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妇科病人术后护理

妇科病人术后护理范文

发布时间:2023-10-11 15:54:48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5篇妇科病人术后护理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妇科病人术后护理

篇1

1.1一般资料我科选择2003年10月至2006年10月期间80例术后排尿困难患者,年龄27~55岁,平均年龄36岁。其中阴道手术20例,子宫手术40例,外阴手术20例。全麻手术14例(平痛新及安定联合静推麻醉4例),硬膜外麻醉手术32例,腰麻15例,双侧神经阻滞19例,排尿困难出现于术后0~6 h。

1.2排尿困难问题的护理分析

1.2.1术前缺乏床上排尿训练多数病人术前虽在护士指导下接受训练,但未能掌握动作要领。术后突然在陌生环境躺着小便,因不习惯而难以排出,从而出现排尿困难。

1.2.2物的作用妇科手术均需在麻醉下进行。排尿的低级中枢及支配会阴的盆腔骶神经位置较低,尤其是腰麻和硬膜外麻醉,使马尾神经纤维增厚,以及局麻浸润到会阴体附近、泌尿神经吻合支,使膀胱逼尿肌张力下降[1]。麻醉越深,时间越长,其抑制时间也相应越长,膀胱积尿越多,随之产生排尿困难、尿潴留。

1.2.3术区疼痛的刺激术后物作用消失,会疼痛影响盆腔肌肉收缩,使病人不能运用腹压而发生排尿困难。

1.2.4心理因素妇科患者术后多有紧张、不安、怕羞、唯恐尿床等心理因素,从而造成排尿困难。

2护理对策

2.1术前严格进行卧床排尿训练术前每日至少3~4次进行训练。由责任护士进行督促检查。切实让患者掌握卧床排尿的要领[2]。

2.2肌肉注射新斯的明针,利用其药学特性减少麻醉的抑巩义市人民医院(吴先菊)制时间,增加膀胱逼尿肌张力而促使排尿。

2.3诱导排尿术后出现下腹胀痛排尿困难或者尿潴留时,首先要分析是否与麻醉有关或者有机械性梗阻,如无,可采用诱导排尿法。尽量减少室内无关人员,要尽可能舒适;使之听流水声,利用条件反射诱导排尿;或者用温水冲洗会,或下腹部交替使用湿热敷等方法刺激病人排尿;利用神经反射进行排尿:肛注开塞露60~80 ml,稍停片刻开塞露自流出,尿液也会随之流出(排便常伴有排尿)。另外,也可用清凉油擦脐部,刺激相应穴位引起排尿。

2.4鼓励和协助病人变更进行不断有意识的排尿动作,达到排尿的目的。膀胱按摩适用于无机械性梗阻的病人。按摩时要注意推移压尿时,用力应该均匀,由轻至重,逐渐加大压力,切忌用力过猛,以防损伤膀胱。该法对疼痛、等因素引起的排尿困难的病人效果很好。

2.5心理护理尽量减少躯体暴露的情况下让病人放松排尿,如实行屏风遮挡、异性回避等。当发现因术后紧张、怕羞、唯恐尿床、污染衣物寝具的病人排尿困难时,需要及时安慰病人,护理人员要用温柔体贴的语言去感化病人,使之产生信任感和安全感,克服对环境的陌生感,解除病人的顾虑,创造良好条件使之轻松排尿。

3体会

篇2

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指血液在深静脉内发生异常的凝结,阻塞静脉管腔,使静脉血回流遇到障碍,轻者导致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后遗症,给患者的术后恢复及生活质量等带来一定的障碍,严重的患者可能发生栓子转移形成肺栓塞危及生命。血流缓慢、静脉壁损伤、高凝状态是静脉血栓形成的三大致病因素。DVT常发生于下肢,特别是左下肢,可影响下肢功能,以剖宫产术后最为常见,其次为妇科恶性肿瘤手术后,妇科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了率为7%-45%,致死性肺栓塞的发生率大约占1%,DVT是妇科手术后常见且较为严重的并发症之一[1]。因此及时发现预防DVT是至关重要的。我科2010年1月至2014年3月发生15例DVT,采取及时治疗并给予有效的预防和护理后无并发症发生,现汇报如下。

1临床资料

我科2010年1月至2014年3月手术后病人DVT共15例,均在术后3--5天发生下肢胀痛,活动或行走后加剧,2例伴发热。年龄38岁--76岁,平均57岁。宫颈癌行经腹子宫广泛切除并盆腔淋巴清扫6例,宫颈癌行腹腔镜宫广泛切除及盆腔淋巴清扫5例,子宫内膜癌行经腹子宫及双附件切除2例,子宫肌瘤行经腹腔镜子宫全切2例。其中合并高血压5例,合并糖尿病2例。

下肢深静脉栓塞的诊断根据临床症状、体征,如下肢麻木、胀痛、下肢运动或站立时腓肠肌疼痛;下肢肿胀,两侧大腿和小腿中部周经相差大于1厘米;LuKe征(+),即前后位压迫腓肠肌时,疼痛加剧;Homan征(+),患者仰卧屈膝,踝关节急速背曲时,腓肠肌疼痛[2]。结合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确诊。

2 DVT的预防

2.1术前宣教妇科肿瘤病人是DVT高危人群,腹腔镜手术后容易并发DVT,如无预防措施,则小腿DVT将增40%―80% ,下肢近侧DVT机会为10%―20%[3].因此对腹腔镜手术病人围手术期的预防非常重要,责任护士术前详细向病人讲述发生DVT的病因.危险因素及后果.提高病人的警惕性;讲解DVT的常见症状.并告知病人如有不适及时告诉医生护士;术前特别向别人强调术后早期活动的意义.因腹腔镜术后存在静脉淤滞.血液高凝等因素[1].应积极采取预防措施.防止DVT的发生。

2.2指导患者在术前进行下肢相关运动的反复训练,直到掌握为止。如脚趾伸屈运动;踝关节旋转运动;下肢直伸运动,使足尖与下肢成直线;膝关节伸屈运动、下肢内收外展运动;下肢内、外旋运动等,向患者讲解下肢运动可使下肢肌肉收缩,挤压肌肉和肌肉间的静脉,对静脉回流起着泵的功能,加速下肢静脉血液回流,防止下肢静脉血流淤滞及血栓形成,同时下肢静脉瓣的作用,促使性子静脉血向心回流而不倒流;肌肉舒张时静脉压下降,有利于微静脉和毛细血管内血液流入静脉,能有效预防术后DVT的发生[4]。术前护理干预使病人充分了解DVT发生的原因及预防措施.使之做好自我防护,增加自信心,更加积极配合治疗,有利于患者心里康复。

2.3防止血液高凝状态的发生妇科手术在术前一天给予口服磷酸钠盐清洗肠道,术前晚和术晨行清洁灌肠,应注意防止体液失过多导致血液浓缩而诱发静脉血栓的形成,要给患者及时补充一定的水分和电解质,防止血液呈高凝状态。针对静脉淤滞状态采取下肢间断加压装置和弹力袜的物理方法;

2.4对有合并症的病人,积极治疗原发病防止术后DVT的发生。如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病人血液在术前就存在高凝状态,这些均为腹腔镜手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对这些病人术前应尽可能地纠正原发因素,遵医嘱给予降血压、降血脂、降血糖治疗。结合血液流变学结果,酌情给予抗凝药物,如低分子肝素、阿司匹林等。督促患者改变不良习惯,如抽烟、酗酒等,指导进食低盐、低糖易消化的食物,少吃动物脂肪和高胆固醇,多食用一些高纤维的饮食,少吃辛辣食物多吃瓜果蔬菜,注意水分的补充如多饮汤类等,以此降低血压的黏稠度,同时保持大便通畅以降低负压有利于下肢静脉的血液回流。多饮用茶水,因为茶水有促进排泄,防止血小板聚集的作用[5]。对防止DVT的发生有积极作用。

3护理

3.1 活动护理妇科盆腔疾病和手术影响使病人血液黏稠度增加,卧床时间或手术时间越长,DVT和肺栓塞的发生率越高。 血流淤滞是DVT形成的重要因素。 术后早期活动双下肢促进静脉血液回流,腹腔镜手术病人应早期采取主动和被动运动.促进下肢静脉血流通畅.以防血栓的形成。尤其手术时间较长的病人.在病人麻醉清醒前护士或家属需被动按摩病人的双下肢腓肠肌.并做足踝被动运动。方法;左手固定踝部,右手握前足做踝关节屈伸运动,足内外翻运动和由屈内翻.伸外翻组合而成的环转运动,.每天10次-15次。术后6h协助病人做下肢伸展运动.动作宜慢.及时指导病人做足踝主动环转运动;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可翻身活动.拔尿管后鼓励病人尽早下床活动.促进下肢静脉血液循环.有效预防DVT的发生。对高龄、恶性肿瘤病人及术后体质虚弱不能早期下床活动的病人均给予使用弹力袜,注意弹力大小合适,同时继续加强病人双下肢屈伸运动的指导。对于配合不好的病人,责任护士给予被动活动。术中使用弹力袜可限制静脉过度扩张,增加血流速度,改善血液淤滞状态,减少发生DVT的危险因素。应用弹力袜预防DVT费用低,正确使用弹力袜后无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病人易于接受。因此早期应用弹力袜能减少因手术、麻醉等原因造成的血液循环减慢,对预防术后的DVT具有重要意义[1]。

3.2密切观察病情 ,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患者一旦发生下肢深静脉栓塞,若没及时的发现和治疗,容易导致患者的患肢部位丧失生理功能,进而导致致残现象的发生。 科室应加强护理力度 ,全科护理人员对这类病人作为全科的护理重点。对于高危手术病人科室有醒目提示,有特殊交班,各班护士经常去病房认真听取病人的主述,密切观察患肢的肤色、温度、感觉,询问有无肿胀、疼痛等异常症状,便于及早发现病情,及早采取治疗措施,DVT发生早期栓塞部位均在膝关节以下至足踝部,表现为下肢疼痛或不同程度的沉重感、肿胀、浅表静脉扩张、皮肤温度增加和低热等。自发性疼痛为DVT最常见的症状.疼痛合并肿胀时DVT的可能性更大。对出现DVT症状确诊后,应立即嘱病人卧床休息1周~2周,患肢抬高20-30厘米制动,注意制动并非不动,可在床上做足关节运动,每次5-10分钟,每天4-6次。局部严禁冷热敷及按摩,由于热敷促进组织代谢,增加耗氧量,对患肢无益,冷敷引起血管收缩,不利于解除疼痛及侧支循环的建立[1]。

3.3心里护理手术本身对病人就有很大的心里压力,加之并发症的发生,绝大多数病人心事重重呈焦虑状态,缺乏战胜疾病的信心。护士应耐心地向病人讲解清楚,告知病人及家属手术是成功的,并发症的发生只要他们积极配合,掌握配合的要点与注意事项,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并发症一定能得到减轻并好转或治愈的。

3.4静脉输液的护理在穿刺时避免在同一血管上反复穿刺,要提高护士的穿刺水平,注意保护血管。持续静脉输液不超过48h,以减少对血管内膜的损伤。静脉血管壁损伤是导致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三大因素之一.静脉血管内膜的损伤因素有化学性、机械性和感染性.临床上常见的因素是静脉注射有刺激性的药物.如高参液体、某些抗生素及抗肿瘤药物等.因此在临床护理中应减少对血管内膜的损伤.尽量避免下肢静脉输液及同一静脉多次穿刺.必要时采用留置针套管穿刺后用肝素盐水封管,留置针按输入的药物、血液制品、输液速度等要求,经尽量选择较小的型号,以减少对血管内壁的损伤,降低机械性损伤和血栓的形成。同时在补血时尽量避免补充库存血、不常规应用止血药等。 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病人不宜采用下肢静脉,尽量选择上肢静脉穿刺,因为下肢静脉血液回流靠胸腔的负压,小腿肌肉的收缩及静脉瓣的防逆流作用,如果必须选择下肢静脉,尽量缩短使用止血带的时间。

3.5用药护理 使用抗凝、溶栓治疗时护理上应详细了解病人的基本情况及生活规律,掌握抗凝、溶栓药物的用药时间、方法、用量及用药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保证抗凝、溶栓的顺利进行。使用肝素抗凝治疗时可出现皮肤出血点及青紫斑等,应密切观察有无出血倾向[6],同时监测病人的凝血功能。

4讨论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多见于产后、盆腔手术后、外伤、晚期恶性肿瘤、昏迷或长期卧床者。如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极易造成深静脉功能不全,给患者带来长期痛苦,影响生活和工作能力,甚至致残。妇科术后下肢DVT是目前人类健康的一大危险因素,其发病快、并发症多、治疗时间长,额外增加了病人的身心和经济负担。因此重在预防,而单一的手段往往很难杜绝其发生,故术后下肢DVT的预防应针对危险因素如术后血流的改变、高凝状态、静脉血管壁的损伤以及本身疾病因素等,采取物理性、药物性和综合性预防措施才能减少或避免其发生,提高妇科手术的治愈率。

参考文献

[1]钟梅,叶金英.妇科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进展[J ].全科护理.2013.7(11):1800-1802

[2]陈艳.妇科肿瘤术后静脉血栓的预防性护理[J].河北医学.2007.13(1):100-111.

[3]代莉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进展[J].实用护理杂志.2002.18(2):55.

篇3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1.436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1-0299-01

手术往往会造成患者出现较为剧烈的生理及心理应激性反应。有资料显示,妇产科术后的多种并发症可能和术后疼痛存在关系。妇产科手术的术后疼痛主要包括了生理性与病理性这两种类型。对患者的术后疼痛开展持续性评估,有助于了解各类疼痛的治疗措施,切实减轻患者的痛苦,同时还可有效防止围手术期各类并发症的发生。

1影响疼痛控制的因素

1.1担心对成隐。多数医生会在经过患者同意的情况下使用物,但一些护理人员会担心物的使用会使病人成瘾,这成为了影响有效控制疼痛的主要障碍。在临床实践中,一些护理人员混淆了的成瘾性、耐药性和依赖性的概念,把临床上因病人疼痛加剧需要增加药物用量或因疼痛需继续使用止痛药的病人当作成瘾,从而害怕继续给病人用药,尽量拖延或不给药,阻碍了有效的疼痛控制。

1.2缺乏对疼痛的重视程度。首先是由于对疼痛评估缺乏常规性,使护理人员在按常规监测术后病人的生命体征时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其次为采用疼痛评估方法的不正确,以致错误地给病人进行疼痛打分和分级。

1.3害怕药物不良反应。如延缓伤口愈合及术后恢复减慢也是病人拒绝用药的一个原因。医务人员害怕使用,尤其是吗啡引起的呼吸抑制,是影响有效止痛的另一个障碍。

1.4护理人员与病人的沟涌不够。护理人员与病人的沟通,是护士获取信息、收集资料的重要手段,与病人缺乏思想交流,往往使一部分病人不能得到及时处理。

2妇产科病人术后疼痛的护理措施

2.1护理人员应与患者多沟通,做好患者的心理工作。护理人员应当在术后适时向患者介绍术后疼痛与转归的情况,包括术后切口的疼痛时间与程度,让患者做好心理准备,并告知患者各类减轻疼痛程度的方式,比如镇痛泵与止痛药等,从而消除患者对于疼痛所产生的恐惧心理,并避免术后由于疼痛而表现出过度的紧张。心理护理能够影响到病人对于疼痛的认识,使其产生不怕疼痛之意识,从而对于疼痛产生足够的心理准备。在实际工作当中,对于精神紧张与焦虑,而且希望得到护理人员理解的患者,尤其是术后很想多用止痛药以减轻自身痛苦的患者,护士要用和蔼可亲的态度去安慰与鼓励患者,倾听患者的陈述,并耐心细致地观察,尽量去解答患者提出的问题,使其树立起战胜病魔的自信心。一些病人性格较为脆弱,疼痛的阈值比较低,对于疼痛十分敏感,在麻醉清醒之后不久就会感到疼痛难忍,而另一些病人的自尊心比较强,意志顽强,在术后能控制自身疼痛。有鉴于此,护士应当了解到患者的性格与情绪,分别采用各不相同的护理计划。对于自控能力比较强的患者应及时予以表扬与鼓励,在肯定其长处的同时要提醒他们及时反应自己出现的不适,以避免发生意外和耽误抢救的时机。对于耐受力比较差的患者应当多进行巡视与安慰,让患者切实感受到护士的关心,进而对护理人员产生信任感与安全感,从而积极主动地配合治疗。

2.2配备疼痛测量工具,提高护士评估技能。对术后患者疼痛程度的正确评估,是进行有针对性疼痛治疗和护理的基础,只有医院配备有足够准确测量疼痛的工具,护士掌握正确的疼痛评估技能,才能准确地评估病人的疼痛并及时给病人止痛。各医院应提高对病人疼痛治疗与护理的认识,配备足够的准确测量疼痛的工具,将正确的疼痛评估技能作为护士日常培训的一部分,使培训正规化、制度化、经常化。

2.3强化护理人员对疼痛控制的认识。据调查,有一半以上的病人在术后72h仍出现疼痛不止的状况。所以,疼痛主动评估应当成为医院护理工作的常规,避免只有病人反应疼痛之后才进行被动处理的情况。当前,护士往往会低估病人的疼痛状况,在疼痛强度的评估上,大多数护士与患者的主诉不一致,很多护士会低估患者的疼痛强度。

2.4合理运用镇痛药物。现代医学主张进行预防性用药,而不是等到患者疼痛难忍之后再给药。预防性给药所需要的剂量要比疼痛剧烈时的用药剂量更少,而且病人的痛苦更小、镇痛效果更好。比如,对于妇产科小手术所引起的疼痛,运用散利痛类药物就能达到比较理想的镇痛效果;对于妇产科中、大手术所引起的疼痛,则应使用中枢作用止痛药与患者自控止痛法。这一治疗方法主要是为适应患者个体需要而设计出来的一种可塑性止痛法。当病人按动按钮即可启动这一系统,从而产生主动参与感,有利于患者身体的康复。

2.5准确判断患者的疼痛类型。护理人员应当严密观察患者切口的局部情况与生命体征出现的变化,并准确地判断出疼痛类型。如果是伤口痛,就要严密观察切口是否有肿胀,切口敷料是否出现渗血与渗液,从而防止出现局部血肿;如果患者出现宫缩疼痛,子宫收缩较好且恶露多,护士可采取按摩子宫与应用宫缩剂、热敷下腹部等方法来止痛;如果因为使用留置导尿管而造成患者膀胱痛,则应及时进行抗感染治疗,并嘱咐患者多喝水;如果患者因为术后禁食、心理压力大或者原有胃病史而出现了胃疼痛,则应叮嘱患者注重清淡饮食,不要食用凉食。

术后疼痛是患者对于手术刺激的一种应激反应,它所造成的病理与生理改变,将会影响到患者术后恢复。因此,要想加快患者的术后恢复,就必须解决患者的术后疼痛问题。在临床护理实践之中,部分医院未能将疼痛评估列入护理常规,唯有在病人在提出疼痛或者要求镇痛之时才会被动地进行处理,这就阻碍了实施有效的疼痛控制。在妇产科病人的术后护理当中,应当注重消除病人的紧张情绪,进行合理的疼痛评估,运用药物等方法将病人的疼痛控制于最小限度上,让其能够安度手术恢复期。

参考文献

篇4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4-0097-04

[Abstract] ObjectiveTo analyze the postoperative mentality trouble of patients with gynecological m alignant tumor , sum up nursing measure and effect.

Methods By analyze different psychological activity of 154 example gynecology department tumor patient , According to backgrounds and so on patient family, social environment, cultural quality, tutelage, according to the whole nursing request , allocate the nursing division who has clinical mentality work experience. according to sick woman’s characteristic of various periods to relieve the patient spirit anxious, the ache puzzle, the tumor frightened pessimistic psychology, adopts pointed psychological nursing.

Results 154 example patients can accept , coordinate operation and the chemotherapy with comparatively healthy mental state , the stable mood without exception. No 1 example operation complication happened. achieved the anticipated effect, The patient and the family members all is satisfied

ConclusionPointed completes gynecology department m alignant tumor patient psychology nursing, can cause the patient to coordinate the treatment, Prevent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 effectively. Promote recovering from the illness.It played the vital role to guaranteed the treatment result ,and improved the the nursing quality .

[Key word] Gynecological m alignant tumor; Psychological nursing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护理技术的发展,人们将护理对象的心理研究与护理学结合,发展成为护理心理学。运用护理心理学进行心理护理,使护患关系达到相互配合的心理效果,提高护理质量,已被医护人员所接受和认同[ 1, 2 ]。我科对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开展了系统的心理护理工作,获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我科自2006年1月至2008年1月共对154例妇科恶性肿瘤患者进行了系统的心理护理。其中恶性滋养细胞肿瘤39例,子宫内膜癌51例,宫颈癌42例, 卵巢癌22例,年龄最大75岁,最小15岁。

2心理分析

妇科恶性肿瘤病人的心理问题受病人的性格、行为方式、文化和家庭背景、病情发展以及对癌症和化疗的认识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故心理反应特点各有不同。

篇5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2006年1~12月,我院子宫切除手术病人292例,发生下肢深静脉栓塞5例,占手术例数的1.7%。其中全子宫切除术后1例,子宫及双侧附件切除加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后3例,阴式子宫切除术后1例。手术时间最长5小时,最短2小时。发病年龄36~65岁,平均50.6岁。发病时间:术后5~12天。发病部位:左下肢4例,右下肢1例。临床症状与体征:患肢皮肤发硬肿胀、疼痛,腓肠肌和腹股沟有明显压痛,站立和行走时疼痛加剧,伴有低热。

妇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栓塞的原因:①由于术前、术中禁饮食,体液量不足,致血液浓缩,黏稠度增高;②麻醉后小腿静脉丛壁处于松弛状态,静脉丛内瘀血,加之手术时制动,静脉丛内血液较长时间的瘀滞,易形成血栓;③手术时间长、范围广、创伤大,如行子宫全切加双侧附件切除,尤其是宫颈癌病人行子宫、附件切除加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手术创伤致组织大量破坏分解,引起血小板反应性增高,具有抗凝作用的蛋白质C及S减少,使血液形成高凝状态[2];④阴式手术由于两腿摆放位置不适,腿架未支好,窝未放软垫,均可使下肢静脉受压,发生静脉壁损伤。⑤合并肥胖、高血脂、高血糖者,血液黏稠度大,更易发生下肢深静脉栓塞。

治疗方法: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加丹参20ml静脉输注,抑制血小板对血管壁的粘附性,每天1次,连用3~7天。口服阿司匹林片0.3g,每天3次,抑制环氧化酶,使血小板膜蛋白乙酰化,并能抑制血小板膜上胶原糖基转移酶等酶的作用,阻止血小板的聚集和释放反应。配合抗凝药物肝素或溶栓药物尿激酶治疗。病情稳定后,鼓励病人尽早下床活动,但不宜久站、久坐,以防加重下肢水肿。同时给予低盐、低脂、高蛋白、高维生素、清淡、易消化饮食,以降低血液的黏稠度,促进疾病的恢复。

心理护理: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后,出现下肢肿胀、疼痛,会认为是手术失败,对治疗、手术产生疑问,心理压力重,护士要做好解释、安抚工作,与其分析所致的原因、治疗方法以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消除其顾虑, 配合并接受治疗。同时,动员家属陪伴,减轻孤独,责任护士经常与之交流,做好病人的心理疏导工作。

休息与:急性期应绝对卧床休息10~14天,抬高患肢,高于心脏平面20~30cm,并在足跟及大腿垫软枕,以促进血液回流,防止静脉瘀血,并可降低下肢静脉压,从而减轻水肿与疼痛。床上活动时避免动作幅度太大,禁止按摩,以防血栓脱落,随着病情好转可下床活动,但应穿弹力袜或用弹性绷带,活动时间和范围应逐渐增强,避免长时间站立和久蹲。

抗凝治疗护理:①病情观察。每日测量患者下肢周径,观察皮肤色泽、皮温、足背动脉搏动、有无呼吸困难等动脉栓塞症状。②护理措施。治疗期间患者要严格卧床休息,患肢抬高并制动,膝关节屈曲10°~15°,可使髂内静脉呈松弛状态,也有助于静脉回流,减轻血液瘀滞,缓解肿胀疼痛。

出院后护理干预:叮嘱患者出院后持续使用长筒弹力袜,继续坚持主动和被动运动,避免久坐、久蹲、久站,多饮水,进食低脂、高维生素饮食,如有不舒及时复诊。

预防

做好术前健康教育:对有高血压、高血脂、心脏病等需妇科手术的病人,在进行术前宣教时,就让病人了解此病发生的原因及预防措施,以便术后积极做好自我防护。

术中术后慎用止血药物,补充液体量,减轻血液黏稠度。

术后早期活动:术后应早期采取主动或被动运动,促进下肢静脉血流通畅。

减少对下肢血管的刺激和破坏:尽量避免下肢输液,禁止应用静脉留置针或输入高渗液体及刺激性药物,避免在同一静脉反复多次穿刺,防止静脉内膜损伤;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术后护士要勤巡视病房,询问病人,密切观察病人下肢的颜色,按压局部,感觉其紧张度及温度,以便早期发现病情,及早采取治疗措施。

饮食护理:给予高蛋白、高纤维、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避免大便干燥、秘结。

药物预防:对血液黏稠度高的患者,术后可应用抗凝药物如阿司匹林、低分子右旋糖酐、潘生丁等药物降低血液黏稠度和防止血小板聚集,避免下肢深静脉栓塞形成。

结果

本组292例妇科子宫手术病人中,5例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栓塞。 1例术后第5天自感左下肢腓肠肌有压痛,在应用右旋糖酐、丹参、尿激酶7天后痊愈。3例在术后7~8天,出现左下肢疼痛,腹股沟有明显压痛,站立和行走时疼痛加剧,1例在术后第12天出院后出现右下肢疼痛,随诊时诊断为此病,以上病例均行B超检查确诊。采取上述治疗、护理后康复。其余患者安全度过术后恢复期。

讨 论

妇科手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栓塞可由多种因素引起。为减少此并发症的发生,在手术操作时动作应轻柔,尽量减少对组织的损伤和血管的刺激;术中、术后保持病人水电解质平衡;鼓励病人早期活动下肢和下床活动,积极采取预防措施,以减少下肢深静脉栓塞的发生。对已经发生DVT 的病人,除采取必要的治疗措施外,应加强护理和康复自护知识的宣教和指导,使病员了解本病发生的原因和治疗、护理措施,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达到早日康复出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友情链接
在线客服 发表咨询 加急咨询 范文咨询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