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11 15:54:32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安全教育的基本概念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二、教材分析:
1.用学生进入现代社会从事现代生产、学习、工作和生活所必需的化学基础内容教育学生。从生产和生活的实际出发,适当拓宽知识面,以开阔学 生的眼界,培养学生面向未来的适应能力,体现义务教育的性质和任务。增加了一些金属和有机物的内容,编写了空气和水的污染与防止污染,硬水、氢能源,金属与人体的关系,以及常见的化肥和农药等内容。
2.教材的基本结构和体系是从学生生活中须臾离不开的空气,水以及碳等引入,学习元素和化合物知识,同时有计划地穿插安排部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定律。这样使教材内容的理论与实际很好地结合,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化学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解决生活和生产中常见的化学问题的能力,还可以分散学习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以减轻学习时的困难。为了有利于教师安排教学和便子学生学习和掌握,每章教材的篇幅力求短些,使重点较突出。
3.从我国的实际出发,注意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使学生学得积极主动。根据一个合格公民的需要精选教材,从深度,广度以及习题难度上合理安排。按照教学大纲中规定的需要“掌握”、“理解”的内容做为教学的重点,而对要求“了解”,“常识性介绍”以及“选学”的内容,力求分清主次,区别对待。
4.为了调动学生学习 的积极性,帮助学生理解化学概念和记忆所学的知识,教材中编入了数页彩图和约200幅图表。其中有的是集中反映某纯净物用途的,有的表现我国古代和现代工业成就的,有的配合化学科学 发展的历史,刊印了科学家的肖像,有的用最新的科学成就图示启发学生钻研科学的积极性。为了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除了与小学自然、初中生物、地理、物理等学科密切联系,便于教和学外,在教材内容的叙述上力求使学生愿读、易懂、有兴趣。
5.教材除普遍重视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外,还注意适当增加了能引起学生兴 趣和有利于学生理解概念的实验。针对学生的差异还编了9个选做实验及一些家庭小实验。加强化学实验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理解和巩固化学知识,培养技能,能力以及科学态度和方法。
三、教学目的和要求:
(1) 理论知识联系生产实际、 自然和社会现象的实际,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学以致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创新精神,使学生会初步运用化学知识解释或解决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
(2)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注意启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使学生学习一些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学习几种常见的元素和一些重要的化合物的基础知识,学习一些化学实验和化学计算的基本技能,了解化学在实际中的应用。
(3)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资源意识、环保意识等现代意识,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四、 具体措施:
(1)重视基本概念的教学
化学基本概念的教学对于学生学好化学是很重要的。在教学中,既要注意概念的科学性,又要注意概念形成的阶段性。由于概念是逐步发展的,因此要特别注意遵循循序渐进,由浅人深的原则。对于某些概念不能一次就透彻地揭示其涌义,也不应把一些初步的概念绝对化。在教学中要尽可能做到通俗易懂,通过对实验现象和事实的分析、比较、抽象、概括,使学生形成概念,并注意引导学生在学习,生活和劳动中应用学过的概念,以便不断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提高运用化学知识的能力。
(2)加强化学用语的教学
元素符号、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等是用采表示物质的组成及变化的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 重要工具。在教学中,要让学生结合实物和化学反应,学习相应的化学用语,结合化学用语联想相应的实物和化学反应。这样,既有利于学生记忆,又有利于加深他们对化学用语涵义的理解。还应注意对化学用语进行分散教学,通过生动有趣的学习活动和有计划的练习,使学生逐步掌握这些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
(3)重视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教学
元素化合物知识对于学生打好化学学习的基础十分重要。为了使学生学好元素化合物知识,在教学中要注意紧密联系实际,加强直观教学,实验教学和电化教学,让学生多接触实物,多做些实验,以增加感性知识。要采取各种方式,帮助他们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重要的元素化合物知识。在学生逐步掌握了一定的元素化合物知识以后,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理解元素化合物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让学生理解元素化合物的性质,制法和用途间的联系,并注意加强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对元素化合物知识学习的指导作用。
(4 )加强实验教学
二、教材分析:
1.用学生进入现代社会从事现代生产、学习、工作和生活所必需的化学基础内容教育学生。从生产和生活的实际出发,适当拓宽知识面,以开阔学生的眼界,培养学生面向未来的适应能力,体现义务教育的性质和任务。增加了一些金属和有机物的内容,编写了空气和水的污染与防止污染,硬水、氢能源,金属与人体的关系,以及常见的化肥和农药等内容。
2.教材的基本结构和体系是从学生生活中须臾离不开的空气,水以及碳等引入,学习元素和化合物知识,同时有计划地穿插安排部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定律。这样使教材内容的理论与实际很好地结合,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化学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解决生活和生产中常见的化学问题的能力,还可以分散学习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以减轻学习时的困难。为了有利于教师安排教学和便于学生学习和掌握,每章教材的篇幅力求短小,重点较突出。
3、从我国的实际出发,注意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使学生学得积极主动。根据一个合格公民的需要精选教材,从深度,广度以及习题难度上合理安排。按照教学大纲中规定的需要“掌握”、“理解”的内容作为教学的重点,而对要求“了解”,“常识性介绍”以及“选学”的内容,力求分清主次,区别对待。
4、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帮助学生理解化学概念和记忆所学的知识,教材中编入了数页彩图和约200幅图表。其中有的是集中反映某纯净物用途的,有的表现我国古代和现代工业成就的,有的配合化学科学 发展的历史,刊印了科学家的肖像,有的用最新的科学成就图示启发学生钻研科学的积极性。为了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除了与小学自然、初中生物、地理、物理等学科密切联系,便于教和学外,在教材内容的叙述上力求使学生愿读、易懂、有兴趣。
5、教材除普遍重视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外,还注意适当增加了能引起学生兴 趣和有利于学生理解概念的实验。针对学生的差异还编了9个选做实验及一些家庭小实验。加强化学实验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理解和巩固化学知识,培养技能,能力以及科学态度和方法。
三、教学目的和要求:
(1) 理论知识联系生产实际、 自然和社会现象的实际,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学以致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创新精神,使学生会初步运用化学知识解释或解决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
(2)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注意启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使学生学习一些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学习几种常见的元素和一些重要的化合物的基础知识,学习一些化学实验和化学计算的基本技能,了解化学在实际中的应用。
(3)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资源意识、环保意识等现代意识,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四、 具体措施:
(1)重视基本概念的教学
化学基本概念的教学对于学生学好化学是很重要的。在教学中,既要注意概念的科学性,又要注意概念形成的阶段性。由于概念是逐步发展的,因此要特别注意遵循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原则。对于某些概念不能一次就透彻地揭示其涵义,也不应把一些初步的概念绝对化。在教学中要尽可能做到通俗易懂,通过对实验现象和事实的分析、比较、抽象、概括,使学生形成概念,并注意引导学生在学习,生活和劳动中应用学过的概念,以便不断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提高运用化学知识的能力。
(2)加强化学用语的教学
元素符号、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等是用来表示物质的组成及变化的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在教学中,要让学生结合实物和化学反应,学习相应的化学用语,结合化学用语联想相应的实物和化学反应。这样,既有利于学生记忆,又有利于加深他们对化学用语涵义的理解。还应注意对化学用语进行分散教学,通过生动有趣的学习活动和有计划的练习,使学生逐步掌握这些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
(3)重视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教学
元素化合物知识对于学生打好化学学习的基础十分重要。为了使学生学好元素化合物知识,在教学中要注意紧密联系实际,加强直观教学,实验教学和电化教学,让学生多接触实物,多做些实验,以增加感性知识。要采取各种方式,帮助他们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重要的元素化合物知识。在学生逐步掌握了一定的元素化合物知识以后,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理解元素化合物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让学生理解元素化合物的性质,制法和用途间的联系,并注意加强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对元素化合物知识学习的指导作用。
(4 )加强实验教学
选择选修本门课程的护理学专业本科生作为调查对象。选修《护理与病人安全》的护理本科生共112人,其中一年级38人,占33.9%;二年级70人,占62.5%;三年级4人,占3.6%。
1.2方法
1.2.1教学方法
病人安全教育采用专题讲授、学生分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形式。例如在“用药与病人安全”这个专题,提前公开讨论题目,由学生小组搜集相关材料,设计制作PPT,并由学生汇报讨论,从多个角度阐述问题。
1.2.2调查方法
在开课前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统一发放问卷,30min后回收,发放问卷103份,回收有效问卷103份,回收有效率100%。课程结束后对学生再次进行问卷调查,统一发放问卷,45min后回收,发放问卷112份,回收有效问卷112份,回收有效率100%。
2结果
2.1开课前调查
在开课之前,有24%学生未听说“病人安全”这一概念;62%学生认为护理职业属于中度风险,38%学生认为护理职业属于高度风险;学生普遍认为医护工作中洗手很重要,但对手卫生的正确理解不足10%。对什么是差错事故,等级是如何划分的,发生差错事故后应该怎样处理,回答正确率不足20%。
2.2课程结束后调查
课程结束后,学生对病人安全知识掌握程度有了很大提高。除护士被HBsAg阳性病人使用针头扎伤时的职业防护措施、医疗差错事故发生的原因、不良事件分级之外,其他题目的回答正确率都超过50%以上。见表1。
3讨论
2008年,WHO病人安全联盟启动“医学本科生病人安全教育”项目[1]。2009年初确立11个课程指南题目,包括病人安全基本概念,人体工程学因素及对病人安全的重要性,医疗系统复杂性对病人的影响,如何成为团队中的有效成员,如何从错误中吸取教训,如何处理临床风险,质量改进方法介绍,病人参与病人安全活动,加强感染控制、降低院内感染,病人安全与介入性诊疗,提高药品安全[2]。2010年WHO病人安全联盟在全球11所医学院校试行医学本科生病人安全教育指南,旨在促进医学本科生病人安全教育在全球范围的推广和普及,从源头遏制或减少医疗差错的发生,最大程度地促进病人安全。
3.1病人安全教育的目标要求
保证病人安全是医护人员的首要任务,也是所有医学类本科生都应具备的能力。相关研究表明,教育和培训是达到这一目标的关键,通过学习让学生明确病人安全的重要性,将“病人安全”的意识整合到今后的专业课学习过程中以及医疗和护理服务的各个环节,使其在学习和工作中能够自觉地掌握并执行安全的医疗护理行为、规范和程序,为服务对象提供优质的健康维护,防止和减少伤害病人的事件发生,正确地对待医疗不良事件,构建积极安全文化管理对策[3-4]。围绕医学模式转变和伦理、法律的要求,培养学生主动寻找护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懂得关注、关怀和关爱病人,保障个体生命价值,让学生在潜移默化、持续的教育中巩固生命珍贵、病人安全第一的理念[5]。
3.2病人安全教育的内容与方法
按照医学类专业本科生病人安全教育课程指南的要求,结合我国医疗卫生工作和医学教育实际,我院开设的《护理与病人安全》课程共设9个专题的内容,包括病人安全影响因素,手卫生与病人安全,安全用药,病人安全文化建设,临床工作中的病人安全,职业防护,病人安全目标解读,医护行为的伦理与法律、差错事故防范,病人安全教育[6-10]。这些内容与WHO关于“医学本科生病人安全教育”课程指南题目的内容相对应。每一专题主要围绕该专题对于病人安全的重要性、现状、目标要求的理论和实践层面进行阐述。每一专题都有明确的学习目标。例如,病人安全因素分析这一专题,我们通过医学发展史、医学模式转变、目前社会公共卫生和医院病人安全现状,阐述影响病人安全的因素,介绍保证病人安全的新理念、新技术,同时还阐述了和谐的医患关系、良好的沟通策略是确保病人安全的重要因素,系统介绍了循证护理学应用对保证病人安全所起的重要作用。有关病人安全课程的教学方法应特别注意两点:一是理论讲授与视频资料观看、案例分析讨论结合,积极创建以问题为基础、以病例为引导的教学形式,生动的案例,有视觉冲击的视频资料,众多学生参与、多角度的讨论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二是课程的内容讲授与专业思想教育、护理人文理念教育相结合。由于低年级学生专业思想不稳定,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临床护理专家通过经验分享,注重言传身教,传授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时还能鼓励学生牢记职业责任,把病人安全放在第一位。教师精心准备每一堂课,注重材料收集、课件制作、内容讲授等每个细节,对学生也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二、教材分析:
1.用学生进入现代社会从事现代生产、学习、工作和生活所必需的基础内容教育学生。从生产和生活的实际出发,适当拓宽知识面,以开阔学 生的眼界,培养学生面向未来的适应能力,体现义务教育的性质和任务。
2.教材内容的理论与实际很好地结合,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解决生活和生产中常见的问题的能力,还可以分散学习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以减轻学习时的困难。为了有利于教师安排教学和便于学生学习和掌握,每章教材的篇幅力求短些,使重点较突出。
3.从我国的实际出发,注意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使学生学得积极主动。根据一个合格公民的需要精选教材,从深度,广度以及习题难度上合理安排。
4.为了调动学生学习 的积极性,帮助学生理解概念和记忆所学的知识,教材中编入了数页彩图和图表。为了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便于教和学外,在教材内容的叙述上力求使学生愿读、易懂、有兴趣。
三、教学目的和要求:
1。理论知识联系生产实际、 自然和社会现象的实际,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学以致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创新精神,使学生会初步运用知识解释或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2。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注意启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使学生学习一些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学习一些基础知识,学习一些基本技能,了解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
3。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资源意识、环保意识等现代意识,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四、 具体措施:
1。重视基本概念的教学
在教学中,既要注意概念的科学性,又要注意概念形成的阶段性。由于概念是逐步发展的,因此要特别注意遵循循序渐进,由浅人深的原则。对于某些概念不能一次就透彻地揭示其涌义,也不应把一些初步的概念绝对化。在教学中要尽可能做到通俗易懂,通过对现象和事实的分析、比较、抽象、概括,使学生形成概念,并注意引导学生在学习,生活和劳动中应用学过的概念,以便不断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
2。加强政治用语的教学
这样,既有利于学生记忆,又有利于加深他们对政治用语涵义的理解。还应注意对政治用语进行分散教学,通过生动有趣的学习活动和有计划的练习,使学生逐步掌握这些学习政治的重要工具。
3。加强实践教学
政治是一门以实践为基础的学科。实践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概念,获得知识和技能,培养观察和实践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因此,加强实践教学是提高政治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在教学中,要坚决防止只重讲授、轻视实践的偏向。
4。积极开展课外活动。
课外活动的内容和方式应该灵活多样。在活动内容方面可包括联系社会,联系生活、结合科技 发展和社会发展史,以及扩展课内学过的知识等;活动方式可采取做趣味小实验、举行知识讲座,知识竞赛,或组织学生制作教具,进行参观访问等。在组织课外活动时,应注意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
摘 要:基于前期的问卷调查结果,提出大学生信息安全教育的教学内容,说明教学案例和教学策略,介绍在新生计算机基础课程中进行教学实践的情况。
关键词 :大学生;信息安全教育;案例驱动;教学实践
基金项目:湖北省教育科学规划研究项目(2013B202);湖北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研究项目(2014370)。
第一作者简介:杨建强,男,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信息安全和无线网络技术,xfxy_yjq@126.com。
0 引 言
几年前,国内的一些学者已经对大学生信息安全教育提出了一些建议[1-4]。但是,受多种因素影响,大学生的信息安全教育问题并未引起大多数高校的重视。尽管如此,智能手机和计算机在大学生中的普及,却开始影响大学生对信息安全的认识。为了把握目前大学生的信息安全知识和安全意识情况,为大学生的信息安全教育提供参考,我们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受电脑普及,特别是智能手机在学生中流行的影响,目前的大学生对信息安全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具有一定的信息安全意识。不过,大学生的信息安全知识非常有限,缺乏系统性;他们的信息安全意识也不足以应付日益复杂的网络环境。调查结果还表明,大学生普遍非常重视信息安全教育,希望通过计算机基础课程学习信息安全知识,并建议采用案例驱动的教学方式[5]。基于调查结果,我们对信息安全的教学内容进行了总结和提炼,设计了教学案例和教学策略,并在部分班级计算机基础课程中进行了教学尝试。
1 教学内容
大学生信息安全教育包括3个方面的内容:①信息安全知识及防范技术;②信息安全法律法规;③信息安全伦理道德[1-2,4,6]。其中,第一部分是重点,第二、三部分也可以安排到法律基础、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等课程中[5]。信息安全内容非常庞杂,在计算机专业的信息安全课程中,通常需要30多个学时来完成理论课的教学。这意味着,要在计算机基础课程中嵌入信息安全教学内容,必须精简信息安全教学内容,压缩授课学时。所以,选择哪些信息安全知识作为教学内容就变得非常重要。我们认为,所选择的内容应该涵盖信息安全最基本的知识点,同时具有一定的系统性;学生学习后,能够对信息安全有一个系统的把握,掌握最基本的信息安全知识,提高信息安全意识,同时掌握实用信息安全防御技能。表1为知识单元及其对应的知识点。
2 教学案例设计
根据前面给出的信息安全知识单元和知识点,可以设计出11个教学案例,其知识点的对应关系见表2。
案例1、2是与恶意软件有关的两个典型案例。案例3是经典密码案例。因为现代密码比较抽象,难以理解,借助经典密码有助于学生理解现代密码的有关概念。案例4、5应用非常广泛,是了解公钥密码技术非常好的案例。案例6比较常见,不过学生通常并不知道它的作用及背后的工作机制。案例7、8、9都是比较典型的安全事件,学生或多或少都了解一些。案例10中的工具是学生容易忽视,但却非常重要的安全工具。这些工具所涉及众多的信息安全知识也是学生需要了解或掌握的。案例11与学生日常使用的智能手机相关,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安全防范技能。
另外,除了知识单元①⑧没有专门设计教学案例外,其他知识单元都有相应的教学案例。不过,知识单元⑧实际上与大多数案例都有关系,其知识点可以放在其他案例中讲授。知识单元①是对信息安全基本概念的介绍,受学时的限制,不建议设置教学案例。
3 教学策略设计
总体上来说,信息安全的教学主要围绕表1的知识单元顺序进行。各知识单元的教学策略如下。
知识单元①。以图例的方式简单描述信息安全事件的一些发展趋势,比如近几年恶意软件的发展趋势图、网络攻击变化趋势图等,然后给出信息安全的含义、目标、需求和意义。知识单元①大约需要10分钟讲授完毕。
知识单元②。引入案例1,因为很多学生都遇到过U盘病毒,所以教师可以指出U盘病毒是一种蠕虫病毒,然后给出蠕虫病毒的特征、危害。之后以一个感染了蠕虫病毒的U盘为例,演示手工清除U盘蠕虫病毒的过程,同时提醒学生防范U盘感染病毒的方法。对于案例2,以生活中发生的手机恶意软件(大多是木马程序)事件为例,比如“超级手机病毒”事件,手机扫描二维码中毒事件等。然后指出木马的特征,与蠕虫的区别。指出手机恶意软件传播的途径及危害。告知学生防范恶意软件的方法。比如,下载软件的时候注意来源是否可靠,别人的评价如何;为手机安装软件的时候,注意软件所请求的权限是否超出了它的功能;安装安全软件等。之后,指出传统病毒与蠕虫、木马的区别,并简单介绍其他类型的恶意软件及流氓/间谍软件。最后,提醒制作恶意软件是计算机犯罪行为,将要受到法律的制裁,并给出计算机犯罪的含义,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条文说明。这部分内容大约需要40分钟完成。
知识单元③。首先说明加密的目的,然后给出密码学的一些基本概念,如明文、密文、密钥等。然后引入案例3,通过一个4×4阶的矩阵,演示整个“矩阵换位加密”过程,加密一个包含正好16个字符的明文。然后指出哪些是明文、密文和密钥。说明消息超过16个字符时的处理方法。然后指出“矩阵换位加密”中的密文字符仅仅是明文字符改变位置的结果,这叫置换;指出某些经典加密算法中的密文字符是不同于明文字符的另一类字符,这叫替代。之后,给出现代对称密码的基本原理,即现代对称加密算法本质上是置换和替代的多次重复。此时可以给出DES算法的框图,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对称密码的基本原理。最后,指出目前广泛使用的对称加密算法3DES、AES等。这部分内容大约需要20分钟完成。
引入案例4,打开显示有下载软件的SHA1或MD5值的网页。提问学生是否知道SHA1或MD5的作用。然后指出SHA1或MD5是哈希算法,其作用是生成数据的指纹,可用来检测对原始数据的更改。接下来引入案例5,打开带有数字签名文件的属性对话框。比如QQ安装程序,查看数字签名的详细信息,指出数字签名的含义和作用,并说明QQ安装程序是经过腾讯公司签名的,如果显示“该数字签名正常”,则该程序是原始程序,否则被修改过,不要安装。接下来继续查看数字签名对应的数字证书,查看数字证书中的哈希算法(通常是SHA1)和签名算法(通常是SHA1RSA)。此时,就可以讲授公钥密码的一些概念了。和对称密码对比,指出公钥密码的特点。告诉学生RSA是流行的公钥密码算法。当学生记住这些概念之后,就可以指出数字证书的作用了:保证公钥的真实性。然后告诉学生证书对话框中的公钥。接着,进一步说明数字签名及验证签名的大致过程,并以QQ安装程序为例进行说明。到此,公钥密码、数字签名和数字证书的概念已经讲授完毕。建议进一步向学生说明,他们所看到的数字证书,实际上是由权威机构签名并颁发的,在证书路径上可以看到签名的权威机构,并让学生看一看计算机上已安装的“受信任的根证书颁发机构”列表。这部分内容大约需要30分钟完成。
知识单元④。引入案例6,打开启用了安全连接的网页,比如中国银行的“个人客户网银登录”,提问学生该网页与普通网页有什么不同?然后,单击浏览器上的小锁,让学生看到“连接是加密的”字样;单击“查看证书”,告诉学生这个证书如果是被信任的,则说明所访问的网站是官方网站。接下来,打开铁路12306网站,单击“购票”,指出证书不被信任时电脑的表现。单击“继续浏览网站(不推荐)”,单击浏览器上方的“证书错误”,提醒学生注意显示的信息。进一步“查看证书”,解释不被信任的原因。接下来,说明如果所访问的网站的确是官方网站,如何让计算机信任它。根据需要,可以进一步说明“受信任的根证书颁发机构”的作用。到这里,就可以指出https与SSL的关系,以及SSL的作用了。之后,简单介绍一下SET的作用,并指出SSL和SET在应用上的主要区别。
引入案例7,如果有现成的钓鱼网站,直接打开它。如果没有,则找一个以往钓鱼网站的图片示例。比较真实网站和钓鱼网站的差别,指出钓鱼网站的危害性,并给出被钓鱼网站欺骗的实际案例。然后,指出识别和防范钓鱼网站的方法,比如通过网址识别、启用浏览器的假冒网站检测功能等。告诉学生不要轻信邮件、QQ、微信、微博等上面的链接,特别是要求给出敏感信息的链接。同时提醒这种网络欺诈行为也是一种计算机犯罪。案例6、7所涉及的知识点大约需要30分钟完成。
知识单元⑤。引入案例8,给出典型的示例,比如2014年1月21日的国内大量网站无法访问这个事件。然后指出拒绝服务攻击的含义,并说明拒绝服务攻击只是网络攻击的一种形式。然后指出其他攻击形式,比如传播恶意软件、钓鱼网站、邮件欺骗、社会工程、网络窃听、网络扫描攻击等。给出网络攻击的目的、一般过程,以及防范技术和方法,比如防火墙及IDS。同时提醒学生,网络攻击也是一种犯罪行为。
引入案例9,指出从2011年年末开始,因特网用户资料不断遭到大规模泄露。打开与此相关的网络新闻报道,提问学生是否资料遭到泄漏。然后给出用户资料遭到泄漏的两种原因:用户资料库泄漏和撞库。告诉学生目前第一种情况越来越少,更多的是第二种情况。提醒学生不要在不同的网站上使用同样的账号和密码,特别是密码,否则会遭遇撞库攻击而影响到其他账户的安全。另外密码不能太简单,不要用生日、电话、QQ号码、亲朋好友宠物的名字等作为密码。案例8、9所涉及的内容大约需要30分钟完成。
知识单元⑥。引入案例10,首先说明Windows系统已经提供了许多保障系统安全的工具。然后逐个演示Windows系统更新、Windows防火墙、Windows Defender、MRT和EFS的基本操作。同时说明系统更新的作用及漏洞的含义,说明防火墙的作用,说明Windows Defender与MRT的作用和它们的区别,说明EFS与对称及公钥密码的关系,并指出使用EFS时需要注意的事项。接下来,演示Windows账户设置及访问权限设置,指出它们的含义、作用,通过创建新的账户,并设置某个文件夹或文件的NTFS访问权限,让学生切实感受到Windows账户和NTFS相结合的强大之处,促使学生理解并掌握相应的操作技能。这部分内容大约需要40分钟完成。
知识单元⑦。引入案例11,给出典型的示例。比如在公共的免费Wi-Fi环境中对信用卡信息进行操作,导致信用卡里的钱款被盗的新闻事件,使用公共Wi-Fi导致手机感染病毒的新闻事件,指出示例中的计算机犯罪行为。然后指出公共Wi-Fi可能带来的两类威胁:个人敏感信息的泄漏,和伪装Wi-Fi攻击。给出防范措施:不登录邮箱、微博,不操作网银等。另外,移动设备Wi-Fi连接仅在需要时打开;开启安全软件的网络保护和隐私保护功能。然后,指出移动设备的其他安全威胁,比如恶意软件、设备丢失等。提醒学生除了采用前面第②单元提到的安全措施,还应该经常备份手机中的重要数据,开启手机锁码功能。这部分内容大约需要20分钟完成。
知识单元⑧。本知识单元的知识点已经分散到他知识单元的案例中了,不需要专门的教学说明。
至此,信息安全的全部知识点都已讲授完毕。可以简单地总结一下所讲授的主要内容,并再次给出信息安全的含义和目标,促进学生对它们的理解和掌握。
4 教学实践及效果
在两个2014级新生班级的计算机基础课程中,按照上面的教学策略,我们进行了信息安全的教学尝试。时间安排在计算机网络部分结束之后的两周内,共3个下午,每次2学时,实际使用学时不到6个。
在计算机基础课程结束之后(三周后),我们再次使用原来的调查问卷对这两个班的学生进行了调查(回收问卷120份),并和上一次对2013级学生(当时也是新生)调查的结果进行了比较。见表3、表4、表5。顺便说一下,上一次的调查问卷是基于学生没有经过系统的信息安全学习而设计的,其中有不少题目选项并不适合本次调查,所以表3、表4、表5中的题目选项要比文献[5]中对应的表少一些。
很明显,和2013级学生相比,2014级学生对信息安全术语的了解比例大幅度提升。
结合上一次的调查结果及分析[5],表4中2014级学生对A、B、C三项的选择比例基本上是一致的,说明他们的确比较了解加密等安全技术。选项D的选择也说明了这一点。
很明显,2014级学生比2013级的学生有更强的信息安全意识。总之,经过比较系统的学习,尽管只使用了不到6个学时,学生对信息安全的基本知识已经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信息安全意识也得到显著的提高。
5 结 语
信息安全素养是大学生应该具备的素养,许多学者都曾经对大学生信息安全教育进行过探索[1-4,6-7],但结果不尽如人意。为了找到解决大学生信息安全教育的有效方法,我们在2013年下半年对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根据调查结果,我们对大学生信息安全的教学内容进行了提炼,并把它们融入到11个案例中。在2014级新生的计算机基础课程中,我们按照所设计的教学策略进行了教学实践。结果表明,在计算机基础课程中至多增加6个学时的课时,就可以基本上解决大学生的信息安全教育问题。我们的探索为大学生信息安全教育提供了一个有效的解决方案。
参考文献:
[1] 付沙, 肖叶枝. 试论加强高校网络信息安全教育[J]. 当代教育论坛:学科教育研究, 2007(5): 81-82.
[2] 肖红光, 谭作文, 周亚卉. 论大学生信息安全意识教育[J].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9, 1(4): 29-31.
[3] 彭国军, 黎晓方, 张焕国, 等. 信息安全意识培养应纳入大学生素质教育培养体系[J]. 计算机教育, 2008(22): 44-45.
[4] 陈世伟, 熊花. 大学生网络信息安全教育探析[J]. 武汉科技学院学报, 2005, 18(1): 101-103.
[5] 杨建强, 姜洪溪, 郑毅, 等. 大学生信息安全知识、安全意识调查及分析[J]. 计算机教育, 2014(13): 51-55.
二、指导思想
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精神为指导,“以幼儿发展为本”为理念,结合农村幼儿教育教学工作经验
,引导幼儿主动学习、主动参与、在幼儿原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获取新的经验和发展,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富有个性的发展,为幼儿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同时注意与家长的沟通,积极发挥教育合力的作用。
三、本学期教育目标
(一)健康领域
1、培养初步的环保意识,学习基本的生活卫生常识,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
2、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
3、注意安全,学会自我保护。
4、学习一些简单的应急方法,知道预防寄生虫和肠道传染病的一般常识,不吃不干净和变质的食物。
5、锻炼身体,增强体质,主动参加体育活动。
(二)、科学领域
1、激发和培养好奇心和求知欲。
2、丰富对自然的认识,形成有关事物的基本概念,了解事物现象相互之间的关系,发展思维能力。
3、初步掌握数概念和数运算,度量概念及时空概念,了解事物之间的相对关系。
(三)社会领域
1、积极主动的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乐于参加公益活动。
2、发展幼儿的自我评价能力,给自己、他人提较为适当的要求。
3、初步学会适当调节、控制自己的情绪,不任性、不发脾气,学会自律和尊重他人。
4、提高交往能力,自信、礼貌地与人交往。
5、能够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情,不怕困难。
6、知道我国是个多民族国家,知道几个主要的少数民族。
(四)语言领域
1、坚持说普通话,能辩解普通话声调、语调和语气的不同,能正确地使用声调、语调,大胆、准确地使用各种词汇。
2、能主动、热情、有礼貌地正确的交流方式与人交谈,愿意讲述自己所经历的事情。
3、能主动、积极、专注地倾听别人谈话,能理解并执行复杂的多重指令。
4、乐于参与讨论和辩论,敢于发表不同意见。
5、喜欢阅读各类能理解的图书及其他图文信息,有良好的阅读习惯。
6、对认读汉字感兴趣,掌握基本的书写姿势。
(五)艺术领域
a美术
1、引导幼儿发现自然界的美,并愿意运用线条和色彩表现自己的情感体验。
2、能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绘画,表现一定的情节,比较合理地安排画面。
3、指导幼儿利用农村自然资源和身边的废旧材料开展丰富的手工活动,美化自己的生活。
4、学习简单的扎染,感受多种捆扎方法产生的不同艺术效果。
5、培养幼儿看图示折纸的能力,掌握几种基本的折纸方法,并且能用两张或两张以上的纸进行组合折叠。
6、调动幼儿运用多种感官进行艺术欣赏活动,会欣赏评价自己、同伴、名师的美术作品以及自然景观、名胜古迹等。
b、音乐
1、能积极主动地参与音乐活动,对音乐有浓厚的兴趣。
2、能够准确地运用速度、力度、情绪来演唱歌曲,学唱四分音符。
3、能够根据歌曲旋律即兴创编歌词并演唱。
4、能够协调地模仿动作和舞蹈组合;能随音乐自编舞蹈动作,自由发挥快乐表演。
五、班级活动的组织和实施:
九月份:(一)养成教育。
(二)完成九月份的教育教学目标。
1、老师的爱《我爱我的老师》说出老师的优点。
2、卫生评比。教育幼儿讲卫生,防预手足口病和甲型h1ni的发生。
3、爱我中华。搜集家乡的特产,展示家乡美。
4、安全教育。教育幼儿学会自我保护。
开展活动:《安全出行,从我做起》、《秋天多么美》、《远离电源》、《龟兔赛跑》等。
(三)召开家长座谈会。
十月份:(一)完成十月份教育教学。
(二)观看“60年国庆大典”电视转播。
(三)开展“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活动。
十一月份:(一)完成十一月份教育教学
(二)安全教育
(三)、跳皮筋比赛
十二月份:(一)完成十二月份的教育教学。
(二)给幼儿讲述“冬季防护知识”
(三)堆雪人
一月份:(一)完成一月份教育教学目标
(二)绘画比赛
(三)家长座谈会。
五、卫生保健
除了每日做好教育教学
活动,还要注意卫生保健工作。
1、每日认真做好晨、午检工作,做到有情况早发现。
2、认真做好小杯子和小毛巾的消毒工作。
3、每日注意活动室开窗通风和定时消毒(用紫外线灯)。
六、家长工作
为了更好地发挥教育合力的作用,还要做好家长工作,以诚心打动家长,使他们乐意与教师配合,共同教育幼儿。
1、开好学期初和学期末的家长会,使家长对我们幼儿园的工作做到心中有数。
2、对家长提出的问题和要求有耐心,做到无微不至又不卑不亢。
3、认真办好每学期的科学育儿报,精心选择内容,并定期发放给家长。
4、对于日常琐碎的
事情,要耐心对待家长,不厌其烦。
2国外化学教育中的实验安全特点分析
国外化学教材的安全教育大多采用提供集中指南与分散提醒相结合的方式:在附录的安全手册中集中呈现大部分的规则、图示,体现安全教育的系统性和规范性,便于学生迅速、全面了解化学实验安全的相关信息以及彼此的联系。安全操作示意图和安全提示设置在每一个具体的实验过程中。
2.1整体设计,专题阐述安全教育
将实验安全作为化学或科学教材的章节专题阐述,是高度重视实验安全教育的表现。加拿大圣智科学教育系列教材尤其重视安全教育,主要在11年级的《科学方法》和《科学视野》两本分册中将安全教育开辟成独立章节,作为具体教学内容。《科学方法》第1单元“物质和安全”非常关注社会安全教育的知识传播和法规启蒙,例如职业健康和安全法、工作场所危险品信息制度、工作场所危险品安全说明书等;作为化学知识的承载,“正确使用化学药品”阐述了不同状态的化学药品储存、易燃物质相关的化学名词等;还体现与生命科学的综合渗透,联系危险物品对人体的影响。国外化学教育常通过化学安全手册作为更加专题化的教学方式,既可以作为常规理论和实验教学的辅助用书,为师生提供丰富的实验安全知识和技能指引,也可以作为单独设置化学安全教育课程的教学素材。例如美国消费品安全委员会、健康与人类服务部、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和国家职业安全与健康研究所联合推出了一本《学校化学实验室安全指南》,该书用于帮助科学教师识别学校实验室中可能用到的危险物质,提供了有毒物质的清单。使他们可以采取恰当措施避免或减少与危险品、有害品的接触以及由此带来的伤害。指南的内容包括化学实验室中化学试剂的使用、储藏、保养的信息,化学废料、安全、急救设备、化学危险品评估、常用安全标志等。
2.2活动强化,时刻关注安全教育
在教材的教学活动以及实验活动中分散设置的安全标志,是国外化学教育中强化安全意识的重要手段。实验安全标志以警示图标的形式形象地提醒学生注意可能发生的危险,并能够促使学生进一步思考具体的预防措施及解决方法,比单纯的文字叙述要简洁有效得多。教科书中增加实验安全标志是提高学生实验安全警觉的一种有效手段,使学生真正懂得实验中有哪些不安全因素,怎样去消除不安全因素,以及掌握紧急情况下的急救方法。将安全标志与具体的实验活动、课后作业相融合,可以进一步强化其警示作用和教育意义;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借助这些规则和图标,可以在具体的实验操作过程中反复体验实验安全内容,随时注意实验潜在的危险,又可通过动手实践深入理解实验的安全问题,潜移默化地养成一种主动关注实验安全的好习惯。例如,美国《科学发现者•化学概念与应用》、《科学探索者•化学反应》教材中,各个章节的每个化学实验项目的实验过程旁都设置相关安全警示图标。如实验“过氧化氢、酶和你”步骤旁提供了护目镜、实验服、易碎和隔热手套等图标。这些图标可以比文字叙述、条目要求更加醒目地提示学生做此实验的安全注意事项,而且安全标志类型要与所警示的内容相吻合,与实验相吻合,针对性明确。圣智科学教育系列教材的安全教育主题还在每节设置一定开放性和互动性的探究活动,例如安全问题讨论、绘制家用化学品位置图、制作材料安全数据库安全卡、来自制造产品中的废弃物调查分析等,极大地丰富了安全教育形式,也成为促进学生强化安全意识、理解安全观点、应用安全知识的重要途径。
2.3知识融合,拓展化学实验安全教育的载体
学生的安全意识和安全能力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可能只通过单纯说教形成,而是通过领悟和练习逐步掌握的过程,既需要生活实际中的观察和反思,也需要结合具体的化学反应事实学习和实践经历潜移默化。化学事实性知识是学生学习其他化学知识的基础,没有丰富具体的化学反应案例,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化学事实性知识学习过程中涉及的化学物质丰富多彩,在实验活动中难免存在潜在危险,开展化学教学活动需要通过具体性质和用途的教学渗透安全意识教育,而在安全事项提醒时也促进性质的深入认识。圣智科学教育教材尤其关注安全教育与生活、社会的融合,既体现化学学科视野下的实验安全,又利用生活、社会中关注实验安全的案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科学视野》单元C“日常化学品与安全实践”侧重于介绍具体化学物质的性质所表现的危险性,从家庭、工作场所、工业生产和环境四个角度分别表现化学品的使用安全,揭示身边的化学安全隐患,如抗生素和抗菌肥皂、办公室中的化学物质、纸浆和造纸污染的代价等。在每个方面的实践和联系都体现化学品对环境的影响和科学使用化学品对环境的裨益。这种安全教育以具体物质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为载体,既融合具体的化学事实,又联系社会科技发展和生活化学应用,既凸显了安全教育在化学课程中的基础性和多维联系,又使得实验安全教育呈现方式生动,内容更加充实、拓展。
3结合国外化学实验安全教育提出的建议
3.1安全教育不止面向学生,也针对教师
只有教师以身作则,才能营造更安全的化学教学环境。可是目前大多数化学师范生和在职教师并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化学实验安全课程教育与训练,仅靠零散的实验教学经验获得安全认识。他们长期只关注实验操作和化学知识的传授,缺少对实验潜在危险细节的把握,实验安全意识淡漠,所以需要接受充分的实验安全教育才能完全胜任中学化学实验教学。化学实验员是特殊的化学教师群体,他们尤其需要系统和科学的安全教育,例如化学药品储存时要将易燃品和强氧化剂分开放置,而将剧放入保险箱严密监管;化学废品的处理必须严格按照规定,不可私自处理。
3.2完善学生安全装备,提升实验安全感
提供学生完善的安全保护措施,不仅可以降低实验危险系数,还可以帮助学生从心理上消除对化学实验的恐惧感,才能在化学学习中体会安全感,这是化学实验教学活动开展的必要条件。美国中学化学课程实施中,教师和学生一般都佩戴护目镜、实验服和手套,就连简单的食盐提纯的实验都有安全装备,安全防护意识极强,实验安全意识已经深入每个学生的心中。
3.3基于实验安全的化学眼光审视生活和社会
有学者认为过多地在化学课堂上渲染化学的危害新闻,不利于学生对化学的科学认知,反而会导致大家对化学的误解和偏见加深——这样的担心不是没有道理,教师的合理引导显得尤为重要。但事实是:“担心”之下的避而不见、充耳不闻并不能减少在身边接触到化学危害的机会,反而会因为无知而导致更多的安全事故,会导致对伪科学的盲从和误解。需要让学生明白关键问题所在并不是化学本身的危害,而在于使用者的科学态度、公民道德和正确方法。所以,化学安全教育需要彰显化学眼光去审视生活和工作环境,这才是化学安全教育意义所在。例如,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材的第一单元课题3中指出化学实验室很多药品都是易燃、易爆、有毒、有腐蚀性的——这是化学教材中安全教育的开篇之言,此时由于学生对具体化学物质知之甚少,所以往往被一笔掠过,因此浪费了安全教育机会。建议从家居日化用品、厨房用品等入手,分析这些化学药品可能具有的特性,并讨论生活中使用时的注意点。在化学启蒙阶段,给予充分的机会引导认识身边的化学世界,既是激发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也是开展化学安全教育的有益补充。在复习课阶段同样可以针对药品的四大特点进行深入探讨,例如引导学生联系教材知识和生活见闻,整理完善下表。学生在互动中总结出与一系列安全问题相关的化学物质及其在学校、家庭及工作场所的作用体现,并且联系一些简单的化学原理进行解释,既是对具体化学物质性质的系统总结反思,也是建构分类观的重要途径。化学安全往往还与职业相关,工作场所存在的化学危害是每个学生日后走上社会必须面对、承担的。学生在校阶段也需要充分认识社会、认识到不同职业中可能遇到的化学危害。虽然自己不一定从事该职业,但是将自己的经历与这些职业经历相互印证,还是会形成一些观念;用自己的知识传播、教导身边从事该职业者趋利避害,更是学习者的社会责任之一。此外,教师应该针对目前社会上故意使用化学药品毒害他人的不当行为加以谴责和批判,有必要在化学实验安全教育中融入生命教育、强化道德教育,让学生明白实验安全教育对自己以及对他人的重要性,利于保持顾及自己和他人的安全的积极态度。
1.1我国护理院校的患者安全教育
患者安全教育主题在我国护理院校的教材中有所体现,如本科教材《护理学基础》专门设置了“患者的安全”章节,介绍了影响患者安全的因素、患者安全需要的评估及不安全因素及防范等内容。而在本科教材《护理管理》中的“护理质量管理”章节较上一版增设了“不良事件申报管理”,表明该问题已逐渐引起了护理教育者的重视。我国护理院校患者安全教育的相关研究则可大致分为两类:尝试将患者安全主题直接融入课堂教学,如许瑛和郑智慧将患者安全案例引入护理技能教学中,提高了学生对于患者安全知识的理解、运用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或以选修课的形式实施患者安全的针对性教育,如李远珍等组织82名大学四年级学生学习了患者安全知识课程,结果表明可以明显提高护理本科生的患者安全知识、态度和技能。护理院校实施患者安全教育的研究文献总体偏少,授课方法以专题讲授及案例分析为主。除李远珍等开设的患者安全知识选修课为20学时外,而黄美萍等开设的护理与病人安全课程及其他研究并未明确课时安排。在课程内容设置方面,两个选修课均参照WHO的《患者安全课程指南》设定,体现了课程设置的完整性。
1.2我国教学医院的患者安全培训
在临床实习中,护理实习生需要直接为患者提供护理,因此各教学医院相对于学校来说,对于患者安全及医疗风险等问题更为重视。教学医院通常对于刚进入临床的实习生进行集中培训,并在实习过程中则多以讲座的形式予以强化。相关文献表明,近年来教学医院针对护理实习生的安全教育更侧重于教学方法的变革,如刘义兰等和张希春等应用PBL教学法对护理实习生进行培训,结果表明有助于学生对于患者安全知识的掌握及综合能力的提高;周永琴则将安全教育直接融入护理技术操作教学中改善了教学效果;而闻彩芬则通过构建患者安全文化主题提高了实习生的患者安全意识。各研究的培训内容均自行设定,多涉及患者安全的相关概念及其影响因素、不良事件报告、医疗风险评估等主题。此外,培训教育次数或课时安排以3~4次(1~2学时/次)为主,而部分文献则未明确交待。培训效果多以问卷评价为主,其中岳晓艳亦进行了远期评价,表明试验组学生的护理行为规范化调查满意率、差错事故发生率等指标优于对照组。教学医院的护理实习生患者安全培训教育相对较多且紧贴临床,已有研究既证明了患者安全教育的有效性,同时也为我国系统规范的患者安全教育提供了参考。
2我国护理专业学生患者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1护理院校的患者安全教育薄弱
目前我国护理专业学生的患者安全教育尚以实习阶段的医院培训为主,护理院校更多注重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学习,而对于临床思维意识及风险防范能力等综合能力的训练则相对薄弱。此外,由于部分学院教师长期脱离临床等原因,致使护理专职教师及学生对护理安全的重视程度均不是很高。虽然已有部分院校尝试以选修课或专题讲座形式实施培训,但在培训内容、课时安排、师资选择及考核评价等方面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规范,相关研究也较为匮乏。对比国外,2006年澳大利亚悉尼大学就将患者安全教育整合到医学本科教育课程中,在全球迈出了针对医学生患者安全教育的第一步。2007年6月份美国护理质量和安全教育机构(TheQualityandSafetyEducationforNurses,QSEN)提出的“护理人员品质与安全教育计划”项目的二期研究在美国15所护理院校发起,该项目围绕“以患者为中心的照护、团队工作与合作、实证实务、品质改善、安全以及资讯”6项核心能力组织开展了护理质量与患者安全的知识、技能及态度(knowledge,skills,andat-titudes,KSAs)教学课程。此外,国外医学院校及相关学者已经开展了诸多的患者安全培训教育研究。由此可见,我国对于护理专业学生的患者安全教育总体上与国外存在较大差距。加强在校生的患者安全教育是提高患者安全的关键,因此护理院校应强调患者安全教育的重要性,提倡在专业课授课过程中融入“患者安全”理念,并鼓励教师积极开设与“患者安全”相关的选修课程或辅修课程。2012年7月18日,为响应WHO的全球患者安全教育活动,我国卫生部举行了《患者安全课程指南》的中文版仪式,并将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培训和推广。该指南第一部分为培训者指南,第二部分为11个教程指南课题,其为我国护理专业学生的患者安全培训教育提供了良好契机。对于专职教师的患者安全知识的薄弱问题,可结合该指南的第一部分开展针对教师的患者安全知识及技能培训,并增加专职教师临床进修机会,以培养其患者安全意识,使其了解临床中常见的患者安全问题和典型的不良事件及其应对处理,为患者安全培训教育奠定基础。此外,教育管理机构也应该鼓励临床及医学院校教师积极开展关于医学生的患者安全教育的研究,如课程设置、组织实施及考核评价等方面。
2.2护理专业学生的患者安全教育不够系统
当前国内护理教育大体呈现为“三段式”模式:基础学习—临床见习—临床实习,学生在学校的基础学习中得到的患者安全教育相对较少,其安全知识的学习及相关能力的培养更多来自医院,而医院培训则常以实习前的统一培训和实习时专题讲座形式进行,整体缺乏衔接统一,未并体现其系统性。此外,现有文献表明医院及学校的患者安全培训教育者相对孤立,彼此之间的借鉴沟通欠佳。学校及医院作为培养学生的基本单位,在患者安全培训教育问题上应当相互合作、共同学习,以更好地促进学生安全知识的掌握及其行为的培养。低年级学生在学校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教师可将患者安全理念及知识融入课堂,使其了解威胁患者安全的因素,初步培养学生的患者安全意识。而高年级学生有了较为全面的知识和操作技能,实施培训时应注意结合临床实际进行运用,可聘请经验丰富的临床教师通过临床案例或情境模拟等形式讲解常见不良事件及其应对。进入临床实习后,带教教师在临床经验及典型案例的基础上,还应注意其培训内容的系统性,应结合最新的患者安全教育进展进行讲解。此外,也应该可借鉴“请进来,走出去”的教学理念,邀请伦理专家、心理学甚至是工程学领域的专家组织开展患者安全讲座,通过多专业团队参与培训,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安全、风险、防范及应对等问题。
2.3培训教育内容及形式相对单一
的确,安全无小事,事事皆留意。在落实学校安全制度的过程中,作为学校领导来讲,笔者认为:应做到“三心”和“三勤”。
“三心”。即对学生的爱心、细心、耐心
爱心。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诚挚的爱,就没有成功的教育。学生一个个在我们眼里鲜活、淳朴、可爱,但因年龄尚小又不谙世事,所以,我们在强化安全管理方面,始终用真挚的爱心去对不谙世事的学生们去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爱,融化了孩子们的心,他们也会很愿意和老师配合,不去做太危险的事情,大闹也明显见减少,几年来学校至今尚未发生大小安全事故。
细心。面对众多学生,作为学校管理者只有平时多留心,处处多操心,凡事多细心,发现安全隐患及时消除。无论是孩子们之间的课余活动,还是体育课上的安全防范,以及班级里门窗、教室走廊等的安全设施都要每天检查,排除隐患。平时发现有违反学校《安全管理制度》的学生采取相应的教育方法,在教育时要批评有据、切中要害、恰如其分,才能接受教育者自然心服口服,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功效。
耐心。对日常生活中学生的不安全行为,仅凭简单、粗暴的三言两语想收到立马见效的作用,是不可行的也是不现实的。为此,我们时时刻刻要给学生提个醒,个别教育更要动情、晓理,逐步使学生体会到学校老师的良苦用心,“安全”责任重于泰山,学生们自然就形成了良好习惯。
“三勤”即管理者的眼勤、嘴勤、腿勤
眼勤。对学生安全教育不仅仅局限于课堂上,课外活动,还应包括寝室安全、用电安全、饮食安全、交通安全、户外活动安全……平时若对学生的不良行为视而不见,放任自流,那么久而久之,学生就会习以为常,本身在这“习以为常”之中就隐藏着不安全的因素,若不引起高度重视,终将引发出安全事故。只有在平时勤于监督、勤于检查,才能把安全管理真正落到实处、做到防患于未然。
嘴勤。平时对不安全的苗头看见了不能不说,安全教育不可能一劳永逸,只有随见随说,或校园、或寝室、或操场,甚至不引人注意的厕所,都不能错过任何一次安全教育机会。所谓嘴勤人不懒。管理者要像一个上了年纪的老婆婆,对于安全问题无论是对老师还是对学生,要时时说,分分钟强调,自己不要怕啰嗦,也要让老师们、学生们不要嫌啰嗦,只有每个人脑子里都绷紧了安全的弦,这安全问题才好解决。
腿勤。学生尚不成熟,自我调控能力弱,除上课时间外,在寝室往往吵吵闹闹,上床后还要跳上蹦下。这就要求学校管理者勤跑、勤走、勤查,发现不安全隐患要及时采取防范措施,及时解决,不能延误。每天要在校园的各个地方转转,也要到教室转,到操场转,到学生宿舍转,到食堂里去转,监督是否存在安全隐患。只有第一时间被自己发现,问题才能得到及时的解决,这一点腿勤才能做得到。不能总是做在办公室里等别人来汇报哪儿出了什么安全问题,这样就太被动,不利于问题的及时解决。
另外,还要带领学校全体领导和老师做到以下三点:
第一,研判形势,统一思想,切实做好校园安全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强调安全是学校工作的底线,校园安全无小事,事事皆大事。
第二,抓住根本,无缝管理,突出重点,全面提高校园安全的实效性。抓根本,就是培养学生安全自护的能力,让学生获得未来发展的能力,建议学校可以拓宽演练范围,让学生获得更多地安全预防知识。无缝管理,就是要抓安全工作全程、全员、全方位管理。安全工作更需要突出重点,尤其需要关注寝室和食堂管理,校舍、设备、课间晚间、卫生、交通以及心理安全等。
加强山区小学生安全管理细则的制定和管理措施的落实,提高学校工作人员的管理水平,杜绝和减少学校安全事故的发生,为学生创造安全稳定的校园环境,是山区学校的当务之急。
一、当前山区小学生安全管理工作的困惑
为做好学生安全工作,山区各学校均把学生安全管理工作作为学校整体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帮助学生树立安全意识,掌握安全知识,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要求家长切实履行对孩子的监护责任,把安全教育列为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不过,由于目前安全教育仍以说教为主,实际演练较少,因此学生的人身安全不能形成有力保障。另外,教师缺乏对学生安全管理的知识和技能,尤其缺乏如何应对迷恋网络、心理障碍和自然灾害方面的知识与技能。而小学生安全意识薄弱,一些学生行为失范,导致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因此,学生在饮食、用电方面和课外活动及往返学校路途中容易发生安全问题。加之山区山大人稀,学生上学路途较远,还有很大一部分学生在校寄宿,这都给学校的安全管理工作带来很大难度。
二、山区学校安全管理工作的对策及实施途径
面对安全管理工作的种种困惑,如何进行行之有效的安全教育,增强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救能力,减少事故的发生,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结合山区学校实情,充实安全教育的内容。
目前学校在安全管理这一块主要以校内安全为主,比如说学生上下楼梯不要拥挤,学生之间不要打架斗殴,学生晚间不要外出等。可事实上学校的安全工作方方面面、包罗万象,因此学校对学生的安全教育要更为详细、更为具体。学校要对学生进行交通安全常识教育、消防安全常识教育、校内外集体活动安全常识教育、饮食卫生安全常识教育、防震减灾安全常识教育、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常识教育、用电安全常识教育、处理突发事件常识教育及影响学生安全的其他事故教育等。重点是帮助和引导学生了解基本的保护个体生命安全和维护社会公共安全的知识和法律法规,树立和强化安全意识,正确处理个体生命与他人、社会和自然之间的关系,了解保障安全的方法并掌握一定的技能。同时,开展公共安全教育必须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做到分阶段、分模块、循序渐进地设置具体教育内容。要把不同学段的公共安全教育内容有机地整合起来,统筹安排。
2.利用各种场合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加大对学生的告知力度。
教师应做到四个方面:一是在学校或班级、少先队举行的各种活动中,把有关安全方面应注意的事项告知学生;二是把学校内及周边环境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告知学生;三是把学生的有关情况告知家长;四是把已发生在班级内部、校园内部及周边环境存在的安全隐患和安全事故告知学校领导,特别是对学生的危险行为或潜在的危险行为要及时地告诫,并及时阻止和纠正,从而积极有效地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
3.教师应积极发挥在安全教育工作中的主导作用。
各科任课教师要认真组织每一堂课的教学,做到课前课后清人,课间有序,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并做好记载和处理工作。在课间对学生的活动要加强教育和管理,看到学生追逐、打闹、爬窗、爬栏杆等有较大安全隐患的事件及时制止,并适当地批评教育。在教学中教师必须坚守岗位,不准学生随意私自离开教学场所。对学生生病、意外伤害等事件,要及时通知班主任及家长妥善处理,要对住宿生实行24小时监管,对学校食堂的饮食制作严格要求,真正做到干净卫生、保质保期。
4.完善安全教育所需的各项硬件设施。
根据学校的地理位置、季节特点,配备所必需的常规救援硬件,并教会学生使用。在校园内容易发生安全事故的地方设置警告标语,如楼梯口、围墙边、花台旁等地方。定期排查校园的安全隐患,排查一处,处理一处。
5.不定期举行紧急逃生演练。
学校应将紧急逃生演练纳入常规的安全教学。假设遭遇地震、火灾等紧急情况时,按照预案进行紧急疏散,落实好人员分工,确保演习成功。只有加强平时的演练,才能在灾难来临时临危不乱,使学生逐步形成“珍爱生命,安全第一”的安全意识,掌握必要的安全行为的知识和技能,具备自救自护的素养和能力,养成在日常生活和突发安全事件中正确应对的习惯,最大限度地预防安全事故发生和减少安全事件对中小学生造成的伤害,保障中小学生健康成长。
只要山区学校师生时刻牢记“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相信山区学校的安全管理工作一定会走出困惑,为教育教学提供有力保障。
1 引言
新时期,结合信息安全技能培训现状,构建完善的教学体系,明确技能培训目标,完善教学管理体制,改进人才考核方式,加强质量保障建设,有利于提高信息安全人才培养的规范化、科学化和标准化,提高信息安全人才队伍整体质量和水平,对保障国家信息安全都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2 信息安全技能培训的现状分析
信息安全人才培养对社会发展意义重大,它不仅是企业正常运营与发展的根本前提,而且是国家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构建的先决条件。但就现状来讲,我国信息安全人才技能培训还存在着认识度不高和人才短缺的问题,严重制约了我国信息安全的现代化建设步伐。
信息化时代。企业的业务和管理已经离不开互联网,这也决定了信息安全对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性。据调查,有九成以上的企业完全或高度以来互联网开展业务,企业安全问题十分常见,大到企业商业机密,小到个人隐私信息。
但即便如此,大部分企业决策者依然没有充分意识到信息安全保障的重要性,错误地认为一个杀毒软件、一道防火墙、一个IT部门,就可以完全解除这种风险存在。可以说,信息化时代企业的“生产”安全指标通常是个未知数。
此外,信息安全人才短缺是当前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当企业逐步意识到信息安全保障重要性,并开始着手进行体系构建的时候。却“意外”地发现信息安全人才是异常短缺。
保障信息系统的安全,人才始终是根本,信息安全人才培养是为适应信息化时展的现实要求,是一种时代催生的全新职业导向。当前,全球各国都急需业务能力过硬、综合素养较高的信息安全人才。
拿美国来讲,信息安全人才供需比为1:4,而我国在这方面的人才缺口更是惊人。据最新的权威数据调查显示,2015年我国网络安全人才缺口高达上百万。截止2014年,我国高校设有信息安全专业的才仅仅103所,而硕士点和博士点更是少得可怜,总人数不到50个,而每年我国信息安全专业毕业的人才数量不足1万人。由此可见,人才供需存在着严重失衡。
但是,人才需求与人才数量是不能划等号的,信息安全教育因其专业独特性,企业在信息安全人才的引进方面也存在许多问题:信息安全人才技能培训体系不健全,人才引进机制不合理,高校教育重理论轻实践,安全人员大部分都是“纸上谈兵”等。可以说,面对社会认识度不足和信息安全人才短缺等问题,信息安全人才培训体系的构建已迫在眉睫。
3 信息安全技能培训的体系构建
3.1 教学内容体系构建
信息安全培训教学体系的构建,主要包括基本概念、操作系统安全、防火墙技术、应用密码技术、入侵检测技术、网络服务安全技能、病毒分析与防御和安全审计等方面,这是结合信息安全专业特征,在充分教学目标的基础上所确定的内容,具有非常强的适用性。
首先,合理选择培训教学内容。通过对信息安全职业的全面分析,并基于信息安全的职业导向,明确各个工作环节的任务。然后针对具体任务确定相应的教学内容,包括病毒特点与机制、安全数据库设计、扫描软件的使用、安全审计的基本概念、Web应用服务等。
其次。合理安排培训教学内容。结合不同行业对安全信息保障的不同要求,构建灵活、开放、多元的教学模块,并将其分为前导性模块和独立性教学模块,前者主要是信息安全的基本概念和法律法规,后者则主要上述所讲的不同工作环节所涉及的教学点。这些教学点的课时与顺序是由教师自行安排的,以更为全面的满足不同行业领域的个性需求。
3.2 教学管理体系构建
信息安全技能培训的管理体系,主要包括组织结构的管理和档案信息的管理。一方面,信息安全人才技能培训组织要在统一规划、分级实施的原则指导下,按照国家相关部门的部署和计划有步骤地开展相关培训工作。此外,要成立培训工作指导委员会,对安全信息人才技能培训进行质量管理,以确保其高效、规范、合理地开展。
各级信息安全人才技能培训机构要负责组织和知道相关工作的开展;行业主管部门则负责制定培训标准、发展计划,指导运营使用单位相关工作的顺利开展,以确保上级政策的全面贯彻与执行;而信息系统运营使用单位则负责具体的培训工作,确保信息安全人才按计划参加具体培训活动,同时保证经费投入。
另一方面,要构建完善的培训档案管理机制。做好信息安全技能培训的档案管理,不仅是技能培训规范化开展的有力保障,而且是对培训教育重视程度的具体体现,也是后续教学经验总结和管理策略调整的重要依据。
具体地说,档案管理主要包括培训规章制度资料管理、培训理论教材管理、培训教学计划管理、培训考核管理、培训辅助资料管理等。在培训档案管理过程中,要注重对相关档案的搜集、整理、保存,并成立专门的资料库,以便后续的开发与利用。
3.3 教学评价体系构建
信息安全培训既要强调理论教学,又要做好实训教学,所以其评价方式也分为两部分,即理论知识考核和实践操作考核,两者所占比应为4:6。
理论知识考核主要是基本知识点掌握程度的考核,并结合重难点进行考核权重的合理分配,如操作系统安全和网络应用技术都是需要熟练掌握的内容,因此其考核权重各占6%,数据库安全、入侵检测技术和安全审计技术是需要掌握的内容,其考核权重可设为5%,信息安全的基本概念、基本法规和密码技术是需要理解的内容,其考核权重可设为2%,而剩下知识点则可酌情分配。
这样一来,就构建了层次分明、灵活性强的评价体系,有利于帮助信息安全人员理解信息安全的内涵,提高培训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4 教学保障体系构建
信息安全技能培训教学的保障体系构建,主要是指培训的质量监督和评估体系构建。培训的质量监督主要包括,对各类人员培训考核情况的监督、对计划实施情况的监督、对档案管理情况的监督、对技能培训机构的监督、对技能培训制度制定和落实的监督等。而培训的质量评估。
就是在公正公平的原则指导下,结合相关制度标准和发了法规,合理制定质量评估标准。信息安全技能培训教学的质量评估,是一种对培训效果的综合性评估,可通过直接评估、间接评估和现场评估等形式,对参训人员的行为态度、学习效果、实际改进等方面展开动态评估。可以说,完善的教学保障体系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信息安全技能培训能否达到预期效果。
4 结束语
为推进国家信息安全保障建设的深入开展,也为提高信息安全从业人员的整体水平,以及降低信息安全事件的发生率。
【关键词】
实验室安全;教育;研究生
理论学习和科学研究是研究生尤其是科研型研究生培养的主要内容。大部分研究生都要依托实验室开展基础研究工作。实验室为研究生及科研人员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平台,如资源丰富的生物样本库、先进的仪器设备等。但另一方面,实验室又是一个危险品集中放置的场所,经常使用化学危险品、放射性物品、压力气瓶等特殊设备[1]。实验室的安全关系到科研人员人生安全以及实验的财产安全。它在整个科研工作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当研究生使用该类物品就会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如若实验室安全意识薄弱,便给基础研究工作带来很大的隐患。近年来,实验室安全事故频有发生。2009年德国汉堡热带医学研究所的一名女科学家实验室内疑似被感染埃博拉病毒,2010年东北农业大学28名学生在动物实验感染布鲁氏菌病,2011年美国芝加哥大学实验室的一名研究人员因为实验室里一种用于研究的细菌而发生皮肤感染,2015年清华大学一个化学实验室发生爆炸火灾事故等等。当我们在进行实验操作时,如果不重视实验室安全,危险便会随时可能到来。因此,在研究生教育过程中,加强实验室管理规范、提高安全意识刻不容缓。
1目前研究生实验室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
影响实验室生物安全的因素较多,其中最严重的因素是实验操作人员缺乏生物安全知识和操作规范,实验室也未能提供相应的防护措施[2]。就研究生而言,主要包括以下几点:首先,研究生教育中往往缺乏专门的实验室安全课程或培训,导致部分研究生对实验室安全守则不清楚,缺乏扎实的安全知识,没有建立生物安全意识和防范意识。同时实验室安全员没有起到有效的引导教育的作用。对特殊的仪器试剂的使用,如高压锅等设备,在没有专门培训的情况下随意使用。张景霞等[3]对国内某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对实验室生物安全知识认知的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发现在接受调查的231名学生中,79.2%的学生表示知道“实验室生物安全”,但是具体内容并不是很清楚;只有35.9%的学生认为实验室规范和技能是非常重要的;仅20.3%的人回答接受过教育;而“认知率较低的主要原因还是由于学生获取生物安全知识的途径较少,尤其课堂灌输几乎没有”。由此可见,当前对学生的实验室安全教育是存在一定程度的缺失的。其次,学生的自我安全防护意识薄弱。在一些实验操作细节上主要体现包括:进入实验室不穿隔离衣,进行实验操作不戴一次性手套和口罩,对清洁区和实验室污染区界定不清,对于易挥发和感染性试剂或样本不在指定的生物安全柜内操作,在实验室内进食饮水等。自我安全防护意识薄弱另一个直接的表现就是实验操作过程中粗心大意,放松警惕。例如,进行重要实验室中途离开,或者实验过夜而未提前检查仪器设备。再次,实验室规章制度形同虚设,监督检查力度不够。虽然几乎所有的实验室都有其关于安全规范操作的规章制度,实验室的墙壁上都会贴有“实验室管理制度”或“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但多流于形式。另外对于研究生存在的错误违规操作重视不够、落实不够。没有形成严格的、有效的监督监管机制。如高危化学试剂没有严格的取用登记,所有仪器的使用没有使用记录,安全员没有定期检查实验室水电暖安全、没有定期对仪器进行检修和校对维护等。
2加强研究生实验室安全教育的措施
第一,开展研究生实验室安全教育的课程。由具有多年经验的实验室安全员结合多年化学品管理经验和实验室安全培训素材,对实验室安全基本概念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解读,通过剖析安全案例的警示,是学生从思想上予以重视,提高对安全法规的理解力和执行力,使危险防患于未然。实验室安全教育不仅包含知识的传授,还要让学生数量掌握安全技能。由“知”到“行”,在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掌握防范和处置危险的技能,并能在突发事件时熟练的应用,做到“知行合一”。实验室安全教育的形式可以灵活机动,根据不同类型的研究生设置不同的课程方式。可以通过制定教材,对实验室安全的细则进行详细介绍,供学生学习阅读。可以讲实验室安全作为研究生的必修课程或者研究生讲座课程,以成绩或者讲座学分的形式,让学生接受正规、系统的学习,这将使学生在今后的科研工作中受益终身。举办讲座,通过面对面的生动讲解和答疑,让学生对实验室安全有深刻的感性认识。利用现在发达的网络和多媒体设备,制作科普宣传的视频、微信宣传作品等,以生动的文字、鲜活的影像做成安全警示集锦,该方式的宣传方式和时间更为灵活。
第二,针对不同实验室的特点和可能面临的突发事件制定实验室安全演练流程。演练方式可灵活选择现场演练和桌面演练。无论选择哪种方式,应该都要制定相应的演练制度和方案。现场演练以实验室工作区的试剂溢撒事件为例,由安全员现场解说处置过程中的关键点,包括初步评估污染物性质,扩散范围,影响因素及造成的后果等,进行暴露者的处置、标牌警示、消毒处理及废弃物转移、过程报告、评估等过程。实验室人员通过观摩和演练,对此次演练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桌面演练是通过虚拟演练的方式,针对演练情景中的相关问题,明确应急预案中的职责和程序,该形式灵活机动、可重复操作且节约人力物力[4]。通过不同的演练,不仅能够提高研究生的安全理论素质和实战技能,并在实际演习中找出不足和缺陷,进一步完善实验室安全应急预案。同时,根据重大突发事件的形势变化和实施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及时修订。
第三,严格落实检查监督机制。实验室设立安全员,对实验室进行定期和不定期检查。定期对仪器的使用情况、维护情况、危险化学品的使用等进行检查,不定期对实验室安全准则中要求的“应知应会”内容进行抽查,保证实验室安全不是应付公事,而是切实落实到科研工作的每一个细节上[5]。不定期的检查作为定期检查的重要补充形式,就是为了让定期检查成为一种“彩排的游戏,应付的过程”。我们医院的研究所设立严格的实验室准入制度,进入实验室的研究生需要填写申请表,对于即将使用到的仪器进行申请备案,并在学习安全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基本实验技能和安全知识培训”测试,内容包括实验室行为规范、实验室安全概念、仪器使用注意事项、危险化学品和易燃易爆品的存放和使用规范、实验室质量控制等。通过测试,要求研究生掌握基本的实验室安全常识。
第四,让研究生参与到实验室的安全检查工作中来。增加研究生的主人翁责任感,将实验室的安全责任进行分解,具体落实到包括研究生在内的每个实验室成员的身上,让他们同时承担起日常的安全监督员的责任。通过任务的分解,调动大家参与实验室安全的积极性和责任心,使学生意识到创造一个和谐、安全的实验室环境是每个人的责任和义务,也让学生有机会把学到的安全知识运用到日常的实验室工作中。培养学生“实验室安全人人有责”的意识,不仅可以增加发现实验室隐患的机会,而且也培养了学生对仪器设备的爱护和实验试剂的节约,减少了实验室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
第五,实验室建立良好的科室氛围。先进入实验室的学生和工作人员要起到很好的榜样作用,并能主动的帮助后进入实验室的学生。对于仪器的使用要进行操作示范,形成一个传帮带的做法[6]。培养严谨的科研意识也是非常重要的。所有的研究生在实验过程中,应该详细记录操作过程,包括试剂的配制、仪器的参数调节等,其目的在于能够保证他人在用作者的实验方法做实验时能够在同一条件下进行,另外也可以防止危险事故的发生。
总之,我们要充分认识实验室安全教育的重要性,根据不同的学科特点和研究生培养模式,建立有效的实验室安全教育体系,有效防止重大危险事故的发生,为保障科学研究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作者:孙琳 王咏红 申阿东 单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 北京市儿科研究所儿童呼吸感染疾病研究室
参考文献
[1]赵庆双,闻星火,李明.加强安全教育是保障高校实验室安全的关键[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7,24(9):8-11.
[2]袁素贤.生物安全实验室及其管理初探[J].中国畜牧兽医,2008,35(2):149-151.
[3]张景霞,张磊,赵宁宁,等.某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对实验室生物安全知识认知情况的调查分析[J].西北医学教育,2010,18(4):767-770.
地处武陵山片区的高等职业院校,由于受当地经济、文化等因素的制约,信息安全教育起步晚,对信息安全教育重要性的认识程度不够,片区内高职院校还没有将信息安全教育纳入系统科学的学校教学计划中,学生整体信息安全意识较低。随着片区内信息技术的发展与信息化建设的推进,信息安全保障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何在现有教学条件基础上探索信息安全教育教学对策是武陵山片区各高职院校顺应信息化社会发展需求的必然趋势,对武陵山片区信息化基础建设和当地经济持续发展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1.武陵山片区高职院校信息安全教育教学目标
武陵山片区高职院校信息安全教育滞后,要在片区内全面开展信息安全课程教学,明确课程教学目标是基础,高职院校计算机及相关专业开设信息安全课程教学,目的应该是培养能够在实际生活与工作中解决第一线具体问题的实用性人才,而不是培养出信息安全方面的全才,也不是培养信息安全战略性人才,旨在培养满足社会企、事业单位需求,具备一定的信息安全道德意识,清楚认识并熟练掌握网络信息安全维护及相关安全防范技能,可以承担信息安全系统及环境构建技能型人才。因此,片区开设信息安全课程的教学目标可以概述为:要求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素质的学生,帮助学生认识并掌握信息安全领域的基本知识、原理及技术,让学生在开放式网络环境中懂得如何保护自己的信息和隐私,如何防范黑客、木马病毒等的侵害。通过课程学习让学生具备独立进行网络信息安全防护和工作的能力,并在学生掌握信息安全知识的同时,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实践技能和职业能力。
2.武陵山片区高职院校信息安全教育教学课程设置
武陵山片区各高职院校在实际信息安全教育教学活动中,可以根据课程目标及不同专业高职学生认知水平、知识结构的差异,进行课程教学设置。在理论课程设置中体现“必需、够用”的原则,淡化理论知识的推导过程,以实际需要精选和更新教学内容;专业课程以“必知、技能”为度,体现职业的针对性,让学生真正掌握好职业岗位必备的专业知识、职业技能。这里采用模块化方法,将信息安全课程设置分为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技术课三个模块。公共基础课面向的是职院全体学生,片区内的高职院校可以在原有课程体系基础上利用公共基础课程全面展开信息安全知识普及教学,在公共基础课程《计算机应用基础》、《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现有教学内容上,要求加强对相关信息安全知识、信息防范技术及法律法规内容的引入和融合力度。如在《计算机应用基础》中介绍操作系统章节内容时,引入系统漏洞、计算机病毒入侵等基础知识,随后展开讲解如何下载及安装系统补丁程序,如何使用防毒软件和杀毒软件等;在介绍数据库章节内容时将数据备份与数据加密等知识点穿插其中;在介绍互联网章节内容时将之与安全口令设置方式、防止垃圾邮件及防火墙的安装应用等知识相融合。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介绍文明上网,遵守网络道德章节内容时,引入计算机安全与国际互联网安全的法律法规及信息安全法规和标准等内容。通过信息安全教育与公共基础课程相融合的方式实现对全体高职学生信息安全基本知识教育的普及和基本技能的培养任务。对于专业学生而言,设置专业基础课程时,既不能照搬普通高校模式将相关课程开设得太多太广,这与高职院校强调以技能培养为主的目标不符合,同时又不能轻视,否则后继专业课程将无法顺利扩展,信息安全知识体系以计算机、网络为核心,所谓专业基础课实际指与计算机、网络相关的课程,基于以上因素,笔者认为高职信息安全教育的专业基础课程应包括计算机专业当中与信息处理、安全防护相关的课程,而这些课程均由必须掌握的后继专业课程决定,可以设置为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计算机网络与通信、网络操作系统、C语言程序设计、Java程序设计、Photoshop图形图像处理、数据库原理及应用、网站建设与维护、计算机专业英语;专业技术课程是专业基础课程的延伸,应侧重于对专业基础知识的构建能力培养方面,可以设置为操作系统与安全、数据存储与备份、入侵检测技术、防火墙技术、加密与解密技术、电子商务安全技术等。
3.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探研
明确课程教学目标,设置好教学课程后,还必须有良好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才能得到真正理想的教学效果。我们在探研片区信息安全教育教学策略时引入建构主义教学理念及实践性教育原理,试图通过现代化教育理念实施对片区信息安全教育课程的教学改革。
3.1引入建构主义教学理念,注重引导、启发式教学,发挥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
建构主义是目前国际上广泛采用的一种现代教育技术理论基础,由于它倡导的学习环境适应当代最新的教育技术发展要求,使建构主义理论逐渐和广大教师的教学实践普遍结合,成为国内外高校深化教学改革的一种指导思想。
3.1.1教师应转变角色,帮助和引导学生建构知识。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主体,教师则转化为学生主动建构知识意义的设计者、教学组织者和引导者。在建构主义教学理念指导下,在信息安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转变原来知识的灌输者、传授者的角色,在实施教学过程中更多地充当学生的倾听者、引导者,在引导交流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与学生建立起民主合作的和谐师生关系,通过师生间的沟通和互动实现学生知识建构。
3.1.2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建构主义理论强调学习者在真实的情景中学习。在信息安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电脑课件、实物展示、图片、案例等多种方式,为学生提供并创设较为真实的学习情境,扩充学生的知识背景,并设置学习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针对网络中出现的一些信息安全事件,老师可以通过课件图片演示或教学案例投影等方式创设情境,然后提出相关问题(如网络支付过程中的身份识别或信息保密等问题),利用设疑激趣的方式,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学习的兴趣。
3.1.3指导学生合作学习,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建构主义认为个人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之上,通过小组讨论及协商的方式,完善并深化对相关主题的知识建构。在信息安全教学活动中,教师利用可能的条件组织学生进行协作学习,既可以是师生之间的协作,又可以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协作,目的是通过协作学习起到引导和解疑的作用,使学习进程朝着有利于有效知识建构方向发展。当然,教师不能直接将答案告知学生,而要启发引导学生在协作讨论中发现问题、纠正错误和扩充认识,从而得到问题的最终解决办法。在共同协商讨论过程中培养学生间的团队合作精神,让他们善于与周围同学交流合作,汇集众人的智慧,共同探讨遇到的问题,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3.2强化实践性教学理念,通过实践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职业操作技能。
实践性教育理论认为学生的学习是为社会实践和生活实践服务的,离开实践学习也就没有了任何实际意义。信息安全课程是一门实践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如果只讲理论和单纯技术而脱离实践演练,则学生无法深入理解信息安全理论的实际应用,更谈不上信息安全知识技能的全面掌握及创新技术能力培养。因此,信息安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针对其教学内容及不同专业学生实际需求增设实践性教学环节在整个课程学习中的比重,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认识和理解信息安全相关知识与技术,培养自身实际操作与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奠定良好的职业技能基础。
3.2.1重视理论基础性实践。
信息安全学科涉及的安全技术内容多、知识体系庞杂,要求学习者必须具备较强的理论基础。可以通过理论性基础实验设计,例如Windows的网络服务应用、网络服务器与路由器配置、Windows系统账号的安全管理、IIS访问限制的设置、网络地址转换、计算机病毒防范、防火墙设置与使用等,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理解和掌握相关理论知识和基本概念,为后续进一步深入学习打下应用的基础。
3.2.2深入专业技术性实践。
具备理论基础后要求信息安全相关专业学生掌握更深入的专业技术性实验应用。专业技术性实验内容包括数字证书的申请与发放、使用PGP对邮件加密、VPN技术及配置、安全审计验证、入侵检测试验、网络扫描实验、SQLServer数据库的备份等。
3.2.3引入综合化项目实训。
通过实践性教学环节掌握了信息安全相关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之后,还可以设计综合化项目联动实践,让学生更好地适应从知识到应用的转变。例如:在实训机房现有硬件设施和实训实验平台基础之上,安排学生执行网络安全事件审计、日志分析、攻击跟踪等综合实训,使学生不仅能完成独立的实验任务,更进一步培养学生综合配置安全网络的能力。在设计“入侵检测和网络攻击防御”综合实训中,将黑客的网络攻击流程、攻击手段与攻击软件,以及近年来流行的网络信息抓包工具、扫描探测方式相结合,制定出网络整体安全方案,实现对信息安全课程相关内容的综合检测。
3.2.4扩展实践途径,提升师生实战能力。
加强学校与企业的合作,采用校企联合方式推行订单式培养,由学校提供管理、场地及部分教师,由企业提供需求、硬件设备、技术资源、实习基地、兼职教师及就业机会。让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企业实际项目开发、网络安全规划,以及详细设计方案的制订,这种实践订单培养方式在提升教师和学生实战能力的同时体现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院校办学宗旨,使学生毕业后尽快融入社会工作中。
3.3教学方法。
3.3.1情景案例教学法。
通过创建及展示各种趋于现实的情景案例,将抽象的学习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促进学生扩展思维与学习探索。
3.3.2任务驱动教学法。
根据教学目标将课程内容巧妙地隐含在一个个教学任务当中,任务由简到繁、循序渐进地建立起相互联系,从而形成一个结构合理的任务链,学生在对任务的分解执行中找出内在联系、引申出知识点,从而解决学习问题,通过生动、具体的学习任务达到学生获取和掌握知识的目的。
3.3.3项目引导教学法。
通过“项目工程”引导学生深入实际现场,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辅助,在实践中应用已有知识、发现新知识,提高技能。
武陵山片区高职院校信息安全教育教学策略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探索领域,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进一步思考,在探研和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更多挫折与困难,但是确信只要真诚面对和接受挑战,在实践中不断加以完善和改进,就一定能培养出优秀的、符合社会需要的信息安全技能型应用人才。
参考文献:
[1]孟魁,刘功中.基于创新教育的信息安全实践课程建设[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4(09):227-229.
[2]王春林,秦海菲.信息安全教学改革探索[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14(09):78-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