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11 15:55:01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5篇手术室护理风险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中图分类号 R472.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4)16-0084-03
手术室承担着全院手术患者的治疗工作,它有着特殊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性质,其工作具有操作多、交接多、环节多、技术性强等特点[1]。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与医疗设备、器械的迅速发展,手术室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与负荷量不断增加,患者法律意识亦不断提高,使医疗护理纠纷呈逐渐上升趋势[2]。为了减小手术室各种风险因素,笔者对2010年笔者所在医院手术室所存在的诸多护理风险因素进行了回顾分析,并且于2011年针对各种风险因素采取了有效、安全管理措施。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笔者所在医院进行手术治疗的726例患者作为观察组,2010年笔者所在医院行手术治疗的702例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组726例均为女性,年龄23~67岁,平均(49.24±5.24)岁;手术时间34~157 min;卵巢囊肿267例,卵巢囊肿蒂扭转合并有早孕者6例,卵巢囊肿合并有阑尾炎者3例,子宫肌瘤314例,子宫肌瘤合并有腺肌症者15例,输卵管妊娠57例,宫角妊娠8例,卵巢妊娠2例,子宫内膜异位症25例,良性成熟畸胎瘤28例,宫外孕合并多囊卵巢综合征1例。进行全身麻醉的345例,脊髓麻醉的244例,局部浸润麻醉的137例。对照组702例均为女性,年龄22~65岁,平均(50.34±6.02)岁;手术时间36~159 min;卵巢囊肿239例,卵巢囊肿蒂扭转合并有早孕者11例,卵巢囊肿合并有阑尾炎者4例,子宫肌瘤315例,子宫肌瘤合并腺肌症12例,输卵管妊娠56例,宫角妊娠6例,卵巢妊娠2例,子宫内膜异位症27例,良性成熟畸胎瘤29例,宫外孕合并多囊卵巢综合征1例;进行全身麻醉345例,脊髓麻醉287例,局部浸润麻醉70例。两组患者性别、病情严重程度、病理类型、手术时间、手术种类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一定的方差齐性和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702例患者给予一般性的管理措施,观察组726例患者则针对手术室的护理风险因素给予有效的安全管理措施,包括对工作环境进行改善,对护理工作者采取人性化管理措施进行管理,关心其身心健康,减轻工作和生活压力,增强护理工作者的责任心,确诊查对制度严格执行,以免接错患者,放错手术、弄错手术的部位等;如果术中需给药,则一定要与医嘱,药物过敏的试验结果进行详细核对之后再用药;巡回护士和洗手护士应当在手术开始前、中、手将敷料器械等进行清点,对新护士强化培训,严格培训考核的制度。比较两组的护理差错发生率、护理纠纷发生率、患者对两组护理工作所取得的满意度以及护理质控进行评分。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观察组护理差错发生率、护理纠纷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3.1 手术室的护理风险因素分析
3.1.1 环境因素 近年来,包括肿瘤等疾病发病率不断增加,外科手术不断增加,其难度、复杂性不断增加,手术时间不断增加,使护士的神经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心理状态不佳,容易罹患身心疾病[2]。手术中护士常传递刀、剪等锐器,常常不慎刺伤自己,极易感染乙型肝炎等血源性传染病。手术中使用的器械、设备等产生辐射、烟雾以及和消毒剂等对护士的身体均有不同程度的损害。
3.1.2 人为因素 因护士工作责任心不强,常发生接错患者的错误,医院手术室数量有限,经常多个手术同时开始,护理人员在忙乱中出现错误,由于通知单项目书写有误,接患者时未严格将手术单、病历、患者三项核对或核对时有漏项,巡回护士手术间再次查对不严格,医师及麻醉医师术前未再次查对等。手术中器械准备不足,常因器械护士接手术通知单时,未仔细查看手术名称,特殊手术未与手术医生沟通,常规及急诊手术包配备不到位等原因发生。用药错误,常见原因是未严格执行“三查八对”;执行口头医嘱未复诵。手术器械和纱布遗留于创口或体腔内,常见原因是敷料器械包内器械、敷料数目不准确,手术开始前、中、后巡回护士与洗手护士未认真清点,手术开始前,未将多余敷料器械拿出室外,长时间手术,过度疲劳等。因输血单填写有误发生输错血的错误。
3.1.3 疏忽管理导致的风险 许多年轻新毕业的护士,缺乏临床经验与临床技能;护士的流动性增加,近年来聘用护士较多增加了护士的流动性。手术室虽然建立了各项管理制度,但多未落实执行,常以经验代替制度[1]。由于护士年轻化,临床技能的培训考核制度未严格实施,对某些设备不熟悉,造成操作失误较多。出现护理纠纷,导致护理质量下降[3]。
3.2 安全管理措施
3.2.1 改善工作环境、避免意外伤害 对护士进行人性化管理,要关心护士的身心健康,帮助其解决实际困难,减轻工作与生活压力,缓解护士高度紧张的神经。改善设备,定期检查,尽量减低设备的噪声,使用电刀切割组织时尽量吸尽烟雾,使用紫外线灯消毒时,人要尽量离开,以减少辐射对人体的损害。如手被锐器刺伤应立即脱下手套,从伤口处挤出足够多血液,并用流水冲洗,用2%碘伏消毒伤口,必要时可注射高价球蛋白和乙肝疫苗,并定期检查,以预防感染血源性疾病[4]。
3.2.2 加强护士的责任心,减少护理差错发生率 (1)防止接错和摔伤、碰伤患者。接患者时,应使用病历首页核对患者的姓名、年龄、性别、住院号、病室、床号以及手术名称;不能理智回答问题的患者,应同麻醉师、医生共同核对;麻醉开始前,与麻醉师再次核对;手术开始前,与手术医生再次核对。接送患者的平车要保持良好的性能,患者上平车时,将平车固定好,由两人以上保护移动并上好护栏;平车拐弯时,要注意保护患者头部及肢体;患者等待手术时,应系好约束带,小儿、神志不清的要有专人看。(2)如术中需要给药,需与医嘱、药物过敏试验结果等详细核对后用药。使用任何注射药物,应做好“三查八对”工作,并实行二人核对无误后方可使用。字迹不清楚、瓶签脱落或者有疑问者是不能应用的。用过的空瓶应当进行保留,以备核对,等到手术完毕核对无误后才可以丢弃。麻醉中用药须做到取药时、抽药时及放药时核对。手术台上应当采取固定的、不同式样的容器来盛放局麻药液,这样才不会和其他药物相混淆。如需输血,巡回护士正确填写取血单,交指定人员按取血条送血库取血,回到手术间后再和麻醉医生共同核对无误签名后方可输入,并将输血记录贴于病历中。患者发生输血反应时,应立即停止输血,换输生理盐水,遵医嘱给予抗过敏药物,情况严重者应通知立即停止手术,保留未输完的血袋,已备检验。(3)患者手术安放要遵循“科学、合理、舒适”的原则,对于年老体弱及手术时间长的患者,约束带松紧要适度,并于受压部位垫软垫,以避免并发症的发生[5]。需使用止血带时,应选择好缚扎位置,避免损伤神经,并用衬垫保护好,并需详细记录时间,预防肢体缺血、缺氧而导致神经损伤等[6]。(4)防止纱布、器械遗留体腔。术前术后巡回护士和器械护士要共同清点手术用物,随患者带入的敷料于手术前要清理干净。术中,台上物品由洗手护士负责,台下由巡回护士负责。术中增减物品,必须要由巡回的护士亲自进行递交,详实记录。在深部手术留置止血钳或者填入纱布的时候,手术者一定要及时将情况告知器械护士和助手,以便及时进行清点,避免遗留现象发生。凡是胸腹腔内所用的纱布垫应当系有金属环或留有长带,应放置在创口外,以免其遗留在体内。凡是在手术台上所卸下的器械、纱布、线郑、缝针等,均应当及时拣起来放到固定地方,而且应当嘱咐洗手护士,未经巡回护士的同意,任何人不能将这些物品带出室外[7]。(5)病理结果与术后治疗密切相关,保管好手术标本至关重要。对于术中切下的标本器械护士应及时妥善放在器械台上,较小的标本应及时装入到标本袋中,防止丢失。手术后应将标本放置在容器内,用福尔马林溶液将其浸泡,并且应和病理检查单核对之后交给相应负责人进行保管和送检。
3.2.3 制订并且认真落实相关安全管理制度,加强风险管理 (1)医院与护士签订长期劳动合同,应当提高护士的福利待遇,护士降低流动性。(2)成立以护士长为组长的护理风险管理小组,护理成员由年资较高的主管护理工程师组成,在每月月初定期召开会议,对风险事情进行分析、总结、讨论,制定相应风险干预措施;监督并定期检查各级护理人员遵守操作规程[8-9]。(3)年轻护士应由高年资主管护师带教,定期进行业务考核,以提高年轻护士的临床技能;所有护士每周进行一次业务学习,同时选拔责任心强、吃苦耐劳的护士到上级医院短期学习、进修或读成人本科等,在学习进修后,将所学到的护理知识以业务学习形式传授给全科护理人员[10-11]。
本组资料中,护理差错发生率、护理纠纷发生率,观察组分别为0.55%、0.41%,对照组分别为1.85%、1.57%,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总之,认真评估手术室护理中存在的风险因素,并根据这些风险制定相应的措施,能有效降低风险因素带来的事故发生率,提高医护人员的管理水平,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
参考文献
[1]左月燃.对加强护理安全管理的认识和思考[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3):191-192.
[2]俞美定.护理安全隐患的相关因素分析和管理对策[J].护理杂志,2004,21(12):70-71.
[3]邱慧兰,韦巧灵.护理安全隐患意识的调查及警示牌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06,21(2):162.
[4]陈坚,陈菊珍.手术室消毒隔离管理中易忽视的护理风险与防范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9,19(8):963-964.
[5]李红,叶嫒嫒,杨晓秋,等,手术患者坠床风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干预[J].护理进修杂志,2008,23(18):1722-1723.
[6]文索芳,经霁,唐桂荣.高龄手术患者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风险及护理对策[J].护理进修杂志,2009,24(20):1911-1912.
[7]陈小娣,钱小毛.手术室环境消毒质量现状及其监管措施[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8,18(4):532-533.
[8]徐洁.影响手术室护理安全因素的原因分析与防范对策[J].中国医药导刊,2011,13(12):2195-2196.
[9]杨绮云,刘美斯.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隐患与防范措施[J].全科护理,2012,10(8):931-932.
手术室是需要高度严谨、专注的工作环境,任何疏忽都可能造成不能挽回的后果;随着患者对健康重视程度与自我保护意识不断加强,对医疗服务的要求也不断提高[1-2]。因此,找出手术室护理管理中潜在的风险因素,并实施预防措施,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十分重要,本文就手术室护理中潜在的不安全因素与相关对策进行讨论。
一、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风险因素
1.人员因素
1.1专业水平不高。手术室对护理人员专业素养水平一般没有特别的要求,对工作资历等方面要求较低;而在实际工作中,护理人员流动性较大,许多护理人员都是工作时间较短的年轻护理人员,实际操作水平与专业素养水准都有待提高[3];加上部分护理人员对自身专业知识与业务能力的不重视,导致对患者病情变化预见性差,对患者手术过程中出现的症状及反应不知所措,应急反应能力低,出现本不应该出现的技术性工作失误[4]。另外,护理人员可能还存在对手术室新型仪器器械操作不熟练,手术物品使用配合生疏等情况,延误患者治疗,易造成护理安全问题。1.2法律意识和责任心缺乏。手术室护士对工作职责及重要性认识不清晰,在日常工作中缺乏责任心,工作粗疏,草率从事,出现各种手术差错,如手术不当、安全核查不到位等,此类差错并非专业素养不够,往往与工作不专心、失责有关[5]。另外,还存在不严格执行制度与规范的情况,如术中不执行三清制度,致使手术物品数目不清,影响手术进度,甚至出现敷料、手术器械等物品遗留患者体内[6]。对于工作流程单纯走形式,如术前未能仔细准备、清点术中需要的物品与器械,术中添加物品未能及时登记等;部分护理人员手术护理清点记录单填写不规范,导致护理安全隐患。1.3缺乏有效沟通技巧。对患者服务意识不强,缺乏护患间的沟通技巧。在面对患者及其家属提问时,回答过于简单,态度冷漠,甚至不耐烦,导致患方不能及时、正确了解自身病情变化与治疗情况,影响后续治疗决策,对医方缺乏信任感[7-8]。护理人员不能正确认识护患有效沟通的重要性,对医患良好协作也会产生影响。1.4心理素质不高。手术室工作具有高强度的特点,需要精神高度集中,面对时刻可能出现的问题,而护理人员的工作基本上以机械性、重复性的单调内容为主,在高度紧张的状态下重复工作内容[9],护理人员难免会出现精神疲劳,导致心理处于亚健康状态,容易造成护理工作中的失误[10]。
2.管理因素
2.1手术室设备、器械缺乏有效保障。状态良好、安全的手术设备与器械是保证手术顺利完成的基础条件,手术室设备可能存在的情况:(1)手术使用器械未能完全灭菌,存在给患者造成手术感染的风险;(2)护理人员未能将手术使用器械准备完整或器械老化,不能正常使用;手术设备故障或存在安全隐患,导致手术不能正常开展,甚至对患者造成不必要的损伤[11-12]。2.2手术室规章制度不完善。保证手术患者安全的基础条件之一就是建立健全完善的规章制度,实际中存在管理层对手术室规章制度建设不重视的情况;管理人员缺乏对手术室的了解,缺乏手术室相关专业知识与工作管理经验,手术室规章制度未能得以健全与完善,甚至存在不合理性,导致医护人员不能严格按照制度流程办事,制约了相关人员工作积极性;手术室现有规章制度缺乏有效监管体系,影响了手术室护理的质量[13-14]。
3.手术中的风险因素
3.1术前风险因素。(1)护理人员在对手术患者进行术前访视时未能仔细执行查对制度,对患者详细信息未能做到认真核对,导致接错患者或对患者手术部位识别错误;接患者途中出现推车不稳,发生擦伤甚至坠床等不安全事件。(2)术前手术器械、仪器准备不完整,不能充分满足术中需求,或手术器械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损坏、故障等情况,影响手术进程。(3)部分护理人员责任心欠缺,手术环境与手术物品消毒不合格,可能造成患者手术部位感染,对患者术后康复带来隐患。3.2术中风险因素。(1)错误的手术会导致患者局部受到压迫,若手术时间较长,局部组织长期受到压迫,甚至会引起患者出现压疮等情况;根据手术操作需要与患者情况放置合适是护理人员必需掌握的专业技能之一,而在实际工作中,存在手术部位识别错误或手术选择不当的情况,可能导致患者出现呼吸、循环障碍与皮肤、神经损害等并发症。(2)护理人员是手术过程中的重要组成,是正常完成手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个别护理人员未能正确认识自身职责,或缺乏关于术中输血、用药的相关知识,对输血、用药过程中患者可能出现的异常情况未能及时发现;或在非紧急情况下未经核对就执行口头医嘱,造成输血、用药错误,给患者带来严重后果,危害患者生命安全。(3)部分护理人员在术中未能进行规范的无菌操作,不能严格遵从手术要求,导致手术室内空气、手术敷料、器械遗留细菌,以致患者出现术中感染。(4)近年来医学技术不断创新、发展,仪器设备不断更新换代,其中的安全隐患也日渐增多,如医护人员对仪器操作不熟练等,可能导致仪器直接接触患者皮肤,造成灼伤;部分仪器较为精密,使用不当可能易导致损坏,发生故障,给患者带来意外伤害。3.3术后风险因素。(1)手术后未按规定认真清点核对纱布、器械等手术物品,造成物品遗留患者体腔内,引起不必要的伤害。(2)手术标本是诊断及进行下一步治疗的重要依据,手术室缺少完善的标本管理制度,导致标本信息不清,放置混乱或遗失等情况的发生,影响患者后续治疗。(3)手术完成后,部分护理人员在搬动、护送患者回病房途中不够平稳,导致插管脱落甚至发生坠故;或未能注意患者身体状态变化,导致患者不能及时得到有效抢救,甚至威胁患者生命安全。
二、手术室护理管理措施
1.提高护理人员专业水平
1.1提高护理人员的业务技能。目前手术室大多没有特别的准入标准,部分护理人员可能学历较高,理论知识丰富,但是实际临床经验不足,实际操作能力较低,在患者突发紧急情况时,不能及时妥善处理,延误最佳抢救时机,故对护理人员进行业务技能的培训十分必要。对新进护理人员应根据不同情况进行专业带教与培训工作,同时对培训结果也需进行考察[15]。另外,可定期组织讲座、案例分析讨论会,由临床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进行指导分析,提高护理人员专业素养;对科室新进设备进行针对性培训学习,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1.2提高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和责任心。随着患者对健康的重视程度与自身保护意识的不断提高,手术室护患纠纷也不断增多,护理人员必须加强自身法制观念,增强风险意识。医院应定期组织学习相关条例及办法,增强护理人员风险防范意识与处理意外事故的能力;定期举办案例分析交流会,教育、引导护理人员明确自身工作职责与法律法规之间的相互联系,以法律法规规范护理工作,同时增强护理人员自我保护意识。形成从客观角度认识事态发展,运用科学法律思维衡量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培养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提高护理质量。1.3提高沟通技巧,做好护患沟通。护理人员是直面患者及其家属的一线工作人员,会直接影响患方对医院的印象,良好的服务态度与有效的沟通是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协调医患关系的有力保障。患者由于疾病折磨,生理及心理均处于应激状态,面对手术均存在或多或少的恐惧、不安等负面心理,积极、有效的沟通能够帮助治疗,利于患者康复。护理人员应树立“以患者利益为中心”的理念,耐心解答患者疑问,在手术开始前科普相关基础知识,缓解患者紧张心理,让每一位患者都能得到细致的照顾与优质的服务,使患者在心理上感受到尊重,以协调医患合作[16]。医院可通过开展相关活动,由患者评选“服务之星”,完善奖惩机制,提高护理人员服务意识;院方应定期组织沟通交流学习活动,提高护理人员语言表达能力与沟通技巧,建立积极的护患关系,取得患者信任,促进患者顺利康复。
2.严格执行手术室规章制度
2.1健全手术室质量管理。手术室应根据实际情况完善相关规章制度,将手术室质量管理标准化。同时健全监管制度,定期认真审查、核实落实情况[17],以可行的管理制度为准绳,降低手术室差错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2.2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手术室工作量大,护理人员应培养严谨的工作态度;定期分析个案的发生原因及易出现此类情况的薄弱环节,进行分析与自检,提高职业责任感。2.3严格执行消毒灭菌制度。无菌环境与无菌操作对患者的顺利康复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对于手术切口的愈合,无菌环境能减少患者伤口感染情况的发生,促进患者康复。因此,为保障患者安全,手术室护理人员应严格执行消毒灭菌制度,定期对手术室及相关医疗器械进行管理消毒;在手术开始前严格手卫生制度;同时,管理人员应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相关工作的培训,并进行不定时检查,务必使每次手术都在无菌操作下进行,降低手术部位感染的风险。2.4严格执行清点制度。清点制度是降低手术医疗事故的重要保障,护理人员应该有强烈的责任意识,培养严谨的工作态度,在手术过程中认真执行清点制度,做好手术器械、纱布、缝针缝线、棉球、引流管等手术物品的清点工作,并及时登记,预防手术物品混入患者体腔,引起不必要的误会与纠纷;若手术过程中需要增加手术物品,应由该手术的巡回护士提供,并做好手术清点记录单的记录。2.5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手术患者交接前后的时间虽然较短,但是若未能严格按照规章制度进行患者交接工作,仍易导致安全问题的发生,尤其在手术台次多,工作量大的情况下。故护理人员应严格遵守规章制度,依照流程办事,做好手术患者的交接工作,根据手术通知单仔细核对患者各项信息,避免出现只看姓名的情况,防止接错患者,同时做好交接记录。
3.合理配置护理人员,明确自身职责
3.1合理配置人力资源。手术室工作量大,具有特殊性与复杂性,加上护理岗位具有流动性大的特性,因此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十分重要。要保证患者及时进行抢救,顺利进行手术,就必须统筹好人员的配置,将各项工作分配到个人,使每个人能明确自身的具体职责与分工。管理人员可根据手术室实际情况,分配安排好人员,包括洗手护士、巡回护士、值班管理护士、机动护士等,各职位护理人员明确自身职责,并做到相互配合与协调,保障手术顺利进行。3.2消除护理人员的疲劳感。长时间高度紧张的精神状态易导致护理人员出现心理疲惫,这容易引起工作上出现失误。因此,应合理排班,尤其重大手术前,应保证护理人员有充足休息时间;手术台次增多时尽量增加在岗护理人员数;同时宽松的工作氛围也十分重要,让疲惫的护理人员及时得到休憩与修整,保障手术顺利进行[18]。
三、小结
总而言之,手术室护理人员是手术得以顺利完成的重要保障,护理人员应提高自身专业素养,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建立积极的护患关系,促进患者顺利康复;应增强法律意识,了解法律法规以保障自身与患者正当权益;还应加强自身职业责任感,严格遵守并执行手术室相关规章制度,按流程办事,降低不安全事件的发生率,防范护理纠纷;由于手术室工作的特殊性,管理人员应合理安排人员配置,根据实际情况排班,明确各岗位职能,保证手术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吴渭芳.细节管理在护理安全管理中的作用[J].医院管理论坛,2011,28(10):35-37
2梁月娥,王志英,陈璧珊,等.介入手术室的护理不良事件分析及处理对策[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6,13(23):89-91
3苏临英.护理安全风险管理防御机制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4,20(19):2418-2420
4祝美珍,孙慧芳,曹茜,等.神经外科手术护理风险事件分析与防范[J].医院管理论坛,2011,28(11):22-23
5刘先燕,陈海亚.手术室护理不安全因素与护理方式探究[J].大家健康(上旬版),2017,11(4):278
6冀福林.手术室常见护理不良事件及防范措施[J].护理研究,2015,29(11C):4223-4224
7徐蓉.护患沟通与患者满意度探讨[J].医院管理论坛,2015,(3):19-20
8刘春凤,李红艳,马朝阳.沟通方法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齐鲁护理杂志,2014,20(12):73-74
9方婷婷,黄雪芬,刘素芳.质量评估模式对手术室护理不安全因素的预防作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7,14(4):97-99
10周盈盈,张思朦,詹欢乐,等.手术室人性化护理对甲状腺手术患者的影响[J].医院管理论坛,2015,32(9):37-39
11何为.连续护理法对老年手术患者术前焦虑心理的动态变化影响[J].实用老年医学,2014,28(8):702-703
12沈碧玉,刘经纬,何燕,等.同行评价在手术室护理质量控制中的应用与效果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5,30(22):2094-2095
13温曲英,徐月娥,叶新兰.安全隐患自查模式在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医药导报,2015,12(11):145-148,152
14翁留宁,高静.护理风险管理培训在手术室年轻护士培养中的应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5,34(20):2831-2833
15关柏秋,曹晓艳,董淑琴,等.手术室细节护理在确保手术室护理安全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4,18(12):57-60
16陈聪,郑秋星,邱良智,等.综合护理干预对手术等候区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J].医院管理论坛,2015,32(1):47-49
1影响护理风险的原因
1.1手术室工作强度大、应激性、高紧张性,护理人员相对较少,产科急症手术多,都成为风险发生的高危因素。
1.2法制观念薄弱护理人员对专业风险性认识不足。医疗行业是一项高科技、高难度的“高危作业”。国家法律承认护士是具有护理行为能力的人,依法行使一定的权利和承担一定的义务。作为护士,应尽与护士相适应的注意义务,预见义务和危险规避义务。
1.3工作责任心不强风险意识不足个别护理人员综合素质较低,工作不细致,容易出现器械准备不完善,物品清点记录不规范,出现漏项、涂刮现象,留下安全隐患。
1.4护理管理及培训制度不健全手术室年轻护士多,造成经验不足、技能不高。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新手术的开展,新设备的应用,使手术护理技术达到一个新的高度,护理人员知识未及时跟进,技术操作不熟,新设备使用不精,培训制度落实不力,难以适应一些重症、复杂手术的需要。
1.5与患者主动沟通能力差术前访视只流于形式,没有全面掌握患者病史。工作中“不会说话”的护士很多,如在进行静脉留置针穿刺前摆放时没有给予解释或只作简单命令。
1.6无菌观念不强术中已被污染的器械与未被污染的器械应分别放置。污染器械不得再用,如接触到子宫内膜,继续使用易造成子宫内膜种植,接触到肠腔、阴道内口的器械会造成伤口感染。
1.7手术室环境及设备因素鉴于手术室实际情况,可预见的风险:1.日手术量大,手术间相对较少,手术需要连台做,室内空气消毒不达标。2.手术室设备较多,有些已陈旧,难免出现一些故障,如负压吸引器老化。3.一次性无菌手术包出厂后放置时间过短,环氧乙烷未充分发挥掉,残余的环氧乙烷对人体皮肤、呼吸道造成过敏。
1.8手术室护士职业风险手术室是血源性传播疾病的高危环境。术中配合使用的锐利器械刀、剪、针传递频繁,极易误伤自己或他人。术中意外穿刺伤,血污溅到皮肤、眼睛里,不注意自我防护,极易造成血源性传播疾病。如乙肝、丙肝、艾滋病等。
2风险治理
2.1成立风险管理小组,建立健全风险管理制度由护士长和业务骨干组成,护士长任组长,识别、评估现存的或潜在的风险隐患,制定具专科特色的工作程序,流程质量标准。如:接送病人流程,麻醉突发事件抢救流程,停电停水应急预案,物品轻点程序,安全核查程序,提高人员的风险预防控制能力。
2.2强化风险意识,培养审慎作风和慎独能力,要制定定期风险教育计划,特别是手术室人员变动,新护士上岗,工作量加大时,适时进行风险教育,警钟长鸣,培养审慎作风和慎独能力是护理风险治理的根本所在。
2.3医疗护理技术操作常规作为准绳医疗护理技术操作常规是医务人员进行日常工作的指南,是医疗工作中具有权威的法典。因此,手术室护理人员必须严格遵守各项操作规程,把操作常规贯彻护理操作的始终。一旦出现纠纷,首先要看是否按规程操作。具体包括:1.严格无菌操作原则,2.查对制度:做到手术室“六查、十二对、四到位”制度。六查:到病房接病号查、入手术室前查、麻醉前查、消毒皮肤前查、切刀口前查、关闭体腔前后查。十二对:对科室、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手术间、手术名称、手术部位、病人所需药品与物品、药物皮试结果及有无特殊感染、手术所需器械敷料灭菌是否合格及数量。四到位:急救药品、吸引器、氧气、电凝止血器。3.清点制度:术中三人三数制度,即主刀洗手护士、巡回护士手术前后共同清点台上纱布、器械并填写物品清点记录和安全核查记录。做到三不交接制度:洗手护士手术未结束前不交接,巡回护士敷料器械未点清不交接,值班护士物品短缺不交接。
2.4加强护理技能和专业技能培训有研究表明,护士的素质和能力与护理差错有直接联系。护士必须熟练掌握各种护理操作,经常组织护士学习专业知识,对专业技能进行培训,每周组织科内业务学习一次,每月一次理论考核,每季度组织一次比武大练兵,如静脉留置针穿刺、心肺复苏等,练就扎实的基本功。对新仪器的使用进行专门培训,从原理、使用方法、保养到简单故障的排除,让每一位护理人员都能熟练掌握。
2.5规范手术物品手术清点记录书写由巡回护士在手术结束后即时完成,严禁漏项、涂改。医疗事故第九条规定,严禁涂改、伪造、隐匿、销毁或者抢夺病历资料;第十条规定患者有权复印或复制手术及麻醉记录单、护理记录,意愿不得拒绝。手术清点记录已成为重要的原始资料,具有法律效益,护士应客观、真实、准确、完整、规范的进行记录。要求护士思想上重视,行动上谨慎,不要因为记录不清或涂改而引起纠纷。
2.6强化服务意识,尊重患者权利。认真履行告知义务,完善签字记录,从术前访视到术后回访,无论哪一环节都要依照程序,把护理内容告知患者,并注意语言艺术,取得患者信任,同时要尊重患者,不要过早和过度的暴露患者,如发现患者隐私,不要大惊小怪,更不能取笑,术中尽量用手势眼神交流,避免谈论与手术无关的话题。
2.7优化组合科学安排人力实行弹性排班。手术室护士不足已成为影响护理质量的重要因素,特别在基层,护士除承担护士应做的护理工作外,还肩负着护工的工作,如室内卫生打扫、敷料处置、器械刷洗等等。护士长期处超负荷状态,身心疲惫,如不及时疏导调适,会引发诸多负面影响。护士长在排班上科学安排人力,实行弹性排班,缓解工作压力,尽量让当班护士按时休息,不搞疲劳战,手术量大时,合理安排人员加班。
中图分类号:R472.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515(2010)07―203―02
Nursing risk management of operation room in treatment of trauma patients in earthquake.
TANGLi REN Qiaomei ,Operation room
( The second people’hospital of Guangyuan,Sichuan,628017)
【Abstract】Objective To summarize the measures of nursing risk management of operation room in treatment of trauma patients in earthquake. Methods We improved the care systems and risk plans actively.We carried out risk management by means of personnel management,materials management and infection control. Result Surgical goods were prepared well.Infection and nursing mistakes and accidents did not occur. Conclusions The implementation of nursing risk management can reduce the security risk to maximum and ensure the safety of care in in treatment of trauma patients in earthquake.
【Key Words】Trauma patients in earthquake; Treatment; Nursing of operation room; Risk management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8.0级特大地震,也波及到广元市。此次地震震感强,伤员多且具有伤势重,复合伤多,开放性伤多,伤口污染严重等特点【1】。由于手术环境改变,护理工作量增加,外援医务人员的加入等使手术室护理风险发生率比平常更高。我院是一所二级甲等医院,主要担负着矿山急救和灾难救护工作,我们有较完善的批量伤员救治预案和程序。为此,我们积极采取应对措施,将护理风险管理应用于地震伤员救治中,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地震伤员资料:汶川地震我院共收治伤员539例,有328例伤员行急诊手术。264例伤势较轻伤员由手术室护士配合在门诊行清创缝合术,早期有64例伤势较重伤员救护工作在手术室完成。64例伤员中男28例,女36例,年龄3岁―78岁,其中以儿童和老年人居多。手术方式为颅脑手术13例,肝脾手术5例,四肢内固定20例,脊柱内固定11例,截肢8例,剖宫产2例,大清创及其他 5例。
2 护理风险管理
2.1 积极完善相关护理制度和风险预案 成批抢救需要高度的协同性,在最短的时间内进行组织协调,沉着应对是抢救成功的关键环节【2】。。地震发生后,我院立即成立了地震伤员救治指挥部,并下设手术室抢救治疗小组,组长由麻醉科科主任和手术室护士长担任,成员为全科人员。立即启动各项抢救应急机制和预案,并边实施边完善。如术中突然停电预案,早期术中发生强烈余震预案,地震时手术病人转移预案及转移途中可能发生的各种风险等。实践证明,这些预案在后来发生的大余震中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2.2 人员的管理
2.2.1 护理人员的管理。①地震发生后,立即启动地震应急预案及批量伤员救护应急措施,组织所有人员都积极行动起来,做好应战准备。②根据批量伤员手术救治程序,将护理人员大致分为伤员分类组:负责地震伤员检伤分类和填写资料;物品准备组:负责手术物品的准备及仪器设备的检查、检修;手术配合组:负责手术的洗手和巡回工作。每位人员分工明确,各司其职。③本次特大地震救护中,医护人员呈现的是一个长作战的状态。合理安排工作与休息,保证充足的体力来应对这次灾害。④外援的人员由于不熟悉环境,只担任洗手护士工作。
2.2.2 地震伤员的管理。①准确有效检伤分类。②做好伤员标记及查对工作。③需作清创的伤员较多,集中安置,保持秩序。④实施心理护理和人道主义关怀。向其解释地震属于自然灾害,不可人为避免,应面对现实,积极配合手术。
2.3 物品的管理
2.3.1 手术器械的管理:由于伤员的俱增,原有的手术器械已经远远不能满足所需,物品准备组成员立即因地制宜,将原有的器械拆分,重新组装,以备所需。并着重增加清创器械,骨科器械,脑外器械等,对使用频繁的器械如线锯,咬骨钳等单独包装,提高周转率。
2.3.2 一次性消耗物品的管理:应对如此巨大的伤员群体传统的无菌敷料和打包已供不应及,我们优先选择一次性物品如一次性手术衣,一次性中单和手术巾等。既节约了时间,有节约了人力。
2.3.3 手术药品的管理:积极准备急救药品,局麻药品和全麻药品以及清创药品,生理盐水等,满足手术伤员需要。
2.4 感染的管理
2.4.1 手术环境的管理
2.4.1.1 帐篷手术室的管理。①地震发生后,原有手术室暂时不能开展工作。医院统一安排下,在院广场立即搭建帐篷手术室4间,一间作无菌手术如开颅手术,一间作II类手术如剖宫产,一间作感染手术如清创,一间作物品储存。②手术室相对独立,靠近手术科室,方便伤员及时救护。③空气采用移动式动态消毒机消毒,物品、地面用含氯消毒剂擦拭。
2.4.1.2 原有手术室的管理。①由于地震强度大,原有手术室遭到较大的破坏,震后在医院指挥下,积极进行整理修护,于5月13日晚重新开放。②停排择期手术,全力应对急诊手术。③重新规划区域,增加感染手术间的数量。④无菌手术与感染手术绝对分开。⑤连台手术之间做好室内环境卫生及空气消毒处置。
2.4.2 手术器械的处理:均实施标准预防,使用后的器械均用2000mg/L含氯消毒剂浸泡30分钟后再清洗灭菌。
2.4.3 医疗垃圾的处理。①手术中和手术后特别加强对锐器如刀片、缝针的管理,所有锐器都装入锐器盒处理。②医疗废弃物均用双层黄色垃圾袋密封焚烧处理【3】。③清创后的冲洗液、吸引液等加入含氯消毒剂搅拌静置后再处理。④截肢手术的残肢立即密封,及时焚烧。
2.4.4 医务人员手处理。①帐篷手术室由于条件有限,选择外科手消毒快速消毒剂进行擦拭消毒。②由于抢救任务重,医务人员只重视对伤员的救护,而忽略医院感染的预防控制以及个人的自身防护【4】。护士积极提醒医生做好感染控制和自身标准预防。
3. 结果
3.1 地震伤员救治期间,手术物品准备充分,护理到位。在手术室内完成的64例各类手术均安全顺利完成,未发生1例护理差错及切口感染,术后伤员均安全转院或出院。
4 讨论
4.1 规章制度是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的重要措施。制度是工作的法规是各项工作的准则,是评价工作质量的依据,是防止差错事故的重要措施【5】。在对地震伤员救护过程中,我们要保持头脑清醒,沉着应对。严格按制度和操作规程进行,如手术室查对制度,安全管理制度,消毒隔离制度等,杜绝一切可能发生的事故。
4.2 制定风险预案是是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的必要前提。手术室手术室是医院抢救急、危、重、批量伤员的第一线,突发状况多,是高风险科室【5】。制定护理风险预案不仅完善原有的护理制度,在突发事件批量伤员救护中亦显现出极大的作用,提高护士应对重大灾难的救护能力。目前继海地地震,王家邻矿难等灾难事故发生后,我们更要有护理风险意识,积极完善相关风险预案,提高护士识别护理风险的能力,有效回避护理风险,使护士在重大灾害救护中沉着、冷静,保证手术救治安全。
终上所述,在地震伤员救治过程中,手术室应积极完善相关护理制度、应急风险预案和救治程序,通过对人员、物资、仪器设备、手术安全、消毒隔离等方面的管理实施护理风险防范,最大限度减少安全隐患的发生,确保手术护理安全。
参考文献
[1]周先志,灾区医院院内感染预防指南,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程红群,吴乐山,陈文亮,等.军队医院的应急医学救援,医院管理杂志,2006,13(2):118-119.
2010年2月至2”12年2月两年间,共有2”23位患者在我院接受手术,发生护理安全隐患18例。
l.2方法分析
研究我院2010年2月至2012年2月期间,手术室发生的护理安全隐患事件,提出相应的合理的预防措施。
2手术室护理风险事故的研究和分析
2.1责任心因素手术室护士责任心,即护士对本职业道德的体现,对患者积极热情、细心周到的服务态度。手术室护理中常发生以下错误:如术后未看管患者,导致患者坠床;接错患者,未认真核对患者身份信息;在术前清点器械、针线及敷料不细,延误手术时间;在术中物品摆放凌乱无序,器械清点遗漏等。
2.2护理操作技术因素手术室护理操作技术是护士在手术中应当准确并及时完成的专业知识技能操作。护士因操作技术不熟练或不主动配合手术,如电刀笔电极接触不良,可造成患者电灼伤。
2.3行为语言因素部分患者在手术过程中不需要全身麻醉,而保持清醒状态。有个别护士在术中行为不当,言语生硬,忽视了对患者的心理护理,从而引发了患者的反感,使得患者在术中更加的紧张和恐惧。术后患者家属对责任护士进行了投诉。
2.4制度执行因素手术室护理管理制度是有效的避免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事件发生的最基本保障。如用药不严格执行三查八对制度,不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章和消毒隔离制度等。
3防范措施
3.1增强工作中的责任心手术室护士应具备很强的责任心,要积极热情、耐心周到的完成护理任务并能保证护理服务工作的质量。
3.1.1手术前,应根据手术需要准备好器械,并检查其性能完好与否。除需要备齐的常规器械包,还要备有应急的器械包。如需特殊器械应在术前与术者进行沟通,做好充分准备。
3.l.2手术中,要将手术区周围的物品摆放整齐,及时向术者提供器械,收回暂时不用的器械。深部手术填人的纱布或留置的止血钳,切勿忘记清点,防止遗留。术中增加的物品应及时记录并妥善保管。
3.l.3术后主要是麻醉恢复期的护理,对于全麻患者清醒前应守护在旁,适当的约束其四肢,防止其坠床、引流管拔出、注射针脱出等意外情况的发生。
3.2规范手术护理中的操作手术室护士经常要做的操作就是电刀笔的操作。在使用电刀笔前,巡回护士应常规的检查患者身体有无接触导电体、有无安装心脏起搏器等。手术过程中,如电刀笔暂时不使用,洗手护士应将电刀笔放人绝缘电刀盒内。术中所用的酒精纱布要与电刀笔保持一定距离,以免引起燃烧而致患者受伤。
3.3规范手术室护士的行为和语言在护士语言和行为规范方面,手术护理工作中的重点是突出“礼貌性,文明性,情感性、规范性”。手术过程中,应保证说话轻、走路轻、关门轻。对于意识清醒的患者,要不时的与其沟通,以温柔可亲的话语、甜美温馨的笑容对患者表达关心、关爱,从而消除其紧张恐惧的心理情绪,更好的配合手术。
3.4严格遵守并执行手术室护理管理制度手术室主要的护理制度包括:用药及输血查对制度、消毒隔离管理制度、清点查对制度等。
3.5用药及输血查对制度手术中执行口头医嘱时,要复述一次,并做好记录。使用任何注射用药前,都应做好“三查八对”,经两人核对无误后方可使用。
3.6清点查对制度术前要做到十二对、六查、四到位制度。十二对:对床号、科室、性别、姓名、年龄、手术名称、手术时间、手术部位、所需药品和物品、药物过敏情况、敷料是否合格、灭菌器械、用品是否齐全等。六查:人手术室之前查(病区、科室、床号、姓名、性别、术前准备情况等);麻醉前查;皮肤消毒前查;手术中查;执刀时查;关闭体腔前后查。四到位:吸氧设备到位;急救药品到位;吸引器到位;电凝止血器到位。除此以外,术者、巡回护士和手术护士要在手术前后共同清点术中所用的缝针、刀片、纱布及器械等物品,并做好记录。
4结果
本组共有18例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事件,其中责任心因素占3例(16.67%),护理操作技术因素占5例,法律常识及意识因素4例(22.22%,行为言语因素3例(16.67%),制度执行因素3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