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11 15:54:29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采购方式分析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公开招标是通过公开采购信息,广泛邀请承制单位,形成公开竞争,最终实现获取质优价廉的装备目的的采购方式和途径。采用公开招标采购方式,有助于开展竞争,打破垄断,促使承制单位努力提高装备质量、缩短周期、降低成本。为此,这种方式一直作为一种较理想的采购方式被世界主要国家所推崇,是外军普遍提倡采用的一种采购方式。如美军规定除《联邦采办条例》特别要求以外,必须采用公开招标方式选择承包商。公开招标在其公开程度、竞争的广泛性等方面具有较大优势,但也存在着招标周期较长、费用较高、保密性差等缺点。
邀请招标方式能够较充分地发挥招标的规范性、公平性等优势,并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公开招标的不足;但其竞争程度远远不能与公开招标相比拟。
在一些情况下,由于采购对象的性质或采购情势的要求,招标采购方式并非实现装备采购经济有效性目标的最佳方式,必须采用其他采购方式。竞争性谈判采购既能体现竞争,又具有灵活性的优点,但规范性不够强。
单一来源采购方式是非竞争性的装备采购方式,易造成承制单位抬价、阻碍技术进步、产生不公平交易等现象,而且评审过程难以控制,人为操作性大,易造成市场机制失效,使装备采购部门处于不利地位,影响采购效益,因而,一般在严格符合条件并经上级装备采购部门审批以后才可以实施。国外实践已经证明,国外国防采办制度和政府采购制度中,对单一来源采购方式的运用采取了严格的限制。
询价采购是一种相对简单而又快速的采购方式,邀请报价的承制单位数量应至少有三家,而且只允许承制单位提供一个不得更改的报价。询价采购明显具有方便快捷、费用低廉的优点,但其规范性、程序性相对较差。
由于装备采购的每个项目各不相同,还有其他一些适合的采购方式也是可以采用的,例如批量采购、小额采购等,因此为了适应装备采购在不同情况下的特殊需要,《装备采购条例》规定,经总装备部批准还可以灵活采用其他装备采购方式。需要强调的是,虽然其他采购方式有很多,但只有经总装备部认定的方式才可以用于装备采购。
二、科学选择装备采购方式的意义
规范对装备采购方式选择行为的管理,可以克服和减少随意性,从制度上确保推进和开展竞争性采购,并有效降低采购成本,保证交付进度,提高装备质量。
1.推进装备采购的竞争水平[2]
推行竞争性装备采购,既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要求,也是高技术装备发展的需求。规范装备采购方式的选择,积极运用竞争性订立方式的目的,就是充分调动各企业积极性,把装备科研、生产、维修建立在国家最先进的工业技术基础之上,以实现装备采购效益的最大化。世界各国无论政府采购、还是装备采购都采取各种方式,建立了采购方式审定制度,强制推行竞争性采购。因此,加强装备采购方式选择,是推行竞争性装备采购的重要途径。
2.提高装备采购的法治化进程
当前,装备采购指令性计划管理模式的观念和行为还未得到彻底的转变和根除,有意、无意规避竞争,以及竞争性装备采购方式应用不规范,有意选择竞争程度较小的采购方式等问题时有发生。因此,科学选择装备采购方式,建立规范、统一的装备采购方式的选择标准和方法,对规范装备采购工作行为,避免行政干预、暗箱操作等问题的发生,将产生重要的监督、制约作用,提高装备采购行为的法治化进程。
3.向政府采购制度看齐
装备采购属于政府采购范畴。政府采购相关工作行为、过程都受到严格的法律限制和多方的监督;尤其其采购方式的确定已经受到严格的法律管制,任何从事政府采购工作的部门、人员,在组织实施采购工作时,必须按照法律规定、针对项目情况选择合适的采购方式。只有这样,才能建立公正、公平、公开的采购秩序,实现“阳光工程”的目标。因此,为在装备采购工作贯彻落实政府采购制度精神,应加强装备采购方式科学选择。
三、科学选择装备采购方式的实现路径
1.采购信息,平等授予采购机会
装备采购信息,如装备名称、型号、图号,采购数量、采购价格、交付时间,战技指标、关键技术,承制单位信息、采购部门信息,采购合同文本等,几乎都可能涉及到军事秘密。因此,为了维护国防安全,必须做好装备采购的保密工作,保密工作是装备采购信息最关键的把握点。
但是,不能以保密为借口而规避进行公开招标等竞争性采购方式,不能以保密作为选择装备采购方式的唯一“准星”。对于采购军选民用类产品,除军队部门信息(如采购单位、交付单位等)外,其他信息均可按非保密信息处理,可进行公开,以吸引更多的承制单位的参加;对于采购军队专用装备,涉及装备总体、主要分系统及含技术的配套件等产品采购信息为保密信息,可以只向符合相应保密资质的承制单位。此外,还可以根据装备采购信息密级程度积极进行去密和降密处理,降低装备采购信息的获取成本,最大程度地吸引广大潜在承制单位参与到装备采购市场中来。
2.统一判定标准,创造平等遴选规则[3]
影响装备采购方式的因素较多,并且各装备采购项目具体情况不尽相同,为避免在制度上遗留规避竞争的漏洞,应对各影响装备采购方式选择的要素、判定标准、方法给予统一规范,并尽可能实现准确的量化管理。装备采购方式主要由保密要求、采购金额、采购时限、承制单位数量、装备通用性、配套或服务一致性等要素确定。结合实际,参照国内外具体做法,应遵循以下标准和方法进行选定装备采购方式。
第一,密级程度。对于无法处理的装备采购信息只能选择公开招标以外的装备采购方式。
第二,合同金额。各国无论政府采购、还是装备采购,都在法律中要求政府或军队的不同部门,对各种装备采购方式适用的项目经费限额范围给予专门的规定,建立全军统一的装备采购项目经费计算标准。
第三,承制单位数量。竞争必须有相应的市场主体环境,即数量较多的、具备资格条件的承制单位。因此,承制单位数量也是一个制约竞争性装备采购方式使用的重要要素之一。
第四,采购时限要求。采购时限即采购项目所允许的合同订立时间也成为一个制约采购方式选择的要素之一。采购方式不同,所需要的合同订立时间不同;装备采购项目不同,所需要的生产周期、交付时间要求不同。采购时限应按照以下公式计算:
采购时限=(装备交付时间-装备采购年度计划下达时间)-合同履行时间(按装备生产周期计算)
按照《招标投标法》规定,招标公告日到开标日,至少保留20个工作日的时间间隔,以保证投标人具有充足的时间完成投标书。因此,采购时限允许的项目方可采用公开招标、邀请招标的方式订立合同。
第五,装备的通用性。通用性强的装备,承制单位较多,货源充足,价格较为稳定,适合采用招标或询价方式采购。《装备采购方式和程序管理规定》明确,采用公开招标、询价采购方式订立装备采购合同的项目应具有较强的通用性。通用性一般是指各军兵种通用,或军民通用。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适合公开招标、询价采购的项目大部分为军选民用产品。因此,通用性按照军选民用市场情况确定。即凡在民品市场中有多家生产的产品就可认为满足“通用性强”的条件。
3.严格规范程序,保证公平选择
制定严格的工作程序是规范装备采购方式选择行为的重要手段。装备采购方式选择可按以下程序和方法执行:
首先,装备采购业务部门在拟制装备采购年度计划草案前,应组织领导、专家及负责人员对项目进行调研分析,综合考虑项目实际情况,提出装备采购方式建议。其次,装备采购计划部门根据装备采购项目情况组织专家对装备采购方式建议进行审查,重点审查检查业务部门对各要素分析的准确性,法规、判定标准执行情况,提出的采购方式建议的合理性等内容。再次,通过审查的,装备采购主管机关应组织专家,并根据装备采购项目情况,对装备采购方式方案进行审核。对于需调整采购方式的,依法作出装备采购方式修改决定;批准下达执行;经审核无异议的,及时批准下达。
此外,还需借鉴国内外相关做法,建立专门的监督检查机关,并赋予其相应职权和职责,从而加强对采购方式选择的审批监督,以确保全军各级装备采购部门按照法规要求正确选择、使用采购方式。
参考文献:
[1]魏刚,艾克武.武器装备采办合同管理导论[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5:181-182.
[2]白海威,王伟,夏旭.装备采购合同管理研究[J].装备指挥技术学院学报,2005,16(2):6.
一、政府采购方式内容及特点
《政府采购法》第二十六条规定,政府采购采用以下方式:公开招标;邀请招标;竞争性谈判;单一来源采购;询价;国务院政府采购监督管理部门认定的其他采购方式。公开招标应作为政府采购的主要采购方式。
公平竞争是政府采购为各供应商提供的商业平台,就政府采购非招标方式而言,竞争性谈判采购要求参与采购活动的有效供应商不少于三家;谈判条件不得有歧视性条款;公平对待所有参加谈判的供应商及供应商的资质条件审查应严格且统一,确保竞争公平。邀请招标的供应商数量的选择也不少于三家,且只允许供应商报出不得更改的报价。单一来源采购方式的选择应依据采购项目的技术、工艺或专利权保护、首次制造等原因,货物和服务只能由特定的供应商制造或提供,且不存在任何其他合理的选择或替代的情况,或是在原有项目基础上添购,添购金额不高于原项目合同总价的10%.询价采购仅适用于采购现成的而非按采购人要求的特定规格特别制造或提供的标准化货物,货源丰富且价格变化弹性不大的采购项目。
目前,在实际工作中,还采用了定点采购、协议供货等其他方式。
定点采购通常是指集中采购机构通过规范的程序,采用招标投标方式,综合考虑价格、质量和服务等因素,择优确定一家或几家定点供应商,并同定点供应商签订定点采购协议,由定点供应商根据协议在定点期限内提供货物和服务。其与其他采购不同之处在于具有一次性采购,分批、分次长期地接受劳务服务“或”货物供应“的特点。
协议供货作为一种采购方式,在西方发达国家有比较长的历史。大宗标准化商品的采购者和供应商通过长期商业往来,形成了比较可靠的商业信用的基础,采购者同意和供应商通过协议,达成长期供货合同,为此建立了此种采购方式。在供货合同中,规定了商品的品种、规格、数量、供货期限、付款方式、索赔等条款。其特点主要有四:一是采购商品一般是大宗的、相对标准化的,如初级产品、办公用品、标准耗材等,因为其价格浮动不大,品种规格相对单一,容易清算。二是建立在商业诚信的基础上。为避免商业欺诈,一般协议供货的供应商多为早有雄厚实力和良好商业信誉的大公司、大企业。三是采购合同一般也是标准化合同,其主要条款基本不变,只是采购商品的具体指标略有变化,可以反复使用。四是采购者和供应商可能是一对一地进行协议供货采购,也可能是一对多、多对多地采购,以形成规模效应、节约成本。它与定点采购相比,更具有适用范围广、选择品种多、价格调整合理等优势。
二、政府采购方式在各领域中的选择应用
(一)货物类采购的特点及可选方式
《政府采购法》所称货物,是指各种形态和种类的物品,包括原材料、燃料、设备、产品等。
此类项目采购模式应以集中采购为主,采购方式应以公开招标为主。另外,对于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及其各级行政事业单位小批量(合同总金额不足40万元)采购急需的计算机、打印机、传真机、桌面多功能一体机、投影机和复印机等,还可采用协议供货的方式。除采购中心另行组织批量采购外,均应在协议供货范围内进行采购,不得采购协议供货范围外的非中标机型。
(二)工程类采购的特点及可选方式
《政府采购法》所称工程,是指建设工程,包括建筑物和构筑物的新建、改建、扩建、装修、拆除、修缮等。
工程类项目采购方式应以公开招标为主,其中的材料和设备采购由于产品的繁杂性、技术的复杂性、设计的不充分性、价格的多样性、时间的不确定性等因素,适宜选择竞争性谈判的采购方式。
目前我国各工程类项目建设招投标普遍采用的是“综合评估法”,即“综合评分法”,但其中存在一定的缺陷,其授予评标人员的权力过大人为因素干扰中标结果,造成招标投标中的不正当交易和腐败现象比较严重。因此对于大多数通用技术、性能标准没有特殊要求的建设工程项目,应采用“经评审的最低投标价法”,并逐步过渡到“最低评标价法”,以便与国际接轨,并进一步完善我国的招标投标活动。
(三)服务类采购的特点及可选方式
《政府采购法》所称服务,是指除货物和工程以外的其他政府采购对象。按照政府采购目录分类,采购人采购的服务应包括印刷出版、专业咨询及工程监理以及工程设计、信息技术及信息管理软件的开发设计、维修、保险、租赁、交通工具的维护保障、会议、培训、牧业管理和其他服务等各类服务项目。
目前服务类采购主要集中在为政府提供公共服务及政府机关的公务消费上,其中主要是会议、会务接待及公务用车保障服务,其他服务类项目还未涉及,采购的范围还很窄。
由于服务类采购项目属于第三产业,而第三产业的范围很宽,采购对象具有多样性、地域性、抽象性以及周期长等特点,涉及的采购内容非常复杂,其政府采购的可选方式也是多样化的。除公开招标外,还有如目前在大连市实行的印刷、车辆的维修、加油等招标投标定点采购。近年来,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制定的集中采购目录中都对服务类采购项目做出了规定,但无论是形式上还是内容上都不尽相同,实践中多数政府服务类采购项目如会议、公务接待、设计咨询、信息服务等很多由预算单位自行分散采购,这类采购项目还需要逐步规范。
三、目前采购方式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在实际操作中,有些地方集中采购机构、采购机构,甚至有些政府采购监督管理部门在政府采购方式的应用上都或多或少存在着不规范的地方,损害国家利益和公共利益的现象时有发生,影响了政府采购事业的发展。总结政府采购方式应用上存在的问题,具体有以下几点:
一是采购方式应用界定不清。有些地方忽视了采购项目的特殊性和各种采购方式的适用范围和情形,忽视了集中采购的规模,造成采用公开招标方式项目少、其他方式项目多,集中采购项目少、分散采购项目多。
二是规避公开招标。公开招标作为政府采购的首选方式,采购人不得以各种方式回避执行。但在实际中,有的地方采购人受小集团利益或其他因素驱动,将达到数额标准的采购项目化整为零或以时间紧、任务急为借口,改为其他采购方式,回避公开采购。
三是采购方式变更不规范。有些采购人对采购方式变更随意性大,对采购目录中达到公开招标数额标准的项目自行变更为其他方式,既不执行《政府采购法》的有关规定,也不履行审批手续;有的监管部门在审批变更手续时也不能严格把关。
四是采购方式混用。有的采购人在某一采购项目中明明是采用公开招标方式,但在招标公告后又向供应商发放邀请函;有的采用邀请招标方式,但在评标时又就某一项内容与投标供应商进行谈判;还有的在招标中进行几次报价。
针对政府采购方式应用中存在的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管理体制不健全,增加了管理难度;采购人员概念模糊,对法律法规不熟悉;执法观念淡薄,缺乏有力的处罚措施。预算单位怕麻烦、图省事,不按规定程序操作,等等。
四、解决应用中存在问题的对策分析
政府采购制度的优越性最终是要通过范围和规模来体现的,范围越广,规模越大,政府采购在加强支出管理、节约财政资金、从源头上治理腐败以及支持国内企业发展、保护民族产业等方面的作用就越大,效果就越明显。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认真分析、研究各领域项目政府采购的现状,探索各类项目政府采购对策,是我们在拓宽政府采购领域、扩大政府采购规模方面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一)严格掌握各采购方式适用的范围和情形
政府采购要首选公开招标采购方式,不能把该方式与其他采购方式等同起来。政府采购监督管理部门在审批公开招标以外其他采购方式以及未达到公开招标数额标准的,在采用其他采购方式时,必须认真把关,严格按照《政府采购法》规定要求确定相应的采购方式。
(二)规范各类采购的操作行为,正确应用各种采购方式
在每个方式的应用上,既要考虑项目的数额,也要考虑具体项目的特殊性,更要考虑各种方式的适用范围和情形,要严格按照《政府采购法》规定的程序,规范操作,决不能简化程序,更不能将两种或两种以上方式混用,影响公开、公平、公正和有序竞争原则的体现。
(三)严格监管,保证政府采购事业健康发展
各级政府采购监督管理部门要加强对政府采购工作尤其是采购范围、采购方式和采购程序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同时切实履行监督管理职能,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措施,进一步明确在什么情况下可以申请公开招标以外的其他采购方式,避免审批中的随意性,从而使政府采购工作走向规范化、法制化轨道。
(四)对于相同或相近的项目实施合并采购
【关键词】电子采购 企业 B/S体系结构 设计与实现
1 引言
伴随着互联网技术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全球经济运转方式和流通方式产生了巨大变化,企业的采购模式也从传统的不透明模式逐渐向着电子商务模式不断发展。就我国企业而言,电子商务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运用,并且以其反应迅速、协同方便的特点也逐渐被企业所认可。下面我们尝试对电子采购系统的实现方法做以探讨和论述。
2 需求分析
通常,企业的采购管理流程都要经过供应商准入、采购实施、合同执行、合作评价等四个阶段,供应商准入阶段对供应商进行初始核查,确定潜在的合作对象,合同实施阶段汇总采购需求,并开展相关招标采购工作,确定最终合作厂家,合同执行阶段按合同条款及时发货验货,合作评价阶段对供应商合作情况进行全方位评估,确定供应商等级,筛除不合格供应商。这四个阶段形成对供应商的闭环管理,每实施一次采购流程都会对供应商名录进行一次优化,使得采购工作质量呈现螺旋式上升,从而实现采购效益和效率的持续优化。
供应商准入阶段:分析潜在合作供应商,并对供应商进行初步调查,分析厂家实力,将合格供应商列入准入供应商名录。
采购实施阶段:包括采购申请、招投标、采购评审、合同审批等环节。其中采购申请环节由公司内各部门提交采购需求,通过审核的需求提交到采购实施部门,实施部门汇总需求,并根据情况确定采购方式,之后开展相关招投标工作,确定合作对象后,需要将相关评标结果总结上报。最后中标通知书,确定合同条款,开展各项签约工作。
合同执行阶段:供应商发货,公司收货人员收货,并对货物进行验收。
合作评价阶段:在合作过程中,对供应商进行全方位评估,既有合作过程中的实时客观评价,也有合作后的主观评价,从而得出供应商的准确评分,确定供应商的合作等级,便于以后采购工作的持续改进。
3 系统实现方案
基于以上需求分析,我们设计了一套电子采购系统,包括供应商门户系统和采购管理平台两个子系统,具体又可以划分为供应商管理、采购申请、电子招投标、采购评审、合同审批、合同履行监控、供应商评估等几个子模块。系统采取B/S架构,网络结构大致如图1所示。
其中供应商门户系统服务器提供供应商门户网站服务,是供应商与企业之间进行沟通的桥梁;采购管理平台服务器提供企业内部的采购管理网站服务,是一个规范采购工作的强有力工具,各服务器可以进行横向扩展。
3.1 供应商管理
系统具备供应商管理功能。系统建立供应商档案库,在供应商门户网站提供调查问卷,搜集供应商企业信息、产品等信息,审核通过后进入供应商名录,这些信息也是供应商的身份信息,将贯穿与系统的各个功能模块。
3.2 采购申请
系统具备采购申请功能。采购申请是采购实施工作的起始流程,从这里开始,将会为采购事务分配唯一的采购事务ID,其后紧跟的招投标、采购评审、合同审批、合同履行监控等流程,和采购申请一起通过采购事务ID关联为一个大的采购事务,通过该事务ID可以查询到整个采购事务的处理状况,例如处理到哪个阶段,进展如何。
系统提供采购方式确定功能。采购申请流程结束后会流转到采购部门确定采购方式,例如比选、招投标等采购方式,考虑到这些操作和采购申请流程的关系比较紧密,可与采购申请流程合并为一个流程执行。
系统从采购申请开始将涉及到大量的电子审批流程,为了提升审批流程的可维护性,审批模块可以应用工作流引擎。工作流引擎可提供流程逻辑的定义方法,以及根据流程逻辑来调度业务对象的功能。这能使我们避免在代码中硬编码,因为硬编码难于理解和复用,并且非常容易受到需求变化的影响,维护起来极其困难。
工作流引擎负责在各环节中传递流程信息,并在信息到达某个环节后,给相关责任人分配任务(比如“审批”任务)。工作流引擎的应用步骤:
3.2.1 定义流程
应用流程定义语言定义流程规则,得到流程定义(ProcessDefinition)文件(例如,把媒体审批流程定义出来)
3.2.2 部署流程
将流程定义文件部署到工作流引擎服务器中,引擎会分析定义文件并记录到数据库中。
3.2.3 执行流程
根据流程定义的规则,针对具体业务对象进行调度。例如:张三创建了一个媒体审批流程,现在就把这个审批单对象交给引擎来进行调度(在各审批人之间进行调度)。引擎将会启动一个流程实例(ProcessInstance)来调度每个具体的业务对象。
3.2.4 电子招投标
系统提供电子招投标功能。招标管理人员可以针对采购需求信息发起电子招投标流程,通过系统将招标文件发放到供应商门户系统中,供应商在线购买标书,编制好标书后在门户系统上传标书及报价,开标后,评标人员在系统中即可查看各家标书情况,方便开展各项评标工作。
3.2.5 采购评审
系统提供采购评审功能。系统提供采购评审电子流程,采购主管可以针对招标信息发起采购评审流程,填写评审单,提交评审总结资料,并按照指定流程提交到各位评审人员以及领导处进行审批,审批结束后可以开始合同审批流程。
3.2.6 合同审批
系统提供合同审批功能。系统提供合同审批电子流程,采购主管可以针对采购评审单发起采购评审流程,填写合同审批单,提交电子合同,并按照指定流程提交到各位评审人员以及领导处进行审批,审批结束后即会进入合同履行流程。
3.2.7 合同履行监控
系统提供合同履行监控功能。系统针对合同类型提供不同的合同监控流程,对货物到货情况、验货情况进行实时记录,例如实物类合同,将交由收货人填写到货时间、到货质量、货物包装情况,而对于服务类合同,则需要填写施工准备情况、施工现场情况、组织协调情况等等,为了方便评分统计,将这些信息组织成选择题方式,按比例分配分值。每当提交完成一份收货单或验收单,系统即会自动统计评分作为客观评分记录入供应商档案库中。
3.2.8 供应商评估
系统提供供应商评估功能。系统提供供应商360°评分功能,采购人员、财务人员、收验货人员、实施人员、使用维护人员等会对合作供应商进行评价,从而得出主观评价。汇总供应商的客观评分以及主观评分可以得出供应商的总评分,基于此对供应商进行评级,从而控制供应商的准入资格。
4 结束语
无论是在电子采购技术的成熟度上,还是在企业采购管理模式的改造方面,电子采购在企业中的应用都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它不仅仅完成采购行为,而且利用信息和网络技术对采购流程的各个环节进行管理,有效的整合企业资源,帮助供求双方降低成本,提高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作者简介
对于实体经营企业而言,资金链断裂等资金问题是影响企业发展的重要问题,而物资采购风险则是影响资金链的一个因素。因此,在管理企业的过程中,企业的经营者必须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应对物资采购中的风险,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一、物资采购过程中的存在的风险
(一)外部风险
第一,价格风险。一方面是在采购时,由于市场物资价格的变动造成的风险;另一方面是由于供应商操作投标环节,恶意提高价格,使企业遭受风险;第二,质量风险。在物资采购中,由于没有进行严格的质量把关,造成供应商提供的物资质量不达标的现象,甚至会由于这些质量问题影响企业产品的质量;第三,技术风险。在一定的时限内,所采购的物资由于产品更新周期短或是技术进步,以至于其成为落后或者被淘汰的产品,进而给企业造成经济损失。
(二)内部风险
第一,采购管理风险。对物资采购市场行情动态调查不够及时和详实,导致信息不畅;对所购物资的性能、材质、规格等主要要素纵横比较不全面,导致采购的价格高于市场行情的风险。第二,计划风险。计划风险主要表现为:物资采购项目上报过迟;资金抽掉困难、抽调不及时或资金缩水;招标公布与文件发售时间安排不合理;招标文献存在法律漏洞,招标流程不符合法律要求。第三,合同风险。根据合同主体行为,可分为主观性合同风险和客观性合同风险。主要表现形式是:合同主体不合格、合同订立或招投标过程违反法定程序、合同条款不完备或存在单方面的约束性、采购方需承担由于物资价格波动所带来的风险、履约过程中的变更风险等。第四,人员风险。一是采购人员专业知识储备、法律意识、业务技能和实际工作经验较低风险;二是采购人员权力大、责任重、风险高、诱惑多,有可能发生违纪风险。
二、企业采购风险的预防措施
(一)完善企业采购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
第一,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建立健全的企业采购管理制度,实行公开、透明的招投标,选择合理化的招投标方法,确保采购过程公开、公正,采购程序规范,避免出现暗箱操作的现象。第二,加大对采购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其职业技能以及道德素养,增强其法律意识以及防腐拒变的观念;第三,制定完善的岗位人员工作明细,确定其职责权限以及业务范围,构建员工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业务流程。
(二)做好合同签订管理
一是审查签订经济合同当事人是否具有主体资格,是否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二是审查经济合同当事人意思表示是否真实。三是审查经济合同主要条款是否符合国家的法律和行政法规的要求。四是审查经济合同主要条款是否完备,文字表述是否准确,合同签订是否符合法定程序,及时发现和纠正在合同订立过程中出现的不合理、不合法现象。
(三)完善企业物资采购链条
企业物资采购的顺利完成需要企业有一个完善的物资采购链条,并保证链条上下具有良好的合作关系。首先,企业应制定采购的标准以及流程,与供应商建立稳定的供求关系,保证物资采购的质量以及数量;其次,加强与物资采购供应商之间的交流以及合作,使双方之间的关系得到深化,建立信任机制;再次,设计合理的采购方式。在实际的物资采购中,许多企业都采用招投标的方式进行,这种方式虽然有利于选择优质的供应商,但是却不利于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所以,企业在采购方式的选择上面,应要谨慎,切忌跟风;最后,要选择合理的运输方式,避开可能会发生的自然风险,实现运输成本的最小化。
(四)明确物资采购计划
在完善企业物资采购管理时,需明确物资采购计划,设置计划审批策略,明确审核部门,设置采购周期,联合库存相关部门,避免可能形成的库存积压,提高物资采购的预见性和主动性。与此同时,对采购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可能出现的问题,均应拟好应对方案,强化企业物资采购管理。科学化、理性化企业物资采购管理模式,对物资采购过程进行控制,做到实时监控,及时预防及解决物资采购过程中发生的各种问题。
(五)加强人员的风险管理
第一,企业应加大对采购人员的技能以及业务知识的培训,将责任心重、业务水平高、原则性强的采购人员集中起来,建立采购专家小组,实现采购工作的良好发展;第二,企业要注重对员工的廉洁教育,以“立足于教育,着眼于防范”进行反腐倡廉的教育,降低人员违纪风险,并将廉洁从业教育作为规范采购人员行为、实现阳光采购的一项重要措施;第三,建立风险防控管理制度,加强对采购人员违纪风险辨识的培养,按照违纪风险的严重性、可能性、微小性,分为A、B、C三级评价标准,对采购人员进行风险评判,并对A类和B类采购人员进行重点管理;第四,企业与供应商签订廉洁从业的责任书,引导以及教育供应商树立诚实守信、优质优价的供应理念。
综上所述,企业物资采购在维持企业正常运行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其的管理是企业管理中的一个重点内容。企业管理人员只有具备敏锐的风险识别眼光以及严谨、冷静的态度,才能沉着的应对采购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问题。
中图分类号:G267 文献标识码:A
1 引言
根据国家《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指示,我国核电产业仍将继续保持较快发展,而核电设备是核电工程项目建设、运营中的重中之重。核电设备的采购及合同管理情况直接影响到设备的安装、调试及运行情况,进而影响核电机组的运行情况。
因核电设备价值高、种类繁多、质量安全性要求高以及采购交货周期较长等特点,采购方需要根据设备的不同特点,在采购和合同管理过程中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才能保证工程项目安全、可靠、高效的进行。设备采购包的划分对于设备采购工作极为重要,不可随意确定,需要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和设备的各方面情况,仔细研究讨论确定。合理划分设备采购包有助于在采购阶段选择一个合适的供应商,更有助于项目合同管理。
2 核电设备采购包划分
2.1 采购包划分原则
采购包是编制设备采购标书的基本单位,一般来讲,一个采购包要编制一份完整的技术规范书。设备项目招标采购,可以根据不同的采购方、不同专业、不同实施阶段,分采购包、分阶段进行招标采购,但不得将必须进行招标项目化整为零或者以其它任何方式规避招标,应本着有利于保证工程质量与施工安全、节约工程造价、保证工期、施工组织科学、控制标段数量、方便工程管理、减少协调的总体原则进行采购包划分。
在实际的采购中,设备采购包的划分还应考虑以下内容:
(1)工程总体进度(计划)、工程管理模式;
(2)设计院设计管理范围、设计需求及供货范围、技术输入情况(技术规范书);
(3)市场情况及设备供货商资质、供货能力;
(4)设备类型、设备设计制造周期;
(5)设备分级;
(6)成本控制;
(7)相关方的接口等情况。
2.2 核电设备采购包种类
(1)按核电厂区域划分
一般可分为核岛类、常规岛类、BOP类、其他。
①核岛(nuclear island,简称NI)指核电厂中核蒸汽供应系统及其配套设施和他们所在厂房的总称,核岛设备包括:反应堆堆芯、反应堆压力壳、堆内构件、控制棒驱动机构、蒸汽发生器、主泵、主管道、安注箱、硼注箱和稳压器、核岛内核一、二、三级闸阀/截止阀/止回阀等。
②常规岛(Conventional Island,简称CI)指核电装置中汽轮发电机组及其配套设施和它们所在厂房的总称。常规岛设备包括:汽轮机、发电机、除氧器、凝汽器、汽水分离再热气、高低压加热器、主给水泵、凝结水泵和主变压器等。
③BOP(Balance Of Plant)指核电站的设施,主要由BX/AG/EL/YA/PX/GA/GB/AC/GL/CB等厂房组成,BOP设备包括:拦污栅、清污机、钢闸门、鼓形滤网、办公楼空调设备等。
④其他,如员工宿舍电视等。如图1所示。
(2) 按专业划分
因项目公司或采购方、设计院、施工单位及其他相关单位人员常按专业进行分工,同时供应商也常按行业进行分类,因此一般可分为水处理化学类、机械设备类、电气设备类、仪控通信类、其他辅助设备等。
①水处理化学类,主要指核电站所涉及的的各类水处理系统、化学设备,如:凝结水精处理系统设备、除盐水处理系统设备、海水淡化系统设备、电解海水制氯系统设备等;
②机械设备类,如:主机系统(汽轮机、发电机等)、容器、热交换器、泵、阀门、过滤器、暖通设备、起重设备、消防设备等。
③电气设备类,如:主变、高厂变、GIS、中低压开关柜、直流配电盘、不间断电源、电缆、火灾报警设备等。
④仪控通信类,如:执行机构、仪表、分析仪器、通信设备等。
⑤其它辅助设备,如:标牌等。
(3)按设备特性划分
一般可分为系统类设备、单体类设备。
①系统类设备,指为实现某系统的特定功能,将多种设备组成一个系统,若单独将其中的单体设备划分多个采购包,会对整个系统的成套、调试、运行管理产生较大风险。为避免此类情况发生,将该系统作为单独的采购包进行采购。同时,针对系统类设备,供应商也应具备系统集成供货能力。对于汽轮机、发电机等设备一般组成主机系统(TG包)。对于水处理化学项目,基本也为系统类项目,如海水淡化系统设备、凝结水精处理系统设备等。
②单体类设备,如:泵、阀门、起重设备等。
2.3 采购包划分要点
采购包的划分需结合适用的区域、专业及设备特性以及核电工程情况、市场情况、供应商资质等情况进行划分:对同类型的设备,若潜在供应商满足招标采购需要,技术输入具备条件,可合并为一个采购包。如:常规岛和BOP用灯具,可合并为一个采购包。对有较大关联,但潜在供应商不能全部生产的设备,可适当考虑合并,允许部分分包。如:电动闸阀的本体与执行机构如分开采购,采购方将存在接口配合管理等问题,增大采购和合同执行风险,因此通常合并为一个采购包。
2.4采购包划分方案的确定
对核电站设备进行采购包初步划分后,应形成采购包清单(如表1),并经相关单位、部门人员审查确认。在实际的采购中,如碰见特殊情况,可对采购包的划分进行修改。
3 采购包划分产生的合同管理问题及解决措施
3.1 采购包划分不合理可能导致的问题
采购包划分产生的合同管理问题,主要为分包商问题。核电设备合同管理通常会经历设计提资、采购、制造、交货、安装、调试等过程,可能遇到的问题有提资问题、资金付款问题、制造质量问题、安装调试缺陷问题等,设备分包商执行的好坏将影响整个项目合同执行的质量和进度。以下举一个案例进行分析:
某核电厂一期工程采购循环水系统联络井电动蝶阀和膨胀节,采购方考虑两类设备安装时通过法兰连接在一起,存在接口配合问题,同时预估膨胀节所占费用比例不高,将两类设备合并到一个采购包,潜在供应商均为蝶阀生产厂家,且均不生产膨胀节,膨胀节为分包外购,项目监造等级为出厂检查。
招评标及合同管理阶段出现了如下问题:
(1)膨胀节因数量较多,金额占合同比例50%以上。
(2)合同执行期间,分包商通过合同卖方向采购方提交了图纸,并经设计院确认,明确膨胀节拉杆数量为8根,而出厂检查时采购方发现分包商生产的膨胀节拉杆数量为6根,与图纸不符,开具不符合项。
(3)膨胀节交货时,因合同卖方未及时付款给分包商,分包商一直拖延不发货,影响项目交货进度,后采购方多次出面协调才得以解决。
经核查分析,合同卖方与该分包商无合作经验,合同卖方对该分包商管控失当,未对膨胀节制造过程进行驻厂监造或巡检,分包商对合同技术要求及图纸也未做详细了解,致使该设备出现的问题直到出厂检查时才暴露。后采购方、设计院、合同卖方及分包商通过计算分析膨胀节受力情况、对比可能采取的处理措施(如二次焊接和割除、照用、报废重新生产等方式),最终认为6根拉杆也满足设计需求,同意照用,并关闭该不符合项。
实际采购中,可能会碰见上述以小托大的问题,也可能会碰见某设备因金额少,为方便采购,被放进另一不相关的设备采购包中一并采购,由此导致分包商管理不畅、制造质量无保障、交货不及时等。
3.2 解决措施
采购包划分对后续采购及合同执行管理影响较大,因此在设备采购初期就应对采购包进行合理划分,充分进行调研和讨论。避免采购包的划分不合理一般有以下几种措施:
(1)采购方采购人员(包括招标机构人员)应有相应经验,采购初期需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包括对设备价格进行合理估算。
(2)采购方相关人员应对设备有充分的了解,如采购人员不了解设备情况,应与潜在供应商进行充分的技术和商务交流,如条件允许,可以赴制造厂进行源地调研,了解潜在供应商的生产制造能力和市场情况。
(3)对已采购过的项目,应形成经验反馈,结合以往经验对后续同类项目的采购工作进行适当调整。如案例中的蝶阀和膨胀节,应分开采购。
对于已经确定采购包的项目,合同管理期间,应注重分包商管理,如分包商管理出现严重问题,可能或已经影响工程进度,可通过两种方式进行处理:
①与合同卖方共同安排专职人员赴分包商驻厂监造,催交进度,并注意协调分包采购过程的资金问题,当质量和进度有冲突时,应以保证质量为前提。
②变更取消该部分分包设备,另行采购。
参考文献
[1]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2005-2020年)[Z]. 2007.
[2] 国电电力大连庄河发电有限责任公司.600MW机组运行培训资料-化学篇[Z]. 2006.
[3] 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高级培训中心.核电综合管理培训教材[Z].2010.
许多企业在对一项资产投资进行决策时,会面临是采用购买方式还是租赁方式以及在租赁中是采用经营租赁方式还是融资租赁方式的选择问题。企业在作出选择之前,应该对这几种方式进行多方面的权衡,要考虑的因素包括企业资金面上是否允许其购买该资产、租赁资产的租金如何、采用的方式对企业业绩和纳税等方面会造成什么影响等等。不同的方式对企业财务的影响是不同的。
从租赁来看,如果一项租赁被界定为经营租赁,则承租方所支付的租赁费用属于期间费用,该费用虽然使企业的利润减少。但由于该费用可以税前列支,其对成本的影响实际上是税后费用部分,即:经营租赁税后费用=租赁费用(1-所得税率);如果一项租赁被界定为融资租赁,则根据我国租赁准则中的会计处理规定,对租入的资产应当视同企业购入的资产计提折旧。另外,融资租赁产生的未确认融资租赁费用可在税前列支,由于这两个因素,融资租赁对企业损益和现金流的
融资租赁费用为最低租赁付款额现值,最低租赁付款额为500万元,即每年支付50万元,共支付10年,最低租赁付款额的现值=500000×(P/A,10%,10)=3072284元,记入未确认融资租赁费用的金额为1927716元。租赁准则中规定,对未确认融资租赁费用的摊销采用的是实际利率法,即第一年确认融资租赁费用金额=3072 284×10%=307228元。
假设将该项租赁判定为融资租赁时,根据租赁准则的规定,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为最低租赁付款额现值与固定资产公允价值两者低者,即固定资产入账价值为3072284元,每年折旧约307228元。
本现金流量没有扣减3072284元的买价。影响与经营租赁并不一致;如果企业对同一项资产不采用租赁而是采用购买方式,对企业损益的影响与租赁相比的主要区别是不存在可以税前列支的租赁费用,但与融资租赁一样会产生可抵税的折旧费用,即:折旧抵税额=折旧额×所得税率。
例1,Y公司目前的税息前利润为4967500元,每年支付利息费用20万元。公司所得税率为25%,设备采用直线法计提折旧。公司因生产需要拟投资一项资产,有租赁和购买两个方案可供选择:如果采用租赁。则租赁期(假设与资产有效使用期相同)为10年,从2008年1月1日起算,每年租赁费用为50万元。费用在每年的年末支付;如果采用购买,则购买价为以折现率10%计算的最低租赁付款额现值。假设在采用租赁方式的情况下。投资者可在经营租赁和融资租赁两种方式中选择其中一种方式进行会计处理。不考虑残值。我们来比较一下这几种不同方式对公司当期损益及现金流的影响。
从表1可以看出。对该项资产是采用租赁还是购买。租赁中采取的是经营租赁还是融资租赁,对企业投资当年的业绩和现金流会产生不同的影响。采用经营租赁方式可使Y公司每年增加租赁费用50万元。税后租赁费用=500 000×(1-25%)=375000元,即期末现金只比不投资减少现金375000元;如果将该项租赁判定为融资租赁,则租赁费用为当期确认的融资租赁费用。在第一年是307228元,但融资租赁可以对所租入资产计提折旧,每年折旧额为307228元。确认为融资租赁方式虽然要比确认为经营租赁方式减少利润85842元,但可以给公司带来税收上和现金流量上的好处,比确认为经营租赁少交28614元的所得税。增加现金528614元;如果采用购买方式,企业不但要一次性支付3072284元的买价。而且比经营租赁多交所得税48193元。比融资租赁多交所得税76807元。
在整个资产租赁期或寿命期内,经营租赁不存在折旧,其每期列入租赁费用的租金相等;与经营租赁不同的是,在融资租赁方式下每期需要对所租入资产计提折旧,且确认的融资租赁费用呈递减;而采用购买方式虽然每期与融资租赁一样存在对购入资产的折旧。但不存在确认融资租赁费用问题,所以三种方式在各年中对企业的现金流量的影响与第一年并不相同。在本例中,当企业采用经营租赁方式的情况下。由于租赁费用每年是固定的,即每年的租赁费用为50万元。以25%的税率计算其租赁税后费用均为375000元,以10%的年折现率计算,10年间各年的租赁税后费用合计=3750000×(P/A,10%,10)=2304027元;当企业采用融资租赁方式时。由于每期都需要确认融资租赁费用。该部分的费用是可以税前列支的,根据我国租赁准则的规定,对未确认融资租赁费用的摊销采用的是实际利率法,即各年应确认融资租赁费用金额=应付本金余额×融资费用分摊率(折现率),各年摊销的确认融资租赁费用不相同;而企业采用购买方式的情况下,每期发生的费用为折旧费307228元,以25%的税率计算其折旧抵税额=折旧费用×所得税率=307228×25%=76807元。根据这三个方案的基本数据,各方案10年内对公司的现金流量支出现值的影响如表2。
从表2中我们可以直观地看出三种方案在各年对企业现金流量的影响情况。在10年期间经营租赁方式实际现金支出现值总额为2304027元,采用融资租赁方式实际支出现金现值总额为2270194元,现金支出现值总额要比确认为经营租赁方式减少33833元,而采用购买方式产生的现金支出现值总额为2600345元。由此可以看出。从现金流量角度来说。采取购买方式不可取,其比融资租赁方式多付现金330151元。比经营租赁方式多付现金296318元。与购买方式相比,租赁方式更可以获得节税利益,这是因为在经营租赁条件下,每期租赁费用可以在税前列支,所以每年实际租赁费用为税后费用;购买方式下虽然可以每年计提折旧,但由于货币存在时间价值,可抵税的折旧额远低于经营租赁方式下获得的税收上的好处;从经营租赁与融资租赁方式进行比较来看。由于融资租赁方式存在确认融资租赁费用可税前列支这个因素,前期支付的租赁费与折旧、确认融资租赁费之差额低于经营租赁税后费用。所以。该方式下实际成本最低。
对资产采用购买方式与采用租赁方式的选择以及在租赁中确定为经营租赁方式与确定为融资租赁方式也会对企业的财务报表和财务比率产生不同的影响。
根据我国《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企业经营租赁租入资产时是不进行会计处理的,只是在支付租金时将所支付的租金直接计入当期损益。所以经营租赁租入的资产不在表内反映,也不会因为租赁而显示为一项负债。租赁前后的资产负债表不会发生变化,只是在支付租金时减少企业的现金和在期末时影响资产负债表中的未分配利润及盈余公积项目。在采用融资租赁方式情况下,由于在融资租赁时企业要对租入的资产进行会计处理,所以在资产负债表上一方面增加了企业的固定资产,从而影响到企业固定资产总额和资产总额项目;另一方面要将最低租赁付款额确认为一项负债,将该项长期应付款计入长期负债项目中,从而影响到企业长期负债总额、负债总额和负债及所有者权益总额这几个项目;融资租赁中产生的未确认融资租赁费用作为长期负债的调整项计入长期负债项目中。当该项资产采取购买方式时,如果没有因此向银行借贷,则对企业的资产和负债总额都不会产生影响,影响到的只是资产的结构。即动用企业的现金购买该资产,在减少企业流动资产的同时,增加了企业的固定资产。
由于方案的不同对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会产生不同的影响,这也会直接影响到企业的有关财务比率。三种方式对主要几个财务比率的影响见表3。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教育,要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好奇心,引导学生认识物质世界的变化规律,形成化学的基本观念……”化学能量观是化学观念中的核心观念,需要经过螺旋式递进。2012年修订的三个版本[1-3]的化学教材在不同阶段都有安排,充分体现了学习的阶段性和层次性。要求教师把握好知识深广度,既要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和心理特征,又要层层递进,从定性到定量、事实到科学概念来认识并建立化学反应与能量之间的双向关系,引导学生建构适应层次的能量观[4-6]:(1)物质具有能量,不同物质或同种物质的不同状态所具有的能量不同。(2)化学反应过程中,不仅有物质变化,而且有能量变化,伴随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有不同的形式;化学能是能量的一种存在形式;能量是影响化学反应的重要因素,化学能与其他能量的相互转化以化学反应为基础和前提,能量不会创生和消亡,只是在转化的过程中有能量转化的效率问题,使能量有所损耗。(3)能源是社会发展的基础,能源的开发和利用离不开化学。(4)微观世界也存在着能量关系,表现为分子间、原子(离子)间、电子与原子核间的相互作用。
一、基于课标的视角,比较、分析三个版本教材能量观的呈现方式
课标中,每个二级主题都从“标准”和“活动与探究建议”两个维度,对化学学习内容进行了说明,还有可供选择的情境素材。其中,在“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二级主题中明确指出:“知道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发生着能量的变化,认识通过化学反应实现能量转化的重要性”。笔者尝试基于课标,分析三个版本教材能量观呈现的基本视角(见表1)。
教材还以蜡烛燃烧为素材研究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能量观渗透在火焰温度的测定之中,若能在描述“发光、发热、火焰”等具体现象的基础上再提出更为深刻的问题――“为什么化学变化伴随有能量转化?”实验就不再局限于蜡烛燃烧的具体现象和产物的检验上了。使学生了解该反应是持续发生的自发反应,先反应释放的能量可引发后续反应,从而将化学的基本观念与化学过程的方法教育有机地联系起来[7]。
物质的化学变化包括了质的变化、量的变化与能量转化,从能量观的角度理解物质结构及其转化是化学的基本视角。教学过程中,要联系燃料的燃烧、中和反应、葡萄糖在体内氧化释放能量、生石灰与水反应放出的热量能“煮熟”鸡蛋、化学电池等日常现象作为情境素材,通过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和建构性的学习,帮助学生理解化学变化和能量变化的密切关系,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能力。
二、初中化学能量观建构的基本策略
研究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与研究化学反应合成物质同样重要。因此,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建构不同知识之间、理论与事实之间、新旧经验之间的有意义联系,在关注情境的选取与创设、问题的构思与引导、内容的组织与呈现、活动的设计与安排的交互过程中经过螺旋式递进,使学生初步认识化学反应中有能量变化,在燃烧和燃料的学习中得以强化,了解如何应用化学变化实现能量的转化和物质、资源的合理利用,形成和发展能量观。
1.借助实验表征建构能量观
借助实验表征,引导学生理解吸、放热除了对温度有影响,还会引起气体压强、体积、溶解度、物质状态等的变化。在不使用温度计的情况下,让学生用手感知,或通过合适的实验装置(如图1、2),借助实验现象,加深学生对化学能量观的理解。
还可以借助铁丝、镁条、氢气的燃烧、干电池和充电电池等实验探究,使学生宏观感知、理解化学体系是一种储能体系,化学反应伴随有能量变化,常见形式是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光能、电能,且电能与化学能可以相互转化。借助高锰酸钾加热制取氧气,水的电解,观察二氧化锰、硫酸铜溶液对过氧化氢分解反应的影响等实验,使学生了解有些化学反应需点燃、加热、高温、通电、催化剂等条件,如果没有这个条件反应就不能发生。从而有效调节和控制能量的储存和释放过程,促进或抑制化学反应,使化学反应向着有利的方向发展,明白反应条件对化学反应的重要作用,帮助学生建构能量观。
2.深化对燃料和燃烧的认识,发展能量观
教材中通过大量的事实证明:人类利用燃烧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获取能源。煤、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是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能源,资源的浪费主要表现在化石燃料的不充分燃烧上。因此,关于能源问题,一要让学生了解燃料燃烧反应释放能量,帮助学生研究怎样才能使燃料完全燃烧,提高燃烧的效率;二要让学生考虑燃烧的安全问题,学习怎样运用化学知识防火、灭火;三要讲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怎样减少燃料燃烧时有害气体和烟尘的排放,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四要讲燃料的选择与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讲化学科学为开发清洁、高效的能源能做些什么[8]。利用核心概念的文字表达方式揭示有关燃料问题的化学学科本质(如图3):
图3 燃料燃烧的文字表达式
设置问题组:(1)燃烧能为我们做什么?(2)选择燃料时应综合考虑的因素有哪些?(3)为什么有些物质可以作为燃料,有些则不能?(4)燃烧生成物为什么会对环境产生影响,有哪些对策?(5)物质在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有什么规律?(6)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对我们学习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物质的制备和选择反应条件有什么启示?怎样利用化学反应中的能量?
通过问题组的解决,借助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剧烈氧化反应,从化学反应热现象认识到通过化学反应可以获得能量,通过对燃烧概念的发展性理解,使学生了解燃烧是强化物质转化伴随有能量变化认识的重要内容,形成对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初步的感性认识;通过对燃烧、缓慢氧化和爆炸发生条件的认识,初步感知可以通过改变反应发生的条件来影响化学反应。了解人类的一切活动都离不开能源,能源居于首位,能源的开发和利用离不开化学,认识化学在提高燃料的燃烧效率中的重要作用,从自我做起,节约能源,引导学生建构能量观。
3.借助微粒观,了解能量观的内涵
微观层面认识能量观,这部分内容既基于物理学习,又与微观世界联系,抽象程度很高,鲁教版以水为例,创设连续性问题情境:在水的状态变化时水分子的能量、运动速率、间隔怎样变化?在水天然循环的各个环节上水分子的能量如何变化?是怎样运动的?以分子或原子不断做无规则运动为切入点,推论出构成物质的微粒具有热能。溶解现象并非单纯的物理现象,其伴随的能量变化涉及微粒的运动和相互间的作用力。物质溶解于水的过程中发生了两种能量变化: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向水中扩散的吸收热量过程;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和水分子形成水合分子(或水合离子)的放出热量过程。溶质不同,这两种过程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不同,使溶液的温度发生不同的变化。
核外电子运动也是一种能量的反映。元素得失电子的能力取决于原子中电子的能量,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处于较高能量状态,不稳定,原子间通过得失电子或共用电子对的方式成键,使体系能量降低,形成相对稳定的结构。学生形成核外电子运动的能量思维方式,从能量的角度研究物质及其转化的思维方法等[4]。因此,可把物质转化过程看作是诸存在物质内部的能量(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光能等释放出来,或者是热能、光能等转化为物质内部能量(化学能)被储存起来的过程。在水的电解教学中,若能从微观视角解释为什么水需要通电,引导学生认识分子、原子在化学变化中的行为,深入了解原子的内部结构以及原子核外电子的分布及其在化学变化中的表现,那么学生对化学反应条件对化学反应的重要作用的认识会达到更高的水平[9]。
初中学生的能量观建构是一个不断深化、有机联系、螺旋式上升的结构化内容,随着对能量观认识的不断丰富和发展,将从微观表征对化学和能量关系本质加以构建,形成更合理、完整的能量观。因此,学生能量观的建构应该注重认识和理解的完整性,使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理解更加本质化,自身的观念更加清晰化,实施以观念建构为本的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 王晶,郑长龙主编.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九年级上、下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
[2] 王祖浩,王磊主编.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九年级上、下册.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2.
[3] 毕华林,卢巍主编.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九年级上、下册.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12.
[4] 梁永平.论化学学习中的能量观建构.化学教育,2008(8).
[5] 姚远远,陈凯.初中化学教科书中能量观的建构.化学教育,2013(5).
[6] 徐敏.中学化学“能量观”的构成要素及内涵.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3(7).
前言:航空结构材料一旦出现腐蚀问题,不仅会对飞机本身性能的发挥造成阻碍,严重时甚至会对人民的生命以及财产安全造成巨大的损失,航空航天领域已经认识到了上述问题的严重性,因此针对航空结构材料的腐蚀问题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提出了一系列防腐控制方法,目的在于使腐蚀问题能够得到更好的解决。
1 航空结构材料类型
航空结构材料类型主要以各种合金以及复合材料为主,具体包括以下几种:
首先,铝合金是组成航空结构的主要材料,鉴于铝合金的优势,其在承重效果方卖弄较为突出,因此一般被用于航空结构中的承重部分,例如蒙皮等。以蒙皮为例,如果遭遇了铝合金腐蚀失效的问题,其表面必定会出现脱漆的现象,因此,如发现上述问题,则代表这一航空结构的铝合金材料有可能已经被腐蚀[1]。
其次,合金钢也是航空结构的主要材料,其主要被应用于紧固件过程中。这一材料出现腐蚀失效现象主要主要表现在裂纹以及锈层的产生,因此,上述现象可以作为判断航空结构材料是否存在腐蚀失效问题的关键因素。
最后,随着时代的发展,复合材料开始逐渐出现,并逐渐被应用到了航空领域当中[2]。复合材料的腐蚀问题表现较多,其中渗透以及开裂等均属于主要表现形式,大量的实践经验证明,导致复合材料出现腐蚀失效问题的主要原因一般源于化学侵蚀。
2 航空结构材料腐蚀失效原因
导致航空结构材料腐蚀失效的原因存在很多种,除上述文章所提及的化学方面原因外,还与气候以及腐蚀环境存在联系。
2.1 气候方面的原因
空气的温度与湿度以及风雨等自然现象均会导致腐蚀问题的出现。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飞机不得不面临气候的影响,久而久之,由于雨水以及风力等的侵蚀,其材料便很容易出现腐蚀失效的问题[3]。
2.2 化学方面的原因
二氧化硫以及酸雨等是导致航空结构材料出现腐蚀失效问题的化学方面的原因。随着经济的发展,环境破坏问题开始越来越严重,由此导致的空气中二氧化硫的增多以及酸雨的出现是导致航空结构材料被腐蚀的主要原因。
2.3 腐蚀环境
腐蚀环境主要包括两种,一为飞机本身的腐蚀环境,二为飞机在飞行以及存放过程中所面临的环境。根据飞机的构造,其本身同样存在腐蚀条件,因此同样容易导致航空结构材料出现腐蚀失效问题[4]。同时,飞机的航行以及存放的过程中,所面临的飞行环境以及地面环境也容易的导致腐蚀问题的出现。
3 航空结构材料腐蚀控制策略
鉴于航空结构材料腐蚀失效问题的严重程度,必须提出相应的腐蚀控制策略,只有这样才能将预防与治理相结合,尽最大可能的减小腐蚀失效对航空结构性能造成的损害,同时也才能避免人民的生命与财产安全受到威胁。
3.1 做好检查工作
做好检查工作是航空结构材料腐蚀控制的主要策略之一。在飞机的使用过程中,有关人员必须在固定的时间内这对飞机结构的腐蚀问题展开全面的检查工作,一旦发现存在腐蚀趋势,或已经出现了腐蚀现象,必须及时的对其进行处理和解决,以使腐蚀问题能够得到最大程度的控制,避免其严重化,进而对航空结构造成更加严重的不良影响。
3.2 重视打磨修复
针对已经发生腐蚀失效问题的部位而言,做好打磨修复工作十分必要。打磨修复工作的完成要在考虑航空结构腐蚀的实际情况的前提下完成,要根据其腐蚀的强度对打磨以及修复的力度进行控制。打磨之前必须做好清理工作,这一点十分重要,在清理好腐蚀物质之后,要在此基础上加深打磨0.05-0.1倍的深度,以彻底阐述腐蚀根源,从而达到提高修复效果的目的。
3.3 加强对腐蚀部位的保护
针对已经发生了腐蚀并完成了打磨修复的部位,要加强养护工作,在这一过程中,做好防腐处理十分必要。从氧化到涂漆再到涂密封胶,上述三个过程是防腐处理的主要步骤,在实际防腐过程中,工作人员必须严格按照这一步骤来完成。除此之外,为提高防腐养护效果,保证密封胶等材料的质量也十分重要。
结论:
导致航空结构材料出现腐蚀失效问题的原因有很多种,但无论由何种原因引起,一旦出现上述问题,对于航空结构的性能的不良影响都极其严重。为解决上述问题,实施相应的防腐控制策略十分必要,有关人员必须在做好检查工作的同时,加强对打磨修复工作的重视,并做好腐蚀部位的养护,这样才能使腐蚀问题得到彻底的解决。
参考文献
[1]穆志韬,赵霞. 航空结构材料的腐蚀失效分析及防腐控制[J]. 材料工程,1997,03:42-45.
一、我国企业并购的具体案例分析
(一)并购规模分析
通过表1可以发现2015中大型交易额占了63.65%的比例,小型企业交易额只占11.62,说明交易额主要是大型占主导地位,小中型交易额较低,但是通过交易量可以看出,小型交易量占了68.8%的比例,大型企业交易额只占了10.12%的量,说明大众的主要选择是小型为主,大中型为辅,说明了大中型并购风险远大于小型并购风险,更多的人主要以企业的平稳发展为主,表明2015年我国大部分企业对风险评估有较好的认识。从2015年的交易数量看,以小型为市场的主导,占据了市场的大部分;从交易额来看,以大型并购为主导,以小型为辅,是市场份额的主要部分。
(二)并购类型分析
我国的企业并购主要由资产并购和股权并购两组交易方式组成。(见表2)
企业主要并购类型是资产并购和股权并购。其中股权并购有要约金额、协议收购、大宗交易、集中竞价四种交易形式组成。表2表明,我国要约金额收购方式没有,大部分以协议收购的形式进行交易,不论是在交易金额还是交易量上都占据了主要部分,为我国的主要并购交易途径。
二、我国企业并购的存在风险
(一)价格风险
当企业并购后,对并购企业旗下的物品的定义价值可能会出现较大的改变,因此对并购企业进行合理的价值评估至关重要。要确定一个具体的价格有一定的难度,通常先确定出价值区间,因为高于或者低于最终市场价对于企业并不是很好,会存在一定的风险,所以确定价值区间,然后再根据地区、人群、环境等因素得出准确的价值,并给出一个可小幅度变化的小区间,有利于跟随市场价值的变化做出相应的调整。
第一、并购后双方企业应该及时进行信息交流,并合并为一个新整体。在我国,大多数的并购企业更适用于通过价值估量的方式对并购企业进行价值评估,在这个过程中存在一个问题,并购企业是否为上市公司,如果并购公司是上市公司,那么互相获取信息就非常简单,如果是非上市公司,那么要想获取更多的信息就必须做更多更深入的调查。我国还存在着一个根本的问题,证券交易市场缺乏完善的制度对交易进行规范化运行。这将导致在并购企业获取的信息不能完全反映企业的内部情况,就不能获取正确的价值评估结果,不能准确的定义价值。影响我国对并购企业价值评估的原因还有一点,缺乏公正公开的评估机构,造成没有一个完备的制度进行参照。
第二、价值评估体系不完整和价值评估机构不规范。目前我国对于并购模式的价值评估方面并没有明确的价值评估体系出台,这就导致了在评估过程中存在了一定的主观因素,将造成对并购企业价值评估不准确的出现。在我国也没有一个明确的针对于并购企业价值评估的专业机构,这使得并购双方缺乏基本的法律的保护,使得双方不能监督与自我监督,进而会加多对信息了解的成本和交易成本。
(二)并购企业融资风险
并购企业的资金来源途径对财务风险也是一个很大的因素。企业通过企业内部和外部资金对其它企业进行并购,在并购过程中如果企业内部资金大部分用于并购企业上了,则会使公司资金紧张,影响正常的运营。如果大量的外部资金用于并购,会加大企业的并购成本和增加综合资金成本,将直接导致企业财务风险的的加大。因此,应该该合理安排内外部资金的运转,使企业在看清自身情况的条件下合理选择方式进行并购。
要做好企业并购工作还应该做好这几个方面。融资前后资金流动情况和相应的融资风险,融资目标大小与融资金额数量,企业融资信誉度和融资后企业收益。
(三)付款方式的风险
我国主要的付款方式有现金、股票、基金、债券、资产等,最主要的方式是现金支付,现金支付风险小,企业流动资金幅度小,操作简单等。现金是企业流动的主要资金来源,是企业资金的基础。
(四)政策风险
在我国对于企业并购并没有明确的法律法规,所以在实际并购过程中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比如政策、环境、法律等。假如超过了一定的范围,那么并购不一定能成功。
三、并购企业财务风险评估的建议
(一)掌握完善的并购企业信息,准确进行价值评估
在微软对雅虎的收购案例中,由于没有掌握完善的信息,开出过低的价格导致雅虎拒绝并购。并购双方可以通过对财务的掌握,对企业运营情况,企业盈利情况,企业税收情况,企业未来发展趋势等方面的深入了解,将会降低并购价值评估的风险。
(二)并购交易方式的选择
[中图分类号] F810.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08631(2013)01-0105-06
一、引 言
财政支出结构会对经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是公共经济学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相当一部分研究分析了财政支出结构对经济增长、居民消费的影响。财政支出会对经济增长产生重要影响。[1]研究显示不同类别的财政支出对居民收入、经济增长有不同的影响。[2][3]严成樑发现财政支出对我国人均实际产出以及经济增长的影响存在地区差异。[4]石奇等考察了生产性公共支出对三次产业的生产要素积累所产生的影响。[5]而一些研究者研究了财政支出与收入分配之间的关系,认为财政支出的增加会增加收入分配的不公平。[6]李建强分析了财政支出结构对居民消费的影响,认为财政支出结构对居民消费具有挤入效应。[7]而另一些研究者对优化公共服务支出结构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8]
一些研究者分析了地方财政支出结构与财政分权之间的关系。傅勇认为中国的财政分权对财政支出结构产生了扭曲作用,直接导致文化教育等支出不足。[9]江克忠的研究表明财政分权是行政管理类支出不断增长的一个重要诱因。[10]
一些研究对我国地方财政支出结构的类型进行了研究。张明喜以地方财政支出结构和经济发展水平为主要指标,采用聚类分析法将全国划分为四大经济区域类型。[11]张建迎将财政支出分为经济服务、社会服务、政府服务和其他职能,以聚类分析法对2003年31个省份的财政支出结构进行了聚类分析,其结果将财政支出结构分为5种类型。[12]其主要局限在于未能对5种类型的财政支出结构各自具有的特征进行深入分析。
为了深入揭示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支出结构上的异同,本文以我国2010年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支出等相关数据为基础,采用因子分析与聚类分析法对此进行了研究。
与现有研究相比,本文的主要特色与创新之处在于,一是以2007年实施财政收入分类改革后的财政支出分类为基础,采用各财政支出项目的人均额来比较各地财政支出的异同。二是将因子分析与聚类分析结合起来对财政支出结构进行研究。先以因子分析法从财政支出中提炼出若干公因子,再以提炼出的公因子为基础进行聚类分析,将2010年我国31个省份的财政支出结构划分为几种不同的类型,并对每种不同类型的财政支出结构进行深入分析。三是分析了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对于缩小各省份财力差距的作用。
本文余下部分的结构是这样安排的,第二部分是地方财政支出结构的实证分析,采用因子分析与聚类分析的方法对2010年我国地方财政支出结构进行分析,最终将我国地方财政支出结构划分为三种不同的类型;第三部分是进一步的讨论,对三种不同类型的财政支出结构的特点及其成因进行分析;最后是对本文主要内容的一个简要小结。
二、地方财政支出结构的实证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
财政支出结构通常采用各类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百分比来表示,但考虑到中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在面积、人口上存在极大的差异,用结构百分比实际上难以揭示地方财政支出文中的财政支出、财政收入分别指一般财政收入和一般财政支出。结构的全貌,而各财政支出项目的人均额可以在相当程度上克服这些局限,更准确地反映各地居民享受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在数量和结构上的差异。因而本文采用各财政支出项目的人均额来比较各地财政支出的异同,以期更客观地反映各地公民享受公共品和公共服务的差异。
2007年我国实施财政收入分类改革后,将财政支出分为一般公共服务、外交、国防、公共安全、教育、科学技术等17个不同类别,考虑到国防这一支出项目在地方财政支出中所占份额极小,而地震灾后重建支出在一些省份并没有发生,故本文在分析中包括除以上两个支出类别的其他15个类别。文中所用数据系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11》相关数据计算而得,由于篇幅所限,文章没有列出所用原始数据。在进行正式分析之前,先对15个支出变量进行描述性统计,表1列示了描述性统计结果。从中可以看出,各地区在各支出项目上存在较大差异,离散系数大于0.8,离散程度较高的支出项目有,科学技术、城乡社区事务、交通运输、资源勘探电力信息等事务、住房保障等项目,说明在这些项目的支出上各地存在的差异较大;离散系数较小的有一般公共服务、教育、医疗卫生、商业服务业等事务等项目,表明各地在这些项目上的支出差异相对较小。
(二)因子分析与聚类分析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在财政支出的15个类别间可能存在严重的内部相互依赖性,难以从中清晰地看出不同地区财政支出结构的异同,而因子分析可以将具有错综复杂关系的变量综合为数量较少的几个因子(张文彤,2010)[13],从而用少数因子代替原有较多的变量达到简化分析的目的,因而是分析此问题的一个合适工具,为此本文先采用因子分析的方法对支出变量进行降维。
因子分析的前提条件是变量之间存在较强的相关性,在此采用KMO and Bartlett检验对财政15个支出项目变量间的相关程度进行检验。结果显示KMO值为0.79>0.7,因子分析的效果较好,再由Bartlett球形检验的统计量为436.07,其相伴概率远小于显著性水平0.05,应拒绝各变量独立的假设,说明本研究中的变量比较适合做因子分析。
接下来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因子提取,并以正交旋转法进行因子旋转,结果报告在表2-表4中。
从表2可以看出,因子提取后,在上述指标中,商业服务业等事务支出的变量共同度最低,其共同度为0.738,由于共同度反映了各变量中所包含的原始信息被提取的公因子表示的程度,因而是衡量因子分析效果的一个重要指标。在本研究中,绝大部分变量共同度均在0.9左右,说明提取出的公因子能反映原始变量90%左右的信息。
三、进一步讨论
(一)三种类型的地区具有明显不同的财政支出结构
由表6可以看出,类别Ⅰ的地方财政支出结构的基本特征是这些地区在高级服务因子上得分远高于其他地区,这一类型的地区包括上海、北京、天津,这三个地区均为我国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2010年,上海、北京的一般预算收入分居我国各省份中的第1,2位。这说明随着经济的发展程度提高,政府用于教育、商业服务业等支出所占比重会逐渐提升,此类地区可以称之为“偏高级服务支出”地区。
类别Ⅱ的地方财政支出结构的基本特征是在三个公因子的得分较均衡,均在50分左右,可称为“均衡支出”地区,包括我国绝大部分省份。
类别Ⅲ的财政支出结构较为特殊,包括、青海两个省份。其中在基本公共服务因子上的得分为9988分,而青海在社会保障因子上的得分为9612分。2010年,中央对的转移支付为51439亿元,人均获得的转移支付高达17万元,其地方财政支出中9335%源于中央的转移支付,而其从中央获得的转移支付主要用于基本服务上,因而形成了特殊的财政支出结构。而青海则在保障因子的得分为9612,2010年青海人均获得的转移支付为112467元,其财政支出中的8517%源于财政转移支付,而2010年青海人均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人均住房保障支出分别为336596元、108505元,这两项人均支出均居全国之首,因而形成了青海目前这种财政支出结构,此类地区可称为“特殊支出结构”地区。
(二)财政转移支付显著地促进了财政支出能力的均等化
2010年,中央对地方的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为323万亿元,占地方财政支出的437%。这意味着中国目前绝大部分省的财政支出严重依赖于财政转移支付。问题是如此数额巨大的转移支付 文中转移支付包括中央对地方的转移支付和税收返还。在促进各地财力平衡上起到了多大作用呢?各地财政转移支付占地方财政支出的比重分布范围极广,其中比重最低的是上海市,其财政转移支付占地方财政支出的比重为13%,而同期这一比重较高的5位地区均在70%以上,而这一比重更是高达9335%。从表8可以看出,转移支付占地方财政支出的比重分为三个不同的层级,其中比重小于40%的有9个省份,多为经济较发达地区;比重在40%-60%之间的有11个省份,多为中部地区和部分西部地区;比重在60%以上的有11个省份,为我国经济中最为落后的地区。
各地人均财政支出与人均财政收入之差主要来源于中央对地方的财政转移支付,因而可以从各地人均财政收入与人均财政支出的离散系数、相关系数这两个方面来分析这一问题。2010年各地人均财政收入离散系数为083,人均财政支出的离散系数为051,这意味着经过中央对地方的转移支付后,各地财力的差距显著缩小。换言之,各地人均财政支出与人均财政收入相比,其差距显著减少。此外,人均财政转移支付与人均财政支出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28,这表明随着人均财政收入的增加会导致其可能接受的转移支付减小。离散系数的减少,表明样本间分散度减小,也表明财政转移支付减少了各地财力差距。这也说明中国近年来在转移支付制度上进行的一系列改革在促进各地财力平衡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三)财政支出结构呈现出一定程度的趋同化
26个省份的地方财政支出结构集中在类型Ⅱ,但类型Ⅱ中不同省份在人均财政支出、转移支付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上存在着较大差别。以人均财政支出、转移支付占财政支出的比重对类型Ⅱ再次进行聚类后,将类型Ⅱ细分为三个不同的类型,由表9可以看出,第1种类型均为东部沿海地区的广东、江苏、浙江等6个省份,其人均财政支出在5192-7035元之间,财政转移支付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介于17%-37%之间,这类地区的基本特征是对财政转移支付的依赖相对较轻,人均财政支出适中;第2种类型包括中西部地区的重庆、山西、河北、海南、安徽等17个省份,其人均财政支出介于3623-6693元之间,财政转移支付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介于37%-76%之间,这类地区的特征是对财政转移支付中度依赖,财政支出绝大部分靠财政转移支付来完成,人均财政支出适中;第3种类型包括内蒙古、新疆、宁夏三个省份,其突出特征是人均财政支出水平高,财政转移支付占财政支出的比重高,人均财政支出介于7775-9196元之间,远高于第1、2种类型的省份,财政转移支付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介于53%-72%,这三个地区这种独特的财政支出结构的形成可能于中央对这三个地区特殊的财政支持政策有关。
2010年我国财政支出结构可以划分3种类型,其中类型Ⅱ可以细分3个小类,其中类型Ⅱ中的第2小类包含了17个省份,这说明我国地方财政支出结构已经开始呈现出一定程度上的趋同化现象,出现这种趋势的根本原因在于对不同财力状况的地区给予了不同程度的支持,尽管中央对地方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还存在诸多局限,但它已经成为地方财力均等化、地方财政支出结构呈现趋同趋势的重要原因。
四、结 论
财政支出结构是影响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以2010年我国各地区财政支出数据为基础对各地财政支出的结构进行了分析,并得出以下结论。
(1)2007年我国实施收支分类改革后,将财政支出划分为一般公共服务、外交、国防、公共安全、教育、科学技术等17个不同类别,本研究进行的因子分析表明这些变量的绝大部分信息能够通过“偏基本服务支出”、“偏高级服务支出”、“保障支出”这三个公共因子较好地反映出来。
(2)系统聚类表明2010年我国地方财政支出结构可以划分为“偏高级服务支出”地区、“均衡支出”地区、“特殊结构支出”地区三种不同的类型。
(3)各地人均财政支出与人均财政收入相比,其差距显著减少,进而在地方财政支出结构上呈现出一定程度的趋同化倾向。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中央财政的转移支付显著缩小了各地财力的差异。
[参考文献]
[References]
[1]Barro R J. Government Spending in a Simple Model of Endogenous Growth.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1990(5).
[2]刘叔申, 吕凯波. 财政支出结构、产业结构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J]. 经济问题, 2011(11).
Liu Shushen,Lv Kaibo. Fiscal Expenditure Structure,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Income Gap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Residents in China. Economic Problems, 2011(11).
[3]颜节礼, 朱和平. 公共支出结构与经济增长的互动性研究[J]. 统计与决策, 2011(20).
Yan Jieli, Zhu Heping. Interac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Fiscal Expenditure and Economic Growth. Statistics and Decision, 2011(20).
[4]严成樑, 郑金国. 地方政府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基于拓展的MRW框架的实证分析[J]. 制度经济学研究, 2011(4).
Yan Chengliang. Zheng Jinguo. Local Government Expenditure and Economic Growth –Empirical Analysis Based on an Extend MRW Model. Study of Institutional Economics, 2011(4).
[5]石奇, 孔群喜. 动态效率、生产性公共支出与结构效应[J]. 经济研究, 2012(1).
Shi Qi, Kong Qunxi. Dynamic Efficiency,Productive Public Expenditure and Structure Effect. Economic Research Journal, 2012(1).
[6]莫亚琳, 张志超. 城市化进程、公共财政支出与社会收入分配—基于城乡二元结构模型与面板数据计量的分析[J]. 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 2011(3).
Mo Yalin, Zhang Zhichao. Urbanization Process, Public Finance Expenditure and Social Income Distribution. The Journal of Quantitative & Technical Economics, 2011(3).
[7]李建强. 我国财政支出结构与居民消费异质性动态关系[J].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2012(1).
Li Jianqiang. The Idiosyncratic Dynamic Relationship of Chinese Fiscal Expenditure Structure and Resident’s Consumption. Journal of Shanxi Finance and Economics University, 2012(1).
[8]娄峥嵘, 徐元善. 我国公共服务支出优化:理论模型与实证分析[J]. 中国行政管理, 2011(7).
Lou Zhengrong, Xu Yuanshan. Public Service Expenditure Optimization: Theoretical M odel and Empirical Analysis. Chinese Public Administration, 2011(7).
[9]傅勇, 张晏. 中国式分权与财政支出结构偏向:为增长而竞争的代价[J]. 管理世界, 2007(3).
Fu Yong, Zhang Yan. The Chinese Style of Decentralization and Fiscal Expenditure Structure. Management World, 2007(3).
[10]江克忠. 财政分权与地方政府行政管理支出—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 公共管理学报, 2011(3).
Jiang Kezhong. Fiscal Decentralization and Local Government Administrative Expenses—An Empirical Analysis Based on China Provincial Panel Data. Journa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2011(3).
[11]张明喜. 地方财政支出结构与地方经济发展的实证研究——基于聚类分析的新视角[J]. 财经问题研究, 2008(1).
Zhang Mingxi. An Positive Analysis of Local Fiscal Expenditure’s Structure and Local Economic Development. Research on Financial and Economic Issues, 2008(1).
[12]张建迎. 中国地区财政支出结构的聚类分析[J]. 科技信息, 2006(3).
Zhang Jianying. The Cluster Analysis on Local Composition of Fiscal Expenditure in China .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 2006(3).
一、教材知识结构的基本含义
“教材知识结构”在教材研究领域尚未有一个清晰定位的概念,从现有文献研究来看,关于教材只是结构的定义,主要有:教材知识结构是指“在学科结构的基础上,根据教学任务或课程目标选择符合需要的不同性质,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知识并以一定方式组织起来的一个整体。”
二、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知识结构分析
高中语文教材是一个大系统,它是由多个小系统组合而成,就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而言,主要是由“阅读鉴赏”、“表达交流”、“梳理探究”、“名著导读”四个小系统组合而成的。因此,考察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的知识结构,需要对以上四个部分分别进行考察:
1.“阅读鉴赏”版块的知识结构
“阅读鉴赏”版块,是将相同文体的文章归在同一个学习单元之中。这种方式有助于学生文体的系统学习。高中语文教材各册主要文体分布如下:
从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的文体分布我们可以看到,该教材主要涉及“文学性问题”和“实用性问题”两大类问题,前者占比百分之八十,后者占比百分之二十,显而易见,实用性文体所占比重远远低于文学性文体所占比重,高中语文教学的倾向性就很明显的表现了出来,对实用性文体重视不足。但是,新课标明确规定:“能阅读论述类、实用类、文学类等多种文体,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针对不同的阅读材料,灵活运用粘读、略读、浏览、速读等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效率。”,这一版块的不合理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概念数量居多,陈述性知识贫乏;
(2)陈述性知识过少,导致程序性知识贫乏;
(3)“阅读鉴赏”版块中知识结构不合理,缺乏有效的知识要素选择
2.“表达交流”版块的知识结构
“表达与交流”板块分为“写作”和“口语交际”两大部分,我们需要对它们的知识结构分别进行考察。
(1)“写作”版块的知识结构。写作作为一种言语实践活动,其最重要的知识应该是写作的程序性知识,即如何展开写作的一系列步骤、方法、序列等,不同的文体,不同的写作对象,要求具有不同的写作知识。这一板块存在的主要问题:第一,陈述性知识明确,但含量相对较低;第二,程序性知识丰富,但结构不够完善。
(2)“口语交际”版块的知识结构。“表达与交流”板块中的“口语交际”部分,主要涉及到“朗读”,、“演讲”、“讨论”、“辩论”、“访谈”五种口语交际专题。这一板块主要存在的问题:第一,陈述性知识明确、清晰;第二,程序性知识指导性较强。
3.“梳理探究”版块的知识结构
采用“集中编写”方式处理语文知识的“梳理探究”板块,类似于以往教材所采用的“附录”,但是又不尽相同。以往的“附录”只是将相关的知识进行静态的描述,和盘托出。而“梳理探究”,总是在静态陈述性知识介绍之后,设置相应的“梳理应用”,使得静态知识能够被应用起来,以达到知识的活化。
4.“名著导读”版块的知识结构
“名著导读”板块的知识,无法具化为知识点,每一个名著导读,均是一个知识块,属于文化、文学知识的范围。对其的知识结构考察,无法深入每一个名著导读专题内部。我们只能从大的方向上对其进行把握。从涉及到的文体来看,小说较多,而缺少诗歌散文方面的导读设置,从达成课程标准的要求这个角度来说,“名著导读”的设置稍有欠缺。但是总体而言,名著导读的设置,起到了课内学习向课外学习延伸的指导作用,对学生课外名著的选读起到了一定的方向性指引。此外,从模块内部来看,每一个模块均有两部名著导读:一部中国的,一部外国的,它们均是中外具有代表性的名著。一中一外,从搭配上来说,比较合理。由上分析可知,作为辅板块的名著导读,其设置是有效的。
三、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知识结构的完善方向
1.“阅读鉴赏”版块知识结构改善方向
从上文对“阅读鉴赏”板块知识结构的分析中,我们主要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做出改进:①课程内容的开发。即课程目标内容化,提供比较切实的课程与教学内容。②教材呈现方式的变革。即课程内容教材化,使语文课程内容通过种种资源的运用和语文实践活动的组织,得以具体的显现。
2.“表达交流”版块知识结构改善方向
“表达交流”分为“写作”和“口语交际”两个部分,写作板块的知识结构要谋求改善,需要加强“写作中”和“写作后”两个环节的程序性知识的建设。在此,再借鉴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国家课程标准高中语文实验课本(试编本)》中的写作设计来说明。此教材提出“在知识正确、适用的前提下,写作单元的教材编写,主要考虑所提供情景对教学的有效触动,知识的过程化体验,教学展开的线路及活动设计在课堂中的可操作性。”在写作设计中,教材凸显了以过程为导向的写作指导。
参考文献:
[1]巢宗祺、雷实、陆志平.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解读[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4
《公司法》第143条中明确规定了四种收购股份的方式,其中之一是公司经股东大会决议后,可以通过收购本公司股份的方式得到股份并将其奖励给本公司职工。中国证监会的《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中,也明确了拟实行股权激励计划的上市公司,可以根据本公司实际情况,通过回购本公司股份的方式解决标的股票来源。
由此可见,对职工进行股权激励的股票来源渠道可以通过公司股票的回购得到解决。而我国现有法规制度中对股份回购所需资金来源的会计处理有着不同的规定,这给实务操作带来了较大选择和操纵空间,从而可能对公司财务状况等方面产生较大的影响。
一、回购股份资金在税后利润中列支
1.《公司法》第143条在规定了公司收购的本公司股份用于职工激励时,不得超过本公司已发行股份总额的百分之五;用于收购的资金应当从公司的税后利润中支出。
2.财政部财企〔2006〕67号《关于公司法施行后有关企业财务处理问题的通知》中规定:股份有限公司根据《公司法》第143条规定回购股份,应当按照以下要求进行财务处理:
(1)公司回购的股份在注销或者转让之前,作为库存股管理,回购股份的全部支出转作库存股成本。库存股转让 时,转让收入高于库存股成本的部分,增加资本公积金;低于库存股成本的部分,依次冲减资本公积金、盈余公积金、以前年度未分配利润。
(2)因实行职工股权激励办法而回购股份的,回购股份不得超过本公司已发行股份总额的百分之五,所需资金应当控制在当期可供投资者分配的利润数额之内。股东大会通过职工股权激励办法之日与股份回购日不在同一年度的,公司应当于通过职工股权激励办法时,将预计的回购支出在当期可供投资者分配的利润中作出预留,对预留的利润不得进行分配。公司回购股份时,应当将回购股份的全部支出转作库存股成本,同时按回购支出数额将可供投资者分配的利润转入资本公积金。
3.《企业财务通则》第50条规定,股份有限公司以回购股份对经营者及其他职工实施股权激励的,在拟订利润分配方案时,应当预留回购股份所需的的利润。
根据以上规定,公司回购股份用于职工奖励所需的资金可以从税后利润中列支,并作为利润分配的一部分,在当期可供投资者分配的利润中作出预留。也就是说,这部分预留的利润实际上被限定用途,不允许向公司现有股东进行分配,并应转入资本公积金,在职工行权时,根据行权时价格与回购股份价格的差额,调整这部分资本公积金额。
二、回购股份资金在成本费用中列支
财政部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11号-股份支付》,对股权激励政策规定了相应会计处理方法。该项准则的应用指南中规定:企业在等待期内的每个资产负债表日,按照权益工具在授予日的公允价值,将取得的职工服务成本计入成本费用,同时增加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在职工行权企业收到价款时,转销交付职工的库存股成本和等待期内资本公积的累计金额,同时按照其差额调整资本公积(股本溢价)。
三、回购股份不同处理方式的影响分析
从以上举例的处理结果看,不同的处理对公司的财务状况以及纳税筹划等会出现不同的结果,分析如下:
1.对财务状况的影响
如果股份回购的资金从税后利润中列支,不会影响公司当期损益;如果将股份回购的资金在成本费中列支的话,则是将股份回购看成是为更好地获得职工提供的服务而给予职工的报酬,与支付给职工的其他报酬一样计入当期成本费用,会直接影响公司的当期利润。
2.对纳税筹划的影响
如果回购资金从税后利润中列支,由于不影响当期利润,所以不需进行纳税调整、不会对当期所得税费用产生影响,因此没有税收抵减作用,从而使公司股东为激励政策的实施多负担了税收成本。
3.对财务指标的影响
《企业财务通则》中明确规定:股份有限公司依法回购后暂未转让或者注销的股份,不得参与利润分配,因此,在计算公司每股收益、每股净资产时,需要考虑这些未转
实行股权激励计划是公司建立长效激励机制首选的一种方式,目前许多公司相继推出股权激励计划,其作用已勿需置疑,所以在国家出台的相应法律制度中,规范统一的回购资金列支渠道,已是刻不容缓。笔者认为,在确定回购资金的来源有关制度时,应充分考虑以下方面:
1.在税后利润中列支回购股份资金,其本质是将股东权益在现有股东及未来股东之间进行再分配,所以,以下情况,从税后利润列支是合理的:
回购股份的目的是为了减少注册资本或与持有本公司股份的其他公司合并等。这种情况下,股东为了公司的持续发展或扩张等原因,愿意将原有股东权益在新老股东之间进行重新分配,所以在税后利润中列支回购股份资金,可以防止出现不同类型股东之间利益的不平等,保证股东享有的权益。
2.当公司回购股份的目的是为了奖励职工为公司所做出的特殊贡献,或者将其当期乃至未来很长时期的经营状况与职工的利益挂起钩来,通过未来服务年限、未来收益指标等行权条件来约束所回购股权的分配对象或数量时,此种股权激励的本质是为了对职工进行奖励,使正常经营成本的一部分,或者是为了获取职工在未来一定时期内更好、更多的服务。那么从现实角度分析,公司对职工采取期权性质的长期股票激励政策与即时的现金激励一样,都是为获得职工提供的服务而需要付出的代价,只不过是支付报酬的时间和方式有所变化,但这些并不会改变这种支付的实质,所以这些激励措施的现金流出完全符合费用的定义和确认条件,因此作为成本费用列支是合理的。
中小企业在采购大宗物资时,常面临着采购方式的选择问题:是采用公开招标还是邀请招标方式?若采用非招标采购,是采用竞争性谈判,还是询价采购方式?如何既能满足时间紧、任务重的需要,又能实现降低采购成本的目的?因此,如何选择合适的采购方法是中小企业选择面临的关键问题,需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作出正确判断。
1 四种采购方式的对比
1.1 公开招标
公开招标是指招标人在公开媒介上以招标公告的方式邀请不特定的法人或其他组织参与投标,并向符合条件的投标人中择优选择中标人的一种招标方式。其优点是在公开程度和竞争的广泛性上具有较大的优势,可以最大程度的节约资金;其次有严格的程序性要求,确保招标结果公正公平,可以最大程度上避免营私舞弊。其缺点是程序较非招标采购方式复杂、投标人越多,工作量越大、用时也越长。鉴于上述优缺点,建议对投资额大、标准化的货物、劳务或项目采取公开招标方式。
1.2 邀请招标
邀请招标是指招标人以投标邀请书的方式邀请特定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投标,邀请招标也称为有限竞争招标,是一种由招标人选择若干供应商或承包商向其发出投标邀请,由被邀请的供应商、承包商投标竞争,从中选定中标者的招标方式。其优点是招标用时较短,节约招标费用,同时工作量较小,能够有效提升采购的工作效率。其缺点是由于邀请投标人的范围较小,可能排斥了更有竞争实力的潜在投标人,竞争性不如公开招标强,不易获得最优报价和服务;其次,在受邀投标人的选择上,人为因素较多,容易滋生腐败。因此,对于专业性要求较高的项目或要求尽快完成采购的项目,就比较适合采用邀请招标的方式,这不仅保证了采购活动的公开性,同时也提高了采购工作的效率。
1.3 竞争性谈判
竞争性谈判是指采购人或者采购机构直接邀请三家以上供应商就采购事宜进行谈判的方式。其优点是谈判方式灵活,可就价格、服务、交易条件和技术细节等进行多轮深入细致的讨价还价,无需准备招标文件,也省去了开标、评标程序,缩短了工作时间,省掉了招标费用,保留了适当的竞争性。其缺点是谈判容易受人操纵,不易体现公平性,能够产生串通舞弊的漏洞,无限制的独家谈判,容易造成厂商任意抬高价格。竞争性谈判既可作为招标失败时的补充采购方式,又可用于采购技术复杂或性质特殊、不能规定详细规格或者具体要求或不能事先计算出价格总额的产品。
1.4 询价采购
询价采购是指询价小组(由采购人的代表和有关专家共3人以上的单数组成,其中专家的人数不得少于成员总数的三分之二)根据采购需求,从符合相应资格条件的供应商名单中确定不少于三家的供应商,向其发出询价单让其报价,由供应商一次报出不得更改的报价,然后询价小组在报价的基础上进行比较,并确定最优供应商的一种采购方式,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货比三家,它是一种相对简单而又快速的采购方式。其优点是操作便捷、成本较低、方式灵活。其缺点是容易重视价格,忽略质量和服务;确定询价对象时主观因素多,供应商来源单一,竞争性不强且操作不透明。询价采购方式适用于采购价格弹性不大的现货、价值较小的标准规格的设备或者小型、简单的土建工程。
2 采购方式选择的案例分析
某企业拟采购一批电脑,预计采购额为22万元,使用部门指定了电脑的品牌和配置。该企业要求采购部采用竞争性谈判方式来采购这批电脑,采购部发现此订单已经明确指定了设备的品牌、配置参数,且规格标准、统一,属于标准产品。在对市场进行调查并综合分析后认为:这批电脑属于货源充足且价格弹性小的物资,适宜采用询价采购方式。然而,根据公司内部管理规定,一次性采购一定数额以上的物资必须采用竞争性谈判、公开招标或者邀请招标的方式,提出申请改变采购方式的报告未能获得批准,采购部只好按竞争性谈判方式实施采购,并且编制了竞争性谈判文件,了采购信息,并向相关供应商发出了谈判邀请,结果响应谈判的供应商只有两家,无法按规定组织谈判。在第二次采购信息后,增加了邀请供应商的数量,响应者还是不足三家,通过与供应商沟通得知此批电脑全部预算金额为22万元,电脑配置不高,利润较低,按照当时的市场行情,利润大约为5000元,而参加谈判的直接成本需要2000元左右,包括制作谈判响应文件的费用、外地供应商参加谈判需支出油料费、差旅费等。若能成交,利润只有3000元左右,况且电脑到货安装验收合格后才能得到95%,其余5%要到一年的保修期满后才能收回,如不能成交,谈判费用一分也少不了,也就是说,参与谈判,成与不成都无利可图,因此,供应商不愿意参与谈判。最终,该批电脑的采购方式改为了询价采购,采购部也在较短时间内完成了采购任务。
3 采购的原则及其注意事项
企业在选择采购方式时,应当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并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采购方式。在确定采购方式时,具体应当注意以下三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