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11 15:54:27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投资管理行业分析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2007年,随着基金规模的迅速扩大,基金业规模经济的问题被提出。在基金业最发达的美国,业内流传着”规模的诅咒”,一只10亿美元的基金如果有股票的买入数量限制,它的选择余地可以有1850家公司。但是当基金规模到200亿,则可选择余地降低到180只股票。规模增长20倍,股票投资范围缩小10倍,小资金可以更灵活性选择股票,但是当资金到一定规模后,可选择的股票范围越来越少,限制了投资能力和业绩。
关于基金业规模经济的问题,有研究发现,虽然基金平均成本随基金资产规模的增大而逐渐减少,但当资产规模超过一定阀值后,下降的趋势就不再明显,根据美国基金市场的实证结果,单只基金资产规模超过100亿美元后,平均运营费用开始不再下降。其实对于基金业而言,考虑到多种绩效因素,基金规模与成本收益之间的关系要更为复杂,并不是规模收益递增、不变、递减三个阶段所能简单概括的。
规模经济是一个很模糊的概念,传统经济学认为,当企业产量随着企业规模扩大而提高的比例超过了各生产要素投入提高的比例时,就存在规模经济,关于生产效率的提高只是笼统的解释为规模扩大可以使用更先进的设备和技术,并没有进行严格的数学证明。杨小凯运用角点解的超边际分析法,解决了长期困扰经济学理论界的“将分工思想予以数学表达”这一难题,并开创和发展了新兴古典分工理论。根据他的理论,规模经济是当年马歇尔试图运用数学化模型解释古典经济学中关于专业化分工好处的理论时,受制于当时数学方法的落后而放弃,但为了便于阐述而引入的概念,但是这一概念掩盖了规模扩大背后的由于专业分工加强而促进了生产力的提高的实质。
运用专业化分工理论对基金产业进行分析,基金业的最终产品是面向投资者提供的专业化理财服务,其生产过程可以分为产品开发、投资管理和市场营销三个主要环节,而每个环节内部存在多个迂回生产环节,基金业专业化分工水平的提高表现为,在上述三个环节内部细分的迂回生产环节不断增加,既有横向扩展,也有纵向深化,推动基金业生产能力不断提高。只有在基金业分工水平不断提高的前提下,资金规模的扩张才能得到充分利用,进而实现规模经济。
从理论上来看,基金业规模经济的实现途径并不是增加资金规模,而是通过不断的提高基金业的专业分工水平,增强基金业的生产力实现的,这一结论把原本模糊和笼统的增加资金规模的策略变得更加具体和细化,有助于基金管理公司明确未来的发展方向。
投资管理的专业细化之路
中国的基金管理行业在2007年规模迅速增长之后,已经不能单纯追求规模至上的发展战略,而逐步转变为以分工细化为手段的生产力增强战略。中国基金业的专业化分工水平逐渐发展,产品开发、投资管理和市场营销三个环节的专业化分工水平进一部提高。尤其是随着股指期货的金融衍生工具的出现,投资管理环节的专业细化得以迅速发展与实现。
投资管理能力是基金管理公司的安身立命之本,各家基金在产品和业绩排名方面的竞争实质是投资管理能力的竞争,中国基金管理行业投资管理能力还停留在初级阶段,主要采用资产组合的分散化投资,在不同类型资产上进行配置,但是这远远不足以满足投资者的风险收益需求,现有的分散化投资组合在面临整体市场下跌的系统性风险时的无能为力充分体现了投资能力存在的缺陷。
而在发达基金市场中,公募基金的投资管理能力开始进行横向扩张,从传统的股票和债券市场延伸到金融衍生工具市场、实业投资等领域,借助于这些另类投资产品来实现基金管理公司投资能力的增强,投资策略中开始重视对对冲工具的积极应用,以此来提高对系统性风险的规避能力,同时通过投资另类投资产品,还可以获得更高的收益水平。对于国内基金管理公司来说,可及时把握住国内股指期货推出的契机,提高自身在利用股指期货进行主动性风险对冲的时机把握、投资组合构建以及风险管理能力,尽快在这一细分投资领域形成专业化优势。
此外,对投资能力的纵向分解也是提高专业化的一种途径。投资专业化的高级阶段是实现对投资能力纵向的分解,即将基金的收益分解为A1pha和Beta两部分,换句话说,基金管理公司的投资能力将被分解为获得积极收益Alpha的能力和获得市场收益Beta的能力两部分。得益于金融衍生工具的应用,目前国外的一些大型养老基金和资产管理公司正在经历一个投资策略的再构造过程,其投资思路和资产配置方法与传统的投资方法相比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中的核心就是Alpha和Beta的分离,投资策略的演变也推动了投资部门的变化,从一个整体划分为三个部分:Beta团队,其投资目标是以最低成本获得市场收益,主要通过程序化交易、ETF基金、和股指期货等投资工具低成本获得市场收益;Alpha团队,基金管理公司投资能力的核心部分,集中了最主要的投资研究力量,其投资目标是通过基金经理优秀的研究能力和卓越的投资技能获得超额收益,并运用股指期货、互换合约、期权等金融衍生工具将Alpha分离;组合团队,根据投资者的需求,实现Alpha和Beta的有效组合。
借鉴海外基金业投资管理领域最前沿的变化,可以为中国基金业投资管理专业化分工的提高指引方向。
投资专业细化的具体实现
公募基金的投资管理能力的扩张有横向扩张、纵向扩张两种,而这两种投资管理能力的扩张都需要借助金融衍生工具。如果说,以前股指期货未推出,这些只是停留在设想阶段,但随着股指期货的推出,实现投资管理能力的横向、纵向扩张提供有了现实可能性。未来国内公募基金的投资管理沿横向、纵向的扩张,成为具体的可能。
投资策略的演变推动投资部门的变化,使投资策略经历再构造过程,其核心是AIpha和Beta的分离。2010年股指期货的推出,使得Alpha和Beta的分离成为现实可能,也是现基金管理行业研究的重要课题。
促进现有Beta产品的深化发展
股指期货出现后,促进指数类产品深入发展。尤其对ETF类产品有很大的促进,主要体现在增加了ETF类产品的流动性,成交规模大幅增加。同时,因为股指期货的传导作用,也改变了。增加了ETF产品的特性。
ETF基金在股指期货上市之后,整体规模有明显的增加。这部分规模增加主要是跟期现套利有关系。比如,深证100ETF产品,股指期货出现后,每天的交易量大概8到1 0个亿左右,比原来年初股指期货还没有上
市的交易量大概放大了50%以上。ETF成交规模的增加与原来的预期有很大不同。股指期货上市前不少有估计,股指期货上市之后对ETF有替代作用,而实际的情况跟大家预期的相反,它更进一步的增加了指数类工具的运用,并起到了良好互相带动的作用。
期现套利产品,很多投资者选择用ETF来实现现货组合。尽管一些规模比较大的资金选择直接用股票来构造现货组合。从实务操作看,目前70%、80%以上的资金用ETF来实现现货组合。一方面用ETF来实现比较便利。另一方面,ETF本身交易费用会更低。速度也是另一个比较重要的影响因素,如果用ETF构造现货组合的话,特别是中小规模的资金,可能在几十秒之内就能够完成。而FIETF它的交易量跟它的流动性实际上不完全对等。因为ETF有套利机制,只要资金给出略微的溢价或者折价,它瞬间会产生很多流动性。ETF这种构造的特性,对于期现套利的资金构造现货组合非常有帮助。
此外,就是股指期货出现后,直接的改变了ETF产品的一些特性。比如ETF产品交易量方面的变化,这种活跃不单单是来自于期现套利的一些资金,而且还来自于ETF本身高频交易的一些交易量。因为股指期货出来之后,ETF的套利模式,还有原来的高频交易模式运用的投资策略比原来丰富很多。例如,ETF高频交易就可以做双边向的交易,为原来高频交易策略的进一步完善提供了实时的工具。
期货的一些交易属性慢慢地传导到ETF上面。然后ETF相应的变化又传导到一篮子股票上,通过这种形式实现了特性的转移。通过这种传导,现货市场上的这种股票,或者指数股票的这种波动也一定程度的受到了影响。特性有一点不太一样,在每次市场反应过度或者反应不足的时候,比以前更快有一些资金来校正反应不足或反应过度的问题。这一点是股指期货不仅对于ETF产品的影响,也通过对ETF等指数类产品改变了现货市场的波动。由于这种传导机制带来更多对未来的预期,通过这种传导机制实现了现货市场上有效性的提高。
促进AIpha产品的深化发展
股指期货推出一方面将促进现有产品深化发展,比如Beta产品的深化发展。同时,也会促进AIpha产品的深化发展。一方面,股指期货将改变现有保本产品的投资策略,使得保本产品迅速发展,另一方面,Alpha产品将深化发展,更多的以绝对收益为目标的金融产品将出现,使金融产品更加丰富,金融产品的“族谱”得以建立,金融产品体系更加完善。
促进保本产品深入发展:随着股指期货的开设,公募基金保本产品得到迅速发展。2011年将是保本基金的扩容年。截至2010年12月31日,市场上只有5只保本基金在运作,另有2只尚在募集期,并未成立。而证监会网站数据显示,截至当日,共有10家基金公司上报保本基金产品。如果以三个月的审批期来计算,一季度末,市场上的保本基金数量有望增至17只。未来五年国内保本基金的市场会很广大,5年内资产规模可能会达到千亿规模。
股指期货对于保本产品的重要性在于,它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保本产品的投资策略,实现保本产品的差异化发展。
保本基金前些年发展缓慢、发行频率低的主要原因是其大多采用单一的CPPI投资策略,缺乏其他形式的投资策略相补充。保本基金运作关键就在于保本垫的积累,采用单一CPPl投资策略的保本基金,积累保本垫需要完全依靠债券、货币市场工具等固定收益类资产投资来进行积累,周期较长且较固定,制约可能而来的短期权益类投资机会。
股指期货参与保本基金将可能改变CPPl投资策略靠天吃饭的不确定性。其操作方法为:利用股指期货的套期保值功能,对股票投资组合进行风险管理,对冲系统性风险;通过股指期货这一工具锁定β风险,追求。α收益,在股市下跌时依然有回报。从而在一定程度改变靠天吃饭的不确定性,丰富保本垫的形成和积累方式。
股指期货参与保本基金本身也是形成保本基金差异化发展的重要方式。在股指期货出现之前,保本基金实现差异化主要是能通过其产品期限的不同。市场上有两年期保本的,三年期保本的,如果证监会允许,也许以后会有一年保本的出现。保本期限的不同形成了保本基金的差异化。而股指期货出现后,其实现差异化的手段是形成投资结构的差异。未来会有众多产品使用股指期货工具,尽管初期使用比例会相对比较低,正常情况下,使用资金可能会占基金总资产的1%―2%左右。但随着时间的增长,对衍生品工具运用的广度和深度会逐渐增厚。
绝对收益类产品的可能发展:α和β分开后,其实是形成市场中性的产品,其本质就是提取α。基金产品收益由α收益和β收益两份组成。如果利用股指期货对冲掉β市场风险的话,就可以把α提取出来。从而整个基金、整个投资组合的表现可能和市场的涨跌相关性非常低。形成市场中性的一个产品。
α基金这种产品做出来后。对资产管理者会提出更高的要求,即投资者是不是有稳定的获取α的能力。如果α不稳定,提取出来是一个负的α,对投资者来说就是负的收益贡献。α基金的出现,可能使基金公司的团队出现Alpha团队,集中基金公司最主要的投资研究力量,以期获得超额收益。
郭树清指出,发展财富管理对经济转型具有根本意义。首先,是提高我国经济效率的需要。第二,是改善国民收入分配的需要。第三,是改善金融体系结构的需要。第四,是推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需要。总之,财富管理行业在中国大有前途,正处于重要的发展机遇期。要从我国实际出发,借鉴国际经验,培育各种投资理财机构,让更多的居民和企事业单位等把富裕资金交给机构来实施专业化管理,真正实现居民储蓄、资本市场、企业和社会事业的良性互动。
郭树清表示,基金管理公司应当加快向现代财富管理机构转型。当前,海外成熟市场的财富管理行业已经进入多元投资管理时代,而中国的基金行业则刚刚转型,差距还比较明显。基金管理公司要加快创新发展步伐,切实把握好以下几点:一是坚持从实体经济需要出发,通过设立专项资产管理计划,投资实体资产,扩大专户产品的投资范围,服务实体经济。二是认真学习、消化、吸收国外资产管理公司的业务模式和成功做法,深入分析自身的优势和劣势,明确自身的创新战略。三是重视分析研究工作,下大力气提高研究能力,不能完全依赖外部的研究报告,更不能靠小道消息、盲目跟风。四是坚持价值投资、长期投资理念,建立科学清晰的决策流程和管理制度,形成成熟稳定的投资风格,争取能够发挥对市场的引领作用。
郭树清认为,推进财富管理行业发展,根本在于牢固树立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千千万万的城乡居民、各种各样的社会经济组织,实际上有多种多样的财富管理需求,客观上呼唤多元化的理财服务和产品。关键是根据客户偏好,既能够为大众投资者设计出一些可以跑赢通胀、风险又不太大的产品,也能给少数高端客户提供一些较高风险、较高收益的投资组合。与海外机构相比,中国的财富管理行业除了知识、经验和人才不足之外,还缺乏品牌,缺乏值得市场和公众信赖的投资理财机构,缺乏人们可以将自有财产托付的,或大或小、或进取一点或审慎一些,但确实能够信守承诺,永远把客户放在第一位的金融企业。我们历史上有过的钱庄和票号,就是因为坚持“信取天下”、“以义制利”,构建出道德为本、人格为用、伦理约束为保障的信用与品牌体系,曾经创造出令人难以置信的辉煌。
基金公司赚钱榜首尾差距43亿
从67家基金公司本期利润看,尽管二季度上证综指下跌1.65%,但有65家基金公司利润均为正。其中大型资产管理公司再度演绎大智慧。天相数据统计,嘉实、广发利润在40亿元之上。而排名末尾的两家小基金公司本期分别亏损200万和2800万元,首尾之间差距达43亿元。
由此可见,面对千基,基金公司间的两极分化也在加剧。经研究发现,在震荡市场中,基金盈利能力跟公司规模呈一定程度的正相关关系。利润排行榜前五名均是大型基金公司,且资产规模排名前十。
不过在宏观经济下滑、行情不给力的整体氛围中,投资者对基金在证券市场的盈利能力也心生疑虑。多数基金公司旗下基金份额二季度都在缩减。据好买基金研究中心报告显示,首批公布二季报的20家基金公司中仅有华夏、嘉实及南方三家基金公司在二季度实现了规模增长,净申购比例分别为1.72%、3.71%及6.16%。
“全天候,多策略”助力嘉实占据“钱”沿
为何嘉实基金能晋升为最赚钱公司,站上基金公司盈利能力最高宝座,同时还能得到投资者青睐?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要具有“赚钱”的本领,强大的投资管理能力是护宝锤。嘉实近年来力倡的“全天候、多策略”投研模式,为旗下基金持续盈利注入了长久动力,也锻造了投研团队“各擅其长、各尽其能”的核心竞争力。天相投顾近日的2012年第三期 “公募基金管理公司综合评级”显示,斩获最高5A评级的嘉实基金,在投资管理能力评价中也高居第三位。
从二季报统计看,嘉实旗下14只基金二季度基金利润在1亿元之上,包括以中观策略制胜的嘉实研究精选、专注成长投资的嘉实增长和嘉实策略增长、以及信奉相对价值的嘉实服务等,均大幅超过同期基金业绩比较基准。
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在一定程度上也带动了建筑行业的蓬勃发展,使建筑行业之间的竞争也更加的激烈,导致越来越多的建筑企业不管是经济效益还是社会效益都呈直线下降的趋势。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在进行建筑工程建设的时候没有对投资管理与控制加以重视,从而致使企业的经济利益受到损害,所以,建筑企业一定要对投资管理与控制加以重视,并不断的提升管理人员的综合能力,保证投资管理与控制机制的完善性,以此来对建筑工程项目的投资状况进行有效的管控,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利于建筑工程项目建设的顺利开展,使建筑企业能够在众多企业中占据有利的位置。
一、建筑工程项目投资管理近况
1、缺少投资控制意识
就目前而言,建筑工程项目建设的过程中,基本都会选取阶段性资金管理的方式,但是,却没有形成投资控制意识,不管是建筑市场竞争力还是建筑行业的发展都没有进行深入的了解。比如,在对建筑工程项目进行规划的时候,只是对工程项目进行预算方面的工作,然而在工程造价上的控制以及管理却没有进行深化,从而出现不同程度的偏差。除此之外,建筑企业招标阶段,招标的价格与底标价格相比的话会存有一定的偏差,倘若出现这种现象的时候,在一定程度上就会因为资金等因素,从而引起项目施工过程中管理与控制方面的缺乏,长久下去的话就会形成恶性循环,最终不仅会影响到施工的进度,也会造成企业经济利益的降低。
2、管理人员的整体能力不高
建筑工程项目的建设规模是比较大的,涉及到的人员也会比较多,在进行工程项目投资管理与控制的过程中,由于缺少全面的了解,不能适应该项工作的运行,这在一定程度上不仅会对项目建设的顺利开展造成影响,还会造成施工周期的延长。不仅如此,投资管理与控制的管理人员整体能力不高,关于投资以及经济方面的知识都不甚了解,尤其是在进行资金索赔的时候,往往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偏差,从而影响到企业竞争力的提升。此外,对于建筑工程项目的投资管理与控制并没有给予过多的关注,一般只会对施工的技术等方面加以重视,从而导致在投资预算管理行业控制能力相对较差。
二、建筑工程项目投资控制机制构建
1、设计阶段投资控制
建筑工程项目设计阶段的投资控制主要分为以下几点内容:第一,招标阶段的控制。在对建筑工程项目进行和设计的过程中一定要结合相关的规定标准来进行设计,同时,也要通过引进第三方的方式来对设计进行监管以及考核,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对投资造成影响的因素务必要进行全面的分析。除此之外,在对建筑工程项目的设计图纸确定以后,对于招标阶段的控制一定要遵守公平、公正准则,可以采用竞争的方式来选择工期以及造价等方面都比较合理的施工企业,从而实现对项目投资的控制。第二,限额设计的实施。限额设计实施的最主要作用就是为了能够增加设计企业以及设计人员的压力,使他们在进行建筑工程项目设计的过程中,具备一定的责任感,不仅如此,在一定程度上还有利于竞争机制的引进,从而让设计人员在进行设计决策的过程中,通过多种技术比较的方式来保证设计方案的最优化,这也与建筑工程项目投资控制的目标相一致。
2、施工阶段投资控制
第一,建筑企业在进行项目投资管理的时候,必须要对施工阶段的一系列工作进行控制,例如,施工阶段中对于设计变更等要进行相关举措的制定,在对设计图纸与施工实际状况全面了解的基础之上来确定最优的设计变更方案。在对建筑工程项目进行实际建设的过程中,往往会随着科技的进步,出现一些新的工艺、设备以及材料,所以,在保证施工质量合格的情况之下,不能盲目求新,从而造成不必要的投资。第二,对施工现场的监理。建筑工程项目的投资管控自然离不开监理企业,但是,必须要与建筑企业相互协作,共同对施工现场进行全面的监管,从而实现工程项目投资控制的有效性,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利于企业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的提升。此外,建筑企业在招标工作开始之前,就要先选择社会信誉以及自身经验都比较高的监理企业,并且按照实际状况对监理企业的利润空间进行全面的设计以及处理,以此来保证监理过程中不会出现监理缺失等现象。
3、验收阶段投资控制
建筑工程项目投资控制中验收阶段的投资控制是非常重要的,在工程完工之后会进行竣工结算,而竣工结算也是工程项目造价管理中的最后一个环节,在这一过程中,需要进行工程验收,在工程验收达标的基础之上来对结算报告以及结算相关的资料进行全部的收集整理,之后便可以对最终的工程价款进行结算与确定。验收阶段的审核工作主要就是福施工设计图纸、竣工图以及施工合同等的核实,查看相关手续是否齐全,收费标注是否合理等,从而保证验收阶段投资控制的有效性。
4、加强投资管理人员整体能力的提升
在对建筑工程项目进行投资管控的时候,一定要保证管理人员具备较高的工作素养以及专业性,只有这样才可以更好的做好对项目的投资管控。建筑企业要对管理人员展开定期的培训,主要就是投资管理与控制方面相关内容的培养,使他们的整体能力得到全面的提升。
三、总结
总而言之,建筑工程项目中的投资管理与控制对于建筑企业的发展充当着重要的角色,也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就目前而言,在保证工程质量与进度需求的基础上是很难有效的进行投资的管控,所以,要想确保建筑工程项目投资管理与控制的有效性就必须要对工程项目中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进行合理的运用,从而能够更好的提高企业的投资效益以及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随着新《基金法》的实施,公募基金行业面临快速扩容的压力,金融牌照的放开一方面使基金公司将与券商、保险、信托、阳光私募等资产管理机构激烈竞争;另一方面保险系基金公司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会相继成立,现有基金管理公司也将迎来压力与挑战。
对于这种状况,业内人士认为目前正是包括基金公司在内的金融机构向财富管理机构转型的战略机遇期。王志伟认为,从表面上看,随着竞争对手的增加,公募基金行业的业务和渠道都会更加拥挤;但从更高的层面来分析,这种影响反而是正面的。
“我们乐于见到这种现象,站在更高的角度看,大财富管理行业的发展对整个中国经济发展有好处,对投资者也有好处”。即便目前放开牌照,在财富管理领域,公募基金也具备一定的先发优势。这主要体现在人才储备、投资经验、投研能力与完善的投研流程、风险控制等方面。“基金公司在各类资产管理机构中,有一套健全且有效的投资研究体系,具有一定的核心竞争力,此外后续服务、中后台建设的优势也较为明显,相信在未来的大财富管理行业当中,传统的基金公司仍会占有重要的地位。
转型财富管理机构的实现途径
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财富管理已经成为海外各大投行重点开展的业务之一。在摩根斯坦利新近的二季度财报中,财富管理在摩根斯坦利的净收入中占比已经超过41%。
在国内,银行、信托、证券等金融机构已经在财富管理领域做出了积极探索。如招商银行在大力拓展私人银行业务的基础上,率先在国内尝试家族财富管理业务。
而对于公募基金管理公司来说,提供多元化的业务,多元化的产品,多元化的服务,打造多元投资能力,这是未来的一个发展方向。
“未来公司将以多元化、集团化、国际化、股份化作为发展的战略核心,围绕这“四化”目标,按照向财富管理转型的要求,坚持改革,培育多元投资管理能力,形成公司的特色业务。”王志伟告诉记者,广发基金将持续强化自身优势,即专业的投资能力与专业的人才队伍,以投资作为“发动机”,以服务和产品创新作为“双轮”,通过良好的投资业绩和专业化的服务水准回报客户的信赖。
而基金公司未来如何实现多元化发展?王志伟认为,基金公司向财富管理机构转型最重要的是要具备两个能力,一是投资能力,二是融资能力。前者是基金公司的传统业务,也就是权益类、固定收益类投资等业务,立足于资本市场;后者是新《基金法》允许基金公司通过设立子公司的方式开展的特定资产管理业务,如类信托或以后可能开展的类贷款业务,服务于实体经济。融资服务为基金公司的进一步发展打开非常好的大门。
据悉,海外大多数有影响力的基金公司是全能型的公司,为客户提供综合的资产管理服务,主要有三类业务:一是投资服务,主要是社保基金、企业年金、养老金等机构委托基金公司进行投资管理,比较类似中国基金公司的专户或私募业务;二是财富管理业务,面对高净值个人客户提供的理财服务,有点类似国内一对一专户理财或私人银行业务;三是资产管理业务,类似国内的公募基金业务。海外很多大型基金公司在这三类业务均有发展,只是在某些业务上更加精通一些。“广发基金公司未来的方向也是向综合的资产管理公司转变,向全方位多元化发展”,王志伟已然勾画好了广发基金的发展蓝图。
金融互联网助力
随着网络经济的发展,目前互联网金融和金融互联网发展如火如荼,前者如“余额宝”等各种“宝”、微信平台开通基金交易等日新月异;后者如招商银行推出“手机钱包”业务、广发基金推出“钱袋子”信用卡自动还款功能等创新手段层出不穷,为方便投者进入财富管理领域又打通了多条快捷通道。
王志伟认为,与基金公司等金融企业的互联网业务相比,余额宝等互联网金融更多的是起到其三方销售渠道的作用,本身并不对金融产品进行投资管理,也不能直接给投资者带来收益,都是通过其渠道为投资者提供相应的金融产品和理财服务。但互联网金融帮助客户实现碎片化零散资金理财。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取得了巨大进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我国不断深入发展,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生产关系的发展。如今,随着我国改革步伐的加快,生产力的发展与进步,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适时调整,使得更多的劳动力从繁重的生产活动中解放出来,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不断提高。这也使得人们的需求结构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人们愿意选择高质量的生活方式与生活环境,所以旅游事业在我国的发展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与谈论。这样的变化促使着旅游行业逐渐发展为一个新型的绿色产业,在提高国民生活品质的同时带动国民经济的活力。因此,国家需要在旅游投资问题上做出深入的研究与探讨,充分利用好这部分新资源,使之改善社会发展的经济结构与人文结构。基于此,本文介绍了我国旅游投资的相关背景,分析了该选题研究的意义以及旅游投资的具体实质,进而从当前我国旅游投资的现状出发,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最后探讨了我国旅游投资管理的改进措施。
二、我国旅游投资问题研究的背景
(一) 我国旅游投资问题研究的客观意义
旅游行业作为一个新兴的绿色产业在很大的程度上对推动一个地区、一个国家甚至一个国家联合体具有重要的现实客观意义。因为大家都知道,旅游行业不会像其他重工业、农业以及轻工业,这些产业在生产方式过程中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资源,或者在生产过程中还会产生一些不需要的、没有实际使用价值的副产品以及污染环境的废物。这些生产活动在创造一定的实际价值时会耗费大量的资源还会损害环境,所以说我们在生产中是以牺牲一部分资源与环境为代价来换取经济的效益。
但是旅游行业却不是这样的,旅游行业的本身具有创造经济价值的功能,可以吸收社会上相当大的一部分流动资金,这样的生产方式在很大发面促进了旅游地的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同时旅游行业不仅仅在自身的发展上取得了优势,还会带动其他方面的繁荣,比如房地产、餐饮、商场以及当地的特色产品与文化理念的传播。不仅仅在经济实力上影响了旅游地,也提升了旅游地的文化软实力,影响较为深远。
(二)我国旅游投资问题研究的主观意义
可持续发展方式成为了现阶段我国生产方式中比较注重的因素之一。旅游行业在很多方面都体现了可持续发展这一现代的生产理念,整个生产过程不会产生过多的环境污染与资源浪费的现象。因此吸引了国家以及各级政府在生产方式调节过程中的重视,适当的对这部分新型产也做出投入,提高国家或者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
与此同时,旅游业的发展本身可以促进当地的就业与其他产业,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为国家和当地政府减轻了负担,政府需要也愿意去投入这部分资金,在加强引导与支持的基础上进一步促进旅游业的发展与繁荣,使之真正的为国家经济结构和生产方式作出调节与改革。
三、旅游投资的具体实质
(一)旅游投资的理解
旅游投资的实质就是在旅游企业特定的发展规模与发展需要的前提下,为了使旅游企业获得更好的经济收益,政府部门或者旅游企业在企业的发展项目上适时的投入一部分资金以扩大发展需要。这样的资金投入是一个旅游企业进一步发展的必由之路,同时也是刺激旅游行业的一种常用手段。所以我们在研究旅游行业的发展与现实状况时很有必要去研究我国的旅游投资问题。
此外,通常对旅游投资的主体由很多部分组成,不仅仅是我们通常意义上所理解的相关政府部门以及旅游企业的参与,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还会有一些国有企业、外资企业以及一些股份制的混合所有制企业参与到旅游行业的具体投资活动中去。而且各个地区、各个政府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所扮演的角色与功能也不尽相同,这就添加了在研究旅游投资过程的难度与分析多样性,需要我们去仔细的梳理整个投资流程与投资方式。
(二)旅游投资的具体现状
由于我国旅游这一新兴产业的特殊性,所以在实际投资方式与传统的其他产业投资方式有着很大的区别,产生这一特殊的原因主要是由管理旅游企业的构成或者说管理旅游企业的多样性所决定的。但是,尽管这些不确定的因素增大了我们的研究难度,但是笔者结合实际工作,以及当前的相关研究成果,总结了我国现阶段的旅游投资问题的几个显著地特征:
1、政府职能对于我国的旅游行业起到了很大的引导作用。这一特征也符合我国当代的基本国情,因为我国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初期仍然是以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为主导的经济体制,直到上世纪70年代我国才提出经济体制的转型,逐步由社会主义计划经济转型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这样的大经济管理体制下,政府一直发挥着引导与干预的职能。旅游产业在我国来说是一个新兴的产业,所以必要的政府干预有利于旅游行业的发展,但是实践证明过多的政府干预也会暴露出一些问题,我们在后面也会具体提到。
2、我国的旅游投资相对较大,运营管理不够细致,导致投资成本的回收时间长。由于我国旅游产业发展缓慢,起步也比较晚,所以在很多方面上都缺少比较先进的管理与运行经验,所以在实际的经济效益回收上一般不会按照理论计算那样符合人意,在旅游项目的建设上和管理维护上可能超出预算很多,在建成项目的资金收益回收上也可能超出预定的时间,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我国的旅游业发展与活力。另一方面就是比较长的成本回收周期会增加旅游投资的风险,从而打击投资管理方的积极性,不利于我国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
3、旅游业的发展通常是一个群体性产业的共同发展,旅游业在自己本身发展的同时会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比如说,在旅游地的一定的范围内,游客在玩的同时需要休息与住宿,这就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当地宾馆、旅店行业的生意繁荣;游客需要在旅游地正常吃饭、购物,这就带动了旅游地的餐饮与商场行业的繁荣。如此种种,旅游业的发展不仅仅局限于自身的发展,具有联动效应。因此,我们在对旅游投资问题的研究上不能单单考虑到旅行业本身,还要考虑与之相配套的一些辅助设施是否满足了一个旅游产业发展,只有当这些辅助的设施足够形成旅游业发展的产业链时,才会将旅游产业的价值充分发挥出来,提高旅游业的实际投资价值,降低投资风险和资金回收周期。
4、在进行旅游投资时通常还会考虑旅游地的资源量、资源种类和市场前景。所以我们在研究投资一个旅游项目时,要充分考虑到旅游地这些附属设施是否齐全,游客来到这里能不能住得好、吃得好、玩得好,并且在这样的实际管理模式中会不会将自己的文化理念随着游客被带到世界各地,会不会具有市场发展的连续性。因为我们都知道,旅游行业的时效性比较强,相同的旅游地也为因为人的个体差异而采取不同的对待态度,这就是旅游投资管理时要针对大众化的模式,同时还要考虑做好自己的特色以吸引人们的眼球,真正意义上的实现可持续发展。
5、在实际旅游投资上,要做好旅游开发管理,做好旅游地的环境保护工作,从长远的利益出发,降低旅游业开发的生产成本。由于旅游业的特殊性,许多的旅游项目都是建立在有一定的历史积淀的的古迹或名城,这些旅游地本应该受到很好的保护,但是为了文化的传承与教育,或者其它方面经济效益的需求,又不得不将这些地方加以开发成旅游项目。所以,我们在开发旅游项目,获得经济效益的同时一定要注意这些旅游地的保护,让知识和文明一起传承下去。当然,也有的旅游项目是建立在一些名山大川之中,让忙碌于快节奏都市生活的人们在那种静谧的环境中放松自己,这就需要投资者在管理维护好那种自然环境的同时也要符合游客的实际需求,尽可能的避免一些污染项目在附近开展,包括噪音污染。最后,旅游行业的实际投资回收质量不仅仅受到管理维护等因素的制约,还要受到旅游地本身在旅游行业上作出的努力与进步。局部的旅游行业进步可能会发展一段时间,但是根据大多数游客的从众心理,人们更愿意去一些旅游产业相对比较完善、开发程度比较高、有着良好的口碑和人流量较大的这些旅游地,当然他们不会去管这些地方是否真的那么如此吸引。所以,在进行旅游投资时要充分考虑当地或者这一地区的旅游产业开发程度以及经济现状是否符合那种大人流、高消费的环境,值得投资者进一步的去考察与研究。
四、我国旅游投资管理的改进措施
(一)旅游投资管理制度化,做好服务管理
制定完善的制度是管理最为有效的手段,旅游行业在发展过程中需要有一定的规则去约束,这样才能使行业在正确的方向和轨道上运行下去。同样,旅游投资也需要一个完善的制度去引导投资工作的实施与反馈。旅游行业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会涉及到经济变化规律与产品服务的变更,这些需要我们在良好的制度下做好各个方面的信息共享,让投资方对投资旅游项目有着更多的了解,避免了旅游投资的盲目性与实际风险性。同时需要建立旅游投资的质量监管制度,在确保旅游质量的基础上,从另一方面对旅游投资方的权益做好保护,提高旅游投资方的积极性。
(二)做好旅游投资市场的监管,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
任何一个行业要实现健康的发展,都不开外部的监管和法律的约束,因此,要改善旅游投资现状,必须要加强旅游市场的监管工作。具体来讲,做好旅游投资市场的监管,就是在国家相应的法律法规下做好旅游投资市场的规范管理,对一些不符合要求的旅游投资管理行为进行约束与控制。让符合要求的旅游投资管理行为受到相应的保护与积极的引导。除此之外,对于那些符合相关规定的旅游投资项目在一些程序审批与转让上给予相应的优惠政策,从而刺激投资环境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
(三)做好政府的适当引导机制,避免过多干预
政府作为旅游行业最为重要的管理者,其在旅游投资问题中也应当承担起引导的重要角色和责任。通过对我国现阶段的旅游业发展状况进行分析后发现,所要进行的重要工作之一即是需要政府在适当的时候给予政策上的干预与投资上的引导。但是笔者在实际的调查工作中发现,有些地区政府的职能在一定程度上对当地旅游业的发展起到了阻碍的作用,特别是一些政府管理者在思想意识和管理理念等方面存在着不重视和相对落后的问题。由此,政府应当正视这些问题的存在,及时转变观念,提高旅游投资管理的重视,完善引导机制。为此,国家在对旅游业的宏观调控方面要做好实际调查,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制定出适合不同旅游企业发展的投资引导措施和管理办法,真正地为我国的旅游业发展做好指导工作,使旅游业做出更大的经济贡献和社会贡献。
《金周刊》记者分析:国内几家主要的财产险、人寿险保险公司对投资部门的外挂、改制或搬迁,不是普通的机构调整,而是反映了保险业对提高保险资金运用专业化程度的空前重视,预示着我国保险业面临一次结构变革,保险公司延伸出来的资产管理公司也许很快就会浮出水面。一位业内人士说:“(新的投资机构)将参照投资银行、基金管理公司等专业投资机构的管理运作模式进行构建。”
管理着7133亿欧元资产的德国安联集团下一步是在中国拿到资产管理业务的许可证
中国保险业与国际接轨的进程可能超过很多市场人士预料。保险(集团)公司的资产管理公司在我国尚未“出世”,但在国际保险业,却几乎已是“标准模式”了。
记者在多次采访德国安联、英国商联、美国信诺、美国信安、林肯金融集团、瑞士丰泰、加拿大宏利、瑞典斯堪的亚保险集团等国际保险大鳄的过程中了解到,国外保险公司的保险业务部门往往比银行和基金公司更具有融资能力,巨大的融资能力造就了管理财富、消化资金、专业投资理财的资产管理公司,而资产管理公司对巨额资产的管理经验随着保险公司的百年历史日臻成熟,这样的资产管理公司又会吸纳更多的社会资金,不断“放大”融资水平。
德国安联保险集团包括三大块业务:寿险、非寿险和资产管理。令安联引以骄傲的是,安联还是世界10大机构投资者之一,最近的数字中,安联集团管理的资产7133亿欧元。目前,安联已获准在中国开展寿险业务和非寿险业务,据说,安联的下一步是在中国拿到资产管理业务的许可证。
另一家主要的国际性的机构投资者茂利资产管理公司属于英国商联保险cgu plc的控股公司。商联是一家国际性保险集团,它的业务包括四大块:寿险、非寿险、国际业务和资产管理。作为机构投资者,它还是欧洲最大的基金管理人之一。至1998年12月31日,商联保险管理下的资产超过2000亿美元。这相当于中国最大的人寿保险公司近20倍的资产。
瑞士苏黎士保险集团的业务也分为四大块:寿险、非寿险、再保险和资产管理公司,其资产管理公司属于独立性质的公司,除负责母公司的资产管理和投资外,还代客理财及负责第三方基金管理。
这些国际保险集团内部的资产管理公司都具有完全独立的董事会、管理团队和组织结构,有着各自不同的投资理念和鲜明的业务特色,拥有投资领域内最出色的专业队伍。
中国人保投资管理部的组织架构已能看出基金公司的“身形”
保险投资部门上演“独立运动”
国内保险业的业务规模的迅速扩大,催生出专业化的资产管理公司的诞生。
今年年初,新华人寿董事长在他的年度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深入改革投资管理体制,推行投资银行运作模式……将金融投资部比照投资银行管理模式,模拟独立法人实体运作,财务上单独核算……”
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投资管理部总经理张鸿翼接受采访时亦认为:“保险与证券两个行业确实是有隔膜。这两个行当在运作机制、决策机制、工作效率、人事制度、薪金制度很难对接。从保险公司资金运作的安全性方面考虑,也应该在保险公司内部对保险业务和保险资金实行分业管理。”
来自保险人士的共识是:由于投资部门的工作性质、专业方向、管理手段都与保险业务部门和行政管理部门大相径庭,因此,按照现资银行或基金管理公司的组织模式成立相对独立的投资公司或单设投资机构,有利于从组织上避免不同性质的业务工作间互相掣肘、提升保险投资业务的专业化程度,使保险投资能真正按照专业化投资业务的要求去做。
记者了解到,几家欲成立独立资产管理机构的方案都是比照基金管理公司的组织形式。如下辖投资研究部门、基金管理部门和业务操作部门。
于2000年底筹建,今年年初建立的中国人保投资管理部的组织架构已能看出基金公司的“身形”,人保投资管理部分为四个部门,即研究部、运营部、核算部、投资管理部。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各家保险公司的上上下下都为保险资金投资渠道狭窄而着急,但果真渠道打开,如保险资金入市,面对成千只股票,成千家上市公司,保险公司假如不在组织和人才方面做好准备,保险资金入市的风险将难以控制。从这方面考虑,与保险资金投资渠道拓宽相配套的政策应该是让保险公司的投资部门形成专业化、独立运作的机构。
“保险公司狭窄的投资渠道也是保险公司长期以来没有大力发展投资专业队伍的重要原因。”新华的沈志卫说。那么,保险公司的投资部门与基金管理公司和证券公司相比,存在哪些专业方面的不足呢?“主要体现在投资专业队伍的单薄,特别是市场研究力量普遍存在比较大的欠缺,但现有的保险公司的管理模式和薪酬水平又很难吸引到高水平的专业人才。因此,成立独立运作的投资管理公司,可以从根上理顺管理体制,以专业化公司的结构组成专业化的投资团队。”
从这个意义上说,保险投资部门的“独立运动”也正反映和顺应了保险公司投资渠道的逐渐放宽。
《金周刊》记者分析:国内几家主要的财产险、人寿险保险公司对投资部门的外挂、改制或搬迁,不是普通的机构调整,而是反映了保险业对提高保险资金运用专业化程度的空前重视,预示着我国保险业面临一次结构变革,保险公司延伸出来的资产管理公司也许很快就会浮出水面。一位业内人士说:“(新的投资机构)将参照投资银行、基金管理公司等专业投资机构的管理运作模式进行构建。”
管理着7133亿欧元资产的德国安联集团下一步是在中国拿到资产管理业务的许可证
中国保险业与国际接轨的进程可能超过很多市场人士预料。保险(集团)公司的资产管理公司在我国尚未“出世”,但在国际保险业,却几乎已是“标准模式”了。
记者在多次采访德国安联、英国商联、美国信诺、美国信安、林肯金融集团、瑞士丰泰、加拿大宏利、瑞典斯堪的亚保险集团等国际保险大鳄的过程中了解到,国外保险公司的保险业务部门往往比银行和基金公司更具有融资能力,巨大的融资能力造就了管理财富、消化资金、专业投资理财的资产管理公司,而资产管理公司对巨额资产的管理经验随着保险公司的百年历史日臻成熟,这样的资产管理公司又会吸纳更多的社会资金,不断“放大”融资水平。
德国安联保险集团包括三大块业务:寿险、非寿险和资产管理。令安联引以骄傲的是,安联还是世界10大机构投资者之一,最近的数字中,安联集团管理的资产7133亿欧元。目前,安联已获准在中国开展寿险业务和非寿险业务,据说,安联的下一步是在中国拿到资产管理业务的许可证。
另一家主要的国际性的机构投资者茂利资产管理公司属于英国商联保险CGUplc的控股公司。商联是一家国际性保险集团,它的业务包括四大块:寿险、非寿险、国际业务和资产管理。作为机构投资者,它还是欧洲最大的基金管理人之一。至1998年12月31日,商联保险管理下的资产超过2000亿美元。这相当于中国最大的人寿保险公司近20倍的资产。
瑞士苏黎士保险集团的业务也分为四大块:寿险、非寿险、再保险和资产管理公司,其资产管理公司属于独立性质的公司,除负责母公司的资产管理和投资外,还代客理财及负责第三方基金管理。
这些国际保险集团内部的资产管理公司都具有完全独立的董事会、管理团队和组织结构,有着各自不同的投资理念和鲜明的业务特色,拥有投资领域内最出色的专业队伍。
中国人保投资管理部的组织架构已能看出基金公司的“身形”
保险投资部门上演“独立运动”
国内保险业的业务规模的迅速扩大,催生出专业化的资产管理公司的诞生。
今年年初,新华人寿董事长在他的年度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深入改革投资管理体制,推行投资银行运作模式……将金融投资部比照投资银行管理模式,模拟独立法人实体运作,财务上单独核算……”
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投资管理部总经理张鸿翼接受采访时亦认为:“保险与证券两个行业确实是有隔膜。这两个行当在运作机制、决策机制、工作效率、人事制度、薪金制度很难对接。从保险公司资金运作的安全性方面考虑,也应该在保险公司内部对保险业务和保险资金实行分业管理。”
来自保险人士的共识是:由于投资部门的工作性质、专业方向、管理手段都与保险业务部门和行政管理部门大相径庭,因此,按照现资银行或基金管理公司的组织模式成立相对独立的投资公司或单设投资机构,有利于从组织上避免不同性质的业务工作间互相掣肘、提升保险投资业务的专业化程度,使保险投资能真正按照专业化投资业务的要求去做。
记者了解到,几家欲成立独立资产管理机构的方案都是比照基金管理公司的组织形式。如下辖投资研究部门、基金管理部门和业务操作部门。
于2000年底筹建,今年年初建立的中国人保投资管理部的组织架构已能看出基金公司的“身形”,人保投资管理部分为四个部门,即研究部、运营部、核算部、投资管理部。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各家保险公司的上上下下都为保险资金投资渠道狭窄而着急,但果真渠道打开,如保险资金入市,面对成千只股票,成千家上市公司,保险公司假如不在组织和人才方面做好准备,保险资金入市的风险将难以控制。从这方面考虑,与保险资金投资渠道拓宽相配套的政策应该是让保险公司的投资部门形成专业化、独立运作的机构。
“保险公司狭窄的投资渠道也是保险公司长期以来没有大力发展投资专业队伍的重要原因。”新华的沈志卫说。那么,保险公司的投资部门与基金管理公司和证券公司相比,存在哪些专业方面的不足呢?“主要体现在投资专业队伍的单薄,特别是市场研究力量普遍存在比较大的欠缺,但现有的保险公司的管理模式和薪酬水平又很难吸引到高水平的专业人才。因此,成立独立运作的投资管理公司,可以从根上理顺管理体制,以专业化公司的结构组成专业化的投资团队。”
从这个意义上说,保险投资部门的“独立运动”也正反映和顺应了保险公司投资渠道的逐渐放宽。
今年以来,私募基金股东、高管或核心成员分家的现象络绎不绝,而且不乏大佬级人物。先是邓继军、彭迅告别金中和,到后来钟兆民与但斌两位老牌私募基金大佬和平分手,最新的则有“乱象”层出不穷的从容投资爆出魏延军出走。算下来,今年以来大大小小的私募高管变动、分家的数量应在10家之上。
公墓基金的高管变动不算什么新鲜事,但对于私募基金而言则并不多见。本身私募基金的合作伙伴就以投资理念相合、投资风格相近为前提,因此爆出如此多的变动、分家现象的确值得我们深思。
本刊专栏作者、著有《私募江湖》一书的知名财经记者仇晓慧指出,涌现私募分家潮的原因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利益分配不均。二是理念不合,‘道不同不相为谋’。三是单飞需求。有些基金经理就具备自立门户的综合素质,遇到强势的合伙人,自然‘一山容不下二虎’。第四种情况是出于风险分散的考虑,虽然分家,但本质上相互照应的一家人。”仇晓慧认为,从整体来说,这番动荡对行业而言并非坏事,每次市场长期盘整的时候,总是伴随着暗流涌动,结局就是行业洗牌。对投资人而言,往往也是一场甄别一些投资管理人实力的难得机遇。
我们认为,私募分家潮的出现不是偶然的,既有外部环境的刺激,也是阳光私募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
私募清盘潮
A股市场的低迷令相当多数量的私募基金业绩表现不尽如人意。与公募基金依靠固定管理费收入不同,私募基金收入来源主要来自于业绩提成。如果不能取得绝对回报,私募基金则面临着缺少营业收入的尴尬。
更为严峻的是,由于资产规模低于一定水平或者业绩表现不佳,一部分私募基金不得不选择清盘。对于实力原本就不够强大的私募基金来说,清盘无异于雪上加霜。
根据私募排排网的统计,今年以来有超过30只非结构化阳光私募产品清盘。其中不乏知名私募大佬管理的产品,如同威资产李驰旗下的新华信托・同威1号、好望角郑拓旗下的山东信托?深蓝1号、金中和曾军旗下的苏信・金中和1期、景良投资廖黎辉旗下的山东信托・景良能量3期等。
私募排排网研究员彭晓武分析认为,私募基金的清盘原因主要有两类,一类是正常清盘,即到期清盘。此类产品主要存在于结构化产品中。此类产品存续期一般设定在两年以内,而非结构化产品也存在有期限在一两年的产品,但相对较少。另一类是非正常清盘,即因业绩不佳、客户赎回导致产品规模达不到信托公司要求,公司内部管理问题,对市场悲观等因素导致的清盘。
市场环境的恶劣是私募基金产品频繁出现清盘的外部原因。数据显示,今年以来业绩表现最差的10只私募基金产品,收益率在-48.72%至-27.98%之间。这些产品虽然没有清盘,却也岌岌可危。
亦有私募因转型需求而清盘。私募大佬廖黎辉管理的景良能量蓝海3期8月31日提前终止,该私募选择清盘主要是想转身做创投。谈到从二级市场转做一级市场投资,廖黎辉表示,一级市场风险相对小,融资上市后回报较高。据笔者对廖黎辉的了解,他想做创投、并购基金的念想由来已久,并且一直在筹备。不过,如果说廖黎辉是在股市处于高位之时发行的阳光私募,那么这一次是否又是在PE市场位于高位的时候抢滩杀入呢?
不管怎样,谋求转型也是私募洗牌的一种形式。
老鼠仓的震动
今年另一间对私募基金行业影响较大的事件是“李旭利案”。8月下旬,知名基金经理李旭利被上海市公安局经侦大队刑事拘留,为此去年11月份以来传得沸沸扬扬且倍受关注的李旭利“老鼠仓”案终于进入实质阶段,已由行政调查转入了刑事调查。
2009年6月,李旭利辞别交银施罗德基金,转投私募,与其同系师兄、资本市场的大腕级人物裘国根合伙创办了“上海重阳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裘国根担任投资决策委员会主席,李旭利则担纲首席投资官。2010年10月22日,李旭利辞职正式离开重阳投资。
与李旭利同样深陷“老鼠仓”漩涡的还有好望角的郑拓。这位昔日明星基金经理转投私募后,不但业绩不佳,而且身陷诚信危机。
2011年4月13日,郑拓管理的“山东信托?深蓝1号”被清盘,清盘净值0.6107元,绝对亏损接近39%,持有人一致同意清盘,至此好望角在阳光私募界失去踪迹。
私募基金的道德风险和治理结构一直为业界所关注。弱势市场中出现的诚信危机,对私募基金行业而言,这种影响并非短期,而是深远的。
仇晓慧建议,可以给公募基金“私奔”的转折点上,设立类似于防火墙的体系,以监测他们此后的操作是否会与先前的公募基金有些渊源。
笔者认为,诚信是资产管理行业的基石。严格的监管机制是必须的,但对于私募基金管理人而言,一定要珍惜自己的声誉,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自己的清白。
私募面临洗牌
不管是分家潮、清盘潮还是诚信危机,都表明当前,私募基金行业进入了洗牌阶段。洗牌并非坏事,任何一个行业从初创到成熟阶段都会经历残酷的洗牌过程。
当前私募基金业门槛比较低,良莠不齐。“阿猫、阿狗都出来发产品、做私募了。”一位业内人士如此形容。虽然言语不恭,却也有几分道理。阳光私募犯了与公募类似的错误,之重规模扩张,而忽视精耕细作。粗放式发展到了一定程度,必然遭遇瓶颈。
“行业内鱼龙混杂,良莠不齐,很多私募公司在投研、产品、管理等方面均未跟上行业的快速发展。而2011 年上半年市场行情的持续低迷,使得行业积累的众多问题集中暴露出来。经过7年多的高速扩张后,阳光私募行业陷入了发展调整期。”在行业内较早提出私募基金进入洗牌阶段的私募排排网研究员龙舫如此总结。
私募排排网创始人李春瑜则认为,私募“洗牌”的内涵就是优胜劣汰,表现形式可以是合并重组,也可以是清盘出局,这是行业发展的必然规律。
二、对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的监管
银监会始终以“在发展中规范”的原则支持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的发展:自2005年颁布《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和《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风险管理指引》后,针对银行理财业务,银监会先后下发过涉及投资管理、代客境外理财、银信合作、报告管理、销售管理、风险管理等诸多方面的监管规定和规范性文件,搭建了一个相对完善的监管框架与管理体系。一是2011年了《商业银行理财产品销售管理办法》,对理财产品的宣传资料、销售文本以及具体销售行为等方面,都做出了详细的规定,取得了较好效果。二是2013年的8号文,对理财资金投资非标资产的行为做出了严格规定,按照穿透原则将理财产品投资非标债权的比例控制在银行理财余额的35%和银行总资产4%的较小值内。截至今年6月末,银行理财投资非标占比仅为22.77%,大幅低于监管红线;同时,还要求理财产品必须实现单独建账、单独核算和单独管理,并达到产品与资产的对应。三是按照“理财与信贷业务分离、产品与项目逐一对应、单独建账管理、信息公开透明”的原则导向,于2013年9月启动了“银行理财管理计划”和“理财直接融资工具”试点,引导银行走投资资产透明化、可量化、可估值的发展路径,坚持理财资金直接服务实体经济和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的定位,促使银行理财业务回归受托理财、主动管理及投资者自负盈亏的本质;同时,积极引导银行研发新的理财产品模式,改变目前预期收益即为产品实际收益的不合理状况。四是严格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强影子银行监管有关问题的通知》(〔2013〕107号文)中关于“将理财业务分开管理,建立单独的理财业务组织体系,归口一个专营部门;建立单独的业务管理体系,实施单独建账管理;建立单独的业务监管体系,强化全业务流程监管”的要求,审慎推进事业部制改革。近期的35号文要求,所有从事理财业务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必须按照单独核算、风险隔离、行为规范、归口管理的要求开展理财事业部制改革,并逐步到位。五是在信息披露方面,强化理财产品的全流程信息披露。通过“全国银行业理财产品登记系统”的上线,完善了银行理财产品电子化报告及监管部门的在线审核功能,实现了产品全生命周期信息登记。投资者可凭每个理财产品的登记编码,在理财登记系统中查询针对一般个人客户理财产品的基本信息,保证了理财业务信息对内、对外、对投资者、对监管层的充分披露和持续披露。这些监管措施的实施,首要宗旨就是促进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回归资产管理业务本质,更好地实现理财业务的规范化转型和银行经营的市场化转型,从而在利率市场化趋势中,增强银行业机构的经营活力与核心竞争力,更好地为实体经济提供金融服务。
三、资产管理行业的发展现状及问题
自2012年证券公司、基金子公司开展资产管理业务以来,整个资产管理行业快速增长。这是我国实体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居民财富积累到一定水平,金融市场成熟到一定程度后,社会财富投资理财需求凸显的结果。由于本身具备最贴近广大消费者、投资者需求的特点,资产管理行业发展迅速。截至今年6月末,除12.65万亿元的银行理财产品外,其他还包括信托资产12.48万亿元,证券投资基金资产5.12万亿元,券商资管6万余亿元,保险行业管理资产8.59万亿元等。但目前我国金融产品在金融业资产中尚不足10%的占比,相较美国早在2008年就已经超过70%的占比,仍有较大差距,也说明未来我国的资产管理市场仍有巨大的发展空间。不过,在看到发展的同时,也应看到目前国内资产管理行业仍存在着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一是存在理财产品销售不当的行为。首先,未严格按照风险适当性原则,对客户进行风险承受能力评估及相应的分类分层管理,导致出现没有将合适的产品卖给合适客户的问题。其次,部分产品信息披露不够充分,存在不明确披露资金投向和比例的现象,对产品的风险收益状况也未能向客户充分揭示。再就是误导销售的现象依然存在,片面强调产品的高收益,误导投资者购买高风险产品,而产品一旦亏损将给机构带来严重的声誉风险。二是跨行业交叉性风险有所上升。随着金融改革和金融业经营的不断发展和转型,多种业务相互联系彼此渗透,在交叉销售、交叉运作和交叉投资方面越来越具有跨行业、跨市场、跨机构的特征,交叉性金融产品在市场上也越来越多。由此带来产品结构过于复杂、合同约定责任不清、变相监管套利、跨行业和市场的风险传递等各类问题及风险。三是产品缺乏核心竞争力。我国的资产管理机构在量身定制投资规划和产品的设计能力上仍有缺陷,产品同质化趋势明显,多样化不足,创新动力缺失。另外,各类资产管理机构提供的产品过多集中于财产的增值方面,忽视了对投资人的财产保障功能和其他特定需求,综合化的理财服务理念和能力有所欠缺。四是风险管理工具匮乏。海外金融投资更多地依赖风险管理工具进行风险对冲,管理人向客户提供的产品有明确量化的风险特征描述,管理人在风险因素分析、风险追踪与控制、投资组合建立等环节可较多地借助风险工具对产品进行有效管理。相比国外市场,国内金融市场衍生品种类单一,缺少全面、充分的风险对冲机制,风险管理工具缺乏,管理人进行风险管理的数量模型种类较少。五是客户缺乏长期投资意识,过于注重短期收益。以商业银行理财产品为例,目前产品主要以6个月以内的短期产品为主,1年以上的理财产品占比仅为10%左右,客户投资短期化趋势非常明显。上述情况的发生,原因之一是理财产品管理人主动进行期限错配,以赚取利差的结果;但另一重要原因也与国内个人客户投资者的投资习惯有很大关系,目前更多的客户更青睐短期产品。
四、未来资产管理行业需要努力和提高的方向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关于风险投资运作过程中风险的管理控制研究
收录日期:2016年6月30日
风险投资(Venture Capital),简称VC,在中国是一个约定俗成的具有特定内涵的概念。广义的风险投资泛指一切具有高风险、高潜在收益的投资;狭义的风险投资是指以高新技术为基础,生产与经营技术密集型产品的投资。现阶段,我国风险经济市场进一步发展,企业竞争如火如荼,企业面临多样化的风险,因此加强风险的控制管理是必不可少的。面对当前的现状,只有从风险管理内容的基本点出发,进行深度地剖析,才能有助于提高风险投资领域的安全性。
一、风险投资管理的特征和内容分析
(一)风险投资的特征及内容分析。风险投资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而且它对我国现代化进程来说是极其重要的支撑和投资路径。风险投资一般是指募资者通过平台的资金对微型或中小型企业的金融投资,其投资对象通常是在创业阶段的企业,通过投资策略的组合可以将投资风险降低。风险资本家是指由于风险投资是由专业的人将资金投入到新兴产业的企业,从中获得附加价值的投资者。从投资行为方面来说,具有丰富经验,得到风险资本支持的企业比普通企业更容易生存下来,将商品产业化的速度会更快,通过这种方式得到更大收益。从运作方式来看,一般通过专业的方式进行筹集资本、资本投入、运行管理、资本退出四个主要阶段。
风险管理的特征主要包括难以预见性、潜在性、危害性等特征。所以,要求企业在日常经营管理过程中必须识别风险的种类,判断出引起这些风险的原因,而且还应注重方法的运用,对风险进行识别和调查。对风险进行识别后,通过投资组合策略降低风险。
(二)风险投资对于创业企业的内在要求。虽然在产业和发展模式上有所优势,但是创业企业大多数都存在着技术用法、结构不完善、信息处理问题、如何处理风投的关系等问题,然而因为企业尚在成长期,多数是没有盈利的。对于这些问题,经济领域的投资家们对于经济和运营有着他们自己研究的一套方法,在以下几个方面得以体现:对于专业人员来说,人需要做好风险与回报的研究比较;风险投资作为一个过程,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是一次性参与;调整滞后的供应和需求的风险资本基金。
而风险投资是能控制的、能够用于确立和适时提高改进经营绩效的资产,重点不在于对于创业企业短期的理解性,对于企业来说必须在未来获得一些收益和价值发现,这是创业企业的特点。对于风险投资家来说,创业家的能力、好的管理者是稀缺的资源。创业对创业家的创新能力、实施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风险投资对于企业家来说,要求其有勇气负担所有可能的风险和波动性,不需要太多的创新者,不需要发明家一样的头脑。对于风险的资金来源来说,必须要求企业拥有雄厚的资本,有从银行借到大量资金的实力,如果能够吸引资金雄厚的个人投资者更好,这些方式可以加强企业本身的经营能力和资金流转速度,为企业的后续动作提供好的资金保障。在当前经济环境下,政府对于他们的限制政策也很多。在风险投资市场,我国政府应该制定必要的法规准则以规范市场的运作和监管,但不宜过多进行干预。风险投资是市场化程度相当高的一个领域,政府应当起到的作用是一个好的规则制定者和监管者,促进行业的健康积极发展。
二、风险管控在我国的价值体现和存在的问题
(一)投资风险管理的价值体现。风险投资是一种不确定性高、风险高、组合性的长期权益投资,相比于其他传统投资具有较高的风险,在投资项目中大多数会遭受到种种困难导致最终难获回报。只有10%~20%的可以获得成功,但是由于项目失败后的损失太大,所以长期的投资显得尤其重要。项目如果发展得好,资产增值就很快,通过发行上市股权出售可以获得高额的回报。因此,风险管控在此过程中必不可缺,它关系到整个投资的成功与否。
(二)风险投资存在的问题。风险投资在我国将遭遇多种风险,只要其中一个风险没有管理好,就会导致全部出错,带来的结果也就显而易见。这些风险主要有市场风险、管理风险、计划风险以及由于外部的社会、政治、法律、政策等条件的变化所带来的各种风险。从政策环境中,我们可以发现国内的风险投资成功率极其低下,因为整个行业在我国的发展并没有西方发达国家那么成熟,由于复杂的技术性和投资的不确定性以及我国特殊的国情、政策体制等问题,风险投资非常难以成功。再者,我国的融资体制没有像发达资本国家那种严格的出资人制度,因此投资主体不明显,法律约束的对象空乏,虽然国家对它进行了各种方式的调查,然而调查过程又往往存在很多问题,如调查者的不可控性、程序的复杂性、权力的交错等都使调查尤为艰难。
另外,我国的金融市场不成熟,比如股票市场、债券市场、信贷市场,大多数人耳熟能详的只有股票,对其他两个市场知之甚少;国家的信贷及并购不成熟,在资金方面国有制银行对它支持太少,其中信用问题是其获得支持的最大障碍。因此,对于各种投资公司的管理人员,需要加强他们的专业素质与职业道德规范。
三、风险投资管控模式的影响因素分析和管理原则
(一)风险投资管理模式应用影响因素分析。影响风险投资管理模式应用发展的因素很多,主要是市场信息不对称以及立项的谨慎选择等,对风险投资管理模式的选择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对一般项目的管理项目选择的方式需要经过多个步骤:广收申请、多次挑选、重复取证、小心立项。从内部因素分析,就是企业内部经营的模式以及生产经营的基本面。对于这些影响因素,在风险投资管理模式的影响分析上必须引起充分的重视,并进行详细的分析。同时,整体性原则不能仅仅着眼于暂时性的风险,而应该从投资的内容和整体性上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找到改进和提高的新方式来把握风险因素。
(二)风险投资管理模式选择原则。在选择企业风险投资管理模式的过程中,要遵循相应的原则,对于基本的原则一定要严格遵守。
一是经济性原则。风险投资的管理人员需要谨慎制定风险管理计划,同时管理行为产生的成本也需要以最合理的方式处置安全目标,并对目标进行合理的科学分析和严格核算。投资人在进行投资之前肯定要深入其中,分析项目内在的影响因素和潜在的风险,分析风险因素和内在因素的关系,特别是创业团队中的权力结构要分配合理,风险品种的特殊性不可平均分配,必须全面在投资期间将风险管理分配给团队不同的人身上,因为这些风险因素变化可能造成不同的损失,需要不同的团队针对相应的风险进行解决。在投资之前考虑最低限度的成本消耗,做到合理使用和选择项目,选择能够承受亏损的投资对象,采取合适的风险管理策略。
二是整体性原则。整体性既是决策的起点也是它的终点,对于所要投资行业的特征,对风险偏好的因素要进行归纳筛选和提炼,善于抓住有价值的风险因素,把握它的关键和实质。比如,对于删选项目,搜集情报、技术评价、投资机会研究、管理模式创新都需要自己完成,需要有完备的业务,对法律法规都有严格的理解力。同时,整体性原则要求投资风险管理不能局限于一时的风险,而应从投资的实际经验来指导决策,过于悲观、过于乐观都不可行。
三是全程管理原则。投资的风险多种多样,管理者应该运用各种手段寻找能达到决策目标的方案并时刻关注风险,不同的条件制约与决策本身目标一般相制约。在保守选择的同时也要对企业的开放性视野上有充分了解。只有在这些原则上面遵循,才能有助于企业在风险投资管理进行合理应用。
四、风险投资管理的必要性
我国现在的情况是,很多风险投资机构在投入创业企业之后,就撒手不管了,缺乏参与管理的观念,这使投资资本演变成了短期贷款、拆借,而没把投资资本真正转化为风险企业的经营资本,管理和风险资本就不能更大地带来价值。现如今,在市场经济发展的背景下,对资本的管理应该加强措施的实施,充分注重管理和经营的有机结合。
原因在于风险承担的不对称,比例不对称性。一个企业在创建时的主要风险特征包括风险的主要承担者,一旦风险发生,企业中途夭折,投入的资金就不可能收回,投资者必须承担资金损失,但是如果是技术,就可以在他的有效期内坚持经营。一些技术经过进一步开发和反复试验,可以变得更加完善,交易性兼容也会更加成熟。从企业内部来讲,影响企业整个经营管理过程的主要是企业的实际管理者,企业的一切行为都是由上层支配管理的,管理者的管理能力和洞察风险的能力往往是影响项目成功与否的主要因素。但是,目前我国管理者与投资者是相分离的,很多事情都需要管理者自己有丰富的知识和实践经验去加强企业的财务管理体制的变革,为企业的发展增加砝码,而且对于投资者的利益,管理者也需要保守住自己的道德底线,不要对投资者隐瞒可能出现的风险以及将来的损失。从风险承担的不对称性层面看,为了减少投资者的投资风险以及加强对于投资者的信任性,投资机构应该参与到管理中来。
五、总结
通过本文的研究进一步了解了风险管控对于风险投资的重要性,风险投资管理的应用能够改善企业会计管理,为企业决策者提供更好的条件,制定符合我国国情、产业发展的目标和方案。这个过程必然会曲折,我国相关政策法律尚待完善和风投领域的不成熟性对风险管控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那到底要怎样才能建立好自己的一套风险投资管理的模式呢?最重要的是解决项目运作方式不科学的问题,这是我国社会普遍存在、长时间没有得到妥善解决的问题。频繁的风险管控对风险分析管理人员的个人综合素质和操作规范性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需要管理者孜孜不倦地把自己的知识与时俱进,不断更新,辅以准确的风险投资管理经验,理论与实践经验相结合,让风险投资的各项问题能够迎刃而解。
本文首先对风险投资的概念以及发展进行了论述,然后陈述了风险投资的问题以及价值体现,再进一步对风险管控的必要性和管控原则进行了分析论述,特别是风险管控在我国尚未成熟的风险投资领域中必要性的解释。风险投资愈加广泛,风险管控就越发不可或缺,同时难度也随之增大,它的有效性更是对风险投资的成败具有关键的决定作用。我国风险投资管理还处于成长阶段,需要规范行业规则,形成正规良好的投资环境。风险投资者建立风险管控体系是大势所趋,风险投资管理的体系需要与中国现状相结合,在良好市场前景下只有提高风险投资管理的水平才能对当前市场经济模式各方面的风险进行有效管控和解决。
主要参考文献:
一、概述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政府投资力度进一步加大,保证了重点项目顺利建设,对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区域经济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全国各地均已开始推行政府投资建设工程管理模式的探索和试点工作,并取得显著成效,主要管理模式有“代建制”模式和“工务局”模式。但由于基层政府投资管理受多重因素影响,管理难度大,针对政府投资项目管理中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如何顺应政府体制改革,加强政府投资管理,提高投资效益等进行研究并找出对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当前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存在的一些问题
虽然在项目建设管理上,我国结合国内实际,并参照国际惯例,实行了项目审批制、法人责任制、招投标制、监理制及重大项目稽查制等等,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和经验。但是,许多建设项目从立项审批到实施中的工程质量、资金使用和概算控制等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重点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项目前期准备工作不到位,不重视可行性研究。相当一些项目建设违反基本建设程序,存在有的项目已经开工,而初步设计甚至可行性报告还未审批或有的项目边设计、边报批、边施工,甚至有“三无”工程(即无立项、无报批、无图纸)出现。如2008年5月1日《楚天都市报》登载的黄石大冶湖一号老桥改造工程就是典型的“三边”工程(边设计、边报批、边施工)。
(二)项目的质量、进度、成本管理效率较低。质量、进度、成本是项目管理的金三角,是项目管理的基本目标。许多项目由本地的设计院或建筑公司承建,建设单位完全依靠经验,而非用科学管理方法进行项目管理,使这三方面的控制失调,从而导致工程质量较低。
(三)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及合同制未真正落实。项目法人责任制不落实,项目法人无法独立履行职责;招投标还存在有的地方或部门、行业利用各种手段,排斥潜在投标人,搞地方和行业保护或不依法招标、招标不规范、串通招标投标,谋取不正当利益等问题;工程监理制贯彻不到位。
(四)合同执行不严格、合同文本不统一,许多条款欠缺,或主要条款不够详细。
三、我市在政府投资项目管理方面的做法
2003年10月在对上海、深圳、珠海进行考察的基础上,荆门市成立了政府投资工程管理公司,其主要职责是代表政府行使业主在建设期间的管理职能,负责政府投资工程的建设组织实施。推行政府投资工程建设管理改革,其核心就是对政府投资工程建设组织实施方式进行改革,按照“投资、建设、监督、使用”四分离的原则,建立责权明确、制约有效、科学规范和专业化管理、社会化运作的管理体制及运行机制。按照这一要求,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着力规范政府投资工程运作程序,对建设单位、投资单位、使用单位、管理单位进行明确的职责划分。具体为:建设单位或投资单位主要履行资金筹措、项目委托及监管等业主的职责;政府投资工程管理公司代表业主负责项目全过程的管理,实行“交钥匙工程”;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对政府投资工程依法进行监督;使用单位负责参与项目的设计审定和工程的竣工验收。
(二)具体实施中,坚持“先易后难,分步实施,稳步推进”的办法,从范围上讲,目前只是在城区范围内推进;从项目上讲,我们先将政府投资的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和城市公共设施工程以及政府各部门投资建设的房屋纳入了政府投资工程管理公司集中统一管理。
(三)从三个方面着力加强项目实施的管理。其一以合同为基础,明确各方责权利。我们在组织实施项目管理的过程中,坚持以合同为基础,重点处理好政府投资工程管理公司与项目业主的关系、处理好政府投资工程管理公司与中介组织的关系、处理好政府投资工程管理公司与行业主管部门的关系、处理好政府投资工程管理公司与项目使用单位的关系。其二以法规为依据,规范工程管理行为。主要通过优化设计方案、把好工程投资关;严格招投标制,把好工程发包关;推行风险包干,把好工程签证关;实行联审直达项目,把好资金拨付关等措施着力规范工程管理行为。其三以制度为保障,完善内部运行机制。在实践中,我们逐步完善了从工作人员职责,一直到与业主、施工企业、中介组织关系,内部运作模式及施工管理过程的一系列规章制度。重点推行了项目负责人制度、招投标审查制度、投资控制制度及有效监督制度。
四、建议
(一)改革政府投资项目的管理模式。结合各地实际情况,摸索适合各地的工程项目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向社会开放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市场,吸引众多专业项目管理企业通过公平竞争的方式参与政府投资工程项目管理。
(二)各级政府及部门要认真贯彻执行基本建设程序,履行各项报批手续,加强政府对投资项目的监管,切实落实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
(三)设计对工程投资影响很大,设计人员要多深入现场,熟悉现场情况,认真地考虑设计方案,做好经济评价分析,做到经济、合理、安全、可靠,又要高于施工、便于施工。一个好的设计方案往往投资少、施工快、效果好,而且可以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去拆迁协调;施工图设计也要达到设计深度要求,对路基处理、土石方比例、排水出口等要详尽明确,避免工程造价增加。
(四)选择素质高的施工队伍。目前有的招投标项目限制了一些优秀的施工队伍参与投标。招标方案中投标报价的比例占得很大,实际上到最后比的是预算编制人员的预算水平,而且拟派现场施工管理人员也未参与进来,为以后的工程施工带来很大变数。中标的有些并不是综合素质很高的队伍,管理起来费心费力,效果并不好。
(五)监理要切实发挥作用,要对施工内容、设计图纸等相当熟悉,要有预见性、前瞻性,对工程施工要有很好地控制能力,既不能放任不管,也不能事后频频返工,影响工程的正常进行。好的监理要多走、多问、多汇报,便于管理人员及时了解现场情况。
(六)管理人员要深入现场、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要有很好的沟通协调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专业能力 ,既要保障施工的正常进行,又要保障工程质量,还要学会运用各种管理软件或计算机管理网络来很好地控制工程进度,也便于领导及时掌握工程最新进展情况。
(七)做好资料归档。每年管理项目多且杂,涉及到很多施工图纸、招标答疑、图纸会审、领导指示、会议纪要、工程联系单、设计变更等,要安排专人及时收集整理归档。
首先,我国资管行业空前发展,已经成为中国金融业的中坚力量。
中国资产管理行业发展了20年,积极探索、励志图强,各类资管机构蓬勃发展,行业规模,特别是私募基金迅速增长。截至2016年5月1日,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自律管理的资产管理总规模约42.81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了41.05%。其中,基金管理公司管理的公募基金规模7.73万亿元,基金管理公司及其子公司管理的专户业务规模14.93万亿元,证券公司资产管理业务规模13.92万亿元,期货公司资产管理业务规模约1570亿元,资产证券化产品规模2707亿元。
近两年来,私募基金增速尤其显著。截至2016年5月1日,已经在协会登记并开展业务的私募证券、私募股权、创投等私募基金管理人8834家,备案私募基金28534只,认缴规模6.07万亿元,实缴规模5.02万亿元,私募基金从业人员超过40万人,资产管理规模超百亿的私募基金管理机构101家,已经成为中国资本市场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
今天,我国资管行业呈现三个特点。一是行业结构不断完善。基金公司、证券公司、期货公司和私募基金管理机构竞相发展,公私募产品不断丰富,专业化分工的链条不断完善,可供投资者选择的多层次投资管理工具体系已经形成,为不同财富水平、风险偏好、期限偏好、收益目标的投资者提供资产配置服务,特别是跨生命周期和经济周期的配置服务已经开始起步。
二是市场功能日益显现。公募基金作为门槛最低的大众理财工具,已经成为中小投资者除了银行外第一大投资渠道,是A股市场最主要的专业机构投资者,推动普惠金融发展,引领资管行业标杆。而证券公司与基金子公司的私募资管业务和私募基金,从居民多元化投融资需求出发,从实体经济创新、产业结构的需要出发,在社会财富管理中正在发挥越来越积极有效的作用,正在成为资本形成的重要通道、直接融资的重要渠道。
三是公募私募出现趋向“融汇”的迹象。当前,我国社会财富急剧增长,但优质资产却越发匮乏。投资者的本性往往是既希望获得私募基金的绝对收益,又希望享受公募基金分散缓释风险、流动性强、费率低的益处。当证券市场因经济的螺旋式发展而波动上行时,居民理财资金可以通过长期投资公募基金获取市场更好的回报。但是当证券市场进入“心电图”或横盘状态,个人投资者更加倾向选择私募基金投资机会。
美国市场近期大量涌现出对冲型的公募基金、公募化的对冲基金,以及公募与对冲基金并行管理的情况,让个人投资者有更多机会接触对冲基金投资策略,就是这一需求的印证。我国市场数据也显示类似的情况。今年一季度,公募基金规模下降6700万元,但是私募基金却流入了1.92万亿元的大众理财资金。这个改变对我国资管行业的格局和自律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行业新要求
第二,大资管时代对我国资管行业提出了新的要求。
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全球经济进入低增长、低通胀、低利率、低贸易增长的趋势性下行轨道,由技术创新带领的新一波增长浪潮还未到来。科技革命引发产业革命,进而引领全球经济进入新的增长周期,必须依靠资本的助推。
技术创新是一个演变融合的过程,创新型企业从小微走向大V,从试错纠错走向最终成功,从个体成功走向群体成功,需要长期资本融资输血。受限于信用管理和风险管理的特定要求,传统的银行信贷资金已经不适于实体经济向创新驱动转型。金融业进入混业经营、创新、竞争的大资管时代,依托多层次资本市场优化资源配置,加速资本形成已经成为全球主要经济体共同努力的方向。
我国进入经济转型的攻坚时刻,要培育新动力,形成新结构。对于全体行业同仁而言,加快建设一个强大、健康、可持续发展的资产管理行业,发挥买方优势,将社会财富与实体经济有效配置,为最有创造力、竞争力、生产力的部门提供资本支持,让全社会支持和参与经济的价值成长,这既是机遇所在,也是使命所系。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这里,我特别期待公募基金、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私募股权基金和创投基金,坚守各自的功能定位,坚持真正将资金转化为资本,根据企业生命周期不同节点的资本需要进行介入,避免只追求价差获利,不考虑价值增值的短期化、投机,避免违背基金本质、信托本质或产生利益冲突的“业务兼营”,让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具有市场潜力的项目和企业破土而出,形成突破,助推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和升级;让资本配置资源逐步从行政机制走向市场机制,发挥市场规则和市场价格的作用,通过市场竞争实现配置的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优化。
肩此重任,各类资产管理机构都必须始终坚守“投资者利益第一”原则,坚持公平和公正的交易准则。投资者是投资收益的最终受益人,更是投资风险的最终承担人。
硅谷的经验显示,只有确保投资者利益永远优先,所有投资者知悉全部风险,并且受到公平对待,他们才能放心地为初创企业和新兴市场提供资金。因此,基金管理人进行投资运作,虽然是基于对概率的计算,但绝不是赌博,要坚持组合投资。
上市公司融资在信息披露、财务报告、内部治理方面需要遵守的部分准则,也应适用于非上市公司融资。
监管机构和自律组织的职责就是引导基金管理人建立良好的职业操守,锻造卓越的专业能力,并且通过有效机制帮助基金管理人不断积累信誉,赢得投资者信任,形成良性循环。协会已经开始探索建立私募基金管理机构的信用档案,不断记录诚信,让真正具有信誉的基金管理人涌现出来。 保护投资者权益
正是基于此,我想谈的第三点是,我国资管行业自律管理的出发点必须是保护投资者权益,核心是三个博弈。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投资基金法》的有关规定由民政部报国务院批准成立,依照《证券投资基金法》的授权和证监会、民政部正式批准的章程,对基金公司及其子公司、证券公司、期货公司和私募基金机构的资产管理业务进行自律管理。
《证券投资基金法》关于协会职责规定的第一条就是,教育和组织会员遵守有关证券投资的法律、行政法规,维护投资人合法权益。协会通过明确的行业行为准则,有效的事中事后监测检查,有力的违律违纪行为处分,引导市场回归应有的博弈环境和博弈秩序,推动资产管理机构坚定不移地维护、累积自身信誉,维护投资者利益,夯实投资者和资管机构间的双向信任。
一是市场主体间的博弈。协会今年尝试在私募基金登记备案中引入外部律师和法律意见书制度,这是市场化信用制衡机制的一次尝试,希望私募基金管理人与律师、会计师等中介服务机构在相互博弈中相互增信,引导和敦促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后坚持合规建设,履行法律责任和对投资者的受托义务。
二是资管机构和投资者间的博弈。面对资产管理机构,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信息不对称,因此确保信息披露的准确性和完整性,通过信息披露制度和基金合同保障投资者的知情权是为投资者提供法律保障的重要举措。
三是资本市场买方卖方间的博弈。资产管理机构要充分发挥行使买方定价权和投票权,促进上市公司、指导非上市融资企业不断优化基本面、提升核心竞争力,促使优秀的具有企业家精神的公司不断涌现,促成行业生产力的持续提高,激发上市公司和融资企业长期创造持续稳定的价值增长,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市场配置资源。 自律管理下一步
最后,我谈谈协会关于加快完善私募基金行业自律管理的各项工作安排。
协会根据《证券投资基金法》、《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和中央编办相关通知要求,受权开展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私募基金备案和自律管理工作。两年来,私募基金管理机构迅猛增长,但各种问题也不断凸显。部分私募机构滥用协会登记备案信息非法自我增信,误导投资者,不少私募机构不具备实际运营基本条件,从业人员不具备基本专业能力和素质,登记备案信息不真实、不准确、不完整,有的机构长期“失联”。在经营运作中,不少私募机构存在公开宣传推介基金、非法承诺保本保收益、甚至借私募基金名义从事非法集资等违法违规行为。
2015年5月至2016年4月底,协会共收到投诉事项及线索814件,私募基金相关投诉765件,占比高达94%,其中私募证券占34%,私募股权占53%,创投占7%。我们对投诉事项进行分析归因后发现,私募证券投诉主要因为基金管理人信息披露不到位,投资运作不规范,投资者在证券市场发生较大波动时无法作出有效判断、采取合理措施,让账面损失成为事实损失。私募股权投诉主要涉及违规募集、延期兑付和非法集资行为,一旦发生问题,投资者往往血本无归。
为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促进私募基金行业规范健康发展,发挥行业自律的基础性作用,协会2月5日了《关于进一步规范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若干事项的公告》,并根据公告要求对私募基金管理机构进行逐一梳理,按规定注销1905家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下一步,协会将围绕鼓励私募行业信用建设、解决行业实际问题、开拓行业长期发展空间三个方面,进一步完善私募基金自律管理,积极推进有关改革。
一是将企业信用纳入登记备案工作相关标准,针对企业信用好的协会普通会员和私募基金管理人,对其旗下已设立的多个管理人或新设管理人在法律意见书环节适当予以豁免或简化。
二是针对工商注册环节无法对名称或经营范围进行修改的现状,在申请机构符合其他登记条件并履行相应承诺程序下准予登记,为企业修改工商登记留足时间,回应行业关切。这些承诺包括:1.仅从事创投、股权投资管理、企业咨询,或2.仅从事二级市场投资管理、投资顾问,或3.仅从事投资于投资工具的FOF。协会正在与部分地区的金融和工商部门协调完善相关工商注册事项。
三是针对有真实展业意愿的私募基金管理人,不强行注销,给予其一定宽限期。
四是问答九,细化从业人员资格认定制度,完善从业人员管理制度。
五是推进养老金等长期基金入市,将私募股权基金、创投基金管理人纳入可选投资管理人队伍。
六是积极推进与财政部、税务总局的税制改革方案研究,加快税制改革,将在协会登记机构和产品备案投资者信息与财政部、税务总局进行共享,按照税收中性原则,落实投资者的纳税主体地位,对契约型、公司型基金与合伙型基金的基金层面不重复征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