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公有制经济和国有经济

公有制经济和国有经济范文

发布时间:2023-10-11 15:55:00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公有制经济和国有经济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公有制经济和国有经济

篇1

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而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是高等职业院校实现这一使命的必要途径。作为高等职业院校的国际贸易专业,如何更好地培养出高素质的技能型国际贸易职业人,并树立鲜明的专业培养特色,是专业建设和发展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通过对国际贸易专业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构建更符合实际的专业职业人培养方案,才能培养出更加适应岗位特性,满足岗位要求的高素质的技能型职业人。

一、高职国际贸易专业工学结合的途径

(一)建立校外实训基地

按照“互惠互利、双向受益”的原则,结合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趋势及本专业特点,与校外外贸企业签订合作协议,确定为专业的校外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一个实践操作、技能训练、职业素养培养的重要场所。学生通过校外实训基地的平台,可以了解到实际外贸工作岗位的特性、内容、操作规范,同时了解到新形势下外贸工作岗位对国际贸易人才的新要求。专业通过与外贸企业的互动,可以达到培养以“面向社会、立足岗位、优化基础、注重素质、强化应用、突出技能”为指导思想的“技能型”应用人才。

(二)学生到外贸企业实行顶岗实习

顶岗实习是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环节,让学生在适当的时候深入到外贸企业,到具体的外贸工作岗位上,到真实的工作环境中,一边学习,一边在工作,与一般企业员工一样从事相应职能的劳动,其身份既是学校的学生又是企业的员工,这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熟练的专业技能、较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等具有重要的意义。学生通过“顶岗”的过程对已学知识有新的认识与消化,对将要学习的知识有一个梳理与明确;并在“顶岗”中学习感受学校内无法体验到的真实工作氛围,缩短就业的适应期。目前“顶岗实习”在很多高职院校开展,并大都放在大三时期,学生是在学习了大部分专业所修课程的基础上,这样学生在专业知识上有着一定的基础。

(三)课证融合,加强考级考证

“课证融合”,又称为双证教学,是指课程的设置与职业考证相对应,课程教材和教学内容与考证内容相一致,通过课程学习,学生就能直接参加相关职业证书的考试。在国际贸易专业来说,主要的职业证书有外贸业务员、外贸单证员、外贸跟单员、质检员、货代员、报关员等,由于考证考级主要是针对特定工作岗位所需技能和专业知识来设定考试内容的,其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学生通过学习这些外贸岗位的专业课程,参加相关岗位的考证,获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这样学生掌握了相应岗位所需要的专业知识,具备了在相应岗位上的基本技能水平。通过这种形式,缩小了学生与外贸工作岗位的距离,为将来就业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四)完善校内仿真实训条件

由于校外实训基地往往不能很好地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很多高等职业院校为了弥补校外实训基地的不足,突破传统模式,运用创新思维,在校内建设基于实物的仿真实训场所,这样可以完善专业实训功能、提高专业实训效果。对于国际贸易专业来说,就是建立国贸实训室,购置外贸相关软件,利用事前设定的操作情景,学生可以足不出校参与到摸拟的外贸实训环境中来,并模仿某个角色进行相关环节的操作,通关角色的操作学生可以认识到角色的定位,了解到角色的工作内容,学会角色所需要的相关技能。

(五)引入企业外贸人员参与教学环节

在教学环节上,把企业参与有机地融人整个教学系统中,整合企业和学校资源,充分利用企业的优势,发挥企业为教学服务的辅助功能,成立由企业外贸部门负责人或

者一线有着丰富外贸操作经验的人员等参加的教学指导委员会,作为常设机构定期举行例会,研究和制订职业人培养方案、教学计划,同时聘请这些企业人员参与某门课程或者某些环节的教学,把其外贸操作经验融入到课堂,一方面可以让学生产生对权威的敬仰从而提高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学生可以尽快掌握实际岗位上所需要的技能。

二、高职国际贸易专业工学结合中存在的问题

(一)校外实训基地流于形式

绝大多数高职院校国际贸易专业都与外贸企业签订了协议,建立了专业的校外实训基地,但许多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仅停留在协议书上,没有形成长期稳定、双向互动、运转良好的校外实训基地网,真正发挥作用的不多,大都形同虚设。另外学生到外贸企业实地跟班实训,场景虽是真实的,但由于企业的盈利性和外贸工作岗位的特性,不可能一次性安排大量学生较长时间的岗位实践实训,所以到最后就是流于形式,变成了短瞬的参观。学生也只能随机见识一些东西,对于外贸具体业务的内容没有深入和实质上的了解,结果是校外实训基地也就不能起到真正的作用。甚至有的只是签订协议,盖上公章,没有后续事宜,当是备案资料应付上面检查。

(二)对外贸人才的培养规格缺乏实践基础

高职院校国际贸易专业大多在制定职业人培养方案的时候,没有深入外贸企业一线岗位进行实际调研,收集第一手资料,而是学院的教师于会议室凭着自己的教学经验和以往的外贸工作经历以及设想来进行职业人培养方案的修订。缺乏实践基础的职业人培养方案自然不能真实反映实际岗位的需求,不能体现外贸人才培养的时代性,在人才的培养模式上会偏离现实;在课程体系设置上不能有效围绕培养高素质技能型职业人为中心;在课程内容选取上不能以工作任务为导向,工作内容为主线;在工学结合的理念上也仅仅停留在思想认识。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最终不能符合企业的实际需要。

(三)仍停留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上

外贸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关键在于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外贸实践或者实际操作环节,通过“在做中学,在学中做”来学习专业知识,巩固和掌握所需要的技能,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这才是工学结合过程中的关键所在。但是很多时候,由于条件上的限制和意识上的偏差,在现实的教学环节中,还是停留在以“教师讲授,学生聆听”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教师仍然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和核心,学生依旧是被教师牵制的被动的对象,让学生参与的操作环节被教师有意或无意删减了,虽然方便了教师,但是最终学生不能达到掌握所需技能的目标。同时教师衡量学生是否掌握了某项技能的考核,也还是停留在以期末考试为主,形式过于单一,不能有效反映学生实际掌握技能的情况。

(四)教学团队学院派的情况依旧未改

具体落实“工学结合”理念的主体是教师,因此教师在工学结合过程中的作用非常重要。教师在教授学生某项技能的时候,首先自己必须具备这项技能,这是前提,但是往往我们的教师真正在外贸企业从事过相关工作的很少,以后也基本上没有到外贸企业一线去挂职锻炼,即使有的挂职锻炼也只是停留在形式上,不是时间短就是干脆挂名而已。很多高等职业院校在引进外贸教师时候更多地考虑职称和学历,外贸从业经验仅是一个参考而已,而真正在外贸企业一线岗位工作过有较高技能的人才往往学历上不高,因此整体上教师技能普遍不高,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这些现实导致了在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上很多内容流于形式,不能教授学生真正的技能,最终是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

三、我院国际贸易专业工学结合的经验

(一)我院国际贸易专业工学结合的成果

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国际贸易专业成立于2003年,如今历经了近9年的发展,在这9年的发展过程中,专业一直秉承“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和办学指导思想,从专业实际出发,不断取得了新的成就,比如在2008年申报成功了一门省级精品课程—外贸出口跟单实务,2010年专业成功申报了浙江省特色建设专业。在2003年专业成立之初,就与校外外贸企业合作成立专业的校外实训基地,聘请外贸行业专家作出专业建设的指导委员会成员,邀请他们对专业建设提供外贸行业最新发展信息,同时提出对我专业建设的建议,帮助设置专业课程体系,讨论专业发展规划,修订专业职业人培养方案,

善人才培养规格,另外聘请他们为学生召开外贸方面的讲座。2004年开始开设技能实训课程时就聘请外贸企业兼职人员参与实践环节的教学,利用他们丰富的外贸工作经验充实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外贸技能操作水平。2005年提出以学生能力为本位,以任务驱动为导向教学方式,从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提高了教学效果,增强了学生的技能水平。2006年落实专业教师到外贸企业挂职锻炼,让教师先学会技能,再把技能带到课堂上教会学生技能,这样取得了很好的效果。2008年依据任务驱动为导向,工作内容为主线,对教学内容进行模块划分,实施项目教学模式,重点突出技能训练,正是因为这样,外贸出口跟单实务这门课程才能够顺利申报成为省级精品课程。

(二)我院国际贸易专业工学结合的突破

2010年开始,专业在原来的基础上进行工学结合的内涵和外延的扩展,继续做好做强,不断增强专业整体实力,与杭州言早西服饰有限公司合作成立了杭州言早西服饰有限公司对外贸易部。这是我院国际贸易专业摒弃了单纯式的协议合作,认识到开展深入实质合作的重要性,意识到长期稳定的深入合作必须建立在双赢的基础上,于是利用杭州言早西服饰有限公司还没有自营对外贸易的情况下,与其共同出资合作成立杭州言早西服饰有限公司对外贸易部,对外贸易部的人员都是学校都是由学校派驻,包括专业教师和学生,对外贸易部的工作具体就由派驻的学生和老师来开展。在与学校合作中,企业不用给对外贸易部的工作人员发工资,这样可以很大程度上降低单独投资成立一个对外贸易部,同时可以拓展国际市场,扩大市场销售,获得更多的利润回报。而作为学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建设来说,可以利用与企业合作的契机,一方面让教师深入岗位第一线了解和学习以及提高其外贸操作技能,另一方面让学生分批分组到外贸岗位第一线进行外贸操作实战,通过具体实战学生可以切实掌握所需要的技能,当然在这个过程中要有教师的实地指导。而且通过外贸业务产生的业务利润可以继续推进公司对外贸易部的长期运作。这样的合作形式可以说是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上的一个大胆创新和尝试,也是更有效推进工学结合的途径。

四、高职国际贸易专业工学结合有效途径的思考

(一)构建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

在目前教师师资结构前提下,不再惟高职称高学历是论,而是提高教师的技能水平,鼓励教师利用寒暑假去学校指定的外贸企业挂职锻炼,同时鼓励教师在教学之余并在不影响教学质量的情况下到外贸企业兼职,锻造一支理论知识扎实,技能水平高超的双师型教学队伍。只有在这种情况才能更好地贯彻工学结合的理念,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满足岗位要求的高素质技能型职业人。另外对教师队伍进行进一步优化,利用优厚待遇引进外贸企业行业专家作为兼职教师,共同为培养高素质职业人服务。

(二)提高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

在教学活动中应该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去,把主动权交给学生,提高学生主动性,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只是起到一个引导和指导的作用,把更多的时间交给学生,让其亲自操作,贯穿整个操作过程,体会操作经历,这样学生能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对技能要点的掌握也比较深刻。同时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应该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精心设计,把学生放在第一位,并通过实践教学的检验,及时改进和完善。

(三)密切与企业的合作程度

在市场经济社会,利益驱动是保证合作的首要条件。企业、学校不同的利益驱使,决定了各自的行为特征。学校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职业人为目标,而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企业的参与;企业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但要保持发展与创新,需要学校培养人才和技术服务。可见,要想保持与企业的长期稳定合作关系,并开展深入实质的合作内容,必须为企业培养人才和提供技术服务。同时作为工学结合的发起者学校,应主动走入企业,不断提高对企业的服务能力,另外还应研究企业需求的多样性和差异性。

参考文献:

[1] 温晓琼.高职国际贸易专业实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面临的问题与破解途径[j].工业技术与职业教育,2011,(01)

[2] 姚奇富.基于“工学结合”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难题及其破解[j].商情,2010(11)

[3] 吴素敏.工学结合是高职国际

贸易专业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j].商情,2010

篇2

企业文化作为一种新的现代企业管理理论,是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所创造的以价值观为核心、具有该企业特色的精神财富和物质形态的综合,国有企业文化包括价值观念、文化观念、企业精神、道道规范、行为准则、历史传统、企业制度、文化环境、企业产品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是以研究企业职工思想和行为规律,并对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过程。在现代企业制度下,依托于优秀的企业文化和思想政治工作手段相结合的管理模式已逐步为国企管理者所重视。实践证明,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根植于企业文化所营造的良好环境,而建设优秀的企业文化又是以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为重要实施手段,因此,在促进国企发展的过程中,择取其二者有机结合的途径就显得十分必要。

一、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有机结合的基础是坚持“以人为本”原则

在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的竞争已逐步趋向于融合人才队伍、科技实力、经营管理等为一体的企业综合素质的竞争。新的形势首先要求企业主体,即“人” 的素质的全面提升。企业文化强调以企业精神来激励人、凝聚人,以人的创造力推动生产力,并以企业生产力来激励人的创造力,达成最佳合力,形成企业发展的良性循环机制;而“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正是我党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践中提出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原则,是对思想政治工作者的基本要求,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始终。因此,二者有机结合就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在思想上承认员工的主人翁地位, 不断满足人的全面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在制度上,切实保证员工参与民主管理的权利;在工作上,培育人才成长环境,引导员工奋发向上,大胆创新;在生活上,关心并解决员工的后顾之忧,把事关职工群众切身利益的各项工作抓实抓好,使之享有企业发展成果。

二、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有机结合的前提是坚持“党建领先”原则

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和党执政的重要经济基础,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肩负着重大的经济责任、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因此必须坚持党建领先原则,将“科学发展观”的理念统领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文化建设的全过程。党领导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具体实践为企业文化建设提供了良好的政治思想前提,客观上塑造了国有企业自身文化的灵魂,保证了国企发展和企业文化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对企业文化建设具有保障和统帅作用。而企业文化建设有反作用于思想政治工作,使其更适应现代市场经济的需要,从而增强思想政治工作转化为物质生产力的力量,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三、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有机结合的关键是培植“企业核心价值观”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旨在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企业活力。核心竞争力作为企业组织资本和社会资本的集合,其形成的关键在于以企业核心价值观为保障。企业文化是企业社会资本的集中反映,思想政治工作则是促进企业组织资本提高组织活动效率重要因素,其二者有机结合就必须正确的企业价值观念,形成所推崇的基本信念及奉行的行为准则。企业核心价值观念是企业中占主导地位的管理意识,它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渗透到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全过程之中,企业文化发展战略的制定、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以及企业各项工作的协调,都以企业核心价值观念为驱动力。因此,必须摒弃旧的企业价值观念,树立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新的企业价值观。

四、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有机结合的保障是坚持“优势互补”原则

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形式单一,载体较少,多停留在理论灌输和口头说服上。现代企业制度下的国有企业致力于建设一种既体现社会主义方向,又融职工道德情操、理想信念、职业技能、生活情趣于一体的科学文明、健康向上、和谐共荣的企业文化,改变员工的某些旧观念、旧模式、旧习惯,使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经济工作有机地融为一体,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但在完善推进现代企业制度过程中,又必须有思想政治工作的融入而统一思想、凝聚人心,形成一种民主、协调、奋发向上的工作氛围,为企业制度措施的出台和政策规定的落实提供保障。两者在目标趋同的前提下各有侧重,因此两者有机结合时,就必须坚持相互渗透,取长补短。

五、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有机结合的实施途径要多样化。

企业文化既强调以人为本,提升物质文化要素,也注重打造企业精神,提升企业精神文化要素。在现代企业制度下,由于企业员工性别不单一、年龄多层次、智能多元化、气质、性格多类型,各自具有一定的正当爱好或特长等等,考虑到不同员工、组织、团体等不同的需要,在有机结合中,要努力培育包含多种并以一种企业文化为主元文化的新型的、复杂的企业文化,在企业管理实践中,宣传教育、领导垂范、形象教育、目标激励、情感沟通等途径手段都有利于企业文化和思想政治工作的交织融合,促使不同群体间的矛盾最小化,使企业组织成为年龄衔接、知识配套、智能互补、能级合理、心理相容、长短相济、目标一致、团结协作的群体。

参考文献:

[1] 苏霞. 论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文化建设问题[J ]. 西安联合大学学报,2001(3).

篇3

【Abstract】 Objective: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continuous venous venous venous blood filtration(CVVH) combined with hemoperfusion(HP) in the treatment of acute organophosphorus pesticide poisoning(AOPP) with respiratory failure.Method:34 cases of AOPP with respiratory failure,who were treated in emergency department of our hospital from June 2013 to June 2015,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 (17 cases)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17 cases).Based on conventional treatment and mechanical ventilation,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HP,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HP combined with CVVH.The treatment effect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Result:The dosage of atropine,mechanical ventilation time,coma to waking time,ChE activity recovery time and ICU stay tim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P

【Key words】 Acute organophosphorus pesticide poisoning; Respiratory failure; Continuous venous venous blood filtration; Blood perfusion

First-author’s address:Pingxiang People’s Hospital,Pingxiang 337000,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6.32.032

有机磷农药(organophosphorus pesticides,OPs)是我应用最广、用量最大的农业杀虫剂[1],种类繁多,如敌敌畏、乐果、对硫磷等,药效高、易分解,而当这些农药短时大量进入人体后会造成以神经系统损伤为主的一系列伤害,即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cute organophosphorus pesticide poisoning,AOPP)[2]。AOPP是急诊科常见的危重症之一,具有病情重、进展迅速、致残率及死亡率高等特点,严重威胁人们的生命安全及生活质量[3]。近年来,随着医疗水平的进步,AOPP的抢救成功率得到明显提高,但仍有10%左右的死亡率[4]。临床资料显示,AOPP发生后,约有80%的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呼吸功能衰竭,而呼吸功能衰竭是造成AOPP死亡的主要原因,其致死率可达45%以上[5]。因此,积极治疗呼吸衰竭是提高AOPP抢救成功率的关键[6]。本研究将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联合血液灌流(HP)用于AOPP合并呼吸功能衰竭的临床治疗,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参考文献

[1]赵曙光,解新良.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救治进展[J].中华全科医学,2011,9(9):1448-1450.

[2] Zhang J W,Lv G Y.The significance of the measurement of serum xanthine oxidase and oxidation markers in patients with acute organophosphorus pesticide poisoning[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Medical Research,2010,38(2):458-465.

[3]范小勇.丁酰胆碱酯酶活性评估院前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病情及预后的应用研究[J].重庆医学,2014,43(30):4028-4029.

[4]熊俊.血液灌流对急性重度有机磷中毒的疗效观察[J].临床急诊杂志,2014,15(10):638-639.

[5]胡智,杜凯音,李勇,等.呼吸机辅助通气救治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呼吸衰竭23例[J].人民军医,2015,58(3):324.

[6]胡安.生命支持下改良洗胃术抢救有机磷农药中毒呼吸衰竭研究[J].重庆医学,2014,43(27):3622-3624.

[7]赵姣云.联合血液灌流及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治疗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合并呼吸功能衰竭的应用效果[J].中国现代医生,2016,54(12):75-77.

[8]樊考林,杨建东,曾卫华,等.白介素10对有机磷农药中毒大鼠脏器保护作用的研究[J].江西医药,2013,48(4):338-339.

[9]陶贤洲,王佐.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致呼吸衰竭的影响因素分析[J].安徽医学, 2014,35(9):1273-1275.

[10]胡兴洲,金辉纯,徐素萍,等.血液灌流联合机械通气治疗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的疗效观察[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3, 3(1):75-77.

[11]叶淳娟.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合并呼吸功能衰竭的急诊抢救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25(19):581-582.

[12]关伟.血液灌流联合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治疗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42例临床分析[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38(3):500.

篇4

一、凡实行“工资包干办法”的企业,原则上包干人均工资水平不得超过同行业挂钩企业的人均工资水平。

二、根据市劳动局、财政局、原市税务局京劳资发〔1994〕229号文件规定适当核增工资总额的企业,在1995年核入包干工资基数时,按以下原则掌握:

1.1994年包干工资基数年人均在6685元以下的企业,可按京劳资发〔1995年〕46号文件规定的增资部分全额核入1995年包干工资基数,其核增部分最高不得超过年人均800元。

2.1994年包干工资基数年人均在6685元?8000元之间的,且1993年实发工资在年人均6500元以下的企业,可按京劳资发〔1995〕46号文件规定的增资部分,全额核入1995年包干工资基数。

篇5

改革开放30多年来,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大的生机和活力,使我们走上了一条快速发展的轨道。经过改革调整,公有制经济特别是国有经济重新绽放出活力,国有经济牢牢掌握着国民经济的命脉。国有资产总量不断增加,控制力进一步增强,一大批极富活力的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脱颖而出。非公有制经济几乎从零起步,经过蓬勃发展,其产值比重、劳动力比重已占到半壁江山,一批现代化的私营企业竞相涌现,成为我国重要的经济增长点。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之中。

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激发各类市场主体发展新活力,这是中国经济发展道路的独特优势。与众多欠发达国家和危机频发的西方国家相比,中国拥有一支公有制经济“主力军”,坚持改革的社会主义方向,为实现自主发展、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奠定了基本制度条件;同时,中国打造出一支非公经济的“生力军”,加快了市场体系的培育和生产力发展,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从功能上来看,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是我们运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基本原理,结合我国具体国情所作出的现实选择。一方面,我国走社会主义道路要以公有制为经济基础,这对于增进人民福祉、保障公平正义、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必须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任何时候都不能将全盘私有化作为改革发展的选项。另一方面,我们所建设的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多层次的生产力水平从客观上要求有多种所有制与之相适应。必须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任何设计都不能主观地超越这一阶段。

“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不可割裂,更不能对立起来。忽视了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就会落入私有化的陷阱;忽视了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就会导致经济体制僵化,经济活力不足。只有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才是确保改革正确方向的正路,才是振兴和发展我国经济的新路。

二、更好地体现和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公有制经济的比重不断变化,对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的探索持续进行。这种情况下,指出:“如何更好体现和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进一步探索基本经济制度有效实现形式,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

公有制经济不仅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而国有经济的活力、控制力和影响力如何,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作为市场微观主体的国有企业是否能做大做强做优、是否具有活力和竞争力、是否可以发挥好各项功能。

国有企业是推进国家现代化、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经过多年改革发展,国有企业总体上已经同市场经济相融合。许多国有企业在提高经济效益、资产保值增值、规范治理结构和管理制度创新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其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在国内位居一流,在国际上也属于较好水平。如今,中国优秀的国有企业已经与各国一流企业比肩而立。2013年,在美国《财富》杂志公布的世界500强中,由国资委监管的中央国有企业占了44家,其中不乏处于完全竞争性领域的企业,如中国建筑、中国铁建、中国五矿、中国电子等。除了经济绩效的长足进步,国有企业在重大工程建设、科技自主创新等落实国家战略方面也走在了前头,在保障民生、抗震救灾等承担社会责任之际更是作出了表率。

有人认为,当前国有企业的优异绩效来自其垄断地位。事实上,如今我国绝大部分行业包括国有资本比较集中的钢铁、有色金属、化工、建材、建筑、机械制造等,都已形成充分竞争格局。垄断性国有企业只占少数,而且要执行政府定价,不能通过垄断价格获取超额利润。也有人提出,国有企业必然滋生腐败。应该说,企业腐败作为一种职务犯罪,在任何所有制企业中都有可能出现。国有企业出现的腐败问题要通过完善治理结构、加强制度监管、严肃党纪国法加以解决,但不能因此就断言国企必然腐败,更不能以私有化的方法反腐败。还有一种认识,将国企发展与改革倒退画等号,认为唯有削弱国企,实现“国退民进”才是推进改革。这与三中全会《决定》强调“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是完全背道而驰的。国企改革绝不等于“去国有化”或“去公有制”,更不能以所谓“国际经验”为依据,要求国有企业退出竞争性领域,将国有经济的比重降低到10%。正如反复强调:“深化国企改革是大文章,国有企业不仅不能削弱,而且还要加强。”“国有企业特别是中央管理企业,在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主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占据支配地位,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在我们党执政和我国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经济基础中也是起支柱作用的,必须搞好。”

为更好地坚持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三中全会《决定》强调公有制经济财产权不可侵犯,提出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并适应新的形势、针对现存问题,提出了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和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举措。在国有资产管理方面,适应混合经济的发展、服务于国家战略目标、体现国有资产“全民所有”的性质,《决定》提出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有资产监管,更多投向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会保障基金,提高国有资本收益上缴公共财政比例。在国有企业改革方面,准确界定不同国有企业功能,加大对公益性企业的投入,对继续控股经营的自然垄断行业实行改革;健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建立职业经理人制度和长效激励约束机制,探索推进重大信息公开;合理增加市场化选聘比例,严格规范管理人员薪酬水平和职务消费等。这些举措将推动国有企业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提高经营效率、合理承担社会责任、更好发挥作用。

三、从多个层面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符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既与市场经济具有天然联系,又与多个层次的生产力水平相对接,它们的存在和发展,不仅在机制上有利于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有利于促进公有制经济提高效率,而且在支撑增长、促进创新、扩大就业、增加税收、满足市场需求多样性、增强社会经济活力等方面显示出巨大优势。

这些年来,国家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使其发展环境不断优化,规模持续扩大。以私营企业为例,目前数量已占全国企业总数的80%以上,注册资本占全国总额的四成。在2013年中国企业500强中,有16家私营企业上榜,在纺织、钢铁、有色、家电、汽车、电信设备制造和金融业等市场化的主要领域赢得了一片广阔天地。十年前世界500强企业中还看不到我国私营企业的身影,如今已经有8家企业进入这一梯队。华为等一批领军企业已经打造出世界一流的优质品牌,参与国家发展战略、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不断提高,社会责任意识也在不断增强。面对非公有制经济的快速发展,有些人担心,非公有制经济增长一分,公有制经济就会萎缩一分,鼓励和支持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就会动摇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事实上,我国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是以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为前提的,30多年来尽管公有制经济的比重下降了,但公有制经济特别是国有经济总量越来越大,控制力在增强,国有企业的效率和竞争力大大提高。

当前在改善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环境方面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如市场准入制度不统一、中小企业融资难等;同时,部分非公有制企业自身在治理结构、经营行为和履行社会责任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也日益凸显,这些都需要在改革中逐步改善。应该说,要实现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既需要鼓励、支持,也需要加强引导。为此,三中全会《决定》从多个层面提出了改革举措:在产权保护上,明确提出非公有制经济财产权同样不可侵犯,国家保护各种所有制经济产权和合法利益;在政策支持上,强调坚持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废除对非公有制经济各种形式的不合理规定,消除各种隐性壁垒;在鼓励混合上,鼓励非公有制企业参与国有企业改革,鼓励发展非公有资本控股的混合所有制企业;在加强引导上,鼓励有条件的私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出依法监管各种所有制经济。当然,非公有制经济的进一步健康发展不仅要求改善宏观外部环境,更有赖于各个微观主体练好内功,在具备条件时推进企业制度改革,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不断提高自身竞争力。

四、发展混合所有制要紧紧围绕“两个毫不动摇”

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巩固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体现和坚持“两个毫不动摇”的重要实现形式。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允许更多国有经济和其他所有制经济发展成为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经济。混合所有制打通了各种所有制资本相互融合的渠道,可以放大公有资本特别是国有资本的功能,增强国有资本的控制力,也可以促进私营企业做大做强,有利于各种所有制资本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篇6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国家引导、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力量,是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和共同富裕的重要保证。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在经济发展中起主导作用,对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增强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提高我国国际地位,具有关键性作用。因此,要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就“必须毫不支援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同时,十六大报告又明确提出:“必须毫不动摇”对我区来说显得尤为重要。

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关键是要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国有经济在经济发展中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既控制国民经济和经济制度的发展方向,控制经济运行的整体态势,控制重要的衡缺资源的能力。为提高国有经济的控制力,要从战略上高速国有经济布局,坚持贯彻国有经济“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针。有所为,就是国有经济要控制少数关系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安全的关键领域,在国际和具有自然垄断性的基础行业逐步退出,让更多的社会投资主体进入,依靠多种经济万分解决丙阶段面临的社会经济发展问题。

国有经济战略性改组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任务。在实施过程中应注意做到四个结合:一是运用行政手段与发挥市场机制相结合,以市场机制为主。二是高速改组与深化改革相结合。在调整改组中,必须始终不渝地抓紧现代企业制度的建设,转变国有企业的经营机制。三是高速改组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相结合。国有经济的高速与改组同发展非国有经济不是矛盾的,而是相辅相成的。

鼓励和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大胆实践一是充分认识现阶段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内容。对非公有制经济及其实现形式,只要有利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有得增加就业,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就应支持其发展。二是应清除种所有制经济同等待遇。三是在政治上要一视同仁。

篇7

一、股份制的概念及性质

股份制是指以投资入股的方式把分散的分属于不同所有者的生产要素集为一体,统一经营,自负盈亏,风险共担,按股份分利的资本组织形式和运营方式。股份制本身是中性的,不具制度属性。不能笼统的说它是“公”,还是“私”。股份制诞生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土壤,但它是生产社会化与市场经济结合的产物,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以及与之相伴随而产生的股权与产权的“分离”是其主要特征之一。股权只代表一般财产权而非企业产权,只有控股权才代表企业产权的控制权,才有资格取得法人代表地位。

二、股份制的作用及其特点

从放权让利的国有企业改革到推行股份制再到股份制经济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说明我国公有制逐步采取了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形式和途径,同时也说明了股份制对公有制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

股份制有利于扩大公有制资本的支配范围,增强公有制的主体作用。

股份制能够容纳不同发展水平的生产力,可以使分散的生产力迅速成为集约生产力,从而有利于发挥资本和劳动的整体效力。

股份制能够兼容不同性质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形成一个既相互制衡又共同合作的利益共同体,从而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股份制是一种能够主动运用社会资本力量,同时接受社会资本大众监督的有效形式。国家和集体控股,可以扩大公有资本的支配范围,增强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增强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

股份制实行投资主体多元化,有利于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增强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活力。

由上述可知,股份制有很强的兼容性,是公有制及国有经济的理想选择,是适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状况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求。股份制经济的最大的优点就是能够在不触动各种所有制的财产权所有制的同时,通过所有制和经营权的分离,形成各种所有权的经营实体。这种经营实体既可以保持各种所有权的独立性,又能共同使用交叉的经营空间,共同开拓新的经营空间,有利于克服各种所有制形式的封闭性,实行开放经营,有利于各种所有制拥有的资源在广泛的经营空间内流动,优化组织和充分利用。可见股份制能将不同所有权融为一体,通过股权形式实现不同所有权的聚合是未来国有经济完成改制所采取的主要实现形式。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积极推行公有制的多种有效实现形式,大力发展国有资本、集体资本和非公有资本等参股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

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特别是国有制的主要形式,其政策含义非常重要。一是要更加积极地推进国有企业的股份制,公司制改革,积极吸引非国有资本参与国有企业的改革和改组;二是今后要尽量少搞国有独资企业;三是国有投资公司,控股公司也可向非国有企业参股,但要公平竞争,不能依仗政府强令推行;四是重要的企业需要国有控股,要尽可能相对控股。个别仍需国有独资的,要由多家国有主体共同控股,使出资主体互相制约;五是国有资产管理机构必须考虑如何更好的利用控股公司,投资公司等对不同类型企业控股或参股,从事资本经营,实现国有资本保值增值。

随着国有企业多元化产权关系的形成,公司治理结构不断完善,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的目标就能够在运营中实现,使原来沉淀的大量国有资本顺畅地流转。

三、国有经济选择股份制

十六届三中全会总结了我国股份制的实践,因此要以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积极推进股份制成为国有经济的主要实现形式。

(一)发展国有资本控股或参股的股份制企业是推行股份制成为公有制主要实现形式的基本途径

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的布局和结构要同所有制结构的调整完善结合起来。在调整中逐步完善和发展股份制。如果涉及国家安全的行业、提供重要公共产品和服务的行业,以及支柱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中的重要骨干企业,国有资本一般要保持绝对控股或相对控股(绝对控股就是国有资本占51%以上股份,相对控股是由于股权分散,国家掌握20%―30%的股份即可达到控股的程度)。国家今后新建的企业要注重采用股份制的资本组成形式和经营方式,进一步探索建立国有资本控股或参股的具有持续生机活力的股份制企业。

(二)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基础上,推行和发展股份制经济的基本条件

在投资主体多元化,产权多元化的基础上,建立董事会,成为企业的最高权利机构,由股东会产生董事会,作为企业的决策机构,由董事会聘任经营管理者,作为企业管理的执行机构,股东大会,董事会,经营管理者三者之间形成制衡机制,建立科学的公司治理结构,从而真正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

(三)推行股份制能够放大国有资本功能,增强国有经济的影响力和带动力

推行股份制有利于国有资本流动重组,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股份制企业提供了一种明晰的财产组织形式,便于国有资本通过资本市场在不同行业和企业间流动,国有资本可以转让股权,推出资本回报率低和经营管理不善的企业,避免国有资产闲置,还可以在资本市场上购买其他股票,“借鸡生蛋”;推行股份制有利于国有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成为独立的法人实体和真正的市场主体。

(四)发展股份制有利于国有经济布局结构调整,增强控制力和实行真正的政企分开

股份制有利于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调整,发挥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实行股份制经济,有利于完善国有资本有进有退,合理流动的机制,调整国有经济的布局和结构,进一步推动国有资本从一般性企业退出而转向投入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从而增强国家经济的控制力;股份制的“两权分离”特征,有利于固有企业在改革中实现真正的“政企分开”;股份制还有利于实现政府公共管理职能和国有资产出资人职能分开。

综上所述,股份制可以使国有经济的资产顺畅地流转起来,把国有资本配置到能够发挥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领域,推进国有经济战略调整步伐和提高国有资产重组质量,更好地发挥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股份制还可以使国家通过“控股”来保持公有制主体地位,使国有企业实现自主经营,成为一个活的经济实体,使国有经济这种公有制形式在与市场经济的结合中得以实现。

国有经济选择了合适的经济制度,剩余的就是公司治理,而公司治理的实质是股东权的合理配置问题。

四、股东权概念的正确理解

股东是因出资而取得公司股份的公司成员,股东也是公司的共同所有人,但不是公司对财产的共同所有人,他们以共有人的名义所持有的权利和义务由股份衡量;股东权是股东对股份的所有权,是一种财产权;股东权是一种非财产权,但包含财产权内容,是区别于股权的一种社员权,股东权是一种以非财产权为主要内容之一的权利,是基于股东股份产生的一种法律地位,股东权是公司股东作为公司出资者按投入公司的资本额而享有的所有者的权利。

股东权包括自益权和公益权两部分,自益权以收益权为主,包括:分红权、股份转让权、优先权和剩余财产分配请求权等;而公益权主要为非财产权利,包括:知情权、质询权、表决权和大股东表决限制权等,相对与收益为主的自益权而言,企业的治理症结在于股东权的配置即寻求股东公益权的最合理实现方式。

五、股东权的配置

在我国,随着投资主体多元化的出现,尤其是国有经济选择股份制,股东权之间的要求与冲突也显现出来,由此出现的多元化主体寻求股东权的合理配置成为理性的要求。

董事制度的变革之所以与股东权配置有必然联系,在于无论是否采用董事会中心主义的公司治理,均是以董事会为股东权冲突的连接机构。董事的股份累积选举制就是合理配置股东权从而传导董事会进行公司治理的有效模式之一。股份累积选举权规则起源于美国依利诺伊州1870年所制定的宪法第3章第11条。日本在1950年修改公司法时也仿照了美国的条例,我国台湾1966年修改公司法时第198条规定了这一法则,并要求强制执行。其方法为:股东大会选举董事时,每一股份有与应选董事相同的人数的表决权,可集中选举一人,也可分散选举数人。实质上是将股份按拟选董事人数放大后,赋予股东以集中或分散选票的权利,同时避免了控股股东利用控股权重复投票给自己董事的情况,这种方法绝对排除了控股股东垄断董事会的情况。

如:控股股东持有公司1000万股份,其余全部股东累计持有800万股份,公司拟选董事5人,按我国现公司法选举原则,如果控股股东推荐董事5人,每一候选人均获1000万股份的支持,而其它股东无论推选多少候选人,始终不会超过800万股份的支持,这使得其他股东没有候选董事达到法定要求。如果采取股份累积选举法,则能完全克服。同样持股,控股股东如推选5人候选董事,则每人只获得1000万股份支持,但如果其它股东联合推选4人,则每一人可获1000万股份支持,与控股股东的候选董事股份支持相同,从而确保了其它股东能共同推选与其股份相对应的董事,有效的防止国有经济的垄断,有利于国有经济的顺畅发展,这样形成的董事会客观上代表了更多股东的利益。对中国而言,有必要强制执行股份累积选举法,如何利用股东权合理配置达到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目的,仍需我国在将来的发展中进一步思考与完善。

参考文献:

1、sharehold a person who owns shares of stjoint stock[M].black’s law dictionary,West publishing co.US,1979.

2、孙志军.对股份及股份公司财产关系的再认识[J].中国法学,1988(3).

篇8

我国非公有制经济是在改革开放后才逐步发展起来的,在市场准入方面,政府对非公有制经济有许多限制,虽然逐渐放开,但至今仍有许多限制。这给非公有制经济的结构带来了一些不同于公有制经济的特点:

在产业结构方面,非公有制经济只能在国有企业垄断的产业和部门以外的产业和部门存在和发展。这形成了非公有制经济的不完整的畸形的产业结构。非公有制经济主要在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一些部门分布。1998年非公有制经济在我国的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大约占四分之一,其在三个产业中的比重分别是,第一产业1.32﹪﹑第二产业47.8﹪﹑第三产业50.84﹪。在这些产业和部门中非公有制经济的分布与国有经济的分布有很大不同。在我国加入WTO后,由于没有了非关税保护﹑大大降低了关税税率﹑给予外国企业以国民待遇,在我国处于弱势的部门,例如,农业﹑汽车业﹑银行业﹑保险业﹑证券业﹑电信业等,我国企业将面临外国企业的强大竞争。由于非公有制经济在农业中所占比重很低,所以它受的冲击可以不计。(关于农业经济的所有制结构,一般都认为农业是集体所有制的,实际上,除土地外其他农业生产资料都是农民自己所有的,究竟如何认定农业经济的所有制这里不谈)。而在我国居弱势的其他部门,非公有制经济受外国企业和产品的冲击比国有企业小得多,而在那些由国有企业垄断的部门,非公有制经济则完全不受冲击,这自然是指直接冲击,间接冲击多少还是有的。在我国处于强势的部门,如纺织业等劳动密集部门﹑家用电器制造业部门﹑商业和餐饮业部门﹑建筑业﹑各种非金融服务业部门等等,正是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最多的部门,它们受到的冲击较小。相反,在加入WTO后,外国的市场对我国的产品也更加开放了,那些我国具有强势的部门将可扩大出口,获得进一步发展,由此非公有制经济也将获益。而且,在与有些国家的协议中就明确规定在从该国的农产品进口贸易中我国国有进口企业的进口额将逐渐降至50﹪,也就是说非公有制企业不仅可从事农产品进口,而且其进口额应占到一半。因此,目前非公有制经济的产业结构使得它受到加入WTO的不利影响较小,而得到的好处则更多。这只是概括而言。实际上,当然还得按部门仔细地分析。例如,在汽车零部件制造业方面,在非金融服务业的有些中介服务业,如独立的律师﹑会计师服务业,在部分涉外业务上非公有制经济也会受到较大冲击。

在规模结构方面,非公有制经济的规模很小,大企业很少,规模大有利于经营的一些部门,在与国外大企业有竞争的部门中,非公有制经济确实处在不利地位,例如,在零售业方面,外国的一些很有实力的大型商店﹑超级市场纷纷进入我国市场,对我国的商业,包括非公有制商业,构成了威胁,我国的非公有制商业规模很小,直接与其抗衡是很困难的。但是,非公有制商业正因为其规模小,可以广泛分布,灵活经营,外国大型商业企业不可能取代它们。

在技术结构方面,非公有制经济的技术水平低是其很大的弱点,在那些技术水平有决定影响的部门,如制造业部门﹑新经济部门,非公有制经济在与外国企业竞争中往往也处于不利地位。

总之,如果说我国加入WTO,在利弊权衡上有利有弊﹑利大于弊的话,那么,与国有经济相比,对非公有制经济来说利更大,弊更小。

二﹑非公有制经济如何应对加入WTO面临的形势﹖

那么,非公有制经济如何应对加入WTO后面临的形势呢﹖这里提出几点。

第一,扬长避短,有进有退

不同的非公有制企业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

非公有制经济的特点是,产权明晰,机制灵活﹑机动性强,决策快,利益的激励和约束强,短处是许多企业的规模太小﹑实力弱﹑技术落后﹑管理差﹑信息不灵。如上所述。而在不同产业和部门,它又有其强势和弱势。在应对加入WTO后面临的形势时必须扬长避短,有进有退,主动地进行结构调整。

在产业结构方面,应主动退出没有竞争力的部门,或者调整经营的方向。如果是生产汽车的话,在加入WTO后,那些不具经济规模的众多小的汽车厂继续生产汽车必定会遭淘汰,它们不应存侥幸心理,继续生产,而应及早退出,或转产其他产品。在那些具有优势的部门,非公有制经济应乘机发展,有能力的企业应努力扩大国外市场,目前国有经济正在对其布局从战略上进行调整,将要从竞争性领域逐渐退出,这是非公有制经济大发展的机会。在竞争性领域,非公有制经济与国有经济相比具有优势,在与外国企业竞争中也比国有企业更具竞争力。原则上,在国有企业退出中非公有制企业应以不同方式进入。这对我国应对加入WTO后面临的与外国企业竞争的形势是有好处的。但是由于非公有制经济的实力弱,即使在国有经济将退出的领域,在短期内非公有制经济也难以替代国有经济,有些非公有制企业也难以具备能与外国大企业竞争的实力。但总的说来,让非公有制经济进入这些领域将更有利于应对,而且早让其逐渐替代比晚让其替代更有利。同时非公有制经济应向以信息技术﹑生物工程技术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进军。加快发展非公有制的高新技术产业是应对加入WTO后在这方面的激烈竞争的需要,因为,非公有制经济的产权制度﹑经营机制比公有制经济更适合于从事风险大﹑发展快﹑企业淘汰率高﹑创业成功后回报也高的新高技术产业。

在技术结构方面,提高非公有制经济的技术水平已刻不容缓。

在规模结构方面,在有些部门需要发展一批规模大的有雄厚实力的非公有制企业。固然非公有制企业的规模小有其具有强的灵活性和适应性的长处,但要与庞然大物的国外大公司竞争还是困难的。无论是占领国内市场还是扩大国外市场需要有一批大型的非公有制企业去竞争,单靠国有大企业去应对是不够的。

第二,学习规范,改革提高

加入WTO后,我国的经济将进一步与国际经济接轨。非公有制经济的从业人员必须了解和学习WTO的基本原则﹑基本目标﹑基本结构﹑贸易政策审议和贸易争端解决的机制,其基本协定和附加协定﹑协议,与我国签定的双边协议,承诺清单等。这些协定﹑协议和承诺清单就是各会员单位之间经贸交往中必须共同遵守的规则。了解和学习一方面使我们知道如何按这些规则行动,不致违规,另一方面使我们知道如何用这些规则来保护自己的权益。

对非公有制企业来说需要按照这些规则来对照自己以往的行为,对那些不符合的地方,应切实纠正。自然,在任何经贸交往中都必须遵守诚实信用的原则,尊重他人知识产权,不得有假冒行为。

为应对加入WTO后面临的形势,非公有制经济需要改革。非公有制经济的产权制度需要加快改革。不谈那些中小企业,不少大型的非公有制企业也需要改革其产权制度。由于历史的原因,一些非公有制企业已经长的很大了。但是至今它们的产权归属仍是一笔糊涂帐。许多企业戴着「国有﹑「集体的红帽子,但国家﹑集体从来没有投资。由于产权错归,民事主体错位,经常发生法律纠纷,并造成误判,引起许多损失,障碍了企业的发展。在加入WTO后,这个问题不解决,带来的危害更大。为应对加入WTO后的激烈竞争,有条件的非公有制企业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规范来改进管理,这样才便于发展并便于与外国企业交往。

第三,团结协作,共同努力

篇9

【中图分类号】F276.1 【文献标识码】A

中国的国资、国企改革,从强调国企产权多元化到明确提出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混合所有制企业,意味着经济体制改革已经深入并触及到所有制层面与基本制度层面。在某种意义上,所有制改革虽然敏感甚至不为某些人、某些利益集团所接受,却可为市场力量不断成长并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扫清障碍与创造条件。

中国经济社会转型及更大力度的开放与更快的国际化进程,要求建立起与国际市场竞争、国际贸易新规则相协调相适应的市场经济体系。市场经济体系进一步完善及市场配置资源决定性作用的发挥,要求对过度单一与高度集中的财产所有权进行改革。大多数领域的单一所有制及行政力量依赖单一所有制过多介入资源配置,不仅降低了全社会的资源配置效率,而且加剧了经济运行中的“寻租”行为。对大多数领域存在的单一所有制进行改革,实现大多数领域的经济形态多元与产权多元,严格保护非公有制经济财产权,为集体经济、民营经济、个人创业与个人工作室类的个人经济、外资经济等经济形态提供与国有经济均等的发展机遇,有利于重构及完善市场竞争秩序。

就中国经济运行的所有制结构效应看,垄断及国资绝对控制领域的单一所有制严重束缚了市场配置资源作用的发挥,是非公有制经济与公有制经济公平竞争的最大障碍。因此,所有制改革及混合所有制推进应该从垄断及国资绝对控制领域着手,以这些领域向非公有资本的无条件全面开放为突破口,加快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发展。

市场配置资源决定性作用要求加快所有制改革

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除了要划清政府行为与市场作用的边界,还要触及并进行财产所有权的改革。如果是政府控制绝大多数财产所有权,若干领域仍是单一所有制,就无法让市场力量不断成长,也难以构建公平的市场竞争秩序。因此,必须加快所有制改革,推进混合所有制的发展,扩大混合所有制经济的范围,增加混合所有制企业的数量。在所有制改革及混合所有制发展中,要高度重视非公有制经济财产权的保护,通过保障公有制财产权与非公有制经济财产权的产权平等、机会平等、受法律保护的平等,实现大多数领域的经济形态多元与产权多元,构建起不同经济形态及各种产权之间相互渗透、相互依存、相互竞争的格局。

若干领域的单一所有制扼杀了市场竞争并破坏了市场竞争秩序。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体制改革,一直是围绕着国有经济及国有企业这条主线推进的,从国有企业的放权让利到承包制改革、再到国企剥离上市、再到国企股份制改革,这些改革都是为了搞好国有企业、搞活国有经济;在这些改革推进过程中及相应改革措施实施过程中往往尽可能不触及所有制,所有制改革几乎成为。随着2001年正式加入WTO,中国要构建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市场经济体系,从而提出了国有企业全面改制的政策要求,允许国有企业实行产权多元化的改革。但是,这一轮的国有企业产权多元化改革也仅仅是推进了中小国企改革改制,大型特大型国企仍是盲目扩张规模并做大做强。到目前为止,民资民企虽然在轻工业产品加工出口、服务业等领域占相当高的经济比重,但是仍无法影响所有制的格局,民营经济产权还无法与国有经济产权进行公平竞争。可以说,大多数领域仍是单一所有制,这些领域基本上是国有企业垄断经营,不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如石油石化、电信、电网电力、烟草、铁路等;还有很多领域,虽然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但实际上仍然无法改变国有资本绝对控制的格局,非公有资本往往只是象征性地参与辅助环节的经营,如航空、公路、城市公用事业(包括城市供水、供气、供热、公交、地铁等)、教育、医疗等,非公有资本进入这些领域不仅难度大而且进入的程度较低,难以与国有资本进行竞争。

考察当下所有经济领域的所有制结构,过度单一与高度集中的单一所有制主要存在于垄断及国资绝对控制领域,这些领域的经济地位与经济影响力非常显著,是市场经济的重中之重及全社会资源配置的关键所在。垄断及国资绝对控制领域的单一所有制,扼杀了市场竞争并破坏了市场竞争秩序,抑制了市场力量的成长及放大,导致了全社会资源配置效率的递减。与此相适应,这些领域的国有企业往往效率低下,虽然在国内具有绝对甚至超强的“竞争力”,但是,在国际市场上,根本无法与业内的跨国公司相竞争。以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三大石油石化公司为例,其油品质量远远低于欧美公司,而其油品价格远远高于欧美公司;再以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三大电信公司为例,中国的网速低于日韩等国家网速60%~40%,收费标准则比日韩等国家高出30%~40%。垄断领域的国有企业依托单一所有制及不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的优势而获取超额利润,但是,随着中国更大力度地开放市场,将使其面临着来自国际市场及跨国公司的巨大竞争压力。如果不进行垄断及国资绝对控制领域的所有制结构改革,就无法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

重构及完善市场竞争秩序必须重视并保护非公有制经济财产权。推进所有制改革并发展混合所有制,是为了打破单一所有制的非公平竞争格局,重新构建市场竞争秩序,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触及所有制改革的混合所有制推进,必须从不同所有制经济与不同所有制企业的机会公平开始,非公有制经济形态的企业可以进入到单一所有制的若干领域,垄断及国资绝对控制领域要向非公有资本开放。允许非公有制经济形态的企业进入垄断及国资绝对控制领域,可以形成非公有制经济与国有经济公平竞争的市场格局,有利于市场竞争秩序的重构及完善。非公有制经济形态的企业进入垄断及国资绝对控制领域,不是对国有经济的侵犯及掠夺,而是与国有经济相互融合并发展成为混合所有制经济。

非公有制经济形态的企业进入到垄断及国资绝对控制领域进行公平竞争,除了要求这些领域向非公有资本开放外,还要求对非公有制经济财产权进行严格保护。如果没有对非公有制经济财产权的严格保护,无论如何开放、如何扩大市场准入,非公有制经济形态的企业也会徘徊犹豫而不敢进入,即便受利益驱使进入,往往也会被国有企业兼并或吞噬。

推进混合所有制要求实现大多数领域的经济形态多元与产权多元。使市场在配置资源中起决定性作用,要求加快大多数领域的单一所有制改革,改变国有企业垄断经营的格局。与此相适应,大多数领域就会逐步实现经济形态多元与产权多元。就大多数领域单一所有制现状看,垄断及国资绝对控制领域的单一所有制除了过度单一外,还具有高度集中的特征,能否尽快实现垄断及国资绝对控制领域的经济形态多元与产权多元,是混合所有制能否顺利推进的关键。在垄断及国资绝对控制领域向非公有资本开放及民资民企向这些领域的进入过程中,要坚决反对国有企业以国家经济安全与维护国家利益的名义设置障碍的做法,更要警惕国有企业以审查民资民企资质的名义任意挑选合资合作对象进行“寻租”交易的现象重生。只有实现了垄断及国资绝对控制领域的经济形态多元与产权多元,才能为混合所有制发展扫清障碍。

就垄断及国资绝对控制领域的经济形态多元与产权多元而言,经济形态多元是指垄断及国资绝对控制领域允许发展集体经济、民营经济、个人创业与个人工作室类的个人经济、外资经济等经济形态,这些经济形态与国有经济之间既可以相互混合,也可以独立经营;产权多元是指垄断及国资绝对控制领域的国有企业由原来的产权一元转制为产权多元,产权多元的公司表现为股份制公司,其中,股份制公司既包括国有资本控股的股份制公司,也包括非公有资本控股的股份制公司。与经济形态的多元一样,垄断及国资绝对控制领域的企业产权多元仍允许少量国有独资企业继续存在,同时也允许设立民营独资企业、个人独资企业、外资独资企业。各种经济形态的企业通过交叉持股等方式相互融合、相互间公平竞争,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及加快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发展。

混合所有制在宏观与微观层面的同步协调推进

所有制改革及推进混合所有制,在经济运行的宏观层面要求加快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发展,在经济运行的微观层面要求促进混合所有制企业的增加。经济运行宏观层面的经济形态多元与经济运行微观层面的企业产权多元,既相互支撑,又相互依存。混合所有制改革要求宏观层面与微观层面协调一致,在具体推进上各有侧重。

混合所有制在经济运行宏观层面表现为混合所有制经济范围进一步扩大及持续增长。经济运行宏观层面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民营经济、个人创业与个人工作室类的个人经济、外资经济等多种经济形态,各种经济形态既可以相互融合,也可以进行相互间的公平竞争。混合所有制经济既表现为国有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在一般竞争领域的混合,也表现为垄断及国资绝对控制领域向非公有制经济的无条件全面开放。混合所有制经济范围的扩大,要从一般竞争领域向垄断及国资绝对控制领域进行覆盖。除此之外,还要促进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持续增长。垄断及国资绝对控制领域除了要实现多种经济形态的相互融合外,还要允许民营经济、个人创业与个人工作室类的个人经济、外资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在这些领域保持各自独立的经济形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是为了打破垄断及国资绝对控制领域的单一所有制格局,而不是为了这些领域打破单一所有制格局后限制民营经济、个人创业与个人工作室类的个人经济、外资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形态的独立发展与继续存在。

混合所有制在经济运行微观层面表现为国企产权多元化改革加快及混合所有制企业增加。在经济运行微观层面推进混合所有制,集中表现为垄断及国资绝对控制领域的国有企业数量减少,支持更多国有企业实行让非公有资本入股、参股或控股的产权多元化改革。推动垄断及国资绝对控制领域的国有企业产权多元化改革,允许民营资本、个人资本、外资资本等入股、参股或控股,从而实现垄断及国资绝对控制领域的国有企业向混合所有制企业转变。国企的产权多元化改革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国有资本在不同领域的控股比例,在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可以继续保持国有资本的绝对控制;在重要领域如石油石化、电力、电信等,可以适度引入非公有资本而实现国有资本的相对控股;在一般领域如钢铁、煤炭、设备制造等,可以更多地引入非公有资本而只保留国有资本的参股甚至国有资本全部退出。通过加快国企产权多元化改革,进一步助推混合所有制的发展,并实现垄断及国资绝对控制领域各种资本共同入股的混合所有制企业数量的增加。

篇10

一、国有企业改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 国有企业改革存在的问题

中国30年经济改革的主线是改革国有经济,而国有企业改革一直是国有经济改革的重要课题。改革30年来,尽管国有企业改革取得了重大成效,但是相对于经济发展的需求,仍然相对滞后,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国有企业的比重仍比较大。二是国有企业在竞争性领域没有完全退出,目前仍有大量的国有企业存在于竞争性领域。三是地方政府办企业太多,对国企的定位不明确。四是国有企业自身存在的体制性问题,主要表现在产权不清与运行机制滞后。五是经济与社会发展中的其他一些问题也制约着国有企业的改革,如政治体制改革滞后、城乡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等。

2. 加快国有企业改革的对策建议

“国有企业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要从深层次问题入手”,深化改革,具体来讲:

第一,对国有企业改革有正确的认识。国有企业改革实质主要表现在:一是对不承担“特殊职能”的国有企业,改革的实质是产权制度改革,让这些不承担“特殊职能”的国有企业全部退出;二是对于承担“特殊职能”的国有企业,改革的实质是进行管理制度改革,通过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文化创新、整合企业资源、发挥企业潜能、改造企业文化、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使国有企业更好地承担政府所赋予的“特殊职能”。

第二,加强政府对国有企业的管理。政府应对国有企业行使所有权并获得相应的收益,但对于当前我国国有企业的所有权实现效果看,管理不足和管理过度都是造成国有企业效率低下的原因。当然,加强国企管理并不意味着回到过去那种统得过死的状态,而是要改变管理的模式和方式,强化宏观监控和政策引导。

第三,把国有企业改革与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相结合。国有企业的改革与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是不可分割的,它们可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在我国现阶段,非公有制经济具有其它经济形式无法比拟的优越性。因此,要把非公有制企业的机制优势与国有企业的资产优势相结合,把非公有制企业并购国有企业视为盘活国有资产的重要途径之一。积极引导国有企业与非国有企业的联合,实现二者的优势互补,既盘活国有资产,提高其使用效率,又促进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二、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问题及对策

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要求就是“市场对资源的配置起基础性调节作用”。而以纯粹的公有制经济为基础,是很难建立真正的市场经济体制的,即便建立了市场经济体制,也很难发挥对资源的基础性调节作用。这就涉及到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问题。

非公有制经济是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非公有制经济成为国家经济的主题是一种客观趋势。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非公有制经济从社会主义经济的补充成为了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重要组成部分。

1. 非公有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

但就当前我国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总体现状来看,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还比较滞后。主要表现在:

第一,关于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不公平。长期以来,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我国政府在公共政策的制定和制度供给上,总会倾向于公有制经济,而对关于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公共政策的最突出特点就是非系统性的、次国民待遇问题,从而制约了非公有制经济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壮大。

第二,非公有制企业自身存在的许多局限性。一是产权单一,不清晰,主要以家庭占有生产资料为特征,即使注册为股份制的企业也有的以家属成员挂名注册,产权没有真正社会化;二是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家族化现象严重;三是没有自己的企业家队伍;四是短期行为严重;五是缺乏自身特色的企业文化,很多企业照抄照搬其他企业的文化,甚至模仿计划经济下的企业文化,缺乏非公有制企业文化的特点。

第三,非公有制经济技术创新不足。技术创新是企业持续发展的核心。我国非公有制经济企业普遍存在技术落后、产品质量低、创新能力差等问题,造成非公有制经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缺乏,直接影响其在市场上的竞争力,从而不利于非公有制经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2. 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从目前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的情况看要加快其二次创业的步伐,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树立与非公有制经济大发展相适应的新观念。一方面,认识到经济增长点不是一种产业而是一种经济制度,是通过制度创新来培育新的经济成分。另一方面,树立“公有制与私有制可以相互转化”的观念。过去我们防止化公为私,这是对的。但还有问题的另一方面,即私有制的产物也可以变为公有制。对于国家而言,这也是一种资本经营,有利于做大公有资本。

第二,促进非公有制经济上档次、上规模。要在增加其数量的同时,引导其开展创新活动。一是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二是培养自己的企业家,加强科学管理,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三是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克服短期行为;四是建立适合本企业的企业文化,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创造力;五是重视发展战略研究,搞好发展规划,克服短期行为。

第三,规范政府行为,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一是政府明确其在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中的角色和作用,理顺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关系,发挥政府服务、引导、协调、监督的职能,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二是规范政府行为纠正乱收费、乱摊派的现象,减少企业负担,支持非公有制发展;三是在政治上要将公有制和非公有制一视同仁,提供二者平等发展的平台。

参考文献:

篇11

本文为安徽社科规划项目“安徽省企业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研究”课题(课题编号:AHSKF03-04D03);国家社科规划重点项目“科学发展观视野下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理论与实践”子课题(课题编号:07AJL011)

中图分类号:F12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学术界对“国进民退”和“国退民进”的讨论尤其激烈。一些人认为,自2004年以来,我国“国进民退”的趋势正在加剧,“国进民退”是政府主导下的新一轮国有经济大举扩张,是改革的倒退。典型的案例有中粮入驻蒙牛、山东钢铁并购日照钢铁、山西煤炭的重组事件、央企纷纷进入房地产市场、政府四万亿注资大部分被国企分享。针对这些案例,有些人对“国进民退”目前的发展趋势表示担忧,认为当前国有企业不仅仅在关乎国计民生、国家安全的自然垄断行业拥有绝对垄断地位。在一般竞争性领域,国有经济也正在挤出中小企业的生存空间。另一种观点认为,“国进民退”只是暂时现象,是国有企业进行战略性重组的必要手段,其本质有利于社会主义经济机构调整,并且改革开放以来收集的统计数据也支持“国进民退”的论断。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开的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数据,2004~2008年期间,国有企业由17.9万户减少到14.3万户,减少了3.6万户,减幅为20%。与此同时,私营企业由198.2万户增加到359.6万户,增加了161.4万户,增幅为81.4%。2008年与2004年相比,我国企业资产中,国有企业的资产所占比重下降8.1个百分点,私营企业所占比重增加3.3个百分点。即使是在国际金融危机全面爆发的2008年,私营企业的户数和资本也保持较快增长。

二、国有经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性质和作用

这次“国进民退”争论背后的一个深层次原因,就是对竞争性领域国有资本存在必要性的认识还存在较大分歧。国有经济在社会主义市场竞争中的地位是如何定义的呢?党的十六大报告强调:“发展壮大国有经济,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具有关键性作用。”党的十七大报告继续对国有经济改革做出要求:“深化国有企业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健全现代企业制度,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公有制经济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经济,国有经济是构成社会主义制度的基础,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其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体现在对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支撑、引导和带动上。国有经济承担了为社会生产公共物品、维持社会稳定的责任。如果国有经济只能存在于非竞争性领域,而全面退出竞争性领域,必然会冲击国有经济的主导地位。

三、国有经济在一般竞争性领域的优势

理论上,没有任何客观证据能够证明国有经济只能存在于一些所谓的自然垄断行业,而不能够在竞争性领域有所发展。事实上,国有经济除了在石油石化、铁路交通运输、电网电力以及公共服务等行业具有垄断优势以外,在一般竞争性领域,如汽车、金融业、装备制造业、建筑、房地产等行业,国有企业同样具有竞争力。2009年进入《财富》世界500强的国有企业从2003年的6家增加到30家。国有企业的竞争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第一,国有企业具备较强的自主创新优势,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国有经济的核心竞争力;第二,国有企业在发明专利、知识产权和吸引人才等方面同样比非公有制经济具有竞争优势;第三,国有企业更加重视发展人才强企战略,积极创新人才管理模式,有助于形成尊重知识、尊重科技人才的企业文化氛围;第四,国有企业具有融资上的优势和便利。

四、国有经济在一般竞争性领域的竞争地位现状考察

从以上分析可以得出结论:至少在大规模经营领域,无论是创新激励机制还是资源配置,国有经济都具有强有力的市场竞争力,与非公有制经济实力大体相当。因此,国有经济完全有资格与非公有制经济平等竞争。但是,由于采取了公有资本的实现形式,市场竞争的外在压力使公有制在收入分配中的自由度缩小,导致国有企业比民营企业承担了更多的社会责任和不合理的税收负担,造成国有企业在履行社会义务上的不平等。

(一)国有经济要比非公经济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根据国资委的《2009年中央企业社会责任研究报告》的定义,企业的社会责任是指企业为实现自身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遵循法律、道德和商业伦理,自愿在运营全过程中对利益相关方和自然环境负责,追求经济、社会和环境的综合价值最大化的行为。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履行国家责任,切实贯彻国家的方针政策和维护国家利益是国有企业的内生目标。因此,国有企业除承担经济目标之外,还担负着非经济目标的重要责任。国有经济的非经济目标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国有企业需要承担国家大力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历史重任;国有企业需要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对外积极吸纳就业,对内切实保障职工的合法权益;国有企业在节能减排,保护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等方面常常需要发挥表率作用,模范履行社会责任;国有企业需要更加积极地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国有企业在安全生产方面要接受全社会的监督。

(二)国有经济要比非公经济承担更多的税收负担。现代经济庞大的公共开支是由财政预算支付的,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是税收。国有经济是国家税收的纳税大户,国有企业交纳的税款在逐年增长。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08年全国国有经济上缴税金突破2万亿大关。其中2002~2009年,中央企业上缴税金从2,915亿元增加到11,475亿元,年均增长21.62%,累计向国家上缴税金5.4万亿元。2009年中央企业完成向社保基金转持国有股55.3亿股,对应的市值为429.68亿元。国有企业为我国社会经济的繁荣发展做出巨大贡献,但同时国有企业的税负却比非公有制经济重很多。

第一,国有经济与其他非公经济相比税负是不公平的。根据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根据历年《中国税务年鉴》和《中国统计年鉴》数据研究国有企业税收问题,得出如下结论:2003~2008年,国有企业的税负大大高于其他类型企业,国有企业税负6年均值达到27.7%,是私有企业税负综合平均值(5.16%)的5.29倍,是其他企业税负最高的股份公司税负平均值的2倍。因此,我国还需要深化财税改革,为国有企业创造公平的税收环境。

第二,国有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的纳税管理也有显著差别。由于国有企业的资产属于全体人民所有,上缴税赋是国企的社会责任和义务,国有企业偷税漏税的动机较小,并且国有企业核算正规,管理规范,税收征收工作一般比较容易执行。相比之下,民营企业偷税漏税的问题则比较普遍。民营企业的私有性质决定了这些企业主观上存在偷税漏税的动机,并且由于我国的民营经济大多数是中小企业,规模较小,核算不正规,客观上存在征收管理上的难度。我国目前的税收管理手段还比较落后,税收管理存在很多漏洞,也给了民营企业可乘之机。

五、国有经济平等参与市场经济竞争的政策建议

综上所述,我国国有经济在竞争性领域仍存在一些关键性问题。一方面我们必须承认国有经济是具有竞争优势的,能够创造出经济价值;另一方面我们看到由于公有制经济的本质特征,国有经济在市场竞争中承担了不对等的社会责任和税收负担,竞争力受到限制。因此,我国必须不断完善相关制度和法律法规建设,努力消除这种不对等竞争现状。

第一,建立垄断国企与竞争国企分开管理的监管模式。国有资本的性质和功能不同,决定了对国有企业不能采取“一刀切”的管理模式,必须分开管理。对于涉及国计民生和国家命脉的公用事业和军事工业等自然垄断领域行业,国有资本在这类企业中不具备完整的资本性质,应该由国家相关部门直接进行经营管理;对于一般竞争性领域的国有企业,主要表现为政府参股或者相对控股的国有股份形式。这类企业满足《公司法》规定的企业独立法人性质,政府应该放手,按市场规律办事,由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实现国有资产所有者与经营者真正意义上的分离。

第二,完善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制度和法律建设。制定垄断领域和一般竞争领域的国有企业的社会责任履行标准。对于自然垄断行业,因为其自身兼备社会公共服务性质,因而需要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它必须在可承受的亏损范围内满足社会公共需求。而对于一般竞争领域的国有企业,要想保持与非公有制经济同样的竞争实力,就不应当年复一年的承担过重的社会责任,它应当与其他非公有制经济履行同样标准的社会责任。

社会责任的履行也需要有法律的约束。对于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的企业,不仅需要通过修改所得税法来进一步充实和扩大其享有税负减免的实体权利,还要通过修改税收征管法、信贷法、担保法等法律法规来为这些企业享受权利提供程序上的方便。对于逃避社会责任的企业,主要采取宣传教育手段使这些企业认识履行社会责任的必要性和意义,倡导企业建立正确的社会价值观。但如果企业有诸如越轨运作、违规违法、拖欠工资、偷工减料、欺骗顾客、污染环境等违法行为,则需要运用法律手段予以惩罚。

第三,完善税收征管的法律法规建设。深化财税改革,完善我国税法建设。首先,加快“费改税”的改革进程。将国有企业的一些强制性收费项目转化为特殊的税种,如环境税、资源税、社会保障税等,以国家法律的形式规范税外负担;其次,转变政府职能,明确政府的职责,切实为国有企业减负;再次,政府需要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从而减轻国有企业的“暗负”问题;最后,税收征管部门也需要加强对非公有制经济的税收管理,加大对偷税漏税的处罚力度,加强纳税知识宣传,提高民营企业纳税意识。

第四,加强企业社会责任和诚信建设,维护市场经济秩序。市场经济自身的缺陷决定了加强企业诚信建设是非常必要的。企业诚信不仅关系企业自身的生存发展,而且关系到市场体系的正常秩序和运作效率。因此,政府必须发挥引导和监督职能,引导全社会各类企业认识履行社会责任的意义,完善企业的社会责任监管机制,鼓励企业诚信经营,依法纳税,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竞争秩序健康有序地发展。

本文认为,关于“国进民退”和“国退民进”的争论,有些观点仍值得商榷。国有经济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一种形式,不是越大越好,也不是越小越好。只要国有经济在市场竞争中具有同其他经济成分同等的竞争力,能够创造出更多的社会价值,多一点或是少一点都是合理的,但一个重要的前提是,国有经济不应当继续承担过重的社会责任和不公平的税负。未来,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改革,相信国有资本的这些问题能够得以解决,实现真正的的市场公平竞争。

(作者单位:安徽大学经济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篇12

各区、县劳动局、财政局、税务局,市财政各分局,各企业主管局、总公司:

北京市财政局、税务局、劳动局印发《关于主要副食品零售价格变动给职工适当补贴的发放办法》的通知(即京财预〔1988〕504号文)等下发后,一些单位反映,我市发给企业职工的主要副食品零售价格补贴是否作为计提统筹退休基金的工资总额基数问题,需要有关问题作出统一的规定,以便于企业执行。为不影响企业统筹退休基金的提取,保证全市企业职工退休基金统筹工作的顺利进行,现将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1.凡参加我市企业职工退休基金统筹的国营企业,区、县、局、总公司属集体所有制企业,在计提统筹退休基金时,要将主要副食品价格补贴计入工资总额作为提取统筹退休基金的基数。但原定财务列支渠道不变。

2.主要副食品价格补贴发放后,未将此项补贴作为计提统筹退休基金基数的,应从1988年5月起进行补缴。

3.以前有关规定与本通知精神不相符的,一律以本通知规定为准。

篇13

各区县房地局(土地局)、开发区房地局:

为简化办事手续,促进已购公房上市,搞活我市住房二级市场,现就以房改成本价所购公房申请上市出售的有关问题,补充通知如下:

一、凡以房改成本价所购公房申请上市出售的,除与原产权单位在买卖合同中另有约定的以外,可不再征询原产权单位的意见。在京中央和国家机关及中央在京企事业单位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二、涉及房屋供暖、物业管理及公共维修基金等问题,卖方应如实向买方告知,并由双方自行协商解决。

本通知自即日起实行。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