指导教师,以竞赛激励学生动手实践的积极性,提高其竞争、合作意识;引导高年级优秀学生进入专业实验室,以开放实验与科研项目相结合的形式,鼓励学生适当参与科研活动,达到扩展学生专业知识面、提升实践问题的解决能力、养成团队合作意识的目标。可聘请著名专家、教授对学生举行学术讲座,活跃学术氛围;还可组织学生开展课外基础知识与技能培训,如网页制做、计算机辅助设计等电子科技活动。

四、教学手段改革

1 制作高质量的CAI课件

应当在课堂中努力营造一种教与学的和谐教学环境,全面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凭借CAI课件的生动、形象、大容量等优势,以动画演示的方式将课本中的内容呈现出来,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 充分利用专业的仿真软件

我们可以通过使用计算机软件来完成电路设计,这样可以大大减轻方案验证阶段的工作量,各种实验参考数据也能实时进行保存。在实验教学中,可以采用Multisim电路仿真平台。还可以在EWB技术基础上,运用专业化的仿真软件进行电路工作模拟,它的功能非常强大,既提供了电路的多种仿真分析技术,如交流频率特性、参数扫描分析、直流扫描分析、傅里叶分析、瞬态分析等,又提供了虚拟仪表和仪器,如直流电压表、直流电流表、数字万用表、函数信号发生器、功率表、示波器、扫频仪、数字信号发生器、逻辑分析仪和逻辑转换仪等。还可以由学生自主设计各种仿真电路,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实现网络资源共享

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注重课程网站的开发与应用,建立网络资源共享平台,以此习题、补充相关资料等,学生可以很方便地利用网络下载课件。也可以通过网络作为交流的园地,实现在线答疑、教学互动,提高教学效果。还可以介绍电子工程网站、著名电子技术网站等,通过这些网络资源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促进与专业电子工程师的学术交流与合作,使学生拓宽视野,随时了解电子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

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篇2

我国高校当前正处于课程改革与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时期,“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钱学森之问引发了国人对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冷静思考与关注。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美国高校课程设置因其鲜明的特色与有效的培养,历年来得到世界各国的借鉴与关注,但需要指出的是,我们不能只是泛泛地了解其总体的课程方案,真正的研究与借鉴需要深入探索具体学校相应的具体专业,才能挖掘更具操作性的启示。美国斯坦福大学电子工程本科专业,在全美电子工程专业中排名第二,仅次于麻省理工大学,在全球享有美誉,笔者针对该校电子工程专业本科培养方案,进行全面、细致的分析与探讨。

1 斯坦福大学电子工程专业本科培养目标探讨

美国斯坦福大学电子工程专业,在其学院网页上明确地公布了培养目标[1]:

(1)工程知识:提供电子工程基础知识以及辅助的数学、科学、计算机知识。

(2)实验室技能与设计技能:培养展示和设计实验项目所需的基本技能,培养发现问题与设计项目并利用技术设备、知识与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

(3)交流技能:培养组织与呈现信息的技能,培养有效利用英语进行写作与演讲的技能。

(4)为未来的学习做准备:为本科学习、研究生以及终身学习提供足够宽与深的学习项目。

(5)为专业化做准备:为专业化实践提供广泛的机会,包括团队合作、领导力、安全性、信仰、服务、经济和专业化的组织。

从上述培养目标可以看到,一方面,斯坦福大学电子工程专业不仅十分重视专业技能的培养,如工程知识、实验室技能与设计技能,并且同样注重对未来工作、学习能力与意识的培养,例如将交流技能和终身学习的理念作为专业培养目标,与基础知识、技能并列成为培养目标;另一方面,该专业在培养目标中专门指出,不仅局限于学校理论学习,还会为专业化实践提供广泛机会,从目标指引上便将学校学习与专业实践紧密联合为一体化的目标体系,值得我国借鉴。

在上述培养目标的基础上,斯坦福大学电子工程专业培养方案将上述五方面目标进一步分解,明确指出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能力,以学习结果的形式予以呈现:

(1)应用数学、科学和工程学知识的能力;

(2)设计与操纵实验、分析与理解数据的能力;

(3)根据需要设计一个系统、部件或流程的能力;

(4)运作多学科小组的能力;

(5)识别、假设与解决工程学问题的能力;

(6)认识专业与道德责任;

(7)有效沟通的能力;

(8)广泛的教育需要,以认识我们能够在全球与全社会背景下对工程解决方案产生影响;

(9)重视终生学习的需要与能力;

(10)利用技术、技能和现代化工程器具进行工程实践的能力;

(l1)打好进入工程学或其他专业研究生课程学习所需的相关基础。

仔细剖析上述细致的学习结果目标,从宏观的培养目标落实到具体培养指向上,落实到可观测、可评价的学习结果之上,为检验电子工程专业人才素养高低和课程培养的效果,提供了重要的评价指标。而在注重各方面专业能力,如应用数学、工程学知识的能力、设计与开展实验能力的同时,也提出了认识专业与道德责任的重要性,提出应认识到自身对全球、全社会都会产生影响,从而将个体与社会联系起来,建立为人类为社会服务的公民意识,这是科学素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2 斯坦福大学电子工程专业本科四年课表研究

研读斯坦福大学电子工程专业培养方案[2],可以看到,该课程方案要求本科生四年取得至少180学分,其中数学和科学课程合起来不少于45学分(数学课程不少于30学分),科学课程不少于12学分,社会中的技术课程不少于3学分;工程学专业课程合计不少于68学分,包括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程、专业写作课程、特殊领域课程、设计类课程和较高难度的选修课程;其他课程合计不少于60学分,包括人文科学、通识教育、语言课程等。

为了帮助本科生更好地选择课程,斯坦福大学电子工程专业公布了各个二级培养方向的四年学习推荐课表,笔者以信号处理和通信专业方向推荐课表为例予以探讨(见表1)。

从上述信号处理和通信培养方向推荐课表可以看到以下特色:

(1)各学期学分数适中,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思考与实践时间。从表1可以看到,斯坦福大学每学年分为三个学期,每个学期四个年级所推荐的学分总数控制在12~18学分,即近似于每星期只上12~18节课,而其余的空余时间,则统一组织或各自参与研讨、自学、实践等活动。应当看到,培养方案和相应学习结果目标中涉及的各方面能力,不是仅仅通过课堂授课能够培养与达成的,更多的需要学生在思考与实践中予以消化、升华与应用,并在过程中得以锤炼相应的能力,适中的学分设置不过多地占用学生时间,为此提供了重要的保证。

(2)数学、科学课程与工程学专业课相配套,且专业课涉及面较广。仔细比对上述推荐课表可以看到,各门工程学专业课程开设之前,都有相应的数学课程提供数学工具,都有相应的科学课程提供知识基础,三类课程相互呼应。另者,工程学专业课程覆盖面较广,不仅包括常规的基础课程(如信号处理),还将生物医学成像导论、无线个人通信导论等课程内容予以开设,有利于学生建构综合的专业素养,发展更为全面的专业眼光。

(3)通识教育类课程在整个课程方案中占据不可忽视的比例。从统计表1中的相关课程学分数可以看到,通识教育类课程共计32学分,占总学分近1/5的比重。斯坦福大学为学生开设了700多门通识教育课程,学生需要从人文科学、自然科学、应用科学与技术、人类和社会学四大领域,至少选择10门通识教育课程修读。该类课程的设置,为学生拓展视野、提升综合思维素养,奠定了必要的基础。

(4)写作课程的开设,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理工科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欠缺的不足。推荐课表显示,在大一、大二和大三学年,都在其中一个学期开设了写作课程,并且这些课程是针对专业写作,有利于提高理工科学生相对薄弱的语言表达能力,并且所培养的写作技能,将会为今后工作中的工程方案设计、专业论文撰写提供重要的支持。

3 斯坦福大学电子工程专业暑期实践培养项目简介

斯坦福大学电子工程专业除了常规课程外,还设置了学生暑期电子工程实践培养项目(REU Summer Program),时间是6月至8月,旨在为本科生提供平台和机会与电子工程人员和研究团队在前沿专题中一起工作,既深入探究某个特定主题,同时又广泛地亲历电子工程实践的各领域。

暑期实践项目除了跟随电子工程人员实习外,还专门为本科生设置了研讨会和实践结束前的汇报活动。其中研讨会每两周召开一次,研讨主题既涵盖较广泛的电子工程领域专题内容,也涉及如研究生教育、职业规划、就职机遇等话题,并邀请电子工程职工和专家开设相应的讲座。而汇报活动则是在暑期项目的最后一个星期,要求参与项目的学生撰写一份报告,设计一份相关研究主题的海报,并向电子工程人员展示海报中的研究成果。

从上述暑期实践项目可以看到,斯坦福大学电子工程专业暑期实践培养项目体现出三大特色,一是重视学生参与真实电子工程领域的实践,亲身参与电子工程研究团队的工作过程,更有效地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二是兼顾学生的职业规划与教育培养,在暑期实践项目设的职业规划研讨、研究成果报告等内容,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提供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三是合理地利用暑假时间,在保证实践机会的同时,也避免因实习占用常规课程的课时而出现课程拥挤现象,值得借鉴。

4 若干启示

纵观斯坦福大学电子工程本科专业的课程方案,可以得到以下启示。

启示一:为电子工程专业学生设置明确、全面的培养目标。

斯坦福大学电子工程本科专业为学生明确列出了五大方面的培养目标,并将目标进一步细化为11个方面的能力目标,不仅涵盖专业技能,也包括关系未来发展的沟通表达能力和职业道德等目标。合理清晰的目标规划,不仅为评估教学效果提供了评价立足点,并且全面的目标体系也指引着课程的设置,例如,写作、语言等课程,便是对应沟通表达能力培养目标的,这些对我国电子工程专业培养目标的设置具有借鉴价值。

启示二:适中的课程数量,给予学生足够的独立与合作学习的时间。

从斯坦福大学电子工程本科专业推荐课表可以看到,每个学期四个年级所推荐的学分总数都控制在12~18学分,反思我国电子工程专业,较密集的课时数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学生疲于上课而缺少独立思考、合作研讨、参与实践的时间,而显然,单纯依赖课堂听课对于能力的培养是远远不够的,这一点需要引起我们的深思。

启示三:注重对未来发展关系密切的基础性课程设置。

应当看到,关系学生未来发展的课程并不仅仅局限于专业课程,斯坦福大学电子工程本科专业十分重视的通识教育课程、专业写作课程、语言课程等,都为学生未来职业发展开阔视野、锤炼必备的写作与语言表达能力奠定了重要的基础。而数学和科学课程的合理搭配,也保证了学生未来发展所必需的理论基础知识。即便是具体到电子工程专业领域的课程,从推荐课表中可以看到,也不仅仅是设置了信号处理、电路等经典的专业课程,同时也注重拓展学生在电子领域的视野,将相关的生物医学成像导论等课程予以开设,为学生未来职业选择拓展了本专业的视野与发展空间,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

启示四:企校联合设置实践培养项目,并合理利用暑期时段。

笔者介绍了斯坦福大学电子工程专业的暑期实践培养项目,通过与电子工程领域的相关企业联合,为学生提供了较好接触一线实践与前沿研究的平台与机会,也为学生未来职业规划提供了重要的指导。而将实践培养项目置于暑假时段,既充分利用了暑期时间,也避免了占用常规课程进行实习带来的各种问题,对我国高校电子工程专业的实习具有较好的启示。

篇3

中图分类号 G648.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5)23-0039-03

近十年来,电子信息类行业飞速发展,我国电子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以及售后服务的相关产业都在快速增长,大量的新技术、新工艺不断地应用于生产实际,同时对高等学校电子信息类专业学生的培养提出了较高要求。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注重学生实践能力,从教学体系建设体现“应用”二字,其核心环节是实践教学[1][2]。长春工程学院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为目标,着力突出综合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创新精神培养,构建了产学研相结合、开放式、弹性化的实践教学体系,经过5年的探索与实践,取得显著成效。

一、理论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的配套性架构

很长时间以来,专业教学一般都是以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教学为辅,实践教学被看成是理论教学的补充环节。在这种教学思想的指导下,实践教学始终未能摆到一个合理的位置。近年来,根据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转型定位,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多次开展教学反思活动和调研活动,从学生应具备的实践能力分析入手,反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存在的不足,即实践教学内容单一,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衔接过于紧密,每个实践或实验单元的内容简单,时间较短,基本没有和生产实践相联系的内容,导致学生实践能力弱,也缺少创新精神。为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制定了“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方案”,提出了产学研相结合、开放式、弹性化的实践教学体系模型。但这个实践教学体系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专业理论教学体系并行,专业理论课程设计中会安排实验实践类内容,通过一系列实践环节的设计,将学生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技能。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理论教学体系由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三部分组成。在专业基础课程设置中,注重专业学科内容的内在联系,以电子技术为基础,以信号分析处理为核心,以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形成了电路与电子技术、信号分析与处理、计算机应用技术等三大系列课程。在专业课程设置中,根据电子信息工程领域对毕业生所应具有的知识和能力的要求,设置了针对性较强的专业课程,其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电子信息工程方面的先进适用技术。智能测控技术和通信网络技术在电子信息产业得到了广泛应用,根据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特点,设置了智能测控和通信网络两个专业方向模块,学生可以依照自己的兴趣或就业意向进行选修,通过设置专业拓展课程群使学生了解更多电子与信息学科的专业知识,开阔眼界,拓展知识面。具体课程设置如图1所示。

二、实践能力培养:实践教学体系的核心指向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主要由课程实验教学、集中实践教学和第二课堂实践教学三部分组成。该体系具有课程实验教学和相对独立设置的集中实践教学相结合,从认识、操作到综合创新逐层深入的实践教育特色,如图2所示。通过实验、上机等实践环节加深理论学习和提高实践技能;通过课程设计、实习、实训等环节对学生进行基本的设计、研制、调测方面的训练;通过专业综合实践和毕业设计等环节实现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以电子设计大赛、电工数学建模竞赛、大学生挑战杯等课外实践环节为主渠道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在提升学生能力的同时,重点突出智能测控系统和通信网络系统的设计、研制、测试、维护管理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得到深化和加强。

根据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求和电子信息类专业实践性强的特点,本专业在实践教学学时安排上,其学时数达到了总学时数的56.7%,其中课内实验学时占总学时的26%,集中实践环节占总学时的26.7%,第二课堂实践教学占总学时的4%。在第二课堂实践环节设计上,尤其强调进行职业技能比赛、科技创新活动与认证培训、执业资格证书培训。在整体实践教学安排上,从大一到大四,实践训练不间断。对于大学一二年级学生和跨专业的低年级学生,主要是开展电子产品、电子工艺小制作,以提高学生对专业的学习兴趣和感性认识,提高动手能力。大三大四阶段,在本专业有一定科研能力和喜欢钻研的学生中开展科技创新研究项目,开发综合性、设计性的实验项目,指导学生申报国家级和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针对各类科技竞赛、技能大赛开展的重点课题研究和课程培训等。

对于每一门有实践课程的科目,首先向学生展示与本科目相关的硬件及其在实际中的应用案例,给学生一个感性的认识。在实践授课中,要求学生通过实验,验证相关理论的正确性,若实验结果和理论结果有偏差,则需说明理由,此教学设计重在发散学生的思维,由此激发学生联想到相关技术知识,帮助学生建立起专业知识之间的关联性。

三、教学管理制度改革:实践教学体系的实施保障

实验室开放制度。实验室在保证完成计划内实验教学任务前提下,开设了一些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由学生自行选择和设计实验方案并加以实现,鼓励学生自我创新。同时,在学生做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及参加科技竞赛、国家大学生创新计划等实践活动时提供必要的实验条件保障,实验教师对学生所设计的实验方案、实验方法与实验步骤、仪器设备选用与操作、实验材料的使用、数据的分析处理、实验报告的撰写等给予指导。在实验室管理方面,根据实验室设备条件与容量等情况,将实验课程或具体内容(项目)与时间进行搭配,形成模块化组合,向学生公布,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内容及时间,进行实验内容、时间预约,自主安排实验进程,完成实验课程的学习。同时,建立实验室预约开放制度,由实验教师主管,高年级优秀学生协助管理,延长实验室开放时间,根据不同时间段、实验任务量建立值班轮休等制度,为教师和学生自主安排实验[3]。

本科生导师制度。广泛开展大学生科研创新活动,这不仅是实施高等学校质量工程的重要推进路径,也是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重要举措。在教学整体设计上,侧重将专业理论讲授与实验操作开发、毕业设计同步进行,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传统理论与现代方法相融合。在本科生导师制度实施中,把科学研究引入教学过程,发展学生科研项目,教师引导学生参加各种形式的科技开发、设计、制作等科研创新活动,如电子设计大赛、机器人大赛、全国创新创业计划等,让学生提前准备,形成不同年级学生的研究梯队,学生之间传帮带,在导师指导下进行方案设计、论证,进行实验开发、操作、仿真模拟,分工协作,并融入到见习、实习和毕业设计中,共同完成科研创新活动。此举既保证了低年级学生在“学走路”阶段有导师精细化和个性化指导,同时也为高年级学生的创新和实践打下扎实基础,同时选拔部分优秀的本科生,参加到教师的科学研究和项目开发过程中,学生通过专业文献的检索阅读,了解国内外研究现状,并参加部分工作的实际操作,结合实验写出实验或研究报告,让学生切身感受科学研究与项目开发的全过程,进而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和技能。实践表明,本科生导师制度为学生个性发展和创造潜能的发掘提供了机遇,也实现了师生间的教学相长,不仅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也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理想模式。

参 考 文 献

[1]潘懋元,车如山.略论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定位[J].高等教育研究,2009(5):35-38.

[2]司淑梅.应用型本科教育实践教学体系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6.

[3]任加云,等.地方本科院校生态学实践教学基地存在问题与建设原则探讨――以滨州学院生态学实践教学基地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4(5):213-214.

Construction of Practical Teaching System of Electronic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Specialty in Applied Undergraduate Colleges

Liu Hongxi,Xu Zheng,Lin Haibo

篇4

大量的地方性本科院校人才培养定位不准导致了本科阶段职业教育的缺位,从而使得高等职业教育成为“终结性教育”,也导致了当前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结构与社会需求结构性的矛盾。随着国家《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的出台为地方性本科院校指明了方向。

根据我校专业教师对浙江省10多家企业的调研分析,综合考虑本专业已有建设条件及学生生源特点,打造专业特色,并且提供给学生主动选择专业方向的权利,因此,本专业的人才培养主要定位于在制造业、汽车行业、建筑业等多个行业的电气技术与服务人员。

制造业对电气技术人才的需求

浙江省是世界重要的新型制造业基地之一,制造业已成为浙江省的支柱产业,产值占全省GDP的46%,提供的就业岗位占1/3,财政收入占58%,出口额占93%;浙江省将围绕先进制造业建设三大产业带、十个全国制造业中心和二十个重要产业基地,实施打造先进制造业强省战略。宁波市是一个经济发展非常迅速的城市,存在着大量的生产制造型企业,生产设备大多是进口的、由计算机进行控制的机电一体化设备。在企业技术岗位中,蓝领层(承担机床具体操作的技术工人)约占70%,是目前需求量最大的技术工人。企业对蓝领层的技术工人有很大的需求,并且对他们的知识和能力要求越来越高;灰领层(承担编程的工艺人员和机床维护、维修人员)约占25%,随着企业进口大量的设备,灰领层人才需求明显增加。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生可从事电气自动化工程的安装、调试、运行、维护、维修和管理工作。

汽车行业对电气技术人才的需求

近几年,我国的汽车市场发展很快,汽车保有量直线上升,汽车售后维修保养服务市场也迅猛发展。但是目前,汽车服务行业从业人员的职业素质、技术水平及数量远不能满足汽车行业发展的要求。随着汽车技术的发展,汽车的电子化水平越来越高,汽车保养维修越来越复杂,大批高科技检测与维修设备应用于汽车维修行业,对从业人员的素质和技能要求也越来越高。汽车保有量的增加需要大量的汽车检测与维修人才,汽车新技术的迅速推广使用也需要高端技能型应用人才支撑。各级汽车维修保养企业急需掌握汽车电控应用技术,具备相应检测、诊断、维修、维护与保养的高端技能型人才。

建筑行业对电气技术人才的需求

一直很热门的建筑行业中,电气设计人才需求增加明显,未来市场依然看好。据知名分行业专业人才招聘网站英才网联旗下建筑英才网统计数据显示,建筑电气工程师需求连续三年保持高速增长态势。与建筑电气行业直接紧密相连的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市场化、国际化将更加深入发展,这不仅为建筑电气行业的发展蕴藏着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巨大的市场潜力,更为中国建筑电气行业的发展带来丰富的内涵和重要意义。可以预见,在未来建筑电气设计人才的需求将持续增加。

从职场行情看,制造业仍然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的需求大户,其需求还将进一步增长,重点发展领域人才的需求特点是:高层次研发人才需求呈现旺势;具有一线操作和管理经验的高技能工人呈现供不应求的态势;复合型、实用型、经验型人才是需求重点。

通过对地方行业的调研分析,本专业的定位及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系统掌握电气自动化基础理论,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与应用能力,具有电气系统技术应用、运行维护、分析测试、客户服务和销售的能力,能够在制造业、汽车电器、建筑电气等领域从事工程技术工作和产品服务等工作,具有多元人文背景,有道德、善学习、勤思考、富有创新意识、团队合作精神、社会责任感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重构人才培养方案

理论教学课程体系

围绕着上述人才培养定位与目标,人才培养方案的重构以“培养企业需要的人”为主导思想,进一步完善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素质拓展三大课程体系,以“应用能力和专业技能培养”为核心,校企合作,共同构建课程体系,建立起“电气控制、汽车电器、建筑电气”为专业方向的模块课程群。图1为以多方向人才培养为特点的理论课程教学体系。第一层为普通教育课程,第二层为专业基础教育课程,第三层为专业核心课程,第四层为专业方向课程。

普通教育课程与传统高校一样,设置专业论证所需的各门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主要包含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等课程,主要整合的思路是“理论与实验一体化”。如传统的课程体系中,设置有模拟电子技术理论课程4学分,模拟电子技术实验课程1.5学分,还有模拟电子技术设计课程1学分,现在整合成模拟电子技术及实践1门课程,总学分为6,开展项目驱动式教学,全程在实验室小班化教学,做中学,学中做,理论与实践融合教学。专业核心课程主要包含单片机原理及应用、电力电子技术、自动控制原理、可编程控制器、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变频调速系统等,开设的课程为成为电气技术人员必备的课程,理论性太强不适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课程大胆删去。第四层即根据人才培养定位而设计的方向课程,设计“电气控制”“汽车电器”及“建筑电气”三个专业方向。

实践教学体系

实践教学体系如图2所示。结合“卓越工程师计划”培养理念和本科职业教育改革特点,经过五年的探索和努力,构建了基本技能训练、专业基础实践训练、专业实践能力训练、行业技能训练、毕业综合设计5个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开放创新及沟通交流、团队合作等综合素质训练贯穿整个实践教学体系。第一层是基本实践技能培养层。其教学目标为培养学生的电子基本技能、电工基础认知、程序编程思想及计算机基础。相关的课程有金工实习、电工基本技能实习、电子基本技能实习、计算机应用软件实习、C语言程序设计、电子线路辅助设计等。第二层是基本专业基础实践能力培养层。其教学目标为全面培养工科学生应具有的扎实的专业实践能力、科学有序的实践素质和进行科学实践研究的兴趣,具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相关实验的操作,使学生懂得电子电路原理,掌握数字电路设计、模拟电路设计与制作、基于单片机的软硬件的设计,具备基本读图能力、电路设计能力、电子系统初步设计能力等,提高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软硬件测试能力。第三层是专业实践能力培养层。其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电气技术核心专业实践能力,如电机特性测试、电机速度自动控制方法、电力电子电路的设计与测试能力、非电信号的检测能力、工厂电气设备控制电路分析及排故能力、基于PLC与触摸屏、变频器的系统设计及分析能力。相关的实验实践课程有维修电工实训、电机拖动实验、可编程控制器实践等。

专业方向模块课程

人才培养方案最大的特色是专业方向模块课程的构建。这些课程群的设计需要行业人士的参与,而且基本上以行业专家的意见为主。三个专业方向课程设置参见表1。

表1 三个专业模块课程设置

专业模块方向 课程设置 学分

电气控制

(15学分) 交流调速系统 3.0

计算机控制技术 3.0

DSP及应用 3.0

可编程逻辑器件应用 3.0

控制电机实训 3.0

汽车电器

(15学分) 汽车构造 4.0

汽车电子技术 4.0

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 3.0

汽车综合实训 4.0

建筑电气

(15学分) 智能建筑概论 2.0

建筑安防与消防工程 3.0

建筑供配电及照明技术 2.0

综合布线技术 4.0

电气识图与绘制 4.0

模块课程细分就业市场,课程设计与行业需求对接,产教融合,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及将来喜爱的就业方向选择一个模块学习,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课程在第6学期全程在实验室开展教学,理论与实践结合,重点对学生进行行业能力训练。

教学内容与方法改革

在理念上,提升实践教学体系的地位,明确实验教学在工科教育中的主导地位,使之重要性不亚于理论教学体系。在课堂教学中大力提倡“做中学、学中做”,把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机结合。在维修电工实训、可编程控制器中融入维修电工考证与PLC设计师考证内容。方向课程由企业专家参与建设。目前本专业学生的实验课时数已经占总课时数的70%左右。在教学方法上,采用小班化、合作探究式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及实践动手能力,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掌握理论知识并学会应用。

电路分析、自动控制原理等理论性较强的课程则尝试将部分时间安排在实验室,基于Matlab/Simulink等仿真软件,通过虚实结合的仿真实验项目实现“做中学,学中做”的教学。

篇5

【摘要】为了加强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体系建设,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基础与应用相结合

>> 应用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建设与实践 应用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本科专业教学模式探索 新增本科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与实践 应用型本科院校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 应用型本科院校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研究 应用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与探索 应用型本科电气工程专业“电路”课程的改革与实践 地方本科院校自动化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 工程应用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地方师范院校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探讨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策略分析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探索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探究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民办高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索 高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研究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 自动化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应用型本科院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探析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2009-7-6.

[2]王艳松,张加胜.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与探索[J]. 电气电子教学,2007,2(29):86.

[3]詹云军. 改进实习教学培育综合素质[J]. 时代教育( 教育教学版),2008,09:36.

篇6

1 全国工程教育认证标准

全国工程教育认证是我国高等教育为了融入世界得到全球高等教育界的认可而开展的认证,自2007年开始试点实行。近些年来,全国工程教育认证标准已经成为各高校制定专业培养方案的导向标准。

2011年之前的标准 2011年之前的全国工程教育认证标准指出,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本科生运用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和技能,从事信号与信息处理的新型电子、光电子和光子材料及其元器件,以及集成电路、集成电子系统和光电子系统,包括信息光电子技术和光子器件、微纳电子器件、微光机电系统、大规模集成电路和电子信息系统芯片的理论、应用及设计和制造等方面的科研、技术开发、教育和管理等工作。

可以看出,2011年之前的全国工程教育认证标准对于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的知识要求非常强调电学方面的基础知识,特别是集成电路和集成电子系统方面的知识,光学方面的知识只是作为辅助。

2012年之后的标准 2012年之后的全国工程教育认证标准指出,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包括电动力学、固体物理、微波与光导波技术、激光原理与技术等知识领域的核心内容。2012年之后的全国工程教育认证标准对于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的知识要求较以前有了大幅度的简化,同时也可以看出,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标准更多地强调了光学方面的知识,而减少了电学方面的知识要求,对于集成电路方面的知识没有做具体要求,只是提出各高校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设置特色课程。这个标准似乎更适合光电子科学与技术这样的本科专业,当然目前国内并没有光电子科学与技术这样的本科专业,却有光信息科学与技术和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这样的本科专业,也就是说此要求跟光学专业的要求是比较接近且有所交叉重叠的。

2 国内高校本科专业课程设置

《电子科学与技术分教指委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指出,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涵盖的学科范围广阔,以数学和近代物理为基础,研究电磁波、荷电粒子及中性粒子的产生、运动、变换及其不同媒质相互作用的现象、效应、机理和规律,并在此基础上研究制造电子、光电子各种材料及元器件,以及集成电路、集成电子系统和光电子系统,并研究开发相应的设计、制造技术。

清华大学的电子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课程设置与2012年之后的全国工程教育认证标准更为接近,在对电学方面的基础知识进行要求的同时更加强调了光学方面的基础知识,而复旦、同济、上海交大、浙江大学、东南大学等众多高校的电子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更多地强调了集成电路、集成电子系统方面的知识,多数都把集成电路方面的知识作为必修的考试科目专业知识。

3 学科知识体系的对应关系

《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中指出,工科类一级学科电子科学与技术,涵盖了物理电子学、电路与系统、微电子与固体电子学、电磁场与微波技术等4个二级学科。电子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应该涵盖一级学科所属各二级学科物理电子学、电路与系统、微电子与固体电子学、电磁场与微波技术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也就是说本科专业应该涵盖固体物理或半导体物理、半导体器件、集成电路、电磁场等方面的基础知识是比较合理的,这样既有利于本科学生将来在本学科领域的继续深造学习,也有利于适应社会需要而就业。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集成电路设计这样的课程应该作为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核心课程进行设置,有条件的高校还可以分别设置模拟集成电路设计和数字集成电路设计这样的课程作为专业核心课程。这样既能满足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的要求,也能满足为后续硕士博士研究生阶段的继续深造打下基础,还能适应国家大力发展集成电路设计与制造产业的要求。这样就需要中国工程教育认证协会对全国工程教育认证的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标准做出修改,不再过多强调光学方面的基础知识,而是更多地要求集成电路与集成电子系统方面的知识,这样能引导国内各高校回归到加强电学方面的知识教育的道路上来。

在我国大力支持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发展的大环境下,本文对于将集成电路设计设置为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核心课程,来完善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体系设置进行了探讨。本文探讨的内容希望能够为全国工程教育认证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标准的设定提供参考,也可以为兄弟院校相关专业的课程设置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中国工程教育认证协会.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试行)[S].2011.

篇7

关键词:

高等工程教育;通识教育;课程设置

一、两所院校的电子工程的培养计划简介

威斯康星大学的工程专业在全世界排名位于前30名,在工程人才培养方面有一定的成就。其工程学院要求学生要有扎实的数学、物理和计算机科学的相关知识。学校为准工程师们提供教育,是希望他们能够在未知领域进行开发、研究以及应用,并且推动世界先进科技的发展。哈尔滨工业大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直属理工类全国重点大学,电子工程专业也是哈工大的优势学科之一。该校倡导“研究型、个性化、精英式”人才培养理念,电子工程学院旨在培养具有较强的专业能力和良好的综合素质,能在电气工程领域从事电子类产品的设计与制造、应用研究和科技开发等实用型的创新型人才。

二、两所院校本科生电子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对比

威斯康星大学电子工程专业要求本科生在校期间修满121个学分,大一就配有专业咨询服务,一边学生规划自己的学业。在大三时会开设较多专业领域课程,例如,电磁场、模拟电子学等等。在大三、大四阶段,学生可以自由选择50多个专业课程(本学院或者其他学院都可)。哈尔滨工业大学电子工程专业本科生学业年限是4年,在大一和大二两学年主要学习通识教育课程和专业基础课(如:电子线路基础,电磁场与电磁波等),而专业课大部分集中子大三、大四学年(如:微波技术,嵌入式设计与实践等)。(一)通识教育比较从两个学校的课程设置和学分比例表看,威斯康星大学通识教育比重大于专业课比重,可以看出学校更加重视通识教育。其中,人文与社会科学教育相对重视,共16学分。电子工程专业的学生可以在人文与社会科学领域自由选课,为了使学生在人文与社会科学方面的学习无论在深度还是在广度上都有所进步,学校规定:在人文学科的选课至少选够6学分,在社会科学的选课至少选够3学分。哈尔滨工业大学的专业教育比重高于通识教育的比重。其中在通识教育的课程中,自然科学和公共基础课所占很大比例,而人文社科类专业只有4个学分,并且是限选课,学生没有自由选课的权利。人文社科限选课仅仅在两个学年夏季的小学期中修完,开设时间短,且大多以讲座的形式开设,没有贯穿在几年的本科学习过程中。哈工大的通识教育课中,政治类课程(包括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中国近代史纲要、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基本原理)占到了很大的比重,这也是中国高校都要开设的国家规定的几门政治必修课。通过比较可以看出,美国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是“通才教育”,也展现了美国高等工程本科教育“厚基础,宽口径”的特色。中国的高等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是“专才教育”,专业化教育是我国高等工程本科生教育的一个显著特征。

三、对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的启示

美国是高等工程教育公认的最成功的模式之一,我国处在学习别国先进经验、探索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的阶段,合理学习和借鉴美国在高等工程教育课程体系方面的成功经验,有利于优化我国高等工程本科教育的课程体系,提高高等工程教育的教学质量,培养更多的高质量合格人才为我国的工程建设做贡献。首先,要重视通识教育。要全方位、宽领域的培养学生,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其次,要给学生更多的自,大量开设选修课和实践课。这样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更有利于对专业以及专业外领域的研究。最后,要重视跨学科教育。重视基础学科之间,理论知识和应用知识之间的碰撞和摩擦,为传统领域及新兴领域提供更加优秀的高等工程人才。

篇8

工作地点:广州

职位要求: 1.工业工程设计专业,大学本科或以上学历;2.熟悉产品外观及结构设计、软件人机界面设计经验(包括界面设计、视觉传达、媒体设计)及模具开发,设计创新能力强;3.精通相关设计软件如Pro/e、Photoshop、CAD、3DMAX等;4.具有很强的市场前詹性及洞察能力;5.熟悉各类安防产品的安规标准及国际认证(如3C、UL、GS、CSA);6.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精神。

招聘职位:应用软件工程师

工作地点:广州

职位要求: 1.理工科本科以上学历,计算机、通信、电子等相关专业;2.省略系统开发经验从事过CRM系统开发,拥有相关项目经验;3.省略框架和C#开发语言,精通和B/S开发流程;4.精通HTML代码、CSS规范、XML技术、JavaScript,了解B/S应用模式开发;5.省略

天津天地伟业数码科技有限公司

招聘职位:嵌入式软件研发工程师

工作地点:天津

职位要求:1.两年以上软件研发经验,C/C++编程基础较好;2.具有嵌入式软件研发经验,熟悉Linux嵌入式操作系统编程;3.熟悉TCP/IP协议并有相关的研发实践经历;4.本科及以上学历,计算机、通信等相关专业;

招聘职位:弱电工程师

工作地点:天津

职位要求:1.两年及以上系统集成或监控工程相关工作经验;2.熟悉室内、外弱电工程标准;3.大专以上学历,电子或计算机相关专业;4.沟通能力、团队意识优良,责任心强,可适应出差。

招聘职位:暖通工程师

工作地点:天津

职位要求:1.三年以上暖通/制冷相关行业经验;2.三年以上现场管理经验,熟练使用绘图软件;3.大专以上学历,暖通或制冷专业;4.具有较强的计划、组织、控制、沟通协调能力和团队领导能力;5.省略

厦门立林科技有限公司

招聘职位:结构工程师

工作地点:厦门

职位要求: 1.本科以上学历,机械电子工程或机械专业;2.较丰富的机械/注塑模具/五金模具方面知识,了解电子产品(整机)制造流程,对电子产品(整机)的结构设计有相当的理解;3.对Auto CAD、Pro/E等软件应用纯熟;4.二年以上相关工作经验。

招聘职位:研发工程师

工作地点:厦门

职位要求:1.本科及硕士学位,应用电子、自动化控制、通信等相关专业;2.本科学历要求两年以上产品研发经验;3.具有良好的硬件功底,具有扎实的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基础;4.熟练掌握MCS-51、PIC、EMC等单片机开发应用技术,熟悉DSP开发应用者优先;5.熟悉现场总线通信设计,熟悉步进电机控制设计者优先;6.具有视频监控产品开发经验,熟悉CCD产品设计者优先。

招聘职位:硬件工程师

工作地点:厦门

职位要求: 1.本科及硕士学位,电子、自控、机电专业等相关专业;2.有良好的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基础;3.精通嵌入式DSP、LINUX操作系统;4.省略

珠海许继电气有限公司

招聘职位:.NET软件工程师

工作地点:珠海

职位要求: 1.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电力系统自动化或计算机专业;2.一年以上CS和BS架构软件开发经验;3.省略进行软件开发,熟悉oracle,sql server等商用数据库操作;4.具备配网自动化相关开发经验或熟悉javascrip,Html语言优先考虑。

招聘职位:硬件开发工程师

工作地点:珠海

职位要求:1.本科及以上学历,电力、电子或计算机相关专业;2.2年以上从事硬件开发工作经验,有一定的底层软件基础;3.省略

海康威视科技有限公司

招聘职位:图像/codec /模式识别

工作地点:杭州

职位要求: 1.本科及硕士学历,电子,图像处理相关专业;2.一年以上工作经验,有深厚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功底,对各种主流的活动视频压缩标准(MPEG4、H.264、WM9等)有深入的了解;3.或熟悉算法优化的技术细节,对DSP、 x86处理器的性能有较全面的认识。

招聘职位:摄像机研发工程师

工作地点:杭州

职位要求:1.本科及以上学历,有2年以上摄像机开发经验;2.精通模拟电路设计及抗干扰设计,熟悉摄像机电源设计;3.掌握Cadence、OrCad等设计工具;4.省略

北京奥瑞特国际照明工程有限公司

招聘职位:业务经理

工作地点:北京

职位要求: 1.电子,电气,市场营销或其他相关专业,大学本科以上学历;2.具有大项目的成功开发经验;3.具备良好的客户沟通能力和积极进取精神,敢于面对挑战性的工作;4.具备三年以上工程销售经验,具备技术职称者优先;5.省略

浙江中控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招聘职位:智能建筑产品销售经理

工作地点:杭州

职位要求:1.有两年(含)以上建筑智能化产品的市场营销工作经验,形象好,表达能力强,有团队合作精神;2.省略

广州市聚晖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招聘职位:产品策划专员

工作地点:广州

职位要求:1.本科以上学历,3年以上智能家居行业或电子通信产品行业产品策划经验;2.熟悉国内外智能家居行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具备市场调研、市场分析、产品投入产出分析相关知识;3.有研发工作经验及系统分析、产品策划工作经历者优先;4.具备良好的沟通技巧、协调能力、创新能力、较强的文字表述能力;5.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及活跃、缜密的思维,对于新事物有探求心;6.有独特的产品、用户体验分析能力与看法和较强的学习能力和洞察力。

篇9

本科管理类的专业有:工业工程、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电子商务。

篇10

社会的发展与我国大众化高等教育的不断推进,促进了复合型工程技术本科院校的诞生与前进。在社会对人才需求种类不同的背景下,在复合型工程技术本科学校同传统本科学校的交叉前行间,地方本科院校要把人才培养方向定在:造就具备较好技术基础理论、兼具实践技能,为产、管、建最前战线做贡献的高技能人才。《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促进高校办出特色,建立高校分类体系,实行分类管理,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未来教育改革战略。总理强调:加速推进新时代的职业教育,其策略之一是创新职业教育模式,打通中职、专科、本科至研究生的前进管道,促成一些普通本科学校转轨至应用技术类学校,而普通本科学校数量庞大,问题繁杂,参差不齐,决定了分流转型改革是必然的,且地方高等学校是转轨的重点分子,“转型方向就是现代职业教育,社会需要大量高素质的应用技能型人才,转型就是要改变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填补这个缺口”。地方院校顺应社会形势,服务地方经济,培养高素质专业技术技能型人才是其不二的选择。现阶段高等教育体系与劳动力市场结构失衡,造成电子信息类人才的培养与用人单位的需求出现明显错位,使地方本科院校出现输出的人才与社会需求的人才脱节现象。复合类工程技术本科教育究竟要造就什么样的人才?它与其他教育有什么区别?它的人才培养目标应如何定位?它的课程体系、育人程序如何满足其人才培育目的?怎样评议其教育的好坏?地方性本科院校电子信息类专业人才的培养机制该如何布局呢?

一、地方本科院校电子信息类复合型

1.工程技术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的构建

根据当前电子信息类工程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地方本科院校要着重培养具有坚实的专业知识及技能基础、系统的工程概念和工程知识、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能将知识转化为实践成果的专门性技术技能人才,应在课程建设体系方面实施变革。(1)课程体系的构建应符合社会市场的需求课程建设方面应重点建设电子信息类专业核心课程体系,使学生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通过基础课程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兴趣与爱好。学校根据学期课程安排,在相应的学期选修方向课程,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关课程的建设与教学安排,增强师资队伍建设,尤其是注重“双师型”教师的教学任务安排。学校要强化实践实验课程教学,彰显“重能力、能创新”的培养理念,增加实习实训和集中实践的课时比例和学分比例。为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重点学生的培养团队合作与创新意识,学校可结合创新设计竞赛组织,提高学生参与创新研究与创新能力培养的热情。笔者所在学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在课程体系构建方面,先后邀请了校友、省内外相关兄弟学校、用人单位等人通过座谈,征求人才培育计划的修订稿,就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培育计划前后共修订6次之多。2015年10月31日,学校利用在本校承办《湖南省电子信息技术研究会学术年会》的机会,请国防科技大学、湖南大学、中南大学、湘潭大学等相关兄弟院校把脉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课程教学内容的调整、新增、删除。教学内容调整:《智能电子系统设计》课程名改为《电子综合设计》(主要讲解经典硬件电路设计与制作)和《智能电子系统软件设计》(主要讲解针对电子系统的程序设计与编写)两门课程,课时由纯理论64课时改为理论32+24课时、实验32+16课时。理由:加强实践环节,提高实践能力。新增课程:《电磁场与电磁波》《信息论》。原因:教育部要求的专业核心课程。智能机器人方向增加了《PLC原理与应用》《机器人学》,删除《数字图像处理》和《电子测量技术》课程。理由:根据专业调研和已毕业学生反馈的就业市场需求。

2.注重电子信息类行业需求,密切结合地方经济建设

学校在现有的基础上,继续开发校企合作项目,密切联系地方经济建设,注重将课程教学和实践实训环节移步至企业一线,加强学生的动手操作和适应社会需求的能力。为适应社会企事业单位对电子信息类专业人才的需求,学校从一开始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方面予以考虑,设定相应的课程与学分。相关措施还包括邀请地方企事业单位的专家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与论证,尤其是根据当前企事业单位生产、服务的需要,学校结合生产一线技术与流程建构、技术技能体系的具体要求,将企事业单位的行业内课程设置进入人才培养方案,结合当前发展的前沿与技术革新,结合学生的兴趣与发展方向,选修行业内课程。

二、地方本科高校电子信息类专业复合型

1.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管理改革的策略设计

笔者所在学校坚持国家需求导向、服务地方经济的教育理念,结合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要求,紧紧围绕创新驱动发展、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等国家重大战略,建立有地方、行业、用人单位参与的专业综合改革指导委员会制度,树立教学内容与工作内容相结合、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相结合的“工学结合、知行合一”人才培养模式观,重点进行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改革专业课程体系、加强教师教学能力建设等内容的改革。学校打造以提升学生实践能力为导向的产教一体化机制,与培养人的育人模式相和谐,实现专业链与产业链、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校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推行把学生作轴心的合作型、启发型、参与型教学,一步一步推广学生主动选课的空间。学校以企业技术创新课题当作人才培育的首要平台,以行业企业的当务急需成为毕业论文选题的源泉,广泛推进案例式教学、项目式教学。学校全面使用现代信息技术,充分推行教改,通过校校合作、校企合作联合开发在线开放课程。学校凭借专业管理建设试验点的改革,促进本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办学特点愈加有特色,期望在国内外同类学校里喷发推介力与榜样力。具体如下:(1)学校成立“校企用”专业综合改革委员会,全程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教育、评价过程,将社会人才需求跟踪和毕业生质量跟踪常态化、制度化。(2)全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学校探索“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以掌握专业核心课程群知识结构为基础,以实践性教学为主线”的“三元”互动的人才培养方案,采用学校与行业联合培养,教学、生产、科研三方面紧密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深化学校与行业合作进行学生工程实践锻炼,细化实践教学环节完成学生工程能力培养,优化科技创新环境,以此形成“三化”相连的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的学分(学时)比例大于30%。(3)大力改进教学方法手段学校强化师生双向交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良好的学习研究习惯,开设多种形式的讨论课。学校利用已有的数字化校园平台,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学校积极开展学校与行业共建的“多维课堂”。学校整合课程内容、优化实践教学内容,加强实验实训实习基地建设,强化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方法的融合,讨论课总学时达120学时以上,形成一种以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为目标的“4112”人才培养新模式。

2.采用培养与引进并举、专职与兼职并存、教学与科研并立的方式

改革教师配置,调整教师聘任机制与评议方法,踊跃调进行业一致认可的专业能才,聘用企业出色的专技人才、高管才俊与高技才俊当专业发展的领路人、专兼职教师笔者所在学校加强学科带头人和专业带头人建设,发挥其在学科专业建设中的方向引领作用,努力建成一支符合“三并”原则的“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使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专职教师中具有高级职称和具有博士学位教师比例达到50%以上,具有工程背景的老师比例达到60%以上。学校聘任9~10人以上的企业高水平工程技术人员作为本专业兼职教师,每年为学生开设工程实践类型课程,专心打造在省内学校具备些许号召力的教育团体,培育1至2个在省内电子信息工程范畴拥有较高认可度的学科领路人,3至4个取得博士学位的中青年教研核心人。

3.夯实制度设计,不断完善校、院、教研室三级教学管理

与质量监控体系,不断规范日常教学管理制度,形成健全的教学管理和教学质量监控笔者所在学校坚持“以学生为本、为学生服务、对学生负责”的工作理念,构建“学校督导检查、教务处质量监控与评价中心日常检查、学院教学检查(教务秘书、学生辅导员)的日常检查、学生信息员的检查、随机教学检查和教学专项检查”六位一体的教学管理和质量监控体系。4.通过政府引导与经费支持、校企实验班、校企联合实验室和实验班等方式,重点建设一批能有效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实践教学平台与基地笔者所在学校对专业实验室进行整合,最大限度地优化实验室资源配置;抓好校内电子信息工程综合实训平台建设;加强校企合作,建立一批由企业主导、教师参与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学校创建一种“政用校企产学研”的协同育人机制,建设开放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综合实验室,建设一批一流的校企人才培养平台和实践教学基地。

5.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国际行业认证考试、学生就业拓展到

国际市场、引进海外名师授课、引进国际学术前沿课程和教材,实现教育国际化。学校努力建设并形成一种对接国标、国际专业认证的地方高校国际化专业建设范例。

6.对接地方经济产业转型,建立协同职业培养机制,强化职业综合素养

当前,地方本科院校正面临转型期,经济与产业结构的调整、转型方向的变革无疑是促进产业间流转与产业内升级的一大策略。地方本科院校应突出“地方性”特点,根据其地方性特质,密切注重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实现地方经济发展与地方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的“双赢”机制。

三、笔者所在学校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复合型

1.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机制实践

(1)确定培养目标,构建“工学结合”“产学结合”的“4112”人才培养新模式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学校应充分考虑国家与地方发展战略以及区域经济发展,充分考虑学校办学条件与特色。学校应该走访行业内相关企事业单位,了解社会对电子信息工程人才的专业知识、技能等的实际需求,按照普通高等院校对本科生培养“厚基础、宽口径”的基本要求,以培养应用型、创新型人才为目的,以学生为本,注重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协调发展。笔者所在学校以原来专业设计为根基,按照新时期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教育要求,构建“工学结合”“产学结合”的“4112”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学生的专业质量和就业水平。在大学教育的前4个学期,学校进行素质教育和必需的专业基础知识教育,第5个学期分专业方向进行专业知识教育,第6个学期开始与企业展开深度合作,第7、8个学期学生到合作企业进行顶岗实习或项目实训。其中最后1学期的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对大部分学生来说,可以作为企业项目实训的延伸。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中,学校实施“考证结合”的“双证制”。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学校按卓越人才培养计划的要求,做到“两个渗透”。

2.采用培养与引进并举、专职与兼职并存、教学与科研并立的方式,建成一支“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

(1)加强师资队伍培养笔者所在学校对青年教师实施“助教—导师”制度,在教研能力等方面加大培养和训练力度,使他们尽快成熟,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学校支持教师攻读学位,参加学术会议、国内访学、外单位进修等,重视“双师双能型”教师的培养。(2)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在完善师资队伍学历、职称等梯队结构的基础上,笔者所在学校充分考虑专业教学团队建设与学科团队建设,与学校人事部门协调,引进数量充足的、高质量、高层次师资队伍。(3)实行教学人才队伍的校校合作与校企合作学校对一些专业核心课程或实践性强的课程,在找不到本校合适的教师的情况下,开展校校合作与校企合作,特别是核心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尽量做到有合作企业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师参与。

3.打造用“多维课堂”,丰富教学模式

笔者所在学校踊跃探究电子信息工程应用类才俊的培育模式,建设实习、生产、论坛、合作、模拟等多彩别致、规模丰富、分合协调的“多维课堂”,形成丰富多彩的教学模式。(1)学术前沿的论坛课堂针对电子信息的热点问题,《电子信息工程导论》课的一种创新形式是专题讲坛,由学校教师同行业兼职教师所采取的探讨式教育方略,和学子一起探究专业热点问题。(2)真题亦真作的生产课堂“毕业式实习”课需要学校与企业的生产课题相联系。学校要把学生带进企业的生产基地,开展“参与型”教学模式,深入生产一线,与企业工程师一起探究现实疑问。(3)由专家评议的模拟教室“课程设计”课常使用“真题而假作”,使用“集体式评议”教模式。学校教师、行业兼职教师或专家团体对学生开展模拟评议。(4)携手努力,协同创新《电子全面设计》课与生产目标“真题亦真作”的结合,采取“合作型”教育模式。人人参与,公共材料共用。教师与学生依据多重而全面的评议完结一个优秀预案以成就生产硕果,齐心协力成就初评预案或者正规成品,团结一致成就一套合适而简便的设计成品并参与答疑辨析。

4.强化实践,突出应用,创建“政用校企产学研”的协同育人机制

笔者所在学校通过高校服务地方经济、校企联合实验室和实验班等方式,创建一种“政用校企产学研”的协同育人机制,打造一流的实践教学平台和实践教育系统,充分提升学生的创造技能与工程践能。学校建设校外高质稳定的实习实训基地,以企业的实际工程项目作为实习与实训内容,建设省级产学研基地,以学生学习、科研、生产的全过程参与,提高学生的学习、应用、创新能力。

5.创新教学管理,完善教学质量监控,构建一套全过程、立体化的“多位一体”教学管理和质量监控体系

(1)教学计划的安排要与新的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近年来,电子信息工程行业快速发展,电子信息工程专业领域新技术层出不穷,该专业本科教育出现学科内容膨胀快、课程门数增长快、总课时反弹快的“三快”现象,这不符合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理念。所以,教学管理改革需要修改教学计划,整合课程内容,削减课堂教学学时,以与“4112”人才培养新模式相适应。(2)提高对教育进程的管制工作学校采用“4112”人才培养新模式,学生在课堂之外的开放性学习环节大大增加,因此教管尤为重要。学校加强教管工作,有利于学校尽快找到教学的不足之处,且马上予以修正,能规避教学的偏差。学校依据多种途径掌握教育情势,收集各方建言,以此推动教育工作的创新,促进教育工作取得实际成效。(3)对教育质量监控系统的改善“4112”人才培养新模式的教育质量监控系统首要改善的是对教师教育的调查与考核策略。因为,校外教学环节增多,如果教师不认真组织教学,许多实践环节会流于形式,新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就成为一句空话。(4)建立一种符合专业特点的评价考核机制传统的卷面考试形式已与“4112”新人才培养模式不相称,学校需要改变单一的“一考定乾坤”和“分数定高低”的现象。根据专业特点,学校采用“ETSR”(即考试、测试、仿真和答辩)和专业认证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的课程和实践环节进行评测。根据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的获奖成绩,给予其一定的学分。笔者所在学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综合改革实践证明,该培养机制是行得通的,能解决课程建设系统改革的问题,提升人才培育的质量,有利于电子信息类专业的学生在电子设计比赛上赢得优异成绩。学校依据采取“4112”人才培养新模式培养学生,提升了他们的践履能力与创新水平,促进了学校同企业的彼此认识,加强了实习基地建设,便于产学研一条龙式的实施运行,推进了双方在产学研诸多内容上的综合协作。该路径有不足之处,如某些课程在具体实施时如何取舍、课时设置的量、先后怎样设置等。它们需要在以后的教育工作中不断改善,使该路径日益合理、科学。

参考文献:

[1]祝秋香,肖卫初,张学军,等.地方本科院校电子信息类专业认证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4.08

[2]郭慧,贺杰.地方本科院校电子信息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16.29

篇11

十二五时期,信息技术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起到非常大的推助作用,以电子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等为主电子信息产业实现了持续快速发展,产业规模稳步扩大,关键技术不断取得突破,骨干企业实力逐步壮大,国际地位显著增强。展望未来,产业面临难得的两大驱动力量,《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行动计划。而电子信息产业的主要人才来源于高等教育电子信息大类专业人才,这也推动了我国高等教育电子信息类专业的发展,本文提出了高等教育电子信息大类专业分析模式。

1 我国高等教育电子信息大类专业

我国高等教育电子信息大类专业主要包括本科相关专业和高职(专)相关专业。根据我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电子信息本科相关专业属于工学学科,主要包括电子信息类17个专业,分别是电子信息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微电子科学与工程、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信息工程、数字媒体技术、广播电视工程、水声工程、电子封装技术、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医学信息工程、电磁场与无线技术、电波传播与天线、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电信工程及管理和应用电子技术教育;自动化类2个专业,分别是自动化和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计算机类8个专业,分别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网络工程、信息安全、物联网工程、智能科学与技术、空间信息与数字技术和电子与计算机工程。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目录(2015年)》,电子信息大类高职(专)相关专业,包括电子信息类19个专业,分别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应用电子技术、微电子技术、智能产品开发、智能终端技术与应用、智能监控技术应用、汽车智能技术、电子产品质量检测、电子产品营销与服务、电子电路设计与工艺、电子制造技术与设备、电子测量技术与仪器、电子工艺与管理、声像工程技术、移动互联应用技术 、光电技术应用、光伏工程技术、光电显示技术和物联网应用技术;计算机类14个专业,分别是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信息管理、计算机系统与维护、软件技术、软件与信息服务、动漫制作技术、嵌入式技术与应用、数字展示技术、数字媒体应用技术、信息安全与管理、移动应用开发、云计算技术与应用和电子商务技术;通讯类7个专业,分别是通信技术、移动通信技术、通信系统运行管理、通信工程设计与监理、电信服务与管理、光通信技术和物联网工程技术。

2 电子信息大类专业招生人数分析

以2015年招生数据分析,通过网络爬虫搜集招生数据,全国共有31个省市1972所学校招收相关专业,总共招生计划是680488人,其中本科学校984所,招生计划428834人,占63%,高职(专)学校988所,招生计划251654,占37%。招生计划学校数量前10的省市依次是江苏、广东、山东、湖北、河南、河北、安徽、湖南、江西和浙江。招生计划人数前10的省市依次是广东、江苏、山东、湖北、河南、四川、河北、安徽、湖南和陕西。招生计划本科人数前10的省市依次是山东、江苏、广东、河南、湖北、四川、陕西、河北、辽宁和江西。招生计划高职(专)招收人数前10的省市依次是广东、江苏、湖北、山东、河南、河北、安徽、湖南、四川和浙江。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中分布在沿海、沿江和中西部一些产业基础比较好的地区,区域化特征十分明显。把全国划分为以下五个部分:珠江三角洲(广东),长江三角洲(上海、浙江、江苏),渤海地区(北京、天津、河北、辽宁、山东),中西部地区(重庆、陕西、四川、湖北、湖南)和其它区域。其招生人数比例如下,珠江三角洲占8%,长江三角洲占23%,环渤海地区占21%,中西部地区23%,其它35%。

3 结语

十三五”时期,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社会信息化将深入发展,这为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大发展提供了广阔发展空间。可以说,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在“十三五”时期将迈向更大的舞台,既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和发展空间,也面临新一轮产业升级及市场竞争的严峻挑战。而电子信息大类人才成为了促进该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及时掌握人才分布和结构分布将推进产业合理化发展,同时也为广大高考学生提供该专业大类报考的依据。

篇12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09-0119-03

一、引言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强调:牢固确立人才培养在高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着力培养信念执着、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黑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强调:选择部分有条件的高校,开展拔尖创新人才、卓越人才、创新创业教育等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东北石油大学“十二五”发展规划(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中强调: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以产学研合作教育为依托,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重点,以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不断优化人才培养体系,创新多层次、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拓宽人才培养途径,着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较强实践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和复合型人才。

二、加强青年教师教学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

培养一批科技创新能力和意识强、创新水平和素质高的教师队伍显得尤为重要,这直接决定着教师培养创新人才的实际能力。每年都举办院青年教师比赛课、创新开发设计竞赛活动。为充分调动青年教师的科研积极性,培养“科研型”、“创新型”青年教师队伍,为青年教师将来能参与高级别科研课题的申报奠定基础,设立院青年教师基金。鼓励学生在青年教师的指导下积极申报国家和校级“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强化青年教师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学院设立院级管理的青年教师指导的“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给予一定经费支持。支持青年教师指导大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对获国家奖励的指导教师给予一定奖励。组织教师申报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以项目建设为契机,带动教师队伍建设,使多数教师能够积极参加教学研究工作,逐步提升教师的教学研究能力。

三、突出专业特色,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

1.应用物理学专业,探索“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关注学生的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改进优秀学生培养方式,如何将通识教育与个性化培养、拓宽基础与强化实践相结合,使学生学会主动学习与创新研究,是当前高等教育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对应用物理学专业实施“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探索优秀拔尖学生的选拔机制,为优秀本科学生构建学习平台。

2.实践“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在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校企合作“电子类创新型人才培养基地”、“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仪表工程技术研发中心”为依托。实行3+1培养,学生需完成分散在各个学期累计一年的企业阶段学习和实践。以实践课为载体,不断加强本科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优先聘请具有企业工作经历的教师担任专业课主讲教师,并以这批教师为核心,不断加强专业教师工程经历的培训,通过派专业教师到企业工作、在企业建立教师培训基地、以生产实习和毕业设计为载体、毕业设计实行双导师制等,培养专业教师工程经验。

四、实施本科生“导师制”,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在导师的指导下,在本科生教育中体现四个阶段培养:一年级“素质教育”,二年级“知识教育”,三年级“技能教育”,四年级“综合教育”。本科生导师制的核心是密切、融洽的师生关系,要求导师注重道德引导、以“一对一的学习指导”为重点,培养学生自学、独立思考、触类旁通的能力,体现了师生互动、素质教育及“以人为本”的个性化教育的理念。通过为本科生配备导师,创设一种“教”、“学”互动的宽松的育人环境,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学习目的,激发学习兴趣、拓宽知识面,较早地进入教师的科学研究,从而提升创新能力。

五、加强电子类创新人才培养实践教学平台建设,加大力度开展学科竞赛

1.作为工程技术与应用性都很强的电子类专业,对人才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实践教学平台上丰富多种形式的实践条件可以为学生创造各种机会在专业舞台上一展身手。通过设立多种形式的课内、课外开放式的实践项目,竞赛型、学术探索型、社会实战型、自我提高型等,营造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成长的最佳环境和氛围,也让学生找到最适合自己的专业发展方向。加强实践教学平台建设,扩建现有的电子创新设计开发基地,使更多有意愿进入基地的学生能够有实践创新的环境。

2.平台向全校电子类专业研究生、本科生开放,可同时容纳约80人进行各类实验和技能实训。同时也面向社会开放,构建以创新开发培养为主线、体现“强化就业技能,培养综合能力,引导创新实践,提高基本素质”的实验实训体系,开设基础型、设计型、综合型和自主创新型和“启发式、探究式、研讨式”等多层次、多种教学模式的实验实训。

3.结合“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和“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培养,开展研究生及优秀本科生助教、助研、助管的方法,弥补实验室专职管理人员的不足,也使优秀学生较早的进入实验室进行创新研究。

4.积极组织学生申报国家、学校和院级“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鼓励学生开展创新研究,撰写科技论文、申报专利,使学生较早的参与科学研究,从而加强创新能力培养。

5.实践教学平台是学生开展实践活动的重要场所,为配合创新人才培养实践教学平台的建设、在实践平台架构、实验条件建设、实验室管理等方面将开展一系列的实践教学改革工作。

6.在平台管理方面、实行全天候开放,除了正常教学学期外,实验室技术人员在寒暑假期均实行轮值制度,保障各项课外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

7.充分发挥实践教学平台的优势,组织国家级、省级和校级学科竞赛和创新大赛,使每年报名的学生人数不断增加。从以往比赛结果来看,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创新能力都较以前有了大大提升,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竞赛在培养创新人才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学生在比赛中获得了好的成绩,这是学校的一个闪光点,也在无形之中提升了学校在外的形象。参加竞赛能够提高专业办学实力及声誉,同时能够加强同兄弟院校的沟通和交流。组织学生参加学科竞赛,主办学科竞赛。①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②参加黑龙江省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③主办东北石油大学电子设计竞赛,参加校“挑战杯”;④参加美新杯中国大学生物联网创新创业大赛;⑤参加全国“飞思卡尔”智能汽车竞赛;⑥主办东北石油大学大学生物理实验竞赛;⑦参加全国大学生机器人竞赛。

8.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推动了学院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实践教学、教学手段、实验室建设、人才培养的改革和实践,通过对历届参加电子竞赛学生调查、参赛的学生毕业就业率达到了100%且实现了高薪就业。

六、深化校企合作、加强产学研培养创新人才平台建设

经过多年与“大庆油田测试技术服务分公司”的科研、研究生和本科生培养、实践教学等方面的合作,于2007年校企共建了“黑龙江省重点实验室―油气田控制与动态监测实验室”,于2010年校企合作建成“电子类创新型人才培养基地”,于2011年5月校企合作申报成功了省教育厅的“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仪表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十二五”期间学院将深化校企合作平台建设,加强青年教师科研创新能力培养、加强研究生和本科生创新实践动手能力培养。

1.作为“双师型”教师队伍科研创新能力培养基地。教师参与企业科研工作,与校外基地科技人员沟通交流,了解生产实际技术需求,加强横向科技合作。构建科技服务、科技创新平台,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2.作为“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方案实施的探索基地。使平台成为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和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实习基地,每年可接收150名本科学生进行创新实习实训;聘用企业高级技术人员指导本科学生毕业设计(已指导50余名本科生完成毕业设计);平台建设以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为目标。

3.研究生培养“双导师”制的实践基地。能同时容纳20名研究生从事论文研究工作,校外基地已为学院培养硕士生14人,校企联合培养人才、互聘兼职人员、实施“双导师”制培养研究生。

4.搭建毕业生就业平台。近年来已有7名硕士研究生分配到大庆油田公司测试技术服务分公司工作,20余名本科生分到该公司工作。

七、结语

构建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对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本科人才质量的提高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极大地推动了教育教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的改革实践,强化了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我院学生在各类学科竞赛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获得了较高的社会声誉,近年来,我院学生参加的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和黑龙江省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获国家一等奖1项、二等奖5项,省级一等奖2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11项。通过创新人才培养,推动了学风建设,提高了就业竞争力,提升了专业的知名度,吸引了更多的生源,其中参赛的学生毕业就业率达到了100%且实现了高端高薪就业。

参考文献:

[1]陈新华,等.电工与电子实验教学改革模式的探讨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4,(6).

[2]丁坚勇,等.建设高水平电工电子教学基地、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实践[C]//电工电子课程报告论坛论文集,2006.

[3]郑双进,熊黎,黄志强,周丹.工科院校本科生导师制探索与实践[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

篇13

近年来,随着电子信息产业的飞速发展,电子信息工程应用型人才需求日益递增,同时为了迎合市场的需要,很多高校纷纷开办相关专业,供给随着需求在增长,按理来说供给应该可以实现平衡。但现实情况是企业招不到适合的应用型人才,高校毕业生又面临着改行、改专业才能找到合适的工作。究其根本原因在于高校对于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工程应用型人才的定位和培养模式上出现了理解上的偏差,在教学过程中对于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中理论与实践没有很好地进行结合,为此,我们应该深入了解电子信息行业的特点和发展趋势,将工程实践能力贯穿到教学中去,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注重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让学生毕业后能很快地适应企业需求。

1电子信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是培养学生具有信息系统和电子技术等知识的本科热门专业,毕业后学生能从事各种信息系统和电子设备的开发与设计。在景德镇陶瓷大学机电学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是重点建设的应用型工科专业,它是在原来的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上发展起来的,以电子技术、自动化及信号与系统为主干的宽口径学科专业。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有团队协作精神和工程实践能力的现代新型应用型人才。

2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

2.1电子信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现状

目前,企业对电子信息类专业毕业生的需求在与日俱增,但实际情况是企业没有招到适合自己的人才,而高校毕业生又不能找到专业对口的岗位,这日益尖锐的矛盾让工程教育与产业需求越发凸现出来。过去几年,很多高等院校都找到其关键问题在于本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设置不合理,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课程体系陈旧,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跟不上市场与企业的需求;2)实践环节中理论验证占较大比重,学生实际动手能力体现在认识阶段,不利用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3)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实际工程化训练的项目不够,整个过程的实现存在较大的困难。通过对相关企事业单位和毕业生的跟踪调查,我们发现实践能力的培养对应用型人才培养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我们需要将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相结合、校内实训和校外实习相结合,搭建人才成长平台,优化人才培养体系。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定位为:培养具备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系统工程意识、创造能力和创新意识,有团队协作精神和能将知识转化为实践工程应用能力的现代化应用型人才。

2.2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研究

①转变和优化教学观念。应用型本科人才和学术型人才是有明显区别的,应用型本科教育也不仅仅是本科和高职的叠加,需要在本科教育层次达到基本要求时,还需全面进行整合和优化,使学生有较强的适应能力以及解决工程实际的实践能力。由于高校所处地方和区域经济在发展中存在较大差异,学校需要在转变教育观念的同时,应综合考虑教学资源倾斜度、教学资金的配备和教学体系的构建,要有精确的评价体系来适应地方经济电子信息行业发展需求;②在教育改革常态背景下构建全新的培养体系,在进行教育和改革的过程中优化教育模式,积极优化学生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和实践方面的能力,以便以后进入企业后能有很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以此为背景,在电子信息专业教学过程中采用“3+1”的教学模式,也就是前三年形成扎实的理论知识,最后一年强化实践能力,为“最后一公里”的路程提供强有力的保障。为了能够与行业需求接轨,在教学过程中还需积极突出实践环节,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积极性,丰富学生实践知识的经验,促进形成专业素养;③在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教学过程中创新课程内容。在进行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需要创新课程体系,优化人才结构,促进行业所需人才的专业知识和能力素养。在应用型教育过程中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如:模拟法、案例法、项目驱动法以及渗透教学法等,在教学中要横向联系,纵向推进,整合教学资源,在实训过程中完善就业技能和本领;④创建“双师型”队伍,提高教师水平。在进行“双师型”队伍建设过程中,必须建立年龄、学历、职称结构合理的梯形队伍,鼓励教师积极参与科研活动,鼓励进修,也可给教师挂职锻炼的机会,促进教师对教学和科研成果进行转化。同时,也可聘请优秀经验丰富的专家或者企业技术人员对师资队伍进行补充,让学生第一时间感受最新的电子信息专业研究成果,为毕业后进入该行业奠定扎实的基础。

3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景德镇陶瓷大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按照学校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建设目的,在制定培养方案时,注重学生基础理论、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努力实现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个性化教育与大众化教育相结合,把握社会需求,人才培养新需求。电子信息工程2013级本科人才培养方案通过对公共课、专业课、实践环节设置进行优化,重构新的课程体系,把第二课堂纳入新课程体系当中,实现两大课堂有机结合的人才培养体系,培养出专业基础牢固、动手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具有创新意识和高度社会责任感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高级应用型人才。结合社会和企业的需求,通过坚持四年不断线的实践教学,切实促进学生工程创新能力的提升;通过与相关企事业单位深度合作,完善“专业共建、过程共管、成果共享”的产学研合作有效机制。实现专业教育、素质教育和创新能力共建提升学生适应社会和专业核心的能力。为促使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学生对本专业培养目标的认识及课程设置情况,掌握电子信息行业最新发展动态,我们在第一学期开设了“电子信息工程导论”专业基础课程;为增强应用型人才的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挑战杯”、“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互联网+”等大赛中获得较好的成绩,我们适当的增加了一些相关专业课程的学时数,如:“电路”、“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单片机原理”,并把电子线路CAD专业课程提前至二年级上学期;为突出应用型人才非学术型人才的特点,我们也适当地把与主干学科不符的专业课程删除,如:“随机过程”、“数据库原理”等;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我们增设了课外创新学分,学生可通过参与第二课堂、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等获取学位所必需的学分,极大地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和学习的热情;学校每年年均投入20万余元用于创新创业项目的经费,不断有学生参与到项目中来,为区域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很好的创意和效益。

4专业建设的后续设想

4.1实施“导师制”培养方案

大四最重要的教学任务是毕业设计,但是由于学生忙于考研或者找工作,往往毕业设计效果都不是很理想,拟建立的“导师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在大三时通过双向选择的方式给学生安排好一名导师,导师除了给学生答疑解惑外,还可指导其创新创业项目,或者让学生参与到教师的科研项目中来,导师制”可以增强学生专业认知,这样到毕业设计时,选择与项目相关的题目,学生兴趣大幅提高,时间充裕,效果也更好。

4.2加大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大力开展实践教学

目前,已经投入使用的实训室主要用于电工电子实习和金工实习,除了完善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外,还要从长远考虑在当地及周边地区建立一批校外实习基地,以满足电子信息专业实践教学需求。目前,学校在昌河铃木有限责任公司、江西联创(万年)电子有限公司建立了实习基地。现在江浙沪电子企业中积极寻求合作伙伴,开创校外资源,培养应用型人才。

4.3开展职业技能培训

对于电子信息企业来说,毫无疑问最为看重的是毕业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对于在校期间获得相关职业资格证书的学生会优先录用。目前,电子工艺师、电子信息工程师、电子设备工程师系列是很能被电子信息相关企业单位认可的,为了增强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我们应该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调整课程体系,强化学生技能,把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内容纳入教学计划中,不但让学生获得学历学位证,也要让学生顺利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

4.4加强校企合作

实践教学环节在培养应用型人才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完善齐备的实验室是开展实践教学的先决条件。目前,一些知名半导体生产企业面向有一定条件的大学提供一种资助计划,这样的资助对于教学和课程建设都有着重要作用。上海华清远见公司免费为学生提供实验和学习用的芯片,并每年为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学生提供免费周嵌入式培训,对学校的单片机嵌入式教学工作和科研工作给予有力的支持。目前,我院正积极争取建立嵌入式实验室。

5结论

通过近几年来对电子信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不断探索和研究,学生的创新和就业能力得到大幅度提高,毕业生一次就业率保持在90%左右,毕业的学生也受到了企业单位的广泛好评。作为一所地方高校,如何为地方经济发展培养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是我们一直需要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作者:傅莉 单位:景德镇陶瓷大学

参考文献:

[1]朱晓慧,于润伟.以就业为导向的电子与信息工程专业建设与课程开发[J].中国电力教育,2005(3):50-82.

[2]张兴旺,吕树清,查小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江西教育科研,2007.8.

[3]张闯.我国应用型本科教育实践教学研究[D].南昌:南昌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4]周绍斌.高等院校培养本科应用型人才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5]高春,王志伟.应用型本科人才实践能力培养途径探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8)

[6]许志才.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路径研究[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0.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