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11 15:55:01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风险管理的目的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工程项目风险管理是一个动态的、循环的、系统的、完整的过程,是一种运用多方面知识综合管理的活动。工程项目的风险成因、风险发生、风险波及范围、风险破坏力等等交错复杂,因此运用单一的工程管理知识和技术手段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综合运用多种方法、手段和措施,对工程项目风险从识别到分析乃至采取应对措施等一系列过程进行管理研究,从而将风险事件加以控制,将风险产生的损失降到最低。
一、工程项目风险的特征
(一)风险在工程项目建设中不仅客观存在,而且必然存在。工程项目风险无论是来自项目内部还是来自项目外部,都是客观存在,不会被人们的主观意识所掌控。然而这些风险的发生同时也具有必然性,因为任何项目的实施都不可能做到滴水不漏,这也是人类社会的普遍规律,我们能做的只有控制风险的发生,降低风险带来的损失,却不可能做到完全排避风险。
(二)风险在工程项目建设中表现为多种类型。也就是说在某个工程项目建设的每个不同的阶段都会出现许多不同种类的风险,每种类型的风险又是许多不同风险因素所构成的,并且每个风险因素之间都或多或少的存在着复杂而客观的联系。
(三)风险在工程项目建设中的出现通常是不确定的。风险具体会发生在何时何地,会在项目进程中的哪个过程中发生,都是无法确定的,我们唯一能预测的是风险发生的可能。同时风险所导致的后果和产生的损失在事先也无法确定,我们所能做的仅仅凭借多年的实践经验在事件后果产生前进行合理的推测等。
二、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作用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工程项目建设所面临的内外部环境也复杂多变,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因此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就成为工程项目进程中的一个既重要又必然的环节,它有着许多积极的意义,主要作用表现在:
现代工程项目风险管理都普遍使用全面的系统的科学管理方法和手段来积极处理项目在实施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类风险,将风险所带来的一系列不利后果降到最低,同时也降低风险管理的成本。
工程项目风险管理能够维持项目运行的稳定。通过项目风险管理可以加强项目方案的执行,还可以协调好项目组织内外关系,进而使得整个工程项目得以保质保量的顺利完成。
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合理进行可以帮助整个项目避免物资和人力的浪费,从而为项目建设节省开支,提高项目的经济效益。
三、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原则
(一)把握整体原则
工程项目的整个实施过程充满了许多不确定因素,并且每个风险因素之间都存在着错综复杂的联系,因此项目管理者应从项目全局的角度来分析项目可能面临的各种风险,并进行综合系统的处理,及时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
(二)事前防范原则
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应该在风险事件发生之前进行合理的预测,并及时地采取积极的防范措施,而不是等待风险的来临再进行风险补救。防患于未然就是我们项目风险管理者最基本、最重要的风险管理理念。
四、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实施过程
目前,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实施过程有许多不同的认识,本文基于对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基本步骤的认识,归纳出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基本过程,主要可以分为风险识别、风险评价、风险应对和风险监督四个阶段。
(一)风险识别
风险识别是风险管理的第一步,也是风险管理的基础。风险识别是指在风险事故发生之前,人们运用各种方法系统地、连续地认识所面临的各种风险以及分析风险事故发生的潜在原因。风险识别过程包含感知风险和分析风险两个环节。
(二)风险评价
在风险识别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其他因素对风险发生的概率、损失程度进行全面考虑,评估发生风险的可能性及危害程度,并与公认的安全指标相比较,以衡量风险的程度,并决定是否需要采取相应措施的过程。
五、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方法
(一)风险识别方法
工程项目风险识别是风险管理中最重要的步骤,即通过某种途径辨别出影响工程项目目标实现的风险事件存在的可能性,并予以分类。一般来说风险识别方法主要有:生产流程分析法、风险专家调查法、资产财务状况分析法、WBS分解法等等。本文主要采用WBS分解法进行风险识别,因此主要介绍一下WBS分解法的具体步骤:1.组建风险管理小组,收集相关资料,为风险识别准备资料;2.召集项目经理、相关技术人员以及风险管理小组成员进行项目分解讨论会;3.进行分解项目工作,同时风险管理小组成员提出风险因素集并在WBS向下分解过程中添加风险因素;4.绘出WBS层次结构图,建立初步风险因素集;5.确定WBS结构中的监控点,明确每个工作单元分配的资源、交付成果、责任人,同时完善风险因素集;6.检查分解过程,验证分解的正确性,更新完善的分解报告,提交项目风险识别报告。
(二)风险评价方法
风险分析与评价是对建设工程项目风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损失后果进行量化的过程。它是建设工程项目风险识别与风险管理之间联系的纽带,是科学合理地进行风险决策的基础。风险分析与评价的后果主要在于确定各种风险事件发生的概率及其对建设工程项目目标影响的严重程度。风险评价的方法一般有主观评分法、决策树法、网络计划技术、模糊综合评价法、层次分析法等等。经过对这些方法的优劣势分析,并结合本项目的实际情况,层次分析法显得更系统、灵活、简便。
参考文献:
1风险管理计划编制
在某项目初期,风险管理小组编制了风险管理计划,具体描述项目如何处理和执行风险管理活动。我们采用会议的方式来制定风险计划,全面考虑了风险对项目的影响,制定了充分的风险管理计划。
在计划中,我们确定了基本的风险管理活动,根据风险管理理论和我的项目实践,定义了项目中的风险管理过程,估计了风险管理的时间和费用,并把风险管理活动纳入了项目计划,把风险管理成本纳入了成本费用计划。
2 风险识别
在识别风险时,要尽可能包括以下人员:项目团队、风险管理小组、客户、项目经理及其他专家等。对风险的识别要分辨出有哪些风险,这些风险究竟是什么风险。
在某项目中,根据实际情况,我们将风险分为技术风险、团队风险、外部风险以及其它风险。技术风险主要指无法解决的项目技术难题,不能跨过的技术障碍;团队风险主要指项目团队的稳定问题、人员流动、缺乏合适的技术人员等;外部风险主要指资金是否能按时到位等;其它风险主要指相关设备、原材料等方面的风险。
在识别了上述风险后,我们还确定了这些风险的基本特性,引起这些风险的主要因素,以及可能会影响项目的方面,形成了详细的风险列表记录,以便进行风险分析。
由于在项目的进展过程中,很可能不断发现新的风险,因此风险识别是一个不断重复的过程。
在常用的风险识别的工具和技术中,一般采用头脑风暴法,但是根据项目实际情况,往往采用访谈法。
3 定性风险分析
定性风险分析包括对已识别风险进行优先级排序,以便采取进一步措施。例如进行风险量化分析或风险应对,项目经理或上层领导可以重点关注优先级高的风险,从而有效地提高项目的绩效。风险名称
风险描述
风险概率
影响
风险值
范围扩大
软件在开发过程中,用户有可能根据业务需要增加需求,或者是增加以前遗忘了的需求。这会对项目的进度产生重大影响。
65%
2
1.3
技术障碍
软件在开发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很深很难解决的技术问题,这会对项目的进度产生重大影响。
30%
2
0.6
表1 风险优先级矩阵
在这个过程中,我主要是采用会议的方式进行的。在风险分析会上,参会人员除了项目干系人外,我还请来了相关领域的专家参加,请他们给我负责的项目把关提供参考意见。在确定了风险的可能性和影响后,接下来要做的就是进一步确定风险的优先级。风险的优先级是一个指标,其高低反映了风险对项目的影响。我们一般采用风险优先级矩阵来评定风险的优先级。在表中,
风险值=风险概率×影响,从表中可以看出,技术障碍方面的风险值为0.6,而需求增加的风险值为1.3,因此,通过风险优先级矩阵,可以看出各个风险对项目的影响,项目经理和上层领导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风险值高的风险上。
4定量风险分析
常用的定量风险分析输入有以下几种情况:
1项目管理计划
项目管理计划是风险定量分析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输入。项目管理计划中关于风险的内容包括在量化风险的时候,必须考虑风险实施过程中的角色和责任,预算与活动,风险类别、RBS、以及项目干系人对项目风险的承受能力。同时还包括经过风险识别、定性分析后的更新的风险管理计划。
2组织过程资产
公司(组织)在进行定量风险分析的时候,可以参考公司(组织)历史上对同类项目或其它风险定量分析的成果、风险数据库以及其它组织资源。
5风险应对计划编制
根据风险管理理论,通过开发备用的方法,针对具体的风险制定某型有针对性的措施,可以提高项目成功的机会,减少项目失败的威胁。将理论与实际工作相结合就是在风险定性和定量分析过程后,根据定性、定量风险分析的结果,对已经识别的风险,制定风险应对计划,针对不同的风险,采取不同的措施,并确定风险应对责任人,重点对有资金支持的风险负责。在实际的项目实践中,范围扩大发生的情况最多。我遇到过一个项目,项目都快结束,客户突然要求扩大范围,这给项目带来了很大的影响。风险不仅有负面的风险,还有正向的风险(即机会)。对不同的风险采取不同的应对策略。一般而言,对于负面风险一般采取风险避免、风险转移、风险分担等方式。
6风险监控追踪
风险跟踪主要针对主要风险。对于大中型项目、特别是大型项目,风险跟踪非常必要。把主要风险列一个清单,项目经理随时掌握主要风险,可以使项目经理的头脑中时刻保持风险管理的意识。
7结束语
本文根据项目风险管理理论,结合作者本人的项目开发和管理实践经验,从风险计划编制、风险识别、风险定性、定量分析、编制风险应对计划、风险跟踪监控等各个方面对风险管理进行全面的论述。作者通过运用这些理论,并结合实际的项目环境、条件,成功地进行了风险管理,对项目的成功研发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卢有杰,卢家仪.项目风险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
随着近年来风力发电项目的日益增多,风力发电行业在近期的发展也随之飞跃。但由于该项目受到制约的因素相对较多,在发展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虽具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在也存在着实施难度较大、规范性较差等相关问题。为针对这些相关问题进行解决,风险管理逐渐在风力发电项目中投入应用,在风力发电的研究与管理工作中占据了重要地位。本文特从风力发电的相关风险出发,对其风险管理措施进行了研究,现总结如下。
1.风力发电项目的风险管理概述
1.1风力发电工程风险的概念
风力发电工程风险管理是指对涉及项目管理各方面的综合性活动进行管理,主要内容包括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及风险监控等几个方面。对风力发电工程进行风险管理的根本目的在于对各项项目活动中存在的风险进行有效的控制,以实现风险事件结果的最优化为宗旨,对不利后果进行妥善处理,同时将成本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确保合同项目安全、可靠地运行。
1.2风力发电项目风险管理的基本程序
以美国项管理学会的项目风险管理理论为依据,在风力发电项目中,风险管理的基本内容可划分为6个部分,分别如下:①风险管理规划;②风险识别;③定性风险分析;④定量风险分析;⑤风险应对规划;⑥风险监控。根据风力发电项目的相关特点,可将风险管理的基本程序划分为以下几个方面:①风险识别。风险识别的主要目的在于对项目内容及相关因素进行深入分析,对项目可能存在的风险及影响因素进行判断;②风险评估。风险评估的主要目的在于对项目中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并对其发生的概率及可造成的损失程度做出相应的评估;③风险应对。风险应对的主要目的在于针对可能造成的损失进行应对措施制定,在应对的过程中应当根据实际风险的性质及可能造成的损失程度而定,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以确保应对策略的实效性;④风险监控。风险监控的主要目的在于对风险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督查,并通过落实计划来对风险事件的因素进行控制,以从根本上降低风险造成的损失。
2.风险管理在风力发电项目中的应用分析
2.1风力发电项目的风险简述
风力发电项目中的风险是指可对工程项目目标的实现产生影响的各种不确定因素,为提高风力发电项目的科学性及系统性,便需对这些相关的不确定因素进行有效的控制。
2.1.1风力发电项目的项目检查表
通过风力发电项目的项目检查表,可对风力发电项目三级风险因子表进行分析与整理,并根据检查表与风险因子表,建立起系统的风力发电项目风险识别表单。通过风险列表的汇总,可对项目风险的识别进行归纳与整理,用于在实践中发挥相应的提示作用。
2.1.2风力发电项目风险评估法
在对风力发电项目进行评估的过程中,可采用PFMEA方法对潜在的风险因素进行评估,以向风险管理工作提供可靠的支持性数据。PEMEA方法的主要作用在于评估已识别的风险,根据风险评分的大小而定,将前评分最高的前十个风险因素汇总为主要风险列表,并将其作为主要的控制对象。在条件不断变化的动态过程中,主要风险列表的排序随时可能产生变化,因此,还应在项目关键事件实现后,对存在的风险进行再次评估,以形成新的主要风险列表。
2.2风力发电项目风险管理中的监控
在风力发电项目的风险管理过程中,风险监控属于保障性环节。一般来说,风险监控的管理惯常使用相应的项目管理软件进行;其中,常用的软件类型包括Project以及P3等。应用专业的管理软件实现风力发电项目的风险管理监控,可项目的具体运行特殊性为基础,在项目度量、预警等功能指标方面进行精确设置;使软件系统可根据具体数值进行相应的风险警告,方便管理者对风力发电项目进行实时、有效监控。另外,采用专业的项目管理软件进行风险管理有助于提高风险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在提高精准度的同时也实现了管理的高效化和共享化。
从风力发电项目中的风险监控系统运行机制上看,监控所采用的专业方法为赢得值法。其中,风险警示的相关指标主要包括赢得值与即计划值的比值SPI、赢得值与实际费用的比值CPI;从SPI与CPI两个比值可判断风力发电项目的成本运行情况以及项目进度情况,当CPI不足1时,表明风力发电项目成本已超出预算,当SPI不足1时,则表明风力发电项目的进度未达到预期目的。可见,赢得值法有利于帮助管理者从科学数据测定上认识项目发展的具体情况。在风险监控系统的操作中,管理人员首先要进行风力发电项目的监控持续周期设定以及事件设定,并于风险发生时启动风险监控中的检查程序。风险监控的检查工作主要包括对项目的具体发展情况进行风险识别以及风险检查,通过数据收集分析其风险度量指标,若指标超出临界参数表的标准值,则应启动风险控制机制。对于新生风险类别应灵活更改风险监控计划,并采取针对性应对措施。
2.3风力发电项目风险管理计划与模型
在项目风险管理领域,常以PMI项目风险管理理论为科学依据进行管理实践。因此,在风力发电项目的风险管理工作中,可参照PMI风险管理理论制定管理计划,并结合项目的具体发展情况建立全方位的管理模型。在风险管理计划的全方位管理模型体系中,应包括项目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以及风险监控四个方面。其中,风险识别又可包括风险类型、风险检查表以及因素表、风力发电项目的工作计划和风险识别工具等内容;风险评估则可包括PFMEA模型以及具有针对性的风力发电项目风险评估及其工具等内容;风险应对可主要包括最大程度减轻风险水平、对项目风险进行预防和控制、对已发风险进行有效转移、规避可预期风险以及风险的补救策略等内容;而风险监控则可主要包括风力发电项目的风险管理计划、风险监控中各环节沟通以及风险监控的技术和工具等内容。总而言之,只有在综合性的风险管理体系下才能真正有效促进风力发电项目的可持续发展。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风力发电项目的发展中,要提高发展速度以及有效性,必须进行针对性的风险管理;以项目的发展实情为基础,以风险管理的专业理论与技术为指导设计全方位的综合管理模型,并通过灵活的风险应对机制减少项目的预期与预期外损耗。除此之外,还应提高风险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以保证项目管理的科学性与先进性。
【参考文献】
[1]尹浙鸣.风力发电风险识别及建模评价分析[J].科技与创新,2014(02):24-25.
伴随着我国的气候变化、环境污染以及能源紧缺等,开发新能源已经成为我国的重要战略规划。风力发电是我国应对能源紧张、实施新能源开发中的重要步骤,然而由于我国电力行业在陆上风力发电项目的建设过程中存在着开发时间短、管理经验不足等问题,对于风力发电项目的风险管理与控制上还存在着许多的缺陷,这不利于我国陆上风力发现项目的管理与发展,因此探讨陆上风力发电项目的风险控制问题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和经济意义。
一、我国陆上风力发电项目管理现状
由于我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对于电力能源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因此风能作为一种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就成为我国资源开发与利用中的重点内容。近年来我国政府不断加大风能的开发力度,我国风力发电行业的发展势头十分强劲,风力发电建设项目不断增多,对于缓解我国的能源紧张以及促进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在我国风力发电行业不断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滋生出一系列问题,特别是在风力发电项目的管理上,在技术和方法中还存在着弊端和不足,这也给我国的陆上风力发电项目运行带来了安全风险隐患。总体上看,我国的陆上风力发电项目运行还处在发展的起步阶段,相关管理技术和管理经验仍需要进一步完善。
二、风力发电项目中风险类型分析
对于陆上风力发电项目的管理除了要对其中的基本过程进行管理之外,还应该对项目中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研究。首先就应该建立起针对陆上风力发电项目的相关风险检查表,并在此基础上整理得出管理风力发电项目的三级风险因素表,具体来说就是对陆上风力发电项目的风险实施分类。除此之外还应对具体的风险类型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估,主要是利用科学的数据统计方法随不同的风险等级进行准确的评估,可将风险等级划分为一至十级。同时根据不同的风险的实际影响力,对其进行归类划分。在划分的过程中风险的归类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应该随着陆上风力发电项目的建设,对风险进行二次评估。在风险的应对计划中应该根据不同的风险级别实施程序化的风险应对策略,主要有五种类型应对策略:预防型策略、减轻型策略、转移型策略、回避型策略以及后备型策略。
三、陆上风力发电项目风险管理的基本程序
风力发电项目中按照其不同的实施其可以划分为:项目策划期、项目实施前期、设备采购期、工程实施期、项目移交期以及项目的评估期等六个组成部分。根据美国项目管理学会(PMI)中项目风险管理理论,在结合着风力发电项目对陆上风力发电项目的风险进行分析。PMI中将项目的风险管理计划主要划分成为风险管理计划、风险的识别计划、定量风险缝隙、风险的应对规划以及风险的有效监控等六个组成部分。在结合着陆上风力发电项目的主要特点,为了便于分析和应用,建立起了基于陆上风力发电项目的风险管理程序,该程序中主要包含了风险的识别环节、风险的评估环节、风险的管理与计划环节以及风险的监控四个主要环节。
四、风力发电项目风险监控及风险管理计划
1、投资前风险规避不足
由于缺乏风险投资的操作经验,中国的风险投资公司在投资项目时,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在项目尽职调查阶段对很多风险估计不足,一般较少使用相关的定量分析方法,而且对估计到的风险处理和控制办法并不得当,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在投资前对风险的规避不力。另外,由于经验不足,在投资协议的拟定中,往往没有充分考虑到控制投资风险的需要,存在诸多不完善的地方。例如对于“一票否决制”、“股权逐步释放”等条款,有些早期的风险投资项目的投资协议中就没有设置,结果造成投资后碰到此类问题,缺乏有效的控制手段,甚至束手无策。
2、信息不对称现象严重
中国风险投资还面临一个严重问题,就是风险投资方和风险企业存在着比较大的信息不对称。按理论来说,由于风险投资在一定程度上,积极介入了风险企业的管理,使风险投资相比其他投资方式而言,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信息不对称现象。但由于中国特殊的环境,风险投资和风险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还是非常严重的。一个原因是由于中国公司普遍存在着治理结构的不完善,不仅缺乏完善的制度,更严重是创业者对治理结构的意识普遍比较薄弱。例如很多创业人员认为自己是老板,不愿意向风险投资股东公布相关信息。因此,风险投资对投资项目的监管存在很大的障碍。另外,中国由于缺乏完善的信用体系,创业者、职业经理人的道德风险相对较高,加重了信息不对称,影响了对投资风险的控制。
二、风险投资项目风险的分布特点
中国风险投资发展到现在,很多风险投资公司已经投资了很多项目,已经积累了一定的风险投资实践经验。在项目运作的实践过程中,发现投资项目的风险存在着突出的共性问题。
1.资金不足严重影响风险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目前中国的风险投资项目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是:风险企业资金不足,陷入财务危机。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个原因是与中国风险投资的投资方式有关。中国风险投资初期不太注重联合投资,通常是一家风险投资公司投资一家企业。在投资时,风险投资比较重视进入价格和所占股份,对项目发展所需资金往往缺乏细致分析,造成投入资金不足,或者在项目发展过程中实际情况与预测发生较大偏离,使投入资金难以支持项目达到投资时所期望的经营目标。按照风险投资理论,风险投资应该是接力棒式的投资,但在目前中国,风险投资较少愿意接下其他投资者投资的企业,因此造成创业企业第二轮融资困难。这样出现了很多风险投资公司所投项目缺资金,但该风险投资公司由于担心继续投入资金后,投资风险变大,因此不敢继续投资。而其他投资公司又觉得你都不愿意增资,肯定是项目不好,所以也不愿意接手和投资于该类型的风险企业。使投资的风险投资公司既退不出去,又不敢追加投资,陷入两难境地。
风险企业处于发展期,第一轮的融资显然不能解决其所需资金,如果不能筹得扩张所需资本,就直接危及风险企业的健康发展,甚至危及生存。这种困境是投资项目的一个典型风险。
2.产品结构单一造成风险企业市场适应能力差
中国很多高风险项目的产品结构及业务单一,市场适应能力差,当相关市场变化或者竞争激烈时,收入就受很大影响。还有一些项目由于产品定位超前,原来定位的市场成长缓慢,而企业没有其他替代产品和收入来源,只能空等相关市场的发展,导致财务状况恶化,形成风险。产品结构单一、企业缺乏长远规划能力是目前中国风险投资项目的主要风险之一。
3.公司治理落后,管理能力低下
中国多数风险投资机构所投资的企业的内部治理结构不完善,制度不规范,造成经营管理效率低下,经营成本得不到控制,影响盈利。投资企业缺乏为股东创造价值的经营理念,致使投资企业常常对风险投资公司进行信息屏蔽,加大信息不对称,也加大了风险投资的投资风险。
一些创业者存在道德风险,特别是当技术出资方是企业经营管理者时,往往会出现人为提高企业经营成本,或者采用转移资产等方式获取私利的现象。由于制度不健全,致使对其道德风险控制力度有限。同时,一些创业者多为技术专才,缺乏管理经验,综合管理能力弱,影响了风险企业的发展。
4.财务风险影响了盈利
风险企业财务方面的特征也有比较多的共性,其中一个重要特征是风险企业的应收帐款比例高,影响了企业的盈利。
三、风险管理的方式与应对策略
1、管理方式
第一,采取更严格的法律约束,在投资协议中增加对风险投资的特别保护条款。对于在投资前投资协议中相关约束条款缺乏的项目,在投资项目增资或者其他事件发生时,应当利用此契机,作为谈判的条件,加入新的约束条件,以加强对投资项目的监控力度,防范和规避风险的发生。由于创业企业一般急需第二轮的融资,所以风险投资公司如果愿意给该项目继续投资,在与创业者做增资谈判时,由于在谈判时处于有利地位,可以把加入的相关条款作为继续投资的前提,从而加强投资协议中的监管条款的效力。
第二,推进投资企业内部治理结构的规范化。风险投资公司必须有意识地推动风险企业内部治理结构的完善,培育风险企业对规范化管理的意识。要明确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及经营管理层的责权利,以制度的设立与完善制约投资者与经营者的行为。要用树立现代企业管理理念,以先进的管理手段与管理方式,对企业进行规范管理。
第三,以提供增值服务契入监管。根据中国创业者的文化习惯,中国风险投资方应该对投资企业的风险管理采用灵活的策略。要与被投资企业建立比较好的关系,多提供管理咨询,帮助引进客户、合作伙伴等增值服务。用服务来换取投资企业的配合,从而有利于对被投资企业信息的及时掌握,做好对其风险管理和监控。
2、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F2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1)19-0033-02
风险管理是从企业经营管理实践中总结出来的。随着项目管理技术的发展以及业主对项目管理越来越高的要求,风险管理就加入了项目管理的行列,形成了项目风险管理。风险管理应用于工程项目管理有其特殊的复杂性。为了在风险发生时还能保持项目顺利开展、完成项目目标,就需要运用科学的风险管理的方法。
1 工程项目风险的特点
首先,风险具有客观性、普遍性。风险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并且超越人们的主观意识客观存在的,而且在项目全寿命周期内,可以说风险是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的。其次,风险具有可变性。这是指在项目实施的整个过程中,风险既有量的增减,又有质的变化。随着项目的进行,有些风险得到控制并消除,有些风险会发生并得到处理,同时在项目的每一阶段都可能产生新的风险。最后,风险具有多样性和多层次性。大型开发项目周期长、规模大、涉及范围广、风险因素数量多,面临的风险可谓多种多样。而且大量风险因素之间的内在关系错综复杂、各风险因素之间与外界交叉影响又使风险显示出多层次性。
2 风险管理的具体措施
2.1风险识别与预测
风险识别是全面风险管理的第一步,即预测和识别出项目目标实施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事件,并予以分类。对项目风险的管理,首先必须明确项目都存在哪些风险,一般是根据项目的性质,从潜在的事件及其产生的后果,以及潜在的后果及其产生的原因来预测识别风险。风险预测和识别的过程主要立足于数据收集、分析、整理和预测。为了使风险识别做到准确、完整,应从全面风险管理的目标出发,通过风险调查、信息分析及实验论证等手段,对项目风险进行多维分解,并充分征求各方意见,从而全面认识风险,形成风险清单列表。
2.2风险分析
在公路项目中,还需要结合公路项目的特点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即风险分析。风险分析就是对具体的公路项目评价模式进行适当的数学处理,使之能反映风险因素的过程。公路项目前期工作,即公路项目可行性研究中,评价模式为计算项目净现值、内部收益率、投资回收期等评价指标,风险分析也就是在这些评价指标中加入风险因素。公路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包括不确定性分析,不确定性分析不等于风险分析。风险是指给行为主体带来失败、损失后果的可能性以及每种后果出现可能性的大小,风险是有概率可以计量的,通常在可行性报告中只对投资及效益进行敏感性分析,敏感性分析只能告知某种因素变动对经济指标的影响,并不能告知这种影响的可能性有多大,如果对各因素发生某种变动的概率事先能够客观地或主观地给出,就可以借助风险分析帮助决策。
2.3风险回避
风险回避是指为了避免风险的发生,采取一定的措施中断或阻止风险源的发展或是采取远离风险源的行为,风险回避是一种拒绝承担风险的处理措施。目前最常用的风险回避方式就是发展和完善保险市场,引入职业责任保险制度。工程保险是指业主和承包商为了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向保险人(公司)支付保险费,保险人根据合同约定对在工程建设中可能产生的财产和人身伤害承担赔偿保险金责任。我国的工程建设长期以来受计划体制的影响,风险损失的补偿大都通过财政拨款或追加投资的方式来解决,缺乏有效的风险管理和分散机制,没有意识到保险是最重要的风险转嫁方式。在工业发达国家和地区,强制性的工程保险主要有以下几种:建筑工程一切险、安装工程一切险、社会保险、机动车辆险、专业责任险等。目前,我国工程建设市场主要开展了建筑(安装)工程一切险,职工意外伤害保险,一些保险公司开展了个人建房工程险,开始筹备开展设计责任险。一些利用外资工程普遍地购买了不同品种的建筑工程保险,国内重大工程购买相应保险的情况已经比较普遍。
2.4加强项目工程合同的风险管理
合同既是项目执行的法律文件,也是项目全面风险管理的主要依据,应当在投标、合同签约、合同执行的各个阶段做好风险的管理。项目的管理者必须具有强烈的风险意识,学会从风险分析与风险管理的角度研究合同的每一个条款,对项目可能遇到的风险因素有全面深刻的了解,并针对这些风险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预防风险的发生。同时,要对风险进行追踪管理。追踪风险的一个办法是将风险输入缺陷追踪系统中,缺陷追踪系统能将风险项目标示为已解决或尚未处理的状态,也能指定解决问题的项目团队成员,并安排处理顺序。可将风险项目依序排列出来,按照缺陷存在的时间与负责者等资料排列。这样,缺陷追踪系统就使追踪风险的工作能更好地执行并且不那么单调。
2.5重视分包的确定和管理
随着工程规模的增大,工程领域的多样化,不可避免各个大工程项目都需引入各专业的分包。一是可以由分包完成自身不擅长的专业任务,二是可以在确立分包后,把工程风险转嫁给分包商。首先,加强对分包商资质的审查,认真确定合格的分包商。能否确定合格的分包商,是项目实施中的一个重大风险,将影响到以后项目是否能正常完工,是否能完成预期的经济目标,所以对分包商的确定是工程风险控制的一个重要内容。对分包商的审查应着重于他们的业务能力和资金能力、工作经历和以往的业绩等。其次,签好分包合同,施工全过程监控分包确定好分包后,要争取和分包签订有利于主包方的分包合同,通过合同的签订尽可能地把施工过程中与分包工程有关的风险都转嫁给分包商,相应减少主包商的风险。
中图分类号: C93 文献标识码: A
1施工项目风险的含义
施工项目风险,简单来说就是建筑项目施工阶段发生事故导致损失的不确定性。要定义施工风险,首先就要了解“风险”的含义。“风险”这个概念由来已久,但是至今还没有明确且统一的定义。各个行业以及各个领域的学者都有各自的认识和理解。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
第一种说法认为,风险就是在特定的客观情况下,在特定的时期内,某一事件其预期结果与实际结果之间变动程度的概率分布,变动程度的期望值和方差越大,风险越大,反之风险越小。
第二种说法认为,风险是给定情况下的可能结果的差异性。
第三种说法认为,风险是未来损失的不确定。
第四种说法认为,对风险的认识可以分为主观说和客观说。主观说认为风险是损失的不确定性。而客观说认为,风险是给定情况下一定时期可能发生的各种结果间的差异。诸如此类的对风险的定义很多。
虽然风险的定义各有不同,但是却确定了风险共同的几个特征。我国国内对风险定义明确了三个特征,即:一是风险是不确定的。古代的人们常常用“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来形容风险的这个特征,而现在人们也常常用“风险无处不在”来描述风险的不确定性;二是风险是会带来损失的,有一定灾难性,但是同时会带来成功;三是风险是可以度量的。
综上,作者认为施工风险就是指事先不能确定的,会导致施工项目预期质量、进度、造价和安全等目标不能实现的资金、技术、管理、组织、人员等方面消极的不确定性的不利因素和事件。施工风险的种类是多种多样的,各种风险因素之间也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的。总结起来,施工风险主要有以下特征:一是客观性,即施工风险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二是不确定性,即发生的时间、地点、形式以及造成的损失大小等在施工风险发生前难以确定;三是复杂性,即风险种类很多,风险的影响因素也很多,并且因素与因素之间往往相互作用和影响,其状态并不稳定,并且始终在不断变化着;四是相对规律性,即风险的产生有一定规律性,人们可以通过对大量资料进行统计和分析来预测风险,从而达到控制和规避风险的目的。
2施工项目风险形成机理
研究施工项目风险首先要清楚施工项目的风险是如何形成的。对于研究施工项目风险的形成机理,目前学术界已经形成了比较一致的观点,即施工项目风险是由风险因素引起风险事件,进而产生风险损失的过程。
(1)风险因素
风险因素是指能增加风险发生频率或增大风险损失的因素,它是风险事故发生的潜在原因。在施工项目中存在着各种风险因素,对施工项目的实施产生各种各样的影响,造成各种各样的风险事件,继而产生风险损失。例如,政府政策因素,经济环境因素,业主道德素质等不确定因素导致施工项目产生风险损失。
(2)风险事件
风险事件是指风险因素引起的各种不确定事件。如气候恶劣风险因素可能导致施工项目过程中发生长时间下雨,持续炎热高温等风险事件。但是,风险事件的发生并不必然导致施工项目风险损失的产生,风险损失是否产生还由风险事件对施工项目影响的途径、施工承包商风险管理水平及采取的风险控制措施等决定。
(3)风险损失(风险后果)
风险损失指风险事件所带来的非故意的、非计划的和非预期的施工项目建设目标的损失。风险事件发生后,可能会引起风险损失,但也有可能不对建设目标产生影响,不导致风险损失。
3风险管理的内涵
风险管理 ,它既是工程项目管理的一个基本内容,又是工程项目管理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风险管理是通过对风险的识别、衡量和控制,以最低的成本使风险所致的各种损失降到最低限度的管理方法。风险管理是承包商或者工程负责人对不确定的风险进行识别和评估,并根据自身承受风险的能力和财务状况采取相应应对措施以避免投资增大、工期延长、设备淘汰、成本增加、计划失控等偏离既定目标实现的管理手段。如果是可控风险,那么在风险发生前就能够采取措施避免损失发生;如果是不可控风险,那么就在风险发生后采取措施使损失降低到最小。目前,人们通常用到系统理论、概率论、数理统计和模糊数学等理论方法对风险进行预测评价,但是,人们还不能利用现在掌握的所有的技术、方法对风险进行准确的预测。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对风险的认识的加深,相信对风险预测的准确度也会越来越高。
人们对风险管理的意识由来已久,最早的保险雏形―共同海损制度就是风险管理意识衍生的产物。然而,风险管理直到20世纪50年代才独立成为一门学科。在美国、日本、英国、法国、德国等发达国家,风险管理受到了极大的重视。在这些国家大都设了了风险管理协会,负责宣传风险管理知识,定期召开风险管理年会以及出版风险管理论文。并且在这些国家的企业中普遍也都设立了风险管理部门以及专门从事风险管理工作的人员职位。然而,在我国,风险管理是一个新兴事物,并且并未得到足够重视。施工企业和承包商的风险管理意识大都比较薄弱。这是由于风险管理理论传入我国的时间比较晚,并且我国人们在长期计划经济思想观念的束缚下难以转变观念。长期以来由建设方决定项目投资和工期的方式往往使得项目管理人缺乏发现工程问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风险管理意识淡薄。风险管理研究理论目前只在我国一些大型施工企业得到一定程度的应用,而在绝大多数急需进行风险管理的小型民营施工企业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险管理的基本程序
一般的风险管理基本程序分为风险识别、风险分析与评估、风险对策、风险控制。
风险识别是进行风险管理的前提,也是贯穿于工程施工整个过程中的一项重要活动。风险识别是通过之前工程施工中的相关统计资料,对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可能产生的风险因素系统分类和了解的过程。风险往往具有隐蔽性,不易被人察觉。但是风险同样具有一定规律性,通过多次工程施工积累下来的经验和统计资料,应用科学的识别方法,也是可以识别风险的。目前的风险识别比较常用的方法有头脑风暴法、面谈法、情景分析法、德尔菲法和核查表法等。
风险分析,是指在风险识别的前提下,对识别出来的风险因素用定性法和定量法综合分析,评估风险可能产生的后果,按风险严重程度进行排序,最终预测风险发生时间和影响范围。目前的风险分析比较常用的方法有头脑风暴法、德尔菲法、查核表法、层级分析法、蒙地卡罗拟、决策树等。
风险评估是通过评估量化工具和手段对风险发生的可能性、风险发生时间、风险后果严重程度、风险影响范围等内容进行研究和量化分析。目前的风险评估比较常用的方法有查核表法、层级分析法、蒙地卡罗模拟等。
风险对策就是在项目风险分析的基础之上,为避免或减少项目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以及其潜在损失而采取的各种措施。采用风险对策可降低预期损失或使这种损失更具有可控性。包括风险回避、风险预防、风险分离、风险分散及风险转移。
参考文献:
2陆上风力发电项目管理中的风险控制
2.1风险控制的基本程序
在陆上风电项目中主要是包含了风力发电项目的前期策划以及前期准备和相关设备的采购、项目具体实施以及移交、项目完成后的评估这些内容。可以说进行风险控制首先就要搞清楚对风险进行控制的基本程序,按照每一程序来实际进行管理与有效控制。根据国际项目管理协会(MPMI)对于风电项目提出的相关理论以及风电项目中存在的预测风险具体将风险控制的基本程序定为风险的识别、风险的实际评估、风险的管理应对计划、风险监督控制这四大部分。具体来讲在对实际陆上风电项目风险给予控制的过程中,基本程序中第一部分对风险进行的识别主要是建立在对风险项目实际五方面内容以及相关其他各种因素有效分析的基础上,这个过程中对于项目中每一部分内容进行风险研究分析,进而确定出项目中具体哪一部分内容出现了风险问题,找出其中问题原因以及相关的影响要素;基本程序中的第二部分是对项目中已经确定的风险给予定量或者是定性的研究分析,在这个过程中重点要将其中风险可能引起的项目损失和产生概率进行实际确定。
这个步骤也是整个项目风险控制程序中比较重要的构成部分;基本程序中的第三部分是对风电项目进行管理应对计划的研究,因为前两部分已经明确了风险以及风险影响和发生概率。而这一部分就要在此基础上进行风险管理实际应对计划的拟定。计划要和实际风险相匹配操作性十分明确,进而保证如果一旦产生风险则风险应对计划就能够派上用场;基本程序中的第四步是对风电项目在实施的过程中给予良好的监督和控制,将引发风险的危险因素给予定期检查,进而保障风电项目的良好进行。总结来说,以上四步骤是陆上风电项目的风险控制的主要构成部分,通过这四部分的内容结合来确保对风险给予有效控制。
2.2风险控制的具体风险分析
在对陆上风电项目给予风险控制的过程中除了要搞清楚其基本程序之外,最重要的就是要对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研究分析。在这个过程中第一步就是要建立风电项目的相关检查表,进而在此基础上整理出三级性风险因素表,也就是说对风险进行分类。根据检查表以及因素表同时结合风电项目专业方法工具制定出最终的识别风险表。同时对新能源项目并网接电风险给予分析研究,深入了解风电机组发电、用电负荷特性。识别风险的具体过程将风险列表进行不断输出的同时进行列表细化和整理,通过这种方式来不断对风险控制的效用给予提高,同时形成风险典型事件汇总表,进而对后续风险的控制管理提供参考资料。此外通常在风电项目中对于风险给予有效的评估是建立在科学统计数据的基础上完成的,利用科学统计数据通过失效后果模式分析法来对存在风险给予准确的评估,风险评估的等级从等级一到等级十。按照风险的实际影响力进行具体的归类划分。值得注意的是,这十个等级的风险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陆上风电项目的实施,开展风险也会随之产生一定的变化,因而必须要在风电项目实施一半的时候再次进行二次风险的分析和实际评估。对于风险的应对计划一定要严格按照上述风险程序要求进行制定,而这种应对风险计划往往是包含了五种解决方案,分别是预防性计划、减轻性计划、转移性计划、回避性计划、后备性计划。具体在陆上风电项目中制定哪一种计划需要依据实际的风险类型进行确定。
2.3风险控制的监督控制
对于陆上风电项目来说,在风险控制过程中其主要监控指标是建立在“赢得值”(EVA)方法上。在这种方法中控制的主要指标包含了项目进程指数(SPI)以及项目费用指数(CPI)。其中如果SPI指数小于1则说明风电项目的进度在拖延,如果CPI指数小于1则说明风电项目的费用已经超过预计费用。这两项指标对于风险控制起着一定的影响作用,无论是费用超支又或者是进度延期都要在加强进度、节俭费用的时候对新出现的风险问题进行重新识别分析,同时改变风险控制计划,对实际风险因素改变监控力度与监控范围,应用较为专业的项目管理性操作软件如p3等实际设定预警、度量性相关指标,这样系统就可以依据项目实时发展变化对变化数据进行准确分析,同时进行风险因素的重新评估,对实际项目中的报装接电风险在监督控制的过程中必须要注意无论项目怎样进展以及发生怎样的变化,都要在变化之后进行接入系统方案的重新制定,制定之后也必须由项目主管部门领导进行审批。此外由供电相关人员对陆上风电项目进行实地现场性勘察,严密审核初步设计。通过这种对报装接电的监督控制来及时对其进行增装或者是新装等进而最大化避免风险发生,改变风险控制与管理的力度进而提高风险控制的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F2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 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国内外研究现状
1.1国外的研究现状
成熟的项目管理实践始于20世纪40年代,比较典型的研制原子弹的曼哈顿计划。但直到20世纪80年代项目管理还仅限于建筑、国防、航天等少数行业。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性竞争的日益加强且需要降低项目管理成本,迫使政府机构和企业给予项目经理和团队成员更大的责权,不仅要他们实施方案,而且还要他们管理合同,了解财务并与客户一道高效率地工作。于是项目管理的应用领域逐渐扩展到电子、通讯、计算机、软件开发、医药、金融以及一般政府机关和社会团体。
1.2我国研究的现状
我国对于风险问题的研究是从风险决策开始的,起步很晚。直到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学术界才有所接触。但是由于人们风险意识淡薄,该时期只引进了项目管理的基本理论,方法和程序,未能同时引入风险管理。20世纪 8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而且国外各种项目风险管理书籍广泛传播,国内工程领域开始不断引进国外先进的理论研究成果,并逐步开始本国的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理论研究。
1.3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理论研究与应用水平较低
在项目风险管理方面,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实务应用,与西方发达的国家相比,我国都有很大差距,我国的水平仍然处于引进、吸收和消化阶段。再通过项目风险管理实务研究,进一步丰富和发展风险管理理论[1]。然而,我国在这方面的工作还需要进一步加强,理论研究与实际应用还都处于较低水平。
1.4工程项目的相关法律、法规不够健全
1.4.1《建筑法》与《招投标法》的不完善
我国现行《建筑法》出台于1998年,重点是调整、约束承包商的,对业主的监管力度却远远不够。随着建筑业发展和投资主体多元化,法律的实施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已由5年前建筑企业为主导的市场,转变成建设单位为主导的市场,建设单位行为不规范成为影响建筑市场秩序的重要原因,而法律对此缺乏相应的规定。
1.4.2工程担保制度还在摸索中
我国现行《建筑法》并没有明确规定工程担保制度,没有对工程类担保做出明确规定,工程建设的周期长、投资大、风险高等特点也没有反映到担保法中[2]。有关工程担保的规定仅在部门规章中寥寥数笔,各地出台的办法或意见也不能将此项制度上升到法律的高度,没有一部全国性的法律对工程担保做出规范,部门规章和地方性法规之间也缺乏有效衔接。
1.4.3风险识别和风险处理手段落后
(1)风险识别困难。风险识别是找出影响项目质量、进度、投资等目标顺利实现的主要风险,是项目风险管理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这一阶段主要侧重于对风险的定性分析。美国的项目管理学会向所有的企业和经理人员提供“潜在损失一览表”,并且附有指南。
(2)风险处理手段落后。风险处理是确定建设工程风险事件最佳对策组合的过程。企业可以根据风险评价的结果,对不同的风险事件选择最适宜的风险对策,从而形成最佳的风险对策组合。但是,目前我国的大多数项目比较通行的做法是设置极少的不可预见费或将风险不合理的转移给利益的对立方,认为这样做就可以解决大部分的风险[3]。这些都是由于我国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基础薄弱,风险处理手段单一落后。
2提高风险管理技术的对策与措施
2.1加强与国际接轨并提高理论研究与应用水平
为适应工程项目管理国际化的趋势,进入变幻莫测的国际竞争市场,首先要学习国际上先进的项目管理模式和方法。以全面提高中国项目管理者的国际化水平,大力推动以国际杰出项目经理为代表的国际项目经理人才的成长,使中国出类拔萃的项目经理走向国际市场的大舞台[4]。
2.2建立完善工程项目法律法规
2.2.1提高《建筑法》与《招投标法》的执法力度
《建筑法》是建筑各方主利益的保护法,是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保障法,是建筑市场秩序的保护法,是建筑业健康发展的促进法。但有的政府却在工作中执法力度严重不够。对质量、安全问题改正或是对有其它违法违规行为的企业,本来依法给予通报批评、责令限期改正、限期不准承包工程或停产整顿、降低企业资质等级直至吊销资质证的处罚和相应的经济处罚。严招执法,不仅要对责任单位做出处罚,同时,也要对责任人员处罚,这样才足以体现法律的威慑力,才能对违法单位和人员起到震动作用,加大其违法成本,使他们不敢轻易产生潜越。
2.2.2建立健全工程担保制度
(1)建立和推行工程担保制度可以起到规避和转移风险的双重作用。
实行工程担保制度,是提高国内工程项目风险管理水平的有效手段,它是一种维护建筑市场秩序,保证参与建设的各方信守履约,实现公开、公正一公平的风险管理机制[5]。
(2)工程担保制度主要是制约各方面经济责任,避免不必要的赔偿。工程担保制度是在各国工程建设和房地产开发的现代化发展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项重要制度。工程担保与监理的关系不是互相排斥、相互取代,而是互为引流、相得益彰,共同的目的都是为了确保工程质量,维护建筑市场的健康。
2.2.3建立企业内部风险管理体系并提高风险管理技术
提高企业抗风险能力,首先必须建立企业风险管理制度,明确职责,逐步形成企业风险管理体系。由于风险具有隐蔽性和不确定性,企业必须首先要提高对风险的识别能力,加强风险信息收集工作,掌握不同工程项目的风险规律。目前,绝大多数承包商对房地产工程项目的风险比较重视,但对政府投资工程项目的风险重视不够,有些所谓的“形象工程”特事特办,不按市场规则运行;有的根本不进行可行性研究或不可行的工程项目也开始运行,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只要一介入就会遇到极大的风险。所以,承包商要对参与的工程项目列出潜伏的风险清单并且对其进行分类,衡量对比,从而确定风险的相对重要性,以便应用各种风险分析技术。最后再用定性、定量或两者相结合的方式对风险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并采取相应的对策。
3结束语
综上,我国建筑业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取得了不菲的成绩,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在工程项目风险管理方面还待完善与加强,比如在工程项目风险管理模式、风险管理技术等诸方面。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相关法律、法规的逐步完善,我国工程项目风险管理技术水平会越来越成熟,必将会对降低工程项目风险,减少损失,增加风险控制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蔡涛.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研究[J].中国科技信息,2008(03)
[2]戴佳利.建设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研究与应用[D].重庆大学硕士论文,2006-08-10
[3]王朋.工程建设项目风险管理 [J].科技信息,2007(36)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科研项目是建设国家创新体系极为重要的载体,提高科研项目管理水平是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主要渠道。科研项目作为一项开创性的活动,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始终与风险相伴相生,因此,加强科研项目风险管理对于任何科研主体来说都十分重要。
一、科研项目风险概述
风险是指在特定环境和时间段内发生某种损失的可能性,是未来的不确定性对实现既定目标的影响。科研项目风险是指在规定的时间进度、资源条件下完成既定的科研任务和目标的不确定性。这一风险的测量指标一般包括两个维度,一是发生风险的可能性,也就是概率,二是发生风险对应的损失,包括但不限于经济上的。科研项目最大的特征就是探索性、创新性,很大程度就是依托既有的技术条件向未知领域的拓展,而风险恰恰就是创新的伴生物。这决定了相比于其他项目管理,科研项目的风险更加突出,更加复杂,应该受到格外关注和重视。根据相关调研,随着国家创新驱动战略的深入实施,科研项目规模迅速扩大,科研成果大量涌现,但是在科研项目的管理上也存在较为粗放的问题,不少项目存在质量不高、进度失控、成本费用超预算、成果不理想等问题,特别是过于重视项目立项申报,对项目实施和过程控制重视不够,项目管理的风险意识较为薄弱,反映了项目风险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二、科研项目风险管理的主要流程
科研项目风险管理是项目风险分析、识别、评估、应对的过程,核心是根据识别出来与科研项目相关的各个风险,按轻重缓急,逐条逐项明确风险应对措施,采用相应管理方法和手段,从事前、事中、事后三个管理阶段,对风险进行有效的防控。其中,重中之重是事前防范,最大限度避免项目风险事件的发生,最大程度降低项目出现损失的可能性。根据科研项目管理的特点,其风险管理的主要流程应该包括四个方面。
(一)建立项目风险管理组织。在科研项目申报立项和预可研之初就要在项目团队明确项目风险的组织和人员,重大项目应有专职的风险管理小组和岗位,统一项目的风险管理,明确责任。
(二)项目风险初始信息收集。信息是管理决策的基础,也是风险管理的基础。要做好科研项目风险管理,前提是要尽可能全面地收集项目的基本信息,收集与项目相关的有价值的信息,包括政策情况、技术情况、设备情况、专家情况、人员情况、合作方的情况等等,并进行必要的筛选、提炼、对比、分类,建立项目的基础信息库,为风险识别与评估做好准备。
(三)项目风险识别与评估。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对项目存在的风险进行识别与评估,确立主要风险种类和具体风险点,并进行重要性排序,重点是要做到全覆盖、无死角,因为很多重大风险往往出在看似不经意的地方。定性方法主要可采用问卷调查、项目组集体讨论、相关专家咨询、情景分析、由专人主持的工作访谈和调查研究等。定量方法主要可采用统计推论、计算机模拟、事件树分析等方法。条件具备的情况下,最好能通过一些列的假设和条件设置,建立统一的度量单位和风险测度模型,对风险进行定量评估,根据风险发生可能性的高低和对目标的影响程度的评估,绘制项目风险坐标图,确立更加科学的优先顺序。
(四)项目风险管理策略与应对实施。根据识别出来的风险,结合项目团队的风险偏好、风险承受度等因素,选择确立包括风险规避、风险转移、风险承担、风险转换、风险补偿等适合的管理策略。根据不同策略,分类制定包括人、财、物配置的风险应对方案,并全面组织方案实施。
(五)风险管理过程监控与动态优化。结合风险应对方案,把风险管理贯穿到科研项目的全过程,覆盖到项目运作的各个环节,尤其要加强关键节点的监控,保证风险管理措施的有效实施。针对项目运作期间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迅速对风险策略和应对方案进行动态优化调整,增强风险管理对环境变化的适应性和有效性。
三、科研项目的主要风险点
科研项目风险在项目立项、可研、审批、招标投标、实施、结项等各个期间均应做好风险管理,保证项目质量。根据科研项目的一般属性和特殊性,有几个关键风险点需要认真加以重视。
(一)技术风险。不管是基础研究、应用研究还是开发研究,科研项目的根本任务是探索和认识未知领域,其最大的不确定性就是技术层面的风险。第一,因为现有的认识水平、技术水平、科学知识及其他现有条件的限制,技术规划不合理,出现无法预见、难以克服的技术困难,特别是所依赖的相关技术不配套、不成熟,技术支撑条件存在不足,造成关键技术无法突破。第二,对研究平台要求过高,不切实际,主要是项目研究需要的实验设备及实验实等硬件条件不够完善,特别是一些高尖端的实验设备,无法满足研究需要。第三,项目技术的相关技术人员的能力存在不足或与项目研究领域不匹配,制约了项目研究开发。
(二)项目团队风险。人是科研项目成败的决定性因素,是科研项目的重大风险源。首先是选择项目负责人的风险。根据吴建南(2010)等学者对科研项负责人相关特征与科研项目绩效的相互关系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项目负责人职称对科研项目绩效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项目负责人年龄与项目绩效呈U型曲线关系;项目负责人担任领导职务、出国留学经历对项目绩效存在显著的负向影响;项目负责人学历以及过往承担项目经历对项目绩效没有显著影响。因此,项目负责人的基本素养、个人能力、精力投入对科研项目具有重要影响。其次是选择项目成员的风险。在项目立项申报时为达到项目对职称、学历、人数等方面的要求,容易出现“挂名”充数的现象,在项目实际开展过程中,预先计划的科研人员因为种种原因无法投入到实际研究工作中来,或者因为来自不同部门或单位,有各自的科研任务而不能专心致志地投入研究工作。此外,团队风险还体现为项目成员因工作变动、疾病等各种原因不能继续参加研究,而后续替补人员又无法马上跟进,造成项目开展受到不利影响。
(三)费用控制风险。科研经费不足也是当前困扰很多科研项目顺利开展的重要因素。主要体现为:一是费用预算出现偏差。因为对项目涉及到的实验设备、器材、元器件及人力的所需的规模数量及市场行情估计不足,造成项目申报时经费预算偏少。二是经费使用不合理。在设备采购、消耗品使用、人工成本支出等方面过于粗放,缺乏有效的项目财务管理和监督,成本控制不力,导致经费支出混乱,超支严重。三是有些项目涉及到自筹经费,在经费来源上不能得到有力保证,容易造成项目因为经费中断无法继续开展。
(四)进度控制风险。项目进度是评价科研项目的重要指标,不能按计划如期完成科研目标也是科研项目的重大风险。首先是项目计划过于乐观。对科研项目需要的时间周期和可能遭遇的困难估计不足,对人员到位、资源匹配、实验攻坚、结果验证等重点环节拟定的计划不切实际,造成项目无法如期完成。其次是进度管理前松后紧。由于缺乏对过程节点的有效控制和督促,容易出现在项目前期工作精力投入不足,大量任务拖到项目后期进行的现象,加上中间变故的增多,造成项目超期。
四、增强科研项目风险防控能力的建议
针对科研项目风险的主要特点及其风险管理主要内容,应该在树立全面风险管理意识、制定合理有效地项目管理制度、建立覆盖全面地风险管理体系、加强信息化技术应用等方面来增强科研项目风险防控能力。
(一)树立科研项目全面风险管理理念。必须要重视项目管理风险意识的强化,从单位负责人、项目团队负责人到每一名科研人员都要联系自己的岗位职责,充分认识项目可能出现的不确定性及其后果,要树立全面风险管理理念,把科研项目风险管理与项目研发等核心工作紧密结合起来,融入到科研项目日常管理和主要流程之中,形成由科研项目承担单位、项目团队负责人、一线科研人员组成的三道项目风险管理防线。
(二)建立覆盖科研项目前、中、后台的风险管理体系。主要是立足科研项目的总体目标,通过在科研项目的各个环节执行风险管理的主要流程,建立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包括风险管理策略、风险管理主要措施、风险管理职责分工、项目内部控制系统等。重点要把业务中心与管理中心相分离,将项目的具体科研工作作为的项目前台,将项目成本管理、事务性工作作为项目的中后台,让前台集中精力做好项目研发,让中后台做好对项目前台工作的服务,形成相互支持、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风险防范格局。
(三)制定行之有效的科研项目风险管理制度。制度建设是抓好项目风险管理的基础,也就是要让项目团队成员能够有据可依、有章可循地在做好研究开发工作的同时,认真履行风险防控的职责。其核心就是要做到权、责、利清晰明确,不能留有模糊空间,否则就会形成项目风险防控的盲区。科研项目工作中的某一个具体环节,如果多头多人都负责,结果就是无人负责,从而形成项目管理的漏洞,成为项目风险源。制度建设就是要扫除这些管控盲区,确保每一个项目成员都能各尽其能、各尽其责。
(四)加强信息化技术在科研项目风险管理中的应用。信息化是提高各个领域管理效率的重要手段,对科研项目风险管理也是一样。要通过一定的技术和方法,建立从项目立项到项目结题的全过程的科研项目信息化管理平台,并在其中嵌入风险管理流程,建立项目风险关系信息系统,对成本预算控制等一些关键运作流程的控制要实现信息化管控。要通过项目信息化运作,既能提高项目开发的效率,更可以增强项目运作过程的透明化,使项目开发过程、各项资源匹配、项目进度控制等都能更加清晰有效地得到控制,从而增强对项目风险的防控能力。
参考文献:
[1]邵舒扬,董浩.基于层次分析法的科研项目风险研究.山西科技,2014(06).
[2]蒋琰,陈谦明,黄海,杨宁.基于项目能力成熟度模型的科研项目风险控制.软科学, 2009(06).
管理层对风险分析的重视程度不足
风险管理于20世纪90年代进入中国,首先进入的是一些特大的高危险行业如海上石油钻探领域。在建筑行业,风险管理引入的较晚。成体系的引入可说起始于《中国工程项目管理知识体系》与《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GBT/50326-2006)的。然而,当前国内建筑工程施工企业里,对风险管理这一管理工具的运用非常有限,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企业管理层缺乏对风险管理理念和方法的重视,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从事建设工程管理与实施的组织普遍没有风险管理部门的设置;二是在实际的项目管理中,缺乏对风险系统性管理体系的建立、规范,并进行较为持久稳定的运行;三是对于建设工程项目,参与各方都缺少全面的风险评估和控制机制;四是对于建设工程项目中已经出现的大小风险事件,缺乏事后的总结分析:五是企业对项目管理机构,如项目经理部的考核,基本没有“风险管理”这项内容;六是领导层缺少风险意识,对风险事件的处理只重视发生后的工作和事后处置结果,而对事前的控制基本不作为。
这样的状况,导致的结果一是建设工程项目大多不能按照合同约定的工期完成,或项目实施过程中总会出现“抢工”的情况。二是项目的成本处于失控状态。项目收益主要依靠项目的过程经营,通过项目经理或企业管理层对业主的所谓“公关”完成。也就是说,计划成本的预控性得不到发挥。三是项目实施过程中质量和安全事件不断发生,总出现“意外”事件。即便对某些领域如质量管理领域,许多企业会总结以往出现的质量缺陷,制定预控措施,但因缺乏系统性,导致质量控制目标很难全面实现,或导致成本上升、进度滞后等连带问题出现。四是项目管理团队总处于一种焦虑状态,缺乏信心,总有失败感。这就导致项目管理团队的凝聚力下降,管理人员注意力难于集中,管理水平持续下降。五是管理人员的管理经验上升,但管理能力并未同步提高。进一步,会导致管理人员流动性加大,企业的项目管理团队不稳定,企业的项目管理能力停滞不前,从而影响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
对以往项目管理历史数据的管理现状堪忧
风险管理的基础是调查研究、收集数据和资料。我国当前的工程项目管理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很少有企业对以往项目运行过程中产生的数据进行记录、收集、整理和分析。往上一个层面,工程企业的管理组织——行业协会;很少收集、整理和详细的行业内各企业和项目的有关数据。这对于依靠历史数据、经验和直观认识进行管理的工程项目,是致命的。
笔者所在的大型国有企业,对工程项目管理过程中的数据收集,主要集中在投标成本、竣工决算、利润总额、管理费支出等财务会计数据。而项目运行过程中的其他数据,如进度计划完成率、劳动力技能水平和负荷程度的数据、劳动生产率、质量缺陷率和风险状况数据、安全生产危险源和危险因素状态数据、交叉协调效率数据、工艺过程实施技术符合性数据、场地内运输效率数据等与施工面管理直接相关的数据,没有进行有效的管理。作为施工企业,缺乏施工面数据的记录收集,意味着对施工面管理很可能处于失控状态。没有这些数据的积累,对激烈的竞争环境下获得项目、预控将要实施的项目、如何进行正确的决策判断以及如何能管理好项目运行是无从谈起的。也就是说,项目管理将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项目管理的效率将很低,项目的收益很难达到企业所有者的要求。
很多企业对项目管理,采取的是目标管理。企业会对项目下达计划指标,如利润、安全、质量、进度等。但这些指标的确定,一般凭借的是管理层的经验,缺乏历史数据作为基础的分析判断。对于达到这些目标可能面临的问题,以及如何做好应对,更是缺乏必要的管理。
风险分析使用的范围有限
当然,风险管理工具在建设工程项目中还是有所运用的,只是其使用的范围非常有限。一般情况下,对于项目的安全与职业健康管理以及环境管理,大多数企业会运用风险管理的一些方法。而对于合同、技术、质量、进度、成本等方面的管理,很少有企业会用到风险管理工具。
实际上,尚未普遍使用风险管理方法的领域,存在着大量的风险因素。比如,对于与施工面管理直接相关的技术方法的风险分析,没有或很少有进行这方面的工作。缺乏这项分析,可以导致技术可实施性差、延误工期、安全高风险、成本不可控、质量风险大、影响作业人员士气等。
风险管理的数学工具的使用问题。按照当代流行的风险管理理论,无论是风险概率的分析判断,还是风险损失的评估,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但任何方法运用的基础,都离不开“数据”。这就是前面所说的“风险管理的基础是调查研究、收集数据和资料”。
而当前,很多企业在运用风险管理方法时,因为缺乏必要的历史数据与资料,只能依靠经验和直观认识进行定性分析。比如,笔者所在的公司,要求项目经理部每月上报项目月报,向企业管理层描述项目的运行状态。其中,对于质量和安全状况,仅能用“质量、安全状况良好”这样的模糊语言表述,而不能使用数据说话,更不能以数据描述项目运行的未来趋势。这就是缺少数据的记录和统计分析的结果。这将导致企业管理层缺乏对项目运行的准确把握,不能很好地控制和支持项目的运行。特别是对项目运行的未来没有科学的趋势分析,企业与项目管理团队将如雾里行船,随时有触礁的可能。
进行风险管理,涉及到使用数学工具。无论项目管理还是风险管理,都是系统管理,需要运用系统方法。韦伯斯特大字典中,定义系统方法为: “应用数学方法(典型的情况下),以研究一种行动(如一个过程、一种商业或一种生理逻辑功能)的行为、步骤和任务,达到设定的目标或使命,并找出更有效地完成他们的计划和程序”。我们大多数建设工程施工企业的管理人员,不掌握系统方法的数学工具。这与大部分企业不重视数学方法在管理中的应用,缺乏对企业入职员工的基本培训直接相关。风险管理的现状,实际上也反映了我国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状况。
风险应对措施缺少系统性
在我国的建设工程项目管理领域,绝大多数企业缺少对各种风险的系统应对措施,这在逻辑上是成立的。因为缺少风险分析、风险评价过程,更缺少风险控制的主观意图,风险的系统应对措施是无从谈起的。
对于所有建设工程施工企业来讲,风险事件的发生不可避免。比如,进度的延误、发生安全生产事故、施工质量出现问题、成本突破导致项目亏损等。对于这些风险事件,企业都会采取应对措施,力争将事件影响范围控制到最小,损失减少到最少。这样的应对没有什么错误,问题在于,大部分的应对措施都是在事后进行策划、组织和实施的。由于缺乏事先的预测和预案的提前准备,出现事件后很难在短时间内出台应对措施,是无法控制和影响损失的。笔者了解到,在建设工程施工领域,出现一起安全生产死亡事故,直接经济损失大约在400万(包括死者补偿、死者家属接待、死者抢救治疗费用、丧葬费用、因事故发生导致的直接财产损失、因事故导致的进度、成本等方面的损失等等)。而间接的影响和损失尚无数据统计。根据我国《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6441-86)中,对间接损失统计范围的定义和给出的公式,以笔者所在的大型国有企业为例,仅工作损失一项的价值就在250~350万之间。如果按照美国HEINRICH方法“间接损失应是直接损失的4倍”计算,那么我国建设工程施工领域一起安全死亡事故的直接和间接损失合计可达到2000万元左右。对于这样的损失规模,任何事后应对措施都是无效的。因此,事前的系统性的风险管控措施是必要的和非常重要的。
一、建设工程项目风险
建设工程项目风险是指在项目决策和实施过程中,造成实际结果与预期目标的差异性及其发生的概率。项目风险的差异性包括损失的不确定性和收益的不确定性。建设工程项目一般周期长、投资大,并具有生产的单件性和复杂性等特点,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着施诸多不确定的因素,比一般产品生产具有更大的风险,因此,进行风险管理尤为重要。国际上把风险管理看作是项目管理的组成部分。风险管理和目标控制是项目管理的两大基础。风险管理是对项目目标的主动控制。在工程建设和生产过程中,都可能因合同风险、税务风险、资金风险、成本风险、政治风险等因素,影响整个项目工期、成本、质量等要素目标的实现,从而影响工程项目投资和建设,而我国的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尚未形成专业化、系统化,工程实施过程中也没有规范地开展相应的专项管理工作,为此,提高建设工程项目的风险管理意识,加强风险管理,掌握风险认别技术,开展风险评估与分析,及时防范和化解工程风险,对于提高建设工程管理水平和投资效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建设工程项目风险的分类:
1、按照风险来源进行划分。风险因素包括自然风险、社会风险、经济风险、法律风险和政治风险。
按照风险涉及的当事人划分。包括业主的风险、承包商的风险。
3、按照风险可否管理划分。可将工程项目风险划分为可管理风险和不可管理风险。
4、按照风险影响范围划分。可将工程项目风险划分为局部风险和总体风险。
二、建设工程风险管理的现状
1、 项目投资前风险规避不足
由于缺乏风险投资的操作经验,不少企业在投资项目时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在项目尽职调查阶段对风险估计不足,一般较少使用相关的定量分析方法,而且对估计到的风险处理和控制办法并不得当,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在投资前对风险的规避不力,另外,由于经验不足,在投资协议的拟定中,往往没有充分考虑到控制投资风险的需要,存在许多不完善的地方,有些在早期的项目投资协议中就没有设置风险控制措施,结果造成投资后碰到此类问题,缺乏有效的控制手段,甚至束手无策。
项目建设主体本身存在潜在的风险
公司普遍存在着治理结构不完善,不仅缺乏完善的制度,更严重的是投资者对治理结构的意识普遍比较薄弱,另外,由于缺乏完善的信用体系,投资者、职业经理人的道德风险相对较高,加重了信息不对称,影响了对投资风险的控制。
项目建设实施过程中的风险管理状况
目前,在许多工程企业的项目管理中,存在着对风险认知的差异,判断风险发展趋势的不同,管理者所处的不同岗位获得的信息不同,或者因管理经验与水平、现场处置能力、协调关系能力、责任心及利益分配干扰等客观因素的影响,许多项目部的管理人员对风险的识别与认识不到位,造成错误地认识,甚至认识不到潜在风险或者麻痹大意、疏于职守,有的已造成较大损失时才向上级反映,贻误战机,从而错过了风险控制的最佳时机,扩大了经济损失。
项目的运营模式带来的风险
工程分包活动是较为突出的风险源,劳务分包活动的风险呈现加大趋势。
三、目前工程项目企业面临的主要风险
1、合同风险:签订的合同能否按时完成,相关的质量是否能达到要求。
2、税务风险:工程项目主要包括营业税、城市建设维护税、教育费附加、印花税、土地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等。
3、资金风险:项目的资金链是否能满足生产的需要,怎么能维护好资金链,应收账款比例是否可控。
4、成本风险:发生的成本如何在可控范围之内,怎样使成本在合理范围之内,做到最小化。
5、政治风险:项目所使用的法律规范和当时的政策对成本的影响。
6、其他不可抗力因素及突发因素引起的风险。
四、建立风险管控体系
针对目前工程项目管理现状,建立一套立体的风险认别、风险估计、风险评价、风险决策及风险监测等管控体系,刻不容缓。
根据项目前期制订的计划和标准,经过综合评价,突出重点掌握的环节,以达到高质量合格产品、按期限完成设计、工期计划、成本控制计划,在项目实施后定期比较分析,然后将需要调整内容补充到计划中并贯彻到实施中去,有效的风险监控前提在于组织的完善,在运行中收集信息、评估进度、成本及质量标准,及时、定期地与标准比照,并结合其变化,结合目标,分析调整,采取必要的风险控制措施,或补救措施,将监控贯穿于工程项目实施的全过程。
对风险因素进行分析,针对以往经验和本项目可能出现的风险,重点对项目运行阶段进行分析,集中于项目的组织、工期、成本、质量等关键要素,这些要素在项目运行中出现的变数可能性较大,受外界干扰的程度也较大,会出现与目标要求的偏差可能性较大,需要进行重点监控。要保证项目风险管理达到其设定的目标,必须加强项目风险形成与发展趋势的监控,仅凭某一时间点来监控计划成本与实际成本,还不能作出准确的判断,因为成本消耗量大的原因可能是超进度,也可能是因为成本超支或者因工程特殊原因出现项目垫资,建设单位未按进度支付工程款等客观原因,因此要据实考虑或支出与实际进度已完成工作量对比,对项目的成本,进度状态进行有效的风险监控。
3、建立规范的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程序:
(1)、风险识别。
(2)、风险分析与评估。
(3)、风险应对策略的决策。
(4)、风险对策的实施。
(5)、风险对策实施的监控。
4、设置项目组织的岗位、职责、流程等,对于规模较大,周期较长的项目,设立风险监督机制,明确监控部门(协调部门)及职责,人员配置到位并保障权限分配。根据项目工作量的大小,也可由某一部门牵头,综合各种管理手段,建立风险识别与分析报告制度,实现项目部和公司组织对项目风险因素的共同监控体系。
5、加强各环节人员的培训,掌握监控方法,提高管控水平,关键在于保障信息渠道的倡道,项目各级管理人员树立风险意识,经过培训、技术咨询,分解项目管理目标责任等多种形式,明确管理人员的风险管理权力义务与责任,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及时收集相关信息资料,通过项目例会与项目经济运行分析会,定期分析、甄别、选择确认风险因素的变化其发展趋势,关注重点,将筛选确认出的要因列出清单,编制《项目风险识别报告》公司主管部门定期对重大风险因素进行分析,从专业管理和综合管理的角度对项目风险因素进行评判,出现重大风险因素的,上级部门要做好项目部风险防范控制的干预性工作,对非重大风险因素和影响较小的风险因素,提出必要的控制措施。
如果说发展战略是企业正确发展方向的保证,那么风险与内控则是企业前行的保障。对建设工程项目而言,风险具有随机性、复杂性和变动性,长期以来大家总认为风险越小越好,如果使风险降到最小,要付出的代价也是最高的,因此要将风险限定在一个合理、可接受的水平,在经济投入、技术方案、工期、劳动强度和综合效益方面达到最佳。在国际上,风险问题的研究已较为深入,而我国风险研究多在学术界和理论分析方面,如何在项目建设前期的开发与策划阶段和实施运行阶段,系统地应用风险管理的策略与技术,还有待于我们今后不懈的努力。
主要参考文献:
《工程财务与风险管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叶晓主编
中图分类号:F407.9 文献标识号:A 文章编号:2306-1499(2013)05-(页码)-页数
水利工程项目风险贯穿于整个工程项目建设中,风险的大小将直接影响着工程的建设,甚至大的工程风险可能导致整个工程失败,根据林西县地区水利工程施工的经验,水利工程项目管理中存在很大风险,因此,要加强对风险的重视,加强管理,充分发挥水利设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这就可以确保工程项目的效率同时造福于人类,真正做到水利工程服务于人民的目的。
一、水利工程项目风险管理概述
基层水利工程管理可以借鉴现代工程风险管理理论,现代工程风险管理理论认为任何工程项目都有风险,工程风险管理是决定工程项目是否成功的关键。项目的风险管理就是“通过风险识别、估算、风险处理方式选择,计划的实施、检查和评估等环节,以保障项目财务稳定与确保项目目标的实现,它是一个符合一般管理逻辑的连续过程,主要包括几个环节,即管理目标的确定、风险的识别、风险的评估、风险防范方案的决策、方案计划的实施、检查和评估反馈”。对水利工程项目风险管理而言,目标的确定、风险的识别、风险的评估、风险防范方案的决策、方案计划的实施、检查和评估反馈这几道程序落实的过程也就是水利风险管理的过程。
二、水利工程项目进行风险管理的必要性
总结林西县水利工程施工多年经验教训,虽然未发生重大事故,但是各种问题风险长期存在,因此必须引起重视。“风险管理作为应急管理的‘关口再前移’,是一种更积极、更主动的管理策略具有基础性和超前性的特征,是消除和防范各类事件发生的根本。”风险管理在人类面对自然灾害的时候不可或缺,在水利工程管理面前也是不或缺的,在基层工作中更是不可忽视。水利工程项目进行风险管理可以起到如下作用:
(1)目风险管理有利于减少风险发生的频率和不确定性
在风险管理中风险识别时要根据风险源将项目面临损失的不确定因素一一查找、列举出来以分析断风险类别、性质以及存在和发生的可能性,减少项目结构的不确定性。在水利工程建设中,可采取依观察、调研、实地勘测、咨询专家、广纳建议、召开研讨会等方法,结合项目建设全过程,制定出面对既发、未知因素导致的风险预控之道。
(2)工程项目风险管理是管理的一个必要过程
在风险管理中,应用管理科技术,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参考水利工程建设的风险发生概率及因由,政策、文件、法律、技术、资金、监理、审计等方面予以审核,科学地估计风险大小,找出主要的风险源,并评价风险的可能影响,以便以此为依据,对风险采取相应的对策。建立健全工程风险管理预警系统,关注检测、预测与信息报告,培养先期处置能力,针对己经识别出的风险,按照科学的程序予以评估,以便为决策提供证据。
(3)目风险管理利于节约成本,减少损失
水利工程项目全面风险管理是用系统的、动态的方法进行风险识别、风险规避、风险分散,通过应急机制减少项目进行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形成一个全过程、全方位、全部门的风险管理体系。项目风险管理不仅使各层次的项目管理者建立风险意识,重视风险问题,而且在各个阶段、各个方面实施有效的风险控制,形成一个前后连贯的管理过程。
三、加强水利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措施
1增强风险管理意识
在水利工程领域,风险管理意识的薄弱导致了中国目前较为落后的风险管理状况,在基层这种现象更为显著,直接造就了各个组织高成本运转。为防患于未然,在水利工程领域,应不断地加强风险管理意识,要改变原来注重上级要求和关系协调而淡化风险管理意识的行为。就水利工程项目而言,风险管理不仅要成为一种常态,而且还要成为一种企业文化。所以理应从组织入手不断进行安全培训,在培训时,不要面面俱到,而要就一两点予以强调;对员工而言,积极主动地培养风险意识,利于建立利于组织风险管理的组织环境。
2完善风险管理组织结构
(1)由市场选择项目法人
现在很多地方水利工程项目法人选择采用的往往是非市场行为,具体说即项目法人在水利系统内部是市场竞争,系统之外的单位极难有资格竞标。完善竞标制度的操作流程,遵循国家有关法律条文的基础上,在加大监管、完善制度的基础上,注重程序化、公开化的运作,建立良好的市场环境,真正做到由市场选择项目法人。
(2)内部审计独立性
设立审计委员会制度,提高内部审计独立性。内审人员与董事会之间单线联系,他们只向董事会负责,其他任何级别的领导都无权干涉其工作。保证住他们的权威,让他们脱离利益相关者,较好地发挥职能作用,权威性得以体现。
(3)信息共享
在水利工程部门,为落实信息公开、提高信息资源利用率,避免在信息采集、存贮和管理上重复浪费,不同层次、不同部门信息系统间理应做到信息和信息产品的交流与共用,以便更加合理地达到资源配置,节约社会成本,创造更多的财富。
3科学应对超概算问题
2000年1月1日起国家正式颁布实施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法,从此把工程建设项目施工投资管理纳入法治轨道,发展至今己进入成熟阶段。在水利系统,从设计单位选择、设计人员选择上入手,注重概算编制,积极推行限额设计,加强对施工单位的监督管理,只有把
整个流程上的工作做到位,落实好,概算的编制才会最科学,从而也会最大可能地减少甚至消灭各种水利工程项目风险。
4加强抵御风险的各种技能培训
水利工程有许多可控和不可控的风险,在人为的各种风险中,大多是可以预控的,基层工作尤其应该强化该方面的管理。
(1)合同风险管理
在水利建设的合同条款中,首先一定注意一些细节问题。从风险分析与风险管理的角度研究合同的每一个条款,对项目可能遇到的风险因素有全面深刻的了解。合同管理一定要注意利用索赔维持公平,获取利润。
(2)帮助承包商规避风险
风险无时不在,承包商要采取技术、经济和管理的措施,对风险大的合同,承包商可以提高报价中的风险附加费;采取一些报价策略降低或转移风险,通过谈判,完善合同条文,双方合理分担风险,考虑使用工程保险。树立合同意识、风险意识,重视风险管理,这些对降低工程风险是非常重要的”。
(3)以法律合同防市场风险
市场中诚信缺失所造成的一系列风险只有用制度的力量才可以防控。对于市场出现的诚信风险,最好的办法就是以法律法规或者合同予以规制。针对具体风险,经过独立性强的中介予以制定合同,对有可能出现风险的方面予以法律界定和风险防范;针对具体的业主、监理、承包商等主体责任予以列举式合同编制,从而为风险制定防范性制度保障。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水利工程项目建设的过程中一定要重视风险管理,风险管理对于水利水电行业是个新的课题,是工程项目管理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对工程风险的管理还是应在风险预测上下功夫,应以“预防为主,积极规避,合理转移”为指导思想并及时采用风险管理措施,以尽量减小风险和风险带来的损失,使水利工程项目实现更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造福于民服务社会。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