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食品行业特征

食品行业特征范文

发布时间:2023-10-11 15:55:05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食品行业特征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食品行业特征

篇1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知识型人才已成为当今社会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自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出生的一代人迈入职场,80后成为知识型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对企业来说,要吸引优秀的人才,招聘是首要的工作。它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和关键环节,直接关系到企业各级、各类人员的质量和企业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因此,如何提高企业对知识型人才招聘的有效性,从而达到减少招聘成本的目的对企业来说显得尤为重要。

一.相关概念解析

“80后”一词来源于国际社会学家们讨论社会发展一代名词,是指国家依法执行计划生育后所出生的一代人。这个概念最早由少年作家恭小兵提出,随后被社会各个领域广泛借用,指代20世纪80年代出生的年轻人。本文将80后定义为1980年到1989年间出生的这一群体。

知识型员工这一概念是美国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1999)首先提出的,他认为“知识型员工是那些掌握和运用符号、概念,利用知识或信息工作的人”,他们不同于普通员工的本质特征是拥有知识资本,也就是说他们是知识所有者。

二.“80后”知识型员工的人格特征

要有效探讨针对“80后”知识型员工的招聘问题,首先必须了解他们的人格特征。本文按照大五人格模型的五个维度,总结出“80后”知识型员工的人格特征,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神经质维度

“80后”知识型员工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从小生活条件优越,没有经历过大的挫折,并且常年处于安逸的校园环境中,导致他们有效应对外部压力的能力比较差,容易产生挫败感,更容易体验到焦虑、抑郁等消极情绪。他们和所有的知识型员工一样,有着非常强烈的成就动机,但他们毕竟工作阅历太浅,往往眼高手低,缺乏耐心,遭受压力时容易产生依赖、变得脆弱,所以这一群体流动性高。

(二)外向性维度

在这一维度上,“80后”知识型员工由于缺乏工作经验,责任意识较弱,缺乏独自承担重任的勇气和能力,所以他们很喜欢以团队的方式去工作。团队协作不仅可以使员工优势互补,还能共同承担责任,这就让他们具有较强的安全感,更易发挥主动性和积极性。更重要的是,“80后”知识型员工聪明能干,精力充沛,喜欢寻求刺激,因此他们更倾向于有挑战性的工作。

(三)开放性维度

“80后”出生于改革开放初期,社会环境发生了巨大变革,大量西方思想涌入中国,而“80后”成长于这样的环境,同时接受了中国传统思想和西方崇尚个性、自由主义的思想,因此“80后”比“80前”在思想行为上更趋向于非传统,注重自由而且崇尚个性主义。正是因为他们独特的成长环境,使他们更富有想象力,更具冒险性和创造性,他们不喜欢一成不变,喜欢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处理周围事物。

(四)宜人性维度

“80后”知识型员工个性冲动、愤世嫉俗,他们出生于教育改革初期,一般都具有较高的学历,学习能力强,有着扎实的理论知识,在劳动力市场上竞争力较强。因此在企业中,他们藐视权威,制度对他们也难以奏效,一旦工作和他们想象中的有差距他们便容易跳槽。另外,“80后”比较容易躁动,处理人际关系时不如“80前”世故,不喜欢顺从别人,容易与上司或同事发生冲突,这也导致“80后”在企业中离职率较高。

(五)尽责性维度

“80后”知识型员工在此维度上表现为自我控制能力差,责任心和自律性差,总是以自我为中心,自我意识强烈,而父母对其期望高,导致他们更倾向于功利化。他们有很强的表现欲,渴望成长和自我价值的实现,希望得到上级和同事的肯定和奖励。也乐于学习,有很强的求知欲,希望从上级那里得到工作和生活上的指导。由于从小优越的生活条件,“80后”追求物质享受,看重眼前利益,更容易受到外界的诱惑。

三.基于“80后”知识型员工人格特征的招聘策略

以上从大五人格的五个维度分别对80后的人格特征进行了总结,针对这些特征本文提出以下几条针对“80后”知识型员工的招聘策略,以供企业参考。

(一)保持客观立场,深入理解“80后”

“80后”成长于信息传媒发达的社会环境中,他们强调个人价值的实现,强调自我,又存在着享乐主义。美国历史上曾评价他们为“垮掉的一代”,但实践证明这是一种错误判断,正是因为这些更具创新能力和智慧的青年,美国才高速发展。在国内,“80后”给公众留下的印象似乎也不好,但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各种经济、政治、文化环境均处于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中,当今公众所评价的80后形象,大多是根据自己的人生经验得出的。对人力资源管理者而言,需要做的就是本着科学理性的态度,深入理解“80后”的内心世界和行为方式,在招聘过程中善于挖掘他们的潜力,为公司引进各种优秀人才,加以培训利用。

(二)根据人格特征,实现人岗匹配

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者在招聘前首先应分析该职位对任职者人格方面的要求。比如内向型性格者不善言辞但做事认真,他们可以从事设计类、整理文书档案、财务会计等工作。而外向型个性者易与人相处,善于沟通,更适合从事采购、销售、公关等工作。各种有关人格特征的调查结果表明,80后对工作抱有更高的期望,因此企业招聘者在招聘过程中,应该客观地向求职者介绍公司的薪酬福利、入职后需接受的考验和公司的实际情况,不要夸大其辞,把公司过度美化,以免80后进入公司形成心理落差。然后再根据其申请职位或公司缺人岗位的特点与人格特征作对比,实现人岗匹配。

(三)逆向思维,提高对80后的招聘有效性

信息时代的到来,互联网的发达,使得80后知识型员工对互联网比80前更熟悉,他们的思维更开放,更具创新精神,企业招聘者在招聘时可以多给他们一些自由提问的机会。而他们在面试前也会做各种准备,比如了解公司的企业文化、关注一些面试题型等,以便对招聘方有一定的了解。有些甚至会查看人力资源管理者会用的工具书并思考应答策略,做到有备而来。因此多给前来应聘的80后知识型员工提问的机会,从他们提出的问题可以了解他们对公司的期望以及认可度,采取这种逆向思维使招聘方更深入地了解80后,从而提高招聘的有效性。

(四)知己知彼,完善招聘策略

“80后”知识型员工个性冲动,而且他们喜欢有挑战性的工作,可能已接受招聘方的录用但还会寻找更适合更具挑战性的工作。因此,招聘方在招聘过程中应考虑各种不确定因素,规划好公司所需招聘人数,在此人数基础上增加一定的比例。此外80后知识型员工由于受西方思想影响,崇尚个性主义,为了突出自己的个性,他们可能对自己的简历、面试着装、应对考官提问等方面存在印象整饰策略,招聘方对此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通过各种方法客观地考察80后求职者的工作潜力和能力。(作者单位:海南大学)

参考文献:

篇2

红花荷(Rhodoleia championii)1849年在香港仔后山林首次由占般船长(Captain Champion)发现,又名吊钟王、红苞木,金缕梅科常绿小乔木,树干高而挺直,枝条扩展,分枝较多,树皮呈褐色,上有不规则裂纹。有白色节点平均分布于树皮上[1]。叶互生,单叶,呈披针形,叶片最长可达15 cm。叶端钝,基部突然收窄,边全缘,叶质坚硬。叶面呈深绿色,叶背较淡色,被有1层带蓝色的蜡粉;叶柄带红色,簇生于枝条末端。花两性,排列不规则,于仲冬至初春开花。花深红色,呈吊钟形,约每5朵聚生于枝条末端或叶腋位置,呈头状花序,被4~5轮铁锈色的覆瓦状苞片所围绕,长下垂,果为木质蒴果,1 cm,内藏20~30枚形状不规则的灰褐色种子,顶部开裂将种子放出。

红花荷在香港受香港林务规例保护植物。现在广东地区的山上不常见。由于花期正值农历新年,十分应景,被誉为“新千年广州市年花王”,花期长达3个月,剪下枝条花期也可达45 d,花瓣乳桃红色、状如吊钟,盛开时又似夏天的荷花,因此美其名曰“红花荷”。每到年尾常有人砍伐野生红花荷枝条,像桃花一样作瓶插观赏,取其花色“红红火火”之意。目前,野生红花荷越来越少,人工栽培已经成为当务之急。红花荷是岭南地区的乡土树种,幼树耐阴,成年后较喜光,适生于花岗岩、沙页岩产生的红黄壤与红壤(酸性至微酸性土)。红花荷通常采用种子育苗,但种子发芽率极低,且不耐贮藏。红花荷可以通过扦插繁殖大批量培育红花荷苗木,常用嫁接和高压法进行繁殖。以二年生的马蹄荷和小花红花荷作砧木,方法多用切接,宜在4—5月间进行。

2朱砂根

朱砂根(Ardisia crenata)为紫金牛科灌木,又名大罗伞。叶纸质至革质,椭圆状披针形至倒披针形,长6~10 cm或更长,宽2~3 cm,先端短尖或渐尖,基部短尖或楔尖,两面均秃净,有隆起的腺点,边常有皱纹或波纹,背卷,有腺体;侧脉12~18对,极纤细,近边缘处结合而成一边脉,但常隐于卷边内。花伞形花序,生于侧生或腋生、长约10 cm的花枝上,近顶部有较小的叶数枚;花白色或淡红色,长4~6 mm;萼钝头,有稀疏的腺点。果球形,直径约6 mm,有黑色的斑点;果柄长约1 cm。

朱砂根可培育成盆栽观果花卉,在矮化、美化树形的同时增加果实,果叶层次分明,高贵典雅,卓尔不群,青枝绿叶撑起伞盖,罩住横逸斜出、鲜红圆润的累累果实,观赏周期长达半年至1年,初冬果转红色,鲜红泛光,常年挂果经久不落,果期跨元旦、农历新年。红灿灿的累累果实寓意富贵吉祥、兴旺发达,是人们喜庆佳节室内布置的优良观果花卉。朱砂根株型美观大方,果色鲜红欲滴,果实累累,每株在200~1 000粒,粒粒色质一致,与绿叶形成强烈对比,鲜艳夺目,串串红果给人以温馨、热烈、相思的美感,增添成功、喜庆、富贵、吉祥的感觉,充满幸福、高贵感,观赏性极强。曾在1~3届海峡两岸花卉博览会荣获盆栽植物“三等奖”、“银奖”、“畅销产品奖”。

朱砂根喜阴凉、怕强阳光直射;喜湿润、怕渍水;喜肥沃、排水良好的微酸性土壤,喜薄肥勤施,忌浓肥,畏严寒,气温下降到-3 ℃时应注意保温、防冻。朱砂根比较耐阴,在散射光环境下生长良好。如任其曝晒,易得日照病,甚至死亡。7—9月露天栽培要遮荫,早晚各浇1次水,使盆土保持湿润。现蕾时,可用0.3%磷酸二氢钾叶面喷雾,每15 d喷1次,连续喷2~3次,能提高结果率。

朱砂根种子坚硬,不易吸水发芽,在播种前应挫磨坚硬的种子,用25~30 ℃的温水浸种24 h,然后点播或撒播在土壤疏松的苗床或盆内。播种覆土厚2 cm,浇水。朱砂根是喜阴植物,故播种后要在床苗上搭盖遮光网,并经常保持土壤湿润。播种应在气温上升到25 ℃左右时进行,早晚温差较小为宜,保证20 d左右能够生根发芽移栽土盆。移栽前应去顶促使萌发侧枝,移苗时应尽量少伤须根,上盆和地栽均可。生长期每月追施腐熟饼肥或猪尿1次,特别要注意补充磷肥,促进根系生长。使其枝繁叶茂,鲜绿光亮。

3海芋

海芋(Alocasia macrorrhizos)在广东省为很普通的植物,又名广东狼毒、瓣莲、观音莲、象耳芋、野芋、独脚莲、老虎芋、滴水观音、天荷等为天南星科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海芋的茎粗壮,直径达10 cm,皮茶褐色有环状纹路,茎干长度可达2 m;叶大如芋,长达1 m,叶柄长达1 m,酷似大象的耳朵,生长旺盛,置放室内颇有热带风情。海芋为大型的喜阴观叶植物,可长期放于室内生长,冬季北方室温在5 ℃以上可安全生长,是北方良好的冬季室内观叶植物。现在该种植物也被当作室内园艺观赏,但远没有其他大型观叶植物普及[3]。该种既能观根又可赏叶、生长快速、商品化成本较低的野生植物应该得到人们特别是北方人们的喜爱。总花梗成对由叶鞘中抽出,肉穗花序短于佛焰苞,佛焰苞淡绿色至乳白色,下部绿色,佛焰苞管较粗长。花序分为雌花部分、中性花部分和雄花部分。浆果为红色。

海芋的栽培可以直接从广东城郊地区收集海芋的根茎,大面积种植。也可将二至三年生苗露天栽培,野生海芋结有种子,也可播种繁殖[4]。露天栽培到海芋根茎60~100 cm时,可在每年的4月左右包装后成批运到北方上盆栽培。上盆时可根据根茎的形状、长短、大小组合栽培,一般3株为1盆。用沤制好的营养土掺上1/3的细煤炭渣作基质。用腐熟好的动物粪作基肥。待植株发出新芽后,每周追施1次含氮的较浓肥液。待枝叶繁茂时,可减少施气候干燥时,要经常向盆四周和叶面喷淋水。经过春、夏季的培育,海芋长出嫩绿的叶片,经过秋季的适应生长即成为商品盆栽,为北方冬季室内提供春意盎然的景观。海芋的茎和叶内的汁液有毒,不可误食或弄进眼中。应注意的是,海芋可起到吸收室内有害气体的作用。

4参考文献

[1] 胡启荣.红苞木育苗技术[J].广东林业科技,2003,19(1):55.

篇3

本文作者:赵士辉工作单位:天津科技大学食品安全管理与战略研究中心

食品行业道德的主要功能食品行业道德对于食品行业及其从业人员正确处理相关利益关系具有重要的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规范功能。食品行业中所涉及的各种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关系错综复杂,必须予以规范才能维护和保障食品行业的健康发展以及各自的正当利益。食品行业道德首先通过道德规范的形式,明确规定应当怎样和不应当怎样,使食品行业中的企业与从业人员处理这种利益关系的思想和行为有章可循。这种规范与法律规范、食品行业的政策规范有某些交叉重合之处,但又有所不同。如前所述,道德与法律及作为法律补充和延伸形式的政策的性质是不同的,食品行业道德规范的内容广泛,要求的层次多样,它以自己独特的内容规范着食品行业中的企业与从业人员的思想和行为。第二,他律功能。食品行业道德对于从业者来说首先是一种“外在”于他的规范性要求,即社会和行业对于其自身的道德要求。这种规范性要求对于他是具有“向善”内容的社会和行业的压力、约束力,制约着他的思想和行为,使其不可轻易逾越这种规范,而并非完全出自本身的自觉自愿,这就是他律功能。他律功能可以表现在若干方面:譬如以食品行业道德的内容形成的行业制度环境对从业者的环境约束;通过行业道德评价对从业者职业行为的精神约束;食品行业道德规范中具有一定强制性的操作性规范对于从业者职业行为的制约等。近年来我国某些地区在餐饮业推行的“常分类、常整理、常清洁、常维护、常规范、常教育”的“六常法”管理操作性规范,就是围绕着对现场和环境的管理,通过现场管理规范化和标准化的途径,把员工的职业行为首先以规范的形式加以约束,形成他律要求,从而提高服务效率。第三,引导功能。食品行业中的企业与从业人员如何处理与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关系,实际表达着自身内在的一种价值观念和价值取向,食品行业道德对这种价值观念和价值取向具有重要的引导功能。这种引导功能就是通过增强行业从业人员的道德判断力与道德责任感,来引导人内在的道德价值观念和道德价值取向的选择。食品行业道德规范中包括着评价性规范和操作性规范,其中评价性规范构成关于职业道德行为的认识性、评价性和引导性的基本功能,而操作性的制度规范则进一步制约着良好职业行为的养成。食品行业道德的要求还通过进行社会评价、行业评价和个人评价,通过世袭相传、师徒相传等途径和特有方式,对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实施长期的、潜移默化的影响。职业活动既是人生活动的重要领域,也是人生活动时问最长的领域,食品行业道德的引导功能,可以大大提升从业者的道德境界。第四,自律功能。食品行业道德的自律功能体现在行业自律、企业自律与从业者个人自律三个方面。自律功能是在规范功能、他律功能、引导功能的基础上综合形成的一种功能,可以促使其从业人员形成职业良心,这是一种履行职业责任的自觉意识,其目的是使从业人员发自内心地对食品行业道德遵从,是从业人员的行业道德水平发展的高级阶段。自律并非排斥他律,而是对于他律的升华和内化,已经形成了一种道德需要。自律不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当心灵认为必须要有不受外部压力左右的观念的时候,道德自律便出现了。”¹自律也不是神秘的,它是从业人员在职业生活中按照行业道德的要求坚持长期学习和实践的必然结果。孔子曾经总结自己一生在学习中经历的不同阶段和境界:“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在“从心所欲不逾矩”的阶段和境界,发自内心的想法、愿望和要求也不会超越社会的法度,就是达到了高度的自律状态。食品行业的从业人员经过食品行业道德的长期教育和训练,在具有了比较深刻的职业道德认识、一定的情绪情感以及一定的道德意志,达到一定的职业道德觉悟的基础上,必然地会在职业生活中形成自我规范、自我约束、自我评判和检查的状况,达到“从心所欲不逾矩”的高度自律状态。

(一)食品安全法与食品行业道德的区别我国《食品安全法》的第一条中阐述了《食品安全法》的立法目的,就是“为保证食品安全,保障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¹。食品安全法因其具有特定的法律效力和直接强制性的特征,而成为管理和控制食品安全的的重要手段。但是食品安全法律制度的实行不仅需要食品安全的制度监管作为运行保障,更需要食品行业道德的他律与自律作为有利的支撑。在社会进行管理和控制食品安全的体系中不仅包含着食品安全法,还包含着食品行业道德及食品安全道德的建设和管理,食品行业道德包括食品安全道德是食品安全社会管理体系中一个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食品安全法与食品行业道德在维护食品安全上的区别,表现在它们的作用范围不同、要求层次不同、社会运行方式不同、作用效果不同等几个方面。正确认识食品安全法与食品行业道德的关系,充分发挥法与道德各自的功能,才能更好地维护食品安全。第一,食品安全法与食品行业道德的作用范围不同。发达国家大都建立了涵盖所有食品类别与食品链各个环节的法律体系,譬如美国政府自1906年制定与食品安全有关的《食品和药品法》以来,先后制定和修订了35部与食品安全有关的法规,对于与食品安全有关的食品安全标准、监管程序等内容都有详细的规定;又譬如欧盟国家30年来就陆续地制定了20多部有关食品的法规。但是由于法律的作用范围相对狭窄,而无论法律规定设计的如何完善,也是永远不能将所有食品行业的职业生活内容、行业存在方式覆盖起来的。食品安全的法律规则与道德规范有重合部分,食品安全方面的法律只是通过强制性的手段来维护那些最基本的道德规范要求,这正是法律这种制度性规范的局限性。食品行业道德的适用范围则广泛得多,这正是世界各国都重视食品道德对于调节食品安全作用的重要原因。第二,食品安全法与食品行业道德的要求层次不同。食品安全法对于食品行业及其从业人员只要求其职业行为规范在食品安全允许的范围之内,使其成为守法的企业和守法的从业人员,对其行为的要求具有整齐划一性,而不管其行为是自觉的还是不自觉的。因此食品安全法表达的是最低限度的食品行业道德要求。食品行业道德则对于从业者内在的职业道德德性和外在的职业道德行为,均具有低、中、高不同层次的要求,还体现着某些超前的内容。这种多层次的要求分别表现为坚决禁止的、要求做到的以及大力提倡的不同的道德层次,不具有整齐划一性。食品行业道德的要求中既有出于履行职业责任的道德要求,也有出于履行职业义务的道德要求。一般说来,履行职业责任是与获得职业报酬相联系,体现着责、权、利的一致:而履行职业义务则不与获得职业报酬相联系,出于义务是一种奉献的行为,具有更高的职业道德境界。总之,食品行业道德的要求高于食品安全法的要求。第三,食品安全法与食品行业道德的社会运行方式不同。食品安全法作为法律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是运用国家的强制力来对食品企业与从业人员发挥作用的。这种强制力首先是针对人的外在的行为进行规范和教育的。食品行业道德作为职业生活的行为准则,主要依靠食品行业从业人员的内心信念和良心、行业舆论与社会舆论等道德评价的方式以及职业习惯来发挥作用,调节从业人员的职业行为。作为一种职业道德,食品行业道德虽然也具有一定程度的强制性,但是它仍然属于是将职业道德规范要求渗透和体现在行业制度中而形成的强制性,与食品安全法的社会强制性方式具有性质的区别。第四,食品安全法与食品行业道德的作用效果不同。尽管“我国食品安全方面的法律仍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食品安全的法制化管理与国际水平还有不小的差距,我国食品法律体系的框架结构有待进一步科学化、合理化”¹,但是由于食品安全法比食品行业道德在维护食品安全方面的作用效果快速,因此食品安全的关键首先在于立法,建立比较完善的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规。食品行业道德对于维护食品安全问题的作用效果缓慢,但是道德教化的效果比食品安全法要深刻和持久,能教化人的心灵、提高食品行业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觉悟和形成职业道德良知,从而在维护和保障食品安全中能发挥深刻和长远的作用。

(二)食品行业道德对食品安全法的支撑食品安全法与食品行业道德在适用范围、要求层次、作用方式等方面具有不同,不仅使得食品安全法构成食品行业道德的保障,也使食品行业道德以自己特有的方式为食品安全法的贯彻实施提供强有力的道德支撑,构成食品安全法的基础。第一,食品安全的立法是在某种道德观念的指导下进行的。法律的内容分为价值性内容和技术性内容。其价值性领域是法的内在的精神实质,并可以进行善或恶、应当或不应当的价值评价。法的技术性内容是法的价值性内容的体现,可以进行科学或不科学、适当与不适当的技术性评价。道德精神属于法的价值性内容的范畴,不管人们是否自觉及其自觉的程度怎样,有关食品安全的立法是在某种道德观念的指导下进行的,这使得有关食品安全的法律成为某种特定道德观的化身。道德观念总是先于法律观念产生,任何社会的法律制定者也总是首先从自身的道德观念出发来思考法律。由此形成许多法律规则同时也是一种道德规范,如我国现行《宪法》中的“五爱”,《婚姻法》中关于“一夫一妻”、“婚姻自由”等许多条款直接由某些道德规范转化而来。法律在外表上与道德大不相同,但法律体系下蕴涵着道德,比如民商法的大部分条款是自由平等、诚实信用、公平交易、遵守诺言等道德规范的体现。又如刑法中关于犯罪和刑罚的规定是以反面的形式来表达、强化着道德的要求,以间接的形式对道德进行维护。就是法律中大量的技术性规范也具有相应的道德基础,特定的道德是技术性法律规范赖以制定的出发点。食品安全法也是如此。食品安全法中关于要求食品行业接受社会监督、承担社会责任、依法生产经营、推进行业诚信建设的规定;关于食品安全风险和评估、食品安全标准的信息公开和免费查询、食品生产和经营的技术操作标准和产品明示的规定;关于食品检验中尊重科学、悟守职业道德、保证检验数据客观、公正的规定;关于食品安全事故处置和准确、及时、客观地进行信息规定,也都同样体现着社会道德的精神。当然法律中所体现和反映的是最基础层次的道德要求。第二,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的遵守和执行需要一定道德素质的人。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规固然依赖具有一定食品安全道德理念的人来进行设计,我们也可以在比较短的时间内通过构建食品安全的法律制度为食品安全设定强制性的行为规范,但是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的运行过程,以及在运行过程中食品安全的法律价值与权威能否得到有效树立,它的具体规范要求能否在社会现实生活中得到有效实现,都需要一定的社会环境条件。在社会环境条件的构成要素中道德的状况是其中一个重要的要素。遵守和执行法律,把法律外在于人心的强制性要求转变为人自觉自愿的守法执法行为均需要以道德为基础。食品行业从业者实际的道德状况制约着食品安全方面法律法规的遵守和执行状况,他们道德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其认真贯彻、遵守和执行食品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而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知法犯法事件的发生,从反面说明了需要具有一定道德素质的人来遵守和执行法律。食品行业道德是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的有力支撑,也为维护和保障食品安全提供长久的动力。

篇4

到目前为止,绝大多数消费者仍将保健品单一的理解成保健食品,这其实跟众多的保健品营销人士的精心“教育”有关系,也反映了一个很现实的问题,那就是众多的策划人或许真的就认为保健品等同于保健食品了。我以为,从功能而言,保健品应该是有特殊需求的产品,它所针对的也应该是特殊的消费群体,产品的利益主张、沟通方式及终端组合应该属于小众营销范围之列;而保健食品则应该是高出一般健康食品一个层次的有一定利益主张的食品,且这种利益必须是圈定于大众营销范畴内的,消费者对于保健食品的需求应该是恒定的、快速的,不需要太多的系统教育和一对一沟通就可以实践消费。从属而言,保健食品则应该是保健品的一个分支,二者是母子关系,保健品绝对不仅仅是胶囊、口服液之类的保健食品。

因此,将保健食品与保健品画上等号显然是有人有意为之,保健食品行业对大量如神话般的策划顶礼膜拜,而不安心于解决消费者对产品的长期和根本需求。综观整个行业,哪个保健品或者哪个保健食品要想全线飘红的话,不把自己包装成传说中的仙丹妙药都是很难完成原始资本积累的,无非是有些公司吹得巧妙一点而于市场中逐步蔓延开来,有些公司对产品效果过于夸张而遭封杀成了昙花一现而已。

如果仍旧将保健食品按照保健品的套路来操作,可以断言一批保健食品企业将死无葬身之地,厚策划而薄产品是杀鸡取卵,厚营销而薄研发则是饮鸩止渴,都是在玩火。

制药企业进入保健食品行业的暗示

药品安全是关于国民生命安全的大事,是开不得玩笑的,基于制药企业重复建设产能过剩产品雷同的事实,因此,大量的制药企业开始考虑将核心业务由药品转向保健食品,特别是那些通过了药品及保健食品GMP双重认证的企业更是乐此不疲。

当然我们不能否定制药企业进入保健食品行业将对该行业有一定的促进意义,毕竟制药企业的硬件水平还是过得硬的,这样可以杜绝一些小资产者进入保健食品行业淘金的白日梦,行业壁垒无形中有了积极意义上的提高。而国内的制药企业之所以转型涉足保健食品,主要原因还在于它们普遍低下的营销水平,因此不是每个制药企业折腾保健食品都可以打包票成功的。

没有科学的营销系统支持时,制药企业搞保健食品或者保健品就是在盲人摸象了,它们所转化的一些专利也好,成果也好,都有可能并不具备消费价值。制药企业进入保健品行业雄关漫漫,对产品的绝对自信,对行业利润的理想化都是盲目乐观。

直销是保健食品的惟一出路?

在中国,处于灰色边缘的直销公司有1000余家,而这些公司又都无一例外的将保健食品作为核心产品阵容。最早尝到直销甜头的民族企业天狮就是靠保健食品起家的,其当时的核心产品“心脑灵”也是由其它公司供货的。

正是有天狮这样的例证,加上很多直销从业者的游说,一些制药、保健品、保健食品企业都纷纷跳水冲浪,目的就是要在不规范的中国直销市场中去淘金。以人脉为主要载体的传统直销模式造就了很多暴发户,也使得很多经营状况不理想的制药、保健品、保健食品公司开始认为直销模式是惟一的救命草,也是所属行业的根本出路所在。

很显然,这是个很要命的论断,它一旦为所有关联行业所认可,将直接导致直销行业的灾难,这场灾难可能是法规都所难规避和消融的。直销作为一种较先进的销售模式,它并不是所有企业的惟一出路,世界500强企业中试问有几个是直销企业?由此可见,直销仅仅只能算一种销售模式,如果我们因为它的某些优越性而放弃传统销售模式中的经典就得不偿失了。

在这个动荡的行业营销时代,安身立命比什么都重要,而安身立命的根本在于企业的价值,企业的核心价值除了产品、服务外,就是品牌了,品牌所承载的又是相关联的信任,产品及服务质量决定品牌质量,品牌质量决定企业的生存质量,这是一条循环价值链。保健食品行业亦不例外,价值营销将是保健食品行业的发展主流,而不是吹嘘和铺天盖地的广而告之。

保健食品行业的出路在何方?

受保健品大行业的影响,保健食品开始走极端的营销模式,也开始失信于消费者,很多人开始怀疑身着“小蓝帽”的保健食品究竟有否消费价值?保健品的诚信危机客观地开始冲击着整个保健食品行业,因此,保健食品的突围应该从诚信建设做起。

诚信建设又包括那些内容呢?

首先是质量意识的重新拾起。保健食品的质量是促成产品循环消费的基石,没有质量保障的保健食品就不具备真正消费价值,是让消费者花大价钱赶了所谓的健康潮流。无论是自行生产或者OEM,对质量的控制都是关键。一些昧良心的保健食品制造或营销机构,为了达到营销方案中所吹嘘的效果,不惜以牺牲消费者健康为代价,弄虚作假以身试法,这样的企业如果能够存活也是社会舆论监督的一大悲哀。

其次,保健食品行业要脱离营销假大空循环,塑造一个真实自我的消费环境。翻开如今的报纸,消费者就避免不了对号入座,不是肾虚就是前列腺炎症,不是缺钙就是该补铁了。总之,只要看报纸,消费者就必定是患者或亚健康了,这就是让人难逃一劫的保健品营销套路,也是典型的假大空营销陷阱。虽然有很多人现在也开始排斥和质疑安利纽崔莱假大空,但是还是认为安利是比较可靠的,因为安利是用科学的方法在和消费者做沟通。

国内很多的健康连锁机构,其产品质量也是相当突出的,与进口保健食品旗鼓相当,而且有着更胜一筹的制造资源优势。类似这样的民族企业,只要在营销循环上遵循规律就一定可以为民族健康产业扬眉吐气,也期待着更多这样的保健食品企业涌现出来。

再次,保健食品企业要跟保健品行业做好区分,不要受到保健品每况愈下的诚信寒流侵扰。不要采取铺天盖地的轰炸传播策略,保健食品有多少银子可以胡来?区分竞争对手,区分泛行业影响是每个保健食品企业都必须重视的。

最后,对保健食品行业一个忠告:最终在这个行业胜出的不一定就是那种大做外部营销的组织,专业OEM服务提供者同样前途无量。对保健食品企业而言,可能形成的品牌有销售品牌、服务品牌、制造品牌等等,企业要根据自身的优势选择发展方向,不要一不留神做成了广告品牌——广告一吹就火,一停就死。

篇5

对于食品行业而言,由于食品本身的特殊性质,例如劣质食品导致的疾病,食品的效用,食品的有效期限等特征,决定了保证食品安全是食品企业社会责任的一个重要体现,这也决定了食品企业社会责任具有不同于一般企业社会责任的特点。

1、食品企业社会责任涉及面广且影响深远

“民以食为天”,食品行业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食品安全问题涉及面广,而且涉及的国家和地区众多。食品行业企业社会责任的缺失,不仅会带来食品行业的公关危机和整个食品相关行业的行业危机,甚至会给和谐社会带来不稳定因素,食品行业中社会责任的缺失,通常会带来比一般企业社会责任缺失更为严重的社会影响。企业虽然可能增加一时的利润,但是对社会造成的负面影响却是巨大的,严重的甚至可能会带来政治危机。

2、食品企业社会责任应以对消费者承担社会责任为首要责任

消费者是食品企业产品的接受者和使用者,是食品企业社会责任因素中的重要利益相关者,一个食品企业的利润和企业价值能否实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消费者的选择,因而,食品企业必须要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在保障消费者安全的前提基础上去实现股东价值最大化和社会价值最大化。例如,中国的乳品企业,虽然在社会公益事业和慈善事业中都做出了不可忽视的贡献,但是,却在提供合格产品这一基本问题上出现了问题,从而导致了整个行业的信任危机,不仅危害了消费者利益,同时使数十年营造的企业形象一夕崩塌。

3、食品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和外延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

食品企业对社会责任的认知和履行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而有所延伸的,在企业的发展初期,生存和发展是第一位的,这一阶段企业社会责任的重点是创造社会财富,并为社会提供安全健康的食品。在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企业的发展就必须要和当地经济的发展和谐一致,例如关注劳动卫生,提高安全与环境保护意识,开发绿色食品等。食品企业应该在遵循企业共有的社会责任的同时,根据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相应的突出其承担社会责任的重点,随着社会和企业自身的发展,扩大其社会责任的内涵和外延。

二、食品安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制造假冒伪劣产品

当前,我国存在有部分食品加工企业,无视企业的社会责任,不按照食品加工工艺和食品质量标准进行生产,急功近利,或者是为了降低生产成本,采用低价格、低质量的原料进行生产,导致产品质量严重受损。甚至更有无良商家,为了经济利益,采用国家明令禁止的添加剂加工食品,对整个食品行业造成了及其恶劣的影响,导致消费者对食品行业整体缺乏安全感。

2、污染导致的食品安全

食品加工业与自然资源有着密切的联系,食品企业在生产、加工及流通中,很容易与土壤、水体、及空气产生接触,被污染的水、土壤及空气也很容易导致传染性疾病的蔓延。

根据调查显示,在造成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主要因素中,源头污染是一个重要原因,农药残留、添加剂的滥用、渗入土壤之中的有害物质等,都从源头上给我国的水产品、粮食、经济作物等带来了极大的隐患。除源头污染外,微生物污染也是导致食品安全问题的一个重要因素,在我国的食品卫生危害中,食物中毒是最主要的,而导致食物中毒的一个重要原因则是致病性微生物污染。

3、流通秩序混乱

我国现有食品经营企业约300万家,其中中小企业占据大多数。而在一些食品批发市场上,由于缺乏有效的质量监督以及安全检测,使得不法商贩有机可乘。除此之外,在食品流通市场上,也存在有部分不法企业,为求经济利益蓄意贩卖过期或者变质食品或者是伪造标识欺骗和误导消费者。

三、食品安全问题频发的原因分析

1、食品企业经营理念落后,社会责任意识淡薄

食品安全事故频繁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食品相关企业的经营理念落后,没有将现代化的经营理念融入其中,在我国传统的经营理念中,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唯一使命的获取经济利益,企业唯一的责任就是对股东负责,这种传统的经营理念导致了许多食品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过分追求利润最大化和自身的经济利益,置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于不顾,从而导致了食品安全问题的频发。

此外,我国食品企业社会责任意识的淡薄,还表现在企业内部组织制度的建设上,根据我国企业社会责任发展中心对我国1500家企业进行的调查结果表明,在受访企业中,80%的企业没有社会责任相关部门,16%的企业没有设置环境管理部门,37%的企业没有设立公共关系部门。这充分说明了,在我国,大部分的企业没有将企业社会责任作为专门的一项工作来认真对待。

2、现有的法律法规体系不完善

篇6

休闲类食品的重度消费人群是儿童和青少年等未从事工作、或工作时间未久的人群,他们更加关注趣味性的生活方式。这种需求,推动了休闲食品的趣味化发展路径,例如:卡夫的奥利奥饼干,重点推介玩耍、开心的趣味性情景生活方式,以吸引小孩和家长学习、效仿。

黄飞红麻辣花生米是欣和食品充分利用山东的花生产地资源优势,结合四川的麻椒、辣椒精妙炒制而成。这仅仅是从基础物理层面的口味变革,让黄飞红麻辣花生米口感迷人,诱人尝试;从口感和味道方面来说黄飞红麻辣花生米已经具备了休闲食品的味道和口感特征。但是仅仅有这些特征还不足以引导黄飞红走向流行。

经过几年的运作,黄飞红始终未能被年轻消费群体所接受,人们仍然习惯上认为花生米是下酒菜。黄飞红麻辣花生走向休闲化的关键是产品食用指南中的食用技巧,食用前的摇匀,食用中的轻嚼,食用后的调味应用,深得年轻白领阶层的喜爱。把黄飞红麻辣花生由下酒菜转变为休闲食品,并通过品类创新的营销思路走向了休闲时尚和流行。

无论是卡夫的奥利奥饼干、魔法士的干脆面,还是欣和的黄飞红麻辣花生米,只要是休闲食品,走向流行的不二法门就是“趣味化”的发展路径。

二、单一要素的趣味化竞争促使休闲食品行业过度成熟

早期的休闲食品以地方特产的形式遍布于全国各地,例如:沿海的鱿鱼片、鱿鱼丝;内蒙、甘肃的牛肉干,四川的泡脚凤爪,华东的卤制豆干,北京的宫廷小食,天津的驴打滚,山东的花生米,安徽的馓子和麻叶等。随着包装化、品牌化、连锁化等现代营销工具的快速成形,地方特产的休闲化势头发展迅猛,休闲食品的阵营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壮大;并在市场经济的优化配置下,很快推动了全国休闲市场需求的饱和。

从2003年2012年中国的休闲食品经历了快速成长期,行业整体发展迅速,每年以超过20%的速度高速成长,经过近十年的快速发展,休闲食品行业已具有5000亿的规模 ,并逐渐走向成熟;这一阶段,休闲食品整个行业经历了量价齐升的黄金时期。从12年开始中国休闲食品行业成长缓慢,开始进入了以缓慢增长为特征的成熟期。

由于先期探索型企业卡夫、玛氏、华丰、康师傅等,研究并践行了趣味化的正确发展路径;后起企业纷纷效仿,并大多通过单一过度开发趣味功能而逐渐弱化了休闲食品的营养特征和安全属性,致使休闲食品本末倒置,并逐渐成为消费者的诟病所在。这也同时为休闲品类的发展设定了天花板,并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休闲品类的持续成长和发展。

在休闲品类的干脆面市场,虽然各大方便面企业都有各自的干脆面产品线,但连续多年未能突破20个亿的销售规模;主要在于该产品的核心目标消费群体的自主消费能力有限,同时油炸类食品的低营养、高危害的普遍认知特征致使家长有意抑制孩子消费该类产品。

不管是魔法士、小浣熊,还是康师傅的小虎队,基本上都是在口感、趣味性上下功夫;但是由于其天然的营养性缺失,致使该品类难以取得长足的发展。同时,随着人口的自然下滑以及消费水平的普遍提升,家长对孩子的营养、健康需求更加关注,该类休闲食品的市场规模终将持续下滑。

2000年前后逐渐兴起的武汉鸭脖连锁店和从华东兴起的以“ 来伊份”为代表的休闲小食连锁店在一定程度上延展了休闲食品的成长周期,进一步推动了休闲食品行业的快速发展,但是由于其主营产品过度追求趣味性食用和本身的天然营养性缺失以及复合成分过多而导致该类产品消费信息缺失,致使该类产品的非必要性消费理由更加充分。

随着同质化的趣味路径在休闲食品行业的普遍应用,休闲食品行业逐渐进入了成熟期,该时期以结构化调整和竞争性增长为主要特征。从08年开始休闲食品的总量供给趋向饱和,行业进入了包装化、品牌化发展时期,该段时期销售金额的增长主要体现在包装化、品牌形象化、连锁专营化等所带来的休闲食品价值的提升。

随着2013年的到来,通过战术层面所构建的休闲化竞争优势已广为熟知,原有的差异化竞争优势已难以持续。单一、过度的趣味化发展路径给休闲食品行业所带来的障碍越来越大。

过度追求趣味化发展路径,一方面加速了休闲食品行业的快速成熟,成为了休闲食品同质化竞争的瓶颈所在;另一方面也成为休闲食品缺乏实际价值被人诟病之所在,成为该行业规模化发展的天花板。

三、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与消费需求的变化新趋势

1、以三产转移为中心的中国经济发展路线,将会催动中产阶级的崛起

从2003年开始中国进入了三产结构调整的第二个时期,在这一个15年期间,是服务业发展壮大的关键时期,规模庞大的中产阶层将会在这一时期基本成型。

2、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市场化进程的加快,促使消费者购物的关注要素从早期的价格第一,逐渐转变为以品牌为背书的安全、营养第一

随着国家加大食品安全的监管力度和互联网等现代媒体的快速发展,以及国内消费者素质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休闲食品选择判断的信息路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早期以口口相传的信息作为判断的主要依据,转变为以网络搜寻所获取的信息作为主要参考依据。

消费者获取信息的路径越来越多,专业信息也越来越丰富,消费者购买休闲食品由早期的冲动性价格选择逐渐转变为理性和感性相结合的复合性选择;以品牌为背书的安全、营养等物理特征逐渐成为消费者选择休闲食品的必要条件。

四、未来休闲食品的四化发展方向

1、健康营养化

健康、营养逐渐成为消费者的第一需求;改革开放进入第三个十年后,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社会急剧分化;中国人的可支配消费能力得到了很大提升,孩子的零花钱逐渐充裕;这十年大部分的孩子是缺少教育的十年,大部分的家长忙于挣钱,避免被社会发展所拉下。而对孩子的弥补只有通过增加零花钱来解决。

长期以来中国处于物质匮乏时期,对食品的选择意识缺乏。而作为休闲食品的两大主力消费群体:儿童和青少年;随着社会发展的渐趋平稳,休闲食品的高度饱和,人们逐渐走向平衡发展。

再加上网络等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信息获取成本越来越低,网络的学习型消费模式逐渐成为大家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因此,营养化将成为快消品的第一生命力,逐渐成为消费者选择的第一关注要素。

华丰的魔法士虽然是干脆面行业的绝对老大,但其发展的瓶颈是长期以来家长对油炸类食品非健康、非营养的固有认知。华丰食品近期做出了调整,在干脆面的营养用油方面,其率先打出了“采用橄榄油”的热门话题。作为行业领头羊,华丰魔法士逐渐把干脆面行业引向了“趣味化营养健康”的正确发展路径。

2、味道口感化

休闲食品,顾名思义,作为特定时间段、特定消费场合的产物,除了具有诱人的“香”、“辣”、“咸”等基本味道特征外,其产品还须具备明显的、高吸引力的口感特征,尤其要具有典型的“耐嚼磨”特征。

休闲食品要有嚼劲、耐消磨,这样才能符合消费者在无聊的时间段和消磨时间的特定场合能够从休闲食品中寻找到乐趣,并打发掉多余的时光。因此休闲食品要具备美味和耐嚼磨的双重特征,这样才能够满足消费者挑剔的味蕾和消磨时光的特定需求。

3、品类创新化

休闲食品市场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而渐趋饱和,休闲食品行业整体经过了高速增长的规模化发展时期,进入了结构化调整和竞争性增长阶段。在此阶段,基础趣味化需求基本得到满足,以品类创新和品类主导为核心的品类营销是解决未来发展的有利武器。

我们以方便面为例,来说明这个问题。从2007年起,世界方便面市场已经趋于饱和,平均每年全球销量在1000亿包上下徘徊,中国国内维持在450亿包―500亿包左右,市场高度集中,康师傅、统一、华龙、白象这四家的市场占有率超过了80%。

在方便面基本上处在这样一个“零和”的竞争阶段时,华龙、白象、统一三个企业轮番采用“品类创新”的战略手法,不断调整着方便面市场的竞争格局。

华龙首先发力,通过品类分化的策略,从方便面市场中分化出一批对口感嚼劲要求比较强列的消费群体,并针对性设计出“弹面”这一口感比较韧性的速食面新品类;

白象提出了“营养面”的概念,并推出了一个全新的“营养面”新概念――“白象大骨面,大骨里面有营养”,通过这一品类的创建,迅速打破了行业原有的竞争格局;

统一曾一度在国内市场跌到了第四的位置,从2009年开始重点打造了“老坛酸菜”这一新品类,并在短期内单品销售突破三十亿元的销售规模,迅速改变了方便面市场的的竞争格局,重新回到了江湖第二的位置。

相似的,香飘飘把台湾珍珠奶茶装进杯中,创造了一年销售十多亿杯、空杯连起来可绕地球三周的传奇式成功,是休闲食品行业灵活运用“品类创新”的经典案例。

篇7

休闲食品俗称“零食”,是以果蔬、谷物、肉、鱼类等为原料,也属于快速消费品的一类,它采用合理的生产工艺加工制成以供人们在闲暇、休息时所吃的食品,而非主食;它色味鲜美、食用方便,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随着市场多元化及消费水平提高,休闲食品正在逐渐升级成为大众日常的必需消费品。其分类主要有:谷物膨化类、油炸果仁类、油炸薯类、油炸谷物类、糖食类、肉禽鱼类、干制果蔬类等。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收入的提高,消费者对于休闲食品的需求数量及品类要求将越来越高,这对于企业而言无疑是极其理想的黄金发展时期。

一、休闲食品行业的现状

(一)市场需求的特点。权威机构数据表明,目前我国人均消费量在糖果上却仅为 0.6 千克,远低于发达国家人均消费2.6千克的消费水平;饼干类只有 1 千克的平均消费量,远低于排名次低的日本的18千克;烘焙类糕点也仅有3.2千克。当前,食用油市场容量为3900亿元、饮料容量为4100亿元,而休闲食品只是460亿元。有关专家预测,2018年的休闲食品的市场容量将超过4800亿元。如此巨大的市场规模,将为中国休闲食品企业提供广阔的市场空间,为其发展带来不可多得的商业机遇。另外,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80、90后成为主流消费人群,无论是在办公室、家里,还是旅游外出之时,休闲食品已经成为年轻人不可或缺的一种日常消费品。我们不难看出,休闲食品行业正以蓬勃的生命力成长为时下食品行业当中的朝阳产业。

(二)消费人群的特点。目前来说,我国休闲食品的消费人群主要是青少年,其次为儿童、老年人,这其中,又以少年儿童,青年女性为主要消费人群。少年儿童对于休闲食品的消费,主要是依赖于父母的经济支持,由父母完成采购活动,但是在购买的意愿上父母也会听从子女的选择。这一类人群乐于尝试新鲜事物,对于新产品、尤其是一些在外形上充满童真童趣、产品名称上朗朗上口、赠品具有观赏性及娱乐性的产品,深得少年儿童青睐,如小熊饼干、趣多多、健达奇趣蛋等等。而青年女性群体在购买休闲食品时更关注于品牌,往往对某一类产品具有很强的品牌忠诚度,不盲目尝试新产品。同时对于产品的包装要求比较高,倾向于选购包装精美的产品,而对于产品的价格不那么的敏感。同时,这一类人群开始关注“健康”,不像少年儿童对于巧克力、薯片等产品来者不拒,他们对于休闲食品的选择不单单满足休闲的需求,同时也要尽可能满足一些功能性需求,比如补充各种维生素等等。而老年人对于休闲食品的消费更传统,口味更单一,中式的糕点酥饼是他们的消费重点。

(三)产品品类的特点。我国休闲食品大致可以分为类,即谷物膨化类、油炸果仁类、油炸薯片类、油炸谷物类、非油炸果仁类、糖果类、肉禽鱼类、干制蔬果类。其中,糖果、蜜饯、膨化、谷物类是休闲食品行业起步最早,也是发展最为成熟的品类。此外,牛肉干、豆腐干、锅巴等传统的风味小吃经过企业的不断创新,成为了新兴的一批休闲零食品类,但目前市场相对处于胶着的状态,暂时没有出现强劲的优势品牌,因此,谁能抢先一步赢得消费者欢心,谁就能在未来的市场当中占据有利地位。

(四)渠道选择的特点。作为休闲食品的主要销售地点,大型超市仍然占据着绝大部分的比重,据有关调查数据表明,消费者在购买休闲食品时,首选大型超市,占到了52%左右,其次也有20%选择就近购买,如家附近的便利店、学校内的零售店等。另外还有22%的消费者选择到零售连锁店购买相应的产品。在调查中还发现,在互联网等技术的冲击之下,这些传统的渠道也面临着巨大的转型压力,尤其是最近几年,年轻的消费者成为了购买的主力军,他们越来越倾向于网络购买来满足他们的需求,国内的网络休闲食品平台由此也越来越多,包括淘宝、一号店等平台也异军突起,成为了休闲食品的又一主要销售渠道。

二、面临的挑战

休闲食品行业不仅仅面临着巨大市场发展潜力,同时也要看到,在这机遇的背后,广大休闲食品生产企业所面临的巨大压力与挑战。

(一)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休闲食品行业门槛比较低,导致行业内产品呈现出高度同质化的特征,许多实力较小的企业,盲目跟随大企业大品牌,生产同类产品,产品种类单一,难以适应市场变化,一旦市场需求发生变化,企业的抗风险能力严重不足。

(二)市场动作能力有限。很多企业实力有限,市场运作经验不足,又缺乏专业的营销人员,营销手段单一,不能有效地吸引消费者注意、刺激市场需要,导致产品上市需求不足,销售难以实现。

(三)国外品牌冲击。近年来,国外品牌在中国休闲食品市场一直占据着重要地位,尤其是一些中高端市场上,国外的休闲食品受到广大消费者的认可和喜爱,加之其研发能力、市场开拓能力以及运营经验远远成长期的国内休闲食品企业。

三、休闲食品未来发展趋势

(一)口味创新。口味创新是休闲食品企业改革发展的第一要素。消费者的需求日益呈现多元化和个性化的特征,而休闲食品企业应顺应趋势,针对目标消费群体进行细分,针对其需求推出相适应的产品,大胆进行口味创新和改革。

(二)包装创新。消费者在食用休闲食品的时间场合上,在不同的场景中,对于休闲食品的包装要求也不一致,特别是针对办公室零食而言,独立小包装将是消费者的更为青睐的选择,同时也要考虑可为其提供与同事家人分享的大包装量贩装等。

(三)促销活动的创新。作为很多中小企业而言,资源有限的前提下,采取大规模广告投入或明星代言的方式,作用甚微,甚至还会造成企业资金上的困境。因此,应采取线上线下整合营销的方式,塑造个性化品牌形象,以求能在市场上有所突破,寻找合适的推广方式。

参考文献:

[1]邱泼,韩文凤,王坤江,赵锋锋.我国休闲食品产业的现状

及发展方向[J].食品研究与开发,2012(4)。

[2]休闲食品行业(市场)发展研究报告. 2003

[3]郭雯雯,晋江市场休闲食品产业发展策略研究[D].福建农

篇8

研发创新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休闲食品行业产品更新速度快,市场对创新类产品接受程度高,时尚化趋势强,消费群体普遍年轻,以儿童和青年人为主,青年人中尤以女性居多。这就决定了企业必须随市场而动,紧跟市场的潮流,加快产品的研发和推广速度。另外,随着食品安全形势的日益严峻,更多消费者已将关注点放在了营养和健康方面,开发安全、低热量、低脂肪、低糖的健康型食品将是休闲食品开发的主要方向。国内休闲食品企业不应该因为缺乏资金或者舍不得研发投入而不去做产品创新,否则难以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无法真正和国外企业竞争或者守住自己的一亩三分地。

趣味性营销是一大创新。在时尚、潮流化市场环境下,体验式营销更易受到消费者的欢迎。休闲食品一般是人们在休闲娱乐时才吃的,如果休闲食品本身加入一些娱乐趣味性卖点的话,更容易吸引人们的关注和喜爱。比如卡夫在营销策略创新上,开吃饼干带有趣味性的先河,发明了吃奥利奥必须“扭一扭、舔一舔、泡一泡”的吃法,这一吃法风靡大江南北。趣味性是企业营销的一大创新,它能让消费者产生特有的联想,占领消费者心智,因为趣味性容易提升产品的亲和力,拉近与消费者的距离。不过产品是否健康安全、能否满足消费者味蕾需求是消费者认可其产品品牌的前提。

行业加快集中。目前国内休闲食品行业进入门槛低,规模小,发展参差不齐,生产经营高度分散,规模大的年销售额几十亿元,规模小的如个体店、街边摊,总体而言,缺乏在全国享有盛誉和具有主导地位的著名品牌。国外品牌依靠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口碑和技术积累,在市场竞争中形成了强势地位,形成了少数几家寡头独大的竞争格局,这是欧洲和美日韩等发达国家的市场特征。未来,随着市场竞争加剧,国内休闲食品行业也将加快集中,小品、弱品会逐步被淘汰。优势企业可以抓住机会跳出产品同质化的圈子,实施差异化战略,用差异化特征来提高消费者的消费意识,用产品的特色及其优越性吸引消费者,通过创新产品、建设品牌和拓展市场从竞争中胜出。

品牌是企业制胜的关键。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层出不穷的食品安全问题,让消费者越来越注重食品质量。品牌经历过市场长期考验,无论在质量安全还是口味需求上都有一定保障。因而消费者在选择休闲食品的时候,品牌是其第一考虑因素,同时也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胜出的关键要素。小品牌或不知名品牌因为难以给消费者树立品质有保障的信心,很难得到消费者的青睐,在市场竞争中将逐渐被淘汰。另外,休闲食品很容易被模仿,但品牌却具有唯一性,在产品同质化的情况下,品牌可以作为产品识别的重要手段。

篇9

受生产规模、消费习惯的区域性差异等因素影响,食品行业表现出典型的小生产、大流通特点。同时,食品本身具有易腐性、鲜活性、保质性等物理特性,并且属于货值低、体积大的商品。这些特性无疑给食品物流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目前的食品消费模式决定了食品物流具有以下特点:

1.为了保证食品的营养成分和食品安全性,食品物流要求高度清洁卫生,同时对物流设备和工作人员有较高要求;

2.由于食品具有特定的保鲜期和保质期,食品物流对产品交货时间即前置期有严格标准;

3.食品物流对外界环境有特殊要求,比如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4.生鲜食品和冷冻食品在食品消费中占有很大比重,所以食品物流必须有相应的冷链。

我国食品物流发展的现状

一般说来,食品物流被认为是对食品、食品相关服务及相关信息从田头到餐桌的系统管理和综合应用,以满足消费者需求的供应链过程的一部分。按照产品类别可以划分为冷链物流、液态食品物流、鲜活食品物流、袋装食品物流等。

虽然现代物流业在我国已经有近20年的发展历程,但食品物流作为一种专业性较强的行业物流,其发展还处在起步阶段。

现阶段,推动中国食品行业物流发展的力量主要来自两方面,即第三方物流和企业自建物流。虽然专门为食品行业提供服务的第三方物流公司寥寥无几,但已经有不少第三方物流公司正在积极筹划开展食品物流业务。目前还没有准确的食品行业对第三方物流的需求量的统计数字,但从总体上看,大多数食品生产企业基本以自建物流形式为主。

与此同时,也有一少部分食品生产企业开始认识到物流环节对于降低生产成本的重要意义。如康师傅、太太乐、娃哈哈等企业,尝试将成品配送工作外包给第三方物流公司,借助第三方物流的规模效益,降低自身的物流运作成本。同时,对第三方物流各操作环节进行有效监控以保证其服务水平,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整体上,中国食品行业物流的发展与国际先进水平之间仍有较大差距。有关资料显示,目前美国的食品物流费用占商品价格的32%;我国的食品行业物流费用达到30%-60%。美国埃森哲咨询公司公布的统计数据表明,中国的生鲜食品在运输过程中腐烂、变质的损失不低于750亿美元。一些容易腐烂的食品售价中七成是用来补贴在物流过程中货损的支出。另据统计,在我国的食品常温流通中,水果蔬菜约损失20%-30%,粮油损失15%,蛋损失15%,肉干耗3%,加上食品的等级间隔、运输及加工损耗,每年造成经济损失约上千亿元。

食品物流发展存在问题

食品物流运作难度大、交货期长、送货不准时、配送成本较高、经常出现突发性运作“瓶颈”、运输过程中的责任难以区分和销售部门投诉不断等都是食品物流中经常遇到的问题。

食品物流的发展首先受限于我国的第三方物流发展。调查显示,我国的第三方物流能提供的综合还不足总体需求的5%。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现有服务内容多数仍停留在货物、仓储、库存管理、搬运和干线运输等方面,能提供综合性、全过程、集成化的现代物流服务的寥寥无几。

由于目前整个物流行业的标准尚未确立,食品行业中社会化的第三方物流市场还没有完全形成,食品物流作为一种行业物流,同样缺乏相应的准入标准,以及物流配送环节中的卫生条件、时间标准等。这直接导致了第三方物流服务中订单处理时间长、满足率低;交货不及时;服务态度差;货损率高等不良现象的长期存在。

在软硬件设备方面,尤其对于要求颇高的冷链物流,第三方物流公司的基础设施常常不能完全满足食品物流的要求,不少冷冻库房的接货台都没有达到封闭的标准,难以保证对温度的控制。

不同的是,一些生产企业在标准方面有许多不错的做法。以光明乳业为例,他们有一套严格、先进地冷链物流操作标准。标准规定,鲜奶在快速冷却,经检验合格后,就必须进入全程冷链,装进冷藏车进行运输,全程温度控制在0-4~C之间。但这样的标准仅停留在企业内部管理层面。

另外,与食品物流业发展不相符的是,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食品的结构更加多元化,人们对食品的要求也越来越细。不但要求产品新鲜,还要求生产无污染;不但要求各类多样,还要求配送及时。食品安全问题成为食品物流中亟待处理好的头等大事。

人们对食品安全问题的关注主要是由于食品本身是一种特殊的商品,与温度、卫生条件、时效性密切相关。不仅包括食品的生产过程,从食品原料种植和采购,到生产、流通加工和配送等每一环节都会影响到食品安全。以往我们仅仅是对食品生产环节存在的问题有所关注,而忽略了在食品流通环节极易发生的问题。当下农副产品的物流链来路不明、货源不确定,没有标准化管理、监督往往是导致食品安全问题产生的“罪魁祸首”。

也是出于这些原因,一些食品生产企业只能采取自建物流的形式来保证食品在整个生产、流通过程中的安全可靠性。比如我国的第一大肉类生产企业――双汇集团,在它自建的物流公司内部,有200多辆冷藏食品车,这些车辆的日常维护保养费用十分巨大,而且多数时候,这些运力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但社会上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又很难达到双汇对肉类产品配送时间、储存条件等方面的要求。

据统计,目前食品行业特别是生鲜食品的物流成本普遍偏高,约占到总流通成本的70%左右。一方面。食品物流具有“多品种、小批量”的配送特点。另一方面,为了保证服务质量,企业不得不采取自办物流的方式实现对物流配送过程的可控性。这些因素直接导致了现阶段食品行业物流成本结构的不合理,如运输费用高、淡季仓储面积大、营运费率低等等。

发展趋势: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

食品物流的不断发展已经成为一种必然。《全国食品工业“十一五”发展纲要》中指出,建立现代市场营销网络和物流中心,对推动食品工业发展、实现食品安全营养要求至关重要。一是鼓励企业建立现代化的市场营销网络和标准化的物流中心,推广制和连锁分销制,鼓励企业在各省市区的大中城市设立总、直销店,以营销打品牌,以品牌促营销。二是加快建立现代食品物流配送体系,鼓励食品生产企业应用现代物流管理技术,改造企业内部流程,实行物流外包。支持食品流通企业建设配送中心,鼓励食品专业批发市场进行标准化改造。利用信息化技术和供应链管理技术,推动食品电子商务发展。三是积极开拓农村市场,改善农村消费环境和物流通道,建立符合农村市场特点的食品营销和配送服务体系。

基于我国食品物流面临的新环境,要解决与食品物流密切相关的食品多样快捷化要求、食品安全控制、食品规模效益等问题,就要求引进先进的物流供应链管理经验、思想,以及相关技术。

首先,加强食品物流系统建设。

食品行业的物流管理是一个很长的链条,需要完成一系列的管理,包括产成品库存管理、分销渠道管理、渠道补货管理、食品存储中的物品管理,以及食品运输与配送中的实时响应与按时交货等。相应的,在物流系统建设中包括仓库管理系统、配送管理系统、信息化管理系统等。食品物流系统建设是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需要生产企业、流通企业和第三方物流企业等的共同努力。

其次,第三方物流企业看好食品物流。

食品物流正在成为第三方物流企业争夺的对象。目前,已有许多国内外知名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对食品物流表现出相当的兴趣,正在积极准确进军食品物流。

食品企业与第三方物流进行合作,有助于实现“双赢”。食品企业将物流业务外包给第三方物流公司,自身可专注于对核心竞争力的打造;同时,可以利用第三方物流的规模效益降低自己的物流成本。有了充足货源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则可以更好地发挥专业资源优势,为客户提供包装、运输、分拣、配送等一体化的物流系统服务。

第三,引进先进的物流硬件设备和物流管理软件,提高专业化程度。

在依赖于物流外包的同时,企业必须提高自己的硬件设备和人员管理水平,如引入先进信息技术进行货架管理,使用现代物流技术推进食品物流合理化,实施配送、流通、加工一体化,推进集约化共同配送以降低企业物流成本等。

第四,食品企业、第三方物流企业与政府、物流行业协会合作,共同完善食品物流的法规和制度。食品物流作为一种行业物流,它的发展离不开整个物流行业的发展,标准制定方面也是如此。需要尽快确立物流行业的标准,进而建立食品物流的行业标准。在这方面,协会应该发挥积极作用。

中国食品工业协会根据食品业的发展需求,本着“食品物流,物有所值,共享资源,统一配送”原则,在北京设立“中国食品物流示范基地”,探索现代食品物流的发展新模式与新方法,力争走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现代食品物流发展之路。为中国食品物流企业提供发展样板,促进中国食品物流的全面纵深发展,也为广大食品业物流服务方面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篇10

1 引 言

近几年,食品安全问题不断发生,苏丹红事件、丙烯酰胺事件、三聚氰胺奶粉事件、双汇“瘦肉精”事件、台湾“塑化剂”事件等恶性食品事件对我国的食品安全防控能力构成了新的挑战,完善针对食品安全问题的有效监测预警体系迫在眉睫。竞争情报是对整体竞争环境和竞争对手的一个全面监测过程,它通过合法手段收集和分析商业竞争中有关商业行为的优势、劣势和机会等信息,围绕企业竞争战略,最终直接或间接支持决策。本文对竞争情报在食品安全监测预警中的作用进行理论探讨,为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食品安全监测预警体系奠定一定基础。

2 竞争情报在食品安全监测预警中的作用

近年来,我国已发生多起食品安全问题,波及面较广,受害者较多,给消费者造成了极大的危害和恐慌。

食品安全事件的高频发生和破坏性使得战略决策者日益关注运用预测技术对危机进行早期预警。竞争情报所具有的监测预警功能正好能满足该需要。竞争情报系统是以人的智能为主导、信息网络为手段、增强企业竞争力为目标的人机结合的竞争战略决策支持和咨询系统,它与预警系统在特征上具有一些相似性,比如针对性、前瞻性、对抗性等,它在工作流程和内容上基本涵盖了预警系统[1]。它能利用传统媒体、数据库、互联网及人际情报网络等广谱的信息源,快速而广泛地搜集情报,并且它针对宏观环境、竞争对手和企业自身的分析工具和分析方法可以大大提高预警系统评估的准确性[2]。因此,竞争情报食品安全预警系统所迫切需要的,是监测和预警食品安全问题的有效工具。

在食品行业的产业链条上,主要分布着以下6个节点:①食品生产前期科研投入部门;②原材料供应部门(包括各种原材料的生产、种植、养殖部门);③食品各级生产加工部门(包括生产食品的核心企业、龙头企业);④食品存储运输部门;⑤食品销售部门;⑥消费者。食品行业主要包括饮料、乳业、肉制品、酒类、保健品、休闲食品、食品添加剂、烘焙、冷冻食品、水产品、果蔬制品、食品机械、食品包装、清真食品、罐头食品、面制品等多个行业,我们为此设计了如下食品安全问题监测与预警方案,其中贯穿了竞争情报的研究方法和手段。

2.1 利用竞争情报实现各食品行业产业链上的主要企业关系及技术工艺图谱的绘制

 通过信息监测搜集系统,可以使用网络雷达、人工采集等方式,分类采集、实时监测各食品行业产业链上6个节点(如前所述)的主要企业信息、技术工艺信息等,信息来源主要包括互联网址、企业官方网站、专业论坛、聚合内容(really simple syndication, RSS)、食品学科专业数据库、搜索引擎、人际网络等。通过信息聚类技术,将搜集到的上述所有信息自动按食品行业进行分门别类,最后汇总得到原始行业信息。

 通过信息筛查系统,对原始行业信息中的企业、技术信息进行筛选、排重和验证,将筛查后的信息汇总到行业信息库。

 通过信息分析系统,对行业信息库中的主要企业、技术工艺等信息进行实时监测、分析、加工和关联,最终绘制得到各食品行业产业链上的主要企业关系及技术工艺图谱。

2.2 利用竞争情报实现食品安全问题的监测、溯源和预警

 通过信息监测搜集系统,可以使用网络雷达、人工采集等方式,监测并收集消费者反馈信息。作为食品安全问题的直接感受者,消费者是对食品安全问题最敏感的人群,食品安全问题的暴露往往最早发生在消费者的意见反馈中。因此,在对食品安全问题的监测中,消费者是竞争情报首要的监测对象。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来监测食品安全问题:①建立食品消费者意见反馈的人际网络,组织相关情报人员定期与消费人群实际接触,收集他们反馈的信息。因为人际网络是重要的非公开情报源, 所以从对消费者进行监测的角度出发,人际网络是企业获取竞争情报非常重要的途径和工具[3]。②从消费者向政府部门和食品生产销售部门等的投诉反馈中寻找信息。③依托网络,在一些主要的论坛里收集消费者的意见反馈。除对消费者进行监测外,还需监测收集外部环境变化、食品安全潜在风险信息及苗头问题等危机征兆,信息来源主要包括互联网址、企业官方网站、专业论坛、RSS、食品学科专业数据库、搜索引擎等其他数据源,并通过信息聚类技术,将搜集到的上述所有信息自动按食品行业进行分门别类的汇总,最后得到原始危机信息。

 通过信息筛查系统,对原始危机信息中的消费者意见反馈信息、外部环境变化信息、食品安全潜在风险信息及苗头问题等进行筛选、排重和验证,将筛查后的危机信息汇总到危机信息库。

 通过信息分析系统,对危机信息库里的危机信息进行实时监测、分析处理,最终提取到有效危机信息。针对有效危机信息,对其进行追踪,采用信息挖掘、信息整合的方法进行食品安全分析及警情预测。具体流程如下:从提取到的有效危机信息开始,由政府出面,组织质量技术监督局等部门对问题食品进行检测,若发现食品中某种有害成分的含量超过国家有关标准,一方面通过竞争情报系统向公众发出预警,呼吁公众停止食用和购买该食品;另一方面针对检测出的有害成分,采用信息挖掘、信息整合的方法,沿着食品产业链往上追溯,首先检查食品的销售部门有没有安全隐患,其次检查食品存储、运输部门,然后是食品各级生产加工部门,最后是原材料供应部门,最终找到食品安全问题发生的问题企业。针对问题企业,对其进行企业跟踪,通过调用分析该企业所在食品行业的主要企业关系及技术工艺图谱,找出产业链上其上下游关联企业,然后再找出与之在原料供应、加工生产技术工艺、存储、运输等环节相同或相似的其他企业,汇总成潜在风险企业名录。针对各风险企业,根据其位于图谱中的位点及由此所带来的潜在风险程度的不同,在综合考虑权衡各种影响因素后,得出潜在风险判断(需谨慎稳妥地给出判断结论)。根据潜在风险判断,结合该企业所处的竞争地位,给出应对措施建议。最后将潜在风险判断、潜在风险企业名录、应对措施建议这三个方面汇总成预警报告。

 预警信息系统依据食品安全分析、警情预测的结果,对食品安全危机事件发出预警,根据预警情况的不同,将食品安全风险划分为绿色、黄色、橙色、红色四级预警级别[4]。根据警情内容及需求对象的不同,不同形式的竞争情报预警产品,指导企业进行预警应对。情报产品主要包括:预警报告、专题研究报告、简报、竞争情报内参等。预警报告适用于潜在危害程度较大、需要引起食品行业各部门高度重视、迅速应对的警情。如前所述,其内容主要包括潜在风险判断、潜在风险企业名录、应对措施建议等。预警报告一经生成,将在第一时间向潜在风险企业,为其搜索排查风险因素、积极应对争取时间。专题研究报告适用于企业委托的针对食品安全的专项课题研究,整合其所在行业及竞争对手的数据分析资料,对食品安全潜在风险因素进行深度调研分析。竞争情报内参是专门针对政府机构的,向其提供食品安全问题的监测与预警信息,为其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我们设计的食品安全问题监测预警方案流程如图1所示:

3 结 语

本文针对竞争情报在食品安全问题中的监测预警作用,具体讨论了如何利用竞争情报绘制出各食品行业产业链上的主要企业关系及技术工艺图谱,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对食品安全问题的监测、溯源和预警。

值得一提的是,单独依靠竞争情报绘制各食品行业产业链上的主要企业关系及技术工艺图谱是远远不够的,如果食品质量监管部门、工商部门等相关单位能联合起来,共同统计所辖地区食品产业中各行业内各种食品的原材料供应商、生产加工企业、销售商、消费者、原材料清单、生产加工工艺流程等信息,并将信息关联、汇总,绘制成该地区甚至国家的食品产业内部行业、企业关系及技术工艺网状图或鱼骨图,并实时更新,将能够详尽地展现整个食品产业内的网络关系,更具有针对性和及时性,极大地推动食品安全的监测预警工作。

另外,由于目前自然语言理解和语义分析技术尚处于初级阶段,本文探讨的信息监测搜集系统、信息筛查系统、信息分析系统以及预警信息系统,还不能自动提供情报搜集、分析和处理功能,而只能建立在人工信息识别和分析预测的基础上[5]。

参考文献:

[1] 包昌火,谢新州.企业竞争情报系统.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

[2] 李素梅.竞争情报在企业危机预警中的助推作用.竞争情报,2009,28(3):97-100.

[3] 陆伟,陆娜.人际网络在企业竞争情报系统中的作用探讨.情报杂志,2004(5):18-20.

[4] 王翠玲,李兴.食品安全风险管理预警系统建设构想.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4):19711-19712,19715.

[5] 陈.构建企业竞争情报预警机制.竞争情报,2008(4):20-22.

篇11

这是最近在安徽本土民营食品生产企业中广为流传的一个“转行”创富神话。

虽然当《徽商》记者拨通这位企业家的电话、试图剖析这个个案时遭到了他的拒绝,但个案背后暗含的食品生产企业转行的涟漪却在不断扩大,安徽本土民营食品生产企业正涌现出一股“转行求生”潮。

三种类型

已获准筹建的安徽冷冻商会相关调研显示,目前安徽本土民营食品企业的转型的方式多种多样,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第一种类型是企业主把自己名下的食品企业承包给别人,企业家自身去做其它的产业和项目。

第二种类型是企业主三心二意,请职业经理人全权负责自己名下的食品企业经营,自己去做投资、金融、地产等其它利润较高的行业和产业。

第三种类型是把自己名下的食品生产企业当做幌子,把企业当成向银行融资的工具。一旦贷款成功后,企业主会毫不犹豫地进军其他产业,并美其名日“多元化”。

这种类型企业的显著特征就是会一直控制食品生产业务的总盘子,常年不扩大企业的生产规模。

6月22日,为了进一步求证坊间关于安徽本土食品生产企业成批转行的传言,《徽商》杂志联合已经获准筹建的安徽冷冻行业商会,就本土食品企业的转行求生问题与安徽家家宜、惠之园、阿毛食品、合肥聚味堂食品等四家本土知名企业负责人进行了深入讨论。

安徽家家宜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魏宜龙分析,近年来食品行业遭遇了多种困难,特别是一系列食品安全事件的接连发生,一直把食品企业置于道德和舆论的焦点上。

但从市场层面来讲,真正倒闭的本土食品生产企业不多。

这一方面是因为中国企业倒闭的程序非常复杂繁琐,加之很多业内企业家都对食品行业饱含深情,所以不少食品生产企业虽然没有利润了,可大都还在咬牙坚持。“有的企业甚至宁愿选择减产、停产也不愿意申请破产注销”。

另一方面,很多食品行业表面上还在维持正常的生产经营,实际上幕后很多企业家都已经转行。

“不转行不行呀。现在,上游原材料、工人工资都涨得这么快,唯独下游食品价格不涨,投资食品生产根本没有利润。甚至一年投资几千万,利润都可以忽略不计。没有钱赚,谁还愿意干呀?”

魏宜龙估计,至少有20%以上本土食品企业选择了转行求生。他自己也正准备向投资、金融、冷链物流等行业转行。

与魏宜龙相比,合肥聚味堂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孙艳华身边转行的食品企业家要少一些。

“像我们这些规模不是很大的食品生产企业,转行空间相对窄一些。如果进行多元化扩张,他们食品生产板块就基本上停了,不再扩大。实际上大家都是咬着牙在坚持。我身边转行的食品生产大概在10%以内。”

安徽惠之园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骆艮富告诉记者,在他身边的上下游供应商中,已经有大约30%的企业已经转行。转行还是转型?

有关专家分析,食品工业是市场化程度较高的竞争性行业,食品加工企业是食品工业发展的主体和核心力量。从产业发展自身来看,食品工业发展所需资金的投入、品牌的培育、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技术的创新、质量安全的保障等,都离不开企业这个核心主体。

食品行业纷纷转行的背后,实际上隐藏着大量资本从实业领域撤出的隐忧。在无钱可赚后部分企业选择了转行求生的现实面前,谁为我们的嘴巴和肚子负责?

庆幸的是,在中国宏观经济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并不是所有安徽本土民营企业家都认为转行是食品企业转型的必然选择。

安徽惠之园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骆艮富就依旧坚持着自己的实业梦想。

他告诉记者,从业二十多年来,从小生意做起做到去年年销售额突破8000万元,自己一直在食品行业打拼,至今没有涉足其他行业。

或许正因为此,安徽惠之园公司的生产规模和经济效益稳健上升,市场份额不断扩大,连续两年销售同比增长30%。惠之园系列产品成为华东、华中区域的强势速冻品牌。

虽然坦陈当前原材料料价格上涨对食品生产企业影响很大、企业利润不高,但骆艮富人坚持认为现阶段食品企业发展的市场环境还算可以。

“在冷链食品生产行业,国内还没有巨头。所以安徽食品企业还能做大,但后面需要巨大的资金支持。食品企业必须把产品形象做起来,才能去寻找经销商。前期做形象则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这对我们这些中小型企业而言,资金链无疑是个很大的挑战。”

面对巨大的资金压力,没有转行的骆艮富不得不调整经营策略。

“在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人员工资提高等多种因素影响下,大家都在挣扎。所以,今年我的策略也准备改变,不会再像前两年一样高速扩张。因为我们这样规模的企业经不起折腾。千言万语一句话,我们还不够硬朗。”

即便是转行求生,安徽食品企业家们转行的落脚点也各不相同。

与一些企业家转行仅仅是为了获取更多利润不同,声称已拿出30%到40%的精力去做投资的伊国明则拥有一颗坚定的“产业之心”。

“我搞资本运作,是想通过资本运作挣钱,来弥补我们食品生产业务上的亏损。”

他告诉《徽商》记者,企业发展是根据市场形势发展,不是想怎么样就怎么样。企业家既要有防范意识,又要有超前意识。“某一阶段赚钱,某一阶段亏本这都是正常的”。

伊国明认为,当前很多本土民营食品企业跑偏了,偏离了应有的跑道,大家都没有认认真真地考虑如何把产品做好。

“食品生产企业,最终还是要靠产品质量说话。我们最近就在开发一种高档汤圆,价格比思念、三全都要高。为什么?因为我认为我阿毛汤圆的质量比他们好。”

伊国明继续补充道,当前整个食品行业的市场大环境不是很好,国家银根紧缩,上游原材料涨价,商场超市要你返点,经销商也要获利,这些不利因素大家都看到了。

篇12

按照营业收入规模排名,前50强中资食品上市公司中,有16家H股上市公司,有35家A股上市公司,其中青岛啤酒属于同时在A股市场和H股市场上市的“A+H”公司。

数据显示,105家中资食品上市公司2012年营业收入合计为6704.77亿元,其中营业收入前10名的公司2012年营业收入合计为3766.43亿元,占全部公司营业收入的56.18%;营业收入11-50名的公司2012年营业收入合计为2414.99亿元,占全部公司营业收入的36.02%;其余55家公司2012年营业收入合计为523.36亿元,占全部公司营业收入的7.81%。

从表1中可以看出,食品上市公司营收规模差距还是比较大的。在2012年营业收入排名50强中,营收规模突破500亿元的公司仅有中国粮油控股和康师傅控股两家,营收规模在200亿元-500亿元的公司有伊利股份、双汇发展等10家。营收规模在100-200亿元的公司有洋河股份、光明乳业等5家。营收规模在50-100亿元的公司有顺鑫农业、东凌粮油等8家,营收规模在30-50亿元的公司有西王糖业、古井贡酒等12家;高金食品、洽洽食品等13家公司营收规模低于30亿元。

这一数据让我们感到有些意外,食品企业的营收规模并没有呈现出明显的“金字塔”特征,营收规模在100-200亿元的公司数量甚至还少于200-300亿元的公司数量。通过对比,我们认为20亿元是食品上市公司的一道门槛。在这一门槛之上的公司数量开始明显减少,迈过这一门槛的公司意味着将跻身大型中资食品企业的行列,往往对应着细分行业中的龙头公司。而300亿元则是食品巨无霸公司的一道门槛,目前仅有5家公司营收规模在300亿元之上。

酒类上榜最多 乳制品集中度高

从营业收入50强食品上市公司来看,酒类仍然是细分行业的上榜大户。其中,白酒企业87家,分别为五粮液、贵州茅台、洋河股份、泸州老窖、山西汾酒、古井贡酒、金种子酒和沱牌舍得;红酒企业1家,为张裕A;啤酒企业4家,分别为青岛啤酒、燕京啤酒、珠江啤酒、重庆啤酒。此外,顺鑫农业也有约40%的营业收入来自白酒。

食品50强上市公司中,也集中了乳制品行业的多家企业。伊利股份和蒙牛乳业作为行业两大巨头牢牢占据着前两名的位置。而行业第3名光明乳业的营收规模仅相当于伊利股份的三分之一,豆奶龙头维维股份仅相当于伊利股份的七分之一。可以看出,乳制品行业表现出很高的市场集中度。

糖酒冷暖不一 肉制品分化显著

从105家食品上市公司2012年的净利润来看,白酒企业依旧是盈利大户。贵州茅台、五粮液、洋河股份、泸州老窖四家白酒企业占据了净利润榜单的前4名。前10名中,还包括1家啤酒企业青岛啤酒和1家红酒企业张裕A。

糖、酒一直被认为两大相关行业,每年召开的糖酒会也是行业的盛会。然而,与酒类企业的高盈利相反,受累于白糖价格的下跌,糖类企业2012年的利润普遍不理想。在营收50强食品上市公司中,净利润最低的五家企业中有4家都是糖业企业,分别为西王糖业、大成糖业、南宁糖业和中粮屯河。其中,中粮屯河以7.37亿元的亏损额在50家企业中排名垫底。

此外,肉制品企业呈现出明显的分化。双汇发展以28.85亿元的净利润排名50家企业中的第5位,而雨润食品则亏损4.91亿元排名倒数第2。

从净资产收益率看,酒类企业依旧是盈利能力最强的板块。扣除重组的*ST广夏外,净资产收益率最高的20家企业中,酒类企业占据11席,超过了半壁江山。净资产收益率最高的两家企业是香港生力啤和洋河股份,均超过了50%。白糖企业由于大面积亏损,净资产收益率大都为负值。

从2012年的财务数据看,白酒无疑是食品企业中经营状况最佳的子行业。但2012年下半年以来,受塑化剂事件以及政策因素的双重影响,白酒销售增速开始放缓,这种负面效应在今年开始逐步显现出来,白酒上市公司股价也出现大幅回落。

食品行业整体具备投资机会

食品行业属于大众消费品,也是一个诞生长期牛股的行业。从贵州茅台到伊利股份,股价几十倍的成长不禁让投资者垂涎。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城镇化进程的推进,食品行业仍具备较大成长空间。

有数据表明城市化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拉动消费增长1个百分点以上。银河证券分析师董俊峰认为,在未来的10年左右,我国城市化率至少达到55—60%。如果按此水平重新计算食品市场增长空间,同时再考虑到人口基数的增长,未来市场容量增长空间巨大。

董俊峰同时表示,居民收入的增长影响消费习惯。收入水平提高将推动需求结构的升级,曾经是奢侈品的某些食品饮料例如高端啤酒、乳品和葡萄酒等正逐渐转化为日常生活必需品,随着农民现金收入稳步提高,未来县乡市场将成为行业发展亮点。同时,消费观念的改变。营养、健康的消费观念日益被居民特别是高收入城镇居民所接受,从而进一步促进了食品饮料的消费。

尽管受白酒股调整影响,今年上半年食品行业没有跑赢市场。但我们仍然认为,食品行业整体具备投资机会。展望未来五至十年,新一届政府变革经济增长模式,提升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是大概率事件,大众消费品尤其是和居民生活密不可分的食品行业,具有比较确定性的投资价值。而白酒股经过大幅调整之后,在下半年也会面临估值修复的行情。

我们根据食品上市公司2012年净利润增长情况以及今年上半年业绩预告,遴选出最具成长潜力的10家公司,供投资者参考。

其中,重点关注贝因美、承德露露和青青稞酒。

篇13

建立强制性食品安全责任保险制度具有多方面的意义和作用,表现为:第一,有利于转移、分散企业风险,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强化企业社会责任。以往一些重大食品安全事件中,面对巨额赔付,企业因资力有限往往会向法院申请破产,最终普通债权清零,企业轰然倒下。而强制性食品安全责任保险制度的建立,使得企业能以参保的形式将行业风险转移给保险人,保险人通过承保、再保险形式分散风险。保险人对参保企业要进行承保前的调研审核,承保后的监督管理,促使被保险人在法律的强制性约束下严格按照保险条款的要求依法生产、销售安全食品,强化承担起应负的社会责任。第二,可使消费者得到及时、合理的经济补偿,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益。强制性食品安全责任保险制度对食品行业企业设定强制性的投保义务,当食品安全事故发生时,无论参保企业是否有足够的赔偿能力,保险公司必须通过保险的经济补偿手段,在第一时间对事故中的弱势群体的损失进行及时、合理赔付[2]。甚至消费者可以改变以前的“被动”而主动向保险公司请求赔付,积极维护自身权益。第三,有利于缓解政府的社会压力,增强食品安全问题监管效力。一般情况下,当企业无法承受食品安全事故造成的赔付后果时,政府为了稳定社会,经常顶着巨大的压力充当企业的买单人。强制性食品安全责任保险制度正式综合调动市场规律“看不见的手”和政府干预“看得见的手”,来共同分担、解决问题[3]。政府可将承担的巨大风险和压力转化给保险公司,政府在对食品行业监管的同时,保险公司也对被保险人进行非行政的监管,强化了食品安全问题的解决,提高了事故的解决效率,稳定了社会。强制性食品安全责任保险制度作为一项重要的惠民工程,除以上3个方面的意义和作用外,还有利于促进食品行业的整体健康发展,有利于丰富保险市场,增加保险业新的业务增长点等。

2建立强制性食品安全责任保险制度可行性

2.1法律基础

第一,现行侵权责任法律制度为强制性食品安全责任保险制度的推行提供了法律基础和空间。如我国《产品质量法》第41条第1款规定:“因产品存在缺陷造成人身、缺陷产品以外的其他财产损害的,生产者应当承担赔偿责任。”第42条规定:“由于销售者的过错使产品存在缺销售者不能指明缺陷产品的生产者也不能指明缺陷产品的供货者的,销售者应当承担赔偿责任。”《侵权责任法》第47条等规定:“明知产品存在缺陷仍然生产、销售,造成他人死亡或者健康严重损害的,被侵权人有权请求相应的惩罚性赔偿。”“因产品存在缺陷造成他人损害的,生产者应当承担侵权责任。因销售者的过错使产品存在缺陷,造成他人损害的,销售者应当承担侵权责任。”由此可见,我国对生产者采取严格原则(无过错责任原则),对销售者采取过错责任,且都存在惩罚性赔偿的风险,食品行业企业背负着很大的法律风险和索赔风险,对分散风险的诉求呼之欲出。而上述情况为强制性食品安全责任保险制度的推行提供了介入契机和法律空间。第二,政府的支持为强制性食品安全责任保险的开办优化了政策环境。2012年7月《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提出“积极开展食品安全责任强制保险制度试点”的要求;2013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2013年食品安全重点工作安排的通知》又提出“推进食品安全责任强制保险制度试点”要求;2013年10月国务院法制办就《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修订草案送审稿)》公开征求意见,明确提出国家建立食品安全责任强制保险制度,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投保食品安全责任强制保险,切实保护消费者权益。可见,强制性食品安全责任保险的顺利落实有了坚实的法律基础。一些地区已经开始摸索着进行强制性食品安全责任保险的试点,如江西、四川等。

2.2理论基础

第一,在保险市场上,存在着逆向选择问题。食品安全责任保险中,保险购买者对自身的食品安全状况掌握了更多的信息,而保险公司却对此了解甚少。在这种投保方和承包方信息不对称情况下,食品生产、销售存在潜在安全隐患的高风险者就会有很强的动机购买食品安全责任保险。而当投保者大多由这种高风险者组成时,保险公司支付的保险费用就会大幅度上升,很有可能会超过之前按食品安全平均风险率计收的保费。为了防止成本的增加超过收益,保险公司不得不提高保险的费率,而那些食品安全低风险者将会逐渐退出投保者队伍。如此,保险公司将得到一批“逆向选择”得来的投保者,“选择”出来的是让保险公司承受很大赔付压力的群体。这就要求变“自愿”为“强制”,通过强制性的手段将所有符合条件的食品行业企业纳入食品安全责任保险体系之内,实行强制性食品安全责任保险制度,避免逆向选择现象的发生。第二,公司有限责任制度的缺陷召唤强制性食品安全责任保险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公司的有限责任制度,即股东以投入资本为限额对公司承担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本为限对外承担责任,这能够为企业规避投资风险,但在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发生时却容易使企业推脱应负的社会责任。而强制性食品安全责任保险制度使得食品行业企业不得不投保,当发生食品安全事故时,有保险人为企业分担风险、赔付保险金,受害人也得到合理的赔偿。第三,强制性食品安全责任保险制度的正外部性是坚实的理论支撑。“外部性”作为经济学的一个概念,是指经济主体在进行经济活动时,出现私人收益与社会收益不一致的情况,有正外部性和负外部性之分[4]。强制性食品安全责任保险制度具有正外部性效应,面对食品安全事故时,在降低生产者、销售者损失的同时,也有正面的社会影响,充分保障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避免因企业规模小、抗风险能力低、风险防范意识差等弊端而直接影响消费者权益的维护。

2.3实践基础

第一,交强险等责任险的成功实践为强制性食品安全责任保险提供了借鉴。根据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17条、《内河交通安全管理条例》第67条、《海洋环境保护法》第66条等规定,相应的行业主体和车船所有人应当投保责任保险。另外一些特殊职业也在逐渐尝试责任保险,如公众责任保险、产品责任保险等,其中运行的较成功的是交强险。2006年3月21日国务院令第462号公布了《交强险条例》,2012年12月17日国务院令第630号公布了《国务院关于修改〈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的决定》第2次修订。在交强险多年的运行中,保险公司已经积累了很丰富的实践经验,能够合理厘定保险费率、设计保险产品、设定赔付方式和额度等[5]。尤其是从2007年以来,我国交强险终于实现全行业扭亏转盈,个中成功经验对强制性食品安全责任保险是很好的借鉴。第二,少数食品安全责任险的设立为强制性食品安全责任保险制度奠定了基础。我国一些保险公司早已经涉足食品安全责任保险,据统计,目前我国已有人保财险、长安责任、华安财险等十几家保险公司,在食品生产、加工、销售、消费各环节上进行了多年积极地探索,已开发保险产品30余款。如江苏长安责任保险2012年在江苏省内率先推行流通领域食品安全责任保险制度,开了江苏省食品流通领域经营企业参保“食品安全责任险”的先河,首批20家经营户与长安责任保险公司签订了《食品安全责任保险单》。由食品流通领域经营企业投保并缴纳保险费,主要承担该企业由于疏忽和过失导致消费者食物中毒或食源性疾病等,造成消费者人身或财产损失,保险公司在限额内予以补偿[6]。保险公司开设食品安全责任保险的经验为设立强制性食品安全责任保险制度提供了参考。

3强制性食品安全责任保险制度的框架体系

为避免交强险的经营困境,应对不同地区、不同规模、不同性质的被保险人合理设计强制性食品安全责任保险的保险产品、责任范围、免责范围、保险费率、赔付方式和额度等。

3.1保险主体

食品安全强制责任保险是强制责任保险的一种,要求食品行业主体必须投保,相关保险人必须承保,投保方有投保的法定义务,保险人有不得拒保的义务,双方之间大的关系由法律直接规定。

3.1.1保险人。基于强制性食品安全责任保险制度的特殊性和专业性,保险人资格也需进行综合评估。应优先选择偿付能力强、赔款准备金充足、综合实力强、社会信誉好的保险公司,尤其是那些已经成功实践食品安全责任保险的保险人。保险人承保前需对被保险人进行调查、评估,承包后还需对投保食品企业进行非行政性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

3.1.2被保险人。总的来说,被保险人主要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设立并登记注册,取得食品生产经营许可,有固定经营场所,从事食品生产、销售或餐饮服务的企业。而我国食品生产者、销售者分布范围广、层次多、差异大,应多角度的划分被保险人,对其进行有区别的承保和管理。

3.2保险客体———食品

强制性食品安全责任保险制度对保险客体———食品的判断和选择直接关系到该制度的实现程度及实施效果,而当前食品种类和生产形式日趋多样化,如流通量的日常食品、工艺复杂风险高的食品,现场制作的即时性食品等,需分类标识保险情况,方便消费者依据外包装标识判断该食品的参保情况和安全现状。

3.3保险产品

保险行业协会组织具有代表性的保险公司深入食品市场调研,对于不同经营规模、不同食品种类的企业,按其特征和需要开发合理的保险产品,制定能被各种投保企业接受的保单条款,经由保监会审批后实行。

3.4保险费率

科学设计保险费率,保证保险人能集中足够的资金应对各种事故,又要在合理范围内预防损害发生。根据投保企业产品、规模、销售额、承受风险能力等设定不同的费率,也可设计保险费奖惩条款,在基准费率的基础上,参考企业安全事故率实行梯级费率,形成浮动费率。

3.5责任范围和责任免除范围

3.5.1责任范围。在保险期内,被保险人在保险合同中列明的经营场所生产或销售与其营业性质相符的食品时,因疏忽或过失致使消费者食物中毒或其他食源性疾患,或因食物中掺杂异物,从而造成消费者人身损害或财产损失的[7](不包括损害引起的精神损害);被保险人因保险事故而被提起仲裁或诉讼的,应由被保险人支付的仲裁或诉讼费,或其他事先条款中注明的,保险人赔偿条款约定的费用。

3.5.2责任免除范围。保险人责任免除范围主要包括战争或社会动乱、自然灾害、放射性污染、已发生的保险事故、投保人故意行为或重大过失、行政行为或执法行为、被保险人在合同列明之外的场所生产、销售食品[8]等。

3.6保险金赔付和赔偿限额

3.6.1保险金赔付。当被保险人因食品安全责任保险事故给第三人造成人身或财产损害的,保险人可依法主动向第三人赔偿保险金;当保险人未主动赔偿,或者被保险人怠于请求保险人赔偿时,第三人有权在保险金承担范围内依法直接请求保险人给予赔偿。

3.6.2赔偿限额。赔偿限额是保险人按照与被保险人约定的对发生在保险责任范围内的事故造成的损失给予赔偿的最高额度。包括每次事故赔偿限额、每人赔偿限额、累计赔偿限额。保险人对每次事故承担的赔偿金额之和不超过合同约定的每次事故赔偿限额;保险人对每人承担的赔偿金额之和不超过合同约定的每人赔偿限额;在保期内,无论多少次事故,保险人承担的最高赔偿金额不超过合同约定的累计赔偿限额。

4建立推行强制性食品安全责任保险制度的建议

4.1强制性食品安全责任保险的推行方式

建立强制性食品安全责任保险主要有2种具体方式:一是修订新《食品安全法》,将强制性食品安全责任保险列入其中;二是单独立法,参考现有的《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尝试制定《食品安全责任强制保险条例》[9]。

4.2循序渐进试点推进

基于不同地区、不同食品行业的发展存在差异,在同一时间普遍推行强制性食品安全责任保险制度可操作性较低。应选取一些消费者比较关注的食品行业率先试点,如食堂餐饮、奶制品等,采用半强制性地循序渐进法,在重点地区、重点行业有选择性地推行强制性食品安全责任保险。

4.3政府政策扶持及业务指导政府应利用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手段对参与投保的食品企业进行政策扶持和激励,降低参保企业成本的同时也间接减少了保险公司的承保风险,从而能提高企业投保和保险公司承保的积极性。保险监管部门应对保险公司推出的保险服务进行业务指导;相关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应与保险公司通力合作,共同监管投保食品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

4.4保险业切实发挥行业优势

首先,保险业对强制性食品安全责任保险应持高度重视,充分发挥其经济补偿和社会管理的职能;其次,应加强保险业务各环节的风险管理,不定期抽查参保企业,对于违背合约要求的企业进行不同程度的处罚,如增加保险费率、减少赔付额度等;另外,简化理赔程序,加快理赔进度,及时对消费者的损失进行合理赔付。

4.5被保险人提高投保意识

加强强制性食品安全责任保险制度在食品企业和消费者中的宣传,使食品企业意识到这一项强制性的制度实质上有利于企业减少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频率,分散企业潜在的风险。而消费者能够知悉这项保险制度,在相关权益受损时,能积极、有效争取应得的赔偿。

友情链接