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11 15:55:04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虚拟仿真施工技术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中图分类号:TU7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建筑施工行业是传统行业之一,在当前高新技术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其行业应接受高新技术带来的优势。在进行复杂大量的建筑施工时,为了保障不间断地有节奏工作,应使各个施工环节协同运作、步调一致,而要想达到这个目的就必须事先制定准确无误的组织计划和施工方案。而运用以往的工具和计算技术,早已难以保障准确地、及时地处理大量繁琐的施工技术资料。于是本文着重对虚拟仿真技术在建筑施工的运用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一、虚拟仿真技术的概念
虚拟施工技术(VC)是对实际施工过程的模拟。它运用结构仿真和虚拟现实等技术,在计算机等相关设备的支持下,对施工过程中的物品、人员、财产、施工过程进行逼真演练,以便事先发现施工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在优化与控制能力、缩短工期、增强施工过程中的决策、减少风险和降低成本等方面均有显著作用。[1]
二、虚拟施工所需的技术支持
虚拟施工需要众多学科领域来提供技术支持,主要包括为虚拟现实技术、优化与建模技术、计算机仿真技术以及相关的软硬件技术。具体情况如下:
2.1虚拟现实技术。它综合了传感器技术、计算机图形技术、显示技术、计算机仿真技术等众多学科,它为人机对话提供了更直观和逼真的三维画面,而且还可以在多维空间上创建一个虚拟环境,以达到身临其境的感觉。
2.2建模与优化技术。应用此原理进行工程的设计、规划、管理、施工时可以综合全面地考虑在时间、经济和技术上的最佳方案,实现利益的最大化。优化方法也是虚拟施工中的一个重要技术。建模方法实际上是虚拟施工的另一种支撑技术。虚拟施工的模型包括:设计模型、基础模型和施工模型三大方面。其中施工模型与工艺参数联系在一起,以反映设计模型与施工模型间的交互作用。因此,施工模型必须具有以下几大功能:施工数据表、计算机工艺仿真、施工规划、物理和数学模型、统计模型等。
2.3计算机仿真技术。在土木工程中仿真技术主要运用在施工技术与管理和结构计算。计算机仿真技术是虚拟施工的最重要部分。在结构工程施工方面,内力仿真分析将直接给工程施工安全提供保障。[2]
2.4软硬件基础。虚拟施工技术是数据库技术、CAD技术与计算机仿真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虚拟现实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多种学科技术结合而成的。只有当软件和硬件同时发挥作用才能使仿真技术得到充分利用。
三、虚拟仿真技术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与现实意义
在建筑施工中虚拟仿真技术的作用不言而喻:首先,它有助于相关管理制度的完善和建筑市场的管理。在招投标时,虚拟仿真技术可以直观地对投标各方的方法、成效和施工工艺进行比较,从而达到公开、透明、公正、公平的目的。这样就大幅度减少了不正当行为的出现,对规范建筑市场管理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同时,它还能帮助判断建筑设计的合理性,以便对不合理处进行及时修改,优化设计方案,这对一些重大工程极其重要。因为设计方案毕竟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它主要由设计者的知识水平和施工经验来决定,因此对于同一个施工项目不同的设计师有着不同的方案,这时就需要用到虚拟仿真技术来科学地、直观展现不同施工方法措施和施工组织的具体效果,以便定量地对各种方案进行对比,真正实现施工方案的优化。运用虚拟施工技术能对整个施工过程进行事先模拟,使技术人员能在施工前最大可能地了解到各个构件在实际工程中的相互关系和相对位置,对施工方案进行相应调整,计算其相应工况应力,对多种施工方法进行实验分析。这样对于下面几个方面将会产生重大的作用:(1)建筑工程施工方案的选择和优化,我们知道,现在的建筑物因为设计师的不同,所以,基本上每一个建筑都有它自身的风格,这就导致了我们不可能复制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但是,如果采用施工虚拟仿真技术,我们就可以解决因为在施工经验的基础上建立的对于施工组织的选择和优化以及施工的方法所产生的局限性的问题。同时还可以直接的看到每一种施工组织措施和施工方法相结合时产生的不同的效果。这样就可以让我们更直观的从不同的施工方案中选择出最适合的施工方法,从而更好的完成施工。(2)施工技术的革新和新技术的引入,对于施工技术人员来说,施工虚拟仿真技术不仅能让他们更好的发挥出他们的创造性而且还能在成本很低的情况下完成施工新工艺的试验。这样,我们不仅降低了其试验的风险,还能大大的缩短引入和推广的时间。(3)施工管理,施工管理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质量、安全等方面的隐患,而施工虚拟仿真技术在模拟施工的过程中就可以让我们很清楚的看到这些安全隐患,从而在施工过程中能有效的避免或者尽早提出解决方法。(4)安全、生产培训施工虚拟仿真技术具有实效性、全面性的技术优势,对操作人员了解操作流程起到了重要作用,保证了施工任务的安全性,同时有效提高施工质量。(5)考察建筑设计的合理性.则也需运用大型工程设计施工虚拟仿真技术,该项技术不仅方便了对需优化部位的修改,更对业主、施工单位、设计单位三方的沟通与设计交底提供了便捷准确的方法。 [3]
四、虚拟仿真技术在建筑施工中存在主要问题:
计算机硬件和仿真软件本身的发展是仿真技术能否在建筑工程施工领域得以推广和应用所遇到的主要瓶颈。目前应用虚拟仿真施工系统所面临的难题有:(1)由于虚拟仿真系统具有需要在较高的专用工作站或实验室上进行的特点,导致了开发和应用要求的硬件平台较高,从而导致了企业在自行开发系统的过程中必须投入大量的资金和人力在专用虚拟实验室的建造以及国外进口设备和软件的购买上,这势必影响着企业的资金和人力资源。另外,系统的演示受设备的限制,移动的不方便性都在企业的考虑范围内。(2)单项工程的开发需要一个方便的开发平台,这个平台的提供需要一套面向建筑工程施工的专用集成型软件系统。由于虚拟仿真系统在工程施工中几乎没有集成型软件,导致了在单项工程进行开发时,需要从国外进口相关软件平台作为支撑,再加上工程施工中影响因素较多,以上的种种因素成为了开发一个项目所需成本较高的客观因素。(3)目前,虽然我国一些大型建筑企业集团已成为开发和应用施工定额软件、施工管理软件的主力。他们通过建立自己的设计研究院,为施工企业的技术人才培养创造了条件,而且部分的工程技术人员已具有一定的软件研发能力和应用水平。但是,无论是施工企业要引进专业软件人才,还是培养自己的开发骨干,都会给施工企业的开支造成巨大的压力。[4]
五、总结:随着虚拟施工技术的进一步发展,虚拟技术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将更加深入、普遍,它能大大提高工程管理和施工的效率,保证进度的进展,节约成本,提高安全性,减少工程风险等。在虚拟现实系统的施工组织与管理下,通过建立虚拟模型和虚拟施工过程来实现工程事先模拟,这必定会成为传统的施工管理的新篇章。
参考文献
[1]杜晓刚.虚拟仿真技术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分析[J] - 中华民居 - 2011(6)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我国在将虚拟仿真技术应用在房建施工方面,有许多成功的案例,比如中央电视台新址、上海的环球金融中心以及广州珠江新城西塔等等。在房建施工中,应用虚拟仿真技术具有很多的优势,可以对其进行推广和应用。
1、虚拟仿真技术
虚拟仿真技术指的是人们借助于计算机技术、传感技术、仿真技术以及多媒体技术等,来研究外界环境感知模型。以往的系统仿真技术很少涉及到这个领域,因此,可以说虚拟仿真技术是一项重大的科技突破。
2、虚拟仿真技术在房建施工中的应用
虚拟施工技术的应用研究:从理论层面上来讲,依据相关的要求来将施工设计图具体的实施,是非常简单的过程,但是,在实际的施工中,这个过程却是十分困难的。因为,在具体的施工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地质情况,会选择各种各样的施工方法,那么在施工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一些突发的事情。在以往,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总是依靠施工经验来进行解决,优化施工方法和施工组织,但是施工经验会有一定的局限存在,那么在局限的经验下指导施工,就很可能出现一些失误。特别是随着建筑风格和结构的多样化,这种全新的建筑是没有经验可循的,如果依然走过去那种老路,就会产生很多的问题,施工的质量和施工的安全得不到保证,此外,还会增加施工成本和能源资源消耗。
在建筑施工中应用虚拟施工技术,就可以有效的解决这些问题;利用虚拟施工技术,可以依据相关的工程情况来建立几何模型,有着高度的仿真性和交互性。工作人员可以依据相关的要求来进行模拟施工,在施工中寻找最为合适的方法和手段。相对于传统的方法,这种方法可以有效的降低施工成本,缩短工期,并且还可以有效的提升施工质量。目前,很多的企业都开始应用虚拟施工技术,他们只需要建立一个三维模型,可视化模拟施工的全过程,在实际施工之前,就可以对各种构件的关系和位置进行准确的把握,这样施工安全控制参数就可以依据比对来有效地的出来。
仿真技术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研究:在建筑施工中应用仿真技术,主要的作用就是让虚拟的建筑物更加的真实。应用仿真技术,可以让建筑物周围环境的外景十分逼真。只需要按照设计图纸的样本来进行建筑物的施工,就可以建模渲染建筑物和周围的各种元素,比如周围的建筑、场景和道路等等。在仿真场景中,任何一个物体的高度都和现实中一样,并且有静有动,有着十分强烈的真实感,让人仿佛身临其境。设计人员要想体验其中,只需要从多个角度来观察仿真环境即可。目前,在很多的建筑中都应用了这种仿真技术,并且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虚拟仿真技术在复杂空间钢结构施工中的应用:现代建筑中钢结构施工十分常见,它非常重要,并且十分复杂;它的复杂性指的是钢结构并不是一下子完成的,需要一个部分一个部分来进行,在不同的施工阶段,会有着不同的结构形态、受力特性、边界条件和负载情况,那么下一个环节施工的时候,平衡状况可能就达不到相应的要求。并且,再接着进行下一个阶段的施工时,新的平衡又会产生。也就是说,接下来的每一个阶段都需要重新寻找平衡。要想保证这么复杂的工程质量,就需要在实施的过程中认真的把握每一个微小细节,对所有的因素进行综合的考虑。钢结构工程对建筑整体十分的重要,如果在这个工程的施工分析中出现了问题,那么就不能有效的指导具体的施工,从而增加资源浪费和施工成本,还有可能导致一些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如果依然采用的是传统的施工方法和经验,那么就不能保证这个工程的质量,针对这种情况,就可以采用虚拟仿真技术;通过实践研究证明,在工程施工中采用虚拟仿真技术,可以全程跟踪分析复杂的空间钢结构施工,这样比较危险的阶段就可以及时的找出来,从而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进行控制和防范,降低事故发生的几率。
虚拟仿真的三维动画在施工中的应用:在以往,分析研究工程进度的时候,依据的是主观的判断和经验,这样研究出来的结果也不具备指导意义,因为它没有足够的科学性。而在建筑施工中应用了虚拟仿真技术中的三维动画,就可以科学合理的分析施工的全过程。采用虚拟仿真技术的三维动画,可以详细的表现出施工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那么设计员、业主和专家就可以迅速的找到工程施工中的一些重难点、关键环节以及注意事项等等;并且依据具体的需要来及时的调整和修改施工方案。虚拟仿真技术不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也没有很大的难度,因此,可以进行积极的推广和应用。
虚拟仿真技术在施工安全方面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可以实现施工安全控制方案的最优化;如果采用传统的模式,很可能会遗漏一些安全隐患;而采用虚拟仿真技术就不会出现这个问题,因为它可以模拟演练各种各样的施工安全管理方案,对演练效果进行分析,采用科学的手段来综合比较施工中不安全的人、物以及可能存在的一些安全隐患等等,制定出合理的施工方案,既能够减小安全事故发生几率,又可以保证工程施工的质量。二是可以实现安全预防和演练的最优化,首先依据虚拟仿真模拟,工程师就可以及时发现一些可能存在安全隐患的环节和部位,并且,三维动态仿真模型的建立,也可以起到协助的作用,总结本次现场模拟的分析和演示结果,避免日后发生类似的事故;其次,紧急逃生可以用三维动态仿真模型来进行有效的模拟,现场人员可以依据在模型中出现的建筑物事故模型,来充分的了解并且有效的选择事故发生现场的应急措施、自救方式以及逃生路线,从而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事故所造成的损失。
3、结语
通过大量的实践研究表明,在建筑施工中应用虚拟仿真技术,可以有效的控制施工成本和安全风险,提高施工质量。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经济的进步,虚拟仿真技术的应用范围将会越来越广。本文简要分析了虚拟仿真技术在房建施工中的应用,希望可以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参考文献:
[1]严勇.建筑施工中虚拟仿真技术的实践应用探究[J].建筑与文化,2012,2(3):123-125.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 A
工程建筑的信息技术研究与开发,包括工程信息化技术和括管理信息化技术。在建筑工程生产的过程中加强信息化技术的开发,不仅可以提高工程建筑的生产效率,还可以有效提高工程的生产力,提高建筑企业的管理水平。从建筑企业施工应用的需要,结合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对虚拟仿真技术实际应用于工程建筑施工中的现状进行分析。
一、虚拟仿真技术概述
仿真是基础学科,通过对理论和相似原理及模型、信息等相关技术作为基础,借助计算机设备作为工具,进行实际的或者设想的动态的综合实验技术研究。有着可控性和无损坏性等优势,而且耗费小,可以多次重复试验,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与潜力,是目前比较经济有效的综合技术集成法,可以推动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1]。
仿真是系统模型的创建,通过对模型的试验与研究,进行各种技术的设计,系统的创建可以是机械、土木、电子等类型,也可能是社会、经济与管理非技术的系统类型。虚拟仿真技术已实现了深入的研究也发展,并且和控制、系统及计算机的发展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控制、系统等工程技术的发展推动了虚拟仿真技术发展的脚步,计算机技术则为仿真技术的实现提供了基础的工具和表现方法。
仿真模型可以类似预测器,通过系统的运行,为用户提供系统运行的信息与资料,使用户更好的进行项目的更改与决策实施效果分析。仿真模型就是一种训练器,通过系统的操纵,实现对技术人员或者管理人员的控制。尤其应用于建筑工程领域,虚拟仿真技术能大幅度降低系统研制的成本,使系统保证安全、可靠的运行[2]。
二、建筑工程施工中虚拟仿真技术应用的意义
虚拟仿真技术应用于建筑工程施工中,可能使工程施工前对工程实际的结构位置进行了解,对多种工程施工方法进行尝试,计算出详细的工况应力,使工程设计方案进一步优化,对于工程施工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1、优化施工方案
建筑工程施工中选择何种施工方案,如何对施工方案进一步优化,是工程施工中一直难以解决的问题,这是由于工程施工的鲜明特点决定的,工程施工具有不可重复性,所以,只是凭借工程施工经验,对施工方案的选择进行预估就具有十分明显的局限性。
2、技术革新与引进
建筑工程施工的虚拟仿真技术可以使施工的技术人员实现低成本的施工工艺试验,为新工艺的创新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使工程设计人员更好的发挥设计的优势,设计出真正具有实际效果的新技术,使建筑工程施工能够对技术进行大胆的革新,对新技术更快的引进,降低由于使用新技术为工程施工带来的风险。
3、工程施工及建筑市场的管理
工程施工的虚拟仿真技术可以通过预前的模拟仿真施工,对工程施工管理中管理质量、管理安全等进行隐患的排查与预防,强化管理使工程施工质量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建筑市场需要建立规范的标准,虚拟技术可以应用于建筑工程的招投标过程中,通过仿真施工对评标起着重要的参考作用,也可以实现评标的透明化与公正化。
4、安全与生产的培训
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通过虚拟仿真技术的直观显示,可以更好的应用于工程生产技术流程的培训与安全生产的培训,使施工人员更好的了解工程施工,保证施工安全。
5、虚拟仿真技术带动建筑行业的发展
建筑工程施工行业引入虚拟仿真技术,可以使建筑工程行业全面的发展与进步,使城市规划与市政规划进一步的完善,实现投资意图,更好的开展市场营销。
三、建筑工程施工中虚拟仿真技术应用的现状
虚拟仿真技术作为新兴的学科,并没有形成体系。目前为止,对虚拟仿真技术的应用与研究主要在三方面开展:
虚拟仿真技术建造理论研究,通过建造理论研究,为虚拟仿真技术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为建筑工程领域实现可视化的仿真再现,使工程建筑实现更精益的建造、更敏捷的建造等研究方向。这些研究方向,组成虚拟建造核心的技术。
虚拟仿真技术应用于建筑工程中,一般应用于软件研究与系统的开发,例如:CAD技术与虚拟仿真技术的应用结合等方面如对虚拟技术于建筑的设计、建模与仿真中的研究与应用。我国对虚拟仿真技术建筑工程的应用也有了很大的发展,例如:上海正大广场,通过创建虚拟仿真系统,实现了商业建筑与城市场景的虚拟和温游,在建筑物真正建成前,就实现了建筑物建成后的环境虚拟显示。对正大广场钢结构的施工方案,也进一步的选择与优化,通过虚拟仿真技术的应用,为工程施工带来了十分重要的资料与信息经验[3]。
四、虚拟仿真技术在我国建筑工程施工中应用的展望
虚拟仿真技术可以在建筑工程行业取得重大的发展和进步,与计算机行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联系,可以说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带动了虚拟仿真技术在工程施工中的应用。
1、虚拟仿真系统对于开发与应用的硬件要求比较高,所以,有必要建造专业的实验室进行虚拟系统的研究,这需要从国外进口设备与软件,需要投入大量资金。而且系统实验的演示效果受研究设备限制,并不适合到处移动。
2、我国对建筑工程的单项开发,也需要国外进口的VR软件平台。我国缺少建筑工程施工中的虚拟仿真系统集成软件,建筑工程施工受很多条件的限制,如果开发项目需要提高工程成本,满足建筑工程集成的软件系统,可以使单项的工程开发提供开发的平台。
3、建筑企业需要引进大量专业的软件人才,进行培养,使软件人才成长为建筑企业发展的主力,但是,专业人才的引进,需要建筑企业投入大量的资金。我国很多大型的建筑企业都有自己企业的设计研究院,这就为技术骨干的培养创造了条件。而且我国建筑工程技术人员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软件开发能力,高等院校与技术研究院也对工程中计算机设计软件进行了开发与研究,为计算机集成技术进行了深入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了重大的成果。可以说,我国的建筑工程施工行业伴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逐渐完善,使仿真技术获得了实际推广的可行性。
虚拟技术中应用了并行计算的新方法,使仿真平台与编程技术得到更大的开发性,可以应用于更广阔的领域。
建筑企业可以和专业研究院进行合作,对高校与科研机构的专业人才进行合理利用,对虚拟仿真系统进一步的开发与应用。当前社会发展是高新技术的发展,也是信息技术的发展,建筑工程企业一定要对新信息和新技术进行吸收和利用,使工程施工技术实现更大的进步与发展,使建筑工程企业早日实现现代化的管理与施工,使建筑企业提高经济效益,获得更大的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7-0153-03
一、引言
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正逐渐从精英教育转变成通识教育,并且注重素质教育和技能教育,实践教学环节是提高本科生技能素质的关键环节。对于工科类本科生,特别是机类专业的学生,金工实习是本科生在校期间的一项非常重要的提高技能和通识的教学环节。金工实习是工科学生在本科教育阶段能够自己动手、参与工程实践活动的一次难得机会,对学生的综合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起着重要的基础作用。金工实习的特点是设备占地面积大,导致对设备场地的需求大,同时先进的设备价格昂贵,大量购买经费需求大。由于近年来高校扩招导致本科生在校人数激增,设备与学生数量比偏低,大部分的高校实践环节所需的设备与学生数量之比都小于1∶5,其中先进的制造设备由于其价格昂贵,设备数量与实习学生数之比甚至小于1∶10,金工实习的设备条件不能满足正常实习的要求,严重影响实践教学的教学质量。就目前而言,实习经费投入的力度远远跟不上学生增长的速度是短期内一般高校难以解决的问题,必需寻求另外一种高效率低投入的方法解决此问题。
二、金工实习的目的和现状
金工实习是一门实践性的技术基础课,是机械类各专业学习机械制造的基本工艺方法、完成工程基本训练、培养工程素质和创新精神的重要必修课。它对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有很大的意义,而且可以使学生了解传统的机械制造工艺和现代机械制造技术,了解一些机械制造的一般过程,熟悉机械零件的常用加工方法,并且应初步具备选择加工方法、进行加工分析和制定工艺规程的能力。通过实习使学生在业务素质上得到培养和提高,受到一次工程实践教育。近年来,高校的金工实习课程随着社会的发展进行了大力的改革,基本上从原来传统的实习加工模式转变成了以工程训练为主的模式,旨在提高本科生的工程素质,培养工程意识,而不再是局限于仅仅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虽然,金工实习教学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随着高等教育的扩招以及越来越多的非工科学生意识到金工实习的重要性而被要求参加该课程,高校的工程训练中心接待学生实习的人数大幅度提高,导致设备与学生数量比严重偏低,影响教学效果。另外,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企业设备的更新换代,应用先进制造技术的范围越来越广阔,在高等教育应该为企业培养合格人才的思想指导下,高校金工实习也越来越多地开设先进制造课程的实习。但是,由于先进的设备价格往往非常昂贵,而且使用成本和维护成本高,高校通常都只能一种设备只引进一两台,基本满足不了设备操作的实习要求。以笔者所在学校为例,目前本校金工实习所开设的课程主要分两类:传统工种的实习,先进制造工种的实习。金工实习所开设的课程有传统的工种包括:车、铣、刨、磨、钳工、铸造。先进制造技术课程包括:数控车、数控铣、数控加工中心、数控电火花、激光加工、快速成型技术。对于传统工种设备的保有量,由于其价格不高,因此数量相对较多。而先进的制造设备,由于其价格昂贵,一台先进的设备往往等于10台传统设备的价格,甚至更高。先进制造设备与传统设备的保有量之比为1∶10。虽然,高校教育领导部门已经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近年来已经加大了对金工实习教育经费的投入,大力购置相应的设备,但是设备数量增长的速度依旧远远不及实习人数增长的速度,因此必须寻求另一种途径解决目前金工实习所面临的问题。
关键词:虚拟仿真技术 机械工程 实验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6)07(a)-0153-02
高校工科类专业中,操作实践是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我国大部分院校都设立了工科类的专业操作实验室,为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创造条件。在传统的机械工程实验教学中,使用仪器设备的密集程度非常的高,使得实验的复杂程度大大增加。很多仪器设备的价值昂贵,体积结构为实验的操作带来极大不便。学生只能在教材知识的基础上刻板地进行实验的操作,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创新能力和主观能动性就不能得到发挥。众多高校在实验室的更新建设中,因为受到资金的限制,会继续使用旧的仪器设备,这些设备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出现机能老化,已经不能满足当前机械工程实验教学的需要。在计算机技术不断发展的基础上,虚拟仿真技术的应用成为现在机械工程实验教学中普遍的教学手段。
1 机械工程实验室的虚拟实验改进
现在高校实验教学中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制约着教学效率和质量,突出体现在很多院校的实验基地和实验单位的建设能力非常有限,不能满足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要求,不能实现对学生进行基础理论知识深化和了解。很多院校为了节省资金,减少出现实验设备的安全问题等,在进行实验教学的时候,主要是以参观和讲座的形式进行实践培训,学生基本没有实践动手的机会。在这种情况下,就会造成学生毕业后,参加相关工作没有机械设备操作的经验,无法独立完成工作的内容。尤其在是实验教学的过程中,学生会逐渐失去对实验知识的学习动力和兴趣,对学生长远发展造成负面影响。所以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机械工程该实验室教学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更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手段,实现实验教学方法和教学的完善。在院校的机械教学中,实验教学是学生进行知识学习和巩固的重要手段,是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培养的根本方法,是当今院校机械制造专业教学中最为重要的环节,是现代化机械人才培养的基本途径。通过现代化的教学方式可以最大程度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保证学生在实验动手操作的基础上对基本理论知识进行理解和完善。通过这样的实践实验教学,可以使学生合理将基础知识理论与实践内容相结合,在动手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独特的自我知识技能认知能力。现在大多数院校利用的是CAD机房,然后在此硬件设施的基础上,实现部分实验室教学方式的改革。并且引进虚拟仿真技术对现有的实验设备进行更新和改进。在机械工程实验室教学中应用虚拟仿真技术,不但可以避免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出现设备的故障隐患,还能最大程度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为学生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提供科学实践依据。对实验室部分设备装置进行传动性能实验、数控加工仿真实验和减速器装配实验,最大程度提高了机械工程实验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2 虚拟仿真技术在机械工程实验教学中的典型应用
2.1 带传动性能测试实验
带传动性能测试实验是机械工程专业实验室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是让学生能够直观地观察带传动的弹性滑动和打滑现象,还能有效地对实验中的相关机电设备的承载能力进行分析,根据分析的数据参数实现对带动问题的控制。进行传动性能测试实验的时候,需要利用的机械设备有力传感器、电动机、转矩力测杆、光电测速装置、发电机等。这些实验机械设备主要通过人工实现传动性能测试,这样的测试方式主要的特点是人工费用会高于设备使用的费用。在虚拟仿真技术的基础上,进行带传动性能测试系统的设计可以最大程度提升机械工程实验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2.2 数控加工仿真实验
数字加工技术是现代制造业中一个核心的技术,在现代制造业的进步和发展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数字加工技术是综合计算机应用技术中的微电子技术和机械加工技术。现在众多院校的机械自动化成为一门重要的专业,这门专业的核心内容是在数控机床的操作中利用数控加工技术。但是数控机床的价格非常高,设备运作形式单一,并且运行程序的设置相当复杂,不能实现对每一位学生实验操作需求的满足,这种复杂性的实验操作,只能满足极少部分学生的需求,严重制约了机械工程实验教学的效率。虚拟仿真技术在机械工程实验教学中的应用,可以实现让每一位学生加入到具体的机械工程实验中来,对机械机床加工环境和流程才形成一个系统认知。
2.3 减速器装配实验
机械设计的一个基础项目是减速器在机械设备中的使用。在传统的减速器实验教学中,都会利用实物代替减速器的教学方法。虚拟仿真技术在机械工程实验教学中的应用,实现了通过实物模拟模型的拆卸,进行减速器的构成结构的直观讲解。
3 虚拟实验室建设的构想
在进行虚拟实验室建设思路设计的时候,首先,可以不考虑实验室应用设备的操作性,也就是保证实验室需要操作实践的目标和任务与相关机械工程专业知识系统相统一,然后再研究实验设备的稳定性。其次,要构思虚拟仿真平台的建设,例如:机械操作平台中的仿真器、ECU和虚拟演示平台等。在整个虚拟仿真系统框架的设计中,主要是满足院校机械工程类专业学生实验操作的需要,所以一定要保证虚拟仿真实验结果的精确性,才能确保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和巩固。一般构建虚拟实验室要进行仿真计算,观察相关系数,观察预先系数与实际操作系统是否统一。再次,仿真器的构建设计,随着计算机软件技术在机械工程实验中的应用,虚拟仿真器代替了原来操作实验中的实物操作,最大程度简化了实验步骤。并且仿真器可以利用USB实现与虚拟演示平台的链接,在实验的过程中可以保证虚拟演示平台及时接收到虚拟实验仿真信号,通过PWM模块实现向ECU传输一定频率的方波,在多媒体上模拟机械设备的工作原理,在虚拟实验进行的时候仿真器利用USB将仿真实验得到的数据传送到模拟演示平台,实现学生实验操作的参数需要。最后,建立虚拟仿真系统,利用相关的计算机应用软件,编辑建立应用模块,结合相关的3Dmax建模工具建立虚拟演示平台中的技术模块,将模块中的内容以特定的文件格式导入虚拟演示平台中,最终让学生在虚拟演示平台中进行相关机械工程实验操作。
4 结语
综上所述,虚拟仿真技术在现代院校机械工程专业实验教学中的应用,可以克服传统实验中的众多实验问题,保证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实验操作中来,提高机械工程实验教学的质量。所以,院校应该重视对机械工程实验室的虚拟实验改进,以及虚拟仿真技术在机械工程实验教学中的具体应用手段和方法,对传统的实验教学进行更新和补充。虚拟实验要紧密结合现代科学技术和先进的计算机应用技术,满足机械工程专业学生实验操作要求的同时,适应院校实验室敬爱教学的改革和发展。
参考文献
[1] 蔡卫国.虚拟仿真技术在机械工程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8):76-78,82.
一、系统仿真技术
所谓仿真就是建立系统的模型(数学模型、物理效应模型或数学-物理效应模型),并在模型上进行实验和研究一个存在的或设计中的系统。这里的系统包括技术系统,如土木、机械、电子、水力、声学、热学等,也包括社会、经济、生态、生物和管理系统等非技术系统。仿真技术的实质也就是进行建模、实验。现代仿真技术的发展是与控制工程、系统工程及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密切相关联的。控制工程和系统工程的发展促进了仿真技术的广泛应用,而计算机出现及计算技术的迅猛发展,则为仿真提供了强有力的手段和工具。因此,计算机仿真在仿真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仿真技术得以发展的主要原因是它带来了重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系统仿真的应用大致可分为:对已有系统进行分析时采用仿真技术;对尚未有的系统进行设计时采用仿真技术;在系统运行时,利用仿真模型作为观测器,给用户提供有关系统过去的、现在的、甚至是未来的信息,以便用户实时作出正确的决策;
在系统运行前,利用仿真模型作为预测器,向用户提供系统运行起来后,可能产生什么现象,以便用户修 订计划或决策;利用仿真模型作为训练器,训练系统操纵人员或管理人员。在工程领域仿真技术可以降低系统的研制成本,可以提高系统实验、调试和训练过程的安全。
一般认为,建立模型是仿真的第一步,也是十分重要的一步。传统仿真技术中,一个仿真系统要首先建立起系统的数学模型--一次仿真模型,然后再改写成适合计算机处理的形式-仿真模型。仿真模型可以说是系统二次近似模型。建立起仿真模型后,才能书写相应的程序。
仿真基本上是一种通过实验来求解的技术。通过仿真实验要了解系统中各变量之间的关系,要观察系统模型变量变化的全过程,此外,为了对仿真模型进行深入研究和结果优化,还必须进行多次运行,系统优化等工作,因此,良好的人机交互性是系统仿真的一个重要特性。
二、虚拟现实技术
虚拟现实技术是二十世纪末才兴起的一门崭新的综合性信息技术,是由计算机硬件、软件以及各种传感器构成的三维信息的人工环境--虚拟环境,用户投入这种环境中,就可与之交互作用、相互影响。它融合了数字图像处理、计算机图形学、多媒体技术、传感器技术等多个信息技术分支,从而也大大推进了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目前,虚拟现实技术已在建筑、教育培训、医疗、军事模拟、科学和金融可视化等方面获得了应用,渐已成为21世纪广泛应用的一种新技术。
虚拟现实是高度发展的计算机技术在各种领域的应用过程中的结晶和反映,它具有以下主要特征:
(1)依托学科的高度综合化;
(2)人的临场化;
(3)系统或环境的大规模集成化;
(4)数据表示的多样化和标准化,数据存储的大容量、数据传输的高速化与数据处理的分布式和并行化。正是这些特征,使操作者沉浸其中,并通过多种媒体对感官的刺激,对所需解决的问题有了清晰和直观的认识,从而,也使模型的建立和验证更加方便。
三、系统仿真技术与虚拟现实技术的结合
传统的系统仿真技术很少研究人的感知模型的仿真,因而无法模拟人对外界环境的感知(听觉、视觉、触觉) 随着多媒体技术、计算机动画、传感技术的发展,计算机模拟外界环境对人的感官刺激开始成为可能。事实证明,人类对于图像、声音等感官信息的理解能力远远大于数字和文字等抽象信息的理解能力。将仿真技术与虚拟现实技术相结合,利用虚拟现实技术进行仿真模型的建立和实验的模拟,使仿真的过程和结果可以实现图象化、可视化,使仿真的系统具有了三维、实时交互、属性提取等特征,极大地促进了仿真技术的发展,同时也使虚拟现实技术更加具有生命力。
四、仿真与虚拟现实技术在结构工程中的应用
仿真与虚拟现实技术近年来在机械、电子、水利、社会、经济、生态、生物等各个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在结构工程中,仿真与虚拟现实技术已经应用于如下几个方面:
1.在工程结构分析中的应用
工程结构在各种荷载作用下的反应,其破坏特征和极限承载力是人们所关心的。当结构形式特殊,荷载及材料特性复杂时,人们往往求助于模型试验来测定其受力性能,但模型试验往往受到场地和设备的限制,只能做小比例模型试验,难以完全反映结构的实际情况。若用仿真与虚拟现实技术,则可以进行足尺寸的试验,还可以很方便地修改参数。此外,有些结构难于进行直接试验,用计算机模拟仿真就更能体现出优越性,如建筑物及构筑物在地震作用下的倒塌分析,桥梁受到汽车高速碰撞的检验试验等只有采用仿真与虚拟现实技术,分析才能大量进行。又如在高速荷载作用下,结构反应很快,人们在真实试验中只能观察到最终结果,而不能观察试验的全过程。如果采用计算机模拟仿真试验,则可观察其破坏的全过程,便于破坏机理的研究。对于长期的徐变过程则可在模拟中加快其变化过程,让人们清楚地看到其过程。在运用传统的有限元法进行结构分析时,结构应力的结果通常采用内力图等力线的形式描绘出来,给人以直观的印象。利用仿真与虚拟现实技术则可以通过颜色的深浅给出三维物体中各点力的大小,用不同颜色表示出不同的等力面;也可以任意变换角度,从任何点去观察。还可以利用VR的交互性能,实时修改各种数据,以便对各种方案及结果进行比较。这样就使工程师的思维更加形象化,概念更易于理解。
2. 在岩土工程中的应用
岩土工程处于地下,往往难于直接观察,而仿真与虚拟现实技术则可把内部过程展现出来,有很大实用价值。例如,地下工程开挖经常会塌方冒项。根据地质勘察,我们可以知道断层、裂隙和节理的走向密度,通过小型试验,可以确定岩体本身的力学性能及岩体夹层界面的力学特性、强度条件,并存入计算机中。
在数值模型中,除了有限元方法外,还可采用分离单元。分离单元在平衡状态下的性能与有限元相仿,而当它失去平衡时,则在外力和重力作用下产生运动直到获得新的平衡为止。分析地下工程的围岩结构,边坡稳定等问题时,可以把节理断层划分为许多离散单元。这一过程可以在显示器和大型屏幕上显示出来,最终可以看到塌方的区域及范围,这就为支护设计提供了可靠依据。
3. 防灾工程中的应用
长期以来,人类一直与洪水、火灾、地震等自然灾害进行着坚持不懈的斗争。由于自然灾害的原型重复实验几乎是不可能的,因而仿真与虚拟现实技术在这一领域的应用就更有意义。目前已有不少抗灾、防灾的模拟仿真系统制作成功,例如洪水泛滥淹没区的洪水发展过程演示系统。该系统预先存储了泛滥区的地形地貌和地物,有高程数据可确定等高线,只要输入洪水标准(如百年一遇的洪水)及预定河堤决口位置,计算机就可根据水量、流速区域面积及高程数据算出不同时刻的淹没地区,并在显示器和大型屏幕上显示出来。人们从屏幕上可以看到水势从低处向高处逐渐淹没的过程,这样对防洪规划以及遭遇洪水时指导人员疏散是很有作用的。又如在火灾方面,对森林火灾的蔓延,建筑物中火灾的传播均已开发出相应的模拟仿真系统,这对消防工程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
4. 在模拟施工过程中的应用
建筑施工是复杂的大型的动态系统,它通常包括立模、架设钢筋、浇注、振捣、拆模、养护等多道工序,而这些工序中涉及的因素繁多,其间关系复杂,直接影响着混凝土浇筑的进程。模拟施工过程是为了通过仿真手段,去发现实际施工中存在的问题或可能出现的问题,这就需要对实际施工进行仿真。而目前施工过程的模拟只是从几何形体方面模拟施工的过程,即按楼层关系由下而上,每一层按柱、梁、板的几何形状加以着色来实现对施工过程的模拟。现有的模拟只是对进度计划起到了一定作用,并没有对施工过程起到真正的作用。基于以上原因,需对施工过程建立合适的模型,以达到模拟仿真的效果。例如,大型水利枢纽混凝土在运输浇筑系统的模拟仿真模型,是由运输子系统和浇注子系统构成的,模型是按进程交互的仿真策略建立的,按这种条件建立的模型能与仿真程序间保持紧密的对应关系,程序所要模仿的行为比较 直观、清晰。程序流程直接与模型结构和系统状态相对应。
另外,仿真与虚拟现实技术在结构工程领域内,还可应用在建筑系统工程管理、建筑信息管理、建筑物及构筑物的空气流场、空气品质分析等方面。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有着大量繁重的基本建设任务,特别是在十五计划纲要中,提出进一步加强水利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和西部大开发战略。这一大好形势,为结构工程高新技术的信息化和集成化,为结构工程学科及相关学科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仿真与虚拟现实技术作为结构工程高新技术之一,开创了结构工程学科的新纪元,其技术潜力巨大、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参考文献
(1) 汪成为、高文、王行仁.灵境(虚拟现实)技术的理论、实现及其应用.清华大学出版社,1997
(2) 陈清来.建筑结构的现代设计设计思想和发展.工程设计CAD及自动化,1996年,(4)
(3) 张跃、张丛哲。土木工程中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与展望,计算机世界,1998,(5)D版:1-3.
(4) 袁耀明.从可视化到视算一体化.系统仿真学报,1996(5)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6)05-0015-02
大多化工工艺过程涉及到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等物质,且在高温、高压等极端苛刻的条件下进行。“化工安全工程”实验过程如果直接进行真实实验,危险性大,破坏性强,耗材大,成本高。3D虚拟现实技术可以利用电脑模拟产生一个三维空间的虚拟世界,提供使用者关于视觉、听觉等感官的模拟,让使用者如同身临其境一般,可以及时、无限制地观察三维空间内的事物。3D虚拟现实技术的出现为解决“化工安全工程”实验过程的安全与经济问题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1-3]。
一、3D虚拟仿真技术应用于“化工安全工程”实验教学的优势
“化工安全工程”实验教学主要基于常州大学国家级化工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3D虚拟仿真技术完成的[4],3D虚拟仿真技术实验结合计算机图形学、仿真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多种先进科技,采用具有丰富后台数据支撑和强大仿真计算能力的化工流程模拟ASPEN PLUS软件[5-7]。传统的“化工安全工程”实验教学与3D虚拟仿真技术实验教学对比分析见表1。
二、“化工安全工程”3D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的主要内容
“化工安全工程”3D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常减压蒸馏实验、甲醇合成与精制实验。
(一)常减压蒸馏实验
以大庆石化一套270万t/a常减压装置为原型建立3D现场,后台仿真操作界面采用DCS控制界面,3D现场的阀门、仪表等操作与后台DCS二维仿真实时通讯,操作者有很强的沉浸感,操作性强。可实现虚拟开停车等初态模拟,冲塔、着火、泄漏等事故处理操作[9],具体见表2。
(二)甲醇合成与精制实验
甲醇合成与精制实验以煤化工产业为背景,以真实化工厂甲醇项目为基础,选取煤制甲醇工艺中“合成气制甲醇”及“甲醇精制”部分进行开发,可进行开停车实验、反应塔温度高报警等异常情况处理操作,具体见表3和表4。
三、3D虚拟仿真技术在“化工安全工程”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本文以常减压蒸馏实验中的典型实验“P108A离心泵端面呲开着火” 事故处理实验为基础介绍3D虚拟仿真技术在“化工安全工程”实验中的应用。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可以分别以外操员和内操员的身份完成实验,要求学生不仅能在生产现场应对突发状况,也能在DCS控制室进行相应处理。整个实验操作过程学生按照操作规程完成每一步骤电脑后台都会记录打分,直至完成所有步骤,否则学生就是未成功完成实验。实验过程如下。(1)发现P108A离心泵端面呲开着火:外操员在巡检过程发现离心泵端面呲开着火,内操员从DCS系统界面可以看到泵出口流量显著下降,同时塔内液面显著上升。(2)关闭事故泵电源和出入阀:外操员发现离心泵着火后首先关闭事故泵的电源、入口阀、出口阀,内操员发现后在DCS控制系统页面关闭事故泵的入口阀和出口阀。(3)灭火:外操员大致判断火势大小,如果火势不大直接采用灭火器材现场灭火,否则应立即向班长报告。班长听到外操员报告后应立即宣布启动预案。使用电话,拨打119,并联系电工对其断电。同时告诉现场外操员,打开消防消蒸汽幕阀门,取灭火器灭火。命令另一外操员迅速关闭常二线抽出阀门和换热器E119入口阀门。告知其他外操员打开消防通道,引导消防车进入事故现场。班长确认部署完毕,迅速用电话向调度室和车间领导汇报情况。(4)恢复生产过程:灭火完毕后,班长联系相关单位进行维修,恢复正常生产。设备维修正常后,首先打开备用泵的泵前阀和泵后阀,然后打开备用泵入口阀进行灌泵,然后打开泵的电源开关,最后打开备用泵出口阀,各项参数恢复正常。
通过调研近几年学生对“化工安全工程”基础知识和技术的掌握情况以及学生对该实验课程的反馈意见可知,基于3D虚拟仿真技术开展“化工安全工程”实验教学,将3D生产装置场景、任务引导系统与评价系统相结合,3D虚拟环境真实感强、无需物料、可重复利用、节能、安全、环保、节省投资。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实验设计能力和举一反三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周爱东,杨晓红,王庆等.大工程观背景下开放型化工仿
真实验的教学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1).
[2]蔡卫国.虚拟仿真技术在机械工程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8).
[3]缪传义.3D仿真游戏在煤矿安全生产培训管理系统中
的应用[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2,(5).
[4]高晓新,马江权,徐淑玲.3D化工仿真在生产实习中的
应用[J].实验室科学,2013,(4).
[5]初汉芳,朱燕空.创业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的实践与
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12).
[6]陈萍,周会超,周虚.构建虚拟仿真实验平台,探索创新
人才培养模式[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3).
[7]张庆民,吴春梅.基于“体验实验”的网络虚拟仿真教学
探析[J].信息系统工程,2011,(4).
[8]程思宁,耿强,姜文波等.虚拟仿真技术在电类实验教学
随着环境控制技术迅速发展,污染控制工程理论和实践的知识量也越来越多,知识点的更新速度也越来越快。我国各理工科院校的环境科学专业基本都开设有环境工程学课程,但纵观课程的教学现状,存在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1.1 教学内容多且广泛
环境工程学包含废水污染控制、大气污染控制、固体废物处理以及噪声控制等,内容多而杂,容易造成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广而不深,学而不精。对应的专业教材知识更新慢;理论课程课时过多,实践课程课时少,专业技能训练难以保证[1]。
1.2 实习实训教学效果差
环境工程课程实习实训都是集中将学生带到某个与专业相关的单位比如污水处理厂,学生只能参观某些处理单元,不得随便操作任何设备、仪器,对于如何控制管理水处理工艺的运行、如何解决运行问题等,仍然得不到学习和锻炼。实习实训教学现场通常比较嘈杂,学生对参观的内容往往是“走马观花”,不能达到实习实训的目的。
1.3 实验项目偏少且单一
环境工程实验作为环境工程学理论课程的后续实验课程,该课程不仅能加深、巩固学生对环境工程基本理论的理解,同时还可增强分析问题和进行科学实验的独立工作能力;有利于掌握有关环境工程实验研究方法和实验技巧,培养整理、分析数据能力,提高环境工艺、工程方面的科研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但是目前环境工程实验教学仅限于几个固定实验,比如:活性污泥实验、大气除尘演示实验、氧传递系数测定实验等,实验项目偏少。教学方式大多是在教师讲解之后,学生“依样画葫芦”进行实验,学生对实验目的和步骤理解得不够透彻,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处于一种被动的地位。另外,学生对实验设备缺乏感性认识,即使把实验指导书中对设备的基本构造、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看了多遍,仍不得要领,甚至不能正确地操作设备。另外,某些实验项目受到设备数量、品种、成本等方面的限制而无法开展。
2 虚拟仿真技术在环境工程学理论及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虚拟仿真教学是指利用实物和计算机软件共同模拟出真实的情境,让学生在模拟的情境下进行探究和学习。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虚拟仿真技术越来越广泛地被应用于各领域的专业教学,如自动化[2]、水电机组监测与故障诊断等[3]。虚拟仿真教学可以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和效果,对教学内容进行动态的组织和修改,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互动性,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思维[4]。
2.1 虚拟仿真技术水污染控制的运用
虚拟仿真技术教学可以提升学生对城市生活废水、工业废水处理系统的认识,提高教学效果。在仿真系统中,学生按照时间操作规程的要求对各个工艺参数进行调整,最终确定处理后的废水与污泥能否与实际设计的标准要求相符[5]。学生可根据提示熟悉虚拟水厂构筑物分布和水厂概况,查看主要动力设备的知识点,了解水厂主要动设备能耗和药剂成本,了解污水处理厂的相关工作规定和安全章程等。比如:虚拟仿真水厂包含巡检项目和事故预案工况等,分别是正常工况巡检、出水总氮超标、出水总磷超标、出水COD超标、反应池曝气量调节、初沉池排泥撇渣、内回流的调节、SVI调节,从而掌握污水处理厂常见事故的应急处理预案和解决措施。
中图分类号:TU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5(a)-0057-01
为了解决返工成本和管理成本这两个关键问题,期望提升建筑业的生产力水平并且以制造业的生产管理经验为参考,引入了虚拟模型技术机理即“虚拟施工技术”,将此技术应用于建筑施工项目管理当中。
1 虚拟施工的概念
虚拟施工(Virtual Construction,简称VC),是通过计算机建模、分析,虚拟现实计算机仿真技术将实际施工过程在计算机上模拟出来。此技术在制造业当中应用较多,在建筑施工当中应用较少。通过虚拟施工技术,业主单位、设计单位和施工方在策划、投资、设计和施工之前都能够清楚的看到施工的过程和结果。沉浸虚拟现实(Immersive)和桌面虚拟现实(Desktop)是虚拟现实的两种形式,但在建筑业当中应用较多的是桌面虚拟现实(Desktop)。国外在建筑施工中应用的是开发漫游系统(Walkthrough)主要包括场地的外形和设计,施工过程的计划和管理施工方案的预算等等。虚拟施工技术可以进行干涉分析、可靠性检验、内力计算、工序的确定等不仅表现为一种技术手段而且提供一种全新的管理模式使得施工的质量、成本、工期都得到最优化,另外还保证施工环保安全。
2 虚拟施工的技术支撑体系
虚拟施工技术涉及到了很多领域,主要包括以下技术:
(1)计算机仿真技术
计算机仿真技术在施工技术与管理、内力计算、结构计算等土木工程领域当中。虚拟施工的核心是计算机仿真技术,它通过建模分析能够从理论上保证结构的稳定和安全。
(2)建模与优化技术以及相关的软硬件技术
从建筑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管理等方面,应用优化原理,使得建筑项目质量高、工期短、造价低,实现企业的利益最大化。
(3)虚拟现实技术
虚拟现实技术能够为人机交互对话提供三维界面,使用户能够沉浸在一个创建在多维信息空间上的虚拟信息环境里,具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这为虚拟施工开发提供可视化的交互环境。
3 虚拟施工作用
虚拟施工技术实施的指导思想以及作用的集中体现是“先试后建”。“先试后建”能够保证项目在理论上成功,而且能够保证结构物的稳定与安全,可以检测任何阶段的性能,模拟任何荷载情况下结构物的抵抗能力。虚拟施工的主要作用归根到底是优化建筑项目设计、施工过程以及施工管理活动等。
3.1 优化建筑项目设计
建筑项目能够顺利实施的前提和保证是要有一个完善的设计方案。由多个设计方参与完成的建筑项目设计即建筑设计、结构设计、建筑设备设计等,在施工过程中成为聚在一起的建筑构件,由于由多方设计所以经常发生冲突比如建筑结构和设备之间的冲突等。这直接导致返工不仅增加成本而且延误工期。另外,好多项目从设计角度可行,但实际施工当中不可实施,导致设计失败,必须变更设计,同样会增加成本和延误工期。以上问题的原因就是设计方、施工方在设计阶段缺少沟通和协作,缺少一个检测平台。针对这些问题应用虚拟施工技术可以得到解决,采用虚拟施工技术优化设计,建立相关3D模型提供了一个有效的平台,包括建筑、结构及建筑设备等用于设计冲突、可施工性的检测,及多方沟通。
3.2 优化施工过程
施工过程的顺利实施的保证是有一个正确的施工方案作为指导。当前,主要由项目经理及项目组凭借施工经验来编制施工方案。但是由于工程的复杂性和项目经理经验的不足,施工方案的编制存在很多漏洞。而且它的可行性有时候也会受到质疑。施工方案必须保证项目实施的可行性、低成本,高质量、短工期同时环保安全也很重要。在虚拟施工技术出现之前,这一问题几乎找不到有效的解决方案。虚拟施工技术可以实现多方案比选,对不同方案进行检测,选择一种最优的施工方案。基于上述建立的3D模型,采用虚拟施工技术可模拟和分析相关施工方案。建筑业在施工当中的返工率越来越高,将虚拟施工技术应用于建筑业施工过程中,通过虚拟现实和计算机仿真以实现对施工过程的事前控制和动态管理达到施工方案优化和降低成本的目的。
3.3 优化施工管理活动
管理成本占据建筑项目成本的很大一部分。为了降低管理成本,配备少量管理人员,采用虚拟施工技术,它可以清晰地展示整个施工过程就像栩栩如生的“施工操作说明书”。
4 虚拟施工技术在建筑业的应用实践
在国外对于虚拟施工技术一系列相关的研究和试验正在进行。Clasgow Strathclyde大学土木工程系和信息科学系联合研究一种能够协同施工的可视计划。它包括一个可以对全程进行监视并且可以交互的进行的非沉浸虚拟现实接口。针对几种不同的施工顺序和现场组织它允许用户以交互协同方式进行调查研究,同时优化施工过程。一个3D粗样软件包和一种Pangea系统由Bartlestt建筑学校和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计算机科学系的研究人员共同开发研究,是测试城市设计和建筑设计的早期原型。Dundee大学正在进行Naives项目,能够将一个构件元素在任何方向的挠度或内力可视化。建筑设计虚拟环境系统在英国IES公司推出了。在1995年日本清水建设公司采用虚拟系统使施工生产情报例如在计算机屏幕上显示施工组织计划。
从国内看应用虚拟施工技术的工程实例不是很多。有一个业内人士都知道的例子那就是上海正大商业广场。上海正大商业广场属于钢结构施工。它结构庞大,有着类型复杂的构件而且数量非常多,还有一点就是个吊装空间以及运输通道都不宽,所以施工难度比较大。为了保证优质、安全和高效地完成该工程的钢结构安装,大胆采用了虚拟施工技术,而且非常成功。虚拟施工技术分三个阶段进行:
(1)优化钢结构施工方案。应用虚拟现实和结构仿真成功实现了结构图由二维向三维跨越。在钢结构施工之前,在计算机上模拟构件装配、吊装,将施工过程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充分暴露出来,并经过优化得以解决。(2)模拟分析钢构件内力焊接变形以及桅杆起重机。为了保障吊装的安全,利用虚拟施工技术模拟吊装过程,并分析相关构件的内力。另外对焊接时的应力场和应变场以及温度场进行模拟,保证焊接的质量。(3)模拟建筑场地和周围的环境。就是在计算机模拟当建筑物建成后周围会出现怎样情景。这项技术的成功应用,能够清楚的了解到建筑物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为此我们提前做好防护措施。
关键词:建筑施工技术 教学改革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6)09(c)-0073-03
Discussion on Curriculum Teaching Reform and Teaching Model of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Lu Yanxia
(Lu’an Vocational Technical College The School of City Construction, Lu’an Anhui, 237158, China)
Abstract: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course is the core curriculum of profession on architectural engineering technology which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on students' vocational ability and quality and lays a solid foundation for graduates who will be engaged in construction, supervision and the other. We study and discuss the ideas and methods of course reform in this paper in view of teaching characteristics the problems of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on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in view, the creation of teaching mode, the integration of curriculum content, teaching method, practical teaching, course assessment and the other in order to find a new teaching mode which is suitable for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course.
Key Words: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Teaching reform; Teaching model
《建筑施工技g》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职业岗位核心课程,又是工程管理、工程造价、工程监理等专业的职业技术基础课程。文章结合建筑施工技术课程的教学特点,针对《建筑施工技术》课程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教学模式创设、课程内容整合、教学方法、实践教学、课程考核等方面对课程改革的思路和方法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1 课程特点
《建筑施工技术》课程主要讲授从基础施工到屋面施工涵盖整个建筑物建造的所有施工工艺,知识面广,施工工艺复杂,理论跨度大,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实践性和综合性[1]。有许多知识点仅仅通过课堂教学是不够的,只有通过大量的实践教学,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才会更加透彻,才能够深刻理解各工种施工工艺流程。
2 目前高职院校《建筑施工技术》课程教学存在的
问题
2.1 《建筑施工技术》教材知识陈旧,不能满足教学要求
《建筑施工技术》理论知识比较多,案例较少,知识内容过于陈旧,对目前建筑施工中出现的“四新”技术很少甚至没有涉及[2],大多数教材主要讲施工工艺,而缺少施工质量检验、质量控制、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的介绍。
2.2 教学方法单一
《建筑施工技术》课程实践操作性强,只有通过大量的实践教学,学生对施工工艺流程的掌握才能更加深刻。目前课程教学方法还停留在课堂讲授为主,以教师为中心,学生主体地位得不到发挥。先进的教学方法不能很好地应用,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浓。
2.3 实践教学难以深度开展
目前建筑类每个班级学生人数均在60人左右。多数学校实践教学采用到施工工地现场参观实习[3]。这种方式均存在弊端:现场参观学生人数多,组织难度大,且在施工工地存在安全隐患,多数施工企业不愿意接受在校学生参观实习。
2.4 课程考核方式单一
《建筑施工技术》课程实践性强,传统的考核方式是以期末闭卷考试获取课程成绩,这种考核方式导致学生“纸上盖大楼、黑板种庄稼”,学生理论知识掌握牢固,实践技能欠缺,职业技能掌握不牢,职业素质不高。
3 《建筑施工技术》课程教学改革
针对上述《建筑施工技术》课程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课程组从多方面进行教学改革。
3.1 采用教学做一体教学模式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教学做一体教学方法,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合二为一,按照“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估”六步法组织教学,将理论教学内容和实践技能培养锻炼有机结合,引导学生在学习中研究,在研究中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的潜能。
3.2 基于建筑工程施工过程,整合教学内容,创设学习情境,提高学生职业素养
在广泛的市场调研下,根据建筑企业岗位需求,以学生职业岗位核心能力培养为目标,按实际的建筑工程施工工序,构建学习领域,确定工作任务。以“施工流程”为主线,以员工岗位职责为依据,进行任务分解,按照真实工作任务,整合、重构课程教学内容,创设了6个学习情境,即土方工程施工、基础工程施工、砌筑工程施工、混凝土主体工程施工、防水工程施工、抹灰工程施工,构建学生在校学习情景与实际工作情景的一致性。每个情境注重实训操作,增加了职业活动训练、施工案例分析、施工安全、环保措施、质量标准及质量验收等内容。
3.3 搭设课程技能竞赛平台,提高学生职业技能
为了适应建筑企业对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需要,充分展示该课程人才培养成果,进一步巩固建筑施工技术课程实训内容,搭设了《建筑施工技术》课程院级技能竞赛平台,对2013、2014级建筑工程技术、建筑工程管理专业学生进行实施。学生踊跃报名参加,比赛竞争激烈。通过学生同台竞技,展现学生良好的精神风貌和故斓闹耙导寄埽进一步强化职业能力培养,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管,深化教学改革,提高了教学质量。
3.4 实践教学改革
3.4.1 实践教学主推施工工艺虚拟仿真实训,降低实训成本
课程改革前,《建筑施工技术》课程实训项目主要在施工实训场开展,学生主要完成砌筑工程、模板工程、钢筋工程、扣件式钢管脚手架搭设、混凝土工程5个实训项目,其中混凝土工程、砌筑工程实训材料消耗均是一次性的,每学期实训结束后,学生砌筑的墙体、浇筑的混凝土构件均要推倒丢弃,耗材太大,浪费资源。建筑施工技术虚拟仿真教学软件解决了这个问题。
课程组保留了两个实训项目(扣件式钢管脚手架搭设和模板工程),其余3个耗材大的实训项目(钢筋工程实训、混凝土工实训、砌筑工程实训)均采用虚拟仿真教学软件,学生在虚拟仿真实训室独立完成主要工种的的施工工艺操作,解决了资源浪费、实训成本高的问题。
3.4.2 施工工艺虚拟仿真软件确保了课程理实一体教学的开展
由于《建筑施工技术》课程本身的特点,课程每个学习情境下对应的施工工艺操作不可能都在校内施工实训场完成,因此过去课程实训项目只开设了5个,其余项目(土方工程施工、基础工程施工、防水工程施工、预应力混凝土施工)的施工实训只能通过实习或教师播放施工录像来完成,没有真正意义上实现理实一体化教学。
建筑施工技术虚拟仿真教学软件投入使用,课程6个学习情境下的每个工作任务均能在施工虚拟仿真软件上完成。该施工虚拟仿真软件,以3D技术为依托,综合行业规范、贯穿教学重难点、实现施工场景仿真模拟及流程动态演示、人机交互式操作、成果实现智能考评等多项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专项仿真操作系统,施工场景形象逼真,学生上机操作如同在真实的施工现场操作,增强了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教学效果好。
3.5 教学方法改革
打破传统的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 采用案例教学法、任务驱动法、角色扮演等多种教学方法[3]。学生通过学与做的过程,实现对知识的理解和操作技能的固化,从而树立职业认同感,促进职业能力提升。例如讲完模板工程后,教师布置一个模板施工工程案例,案例背景中由于操作不当,导致施工出现质量问题,案例问题:为什么出现质量问题?说出正确做法。学生分组讨论,教师从旁加以引导启发,学生犹如在施工现场查找问题,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以提升。又如在学习每个情境之前,教师会把与该情境相关的任务工单发给大家,以实际工作任务作为教学目标,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围绕任务完成展开。如在学习脚手架工程之前,教师先把该学习情境下的任务工单布置给学生,针对工作任务目标,学生分组展开讨论:如何搭设、怎么保证安全。带着任务去学习,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4 课程考核注重过程化考核
课程改革之后,课程采取过程考核的方式[3],针对每个学习情境中工作任务完成情况进行分段考核,最后进行累加得到课程总评成绩。课程总评成绩构成为:课程总评成绩=学习态度(20分) +学习情境1(10分)+学习情境2(10分)+学习情境3(20分)+学习情境4(30分)+学习情境5(10分)。其中学习态度包括学生出勤成绩和学生作业成绩。学生出满勤得10分,学生每旷一节课扣1分,直至10分扣完为止;课后作业为10分,该课程课后作业总次数为10次,每次作业按1分计算。每个学习情境设置的具体工作任务及分值分配见表1。
这种考核方式把理论与实践、结果与过程、技能与素养有机结合,综合评定学生成绩,突出了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的评价。
5 结语
综上所述,《建筑施工技术》课程通过对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践教学、课程考核等方面的改革与实践,大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强化了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培养,教学效果大大提高。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徐明(1972—),男,黑龙江大庆,博士,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实验教学中心副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实验教学及实验技术
1土木工程专业的实验教学特点
土木工程专业的实验与实践教学具有行业的特殊性。
(1)空间体量巨大。土木工程的服务对象是建筑物、桥梁、隧道,一般体量巨大。现在世界最高的建筑物高度超过800m,桥梁的最大跨度达1991m,超高层建筑物的单根柱子、单根桩基的承载能力上万吨。进行这些结构或构件的实体实验几乎是不可能的,即使是缩尺实验,也存在实验构件及加载设备体量大、实验环境恶劣、实验费用高的问题,限制了学生的参与。
(2)施工周期长。土木工程的建设周期一般比较长,世界最高建筑物———迪拜塔的建设历时6年,通常一幢普通的住宅楼施工工期也需要1年以上。由于时间的限制,学生的认识实习和生产实习无法得到工程建设全过程的体验。
(3)工程参与方多。土木工程存在不同的建设参与方(建设方、设计方、施工方、监理方等),在学生认识实习和生产实习过程中,往往只能体验其中某一方的工作,无法从不同参与方的视角去感受和经历工程。
(4)危险性高。土木工程实验很多是破坏性试验,并且是脆性破坏,具有一定的突然性,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安全问题十分突出。同时,由于施工现场工序复杂、人员众多,而很多学生又缺乏施工经验和对危险源的判别能力,这使得很多施工单位在安排学生的认识实习和生产实习时存在顾虑。
(5)实验难度大。在土木工程的实验中,灾害环境(如台风、火灾、地震、滑坡和泥石流等)的模拟设备造价高(大型地震模拟振动台的造价上亿元、大型风洞的造价几千万元)。灾害环境实验难度大、危险性大、费用高。
为解决土木工程传统理论教学与学生工程化培养之间的矛盾,拓展实验及实践教学的深度和广度,提高实验教学的实效,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紧密结合,特别是进行灾害环境对土木工程影响的分析、解决重大工程的防灾问题,尽可能减少实验成本和潜在危害,东南大学在课堂理论教学、原有实体实验、认识实习和生产实习的基础上,利用专业的仿真软件,采用多媒体技术以及网络通信平台,构建了具有高度真实感、直观性和精确性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作为实体实验及实践教学的有益补充和创新[1-5]。
2实验教学资源建设
早在2005年“工程结构设计原理”与2006年“建筑结构设计”国家精品课程建设期间,东南大学就开始组建土木工程计算机辅助结构设计实验室,此后结合“土木工程施工”、“工程合同管理”、“结构力学”及“工程结构抗震与防灾”几门国家精品课程和其他相关课程的建设,又相继成立了土木工程施工虚拟仿真实验室、土木工程管理信息化等实验室。2013年通过资源整合,依托国家级土木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成立了东南大学土木工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中心面向土木工程、建筑学、交通工程及其他相关专业,形成了“三层次、四模块、五结合”的教学体系。
(1)三层次:按照人才培养需求与教学规律,将实验教学内容划分为基础训练、提高训练和创新训练;
(2)四模块:按专业知识体系与工程实践规律,搭建土木工程设计、施工、管理、创新实践4个虚拟仿真实验平台;
(3)五结合:与理论课程相结合、与实体实验相结合、与科研项目相结合、与实际工程相结合、与企业实践相结合。
其中,四模块的18门实验课程支撑8门专业主干课程与12门实体实验实践课程,辐射其他16门专业课程,基本覆盖了土木工程专业的主要专业课。
2.1土木工程结构分析与设计虚拟仿真模块
模块主要包括:(1)基本构件虚拟仿真、楼盖设计虚拟仿真及单层工业厂房设计虚拟仿真等基础训练层次的虚拟仿真实验项目;(2)建筑结构抗震虚拟仿真、高层建筑结构设计虚拟仿真、大跨空间结构设计虚拟仿真及桥梁结构设计虚拟仿真等提高训练层次的虚拟仿真实验项目;(3)复杂结构虚拟仿真、基于MTS混合实验、大跨桥梁抗风虚拟仿真、结构构件抗火虚拟仿真等创新训练层次的虚拟仿真实验项目,是“工程结构设计原理”、“建筑结构设计”与“工程结构抗震与防灾”这3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的重要建设内容。
结构分析与设计虚拟仿真实验项目充分体现了CDIO(conceive-design-implement-operate)的工程教育理念[6-7],是从工程的构思到概念设计,再进行仿真分析,根据仿真分析结果对概念设计进行优化调整,最后按优化后结构进行施工图设计的全过程虚拟仿真实验,实现虚实结合的实践教学。
以特色实验项目“基于MTS系统混合模拟实验平台”为例,传统的建筑物抗震防灾实验大多数是对整个结构进行的,由于整体实验成本较高且实验项目较多,导致实验场地和实验时间安排紧张。为了提高实验项目的实际效果和设备的有效利用,将结构的大部分替换为数值子结构并采用计算机进行仿真,而只有小部分结构在实验室进行足尺实验(见图1)。仿真实验具有参数可调、实验方案可扩展、不存在硬件损耗的特点,能够加深学生对实验的理解;实体实验具有真实可靠、直观性强的特点,能够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采用计算机仿真实验与实体实验相结合的手段,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同时,实时混合实验作为目前最先进的抗震防灾实验手段之一,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术水平。
2.2土木工程施工虚拟仿真模块
该模块主要包含基本施工技术虚拟仿真、复杂工程施工技术虚拟仿真及关键施工技术仿真分析3部分。基本施工技术虚拟仿真主要包括土方、桩基础、模板、钢筋工程等施工过程的虚拟仿真,是模块的基础训练部分;复杂工程施工技术虚拟仿真主要是针对超高层建筑结构、大跨空间结构、大跨桥梁结构等典型工程施工全过程的虚拟仿真,向学生介绍最新的施工技术和复杂工程的施工组织,它是模块的提高训练部分;关键施工技术仿真分析部分主要针对全新的施工技术,通过对施工过程中关键部分的仿真分析,确保施工的顺利和安全,它是模块的创新训练部分。
以典型实验项目“大跨桥梁结构施工虚拟仿真”为例,该实验项目以铜陵长江大桥工程为案例,与中铁大桥局集团和柳州欧维姆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完成。对该工程的施工全过程进行了虚拟仿真,包含桩基础施工、沉井施工、主塔施工、钢桁梁吊装施工、斜拉索施工等子系统(见图2)。通过该项目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大跨斜拉桥施工的主要步骤、施工工艺、技术措施等。
2.3土木工程管理虚拟仿真模块
该模块包含工程项目管理、工程造价管理、工程合同管理和工程管理BIM综合4个部分。传统的信息技术类课程教学模式比较注重信息系统管理知识的介绍和基础软件操作,但是存在信息技术类知识体系在不同部分之间的割裂问题,使学生难以形成结构化、模块化的专业信息技术能力和素质。土木工程管理虚拟仿真实验平台对传统课程设置模式进行了改革,根据多学科对信息技术的应用需求,注重学生专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形成信息技术类实验课程平台。
以典型实验项目“工程管理BIM综合虚拟仿真”为例,该项目根据给定的工程项目设计(包括建筑、结构、设备等)方案、相应的城市规划条件以及有关的地理环境数据,从施工单位、设计单位或咨询单位的角度进行项目建筑设计方案的多维可视化仿真(见图3),并利用BIM模型进行辅助施工管理,包括项目的日照分析、建筑能耗分析、绿色建筑评价、建筑体量计算等。
2.4土木工程创新实践虚拟仿真模块
本模块主要分为基于创新训练计划的虚拟仿真和基于学生参加科技竞赛的虚拟仿真两部分,以满足学生课外研学课程的需要,在实验项目的设计上充分体现CDIO的工程教育理念。学生根据项目的要求,利用已学的专业知识,对结构进行概念设计,然后运用仿真分析软件进行模型计算分析,根据仿真分析结果对模型设计进行优化,完成实体模型的制作,将制作好的模型进行加载或让其完成特定功能。通过本模块实验项目的训练,可以加深学生对各类结构体系、设计分析的理解和认识,使学生在知识运用能力、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团队协作精神等方面得到全面提升[8-9]。
以典型实验项目“创新结构体系虚拟仿真实验”为例(见图4),要求学生设计并制作创新结构模型,以反映学生的力学概念、结构概念和创新思维。实验项目鼓励节能减排、循环经济的创新思路,旨在通过指导学生对结构概念设计、基本构件受力状态、空间结构体系及特点、典型工程案例分析等内容的学习,培养学生勤于观察与思考,并动手制作结构模型的能力,使学生能够从结构整体上把握建筑物的结构体系及受力特点,并通过学习报告、制作模型及加载体验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3教学特色
3.1依托优质教学资源建设虚拟仿真实验平台
土木工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长期坚持实体实验项目建设和虚拟仿真项目建设相结合,通过国家级教学团队的规划,完善了实验教学体系,并将学生实验训练的学时数比例由总学时的19%增加到25%。中心依托国家级土木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与理论教学紧密结合,进行虚实结合的实验教学资源建设,有力地支撑了6门国家精品课程、5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和1门国家级视频公开课的建设,提升了课程建设和专业建设的水平。2013年,土木工程专业以优秀成绩第4次通过住建部高等教育土木工程专业评估委员会的评估,在2012年的全国学科评估中,东南大学土木工程学科名列全国第三。
3.2来源于科研项目,面向创新能力培养
中心依托“国家预应力工程技术中心”、“混凝土与预应力混凝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国家和部省级科研基地,不断地将最新科研成果转化为虚拟仿真实验项目。通过把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验教学内容,把科研方法融入实验教学活动,向学生传授科研理念、科研文化、科研价值,使学生了解科技最新发展和学术前沿动态,激发科研兴趣,启发科研思维,培养科研道德,提升学生科学研究和科技创新能力。
3.3来源于工程实践,面向工程实践能力培养
中心的大量虚拟仿真实验项目来自于真实的工程实例,是以实际工程为背景,解决工程实际问题为目标的“实战型”项目。通过真实项目的演练,指导学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工程素质和实践能力,为社会输送合格的“来之能战”的毕业生。
已将典型重大工程转化为实验项目的实例有:
(1)山东博物馆屋盖薄壁箱型结构虚拟仿真;
(2)广州南站大跨空间结构温度应力虚拟仿真;
(3)广州白云机场复杂铸钢节点虚拟仿真;
(4)润扬长江大桥大跨桥梁抗风虚拟仿真;
(5)深圳大运会体育馆钢结构安装施工虚拟仿真;
(6)沪通长江大桥桥梁沉井施工全过程虚拟仿真。
3.4面向防灾减灾,开展灾害虚拟仿真
一、输配电线路施工技术概述
目前我国的输配电线路施工技术参与人员数量较多,但是这些人员的能力水平都是各不相同的,操作人员的各方面知识水平和素质也需要提升。对于输配电线路施工操作人员的培训如果仅仅停留在理论的层面,就难以替身操作人员的实践能力,参加培训的人员因为实践比较少,所以技能就比较差,正是这种原因使得人们对于输配电线路施工技术仿真系统的需求也更加迫切。
二、输配电线路施工技术仿真系统设计现状
(一)输配电线路施工技术仿真系统概况
输配电线路施工技术仿真是对现实配电线路施工技术系统的抽象属性的模仿。人们利用这样的模型进行试验,从中得到输配电线路施工技术所需的信息,然后帮助实践者对现实世界的输配电线路施工技术的问题做出决策。输配电线路施工技术仿真是一个相对概念,任何逼真的仿真都只能是对真实系统某些属性的逼近然而仿真是有层次的,既要针对所欲处理的客观系统的问题,又要针对提出处理者的需求层次,否则很难评价一个仿真系统的优劣。
输配电线路施工技术仿真系统一种先进的实施培训手段,提高培训的效率,强化培训效果。输配电线路施工技术仿真系统的设计是在计算机的基础上开发,通过Internet 软件平台及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和数据库技术,综合设定,使得输配电线路施工技术仿真系统具有实用性和可维护控制性。
输配电线路施工技术仿真系统的开发,主要是首先起源于国外对于计算机仿真系统的应用,尤其是西方国家如英国、美国等大型企业开发计算机仿真系统,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这样参加培训的人员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获得具体输配电线路施工技术作业经验,其技能可以与在现场工作2年的人员比,因此很多国家都看到了计算机仿真技术的优越性,计算机仿真系统也越来越多的应用到各个领域中。目前我国对于仿真系统的应用也是在一些危险性较大的领域,例如大型的锅炉装置、化学化工及变电站的应用中,后来有人提出在输配电线路施工技术作业中应用,但是目前仿真系统在输配电线路施工技术作业中应用仅仅停留在提出的阶段,还没有完全开发出完善的输配电线路施工技术仿真系统。
(二)输配电线路施工技术仿真系统功能设计
目前关于输配电线路施工技术仿真系统的设计的思想越来越统一,即输配电线路施工技术仿真系统必须能够便于施工技术模型的调试和输配电线路画面的构造,输配电线路施工技术仿真系统还应采取先进的运行软件和保证运行数据相分离的一种设计思路。
关于输配电线路施工技术仿真系统功能设计应该分成培训师和受培训者两个方面的功能,对于输配电线路施工技术仿真系统培训师功能应该是输配电线路施工技术仿真系统的集成操作,其主要功能是可以控制受培训者的机器,包括受培训者机器的开始暂停关机等功能,另外可以准确知道受培训者机器是否有事故及分析事故产生源,输配电线路施工技术仿真系统培训师机器功能还应是控制受培训人员考核的现场等具体状况。输配电线路施工技术仿真系统学员机器功能设计,首先要依附于输配电线路施工技术仿真系统培训师机的功能下,即能够受到输配电线路施工技术仿真系统培训师机器的监管控制。在这种模式的输配电线路施工技术仿真系统受培训人员的机器可以提供参家培训人员的操作画面,主要包括操作的流程图、、控制组、趋势图及操作记录等具体的监控画面。
输配电线路施工技术仿真系统将电网仿真系统和输配电线路仿真及配电站系统仿真等有机结合进行设计,该系统应该具有的特点是确保在硬件使用上采用了以局域网应用为核心,利用工作站、开放式系统及微机构成的分布式,以便于以后输配电线路施工技术仿真系统的扩充和升级。此外,在输配电线路施工技术仿真系统软件上采用了软件相互支持系统技术,这样使输配电线路施工技术仿真系统系统更加便于修改和维护。再者,在功能上要更加完善,即充分考虑了仿真电网和输配电线路施工技术仿真系统及仿真变电站之间的相互影响,使输配电线路施工技术仿真系统更加具有真实性。最后,还应通过采用了输配电线路施工技术仿真系统多媒体技术,逐步实现输配电线路施工技术的图像化和可视化,比较完整的反映出输配电线路施工技术作业情况,同时也使仿真的对象更加便于更改和进一步扩充,这样输配电线路施工技术仿真系统就会具有更高的性价比。
通过输配电线路施工技术仿真系统为输配电线路施工技术作业人员提供了一种较为先进的培训手段,同时也彻底改变了传统的培训模式,它的设计及应用可以提高整体的输配电线路施工作业技术,进一步确保电网安全,同样也大大提高了作业者的劳动生产率,为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发挥着显著的作用。
三、结论
输配电线路施工技术仿真系统仿在不断的发展和完善中,供电有限公司每年都会投入很大的资金和时间等用于施工技术人员的培训及考核,着力开发完善的输配电线路施工技术的仿真系统,使得输配电线路施工技术的仿真系统能自由安排培训项目,并且允许人员在培训中发生各种错误,同时演示出因为操作错误造成的种种后果且不带来任何实际危害,不受其他客观条件的限制,此外还可以人为制造各种故障来综合培训操作人员处理操作中故障的能力。输配电线路施工作业人员进行重复性集中培训,从而使的操作人员在短期内接受较多的培训项目,缩短总的培训周期。可节约大量的培训时间与经费。所介绍的输配电线路施工技术仿真系统目前已经投入运行,实际应用表明该系统能极大地提高培训的质量,在短时间内提高施工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对电力系统的建设起到了重大的推动作用。目前很多设计成果效果较为显著,但是为了进一步提高输配电线路施工技术仿真系统的应用水平,还需要更好的完善输配电线路施工技术仿真系统,争取达到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 杨永生,郝小欣.分布交互式仿真技术在变电站仿真中的应用[J]. 电网技术.2000(9)
[2] 汤晓青,周林,栗秋华.输配电线路施工技术仿真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 四川电力技术.2007(2)
[3]姜芳芳,来文青,龚庆武.虚拟现实在变电站仿真系统中的应用[J].高电压技术.2005(7)
由于许多建筑工程位于城市地区,甚至地处城市闹区,人员众多,周边的高层建筑遍布,使得深基坑施工的顾虑和隐患较多。在深基坑施工当中,基坑支护建设是其中的重要部分,如建设效果不佳,将造成对周边建筑和路面的极大负面影响,还可能破坏地下基础设施建设,危及到周边的人员和财产安全,导致工程延期,造成不必要的矛盾和纠纷。因此,建筑工程的深基坑施工需要保持高度小心,确保较高的施工技术水平和施工管理水平。
1.2深基坑支护形式较多
深基坑支护建设,需要结合建筑工程的地理环境,在综合权衡和考量之下,运用最佳的支护形式。多样化的支护形式是深基坑施工建设的一大特点,包括预制桩和搅拌桩、混凝土灌注等多种支护手段,对于不同地理环境有着对应的支护效果。在深基坑施工当中,从实际情况出发,经由科学计算和规划,采用最适合的支护形式,也可运用多种支护形式相结合的方式,确保深基坑的支护建设满足建设要求,确保整体施工建设的安全性。
1.3地理实况环境较复杂
深基坑建设面临的实况环境多种多样,不同的地质条件对于深基坑施工造成的影响也各不相同。如在沿海地区,除需要考虑到当地地质条件因素,还需要考虑到基坑开挖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海水倒灌问题。如在人口较密集的城市繁华地带,复杂的交通环境和较大的建筑密度使得深基坑建设面临很大困难。一方面需要避开复杂的地下设施,另一方面需要尽量降低对周边建筑和人群造成的干扰和影响。这就需要施工企业掌握好周边环境,加强对实况环境的维护。
1.4基坑深度不断加大
随着城市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城市人口快速增加,城市用地越来越少。建筑工程不得不向纵向发展,不断增加建筑高度,高层建筑建设数量越来越多。高层建筑对于基坑深度要求不断提高,只有在确保足够的基坑深度的基础上,才能保证建筑的稳固性和安全性。地下建设深度不断拓展,地下楼层数量不断增加,也就使得基坑施工建设的难度越来越大,对于新技术的要求越来越迫切。这也就使得深基坑施工新技术发展成为建筑工程发展的必然要求。
2深基坑施工新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
2.1计算机数值分析虚拟仿真施工技术应用
计算机数值分析虚拟仿真施工技术的应用,主要运用计算机技术,利用数值分析虚拟仿真技术,将建筑工程的施工方案予以仿真化呈现,使得建筑工程的施工精度得到显著提升,确保实际施工的准确性和规范性。该项技术能够准确计算建筑工程建筑区域地质环境,通过对断面地层土质的虚拟仿真分析,制定出最为有效的施工办法。明确基坑支护中锚索方案,使得基坑支护建设不出现变形情况,确保整体基坑开挖过程安全性的实现。
2.2新型基坑止水帷幕施工技术应用
在建设工程的深基坑施工当中,一方面要求基坑不出现变形情况,确保基坑的稳固性,为整体建筑工程打下坚实基础,另一方面对于止水的要求较高,将地表水和地下水排除在外,避免水的浸泡削弱基坑稳固性。新型基坑止水帷幕施工技术,利用内撑和灌注桩的施工方案,建立起新型套管灌注桩咬合旋喷桩,已形成有效的基坑止水帷幕结构。在这一结构的防护下,基坑变形因素大大消除,其良好的止水性能也是地下水被有效阻隔在外。
2.3电容感应变测量技术应用
建筑工程深基坑变形问题是造成深基坑质量受损的重要原因。如何有效感知基坑变形,以便及时采取处理办法,是深基坑施工中的重要内容。电容感应变测量技术,是针对这一问题最为有成效的新技术办法。其通过对基坑现场的实际沉降和水平位移量的监测,判断出基坑出现的变形问题,为施工技术人员提供警告,以便其及时停止开挖作业,并采取有效的应急处理措施。该项技术使用简便,且实效性强,是建筑工程建设中的有力支撑。
2.4基坑信息化动态施工
建筑工程的深基坑施工受周边环境的影响较大,如何对施工过程进行有效监测,如出现基坑变形或对周边建筑造成一定影响时,能够及时掌握情况,进而进行施工方案的及时调整,是深基坑施工在技术上的迫切需求方面。基坑信息化动态施工,即实现了这一技术目标。通过对基坑开挖和支护建设等施工过程的信息化动态监测,及时掌握施工进度,了解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并明确当前基坑变形情况,使得深基坑施工拥有动态化指导,大大方便了施工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