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能效管理与节能技术

能效管理与节能技术范文

发布时间:2023-10-11 15:54:23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能效管理与节能技术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能效管理与节能技术

篇1

1.图形法

图形法是解答应用题的一种可靠手段,主要是将应用题中的文字内容通过图形的方式展现出来,在图中直接表现出应用题所包含的各项数值关系,为学生解题提供直观的条件。比如,在追击类的应用题当中,经常使用?段图的方式来辅助解题。具体说来,就是将问题中各个人物的路程关系通过线段的形式进行表示,进而学生通过观察线段,就可以理解相距、相离关系。比如,对于这样一个题目:小明和小强约好在公园玩,两者相对而行,在4分钟的时候相遇,已知两家相距600米,小强每分钟走75米,那么小明的速度是多少?这就是一个典型的相遇应用题,根据题意可以画出线段图,如下所示:

从图中就可以清楚看出位置关系以及距离关系,从而轻松解出(600-75×4)÷4=75米,所以小明和小强的速度一样。除了追击相遇问题,其他类型的应用题也适合采取图形法求解,这需要根据题目灵活应对。

2.条件归纳法

条件归纳法从本质上说属于一种阅读解题的方法,即对应用题的题目进行阅读,归纳出给出的所有条件,然后根据已知条件得出隐藏条件,综合已知条件和隐藏条件求解问题。条件归纳法虽然不能对题目内涵实现直观的展示,但是可以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对现有条件分门别类,从而有效解答应用题。比如,对于和差类的应用题:甲乙两个班级学生共计98人,其中乙班比甲班少6人,那么两个班级各有多少人?对于这个问题,归纳条件有:班级2个,人数共98人,差值为6。由此可以推导出一系列隐藏条件,比如乙班人数翻倍,那么就应该比98少6人;甲班人数翻倍,则应该比98多6人。通过这两个隐藏条件,就可以顺利解答题目:甲班人数为(98+6)÷2=52人,乙班人数为(98-6)÷2=46人。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应用题解题技巧的培养方法

1.引导学生认真审题,选择合理的解题方法

不同的解题技巧适用的应用题题目类型不一样,因此在对学生的解题技巧方法进行培养的时候,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认真审题,通过对题意的理解选择对应的解题方法。比如,对于追击相遇这类比较直观化的题目,以及归一、归总这类偏向数字化的题目,就可以采取线段图、圆圈图等手段进行题目的直观化呈现。而对于和倍、和差、差倍这类题目,则可以使用条件归纳法进行解题。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就需要结合实际的题目,让学生从审题开始,确定最优的解题方法。比如对于这样一个问题:桃树是杏树的3倍,且比杏树多124棵,那么两种树各有多少?通过审题,可以发现这个题目不够直观化,也不是单纯的数字关系,想要建立图形就比较困难,因此适合采取条件归纳的方法解题。归纳条件得出:3倍关系和124的差值关系。可以推出隐藏条件,即桃树比杏树多2倍,那么124÷2=62,即杏树有62棵。62×3=186棵,即桃树有186棵。

2.构建数学模型,加强学生对解题技巧的掌握

不论是对于哪一种解题技巧,其可以构建出实际的数学模型,演示其解题原理和过程。在对学生的解题技巧能力进行培养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采取模型构建的方法对不同的解题技巧进行演示,让学生对其形成更加深入的了解。比如,针对这样一个应用题:一个池子中现有20方水,还能再装40方水,其下边开口未封闭,每小时要排出4方水,同时有人用水管往池子里加水,每小时能加12方水,那么请问要多少小时才能让池子装满水?这是一个常见的应用题类型,对此教师就可以构建模型,拿一个塑料盒在下方开个小孔,并用防水胶布封住。然后向学生演示:一边用矿泉水瓶往里边加水,一边扯开胶布让其往外排水。通过这样一个实物模型演示,学生就可以准确把握题目的意思内涵,从而迅速归纳出题目的条件:排出为4,加入为12,则可以得出隐藏条件实际加入为8。40÷8=5小时,即5小时可以装满水。

3.加强实例演练,让学生对不同的解题技巧熟练掌握

篇2

【中国分类法】:G812.47

一、少数民族地区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存在的问题

少数民族地区小学生在口语交际方面由于受母语的影响,通常会把本民族语言的组句规律及不正确发音带入口语交际中,例如汉语“经济工作研讨会”,傈僳语则为“会研讨工作经济”;汉语“疯狗”,景颇语则为“狗疯”;汉语“我告诉你”,拉祜族则为“你我啊说给”;汉语“我帮你收拾”,傣族则为“我收拾你”;口语交际中的上声及轻声变调,譬如句子中的“理想”、“小艇”、“来吧”等的变调他们基本体现不出……语法上的差异,导致语句不通、逻辑混乱、颠三倒四、主谓宾分不清楚的语法、语调错误的现象尤为突出。

二、关于提升少数民族地区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途径

(一)在阅读教学当中提升口语交际能力

以“读”为本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共识,因此在对少数民族小学生进行口语技能培养时,同样可以从读入手,根据不同的阅读内容,不同的学生状况,对口语交际能力教学进行安排,具体体现为:

1、通过读和背的形式来加强口语交际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首先可通过指导学生进行大量的阅读与背诵,使学生对汉语的语音、语调以及停顿等建立直观的感受和认识;其次通过大量的重复阅读和记忆来加强上述感受和作用。在实施过程当中,读的形式灵活多样,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状况来进行选择和确定,如齐读、分组诵读或者是制定个别参与集体诵读等,在此过程当中对学生进行纠正和指导,就能够较好的加强学生对于汉语口语的印象和掌握程度。

2、采用多种形式来对课文内容进行复述

多形式的复述课文内容不仅能够加强学生对于汉语口语的掌握和理解,还能够加深学生对汉语言的组织能力,可以说是一种非常理想的小学语文教学模式,对于少数民族小学生的口语培养来说更是如此。当然,复述课文内容的前提就是学生本身对于教材内容有一定的记忆,这样才能够对所记忆的内容进行进一步的整理并通过自己的语言和逻辑表达出来。复述形式同样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如对全文进行复述或者是进行创造性复述等,都能够获得相当理想的口语教学效果。

3、根据教材内容进行发散式教学

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可以根据阅读材料本身具备的特点来启发学生进行创造性创作,也就是根据教材内容进行进一步的联想或想象。比如举一反三的对教材内容进行拓展,学生自行编制故事等,在发散式教学这一过程将涉及到许多汉语言的组织以及口语表达的训练,对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是非常有帮助的,但这一种教学模式相对而言难度较大,因此在进行发散教学时教师的重点应当放在引导学生进行表达之上,而不是放在故事本身。

(三)利用汉语言教学的各个具体环节来提升口语交际能力

语言学习以及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并非一蹴而就,它很难通过一个简单的方法就直接达到理想的效果,而是需要一个长期培养的过程,就现实状况而言,最好的方法就是在汉语言教学各个环节中渗透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下文结合三个具体例子来进行说明。

1、利用看图说话

小学教材中涉及到的插图数量较多,而结合小学生的实际特点来说,更加容易接受图片形式,因此可以将看图说话作为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重要模式,具体来说,就是在引导学生充分观察、认识和理解画面的基础上让其思考画面所呈现的意义,然后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这种模式在培养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同时还能提升小学生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兴趣,能够加深小学生基本的语言文字理解能力,同样是非常理想的教学方式。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应用到口语交际能力培养教学中来的图画通常需要满足以下三个要求:一是画面的意图要明确,不能超越小学生的理解范围;二是画面要和小学生的实际生活有所关联,这样才能够吸引小学生的兴趣;三是画中内容要具有一定程度的关联性,这样才能保证学生在看到画面之后有话可说。

2、激励学生多在课堂上回答问题

学生在课堂上回答问题是传统和常见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对于少数民族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有特别的意义,主要对于小学生而言,课堂之上发言具有一定特殊性的,该环境下开口进行表达会给自己及其他学生留下深刻影响,因此对口语交际能力培养同样适用。但教师在课堂提问时要注意平衡性,要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为不积极发言的学生提供一定的表达机会,鼓励其开口说话。

3、结合少数民族自身特色

根据教材内容,结合民族习俗,积极创设生动、逼真、极富感染力的口语交际情境,调动学生内在真实情感体验,激发他们表达的强烈欲望。教师可充分运用教材中的“口语交际”主题,最大限度地运用现有的教学资源,大胆运用多媒体,积极创设学生踊跃参与的“口语交际”情景,激起学生口语交际欲望,激发他们口语交际的热情。由于受教材所设主题限制,边远山区少数民族低年级学生不一定熟悉,比如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口语交际主题是我们去“旅游”,要求学生以导游的身份给“游客”介绍自己知道的风景名胜,边远山区的孩子,能去到镇上赶个集就算是出了趟远门了,哪里有机会去看什么风景名胜?知道的屈指可数的风景名胜也只是“耳闻”,缺乏真实感受,这一口语交际主题就不适合本地学生的生活实际,教师可以结合当地民族风俗,重新设置交际环境,让学生以导游身份介绍自己民族的特有节日,如景颇族的“目瑙纵歌节”,佤族的“青苗节”、傣族的“泼水节”等等。

结语:在实际教学环境下提升少数民族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途径可以说是非常多的,教师可以根据教学条件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进行选择,这其中更为重要的还是教师的引导作用和学生的积极参与,方式本身并不是最重要的。教师应当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当中来。

篇3

一、引言

众所周知,民用建筑施工是一项系统和复杂的工作,涉及到众多方面,并且资源能源消耗巨大,在施工过程中,为了降低能耗,提高工程建设效益,必须采取相应的节能技术,并加强节能技术管理,以尽可能的降低民用建筑施工的资源能源消耗,提高工程建设质量和效益,促进民用建筑健康发展。

二、民用建筑施工节能原则

1、执行节能设计的各项要求。比如,在民用建筑设计的时候,重视对余热和废热的利用,重视对地热能和太阳能的利用,使用高效节能灯具。应该充分考虑民用建筑周围的情况,创造良好的日照条件

2、重视节能材料的使用。施工过程中,门窗和门窗封条的选择上,需要优先选择节能型的材料,以提高民用建筑的节能效果;在墙体和屋面的选择上,选选择节能型的墙体和屋面,以增强隔热保温效果;如果条件允许,最好选用玻璃棉等高效的保温材料;在砖体和砌块的选择上,尽可能选择粉煤灰制品、空心砌块等新型材料,使建筑物能够达到更好的节能效果。

3、执行节能技术的各项要求。在民用建筑施工过程中,为了达到最佳的节能效果,必须重视采取相应的节能技术,做好节能的每一项工作,以提高民用建筑的节能效果。

三、民用建筑施工节能技术的具体运用

1、民用建筑屋面保温节能技术措施。比较常用的措施是,将保温材料铺设在屋面板和防水层之间,保温材料具有一定的强度,并且具有较低的密度、较低的吸水率、较小的导热性能,能够对屋面起到节能和保温的效果。常用的保温材料包括加气混凝土、水泥聚苯板、轻骨料混凝土板等等。为了使民用建筑能够达到更好隔热保温的效果,在采取屋面保温措施的同时,还需要采取隔热措施,具体的施工方法是:在屋面结构设立通风隔热层,利用高效的保温材料,以达到相应的隔热效果。此外,在屋顶设置反射层,或者种植植被也能够起到隔热效果,从而提高民用建筑工程的节能效果。

2、民用建筑墙体节能技术措施。在民用建筑墙体施工的时候,应该严格按照施工图纸和工程建设要求进行,对于一些容易出现的问题,例如热阻值低、砌体容易开裂、裂缝渗漏等问题,应该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进行处理,提高工程质量。其中,墙体保温是节能的关键环节,而保温层的设置又是最为重要的内容。在墙体的内侧和外侧都可以设置保温层,内侧施工容易,但是效果往往不尽人意;外侧可以减少使用面积,但容易开裂或者渗水。具体的施工工艺有多种多样,喷涂、抹灰、复合、粘贴等等,都是比较常用的方式。在实际工作中,应该根据材料的种类、施工方法的差异选择相应的施工工艺。在所有的材料当中,保温砂浆是一种常用的材料,得到较为广泛的运用,一般采用抹灰方式施工。首先平整、湿润墙体,然后对墙面进行冲筋或者做标准饼,每次抹灰厚度约为十厘米,底层抹灰具有一定强度的时候才能进行下一层抹灰,以达到最佳的节能效果,促进整个民用建筑节能。

3、民用建筑门窗安装节能技术措施。安装门窗的时候为了达到最佳的节能效果,需要注意的关键问题是,门窗框和玻璃扇的密封性以及传热系数,通常需要选用热传系数较小的门窗,例如塑料门窗、木制门窗、双层玻璃等,这样能够达到更好的节能效果。同时,还需要做好安装工作,具体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根据设计要求做好门窗的选择工作,并检测门窗的性能指标,保证满足节能要求;检查框角的垂直度,避免发生变形;在门窗与柱、梁之间的交界处应该设置封条,采取相应的密封措施;在密封之前,为了保证密封效果,需要清除门窗上面的杂物和灰尘,保证干净整洁,以达到最佳的密封效果,使民用建筑节能。

四、加强民用建筑施工节能技术管理的作用

1、加强施工节能技术管理有利于节能降耗。在民用建筑施工中,加强节能技术管理,能够能够显著缓解资源能源紧张的局面,有利于建筑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是节约能源,降低能源消耗的重大举措,因此,在施工中必须予以高度重视,采用相应的节能技术,加强节能技术管理。

2、加强施工节能技术管理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民用建筑施工的巨大的资源能源消耗,不仅影响工程建设综合效益的提高,还会对生态环境造成巨大的破坏,而加强节能技术管理,能够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显著降低对环境的破坏,为人们的生产生活创造更好的条件。

3、加强施工节能技术管理有利于促进建筑业发展。建筑业本身就是资源能源消耗巨大的行业,如果资源能源消耗过大,必然会影响建筑行业的健康发展,而要改变这种情况,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必须采取相应的节能技术,加强管理工作,以降低能耗,促进建筑业的健康发展。

五、加强民用建筑施工节能技术管理的策略

1、学习民用建筑节能相关的标准和技术规范,做好图纸审查工作。由于节能技术管理的效果与施工人员的素质有着紧密的联系,所以施工之前,必须重视对施工人员的培训工作,不断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和节能意识,使节能技术管理策略能够得到彻底贯彻落实,提高民用建筑节能效果。此外,在民用建筑施工之前,还要做好节能设计图纸的审查工作,看是否满足节能设计标准,如果不符合标准,则不得投入使用。因此,施工单位必须根据节能的要求,科学合理的设计施工图纸,为施工实际工作发挥指导作用。并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严格控制工程质量,保证施工的工序符合施工质量规范,满足节能规范。总监理师应该组织相关人员查看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方面的内容,确保强制性规范条文得到贯彻落实,对节能效果影响比较大的部分,如墙面、屋面等,应该加强检查,对于存在的问题及时改正,确保民用建筑节能效果,促进施工的顺利进行。

2、加强节能材料的检测工作,做好施工的监理工作。需要对民用建设施工节能材料进行试验检测,保证材料质量合格,满足节能要求。同时加强对施工的监督管理工作,做好质量抽查工作和检测记录,对施工中存在的不合格的地方提出改进策略,确保民用建筑节能各项措施得到落实,提高节能效果。

3、认真采购建筑节能材料,确保材料合格。施工材料对民用建筑节能效果的影响是直接的,因此,采购人员必须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在进行材料采购的时候,要严格按照节能设计的各项技术指标,加强对材料的鉴别和挑选,保证采购的材料符合质量要求,重视对材料节能指标的检测。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民用建筑降低能耗,实现节能的目的,提高节能效果。

4、重视自然资源的利用,提高民用建筑节能效果。在民用建筑施工中,要重视对自然资源的利用,如太阳能、地热能、风能等,要想对这些资源更好的利用,在施工的时候,关键是要提高施工技术,加大施工技术的研发,开发太阳能热水循环系统、风能发电系统、地热能供热系统等,促进这些资源得到更好的利用,以达到更好的节能效果。

六、结束语

总之,在民用建筑施工中,采用节能技术,加强管理工作的重要作用是不言而喻的。今后在实际工作中,我们需要充分认识节能技术管理的重要作用,并根据实际情况,积极采取相应的节能技术,加强节能技术管理,以进一步降低民用建筑的资源能源消耗,提高民用建筑工程质量,为了人们的生产生活创造良好的条件。

参考文献:

[1]翟成龙,郑保山.民用建筑施工节能技术管理探讨[J].中华民居, 2013(12)

[2]冯治国.浅谈节能技术在工民建中的应用[J].民营科技, 2012(3)

[3]闫利群.简述建筑施工节能技术[J].民营科技,2012(1)

篇4

2次声波液位监测原理

次声发声装置产生的次声波沿油套环空向井内传播,在节箍、音标、液面等处形成反射后被微音器接收,接收的微音信号经过多级滤波放大和信号矢量叠加合成处理,利用液面波自动识别技术得到液面深度。

3油田合同能源管理配套措施

为确保油田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的有效实施,积极应对低油价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加快油田企业节能技术改造,积极引进合同能源管理节能管理创新模式,解决企业节能技术改造资金不足和节能减排目标等问题,从完善企业内部配套管理制度入手,推进合同能源管理制度在油田企业的应用。主要采取以下几项配套管理措施。制定油田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管理办法,积极鼓励专业节能服务公司进入油田节能技术服务市场。设立油田节能人才专家库,通过成立“合同能源管理”指导委员会,积极培育油田内部节能市场,不断挖掘油田企业节能减排空间,对节能改造项目进行节能效果评估,组织对节能专业公司资质和技术服务能力的审核和评估,组织对节能项目进行公开招标。建立油田节能专业技术服务公司信息储备库,将具备专业节能技术服务资质的节能公司纳入油田节能专业技术服务公司信息库,建立油田开发企业与节能企业之间的技术交流平台。做好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的招投标管理,建立有序的合同能源管理市场,规范标准化的合同文本内容。制定企业合同能源管理相关技术标准,严格依法依规执行能源管理合同。做好项目运行管理,完善能源计量手段,切实做好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的节能量统计、节能效益核算和项目资金结算等工作,为节能专业公司创造规范有序的良好运行环境。积极推进油田能源体系建设,按照试点先行、典型带动、稳步推进、逐步建成的原则,建立实施一套完整的标准、规范,在企业内部建立起一个完整有效的、形成文件的管理体系,注重建立和实施过程的控制,使能源管理活动、过程及其要素不断优化。通过例行节能监测、能源审计、能效对标、内部审核、组织能耗计量与测试、组织能量平衡统计、管理评审、自我评价、节能技改、节能考核等措施,不断提高能源管理体系持续改进的有效性,实现能源管理方针和承诺并达到预期的能源消耗或企业用能设备“能效倍增”目标。通过建立更加规范、科学的能源管理系统,实现可持续发展,促进油田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推动行为节能,更有效地开展能源管理。利用国家的扶持政策,积极争取国家对企业多方面的政策扶持,积极争取相关优惠政策,发挥企业节能减排主体作用。对符合国家合同能源管理奖励标准的节能技术改造项目,积极配合节能专业公司做好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实施后财政奖励资金的申报工作。

4项目现场应用实施情况

2013年,大庆油田某采油厂与某节能技术服务公司签订油田供液不足井节能降耗技术服务合同,节能技术服务公司对该厂20口供液不足油井应用油井液面连续监测及间开控制技术。项目实施前后20口油井生产数据对比见表1。项目实施后,在油井保持相对稳定的前提下(产液量略有提升),油井电动机功率因数平均提高了0.399,平均单井日节电量达48kWh,平均单井有功功率下降了2kW,平均单井无功功率下降了18.99kvar,百米吨液耗电量下降了2.37kWh,综合节电率达到34.1%,油井平均系统效率提升5.61%。实现了油井动液面实时监测、工况诊断、生产参数自动调节,使油井处于高效、安全的生产状态,达到了节能降耗、增产高效和提高油井开采效益的目的,取得了良好的项目实施效果。

5综合效益评价

1)项目实施后,百米吨液耗电量下降了2.37kWh,综合节电率达到34.1%,平均单井日节电量达48kWh。20口油井日节电量达960kWh,累计年节电量达到350400kWh。按照工业电价0.631元/kWh计算,则年节电费达221102.4元。2)油井系统效率由项目实施前9.68%提升到项目实施后的15.29%,油井平均系统效率提升5.61%,有利于“能效倍增”计划目标的实现。3)按照节约1kWh电能减排0.997kg二氧化碳,即减少0.272kg碳排放计算,则该技术系统实施后每年可减少碳排放95308.8kg。4)油井液面监测及自动排采系统根据动液面的实时状况自动调节抽油机工作参数,实现节能降耗,提高吨油效益。5)动液面的在线监测和数据远传,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节省了管理成本及费用。6)项目实施后,减少了检泵作业时间和费用,提高了管理和技术水平。合理优化抽油机工作参数、确保抽油机安全可靠高效运行,给油田生产管理和节能工作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7)自投入现场应用以来,该系统运行正常,极少发生运行机制故障,现场维护简单,安全可靠。8)井下数据采集模块实时采集井下数据,为自动排采系统提供准确的液位数据;自动排采控制模块通过RS485或其他接口,自动控制变频器的输出频率,适时调整抽油机冲速,对地层供液能力极差的油井实现间歇式抽取方式,实现油井自动化控制和智能化生产,实现系统整体节能降耗。9)按照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合同中双方的相关约定,项目实施后节能回报期为6年以及油田与专业技术服务公司节能成果分享的合同投资管理方式,专业节能技术服务公司在合同期内每年可按比例获得相当可观的投资回报。

篇5

陆上石油工业开采中的电力沿海消耗比例较大,约占到33%左右,因而为了实现节能降耗的目标,首先需要对节电潜能进行挖掘分析,实施节电技术方面的革新,比如,对于节能抽油机、节电箱、节能电动机的应用等;这些措施只是大范围实施节能的一些直接措施,为了达到进一步转型需求,应该针对钻井设备能耗情况实施一些较有针对性的节能技术,提升钻井工程中的节能效率。以下对主题展开具体论述。

一、设备能耗

目前钻井工程中的电力消耗以设备能耗居首,其中有原动机、驱动机,前者主要以燃烧为主,后者则主要以分配能源匹配做功。按照目前的钻井机械设备观察,在原动机的应用中所应用的匹配设备包括柴油机、发电机、燃气机,当其能量传导到驱动机时则需要经过诸多其它设备,如转盘、联动机、偶合机等,因此可以认识到设备的能耗相对较大,而且在能量转换过程中因流程与链条设置往往会造成一系列的能量损失;那么为了解决设备层面的能源消耗,可以借助设备节能技术与相关的节电措施提高能源利用率,降低能耗。

二、应用节能技术提升节能效率

在钻井工程节电潜能方面的主要依据来自于设备能耗的存在,因而在节能实践方面可以运用新的节能技术应用达到节能目标。具体来看,可以遵循选择配型原则提高能耗节约,如对于电喷式柴油机的应用,就可以利用电喷模式,对转速进行精确控制,并通过ECM程序在发动机控制方面的优势使其喷油状态达到最优化保持,使燃烧中的能量得到最大化释放。同时这种新技术的应用能够令烟度保持在EPA范畴之内,因此可以有效实现环保节能目标。另一方面可以借助无功补偿、谐波抑制技术、节能发电机达到技术节能;以谐波抑制技术为例,电动钻机的若为0.5的平均功率因素,其对应的5次谐波平均后就可以得到44%的效率,因此将其功率因素调整到该值的+0.93时,就可以将其减至38%,因此在该技术应用下就可以节油0.5t/d;再如,由于通常情况下2台400kW柴油发电机成本控制范围在30%左右,因而消耗比可以达到25%,因而在这种情况下就可以以富余动力利用的方式,减少钻机负荷,具体节能实践中以300kW节能发电机代替其中的1台后,转速1300r/min,负荷率>75%,极大的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尤其是匹配应用12V900柴油机后,其负荷率可达到90%,节能效果较佳。

三、匹配性的节能措施

钻井工程中对于节能技术的应用可以直接提升能源利用率,降低损耗。但为了保障节能效果,还需要对应设置相匹配的节能措施。比如,在节能设备应用中应该注重对设备应用中的参数调整、功率因素调整,并遵循合理选择的原则下实施对应的保养、维护、检修,尤其应该制定与设备养护相统一的指标维护管理,最好以定期、定时的检修、故障诊断为节能设备的运用保驾护航。再如,为了达到钻井设备节能的效用的普遍化、常态化应用,还应该匹配设置对应的节能考核制度,在石油钻井施工实践中在各个施工阶段乾地对应的节能降耗;尤其是应该树立全面的节能降耗理念,通过企业内部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文化管理部门实施全面的节能宣传、推广工作,最好是利用培训之便,渗透式的将节能技术与节能原理、节能理念进行融合、对接式的宣传,建立企业的节能意识。另外在现阶段我国推动的节能降耗政策之下应该大力推动节能技术应用后的一系列改革,在节能技术应用中实施循序渐进式的高能耗设备淘汰,并在一系列信息化融入中完成对生产力主要推动因素的革新,重点发展新技术,并利用新技术探索关于石油方面的附属性产品开发,将节能措施作为打开节能产业的一条重要通道,为其钻井工程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新常态”下的新契机。

结束语

钻井工程相对复杂,但其节电潜能主要集中在设备能耗层面,因而在实施节电潜能过程中应该以设备为主要的节能对象,利用技术设备的改造、节能技术的应用,以及相关的辅节能措施,提高能源利用率、节约应用成本;另一方面,在节能潜能挖掘后的节能效率提升过程中,应该设置长远的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升级目标,逐步在节能环保的实践基础上完成对应的石油产业优化升级,为我国资源能源的进一步应用提供新动力。

篇6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发展带动结构调整、技术进步和管理创新,以结构调整、技术进步和管理创新推进节能降耗,把节能降耗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创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和低碳导向型经济发展模式,推动全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主要目标

1、“十二五”期间,我区单位GDP能耗下降总目标为18%,年度节能目标以市政府下达我区的节能目标为准。

2、按要求做好全区落后产能淘汰工作。

3、每年有计划地选择2-3户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工作。

三、工作重点

围绕上述工作目标,实行“节能目标责任评价考核、节能评估审查、星级能效企业评定、工业能耗总量控制”等四项制度;落实“加大节能技术推广力度、大力淘汰落后产能、开展能效对标达标活动、加强重点用能企业节能、扩大政策扶持范围、加快推进循环经济发展、加强电力需求侧管理、抓好重点领域节能”等八方面措施。

(一)实行四项制度

1、严格落实节能目标责任评价考核制度。认真贯彻《市节能目标责任评价考核暂行办法》,强化节能降耗监测、统计、分析等基础工作,加强对重点用能企业节能目标完成情况和节能工作措施落实情况的考核,确保责任落实到位。

2、认真组织实施节能评估审查制度。严格执行国家和省、市有关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审查的规定。进一步健全节能评估体系,严格执行产品能耗定额和有关行业节能设计标准,限制超过我区行业能耗平均水平的项目上马,从源头把好节能关,控制高耗能行业的发展。定期对我区新上项目节能评估审查执行情况开展专项执法检查,对违反能评规定的企业,给予通报并责令限期改正。

3、深入推进星级能效企业评定制度。巩固“星级能效工业企业”创建活动成果,引导更多企业进行参评,在更大范围、更多层次,通过树立标杆、示范引导,形成更加浓厚的比先进、学先进、赶先进的氛围,推动重点用能企业持续提高能效水平。

4、探索建立工业能耗总量控制制度。配合市有关部门开展工业能源消费总量控制试点工作,按照节能目标要求,结合不同企业的经济发展水平、工业结构、经济发展速度等具体情况,下达工业能源消费总量控制目标,对新建、扩建项目的企业进行总量平衡。对没有纳入能耗增量计划的高耗能项目,实施能耗总量替代,淘汰等量的落后生产能力。

(二)落实八方面措施

1、加大节能技术推广力度。充分运用国家、省、市相关节能激励政策,继续推进冶金、建材、化工、电力、纺织等重点耗能行业和企业的节能降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进一步加强节能技术服务体系建设,推进合同能源管理新机制,向全区工业企业特别是重点用能企业大力推广成熟、高效的节能技术与节能产品,进一步挖掘节能潜力。

2、大力淘汰落后产能。大力开展淘汰落后产能调查摸底工作,并采取一切措施,确保完成省、市下达我区的淘汰落后产能的目标任务,促进产业加快转型升级。按省市化工生产企业专项整治要求,继续清理整顿各类化工生产企业,对违法违规设立、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污染物排放不能稳定达标的化工生产企业,坚决予以关闭。对严重浪费资源、污染环境、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落后生产工艺、技术装备和产品,坚决予以淘汰,同时大力推进化工集中区整治和化工企业入园进区工作。

3、全面推进能效对标达标活动。在全区年耗能3000吨标准煤以上的重点用能工业企业中,继续开展能效对标达标活动。督促重点用能企业制定能效对标达标活动方案,方案要全面反映企业能源管理和能效现状,明确企业能效与标杆指标的差距和潜力,制订提高能效的管理措施,拟实施的工艺、技术、设备改造项目,阶段性达标时间安排。把对标达标活动作为星级能效工业企业创建工作的重要抓手,通过扎实的方案实施和工作推进,提高能效水平,缩小与能效先进水平的差距。对标达标活动开展情况将作为重点用能企业年度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并作为一项长期开展的常规工作。通过组织、监督和指导重点用能企业采取有效措施,实现对标目标,推进区域能效水平持续提高。

4、加强重点用能企业节能。继续加强重点用能企业能源基础管理工作,加强企业节能规划编制,帮助企业查找节能工作的薄弱环节,提高节能降耗水平。督促企业淘汰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高耗能设备和淘汰落后的工艺设备,并引导企业加大节能技改的力度,做到合理用能,技改节能。

5、扩大政策扶持范围。切实发挥省、市、区三级财政资金对节能降耗的导向和激励作用,引导企业大力推进节能技改,鼓励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区级节能与发展循环经济专项资金在支持节能降耗重点工程的同时,加大对中小企业开展节能技改和节能技术服务平台建设的支持力度,鼓励中小企业深度挖掘节能潜力,同时鼓励构建种类多样的节能技术服务平台,促进节能新技术的推广。

6、加快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组织实施循环经济示范工程,推进循环经济共性和关键技术应用推广,围绕能量、水资源梯级利用等,加快推进先进适用技术集成化应用,推进产业内和企业内的循环经济,建设一批具有推广价值的示范工程。在化工、建材等传统高耗能行业中进行低碳化发展的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试点,大力推进企业的节能和发展循环经济工作,探索我区实现可持续发展新途径。继续加强清洁生产工作,加强对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清洁生产审核的培训和指导,在重点企业持续推行清洁生产工艺,实施清洁生产项目。大力推进资源综合利用,进一步树立节能环保产业为朝阳产业和新经济增长点的意识,提升资源综合利用水平。

7、加强电力需求侧管理项目建设。在重点用电大户中开展电力需求侧项目建设,鼓励他们应用变频调速、节能变压器等高效节能技术和设备,开展节能技术改造,有效降低企业用电量。建立能效电厂项目库,积极争取省、市级电力需求侧项目资金的扶持。

8、着力抓好重点领域节能。强化新建建筑执行节能标准的全过程监督管理,推进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上的应用,稳步推进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优先发展公共交通,优化道路运输组织管理,加快老旧汽车、船舶的报废更新。认真组织实施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能耗统计等制度,积极推进公共机构节能改造示范工程,建立健全公共机构节能考核制度,扎实推进节约型机关建设。

四、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工作职责

节能工作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全区各乡镇、各部门、工商企业、社区、学校、医院、金融、家庭等都有责任和义务为节能工作做贡献。为加强对全区节能工作的领导,经区政府研究,决定成立楚州区节能工作领导小组,由区政府主要负责人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政府办、监察局、法制办、经信委、发改委、住建局、财政局、统计局、科技局、质监局、交通局、旅游局、农委、水利局、环保局、国税局、地税局等为主要成员单位。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区经信委),负责贯彻落实国务院、省、市政府关于节能工作的政策措施,安排部署全区节能工作,对全区节能工作进行指导、督促和检查。领导小组有关成员单位的工作职责如下:

经信委:牵头负责全区节能工作。重点是推动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节能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体系建设,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推广一批潜力大、应用面广的重大节能技术;推进全区资源综合利用工作,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落实清洁生产标准、制定节能评价指标体系,积极推进清洁生产;制定和组织实施淘汰落后产能的分年度具体工作方案,按期淘汰冶炼、建材、造纸等行业的落后产能;按省市化工生产企业专项整治要求,继续清理整顿各类化工生产企业;严格执行新建项目节能评估审查制度,提高节能准入门槛;严格执行主要高耗能产品能耗限额强制性标准,加大节能执法力度,组织开展节能专项执法检查,严厉查处各类违法行为;制定有序用电方案,引导企业合理用电。

发改委:落实国家宏观经济调控政策,严格产业准入条件和标准,引导企业搞好产业结构调整,控制高耗能高污染行业的过快增长;加大引导扶持力度,鼓励和支持企业进行节能技术改造;严格执行新建项目审批、核准和备案程序,建立项目审批问责制;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优化能源结构,积极发展清洁能源,加快开发利用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按照国家宏观经济调控政策,支持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促进能源节约和环境保护。

政府办、法制办:政府办负责政府机构、区直部门节能工作的开展。法制办负责加快完善地方性节能措施办法,规范节能工作。

统计局:负责节能统计工作和统计体系建设,建立和完善节能指标体系、监测体系和考核体系,确保统计数据真实可靠;按照节能考核指标要求,做好相关数据的统计工作,及时准确的提供节能考核和阶段性总结分析所需各类统计资料和数据,特别是单位GDP能耗数据。

财政局:负责节能财税政策的落实,积极争取上级财政转移支付支持,安排专项资金支持淘汰落后产能;设立节能专项资金,加大政府对节能的投入。

住建局:负责全区建筑节能工作的开展,新建建筑严格实施节能50%设计标准,鼓励实施节能65%设计标准,推广应用新型墙体材料,加大现有建筑的节能改造;加强城市公共场所、公用设施、道路照明等领域的节能管理,加大节能技术改造工作力度。

质监局:依据《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国家标准,督促用能单位合理配备能量计量器具并执行周期检定,加强能源计量管理。

交通局:负责全区交通节能工作的开展,加快建设节能型交通设施,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系统,控制高耗能、高污染机动车发展,严格实施机动车尾气排放标准,加快淘汰老旧汽车。

科技局:负责节能新技术、新产品的推广应用和科技转化工作,组织开展企业与科研机构的技术对接,进行科技攻关,研究开发和攻克一批节能的关键和共性技术。

水利局:负责全区节水工作的开展,加强计划用水,制定用水定额,抓好农业节水工作,监督其他行业节水。

国土资源局:负责节能土地相关政策的落实,严把土地供应关,禁止向高耗能高污染行业提供用地;落实国家鼓励节能的土地政策。

国税局、地税局:负责国家有关鼓励节能税收政策的落实,清理纠正在税收方面对高耗能高污染产品的优惠政策,严肃查处违规行为;运用国家税收政策,支持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促进能源节约和环境保护。

物价局:负责节能价格政策的落实,清理高耗能高污染产品的优惠政策,严肃查处违规行为。

篇7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基于风险分析的EMC运作模式比较与选择

收录日期:2012年2月25日

一、概述

合同能源管理(简称EMC)是20世纪七十年代在美国发展起来的、目前欧美国家广泛采用的、基于市场的、以赢利为目的的节能新机制,并于1997年引入中国。节能服务公司(EMCo)与愿意进行节能改造的客户签订节能服务合同,向客户提供能源效率审计、节能项目设计、原材料和设备采购、工程施工、人员培训、运行维护、节能量确认等一系列综合,并通过与客户分享项目实施后产生的节能效益来赢利,实现滚动式发展。节能效益分享型、节能量保证型、能源费用托管型是合同能源管理运作的三种基本模式。在此基础上,经过多年的发展,又出现了改造工程施工模式、能源管理服务模式,以及节能效益分享型与节能量保证型相结合、节能效益分享型与能源费用托管型相结合、租赁业务与合同能源管理服务型相结合等复合型模式。

二、EMC项目的风险

作为发展历史短暂的新生事物,EMC项目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众多风险,尤其在体制尚不完善的市场经济中,这种风险会表现得更加明显。一般情况下,一个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无论节能服务公司采用何种EMC运作模式,可能具有的风险根据来源不同可分为客户风险和项目自身风险两大类,前者主要包括客户信用风险和客户经营风险,后者主要包括技术风险、财务风险、运行管理风险、节能效果风险。

(一)客户的信用风险。我国目前的信用机制尚不完善,发生信用风险的可能性较大。常见的信用风险有:客户是否会按合同如期付款;客户从一开始就存在恶意隐瞒行为,目的是诱使EMCo对其投资;合同执行过程中,客户通过各种手段来转移项目的节能收益;投资市场竞争加剧,其他节能公司给予更优惠的条件,客户违约而与其他节能公司合作;客户单位改制或更换领导班子,新一届领导不愿履行合同等。

(二)客户的经营风险。一旦客户由于经营不善导致盈利能力下降,若无其他更好的措施,势必会压缩生产规模,这样节能改造后的设备就达不到预定负荷,能耗就会减少,预计的节能量及效益就会下降,从而导致EMCo的利润下降。另外,客户还有可能由于卷入法律纠纷而发生风险。如客户由于从事非法经营、或其他重大问题而导致停业或关闭,致使EMCo遭受损失。

(三)设计及技术风险。节能技术是整个EMC项目的核心价值,可以直接影响到后期的经营成本和节能效果,主要包括:技术选择、技术购买、技术的更新换代和成熟度。

(四)公司财务风险。由于EMC项目投资回收期较长,投资数额较大,加之近年来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加剧,财务风险将是EMCo无法避免的重要风险,主要包括项目融资风险;合同期内的利率、汇率、通货膨胀率等金融风险;设备原材料的采购价格风险。

(五)运营管理风险。这里主要是指EMC项目在施工过程中的控制风险和改造完工后的业务正常经营管理风险。

(六)节能效果风险。在整个EMC项目的执行过程中,从技术方案的设计、采购、施工到后期的经营管理,任何一个环节的控制好坏都将影响到最后节能效果的实现。这里的节能效果风险主要是专指能源价格风险和节能量评估产生纠纷的风险。

三、EMC各种运作模式风险分析

目前,EMC各种运作模式是根据客户与EMC公司的资金投入方式或收益分享方式来划分的,而资金的投入方式或收益分享方式是可以影响风险分配的。下面,站在EMCo立场的角度,并假设其他条件都是稳定不变的,仅考虑模式选择这一单一因素的影响,对目前国内比较流行的三种EMC运作模式进行具体的风险分析。

(一)节能量保证模式。在项目合同期内,客户分期提供节能项目资金,并配合项目实施。EMCo提供全过程服务并在合同中承诺节能项目的节能量,且节能量效益能够弥补所有项目还款额和一切为EMCo提供的检测、检验、运行与维修服务费用。如果项目没有达到承诺的节能量,按照合同约定,由EMCo承担相应的责任和经济损失。如果实现的节能量效益超过项目还款额,客户和EMCo可以共享超额收益。项目合同结束后,先进高效节能设备无偿移交给客户企业使用,以后所产生的节能收益全归客户企业享受。

在该模式中:首先,客户会分期提供节能改造项目的资金,节能服务公司无需承担项目的资金筹措工作,所以能大大降低EMCo的财务风险,减轻节能服务公司的现金流压力,有助于节能服务公司投资于更多的其他项目;其次,由于客户提供了大部分资金,在一定程度上对客户自身形成了压力和约束,会使客户更加专注于自身公司的经营,更加看重节能效果的实现,这时,对于EMCo来说,经营风险和信用风险能得到大幅度地降低。但该模式也存在缺点,首先是由于客户控制资金的投入,容易造成客户对项目实施过程的过多干预,比如其通过资金的投入时间来控制项目进展,甚至对项目的配合出现不积极的状况;其次,由于EMCo需要承诺一定节能量,因此对其节能技术、项目施工成本控制和生产运行管理水平要求较高,承担的技术风险、运营管理风险也较大。另外,由于该模式中存在一个界限的节能量水平,当双方监测实际节能量出现这样的一种情况,即EMCo公司监测的效果略大于承诺节能量,而客户自身监测的节能效果稍小于承诺节能量,因为涉及到EMCo赔偿责任,发生纠纷的可能性很大,此时的节能效果风险就会大大加大。但在实际项目中,出现这种情况的概率不会太大。该模式适用于诚信度较高、节能意识一般的企业。

(二)节能效益分享模式。在这种模式中,由节能公司提供资金和全过程服务,在客户配合下实施节能项目,在合同期间与客户按照约定的比例分享节能收益;合同期满后,项目节能效益和节能项目所有权归客户所有。

在这种模式中,因为客户无需投入资金,只需要配合项目实施并按节能效果来给EMCo支付收益,几乎是承担了节能改造项目的“零风险、零投资”,是各大耗能企业比较热衷的模式,比较适用于诚信度很高、节能欲望较强但资金压力较大的企业。

在风险表方面:首先,因为对客户几乎没有任何压力,客户发生信用违约风险较大,其自身的经营风险也不会得到任何进一步的削弱;其次,在该模式中,由于全部的投资和服务均由节能公司提供,EMCo要提供初期的启动资金,因为资金一般数额巨大,回收期较长,存在着较大的融资风险。后期随着项目的节能效益开始显现,客户定期付给EMCo一定收益,资金压力有所缓解;再次,节能技术的选择和后期的运营管理会直接影响项目的节能效果,而节能效果的大小又决定着节能服务公司能够收回的收益,如果节能效果不明显,则会导致项目的亏损,并且这种亏损是由节能服务公司自己负担的;最后,由于双方是按节能效果来共享节能效益的,因此在节能效果量的大小上,双方的利益是一致的,产生纠纷的可能性较小,因此此时的节能效果风险较低。

此外,由于客户只是参与最后的节能效益的分享,对实现的节能量大小对其产生的边际效用是很低的,因此对于EMCo如何进行节能项目的实施并不是很关心,如此一来,客户的干预程度可以大大减小,有利于项目的顺利开展。

(三)能源费用托管模式。客户委托EMCo进行能源系统的节能改造和运行管理,并按照合同约定支付能源托管费用;EMCo通过提高能源效率降低能源费用(扣除新增的管理费用),并按照合同约定拥有全部或者部分节省的能源费。项目合同结束后,节能设备无偿移交给企业使用,以后所产生的节能收益全归企业享有。

在该模式中,与节能量保证型类似,由客户提供合同约定数额的能源托管费用(一般会小于预计的能源费用)。如果在项目中的节能效果不明显,实际发生的能源费用和项目费用之和大于客户托管的费用,则EMCo就出现了亏损,反之则能获得收益。

在风险表现上,因为客户提供了资金,在一定程度上使客户加强自身的经营管理,在信用违约和经营风险上均会得到降低,但降低程度没有节能量保证模式大。与节能量保证模式和节能效益分享模式一样,节能技术和经营管理都会直接影响项目的节能效果,进而直接决定着EMCo能否收回项目投资和实现盈利,所以这两种风险不会得到削弱。在财务风险上,因为客户会支付一笔能源托管费用,减轻EMCo的资金压力,减少了融资风险。最后,采用能源费用托管的方式是比模式的最大亮点,这种模式的特点就是客户无需承担能源费用上涨的风险,而是转到了EMCo公司身上。当能源费用上涨时,必定会抵消一部分的实际节能效果(节能效率没有变,但是节能费用会减少),影响EMCo的盈利。这种模式中,在合同期间客户不参与节能效益的分享,并不会关心节能量的大小,所以几乎不存在节能量评估上的纠纷风险。

此外,与节能量保证模式一样,由于客户投入了费用,会比较关心项目的进展,干预程度可能会比较大,但对比节能量保证模式,其干预的欲望会稍小一些。

(四)小结。目前节能效益分享型项目仍是主流,节能量保证型项目迅猛增长,能源费用托管型项目纷纷涌现。而在分布上,节能效益分享型项目主要分布在建筑领域;节能量保证型项目主要集中在工业领域;能源费用托管型项目主要出现在具有一定规模的医院、宾馆饭店和商业卖场。在时间上,节能效益分享型项目的分享期限有延长的趋势,平均超过4.5年,最长超过10年;能源费用托管型项目的托管期普遍较长,平均超过10年,最长为15年。(表1)

四、结语

从上面的分析结果来看,不同的EMC模式中,存在的风险大小也不同。首先,对于客户风险,仅考虑模式选择对风险影响的角度出发,可以发现客户风险的大小与客户是否投入节能改造资金有很大关系,所以对于市场信用较差的企业应选择节能量保证型模式为最佳。其次,无论选择何种模式,技术风险和运营管理风险始终都是较大的,因为节能技术和EMCo都是最直接关系到节能效果的,决定着EMCo能否盈利的,节能服务公司应一直将其作为核心竞争力来加以提高。再次,EMC项目具有投资数额大、投资回收期长的特点,对于规模不大的EMCo而言,融资问题无疑是其最大的压力。节能量保证型和能源费用托管型两种模式都是有客户资金的投入,很大程度上减少了EMCo的财务风险,适用于融资能力较弱、节能服务水平过硬的EMCo。至于节能效果风险,除节能量保证型较大外,其余两种模式风险均较小,适用于处在节能量评估工作发展欠成熟的市场中的节能服务公司。

在实际EMC项目的运作过程中,EMCo应根据项目和自身的特点,选择合适的运作模式,采取适当的风险分担和风险回避手段,实现项目的成功盈利。

主要参考文献:

[1]彭涛.合同能源管理的风险与对策[J].中国科技投资,2010.8.

[2]王腾宁,周靖.合同能源管理机制和EMC[J].山东机械,2001.5.

篇8

中图分类号:TK2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7)02(c)-0089-02

随着现代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能源形势愈发严峻。同时,在各个领域发展中能源节约问题逐渐引起了人们关注。而由于工业锅炉额定压力小于3.8 MPa的被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中,如,蒸汽锅炉、热水锅炉、有机热载体锅炉。因此,应抓住工业锅炉属于高耗能设备的特点,且基于我国工业锅炉数量为50万台以上,而燃煤工业锅炉比例为80%的基础上,做好锅炉运行热效率提升工作,并针对工业锅炉能效情况进行科学测试,就此达到节能生产目的。

1 工业锅炉能效测试中的问题与原因

就当前的现状来看,工业锅炉能效测试中的问题和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长期维持较低的负荷运行。即在工业锅炉能效测试中发现,由于各个领域的生产内容和生产方式存在差异性,因此,各个企业所选的锅炉型号、类别、参数均有所不同。而在工业锅炉实际配置中,为了满足生产条件,时常选用高于所需蒸发量的锅炉。因此,在工业锅炉运行期间,“大马拉小车”的现象时有发生。同时,据工业锅炉能效测试计算结果可知,如若负荷率>75%,那么工业锅炉将处于较高的运行热效率。但由于部分企业的工业锅炉运行负荷仅维持在额定负荷的30%-70%,因而,在长时间的低负荷运行状态下,严重限制了锅炉热效率的提升,且促使锅炉产生不稳定运行问题,最终造成锅炉散热损失,甚至固体、气体不完全燃烧,损耗大量电能[1]。

第二,锅炉启停工况切换频繁。即在工业锅炉能效测试过程中发现,工业锅炉的启停、大小火工况切换与其热频率息息相关。若生产线中锅炉启停工况过于频繁,将造成用热、用汽量不均匀现象。同时,将保持十几分钟甚至1 h的周期波动,最终由此影响锅炉运行安全,且引起负荷波动,形成恶劣的燃烧工况,并呈现时高时低的锅炉热效率。

第三,锅炉受热面灰结垢。即从锅炉能效测试结果中可知,随着锅炉运行时间的增加,锅炉受热面的积灰和结水垢问题会愈发严峻。同时,由于部分企业在工业锅炉运行操控过程中缺乏定期清理意识,从而大大增加了锅炉受热面热阻,引起热能损失。即灰的热传导率与钢相比,仅可达到钢的1/200。此外,水垢热导率是钢的1/200~1/50。除此之外,如若灰垢增加1 mm,锅炉热损失将相应增加4%~6%,而当水垢增加1 mm,锅炉运行中的燃料消耗也会随之增加3%,为此,应在工业锅炉能效测试工作中提高对此问题的重视程度[2]。

第四,锅炉排烟温度较高。即经工业锅炉能效测试计算结果可知,排烟热损失将占据锅炉损失总量的60%~80%。同时,如若排烟温度升高10 ℃~15 ℃,排烟热损失将相应增加1%。因此,在工业锅炉节能探索过程中,应结合锅炉排烟温度问题。

2 工业锅炉节能潜力探索

2.1 设计、制造、安装层面

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工业锅炉的平均热效率是66%。而从工业锅炉能效测试结果来看,导致此问题发生的原因主要归咎于运行和管理方面,因此,若做好工业锅炉的设计、制造、安装方面的管理工作,即可将锅炉平均热效率提升8%~10%。但在工业锅炉的设计、制造、安装节能管理作业中,首先,应结合锅炉能效认证,构建锅炉能效分级制度,而后,判断此锅炉的能效和节能等级。同时,依照锅炉能效分级制度中热力计算、烟风阻力计算、水动力计算等标准,科学调整锅炉运行中各项参数,达到节能型生产目的[3]。其次,在工业锅炉设计、制造、安装等监管作业中,应严格遵从《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高耗能特种设备节能监督管理办法》《锅炉节能技术监督管理规t》等,加强对锅炉安装说明书、锅炉设计文件、锅炉设计依据、锅炉效率测试报告等的监察工作,且从技术层面入手,引进燃煤的气化节能技术,最终将蒸汽量小于1 t/h的燃煤工业锅炉运行效率控制在标准状态下,并确保煤在炉膛内完全转换为煤气,且充分燃烧,由此提高锅炉整体能效水平。

2.2 使用层面

在工业锅炉能效测试工作开展的基础上,为了进一步实现工业锅炉的节能运行,应注重要求企业在锅炉选用时,参照自身生产能力和负荷需求,选用适宜参数的锅炉,且适当采取多台小容量锅炉的集中控制方法,避免锅炉运行中热效率的损失[4]。同时,由于运行人员管理水平和运行能力关系着锅炉节能运行效果,因此,应定期针对运行人员知识领域、技术领域进行培训,并注重引导运行人员在实际工作开展过程中,做好工业锅炉的燃烧测试和燃烧调整工作,且依据锅炉参数和负荷需求,改造锅炉不匹配辅机。如,通过对变频风机和给水泵等的更换与改造,保持锅炉始终处于合理的工况运行状态下。除此之外,在工业锅炉使用过程中,为了降低能源损耗,也应依据生产工艺实际情况,做好乏汽和冷凝水的选择性回收工作,由此达到节能型生产效果。

2.3 改造层面

国家《节能技术改造财政奖励资金管理暂行办法》中指出,如若企业实际节能量达到1万t标准煤以上,将予以资金奖励。同时,为了更好地鼓励工业锅炉通过改造方式达到节能生产目的,部分地区制定了奖励额度与节能量制度。即由企业申报节能量,而如若某一企业节能量每达到1 t,将奖励200元奖励资金,但奖励资金的支付将按照企业申报节能量的60%标准,继而待申报节能量审核确认后,清算奖励资金。此外,由于锅炉更新、技术改造是实现工业锅炉能效提升的主要途径,因此,各级政府机构应注重监管分层燃烧、循环流化床燃烧、相变锅炉、热管传热、变频调节等技术在节能改造工程中的应用情况,最终更好的实现工业锅炉节能生产目标[5]。

2.4 损失层面

在工业锅炉节能管理作业中,应充分考虑锅炉各项热损失问题。首先,由于排烟温度过高将引起锅炉热损失,因此,应遵从“高质高用”原则,对烟气余热进行回收。同时,定期检查锅炉受热面积灰、结水垢等情况,且做好定期清洁工作,由此控制热效率损失现象。其次,在气体不完全燃烧控制作业中,应保持工业锅炉运行中空气系数、炉温,可燃气体停留时间等的标准性,从根本上避免空气系数偏低引起气体不完全燃烧现象。

3 结语

综上可知,在现代工业生产中,工业锅炉得到了广泛应用,但在工业锅炉使用过程中,燃料不充分燃烧、排烟温度过高等问题也逐渐涌现出来。为此,为了达到节能生产目的,应做好工业锅炉的能效测试工作。同时,在工业锅炉能效测试期间,从降低排烟热损失、改造锅炉不匹配辅机、制定锅炉节能技术监督机制等层面入手,提升工业锅炉热效率,达到合理的工况运行效果。

参考文献

[1] 梁.工业锅炉能效测试中的问题及节能措施浅谈[J].水电与新能源,2013,12(2):72-74.

[2] 常勇强,管坚,齐国利.工业锅炉定型产品测试数据统计分析[J].中国特种设备安全,2016,13(4):60-67.

篇9

一、轧钢工序节能技术及发展趋势

在热轧生产过程中,轧钢工序钢坯加热消耗的热能比较高,将典型的棒材轧机作为生产能耗。钢坯加热过程中,会消耗大量的能量,占据80%。但是使用轧钢能耗的仅仅占据17%。随着节能技术不断发展,能源消耗使用于钢坯的比例越来越小。因此,可以看出,一些普通的钢材轧钢的使用工序,之所以能够产生节能效果,这主要因为热炉。在特殊的钢材轧钢处理工序中,这是一个有效的处理方法。

二、轧钢系统节能技术

(一)加热炉节能技术

第一,蓄热式燃烧技术。该技术具有余热回收高、高温预热空气和低排放等特点。在我国发展当下,成为最常使用的节能环保新技术。使用该技术,将其和无余热回收的加热炉对比,节能比例较高。和换热器技术对比,可以实现10%到20%间的节能潜力。我国选择蓄热式燃烧技术实践比较常见,该技术可以完好的使用富余高炉煤气,而且使用效果比较明显,效率高达70%。节能效果显著,值得推广。第二,节能涂料。节能涂料使用的是远红外线辐射原理,将涂料直接喷洒在使用的钢材表面,提升光谱的发射率,就可以提高炉膛换热。这个过程可以实现节能,节能效果提升5%到10%之间。具备延长炉子使用寿命,更好的保护炉子表面,缩短短烘炉时间,提高工作效率等。第三,汽化冷却技术。在技术使用,不仅可以降低加热时间,还可以减少氧化烧损问题,而且实践操作过程比较简单,随着时间推移,这已经成为轧钢加热首要发展方向,汽化冷却过程中,不仅可以减少轧钢使用水,还可以生产出大量的蒸汽,这些蒸汽还可以被回收使用。在使用过程中,具备一定的节能效果,随着近几年的使用,热炉逐渐得到推广使用。

(二)热装热送和低温轧制技术

热转热送是当前冶金行业发展重点推广的节能技术,该技术使用可以极大的降低加热炉消耗。随着技术使用效率提高,该技术可以极大的降低加热时间,缩短钢坯燃烧时间。这必然会降低氧化损耗率,逐渐提高成材率。最早在我国武钢、宝钢和鞍钢应用,现在全国推广应用。从轧钢厂实施该技术的条件看,主要应用于普碳钢的加热;对于一些质量要求较高的品种钢,不宜采用热装热送技术或存在热装热送的温度限制。故我国轧钢系统的热装热送率普遍不高,为20%,同时热装温度也不高,为400℃,与国外先进企业如日本钢管企业有很大差距。低温轧制技术有助于降低钢坯出炉温度,在使用过程中,逐渐降低轧钢系统能耗,逐渐实现系统节能,在近几年发展以来,不断得到推广。

(三)电机节能技术以及轧钢自动化

根据统计,我国80%以上的电机产品同国外的产品对比,我国产品效率还比较低,大约低于2%到3%之间。电机变调速最根本的原理就是在使用过程中,它能逐渐降低电机转速,从而减少功率输出。在使用过程中,能够实现电能消耗降低目的。在进行电机设计时,需要杜绝设计不到位问题出现,需要在优化基础上,选择有效的变频调速技术,从而提升节能技术,这个过程能够节能的电能大约是20%到40%之间。轧钢自动化,这是衡量轧钢技术最为先进的标志,将其作为衡量标准,具有间接节能效果。先进的自动化技术,能够实现节能效率在5%到18%之间。这个过程中,需要做好热炉控制工作,在优化控制基础上,提升燃烧效率,提升节能比例了。最好在该过程中,减少氧化烧损,降低加热炉耗能。

三、轧制工艺

(一)工艺优化

节能工艺优化设计一般是选择优化的方法,选择合适的原料形状以及尺寸将其当成节能目的。在国内某个生产车间,为了计算出该车间的能源消耗问题。生产这件基于单位总能耗小为最基本的目标函数。开始确定优化对象,孔型是确立的优化对象之一。当进行创新优化设计之后,优化后的孔型和原处的孔型对比,总体节能总量在8%之间。经过节能优化处理之后,实现了能耗减少,效果显著作用。有的科研机构对钢材进行优化设计,建立起全新的孔型尺寸以及模型。这些模型被投入使用时,可以最大限度的起到节能效果。低耗能的优化设计对比,可以获得良好的耗损效果。

(二)热轧工艺

热轧节能,这是一项重要的措施。轧制摩擦能耗的使用一般会占据总量的30%,而且如果选择了该工艺,不仅可以实现降低摩擦率目的,而且轧辊的使用寿命会得到延长,钢材的表面质量有所保障。国内的炉卷轧机选择的是热轧工艺,进行研究时发现,该钢材的压力所有下降,下降的比例大约为21%,同时电流下降比例也有所增加,大约在15%到20%之间。这个时候的钢材使用寿命提升了1倍。

(三)线热处理

做好钢材控制工作,提升加热温度以及轧制温度之后,很多专用钢还可以进行后续处理,工序选择非常重要,为了提升工序效益。需要逐渐降低处理时间,从而使得线热处理效果更加明显。日本神户制钢在选择处理方式时,选择了直接热处理技术,处理过程中极大的节约了能源。像一些比较常见的合金结构钢,一些小齿轮器件,都是选择该处理工艺技术。这些处理工艺,处理效果得以保障,极大的改善了钢材性能,而且热处理过程获得效益。

结束语

我国的钢材行业发展形势非常紧迫,这对钢材生产企业而言是一次机会也是一种挑战。企业在生产钢材过程中,理当在能源上多下功夫,使用节能工艺,降低能耗比例。当前,轧钢生产中,普遍使用的技术,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节能效果,但是工艺技术本身还需不断升华和改进,为了更大范畴的降低能耗比例,就应该在生产中,大量使用新的生产工艺,降低能源消耗。

参考文献

[1]王连军.轧钢辊道的检修与维护工艺[J] .中国计量协会冶金分会2010年会暨全国第十五届自动化应用学术交流会

[2]李方文,贾海武,马淞江.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改性树脂及处理轧钢乳化含油废水的性能[J] .《功能材料》 ISTIC EI PKU -2011年z1期

篇10

1、前言

目前我国的在用工业锅炉有57万台,其中将近85%是燃煤锅炉;每年消耗4亿t标准煤,占我国年消耗燃煤总量的1/5。燃煤工业锅炉以层燃链条炉排锅炉为主,锅炉设计热效率一般在72%~80%之间,但实际运行时普遍存在负荷较锅炉额定负荷低、炉渣含碳量高、过量空气系数大、排烟温度高等问题,热效率一般低于实际效率;据统计,燃煤工业锅炉平均热效率仅为65%,这一指标比国际先进水平低15%~20%。

因此,工业锅炉的节能潜力十分巨大。如何提高工业锅炉的热效率,一直是我国研究和关注的重要课题。

2、国家近年在工业锅炉节能方面颁布的法规和实施意见

2009年1月国务院颁布了修改后的《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2009年7月国家质监总局颁布了《高耗能特种设备节能监督管理办法》,对锅炉的设计、制造、安装、改造、维修、使用和检验检测等环节增加了节能管理的规定。

2010年8月国家质检总局颁布了《锅炉节能技术监督管理规程》和《工业锅炉能效测试方与评价规则》并于12月1日开始实施,对锅炉设计、制造、安装、改造、维修和使用等环节的节能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对工业锅炉热效率及系统能效评价的方法和程序等提出了具体的要求。2010年11月国家质检总局了《关于贯彻执行和的有关意见》,对贯彻这两个规范提出了执行意见。

2010年11月国家质检总局颁布了《锅炉水(介)质处理监督管理规则》和《锅炉水(介)质处理检验规则》并于2011年2月1日开始实施,对水处理设备的设计和制造、安装、使用管理、锅炉清洗和检验检测等提出了具体监管要求,对水汽质量检验、水处理系统运行检验、锅炉内部化学检验、有机热载体检验和锅炉化学清洗过程监督检验提出了具体方法和要求。

2011年4月,国家质监总局了《关于做好2011年高耗能特种设备节能工作的实施意见》,对2011年工业锅炉的节能工作要点提出了相应的实施意见。

3、特种设备检验机构的工业锅炉节能监管工作

特种设备检验机构的工业锅炉节能监管工作,可从设计文件鉴定、产品安全性能监督检验、安装监督检验、在用锅炉能效测试、重大改造和维修监督检验、水(介)质处理检验等方面进行把关。

3.1工业锅炉设计文件鉴定

《锅炉节能技术监督管理规程》第五条明确要求“应当对节能相关的内容进行核查,对于不符合节能相关要求的设计文件,不得通过鉴定。各类工业锅炉设计热效率值应当满足附件A中限定值的要求”。

对于《锅炉节能技术监督管理规程》实施之前已经通过鉴定的锅炉设计文件,设计文件鉴定机构(多数为特种设备检验机构)应督促锅炉制造单位按照该规程的要求在原锅炉设计文件中增加锅炉节能设计的内容,并增补设计文件节能审查。

2011年10月1日后,未通过节能审查的锅炉设计文件不得投入生产。因此,检验机构在接受工业锅炉产品安全性能监督检验报检时,应审查其设计文件中节能的相关内容,通过了节能审查要求方能受理报检。

3.2工业锅炉产品安全性能监督检验

检验机构对工业锅炉的定型产品能效测试应做好以下工作:

(1)对于批量制造的工业锅炉,在定型测试完成且测试结果达到能效要求之前,制造数量不应当超过3台,定型测试完成后制造单位应当及时将测试报告提交监检机构;如制造数量超过3台,还未进行锅炉能效测试,则监检机构不得向该型号锅炉继续发放监检证书。

(2)对于非批量制造的工业锅炉,应逐台进行定型测试;该测试应约请国家质监总局公布的锅炉定型产品能效测试机构进行测试,监督检验机构方受理产品监检申请,且该工作须在安装完成6个月内进行,测试结果须达到能效要求;如果测试结果不符合要求,锅炉制造企业应当及时安排复测。

3.3工业锅炉安装监督检验

检验机构应在工业锅炉安装前接受报检时审查其定型产品能效测试报告。对未经能效测试或结果不符合要求的,使用单位或制造单位应约请国家质监总局公布的锅炉定型产品能效测试机构进行测试,经检验机构确认后方可受理安装监检。安装竣工验收前应当由检验机构进行能效测试,对于能效指标不符合要求的,在整改合格前不予出具安装监检证书。

3.4在用工业锅炉能效测试

锅炉使用单位每两年应当对在用锅炉进行一次能效测试,测试工作宜结合锅炉外部检验,由国家质监总局公布的在用锅炉能效测试机构(多数为特种设备检验机构)进行。在用工业锅炉定期能效测试应当按照《工业锅炉能效测试与评价规则》进行。对不符合节能要求的锅炉及其系统,检验机构应当下达整改意见书,限期整改。使用单位应当及时进行整改,逾期未整改的,由检验机构报当地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机构进行处罚。

3.5工业锅炉及系统的重大改造或维修的监督检验

当燃料改变或锅炉及其系统有以下情况之一的重大改造或维修,(1)燃烧方式的改变;(2)改变原有锅炉本体结构;(3)新装或改变尾部换热装置;(4)其他影响锅炉能效的改造。可能导致锅炉及其系统的能效变化的,检验机构应在实施监检前对其安全性和经济性进行技术资料审查,杜绝非法改造和降低原有锅炉能效指标的改造行为。

《锅炉节能技术监督管理规程》第三十条明确要求“锅炉及系统的安装、改造和维修,不得降低原有的能效指标”。因此,通过了技术资料审查的,待改造和维修结束监检后,必须进行锅炉能效测试,以证明锅炉及其系统能效状况没有降低,检验机构确认后方可出具监检证书或报告;对于未能通过技术资料审查的,检验机构不受理监检工作。

3.6工业锅炉水(介)质处理检验

检验机构须严格按照《锅炉水(介)质处理监督管理规则》和《锅炉水(介)质处理检验规则》对在用工业锅炉进行水(汽)质量检验、有机热载体检验、锅炉内部化学检验和化学清洗过程监督检验,并结合定检工作全面开展水(介)质处理系统运行检验。

篇11

1、绿色节能建筑

在我国“十一五”规划期间,就颁布并实施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标志着我国建筑节能事业发展的正式开启。在最近这些年的发展历程中,我国绿色节能建筑发展快速,并逐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绿色节能建筑体系,契合了“绿色、节能”建筑的设计理念。首先,严格控制建筑能耗,提高建筑节能效果。绿色节能建筑,强调遵循相关能耗标准,严格控制建筑各个环节中的能耗。具体而言,主要在于:

(1)实现对建筑总消耗量的有效控制,提高建筑节能设计的节能效益;

(2)实现对建筑单项的节能控制,确保节能控制落实到位。特别是对于建筑外墙、屋顶等的“保温、隔热”的有效控制,是实现建筑节能设计的重要内容;

(3)实现绿色能源的再利用,减少建筑能耗。有效运用预热回收、遮阳技术等措施,认真落实好建筑节能消耗的有关控制工作,提高建筑节能效果。

其次,强化资源节约型发展模式,践行“绿色、节能”理念。在多元化的社会环境之下,绿色节能建筑对“绿色、节能”理念的践行,应强化资源节约型发展模式的有效落实。

(1)减低环境污染,最大限度地提高建筑的绿色环保性。如充分利用建筑的自然地理环境,有效解决建筑采热、采光及污水处理等问题,提高建筑自身的绿色环保性能;

(2)有效做好建筑绿化等工作,构建合理的绿化体系,完善建筑绿色、节能的设计要求;

(3)强化绿色建筑与智能建筑之间的结合,依托现代科学技术,进一步实现建筑的节能性能。

2、绿色建筑下建筑节能的实现策略

建筑“绿色、节能”的构建,强调建筑节能设计体系建立健全,并通过建筑节能技术的创新,从本质上实现绿色建筑的技能设计,契合新时期建筑绿色环保的理念追求。因此,具体而言,在新的历史时期,绿色建筑下建筑节能的实现,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落实:

(1)建立健全绿色建筑节能设计体系,推进建筑节能发展进程。我国建筑“绿色、节能”起步晚,虽然在诸多领域取得了成效,但从本质而言,我国绿色建筑节能事业的发展,还有较长一段路程要走。为此,我国应建立健全绿色建筑节能设计体系,规范并引导建筑节能事业的发展。通过完善的节能体系标准,规基于绿色建筑下的建筑节能探析铁道第三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赵世磊摘要关键词本文基于建筑“绿色、节能”的设计要求,强化了建筑绿色节能的设计要求,论述了绿色建筑下建筑节能的实现策略,并立足于对绿色建筑节能的认识与研究,就绿色建筑下如何实现建筑节能,提出了相关建议与策略。绿色建筑;建筑节能;建筑设计;策略范建筑节能设计,有助于创造更加良好的建筑节能环境。与此同时,相关部门要切实做好行政监督管理,依托完善的行政监管体制,确保建筑节能工作落到实处。当前,我国建筑节能的行政监督体系还不完善,行政监督的力度欠缺。为此,进一步健全建筑节能的行政监督体系,是强化建筑节能管理,推进绿色建筑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2)积极推进建筑节能技术创新,提高绿色建筑的节能效果。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建筑节能技术的创新,不仅推进了建筑节能事业的发展,而且极大地提高了建筑节能效果。首先,推进再生能源的技术创新。当前,可再生资源的技能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现代建筑的节能设计之中,特别是风能、太阳能等的有效应用,极大地提高了建筑的节能效果。通过建筑能耗结构的合理优化与调整,是现代建筑节能构建的重要出发点;其次,推进维护结构的节能技术创新。维护结构的节能设计,是现代建筑实现节能的重要内容。在对建筑墙体、屋顶等的建筑结构中,可以充分利用现代建筑节能技术,基于“保温、隔热”等建筑材料的有效应用,提高绿色建筑的节能效果。

3、结语

综述,当前我国建筑行业迎来了发展的机遇,但也面临发展的新要求。基于绿色建筑下的建筑节能设计,强调建筑“绿色、节能”理念的有效践行,通过建立健全绿色建筑节能设计体系、创新建筑节能技术,有力推进建筑节能事业发展,契合新时期建筑“绿色、节能”发展的理念要求。

作者:赵世磊 单位:铁道第三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郭理桥.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模型系统构建思路[J].城市发展研究,2010(07).

篇12

中图分类号:B83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引言

早在1999年编制“十五”规划时,著名经济学家马洪指出:发展什么规模的城市,要因地区而异。要根据不同的资源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而定。城市的规模总是与城市的类型、功能和定位有关。将我国目前的666座城市划分为一级市场13座,二级城市170座,三级城市483座。马洪认为,这种划分更能反映城市经济水平和市场的重要性。基于上述的认识,马洪的观点是——加快我国城市化发展水平,不能只看城市的数量,还要看城市的质量。说到底,就是要提高城市的规划、建设和管理水平。如果从城市文化建设上讲,就是要用先进的文化引领城市文化建设,不仅要将城市文化建设摆到突出位置,还要建设富有强大集聚力与辐射力的城市文化中心,而所有城市文化层面的提升则是以文化认输赢,而其关键在于城市文化建设是否有竞争力,这个竞争力之核心是城市必须有个性及特色。

近年来建筑节能技术已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热点,也是当前国内外节能领域的一个热点研究课题,作为城市重要元素的城市商用建筑更是如此。西方发达国家,建筑能耗占社会总能耗的30%~45%。

我国建筑能耗已占社会总能耗的20%~25%,正逐步上升到30%。因此建筑节能是目前节能领域的当务之急。

二、绿化对节能建筑的影响

绿化对居住区气候条件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能调节改善气温,调节碳氧平衡,减弱温室效应,减轻城市的大气污染,减低噪声,遮阳隔热,是改善居住区微小气候,改善建筑室内环境,节约建筑能耗的有效措施。

三、增强建筑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性能

改善建筑的保温隔热性能可以直接有效地减少建筑物的冷热负荷。据有关资料介绍,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每增大1W/M2·K。在其他工况不变条件下,空调系统设计计算负荷增加近30%。所以改善建筑护结构的保温性能是建筑设计上的首要节能措施,我国《采暖通风和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J42)对空调建筑外维护的传热系数作了规定,对舒适性空调的最大传热系数规定为0.9~1.3,可采用玻璃棉、聚苯乙烯板、加气混凝土等保温材料,也可采用双玻璃、顶层架空隔热层等空气间层起隔热作用。

(一)外墙的节能措施外墙的节能措施

1.使用环保、节能型建筑材料 使用环保、节能型建筑材料,可有效减少通过围护结构的传热,从而减少各主要设备的容量,达到显著的节能效果。采用新型墙体材料与复合墙体围护结构。在进行经济性、可行性分析的前提下,在墙体内外侧敷设保温隔热的新材料。

2.隔离太阳辐射热对垂直墙面可采用外廓、阳台、挑檐阳等遮阳设施和浅色墙面、反射幕墙、植物覆盖绿化等。

(二)屋顶的节能技术措施

1.隔离太阳辐射热

隔热太阳辐射热,减少阳光直射,对屋顶可采用架空屋面,浅色屋面,种植屋面等。对屋面进行绿色覆盖,既可遮阳,又能隔热,而且通过光合作用,可消耗或转化部分能量,也起到美化环境作用。因此植物覆盖法是空调节能的较好的方法。还有设计通风屋面、蓄水屋面等节能措施。

2.“冷屋顶” 节能

国外很多专家对“冷屋顶”(cool roofs)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发现其节能效果很显著。所谓“冷屋顶”(cool roofs)是指日射反射率高的屋顶,它通过对普通屋顶涂上高反射率的涂料,提高屋顶的日射反射率,减少太阳热量的吸收,从而达到减少空调冷负荷和空调节能的目的。研究表明:采用“冷屋顶”节能可使空调负荷减少约 10%~50%。

四、运行管理节能技术措施

篇13

中图分类号:TE08 文献标识码:A

1建筑节能定义

从建筑节能涉及的领域来看,建筑节能也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建筑节能不仅涉及到建筑设计方案、能源、生活质量等问题,还考虑了整个建筑对资源、环境、气候、地理条件、维护管理、经济等方面的影响,即考虑建筑物整个寿命周期内的能源流动情况,是将建筑物的节能作为了一个系统工程。对广义建筑节能的综合评价有经济评价法和系统评价法。狭义的建筑节能通常对建筑构部件的组合、加工、建造及建筑的使用过程中的能耗关注较多,尤其是建筑运转过程中的能耗,侧重于某个建筑物本身所采取的措施和手段。对狭义建筑节能的评价一般采用能量评价法。

2建筑节能技术定义

《中国节能技术政策大纲》(2006)指出,节能技术是指提高能源开发利用效率和效益、减少对环境影响、遏制能源资源浪费的技术。节能技术包括了能源资源优化开发利用技术,单项节能改造技术与节能技术的系统集成,节能型的生产工艺、高性能用能设备、可直接或间接减少能源消耗的新材料开发应用技术,以及节约能源、提高用能效率的管理技术等。建筑节能技术是一种以建筑节能科学为基础,同时需以不影响人们感觉舒适度为前提的包含了建筑、施工、采暖、通风、空调、照明、电器、建材、热工、能源、环境、检测、计算机应用、管理等多个领域的综合性技术。

杨西伟指出,目前我国建筑物的建筑节能技术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即建筑护结构节能技术、建筑供热制冷系统及建筑设备节能技术和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应用技术。其中建筑护结构节能技术的主要内容有:外墙保温隔热技术、门窗节能技术、屋面节能技术和地面、楼板及楼梯间隔墙技术、建筑遮阳技术等等;建筑供热制冷系统和建筑设备节能主要内容有:热电冷联产技术、供热系统温控与热计量技术、空调蓄冷技术、空调系统变频控制技术、热回收技术;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应用技术主要内容有:太阳能(包括光热、光电)利用技术、浅层地源热泵(包括土壤源、地下水源、海水源、淡水源、污水源)和太阳能、热泵技术在建筑上的应用。

3建筑节能技术选择的相关理论

3.1可持续发展理论

可持续发展理论是在资源环境日益受到严重危害的条件下发展起来的,其主要关注的是对环境的影响。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就是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子孙后代满足其需要能力有所危害的发展。发展问题的一个基本矛盾是整体利益和局部利益、长远利益和短期利益的矛盾。

可持续性,主要是考察技术项目的实施对环境造成的影响[23]。可持续发展理论是建筑业发展模式的必然选择,也是评价政策、技术实施的理论基础。我国建筑物的设计寿命是50——70年,在建造和运行过程中将会消耗大量的能源,并造成环境污染。只有从节能技术应用和政府政策管理两个方面入手,才能在保证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同时,不断提高室内舒适性,实现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保护资源和减少环境污染。

可持续发展理念要求我们,在建筑节能技术评价和选择的过程中,首先要把节能技术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及环境效益相结合,不能只为追求经济效益而无视技术对环境和社会造成的负面效果,即在追求节能技术应用的经济效益最大化的同时,要兼顾考虑节能技术对环境、社会和生态带来的正负效果,争取节能效益的最优化,达到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其次构造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建筑节能技术选择评价指标体系和方法体系,正确评价建筑节能技术节能效果,选择出合适项目、投资主体节能目标的建筑节能技术;同时保证政府节能标准、激励政策制定的可持续性和公众参与的可持续性,也是保证建筑节能目标实现的两项重大措施。

3.2循环经济理论

循环经济是一种新型的、先进的经济形态,又是一门集经济、技术和社会于一体的系统工程,不能设想仅靠先进的节能技术就能推进建筑节能,减少建筑能源消耗,科学和严格的管理也是重要条件。因此,仅靠技术是不能达到建筑节能目标,同时也需要政府的政策、经济等支持,依靠技术和政府管理来达到真正的节能。

循环经济的建筑节能不但把系统范围拓展到建筑生命周期,而且考虑了整个系统内能源、资源的再利用和再循环,其目标是使整个建筑生命周期内从生产环节到消费环节对环境的影响最小,资源利用效率最高。

在建筑节能技术选择与评价过程中引入循环经济的理念,就是充分利用建筑物自身的功能保持热量并且减少能源消耗,大量开发使用新技术、新材料、可再生能源及新能源,如在符合条件的地方采用太阳能、地热等技术,与常规能源配合使用,逐步达到零排放。避免能源的浪费和损失,用有限的资源和最小的能源获取代价,换来最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不但要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资源要求,又要减少对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进而推动国家经济良性发展及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循环经济作为人类发展历史上一种先进的经济模式,正越来越为国际社会所接受。

3.3生命周期评价理论

生命周期评价方法有时也称生命周期分析,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产品环境影响评价方法,被认为是二十一世纪最有效的环境管理工具。其从产品或服务的整个生命周期出发,是一种客观评价产品、过程或活动整个生命周期过程中的环境负荷的方法。该方法通过识别和量化所有物质和能量的使用以及环境排放,全面、科学评价这些消耗和排放造成的环境影响,评估和实现相应的改善环境表现的机会。

建筑物的生命周期大体上分为以下几个过程:①建材生产及供应;②施工建造;③使用运行;④维修更新;⑤拆除;⑥废弃物处置。建筑物的能源消耗可分为建造能耗和使用能耗。

我们应用建筑节能技术不只是在项目建设过程考虑如何掌握和实现这一节能技术,节能技术可以节约多少能源,更重要的是考察和了解节能技术在项目使用阶段的节能效果,即综合评价建筑节能技术在建筑物寿命周期内所带来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因此建筑节能技术的选择与评价应借鉴生命周期评价理论的思想和方法,将建筑节能技术作为产品来看待,用生命周期评价方法对节能技术应用的各个环节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综合评价,全面反映能源利用效率和能源对环境的影响。这些环节可能包括相关产品生产、产品包装和运输、现场施工、产品使用、维护更新、产品回收和废弃物处置等,具体内容需要根据节能技术的具体要求确定。

参考文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